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受洗--天國降臨的宣言

Page 1

www.ymkfund.org copyright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耶穌受洗——天國降臨的宣言 大綱﹕ I.

釋題

II.

經文 馬太福音三 13-17

III.

背景

IV.

釋經 A.盡諸般的義(受洗前,13-15 節) B.三位一體的宣言(受洗後,16-17 節)

V.

現代意義 A.三位一體和教會 B.以誰為中心?

VI.

結論

VII.

喻道材料 1.中年危機下的主日學「兒童」 2.「無立足境,方是乾淨。」

使用建議 I.

釋題 洗禮和聖餐是基督教會的兩項聖禮,都是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直接有關的。聖餐的

意義非常明確,主耶穌自己作了說明。但耶穌親自受洗的意義是甚麼?施洗約翰所施行的 是悔改的洗禮,耶穌無罪,為甚麼要接受約翰的洗禮?耶穌受洗,與我們的關係是甚麼? 與我們今天的日常生活又有甚麼聯繫?這是我們基督徒不能不弄清楚的。 1


「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可一 1)就是:「天國近了」(太三 2), 是由開路先鋒施洗約翰所宣告的。耶穌受洗表明神的國已經降臨,標誌著一個劃時代的新 紀元的開始。我們所處的正是這樣一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世界局勢和我們的生活都經歷著 前所未有的變革和互動關係,我們的新處境將迫使我們作出回應和調整。回顧耶穌基督接 受約翰的洗禮,和受洗時三位一體的宣言,是幫助我們基督徒今日緊扣時代脈搏、勇敢接 受歷史的衝擊和挑戰所必須的。 II.

經文 馬太福音三 13-17

13 當下,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旦河,見了約翰,要受他的洗。14 約翰想要攔住祂,說: 「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裡來嗎?」15 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 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或釋:禮)。」於是約翰許了祂。16 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裡上來。 天忽然為祂開了,祂就看見 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祂身上。17 從天上有聲音說: 「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III.

背景 這段經文的背景是馬太福音三章 1-12 節所描述的,內容緊接著施洗約翰在曠野和

約旦河傳揚「天國近了」的福音,給人施行悔改之洗,並預告那位大能者即將來到的信息 之後。施洗約翰的信息吸引了以色列廣大群眾,喚起了他們的盼望,猜想約翰就是他們等 待已久的彌賽亞,可以拯救他們脫離羅馬政府的壓迫。但一生從不謀私的約翰無情地戳破 民眾虛假的盼望,一針見血地指出,他說的話、做的事,甚至他整個存在,都絕沒有獨立 存在的意義,他的一切價值只在乎「那在我以後來的」(太三 11)。 現在,那位「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太三 11)的耶穌,終於來了! 2


www.ymkfund.org copyright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IV.

釋經 本段經文可按耶穌接受洗禮前後次序分為兩段﹕ A.盡諸般的義(受洗前,13-15 節) B.三位一體的宣言(受洗後,16-17 節)

兩段經文各有豐富的屬靈含義。 A.

盡諸般的義(受洗前,13-15 節) 既然約翰的洗禮是悔改之洗,唯一無罪的耶穌又何必來受洗?難怪約翰「抗議」說

自己 配給耶穌施洗,倒是自己該接受耶穌的洗禮。耶穌對約翰的答覆,肯定了約翰的反對理由 基本上是成立的,只不過在目前,「暫且」的情形特別,「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 樣盡諸般的義」(15 節)。 正如前文所述,約翰的洗禮並不只是悔改那麼簡單,而是與「天國近了」這一劃時 代的主題緊密相連的。洗禮是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聖禮,用來代表所傳的信息,就是神的 國。雖然悔改除罪是進入神的國必要的條件,神的國本身卻不能被衰減為僅僅是除去罪惡 就夠了。耶穌解釋說,祂堅持受洗,是「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也就是說,洗 禮在各方面的含義和所代表的實際,現在是放在「諸般的義」的角度下來解釋。這樣,問 題不是耶穌需不需要接受這個「悔改的洗禮」,而是祂看受洗是祂當盡的本分。馬太福音 中的「義」常指人對神的順從。耶穌在這裏指的是祂應當順服神的旨意,完成神各樣的要 求。現在是神國降臨的時候,開路先鋒約翰正在奔走,呼籲人預備自己接受神的國,耶穌 就是為此來到世上的。在這個意義上,約翰的洗禮的確是耶穌當盡的「諸般的義」其中的 一項。

