La Vie 2018年十二月號搶先閱讀

Page 1


MAGIC MOMENT OF LIGHT

因為光,我們得以看見這個世界的輪廓, 以及美麗的色彩。

它多變又迷人的特質,像是一雙隱形的 手,在日常中捏塑出各種物件的個性、空 間氛圍,於是創作者以其為靈感,在鏡頭 裡留下令人震撼、感動的畫面,或者運用 它渲染空間裡的戲劇性。不只如此,它也 以各種形式帶領我們體會時間的流逝,直 視生命中愉悅或幽微的一角。

企劃/陳岱華 文/陳岱華、郭慧、沈倩如、張葳 Taffi、連美恩 謝宗哲、張硯拓 美術設計/柯盈合 封面攝影/張藝霖 攝影/張藝霖、龍彥坤 圖片提供/各單位 封面拍攝協力/ Delicate antique


歲月,讓老物自然發光 Delicate antique 主理人陳啟樂 用光調味的美食記錄 食物攝影師沈倩如 當光與氣味成為心靈的儀式 曖曖。內含光實驗室 張葳 Taffi 在海洋裡索光 攝影師連美恩 時間的藝術 杉本博司的「江之浦測候所」 作為空間靈魂的建築之光 建築家旅人謝宗哲 輕盈卻有力量的光影創作 藝術家莊志維 電影就是光的故事 影評人張硯拓 跟著光,在大稻埕散步 燈光設計師江佶洋 攝影◎張藝霖


COATING BY AGE 歲月,讓老物自然發光 Delicate antique 主理人陳啟樂 文

郭慧 攝影

龍彥坤

收藏老物的人,往往著迷於物件在 歲月打磨下,散發出的溫潤光澤。

Delicate antique 主理人陳啟樂(Jin) 也不例外。在冬陽和煦的午後,他 坐在店內老木桌旁,與我們聊著古 道具上的迷人光彩。

不同於人為烤漆的鮮豔張揚,以歲月 打磨、拋光的古道具,別有一股溫厚 沉靜的氣韻,如細水潺潺,圓潤清和 卻緻密綿長。對於陳啟樂而言,這正 是老物最吸引人的姿態之一。

「沒有上漆的木頭,被使用到好像上 過漆的樣子。整個是亮的,而且很自 然。這種狀態最吸引我。」看著店內 古道具,陳啟樂解釋,由於人的皮膚 帶有油脂,在使用器物的過程中,油 脂會殘留在器物表面,讓物件在使用 者觸摸下產生光澤。「我在收集老東 西時,很看重這個。偏好使用完後產 生的隱晦的光;反而不喜歡東西一出 產時就是亮的。」他說道,「一開始 就是亮面的東西,本身有一層 coating 在上面。這種東西只會越用越不亮, 跟老物收集的邏輯剛好相反。」

1 ∼ 3 位於台北市嘉興街上的 Delicate antique,建築輪廓、材質 組成都相當獨特,裡頭則展售陳 啟樂到日本、歐洲挖掘的古道具。


2

3

光澤,從歲月誕生 然而,就像不同性格、際遇的人會帶 有不同氣質;不同材質、經過不同使 用方式的器物,也會散發不同光彩。 就材質來說,「金屬在化學變化下, 表面會產生其他物質。這些物質跟原 本的金屬結合在一起後,就會改變本 身散發的光澤,像是黃銅久用後產生 綠 色 銅 鏽、 黑 鐵 久 置 後 生 出 紅 色 鐵 鏽。」也因此,金屬在時間磨練下產 生的變化幅度,遠大於其他材質。

有別於本身便會反光的金屬,原先不 反光的木頭,經過一定程度的使用後, 則會降一至兩個色階,散發出因為油

具有資深音樂人、古道 具藏家、室內設計師等 多重身分。從小著迷於老物件的 他,原先從事音樂領域,卻因為販 賣和收藏老物,因緣際會下成立實 體 店 面「Delicate antique」。 此 後 也陸續開設餐廳「香色」,並於 2017 年初成立室內設計團隊 ECRU Studio,為茶屋「三徑 就荒」、會員制酒吧 STAFF ONLY CLUB 等操刀空間設計。

