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ated-basic-course-06_zh-cn

Page 1


活躍人生

使者的天职

灵魂的价值

向什么样的人, 就成为

什么样的人

按照人们的

认知水平

向他们传福音

井边的女人

打破界限

何为真理?

千古之问

《活跃人生》基础课程 第六集•分享信仰 改变你的生命。改变你的世界。

《活跃人生》基础课程第六集•分享信仰

编者的话

使者的天职

威廉·格莱斯顿(William Gladstone,1809-1898)是一位著名的基 督徒,他曾四任英格兰首相,是十九世纪最杰出的英国政治领袖之一。 每次前往国会大厦,他时常会在台阶上逗留片刻,与那里的小报童分 享关于耶稣的福音。

但有一天,当他和秘书进入国会时,另一个报童冲到他们面 前,大声喊道:“先生,求求您,昨天在这里卖报纸的男孩被马 车撞倒了。他伤得很重,快要死了。他求您来带他进去。”首相 问:“什么叫‘带他进去’?”小伙子回答道:“您知道的,就 是把他带进天堂!”

然而,格莱斯顿的秘书抗议道:“您没有时间去看望一个垂 死的报童!您知道这次演讲有多么重要,它可能会改变历史的进 程。”

格莱斯顿只犹豫了片刻,然后说:“让一个灵魂得到永生,比

我在议会的演讲更有价值。”于是,他来到报童躺着的小阁楼,只 见他伤痕累累地躺在角落里粗糙的垫子上,已经奄奄一息。格莱 斯顿泪流满面,他带着男孩祈祷,接受耶稣为他的上主和救主。

报童抬起目光,看着这位伟人的脸,呢喃道:“我就知道您会来 的。谢谢您带我进去。”然后他阖上双眼,往耶稣那里去了。

你我也许并非世间的使团中的一员,但只要我们有耶稣,那 么无论是谁、出身如何,都被上帝呼召为他的使者。耶稣说:“ 父怎样差遣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约翰福音20:21[圣经当 代译本])。使徒保罗写道:“我们是基督的大使,上帝正借着 我们发出呼求”(哥林多后书5:20[圣经当代译本])。愿我们每 个人都忠于我们的使命,将福音和基督的爱带给尽可能多的人。

如果你想要更多关于《活跃人生》 的信息,可以访问我们的网站或与 我们联系。

网站:activated.org 电子邮件:activated@activated. org

©2 023 Activated。版权所有。

排版设计:珍珣 苏思

所有经文均节录自《和合本圣经》, 其他版本则另加注明。

分享

每当你为耶稣证道时,最重要的是展示 你对耶稣、对迷途之人的爱,并相信主会通

过你与别人分享福音。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 机会与人们分享福音,去改善人们的生活,并以 这样的方式改变我们的世界。通过我们的证 道,只要有一个人的生活被改变,那么这个人 就可以接触其他人而相继证道。

我们各自都拥有珍宝——那便是真理。

我们得到神奇美妙的救恩,并与耶稣建立了 关系。与别人分享上帝的真理和爱,是我们的 殊荣。

虽然最理想的分享,就是亲自与人沟通救 赎的福音,但赠人一份福音小册或其他基督信 仰文献以供人阅读,也不失为一种高效的分享 福音的方法。当交谈时间受限时,福音小册也可 以有效地传达上帝之爱和真理。

即使你觉得自己的证道还不够效力,无法 有问必答,也不能凭记忆想起很多经文,你仍然 可以与别人分享福音。当然,研习《圣经》是一 个重要的途径,这样能增进你对上帝的话的知

识储备,成为一个“正确讲解真理之道的好工 人”(提摩太后书2:15[圣经新普及译本])。

另一个要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要尽你所 能地去了解信仰的基石。学习上帝的话会增强你 的信念,而你也需要理解《圣经》,来帮助你所 接触到的人,把他们带到主的面前,得到信仰 的成长。你想要在人们提问时能够引经据典, 这样你“也能教导别人”(提摩太后书2:2)。

但要切记,你们行事都是上帝透过你们工作 (腓立比书2:13)。你必须做好自己的本分来分 享耶稣的信息和真理,然后就是主的灵在人们 的心中发挥作用,带领他们认识真理。

