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的前世今生 (「達爾文與小獵犬號」、「演化-一個觀念的勝利」、「再見度度鳥」讀書心得) 一趟長達五年的旅程,改變了一個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也改變整個世界對 亙古以來就有的疑問的看法。在過去一百多年來,人們對演化已經做了不少的研 究,並且將它列入學校的課程中,盡管仍有部分的阻力,演化基本上已經被認為 是一種足以反映事實的真理,它不僅代表單一物種為適應環境所做的改變,更包 含生物之間的交互作用:競爭、合作與共同演化等等機制形塑了我們已知的世 界。 達爾文的創見來自於旅程中的考察、長久的思考與賴爾「地質學原理」的啟 發,然而他也遇到了來自宗教的阻力、克爾文爵士的挑戰與難以解釋的某些生物 器官演化。宗教的阻力自不待言,克爾文爵士依據岩石失溫速度與礦坑實測溫度 推算出地球的歷史只有兩千萬年更是達爾文心中的大石,不過後來發現克爾文爵 士推論錯誤,因為他的基本假設「地球本身不具熱源」有誤,由於放射性物質的 發現,使得同位素定年法成為古生物學中的利器,古生物學為演化提供了大量的 證據。難以解釋的生物器官演化著名的例子是眼睛,視網膜上的兩種細胞:視桿 分辨明暗、而視錐處理色彩,哺乳類動物的老祖宗獸孔目動物是視錐細胞占優勢, 而哺乳類則是視桿占優勢,人類與人類的老祖宗原猴類則又重歸視錐占優勢,如 此說來似乎與演化不可逆的觀點違背?或許我們由天擇來看更洽當,一些生物中 的某些個體在偶然的基因變化中視錐細胞重占優勢,使得他們由早期哺乳類的雙 色視覺變成三色視覺,變異讓這些個體更能適應環境,因而這些個體存活率與生 殖力較高,在無數世代之後,三色視覺的個體形成了新物種,但是三色視覺的好 處是什麼?至今仍未有定論,有性擇的說法,也有認為三色視覺的動物在覓食上 佔優勢的說法(雙色視覺的動物區分尚未熟成與熟成的果實顏色有困難,但三色 視覺的動物則否)。 天擇說後來演變成現代綜合論,在達爾文天擇說與孟德爾遺傳學的基礎上, 融合了古生物學、生物地理學與族群遺傳學成為現代生物學的基礎。生物的演化 基礎來自於遺傳變異,遺傳變異包括基因與染色體的突變與基因重組;而天擇則 決定了演化的方向,族群做為演化的單位,而天擇使得等位基因在族群中的頻率 會改變,這種現象即為演化。 在閱讀的過程中,愈發讓人景仰起達爾文,在一百五十年前的社會提出挑戰 上帝存在的想法顯然是不簡單的,盡管當時教會的影響力與控制力比哥白尼與伽 利略的時代小,也更能接受文明的討論方式,但試圖挑戰人們長久以來的價值觀, 也是得吃不少苦頭的,報紙中也是有將達爾文的頭接上猿猴身軀的諷刺漫畫,至 於來自宗教界與擁有根深柢固的神創論想法者的挑戰與嘲諷更不在話下,幸虧達 爾文也有來自華萊士與赫胥黎的奧援,有趣的是,後來成為演化最有力武器的遺 傳學其始祖-孟德爾竟然是個神父。 演化的課題不僅改變了人類的生命觀,同時揭示了許多學門的改變,在族群 遺傳學之前,生物學本身與數學的關連並不大,而族群遺傳學與現代綜合論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