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raditional village investigation

Page 1

附件一

中国传统村落调查表 村镇名称:省县镇村

调查员姓名:;电话:;

类别

现场调查内容 1-1 民族构成:汉族;满族;蒙古族;

一、人口概况

1-2 户籍户数

860 户

1-3 户籍人口

2560 人

1-4 常住户数

848 户

1-5 常住人口

2512 人

1-6 村落集体经济总收入

210 万元

1-7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年

1-8 对村落人口流出、年龄结构进行描述和评价(判断村落是否空心化) 年轻女性嫁出,年老的出去和儿女生活 2-1 整体格局是否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 是

□否

2-2 对村落的整体格局进行描述: 二、村落格局

村落整体格局描述: 青山村依山而建,三面环山,一面环海,民居建筑布局紧凑,因地制宜,风景优美,完整体现了传统渔村风貌。 鸟瞰图:




3-1 传统民居数量 90 栋,其中: 3-1-1 部分破损,且未修缮的数量 60 栋; 3-1-2 几乎倒塌的数量 15 栋; 3-1-3 修缮不当的数量_栋; (青山村刚刚投入建筑修缮工作,判断依据不足。) 3-2 传统公共建筑数量: 3-2-1 数量:1 栋:林家祠堂,仅留门楼。(另有刘、唐两家祠堂,仅留旧址。) 祠堂:栋(间、座),□宫庙:栋(间、座),□书院:栋(间、座),□会馆:栋(间、座),□戏 场:栋(间、座),□其他:; 三、传统建筑

3-2-2 修缮的公共建筑数量及用途:共 1 栋 名称:林家祠堂大门 3-3 新建建筑数量 352 栋(间,座)(指 2000 年以后新建的建筑);其中: 3-3-1 按照传统形式建造 0 栋(间,座); 3-3-2 现代形式建造 352 栋;(指水泥、砖、砌体、混凝土等建造的建筑) 3-3-3 新旧建筑风貌协调程度:□协调

一般

□不协调

3-3-4 整体风貌控制:整体控制较好

□一般,局部破坏

□无控制

3-4 现有值得保护的传统建筑数量 90 栋,其中: 3-4-1 保存完好的数量 15 栋; 3-4-2 部分破损,且未修缮的数量 60 栋;(指主体结构还在,部分构件、装饰缺失)


3-4-3 几乎倒塌的数量 0 栋; 3-4-4 修缮不当的数量_栋;(青山村刚刚投入建筑修缮工作,判断依据不足。) (值得保护的建筑指历史悠久、采用传统建筑形制和传统建筑材料建造,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建筑。) 3-5 对村落传统建筑的保护情况进行评价 现在村委会刚刚投入传统建筑的保护工作,对于整体村庄的卫生环境付出了大量努力,尤其在清理居民建 筑屋顶垃圾上。但对于单体传统建筑,由于财力、精力不够,暂时采取保留现状的方法,导致部分建筑空 置,出现倒塌风险,应及时抢修。 4-1 反映村落历史风貌的历史环境要素及构筑物数量 8 座/处;其中:1 处青山渔村石牌坊 1 处明代石刻,3 处石 桥,3 处祠堂 4-1-1 自然损毁数量 0 座/处;4-1-2 人为损毁数量 2 座/处;4-1-3 修缮不当数量 1 座/处; 四、历史环境 要素

例如塔桥亭阁、井泉沟渠、壕沟寨墙、堤坝涵洞、码头驳岸、庭院园林等 4-2 对村落历史环境要素及构筑物的保护情况进行评价; 村落部分历史环境要素在文革期间被损毁,如三座祠堂建筑和青山龙王庙,历史文化受损较大,村委部门正想 办法恢复村庄文化传统。一处明代时刻保护较好,为居民通行方便,在石刻周围修砌了石块小路,对石刻影响 较小。为了维持传统村落风貌,重建了村内三处石桥,复原了传统石板桥的形制。 5-1 村内道路路面:□沥青

