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

Page 1

論文造假後續追蹤⸺ 學術倫理與誠信制度性建置的反思 門檻與課程⸺ 關於英語學習的N種思考 一個臺大,兩種生活⸺ 孫嘉梁的故事


總編的話

/凌心耕

歡迎各位新生來到台灣大學。 台大,在許多意義上,是台灣升學體制的終點,有志者固然可以繼 續深讀到研究所,但從台大畢業後,就不再存在一個受到廣泛社會的認 可與讚頌,以全國統一的標準化測驗篩選成員的機構。相信許多台大人 都有同樣的感受:考上台大的那一剎那,時間的推進已了無意義,因為 我們達成了升學主義這嚴師對我們的終極要求。 然而,即使我們想要永遠活在考上台大時的欣喜,時間依然務實地 推進,如何過著理想的、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以及畢業後要如何就業、 2008 年 1 月創刊 2017 年 9 月第 94 期 新生特刊 創辦人 |孫有蓉 社長 |陳品丞 總編輯 |凌心耕 執行編輯|許毅全 林博謙 童昱文 新生特刊小組|蕭彥昀 羅宛庭 潘殿勛 袁紘禮 黃怡菁 吳研嘉 (按文章順序排序) 策畫編輯|陳品丞 封面設計|林穎莛 美術編輯|林穎莛 許毅全 陳品丞 圖樣設計|施東宜 訂戶業務|蔣聖謙 會計 |黃怡菁 印刷 |千業印刷 聯絡信箱| cpapercontribution@gmail.com BBS板| telnet://ptt2.cc/consciousnes 部落格 | http://cpaper-blog.blogspot.com 臉書 |台大意識報 發行所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台灣大學第一活動中心 206 室

如何找到自己人生的熱忱、意義感,成為新的生活課題,籠罩在我們的 一思一緒之上,再一次地(但是更大規模地),我們又從上一個生命階 段的老練者,成為新一個生命階段的菜鳥。 迎接各位的大學生活,正如許多師長或學長姐所說的,是個充滿自 由、選擇,與啟發的環境,我們無意再次扮演權威的角色,自以為能夠 指出哪條路是最正確、最有價值的,而是希望從一個經驗者的角度來提 供新生一個我們認為極具意義的志向──參與和思考身邊的公共議題。 作為學生,我們生活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園與周遭,不論是教室、社 辦、圖書館、商家,而我們的日常生活──修課、社團運作、空間使用、 日常消費、打工等,無一不受到各種看的見與看不見的人事物影響,如 大學補助金額、教務總務處的施政、台灣整體的勞工處境等,這些影響 也會彼此交纏:上一份薪水影響下一餐能不能吃好吃的、必修被當打亂 了畢業的規劃、校園空間對身障生的排擠影響社團參與。 參與身邊的公共事務,最直接的原因是為了爭取自己和眾人的權 益,不過我們認為,在爭取的路途中有更多值得留意的事。探索公共議

訂戶專線|蔣聖謙 0988268001 訂閱資訊|一年六期/ 500 元

題、爬梳事件脈絡時,我們可以認知到政策、社會問題形成過程的權力

意識報由一群學生獨立籌款印製,只有約三分 之一的經費由學校提供,您的贊助會是我們很 大的力量,訂閱這份刊物或大小額捐款,可以 讓它多一點力量繼續走下去! 第一步:將您的地址寄至 cpapercontribution@gmail.com 第二步:匯款 確認匯款到戶後,我們會以郵件方式送達, 謝謝您! 帳戶 |國立臺灣大學意識報社 黃怡菁 帳號 | 700 0001236 0588280

與限制。又更進一步地,當我們了解自己的能力與限制,以及社會上其

關係、結構因素,進而從中找出自己作為台大學生的定位,我們的能力 他人的能力與限制如何與我們不同時,我們能夠關懷那些社會位置比我 們差的人,從而紮實地形成一種社會責任的意識。 關心身邊的公共事務並不是為了放在就業履歷上,它是一個志向、 一個沒有終點的旅途,期望這本新生特刊能成為各位的一本指南,著手 認識台大的校園勞動、性別友善廁所、障礙者、學術倫理、英檢畢業門 檻等議題。也歡迎大家上台大意識報的粉專或部落格繼續追蹤,或是加 入台大意識報,透過採訪、報導,一起來關心身邊的議題。

1


目錄 論文造假後續追蹤—— 學術倫理與誠信制度性建置的反思

3 7

校園勞動議題回顧 打工族、服務學習、清潔工、兼任助理

11

門檻與課程: 關於英文學習的N種思考

15

性別友善廁所介紹與台大的推行現況

17

一個臺大,兩種生活 孫嘉梁的故事

意識報迎新資訊 意識報是一份臺大的校園刊物,每期 20 頁、發行量 1500 份。 於臺大活大、總圖、誠品、唐山書店等報點供人免費取閱。包括 校園議題、校園政策評論、社會議題、教育議題、臺大校史、人 物專訪等。 稟持著批判反省的精神,懷抱著服務校園的熱忱,意識報從 周遭的生活關心起,進而思考臺大學生參與公共事務的各種可能 性。 歡迎對搞刊物、寫報導感興趣的同學們來參加迎新!欲知所 有最新的資訊,可以詢問 FB 粉絲專頁「台大意識報」!

第一場迎新 9/21 ( 四 ) 19:00 二活 602 第二場迎新 9/28 ( 四 ) 19:00 活大 202

台大意識報

記者

美編

對寫報導、做訪談、編刊物 研究社會議題與校園議題 感興趣的同學

對排版、美術工作感興趣 或已經具備相關能力的同學

特約編輯

讀者

在各種圈子打滾、對議題已有許多認識, 想透過訪談、報導、資料分析等方式 書寫/紀錄、介紹/呈現這些議題

長期追蹤意識報的讀者們 也可以透過這次機會 來與意識報的記者們一起交流

公關

網管

協助廣告、宣傳、贊助等事宜 可以接觸及認識 各種學術、倡議、媒體、企業等單位

對網頁後台、粉專管理感興趣 或有經營粉專、網頁經驗的同學

2


論文造假後續追蹤—— 學術倫理與誠信制度性建置的反思

/林博謙

前情提要 2016 年底,知名學界同儕審論平台 PubPeer 揭露郭明良教授研究團隊十餘年間有 多篇論文造假。其中數篇論文的共同作者為校長楊泮池,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今年 2、3 月間台大和科技部公布調查結果,並針對涉案研究人員進行解聘、停止申請補助、停權 等處置。楊泮池雖全身而退未被認定違反學術倫理,仍自請 6 月任期屆滿後不續任校長。 台大更遭教育部扣減經費 5400 萬元。 經歷此次風暴,台大行政單位召開公聽會提出建立學術倫理規章、改善學術倫理案 件調查程序、設立誠信專責單位、加強誠信教育等多項構想。誠信辦公室更在 6 月底揭 牌開幕。這些措施究竟是校方的虛應故事,還是台大做為研究型大學建立學術威信的契 機?

造假原動力:產業趨勢與掛名文化 台灣生技產業推動產業發展的方向由學研技術基礎 研發為本,有成果後才進入商業化營運。在經費配置上,

大校內甚至有教學傑出,卻因研究點數不足而不續聘的 案例 [6]。

政府部門和高等教育部門遠高於企業部門,補助計畫也

由此可以看出,著作發表的點數不只是整個學術界

幾乎都以大專院校為目標單位 [1]。台灣生醫界由國家出

競逐的目標,更是事關教授生死存亡的關鍵。這次風暴

資,學術界承擔研發重任的圖像相當清楚。組成「國家

中出面指控的張正琪教授便直言,生醫界的掛名文化相

隊」集中資源研發的特性,和以藥品代工起家的韓國相

當浮濫。楊泮池校長自臨床醫學所畢業至今共參與 622

當不同 [2]。

篇學術著作,似乎也很難說每篇他都親力親為的參與

台灣學界發展相當重視量化指標。五年五百億「邁

[7]。

向頂尖大學計畫」在績效指標第一項便表明,要讓學研

當國家生醫界的未來與資源操之在學界之手,研究

機構成為世界一流。一流的判準是在權威期刊或國際研

成果的發表又至關重要時,才催生此次論文造假事件。

討會發表論文數成為世界前 10,或經世界大學排名或資

楊校長被嚴重質疑是否足夠擔當共同作者此事,也是掛

料庫系統評比為世界前 50。同文也肯定一期計畫造就各

名文化的縮影。學校企圖在校內建立學術倫理的專責單

台灣大學排名的進步 [3]。這些由 QS、時代雜誌或上海

位或加強把關,是否忽略了業界和學界兩大趨力?

