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勸勉、超凡人生

Page 1

www.ymkfund.org copyright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Ⅰ. 釋題 1. 平易近人的要求 做基督徒說易甚易,說難也甚難。聖經裡有些教訓,叫價甚高,苛刻得不近人情。譬如耶穌要求那個少 年的官「變賣所有的,分給窮人」,就真是「強人所難」,極不容易徹底付諸實行;即使已跟隨耶穌的門徒, 在目睹耶穌的要求與少年的官的反應後,亦不由得感喟:「這樣誰能得救呢?」(可十 26) 我常常想,聖經提出這些「偉大」的要求,目的也許不在呼喚人努力實現,而在於證明人無論怎麼努力, 亦無法達到要求;它們不是用來幫助人變得偉大,卻是讓他們仰之彌高、自承渺小。 不過,聖經有一些倫理教導,諸如:不要為明天憂慮、自謙以待被人升高等,是頗為平易近人的。這些 教訓針對人的日常生活,作出準確的診斷與適切的處方。這些處方是平實而具體的,沒有著色的詞句,沒有 激動人心的籲請,但充滿著平凡的智慧,親切可喜,教人感悟於心,相逢恨晚,醒悟「我早該這樣生活!」。 由於感覺這些平實的教導與我們原有的想法是同質的,心中自然滅少了抗拒感,對它們的接受程度,便較那 些轟轟烈烈的「高言大智」更強;它們在我們身上的附著力亦更持久。 2. 新約亦注重喜樂 傳道書的作者曾說過這麼一句話:「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傳三 12)在他眼中,喜樂 與行善是世人求福的兩大指標,是生活中最該有的表現。這個要求,大抵可以入於平易近人的類別。一般而 言,舊約智慧文學有較多類似富人情味的教導,新約作品則無論語氣或內容都較沉重,特別是保羅書信,更 以「又沉重,又厲害」(林後十 10)見稱。不少學者的解釋是,傳道者(其他智慧文學的作者亦然)的人生 哲學較為現世取向與現實主義,末世意識不強,故才有這樣低層次(不夠屬靈?)的教導。想不到的是,一 貫給人的感覺是刻苦自勵、有禁慾主義傾向的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五 15-16)與腓立比書(四 4-9) 裡,竟然兩次對信徒提出相仿的「非一貫的」勸勉。 更有趣的是,在腓立比書四章 8 節,保羅特別註明這是他對腓立比教會「未盡的話」,彷彿這個教訓有 甚麼了不起,他必須予以補充說明,他們亦得記牢恪遵。 這兩個新舊約都一再提及的平凡的勸勉,到底有何奧妙之處呢?讓我們在這裡稍作思考,互相勉勵。

Ⅱ. 經文 腓立比書四 4-9 1. 《和合本》 4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5 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主已經近了。6 應當一無 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 神。7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 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8 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 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9 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 們都要去行,賜平安的 神就必與你們同在。 2. 《聖經新譯本》 4 你們要靠著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5 要使大家看出你們謙和的心。主已經近了。6 應當毫 無憂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帶著感恩的心,把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7 這樣,上帝所賜超過人能了解的 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思意念。 8 最後,弟兄們,凡是真實的、莊重的、公正的、純潔的、可愛的、聲譽好的,無論是甚麼美德,甚麼稱 讚,這些事你們都應當思念。