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
作者◆加爾文
(John Calvin 譯者◆丁玉
作者◆加爾文
(John Calvin 譯者◆丁玉
譯自加爾文全集(Ioannis Calvini Opera quae supersunt omnia, ed. G. Baum, E. Cunitz, and E. Reuss〔Brunswik, 1887〕), 於宗教改革全集(Corpus Reformatorum)第35卷,351-362頁。這是加爾文《約伯記講章》的第147講。該書共159講,涵蓋整 卷約伯記,可能講於 1554-1555 年,當時比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更受歡迎。加爾文說:「為要叫我們存謙卑的心,約伯記也 描述了這崇高的教義﹝神隱祕的護理〕」(《基督教要義》)麥種正翻譯、編輯此書。先將此講刊載於此,以饗讀者。
那時,耶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 伯說:「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 的旨意暗昧不明?你要如勇 士束腰;我問你,你可以指示 我。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 在哪裏呢?你若有聰明,只管 說吧!」
(伯三十八1∼4)
我們在前面看到,以利戶想 要責備約伯,就說自己和約伯一樣 是必朽的人,所以他——約伯—— 不會因為受到一個比他高得多的權 能對付而抱怨(伯三十三 6 )。所 以,他指出,神要用理性和溫柔來 贏得他的心,就像祂對待我們一 樣,因為祂恩待了我們,使用像我 們自己一樣的人向我們傳講祂的 道,好讓我們更有信心來聆聽祂對 我們說的話。祂的教導是已經為我 們咀嚼過的。所以,當神任命祂話 語的執事奉祂的名、憑祂的權柄教 導我們時,我們看到神是憐憫我們 的。因為祂知道我們的限度,也知 道我們必因軟弱而立刻被祂的威嚴
壓倒,被祂的榮耀消滅。就是因為 這個緣故,祂紆尊降至我們的層 次,使用人來教導我們。但與此同 時,我們也需要被感動,這樣我們 才會照著祂所當得的來敬重祂,否 則我們就會濫用祂的良善。當祂就 近我們的時候,我們最終會想要成 為祂的好同伴。這就是現在明確告 訴我們的:既然以利戶提出的論據 和理由還不足以說服約伯,神就藉
著「旋風」使他意識到祂的偉大, 令他大受驚嚇,受到折服,承認他 的錯誤,並完全順服擺在他面前的 一切。這樣,我們看見神是怎樣遷 就我們,好贏得我們的。因為祂一 方面降低到我們的層次;為什麼? 因為祂覺得我們太無知,太粗俗,
無法上升到祂的層次。但與此同 時,因為我們心中充滿了過分的驕 傲,我們必須感知祂本來的樣子, 這樣我們才會學會敬畏祂,以完全 的謙卑和專注傾聽祂的話。這是我 們必須注意的,因為我們從中看到 祂對我們的愛,以及祂對我們和我 們的救恩的關心。因為祂肯定是關
心我們的,因為祂改變了祂的方法 (姑且這麼說),因為祂不滿足於 在平等的條件下說話,但當祂看到 這樣是好的和適當的,祂就和我們 一起輕聲低語;然後,祂看到這種 體貼可能會使我們心存蔑視,便站 起來,不得不將自己顯大,好叫我 們認識到自己的地位,並完全降 服從於祂。我們必須更渴望從祂的 話語中受到教導,看到祂的話語降 至我們的層次,看到神沒有忽略我 們得救所需要和有用的任何東西。 這樣,既然我們恩慈的神有意這樣 降至我們的層次,同時又提升自 己,好叫我們順服祂,我們就當更 願意聽祂說話。讓我們不要再用這 種空洞的藉口,說神的話語對我們 來說太崇高、太晦澀、太可怕、太 簡單。當我們把一切都考慮進去並 考察之後,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的 主在祂的話語中向我們顯出一種威 嚴,要使一切生靈都為之顫抖。它 也有一種簡單,可以使最沒有經驗 和最沒有學問的人接受它,而且它 是如此的清晰,如果我們確實是可
以受教的,我們不需要上過學就 可以取得很好的進步,因為祂有 充分的理由被謙卑和微小的人稱 為「夫子」。
這是我們在這段經文中必須 注意的第一件事,就是:當神藉人 的口與我們說話,是要叫我們更容 易接近祂,更容易領受祂所賜給我 們的,不至於過分驚奇。但由於我 們臉皮厚,不將祂應得的榮耀歸給 祂,祂就讓我們知道祂是誰,並顯 出祂的威榮,說服我們向祂致敬。
現在,值得注意的是,「耶 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伯說。」神將 祂臨在的兆頭賜給了約伯,這還不 夠,更讓它像是一場風暴。我們 有時確實會在聖經中發現,當神想 要對那些忠於祂的人說話時,就會
打雷(出十九 16 ;王上十九 11 ∼ 12 ),但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我
們必須考慮到當時的環境,因為約
伯還沒有完全臣服於祂,神不得不 向他展示一種可怕的力量。所以, 出於這個原因,神打了雷聲,形成 了一陣旋風,好讓約伯知道他面對 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主人。一般而 言,說神住在烏雲裡(出十九 9 ;
王上八 10 ∼ 12 ),或者說祂被光
包圍(提前六 16 ),都是很恰當
的。我們仍然不能到祂那裡去,因 為如果我們想要凝視神,我們的感 官就會被這極厚的黑暗所淹沒。因 此,這樣籠統地談論神的榮耀,確 實是非常恰當的,這樣我們就不會 冒昧地過於深入探究祂那不可測透 的旨意,而可以品嘗這些旨意中祂 樂意向我們啟示的部分,同時也叫 我們知道,我們所有的感官都是失 敗的,除非祂樂意靠近我們或把我 們舉到祂面前。但是,從另一個角 度來看,由於我們的悖逆,神仍然 必須顯明祂是可畏的。的確,祂只 要求用溫柔來吸引我們到祂那裡, 我們看到,當人們願意順服祂的時 候,祂就用那種溫柔的態度,用盡 可能多的溫柔來邀請他們。但是, 當祂察覺我們的心有些剛硬的時 候,祂首先必須做的就是使我們謙 卑,不然的話,祂同我們說話有什 麼好處呢?我們會蔑視祂的話,祂 的話就不會進入我們的心。所以, 祂在賜下律法的時候,加上打雷和
角聲(出十九 19 ),天地就震動,
以致百姓懼怕,說:「不要神和我 們說話,恐怕我們死亡」(出二十 19 )。為什麼神使全地震動,使祂 的聲音如此可怕?難道祂的意思是 要分散百姓,使他們聽不見祂的聲 音嗎?祂說,恰恰相反,祂賜下祂 的律法不是徒然的,乃是要明確指 示百姓,使他們知道生命的路(利 十八5)。
