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

Page 1


TA 納保衝擊校方預算 日前,勞動部至台大勞動檢查 時,校方因未按規定辦理兼任助 理的時數登記與給薪,遭罰款約 四萬元。針對教育部自本學期開 始正式將課程教學兼任助理(TA) 等納入勞動保險一事,莊榮輝教

九月

務長表示:「雖然心裡認為兼任 助理屬於學習軌的,但迫於情勢 之下,只好改成勞資軌。」

「翻轉性別月」 —攜手破除性別框架吧! 十月十二號開始為期一整個月 的「翻轉性別月」,是台大學生會 性別工作坊所舉辦的活動,希望透 過打破性別框架,來除去當中的偏 見、歧視與刻板印象。從去年的男 裙月的服裝層面,進一步擴大到妝

十月

髮、性別特質與生活習慣等面相。 TA 納保後,今年九月開始一

翻轉性別月除了有講座外,同時

整學期原已編列的全校助理預算

也有美妝工作坊與「我的性別小豆

4700 餘萬元中,將必須從中額外

芽」的徵文活動,這些活動在校園

負擔將近 1000 萬元的勞健保費,

裡埋下了一顆顆友善性別的種子,

被迫連帶影響本學期台大課程 TA

期待有一天,這些特別的靈魂也能

人數減少約兩成。許多大學部學

自在地生活在世界上。

生紛紛反映 TA 不足造成課程人數 限制變動,造成無課可選的窘境,

意識焦點

學生會福利部也迅速出面蒐集學 生意見並與校方溝通。這牽涉多 方的衝擊,台大教務長於學期初 教務會議中說明:將於下學期挪

台大輔系核准制通過

用教務處其他業務經費補助支用,

台大在十月的教務會議中,無

擬 回 復 至 原 先 九 成 的 課 程 TA 人

異議通過輔系增設事後核准制(原

數,剩餘的經費缺口再待次一學

本僅有事前申請制),意即想要修

年補齊,以降低對大學部學生們

讀輔系的學生現在只要在畢業前修

的衝擊。

完該系輔系要求的學分數,就能拿 到輔系證書;並且若學生在畢業前 修習的輔系學分數超過要求的一

希望計畫擴大招生

半,便能以修習輔系作為原由申請

—讓弱勢轉為優勢

延畢。

本學年度台大獲教育部試辦的 起飛計畫補助,透過「希望就學計 畫」招收了十位弱勢學生。在十月 的校務會議中,楊泮池校長提到為

十月

擴大學生多樣性,明年擬擴大希望 計畫之名額。「希望就學計畫」是 台大為扶助各地弱勢學生進入台 大,以期讓他們能有更好的學習資 源與環境。主要招收對象涵蓋低收 入戶學生、新住民學生與城鄉落差

以往台大學生若要修讀輔系, 通常都有成績與名額限制,部分科 系更須通過考試核准。統計資料顯 示:104 學年度大學部學生申請輔 系獲准比率為 44%、雙主修獲准 比率 37%。對此,校方基於鼓勵 學生多元學習及提升跨領域知識, 自降低輔系門檻做起,並且同時推 動各系所增設跨領域共授課程。

