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老年

Page 1

Breakazine! 019

那些老年 或許,你會問, 為什麼好端端一本青年雜誌,

突 破 書 誌 |www.breakazine.com|Volume19|HK$29|

4

891154 834261 便利店專用條碼

Break See Change

要談老人,講老人故事? 那我倒要反問一句: 為什麼青年人只談那些年,而不談那些老年?

難道我們只愛留住青春,而能不老不死?

真的,除了《長訊》、《松柏之聲》,沒有誰愛談老。

整個城市的設計,講求高速向前,沒有預留什麼空間給步履蹣跚。

整個社會的價值,講求成本效益,被用盡了的老人被貼上「作廢」的標籤。 年齡仿似原罪,老人成了問題,被排擠在公民社會之外。 在一個怕老、抗老的年代, Breakazine! 找來50位青年人,與50位長者隔空對話, 問你覺得老未?問你為何怕老?問老人為何獨居?問安老院能否安老? 也問老人為何仍要歷奇?退休為何仍可工作?老手藝如何有新發展? 為要投入他們的生活處境,打破對老人的刻板印象,為「老」重新想像; 互相豐富、互相拉闊─讓我們他們都可以快樂地老去。

長 者 生 活 素 質 與 今 日 香 港

請你,在歌頌青春的甜美之時, 勿忘肯定那些老練的人生經驗與貢獻。

通識教育 ISBN:978-988-8073-59-7

9

789888 073597

HK$29

本書誌採用環保印刷

長 者 生 活 素 質 與 今 日 香 港

那些 記錄長者的甘甜時光 想像老年的萬般可能 人 人 也 要 抗 老 的 偏 執 P .1 4

獨居長者的最深恐懼

P .2 8

老念頭X新想法= 4個關於老年的再想像

在 安 老 院 可 以 安 老 嗎 ? P .3 2 P.36-50

019


你對年輕人 印象如何?

一生 無憾嗎?

你的故事 是什麼?

你的 一生無悔嗎?

你身體好嗎?

為何不找較 有趣的生活 方式?

有沒有 後悔的事情?

你滿意 現在的生活嗎?

有後悔以前 所做的事嗎?

人生有 幾多個 十年?

50位青年人 下象棋的 樂趣是什麼?

你希望生活 有何改善?

為什 你這 麼 麼 長氣?

想不想老? 有什麼印象 深刻的經歷?

若回到過去 你會怎樣 選擇生命?

今日 吃了飯嗎?

你對現時 年輕人有 什麼印象? 你知道死後 去哪裏嗎?

你怕不怕 離開我們?

你怕 死嗎 ?

最希望 你這 刻 ? 做什麼

你對未來 有希望嗎? 一生 最深刻的 經歷是什麼?

你開心嗎?


有沒有 想做的事?

會怎樣 利用餘下 的時間?

會害怕我們 不理你嗎?

面對生命 終結, 害怕嗎? 你開心嗎?

為何你 這麼囉嗦?

你的一生 有什麼 憾事?

有什麼 想做的事?

為何你願意 和爺爺結婚 ?

50個老的疑惑 為何 不願表達 你的感受 ?

我們可以 跟 分擔什麼 你 心事?

不知 道… …

對此生 有否遺憾 ?

最想年輕人 跟你說什麼?

有什麼 心願?

你辛苦嗎?

你怕死嗎?

你做過 最自豪的事?

你想改變自己 的過去嗎?

你生活得 開心嗎?

你最想社會 怎樣幫你?

你怕死嗎?

你吃得飽嗎?

現在的生活 與想像的 有何不同?

你一生之中 最後悔的事 是什麼?