因此,當神在空中設置旋風和 風暴時,並不是為了嚇唬人民。我 說,這不是祂的意思,但這確是作 為預備,要制伏百姓的傲氣,他們 若沒有這些兆頭,就不會聽從神和 神的話,甚至也不會知道說話者的 權柄。所以,讓我們仔細注意,神 這樣從旋風中對約伯說話,是有目 的的。他致力於把所有注意力都放 在尊榮神上;如果這樣一個聖徒都 需要被這樣降服,我們會發生什麼 呢?讓我們拿自己和約伯作比較。 他是天使般聖潔的鏡像。我們已經 看到他早些時候的抗議,雖然他因 受苦到極點而發牢騷、言過其實, 但他仍然堅守敬拜神的原則,在神 的威榮之下謙卑自己。雖然他部分 地背離了這一原則,但大體上是這 樣的。然而,我們卻是竭盡所能地 放縱肉體,我們被我們徒勞的追求 沖昏了頭腦而忘乎所以。我們很難 斷定天上有一位神,而當有人向我 們宣講祂的話語時,我們就變得遲 鈍,甚至比蠢驢還笨。那麼,我們 難道不需要我們的主讓我們感受到 祂的威榮,用祂的威榮觸動我們的 心嗎?誠然,神不會用風暴和旋風 來教導我們知道是祂在說話,但祂 必須用另一種方式讓我們到祂那裡 去,正如我們也看到祂所做的。所 以,如果一個人有顧慮,在良心上 煩惱,另一個人被疾病折磨,還有 一個人經歷其他的困難,我們都要 認識到,這是神在呼召我們到祂那 裡去,因為我們不願意到祂那裡 去,靠近祂來聽祂的話。祂必須克 服心裡這樣的剛硬,好叫我們的心 完全順服祂。那麼,神在我們裡面 看到這樣的悖逆嗎?祂必須使用我 所指出的和其他的方法來吸引我們 歸向祂,贏得我們的心。可以這麼 說:為了讓我們聽祂的話,祂必須 從旋風中向我們說話。並不是每個 人都需要旋風,因為我們看到有些
人就像悖逆的馬一樣用腳踢刺,雖 然神懇求他們,祂卻無法贏得任何 人。我們在這些可憐的生靈中看到 多少人,是神用多種方式懲罰過, 用錘子狠狠地敲打過他們的頭,以 至於無論他們的頭多麼堅硬,他 們還是被軟化的?即便如此,他 們仍在不停地咬牙切齒。我們看 到,他們只要一動,就不能不顯 出他們對神充滿了驕傲和悖逆, 並極度蔑視祂。
那麼,神這樣懲罰的每個人都 遠不願意到神那裡去,然而這的確 是祂的意圖。所以,讓我們記住, 不要讓神失望。每當祂降下災禍給 我們的時候,讓我們學會跑到祂那 裡去,好像祂正在用雷聲說話,用 閃電打我們,好叫我們聽祂說話。 讓我們認識到這一點,因而叫我們 的心真正地順服祂,這樣我們就會 在順服祂的過程中完全謙卑自己。 這就是我們在這段經文中必須記住 的。再者,我們要知道,在我們的 時代,雖然神不這樣從天上打雷, 但古時為證實祂的道所賜的一切兆 頭,今天仍要服事我們。今天,當 神的律法傳揚給我們的時候,我們 也必須把出埃及記第十九章所記載 的附在律法上,那裡說律法是神正 式批准的,我們的主賜給律法完全 的權柄,從天上打雷閃電,使空 中迴盪著號角聲(出十九 16 )—— 這一切都是為了使眾人心存敬畏地 接受祂的律法,直到世界的末了。 這處經文也是如此。因為當經文說 神在旋風中出現時,我們必須意識 到,祂是要證實這卷書所包含的內 容。不僅如此,我們還必須把這個 權威擴展到祂的整個話語中。然 後,還要考慮這一點:如果神一開 始是以慈愛的方式呼召我們歸向 祂,最終卻表現得嚴格和嚴厲,我 們就不要覺得奇怪,而應該仔細檢 查我們的生活,看看我們是否順服 了祂。在這樣做的時候,讓我們一 方面承認祂非常明顯的良善,然後 讓我們承認,當祂看到向我們所施 的恩典一無所成的時候,祂確實必 須利用這種替代的方式來贏得我 們。例如,當神要我們歸祂所有, 使我們成為祂的羊群時,祂偶爾會 向我們提供祂的話,而不是給我們 任何苦難。好吧,我們看到這是祂
的旨意,我們同意了。但與此同 時,我們本該因而受益,因祂的良 善而剛強,棄絕我們邪惡的慾望並 忘記世界,以便我們完全獻身於 祂,但我們卻沒有如此。祂容忍了 我們一段時間,但最後,祂看到我 們沒有反應並開始擊打我們。當祂 這樣做的時候,我們確實必須意識 到,祂有充分的理由彷彿從(喻義 方面的)旋風中說話,因為當祂想 要像慈父般以慈祥的方式、滿有恩 典地教導我們時,我們卻不聽祂。
所以,神需要這樣有力地對我們說 話,因為祂看到我們永遠不會靠近 祂,直到祂以那種方式預備我們。
的確,有時祂用簡單的一個字就能 成功,但當祂看到別人不屈服時, 祂就會給他們一些麻煩,一些苦 難。事實上,有很多人如果沒有神 給的某個兆頭,表明祂要懲罰他們 的話,是永遠不會來聽福音,永遠 不會在心裡受到有效的觸動來順 服神。有了這個,當他們意識到 這個世界上只有苦難所造成的悲 慘時,他們雖然不高興,卻不得 不切除他們所喜愛的、先前深深 捲入的事情。
神就是這樣使用各種手段來 吸引人們歸向祂。但我們要常常利 用祂向我們所使用的一切方法。此 外,如果祂不是從旋風中說話, 我們就應該與祂親密無間,讓我們 自己像祂的羊和羊羔一樣受祂的管 治,因為如果祂在我們身上看到一 些悖逆,不管我們喜歡與否,祂都 必須制服我們。如果祂讓我們像脫 韁的駿馬那樣一時狂奔,我們最終 還是會感到祂可怕的威榮,並被它 嚇倒——如果祂真的樂意賜恩給我 們,因為當神以那種方式喚醒我 們,用祂雷鳴般的聲音穿透我們的 心,使我們傷心,那是祂賜給我們 的非凡福分。我要說的是,神並沒 有將這個特權賜給所有人。而且, 當祂用閃電擊殺不信主的人的時 候,就已經太晚了,因為他們已經 沒有希望再歸向祂了。祂呼召他們 來聽他們所受的定罪。所以,當神 要差遣旋風,使我們意識到祂的威 榮,勝過我們肉體的欲望,我們更 要耐心地接受神所賜給我們的這個 幫助。簡而言之,這就是我們在這 段經文中必須記住的。
現在讓我們看看這一節:「誰 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暗昧不 明?你要如勇士束腰;我問你, 你可以指示我。」首先,神在這裡 嘲笑約伯,因為他愛爭論,以為自 己可以通過爭論贏得官司。所以祂 說:「你是誰?」現在,當聖經向 我們指出我們是誰的時候,它就會 把我們徹底粉碎。的確,人們都把 自己看得很重,深信自己擁有崇高 的尊嚴!他們當然可以自視甚高, 但與此同時,神只在他們身上認出 骯髒和惡臭。祂拒絕他們,甚至到 了厭惡他們的地步。這樣,即使我 們是愚蠢的,是如此自負,想像自 己是強大和智慧的,而誇耀自己, 神還是用這句話來粉碎我們,令 我們困惑:「你這個人哪,你是 誰?」(羅九 20 )!就這句話,我 們就好像完全沒有誇耀的理由,因 為我們知道,在我們身上連一丁點 的良善也沒有,在那時候,我們就 不再有任何理由誇口了。
