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azine! 018
政治360 特首選戰正酣,醜聞卻一浪接一浪,
突 破 書 誌 |www.breakazine.com|Volume18|HK$29|
4
891154 834261 便利店專用條碼
Break See Change
行將付印之際又爆出「唐生大地震」, 我們竟然連最後誰會成為候選人都不知道! 除了做惡搞海報和諷刺漫畫,這個城市已不知怎樣表達對政局的厭惡。 權力和利益的鬥爭,赤裸得叫人不寒而慄。
政治
政
有人說:政治太骯髒,甚至太絕望,還是別碰了。
治
也有人倜侃:反正是不夠「阿爺」鬥的,還是乖乖的買定花生等看戲吧!
3
更多人心底有這樣的無奈:「我都無權投票,關心嚟有乜用?」
6
那說不出的鬱悶是,即使他朝選票到手,
0
我們也不知道,究竟最後還剩下多少選擇; 我們更沒把握,善忘的香港人會否只看眼前利益、相信一時的甜言蜜語, 將信任誤送到犧牲民眾福祉、維護霸權的人手上。 所以,單單等待選票是不足夠的。 我們需要一次政治覺醒! 在小圈子選舉白熱化的關頭, Breakazine! 走訪100位青年,邀請他們為政治表態; 又分析香港政治亂局的源頭,指出路路不通的體制困局;
政 治 參 與 與 今 日 香 港
最後聆聽幾位身處政治風眼的朋友,聽他們怎樣堅守眾人之事, 怎樣一步一步,為香港人的共同好處打拚。 我們要保存最後的希望,一起努力突破黑暗。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通識教育 ISBN:978-988-8073-54-2
9
789888 073542
HK$29
本書誌採用環保印刷
5個守護香港的公共分子:吳志森 成名 何喜華 余若薇 陳劍青 P.32
政 治 參 與 與 今 日 香 港
不吐不快的荒誕現實
100人的政治表態 P.6
為什麼政治總是不正確? P.16
018
是我們惡搞政治, 還是政治惡搞我們?
黑暗
腐 化
腐 敗
勢力
God Knows
政
府
灰色
無能
束縛
失敗
談起政治, 起錨
黑暗
五毛
黑暗
混亂
壟斷 無奈
矛 盾
頭髮
黑 暗
骰仔
黑暗
混亂
知識 手段
限制
黑暗
狼豬
權勢
暗湧
中 共
騙子
黑暗
麻煩
野心
草泥 (馬)
灰 色
腐敗
你會想到什麼? 官商
黑顛
黑暗
混亂 裝飾
複雜
企圖
混亂
通 識
黑 暗
蝗蟲
心理
序
text / 梁柏堅
序:政治不是旁觀看戲
着手處理今期Breakazine!時,我們是帶着這樣的一
這也是難怪。每逢區議會選舉、立法會選舉,又或近
個疑問開始的:「回歸以後,特區政府的施政常為人
來鬧得沸沸騰騰的特首選舉,充塞着我們f a c e b o o k
詬病,究竟問題出在哪裏?」
版面的,主要都是不知由誰人放風爆出來的黑材料和 醜聞啦、惹人憤怒當你冇到的荒誕言論啦、赤裸得連
6
香港人變得太政治化?香港的執政者太不濟?還是我
不諳政治的人都看得出來的利益交易啦、流於口號虛
們的政治體制出了毛病,政治環境正在惡化?——
浮表面仍敢拿出來的政綱啦……天天受着這樣現實得
於是我們順藤摸瓜,終於摸到政治這敏感又燙手的議
可怕的政治教育,我們對政治的理解,又如何能擺脫
題上。
負面和無奈?
但政治這回事不容易說。很多人一聽見政治就只想到
英語中政治(p o l i t i c s)一詞,源自希臘城邦中公共
掟蕉爭吵、虛偽嘴臉,先是心生厭惡,繼而耍手擰
事務的管治學問,透過建立合宜的政治體制,防止
頭。而當我們去到青年人中間,問到政治給他們什麼
腐化、失衡、衰敗,藉此維持國家的穩定。這些理念
印象時,基本上都是黑暗腐化呀、權力鬥爭呀、虛偽
經過2,000多年來的實踐、修正和發展,漸漸成為現
謊言呀、高深複雜呀,諸如此類的負面。
代文明社會的基石—— 例如言論自由的出現,就是
要建立公眾輿論,用以平衡統治者強勢的聲音,以免
忡忡嚐盡苦頭,甚或在被孤立的寂寞中,他們仍然為
國民的私有財產、私人生活,在不知不覺間被侵吞剝
這個病入膏肓的城市守望,仍在想方設法尋求讓這個
奪,令人無法忍受,至終激發起激烈反抗。
城市活下去的道路。
政治涉及社會資源的運用,自然會吸引眾人垂涎虎
在無奈的苦笑背後,我們的城市在哭啊。如果你也聽
視。而爭奪的過程,如果沒有良好的政治體制,把眾
見,你會為她做點什麼嗎?
