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好奇之門

Page 1

打開好奇之門 所選書目:冥王星吃起來是什麼味道?、化學元素王國之旅、23 對染色體:解 讀創生奧秘的生命之書 -------------------------------------------------------------------------------------------------------------生物、化學、地科,看似沒什麼關聯性的三個科目,卻教會了我同一件事: 科學不必是複雜的大道理、不必發生在有精密儀器的實驗室,而是對生活的認識, 它默默牽動著我們生活方式。科學看似是一門複雜的學問,遙不可及,但就如同 古人所說「處處留心皆學問」,科學即是如此。小至每一天的生活瑣事,大至近 乎不可能的「時空旅行」,都與科學息息相關。 在《冥王星吃起來是什麼味道?》中,它介紹了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象。裡 面揭漏了許許多多常見的事物中,其實藏著不可忽視的小科學,例如:淋浴時為 何浴簾會吸附在妳的腿上?原來這平凡到令人不屑一顧的現象,居然隱含著一個 重要的定律―白努力定律,同時也是如何讓一大塊鐵(飛機)翱翔天際的關鍵,恍 然大悟之餘,才發現,區區一間小浴室,竟然能夠模擬讓龍捲風掀起屋頂的原理。 書中敘寫了眾多大自然小常識,其中,〈穿越時空之旅〉令我最摸不著頭緒 卻又引起我的好奇心。「重力是時空彎曲的結果」這樣簡潔有力的一句話,我是 看得一愣一愣的,似懂非懂,時間和空間怎麼會扭曲呢?這彷彿電影特效般的敘 述,既抽象又具體。讀完後便能稍稍理解,其實所謂的「時間」不過是人為取的 名字罷了,它們並不真實的存在,所以也沒有絕對。而這兩個相輔相成的抽象概 念,成就了整個宇宙的運行機制。對於這一段闡述的關於黑洞的想法,讓我感到 十分的神奇,不自禁的陷入想像中,書中是這麼說的:有些科學家相信,如果越 過「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 ,越過著個界線,任何自由落體都不能逃脫黑洞 的重力﹞,一旦被吸進黑洞中,時間及變成空間,空間變成時間。在地球上,我 們能夠在固定的空間中不動,卻不能阻止時間不斷的前進;反之,在深不見底, 冰冷、塌縮、密度極高的黑洞中,時間靜止,而空間不斷的前進,天啊!那到底 會是個怎麼樣的世界呢?未知的黑洞世界讓人們產生萬種的想像,在沒有任何的 證據下,任何說法都是可能成立的!你能想像,在房間中,時間靜止,牆壁和地 板甚至書桌,朝著妳不斷的收縮嗎?而這一切詭譎的變化,竟然在快到無法計算 的極短時間內完成,不得不嘆服一聲,宇宙啊!確實令人產生無限遐想和嚮往, 千變萬化的宇宙,又怎麼可以用人類普通的電腦特效帶過呢? 這本書唯一令人失望的一點是,它從頭到尾沒有告訴讀者冥王星吃起來到底 是什麼味道! 而《化學元素王國之旅》與《冥王星吃起來是什麼味道?》相反的部分是, 他用較平易近人的用語介紹化學元素。這本書的開頭,便用地理的手法,描繪了 元素的原子量、原子直徑、密度等,在我心中先建構了大略的地圖。接著,再深


