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定 區 域
穩
Unbalanced Territory 2015 NCKU 4th yr design studio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4th Design Studio 02.17 │ 06.23 Tze-Chun WEI │ 2015
子 鈞 魏
建築與都市一直以來皆被以 “預測” 之方式執行計畫,建築師 的角色從可 行性分析、草案、正案到最後的執行 圖說仍然是一個抽離 實地 Site 的 “片 段描述”。都市歷史更迭、建築生命 興衰使得原有的計 畫都必須面對著變 異甚至褪毀,甚至更有因為決策或災 變而產生出所 謂無能建築的 “蚊子館 ” 更是充斥在城市中。在這樣不斷變 動與不確定 性因素之下一個 “固定” 之建築如何應對 ”非穩定” 的環境是 個值得 思考的議題。本題目在於訓練 學生尋找未知的觀察力、建立抽象思 考 能力與創造獨特性之設計方法。
00 Unbalanced Territory__Tze-Chun WEI 01 TIME ARCHIVE SYSTEM__Chun-Fan
SUN
02 Non-Site Area_Backstreet Wax Factory__Chen Tai-CHI 03 Motion Spatial Device__Ping-Hao
Lu
04 Regenerative Tree Factory__Ying-Ruei Huang 05 The Last Wall__Yuan-Ru YOU 06 Secondary Landscape__Chen Chun-JU 07 Photosynthesis of Winery__ Yi Chen LAI 08 Gold Rush__Dai-Ying YANG 09 Recasting the Negative__Sin-Yu LU
00
Unbalanced Territory
Tze-Chun WEI
非穩定區域
2015 NCKU 4th yr design studio
Phase 1. Time-Based Medium – The “Weather Station” 尋找基地中的幾種變動因子 Parameters、理解其系統運作。挖掘其中隱晦的連結 Latent Connection。 設計一個 ”氣象站” 可做觀察、統計、分析的器具,發展一種語言、圖說可以歸納、整合成為 具有描述該基地狀態關係的”氣象圖”。 工作內容: - Data Sampling / Analysis / Documenting - Data Visualization / Notation - Contextual Drawing / Conditional Drawing Phase 2. Time-Based Mechanism The “Prototype” 構想出一個 ”試體” 並試驗可以控制、調解、干涉的方法,來理解建築的材料系統如何應對環 境中的變動因子 Parameters。 設計一個可介入該基地的構造系統 ”原型”, 嘗試複合材料、多元工法,藉由此測試介入基地 中其副作用 Side Effect、相位變化 Statetransition。 工作內容: - Material / Technology Laboratory - Mock-Up - Mechanism Diagram / Drawings / Models Phase 3. Time-Based Architecture – The “Un-defined Architecture” 非清楚定義的建築,所謂介於之間 in-between 扮演中介角色的建築,他非獨立存在而依附著既 有環境使該基地有了新的角色與定位。 這中間的調解、轉換、干涉如何透過上兩階段研究之媒介 Medium、機構 Mechanism 使新構造 物可以附著、融合、運作。 本階段訓練為結合建築計畫 Programming 並應對環境變動因子Parameters,成果須具備建築落 實、清晰明確且具獨特表現法之圖面、模型、動畫、影片等媒材呈現。 工作內容: - Brief of the design Process (Text) - Time-Based Drawings / Animation - Architectural Drawings (Plan, Section, Elevation) - Phenomenon Photomontage / Collage / Script - System Mechanism Details / Models - Portfolio / Suitcase (Final Presentation)
UNBALANCED TERRITORY
│ 01
Yang was pesenting her projects in C-HUB. There’s a professor looking at her model and trying to discuss about her GOLD RUSH project. UNBALANCED TERRITORY
│ 02
01 Chun-Fan SUN
Time Archive System
時間封裝系統
The reaction of time and resin space
PHASE 1: 被凝固的時空-solidified dynamic 以一個短暫且快速穿越的空間--鐵軌下的穿越通道作為觀察的起點,面對空間中所發生的短暫、 快速的車流視為「事件」,對其進行記錄、視覺化,並且將空間與事件之間的互動整理出系統性 的關係,並且嘗試透過系統性的架構,利用可凝結性的材料將事件短暫、不易見的特性再現,並 且視覺化、具象化。 像是車子的移動軌跡在空間中透過長曝所顯現的視覺化就是一種短暫的動態,以固態化、具象化 為目標,進行材料試驗,透過凝固性材料(poly、wax、epoxy)的試驗過程中,發現材料在記錄 動態的過程,所呈現的特殊的現象與造成材料與空間之間的可能性,以此作為啓發,在確立以事 件作為input,透過空間中的變數與時間的累積,將時空的狀態凝固、具象化作為output的系統, 創造一個新的因為凝固時空狀態而生成的空間。 PHASE 2: 時間封裝系統-time archive system 將凝固時空的時間軸拉長,相比於蠟、poly這類材料的快速凝固,利用天然樹脂的流動所形成的 琥珀其實是類似的機制,但是是緩慢的過程,並且樹脂的流動過程中,會包覆、封裝所遇到的物 件,把當下的時空狀態凝固、封裝並且隔離,某種程度上也是紀錄時空狀態的output產物也就是 琥珀,假設以樹脂作為介入空間的主要材料,能發生什麼樣的事情?