交大等組織做的排名,也相當重視研究點數和被引用數

社科院學代徐連毅認為結構上資源的重分配相當困

等數據。

難,校內能做的只有盡量減少造假的情況發生。學術上

從台灣大學的教師升等作業相關規定也可以發現,

我們也應該放下與國際接軌的迷思,在學校及教師評鑑

升等審查最關鍵的送審著作必須符合著作發表規範。而

上採取多元化的判準,不再獨尊學術點數。校內如要新

著作發表規範明定著作要被刊載在「SCI 或 SSCI 所列學

增規章,加強共同作者資格審查也有助於防弊。

門期刊著作」[4]。台大教師評鑑辦法和若干學校皆規定,

3

助理教授 8 年內未升等副教授,將不再續聘 [5]。過往台

論文造假後續追蹤


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 科學引文索引

SSCI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社會科學引文索引

創刊於 1963 年,是美國科學資訊研究 所(ISI)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獻 檢索工具。收錄全世界出版的數、理、化、 農、林、醫、生命科學、天文、地理、環境、 材料、工程技術等自然科學各學科的核心 期刊約 3500 種;擴展版收錄期刊 5800 餘 種。

為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SI)建立的 綜合性社科文獻資料庫,涉及經濟、法律、 管理、心理學、區域研究、社會學、資訊 科學等。收錄 50 個語種的 1700 多種重要 的國際性期刊,累計約 350 萬條記錄。

▲引自:http://www.lib.ntpu.edu.tw/Eng/files/online_learn_05.pdf

處理流程檢討:研究倫理中心、教評會與特別委員會 研究倫理中心

但也有不少反證指出 ICMJE 的審查標準才是國際通用, 甚至是知名學術出版社 Elsevier 都採用更為嚴謹的標準 [9]。審查標準嚴重影響審議結果,台大校方採用語義不

事件爆發前,台大研發處下便設有研究倫理中心,

清的定義自然無法產出讓外界信服的結論。在盡為該領

另外還有研究倫理諮議/評議委員會兩委員會運作。上

域專家的小組內加強外部監督,似乎有其必要性。

述組織為常設組織,有常設委員甚至有詳細的審查流程,

教評會

配合學校發展與各計劃的施行,收費進行監督。何以這 些單位未能阻止此次事件發生? 學代徐連毅認為台灣生醫學術界的權力結構相當特 殊,教職外通常還有兼職。相比之下的其他學科,舉例 而言,法律系和社會互動密切,少有法學教授兼任法官; 但醫學院教授又是醫生者,數量卻相當龐大。學術和醫 院業務一把抓的情況下,很容易造成點數與金錢的權力 過度集中。甚至可能同時掌握業務設定、發包和接收, 把醫院的研究需求交給醫學院。又同時,生醫論文的作 者數量龐大,容易有「搭便車」、又是球員兼裁判的情 形下,監督就變得相當不容易。 在學術研究日益專業化的現況下,倫理審查的門檻 提高,變得容易受少數人左右,例如該專業領域的大老。 他們可能會對自己或親近同儕有從寬審查的傾向。引進

台大既有的學術倫理案件調查程序為教師評審委員 會受理後,案件所屬學院組成院級調查小組,結果呈報 後教評會再依其審議處置 [10]。即便是學校未來在調查 程序改革的構想中,也不排除繼續以教評會作為學術倫 理案件審議的終點。然而,教評會主要審查業務為教師 升等案或解聘、不續聘處置等。作為倫理審查單位真的 適合嗎? 教評會缺乏學生參與,學生甚至不能列席了解審查 細節。學代徐連毅更指出升等案評估的標準高度量化, 和不同學科關係的學術倫理審查性質大相逕庭。若專責 機關成立後審查的最終決定權仍在教評會這邊,改革效 果可能大打折扣。

特別委員會

外人的觀點也許是可行的做法,不同系所的老師還是能

本次案件牽連甚廣,甚至涉及校長楊泮池。一位身

就基本的責任歸屬或各學術研究間共通的部分做審查。

兼台大龍頭、中研院士、生醫界巨星的重量級人物。台

這或許可以加強外部監督,改善權力結構現狀。

大開了先例成立特別委員會,協助檢視調查結果,並強

郭明良造假案調查中,特別委員會在楊泮池的「共

調成員來自校外或具有相當地位以增加公信力 [11]。學

同作者資格」判定上不乏爭議。調查報告堅稱科技部對

術倫理應加強日常的維持,特別審查不應該成為常態。

於共同作者認定語焉不詳的規範(相當程度的實質學術

高成本的組成也讓特別委員會大幅提升常設化的難度,

貢獻者)最適合作為判準,並認為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

顯非長久之計。

員會(ICMJE)共同作者判定的四大標準過於極端 [8]。

論文造假後續追蹤

4


監督的艱難:學術倫理機關的想像 今年 3 月,台大工會撰文批評楊校長在調查期 間不肯放下龐大的學術與行政資源自願離職,將嚴 重干擾調查的獨立性 [12]。未來學校將陸續設立學 術倫理委員會和誠信辦公室(已啟用)等單位,雖 曰獨立行使職權,但在台大這個科層分明的行政組 織中卻很難讓多數人相信其中立性。學代會議長陳 品觀察到台大在系、院層級之上,並沒有事涉校長 本人的處理章程。校內唯一高於校長的決策機構是

但仍然未能完全防堵學術倫理爭議案件的發生。科 技部也許該針對既有的規章和學術產出程序做通盤 檢討,加強審查密度。國家級監督機構不應該只限 於科技部一個部會的層次,應該拉高到行政院的等 級。誠然科技部乃國家研究補助的大宗,但內政部、 國防部、教育部、經濟部等部會也會和學界合作產 出學術研究。這些部會迄今仍是學術倫理審查的死 角,也讓部會之間缺乏與學界的協調。

校務會議,可是校務會議的主席又是校長。楊泮池

研究倫理:日常教育與實踐

遲遲不願停職,不讓台大行政事務停擺應該也是一

近期設立的誠信辦公室身負幾項任務,其一便

重大考量。便宜行事的舊體制讓學校所有事務圍繞

是加強學術倫理教育。實質作為是舉辦講座甚至要

著少數人運行,在主事者停權甚至只是請假的時候

求所有研究人員(含研究生、計畫人員)完成共六

卻產生整個學術機構癱瘓的風險。

小時的學術倫理課程,後者與現今的公務人員線上

學代徐連毅認為這些監督單位不應該設在校

學習相當類似。這種急就章的、應急式的學術倫理

級,應該要拉到院級或國家級的層次來設立。台灣

補強,似乎顯現出台大對學術倫理教育想像的狹

因為長久的威權統治背景,導致我們對大學自治的

隘。我們不禁要問:難道全國首屈一指的研究型大

要求相當高。但大學自治之於大學就如自由之於個

學,沒有辦法系統性的將學生培養成具誠信的學術

人,並不能無限上綱。沒有學術倫理就沒有學術自

工作者嗎?

