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信息:约伯记》

Page 1

聖經信息系列──約伯記 作

者/亞金森(David Atkinson)

譯 者/林永發、魏韻純 責任編輯/黃玉燕 封面設計/楊順華 發 出 發 電

行 版 行

人/饒孝楫 者/校園書房出版社 所/23141 台北縣新店市民權路 50 號 6 樓 話/(02)2918-2460

傳 真/(02)2918-2462 網 址/http://www.campus.org.tw 郵政信箱/台北郵政 13-144 號信箱 劃撥帳號/19922014,校園書房出版社 網路書房/http://shop.campus.org.tw 訂購電話/(02)2918-2460 # 241~242 訂購傳真/(02)2918-2248 2010 年 4 月初版 The Message of Job David Atkinson, 1991. This translation is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Inter-Varsity Press, Norton Street, Nottingham NG7 3HR, UK Chinese edition published by permission 2010 by Campus Evangelical Fellowship Press P. O. Box 13-144, Taipei 10699,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First Edition: Apr., 2010 Printed in Taiwan ISBN:978-986-198-159-8(平裝)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


10

11 12 13

14 15

16 年度│刷次 10 9

8

7

6 5

4

3 2

1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

作者序 本書中對約伯記的解經思想,緣起於牛津市威克里夫教會(Wycliffe Hall Chapel) 早崇拜的一系列聖經信息。 約伯記使我們面對一些重大問題:既是個人,也是教牧問題。世上有苦難的事實, 從許多不同的層面觸動我們的心。苦難可能帶給我們身體上或心理上的痛苦,而 我們只能忍受。此外,我們接觸受苦的人,從他們悲傷的臉上感受到那份無助, 也令我們受苦。也許更令人困擾的是,我們的理智會問:「為何世上有苦難?」 在許多不該承受的痛苦中,有任何意義嗎?受苦也可能令我們質疑與神的關係: 浩劫之後,神在哪裡?隔壁的年輕人患了不能動手術的癌症,這件事是否影響我 對神的信心?當周遭所有的證據都顯示出神令我們失望時,我們能否繼續談論神 的愛、關懷與同情? 約伯記這本書所談的就是這些問題。我們看見一個在肉身上和心理上受苦的人; 我們看見一些盡力幫忙,反倒把事情弄得更糟的朋友。我們面對許多理性上的困 惑。而在這一切之上(事實上是由於這一切),我們發現約伯在對神的信心上, 充滿掙扎。 最後,我們聽見屬天恩典的話語。神的公義、能力和智慧得以宣告及辯白,約伯 的信仰之旅結束於祝福。但這信仰旅程是個人的,我們都需要經過重重困難,才 能抵達旅程的終點。 約伯記有力地觸及人們的處境,並契合我們特別的需要,它也說明這是怎麼一回 事。 讀約伯記並不輕鬆,然而正由於約伯記的寫實,拒絕在一切都不對勁時裝 得若無其事,它就能給予人一種強大的安慰。這安慰來自於我們知道,有人也經 歷過相同的苦難。 約伯記也提出了教牧問題。我能夠,或應該如何幫助?在此種情境下,什麼是最 適切的關懷呢?我們將會從基督教的觀點、從基督的十字架和空墳墓來看約伯記, 和我們需要面對的教牧關懷。面對這類問題時,基督徒在事奉中所需要的是甚麼 呢? 這本書與其說是解經,毋寧說是一種探索。我希望這本書能對讀者(特別是對教 牧工作者)有用,但願它能幫助我們將個人的需要和問題帶到神智慧的光照下。 這光,在約伯走過人生黑暗的篇章時,從未停止照耀。 我所引用的聖經是根據新國際本(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但有時我也會使用 自己的翻譯。 我擔任牛津基督教輔導協會(Oxford Christian Institute for Counselling)管理部門


的秘書已有多年。這是一個慈善機構,藉著提供輔導、支持與訓練等服務,加強 並配合牛津當地各教會的教牧關懷工作。有許多的「約伯」曾向協會的同工尋求 幫助;其中有許多人已從它所提供的基督徒關懷中,尋獲安慰與支持。為記念該 協會提供基督教輔導服務的心志,謹將本書獻給他們。 亞金森(David Atkinson)

總序 7 作者序 9 參考書目 11 1.正直的約伯與天上的賭局(一~三) 2.約伯朋友們的發言(見四~二十七) 3.約伯信心的朝聖之旅

13 51

(見四~二十七,二十九~三十一) 93 4.智慧:人的智慧和神的智慧 (二十八,三十二~三十七) 170 5.主說話(三十八~四十二) 201 附錄

241

1 正直的約伯與天上的賭局 (一~三) 有解答嗎? 教會布告欄上的一則通告寫著: 「基督是答案。」另有人在旁邊加上: 「沒錯,但 問題是什麼?」當尋求答案不見得是最佳作法時,又該如何? 現代社會常常只關心尋找答案。人類的科技頭腦將世界視為可理解與可控制的, 就連生命,我們也傾向視之為需要回答的疑問、需要解決的問題,或是原因與結 果的總和。 在紐畢真主教(Bishop Lesslie Newbigin)的傑作《一九八四的另一面》 (The Other Side of 1984)這本小書中,他探索當代文化的這些層面。他寫道: 身為啟蒙運動的後人和「現代科學世界觀」的代表,我們的標準程序是列出一連


串的「問題」,確認原因,然後對情況進行科學的分析,並據以提出「解決的辦 法」。這種處理程序通常是基於以下的假設:原則上解答必定存在,運用適當的 研究方法就可以確認,運用適當的科學技術就可以執行。1 但他隨即駁斥這個普遍的看法。他接著說: 今天我們已經開始質疑這種態度。我們開始發現有些「人的問題」沒有「解決的 辦法」 。已經有人開始懷疑,我們可能需要新的模式才能理解人類自身的處境。2 事實上,往往「不去回答問題」才是重要的;而有時失敗和跌倒也是重要的。一 九八三年,教育署署長約瑟爵士(Sir Keith Joseph)提議給所有的離校生一張「性 格證明書」 。當泰勒主教(Bishop John V. Taylor)需要對此作出評論時,他就考慮 可否在證明書的開頭寫道:「這個學生懂得怎樣失敗。」他接著說: 這是一種罕見而重要的能力。三年前,我對某個朋友的女兒(一個優秀的女孩, 剛剛獲得大學的獎學金)說:「有一天妳會嘗到失敗的滋味,而我不知道妳要如 何應付。」3 有時神容許(或我們大膽地說,神命定)我們走在蔭谷裡,或許是由於惟有如此, 才能讓我們體會祂的杖和竿滿有安慰的能力。又或許是由於神自己高深莫測的遠 見,在祂一切的愛和恩典中(而絕非出於惡意操控),祂呼召我們經過痛苦和軟 弱而成為祂的僕人,為著祂屬天的旨意,其深廣過於我們在地上所能領悟的。 這似乎就是約伯記的重點之一。我們將會看到還有許多的困難和問題,但這些珍 貴的小發現將會累積出一般所稱的「答案」。我們目睹一個良善而敬虔的人受苦 ──令他無法忍受的苦,而且似乎是沒完沒了。他揪住我們進入他的痛苦,進入 他的悲慘遭遇和一切不公平的對待。他向神懇求,告訴他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這 懇求把我們也包含了進去。他被家人、被朋友、被神自己棄絕,這被棄絕感也令 我們感同身受。然而,我們無言語可以紓解他的苦境,也無能力改善他的情況。 極限之旅 約伯記將我們帶到一個極限,讓我們正視失敗與無端受苦的事。它也帶我們面對 不當的服事,其中包括不當的講道,以及一位看來沉默、冷酷、不公平且遙遠的 神。我們被迫重新思想我們的偏見,重新思想我們的神學,重新思想面對不公義 和痛苦時教牧關懷的意義,重新思想我們怎樣描述神。雖然至終這卷書將我們帶 回神聖恩典的全然豐足,而這卷書也因為從神聖觀點(而非屬人觀點)看世事, 在聖經的智慧書中佔有獨特的地位;然而在我們聽見主的說話之前,需要通過一 條漫長、痛苦、艱辛的道路,就如神在這卷書中最終所用的方法──在旋風中說 話。 無辜者受苦 「無辜者受苦」這難以理解的奧祕,對所有無法對周遭世界視若無睹,或把頭埋 在沙堆裡的人而言,是一個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這裡涉及的不僅是大苦難引起 的驚恐,它激發相信神的人追問:神為何容許這些事?在這些事件中,神在哪裡? 在奧許維茲集中營(Auschwitz)事件之後,還有人相信神嗎?還有其他問題壓 迫我們,像是有些兒童受虐喪生,颶風颳走了房子和屋內的居民,地震奪去上千


條人命,或恐怖主義者的炸彈導致無辜的人死去,在某些例子中,我們可以看見 惡人的手,而無辜者受苦或許可以歸咎於這些惡人。但在另一些例子中,我們只 能看見神的手。那麼我們是否該埋怨神呢?為何神的看顧顯得如此反覆無常呢? 為何祂治好這個人的病,卻不醫治另一個人呢?為何祂只關心某一個人的疾病, 卻對幾百萬人在煤氣室中被殺表現得無動於衷呢?這些都是我們曾經問過的問 題。約伯記不會給我們一個簡單的答案,但它會為我們開路,體會有信心者的掙 扎;它會告訴我們一個人至終如何靠著恩典與他的問題和平共存。 當我們查考這些章節,會不會發現我們裡面對人類情況的敏感度提高了?我們需 要預備,和約伯的朋友一樣,面對人類痛苦的驚恐。我們需要停止辯論(這是約 伯的朋友覺得難以作到的),去聆聽約伯對神的質問,體會他對神管理世界之方 式的失望。願神幫助我們,以約伯的朋友作不到的方式來看這些問題。約伯的朋 友不能與約伯所代表的人類之痛苦並存,他們堅持要尋找原因、要找到解釋、要 搜尋答案。當他們自己的神學立場邏輯直接受到挑戰時,他們就覺得不舒服。他 們要宣告真理。對受苦這件事,他們堅持只視之為「待解決的問題」,而不願意 面對因「承認受苦是奧祕」而有的不確定性。最終他們的作法受到神相當嚴厲的 責備(參四十二 7)。這卷書要求我們與約伯同行,經歷他深沉的掙扎並敞開心 接受他的帶領,因為惟有如此,在故事結束時,我們才能抓住主恩典聲音的真實 意義。 本書的形式 要討論本書的形式,我們需要從頭開始。 約伯記這卷書可清楚地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一~二)開始於散文體的序言, 是這故事的背景,其中發生在地上和天上的事實交錯出現。與此相稱的是散文體 的收場(四十二 7~14),它在本書的結尾擔任一個特別的任務,並帶出本書的 一個結論。在開始和結束之間,書的主體是一篇長的詩歌(三 1~四十二 6) ,其 中約伯與他的朋友嘗試辯明真相,最終是約伯聽見神的聲音。 有些解經家認為真正的故事始於第三章,他們認為第一和二章是後來加上的。然 而我們會看見,這兩章是故事的一部分,它安排文章的脈絡,使讀者能理解接下 來出現的主題。 我們不知道約伯記是誰寫的,無論怎樣從文字中苦苦搜尋,也找不出任何關於作 者的事;我們也不知道這卷書是甚麼時候寫成的,它有可能是出自古代的民間故 事,交織成為這首卓越的史詩。但是,在以西結書十四章 14 節,已經提及一個 與約伯記有關的傳統。可以確定的是,本書作者說故事的技巧很純熟,第一和二 章的前言,對故事的布局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讓我們從約伯記第一和二章──天上的賭局來開始這個故事。 1. 故事幕後的天上法庭(一 1~二 8) 1 烏斯地有一個人名叫約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2 他生了七個 兒子,三個女兒。3 他的家產有七千羊,三千駱駝,五百對牛,五百母驢,並有 許多僕婢。這人在東方人中就為至大。4 他的兒子按著日子各在自己家裡設擺筵


宴,就打發人去,請了他們的三個姊妹來,與他們一同吃喝。5 筵宴的日子過了, 約伯打發人去叫他們自潔。他清早起來,按著他們眾人的數目獻燔祭;因為他說: 「恐怕我兒子犯了罪,心中棄掉神。」約伯常常這樣行。 6 有一天,神的眾子來侍立在耶和華面前,撒但也來在其中。7 耶和華問撒 但說: 「你從哪裡來?」撒但回答說: 「我從地上走來走去,往返而來。」8 耶 和華問撒但說: 「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 敬畏神,遠離惡事。」9 撒但回答耶和華說: 「約伯敬畏神,豈是無故呢?10 你 豈不是四面圈上籬笆圍護他和他的家,並他一切所有的嗎?他手所作的都蒙你賜 福;他的家產也在地上增多。11 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 12 耶和華對撒但說: 「凡他所有的都在你手中;只是不可伸手加害於他。」於是 撒但從耶和華面前退去。 13 有一天,約伯的兒女正在他們長兄的家裡吃飯喝酒,14 有報信的來見約 伯,說: 「牛正耕地,驢在旁邊喫草,15 示巴人忽然闖來,把牲畜擄去,並用 刀殺了僕人;惟有我一人逃脫,來報信給你。」16 他還說話的時候,又有人來 說: 「神從天上降下火來,將群羊和僕人都燒滅了;惟有我一人逃脫,來報信 給你。」17 他還說話的時候,又有人來說: 「迦勒底人分作三隊忽然闖來,把 駱駝擄去,並用刀殺了僕人;惟有我一人逃脫,來報信給你。」18 他還說話的 時候,又有人來說: 「你的兒女正在他們長兄的家裡吃飯喝酒,19 不料,有狂 風從曠野颳來,擊打房屋的四角,房屋倒塌在少年人身上,他們就都死了;惟有 我一人逃脫,來報信給你。」 20 約伯便起來,撕裂外袍,剃了頭,伏在地上下拜,21 說:「我赤身出於 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 稱頌的。」 22 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犯罪,也不以神為愚妄。二 1 又有一天,神的 眾子來侍立在耶和華面前,撒但也來在其中。2 耶和華問撒但說: 「你從哪裡 來?」撒但回答說: 「我從地上走來走去,往返而來。」3 耶和華問撒但說: 「你 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 你雖激動我攻擊他,無故的毀滅他,他仍然持守他的純正。」4 撒但回答耶和華 說:「人以皮代皮,情願捨去一切所有的,保全性命。5 你且伸手傷他的骨頭和 他的肉,他必當面棄掉你。」6 耶和華對撒但說:「他在你手中,只要存留他的 性命。」7 於是撒但從耶和華面前退去,擊打約伯,使他從腳掌到頭頂長毒瘡。 8 約伯就坐在爐灰中,拿瓦片刮身體。 關於第一和二章,我們首先會留意到的是作者使用的文學手法:他將兩個故事交 織在一起,一面描述發生在天上的事,一面描述發生在地上的事。作者以這種方 式來告訴我們所發生的事。 烏斯地的那人 我們先看到的是發生在地上的事(一 1~5) ,發生在烏斯地的事。我們也得知約 伯──這故事的中心人物──是一個富有的人,有七個兒子、三個女兒,這些數


字代表完整。他年屆中年,兒女都已長大成人,但他本人還是相當年輕,能夠再 生十個孩子(我們在約伯記的末了可以看到,四十二 13) 。他是一個「完全正直 的人」(一 1),在神在人面前都無可指責。他敬虔,有道德,「敬畏神,遠離惡 事」(一 1、8,二 3)。當時他是國際知名的一個相當富有的人。約伯記一章 3 節告訴我們,他「在東方人中就為至大」。 物質的富裕 我們要記得,在希伯來人的文化中,物質的富裕是神祝福的標記,如同在申命記 二十八章所表達的,祝福與咒詛對立,祝福會臨到順服神的人,而咒詛是人不順 服神的結果。事實上,在聖經中有許多經節都支持這種觀點,如同詩人在詩篇第 一篇說到: 不從惡人的計謀,……這人便為有福! 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4 神是一位良善的創造者,祂關心所造之世界的幸福。神的百姓可以信靠祂為他們 謀福利,將自己的幸福交在神的手中。這是一個講道德的宇宙,善有善報、惡有 惡報。在聖經中,一次又一次,神被描述為一位良善的神,祂賞賜那些誠心尋求 祂的人,5 那些與祂相交且順服祂的人。有時候物質的富裕也是神表達祂祝福的 途徑。 但是,故事絕不停在這裡。除了詩篇第一篇裡的信心,我們也需要記住,詩篇四 十二篇,詩人的信心因他遭遇的窘境而下沉,詩篇七十三篇,詩人因自己的不幸, 對照惡人的富裕,而感到沮喪。如今在神的世界中,生命絕非總是以物質的富裕 來衡量,雖然我們可能相信神知道甚麼對我們最好,但這一點對我們不見得永遠 是明顯的。換句話說,在神的世界中,生活也有黑暗的一面,有時候我們是活在 神的陰影底下。神對付我們有不同層面,有些從表面看來,好像完全不是為了我 們的幸福,這時候一方面會有信心的掙扎,一方面也有一種對神之供應的滿足。 我們將會看見約伯記這本書如何生動地描寫出這黑暗的一面。 一個好人 在每個人的眼中,約伯都是一個好人,一個敬虔的人,作者要我們不去質疑這點。 沒有人比約伯更有愛心、更正直、更敬虔、更良善。約伯的完全與將要發生在約 伯身上的不幸,形成強烈的對比。 由於約伯的虔敬和愛心,他甚至以家庭祭司的身分,代表兒女們獻祭(一 5)。 他希望他的家人除去罪而得到潔淨。他想「可能我的孩子犯罪,在心中咒詛神」 (一 5)。約伯知道,咒詛神是罪,他希望他的家庭保持潔淨。所以他很早便起 來(希伯來的諺語,表示「負責盡職地」)獻上燔祭,這是他一生長期的習慣, 他恒常的慣例(一 5)。 天上的法庭 然後在第 6 節,背景改變了,作者突然提醒我們,在天上和地上還有很多超出哲 學想像的事物。我們還記得創世記第一章提到「神創造天地」,而「天」在神創 造的次序中是代表祂的居所,天上法庭的所在地。


約伯記第一章沒有用「天」這個字,但是它提到「神的面前」(一 12),那是另 一個領域,另一處地方,是神開天上法庭會議的地方,那裡的決定會影響地上的 人。這一點是約伯不明白的,沒有跡象顯示約伯知道這些。事實上,在這個故事 中,約伯完全不知道自己困境的來龍去脈,是極為重要的一點。他所能知道的, 只是這件事所帶來的痛苦。但是做為讀者的我們,卻被告知,我們得一瞥天上的 情景,而約伯自己卻一無所知。 撒但 天上的眾臣就在那裡,而法庭的反對者「撒但」也在那裡。牠是墮落的天使,專 門提出控告,好比「祕密警官」,6 牠的任務就是提出反對意見。我們要小心因 為新約讀得太多,而將對魔鬼的理解,套到這裡撒但這個角色身上。聖經中對撒 但邪惡本性的揭露是漸進的,一直到新約的福音書才有更清楚的刻畫。「撒但」 就是魔鬼的名字,但在這裡,牠是「反對者」,在地上往返而來,考驗神子民的 品格,好像在嘗試尋找證據來證明神子民對神的不忠。不僅如此,牠好像也樂在 其中。根據這裡的描寫,牠好像是全神貫注於整垮正直而敬虔的人。 當撒但回到天上的法庭時,神問牠近況如何。然後神強調約伯的品格,開始約伯 記這戲劇化的故事。「你認為我的僕人約伯怎樣?」(一 8)(請注意,這裡順帶 提到約伯是神的「僕人」,這句話的意義後來會變得更加清楚)。 撒但的嘲弄 存心找碴的撒但,為製造破壞性的嘲諷,便回答神說:「你以為約伯的敬虔是毫 無目的嗎?你不會以為他作這些事是不求報償的吧!其實,他是一個敬虔的壞榜 樣,你(神)用這麼多的財產、豐富和家庭的支持護衛他(一 10) ,難怪他是這 麼良善!人若活在需面對喪失親人和掙扎奮鬥等痛苦的真實世界中,就不會是良 善的。拿走約伯的產業,他就會跌倒,他會在你面前咒詛你。在人類真實世界的 痛苦中,不會有美德存在。」 這是撒但的嘲弄。這問題成了本書其餘部分的主要爭論點之一,「約伯敬畏神真 是不求回報的嗎?」(一 9)換句話說,無私的良善真的存在嗎?約伯的良善只 是為了從中獲得好處嗎?有時我們也以下列方式問同樣的問題:「人們篤信宗教 只是為了從中得到好處嗎?你對神的信心,是不是只建立在信心帶來的好處上?」 有些宗教心理學家將人對宗教信仰的態度區分為兩種: 「外在的」和「內在的」。 一個人的宗教信仰,如果是為了某些目的,就叫作「外在的」 。對這樣的人而言, 或許宗教信仰是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徵,或是一套用以減輕憂慮的儀式。而信仰「內 在」宗教的人,則不需要倚靠這些來活出他們的信心。二者之間的分別是,有些 人對神的信心,只是達到其他目的的途徑,而另有些人則視神自己為終極目的。 我們都要面對約伯記這本書的中心問題,為甚麼我們要事奉神?只是為了得到某 些好處嗎?我們的信心是否建立在我們個人與神真實的交通上,是為了神的緣 故? 約伯是否服事神而別無他求? 撒但說:「不是。」那控告人的撒但認為約伯事奉神和敬拜神,只是因為他會從


神得到物質的富裕。當撒但這樣說的時候,牠反對神的觀點,從自己的角度解釋 約伯的行為,同時也顯示出牠不了解約伯與神關係的真實性,是一種內在的聯合。 撒但認為約伯與神的關係只是一種互利的契約關係,其中約伯得到的好處是財富, 而神得到的好處是可以認定約伯對祂已產生真實的回應(在撒但看來,這只是神 的幻覺) 。7 撒但漏掉了一個事實,對約伯而言,真正重要的是他活出他的信心, 不單是運用他的信心,他與神的聯合是最重要的。正如我們在本書末了將會看見 的,約伯個人與神聯合的實際,最終拯救他脫離窘境。 戴上鎖鏈的撒但 神的回答是給撒但自由來試探約伯,但是神定下了界限。在這裡罪惡雖然存在, 但並不是二元論,或許我們需要停下來陳明這個事實。基督教界很多流行的思想 都是基於一種二元論,就是說,人的一生是神和撒但的爭戰,或聖靈與邪靈世界 的爭戰,好像這兩者是一場比賽中勢均力敵的兩方。當然,有時候以靈界勢力間 的鬥爭來解釋我們的生活,是比承認自己也有責任來得輕鬆,但是,善惡二元論 並不是聖經的教訓。儘管我們不可忽視屬靈爭戰的真實性,但我們必須謹記這鬥 爭不是勢均力敵的,並沒有與神同等的敵對邪惡勢力在與神的良善角力。聖經裡 沒有這樣的看法,反之,神永遠是至高無上的,撒但永遠只是一個戴著鎖鏈的敵 對者,撒但永遠在神的權柄和控制之下。是這位主宰一切的神說:「凡他所有的 都在你手中;只是不可伸手加害於他。」 (一 12)然後約伯記告訴我們,撒但就 從神的面前退下。 回到地上 在第 13 節中,場景回到地上,沒有人知道天上的對話。約伯的兒子和女兒們在 享受筵席,這看來是他們的習慣,他們慣常輪流在家中宴樂(一 4)。約伯此時 此刻的經歷雖在地上,但實際的重要性卻在別處。不知不覺地,約伯已捲進了一 場關於神如何管治世界的天上論證。神為了自己天上的目的,使約伯成為祂受苦 的僕人,在天上的策略中,約伯的心靈已被縛。 家庭的宴會在長兄家中舉行,代表這是一個星期的開始,這也表示約伯剛剛為家 人獻上燔祭。作者希望我們絕對肯定,沒有任何隱藏的罪潛伏在約伯和他的家人 身上。這一切已經清楚表達了,不僅約伯和他的家人都沒有罪,而且約伯是名副 其實的良善,他在神面前是正直的。在神和約伯之間,或在神和約伯家人之間, 沒有任何特別的問題有待解決。犧牲已經預備好了。 災難 接著,在這幸福的時刻,不幸的短劍一次又一次地刺進來:四個僕人一個接著一 個地跑來通知約伯(參一 14~19): 「示巴人忽然闖來,把牲畜擄去,並用刀殺了僕人;惟有我一人逃脫,來報信給 你。」 「神從天上降下火來,將群羊和僕人都燒滅了;惟有我一人逃脫,來報信給 你。」 「迦勒底人分作三隊忽然闖來,把駱駝擄去,並用刀殺了僕人;惟有我一人


逃脫,來報信給你。」 「有狂風從曠野颳來,擊打房屋的四角,房屋倒塌在少年人身上,他們就都 死了;惟有我一人逃脫,來報信給你。」 這段文章是何等有力!如果莎士比亞曾將這段文字改編為劇本,我們會有怎樣的 一齣戲! 敬拜 但事實證明撒但錯了。約伯並沒有咒詛神,他沒有追問原因,也沒有怨天尤人, 他認定一切都出自神的手。他敬拜神。以下的經節足以表達他高貴的品格:「約 伯便起來,撕裂外袍,剃了頭,伏在地上下拜,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 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一 20~21) 即使在這一切事上,約伯仍看見神的手。令人驚訝且饒富意義的是,他的第一個 本能是向著神敬拜。在我們中間,很少人對神的第一個反應是敬拜,即使是最順 利的時候。但是在這裡有一個人,正面對著接踵而至的喪親之痛,他的反應卻是 如此。他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折磨,遭受到的痛苦既真實又巨大。在這樣的時刻, 敬拜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然而約伯的反應就是敬拜。他是如此降服於神賞賜與 收取的主宰權柄,即使當神的手擊打他時,他也以謙卑而蒙福的態度接受。我們 是否可以從中學到功課,叫我們遇到危機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禱告。在牧養事奉中, 尋求帶領受苦者將他們的需要帶到神的面前,是多麼重要! 回到天上 現在場景再一次改變,又回到天上的法庭。在約伯記第二章一開始,天使們又回 到神的面前,撒但再一次與他們在一起。神再一次問撒但約伯的現況如何,撒但 回答。然後再一次,神問撒但如何看約伯。「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 神,遠離惡事,你雖激動我攻擊他,無故地毀滅他,他仍然持守他的純正。」 (二 3)這幅圖畫和第一章幾乎完全相同,但多了三樣。撒但不單與其他天使同來, 而且真正出現在神面前(二 1) 。這是否表示神在第一圈的比賽中得勝,而撒但, 要卑躬屈膝,或許帶著諷刺?其次,神加上約伯「持守他的純正」 (二 3) ,強調 約伯正義的性格。第三,神加上, 「你雖激動我攻擊他」 ,這句話可能的下文是, 「但是都沒有作用!」(二 3)直至目前,撒但一切的侮辱全都沒有作用。神斥 責撒但:約伯沒有失去他的純正。撒但便回答(二 4) 「人以皮代皮」 ,這是一句 難以理解的話,它的意思可能是「我們到目前所作的還只是像皮毛,只是搔到表 面,你且伸手傷他的骨頭和他的肉,他必當面棄掉你」(二 5)。 因此,基於一些連我們也不清楚的理由(更遑論約伯──他對天上的爭論毫不知 情),神允許撒但再進一步地試驗約伯。除了前面這些試煉之外,約伯還要面對 身體上的疾病。在神的許可之下,約伯受到撒但以令人無法忍受、可憎的方式折 磨。關於他這從腳掌生到頭頂的痛苦毒瘡(二 7),有各種不同的解釋。有的人 認為是一種痲瘋病,也有人說是象皮病。約伯去了痲瘋病人才去的地方:在城外 堆灰的地方,在那裡,他用一片碎瓦片刮他身上的痛瘡。他從前是富有的,現在


卻變成貧窮。神的僕人受苦。 2. 受苦中的信心 事實證明撒但的嘲弄失敗了。 「人的生命並不在乎家道豐富」 ,8 神對約伯的信心 得到證實。約伯並沒有咒詛神,保持他的信心。但眼前這卻變成他最大的問題! 作者很技巧地帶我們面對人類不變的危難:戰爭、窮困、疾病、恥辱、窘境和沮 喪。一章 15 節示巴人的入侵代表戰爭;一章 16~17 節約伯失去他的羊群和駱駝, 代表約伯的窮困;約伯從一個富有的人,變成了坐在爐灰上刮瘡的人,暗示了約 伯的恥辱。從頭到腳趾,約伯身體上長滿了令人噁心的瘡(二 7) ;在一章 19 節, 約伯痛失了他所有的孩子;而到了第三章,他完全陷入沮喪。 神隱藏的手 神的手是隱藏的。身為這故事的旁觀者,我們能夠(亦需要)分辨神的許可,與 神對這世界的完美旨意。我們不能只將災難視為神所命定的,視為神對世界之計 畫的一部分。祂完美的計畫是:沒有罪、沒有疾病、也沒有出於撒但的試驗。當 神創造世界時,祂說它是「好的」,但這世界已經不像神原初所造的那樣,在神 的眼中,神美好創造中的和諧結構,已經漸漸變得不和諧而刺耳。這世界現在成 了混雜的「墮落」世界,還可以看見受造時的美麗,但是也充滿了混亂、痛苦、 掙扎和死亡。 我們需要分清楚神完美的旨意和祂的容許。舉一個例子,在聖經中挪亞的故事, 可以清楚看見這二者的分別。在洪水之後,神再一次對挪亞說祂在起初創世之時 所說的話: 「要生養眾多」 ,9 但這時神的語氣已不相同。神提及憂慮和畏懼,祂 賜下律法去抑制人犯罪。這地方已不再是伊甸園,墮落後的世界是一個破碎的世 界,雖然我們仍清楚神的旨意,但它反映出一個來自墮落世界的需要。約伯記的 前兩章已指出神容許撒但折磨約伯,我們不能視之為神完美的旨意,如同我們還 在伊甸園中一樣。我們可以分辨出神完美的旨意和神的容許不同。但這個時候約 伯卻還不能夠看出這分別來。 困惑…… 從約伯的觀點來看,這完全令人困惑,他完全不會懷疑其中有撒但的介入。他所 遭遇的事看來好像是自然的:恐怖份子、雷擊、旋風,都是經常發生的事,都是 我們從報章上經常看到的事。在這種情況下,約伯就代表每一個人,約伯的需要 也就是人類的需要。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約伯又是孤立無助的。他是一個正直 而敬虔的人,是良善的楷模,他是壞事發生在好人身上最極端的例子。但約伯卻 堅持將他的不幸視為神隱藏的手。 而這就是他的問題! 約伯記真正主要的重任現在開始揭開。約伯的信心沒有減輕他的痛苦,反倒加重。 某種程度來說,他的信心引起他的痛苦。 約伯信心的根基是「永活的神看顧祂的子民」。這信心的對象是耶和華、守約的 主,公義、憐憫且良善的神,約伯認識神的恩典(否則約伯何必獻燔祭?)對約 伯來說,在神的恩典中,祂賜福正直的人;約伯認為神祝福公義的人。然而現在


約伯要使這個信心和自己的苦難之間不產生衝突。約伯對神的信心,在每一方面 都出現問號。 ……與信心 我們需要謹記在心的是,在約伯記裡人類苦難問題可以這樣問,正因為約伯(與 作者)對神的信心。事實上,只有信靠一位良善之神的人,才會覺得苦難是一個 問題。當然,無神論者也會遭遇苦難,但對他們而言,苦難只是一個事實,是世 上不合情理的事件之一。但許多人都認為受苦是一種問題,這事實恰可證明有一 位良善之神存在。在神的光中,受苦的存在引發我們質疑,正如安德生(Francis I. Andersen)評論說: 在有一位至高主宰管理的宇宙中,沒有什麼是「意外」。這就是約伯的問題。這 些不幸不會成為泛神論者、二元論者、無神論者、自然論者、宿命主義者、物質 主義者和不可知論者的問題。對他們而言,這是一種煩惱、一個悲劇,但不是一 個問題。至終只有相信有一位良善而大能之創造者的人,才會質疑人類罪惡或自 然力量而帶來的受苦,所以只有認定獨特真確一神論的聖經才會提出這個問題。 10 為何有神作不好的事?這些難以理解的天意從何而來?神的公義何在?神藉著 這些事在作什麼?在這種情況下,信心提供什麼樣的安慰? 不確定的情況 魯益師(C. S. Lewis)在《卿卿如晤》 (A Grief Observed,台北:雅歌,1994)這 本書中,面對妻子的死亡,曾很痛苦地與神掙扎,甚至一度稱神為「宇宙的虐待 者」 ,他說, 「對我說關於宗教的真理我會很樂於聽,對我說關於宗教的責任我會 樂於順服,但不要來跟我說關於宗教的安慰,否則我會懷疑你不明白。」11 身為讀者的我們得以略窺天上法庭場景背後的祕密,但還有很多事是我們不知道 的。對基督徒的信心也是如此。即使神已向我們揭示祂在基督裡的神聖目的,遠 比約伯所能夢想的更多,但在神聖目的的隱祕世界中,我們知道的只是一部分。 對我們來說, 「隱祕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12 信心是學習在黑暗、在無知、 在看來失敗的景況中信靠神。信心是神賜給我們的幫助,能夠與不確定的狀況和 平共存。 當約伯及其周遭的人掙扎於如何使信心和經驗不發生衝突時,我們只能痛苦地看 著,而這時,他們除了信心和經驗之外,也沒有什麼可以倚靠的。約伯面對的巨 大毀滅性攻擊,使所有的陳腔濫調歸於無用,並迫使我們走到意義的邊緣。我們 是否願意去與約伯一同面對,甚至是與所有的約伯?在這個時刻,約伯需要何種 形式的牧養? 3. 約伯的妻子(二 9~10) 9 他的妻子對他說:「你仍然持守你的純正麼?你棄掉神,死了吧!」10 約伯卻 對她說: 「你說話像愚頑的婦人一樣。噯!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 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以口犯罪。 約伯的妻子現在出場,或許她一直都在那裡,但保持沉默和迷惑。現在她在聚光


燈下出現。或者,換個說法,攝影機的角度不單包括約伯,也包括他的社交圈。 約伯絕望的景況引發他的妻子呼叫:「你仍然持守你的純正嗎?你棄掉神,死了 吧!」(二 9) 這告訴我們什麼?這豈不是撒但進一步拋出試探的方式:棄掉神吧! 抑或在這裡我們只是看見約伯妻子的不幸?活在一個受苦之人的身邊而完全無 力幫助,這是多麼難過的事。我們的挫折往往轉化為對受苦者的惱怒:我們指責 受苦者導致我們如此不安。約伯的妻子暗示約伯好像一個已死的人,為甚麼不咒 詛神,激怒祂擊殺約伯,好縮短他受苦的年日? 或許這是真正的同情,期望約伯不再受痛苦?或許約伯的妻子是真正向神發怒, 因為祂容許、或甚至導致約伯如此痛苦?無論如何,這是我們許多人直覺的反 應。 對神憤怒 人面對災難一般的反應就是對神發怒。位於威爾斯的亞伯凡(Aberfan in Wales) 有棄置的煤礦滑入村莊的學校,導致許多學童在教室中死亡。悲劇發生之後,據 聞接連有人訴說他們對神是多麼地憤怒。如果朋友經歷了嬰兒猝死的喪親之痛, 也會有同樣的反應。當基督徒朋友不知道如何處理他們的感受時,也會對神憤怒。 這會不會是約伯的妻子所感受到的憤怒? 若從正面的角度來看約伯妻子的反應,她和約伯一樣,是直接向著神的。至少她 深處的人性情緒是在神面前表達的。先知哈巴谷也是如此,當神容許迦勒底人興 起壓迫猶太人時,他在憤怒中禱告。他抱怨神: 「耶和華啊!我呼求你,你不應允,要到幾時呢?……你為何看著奸惡而不理 呢?」13 至少約伯的妻子是以「神在作什麼」的角度來看事物,比稍後出場的約伯的朋友 好一些。憤怒經常困擾基督徒,但如果憤怒是在一種承認神的前提下表達,則與 「否定憤怒」相比, 「憤怒」可能是一個比較健康的開始。即使約伯的妻子有錯, 她實際上比那些「無條件妥協」的基督徒更健康,因後者的信心模式,使他們完 全拒絕接受良善的人也可能會被激怒的事實。 儘管如此,她的話對約伯還是沒有什麼幫助。事實上,在這關鍵的時刻,發現妻 子和自己不同心,必定使約伯身上的重擔更重了。約伯稱她為愚頑的婦人(二 10) ,對約伯而言,她加添了他的愁苦。約伯知道咒詛神是罪(一 5) ,無論後來 有什麼東西遮蔽了約伯的異象,此時此刻約伯是看得很清楚的。至少在這一點上 約伯沒有犯罪。 4. 與受苦者同在(二 11~13) 11 約伯的三個朋友──提幔人以利法、書亞人比勒達、拿瑪人瑣法──聽說有 這一切的災禍臨到他身上,各人就從本處約會同來,為他悲傷,安慰他。12 他 們遠遠地舉目觀看,認不出他來,就放聲大哭,各人撕裂外袍,把塵土向天揚起 來,落在自己的頭上。13 他們就同他七天七夜坐在地上,一個人也不向他說句 話,因為他極其痛苦。


現在我們進入約伯記這本書中最動人的段落。如果說約伯的朋友大部分都作錯了 (正如我們接下來會看到的),在這裡,一開始他們是作對了。「(他們)各人就 從本處約會同來,為他悲傷,安慰他。」(二 11)即使約伯在災難和痛苦之中, 他們與約伯的友誼使他們緊緊相繫。但當他們看見約伯時,他們幾乎認不出約伯 來。在這裡,如果用以賽亞書形容主僕人的話來形容朋友們所看見的約伯,應該 不為過: 他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他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羡慕他。他被藐視,被人厭 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14 約伯的朋友作出傳統悲哀的表示:他們就放聲大哭,各人撕裂外袍,在他們的頭 上撒灰塵。然後,令人驚奇地,他們陪約伯坐在地上七天七夜。沒有人向他說一 句話,因為他們看見他極其痛苦(二 13)。 沉默 這是真正的友誼,這是深入的事奉。這就是郝華斯(Stanley Hauerwas)所稱的 「與受苦者同在」。在他所著的《與受苦者同在》(Suffering Presence)一書中, 郝華斯引用了約伯記這一段作為某一章的引言,在這一章中他談到自己如何服事 一位母親剛剛自殺身亡的朋友: 每當我回顧在那段短暫的時間中所發生的事,我總會記起在幫助鮑勃的事上,我 是多麼地笨拙,我不知道我能夠或應該說些什麼。我不知道如何幫助他從這麼恐 怖的事件中走出來,我所知道的只是與他同在。但是我漸漸明白,這就是他所需 要的──就是我的同在。因為儘管我如此笨拙,我願意與他同在,就是一個標誌, 說出這不是一件恐怖到令我們將自己從人群中抽離出來的事件。生活還是可以繼 續……。 現在我認為,當時神是給了我奇妙的特權,與一個充滿痛苦和災難的人同在, 即使當時我並不明白同在的深長意義。15 在這裡我們看見約伯的朋友們以沉默的同在表達同情。他們的沉默比言語更動人, 因為當時沒有可以說的話。 戴克斯塔(Craig Dykstra)說得好: 同在是一種容易受傷的事奉。與別人同在,就是把自己放在和別人一樣容易受傷 的地位上,亦是容易受別人傷害的地位。這是表示願意與受苦的人同受痛苦,並 與受苦的人在他的痛苦中同行。這與嘗試成為受苦者有所不同。同在不意味著取 代他人的位置、貶低他人的身分,那些作法是暗示受苦者: 「我能承受你的痛苦, 比你作得好。你站在一邊吧,我會取代你。」相反地,同在意味著將自己暴露在 和受苦者一樣的環境中,與受苦者一樣容易受到傷害。16 泰勒主教在《中保的神》(The Go-Between God)一書(在本書中他對聖靈有活 潑的描述)的結語中這麼說: 一位同事最近告訴我一個真實故事。有一位西印度群島來的婦人住在倫敦的一間 公寓裡,她的丈夫在路上意外身亡。當她得知此事時,這突來的悲劇好像一記重 拳打擊她,使她跌坐在沙發的一角,身體僵硬,聽不見任何聲音。有一段很長的