3


耶穌不需要這個洗禮,正如祂不需要道成肉身成為人的兒子一樣。不是為了祂需要, 而是為了我們需要悔改。祂受洗是決心順服履行神所賦予的使命,與悔改的子民認同,願 意最終以受苦義僕的身分背負人的罪。在人們有可能誤解耶穌為罪人的情況下,耶穌受洗 正具有最深切的象徵意義﹕「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裏面成為神的 義」(林後五 21)! B.三位一體的宣言(受洗後,16-17 節) 耶穌接受約翰的洗禮,其意義遠遠超過「無罪的神子為甚麼要接受赦罪的洗禮」這 問題。耶穌受洗後的超自然現象,表明祂的洗禮是成了一個「三位一體的宣言」,宣告聖 子耶穌開始工作之時,正是聖父的國降臨之日,又是聖靈要彰顯大能的時刻。 「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祂身上」( 16 節),看見這一現象的不只是耶穌自 己,按約翰福音一章 33 節記載,至少還有施洗約翰。以色列人非常熟悉這是甚麼意思﹕ 舊約以賽亞書十一章 1-2 節,四十二章 1-4 節,六十一章 1-3 節,都表明這是神以耶穌為 彌賽亞,授予任務與能力。 「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17 節),這從天上來的聖父的聲音,向人宣告 主耶穌的身分。前半句取自舊約詩篇二章 7 節,是神對大衛的子孫說的,通常被認為是關 於彌賽亞君王的預言(另參撒下七 13-14;詩八十九 26-29);後半句取自以賽亞書四十二 章 1 節,表明耶穌就是先知以賽亞所預言的、神揀選的義僕。從創世記二十二章 2 節看, 所愛的兒子就是指獨生子,可見耶穌之稱為「神的兒子」,與以色列人(何十一 1)甚至 大衛其他肉身的子孫(撒下七 14)之稱為「神的兒子」,在本質上不同,耶穌乃是「父 懷裏的獨生子」(約一 18),有著完全的神性(約一 1;西二 9)。 藉著受洗,耶穌確定了對罪人的責任;藉著聖靈,耶穌被加冕並得到力量;藉著從 天上來的聲音,天父宣告耶穌是聖子,是神受苦的義僕,是神所立的君王。而更深刻的啟 4


www.ymkfund.org copyright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示是:耶穌受洗後天為之開的超自然現象,是自從創世以來,人類第一次見到三位一體的 真神以聖父、聖子、聖靈這不同的三位格和諧地同在一起!這意義就遠不止是神為耶穌的 聖潔和身分作見證了。「天國近了」,創造與救贖、救贖與末世,緊緊地聯繫在一起,而 創造是關乎聖父所造的工作,救贖是聖子成就的工作,末世則是聖靈應許至終要完成的工 作,這三位一體在耶穌受洗後一同向人顯明,含義是極其深遠的。

V.

現代意義

A.

三位一體和教會 主耶穌基督開始工作時,三位一體同時顯現,向我們啟示了一個極其重大的信息﹕

救贖與神起初的創造和末世的計劃的關係緊密。三位一體的信仰,到新約耶穌受洗時才開 始逐步向人曉諭。創造論、救贖論和末世論,是基督教會的基本信仰。創造之工是聖父的 工作,救贖之工是聖子的工作,而末世的啟示是聖靈的工作,也就是說,基督教信仰就是 關於三位一體的真神的工作。這工作的對象是人,從人的角度看,創造關乎人的過去,救 贖關乎人的現在,而末世則關乎人的將來。把神的工作與人的存在相聯結,就看到基督教 信仰的整個範圍﹕創造關乎神,救贖關乎人,末世關乎世界;信仰所關懷的就是神——人 ——世界的關係,更準確地說,是關於人在現實世界怎樣認識他的創造主,不卑不亢地認 識自己,以致能夠健全地活在這世界,愛神愛人也愛自己。只有把救贖論與創造論、末世 論緊緊聯在一起,福音才是完備的福音,不僅解決我們過去的罪、預備我們將來的天家, 也是針對我們活在現在的全人——靈、魂、體——的福音。 從三位一體的福音看今日華人教會的教導,往往是不平衡的,長久以來多是側重在 救恩及道德的教導。三位一體只成了一個僵化的教義,變成極其錯綜複雜的神學理論,除 了在神學院教給學生系統神學那一套,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幾乎失去了任何直接聯繫的可能。 5


