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原鄉活泉計畫期中報告

Page 1

2014

原鄉活泉」

計畫成果報告 原鄉活泉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在原鄉部落裡有自然賦予的美麗風景,多元豐富的生態資源,獨有特色的文化資產, 以及令人垂涎的風味餐點,但隨著時代與環境的變遷,逐漸消失殆盡。加上缺乏完善的 公共建設與產業發展,且常受到天災肆虐,讓原本就交通不便與文化差異等因素影響下, 讓想返鄉以及留在部落守護祖靈賜予土地與文化的族人,面臨生計與發展的重重挑戰。 為了陪伴部落的族人,找回穩定的經濟力量,能安心照顧自己的家庭與家園,同時 保留原住民的互助、共享的觀念,並傳承祖先所留下來的經驗與智慧。至善自 2005 年 開始推動「原鄉活泉計畫」,依據各部落的文化背景,設計出不同的服務方案,以貼近 部落的角度出發,發展部落人才,使其能自力推動友善環境的產業,讓部落有餘力拓展 社區照顧的服務。

我們服務的據點

新竹 工作站

新竹工作站—原夢青年 宜蘭 崗給

新竹尖石鄉的石磊、馬里 光、宇老、田埔、新光、 鎮西堡、梅花 7 個部落。

台中 深耕

宜蘭崗給—部落照顧

南部 工作站

宜蘭縣大同鄉寒溪、新光、 四方林、華興 4 個部落。

南部工作站—原鄉重建

台中深耕—部落共食 大安溪沿線部落,包含台中市和平區與 苗栗縣泰安鄉 13 個部落。 和平區的三叉坑、雙崎、烏石坑、竹林、 摩天嶺、達觀、雪山部落;泰安鄉的士 林、永安、象鼻、大安、梅園、天狗。

高雄市那瑪夏區達卡努瓦、 桃源區勤和;屏東縣三地門 鄉大社(原鄉)、與禮納里 大社、霧台鄉大武 5 個部落。


2014 「原鄉活泉」

計畫成果報告

新竹工作站 – 原夢青年 壹、執行概況

支援部落營隊食材準備

2004 年艾利颱風重創新竹尖石鄉後,部落青年看到部落的處境與問題,反省了 原鄉部落發展的瓶頸,在於缺乏部落人才。於是在 2007 年至善啟動了「原鄉活泉 數位網夢人才培育暨部落發展計畫」,透過各種課程訓練,培育當地部落工作者多 種專業能力,以協助部落永續發展。 2013 年結合其他資源舉辦各類課程,繼續深化在地工作者的服務能力,包括:(1) 電腦數位技能課程:製作部落格、簡報設計、數位影像美編。(2) 產業課程:作物田 間管理、農產品行銷、傳統美食學習。(3) 文化課程:傳統生態知識、泰雅族傳統規 範課程、民族植物辨識暨調查。(4) 經驗交流:國際原住民交流活動、服務部落各工 作者交流會議、跨部落參訪。 同時透過強化部落組織運作及其功能方式,進一步建立部落更穩固的發展模式, 如推動部落成立合作社、跨部落農產品共同銷售、轉型有機農業、舉辦農產品市集 活動等。其各部落培力的工作者與服務內容如下: 部落&工作者

