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必修課

Page 1

被忽略的必修課 所選書目: [退化原來是進化]、[為什麼斑馬不會得胃潰瘍]、[角豆莢偷走了巧克力] ------------------------------------------------------------------------------------------------------退化原來是進化?這日本人是不是有問題啊?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除了疑 惑還是疑惑,退化跟進化明明是兩個相反的概念,為何用「原來是」呢?於是我 抱著鑽研科學和「瞧你怎麼解釋」的心態,開始閱讀這本書。 書中內容主要介紹人體器官的演化歷程,從人類身上的器官出發,一步步回 溯到它從前在其他物種中所呈現的構造,由胚胎發育和解剖構造兩方面,對演化 一事進行解釋。人類的松果體原是八目鰻的中眼、嘴裡的牙齒來自鯊魚皮上的小 鱗片、耳朵的聽骨是從魚類的頜演化而來……等,這些研究非常不可思議,加上 書裡頭探究的器官就在我身上,可以邊讀邊檢查自己身上的對應部位是否如書中 所講,使得本書閱讀起來更加生動有趣,看看自己手腕上的備用肌腱、口腔上方 的顎、身上的副乳,從沒想過自己是由那麼多「退化器官」組成的。原來,這個 聰明的作者想告訴我:很多看似無用的退化,其實是使物種更能適應環境的「演 化」啊! 以前在讀生物演化時,總是很難聯想物種演化上的相關性,一條魚可以變成 現在這樣子的人,到底怎麼辦到的?教科書由於考試進度的壓力,很難將這些過 程做一個完整的說明。幸運的事,這本書完完全全針對「演化」進行解釋,讓我 更能了解生物演化的相關性。每一個演化都是很神奇的,小小的變化可能對生物 沒有影響,也可能使生物更能適應環境,更可能導致物種滅絕甚至變成新物種, 這些演化背後的意義正是我們大家還待深入探討的部分。 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會有原始或進化的特徵,只是數量上有些差異而已。在 這條殘酷的演化之路上,個體差異使得人類在環境改變時得以存活,每一個人都 是由各式各樣的退化和進化特徵組成的,每一個人的身體也是獨一無二的。因此, 我們都應該為自己的身體感到驕傲啊! 我們的身軀何其偉大、智慧何其寬廣,但人類為何經常為疾病所苦?非洲草 原上的動物為何不像人類般,會得胃潰瘍、心臟病、高血壓甚至中風呢?這一切 的一切都指向問題的核心------現代生活帶給人類的長期壓力。 《為什麼斑馬不會得胃潰瘍》這本書,主要探討長期啟動壓力反應所產生的 問題,小至精神不佳、工作效率降低,大至死亡。同時也詳述了身體裡精巧的壓 力反應是如何使我們病入膏肓的。 讀完此書後,我了解身體要達成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不過的事時,是如何巧 妙的運作。同時我也發覺,現代人的生活習慣遭到了極大的巨變,導致舊有系統 難以適應,由此衍生出許多的現代文明病。我更發覺壓力相關科學或生物學的進 展是如何得來不易,許多看似邏輯簡單的隻字片語竟都是科學界裡優秀的人才動


