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堂课变乖小孩
作者致谢 / 006 自序·真正重要的事 / 009 他序·Dr. Marv Abrams / 014 本书应用指南 / 018
第 1 堂课 教导服从的重要性
第
3 堂课 学习成绩的激发
个案故事 / 022
个案故事 / 076
有果效的教导 / 028
有果效的教导 / 079
名人语录的启发 / 039
名人语录的启发 / 087
思考及提问 / 042
思考及提问 / 090
讨论及分享 / 044
讨论及分享 / 092
第
2 堂课 挑战行为的更正
第
4 堂课 学校出席率的提升
个案故事 / 048
个案故事 / 096
有果效的教导 / 052
有果效的教导 / 100
名人语录的启发 / 067
名人语录的启发 / 105
思考及提问 / 071
思考及提问 / 109
讨论及分享 / 073
讨论及分享 / 111
Guiding Stars
第 5堂课 调皮学童的正面教导 个案故事 / 114
目 录
有果效的教导 / 118 名人语录的启发 / 123 思考及提问 / 127 讨论及分享 / 129
第 6 堂课 沉默害羞孩子的有效自我表达 个案故事 / 132 有果效的教导 / 136 名人语录的启发 / 143 思考及提问 / 149 讨论及分享 / 151
第 7 堂课 身心受挫孩童的育养 个案故事 / 154 有果效的教导 / 158 名人语录的启发 / 163 思考及提问 / 167 讨论及分享 / 169
10堂课变乖小孩
第 8堂课 特殊学童的行为规范 个案故事 / 172 有果效的教导 / 178 名人语录的启发 / 194 思考及提问 / 199 讨论及分享 / 201
第 9 堂课 网路媒体及金钱的教育 个案故事 / 204 有果效的教导 / 210 名人语录的启发 / 223 思考及提问 / 226 讨论及分享 / 228
第 10堂课 心灵空虚伤人伤己孩子的回转 个案故事 / 232 有果效的教导 / 239 名人语录的启发 / 251 思考及提问 / 254 讨论及分享 / 256 参考资料 / 258
006
10堂课变乖小孩
作者致谢 中华文字的美好和精神,在「教育」这两个字上表达无遗。 教育,如果用英文来解释,我想很多人会用education这个字,可 是如果你拆开「教」和「育」的话,事实上是比education还要精 深太多。「教」可以是to teach、to impart Information、impart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to cause learning。而「育」这个 字,是nurturing,可以是喂养,也就是在孩子的人格、情绪及发 展,或者是在他的创造力上面的喂养,这些不 是「教」,还要 有「育」的思考方式。在一个教导者或是喂养者的心里面,应该 时常地想到为孩子怎么做。 很感谢我的父母亲,在我的生命当中对我的影响,这本书今 天能够出版,真的特别要谢谢父亲他在文字上不断的教导我,不 管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在表达方面一定要精确,同时要有深度。 他在这本书上面,花了许多心力帮助我校对文字。当然也谢谢我 的母亲,从小到大都让我知道,什么叫做不放
。很多时候,我
写到每一章的最后,都觉得没有办法完成这本书,可是总会想起 母亲曾经跟我说过,当她六十五岁的时候,她决定要学习法文, 甚至想要去上神学院。
007
我们三个孩子向母亲说:「你都六十五岁了,等你学好, 都已经七十岁了。」我的母亲来了一个既幽默又有深度的一个回 答。她说:「即使我不去做,我还是会七十岁啊!」这句话一直到 今天都还深深地影响著我。不管做任何事情,我都知道,即使 我 不去做,时间还是会到达那个定点,然而我们可能就错过了中间的 旅程,无法经历许多事情,白白浪费了。所以我很感谢我的父母。 更要谢谢我的先生,因著了解我,知道我的需要,帮我妥 善地安排处理生活上琐碎的事情,每一天的生活都打理得井然有 序。让我可以更加自由地发挥,详细地探讨研究个案,安
地写
作。还有我的孩子(充满幽默感的儿子最懂得在我紧绷的状态中 适时地说句让我开怀的话),愿意做最好的「现代书僮」,所以 我才能无后顾之忧地完成这本书。 当然,我最感谢的是,有一个基督教信仰的根基,让我知 道,当我口中说出每一句话,从我手中写出的每一个字,对一个 孩子的生命都有著深远的影响。常常想到,如果说我们注重的 是教育里面的「教」,那么教育这件事不是十分简单吗? 要将孩 子所需要的技巧,书本上的内容教授给他们,我们的工作就结束 了,可是从我开始教导到现在,我一直认为「育」的部分更为之 重要,也就是因为这样子,我们才需要做到「因材施教」。
008
10堂课变乖小孩
我记得进入教育领域的第一年,一个教授就告诉我:「
要
想好 自己对教育的哲理是什么看法?自己对教育的焦点在哪里?」 当下,我想到的是年轻时学到一句话,就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 教」。那时候,我对因材施教的理解是,根据你所教的学生,来 决定你要教的方式。多年后,我发现了另一个层面是,因为我们 手中的人才不一样,应该改变我们自己教学的方式,而不是让这 个人才改变他自己,来适应我们。简言之,因为学生的性格与资 质不同,所以我们对待的方式也要不同,才能去塑造属於这个孩 子的未来。 有太多的人要感谢,你们知道我心里要说的话。也谢谢协 传,让这本书因著你们的努力,而能有如此专业的呈现。谢谢我 曾经教育过的学生及其家长。你们让我看见改变这社会,可以从 一个人开始, 扩展到所有「爱」愿意到达的地方。
黄雯雯
April 2014
009
自序 真正重要的事 这本书从构思到雏形,直到最后能够出版,心中真的十分感恩。 我在坊间涉猎到许多有关於教育的书,发现当中绝大部分都 是以非常学术的角度,来解释许许多多跟我们生活切身有关的事 情
包括孩子的教育。我总觉得即使对於教育专家来说,所谓学
术的资讯,到最后常迷失了它真正与孩子密切相关的部分。所以 有时候不能
藉由一些数据,或者学术方面艰涩的解释来让大家
了解,而是要用类似放大镜观察的方式,来观察一个孩子的生命 成长过程, 且 用最适当与最贴切的方式,提供他们所需要的 帮助,加速改善他们成长的环境。因此我才会著手写下这本书, 分享自己的经验。 这里面搜集了二十年来我在教育界所看到的形形色色、各式 各样的孩子们的需要,探讨有效的教育方式,让他们的生命有了 转机。这些「特别」被关怀过的新生命,若
年后再次相逢,会
跟我分享他们心底的憧憬与人生经历,还有他们成长的过程。也 因此让我知道在每一个孩子生命中的人,都能够扮演极重要的角 色。这个重要的角色可能是好,可能是坏,可能是正面的,也可 能是打击他们的。或许孩子不会记得每一个人的脸、每一个人的 名字,可是这些影响对他们绝对是长长久久,还可能一直持续到 成人。