而神學生也只用它作敲門磚應付考試求學分,與日後教會的實際服侍毫無關係,一旦畢業 就可以丟掉。這種偏差會導致信仰的貧瘠化、狹隘化。好像創造論只是用來和進化論唱對 台戲才用得著,末世論呢,將來保證我上天堂的包票!幾乎一枝獨秀的救贖論也好不到哪 裏去﹕當一切都只在圍繞著人的需要團團轉的時候,不是從創造瞭解神的尊榮和信徒身分 的高貴,也從聖靈真正明白赦罪之恩和神國將來的盼望,福音只能廉價化了。整套的福音 信息似乎可以用一成不變的「四個屬靈定律」的命題涵括,用抽空了時代歷史條件,隔絕 了水分、空氣、土壤的信念,代替了活生生的信仰。人有罪不能自救,於是需要神拯救, 人就甚麼重價也不用付了。要說付代價來信仰基督,也就是付出一些自己有餘的金錢和有 限時間,來自我安慰、賄賂自己的「基督徒」良心而已!當三位一體的教義被解剖割裂成 唯理性的經院神學,在基督徒日常生活中只能束之高閣時,教會信仰就變得再也不能真正 承載我們的生活經驗,在急劇變化的時代潮流衝擊下,再也無法滿足人心對感情和靈性愈 來愈大的渴求了。 B.

以誰為中心? 前面講過,主耶穌當然不需要悔改的洗禮,這不應該成為問題——祂降卑為人來到

世上的所作所為,甚麼時候是為他自己的需要呢?完全是為了人的需要!我們信主,卻恰 恰相反,首先是為了自己需要,很少是因受耶穌品格的感召而來的。信仰由此出發,原本 不成問題,問題是在我們自己的需要上停滯不前了。 現代人心底最大的問題是甚麼?就是致命的自我中心。現代社會的一般現象和個人 行為,強調的首先都是自我的福樂和方便。基督徒的禱告生活也已經習慣於為自我服務。 「把主權交給主」只是在一帆風順的境遇中唱唱的高調,一遇逆境,自我總是放在第一優 先的核心位置。病要求神醫治,工作要求神幫助找到,願望要求神滿足,卻從來不問自己 能不能在任何情形下都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從來不問自己的逆境會不會是榮耀神的機會。 6


www.ymkfund.org copyright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實在無法逃避了,華人教會傳統就過分強調:你順服神旨忍受苦難啦,甚至為苦難感謝讚 美神啦;彷彿神是為了神自己的需要叫你受苦,神應該為一切苦罪負責似的! 個人生活是如此,教會事工也是如此,只考慮甚麼做法才有成功效益,甚麼意見能 被現代人接受,人的打算總是凌駕於神的要求、聖經原則之上。更要命的是,教會群體自 我中心的思想和行為給現今世人的見證,已經不再是有真理、有立場的金燈台,只是一個 人多勢眾的社會群體罷了。世人從教會身上只看見人的勢力,卻看不到神。這樣的教會究 竟是神的教會,還是「中產階級良心自我安慰俱樂部」? 耶穌受洗與祂自己的需要無關,與我卻有著重大關係!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分不開 的關係!必須要耶穌親自受洗來背負的,不是別人的罪,是我自己的罪!是我自己內心知 道的、最見不得人的罪,釘耶穌十字架的!你個人的罪具體是甚麼,其他人不清楚,連你 身邊最親密的人也未必知道,你自己卻不會不知道。每當清夜捫心,那些可能令自己也感 到難堪,不能正視、不願面對的,就是你個人的罪了。不要去問耶穌,該問你自己:耶穌 為甚麼受洗!

VI.

結論 「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三 2)三位一體的神在主耶穌受洗、開始新約

事工之初的顯現,向我們宣告了:福音的出發點和目的地是同一的,就是「天國」——神 的掌權。我們今日的悔改受洗,是把我們和神的國度連結起來的第一步。我們一定要把自 我的中心點完全挪過來歸向神,才能與神的國度相稱。

VII.

