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第的證明題:湯匙消失了嗎

Page 1

題目:法拉第的證明題:湯匙消失了嗎? 所選書目:[電學之父-法拉第的故事]、[爺爺的證明題:上帝存在嗎]、[消失的湯 匙] -----------------------------------------------------------------------------------------------------正文: 生活中,如何讓生活依照個人所排序的計畫進行是何其困難的事,但是對十 八、十九世紀的科學家而言,想辦法將元素依照特性製成表格猶如海底撈針般的 困難。 西元一八六五年,英國科學家紐蘭茲提出元素表構想。由於他的元素表有七 欄,因此他將音樂中的七個音階拿來作比喻,卻不受倫敦化學學會的青睞,甚至 諷刺他的元素表是點唱機化學。而後,邁耶與門得烈夫兩人在同一時期發表各自 的元素週期表,甚至大膽預測會有更多新元素被發現以填補表中的空隔,同時還 預測各元素的性質。此後,隨著新元素―如:鋁下元素(eka-aluminum)―的發現, 門得烈夫的貢獻受到肯定,也爲他贏得了戴維獎。 然而,門得烈夫所提出的週期表卻並非當今所使用的週期表,原因在於當時 化學家普遍對鑭系元素的確切位置究竟該在何處傷透腦筋。因此門得烈夫的週期 表在鈰(Ce)元素之後,便是一片空白,這突顯當時的化學家對於這些擁有極其複 雜的化學性質之元素有多麼苦惱。可見週期表的排序工作之困難。 實驗往往不會依循期望的結果,需要反覆驗證,所以歷時甚久。能讓自己每 天能照著自己計畫工作才是通往成功的必要途徑之一。而兩百年前的法拉第正是 最佳的例子。 法拉第的成功,不只是在於他的天才,更重要的是他排定好每天的計畫,依 照計畫行事,對於筆記中所抄寫的字與圖也是非常講究,甚至為了將圖畫得盡善 盡美還向宮廷畫家拜師呢!他的筆記除了講師說的內容外,也寫進了自己的疑問 和想法,再深入去思考、討論。在擔任研究助理時期,他總是將實驗器材擦的乾 乾淨淨,就是因為這樣嚴謹的態度,奠定了將來自己做實驗的基礎。 法拉第的學習方式,是最令我們印象深刻的,他有大致上歸納出五點分別 是:需要做個人手記、需要持續上課、要有讀書的伴、要成立讀書會、學習仔細 的觀察與精確的用字。意即要不斷消化吸收知識,與人討論,並能簡單易懂地說 明給別人聽。如此一來,才算是習得知識,提昇自己的思考能力。這都不是短時 間能有所成效,需經年累月不斷練習,養成習慣,才會有成效。 在這本書中,除了法拉第的生平經驗外,還有許多法拉第對於學習的態度及 看法,法拉第曾說:「教育的開始與結束,都是謙卑。謙卑是深深地感到自己的 不足。這種不足感,不是跟人比較的,而是我們內心深處真實的貧乏,學的第一 步是知道自己的不足。 所以,真正的教育在於自我反省,這種自覺,就是教育