010
10堂课变乖小孩
在这本书当中有很多的案例。我们可能很直接的一个投射就 是想:「啊!这个就是我所知道的那个孩子。啊!或许这就是我朋 友那个孩子的问题。」这些案例让我们很容易就想著某个人的情 。举一个非教育界、非学术性的例子来说,就如同我们的人体 生病一样,如果今天我们伤了腿,没有人会站在那里说:「喔!没 有错这腿的骨头是断了。」就这样瞪著眼,不 取下一个步骤来 修补断掉的腿骨。可是现今的教育界发现一个有问题的学生,每 个人都非常地急忙在孩子的身上贴上标 ,却很少人愿意进一步 去探讨用什么样的方针来引导这个孩子。 教育似乎是一个令人爱恨交错的工作,不免让人偶尔由心 生厌的部分是在开会讨论、政策交涉、经济冲击、社会现象…… 等等非教学的一些困境,在教改层面上难以贴切地掌握学生的需 要。可是,我总是告诉自己,也特别与所有曾经教过的研究生及 其他老师分享:「这些孩子在我们手上有六、七个小时,甚至更 长的时间,而我们掌控的时间是绝对有影响力的。」这一个信念 亦是引我进入了热爱教学的境界。我热爱著教书的每一年,因为 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学生所带来不同深度的挑战。 这些孩子进到班上都是一位不同的个体,他们思考方法不一 样,处事应对的态度也不一样,所以在教学当中得到的收获,还
011
有那份满足感是很难以形容的。当亲眼看到一个学生,从懵懂无 知成长到能分辨是非,从不体贴转变为晓得如何为别人设身处地 著想的好孩子,看到自己手中造就出未来这个社会上能够有某种 影响力的孩子,看著一个一个的领导者从我手上雕塑出来,这是 让人多么欣慰的体会。从二十几年前开始教学,我就知道这绝对 会是一个让我热爱的工作。 我常常提醒大人们要懂得教孩子,疼孩子。因为我知道在学 校里面,很容易因一件小事情做错了,一个孩子可能就迷失了, 不管是我们有心或是无意的,这些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我们身为 教育者,应该体认到这是一份神圣的工作,我们可能成为孩子生 命当中一个直接的影响者。因为这些影响,他们的学习可能更上 一层楼,到达我们无法想像的层次。 我的先生很鼓励我写这本书,他希望我将这些体验记
下
来,因为在我的生命当中,常有意无意之间分享我认识又在乎的 这些特殊的学生,所以先生鼓励我记念这些我曾经有幸教学过的 孩子们,为将来遇见相似案例的家长、老师留下些许「战略」 。 为了维护孩子们的个人隐私,书中所有的名字都经过更改。我 想要分享的 不
是那些让我废寝忘食的记忆,或如何与这些学生
相处的情形。我知道案例研究的价值,也非常乐於从案例中学习和
012
10堂课变乖小孩
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虽然这本书是在描述各种不同个案的研究, 我希望读者将这些实例当成是一个教育改进的范本,透过它看出每 一个孩子真正生命的价值,看到他们的生命是如何在这些过程当中 得到改变,而且这些变化如何影响他们的一生。 我的研究生特别喜欢听我跟他们分享真人真事的学生故事。 他们为什么如此热爱且渴望听到这些故事、案例呢?因为他们知道 这些将是真实的学生个体,有一天会出现在他们所要面对的教室当 中。我希望读者能在此书当中出现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实例身上 看见,他们如何成功地一步一步走了过来,他们的生命真实地被改 变,这个影响甚至持续到长大成人。 这些都是带著生命的个案,虽然这些孩子的名字与案例的细节 都不同,可是这样的孩子却经常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的教室中。家中 的教养方式,或是在学校及社交圈中被他人对待的方式,都可能对 他们带来一些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造成他们待人处事态度的差 。 因为现代社会双语家庭逐渐增加,所以在「思考及提问」和 「讨论与分享」的部分,我以中英对照的方式写下各式的问题。 希望有更多的参与来深入探索身为父母、师长、教练,或任何一 位在孩子生命当中有影响力的人,该如何正视书中这些特殊孩子 们的需要。
013
刚成为教学新鲜人时,一位六十几岁的老师留给我印象深刻 的好榜样,他常常告诉我:「 真正重要的事 ,要永远记得 全心全意真诚地爱他们,可是要严格地坚持,永远都尊重他们, 也教他们什么叫做尊重别人,然后对他们充满信心,设最高的期 待,这样子你教出的孩子绝对不会错。」至今我还很清楚地记得 他的这席话,这位恩师如今虽巳年迈,但仍然坚持教导他身旁 所有的跟随者。我期盼在挚教生涯中能步先辈的后尘,宣扬我深 信的理念及宗旨。创造更有效果的教学要领,启发我所接触的学 子,让他们的生命也能够更进一步的去影响未来他们周遭的世界。
黄雯雯
014
10堂课变乖小孩
这是一本关於有效教导学童的书。无疑地,曾经有不少的作 者写过这类的题材,未来也会有相同的书籍加入行列。那么,是 什么让这本书如此特别呢? 答案是
雯雯。
十年前,我在南加州一所师范大学研究所第一次遇见雯雯。 身为资深教授的我需要遴选新的客座讲师。在所有的候选人当中 她年纪最轻,也同时任教於当地公立学校。众人之中,雯雯脱颖 而出。她对新进实习老师有极大的渲染力及影响。大多数的时 间,这些研究生会在课后留步,想更深入地理解雯雯在课堂上分 享的案例及教学方式。在雯雯的
移默化之中,这些新进实习
教师逐渐地看到「教育」是他们为自己选择最好的志向。因著如 此,雯雯在教职评 上总是超越群伦。 不久,雯雯进入博士班,邀请我做她的毕业论文主席。我再 次对她的卓越成绩及时间掌握印象深刻。在全校博士班学生中, 雯雯是唯一一个破纪
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学业的人,让以她为傲
的我有机会称她为黄雯雯博士。 雯雯在学校是位领导级的老师,鼓励她的同事们以同样的方 式教导自己的学生。这也就难怪同年级的教师都收到了一样的成 效。通过雯雯博士对教学的热爱以及完全了解每一个孩子在各学 科上面的需要,她让周围曾经说贫富差距太大,边缘家庭所生的
015
他序 孩子没有办法达到一定学习标准的人,全都跌破眼镜。在过去几 年当中雯雯让入学时成绩低劣的学生,在一学年之后变得名列前 茅。年复一年雯雯以她对教育的热忱不断地用心和教学技巧帮助 孩子们,就这样以一班三十个学生的速度,改变著教育界。 有这么一句中国成语值得牢记
「书是随时携带的花园」。
像雯雯所著的这本好书,带给我们的不
是一个丰盛的花园,还
是一片结实累累的果林。最重要的是,为了你所爱的孩子;不管 他是坐在教室的书桌前,或是家里的饭桌前,这是值得一看再看 的好书。
Marv E. Abrams, Ed.D., State Chair for Education Clinical Services Brandman University Irvine, California, USA
