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如何陪伴年邁雙親/Caring for Your Aging Parents: When Love Is Not Enough

Page 1


Y 各界讚譽 Z

「學著行孝,報答親恩,因為這在神面前是可悅納的。」 (提前五 4) 「學著行孝」原文是「練習敬虔」 ,奉養父母不只是責任,也是敬 虔的操練,而且會獲得神的悅納和賞賜。 夫婿是獨子,十幾年來我們在摸索中學習照顧年邁的雙親,深感 力有未逮,本書作者當時遇到照顧高齡母親的困境與難題,讓我感同 身受。此書就像路標指出一個方向,讓我們能更多了解被照顧者的需 求,在人生末段旅程上,得到完善照顧與心靈平安;而照顧者也需要 仁慈地善待自己,用愛陪伴長者走上善終之路。此書也讓我更認識自 己,幫助我釐清過去在照顧上的困惑,靠著愛我們的神,在未來更有 智慧與力量去承擔生命的責任,不論是自己或親人面對老、病、死, 能及早做好準備,才能遺愛不遺憾。

─彭月枝 前署立新竹醫院安寧病房與加護病房輔導員 All in one 家教會牧師、恩典生命禮儀牧靈人員,著有《那一天我們去看你》

聖經以各種稱謂描述天父與我們的關係,每一個人因為信靠神, 有各種角色、責任、使命及伴隨而有的光榮、喜樂、能力。天父要我 們在世界上,扮演一個角色

為人子女,此獨特的角色,有不同的面

貌與功課。 我常用「7-2-1」解釋高齡人口群的整體特性,七成老人大致健 康、二成老人罹患可能致死的慢性病、一成老人已經失智失憶失能。

讚譽.indd 10

2016/7/29 上午10:53


目 錄 Contents xii 致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vi 推薦序:照顧是真實而全人的靈修/許新生 . . . . . . . . . . .

前言:照顧年邁父母的基督徒 . . . . . . . . . . . . . . . . . xviii 第

1

章 照顧的試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01

誰是高齡者的照護人員 ?/他們在做什麼 ?/照護過程中 情感上的需求,壓力的來源與控制 第

2

章 衰老是沒辦法治得好的 . . . . . . . . . . . . . . . . . 019

變老的功課:在聖經教導下,學習適應失去/形塑愛與 正直/超越陳規/獨立自主並互相依賴/照顧者所能提 供的:理解與接納 第

3

章 主動去愛的技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41

照顧高齡父母,以積極傾聽與非言語肢體接觸取代立即 回應/多正向強化鼓勵父母/引導父母做生命的回顧 第

4

章 照顧自己有錯嗎? . . . . . . . . . . . . . . . . . . . . . 067

從聖經可歸結出,正視自身的需求/尋求外援/學習設 定界線與放手的功課/好好護養自己

5

章 掙脫過去的枷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95

存於父母與手足之間的「未竟之事」,會如何影響照顧

目錄頁.indd 4

2016/7/29 下午4:03


者與被照顧者 ?/認識自己的傷痛/手足間競爭的張力 /醫治過往傷痛並學習寬恕 第

6

章 細算照顧的代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9

照顧父母與婚姻關係兩者間的張力/對配偶或子女公平 嗎 ?/如何照顧姻親關係的長者 ?/退休問題/照顧一事 甚至影響到孫輩 第

7

章 愛與金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7

家庭人際關係在在涉及金錢與財務/照顧老年開銷龐大 /生前遺囑與信託/詐欺老人時有所聞/永久授權書及 監護等問題 第

8

章 助力何處尋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7

改善居家成為老年人合宜之住所/社區關照服務/起居 照顧費用之經費來源/保險事宜/父母住得遠怎麼辦 ? /如何請人看護並監督其職責 ?/教會可以幫得上什麼 忙?

9

章 父母可以住在哪裡? . . . . . . . . . . . . . . . . . . . 189

集合式或分享共住型/持續性照護退休社區/生活照護 社區/食宿護理之家/還是接父母過來同住 ? 第10 章 面對年老的健康問題 . . . . . . . . . . . . . . . . . . . 209

照顧老者時要面臨慢性病的問題/如何和父母的家庭醫 生配合 ?/藥物對老人的影響/阿茲海默症/骨關節炎 /支氣管炎和肺氣腫/高血壓/癌症/糖尿病/心臟病

目錄頁.indd 5

2016/7/29 下午4:03


和中風/骨質疏鬆症/帕金森氏症/老年住院治療/生 病時的靈性關懷 第11 章 必須送父母住療養院 . . . . . . . . . . . . . . . . . . . 241

積極正面去看待療養院/大家都需學會調整/監督療養 院/需求的警惕/如何選安養院 ?/雙親的權利/家庭 會議/眼前挑戰/讓探視變得更有趣 第12 章 走過死蔭幽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7

什麼是「善終」?/臨終的各種階段/照顧者的情緒/醫 院臨終的難題/安寧病房角色/安樂死/倫理的兩難/ 傷痛的過程

後記:致讀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3

朝向光明之路/將來想當哪一種的老人 ?/從別人的切 身經歷,照護者可以學到什麼 ?

