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我原夢計畫 2018服務成果報告
目錄 1
前言:陪伴、培力;自力、自立
2
關鍵數字:實踐泰雅互助精神
3
2018服務地區簡介:返鄉,一群人一起走
4
2018服務成果:土地和心靈的修復
8
工作者的話:只想讓部落知道,原來我們還有年輕人
培力就像等待種籽發芽需要耐心和愛
前言:陪伴、培力;自力、自立
深耕原鄉,至善意識到,如果原鄉
長照資源,讓老人家的照顧有穩定支持
持續保持經濟弱勢,青壯年人口一直流
的資源;而台中和平的德瑪汶長期培力
失,原鄉的孩子就不會有被完善照顧的
的七名婦女,也在2018年一人手把手
一天。因此,開啟了「培我原夢計畫
培力一名青(少)年,展開部落照顧的
」,以培力部落青年返鄉從事「公共事
接棒工作,把力量再傳遞給下一代。而
務」為目標,讓青年回家,讓留在原鄉
新竹尖石培力的兩位在地工作者,則努
的人們,有所依歸。
力地在前、後山各部落協助輔導小農進 行友善農業,照顧族人、照顧土地,照
計畫歷經十多年發展,服務關鍵字
顧下一代。此外,新竹的工作團隊也展
始終是「陪伴、培力;自力、自立」,
開一個小型的實驗計畫,針對高中失學
2018年,三個服務地區的部落,都已
的原住民青年進行輔導、認識職場等,
經由族人陪伴族人,族人培力族人,自
透過各種支持活動,希望協助青年返
己長出力量,站起來實踐自己的想法,
鄉,不在外漂泊。
實踐著泰雅族的共同照顧的精神。 至善始終相信,兒少照顧無法自外 這項計畫在宜蘭大同鄉、新竹尖石
於部落(社區),營造原鄉良好的就
鄉,以及台中和平區三地部落推展,三
業、照顧環境,孩子才能獲得完善的照
地的陪伴和培力各有在地特色與成果。
顧與陪伴。謝謝您長期的相伴、給力,
宜蘭的崗給青年一直以自己的力量在照
讓部落力量生生不息。
顧部落長者,2018年成功引入政府的
部落的生命力來自人們彼此的陪伴
1
實踐泰雅互助精神
共同照顧是泰雅族文化,一點一滴落實在生活裡
2018培我原夢計畫關鍵數字 關鍵數字
3
8
14 63 2
意義 計畫在新竹縣尖石鄉、台中市和平區以及宜蘭縣大同鄉,共 3 縣市 泰雅族部落進行 支持「宜蘭縣崗給原住民永續發展協會」培力 8 名青年,照顧部落 老幼共70人 支持台中「社團法人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培力 14 婦女和青 (少)年 在新竹縣尖石鄉培力2位在地青年族人從事友善農業推廣工作,一 起陪伴63名部落青年、婦女和老人
返鄉,一群人一起走 ―2018服務地區簡介 2018培我原夢計畫支持了三地的服務 計畫,簡介如下: 1.宜蘭縣大同鄉寒溪村照顧計畫, 執行單位是在地原住民組織「崗給原住 民永續發展協會」。寒溪村東鄰冬山 鄉,北接三星鄉,南接南澳鄉,部落居 民長期處於短期就業或失業的狀態,青 壯年人口大量外移,部落獨居老人和單 親家庭偏多,還有許多身心障礙者。有 心的部落青年因此成立崗給,用簡單的 人力投入孩子的課後照顧、老人家的居 家照顧,在老幼共照的模式下,也身負 文化傳承工作。