人的焦點引向解脫人民的困苦,讓每一個人都活得有 尊嚴有盼望,那麼,各出奇謀的權術運用最終會取代 政治本來的目的,私慾會蓋過公益,最終受苦的是社 會上無權無勢無財無望的一羣。 政治體制的失效,正在把城市推進火坑。我們今期走 訪了很多朋友,有被封咪的吳志森,被打壓的成名, 多年艱苦奮鬥的余若薇、何喜華、陳劍青,即使憂心
018
7
8
政治, 關人啥事? 「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 這是國父孫中山在三民主義中的經典論述。 這話,不只是指向在位者,要他知道政治是管治。 同時也在告訴平民大眾,政治是關乎所有人生活的關鍵。 對於這一代的青年人,他們透過媒體, 透過通識課程、每天的新聞, 接觸的政治事件,都比上一代要多要近。 看着紛紛擾擾的議事堂, 和一眾高官、議員的嘴臉, 他們到底是感到漠不關心,還是咬牙切齒? 我們訪問了 100 位高中同學, 請他們回答 5 條政治試題, 希望捕捉他們的政治印象, 計算他們與政治生活的步距, 邀請他們評價香港的高官人物。 如果,真箇是“We are Tomorrow” , 到底香港未來是愈發政治冷感,還是愈來愈多人投身政治,百花齊放? 018
9
政治,關人啥事? text / dydy
政治給我的聯想。 兩個字表達。
政治,讓你想到什麼?請以
10
訪問之先,我們預 料 同學對「政 治」這個 課 題,若不是反 感,就是毫不熱衷。 訪問結果卻是比我們 預期為好。至少,在 100 名高中同學 當中,只有 7 位表明 ,對政治毫無興趣。 當中不外乎是因為 沉悶、無趣,或是「 因為有太多東西牽涉 在內,好麻煩」 。 有一位同學,即使完 成了整個訪問,還是 唱着: 「點解同我 有關係,Woo~Woo~ ~」 剩下的,對政治都有 基 本認識,對政治新 聞亦算熟悉,這 要歸功於新高中通識 課程。政治屬課程中第 二單元其中一 個 主 題: 「 法 治和 社會政 治 參與」 。 同學 們 避 無可 避, 必 須接觸和討論「香港 的政治和社會的發展 歷 史和 現 況 」 及 「香港居民在社會和 政治事務上的參與」 。 所以談起 政治,有 9 位同學禁不住要拋拋 書包,背默出定 義: 「政治家追求的無非 都是權力,而權力是 來自人性的需 要」或「政治就是主 宰民生的決策」 。 接觸雖多,卻不代表 他們願意投入 政治。 事實上,佔大多 數同學(78 位)都是 對政治反感。有 14 位同學對我們說: 「政治是黑暗的!」;7 位認為「政治就是政 客/商人為自己 謀 利 益 」;6 人 覺 得 「 政 治 很 亂, 令 到 社 會也很 混 亂 」;5 人則指出「那是權力的 暗湧」 。 問他們從何獲得這種 觀感,十之八 九都是 來自主流媒體。 報 紙、電視描繪的議 事堂情況,高官議員 的對答,最為印
象 深刻。 「 高 官答 問
都 唔 聽人意 見, 錄 音 機 咁。」 「 好 嘈、 好多人爭住講嘢,博上 鏡。」對他們來說, 「政治」就代表 官員、議員的表現, 因為香港政治人物表 現強差人意,所以 同學們就自然對「政 治」反感。 問他們會不會認真聽
特首的答問大會,或 閱讀議員的質詢 理據,他們都笑笑, 搖搖頭。 「聽到就煩。」一位 女生乾脆 對我們說。 這種不願投 入時間認 識 政 治運作的態 度, 常被看為「政 治 冷感」;但 經 此 100 人訪問, 我們 發 現青 年人 想 起 政 治, 其實是 激動的、有情 緒的。政 治事實上 是 觸 動 到他們,也 已經 進入他們的生 活 範圍,只是他們感到 無 能 為 力。這份 無奈,令青年人呈現 的政治態度,大多仍 是隔岸觀火、 「食 住花生等睇戲」 。 只有 6 位同學的回答,
表現出對政 治 仍然抱 有期望,甚至 位提到「民主」 ,表示「得到人民支 持 的政府,才會令社會 和諧」 。有一位說政治應該 是「綜合」 , 要 綜合人 民的意見, 推出有利公眾的新政 策,這才能有效 治理城市。 樂於參與。當中有 4
最 令人 驚喜的,是寫 下「年青」這兩個字 的那位同學。 「政 治不 能固步自封, 必 須 不 斷改革、 創 新, 改善 社會 問題。 歷史上很多的政治改 革都是由青年人推動, 政治需要有新 人才,而青年人就是 那批新力量。」他說。
018 11
18