附錄一:自書遺囑範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1 附錄二:委託安養定型化契約(定有期限)範本 . . . . . . . . . . . . . . . 314 附錄三: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 . . . . . . . . . . . . . 321 附錄四:長期照顧十年計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6 附錄五:參考資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8 附 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1

目錄頁.indd 6

2016/7/29 下午4:03


A1571推薦序.indd 12

2016/8/2 下午3:42


推薦序

要;細心觀察體會的照顧者,會注意到被照顧者心理的需求, 然而靈裡的匱乏和渴望則常被忽略。當照顧者的努力和用心都 聚焦在身體的照顧和期待上,心理的挫折與靈裡的控告,會隨 時間逐漸地加重(第一章)。作者在字裡行間提醒,靈裡的 關顧和甦醒,是盼望的根基,力量的源頭。身體的老化衰退是 神創造的自然歷程(第二章),讓人在軟弱中得力的,是與神 的關係。「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 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前四 8)若把照顧的先後順序 調整為靈裡的滿足、心理的安穩、身體的安舒,讓父母得著全 人的照顧,即使身體在衰退中,靈裡的興盛卻能帶來平安與盼 望,更能坦然且安詳地迎向永生,息了地上的勞苦、病痛,安 息主懷(第十二章)。

第二個信息是:照顧的目的是關係的親密—與神、與自 己、與人的和好。 有搭乘飛機的經驗吧。起飛前,空服員會做安全簡報,空 難時先為自己戴好氧氣罩,再為隨行的孩子戴上,免得讓自己 處在危險中照顧孩子,一旦自身出了危險,孩子也連帶受難。 這本書的書名就做了這樣智慧的提醒。照顧者先把自己照顧妥 當,才有力量來照顧父母,在第四章裡有許多實務又重要的提 醒,特別是在為自己安排的日程表中,第一個要安排的是:和 上帝獨處。這是一切力量的來源,與神有親密的關係是照顧自 己的基礎。在長期照顧父母的過程裡,過往的成長經驗以及和 父母的關係,會成為照顧關係中的催化劑。作者鼓勵照顧者在

xiii

A1571推薦序.indd 13

2016/7/27 下午2:23


A1571推薦序.indd 14

2016/7/27 下午2:23


推薦序

除了專業知能的訓練與預備外,家庭的建造是關鍵的根 基,充滿愛的家庭樂意共同承擔照顧的需要,照顧者與被照顧 者的親密關係,能減輕許多心理和靈裡的重擔和壓力。教會在 夫妻關係、親職成長、親子關係的教導與牧養上,當盡心盡力, 建造合神心意的家庭。 教會是永生神的家,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 15), 我們都是神的兒女,是神家裡的家人。照顧者和被照顧者都是 神家裡的兒女,不僅在主日敬拜、讚美、聆聽神的話語,積極 融入團契、小組的生活;不僅在有難處需要協助的時候,進入 教會,更是將與神與弟兄姊妹的相交,融入生活。在耶穌基督 的愛裡,讓分享和承擔成為生活中的常態,對照顧者的扶持和 被照顧者的幫助,將會是自然而喜樂的祝福。 辛苦的照顧者,帶著自己、家人,陪同年邁的父母,一起 回家吧!