耶稣吩咐我们基督徒,到世界各地去,传福 音给万民听(马可福音16:15)。愿耶稣赐予你勇 气、远见和信心,把福音传扬给你身边的世界。

玛利亚·芳婷与先生彼得·阿姆斯特丹,是基督信仰 团体《家庭国际基督徒联会》的总监。■

基督的 使者

彼得·阿姆斯特丹

作为基督徒,

我们蒙上帝召唤去践行信仰,向身心疲倦烦恼之人、弱 势群体、受压迫者和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耶稣来人间服事,我们也蒙 召这样做。为有需要的人服务,是表现我们信仰的美好方式。要让穷人、 有需要的人和饥民知道他们被关爱、被重视。上帝珍视他们,作为基督 徒的我们亦然。

到孤儿院服务、探望病人、服务囚犯、挖井、扶贫支教、参加医疗营、 为受压迫者发声等等,都是极具价值的方式,这样做能让世界变得更美 好,并将耶稣的灵引入那些有需求的人生。

圣奥古斯丁曾道:“爱是什么样子的?爱之手能帮助别人;爱之足能 速达困苦穷乏之人的身边;爱之眼能看到痛苦和贫穷;爱之耳能听见人 们的叹息和悲伤。这就是爱的样子。”

践行我们的信仰,追随耶稣的脚步,意味着将信仰付诸行动,尽一切 可能去关心别人,并把这些所作所为犹如对主所做的一样。我们向贫苦 生病之人伸出援手,带来他们需要的上帝治愈的香膏和对未来的憧憬。

我们寻找那些也许物质上健康富足、但精神上疲惫不堪、困扰迷茫的人。 看见有人受到迫害、被社会排斥或跌落边缘化的困境,我们心生恻隐。

无论情况如何,我们都要力图看看我们如何能成为最好的榜样,以 彰显上帝之爱。这是我们作为世界之光和人间之盐应尽的本分。因为我 们要将上帝的爱和真理之光,映照在有需要的人身上,透过善行来展示 上帝的爱(马太福音5:14-16)。我们努力成为像耶稣一样的人,怀着基 督的心为人们着想,尽力在精神上和物质上改善他们的生活。我们要走 耶稣走过的路,追随着主。

服务别人、为别人祈祷、奉献于别人——我 们为别人所做的一切,皆为了耶稣。我们这样做

不是为了得到表扬,也不是为了获得金钱利益或 社会优势,而是为了荣耀主,我们因此才奉献时 间或做任何服务工作。

正如哥林多后书5:20(圣经当代译本)所 说:“我们是基督的大使,上帝正借着我们发出 呼求。”我们是基督的代表,是天国的公民,代表 上帝的国度。我们代表我们的国度、我们的国王, 被暂派人间。能成为大使是至高的荣幸,我们应 尽本分行事。

我们代表和平之君,被上帝任命去向世界传 扬他的信息。那是什么信息呢?这节经文的后半 部分,清楚地道出我们要传达的信息:“我们替 基督恳求你们:要与上帝和好!”

有数百万甚至数十亿人,他们不亲自认识上 帝,从未听说过耶稣,也不知道他们接受耶稣为 救主的那一刻,就能获得天赐的救赎和永生的宝 藏。与人们分享这个好消息,是我们的殊荣;引领 世人认识和接受耶稣,最终携手尽可能多的人步 入天堂。

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基督的活跃而得力的使 者。我们代表上帝的国度——整个宇宙中最壮观 的领域。身为上帝的使者的确荣幸备至,我们有能 力且有义务在一切所做的事中传达耶稣的爱、关

怀和同情,无论巨细。通过“取了奴仆的形象”, 耶稣树立了这个世上史无前例的、最伟大的服事 榜样(腓立比书2:7[圣经当代译本])。

我们爱耶稣,这种爱激励我们为他服务,在 自身处在的任何情况下都成为他的使者。这种爱 驱使我们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为受伤的心灵 带去希望和治愈。