服務內容

石磊部落&張美娟

成立美食小組、幫助小組成員考取餐飲丙級執照、接待部落 體驗營活動和連結工作、協助部落小農取得有機認證。

馬里光部落& 督魯安.慕妮

五月桃銷售、推動五月桃認養樹計畫、協助部落體驗活動之 規畫與安排、規畫農業課程。

玉峰地區&江彥蓉

陪同老人回顧往事、陪同老人下山就醫與個案基本資料建檔、 與衛生所連結進行衛教及慢性病的追蹤、舉辦手工藝課程。

宇老部落&李志強

成立有機農業小組、協助部落產業的轉型、提高部落農民穩 定的生活經濟來源。

田埔部落&芭翁都宓

籌備成立田埔部落產銷合作社暨營運、建構泰雅爾國地圖與 傳統地名調查、耕種健康農作物、開辦 Lmuhuw 泰雅爾族學 苑、關心部落單親與獨居婦女。

新光部落&阿薊達利

設置有機育苗場、支援文化扎根課程、生態環境教育、設置 蓪草復育區、協助部落規劃營隊。

鎮西堡部落&雅韻達利

支援舉辦農業課程培訓、辦理文化紮根課程、關懷老人部落 工作、成立多功能教室。

梅花部落&林桂香

穩定部落族人在地就業機會、持續協助部落小農產業升級、 關懷部落弱勢家庭、宣導部落族人對土地倫理的關係。

農民學苑&吳蕙雯

協助小農轉做有機農業及認證、落實六個部落影像之記錄、 嘗試建立並落實部落市集活動及販售、舉辦農業進階課程、 推動友善體驗原住民小農營隊。

綠園有機農場實際參觀

植物採集

貳、服務成果 1. 在玉峰成立第一個跨部落老人關懷工作之行動。進而建立服務 個案的個人資料,包括疾病和生命史。並透過關心、陪伴老人, 讓個案變得很開朗,願意將內心的話分享出來。 2. 連結網路商城台灣好農之管道,銷售小農的五月桃,讓農戶整 年辛勞可以獲取較合理的營收。2013 年五月桃銷售的成績逾 9000 盒,不僅成功銷售部落農戶的五月桃,也開始發展其周邊 商品,如:果醬和水果醋。 3. 透過電腦記錄泰雅爾族地名約 1500 個,與各個區域民俗植物約 1000 個,並陸續建構語言、人文、歷史、遷徙的記錄,讓文化 得以保留與傳承。 4. 藉由產業課程,提升農業知識與技術,並協助小農轉型為有機 或無毒農業。並建構網路銷售模式,開始銷售無毒蔬菜。同時 透過電腦數位技能課,學會拍攝部落無毒蔬菜形象廣告片長約 3 分鐘,推廣其農產品形象故事,以及設計 logo。 5. 與部落農場合作,支援國高中寒暑假打工計畫,共協助 6 位青 年於寒暑假在農場打工之經驗。 6. 許多部落婦女在產業課程幫助下,學會有機蔬菜風味的料理技 術,同時帶動部落婦女參與部落工作,讓部落可以承接營隊。 及引導部落青年具備導覽解說的能力,讓部落營隊的運作更上 軌道。以增加原鄉就業的機會,進而改善族人經濟困乏的危機。

煤源部落駐點物資分類與包裝

關懷部落老人

台中深耕 – 部落共食

餐飲課

2000 年,也就是 921 地震 的後一年,至善為協助台中大 安溪沿線部落進行災後重建工 作,在部落成立工作站。經過 幾年的發展,在地工作者累積 了豐富的經驗與知識,於 2006 年正式成立「原住民深耕德瑪 汶協會」,透過組織運作來發 揮集體的力量。2012 年從在至 善陪伴下,轉型為與至善組織 間的合作模式。

目前深耕的工作主要分四大組來進行,包括: 1. 行政組:會務、人事、財務、總務、文書。 2. 社工組:老人服務送餐與居服、兒童課輔與營隊、青少年獎助金與營隊、 物資捐贈管理。 3. 產業組:美食、編織、烘焙、深度之旅、農產平台。 4. 認養及農地:認養農地及捐款管理、自然農法管理、配銷物流管理、農 友平台建立。

2013 年至善的資源,主要在培力「行政組」的人才,讓組織的運作可 以更穩定,並具有更好的執行力,以推動各項方案的進行,其執行概況與 服務成果如下: 行政組的執行概況 & 服務成果

人才培訓

依協會方向安排內外部的教育訓練,以提昇人員能力,使其有 能力獨立完成計畫,如:共識營、產品收支認識、邏輯架構專 案管理、農場參訪…等。並透過四川成都藝術節交流及工作坊、 台北社會企業研討會等,來開拓視野及交流經驗。