五、基础设施

水泥路

□砂石路

传统石板路

□传统碎石路

5-2 公共照明:全村有 □主要道路有 □村口有 □室外公共活动空间有 □无 5-3 垃圾处理方式:□卫生填埋 □简易填埋

□直接焚烧 送往镇(县)处理

□砖路

□其他


5-4 污水处理设施:□村内集中处理

□单户或多户分散处理

无处理(2017 年计划改造,现状为化粪池)

5-5 民居室内设备: 5-5-1 民居内厕所类型:水冲式厕所

□旱厕

5-5-2 民居内其他设备类型:入户自来水 5-6 村内是否通公交车:是

□否

已改造电网

有线电视

如果村内通公交车,公交车可抵达:镇

入户宽带

□入户燃气

□县

5-7 村民出行: 5-7-1 村民出村最常用的交通方式:□自行车 电动车、摩托车 公交车 □长途客车 私家车 □其他 5-7-2 村民出村最常去的目的地(单选):□镇上 县城 □市区 □省会以上城市 5-7-3 村民到达目的地需要花费的时间:□30 分钟以内 1 小时以内 □1 小时以上 5-8 对村落基础设施和村民生活条件进行评价: 总体满意,有待提高。村委主任姜兆阳表示,村内街道狭窄,运送垃圾需要肩挑担抗,希望减少三分之一 传统村落面积,规划二层住宅区和度假区,扩宽街道。但此举会影响传统村落保护。 6-1 如果村落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业态(常住人口中 1/3 以上的村民都在从事),填写此项: 传统农业 旅游业 观光农业、采摘园、现代农业 □农产品加工 养殖业 □手工业 六、产业业态

民宿(农家乐) □景区

其他业态:崂山茶、王哥庄馒头、干海产品

6-2 如果村落没有形成规模性的产业,那么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种地 打工 做小生意 □企业上班 养殖 □手工 □其他:


6-3 如果村落发展了旅游业,请填写以下内容: 6-3-1 本年度旅游接待收入:250 万元;6-3-2 年接待旅游人次:1.5 万人; 6-3-3 从事餐饮、民宿、景区接待的村民人数:300 人; 6-4 对村落业态和经济发展水平、未来发展潜力进行描述和评价 村民多以打工或经商为主,集体收入少,个人收入多,未来发展受进山门票限制,影响区内商品交流,村民极 为不满。 7-1 村落实施的项目与保护规划项目的符合度:完全符合 七、规划建设管理

7-2 村民建房是否要报批:是

□部分符合

□完全不符合

□否

如果需要报批,对哪些方面提出管理要求?面积

层数

风格形式

色彩

材料

其他

8-1 传统村落保护村级负责人;村级联络人;姜兆阳 8-2 是否制定村规民约?是

□否

村规民约里有没有关于保护传统村落的内容?有 □无

8-3 村民对于中国传统村落的了解: 八、村民认识

知道本村已列入名录,并且支持相关工作

□知道本村已列入名录,但认为与自己无关

8-4 村民对于建房的态度: 有保护意愿,继续维持房屋原貌; 想建新房,且愿意按照传统风貌的要求建房; □无保护意愿,不愿意按照传统风格建房;

□不知道


9-1 总体判断: 村落文化遗产保存完整,发展情况良好 □村落文化遗产部分破坏,发展一般,仅能维持 □村落文化遗产严重破坏,发展情况不乐观,处于衰败过程中 9-2 村落保护发展整体情况的个人感受:(不少于 500 字) 青山村的乡村肌理和整体风貌保存的非常完好,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很大的保护价值。其中三处 祠堂和龙王庙在文革时期破坏,村委会以及村民都急切希望恢复祠堂和传统文化,而村庄整体环境治理较好, 在 2016 年内,整治屋顶垃圾,清理街道,治理河道,维护了青山村的整体风貌。故上一项选择“文化遗产保 九、综合判断