輒數十年嘔心瀝血的結晶,精密的實驗設計、流程規劃、實驗執行、反覆修正假 說、結果探討,好不容易由假說歷練成理論,最後才在書上,以一行字的形態出 現。或許有人會問他們為何這麼做?答案可能千奇百怪,但如加以深究,必定會 發現,那些成功的科學家們加入科學界並不為了其他原因,純粹是因為對真相的 熱愛與對科學的熱情。 回應這本書的書名,胃潰瘍是種因細菌感染並由壓力產生惡化的疾病,斑馬 沒有像人類般發達的大腦皮質,沒有預知未來事件的能力,無法預見並計畫未來, 更不會為未來擔憂產生長期壓力,也就有幸無法產生胃潰瘍。相對的,人類擁有 預知能力,有能力對未來會發生的事件感到擔憂。其實,長期壓力在人類的演化 過程中,可說是相當晚近的發明,在古老的社會裡,人類的資訊有限,無法預知 相對於現代較為長遠的訊息。而在現代,這種模式卻被完全推翻,人們開始擔心 經濟崩盤、環境惡化、金錢問題、截止期限等等,擔心許多當下無法解決的問題, 斑馬只需在逃亡時啟動壓力反應,人類卻在做許多無謂的擔心時,啟動著與斑馬 同樣的壓力反應,長此以往人體難免不堪負荷。 壓力反應(生物回應壓力的反應)有許多共通特性,首先,它使身體大量的把 儲存的能量提出以供應急需,斑馬在逃跑時,身體會由脂肪細胞抽出大量能量以 供應逃跑時所仰賴的肌肉細胞。第二,壓力反應會將許多身體內負責修補、建構 以及成長的反應暫停,因為在緊急危難的時刻進行生長發育會對肌肉細胞的能量 供給產生競爭。 我覺得此書的許多內容對現代生活、價值觀感到迷惘的人們是絕佳的當頭棒 喝,人類這種自稱「萬物之靈」的自大種族,事實上在許多方面都是極為愚昧的。 舉例而言,對於「母親」的重要性,我們竟必須藉由動物實驗才能獲知,如此貼 近人類生活的事實,我們還須仰仗科學的解答,更遑論廣大的自然與無垠的宇宙 了,可見人類對於周遭環境還是必須保持謙遜的態度啊! 有人可能會反駁:「使用科學確認才能確切證明啊,如此的概念才是真實而 準確的」,我不能完全否定。然而,我們這群非常仰賴科學的人類們,有時卻對 科學方法的使用方面,展現我們的極度不重視。 最後一滴牛奶為什麼那麼難倒?如何熬煮高湯最美味?烹飪時加酒可增添 食物的風味嗎?連續的問答,使《角豆莢偷走了巧克力》這本書讀起來既過癮又 不冷場。別被書名騙了!這不是本巧克力論文,也不是本偵探小說,更不是向法 院上呈的狀紙,這是本關於 60 個化學大哉問的書。 「化學」一詞,聽起來怪嚴肅 的,其實不然,化學探究物質本身及它能產生的變化,換句話說,化學就在你我 身邊,而此書就是從廚房中發現化學。 「人是鐵,飯是鋼」 ,食物,在人類生活中 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從食物中發現、談論化學問題,感覺格外親切有趣。 閱讀完此書後,除了知識方面有大幅增長外,面對科學的態度方面更有一番 領悟,書中的問題,絕大部分在平常生活中何嘗沒有發現過、想過,卻總當作理 所當然:「媽媽炒菜前都將大蒜打碎了再下鍋,為何呢?算了!反正就是讓菜更


好吃嘛!以後照做就是了。」有些人甚至連一絲發掘問題的好奇心都沒有:「好 香好香!咦?紅紅的肉轉為褐色的了……恩~可以吃了吧!」完了!與知識大躍 進擦肩而過。 知識隨處可見,為何不是每個人都能發掘呢? 首先,我覺得是欠缺觀察力,日復一日在學校和住家之間來回,有幾次仔細 觀察過往後奔騰的號誌燈到底有幾個?沒有吧?大部分人會覺得「號誌燈會有什 麼值得探究的東西嗎?」諷刺的是,科學方法的第一步就是「觀察」,觀察生活 周遭的大小事物。沒有觀察,何來問題;沒有問題,何來解題;沒有解題,何來 學習和進步? 其次,更欠缺的能力是「發現問題」。作者善於發現問題,小小的大蒜,便 可快速發展出至少四個切身的問題。「處處留心皆學問,落花水面皆文章」除了 留心,更要有好奇心,花落水面為何能成文為章?不同的落花會產生不同的水波 嗎?號誌燈持續地的時間比,和路口的流量有沒有關係?紅生肉轉成褐熟肉的期 間,肉的粒子到底出了什麼變化?觀察結果可能簡單,但其延伸卻可以是龐大而 驚人的,有了這些問題在心中,才能進一步去探究:查詢、詢問甚至鑽研,如此 不但能解開心中疑竇,更使自己的學識涵養更上層樓。 作者在書中提及「食譜的目的在於協助你將事情做好。但你若了解作法,便 更容易記住,而不僅是一系列『這樣做,不要那樣做』的指示。了解了指示背後 的道理,也許下次不需依賴食譜,便能自己調製出美味佳餚。」面對生活中的大 小事,若能拋開「它本該這樣」的想法,進一步探究其中奧秘,不但能使素材運 用更加順手、科學發展更加進步,亦可使生活更加豐富有內涵。 在這世上,有多少必修課被我們忽略:生物個體演化的艱辛與偉大、人類過 度聰明產生的愚昧行為、科學方法的學習與重視等等。了解這些,才能更加領悟 生命價值;了解這些,才能活得更有意義;了解這些,才能使沉浸在學海中的我 們更加成長。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