專案計畫 推廣

除延續協會內部的作業之外,並針對烘焙與編織等須對外行銷 的計畫,加強符合協會理念的包裝與對外形象。如:申請月餅 推廣計畫、甜柿期公關宣傳及支援擺攤、辦理感恩活動、發行 部落報、921 年曆的食譜整理與拍照等。

支援他組

繼續擔任支應與協助各組聯繫的工作,如:各組人力的補位及 協調聯繫、在沿線各組織宣導藥酒癮座談及自然農法、整理多 元執行經驗分享、協助督導暑期工讀生等。

會務文書 管理

平常工作事務運作管理,如:來往公文的收發、人員管理與制 度修訂、組別間的協調、定期會議的執行。

財務管理

例行帳務處理及報表編制,如:強化各組預算編制、按期討論 預算及計畫差異、資源扣計畫方案的相結合、產業收入及成本 結構分析等工作的進行。


2014 「原鄉活泉」

教育訓練:計畫檢視回顧

生計產業組:台積電助農團 至大社部落協助

二、互助照顧組 串連部落不同人群與區塊,發展部落集體共同照 顧,協助部落自主並整體地重建部落生活。

勤和婦女活動:在地食材整理

南部工作站 – 原鄉重建 壹、執行概況 至善於 2009 年莫拉克風災後,即有人力進駐災區協助部落族人 安置,隔年在高雄旗山設立「南部工作站」,投入高屏區重建服務工 作迄今邁入第五年,希冀透過支持部落人力,共同推動服務方案,達 到部落自主重建。 2013 年工作站除延續過去走動式服務,並依工作項目分為生計 產業、互助照顧、新生活空間三組,以主題連結四個專案的部落工作, 透過這樣的工作模式,發展部落間區域互相學習支持的網絡。 一、生計產業組 發展適合部落長期的生計型態,以小農、低度干擾的生態旅遊及 農事體驗等,協助在部落的族人發展工作。並連結外部資源進行技術 交流、教育訓練,以及協助進行成本分析、倉儲管理,建立部落團隊 的工作流程及記錄管理,即經營行政管理的機制。 1. 達卡努瓦專案: 從糧食自主的思考中重新站起來,以自然方式養雞,種植傳統作物 與蔬菜,提供平時吃的食物,以及汛期的備災糧食,讓在沒有外援 的時候,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來。 2. 大社專案 - 原鄉: 採用傳統農耕方式種植糧食作物,恢復自給自足的生活,與保存部 落傳統種植文化。並讓留守原鄉的家庭與孩子,依照部落歲時祭儀, 一起在農場勞動與學習,將生活與學習融合在一起。 3. 大社專案 - 禮納里: 開墾整地種植屬於達瓦蘭的小米,作為小米粽主要食材來源;建置 小米 u 空間,透過一般簡餐、傳統風味餐製作等方式,提供部分婦 女生活家計支持。 4. 大武專案: 重新復耕各種傳統作物,並且進行保種、復育的工作,目前記錄到 的小米品種為霧台鄉之冠;也嘗試開發以小米及月桃為主的商品, 如:小米吊飾、小米框、月桃胸花等。

計畫成果報告

1. 達卡努瓦專案: 透過文化成長班,照顧部落 3-12 歲孩子,讓孩子放學後有共同活動的空間; 同時也連結家長、教會、部落老人、年青人一起設計課程與活動,提供孩子不 同的學習,將部落不同部門的人串連在一起。 2. 大武專案: 聚居高雄岡山的族人,透過照顧兒童方式將旅居都市的部落族人連結起來,讓 流離山下的家庭能夠有更妥善的照顧。並且與屏東的共同空間及山上原鄉連接。 三、新生活空間組 針對環境變化,重新營造屬於部落的空間,凝聚部落族人的公共參與,同時 提供了雨季備災及照顧的服務。 1. 大社專案: 搭設共同廚房一座,讓返鄉耕作的老人與原鄉留居戶,透過共食互相支持。並 進行部落公共事務討論、耕作經驗交流。以及提供汛期時共食的場合,進行防 災的分工與討論。 2. 大武專案: 部落族人自主集資購地,搭建一棟公共空間 ( 後命名:Labuwan 原地 ),繼續 部落在平地的托育照顧,並為居所變動而四散的獨居老人送餐服務,重新凝聚 散落的族人。 3. 勤和專案: 由婦女一同協助整地,搭建一座布農族傳統茅屋 (taluhan)。過程中,成功讓部落 男性參與共同照顧及公共事務,讓孩子看見爸爸的貢獻與能力。除了作為孩子活 動及婦女團體課程空間外,也發展成為部落主要公共活動空間。與照顧及生計組 連結,透過空間的營造,軟體活動及運作機制的建構,發展部落自主的能力。