陳啟樂

1


脂反射而表現出的光澤;至於皮革, 則會因歲月產生最多的顏色種類。「金 屬、木頭即便經過化學變化,產生的 顏色變化仍是有限。皮革卻不同,它 可以產生很多顏色。銅產生銅鏽後, 可能有 6 種顏色變化;但是皮革有更 多細紋肌理,光照下去,可能可以在 表面看到 20 種咖啡色。」

不同的人,造就獨特的光 1

除了材質本身差異,人為使用也是改 變器物光澤的重要變因。「其實金屬 光澤改變,就是因為表面產生化學變 化、長出新物質。這時我們有兩種選 擇,一是讓它變得更晦暗,不然就用

1 2 4 5 從餐器、置物盒到 大型桌椅,Delicate antique 展售 的古道具類型多元,吸引老物愛 好者來此尋寶。 3 店內古道具 不只是展售物件,更為空間賦予 獨特氣韻。

拭銀布或其他物質抹拭表面。」陳啟 樂接著比喻,「所以說金屬保養,就 是把表面生成的物質去掉,是減法邏 輯。」相反地,木頭、皮革的光澤變 化則是「加法」。「木頭、皮革都是 2

有肌理的東西。有肌理代表有縫隙。

3


如果長期不注意這些縫隙,會因為水

光 X 空間

分的蒸發,變得越來越乾,直到最後 裂開,所以收藏木質、皮革老物時必 須上蠟保養。」 陳啟樂的古道具選

陳啟樂進一步表示,光是木頭上的蠟, 就有平光、霧光、消光等各種選擇, 每一種蠟種的反光程度都不一樣。像 是老一輩人喜歡亮光蠟,呈現鮮豔、 明亮的感覺;年輕世代則多偏好安靜、 沉穩的氛圍,所以多選用平光蠟。「即 便大家一起到 IKEA 買了五張一樣的 桌子回家,但是在各人對於光的喜好

除了是 Delicate antique 主理人,陳啟樂的另一 個身分是室內設計師。問起如何在空間中「佈 光」,他這麼說道:「光本身的顏色,以及產 生的反射、陰影會影響物品呈現的顏色和形狀,

錫餐盤

所以有時我們選了很棒的家具,但是沒有自然

錫的延展性高,容易鍛敲塑形,但是

光,就無法呈現當初購買時的樣子。也因此,

後來發現有食用上的疑慮,於是較少

下,會讓這五張桌子呈現完全不同的

我在選店的時候,特別喜歡獨棟的房子,不僅要

做成食器。這個錫餐盤上面有黑色化

樣貌。」不只牽涉老物本質,也反映

有充足的自然光,也能自由選擇開窗的地方。」

合物,和過去留下的小小刻痕,產生

漫漫時光中,器物的身世際遇、主人

很多光的折射。 「至於進光方式,我通常會找屋舍最長的那一

的美感偏好。或許,光的魔法,正是

面大量進光,讓物件背後產生陰影,畢竟適當

在物、人與時間的共同作用下,讓規

的陰影、對比,會讓東西產生靈魂與層次。」

格化的物件,產生獨一無二的魅力。

至於 Delicate antique 的佈光概念則是運用了攝 影的想法。「在攝影上,打光大約分成兩種, 一種是讓主角達到一定亮度;另一種是讓主角 以外的東西達到亮度。在 Delicate antique 中, 正面門窗進光是用於打亮家具主角,天井則是 用於補足整體環境該有的亮度。」

玻璃瓶 過去的口吹玻璃容易產氣泡;上面的 蕾絲狀結晶,代表這可能是 19 世紀以 前的物件。當時玻璃吹製完需要擦拭 冷卻,這可能就是當時擦拭留下來的 痕跡。

木餐盒 這方餐盒表面散發溫潤光澤,乍看之下 可能以為是陶器,其實是木盒經過長久 使用呈現的樣貌。在反覆使用下,原本 完整的木面已經凹了下去,連顏色都產 生極大的變化。背面的朱紅比較接近原 先的顏色,經過一、兩百年後,慢慢變 成表面較為暗霧的紅色。 4