時間,她恐怖、恍惚的表情令她的家人、朋友和政府官員都感到侷促不安。然後 她孩子的學校老師,一位英國婦人,先打電話來看看事情如何,接著來探訪她, 坐在她身邊。這英國婦人不發一言,用手臂包圍著她僵硬的肩膀,用全力抱緊她。 她白色的臉頰緊貼著婦人棕色的臉頰。那無情的痛苦感染了這名英國婦人,她的 眼淚開始湧流,滴在她們兩人放在膝部相握的手上。她們就這樣持續了很長一段 時間,然後那婦人開始哭泣。她們仍然沒有說話,又過了一會兒,那名英國婦人 起身離去,留下一些捐獻,幫助這個家庭應付急切的需用。 這就是神的擁抱,祂對生命的吻,這個擁抱是出於祂的使命和我們的祈求。 聖靈的力量流露於手臂拉緊的肌肉,緊貼的臉頰間的汗水,緊握的手背上混合的 淚滴。祂是親密而謙遜的,卻是無可抗拒的強壯。17 與受苦者同在是有力的事奉,表達了沉默的同情。 5. 序言的目的 到目前為止,約伯記這本書的敘述都是散文。從三至四十一章,我們會進入詩歌 體,然後結尾的收場又是散文體。這本書的核心大部分是詩歌,描述約伯的感受、 朋友的反應、約伯的回應,以及耶和華神自己的說話。為什麼序言是散文體?我 們已提過它交代了詩歌體中之劇情發生的背景,但它還有更多功能,根據瓊斯 (Edgar Jones)所著《約伯的勝利》 (The Triumph of Job)一書,我們至少可以提 出本序言以下的五個特色,幫助我們明白書中其餘的部分。 首先,第一和二章提出法庭的觀點,說出所有的痛苦一定與罪有關。18 身為讀 者,我們明白約伯不是因為罪而被懲罰。當然,有時候聖經指出受苦是因為罪的 緣故,例如米利暗忽然長大痲瘋是因為她的罪。19 在哥林多,有些人因為沒有 存著尊重和省察的態度領聖餐而有軟弱和疾病。20 但聖經一次又一次地警告我 們,尤其在約伯記中看得更清楚,我們不該輕易把一個人的受苦與他所犯的罪劃 上等號。瓊斯說得對:「如果要以受懲罰的觀念來解釋每一個受苦的情況,是講 不通的。」21 其次,約伯的朋友後來認為約伯是在受管教,使他明白自己行為上的錯誤,這也 明顯是錯的。我們兩次被告知,從神的角度來看約伯,他是「完全正直」。這預 備我們在後面的章節中,對約伯朋友們的貢獻進行評估。這也排除了約伯的受苦 是為了使他的性格受到某種煉淨的想法。 第三,即使本書明說良善正直的人也會無緣無故在這世上受苦,但事實上,序言 和本書其他部分也指出,這類受苦的結果是使得受苦者與神有一種更深的關係。 第四,序言帶領我們從更廣的層面看無辜者受苦的問題。雖然受苦是嚴重的問題, 但相較之下,這裡有比受苦更大的議題,即當一個人面對痛苦時,他如何能保持 對神的信心?這是本書更寬廣的宗教內容,也是危急關頭上更深的議題。透過序 言,我們不單預備面對受苦的問題,也從「約伯與神的關係」這個更大的架構來 看相關的問題。 最後,瓊斯評註場景從地上移到天上是在提醒我們:即使在不知不覺中,人也能 成為神旨意的工具。22 在神對世界屬天的目的中,人類的痛苦找到了意義。在


神僕人約伯的受苦中,神正在進行祂恩慈的目的。就這點來說,約伯代表真理的 見證人,這見證完成於耶穌基督的生命與死亡。基督,比約伯更完美、更奇妙, 祂是主受苦的僕人。正如羅賓森(H. Wheeler Robinson)評論: 「約伯記是……最 早的福音書的初稿,它表達一個在基督出生之前背十字架的人。」23 6. 約伯的悲歌(三 1~26) 1 此後,約伯開口咒詛自己的生日,2 說: 3 願我生的那日和說懷了男胎的那夜都滅沒。 4 願那日變為黑暗; 願神不從上面尋找它; 願亮光不照於其上。 5 願黑暗和死蔭索取那日; 願密雲停在其上; 願日蝕恐嚇它。 6 願那夜被幽暗奪取, 不在年中的日子同樂, 也不入月中的數目。 7 願那夜沒有生育, 其間也沒有歡樂的聲音。 8 願那咒詛日子且能惹動鱷魚的咒詛那夜。 9 願那夜黎明的星宿變為黑暗, 盼亮卻不亮, 也不見早晨的光線。 10 因沒有把懷我胎的門關閉, 也沒有將患難對我的眼隱藏。 11 我為何不出母胎而死? 為何不出母腹絕氣? 12 為何有膝接收我? 為何有奶哺養我? 13 不然,我就早已躺臥安睡, 14 和地上為自己重造荒邱的君王、謀士, 15 或與有金子、將銀子裝滿了房屋的王子一同安息; 16 或像隱而未現、不到期而落的胎, 歸於無有、如同未見光的嬰孩。 17 在那裡惡人止息攪擾, 困乏人得享安息, 18 被囚的人同得安逸, 不聽見督工的聲音。 19 大小都在那裡;


奴僕脫離主人的轄制。 20 受患難的人為何有光賜給他呢? 心中愁苦的人為何有生命賜給他呢? 21 他們切望死,卻不得死; 求死,勝於求隱藏的珍寶。 22 他們尋見墳墓就快樂, 極其歡喜。 23 人的道路既然遮隱, 神又把他四面圍困, 為何有光賜給他呢? 24 我未曾吃飯就發出歎息; 我唉哼的聲音湧出如水。 25 因我所恐懼的臨到我身, 我所懼怕的迎我而來。 26 我不得安逸,不得平靜, 也不得安息,卻有患難來到。 最後,約伯打破沉默。因震驚以致麻木的他,沉默了七天七夜之後,終於發出喊 聲,自己打破了沉默。他不是啞吧動物,而是一個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或許此時 保持沉默會令人誤解;或許約伯認為這會危害他的正直;或許他覺得受到審判, 人們認定他受苦是罪有應得。因此他必須抗議──而他也這麼作了。 經過兩章散文式的序言,第三章開始一篇長的詩歌。現在我們被帶入約伯的內心, 體會他極度的痛苦。他的痛苦主要並非來自財物損失、喪掉親人、疾病或妻子試 誘的言語,而是由於禍患臨到他時,神不與他同在且保持沉默。在這裡,他表達 了人類對神行事法則的抗議;在這裡,他正極力嘗試把他的經歷與信心連在一起; 他試著運用他的信心去解釋這令他震驚的個人經歷。他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 而這些事都是神允許的。神正在作的事令他傷心欲絕,但約伯持守這令他絕望的 信心,相信神仍然是一位正直、公義和真理的神。 絕望 約伯的感受只能以對自己生命的絕望來表達。他的悲歌表達出對神信心的亮光, 但他深處的苦痛並未因此減少。 第三章有三個主要的段落。 i. 3~10 節 這裡約伯咒詛他出生的日子。他並沒有咒詛神、自己或其他人,他只是希望他出 生的日子從記憶裡塗抹。他希望他的出生不留下任何歡樂和慶祝的感覺,他寧可 讓那日子受到咒詛。 對於他,現在每件事都令人厭倦。寂寞的孤立感全力打擊他,他大聲吼出他的悲 哀。 ii. 11~19 節


然後是一連串的問題。為何他不出母胎而死(三 11)?為何有人哺養他,而非 讓他靜靜地死去(三 12)?為何他不是一個死胎(三 16)?為何那些切望死的 人必須繼續活下去呢(三 20)?當神把一個人四面圍困時,又為何繼續賜他生 命呢(三 23)? 為甚麼,為甚麼,為甚麼?喔,主啊,為甚麼? 我們一定曾聽過人問這個問題,我們自己一定也曾經問過。而我們知道正如本章 一開始紐畢真曾提醒我們的,這些問題沒有答案──至少從天上的這個角度來看 是如此。如果我們從基督的十字架和復活的空墳墓來看,我們或許能夠從另一種 觀點來忍受這些問題,因為我們知道(但約伯並不知道)有一位站在我們身邊, 祂自己也曾呼喊: 「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24 當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 發出被離棄的呼喊,祂曾以祂的口問出我們的問題,並使我們的問題成為祂自己 的問題。正如帝立克(Helmut Thielicke)所表達的:「在深淵的底部,祂站在我 的身旁。」25 但對約伯來說,在這個階段,他只能問「為甚麼?」他可不可以去陰間,那死亡 的地方,那可以讓他得到解脫的地方?(三 13~15) iii. 20~26 節 約伯用責備和迷惑的呼求來結束他的悲歌。在此他「對神之良善的信心」已瀕臨 絕境,如果他再往前一步,他可能會否定神的良善。但是,到目前為止,他還沒 有越過這界限,他沒有離棄他的信心。雖然他不能明白為何神生命的恩賜,竟帶 來活人希望求死的結果。他感到被「籬笆圍困」 (三 23) 。這不是在一章 10 節中, 撒但說的那種「圈上籬笆圍護」,那裡形容約伯被圍護在一處安全穩妥的地方, 不受罪惡和痛苦的侵擾。撒但說,約伯的良善是一種假的穩妥,因為生活對他太 容易了。但現在約伯感受到的籬笆是被絕望拘禁,沮喪正開始掌控他,他在神的 網羅裡,沒有出路。 嘆氣和呻吟成為他的食物和飲料(三 24),他懼怕神會離棄他(三 25)。這一章 結束於四聲尖銳的呼喊,好像是回應先前四把刺痛他的短劍。 I have no peace; no quietness; 我沒有平安,沒有寧靜, I have no rest, but only turmoil. 我沒有安息,只有混亂。(三 26) 或是參考安德生的譯本,將這幾節譯成: 1 cannot relax! 我不能休息, And I cannot settle! 我不能安頓, And I cannot rest! 我不能安息, And agitation keeps coming back!


煩亂不斷前來!26 這是嚴重焦慮的情況,這人在極大的痛苦中。他相信神已令他極其悲傷而失望。 他的悲哀繼續不斷,這真是令人不忍卒睹。這是多麼地不公平! 科爾雷基(Coleridge)有一次批評很多基督徒相信的並非神自己,只是他們對神 的看法,極大的痛苦把他們的信仰帶至終結。至今,約伯仍然持守他對神的信仰, 但卻僅僅是持守。 其實,如巴特(Karl Barth)評論道: 在他所有的不幸中,真正的不幸,也就是他抱怨的主題,在於他深切知道在一切 發生的事上、一切臨到他的事上,他都必須與神有關聯,而同時他又對自己與神 的關聯要深到什麼地步完全無知。27 換句說話,約伯對神的認識與他對神法則的無知,產生了衝突。 信心的緊繃 我們對神和祂良善的認識,和我們對祂天上目的之奧祕無知,在這裡產生正面衝 突。這是一種不能忍受的緊張狀況,這是約伯受苦的深層原因和本質。28 約伯 知道他的生命在神手裡,他活在對神之良善的信心裡。但在他生命最近的實際經 驗中,他無論從哪一方面都無法感受到神實際關心他的幸福。在一切如排山倒海 而來的不幸中,他確定他仍是與神有連繫,但這卻不是他從前自以為認識的那位 神。他現在經歷的神似乎不像朋友,倒像敵人,不像光,倒像黑暗。現在神是隱 藏的神(Deus absconditus) ,其同在已無法察覺,約伯只感受到祂不同在的黑暗。 這是他已服事多年的那一位神嗎?再引用巴特的話:「他沒有一刻懷疑他是與這 位神有關聯的,但這幾乎把他推向瘋狂,他以一種完全陌生的形式遇見神。」29 為了約伯的緣故,神變成了怎樣的一位神?這是約伯記現在帶我們進入的領域。 作者帶我們進入一點,他好像對我們這群讀者說:你會如何幫助這個人?你要對 他說甚麼?你如何服事他內心的需要?你的神學如何說到這種人?面對如此難 忍的痛苦,你如何繼續相信神?你是否還堅持信仰,或是你相信神自己會忍受這 種程度的痛苦?你如何說明當神表面上不同在時,祂仍然同在? 約伯這樣的痛苦若未驅使我們回到神那裡,對祂有個人的經歷,我們將會失去這 本書主要的教導。 在下一章中,我們會看見約伯朋友們的回應。 Why Lord? 問主 Why Lord is there no-one? 主,為何無人? No-one who cares. 無人關懷。 The emptiness and bitterness 空虛和苦澀 grow with passing years. 隨歲月增長。 Why Lord can't I love? 主,為何我不能愛? Just anyone will do. 如同其他人。 Someone who thinks I'm special. 有人視我為特別,


Not only you. 不只是你。 Why Lord is there nothing? 主,為何無物? Nothing to call mine. 無物屬我。 Why Lord is there nowhere? 主,為何無處? Nowhere to go. 無處可走。 Why Lord don't they want me? 主,為何人們不要我? Not even one. 無人例外。 Why Lord do they leave me? 主,為何人們離棄我? Ever alone. 令我永遠孤單。 Will you go too, Lord? 主,你是否也會離開? Or were you ever there? 或者你曾在那裡? Created of necessity 創造需要 to be someone to care. 要我們關懷別人。 作者:伊莉莎白‧史都爾特 附註 1. L. Newbigin, The Other Side of 1984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1983), pp. 18-19. 2. 同上,p. 19. 3. Bishop John V. Taylor, in the Hockerkill Foundation Lecture, 1983. 4. 詩一 1、6。 5. 參來十一 6。 6. Jones, p. 27. 7. 參 Jones, p. 28. 8. 路十二 15。 9. 創九 1~17。 10. Andersen, p. 86. 11. C. S. Lewis, A Grief Observed (Faber, 1961), p. 23. (Originally published under the pseudonym N. W. Clerk in 1961.) (譯註:本書有中譯本《卿卿如晤》 ,曾珍珍譯, 台北:雅歌,1994)。 12. 申二十九 29。 13. 哈一 2~3。 14. 參賽五十三 2~3。 15. S. Hauerwas, Suffering Presence: Theological Reflections on Medicine, the Mentally Handicapped and the Church (2nd ed., T. & T. Clark, 1988), pp. 64-65. 16. C. Dykstra, Vision and Character (Paulist Press, 1981), p. 102. 17. J. V. Taylor, The Go-Between God (SCM Press, 1972), p. 243. 18. Jones, p. 33.


19. 民十二 10~12。 20. 林前十一 30。 21. Jones, p. 33. 22. 同上,p. 34. 23. H. Wheeler Robinson, The Cross in the Old Testament (SCM Press, 1955), p. 54. 24. 見太二十七 46;可十五 34。 25. H. Thielicke, I Believe (Collins, 1969), p. 117. 26. Andersen, p. 110. 27. K. Barth, Church Dogmatics, IV/3 (T. & T. Clark), p. 401. (譯註:本書有中譯本《教 會教義學》,香港:三聯,1996)。 28. 同上,p. 401. 29. 同上,p. 402.

2 約伯朋友們的發言 (見四~二十七)1 約伯孤單地向神呼喊,沉痛地抗議他受剝奪、迷惑且痛苦的境遇。他仍坐在城外 的爐灰堆中,用碎瓦片刮自己的瘡。他的三個朋友與他同在七天七夜,傳統上這 是為死人哀哭的時間。 在第三章,約伯開口打破長長的沉默,我們聽到他心底的悲歌。現在他的朋友們 感到有必要回應。 約伯記四至二十七章的內容可分為三段循環式的對話。以利法發言,約伯回答; 比勒達發言,約伯回答;瑣法發言,約伯回答。這循環重複第二次,然後是第三 次。在第三次循環中,文體似乎無次序而且混亂。根據我們的聖經版本,在第三 次循環中,比勒達只講了幾句話,瑣法完全沒有發言。有些舊約聖經專家曾經重 新分段,將第二十六章一部分歸為比勒達的發言,第二十七章一部分歸為瑣法的 發言。這種分段固然可以保留對話文體的對稱性,但只能視為一種推測。 當然,也許這些朋友由倉促發言逐漸進入沉默。在第二次循環中,比勒達和瑣法 除了重複先前講過的話之外,很少有新的發表。由這一點來看,可以肯定情形確 實是如此。而第三次不完整的循環正足以反映他們不僅筋疲力竭,也失去了耐 性! 約伯記四至二十七章的大綱 無論如何,約伯記四至二十七章的大綱可表列如下: 三位朋友的發言: 以利法四至五章六至七章

約伯的回答:


十五章十六至十七章 二十二章二十三至二十四章 比勒達八章九至十章 十八章十九章 二十五章(?二十六章 5~14 節)二十六至二十七章 瑣 法十一章十二至十四章 二十章二十一章 (?二十七章 l3~23 節) (括弧是表示對這些章節的分段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學者分配給比勒達或瑣法, 有些學者則認同目前通行的聖經版本,即它們都是約伯的發言。) 在本章中,我們專注於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詳細察看他們在約伯記四至二十 七章的發言。 在本書第 3 章,我們會再回到四至二十七章,專注於約伯的回應。然後我們會繼 續往下看約伯記二十九至三十一章(稍後會回到約伯記第二十八章,理由在本書 第四章中會清楚說明)。 注意 經文中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的發言全都印在本書的附錄中(見 241~265 頁)。我們鼓勵讀者在討論約伯朋友們的發言之前先閱讀這些經文。 1. 三個朋友: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 約伯記描寫一個令人洩氣的狀況:三個善意的朋友,嘗試服事一個消沉的人。它 令人洩氣,因為服事消沉之人的第一通則就是──你幾乎怎麼作都一定是錯的。 你做了他們最喜歡的飯菜;他們出去之後,你打掃廚房;你在大廳插上鮮花,甚 至建議他們買件新外套;這一切都是錯的。你應該知道他們現在沒有胃口,即使 是看見最喜歡的飯菜,也可能使他們落淚。幫他們打掃廚房,等於是告訴他們你 不喜歡他們把廚房弄得一團糟。把鮮花插在大廳也是錯的,因為花會凋謝,而且 花在庭園裡好看得多。至於建議他們買新衣服,那也是一種威脅,因為你可能是 在說,無論他們的情緒多麼低落,他們至少該試著改善一下邋遢的外表。2 從一方面來說,約伯的三個朋友嘗試服事一個消沉的人,因此注定會失敗。但他 們之所以失敗,不單是因為約伯的精神狀態,我們將會看見他們在一個更深的層 面上犯了錯誤。我們需要探討一些嚴肅的問題,是關於他們回應約伯時所持的神 學立場,以及他們在實踐上與教牧上所獲致的結論。 所以,首先讓我們嘗試了解以利法的判斷標準。 2. 以利法 a. 以利法的第一次發言(四~五) (見 241~245 頁) 以利法的發言始於約伯記四章。以利法看來似乎年紀最大、最有深度和風度,也 是三個朋友中最親切的一位。他深信神超然的聖潔,且令人覺得他對神有很深的 經歷。


在這裡他面對正在受苦的朋友。他目睹約伯的命運突然完全改變,一個曾經如此 富有的人,現在卻變得如此貧窮。他也聽到了第三章可怕的突發事件,但他卻不 知道在天上法庭神與撒但之間的祕密。現在他甘冒不諱,回答約伯的悲歌: 2 人若想與你說話,你就厭煩嗎? 但誰能忍住不說呢? 3 你素來教導許多的人, 又堅固軟弱的手。 4 你的言語曾扶助那將要跌倒的人, 你又使軟弱的膝穩固。 5 但現在禍患臨到你,你就昏迷, 挨近你,你便驚惶, 6 你的倚靠不是在你敬畏神嗎? 你的盼望不是在你行事純正嗎? (四 2~6) 以利法甘冒不諱地講話 在第一次發言中,以利法認為約伯是真正敬虔和良善的。他認為在過去的日子, 約伯「素來教導許多的人」 (四 3) ,並曾「使軟弱的膝穩固」 (四 4) 。眾所周知, 約伯一直在照顧禍患中的人,他是一個「敬虔」和「行事純正」的人(四 6)。 約伯曾經接觸其他受苦的人,「但現在禍患臨到你」(四 5)。 以利法嘗試鼓勵約伯要更有信心,並活在盼望中(四 6),因為無辜和正直人不 是確實蒙神保守嗎(四 7)?他的安慰是基於一種信念:正直的人不會被剪除, 無辜的人不會滅亡(四 7): 7 請你追想:無辜的人有誰滅亡? 正直的人在何處剪除? 8 按我所見,耕罪孽、種毒害的人 都照樣收割, 9 神一出氣,他們就滅亡; 神一發怒,他們就消沒。 (四 7~9)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我們需要提醒自己約伯記四章 8 節所表達的這個神學觀點。以利法、其他朋友及 約伯本人都持有相同的觀點:「耕罪孽,種毒害的人都照樣收割。」你種甚麼就 會收甚麼。以利法的論點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在這個神學原則的背後,世界 被視為一個有秩序的道德宇宙,神是一位公義而良善的神,行善者將受到賞賜, 而行惡者會滅亡。3 這當然沒有問題。到目前為止以利法是完全正確的,這是一個道德的宇宙。正如 詩人在詩篇第一篇說得很清楚,在敬虔與罪惡之間,有一個基本的選擇,不會有 第三種選擇。正如在登山寶訓中,耶穌曾更清楚地強調過,在神裡面正直的人是


有「八福」的。4 很多聖經作者挑中這個主題,彼得前書引用詩篇三十四篇 12~16 節說: 因為,主的眼看顧義人; 主的耳聽他們的祈禱。 惟有行惡的人,主向他們變臉。5 耶穌自己說:「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6 保羅也 表達同樣的主題,他說:「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 是甚麼。」7 在這個世界中,有一個道德次序的原則,將來會有道德的審判。所以讓我們竭力 為善,總不灰心。這是信心的基礎應用。雖然新約恩典的福音提醒我們,我們已 經與基督聯合,不會再因干犯道德上的律法而在神面前被定罪,8 但這並不抵消 保羅神學的另一面:即基督徒會因他們的工作受審判。9 這與我們如何生活有關, 我們會收割我們所栽種的。 從這方面來說,就如我們曾經說過的,以利法是完全正確的。他提醒約伯,他是 活在一個道德的宇宙中,虔誠會帶來好的賞賜。 邏輯是不夠的 但是,另一方面,以利法完全弄錯了。他錯誤地相信這個神學原則可以反向推論: 即每一項你所收割的,必定是你所種的結果。這在約伯身上顯然是不真實的,以 利法在這裡用因果的邏緝來取代神學。他選用了一個正確的神學原則,但卻以一 種錯誤又不公平的方式將這個原則反向推論。 我們需要非常清楚這裡所發生的事。我們種甚麼就收甚麼的看法是一個信心的聲 明。我們相信神是良善而崇高的創造者,祂明白甚麼對祂的子民是最好的;我們 相信祂會公平地審判這世界。但是,從我們的利害觀點來看,我們不見得明白甚 麼對我們是最好的,我們也看不見神在掌管祂的世界。其實我們眼之所見好像常 常與我們對神之良善的信心有矛盾。我們像詩人在詩篇七十三篇呼喊: 我見惡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懷不平。10 換句話說,如同我們在前一章所看見的,信心實際上另有一黑暗面。但儘管有這 黑暗面,我們仍要持定信心:神賞賜良善並懲罰罪惡。當以利法認定這一點時(種 瓜得瓜) ,他是對的。但當他倒轉詩篇第一篇的信條式聲明,而認定: 「你約伯現 在收災禍,所以你一定曾種下罪孽。」他已經離開對永活神的信心,轉去擁護邏 輯。 以利法狹窄的觀點 以利法似乎不容許神作為獎賞和懲罰的審判官,甚至不容許在賞善罰惡之外還可 能有其他的運作原則。他堅持將眼見的解釋為神的心意。但是,如同詩篇七十三 篇清楚指出,神的行動與遠見不一定符合當下的期望,神的作為是為了祂自己的 目的。只有當詩人從永恒的觀點來看事物時,他才開始明白。11 以利法無法分 辨屬地和屬天的觀點,他使用因果論這個容易且自然的觀點:即可見的結果(約 伯受苦) ,必定來自明顯的原因(約伯犯罪) 。所以約伯應該停止抗議他的無辜,


並為所犯的罪負責。以利法堅持,約伯受苦的背後必有隱藏的罪。 這種將受苦與犯罪劃上等號的錯誤,是來自一個錯誤的推理過程:由一個有限的 神學真理,導出一個無根據的邏輯結論;對至高、良善、施恩之神的活潑信心, 被理性化為基於自然因果論的死信條。 我們應該小心,不要用我們的因果邏輯來解釋神的作為。巴斯噶(B. Pascal)曾 經說過: 最高的理性是認知有無限的事物是超乎理性的。如果不能理解這一點,理性就只 是軟弱無能的。如果自然的事物尚且超乎理性,更何況是那些超自然的事?12 我們需要將報應公平的信條,放在神的愛和測不透的恩典這更寬廣的背景中來 看。 現代的以利法仍在犯同樣的錯誤,將活的信心轉變為冰冷的邏輯。在基督教會追 求富裕的運動中便可以找到這種人。他們傾向於注重公義與財富,而不是罪與痛 苦,但過程都一樣。他們辯稱,因為神祝福義人,因此物質的富裕是一種屬天祝 福的標誌,也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我們很快就發現基督徒以追求物質的富裕取代 追求生命的敬虔和公義。這是以利法錯誤的翻版,只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呈現, 對永活神的信心,已被一種扭曲的邏輯取代。有恩典、至高、創造之神的道德宇 宙,已被一個受自然因果與物質價值控制的較小宇宙所取代。 認同此觀點的包括那些受政治思想牽引而將物質富裕與敬虔生活劃上等號的人, 以及那些認為窮人和弱勢者完全是咎由自取的人。這就是以利法邏緝的一部分, 它對受苦和受剝奪者的惟一回應是建議他們「振作起來」。 以利法的洞察力 以利法的悲哀是,他甚至自稱有屬天的啟示。約伯記四章 12~21 節形容以利法 有一種不尋常的神祕宗教經驗,藉著異象和洞察力,警覺神的行事。 12 我暗暗地得了默示; 我耳朵也聽其細微的聲音。 13 在思念夜中、異象之間, 世人沉睡的時候, 14 恐懼、戰兢臨到我身, 使我百骨打戰。 15 有靈從我面前經過, 我身上的毫毛直立。 16 那靈停住, 我卻不能辨其形狀; 有影像在我眼前。 我在靜默中聽見有聲音說: 17 必死的人豈能比神公義嗎? 人豈能比造他的主潔淨嗎? (四 12~17)


這幾句經文的結構頗詭異,卻並未帶出期待中的啟示高潮。看來真是相當平淡無 味!「人豈能比造他的主潔淨嗎?」 (四 17)不可能的!約伯,你必須學習擔當 自己的罪。 在這裡我們看見以利法對約伯的回應,他說出了部分的真理。他告訴約伯,上訴 是沒有用的: 「你且呼求,有誰答應你?諸聖者之中,你轉向哪一位呢?」 (五 1) 約伯必須認識他難逃一死,人類的普世罪惡中有他的一份。在這一點上,以利法 強調標準智慧的教訓(五 6~7),即「人生在世必遇患難,如同火星飛騰」。這 是普遍的經驗法則:它甚至是一種宇宙宿命論? 約伯必須停止沉溺於他的悲哀或抗議他的無辜,他必須舉目仰望超越的神。以利 法說: 「至於我,我必仰望神,把我的事情託付他。」 (五 8)也就是說,約伯不 該抗議,而該提醒自己神創造的大能與公平。接下來,約伯記五章 9~16 節是一 首頌讚神之良善的詩歌。 以利法稱頌神的良善 9 他行大事不可測度, 行奇事不可勝數: 10 降雨在地上, 賜水於田裡; 11 將卑微的安置在高處, 將哀痛的舉到穩妥之地; 12 破壞狡猾人的計謀, 使他們所謀的不得成就。 13 他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 使狡詐人的計謀速速滅亡。 14 他們白晝遇見黑暗, 午間摸索如在夜間。 15 神拯救窮乏之人, 脫離他們口中的刀和強暴人的手。 16 這樣,貧寒的人有指望, 罪孽之輩必塞口無言。 (五 9~16) 以利法的整個論點都是基於神道德上的完美,在此亮光之中,約伯必須看見他是 錯誤的。在這裡,以利法是多麼地接近真理。但正如我們已經看見且將要看見的, 他離真理又是多麼地遠。 以利法論幸福 然後以利法轉而討論,以正確態度看待人生困境的人是多麼有福。他將痛苦視為 神訓練人和懲罰人的方法。當然,這有時候是對的。希伯來書的作者重複箴言的 話說,主管教祂所愛的人。13 在約伯記五章 17~26 節中,以利法說類似的話: 「因為他打破,又纏裹;他擊傷,用手醫治。」 (五 18)但以利法將這個應用在


約伯身上是再一次的錯誤。他說,只要約伯承認他的罪,他就會再一次得到幸福。 約伯將會再次穩妥,他的家庭會再次富裕,他會再次過著精力充沛的生活,直到 壽終(五 24~27) 。此刻,我們可能會留意到以利法的感覺顯然很遲鈍。對一個 經歷嚴重打擊,失去房子和所有兒孫的人說,他的帳棚會再次穩固、他會重新得 到很多孩子,是完全不恰當的。對一個渴望死的人說,他餘下的年日將會充滿活 力,也不是特別有幫助。但撇開這一點不談,以利法確曾說到部分的真理──儘 管是以不恰當的方式。 神黑暗的一面 然而,有一部分的真理是以利法沒有提及的,這部分真理對約伯來說是千真萬確 的。即是有時候,這位如以利法所說在道德上完全和良善的神,似乎不只轉臉不 顧不敬虔的人,也不顧良善和正義的人。有時候,即使良善的人也經歷到神黑暗 的一面。 鍾馬田博士(Dr. Martyn Lloyd-Jones)這樣解釋: 我記得一位女士的例子。她曾度過一段枯乾無味的時期,陷入極大的困境,她的 苦有一部分是身體上的。很多朋友來看她,有些人用神的話服事她,說話的方式 都一樣。他們都嘗試鼓勵她,對她講道理,並說感覺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因信稱 義的真理。他們所說的她都了解,其實她比其中許多人更懂這些道理,但這並不 能幫助她,因為她的問題是,她從前曾經嘗過的祝福,如今對她變得陌生了。 「我 剛遇見主時的祝福,如今到哪裡去了?」這就是她的情況,如同詩人古柏(William Cowper)的描述。 朋友們的建議不能幫助她,因為對這些在困境中的人而言,告訴他們如何振 作、如何奮發,永遠是無益的,他們就是作不到。幫助這類人的方法,如同某一 位曾經幫助過我的人對我作的,就是告訴他說:「啊!是的,你知道嗎?在聖徒 的生活中,會有一段這樣的時期。有時候神因為祂自己莫測高深的原因,祂掩面 不看我們。」她驚訝地看著我說: 「真的嗎?」我回答: 「當然是真的。」接著我 給她很多例子並加以說明,立刻她的問題就解決了,因為她得到了答案。14 有時神容許我們經歷祂的臉好像轉離了我們。有時若非如此,我們就永遠學不到 一些信心的功課。以利法只說在這時候要振作自己並承擔我們的錯誤,就是漏掉 了這一點。 b. 以利法的第二次發言(十五) (見 246~249 頁) 以利法責備約伯 以利法的第二次發言出現在第十五章,在比勒達和瑣法發言而約伯一一回答之後。 現在以利法開始改變他的論點,他開始告訴約伯攻擊神是不敬虔的(十五 2~6) 。 他把約伯歸類為「不信神的」,直接控告他廢棄了真正虔誠與奉獻的生活(十五 4) 。摩法特(Moffatt)把第 4 節譯為: 「你廢棄宗教,威脅神(You undermine religion, with your threatening of God.)。」 然後在十五章 7~11 節,惱怒似乎潛入以利法的回應:


7 你豈是頭一個被生的人嗎? 你受造在諸山之先嗎? 8 你曾聽見神的密旨嗎? 你還將智慧獨自得盡嗎? 9 你知道甚麼是我們不知道的呢? 你明白甚麼是我們不明白的呢? 10 我們這裡有白髮和年紀老邁的, 比你父親還老。 11 神用溫和的話安慰你, 你以為太小嗎? (十五 7~11) 約伯怎麼看自己? 以利法好像對約伯說:你到底以為自己是誰?你比我們多懂了甚麼呢?比我們多 洞察了甚麼呢?(十五 9)神甚至不會把祂的「聖者」看成全然可信的,而你約 伯,膽敢在神面前把自己看為公義?(十五 15~16) 然後以利法再一次以理性為庇護:「我指示你,你要聽;我要述說所看見的,就 是智慧人從列祖所受,傳說而不隱瞞的。」(十五 17~18) 作惡之人的傳統形象 智慧站在智者那一邊,惡人遭受痛苦(十五 20) 。這導致以利法描述出傳統作惡 之人的形象,詳見 20~35 節: 20 惡人一生之日劬勞痛苦; 強暴人一生的年數也是如此。 21 驚嚇的聲音常在他耳中; 在平安時,搶奪的必臨到他那裡。 22 他不信自己能從黑暗中轉回; 他被刀劍等候。 34 原來不敬虔之輩必無生育, 受賄賂之人的帳棚必被火燒。 35 他們所懷的是毒害,所生的是罪孽; 心裡所預備的是詭詐。 (十五 20~22,34~35) 這裡以利法描繪出一幅惡人的圖畫,暗示約伯是其中之一。約伯確實「以驕傲攻 擊全能者」(十五 25) ,難怪事情會不對勁。 c. 以利法的第三次發言(二十二) (見 249~252 頁) 神是否真的關心約伯? 以利法的第三次發言記載在第二十二章。從約伯持續抗議的情形來看,這是他再


一次嘗試要約伯面對神的全能。以利法將這說法推至極端,說神是如此崇高超越, 以致被高舉到與約伯無任何直接關聯的境界:難道你認為神會設法看顧你的抗議 和你的公義?神不會管你生活中的瑣事,對祂來說,有什麼分別呢?「你為人公 義,豈叫全能者喜悅呢?你行為完全,豈能使他得利呢?」(二十二 3)然後他 暗示因為神是如此公正,約伯的痛苦一定是他犯罪的明證(二十二 5)。 惡劣的語調現在滲入以利法以下的發言。他開始製造不利於約伯的「證據」,控 告他犯了各樣的罪。以利法說,約伯的罪惡是大的(二十二 5);約伯對家人不 義(二十二 6),不看顧飢餓的和乾渴的(二十二 7),管轄寡婦和孤兒(二十二 9)。這就是約伯現在受折磨的原因(二十二 10~11)。 那良善而敬虔的以利法現在超過了限度。我們或許會原諒他錯謬的神學──他的 觀點無論在他那一代或我們這一代都是很普遍的看法,表達出來就是:「我究竟 作錯了甚麼,神要如此對我?」儘管在神學上有偏差,它可能反映出人類的基本 直覺,即我們是活在一個道德的宇宙中。但我們卻不容易饒恕以利法不公平的攻 擊性發言。與受苦的約伯之間的對話,已經對以利法造成影響,他因毫無進展、 找不到答案而導致的挫折感,已經遮蔽了他對真理的判斷。 以利法懇求約伯 最後以利法懇求約伯回到神那裡(二十二 21~30) 。他清楚悔改會帶來祝福,這 點他是對的:「你要認識神,就得平安。」(二十二 21)但無論以利法的懇求是 如何令人感動,它還是基於對約伯的情況完全錯誤的觀點。以利法明白除非約伯 恢愎與神交通,他的痛苦不可能結束(二十二 21) ,這是對的。因為交通的破裂 正是約伯最深的痛苦。但以利法把所有的責任都放在約伯的肩上,這是伯拉糾派 (Pelagianism)的異端──我們與神的關係,責任完全掌握在我們的手中。雖然 以利法以言語頌讚神的崇高,他卻完全沒有提及神的恩典,他整個福音的內容簡 化成只告訴約伯要改善自己。 以利法態度的本質 我們怎麼看以利法? 他是良善且敬畏神的。他所說的大部分是真理,或至少部分是真理。他所說的是 根據對神之超越的經歷,彰顯神道德上的完美。他明白悔改的能力會帶給人祝福, 但他嘗試從他狹窄的眼光、以他個人的理論來處理約伯的問題。這導致他認定約 伯是小題大作。受苦只是世界上現實的一小部分,是神懲罰和教導我們的方法之 一。所有作惡者遲早會受苦,所以不要以瑣事打擾全能者,只要悔改、與祂和好, 就不會有事。 以利法嘗試幫助約伯迴避問題的深處,約伯可能感覺到以利法未曾真正聆聽他所 說的。以利法漸漸變得有點自誇(五 8) 、感覺遲鈍(五 24) 、自我防禦(十五 9 ~10) ,而且妄下控告(二十二 5 及下) 。他未曾、亦無法理解約伯嚴正的抗議。 約伯說,是的,我明白神用痛苦改正我們,但我沒有需要祂改正的地方!是的, 我明白神懲罰罪惡,但我完全沒有犯下任何罪惡!此外,我相信你所讚揚的全能 神關心生命中的細節,而你認為那是瑣事。這就是我的問題:為什麼祂似乎不關


心我? 帝立克寫了一本關於信經的書,這是其中的一個主題,他寫道: 你若說神對你是如何巍峨,我就會告訴你祂對我是何等的小。這可能是神學上的 格言。巍峨的神太巍峨,高超得與我個人的生活無關。然而值得注意且真實的是: 神對我變得重要,正是因為祂使自己變得比銀河系更小;正是因為當我在小小的 病房喘氣時,祂出現了;或是祂明白我交託祂的小小心事;或是祂看重一個小孩 子的要求──要一台有吹氣輪胎的踏板車。祂看顧我,因為耶穌基督除去我所有 掛慮並背負我個人的罪孽。15 神關懷我們的「瑣事」,約伯比以利法更接近基督的真理。 3. 比勒達 比勒達就不同。他是「傳統標準優秀型」 ,16 照書本行事。與以利法不同,他的 資料來源不是經驗,而是學問。瓊斯引述德利恩(Terrien)的評論說:比勒達「受 啟發的源頭不是與神的個人接觸,而是學術上的知識與考古學上的累積」 ,17 並 特別提及比勒達屬於訴諸過去的神學家,他不明白前人的模式已不合時宜,需要 重新思考。18 他是一個博覽群書的神學家,但他完全執著於過去。 a. 比勒達的第一次發言(八) (見 252~254 頁) 比勒達的第一次發言出現在第八章,他一開口便用惱怒的口吻對約伯說:「這些 話你要說到幾時?口中的言語如狂風要到幾時呢?」(八 2)他接著暗示約伯兒 女們的死是因為他們自己的錯誤(八 4)。但他對神的能力和神的公平有強烈的 感受。 3 神豈能偏離公平? 全能者豈能偏離公義? 4 或者你的兒女得罪了他; 他使他們受報應。 5 你若殷勤地尋求神, 向全能者懇求; 6 你若清潔正直, 他必定為你起來, 使你公義的居所興旺。 7 你起初雖然微小, 終久必甚發達。 (八 3~7) 神的公義 以利法頌讚神聖潔的超越,而比勒達談及神的能力和祂不搖動的公平。他問: 「神 豈能偏離公平?全能者豈能偏離公義?」(八 3)在神裡面有不變的公義與公正 的權威。所以比勒達給約伯的療法是「仰望神」。如果你仰望神,神必會「……