9 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所領受、所聽見、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應當實行; 那麼,賜平安的上帝就必與你們同在。 Ⅲ. 釋經(經文採用《聖經新譯本》) A. 勸勉喜樂(四 4-7) 腓立比書四章 4 至 7 節這段經文,是保羅對友阿嫡和循都基的勸勉過後,轉而向教會所講一些鼓勵的 話。 這是一項帶著應許的勸勉。其實這勸勉包含三方面的要求:(1) 保羅要腓立比人喜樂;(2) 要使人看出 他們謙和的心;(3) 要把他們的請求告訴神。然後,他們就會得著一項應許:神所賜超過人能了解的平安, 就必保守他們的心思意念。 四 4:「你們要靠著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 本節基本上重複了三章 1 節「你們要靠著主喜樂」的勸勉,同時加強了這勸勉。「靠著主……喜樂」的 意思,就是以主耶穌為喜樂的原因和基礎;但惟有當信徒持守著對主的信心時,他們才能夠以主為喜樂的原 因,因此保羅這句話,其實是呼籲他們堅持對主的信心。 並且保羅以「我要再說」來強調腓立比人應常常喜樂,是因為腓立比人的情況使保羅這項勸勉顯得幾乎 是不合情理的;保羅好像考慮過腓立比人當時所受的逼迫(一 28、30),以及他們「在這彎曲乖謬的世代 中」仍會受逼迫的可能性,然後作出結論說:「雖然如此,我仍要再說一遍──你們要喜樂」。


喜樂是對生命的一種積極的了解和態度,在一切境遇中存著信心與盼望,認定全權的主在掌管一切,並 以祂的榮美和恩典為歡喜快樂的因由。舊約的智慧文學同樣給我們看見,真正的喜樂是超越環境的。例如, 箴言十七章 22 節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參箴十五 13、15);「心」代表一個人的思想和態度,這 就提示我們,一個人喜樂與否,決定性的因素不是他的處境,而是他的心態──他的思想(想法)和態度。 四 5 上:「要使大家看出你們謙和的心」 原文可譯作「要讓眾人知道你們的謙讓」。「謙讓」一詞在原文中意思甚廣,包含「慷慨」、「好意」、 「公平」、「仁慈」、「為別人設想」等意思。總括來說,「謙和」可定義為一種合理的、公平的、和緩的、 趨極端、不堅持一己權益的待人處事的態度和方法。本句的「謙和」是要「叫眾人知道」的(和合本),這 表示保羅所想的不是教會信徒彼此的關係,而是教會和外面世界的關係;從腓立比人當時的處境來看,「謙 和」所指的,是在逼迫和試煉中顯出「寬容大量」,在受攻擊時拒絕採取報復行動(參林後十 1)。 四 5 下:「主已經近了」 本句原文並無「已經」一字,直譯只作「主是近的」。這句話可同時包含「時間」上和「空間」上的意 思。前者的意思就是「主快再來」;後者則是「主與信徒相近」。有一點值得注意:本句在文法上跟上一句 和下一句都同樣沒有連繫,是完全獨立的一句。因此,可能保羅故意使用這種結構,為要把兩個意思同時包 括在內:主已經近了,因此他們可以向眾人顯出謙讓;但這位快要再來的主現今是與信徒相近的,因此他們 可以向上帝禱告。 四 6:「應當毫無憂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帶著感恩的心,把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 本句原文可譯為「不要在任何事上憂慮」或「不要有任何憂慮」。原文所用的結構亦可以有兩個略為不 同的意思,一個是:腓立比的信徒正在憂慮中,保羅勸勉他們要停止憂慮;另一個是:保羅勸勉他們不要陷 入經常憂慮的情況,亦即是要經常保持 憂慮的狀態。儘管憂慮有損無益是個事實,「不要憂慮」這項勸告永遠是無用的──除非我們同時知道克勝 憂慮的良方是甚麼。保羅這句勸勉話的可行性是基於「主已經近了」(四 5 下),以及上帝聽禱告(四 6 下)的雙重事實。 四 7:「這樣,上帝所賜超過人能了解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思意念」 「上帝所賜……的平安」,原文只作「上帝的平安」;「上帝的平安」首先指上帝自己所享有的平安, 然後指上帝賜給所有把憂慮卸給祂的人的那份平安。當然,要經歷這份平安,先決的條件就是接受上帝在基 督裡所成就和賜予的救恩。 