於二〇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xv

A1571推薦序.indd 15

2016/7/27 下午2:23


照顧父母 也照顧自己

前言:照顧年邁父母的基督徒

英 文 caregiver(照護者)這一個詞還沒出現在我的日常 語彙裡面時,我就已經有多年照顧父母的經驗。等時間再 到一九八四年,我發現自己竟然是人家說的「三明治世代」 (sandwich generation;或稱「夾心餅乾族」 )—屆齡中年,其 中以女性佔大多數,既要照顧長輩又要照顧小孩。所以,這樣 的人,真的是夾在中間那一層。 家人親自照顧年老力衰的長輩,不知多少世代都是以此為 常態。但是,現今不同於以往的地方,在於我們這時代需要他 人照顧的老人家,數目之大,前所未有。美國現今增加最多的 人口層,就是八十五歲以上這一年齡層。這一區間的人數與日 俱增,照顧他們的人數自然隨之增長。 據估計,全美約有七百萬人身上揹負著照顧家中長者的 責任。不過,「照護者」一詞的涵蓋面相當廣,遠遠超出居家 照護的範圍。早在我孀居的母親搬來和我同住之前,我便已經 在協助父母,幫他們多少可以獨立打理生活。而且,即使長輩 住在養老院或療養院,家人依然付出心力照顧,不會斷絕。所

xviii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18

2016/7/29 下午 01:57:33


前言

以,若是這類非居家型照顧也算在內的話,照護者的人數就會 遠不止於此了。 因此,若有讀者目前身處照顧長輩的陣營,那麼,頭一樁 一定要了解的事,便是你絕不孤單。記住這一點十分重要。身 上多了這樣的重擔,可能讓你覺得孤單無助,甚至惶惶然不知 所措。 發現父母竟然衰老到無法自理日常生活所需,對為人子 女的人,確實是很大的打擊;再發現照顧衰老的父母比你原先 想的要困難得多,一樣是很大的打擊。我就有朋友說過,「怎 麼從來就沒人教過我這些!」在承受這樣的打擊,又要扛起所 知不多的責任之餘,一般心理也會備受衝擊。眼睜睜看著心愛 親人的健康、體力日復一日衰敗下去,是很痛苦的事。也就是 說,老年照顧是很痛苦的事。這一件事,應該一樣沒人跟你好 好談過。 有人就這麼說過,「個人的體力或是金錢方面的擔責,我 不在乎,我覺得自己還應付得了。但是,沒人跟我說過我媽媽 老了以後,心理會產生多大的焦慮和恐懼,而且連我也沒辦法 安慰她—這才是我心裡怎樣也揮之不去的痛。」 至於有責任照顧長輩的基督徒,發現身邊的家人、朋友 (即使是同一間教會的契友) ,竟然不懂他們心裡有多苦,同樣 也會是打擊。一般人多半不好意思開口講老啊、死的這類的事 情,所以,身上有照顧長輩重擔的人,有誰可以傾訴呢? 我在一九八四年便遇上這樣的問題。我接媽媽到家裡和我 們一起住,由我親自照顧,到那時已經有六年的時間了。 《仕

xix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19

2016/7/29 下午 01:57:34


照顧父母 也照顧自己

女家政》 (Ladies’ Home Journal)雜誌要我寫一篇文章,談「三 明治世代」照顧年邁長輩會遇到哪些問題。這一篇文章刊登在 《仕女家政》一九八五年三月號,文章標題為〈年邁父母需要 協助的時候〉 (When Elderly Parents Need Help) 。為了寫這樣 一篇文章,我走訪請益多位專家,再找一些和我一樣在照顧父 母的人,聽取到的意見,在我像是醍醐灌頂。我頭一次發現, 有好多切身的經驗我原以為只有我這人才有,結果竟然是大家 共通的狀況。有好多感覺我原本怪自己不對,結果,竟然是很 普通的感覺。所以,我的問題不在於我有這樣的情緒—本來 就會有這樣的情緒,根本不必大驚小怪—我的問題在於處理 感覺的方式。 我說的這些感覺,可能也是當下許多照顧長輩的人都會有 的心情:深度沮喪、寂寞、孤單、被人誤解、沒有朋友;心底 說不定還深埋內疚,甚至怒氣。自我形象也可能創下新低。扮 演這樣的角色,還真是一點也不光采。沒人會向你獻花,連你 照顧的對象也未必感激你為他所做的一切—你這人在他們眼 裡,搞不好只像一直在提醒他們:他們已經年老力衰,無力照 顧自己,需要依賴別人。 我為了寫那一篇文章,訪問到奈德•霍倫格蘭(Rev. Ned Holmgren)牧師,那時,也正好是我因為照顧母親而最感消沉 的時候。霍倫葛蘭牧師也是婚姻、家庭諮商師。我由他引薦, 又再認識了海倫•海特(Helen Hight) 。她和我一樣,也把母 親接到家中親自照顧;她的母親因為關節炎的緣故,只能坐輪 椅。她有一陣子很想為照顧長輩的基督徒成立支持團體,為大

