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

Page 1

75mm

148mm

14mm

和偉大心靈一起攀登生命高峰! 作者簡介

余達心

人生好比一位登山者的遠行。我們四處尋找心中的那一座山脈,渴 望哪天背上行囊跨出步伐,努力揮灑汗水,跨越蜿蜒路程,最終歡喜

及神學碩士學位的余達心博士,對華人

地踏上巔峰。每個人心中的那座山都不盡相同。多數人攀爬的是事業、

基督教信仰群體一直懷抱著一份真誠

家庭、名譽;但是,也有一些人走出了他人意想不到的方向,歷經峰

的關懷。他曾於香港參與創立中國神

迴路轉,最後抵達前所未見的終點。

造,於一九八一年獲牛津大學哲學博士

本書所談論的五位偉大心靈,就如同那些勇敢堅毅的登山者。當

學位,再回港投入中神的事奉,並於

他們在生命轉折處與神相遇,便決意懷抱不同於世界傳統的心志,毅

二○○七至二○一三年出任院長一職,

然攀登那座屬於耶和華的山。 加爾文在學校研究神學,卻被神呼召

全力投入訓練門徒的事工。在繁忙的服

去改革國家的信仰文化;愛德華茲被迫辭去教會牧職,卻目睹神大

事之中,余博士又協助香港浸會學院成

能的計畫,引爆了信仰復興的風潮; 祈克果 原先夜夜笙歌,卻因著

立宗教及哲學系,並且到校授課教學, 主。余博士於二○一三年七月獲愛丁堡

兵,卻一再被神催逼,最後為了國家和教會犧牲生命;德蕾莎修女

大學頒授榮譽神學博士學位。 畢生投入於華人神學教育的余博 士認為,神學教育是為了訓練信徒成為 委身基督的傳道者,以神的話語和生命 社會、倫理、科技等議題,余博士都不 遺餘力地透過寫作,將其所學與終極關 懷與人分享。余博士已出版著作有《聆 聽上帝愛的言說 ─教義神學新釋》 (卷一)(基道)、《基督教發展史 新釋》(改革宗翻譯社)、《自由與 承擔─文化危機與重建的思索》(基

我深深地領悟到:深厚的信仰反思, 原來是敬虔生命的一大動力。事實上, 神學與敬虔生命是彼此互動的。當人愈 深地認識上帝榮耀的屬性、祂浩翰的恩 典,以及自己墮落的深重,他便不得不 充滿敬畏與感激,敬虔便由此而生,推 動人進一步更深地認識上帝,並與祂 契合。 ─本書自序

跟隨上帝迷人的地方之一, 就是可以遇見一些很特別的人。 如果有機會多認識這些特別的人, 將會對我們的生命帶來極其豐富的收穫。 本書所談論的五位偉大心靈, 都在基督教歷史上, 占有十分重要又獨特的位置。 他們的生平歷程、神學立論與終極關懷, 是我們學習信仰的美好見證,

這五位偉大的心靈,有人說他們偉大,也有人說他們傻;有人說

更是激勵我們捨己為主的生命典範。

他們自找麻煩,也有人說他們義無反顧。儘管如此,他們都認為自己

即便經歷時光的流逝,

被主牽引,都是祂的恩賜。為何他們如此心甘情願地為主擺上?為何

上帝仍然繼續藉他們的生命,

他們如今仍是眾信徒心中的生命典範?翻開這本書吧,或許你會藉此 找到最真實、最震撼的答案,也將重新找回內心沉浮已久的勇氣,再 次立志攀登那座屬乎耶和華的山!

NT$250

校園書房出版社

向世界發出呼喚。 而我們也將再次重新聆聽, 重新立志跟隨。

設計/楊毓婷

校園

督教文藝)等。

75mm

出身富裕,卻被神感動去擁抱世上最貧窮困苦的人。

余 達 心 /著

來轉化黑暗的世界。因此,舉凡文化、

:

神的愛徹底悔改,竭力呼喚世人歸回基督; 潘霍華專心訓練基督精

Walking with Great Minds Who Fear the Lord

盼望引導更多的人明白信仰,生命歸

Scaling Higher Grounds

210mm

學研究院(1975 年),其後赴英國深

:與偉大心靈同行

早年畢業於福樂神學院,獲道學

攀生命高峰

邀請你拿出最深切的熱情,

148mm

本書封面所使用德蕾莎修女圖片, 由 catwalker /Shutterstock.com 授權使用。

A1484

460mm

封面.indd 1

2014/6/24 下午5:03


移動的故事,移動的信仰 基督信仰奠基在好幾個移動的人物上: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亞伯拉罕的移動, 他的移動連根拔起,並且義無反顧; 其次是摩西的移動, 他的移動讓世界強權敢怒不敢言, 一群屬神的子民於焉誕生; 我們也不能忘記保羅, 不同於留在耶路撒冷的使徒, 保羅放膽的移動,聖靈的浪潮洶湧而來。 把鏡頭從聖經移開, 基督教歷史上也有許許多多移動的英雄, 沙漠教父的移動,讓信仰不被財富與權勢吞滅; 馬丁路德的移動,讓恩典從修道院的高塔走向人民; 克理威廉的移動,宣教的歷史因此寫下全新的一頁。 MOVE人物館,預計出版基督教歷史上, 各式各樣精彩的移動人物及其傳記, 期望藉由他們的生命, 開啟教會歷史的豐富資源, 鑑古以知今,站在巨人的肩膀往前望。

move人物館,在移動的生命裡,找尋上帝動人的足跡。

生命高峰內文.indd 1

2014/6/24 下午3:54


Contents 目錄 自序﹕信得深、活得真,與偉大心靈同攀生命高峰 ..... 001

第一章 自我否定的悅樂:

加爾文的神學與敬虔生命 .............................. 005 第二章 融於上帝的榮耀中:

愛德華茲對聖靈大能的感悟 ........................ 035 第三章 清心以志於一事:

祈克果的神學與敬虔 ........................................ 065

生命高峰內文.indd 9

2014/6/24 下午3:54


第四章 擁抱重價恩典:

潘霍華於絕地中的先知本色 ................... 095 第五章 讓愛燃亮生命:

德蕾莎修女 ..................................................... 139 附註 .................................................................................................. 162

生命高峰內文.indd 10

2014/6/24 下午3:54


第四章

擁抱重價恩典:

潘霍華於絕地中的先知本色

s : Lord d n r the e r u ro o Fea e ff G h o r W h e s d n o ght Min i B H rea

g h in ith G r i c l caing w e t

S

k al W

0 19

章名筆記頁送印.indd 95

6

9 -1

45

D

i

2014/6/24 下午3:44


096

從上述三位偉大心靈信仰與屬靈生命的互動,我們 看到信仰絕不是兒戲;它叫加爾文徹底地放下自我,將 畢生的精力、才智毫無保留地奉獻給那呼召他的主;它 叫愛德華茲向聖靈敞開,讓聖靈進駐他的生命,叫他深 深地經歷上帝的愛,因而使他深愛祂,也看見祂的榮 美,並且立志以一己的生命來榮耀祂;它叫祈克果拒絕 一切宗教的虛假,要求自己真誠地面對上帝,更清心以 志於一事地尋求祂對人的心意,並按此而活。在十六、 十八及十九世紀,這三位偉大的心靈分別成為生命的見 證,忠心地服事他們身處的世代;他們的思想及生命, 也一代接著一代地影響後世。 到了二十世紀,基督徒進入一個精神失落的世代, 一個充滿暴力、苦難、荒謬、不信、割裂、道德破滅的 世代;這時要忠於信仰,順服上帝的旨意而活,真是極 不容易。感謝上帝,不論時代多麼艱困,我們依然看到 見證人如同雲彩般地環繞我們,使我們得到極大的鼓 舞。在接下來的兩章,我們將從兩位偉大心靈的典範,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96

2014/6/23 上午 09:24:28


進一步領悟敬虔和順服的真諦。在這一章,我們將從潘 霍華( Dietrich Bonhoefer )的見證來看神學與敬虔的 互動。

追隨基督,至死不渝 「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祂叫他來,為祂死。」這是潘 霍華在著作《追隨基督——作門徒的代價》(The Cost of Discipleship,香港道聲) 中非常凝重的一句話。潘 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祂叫

句話的,他完全知道貫徹

粹黨已滲透、劫持了建制的教會,並封殺所謂的「認信 教會」 (Confessing Church) ,就是那些堅持抵抗納粹政 權,並與受納粹操控的教會劃清界線的教會。潘霍華此 時受認信教會所託,主理一所納粹政權絕不容忍的地下 神學院。正當納粹政權瘋狂地散播死亡,他從容地緊緊 追隨基督,並且背起他的十字架。

擁抱重價恩典:潘霍華於絕地中的先知本色

這句話所要付的代價,因為在他寫作這本書的時候,納

4

他來,為祂死。

霍華絕不是輕易地說出這

0 9 7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97

2014/6/23 上午 09:24:28


098

一九四五年四月九日的清晨,潘霍華與幾位密謀刺 殺希特勒( Adolf Hitler )的德軍高級將領在福洛森堡 (Flossenbürg)集中營被處決。當時在場的法醫休斯桐 (H. Fischer-Hüllstrung)如此憶述:

當日早上五時至六時之間,囚犯從牢房被帶 出來,當中有甘納里斯司令(Admiral Canaris)、奧司特將軍(General Oster)、湯 瑪士將軍(General Thomas)及索貝克法官 (Otto Thorbeck)……我從另一個房間半掩的 門望進去,看見潘霍華牧師在脫下囚衣之 前,跪在地上懇切地向上帝禱告。我特別受 他禱告的神態所感動,因為他如此虔誠,如 此確信上帝真的聽他禱告。到了行刑之處, 他再簡短地祈禱,然後走上刑台,勇敢地, 自若地……在近五十年的行醫生涯,我甚少 看到一個人能如此順服上帝旨意地面對死亡

與潘霍華一同受刑的,還有他的哥哥克勞斯(Klaus

Bonhoehher)及姊夫杜南伊(Hans Von Dohnanyi)。兩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98

2014/6/23 上午 09:24:28


個星期後,即四月二十三日,盟軍解放福洛森堡集中 營;稍後不久,希特勒亦自殺身亡。 為何一個牧師,一個神學家,一個教會領袖,會落 在這樣的處境?要了解這一點,我們必須從一九三三年 說起。當年一月三十日,希特勒宣誓就職成為德國元 首。在此之前,納粹黨已大力鼓吹一套領袖論( Führer 〔Leader〕Principle),把國家元首推崇到至高無上的地 位,並要求全國人民絕對效忠。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 後,因著飽受淩辱、時局極度混亂,不少德國人欣然將 絕對權力交出,盼望這位領袖能成為德國的拯救者。兩 天之後,即二月一日,年僅二十七歲的柏林神學講師潘

因為甘於被奉為偶像的領袖,只會將跟隨他的人領入歧 途;如此一來,他不單可以用如同匪類的兇狠手段對待 那些被領導的人,也可以如此地對待他自己。潘霍華提 醒德國同胞,只有上帝才是至高無上的領袖。說到一 半,廣播突然中斷。 回顧此段歷史,潘霍華這番談話可謂表達了先知的

