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醫觀 www.bio med vi ews . c o m
2016 生技趨勢觀察 除了電子產業,台灣還剩下什麼?
BioMed 點 有態度有觀點的生技醫療媒體
2016年3月 定贏傳媒 出版發行
開啟就醫新思維
海外醫旅 正夯! 揭密罹癌指數 - BRCA檢測 有癌症遺傳病歷史,別慌! 先做檢測!
SPECIAL REPORT
從醫療到醫美打造
「全方位」照護
未來!實現個 人化精準醫療 了解個體差異 準確對症下藥 好孕新知
產檢大躍進 非侵入性檢測 正流行 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 開啟產前篩檢新時代
特別企劃
不可不重視的 術後防沾黏! 掃一下 ! 立即訂閱電子書 更多有態度的專業訊息帶著走!
2016 海內外學者大聚合
亞洲胞外體 與液態生物檢體 研討會 Exosomes and Liquid Biopsies Asia 2016 2016
4/7
四
4/8
五
2016年亞洲胞外體和液態生物檢體會議將舉行在亞洲的貿易和商業樞紐之一:台灣, 台北。 匯集來自亞洲,歐洲和美國的學者和業界人士,一同研討這個令人關注和興奮的領域研究: 探討胞外體以及利用液態生物檢體技術(LIQUID BIOSPY)開發新的生物標記物如循環核酸,循環胞外體 (EXOSOMES) 和循環腫瘤細胞等(CTCS)。 此會將匯集知名意見領袖,分享在這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以簡報,牆報展示和展覽分享研究人員和相關領 域公司他們目前最先進的技術和產品開發, 希望藉此加速這方面的研究和臨床運用。
會議地點 LOCATION
台北諾富特華航桃園機場飯店HOTEL NOVOTEL TAIPEI TAOYUAN 桃園市大園區航站南路 1-1 號 主辦單位 | SELECTBIO 協辦單位 | GENEONLINE 基因線上 醫 學 會 | 台灣臨床病理檢驗醫學會 贊助及參展機會 SPONSORSHIP AND EXHIBITION OPPORTUNITIES 聯絡窗口 BENNY LIU +886-2-7707-0672 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合作夥伴
CORPORATE SPONSORS
生醫觀點
有態度有觀點的生技醫療媒體
BIOMED
CONTENT
42
產業趨勢|Trend
08
March 有癌症遺傳病歷史,別慌!先做檢測!
2016生技趨勢觀察 除了電子產業,台灣還剩下什麼
56
最後的救命稻草!? 幹細胞的應用與發展
特別企劃|Special Report
12
揭密罹癌指數-BRCA檢測
好孕新知|Pregnancy
從源頭守護健康 楊富智 邱內科核子醫學部主任
14
邱內科暨立人檢驗中心 守護健康半甲子
產檢大躍進 非侵入性檢測正流行 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 開啟產前篩檢新時代
22
醫療大未來!實現個人化精準醫療 18
曾慶豐 台灣基康董事長 了解個體差異 準確對症下藥
32
產檢大未來 侵入性穿刺掰掰! 產前篩檢新技術杜絕感染危機
從醫療到醫美打造「全方位」照護
樂活生命|LOHAS
陳博隆 北秀醫美總監 秀傳 創造世界級醫療環境
26
面對還是逃避 基因檢測的兩難 樂活最重要
36
不可不重視的術後防沾黏! 肚皮上的一小刀、肚子內的大秘密
30
保健新趨勢「氧」生之道正流行 醫學上的「神救援」也能作為保健!
46 開啟就醫新思維-海外醫旅正夯! 4
h.
03
生 醫 觀 點 BioMed 有態度有觀點的生技醫療媒體
www.biomedviews.com
生醫觀點 雜誌 2016年03月15日 營運總經理兼召集人 / 廖士儼 共同創辦人 / 郭景文 行銷企劃部總監 / 盧玫君 經理 / 林詳崴
醫生專訪|Doctors
策略發展部總監 / 洪正宇 專案企劃部副理 / 李旻峰
34
軟體工程師 / 吳奕賢
基因裡的盎然「生」機
行政統籌專員 / 張珈瑄
潘俊亨 愛麗生醫療集團院長 科技進步+人口現象改變=懷孕想法大轉變
38
長期經痛 小心不孕找上身! 郭安妮 美人魚時尚婦產科院長 越早發現原因 把握黃金時間
資深醫藥記者 / 李玉明 生醫編輯群 / 洪嘉駿 / 林詳崴 / 林皇芹 / 張珈瑄 / 葉韋君 / 李玉明 網頁設計部副理 / 李筱菁
40
注重陰陽調和 改善體質 林孟穎 中西醫雙證照/鼎鈞中醫院長 用太極圖了解人體陰陽
視覺設計 / 何宜蓁 資深美術編輯 / 林依凡 資深攝影記者 / 黃耿賓 財務部會計主任 / 連珮吟 顧問群 / 雷桂美
海外醫旅|Medical Tourism
生技顧問 / 吳佰凱、黃瑜婷、魏文胤、陳慶檀、張元祥、盧永修 謝宜珊、顏順軫
46
開啟就醫新思維-海外醫旅正夯!
醫師 / 郭安妮 中醫 / 林孟穎
50 台灣優勢搶賺國際財 56
海外專家-北海道癌症治療中心 發行單位 / WinWin Media 定贏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104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三段37號2樓之一 電話 / (02) 7702-1168 傳真 / (02) 7702-1488 製版印刷 / 博創印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登記證 / 中華郵政台北雜字第2164號 如欲刊登廣告或其他合作,歡迎來信,將有專員與您聯繫 contact@winwinmedia.com.tw 版權所有 / 非經本刊同意不得轉載 生醫觀點 © BioMed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
14 產檢大躍進 非侵入性檢測正流行 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 開啟產前篩檢新時代
版權聲明:生醫筆記所刊載所有內容,均為本公司所有或已獲得版權持有 者授權使用。任何人士不得未經本公司或版權持有人的書面同意,以任何 方式抄襲、更改、複印、出版、上傳、下載及發放本網站內的資訊及材 料。 為了尊重授權使用之智慧財產權,本網站會附上文獻出處,如需引用 該等資料,可向本公司洽詢,或直接與版權持有人接洽。 生醫觀點盡一切努力提供可信與正確的醫療、健康等相關生技資訊,但有 鑒於正確的診斷與醫療視個人狀況而有差異,生醫觀點並無意取代專業領 域醫師的診斷建議,因此生醫觀點並無法為個別讀者提供相關建議, 無須 負醫療或法律責任。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5
生醫觀點 BioMed 有態度有觀點的生技醫療媒體
About us:
我們的 使命 提供生技與醫療產業的重要觀點及發展趨勢
我們專注提供生技及醫療產業的重要觀點及發展趨勢,協助華文讀者透過我們 的觀點對生技應用技術、醫療產品及生技服務等新知有更進一步了解。 同時我們的觀點更貼近生活面,提供民眾,學者,國內醫師、生技人員及新聞 媒體探索生醫資訊時重要參考依據。
6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7
TREND
產業趨勢
除了電子產業,
台灣 還剩下什麼? 世 界 金 融 市 場 競 爭 , 產業 外移、人才流失,電子產業 低毛利代工的削價競爭, 台灣經濟,還有什麼 可以成為救命稻草? 文/生醫編輯群
生技股類的龍頭的「浩鼎」在今年2月21日,宣布乳癌治療性疫苗OBI-822新藥開發成果,而總統 當選人蔡英文也同時宣布:「力拼生技產業,成為台灣下個世代的成長基石!」,她參訪中天生技 與醣基生醫位於南港軟體園區的實驗室後,了解產業目前面臨的問題,包括改善經營環境、調整法 規、培育人才等深度交流等,同時也注重新藥研發、醫材。她表示,此次是帶著「決心和信心」發 展生技產業,使其成為造福人類、全球一流的產業。 然「浩鼎」研發成果無法通過法規標準而以失敗告終,經過檢討後,此數據結果在疫苗的治療性功 能是有用且可行的,唯獨試驗設計上必須重新檢討;其展現出的研發技術與測試所得成果,對於今 後的新藥開發與方向仍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象徵台灣具備新藥研發的能力,在生技醫藥領域有著 強而有力的基礎。
8
產業趨勢
TREND
何謂生物技術? 經濟部工業局對生物技術的定義是:「運用各種生命科學的知識與技術為基礎,進 行研發、製造或提升生產品質,改善人類生活品質的技術。」因此,生技產業的涵 蓋範圍相當廣泛,舉凡製藥、醫療儀器、保健食品,甚至包括農、林、漁業,而產 品屬性與產業類別不同,未來生物技術產業走向將會有三大趨勢。
趨勢一: 投資生技產業有「三高」 高投資、高風險、高報酬 其新產品的開發包括新藥、新醫學機器、新作物品種...等,皆須 投入大量資金與研究時間,相較於其他產業,各開發案成功率較 低,以美國FDA為例,2015年申請核准上市的數千款新藥中,僅 有45款新藥通過核可上市,產品可申請專利,且開發過程中的許 多關鍵技術也可以申請智慧財產權;專利期長能保護產品收益, 或將智財與技術作轉售。台灣法規規定,新藥專利期為申請日起 20年,專利藥品許可證核發5年之內,不得以相同資料再次進行其 他產品的查驗登記,故為高投資、高風險、高報酬的產業。
圖/美國FDA FDA隸屬於美國衛生教育福利部,負責全國藥 品、食品、生物製品、化妝品、獸藥、醫療器械 以及診斷用品等。
趨勢二: 發展以全球市場為導向,整合上中下游產業,並制訂相關法規 由於牽涉到人體健康與人倫道德的問題,礙於法規嚴格規範,加上台灣政治因素,修法程序複雜且 耗時,許多需與時俱進的法規尚未健全,影響許多新興廠商與產品的投資,上游原料來源,國內多 數不生產,而從國外進口,低價來源最大宗如印度、中國;高價來源則為日本及歐美地區,其品質 差異甚大。中游廠家的代工與生產雖受政府檢驗核發PIC/S(藥廠)及GMP認證,認證效期及檢驗內 容仍有空洞被不肖廠商利用。下游缺乏市場經驗與人才整合,產品發展需以全球市場為導向,整合 上、中、下游產業,並制訂與教育業者相關國際法規。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9
TREND
產業趨勢
圖/2000年6月前美國總統柯林頓與兩位世界知名的基因體研究計劃主導者在美國白宮的記者會上發表人類基因體定序完成
趨勢三: 專業人才的培育與跨領域的整合 一位具研發能力的生物學研究員必須受過良好的各種基礎科學教育並廣納各門學科知識於一身。通 常培訓一位這樣的人才需花費大量時間及經費,以台灣為例,大學4年、再加上研究所碩士2年,共 6年的時間才能成為一位初入門檻的研究助理。尤其越到高深的研究領域,勢必需要跨學科的整合。 西元2000年「人類基因體計畫」,美國總統柯林頓攜手國際研究團隊宣布破解人類基因密碼,之所 以能將進度超前於預期,在於基因定序之父陳弈雄博士利用其對基因化性的了解,與對機械操作的 熱愛,進而創造「全自動基因定序儀」,以電腦計算替代人工操作,順利完成人類基因的解碼。 不論在骨材的製作上需要嚴選材料;奈米等級的材質研究,需要專精物理材料學的人才搭配醫師的 臨床試驗....等,專業人才的培育與跨領域的整合正是生技產業須著重加強的部分。
10
運用生技專業人才優勢 鼓勵創新與研發 創造下一個經濟奇蹟!