於是便想像一個建築物進入 生命週期的後半段,空間開始頹敗,樹木開始介入這個空間並且破壞的時候,利用人為力量的介 入,藉著樹木所有的材料--樹脂,直接對建築物進行封裝、保存的動作,在保存之外希望能產生 新的空間和再使用的機會,作為封裝動作之後的未來的可能性。 於是我利用樹脂封裝過程的流動特性,設計一個裝置去改變流動的方式,引導樹脂介入空間中的 元素,像是立面、門窗、柱子,藉由這樣的動作去保存當下的狀態並且保存物件本身存在的事實 ,透過裝置的設計和操作實驗的結果,想像當樹脂介入空間的時候,空間會產生什麼樣的改變, 一是很單純地保存空間中的物件:立面、門窗、樓梯,二是利用保存過程中的介入手段產生新的 空間氛圍:漂浮柱廳、地景空間、無窗腳。 PHASE 3: 古董製造工廠-antique factory 古董是物件經過時代的歷練所形成的特殊質感,工廠則是大量製造標準化相同的商品,兩者之間 充滿著矛盾,然而封裝時空的手段其實是把「文物保存」這件事「再解釋」,「保存」的是物件 當下的狀態與他過去所累積的歷史,「再解釋」則是透過如同工廠般標準化的製程將文物重新被 使用,於是這間工廠把傾倒的柱子吊起,加上輕結構的介入,填補損毀的樓板,生產出新的地景 般的柱廳空間,不規則的透光、不規則的表面、不規則卻間接接在一起的斷柱;把精美的門窗封 裝後搬動到廠房內,或是收藏研究或是復刻販售,生產出文化;更小尺度的物件則是拼湊片段的 文物,透過灌注生產出傢俱尺度的新產品。 除此之外,更利用物件本身保留下來的質感作為媒介,讓參與者生產出對於空間、時間、物件材 料等等的感知,像考古一般片段理解並且拼湊,以自身作為媒體再次傳遞關於時間的事情。
TIME ARCHIVE SYSTEM
│ 03
#1 FRAMING/DYNAMIC #2 MOMENT/INTERVAL #3 IN/OUT TEANSFER
PASS THROUGH SMOOTH
SCENES POINT OF VIEW
CLOSED SPACE A MOMENT
Site Analysis 穿越空間所發生的短暫、快速 的「事件」--車流,與空間產 生的現象與空間特性
IMAGE OF PLACE TECTURE&PATTERN
Mapping of the Dynamic 記錄並且視覺化空間中所發生 的事件,時間、空間、視線、 方向作為系統建構的依據
TIME ARCHIVE SYSTEM
│ 04
Time-Archive Vision 藉由樹脂作為介入頹敗空間的 可能,以佔領、填補、保存、 隔離的動作封存時空的狀態
Operation System 確立「事件」與「空間」的作 用系統與試驗材料的特性,建 構時間封裝系統
TIME ARCHIVE SYSTEM
│ 05
TIME ARCHIVE SYSTEM
│ 06
Resin Pillar Space 藉由樹脂的流動與封裝,加上 輕結構的補強,斷裂的柱子重 新接上,破裂的樓板重新被填 補,形成新的地景空間
TIME ARCHIVE SYSTEM
│ 08
Resin Flow Device 藉由裝置的設計,企圖引導樹 脂流動的方式,針對建築元素 進行封裝保存,吊掛斷掉的柱 子、包覆窗戶並且分離牆面
TIME ARCHIVE SYSTEM
│ 07
Long Section
Space Texture
頹敗的空間透過樹脂的介入成為古董 製造工廠,封裝時空的狀態之外,產 生新的機能--樹脂柱廳、文物保存工 作室、古董傢俱咖啡廳
樹脂的封裝在不同尺度所造成 不同的材料質感,傢俱尺度的 灌注、物件尺度的重塑柱子、 空間尺度的窗戶牆面封裝填補
TIME ARCHIVE SYSTEM
│ 10
02 Chen Tai-Chi
non-Site Area _Backstreet Wax Factory 非正式區域_後巷工廠,縫隙的填補與再利用
illegal occupying / temporal being / flowing space / soft distortion | PHASE 1 | 都市高樓林立的住宅商業密集區內,華麗與醜陋相互夾雜存在,整齊有秩序的街道市容與雜亂晦 暗的後巷相互對立而關係緊密,鐵窗亂掛,成為住家工作空間的延伸,廚房的油煙臭氣,冷氣機 產生的廢熱、廢水,各種各樣機能的管線,甚至是牆面上的空氣粉塵,這些事物在這裡成為一種 正式的存在。這些不樂於被見的存在被侷限在視線尺度狹小的必要性裂縫中—後巷,相對於正立 面的整齊秩序及合法性,晦暗後巷這樣的都市縫隙卻是維繫整體建築生命運作的區域。 | PHASE 2 | 對比正立面而言,後巷這個基地充滿著彈性及不明確性,利用蠟本身的特性搭配軟網去柔性地介 入後巷並回應在後巷觀察到的變動因子 : 隨著時間不斷改變的後巷立面,以及隨著日照周期及冷氣運轉週期所造成的後巷溫度變化。
蠟 的融點約莫在50-70度之間,在後巷這樣的物理環境條件下,不同的干擾與條件可以讓蠟產生 不同的形態 : - 打氣→流動的蠟泡泡→遮蔽物(shelter/roof/...) - 滲透於軟網上的蠟→獨立的棚架(shed/...) 軟網 能因應不同的後巷立面形態做不同程度的吊掛。 | PHASE 3 | 三個program的置入回應溫度對軟性物質所造成不同空間形態的呈現及使用,並藉由這三個program 讓這對立的二元兩方有所重疊,去暗示兩方相依相存的關係。這三個Program分別為 : - 臨時性違章 daily routine /everyday 臨時性的違章空間作為住家工作空間的延伸,利用流動的蠟泡泡與網子在自家後陽台創造出夠多 的空間使用機會與方式。 蠟融了,就收了,不違法了! - 夜晚的小吃攤 foodstand /everyday 蠟做成的棚子,有點隱私、不怕雨淋,一不小心又佔據了後巷空間,成了麵攤的座位,溝裡的蠟 成了免錢的燃料, 這個麵攤經營的有聲有色又有賺! - 仿古典式樣的香氛蠟燭店 candle shop /summer 用回收蠟製成的裝修材將蠟燭店打造成仿古典式樣的風格,偽裝成乾淨的形象去和後巷做對比, 同時也企圖去掩蓋一些事物。打通前後兩棟房子的香氛蠟燭店,透過穿越後巷的通道來連接,但 來的人並不會發現自己會身處在一個後巷空間。直到這些蠟做的裝修材還有家具因為長時間溫度 、重力、壓力、踩踏觸摸的交互作用而逐漸軟化變形,特別是後巷空間這段因後巷高溫而有比較 劇烈的扭曲甚至崩塌,慢慢的人們開始懷疑自己買到的蠟燭或許沒有那麼單純... 這該不會是地溝油香氣的蠟燭吧?
