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folio Yi Jiun Chen 2021
目 錄 /我
/身體感的空間與構築 橋的視覺想像 地景藝術 - 聆聽微型溫室 實構 - 日常逃離計畫之水中旅館 身體的反轉 - 電影視覺分析與轉化身體感知
/自身與群體 建築五 陳羿君 熱衷於建築的實構活動,喜歡結構,以及構築過程中的一切細節 很喜歡構築本身帶來的人際交流、群體記憶還有身體感
從林開始 - 林間藝術展演空間 東海大學男宿 LOUNGE BAR 增建設計 步行尺度的社群想像 - 南榮社區自給生活圈
我想先用兩件構築作品簡單說一下我看待真實性這件事,我喜歡結構的初始狀態,因為他合理且成立 ( 構成建物 ), 也因此他的延伸想像很強烈,而構築本身的踏實是我面對真實性時必要的
構造收合立面
橋的視覺想像 (2018)
構造打開立面
構造邏輯、原型
我認為結構是常常被視為非常難合作的夥伴,他相對於概念等型態 發展較為死板或是難以撼動,因此我利用這一點,把它的必要性破 壞掉,並以非常輕的方式完整他缺乏的那個結構性
地景藝術 - 聆聽微型溫室 (2020)
建築物如何與環境共存,我在此次的實構中,藉由材料的組合和拼 接的方式去試圖創造微型的環境,在這樣的微氣候中,實驗性的置 入許多適性不同的植栽,並去了解他們和材料之間的契合度與可能
構築怎麼去延伸?在我造船的實構中和夥伴創造了一個以兩人為單位的船,三角形是它的結構,也是藉由三角形 來創造空間,而這樣的船體單元,可以有更多的組合拼接。
構造原理: 布面承受的重力拉扯三角形 三個角點,帶動方管內彈簧 壓縮,使三角形船體向內縮 小,下沉空間成為水中床鋪
彈簧 帆布 黑鐵方管 回收木料 回收浮桶
船體自重
船面平面
機械平面
浮力平面
材料:平台、布面構成 功能:航行、休息、睡眠的
材料:黑鐵方管、彈簧、夾板、螺絲 功能:帶動船體伸縮
材料:浮桶 功能:提供船體浮力
實構 - 日常逃離計畫之水中旅館 (2020)
這是一個逃離生活煩悶,浸入水中得到心靈和平的脫逃計畫,逃離 勢必需要一些阻隔和私密性,因此藉由浮力去創造空間的變動性是 這座旅館的特色,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也會反映在船的形態上
單人入船「艙」
藉由布面的下壓帶動的空間 形成,得以達成我們所謂的 日常逃離,棲居於水中成為 旅館的逃離策略。
雙人向內乘坐
單人向內乘坐
舵手向外 ( 無交流 )
舵手向內 ( 交流 )
雙人的乘坐方式與交流行為 反應在船體與水面的浮力與 平衡間。
再來是空間的感知與轉化,從電影中的切片畫面擷取自身閱讀的資訊,並且描述大腦的運作,以此安排身體行進的序列。
以螢幕畫面中心線兩側,分隔相反的兩個空間
身體的反轉 - 電影視覺分析與轉化身體感知 (2018) 從電影分析自身觀看的經驗,從中抽取視覺接收以後的感受 變化,從中製作感受的型,並轉化成一段路徑序列。 翻轉
在一個向度緊密排列,在另一個向度一目瞭然
步行者從地表的巨大實體走入,似是走入實體 ( 圖 ),在下沉 的過程中被地平線提示,光線漸暗,路徑開始些微偏移並不 斷扭轉,窗景開始只能看見土壤直到再也看不見,意識到自 己實在一個空 ( 地 ) 的空間。
拉縮 在壓縮的空間中,人在「人造物排列成的軸線 上」朝向人造物走去 定位 「整齊並排的重複物件」被「凌亂擺放的重要 物件」打斷,最後被「強勢的物體」征服 扭轉 人造物被自然侵蝕,層疊的窗景邊界變得模 糊,人在人造物與自然中格格不入
「顏色鮮明、邊界明顯的」被「顏色灰暗、邊 界模糊的」吸引
隔著一個介面觀看事物的反面,因與介面的距 離而感到清晰 / 模糊。
Figural / Ground
變動收縮
複層偏移 各層平面
剖面空間
西向立面 東向立面
南向剖面圖 2F 平面
密關聯。
間 的 壓 縮、
身體的親近 S05730048
陳羿君
註: 顯現人們觀 看的視線。
們 抬 頭 ,感
框 選 與 標
於林木間涼
身
,這 麼 一
置入繩索: 不自然物質 於空間中作 為閱讀之準 則
南向立面 延續森林中密布的植栽,以 2.5 米立一根鋼柱作為空間判讀基準,柱 間放置板牆,並且依照基地現有之森林重要節點轉向與偏移。 讓人們藉由空間中不斷重複的正交網與錯位牆板閱讀、或是身體重複 體驗到森林中的樹木、坡地與環境。