1960年代起台灣經濟起飛,將許多人才送往國外留學,其中早期注重的農業政策,因而有不少人投 入生命科學領域,尤以1980年後更投入許多人才往歐美學習,致使今日台灣有不少傑出於世界生醫 學界的知名學者,相對於其他國家,台灣具專業人力優勢,生技產業不同於電子產業,在於必須承 擔高投資高風險以期高獲益,而台灣多數投資者皆偏向保守作風的經營策略下,較難以發展,也較 少創投的成立,及至近年由於世界市場的開放與資訊發達,在產業漸趨國際化視野後,投資人才逐 漸熱絡。 未來透過產學合作溝通,並透明化媒合技術與專利的應用,廠商獲益所得將部分回饋學校等研發單 位以利增裕研究資金來源,將「學有所用,用有所長」,成立相關產業部門建立廠商之間溝通橋 樑,輔助及教育廠商在國際化視野下作創新與研發,即相同技術製作差異性不同產品,及廠商之間 資源或市場的整合以增加國內廠商及產品多樣性,避免削價競整影響獲利。 另一個與生技產業相關的國家政策即「長照法」施行,近年少子化影響造成台灣逐漸成為高齡化社 會,根據國發會資料顯示,未來十年國家勞動人口將足足減少180萬人,除了產業就業與勞動力問題 外,老人長照議題也將受到嚴重挑戰。政府結合業者共同訂定長照服務法相關法規,便能預期老年 相關醫療用品的生技業者將持續獲利。然而回歸少子化原因,在於國民實質薪資所得倒退14年,年 輕人為追求生活品質而放棄生育,如能解決目前經濟困頓的局面,讓年輕人有利可圖,進而促進生 育才是根本解決少子化辦法。
筆者小結: 同上段所述,從政策面、領導產業面,增加對年輕人有利因素,鼓勵創新與研發,讓傳統產業 改造升級,發展生技產業充分利用現有人才並增加廠商產品多樣性,準總統蔡英文開始產業之 旅時,宣告:「將帶著決心和信心發展生技產業。」,然而筆者也相信台灣足夠的潛力與條 件,可以將生技產業發展至盛,成為電子產業外另一個生存續命的良方。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11
圖 / 邱內科診所核子醫學部 主任︰楊富智
守護健康半甲子 邱內科暨立人檢驗中心從基因再抗疾病 文 / 生醫編輯群 攝影 / 李旻峰
生醫觀點
BioMed
基因是每個人的生命密碼,透過基因檢測,讓醫療精準化,產檢個人化。
邱內科,老台北人熟知的名字。 源自邱仕文博士自美學成歸國後承接院長職務,以精湛醫術協助國人對抗疾病,成為 50、60 年代台北地 區內科翹楚。1978 年起邱內科更進一步與立人醫事檢驗所合併,將業務自疾病治療拓展至預防醫學。在 自我健康管理意識逐漸高張的時代,生醫觀點很幸運的邀請到邱內科暨立人檢驗中心的楊富智主任及專業 的檢驗團隊,包含分子生物實驗室張志銓組長、腫瘤分子醫學組李彥賢博士,為我們談談近年越來越多人 重視的婦產科相關檢測。
12
特別企劃 SPECIAL REPORT 隨科技逐步進化
邱內科,從「對抗」到「預防」 邱內科暨立人檢驗中心自內科看診起家,接著與醫事檢驗所合併,目前於北、中、南各地皆有據點,具備 專業儀器、擁有專業醫檢師團隊的頂尖檢驗中心;除了自身檢驗體系的成長,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時俱進, 不僅擁有檢測實力更具備檢測實驗開發能力;近年更攜手海內外大型醫療院所與專業醫療實驗室,依循過 往對疾病的認識,進一步著手朝藥品開發邁進,持續為人體健康檢測技術創造新視野,目前足跡遍及馬來 西亞、越南、中國大陸、日本等國家。從了解疾病、治療疾病出發,已化身為「健康風險管理專家」,讓 受測者可以透過各項的體液檢測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態,不只幫民眾「對抗」疾病,更要協助「預防」。
基因檢測技術新突破
再造婦女健康管理福音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對基因解碼的程度越來越 高,基因檢測不僅技術有突破、價位也不再像過去 高不可攀,民眾接受度與主動受檢意願也逐漸提 高。分子檢測張志銓組長認為,基因檢測的服務對 民眾,特別是婦女朋友們的重要性,最主要還是在 於生育計畫的安排。「一般民眾做基因檢測可以了
如果要檢測五項疾病,就必須要抽取五管的血液樣
解自己,而婦女朋友透過這個檢測更能夠知道下一
本,重複進行五次的檢驗,不僅耗時,價格更是驚
代可能會有多少罹患疾病的風險,而這些能檢測出
人。」科技的進步也為檢測帶來了福音,目前檢驗
來的遺傳性疾病多數又都是無法根治的,比如脊髓
中心已經有五合一檢測的服務,只要抽取一管血
性肌肉萎縮症、亨丁頓舞蹈症等,讓民眾從自己基
液,就能得知基因裡有罹患哪些疾病的風險!科技
因裡了解潛在風險,進而調整生育計畫。」從事醫
為醫檢技術帶來了便利,我們當然也會回饋給需要
檢師多年的張組長告訴我們「這是預防醫學的價
的民眾,現在的五合一的價格比過往檢測實惠的許
值,多一分的準備,不僅了解自己,也能夠不為自
多!」
己的下一代操心,而不是在一個不健康的孩子出生 之後,為他的一輩子擔憂。」 提到主動進行檢測,還是有許多民眾習慣以價格及 實用性作為考量的要點,認為基因檢測的價格動 輒上萬,對此楊主任表示:「過去在基因檢測上, 只能以一種疾病為單位,進行單項檢測,也就是說
事前預防、積極追蹤
健康控管網守護一生 科技的發達,讓許多人類的疾病逐漸“解碼”,也 讓醫學能一步步揭開疾病的迷霧,從被動的治療, 進一步轉化到預防。對於民眾在檢測項目的選擇, 李博士建議,特別是有婚姻、生子計畫的女性, 可由一生僅需接受一次的基因檢測出發,因為除了 自己的狀態,未來孩子罹患遺傳性疾病機率更是重 要;再搭配如婦潔八合一 ( 包含 HPV、白色念珠菌 等常見好發於女性的疾病來源 ) 等一般檢測,了解 目前自身的各項指數、哪些部份需要留意或是開始 治療。從事前預防到定期積極追蹤,透過各項檢 測,用完整且堅強的健康控管網守護自己與即將孕 育的下一代,降低疾病上身時的手足無措。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13
預見基因
產檢大未來 文/洪嘉駿
14
好孕新知 PREGNANCY
準
媽媽們知道懷孕的那一刻起,滿懷迎接新生命到來的喜悅,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伴隨懷孕而來 的生理變化和多得讓人暈頭轉向的產前檢查項目。面對琳琅滿目的產前檢查項目,各位準媽媽
與準爸爸們又瞭解多少呢?
三大產檢項目,只為了下一代更健康 懷孕所需要做的產前檢查項目,大致上可分為血清學、影像學與基因遺傳學三大面向: 1. 血清學:基本血液常規檢查、血型、肝腎功能、梅毒、愛滋、淋病、肝炎等感染性疾病 2. 影像學:主要是以胎兒超音波檢查胎兒外觀是否有異常或缺陷 3. 基因遺傳:最常見的染色體檢查(唐氏症指標篩檢、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羊膜穿刺、 羊水染色體晶片)和基因遺傳帶因檢查(海洋性貧血、染色體脆折症、脊髓肌肉萎縮 症、亨丁頓舞蹈症、葉酸代謝基因) 。 其中大概又以基因遺傳的檢查最為複雜,檢查的疾病項目也最多元。
不只高齡產婦,年輕產婦也不能忽略! 超過35歲以上的孕婦稱為高齡產婦,是懷有染色體異常寶寶的高風險群,因此在產前都會進行基因 染色體檢查,但只有高齡產婦才有檢查的需求嗎?根據統計,有80%的染色體異常新生兒是由非高 齡產婦所生的,因為年輕媽媽們常常忽略掉基因染色體檢查的重要性而發生無法挽回的遺憾!