5


FOOD PHOTOGRAPHY WITH LIGHT 用光調味的美食記錄 食物攝影師沈倩如 文、攝影

沈倩如

阿 根 廷 作 家 阿 爾 維 托 • 曼 古 埃 爾(Alberto

Manguel)曾說:「在明亮處,我們讀別人編造的 故事;在黑暗處,我們編造自己的故事。」這句話 在我構思攝影畫面時,時常出現在腦海裡。後來, 當我的攝影經驗越來越多,更加明白創造畫面故事 的是心境、是對某一時刻的光的感受。


1 拍攝水餃的畫面,透過 側逆光顯現蒸氣流動的模 樣,並以銅鍋強調影像的 暖調。 2 適度創造留白, 可賦予畫面寧靜的氛圍, 並與較為熱鬧的食物構成 對比。 3 運用側光可以烘 托身為主角的炸魚,而綠 色背景可與餐盤上的香菜 色彩相互呼應。 2

用光打造情緒的況味

3

然而,就在將水餃舀入碗裡時,熱氣 裊裊升起,現場像是有不經意飄來的

決定專注在食物拍攝領域之後,我開 始建立作品集,但是那時的我並沒有 專業攝影師擁有的北向窗戶,因此如 何拍出光源穩定的圖片,成為拍攝時 的一大挑戰。北向窗戶擁有穩定的窗 光,白天光線不會有太多變化,適合 長時間拍攝同系列的影像。缺乏這樣 窗位條件的我,於是開始訓練自己因 應不同向位、不同時段的光,及大大 小小的色溫差異做出穩定的拍攝。在 光源不穩定的狀況下拍攝,反而會有 意想不到的收穫。像是幾次在完成拍

旋 律, 與 空 氣 裡 食 物 的 味 道 結 合, 把眼前的光景凝固在時光裡。於是我 馬上改寫故事腳本,讓蒸氣入鏡,並 調整相機位置,以較強烈的側逆光拍 攝,使蒸氣更易顯現。這種作法不只 突顯光影對比,更創造出暗調靜謐與 蒸氣活絡的反差意境,雖然畫面是一 幅再平常不過的水餃料理,整體卻充 滿溫馨的氛圍。我認為拍攝不單是呈 現我的個人感受,還包括如何牽引觀 者的心情。不論喝熱飲或是吃熱食, 那緩緩上升的蒸氣有如一縷縷細絲,

攝後,光突然起了戲劇性的變化,原 本被雲遮住的太陽突然露臉,光線直 直逼來,讓我感受到不同的畫面。如 果食物的狀況依然很好,便能繼續捕 捉這樣驚奇的時刻。回想起來,當時 拍攝過程中碰到的種種不便,反而造 就了我今日的專業發展。

開始接案後,過去的經驗也不斷影響 我如何構思畫面。有回拍水餃,依據 原拍攝列表,只想透過照在食物上的 1

側光,勾勒出已近黃昏的沉靜天色。

美國專業情境食物及旅 遊生活攝影師,作品可 見於歐美知名媒體集團的出版物如 《ELLE》、《Food & Wine》 等。 擅長透過自然光影的細微變化、場 景陳列、色彩安排和氛圍傳遞,打 造自然簡單的攝影風格。著有《戀 食人生》(合著)、《那一刻,我 的餐桌日常:食物攝影師的筆記》。

沈倩如


2

為畫面拉出細膩的氛圍。蒸氣藉由光 而現形,雖模糊了部分影像,卻給了 人們濕濕潤潤的感覺,撫慰了每個心 浮氣躁的情緒。

我不是個多麼溫柔的人,個性啟發強 硬的布光模式,偶爾我得提醒自己柔 軟。也算幸好,近幾年食物攝影偏好 的光從柔轉硬,色調由暖轉冷。我在 光的使用順勢大膽了些,對視覺上咄 咄逼人的直射光不再顧忌。最近幾次 拍攝便是將直光派上場。幾天前,幫 客戶拍前菜組合,除了以對角線安排 小盤和小碟的位置,增添畫面的流動 感之外,並無其他較理想的方法。於 是,我將柔光的窗簾掀開一小角落, 刻意讓強光形成一道窄光束,直射到 1