目錄 Contents 那些老年 序:怕老之城 /4

Part A:那些老想像 /6 你老未呢?/8 老 = 什麼?/12 怕什麼老?/14 老了,做什麼?/16

Part B:那些老日子 /18 退休了,就整天坐在公園?/20 一個人住,不怕寂寞嗎?/24 綜援,夠老人家用嗎?/28 在安老院,真的可以安老嗎?/32

Part C:那些老念頭 X 新想法 /36 #1:老,仍要歷奇 /38 #2:退,但不需休 /42 #3:重建,讓街坊重見 /46 #4:承傳,何不承轉 /50 小結:不怕老的未來 /54


顛覆.Arte / 鄺志傑:藝術是愈老愈辣 /58 瞓身.Traveler / 曾劍華:我與我媽的鏡像人生 /60 生活.Xphoto / 楊德銘:老吾老以及花非花 /62 集體.Memories / 勇先:老來去耍生銹刀 /64 大國.In person / 包記:人口老化的京港觀察 /66 社會.XYZ / 張超雄:漠視老人福利的鴕鳥政府 /68 信仰.Liberator / 龔立人:老年人要作異夢 /70 電影.Move It / 拉容:當勞動人手變成老化人口 /72

通識 Helper

通識.Mindmap / Costa Chan:還長者一份尊嚴 /74 老.Q&A /76 有關老的延伸閱讀 /78 Further Project /80 Keywords /81

結語:老人教導我們的 3 堂課 / 82


text / 梁柏堅

序:怕老之城

據學者估計,2012年,勞動人口升勢開始逆轉,

不明不白中加強了老人家是負累的想法,徒增世代之

0-14歲加上65歲以上的非勞動人口會不斷增加,戰

間的矛盾衝突,或冷漠隔閡。

後出生、退休的老人家佔整體人口的比例會一直上 升。就連第一屆新高中文憑試通識科的考卷,也以

「老咗就冇用」,是現代工業文明的產物,背後是把人

人口老化入題,要考生就着立法規定青年人供養父

的價值取決於人的生產力;這種文化,使人勞碌一生,

母作出討論。

被「有用、冇用」的目光肆意奴役。幾十年過後,我們 得到什麼?「我唔想成為子孫嘅包袱」,這是許多老人

一般來說,人口政策是以30年的預測來設計,今天遇

家在受訪時跟我們說的,聽着也叫人心酸。

到的人口老化狀況,不是昨天才知道的。可恨的是我

4

們的人口政策一拖再拖,不單讓老人家受苦,更製造

我們每一個人也會變老。如果迎向我們的,是對老者

許多偏頗的說法,讓老人家自覺無用,以為自己只是

的崇敬,是老者能享受活着的時光,誰不會欣然接

子孫的負累;又令年輕一代產生恐慌,擔心將來養不

受?但老人家到今天仍只被塑造成飯來張口的資源消

起自己之餘,更要吃力地負擔老年人的公共開支,在

耗者、未來終結者,要他們承受有口難言的冤屈。


老人家雖然常在左右,可是他們每天的日常生活是怎

俗語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我們早已被自

樣的?每個月的基本開支是多少?哪方面的支出佔最

己的偏見蒙蔽雙眼,禾桿蓋珍珠,見寶不是寶,於是

多?我們連這些東西都支支吾吾,又如何能想像老人

整個社會都走寶了。社會文化不會一下子就改變,當

家可以有怎樣不一樣的晚年生活呢?

你我都樂於從老者身上發現他們的好處,這個城市的 土壤就埋下美好的種子,讓我們有一天都能脫離怕老

且慢,我不是在批評你,我只是在說我們在訪問過程

的枷鎖,享受人生在世的每一天。

中視野的轉變─當我們走訪過見證住香港文化傳承 史的印刷師傅李伯;見識過牛頭角下邨的老街坊如何 社會抗爭,不單止爭取原區安置,更參與設計新邨; 到銀杏館拜訪過他們為長者設計的工作環境,再思工 作意義;還有50、60、70歲的老人家如何玩游繩下 降,生命仍能一再突破,重新看待已被城市看扁的自 己……我們真是看傻了眼。 019