016
10堂课变乖小孩
他序原文 This is a book about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children ages 6 to 13. There have been many books written on the subject by a great many authors, and no doubt many more will be penned in the years to come. What is special about this book? In one word, the answer is Wendy. I first became aware of Wendy Huang, and the excitement she brings to the world of education, when I was leading a teacher preparation program for a university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California. This was about 10 years ago. Although she was much younger than any of our instructors, and still teaching children in her own public school classroom, I hired Wendy to teach our aspiring teachers how to be effective practitioners. Yet, it was her capacity to inspire them through her anecdotes that caused them to remain after class and ask for more. Through her example, they came to understand that teaching would be the most wonderful job they could ever have. Wendy always received the highest approval ratings among our faculty. Later, Wendy entered our doctoral program 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I was flattered when she asked me to chair her dissertation, but skeptical that she could complete it in the brief time frame she had allowed for herself. I needn’t have been concerned. Wendy completed her disserta-
017
Guiding Stars
tion in record time, allowing me to introduce Dr. Wendy Huang to her proud Chinese-American family. Wendy is a “teacher-leader” at her school, encouraging colleagues to duplicate in their classrooms what is working so well for her. Not surprisingly, they are now finding the same successes with their students as Wendy has achieved. Through the love she has for teaching, while understanding what motivates each child in every academic area, Wendy baffles those who say her students will not be able to match the levels of learning enjoyed by the children of far more affluent families. Yet, each year, Wendy starts with children who test in the lowest levels imaginable, and within just a few months with her, they all become proficient in their grade level, or even exceed those expectations. Wendy does this passionately and skillfully, one child at a time, or more correctly, 30 children at a time. There is an old Chinese saying that is worth remembering: 书是随 时携带的花园 shū shì suí shí xié dài de huā yuán – “A book is like a garden carried in the pocket.” Wendy’s book will produce not just a garden, but a bountiful forest of success for you, and most of all, for those whom you love, whether they sit across from you each day in a classroom, or across from you each night at the dinner table. Read, and enjoy!
018
10堂课变乖小孩
本书应用指南 適用對象: 本书适合个人阅读,也适合家长和教师还有将成为父母或是教师 的候选人研读讨论。章节内容及延伸讨论也适合所有关注教育的 人士、组织、团体、团契一起参与。