地區學生等,當中又可分為四大項

這條修正辦法將於下學期開始

目:希望入學計畫、希望助學計畫、

實施,不過學生間也有對於開放學

希望關懷計畫、希望就業計畫,此

生自行修習輔系是否會造成選課人

計畫自入學開始便予以學生協助,

數過多的疑慮?教務長莊榮輝給予

使他們能夠無後顧之憂的學習,甚

以下回應,申請並通過輔系資格的

至關照到畢業後的實習和就業,讓

學生仍保有選課優先權。

他們能有更好的生活。

十月


快訊

02

人文館的最後衝刺 文資聯審修正通過 洪姿宇、周思穎

歷經今年四月的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

接著會議分別讓文資、都審委員發表意見,最

審議委員會(簡稱都審)、七月的第二次都審,人

後再統一由校方、校規小組,以及建築師回覆委員

文大樓一案在今天(10/29)下午召開第三次都審,

提問。文資委員達成協議後,共同表示,在建築設

這也是此案首次進入都審、文資聯合審議。經過五

計方面沒什麼意見,基本上同意通過此案,不過主

個多小時的討論,最後得到「修正後通過,但必須

要仍是對量體 1 抱有疑慮,人文大樓與農陳館的關

以報告案的形式,繼續報告。」的結論,立即引起

係還是比較緊張。雖然就文化資產保存的角度,文

在場守候多時的同學與老師興奮歡呼。

資委員沒有對量體問題主張的權利,但還是希望此 問題得到重視,希望都發局代為關注。

都審文資聯審會還未開始前,會議室外便坐滿 百餘名關心此案的師生,包括學生會、人文復興青

都審委員劉益昌針對量體問題提出回應,說明

年陣線與文學院學生,文學院長也到場關心,日光

椰林大道延伸到總圖的縱軸上,應該要有棟代表

燈下的走廊裡,空氣中瀰漫著緊張又期待的氣氛。

2010 年代的新建築,人文大樓就應具有這樣的建 築意義,所以也沒有必要堅持要求從椰林大道側直

會議一開始,校務規劃小組召集人黃麗玲教授

視農陳館,加上現在農陳館的出入口已經在新生南

報告最新版的人文大樓規劃,說明設計的出發點均

路側,因此也更不需要中央挑空的設計,這樣一來

以符合人文精神為目標,特別強調人文大樓和農業

便可以解決量體造成的高度問題。

陳列館(以下簡稱農陳館)的協調關係,目前的設 計案是七月都審後再經修改的,已將對北側農陳館

會議進入尾聲,與會人也接近達成共識,主席

的影響降到最低。

林洲民便總結要求事項,希望校方承諾:在會議裡 各委員提出的意見,包括量體問題,台大必須正

進入陳情人發言程序時,外文系張小虹教授表

視、持續討論與修正。楊泮池校長回覆沒有問題,

示,校方不能只因為空間的迫切需求,而犧牲全台

台大將盡最大的努力完成,但也強調,校方希望委

人民的高教文化歷史和台大的文化資產價值,台大

員們不要反覆提出已討論過的議題,使設計無所適

的人文價值不能在此案中失守;作家朱天心也以校

從,比如現在挑空的設計,就是由於過去協調會裡,

友身份到場,擔憂人文大樓價值的失守,將骨牌式

委員們希望完整從椰林大道側看到農陳館而做的修

連帶影響其他類似建案。不過另一方面,學生會長

改,但今天這個設計在委員的意見中,又再次出現

陳宣竹則呼籲學校正視學生數量大幅成長的現況,

可以調整的空間。

師生有能力在時代的基礎下,共同討論建築的價 值,而人文復興青年陣線總召林泉吟進一步指出,

此次會議不採用投票方式,而是以讓委員們都

不該深化建築之間的對立,正是在建築之間的「互

能夠表達意見的合議制度進行,討論多時後,終於

為主體性」、保持互動承認關係,才有可能在尊重

得到共識。人文大樓一案經過長跑漫漫十年的討

原有建物的歷史價值上,發展出新的對話可能。

論,在今天經歷約莫五小時的最後衝刺,終於在有 附帶條件的情況下通過。

1

量體(Volume),指的是建物在視覺上的大小對比。


生科系館專題

03

生科系館大門口的破碎玻璃磚 攝 / 陳凱風

生科系館風災事件

所單位也因停電影響,無法以電

排水孔等簡易宣導的電子郵件。

今年八月侵襲台灣的蘇迪勒

子 郵 件 聯 繫。 系 所 單 位 之 間 資

而這次蘇迪勒颱風的規模高出以

颱風不僅造成人員傷亡的災情,

訊混亂的結果,導致沒有統一的

往,在建築體本身的缺陷下,現

也留下「歪腰郵筒」、「災難電

資訊來源向研究生師生宣布因應

有的防護措施不足以阻擋災難發

影街景」等趣味景象,而台大校

措施。研究生面臨低溫冰箱、生

生。雖有不斷電系統,卻因管線

園中位於舟山路上的生命科學

物維生設備停擺,損失藥材、活

浸水導致短路與爆炸而故障,無

館,受風災影響,導致電力設施

體樣本的難關。各實驗室之間,

法傳電到實驗室內;另外,安全

運作停擺,進一步造成實驗損失、

有些知道一樓有緊急電源,有人

門因防範竊賊、墜樓意外等考量

師生權益受損,行政管理缺失等

知道訂購乾冰代替冰箱的聯絡管

上鎖,卻因此拖延淹水、火災的

問題同時浮上檯面;在生科館風

道,也有未收到通知的情況;生

搶救時間;生命科學管管理委員

災事件背後,實驗室的文化風氣、

科研究高度使用電力,從維護小

會(後文簡稱管委會)面臨資金、

學生自治力量的凝聚、跨單位合

老鼠等活體樣本,至低溫保存藥

人力的缺乏,單位只能決策卻無

作等複雜處境,或許是其他系所、

品都需要用電設備。然而生科館

力執行等問題。一次蘇迪勒,迫

單位難以想像卻同樣可能面臨的

大停電到低度供電的補救措施出

使生科館正視既有缺失:防颱前

處境。

現間隔了七天之久。這段時間,

災難應變 SOP 的建立與實踐、安

研究師生只能自力救濟、勉力搶

全門逃生或防賊的取捨,皆是生

救;這些資訊不流通所引發的一

科館需要面對的難題。

全台受颱風影響最強烈的 8 月 8 號 至 10 號 間, 生 科 館 電 力 設備浸水,嘗試復電時造成電線 走火,而導致大停電事件。由於

連串問題,使得樣本無法維持實 驗條件,必須重新購買、費時培

學生力量的凝聚

育,連帶影響研究進程嚴重落後。

生命科學學科中,各領域異

時值週末,只能仰賴留館的少數 研究生通報駐警隊,以臉書、電

以往颱風來臨前,研究生會

話告知同學災情。颱風過後,系

收到助教提醒大家關門窗、注意

質性高,在這樣的風氣之下,生 科館以實驗室為單位運作,實驗


生科系館專題

04

理 林書宇

生科系館大門口穹頂一隅 攝 / 陳凱風

生科系館大門口於颱風後留下的防水沙包 攝 / 陳凱風

室之間平時並無交集,又生科院

查工作小組隨之成立。調查小組

災後調查工作小組目前已轉

除大學部、生科所的學生自治組

以問卷統計硬體損失、時間成本,

型成「臺大生科院院學生會籌備

織規模較完整以外,其他單位並

而八十份問卷的結果,顯示七成

小組」,以推動生科院院學生會

無自治或管理組織。此外,生科

研究生因為實驗受損,實驗進度

為長期目標。籌備小組成立「好

館內單位組成複雜,並非全生科

平均落後一個月以上;半數受訪

康逗相報」粉絲專頁、常務性監

院學系皆駐在館內,另有非生科

者面臨延畢問題。因此,調查小

督生科館行政、聯絡其他生科院

院的學程、科技共同空間也駐在

組提出三大訴求:一、因風災延

單位、關注系館空間活化與大學

生科館。種種因素,使得生科館

畢的同學應獲得學雜費減免;二、

部學生會合作等未來規劃。將危

各單位之間長期缺乏溝通的平

校方公開調查報告,讓學生參與

機轉化成轉機,生科院學生意識

台。

檢討及防災措施制定;三、台大

到自治的重要性並積極展開行

生科館研究生要擁有自己的學生

動,將分散在實驗室的力量,凝

組織。

聚成對公共事務的熱情。所謂一

然而蘇迪勒造成的大停電事 件,在復電會議協商的過程中, 每層樓的「樓管」彼此討論用電 額度,共同關心資源分配、用電 安全的事務,以及蘇迪勒颱風後 的杜鵑颱風來臨時,學生守望相 助的力量。在學生之間協商的過 程中,研究生們意識到團結、建 立共識的重要性,於是關心公共 事務的成員陸續凝聚意見,與管 委會主委商談,在研究生面對面 的「取暖大會」1 後,災後損失調

加一大於二的成果,值得尚未成

生科小組未來方向

立學生自治組織的單位借鏡。

時至 10 月 13 日,調查小組 參與生科館管委會說明會,以共 同檢討風災淹水主因、宣布復電 方案、電梯和安全門管理新制、 會議納入學生代表、院方補助學 雜費專案等。且管委會肯定學生 自製生科館事件「懶人包」的效 果,呼籲師生建立「樓管」制度, 並鼓勵學生自治組織成立。

1

生科館研究生與管委會會議後的討論

會議,命名為取暖大會,為災後損失 調查小組的前身。


生科系館專題

05

天災或人禍 —初探生科系館的管理 陳凱風

興建於 1999 年,生命科學

頂樓管理

館矗立於台大東南隅寬廣的農

首先是生科館的頂樓管理

業試驗場旁。長久以來,生科

問題。生科館頂樓除了有水塔

館如同獨處一方的世外桃源,

與機房,突層空間內也有溫室、

遍佈瓷磚剝落傷痕的外牆、坍

標本工具室與高山小型動物房。

陷的自行車棚頂、以及充滿歲

由 於 2012、2013 年 皆 曾 傳 出

月痕跡的入口穹頂,更為它添

學生在生科館頂樓跳樓的事件,

上神秘的色彩。今年 8 月 8 日,

隔年年初生科館便在頂樓設置

蘇迪勒颱風為生科館帶來慘重

防跳網,也制訂《生科館頂樓

的災情。本專題訪問了研究生

安全使用管理要點》將頂樓上

協會福利部、學生會福利部、

鎖,從此頂樓的出入必須以實

生科館風災調查小組暨生科院

驗室或廠商為單位提出申請,

研究生協會籌備小組(後文簡

學生再也無法自由進出頂樓空

稱為「生科院研究生小組」),

間。

也參與了災後生科館管委會的 說明會,跟隨著蘇迪勒的腳步,

頂樓淹水是本次的風災中

我們要探討風災後生科館浮現

主要的災情之一。管委會說明

的種種問題。

會時,管委會主委、生科系系 主任閔明源教授提到,颱風時

風災後瓷磚掉落處

攝 / 陳凱風

不可否認的,生科館是臺

有派人去疏通管線,但管線被

大校園內少數空間規劃複雜的

防跳網塞住而無法處理。另外,

建築,本身確實有相當大的管

風災之前頂樓也曾被堆滿各實

理難度。生科館隸屬生命科學

驗室的物品而妨礙了救災。因

院,除了生命科學系大學部、

此,不當的空間使用與缺乏妥

生科院下的四個研究所(動物

善的管理方式似乎是造成頂樓

學研究所、植物科學研究所,

淹水的主因。風災過後,管委

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生

會除了修正防跳網的設計與清

態學與演化學研究所)外,大

理頂樓空間外,也提出新的頂

學 考 試 中 心、TechComm 科 技

樓管理方案:原本由管委會負

共同空間、漁業推廣委員會也

責的門禁卡借用,在非辦公時

都位處其中,如此龐雜的組織

間將統一交由一旁的大考中心

架構預示了館內的各式管理問

和駐警隊管理。生科院研究生

題。

小組認為此舉勢必造成學生不


生科系館專題

06

1

2 3

1. 生科館新增的雨水排水管 2. 東側逃生門告示 3. 館外欠缺維護的腳踏車棚

攝 / 陳凱風

便,未來學生若是想在夜間或

全小組(後文簡稱「環安衛小

假日使用頂樓實驗室,必須先

組」)前任執秘鄭貽生教授表

離開生科館大樓,向大考中心

示,歸根究底還是管委會沒有

借門禁卡。因此,新方案造成

經費將安全門全部換成感應式

的不便還需更多討論。

的,似乎只有西側安全門常開

管委會

的方案比較實際。即便如此,

雖然管委會對於管理失當

生科館內也有很多安全門損壞

的問題有一定責任,但管委會

其次,生科館內安全門為

而無法發揮功能。同時,每一

也有其難處。管委會主席閔明

舊式單向防火門,如何在進出

層樓的安全門都有各自不同的

源在說明會時表示,管委會本

方便以及安全問題上取捨,是

鑰匙,也導致了緊急狀況下找

身經費短少、僅有決策權而缺

制定管理辦法最大的挑戰。從

不到鑰匙不便於救災。

乏執行權。此外,生科館內缺

管線配置

乏有組織的防災體系,即使在

部份樓梯間的安全門並未關上, 因此在強風吹襲下,安全門來

除了上述的管理問題,生

回碰撞牆壁與門框而損壞。同

科館也有許多莫名的管線配置。

時,部份鎖上的安全門也造成

這次的淹水災情,除了雨水從

了救災上的困難。研究生小組

未關好的門窗或是頂樓通氣孔

表示,8 月 8 日當晚因為安全門

打進來外,也有很大一部份是

上鎖、找不到鑰匙,使館方無

由管線滲水造成的,生科館內

法及時進入館內救災,最後由

甚至有實驗室沒有連接排水管

駐警隊以斧頭破門而入。

線的排水孔,水從排水孔滲入

安全門管理

災損狀況研判,風災當日館內

樓下的天花板,造成樓下實驗

商偷工減料、還是館方監工疏 失,仍須進一步調查生科館興 建當時的會議記錄與施工記錄。

防災、救災上疲於奔命,成效 仍舊不彰。各個實驗室如同互 相獨立的邦聯,同一樓層的不 同實驗室之間在防災上缺乏聯 繫管道、實驗室的空間與公共 空間過於分裂,導致當災害產 生時彼此無法順利合作救災, 災情可能蔓延至其他實驗室或 公共空間。另外,生科館內其 實也有負責環境安全的環安衛