我们能作他的手来触摸与助 人;作他的口来道出真理,给人鼓 励与希望;作他的眼来传达同情; 作他的脚来陪伴疲惫的灵魂同 行;作他的臂来比肩共负重担。我 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他,都献 给他,因为我们在努力去做他在世 上会做的事。从《圣经》的记载,我 们得悉耶稣在人间生活的事例,展 示了他对我们无穷的爱。《圣经》 告诉我们,在耶稣的时代,他与人 交往时是多么悲悯天人。

我们肩负耶稣赋予的责任,要 将他那毫无条件、包罗万象却又如 同量身定造般的爱,传递给当今世 上的男女同胞。让我们以耶稣为榜 样,像耶稣一样去爱,代表耶稣向 世人敞开心扉,成为清澈的管道, 让上帝治愈和拯救这个匮乏而破 败的世界的清流,通过我们流淌。

彼得·阿姆斯特丹和妻子玛利亚·芳 婷,是基督信仰团体《家庭国际基 督徒联会》的总监。■

对 什么样的人,就成为什么样 的 人

《圣经》告诉我们,“不要被这世界塑造”(罗马 书12:2[英文新世纪版本圣经])。它还告诉我们“

对什么样的人,就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就可以通 过一切手段来拯救一些人(哥林多前书9:22[中文 标准译本圣经])。乍一看来,这些指示似乎自相矛 盾,但实际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上帝一方面希望我

们不要随波逐流,无论不敬神的态度多么盛行,也 不要放任自己沾染上它们;另一方面又真切地希望 我们深悉社会的动态,所以我们能更好地向世人表 达他的爱,帮助他们更亲近他。

圣方济各·沙勿略(Francis Xavier,1506-1552 年)也奉行“对什么样的人,就成为什么样的人,无 论用什么方法,我总要救一些人”的原则。印度人视 谦逊为美德,为了融入他们,他衣衫褴褛,徒步跋 涉。然而,后来去到日本时,他发现那里并不推崇 谦逊,贫穷反而会受人冷眼,因此他便入乡随俗地 改变了着装。沙勿略所做的这些调整是必要的,这 样能够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体现耶稣。

当离开天堂的豪华大殿,抛下他与天父之间的 亲密关系,以人的样子来到世上时,耶稣自己“对 什么样的人,就成为什么样的人”(腓立比书2:5-7 )。他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融入世人,更深入地理 解我们的问题和弱点,好为赦免我们的罪而舍命( 希伯来书2:17)。耶稣呼召我们跟随他,以他为榜 样,向人们设身处地的去传达福音信息,来显示我 们对世人的爱。

使徒保罗就是活用这种方式的典范,他竭尽所 能将基督信仰传播给各种各样的人。例如,当他在 安提阿发表讲话时,听众多为犹太人,他就回顾了 从摩西时代到大卫时代的以色列历史,然后展示了 耶稣是如何实现《旧约》中关于救世主的预言(使 徒行传13:14-49)。但当保罗在雅典的亚略巴古会 议上发言时,因为该议会乃是由久经世故的希腊人 组成,他们对犹太人的历史不感兴趣,所以他首先 提到了他在城里看到的一座祭坛,上面写着“献给 未知之神”。然后他引用了希腊诗人的话,表明这位 神的特质——创造、眷顾和审判——在耶稣身上得 到了实现(使徒行传17:22-31)。

乌代•保罗是一名自由撰稿人、志愿者和教师,现居印 度。■

不愿有一人 沉沦

玛丽亚·芳婷

上帝将伟大的爱和恩典铺洒到他所有的造物 中,不会给谁少一点,也不会给谁多一些。他也没有 给哪个种族、民族、阶级或文化的人,打上最宠爱的 标记,也不给其他人贴上较不受爱护的标签。上帝不 偏待人(使徒行传10:34)。

作为基督徒,我们蒙上帝呼召去爱所有人,无论他

们是任何背景、任何社会地位或任何其他属性。耶 稣为全人类献身,为我们每个人而死,这就是最伟 大的爱的体现。

上帝平等地爱着全人类,他为每一个人献出了自 己的儿子。《圣经》告诉我们,“人为朋友牺牲自己的 性命,人间的爱没有比这更伟大的了。”(约翰福音15 :13[中文标准译本圣经])。上帝爱他所有的造物, 渴望人人都悔改,并借着耶稣接受救赎,这是他无 偿的恩赐。耶稣为所有人而死,他不愿有一人沉沦, 无论是谁(彼得后书3:9)。