使用流程及方式: 这本书共有十个章节,适合於十周或一季的研习。也可以特定选 出一个章节做为研讨指标,做更深入落实的讨论。 若属於小组研习,请其中一位组员念读章节,偶而停顿,让大 家有思考的时间 详细讨论内容。若是时间的考量,可以请组 员独自在家中阅读,在下次聚会时,直接进入问题思考及讨论 分享。 在过程中请参考以下几点讨论方式: 1. 积极参与: 每一个人的背景与经历都不同,或许你的生命当中 曾经出现,也有可能从来没遇过书中提到的孩子,不妨分享你 的想法,让每个在座的人都能够得到益处。 2. 用心倾听: 当他人发言的时候学习耐心聆听,不批评也不论断 他人的想法。若有时间上的考量,请一位参与者担任时间的控 制者,在预先商讨过的时间限制内按铃提示结束发言, 谢谢 发言者。
019
Guiding Stars
本书应用指南 3. 坦诚相待: 以诚恳诚实的态度分享自己的思考,相互尊重。不 以人身攻击或暗示来伤害他人。 4. 安全环境: 在一个让人觉得被关怀接纳的安全环境中尽情的讨 论是十分重要的。讨论分享中的问题有一些会直接触动到家长 或老师心中的敏感处。大家若是尽量的营造一个让人安心坦然 分享的温馨环境,讨论的果效就会更加正面。
第1堂课
教导服从的重要性
022
10堂课变乖小孩
个案故事 七岁的小克,生长在一个小康家庭,父母亲都属於中产阶 级。母亲非常重视他的学业,一个星期当中有三天,小克放学之 后还要去上补习班,这孩子自认为在各方面他都做得很好,母亲 在孩子回家之后,也会自己亲自督促三个孩子的功课,确定孩子 完全上轨道。 小克是班上每个学期第一名的孩子。他的学期成绩从入学 一直到二年级,总是保持在学校的前几名。在学校 要是学科的 奖项,他几乎可以一手包办。小克
有一个问题,就是不懂得什
么叫做服从。从我认识小克那一天开始,常常听到其他同学来报 告:「小克他不合群」、「小克他不肯照规矩来玩」、「小克他 又骂人了」、「小克很跋扈」。小克常常自以为自己是大老板, 动不动就对周遭的人颐指气使。在学校里面他看起来似乎是一个 完全没有问题的孩子,可是一般的同学却无法接受他,在班上他 没什么朋友,选拔班长或是其他班级干部的时候,同学也不会去 提名小克。 观察了大约两个星期,小克所展现的问题,是教育教科书 中一个很典型的「不服从个案」。在教育领域里,老师除了注重 学科,另外注重的是孩子的服从性。无论对象是老师,或者是学
第一章
023
教导服从的重要性
校的行政人员,甚至在和其他孩子互动时,都能够懂得服从的重 要性。在小克的案例中,他必须能够知道什么时候他需要配合, 抽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但由於孩子他制式的生活规划,除 了学校就是补习班,补习班回家后就是做功课,欠缺与人互动的 练习。我观察的结果发现,小克与父母亲 没有很亲密的互动, 反而对他们既尊敬又害怕。小克父亲在公司的职位及薪水都非常 高,母亲也是白领阶级,拥有一个相当好的职位,所以小克认为 他的父母是他能够服从的对象;至於其他的人,不管是学校的师 长、行政人员、其他同学甚至自己的祖父母,在小克的眼里看起 来都是作为平凡,不值得服从的小人物。 第一次跟小克发生关於服从方面的冲突,是有一天放学之 后,他的祖父母来学校接他,一个七岁的孩子,冲出校门口,看见 他的祖母,口中的第一句说出的话就是:「
怎么敢给我迟到?」接
下来他所做的就是把他的书包甩在地上,指著那个书包对著祖母 吼:「
现在马上给我捡起来!」当我看到时,小克的祖母已经弯
下腰来捡起小克的书包了。我便走过去,先向这位祖母打招呼, 介绍自己的身分,之后对著小克说:「你有三秒钟的时间道歉 把这个包包捡起来。」小克以一种充满挑战的眼光看著我,回答 我的第一句话是:「她迟到了!」
024
10堂课变乖小孩
我看著小克发现他的眼神中表达的是:「不管谁现在跟我说 什么,祖母迟到了就是她的错,如果她有错她就得负责任,所以 我就不需要服从她。」在这个眼神的瞬间交换中,这聪明的孩子 也查觉到我眼神中的不满、权威及坚持。他弯下身拾起了背包, 而口中仍喃喃低语著他的不快。他没有料到的是我看出了他的心 眼。我从他身边走过,仿佛他全然不存在,脸上带著微笑将我的 名片交到祖母手中,告诉她若是小克在家中对她不礼貌,请务必 打电话通知我,然后我转头离去。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学校中不服 从管教的案例。这是我与小克第一次的「交手」,而小克在班上 乃是成绩最好的学生。 在同一阅读小组里面,不管我订下来的规则是什么,小克一 律不服从小组长或其他职务的同学。几年后又出现了另一个类似 的案例,但因著孩子的年龄较大, 杂性就更高。 小雅是一个十一岁五年级的女孩子,冰雪聪明,一看就非常 的讨人喜欢,可是她口里所说出的话语永远都得理不饶人,若其 他人要来与小雅互动,她开口所说的第一句话,总是使用非常负 面的话语回覆别人,让人无法招架,也使得她的社交圈子急速缩 小。同时在一个小组里面,若是分配的工作是:「今天,小雅 要负责洗杯子,一个同学要负责排桌子,另外一位同学要负责把 书排整齐。」当分配完工作之后,小雅就会开始发号施令,跟其
第一章
025
教导服从的重要性
他的同学说:「不,不对,我要把书排整齐,你去负责洗杯子, 因为我才不理睬老师安排的。走开! 」於是她自己擅自分配工作, 把全部的工作通通换了,
因为她不愿意做已经编派到她身上的
工作。一个月过后,小雅身边的朋友接连离她而去,因为没有人 愿意在小雅身边而遭波及被老师处分。 我们观察到像这类不服从的孩子,在这个世代越来越多。 学校放学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现象,学生们拿著手机, 仿佛是公司的大老板,在手机上发号施令,对方很明显的是父母 亲,或是家里其他要来接送他的人。可以很清楚的听到孩子对著 手机发号施令:「你怎么那么慢啊!」、「你居然还没有到啊!」、 「你给我迟到试试看!」……诸如此类的话语从一个孩子口中说 出,很明显的他们已经对家里的人失去尊敬。而当学生对家里面 的人失去尊敬,他们又要如何知道对别人尊敬呢? 不管是在学校、课后辅导,或是他们所去的教会还是同学聚 会当中,我们不难看到像小雅与小克这样的例子。他们会出现不 服从、不合群的现象。他们事实上不在乎,因为对他们来讲,自 己的眼光是很高的,所以他们的眼界很自私,心里所想到的就 是:「
要我表现得这么好,你能把我怎么样,我又为什么要听
你的?」这在临床上称为「对立违抗个性」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或许刚开始是个性及后天缺乏调教使然,但类
026
10堂课变乖小孩
似小雅的行为,如果长久都没有加以修正,很可能长大成人后, 变成无法改变的障碍。那么,是什么样的后天因素造成ODD呢? 第一个原因:在家里面全部的人都把他们捧在手掌心,举为 至高。家长们因为孩子的成绩好而认为:「孩子 要成绩好,其 他方面都可以得过且过,品行不好、说话没礼貌都没有关
,都
