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與我 所選書目: 《醉漢走路》 《博士熱愛的算式》 《爺爺的證明題》 在眾多科目中,數學是我們較喜歡的科目,而數學這門科目又包含了許多主 題,如:數論、幾何、機率等等。這次我們挑的三本書涵蓋這些主題,每本都跟 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機率是否真的能左右我們的命運?每個數字的存在是 否蘊含著特殊的意義?一門選修數學課是否能校準一個人未來的發展?「數學」 究竟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甚麼角色? 「機率」 ,和數學其他的項目不同,與我們的生活有著極大的關係, 《醉 漢走路》這本書更是印證了我的想法。生命的輪廓就像燭火,隨著各式各樣的隨 機事件不停的向新的方向伸展,再加上我們做出的反應,就決定了每個人的命 運。就像在這本書中的每個例子,不管是以前或是現在,數學的發展正是因為我 們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抱持著疑惑,為了想要了解,而研究出來的方法罷了。 在第二章中,卡尼曼和特弗斯基針對人們對機率的直覺〈敏感度〉做了一項 研究,研究顯示:人們在面對眾多的可能性時普遍認為,兩件事同時發生的機率 比其中單一事件發生的機率來的高。但這是違反邏輯和機率的法則的。為了驗證 這是否只是單純的巧合,我自己也做了一次實驗,不過我將實驗分為三種方式: 一、和書本內的方法完全相同 二、將可能發生的事件的排列順序改變〈將有相關的排在一起〉 三、事先告知「兩件事同時發生的機率不會大於單一事件發生的機率」此項法則 雖然我實驗的人數不多〈每組 20 人〉 ,但最後得到的結果卻相差不遠。或許 是人們潛意識中都有著「在其中一種可能性發生的情況下,再次發生另一種可能 性的機率就會提高」的這種想法吧,尤其是第二組的實驗,我認為應該是因為相 關的可能性擺在一起,因此不知不覺中加深了他們的這種念頭。但是反過來說, 就像第三組的實驗,縱使事先告知了此項法則,仍有幾位實驗者忽略了。就像書 裡所說的,我們有時太過依賴我們的直覺,往往只看到了表面就下了判斷,算是 人們共有的通病吧! 另一項讓我較注意的是第六章的「貝氏判斷」 ,如何在同時在有其他條件發 生的前提下,評估某個事件發生的機率?在高中的課程中,這被稱為「條件機 率」 ,當 A 事件發生時,B 事件發生的機率和當 B 事件發生時,A 事件發生的機 率兩者是不同的,想起這點當初曾經讓剛開始接觸機率的我傷透腦筋,想了好久 也想不清兩者之間的差異,更不知道這項法則究竟有什麼意義?直到現在讀到了 本書後我才發覺,原來我們平常生活中早已做出了許多次的「貝氏判斷」 ,就像 許多陰謀論一樣,其實都是訴諸這種邏輯上的誤解──也就是把「假如有陰謀, 所以才會發生這些事件」的機率和「假如發生了許多事件,因此有某種陰謀」的 機率給混為一談了。話雖如此我覺得「機率」真的是很有趣,單單只是事件發生 的前後順序不同,就會改變整體的機率,讓人不仔細思考都不行!