桌面。就這般,一道光切出了桌面強


3

烈的明暗,彷彿時光的刻痕,印證了

也能讓被拍攝的食物格外鮮明立體。

我學會了,在控制之餘,也讓偶然進

攝影是以光來繪圖的說法。

如 果 我 想 打 造 充 滿 療 癒 感 的 畫 面,

來,雖然我不見得能在兩者間達到平

會 將 色 溫 稍 微 調 高, 且 運 用 較 窄 的

衡, 卻 能 因 對 不 同 節 奏 的 光 有 所 想

有人問我,怎樣才能拍出氣氛寧靜深

光 束; 如 果 想 要 拍 出 有 趣 味 感 或 者

法,而一次一次豐富自己的思維。今

邃的畫面?其實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

快 樂 氛 圍 的 場 景, 或 許 我 完 全 都 不

年十一月,我第一次回來台灣開食物

的問題。我認為在拍攝現場先讓自己

想要有陰影形成。

攝影課,在不是自己的居住地開課, 能用的道具和器材有限。但是,我盡

靜下來,觀察當時的環境,如此畫面 才能呈現安靜的氛圍。我也認為攝影

記得入行之初,前輩建議我,如果對

量告訴自己不要太擔心,畢竟,食物

是一種由內而外的過程,照片往往能

攝影有興趣且想在這個行業裡有所

攝影是一場控制與偶然的藝術,而攝

夠反映拍攝者當時的情緒。在拍攝的

進步,別只想著拍食物,而是要懂得

影用光來說故事,如同幫客戶拍照,

過程中,我不單是完成一項拍攝,同

捕捉光,透過觀察光的方向和強度,

第一件事,我們也是從光開始談。

時還抓住剎那間心裡的感動,讓影像

以及陰影形成的樣子,將能對光更有

成為我個人的作品。

體會。特別是到最後所有畫面都是為 了光而拍攝,鏡頭前的魔幻感就形成

控制與偶然的藝術

了。就我個人而言,會從業餘轉向專 業,純粹就是創作進行時我能多樣地

光影對於食物攝影來說之所以獨特,

布局光。在這過程裡,有些外人看來

在 於 它 能 烘 托 影 像 裡 的 情 境 氛 圍,

疲累的部分,我卻是甘之如飴,終究

1

運用直射強光在桌面切割出時光的刻痕。 將窗戶和餐桌周邊場景納入,可創造出畫面 上的空間感。 3 將光保留給作為主角的蝦,讓 畫面上主配關係一目瞭然。 2


1

THE RITUAL OF LIGHT AND SCENT 當光與氣味成為心靈的儀式 曖曖。內含光實驗室 張葳 Taffi 文

張葳 Taffi 圖片提供

曖瞹。內含光實驗室

在黑暗潮濕的洞穴裡生火取暖,是

洞穴裡的一簇光:黑暗之必要

人類學會運用火苗的起源。如今人

走黑暗帶來的恐懼與狼狽,乾燥的木 質香氣隨著氣流擴散到光源以外,飄

們在家中點亮一盞燭光,分享食物

想像遠古時代的燧人氏,正在為族人

與溫暖的經驗,也如同萬年前穴居

們示範鑽木取火,木塊因樹枝摩擦而

智人在洞穴裡圍繞著一簇光火一般。

產生熱度,隨著溫度上升,熱能使得

火光主宰這個物質世界,我們發現它、

火與光,成為凝聚人心的儀式要角,

隱藏在樹幹與樹皮內的植物芳香分子

依賴它、景仰它、畏懼它,生活裡不

直到今日。

與白色煙霧竄入潮濕的空氣中,並在

能沒有它。但現在,LED 光、電子藍

炙熱的探鑽中心探出發亮舞動的火舌,

光等,開始無孔不入地充斥在世界上,

火星劈哩啪啦從木頭中竄蹦而出,驅

太多的人造光,導致我們忘記黑暗帶

散到更遠的地方。


1 圖為曖瞹。內含光實驗室在 2017 年「白晝之夜」裡舉行的 光的儀式「如果地球是我的母 親」。 2 燭光與氣味象徵著宇 宙與大自然連結。 3 一支蠟燭 能夠點亮成千上萬的光。 4 印 度的燈火節,人們以燭光獻給神 明,希望驅走黑暗。

