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第的證明題:湯匙消失了嗎

Page 1

題目:法拉第的證明題:湯匙消失了嗎? 所選書目:[電學之父-法拉第的故事]、[爺爺的證明題:上帝存在嗎]、[消失的湯 匙] -----------------------------------------------------------------------------------------------------正文: 生活中,如何讓生活依照個人所排序的計畫進行是何其困難的事,但是對十 八、十九世紀的科學家而言,想辦法將元素依照特性製成表格猶如海底撈針般的 困難。 西元一八六五年,英國科學家紐蘭茲提出元素表構想。由於他的元素表有七 欄,因此他將音樂中的七個音階拿來作比喻,卻不受倫敦化學學會的青睞,甚至 諷刺他的元素表是點唱機化學。而後,邁耶與門得烈夫兩人在同一時期發表各自 的元素週期表,甚至大膽預測會有更多新元素被發現以填補表中的空隔,同時還 預測各元素的性質。此後,隨著新元素―如:鋁下元素(eka-aluminum)―的發現, 門得烈夫的貢獻受到肯定,也爲他贏得了戴維獎。 然而,門得烈夫所提出的週期表卻並非當今所使用的週期表,原因在於當時 化學家普遍對鑭系元素的確切位置究竟該在何處傷透腦筋。因此門得烈夫的週期 表在鈰(Ce)元素之後,便是一片空白,這突顯當時的化學家對於這些擁有極其複 雜的化學性質之元素有多麼苦惱。可見週期表的排序工作之困難。 實驗往往不會依循期望的結果,需要反覆驗證,所以歷時甚久。能讓自己每 天能照著自己計畫工作才是通往成功的必要途徑之一。而兩百年前的法拉第正是 最佳的例子。 法拉第的成功,不只是在於他的天才,更重要的是他排定好每天的計畫,依 照計畫行事,對於筆記中所抄寫的字與圖也是非常講究,甚至為了將圖畫得盡善 盡美還向宮廷畫家拜師呢!他的筆記除了講師說的內容外,也寫進了自己的疑問 和想法,再深入去思考、討論。在擔任研究助理時期,他總是將實驗器材擦的乾 乾淨淨,就是因為這樣嚴謹的態度,奠定了將來自己做實驗的基礎。 法拉第的學習方式,是最令我們印象深刻的,他有大致上歸納出五點分別 是:需要做個人手記、需要持續上課、要有讀書的伴、要成立讀書會、學習仔細 的觀察與精確的用字。意即要不斷消化吸收知識,與人討論,並能簡單易懂地說 明給別人聽。如此一來,才算是習得知識,提昇自己的思考能力。這都不是短時 間能有所成效,需經年累月不斷練習,養成習慣,才會有成效。 在這本書中,除了法拉第的生平經驗外,還有許多法拉第對於學習的態度及 看法,法拉第曾說:「教育的開始與結束,都是謙卑。謙卑是深深地感到自己的 不足。這種不足感,不是跟人比較的,而是我們內心深處真實的貧乏,學的第一 步是知道自己的不足。 所以,真正的教育在於自我反省,這種自覺,就是教育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