xx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20

2016/7/29 下午 01:57:34


前言

家闢建一處避風港,供大家傾吐心中的感受,為彼此禱告,交 換資訊,相互鼓勵,彼此打氣等等。我們成立團體的目的, 不在一口氣就將人生的難題全都解決—其實也不可能,不是 嗎?但是,我們有了這個團體,可以倚靠上帝成為我們最大的 支柱,倚靠耶穌為我們首要的照顧者。 我們就這樣滿懷信心踏出腳步,成立了「基督徒照護者協 會」 (Christian Caregivers) 。 我們知道大家有此需求,也相信上帝會滿足大家的需求。 上帝確實回應了我們的需求,還遠遠超出我們所能想像。 「基 督徒照護者協會」這一團體就此像是水道,供應上帝愛的關 懷,流注到許多人身上。雖然我們人人都是隻身在實踐上帝的 意旨,但是,集合起來,就可以像海倫說的,更容易「成為聖 靈可以穿戴的衣裝」 。我們就此不再孤單。 孤單一人照顧長輩,很容易覺得上帝好像遺棄你了。在我 覺得最孤單、最無助的時候,對此就有很深刻的體會。而上帝 派我母親住到我家裡來,其實便是在把我家,變成祂的學校, 以最有效的方式,也就是實地體驗的方式,教導我年老的道 理。如今回想起從前,就看得清楚,當時覺得好困難、甚至好 討厭的事,其實滿載神的恩典。 所以,我寫這本書的理由之一,便是為各位帶來希望,鼓 勵各位將照顧老人視為上帝賜與的機會,供大家的靈性得以成 長、成熟。這一條道路當然不會好走,不過,基督徒成熟的道 路,從來就沒一條是容易走的。老年照護的工作既費力,又耗 神。沉重的壓力試煉,可能超過大家以前做過的任何一件事。

xxi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21

2016/7/29 下午 01:57:34


照顧父母 也照顧自己

然而,大家未必需要在這一條漫漫長路上踽踽獨行。上帝 已經應允永遠伴隨在我們身邊,祂也確實回應大家祈求協助的 呼喚。但願這一本書也是上帝的回應之一。 這本書的寫成,是我觀照自己的經驗和痛苦而來的。我期 望自己在剛開始照顧父母時,就應該把這本書寫出來。書中提 到的錯誤,幾乎沒有一件是我自己沒犯過的,不是此時,便是 那時,我都犯過。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和我同樣處境的人,也 都願意和我分享他們的故事。不過,除非特別指明,書中的人 名和故事細節,我都作了變更,以維護當事人的隱私。 讀者在我寫的這一本書,雖然找得到相關的資訊,不過, 本書的主要目的並不在向大家提供所需的資訊細節。例如,我 在書裡就不會教大家怎樣把病人從床上移到輪椅。這類事情, 我會在附錄列出相關資料。1 我在本書前六章,將重點放在身為居家照護者的情感和靈 性需求,以及大家的情感和靈性需求,如何和所照顧的對象、 和家中其他的成員交織互動。這幾篇的主題在愛、療癒,訴求 在誠實溝通、了解、原諒。到了第七章,內容轉進要談家中 的金錢問題,也要強調情感需求和物質需求不可混為一談(不 過,讀者若是想要依第七章的內容下決定或是做什麼事,還請 先找會計師或律師諮商。)第八章到第十一章便偏向現實的問 題了。例如,有人若是在居住、醫療、法律等方面遇到危難, 不知向誰求助以解決急迫的問題,不妨先讀這幾章。到了第 十二章,我們便又回到大家的情感需求了,只是,這一次是照 顧垂死親人的情感需求。

xxii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22

2016/7/29 下午 01:57:34


章名頁.indd 1

2016/7/27 下午2:20


照顧父母 也照顧自己

扛起「老年照護」的責任,處境是否便像「身陷火燄」呢? 許多肩負老年照護責任的人,應該都感同身受。而當今數以百 萬計身陷老年照護試煉的人,都是什麼樣的人呢? 依統計的平均數據來看,照顧老人的主力落在五十幾歲 的女性身上。儘管如此,負責照顧家中長輩的人,其實形形色 色。不少人可能還處而立或不惑之年,也就是說,這些人是母 親年紀比較大才出生的么子或么女。可能是子女都已經離家自 立的「空巢族」 ;也可能子女還沒離家自立。可能一直沒有結 婚,可能已經離婚或是喪偶。可能已經退休,或夫妻皆已退 休。可能年高七十五,還是需要照顧高齡九十幾歲的父親或是 母親。可能是男性。可能是孫子或是孫女。可能很有錢,可能 很窮,可能手頭還過得去。 可能自願扛起照顧長輩的責任,可能是被父母或是手足挑 中但還算樂意—或者一點也不樂意。也可能只是因為住的地 方離父母家最近,而「一頭栽進去」了。 然而,不論是怎樣的身分,也不論是因為什麼緣故而扛起