护完整”,但并不意味保护工作已完善。 下面就村委会座谈会以及实地考察总一下几点在保护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保护工作的不足: 1、资金不足、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在座谈会中村干部反应上级政府部门下拨的资金不足。据王哥庄街道办建设中心负责人李泽洲表示,“传 统乡村保护”项目每三年上报一次,2016 年,中央下拨 150 万元,市政府下拨 40 万元,共 190 万元;另有“美 丽乡村建设”项目,区政府下拨 1.4 亿元,但准备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污水处理,路面修正,河道治理, 电线入地等)。用于房屋修缮的资金需要村内自己支付,民居均为自费维修。 在新建建筑调查中,采用传统材料与工艺的民居建筑为零,砖与混凝土等建材比石料更加方便廉价,传统 建筑材料价格上涨而没有资金扶持,村民会自愿选用经济实用的材料。根据实地调查,当地出现一些空置的危 房,或为无主房,或为私人空宅。当地居民和村委会均没有财力修缮,这将会加速文化遗产的流失。没有资金


支持,此种现象可能会继续恶化。村委会的解决策略是将空房征收承包给旅游集团,做分散式民宿使用。 2、村委会与村民恢复祖宗祠堂和龙王庙的愿望,与崂山区传统村落不许新建建筑的制度相冲突 村内的三大祠堂与龙王庙均在文革时遭到损毁,如今,只剩下林家祠堂的大门。村民的祭祖活动和节庆活 动均无地举办。村委会意图恢复祠堂和龙王庙,恢复传统文化。据村委会主任姜兆阳反应,此计划曾多次上报 审批无果,是因为崂山区对于传统村落的管理制度严格,不允许新建建筑。 但此处存疑,调查发现青山村沿河建有居民活动中心,村委会解释为违章建筑;青山村西侧建有二层居民 住宅,据介绍为青山村规划建设内容。并且村委会表示,对于破损严重,结构毁坏的民居,村委会会默许村民 翻新,但这种建设无法上报,属于违章建筑。据村民刘某某介绍,龙王庙规划中另附有游客中心,则修建龙王 庙即为恢复传统节日,也为吸引游客。 此矛盾既反应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被现存的管理制度约束,又反应了当地政府希望借此发展旅游业,带 动地方经济的意图。修建祖宗祠堂,有利与当地村民寻根祭祖,继承传统应当支持,但要注意监管,采用当地 传统建房技术建造,避免修建商业化的仿古建筑。 3、崂山景区收取进山费,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且村民并未从中获益 针对崂山景区收取进山费,村委会和村民均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虽然此举减少了进山人数,保护了环境, 但几乎将景区内的村庄变成半隔离状态,村民可以进出,但村外的人却无法自由出入。减少了村民理应享有的 便利,影响了资金流通、商品买卖。村委会并不反对青山村纳入旅游区,但青山村并没有从进山费中获得收益。 村委会和村民均认为青山村为保护崂山环境贡献了力量,没有回报,还减少了经济收入。 4、当地存在大量产权属于军队的建筑,村委会无权管理,成为垃圾死角


当地有大量的建筑是属于军队资产,军队搬走后,产权依然属于军队,这一类建筑村委会无权管理,久而 久之,只能任由建筑破败,并成为垃圾死角,无法清理,影响整体风貌。村委会希望将建筑收归集体或承包给 个人。 5、当地居民对保护传统村落的热情很高,但对保护理念的理解有所偏颇,需要专家与专业工匠的协助 经过实地走访,村民们都有保护传统村落的意识,但是新建房屋的时候,却使用大量与石块差别较大的材 料。对于当地是否有继承传统工艺的工匠,村委会给我们的答复是还有石匠和瓦匠,但就实地调研一座正在修 缮的传统建筑,檐口下的石板被替换为木棍,这种施工方式能否修复建筑还需要持续跟进调查。就现状来说, 已建成的建筑尺度和肌理保存完好,但立面材料亟待整改,需要专业工匠提供技术支持。 据村委会主任姜兆阳介绍,青山村的保护规划是建设局委托中规院深圳分院设计,但具体设计则有村干部 带头设计,具体项目交给崂山古建筑工程公司施工,施工团队也是当地人组成,因此村民对于传统村落保护的 理解就决定了传统建筑修缮的质量。 村委会计划修建龙王庙、旅游集团投资民宿、以及打造村内景点,均有吸引游客的目的,保护传统村落的 价值被等同于增加旅游产值的价值。而根据上述四条的现象发现,青山村把传统村落保护作为带动地区发展的 一种手段,很容易用力过猛,需要专家的协助和外部监督。 由于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刚刚开始,许多矛盾表现的不突出,村委会在一年的环境整治工作中也取得了成效, 但未来的保护工作中,需要预防和监督。村内选择规划新居住区,传统建筑用做民宿的解决策略,有可能导致 传统村落空心化。而村民自己承包修缮工程和将传统建筑承包给旅游公司的做法风险也很大,青山村除了需要 资金投入,更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督。