“人看外表,耶和华看内心”(撒母耳记上16 :7[圣经当代译本])。当我们的人生遵从上帝 对人类的愿景时,我们也应求同存异,看到他们不 可估量的价值和尊严,因为他们同为以上帝之形象 而创造出来的独特个体。我们可以学会去爱邻人,

对上帝来说,每个人都是无价之宝。上帝希 望人人得以借着耶稣而获得救赎;当他们这样 做时,他感到欣慰万分。上帝对任何人都一视同 仁,每个人在他面前都是带罪之人,无论他在世 间地位如何,都需要上帝的爱和救赎。基督徒的 责任是向每个人传播福音,尤其是向那些由神带 到我们面前的人。

世上每个国家、每个城市、每个小区,都有 需要耶稣的人。你可以成为耶稣的器皿,帮助他 们认识基督。他们需要上帝无条件的爱。他们不 但需要基督徒介绍他们从耶稣那里获得救赎,而 且陪伴他们一起走过基督徒的成长之路。无论上 帝把谁带到你的人生路上,无论他呼召你去接触 谁,你“无论时机好坏,都要准备好”与他们分享 福音(提摩太后书4:2[圣经当代译本])。——彼 得·阿姆斯特丹

请求上帝给我们对别人怀有他的爱,来这样尽我们 的一份力量,为世界带来和平。《圣经》说,“基督给 我们留下榜样,叫我们可以追随他的脚步”(彼得前 书2:21[圣经当代译本])。■

井边的 女人

尽管我们大多数人都听过“好撒玛利亚人”

一词,但可能根本不知道撒玛利亚人是谁,也不 知道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之间自古有之的恩怨。

公元前720年,亚述王入侵以色列,将北方 十个支派俘虏到亚述地。然后,他引入一些外地 人在那里定居。那一带的以色列北部城镇,曾经 是犹太人居住的地方。后来人们就称这地方为

撒马利亚。(参考列王纪下17:22-34)

这个地区的许多居民,都是以色列北部王国 的后裔,但他们已经与外族通婚,并采纳了在这 里定居的人的非犹太文化。这些人敬拜犹太人的 上帝,但他们不认为耶路撒冷是圣城,也不在那里 的犹太圣殿里敬拜上帝。对于他们来说,撒玛利 亚的基利心山才是敬拜上帝的圣地,他们还在山 顶建造了圣殿。正因撒玛利亚人的习俗和宗教崇 拜有异于犹太人,所以犹太人避免与他们交往。

有一次,耶稣途径犹大地,决定回到他的家 乡加利利。犹大地和加利利之间最便捷的路线

是穿过撒玛利亚,但由于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互 不往来,他们通常会绕道而行,避免穿越撒玛利 亚的领土。但令门徒惊讶的是,耶稣无视这些习 俗,直接带领他们穿过撒玛利亚。

耶稣与门徒在崎岖坎坷的撒玛利亚地区跋 涉了许多公里,来到了雅各井。这口井由犹太人 与撒玛利亚人的祖先雅各和他的儿子们,在两 千年前挖掘而成。

饥渴疲惫的耶稣和门徒聚集在井边休憩和想 解渴。但井深超过32公尺,他们没有水罐打水,

食物也告罄了。前方约一公里是撒玛利亚的叙 加城,所以他们决定门徒们进城去买食物。耶 稣在旅途中疲惫不堪,所以他留下来坐在井旁 休息(约翰福音4:5-6)。

不久以后,路上出现了一个提着空水罐的 女人。当她走近雅各井,惊讶地看到一个陌生 人坐在那里。她戒备地看着他,心想:“这显然是 个犹太人。”她准备把水桶放进井里,心中期望 不要受到他打扰。

“你能给我点水喝吗?”耶稣问。

女人惊讶地看着他,问道:“你是犹太人,怎 么向我这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约翰福音4 :7-9[圣经当代译本])。

耶稣回答说:“要是你知道上帝的恩赐,又 知道向你要水喝的是谁,你早就求他了,他也早 就把活水给你了!”