也就是因為這個緣故,神補充 說:「你要如勇士束腰。」換句話 說,「即使你像你所希望的那樣有 能力,並說服自己相信你是一個巨 人,你裝備精良,你從頭到腳都武 裝起來了,那最終你會得到什麼? 如果我和你對抗,可憐的傢伙, 你以為你能活下來嗎?你有什麼優 勢?」那麼,我們在這裡看到了神 的意圖,因為正如我已經說過的, 把自己看得很高,以為我們自己有 什麼可誇耀的,這樣的愚蠢是如此 深地根植於我們內心,要使我們清 楚地認識到我們的不足,從而使我 們沒有任何驕傲和狂妄,是很困難 的。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注意聖 經中一些經文告訴我們,在我們身 上沒有任何有價值的東西。讓我們 好好思考一下它們,因為這不是僅 僅關於世界的一個特定方面,而是 關於整個人類。所以,無論大小, 都要學會慚愧,因為神把他們當作 一個整體來考慮,說,人的智慧不 過是愚拙和虛空,並沒有能力,只
有軟弱,沒有公義,只有不潔和污 穢(林前一 19 )。因為當神這樣說 的時候,祂所說的不是兩三個人, 而是普世的每一個人。所以,從最 偉大的到最渺小的,我們都要學會 謙卑自己,知道我們認為榮耀的一
切,在神面前都只是不光彩的,可 恥的。既然如此,讓我們思考這個 詞:「是誰?」我們不要只把它應 用在約伯身上,而要把它用在一切 必朽的人身上,彷彿我們的主在 說:「什麼?那麼,人不過是一個 易碎的瓦器,一個不過是裝滿污穢 和卑鄙行為的罐子,一個還不如一 無所有的人,會有這樣的魯莽嗎? 在他身上,是否有這樣的莽撞,使 他與我爭辯,想要如此深刻地質問 我?而這一切又會在哪裡結束呢? 人哪,你是誰?」我們看見,保羅 也是這樣用這句話挫挫我們的銳 氣,說:「你這個人哪,你是誰, 竟敢向神強嘴呢?」(羅九 20 )。
人們自以為有一些反對意見可以作 為與神爭論的好理由,問祂為什麼 要毀滅祂所創造的人,祂是如何區 分一個人和另一個人,並且問祂為 什麼沒有理由地呼召一個人得救, 拒絕另一個人。所以,雖然人們很 滿意這樣的反對意見,但保羅否定 了它們,然後說:「啊,人啊,你 是誰,竟敢這樣對神說話?」這 就是我們對於「誰」這個詞必須 注意的地方。」所以,每一個人 每次被驕傲所試探的時候,心裡都 要想:「唉!你是誰?」這不是用 來與我們的同胞以及與那些和我們 平等的人作戰的問題。但是,如果 我們想要冒險去探究神的秘密,如 果我們任由幻想和舌頭自由馳騁, 考慮無關的事情,或反對神和祂的 尊榮,我們就需要想,「唉!我又 是誰呢?」當每個人都進入自己的 內心,考慮到自己的軟弱,從總體 上得出結論,認為自己根本算不了 什麼時,我們就會很好地有自知之 明;我們先前產生的所有這些異想 天開的想法都將歸於烏有;所有那 些同樣的幻想都將被束縛和囚禁, 這將在以後更充分地宣告。
現在,值得注意的是,經文補 充說:「你要如勇士束腰。」這句 話的意思是,當整個世界都聚集起 軍隊,部署他們,這是一項毫無意 義的事業。就是因為這個緣故,神 要約伯裝備自己,穿戴全副軍裝, 像巨人一樣武裝起來,像世界上 最有能力的人一樣武裝起來。他用 這些話更好地表達了我所說過的, 就是說,如果有人在聖經中受到譴
責,那就不僅僅局限於那些平庸的 人,那些可鄙的、沒有威望和尊嚴 的人,而是延伸到最偉大的人,甚 至那些到達最高諸天的人。所以, 用這種方法,即使人們認為自身有 一些值得尊敬的東西,他們也要認 識到,以神的標準來看,那根本算
不上什麼。例如,有些人在與鄰居 的比較中更勝一籌,會對自己產生
一些看法,並對自己感到滿意。當
一個人被認為有學問、有原則、有 良好的聲譽時,他就會受到那些不 具備同樣品質的人高度尊重。這樣 的人會很富有;人們認為他將被賦 予偉大而值得稱讚的美德。因此, 這確實可以使我們的心感到高興, 並引導我們這些具有這種特殊美德 的人高度評價自己。但是當我們靠 近神的時候,這一切都必須消失。 因此,沒有一個人是良善或強大 的,是有一丁點美德的。這裡不再 有任何聖潔,不再有任何智慧,根 本不再有任何東西。所以,一言以 蔽之,讓整個世界知道,它的武器 對神沒有任何優勢,而我們必須被 徹底摧毀,神必須倒空我們,在我 們身上不留下一滴美德,除了我們 從祂那裡得到的,彷彿是我們從祂 那裡借來的,知道一切都來自祂純 粹的善良。因此,我們現在明白了 「勇士」這個詞的意義,它的意思 是,我們所擁有的某些特殊的美 德,絕不能成為我們在神面前炫耀 驕傲的理由。
此外,這裡還說,約伯「用無 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
這樣,神宣佈,既然我們必須處理 祂的秘密,如果我們要冷靜地對待 所有的恐懼,我們就必須確實考慮 自己,因為神用「旨意」(《欽定 本》作「籌算」)這個詞,用意 是要包括約伯所談論的那些高尚的 事情。我們當然能夠討論許多瑣碎
的事情,並且用很少的知識來討論 它們。好吧,我們的討論將是空洞 的,沒有任何目的,但仍然不會沾 染褻瀆,也不會玷污神的名。但 是,當我們開始談論救恩的教義, 當我們開始談論神的工作,當我們 討論祂的護理和祂的旨意,這時就 不應該不經思考就著手進行,因為 沒有知識,我們會把我們的計劃與 祂的籌算混淆起來。因此,我們明
白了神為什麼斥責約伯。那是因為 他太急於談論他無法理解的事情。
因為即使他有非凡的恩賜,他始終 還是應該謙卑,承認自己的軟弱; 當他的理解能力已經到了極限,當 他不知道如何看待神的判斷時,當 他感到困惑,當他想到自己思想的 局限,意識到自己必死的時候,他 應該總是克制自己,承認自己的弱 點,說:「唉!我是完全無知和愚 蠢的。」與此同時,他也應該考慮 到神那深不可測的威榮和祂那無法 測透的籌算。這樣做應該會使他謙 卑。但他都沒有做到。所以,雖然 他沒有偏離窄路,總是對準真正的 目標,但我們看到,他仍然受到神 親口的責備。
這段經文的用意是要告誡我 們,神要我們敬畏祂的大奧秘,敬 畏與祂屬天國度有關的事。如果我 們討論關乎我們的事情,那麼,我 們不需要非常精確,因為它們涉及 屬地的事物,這些事物會過去。但 當我們談論神、祂的作為、祂的真 理、祂話語中所包含的事物時,我 們就應當懷著顧慮不安的心情來處 理這件事;我們不可張口把我們所 猜想的每件事都噴出來,甚至也不 可過於好奇而去問那些與我們無 關、我們不該問的事。我們倒要謹 守心意,管住舌頭。為什麼?因為 這是神的籌算。也就是說,這樣的 事對我們來說太隱晦、太崇高了。 因此,除非神出於祂純粹的良善, 願意教導我們,否則我們千萬不要 以為我們能達到這些境界。我們向 神祈禱,希望這種做法得到廣泛的 實踐,因為那樣我們就不會有今天 世界上到處存在的衝突。但是什 麼?我們看到,很少有人被神的威 榮感動。當我們談論神的話,包括 我們救恩的教義和全部的聖經時, 每個人都是隨口說出的。如果他們 討論一根大頭針上能有多少個天使 跳舞,他們就會把刮到的所有東西 都說出來。他們所談論的事情是超 出了人類理解力的。很明顯,神極 崇高的奧秘應該令我們驚奇、喜 悅,我們應該以極其嚴肅的態度來 敬重它們;但我們卻更大膽地去處 理它。我告訴你,我們喋喋不休地 談論它們,比一些人談論微不足道 的訴訟或我不知道的什麼事情更加