為你起來,使你公義的居所興旺」 (八 6) 。比勒達明白約伯與神的關係出了一些 差錯,他請求約伯「信靠主」。在這一點上他是絕對正確的:不少智慧書都有同 樣的說法。19 訴諸古代的智慧 比勒達的發言大多僅僅反映敬虔列祖的傳統教訓。在八章 8~10 節,他提到列祖 的教訓。比勒達告訴約伯事情會改善,也嚴峻地提醒約伯神對惡人的報應會顯明 出來,儘管可能過了一代以上才發生。 但神是公正的,神不可能犯錯。比勒達說,看看你周圍的世界,罪惡必帶來報應, 而且它好像蜘蛛網般脆弱(八 14),或像植物(八 16),不過發旺並扎根了一陣 子,就被孕育它的泥土所毀滅。 11 蒲草沒有泥豈能發長? 蘆荻沒有水豈能生發? 12 尚青的時候,還沒有割下, 比百樣的草先枯槁。 13 凡忘記神的人,景況也是這樣; 不虔敬的人的指望要滅沒。 14 他所仰賴的必折斷; 他所倚靠的是蜘蛛網。 15 他要倚靠房屋,房屋卻站立不住; 他要抓住房屋,房屋卻不能存留。 16 他在日光之下發青, 蔓子爬滿了園子; 17 他的根盤繞石堆, 扎入石地。 18 他若從本地被拔出, 那地就不認識他,說: 我沒有見過你。 19 看哪,這就是他道中之樂; 以後必另有人從地而生。 (八 11~19) 所以,振奮吧,約伯!所有的事都會好轉!「神必不丟棄完全人……他還要以喜 笑充滿你的口,以歡呼充滿你的嘴。」(八 20~22),我們知道,比勒達從詩篇 一二六篇 2 節和一三二篇 18 節(譯註:似乎應該是第 16 節,原書可能有誤,謹 供參考)中引用這幾行,來成就他「萬事都會變得最好」的論點。 b. 比勒達的第二次發言(十八) (見 255~256 頁) 第十八章是比勒達的第二次發言。當約伯回答之後,比勒達回答說(十八 2) : 「你 尋索言語要到幾時呢?」他力勸約伯要「揣摩思想」 (十八 2) ,好像這是一件約


伯必須聽從的事!比勒達開始嘲弄(十八 3) : 「我們為何算為畜生,在你眼中看 作污穢呢?」這引導他說出另一段關於惡人命運的長篇大論。5~21 節說到不敬 虔之人的不安、恐懼和絕望: 5 惡人的亮光必要熄滅; 他的火焰必不照耀。 6 他帳棚中的亮光要變為黑暗; 他以上的燈也必熄滅。 7 他堅強的腳步必見狹窄; 自己的計謀必將他絆倒。 8 因為他被自己的腳陷入網中, 走在纏人的網羅上。 9 圈套必抓住他的腳跟; 機關必擒獲他。 10 活扣為他藏在土內; 羈絆為他藏在路上。 11 四面的驚嚇要使他害怕, 並且追趕他的腳跟。 12 他的力量必因飢餓衰敗; 禍患要在他旁邊等候。 13 他本身的肢體要被吞吃; 死亡的長子要吞吃他的肢體。 14 他要從他所倚靠的帳棚被拔出來, 帶到驚嚇的王那裡。 15 不屬他的必住在他的帳棚裡; 硫磺必撒在他所住之處。 16 下邊,他的根本要枯乾; 上邊,他的枝子要剪除。 17 他的記念在地上必然滅亡; 他的名字在街上也不存留。 18 他必從光明中被攆到黑暗裡, 必被趕出世界。 19 在本民中必無子無孫; 在寄居之地也無一人存留。 20 以後來的要驚奇他的日子, 好像以前去的受了驚駭。 21 不義之人的住處總是這樣; 此乃不認識神之人的地步。 (十八 5~21)


惡人必從光明中被攆到黑暗裡,人們要驚奇他的日子。這裡暗示在比勒達眼中, 約伯已經快要變成惡人之一。但願他能夠「聰明些」 ,聽從其他人的智慧和帶領, 而有較清明的心思。 和以利法一樣,比勒達的第一次發言強調神的本質,而他的第二次發言是將神的 本質應用到惡人的命運上,包括約伯在內。和以利法一樣,一般而言,比勒達所 說的大多是正確的;但和以利法一樣,比勒達也是完全失敗,他所說的並不符合 約伯的情況。 c. 比勒達的第三次發言(二十五) (見 257~258 頁) 根據幾位評論家的看法,比勒達的第三次發言不單只有第二十五章,還包括二十 六章 5~14 節的一些句子。但儘管第二十六章第二部分的語調似乎與比勒達讚美 神創造大能的語調一致,它確實有可能是約伯引用比勒達的觀點,然後表明這不 能解答他個人的疑問。 在神面前人怎能稱義? 然而毫無疑問的是,第二十五章始於比勒達對神屬天能力的美妙陳述:「神有治 理之權,有威嚴可畏;他在高處施行和平。他的諸軍豈能數算?他的光亮一發, 誰不蒙照呢?」 (二十五 2~3)比勒達接著作出他的結論,在地上沒有完美的人: 「這樣在神面前,人怎能稱義?婦人所生的怎能潔淨?」(二十五 4) 無論二十六章 5~14 節是比勒達的發言或是約伯的回應,它的主題仍是神可畏的 權能,是對神創造大能的美妙頌揚: 7 神將北極鋪在空中, 將大地懸在虛空; 8 將水包在密雲中, 雲卻不破裂; 9 遮蔽他的寶座, 將雲鋪在其上; 10 在水面的周圍劃出界限, 直到光明黑暗的交界。 11 天的柱子因他斥責震動驚奇。 12 他以能力攪動大海; 他藉知識打傷拉哈伯。 13 藉他的靈使天有妝飾; 他的手刺殺快蛇。 (二十六 7~13) 作者繼續表示,這些「不過是神工作的些微」(二十六 14)。作者甚至給我們一 個虔誠不可知論的暗示:「我們所聽於他的是何等細微的聲音!他大能的雷聲誰 能明透呢?」(二十六 14) 比勒達錯失重點


比勒達立論的基礎是忠誠的正統教義:神是創造者、是公平的、是無所不能的。 這是比勒達的老師的神,也是比勒達自己的神──一個有能力、有威儀、有主權、 有力量的神。如同先前的以利法,比勒達也無法了解約伯真正的光景。因為約伯 對神也持守同樣的信仰,但在約伯這段受苦和迷惑的時期,他信或不信並非爭論 的要點。他的問題是信仰與經歷不符。對約伯來說,問題不在於他對神的信仰, 約伯要問的是:「為何你的全能神不臨到我?為甚麼神向自然界啟示祂自己,卻 不向我顯明?為甚麼公平的神待我不公?難道在無所不能的神手中,我只是一個 玩偶嗎?為甚麼我似乎不再重要?」 聆聽 比勒達對真理不恰當的宣告提醒我們聆聽極為重要。這不單是對輔導者而言,對 講道的人也是如此。比勒達沒有聽到約伯的需要,他的輔導和講道,即使是正確 的部分,也打不到重點。我們都知道那種真正與我們契合的講道,它符合我們的 光景,表明傳道者真正了解人的情況,並尋求一種方式能同時進入經文和聽眾的 心,使得他的講道是神的話和人心的契合,然後神的話便帶著先知的能力擊中要 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被改變,被帶到與永活神的接觸,在我們所處的光景中, 聆聽到祂新鮮的話語。我們也知道有一種講道,雖然遵循正統的信仰指出過失, 卻是枯燥乏味、脫節、深奧難懂(有如浮在學術的雲層之上)、不能引起任何共 鳴。前者是真實的講道恩賜,只有先操練聆聽職事的人才能得到,後者就是比勒 達的方式。 4. 瑣法 第三個發言的是瑣法,他是那種令人相當難受的人。如果我們列一個名單,把所 有我們覺得從此若能不再見面,我們會生活得更愉快的人寫下來,瑣法一定是名 列前茅。他是一個傲慢、道貌岸然的知識份子,屬於那種令人厭煩的人──可能 剛從學校畢業,卻自以為什麼都知道!哥笛斯(Robert Gordis)如此形容瑣法─ ─「他永遠不會讓事實妨礙他的理論。」20 a. 瑣法的第一次發言(十一) (見 258~260 頁) 瑣法責備約伯 到目前為止,我們看了約伯記中以利法的第一次發言與約伯的回應;接著是比勒 達的第一次發言與約伯的回應。瑣法對約伯持續的抗議非常氣憤,他指責約伯的 話是無益的空談:「這許多的言語豈不該回答嗎?多嘴多舌的人豈可稱為義嗎? 你誇大的話豈能使人不作聲嗎?你戲笑的時候豈沒有人叫你害羞嗎?」(十一 2 ~3)由於約伯繼續堅決聲明他無辜並感到不公平,在 4~5 節,瑣法嘲弄並責備 約伯: 「你說: 『我的道理純全;我在你眼前潔淨。』惟願神說話;願他開口攻擊 你。」 瑣法頌讚神的智慧 接著瑣法以極度高高在上的語調發表了一段言辭美妙的演講: 7 你考察就能測透神嗎?


你豈能盡情測透全能者嗎? 8 他的智慧高於天,你還能做甚麼? 深於陰間,你還能知道甚麼? 9 其量比地長,比海寬。 (十一 7~9) 瑣法應該將這段經文應用在他自己身上! 瑣法的立論基礎是神的全知和祂莫測高深的智慧,當然也包括瑣法本身不可剝奪 的常識。瑣法說出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對我們來說是奧祕,但神仍是公平的。如同 以利法,在瑣法觀點的背後,是一種「罪惡受到懲罰」的宇宙觀。「人的罪孽, 他雖不留意,還是無所不見。」 (十一 11)但瑣法似乎將它轉化為屬天報復的定 律:你有虧欠,所以必須償還。他呼籲約伯要悔改。 悔改的途徑 在 13~14 節,瑣法列出悔改的四個步驟,接著又列出隨之而來的祝福: 13 你若將心安正, 又向主舉手; 14 你手裡若有罪孽, 就當遠遠地除掉, 也不容非義住在你帳棚之中。 15 那時,你必仰起臉來毫無斑點; 你也必堅固,無所懼怕。 16 你必忘記你的苦楚, 就是想起也如流過去的水一樣。 17 你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 雖有黑暗仍像早晨。 18 你因有這指望就必穩固, 也必四圍巡查,坦然安息。 19 你躺臥,無人驚嚇, 且有許多人向你求恩。 (十一 13~19) 第一步是「將心安正」;然後第二步是「向主舉手」祈求;第三步是「除掉手裡 的罪孽」,那些你正在犯的罪孽;第四步是「不容非義住在你帳棚之中」──你 應該將罪從你整個的環境中除掉。如果你照著這些步驟來作,你就會得到悔改的 祝福。 15~19 節是這些祝福的圖畫:那時,你必仰起臉來毫無斑點;你也必堅固,無 所懼怕;你必忘記你的苦楚;你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你因有這指望就必穩 固;你坦然安息;你躺臥,無人驚嚇。 瑣法說的沒錯:信心的生活是基於悔改和順服,且神會賜下希望、穩妥和平安的 祝福給祂的子民。但瑣法,和他的朋友們一樣,只說出一半的真理,他的錯誤在


於忘記神有時候也容許不可預測且看來不公平的痛苦發生。他的錯誤在於假設悔 改是約伯的答案。 但這就是他的信息,如果約伯悔改,他就會得回他的快樂。而如果他不悔改,他 就會走上惡人的道路(十一 20) 。何等殘酷!瑣法錯過約伯最深的需要,他和其 他的朋友一樣失敗,看不見約伯真正的情況。 b. 瑣法的第二次發言(二十) (見 261~264 頁) 瑣法的不耐煩 約伯記二十章記載瑣法的第二次發言。這段話沒有多大的幫助,愈來愈不耐煩的 他(二十 2)再一次告訴約伯惡人的命運。在這一章末了他說到惡人命運的要點: 有驚惶臨在他身上。 26 他的財寶歸於黑暗; 人所不吹的火要把他燒滅, 要把他帳棚中所剩下的燒毀。 27 天要顯明他的罪孽; 地要興起攻擊他。 28 他的家產必然過去; 神發怒的日子,他的貨物都要消滅。 29 這是惡人從神所得的份, 是神為他所定的產業。 (二十 25 下~29) 如果我們認同某些解經家的觀點,瑣法的第三次發言是記在二十七章 13~23 節, 那裡有同樣的主題: 13 神為惡人所定的分, 強暴人從全能者所得的報乃是這樣: 14 倘或他的兒女增多,還是被刀所殺; 他的子孫必不得飽食。 15 他所遺留的人必死而埋葬; 他的寡婦也不哀哭。 16 他雖積蓄銀子如塵沙, 預備衣服如泥土; 17 他只管預備,義人卻要穿上; 他的銀子,無辜的人要分取。 18 他建造房屋如蟲做窩, 又如守望者所搭的棚。 19 他雖富足躺臥,卻不得收殮, 轉眼之間就不在了。 20 驚恐如波濤將他追上;


暴風在夜間將他颳去。 21 東風把他飄去, 又颳他離開本處。 22 神要向他射箭,並不留情; 他恨不得逃脫神的手。 23 人要向他拍掌, 並要發叱聲,使他離開本處。 (二十七 13~23) 瑣法似乎完全沒有同情心和感情。他被自認為重要的事和自己的看法所充滿,完 全無法在約伯的需要上與他契合。 輔導 瑣法是一個生動的實例,表現出與有效輔導員相反的行為!根據杜魯士(Charles Truax)和卡可夫(Robert Carkhuff)詳細查考所有可取得的文獻,21 有效的輔導 員有一組基本的特質。他們挑出真摯、無我執的熱心、準確的同理心等特質。 他們所說的「真摯」是指輔導員的一種自覺,他知道自己的弱點,然而有足夠的 信心幫助在困難中的人。一個「真摯的」輔導者不會使自己的地位或角色過分涉 入,他對當事人的尊重不是虛假的。 杜魯士和卡可夫所說的「無我執的熱心」,是指輔導者表達積極接納及真誠關懷 的能力。它指的是非批判性的(在這裡,批判性是指譴責),但並不表示它是沒 有辨別力的。22 這兩位作者所說的「同理心」是指輔導者能設身處地、明白當事人的處境與感受, 而沒有被這些處境和感受所淹沒。它傳達的信息是: 「我與你一同面對你的痛苦, 我明白你的感受。」赫丁(Roger Hurding)評論道: 有時候輔導者很快地有同理心,是因為他也曾受苦並在痛苦中有所學習。在保羅 的哥林多後書中可以看見這種特質,保羅寫道: 「願頌讚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神,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 難的人。」23 很可惜地,瑣法只有一點點真摯、更少的熱心、而且完全沒有同理心! 5. 三個朋友觀點的總結 我們曾探討過以利法甜美的推理,他是一位邏輯學家,很實際地讓他的理性凌駕 於對永活神的信心。我們曾看過比勒達,一個傳統主義者與傳道者,伶牙俐齒又 思想狹窄,講的比聽的更多。我們也曾面對瑣法這個傲慢的輔導員,他的特徵是 急躁和指揮式的質問。 他們帶我們到什麼地方?這三個朋友都在說真理,至少是部分的真理。他們捍衛 一個觀點:宇宙中有一位神,祂不單全能,而且公平又良善。他們爭論說,這世 界安息在神的聖潔、公義和智慧中。當然,他們是正確的;神的聖潔、公義和智 慧不單單是我們自己頭腦和感情的產物,客觀地說,他們是真實的。或許約伯的


朋友們認為約伯太過關心他的感受,因此他們要強調信心,不是感受!這是他們 的訊息──宇宙間有客觀的道德次序,有些客觀的事物是我們判斷的標準。 因此,以利法從他的經驗論神超越的聖潔;比勒達從傳統的正統學說論神的權威 和公義的審判;瑣法從他所謂的普通常識論神莫測高深、無所不知的智慧。他們 都在說真理──或至少是部分的真理。 而他們都錯過了約伯的需要。 不同的出發點 我們應當在這裡暫停一下,注意這三位朋友之間一個重要的分別。他們都從自己 對神的觀念出發,然後為了牧養上的需要,他們都將對神的觀念應用到實際的層 面,而這些應用各不相同。這在牧養上非常重要。我們對神的觀念,以及那些引 導我們了解神的象徵,對於我們如何表達所面對的道德與牧養問題,有非常重大 的影響。這些問題在挑戰我們,如果我們和以利法一樣,認為神原本就是聖潔的, 我們會用某一種方式處理牧養問題。如果我們和比勒達一樣,以神的公平為基礎, 我們會用另一種方式處理牧養問題。如果我們和瑣法一樣,認為神的全知是最重 要的,我們的處理方式又會不同。 李察‧尼布爾(Richard Niebuhr)在他所著《人的責任》(The Responsible Self) 一書中,針對人的責任這個問題,按照神的三個指標性形像考慮三種主要的看法。 24 一是以神為創造者,一是以神為和好者,一是以神為拯救者。在每一種情況 下,道德問題分別為: 「什麼是正確的?」 、 「什麼是良善的?」 、 「什麼是合適的?」 。 而人們所理解的道德目標也就分別成為「尋求正確行動的原則,引導我們的行動」、 「尋求良善的指標,向我們顯示達到最佳結果的途徑」或「尋求該如何作,以回 應神在世界上的作為」。基督教倫理中各種不同的處理方式,都能夠按照神的不 同形像來理解。顯然所有的方式都重要,而且都應該列入考慮。 我們認知神的主要形像,指出我們構成道德和牧養問題的方法。如果我們從神是 創造者與律法頒布者出發,我們可能發現自己所討論的主要是對屬天命令的順服、 有關罪和悔改的需要。如果我們的出發點是拯救之神的憐恤,我們可能會從對屬 天理想的虧欠及信心的路程來看道德問題。如果我們的出發點是神的愛,我們可 能會強調個人的倫理以及互相接納與溝通的需要。舉例來說,在各種關於個人道 德的辯論中,許多參與討論者彼此沒有真實的契合,因為他們有不同的出發點和 方向。我們在道德與牧養上所達到的結論,相當取決於我們以神的哪一個指標的 形像為出發點。 一個警告 約伯的三個朋友對神各有不同的看法,他們嘗試幫助約伯,但全都失敗。他們對 我們是一個清楚的警告:宣揚關於神的真理是一回事,不恰當地堅持對真理的主 張則是另一回事。以利法迴避了約伯的問題,顧左右而言他;比勒達對道德命令 的觀點太狹窄而不能包含約伯個人的需要;瑣法相信自己對事物的看法甚於事物 的實際狀況。可能他們不忍見朋友受苦,可能他們自己無法承擔約伯的痛苦。 他們都是輔導者和傳道者,但主在約伯記的結尾對他們說:「我的怒氣向你和你


兩個朋友發作……因為你們議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是。」(四十二 7) 事實上約伯朋友們所作的是接續撒但對約伯的攻擊,這攻擊我們在第一和二章已 經讀過。他們把約伯打碎成塵土,雖然他們認為自己是在幫助約伯振作,他們實 際上是令約伯越來越肯定自己的不幸,也越來越肯定他的朋友們無法將他們對神 的信心與約伯深處的需要拉上關係。 即使當我們讀這些章節時,有時候也很難說這三個朋友是作錯了。他們確實是最 有熱忱和最虔誠的人,他們的動機是幫助他們的朋友。從某些方面來說,他們的 話語是對神威嚴極美妙的頌讚。他們的謬誤該受到神的責備,但也不是明顯的罪 惡──只是容易被誤會的好話。難道歌頌神超越的威嚴和公平是不對的嗎? 所以,我們要如何才能明白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我們已經有一個線索,如同我們前面提示過的,是約伯回應他們的方式。他從來 沒有否認他們講的是真理,而只是指出他們不了解他的處境。他一次又一次地斥 責他們輔導的無用和不當。 他訴說一個絕望的人應有朋友的摯愛。 「我的弟兄詭詐,好像溪水」 (六 15) ,他 們已「被證實不會有幫助」(六 21),他們甚至「以朋友當貨物」(六 27),約伯 嘲笑說:「你們真是子民哪,你們死亡,智慧也就滅沒了。」(十二 2)他爭論: 「但我也有聰明,與你們一樣」(十二 3),「你們所知道的,我也知道,並非不 及你們」(十三 2),「惟願你們全然不作聲」(十三 5),「你們不要作聲,任憑我 吧!」 (十三 13) ,他呼叫: 「你們安慰人,反叫人愁煩」 (十六 2) , 「虛空的言語 有窮盡嗎?」(十六 3)約伯暗示,如果我處在你們的地位,我會確定讓我的話 帶給你們安慰、鼓勵和釋放(十六 5),「你們用言語壓碎我要到幾時呢?」(十 九 2) , 「我朋友啊,可憐我!可憐我!因為神的手攻擊我」 (十九 21) ,面對尖刻 而譏諷的指摘,約伯呼叫:「無能的人蒙你何等的幫助!膀臂無力的人蒙你何等 的拯救!無智慧的人蒙你何等的指教!你向他多顯大知識!」(二十六 2~3) 總之,三個朋友的話完全不能感動約伯。 永活的神 約伯的朋友們倚靠理論上對神的認識──如同一幅神靜止不變的畫像,然後將這 畫像應用於每一種情況。而約伯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幅神活生生的肖像,如同巴特 所描述的,我們是「投身於高低起伏的耶和華神之歷史,與祂一同前進」 。25 在 約伯與神的關係上,沒有什麼是抽象的、理論的或有距離的,他所說的每一件事, 無論對錯,都受過火(代表一種遇見神的痛苦經歷)的洗禮。26 約伯不斷地在 與神的關係上掙扎,雖然看來無法理解;他的朋友們則安歇在一個超然的神學上, 這神學永遠不會觸摸到約伯的需要。這就使它成為一個謊言,這也使得神的憤怒 臨到他們身上。他們把自己與神的關係包在一個固定而有次序的架構之內──神 被放在一個可操控而整齊的盒子裡。然而約伯記這本書搖動這個盒子,打破、開 了這個模子,要求我們在神令人吃驚的自由中面對活生生的神。 這三個朋友是錯了,他們的錯誤是「穿著一件表面正確的外衣」 。27 當他們這樣 作時,他們便沒有空間容納約伯所經驗的兩個決斷性的主題──神的自由,以及


被神、也是為了神而釋放得以自由的人。 耶和華(自由人約伯的自由神)和約伯(自由神裡的自由人)在屬天和屬人的自 由中一起進入一個危機:對於約伯,神變得無法理解,即使祂未曾離開他;而約 伯對神變得非常憤怒,儘管他也不讓神離開。28 約伯帶我們看到神的嚴厲與人的悲慘、神的沉默與人的絕望,至終是神恩典的自 我啟示和人的恢復。但這是他的朋友們永遠無法看見和體會的,他們的神是安穩 的,約伯的神自由得令人吃驚。而他們的神不能自由行動,不能選擇要隱藏祂的 同在或彰顯祂恩典的愛。約伯的神是活生生的,祂不單能威嚴地超越,也能親暱 地參與。即使約伯不再能感受祂的同在,他在信心中持守一個事實,神不會、也 不能離開他。下一章我們會更徹底地闡明,這會帶來多麼深的掙扎。 一些暗示 這些朋友的錯誤,幫助我們了解信心是甚麼。對以利法而言,信心與實際和神建 立活的關係無關,而是一個信仰上的理性系統;對比勒達來說,信心是因別人如 此說而需要持守的真理;對瑣法來說,信心甚至成為符合常識的一種世界觀。但 對約伯來說,信心不是一個信條式的邏輯系統;信心是與活生生的神有一種動態 的關係,即使神似乎令他失望,這關係仍然繼續維持。對約伯來說,信心是神給 予他的恩賜,使他在不確定中仍能活下去。信心不提供答案,但它是一隻在黑暗 中的手,使得無論外在的跡象如何,約伯仍能相信神還是站在他這一邊。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英皇喬治六世(King George VI)在聖誕節的廣播中 引用以下的話: 我對站在新年門口的那人說:「給我一線光明,好讓我安全地走向未知。」他卻 對我說:「走進黑暗裡去,並把你的手放在神的手裡。這對你會比有光更好、比 走在認識的路上更安全。」29 他朋友們的錯誤也幫助我們的教牧神學與牧養關顧。因為事奉不單是關乎傳揚福 音真理這個極重要的目標,事奉也需要關注個別的人與具體的事。事奉不單是傳 揚神的超越性,也肯定平凡的尊嚴和生活中看來瑣碎的事。事奉不單向人指出一 位在遠處的神,也與人一同坐在爐灰堆中,聆聽他真實的感受和掙扎,好讓我們 的神學、我們的講道與輔導在那裡與他契合。 實用神學 與受苦者保持距離,如同這三位令人討厭的安慰者,避免捲入個人的壓力並保持 神學的學術性,是容易得多,但這會使約伯仍留在他的痛苦中。從三個朋友的不 當行為,我們不僅認識到契合人需要的實用神學是多麼重要,也深刻體會到媒介 本身就是訊息。在新約中,屬天的信息經常藉著關心讀者具體而特別的情況表達 出來。例如在哥林多後書中,我們看到的不是一篇關於和好職事的抽象講章,而 是一篇由哥林多教會的特殊需要所引起、嘗試解決問題的講章。 而這不就是基督道成肉身的信息嗎?我們傳揚的基督,是一位到我們這裡來的基 督。在祂裡面,就如奧登(Thomas Oden)所描述的: 「神採用我們的參照標準。」 30 套用心理輔導的術語來說,道成肉身豈不是一種「屬天的同理心」嗎?基督


在我們的人性裡與我們接觸,但不失去祂自己的身分。神來到我們這裡,在我們 的平凡裡、甚至在我們的瑣事中與我們接觸。他看重我們每天的生活,不只是「我 們得到我們應得的」那麼簡單。神不是僅僅以「種什麼就收什麼」的原則來對待 我們。祂將神學的真理,放在一個更廣闊的背景中──即最高的恩典──來看, 這防止我們將受苦與特定的罪連在一起。 基督擔當了我們的審判,在基督裡我們不再背負罪的重擔。在基督裡並藉著聖靈, 基督的生命與我們的生命聯合,我們得到與神團契的獎賞。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 們受苦,在基督裡,賞罰的簡單律法被廢棄,神在恩典中遇見我們,不是因為我 們配得,而是因為祂的愛。在祂的愛裡,受苦的奧祕會找到它自己的目的和力量。 約伯記所要說的不是傳統死板的自然因果論,而是要催促我們再次檢視我們與永 活神關係的意義。 附註 1.約伯朋友們的發言記在伯四~五,八,十一,十五,十八,二十,二十二,二 十五,?二十六 5~14,?二十七 13~23。 2. 引自 Sue Atkinson 未發表的文章。 3. 參詩一 6。 4. 5. 6. 7.

太五 3 及下。 彼前三 12。 可四 24。 加六 7。

8. 羅八 1。 9. 林前三 10~15。 10. 詩七十三 3。 11. 詩七十三 17。 12. B. Pascal, Pens 嶪 s (Penguin ed., 1966), p. 85. 13. 見來十二 5~11。 14. M. Lloyd-Jones, Romans: An exposition of chapter 8:17-39: The Final 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 (Banner of Truth, 1975), p. 176. 15. Thielicke, I Believe, p. 33. 16. Jones, p. 49. 17. Terrien, p. 973. 18. 見 Jones, p. 49. 19. 參箴三 5~6。 20. Gordis, p. 77. 21. C. B. Truax and R. R. Carkhuff, Towards Effective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Aldine Publishing, 1967). 22. 參 R. F. Hurding, Roots and Shoots (Hodder & Stoughion, 1986), pp. 31ff. 23. 同上,p. 34,並引林後一 3~4,標準修訂本(RSV)。


24. H. R. Niebuhr, The Responsible Self (Harper & Row, 1979). 25. K. Barth, Church Dogmatics, IV/3, p. 459. (譯註:本書有中譯本《教會教義 學》,香港:三聯,1996)。 26. 同上,p. 459. 27. 同上,p. 459. 28. 同上,p. 460. 29. 引自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Desert by Minnie Louise Haskins. 30. T. Oden, Kerygma and Counseling (Harper & Row, 1978 ed.), p. 50.

3 約伯信心的朝聖之旅 (見四~二十七,二十九~三十一)1 雖然約伯不知道,但我們知道,神有屬天的目的,這目的與天上的法庭有關。從 某方面而言,約伯的境遇與受苦的經驗是由於神隱密的目的。但是如果約伯坐過 的爐灰堆也能表達意見,它也會說這一切看來是如此矛盾、不公平、反覆無常。 人類的情況就是不合理的;約伯敬畏神並遠離惡事,他以敬虔聞名,他對家人的 照顧足為楷模,而現在他的牛群、羊群、孩子、穩妥和健康都被剝奪,沒有明顯 的原因。 他的病症越來越嚴重。他「從腳掌到頭頂長毒瘡」 (二 7) ,這些瘡引起發癢,因 此約伯用「一塊碎瓦片」來刮自己(二 8) 。他的外貌已變形(二 12) ,蟲爬入他 的潰爛處: 「我的肉體以蟲子和塵土為衣;我的皮膚才收了口又重新破裂。」 (七 5)他作惡夢(七 14) ;他的臉「因哭泣發紫,在我的眼皮上有死蔭」 (十六 16)。 他的口臭令人厭惡(十九 17);他削瘦許多: 「我的皮肉緊貼骨頭。」(十九 20) 他的骨頭劇痛(三十 17),皮膚「黑而脫落」(三十 30);他發高燒(三十 30)。 不只是身體受痛苦,他還有很多事需要應付。他必須面對妻子(無論是多麼出於 善意)力勸他咒詛神並放棄生命的試探性言語,也不得不接受幾個朋友不容拒絕 的同在──在沉默中陪他一同受苦。但在第三章,他爆發出絕望的悲傷言語: 「告 訴我為甚麼?」現在他還得應付他充滿善意的朋友,嘗試在他身上運用他們的神 學和教牧學技巧,但大部分都不得要領。 我們將嘗試跟隨約伯朝聖的路程,體會他掙扎過程中起伏的情緒。約伯掙扎著使 自己的情況合理化,也使自己的信心合理化。從六至二十七章,約伯的反應有七 個階段,然後二十九至三十一章是所謂「約伯最後的立場」。我們翻到第六章, 在那裡約伯首先答覆以利法,然後我們依序看約伯對朋友們各種發言的回應。 1. 第一階段:對神之箭的憤怒(六~七)


約伯為自己辯護(六 1~13) 1 然後約伯回答說: 2 惟願我的煩惱稱一稱, 我一切的災害放在天平裡; 3 現今都比海沙更重, 所以我的言語急躁。 4 因全能者的箭射入我身; 其毒,我的靈喝盡了; 神的驚嚇擺陣攻擊我。 5 野驢有草豈能叫喚? 牛有料豈能吼叫? 6 物淡而無鹽豈可吃嗎? 蛋青有甚麼滋味呢? 7 看為可厭的食物, 我心不肯挨近。 8 惟願我得著所求的, 願神賜我所切望的; 9 就是願神把我壓碎, 伸手將我剪除。 10 我因沒有違棄那聖者的言語, 就仍以此為安慰, 在不止息的痛苦中還可踴躍。 11 我有甚麼氣力使我等候? 我有甚麼結局使我忍耐? 12 我的氣力豈是石頭的氣力? 我的肉身豈是銅的呢? 13 在我豈不是毫無幫助嗎? 智慧豈不是從我心中趕出淨盡嗎? 約伯對他的朋友失望(六 14~30) 14 那將要灰心、離棄全能者,不敬畏神的人, 他的朋友當以慈愛待他。 15 我的弟兄不可靠,好像時斷時續的溪流(和合本:我的弟兄詭詐,好像溪水), 又像泛濫的溪流(和合本:又像溪水流乾的河道)。 16 這河因融解的冰而發黑(和合本:這河因結冰發黑), 因融化的雪而漲起(和合本:有雪藏在其中); 17 但乾旱時就停止流動(和合本:天氣漸暖就隨時消化), 日頭炎熱便從原處乾涸。


18 結伴的客旅離棄大道, 順河偏行,到荒野之地死亡。 19 提瑪結伴的客旅瞻望; 示巴同夥的人等候。 20 他們因失了盼望就抱愧, 來到那裡便蒙羞。 21 現在你們正是這樣毫無幫助(和合本:現在你們正是這樣), 看見驚嚇的事便懼怕。 22 我豈說:請你們供給我, 從你們的財物中送禮給我? 23 豈說:拯救我脫離敵人的手嗎? 救贖我脫離強暴人的手嗎? 24 請你們教導我,我便不作聲; 使我明白在何事上有錯。 25 正直的言語力量何其大! 但你們責備是責備甚麼呢? 26 絕望人的講論既然如風, 你們還想要駁正言語嗎? 27 你們想為孤兒拈鬮, 以朋友當貨物。 28 現在請你們看看我, 我決不當面說謊。 29 請你們轉意,不要不公; 請再轉意,我的事有理。 30 我的舌上豈有不義嗎? 我的口裡豈不辨奸惡嗎? 約伯繼續抱怨(七 1~21) 1 人在世上豈無爭戰嗎? 他的日子不像雇工人的日子嗎? 2 像奴僕切慕黑影, 像雇工人盼望工價; 3 我也照樣經過困苦的日月, 夜間的疲乏為我而定。 4 我躺臥的時候便說: 我何時起來,黑夜就過去呢? 我盡是反來覆去,直到天亮。


5 我的肉體以蟲子和塵土為衣; 我的皮膚才收了口又重新破裂。 6 我的日子比梭更快, 都消耗在無指望之中。 7 求你想念,我的生命不過是一口氣; 我的眼睛必不再見福樂。 8 觀看我的人,他的眼必不再見我; 你的眼目要看我,我卻不在了。 9 雲彩消散而過; 照樣,人下陰間也不再上來。 10 他不再回自己的家; 故土也不再認識他。 11 我不禁止我口; 我靈愁苦,要發出言語, 我心苦惱,要吐露哀情。 12 我對神說,我豈是洋海, 豈是大魚,你竟防守我呢? 13 若說:我的 必安慰我, 我的榻必解釋我的苦情, 14 你就用夢驚駭我, 用異象恐嚇我, 15 甚至我寧肯噎死,寧肯死亡, 勝似留我這一身的骨頭。 16 我厭棄性命,不願永活。 你任憑我吧,因我的日子都是虛空。 17 人算甚麼,你竟看他為大, 將他放在心上? 18 每早鑒察他, 時刻試驗他? 19 你到何時才轉眼不看我, 才任憑我咽下唾沫呢? 20 鑒察人的主啊,我若有罪,於你何妨? 為何以我當你的箭靶子, 難道我已成為你的重擔?(和合本:使我厭棄自己的性命?) 21 為何不赦免我的過犯,


除掉我的罪孽? 我現今要躺臥在塵土中; 你要殷勤地尋找我,我卻不在了。 我們發現約伯的情緒起伏不定,有跡象顯示他已經快要陷入憂鬱。 一九六○年代,庫伯爾蘿絲博士(Dr. Elisabeth Kubler-Ross)在芝加哥大學成立專 題討論會,探討末期疾病對於病患及參與照顧者的影響。她的著作《最後一程》 (On Death and Dying)被公認為經典之作,忠實記錄末期病患典型的情緒變化 過程,2 她探討從否認及孤立,到憤怒、討價還價、沮喪、乃至最終接納等各 個階段,這些似乎是面對末期疾病時普遍的反應模式。帕克斯(Colin Murray Parkes) 在他的傑作《喪親悲痛》(Bereavement)中,也曾描述類似的悲痛階段。3 一 般典型的悲痛過程都包含麻木和震驚的階段,繼而是質問、沮喪和憤怒的階段, 最後是紓解的階段。有時候,悲痛可能因無法紓解而變成病態的心結,沒有適當 的紓解。但是一般正常的悲痛過程都是人所共知的。 悲痛的各個階段 我們驚訝地發現,儘管約伯記在這麼多世紀前已寫成,但約伯嘗試處理自己失去 家人、朋友、健康,及神的同在感等各階段的情緒變化,也顯示出非常類似的洞 察力。他所有的損失都屬於喪親之痛,在本書中,我們會跟隨他各個階段的悲痛 過程。第二章一開始,約伯因驚嚇而不能言語,這是震驚、無法接受的階段。有 很長一段時間他說不出任何話,只是沉靜地坐在爐灰堆中。最後他終於在第三章 說出他的悲歌,他進入質問的階段,在痛苦中尋求意義。他一次又一次地問: 「為 甚麼?」他渴望死亡,詛咒他的生日(三 l 下)。 憤怒 在六至七章約伯開始發怒:沮喪的另一面常是憤怒,而且通常伴隨而來的會是悲 傷。 那麼,憤怒從何而來? 在六章 4 節,約伯的感覺有些偏執。他覺得世界與他敵對,神也與他敵對:「因 全能者的箭射入我身;其毒,我的靈喝盡了;神的驚嚇擺陣攻擊我。」 在六章 8 節,約伯再次肯定他渴望死亡。「惟願我得著所求的,願神賜我所切望 的」──也就是容許約伯死亡。這裡約伯的焦點仍是神這生命之源──也是他驚 嚇的源頭。但有時他的力量因磨難而減弱, 「在我豈不是毫無幫助嗎?」 (六 13) 我們一定常聽見那些經歷喪親之痛或陷入沮喪的人說:「我已筋疲力竭。」由於 很多力氣都花在對抗壓力和憂慮,以致筋疲力竭。 另有些時候,約伯鼓起勇氣對他的朋友以利法發脾氣,我們應該將六章 14 節解 讀為他的譴責: 「他的朋友當以慈愛待他。」這暗示以利法令他失望。在六章 15 ~21 節,約伯形容他的朋友對他而言如同夏日的乾河谷,正當最需要補充時, 溪流卻是乾涸的。「現在你們正是這樣。」(六 21) 對神的憤怒 約伯的憤怒也好像是衝著神來的。他知道他的痛苦與任何的罪無關(六 24, 「使


我明白在何事上有錯」) ,他覺得自己是在神的暴政之下。他好像一個奴僕,渴望 從嚴厲的主人手下得著釋放(七 2);他好像一個織布的梭,來回穿梭卻毫無意 義(七 6) ;他好像只是一口氣,如雲彩迅速消散(七 7、9) ;他的生命變得如一 陣煙霧般空虛,他正走向死人要去的陰間,在那裡一切都會被剝奪(七 9)。此 情此境,他豈不該暢所欲言? 因此,他說: 「我不禁止我口,我靈愁苦,要發出言語;我心苦惱,要吐露哀情。」 (七 11) 他甚至敢引用詩篇第八篇描述人之榮耀的美妙詩句,將它轉為一句諷刺性的模仿 詩文:「人算甚麼,你竟看他為大,將他放在心上?」(七 17) 這原本是論到人的榮耀非常好的描述!「我厭棄性命」(七 16)。為甚麼我在神 眼中不再重要!如果我是這樣無關痛癢,為甚麼神在我身上花這麼多精力,帶給 我這麼多苦難? 再一次,憤怒的疑問傾瀉而出。為甚麼?為甚麼?為甚麼?(七 20~21) 神最好已經知道自己作錯了並趕緊彌補,因約伯已準備採取行動,「我現今要躺 臥在塵土中;你要殷勤地尋找我,我卻不在了。」 (七 21)當神開始要彌補這一 切時,就會太遲了! 由此可見約伯有勇氣發怒,說出事實的真相。但他是被神這位看來像是不公平的 暴君──全能者的箭──所震懾,因此在這個階段的旅程中,他看不到絲毫的希 望。 適當的憤怒 儘管有些基督徒認為神的子民永遠都不應當發怒,但筆者認為並非如此。很明顯 地,憤怒與犯罪之間通常只有一線之隔,4 但同樣明顯的是,我們應該區分可能 具建設性的憤怒,與永遠只具破壞性的敵意。憤怒可能有正面的用途,例如,它 是一個訊號,表示人際關係出了問題,而且可能帶來改正問題所需的力量。在某 些情況下,憤怒也可能是正確的反應,特別是面對不公時,憤怒也是合宜的。 坎貝爾(Alistair Campbell) ,在他滿有能力的書《憤怒的福音》 (The Gospel of Anger) 中提出: 如果基督徒對憐憫和公平的委身,是表現在我們(包括個人及國家)彼此相待的 方式,基督徒的任務便是去服事處於憤怒階段的人,使其不致造成破壞,並且找 出方法,使得這些因面對危險而產生的強烈反應,能夠被應用於對人類整體的服 事上。5 他主張憤怒甚至可能是關心別人的一種表現。愛的反面不是憤怒,而是憎恨或漠 不關心。憤怒──如果具有創造性的話──有時候是適當的。 約伯表達他對無辜者(在這裡是他自己)的痛苦感到憤怒,這是正確的反應。基 督徒也一樣,需要學習如何適當地──而非破壞性地──處理憤怒。 2. 第二階段:對神的大能失望(九~十) 約伯認識神的公平和能力(九 1~13) 1 約伯回答說:


2 我真知道是這樣; 但人在神面前怎能成為義呢? 3 若願意與他爭辯, 千中之一也不能回答。 4 他心裡有智慧,且大有能力。 誰向神剛硬而得亨通呢? 5 他發怒,把山翻倒挪移, 山並不知覺。 6 他使地震動,離其本位, 地的柱子就搖撼。 7 他吩咐日頭不出來,就不出來, 又封閉眾星。 8 他獨自鋪張蒼天, 步行在海浪之上。 9 他造北斗、參星、昴星, 並南方的密宮; 10 他行大事,不可測度, 行奇事,不可勝數。 11 他從我旁邊經過,我卻不看見; 他在我面前行走,我倒不知覺。 12 他奪取,誰能阻擋? 誰敢問他:你做甚麼? 13 神必不收回他的怒氣, 扶助拉哈伯的,屈身在他以下。 約伯怎能希望在法庭中面對神?(九 14~24) 14 既是這樣,我怎敢回答他, 怎樣選擇言語與他辯論呢? 15 我雖有義,也不回答他, 只要向那審判我的懇求。 16 我若呼籲,他應允我; 我仍不信他真聽我的聲音。 17 他用暴風折斷我, 無故地加增我的損傷。 18 我就是喘一口氣,他都不容, 倒使我滿心苦惱。 19 若論力量,他真有能力! 若論審判,他說誰能將我傳來呢? 20 我雖有義,自己的口要定我為有罪;


我雖完全,我口必顯我為彎曲。 21 我本完全,不顧自己; 我厭惡我的性命。 22 善惡無分,都是一樣; 所以我說,完全人和惡人,他都滅絕。 23 若忽然遭殺害之禍, 他必戲笑無辜的人遇難。 24 世界交在惡人手中; 蒙蔽世界審判官的臉, 若不是他,是誰呢? 約伯重申他絕望的控訴(九 25~35) 25 我的日子比跑信的更快, 急速過去,不見福樂。 26 我的日子過去如快船, 如急落抓食的鷹。 27 我若說:我要忘記我的哀情, 除去我的愁容,心中暢快; 28 我因愁苦而懼怕, 知道你必不以我為無辜。 29 我必被你定為有罪, 我何必徒然勞苦呢? 30 我若用雪水洗身, 用鹼潔淨我的手, 31 你還要扔我在坑裡, 我的衣服都憎惡我。 32 他本不像我是人,使我可以回答他, 又使我們可以同聽審判。 33 我們中間沒有聽訟的人 可以向我們兩造按手。 34 願他把杖離開我, 不使驚惶威嚇我。 35 我就說話,也不懼怕他, 現在我卻不是那樣。 約伯抗議神待他的方法(十 1~17) 1 我厭煩我的性命, 必由著自己述說我的哀情; 因心裡苦惱,我要說話, 2 對神說:不要定我有罪,


要指示我,你為何與我爭辯? 3 你手所造的, 你又欺壓,又藐視, 卻光照惡人的計謀。 這事你以為美嗎? 4 你的眼豈是肉眼? 你查看豈像人查看嗎? 5 你的日子豈像人的日子, 你的年歲豈像人的年歲, 6 就追問我的罪孽, 尋察我的罪過嗎? 7 其實,你知道我沒有罪惡, 並沒有能救我脫離你手的。 8 你的手創造我,造就我的四肢百體, 你還要毀滅我。 9 求你記念──製造我如摶泥一般, 你還要使我歸於塵土嗎? 10 你不是倒出我來像奶, 使我凝結如同奶餅嗎? 11 你以皮和肉為衣給我穿上, 用骨與筋把我全體聯絡。 12 你將生命和慈愛賜給我; 你也眷顧保全我的心靈。 13 然而,你待我的這些事早已藏在你心裡; 我知道你久有此意。 14 我若犯罪,你就察看我, 並不赦免我的罪孽。 15 我若行惡,便有了禍; 我若為義,也不敢抬頭, 正是滿心羞愧, 眼見我的苦情。 16 我若昂首自得,你就追捕我如獅子, 又在我身上顯出奇能。 17 你重立見證攻擊我, 向我加增惱怒, 如軍兵更換著攻擊我。 約伯渴求死亡(十 18~22)


18 你為何使我出母胎呢? 不如我當時氣絕,無人得見我; 19 這樣,就如沒有我一般, 一出母胎就被送入墳墓! 20 我的日子不是甚少嗎? 求你停手寬容我, 21 叫我在往而不返之先, 就是在黑暗和死蔭之地以先, 可以稍得暢快。 22 那地甚是幽暗,是死蔭混沌之地; 那裡的光好像幽暗。 比勒達在第八章曾發表意見,提出一個死板不相干的傳統正統主義。現在約伯在 第九和十章再次回應他。這時他的情緒是絕望。 神的公平和能力 約伯開始引述比勒達對神的公平的描述(八 3),並問「但人在神面前怎能成為 義呢?」(九 2) 接著他論及神的智慧、力量、創造權柄、憤怒、指揮權以及大而奇妙的事(九 4 ~10) ,他智慧深廣,他能力浩大……他移動山……他震動地……他鋪張蒼天…… 他是北斗、參星、昴星、南方密宮的創造者,他行奇事……神蹟。因此,約伯被 逼著問出:這麼偉大而崇高的神怎麼會對我有任何印象? 「他從我旁邊經過,我卻不看見;他在我面前行走,我倒不知覺。」 (九 11)這 很好,比勒達,告訴我所有關於神的事實。我相信這些事實,但它們對我不發生 作用。為甚麼神不親自向我介紹祂自己,就在此時此地,在我的悲慘之中? 在神的大能面前,約伯感受到的只是絕望。 拉哈伯(Rahab) 約伯提到巨龍拉哈伯(九 13)──某些古代文學中提到過的神祕雌性海怪。說 到神攻擊拉哈伯,是以詩意的方式表達神創造的能力,藉制止深海混亂的力量, 把秩序帶回世界(在這裡參伯二十六 12,三十八 8~11)。 但約伯卻說,如果巨龍拉哈伯也不能在神面前站立得住,還得「屈身在他以下」 (九 13) ,這樣,面對神和祂的審判時,我還有什麼希望?論力量,神必定得勝; 論公平,神掌全權(九 19)。因此,雖然我知道我的無辜(九 15) ,但我說什麼 都沒有用,我惟有仰望神的憐憫。 神好像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地處置(九 22)──祂毀滅完全人和惡人──因此, 「我必被你定為有罪,我何必徒然勞苦呢?」(九 29) 現在約伯不再忿怒,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絕望的感覺。在他裡面,對神的渴慕以及 真實與神交鋒的驚恐,兩種情緒緊密地糾結在一起,以致約伯陷入絕望。神必定 是這一切痛苦的肇事者,而這對約伯向神的信心有什麼益處?如果他不相信神, 反而還比較好受。正是由於約伯相信神是完全良善和公平的,這才使他陷入兩


難。 陷入困境? 我們很多人有時也都有類似的感受。無論我們是要對付令人沮喪的疾病,或只是 情緒低落,有時候我們都覺得神好像離我們很遠,而且又很凶惡。我們陷入困境, 因為我們想要與神和好,但卻因神遙不可及而驚恐。有些時候,我們受試探要完 全放棄神,或者相信祂一定已經放棄了我們。在詩篇中有許多章節可找到這類描 述,這些真實的描述安慰了我們: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6 耶和華啊,你為何丟棄我? 為何掩面不顧我?7 我想念神,就煩躁不安; 我沉吟悲傷,心便發昏。 難道神忘記開恩?8 這有時候是神子民真實的感受,需要被承認和認同。藉約伯記,我們真的能再次 確認的是,儘管約伯經歷忿怒、悲慘與絕望,在故事的結尾,神讚揚約伯。如同 本書的結論,我們發現約伯的感受並沒有錯。神並沒有反對他猛烈的質疑,神一 如以往,能夠接受他的質問。正如保羅在羅馬書八章 38~39 節說的,沒有任何 事物能使我們與神在耶穌基督裡的愛分開。在這一章中他曾以修辭的方式提問: 我們還有甚麼說的呢?神若幫助我們(而祂的確是!)誰能敵擋我們呢?9 一線希望? 現在回頭看約伯,我們開始發現書中暗示約伯即使在絕望中仍存有一絲希望。第 九章末了的語調有所轉變,向著黑暗,約伯發出令人驚異、具銳利洞察力的一擊, 他首度嘗試尋求希望。他呼求: 「我們中間沒有聽訟的人,可以向我們兩造按手。 願他把杖離開我,不使驚惶威嚇我。」 (九 33~34)約伯需要一位仲裁者,一定 有人會查看公義是否已得伸張? 但這一絲希望(即必定在某處有一位仲裁者)並沒有持續很久。在十章 1 節,約 伯又轉換為相當悲傷的語調:「必由著自己述說我的哀情;因心裡苦惱,我要說 話。」這語調流露出的悲傷痛苦多於忿恨。 約伯抗議神這樣待他。 曾給我生命──「你的手創造我,造就我的四肢百體」 (十 8)──但為甚麼?在十章 18 節,我們再次看到困擾他的問題, 「為甚麼我 被生出?」他情願在人們發現他出生前死亡,「這樣,就如沒有我一般!」(十 19) 神是不打盹的創造者 我們需要在這裡停下來,留心約伯形容他出生的美妙描述。儘管約伯對生命完全 絕望,並覺得神正在毀滅衪手曾造的,約伯這裡的言辭生動地形容了神如何參與 生產的過程。從最早期的胚胎生命一直到成人,約伯個人的存在一直是神的恩典 和看顧: 8 你的手創造我,造就我的四肢百體……


9 求你記念──製造我如摶泥一般…… 10 你不是倒出我來好像奶, 使我凝結如同奶餅嗎? 11 你以皮和肉為衣給我穿上, 用骨與筋把我全體聯絡。 12 你將生命和慈愛賜給我, 你也眷顧保全我的心靈。 (十 8~12) 這一段經文清楚說出,按照舊約聖經的觀念,人的一生從成孕開始。現在我們知 道受精和著床的過程相當複雜,這使得有些人成為不可知論者,認為不可能確知 人類生命從何時開始。這個問題與人類胚胎研究及關於墮胎的棘手問題有很大的 關聯。但無論新生命起始的過程是多麼不明確,很明顯的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始 於受精、懷孕和著床等過程,即使我們無法說出生命始於這過程中的哪一個特定 階段, 「現在我們肯定我們是面對一個人」 。單就這一個事實,便可以說服我們, 蓄意破壞還未生出的生命,不論是胚胎或胎兒,就相當於取去一個人的生命。約 伯認為他個人的生命是始於懷孕的過程,詩篇一三九篇的作者也是這麼認為: 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 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 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10 成年詩人筆下的「我」,與他在胚胎期的「我」是連續的。這就確認了胚胎應被 認定為人類,如同使他成孕乃至成為獨立生命的父母。這應能提醒我們,不該僅 根據不可知論,按「完整人類生命何時形成」來對待子宮裡的人類生命。我們最 起碼應該給予子宮裡未能發聲的人類生命「最善意的權益」。 根據詩人和約伯的思想,生命的起初神已與他同在,這是完全無可置疑的,但是, 現在連這件令人驚嘆的事,對他而言好像也是浪費時間。在神創造的大能面前, 約伯現階段所能感受到的只是絕望。 3. 第三階段:神不在與神同在的驚駭(十二~十四) 約伯明白神的能力和智慧(十二 1~25) 1 約伯回答說: 2 你們真是子民哪, 你們死亡,智慧也就滅沒了。 3 但我也有聰明,與你們一樣, 並非不及你們。 你們所說的,誰不知道呢? 4 我這求告神,蒙他應允的人, 竟成了朋友所譏笑的; 公義完全人竟受了人的譏笑。 5 安逸的人心裡藐視災禍;


這災禍常常等待滑腳的人。 6 強盜的帳棚興旺, 惹神的人穩固, 神多將財物送到他們手中。 7 你且問走獸,走獸必指教你; 又問空中的飛鳥,飛鳥必告訴你; 8 或與地說話,地必指教你; 海中的魚也必向你說明。 9 看這一切, 誰不知道是耶和華的手做成的呢? 10 凡活物的生命和人類的氣息都在他手中。 11 耳朵豈不試驗言語, 正如上膛嘗食物嗎? 12 年老的有智慧; 壽高的有知識。 13 在神有智慧和能力 他有謀略和知識。 14 他拆毀的,就不能再建造; 他捆住人,便不得開釋。 15 他把水留住,水便枯乾; 他再發出水來,水就翻地。 16 在他有能力和智慧, 被誘惑的與誘惑人的都是屬他。 17 他把謀士剝衣擄去, 又使審判官變成愚人。 18 他放鬆君王的綁, 又用帶子捆他們的腰。 19 他把祭司剝衣擄去, 又使有能的人傾敗。 20 他廢去忠信人的講論, 又奪去老人的聰明。 21 他使君王蒙羞被辱, 放鬆有力之人的腰帶。 22 他將深奧的事從黑暗中彰顯, 使死蔭顯為光明。 23 他使邦國興旺而又毀滅; 他使邦國開廣而又擄去。 24 他將地上民中首領的聰明奪去,


使他們在荒廢無路之地漂流; 25 他們無光,在黑暗中摸索, 又使他們東倒西歪,像醉酒的人一樣。 不理會他的恐懼,約伯決定為他的純正辯護(十三 1~28) 1 這一切,我眼都見過; 我耳都聽過,而且明白。 2 你們所知道的,我也知道, 並非不及你們。 3 我真要對全能者說話; 我願與神理論。 4 你們是編造謊言的, 都是無用的醫生。 5 惟願你們全然不作聲; 這就算為你們的智慧! 6 請你們聽我的辯論, 留心聽我口中的分訴。 7 你們要為神說不義的話嗎? 為他說詭詐的言語嗎? 8 你們要為神徇情嗎? 要為他爭論嗎? 9 他查出你們來,這豈是好嗎? 人欺哄人,你們也要照樣欺哄他嗎? 10 你們若暗中徇情,他必要責備你們。 11 他的尊榮豈不叫你們懼怕嗎? 他的驚嚇豈不是臨到你們嗎? 12 你們以為可記念的箴言是爐灰的箴言; 你們以為可靠的堅壘是淤泥的堅壘。 13 你們不要作聲,任憑我吧! 讓我說話,無論如何我都承當。 14 我何必把我的肉掛在牙上, 將我的命放在手中。 15 他必殺我;我雖無指望, 然而我在他面前還要辯明我所行的。 16 這要成為我的拯救, 因為不虔敬的人不得到他面前。 17 你們要細聽我的言語, 使我所辯論的入你們的耳中。 18 我已陳明我的案,


知道自己有義。 19 有誰與我爭論, 我就情願緘默不言,氣絕而亡。 20 惟有兩件不要向我施行, 我就不躲開你的面: 21 就是把你的手縮回,遠離我身; 又不使你的驚惶威嚇我。 22 這樣,你呼叫,我就回答; 或是讓我說話,你回答我。 23 我的罪孽和罪過有多少呢? 求你叫我知道我的過犯與罪愆。 24 你為何掩面、 拿我當仇敵呢? 25 你要驚動被風吹的葉子嗎? 要追趕枯乾的碎 嗎? 26 你按罪狀刑罰我, 又使我擔當幼年的罪孽; 27 也把我的腳上了木狗, 並窺察我一切的道路, 為我的腳掌劃定界限。 28 我已經像滅絕的爛物, 像蟲蛀的衣裳。 約伯悲歎人類的脆弱(十四 1~22) 1 人為婦人所生, 日子短少,多有患難; 2 出來如花,又被割下, 飛去如影,不能存留。 3 這樣的人你豈睜眼看他嗎? 又叫我來受審嗎? 4 誰能使潔淨之物出於污穢之中呢? 無論誰也不能! 5 人的日子既然限定, 他的月數在你那裡, 你也派定他的界限,使他不能越過, 6 便求你轉眼不看他,使他得歇息, 直等他像雇工人完畢他的日子。 7 樹若被砍下,還可望發芽, 嫩枝生長不息;


8 其根雖然衰老在地裡, 幹也死在土中, 9 及至得了水氣,還要發芽, 又長枝條,像新栽的樹一樣。 10 但人死亡而消滅; 他氣絕,竟在何處呢? 11 海中的水絕盡, 江河消散乾涸。 12 人也是如此,躺下不再起來, 等到天沒有了,仍不得復醒, 也不得從睡中喚醒。 13 惟願你把我藏在陰間, 存於隱密處,等你的忿怒過去; 願你為我定了日期,記念我。 14 人若死了豈能再活呢? 我只要在我一切爭戰的日子, 等我被釋放的時候來到。 15 你呼叫,我便回答, 你手所做的,你必羨慕。 16 但如今你數點我的腳步, 豈不窺察我的罪過嗎? 17 我的過犯被你封在囊中, 也縫嚴了我的罪孽。 18 山崩變為無有; 磐石挪開原處。 19 水流消磨石頭, 所流溢的洗去地上的塵土; 你也照樣滅絕人的指望。 20 你攻擊人常常得勝,使他去世; 你改變他的容貌,叫他往而不回。 21 他兒子得尊榮,他也不知道, 降為卑,他也不覺得。 22 但知身上疼痛, 心中悲哀。 在第十一章,瑣法以他蠻橫、幼稚、不懂裝懂的自信心加入討論。約伯在第十二 章開始回應,他駁斥瑣法輕蔑的言語,並再次堅持他對自己情況的看法。他的朋 友們並不是全知的──約伯的觀點絕不能這麼快就被漠視。 「你們真是子民哪」──就是有知識的子民──約伯悲痛地評論「你們死亡,智


慧也就滅沒了。但我也有聰明,與你們一樣」 (十二 3) 。約伯一面奚落他的朋友 們文不對題,一方面也因成為他們嘲笑的對象而痛苦。「我這求告神,蒙他應允 的人,竟成了朋友所譏笑的;公義完全人竟受了人的譏笑。」(十二 4) 神的智慧和能力 在十二章 13 節至十三章 1 節,約伯描繪神的智慧和全能。神的能力是無人能駁 的,在大自然、人類社會、宗教團體、國家及國際事務上(十二 15~25) ,都能 看到神的能力。但約伯以近乎宿命論的絕望語氣表達這一點:瑣法,在神的智慧 和全能上,你沒有甚麼可以教導我!我明白神是全能的,但這為我帶來甚麼好處? 「這一切,我眼都見過,我耳都聽過,而且明白。你們所知道的,我也知道……。」 (十三 1~2)但這沒有實際的幫助。瑣法,不要叫我悔改,我要親自向神理論! (十三 3~4) 約伯知道他並非全然無罪,但他確實沒有作過任何可能直接招致這麼大懲罰的壞 事。這些無用的醫生只是掩飾問題(十三 4) ,他們為什麼不乾脆閉嘴算了?(十 三 13) 所以,在下一段(十三 13 及下) ,約伯向神申辯,主要是求兩件事:他呼求「就 是把你的手縮回,遠離我身」,以及「又不使你的驚惶威嚇我」(十三 21)。 約伯想脫離他的悲慘遭遇,但他更希望不要從「信靠神」變成「懼怕神」。最令 他擔心的是,他會不會發現神原來是一頭怪獸,他根本就信錯了對象。而這是否 不可能呢? 「你為何掩面、拿我當仇敵呢?」 (十三 24)在這裡,約伯被困在焦慮的狀態中, 帶有相當多妄想的成分。他正遭受迫害;他發現神令人害怕;他瀕臨不存在的邊 緣,眼晴望著無底深淵。 創立臨床神學協會(Clinical Theology Association)的宣教士暨精神病醫師──雷 克醫師(Dr. Frank Lake)在討論妄想症時曾探究約伯這方面的感受。他寫道:約 伯記中強烈表達了「因體會到神的世界具有迫害本質,而產生難以抹滅的感受」。 11 在其中,「存在本身」是致死的驚恐,「幸福」也已失落。他繼續形容某些人 的感受,他們真實的存在墜落至無底深淵,迫害的焦慮和妄想佔據他們。這時候, 似乎我們所有「幸福的權利被不公平地抑制」。而當這種情況發生時, 人會傾向預測此後生活環境中都會有迫害。而當其生活狀況確實如同約伯般受到 迫害時,整個人就充滿神很殘酷的感覺而不得舒緩。12 約伯悲歎人類的脆弱 當我們翻到約伯記第十四章,我們發現約伯再一次深思,神以毀滅者的姿態臨到 他的事實。樹似乎還有指望──若被砍下,還會再次發芽(十四 7),但約伯卻 沒有這種盼望;甚至神似乎是「滅絕人的指望」(十四 19)。 約伯在絕望的暗坑中,如今沮喪如一片黑雲般淹沒他。那些曾患憂鬱症的人明白 約伯的意思, 「但知身上疼痛,心中悲哀」 (十四 22) 。憂鬱的人會完全只顧自己, 除了自己悲慘的困境之外,什麼都看不見。 沮喪是人類可能面對的最大痛苦之一。深沉的黑暗蓋過心思和心靈、感覺自己毫


無價值與希望、無法入睡、沒有胃口、昏昏沉沉、缺乏動力、持續哭泣無法克制、 經常渴慕以死解脫。這些事加起來成為心思上的疾病,有時變得完全無法忍受。 我近來──不知何故──失去我所有的歡笑,摒棄所有運動的習慣;而這確實大 大影響了我的性情,這漂亮的身軀以及這個世界,對我來說好像一個貧瘠的海岬。 13 有時候,憂鬱症與體內的化學物質有關,而這種所謂「內因性」的沮喪,通常可 以藉著適當的藥物治療得到幫助。有時候,如約伯的情況,沮喪是一種反應狀況, 是心思和身體對外在因素的一種反應,這是面對「失去」時一種非常普遍的反應。 還有些時候,沮喪是人在道德上犯罪後的屬靈反應,但在這裡約伯的情形肯定不 是如此。 難怪約伯朋友們的善意勸告完全沒有擊中要點。 是否仍有希望? 然而約伯不是完全在谷底,因為在先前的幾句經文中,即十四章 12~17 節,他 似乎閃過一線希望。 「等到」 (until)一詞出現過一次以上。約伯堅持下去直等到事物改變。 「人若死 了豈能再活呢?……等我被釋放的時候來到。你呼叫,我便回答;你手所作的, 你必羨慕。」 (十四 14~15)會不會有那麼一刻,神的憤怒會過去,約伯會被記 念,他的釋放會來到?神會不會再次喜悅與約伯交通?這一刻會不會來到? 這個擁有信心和純正的人堅持著──哦,如此短暫!──小小的希望,或許,他 盼望的是復活? 4. 第四階段:辯護的希望開始增長(十六~十七) 約伯形容他的朋友們為「可悲的輔導者」(十六 1~5) 1 約伯回答說: 2 這樣的話我聽了許多; 你們安慰人,反叫人愁煩。 3 虛空的言語有窮盡嗎? 有甚麼話惹動你回答呢? 4 我也能說你們那樣的話; 你們若處在我的境遇, 我也會聯絡言語攻擊你們, 又能向你們搖頭。 5 但我必用口堅固你們, 用嘴消解你們的憂愁。 約伯向神控訴(十六 6~17) 6 我雖說話,憂愁仍不得消解; 我雖停住不說,憂愁就離開我嗎? 7 但現在神使我困倦, 使親友離開我,


8 又抓住我,作見證攻擊我; 我身體的枯瘦也當面見證我的不是。 9 主發怒撕裂我,逼迫我, 向我切齒; 我的敵人怒目看我。 10 他們向我開口, 打我的臉羞辱我, 聚會攻擊我。 11 神把我交給不敬虔的人, 把我扔到惡人的手中。 12 我素來安逸,他折斷我, 掐住我的頸項,把我摔碎, 又立我為他的箭靶子。 13 他的弓箭手四面圍繞我; 他破裂我的肺腑,並不留情, 把我的膽傾倒在地上, 14 將我破裂又破裂, 如同勇士向我直闖。 15 我縫麻布在我皮膚上, 把我的角放在塵土中。 16 我的臉因哭泣發紫, 在我眼皮中有死蔭。 17 我的手中卻無強暴; 我的祈禱也是清潔。 約伯希望上訴他在天上的「證人」(十六 18~十七 2) 18 地啊,不要遮蓋我的血! 不要阻擋我的哀求! 19 現今,在天有我的見證, 在上有我的中保。 20 我的朋友譏誚我, 我卻向神眼淚汪汪。 21 願人得與神辯白, 如同人與朋友辯白一樣; 22 因為再過幾年, 我必走那往而不返之路。 十七 1 我的心靈消耗,我的日子滅盡; 墳墓為我預備好了。 2 真有戲笑我的在我這裡,


我眼常見他們惹動我。 約伯盼望死亡(十七 3~16) 3 願主拿憑據給我,自己為我作保。 在你以外誰肯與我擊掌呢? 4 因你使他們心不明理, 所以你必不高舉他們。 5 控告他的朋友、以朋友為可搶奪的, 連他兒女的眼睛也要失明。 6 神使我作了民中的笑談; 他們也吐唾沬在我臉上。 7 我的眼睛因憂愁昏花; 我的百體好像影兒。 8 正直人因此必驚奇; 無辜的人要興起攻擊不敬虔之輩。 9 然而,義人要持守所行的道; 手潔的人要力上加力。 10 至於你們眾人,可以再來辯論吧! 你們中間,我找不著一個智慧人。 11 我的日子已經過了; 我的謀算、我心所想望的已經斷絕。 12 他們以黑夜為白晝, 說:亮光近乎黑暗。 13 我若盼望陰間為我的房屋, 若下榻在黑暗中, 14 若對朽壞說:你是我的父; 對蟲說:你是我的母親姊妹; 15 這樣,我的指望在哪裡呢? 我所指望的誰能看見呢? 16 等到安息在塵土中, 這指望必下到陰間的門閂那裡了。 從第十五章起是三位朋友的第二次發言和約伯的回答。由以利法開始,第十六章 是約伯的回答,如同前面,他加註:「你們安慰人,反叫人愁煩。」(十六 2) 他再次覺得是神使他困倦(十六 7)。約伯的無辜仍是弔詭──他能夠理解神是 這樣待不敬虔的人──但不該是他!(十六 11~17)他的眼睛因憂愁昏花(十 七 7),他的朋友是無用的輔導者(十七 10) 。他感覺幾乎沒有指望(十七 15)。 信心 這裡再一次,而且是更強烈地,有一段更有信心的話藏在這段發言中間。那在第 十四章出現過的短暫復活盼望,現在好像發展成一個更強的「證明無罪」的盼望,


不是在地上,乃是在天上, 「現今,在天有我的見證,在上有我的中保。」 (十六 19)這必定是指神,約伯在這裡暗示一個主題,這主題後來會越來越明顯,即透 過恢復神與他之間的交通,他會獲證為無罪, 「願主拿憑據給我,自己為我作保。」 他在十七章 3 節這樣說,他呼求神確保他的案件已被聽見。 現在越來越看不出他是否已絕望。論到他的朋友,約伯已經放棄他們,因為這已 成定局。論到神,約伯單向的憤怒已經轉變為雙向的接觸。至於神對待他的方式, 他仍覺得恐懼和不公平,但他也越來越覺得事情不像表面上所看到的,而終有一 天,在某時某地,他的無辜會得到證明。 這信心在途中受到幾次打擊,第十八章比勒達的第二次發言沒有任何助益。 5. 第五階段:救贖主活著!(十九) 約伯的耐性磨薄了(十九 1~6) 1 約伯回答說: 2 你們攪擾我的心, 用言語壓碎我要到幾時呢? 3 你們這十次羞辱我; 你們苦待我也不以為恥。 4 果真我有錯, 這錯乃是在我。 5 你們果然要向我誇大, 以我的羞辱為證指責我, 6 就該知道是神傾覆我, 用網羅圍繞我。 約伯感覺神離棄他(十九 7~12) 7 我因受委屈呼叫,卻不蒙應允; 我呼求,卻不得公斷。 8 神用籬笆攔住我的道路,使我不得經過; 又使我的路徑黑暗。 9 他剝去我的榮光, 摘去我頭上的冠冕。 10 他在四圍攻擊我,我便歸於死亡, 將我的指望如樹拔出來。 11 他的忿怒向我發作, 以我為敵人。 12 他的軍旅一齊上來, 修築戰路攻擊我, 在我帳棚的四圍安營。 約伯懇求他的朋友憐憫他(十九 13~22) 13 他把我的弟兄隔在遠處,


使我所認識的全然與我生疏。 14 我的親戚與我斷絕; 我的密友都忘記我。 15 在我家寄居的, 和我的使女都以我為外人; 我在他們眼中看為外邦人。 16 我呼喚僕人, 雖用口求他,他還是不回答。 17 我口的氣味,我妻子厭惡; 我的懇求,我同胞也憎嫌。 18 連小孩子也藐視我; 我若起來,他們都嘲笑我。 19 我的密友都憎惡我; 我平日所愛的人向我翻臉。 20 我的皮肉緊貼骨頭; 我只剩牙皮逃脫了。 21 我朋友啊,可憐我!可憐我! 因為神的手攻擊。 22 你們為甚麼彷彿神逼迫我, 吃我的肉還以為不足呢? 約伯肯定他的救贖主(十九 23~29) 23 惟願我的言語現在寫上, 都記錄在書上; 24 用鐵筆鐫刻, 用鉛灌在磐石上,直存到永遠。 25 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 末了他必站立在地上(和合本譯:末了必站立在地上)。 26 我這皮肉滅絕之後, 我必在肉體之外得見神。 27 我自己要見他, 親眼要看他,並不像外人。 我心在我裡面何等渴望!(和合本譯:我的心腸在我裡面消滅了!) 28 你們若說:我們逼迫他要何等地重呢? 惹事的根乃在乎他; 29 你們就當懼怕刀劍; 因為忿怒惹動刀劍的刑罰, 使你們知道有報應。 比勒達在第十八章的發言使約伯陷入絕望,他以痛苦的呼喊開始回應:「用言語


壓碎我要到幾時呢?」(十九 1) 至此,在這個故事裡,很明顯地約伯開始認為,神應該能夠處理得更好。如果像 比勒達這樣的人就是神差遣給他的朋友,誰還需要敵人?「就該知道是神傾覆我, 用網羅圍繞我。」 (十九 6) 「我因委屈呼叫,卻不蒙應允;我呼求,卻不得公斷。」 (十九 7) 魏恩波牧師(Pastor Richard Wurmbrand)過去時常提到他在極權主義政權下因信 仰而入獄的經歷,他描述從牢房傳來其他基督徒牢友的哀嚎聲,他們一個個因信 仰而受酷刑。他把手和頭向後甩,然後發出一聲又長又響,痛苦、恐懼的尖叫。 這是約伯在這裡的呼叫。關於他的痛苦,還有一點可說的,神把他的希望如樹拔 起(十九 10)。他的家人和朋友都令他失望(十九 13~14)。在他家寄居的和他 的僕人都把他看成外人(十九 15),他遭神和所有人離棄。他祈求的只是憐憫: 「我的朋友啊,可憐我!可憐我!因為神的手攻擊我。」 (十九 21)被神離棄的 恐懼持續著,他又失去了他所愛的(十九 19) ,這更加強了孤單和被隔離的感受。 然而在這裡,在絕望的一刻,在谷底,約伯的信心倒被提升到最高。現在他用一 些很難翻譯的話描述他的救贖主。他要記下他的感受,為著他離世之後,別人可 以聽到他對這件事的看法。 23 惟願我的言語現在寫上, 都記錄在書上; 24 用鐵筆鐫刻, 用鉛灌在磐石上,直存到永遠。 25 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 末了他必站立在地上(和合本譯:末了必站立在地上)。 26 我這皮肉滅絕之後, 我必在肉體之外得見神。 27 我自己要見他, 親眼要看他,並不像外人。 我心在我裡面何等渴望!(和合本譯:我的心腸在我裡面消滅了!) (十九 23~27) 現在他把他的信心投注在一個超越世俗經驗的救贖主身上。 贖回者(go  l)──近親的贖回者 約伯所用的字,在這裡翻譯為救贖主,希伯來文是 go  l。他的希望現在投注在一個贖回者(go  l)身上。在聖經中,贖回者往 往是指一個近親,有時是指最近的血親,為保存一些家族的權利而介入。或許是 為某個被謀殺的家族成員報仇,14 採取行動去贖回一些人,15 或一些財產。16 或是像路得記中的例子,與寡婦結婚,讓她已故的丈夫有後嗣。17 這個贖回的 習俗,是建立在親族的團結上。這個贖回者是指一個近親贖回者。 贖回者這個字也被立約的人用來指立約的神──耶和華。早期當神向摩西啟示祂 自己,並吩咐摩西去與法老交涉,釋放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為奴之地時,祂吩咐摩


西:「我是耶和華;我要用伸出來的膀臂重重地刑罰埃及人,救贖(g )你們 脫離他們的重擔,不做他們的苦工。」18 主把他的子民從奴僕的重擔中拯救出 來,便是他們近親的贖回者。在詩篇七十二篇,詩人說: 他要救贖(g )他們脫離欺壓和強暴; 他們的血在他眼中看為寶貴。19 耶和華──這位近親的贖回者──的拯救行動源自祂的愛,且表達出祂(以伸出 的膀臂)所作的救贖努力是何等珍貴無價。20 當約伯用這些字眼論及他寄望的對象時,我們確信這幅耶和華的圖畫一定浮現在 約伯的腦海裡。然而這幅圖畫也令人困惑,對於約伯,神曾經是他的敵人(十六 9) 、他的控訴者和他的對手。因此,約伯所期待的贖回者是不是來調解他與神之 間情況的第三者?有些解經者接受這看法,相信約伯對神的觀點,與我們剛剛簡 述有關贖回者的理解,是彼此矛盾的。即使這樣,無庸置疑地,在下一句經文中, 約伯說他在信心中期望「看見神」。因此,他求助的這位贖回者很有可能便是耶 和華──立約的主自己。那個站在法庭上為約伯行為辯護的便是神自己。或許這 段經文正是要讓我們看見約伯的神本質上的弔詭。約伯經歷過神以敵人的面貌臨 到他,在過去幾天內他看見的全是神黑暗的一面。先前約伯信心的對象是耶和華 (一 21) ,這是「主」與個人立約時所用的名字,但這名字在第二章之後已經沒 有再出現。在約伯的經驗中, 「耶和華」好像已經被「全能者」所代替。但現在, 在屬天敵對勢力的打擊之下,約伯仍持守他對立約之主的認識。這是耶和華,祂 曾伸出祂的膀臂救贖以色列人脫離埃及。這位耶和華──近親的贖回者──也將 會證明約伯的無辜! 辯護 神不會令他失望,當他的肉體完全被這些恐怖的瘡和死亡消滅時,活著的神會救 贖他並為他辯護。 「我知我的救贖主活著」,這句從加略山的十字架流傳下來的話,經常是基督徒 沮喪時安慰的源頭。這句話不單藉喪禮上的祈禱流傳千古,也藉著韓德爾所寫的 彌賽亞而成為不朽。儘管他們持守的圓滿基督教定義,對今日的我們而言,只是 約伯黎明前第一道曙光之一瞥,但約伯所相信的神,正是在基督裡向我們啟示的 神,是所有相信祂之人的近親救贖者和辯護者。何等奇妙!約伯知道得這麼少, 卻能夠說這麼多!我們有些人比起約伯來真是相形見絀,我們對神的知識遠超過 約伯,但我們對祂的信靠卻是這麼少。 接著在第二十章,瑣法再次破壞了一切。 6. 第六階段:自然神學的問題 約伯批評神管治世界的方式(二十一) 約伯懇求傾聽(二十一 1~6) 1 約伯回答說: 2 你們要細聽我的言語, 就算是你們安慰我。


3 請寬容我,我又要說話; 說了以後,任憑你們嗤笑吧! 4 我豈是向人訴冤? 為何不焦急呢? 5 你們要看著我而驚奇, 用手摀口。 6 我每逢思想,心就驚惶, 渾身戰兢。 罪惡者反倒富裕(二十一 7~16) 7 惡人為何存活, 享大壽數,勢力強盛呢? 8 他們眼見兒孫, 和他們一同堅立。 9 他們的家宅平安無懼; 神的杖也不加在他們身上。 10 他們的公牛孳生而不斷絕; 母牛下犢而不掉胎。 11 他們打發小孩出去,多如羊 他們的兒女踴躍跳舞。 12 他們隨著琴鼓歌唱,

又因簫聲歡喜。 13 他們度日諸事亨通, 安詳下入陰間(和合本譯:轉眼下入陰間)。 14 他們對神說:離開我們吧! 我們不願曉得你的道。 15 全能者是誰,我們何必事奉他呢? 求告他有甚麼益處呢? 16 但他們亨通不在乎自己(和合本譯:看哪,他們亨通不在乎自己); 因此我遠離惡人的計謀(和合本譯:惡人所謀定的離我好遠)。 惡人不常跌倒,但都會死亡(二十一 17~26) 17 惡人的燈何嘗熄滅? 患難何嘗臨到他們? 神何嘗發怒,向他們分散災禍呢? 18 他們何嘗像風前的碎 , 如暴風颳去的糠秕呢? 19 你們說:神為惡人的兒女積蓄罪孽; 我說:不如本人受報,好使他親自知道。 20 願他親眼看見自己敗亡,


親自飲全能者的忿怒。 21 他的歲月既盡, 他還顧他本家嗎? 22 神既審判那在高位的, 誰能將知識教訓他呢? 23 有人至死身體強壯, 盡得平靖安逸; 24 他的奶桶充滿, 他的骨髓滋潤。 25 有人至死心中痛苦, 終身未嘗福樂的滋味; 26 他們一樣躺臥在塵土中, 都被蟲子遮蓋。 朋友們的論證不符合約伯的經歷(二十一 27~34) 27 我知道你們的意思, 並誣害我的計謀。 28 你們說:霸者的房屋在哪裡? 惡人住過的帳棚在哪裡? 29 你們豈沒有詢問過路的人嗎? 不知道他們所引的證據嗎? 30 就是惡人在禍患的日子得存留, 在發怒的日子得逃脫。 31 他所行的,有誰當面給他說明? 他所做的,有誰報應他呢? 32 然而他要被抬到塋地; 並有人看守墳墓。 33 他要以谷中的土塊為甘甜; 在他以先去的無數, 在他以後去的更多。 34 你們對答的話中既都錯謬, 怎麼徒然安慰我呢? 在第二十章中,約伯對瑣法的回答不考慮屬世觀點。他的朋友們一直重複地談他 的罪,以及他悔改的需要。約伯將討論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現在他的焦點集中 在神管理這宇宙的方式。 約伯接受自己的生命是一個受苦的生命,並相信至終他的救贖主會證明他的無辜。 現在他開始討論「神義論」 (theodicy) ,也就是說,他嘗試在充滿苦難的世界中, 把神的方式合理化。 約伯的朋友認為神道德的宇宙是一個公義得到賞賜、罪惡得到懲罰的地方。約伯


無疑地也曾持相同觀點,但現在約伯反對他朋友的神學邏輯。我們還記得他的朋 友根據這邏輯得到的推論:約伯現在受苦,所以他一定曾犯過罪。但這與約伯所 有的經驗矛盾,不僅他自己確實無辜而受苦,惡人反倒真是過得很不錯!第二十 一章對惡人的昌盛有很多描述,他們好像經常活在平靖安逸之中。他們子孫增多, 他們平安死去,他們過著與神無關的生活。當惡人顯然過得比許多敬虔人更好時, 約伯的朋友們怎能繼續認定惡人將會一無所有呢?約伯嘗試讓神解開這個疑問。 「神既審判那在高位的,誰能將知識教訓他呢?」 (二十一 22)人的一生或在穩 妥中強健度過,或帶著心靈的痛苦度過,至終有甚麼分別呢?「他們一樣躺臥在 塵土中,都被蟲子遮蓋。」 (二十一 26)所以約伯向他可憐的安慰者說明他的觀 點,他們全部的推論都是基於「錯謬」(二十一 34)。認定人生的幸福是直接與 個人的敬虔有關,這是太過簡化的想法。這與事實相反。 約伯進入一個越來越明確的方向,正如我們先前所見,在詩篇七十三篇,當詩人 看見「惡人的平安」時,他的腳幾乎滑跌。21 有這麼多惡人過著安逸的生活, 為甚麼神容許這樣的事? 我實在徒然潔淨了我的心, 徒然洗手表明無辜。22 但詩人的思想達到一個轉捩點: 我思索怎能明白這事, 眼看實係為難, 等我進了神的聖所, 思想他們的結局。23 約伯不是太搆得上這種信心,但他清楚他朋友們簡單的方程式,只是「錯謬」 (二 十一 34)。 為神辯護 「神義」的問題在神學上引發基要的爭論。我們所經驗的世界是否就是神原先所 創造的?如果是,我們可能會認為神並不是作得很好,或者這世界基本上就是有 瑕疪和墮落的,不然,神為何容許祂美好的創造受到破壞?我們能否容許神置身 事外,將世界內部的失敗歸咎於罪、自私或撒但?如果我們這麼作,是否就表示 神的能力是如此有限,以致祂沒有能力控制這世界上的事? 進一步的爭議關乎我們怎麼看神在世界上的作為。創造時神是否僅僅將這世界上 緊發條,讓它自己去運作,而祂自己退到某個距離(如自然神論的主張)以外, 沒有進一步直接參與世界的運作?抑或是,神能夠直接介入世上的日常生活,受 世上發生的事所影響,而且如果祂想要的話,祂能夠予以改變?若是這樣,我們 會質疑為甚麼神沒有改變某些我們看來似乎是罪惡或無謂的受苦等類的事?又 或許神自己也是這世界活動的一部分?是否所有發生的事都該視為由神發起的 活動?是否神自己密切參與在世界的機會和改變之中,卻沒有從外面「介入」, 而寧可在痛苦和喜樂之中被人發現? 神學的爭論


