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活看科學

Page 1

從生活看科學 所選書目:[別鬧了,費曼先生:科學頑童的故事]、 [角豆莢偷走了巧克力]、[十項最美的實驗] ------------------------------------------------------------------------------------------------------------在我們的生活中, 「科學」和生活就像構成一個角度的兩條線,一開始緊密 結合,當線向外延伸得愈來愈長,兩條線就漸漸分離得越來越遠......。 小時候親身遇到一些現象,總是會停下來觀察再觀察,並一直追問它背後的 原理,和產生的方法因素,科學就在一次一次的為甚麼中,跳出來為生活中的神 奇做解釋,在那個時期,科學和生活幾乎碰在一起。然而當我們越長越大,接觸 到更多更豐富的科學教育,對於科學的理論和知識學得越來越多,但「科學」好 像從此被關在實驗室、教室和報告考卷裡,和生活卻離得越來越遠......。 在《別鬧了,費曼先生》中,諾貝爾獎物理得主理查‧費曼博士的一生是生 活與科學混在一起的人,在很小的時候,他就佈置了一間簡單的實驗室,雖然實 驗室裡可能只是串聯並聯電線。幾年後約十幾歲時,費曼就到處修理簡單的電 器,還設計裝置、製作節目娛樂妹妹,或是動腦改良方法,讓他在打工時更迅速 地完成工作。科學和生活的結合不只侷限在「原理的應用」 ,還有「科學頭腦、 態度」的套用,費曼喜歡「解開」感覺,除了題目、謎語,他也對「鎖」著迷, 經常用解密碼、開鎖,當作娛樂,讓他隨時都在動腦。在生活中時時會迸出科學 靈感,讓生活變得更有趣也更便利。 在《角豆莢偷走了巧克力》中,我們也看到了很多隱藏在食物之中的科學原 理。為了維持生命,我們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營養。而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今的人 們對美味的料理更為追求,也深入的了解其中的奧秘。 舉個例子,我們常在西式餐廳吃得到紅酒燉牛肉,有些廚師會再燉牛肉之前 將肉用少量熱油高溫炒黃每一個面,使它染上一層焦黃又帶點香氣的顏色,化學 家將它稱之為”梅納反應”(Maillard reaction),很多人會把梅納反應跟糖褐變(焦 糖作用)搞混,也稱做糖胺褐變的梅納褐變,必須要有糖分子的羰基和蛋白質分 子的胺基才能反應。糖分子的羰基和蛋白質分子的胺基經過高溫步驟而持續不斷 的發生反應,使肉的表面帶有許多深褐色聚合體和具有香味化合物的大雜燴。高 溫可加速梅納褐變反應,不過在溫度低到攝氏 50 度時,同樣也會產生反應,例 如食物因久置而變成褐色。相較之下,純糖或其他碳水化合物的褐變,則發生於 溫度高於攝氏 120 度(無胺基酸會其他含氮化合物)的環境下,此時會出現完全不 同的複雜化學反應,稱之為焦糖化反應(caramelization)。 這本書也解答了我一個深思已久的疑惑。我有一次去吃燒烤,雞肉串的中間 夾著香辣朝天椒,小心翼翼地嘗試後,我的嘴巴裡像有一團火在燃燒,我狂灌冰 水,但是一點用都沒有!原來是因為辣椒中的辣椒鹼和熱一樣,刺激人們嘴中相 同的神經末梢,但是因為他們並不會真正的產生熱量,因此無法以喝冷水「冷卻」 火熱的嘴。所以喝冰水根本是錯誤的!那只會讓辣椒油更執著的黏在你的舌上。 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