由,當學術機構利用國家資源造假、侵害公益的時

事實上,台大政治系、社會系、人類系、藥學

候,就應該受到外部一定的制衡。

系等等和不少研究所皆有開設研究方法的課程,甚

放眼國際,可以發現各國學術倫理專責單位

至列為必修課程,揭櫫該學科的研究方法論與具體

設置於國家級層次者所在多有。日本在一連串學

操作。學代徐連毅認為,這類課程應該落實到每個

術倫理案件後,提高監督單位層次到文部科學省下

院系內,更應該在「研究要怎麼做?」之外一起教

設「關於研究活動之不正當行為之特別委員會」

授「哪些行為在我們的學科領域內不被允許?」「哪

[13]。德國推動學術研究最重要的單位——德國研

些行為違反誠信?」。讓學生在學習方法的同時懂

究 協 會(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 DFG)

得不逾越研究誠信的分際,而非事後補救。

經費由聯邦政府與邦政府提供,全國大學皆為其會

誰的台大?學生自治與公益

員。1998 年,DFG 制訂了確保良好學術活動建議 書(Vorschläge zur Sicherung guter wissenschaftlicher Praxis) 要 求 全 國 大 學 建 立 內 部 學 術 倫 理 規 範。 更 重 要 的 是 依 據 同 書 第 16 條 設 置 監 督 委 員 會 (Ombudsman),監督學術研究活動。監督委員會 受理申訴後,送調查委員會做進一步判斷,最終裁 決再交由總委員會層層把關 [14]。 今年 3 月,科技部設立研究誠信辦公室,針 對違反學術倫理的樣態進行蒐集、研究、分析,作 為訂定違反研究誠信相關罰則與快速審查流程的依 據。事實上科技部(前身為國科會)一直設有學術 倫理審議委員會,甚至自民國 88 年至 101 年間共

5

受理學術倫理案共 98 件,其中 7 件為造假案 [15]。

論文造假後續追蹤

這次造假案重創台灣與台大的研究聲譽,更實 質造成台大 5400 萬的經費損失,影響全體同學。 校內三萬多名學生雖多少有所耳聞,卻很難深入弄 清複雜的學術倫理案件始末,遑論以學生立場監督 並對校方高層課責。學生少數能仰賴的就是透過學 生會、學代會、研協會等窗口來發聲。 台大工會便曾批評台大學生自治參與者如研協 會長吳昀慶等人未對台大做出自清的要求或批評, 混淆楊校長本人的建樹與該負擔的責任 [16]。學代 徐連毅根據自身學生自治經驗指出,台大學生自治 組織內部雖有類似三權分立的相互制衡機制,對外


(學校)卻還是必須組織成單一窗口。而近幾屆學

10%,以策略考量來說溝通和合作會比對抗更有效。

生自治組織和學校的互動模式卻是以保持密切關係,

如果學生自治團體真的不為學生著想,被校方摸頭

減少溝通成本為主,爭權與監督批評反而是後順位

或做學校的傳聲筒,台大學生就應該且願意出聲批

的考量。例如學生自治團體可能願意幫學校盡量宣

評學生自治代表

導新政策、在爭議產生時先以溫和的溝通因應,而

在這個議題討論上,研究生其實應該有更高的

不是主動設定議題要求學校積極改善校內各項問題,

參與度和關注。他們較大學生多出三千人,無疑是

相對的學校則可能在各種活動行政上甚至經費上支

學生組成上的大宗。再者,他們是台大學術產出的

援學生自治組織。這導致教授和行政人員以各種可

重要基層勞動力,更是台灣學術圈的未來,學術圈

能的方式損及學生權益時(延伸閱讀:花火—台大

的聲譽和他們可說是密切相關。學代會議長陳品認

行政會議決議:就算是跨性別者,每個人都僅能以

為,研究生應該在根本上去質疑學校高度量化的升

「生理性別」劃分寢室),學生自治組織反抗的力

遷和資源分配標準。有制度面的檢討才能避免浮濫

量因為平常和校方的夥伴關係而縮減,學生難以真

掛名,防止學術環境劣化,這次研協會的作為不夠

正成為學校的主體。

積極。學代徐連毅表示,台大各研究所間缺乏互動,

學代會議長陳品的觀察略有不同,認為台大現

學生間不太熟識。學校宿舍建設又不足,研究生幾

有的學生自治團體並沒有特意體諒學校。只是現實

乎都必須外宿甚至住到市郊,以致研究生很難凝聚

上學生在校級會議或各個會議中出席或列席的佔比

在一起,或關心研究分內之外的事件。

不高,例如校務會議就規定學生在成員組成中只佔

[1] 經濟部(2016)。2016 生技產業白皮書。P.129-163 [2] 當年走錯路 5 年被韓國反超。(2017 年 4 月)。天下雜誌。 取自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1858 [3] 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2013 年 9 月修正版)。P.7-8。 [4] 國立臺灣大學辦理 106 學年度教師升等作業相關規定。(2016 年 11 月 30 日修訂) [5]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師評鑑辦法。(2013 年 10 月 15 日 修訂) [6] 八年條款卡關 台大教學績優老師不被續聘。(2015 年 9 月)。 聯合報。取自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1204553 [7] 張正琪獨家告白:生醫界很注重「靠行」,我跟到郭明良和 楊泮池兩位很聰明的老師!(2017 年 4 月)。信傳媒。取自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3310 [8] 國立臺灣大學(2017)。國立臺灣大學學術倫理案特別委員 會報告書 (2017 年 2 月 23 日 ) 中譯版。

[9] 徐連毅。給所有臺大人的一句話:校長學術倫理沉淪,你為 何不憤怒?(2017 年 4 月)。台大學生報花火。取自 https:// sparks.ntustudents.org/4762/ [10] 國立臺灣大學聲明 (106.02.24) [11] 同註 10。 [12] 臺大工會。大學自治,是理想還是遮羞布?──臺大工會對 學生自治幹部的發言商榷。(2017 年 3 月)。取自 https://goo. gl/aPVxhs [13] 湯德宗、謝銘洋、蔡明誠、黃銘傑、陳淳文、廖元豪(2007 年)。學術倫理規範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 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94-2420-H-001-022)P.98 [14] 同註 13。P.122-132 [15] 國科會公布學術倫理規範。(2015 年 7 月)。中華民國科 技部。取自 https://goo.gl/4eVNtY [16] 同註 12。

論文造假後續追蹤

6


校園勞動議題回顧 凌心耕 / 羅宛庭 / 潘殿勛 / 袁紘禮

自去年七天假爭議爆發以來,勞動權益的相關討論便時常在新聞媒體上曝光。勞 權議題乍看離我們十分遙遠,實則不論是學校老師的傳道授業、家長的賺錢養家,還 是家庭看護的雜物照顧,都是形式各異的勞動行為。作為一名大學生,小至打掃系館, 大到校外打工,生活中也處處充滿值得討論的勞動議題。 更重要的是,自同學們步出椰林大道,踏入勞動市場的那一刻起,這些關於工資、 工時、職場環境等勞動條件,都將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品質與生涯發展。包含我 們有沒有時間陪伴親人、有沒有儲蓄可供支應、有沒有精力在下班後參與休閒活動。 藉這次校園勞動議題回顧,我們採訪了一些校園勞動議題的倡議團體。文中將分 別說明、分析他們參與的議題,以及他們的具體行動。盼能為「勞動」這個既親近又 陌生的主題帶來不一樣的觀察與反思。