女人回答说:“先生,你没有打水的器具,井 又深,你从哪里得到‘活水’呢?”也许是为了要 挫这位陌生犹太人的锐气,她补充道:“我们的 祖先雅各把这口井留给我们,他自己和他的儿女、 牲畜都喝这井里的水,难道你比他更大吗?”(约 翰福音4:10-12[圣经当代译本])。

耶稣回答说:“人喝了这井里的水,还会再 渴,但是喝了我所赐的水,永远不会再渴。我所 赐的水要在他里面成为生命的泉源,湧流不息, 直到永生。”

这真是一段惊为天人的话!她不太确定自己 是否听懂了他的话,回应道:“先生,请你把这水 赐给我,我就不会再渴了,也用不着来打水了”( 约翰福音4:13-15[圣经当代译本])。

耶稣出乎意料地回应道:“先去叫你的丈夫, 然后再回来。”她回答道:“我没有丈夫。”耶稣又 说:“你说得对,你沒有丈夫,因为你有过五个丈 夫了,现在和你在一起的也不是你丈夫”(约翰福 音4:16-18[圣经当代译本])。

女人惊呆了!除非他是先知,否则这个与她素 未谋面的人,怎么会知道这些关于她私生活的细

节呢?她当即认为他是解答当下最有争议的宗教 问题的最佳人选。

“先生,”她说,“我看你一定是先知。”然后 她指着基利心山顶的圣殿说:“我们的祖先一向 都是在这山上敬拜上帝,但你们犹太人却声称耶 路撒冷才是敬拜的地方。”

耶稣回答说:“相信我,时候快到了,你们将 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敬拜父。但时候快 到了——现在就是——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 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神是个灵, 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约翰福音 4:19-24[圣经当代译本/和合本])。

女人震惊于他的回答,她想:“如果我们无 论身在何处,都能在心中敬拜上帝,那该有多好 啊!”然后她开始问一个更伟大的问题——关于 万众期待的救主的降临。

“我知道那被称为基督的弥赛亚要来。他来 了,会把一切都告诉我们。”

耶稣凝视着她的双眼说:“这和你说话的我, 就是那一位”(约翰福音4:25-26[中文标准译本 圣经])。

妇人惊异地盯着耶稣看。他真的是救主基督 吗?

这时,耶稣的门徒从城里回来了,惊诧地发 现他正在和一个女人说话。当他们走近时,这名 妇女撇下水罐,跑回城里。

她来到市集,激动地喊道:“你们快来看啊! 有一个人把我做过的事都说了出来。莫非他就是 基督?!”(约翰福音4:28-29[圣经当代译本])。

见她如此笃定又热忱,许多人都相信她已跟期待 已久的救主交谈的说辞。

没过多久,耶稣的门徒看见一大群人拥簇着 那个女人,朝他们蜂拥而至。众人恳求耶稣留下 来教导他们,耶稣答应了,撒玛利亚人便欢天喜地 地迎耶稣和众门徒回叙加城中。

两天来,耶稣在城里教导众人美好的真理。 听了他传的道,许多人开始相信他,并对那女人 说:“现在我们信,不再是因为你的话,而是我们 亲耳听见了,知道他真是世人的救主!”(约翰福 音4:39-42[圣经当代译本])。

在最后一天耶稣和门徒准备动身前往加利 利时,城里有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向他们告别。撒 玛利亚女人带着喜悦的微笑向耶稣告别,因为现 在她完全理解了那天他在井边说的话的深意,她 的灵魂涌上了一股活水。

从《约翰福音》的这个美好记载中,我们得 知耶稣打破了他那个时代传统的桎梏,用上帝的 爱和真理去触动迷失而孤独的灵魂。他毫不介 意撒玛利亚人的文化、种族和宗教的差异,向他 们传道,也对井边女人的罪错眼相待,反而看到 她灵魂中对上帝之爱的热切渴望。这个故事告诉 我们,耶稣怀着的上帝的爱和救恩,是给所有人 的。“因为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独一的儿子赐 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约翰福音3:16[圣经当代译本])。■