5


6


那些老想像 老,真的很弔詭。 跟青年人談老,好像太遙遠, 但偏偏「老」 ,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未來。 跟老人家談青少年,好像有點格格不入,似是兩個世界的人, 但偏偏老與少共處同一社區空間。 所以這本以青年為主的書誌,偏要談老。 百人訪問中,找來 50 位年輕的、50 位年長的,隔空對談。 不是為了敬老,而是我們對老的想像, 其實非常老套,甚至不合時宜。 請看你的老想像──

019 7


那些老想像

text / 山地 illustration / 門仔

老=什麼? 老是一個生命自然階段。 但社會學家說:我們對「老」的觀感,一點也不天然,是被建構出來的,是社會、文化、 生理現象的合成產物,在日常生活的論述和意象中,表露無遺。 不信,一談到「老」或「老人」,你聯想起什麼?

12

羅同學說:老像一棵樹,是歲月的 累積。

李同學說:老人是珍貴的藏書,有 好多經驗之談,但好「長氣」。

盧同學說:薑係愈老愈辣。

江同學說:老人是窄口的玻璃瓶, 內心藏着許多東西,無人分享。

萬同學說:老人是根火柴,年輕時 發光發亮,老了,便被社會所棄。

張同學說:就是慢,走路好慢。


「年紀大就機器壞」 我 們 對 老 的 聯 想, 既 正 面, 也 負

人生高峯。但回到今天,老人卻成

面,很矛盾。

了沒名沒姓同質同形的「老嘢」 「問 題」 「包袱」 ,在社會邊陲執着紙皮。

從前看電視劇,特別是古裝片,老 人總是扮演智者、宗師,或是德高

受訪 50 位青年中,有一半的意象也

望 重的老太君。孔子說「五十而知

正面非常。他們以寶藏、珍藏書、

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

人生導師、樹木等,來肯定老人擁

欲,不逾矩」;西方的學者榮格也

有豐富的經驗和智慧。另一半卻是

說,老人經歷人生種種歷練,處於

忽然地老氣橫秋地說: 「年紀大,就 機器壞啦。」於是乎,他們用壞了 的機器、生了銹的鐵、被蟲蛀的食 物、殘了的花、已燒的火柴、只剩 餘溫的黃昏……以一切失去功能、 過時、死亡的意象,來表達年老。 翻看學術書籍,這種兩極的形象, 一樣 鮮明。 有學 者 分析美國 1790 至 1976 年的石版 畫,看 200 年來 美國社會對老人的觀感。結果發現

心理學家榮格說:只有活到老年的 人,才能體驗生命裏所有層面的快 樂、哀愁與種種人生經歷。

1790-1864 年間,他們的形像多是 唐代詩人李商隱說: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精力充沛的;1866-1934 年間社會 對老年意象轉向負面,將近 1/3 的 老年人被描繪成貧困或不快;19651976 年則正負並存。研究說明老年 意象並非固定,而是隨時代變異, 是社會文化建構而成的。 香港社會文化是怎樣的氛圍?我們 建構出怎樣的老人家意象?是 10 個 老人意象中哪一個?

李婆婆說:老,就是被人叫阿婆阿 公,甚至是「老嘢」。

謝婆婆說:我唔想成為別人的包 袱,連累啲後生。

019 13


18


那些老日子 我們要承認,其實我們並不了解老人。 對於老,我們只有從媒體而來、想像出來的死板形象。 每天,老人們在我們身邊來來回回, 慢慢走過,但,到底他們的日子怎麼過? 他們的生活所需是什麼? 他們最深的憂慮又是什麼? 從 50 位青年人的訪問中,我們選取了 4 條入門問題, 由此一同進入長者的生活圈子,重新連結彼此─

019 19


那些老日子

text / dydy photo / andy

一個人住, 不怕寂寞嗎? 「我唔怕寂寞,只係怕自己一個 人暈咗無人知,麻煩到人。」

24

居。

0歲開始獨

歲,6 秀雲,88


019 25


那些老日子

秀雲獨居日子的所需

工保持聯絡

個來電,與社

電話:每早一

錄音收音

機:娛樂

26

廣播

事無憂

確保身後

」卡: 後顧無憂

,聽歌聽

平安

救有

事求

有 鐘:


老人家一個人生活,總會感到寂寞、空虛。但只要

1 字回覆, 或者 2 字留言。 有時我

跟他們傾談過,就會發覺他們大多早已習慣一個人

按得唔夠大力,佢又會再打嚟。」

的日子;纏擾他們心頭的,反而是別的恐懼。

她笑笑說。如果多次致電仍未獲回 覆,工作人員就會聯絡近親或緊急聯絡人,

王秀雲,今年 88 歲,一個人住在華貴村的二人長

甚至出動義工上門跟進。24 小時後再沒人接

者單位。她不諱言: 「都活到這把年紀,我不怕死,

聽,就會報警破門入屋。

只怕『死咗瘟臭屋』 。」秀雲住的那層樓,曾有一位 伯伯跌倒,在家中過身 10 天,房子傳出異味才被發

雖然只是電腦錄音,但長者們仍是很高興有人致電家

現,她說: 「我最怕就是這樣,這是我的噩夢。」

中。 「這已經紓解了他們心頭的恐懼,萬一自己發生什麼 事,有人記得自己,會找上門。」岑生說。

秀雲的丈夫在她 29 歲時已過身,她在 50 年代帶着 3 歲半的兒子在香港拼搏。 「我做過鞋廠,車過衫,之後 做兼職家務助理,做到 60 歲先退休。」以為就此與 兒子相依為命,誰知兒子卻搬走了,之後更失去聯絡。 「他應該還在生,但一直聯絡不上。」她說,淡淡然。

一個人住的噩夢

了無牽掛的安排 長者們晚年孑然一身,各有故事,有的早年喪偶,有的 仔女在 97 移民潮時離港,亦有不少因為打住家工、做 苦力,收入微薄而沒有結婚。岑生說: 「他們第二個憂慮 就是沒有人處理自己的身後事。」

為什麼長者死了也沒人知?他們的朋友、鄰居呢?

兒子不在旁,沒人陪伴最後一程,曾經也讓秀雲很擔

「那個伯伯很孤僻,見面也不會跟人打招呼的。」

心,特別是 2004 年,經常進出醫院的時候。 「我可以計

秀雲說。全港目前大概有 14 萬獨居長者,其中由獨

劃自己的葬禮,但死咗邊個幫我實行?」她說。當年岑

居變成與世隔絕,成為「隱蔽長者」的,不少於 7

生剛開始籌備聖雅各的「後顧無憂」規劃服務,她立刻

萬。聖雅各福羣會企業拓展經理岑智榮,自 2003

報名。由社工帶他們去看壽衣、棺木,與他們傾要用哪

年開始服務長者,由觀塘、灣仔到香港仔,接觸大

種儀式,骨灰撒在哪裏。 「別以為老人都很忌諱,其實他

量低下階層的獨居長者。

們很開通,你不避忌,他們也不避忌。」岑生說。

「當一個人年紀漸長,朋友會愈來愈少,舊朋友都過身

秀雲把「後顧無憂」委託證和自己年輕時的照片放在一

了,又不會主動結識新朋友,社交圈子自然收窄。」

起,珍而重之。 「處理好晒,就心安樂。」她說。至於孤

他說。再加上,許多獨居長者家境貧窮,性格比較

獨、寂寞嗎?「其實老人家的要求很簡單,做義工、耍太

退縮,覺得別人「睇低佢」 ,就更不會出來參加活

極,我都已好開心。」她說。

動。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他們不願接觸社會,就不 會知道社會有什麼資源、資訊。即使發生問題,他