為何 政治總是不正確? 受訪的 100 位同學,絕大多數對特首曾蔭權的印象都是負面的: 「他忽視窮人!」 、 「做事不到位!」 、 「舉旗不定!」 管治能力不濟,大概總括了這些同學對現屆政府的印象; 七情上面的議會爭拗,更給人「政治是黑暗、混亂、火滾」的觀感。 是什麼處境,讓人產生這些想法 ? 我們明白,不是簡單地將特首形容成一個負面的人, 就能解釋到今日我們對現況不滿的原因。 政策的衰敗、政局的黑暗與混亂, 其實來自我們的制度,充滿各種不同的缺陷…… 吸納精英的政務官,推出的政策卻弊病多多; 承諾問責的高官,遇上缺失卻可依然故我; 為市民發聲的議員,卻走進一個立法權處處受限的議會; 由民意主導的議案,卻被少數利益集團的代表否決; 造福羣眾的公共政策,卻變成造福財閥; 特首選舉明明是改變的關鍵,卻是一場有名無實的小圈子爭權。 好吧,以下就讓我們一步一步推進說明, 為何這一切一切,最終會交織成一個讓所有人動彈不得的困局。 018 19
為何政治總是不正確? text / 阿彼 illustration / cuson
高官犯錯
怎麼不用問責?
1
我們口裏常說的「高官」,泛指3位司長和 12位局長,跟上頁所說的官是不同的。他們 不是公務員,而是「問責」官員,由特首親 自任命,以合約聘用,領導各個政策局,並 就其政策的成效直接向行政長官負責。 當遇上重大的施政過失,大家要追究責任的 時候,相關的局長就要向全體市民負起責任 請辭。 不過,回歸以來,管治問題多不勝數,市民 怨聲載道,但做得不好的官員不少仍 是穩如泰山,甚至步步高陞。
3
2
11
9 10
14
猜猜我是誰:
試說明各個高官、前任高官 的名字和其職位。
7 5
20 12
18
22
17
答案
1. 行政長官曾蔭權 800 名選委選出的總司令,民意基礎 0.0002% 2.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 財政預算案被批評保守孤寒,2011 年向公眾屈服人 人派錢 6,000 3. 政務司司長林瑞麟 「五區公投」後提出遞補機制,民望暴跌至 15%, 卻升任政務司司長 4. 律政司司長黃仁龍 作風低調,民望尚可 5.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 民建聯成員,是唯一有政黨背景的局長 6.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 對新界丁屋僭建寸步不讓贏得支持,但拒絕保留天 星皇后被批評 7.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華 負責 669 億的高鐵工程,在立法會被羣眾圍困 6 小 時 8. 保安局局長李少光 派 3,000 警察保護李克強訪港大,並涉嫌禁錮示威 學生,被質疑警權過大 9.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 籌辦東亞運超支兩倍多被審計署批評,回應只說 「汲取經驗」 10.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俞宗怡 批准前高官梁展文投身新世界地產,忽視利益輸送 之嫌,被曾蔭權「訓斥」處分
11. 教育局局長孫明揚 被批評妄顧直資學校違規及帳目混亂,他解釋自己 「無牙力」監管 12.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 沒有做好「箍票」工夫,政府臨時撥款議案被否決, 公務員幾乎無糧出 13.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 2011 年落實最低工資,但引起商界不滿 14. 環境局局長邱騰華 多次推行環保政策如停車熄匙、膠袋及棄置電器徵 費等,但障礙重重 15.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 發生多宗醫療事故,被笑稱「周一鑊」 ,也被批處理 「雙非」孕婦問題不力 16.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 接替林瑞麟處理立法會補選機制的爭議 17. 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 在增加汽車首次登記稅前「偷步買車」不申報,於 2003 年 7.1 遊行後辭職 18. 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 提出就《基本法》23 條立法,觸發 2003 年的 7.1 大 遊行,她亦因而辭職。08 年參加立法會選舉勝出, 由官員變議員 19. 前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 SARS 危機中被批評處理不力,被死者家屬痛斥「厚 顏無恥」 ,一年後辭職 20. 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 2011 年因病請辭,由副局長蘇錦樑接任