世界上罪惡和痛苦的問題,是關於神的本質以及創造的本質這些重大問題的一部 分。24 神學家為這些問題爭論了很久,公元第二世紀,愛任紐(Irenaeus)發展 了「神義論」,他認為人類雖是照著神的形像創造的,卻不是神成熟的樣式,要 將人煉淨,達到神樣式的過程中,還有很多事要作。這宇宙,連同它所有的奧祕 和痛苦,是神進行煉淨工作的範圍,這世界是一個「製造靈魂的山谷」(vale of soul-making,套用濟慈 [ John Keats ] 的詞彙) 。「罪惡」必須被視為「良善」的 僕人。與愛任紐相反,在公元第四世紀,奧古斯丁,比較強調世界是墮落的,神 所創造的宇宙,原本是良善的,罪惡代表有些地方出了差錯。罪惡不是神的意願 和創造,但這不代表它不真實,或是能夠被忽略。奧古斯丁對罪惡偏激的觀點, 將他引到樂觀主義,它的基礎不在於世界會漸漸改善,而在於需要神的恩典來進 行拯救和恢復。 約伯記這卷書沒有回答「神義」的問題:它沒有告訴我們面對苦難時,如何證明 神的作法是合理的。其實,在約伯記中,這些問題沒有被當作神學討論用的理論 問題,而是被視為個人的受苦問題,因為這侵犯到一個人,使這人受痛苦。約伯 的問題比較不是在知識層面上理解的問題,而是他個人與永活神之間活潑關係上 的根本危機。 在書的結尾我們將會看見,約伯對神管治世界之方式的質疑,會被丟回來反問約 伯。他作事情會不會厚此薄彼?約伯有什麼能力能控制宇宙中的任何一件事?有 些問題至今仍沒有答案,但這些問題的背景是:神至終親自向人啟示祂自己,並 且──讓我們這樣說──祂為自己管治這世界的方式負上完全的責任。 從我們基督徒的觀點來看也是一樣。對於「苦難的問題」,我們還是有不確定之 處。苦難對我們仍是一個問題,因為它似乎引發有關我們所信之神的良善、能力 或智慧的問題。但神在基督裡臨到我們,不是作為邏輯性詭辯的結論,解決我們 知識上的所有困難,而是作為一個在十字架上被釘死的人,擔負我們的苦痛和悲 傷。有關「神義」的各種問題,需要在「被釘死之神」的亮光中徹底重新思考。 25 我們可能找不到答案,但我們發現,在我們痛苦和問題的深處,神在基督的 位格裡與我們同在。正是與祂的相交帶給我們恩典,使我們能帶著疑問和不確定 而活。 7. 第七階段:渴望與神相交(二十三~二十四) 約伯渴望與神相交(二十三 1~7) 1 約伯回答說: 2 如今我的哀告還算為悖逆; 我的責罰比我的唉哼還重。 3 惟願我能知道在哪裡可以尋見神, 能到他的臺前, 4 我就在他面前將我的案件陳明, 滿口辯白。 5 我必知道他回答我的言語,


明白他向我所說的話。 6 他豈用大能與我爭辯嗎? 必不這樣!他必理會我。 7 在他那裡正直人可以與他辯論; 這樣,我必永遠脫離那審判我的。 神好像難以接近(二十三 8~17) 8 只是,我往前行,他不在那裡, 往後退,也不能見他。 9 他在左邊行事,我卻不能看見, 在右邊隱藏,我也不能見他。 10 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 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 11 我腳追隨他的步履; 我謹守他的道,並不偏離。 12 他嘴唇的命令,我未曾背棄; 我看重他口中的言語,過於我需用的飲食。 13 只是他心志已定,誰能使他轉意呢? 他心裡所願的,就行出來。 14 他向我所定的,就必做成; 這類的事他還有許多。 15 所以我在他面前驚惶; 我思念這事便懼怕他。 16 神使我喪膽; 全能者使我驚惶。 17 我的恐懼不是因為黑暗, 也不是因為幽暗蒙蔽我的臉。 為甚麼神在人類的罪惡之前好像沒有行動?(二十四 1~17) 1 全能者為何不定期審判?(和合本譯:全能者既定期罰惡,) 為何不使認識他的人看見那日子呢? 2 有人挪移地界, 搶奪群畜而牧養。 3 他們拉去孤兒的驢, 強取寡婦的牛為當頭。 4 他們使窮人離開正道; 世上的貧民盡都隱藏。 5 這些貧窮人如同野驢出到曠野,殷勤尋找食物; 他們靠著野地給兒女糊口, 6 收割別人田間的禾稼,


摘取惡人餘剩的葡萄, 7 終夜赤身無衣, 天氣寒冷毫無遮蓋, 8 在山上被大雨淋濕, 因沒有避身之處就挨近磐石。 9 又有人從母懷中搶奪孤兒, 強取窮人的衣服為當頭, 10 使人赤身無衣,到處流行, 且因飢餓扛抬禾捆, 11 在那些人的圍牆內造油,醡酒, 自己還口渴。 12 在多民的城內有人唉哼, 受傷的人哀號; 神卻不理會那惡人的愚妄。 13 又有人背棄光明, 不認識光明的道, 不住在光明的路上。 14 殺人的黎明起來, 殺害困苦窮乏人, 夜間又做盜賊。 15 姦夫等候黃昏, 說:必無眼能見我, 就把臉蒙蔽。 16 盜賊黑夜挖窟窿; 白日躲藏, 並不認識光明。 17 他們看早晨如幽暗, 因為他們曉得幽暗的驚駭。 繼第二十二章以利法的發言之後,在第二十三及二十四章約伯的經歷前進到一個 更深的階段,他進一步表達他對神的態度。在這裡,與其說他尋求明白,毋寧說 他是深深渴慕從心的深處與神相交。 「惟願我能知道在哪裡可以尋見神。」 (二十 三 3)「只是,我往前行,他不在那裡,往後退,也不能見他。他在左邊行事, 我卻不能看見,在右邊隱藏,我也不能見他。」(二十三 8~9) 約伯心裡知道,無論透過神學辯論、為未犯之罪懺悔或是自我提升都不能解決他 的問題,惟有靠著與神相交的恩賜才能解決。這是他現在所倚靠的──倚靠他的 希望。 依他目前的經歷,神好像不能接近,然而在二十三章 10 節,可以在榮耀中看見 信心的深度:「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他說:


神雖使我喪膽(二十三 16) ,我仍保持我的純正(二十三 11,譯註:原書是二十 六 11,似不正確,應為二十三 11) ,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生命可以重新 開始!然後約伯在第二十四章又開始困惑,問神為甚麼好像對惡人無動於衷。他 們似乎帶著一切逃脫,神卻沒有懲罰他們。 約伯記二十四章 2~6 節列出發生在約伯周遭的種種罪行,其中大部分是違反舊 約其他書卷的嚴重罪行,在第 1 及 17 節,約伯控訴神似乎沒有對他們採取任何 行動。再一次,約伯對神表面上的不公平感到困惑。 下一段經文提出一個問題。乍看之下二十四章 18~25 節的言論好像幾乎與本章 先前的言論相反,而且與約伯的其他言論不一致。這使得某些解經家認為這些經 文實際上是比勒達或瑣法的發言。但從另一方面來看,或許約伯正是在表達他的 混亂。這一刻他認為那些惡人太輕易地逃脫刑罰,下一刻他又想起他們和他一樣, 也不能逃脫死亡的定律。無論如何,這是一首憂傷的哀歌,論到生命的脆弱和挫 折: 18 這些惡人猶如浮萍快快飄去。 他們所得的分在世上被咒詛; 他們不得再走葡萄園的路。 19 乾旱炎熱消沒雪水; 陰間也如此消沒犯罪之輩。 20 懷他的母要忘記他; 蟲子要吃他,覺得甘甜; 他不再被人記念。 不義的人必如樹折斷。 21 他惡待不懷孕不生養的婦人, 不善待寡婦。 22 然而神用能力保全有勢力的人; 那性命難保的人仍然興起。 23 神使他們安穩,他們就有所倚靠; 神的眼目也看顧他們的道路。 24 他們被高舉,不過片時就沒有了; 他們降為卑,被除滅,與眾人一樣, 又如榖穗被割。 25 若不是這樣,誰能證實我是說謊的, 將我的言語駁為虛空呢? (二十四 18~25) 8. 約伯記二十六至二十七章 第二十六及二十七章的次序有些混亂,留下許多不明確的部分。有些解經家還是 將部分經文分配給比勒達和瑣法。但在第二十七章一開始,約伯大膽地將他最後 一次的忿怒拋向他的朋友:


1 約伯接著說: 2 我指著永生的神起誓,神奪去我的理, 全能者使我心中愁苦。 3 只要我的生命尚在我裡面; 神所賜呼吸之氣仍在我的鼻孔內, 4 我的嘴決不說非義之言; 我的舌也不說詭詐之語。 5 我斷不以你們為是; 我至死必不以自己為不正! 6 我持定我的義,必不放鬆; 在世的日子,我心必不責備我。 (二十七 1~6) 約伯能夠說:「我的良心是潔淨的。」 良心 良心不總是通往真理的可靠指引,而且我們有責任教導我們的良心,使它與神啟 示給我們的客觀真理一致。但是良心絕不能被置之不理。正是這種「對心的理解 或感知的情操」 (如十八世紀神學家蒲脫勒主教 [ Bishop Butler ] 所說的) ,26 使 得我們裡面的人可以聽見神的聲音。正如一九四五年被納粹黨處死的德國偉大神 學家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曾經寫道: 良心來自人的深處,位於超越人自己的意志和理智之處。人之所以能聽見良心的 聲音,是因為人會發出要與良心一致的內在呼召。良心就如同對人失去這一致性 的一種控告,又如對人失去自我的一種警告。27 對基督徒而言,這種對純正及個人一致性的呼召,正是呼籲我們要以在耶穌基督 裡的神為中心。 這不是說,我們裡面的人所發出的每個聲音都一定是神的聲音。德國納粹國家社 會主義者可能會說:「希特勒就是我的良心。」以下再引潘霍華的話: 自基督──這真正的神和真正的人──成為我個人存在之一致性的焦點,正式說 來,良心確實仍是那呼籲「實際的我」與「我自己」一致的呼召,但這個一致性…… 必須藉著與耶穌基督的相交才能實現。28 然後,秉持著反對國家社會主義者的良心,他說: 「耶穌基督已經成為我的良心。」 29 因此良心必須受訓練。基督徒的良心必須受教育,去聆聽對個人純正的呼召,以 及與耶穌基督相交的呼召。但儘管良心需要受訓練,人卻不可能將良心置之不 理。 約伯在他的良心裡保持他的純正,他學習聆聽那對他自己之純正的呼召,也是與 神有更深之相交的呼召。否定它,就是否定他這個人的存在。 9. 約伯的天路歷程 現在他的三個朋友發言已畢,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都已經說了他們所要說的話。


約伯也已經回應──不是回答他們所有的論點(因為他感覺他們太離題),而是 回答他自己的情況。 我們曾經看過他悲傷的七個階段。先是震驚和不發一語,一段時間之後,開始第 二及三章的悲歌、渴望和質疑,第四章一開始我們看到他對神憤怒,拒絕接受現 況。九至十章,面對神之全能的沮喪,取代了在神之箭面前憤怒的質問。十二至 十四章,讓我們看到約伯的驚惶,一方面是由於神表面上的缺席,一方面也是由 於祂令人畏懼的同在,約伯的情緒轉變為焦慮和妄想。經過這麼多章之後,開始 有了一絲希望的曙光,這希望在十六至十七章成長,但又再次破滅。第十九章這 希望達到高峰,約伯相信有一天他的近親拯救者會為他辯白。接著約伯進入質問 的時期,他質問神管治世界的方法,為讀者帶出「神義」的問題:面對這麼多無 法解釋的痛苦,我們如何合理化神對這世界的管治方式? 最後,約伯熱切期望有一刻,他與神的相交可以恢復。屆時他的悲傷可以化解, 生活可以重新再開始,一切可以再恢復正常。或許甚至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約伯 曾受過的痛苦可以有一些意義。 一些暗示 在這裡,讓我們暫停一下,看看這天路歷程的一些隱含意義。雖然這些隱含的意 義對世上苦難的問題不能提供任何答案,卻讓我們看見一個人開始找到處理痛苦 的方式。他沒有隱藏他的感受,約伯記這卷書的優點之一是它赤裸裸地記載約伯 最深的痛苦及最深的渴望。讀到本書的結尾時,我們將會聽見神自己從旋風中說 話,而對於約伯所經歷過的信心掙扎,我們會有更深入的觀點。但即使是現在, 我們也開始體會需要從信仰之旅的角度來理解約伯的經歷。事情不是一下子就變 得清清楚楚,在他天路歷程中不同的階段,他都在學習與神的法則有關的不同事 物。有時候神好像完全不在場,又有些時候神好像穿上敵人的衣服。約伯必須處 理他的悲傷,這需要時間,這是一個必須經歷的過程──不是一下子全部發生; 悲傷的螺旋有時是一次又一次地盤繞迴旋著。 其實情緒是呈螺旋的形狀。曾讀過魯益師的《卿卿如晤》一書者,會認出約伯的 經歷相當於魯益師所形容的喪親經歷: 今晚所有剛開始的悲傷記憶又再次打開;氣憤的言語、悲苦的憤恨、胃部的躁動、 夢魘的虛幻、吞下的眼淚。因為對悲傷的人而言,無一事可以保持原狀。好不容 易擺脫一個悲傷的階段,但它又一再浮現,一次又一次。每件事都在重複,我是 否走在一個圓圈當中?我敢不敢指望我是在一個螺旋形之中? 但若我是在螺旋形之中,我是往上或是往下?30 但約伯問題的核心不單是他喪失了財產、家人或健康,也不單是疾病的痛苦或他 對朋友們的絕望。他的問題是與神有關,為甚麼神離棄了他?為甚麼神離他這麼 遠?為甚麼神不回應他的禱告? 希望的開始 就在這裡,在問題和絕望中,我們找到希望的種籽。經過這幾章之後,我們看見 希望開始成長,其高峰在於相信有一天約伯終究會恢復與神的相交。約伯說,會


有一位仲裁者「可以向我們兩造按手」(九 33),而且他不單是仲裁者,還是見 證人(十六 19) ;不單是見證人,還是救贖主,一位近親的救贖者,他會為他辯 白(十九 25) 。神自己會站在他這邊,而且,有一天一切都會成為美好。他也許 不會在死去之前看見自己獲證無罪,但他最終的希望是在神那裡。 10. 約伯最後的立場(二十九~三十一) 現在我們會暫時跳過第二十八章,為了某些理由(讀者等一下就會明白),在下 一章我們會回頭來看第二十八章。現在我們翻到二十九至三十一章,約伯為他的 行為作最後長篇的演講。這是約伯最後的立足點,在以利戶出人意外的插入和神 自己從旋風中回答之前,這是約伯最後的獨白。 約伯回顧過去的幸福(二十九 1~25) 1 約伯又接著說: 2 惟願我的景況如從前的月份, 如神保守我的日子。 3 那時他的燈照在我頭上; 我藉他的光行過黑暗! 4 我願如壯年的時候: 那時我在帳棚中, 神待我有密友之情; 5 全能者仍與我同在; 我的兒女都環繞我。 6 奶多可洗我的腳; 磐石為我出油成河。 7 我出到城門, 在街上設立座位; 8 少年人見我即退到一旁(和合本譯:少年人見我而迴避), 老年人也起身站立; 9 首領都停止說話(和合本譯:王子都停止說話), 用手摀口; 10 貴族靜默無聲(和合本譯:首領靜默無聲), 舌頭貼住上膛。 11 耳朵聽我的,就稱我有福; 眼睛看我的,便稱讚我; 12 因我拯救哀求的困苦人, 和無人幫助的孤兒。 13 將要滅亡的為我祝福; 我也使寡婦心中歡樂。 14 我以公義為衣服, 以公平為外袍和冠冕。


15 我為瞎子的眼, 瘸子的腳。 16 我為窮乏人的父; 素不認識的人,我查明他的案件。 17 我打破不義之人的牙 , 從他牙齒中奪了所搶的。 18 我便說:我必死在家中, 必增添我的日子,多如塵沙。 19 我的根長到水邊; 露水終夜霑在我的枝上。 20 我的榮耀在身上增新; 我的弓在手中日強。 21 人聽見我而仰望, 靜默等候我的指教。 22 我說話之後,他們就不再說; 我的言語像雨露滴在他們身上。 23 他們仰望我如仰望雨, 又張開口如切慕春雨。 24 他們不敢自信,我就向他們含笑; 他們不使我臉上的光改變。 25 我為他們選擇道路,又坐首位; 我如君王在軍隊中居住, 又如弔喪的安慰傷心的人。 約伯為他現今的不幸悲傷(三十 1~31) 1 但如今,比我年少的人戲笑我; 其人之父我曾藐視, 不肯安在看守我羊

的狗中。

2 他們壯年的氣力既已衰敗, 其手之力與我何益呢? 3 他們因窮乏飢餓,身體枯瘦, 在荒廢淒涼的幽暗中齦乾燥之地, 4 在草叢之中採鹹草, 羅騰的根為他們的食物。 5 他們從人中被趕出; 人追喊他們如賊一般, 6 以致他們住在荒谷之間, 在地洞和巖穴中; 7 在草叢中叫喚,


在荊棘下聚集。 8 這都是愚頑下賤人的兒女; 他們被鞭打,趕出境外。 9 現在這些人以我為歌曲, 以我為笑談。 10 他們厭惡我,躲在旁邊站著, 不住地吐唾沬在我臉上。 11 鬆開他們的繩索苦待我, 在我面前脫去轡頭。 12 這等人在我右邊襲擊我(和合本譯:這等下流人在我右邊起來), 設下網羅要圈我的腳(和合本譯:推開我的腳), 築成戰路來攻擊我。 13 這些無人幫助的, 毀壞我的道,加增我的災。 14 他們來如同闖進大破口, 在毀壞之間滾在我身上。 15 驚恐臨到我, 驅逐我的尊榮如風; 我的福祿如雲過去。 16 現在我心極其悲傷; 困苦的日子將我抓住。 17 夜間,我裡面的骨頭刺我, 疼痛不止,好像齦我。 18 因神的大力,我的外衣污穢不堪, 又如裡衣的領子將我纏住。 19 神把我扔在淤泥中, 我就像塵土和爐灰一般。 20 主啊,我呼求你,你不應允我; 我站起來,你就定睛看我。 21 你向我變心,待我殘忍, 又用大能追逼我, 22 把我提在風中,使我駕風而行, 又使我消滅在烈風中。 23 我知道要使我臨到死地, 到那為眾生所定的陰宅。 24 然而,人仆倒豈不伸手? 遇災難豈不求救呢? 25 人遭難,我豈不為他哭泣呢?


人窮乏,我豈不為他憂愁呢? 26 我仰望得好處,災禍就到了; 我等待光明,黑暗便來了。 27 我心裡煩擾不安, 困苦的日子臨到我身。 28 我面發黑並非因日曬; 我在會中站著求救。 29 我與野狗為弟兄, 與鴕鳥為同伴。 30 我的皮膚黑而脫落; 我的骨頭因熱燒焦。 31 所以,我的琴音變為悲音; 我的簫聲變為哭聲。 約伯如同在法庭上堅稱他的純正(三十一 1~40) 1 我與眼睛立約, 怎能戀戀瞻望處女呢? 2 從至上的神所得之份, 從至高全能者所得之業是甚麼呢? 3 豈不是禍患臨到不義的, 災害臨到作孽的呢? 4 神豈不是察看我的道路, 數點我的腳步呢? 5 我若與虛謊同行, 腳若追隨詭詐; 6 我若被公道的天平稱度, 使神可以知道我的純正; 7 我的腳步若偏離正路, 我的心若隨著我的眼目, 若有玷污粘在我的手上; 8 就願我所種的有別人吃, 我田所產的被拔出來。 9 我若受迷惑,向婦人起淫念, 在鄰舍的門外蹲伏, 10 就願我的妻給別人推磨, 別人也與她同室。 11 因為這是大罪, 是審判官當罰的罪孽。 12 這本是火焚燒,直到毀滅,


必拔除我所有的家產。 13 我的僕婢與我爭辯的時候, 我若藐視不聽他們的情節; 14 神興起,我怎樣行呢? 他察問,我怎樣回答呢? 15 造我在腹中的,不也是造他嗎? 將他與我摶在腹中的豈不是一位嗎? 16 我若不容貧寒人得其所願, 或叫寡婦眼中失望, 17 或獨自吃我一點食物, 孤兒沒有與我同吃; 18 從幼年時孤兒與我同長,好像父子一樣; 我從出母腹就扶助寡婦。 19 我若見人因無衣死亡, 或見窮乏人身無遮蓋; 20 我若不使他因我羊的毛得暖, 為我祝福; 21 我若在城門口見有幫助我的, 舉手攻擊孤兒; 22 情願我的肩頭從缺盆骨脫落, 我的膀臂從羊矢骨折斷。 23 因神降的災禍使我恐懼; 因他的威嚴,我不能妄為。 24 我若以黃金為指望, 對精金說:你是我的倚靠; 25 我若因財物豐裕, 因我手多得資財而歡喜; 26 我若見太陽發光, 明月行在空中, 27 心就暗暗被引誘, 口便親手; 28 這也是審判官當罰的罪孽, 又是我背棄在上的神。 29 我若見恨我的遭報就歡喜, 見他遭災便高興; 30 我沒有容口犯罪, 咒詛他的生命; 31 若我帳棚的人未嘗說,


誰不以主人的食物吃飽呢? 32 從來我沒有容客旅在街上住宿, 卻開門迎接行路的人; 33 我若像亞當遮掩我的過犯, 將罪孽藏在懷中; 34 因懼怕大眾, 又因宗族藐視我使我驚恐, 以致閉口無言,杜門不出; 35 惟願有一位肯聽我! 看哪,在這裡有我所劃的押, 願全能者回答我! 36 願那敵我者所寫的狀詞在我這裡! 我必帶在肩上,又綁在頭上為冠冕。 37 我必向他述說我腳步的數目, 必如君王進到他面前。 38 我若奪取田地,這地向我喊冤, 犁溝一同哭泣; 39 我若吃地的出產不給價值, 或叫原主喪命; 40 願這地長蒺藜代替麥子, 長惡草代替大麥。 約伯就結束了他的發言。 事實上約伯開始吐露,他沒有別的話可說。 約伯回顧 在二十九章 1 節,我們又看到開場白:「約伯又接著說。」約伯渴求那種神立刻 出現的感覺,如同過去曾經歷過的。引用古柏的話: 我首次遇見神時曾經歷的神恩如今何在?…… 我曾一度享受何等平安的時刻! 這些記憶仍是如此甜蜜! 但它們卻留下一個 這世界永不能填滿的 心痛的空白。31 約伯回想過去那些日子。如果能再次回到從前多好!「惟願我的景況如從前的月 份,如神保守我的日子。那時他的燈照在我頭上;我藉他的光行過黑暗。」(二 十九 2~3)2~11 節,是一個對昔日的渴望,充滿悲傷。然後在第 11 節,約伯 的熱情恢復了一點點:我以前是有福的!他回想曾如何幫助那些貧窮的和孤兒、 將要滅亡的和寡婦。他照顧瞎眼的和瘸腿的、窮乏人和素不認識的人。他帶著平 安的意念前瞻他的死亡。21~25 節,他回想曾如何在社會中受到尊敬,如何像


君王在軍隊中居住。約伯確實曾經是一位很尊貴的人,「但如今,比我年少的人 戲笑我;其人之父我曾藐視。」(三十 1) 約伯現在的苦難 三十章 1~8 節,約伯提醒自己,人們如何戲弄他, 「以我為笑談」 (三十 9) ,因 為「神鬆開他們的繩索苦待我」(三十 11)。 現在……現在是多麼不同。 三十章 16~19 節,約伯將他的感受分類:生命如退潮、困苦抓住他、他的骨頭 被刺穿、折磨他的疼痛不止;他被扔在淤泥中化為塵土和爐灰。 最難受的是神的沉默。「主啊,我呼求你,你不應允。」(二十 30)這是最難受 的酷刑──這看來是神的殘酷。 約伯表達他被逼到深淵:「我仰望得好處,災禍就到了;我等待光明,黑暗便來 了。我心裡煩擾不安,困苦的日子臨到我身。」(三十 26~27) 然後,用緊握的拳頭搖動天地,約伯如同王子般再次昂首,堅決主張他的無辜。 約伯堅稱他的純正 第三十一章一開始就像法律的宣誓。宣誓的公式「若我曾……就……」一再出現。 就純潔(三十一 1)、誠實(三十一 5)、信用(三十一 13~14)、公平(三十一 16~17)、道德次序(三十一 24~28)、對鄰舍之愛(三十一 29~30)而論── 我所作是對的!看哪,在這裡有我所劃的押,願全能者回答我!(三十一 35) 何等勇敢!何等純正!何等對神的信心──如此冒險挑戰神!即使他很快就會 知道,他所說的是出於對神作為的無知,我們卻不得不欣賞他對神的信靠,他明 白神能夠承當──因此他把所有的困擾都拋到神那裡去。自始至終,約伯的臉面 一直都向著神。 35 惟願有一位肯聽我! 看哪,在這裡有我所劃的押,願全能者回答我! 36 願那告我的人寫下他的狀詞!(和合本譯:願那敵我者所寫的狀詞在我這裡!) 我必帶在肩上,又戴在頭上為冠冕(和合本譯:又綁在頭上為冠冕)。 37 我必向他說明我所行的每一步路(和合本譯:我必向他述說我腳步的數目), 必如君王進到他面前。 (三十一 35~37) 如果神前來答覆我祂作了甚麼,我會如王子般與祂會面。我以神的公平和良善為 我的立足點。 諷刺的是,約伯在這裡挑戰神的事,正是神在一開始挑戰撒但的事(但約伯完全 不知道):就是挑出約伯的錯處。 在神的旨意之內 這些有關約伯天路歷程的濃烈章節,不單給予我們對悲傷心理的洞見,也向我們 揭示一位天路歷程者的信心,這信心藉約伯的純正表明出來。我們或許會覺得他 總是沉溺在自憐之中,我們也可能感到他在某些地方太過武斷,但我們卻不可誤 解他的純正。這些章節告訴我們,良善和無辜的人會在這世上受苦;也告訴我們


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堅持賞善罰惡教義的邏輯,藉此把問題變成簡單的因果事 件,可悲地錯失了目標;更使我們看見:不恰當的牧養,即使是引用真理,也會 導致悲慘的結局。這些章節也告訴我們,神所創造的人,在創造者的目的中有一 個正確的地位。而且,如果神是一位有能力並良善的神,人類與神之間的相交肯 定是可能的。這就是希望。這些章節使我們瞥見超越陰間的生命,並暗示約伯開 始理解他的故事過於眼所能見。我們知道,約伯是主的僕人,我們也知道,藉著 神僕人的受苦,神成就祂的目的和恩典。 約伯,在他的自由中,從神接受幸與不幸的事。約伯是主受苦的僕人,神透過他 達成祂的目的;對我們而言,他成為耶穌基督的預表。耶穌基督是真正的僕人, 真正的見證人,祂的真實性透過這烏斯地人的生命光照出來。透過他的順服,他 成為這個「真正見證人」的見證人。神,是一位自由給予並自由取去的神(一 21),祂給予約伯自由去經歷祂的自由。這種關係,除去一切有限的表象,是一 個恩典。約伯將會發現對他來說,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很多時候,我們會接觸到那些「正在經過過程的人」,願神給我們恩典持守這正 面的兩邊:在絕境中的希望,基於在疏離中的相交。因為儘管約伯那時還不知道, 神自己卻已與他同在,不論他在絕望中,或在疏離中。神從未鬆手。 帝立克以他經典的方式捕捉這一個主題: 為著聖潔的神,我們失去的生命受到不可言喻的創傷,儘管如此,祂對我們說「是 的」……當釘十字架的那一位被掛在木頭上時,神也在那裡受苦。這就是全部的 意義。當祂呼叫「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永恒的心離棄了自己,經 歷人與神隔離時,一切被離棄與絕望的痛苦。再無任何事物阻隔在神與我之間, 因為祂已成為我的弟兄。在每一個深淵的底部,祂都站在我旁邊。32 這是連約伯都尚未發現的事。 我們繼續往下看約伯記這卷書,會看見以利戶帶給我們另一個觀點──預備我們, 至少在某個程度上,達到這本書的高峰。因為至終,神確實親自臨到約伯,但是 祂臨到的方式和祂所說的話,是約伯和我們這些讀者都料想不到的。 附註 1. 約伯的發言記在伯六~七,九~十,十二~十四,十六~十七,十九,二十 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及二十九~三十一。 2. E. Kubler-Ross, On Death and Dying (Tavistock Publications, 1970). (譯註:本書 有中譯本兩種:1.《最後一程》,王伍惠亞譯,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74 初版,1984 再版,1994 三版。2. 《生死邊緣》 ,又名《論死亡與瀕死》 ,謝文斌 譯,台北:牧童出版社,民 62 初版,民 68 再版;叢書名:牧童文庫;15)。 3. C. M. Parkes, Bereavement (Tavistock Publications, 1972; Pelican Books, 1975). 4. 見弗四 26。 5. A. Campbell, The Gospel of Anger (SPCK, 1986), p. 31. 6. 詩四十二 5 ,標準修訂本。 7. 詩八十八 14,標準修訂本。


8. 詩七十七 3、9,標準修訂本。 9. 羅八 31。 10. 詩一三九 13~14。 11. F. Lake, Clinical Theology, abridged edition (Darton, Longman & Todd, 1986), p. 116. 12. 同上,p. 116. 13. William Shakespeare, Hamlet, Act II, scene 2. 莎士比亞, 《哈姆雷特》 ,第二幕, 第二場。 14. 民三十五 16~28。 15. 16. 17. 18.

利二十五 48~49。 利二十五 25~28。 得四 3~6。 出六 6,標準修訂本。

19. 詩七十二 14,標準修訂本。 20. 出六 6。 21. 詩七十三 3。 22. 詩七十三 13。 23. 詩七十三 16~17。 24. 參 J. Hick, Evil and the God of Love (Macmillan, 1966). 25. J. Moltmann, The Crucified God (SCM Press, 1974). (譯註:本書有中譯本《被 釘十字架的上帝》,莫特曼著,阮煒等譯,香港:道風山基督教叢林出版社﹝漢 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1994,1997。或上海:三聯書店,1997;叢書名:歷代 基督教思想學術文庫﹝現代系列﹞)。 26. Joseph Butler, In 'Dissertation upon the Nature of Virtue', an appendix to his Analogy of Religion (1736). 27. D. Bonhoeffer, Ethics (SCM Press, 1971), p. 211. (譯註:本書有中譯本 《倫理學》 , 朋霍費爾著,胡其鼎譯,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2000;叢書名:歷代基 督教思想學術文庫﹝現代系列;215﹞)。 28. 同上,p. 212. 29. 同上,p. 212. 30. C. S. Lewis, A Grief Observed, p. 46.(譯註:本書中譯本《卿卿如晤》)。 31. William Cowper,  for a closer walk with God ? 古柏,〈願更與主親密同行〉 (譯註:詩歌中譯參考《生命聖詩》,宣道出版社,1998 年 3 月五版(司琴本) 第 388 首)。 32. Thielicke, I believe, p. 117.


4 智慧:人的智慧和神的智慧 (二十八,三十二~三十七) 現在我們或許覺得需要暫時脫離一下約伯強烈的痛苦。作者已經持續了三十章最 悲慘的對話,而帶到約伯激動地公開聲明他的無辜。每一個人──包括我們這些 讀者──都已筋疲力竭。 預備轉變 我們已預備好轉個調,改變一下速度。或許我們已聽膩了約伯和他朋友們各說各 話,他們的對話沒有交集,只是令彼此感到灰心。那些朋友們一直試圖為神辯護, 堅持約伯有罪,他們已預設立場要證明約伯是錯的。約伯則一直試著向他的朋友 辯明,堅稱神待他不公:他要證明神是錯的。約伯的反應越來越激烈,因為他相 信,他的朋友的的確確是完全歪曲了他的立場。他們完全不與他契合,體會不到 他的痛苦。約伯的朋友們對他也是越來越不客氣,因為他們相信──他們可能是 對的──約伯對神的觀點已經離譜,說出一些敬虔信徒不該說的話。 或許已是時候來作一些客觀的思考,或許我們現在需要跳脫這些不恰當的爭論, 好好想一想。或許我們需要以冷靜觀察者的觀點,來評論約伯和他的朋友,停下 來思考究竟是發生了甚麼事。 經文提供我們兩方面喘息的空間。首先,我們先前讀過的第二十八章可算是一段 插入的話,打斷循環式的發言,區隔開約伯與三個朋友的對話,以及所謂的「約 伯最後的立足點」,它是一首通往智慧的美妙聖詩。其次,三十二至三十七章向 我們介紹一位從未發言的新角色:以利戶。他使我們有機會停下來評估一下狀況, 他也提到有關智慧的事。 讓我們從第二十八章開始。 1. 通往智慧的聖詩(二十八) 1 銀子有礦; 煉金有方。 2 鐵從地裡挖出; 銅從石中鎔化。 3 人為黑暗定界限, 查究幽暗陰翳的石頭,直到極處,


4 在無人居住之處刨開礦穴, 過路的人也想不到他們; 又與人遠離,懸在空中搖來搖去。 5 至於地,能出糧食, 地內好像被火翻起來。 6 地中的石頭有藍寶石, 並有金沙。 7 礦中的路鷙鳥不得知道; 鷹眼也未見過。 8 狂傲的野獸未曾行過; 猛烈的獅子也未曾經過。 9 人伸手鑿開堅石, 傾倒山根, 10 在磐石中鑿出水道, 親眼看見各樣寶物。 11 他封閉水不得滴流, 使隱藏的物顯露出來。 12 然而,智慧有何處可尋? 聰明之處在哪裡呢? 13 智慧的價值無人能知, 在活人之地也無處可尋。 14 深淵說:不在我內; 滄海說:不在我中。 15 智慧非用黃金可得, 也不能平白銀為它的價值。 16 俄斐金和貴重的紅瑪瑙, 並藍寶石,不足與較量; 17 黃金和玻璃不足與比較; 精金的器皿不足與兌換。 18 珊瑚、水晶都不足論; 智慧的價值勝過珍珠。 19 古實的紅璧璽不足與比較; 精金也不足與較量。 20 智慧從何處而來呢? 聰明之處在哪裡呢? 21 是向一切有生命的眼目隱藏, 向空中的飛鳥掩蔽。 22 滅沒和死亡說:


我們風聞其名。 23 神明白智慧的道路, 曉得智慧的所在。 24 因他鑒察直到地極, 遍觀普天之下, 25 要為風定輕重, 又度量諸水; 26 他為雨露定命令, 為雷電定道路。 27 那時他看見智慧,而且述說; 他堅定,並且查究。 28 他對人說:敬畏主就是智慧; 遠離惡便是聰明。 約伯記第二十八章是關於智慧──包括人的智慧與神的智慧。很多解經家認為這 一章是額外附加的經文,另有解經家認為它好比希臘劇中的合唱抒情詩(chorus) ──讓讀者有機會退一步,思考我們已經達到什麼地步,還有多少路要走。又有 一些解經家認為這一章是約伯在二十六至三十一章長篇發言的一部分。根據第三 個觀點,第二十八章是將二十六章 3 節(「無智慧的人蒙你何等的指教!」)及二 十六章 12 節的主題「智慧」挑出來,進行更完整且更具神學性的探討,中間插 入的第二十七章,是說明約伯個人立志委身過討神喜悅的生活。本書的取向是跟 隨第二個觀點,即約伯記的作者在第二十八章中加入了一些自己的重要見解,幫 助我們客觀思考,嘗試了解約伯記的目的。而這卷書的主題,如前所述,就是智 慧。 處理問題的能力 我們需要提醒自己,人類智慧的一種表現,正如奚頓(Eric Heaton)所言,是「處 理問題的能力」 。1 根據智慧的傳統(舊約時代某種風格的文獻,像是我們聖經 中的箴言、傳道書和約伯記),人類智慧有三種,第一種是智慧學派的箴言式智 慧,內容是關於生活和行為的普通常識,從父親傳到兒子,從老師傳到學生,這 種見於箴言的智慧是一種道德的日常知識。第二種是在傳道書中看見的智慧,如 同文士探索知識的技巧,尋找生活中謎語的答案。第三種人類智慧在約伯記第二 十八章中記載得特別清楚,其中作者表達出對科學和技術──特別是對採礦工業 技術──的欣賞。每一種智慧都表現在處理問題的能力上──如何面對日常的道 德要求;如何處事、如何統治、如何管理;如何處理工藝技術的原料。 但在每一個領域中,真正的智慧有賴於對神的順服,而不是在於自然的或理論上 的知識。 約伯記二十八章 這是約伯記二十八章的內在意義。在這首極美的詩中,作者首先推崇礦工的技巧。 1~6 節提到煉銀和金、掘出鐵礦、鎔解銅、開採藍寶石。 「人……查究幽暗陰翳


的石頭,直到極處。」(二十八 3)或許這裡不只一次地提示,即使是約伯生命 中的黑暗也有其價值。 作者接著在第 7 和 8 節說明人類的技術如何超越了雀鳥和動物。即使是鷹銳利的 視力和獅子的勇氣,也不能夠與採礦人從深處採掘寶藏的技術相比。接著他讚揚 人類能力和權能的範圍,提及人類在石頭表面、在群山中、在地底並在河流裡的 技術(二十八 9~11) 。在自然世界中,人類技術可以被看見並值得喝采。 然後,在這樣比較時,反映出可說是約伯記這本書中最主要的神學問題: 「然而, 智慧有何處可尋?聰明之處在哪裡呢?」(二十八 12) 智慧不僅限於採礦者、技術專家、科學探險家的非凡技巧,有一些事就連人類自 己也不明白。我們將會明瞭,除了人類的智慧之外,還有一種神聖的智慧。 人類不能領悟它的價值(二十八 13),深淵和滄海也不知道(二十八 14)。神聖 的智慧不是工藝技術的結果,它買不到也交換不來(二十八 15)。 真正的智慧 哪裡可以找到真正的智慧?人類找不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真正的智慧不在這 個世界裡。 「是向一切有生命的眼目隱藏,向空中的飛鳥掩蔽。滅沒和死亡說: 『我 們風聞其名』 。」 (二十八 21~22)事實上只有神知道往智慧的途徑(二十八 23), 因為祂看見天底下的每一件事。智慧源自祂創造的能力(二十八 25~27) 。敬畏 耶和華 ──活在與主的交通中並對祂的旨意順服──就是智慧的開端(二十八 28) 。這 就是讓我們有能力面對問題的恩賜。 因此,真正的智慧仍是神的恩賜──這是一份恩典的禮物。其他所有的技巧── 即使是採礦的奇妙、比勒達的傳統教義、以利戶的神學,甚至約伯自己無辜而正 直的品格──若沒有對神的敬畏,就算不得什麼。智慧,就是在神面前生活的方 式。 馮拉德(Gerhardt von Rad)寫道: 「所有人類知識回歸到對神的委身,這個論題 是一個具有敏銳洞察力的聲明……。一個人惟有從認識神開始,才有可能處理好 生命中的次序問題,甚至成為這方面的專家。」2 神聖的觀點 那麼,這對約伯有甚麼意義呢?這提醒他──特別也是提醒我們這些正在與受苦 中的約伯摔跤,試圖合理化他令人驚駭之遭遇的讀者──生命中有些事是超越我 們感官所能理解的。有些智慧是人類最偉大的技術所不能及的,有另一種看天下 事的方式──就是從神這位創造者的觀點去看每一件事。祂看見「天底下的每一 件事」,而我們只看見天底下一部分的事。對於約伯的窘境,有一部分是約伯永 遠不會知道的(即使我們獲准得知在第一和二章中部分的屬天祕密)。我們的知 識需要一個新的開始──不是從我們類似約伯的悲慘經歷開始,不是從我們自己 類似以利法的神祕經驗開始,也不是從我們類似比勒達對神學傳統的理解開始, 亦不是從我們類似瑣法自我膨脹的日常知識開始。 真正的智慧惟有從神而來。能夠給約伯答案的智慧,惟能從神而來。因此約伯記