「心思意念」原文直譯是:「會保守你們的心和你們的意念」,兩者合起來代表了一個人的整個內在世 界──意、情、志各方面。 在四章 6、7 這兩節經文裡面,保羅一方面承認人(包括信徒)容易為自己(及∕或別人)的各樣事情 憂慮,另一方面指出應付憂慮的方法。值得特別留意的是:保羅沒有應許上帝必會把我們「所要的」賜給我 們,卻應許我們,在一切境況中把我們的請求告訴上帝的結果,就是得以脫離憂慮,在內心得享上帝自己的 平安。 B. 勸勉行善(四 8-9) 這兩節經文同時有勸勉和應許的部分。 四 8:「最後,弟兄們,凡是真實的、莊重的、公正的、純潔的、可愛的、聲譽好的,無論是甚麼美德,甚 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應當思念」 保羅先提出六項東西,是信徒應當思念的,「凡是……的」一字在原文重複用了六次,表示所指的不一 定是基督教才有的優點,亦可包括當代社會所見的優點,後者是上帝的「普通恩典」的一部分。該六項東西 的意思如下: 「真實的」── 在這裡的意思是表裡一致,內外相符。 「莊重的」── 值得受尊敬、敬重,亦包含高尚的意思。 「公正的」── 公平、正義,是一般人沿用此字的意思;不是一個基督教特別使用的字眼(例如引伸到基督 的義與神的關係)。 「純潔的」── 指一般道德上的純潔。 「可愛的」── 具吸引力、令人愉快、使人見而生愛的。原文在新約中只用過一次,是一個古代墓碑上常用 的字眼。 「聲譽好的」─ 發出悅耳動聽的聲調,或指有高尚格調的事。 「思念」一詞在保羅書信中共用過 34 次。從此處的上下文,可知它是一種引致行動、影響行為的思想。 有人說得好:「種一個思想,收一個舉動;種一個舉動,收一個習慣;種一個習慣,收一個品格;種一個品 格,收一個命運。」(Sow a thought, reap an act; sow an act, reap a habit; sow a habit, reap a character ;sow a character, reap a destiny. ) 引用另一個說法:「你以為自己是甚麼,你並不是;但 你所想的,你就是。」(You are not what you think you are, but what you think, you are.) 四 9:「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所領受、所聽見、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應當實行;那麼,賜平安的上帝 就必與你們同在」 本句「所聽見的」是指腓立比人所聽到,有關保羅作為信徒及使徒的生活與事奉的一切表現。「所看見 的」是指保羅與腓立比人同在時,他們在他身上親眼看見的生活和事奉上的表現。保羅寫信給馬其頓的另一


www.ymkfund.org copyright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間教會時,曾對讀者這樣說:「你們自己本來就知道應當怎樣效法我們〔指保羅及其同工〕」,因為「我們 在你們中間為人怎樣,這是你們知道的」(帖後三 7;帖前一 5,參二 5-9),「我們對你們信的人是多麼 聖潔、公義、無可指摘,這是你們和上帝都可以作證的」(帖前二 10,參 11-12)。 腓立比書四章 8 至 9 節所帶來的應許,就是神的同在,在試煉與患難中,也滿有安慰。 Ⅳ. 現代意義 A. 常常喜樂的命令 保羅的第一個勸勉是:基督徒要常常喜樂。「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四 4) 他用命令句的形式,作出這樣的要求。喜樂是基督徒該有的生活表現。 有一段日子,我對這個要求頗不以為然。我想:喜樂既是人最基本的感受,只能由人內心自發流露,絲 毫勉強不得。我若心中歡欣雀躍,便有喜樂之情外顯,毋庸別人提醒或指令;要是心中悲哀,則就算為別人 的緣故而裝假,強顏歡笑,所發笑容亦帶苦澀味。不欲笑而勉強自己笑,不但不會增加喜樂,反而是苦上加 苦,苦不堪言。 但最近我對保羅這個要求背後的心意,倒愈來愈能領會。喜樂的確是可以求得的。並且,人本該如此要 求自己,根本毋待別人要求。人的感情不是孤立的東西,卻是與知識和意志緊密相連,受此二者支配的。我 們用甚麼眼鏡觀看世界,便決定我們所看到的世界的模樣,以及我們內心的感受(意→知、情);我們如何 理解外在的事物,決定作何種相應的行動,直接影響我們對該事物的情緒反應(知、意→情)。