是孩子可爱的表现。」於是,当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因说话没 有礼貌,却被当成是一种可爱聪明的表现时,他的所言所行就会 更加的放肆。 第二个原因:父母亲没有很清楚明显的做一个示范,让孩子 知道什么话是不能在大人面前说的,或者什么话是不能够说出口 去伤害到其他人的感觉与自尊的;因为孩子们从来没有在生命或 生活当中,看过这样的模范,於是孩子自然而然就会认为他们说 话的方式与态度很正常,何罪之有?在这一个动辄兴师问罪,不 留余地的世代,对人尊重的模范
能 求在父母及师长的身上看
见。 第三个原因:当一个孩子表现出不服从态度的时候,家长一 定未及时给予相当的处罚,孩子会觉得没有惩罚,那又为什么要 照著范例、照著规范来做呢?於是,我们现在看到,有些孩子在 小学的言行举止,父母亲会一笑置之的说:「喔,这孩子好聪明
第一章
027
教导服从的重要性
嘛!你看他是多么可爱啊。」可是当这个孩子就读国中或高中的时 候,所处的环境就会变得很不一样,比他个头大,比他聪明的同 侪大有人在,因此在中学阶段,这种不习惯於服从,又不懂得适 时放下身段的处世哲学,就会让孩子的生活突然变得困难,很难 适应学校生活与人相处。 因著有这样的案例,我必须指出,当一个孩子处在小学学龄 时,他的生命中必须要有很清楚的界限跟规范,来让他们确切地 知道他们的所言所行如何才是得宜。在下面的解决方案里,将谈 到如何帮助孩子。
028
10堂课变乖小孩
有果效的教导 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知道最终的目标是什么,身为孩子 的父母与师长,我们需要思考:「到底孩子长大之后,我们希望 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很多人想到这个方面,大都会想要孩子成 功、赚大钱,有些人会想要孩子长大之后做个好人,能够好好的 孝顺父母;但是大部分的人没有办法很确切的表达出他们对孩子 的期望,於是便会期待将来孩子做的工作与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画上等号。 是现今科技日新月 ,出现很多我们过去没有的工 作,我们很难再像过去一样,以工作来区分孩子长大之后会变成 什么样子的人。 从我过去二十多年在教育现场的经验,我很确定的是,当一 个孩子如果不懂得什么是敬畏,也就是说在他的世界里面没有界 限、没有奖惩、没有规划,从小心中就没有一个让他敬畏与害怕 的对象,这个孩子长大后便容易成为一个无法无天的人,不懂得 什么是顺服和服从,也很容易由他的手中做出没有分寸,甚至是 会伤害自己或别人的事情。所以教养孩子首先应该是要教导孩子何 谓尊重,如何尊重长辈、事物、朋友以及社交圈子里的每一个人。 曾有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若一个孩子在一年的时间当中有三 十到五十个小时的时间,不是学科上面的教导,而是一对一的真
第一章
029
教导服从的重要性
心谈话,那这个孩子在品格的学习会比同龄的孩子高一个年级的 程度,所以不管再怎么忙,家长们也需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们 与他们对话。前面说到小克和小雅的案例,他们已经忘记什么是 真正的互动,什么叫做尊重、服从、合群,所以我必须从这三方 面来切入,来让他们了解个中的道理。当有像小克、小雅这子的 孩子出现时,我会与家长会谈,追根究底后我们发现有个普遍的 状
,家长会给我们以下三种回答。第一种回答就是 ,家长会认
为品格这种东西是自然而然发展,跟家长们 没有实质上的关
,
所以他们也不懂得如何有效的来管教孩子,而造成孩子不懂得何 谓服从,甚至有的时候父母亲本身
没有做一个好的模范给孩子
学习,於是孩子在品格的拿捏上便会无所适从。 第二种回答,父母亲给孩子的回馈常常让孩子 解,「 要 他功课好,其他的言行举止也一定都是对的」,而家长在当中 没有清楚的让孩子知道,行为跟功课是两件浑然不同的事。 第三个回答就是,「孩子的成绩已经很好了,所以我们不需 要多花时间来教导他什么,而且我们没有很多时间,跟孩子谈这 方面的事情。」 为了达到该有的果效,我依据家长在会谈当中的答覆,设 计了帮助孩子的计画。首先,我们邀请家长寻求社区、政府、学
030
10堂课变乖小孩
校或私人机构的辅导课程为期十个星期。当中他们清楚的了解到 小孩子是应该合
、顺服,以及正确的与人互动该有什么样子的
行为规范,来订定他们在学校的行为。一旦家长清楚的认识这类 行为规范之后,自己的处世跟著改变,才能够更有效地来规范孩 子。例如家长本身在与他人互动之间,因著利害关
或许肢体语
言以及口语开始有厉害逼迫的倾向。在心理辅导的课程中我们会 邀请家长试著用其他两种较温和的方式来处理同样的情 。 「温和的表态 」 对许多家长来说是一个困难的功课,以不同 於他习惯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的目的。或许因为父母本身在自己成 长的过程当中也缺乏同样的示范,但是藉著这样的课程让家长有 机会再次的揣摩,进而成为孩子的典范。 第二、一般家长仍视行为和功课为平行。如果孩子的课业不 错,行为一定也不错。当孩子的功课学业达到相当的标准,家长 也就不再追究他行为方面的偏差。这一点在学校里面我们对每位 学童都清楚的指出
行为和学业两方面 要有任何一方面出错,
孩子们都会受到相当的处罚。当学童和家长都在这方面有了清楚 的认识,有的时候我们会将行为偏差的后果以学业功课的方式送 回家中请家长监督(例如,写一篇论说文探讨如何有礼貌地待人接 物)。这是将行为方面的处罚「功课化」,特别是像小克这样典型 的范例。因为他的学科不错,於是我将行为「学科化」之后,在
第一章
031
教导服从的重要性
他的心里面会有一个自动启动模式让他晓得那个行为区块也是他 需要做好的。所以他会在那个时候多加一把劲,在那件事情或工 作上特别的下功夫,去钻研如何的把他该做的事情做好。 第三、前面提到家长因为没有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教导 他们该做的言行举止,於是我们看到像小雅做出不能被接受的行 为,或说出不适当的话语, 要对人不满意一出口就是骂人,甚 至推倒别人,破坏别人的物品。我曾亲身处理过一个状
,小雅
对於一次课堂的分组不满意,於是将同组某一个同学的铅笔抢来 之后折断,丢回去给那个人,告诉他说:「我才不要跟你在同一 组里面!!」我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将小雅叫到我的面前,开始了 以下的一段对话。 我对小雅说:「小雅, 刚才的行为,是我所不能接受的。」 小雅说:「为什么? 我又没有错,那个人很讨厌,我不要跟他同 一组。」 我说:「小雅,我们在生活当中,有很多时候不是每一件事 情,都能够照我们自己的意思说出来和做出来的。譬如说,今 天早上我去买咖啡,排在我前面有很多的人,我把他们全都骂了 一顿,推开他们,直接走到柜台买我的咖啡, 觉得怎么样?」 小雅惊讶的说:「太糟糕了吧!