BACKSTREET WAX FACTORY
│ 01
正反對比 正立面的整齊秩序合法性與後巷空間的晦 暗混亂違章加蓋形成強烈對比,而後巷有 其存在之必要卻往往被忽視。
front / back
BACKSTREET WAX FACTORY
│ 02
drops and eaves/
dripping simulation of real situation
wax tank/
container of the liquid wax
temporal structure/
wax foam attached on soft fabric
shed/ wax attached on soft fabric
shop sign/
candle molds/
translucent wax paper
recycled wax and tableware
fuel/
recycled wax
BACKSTREET WAX FACTORY
│ 03
wood eaves
metal eaves
concrete eaves
canvas eaves
plastic eaves
different material makes different dripping speed of drops
liquid wax
liquid wax
liquid wax
filter out the impurities
pump the air in and flow
soak the fabric in and tighten it up and then melt again
mold release
loosen the cable
products produced
蠟工廠裝置系統與說明 此一裝置表現蠟對不同溫度條件所產生的相變,以及其不 親水性、對軟性布料的附著能力所能呈現的不同形態。 BACKSTREET WAX FACTORY
│ 04
a
b
c
d
e
a b c d e
後巷的物理環境條件及冷氣室外機溫度關係 蠟泡泡軟網的搭建操作與收拾 ( 配合program #01 ) 獨立棚架的搭建與溫度關係 ( 配合program #02 ) 小吃攤的蠟燃料使用與回收蠟油關係 ( 配合program #02 ) 溫度及外界因素與蠟裝修材的形變關係 ( 配合program #03 ) BACKSTREET WAX FACTORY
│ 05
The relationship of three programs program #01 生活日常之臨時性違章 program #02 夜晚的小吃攤 program #03 整齊明亮的香氛蠟燭專賣店 BACKSTREET WAX FACTORY
│ 06
program #01 生活日常之臨時性違章 軟網的搭建展現極致的佔據行為,居家工作空間徹底的延伸, 蠟泡泡時而遮陽時而遮雨;關係良好的話,還可以順便搭建個 便橋到鄰家去串個門子。 BACKSTREET WAX FACTORY
│ 07
BACKSTREET WAX FACTORY
│ 08
program #01 + #02 蠟工廠運作及循環關係 從白天的臨時性違章搭建到融化崩壞,轉換至夜晚的小 吃攤行為,最後蠟被回收,繼續明日的循環。
BACKSTREET WAX FACTORY
│ 09
program #02 夜晚的小吃攤 在自家的後巷空間經營小本生意,簡單的棚架搭建,雨天依然 正常營業,棚子塌了也就打烊了。 BACKSTREET WAX FACTORY
│ 10
program #03 整齊明亮的香氛蠟燭專賣店 後巷餘蠟使用的蠟燭店,經過長時間溫度及外界因素(重力、 壓力、踩踏觸摸等)而產生變形,造成的內部空間變化似乎在 暗示著什麼。 BACKSTREET WAX FACTORY
│ 11
BACKSTREET WAX FACTORY
│ 12
03
Motion Spatial Device
Ping-Hao Lu
物件與肢體的虛實推移
Faith based rehabilitation
PHASE 1: Motion Spatial Device 物件與肢體的虛實推移 大東夜市基地上每一個店家都有自己擺攤的範圍,就像是有擺放物件的界線,這些店家界線與行 人走動空間的交流產生了許多活動,活動疊置遺留下不同的痕跡或記號 ,時間的變化造成不同的 活動,物件的推移造成邊界的變位 邊界的變位造成行人走動或停留,人代表動作在夜市行走當中 有幾個控制、影響或吸引的因素 燈光、顏色、聲音、味道 、油煙,在窄小的夜市走到上但發生了 很多碰撞造成了人和人、人和物件的移動。從人的動作最後變成記錄肢體動作的裝置,為了要理解 一個裝置可以在不同的場所操作或記錄,記錄方式主要是有人體的動作去轉動裝置的轉軸點,記 錄人在行走留下來的痕跡用動作、聲音、水、來做記錄,另外是仿照人在不同的場所使用裝置感受 到的感覺 走動、踏步、站、座 感受到移動、擠壓,就像物件與肢體的推移。 PHASE 2: Faith-Fair Factory 信仰廟會x 麵線工廠 、 人的肢體動作造成物件的推移 拉動 雙手擺動 兩腳跳動 身體移動,慢慢帶動了裝置開始運作,這 些動作就像一場表演,是有人在裝置裡作動作或表演開始帶動或拉動造成外面環境的推移變動, 不同的動作造成不同裝置的運作,原本在夜市場景覺得很適合馬戲團表演,地面上有熱鬧的氣憤 與人群 店家的燈光,油煙慢慢往黑暗的天空上飄,燈光往上面照就是 一場特技表演 有表演者透 過裝置來運轉地面上的店家,最後有麵線來代表人的動作表演也是裝置運作的成果 場景移動 到廟前,有廟會的氣憤和表演,表演來運作麵線工廠。 PHASE 2: Faith based treatment center 信仰治療中心 廟的神聖空間帶來是信仰、信仰是指對一個人、事物、神、宗教的教條或教導、沒有經驗證據的觀點 抱有信心和信任。信仰是人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的選擇和持有。信仰體現著人生價值、人 生意義的可靠落實。信仰與所信仰的對象是否客觀存在沒有必然聯繫。人的肢體動作在信仰中不 停的重複動作、這些重複動作認為也可以帶來復健的方式、而用裝置來控制及帶動這些復健的動作 有身體、手、腳來帶動裝置。最後人的動作或這些裝置或許不是有特別改變空間而是改變人的心裡 的感受。
MOTION SPATIAL DEVICE
│ 23
Site Analysis 人代表動作在夜市行走當中 有幾個控制、影響或吸引的因 素 燈光、顏色、聲音、味道 、油煙 MOTION SPATIAL DEVICE
│ 24
Night Market x Circus 在夜市中的一場特技表演 MOTION SPATIAL DEVICE
│ 25
MOTION SPATIAL DEVICE
│ 26
MOTION SPATIAL DEVICE
│ 27
Fair/Motion/Factory 廟會/肢體動作/工廠
MOTION SPATIAL DEVICE
│ 28
MOTION SPATIAL DEVICE
│ 30
MOTION SPATIAL DEVICE
│ 31
MOTION SPATIAL DEVICE
│ 32
04
Regenerative Tree Factory
Ying-Ruei Huang
再生樹工廠
Discussion last value of trees to revive a abandoned factory