譬如說,我 們若認定上帝滿有恩典,在各方面大施恩惠,則我們便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恩典處處;但設若我們認 定上帝是個殘酷無情的暴君,任意將惡運加諸我們身上,那我們亦很容易在生活中尋出證據,證明自己是天 下第一苦命人。 1. 對苦難作正面詮釋 曾經有一次我替神學院率領一個學習團到聖地旅遊。這個團可說是多災多難之至。我們中間有團友在機 場(中東警衛森嚴的機場!)禁區遺失了登機證,有在過邊境時丟了護照,有在半夜因病送入醫院急症室, 有在半空中懷疑盲腸炎發作……,五花八門,無奇不有。更不幸的是,全團 36 個團友之中,只有 8 人僥倖 未曾染病(還好我是其中一個),其餘的不是這裡不適便是那兒不妥,傷兵累營。總之,能夠設想到的問題, 在我們中間都出現了;未曾設想的,亦讓我首度見識了。不過,正因發生了這麼多意外,整團人的士氣變得 非常高漲;我們知道必須精誠團結,才能克服一波接一波的外在困難,所以大伙兒自動自覺守望相助,緊密 相扶持。十九天的行程,就像是一個長夏令營,每個人都在其中經驗到弟兄和睦同居的美善。 我深切體會到,磨難是上帝給我們的賜福。當然,關鍵不在於磨難本身(磨難不一定帶來福氣,也可以 引致完全相反的後果),而是在於聖靈的保守帥領;祂幫助我們以正面的態度,來轉化這些磨難。福與禍不 僅是客觀環境造成,也是個人對這些際遇的主觀詮釋。 聖經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箴十七 22)我們以喜樂的心來看待自己,看待身邊的人和事。喜 樂的心可以治療生命過去的種種傷痕,發現在各種不如意的遭遇當中,上帝的天工斧鑿的痕跡。喜樂之情也 治癒我們與人及世界的關係,幫助我們發現每個人和每樁事的正面價值:所有人都具有上帝的形象,皆有美 善的可能,所有事皆在上帝的掌握中,祂是一切神聖與終極價值的源頭。 2. 不讓感情主宰知識與意志 基督徒無疑必須敏感於內心的感受,不能自欺欺人(要知己!),不應麻木不仁(要有情!);但是, 知己卻不等於縱容自己,純粹憑感覺行事,被自身的情緒支配。正如一個成熟的人,不會不顧旁人的感受, 隨意發洩負面情緒,傷害了人仍一派無所謂的樣子;也不會因挫折感或覺著乏味,而輕言放棄原來肩負的責 任。 我們不要被心中的感覺宰制,特別是不讓那些負面情緒籠罩著我們,蔽障眼睛,過濾對外界的接收,永 遠只看到負面的東西;我們更不可讓這些負面情緒長期佔據心頭,愁雲慘霧,動搖了我們一貫持守的知識與 信念(例如:上帝是慈愛信實的),動搖了我們踐行使命的意志。我們要以正確的知識(真理)和堅定的意 志主宰自己的生命,包括主宰個人的情緒感受。耶穌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約八 32)認識真理使我們得以自由,包括免於受內在負面情緒轄制的自由。 當然,人無法純粹靠自己的力量來作成此事,必須懇求上帝的幫助。惟有祂才是我在絕望中的盼望、困 苦中的拯救、不義中的公義、無理中的真理。因祂的同在,我敢笑於暴風、笑傲江湖,以豪情回應這個不仁 的天地;因著宣認祂是歷史的主,我確定黑暗的盡頭是光明,我不會成為邪惡勢力或無理命運的犧牲品。 保羅說:「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四 6)藉著 禱告,我們認定上帝在生活世界中的真實性,眼前一切不是自足或固定的;在可見的現象背後,尚有超自然 的屬靈力量在發揮作用,必須依賴信心去接觸及支取。上帝仍在掌權。因此,沒有甚麼境況是真箇讓基督徒 感到絕望的。凡事禱告,凡事交託,這是能夠常常喜樂的祕訣。 保羅在此的勸勉是:我們先要有喜樂的思想,用意志保持喜樂的心,然後便可以得著真正的喜樂;而我 們所得著實際的喜樂經驗,反過來亦印證及鞏固我們原有的意念。「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經驗),必 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四 7)換言之,思想誘發經驗,經驗印證思想,思想與經驗是互 相促進的。