染色體檢查有哪些選擇? 早年因為基因檢測技術尚未成熟,婦產科醫師僅能透過羊膜穿刺術取得羊水細胞後在顯微鏡底下以 人工肉眼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KARYOTYPING)檢查胎兒染色體是否正常,或是抽取孕婦血液分析二 種指標(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或是四種指標(第二孕期唐氏症篩檢)來推估胎兒染色體異常的機率。由 於侵入式羊膜穿刺術雖然準確率高(>99%)但具有相當的危險性與流產風險,通常僅適用於高齡產婦 或是高危險人群的臨床診斷,直到幾年前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NIFTY/NIPT)的問世,提供孕 婦安全又精準(>99%)的產前染色體檢查方法,使得孕婦接受產前染色體檢查的意願大幅提升,截至 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一百萬名孕婦接受過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15
PREGNANCY 好孕新知
非侵入性染色體基因檢測(NIFTY/NIPT)的崛起 在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發展的初期,主要僅針對最常見的唐氏症、愛德華氏症、巴陶氏症 進行篩檢。然而,胎兒發生率相當高(1/500~1/2000)的性染色體異常疾病,過去一直缺少有效的篩 檢方法,僅能仰賴侵入性診斷方法。但隨著臨床數據的快速累積,2015年9月,最新版的美國婦產科 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建議,性染色 體異常已經能透過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一併篩檢。 除了唐氏症、愛德華氏症、巴陶氏症與性染色體異常等常見的染色體倍數異常外,還有部分(大約 1%)胎兒可能帶有染色體(微)片段缺失所造成的缺陷,較常見的10項染色體片段缺失例如:貓哭症、 小胖威利症、天使症候群、狄喬治氏症、遺傳性唇顎裂(兔唇)、雅各布森症候群、1P36缺失症候 群、2Q33.1缺失症候群、16P12缺失症候群、其他5MB以上的染色體片段缺失/重複疾病,都會造成 胎兒發育缺陷,有進行產前篩檢的需要。這些染色體片段缺失/重複疾病,過去必須冒險抽取羊水進 行染色體晶片分析才能完整地被檢查出來,是一種相當精準的侵入性染色體診斷方法,但需要準媽 咪自行額外付費大約兩萬元,而且必須能承擔羊膜穿刺的流產與感染風險。
圖/羊膜穿刺檢測方式示意圖
16
好孕新知 PREGNANCY
基因產檢將延伸至孕前篩檢、診斷 近年來許多國家的生育率逐年遞減,甚至屢 破新低,造成未來人口老化的重大隱憂,根 據研究統計,有15%的夫妻或伴侶深受不孕症 所苦,在女性不孕症患者當中有9.8%是肇因 圖/透過抽血即可檢測基本常規項目
未來羊膜穿刺可能被取代 雖然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已經具備相 當高的準確率(>99%),和羊膜穿刺的精準度 相仿,但因為是檢測母血中來自胎盤的游離 DNA,並非完全跟胎兒的實際情況吻合,因此 目前僅能定義為篩檢性質的檢查,現在尚無法 完全取代羊膜穿刺。但在不久的將來,懷孕母 親的血液當中被找到來自胎兒的有核紅血球細 胞(FETAL NUCLEATED RED BLOOD CELL), 能夠做為產前染色體基因診斷的檢測標的。 但由於有核紅血球細胞的數目相當稀少,平均 每一毫升的母血當中僅會有一個來自胎兒的細 胞,對於目前的基因定序技術來說非常具有挑 戰性而且費用高昂,相信經過一段時間努力, 屆時,侵入性診斷方法例如羊膜穿刺檢查,有 可能就會逐漸地式微、甚至被取代。
於先天基因或染色體缺陷,而在男性不孕症患 者中,帶有先天基因染色體缺陷的比例更高達 15~30%,因此接受孕前染色體基因檢測,未 來也是婦產科醫師協助不孕症患者提升人工生 殖成功率或避免遺傳性疾病的秘密武器。 孕前染色體基因檢測,可分為胚胎著 床前染色體篩檢(PREIMPLANTATION GENETIC-SCREENING,PGS)和胚胎著床前 基因診斷(PREIMPLANTATION-GENETIC DIAGNOSIS;PGD)。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 (PGS)有助於醫師篩選出染色體正常的健康胚 胎做胚胎植入,降低胎兒因染色體異常而流產 的機率,讓原本不易生育的婦女也能如願以 償。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PGD)則是在父母雙 方都帶有相同遺傳疾病基因(例如海洋性貧血或 是BRCA遺傳性乳癌基因)的狀況下,經由人工 生殖技術篩選不帶有致病基因的胚胎,也能夠 生下健康的寶寶。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17
圖/透過醫療數據的分析,越來越多準爸媽們進行更精準的產前篩檢
產檢大未來侵入性穿刺掰掰! 產前篩檢新技術杜絕感染危機 文/生醫編輯群
過度仰賴侵入性診斷 隨著全球人口生育年齡逐年提升,優生保健概念更受到重視,胎兒染色體檢查已是孕媽咪們產檢時必要的篩 檢項目,但一般傳統的血清指標唐氏症篩檢(初唐和中唐)準確率僅約82%,經常發生假陽性結果造成孕媽咪 不必要的恐慌,甚至發生假陰性結果而意外漏診生下唐氏症寶寶的狀況也偶有所聞。 早年的染色體檢查需透過侵入性診斷方法才能夠有效且精準地檢查出胎兒染色體異常的問題,但由於侵入性 診斷方法(羊膜穿刺術、絨毛膜取樣術)具有相當的危險性與風險,通常僅適用於高齡產婦或是高危險人群的 臨床診斷,未能滿足所有孕婦的產檢需求。羊膜穿刺雖然準確率高(>99%),但有1~3/1000的流產機率與感 染風險,接受羊膜穿刺前須經醫療人員謹慎評估。2014年5月,台中就曾發生孕婦因為羊膜穿刺感染併發敗 血症而造成母胎雙亡的遺憾事件,引發許多孕婦的不安。
18
好孕新知 PREGNANCY
非侵入性染色體篩檢的崛起與普及 近幾年來來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NIFTY/NIPT)的 問世,對於臨床產前檢查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過去 我們缺乏安全又精準的染色體產檢方法,現在歸功於 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技術,得以透過非侵入性胎兒 染色體基因檢測(NIFTY)從孕婦的周邊血液中抽取胎兒 (胎盤)的游離DNA,篩檢胎兒是否具有染色體異常的 狀況,準確率高達99%以上。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 因檢測(NIFTY)兼具血清指標唐氏症篩檢的安全性和媲 美羊膜穿刺的高準確率,全球已累計超過100萬名孕 婦選擇接受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NIFTY)檢 查,是產前檢查不可忽視的染色體篩檢項目。 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NIFTY/NIPT)剛開始的早 期,主要僅針對唐氏症、愛德華氏症、巴陶氏症等三 種染色體異常做篩檢,而且僅限於懷有單胞胎的孕 婦。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與臨床經驗的累積,現在非 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NIFTY)也已經能適用於 雙胞胎的孕婦,精準篩檢唐氏症(T21)、愛德華氏症 (T18)、巴陶氏症(T13)等三項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 臨床數據證實,無論同卵或是異卵雙胞胎,準確率都 達到與單胞胎相同(>99%)的水準。相較於過去懷有雙 胞胎的孕婦,產檢醫師僅能倚靠羊膜穿刺來判斷胎兒 染色體狀況,流產與感染的機率將是單胞胎孕婦的兩 倍以上。現在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NIFTY/NIPT) 的進展,提供雙胞胎孕婦們另一個兼具安全與精準的 產檢新選擇,全球已經有超過一萬名雙胞胎孕婦受 惠。
圖/ 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 檢測(NIFTY/NIPT)的 進展,提供雙胞胎孕 婦們另一個兼具安全 與精準的產檢新選擇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19
PREGNANCY 好孕新知
圖/以往染色體微片段缺失可能造成胎兒貓哭症、小胖威利症、天使症候群、狄喬治氏症、遺傳 性唇顎裂,需經過羊水染色體晶片(array CGH)檢查才能完整地被檢驗,現在陸續被證實能透過 進階版的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NIFTY PLUS)做有效率的篩檢。
最容易被忽略的性染色體異常 性染色體是人類的第23對染色體,由X染色體與Y染色體成對組成,掌管人類的性別與生育能力。性染色體 發生異常的機率(1/500~1/2000)比起其他染色體異常還來的高,最常見的柯林菲特氏症(47,XXY),發生率 甚至比唐氏症(1/800)還要高,但孕婦過去完全沒有篩檢的產檢方法,超音波也很難檢查出外觀上的缺陷或 異常,只有接受羊膜穿刺的高齡產婦才有機會在產前發現性染色體異常的問題。 直到2015年9月,最新版的美國婦產科醫學會( A M ERI C A N C OL L EG E OF OBST ET RI C I A N S A N D GYNECOLO GISTS;ACOG)建議,性染色體異常已經能透過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一併篩檢。 目前唐氏症、愛德華氏症、巴陶氏症與性染色體異常,已經被歸列為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的基本常 規檢查項目。
20
圖/生下健康的寶寶,是每一個爸媽的願 望, 隨著優生保健觀念提升,爸媽對產前篩檢的醫療技術越來越勇於嘗試。
染色體片段缺失 有多罕見? 近年來許多接受羊膜穿刺檢查的高齡孕婦,都會同時進行羊水染色體晶片分析,確保胎兒的健康。 但與唐氏症不同的是,高齡產婦和非高齡產婦所懷的胎兒發生染色體片段缺失的機率幾乎相同,但 一般非高齡產婦都不會進行羊膜穿刺與羊水染色體晶片檢查,所以反而較容易生出帶有染色體片段 缺失異常的寶寶。 直到最近,有部分檢測實驗室公布研究數據,能將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的檢測極限提升至 5~10MB的大小,能偵測到胎兒染色體片段缺失,上述接近10種較常見的染色體片段缺失都已陸續 被證實能透過進階版的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NIFTY PLUS)做有效率的篩檢。這樣的技術突破,對 於非高齡產婦與無法接受羊膜穿刺的高齡產婦是一大福音,建構起染色體片段缺失的篩檢防火牆。 尤其發生率頗高(1/600)的唇顎裂,以往孕婦們僅能仰賴超音波檢查,現在透過進階版非侵入性胎兒 染色體基因檢測(NIFTY PLUS) ,在懷孕初期就能有效率地篩檢出遺傳性唇顎裂,為胎兒提供更精準 完備的保障。不過,進階版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NIFTY PLUS)的費用並不便宜,需要孕婦自 費24000~25000元左右。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21
醫療大未來!
實現個人化精準醫療,準確對症下藥 台灣基康董事長 曾慶豐
2015年,台灣丟掉了136噸的藥品,嚴重浪費健保的醫療資源,威脅台灣的社會福利,甚而可能 成為拖垮台灣的最大危機。 文/葉韋君 攝影/黃耿賓 生醫觀點
BioMed
預先知道自己的基因體質,更勝於求神問卜預知未,基因科技的進展,已大幅改 變我們對於預防保健和疾病治療的認知,精準化醫療的時代,將由基因檢測為我 們揭開序幕。
22
特別企劃 SPECIAL REPORT
曾
慶豐董事長談起自己成立台灣基康公司的緣由,原來早在五年前,他接觸了當時台灣最大的基因 檢測技術實驗室,檢測報告指出自己攜帶著第二型糖尿病的高風險基因,這表示得糖尿病的機率
較一般人高出許多,於是開始控制飲食,減少攝取醣類,讓自己降低後天環境的誘因,避免觸發疾病。 除了基因檢測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站在受檢者的角度,科學實驗室的檢測報告艱澀難讀,不易理解,需 要經過專業人員解說才能深入了解報告內容。於是他發心,要將這項偉大的科學應用推廣至一般民眾,將 科學家的語言轉譯為容易理解的話語,將這門科學產業化,使得人人都有機會了解自己的身體。
基因檢測,掌握自己的命運,勝過求神問卜 為了使民眾了解自己的基因解碼,台灣基康規劃八種基因檢測服務,讓民眾依據自身需求便於選擇:非侵 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NIFTY PLUS)、癌症基因檢測、遺傳性乳癌/卵巢癌BRCA基因檢測、心腦血管 基因檢測、健康指標基因檢測、肌膚基因檢測、體重管理基因檢測、天賦潛能基因檢測。非侵入性胎兒染 色體基因檢測(NIFTY PLUS)適用於一般年齡層的孕婦、高齡產婦與血清篩檢高風險的孕婦,於懷孕10 週後,抽取媽媽10mL的血液即可以進行檢測,NIFTY PLUS可避免羊膜穿刺所造成的流產與感染風險,準 確率也高達99%。 台灣基康也推出「體重管理基因檢測」、「肌膚基因檢測」以及「天賦潛能基因檢測」。人的基因序列不 會改變,因此檢測一輩子只需要做一次,了解自己的基因才能有完美的對應之道。「體重管理基因」我們 可以明確知道自己屬於哪一種肥胖體質,是脂質型?澱粉型?代謝型?還是臟器型?量身訂作減重方式, 且搭配正確地飲食評估,避免復胖循環的惡夢! 最為獨特的是「天賦潛能基因檢測」,嬰幼兒為主要檢測對象,項目包括身高、運動爆發力、肌耐力、學 習專注力、情緒控管、社交能力、閱讀能力等,這是一組孩子專屬的生命密碼,幫助我們提早認識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協助他的天賦發展,真正適才適性,不要埋沒孩子的天賦。傾聽生命的聲音,讓孩子 真正地做他自己!