PHASE 1: 收復式地景 觀察基地之後,發現基地由日光、風、樹木、落葉、堆積的葉子、地形等層次組成,葉子落下的 軌跡在光影與風的影響下,落葉隨著時間不停的變動,運用相機與輔助裝置記錄下來之後,希望 藉由地形、材質、或是裝置來留住或者引導落葉的動態,使之與環境互動,成為一個能與人的活 動相互呼應的地景。 並且希望藉由設計一個裝置來收集這個動態地景的落葉落花落果,過濾分類後,製作成肥料、清 潔劑、生質能源等,收復地景中的資源,再次運用能源。 藉由規劃地形與來規畫整個地景的立面,以及隨著季節能讓整個地景擁有不同的季節表情與顏色 ,讓人能藉由地景來判斷季節,而不是由季節來看這個地景。 PHASE 2: 堆肥公園 希望利用裝置來捕抓落葉落果,收集落葉後,過濾果實與葉子進行加工,最後分層混和形成堆肥 ,堆肥再用來種植培養植物,形成一個循環鍊,並希望藉由顯示器成為一個新的立面,能紀錄堆 肥的過程與進度。 整個公園都是我的堆肥廠,希望能把各項機能置入公園中,隱身成為公園裡的家具,並能與人產 生互動的同時完成堆肥的製作,最後把堆肥回饋給公園本身,種樹、種草、開花室等,甚至能與 公園周邊活動產生關係。EX:百花季、廟宇祭拜用花。 PHASE 3: 再生樹工廠 利用舊有的廢棄廠房當作基地,希望利用廠房的線形空間來規劃樹木的死亡、保養、收集、再生 ,最後利用樹木的剩餘價值規劃出一個公園,樹木的死亡與再生如同一個生產線般被安排在線性 的廠房之中,而公園則是最後的產物,讓已經廢棄的廠房成為一個新的地標,擁有新的活力。 最後由這個生產鏈產生出來的堆肥太空包,我希望藉由這個產物來呼應整個空間與基地,包括在 廠房的西面以及南面立面上,讓堆肥包同時是一個隔熱遮陽的立面,也同時完成堆肥的最後一個 過程,產生固肥,同時讓這個過程產生的大量廢氣,作為推動廠房屋頂的動力,藉由這個動力來 控制屋頂的開合來控制光線從屋頂撒落的多寡,而廠房內部則改造為盆栽造景以及公園中的咖啡 廳、餐廳等休憩的空間,讓人們在這邊除了能感受廠房中陽光灑落的氛圍,同時能一邊欣賞盆栽 一邊享受一個優閒的午後下午茶。我希望最後的產物不會只是肥料,而是在整個再生樹的這個過 程中,與之呼應的各種空間感受與體驗。
Regenerative Tree Factory
│
33
系統圖 選擇一個小公園作為一開始 的基地,紀錄找尋的過程, 以及實驗與最後的結論。
Mapping 堆疊不同樹種的花期果期, 並分析所看到的平面立面, 以及討論過濾器的設計。 Regenerative Tree Factory
│
34
果汁工廠 置入從基地觀察到的各種細 節,轉換成為一個充滿想像 的大型果汁與果醬工廠。
堆肥公園 希望把觀察到的細節,再次 置入公園裡面,堆肥與公園 裡面的產業相互連結,形成 一個循環。
堆肥公園剖面 討論堆肥公園地面上與地面 下的關係與連結,並能清楚 看到兩者之間的連結。
Regenerative Tree Factory
│
35
裝置 實驗接落葉、蒐集、過濾、 沖刷、絞碎、磨碎、堆肥、 太空包與盆栽的機能。
Regenerative Tree Factory
│
36
裝置設計圖 希望藉由裝置去實驗想像中 的各種機能的可行性與真實 性。
立面裝置設計 利用外層的堆肥太空包與內 層的囊狀系統配合,達到隔 熱與遮陽的效果。 Regenerative Tree Factory
│
37
High Line 試圖想要運用high line的概 念去創造一個線性的堆肥遊 樂場。
Low Line 線性的地下空間創造一個樹 的墳墓,在地平面上只能看 到樹冠的部分。
樹工廠透視 藉由本來的廠房與桁架,搭 配上後來搭建的木鷹架所創 造出來的維護樹木的空間。
Regenerative Tree Factory
│
38
工廠剖面 東西向與南北向的剖面分別 表示出兩個不同的循環,在 剖面上能看出空間感受與光 線在廠房塑造的氛圍。
廠房中間戶外區透視 吊掛的平台穿梭在樹木之間 ,堆肥包從桁架上垂掛而下 ,是堆肥中靜置的過程,同 時也成為戶外區的遮陽,創 造出這個地方陽光錯落的感 受,營造出舒適有趣的戶外 平台空間。
Regenerative Tree Factory
│
39
西向立面透視 堆肥太空包所拼湊出來的立 面,希望能達到遮陽與隔熱 的效果,並且這也是堆肥的 最後一個步驟,屋頂能蒐集 雨水,並在立面後方的囊狀 容器能蒐集堆肥產生的大量 氣體,在運用這些氣體控制 廠房屋頂的開闔,最後創造 出內部的咖啡廳與花室的空 間感受。
Regenerative Tree Factory
│
40
局部剖面1 可以看到人在空間中與桁架 太空包以及懸掛平台的關係 ,我希望藉由這個關係創造 一個視覺的互動。
Regenerative Tree Factory
│
41
局部剖面2 咖啡廳與花室的複合空間, 從剖面上可以看到立面與屋 頂與懸吊花圃共同創造出這 個空間的光線氛圍。
Regenerative Tree Factory
│
42
局部剖面3 捕捉落葉的涼亭,可以看到 落葉與涼亭跟人之間的互動 關係。
Regenerative Tree Factory
│
43
Studio Photo
│ 44
05
The Last Wall
Yuan-Ru YOU
最後一道牆
Embedded Decay x Scaffolding / Periodic Collapse & Modified
PHASE 1: 研究以預埋弱點的手法控制建築的崩解行為 空間的機能和意義隨時序推移有其改變的潛在可能性。 建築物隨著時間流逝會逐漸老舊崩壞。反向採取積極的預埋弱點手法,讓建築在不同的時間點上 如預期部分損壞,藉由破壞來拆解原有建築體框架,產生新的組構可能。 因此我開始研究建築體破壞、崩解的模式,進行不同類型的破壞實驗,嘗試多種預埋損壞點的方 式,設計出一套在不同時段會有不同弱點被破壞的建築體蛻變行為,而從破壞處又以新的物件搭 接,或以最初設定好的模矩、規格來重新搭建、組構新型態的結構系統,崩壞的建材也能再利用 以提供建築體構築的原料,從工法與構法上討論弱點衍生出多種再生使用的可能性。 從長期的時間尺度來看,空間的片段紋理、元素在不同時期被新置入或損壞或留下,這個過程中 建築不斷演變與進化,使用者以其每個「當下」所見來揣測、拼湊過去,其中產生的「誤解」與 「誤用」將造就新的空間型式與使用的可能。 PHASE 2: 以暫時支撐的介入準確控制崩解部位 暫時性支撐在這個崩解過程中,扮演能更趨近我所預期崩解部位的角色,同時它與「崩解」在建 築生命延續與縮短上產生了矛盾,從這矛盾中產生的並非衝突,而是如同整形技術般進入一種破 裂與縫補不斷交錯的狀態,使建築逐漸的改變樣貌,在追逐不同時代流行語彙的當下,卻又保留 著過去的痕跡,建築至此如同複寫紙一般不斷複印、改寫而成就其全貌。 PHASE 3: 將此構築系統(崩解X暫時支撐)置入基地-比利時修道院遺址 對於這種崩壞與暫時支撐所構成的構築系統,我期待過程中產業的進駐能造就這類建築的文化性 或經濟性,當時代的產物配合時序崩壞掩埋或預埋在建築體內,延續至下個時代才被發覺,地方 記憶與產業文化將會藉由這種構築系統傳承下去而間接從精神層面凝聚起地方意識。 我以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背景的比利時修道院做為我這套系統的示範基地。受到變賣與拆除的修 道院曾經擁有高品質釀酒產業的歷史,我以剩餘的遺跡紋理做為基礎構築,預埋破壞因子在其中 ,在初期搭建為以宗教復興為宗旨的孤兒院,隨著孩童長大成為修士,孤兒院不再需要的空間崩 解為新型態的聖堂與釀酒空間,爾後修士老去、啤酒釀造完成, 軀體與佳釀隨著建築物崩解被掩埋至地底下,塵封數年,地面上殘餘建築體的崩解揭開下一個時 代的序幕,曾經是地方產業的產物被挖掘出土,以未崩解的暫時支撐搭建起臨時市集,造就地方 產業復甦與繁榮,隨著啤酒市集的沒落,這塊土地又回歸到最初的遺跡樣貌,只留下某幾道富含 紀念性的牆體立面,留待後人重新構築、想像......