喻道材料(真實故事,惟改換了姓名以保護個人隱私)

1.

中年危機下的主日學「兒童」(可用於「V.現代意義」A 部分)

7


中年危機有兩種情形:個人的與教會的。個人的,是指人生中年階段產生的人生意 義空白而造成的失落危機;教會的,則是指教會成員的年齡斷層﹕與年輕人及年長者相比, 教會的中年人普遍缺乏活力、不大熱心服侍教會。按經濟力量和生活經驗,中年一代在社 會上正是最負重任的棟梁,信徒人數卻寥寥無幾。 李強從少年時代信主,一直對基督教信仰滿懷熱誠。他的信仰開始遇到重大挑戰, 是進大學學習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的時候。他發現過去在主日學所學的不足以應付現時的 需要,與他現在學到的理論相比,甚至簡單幼稚到無法抗衡的地步。人到中年,李強事業 有成,卻失去了生命的銳氣。舊目標已達,新方向未立,價值、意義消失,教會信仰的教 導卻仍然是兒童時代、青少年時代主日學的老一套教條,完全不能承載他今日的人生經驗 和存在危機。在理性和經驗兩方面,信仰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還怎能點燃他投身的熱情? 問題不在於基督教信仰本身的貧乏,而是在於教會的教導始終只停留在主日學水平。 李強的人生知識和社會經驗,已經達到大學研究院畢業的程度,信仰的認識卻還滯留在單 純的主日學「兒童」階段,根本跟不上他年歲的成長,更遑論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了。「後 現代」的急劇變化,李強的「兒童」式信仰完全無招架之功,作為成人,他只好以世俗無 神論人生哲學去勉強對付。對教會失望、冷淡,甚至最後離開,就是順理成章的的結果了。 2.

「無立足境,方是乾淨。」(可用於「V.現代意義」B 部分) 鄭伯伯年逾八十,依然清健如昔,但恐懼好景不常。他問我,萬一他末年患上絕症,

作為基督徒,可不可以實行「安樂死」?鄭伯伯認為,「安樂死」至少令人死得尊嚴;既 然老病無醫,自我了斷有理﹕那時生命只是痛苦,不再是生命了,活著還有甚麼意義?這 是做人最起碼的底線呀! 人生痛苦當然絕不只是病痛。人可不可以為免去難忍的痛苦而自殺?人有沒有最起 碼的底線供人立足?失去了這個立足點,人就不再是人了?這個立足點,是人可以自己掌 8


www.ymkfund.org copyright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握生命主權,不必交給神的?作為年輕傳道人,我不敢貿然作答。畢竟這不單純是理念問 題,需要有生命超越苦痛的經歷,自己不夠資格。幸而,我尊崇的牧者——楊牧谷牧師, 他患癌症得醫治後所寫的《再生情緣》一書,以活生生的生命見證作了回答。 「人是被造的,不是自有永有的,因此邏輯地人就不可能以自己為存在的目的,連 存在受到威脅的時刻也不可以。」這是楊牧谷牧師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刻說的!人不可以 有自己的立足底線,否則就割斷了做人的根本——與生命的創造主的關係。自從人類犯罪 背離了神,人就只以自我為中心去生活,立足點只放在自身;要超越自己,就像抓住自己 的頭髮讓自己脫離地球一樣不可能。生命的意義不是由人感受到痛苦與否來定義的,人根 本沒有那個權力來自定生命的意義。因為生命本身只是一件有時限的禮物,人和其他一切 生物一樣,只是生命的接受者、分享者,從來都不是擁有者。也許,疾病和痛苦最終的益 處,就是讓人失去自己最後死抓不放的立足點,看得見更重要的那一位進入人的生命。 《紅樓夢》中賈寶玉參禪,悟到「無可云證,是立足境」;林黛玉批評他還未悟徹, 續道﹕「無立足境,方是乾淨」;基督徒認識神,不是悟到一片虛無,而是悟到人的盡頭 無立足境,才是神的開始。

使用建議 這篇道材接續上期 7 月 27 日「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使用本篇者宜先略讀前篇。

9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