了解個體差異 實現個人化精準醫療 「為什麼別人吃這種藥有效,我吃就沒效?」過去我們會以個人體質不同解釋,但是現在透過基因檢測, 對於個體差異有清楚的依據,因為基因決定了我們的代謝差異,若是用錯藥物,輕則效果不良,重則引起 嚴重過敏反應,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可喜的是,基因檢測得以使我們獲知最有效、適切的藥物,特別是在 癌症治療上。 曾董表示,台灣基康未來將不僅只提供基因檢測服務,計畫更進一步提供相關的諮詢與解決方案,期望推 動科學與醫療的完美結合,實現個人化精準醫療,減少醫療資源浪費,降低醫療風險,避免無效的醫療, 持續守護廣大民眾的健康,為社會貢獻企業價值。
23
24
25
面對
還是 逃避?
基因篩檢的兩難 文/生醫編輯群
26
樂活生命
LOHAS
「您的壽命只剩下十年」, 如此驚悚的話從基因篩檢醫師口中吐出;試問,誰能接受? 在紀錄片「獅口敞開」(THE LION’S MOUTH OPENS) 中,主角MARIANNA PALKA的父親患有亨丁 頓舞蹈症 (HUNTINGDON’S DISEASE, HD)。患者會先出現個性、知能、和活動能力異常,接著不 斷產生隨機的抽蓄和扭動,完全無法靠意志力控制。在此同時,患者的智力會逐漸退化,到了晚期 會完全失智。而HD是一種體染色體的顯性遺傳疾病,當父母親任何一方帶有這種基因型時,小孩就 有50%的機率也會帶有此基因型;而有此基因的人,100%會發病,只是確切時間無法得知。
基礎「基因檢測」 支持 VS. 反對
目前醫學上對於大多數遺傳性疾病或基因透露的訊息尚無法配合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也沒有任何 醫療措施能避免發病。對於知道後卻無法改善的問題,究竟有無了解的必要,向來爭議不斷。2000 年,美國醫療遺傳學與基因體學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 甚至提出一項共識:不建議在健康人身上,透過基因檢測探討未來才會發作 但目前無法治療的疾病之相關風險。不過到了2013年,ACMG就完全推翻2000年的共識,不僅呼籲 所有人都應進行基因檢測,更列出60種建議篩檢的疾病基因,且每年會持續更新。支持基因篩檢的 人認為提早知道、預先準備比將來措手不及更有機會,也可望能減少醫療資源的消耗。但是反對基 因檢測者認為現代社會無法保證能給基因異常者公平的待遇,成家、就業、申請貸款或保險、甚至 租房子都可能被貼上標籤歧視。
有效篩檢疾病基因 實現精準醫療
隨著基因科技的進步,成人基因檢測已經可以有些重要的應用,包括: 一、幫助評估慢性疾病的風險,例如最近發現基因型在關節炎可扮演關鍵角色。 二、判斷健康人士未來發生特定疾病的風險,以家族有病史的疾病為主。 三、決定是否需改變生活型態;例如中研院最近找到41個與台灣人發生糖尿病相關的預測基因,但 也發現高危險群可透過運動和飲食調整降低糖尿病風險。 四、針對個人基因型態調整治療方案,例如透過基因型判斷病人使用哪些藥物、哪種劑量最安全而 有效,實現精實現精準醫療。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27
LOHAS
樂活生命
延長生命的小祕訣 以生活化方式與你一起抗衰老 文/生醫編輯群
美國抗衰老專家DR. RONALD KLATZ曾提出幾項延長生命的小 祕訣,如何搭配生活化方式,達到實際延長壽命,抵抗老化。 醫學及醫療技術、生物科技及公共衛生發達的今天,人類的平均壽命已趨近八十,抗老化專家認為 如果人類能夠有效排除心臟血管疾病、癌症、中風(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幾項重要死因,則人類 壽命將可望到達100歲。 1. 預防心血管疾病:控制膽固醇使其低於200,LDL低於150,HDL高於45。每週做3次30分鐘的有氧 運動及15分鐘的重量訓練。每過四十,每年做一次心臟血管疾病篩檢。 2. 預防癌症:每年定期做癌症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佳。 3. 預防中風:保持血管通暢及血壓正常,可透過正當飲食、控制體 重、壓力紓解、運動。抗癌化 及鎂製 劑可保持血管健康有彈性。補充VIT C,B12, B6及葉酸以降低HOMOCYSTEIN此有害物質。 4. 預防糖尿病:控制體重、運動、避免過度的甜的食物,低營養,油 膩、高澱粉類的食物。 5. 預防及篩檢是抗衰老醫學領域非常重要的一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往往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即 便是癌症的初期,治癒率也是相當高的。而一些常見的疾病,若未能及時有效的控制,常常會使 身體組織細胞受到破壞,進而加速老化。 6. 找到一位你可以信賴的抗衰老專業醫師:不時向他請教最新的抗衰老美容醫學新知,並與他共同 研討及規劃你的個人化抗衰老療程及計劃。
抗衰老醫學領域的檢查除了包含傳統醫學的檢查以外,它還包含了其他平日較少作到的檢查,如較 為廣泛的賀爾蒙檢查、生理功能性檢查、血液或頭髮毒物檢查、自由基檢查、基因檢查...等,這些 檢查有時候必須送到特殊的實驗室才能進行,受到技術與設備限制,有時甚至需要到國外進行更專 業的醫療檢測與療程。
28
29
保健新趨勢
“氧”生之道正流行 文/生醫編輯群 攝影/李旻峰
生醫觀點
BioMed
緊張的生活,龐大的精神壓力,許多病痛也悄悄爬上身,好像整天都覺得疲 勞、有時候還會出現記憶力衰退、反應變慢,還加上心情不佳、易煩躁生氣等 等,這些容易讓人誤以為只是”沒睡好”的情況,可能都是「慢性缺氧症候 群」!本期生醫觀點將帶大家重新認識「氧氣」的重要、汲取新的保健知識。
醫學上的“神救援”﹣高壓氧治療 連日來氣候異常,急凍且劇變的天氣讓人受不了,熱水器的使用或是配置不當所造成的一氧化碳中毒的案 例也時有所聞。針對這樣的情況,專業護理師表示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便是「高壓氧治療」,其為將病人置 於高壓艙內,艙內加壓並維持在2.5絕對大氣壓,患者頭載氧氣面罩呼吸百分之百純氧氣,以提高血中含 氧濃度,可使人體內血紅素中的一氧化碳於40分鐘後完全排出。其好處尚可改善組織缺氧及促進傷口癒 合,並增強白血球之殺菌能力,以達到治療目的。
30
樂活生命
LOHAS
另外,對於厭氧菌如clostridium perfringens,氧 氣本身就是有殺菌能力,對其他細菌也具有抑菌 作用,適當氧分壓可幫助膠原蛋白形成及促進新 生血管生成作用,使缺氧的組織有修復的能力。 另外,針對腦中風、腦缺氧病患使症狀減輕,降 低腦部的傷害;難以癒合的傷口如糖尿病患者, 及八仙塵爆案中重度燒燙傷之患者的治療,亦可 透過高壓氧治療來協助降低感染的風險、加速傷 者的傷口癒合。
文明發展導致的健康代價-缺氧危 機? 閉的空調空間,以及缺少運動,讓人出現了頭
不再高不可攀的高壓氧–一場奇 遇喚醒現代人健康曙光
昏、胸悶、記憶力減退、失眠…等等,這類的
除了醫療院所之外,有沒有可能讓一般人也能接
「慢性缺氧症候群」,也就是「沒有病,卻不健
觸到高壓氧呢?慢性缺氧症狀普遍的現代,若想
康」的狀態;重度階段還可能導致休克、昏迷、
要透過高壓氧改善身體缺氧狀態,是否尚未能實
心肌梗塞等,實際上慢性疾病、癌症年輕化都與
現呢?生醫觀點編採小組很幸運的,接觸到台灣
體內缺氧有關!「缺氧」已然成為現代人常見的
本地、從事多年研究與推廣「補氧」觀念的高壓
文明病!也就是說,在我們的生活中若能適時補
氧保健艙製造團隊,希望能將高壓氧普及到一般
充氧氣、提升體內的含氧量,就能夠恢復元氣、
人都可使用,經過多年研發與測試改進,成功開
改善睡眠、提升記憶力。
發出新一代的高壓氧健康艙,同時獲得國內外專
外在的環境汙染、龐大的精神壓力、長期待在封
利認證、進而在竹北地區開設國立首家高壓氧會 館,目的就是希望在推動「補氧」觀念、讓一般 人正視缺氧問題之外,更能容易獲得高壓氧的補 充。 「能夠幫助人,才是我們重要的開發初衷!」團 隊之一的林麗美董事告訴我們,越來越多人需 要疏壓並關注到高壓氧的好處與優勢。「我們努 力的研發、改良,也成功申請到衛福部的相關證 照,就是希望推廣高壓氧健康艙的好處並使它能 夠普及,讓一般民眾在家也能夠體驗高壓氧的好 處!」
圖/高壓氧保健艙
完整報導請掃QR code 隨時閱讀隨時獲取新知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31
陳博隆 總監 台北秀傳醫院、北秀醫美整形中心、北秀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從醫療到醫美 秀傳醫院打造「全方位」照護 文/李玉明 攝影/黃耿賓
隨著醫療的日新月異,人類的壽命也與時增長 生活水準的提昇,大眾不僅希望活得久,更希望「愈活愈回去」 一股追求健康、年輕的風潮便襲捲而來,且勢不可擋! 「秀傳」創造世界級醫療環境,提供由醫療到醫美的全方位照護。 1980年9月,第一所「秀傳紀念醫院」成立於彰化市。隨著患者日益增多, 為提供更優良、全面、舒適 的就診空間,院區及科別便不斷地擴充。之所以如此戮力不懈,除了秉承黃明和總裁的期許——以愛心服 務病患,以醫療照顧回饋鄉里外,一向以「 創造世界級醫療環境,提供高品質健康照顧 」著稱的秀傳, 當然要不斷鞭策自己,永遠要走在業界之前。不僅在醫療方面如此,就連在1997年成立的「台北秀傳醫 院醫學美容中心」也是如此。
特別企劃 SPECIAL REPORT
根據「北秀醫美集團」總監陳博隆表示,之所以
否過敏或有凝血狀況等,最後患者更要簽下同意