根據相關建築法規,防火

室天花板崩落。類似的問題在

安全門應隨時保持關閉,但若

管委會說明會中也有其他學生

是如此,館內的研究生想要在

提出,顯見並非個案。令人擔

樓層之間移動時便必須藉助電

憂的是,館方無法主動得知問

梯,在非辦公時間進出生科館

題所在,只能在發生滲水事故

也將會十分不方便。對此,管

小結

後才知道排水孔或管線究竟連

委會欲在非辦公時間將東側安

生科館內長期存在的問題

接至何處。管委會幹事黃禎惠

全門鎖上,西側安全門常開,

在蘇迪勒颱風之後浮現,這些

提到,管委會目前將處理公共

並管制大門,留下貨梯側門以

問題在於生科館的管理制度,

空間的管線問題,實驗室內的

感應的方式進出。然而也有教

過去制度的訂立多半缺乏學生

問題則需要學生主動填寫修繕

授提出防火門必須關上才能發

的參與,我們或許可以思考學

單來回報。追本溯源,這樣的

揮作用,不應該為方便而開。

生自治的如何能夠更有效地處

管線設計究竟是設計錯誤、建

理這些問題。

臺大生命科學院環衛及輻射安

小組,然而與管委會職責分工 不清和缺乏整合,也導致風災 時無法及時反應。


生科系館專題

07

從生科系館風災事件 反省學生自治 陳凱風 蘇迪勒颱風的慘重災情迫使研

時好像有煙霧、好像有爆炸聲、好

究生們凝聚起來解決困境,於此同

像發生火災、好像有駐警隊用斧頭

時也凸顯了研究生自治的重要性與

破門,這一堆『好像』,就是我們

一直以來的難題。在釐清生科館的

遇到的第一個困難—沒有人告訴

管理問題後,我們接下來將要探討

我們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次事件給予學生自治的啟示,以 及這個新組織面臨的考驗。

在資訊的傳遞中,館方固然扮 演了提供正確訊息的重要角色,然

沒有人告訴我們到底發生了什麼! 資訊傳達的問題在風災後逐漸 浮出檯面:生科館內沒有統一的訊 息管道。本應發揮統整資訊功能的 院級學生會在 2010 年後便停止運 作了,僅剩下生科系系學會與生演 所 1 所學會。然而颱風時值暑假, 大學生多半不在生科館活動,且生 演所多進行野外實驗,受風災影響 小,因此兩者並未適當發揮資訊統 整的功能,導致外界如學生會福利 部與研協福利部想要提供協助時, 只能透過臉書、批踢踢得到模糊的 二手資料,無法確實了解災情。學 生會福利部部長姜柏任說他們一開 始只能旁敲側擊,從各處室了解生 科館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研協福利 部部長蔡博藝說,她與生科院接觸 時發現他們得到的大部份消息都是 從所上一層層傳遞下來的。「那時 間其實是有時差的,而且信息是會 有錯誤的。」另外,風災當天館方 臨時要求研究生離開館內,但光是 離開生科館的時間點就在口耳相傳 下變出好幾個版本,整棟生科館裡 的人都搞不清楚那幾天要幹嘛。訪 談中,生科館內的研究生指出:「當

而也需要學生組織在中間協助傳遞 訊息,以及統整學生疑問與館方溝 通,特別是在生科院這種實驗室各 自獨立的環境中,將訊息傳達到各 個實驗室又顯得格外重要。在與生 科院研究生小組訪談的過程中,我 們得知生科館是一個類似於邦聯的 社會:研究生們處在自己的實驗室 中,各實驗室互不干涉,甚至可能 兩間相鄰實驗室的研究生都互不相 認識。「所」的層級在生科館內似 乎沒有特別大的意義。這樣以實驗 室為中心,缺乏所內或是院內的認 同感,與生科館亦或是整個臺大中 研究生對自治組織參與度低落有很 大的關聯。

研究生自治的能與不能 姜柏任提到,研究生在臺大中 佔據近乎一半的人口,但對學生事 務的參與度非常低。回到生科院本 身,研究生在學生自治的參與上 其實有一些先天限制:研究生平均 停留時間約為兩年,而大部份學生 進入研究所後就埋首於實驗室以求 早日畢業。同時,在生科、理學或 是工學等院所中,研究生生能否順

生科館教室一景

攝 / 陳凱風


生會福利部表示在本學期的社輔會

目標之一即是希望能代表出席管

研究生們必須與教授維持良好的

(11/20)將盡力爭取鬆綁法規。

委會會議。管委會日前表示在生

關係學生,而對於學生自治或是

福利部指出,這樣嚴格規定自治組

科院自治條例修法前只能邀請小

學生事務參與大多抱持著比較保

織必須對應一個特定的行政單位,

組列席管委會會議。若是未來學

守的態度。此外,因為小組最初

理由在於自治組織借用學校場地等

生可以在管委會中獲得實質的影

並不是被官方承認的組織,如何

權利必須由對應的行政單位來簽章

響力,有效地參與並且協助生科

在同學間取得認同是很重要的。

監督,但以場地借用為由限制自治

館的管理事務,那麼管委會無論

所以,他們既要謹慎處理

是在學生或是在館方中都

來自學生的意見與壓力,

將獲得更多認同,也有機

也要與教授維繫良好的關

會向院方爭取更多權利。

係,小組在發展的過程中

如此看來,在災害自救的

小心翼翼地注意院內各種

背景下成立的生科院研究

聲音,但這也拖慢小組處

生小組,無論未來走向什

理事件的進度。從旁協助

麼組織單位下的自治組

的研協以及學生會福利部

織,如何提升學生自治的

都曾向小組提到處理事件

參與度、克服研究生自治

的進程可以更快一些,但

組織的限制、以及增強在

小組還是有相當大的顧

學生間的認同度都是長期

慮。這樣的顧慮,正是校

發展下的考驗。

園內大部份理工相關院所的研究生

組織成立顯然十分荒謬。福利部也

在筆者撰文當下,蘇迪勒颱風

在學生自治的參與上最現實的考

認為生科館研究生小組其實不必取

已經離去接近三個月了,然而生科

量。

得官方授予的章,只要能獲得生科

院的研究生們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館館方的認可和館內學生的認同,

蘇迪勒颱風讓外界看到了生科館

便能取得組織的正當性。學生會也

內的各種管理問題與缺乏研究生自

表達非常樂意協助這個組織,願意

治的危險,同時卻也是研究生權利

透過協辦活動等方式來幫助組織在

意識復甦的契機。或許我們無法找

學生間獲得認同。

出潛藏於建築本身或是管理上的所

組織上的困難也不止來自內 部,礙於《國立台灣大學學生自治 組織及學生社團輔導辦法》的第四 條規定:「一、學生自治組織以全 校及各院(系、所)同學 為組織 單位:對內代表學生辦理⋯⋯」研 究生小組最初想要成立以生科館為 單位的自治組織,然而這樣介於院 與所之間的組織並不符合現行法規 對組織單位的定義,小組必須轉而 加入生科館外的兩個研究所以成立 生科院的「院學生會」。對此,學