大膽。為什麼呢?無非是因為人們 沒有考慮到神向我們隱藏和模糊了 祂的籌算,並在聖經中啟示了祂的 旨意,是我們必須順服的。一方 面,我們看到羅馬教宗,他們褻瀆 神,顛倒、偽造、墮落和腐化整本 聖經,結果是他們完全沒有付出任 何代價,嘲笑神和祂的整個話語。 為什麼?因為他們從未品味過「籌 算」這個詞的含義。你必看見我們 中間有醉酒的人,他們想要讓神屈 服於他們的幻想。即使他們是世界 上最有能力的人,像任何人那樣熟 悉聖經,他們也仍然會得出這樣的 結論:神的籌算超越我們之上。但 他們完全是愚蠢而野蠻的。他們沒 有知識,也沒有理性。他們像喝醉 了酒的豬一樣跌跌撞撞,他們還想 當神學家,擁有這樣的控制力,如 果在我們這個時代有人相信他們, 他們就必定會制定和建構出一個全 新的福音。因此,讓我們記住我們 在這裡所看到的,也就是,當我們 談論神時,我們不能隨意談論和喋 喋不休地談論我們認為對的,而是 要認識到祂已經在聖經中向我們啟 示了的籌算,無論大小,我們都必 須順服和尊重它。就是因為這個緣 故,聖經才說到「無知的言語」。
所以,神在這裡指出,每當 我們談論祂和祂的工作時,我們談 論的是「籌算」(《和合本》作 「旨意」),一個崇高的教義。另 一方面,我們將能夠提出並且在頭 腦中能夠想出的,除了「無知的言 語」,還有什麼呢?正如詩篇所說 的,如果把人放在天平上,就會 發現他們比空氣還輕(詩六十二 9 )。此外,我們必須仔細注意這 教導,就是在我們裡面找不到知 識;除了神已經教導了我們的,沒 有恩典可以讓我們知道如何處理神 的工作。如果我們被神的靈和祂的 話引導,我們就會這樣有智慧。但 是,如果我們沒有在神的話中找到 我們想要知道的東西,就讓我們意 識到,我們必須對它保持無知,並 且隨後對它緘口不言,因為我們若 說了一句話,那一刻我們就是在無 知識地說話——我們就是在說謊。 這就是神在這裡對約伯提出的指 控。
祂說:「回答我所有的問題。
你若有理解力,讓我也理解我想知 道關乎你的事情」(《和合本》作 「我問你,你可以指示我。⋯⋯你 若有聰明,只管說吧!」)。在這 裡,神繼續嘲笑人類愚蠢的傲慢, 因為他們自以為很聰明,可以和神 爭論,在祂的水準上辯論。所以, 祂是在說:「好吧,照你自己認為 的,你確實很有能力,當你說話 時,我給你留下了廣闊的空間,但 必須輪到我了。當我對你說幾句話 的時候,你要回答我,你就會清楚 地看到你的錯誤。」人為什麼那麼 厚顏無恥,竟愚蠢地站在神的對立 面?那是因為他們肆無忌憚地發 言,站在舞臺中央,認為神無法反 駁。這是神給我們的艱難功課,要 我們克服愚蠢的魯莽。這個功課就 是,我們必須思考祂會問我們什 麼。如果神開始問我們,我們會說 什麼呢?如果我們記得這一點, 哦,我們肯定會完全不情願。即使 我們的頭腦渴望戰鬥,以為我們可 以打敗整個世界,可以說我們也會 有自知之明,這樣我們就可以簡單 地遵循我們的主所指示我們的,只 要我們能夠說:「唉!如果我們出 現在神面前,祂難道沒有發言權 嗎?祂難道沒有權柄和能力來質問
The BOOK of JOB
我們嗎?我們要怎麼回答祂呢?」 那麼,這就是我們必須結束的地方 了。如果我們想從這段經文中獲得 正確的教導,我們就必須記住這一 點。因此,如果我們太著急想要說 話,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天生的惡 習是在我們不該說的話上插嘴, 那就讓我們學著勒住我們的舌頭 吧。對於自己一無所知的事情,為 什麼我們總是必須說點什麼呢? 那是因為我們認為我們更應該主動 發言,而不是回答神。因為,對於 必朽的人來說,這難道不是對自然 秩序的扭曲嗎?他根本算不了什 麼,卻要走在創造他的主前面,在 神保持沉默的時候,讓自己的聲音 被祂聽見。我們會得到什麼呢?即 便如此,我們每次向神發怨言的時 候,就是這樣做的,我們不加思索 地把祂的話撕碎,說:「我是這樣 想的。」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除非我們想要使神默不作聲,而不 是要聽祂說話。這難道不是純粹的 瘋狂嗎?所以,為了糾正我們的傲 慢,讓我們學會不要妄自尊大地回 應我們的神,要知道,當我們來到 祂面前時,祂將有權柄檢驗我們, 確實是按祂所願意的,而不是按我 們的願望,不是按我們的喜歡。當
這本約伯記註釋依循新國際舊約聖經註釋系列的傳 統,基於徹底的學術研究,提供最新的福音派註釋。 這卷書的語言、文本、與神學不單是舊約聖經最引 人入勝的部分,也是最難以掌握的部分,夏德黎小 心謹慎地探討它。
祂使我們啞口無言,開始說話的時 候,我們就不僅是狼狽了。為什 麼?神能問我們什麼呢?關於那些 向我們隱藏、我們所有人的思想都 無法告訴我們的事情。神就是要帶 我們去這個地方,讓我們看到我們 的愚蠢和瘋狂的臆斷。因此,既然 神比我們有更多這樣的問題,並且 能叫我們面對令我們狼狽不堪的問 題,那就讓我們學會謙卑,這樣就 能教導我們認識祂。當我們被教導 的時候,願祂引導我們在這世界的 黑暗中思考祂的光。同時,我們也 要學會隨時、隨事地事奉祂,敬拜 祂。因為我們在神的學校裡確實是 這樣成長的。當我們學會尊祂為 大,把這樣的榮耀歸給祂,以致我 們發現一切從祂而來的都美好的時 候,就會如此了。與此同時,我們 也應當被勸導,要對自己不滿意, 好讓我們急忙到祂那裡去尋找我們 所缺乏的良善。在這方面,願祂喜 悅藉著祂的聖靈引導我們,使我們 充滿祂的榮耀,這樣就有可誇的 了,不是誇我們自己,而是唯獨指 著祂誇口。
現在,讓我們在我們滿有恩典 的神面前俯伏⋯⋯。
John E. Hartley
「熟悉學術界,福音派(雖然未必總是照著傳統含義)、令人深思、徹底、可以認為是最好的!」
「研究約伯記的一個重大貢獻,因為它檢視這卷書的所有面向。⋯⋯其進路屬於堅定的福音派,透徹研究。」
「近年最佳的註釋書之一。」
「全面、詳細、出色研究、有理有據。對研究約伯記的一個傑出貢獻。」
Handbook on the Wisdom Books and Psalms
作者◆艾斯提斯 譯者◆金繼宇 總校訂◆潘秋松
——戈登(Robert P. Gordon)