2002年要加入醫學美容的行列,一方面希望除能
書,凡此種種,都是希望盡量做到完全吻合患者
藉由健保照顧多數患者外,還想服務尚有自費需求
需求,並降低醫療訴訟。
的消費者。因緣際會,經由脈衝光廠商牽線,不僅 率先加入購物平台,也因此成為全省首家販售醫美 療程的醫院,且電波拉皮業績(200人/月)高居 全球第一,至今仍是世界紀錄保持者。當然有耕耘 就有收穫,陳博隆不諱言,加入醫美產業除了對營 收有偌大助益,還可改變醫院給人冷冰冰的刻板印 象。以前進入醫院只能看病,解除身體的不適;現 在卻進一步能「變臉 」、抗衰老,甚至養成更健 康的生活態度。
抗老、回春男女相當 進行回春、抗老,甚至手術者,到底是哪種性別較 愛美?到目前為止,醫美仍以女性居多,男女比約 3:7,但在抗老、回春則男女幾乎相當。根據秀 傳內部統計,之所以男性人數日漸增加,原因不外 是:老闆級患者應酬多又沒有時間保養 ,雖然知 道菸酒有害身體,卻又無法避免;再者體力日益下 降;加上認為回春不應只是女性專有,這些都是男 性人數增加的助力。
電波拉皮業績世界第一 由於醫美產業競爭十分激烈,加上北秀位在台北
面對未來,挑戰自是嚴峻,但總監陳博隆信心滿滿
蛋黃區,在「強敵 」環伺下,要想殺出重圍,自
地表示,秀傳將透過以下方式,站穩醫美龍頭地
是要做出差異化甚或高人一等,例如自體脂肪隆
位:
乳、豐頰、卡麥拉成型術等各種外科手術,以及
一、醫美旅遊:雖然目前可發醫美簽證,一個月能
回春、抗衰老等項目;同時營造溫暖舒適的就診
達500多人,年約6千人;一旦搭配陸客自由
空間,再加上「 待客猶親」的服務態度,並堅持
行,同步在中國擴點,消費者將可質量俱增 ,
做到以下事項:
專程而來。
一、客製化:依消費者個人需求而特製,每一個 人都是獨一無二,且只給對方最好的治療。
二、進入實體通路:食品或保健品將在康是美等實 體通路上架。
二、使用原廠藥品:絕不用水貨或劣質針劑、藥
三 、幹 細 胞 : 因 現 今 法 令 尚 未 鬆 綁 , 業 者 只
品,一律採用來源清楚、品質有保障的正貨。
能收集但無法實際進行治療,不過秀傳已
三、優秀醫療團隊:聘請各科資深醫護人員,絕 不聘用毫無經驗的醫師,拿患者當白老鼠。
做好法令一旦開放後的準備,提供消費者一個 「一站購足」的、找回逝去青春的最佳處所。
四、先進進口儀器:永遠選用或添購最新儀器, 依潮流作變更,例如水光槍、 G緊雷射等。 五、醫師定期受訓:醫師約每3~6月到國外受 訓,與國外最新資訊與技術無縫接軌。 提供專業、貼心,量身訂作的服務,面對想要整 形的消費者,陳總監建議彼此間最好要溝通再溝 通,且有一套標準流程:問診→開立處方→執 行。此外,還會為患者進行心理建設,準備相似 的術前術後照、成功案例、X光檢查 ,詢問麻醉是 台北秀傳醫院 北美醫美整形中心 北秀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台北市光復南路116巷1號 電話:0800-555-576
醫師專訪
Doctors
潘俊亨 愛麗生醫療集團 院長 經歷/ 馬偕醫院醫師 仁愛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超音波醫學會會員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
基因裡的盎然“生”機 文/生醫編輯群 攝影/李旻峰 生醫觀點
BioMed
高齡生育已是一種社會現象,染色體產檢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高齡產檢進行羊 膜穿刺也非絕對安全,可能有流產與感染的風險,NIFTY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 檢測 則兼具安全與精準,將可能成為將來產檢的主流。
台
灣除了經濟的發展,還有人口老化、少子化等問題也跟著逐一浮現,這幾年政府開始針對這些現 象修訂相關法律;此外,隨著社會產業結構的改變、女性地位的提升,晚婚也成為了普遍現象,
內政部統計發現30-44歲未婚人口已經突破百萬,而女性就達到80萬左右。這意味著現代人婚結的晚、生 的少,高齡產婦儼然成為一種“流行”。但這樣的現象在專業婦產科醫生的眼中觀察到什麼、專家又會給 予產婦什麼樣的建議呢?生醫觀點特別邀請到術精岐黃、懸壺超過半甲子的婦產科權威潘俊亨院長來和我 們談談他的觀察。
34
醫師專訪
Doctors
科技進步+人口現象改變=懷孕想法大轉變 「少子化、高齡化的時代來臨了,這表示現代人懷的每一胎都希望能夠成功與完美,因為生的少了,當然 看待孩子的方式就跟以前不一樣了!」潘俊亨院長開宗明義的這麼告訴我們。確實,根據研究指出,台灣 的生育率早在近十年前就已經創下了全球最低,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更曾直言,再輕忽這個危機台灣就等著 消失,顯示少子化對台灣的衝擊。而現代人生的少除了跟負擔有關,跟晚婚也有極大的關係,因為婚結的 晚,導致生育第一胎的年齡延後,可育齡自然也縮短;另外,晚婚也導致產婦高齡化,畸胎、早產甚至流 產的風險也提高許多。
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NIFTY)高齡產檢新曙光 針對產婦高齡化,現代醫學也加緊腳步研究與突破相關的檢測技 術,希冀能透過對基因的了解,進一步掌握胎兒在未出生前即顯現 的缺陷,先達到”預防”,而非在出生後造成負擔;就現有的檢測 技術來說,高齡產婦所接受、也是最為人所熟知的檢測便是”羊膜 穿刺術”。擁有多年經驗的潘院長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們「而且要能 夠做穿刺,除了要安撫媽媽的恐懼,胎兒至少要16週大,加上其 他的檢測,完整的結果知道的時候,其實寶寶都已經蠻大了,這也 是最麻煩的地方。」那麼,除了侵入性的抽羊水檢測,有沒有非 侵入性、安全性更高的檢測可以讓家屬提前知道胎兒的健康程度 呢?「當然有!」潘醫師提到,其實3、4年前針對媽媽面對羊膜 穿刺的恐慌,開始就有「非侵入性唐氏症篩檢」(NIFTY)的技術, 在胎兒達到10週以上就可以進行檢測,針對胎兒染色體異常作分 析,且準確率高達99%以上。流程如同一般的抽血,對母親的恐慌
圖/愛麗生醫療集團提供舒適溫馨的環境,讓所有孕婦 能安心生產。
度自然大大的降低。
檢測大躍進 產前篩檢新時代來臨 過去在NIFTY剛開始發展的時候就能夠檢查出染色體第21、18以及13對的異常情形,而這三對染色體異常 的相應疾病便是唐氏症(T21)、愛德華氏症(T18)、巴陶氏症(T13),甚至可應用在檢測雙胞胎異常。科技 的進步自然也為NIFTY的技術帶來了新的突破,「現在的NIFTY技術,已經進化到適用於雙胞胎孕婦的身 上,這也是全球獨有的技術。」 基因檢測技術的突破,為產前篩檢開展了新的時代,也讓準媽媽在 生產前多一項選擇,當胎兒達到10週以上,透過抽取母親的血液 來解析胎兒的健康,就可以進行NIFTY檢測,至於費用部分,「政 府對於羊膜穿刺是有補助的,而基因檢測則需要自費,當然費用上 就有差別」不過在產檢的選擇上,潘俊亨院長也直言「在我過去的 經驗裡,擁有不健康的孩子對家庭造成的負擔,大家肯定也想像得 出來,尤其是那些有嚴重缺陷卻能存活的孩子,對他、對家人都是 沉重的;但若能提早知道孩子的狀況,有心理準備、進一步做規 劃,這是預防醫學最大的價值所在。」
完整報導請掃QR Code 隨時閱讀隨時獲取新知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35
BIO NOTEZ
醫美療程
不可輕忽術後防沾黏的重要性! 肚皮上的一小刀、肚子內的大秘密:教妳認識沾黏 文/林詳崴
通常醫師推薦女性生產以自然產最佳,,但除非遇到特殊狀況又或耐受不了生產劇烈疼痛因而選擇 剖腹產的方式,人體腹腔內塞滿了許多器官如大腸小腸、子宮、輸卵管、卵巢、膀胱...等,其表面 皆覆蓋一層黏膜,進行剖腹手術時,會劃開腹部及子宮,同時當然也劃開其黏膜;由於身體受傷 會引發發炎反應,手術傷口也不例外,發炎引導黏膜產生大量血纖維蛋白基質(FIBRIN
MATRIX),
目的是用來黏合修補縫合傷口,它會與各類凝血的物質沉積於傷口處形成疤痕組織,但基於種種原 因,這些纖維蛋白如亂生長就可能將不同組織或器官包覆在一起,有些可透過血纖維蛋白溶解酶 (PLASMINOGEN)被自體分解吸收(FIBRINOLYSIS),但沒被身體吸收的部位將吸引纖維母細胞在此製 造更堅韌的膠原蛋白(COLLAGEN),造成原本應該分離的組織或器官永久性地黏在一起,此稱作沾 黏。 36
特別企劃 SPECIAL REPORT 只要有受傷與發炎的地方皆有可能發生沾黏,因其來源為身體的修復機制,故如開放式骨折造成 的創傷就容易讓肌腱部位形成沾黏,又如糖尿病或類風濕性關節炎造成的50肩即沾黏性關節囊炎 (adhesive capsulitis)。沾黏的原因很多,腹部較常見原因為感染,如腸道感染、骨盆發炎、盲腸破 裂,另外非感染如子宮內膜異位,週期性骨盆腔炎...等。而手術所造成的暴露於空氣中,出血、縫合 跟電燒皆有可能破壞組織誘導沾黏。根據臨床資料統計,絕多數沾粘是來自手術過程中對腹膜造成 的傷害引起,以婦產科為例,有51%術後沾黏的發生率。根據動物試驗統計,沾黏形成的關鍵時間 多為術後36~72小時,然而依據不同部位與手術處置方式,也有5-7天的情況發生。
術後沾黏的影響: 1. 腹部最常見為腸阻塞,比例約為54~57%,因沾黏改變腸道位置,將其與腹膜或其他腸道糾結,阻 礙腸道蠕動及腸內物質流動,嚴重時形成腸阻塞,造成腹痛、腹脹及便祕。 2.當沾黏發生於卵巢及輸卵管時,因改變其形狀結構或管內方向、位置,因而造成卵降不下來, 形成不孕症,此發生比率約20~40%。 3. 如發生在各處關節附近之肌腱或神經外膜則會影響肢體運動,造成疼痛且無法行動。 目前沾黏的治療通常採內視鏡開刀,透過手術器械刨削的方式割掉並刮除沾黏的組織,但其復發的 機率尚高,也因應如此,市面上有許多防沾黏的產品因應而生,且皆為自費產品。