二十八章如同一個警告,進一步表明任何跟隨這三位朋友路線的思辯都是沒有結 果的。這個胡同的出路不是從下往上,而是從上往下。智慧不是人類信仰系統的 一部分,它只能是神的恩賜。對神的真正認識始於神向我們顯露祂自己,我們需 要遇見在恩典中臨到我們的主。我們需要從對主的敬畏開始,並在祂願意讓我們 認識祂時,與祂相交。 2. 以利戶插入的話(三十二~三十七) (三十二至三十七章以利戶的發言全都印在 265~280 頁的附錄中) 。 在約伯最後的立足點之後,三位朋友停止回答約伯, 「因為他自以為義」 (三十二 1) 。約伯結束了他的發言,從很多方面來說,沒有什麼可說的了。但在這時,有 一個新的聲音出現,是以利戶,他開啟了一個相當不同的語調。 這些章節似乎是額外插入的話,事實上很多學者認為這是源自別處的資料,是戲 劇的主要部分完成之後才附加上去的,其風格與先前的風格不同。一開始在爐灰 堆上的會議並沒有提到以利戶,在第四十二章戲劇結束時,他也不像其他朋友被 提及。這些章節看起來好像是插嘴,但不論學術上對本書一致性之爭議的結論為 何,根據我們的聖經版本,在約伯宣告其無辜的最後立足點,和第三十八章耶和 華在旋風中的說話之間,這些章節肯定提供了一個呼吸的空間。 如前所述,我們需要這種呼吸的空間。作者在這些章節中使用了無與倫比的藝術 性技巧,保持了約伯記的張力,亦小心預備讀者聆聽主最後的說話。現在我們需 要評估約伯記在知識方面和屬靈方面帶我們到哪裡,我們從這爭論中學到了甚麼? 我們還需要聽見甚麼呢? 以利戶這個悶葫蘆 以利戶好像是個悶葫蘆。這個年輕人持續地咆哮,達到憤怒的階段,充斥著他自 以為是的重要性,企圖為約伯和他的朋友們澄清情況。對於他們所陷入的混亂, 他感到憤怒。一方面,這像一個喜劇性的轉變,因為他刻意花了很多時間,卻沒 說出很多內容。他應該說出新東西,但他的發言中卻包含許多其他朋友的立論。 他宣稱要說出三個朋友未曾說過的內容,這在他發言的起初和末了肯定是真實的。 但他發言的中段是冷酷且令人失望的,退步落入令約伯十分難堪的道德論中。或 許在中段的發言中,以利戶將自己設定為約伯與神之間的仲裁者;或許他視自己 如同在法庭中,嘗試儘可能保持冷靜並公平地爭論一宗個案。他嘗試以一個超然 觀察者的觀點,決定同情或反對的論點。但約伯記不會容許我們保持超然,我們 無可避免地被捲入劇情之中。或許這就是為甚麼以利戶這些中段的發言完全不能 幫助我們,只是令我們失望並感到挫折。但我們將會看見,在開始(三十二章) 和結尾(三十七章)時,以利戶是有一些比較建設性的貢獻。 神學的橋樑? 然而問題仍未解決,我們還是完全不知道作者把以利戶的發言放在這裡的重要性。 我們曾聽過約伯慷慨激昂的最後立足點,我們在等候主。以利戶如何把我們從一 個觀點帶到另一個觀點?如同第二十八章,以利戶開啟智慧的主題,在這個故事 中,這是連接約伯的經驗和他聽見主說話之間的神學橋樑。我們將會證明這是以


利戶的神學意義,但或許這也有一個戲劇上的目的。這些章節給予我們在約伯和 耶和華之間的空間,這些章節的存在表明耶和華不是因約伯的強烈懇求而被迫迅 速回應,神是根據自己的時間表運行,祂不需要聽從人的指揮或命令。祂「從祂 自己祕密的階梯下來」,在祂主宰和恩典的看顧中,決定自己介入的時間。以利 戶使我們在這裡停下來,使作者能夠展示神的自由。以利戶的誇大言語是他自己 的錯,但在他誇大的言語之中,有一些寶石,這些寶石是預備約伯所需要的,也 是預備我們這些讀者所需要的──使我們能聽見主的聲音。 a. 以利戶的第一次發言(三十二~三十三) (見 265~270 頁) 以利戶有四次的發言,第一次是從三十二章 6 節開始,接在一段短散文之後,文 中提到了以利戶憤怒的原因: 但以利戶,巴拉迦的兒子,蘭族布西人,向約伯發怒,因約伯自以為義,不以神 為義。他又向約伯的三個朋友發怒,因為他們想不出回答的話,仍以約伯為有罪 (三十二 2~3)。 以利戶等到現在才說話,是因尊敬其他年長的(三十二 4),但他們不能給約伯 很多安慰,這也導致以利戶的憤怒(三十二 5)。 他在三十二章 6~22 節說明插進來的原因,宣稱有從神而來的靈感:「但在人裡 面有靈;全能者的氣使人聰明。」 (三十二 8)在三十二章 16 節他曾與自己理論 應否插話進來,但他無法再忍耐他的憤怒;他快要爆裂──「我的胸懷如盛酒之 囊沒有出氣之縫,又如新皮袋快要破裂。」(三十二 19) 以利戶的話在我們聽來是自誇(三十二 10~12) ,雖然在當時的文化中,人們可 能比較不覺得,那時候對年長者表示尊敬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第三十三章的開始, 無論怎麼看,他都有一種要人領情和妄自尊大的態度: 1 約伯啊,請聽我的話, 留心聽我一切的言語。 2 我現在開口, 用舌發言。 3 我的言語要發明心中所存的正直; 我所知道的,我嘴唇要誠實地說出。 4 神的靈造我; 全能者的氣使我得生。 5 你若回答我, 就站起來,在我面前陳明。 6 我在神面前與你一樣, 也是用土造成。 7 我不用威嚴驚嚇你, 也不用勢力重壓你。 (三十三 1~7)


以利戶主要的發言開始於三十三章 8 節,他引用約伯部分的控訴並嘗試回答。 以利戶反對約伯的論點 首先,以利戶說,約伯曾經控訴神就是疏忽了他的痛苦,拒絕回答他的禱告(三 十三 13)。在三十三章 14~18 節,以利戶事實上是這樣回答:約伯,你控訴神 忽略你是不對的。「神說一次,兩次」(三十三 14)──有時候在夢中或在異象 中。其實神用很多不同的方法讓人知道祂自己,即使在你的惡夢中,約伯,神已 經告訴你: 「人躺在床上沉睡的時候,神就用夢和夜間的異象,開通他們的耳朵, 將當受的教訓印在他們心上。」(三十三 15~16) 神的目的是帶領人脫離他們所行的路,更多學習關於神的道路:「好叫人不從自 己的謀算,不行驕傲的事,攔阻人不陷於坑裡,不死在刀下。」 (三十三 17~18) 以利戶指出神是與約伯同在,即使約伯不曾覺察這一點。 根據以利戶,約伯的第二個控訴是神曾經不公平地行使祂的權力。 「你所說的…… 『神找機會攻擊我,……把我的腳上了木狗,窺察我一切的道路』 。」 (三十三 8 ~11) 以利戶在三十三章 19~28 節回答這個問題。神甚至可能用疾病和痛苦作為懲治 人類靈魂的一種方法,「人在 上被懲治,骨頭中不住地疼痛。」(三十三 19) 神不會濫用祂的能力:疾病可以作為一個警訊,讓我們坐下並數算。 以利戶留意到約伯的第三個控訴是約伯宣稱他是無辜的,「我是清潔無過的,我 是無辜的。」(三十三 9)以利戶認為,如果一個人願意接受疾病的懲治並向神 祈禱,然後神就會賜他喜樂、拯救和詩歌。「他禱告神,神就喜悅他,使他歡呼 朝見神的面。」(三十三 26) 以利戶爭辯說神知道什麼是最好的 因此,三十三章 12 節是以利戶第一次發言的摘要: 「我要回答你說:你這話無理, 因神比世人更大。」 以利戶爭論說神知道什麼是最好的──約伯有什麼權利去控訴?不僅如此,其中 一個精華在三十三章 30 節,在這裡以利戶告訴我們,神使人受苦兼具預防性且 正面的目的:「為要從深坑中救回人的靈魂,使他被光照耀,與活人一樣。」 神容許祂的孩子受苦,好「從深坑中救回他的靈魂」 (標準修訂本) ,就是說,當 他走在錯誤的路上時,神會制止他並「使他可以看見生命之光」 (標準修訂本), 把他帶回正確的道路上。因此,和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比較起來,以利戶對痛 苦有一個比較正面的觀點。他不是從過去的罪和約伯需要悔改的觀點來看現在的 狀況;他是開放一個可能性:神是在約伯身上作一些積極的工作,即使約伯看不 見。神是以創造性的方式使用約伯的受苦。 創造性的受苦 正確理解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以某種方式表達時,聽來好像神在祂的孩子們身 上施加痛苦,是為了他們的好處。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誤導。在這裡並不是推崇 痛苦,即使有時有些基督徒會受試探順著這個想法。他們的錯誤有如約伯的三個 朋友,他們尋找罪與受苦之間、或受苦與受苦的益處之間的因果關聯。


在路加福音十三章,耶穌提及那些在彼拉多手下受苦至死的加利利人,和西羅亞 樓塌下來壓死的十八個人。3 祂說,「你們以為這些加利利人比眾加利利人更有 罪,所以受害嗎?我告訴你們,不是的!」然而,這類事件呼召我們所有人悔改。 在這些事例中,耶穌明確地否定罪和痛苦之間有因果的關聯。當門徒問耶穌有關 一個生來瞎眼的人,耶穌也否定這種關聯,「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 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 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4 有些基督徒仍然落入一種陷阱,嘗試把特定的痛苦與特定的罪惡連在一起。 以利戶倒還比較清楚。瑞士醫生杜尼耶(Paul Tournier)又比他更清楚。他在《創 造性的受苦》 (Creative Suffering)一書中討論受苦的創造性能力時,引述了海挪 醫生(Dr. Haynal)的意見: 那麼,喪失、痛苦與創造力之間有什麼關係呢……?但關係不等於原因。你記得 我曾引述海挪醫生的意見:「親友過世、損失、受剝奪的過程與創造力之間存在 著一種關係。」他小心避免稱之為因果關係。一個人長大成熟、進步、變得更有 創造力,不是因為受剝奪,而是藉由他自己對不幸的積極反應,藉著掙扎,使他 與受剝奪的狀態達成協議,並在精神上勝過它,即使無論如何都無法治療……。 就是這種陷阱,令人混淆了關係與原因,因而宣稱受苦對人是有益的。這分別是 微妙的,但卻是極其重要的。5 衛爾(Simone Weil)更進一步討論這一點。當她默想基督徒的信心,以及基督呼 召某些人受苦的使命時,她說:「基督教極其偉大之處在於:事實上它並不為受 苦尋找一個超自然的治療,而是給它一個超自然的用途。」6 以利戶正開始以他自己的方式探索真理。他正開始向約伯證明,在約伯試圖與他 的不幸遭遇達成協議的掙扎過程中,神正在動工。 b. 以利戶的第二次發言(三十四) (見 270~274 頁) 與先前的發言相比,以利戶第二次的發言非常令人失望。在第三十四章,以利戶 將注意力從約伯身上移開,轉向「智慧人」 (三十四 2) 。是否以利戶認為這三位 朋友(我們假設)現在有點變成主角(面向著舞臺前方?)或是他把其他可能正 在聆聽以利戶與約伯間對話的旁觀者也包括在內? 以利戶現在與這些「智慧人」一起來攻擊約伯的虔敬: 2 你們智慧人要聽我的話; 有知識的人要留心聽我說。 3 因為耳朵試驗話語, 好像上膛嘗食物, 4 我們當選擇何為是, 彼此知道何為善。 5 約伯曾說:我是公義, 神奪去我的理。


6 我雖有理,還算為說謊言的; 我雖無過,受的傷還不能醫治。 (三十四 2~6) 這帶到一個令人震驚的責難: 「誰像約伯,喝譏誚如同喝水呢?他與作孽的結伴, 和惡人同行。」(三十四 7~8) 以利戶為神的公平辯護 以利戶在第一次發言時可能曾擁有的教牧洞察力,現在似乎已經消失。面對「智 慧人」,以利戶以乎變得冷漠而疏離。或許他就是那種配合談話對象改變觀點的 人。他對智慧人論到神,嘗試向約伯辯明神的方式。「神必不作惡;全能者也不 偏離公平。」 (三十四 12)所有觀點都是臨床的。他從神的能力開始(三十四 13 ~20) ,以利戶口中的神很顯然只是一個有能力而無人性、執行正義的行政官(三 十四 19) 。接著以利戶談到神的知識(三十四 21~23)和神的公正無私(三十四 24~27)。 以利戶的神是一位全能公平的神,祂是否所有事物的創始者?罪惡是否由祂所造? 在這裡以利戶差一點要這麼說。對他而言,有權力者就是對的。當然,在這裡一 點都沒有提到神與撒但之間的另一段對話,就是我們一開始就被告知的故事。我 們知道,在神對世界的完美安排與神容許的旨意之間,是有些不同,出於神自己 的理由,祂讓撒但有一些控制權。約伯和以利戶都知道,神與撒但籌畫出一些不 可測的天意(inscrutable providence) ,而在其中約伯的幸福遭到破壞。但以利戶 假設自己明白!然而他只有一種明白神的方法,即是根據神的能力和權力。他對 神的公平著墨很多,但對神的恩典則隻字未提。他的發言可以總結於三十四章 11 節: 「他必按人所做的報應人,使各人照所行的得報。」這裡以利戶是將沙漠 傳統教義「你得你應得的」理性化。我們再次回到以利法錯誤的邏輯。 本章總結於對約伯之愚昧的一段討論: 31 有誰對神說: 我受了責罰,不再犯罪; 32 我所看不明的,求你指教我; 我若作了孽,必不再作? 33 他施行報應,豈要隨你的心願、叫你推辭不受嗎? 選定的是你,不是我。 你所知道的,只管說吧! 34 明理的人和聽我話的智慧人必對我說: 35 約伯說話沒有知識, 言語中毫無智慧。 36 願約伯被試驗到底, 因他回答像惡人一樣。 37 他在罪上又加悖逆; 在我們中間拍手,


用許多言語輕慢神。 (三十四 31~37) c. 以利戶的第三次發言(三十五) (見 274~275 頁) 以利戶說神是疏遠而冷漠的 在他的第三次發言中(三十五章) ,以利戶又開始提起約伯的控訴。約伯曾問: 「人 以神為樂,總是無益。」(參三十四 9)現在這問題被拆成兩個延伸的問題。 第一個: 「我不犯罪比犯罪有甚麼好處呢?」 (三十五 3)藉引用約伯先前在第七、 九及二十二章中的陳述,這個問題被擴大(參 5~7 節) ,而以利戶回答不論犯罪 或不犯罪,都沒有什麼差別:你只需要向穹蒼觀望,理解神之於我們是高高在上 的,以致我們沒有一個人可以影響衪,使衪得益或受損。沒有一個人可以損害或 幫助神(三十五 6~7) 。以利戶再一次退守到我們先前曾聽以利法發表過的古舊 爭論。 採用這個無益的步驟,以利戶事實上是把自己侷限在一個角落裡。正如安德生所 說的: 如果他是在說神固有的公義是完美的,不能被人類的良善所擴大,亦不能被人類 的罪惡所減少,這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而且這是一種逃避。如果這段話表示 神一點都不在意人類行善或行惡,那麼他是重複了在第 6 和 7 節中引述的觀點, 這使他整個論點變得薄弱。事實上,他是在說:公義對神毫無意義。他從公平無 私開始,卻以漠不關心作結束。7 事實上,約伯第二個重要的問題是:「為甚麼神不回應禱告?」以利戶的回答, 同樣是未經考慮而無情的。他很快地提出三個禱告不蒙應允的原因:驕傲(三十 五 12)、動機錯誤(三十五 13)、缺乏信心(三十五 14)。在論理的層面上,這 是非常有價值的,但以利戶在持守他的理論時,是犧牲不顧約伯的窘境。這些理 由對約伯而言都不算數,因為他在意的正是:他是從清潔的良心來尋求神,但到 目前為止,他好像總是得到一個嚴峻的答覆:「這是沒有答案的。」 因此事實證明以利戶令人失望,即使他有個令人期待的開始。也許正如我們所揣 測的,他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判決者。或許作者以這種方式呈現以利戶,就是想表 明:這就是無助的人類智慧所能達到的極限。這就是「人類的觀點」,它不能帶 給我們多少進展。我們真正需要的比這個更多,正如以利戶最後的發言會顯示出 來的。 「事物的狂野秩序」 截至目前為止,以利戶的神好像是他能夠管治和理解的,對他來說,神的方法是 清楚的,每一件事情都在控制底下。但目前為止我們從約伯記這本書中學到的就 是,現實不是如我們所想的那麼清楚、可管治且可預料。神聖的智慧,並不是我 們想得夠多、行為夠好,或是神學系統夠一致、有條理而清楚就能夠得到的。我 們將會看見,神聖的智慧,是來自暴風雨和旋風。套用楊恩教授(Professor Frances Young)在一首詩中的說法,「智慧」有另一個層面,「智慧」是「事物的狂野秩


序」。 這首詩名叫〈蘇菲的呼喚〉 (Sophie's call,故意模仿希臘文的智慧一字──s phia)。 這首詩很長,這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失落之夜傳來蘇菲的呼喚。 是激情而失落的暗夜中出現的異象。 她看來怡然可愛, 我視她為事物的狂野秩序, 她的美麗如山中泉水之歌, 清醒的腦海中縈繞著無意識的音調, 那是吟詠灰綠色的雲與岩石的音調。 比夢見過最古老的傳說更古舊, 蘇菲的眼睛是愛的深淵, 與智慧一同成熟,與閃耀的浪花共舞, 有如抓住光線的微滴,她年輕的頭髮 在微風中翻來覆去…… 在事物的核心,我看見這狂野的美麗; 一位無名的古人心裡構思 她是基本的原則, 是混亂底下隱藏的圖樣…… 「我是蘇菲,事物的狂野秩序。」…… 8 事物的神聖秩序中有狂野的部分,這是這個世界上的以利戶不能忍受的,以利戶 不能面對很多的現實。 魯益師曾提出類似的觀點,當海狸先生指出亞斯藍不是一頭溫馴的獅子: 海狸先生曾經警告過他們。他曾說: 「他的行蹤捉摸不定,」 「某一天你會看見他, 改天你又不會看見他。他不喜歡受約束,而且他也得去其他的國家。這不會是什 麼問題。他會常過來走走,只是你不能夠壓迫他。你知道他是野的,他不像一頭 溫馴的獅子。」9 以利戶的神真是太中規中矩,而且太渺小。 暗夜之歌 然而在以利戶的第三次發言中還是有更深一層的珍寶,是我們不容錯過的,那是 一段安慰人的美麗詞句。約伯記三十五章 10 節形容神為「使人在黑暗中歌唱」 的那一位,在黑暗中,以利戶知道還是有可能唱出創造主之歌。到目前為止,以 利戶自己距離能教導約伯如何唱出創造主之歌還差得很遠,但這一段話,對於在 黑暗中尋找幫助的人,是滿帶著安慰。創造的神是「使人在黑暗中歌唱」的那一 位。願祂賜給我們恩典,使我們在面對黑暗時可以認識祂,讓我們可以喜樂地唱 出祂的歌。 d. 以利戶最後的發言(三十六~三十七) (見 275~280 頁)


三十六至三十七章是以利戶最後的發言。現在,感謝主,事情再次好轉。在第三 十四章中,以利戶向著智慧人發言時,曾因自己冷漠的理性主義而與其他人共謀 批評他們的昔日舊友。在第三十五章中,他向著約伯也曾表現得冷漠無情。但現 在到了三十六至三十七章,以利戶的發言轉向神,語調比較緩和,牧養的敏感性 又回來了。在這裡,他不單給予我們到目前為止神學上關於賞賜與懲罰的最佳說 明,也帶給我們重要的新見解。在這裡有更多的珍寶。 在約伯記中,這些章節成為連接以利法、比勒達與瑣法的世界,以及旋風中神的 說話之間的橋樑。這些章節軟化我們、預備我們,並開始向我們顯示遇見主時的 情景可能是如何。 5 神有大能,並不藐視人; 他的智慧甚廣。 6 他不保護惡人的性命, 卻為困苦人伸冤。 7 他時常看顧義人, 使他們和君王同坐寶座, 永遠要被高舉。 8 他們若被鎖鍊捆住, 被苦難的繩索纏住, 9 他就把他們的作為和過犯指示他們, 叫他們知道有驕傲的行動。 10 他也開通他們的耳朵得受教訓, 吩咐他們離開罪孽轉回, 11 他們若聽從事奉他, 就必度日亨通,歷年福樂; 12 若不聽從, 就要被刀殺滅,無知無識而死。 (三十六 5~12) 以利戶從重複以下的思想開始:雖然神允許困難,祂仍是公平和有憐憫的(三十 六 6),神看顧義人(三十六 7)。以利戶終於明白被「苦難的繩索」纏住的痛苦 (三十六 8) 。他概述傳統的智慧: 「如果他們服從並事奉他就得亨通;如果他們 不聽從,他們便消滅和死亡。」(參三十六 11~12) 帶有醫治能力的痛苦 接著出現了一個新的見解:是以利戶的發言中最深奧的部分。論到神,他說: 「神 藉著困苦救拔困苦人,趁他們受欺壓開通他們的耳朵。」(三十六 15) 這不只是重申神使用痛苦來懲治人並領人悔改,它的含義更深。在這裡以利戶明 白,正是藉著受苦的過程,才能帶來拯救。正如馬丁‧以色列(Martin Israel) 所寫的一本書──《有醫治能力的痛苦》 (The Pain that Heals) 。10 這是可能的, 藉著神僕人的受苦,便能夠有醫治。


我們可能會想起《黎明號的遠航》 (The Voyage of the Dawn Treader)中被變成龍 的尤斯特斯,他嘗試除去困住他的龍皮,但當他刮去一層鱗之後,卻發現下面還 有另外一層。 然後獅子說──我不知道牠是否會說話──你得讓我脫去你的衣服。我可以告訴 你,其實我害怕他的爪,但我當時已近乎絕望……。他滴下的第一滴眼淚是如此 深刻,我想它恰好滴進了我的心。當他開始脫去我的皮時,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 劇痛……。然後他抓住我──我不太喜歡這樣,因為我現在已經沒有皮了,下面 非常柔軟──他將我拋入水中。我感到一陣無可比擬的劇痛,但那只是一剎那的 事,之後,事情變得非常美妙。當我開始游泳和潑水時,我發覺我的手臂完全不 會痛了。然後我明白原因了,我已變回一個男孩。11 這就是以利戶的論點。以利戶說,神對付我們,雖然有痛苦,是為了醫治我們。 神是慈悲的,祂誘導我們回到祂的道路,開啟我們的眼晴,看見一個新的世界, 開通我們的耳,聽見新的聲音和新的歌。他是指向一個主題,馬丁‧以色列談到 這個主題時說:「這是痛苦的一個基本貢獻,使人醒悟,開始明白存在的更深本 質,並尋求生命意義的證據。這些意義超越吸引他們注意力的當下感覺。」12 在風暴雨中神的能力 為預備我們迎接主的臨到,作者現在讓以利戶發表一段精彩的言談,稱頌神的偉 大(三十六 22~三十七 24) ,開啟我們的心至更深的領悟層面,即便是無辜的約 伯也能夠從中學習更多神深奧的事。 以利戶從關於屬天能力的描述(三十六 22)開始,帶我們到一幅神在暴風雨中 的奇妙圖畫。第三十六章最後的幾節經文形容這暴風雨: 27 他吸取水點, 這水點從雲霧中就變成雨; 28 雲彩將雨落下,沛然降與世人。 29 誰能明白雲彩如何鋪張, 和神行宮的雷聲呢? 30 他將亮光普照在自己的四圍; 他又遮覆海底。 31 他用這些審判眾民, 且賜豐富的糧食。 32 他以電光遮手, 命閃電擊中敵人。 33 所發的雷聲顯明他的作為, 又向牲畜指明要起暴風。 (三十六 27~33) 它帶著對閃電和打雷的描述進入第三十七章,「神發出奇妙的雷聲;他行大事, 我們不能測透。」(參三十七 5)接著冬日的寒風遮蓋了一切事物: 6 他對雪說:要降在地上;


對大雨和暴雨也是這樣說。 7 他封住各人的手, 叫所造的萬人都曉得他的作為。 8 百獸進入穴中, 臥在洞內。 9 暴風出於南宮; 寒冷出於北方。 10 神噓氣成冰; 寬闊之水也都凝結。 11 他使密雲盛滿水氣, 布散電光之雲; 12 這雲是藉他的指引游行旋轉, 得以在全地面上行他一切所吩咐的, 13 或為責罰,或為潤地, 或為施行慈愛。 (三十六 6~13) 這是一幅圖畫,描述有嚴酷之事發生的世界,神藉著呼吸賜下冰雪。這是一幅約 伯在世界中掙扎的圖畫,他感受到暴風雨的力量,他聽到打雷的聲響。他被神的 冰凍僵。 但這是為著神的目的──甚至是出於愛──神發起這樣的事。暴風雨一面懲治土 地,一面滋潤土地,懲治和滋潤都是表達神的信實和祂堅定的慈愛。 「或為責罰, 或為潤地,或為施行慈愛。」(三十七 13) 然後事情開始稍微緩和了些。從第 21 節起,暴風雨已過,天空放晴,一切再次 歸於寧靜。「金光出於北方,在神那裡有可怕的威嚴。」(三十七 22) 21 現在有雲遮蔽,人不得見穹蒼的光亮; 但風吹過,天又發晴。 22 金光出於北方, 在神那裡有可怕的威嚴。 23 論到全能者,我們不能測度; 他大有能力,有公平和大義, 必不苦待人。 24 所以,人敬畏他; 凡自以為心中有智慧的人,他都不顧念。 (三十七 21~24) 我們需要小心注意在這段發言中發生的事。現在以利戶指引我們轉向神;現在, 約伯記已準備好讓太陽再次升起照耀約伯,帶給他春天早晨中的一些平安。 3. 轉化問題 約伯和他的朋友們曾經一同尋求答案,尋求一個原因,但所有對原因的尋求都證


實為無用。三個朋友至終無法給約伯任何答案,答案不是來自回頭看,而是向上 看。我們必須向前尋找屬天的目的,而不是四處尋覓過去的原因。 以利戶帶我們從回顧式的觀點(認為痛苦是一種報應),轉向前瞻性、救贖的觀 點。有一種痛苦,是帶有醫治能力的痛苦。 我們回想,當門徒問耶穌有關那個生來瞎眼的人,耶穌也曾說過同樣的話,「也 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13 「為了甚麼原因?」這個問題,轉化成「為了甚麼目的?」而答案不在於過去所 犯的罪,乃在於未來彰顯出神的作為。 這一點是以利戶帶給我們的。 從文士學派的傳統教義、懲罰與賞賜的律法、三位朋友褊狹的智慧開始,以利戶 帶我們往前。他帶我們從探索神的能力、默想神的偉大、經過風暴,達到他在三 十七章 24 節的結論。新國際本聖經寫道: 「所以,人敬畏他,因為他豈不顧念一 切心中有智慧的人嗎?」安德生的翻譯或許更貼切: 所以人敬畏他, 肯定所有心中有智慧的人都敬畏他。14 我們已經達到對主的敬畏。而對主的敬畏,正如我們先前在第二十八章中學到的, 是智慧的開端。 智慧的一瞥 因此,在約伯記中,以利戶是一道橋樑,從對一位有權能、崇高且主宰一切,卻 對人類的痛苦與經歷漠不關心之神的不充分神學,通往對智慧的需求。我們被獲 准得以一瞥屬天的智慧──「事物的狂野秩序」,並得到祂的恩賜,使我們能夠 面對。我們被帶到「對主的敬畏」,這是一種順服神並倚靠恩典、在神面前的生 活方式。而智慧便是意味著這種對主之活潑同在的經歷。 以利法的神是如此超越,祂完全不關心約伯生命中的瑣事。現在以利戶向我們說 到對主的敬畏,在那種親密的關係中,主對我們的人生經歷,無論大事小事都是 非常關心。 以利戶帶我們從神學到智慧,從爭論、沮喪到神自己。如此,他以自己的方式, 已將我們帶到約伯記二十八章「往智慧的聖詩」要帶我們去的地方。我們需要在 恩典中遇見主,與主的相交需要從敬畏主開始。 智慧不是技術性或神學性知識的累積,而是一種活在神面前的方式,保羅在他的 教導中表達得最清楚,基督就是「神的能力和神的智慧」 。15 智慧是在他的軟弱 中、在他的捨己中、並在他的受苦中的基督。智慧是基督對父神的順服,甚至死 在十字架上。 在耶穌裡,屬天的智慧被陳列出來,並藉聖靈的恩典讓我們可以得到。這是主受 苦僕人的智慧,藉著祂所受的痛苦,我們可以找到與主的團契。 這是朝聖者的道路,約伯正走在其中。他在學習通往智慧的艱辛道路:「事物的 狂野秩序」。他已學習去面對。 他在無意中對撒但的問題──「約伯敬畏神,豈是無故呢?」──提供了自己的


答案:敬畏神惟一的賞賜是與神自己的相交,這是神恩典的禮物。本書的最後一 章會帶我們明白這一點。 附註 1. Heaton, p. 165. 2. G. von Rad, Wisdom in Israel (SCM Press, 1972), p. 67. 3. 路十三 1~5。 4. 約九 2~3。 5. P. Tournier, Creative Suffering (Eng. tr., SCM Press, 1982), p. 28. 6. S. Weil, Gravity and Grace ( Routledge, Ark Paperbacks, 3rd ed., 1987). 7. Andersen, p. 256. 8. 引自 Frances Young 未出版的詩  ophie's Call  A 經作者許可使用。 9. C. S. Lewis,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Fontana ed., 1980), p. 165. (譯註:本書有中譯本《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 ,彭倩文譯,臺北: 大田出版公司,民 94。《獅王‧女巫‧衣櫥》,王文恕譯,香港:基督教文藝出 版社,1965)。 10. M. Israel, The Pain that Heals (Hodder & Stoughton, 1981). 11. C. S. Lewis, The Voyage of the Dawn Treader (Penguin Books ed., 1965), p. 96. (譯註:本書有中譯本《 黎明號的遠航 》,王文恕譯,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 社,1981)。 12. Israel, The Pain that Heals, p. 12. 13.約九 3。 14. Andersen, p. 268. 15.林前一 24。

5 主說話 (三十八~四十二) 最後,主終於說話了:「那時,耶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伯說:」(三十八 1) 自從我們聽見撒但在天庭用他的問題譏笑神:「約伯敬畏神,豈是無故呢?」已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看見神容許撒但試驗約伯的正直,任憑撒但取去約伯擁 有的一切。之後撒但在故事中不再直接現身。正如巴特所言,對於撒但,短而銳 利的一眼便已足夠!自從約伯的妻子教唆他去咒詛神並尋死,以及朋友們靜靜地


陪他同坐七天七夜表示對他的同情,也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 在那之後,我們聽了三次循環式的發言,其中朋友們根據理性提出了他們對賞罰 報應的正統說法,他們認為約伯一定曾經犯罪,也要求他悔改。我們聽見他們頌 讚神的威嚴和能力,但卻很少說及祂慈愛的同在與恩典。詩人已向我們指出敬畏 主是智慧的開端,以利戶的神學思想至終也是指明這一點。 從始至終,約伯堅持自己無辜而且正直。他曾哀哭並咆哮,心靈陷入絕望與極大 的痛苦,他的身心靈都飽受攪擾。他卯足了勁,持續不斷地奮力對抗這緊張的情 勢。他遭受不公平的對待,然而這個世界上一定還有公義!他一次又一次呼求神 向他顯現。為甚麼神是如此不公、如此遙不可及、如此沉默? 現在神從「旋風」中回答(三十八 1,標準修訂本)。對於這樣的發展,前面已 有過提示和預備:以利戶插入的話,已帶我們經過風暴達到平靜的彼岸,約伯自 己持定一個盼望,期待一位裁判、辯護者和拯救者。也許不在今世,但有一天神 肯定會回答他! 神回答約伯 第三十八章告訴我們,神的確回答了約伯。神在今世回答了約伯,在祂主宰的自 由中,並根據祂的時間表。以利戶在約伯最後的申訴之後的發言,使我們不致認 為神是迫於約伯先前的強硬發言而不得不回應。不過,經過最後這幾章,鼓聲已 隆隆作響,書的高潮現在臨到我們。 乍看之下,神的回答令人大失所望。在第三十八和三十九章中,作者帶我們周遊 諸天和海洋、觀看星辰和各種動物,接著他建議我們觀看巨獸、河馬(四十 15)、 海怪、鱷魚(四十一 1)。這些全都相當令人驚異。 正如威廉斯(Charles Williams)的長篇小說《屬天爭戰》(War in Heaven)中的 副主教若有所思地說:「對一個失去了錢財、房屋、家人,坐在垃圾箱上,全身 長滿毒瘡的人說: 『看這河馬。』 ,僅就一個論點而言,這裡或許少了一點東西。」 1 神沒有回答約伯的問題,沒有為祂長期的沉默致歉,沒有提到與撒但打賭的事, 亦沒有對約伯的掙扎表示明顯的認同,這是否真的足夠? 這使得很多解經家認為:儘管其中有宏偉的詩句(尤其是第三十八和三十九章中 的詩句,肯定是世上描寫自然數一數二的優美詩歌),這些章節可能是附加至約 伯記原文上的章節,因此不能置信。 但在接受這麼偏激的觀點之前,讓我們花點時間來問幾個更接近事實的問題。 從這些章節中可以整理出五個要點,接著是一段結尾的收場。 1. 耶和華說話 首先最重要的是神說話!神向人顯現祂自己。在聖經中其他地方,暴風雨也是神 顯現的恰當背景──神顯現,就是神揭露祂的同在。神曾有一次劃時代的顯現, 就是在西乃山上向摩西顯現。當時神是在暴風雨中的山上出現: 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甚大,……摩西率領百 姓出營迎接神,都站在山下。西乃全山冒煙,因為耶和華在火中降於山上。山的


煙氣上騰,如燒

一般,遍山大大地震動。角聲漸漸地高而又高,摩西就說話,

神有聲音答應他。2 雷轟夾著閃電、密雲和響聲,既揭露又隱藏神的威嚴。神隱藏在密雲中來與祂的 子民說話,3 密雲經常是神同在的一個象徵。在西乃山上,神穿上祂全套可畏的 聖潔外衣,來到祂的子民中間,這主題與約伯記類似。神不是俯就地來到(如同 在創世記十一章,祂下來看看巴別塔究竟發生了甚麼事)。神揭示祂自己是 mysterium tremendum et fascinans,4 是有魅力但令人恐懼的奧祕。 先知那鴻也告訴我們, 「他乘旋風和暴風而來」 。5 這段經文我們應當好好地銘記 在心,以防哪一天我們會受那種最輕率的虔誠文學所誘導,誤以為信心的生活真 有如玫瑰花床般安逸。儘管我們一方面也理直氣壯地談到基督徒的喜樂與平安的 恩賜,在基督耶穌裡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6 但我們也知道,且必須確認,「他 乘旋風和暴風而來」。神是從旋風中與約伯說話。 「耶和華」(Yahweh) 而說話的是「耶和華」,那守約的主。在約伯記的序言中,神就曾以「耶和華」 這個代表個人盟約的名字出現。從序言我們認識了約伯,並受邀思考神與他之間 的個人關係。從三至三十七章,耶和華這名字沒有再出現,神被稱為伊沙代(El Shaddai) ,全能的神。在約伯記一書中,這種對神的稱呼表示神是疏離而遙遠的。 關於神是「全能者」 (Shaddai)的基本啟示見於創世記,那裡對神的描繪是:當 所有希望皆殞滅、所有力量都耗盡時,祂仍掌管一切。例如,當兄弟們要求帶便 雅憫同去埃及時,雅各乃是將便雅憫交託給「全能者」看顧,7 也是這位「全 能者」看顧了約瑟。8 但對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來說,「全能者」成了一位不 提供個人恩典與保障的神,而且冷淡又疏離,只具有不涉及個人感情的全能力量。 他們已習慣以否定恩典的方式,使用一個原本代表恩典之神的名字。當神學不再 連於神施恩的心,竟可以變得如此貧瘠無益!個人與守約之主的親密關係已不復 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因神的威嚴和能力而產生的疏離。 但現在,在第三十八章,我們的作者希望我們不再質疑,神再次被稱為「耶和華」 (Yahweh) 。現在,這位曾與亞伯拉罕立約的施恩的主,與這個烏斯地的人說話。 現在,這位名叫「耶和華」的神,帶著祂個人同在的看顧、不變的慈愛與信實, 連於與祂立約的子民。是這樣的一位神與約伯說話。 主確實來到! 我們再回頭看約伯在第二十三章中深切的呼求: 3 惟願我能知道在哪裡可以尋見神, 能到他的臺前, 8 只是,我往前行,他不在那裡, 往後退,也不能見他。 9 他在左邊行事,我卻不能看見, 在右邊隱藏,我也不能見他。 (二十三 3、8~9)


約伯最深的恐懼就是神已離棄了他。在沉默和孤立之中,他曾認為神令他失望並 已放棄了他。約伯並不知道,神為了祂自己屬天的目的,可以說是冒了個險,為 了顯露約伯的正直。當然,神放手是故事的全部重心,因為約伯信心的朝聖之旅 完全不憑眼見。對這個故事來說,約伯處於黑暗中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因此,約 伯是所有嘗試在黑暗中持續信靠神之人的代表和典範。對於所有因著黑暗及神表 面上的缺席,以致信心受到試驗的人,約伯記三十八章提供的最大確據是神說話。 主確實來到! 事實上神一路都同在,現在祂的同在已經顯明。對約伯來說,這是第一個確據, 也是最大的確據。主確實來到,神讓人知道祂自己,這是這些章節要告訴我們的 首要之事。 關於這一點,有一篇著名的默想散文〈足印〉 (Footprints,作者不詳)表達得十 分好: 有人某晚作了個夢,夢見他與主沿著沙灘同行。天空中閃過一幕幕他人生的片段, 在各個片段中,他留意到沙灘上有兩行足印:一行是他的,一行是主的。 當他人生的最後一幕在他面前閃過時,他回頭看沙灘上的足印。他留意到, 有很多時候他人生中只有一行足印。他也留意到,那都是他生命中最低潮和最傷 心的時刻。 這令他很困擾,於是他問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主啊,你說過,一旦我定 意跟隨你,你必一路與我同行。但我剛剛發現,每當我生命中最困難的時候,沙 灘上卻只有一行足印,我不明白為何當我最需要你時,你卻離開我。」 主回答說:「我兒,我寶貴的孩子,我愛你,而且永遠不會離開你。每當你 在試煉和痛苦中,就是你只看見一行的足印時,那正是我在背著你走。」 或者,如章伯斯(Oswald Chambers)所說的: 「某人遇事不順,自以為失去了神, 然而事實上他已經與神面對面了。」9 2. 在神的創造中看見神的智慧(三十八~三十九) 這個時候,讓我們容許這些美妙的經文自己說話: 1 那時,耶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伯說: 2 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 3 你要如勇士束腰; 我問你,你可以指示我。 4 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 你若有聰明,只管說吧! 5 你若曉得就說,是誰定地的尺度? 是誰把準繩拉在其上? 6 地的根基安置在何處? 地的角石是誰安放的? 7 那時,晨星一同歌唱; 神的眾子也都歡呼。