曖曖。內含光實驗室 Äi Äi

張葳 ILLUM LAB 創辦人。自小

移居美國,資訊管理背景出身,返 台後接觸瑜伽開啟人生新的篇章。 2014 年成立氣味實驗室,認為光 和氣味並非兩個獨立個體,於是以 「光合氣味創作者」的身分致力於 身體感知開發及調香、研發天然氣 味等產品,同時也以參與嗅覺展覽 策略規畫。不斷透過溫 度、蠟液、呼吸、記 憶 等 類 比 形 式, 傳 遞嗅聞感知之奧祕。

2

給人類的啟示。手機平板螢幕泛著藍 光、地球被文明的光害覆蓋,人們視 力衰退,星星距離我們越來越遠,過 去寧靜且深邃的夜晚景象正慢慢地逝 去,我們像是住進了為自己親手打造 的巨大捕蚊燈,在那裡,逐漸忘記一 簇火苗在暗夜裡溫暖人心的力量。

3

4

攝影◎Shumel Thaler


嗅覺是最靠近心靈的感官,它不經過

與科吉祭司的海邊儀式

大 腦, 直 接 掌 管 我 們 情 緒、 記 憶、 行動力的邊緣系統。因此在各地宗教

八年前的一個夜晚,我前往哥倫比亞內

裡, 氣 味 成 為 與 更 高 能 量 溝 通 的 媒

華達山脈下的聖塔瑪塔(Santa Marta)

介,像是印度教的婆羅門大神呼吸時

沙灘,參與科吉 (Kogi)祭司的海邊

會 散 發 出 香 氣; 而 佛 教 經 典 故 事 裡

儀式。在沙灘上的數十人,包含薩滿

描述的眾香國菩薩們都是以氣味溝

教、 科 吉 原 住 民 與 祭 司(Mamos),

通,祂們不用文字說法,只要坐在香

及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靈性追尋者。

樹下,便可獲得一切功德;甚至在古

科吉祭司熟練地引燃樹枝、棕櫚葉,

埃及,祭司的另外一個身分就是調香

以及傳統上用來淨化、清除負能量與

師。 而 光 火 與 氣 味 成 為 最 直 接 的 連

邪 靈 的 印 加 聖 木(Palo Santo)。 對

結,因此有淨化空間的能力。在各宗

於當地原住民來說,內華達山脈是世

教 的 傳 統 儀 式 文 化 裡, 火 所 產 生 的

界的中心,該地區周圍有一條看不見

光、 溫 度 與 氣 味 扮 演 舉 足 輕 重 的 角

的「 黑 線 」(La Linea Negra), 這

色,人們藉由焚燒花朵、植物、樹脂

裡不只是他們的領土,也是祖先的聖

的儀式來取悅敬拜神性,並與自我神

地。科吉人稱自己為「長兄」(Elder

性溝通。

Brother),認為維持宇宙平衡是他們

1

攝影◎Shumel Thaler


2

的責任,如果世界各地出現颶風、乾 旱或飢荒時,是因為人類未能保持世 界和諧而造成的。

我們踩在黑線的領域裡,圍著營火並 形成一個圓圈。祭司以母語唱誦古老 的咒語,接著將紅線繫在每一個人手 上,象徵與地球母親的連結,並給予 我們每個人祝福和保護。聖木特殊的 3

香氣讓我想起墨綠色的木質氣息與新

4

鮮的柑橘,氣味隨著煙霧滲透在每一 個人的頭髮、衣物上。浪潮聲持續地 循環著,我們一群人仰躺在無光害的 沙灘上,可以看見天空裡的繁星閃爍

在外套上的聖木焚香氣味保存了那一

著,那時我們像是置身在草間彌生〈無

刻與宇宙的連結,我一直捨不得清洗,

限鏡屋:靈魂閃耀〉的作品內,星星

直到一年後,氣味終究還是消散了。

以近距離的方式在我眼前閃閃發亮,

感謝記憶在時空中的聚合離散。

而且不時有流星從眼前密集劃過。如 果光是聲音,那麼宇宙似乎是透過銀

我想,光合氣味的連結就隱藏在這樣

河系的星芒在對我們大聲唱誦。附著

的生命片段裡吧!