附件一

中国传统村落调查表 村镇名称:省县镇村

调查员姓名:;电话:;

类别

现场调查内容 1-1 民族构成:汉族;

一、人口概况

1-2 户籍户数

960 户

1-3 户籍人口

2920 人

1-4 常住户数

960 户

1-5 常住人口

2920 人

1-6 村落集体经济总收入

13 万元

1-7 农民人均纯收入

19800 元/年

1-8 对村落人口流出、年龄结构进行描述和评价(判断村落是否空心化) 人口流出较少。 2-1 整体格局是否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 是

□否

2-2 对村落的整体格局进行描述: 二、村落格局

村落整体格局描述: 雄崖所村是典型的方格状布局,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条大街贯穿村落中央,地势较平坦,自然景观有白马岛, 与陆地有一条断崖相连,在明代用于海上防御。 鸟瞰图:






3-1 传统民居数量 1200 栋,其中: 3-1-1 部分破损,且未修缮的数量 30 栋; 3-1-2 几乎倒塌的数量 12 栋; 3-1-3 修缮不当的数量 4 栋; 3-2 传统公共建筑数量: 3-2-1 数量:9 栋 祠堂:5 栋(间、座) ,宫庙:3 栋(间、座),□书院:栋(间、座),□会馆:栋(间、座),□ 戏场:栋(间、座),□其他:教堂; 三、传统建筑

3-2-2 修缮的公共建筑数量及用途:共 3 栋(间、座) 名称:玉皇庙;用途:祭祀;名称:龙王庙;用途:祭祀;名称:观音庙;用途:祭祀; 3-3 新建建筑数量 1 栋(指 2000 年以后新建的建筑);其中: 3-3-1 按照传统形式建造 0 栋(间,座); 3-3-2 现代形式建造 1 栋(间,座);(指水泥、砖、砌体、混凝土等建造的建筑) 3-3-3 新旧建筑风貌协调程度:□协调

□一般

3-3-4 整体风貌控制:整体控制较好

□一般,局部破坏

不协调 □无控制

3-4 现有值得保护的传统建筑数量 4 栋,其中: 3-4-1 保存完好的数量 4 栋; 3-4-2 部分破损,且未修缮的数量 0 栋;(指主体结构还在,部分构件、装饰缺失)


3-4-3 几乎倒塌的数量 0 栋; 3-4-4 修缮不当的数量 0 栋; (值得保护的建筑指历史悠久、采用传统建筑形制和传统建筑材料建造,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建筑。) 3-5 对村落传统建筑的保护情况进行评价 雄崖所村落边缘有很多倒塌的传统建筑,村落中心的多处建筑修缮不当。村落肌理还未破坏,但民居翻新 使很多传统建筑的外貌发生了改变。 4-1 反映村落历史风貌的历史环境要素及构筑物数量 3 座/处;其中: 4-1-1 自然损毁数量 3 座/处(曾有马道、校场);4-1-2 人为损毁数量 0 座/处;4-1-3 修缮不当数量 0 座/处; 例如塔桥亭阁、井泉沟渠、壕沟寨墙、堤坝涵洞、码头驳岸、庭院园林等 四、历史环境 要素

4-2 对村落历史环境要素及构筑物的保护情况进行评价; 村内仅存有一口古井,但用水泥和青砖重新砌过,并在古井周围修砌了水泥平台和台阶,破坏了古井的历史信 息。村内的四个城门保存状况不同,南门“奉恩门”保存完整;西门“镇威门”细节全部损毁,仅留大体外观, 并且前后墙面有水泥砂浆抹平;北门只留一处墙基,东门完全消失。 5-1 村内道路路面:□沥青