區議員或社區中心舉辦的一日遊、飲茶齋宴、打門球等等,

們也不喜歡依靠別人,結果是真的把自己隔離在社

我們或許都嗤之以鼻,但對於老人,特別是獨居長者,這

區以外。」岑生說。

都是關鍵的社交活動,是他們認識新朋友的渠道。 「畢竟, 讓長者們建立社交圈子,有朋友近鄰,互相照應,才是最

為了不讓噩夢成真,今年 4 月,秀雲參加了聖雅各

理想的社區安老。」岑生說。

福羣會的「無憂通」服務,每日早上定時有電腦話 音系統致電家中。 「你『喂』一聲之後,就會叫你按

019 27


36


那些

老念頭 X 新想法 要知道,年老其實並沒有奪走人的想像力。 只是我們和社會, 總愛把老人局限在「古板」 、 「守舊」的框框內。 他們的老念頭、好手藝,只要碰上願意與他們一同開闊想像的人, 就能迸發出新主意,帶來意想不到的新故事。 你以為老人不能再追求歷險嗎? 你以為老人必須退休無所事事嗎? 你以為老人就不能改造社區嗎? 你以為老人的手藝只能被無聲淘汰嗎? Think again.

019

37


那些老念頭 X 新想法 text / 山地 photo / andy

38


老,仍要歷奇 我們都愛用年齡劃界, 問卷是每5年分一界,政府是在60、65歲狠下一刀, 結果老中青自我歸類,連生活的或進或退也自我設限。 年齡的標籤,不單是歧視,也是一種自我貶抑, 在身體仍未設限時,就抹去太多新的可能。 「老人為何不可去划獨木舟?為何不可學攀石?為何不可玩游繩下降?」 聖雅各福羣會的歷奇導師,就是勇敢一試,把老人配上歷奇, do something new ─

019 39


那些老念頭 X 新想法

娥姐,56 歲,退休教師

阿葉,63 歲,退休前從事鋁𥦬工程管理

阿葉和娥姐帶領,開始行動了。他們是連行帶走,像一 班過度活躍症的小朋友,四出問路,邀請人拍照,我是 嘖嘖稱奇。 「比起青年人,你們的解難能力更強,而且一

走到長洲,上午玩野外定向,下午是游繩下降,我是不

點也不 hea,好玩得。」

能相信,自己在跟一班長者做採訪。 阿葉聽到我的回應,笑了,像笑我年無知:我們當然玩 26 歲的 Cathy 是聖雅各福羣會的歷奇導師兼領隊,63

得啦!當日的他,一身粉紅,配上一頭銀髮,甚是醒目。

歲的阿葉和 56 歲的娥姐是助理歷奇導師。他們 3 人連

他說,許多朋友,特別是男性的長者,知道他參加歷

工作人員,帶着一行 12 位 50 至 70 歲的長者,開展歷

奇,反應不是「嘥氣啦」 ,就是「得唔得呀」 ,他的回應

奇的一天。

卻是: 「未玩過,就梗係唔得啦。」

Cathy 更正說, 「嚴格來說,他們是 "young old",但實

做鋁窗工程管理的阿葉,自言一直喜歡玩,但天天忙於

際上,比我更年青更有活力。」

工作,晚上回家煮煮飯,沒啥時間了。 「我好喜歡睇戲,

我們當然玩得! 那是 3 月尾一個陽光燦爛的早上,活動在長洲碼頭開始。

但上一套《鐵達尼》後,就是去年的《作死不離三兄 弟》 。」一晃就好多年了,換來是嚴重的筋肩炎。 「我眼 見一些比我年輕的同事都先我離世,難道我也要做到死 的一天?於是就決定退休,自己過自己的時間。」