真的把别人通通都推开吗?」
032
10堂课变乖小孩
我说:「我不高兴啊,我不要跟他们在一起排队,我
想要我
的咖啡。」 小雅说:「 这样不行,这样子那家店下次不让 去了。」 我说:「小雅,
也是一样,
了别人的东西,再和别人说
的动作常常把别人推开,破坏 不要和他们同一组,或许
年纪小,大家还能轻易的原谅
,可是
现在
想想看,当有一天,
慢慢长大了,别人还能忍受 这样子的行为吗?」小雅没有说 话,我继续问她:「我们来看看刚才
做的,
把他的笔弄断
了,这一点 要怎么样的来改正?」 小雅很轻率的回答:「我把我那一支给他不就好了。」 我说:「是可以,可是 是要用这样子的态度还给他吗? 可以 想出一个不同的方式吗?让大家比较能够接受的方式吗?小雅, 是一个又漂亮又聪明的孩子, 的行为应该要表现的和 的人 一样才对。」 小雅想了一想,慢慢的说:「好,我会跟他说对不起,我把你 的笔弄断了,我的笔补给你。 」 我对小雅说:「非常好,可是你刚才还推了他一下,又把东西 丢回去,这一点我们要怎么样的来弥补对方呢?」
第一章
033
教导服从的重要性
小雅说:「我会跟他道歉、握手,跟他说对不起,下次我不会 再这样了。」 我说:「小雅, 情再发生了吗?
想得很对,可是真的下次不会有这样子的事 怎么能够控制自己下次不会再这样了呢? 因为
我在想,可能我明天早上再去买咖啡的时候,咖啡店里面还是 一样有很多的人,我的火气一上来,也想把大家都推开。」 她看著我笑出来,说:「老师 要控制 自己啊!」 我告诉她说:「有时候连大人都很难控制,
一个小孩子怎么
能控制自己呢?」 她想了想,告诉我:「我要写一张小纸条放在我的桌上,提醒我 自己,我以后不能够随便发脾气,也不能把别人的东西弄坏。」 我高兴的说:「小雅,这一点真的很聪明,我都想不出来, 居然可以想到这么做。」於是小雅回到座位,而她也照著她所 说的去做了。
034
10堂课变乖小孩
我观察许多像小雅这样的孩子,虽然大多才十一岁左右, 可是经年累月下来,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变成习惯,常常与人擦 枪走火,造成冲突与不合群。虽然那次深谈之后她真的过去和那 个同学道歉,也真的记得把自己说的话写在一张小抄上贴在书桌 桌面,但是像小雅这样的孩子因为在家中缺乏特别的教导,导致 习惯性的发脾气,於是让她在社交上与人出现摩擦的事情层出不 穷。 在接下来的三四个月 要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我就必须坐下 来好好的与小雅有类似的对话。对这么聪明的孩子来说,这样子 的对话久而久之也变得公式化。当她开始认识到这样的对话已经 成为一个处分而不
是单纯谈天的时候,她会开始思考。她对整
件事情的观念就改了,因为她认为自己不是应该成为一个受处分 的人。为了不喜欢受处分,她会开始经常性的提醒她自己,甚至 会询问我,她的行为是不是已经在进步当中。当一个孩子从内心 开始自己愿意选择和合群尊重的方式与人相处,一个长期性的果 效就发芽了。於是我开始 造让她有正面与人相处的机会。例如 我需要送一份公文去办公室,请这个星期的小班长邀请小雅和她 一起去办公室。当这一类正面的体验慢慢累积下来之后,小雅 开始看到,原来自己是可以好好与别人共处的,对自己 没有损 失。
第一章
035
教导服从的重要性
至於小克,因为他对大人的权威完全不理解也不尊重,我们 对他的开导就必须用另外一种方式。在一次的交谈当中,我清楚 点出小克必须知道,当另外一个大人说话的时候他不能在同一个 时间内陈述自己的意见。这一个七岁的孩子他的答覆是:「我为 什么要听他们说话,这简直蠢死了!」他轻蔑的态度无非是想要挑 战大人的权威,所以我也完全不对他生气,反而轻描淡写地告诉 他:「你说的我听到了。既然你听不懂,下课之后留下来,我继 续跟你解释。」 小克十分不满这样的结果。於是一整天,旁边的人都感受到 他不开心的情绪。一天过去了,祖父母在学校外等著小克准备接 他回家。小克也许心想:「这下你拿我没办法了。」 我恭敬的邀 请祖父母在候客室内奉茶,然后转身告诉小克:「你准备到办公 室里等著我们谈完,祖父母再带你回去。」这个时候小克夺门而 出冲进了祖父母坐的地方,指示他们说:「你们现在马上就带我 回家!现在!」这时候祖父母两人不确定该如何反应,因为小克 在家里都是这样的。 他们开始和孩子道歉,口中说著:「行,行,好我们马上就 带你回家。」我再一次把小克带进办公室
把门关上,回头告诉
两位长辈:「真的不好意思,当小克了解要怎么样有礼貌的说话 时,你们可以带他回家。现在麻烦您在外面稍等。」小克这个时
036
10堂课变乖小孩
候慌了,因为头一次在他的生命当中居然有一个大人告诉他的家 人,他们必须在外面等著,以及小克必须留校察看。这是他的思 考系统里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我可以看到小克的
水充满在
眼眶当中。 我在他身旁坐下告诉他:「今天早上当我告诉你,大人说话 的时候你不能够打岔,你给我的回答是非常没有礼貌的。我是老 师,你是学生。那么聪明的你应该知道老师跟学生相互的角色是 什么。当你口中说为什么要听你的,或许你就丧失了一次学习的 机会。因为老师在你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教导你很多的知识。你现 在7岁,未来还有好几十年的时间在这个世界上,你真的认为所有 你需要知道的事情,在现在小小的年龄都已经知道了吗?」 小克低头不语片刻,接下来说:「我要回家……」我告诉哭 泣中的小克,「今天我把你留下来是因为我很在乎你的一切。若 是有人如此的在乎你,喜欢你,你应该要听听这个人想要对你说 的话。」这个时候小克抬头看著我说:「可是连我的爸爸妈妈都 不在乎。」他的这句话挑起了我心中的疑问,因为我知道一向以 来小克的母亲每一天都会耳提面命的提醒孩子功课要做完,每天 查看他们学校的课业,小克为什么认为她不在乎呢?他的回答让我 重新认识他生命当中每天的生活。
第一章
037
教导服从的重要性
他说:「没有错啊,妈妈每天都会查我的功课。可是她是 在看功课而不是听我说话,她会确定我的答案是对的,书写是正 确的,字写得整齐的,可是她
不是在跟我说话。」当下,我看
到的是一个心里受伤的孩子。他心里缺乏了爱的补给,他的认识 就是 要功课做得好就能有妈妈的时间。我用缓和的态度告诉小 克:「今天我们在这里谈话,我很高兴你愿意打开你的心告诉我 你心里面的想法。可是我希望你知道你可以选择你的态度。或许 从一开始你先对别人有礼貌,别人对你的态度会不一样。所以从 现在开始,一个聪明的孩子就改变你的态度。祖父祖母就在外面 等,你认为等一下你出去的口气上能够做什么样子的改变呢?」他 想了一下告诉我:「或许我要先谢谢他们每天来接我,还有在外 面等我很久。」 我拍拍小克的肩膀告诉他:「你这样想就对了。」在那天的 对话当中,我想小克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可以有一个正面的互动。 最重要的是让他看到他的生命当中,会有大人不会