貳、服務成果 培力部落 在地工作者

照顧與服務

達卡努 瓦部落

6名

孩童 26 名 老人 12 名

兒童課後照顧、老人照顧、傳統文化復 振、小農復耕等。

勤和 部落

2名

孩童 17 名

課後照顧、婦女團體、公共空間營造等。

大社 部落

1名

大武 部落

8名

發展方案

老人 17 名 原鄉小農復耕、共食共作、文化記錄、 留鄉族人 12 名 婦女自助團體等。 禮納里部落婦女 10 名 孩童 23 名 老人 30 名

宜蘭崗給 – 部落照顧

學齡前托育照顧、老人服務、共同空間 設置、岡山課後照顧、山上山下連結、 服務運輸等。

居家關懷 - 新光部落按摩

2009 年部落婦女注意到,因部落工作機會少,導致部落青年外出工作,衍生部落老人無人照顧的問題, 於是開始投入部落居家關懷照顧,透過簡單的訪視、按摩、清掃等,讓老人生理受到照料與心理得到安慰。 2010 年在至善協助下,讓這群服務的部落婦女,獲得微薄的津貼。也在 2011 年服務的過程,得知老人年 邁無力照顧孫子,而開始進行課後輔導照顧,同時融入部落文化課程,培養孩子愛惜部落文化的意識。 2013 年服務的執行概況與服務成果如下。 項目

執行概況

服務成果

居家關懷照顧

由居家關懷委員會,提列需要被關懷者名單,根據此資料排定每周受訪的老人,由志 工小組協同專職人員進行探訪,協助進行居家環境清潔等工作,並依據老人狀況,協 助資源連結及轉介服務。同時為加強志工小組服務品質與態度,安排相關課程的訓練, 以提昇小組的能力。

400 戶次

課後輔導照顧

每週四、五下午 13:00-16:00,針對國小一、二年級學童進行課後照顧,除了完成學 校作業,也透過自行設計帶課活動,增加孩子各方面的學習經驗。並舉辦課輔師資培 訓工作坊,來加強課輔老師教案的設計及執行的能力。

