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 言
第一章 前 言
民
國83年6月教育部召開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當時臺灣社 會面對政治與經濟環境的轉變,教育人員的教學與學術自
主意識高漲,民眾要求參與教育決策、批判教育生態現象更加明顯; 而對教育內容客觀性與合理性的質疑、教育行政制度的挑戰、教育環 境與設施的不滿等,均直接或間接地成為衝擊教育變革的根源。會後 針對會議各項結論,於民國84年發布「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21 世紀的教育遠景」,全書以「紓解升學壓力」與「教育自由化」為主 軸,內容涵蓋各級各類教育,並提出十項新世紀的遠景。隨後,教育 部因應社會及教育發展需要,陸續召開「全國教育改革檢討會議」 (民國88年)、「教育改革之檢討與改進會議」(民國90年)、「全 國教育發展會議」(民國92年)等會議,以促進教育革新與發展。 當前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我國已邁入建國百年,由於長期的努 力,我國國民教育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9%,後期中等教育階段就學 機會率亦逾100%,高等教育的擴張,也趨於「普及化」程度;15歲 以上人口不識字率已降至2.09%,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產毛額比率則達 6.51%。教育政策重點不再只是追求數量的增加,而是積極追求品質 的提升。由於資訊科技的高度發展,以及國際化時代的來臨,各國紛 紛致力於教育的革新,以提升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尤其是在高等教育 的卓越化與國際化,更受到關注;目前臺灣社會正面臨人口結構改 變、城鄉教育落差、產業升級等各項問題。為因應當前國內外局勢的 變化,必須重新規劃未來黃金十年的教育發展新方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