有問題,但當學生參與的力量夠大

生科院學生的下一步

時,許多問題都可以及時地發現或

姜柏任認為,管委會的實權不

解決。希望在蘇迪勒颱風之後,學

足與內部缺乏學生自治的力量也有

生們不必再因學生自治的不全而付

密切的關係。目前管委會內雖有各

出如此代價。

所學生代表,但據了解在風災前學 生參與度不高。因本次風災而成立

1

的生科院研究生小組,其中努力的

所。

國立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

若是未來學生可以在管委會中獲得實質影響力, 那麼管委會無論是在學生或是館方中都將獲得更 多認同,也有機會向院方爭取更高的權利。

08

生科系館專題

利畢業取決於實驗室教授,因此


學生空間專題

09

源頭

漫漫十年過去了,在難以計數的公聽會、座談

社會科學院遷院的起源可上溯到 1982 年,彼

會當中,從不間斷的辯論與說明及設計案的多次修

時社科院仍稱「法學院」,位於徐州路上,與校總

改後,校方和學生間的溝通達成共識,終於決議在

區遠隔兩地,致學生諸多不便;校園規劃委員會因

2010 年 3 月 2 日動土,工期 780 天,預計於 2012

此提出「法學院遷院計畫」,預計將法學院遷至校

年完工。

總區東北角,改善學生交流學習之環境。1992 年, 遷院計畫獲教育部核准、行政院通過。遷院工程共 分為三期:第一期為新聞所、三研所(今之國發 所)、社會系(今之社工、社會兩系);第二期為 經濟系與政治系;第三期為法律系、法學院圖書館。

故事的休止符號:暫停施工與預算凍結 一期工程於 1994 年 5 月動工,興建三系所的 系館,1996 年 2 月竣工。孰料完工後竟引起巨大 爭議及譴責。不論校園裡外,人多非難其空間利用 效益不彰 1;原定隨後進行發包和施工作業的二期 工程亦有侵占綠地的疑議,二期和三期工程於是在 質疑聲浪下暫停施工,就此擱置。同時,校方受立 法院質詢、監察院調查,教育部編列的遷院預算更 因九二一大地震而遭凍結,解凍後卻已超過法令規 定的預算動支期限,尚未使用的經費因此被回收, 校方只得重新向教育部申請經費。計畫至此已是末

新社科院大樓於 2013 年 5 月落成,代表著前 後動盪三十餘年的遷院計畫終於結束,也於 2014 年 8 月舉行新大樓入厝典禮,9 月正式啟用至今。 雖然遷院之事已了,但新大樓空間的配置與運用仍 不符學生期待,近兩年來時有爭議。

不甚完美的演繹者:新院區使用檢討 每當晚上經過台大後門時,總可以看到社科院 圖書館燈火赫然,金黃燦亮的光線穿過玻璃外牆, 在黑暗中流洩,遠看彷彿一座水晶宮殿。靜靜地座 落在校園一隅,新社科院有著充滿現代感的設計, 圍繞銀灰外牆的是青綠草地,人造水道縱橫其間, 潺潺流水輕聲細語,為幾步之外的車水馬龍留住一 股靜謐的氛圍。然而,在這棟嶄新建築的華美外觀 之下,又有多少設計,是可以為學生帶來實際的使 用效益的呢? 自去年遷院以來,上一屆與這一屆的社科院學