4 6
16
皆因老闆不是我
接負責,結果他委任的局長,其實 都只是向請他的「老闆」問責而已。
話說問責制於 02 年設立前,據顧
13
汝德在《官商同謀》所言,當年董
其次,局長制的成敗跟西方國家採
建華期望有一個向他效忠的團隊,
納的政黨政治也是分不開的。在政
切實執行他所定的政策方向,無須
黨政治下,具政黨背景的領導人透
說服公務員。於是,他設立「問責
過選舉上台,再由內閣部長制定政
制」 ,以高官作其內閣。理論上,這
策,向議會解釋和游說,而議會內
批「內閣局長」需對政策的建議、
也有足夠的黨友支持,議案才有機
實行和過失負上政治責任,跟公務
會順利通過。
員傳統的「集體負責制」截然不同。
15
8
SAR S
19
相比下,香港的特首不能有政黨背 只是「高官問責制」在香港實踐 10
景,他籌組的內閣自成一派,被笑
年,效果乏善足陳,皆因香港的政
稱為「政府黨」 ,在立 法會全無黨
制存在致命的先天缺陷。局長制要
友,即便是建制派的議員,也要向
有效,其一,作為「老闆」的特首必
選民負責,不能盲目支持。局長進入
須透過普選產生;一旦高官犯錯,
立法會解釋政策,猶如豬入狼羣,
特首便需要將他開除以示向羣眾負
舉目無親,成為所有人的箭靶,政策
責。現在特首只是由 1,200 名選委
自然舉步為艱了。看來,港式問責制
投票選出,自然不用向全港市民直
下的高官,問責不成,只成箭靶。 018 23
32
為何 我仍要搞政治? 香港的政治被重重制肘,在體制內像泥漿摔角,亂局連連; 就是在體制外的大氣,也被無形的氣壓困擾,北風凜凜。 所有的客觀環境都對我們說:政治太髒,碰不得,不屑碰。 我們找來了幾位體制內外的人。 乍看起來,他們大部分跟我們理解的「政治」 , 並沾不上邊。 他們走入公共的領域,以自己的專長, 提出關乎眾人福祉的問題、引起廣泛的討論; 更有甚之,付諸實際的行動,而且寸土必爭。 他們不是吃飽飯沒事幹, 故意跟政府搞對抗,撈油水。 卻只想還政治它原來的意義, 就是我們的共同生活。 他們正為我們共同享有的東西而抗爭。 018 33
一把聲音的失落
為何我仍要搞政治 text / dydy photo / andy
吳志森
80年代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畢業,曾參 與中大學生報及中大學生會,投入學生運 動火熱年代的尾聲。畢業後,投身傳媒行 業,希望用文字、用媒體改變社會。曾任 職於左派雜誌《廣角鏡》、無綫電視公共 事務部、商台、港台。文字、廣播、網上 評論都有涉獵。「這麼一晃,就磋跎了30 年。」他笑說。 網誌:http://samngx123gmail.blogspot.com
34
社會 說 總 有一 把 向 居 的, 心 裏 自 想引 」 人 媒 以「 傳 n t w ro n g, 公營廣播,理應更有空間是其是、非其非,作為大眾 what we 人 眾 他改 訴 望 告 希 想 會 。 你 音 , 聲 了 話的 發聲的渠道。誰知回歸後,接連受到上頭壓力。 《頭 聽到 。 當在 位 者 在位 者 聆 聽 條新聞》 、 《議事論事》諷刺時弊,批評中央政府, 起注 意,想 反正。 把事情撥亂 養新 多次被親中人士公開指責,稱港台「不清楚誰是自 變,盡責任 「我們要培 拉 下 來, 說 台 平 聲 發 從 你 己的老闆」 。 把 然 突 想 不 到, 他 。 「我早 一 批 主持」 社羣發聲。 媒體為弱勢 過 山雨欲來,在港台 10 年的吳志森卻見慣不怪。自 透 直 一 志森 ,港台宣佈 傳媒人,吳 」去年 11 月 。 快 當了 30 年 麼 從 2007 年當上《頭條新聞》的太后,他備受壓力。 這 的,是 的聲音。 天。想不到 》不再有他 e n o h p 料到有此一 由 2010 年,更有傳被前任廣播處長黃華麒點名,要求 由風自 約,從此《自 做 能 們 不再與他續 我 不予續約。 「當時的社會迴響比較大,最終沒被換掉; ─ 不可扭轉 的 退了, 這 是 倒 在 。 顯 說 這次社會反應比較小,他們就過關了─也許是因為我 明 他 」 「香港 敗的速度。 力減慢其衰 們被溫水泡着泡着,太舒服了。」 的,就是盡