擁抱重價恩典:潘霍華於絕地中的先知本色

正確的領袖觀,指出將領袖奉為偶像是何等危險的事,

4

Generation’s Altered Concept of Leadership)為題論述

霍華,在電台以〈年輕世代的另類領袖觀〉 (The Younger

0 9 9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99

2014/6/23 上午 09:24:28


100

洞見,以及獨排眾議的勇氣。當這段殘暴不仁的歷史逐 步展現,希特勒真的奉自己為至高無上的領袖,並肆虐 地殘害無辜,將國家、人民推向死亡與毀滅的深淵;在 這樣的情勢底下,本來深信和平主義的潘霍華發覺自己 沒有選擇的餘地。為了信仰與良知,他勢必要抵擋納粹 政權,寸步不讓。儘管時局將國家推到絕地,他因著愛 自己的國家,為著要伸張上帝的公義,他惟有在絕地中 順服上帝的旨意,在不可能中成為祂的見證。

潘霍華生平簡述 一九○六年二月出生的潘霍華,成長於一個略有名 望的家庭。父親是享負盛名的柏林大學精神科教授,母 親的祖父是鼎鼎大名的神學家哈塞( Karl August von

Hase )。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柏林大學的教授是家中常 ,真可 客,其中包括神學家哈納克(Adolf von Harnack) 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潘霍華的父親信仰淡薄, 但母親是非常認真的基督徒,深受敬虔主義( Pietism ) 傳統的影響。正因父親是一位出色的科學家,以客觀、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100

2014/6/23 上午 09:24:28


理性見稱,因而對兒女在科學方面發展頗有期望;潘霍 華的兩位哥哥也不負老父所望,大哥是出色的物理學 家,三哥則成為出色的律師(二哥在一次大戰中戰死沙 場) 。然而,讓全家意外的是,潘霍華在十四歲那一年向 家人宣告,立志走神學之路。 一九二七年,二十一歲的潘霍華在柏林大學完成博 士學位。他的論文題目頗為特別,名為〈聖徒相通——對 教 會 社 群 生 命 型 態 作 教 義 性 的 探 討 〉( S a n c t o r u m Communio——A Dogmatic Inquiry Into the Sociology of

the Church),這篇論文為他日後神學的發展奠下了重要 的基礎。一九二九年,潘霍華呈交另一篇論文,名為

開始在柏林大學任教。不過,自一九三三年起,德國便 逐步走向災難,教會也被捲入毀滅性的漩渦之中,為著 保持純正而面臨存亡之戰。 納粹政權的猶太政策,向德國人的良心(特別是基 督徒的良心)提出第一步考驗。希特勒於一九三三年一 月 底 上 台 , 四 月 便 立 法 推 行 「 雅 利 安 條 款 」( A r y a n

擁抱重價恩典:潘霍華於絕地中的先知本色

學思考的深度與才華。一九三一至一九三三年,潘霍華

4

格。這篇論文是他第一篇論文的延伸,盡現其哲學和神

〈行動與本體〉(Act and Being),因此取得大學教授資

1 0 1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101

2014/6/23 上午 09:24:28


102

Paragraph),禁止猶太人在國家任何部門任職,所有在職 的人必須立即予以撤職。同月,納粹黨人發起杯葛猶太 商店,五月發起焚燒猶太人的書籍,但這些不過是迫害 猶太人的前奏。面對這樣的政策,基督徒應如何回應? 對潘霍華來說,這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他呼籲教會領 袖作出強烈的反應,自己則作公開的抗議。不過,對教 會來說,更嚴重的問題仍在後頭。納粹黨己部署好脅持 教會,將自己的人安插在最高的領導地位,下一步就是 ,宣稱「一個國家,一 操控「國家教會」 (State Church) 個民族,一個教會」,讓德國眾教會成為「德國人的教 會」 (Volkskirche) ,意即純正雅利安人的教會,猶太人因 此必須被排拒出去。 此時,潘霍華毫不猶疑地要求教會領袖宣告「德國 人的教會」為異端。關於納粹對待猶太人的政策,他認 為教會要有堅定的立場,因為這是關乎教會的信仰。他 如此呼籲: 「基督教的講道需要提出:教會就在這裡,猶 太人與德國人一同在此站在上帝的道之下。教會是否仍 是教會,試金

在於此。」1 眼見建制教會已淪為納粹的

政治工具,六十位以加克比(Gerhard Jacobi)、尼慕勒 、潘霍華及巴特(Karl Barth)為首 (Martin Niemöller)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102

2014/6/23 上午 09:24:28


的牧者聯合組成「教牧緊急聯盟」 (Emergency Covenant

of Pastors——Pfarrenotbund)。潘霍華要求聯盟宣告與國 家教會決裂,並在德國小鎮伯特利擬訂措詞強硬的「伯 。然而,草擬幾經討論、 特利宣言」 (Bethel Confession) 一改再改,已是面目全非,結果依然未獲得廣泛支持, 這令潘霍華相當失望。 或許因為這個緣故,潘霍華突然決定接受倫敦德國移 民教會的邀請到那裡牧會。他到達倫敦後才將這項決定告 訴巴特,巴特便立即寫信勸他說: 「趕緊返回你在柏林的 崗位……若是我在你身邊,我一定會懇切地要求你……要 謹記一件事,你是一個德國人,你的教會正身陷於大火,

國,不過他待在倫敦不到一年後,便返回柏林的崗位,運 用與普世教會的聯繫,向德國國家教會施壓,同時他也往 返德國參與籌備巴門會議(Barmen Synod) 。 一九三四年五月底,教牧緊急聯盟在巴文召開會 ,與國家 議,並公布《巴門宣言》 (Barmen Declaration) 教會公開決裂,正式成立認信教會(Confessing