打工族 濁水溪社

羅宛庭

濁水溪社(簡稱濁社)為台大校內眾多異議性

調查項目共有六項指標,分別為:是否達到最

社團之一,早期主要關注農民議題。隨著農民運動

低薪資 133 元、是否有投保勞保、是否提繳勞動退

勢力漸衰以及社會對農業議題關注的減少而經歷短

休金、是否給付加班費、國定假日是否給付雙倍薪、

暫停頓,2005 年復社後以「意識本土、觀照社會」

是否違法扣薪以及是否有薪資明細與工資清冊。依

為宗旨,嘗試由人文關懷角度切入台灣議題,強調

照合格項目數量評分店家,發現 1~3 分的店家有 24

瞭解完整的台灣歷史與爬梳文化脈絡之重要,並定

家、4~5 分為 17 家,僅有 6 家店完全符合勞工權益

期舉辦讀書會與講座。

相關規範。

曾參與七天假倡議的濁社社長表示:砍國定假

問及未來將有什麼樣的後續行動,濁社表示將

日看似對學生沒有影響,然即使是打工族,只要在

持續更新薪資地圖,也計畫與其他大學串聯製作一

國定假日加班,雇主便有義務支付雙倍薪資。因此

個涵蓋全台的大規模地圖。另外,濁社亦於今年七

對於打工的學生而言,減少國定假日意味著減少其

月將調查結果送交台北市政府勞動局,促成勞動局

薪資以及工作時數。不過當時的青年倡議者雖以邏

召開記者會宣布,將就台大周邊商家進行全面勞檢。

輯推論,主張學生們會刻意選擇於國定假日排班以

至於其他的勞權行動,濁社表示計畫將目標放在立

賺取更高的薪資,卻沒有實證數據支持這項論述。

院下個會期的一例一休修法,針對將受影響的項目

濁社認為,在缺乏對實際打工情況的理解下勢必難

展開調查。希望向立法者揭露勞工真實排班狀況後,

以繼續推行活動,因此決定對校園周邊打工樣態做

能在勞動權益上促成一些改變。

更詳細的調查。參考東華、政大等校繪製的薪資地 圖後,審慎設計問卷並製作台大自己的薪資地圖。 ▶台大周邊 薪資地圖

7

校園勞動議題回顧


服務學習

台大勞動工作坊

凌心耕

服務學習課程於 1998 年推動,其設置目的在於

針對服務學習的改革方向,學生會長林彥廷於

「鼓勵學生投入服務工作,實踐服務學習的精神」,

競選期間提出「放寬服學限制」的系列政見,包含

為全校大學部學生的畢業門檻,但不計入學分。課

改為跨系選修、增加服務項目、服學一二三合併、

程內容又細分成服學一、服學二、服學三,三門課

調整課程意義等構想 [5]。台大勞工坊則提出了「勞

的內容依序為「維護環境整潔」、「校內外非專業

動課」的構想,旨在肯定身體勞動的價值,力圖在

性服務」、「與學系性質有關之專業性服務或學生

服學改為選修的前提下,設計出「一套更完整且更

社團之校外服務」,課程設計建議是建議三門課依

具系統性的課程」。希望台大學生能夠透過勞動課

序在大一、大二、大三修。一般而言,服學一較少

接觸身體勞動的種種課題、培養對基層勞動的關懷

選擇空間,只能打掃所屬學系的系館,服學二三則

[6]。

開放修習各學系、學生社團,或服學小組規劃的服 務學習課程 [1]。 實行多年的服學制度飽受爭議 [2],最主要的批 評在於服學一的「環境整潔」目標多淪為純粹打掃 ▲勞工坊完整報告

系館。這樣實行不僅悖離原先設定的「服務學習」 精神,更變相讓學生成為系所免費的勞動力。透過 服學門檻要求學生執行高度重複且枯燥的工作,以 省下系所雇用清潔人員的費用 [3]。而這樣的制度安 排,再加上許多系所「指派」、「監督」、「考核」 的操作方式,使得在台大勞工坊進行的調查中 [4], 有高達 70.89% 的填答同學認為服學一的學習程度極 低,及 49.27% 的填答同學認為服學一的勞動程度極 高,整體來說更有高達 86.69% 的填答學生對服學一 持負面態度。

[1] 關於服務學習的介紹,可參考台大服務學習網。 http://service.osa.ntu.edu.tw/main.php [2] 關於服務學習諸多爭議,可以參考花火新聞的報導。 https://sparks.ntustudents.org/4825/ [3] 根據台大勞工坊的調查,從學生工作願意拿的薪水來 看,服學一課程每小時平均幫學校省 271.63 元。goo.gl/ Ca8rny [4] 完整調查報告:goo.gl/ibAZx8 [5] 完整政見:goo.gl/zGV9FV [6] 完整文章:goo.gl/VWErYd

台大勞工坊 台大勞工坊成立於 105 學年下學期,與現有的台 大工會或一些關注勞權異議性社團相比,他們的 定位主要在於勞動議題的倡議,其中又以非典型 勞動為關注重點。從一開始關注杜鵑花節時部分 學系學生為獲取服學抵免,而提供的免費的講解 工作,勞工坊投入服務學習議題,並展開問卷調 查了解台大服學課程的實施現狀,以及同學對現 有服學制度的看法與意向,未來更將投入台大清 潔人員的勞權議題。

校園勞動議題回顧

8


清潔工 政大種子社

潘殿勛

校園內的非典型勞動者:清潔工伯伯阿姨 一般而言,典型勞動即是指傳統的正規雇傭關

另外,勞動意識的缺乏也限縮了爭取權益的可

係。通常具有直接僱用 ( 僱用勞動力者與使用勞動

能:多數人並不了解身為勞工的具體權益,當然也

力者相同 )、連續性工作 ( 簽訂的契約屬不定期契

無法意識到失去了多少權益;即使意識到權益遭到

約 )、全職等特徵。相反的,只要不符合這些特性,

損害,處於低社經地位的勞工也難有資源及勇氣來

即屬於非典型勞動此一大類。諸如定期性勞工 ( 簽

對抗業主的剝削。

訂定期契約 )、勞動派遣、業務外包、部分時間工作 等皆屬於非典型勞動 [1]。 目前多數大學都將校園的清潔業務外包給校外 的清潔公司,清潔公司再和校內的清潔人員簽訂定 期契約,由簽約的清潔人員打掃校園。

被壓迫者的矛與盾:種子社的行動 除了替清潔工向政大、廠商抗議外,種子社還 成立了「清潔工關懷小組」作為學生和總務處溝通 的平台。平時也會開設給清潔工們的勞權講座,讓 他們知道自己擁有哪些法律保障的權利。

清潔工的窮途

另外,種子社認為,既然校方不可能將清潔業

2008 年起長期關注校內清潔工權益的政大種子

務外包的模式改成直接聘僱清潔工為校內工友,那

社發現,這群默默打理校容的清潔人員長期處於惡

麼或許可以讓清潔工們自己成為承包商。因此在

劣的勞動條件中,社團因而向校方及清潔公司抗議。

2017 年,種子社正式成立了一間勞動合作社 [3],

歷經倒社與復社的波折之後,種子社在 2013 年因為

希望能將校內的清潔工組織起來,並向學校承攬清

一位清潔阿姨遭逢惡意解聘,再次開始了為清潔工

潔業務,使利潤能直接回饋到清潔人員身上。

發聲的漫漫抗爭。

但礙於營運法人組織的高成本,以及承攬業務

根據種子社的調查,清潔人員面對的惡劣處境

所需的鉅額資金,勞動合作社仍處於發展初期。但

諸如:簽訂違反勞基法的契約;換新約時被脅迫簽

種子社社長也表示,即使要花費五年十年,只要有

下自願離職書,使工作年資無法累積;雇主的惡意

人願意付出時間與精力,就一定能夠完成。

逼退以及無故解聘;部分清潔用品須自費負擔;不 給加班費及國定假日的雙倍薪資;請病假或事假都 需自費請人代班等等。 經統計,政大的「宿舍只用了每人每日 2.69 塊 錢的價格,要求清潔人員打掃 56 間廁所、處理 260 人每日飲食起居與盥洗間製造的垃圾。」[2] 種子社 質疑,清潔公司僅僅是再次聘用校內既有的清潔工 與監督人力,並未多付出任何成本,憑什麼能夠獲 取一年幾百萬的利潤?而實際付出勞動力的清潔工 只能領取微薄的薪資?