當碼頭坐着一大班老街坊悠閒地乘涼時;另一班「年輕的 長者」 ,卻帶着太陽鏡、鴨嘴帽、背包,穿上運動鞋,緊

但當時間屬於自己時,阿葉卻茫然不知所措。 「每天早上

張地聽着 Cathy 講解。他們要在一小時內,由山腳跑到

起來,都不知當天怎樣度過。」直到某天經過聖雅各福

山頂的營地,途中要完成不同的任務,其中一項是跟 4 位

羣會看見長者歷奇計劃的宣傳,他是看傻了眼,像發現了

外國人照相,還要在沙灘畫圖畫,揹一袋沙上山。

新大陸般震撼。 「歷奇喎,在電視看過,都是青年人的玩 意,怎麼參加資格是 50 歲以上?是 15 歲吧?」他起初不

40

當我與攝影師還未弄清活動內容,他們已分成兩組,由

信,等到第二次見到這宣傳,才報名一試,接受訓練。


當整個社會,都視老人為陳舊過時,哪有長者敢想像自

人人氣來氣喘,娥姐卻是氣定神閒,帶領大家分享活動的

己可再有新的歷奇 ?Cathy 說 :「許多退休人士,都感到

感受。她聲音徐疾有致,何時追問,何時拍掌鼓勵,都心

自己與社會隔絕,一事無成,自我質疑;但人無論多大,

裏有數。阿葉是一身粉紅,娥姐是一身鮮橙,同樣醒目。

都可以繼續成長,重新發現自己。」然而起初,卻有人 質疑他們, 「要老人家爬咁高,咪攞我阿媽嚟玩啦。」

「我以前是教書的,帶活動難不倒我。」娥姐大學畢業 後,在中學教書,後轉教小學,50 歲就選擇退休,學跳

「歷奇的意義,不一定是玩低結構或高結構的陸上活

舞、學國畫、學打乒乓球,從沒停下來。 「但搞活動容易,

動、水上活動、野外訓練,而是 do something new。從

要像歷奇活動,帶人反思,增加自信,建立團隊,就一點

未試過爬上 3 樓的,你就是敢踏出第一步,這經歷就讓

也不容易。」

你發現自己新的可能。」Cathy 解釋說。 「之不過,學習永遠也不會遲。」這是娥者常掛在口邊的 3 年以來,他們清楚看到這計劃的成果。參加歷奇的長

話。 「我 40 多歲學畫畫,50 歲才學跳舞,貪玩貪新鮮,

者,無論在自信和社交能力上,都有好大的進步。Cathy

從不怕接受挑戰的,但原來,這還不足夠。」參加了長

指着阿葉, 「佢以前唔講嘢,現在幾多嘢講呀,係我們助

者歷奇計劃學做助教後,娥姐發現自己的不足, 「最重要

理歷奇導師中,難得的男將。」

學的,是顧及整個團隊的安全。以前,我顧自己,現在 更關心他人。」

阿葉是點頭說, 「自己是進步了」 ;但隨即又搖搖頭說, 「我 最怕帶 debriefing(解說) 。」

學習永遠都唔會遲 說到 debriefing,娥姐最耍家。上到長洲山頂的營舍,

「所以,做助理導師,我不會選擇帶一次過的活動,而 是一連 8 次的訓練。我看到整個團隊的成長,感到好開 心。」假如說阿葉是進步,娥姐是進深了。

最重要是第一步 娥姐說,團隊中,有最年長的 Maria,起初是全無自信, 感到自己無可能完成任何挑戰;還有家庭主婦阿笑,極 內向和安靜,起初一句話也不敢說。 「但今天她們,都向 前踏了一大步。」 在最後的游繩下降活動中,大夥兒是緊張兮兮, 難以想像自己怎樣踏出天台,然後沿着牆一步一步 下降。導師強調說: 「最重要是第一步。」只要放 膽站在天台邊緣,縱身往後墜下,就能見步行步。 阿笑極畏高,在眾人的鼓勵下,快樂地完成游繩 下降,她說: 「畢生難忘」;Maria 更是一臉無懼, 還認真地說: 「我想再玩一次。」 而我,也在一眾年輕長者的鼓勵下,也試了我第一次 的游繩下降, 「我也想跟他們再玩一次。」