「在這本手冊中,艾斯提斯牽著讀者的手,帶領他們研讀舊約聖經中幾本難懂的書卷。導論的部分為它 們的內容提供了出色的定向和恰當的研讀方針,而註釋的部分解釋了聖經作者們的思路,這很重要,因 為那些思路有時看來似乎中斷。艾斯提斯的文筆流暢,並在他的論述中讓我們看到,他對近代聖經學術 有廣泛的涉獵。這是頂級的參考書,任何人都可以從中得益。」
戈登(Robert P. Gordon)
劍橋大學希伯來文欽定教授(Regius Professor of Hebrew,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麥種聖經註釋旨在出版最高素質的聖經學 術成就。無論是在聖經經文本身,還是在 相關學術著作上,每位作者都表現出專業 水平,每本註釋書都體現了作者廣泛的閱 讀、以及仔細而成熟的思考。整體來說, 本系列的精神在於它的博採眾長,每位作 者都從各種有幫助的來源搜集釋經的洞見, 並將這些洞見融合到自己對聖經書卷的解 釋中。本系列使用了聖經學術界最近的創 新方法,也希望在論調上達到和平共處的 目的,以公平的眼光總結並評論有影響力 的觀點,同時也捍衛自己的觀點。首先是
「頂級的參考書,任何人都可以從中得益。」
◆ ◆
「我被牢牢吸引住了。收到郵件裡的書籍,我從來沒有坐下來一口氣閱讀任何一本的 六十頁。但我無法停止——無法停止閱讀《審判、救恩、神的榮耀》,也無法停止為之 歡欣鼓舞。這是愛德華滋想要寫的那種救贖歷史的概覽。這就是我希望寫的東西。」
—— 約翰·派博(John Piper) 著有《活出熱情》、《神在講道中居首位》等
「作為聖經的讀者,我們渴望了解整本聖經的信息。我們不想見樹不見林。遺憾的是, 很少有書能幫助我們忠於神的全部旨意。那麼,閱讀漢密爾頓這本書是多麼愉悅,其中 展開了聖經的故事情節。漢密爾頓正確地看到神的榮耀處於聖經記錄的中心,仔細關注 聖經文本,證明神在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中居首位。學者、學生和一般信徒都將從閱讀 這部作品中獲益,指導我們的思想、活潑我們的心靈,並激發我們的順服。 」
—— 史瑞納(Thomas R. Schreiner) 著有《史瑞納新約神學》等
「一般來說,這個時代不再持守任何核心,漢密爾頓卻有力地證明了聖經神學有一個核 心,也就是陶德(C. H. Dodd)所說的聖經歷史的『兩拍節奏』:救恩藉著審判而來。 漢密爾頓在聖經每一卷書中都找到這個主題,並論證說這就是神終極目的的脈動:彰顯 祂自己的榮耀。在兼顧經文的統一性和多樣性上,漢密爾頓的著作無疑代表了聖經神學 的最高水準。」
—— 范浩沙(Kevin Vanhoozer) 著有《牧師——公眾神學家》等
「漢密爾頓這部作品以救恩和審判這兩個重要主題為核心,為如何將聖經神學的主題研 究法應用到整部聖經作了出色的示範。在這兩方面——邀請人思想聖經真理,以及為如 何能最好地闡釋新舊約聖經的統一性提供對話的機會——本書應該受到熱烈歡迎。」
—— 亞歷山大(Desmond Alexander) 著有《聖經神學導論》等
「漢密爾頓深刻的分析和思考為我們提供了對聖經經文的許多洞見。雖然你可能不會同 意他的所有結論,但是當你和他一同走過這趟旅程之後,絕對會對神的威嚴和榮耀有更 強烈的感受。這不是一條死胡同,而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 鄧普斯特(Stephen Dempster) 著有《王權與王朝》
James M. Hamilton, Jr. 美南浸信會神學院(THE SOUTH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哲學博士。自 2008 年至今,擔任該校聖經神學教職。 在此之前,漢密爾頓曾在美西南浸信會神學院休士頓校區擔任聖 經研究助理教授,並且是救贖主浸信會(BAPTIST CHURCH OF THE REDEEMER)的講道牧師。除本書外,他還撰寫了許多書 籍與學術文章。他目前亦兼任建伍浸信會(KENWOOD BAPTIST CHURCH)的講道牧師。
1. 在本章中,畢淩思分享了 他最初的癌症診斷結果,以及由此 引發的信仰問題。他曾表示:「在 許多方面,本書就是我最初這種努 力的進深,是分享、探求和見證, 怎 麽 因著癌症將三一神的戲劇與我 那痛苦而迷失的故事交匯在一起 的」( 18 頁)。在你的生命中,是 否有經歷過極度痛苦或迷失的時 刻?如果有,你在哪裏遇見了神? 承認神大過你所面臨的任何試煉, 這意味著甚麽?
2. 畢淩思談到,神是如何在 狹窄的網羅之地開闢出「寬闊之 處」(詩三十一 8 )的( 19 頁)。 在你自己的生命中,倘若狹窄的網 羅之地變成「寬闊之處」,那會是 怎樣的?神可以如何成就這事?
3. 畢淩思評論說,「美國 夢」的願景往往包含了我們有權活 得長久的信念。他反而建議,應該 將 每一天 都當作恩賜來活。我們在 哪些方面將「美國夢」的期盼與福 音混淆了?我們又該如何切實地將 生命當作恩賜來活?
4. 在第一章的結尾,畢淩思 提醒我們,我們難免一死,同時要 意識到,在基督裏,死亡並沒有最 終决定權。然而,死亡的確掌握有 限的統治權。你如何面對死亡有限 但 强 大的掌權所帶來的痛苦?這是
否使你將憤怒和悲傷帶到神面前? 為甚 麽 ?如果你已經帶到神面前, 你是如何做到的?
重新認識聖言
大聲朗讀詩篇一三○篇。你注 意到詩篇作者在這首詩篇中是如何 親近神的?在讀這首詩篇時,你感 受到怎樣的情緒?在我們把各種情 緒(悲傷、悔恨、不滿)帶到立約 之神面前時,像這樣的詩篇可能以 何種方式成為我們的良伴?
第2章 釐清疑點
1. 在本章中,畢淩思從診斷 結果令他失望的時刻開頭,提到他 將不得不與他的禱告小組分享:他 們的禱告並未以所期望的方式得到 回應。你能想到某次你的禱告沒有 得到回應,或者回應的方式與你想 要的不同嗎?這如何影響了你的信 仰之旅?
2. 「我記得在確診後不久, 是怎樣竭盡全力要為自己的多發性 骨髓瘤尋找一個『原因』。它直覺地 成為一個緊迫的問題。我做了甚 麽 『招惹』這病?」(47頁)。畢淩思指 出,有時受苦是我們行動的結果, 但很多時候並非如此。你曾在哪些 情 况 下受到試探而將受苦解釋為神 的「報應」?在對悲劇發生的原因 沒有答案時,我們該怎麽辦?
3. 「詩篇中哀歌和怨詞的作者 時常為自己質問神,多方引用神的 應許,以此抱怨⋯⋯」( 39 頁)。 你曾做過類似的事嗎?你願意和詩 篇作者一起這樣做嗎?為甚 麽 ?在 「質問神」時,你會引用神的哪些 應許?