從林開始 - 林間藝術展演空間 (2018)
以基地現場之 1:1sketch 發覺基地中之閱讀依據,並且轉換成設計概念 模型,使得基地本身被納入藝術展演的觀看內容之中。 布幔圍塑: 空 間 的 前 後、地近與 高低關係被 閱讀
,所 以 藉
的關係 ,
1:1SKETCH 於基地
園 的 核 心 ,但 我 們 常 常 經 過 的 相 思 林 ,這 麼 一 對過 東 海相 的 學林 生, 來這 說麼, 路 思 義 教 堂 是 校 園 的 核 心 ,但 我 們 常 常 經 過 園 ,但 常常 經 一 個的 過核 道心 ,只 是我 回們 家、 吃飯 的的 一條思 小徑 , 所以 藉 片的 值一 得條 細小 細徑 體, 會所 的 空藉 間 卻 總 被 當 作 一 個 過 道 ,只 是 回 家 、 吃 飯 的 個者 過思 道考 ,、 只閱 是回 家體 、會 吃自 飯 用 讀、 身與 相思 林的 關以 係 , 園 的 核 心 ,但 我 們 常 常 經 過 的 相 思 林 ,這 麼 一 由身 設與 計相, 不林 斷的 地關 在係 空間 用密 者關思聯考。、 閱 讀 、 體 會 自 思 ,中試圖引導使用者思考、閱讀、體會自身 個 過 道 ,只 是 回 家 、 吃 飯 的 一 條 小 徑 ,所 以 藉 甚至延伸到東海校園以及別墅之間的緊密關聯。 密關聯。 用者思考、閱讀、體會自身與相思林的關係 ,
路徑從原有之步道岔路依循緩坡逐步向上,環繞一周後進入建築物之中,建築保留基地原有的路燈,同時意味著保留著森林中的時間狀態,展覽 空間微微傾斜,使得人們在使用空間時身體維持與外部森林空間連結的狀態。
我將自身的感知放進環境和基地,並藉由建築操作視覺去標記、操作路徑去改變身體的行為狀態。
基地原有之庭園因為地形高差以及植物 密布導致無人使用,設計保有庭院之自
群體生活的經驗是多面且複層的,單一平面的環境服務對象侷限,對於共有空間的感受也會消失,共享性也是我 在處理空間時喜歡的部分。
然景觀,以隔柵方罩罩住活動空間,並 以不完全封閉的方式讓人們在半戶外的 空間中活動。
東海大學男宿 LOUNGE BAR 增建設計 (2019)
設計概念拼貼 以自然環境的延伸,使設計空間不會只 是柱樑牆板,隱蔽與空間區隔同時融入 自然植栽的使用,藉此讓庭院重新回歸 使用。
東海大學男宿具有傳統中式合院建築之空間特色,然而現有之庭院空間, 卻是荒廢且無法使用的狀態,本次設計目的為結合建物中原有之公共空間, 延伸並活化庭院,提供學生舒適的生活空間。
我以鋼網格構造作為空間的外殼,使空間空氣流通,保有庭院 氣息,並且創造微型氣候,內部空間以板牆和細鋼梁輕構築的 方式打造流通的開放式空間,並且動線系統串聯一二樓,使這 個公共的庭院能真正的被包圍他的學生共享。
南向剖面
東向立面圖
2F 增建平面
南向立面圖
在操作既有建築的空間重塑與保留這類型題目,面對多向的使用者和需求者,介面的浮動狀態會造成空間中的許 多衝突和意外,建築怎麼去創造這樣的時間性是讓我很著迷的!
步行尺度的社群想像 - 南榮社區自己生活圈 (2020) 因現今台灣人口結構的改變以及鄉村人口外移嚴重的現況,許多校舍面臨老舊與閒置的狀況,因此 校用地開放或是轉型為社區共享空間等議題逐漸受到重視。 基地位於基隆市邊緣的南榮國小,近 10 年間人口持去下滑與老化,原有校舍出現部分閒置或用於存 放物品、器材等用途,因此以此為出發,期望能在設計中打開校園與社區的連結,同時照顧到在地 的老年人口與生活機能。
基地: 基地位於山坡地上,缺乏空曠之公共集會空間,且現有校地與山 脈地將社區一分為二,導致交流機會降低 南側社區
南榮國小
北側社區
AA’SECTION
BB’SECTION B’ A’
B
A
設計目標: 以校地串連南北端社區,並且在動線上安排市集、運動空間與社 區共享教學資源等空間。
1f
2f
3f
4f
0
0.8
1.6
3.2(m)
屋頂構造: 為滿足大跨距的公共空間光線的需求,除了室內的燈光照明,藉由屋頂原本的空間桁架增加截光的構造,使得光線在空間中零 星散落,以保有日照光源也同時阻擋過多熱能進入室內。
0
0.5
1
2
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