目前常見產品與其特色如下表: 產品名
成份
劑型
體內滯留時間
開放式手術適用
Hyalobarrier
HA
凝膠
7天
v
Seprafilm
HA/CMC
貼片
7天
v
Adept
Icodextrin
溶液
3~4天
v
Interceed
Oxidized Cellulose
貼片
4週
v
Surgiwrap
70:30 Poly(L-lactide-co-D,L-lactide)
貼片
6~8週
v
腹腔鏡手術適用
子宮鏡手術適用
未完全止血使用
不平整傷口使用
原產國
v
v
v
v
義大利
x
x
v
x
美國
v
x
v
v
澳洲
x
x
x
x
美國
x
x
v
x
美國
資料來源:各原廠仿單、中華民國周產期醫學會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37
醫師專訪
Doctors
長期經痛 小心不孕找上身! 文、圖/郭安妮醫師提供
生醫觀點
BioMed
現代文明社會普遍的晚婚、生育次數也比較少,使得子宮內膜異位症也愈來愈常 見。在臨床上此症主要症狀包括經痛、不孕和性交疼痛,使得許多女性日常生活 受到影響,甚至會影響婚姻生活。 38
醫師專訪
焦
Doctors
慮的孕婦衝進診間,含著淚水在眼框裏打轉,她說: 「醫師,我不知道我懷孕了,但是我有吃藥。」 二十八
歲的小珍,結婚一年來,一直想要有個小孩的她,遲遲等不到小 孩的到來,每次月經來時,總是疼痛不堪,眉頭都緊縮在一起, 有時嚴重一點,感覺肚子在抽筋,幾乎站不起身來,而且每次月
郭安妮
經都拖好幾天才結束。
美人魚時尚婦產科診所 院長 中山醫療社團法人中山醫院婦產科 主治醫師
小珍的先生是獨子,擔負起家族的使命, 擔心經痛與不規則問
經歷/ 台北榮民總醫院住院醫師/總醫師/研究員 中華民國婦產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周產期醫學會員
題,可能不容易懷孕,因此鼓起勇氣找婦產科醫師求治,希望對 症下藥,免除經痛的長期困擾,同時快樂迎接幸福的婚姻生活與 下一代。
晚育婦女易出現子宮內膜異位 造成經痛、性交疼痛及不孕 現代社會普遍的晚婚,婦女生育時間也隨之延後,使得子宮內膜異位症也愈來愈常見,經醫師診斷檢查發 現,小珍罹患婦女常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除了造成不孕,甚至出現輸卵管沾黏的問題; 月經來時,則會造成經痛、腰酸背痛、腹瀉等症狀。想避免發生更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併發症,最好早 一點確知自己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並且要把握早期治療的機會。目前診斷該症的方式包括抽血檢驗 血中CA-125的數值,透過內診也可以觸摸得到,另可以腹腔鏡檢查或超音波檢查找出體內囊腫的位置。 至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確診則需要透過腹腔鏡檢查,並取得細胞組織進行化驗,依據病理報告才能確知。
調節荷爾蒙激素分泌 改善子宮內膜異位症 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藥物包括:皮下注射性腺荷爾蒙刺激素類似劑 「柳菩林」(Leuplin),抑制腦下垂體功能及卵巢激素分泌作用,來 造成低動情素狀態,使子宮內膜異位萎縮;另有口服「療得高」 (Danazol),主要抑制腦下垂體釋放和合成濾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 以及口服「黛美痊」(Gestrinone),抑制下視丘釋放促性腺素。以上 用藥會是讓患者有假性懷孕的停經狀態,抑制子宮內膜異位症細胞的 生長。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手術方面,目前可以採用腹腔鏡小傷口的 方式治療, 恢復期及住院時間及傷口疼痛方面都比傳統開腹手術來得 好。子宮內膜異位症已是婦女最感頭痛的疾病,平時應該注意飲食, 不必過度進補,不宜多吃含有高動情素的保健食品 , 刺激不正常細胞 的生長。如有經痛症狀不要一再隱忍,最好早就醫早治療。
圖/孕律:晚婚也能好孕、熟齡也 能順產、產後也能性福,郭安妮 醫師的妊娠書,2015.06出版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39
醫師專訪
Doctors
林孟穎 板橋鼎鈞中醫診所 院長
融會中西醫
經歷/ 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 中華經絡美容醫學會顧問 長庚大學中醫研究社講師 長庚大學中醫系課程校外審議委員 林口長庚醫院西醫部醫師 台北長庚醫院中醫部醫師 台大企業管理學分班學員
調整體質,改善「不孕」煩惱! 文/葉韋君 攝影/黃耿賓
生醫觀點
BioMed
鼎鈞中醫診所林孟穎院長專訪 擁有中西醫雙學位,善於聆聽溝通,七年的中西醫經歷,已讓她在不孕治療這塊 有了名聲,為許多飽受生育困擾的夫妻種下了希望的種籽,讓期待的寶寶誕生。
40
醫師專訪
Doctors
精神壓力大,失眠,生活作息不正 常,造成陰陽失調,讓身體偏一邊 拿著太極圖解釋身體的循環,不只西醫觀點有一大 票荷爾蒙調控著女性的月經週而復始,中醫在看月 經週期一樣有個循環。太極圖的白部為陽,黑部為 陰,女性行經期身體狀態由陽轉陰,排卵期由陰轉 陽,中醫的診斷治療是讓陰陽協調,行經、經後、 排卵、經前,每個階段著重的點不同,順應身體本 身自然的節奏,再加上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參佐之 後才對病因病機下藥。
期值夜班的護理師來問診就呈現陰比較虛,陽相對
過量雌激素,小二女生性早熟,輕 熟女引發子宮肌瘤
比較旺的現象,太極圖偏了一邊,治療方向就是補
環境賀爾蒙普遍存在於農藥,除草劑、殺蟲劑、殺
陰為主,調整相應產生的虛火。中醫的治療是整體
菌劑等,有機氯化物如戴奧辛、清潔劑原料、塑膠
的循環,所以雖說是不孕治療,但其實就是把人的
原料,部分保養用品、廉價精油中也可發現。 過
身體養好,平衡了就有自然孕育的環境。
量的雌激素使小女孩性早熟,出現月經來潮、胸部
在中醫來說,夜裡睡眠是養陰的時間,曾經有位長
發育提早的現象,造成生長板的提前癒合,使得孩 不孕不是單方面的問題,在治療上夫妻雙方要互相
子不再長高。透過太極圖解釋,雌激素加速生長的
配合且雙管齊下,若有口乾、皮膚癢或是長期工作
節律,讓這個圓提前變大了,中醫診治就是清掉過
壓力大造成睡眠不足,都有可能會讓精子的活動力
多的部份。此外,健康食品、坊間的轉骨偏方也會
差,影響受孕的機率,藉由改變生活與飲食習慣,
刺激孩子成長,把圓提早變大,過早的催熟可能適
進而達到調整改善體質的作用。兩性之間,有時候
得其反,反而影響正常的發育。
不單只是生理,心理諮商常常是治療不孕很重要的 一環,取得求診者信任,在用藥、問診上強化信
過量雌激素,在成年女性則可能產生子宮肌瘤的問
心,要能紓解求診者的壓力,調適身心的平衡,正
題,易造成「痰濕」的飲食型態有關,吃甜食,咽
如陰陽協調之道。
喉會有痰,在身體內部,痰濕容易造成氣虛、血 瘀、氣滯的惡性循環,日積月累形成高血脂、膽固 醇過高等等的體質,子宮肌瘤也是其一,這也是容 排卵期
排卵前期在滋腎陰中稍佐 助陽調氣活血之品
易造成不孕狀況的原因之一。她特別提醒有子宮肌 排卵期後宜陰陽雙補
瘤的女性,一般來說要少食人參、當歸、地瓜葉和 四物湯,避免刺激肌瘤的惡化。
陽轉陰
陰轉陽
中西醫雙主修的背景,讓林孟穎醫師有可以融會 雙方的語言,知道兩者的互補之處,這也是許多患 者的福音,因為林醫師還懂得為許多慢性病患看處
經後期以滋腎陰為主
鯉前期如欲月經如期來潮 移用活血及引血下行之品
圖/太極圖,身體協調即是陰陽調和、渾圓飽滿
方籤,知道如何協調用藥,在不孕治療上許多求診 者也是中西醫雙管齊下,林醫師都得以兼容並蓄, 發揮所長。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41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劃
圖/為了預防罹癌,BRCA基因變異檢測,有效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
揭密罹癌指數 - BRCA檢測 有癌症遺傳病歷史,別慌!先做檢測! 文/林皇芹、生醫編輯群
2013年,美國好萊塢知名影星安潔莉納裘莉(ANGELINA
JOLIE)於媒體公開投書表示,她的母親56
歲罹患卵巢癌死亡,本身是癌症高風險群,為了釐清自己的罹癌風險,而接受了BRCA基因檢測。結 果顯示,她的DNA帶有家族遺傳性乳癌/卵巢癌的BRCA基因變異,將使乳癌和卵巢癌的罹患風險高 達87%和50%。為了預防罹癌,已進行預防性乳房切除手術與後續療程,將罹患乳癌的風險降低至 5%以下。 在臺灣,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2000年乳癌的新個案為4642例,2005年為6594例,2010年為 9655例,2012年為12501例。另一方面,2000年卵巢癌的新個案為791例,2005年為935例,2010 年為1113例,2012年為1261例。可以看出台灣的乳癌與卵巢癌發生率持續的上升當中。 42