《博士熱愛的算式》雖然是本薄薄的小說,但它的內容卻不亞於其他較厚的 小說,短短的 234 頁,道出的卻是人間不可或缺的“愛”,在平淡的字眼與生活 中,就可以讓我們感受到隱含在其中無法言喻的情感。作者用不同於一般人的角 度看數學,使數學世界變得不那麼令人厭惡,也使那些討厭、害怕數學的人,更 願意理解、接納數學這大千世界。 書中的博士在幾年前因為一場車禍使記憶僅剩短短的八十分鐘,因此對於發 生過的事總是很快就忘了,也因此,他才能夠以發現的驚奇,讚嘆著生活中看似 無趣的數字,將它們都變得像是自然界中剛被發現的無人知曉的定理。有一天, 一位 2 月 20 日出生的女管家帶著頭頂平坦的兒子,來到這位帶著第 284 號腕表 的博士家,才讓他們因相遇而激盪出彼此美好的能量。220、284,看似平凡的兩 個數字,在博士的眼裡卻是美妙的,博士循循善誘的請管家將 220 與 284 因數分 解得到的數字〈除了本身〉全部相加,得到的和卻是彼此,原來這是一對緊緊相 依的「友誼數」 ,就連管家也不禁被它所吸引。 書中的重點是某個能夠將“愛”展現的最貼切的公式〈歐拉公式:eiπ + 1= ,有一次寡婦與那位管家爭吵時,寡婦因為博士突兀的寫下此公式而不吵了, 0〉 可見這公式多有魔力。剛開始我看到時也很納悶,寡婦為什麼突然停止爭吵?這 個公式怎麼長的這麼奇怪? e 的右上方竟然是 i 跟 π 的乘積?最弔詭的是,加上 1就會等於0,好像在變魔術一樣。但是經過書中平淡的內容洗禮後,我漸漸認 為這本書真符合這個漂亮的公式。這個公式之所以為博士的最愛,是因為它可以 驗證愛的永恆。在我看來,前面那頭重腳輕的符號,就好像代表著世界上不完美、 不友善的一切,因為 e 是無限小數,所以也可以說是地球上的萬事萬物,可為什 麼加了1一切就歸於 0 呢?“0”代表著空無與平靜,加了1之後竟然會產生這 麼大的變化,讓一切歸於“無”,因此這又說明了一點:“1”在此公式代表著 能夠感化一切的“愛”。有了屬於自己的這番概念之後,我發覺到“愛”竟然能 用一個這樣簡單的公式被形容的這麼貼切生動,連自己都因此被數學的這一小小 角落所震驚,而我也深刻體會到,博士為什麼會如此熱愛這簡單而神祕的公式了。 數學看似只是一種工具,用來計算並輔助科學發展。然而在《爺爺的證明題》 的維傑‧薩尼眼中,數學可以作為審視世界萬物的方法,如同宗教信仰一般,作 為行事準則。維傑以邏輯和理性思考看待迷信的宗教,卻觸犯小鎮的瀆神法。幾 十年後,維傑的孫子拉維選修無限課程,再一次的接觸數學的美麗,卻也同樣面 臨和他爺爺當初一樣的情形:數學及生活中絕對確定性的問題。 維傑認為數學的確定性可適用到人類的所有知識,但這理論卻受到來審判的 泰勒法官挑戰。在監牢裡兩人交流激盪出的火花,堪比爵士音樂的美麗,拉維所 上的無限課程也是,無數個證明對照著無數個一對一映照,歸謬證法緩緩的展 開,那便是朵綻放的花兒。 在這之前我不敢承認數學是個令人驚豔的事物。過去,我只是在感受解題的 樂趣,從未去享受數學的本質。甚至於幾何的美我也不曾發覺,方與圓之中又有 甚麼樣的秘密藏著,我沒發現呢?
非歐幾何學煩惱了幾千年,使最聰明的數學家頭髮花白,如今祖孫兩人也面 臨同樣的問題,絕對確定性是否存在,令他們不得不去懷疑自身的信念及選擇。 至此,我也在想,當你我信奉的基本信條被證明不對或不存在之時,例如上帝被 證明不存在之時,你我該怎麼辦。原理島的觀測證實了歐氏幾何第五設準本質上 可能有誤,對大多數數學家而言,若歐氏幾何不真實或錯誤,那還有甚麼公理能 夠相信,既然沒有甚麼可以相信,那還有甚麼意義嗎? 「我無法相信一個這麼美麗的東西是不真實的。」這是書中一名牧師所說 的,也是維傑所說過的。這美麗的東西指的是信仰亦是數學,當你不相信這數學 是真實的,那做數學可就沒有意義。而宗教信仰也是,當你不相信神或上帝的存 在,那信教又有甚麼意義。雖然上帝或歐氏第五設準可能不真實或不存在,但就 另一個層面來講,人們相信,祂便會存在。 雖然我不相信大多數的宗教信仰,但我總認為在這世界裡,有種規則或者某 種力量牽引著宇宙運作、掌控萬物的生存甚或者引導著你我的相遇。也許,它的 一部份就是由數學所組成的。 總的來說, 「數學」實在是一門令人欲罷不能的科目,雖然有些人覺得它很 困難之類的,但我認為它卻是與我們的生活最接近的!數學不單單是協助我們生 活的好幫手,更可以是我們看世界的工具。穿越了時間與空間,連接著我們的, 正是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