路窮途,遷院遙遙無期。

生會都曾表示過學生使用空間相當較之徐州路院區

新的一頁:遷院案的重啓與爭端

而言相當萎縮。學生空間利用中最大的問題即是供

2

經歷四年的努力,朝野協商 ,2000 年社科院

不應求。以交誼廳等開放空間為例,在中午吃飯時

再推遷院計畫,不但獲得總區各單位支持,也爭取

間總是人滿為患,造成使用學生數量遠超過容納上

到許多校友慷慨的金援,教育部和台大校務基金更

限的情形。除此之外尚有自習空間的問題,由於社

同意補助部分款項,終於拂去遷院計畫積累多年的

科院圖書館對全校師生開放,因此每到考試將近,

灰塵,嶄露一絲光明,並且力邀知名建築師伊東豊

社圖的自習室總會擠滿各系的學生,造成社科院的

雄擔任本案建築設計,期待為台灣校園建築立一標

學生反而無法就近使用社圖自習室的窘境。研究生

竿。儘管前景大好,眾人期盼深切,卻仍然風波不

更曾反映過現有研究與討論空間不足的問題等,種

斷:交通道路的規畫、綠地與建築空間的取捨,辯

種指責都把問題矛頭指向院方對學生空間使用的過

論與爭議延燒數年,不但台大 BBS 站批踢踢上戰火

分限縮。

漫天,甚至多次修改的設計案也讓伊東豊雄不堪其 擾,並向校方表示若執意再做修改,他將可能辭去 3

設計之職,麻煩社科院另請高明。

針對上述問題,院學生會也希望能藉由與院辦 的溝通協調,共謀解決之道。上一屆的院學生會曾 向院方爭取在介宙館 4 的露天空間擺放桌椅,供學

三十年的空間故事: 社科院古今探微 吳昱農、黃翊哲、蔣明翰


經過校方總務的審核。新社科院的收費準則雖然經

在頤賢館 4 三樓系辦外的空地擺放圓桌椅,規劃成

過三次院務會議協調,但前兩次的會議結果並不符

如同博雅一樓一樣的討論空間。目前雖確定會實

合學校所預設的門檻,才修正到現在的價格。而回

行,然而細節部分仍在討論階段。至於自習空間的

應學生對於讀書會或討論報告的空間需求,其實新

不足,院學生會目前正在向院方爭取社科 102 教室

大樓較高樓層的討論室開放給學生自由借用,也是

在期中考期末考前一兩周開放自習,希望能提供給

採取登記制度,且並不收取費用,但可能是因為資

學生足夠的空間。另外學生會與院方已協調開放六

訊傳播不廣,借用的頻率並不高。空間開放之後更

樓的部分教室作為研究生的研究空間,目前進入規

可能帶來管理上的問題,現今的空間開放程度對於

定借用辦法的階段,一樓教師休息室的開放也正進

非校方人員的進出幾乎不設管控,因此要如何區辨

行商議中。以上方法能否有效解決空間不足問題,

使用對象以及如何避免校外人士所帶來的安全問題

有待時間來證明。

與使用紛爭,也是系方在考量要不要開放更多空間

至於教室的借用,基本上是只要能夠負擔場地

之時,最迫切的問題。

維護費就能申請,然而費用卻是高達四位數,以一

對於空間利用的議題,她談到學生雖關心自己

間一百人教室為例,借用半天即要價 2800 元,尚

系內的空間使用,但不應該將自己侷限於系館之

不包含設備的借用費,即使社科院學生在借用上有

中,反而可以利用多修其他系所的課等等學習機

折扣優惠,但在舉辦活動時借用意願依舊不高,紛

會,去利用其他建築的空間。空間議題除了討論大

紛出走至其他借用價格較便宜的大樓借用空間。如

小以及使用效率的問題之外,尚有無障礙空間等對

此現象,造成社科院學生對教室的使用率不高,反

於使用者而言更為急切的改善必要,現今社科院新

而是借給校外人士辦活動居多。

大樓的設計在不同的地方都對身心障礙的空間使用

然而,費用過高似乎不是社科院的單一現象。 在對院學生會李晨心會長的訪問中就提到,比較其 他單位,周圍系館的借用費用也相當驚人,如此現

者來說造成很大的不便,例如五樓電腦教室為了埋 藏線路而抬高地板的設計,就對於需要使用行動輔 具的使用者而言十分不友善。 總結來說,目前有關社科院的空間配置狀況正

象無疑對學生的空間使用權造成了限制。

在改善當中,而就空間使用的議題來說,今年上任

共同書寫的最終章:學生與校方的反覆討論

的新院長及其團隊釋出了不少溝通意願。然而對於

為了取得更多資訊,我們訪問社科院陳毓文副

收標準高昂是否有其必要,教師休息室的低使用率

院長。她首先表示,要討論社科院的空間利用問題,

以及開放空間的管理等問題,仍有待學生持續監督

不應該忽視其歷史脈絡,徐州路舊院區原先是設計

以及院方繼續檢討改進。

供舊法學院系所使用,可利用的對象本身就比現今 使用新社科院的系所要多,空間的減少是必然的。 此外她也坦承,現今的大樓設計確實與學生們「學

1

習開放」的使用需求相左,可能是學生、教師以及

意識報 064 刊 一路走來—回顧社科院遷院計畫(http://

參考社會科學院遷院計畫書 1.1(http://goo.gl/RSzduL)、

goo.gl/tXfvMM)。

行政方對於空間利用的想像不一致所導致的。

2

此外,對於學生表達場地借用費過於高昂的問 題,其表示其實各個系館原則上都仍舊屬於校方的 校產,因此即使院務會議通過的收費標準,依舊要

ptt NTU 版回顧:社科院遷院工程設計案(https://goo.gl/

ny0nwI)。 3

ptt NTU 版:關於社科院遷院案,請聽我說分明(https://

goo.gl/wcMRJV)、聯合報新聞 一塊草皮卡住伊東豐雄設計 案(http://goo.gl/4xXtQh)。 4

介宙館係指新社科院西側的教學大樓,頤賢館則指其東側的

辦公、研究大樓。

新社科院開放的空間配置,造成學生使用上的限縮以及無法排除校外人 士進入的問題。 攝 / 洪姿宇

學生空間專題

10 生聚會、討論功課等用。這一屆院學生會則希望能


學生空間專題

11

系所與學生的拔河 —談各系空間利用問題

蔡亦凡

系館可謂是大學校園當中學生最主要的活動區域,除了每個禮拜 固定幾節在系上的教室上課、進行學術研究,系館中教室以外的空間 同樣有大量的使用需求,例如課業自習、讀書會討論、表演及活動練 習等。學生使用空間時往往以自己系上的空間為首選,可以看出系上 空間在學生生活中發揮的影響力。而每個系之間依據其學術領域、校 園規劃政策、系所發展等不同之處,所能支配的空間數量、品質也存 在著不小差異,加上系方管理單位管理空間的方式,更讓各系的空間 1

使用有著截然不同的體驗。 現有的學生使用空間難以滿足學生們的需求,在硬體設備不足、 各系所繁複的規範下,更讓使用權利受到限縮,對此,各個系也就產 生不同的問題。就社科院而言,其院學生會發現院交誼廳及社科院圖 書館無法滿足學生討論的需要,於是決定為學生爭取更多的討論空間, 例如在三樓開放空間增設桌椅等。以下列出台大其中五個系的空間使 用狀況,希望能透過相互比較,發現各系之間的共通或是相異點,以

2

對校園中各系與我們貼身相關的系上空間有更多的認識。

歲月如梭—系館老舊導致空間不足 護理系擁有兩棟系館。系館一包含地上四層以

是從早到晚生活的處所,學生因此能對系館產生依

及地下一層,學生能夠使用的空間除了討論室以及

賴感。

教室以外,尚有位於地下一樓的學生使用空間,以 及四樓的會議室。而系館二則是有地上四層的使用 空間。特別的是,一到三樓租給文藝中心這個校外 單位使用。二館可以供學生使用的部分只有四樓, 其中研究生的空間占大多數,可以說系館二缺少了 學生公共空間的價值。學生通常使用四樓的會議室 來舉辦系上的活動、討論系學會事務,只要事前知 會系辦,不須紙本登記即可借用。地下一樓的活動 空間作為學生自主空間,更是護理系的學生經常聚 集的地方,兩個教室大小的空間附有一整個牆面的 鏡子,學生經常在此練舞。為了維護該區域的整潔, 護理系採取輪替清掃的方式,編排值日生處理堆積 於此的垃圾。上學期由系學會負責整理,下學期則 由修習服務學習課程的大一生幫忙收拾,落實學生 自我管理。平常學生們經常聚集在這裡玩桌遊、聊 天,讓這個空間具有聯繫系上同學情感的作用。系 方並不會限制使用時間,只會在下午五點後關閉冷 氣。系館對於學生而言不再只是個上課的地點,而

然而護理系主要的問題,是已有著四十多年的 歷史,結構體老舊的系館。護理系學會長楊采翎提 到九二一地震之後,整個建築有下陷的情況,系主 任也希望學生們不要在系館一地下一樓過夜,以免 發生危險。學生活動空間也有壁癌、地板破損的問 題,雖於今年整修完畢,但是系館老舊的問題依然 存在。系館老舊加上對更多教室空間的需求,致使 近期護理系有興建新系館的計畫,目前正與明勝醫 療集團接洽中。教授希望能在新系館當中興建更多 專業教室,像是病房模擬,提升教學品質。但是目 前只有系方與明勝集團的討論,系學會也希望提出 增加學生使用空間的需求,再跟教授做進一步的討 論。在訪談中可以發現,護理系管用於教學用途以 外的學生活動空間似乎沒有明顯的不足,系方和學 生的溝通也持相對開放的態度,但缺乏能夠容納所 有學生的大教室及專業設備等教學資源,仍是護理 系須面對的問題。


學生空間專題

12

校園政策 — 流放邊境的哲學系 哲學系原來在台大校門口擁有俗稱「洞洞館」

淨,還是有因建築物老舊產生的霉味跟髒污。除了

的系館,然而此系館已因為人文大樓的計畫案,於

環境,哲學系也面臨空間不足及太小的問題,仍然

2010 年遭到拆除。因此哲學系搬遷至水源校區至

需要使用校本區的教室上課。

今已有五年,與人類系共用一間老舊的臨時系館, 前者以三樓為主要使用空間,後者則以一樓為主。

系館天花板塌陷等意外,更是讓哲學人類兩系

哲學系的學生使用空間有 301 教室、302 教室,以

成為關注焦點,凸顯現在兩系面臨的環境安全威

及系學會室。系館的門禁設在出入口,早上八點到

脅。兩系也曾於 2014 年 12 月對外發布針對人文大

晚上六點可任意進出,從晚上六點到十點則需要學

樓一案聯合聲明,希望盡快讓延宕近十年的人文大

生證,之後便需要門禁卡才可進入。301 及 302 教

樓計畫案以第十案的企劃盡速興建。幸運的是,人

室只要系辦登記後即可借用,可辦理學生活動。比

文大樓興建案在經歷漫長的阻力及抗爭之後,今年

起學生使用空間的限制,臨時系館本身的維護狀況

十月終於有條件通過台北市都市計畫審議委員會的

對師生而言是最大的隱憂。系學會室的情況並不太

審議,下一步即可動工。哲學系終於能在不久的未

好,老舊搖晃的桌椅,偶爾會掉落的天花板,以及

來搬離不堪用的水源校區,不再客居異地。

蟑螂老鼠出沒。系學會長陳星儒表示,即便清掃乾

1. 圖資系館一樓的學輔室是學生唯一可以自行利用的空間,然而由於系方規定,晚間不得使用。 2. 學輔室在考前開放自習時,門口的門禁並不開放給大學部,因此為了讓學生得以進出,遂安裝門鈴通到學輔室內部。

門限解禁—圖資系與學生權利促進會的發展 圖資系學生主要使用的系館空間為一樓進去右

夠開放平日晚間能夠使用學輔室時,系方便以期中

側的學輔室,就像是社科院的交誼廳,為學生平時

期末夜讀使用效率不彰為其中一個理由,反對此項

交流、排戲、討論的空間,也有不少學生會在此用

提案。對此,圖資系學會長楊宜瑄表示夜讀的門禁

餐。比較特別的是,圖資系館的門禁時間是晚間七

限制,以及平時不能使用系館導致學生沒有使用系

點,七點之後只有擁有門禁卡的研究生與老師,或

館的習慣才是使用率低落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見,

是系隊的隊長才可進出。更甚者,學輔室一旦過門

系方有倒果為因之嫌。

禁時間便會鎖上不讓任何人進入。對此,系方的說 法是擔心學生的安全,以及防範學生深夜在系館滋

但除了這項反對理由,系方提出的理由還包括

事,似乎是視學生為一個需被保護且難以信任的群

安全問題以及對系館定位的歧見,前者係指新的門

體。圖資系學生們一方面質疑大學生與研究生年齡

禁方案開放消防門入口,會使學生得以於晚間通過

差距不大,為何於門禁方面具有差別待遇,另一方

研究助理及教師辦公室區域,有安全上的顧慮。後

面籌組了學生權利促進會,向系方爭取開放門禁。

者係指系方認為學生提出的三大理由:討論與唸書 的空間、晚上使用系櫃的權利,以及系隊能於晚上

學生權利促進會在上一屆學長姊的努力下,爭 取到了在期中期末的時候開放夜讀之後,便併入系 學會更名為自治部。然而既便開放了夜讀,對使用 的學生而言依舊有重重限制。目前的實行方式是由 自治部保管一張門禁卡,在學生須進出系館時幫忙 逼卡。自治部還特別在外裝設了門鈴,方便得知有 誰要進出系館。在繁瑣的程序下,圖資系學生仍然 無法自由進出系館,而夜讀又只開放到晚上十點為 止,據自治部的統計,一個晚上平均僅七八個人來 夜讀。當自治部近期提出新的門禁方案 1,希望能