▶政大種子社

9

校園勞動議題回顧

[1] 蔡志杰 (2014)。非典型僱傭關係與低薪社會。取自: bit.ly/2vDS8MO [2] 政大種子社 (2017.07.01)。清潔工集體被自願離職, 兩位阿姨工作不保。取自:goo.gl/LwTBXX [3] 合作社是屬以互助組織為基礎概念的一種法人機構, 法源依據為合作社法。有生產、運銷、供給、利用、勞動、 消費、公用、運輸、信用、保險等等大類。例如校園內 常見的合作社即是屬於消費合作社。而勞動合作社則是 提供勞作、技術性勞務或服務之業務。


兼任助理 台大工會

袁紘禮

在校園內,有一群人默默支撐著學校內各系所、

勞權團體在過去幾年展開了一連串的資料蒐集、倡

處室、研究機構的運作,他們是「兼任助理」。這

議、抗議,呼籲勞動部及教育部妥善處理,更參與

群人主要是研究生或是大三大四生,而他們的業務

政府舉辦的相關會議,期望兼任助理全面勞僱化。

也不盡相同。舉凡協助老師上課的教學助理、各系

[2] 2017 年 8 月,教育部的新法公布實施,代表兼

所實驗室的「助教」、在辦公室協助行政的兼職工

任助理勞權邁入了新的階段,成效則有待觀察。

讀生都在此範疇。看似複雜,但大致上可以分成兩 類:「勞僱型助理」與「獎助生」(舊稱為學習型 助理)。[1]

目前在台大校內,教學兼任助理已全屬於勞僱 型,其他的助理則是兩種兼有,不過總體來說勞僱 型助理的比例仍偏少數。無論是大學生想要找份穩

這兩類的差別在於勞僱型助理是法律上的「勞

定的兼差,還是碩士生為了學業需求而擔任各種助

工」,獎助生則否。若是勞工,即符合所謂的「僱

理,每個人都有可能因為不同的理由從事這份工作,

傭關係」,受勞動基準法等法律的規範,薪資、工

認識兼任助理勞動權益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時、勞保、年資等都理當受到保障,若雇主提供的 條件不符規定也能舉發;至於獎助生,因為不適用 勞動法規,通常學校單位在開出職缺時即訂定好相 關待遇。 事實上,這兩類助理的工作差異並不大,例 如同一個研究機構的同一計劃下,可能同時聘了勞 僱型及獎助生兩種兼任助理,從事的工作份量相同, 但是酬勞及待遇有差。在 2015 年教育部將兼任助 理劃分為勞僱型及學習型時,即受到台灣高等教育 產業工會及台大工會等團體的批評,因為這讓學校 可用較差的待遇來聘僱,剝奪這些勞工應有的權利。

[1] 教育部於 2015 年訂定〈專科以上學校強化學生兼 任助理學習與勞動權益保障處理原則〉( 簡稱〈處理原 則〉),將兼任助理依「工作內容是否以學習為主要目的 及範疇」劃分為勞僱型及學習型助理。教育部於 2017 年 修正〈處理原則〉為〈專科以上學校獎助生權益保障指 導原則〉,將學習型助理改為獎助生,並明確定義不同 類型獎助生的定義及學校應訂之相關程序,同時更規定 獎助生其中一類「附服務負擔助學生」僅能由教育部弱 勢助學計畫領取助學金之學生來擔任。 [2] 更詳盡的描述請參閱台大意識報第 92 刊〈學習與勞 動的拉扯──學生助理勞動權益爭取運動〉。

▶兼任助理(092 刊 )

校園勞動議題回顧

10


門檻與課程: 關於英文學習 的 N 種思考 /許毅全

A /B02 剛進台大就聽說有英檢門檻,一開始覺得 立意良善,但後來學長姐建議我們趕快考過, 不然英文在上大學後會越來越爛,就覺得怎麼 會是一個應付的東西?到現在覺得確實,英文 門檻真的對沒有英文興趣的人來說是應付用 的。

台大有沒有英檢門檻?和其他學校明定要

因為規劃讀系上研究所,本來考了兩次英

考過英檢不同,台大規定英檢只是進階英語的

檢沒過,打算直接修進階英語,但因為研究所

修課和免修條件,換句話說,如果要免修進階

也有英檢門檻,就在大四又多考兩次,也念的

英語,必需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或是雅 思、托福等測驗),但弔詭的是就算不想免修, 仍然要先報考全民英檢中高級才能修課。

B /B00

多數時候,我們以為沒辦法通過英檢的

大一英文是上輔導課程(台大會將部分學

人,大概都不負責任、對自己的課業不關心,

測和指考成績後段的學生編入同一班),用全

然而他們可能真的認真準備考試,花幾千塊考

英文授課,內容非常簡單,但又因為全英文容

了數次卻沒有通過,可能已經考上研究所,學

易聽不懂。上課會讓大家練習對話,互相講起

術能力得到肯定,卻因門檻無法畢業。

來都很勉強,效果不是很好。一直都知道有英 檢門檻,但沒特別在意,到了大四考上研究所

也因此意識報訪問了幾位因英檢門檻而困

才開始準備,考了雅思跟英檢,雅思差 0.5 分

擾的學生,訪問內容除了英檢門檻(和進階英

沒過。雖然大四完的暑假去暑修進階英語,因

語)也包含大一英文,因為英語必修和英檢門

為一些不去不行的外務沒過。大五的暑假也有

檻都是政策要求學生必須達成的事情,並且也

暑修,內容都很簡單,只是覺得太沒意義很浪

都和學生如何學習、面對英語有關。這些學生 修大一英語的經驗告訴我們,並不是所有的學 生都能夠適應上課的方式,英語必修課的知識 對他們也未必有用(已經學過或是生活中用不

C /B03

到)。如果英語的學習是多元的,單單一門課

……大一上和大一下的英文課是不同老

無法滿足所有人,一項英語考試又如何能對所

師,大一上的教法是每週發一篇文章,針對文

有人都具有意義?

中單字文法的意思詢問同學,很像高中那樣, 期末考填空還有聽寫。大一下的老師是翻轉教 育支持者,同學要分組報告,一次報告兩堂 課,第三堂課每個人自我介紹。大一去考英檢 沒有特別準備,閱讀差兩分,大二太忙就沒有 考,大三的時候買了一本題本,每週大概寫個 三回吧,但還是沒過。還沒修進階英文,認識 的人對進階英文的評價通常都是修了英文也不 會變好,很浪費生命。目前因為大四有一天半

11

英文畢業門檻


很認真,但還是沒過。那時就覺得努力根本沒 用,也越來越討厭英文。而且通常英檢考完已 經接近期中考,為了英檢狂唸英文沒太多時間 準備期中考,期中考也就考爛了。英檢認真念 沒過,期中考也考爛,令我很沮喪。之後越挑 戰英檢就越不開心,現在看到英文就討厭。原 本設門檻立意是要讓學生英文變好,卻演變成 讓學生討厭英文,英文也很難變好。

費時間,不小心又沒過。因為修課很簡單,就 沒有再想過要考英檢。 進階英語會發一篇文章挖空,讓大家聽三 遍來填空,中間跟組員討論,一小時就這樣過 了。第二小時通常是小組用全英文報告指定的 文章,報告的同學的英文也不是很好。老師教 的沒有不好,但課程設計一開始就錯了,把大 家的程度想得太差,教一些以前學過的東西, 也沒有系統性,現在已經修到第三次,感覺都 差不多,一直散亂的讀文章和練習聽力。

進階(X)補救(O): 進階英語的課程定位? 對許多學生來說,進階英語並不進階。如 果進階英語真的比大一英文更「進階」,為什 麼免修大一英文的條件(必須通過全民英檢中 高級複試)比免修進階英文更難?