擁抱重價恩典:潘霍華於絕地中的先知本色

成,那再搭下一班如何?」雖然潘霍華沒有搭下一班船回

4

動。你趕緊搭下一班船回到你的崗位,設若下一班搭不

而你比任何人都了解形勢,並敢於按你所理解的付諸行

1 0 3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103

2014/6/23 上午 09:24:28


104

Church)。《巴門宣言》由巴特起草,並由他親自寫信將 宣言呈交給希特勒,結果導致他被迫辭去波恩大學的教 席。因著與國家教會決裂,認信教會不能再藉由大學的 神學系統訓練牧者,於是成立自己的「地下神學院」 ,而 潘霍華亦於一九三五年臨危受命,主理位於芬根瓦 (Finkenwalde)的地下神學院。在其主理之下,神學思 辨與門徒操練相互結合,同時強調立約的團契生活。潘 霍華兩本重要著作《追隨基督——作門徒的代價》及《團 契生活》 (Life Together,基督教文藝) ,就是在這段期間 寫成的。過了三年,地下神學院被納粹的祕密警察封查 關閉。教會化整為零,將神學生分成小組,在不同的教 會中繼續接受裝備訓練,並且繼續由潘霍華帶領。 一九三七年,認信教會的領袖相繼被捕(尼慕勒自 此一直被禁閉在集中營中,直到德國戰敗後才獲釋) ,形 勢非常緊張。一九三九年三月十五日,希特勒派兵攻入 捷克,同時部署攻打波蘭。納粹為對付認信教會的年輕 牧者,大量徵召他們服役,數量比例遠過於國家教會的 牧者。如此一來,潘霍華很可能會隨時被召入伍。對於 身為和平主義者的他來說,入伍作戰是最大的惡夢。在 各方的安排下,紐約協和神學院( Union Theological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104

2014/6/23 上午 09:24:29


Seminary)的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邀請他作訪 問學者,並有意留他長期任教。但是,潘霍華在紐約待 不到一個月便毅然決定返國。他在寫給尼布爾的信中如 此解釋道: 「我領悟到這次來美國的決定是錯誤的。我必 須與德國的同胞共度這段國家艱困的日子。假若我在這 時刻不與他們同擔磨難,我便沒有權利在戰後與他們在 德國地土上重建基督徒生活……作為德國的基督徒,我 們要面對可怕的選擇:期盼國家戰敗以致基督教文明可 以存留,抑或國家戰勝而讓基督教文明毀亡。我曉得自 己應該要在兩者之間作出選擇,但我不能容許自己在安 穩中作出決定。」潘霍華於七月七日離開美國。九月一

勒種種殘暴的政策,特別是對猶太人的屠殺。一九四○ 年,主張和平主義的他最後決定參與密謀暗殺希特勒的 行動,因而加入軍事情報部,負責與盟軍聯絡商討德國 投降的條件。結果計畫失敗,他於一九四三年被捕入 獄,並在德國戰敗前夕被處死於集中營內。 潘霍華作出這樣的決定實在不易,但他自覺沒有選

擁抱重價恩典:潘霍華於絕地中的先知本色

潘霍華從在軍事情報部工作的姊夫杜南伊得知希特

4

太人。九月三日,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

日,德國攻入波蘭,大肆屠殺領導層級、知識分子與猶

1 0 5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105

2014/6/23 上午 09:24:29


106

擇的餘地。他不是憑個人的良知和道德理性,而是以對 上帝的順服而作出這項決定。他在〈十年之後〉( After

Ten Years)一文中寫下了這段話:

有哪個歷史時代像現今一樣,供人建構立場 的基礎如此狹小——對他來說,在可能範圍 內的所有選擇,都是叫人無法忍受、殘害生 命、荒謬無謂的……誰能站立得穩?只有不 再以自己的理性、原則、良知、自由與道德 作為最終標準,而是準備犧牲這一切,憑信 惟獨效忠上帝,順服祂的呼召去實踐負責的 行動,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才能站立得穩 這樣的人,他的生命算不得什麼,他只是回 應上帝的呼召。這樣負責任的人在哪裡? 2

潘霍華用一個比喻,來說明他當時沒有選擇的選 擇:「若是某個瘋子開著一輛疾駛的汽車,見人便撞過 去,以至死傷滿地;作為一個牧師,我該怎麼辦?停下 來拯救傷者?安慰死者的家人?抑或狂奔追趕那狂人的 車子,追上後以武力將他制伏,把他從車上拉下來?」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106

2014/6/23 上午 09:24:29


這個比喻表明,有些抉擇是明顯不過的。 從潘霍華的生平簡述中,我們看見他的生平與德國 近代不幸的歷史和教會的掙扎是分不開的;同時,他的 神學與其敬虔生命的表達也與此相互關聯。讓我們進一 步探討他的神學,他的屬靈生命,以及他所處的時代, 三者如何互動。

潘霍華的神學要點

心。這兩個觀點不能分割,換句話說,它們應要合而為 一。我們要了解上帝絕對的主權和祂的自由,必須以基 督道成肉身的事實開始,才能了解其真正的意義。所以 我們也可以說,潘霍華神學的首要主導觀念是「基督為 中心」;不過,從他與歷史的互動看來,先談上帝的主 權,可能更為方便。

擁抱重價恩典:潘霍華於絕地中的先知本色

權,二是基督是啟示和救贖的中心,也是教會生命的中

4

潘霍華的神學包含兩個核心觀點:一是上帝的主

上帝的主權

1 0 7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107

2014/6/23 上午 09:24:29


108

先前提過,一九三三年潘霍華在電台上發表反對納 粹領袖論的言論。他反對希特勒的原因,不在於政治理 念而在於神學信念。希特勒最根本的問題,是他企圖奪 取只屬於上帝的主權,意即只有祂才配得的絕對主權。 只有上帝才是我們絕對順服、順從的對象。國家的元首 的確有其權柄,但這權柄是上帝賦予他的,也是人民賦 予他的;這權柄只有「次終極」( penultimate )的絕對 性。將「次終極」奉為終極,就會變為偶像崇拜。在潘 霍華的倫理思想中,「終 極(絕對)」與「次終極 基督教倫理不是從人性中 尋找行為準則的學問,而 是從上帝的啟示中將祂的 旨意化成生命的學問。