放置物品於系館並不正當。系方認為系上資源應用 以支援教學,不應為其他休閒活動開啟。如果學生 需要討論與讀書的空間,也可以利用附近的總圖及 活大,不必動用系上空間。由此可知,圖資系系方 對於系館的想像僅限純粹的教學空間,而不是一個 能夠凝聚系上共同感的情感歸屬。楊宜瑄說道:「系 館只是白天存在,晚上卻不在的地方。」,一言以 蔽之道出圖資系學生的心聲。面對門禁限制重重, 圖資系的處境仍有待自治部與全體學生去改善了。


學生空間專題

13

涇渭分明—園藝系中庭空間的困境 園藝系鄰近農業陳列館以及共同教學館附近的

位於 4 號館及 5 號館之間的中庭恐怕是園藝系

小徑,可以使用的空間包含四號館、花卉館、加工

最大的問題。中庭由園藝系與生工系共有,但是目

館、造園館以及 201 室,使用方式及空間性質均

前的維護狀況相當差。雜草叢生、蚊蟲眾多、地上

有不同。四號館總共兩層樓,有系辦、研究生辦公

滿是汙泥,中間又有一個廢置的蓄水池,使得中庭

室以及教室等教學用空間。學生若要使用此處的教

成為學生最不想逗留的區域。之所以會導致這樣髒

室,需要至系辦以個人的名義填寫表單、拿取鑰匙。

亂的環境,與兩系之間分配中庭區域的方式脫不了

平日開放到晚上十點,假日系辦則休息,若要借用

關係。園藝系與生工系採取平行系館,以中間為界

六日的教室就必須要在前一天先行拿取鑰匙。但是

的方式來畫分彼此的使用區域,壁壘分明。曾經有

系方表示考量電力及安全問題並不希望學生們在週

園藝系的教授欲在中庭興建溫室,卻遭到生工系反

末期間借用教室。園藝系學會長劉容廷說這樣的限

對,認為該溫室已越界侵犯他們的使用區域,園藝

制在園藝系學生尋找辦營隊場地的時候便會帶來麻

系最後只好作罷。

煩,由於校園空間使用人數眾多,可能會有找不到 地方的問題。另外每到期中期末,系學會便會借用 幾間教室作為自習室。就使用空間注意事項而言, 借用 4 號館的教室基本上須遵守不大聲喧嘩,以及 負使用完回復空間整潔的責任。而花卉館、加工館、 造園館屬於專業教室,若欲使用須至各個館的辦公 室找負責人員,並交付企畫書申請,程序較為繁瑣。

園藝系與生工系於中庭畫界而治,也導致在管 理維護上呈現自掃門前雪的狀況。例如蘇迪勒颱風 過後,中庭因風吹雨打變得相當凌亂,園藝系趕緊 著手清理,但是生工系卻遲遲未動工,導致中庭 呈現一半乾淨一半髒亂的景象。園藝系系方並非沒 想過解決兩系之間的問題,但是系主任提出的方案 卻是將原來的分界線更改為中庭中央連結兩系的走

201 室是一個獨立於系館之外由學生自主管理

廊,雖然相較之下有個明確的分界線,但是兩個系

的空間,具有擺放學生、社團物品,讀書討論的功

各管各的現象仍然無法解決。若要聯合處理例如蓄

用,由園藝系學生自願擔任的室長負責管理物件的

水池、中庭整體規劃的問題,繼續這種分別管理的

擺設以及維持 201 室的清潔。特別的是,201 室

手段就會限於權責之爭而無法改善。劉容廷於訪問

室長並不隸屬於園藝系學會,為獨立的單位,跟其

中提到園藝系目前缺乏大面積的活動空間,或許中

他系多半直接由自己系學會的人力直接負責有所不

庭能滿足這個需求。但如果兩系仍無法就中庭的問

同,但園藝系學會仍會支援維護 201 室所需的費

題達成通盤規劃,這個目標便難以實現,最後影響

用。201 室在使用上訴諸自律,並沒有硬性的使用

到的還是兩系學生的使用權益。

規範,而且 24 小時開放,有需要使用的學生只要 跟學長姐打一把鑰匙即可進入。

園藝系與生工系之間的中庭成荒廢狀態,畫面中的蓄 水池之前甚至引發衛生疑慮,甚至為此召開校務會 議。 攝 / 洪姿宇


學生空間專題

14

勞動服務—戲劇系學生的夢魘 校總區右手邊的建築物:一號館,目前是由戲

程有直接相關的用途外,借用單上還需各門課老師

劇系與植微系所共同使用,不難發現建物的左右兩

的簽名,然而考量到每位老師在校時間不同及老師

側各有一個拱門,走進拱門後的空間,便是戲劇系

們不願幫忙簽不同老師所開課程之借用單,使得租

學生們稱之為「山洞」的廳堂,經常可見大夥兒在

借排練室成為一場漫長無盡的抗戰,往往先前在網

那席地而坐地討論作業與報告,甚至是聚精會神地

路上查詢時仍有空缺,但在完成這段複雜手續後早

排戲,尤其在晚間十點之後,該處更是學生們的首

已被捷足先登。

選。然而這看似溫馨的場景,實際上意味著戲劇系 學生的公共使用空間嚴重缺乏的現象,就自習及討 論空間來說,戲劇系並沒有任何系學會辦或交誼廳 的空間,學生只好轉而利用系館階梯教室的空間, 然階梯教室只開放至下午六點,之後的使用必須以 課堂團體活動的名義申請,因此任何自習及唸書的 需求都難以在戲劇系館中被滿足。

在供給與需求的嚴重失衡下,學生們往往只好 選擇冒險、違規使用排練室。根據戲劇系K同學所 述,若是被發現夜間違規使用排練室,將會收到系 辦所寄包含通知家長、報警法辦與勞動服務等字樣 的違規通知信,而系方常見的懲處方式有禁止該名 學生借用排練室,時間是三個月以上不等;另外, 最令學生們恐懼的則是「勞動服務」的要求,如該

除了學習空間不足外,因戲劇系學生在學科專

系最近一次違規的同學被判罰了二十小時的勞動服

業上的需要,排練室無疑是學生們在空間使用上最

務,以中午撥出兩小時來計算,必須連續十日協助

在乎之處,然而四個年級將近一百六十位的學生,

系辦處理掃地、搬重物與整理教室等勞動雜務。最

當中修習必修表演課、進階表演課、導演課、學期

令人咋舌的在於,戲劇系系辦始終宣稱並警告學生

製作排練所產生出來的空間使用需求龐大且不容忽

們若是未能完成勞動服務,則將不授予畢業證書給

視,系館內卻僅有四間排練室可供借用,顯然難以

違規的學生,卻從未明確說明此規定的法規來源與

滿足之,且借用規章的不適宜和違規後系方懲處的

效力。戲劇系學生面對系方對於其空間使用的種種

方式上,令戲劇系學生們感到無所適從,且難過其

不友善行徑下,固然做出過回應卻未獲得肯定的答

權利不被系方重視。舉例來說,排練室的借用僅開

覆,總是不了了之。最終,系館空間使用的規定成

放至晚間十點,而每間教室白天時段本來就可能會

了戲劇系學生們間的潛規則,一個不清楚規定的菜

有上課活動亦或是導演課、學期公演等老師直接占

鳥新生,可能僅有兩成的時間能在正式的排練室中

用全日的情形發生。借用排練室時,除了需要與課

完成其練習與課程需求。

空間塑造學生,學生塑造空間 以上五個系所各自存在不同的空間使用問題,我們看到了系所使用規範、校園政策、系館環境,以及系 與系之間的溝通等因素如何影響學生使用空間的權益。然而我們也發現,五系學生們作為空間的主要使用者, 並不甘作為被外在因素支配的客體,進而採取各種作為來積極參與空間分配的流程,想盡辦法取得發話權, 為了自己使用空間的權益而努力。而學生們的努力又將對系上空間的現狀帶來多少改變,仍有待牽涉其中的 各方對於系所空間的想像能否取得共識了。