Cathy,聖雅 各福羣會的 歷奇導師

019 41


做義工 做善事

家人信耶穌

⋯⋯

旅行

⋯⋯ 認識大陸 基督徒

好滿足了

寫書法

穿珠仔、 學繩結

50位長者 做家務、 維修屋 企

而家咩都 唔使做,最嘆

尋找美食 逛花市

打羽毛球

旅行

完成所有事情 做全職畫家

沒什麼特別

尋找適合 自己的 教會事奉

身體健康 旅行

休憩一下、 悠閒一點

家人信耶穌

想再工作


旅行 行得走得 很滿足了

唱歌

家人信耶穌

⋯⋯

子女 讀書順利

⋯⋯ 和家人飲茶

50個平凡的心願

食西多士

⋯⋯ 每日都開心

家人信主 什麼事情 也不用做

可以照顧自己

日日都開心

⋯⋯

身體健康

身體健康

旅行

身體健康

飲食無憂 找到生活意義

同太太在 教會事奉

丈夫信耶穌



專欄


生活.Xphoto text & photo / 楊德銘

老吾老以及花非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花非花,以及眼之花。 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 更有云「人之將老,其眼也花」 。

62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確是《紅樓夢》裏「葬花詞」的好句。 他們是有意識地在花花世界盡尋其樂、與花爭艷死而無憾? 還是無意識巧合地人花合一、成就他朝君體也相同? 遊戲人間,何須深究。

楊德銘 (Paul Yeung),曾當新聞攝影記者,前攝影記者協會主席,並在大學任 教攝影。現旅居英國倫敦,以影像思考又思考影像,希望走其攝影作者之路。

019 63


Human Library text / dydy photo / kim + 山地 + benson

流動真人圖書館@香港 真人圖書館是屬於城市的一個集體行動。

圖書不應藏在某個密閉空間,而應流動於城市中。每一個社區,每一個羣體,都應有它的真人 書,把「平等對話」的概念傳開去。 2 0 12 年,我 們 將 開 展「流 動 真 人 圖 書館」:讓 真 人 圖 書館 走出去,讓 更 多人能 在 真 實 場 景內(i n context),坦誠對話,互相閱讀,交換生命故事。 甘仔跟老師、同學分享他 為弱勢社羣發聲的故事。

第一步: 流動真人圖書館@青年羣體 自去年11月12日的開館日,我們陸續收到老師、導師 的邀請,渴望能在校園內搞一場真人圖書館活動。 想不到,最先接觸我們的,是一班中學生–中華基 督教會基協中學5B班同學。Human Librar y@HK 提供書本,講解借書流程,至於聯絡、場地安排、借 書證製作等等,則全由一班熱血青年人一手包辦。 在3月16日這一夜,15本真人書走入基協中學。看見 他們與書本們坐在籃球場、小吃部、禮堂,分享交

人體畫模特兒阿敏 拿着同學手寫的名牌。 在黑夜校園,同學從真人書 Benson了解香港無家者的處境。

流,讓我們好生感動─我們相信「平等對話,放下

15本真人書,40多位青年讀者, 第一次流動圖書館完成!

偏見」,是要由青年的一羣繼續傳播開去。

「流 動真 人圖書館」現正接 受各熱 血青年羣體申請,一同創 造 互 相尊重的對 話文化。只要你 有興 趣,就把你的構 思(包括舉 辦日 期、預 計書 本 數 量 及 類 型、讀者 對 象)及聯 絡方法電 郵 給 我 們 (humanlibraryhk@gmail.com),再商量商量!

零售本總代理︱勤力德書報發行有限公司

019 那些老年

2012年5月1日初版

96

作者︱Breakazine! 創作小組(pakkin/ 山地/ 阿彼/ dydy/ ben)/ 鄺志傑/ 曾劍華/ 楊德銘/ 勇先/ 包記/ 張超雄/ 龔立人/ 拉容/ Costa Chan 實習義工︱蔡寶賢