(次絕對)」的區分非常重 要。對他來說,基督教倫 理不是從人性中尋找行為 準則的學問,而是從上帝

的啟示中將祂的旨意化成生命的學問。對基督徒來說, 倫理乃關乎我們如何尋求上帝的旨意,並按之而活;歸 根究柢來說,倫理就是順服上帝的命令。 在批評領袖論的文章中,潘霍華寫道: 「只有當人看 到,〔元首〕的職位在終極權柄的面前,就是那無法言喻 的主權之前,不過是次要的權柄,那時他才會進入真正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108

2014/6/23 上午 09:24:29


的現實。在這份主權的面前,人知道自己是完全單獨地〕 〔面對上帝〕。人要獨自向上帝負責……單獨地面對上 帝,他才能成為他自己,自由而委身地負起責任。」3 對 潘霍華來說,順服始於聆 聽上帝的話語。我們不能 任憑自己的意願或想像來

我們不能任憑自己的意願 或想像來認識上帝,而要

認識上帝,而要讓上帝按 祂自己的主權與邏輯,向

讓上帝按祂自己的主權與 邏輯,向我們揭示祂自己。

我們揭示祂自己。祂選擇 透過聖經及基督向我們展現自己,我們便必須遵循這條 途徑,去聆聽上帝的話語,跟隨基督。

正解答我們的問題……因為在聖經中,上帝向我們說 話。我們不能以自己的能力思想上帝,我們只能尋問於 祂……若是如何認識上帝完全由我來決定,那我所找到 的,永遠是一位合我心意,並與我本性接近的上帝。反 過來說,若是上帝自己決定祂如何被尋見,那麼祂定意 我與祂相遇的地方,便不一定合我心意,也不一定與我

擁抱重價恩典:潘霍華於絕地中的先知本色

的啟示,「首先我要簡單地宣告,我相信只有聖經才能真

4

封信上這樣寫道,彷彿要勸這位自由派神學家回到聖經

潘霍華在給姊夫施來舍(Ruediger Schleicher)的一

1 0 9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109

2014/6/23 上午 09:24:29


110

的本性相合。人與上帝相遇的地方,就是基督的十字架 底下。誰要尋見祂,便要來到十字架底下,正如登山寶 訓所吩咐的。」4 潘霍華經常強調遵從上帝的命令(commandments) 上帝的命令不同於人間的道德通則或原理,它乃是叫人 從那些原理中釋放出來,單獨地面對上帝,只服從祂的 旨意,祂的差遣,在此時此刻具體的情況下實踐祂的要 求。祂的要求已透過聖經顯明出來,特別在基督的命令 中清晰可見,毫不含糊。人的倫理是從他普遍的生命經 驗整理出來的一套通則、原理。然而,當人從他生命經 驗中蒸餾出那些通則,他往往忘記自己生命的兩面;一 方面,他擁有上帝所賜的自然本性,傾向竭力成全這個 自然本性,然而,因為罪的扭曲,他卻同時懷有背叛這 自然本性的傾向。站在上帝的面前,他是一個罪人,道 德通則反映了他要自稱為義的努力;但在上帝的面前, 那些通則宛如破爛入水的船,只能短暫地承載人,隨時 都會沉沒。人在其中若是自欺,甚或真的懵然不知,便 會得著虛假的安全感。儘管那些通則對於人追求向善雖 有幫助,卻是極其有限的;它們斷不能有終極的權柄, 充其量也只能有「次終極」的位置。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110

2014/6/23 上午 09:24:29


關於這一點,潘霍華深受祈克果的影響。祈克果在 《恐懼戰兢》一書中指出,面對上帝的要求,亞伯拉罕只 能將以撒獻上,在祂清晰的要求下,一切人間的通則都得 放下,因為在「終極」的面前,它們「次終極」的本相完 。 全呈現出來,並且都需要被「暫停效用」 ( suspended) 同樣地,潘霍華認為基督徒必須單單效忠上帝的命令。 上帝的命令是在基督的命令中、在聖經祂的話語中,清 楚地表示出來。所謂順 服,就是在具體的處境 中,毫不退避、退縮地按 上帝的吩咐去做,而不會

所謂順服,就是在具體的 處境中,毫不退避、退縮 地按上帝的吩咐去做,而

求不行動的理據。在一九

後,尋求不行動的理據。

中 , 潘 霍 華 發 表 一 篇 以 〈 世 界 聯 盟 的 神 學 基 礎 〉( A

Theological Basis for the World Alliance)為題的論文, 在當中寫道: 「教會必須能夠在此時此刻,按所了解的情 況,儘量具體地說出上帝的話語,權威性的話語;不 然,她所說的是另類的東西,純粹是人的話語,一種無 力的語言。因此,教會不可宣告那些放諸永恆而皆準的

擁抱重價恩典:潘霍華於絕地中的先知本色

三二年的「青年和平會議」

4

不會躲在通則、原理背

躲在通則、原理背後,尋

1 1 1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111

2014/6/23 上午 09:24:29


112

通則、原理,而要宣告上帝的命令,那放諸今日既真且準 的命令。那放諸永恆而皆準的,正是放諸今日卻不真、 不準的。對我們來說,上帝『永遠』都是『今日』的 上帝。」5

重價恩典 不少人想起潘霍華,都會想到重價恩典和廉價恩典 的對比。這的確是潘霍華神學一個重要的主題。潘霍華 認為,我們之所以絕對順服上帝,不單因為祂是我們的 創造主,因而對我們有絕對的主權,更因祂向我們這些 本該滅亡的人施恩,以極 重的代價付出的恩惠。於 人對上帝的順服不單出於 承認祂的主權,更出於發 自愛的回應。