8 海水衝出,如出胎胞, 那時誰將它關閉呢? 9 是我用雲彩當海的衣服, 用幽暗當包裹它的布, 10 為它定界限, 又安門和閂, 11 說:你只可到這裡,不可越過; 你狂傲的浪要到此止住。 12 你自生以來,曾命定晨光, 使清晨的日光知道本位, 13 叫這光普照地的四極, 將惡人從其中驅逐出來嗎? 14 因這光,地面改變如泥上印印, 萬物出現如衣服一樣。 15 亮光不照惡人; 強橫的膀臂也必折斷。 16 你曾進到海源, 或在深淵的隱密處行走嗎? 17 死亡的門曾向你顯露嗎? 死蔭的門你曾見過嗎? 18 地的廣大你能明透嗎? 你若全知道,只管說吧! 19 光明的居所從何而至? 黑暗的本位在於何處? 20 你能帶到本境, 能看明其室之路嗎? 21 你總知道, 因為你早已生在世上, 你日子的數目也多。 22 你曾進入雪庫, 或見過雹倉嗎? 23 這雪雹乃是我為降災, 並打仗和爭戰的日子所預備的。 24 光亮從何路分開? 東風從何路分散遍地? 25 誰為雨水分道? 誰為雷電開路? 26 使雨降在無人之地、


無人居住的曠野? 27 使荒廢淒涼之地得以豐足, 青草得以發生? 28 雨有父嗎? 露水珠是誰生的呢? 29 冰出於誰的胎? 天上的霜是誰生的呢? 30 諸水堅硬如石頭; 深淵之面凝結成冰。 31 你能繫住昴星的結嗎? 能解開參星的帶嗎? 32 你能按時領出十二宮嗎? 能引導北斗和隨它的眾星嗎? 33 你知道天的定例嗎? 能使地歸在天的權下嗎? 34 你能向雲彩揭起聲來, 使傾盆的雨遮蓋你嗎? 35 你能發出閃電,叫它行去, 使它對你說:我們在這裡? 36 誰將智慧放在懷中? 誰將聰明賜於心內? 37-38 誰能用智慧數算雲彩呢? 塵土聚集成團,土塊緊緊結連; 那時,誰能傾倒天上的瓶呢? 39-40 母獅子在洞中蹲伏, 少壯獅子在隱密處埋伏; 你能為牠們抓取食物, 使牠們飽足嗎? 41 烏鴉之雛因無食物飛來飛去,哀告神; 那時,誰為牠預備食物呢? 三十九 1 山巖間的野山羊幾時生產,你知道嗎? 母鹿下犢之期,你能察定嗎? 2 牠們懷胎的月數,你能數算嗎? 牠們幾時生產,你能曉得嗎? 3 牠們屈身,將子生下, 就除掉疼痛。 4 這子漸漸肥壯,在荒野長大, 去而不回。


5 誰放野驢出去自由? 誰解開快驢的繩索? 6 我使曠野作牠的住處, 使鹹地當牠的居所。 7 牠嗤笑城內的喧嚷, 不聽趕牲口的喝聲。 8 遍山是牠的草場; 牠尋找各樣青綠之物。 9 野牛豈肯服事你? 豈肯住在你的槽旁? 10 你豈能用套繩將野牛籠在犁溝之間? 牠豈肯隨你耙山谷之地? 11 豈可因牠的力大就倚靠牠? 豈可把你的工交給牠做嗎? 12 豈可信靠牠把你的糧食運到家, 又收聚你禾場上的穀嗎? 13 鴕鳥的翅膀歡然搧展, 豈是顯慈愛的翎毛和羽毛嗎? 14 因牠把蛋留在地上, 在塵土中使得溫暖; 15 卻想不到被腳踹碎, 或被野獸踐踏。 16 牠忍心待雛,似乎不是自己的; 雖然徒受勞苦,也不為雛懼怕; 17 因為神使牠沒有智慧, 也未將悟性賜給牠。 18 牠幾時挺身展開翅膀, 就嗤笑馬和騎馬的人。 19 馬的大力是你所賜的嗎? 牠頸項上挓 的 是你給牠披上的嗎? 20 是你叫牠跳躍像蝗蟲嗎? 牠噴氣之威使人驚惶。 21 牠在谷中刨地,自喜其力; 牠出去迎接佩帶兵器的人。 22 牠嗤笑可怕的事並不驚惶, 也不因刀劍退回。 23 箭袋和發亮的槍, 並短槍在牠身上錚錚有聲。


24 牠發猛烈的怒氣將地吞下; 一聽角聲就不耐站立。 25 角每發聲,牠說呵哈; 牠從遠處聞著戰氣, 又聽見軍長大發雷聲和兵丁吶喊。 26 鷹雀飛翔,展開翅膀一直向南, 豈是藉你的智慧嗎? 27 大鷹上騰在高處搭窩, 豈是聽你的吩咐嗎? 28 牠住在山巖, 以山 和堅固之所為家, 29 從那裡窺看食物, 眼睛遠遠觀望。 30 牠的雛也咂血; 被殺的人在哪裡,牠也在那裡。 我們要問:為甚麼神花這麼多時間談到天空、星宿和動物?對於一個經歷過數星 期之久可怕孤立感的人而言,應該有更適當的話題吧! 當然,只有當另一個人的出現,帶給沮喪的人安全和穩妥時,這樣的對話才可能 發生。現在約伯知道他不是孤單的,這是神說話的適當時機──或許神是為了轉 移約伯的注意力,使他不再專注於自己的不幸,當然也是為了給他一些新的觀點 來看自己的境遇。 我們需要嘗試抓住這段話的語氣來掌握它的意思。神質問約伯:「你要如勇士束 腰;我問你,你可以指示我。」(三十八 3)這句話聽來有點帶著威嚇,有些解 經家認為它表示神要打壓和侮辱約伯,向約伯指出他的愚拙和魯莽。然而,或許 它的語調是帶著溫和的諷刺,而且這些問題不是恐嚇,而是教導:如同一個好老 師可能問孩童這類的問題,為的是引導理解。這就好像主神在祂的創造中漫步─ ─也許是風暴平靜後在花園裡漫步──祂邀請約伯與祂同行:你看見這個了 嗎……?你認不認得那個……?正如後來耶穌邀請祂的門徒「思想野地的百合 花」,10 這裡神也邀請約伯思想神所造世界的美麗、秩序和奇妙。 天空 神說,讓我用世上錯綜複雜的事物使你驚異!從地球的根基(三十八 4),當時 晨星一同歌唱,神的眾子也都在天庭上歡呼(三十八 7),從那時起,便有歡樂 的讚美聲歌頌創造者。想想海洋,其混亂的力量被止住(三十八 8~11),想想 天空、深淵、光明和黑暗(三十八 12~21) 。你曾入過雪庫或見過雹倉嗎(三十 八 22)?關於雨水呢(三十八 25~30)?接著,舉目仰望星空,朝向昴星和參 星、雲彩、閃電和霧氣(三十八 31~38) 。你看見這些事物了嗎?來,跟著我一 同享受我的創造,驚異於它的奇妙,看我所造的萬物如何彼此相配,而成為凌駕 一切的模範和目的。


動物 也想想這些動物!你能否為母獅抓取食物(三十八 39)?誰為烏鴉預備食物(三 十八 41)?你能賦予野山羊(三十九 1)、野驢(三十九 5)、野牛(三十九 9) 生育的能力嗎? 接著我們看到神開了一個關於鴕鳥的玩笑(三十九 13)!這愚笨的鳥,驕傲地 上下拍打翅膀卻是無用,把蛋留在地上卻沒想到其他動物可能踩到(三十九 15) 。 神沒有給牠好的判斷力(三十九 17)!但即使是神創造中看來缺乏智慧的部分, 仍是屬天事物狂野秩序的一部分。其實,鴕鳥幾乎是約伯自己的寫照──一種混 合著力量(三十九 18)和愚昧(三十九 13~17)的弔詭。然而即使鴕鳥這麼笨, 它在神的創造中仍有寶貴的地位。關於戰馬又如何呢?在一段雄偉的敘事詩中 (三十九 19~25) ,我們能夠聽到戰馬把引以為傲的鬃毛向後甩,一面噴氣一面 刨地,發出如雷的嘶聲,在角聲響時衝入戰場。還有滑翔的鷹雀,有力的大鷹(三 十九 26~27) ,這些都是屬天智慧所造世界的一部分。來,約伯,和我一同觀看: 看看這些事物,看看牠們的神奇,享受牠們。神說:你不能控制牠們,但我卻能 控制牠們。 因此,藉著理解,現在就與你周遭所有的動物同活,聆聽牠們以屬天的方式,藉 其生存與活動來讚美神。牠們全都自然而然、持續不斷地讚美神,或發出聲音, 或藉著盡牠們的本分。人類由於懶惰和限制,大大地誤導自己。在萬國、萬族和 萬民中的萬物,都無窮無盡地頌讚神,並且愈讚美就愈成為神完整且完美的珍寶。 你永遠不會成為你所應是的,直到你走出自我並行在這些動物之中。11 「你永遠不會成為你所應是的,直到你走出自我並行在這些動物之中。」或許這 就是為何神要帶著約伯遊歷 ──為了展示祂創造的宏偉:把約伯從他自己裡面帶出來,使他的目光從自己的 悲慘遭遇移開,擴大他的眼界,去看神創造與賜生命的威嚴,特別是讓他能夠以 一種新的眼光來看自己。 約伯,在這裡你的心將會找到安息:在神對世界旨意的完整圖畫之內,尋找你自 己的定位。你能否從爐灰堆中舉目,看見在神的創造中有神的榮耀?然後,你可 能會再一次瞥見,如特拉赫恩(Traherne)在其他的地方所說的,如何「享受這 個世界」。 享受這個世界 這裡可以有一個牧養上的應用,簡單而又重要。創世記告訴我們,神創造了男人, 並將他放在一個「悅人眼目」的花園中。12 我們的生存環境對幸福感有很大的 影響。親人過世時,可能還適合坐在爐灰堆上,但若想使心情好轉,爐灰堆絕非 理想的地點。有時候,對沮喪之人最有益的事是,幫助他們從所處的沮喪深淵親 近神──不是透過教義的教導或向他們講最妙的道,也不是藉著指出他們的錯處, 而是透過陪他們在花園裡漫步,帶他們去欣賞瀑布或日落,幫助他們恢復對世界 的享受。當然,上述作法不見得永遠可行,但只要透過這些方式,能使沮喪的人 開始用新的眼光看自己,並在神創造的豐富全景中重新找到安全感和歸屬感,我


們便是在幫助他們。他們需要知道自己也是屬於神的,藉著享受神的創造,我們 往往能再次開始感覺到創造者之手的觸摸。 屬天的智慧──與約伯的反應(四十 1~5) 這些章節有更深的含義:他們打開了關於神智慧的一幅異象,這智慧超越任何人 類的智慧。我們回想第二十八章如何向我們指出了屬天智慧的方向。我們曾看見 以利戶,儘管犯了些錯誤,也是帶領我們朝向相同的方向。有一種屬天的智慧, 比任何屬人的智慧更偉大。神知道我們未曾知道的事,祂有些祕密是我們未曾參 與的。事物的狂野秩序有一種屬天的模式,是我們不能夠想像的。在第三十八和 三十九章中,主問了約伯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你知道這事嗎……你能否明暸那 事……?神創造的全景是彰顯祂的智慧,約伯對這些事所知甚少。 然後在主和約伯之間,有一段短暫的意見交流: 1 耶和華又對約伯說: 2 強辯的豈可與全能者爭論嗎? 與神辯駁的可以回答這些吧! 3 於是,約伯回答耶和華說: 4 我是卑賤的!我用甚麼回答你呢? 只好用手摀口。 5 我說了一次,再不回答; 說了兩次,就不再說。 (四十 1~5) 在這段對話中,約伯第一次明暸,其實他的抗議已經僭越。他不該找全能者的錯 處,他不該堅持自己對事物的理解,他不該控訴神不公平。因此他回答:「我是 卑賤的!我用甚麼回答你呢?……就不再說。」(四十 4)這一次他真正安靜下 來。神對約伯說話之後,約伯就沒有甚麼話可說了。 3. 藉河馬和鱷魚指出神的能力(四十 15~四十一 34) 但神還有更多話要對約伯說。在第四十和四十一章中,神似乎還要在祂的自然之 旅中,加上祂對兩種最奇特之動物的一些想法: 15 你且觀看河馬; 我造你也造牠。 牠吃草與牛一樣; 16 牠的氣力在腰間, 能力在肚腹的筋上。 17 牠搖動尾巴如香柏樹; 牠大腿的筋互相聯絡。 18 牠的骨頭好像銅管; 牠的肢體彷彿鐵棍。 19 牠在神所造的物中為首; 創造牠的給牠刀劍。


20 諸山給牠出食物, 也是百獸遊玩之處。 21 牠伏在蓮葉之下, 臥在蘆葦隱密處和水窪子裡。 22 蓮葉的陰涼遮蔽牠; 溪旁的柳樹環繞牠。 23 河水泛濫,牠不發戰; 就是約旦河的水漲到牠口邊,也是安然。 24 在牠防備的時候,誰能捉拿牠? 誰能牢寵牠穿牠的鼻子呢? 四十一 1 你能用魚 釣上鱷魚嗎? 能用繩子壓下牠的舌頭嗎? 2 你能用繩索穿牠的鼻子嗎? 能用 穿牠的 骨嗎? 3 牠豈向你連連懇求, 說柔和的話嗎? 4 豈肯與你立約, 使你拿牠永遠作奴僕嗎? 5 你豈可拿牠當雀鳥玩耍嗎? 豈可為你的幼女將牠拴住嗎? 6 搭夥的漁夫豈可拿牠當貨物嗎? 能把牠分給商人嗎? 7 你能用倒 槍扎滿牠的皮, 能用魚叉叉滿牠的頭嗎? 8 你按手在牠身上,想與牠爭戰,就不再這樣行吧! 9 人指望捉拿牠是徒然的; 一見牠,豈不喪膽嗎? 10 沒有那麼兇猛的人敢惹牠。 這樣,誰能在我面前站立得住呢? 11 誰先給我甚麼,使我償還呢? 天下萬物都是我的。 12 論到鱷魚的肢體和其大力,並美好的骨骼, 我不能緘默不言。 13 誰能剝牠的外衣? 誰能進牠上下牙骨之間呢? 14 誰能開牠的 頰? 牠牙齒四圍是可畏的。 15 牠以堅固的鱗甲為可誇,


緊緊合閉,封得嚴密。 16 這鱗甲一一相連, 甚至氣不得透入其間, 17 都是互相聯絡、膠結, 不能分離。 18 牠打噴嚏就發出光來; 牠眼睛好像早晨的光線。 19 從牠口中發出燒著的火把, 與飛迸的火星; 20 從牠鼻孔冒出 來, 如燒開的鍋和點著的蘆葦。 21 牠的氣點著煤炭, 有火焰從牠口中發出。 22 牠頸項中存著勁力; 在牠面前的都恐嚇蹦跳。 23 牠的肉塊互相聯絡, 緊貼其身,不能搖動。 24 牠的心結實如石頭, 如下磨石那樣結實。 25 牠一起來,勇士都驚恐, 心裡慌亂,便都昏迷。 26 人若用刀,用槍,用標槍,用尖槍扎牠,都是無用。 27 牠以鐵為乾草, 以銅為爛木。 28 箭不能恐嚇牠使牠逃避; 彈石在牠看為碎 。 29 棍棒算為禾

牠嗤笑短槍颼的響聲。 30 牠肚腹下如尖瓦片; 牠如釘耙經過淤泥。 31 牠使深淵開滾如鍋, 使洋海如鍋中的膏油。 32 牠行的路隨後發光, 令人想深淵如同白髮。 33 在地上沒有像牠造的那樣, 無所懼怕。 34 凡高大的,牠無不藐視; 牠在驕傲的水族上做王。


我們在第三十八和三十九章看過的動物有一個共同的特性,牠們都不受人類的控 制。神對約伯的質問,已經表明創造中有哪些部分是神的祕密,不受人類的控制 和管轄。這給了我們關於神智慧的一幅異象。現在,河怪──河馬(四十 15), 和海怪──鱷魚(四十一 1),提出關於神能力的問題。神選擇了兩種最可怕的 動物。這兩種巨大的動物,在這裡或許是描述真實的生物,也或許是對神話中怪 獸的幻想式描繪。 「河怪」 (behemoth)這個字在希伯來文中,是通稱「野獸」 (beast) 的複數,或是代表「家畜」 (cattle)的集合名詞。因此,這個字可能是「宏偉的 複數」──代表河怪是「最優秀的野獸」。海怪好像很類似噴火龍,有火焰和煙 從牠鼻孔發出。牠也出現在以賽亞書二十七章,代表帶著超自然恐怖力量的野獸。 當二者同時出現時,牠們可能是代表自然和超自然力量的高峰。牠們是神的世界 中不可思議並令人恐懼之事物的具體表現。這是神的奧祕的兩個例子。關於這兩 種奇怪的生物,有許多事是約伯不知道也不能控制的。約伯,在你的世界中有很 多不可思議、深不可測和可怕的奧祕,這裡有一種力量,超過人類的力量。在河 怪和海怪面前,你是無能為力的,然而這兩種怪獸都在神的控制底下,即使是最 令人懼怕、最巨大、最恐怖的怪物,都掌握在創造者的手中,「天下萬物都是我 的」(四十一 11)。 這帶出一種基督教的思維,出現在該柏爾(Abraham Kuyper)著名的宣告中: 「在 這個宇宙中,沒有一吋地方耶穌基督不說『這是我的』 。」13 他是回應保羅在羅 馬書十一章中的話:「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願榮耀歸給他, 直到永遠。阿們!」14 黑人靈歌唱道,祂已將整個廣闊的世界──和那個小小的嬰孩──握在祂手中。 無論我們的環境有多黑暗,我們的痛苦有多深重,沒有甚麼能夠使我們與神隔離。 羅馬書八章末了,藉著神在耶穌基督裡向我們表達的愛,也為我們說出了這一點: 「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 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 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15 當主恩慈地與約伯說話,約伯才開始領悟的事,已完全在神自己的啟示中顯明了, 這啟示是在耶穌基督,祂的兒子裡。這是神的真理,無論我們的景況如何──是 苦是悲、是生是死──它都能夠為我們持守。事實上,很多人已經發現確實如此。 如果第三十八和三十九章關於自然的詩篇是向我們說到屬天的智慧,河怪和海怪 則是向我們指出屬天的能力。但在神的手中,能力不是強制性的,永遠是創造性 的。這就是新約,其中充滿了以下的真理:即屬天的能力是顯現在耶穌裡之愛的 能力。 4. 神的公義表示神自己就能證明約伯的清白(四十 6~14) 這些章節還有一個更深的層面。在這裡我們需要回去看第四十章: 6 於是,耶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伯說: 7 你要如勇士束腰; 我問你,你可以指示我。


8 你豈可廢棄我所擬定的? 豈可定我有罪,好顯自己為義嗎? 9 你有神那樣的膀臂嗎? 你能像他發雷聲嗎? 10 你要以榮耀莊嚴為妝飾, 以尊榮威嚴為衣服; 11 要發出你滿溢的怒氣, 見一切驕傲的人,使他降卑; 12 見一切驕傲的人,將他制伏, 把惡人踐踏在本處; 13 將他們一同隱藏在塵土中, 把他們的臉蒙蔽在隱密處; 14 我就認你右手能以救自己。 從很多方面來看,這一段是主對約伯說話的中心。 這裡神回應約伯關於神義論(theodicy)的爭論,其中約伯控訴神管治世界的方 式(參二十一)。神說,好,你來管治這世界,你要以榮耀莊嚴為妝飾,以尊榮 威嚴為衣服(參四十 10) 。你對作壞事的人,施行審判,制伏驕傲的人,把惡人 藏在塵土中(四十 12~13)。約伯,你以公義管治世界,然後我會謝謝你。 這是對四十章 8 節的問題更進一步的回應:「你是否不信任我的公平?」 法官下判決,需要確定公義得到伸張。約伯,如果是你下判決,你能擔保你是在 伸張公義嗎?你曾堅稱自己清白,但約伯,你是否有權為自己辯護? 我們現在開始來看,如何藉專注於神對整個自然世界的智慧與能力而帶來進一步 的意義。約伯必定明瞭,他既無能力了解自然範疇內的大自然運作,更無能力在 道德範疇內施行審判。這是第 9 節問題的焦點:「你有神那樣的膀臂嗎?你能像 他發雷聲嗎?」(四十 9) 神正在提醒約伯,祂縱使只在某些時候現身,祂始終是公平的。這是約伯記對神 義論這個問題的答案。 智慧、能力和公義 大自然提醒我們,神是一位有智慧的神;巨獸提醒我們,神是一位有能力的神; 神現在對約伯所說的話提醒我們,神是一位公義的神。基於對屬天智慧、能力和 公義的堅持,我們描繪這位掌握世上受苦奧祕之神的屬性。面對這樣的一位神, 人類的邏輯是行不通的(好比每一處逃生門都被鎖上了) ,因為根據人類的邏輯, 這些屬性是互相牴觸的。神是全知、全能,而又全善的。 人們經常以下列方式提出受苦的問題:如果神是全善的,祂必然希望消滅所有祂 知道的痛苦;如果祂是全知的,沒有痛苦是祂不知道的;如果祂是全能的,祂必 然能夠作到祂所希望的。因此,由於痛苦存在於這個世界,全知、全善和全能神 的理念必然是互相矛盾的,神不可能兼具智慧、能力和公義這三種屬性,然而, 這確實是約伯現在從神得知的事。如果我們說神有智慧和公義但沒有能力,或有


智慧和能力但不公義,或有公義和能力但沒有智慧,我們的世界就變得「合乎邏 輯」 ,但這就不是永活的神向約伯顯明的世界。因為約伯的神(也是我們的神), 不是邏輯三段論法的結果──祂是活著的、有能力、有智慧並公義的創造者,祂 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祂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16 一六五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法國哲學家巴斯噶曾經有一段對「隱藏」在耶穌基 督裡之神的經歷。這是獲得啟發的一刻,這一刻引導他其後一生的生活和工作。 在他死後,人們發現一片羊皮紙縫在他的衣服裡,其中記錄著他對基督的經歷。 它是這樣起頭的: 火 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不是哲學家和學者的神, 確確實實,真誠的喜樂、平安, 耶穌基督的神, 耶穌基督的神, 我的神和你的神……。17 「亞伯拉罕的神……不是哲學家和學者的神」! 和約伯一樣,巴斯噶曾經歷活著的神,在個人的邂逅中向他顯明,祂不僅是哲學 上爭論的結果。 屬天的理性 我們需要小心,這裡不是說人類的推理毫無地位,巴斯噶自己的頭腦是世上最優 秀的頭腦之一。我們也不是說人類的邏輯沒有地位,或說神的道路是不合理的或 不理性的,神屬天的理性是世上所有秩序和理性的基礎,祂是我們思想進程的源 頭,而我們蒙召運用我們的心智去敬拜祂。約伯記不是勸我們放棄理智,它只是 提醒我們,單憑我們的理智,不可能期望明白神的道路。對永活的神,我們需要 作的不是為祂爭辯而是遇見祂,不是談論祂而是認識祂。因為屬天的理性超越人 類的理智,不受人類邏輯的準則限制。在永活之神的行動中有一種自由,是我們 不見得能明白的。當祂顯明祂自己時,也不是用邏輯式的證明──否則,凡能夠 了解這種邏輯論證的人都勢必得相信祂了。當神向人顯明祂自己時,乃是以個人 恩典的方式臨到個人,並邀請人給予個人式的回應。 這就是「約伯的神是亞伯拉罕的神,而不是哲學家(如以利戶)或學者(如比勒 達)的神」這句話的意義。神是有智慧、有能力和公義的:祂是活著的。 令人驚喜的神 我們回想紐畢真曾憂心人類文化被科學式的世界觀所纏擾。這種世界觀是以質疑 的態度看每樣事物,提出各種需要回答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疑難。約伯記已經告 訴我們,天底下有些問題是沒有答案的,有些疑難憑人類的邏輯是不能解決的。 不過,約伯記也向我們揭示一位活著的神,一位「令人驚喜的神」 (God of surprises) ──如同休斯(Gerard Hughes)某本書的書名,18 一位隱藏的神(有時看似缺 席,卻藉此顯示其同在)。這位神,我們若遇見了,就不再一一數算、整理我們


生活中的每一個難題。從基督徒信仰的某些層面來看,數算難題是無益的,它妨 礙我們在深處遇見神。我們不免希望每件事都順利穩妥,尋求穩妥是一種防禦性 的需求,然而約伯記卻帶我們面見活的神,並邀請我們帶著我們所有邏輯上不能 跨越的鴻溝、帶著我們的稜稜角角和掙扎的信心,活在祂的光中。 在神學問題上,特別是關於神如何治理這個世界,神有祂的祕密。正如我們不能 控制河馬(儘管牠是神創造的一部分),我們也不能控制、甚至不能明白關於人 類受苦的一些深層問題。有些事物本質上就是屬於神的奧祕。 約伯曾多次重申他相信神的公義,但他每次也都同時堅稱自己的清白。現在他發 現只有神有能力證明他的清白,約伯不能代理神接管宇宙的運行。第四十章中的 這段話,「帶領約伯到達他尋求的終點,因為這段話說服了約伯,使他相信他可 以──而且必須──以多些信靠、少些煩躁的態度,將整件事完全交給神,不僅 如此,他還應該放下堅持,不再認為神應該先回答他所有的問題。」19 這裡,我們接近約伯記一書的核心,就是指責所有自認為比神更懂得管治這個世 界的人。 以下的故事發生於某次戰爭期間遭到襲擊的倫敦。某晚,一位教區牧師在安慰過 許多人之後,拖著疲乏的腳步回家,途中遇見另一位教區牧師,在惱怒和迷惑中, 他喊叫說:「但願我能在宇宙的寶座上掌權十分鐘。」他的同事頭腦還算清醒, 回答說: 「如果宇宙真由你掌權十分鐘,我就是十秒鐘也不願意活在你的世界裡。」 約伯必須篡奪神的地位並變成另一個撒但,才能作到神在四十章 8~14 節的建議。 關於這一點,底下安德生的話很有說服力: 只有神能夠從事創造性的毀滅,只有神能夠使罪惡成為美好。身為創造者,祂為 世界上所有發生的事負責,祂能夠使萬事(無論是好事或壞事)互相效力並成為 美好。爭論已被提升至不同的層次,神之美德的實際比公義更深。這就是為甚麼 在罪惡與刑罰的範疇內(在三位朋友身上我們一再接觸到這個實際而可怕的範 疇),只能將人類的受苦視為犯罪的結果,而不能視之為恩典的機會。20 恩典 神是在恩典中向約伯顯明祂自己,因此約伯滿足了。他並沒有得到直接的答覆, 但他已經看見主了。他曾經恐懼,如同我們許多人在沮喪中也會恐懼,儘管其他 人後來都沒事了,我們自己卻是例外。我們害怕掉到宇宙中某個恩典搆不到的洞 裡,掉到神的世界之外,掉到創造者的控制之外。約伯曾以為他已經從某個裂縫 掉到創造者管理的世界之外。但現在他再次恢復信心,創造者藉祂話語的能力托 住世上的萬物,沒有任何事物──包括愚拙的鴕鳥和恐怖的巨獸──不在祂恩典 的手中,因此約伯能夠安息,帶著他尚未解決的問題而活。在神裡面,能力、公 義和智慧都是相同神聖屬性的不同表象。因此約伯能夠在信心裡,並在神的奧祕 中把事情放下。我們已經說過,神賜給我們信心,就是為了幫助我們在情況不明 確時仍能活下去。 5. 約伯回答(四十二 1~6) 1 約伯回答耶和華說:


2 我知道,你萬事都能作; 你的旨意不能攔阻。 3 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 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 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 4 求你聽我,我要說話; 我問你,求你指示我。 5 我從前風聞有你, 現在親眼看見你。 6 因此我厭惡自己, 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 約伯的回答是一個謙卑而順服的宣告:「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 (四十二 5)神的聲音使他的良心甦醒。他接著說他鄙視他以前所說的,他先前 的控訴已屬僭越,因此他謙卑自己,在神面前認罪並痛悔。 我們不可將這段話誤解為約伯最後終於讓步聽從瑣法的勸說,認同自己應該為他 的罪而悔改。這不是重點所在,約伯不是被神震懾而覺得羞愧,他是沉浸在恩典 的屬天同在中,因而謙卑俯伏。 新約中的西門彼得是另一個例子。路加告訴我們,門徒整夜捕魚卻徒勞無功,耶 穌呼召西門開到水深之處放下漁網。後來他們捕到的魚群多得使網破裂,船也因 太滿而開始下沉。西門彼得沉浸在彰顯於他眼前的屬天能力,和耶穌基督行動中 所散發的屬天榮光中,他被折服,同時深切體會到自己的罪惡。 「主啊!離開我, 我是個罪人!」21 約伯肯定也感受到同樣的驚愕,帶給他類似的罪惡感和感覺 自己的欠缺。不過,他的痛悔,無損於他的無辜和正直。當神親自為他辯護時, 的確曾說約伯「說的是」(參四十二 7~8)。 6. 結尾(四十二 7~14) 始於第三章開頭的詩歌體裁持續到四十二章 6 節。從四十二章 7 節,我們回復到 散文體裁,這文體十分類似第一和二章的序言。在結尾部分有兩個格外值得注意 的特徵。 首先,約伯對恩典的經歷,藉著他為朋友的禱告表達出來。 7 耶和華對約伯說話以後,就對提幔人以利法說:「我的怒氣向你和你兩個朋友 發作,因為你們議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是。8 現在你們要取七隻公牛,七 隻公羊,到我僕人約伯那裡去,為自己獻上燔祭,我的僕人約伯就為你們祈禱。 我因悅納他,就不按你們的愚妄辦你們。你們議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是。」 9 於是提幔人以利法、書亞人比勒達、拿瑪人瑣法照著耶和華所吩咐的去行;耶 和華就悅納約伯。 主斥責以利法等人,因為「你們議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是」(四十二 7)。 神對他們說,「現在你們要取七隻公牛,七隻公羊,到我僕人約伯那裡去,為自 己獻上燔祭,我的僕人約伯就為你們祈禱。我因悅納他,就不按你們的愚妄辦你


們。」(四十二 8) 主的僕人約伯為他的朋友獻上禱告,藉此他們可以從神的憤怒下得著釋放,並與 他們的鄰舍和好。在這幾節經文中隱藏著豐富的神學脈絡!神的話不是停在對這 三個朋友的憤怒。藉著獻祭和禱告,約伯使他們有機會受到恩慈的對待,而這位 獻上祭物和禱告的人被稱為「我的僕人」。這明顯地使我們回想起先知以賽亞的 「僕人之歌」 ,22 與聖經其他地方曾經看過的主題。這僕人帶著代表贖罪、分別 為聖與奉獻的祭物,代表人民在神面前祈求神的憐憫和恩典。再一次,約伯記超 越這卷書,指向神與人類之間的中保,那人基督耶穌,為罪捨了自己成為祭物, 現在長遠活著為我們代求。 約伯記多次闡明的各個主題,現在看來焦點更清楚、色彩更豐富,都是關於主耶 穌的生命與受苦以及死與復活。如彼得所寫: 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他並沒有 犯罪,口裡也沒有詭詐。」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 按公義審判人的主。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 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23 第二,約伯所經歷的恩典是在「此時此地」今世的恩典。 10 約伯為他的朋友祈禱。耶和華就使約伯從苦境(原文是擄掠)轉回,並且耶 和華賜給他的比他從前所有的加倍。11 約伯的弟兄、姊妹,和以先所認識的人 都來見他,在他家裡一同吃飯;又論到耶和華所降與他的一切災禍,都為他悲傷 安慰他。每人也送他一塊銀子和一個金環。12 這樣,耶和華後來賜福給約伯比 先前更多。他有一萬四千羊,六千駱駝,一千對牛,一千母驢。13 他也有七個 兒子,三個女兒。14 他給長女起名叫耶米瑪,次女叫基洗亞,三女叫基連‧哈 樸。15 在那全地的婦女中找不著像約伯的女兒那樣美貌。她們的父親使她們在 弟兄中得產業。16 此後,約伯又活了一百四十年,得見他的兒孫,直到四代。 17 這樣,約伯年紀老邁,日子滿足而死。 我們或許覺得奇怪,為甚麼需要有約伯重獲財富的段落?在神賜下祂同在的恩典 之後,最後這部分顯得有些老套,不過,它卻將這個故事穩固地扎根於今世。先 前約伯的希望一直定睛於一些超越死亡的辯護,那些是屬於另一個時空的事。但 是最後這段是「此時此地」的事,與朋友及家人再次團聚,重新得回羊群和牲畜, 藉著這些,約伯經歷到神恩典之愛的標記。神的恩典是賜給有信心的人,不是那 些遠遠在天上的人,而是今世在地上的人。故事中約伯又在地上繼續走了一百四 十年的朝聖之路。我們是在人類實際的經歷中遇見恩典,神超越的愛是在此時此 地遇見我們 7. 全書的脈絡 那麼,還有甚麼可說的?我們研究了這卷不平凡的書,最後我們應該將所有的心 得整理出一貫的脈絡。 首先,在天上和人間都有我們意想不到的事。約伯被捲入神的目的,而他毫不知 情。在信仰生活中,有不能確定、難以理解和模稜兩可的事,我們都必須容它們


留於神的奧祕中。 「隱祕的事屬乎耶和華。」24 我們應該讓神保有祂的祕密,並 從神領受信心的恩賜,好讓我們在不明確之中能奮力持守神。約伯尤其是偉大的 信徒。願神加深我們的信心,縱使我們落在黑暗之中。 其次,這卷書對不適切的講道(即使內容合乎真理)提出一個警告。在約伯的三 個朋友身上,我們看見一種麻木不仁的態度。他們試圖強迫約伯照著他們的理論 去作,而隨著約伯拒絕被塑造成他們的模式,他們的態度也越來越強硬。如果我 們也是這樣帶著預設的理論到人面前,試圖將人塞入我們的模式之中,我們永遠 無法幫助人。我們倒是需要從最起初爐灰堆上的那一幕學習聆聽與陪伴的職事。 第三,我們已經看見神的子民也會受苦,這事實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我們的情感之前。良善和敬虔的人也會受苦,不幸的事也會發生在好人身上,我 們必須學習勿以人的境遇和財富斷定其屬靈光景,我們要當心那種將神的祝福與 諸事順利劃上等號的說法。在痛苦中也可能有祝福;即使外在的環境出了狀況, 在逆境中我們卻可能經歷痛苦得醫治、與神更親近。 約伯受苦時,他的靈、魂、體、關係、心思、情感和意志全都受到影響,沒有任 何一部分不受波及,因為這些都彼此相關。我們必須謹記,我們幫助人時,服事 的對象是全人,因為我們不可能把一個人分割成幾個不相干的部分。對某些人而 言,最大的痛苦是來自他們的信心:我們感覺悲痛,因為神似乎令我們失望。然 而,約伯記闡明,即使在逆境中,道德心仍能變得更加堅強。患難生忍耐,忍耐 生老練,老練生盼望。25 第四,我們回想起以下二者的區別:一種是對巴斯噶所稱「哲學家的神」的信仰, 一種是對向人啟示祂自己之活神的信心。一次又一次,三位朋友嘗試將他們對神 的理解推入一個邏輯的角落,並將約伯誘入那樣的陷阱裡。他們對獎賞和懲罰的 理解受他們的邏輯扭曲,變成了一種單單相信自然因果律的信仰。他們的信心變 得枯乾,而且是連於一種對「全能者」 (Shaddai)的誤解,而不是基於對永活守 約之主「耶和華」 (Yahweh)的啟示。這些朋友的例子警告我們,需要持定神如 何說到祂自己,而不是受扭曲的邏輯所誤導。我們應該單憑神的啟示來認識祂。 對基督徒而言,最高的啟示就是神在耶穌基督裡對祂自己的啟示。在基督裡,我 們遇見永活的神、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也是約伯的神而不是哲 學家的神。 第五,雅各寫道:「你們聽見過約伯的堅忍不拔(perseverance)」。26 欽定本用 「約伯的忍耐(the patience of Job)」這個片語肯定是不恰當的!但新國際本用 的「堅忍不拔」 (perseverance) ,或標準修訂本用的「堅定不移」 (steadfastness) 都是恰當的。這裡有一個人聽從了他良心的聲音,在逆境之下堅定不移。我們切 勿忽略良心的聲音,良心需要受神的靈教導(當神質問約伯時,祂就是在做這件 事?)正如我們若無法聆聽人的需要,便不能幫助人,照樣,我們若無法聆聽良 心的聲音,我們也不能幫助自己。 第六,賞罰報應的原則以及對罪的注重,需要放在一個更寬廣的背景,就是愛的 原則以及對恩典的注重。屬天審判及賞罰的教義有其地位,因為這是一個道德的


宇宙,但人們有時可能用這種教義作為藉口,拒絕面對與神交通的需求,因而妨 礙了對恩典的領受。我們看到約伯記中神自己是如何藉著賜予約伯祂恩典的同在, 而超越了賞罰報應的原則。照樣,恩典的教義也將關於神義論的問題,從對過往 原因的搜尋,轉化成對將來得贖的盼望。神沒有回答約伯關於神義論的問題,而 是將這些問題放在一個更寬廣、更個人化的背景中,而在那樣的背景中,這些問 題已不必再問。 第七,這卷書中最重要的不是講道或神學,也不是正統的信仰,或甚至約伯自己 正義的性格。上述事物固然重要,他們惟有在更重要的光中才能找到它們的定位。 這最重要的光就是,在與神的交通中與祂同行,並在祂的世界中享受祂。即使在 最大的痛苦中,交通的恩賜也能夠帶來益處。這是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十二章給我 們的教導。保羅形容他受苦,因為:「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就是撒但的差役 要攻擊我。」27 他曾三次求神挪開這痛苦,但神對他說: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 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保羅能夠說,「我更喜歡誇 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 28 最後,由這個觀點,我們可以了解關於約伯受苦最深處的核心思想。痛苦會結束, 但何時結束?我們不知道。不過,我們確實知道主會再來,祂會將我們的傷痛變 為敬拜。29 對於帶著焦慮與不確定(也許正在懷疑,在他們的人生中,神究竟 在哪裡?)而對於等候的人們,那是從約伯記而來的希望之聲。主會再來!在基 督的死裡,在加略山的十字架上,我們看見神愛的深廣。在十字架上,我們不只 看見釘十字架的神──我們的近親救贖者──在受苦,我們也看見新生命和穩固 的盼望。「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30 神沒有應許我們在這個世上有免於受苦的特權, 「在世上,你們有苦難。」31 神 也沒有允許我們進入祂所有的奧祕。但神應許我們有恩典,對某些人而言,可能 是在今世就得著醫治和恢復。對於另一些人而言,這賞賜是在「新天新地」裡等 候他們。在那裡,不再有痛苦、眼淚和死亡。32 但對於我們所有的人而言,此 時此地就能有恩典,就能有盼望。 所以,你們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時候,他必叫你們升高。你們要將 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 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 可吞吃的人。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 歷這樣的苦難。那賜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裡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 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願權能歸給他, 直到永永遠遠。阿們!33

附註


1. C. Williams, War in Heaven (Faber ed., 1947), p. 24. 2. 出十九 16~19。 3. 出十九 9。 4. Rudolf Otto, The Idea of the Holy (1917; Eng. t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23). 5. 鴻一 3。 6. 腓四 7。 7. 創四十三 14。 8. 創四十九 25。 9. Chambers, p. 18. 10. 太六 28,標準修訂本。 11. Thomas Traherne, The Second Century 76, in Centuries (Mowbray, ed., 1985), p. 91. 12. 創二 9,標準修訂本。 13. 引自 A. Kuyper 在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Free University of Amsterdam)的就職 演說。 14. 羅十一 36。 15. 羅八 38~39。 16. 賽五十五 9。 17. Pascal, Pens 嶪 s, p. 309.(譯註:本書有中譯本,《沉思錄》, 孟祥森譯,台 北 : 水牛,民 62)。 18. G. W. Hughes, God of Surprises (Darton, Longman & Todd, 1985). 19. Andersen, p. 287. 20. Anderson, p. 288. 21. 路五 8。 22. 賽四十二 1~4,四十九 1~6,五十 4~9,和五十二 13~五十三 12。 23. 彼前二 21~24。 24. 申二十九 29。 25. 羅五 3~4。 26. 雅五 11。 27. 林後十二 7。 28. 林後十二 8~10。 29. 改編自諾里奇的朱利安(Julian of Norwich)所著 A Revelation of Love 第三十 九章(ed. by M. Glasscoe, Exeter, 1986). 30. 賽五十三 4,標準修訂本。 31. 約十六 33,標準修訂本。 32. 參啟二十一 1~4。 33. 彼前五 6~11。


附錄 本附錄收錄以利法、比勒達、瑣法和以利戶全部發言的聖經經文(譯按:原作者 提供的經文是新國際本,但對照中文和合本,有些地方不是很吻合。底下我按照 新國際本經文嘗試改譯部分經文,同時亦列出和合本的中譯,供您參照、斟酌)。 1. 以利法的發言 第一次發言:四至五章 以利法大膽發言(四 1~6) 1 提幔人以利法回答說: 2 人若敢與你說話(和合本:人若想與你說話),你就厭煩嗎?但誰能忍住不說 呢? 3 你素來教導許多的人,又堅固軟弱的手。 4 你的言語曾扶助那將要跌倒的人;你又使軟弱的膝穩固。 5 但現在禍患臨到你,你就灰心(和合本:昏迷) ,擊打你(和合本:挨近你), 你便驚惶。 6 你的倚靠不是在你敬畏神嗎?你的盼望不是在你行事純正嗎? 「你種什麼就收什麼」(四 7~11) 7 請你追想:無辜的人有誰滅亡?正直的人在何處剪除? 8 按我所見,耕罪孽、種毒害的人都收割他們所種的(和合本:都照樣收割)。 9 神一出氣,他們就滅亡;神一發怒,他們就消沒。 10 獅子雖能吼叫並咆哮;但巨獅的牙齒也會斷裂(和合本:獅子的吼叫和猛獅 的聲音盡都止息;少壯獅子的牙齒也都敲掉)。 11 公獅(和合本:老獅子)因缺少獵物(和合本:絕食)而死;母獅之子也都 離散。 以利法的異象及其意義(四 12~五 7) 12 13 14 15 16 17

我暗暗地得了默示;我耳朵也聽其細微的聲音。 在思念夜中、異象之間,世人沉睡的時候, 恐懼、戰兢臨到我身,使我百骨打戰。 有靈從我面前經過,我身上的毫毛直立。 那靈停住,我卻不能辨其形狀;有影像在我眼前。我在靜默中聽見有聲音說: 必死的人豈能比神公義嗎?人豈能比造他的主潔淨嗎?