1

新的門禁方案係指晚間以一樓消防門作為出入口,因為圖資系館內部的連通構造限制,學生從此路線只能前往一樓學輔室,而無

法直接前往二到四樓。此為折衷方案,希望藉由物理上限制學生晚間的活動空間,來消除系方對於安全的疑慮。


學生空間專題

15

10 月 29 日晚上,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會議

系方與學生對空間利用的不一致想像

室外響起一陣歡呼聲,討論十年的人文大樓案終於

台大城鄉所教授畢恆達在《空間就是權力》1

在文資聯審中修正通過。多數人一陣歡騰,嘆道終

中提到:「空間是身體的延伸、自我認同的象徵」

於可能有一天,文學院不必再是那個流傳已久笑話

便具體而微的點出系館的空間意涵,不過系上不同

中的話柄—「去你系館討論報告可以嗎?」「文

使用者使用系館的習慣和想像存在差異。對大學部

學院沒有系館耶!到你的系館可以嗎?」「嗯⋯⋯

學生來說,系館是讀書、討論、交流,乃至籌備系

你指哪一棟系館?」

上活動時開會、準備的空間,也是休息、聯絡感情

從人文大樓一案受到文學院師生高度關注,可 見系館空間對師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校園空間不 只是學生活動的背景,也是學生得以發展自我認同 的場域,而相對小尺度的系館則作為系上成員密集 出入的空間,劃歸出系內獨有的氛圍和互動模式, 不僅限於教學空間,系館在使用者心中或有不同於

的地方,雖然大多數系館平日沒有限制出入身份, 但有進出習慣的也多是系上同學,因此系館形成專 屬同系間聯絡感情的空間,也因為這樣接近專屬的 熟悉氛圍,系館成為同學可以自在歇息的空間,進 而發展出一種類似「家」的感覺,在其中活動強烈 感受到「同屬一個系」的共同體氛圍。

其他校園空間的意義。但空間也同時是各方權力溝

不過對有些教授而言,系館主要是從事研究活

通、妥協,甚至碰撞的角力場,系館內使用者的需

動、工作的地方,因此最重視環境安靜與安全,系

求各不相同,對空間的想像也彼此存在差異,權力

館也是系上的門面,雅觀問題遂成為系上必要注意

歸屬也並非總是涇渭分明,系館的運作模式和不同

的面向。以地理系系館為例,系學會長周昀巧表示,

立場使用者間的摩擦、討論等,其後的意識形態和

系館一樓經過整修後,大廳煥然一新,不過,過去

問題本質,都值得重新思考。

從上而下到下而上 —系館空間使用的不同想像

洪姿宇

大廳有張沙發,同學經常在沙發上聚會、聊天,

上到下與下到上的管理模式

但因為沙發老舊,整修時有教授認為舊沙發置於新

大學生多已是成年人,但大學生在校園內的行

大廳內有礙觀瞻,因此系方將沙發移走丟棄,但是

為與活動的管理仍時常有揮之不去的家父長制模

同學對此事難以接受,周昀巧說:「對同學而言,

式,亦即傾 top-down(向上而下)的管理模式,管

地理系館就像是一個家,為什麼要把這麼有象徵的

理方的權威較無彈性空間,有權力的一方以保護、

東西丟掉?」圖資系則是在爭取系隊放置球具空間

預防為主要原則,管理、照護學生行為,兩者間上

時出現磨擦,由於原本放置球具的學生輔導室晚間

對下的相對位置固定,較沒有溝通討論的空間,在

不開放,系隊便將球具放在一樓電梯旁的小空地,

某些系館的空間管理上,也觀察得出這樣上到下的

雖然並不影響出入空間,仍有教授反應此舉不甚雅

權威式管理思維。

觀。 地理系系方未考慮學生需求便將沙發移除便是 門面與使用性、家/凝聚向心力與做研究/

一例,系上同學相較教授,對系館空間的管理配置

工作場所的不同系館意義期待環繞系館空間配置

較不具有發言權,如同系學會長周昀巧提出疑惑:

和管理,而當需求出現落差的時候,學生通常透過

「地理系應該是一個強調空間與人文關係的系,但

學生會會長參與系務會議的方式向系方提出建議與

現在似乎都是教授決定『系館應有的樣子』,忽略

協調,不過最終選擇權仍取決於系方,究竟誰擁有

使用同學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引起較多同學不

系館意義的詮釋權,學生與系方存在本質的權力差

滿的圖資系,系學會長楊宜瑄表示,系方以「擔心

異,系館空間能否貼合學生需求和想像,常常還要

學生會在裡面做不好的事或遇到不好的事」、「擔

視各系系方態度而定。

心大學生晚上帶男女朋友至系館,甚至過夜」為由


陳毓文認為學生應該要有自知,學校空間與教

道相對於年齡差距不大的研究生,大學部學生就比

室並不屬於自己,而是納稅人或國家的,使用者只

較無法自我管理?圖資系歷年來皆未曾開放大學部

是終有一天會離開的過客,珍惜、善待空間是公民

夜間系館門禁,因此也無從得知是否確實會發生系

的基本價值。空間維護有賴每個使用者的公德心和

方擔憂的問題,系方以想像性假設否決同學夜間使

尊重,在爭取使用空間的權利時,隨之而來的維護

用系館的權利,過度保護與憂慮情結讓學生難以理

問題也需要共同解決。

解。

人事更替造成協調結果不定

比起圖資系與地理系,社科院院學生會與院方

雖然陳毓文強調空間應該要可以回應新形式的

的協調過程則較為順利,會長李晨心說,最近與院

學習方法,比如多設學習開放空間、便於討論的教

辦討論將三樓東側規劃為學生開放空間,院辦已經

室,但並非各系每屆行政團隊都有這樣的概念,學

表示同意可行,也進行招標。副院長陳毓文則強調,

生在與系方或院方交涉時,也會因為每屆行政團隊

自己不是學生,很難像體會學生一樣容易發現空間

對學生使用空間的態度不一致、本身思維和理事習

的問題,只要學生彙整內部意見,她很樂意與學生

慣不同造成讓爭取難易度與結果走向不同,就像抽

一起尋找解決辦法,「我自己比較走 bottom-up(下

籤一樣看運氣,周昀巧便認為這屆的系主任對學生

而上)的模式⋯⋯要不要改決定在你們(學生),

友善可以溝通,上屆系主任作風就相對鐵腕,因此

我作為一個系主任我很樂意,也有義務去申請經

當時爭取學生空間使用的權利便較為辛苦。

費。」

社科院一樓交誼廳在考前或報告前等尖峰時段,往 往人滿為患、不敷使用。 地理系系館整修過的一樓大廳,過去曾有一張學生 經常使用的舊沙發。 攝 / 洪姿宇

尊重空間的使用者

訂定明確的使用規範、劃分清楚空間使用標

雖然強調院方對學生的正面態度,陳毓文也

準,以便釐清責任歸屬,可能會是解決的方法,但

表達對使用者愛護空間的期待。以社工社會系館

是白紙黑字的細則訂下後,會不會使原本較屬灰色

為例,過去曾發生過週五使用同學離開教室時沒有

地帶,有彈性的空間使用程序消失,也是需要思考

關冷氣,冷氣在教室無人的狀況下運轉至週一的情

的問題。

形,同學借用教室超過規定時間也屢見不鮮;社科 院近來也發生價值二十萬的玻璃從內部被打破的狀 況。陳毓文說:「作為社工系的老師,我個人是非 常反對權控的,如果大家可以自主,真的很願意把 所有空間歸屬學生。」因此社科院借用規則與社工 社學館收取保證金規定的出現,部分也是為了確認 空間使用的責任歸屬。

或許談論系館空間想像對系館空間擁擠,甚至 根本沒有系館的系所是個遙不可及的幻夢,也可能 有些系所的空間實在諸多餘裕,不必要思考這些問 題,但空間的分配與協調,卻在在體現大學的教育 理念。系館的設計是為貼合誰的需求?空間的配置 考量到什麼樣的權力關係?管理者與學生的關係如 何?學生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學習能力?誠然每個人

學生自主使用的空間方面,有些系館內有歸屬

心中都有理想的系館空間,但不同的想像如果能在

學生或系學會的自主空間,如社科院四系會辦、社

良好溝通的情況下得到尊重,掌握權力者能走下台

社會館會辦、管院圖書館、文學院四系學會等,但

階,從上而下轉為下而上的思維,一起思考不同使

這些學生自理的空間常常出現自主管理成效不彰,

用者的需求和意義,也彼此珍惜使用空間的機會,

私人物品恣意堆放、畢業生遺留物品未整理、垃圾

我們才能期待一個更加友善、人性的校園環境。

未清理等問題,雖然部分系有系學會輪班打掃,或 是系辦固定安排清理人手,但仍治標不治本,使用 者如能自發清理,才相對可以維持空間整潔。

1

畢恆達(2001)《空間就是權力》。臺北:心靈工坊。

學生空間專題

16 不開放大學部學生的夜間門禁卡,楊宜瑄也質疑難


校園意語

17

社會運動與學生自治間 的焦慮遊走 專訪張斐昕 林泓堉 張斐昕,台中人,人類學系四年級,現為文學院學生會長。曾 、 、 、 任文學院學代 學生會選罷會委員 學生會福利部副部長 人 文復興青年陣線總召等職。 大學時期的運動和自治經驗