002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2

2016/7/29 下午 01:57:34


第一章 照顧的試煉

照護長輩的責任,老年照護的工作,僅此惟一的共通點,好像 就是「壓力」 。之所以如此,通常是因為老年照護的工作就是 一個字: 「累!」三不五時就被叫去: ▶陪父母出門購物,或是出門幫父母購物,添購食品、衣 物、藥物或別的生活必需品。

▶開車接送父母出門看醫生或赴約。

▶監督父母的財務甚至接手管理。付帳單、處理支票收

支,若是財產金額龐大甚至需要出任託管人,代為妥善 規畫財產以供未來照護之用。

▶和多處公家機構交涉,代為處理老年照護的相關事務, 例如,身分證明、醫療保險、個人健康保險等等。查明 父母有權支領的保險給付,代為填寫表格、申請給付, 監督給付狀況。

▶出面雇用及監督協助家事、醫護等事務的人員(或是親 自做這些事) 。

▶監督或是親自處理父母的人身需求,例如,飲食(若

需特殊調製飲食,自然也包括在內) ,運動,睡眠,入 浴,如廁,洗髮,剪腳趾甲,諸如此類。

▶監督父母的醫藥需求。出面和醫生、護士、居家看護等 人交涉,處理父母的醫藥需求,監督他們的用藥狀況。 父母若有慢性疾病,或是因為年邁而導致身體機能退 化,也必須視他們的需要改裝家中生活設施。

▶留心父母的社交需求,儘量代為安排,例如,安排出外 003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3

2016/7/29 下午 01:57:34


照顧父母 也照顧自己

訪問親友或散心,代為找人作伴或親自出馬陪伴。

▶給予父母更多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持。

有沒有人單單讀完這一長串清單,就已經覺得好累、好 累了?以上事項若是由你親自處理,那麼給你再多的嘉獎也不 夠。但是,如果這些事你一樣也沒做過,那你很可能在想, 「這些事要怎麼做?我哪知道!」 「基督徒照護者協會」就有會 員在聚會時說: 「從來就沒人教過我這些事啊!」 正是!要學的事情好多,可是,大家總覺得家裡負責照顧 老人家的那個人,遇到這些事應該馬上就能上手,毫不費勁; 遇到高齡族群的法律或是醫療事項,也應該馬上就變身成專 家。除此之外,還需神通廣大,既有辦法把老人家的一切照顧 得妥妥貼貼,還有辦法打點家中裡外上下,若是在外面還有份 正職差事,那連帶也應該要應付得輕鬆自在—難怪有那麼多 人最後無力再走下去,崩耗殆盡,只想半途落跑閃人! 雖然這些事聽起來稀鬆平常,但若想要自己一人一肩挑 起,不找外援,簡直是蚍蜉撼樹。不只自不量力,對自己的情 感也很可能造成很大的傷害。 雖然這樣的人會以為,「我當然可以讓爸媽住得開心,我 當然可以幫他們打點妥當。」只是,事與願違,情況每下愈 況。到了最後,連照顧別人的人自己也倒了下來。屆時,他們 的自責和內疚只會更深。有時甚至遷怒上帝,不禁埋怨說, 「我求告祂的,事事落空,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寫到這裡,有沒有覺得一字一句似曾相識?跟自己有一點

004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4

2016/7/29 下午 01:57:34


第一章 照顧的試煉

像?各位一定要明瞭一件事,不管你多努力,你父母的狀況絕 對不會愈來愈好。或許有時候看起來像是漸入佳境,但只是暫 時,人生在世,終究會老,一旦老了,終究不免一死。所以, 大家不應該將親人身故歸咎於誰,尤其基督徒。只是,一旦事 情發生了,大家偏偏就會怪東怪西。 各位也要了解,隨著時間往後推,父母的照護需求只會 遞增,但你能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卻不會增加。兩邊無法配合, 可能害你備加洩氣,覺得不管你怎麼做都被嫌不夠,夾在中間 實在痛苦。不過,你的痛苦,絕對不是老年照護這一主題的結 語。上帝的話才是結語: 「你臨深淵,我和你在一起;你渡江 河,河水不淹沒你。」 (以賽亞書四十三章 2 節)縱然身心俱 疲,無力招架;即便如此,只是,你相信嗎?你是要相信上帝 的話,還是相信你心中的感覺?