分享你的信仰

李连恩

分享我们的信仰,被我们许多人看作是责 无旁贷的事情,但有时不知道从何入手。

下面提供一些实用建议:

问有意义的问题。提出具体问题有利于引导对话 进程。耶稣经常以一个设问句开始他的教导:“他对 他们说:‘假如你们当中谁有一个朋友……?’”(路 加福音11:5[中文标准译本圣经])。

倾听回应。倾听人们能让对方敞开心扉,来分享他 们的生活和当前面临的问题。“你们每一个人都要快 快地听”(雅各书1:19[和合本修订版])。

随机应变。

了解跟我们交往的人,有利于更好地理

解对方,并因材施教地与他们分享福音。“面对什么 人,我就做什么人,为了要尽可能地救一些人”(哥林 多前书9:22[圣经当代译本])。

寓道理于故事。耶稣擅长使用比喻和故事来吸引 听众的兴趣,并教导他们很多道理(马可福音4:2) 。有时候,在谈话中说:“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听过的 一个故事……”,可以引发更深入的讨论和向人深 刻地做见证。

结合时事热点。

纵观《新约》,耶稣在回应众人的 问题时提到了当地发生的事情,这使他能够带出上帝 对时事的看法。(参考路加福音13:4)

现身说法。解释你是如何认识和接受耶稣的,或 者上帝如何在你的人生中动工,令基督信仰成为一 种务实的、鲜活的、真实的人生体验。使徒保罗经 常分享他皈依基督的经历,作为他现身说法的一部 分。(参考使徒行传26:1-23)

用谈论福音的刊物传道。

利用福音传单或其他 关于基督的文献,与你每天遇到的人们分享见证, 会很有效(提摩太后书4:2)。

与人为善,平易近人。

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或接 受你的信仰,但如果你谈话亲切而谦和,他们会更 容易把你的话听进去。“你们的话要常常温和,好 像是用盐调和的,使你们知道应当怎样回答各人。” (歌罗西书4:6[圣经新译本])。

搭桥牵线。

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接受耶稣为他们 的亲近朋友和救主。有些人与耶稣一面定终生,其 他人可能需要经历多年的磨合期。虽然决定权在他 们手中,但我们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他们提 供道路、真理和生命(约翰福音14:6)。

李连恩是CompTIA认证的专业人员,在非洲一个人道救 援组织担任办公室和系统行政执行人员。■

何为

真理?

检察官本丢·彼拉多站在罗马辖下的耶路撒冷 审判大厅中,与加利利的先知耶稣当面对质,提 出了史上最著名的问题:“何为真理?”显然, 彼拉多没有意识到答案近在眼前。《圣经》告 诉我们,“恩典和真理是借着耶稣基督赐下来 的”(约翰福音1:17[圣经当代译本]),耶稣 自己也说,“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约 翰书14:6)。

如今我们生活在相对主义的世界里,这世上 似乎没有绝对的事实。相对主义认为真理是主观 的、难以捉摸又变化无常。政客们张口就开出空 头支票;舆论专家指鹿为马;全球商业唯利是 图,以牺牲诚信为代价;历史被篡改;新闻报 道往往有失偏颇、夸大其词或歪曲事实;娱乐使 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界线模糊了;《圣经》则被当 作过时的神话故事,与人们眼前的需求八竿子打 不到一块儿。

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想象,又或是刻意毁 谤,总想着让现实去迎合自己的欲望和动机, 但这都无法撼动真理。正如莫罕达斯·甘地

真理是永恒的。真理不因时 代、民族、地域的不同而有 异。伟大的真理无处不在,历 久不衰。——葛培理牧师(Billy Graham)

(Mohandas Gandhi)所说:“上帝存在,虽千 万人吾在矣。真理长存,纵使失众也可独支。”

对这一事实视而不见的人,无意中应验了《圣 经》中最悲伤的话:“他[耶稣]来到世上,借他而造 的世界却不认识他。他来到自己的地方,自己人却 不接受他。”(约翰福音1:10-11[圣经当代译 本])。即使是众多诚挚地跪求真理的人,也会在 一开始在错误的地方寻找。他们探索新的精神寄 托或想为自我完善而另择心理上的出路,就如同 彼拉多一样,却对摆在眼前的正解视而不见:上 帝慷慨地给予他们的解放人之真理和上帝之爱。

