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羿君 2017-2019

Page 1

Portfolio

Yi Jiun Chen 1


2


關於我 P4

東海大學男宿增建設計 P8 2018 大二設計

步行尺度的社群想像 - 南榮社區自給生活圈 P12 2019 大三設計

剖開八斗子境污染的膿瘡 P16 2019 大三設計

從林開始 - 相思林藝術展演 P17 2017 大一設計

視覺行走的橋 - 窗的延伸 P18 2017 大一設計

目錄頁

3


關於我 陳羿君

東海建築系四年級 ( 修讀設計三 )

工作 / 實習經驗 2016-2017 集得思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計畫書編寫、提案兼任助理職務 2018-2019 花蓮樸門基地 - 大地旅人實習 協助興建土屋 2019 包浩斯百年展模型製作與展場布置 2019 半畝塘模型工讀生 2019 王銘鴻建築師事務所模型工讀生

軟體 孰悉 AI / ID / PS / SketchUp / REVIT / WORD / EXCEL / PPT 基本操作 Rhino / Vray / ENSCAPE

簡短自介 熱愛運動、戶外與自然,幾次參與自然與手造建築的施 工與學習 ( 土屋、竹編夾泥牆、草磚等 ),很喜歡建築被實踐 的過程中人們互助合作的情感關係,勞動與汗水對我來說在 這樣的構築過程中是一種享受,在學校學習許多電腦與模型 的操作,希望能夠從實務中反向的檢討與驗證自己的想法與 圖模是否能成為真實。

4


包浩斯展覽模型負責人

2018 秋 自然建築課程學習

2018 春 自然建築協力建造實習

5


6


作品集 2017-2019 7


13 棟 lounge

東海大學男宿 LOUNGE BAR 增建設計 (2018) 東海大學男宿具有傳統中式合院建築之空間特色,然而現有 13、15、16 之間的 庭院空間,卻是荒廢且無法使用的狀態,本次設計目的為結合 13 棟中原有之公共空 間,延伸並活化庭院,提供學生舒適的生活空間。

12 棟

13 棟

16 棟

14 棟

15 棟 基地配置

私密

開放

共享空間並不一定是完全開放的狀態,他在要能讓 所有使用者可以使用得舒適的前提下,必然需要一些較 為私密的空間氛圍,比如閱讀或是較為親密的對話,因 此我的拼貼試圖去說明那種通透易達的環境在材料與構 築的安排下,形成不均等的開放狀態。 進入到基地以後,運用基地本身三合院的包被狀 態、以及地形的切挖,創造出從外而內層層遞進的視覺 與身體阻隔關係,並且藉由開口與隔柵等材料,使得光 線與微風在內部形成獨有的微氣候,保有基地的光線與 環境的互動關係,藉以達成回歸庭院的初衷。 設計拼貼 8


外層:格柵方罩 內層:預鑄混凝土與鋼構架

1/125 剖面圖

1/400 平面圖 9


10


1/125 南向立面圖

1/125 東向立面圖圖 11


步行尺度的社群想像 - 南榮社區自給生活圈 (2019) 因現今台灣人口結構的改變以及鄉村人口外移嚴重的現況,許多校舍面臨老舊與閒置的狀況,因 此校用地開放或是轉型為社區共享空間等議題逐漸受到重視。 基地位於基隆市邊緣的南榮國小,近 10 年間人口持去下滑與老化,原有校舍出現部分閒置或用於 存放物品、器材等用途,因此以此為出發,期望能在設計中打開校園與社區的連結,同時照顧到在地 的老年人口與生活機能。

南榮國小與基隆市之尺度與機能分析分析: 1. 距離市區步行只需 15~20 分鐘,但沿路人行空間貧乏,與車爭道情形嚴重,缺乏好的人行空間。 2. 南榮國小四周並無市場與較好的生活機能,需要採購仍須前往市區才能達成。

12

南榮國小附近機能與空間分析:

大量閒置零碎空間:

國小周遭生活機能僅供日常飲食,公共空間也因地勢 關係多被棄置無使用。

因地形而隨機轉向、建築的房屋夾出的許多零碎空間。


社區被阻隔: 校用地與山坡地分隔社區,導致交流機會降低。

概念發想

以學校作為兩社區的交通路徑進行串聯,試圖找尋 線性空間學校與社區的共享可能。

在路徑周圍放置社區與校園的共享空間,包含運 動、餐廳、共享廚房、課後照顧中心與共學教室。

加入動線空間整合垂直向的交通,並且符合不同位 置主要面對學生、社區與機能等不同的管制需求。 13


1/800 1F 平面圖

14

東側立面渲染

1/800 2F 平面圖

屋頂桁架濾光柵構造


1/800 3F 平面圖

三樓空間渲染

1/800 4F 平面圖

二樓運動空間渲染

二樓空間光線渲染

15


16


(2019)

17


從林開始 - 相思林間藝術展演 (2017) 以基地現場之 1:1sketch 發覺基地中之閱讀依據,並且轉換成設計概念模型,使 得基地本身被納入藝術展演的觀看內容之中。

森林中的高低錯層與家具、道路因為落葉與散布的樹幹被模糊化,因此為了讓人的視覺能夠清楚判讀 空間,我加入空間中的正交往格與依據,並且從基地中觀察到的環境轉換為空間的牆與樓板,藉此讓 人們能在空間中延續森林中的身體感受。

空間依據

基地

18


路徑從原有之步道岔路依循緩坡逐步向上,環繞一周後進入建築物之中,建築保 留基地原有的路燈,同時意味著保留著森林中的時間狀態,展覽空間微微傾斜,使得 人們在使用空間時身體維持與外部森林空間連結的狀態。

設計模型 19


視覺行走的橋 - 窗的延伸 (2017) 設計要求以木材與繩子作為材料(不得使用釘子,木材最長只能使用 120 公分),搭建一座投影 長度達 1.5 米中間不可落柱且可承重 25KG 的橋。 我選擇的方式是單邊懸挑 1.5 米,並且藉由榫接的方式使木材本身具有一定的接合與傳導力量的能 力,而繩索除了接合處的加強固定外,藉由基地牆壁的支撐性懸吊橋體,增強橋體的耐重度,最後為 了加強木材本身承受重物不彎折的剛性,我以輕量的木頭搭接成桁架系統,讓較為脆弱的木頭得以不 變形。

20


細節處理

21


22


 The end 23


2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