照顧他人,造福靈性 沒有人喜歡痛苦的感覺。聽到別人說,「我沒騙你,這件 事很痛苦,但對你有好處」 ,也沒人會真的相信。所以,若非 上帝已經先說過這樣的話了,我也不敢說類似的話。 「因為他 像鹼性很強的肥皂,像煉金屬的火。」 (瑪拉基書三章 2 節) 所以,上帝為你安排照護他人的經驗,到底是要給你什麼 益處呢? ▶透過信任,拉近你和祂的距離。 005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5

2016/7/29 下午 01:57:34


照顧父母 也照顧自己

▶經由試煉的漂洗提純,焠煉更成熟的信仰。

▶鍛煉能力,勇於面對負面的情緒,例如:怒氣、嫌惡、 愧疚、恐懼、焦慮、悲傷等等,而非逃避。

▶讓過往的創傷(甚至全家人的創傷)得以治療、痊癒。

誰控制了你的人生? 目前,在你人生最重要的課題是: 「我真的可以放心把一 切交託給上帝,由祂帶領我做這些事嗎?真的就要放心交給 祂?相信祂在我老年照護的過程中所做的一切?」 許多基督徒可能會想,上帝不早就在決定他們的一切了 嗎?可是,怎麼一開始照顧父母,就好像橫生出好些股外力, 也在你們身上拉扯。若是不依父母的意思去做,父母可能會以 害你們內疚、不好過,來控制你們。過往教會有些不成熟、不 適當的教導,也可能在你們身上交戰。社會對於「孝子」 、「孝 女」的看法,也可能在操控你們。非基督徒也可能在影響你 們,因為,你覺得身為基督徒,在他們面前必須要有特別好的 表現,好為上帝作「美好的見證」 。 若有親人不肯幫忙,你們可能會覺得人家在給你添麻煩。 不過,真正的麻煩其實一直是你們自己。你們對主的信心夠不 夠呢?足以讓你放掉其他一切,單由祂來決定你們的一切嗎? 其他控制你們的力量,可能已經給了你們很多讚許。所以,放 下一切,單單聽從上帝的決定,就會是很大的掙扎了。不過, 這值得你放下一切。因為,你們若是聽命於上帝之外的人或

006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6

2016/7/29 下午 01:57:34


第一章 照顧的試煉

事,注定惶惶終日。這時候,說不定連上帝也會利用你們的困 境,要你們學習倚靠祂的功課。 然而,這些在上帝之外的控制力量,你們若真的想要掙 脫,就先要看清楚這些力量。下面幾則例子,應該可以協助各 位分析一下自己的反應,看看目前有誰,還是有什麼事在控制 你們?

受制於「否認現狀」 扛起照顧父母責任之初,不論是父母還是成年子女,一般 都會否認當下的處境。衰老在我們的社會是要避諱的事;依靠 別人過活,更是禁忌。所以,一有人年老力衰、必須依靠別人 的徵兆,就會引發很大的焦慮。而一開始照顧長輩,以前大家 不願面對的事,現在不面對也不行;以前不肯去想的事,現在 不想也不行—例如,自己一樣會有死去的一天。只是,「否 認」是人類心理防衛的本能,將我們害怕的事擋下。 「怕老」在我們的文化是根深柢固的心理。一般人都覺得 「老」是別人的事,我才不會,我愛的人才不會。只是,「老」 偏偏就是沒有人躲得過的事;而且,一般還是外人比我們自己 還要更早就看出來,我們老了。 所以,萬一你看出來父母老了,但父母不肯承認,你又該 怎麼辦呢?你的父母若是十分頑固,那你很可能會無計可施。 不過,一般人嘴再硬,終究會因為出了什麼事,而不得不承認 自己真的老了,例如,跌倒或是生病,出了事,嘴巴再硬也撐 不下去。