THE LAST WALL
│ 03
THE LAST WALL
│ 04
Broken Part / Different Use 從破裂面產生新的使用方式或 過渡產業的進駐。
THE LAST WALL
│ 03
Experiment 測試水泥各種崩解方式-火燒, 氯離子,壓力,酸鹼等。
Scaffolding-Type 1 以鷹架支撐欲留下的牆體或樓 板,或重新灌注成為新開口部 的結構體。
THE LAST WALL
│ 04
THE LAST WALL
│ 03
Scaffolding-Type 2 原模板的暫時支撐鋼管重新澆 灌後成為結構柱。
Scaffolding-Type 3
Scaffolding X Open Part
焊接或螺栓固定而成的鋼鐵支 架成為支撐牆體或搭建新夾板 的輔助。
暫時支撐配合預埋弱點可創造 新的開口部。
THE LAST WALL
│ 04
Period 以位於比利時的廢棄修道院為基地,置入此構築系統, 建築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機能: 遺址-孤兒院-修道院-墓園-啤酒市集-遺址(最後一道牆) THE LAST WALL
│ 03
THE LAST WALL
│ 04
THE LAST WALL
│ 03
Beer Brewing in The Abbey 在孤兒院之後,不需要的空間崩解,逐 漸演變成以釀酒為產業的修道院,柱樑 牆版的破口成為釀酒過程的一環。
THE LAST WALL
│ 04
Abbey X Collapse 崩解後的空間成為種小麥與曝曬的地方,以 修道院的尖塔為中心開始釀酒的一系列過程 ,最後尖塔崩壞隨美酒埋藏於地底下。
THE LAST WALL
│ 04
Embeded Decay 預埋弱點在柱樑牆板中,一點 一點侵蝕,修道院逐漸崩解。
THE LAST WALL
│ 03
Scenario 隨著啤酒釀造的過程修道院慢慢崩 解,臨時支撐介入,原本封閉私密 的空間逐漸被打開。
THE LAST WALL
│ 04
THE LAST WALL
│ 03
THE LAST WALL
│ 04
Scenario 隨預期損壞的尖塔在人們的記憶中崩解,剩下的殘骸產生紀念性強烈 的空間並且重新界定了人們的視角。鷹架崩解、鋼骨十字架裸露等暫 時支撐宣告地底下啤酒的熟成,啤酒市集興起。美酒殆盡、產業沒落 ,最終只如預期留下一道牆,讓人們繼續由此延續出下一個故事......
THE LAST WALL
│ 03
06
Secondary Landscape 二次地景
Chen Chun-Ju
Perceive the delicate exchange and the surplus value of the waste water
PHASE 1: 水中物質之間的微妙交換機制 大自然是永續擴張和不斷死亡,稱霸無人之界,總要推探到極限邊界,在混亂的平衡中和有限的 資源條件下,找到供最多生物種類生存空間與力足活命的最大值。而我們如何利用建築在不同的 時間節奏裡,以感知連接建築,使人開始意識環境的潛變。 一開始我在宿舍附近的汙水道發現許多非排水系統會出現的自然景觀,於是我沿著汙水道觀察, 從地下汙水道一路到出海口,試著用分析這些水中物質的來處與反應,多是人類排放後的廢棄有 機物質,剩餘的一點價值卻被綠覆蓋當做了養分,做為生長的場所與營養來源。在這有系統的排 水道卻出現非系統的自然景觀,隨著時間產生地景上的潛變,而水只是個介質,在這場所下讓排 放的有機廢物與自然產生微妙的物質交換,我想試著了解這些人類排放的廢棄物中的剩餘價值。
Secondary Landscape
│ 61
House
Apartment
School
Field
Industrial
Market
Factory
Tradition
Lichens
Plant
Mud
Kitchen Waste
Erosion
Concrete
Water Pollution
Deposit
Drainage System Collection 試著分析各處排放出來的汙水 其中的維妙物質的交換
Secondary Landscape
│ 63
WALL WATER FOOTPRINT MOSS TRASH PLANTS
TIME
WALL WATER FOOTPRINT EROSION REMAIN
TIME
WALL WATER FOOTPRINT DEPOSIT PLANTS
TIME
Secondary Landscape
│ 62
PHASE 2: 以在地構築方法物化水中物質 / 家庭廢水的排水孔附近形成青苔與水生植物生長的場所 / / 市場附近出現成群的鳥類等待廚餘菜渣的到來 / / 工地或小綠地則可水泥塊或泥土的堆積形成綠覆蓋的小生態 / / 鐵鏽水與工業用水將汙水道壁體染成五顏六色 / / 出海口漁民搭建停泊船隻的木桿上長了粗鹽的結晶 / 我開始試著用可能交換方式做實驗,選擇用線和網狀布做為水流過的攔截物,像裝置上一樣,可 能在流動過程產生沉澱,淤土可能會長出植物,線上留下汙水流過的痕跡,最後水若蒸發掉,水 中物質有會留在原有的架構上,像是結晶的粗鹽。我大概將這些能在一般情況下會產生的物理現 象整理在這個裝置上。
Secondary Landscape
│ 64
Secondary Factory Augmented Underground Landscape Visualization System Secondary Landscape
│ 65
Reservoir
Water Footprint
Interception Pollution String Sensor Fabric Sensor
Crystallization Sensor
Secondary Landscape
│ 66
Secondary Landscape
│ 67
Temporary Working Space Image Section
Drainage System Image Section Section 1 | Section 3 Section 2 | Section 4
Secondary Landscape
│ 68
PHASE 3: 感知城市廢水中微妙物質的交換與剩餘價值 當大自然進入人造的系統裡,這是一個二次地景的跡象指標, 架構不能讓人僅從外圍探視,或把自己視為局外人。在人的記 憶深處,似乎還是依著常規要把自己安置在系統的結構之內, 才能有安全感。但在二次地景之中一切所造之物已成大自然的 一部分,結構空間不是人可以界定的,亦不是人僅用思考便能 改變的。 而我整理這些過程,將它變為一種架構,能感知到這些微妙的 物質交換。最後階段我試著想像的將這架構放置在現實基地當 中,我選擇了台南市汙水處理廠附近,一是汙水道末端,一是 汙水處理廠旁的紅樹林帶。最終我想要以感知這些二次地景的 方式,讓我們有意識到環境的潛變,藉由水的循環和生活中廢 棄物的剩餘價值在這個場域被刻畫在我們周遭而被注意。大自 然運行存在源源不息,無須人的思考。