水泥路

砂石路

传统石板路

□传统碎石路

5-2 公共照明:全村有 □主要道路有 □村口有 □室外公共活动空间有 □无 五、基础设施

5-3 垃圾处理方式:□卫生填埋 □简易填埋 5-4 污水处理设施:□村内集中处理 5-5 民居室内设备:

□直接焚烧 送往镇(县)处理

□单户或多户分散处理

无处理

□砖路

□其他


5-5-1 民居内厕所类型:水冲式厕所

旱厕

5-5-2 民居内其他设备类型:入户自来水 5-6 村内是否通公交车:是

□否

已改造电网

有线电视

如果村内通公交车,公交车可抵达:镇

入户宽带

□入户燃气

□县

5-7 村民出行: 5-7-1 村民出村最常用的交通方式:□自行车 电动车、摩托车 □公交车 □长途客车 □私家车 □其他 5-7-2 村民出村最常去的目的地(单选):镇上 县城 □市区 □省会以上城市 5-7-3 村民到达目的地需要花费的时间:30 分钟以内 1 小时以内 □1 小时以上 5-8 对村落基础设施和村民生活条件进行评价: 有很多缺失。村为书记表示,村内无暖气、天然气,基础设施有待改善。 6-1 如果村落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业态(常住人口中 1/3 以上的村民都在从事),填写此项: 传统农业 □旅游业 □观光农业、采摘园、现代农业 □农产品加工 养殖业 □手工业 □民宿(农家乐) □景区 六、产业业态

其他业态:外出打工

6-2 如果村落没有形成规模性的产业,那么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种地 打工 □做小生意 □企业上班 □养殖 □手工 □其他: 6-3 如果村落发展了旅游业,请填写以下内容:(该村还未发展旅游业) 6-3-1 本年度旅游接待收入:万元;6-3-2 年接待旅游人次:万人; 6-3-3 从事餐饮、民宿、景区接待的村民人数:人;


6-4 对村落业态和经济发展水平、未来发展潜力进行描述和评价 村内业态单一,仅靠农业和养殖业为生,耕作和养殖方式比较原始,产量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没有发展特 色产业,无力支持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修复工程。 7-1 村落实施的项目与保护规划项目的符合度:完全符合 七、规划建设管理

7-2 村民建房是否要报批:是

□部分符合

□完全不符合

□否

如果需要报批,对哪些方面提出管理要求?面积

层数

风格形式

色彩

材料

□其他

8-1 传统村落保护村级负责人:李正良;村级联络人:张永福; 8-2 是否制定村规民约?是

□否

村规民约里有没有关于保护传统村落的内容?□有 无

8-3 村民对于中国传统村落的了解: 八、村民认识

知道本村已列入名录,并且支持相关工作

□知道本村已列入名录,但认为与自己无关

8-4 村民对于建房的态度: □有保护意愿,继续维持房屋原貌; 想建新房,且愿意按照传统风貌的要求建房; □无保护意愿,不愿意按照传统风格建房; 9-1 总体判断: 九、综合判断