是,人對上帝的順服不單 出於承認祂的主權,更出 於發自愛的回應。上帝的

恩典是白白施與的,叫我們無需虛妄地試圖憑一己之力 來滿足義的要求,只需依靠仰賴祂的恩典稱義和成聖。 重拾這項福音真理,是馬丁路德對教會的一大貢 獻。馬丁路德的十架神學強調十架沉重的代價,也強調 稱義代表生命徹底的改變。沒有生命改變的稱義是假的,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112

2014/6/23 上午 09:24:29


因為那叫人稱義的恩,同時也是引發生命改變的恩。對 馬丁路德來說,解除對律法的恐懼之後,我們生命的改 變不是因為我們己從壓迫性的律法解放出來,不,生命 的改變是由內心極度的感恩而發動的。一方面,我們因 為不再懼怕律法的控訴,而可以「大膽地犯罪」( sin

boldly);但是另一方面,由於重價恩典從罪的綑綁中釋 放我們,我們不單要抗拒 罪,更要活在上帝的恩典 很多人渴望稱義之恩,卻

中。只要經歷上帝釋放和 赦免的恩典,我們就能成

不想活出由稱義而來的成 聖生命。

為另一個人。不過,弔詭

有「稱義」的宗教外貌,卻沒有成聖生命的實質。 當德國處於最危急的情勢,德國教會也正落在如此 景況。潘霍華看到的,不是馬丁路德奮不顧身地改革重 整的那間教會,而是一個死的軀體,這使得他既傷心又 焦急。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六日,這一天的主日正是「教 會改革主日」( Reformation Sunday)。二十六歲的潘霍

擁抱重價恩典:潘霍華於絕地中的先知本色

證,安全了,穩妥了,就返回往常的生命;這樣的人徒

4

而來的成聖生命。一旦他們稱了義,得了不受審判的保

的地方在於,很多人渴望稱義之恩,卻不想活出由稱義

1 1 3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113

2014/6/23 上午 09:24:29


114

華受邀在柏林最崇高的教堂,也就是在威廉皇帝紀念教 堂(Kaiser Wilhelm Memorial Church)講道。年輕的他 應該感到極其榮幸,但是他的講道令不少人側目,並感 到極其不快。他講道的經文取自啟示錄二章 4 、 5 及 7 節: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 棄了。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那裡墜落的,並要悔改, 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 的燈台從原處挪去……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 的,就應當聽!」潘霍華毫不客氣地指出:

以抗議聞名的基督新教(Protestantism)不 是關乎我們,也不關乎我們對世界的抗議, 而是關乎上帝對我們的抗議:我有一件事要 責備你……但我們仍裝聾作啞,是不是?到 頭 來 看 , 我 們 很 清 楚 這 與 《 堅 固 堡 壘 》( A Mighty Fortress)無關,與「這是我的立場」 (Here I Stand)無關 6;我們所講的不是這種 抗議,而是上帝向我們發出的抗議,特別在 教會改革主日,我們很清楚上帝在反對我 們,只是我們不肯承認罷了……不,我們再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114

2014/6/23 上午 09:24:29


沒有時間慶祝看似莊嚴的教會節日,讓我們 停止教會改革日這類慶祝,讓我們埋葬死去 的路德,讓他安息。讓我們聆聽福音,閱讀 聖經,聽上帝的話語。在最後審判的日子, 上帝不會問我們:你有沒有慶祝教會改革主 日?祂只會問:「你有沒有聽我的話,並且 遵行?」

令在座會眾更形不悅的,是潘霍華竟說大家以為在 這裡慶祝,殊不知其實在參加葬禮,因為路德發動教會 改革所更新的教會已經死去。試想誰會在數世紀以來年

因,就是他深愛這教會,而他看到未來的危機和衝擊是 多麼的巨大,這樣的教會根本無力抵擋。他要喚醒教會 回到十字架底下,思想恩典的代價,重尋作門徒的委 身。惟有了解這一點,我們才會明白潘霍華寫《追隨基 督——作門徒的代價》時,心裡有多凝重。假若當時(一 九三二年)的形勢讓他說出這麼重的話,他寫作《追隨

擁抱重價恩典:潘霍華於絕地中的先知本色

會得罪很多人,但他還是講了。為什麼?只有一個原

4

的人物都在這裡的時候。講這番話的人不可能不知道他

年如是的慶典中講這樣的話,特別是教會及政界最重要

1 1 5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115

2014/6/23 上午 09:24:29


116

基督——作門徒的代價》時(一九三七年),形勢想必就 更加凶險了,而此書的信息可想而知是何等的急迫。 在《追隨基督——作門徒的代價》中,潘霍華毫不客 氣地指出教會將十架的重價恩典化為廉價恩典的事實, 並作出嚴厲的批評。他迫切地呼喊: 「廉價恩典是教會的 死敵。我們今天要為重價 恩典而戰。」何謂「廉價 廉價恩典是教會的死敵。 我們今天要為重價恩典 而戰。

恩典」?「廉價恩典有如雜 物攤賤賣的貨品。聖禮、 赦罪及宗教的慰藉,全部

都降價販售。」他進一步闡釋,「廉價恩典乃指恩典成了 一項教義、一個原理及信仰系統。它將赦罪說成一套普 遍道理,將上帝的愛化為上帝觀的一個概念……廉價恩 ,卻沒有使罪人成義 典只稱罪為義(justification of sin ) ,宣講赦罪卻沒有要求悔改,施 (justification of sinner) 洗卻沒有教會紀律,團契相交卻沒有彼此認罪……廉價 恩典是沒有門徒生命的恩典,沒有十架的恩典;一言以 蔽之,它是沒有道成肉身之基督的恩典。」 「重價恩 與廉價恩典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重價恩典。 典是我們必須緊抓的福音……這恩典要求我們付出代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116