/ artichoke fields / _food production _small farm incubation _education
/ algea fields / _growing fertilizer _habitat creation _biogas production
/ aquatic recreaction / _kayak / boat rental _public docks _education
/ flexible space / _walking / jogging _picnic space _landscape park
/ mangroves forest / _city purification _recreation paths _ecological cycle
/ fishing port / _temporary working space _coarse salt production
/ Line / _composite media
/ Web / _composite media
Construction System 以在地構築方式架起 二次地景的架構 Secondary Landscape
│ 69
STUDIO PHOTO │ 70
07
Photosynthesis of Winery
Yi-Chen LAI
光合酒廠
Discussion storing and reproducing light in a winery
PHASE 1: 光與三維空間的再定義 從基地上,車燈穿過鐵網投下的影子,我看到速度、方向、燈光顏色和鐵網影子變形的疊加,這 樣的關係會在牆上投射出各種形狀和顏色的投影。 這樣的關係可以簡單歸納成 ” 光-濾鏡-成像“。(3D-2D) 光就像是把物體壓扁變成了2D。濾鏡 具有解讀的作用,我操作了一系列的實驗,去理解濾鏡讓我更容易觀察到肉眼不易見的部分。 那些可解讀的成像,經過疊加轉譯,就有可能以另一種形式去存在或被記憶。 一個用嘲諷、荒誕、第三人稱的狀態去重新解讀我們所謂的紀念物和具有異質空間氛圍的機能(色 情場所/宗教空間等等......),並將他們以投影的方式再現與組合。 組成空間氛圍(atmosphere)的因素我稱為”環境因子”,我想像一台機器能夠捕捉並操控這些環 境因子,然後利用3D-2D的算式,將他們切片,並且以濾鏡(filter)的形式儲存起來,將來只要利 用光,反推算式(2D-3D)進行疊加載入,就能再現當時的場景。 PHASE 2: 視覺空間劇場-光的演繹 光是萬物的起源,藉由光,我們得以看見與被看見,以有形無形的方式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從上一階段,我基本理解光線在空間上具有的精神性與意義,這一階段我嘗試著用更細膩的方式 去捕捉。在特定地點特定時間的光影,會成為我們感知和記憶空間的重要因素。 在這過程中,我進行了一系列的攝影,嘗試用簡單的折射反射去捕捉各種不同的光,並且試著去 指認畫面所代表的意義。從這些照片裡,我整理了光從無到有,如何去影響一個空間的因素。 這階段我選擇了一個新的基地,幫助我從現實面去操作光,而我選擇的是台南的西市場。1905年 日本人興建市場後,西市場曾經是日治時期最重要的市場之一,當時還結合電影院、商鋪等機能 ,是當時最摩登的都市公園。但是,經過二戰後破損嚴重,直到現今經過多次翻修,往年的風光 早已經不復存在。西市場的空間具有相當的變異性質,平面上,L型的市場與淺草商場圍聚成一 方型,坐落於街廓角落,這樣的配置讓人容易在其中迷失方向,加上其空間晦暗的性質,讓光成 為這個區域的敏感因子。 從剖面上,我觀察到許多不同時間累積的搭建、修補與再造,讓這裡的空間呈現多層次疊加的狀 態,而光就是從這些層與層之間的縫隙,滲透進來,形塑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景象。 PHASE 3: 光合酒廠-光的儲存與再現 環繞著對光的儲存的初衷,我開始將光轉化為可見的物質性,藉由釀酒的過程中所生的副產物作 為組成空間的因子,以哲學與敘事性的方式,組構光和三維空間與人的感知的結合操作。基地位 於金門的地下坑道內,藉由開挖的天井將光線有效的導入地下並且與釀酒產生的物質進行交錯, 整個系統分為上下2部分,地表上建構的三角形折板控制高梁的生長,並且用柱位的方式作為改 變的參考點去記憶一塊土地;而在地下,藉由海浪的漲退潮週期,人會經歷不同的釀酒程序,最 後在廳堂的蒸餾室旁結束這段空間經驗。 對於光,建築從被動轉為主動,就像一自然的有機體,在淺層的呼吸著。空間不再是單一而永恆 ,當變動成為常態,光將賦予建築物新的生命與活力。
PHOTOSYNTHESIS OF WINERY
│ 71
Fernentation Wall 運用發酵產生的微量氣體,去 改變光滑牆壁的曲面,改變光 的路徑。 PHOTOSYNTHESIS OF WINERY
│ 72
Winery Hall X Tracing X Memeorial 柱位被視為儲存的記憶參考點。從地表直通 地底隧道內的廳堂,在此處,光被頂上的格 柵分割並投映在柱與柱之間。 自左方蒸氣室蔓延而來的濕氣與來自頂上的 澱粉粉末會形成暫時性的凝結塊,經由時間 的累積不斷的在這個空間複寫與重來,人在 此處腳踩著陷入踝中的泥土,不斷經驗著光 影布幕的交疊、水氣與酒氣的交融,最後將 心靈寄託於空間不可見的、私密的記憶中。
Winery
PHOTOSYNTHESIS OF WINERY
│ 74
│ In 2 years
│ 100 years later
│ System of storing light
PHOTOSYNTHESIS OF WINERY
│ 75
│ Winery Gate │
PHOTOSYNTHESIS OF WINERY
│ 76
│ Light and Iron │
PHOTOSYNTHESIS OF WINERY
│ 77
│ Sky Tower │
PHOTOSYNTHESIS OF WINERY
│ 78
08 Dai-Ying Yang
GOLD RUSH 矮人冶金場
Build a symbiosis relation between polluted environment and human beings.