入描寫原子的構造,就像化學版的觀光手冊:先介紹了一個國家的地理環境、風 土民情,接著再敘述組成人口,當然,歷史背景與發展經過也都沒少,讓我有種 親臨「元素王國」之感! 其中,我特別喜歡〈元素創生簡史〉這篇,它講的是元素生成的歷史,但卻 不只講了化學,還說了許多關於天文的知識,而且並不會太複雜。或許是我也很 喜歡天文的原故,我覺得能把天文知識加入化學中,又能凸顯出原本要說的主題, 實在非常有趣。 看到書中介紹元素是如何被發現、被命名,而整張元素週期表又是如何被一 步步開拓出,心中不經有種感嘆。我們現在看似理所當然的知識,在當初是多麼 得來不易啊!每一個元素,就像是一位歷史人物,不管再怎麼渺小,背後一定有 它的故事。若是不去了解,那它的價值便只是課本上的一行文字;但若追根究柢, 就會發現它真實的存在於世上。至於書上多次提到的「南方亞特蘭提斯大陸」究 竟存不存在,也令我十分好奇。也許,我們正踏著前人的足跡吧!努力的想找尋 還未被發現的新大陸,希望真的有一天,有人能證明這片大陸存在與否,讓元素 的版圖更加完整。 在《23 對染色體:解讀創生奧秘的生命之書》之中,作者首先簡單的將基 因的概念解釋了一番,然後再把人體的染色體各別賦予一個性質,然後再就這個 性質做更進一步的討論,內容博學,從人與黑猩猩的關係、刑事鑑定、病毒、發 育、神經……,甚至到後面還討論到了自由意志!而且幾乎沒有幾個令人難以理 解的專門術語,即使學術背景並不豐富的我也能夠經由這本書而獲得滿滿的知識。 書中所提到很多例子也常常激起我的好奇心,讓我想要去查詢更多的資料、理解 更多關於基因的事情,作者也很貼心的在書末做了參考書目的總整理,讓我找資 料找得更方便。 在書的開始沒多久,作者就提出了一個令我困惑的論點,「細菌可能比我們 更先進?」從以前開始,我們被灌輸的概念就是生物的演化方向是由簡單往複雜 的,經由比較 35 億年前的藍綠菌與現在的人類,似乎任何人都可以輕易的得到 這個概念,而「複雜」與「高等」之間的關係也就自然而然的被我們畫上了等號。 但在比較細菌與人類在 RNA 的差異性後,作者發現比起細菌,在人體內無用的 RNA 的數量明顯是較多的,作者認為這是由於細菌在演化的過程中捨棄了部分 的 RNA 系統,簡化結構以便於獲得更好的競爭力,相形之下細菌似乎比人類還 要更適合存活在世界上。這樣的論點大大的顛覆了我的舊觀念,以往當我在判斷 物種間的高低等時,譬如蕨類與被子植物,總是以其複雜性為最高指標,卻忽略 了物種的競爭力以及適性,光是這一點便讓我獲益良多。 而在《23 對染色體:解讀創生奧秘的生命之書》中我最感興趣的便是〈第 12 號染色體:自我裝配〉這一個章節,裡面主要在述說物種之間從胚胎發育到 器官發展的相似與相異之處。讀著讀著不免會對於生命的奇異感到讚嘆,Hox 基 因的連鎖效應、物種間的基因置換,還有為什麼明明各物種在胚胎初期的樣貌皆


相去不遠,卻會在基因的導引下漸漸走上各自的道路,成為獨一無二的個體,但 是道路之間又是那樣的密不可分。為了更理解這些事物背後的道理,我進一步參 加了幾場講座,清楚了心中的困惑的同時也再一次的為生物的奧妙而感到驚豔不 已。組織如何成長茁壯?果蠅的複眼如何長得如此整齊劃一?好多問題都一一得 到了解答,但這樣還不夠,其他部分其他細節的問題像是浪潮般的席捲腦袋,這 本書就像是把鑰匙,打開門後一舉把我推向了基因無邊無際的世界,然後開始嘗 試追尋所有能知道的一切。 或許,所有的發現都是從一顆好奇的心開始。閱讀一本書,學到的知識可能 有限,但當好奇心被激起,自己便會努力的去探索相關的細節。如此一來,一本 書就遠遠超過了它原有的價值。這三本書教會我的,不僅僅是科學,而是尋找知 識的力量以及探索世界的好奇!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