督印人︱梁永泰 總編輯︱梁柏堅 編輯︱創意統籌編輯/ 李玉霞 編輯/ 彭正雄 司徒咏姍 何兆斌 資料整理︱張倩冰 出版顧問︱蕭競聰 陳競存 李靄紅 吳國偉 沈淑文 許承恩 設計製作︱助理設計經理/ 譚淑美 美術設計/ 梁奕恆 黃婉嫻 助理美術設計/ 嚴文諾 攝影/ 黃國榮 製作/ 高葆玲 市場推廣︱市場主任/ 林漫田 廣告、「自作業」廣告優惠、訂購查詢:2632 0365

承印︱宏亞印務有限公司 香港柴灣豐業街8號宏亞大廈13樓 出版及發行︱突破出版社 香港沙田亞公角山路33號突破青年村 電話:2632 0000 傳真:2632 0388 電郵:editors@breakthrough.org.hk 書誌網站:www.breakazine.com 機構網站:www.breakthrough.org.hk 版權所有 2012突破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2 by Breakthrough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ISBN: 978-988-8073-59-7


第二步: 流動真人圖書館@城市街頭 要讀懂真人書,必須進入書本們身處的場景─ 特 別是當你要閱讀一羣經常被標籤被排擠的書本。他 們正面對的困難,不能單從對話中明白,必須要親身 走入其處境,才能深刻閱讀他們的故事,發現另一面 的城市論述。 為此,我們將於未來一年,進入不同的城市角落,舉 辦流動真人圖書活動。首場活動,將於5月19日聯同 「平等分享行動」的Benson Tsang,在深水埗玉石 市場橋底,搞一場「街頭真人圖書館」。我們誠意邀 請你走入現場,借閱居於附近的無家者、劏房住客, 真人對話。他們被驅趕、被歧視,到底他們是霸佔公 共空間、遊手好閒的社會「喪屍」,還是資本主義、強 勢霸權的受害者?

無家者@深水埗 日期: 2012年5月19日 地點: 深水埗玉石市場天橋底 時間: 2:30pm - 6:00pm 真人圖書: 無家者、劏房租客、「平等分享行動」參加者 報名辦法: 留意www.facebook.com/humanlibrary的公布 (參加讀者需帶備手信:一罐掀蓋式罐頭、一樽水或一包餅乾,務必在小店購買。)


Breakazine! 019

那些老年 或許,你會問, 為什麼好端端一本青年雜誌,

突 破 書 誌 |www.breakazine.com|Volume19|HK$29|

4

891154 834261 便利店專用條碼

Break See Change

要談老人,講老人故事? 那我倒要反問一句: 為什麼青年人只談那些年,而不談那些老年?

難道我們只愛留住青春,而能不老不死?

真的,除了《長訊》、《松柏之聲》,沒有誰愛談老。

整個城市的設計,講求高速向前,沒有預留什麼空間給步履蹣跚。

整個社會的價值,講求成本效益,被用盡了的老人被貼上「作廢」的標籤。 年齡仿似原罪,老人成了問題,被排擠在公民社會之外。 在一個怕老、抗老的年代, Breakazine! 找來50位青年人,與50位長者隔空對話, 問你覺得老未?問你為何怕老?問老人為何獨居?問安老院能否安老? 也問老人為何仍要歷奇?退休為何仍可工作?老手藝如何有新發展? 為要投入他們的生活處境,打破對老人的刻板印象,為「老」重新想像; 互相豐富、互相拉闊─讓我們他們都可以快樂地老去。

長 者 生 活 素 質 與 今 日 香 港

請你,在歌頌青春的甜美之時, 勿忘肯定那些老練的人生經驗與貢獻。

通識教育 ISBN:978-988-8073-59-7

9

789888 073597

HK$29

本書誌採用環保印刷

長 者 生 活 素 質 與 今 日 香 港

那些 記錄長者的甘甜時光 想像老年的萬般可能 人 人 也 要 抗 老 的 偏 執 P .1 4

獨居長者的最深恐懼

P .2 8

老念頭X新想法= 4個關於老年的再想像

在 安 老 院 可 以 安 老 嗎 ? P .3 2 P.36-50

019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