PHASE 1: 矮人冶金場 核心議題//電對物質性質的轉換 起初,是在車水馬龍的街道邊觀察到電線桿與車流、行人和建築物之間細微而巧妙的互動關 係,而電線桿承載著電力的輸送,以每秒鐘一公分的速度與我們同時並行,但藏匿於電線之 中,以電的速度作為時間性的觀察變得不容易,因此想藉由電解實驗紀錄電的行為和軌跡, 實驗中可統整出電具有壓力、密度、方向三種行為,可在塊體造成裂縫、氣體以及顏色改變 等現象,似乎是在電解的過程中產生金屬的停留和氣體的溢散所造成的形體改變,進而聯想 到利用塊體電解的實驗丈量汙染物停留的機會,使一群原本被迫與環境污染共存的人,能透 過電解污染物,以一種低技術的生產模式,重新獲得生存的立足點。 世界上有很多人是被迫生活在嚴重汙染的地區,這些人通常是一貧如洗的弱勢族群,以他們 的處境看起來比身處都市優渥環境裡的居民矮一階,故稱矮人。隨著工廠進駐,外來者在他 們賴以維生自然環境中排放有毒物質,這些居民對被重金屬汙染的水源、食物和空氣中大量 的懸浮物質束手無策,只能默許污染一步步浸蝕他們的健康和居住品質,無法逃離更無力改 善。普遍而言,矮人們面對日益惡化的環境束手無策,但在這條被工業廢水染得五顏六色的 河流旁邊,卻住著一群靠電解汙染物賺取生活費的人,他們共同在河上的作業平台上工作, 以電解技術為基礎,在水面上攔截大氣懸浮粒子作為導電物質,製造出多孔質的彩色複合磚 ,水面下用汙水中的金屬離子製造金屬還原網,並在河岸邊用複合磚搭建煉金廠,將附在網 上的高純度金屬鍊成一塊塊價值連城的貴重金屬,並加工成為展示櫃中閃耀的飾品,帶進市 區換取金錢以獲得生存的基本條件。 PHASE 2: 矮人村落 核心議題//無法逃離的污染受害者就地建立低技術生產系統,植入現有環境自污染中淘金 番雅溝是一條被電鍍廠廢水嚴重汙染的排水圳,且出海口正對彰濱工業區,集空汙水汙於一 身,這些汙染所造成的影響可維持長達三十年,使得當地的農業蚵業活動都被迫停止,因此 當地出現一群矮人以潛伏的姿態以出海口為起點進行一連串以電解技術為基礎的生產活動, 試圖在這片重金屬汙染的水域運用電力改變物質性質,將汙染物轉換為建築用途的磚塊以及 值錢的貴重金屬,並沿著番雅溝的污染歷程往污染的源頭發展,沿途就地取材建立生產基地 ,最後來到彰化市郊定居形成新的聚落型態,夾在頹靡工業區與繁榮都市之間的灰色地帶與 污染共生共存。
GOLD RUSH
│ 79
Experiment 利用電的三種特性:壓力、密 度、方向,以金屬、電解質為 導電媒介,將電導入固體,觀 察電的行為。
Products 利用實驗所生產的產物: 1.水溶液中的金屬離子與置入的 金屬網進行電子交換,產出貴 重金屬。 2.不同材料與電解液分層澆灌 後予以通電,形成大小不一的 孔隙與顏色,可作為非結構性 磚塊。
Low-tech Factory 一開始假設以河道為主要生產 地點,利用浮板浮於水面,水 面上以網子攔截空氣汙染作為 製磚的電解質,下方配有材料 澆灌系統以軌道運輸。水面下 為金屬離子還原網,使水汙染 中的金屬離子還原成貴重金屬 ,附著在金屬網上。
GOLD RUSH
│ 80
B’
B
TPC
→
A’
A
Stage 1 Under bridge Mission_ electricity/capital/building material
Fan Ya Ditch 番雅溝的出海口原為牡蠣養殖的範圍,隨著上游 電鍍廠重金屬汙染,蚵業已無以為繼,附近農業 也被迫休耕,因而成為矮人,開始以出海口為起 點,利用現地的高壓電塔收集生產原動力:電, 同時以橋下空間作為臨時淘金工作平台,生產貴 重金屬,以利換取後期基金。 獲得充足電力與貴重金屬後,一部分矮人輾轉來 到和美鎮邊緣,在這裡他們倚靠著和美鎮,將貴 重金屬變現,收集來自城市的廢棄物,再利用淘 金過程中產出的金屬網,於電鍍廠舊址重新搭蓋 一座低技術加工廠,持續處理淘金網,並製造第 三階段所需之空污攔截網、初期製磚,並於現地 種植竹子送往出海口搭建更多淘金平台。 加工完成的攔截網及磚塊隨後送往電鍍廠最為密 集的上游,因為在河中淘金而獲得穩定的經濟來 源,部分的矮人投入重建聚落所需的製磚工作, 他們將製磚的生產系統植入廢棄的電鍍廠,並依 附電鍍廠現有的基礎設施如水、電、建築結構構 築住宿單體,以最低限度的居住型態,並以眾多 製磚廠為中心慢慢聚集成矮人村落,重新定居在 這片嚴重汙染的家鄉。
→ CCIP
DOWNTOWN capital/human resources
TEXTILE MILL
Stage 2 On the site
Mission_ temporary brick factory/ manufacture/ gathering material for interception
Stage 3 In the factory
Mission_ manufacture settle down/ village settle down/
│ 81
GOLD RUSH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DISGUISE TRANSPORT
HYDROGEN RECHARGE
Stage 1 第一階段是由臨時工作平台進 行起步作業,在河中置入金屬 網將水中的重金屬離子還原成 貴重金屬附著於網上,再藉由 吊索沿著河道運輸至第二階段 的跳板工廠加工,另外,捕捉 現地高壓電塔產生的洩漏電流 獲得生產所需之原動力。 SECTION aa’_BATTERY CHARGING
SECTION bb’_WORK PLATFORM_TYPE A
SECTION cc’_WORK PLATFORM_TYPE B
Battery Charging Image 電池外側包圍繞一圈燈管,充 電的過程中,亦受洩漏電流影 響而發亮,以路燈的型態偽裝 於河道上,完成充電後的電池 ,藉由充電過程產出的氫氣充 氣成氣球,以天燈的形式運輸 至第二階段或第三階段的生產 地。
GOLD RUSH
│ 82
無法自產材料供給
Stage 2 第二階段是在城鎮外圍建造臨 時工廠,快速啟動奠基作業, 城鎮除了提供貴重金屬的交易 外,同時提供材料、生活用品 等需求。基地上的舊電鍍廠已 經拆除,矮人所能建構的是金 屬網垂直水平搭接而成的簡易 廠房
A’
C’
B’
A
C
B
補給地
跳板基地
Temporary Factory 跳板工廠產出內容: 1)四種製程生產的多孔磚 2)織品加工成空汙攔截網 3)金屬還原網蒐集貴重金屬 4)現地種植竹子製成工作平台 輸往出海口
temporary brick factory air pollution poly/wax/plaster 4 kinds of bricks
air pollution intercepting textile processing rain collector squeeze &collect
textile processing stitch stuff hang
gold rush classify scratch &collect
garage/storage bamboo processing
GOLD RUSH
│ 83
A’
C’
B’
A
C
B