B. 為善為惡兩皆可能 保羅的第二個勸勉是:基督徒要思念美善的事。「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 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四 8) 這段說話的意思是:我們要恆常思念所有美善的事。無論是言語上的真實、行為上的可敬,待人方面秉 持公義,律己方面手潔心清,眼所看的是可愛的東西,耳所聽的是美名的事……;總之,凡是美人美事,不 論何種形式,我們都得記存心中,反覆思想。一方面羨慕嚮往,志切效法,另方面也讓這些美善的事佔據心 頭,好使個人的道德靈性被洗淨提升。 基督徒必須知道,除了救恩完全是上帝的禮物,與人的努力無關,故也不受人的行為表現左右外,其餘 與人的努力相關的東西,便無任何一樣是理所當然、十拿九穩的。過去他所累積的成就紀錄,別人對他的品 評印象,都可以遽然失去,既無累積,亦不能拉上補下,正負相抵;而從有到沒有,往往又只是一念之隔、 一瞬之間。 我們不會必然地是好人──只要率性而行,所言所行便無不合禮,從心所欲 踰矩,永遠扮演正義的角色;當然亦沒有人天生是個壞人,甚或撒但的化身──從出生至死亡都只能承擔破 壞者的戲分,沒有悔改轉變的可能。事實上,沒有本質上是義人或罪人這回事。不管我們是否已信主或信主 已多久,我們都同時是義人及罪人;或者更準確地說,我們同時具備了為善為惡的潛能。我們可能在這個時 候立志為善,勉力做好,是個標準的義人;在那個時候則被各樣淫穢的意念充塞著腦袋,做出連自己亦想像 不到的惡行來。 每個時刻都是做好或為惡的契機,每個時刻的我們都可以與前不同。我們知道自己變幻不定的思緒,知 道自己心中的污穢想法。 1. 不穩定的義人 耶穌基督曾數度提醒我們,那些口稱祂為主的人,不一定都能進天國;一日當我們企圖在祂的院宇尋找 一席之地時,迎來的可能是無情的一句:「我不認識你們。」保羅與我們自勉同勉,說要攻克己身,叫身服 我,恐怕我們傳福音給別人的當兒,自己反被棄絕了。這些提醒充分說明了人的脆弱與多變,任憑我們曾在 某時間對上帝赤膽忠心,既稱祂為主又勉力踐行各樣的使命,都有可能在日後的時間,或在稱呼祂與事奉祂 的過程中,丟掉了真摯的信仰。所以,我們要好好地保守自己的心懷意念。不要以為憑藉過去數十年的信主 紀錄,或擁有執事導師名銜一大堆,今天的我們便必然是個如假包換的基督徒。即或別人對我們有如此假設 (謝謝他們的信任吧),我們卻不能同樣地想當然一廂情願。畢竟做基督徒乃生死攸關的事,絲毫馬虎不得 的。 當然,除了我們要恐懼戰兢,作成得救工夫外,上帝的介入與保守,更是我們不失足跌倒的關鍵因素。 基督徒的「成聖」是在「稱義」裡,仍是不折不扣的上帝恩典。 2. 美善激發美善 正因為我們同時擁有善人與惡人的潛質,隨時都有為善或為惡的可能,便得引以為鑑,時常警惕自己, 努力去惡遷善,使善的潛能盡量發揮,對惡的傾向則盡量抑制。保羅在這裡告訴我們一個祕訣:要多多思念 美善的事。不要讓邪惡淫穢的思想,佔據我們的腦袋,教我們沉迷不返;反倒要盡量想慕那些透現信仰的真 實、人性的尊貴、生命的莊嚴,以及也討上帝喜悅的人和事,使我們的心隨著所感,變得清潔純淨。我們並 非靠自己的力量變得神聖(成聖的意義亦不在努力學做「聖人」),但至少可以勉力保守自己的身子不沾罪 惡。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每當聽到一些勵志的故事,接觸到一些崇高的人格,看到某人表現出人 性的光輝時,我們都會深受感動,神馳意往,靈魂彷彿藉此被滌蕩過,變得澄淨明朗了。舉例說,我很愛讀 《讀者文摘》裡刊登的好人好事的文章,諸如有人在某樁天災人禍中捨己救人,我總是被箇中人物的犧牲精 神與高尚情操所感染,心嚮往焉而意欲跟隨,巴不得自己有天也能透釋出這樣的浩然之氣。 中國人有句老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詩人也提醒我們:「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 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一 1-2) 3. 思念美善的事 我們能與好人好事共鳴感通,乃是因為心中存有善念,這是上帝在創造時為人設定的一個內置結構。孟 子曾舉過一個有名的例子:無論何人,一旦見到一個小孩子快掉下井時,都自然會產生怵惕不忍的感覺。他 據此推論說,人天生有惻隱、羞惡、是非、辭讓之心,他稱之為「四端」。事實上,儒家與基督教都肯定人 有良知善性。基督教所不同於儒家者,不在於否定人有善心,更非否定人有分辨善惡的能力,而在於她洞悉 人知善而不能行善。人即使心存善意,若是單靠己力,亦無法將知化行,貫徹始終。但是,基督徒靠賴耶穌 基督的拯救大工,得以去舊(人)迎新(人),脫胎換骨、更新變化;也憑藉聖靈的提醒與導引,勸善戒惡, 以基督的心為心;便可逐漸突破罪性的限制,將原有的善念化為善行。 我們的問題主要不是「知善」而不能「行善」(雖然「行善」問題依舊存在),而在於內心常常被惡念 盤踞,沉迷罪海而不知悔悟。先讓自己「知善」,持定善念,然後才處理「行善」方面的問題,逐步縮減知 與行的差距。