議題,考量後,決定將重心放回校內,全心投入學

就讀台中一中時,張斐昕便積極參與學生自

生自治事務。「一部分是因為高中時,也有參與學

治,因此結識不少投入異議性社團和社會運動的學

生自治。」大二的他,學代工作外也進入了學生會,

長們。由於受到他們的啟蒙,進大學後,除了參加

並逐漸脫離大新社。此時他開始更加投入山海屯讀

屬於台中在地組織的山海屯讀書會(註一)之外,

書會,帶領高中生關心家鄉的議題,定期回到台中

也選擇進入大新社。不論是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樂

舉辦在地文史相關的活動,他認為「關心家鄉、關

生青年和華隆紡織廠工會的議題與活動,都會至現

心台中這件事讓自己滿有認同感的。」

場幫忙、擔任糾察或發文宣等工作。 「大新社非常強調且希望每個社員都能夠投入 一個組織」,然而,當看見大家都直接跳進某個組 織,他不禁感到困惑,儘管聲援了各種議題,但他 卻害怕決定將自己投入至哪一個場域與運動。「社 運需要花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自己沒有確定好方 向不能隨便加入,總不能中途說我不想參加了,那 會帶給其他夥伴極大的困擾。」他自己覺得或許是 那時因為個性問題,不敢承擔如此重責去進入組織 核心。以樂青為例,平時要常去樂生院與院民互動, 幫忙他們處理許多庶務,還有組織內部的活動,如

高中自治經驗的養分 談到高中的學生自治經驗,張斐昕認為「高中 和大學自治活動最大的差異在於同學間的緊密度和 對議題的認知差異。」高中時,大家生活相當緊密、 教室也都在旁邊,有議題需推動時,聯署書較易收 集;在大學時每個同學有各自的生活模式,連系上 的同學都不常見面。再者,高中時所爭取的權益大 多為學生最基本的權利與義務,很容易引起共鳴, 不需跟同學做過多的解釋;可是在大學,同學間會 有不同的看法,需要花時間去解釋所欲推動的議題 意義何在。

記者會、行動策略、找政府官員,這些都需要與組 織同伴們一同分擔,假設自己未看清個人動向,貿

高中時身為學生會會長,張斐昕主要推動爭取

然加入,而後又因其他因素退出,他覺得這樣十分

一些基本的自由權,像是服儀自由、社團活動自由

不妥,並擔心自己帶給他人麻煩。

與開放學生參與校方決策等,並舉辦一些聯誼性質 的活動,如園遊會、社團聯展、跨校茶會等。實務

「其實要投入哪裡都可以投入,是一個自身選 擇的問題。」那時,張斐昕處於一個沒辦法下定決 心的狀態,在中間位置上不斷游移,一方面繼續校 外的社運活動,一方面將心思放在校內的學生自治 工作上。直到大一下時,擔任文學院學代,在自己 校內外事務夾擊之下,逐漸無法有時間經營每一個

面上,張斐昕認為「高中依舊是個人治大於法治的 地方。」許多事情還是必須透過一些私下的手段或 關係,才能夠與組長或者教官達成協定;而大學雖 然說人治的部分依然存在,但法規條文比起高中精 細許多,假設學校不尊重法規,可以找尋相應的管 道來監督與對抗校方。


校園意語

18

討論到高中和大學的學生自治,張斐昕強調

與爭取學生權益的故事,同時避免最終建物設計又

「不論是中一中或者是台大,他們的狀況都是非常

與先前之承諾有所不同。

特別的,相較於其他學校而言,我覺得大家要認知 到我們的自治基礎是比較好的。」台大現在可以讓

社會運動與學生自治間的焦慮

同學參與很多會議,但是如成大之前便曾發生校務

張斐昕參與過校內的許多自治組織,爭取權益

會議禁止學生參與的案例,還有某些科技大學,學

的同時,他強調「其實台大相對其他學校來說,資

生根本沒有會議參與的管道。

源是非常豐富的,不管在教學上的或是制度上的開 放。」有時他會覺得當處理校內議題時,是不是都

召集人文復興青年陣線

在幫助特定階級的同學,而大家原本就已經過得

大三時,張斐昕除了參與學生會福利部外,與

很好,為何還要去爭取各種權益;反觀社會上,有

一群共同關心台大文學院發展的學生們,成立了人

多少人面臨家園要被拆遷、與政府訴訟中,更多需

文復興青年陣線(以下簡稱文青陣),主要訴求為

要大家重視和改善的問題。「好像還有更多更重要

推動人文大樓的興建,且希望實現文院各學科之間

的議題在發生,但自己還在處理這些相較起來沒那

的分配正義,以一個較運動式的組織,來朝召集文

麼重要的事。」對此,他感到非常焦慮,難以抉擇

學院內各系的學生,向外界表達文學院學生對於人

學生自治與社會運動間孰重孰輕,然他提到過去自

文大樓的真實看法,讓大眾能聽見不同的聲音,有

己社會運動的經驗確實對其學生自治參與滿有幫助

別於文學院學生會――體制內的角色,文青陣大都

的,不論是動員、組織與行動的方面,大新社給予

採取直接的行動來倡議與表態。在文青陣的努力與

他與草根群眾連結之精神,也讓他學會團結起學

各界的支持聲援下,如今人文大樓一案在今年十月

生們去面對每一個議題。最終,張斐昕表示「台大

的都審、文資聯合審議後,最終有條件修正通過,

的學生應理解到我們的資源比別人豐富很多的事

也意味著文青陣完成了階段性的任務。

實」,並認知到與其他人立足點的不同,去反思現 今所擁有的,儘管如此,當見到社會不公時還是要

早於今年九月即退去人文復興青年陣線總召職 位的張斐昕,認為此時人文大樓即使通過審查,但

上街發聲,該爭取學生權益時還是要積極爭取,這 是他始終堅持的理念。

仍有許多尚未被探討到之議題,就人文大樓此事件 上的轉型正義,仍需要做出一些比較批判性的回 顧,思考台大校園規劃制度該如何更改,在高教擴 張下,台大校舍之興建遠遠不足提供現今學生之使 1

用;或者製作一本回顧人文大樓事件的書,將發生

山海屯讀書會 https://goo.gl/EpwECd。

過的事情紀錄下來,讓以後的人知道當初這段團結

2008 年 1 月創刊 2015 年 12 月第 84 期

校對 |周思穎 策畫編輯|林慧慈 封面設計|黃文妤(臉書搜尋:氧氧木木) 創辦人 |孫有蓉 美術編輯|洪姿宇 社長 |翁鈺清 圖樣設計|施東宜 總編輯 |許哲榕 訂戶業務|張禎晏 執行編輯|傅彥龍 蔣明翰 會計 |翁鈺清 意識焦點|吳研嘉 張禎晏 林明柔 印刷 |千業印刷 人文大樓快訊 |洪姿宇 周思穎 聯絡信箱| cpapercontribution@gmail.com 生科系館專題 |傅彥龍 林書宇 陳凱風 BBS 板 | telnet://ptt2.cc/consciousnes 袁紘禮 鄧諭暘 陳莉蓁 部落格 | http://cpaper-blog.blogspot.com 學生空間專題 |蔣明翰 吳昱農 黃翊哲 臉書 |台大意識報 蔡亦凡 洪姿宇 發行所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校園意語|林泓堉 台灣大學第一活動中心 206 室

訂戶專線|張禎晏 0988709080 訂閱資訊| 半年五期/ 250 元 意識報由一群學生獨立籌款印製,只有約三分 之一的經費由學校提供,您的贊助會是我們很 大的力量,訂閱這份刊物或大小額捐款,可以 讓它多一點力量繼續走下去! 第一步:將您的地址寄至 cpapercontribution@gmail.com 第二步:匯款 確認匯款到戶後,我們會以郵件方式送達, 謝謝您! 帳戶 |國立臺灣大學意識報社 翁鈺清 帳號 | 700 0001236 0588280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