的時間要實習,又要修進階英文的話選課很容

探 究 進 階 英 語 出 現 的 原 由,2001 年 時

易撞到,還蠻苦惱的。

任台大教務長的李嗣涔表示:「台大預計自

大一英文的教法我覺得偏向生活英文,對

九十一學年起實施英語能力畢業門檻制度」

閱讀原文書沒有什麼幫助,準備英檢的練習更

[ 註 1] ;台大也替全部的新生報考英檢 [ 註 2]。

是跟學術專業上要用的英文一點關係也沒有。

一位受訪的外文系老師也表示,是因為學校希

進階英文或大一英文些課作為必修,會覺得是

望鼓勵學生修完大一英文即考取英檢,但外文

學校為了評鑑不得已的,如果真的要對將來想

系的老師們不希望大一英文的目的只是為了讓

走學術、想出國的人有幫助,因為每個系需要

學生通過英檢,因而進階英語的開課事務才會

的單字、寫作格式都不太一樣,應該是各系所

由共教中心承攬。老師直說,進階英語實際上

要自己開設英文的課程。

正是補救英語。

英文畢業門檻

12


對英檢門檻的兩點爭議 無法提升學習動機: 從「確保」與「應付」詮釋英檢門檻對學生的效應 在訪問中,學生認為準備英語

一些支持英檢門檻的師長會說:

如果學校開設真正的「進階」英

門檻對自己沒有幫助,修補救課程

「英檢只是『確保』學生的基本

語,並且鼓勵學生在修課後考取英

也是在浪費時間。追根就抵,就是

能力,對以後就業或出國都有幫

檢,對學生而言才會是比較對等的

認為門檻只要通過就好,是拿來

助。」然而對學生來說,門檻是拿

情況(事實上大一英文就類似這

「應付」,而不是真正有幫助、為

來「應付」用的。顯然「確保」與

樣,多數人並沒有特別排斥)。

了自己而努力準備的東西。

「應付」是政策制定者和學生對英

英語檢定可說是為了快速辨別

根據一些對英檢畢業門檻的研

檢門檻最根本的不同看法。

能力而誕生,在升學、留學或求職

究,朱秀瑜(2009)發現英文畢

所謂「確保」有兩個意涵,一

的場合中,考試能交換更好的未

業門檻對學生的影響很低,並且多

個是用檢測證明能力,另一個是透

來,我們因此願意付出心力,這是

為負面,他指出「相關的『利害關

過學習提升能力,在大學中,要提

當我們的未來道路都將在龐大而繁

係』太低,以及門檻不符學生對英

升能力通常是透過修課而非檢定,

雜的評分體制中被決定(例如國

語之實際需求實為主因」。也有研

雖然修課也有考試,但修課更多是

中、高中的升學考試)而不得不做

究發現學生修完必修的英語補教課

學生主動的選擇,且修課的預設仍

出的交換,對於預期自己還不需要

程後,都沒有再修任何英語課程

然是學生在課程中獲得知識,考試

英檢證書的人,考英檢除了達到學

(唐佳蓉,2011),而影響學生

是檢驗課堂上學習的成效,而不是

校規定之外,沒有其他重要的功

學習英語與參加檢定的動力,通常

平白無故要負起滿足一項測試的責

能,最終就只會變成拿來「應付」

也不是因為英語畢業門檻(鍾佳

任。補救課程雖然並非檢定,但因

的考試。

蓁,2012)。

為修課前必須先考試,又是零學分

考試引導進步為何在某些地方

的課,在學生認知裡更像是無法通

有用,放在英檢畢業門檻就沒用?

過門檻的代價,不是主動的選擇。

不獨尊英語, 而是獨尊未必對學生有用的英語

13

英檢門檻也反映出一套量化或

老師會使用時事相關或其他多樣化

生來說,確實也需要較多英語學習

標準化的思維,認為學生的能力能

的教材,學生需要的英文也會因學

資源,但我們不應該想像大家都需

夠用一套客觀指標來衡量。在語言

科或生涯規劃有所不同。對一些台

要同一種英語能力——學生真正需

學習的基礎階段,如剛開始學第二

大學生來說,因為自己的成長環

要的是更彈性、多元的英語課程,

外語時,確實可用制式方法衡量學

境,使用英語聽說讀寫已經很平

像是由系所自行開設的寫作課程

習狀況,上課用固定教材,並有系

常,但對另外一些人,英文只有閱

(例如歷史系的史學英文寫作),

統性和階段性的目標。但當語言脫

讀的時候會用到,說和寫幾乎用不

或是寫作教育中心的職場英文、基

離基本能力後,已經不再能簡單衡

到,未來也不打算出國,確實沒有

礎英文寫作,如果想強化閱讀能

量,就像學測考中文作文和選擇題

說與寫的需求。

力,也有英語的批判性閱讀課程。

的分數,未必能夠判斷在日常生活

當學生認為自己並不需要英檢

由這些課取代門檻,才真正的能對

中說話,或用中文寫學術文章的能

所對應的那種英語能力,學校往往

學生有幫助。

力。

會回答英語是世界性的語言,無論

英文到了大學,也進入類似階

如何都會用到。確實英語有某種程

段,如同訪問中看到的大一英文,

度上的重要性與獨特性,對一些學

英文畢業門檻


後記: 政策的幽靈徘徊,學生做為主體的 機會? 在本文完成之際,我們訪問了教務長,面對進階 英語未必適合所有學生,不如改用寫作中心或各系所 開設的英語課程替代這個提議,教務長抱持相當開放 的態度,覺得用一些全英語授課的課程來抵免也無不 可,只不過因為進階英語修課人數不多(將近九成的 學生免修),所以沒有將相關改革放在優先處理的項 目。 我們也和教務長聊到過去設置進階英語的目的, 除了要提倡英檢,也是基於教育部的鼓勵和評鑑。教 務長表示不太清楚最初設置辦法的理由,但對這項政 策他有一套自己的想法與詮釋,對他來說,當大一英 文慢慢轉向第二外語,進階英語應該是取代大一英文 原先確保英語能力的功能,另外也是因為台大為了避 免城鄉差距,沒有在入學時採計英聽,所以需要進階 英語補強部分學生們的英聽。問到為什麼修完比較難 的大一英文之後還要修比較簡單的進階英語,教務長 也覺得這規定裡的邏輯不太順,有修正的空間。 教務長唯一不能接受的說法,是為了「不要獨尊 英語」而廢除進階英語,他認為英語還是國際化必要 的語言。強調「台大不應該獨尊英語」,或是批評過 去政策設立的考量已經消失,都不一定能說服當下影 響政策的人們,不過面向未來,提出更多元、更適合 學生的政策,仍然有許多的機會。

/註解 [1]〈在學四年內須通過中高級英檢 台大英語畢業門檻 從明年新鮮人實施〉( 2001-09-27/ 聯合報 /6 版 / 生活) [2]〈台大新生 集體英檢 通過才准畢業 逾三千七百人報 名 交大也有千餘人參加〉(2003-04-22/ 聯合報 /A10/ 綜合) /參考文獻 朱秀瑜 (2009)。利害關係、需求與回沖效應 : 以台灣之 大學英文畢業門檻為例 ( 未出版博士論文 )。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台北。 唐嘉蓉 (2011)。英語畢業門檻考試對大學生英語學習的 影響。外國語文研究,14,1-24。 鍾佳蓁 (2012)。英語畢業門檻政策之回沖效應 : 以台 灣之一所國立科技大學為例之個案研究 ( 未出版碩士論 文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