特別企劃 SPECIAL REPORT
遺傳性乳癌.卵巢癌 BRCA基因檢測是您首要選擇
在所有婦科惡性腫瘤中,卵巢癌的致死率是最高的。卵巢癌和乳癌的形成與某些特殊基因變異有 關,其中以BRCA1 與BRCA2 基因之關聯性最強。根據研究統計,女性如帶有BRCA1基因變異, 有80%在70歲前會罹患乳癌,63%在70歲前會罹患卵巢癌;如帶有BRCA2基因變異,有80%在70歲 前會罹患乳癌,男性有5%在70歲前會罹患乳癌。一般臨床上,BRCA基因變異約佔5~10%的乳癌案 例,佔15%的卵巢癌案例。 而這些家族性乳癌患者當中,約半數在40歲前就發現罹患乳癌,相較一般女性在四十歲前罹患乳癌 之機率只有5%,這些家族性乳癌患者罹患乳癌之平均年齡比一般婦女提早約十年。根據統計,在一 般族群裡,兩百人中約有一人帶有BRCA1 或BRCA2 基因之變異,而在具有家族性或早發性乳癌之 族群中,BRCA1或BRCA2 基因變異之發生率,更高達30%~50%不等。有鑑於此,BRCA1/BRCA2 之基因檢測確有其必要性。 BRCA1 或BRCA2 基因是自體顯性遺傳,也就是在所謂家族性乳癌/卵巢癌症候群中,一旦此基因產 生突變,其家族子代中所有成員皆有50%之機會帶有此突變基因。在這些家族中,乳癌會不斷侵襲 這些家族的家屬,像母親、姐妹、女兒、祖母或姨媽等(男性也會發生)。同時,這些家族罹患卵巢 癌、子宮內膜癌的比例也相對地提高。因此,針對那些具有家族性乳癌病史之成員,找出其BRCA1/ BRCA2 變異之存在,或是找出已知有BRCA1 或BRCA2 變異之乳癌或卵巢癌高危險發生率家族成員 是否為帶因者,對於乳癌或卵巢癌防治是相當有意義的作法。基因檢測可以幫助我們找出這些高危 險家族中之真正高危險個體。另外,對於已罹患乳癌之患者,若檢驗出具有BRCA1 與BRCA2 之基 因變異,更應嚴密的追蹤以防另一側乳房乳癌病灶之發生,及罹患其他癌症如卵巢癌之可能。
臨床評估標準,下列情況屬於高危險群,強烈建議接受BRCA1/BRCA2 基因檢測: 女性本身罹患乳癌(小於50歲),其家族中有一位以上也罹患卵巢癌。 女性本身罹患乳癌(不限年齡),其家族中有兩位以上也罹患卵巢癌。 女性本身罹患卵巢癌、輸卵管癌或腹膜癌。 女性本身罹患胰臟癌,其家族中有兩位以上罹患卵巢癌、乳癌或胰臟癌 家族中有男性罹患乳癌。 早發性乳癌(小於40 歲)之患者本人與家屬。 當然,在情況許可下,基於預防醫學之觀點,一般健康婦女亦可接受此項基因檢測。若有上述狀況 之高危險群,建議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諮詢協助。目前就乳癌與卵巢癌而言,已經有不少病患接受 BRCA基因檢測,提供病患與家屬重要的生物資訊信息,也提供給醫師作為後續診療的方針。
參考文獻: 1. THE ANGELINA EFFECT. <TIME> MAY 27 2013. 2. Multimodel assessment of BRCA1 mutations in Taiwanese (ethnic Chinese) women with early-onset, bilateral or familial breast cancer.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12) 57, 130–138.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43
44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45
海外醫旅 全球正流行 文/生醫編輯群
北海道CARNA MED 8種免疫細胞療法 臍帶血幹細胞 超級胎盤素
瑞士 BCRO幹細胞 自體幹細胞培養回輸
臺北國際醫旅 強調五星級旅遊+高端醫療 綜合身心靈療法
澳大利亞 ASCT 自體幹細胞培養回輸 抗衰老、癌症治療
46
海外醫旅
MEDICAL TOURISM
身心靈 一次滿足 臺北國際醫旅強調「旅遊+醫 療」一次到位,效果加倍! 現代的「健康」觀念不僅重視身體無 恙,同時要求擁有優美身形體態及 心靈放鬆滿足,達到內外全然平衡狀 態,始能成就人生最大祝福。一站式 醫旅完整了長久以來分處兩端、耗費 時間與金錢的重要行程。 臺北國際醫旅結合國際觀光飯店與專
醫旅新趨勢
台灣人常說「呷好到相報」,海外醫旅 透過口碑帶動,每年呈現2位數成長趨勢
業健康管理醫院,精心規劃兩套樂 活假期以饗知音。在三天兩夜的行程 中,暫離塵囂,以心靈放鬆展開序 曲,再接受完善的醫學療程,最後透 過養生美饌與紓壓活動,讓人重拾健 美自信和感知平衡,為人生的下一步 打好基礎、做足準備。
當國內醫療保健服務無法滿足所有患者的需求,一 些具備支付能力的人開始選擇出國尋求服務。以美 國的哈佛醫學院教學附屬麻省總醫院為例,2013年 該醫院接收的中國病患約為100例,到2015年增加 到約1,000例;2013年訪韓醫療旅遊總人數超過21 萬,2016年更高達近40萬人次。 根據美國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在 2015年1月份發布的研究報告稱,2019年全球醫療旅 遊市場規模將由目前的100億美元升至300億美元,從 2015年至2019年,全球醫療旅遊業將保持17.9%的複 合年均增長率。 根據世界旅遊組織的定義,醫療旅遊主要指以醫療、 護理、健康管理、康復、休養為主題的旅遊服務。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47
MEDICAL TOURISM
海外醫旅
圖/相對歐美等先進國家,昂貴的醫療費用非一般市井小民可承受,台灣完善的健保制度,加上親民價格,即可擁有完整專業治 療,並使得國際醫療及相關觀光旅遊的關聯產值達新臺幣136億元。
台灣優勢 長期專業培訓 「學術」與「實務」並重
文/生醫編輯群
台灣擁有著世界頂尖的醫療水準,在於教育制 度每年嚴選出最優秀的年輕人投入醫學系,長 達七年的醫學教育畢業後即使考取醫師牌,仍 需至各大教學醫院實習,通過漫長而札實的臨 床訓練後,在實習醫師第三年後考取內科專 科,第五年在考取其它次專科。連續十多年的
高品質生技醫療 將深度醫療旅遊國際化 醫療人員辛勤的成果,在勞動力與健保經費 配點給制的壓力中尋求一個動態的平衡,相 對於歐美等先進國家,因無全民健保制度, 大多數民眾需自行投醫療保險,否則生病即 要自付全額,其醫療費用之高昂非一般市井 小民可承受,以心血管手術費用來說,在美 國平均一台刀為20~30萬美元之間,而台灣 為其1/10~1/5的價格,且能提供完全不輸 其水準的醫療品質。
醫學訓練讓這群優秀的年輕人具備極具專業的 醫學素養,更不用說執業後依然需進修及再教 育課程,使得在台灣的醫師們得以更加精進, 創造了許多令世界為之亮眼的醫療成就如:活 體肝臟移植、心血管治療、減重手術、關節置 換、人工生殖...等,這樣的品質保證,造就台 灣醫療從業人員的職業水準在全世界享譽亨 通。 48
圖/高品質的生技醫療,已將深度醫療旅遊國際化
海外醫旅
MEDICAL TOURISM
這 樣的優勢近年來吸引不少外國人士來台旅遊並接受醫療服務,尤其以對岸來台人士最為顯
著,根據觀光局提供資料,民國101年美國人來台目的為醫療者為274 位,逐年升高至104年已達 377位,且對岸來台就醫人數四年來每年皆超過五萬人次, 根據行政院對讓臺灣醫療變成「國際 名牌」文稿中提到,102年已有23萬外籍人次來台接受醫療服務,國際醫療及相關觀光旅遊的關 聯產值更達新臺幣136億元,已超越101年之93億元,成長43%。 然而這樣的產值以全球經濟的眼光來說尚小,民國103年全球醫旅已超過300萬人次,並預估106 年將高達1575萬人次,全球每年約有400到600億美元的醫療健康商機。嗅到利益的不只是我 們,相較於台灣,韓國則利用其媒體影視產業外銷偶像至全世界,順而極度推廣其整形美容的技 術,吸引不少國內外年輕人赴韓做整型;日本因具多個世界最長壽的村落聞名於世,長年來投入 抗衰老及再生醫學的發展,在幹細胞的培養與應用上表現亮眼,搭配文化及自然地貌溫泉,發展許 多養生抗老的健康醫療之旅。 台灣如對未來產業投資除電子業外,以生技醫療產業為重,那麼醫療旅遊的發展勢必為其重要的 一環,而醫療旅遊除了促進生醫產業發產外,同時也會牽涉到衣料資源分配不均、服務階層化, 以及醫療逐漸走向商業化...等影響。
正向發展V.S衍伸問題 正面效益 主要效益: 促進產業發展 次要效益: 1. 增加就業機會 2. 發展高科技醫學 3. 分擔健保財務壓力 4. 提升台灣醫療之國際能見度
負面效益 1. 醫療人力流入商業部門,惡化 醫療人力的分佈不均問題 2. 擴大醫療服務的階層化 3. 加速醫療費用的上漲 4. 引入商業醫療模式,惡化醫療 營利化趨勢 (資料來源:台灣衛誌2013)
醫療旅遊所帶來的負面效益如能利用政策面的配套,如健保自付差額補助醫師配點制的缺失,落 實醫護人員加班給付制度及院內勞力分配公平化,要求各科部定員(醫護)定額(患者)...等,也許尚 能解決醫療國際化商業化的衝擊影響,而替台灣生技醫療產業注入一股活水。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49
MEDICAL TOURISM
海外醫旅
CARNA MED 接待廳實景圖
北海道癌症治療中心 CARNA MED 日本時代雜誌百大名人-高柳芳記 総院長,親身為您量身打造健康美好的生活! 文/生醫編輯群
1989年高柳芳記院長在日本開了第一家 眼科醫院,專門進行白內障手術,至今 已超過13,700個治療案例。 2001年,他 的父親因肺癌過世,為解決癌症帶給他 父親的痛苦而投入了癌症醫學研究,並 於2008年成立了“癌症綜合醫療中心"。
什麼是免疫細胞療法?