□村落文化遗产保存完整,发展情况良好 村落文化遗产部分破坏,发展一般,仅能维持 □村落文化遗产严重破坏,发展情况不乐观,处于衰败过程中

□不知道


9-2 村落保护发展整体情况的个人感受:(不少于 500 字) 雄崖所村的村落肌理保存较好,除海防博物馆外,未新建建筑,但多处传统民居倒塌,甚至有些在原址上 重建砖房,传统村落的风貌已被破坏,需要及时保护、治理。另外,雄崖所村也有中国传统村落的“通病”— —希望借助保护传统建筑的契机,打造景点,发展旅游,对于保护传统村落的核心价值存在误解,这种现象必 须引起重视。经过与村干部的座谈会和实地调研,现将雄崖所村的面临的问题整理为一下几点: 1、缺乏发展机遇,业态单一,没有形成自给自足的产业“生态链” 雄崖所村仅有农业和养殖业作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生产力低,村民收入少,无力支持传统建筑的修复 和整个村落的保护。据村委书记李正良表示,雄崖所村的建筑修缮由即墨市博物馆和镇政府出资,依靠村内资 金修缮的仅有南城门,修缮资金出自村民捐款。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村内很多传统建筑荒废倒塌,但村委 会无财力修缮,几乎整个村落的建筑保护由镇政府代办。 雄崖所村距离田横镇较近,也造成了产业单一,在过于依赖镇上业态,不能经济独立。并且没有发展特色 产业,从村干部的介绍中了解到,雄崖所村有特色食品“婿糕”和“卷煎”,但没有形成产业,我们建议村委 会能将特色食品发展为品牌,无论在保护传统文化还是在增加经济收入上,都能取得不错的效益。 2、“传统村落”为村委会乃至镇政府带来了发展旅游业的定势思维 在座谈会中,横田镇镇村建设服务中心的赵斌表示,雄崖所村面积小,布局方正,旅游资源少,无法留住 游客,但镇政府的解决策略竟是回收传统建筑,修缮并打造为景点,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主街作为商业街,以此 吸引外地游客,虽然在表达此方案时,赵斌同志一再强调发展旅游的前提时保证村民的正常生活,向游客展示 原汁原味的传统村落的人居生活,但实际看来还是走了本末倒置的路子。


首先,就雄崖所现存的旅游资源来看,明显不适合发展旅游业,可供参观的“景点”只有两处城门、天主 教堂和朱家祠堂,而许多民居还处于毁坏倒塌的状态,此时发展旅游业得不偿失;其次,将传统建筑打造为景 点,用于展示村民的日常生活,会使村民的生活流于表演化,仅保护了传统村落的外壳。在实地调查中,从陪 同人员那里了解到,镇政府回收传统建筑是对外招商引资,回收的标准是建筑的位置、价值和投资者的意愿。 对于倒塌的建筑则放任不管,其发展旅游业的态度可见一斑。 3、雄崖所村对于其历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需要加强 根据采访村里的老人和村委会的介绍,雄崖所因拥有白马岛的地势之险,曾为明朝抗倭的海防据点,随着 时间推移,雄崖所失去了军事防御价值,但拥有值得保护的历史价值。就实地调查时的采访发现,年轻人很难 说出村庄的历史,而几位年轻干部,也对重要建筑的历史事件不甚了解。 村里 2000 年后唯一新建的建筑就是海防博物馆,由此看来村干部对于村庄的历史信息有保护意识,但是 作为山东境内唯一一座 600 年历史海防古城,其文化推广的力度还远远不够。仅靠博物馆和旅游景点这种“硬 件”很难做到快速传播,应该依靠出版书籍、纪录片、历史研究和口述史记录,做到文化的快速输出。 4、保护传统村落的核心价值不明确 就调查现状来看,雄崖所村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仅局限于对传统建筑的隔离保护,即镇政府认为有价值 并征收的建筑,并且对这些建筑进行隔离保护,不对村民开放。虽然座谈会时,赵斌同志强调要保护村民的传 统生活,但无论是在保护民居,还是保障民生上都没有什么策略,只是希望镇政府回收民宅后,对外招商,发 展旅游。 根据我们的采访得知,村民愿意保持传统建筑的外观,但希望室内宽敞明亮。有些村民扩大了窗户,粉刷


了外墙,甚至有些村民用红砖重建了自己的住宅,对此村委会或镇政府没有统一的管理与引导。对于倒塌的房 屋,村内没有优先修复,而是任其荒废。“传统村落”对于雄崖所村,似乎只是保护了几座重要的历史建筑, 或者村委会与镇政府没有财力维护数目之多的传统建筑。而在传统村落保护中最重要的,保护村落的生活方式 和传统文化,政府部门都没投入应投入的精力。 雄崖所村面临继续发展经济产业和保护传统村落的矛盾,“传统村落”使政府干部产生“惰性思维”、“定 势思维”,举步不前,将雄崖所村作为文物一样封存,但是村民改善生活条件的需要理应满足。政府干部需要 做的是下基层了解实情,村庄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不能作为两个独立的事情来看,保护传统村落并不意味 这保留某些历史场景,而应该在发展中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雄崖所需要重新对自己进行价值评估,传统建筑 只是载体,而村庄承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才是能传承下去的东西,唯有明白传统村落保护的核心,才能有 的放矢。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