2014/6/23 上午 09:24:29


價,因為它呼召我們跟隨;它是恩典,因為它要我們跟 隨的是基督。它是重價,乃因它叫人付上生命作為代 價;它是重價,乃因它否決了罪,判其應得之刑罰。而 它是恩典乃因它稱罪人為義……恩典之重價乃因它叫上 帝道成肉身。」

基督為中心 對潘霍華來說,一切對上帝的認識與理解、對人原 初的本相和教會的本質與使命,意即一切神學的思考, 都必須以上帝道成肉身並 釘十架這事實作為中心和 道成肉身和十字架的事實

什麼樣的上帝。

是一位什麼樣的上帝。基 督是我們信仰的中心,也是我們宣講的中心,更是我們 神學的中心。不以基督為中心的神學,是背離上帝自我 揭示的神學。惟有在基督身上,我們才能真實而完備地 認識上帝,也同時與上帝終極的奧祕相遇。 在《基督論》或《基督為中心》7 一書中,潘霍華劈

4

擁抱重價恩典:潘霍華於絕地中的先知本色

向我揭示自己的上帝到底

示自己的上帝到底是一位

告訴我們,這一位向我揭

的事實告訴我們,這一位

起點。道成肉身和十字架

1 1 7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117

2014/6/23 上午 09:24:29


118

頭寫道:「所有對基督的反省必須從靜默開始」,然後引 用祈克果近乎命令的一句話:「肅靜,因為這〔道成肉 身〕是終極的事實!」道成肉身的事實可謂驚天動地, 超乎人間一切想像;但是,這事實對人最大的挑戰不在 乎其深不可測,而在於它蘊含著對人生命極重的要求。 它固然革命性地改變了人對上帝的觀念,但更重要,也 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就是這項事實將上帝的生命擺在我 們面前,挑戰我們該如何活。所以,潘霍華認為道成肉 身不單是關乎上帝觀的問題,更同時是關乎人生命的問 題:在道成肉身的上帝面前,在祂為了世上苦罪而付出 極大代價的事實面前,我們應當如何活著?這才是基督 論核心的所在。 若要逃避這核心,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方法,其中最 方便的就是將它提升到形而上的理論層次,將焦點放在 「神如何成為人?人如何承載神?」等等這些「如何」 (how)的問題上。怎樣回答這些「如何」的問題,在於 我們如何回答另一個遠古的神學問題: 「有限的如何能承 載無限的?」針對這個問題,改革宗(Reformed)與信 義宗(Lutheran)便抱持不同的答案。改革宗認為「有限 的不能承載無限的」 ,而馬丁路德堅持「有限的可以乘載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118

2014/6/23 上午 09:24:29


無限的」 。這兩種不同的神學進路引發出無盡的爭論,正 好給神學家極好的藉口,將基督論問題的核心放在一 旁,隱蔽起來,好讓教會能逃避那項嚴肅的挑戰:上帝 道成肉身,對我的生命有什麼實質的意義?這位道成肉 身的上帝向我們作了什麼樣的生命示範?祂對我們的生 命型態有什麼要求? 神學家當然也能長篇大論地探究另一個形而上的問 題:當神性與人性結合,基督的本體(substance)是什 ?它是一個本體,還是兩個並存的本體?到底 麼(what) 基督擁有一個位格(person)還是兩個位格?這些深奧的 問題也能使我們完全被形而上的探索所纏繞,叫我們無 第

暇思考那更根本的問題:道成肉身的事實揭示一位什麼

4

樣的上帝?我們如何在祂面前活著?道成肉身的事實如

對潘霍華來說,「如何」( how)及「什麼」(what) 的問題叫基督論迷失方向。真正的問題是:基督是誰 ?而正確的答案是:祂是上帝,是我 (Who is this Christ) 們的主,對我們的生命有絕對的主權,而祂道成肉身住 在我們中間。基督是道成肉身的上帝。這位上帝沒有高 高在上地獨存在於自我之內,祂「踏出」自己的本體,

擁抱重價恩典:潘霍華於絕地中的先知本色

何決定了我們的生命型態?

1 1 9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119

2014/6/23 上午 09:24:30


120

絕不輕看人性的卑微進而與它保持距離,反倒背負起人 的本性,與之緊密地連結在一起,並且以祂的神性擁抱 人性。這位上帝揭示祂是一位「為人」——為我們這些不 配的罪人——的上帝;若換個親切的說法,祂是「為我」 (pro me—for me)或「站在我這一邊」的上帝; 「為我」 、 「為他者」 (for others)是祂「存在」的型態。 然而,這位「為我」的上帝同時也是我的主,那位 創造天地又創造我的主。祂的生命型態因此也必然是我 生命的榜樣。我不能一方面承認祂是我的主,另一方面 卻不承認祂「為他者而存在」的生命型態就是我的生命 樣式,也是我生命成全的最終目標。這位生命的主不單 「為我」,更為我而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祂藉此向我們 揭示祂的另一項生命特質,就是順服,以至於死,哪怕 要死在十字架上。基督向我們表明祂是如何毫無保留地 順服聖父上帝。基督是我的主,但祂是一位順服到底的 主,主權與順服在祂裡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同樣地, 祂既是我的主,我生命的榜樣,我的生命不也要將主權 和順服融合在一起嗎?不錯,上帝創造了我,賜給我獨 特的自我,給我實現自我的主權,但這主權裡面也蘊藏 著一種捨棄自我,完全順服上帝的生命素質。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120