Stage 3 番雅溝上游原本聚集大量的電 鍍廠,後因環保意識抬頭,多 處以勒令停業而歇業,徒留下 當地一蹶不振的一級產業,矮 人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來到 彰化市郊,將一座又一座廢棄 的電鍍廠改造成製磚廠,生產 建造矮人住所所需的建材。
矮人聚落 工廠 空地
(1)
In The Old Factory
(4)
(1)空污攔截網 (2)生產軌道 (3)暗管輸送 (4)既有電解槽
(2)
(3)
(a) In The Old Factory (a)空污攔截網 (b)澆灌系統 (c)生產軌道 (d)既有電解槽 (e)天燈運輸書出口 (f)暗管輸送
(b)
(e) (c) (d) (f)
GOLD RUSH
│ 84
The Villiage 矮人的住所只提供休息使用, 其餘基礎設備包括衛浴廚房都 依附製磚廠提供,此住宿單體 猶如帳篷一般固定在製磚廠旁
THE BRICK THE NET CEMENT
GOLD RUSH
│ 85
Studio Photo
│ 86
09
Recasting the Negative
Sin-Yu Lu
拼裝的時裝秀
翻模構件得到再利用與誤用的可能
PHASE 1: Object-Misobject 西市場曾經是台南最繁榮的地方之一,如今已慢慢沒落,攤販陸陸續續牽走,留下老舊的架構跟 器具,彷彿將時間凝結在那個時空,只在堆疊修補的建築物上留下了些微的痕跡。試著將這些層 層疊疊的建物拆解,木架構損壞用了鋼筋混泥土重新建構,地阪的鋪面也看出不斷的拼湊修補, 本來是木門的門框也由鐵捲門取代,試著從材料組構去解體整個建築架構,將建造重新定義,看 似完整的物件其實是由許多材料不斷拼湊修補累加而成。 建築物的老舊毀壞拆除再建造,經歷了被解體為碎屑土塊、扭曲變形的窗架門框,還堪用或無法 拆除完全的這些建築材料進入了新的結構體,成了新的建築混搭的樣貌。 PHASE 2: Trace-Deobject 藉著小板凳這樣簡單原始的型體,我模進行了反覆的材料試驗。 藉由不斷的灌注、脫模、灌注,讓材料反覆使用互相成為模板,每一次的澆灌都留下該次灌注的 痕跡,從材料剖面可以看到不同材料間如何彼此依附、膠結、破壞。 在灌注的過程中這樣不同物質間彼此依附、膠結、破壞,形體已逐漸脫離他原有的型態跟機能, 利用這樣反覆操作的模式,除了觀察各種物質膠結的變化,也試著替這已脫離原有機能的物件找 出新的價值。 PHASE 3: 裝置製作 回到建築體,開始嘗試拆解建築零件,觀察他們被布林的狀態,透過實際的物件操作,以真實的建 築構件企圖翻出日常生活用的物件,想像在不同尺度下產生誤解與誤用。 PHASE 4: 拼裝的時裝秀/白天的櫥窗晚上的伸展台 利用翻模灌注形成的拓印方式保留物件的材料紋理,反轉虛實,讓建築中的負空間備強調的同時也 再現了舊有的痕跡。 利用這樣的型式轉為設計手法,回到基地西市場,現隱身在西門商場中晦暗冷清的場所,希望反轉 現有的空間型態,讓商場的布市有個伸展的平台,將原先隱蔽在熱鬧布市內的場所,翻轉成主動吸 引人群的平台,再利用翻模構件重組市場機能,保留市場痕跡得同時賦予市場新的價值,以伸展台 的型式存在,成為西門商場的櫥窗。 開始尋找西市場中可以被拓印的物件,分成三個不同層級,想像其翻灌結果和被誤用的可能,試圖 利用這些物件賦予西市場新的機能。整場show由翻灌得過程揭開序幕,根據不同的層級設計不同翻 轉的機具,使翻轉的過程能夠被看見。 Recasting the Negative
│
87
SITE 彷彿時間凝結的西市場,只在堆疊修補的建築物上留下了 些微的痕跡。試著將這些層層疊疊的建物拆解,木架構損 壞用了鋼筋混泥土重新建構,地阪的鋪面也看出不斷的拼 湊修補,本來是木門的門框也由鐵捲門取代,試著從材料 組構去解體整個建築架構,將建造重新定義,看似完整的 物件其實是由許多材料不斷拼湊修補累加而成。
Recasting the Negative
│
88
Trace X Deobject 藉著小板凳這樣簡單原始的型體,我模進行了反覆的材料試驗。 藉由不斷的灌注、脫模、灌注,讓材料反覆使用互相成為模板, 每一次的澆灌都留下該次灌注的痕跡,從材料剖面可以看到不同 材料間如何彼此依附、膠結、破壞。 在灌注的過程中這樣不同物質間彼此依附、膠結、破壞,形體已 逐漸脫離他原有的型態跟機能,利用這樣反覆操作的模式,除了 觀察各種物質膠結的變化,也試著替這已脫離原有機能的物件找 出新的價值。
Material Test 以珍珠板為模板,使用保力膠、石膏、水泥互相翻灌成為模板。
Recasting the Negative
│
89
System 以窗框為模矩,翻灌出不同的家具,花瓶、杯子、相框、盤子、 板凳、版,在不同尺度下,給予不同的機能。
Recasting the Negative
│
90
System 真實拓印窗框不同部分的痕跡,在不同的家具上。
Recasting the Negative
│
91
Recasting the Negative
│
92
Recasting/門窗層級 開始尋找西市場中可以被拓印的物件,分成三個不同層級,門窗層級、 街道家具、房屋架構,想像其翻灌結果和被誤用的可能。 Recasting the Negative
│
93
Recasting/街道家具 開始尋找西市場中可以被拓印的物件,分成三個不同層級,門窗層級、 街道家具、房屋架構,想像其翻灌結果和被誤用的可能。 Recasting the Negative
│
94
Recasting/房屋架構 開始尋找西市場中可以被拓印的物件,分成三個不同層級,門窗層級、 街道家具、房屋架構,想像其翻灌結果和被誤用的可能。 Recasting the Negative
│
95
Machines & Tools 整場show由翻灌得過程揭開序幕,根據不同的層級設計 不同翻轉的機具,使翻轉的過程能夠被看見。
Section 整場show由翻灌得過程揭開序幕,根據不同的層級設計 不同翻轉的機具,讓中間展示組裝的過程,翻灌在兩邊 運作,使翻轉的過程能夠被看見。
Recasting the Negative
│
96
The Show 利用這樣的型式轉為設計手法,回到基地西市場,希望 反轉現有的空間型態,讓商場的布市有個伸展的平台, 將原先隱蔽在熱鬧布市內的場所,翻轉成主動吸引人群 的平台,再利用翻模構件重組市場機能,保留市場痕跡 得同時賦予市場新的價值,以伸展台的型式存在,成為 西門商場的櫥窗。
Recasting the Negative
│
97
Published by Unbalanced Territory Studio of NCKU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Territory
Cover Image: by Tze-Chun Wei Unbalanced Territory Studio
Unbalanced
Editorial by Tze-Chun Wei & Yi-Chen L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