2.數位網夢人才培育暨產業發展計 畫,是至善新竹工作站直接執行於新竹 尖石前、後山部落。主要培力兩位在地 青年,他們是友善農業的力行者,也是 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推廣者。他們以自身 經驗,貼近部落小農,挨家挨戶傳授友 善農業知識,輔導小農改善耕作與土 地,為小農增加收入,也把經驗記錄下 來;同時,他們就像傳教士一樣,深入 部落各學校,帶領孩子種植小米,傳承 傳統文化。
培我原夢計畫執行到2018年已經11年
3.深耕原鄉自力照顧計畫,由在地 原住民組織深耕德瑪汶協會執行,德瑪 汶的前身是至善在九二一地震後設立的 中部工作站。沿著大安溪河畔的泰雅部 落受創嚴重,同樣面臨青壯人力大量流 失,部落剩下老弱婦孺,以及一群返鄉 救災的青年。20年前的青年軍,現在 已扎根部落,長久以來培力的一群部落 婦女,身負照顧部落老人家和孩子的重 擔,透過設立「部落廚房」為照顧平 台,如今在部落發展出老幼共照、青年 培力,以及友善農業的產銷工作。 3
土地和心靈的修復 ―2018計畫服務成果
崗給的青年穿著組織背心到老人家裡訪視
4
「培我原夢計畫」從新竹縣尖石後
1.支持宜蘭在地原住民組織「崗給
山開始擴散,如今在宜蘭和台中兩地延
原住民永續發展協會」培力8名青年,
伸關照了兩個原住民在地組織,至善秉
照顧部落老幼共70人
持著「給魚吃不如給釣竿」的精神,欣
至善支持由泰雅青年籌組的崗給協
見在地組織「自立」,我們將捐款用於
會已7年,2018年,可說是「培力有
培力之青年與婦女的人事費,讓他們無
成」的一年,因為崗給青年長期倡議部
後顧之憂投入部落的公共事務;另用於
落長照,終於獲得回應,爭取到政府長
老幼照顧之餐費、組織活動費、倡議議
照資源。過去一年,崗給透過實戰,教
題之講座與研討會,盼引發社會大眾更
導部落青年如何倡議,如何與政府遊
多共鳴,一同響應,走上這條土地與心
說,外界溝通、對話。同時,培訓青年
靈的修復之路。2018服務成果如下:
接受照顧服務員課程、考取證照,為照
部落耆老帶孩子學習族語
顧更多部落長者做準備,回應崗給組織
2.在新竹尖石鄉培力2位在地青年
成立的初衷,這也是至善支持崗給的初
族人從事友善農業推廣工作,一起陪伴
衷,就是讓部落青年有能力照顧自己
63名部落青年、婦女和老人
人,這一項階段性任務終於在2018年
錦光和阿薊達利是計畫在尖石鄉培
完成。
力的在地青年,39歲的錦光從事農已 經15年,種植甜柿、蔬菜、養雞,在
回到部落的老幼照顧,崗給青年在加
至善培力之下,他取得國際自然農業的
強自身能力之外,持續為部落32老人家送
畜牧業和蔬果證書。2018年,錦光在
餐、進行居家訪視,安排老人家出遊活動
5個部落重點輔導了6位小農學習自然
等,讓長者保持一定的生活品質。而孩童
農法,他每個月會到小農的農場2-3
的照顧部分主要以課後照顧為主,為20名
次,有些小農的農場交通偏遠,光單趟
孩童和18名國中生提供課後輔導、安排耆
車程就要2小時才能抵達。
老教導母語,以及安排孩子戶外活動。另 外,與部落小農合作,辦理小米播種祭,
不過,錦光不以為苦,很投入其
讓外地求學的高中青年在返鄉時體驗播
中,他到了農場,會觀察環境、和小農
種,接觸傳統文化。
一起視察農作物,請小農分享種植的經
5
錦光(蹲者)在尖石鄉提倡友善農業不遺餘力
驗和方法,幾次之後,他會提出具體改
實地操作種植、照顧、採收小米等,在
善建議和方向。舉例來說,一位種植甜
種植的過程中,她教導孩子製作傳統的
柿的阿公向錦光尋求技術指導,因為果