179 人次

其他服務

每月 1 次健康促進活動,將老人健康操或健康舞蹈融合泰雅傳統舞蹈,讓兼顧身體健 康外,同時促進部落傳統文化復振。並安排團康趣味活動、手工藝教學的休閒活動。

大聖經故事分享


2014 「原鄉活泉」

計畫成果報告

最後,藉由部落工作者的故事, 與您分享這一年來工作者的學習與收穫, 期盼讓您能更認識與貼近這群工作者。 達卡努瓦:傳承小米祭

讓族人找回對土地的驕傲

大社小農換工:小米採收

互相支持與鼓舞的力量 新竹工作站的工作者 泰雅族 瓦旦

台中深耕的工作者 泰雅族 林素鳳

過去,每個人對於「務農」的看法與觀點,往往都會是件辛苦且不 容易做得來的工作,當然,對於那些住在山上的原住民的族人來說,更 是件非常不簡單的一件事情;經過了階段性的洗禮,許多的人因為看見 了有機農業的商機,於是便大量地投入這樣的產業,在這樣的瘋狂似的 行列裡面也包括了在外流浪已久或是找不到出路的族人;有誰曉得這樣 的產業是需要用時間與金錢來交換的,所以當我們大量地投入相對地失 去的人、事、物等,更是多達一半以上!那些經歷過了酸甜苦辣的小農 們,也紛紛轉入有機農業、自然農業的行列裡,而他們共同的信念是, 不要再讓下一代的子孫失去原本的家園與比生命更為重要的土地;大家 都知道當轉入了這樣的產業裡,隨機而來的定會是考驗、困難、困境, 但是這群願意轉化態度、願意謙卑聆聽的小農們,不畏懼這樣的考驗, 因為通過考驗後的成果,會是大家有目共睹新產業的容貌。

筱帆是廚房媽媽較年輕羞澀不多話的一位,第一次進來 工作直問:「我可以勝任嗎?」,沒信心常是部落婦女的特質, 但讓關係不太熟識的部落人一起工作,才是需要經營及時間 去磨合的,對她其實也有些許認識,也會聽夥伴說一些洩氣 話,認為年輕人不太認真…等,但有機會就還是開放讓更多 人加入了。

現在,做農的我們都知道,要在這世代將產業永續傳承的秘訣,就 是必須具備四樣條件,就算有再多的知識、有再多的專業,都抗拒不了 這四樣條件;現在依然還有人相信務農絕非一件簡單的事務,但是有的 人卻有了新的看見,這樣的看見使自己的產業能夠重新站立,同時也讓 自己在自己的產業裡面學到經驗與功課;曾經有那麼一位長輩這樣說: 做農,不要覺得是件辛苦且累人的事,要把這樣的事情當作是一個未來 與希望在看,而且在這樣惡劣的環境裡一定要有信心、愛心、恆心、耐 心等,方能把這樣的產業傳承給下一代的子孫所使用。 如今,務農不再是件困難與孤獨的事情,對於在山上努力操作產 業的族人來說,有前輩的經驗、有文化的支持、有信仰的堅持,以及 新生一代的知識等,將屬於我們泰雅族的產業順利且平穩地傳給我們 的下一代。

如何在培力工作,讓部落婦女能勝任,只能說盡量陪伴 及鼓勵,工作屬性並未能完全適合或滿足每個人,特別在烘 焙培力又是很主流的產業,如何思考做出部落特色先擺放一 邊,怎樣帶領老少一起參與訓練,甚至參加檢定,為最初功 課及目標,雖然聽到參與人員想放棄,在準備考試筱帆也是 沒信心說:「我應該考不上,連婆婆都不看好」。但小組間 看到相互給予的支持及協助,讓她繼續走下去,也讓大家都 順利考取烘焙證照。 不看考試難易度,但會做麵包及考照通過這件事,對她 來講是個大鼓舞,也重新認真面對自己人生及家庭,開始吆 喝媽媽們一起上夜間部讀書,也開始幫孩子找補習的機會, 二年了也看見筱帆喝酒次數變少,懂得為家庭及工作負責, 她的生命故事,再次體認部落裡,有沒有舞台去發揮發展是 件重要事,以及集體力量的可貴,也鼓吹我們開展部落產業 繼續前進的動力,雖是一條實驗道路,但過程先希望穩定就 業達部落照顧之實,更重要是人相互影響正面的改變,雖然 家庭因素讓她暫時離開團隊,但也承諾烘焙房或廚房需要她 絕對支援,也期待她在這裡的學習讓生命生活更堅定。

廣告時間 謝謝您,支持我們留在原鄉工作。 因為有您,讓我們能專心照顧部落的老人小孩; 因為有您,讓我們能找回瀕臨滅絕的傳統文化; 因為有您,讓我們能得以發展多元的部落產業。 每天 20 元,每月 600 元, 持續支持至善「原鄉活泉計畫」, 讓更多部落工作者留在原鄉工作, 為原鄉,注入更多希望的活泉!

劃撥帳號:50054640 劃撥戶名: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 至善基金會 台北秘書處 電話:(02)2388-9118 傳真:(02)2388-9119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昆明街 126 號 5 樓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