007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7

2016/7/29 下午 01:57:34


照顧父母 也照顧自己

負責照顧的人也可能因為無法面對自己的感覺,或是他人 不以為然的表示,一樣出現否認的心態。遇到這樣的狀況,一 般人會想,「絕對不可以送媽媽去住療養院,這樣可是罪孽深 重。」這樣子想其實反而危險,萬一老人家因此出事,那該怎 麼辦? 艾瑪聽過醫生多次警告,說她母親的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已經嚴重到沒辦法自理生活了,不應該 讓她獨居。但是,艾瑪狠不下心剝奪母親獨立自主的生活,便 在心底否認她的情況,「哪有那麼糟!」醫生講話未免太誇張 了。 有一天,一個吸毒又失業的年輕人,從便利商店尾隨艾 瑪的母親回到家中。艾瑪的母親卻因為生病的關係,缺乏警覺 心,不曉得隨便讓陌生人進入自己家裡,實在太不安全了。結 果,艾瑪的母親才一開家門,就慘遭對方毒打、搶劫。艾瑪自 以為是愛母親,所以不送母親去住療養院,但是其實她是受 制於自己心底的情緒。我們的文化不太支持父母住療養院,所 以,有人把父母送進療養院,一般都會覺得內疚。所以,艾瑪 不送母親去住療養院,是為了讓自己心裡好過—直到母親被 搶受傷。這時,她的內疚可就遠比當初自欺欺人的內疚,還要 更深重得多。

受制於不實的罪惡感:愛的陷阱 有的時候,照顧者說的「內疚」 ,可能其實是難過—難 過自己做不到想為長輩做的事。只是,不管你再怎麼努力,衰

008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8

2016/7/29 下午 01:57:34


第一章 照顧的試煉

老的現實不是誰有辦法能「治好」的,所以才會叫人大為苦 惱,以致有的時候為人誤以為是內疚。 有的時候,照顧長輩的人會因為對於對方的處境感同 身受,投入太多感情,而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當事人對親 人的感情太深,以致親人的感覺就像是他自己的感覺,結果 自己這個人好像就不見了。這樣的情況類似「倖存者內疚」 (survivor’s guilt) ,有的人在歷經大難之後,便會有這樣的感 覺: 「別人都死了,怎麼就獨留我還活著?」 為人子女,眼看衰老的父母因為行動不便只能關在房裡, 自己卻還能夠享有人生的諸般樂趣,難免會開始覺得愧疚;甚 至因此也留在家裡,不再出外玩樂。因為,在這樣情況之下出 外玩樂,只會加重罪惡感。這種難過的心情也可能是在表達: 「我的父母不應該變成這樣。他們怎麼可能遇上這樣的事?」 只是,沒有人不會老,而且,每一個人老去的模樣和時間 都不一樣,不可能依照你(或其他人)畫好的藍圖來推演。你 面對的是父母老去的模樣和死去的時間,不是你自己的。即使 你想要分擔他們的痛苦,也沒辦法真的分擔他們歷經的一切。 分擔,不是健全的照護之道。沒有人有義務為別人承擔 痛苦。聖經裡的這一句,「要彼此分擔重擔,這樣就是成全基 督的命令」 (加拉太書六章 2 節) ,常被人斷章取義,不分青紅 皂白就抽出來應用在一切的狀況之上。然而,只要往下多讀一 點,就會發現在第五節有這樣一句: 「每一個人應該肩負自己 的擔子。」世上的每一個人都由上帝賜予獨立的人生,要自己 去過,各人的生命重擔和悲傷也要獨自承受。雖然他人可以從

009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9

2016/7/29 下午 01:57:34


照顧父母 也照顧自己

旁協助,但是他人也有各自的重擔要扛,沒辦法在個人的重擔 之外,又再一肩扛起別人的重擔。所以,你可以協助父母面對 老年的重擔,但你沒辦法代替他們變老。這中間是有差別的。 若看不清楚這中間的差別,會為你帶來不當的內疚,連帶害你 為了驅趕內疚,而再引發其他不當的行為。

受制於父母:內疚 小孩子一般渴望贏得父母的讚許,以致小孩子做出父母 不准的事時,父母輕易就可以利用罪惡感來控制孩子。然而, 父母心理趨於成熟之後,就應該不會再想要這麼控制成年子 女。而心理成熟的成年子女,也不會因為沒有依照父母的意思 做便覺得內疚。只是,世上並非人人心理都是成熟的。有的老 年人、成年子女,即使活到需要別人照顧、需要照顧別人的年 紀,早年幼稚的行為模式始終未變。 伊麗莎白和喬伊夫婦,兩人從小的家庭教育便是「絕對不 可以跟父母頂嘴」 。喬伊的父親是退休牧師,在八十八歲高齡 搬來和喬伊同住;而且,他還是喬伊小時候那一個家裡的獨裁 者。每當父親做的事或說的話惹伊麗莎白不高興,喬伊總是勸 她, 「妳就別再說了,反正他又不會改變」 。 只是,這樣的對策卻叫伊麗莎白憋了一肚子火,還愈積愈 高,導致家裡的氣氛緊張得不得了。所以,喬伊想以退一步海 闊天空來維持家庭和諧,結果卻根本像是在製造壓力鍋;其中 的緣故,便是因為喬伊沒有針對父親的行為設下合理的界線, 也不願挺身而出保護妻子;因為他若出面,便會覺得內疚。