而那些敞开心扉并笃信《圣经》的人,会在 阅读《圣经》中找到他们苦苦追寻的真理——人 生终极问题的答案和足以填补深度虚空的爱。耶 稣应许说:“你们若常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 徒了。你们必认识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到自 由”(约翰福音8:31-32[圣经当代译本])。 ■

《圣经》 论真理

如今对“真理”一词的解读,往往是指“诚实或 实际的东西”,或者指某人的世界观。在《圣经》以 下经文中,真理体现为更深层次的意义,即“超然的基 本现实或精神现实”。

我们都应追求真理。

诗篇25:5(圣经当代译本):求你以你的真理引领 我,教导我,因为你是拯救我的上帝,我终日等候你。

提摩太前书2:3-4(圣经当代译本):这样做很美 好,是蒙我们的救主上帝悦纳的。因为他愿世人都得 救、明白真理。

上帝的话就是真理。

诗篇119:151(圣经当代译本):耶和华啊,你就 在我身边,你的一切命令都是真理。

约翰福音17:17(圣经当代译本):求你用真理使 他们圣洁。你的道就是真理。

上帝应许会为我们揭示他的真理。

约翰福音8:31-32(圣经当代译本):耶稣对信他 的犹太人说:“你们若持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了, 你们必认识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到自由。”

约翰福音16:13(标准圣经):只等真理的圣灵来 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因为他不是凭着自 己的权能说的,乃是把他所听见的都说出来,并且要把 将来的事告诉你们。

耶稣是真理。

约翰福音1:14(圣经当代译本)道成为肉身,住在 我们中间,充满了恩典和真理。我们见过他的荣耀,正 是父独一儿子的荣耀。

约翰福音14:6(圣经当代译本)耶稣对他 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 没有人能去父那里。”

真理无处不在、永垂不朽。

诗篇119:160(新英皇钦定本圣经):你所有的话 都是真理,你一切公义的典章要存到永远。

诗篇100:5(新英皇钦定本圣经):因为耶和华 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他的真理存到万代。■

今日祷告

我们愿作你和平的臂膀

亲爱的耶稣,感谢你赐予我特权,使我蒙召向这 个迷茫又绝望的世界,宣证你的救恩和爱的真理。 作为宇宙之王的使者,是无上的使命。

愿你的爱激励我们,去帮助每一个经过我们身 边的迷失灵魂,让他们获得良机,在你的怀里获得 救赎和安息(哥林多后书5:14)。用圣灵的大能激 励我们每个人,尽我们的一份力量,为了你去关爱 世界。把我们造成你和平的左臂右膀,把你的爱和 希望传播到邻里、职场和社会上。阿门。

修成正果

玛丽亚·芳婷

即使你没有马上看到证道的结果,上帝也应许:从他口中发出的话语 也不徒然返回于他,却要成就他的意愿。(以赛亚书55:11[中文标准译本圣 经])。可能你这辈子也无法见证成果,因为你并不知道你在别人心中播下真 理的种子能否扎根、何时发芽、会不会长大或如何生长。你所证道的人最终 皈依主,也许在一定程度上是归功于你曾说过的话,在他们心中起了一定的 作用,而另一个基督徒为他们证道、或他们在读到或听到福音的时候,自然 就提高了对福音的接受度。

我们不能总期盼成为播种者和收割者,因为主说有些人播种,有些人 浇水,但使之生长的是上帝(哥林多前书3:6-7)。有时别人曾在人们心中

辛苦耕耘,我们随之而来向这些人分享福音;有时别人也对我们在辛苦培 植的人心这样做。有时,有些人长久以来被上帝准备心灵,最后到达他们愿 意把人生托付给上帝的时刻,我们就来带领他们接受主。我们只是恰逢他

们做好一切准备接受耶稣的重要关头,来到他们身边,从而能收获前人所 播下的种和浇灌而成的一切成果。

也许我们会作为播种者在某人的生命中初次登场,在那里播下了第一 颗福音的种子。也许我们会浇灌别人在他们心中播下的种子,为他们进一 步解惑,与他们分享耶稣的爱,而圣灵则会使得他们所接受的证道继续在 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也许我们与他们会相忘于江湖,但主会用他的话语还有 由我们所分享的爱,更进一步地把那个人带到他面前。正是我们忠诚地与他 们分享上帝之爱和福音,种下了这因,所以才收获了他们终得救赎的果。■