的真諦。」回想中國古人的一些論點,如《禮記‧學記》提到: 「學然後知不足, 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兌命》曰: 『學學半。』其此之謂乎?」此二者不也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嗎? 這也應證了學習一件事,不論是在哪裡,學習與求知的原始意義都是相同的。但 是法拉第所處的時代,卻是一個迷信、崇尚巫術的時代,於是法拉第便很強調事 情是否符合邏輯與對於知識的判斷力,他認為高等教育的本質是使人的心智能夠 受到訓練,而不是讓人懂了幾個物理、化學的定律,卻不懂得運用,他認為這是 無知的表現。 我們有時也會懷疑科學的邏輯性,因為愈深入理解科學,愈覺得這世上不能 用科學解釋的事比能解釋的事多太多了,既然這樣又何必學習科學呢?許多日常 生活運作已久的現象,學得愈深,發覺愈難仔細地描述內部到底如何運作,只能 模糊猜測概觀。但從法拉第的言行舉止可知,法拉第知道科學的這些限制和人類 渺小的知識,然而,法拉第選擇從正面用科學的方式探究背後的成因,就像他做 了十年實驗仍無法確定電磁交互作用的原因。 令人好奇的是,法拉第對上帝有堅定的信仰,而且法拉第提到這種信仰和科 學精神並無衝突。過去覺得兩者有所衝突,因為無神或有神之分已注定使二者互 不相容。但在思考過法拉第的想法之後,新的見解由然而升,那便是對宗教採取 信仰但不迷信的態度,宗教反而可能對科學追求產生激勵作用,除此之外,宗教 能使心靈深刻,還可以幫助人對宇宙、生命、自然……等等的存在產生一種由衷 的敬畏感和秩序感。既然如此,那科學與宗教對我們而言,便不衝突了,反而有 著相輔相成的作用,藉由彼此的束縛與約束,讓兩者發展不會過於偏激,也使兩 門不同的學問能夠完美的結合。 在《爺爺的證明題:上帝存在嗎》一書中,故事中的主角,拉維,也是從科 學中的無限概念去探討宗教信仰。跟隨著拉維爺爺的腳步,他也逐漸了解宗教與 科學兩者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無限,令人敬畏,卻又同時迷茫的存在。在無限裡,我們會看到驚人的結果, 逗人的事實,似乎不可能解決的問題,甚至是真摯的友情。而這些各式各樣的結 論,都必須經由公理性的方法,一步一步的推得。 小小的一台計算機開啟了拉維對數學的一扇門,而拉維的爺爺,維傑,就是 那把鑰匙。維傑是個數學家,但他卻在拉維年幼時就過世了。曾經對數學充滿熱 忱與好奇的拉維也因此塵封了他的回憶,關於他爺爺的事,僅限於他是位無神信 仰的數學家。直到他在史丹彿意外的修了一門叫「思考無限」的課,他的回憶才 又被重拾。這門課的老師,尼可,和維傑一樣是數學家,對於啟發思考能力也是 依靠數學。尼可帶著拉維等人踏入無限的世界,一邊尋求無限的奧秘,一邊思考 哲學上的確定性。 在閱讀一本書時,拉維得知了維傑曾經被囚禁在美國的黑暗事實,而維傑卻 從沒有向家人們說過。拉維決定一探究竟,也因此他在<摩里塞編年史>中找到事 情的真相。原來維傑曾經受邀至摩里塞大學研究數學。不料在聽一場演講的過程


中,維傑不認同講者所說的基督教教義,因此當場公開反駁。這個舉動引起當地 居民的強烈反對,並且甚至有牴觸瀆神法的性。但有礙於美國自由言論主義高 漲,州長將是否提告的權利交給了一名有聲望的法官――泰勒。 拉維的心情隨著法庭文件高低起伏。起初完全扞格不入的兩人,最後竟然在 數學裡找到了話題。維傑向泰勒法官解釋了自己講究確定性的理念,並展示了歐 基理德的公理化數學來說明確定性。這個觀念讓泰勒法官大開眼界,他也因此更 加了解維傑的思想。經過多次面談之後,泰勒法官仍然決定提告維傑。泰勒將提 告原因連同幾本非歐幾何學的書交給維傑,希望他能明白原因。數日後,泰勒法 官在度與維傑見面。維傑在非歐幾何書裡發現了歐基理德第五個設準的不確定 性。看似如此簡單明瞭的公理竟也存在著不確定性!這改變了維傑的想法,讓他 改變了他局限的思想,更改變了法官對他的判決。 所以,上帝到底存在嗎?信仰和數學這兩個似乎是對立的領域,其實有著密 不可分的關係。歐基理德靠了五個不證自明的設準推出了四十七條複雜的命題; 而書中泰勒法官也以兩條不證自明的公理證明自己的信仰。維傑秉持的公理與確 定性竟然是兩者皆可適用的呢!雖然維傑最後仍然沒有接受基督教教義,但,他 卻能明白基督教徒接受的原因,他亦然贊同。泰勒法官也因為公理數學更深入研 究數學,並探索祂與它的奧妙。 我想,上帝,大概也是個數學家吧!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