和風細雨的影響 自廢武功的媒體
吳志森說,他從來不是大班、毓民那種「拳拳到肉的名 嘴」 ,咪前連珠發炮,咪後還會運用自己的人脈發揮影 響力,務求即時有效果,解決問題。
在香港當傳媒人,從來都算自由自在。 「言論自由」是我 們的金漆招牌,也是我們在中國的土地上,唯一自豪的
他做的,只是帶聽眾「直面問題」 ,一同找出問題核心,
特權。近年,媒體卻因為內地因素和地產霸權,自願萎
以及堅持為弱勢的人發聲。 「我是記者出身,不是以社
縮,自我審查。不是怕得罪中央,就是怕得罪廣告商。
會運動的方式來鼓動羣眾。所以,我唔覺得自己開咪有 任何即時的影響力,反而是一點一滴、和風細雨,希望
「我稱這為自我閹割,當內地傳媒在嘗試打擦邊球,我們
empower 大家,減低那份無力感。」
卻『船頭驚鬼船尾驚賊』 。」吳志森說,這和滲入本地 傳媒的商人勢力不無關係。 「為什麼一個商人會想入股
許多政策或社會問題,千絲萬縷,媒體的作用就是做中
報紙?眾所周知,做傳媒是不會賺錢的。」
間人,讓普羅大眾有方法了解真相。吳志森於節目裏曾 跟進過菜園村事件,提出智障孩子 18 歲無書讀的荒謬,
「但做傳媒可以攀附權力。如果你只是一個區區商人, 中央是不會睬你的。但如果你擁有一份幾十萬發行量
揭露過「國民教育」諮詢文件內的洗腦問題,指出菲傭 申請居港權的 4 大關卡等等。
的報紙,胡錦濤就會見你。」他說。 「看見真相,大家才能真正討論問題,找出解決的關鍵, 全港媒體都活在這兩個魔咒之下,唯一例外是香港電
思考的質素才會提升。」他說。 「這幾年開咪,聽眾的問
台。它雖依靠政府公帑,但多年來編採獨立,運作接近
題水準愈來愈高,我覺得是有果效、有反應的。」 018 35
為何我仍要搞政治
當權者的壓力 有反應的,不只是聽眾。 2010 年 11 月起,左派報章《大公報》 、 《文匯報》不斷點 名批評吳志森在電台的言論。他自己算過,有超過 70、 80 篇相關文章。文章題目不外乎〈吳志森:你有批評過
要加入更多年輕的元素,聽多啲聽眾電話,所以 airtime
反對派?為建制講過好話嗎?〉 、 〈吳志森充當「政治打
唔夠,只能容納一位主持,就要請你哋兩位起身──這
手」 〉 、 〈吳志森走火入魔 港台豈能放縱?〉等等……
是 direct quote。」
「我有嘗試了解他們的批評是什麼,但文章實在毫無邏
「聽完之後,心裏講咗句粗口,不禁要問:點解你哋啲
輯、難以閱讀,我還是放棄了。」面對文革式批判,他
理由咁蠢?」他說, 「既然還需要一位主持,為什麼不是
處之泰然,但身邊的同事開始感受到壓力。 「你想像一
我?我自問都做咗 30 年,有豐富經驗,咩角色都勝任
下,如果你是節目監製,你手下的主持不斷被人點名批
啦。年輕的元素?即係咩呀?」
評,你驚唔驚?」 問都多餘,反正是一個政治決定。 「對於無辦法改變的 《大公報》 、 《文匯報》兩份報章市場佔有率極低,在市
事情,我不會再花力氣去想。」他說。
民心目中的公信力排名一直最尾。為什麼他們的評論和 讀者投稿,竟然可以把一個港台的主持拉下馬? 「 《大公報》 、 《文匯報》當然不是給你和我看的,亦不需
一個主持的消失 吳志森不見了,總可以聽第二把聲音吧。
要你和我看。只要在位的看,也視之為中央的聲音,就 自然有其影響力。」
還有哪個?大班、毓民、飛哥都走了。 「其實每一把聲音 都重要,特別是批判的聲音─這是我們的官員永遠都
終於,2011 年 11 月某天,吳志森和周融獲邀與副廣播
不明白的。」
處長戴建文、中文台台長周偉才和節目部總監梁家永吃 午飯。 「地點是一間高級意大利餐廳,餐牌上有白松露可 點。」吳志森說。
「當公共領域的聲音不斷被消滅,只剩下單聲道,一味 稱讚,民智只會倒退,那時又何來公共參與?有得選特 首,我哋仲識唔識投?」
煞有介事的飯局
36
看着前路,吳志森說自己是「悲觀裏的樂觀」 。 「香港的衰
工 作 10 年, 從 來 沒 獲 邀 去 過 如 此 大 陣 仗 的 飯 局。
敗已是必然,這是大氣候。但我們仍然可以逆大潮,減慢
「500、600 蚊一個套餐喎,lunch 喎!」無事不登三寶
衰敗的速度。所以唔好驚,一定要發聲,不能保持沉默!