www.ymkfund.org copyright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先「知善」後「行善」,這正是保羅所提的次序。他在要求腓立比信徒思念一切美善的事後,便進一步 要求他們見賢思齊,勉力踐行,「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 要去行」(四 9)。「思」的目的乃為了「行」。「思念」不是單單想一想,而是欽羨嚮往,並意切踐行。 保羅勸導我們多思念美善的事,就是希望我們的心被美善的事佔據,從而激發出原有的良知善意,勉力 遷善去惡。基督徒「常要追求良善」(帖前五 15),「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西一 10)。 Ⅴ. 結論:上帝所賜的平安 保持喜樂的心,凡事交託,與思念及踐行美善的事,是保羅對門徒的兩個要求。雖然它們看來比較簡單, 要遵行亦似乎不太困難(其實要真正做到並不容易),但卻是非常要緊的。它們是基督徒獲得上帝所賜平安 的要訣。保羅指出,惟有我們能貫徹這兩個平凡的要求,我們才得到那位「賜平安的上帝」(四 9)賞賜 「出人意外的平安」(四 7)。 一個一無掛慮、恆常喜樂的人,自然生活得踏實豐滿、信心堅固;一個知行合一、裡外一致的人,亦當 不驚不懼、良心清潔。若具備這兩樣生命質素,還有甚麼可以擾亂他的心,奪去上帝所賜給他的平安呢? 看似平凡的要求,帶來極不平凡的後果;貫徹之,便可締造令人艷羨的、極不平凡的人生。 Ⅵ. 喻道材料 1. 當以正面和積極的態度面對困厄(適用於 Ⅳ. A1) 林肯曾說過,人可以照他想像中那樣快樂而那樣快樂。形式上的快樂,往往可以促成實質上的快樂;外 表的快樂,亦可以帶來內心的快樂。我們先要求自己成為滿有喜樂的人,以正面而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各樣苦 厄,不要陷溺於忿怒、嫉妒、怨恨、苦毒等負面情緒中,又刻意尋找生命中可喜悅的事;然後便真切地發現, 原來喜樂是那樣理所當然、又自然而然的。我們毋須偽造喜樂的表情來,只須除去那些教我們無法喜樂的執 著與蔽障,這樣,喜樂之情便自然由內心湧流出來。 2. 我欲喜樂,斯喜樂至矣!(適用於 Ⅳ. A2) 某年暑假我偕同家人往外地旅行,隨行有另一位同事的全家。我不慎在途中遺失錢包,丟了一筆為數甚 鉅的金錢。那天心裡非常懊惱,既恨自己為何這樣大意,又拚命要找個替罪羔羊來推卸責任,埋怨這又埋怨 那,非常不快樂。同事適時給我很好的提醒,說:「你丟了金錢已是一個損失了,小心別因自己生氣,而招 致雙重損失啊!」我一聽覺得很對:我在一年中就只有這麼一趟跟家人旅行的機會,並且難得可以較長時間 陪伴妻兒,怎能因一次意外便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光呢?於是我勉強別惦住失錢的事,專注跟家人談玩。半 天不到,不快心情漸漸消退,可以如常繼續旅程。而在事隔半月後,每當回想這次旅行時,失錢的事已變得 不重要,教我回味的倒是與妻兒共處的甜蜜時光,和旅程中鬧出的笑話。 看,我們的知識和意志,確實可以支配個人的情緒感受。套用孔子的話:我欲喜樂,斯喜樂至矣。 3. 美善之事能收激勵他人之效(適用於 Ⅳ. B2) 一九九六年香港一間中學的師生登山,不料遇上山火,兩位老師為救學生逃命而壯烈犧牲了。整個社會 被這個感人故事深深激動,許多人自發地以各種方式來表達對逝世老師的敬意,諸如登報表揚鳴謝、親臨靈 堂弔唁,以及捐款設立撫恤基金等。大多數人原來都不認識該校師生,但是,出於人類本有、能與別人的善 行共鳴的良知善性,他們在感情上已參與在這件美善的事中。那間中學本來是屬於第五級,學生的平均質素 不大理想;據報章說,因著發生這件不幸的事,不少學生都有所感悟,品格改善了,讀書也認真了。有一位 學生在同年的中學會考拿了優異成績,跟記者說,他之發奮讀書,乃為了報答曾悉心教導他的已故老師。一 件美善的事,可以激發人內心的美善潛能。

2

道材★平凡勸勉、超凡人生★ 97-6-15 P.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