免疫細胞療法是利用自體免疫細胞來對抗癌症與病毒 感染等疾病的先進醫療技術,1985年美國國家衛生院 (NIH)更已將免疫療法列為手術、化療、放療以外的 第四大癌症治療模式。
2012年高柳芳記院長為提升整體醫療技 術,另於札幌成立了“CARNA MED療 症治療中心",展開以基因診斷及免疫細 胞療法為主軸的治療模式,並同時成立 實驗室,以研究抗癌藥物的臨床副作用 及人體基因譜分析。 2014年11月,日本時代雜誌票選 高柳芳記院長為亞洲最傑出100大 企業家代表之一,並專訪專文肯定 高柳芳記院長在醫學上的成就。 50
The Japan Times 100 of CEO 高柳芳記 出生於北海道 B型 座右銘:持續變革
海外醫旅
MEDICAL TOURISM
CARNA MED 國家級細胞培養實驗室 解晰室採用100,000級規格的無塵室,培養室則採用10,000級規格的無塵室。 毎一英呎(30.48cm)立方尺裡分別含有10,000個以下以及100,000個以下 0.5微米(micron)以上的微粒子。
傳統的手術治療,是針對
成患者免疫能力降低,更可能出現嚴重的副作用。長期使用化療藥物
局部性且須肉眼可見的
更可能導致癌細胞產生抗藥性,以至於影響許多癌症復發患者的治療
固態腫瘤才能進行有效移
效果。免疫細胞療法較無嚴重副作用產生,還可針對特定癌細胞進行
除,若腫瘤生長部位過於
專一性攻擊。
複雜或是血癌等液態癌 症,可能無法進行手術切
此外,免疫細胞具有記憶能力的特性還可能有效抑制癌症的復
除,且即便進行了手術仍
發,2000年國際腫瘤生物治療及基因治療年會便指出,免疫細胞療
需再經由化、放療才能進
法是現在科技中唯一有可能徹底清除癌細胞的方法。2006年日本厚
一步將肉眼看不到的癌細
生勞動省已將免疫細胞療法列為常規療法。
胞清除。但放射線治療也 只能對於局部性且須肉眼 可見的固態腫瘤進行清除 治療,若是肉眼看不到或 血癌等液態癌症還是須透 過化學治療才能進一步將 癌細胞清除。然而化療藥 物缺乏專一性的特性,在 清除癌細胞的同時也會攻 擊正常的細胞,不僅會造
CARNA MED 世界專利 1) 只需「抽血」及「打點滴」即可。 2) 前往日本抽血,在日本完成回打免疫細胞點滴。 3) CARNA MED是世界唯一擁有同時培養七種免疫細胞專利。 -初始T細胞培養:初始T細胞、輔助T細胞、殺手T細胞、γδT細胞、NK細胞 -NKNKT細胞培養:NK細胞、NKT細胞、γδT細胞、輔助T細胞、殺手T細胞 -DC細胞培養:樹突細胞 4) 本院流式細胞儀能將培養後的細胞以每秒數萬分子準確分析,採用安全又 有效的細胞培養技術,進行細胞表型分析。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51
MEDICAL TOURISM
海外醫旅
此為高柳院長診療實景圖。
2010年美國Dendreon公司的攝護腺癌 疫苗Provenge也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 局(FDA)核准正式上市,隔年更被納入 聯邦醫保。同年加拿大免疫學家斯坦曼更 因發現樹突細胞可以誘發後天免疫反應而 獲得諾貝爾生醫獎,由此可知免疫細胞療 法在國際上不但已是成熟的醫療技術外, 更是未來治療癌症的新趨勢。目前免疫細 胞治療在國際間的應用以自然殺手細胞療 法、T細胞療法、樹突細胞療法、自體免疫 疾病療法為主要的發展項目。
右圖 此為醫護人員正以 點滴方式回輸培養完 成的健康免疫細胞
52
免疫細胞發出的警訊:
日常生活壓力大會促使自律神經失調,造成免疫力下 降。正常人過了20歲之後,免疫力會隨著年齡的增加 而逐年減低。 當免疫機能低下身體會發出以下的警訊: -容易疲勞倦怠 -容易嘴破口腔炎 -皮膚比從前乾澀
海外醫旅
MEDICAL TOURISM
人生唯有追求不斷突破自我、不斷變 革,才能成就利於全人類幸福的大事!
免疫細胞療法的原理: 將活化過後的免疫細胞導
高柳芳記 出生於北海道 B型 座右銘:持續變革
回體内、達到提高免疫力 的效果。隨著年齡增長, 免疫力將逐漸低下,只要 能有效活化免疫力,即可 擁有更健康美好的生活。 提高免疫力還可幫助人體抵 抗入侵身體的細菌和病毒, 以及體内的癌細胞等異物。 當癌症發作時,免疫細胞培養 療法對於各種併發症會給予高 度的殺傷力和預防能力。 右圖 此為進行免疫細胞回 輸診療室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53
MEDICAL TOURISM
海外醫旅
CARNA MED為日本北海道唯一設立科學實驗室的醫院
醫護人員在診療諮詢完成後,將以抽 血方式培養免疫細胞,全程耗時約1 ~2小時。
54
抽血完成後將立即送至CARNA MED 內建的實驗室進行免疫細胞培養作 業,避免變質及感染風險。
海外醫旅
MEDICAL TOURISM
CARNA MED耗資10億日幣,成立國家等級免疫細胞培養實驗室及解晰室。解晰室則採用了 100,000級規格的無塵室;培養室則採用10,000級規格的無塵室。毎一英呎(30.48cm)立 方尺裡分別含有10,000個以下以及100,000個以下0.5微米(micron)以上的微粒子。
C
ARNA MED 為全球免疫細胞療法領域的專家,擁有世界級專利,能同時培養 七種免疫細胞,且擁有流式細胞儀,能將培養後的細胞以每秒數萬分子準確分 析,採用安全又有效的細胞培養技術,進行細胞表型分析。
解晰室
精密細胞分析儀
由專業醫師群及科學家負責解晰免疫細胞培養狀 態、健康程度及數量等資訊。
透過精密儀器逐一分析各種免疫細胞培養狀態等資 訊,並詳實記錄及比對。
細胞儲存培養
實驗室
獨立的細胞儲存培養設備,確保免疫細胞培養過程 達到零感染、零風險。
免疫細胞科學家運用高科技儀器,同時培養七種免 疫細胞,並確保培養品質。
如有相關需求請洽 行銷企劃部總經理 林詳崴 0933 841 027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55
最後的救命稻草!? 幹細胞的應用與發展 文/林詳崴
自2001年以來,人類基因體的解碼成功,加速生命科學的研究進程,更多優秀人力與先進物力的投 入,讓這片領域發光發熱,研究內容也從相對較簡單的基因體學轉換成更趨複雜多變、具功能性的 後蛋白質體學,並且多年來從理論與構造的解析,到近年已趨於應用並漸趨發展成熟。
突破傳統化療放療 幹細胞再生醫學重現「生」機 今年台灣數間先進的製藥廠已成功將蛋白質體新標靶藥其應用在癌症治療的人體試驗上,取得不錯 的成績,且奈米等級微脂體於胰臟癌的應用已核准上市。然而,這些研發中或已上市的癌症新藥皆 只對單一區域的專一性有較強的效用,當癌細胞轉移至其他處時,癌細胞受體變異,相對傳統化療 放療,反而具專一性攻擊的標靶藥較無力。 我們都知道傳統化療放療的副作用極大,造成患者過度痛苦,在經濟與精神雙重打擊下,往往選擇 放棄治療。如何能開發出較少副作用,同時適用於普遍型的新癌症治療方式,以減少患者苦痛,是 當今諸多科學家們努力研究的課題,目前這樣的研究中有個較熱門的議題正引發論戰,那就是-幹 細胞於再生醫學的應用。 56
海外醫旅
MEDICAL TOURISM
幹細胞不僅修補受損器官 對於神經修復亦有顯著成效
所謂幹細胞是指身體中尚未分化的原生細胞,它具有能轉化成身體內各種組織器官細胞的能力,若 能加以應用,可以廣泛對於受損的臟器修補。2004年科學人雜誌介紹,因心肌梗塞而受損38%的小 鼠心臟,在經過幹細胞修補後成功恢復功能。這樣的應用在模式動物中漸趨成熟,利用幹細胞修復 眼球及重塑腎臟…等,甚至應用到人體臨床試驗上,其中對於神經的病變上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 氏症、中風,以及創傷性的腦受損,利用幹細胞作神經修復已漸有成效。 今年四月,中國醫北港與安南醫院院長林欣榮發表於<<CELL
TRANSPLANTATION>>,利用自體周
邊血幹細胞治療腦中風人體雙盲試驗,其中實驗組中有患者感受到明顯的療效,然而也有部分患者 並未從中獲益,由於受制於醫學倫理,幹細胞於人體的分化與修補的機制無法獲得證明,只能從結 果推論部分成因,實際療效也只能從相關的臨床試驗中逐步完善,未來還有相當遙遠的路程須完 成。
幹細胞於人體修補神經的可能機制包括: 1.促進周邊血管增生,替代已缺損微血管。 2.的神經元分化和神經發生的誘導,補充本以缺失的 神經元。 3.在反應性神經膠質增生的減少,以利神經電傳導。 4.神經細胞凋亡的抑制。 5.神經元營養因子的轉遞成功,使其更具功能性。 6.免疫調節功能。 圖/除了利用幹細胞修復受損器官,人體臨床實驗結果顯 示,對於神經病變的治療,也有顯著效果。
7.促進神經元的集成。
反轉體細胞 幹細胞「增殖」、「分化」達成治療目的 幹細胞的取得,最早可在受精卵所形成的胚胎中取得,這是較健全的幹細胞來源,而由於生物技術 的發達,目前也可從已轉化完成的體細胞誘導反轉回幹細胞,將幹細胞體外增殖並誘導分化成需要 的細胞後,再篩選、純化(封裝)進行移植;如此將可移植足夠量具特定功能細胞達成治療目的, 並降低致癌風險; 不論是胚胎或體細胞轉化而來的幹細胞,取自自體可避免免疫排斥作用。
更多本期訊息 請搜尋
生醫觀點
57
基 因 線 上 深 入 淺 出
關 注 全 球
基因領域最專業媒體團隊
歡迎洽詢:+886-2-77070672 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GeneOnline.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