殿,他說,早已為自己做好心理準備。 「作為一個成熟的
我的想法和動力很簡單,只是不想自己的女兒長大後,不
男人,唔係 simple and naive,一睇就知來者不善啦。」
能享受我曾經有過的言論自由、集會自由。」他說。
告訴他不再續約,他沒有意外,也很冷靜。讓他哭笑不
沒有《自由風》 ,慶幸《頭條新聞》的太后還在。 「做埋呢季
得的,反而是那個換人的理由。 「他們說,節目要改革,
睇吓點啦, 」森哥說, 「做得幾耐得幾耐,堅持到底就好。」
怎樣才算是一個公共廣播機構? 港台的營運方針雖然是為社會大眾服務,但它仍然是一個政府部門,對於編採自由、資金集合等仍未達到公共廣播 機構(Public Service Broadcaster)的條件。目前,世界公認英國廣播公司的形式,可以作為公共廣播機構的標準 條件,包括: 1. 全民都能接收該廣播
4. 營運資金由全民負責
7. 着重節目質素,非收看人數
2. 節目內容符合公眾口味
5. 編採獨立,不受國家或財團影響
8. 能凝聚社區,建立公民意識
3. 特別關顧弱勢社羣
6. 與既得利益者保持距離
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BBC) 全世界最大的廣播機構,擁有23,000名員工,由英國皇室授予特權而成立。它並不隸屬 英國政府,亦不接受任何商業捐獻。營運成本全由英國民眾、繳交的「電視牌照費用」 (television license fee)支持。它近乎絕對獨立的背景,令它有足夠的空間,製作多元化的 節目,亦可以於時事節目內批評政府施政,披露商人不當手法而不受壓力。雖然如此,有政 客批評BBC政治立場左傾,報導中東新聞時未能保持中立。但這些指控無損BBC作為英國人 心目中最可靠的媒體的地位。
美國公共電視(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PBS) 美國的公營廣播公司,前身是教育電視頻道,所以特別着重兒童節目,亦會提供各類型的紀 錄片、時事節目及藝術表演等。與BBC不同,PBS沒有自己營運的電視台,它是一個連結美 國各個州份的公共電視台的網絡。它有自己的製作,亦會從各地買入節目,再給予網絡內的 電視台播放。PBS主要靠聯邦政府撥款、電視台網絡收費及捐獻作營運。由於美國有線電視 競爭大,PBS在美國的影響不如BBC,但調查發現,仍有4成美國觀眾喜歡看PBS。
日本放送協會(簡稱NHK,來自日文拼音Nippon Hoso Kyokai) 日本的公共廣播機構,包括電台及電視頻道,於1925年成立。原本只是日本官方喉舌;1950 年戰後,日本通過了廣播條例,NHK正式成為獨立的公共廣播機構。與BBC相同,它透過收 取民眾的電視牌照費(日文為「受信料」)作為營運資金。NHK曾經是日本影響力最大的廣 播機構,除了一般新聞資訊節目,亦製作如「紅白歌唱大賽」等大型活動。但近年受醜聞影 響,不斷爆出有員工挪用經費,令支持度下跌。但普遍日本民眾仍然認為NHK在發生地震海 嘯時發揮警報及提供即時資訊的作用,非常重要。
香港電台(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於1928年開播,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廣播機構。《香港電台約章》確保港台不受商業或政 治影響。但由於未能擺脫作為政府部門的身分,並要依賴政府定期審批撥款作資金,故港台 一直未能完全獨立。回歸後,每逢港台觸碰敏感議題,如六四事件、兩岸關係及政府施政, 都會有親中人士公開表達不滿。政府於2006年成立《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檢討港台 角色。該報告主張政府消滅港台,另立公共廣播機構,引來公眾不滿。2009年行政會議決 定維持港台作為政府部門,同時委任的「顧問委員會」在背後監察。2011年政府空降政務 官鄧忍光為廣播處處長(即港台總編輯),及後吳志森和周融不獲續約,全都被視為對港台 編輯自主的干預。
018 37
8
專欄
018
9