英文畢業門檻

14


性別友善廁所介紹 與台大的推行現況 推行 理念

/黃怡菁

性別友善廁所又稱為「無性別廁所」,有別於傳統男女二分的廁所, 是希望任何性別的人皆能舒適安心如廁的空間。現今歐美大學多有性別友 善廁所的設置,在北歐部分國家,性別友善廁所相當普及。除了直覺聯想 到的跨性別者使用權益之外,性別友善廁所的受眾其實是更廣大的族群。 例如:穿著打扮較為中性的人、cosplayers,或是照顧與自身生理性別不相 同者(親子照顧、年長者照顧等)。在我們生活中,傳統二元劃分的廁所 其實造成許多人的不便,「性別」其實僅是友善廁所的目的之一,更長遠 的目標是希望任何人皆有自在的如廁空間。

為了達到舒適自在的目的,性別友善廁所期望增加明亮度、隱私性、 安全性,同時又希望淡化性別二分的狀況,使得性別友善廁所在設計上需 要有諸多巧思。總體而言,性別友善廁所可以分為「分散式」與「集中式」 兩類,前者與無障礙廁所相似,在同一廁間內具有多種便器、洗手台等, 然而因為占地空間大、興建成本高,使用頻率較高的學校較難以改建成如 此。後者為每個便器皆有隔間,但各廁間於同一廁所,多數為共享洗手台。 完整隔間的狀況便能解決傳統男廁小便斗僅有隔板而產生隱私不足的問 題。每個隔間會希望隔板隔至底,防止偷拍的情況,但可能造成通風不良, 需要其他方式增加通風效果。此外,便器採用交叉安排而非同一區塊皆同 一種便器,旁人較難分辨使用者進入哪個廁間,也較難以「男生用小便斗、 女生用蹲坐式馬桶」的直覺反應要求他人。

推行 現況

2015 年,師範大學、世新大學、成功大學等大專院校以及台北市部 分區公所皆有性別友善廁所的建案,當時的學生會福利部、學術部、性工 坊(學生會性別工作坊,簡稱性工坊)也希望能夠於臺大推行性別友善廁 所,於該年底開始著手進行。原先與臺大性平會聯絡,但並未得到積極的 回覆,時間緊迫的狀況下由學生主動和校規小組接洽,討論其中可能。以 上幾所大學皆是單獨建案申請,然而臺大校內建物繁多,若逐一申請會造 成程序上極大的麻煩,加上性別友善為上述幾個單位共同認可之價值,因 此於 2015 年 7 月 28 日行政會議通過,性別友善廁所正式納入校規,至那 時起的新建案皆需要有性別友善廁所的設置、校級舊建物則建議每年改建 一處,系所建物則因為所有權歸屬各系辦,加上此規定僅於校規層級而非 國家法規層級,若強行推動會有極大的困難,因此採用鼓勵方式進行。

15

性別友善廁所


經歷半學期的使用,性工坊於年底發布了問卷調查 [1],有將近半成的 學生同意持續建置性別友善廁所。然而因為基地大小的原因,隱私性與安 全性得到兩極性的答案,並且在更自在的題目中得到偏低的回覆。多數同

未來 方向

學對於性別友善廁所除建築技術性的問題外,最多的反應仍是不習慣與異 性共同如廁。在性別友善廁所仍不普遍的地區,性別友善廁所的設置是否 能達到原先舒適自在的目的?就文化層面而言,傳統二分的廁所於 19 世 紀的英國出現,原先僅有白人男性能夠於公共場合如廁,工業化後女權提 倡,以「保護女性」為由,才有女廁的誕生。任何制度的存在皆有其歷史 脈絡,制度打破皆會經歷過渡期。性別友善廁所現階段即是過渡期,需要 使用者的心態調整此制度才可能更加普遍。家中的廁所、部分連鎖餐廳、 咖啡廳的廁所非男女二分,但大眾卻沒有激烈反對,可見大眾如廁的習慣 是建構而來。當性別友善廁所的設置越來越多,人們接觸到此廁所越頻繁 更能習慣此存在。 性工坊預計於下學期推動活大二樓女廁改建案,期望能夠緩和「性別 友善廁所成為變向男廁」的疑慮。起初性工坊與總務處洽談的過程,總務 處提及連無障礙廁所的國家法規落實皆有困難,更何況性別友善廁所的辦 法僅停留於校規層次,無法強迫執行。原先希望總務處能夠給予性別友善 廁所優先補助,但校方認為無法說服性別友善廁所優於其餘建案的理由, 而僅能給予校規規定的三分之一補助。系所性別友善廁所的改建也僅能仰 賴系辦或是系學會推動,校方或是學生會只能停留於輔助角色。 性別友善廁所作為現今性別主流化之潮流,有持續推動之必要。然而 要如何平衡大眾如廁習慣及性別友善觀念,為未來改建案需要努力的方 向。臺大性別相關社團長期於性別議題深耕,性別友善廁所的建置作為一 種實體有形的性別議題成效,對於臺大校園來說是意義上的里程碑。

[1] 問卷連結: 上述的學生團體對於校級建物進行調查,最後統整出:第一活動中心、 第二活動中心、博雅教學館、普通教學館、新生教學館、共同教學館為建 議改建對象。當時活大有改建案的捐款,加上之夜活動使得禮堂旁男廁常 有女生進入化妝的情況,使得活大禮堂旁的男廁成為第一改建處。然而活 大旁原男廁基地狹小,對於改建性別友善廁所有相當大的困難,空間擁擠 使得廁所難以達到舒適、安全。原先男廁有四個小便斗,為了避免大量減 緩小便斗數量,因此仍保留兩個小便斗,成為現行的兩個小便斗、一個坐 式馬桶、一個蹲式馬桶共四個廁間,傳統單扇拉門也因為空間考量而被捨 棄,轉為採用雙扇推門。因應採光與安全性的考量,設計師於上方隔板加 裝了 T 字型隔板以及燈光設計,讓偷拍者的動作變得明顯而易察覺,減少 偷拍動機。經過四場工作坊及一場公聽會後,確認了活大性別友善廁所的 規劃,並於 2017 年 3 月正式啟用。

性別友善廁所

16


一個臺大,兩種生活 孫嘉梁的故事 /吳研嘉

▶大學時參加資源教室自強活動與媽媽合影(孫嘉梁提供)

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對障礙者有什麼印象呢?是彩券店老闆、流動攤 販、乞討者,還是天真無邪的喜憨兒,抑或是令人欽佩突破逆境、堅強向上 的生命鬥士?其實,障礙者跟一般人一樣,有著形形色色的容貌及個性,散 布在各個階層和職業裡。根據 105 學年度的最新統計顯示,臺大裡共有 244 位障礙學生,其中又以聽障、自閉症、肢障三類為最多 [1],事實上,每一 類障別的同學入學後遇到的困難都不一樣,也會需要各式各樣不同程度的軟 硬體支持,才能幫助他們更自在、輕鬆地參與在校園生活之中。 或許你現在覺得這些事情和你無關,但請你一定要記得,學校裡有一群 人,每天的日常就是在和這些困難對抗。

上課 VS. 回家 一成不變的大學生活

面對面認識朋友的管道,再加上口語不清晰,害怕別人聽不

我是 B88(學士班民國八十八年入學)的孫嘉梁,資工、

懂我在說什麼時所產生的尷尬景況,只好消極地抑制自己主

數學雙學位畢業,現在是中研院數學所的博士後研究員。由

動去認識朋友的慾望,也沒有使用溝通輔具的想法 [4],這

於出生時醫生的醫療疏失,導致我腦部缺氧,因而罹患腦性

樣的消極心態,讓我對當時校園裡的物理性障礙,完全沒有

麻痺 [2],造成肢體障礙及語言障礙。說起我的大學生活,

意識。

真的很平淡,也蠻孤單的,因為家裡和捷運站之間沒有無障

美國,障礙者的天堂?