1 印度的燈火節中,人們準備鮮 花與燭光獻給神明。 2 山林裡的 光與氣味工作坊。 3 4 內華達山 脈的科吉族儀式,必須在大自然裡 舉辦,現場會燃燒印加聖木等植 物,祈求能清除負能量、邪靈等。


DISCOVERY FROM DIVING 在海洋裡索光 攝影師連美恩 文、攝影

連美恩

說到潛水,絕大多數人會立刻聯想到珊瑚礁的畫面,那裡有五 顏六色的軟硬珊瑚,粼粼絢麗的光影和可愛又充滿個性的小丑 魚……。其實,在偌大的海洋中,還有許多不同的面貌與光影 呈現方式,是極度奇幻且令人難以想像的,然而大部分情況下, 只有潛水員能一睹其神祕風采。


當潛水成為探索生命的方式 有一次去印尼潛水,瑞士籍的潛水導 遊 突 然 問 我:「 台 灣 會 游 泳 的 人 多 嗎?」這突如其來的問題讓我愣了一 下,歪著頭想了一會兒後回答:「應 該是一半一半吧!」接著他又問:「那 你的家人都會游泳嗎?」聽到這個問 2

題我立刻開始傻笑並說:「其實我是 我們家四口中唯一會游泳的,我的爸 爸跟哥哥完全不會游泳,我的媽媽雖 然會抬頭蛙式,但她不敢把臉放到水 裡面去,所以應該只能算是半個會游 泳的人吧!」「所以妳是妳們家的異 類?那他們能理解妳為什麼那麼喜歡 潛水嗎?」他繼續問。「他們確實不 太能理解,甚至覺得有點恐怖。」我 坦白地說。

我反問瑞士潛導,他的家人們都會游 泳嗎?他回答我說「會。」而且全家 曾 旅 居 倫 敦 七 年, 擁 連美恩 有攝影師和作家雙重 身分。著有《我睡了 81 個人的沙 發》、《我從拘留室搬進東倫敦 之後》和《隱藏人格們的旅行清 單》。2017 年以藝術家身分受邀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展出個人以 外婆為創作靈感的攝影作品《向歲 月致敬》(The Hidden Gem), 隨 後 這 組 作品受倫敦設計博 物館「New Old」特 展之邀,參與全球 巡迴展出。

1 在峇里島的艾湄灣(Amed) 進行峭壁潛水。 2 在印尼科摩 多 島(Komodo National Park) 的野百合(feather star)。

1

人都會潛水,還常常結伴一起去潛水。 我驚訝地倒抽一口氣,甚至感覺到一 種隱約的羨慕爬上胸口。或許是因為 台灣附近的海域比較危險,又或者華 人的思維使然,從小我就聽爸爸說, 因為他屬虎,小時候算命師曾經警告, 說他淹死的機率很大,所以奶奶從來 不讓他靠近任何水源,自然也不可能 學會游泳了。


就像是不會騎腳踏車的人也能學開車, 會游泳並非學潛水的必要條件,但即使 這樣,大部分不會游泳的人,對海洋都 懷有一份恐懼,而這也阻斷了他們學習 潛水的機會。我常常在思考「探索」與 「冒險」的差別。探索一個新的對象, 或是探索自己,其實都需要冒一點點險 的,畢竟探索的本質就是走進未知的領 域,而未知本身總教人害怕,不過,這 或許正是擴展生命的唯一方法。