顛覆.Arte text & illustration / 鄺志傑
58
政治是藝術家之事 可以暢所欲言談論政治,是一種奢侈;不好好珍惜,
“I shop therefore I am” (我購物故我在)標語的卡片,
他朝失去了,喊都無謂— 你我都應該明白,這是絕對
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資本主義社會只崇尚消費的荒謬邏輯。
有可能發生的事。 另外一件經典作品,以“Your body is a battleground” 政治有打壓,藝術也難有自由。藝術與政治之間,長久
(你的身體就是戰場)為標語,紅底白字加在美國典型家
以來就是千絲萬縷的共生關係,也存在一種無形的拉力。
庭主婦的正面大頭照之上,令人不禁聯想,政治不僅發生 在議事廳和街頭,你我的身體和身分已經是一個不折不
從來,統治者一方面要依靠藝術來歌功頌德,做政治
扣的政治角力場。她主張把作品展示於美術館以外的公
宣傳(propaganda);另一方面,又忌憚藝術家們多
共空間,讓作品接觸面更廣和更具啓發性。就像把政治
多事實,愛惹事生非,總要冒坐牢之險去論政和批評
從議事廳帶到互聯網和街頭一樣,兩者有着一種“power
當權者。兩者之間,可謂愛恨難分。
to the people”的效果,讓人人都能參與政治議題。
就以歐洲中世紀為例,在政教合一的背景下,藝術是
克魯格風靡藝術界多年,雖然有評論指她對政治的批評
一種政治宣傳工具。那段時期遺留下來的作品,大多
缺乏實質行動,但她依然活躍地創作。從最初的平面圖
是宗教藝術或貴族肖像,單一地替統治者代言以彰顯
像一直發展到近期鋪天蓋地的裝置空間,甚至是多媒體
權力與威望。直至近代的 20 世紀,在蘇聯及其他共產
的混合應用,她明顯地在表現手法和形式上做出了調整,
主義國家,藝術仍是意識型態的宣傳工具,它的主要
但對政治口號式的標語,和現成圖像運用的偏愛,始終
服務對象,仍然是政府。
貫徹如一。由於克魯格風格簡單直接而具感染力,和廣 告共通點甚多,吸引了大量商業上的 copycat,導致贗品
但來 到 21 世紀,在相對開放 民主的社會,藝 術 家的
氾濫,令不知就裏者,會覺得原創老套過時,實在抵打。
角色就不再被規限,他們不少出於社會責任心,會擔當 起批判和監察政府的角色。美國女藝術家芭芭拉.克魯
講了老半天,就是不想你以為藝術與政治「大纜都扯唔
格(Barbara Kruger)是其中一位殿堂級人物,她的
埋」 。不少政治人物都擁有藝術素質,如二次大戰決定世
作品政治色彩濃烈,常以藝術關注社會問題。
界命運的兩個死對頭—邱吉爾和希特勒,都是業餘畫 家,畫得一手紮實的風景畫。同樣,不少藝術家對政治和
克魯格是一位女權分子,對社會問題觸覺敏銳,深明
社會熱切投入,他們的浪漫想像和理想主義,能夠演變
政治上的角力,永遠是既得利益者跟被壓榨者之間的
成革命的激情和治國的方針,就如對捷克民主化影響深
攻防戰。她關注的層面廣泛,從種族歧視、消費欲望,
遠的前總統哈維爾亦是一位劇作家。噢,還有不要忘記,
到兩性之間的角色定位,都是她的創作主題。她擅長
我們祖國也有一位豪氣干雲的詩人領袖—毛澤東!
利用充滿煽動性的標語,配搭現成的黑白照片,為觀眾 帶來大膽而直接的視覺衝擊。其中一幅令人印象深刻 的作品—黑白照片中巨大的手拿着一張印有白底紅字
鄺志傑,藝術碩士,專研油畫,但對插畫、玩具設計、漫畫各個範疇均有 研究,堪稱藝術多面手。現活在人浮於事的香港,天天為口奔馳,但對藝術 的志向與熱情絲毫未減。
018 59
Breakazine! 018
政治360 特首選戰正酣,醜聞卻一浪接一浪,
突 破 書 誌 |www.breakazine.com|Volume18|HK$29|
4
891154 834261 便利店專用條碼
Break See Change
行將付印之際又爆出「唐生大地震」, 我們竟然連最後誰會成為候選人都不知道! 除了做惡搞海報和諷刺漫畫,這個城市已不知怎樣表達對政局的厭惡。 權力和利益的鬥爭,赤裸得叫人不寒而慄。
政治
政
有人說:政治太骯髒,甚至太絕望,還是別碰了。
治
也有人倜侃:反正是不夠「阿爺」鬥的,還是乖乖的買定花生等看戲吧!