2014/6/23 上午 09:24:30


當我們的基督論問對了問題,問題的答案就會轉過 來衝擊我們的生命。順服地為他者而活,不惜跟隨基督 走上十字架,是我們正確 地回答「祂是誰」所帶來 的回報,也是代價。 基督是誰?祂是此刻 臨在於世界的上帝。祂具

順服地為他者而活,不惜 跟隨基督走上十字架,是 我們正確地回答「祂是誰」 所帶來的回報,也是代價。

體又實在地存於時空之 中,絕不抽離或抽象,絕不遠避人間的苦難,而是全然 地投入於人的苦罪中,背負這些苦難,同時將正確的生 命形態展現出來,叫人的生命得以轉化;而祂作為人類

而來的。認識了基督是誰,認識祂是我們的主,一位 「為我、為他者」而存在和行動的主,我們要付出代價, 聽祂召喚,按祂的生命樣式而活,用自己的生命彰顯祂 此時此刻的具體臨在,就是背負人的苦難,對抗罪惡, 甚至不惜背起十字架。 基督是誰?基督是那位曾被釘十架、受死、復活,卻

擁抱重價恩典:潘霍華於絕地中的先知本色

完全順服的權威,是由祂以自己的生命轉化我們的生命

4

跟隨祂背起十字架,為祂而死。祂那召喚的權威,叫人

之主的權威(authority)也在此顯明出來,以致祂呼召人

1 2 1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121

2014/6/23 上午 09:24:30


122

在此刻此地具體活現於人間的上帝。祂是歷史的耶穌基 督,也是不斷與人「活在同一時代」 (contemporaneous) 的上帝。8 基督永恆地(也是當下此刻地)成為一切的中 「基 心。潘霍華談到基督的位格(person)時如此寫道: 督位格的特質,乃在於祂確實是時間與空間的中心。那 臨在於上帝的話語、聖禮 和教會群體的基督,也同 臨在的基督是復活的基 督,而復活的基督活現於 教會之內。

時臨在於所有人的存在 中,臨在於歷史中及大自 然中。臨在於所有事物的

中心,是祂位格的組成部分……祂以三種形式作為事物 的中心:在人生命中與人同在、臨在於歷史中、臨在於 大自然中。」 9 正因基督在一切的中心,祂當然也臨在於 人的苦罪當中,在時代的艱困與掙扎當中。 基督如何在今日與我們「活在同一時代」 ?我們能在 哪裡具體、實在地看見基督的臨在、上帝的臨在?潘霍 華提出了簡單而肯定的答案:臨在的基督是復活的基 督,而復活的基督活現於教會之內。教會就是基督具體 而實在的臨在,一群與祂同死、同復活、經歷並擁有祂 復活生命的人,既住在祂裡面,也讓祂住在他們裡面,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122

2014/6/23 上午 09:24:30


這群體就是祂具體臨在的所在,而這就是教會作為基督 身體的真義。對潘霍華來說,教會論是基督論的試金 石。只有正確的教會論才能表明正確的基督論;同樣 地,只有正確的基督論才能引申出正確的教會論來。

甘願承擔世界苦罪的教會 一如基督道成肉身進入苦罪的世界分嚐苦難,教會 也必須認同苦罪的世界,分嚐它的苦難。教會與基督合 而為一,不能獨自分割,因為教會本要彰顯基督「為他 者而活」的生命。 潘霍華的神學生涯始於對教會深入的反思,自有其

對。克勞斯告訴他,教會不過「是一個貧窮、軟弱、沉 悶、狹隘的小資產階級建制機構。」當時,潘霍華這樣回 應:「既然如此,那我就需要改革她了。」10 多年後,即 一九三二年,潘霍華在教會改革主日所講的那篇道,正 是他當日所言的迴響。他完全知道當時教會已病入膏 肓,瀕於垂死的景況,於是他心急如焚,認定改革教會

擁抱重價恩典:潘霍華於絕地中的先知本色

告自己立志踏上神學之路,全家都以不同的形式表達反

4

了潘霍華與哥哥克勞斯的一段對話。當潘霍華向家人宣

道理。撰寫潘霍華傳記的梅塔薩斯(Eric Metaxis)記載

1 2 3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123

2014/6/23 上午 09:24:30


124

的需要,所以才以如此尖銳的言辭,企圖在教會改革主 日喚醒教會的領袖。由此可見,教會的本質與使命是潘 霍華神學的一條主線,它貫穿著上帝的主權、命令與基 督臨在於苦罪的世界。 在一九三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的瑞士世界聯盟青年大 會,潘霍華同樣以一個驚人的主題發表信息:〈教會己 。沒錯,對於世界上很多人來 死〉 (The Church is Dead) 說,教會已死;對於教會裡面不少人來說,教會亦已 死。不少的基督徒將使命與理想的動力注入教會中,企 圖叫教會活過來。但是這一切的活動及運動都是徒然。 事實上,由於人的失敗, 教會應該早就死去,但她 教會若要做什麼的話,那 就 只 有 一 件 事 :「 讓 基 督 作基督(Let Christ be Christ)

竟然沒有死;她在四面受 敵、內憂外患的必死景況 中依然活著。這完全是上 帝的工作,是基督與聖靈

在教會之內;教會不倚靠才能或勢力,只仰賴一件事 實,就是基督與聖靈的臨在。因此,教會若要做什麼的 話,那就只有一件事:「讓基督作基督」( Let Christ be

Christ)。惟當教會忠於基督,讓祂作主,讓祂澆灌,並

校園書房-25K-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前页p1-10,p1-168)-3校_張靜.indd 124

2014/6/23 上午 09:24:30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