是因为查他
功课而跟他谈话。会有大人也在乎他的品行及态度,因为真心诚 意地在乎他生命中的一切,才会花时间和他谈话。隔天在学校看 见小克的时候,注意到他的态度很明显的改变了。从眼神当中看 到他很在乎我花时间和他说话。当孩子们对一个人开始在乎、尊 重、服从,同样的态度就会更容易地转移到其他人的身上,从此 他的人际关
才开始有了转变。
038
10堂课变乖小孩
小克开始变得不同了。他会注意自己口中说出的话,刻意 地服从大人的权威,也慢慢懂得去听听别人要对他说的话。接下 来的一个学年,我不断地教导小克在什么时候该微笑,说好听的 话,什么时候要让别人有机会说话。什么样的状
是该服从的,
什么样的机会是可以陈述自己意见的。我教导他要如何与别人真 心的互动。或许刚开始有些公式化,但多练习终究可以变成诚恳 真心的交谈。这类态度上的教导是因为在孩子的生命当中, 没 有让他学习的机会,我们就必须一步一步地将社交技巧教给孩 子。他们需要被教导被提醒,更需要有好的楷模。如此的教导最 终能够帮助孩子
他该做的行为规范。
第一章
039
教导服从的重要性
这个世代学校的哲学将会是在 下一个世代的政府的哲学。 ~亚伯拉罕·林肯
这是林肯总统说过的一句名言。对我来说,教育真的是我们 能够留给孩子们最大的一个文化遗产。我常告诉我的学生,我教 导、在乎、尊敬、养育、保护、还有爱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有 一天会成为未来的工作者,不管他们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政府 单位或是私人公司也好,总有一天他们会需要去服侍其他的人, 就如同我们今天服侍别人是一样的。如果身为家长或是教师的我 们,以及一个社会整体,能够真的对这点有清楚的认识,我们会 知道今天的教育,决不能是意外的发生,我们为孩子做的每一件 事情,都不应该是偶然的行为,为了创造未来美好社会,我们必 须有计划的教导我们的孩子。 我们为孩子精心设计的体验,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都 是为了有一天,我们能够培养出一个在未来世界当中,找到适合
040
10堂课变乖小孩
自己的岗位的成人,同时他们也知道,要如何成功的在这个岗位 上立定。 我告诉学生,有一天当我老的时候,我就要靠他们来帮助 我、服侍我,有时候或许是我要到银行去 换一张支票,或者是 到市场买食物,甚至到监理站重新办理我的驾照,或者是家里 的水电出了问题需要别人来帮我处理,当我年老的时候,我
能
仰赖他们的帮助,因为那个时候我会无助又脆弱。我常常问孩子 们,他们能够想像如果有一天帮助我的人是很粗鲁的,没有礼貌 的吗?孩子们思考过总是大声的说:「不可以,如果有一天我们 长大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好好的对待
,而且会把
当成是家人
一样,或者是像我自己的祖父母。」 有些孩子甚至会说,如果看到有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表 现的不成熟或者是不负责任,他们也会出口更正那些人,告诉他 们不可以对我不礼貌。他们会尽其所能的,来阻止一切不正确、 或者是没有礼貌、不负责任的行为。对我来说,我若看到这样也 无所求了。因为这无非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孩子能够看到他自 己的未来,将是服侍别人的一个角色。 当然,孩子们都会长大,世界总是有它自己的方式,忽然间 打击孩子让他们措手不及,忽然间孩子们就会失去勇气,失去他
第一章
041
教导服从的重要性
们美好的那颗心,就会忘记他们当初孩提时代的承诺,可是如果 我们用正确的方式来养育他们,让他们知道,所有正确的价值观 应该是如何,当有一天他们再重新回到正确的路上的机会就大得 多,而且被整个世界所掠夺去的机会也就
低。即使有一天他们
再也看不到,为什么要对别人好,为什么要服侍别人的理由的时 候,可能经过另外一个人轻轻地提醒的时候,也许是一个微笑、 一个拥抱、一本书、一句金玉良言或者是一个很友善的行动,就 让他们再次回到他们当初所应许的样子。 身为家长、师长的我们,需要了解今天我们叫他们孩子的这 些人,明天将成为我们的公家机关、私人机构里面的菁英尖兵。 就像林肯总统所说的,我们今天如何教养对待孩子,他日他就会 成为那个样子,所以当我们变老的时候,这些孩子他们会记得 曾经有人是怎么对待他们的。所以事实上,「未来」就掌握在现 在,就在你和我的手中。
042
10堂课变乖小孩
1. Do you feel being obedient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 in the 21st century? Why or why not? 在21世纪的今天,你认为服从是一个重要的品德吗? 为什么?
2. If your child has always been disobedient,how does it make you feel? What would you like to see happen for a change? 若是你的孩子总是不听话,不服从你的教导,你的感受如何? 你会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改变?
第一章
043
教导服从的重要性
3. Do you agree that the children today will be our government tomorrow? If so,what would you like to see schools do differently to elevate the sense of respect and obedience in our children today? 你赞成林肯总统提出的「今天的孩子将是明天的政府」这样的 说法吗?你想,今天的学校应该要怎么做才能够增加孩子们顺 服及尊重的品行?
4. In addition to the reasons described in this chapter,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main reasons that children are disrespectful and disobedient today? 除了我在这个章节当中所提到的因素,你认为哪一些最主要的 原因,使得今天部分的孩子们不服从又没有礼貌呢?