3
更多人心底有這樣的無奈:「我都無權投票,關心嚟有乜用?」
6
那說不出的鬱悶是,即使他朝選票到手,
0
我們也不知道,究竟最後還剩下多少選擇; 我們更沒把握,善忘的香港人會否只看眼前利益、相信一時的甜言蜜語, 將信任誤送到犧牲民眾福祉、維護霸權的人手上。 所以,單單等待選票是不足夠的。 我們需要一次政治覺醒! 在小圈子選舉白熱化的關頭, Breakazine! 走訪100位青年,邀請他們為政治表態; 又分析香港政治亂局的源頭,指出路路不通的體制困局;
政 治 參 與 與 今 日 香 港
最後聆聽幾位身處政治風眼的朋友,聽他們怎樣堅守眾人之事, 怎樣一步一步,為香港人的共同好處打拚。 我們要保存最後的希望,一起努力突破黑暗。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通識教育 ISBN:978-988-8073-54-2
9
789888 073542
HK$29
本書誌採用環保印刷
5個守護香港的公共分子:吳志森 成名 何喜華 余若薇 陳劍青 P.32
政 治 參 與 與 今 日 香 港
不吐不快的荒誕現實
100人的政治表態 P.6
為什麼政治總是不正確? P.16
018
」 你 徵 誠 「
體。 一個羣 。 ,也是 的伙伴 誌 書 們同行 本 更是我 只是一 , !不 e 者 in 讀 z 們一起 我們的 Breaka ,跟我 不只是 更互動 你,也 你 !的 與 e in 望 z 。 ka 們期 讀Brea hange 4年,我 踏進第 see、c
、
break
See
Break
到任何 袋。如 你 想 多破格的腦 想到任 有 或 , 我們 徵求更 題 議 會 得處理的社 值 e! in az :// tp w w w. Break 步,也請到ht 即或如何初 們。或者 我 給 何新意念, ine,留言 om/breakaz 專題,或 的 期 facebook.c 一 新 我們 念,會成 為 你的一個意 。 工 事 的 新 個 是引發出一
018 政治360
2012年3月1日初版
96
作者︱Breakazine! 創作小組(pakkin/ 山地/ 阿彼/ dydy/ ben)/ 鄺志傑/ 曾劍華/ 林振東/ 勇先/ 包記/ 黃偉豪/ 程翔/ 一位傳媒工作者/ Costa Chan
e!喜歡走 B re ak az in 獨到的眼光。 多 更 愛拍攝 求 。 徵 我們 視點、新看法 角落,尋找新 他人 重 尊 在 進社會不同 請 的畫面, 任何觸動你 將來, 的 久 不 的你,如發現 在 。 分享 拍下,跟我們 影 的大前提下, 起搜集城市 ,跟我們一 者 讀 多 更 我們會邀請 的城市故事。 像,展現另類
Change圖書館理員。去年我們與一代人
多 將會 我們徵求更 。今年,我們 Libr ar y活動 an 到 um 速 H 請 公社引入 你想參與, 形式推行。如 題 言 主 留 以 ry 並 ra , lib 繼續 om/human .facebo ok.c ht tp://w w w 給我們。
零售本總代理︱勤力德書報發行有限公司 督印人︱梁永泰 總編輯︱梁柏堅 編輯︱創意統籌編輯/ 李玉霞 編輯/ 彭正雄 司徒咏姍 何兆斌 資料整理︱張倩冰 出版顧問︱蕭競聰 陳競存 李靄紅 吳國偉 沈淑文 許承恩 設計製作︱助理設計經理/ 譚淑美 美術設計/ 梁奕恆 黃婉嫻 助理美術設計/ 嚴文諾 攝影/ 黃國榮 製作/ 高葆玲 市場推廣︱市場主任/ 林漫田 廣告、「自作業」廣告優惠、訂購查詢:2632 0365
承印︱宏亞印務有限公司 香港柴灣豐業街8號宏亞大廈13樓 出版及發行︱突破出版社 香港沙田亞公角山路33號突破青年村 電話:2632 0000 傳真:2632 0388 電郵:editors@breakthrough.org.hk 書誌網站:www.breakazine.com 機構網站:www.breakthrough.org.hk 版權所有 2012突破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2 by Breakthrough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ISBN: 978-988-807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