不是人人都对了解耶稣或 接近上帝感兴趣,所以如 果有人不接受你的证道, 也不必大惊小怪。有时你 主动接触别人,为他们提 供这份人们有生以来能得 到的最神奇美妙的恩赐 时,却被泼了冷水,对方 根本就看不上这些,匆忙 左右而言其它,甚至看不 起你或是大声指责你。别 灰心,他可能只是还没有 准备好听道或想要得救; 但也许下一个人就准备好 了。如果你坚持不懈地证 道和祈祷,修成正果将是 迟早之事。(参考路加 福音8:5-15“播种的比 喻”)——香农·谢勒

一切都 值得

耶稣离开人间回归天堂之际,解释说他走在我们前面,是去为我们准备一 个地方(约翰福音14:2)——一个再没有死亡、忧伤、哭泣和痛苦的地方(启示 录21:4)。“上帝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见过,耳朵未曾听闻,人心也 未曾想到的。然而,上帝借着圣灵将这一切启示给我们”(哥林多前书2:9-10[ 圣经当代译本])。知道天堂里有荣耀、永恒的喜乐和回报在等着我们,那眼前 的困难、考验和磨难就可以忍受了。

我们在世的时光是上帝为每个人定制的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这并 非终点。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一切,不仅是让我们按照他的规划,成为需要成为 的人,实现他这生给我们的目的,也是为来生做好准备。《圣经》说,我们众人 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了与主有同样的形像,荣上加 荣。(哥林多后书3:18[和合本修订版])。

所以,当你为生活每日劳碌奔波,时常怀疑这是否真的值得,抑或周围的世 界是否有因你而改变之时,请记住主在来生为你准备的一切。当你结束人世的 时光,见到耶稣,步入他的天国,如果你“持守了信仰”,就会为打了场“美好的 仗”而得到无法形容的极致的回报(提摩太后书4:7-8[中文标准译本圣经])。

你的天父看护着你,爱着你,你人生中

的诸般是非好歹都由他授意而来,这万事 互相效力,终将使你得益(罗马书8:28)。

如果你带着对他的信任,经历重重考验, 你将变成更优秀、更睿智、更有爱心和更 得力的基督徒——成为他最趁手的法宝。

他在你身上倾注他的爱和话语,来安慰和 鼓励别人,将迷失的灵魂带到他身边。

当我们得见耶稣,一切经历不徒然; 当我们得见基督,一切考验不足道; 只要得见他慈颜,一切悲伤不复再, 勇往直前吧,直到见基督! ——埃丝特·柯尔·罗诗灏(Esther Kerr Rusthoi)

把你的目光始终放在最终的归属地——天堂,这会鼓励你,让你放下心来, 相信今生所经历的苦难都是值得的。“我认为,与将来要显给我们的荣耀相比, 现在所受的痛苦简直微不足道”(罗马书8:18[圣经当代译本])。■

耶稣的爱的话语

正如我父 差遣我

我父怎样差遣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我把 你派往世上,那里充满伤害和失落、痛苦和

折磨、心碎和孤独、需求和渴望,这样你就 可以把我赐给你的爱、同情和理解,带给这 个失落和孤独的世界,带给那些渴求之人。

无论你身处何地、情况如何,你的身边都 有人需要我的爱。我不仅要赐他们永生,还 要在此时此地给他们的人生带去富足——那 就是爱、和平、理解和满足。我要改变他们 的今生和永世。

你话语中的友善和同情、代表了我 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我要跟他们永结 情谊。对于那些只有几位好友的人,你 的同情和理解尤为动人心弦。风雨人 生中,他们渴望你的平静、信任和笃信 的希望。在他们看来,你身上的真爱就 像在寒冷的冬夜里坐在壁炉边上所感 受到的温暖火光。

人人都具有影响力。与人为善,致使 多人行善。让我爱的涟漪荡漾开来。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