4. 許多基督徒試圖解釋 為甚 麽 神容許世上出現可怕的惡;一 位充滿愛和大能的神怎 麽 會許可世 上明顯的無意義之惡?論及惡的問 題,畢淩思寫道:「聖經 的確 論到 這個問題,而神的回答—正如在約 伯記中所言—是人類對於惡的問題 沒有答案,並且我們不應該宣稱我 們有答案。它應該保留在未能解答 的問題之一,好讓我們繼續在禱告 中尋求,也在我們的生命中回應這 個世界的苦難」( 42 頁)。你接受
畢淩思的說法嗎?放棄尋找「 理 由 」的任務,同時將其作為未能解 答的問題,繼續影響我們為何祈禱 和如何祈禱,這意味著甚麽?
重新認識聖言
大聲朗讀約翰福音六章 60 ∼ 69 節,然後重讀第56-59頁,默想耶穌 和祂的門徒之間的交通。耶穌是我 們的養分,祂是「神的聖者」,對 你來說,承認和活出這一真理意味 著甚 麽 ?轉向耶穌基督的神尋求養 分,而不是向我們文化中方便的、 自我安慰的神明尋求,這對你有何 影響?
在基督裏與絕症交鋒 討論和反思問題
1. 畢淩思藉著禱讀詩篇來緩 解他的痛苦。在你的生命中,聖經 是否曾在身體上或情感上醫治了你 的創傷?聖靈是如何藉著聖經動工 的?以這種方式經歷神的話語是怎 樣的感受?
2. 在第 69-70 頁,畢淩思討論 了教會趨向於跳過哀歌詩篇,以進 到「更歡樂」的詩篇。在公 衆 敬拜 中,你是否有過唱哀歌的經歷?那 是怎樣的經歷?當我們一起在神面 前或讀或唱哀歌時,會開 啓 甚 麽 樣 的空間?
3. 關於這一點,畢淩思寫 道:「所傳遞的訊息會是,『如 果你想融入,首先整理好你的情 緒,好讓你變得積極,然後再來敬 拜』」( 70 頁)。你的敬拜社群 是否以某種方式傳遞了這樣的訊息 (即使是在不經意間)?我們如何 才能在敬拜中迎接破碎?
4. 畢淩思提出的理由是,從 聖經來看,哀歌不僅是基督徒可以 接受的,而且它實際上就是讚美神 的舉動(75-80頁)。我們都知道,抱 怨可能源於自憐或自戀。是甚 麽 使 聖經中的哀歌截然不同?我們如何 分辨以忠信的方式哀歎的道路呢?
5. 畢淩思說,「其中的認信 ( conviction ),就是神作為與人 立約之主,祂的一切行動都信守在 此聖約之愛中,這一點正對準了整 卷詩篇的神學核心」( 82 頁)。
因此,各種類型的詩篇(感恩詩、 哀歌等)都把焦點放在神的聖約應 許上。當你將詩篇作為自己的禱告 時,該焦點如何闡明其意義?
重新認識聖言
大聲朗讀詩篇十三篇,這首詩 篇在第73-75頁分析過。然後,再讀 一遍,與詩篇作者一起呼求主的同 在,陳明怨言及祈求,並以信靠的 宣告來結束。你把哪些怨言和祈求 帶到了神的面前?這些與最後信靠 立約之主的宣告有何關係?
1. 「如果我是因為信心不 足而沒有得到醫治的呢?」( 89 頁)。你或你所愛的人是否曾對此 感到疑惑?如果一個基督徒來找你 諮詢這個問題,你會如何回應?
2. 畢淩思認為,哀歌詩篇完 全依賴於對神王權和主權的大膽信 念。這些詩篇敢於讓神在危機中負 起責任(91-96頁)。我們的禱告如何 反映出我們對神主權的信念?是否在 某些情 况 下,我們說相信神是王, 卻沒有在禱告中表現出這種認信?
3. 神護理的奧秘可能被宿命
論——即相信每一事件都是直接從 神而來——所扭曲,這就破壞了哀 歌的作法。我們會在哪些方面受到 試探,雖然承認神的王權,卻忘記 了神是藉由人和藥物等媒介來工作 的?我們有時是否會忘記,儘管神是 王,但祂的國度還沒有完全降臨?
4. 畢淩思概述了古典基督教 護理教義的關鍵要素如何避免宿命 論和自然神論,後者認為,發生悲 劇時,神遙不可及,袖手旁觀。你 覺得標異(distinctions)——例如區 分神「主動的」旨意和「許可的」 旨意——會有幫助嗎?從這種對神 在世上的能力進行區分的進路中, 你看到了甚麽個人意義?
重新認識聖言 閱讀馬太福音十章16-31節,然 後回顧第 108-110 頁的默想。在馬太 福音十章29-31節,耶穌的應許究竟 是甚 麽 ?這對當今神的子民有甚麽 意義?
第5章 參與抵抗
1. 在本章中,畢淩思探討了 基督的國度何以「已然」降臨但 又「尚未」完全實現。這如何幫助 我們理解基督徒生命中的喜樂和悲 傷?這對基督徒在當今世界中的見 證有何意義?
2. 在第 125 126 頁,畢淩思
將尼采從無神論的角度批判基督教 的哀憐與近期的社會學研究聯繫起 來,這些研究表明,當代西方文化 缺乏同理心,且越發自戀。是甚 麽 文化力量削弱了我們「換位思考」
的能力?以哀歌詩篇來禱告,在哪 些方面可以成為教會的一種反向形 塑(counterformation)的形式?
3. 世界在神的手中。然而, 「神美好創造的腐化,是祂所恨惡 的。神恨惡罪。神恨惡虐待。我們 也應該如此」( 130 頁)。基督徒 如何將對神護理的信靠與積極的信 仰結合起來,堅决反對不義和其他 形式的罪?當罪和不義遠非我們自 己的行動所能控制或改變時,我們 為何還要費心去做這件事?
4. 在本章的最後幾頁,畢 淩思將「相信信心本身」( faith in faith )與「相信神」( faith in God )進行了對比。這裏的區別是 甚 麽 ?單單擁有「信心本身」會有 甚麽風險?
重新認識聖言
閱讀詩篇一四○篇,注意詩 篇作者與第五章所探討的相同主題 在交鋒。從這首詩篇所用的特殊措 辭中,你注意到關於詩篇作者的甚 麽 方面?詩篇作者信心的本質是甚 麽?把這首詩篇再禱讀一遍。
第6章 死亡:在神的故事中和在 教會中
1. 在本章的開頭,畢淩思帶 我們回顧了幾個滿有喜樂的時刻: 他結婚的日子、他兒子的出生以及 他女兒的收養。但伴隨著這種喜樂 而來的是對死亡和生命脆弱的 潜 在 意識。你曾有過畢淩思所描述的那 種時刻嗎?為何喜樂和必死的意識 有時會交織在一起?
2. 在第 150 頁,畢淩思提出 了一個思想實驗。「想一想:如 果你 知道 你只能再活五年,你會怎 樣活?現在換個角度想像一下,你 知道 你會再活三十年。在第二種景 况 中,你如何生活的故事情節會不 會有所不同呢?」討論一下這些問 題。然後思想:我們不知道自己何 時會死,這對我們在神面前的生活 意味著甚麽?
3. 在第 155 頁,畢淩思寫道: 「我的腹部滿是瘀青——藍色、黃 色、紅色、黑色。⋯⋯我每天都
第4章 向全能的神哀歎
從身體得到提醒當前『死亡的掌 權』。但是感謝歸給神,我不只活 在死亡的掌權當中,也藉著盼望活 在神的應許中。」在你的生命中, 有甚 麽 死亡掌權的有形記號?又有 甚 麽 對神的應許(羅六 8 ∼ 9 )抱有 盼望的有形記號?公衆敬拜能在甚 麽方面提供神的應許的有形記號?