礙的行人通道,所以直到大三上學期,都是由媽媽接送我上 下學,這種行動上的依賴,造成我無法自在地參與同學間的 社交活動,也錯失許多擴大交友圈的機會。還記得大二上憲 法的時候,有個女孩每週都主動幫我拿講義,可是我一直沒 辦法跨過心理障礙開口跟她說謝謝,每次都只是不好意思的 點點頭,到了期末還是沒能說上一句話,後來再遇見,她就 坐在男生的後座上了。

研究所畢業後,我考上公費留學,到美國德州 AUSTIN 大學唸博士,大家都以為美國對障礙者很好,其實不全然是 如此。像我當時所在的德州,對於障礙者自立生活投入的資 源就很少,甚至不斷試圖刪減,而且我不是公民,很多公部 門的協助資源根本都看得到吃不到。德州的大眾運輸又沒臺 北方便,我的生活因而與父母綁得更緊,本來有導演要把我 在美國的「美好生活」拍成紀錄片,結果事實讓他非常不知

大三下學期開始,我試著自己搭復康巴士上下學 [3],

所措。後來,我在因緣際會下,認識了一些臺灣障礙界的倡

但必須提早五天前預約,而且很難更改行程,行動自由仍舊

權人士,也加入了美國障礙者權益倡議組織 (ADAPT)在

十分受限。於是,大四開始決定更進一步,自己開著代步車

德州 AUSTIN 當地的分支 [5],常隨著他們到州議會「行動」

上捷運,雖然常常必須走在慢車道右側,或是跟在車屁股後

(遊說或抗爭),那時候開始,也對障礙權益比較有敏感度

面穿越馬路,不過這一點風險,完全比不上自主行動的美

了。

好,這時候的我,雖然行動上的自主性已經提高許多,卻沒 有完全敞開心胸去認識朋友、體驗大學生活,當時常常會有

17

參加異議性社團 推動校園無障礙

的幾個感覺是,其他同學都已經屬於固定的社交圈 ,大四

回臺灣後,我發現臺北的無障礙環境進步不少,除了騎

的我已經錯過交朋友(比如加入社團)的時機,也沒有其他

樓整平的比例顯著提高之外,讓我受惠最多的改變是,羅斯

障礙議題


福路因為有了公車專用道,而劃設了行人穿越道,讓我再 也不需要在大學口隨著車陣穿越馬路進學校 [6]。但另一方 面,某些身體功能卻也隨時間衰退了,我再沒有短距離行走 的能力,因此對於環境無障礙的需求程度也提高了,現在我 必須將代步車開進廁所才能解決內急,這時候,廁所門口的 門檻就成為我解決生理需求的一大阻礙。一個門檻對一般人 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吧,但我卻常常因為這樣的事而失落, 覺得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才讓身體退步,也會對於持續 參與社會的可能性感到不安,也是這個原因,讓我後來在推 「臺大無障礙行動」時,首先著眼的是廁所無障礙的議題。 參與障礙運動五年多以來,逐漸觀察到運動的侷限性, 特別是在「障礙者為主體」的大原則下,難免會忽略這個運 動與其他公民的連結,但是,看到近幾年來的許多實例(洪 仲丘事件等),我認為若要讓某個運動對於國家政策產生重 大改變,就必須捲動社會上各種身分的人,才能產生夠大的 輿論,對政府施加夠強的壓力,而大學校園,在我看來,為 障礙運動的壯大及障礙者受助形象的翻轉提供了較為有利的 土壤,因為大家可以為了單純的信念與熱血而投注非常多心 力在一件事情上,現今臺灣障礙圈內奉為圭臬的「自立生 活精神——反歧視反隔離」,就是誕生於美國大學校園之中 [7]。 剛好我工作之後有機會回學校參加一些異議性社團,也 看見了各個運動場域與障礙運動對話的可能,於是我跟社團 的同學們一起調查了校內無障礙廁所的設計、哪裡有門檻會 阻礙行動輔具(輪椅、代步車等)的進出?在上學期末和校 方溝通、交涉之後,我發現普通與新生兩大教學館,男生廁

[1] 資料來源:臺大學務處學生心理輔導中心資源教室網站, https://goo.gl/xVkZC2 [2] 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簡稱 C.P.,是以肢體運動功能 障礙為主的多重性障礙,為一種非進行性的腦部病變,是大腦在 發育未成熟前,因任何原因造成控制動作的某些腦細胞受到傷害 或發生病變,所引起的運動機能障礙。有四種類型:痙攣型、徐 動型、協調不良型、軟癱型。 本文主角屬第二類,特色是體型偏瘦、四肢或臉部會有一些不自 主的跳動或緩慢的扭動。(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網 站,https://goo.gl/EDF1Nd) [3] 復康巴士指的是載送身心障礙者的公共汽車(巴士)。與一 般的巴士不同的是,復康巴士多加裝了方便身心障礙者上下車的 輔助器材,例如輪椅升降機等。有些有固定的運行路線,也有些 採預約制,點對點接送身心障礙者。(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https://goo.gl/UmHTDG ) [4] 一般來說,口語是人們最有效的溝通方式,透過口語可以表 達需求、情緒、想法及傳遞訊息,但有些人卻因為先天或後天的 障礙,而無法有效的使用口語,因此需要透過外在的輔助工具來 幫助他們達到溝通的目的,即為溝通輔具。(資料來源:https:// goo.gl/mpkT9L ) [5] ADAPT1983 年在美國成立,是全國性、跨障別的基層障礙者 社群,在各地組織障礙者進行非暴力倡議行動、公民不服從,期 能使障礙者自主、自由地生活在社區之中,而不是被送進機構裡。 (資料來源:National ADAPT Facebook,https://goo.gl/jZwyfp ) [6] 大學口指的是現在的羅斯福路、新生南路交叉口,還沒有劃 行人穿越道之前,那裡只有地下道。 [7] 罹 患 小 兒 麻 痺 的 愛 德 羅 伯 茲 (Edward Verne Roberts, 19391999) 就讀柏克萊大學時,與其他障礙學生共同籌組了倡議組織, 積極向市政廳爭取權益。(資料來源: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 會網站,https://goo.gl/m7Bu1C ) [8] 聾人文化:因聽力損失與語言障礙,只能透過視覺方式解讀 生活事物,為了適應社會、克服困難,而發展出另一套非聲音主 流的生活型態。其特性為: (1) 以手語為主要溝通語言 ( 部份戴助聽器者,會接受讀唇訓練 )。 (2) 以視覺感官為主,發展出一套圖像化思考的模式。 (3) 小團體聚集,以同是聽障族群者為主要生活圈。(資料來源: 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網站,https://goo.gl/gtwZNt )

所入口門檻已經被拆除。除了廁所之外,我們也針對小福平 臺前的階梯進行倡議,因為它是校園中對肢體障礙學生明顯 的空間排除,另外,活大禮堂鮮為人知又缺乏標示的無障礙 入口,也顯示了肢體障礙學生在校園中容易被忽視的處境。

理想的無障礙校園樣貌 我理想中的無障礙校園,必須讓各種身心狀態的人,都 能夠自在地學習與生活,並獲得最大可能的自主性,除了物 理空間的可及性之外,還包括資訊取得的便利性,例如點字 教材的提供以及聾人文化的建立 [8]。在我的終極想像裡, 甚至包括了完整的人力支持,讓最重度的障礙者也有機會體 驗完整的大學生活——課業、社團、戀愛。 這個目標很遠大,要一步一步慢慢來,所以我們希望, 開學後能有更多同學加入推動的行列,你可能會問,「障礙」 兩個字到底跟一般生有什麼關係呢?想想看,你扭到腳或是 打球受傷、騎車摔倒的時候,是不是覺得生活上很多地方都 要靠別人,很不方便呢?再者,每個人都會老,相信大家都 不想要老了之後,過著沒尊嚴、被主流社會排除在外的日子 吧?所以啊,障礙其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遙遠,甚至可以說 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呢。

▲在總圖前拍的大學畢業照(孫嘉梁提供)

障礙議題

18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