044
10堂课变乖小孩
1. Do you think children’s being disobedient is just a phase and will go away on its own? Does it bother you if someone else’s child is disobedient to you? What would you do in a situation like that? 你认为一个孩童的不服从 是生命中的一页,很快就会过去 吗?若是你看到其他人的孩子对你没有礼貌也不服从,这困扰 你吗?若是你遇到没有礼貌的孩子,你会如何处理这样的情 呢?
2. Name a few situations in which you have been disrespected by children or have witness others being treated rudely by children. What did you do when that happened? 分享几个你曾经亲身体验孩子们对大人不礼貌的情 。无论他 的粗鲁是对你或是其他的成人,在那个情 之下你 取什么动 作呢?
第一章
045
教导服从的重要性
3. It is clear that children’s behavior is largely dependent on the influence around them. What are some of the negative influence that you see affecting the children around you? 很明显的,一个孩子的行为大多是受到旁人的影响。你认为在 你身旁的孩子们,他生命当中的负面影响是什么呢?
4. If a child does well in all school subject area,would you be inclined to think that they should have the privilege to be rude to others? What would you do differently if the same child does not perform well academically? 若是一个孩子在学校各个学科的成绩优良,你会认为他有权利 对其他的人不礼貌吗?如果相同的孩子,他在学校学科不好, 你会认为他也可以对别人有同样不礼貌的态度吗?
258
10堂课变乖小孩
参考资料 Albin, R. W., Luchyshyn, J. M., Horner, R. H., & Flannery, K. B. (1996). Contextual fit for behavioral support plans: A model for “goodness of fit.” In L. Koegel, R. Koegel, & G. Dunlap (Eds.), Positive behavioral support: Including people with difficult behavior in the community. Baltimore: Brookes. Armstrong, T. (2012). Special Education and the Concept of Neurodiversity. Retrieved on April 18, 2014 from http://education.jhu. edu/PD/newhorizons/Neurosciences/articles/Special%20Education%20and%20the%20Concept%20of%20Neurodiversity/ index.html Conderman, G., & Pedersen, T. (2007). Avoiding the tutoring trap. 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 42(4). Dubin, J. (2014, April). Promethean Summ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oldly Focuses on the Classes. American Educators. 1 (38). Elbaum, B., Vaughn, S., Hughes, M. T., & Moody, S. W. (2000). How effective are one-to-one tutoring programs in reading for elementary students at risk for reading failure? A meta-analysis of the intervention research.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2, 605-619. Flinders, D. J., & Thornton, S. J. (2004). The curriculum studies reader. (2nd ed.). New York: RoutledgeFalmer.
259
Guiding Stars
Karr-Morse, R. (2013). Tracing the Roots of Violence. Retrieved on April 12, 2014 from http://www.youtube.com/ watch?v=uxVKRQwFGZA Karr-Morris, R. 2014 Scared Sick. Retrieved on April 21 from http:// www.youtube.com/watch?v=V8AcKIWsPdw&feature=youtu. be Morrison, G. R., Ross, S. M., & Kemp, J. E. (2007). Desig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 (5th ed.). New Jersey: Jonh Wiley & Sons, Inc. Morris, D., & Shaw, B. (1990). Helping low readers in grades 2 and 3: An after school volunteer tutoring program.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1(2), p. 132-150. Noell, G. H., Witt, J. C., Slider, N. J., Connell, J. E., Gatti, S. L., Williams, K. L., Koenig, J. L., Resetar, J. L., & Duhon, G. J. (2005).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34(1), p. 87. Noell, G. H., Duhon, G. J., Gatti, S. L., &Connel, J. E. (2002). Consultation, follow-up, and implementation of behavior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in general education.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31(2), p.217. Noll, J. W. (2007). Taking sides: Clashing views on educational issues (14th Ed.). Dubuque, IW: McGraw-Hill Contemporary Learning Series. Oliva, P. F., &Pawlas, G. E. (2004). Supervision for today’s schools. Danvers, MA: Wiley Publishing Inc.
260
10堂课变乖小孩
Origins of Violence (2014). The Nature of Things. Retrieved on April 25, 2014 fro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KzS8fM3uAo Pelco, L. E., & Reed-Victor, E. (2007). Self-regulation and learningrelated social skills: intervention ideas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Preventing School Failure. 51(3), p.36. Richards, R. (2008). Making It Stick: Strategies to Enhance Learning. Graphics found in Richards (2003). Retrieved on April 18, 2014 from http://www.ldonline.org/article/5602/ Snowman, J., McCown, R.,&Biehler, R. (2008). Psychology Applied to Teaching.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Stone, R. (2007). Best practices for teaching science: what awardwinning classroom teachers do?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Sunderman, G. L. (2006). Do supplemental educational services increase opportunities for minority students? Phi Delta Kappan, 88(2). Sunderman, G. L. (2007). Supplemental Educational Services under NCLB: Charting Implementation. Policy Brief. Retrieved on August 7, 2008 from http://www.civilrightsproject.ucla.edu/research/esea/SES_Policy_Brief.pdf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2007, September). Education Publication Center. Williams, D. (2006,April). Growing numbers of parents are giving up
261
Guiding Stars
on school and teaching their kids at home. Are they misguided, or have they found a better route to learning? New York: Time International.15(46).
【大纪元3月2日报导】新北市辖内学生自杀率 【大纪元2014年02月05日讯】留守儿童近六千万名
作者 出版
黄雯雯博士 协传培训中心 Partners Training & Communication Sdn. Bhd. 500714-X 93A, Jalan Emas 1, Taman Sri Skudai 81300 Skudai, Johor, Malaysia
发行人 电话 传真 电邮 网页 主编 出版编号 封面 排版 中文打字 承印者 出版日期
林三洋 607-557 7034 607-558 9940 ptckul@gmail.com www.ptcmy.org
邹佳玲 PTC2014072
陈颖君@www.ptcmy.org 陈颖君@www.ptcmy.org 林怡廷 Academe Art and Printing Services 2014年7月
更多作者资讯,请到 Facebook: Dr. Wendy Huang 黄雯雯 Website: www.huangteacher.com
版权所有 请勿翻印 Guiding Stars Wendy Huang © Partners Training Centre ISBN 978-983-3487-87-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