4. 在否定死亡的文化中,當 代教會能用哪些方式為復活的盼望 提供清楚的見證?教會的見證是如 何或因何而混亂,需要進一步澄清 和完善?
重新認識聖言
根據第162-165頁,我們如何才 能開始放下「書寫自己的故事」的 本能,讓神來完成整個故事?閱讀 詩篇二十七篇,反思詩篇作者的掙 扎和盼望。然後和詩篇作者一起禱 讀詩篇二十七篇,把你對生與死的 盼望帶到神面前。
第7章
求醫治的禱告和為神的 國禱告
1. 為罹患絕症的人祈禱意味 著甚 麽 ?「絕症」這個詞應該出現 在基督徒的詞彙表裏嗎?為甚麽?
2. 在本章的開頭,畢淩思解 釋說,他希望公 衆 祈禱會更多的 是關於 深度緩解 ,而不是 完全治 愈 ( 169 頁)。你如何回應這一請 求?這種區分有用嗎?為甚麽?
3. 畢淩思斷言說,雖然神完 全有能力醫治,我們也應該為醫治 而禱告,但「缺乏耐心地求『立即 痊愈』的禱告似乎讓我不知所措, 而不是在哀歌、祈求和感恩之中將 它帶到主面前」(174-175頁)。對 你來說,接受醫治的祈禱是甚 麽 感 覺?畢淩思建議,當有持續的損害 時,醫治的祈禱與哀歌式祈禱應雙 管齊下,你怎麽看?
4. 在第 176 頁,畢淩思問道: 「我們是相信神,還是相信『禱告 的力量』?」你能想到甚 麽 時候你 更依靠自己的禱告行為,而不是依 靠神?為何這種差異很重要?
5. 「我們應當祈禱求醫治。
但是當我們哀歎並祈求時,我們不
應該在求醫治之際抗拒我們救主慈 愛和十架樣式的路徑,而是要我們 去順應它」( 192 頁)。在十字架 的道路上祈求醫治,對我們來說意 味著甚麽?
重新認識聖言 用主禱文祈禱。回顧本章最後 一段,反思國度藉著耶穌降臨的特 別方式。據此,再次以主禱文祈禱。
第8章 身處幽谷
1. 在約翰福音六章 53 節,耶
穌對祂的門徒說:「我實實在在 地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 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 你們裏面。』」畢淩思對此評論 說:「我們以基督為食,居住在這 位醫治者裏面」( 199 頁)。在基 督——生命和醫治的源頭——裏面找 到我們的養分,這意味著甚 麽 ?這 與我們為疾病「尋求醫治」的常見 訴求相比,如何呈現出不同的醫治 願景?
2. 在第 205 頁,畢淩思提及 一位同事的話:「我真希望得病 的是我而不是你。」畢淩思深深地 感激這種情感,但後來指出了成為 別人救贖者的局限性。正如他的腫 瘤科護士所說:「我不能替他們得 癌症」( 206 頁)。成為救主的大 使,預嘗即將降臨的國度,但又承 認我們並非救贖者,這意味著甚 麽 ?你在甚 麽 情 况 下受到試探,要 充當他人的救贖者而不是基督的大 使?把教會說成是在這世上「基督 的手和脚」,這會有甚麽危險?
3. 在第 214 頁,畢淩思引入
了「嫁接」的類比,來描述基督吸 引我們進入祂的方式:「我們在基
督裏領受了饒恕和新生命。這不是 因為我們足 够 努力而順利完成『嫁 接』。而是因為藉著聖靈,我們 得以因信與基督聯合」( 214-215 頁)。領受饒恕和新生命這份禮物 有甚 麽 意義?若不嫁接上基督就 「沒有生命」( 215 頁),這樣說
是甚麽意思?
重新認識聖言
嫁接上基督,如同把一根枝 條嫁接到一棵植物上,這意味著甚 麽 ?以祈禱的心讀約翰福音十五章 1 ∼ 15 節。反思住在基督裏賦予生 命的本質:離了祂,我們就不能結 果子。
1. 在本章的開頭,畢淩思分 享了他緩解期的開始。他很感恩, 但令他驚訝的是,「最深的悲傷 卻在這一好消息之後向我襲來」 ( 219 頁)。你是否經歷過感激之 情和極度悲痛並存的時候?
2. 在本章中,畢淩思探討 了一種被稱為「神的不動情性」 ( divine impassibility )的神學教 義。他探究的核心是,當耶穌基督 在十字架上哀歎「我的神,我的 神!為甚 麽 離棄我?」時,這意味 著甚 麽 ?畢淩思聲稱,當我們斷言 神不動情時,我們並非自己痛苦中 的先驅,因為神在基督裏背負了我 們人類的痛苦,以便將其消除淨 盡,並醫治我們( 225 頁)。當我 們受苦時,神在基督裏為我們的緣 故背負了 身體上的 、 人類的痛苦 , 這意味著甚 麽 ?神在基督裏背負了 身體上的痛苦,這對你自己的生命 意味著甚麽?
3. 在第 228-233 頁,畢淩思將 對神的不動情性的誤解與聖經中不 動情性的教義進行了對比。在這段 敘述中,有甚 麽 令你驚訝的?對於 以這種方式理解聖經中的神,你有 甚麽希望或保留意見?
4. 在第 235 頁,畢淩思寫道: 「神與人類的痛苦、憂傷和苦難認 同。但是我們的盼望並不是神會像 我們一樣被苦難所壓倒。我們之 所以有盼望,是因為神已經在基督 裏承受了人類的苦難和死亡,好 叫它們終極的毒刺被廢去。」神認 同人類的苦難——卻不被苦難所壓 倒——與我們在苦難中對神的盼望 有何關係?這與我們對今生盡頭痛 苦的懼怕有何關係?這與我們對復 活生命——其中「不再有死亡,也 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 啓 二十一4)——的盼望有何關係?
10 喜唱哀歌 重新認識聖言
在記念耶穌自己也照著詩篇禱 告的同時,以祈禱的心讀整個詩篇 二十二篇。基督在十字架上以這首 詩篇的開頭來禱告,對我們意味著甚 麽?考慮到這一點,這首詩篇的其餘 部分有何引人注目之處?沉浸在這 首詩篇及其哀歎所帶出的盼望中。
1. 「在生和死兩者之中,我 的身體、靈魂都不屬於我自己, 卻是屬於我信實的救主耶穌基督」
( 247 頁)。為何《海德堡要理問 答》中的這些話對畢淩思的希望神 學如此重要?
2. 畢淩思認為,對於基督徒 來說,此時此地的生活意味著:既 要為神的應許和諸多恩賜而喜樂, 又要 為事情不盡如人意而哀歎。在 基督徒的生活中,預料會既時常喜 樂,又時常哀歎,這意味著甚 麽 ?
在會 衆 的共同生活中,喜樂有時,哀 歎有時,這對他們又意味著甚 麽?
3. 「我們不能把神的工作强 行納入我們的日程表,納入我們的 教會、學院和神學院的十年和二十 年的目標。我們藉著聖靈與基督聯 合,蒙恩成為天父的兒女,只能尋 求參與永恒的神正在進行的工作」
( 264 頁)。對我們當中許多人來 說,我們的生活是根據所預期未來 的計劃作出安排的——包括我們在 日曆上每一天的計劃。那 麽 這也是 理所當然的:我們需要為神的目的 規劃和管理我們的生活。然而,既 然我們的生命在永恒的神面前不過 是「一口氣」(詩一四四 4 ),當 制定這些計劃時,我們如何認識到 作為人類的嚴重局限性?我們如何 才能尋求參與神正在進行的工作, 而非假設神的工作始於並終於我們 或我們這一代基督徒?