瑞士潛導聽我分享完爸爸為什麼沒學 會游泳的理由後,臉上出現有些瞠目 結舌的表情。他說,如果同樣情況發 生在他身上,他反而會在孩子年紀還 很小的時候就帶他去海邊,從旁陪伴、 教導,鼓勵孩子去認識海洋的浩瀚美 麗,以及其中的危險性,並培養他具 備克服這些困難的能力。東方的父母 和西方的父母,絕對都是愛孩子的, 我寫這個故事,無意要評論或比較誰 的決定才是對的,但我深深相信,當 我們在試圖接近或探索一個自己並不 熟悉的人或環境時,唯有懷抱一顆尊 敬的心,才有可能真正學會如何靠近。

潛水中觸動我的光時刻 在我短短六年的潛水資歷裡,我想與大 家分享三個特別觸動我的「光時刻」, 它們與一般常見的珊瑚礁美景差距甚 大,卻在我心中留下了難以撼動的珍貴 回憶,也再一次展現了海洋的神祕與浩 瀚。這三個地方分別是:台灣的墾丁、 菲律賓的馬拉帕斯卡島(Malapascua) 1

2

和菲律賓的科隆灣(Coron Bay)。


4

我在墾丁考進階潛水員執照(Advanced

彷彿一把穿越時空的鑰匙,能帶我通往

Open Water Diver)時,第一次嘗試夜

人類存在以前的遠古時代。

間潛水。那天晚上,教練把我們帶到海

3

中一塊沙地,要大家圍成一圈跪在地

在科隆灣潛入沉船遺跡,則讓我擁有

上,並關掉手電筒。在幽微月光俯照

潛水生涯中最震撼的視覺經驗,簡直

下,教練開始搓揉雙手,輕輕拍打海

像是送眼睛去搭了一趟雲霄飛車。那次

水,然後,像魔法般地,一片螢光色的

我造訪的是二戰期間被美軍打沉的日本

小宇宙從她掌心間誕生!後來我才知

軍艦。船身以左側朝上的方式躺臥在海

道,那美麗的景象,源自於肉眼幾乎無

床上,當我與潛水導遊進到船身裡,立

法看見的磷光性浮游生物。

刻明顯感到一種錯置的空間感,左側船 身上還有好幾個當年遭受砲火攻擊時留

1

長尾鯊巨大的尾巴好像充滿生 命力的鞭子,兼具柔軟與強韌兩 種特質。 2 在馬來西亞西巴丹島 (Sipadan Island)看到珊瑚礁裡的 小丑魚。 3 在印尼藍夢島(Nusa Lembongan), 從 海 裡 浮 到 水 面 的 瞬 間。 4 在 峇 里 島 的 土 藍 奔 (Tulamben)進行沉船潛水。此為 世界排名第九的潛水點。

另外,馬拉帕斯卡島,是全世界唯一可

下的巨大彈孔,當陽光一束束照進船艙

以定點欣賞到長尾鯊(thresher shark)

時,像是看到從雲層中穿透下來極其優

的地方。我們在太陽破曉時跳進海裡,

雅又神聖的耶穌光。在船中完全失去方

當時水中的光線微弱,懸浮粒子也多,

向的我,一邊看著船艙因戰爭遺留下來

感覺就像踏進一座幽暗的濃霧森林般。

的畫面,一邊被點亮整座空間的絕美

當長尾鯊穿過濃霧時,安靜得幾乎像幽

耶穌光所吸引,頓時覺得自己就像闖

靈般筆直朝我游來,那巨大又優雅的模

入李奧納多主演的電影《全面啟動》

樣,就像小時候在童話故事裡讀到的巨

(Inception),那夢境般超現實的畫面,

人、獨角獸或仙境精靈,讓人感到震驚

是如此真實又令人難以置信地出現在我

與臣服。我尤其喜歡看長尾鯊轉身的姿

眼前。透過在海洋中潛水,讓我學會了

態,巨大的尾巴好像一條充滿生命力的

在探索與冒險之間認識自己與這個世

鞭子,兼具柔軟與強韌兩種特質,在逆

界,而且只要願意,不論在哪裡都能靠

光下,其遠去的背影更帶有一種魔力,

近意想不到的光。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