18 主若(譯按:和合本無此若字,但新國際本有‘ if ’一字)不信靠他的臣僕, 並且指他的使者為愚昧; 19 何況那住在土房、根基在塵土裡、比蠹蟲更容易毀壞的人呢(和合本:被蠹 蟲所毀壞的人呢)? 20 早晚之間,就被毀滅,永歸無有,無人理會。


21 他帳棚的繩索豈不從中抽出來呢? 他死,且是無智慧而死。 五 1 你且呼求,有誰答應你? 諸聖者之中,你轉向哪一位呢? 2 忿怒害死愚妄人;嫉妒殺死癡迷人。 3 我曾見愚妄人扎下根, 但他的住處忽然受咒詛(和合本:但我忽然咒詛他的住處。譯註:根據新國際本 此句為被動式)。 4 他的兒女遠離穩妥的地步, 在城門口被壓,並無人搭救。 5 他的莊稼有飢餓的人吃盡了, 就是在荊棘裡的也搶去了; 他的財寶有網羅張口吞滅了。 6 禍患原不是從土中出來; 患難也不是從地裡發生。 7 人生在世必遇患難, 如同火星飛騰。 以利法頌讚神的美善(五 8~16) 8 至於我,我必仰望神, 把我的事情託付他。 9 他行大事不可測度, 行奇事不可勝數: 10 降雨在地上, 賜水於田裡; 11 將卑微的安置在高處, 將哀痛的舉到穩妥之地; 12 破壞狡猾人的計謀, 使他們所謀的不得成就。 13 他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 使狡詐人的計謀速速滅亡。 14 他們白晝遇見黑暗,午間摸索如在夜間。 15 神拯救窮乏人 脫離他們口中的刀和強暴人的手。 16 這樣,貧寒的人有指望, 罪孽之輩必塞口無言。 在正直的靈中面對受苦,這人是有福的(五 17~27) 17 神所懲治的人是有福的! 所以你不可輕看全能者的管教。


18 因為他打破,又纏裹; 他擊傷,用手醫治。 19 你六次遭難,他必救你; 就是七次,災禍也無法害你。 20 在饑荒中,他必救你脫離死亡; 在爭戰中,他必救你脫離刀劍的權力。 21 你必被隱藏,不受口舌之害; 災殃臨到,你也不懼怕。 22 你遇見災害饑饉,就必嬉笑; 地上的野獸,你也不懼怕。 23 因為你必與田間的石頭立約; 田裡的野獸也必與你和好。 24 你必知道你帳棚平安, 要查看你的羊圈,一無所失; 25 也必知道你的後裔將來發達, 你的子孫像地上的青草。 26 你必壽高年邁才歸墳墓, 好像禾捆到時收藏。 27 這理,我們已經考察,本是如此。 你需要聽,要知道是與自己有益。 第二次發言:第十五章 以利法責備約伯言語不敬(十五 1~6) 1 提幔人以利法回答說: 2 智慧人豈可用虛空的知識回答, 用東風充滿肚腹呢? 3 他豈可用無益的話 和無濟於事的言語理論呢? 4 你是廢棄敬畏的意, 在神面前阻止敬虔的心。 5 你的罪孽指教你的口; 你選用詭詐人的舌頭。 6 你自己的口定你有罪,並非是我; 你自己的嘴見證你的不是。 約伯自以為是誰?(十五 7~16) 7 你豈是頭一個被生的人嗎? 你受造在諸山之先嗎? 8 你曾聽見神的密旨嗎? 你還將智慧獨自得盡嗎?


9 你知道甚麼是我們不知道的呢? 你明白甚麼是我們不明白的呢? 10 我們這裡有白髮的和年紀老邁的, 比你父親還老。 11 神用溫和的話安慰你,你還嫌不夠(和合本:以為太小)嗎? 12 你的心為何將你逼去? 你的眼為何冒出火星, 13 使你對神發洩你的盛怒(和合本:使你的靈反對神), 也任你的口發這言語? 14 人是甚麼,竟算為潔淨呢? 婦人所生的是甚麼,竟算為義呢? 15 若神不信靠他的眾聖者(和合本:神不信靠他的眾聖者); 在他眼前,天也不潔淨, 16 何況那污穢可憎、喝罪孽如水的世人呢! 作惡者的傳統形象(十五 17~35) 17 我指示你,你要聽; 我要述說所看見的, 18 就是智慧人從列祖所受, 傳說而不隱瞞的。 19(這地惟獨賜給他們,並沒有外人從他們中間經過。) 20 惡人一生之日劬勞痛苦; 強暴人一生的年數也是如此。 21 驚嚇的聲音常在他耳中; 在平安時,搶奪的必臨到他那裡。 22 他不信自己能從黑暗中轉回; 他被刀劍等候。 23 他四處遊蕩──禿鷹的食物(和合本:他漂流在外求食,說:哪裡有食物呢? 譯註:新國際本將其他譯本譯為 where 的希伯來字改譯為 vultures,即禿鷹。而 「四處遊蕩」與「禿鷹」之間僅以──連接。不知道是表示「他四處遊蕩成了禿 鷹的食物」 ,還是表示「他四處遊蕩尋找禿鷹的食物」 ,語意不明。但若根據新國 際本譯法,也看不出尋找的意思);他知道黑暗的日子即將到來(和合本:在他 手邊預備好了)。 24 急難困苦叫他害怕, 而且勝了他,好像君王預備上陣一樣。 25 因為(譯按:和合本沒有因為二字,但新國際本有 because)他伸手攻擊神, 以驕傲攻擊全能者, 26 大膽對抗他,用厚重的盾牌向全能者直衝(和合本: 「挺著頸項,用盾牌的厚 凸面向全能者直闖。」不過根據作者提供的新國際本經文,看不出有「挺著頸項」


之意,請再斟酌); 27 儘管(譯自新國際本的 though。和合本:是因)他的臉蒙上脂油,腰積成肥 肉。 28 他將(譯自新國際本的 will。和合本:曾)住在荒涼城邑,無人居住、將成 亂堆的房屋。 29 他不得富足,財物不得常存, 產業在地上也不加增。 30 他不得出離黑暗。 火燄要將他的枝子燒乾; 因神口中的氣,他要滅亡。 31 他不用倚靠虛假欺哄自己, 因虛假必成為他的報應。 32 他的日期未到之先,這事必成就; 他的枝子不得青綠。 33 他必像葡萄樹的葡萄,未熟而落; 又像橄欖樹的花,一開而謝。 34 原來不敬虔之輩必無生育; 受賄賂之人的帳棚必被火燒。 35 他們所懷的是毒害,所生的是罪孽; 心裡所預備的是詭詐。 第三次發言:第二十二章 以利法說神不是真的關心約伯(二十二 1~4) 1 提幔人以利法回答說: 2 人豈能使神有益呢?甚至智慧人豈能使神有益呢?(和合本:智慧人但能有益 於己)。 3 你為人公義,豈叫全能者喜悅呢? 你行為完全,豈能使他得利呢? 4 豈是因你敬畏他 就責備你、審判你嗎? 這必定證實約伯的罪惡(二十二 5~11) 5 你的罪惡豈不是大嗎? 你的罪孽也沒有窮盡; 6 因你無故強取弟兄的物為抵押(和合本:當頭), 剝去貧寒人的衣服。 7 困乏的人,你沒有給他水喝; 飢餓的人,你沒有給他食物。 8 儘管你有能力得地土, 是住在其上的尊貴人(和合本:有能力的人就得地土;尊貴的人也住在其中)。


9 你打發寡婦空手回去, 折斷孤兒的膀臂。 10 因此,有網羅環繞你, 有恐懼忽然使你驚惶; 11 或有黑暗蒙蔽你, 並有洪水淹沒你。 以利法認為約伯一定以為神漠不關心(二十二 12~20) 12 神豈不是在高天嗎? 你看星宿何其高呢! 13 你說:神知道甚麼? 他豈能看透幽暗施行審判呢? 14 密雲將他遮蓋,使他不能看見; 他周遊穹蒼。 15 你要依從上古的道嗎? 這道是惡人所行的。 16 他們未到死期,忽然除滅; 根基毀壞,好像被江河沖去。 17 他們向神說:離開我們吧! 又說:全能者能把我們怎麼樣呢? 18 哪知神以美物充滿他們的房屋; 但惡人所謀定的離我好遠。 19 義人看見他們的結局就歡喜; 無辜的人嗤笑他們, 20 說:那起來攻擊我們的果然被剪除, 其餘的都被火燒滅。 以利法呼籲約伯順從神就得平安(二十二 21~30) 21 你要順從(和合本:認識)神,就得平安; 福氣也必臨到你。 22 你當領受他口中的教訓, 將他的言語存在心裡。 23 你若歸向全能者,從你帳棚中遠除不義, 就必得建立。 24 要將你的珍寶丟在塵土裡,將俄斐的黃金丟在峽谷中的岩石(和合本:溪河 石頭)之間; 25 全能者就必為你的珍寶, 作你的寶銀。 26 你就要以全能者為喜樂, 向神仰起臉來。


27 你要禱告他,他就聽你; 你也要還你的願。 28 你定意要作何事,必然給你成就; 亮光也必照耀你的路。 29 當人被降為卑,而你說:「必得高升」; 神就必拯救那沮喪的人(和合本:人使你降卑,你仍可說:必得高升;謙卑的人, 神必然拯救)。 30 人非無辜,神且要搭救他; 他因你手中清潔,必蒙拯救。 2. 比勒達的發言 第一次發言:第八章 比勒達肯定神的公義(八 1~7) 1 書亞人比勒達回答說: 2 這些話你要說到幾時? 口中的言語如狂風要到幾時呢? 3 神豈能偏離公平? 全能者豈能偏離公義? 4 或者你的兒女得罪了他; 他使他們受報應。 5 你若殷勤地尋求神, 向全能者懇求; 6 你若清潔正直, 他必定為你起來,恢復你到正當的地位(和合本:使你公義的居所興旺)。 7 你起初雖然微小,終久必甚發達。 比勒達訴諸遠古的智慧(八 8~22) 8 請你考問前代, 追念他們的列祖所查究的。 9 我們不過從昨日才有,一無所知; 我們在世的日子好像影兒。 10 他們豈不指教你,告訴你,從心裡發出言語來呢? 11 蒲草沒有泥豈能發長? 蘆荻沒有水豈能生發? 12 尚青的時候,還沒有割下, 比百樣的草先枯槁。 13 凡忘記神的人,景況也是這樣; 不虔敬人的指望要滅沒。 14 他所仰賴的必折斷; 他所倚靠的是蜘蛛網。


15 他要倚靠他的網(和合本:房屋),網(和合本:房屋)卻站立不住; 他緊抓著網不放,網卻不能支撐(和合本:他要抓住房屋,房屋卻不能存留)。 16 他像日光之下充分灌溉的植物(和合本:他在日光之下發青), 蔓子爬滿了園子; 17 他的根盤繞石堆, 在石堆中尋找地方(和合本:扎入石地)。 18 他若從本地被拔出, 那地就不認識他,說:我沒有見過你。 19 看哪,它必枯萎而死; 以後必有其他植物從那地而生(和合本:這就是他道中之樂;以後必另有人從地 而生)。 20 神必不丟棄完全人, 也不扶助邪惡人。 21 他還要以喜笑充滿你的口, 以歡呼充滿你的嘴。 22 恨惡你的要披戴慚愧; 惡人的帳棚必歸於無有。 第二次發言:第十八章 約伯還要這樣持續多久?(十八 1~4) 1 書亞人比勒達回答說: 2 你何時才要停止這些言語? 等你恢復理智,我們可以談話(和合本:你尋索言語要到幾時呢?你可以揣摩思 想,然後我們就說話)。 3 我們為何算為畜生, 在你眼中看作愚昧(和合本:污穢)呢? 4 你這惱怒將自己撕裂的, 難道大地為你見棄、 磐石挪開原處嗎? 比勒達描繪惡人的命運(十八 5~21) 5 惡人的亮光必要熄滅;他的火燄必不照耀。 6 他帳棚中的亮光要變為黑暗;他旁邊(和合本:以上)的燈也必熄滅。 7 他腳步的力量必見衰弱(和合本:堅強的腳步必見狹窄); 自己的計謀必將他絆倒。 8 因為他被自己的腳陷入網中, 走在纏人的網羅上。 9 圈套必抓住他的腳跟; 機關必擒獲他。 10 活扣為他藏在土內;


羈絆為他藏在路上。 11 四面的驚嚇要使他害怕, 並且追趕他的腳跟。 12 災難渴望臨到他;禍患已預備降臨他(和合本:他的力量必因飢餓衰敗;禍 患要在他旁邊等候)。 13 他本身的肢體要被吞吃; 死亡的長子要吞吃他的肢體。 14 他要從所倚靠的帳棚被拔出來, 帶到驚嚇的王那裡。 15 火必住在他的帳棚裡; 燒著的硫磺必散佈他的住處(和合本:不屬他的必住在他的帳棚裡;硫磺必撒在 他所住之處)。 16 下邊,他的根本要枯乾; 上邊,他的枝子要枯萎(和合本:剪除)。 17 他的記念在地上必然滅亡; 他的名字在街上也不存留。 18 他必從光明中被攆到黑暗裡, 必被趕出世界。 19 在本民中必無子無孫; 在寄居之地也無一人存留。 20 西方(和合本:以後)來的要驚奇他的日子, 好像東方來的(和合本:以前去的)受了驚駭。 21 不義之人的住處總是這樣; 此乃不認識神之人的地步。 第三次發言:第二十五章 人怎能在神面前稱義?(二十五 1~6) 1 書亞人比勒達回答說: 2 神有治理之權,有威嚴可畏; 他在高處建立秩序(和合本:施行和平)。 3 他的諸軍豈能數算? 他的光亮一發,誰不蒙照呢? 4 這樣在神面前,人怎能稱義? 婦人所生的怎能潔淨? 5 若在神眼前,月亮也無光亮, 星宿也不清潔。 6 何況如蟲的人, 如蛆的世人呢! 有機會更深入的一段發言(二十六 5~14)


5 在大水和水族以下的陰魂戰兢。 6 在神面前,陰間顯露; 滅亡也不得遮掩。 7 神將北極鋪在空中, 將大地懸在虛空; 8 將水包在密雲中, 雲卻不破裂; 9 遮蔽他的寶座, 將雲鋪在其上; 10 在水面的周圍劃出界限, 直到光明黑暗的交界。 11 天的柱子因他的斥責震動驚奇。 12 他以能力攪動大海; 他藉知識打傷拉哈伯, 13 藉他的靈使天有妝飾; 他的手刺殺快蛇。 14 看哪,這不過是神工作的些微; 我們所聽於他的是何等細微的聲音! 他大能的雷聲誰能明白(和合本:明透)呢? 3. 瑣法的發言 第一次發言:第十一章 瑣法責備約伯並求神說話(十一 1~6) 1 拿瑪人瑣法回答說: 2 這許多的言語豈不該回答嗎? 多嘴多舌的人豈可稱為義嗎? 3 你誇大的話豈能使人不作聲嗎? 你戲笑的時候豈沒有人叫你害羞嗎? 4 你說:我的道理純全; 我在你眼前潔淨。 5 惟願神說話; 願他開口攻擊你, 6 並將智慧的奧祕指示你, 因為真智慧有兩面(和合本:他有諸般的智識)。 所以當知道神追討你比你罪孽該得的還少。 瑣法頌讚神的智慧(十一 7~12) 7 你考察就能測透神嗎? 你豈能盡情測透全能者嗎? 8 他的智慧高於天,你還能作甚麼?


深於陰間,你還能知道甚麼? 9 其量比地長, 比海寬。 10 他若經過,將人拘禁, 招人受審,誰能阻擋他呢? 11 他本知道虛妄的人; 人的罪孽,他雖不留意,還是無所不見。 12 但愚笨的人不能變聰明, 如同野驢的駒子不能變成人(和合本:空虛的人卻毫無知識;人生在世好像野驢 的駒子)。 瑣法設立悔改的途徑與懺悔的祝福(十一 13~20) 13 你若將心奉獻給神,又將手伸向他(和合本:你若將心安正,又向主舉手); 14 你若將手裡的罪孽除掉(和合本:你手裡若有罪孽,就當遠遠地除掉), 也不容罪惡(和合本:非義)住在你帳棚之中。 15 那時,你必仰起臉來毫無斑點; 你也必堅固,無所懼怕。 16 你必忘記你的苦楚, 就是想起也如流過去的水一樣。 17 你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 雖有黑暗仍像早晨。 18 你因有指望就必穩固, 也必四圍巡查,坦然安息。 19 你躺臥,無人驚嚇, 且有許多人向你求恩。 20 但惡人的眼目必要失明。 他們無路可逃; 他們的指望就是氣絕。 第二次發言:第二十章 瑣法不耐煩(二十 1~3) 1 拿瑪人瑣法回答說: 2 因我心中大受攪擾, 我不安的思慮叫我回答(和合本:我心中急躁,所以我的思念叫我回答)。 3 我已聽見那羞辱我,責備我的話; 我的悟性叫我回答。 瑣法形容惡人的命運(二十 4~11) 4 你豈不知亙古以來, 自從人生在地, 5 惡人誇勝是暫時的,


不敬虔人的喜樂不過轉眼之間嗎? 6 他的尊榮雖達到天上, 頭雖頂到雲中, 7 他終必滅亡,像自己的糞一樣; 素來見他的人要說:他在哪裡呢? 8 他必飛去如夢,不再尋見, 速被趕去,如夜間的異象。 9 親眼見過他的,必不再見他; 他的本處也再見不著他。 10 他的兒女要求窮人的恩; 他的手要賠還不義之財。 11 他的骨頭雖然有青年之力, 卻要和他一同躺臥在塵土中。 「罪惡招致報應」(二十 12~22) 12 他口內雖以惡為甘甜, 藏在舌頭底下, 13 愛戀不捨,含在口中; 14 他的食物在肚裡卻要化為酸, 在他裡面成為虺蛇的惡毒。 15 他吞了財寶,還要吐出; 神要使他從腹中吐出來(和合本:神要從他腹中掏出來)。 16 他必吸飲虺蛇的毒氣; 蝮蛇的舌頭也必殺他。 17 流奶與蜜之河, 他不得享用(和合本:再見)。 18 他勞碌得來的要賠還,不得享用; 不能照所得的財貨歡樂。 19 他欺壓窮人,任憑他們缺乏(和合本:且又離棄); 強取非自己所蓋的房屋。 20 他必貪得無厭, 他的財富不能保全他自己(和合本:他因貪而無厭,所喜悅的連一樣也不能保 守)。 21 無一物留下供他吞噬(和合本:其餘的沒有一樣他不吞滅), 所以他的福樂不能長久。 22 在他的富足之中,痛苦趕上他; 所有不幸都必臨到他身上(和合本:他在滿足有餘的時候,必到狹窄的地步;凡 受苦楚的人都必加手在他身上)。 瑣法提及神嚴厲的忿怒(二十 23~29)


23 他肚腹充滿的時候(和合本:他正要充滿肚腹的時候), 神必將猛烈的忿怒降在他身上; 並使拳頭如雨打在他身上(和合本:正在他吃飯的時候,要將這忿怒像雨降在他 身上)。 24 他雖避開鐵製的兵器(和合本:他要躲避鐵器); 青銅鏃(和合本:銅弓)的箭要將他射透。 25 他把箭從背上拔出(和合本:他把箭一抽,就從他身上出來); 發光的箭頭從他肝(和合本:膽)中出來, 有驚惶臨在他身上。 26 他的財寶歸於黑暗; 人所不吹的火要把他燒滅, 要把他帳棚中所剩下的燒燬。 27 天要顯明他的罪孽; 地要興起攻擊他。 28 洪水要帶走他的家產; 在神憤怒的日子,有急流的大水(和合本:他的家產必然過去;神發怒的日子, 他的貨物都要消滅)。 29 這是惡人從神所得的分, 是神為他所定的產業。 可能是瑣法的第三次發言 再論惡人的命運(二十七 13~23) 13 神為惡人所定的分, 強暴人從全能者所得的報乃是這樣: 14 他的兒女雖多(和合本:倘或他的兒女增多),還是被刀所殺; 他的子孫必不得飽食。 15 他所遺留的人必死而埋葬; 他的寡婦也不哀哭。 16 他雖積蓄銀子如塵沙, 預備衣服如泥土; 17 他只管預備,義人卻要穿上; 他的銀子,無辜的人要分取。 18 他建造房屋如蟲作窩, 又如守望者所搭的棚。 19 他雖富足躺臥,卻不得再如此(和合本:收殮),轉眼之間就不在了。 20 驚恐如波濤將他追上; 暴風在夜間將他颳去。 21 東風把他飄去, 又颳他離開本處。


22 它向他猛吹(和合本:神要向他射箭),並不留情; 他恨不得逃脫它(和合本:神)的手。 23 它在嘲弄中(和合本:人要)向他拍掌, 並要發叱聲,使他離開本處。 4. 以利戶的發言 第一次發言:三十二至三十三章 以利戶的引言(三十二 1~5) 1 於是這三個人,因約伯自以為義就不再回答他。2 那時有布西人蘭族巴拉迦的 兒子以利戶向約伯發怒;因約伯自以為義,不以神為義。3 他又向約伯的三個朋 友發怒;因為他們想不出回答的話來,仍以約伯為有罪。4 以利戶要與約伯說話, 就等候他們,因為他們比自己年老。5 以利戶見這三個人口中無話回答,就怒氣 發作。 以利戶插入的原因(三十二 6~22) 6 布西人巴拉迦的兒子以利戶回答說: 我年輕,你們老邁; 因此我退讓,不敢向你們陳說我的意見。 7 我說,年老的當先說話; 壽高的當以智慧教訓人。 8 但在人裡面有靈;全能者的氣使人有聰明。 9 年長的(和合本:尊貴的)不都有智慧; 壽高的不都能明白公平。 10 因此我說:你們要聽我言; 我也要陳說我的意見。 11 你們查究所要說的話; 那時我等候你們的話, 側耳聽你們的辯論, 12 留心聽你們;誰知你們中間無一人折服約伯, 駁倒他的話。 13 你們切不可說:我們尋得智慧; 神能勝他,人卻不能。 14 約伯沒有向我爭辯; 我也不用你們的話回答他。 15 他們驚奇不再回答, 一言不發。 16 我豈因他們不說話, 站住不再回答,仍舊等候呢? 17 我也要回答我的一分話, 陳說我的意見。


18 因為我的言語滿懷; 我裡面的靈激動我。 19 我的胸懷如盛酒之囊沒有出氣之縫, 又如新皮袋快要破裂。 20 我要說話,使我舒暢; 我要開口回答。 21 我必不看人的情面, 也不奉承人。 22 我不曉得奉承; 若奉承,造我的主必快快除滅我。 以利戶對約伯的指控(三十三 1~33) 1 約伯啊,請聽我的話, 留心聽我一切的言語。 2 我現在開口, 用舌發言。 3 我的言語發自正直的心(和合本:要發明心中所存的正直); 我所知道的,我嘴唇要誠實地說出。 4 神的靈造我; 全能者的氣使我得生。 5 你若回答我, 就站起來,在我面前陳明。 6 我在神面前與你一樣, 也是用土造成。 7 我不用威嚴驚嚇你, 也不用勢力重壓你。 8 你所說的,我聽見了, 也聽見你的言語,說: 9 我是清潔無過的,我是無辜的; 在我裡面也沒有罪孽。 10 神找機會攻擊我, 以我為仇敵, 11 把我的腳上了木狗, 窺察我一切的道路。 12 我要回答你說:你這話無理, 因神比世人更大。 13 你為何抱怨,說他從不回答人呢?(和合本:你為何與他爭論呢?因他的事 都不對人解說?) 14 因神確實說話──有時藉這,這時藉那──(和合本:神說一次、兩次),


世人卻不理會。 15 人躺在床上沉睡的時候,在夢中和夜間的異象中(和合本:神就用夢和夜間 的異象), 16 神可能在他們的耳邊說話, 用警告的話驚嚇他們(和合本:開通他們的耳朵,將當受的教訓印在他們心上), 17 好使人轉離惡行,不行驕傲的事(和合本:好叫人不從自己的謀算,不行驕 傲的事), 18 攔阻人不陷於坑裡, 不死在刀下。 19 或有人在床上被懲治, 骨頭中不住地疼痛, 20 以致他的口厭棄食物, 心厭惡美味。 21 他的肉消瘦,不得再見; 先前不見的骨頭都凸出來。 22 他的靈魂臨近深坑; 他的生命近於滅命的。 23 一千天使中, 若有一個天使替人作仲裁(和合本:作傳話的與神同在), 指示人所當行的事, 24 施恩給他,並說(和合本:神就給他開恩,說:)救贖他免得下坑;我已經 為他找著(和合本:得)了贖價。 25 他的肉就要比孩童的肉更嫩; 他就返老還童。 26 他禱告神, 神就喜悅他, 使他歡呼朝見神的面; 神又恢復他到正當的地位(和合本:神又看他為義)。 27 他在人前歌唱說:我犯了罪,顛倒是非, 但卻未受應得的懲罰(和合本:這竟與我無益)。 28 神救贖我的靈魂免入深坑; 我的生命也必見光。 29 神兩次、三次向人行這一切的事, 30 為要從深坑救回人的靈魂,使他被生命之光照耀(和合本:使他被光照耀, 與活人一樣)。 31 約伯啊,你當側耳聽我的話, 不要作聲,等我講說。 32 你若有話說,就可以回答我;


你只管說,因我願以你為是。 33 若不然,你就聽我說; 你不要作聲,我便將智慧教訓你。 第二次發言:第三十四章 以利戶說約伯在神面前有錯(三十四 1~9) 1 以利戶又說: 2 你們智慧人要聽我的話; 有知識的人要留心聽我說。 3 因為耳朵試驗話語, 好像舌頭(和合本:上膛)嘗食物。 4 我們當選擇何為是, 彼此知道何為善。 5 約伯曾說:我是公義, 神奪去我的理; 6 我雖有理,還算為說謊言的; 我雖無過,受的傷還不能醫治。 7 誰像約伯, 喝譏誚如同喝水呢? 8 他與作孽的結伴, 和惡人同行。 9 他說:人想討神喜悅(和合本:人以神為樂), 總是無益。 以利戶為神的公平辯護(三十四 10~30) 10 所以,你們明理的人要聽我的話。 神斷不致行惡; 全能者斷不致作孽。 11 他必按人所作的報應人, 使各人照所行的得報。 12 神必不作惡; 全能者也不偏離公平。 13 誰派他治理地,安定全世界呢? 14 他若專心為己, 將靈和氣收歸自己, 15 凡有血氣的就必一同死亡; 世人必仍歸塵土。 16 你若明理,就當聽我的話, 留心聽我言語的聲音。 17 難道恨惡公平的可以掌權嗎?


那有公義的、有大能的,豈可定他有罪嗎? 18 他對君王說:你是鄙陋的; 對貴臣說:你是邪惡的。 19 他待王子不徇情面, 也不看重富足的過於貧窮的, 因為都是他手造。 20 在轉眼之間,半夜之中, 他們就死亡。 百姓被震動而去世; 有權力的被奪去非借人手。 21 神注目觀看人的道路, 看明人的腳步。 22 沒有黑暗、陰翳能給作孽的藏身。 23 神審判人,不必使人到他面前再三鑒察。 24 他用難測之法打破有能力的人, 設立別人代替他們。 25 他原知道他們的行為, 使他們在夜間傾倒滅亡。 26 因他們的邪惡, 他在眾人眼前懲罰他們(和合本:他在眾人眼前擊打他們,如同擊打惡人一樣)。 27 因為他們偏行不跟從他, 也不留心他的道, 28 甚至使貧窮人的哀聲達到他那裡; 他也聽了困苦人的哀聲。 29 但他若沈默不語,誰能定他的罪呢?(和合本:他使人安靜,誰能擾亂呢?) 他掩面,誰能見他呢? 然而他在一人之上,也在一國之上(和合本:無論待一國或一人都是如此)── 30 使不虔敬的人不得作王,免得有人牢籠百姓。 以利戶陳述約伯的愚昧(三十四 31~37) 31 若有人對神說:我雖有罪,但不會再犯(和合本:有誰對神說:我受了責罰, 不再犯罪); 32 我所看不明的,求你指教我;我若作了孽,必不再作(和合本:?)。 33 神豈會報應你, 如同你拒絕悔改之時呢? 你必須自己作決定,不是我。 你所知道的只管說吧!(他施行報應,豈要隨你的心願、叫你推辭不受嗎?選定 的是你,不是我。你所知道的只管說吧!) 34 明理的人和聽我話的智慧人必對我說:


35 約伯說話沒有知識, 言語中毫無智慧。 36 願約伯被試驗到底, 因他回答像惡人一樣。 37 他在罪上又加悖逆; 在我們中間拍手, 用許多言語輕慢神。 第三次發言:第三十五章 以利戶爭辯神是遙遠而疏離的(三十五 1~16) 1 以利戶又說: 2 你認為這公平嗎? 你說,神必使我清白(和合本:你以為有理,或以為你的公義勝於神的公義), 3 然而你又問他(和合本:才說),這與我有甚麼益處? 我不犯罪比犯罪有甚麼好處呢? 4 我要回答你和在你這裡的朋友。 5 你要向天觀看, 瞻望那高於你的穹蒼。 6 你若犯罪,能使神受何害呢? 你的過犯加增,能使神受何損呢? 7 你若是公義,還能加增他甚麼呢? 他從你手裡還接受甚麼呢? 8 你的過惡只(和合本:或)能害你這類的人; 你的公義只(和合本:或)能叫世人得益處。 9 人因多受欺壓就哀求, 因受能者的轄制便求救, 10 卻無人說:造我的神在哪裡? 他使人夜間歌唱, 11 教訓我們勝於地上的走獸, 使我們有聰明勝於空中的飛鳥。 12 因惡人的驕傲,人呼求時他不回答(和合本:他們在那裡,因惡人的驕傲呼 求,卻無人答應)。 13 虛妄的呼求,神必不垂聽; 全能者也必不眷顧。 14 何況你說,你不得見他; 你的案件在他面前,你等候他吧。 15 但如今因他未曾發怒降罰, 也不甚理會狂傲, 16 所以約伯開口說虛妄的話,


多發無知識的言語。 第四次發言:三十六至三十七章 受苦的目的(三十六 1~15) 1 以利戶又接著說: 2 你再容我片時,我就指示你, 因我還有話為神說。 3 我要將所知道的從遠處引來, 將公義歸給造我的主。 4 我的言語真不虛謊; 有知識全備的與你同在。 5 神有大能,並不藐視人; 他有大能,且有堅定的目的(和合本:他的智慧甚廣)。 6 他不保護惡人的性命, 卻為困苦人伸冤。 7 他時常看顧義人, 使他們和君王同坐寶座, 永遠要被高舉。 8 但人(和合本:他們)若被鎖鍊捆住, 被苦難的繩索纏住, 9 他就把他們的作為和過犯指示他們, 叫他們知道有驕傲的行動。 10 他也開通他們的耳朵得受教訓, 吩咐他們離開罪孽轉回。 11 他們若聽從事奉他, 就必度日亨通,歷年福樂; 12 若不聽從, 就要被刀殺滅,無知無識而死。 13 那心中不敬虔的人積蓄怒氣; 神捆綁他們,他們竟不求救; 14 必在青年時死亡, 與污穢人一樣喪命。 15 神藉著困苦救拔困苦人, 趁他們受欺壓開通他們的耳朵。 約伯的出路(或譯:適用於約伯的話?三十六 16~25) 16 神也必引你出離患難, 進入寬闊無限(和合本:不狹窄)之地; 擺在你席上的必滿有肥甘。 17 但你滿口有惡人批評的言語;


判斷和刑罰抓住你。 18 不可容忿怒觸動你,使你不服責罰; 也不可因贖價大就偏行。 19 你的財富(和合本:呼求),或是你一切的勢力, 果有靈驗,叫你不受患難嗎? 20 不要切慕黑夜, 就是眾民在本處被除滅的時候。 21 你要謹慎,不可重看罪孽, 因你選擇罪孽過於選擇苦難。 22 神在大能中被高舉(和合本:神行事有高大的能力); 教訓人的有誰像他呢? 23 誰派定他的道路? 誰能說:你所行的不義? 24 你不可忘記稱讚他的作為(和合本:所行的為大),就是人所歌頌的。 25 他所行的,萬人都看見; 世人也從遠處觀看。 神在大自然中,祂的能力在旋風中(三十六 26~三十七 13) 26 神何等偉大(和合本:神為大),我們不能全知!(和合本:;) 他的年數不能測度。 27 他吸取水點, 這水點從雲霧中就變成雨; 28 雲彩將雨落下,沛然降與世人。 29 誰能明白雲彩如何鋪張, 和神行宮的雷聲呢? 30 看他如何(和合本:他)將亮光普照在自己的四圍; 他又遮覆海底。 31 這樣他治理列國(和合本:他用這些審判眾民), 且賜豐富的糧食。 32 他使手中充滿電光(和合本:他以電光遮手),命閃電擊中敵人。 33 所發的雷聲顯明暴風要來(和合本:他的作為), 甚至牲畜也(和合本:又向牲畜)指明要起暴風。 三十七 1 因此我心戰兢, 從原處移動。 2 聽啊,神轟轟的聲音 是他口中所發的響聲。 3 他在全天下發出閃電(和合本:他發響聲震遍天下), 發電光閃到地極。 4 隨後人聽見有雷聲轟轟,大發威嚴,


雷電接連不斷。 5 神發出奇妙的雷聲; 他行大事,我們不能測透。 6 他對雪說:要降在地上; 對大雨和暴雨也是這樣說。 7 他封住各人的手,叫所造的萬人都曉得他的作為。 8 百獸進入穴中, 臥在洞內。 9 暴風出於南宮; 寒冷出於北方。 10 神噓氣成冰; 寬闊之水也都凝結。 11 他使密雲盛滿水氣, 布散電光之雲; 12 這雲是藉他的指引游行旋轉, 得以在全地面上行他一切所吩咐的, 13 或為責罰,或為潤地, 或為施行慈愛。 全能者在大能中被高舉:當敬畏祂(三十七 14~24) 14 約伯啊,你要留心聽, 要站立思想神奇妙的作為。 15 神如何控制雲, 如何使電光閃耀(和合本:吩咐這些,如何使雲中的電光照耀),你知道嗎? 16 雲彩如何浮於空中, 那知識全備者奇妙的作為,你知道嗎? 17 你這當南風使地寂靜, 就在衣服裡熱得出汗的人哪!(和合本:南風使地寂靜,你的衣服就如火熱,你 知道嗎?) 18 你豈能與神同鋪穹蒼嗎? 這穹蒼堅硬,如同青銅鑄成的鏡子。 19 我們愚昧不能陳說; 請你指教我們該對他說甚麼話。 20 人豈可說:我願與他說話? 豈有人自願滅亡嗎? 21 當風吹過,天又發晴, 天上的太陽極其光亮,人不能逼視(和合本:現在有雲遮蔽,人不得見穹蒼的光 亮;但風吹過,天又發晴)。 22 在燦爛的金光中,他從北方而來;


神在可怕的威嚴中臨到(和合本:金光出於北方,在神那裡有可怕的威嚴)。 23 論到全能者,我們不能測度; 他大有能力,有公平和大義, 必不苦待人。 24 所以,人敬畏他; 因為他豈不顧念一切心中有智慧的人嗎?(和合本:所以,人敬畏他;凡自以為 心中有智慧的人,他都不顧念。)

參考書目 F. I. Andersen, Job (Tyndale Old Testament Commentary, IVP, 1976). 《丁道爾舊約註 釋 ─ 約伯記》,安德生著,潘秋松譯(台北:校園,1994)。 O. Chambers, Baffled to Fight Better: Talks on the Book of Job (Marshall, Morgan & Scott, 1931). D. A. Clines, Job 1 - 20 (Word Books, 1989). S. R. Driver, The Book of Job in the Revised Version (Clarendon, 1906). R. Gordis, The Book of God and Man: A Study of Job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5). N. C. Habel, The Book of Job (SCM Press, 1985). A. and M. Hanson, The Book of Job (Torch Bible Commentaries, SCM Press, 1953). J. E. Hartley, The Book of Job (Eerdmans, 1988). E. W. Heaton, The Hebrew Kingdoms (OUP, 1968). E. Jones, The Triumph of Job (SCM Press, 1966). A. S. Peake, Job (Century Bible, T. C. & E. C. Jack, 1905). M. H. Pope, Job (Doubleday, 1965). H. H. Rowley, From Moses to Qumran (Lutterworth, 1963). H. H. Rowley, Job (Nelson, 1970). N. H. Snaith, The Book of Job (SCM Press, 1968). S. Terrien,  ob ? in The Interpreter's Bible, vol. 3 (Abingdon Press, 1954). J. Wood, Job and the Human Situation (Bles, 1966).

編按: 聖經英文譯本名稱 NIV 新國際本

中文名稱


RSV

標準修訂本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