趕鳥器,無形之中,落實了「生活即文
園每逢大雨就落果嚴重,經過錦光細膩
化,文化即生活」的精神目標。
的協助,阿公循著錦光開的「處方」, 譬如降低農藥和化肥、修剪果樹等,
3.支持台中市和平區在地原住民組
2018的甜柿產量比往年增產一倍,收
織「深耕德瑪汶協會」培力14名婦女
入也增加了。錦光的輔導經驗,透過另
和青(少)年
一位至善過往長期培力的部落青年羅恩 加的整理,留下了紀錄,他和一群有心
2018年,深耕德瑪汶協會培力的
的部落青年,希望可以幫助部落發展友
對象,有了特別的進展,就是過往重點
善農業。
培力的7名婦女,每一個人都穩定培力 了一名部落青(少)年,開始為照顧部
6
阿薊和錦光一樣,她輔導的小農有
展開接棒工作。因此,這一年,部落廚
遠在接近司馬庫斯旁的鎮西堡部落,她
房顯得特別忙碌,當婦女做餐時,有人
也協助學校教導孩子小米文化課程,並
跟著看著、做著;有人可以幫忙送餐給
阿
薊
(左
)致
力復振
種植小米
統 的傳
文
化
據點 部落 廚房是深耕德瑪汶的培力
老人家,有人可以一起籌備市集工作,
2018年開始積極進行青年培訓工作,
有人可以一起到農田裡工作,有人可以
也在部落沿線宣傳青少年返鄉服務,希
一起加入食農教育……
望在外地的孩子,在寒暑假期間能返回 部落,不管投入的工作是什麼,至少先
2006年到現在,德瑪汶長期培力
回來認識部落、接近部落,就像下一頁
的部落婦女,轉眼已經符合原住民族
德瑪汶的工作者林素鳳所說:「至少讓
「老人」人口的定義,即55歲,協會
部落知道,我們還有年輕人!」這一
工作者意識到,部落工作必須展開接
年,也意味著至善支持德瑪汶的培力工
棒,傳承給青年、青少年,因此,
作,即將邁入新的階段。
青壯人力不足,婦女是部落的照顧主力
7
只想讓部落知道, 原來我們還有年輕人 深耕德瑪汶協會工作者 林素鳳 一位部落青年表示,「我們不喜歡 回鄉是部落沒有吸引力,也因為主流社 會把我們拉出去,上一輩希望我們好好 讀書、過好生活,所以把我們往外推, 但也讓我們的族語、文化丟失;我們並 不是每個人都很有能力、對部落很有想 法,但我們希望先從平常的聚集開始相 互交流想法,希望我們的想法能實際被 支持。」 德瑪汶創造機會讓青年在部落發 揮、實踐自己的想法,2018年我們與 青年籌備一起文化營,我很期待賦予青
林 素 鳳( 右1 織 )帶著 部落女孩一起做傳統編
年更多角色,但也擔心給他們施加太多 壓力。但,我看到青年們帶了新朋友 來,聽到他們鼓勵年紀更小的青少年孩
人,讓我們青年在部落有機會自己發想
子、給德瑪汶回饋等,我感受到在部落
和嘗試做一些事情,譬如可以一起搭一
的累積正一點一點地串起來,覺得很被
個青年聚會所,我們可以從小小的開始
鼓勵,雖然和青年一起工作時遇到很多
做起……。」
瓶頸,但也給我一個機會調整腳步,重 新思考陪伴和培力青年的方式。
協會在部落工作十多年了,重視每 一個人的聲音,想要有什麼聚會就提出
在年底的時候,青年們主動向社工
來,大家可以一起試試看,也讓提議的
提出未來返鄉的想法,他們表示,「因
人有機會主導,這樣才能達到互相學習
為這幾年跟著部落廚房讓我們有機會聚
成長。其實做什麼並不重要,只是想讓
集,也組織了小組,希望能再拉一些
部落知道,原來我們有年輕人。
8
聯絡至善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