4. 當基督的國度完全降臨 時,我們現今所有問題都會有答案 嗎?畢淩思寫道:「雖然聖經見 證了神到最後使一切事情都得到糾 正,但聖經並未應許說,那些在榮 耀中復活的人將會知道我們現今所 有問題的答案」( 271 頁)。你認
為畢淩思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如何? 你是否可以接受可能永遠不知道這 些難題的答案?為甚麽? 5. 「我們的生命就是在耶穌 基督裏被尋見,這帶來的安慰和盼 望將永不『完結』」( 270 頁)。 畢淩思對最後「篇章」的盼望以耶 穌基督為核心,這篇章不是由我們 自己來寫的。末了的救贖的願景以 耶穌為核心,這有甚 麽 意義?在你 現在與基督相交的經歷中,這個盼 望對你意味著甚麽?
「我不屬於我自己」
重新認識聖言
反思一下你對 《喜唱哀歌》 的 投入程度,閱讀詩篇三十一篇。你 在哪些方面與詩篇作者一起再度歡 喜?又在哪些方面一起以新的方式 哀歎?耶穌基督作為這幕戲劇最後 篇章的主角,與這一切有何關係? 最後,將詩篇三十一篇作為一個盼 望的禱告來讀,這盼望在於不斷的 哀歎、喜樂和祈求之中。
神用四章的講論(三十八∼四十一章)來強調神在創造世界之工上的絕 對自由,還有神的觀點與人的理解之間的巨大距離。神並沒有解釋為甚
麼苦難會臨到約伯或普遍的人類。即使到約伯記全書的結尾,我們這些 讀者也沒有得到答案。
然而,神的自由並不是任性的——就連神在旋風中向約伯說話,也 是一種憐憫的恩慈行動。貝奇帖( Carol Bechtel )將它比作「有一點
像愛因斯坦抽出時間來,向他的小獵犬解釋廣義相對論的原理。⋯⋯愛 因斯坦知道,他並不奢求小獵犬能夠懂得真正的解釋。所以,愛因斯坦 給予這隻忠實小獵犬的,是牠需要並且能夠理解的,事實上就是:核實
現狀。他以令人敬佩的耐心說道:『你是一隻小獵犬,我是一個出色的
科學家,我足夠愛你,所以拿出時間進行這番小對話,但你必須知道你 與此是不般配的。』」如果神真的是神,而我們不是,那麼,神告訴我 們,作為受造者,我們的智慧是有限的,這是表明衪的愛和恩典的一個 行動;面對存在我們中間的惡和苦難,我們可以、也應該哀歎。但只有 神有神的眼界,才能回答為何允許這些事的發生。
摘錄自畢凌思著,李永卓譯,《喜唱哀歌》,49-50頁
就在學術前景如黎明的光之際,畢凌思卻在三十 九歲時被診斷出罹患一種罕見的血癌。確診後, 他開始與我們在危機中面對的神學難題較力:為 什麼是我?為什麼是現在?在這一切遭遇之中, 神在哪裡?《喜唱哀歌》極富表現力地分享了畢 凌思的癌症之旅,以及他在其間的掙扎,和他對 神的護理、哀歌與在基督裡的生命所進行的反思 ,疾病為他的思考投下了新的亮光。他沒有停留 在給出簡單的答案上,而是朝向神的應許裡的盼 望前行。這盼望表現為祈禱、哀歌和感恩,對不 義做出富同情心的抗議,即使在傷損中依然可以 歡歡喜喜地投入生活。
正如整本聖經一樣,詩篇反映了我們與造物主的關係以及祂為拯救 我們所做的一切。這本簡短而有力的作品中,鍾馬田醫生深入研究 了兩篇特定的詩篇,它們肯定會讓讀者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生活,以 及你對快樂的追求。在這些關於詩篇第一篇和一○七篇的解經講章 中,這位著名的傳道人揭示了快樂和讚美的秘密,並再次忠實地傳 達了神的話語,同時直接對讀者的心說話。
鍾馬田醫生在這兩篇詩篇中正確地指出,整本聖經講述同一個故事、 指向同一個人物。它講述神如何拯救祂所造而被我們毀壞的世界,並 高舉那位完成拯救工作的基督。神在舊約聖經裏以預表和影兒、應許 和預言來啟示祂自己。在新約聖經裏,神在基督裏啟示祂自己,基督 是所有影兒的實體,是所有應許和預言的實現。舊約聖經預告神的拯 救者;新約聖經顯示神的拯救者。因此,鍾馬田經由闡述詩篇第一篇 和一○七篇,精彩有力地指出,雖然我們是深重的罪人,基督卻是偉 大的救主。他一再地強調一個事實:雖然我們的罪孽深重,神的恩典 更長闊高深;儘管我們屢屢犯錯,神潔淨的大能無遠弗屆。
這些講章給我們帶來安慰和盼望。這些信息(相較於當今許多其他的 講道)罕見地結合了沉重與歡欣、深沉與輕快、教義與靈修、理念與 熱情、真理與慈愛。靠著神的恩典,你會發現你為自己的罪流淚,慶 幸自己被赦免,並稱頌神的偉大。這些講章是為了使你感到無助,向 神呼求拯救,並歡慶你罪得赦免。
(1899-1981)
自 1939 年起牧養倫敦威斯敏斯特教會(Westminster Chapel),共三十年之久,每主日早晚講道一次。每周五晚上的查經也 吸引了無數渴慕真道的人。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講道者(之一)。
神學家巴刻(J. I. Packer)稱之為「我所認識最偉大的人」,論及他的講道,巴刻說:「我從未聽過這樣的講道。……帶著電 擊的力量。」聖經學者布魯斯(F. F. Bruce)形容他是「一個徹頭徹尾謙卑的人。他是一個禱告的人,大有能力的傳福音使者, 素質罕見的解經講道家,是最名副其實的神話語的僕人。」當他離世時,斯多得(John R. W. Stott)牧師說:「約三十年來 英國最有能力、最有說服力的聲音現在寂靜下來了。」但感謝神,鍾馬田的許多講章後來整理成書,譯成多國文字,從此世界 各地的信徒均得蒙造就。除此書外,麥種傳道會已經翻譯出版他的經典作品《講道與講道的人》、《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聖 經的偉大教義》;正在翻譯另一些書籍,包括原來一套 14 冊的羅馬書、2 冊的腓立比書等一系列的解經講章。
閱讀 2023/ 01
A Kernel of Wheat Christian Ministries 以神的話塑造神的百姓
發行者:美國麥種傳道會 網 址:https://akow.org https://cn.akow.org
E-mail :akowcm@gmail.com
台灣地區奉獻(匯款):
富邦銀行鼓山分行
帳號:682120001810
戶名:基督教麥種傳道會
劃撥帳號:42309562
戶名:基督教麥種傳道會
其他地區(匯款):
銀行:EverBank NBG
銀行代號:063000225
戶名:A Kernel of Wheat Christian Ministries
帳號:0960002960
信用卡奉獻: https://akow.org/ 如何奉獻
美金支票:
(抬頭請寫AKOWCM)
地址:1423 Maple St. South Pasadena, CA 91030,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