010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10

2016/7/29 下午 01:57:34


章名頁.indd 2

2016/7/27 下午2:20


照顧父母 也照顧自己

「我們已經無能為力了。」 聽到這樣一句話,大家都會很難接受。如果這樣的話出自 醫生之口,等於所有的希望皆告破滅。現代醫學的進展,樂觀 地引導一般大眾以為不管什麼問題,現代醫學都有辦法「治得 好」 。只可惜事與願違。 所以,年老力衰的父母來找你幫忙,「要孝敬父母」這一 句話,就表示你有責任幫他們解決所有的問題嗎?他們心裡也 期待你有義務做到嗎?還是你心裡覺得你應該要做到?你真的 有辦法讓父母的晚年過得無憂無慮、沒病沒災? 這幾句問題的答案,都是「不對」 。 其實,不論醫生還是照顧者都沒有辦法「治好」年老力 衰的問題。年老力衰這一件事,可不像車頭的保險桿撞凹了一 塊。醫生說: 「我們無能為力」 ,他真正的意思就是年老力衰這 種症狀的確無藥可醫。不過,讓年老力衰的人過得好一點,能 做的事倒是很多,而且這些事情還有一個名稱,叫作「支持 照護」 (supportive care) 。雖然我們沒有辦法治好「年老力衰」 020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20

2016/7/29 下午 01:57:34


第二章 衰老是沒辦法治得好的

這樣的病,也沒辦法保證讓年老力衰的「病人」過得快樂無 憂,但還是有許多屬於「支持照護」範圍的事可以做,只要知 道怎麼做就好。 各位大概也都需要學習新的心理建設,尊重人生走到日薄 西山的時候,必然會出現的狀況—畢竟年老力衰對於各位或 是各位的父母,都是以前沒有過的經驗。 這一學習的過程,一開始是要先了解,年老力衰的父母走 這一段下坡路的歷程是怎樣的感覺。接下來,便要接受父母年 老力衰的模樣,腦海中不要停留在他們以前的壯年豐姿。一路 往下走,便可能再需要學會,放棄你想要控制他們衰老進程的 企圖。 衰老是他們必須面對的事,是你插不上手的事。你不可能 代替他們變老。而且,即使不少人很可能極為樂意,但也無法 幫他們免除衰老過程中必有的掙扎和痛苦。不過,各位可以站 在他們那一邊,陪他們度過生命的晚歲暮年。陪在他們身邊, 就是「我關心」的表示,就是在說「你的人生還有意義,你的 人生也很重要」 ,也就是在證明「我愛你們,你們絕不孤單」 。 千萬不要小看「陪伴」的重要。

年老到底是怎麼回事? 各位可能和我以前一樣,覺得老就老嘛,有什麼大不了? 不過,老年病理學家可是要說,老年人衰老的壓力比其他年齡 族群可都要大得多。生理的變化如視力衰退,可能導致閱讀、

021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21

2016/7/29 下午 01:57:34


照顧父母 也照顧自己

看電視、針線活兒等等事情變得比以前要困難得多,甚至再也 做不來了。聽力衰退可能導致社交退縮,體力衰退可能導致老 人坐困家中,喪偶很可能是衰老階段中最大的打擊。 因衰老而喪失的東西,即使看起來沒什麼,也可能大大削 弱老人家獨立自主的能力和自尊心。老到不能再自己開車,你 想這會是什麼感覺?雄風不再?像是半個廢人?沒用?完了?

適應人生的損失 老年的一大生命課題,便是適應生活裡有所失去:失去配 偶,失去老友,失去體力,失去獨立,失去健康,到最後連自 己的生命也要撒手放掉。 不過,有一件事,在人生嚥下最後一口氣以前,絕對沒辦 法放掉,那便是愛。老年人覺得生命的活力正在一點一滴流逝 之際,他對愛的需求往往反而與日俱增。但是,如果他對愛的 需求無法獲得滿足,當然就會生氣。只是,這樣的需求往往反 而會將他們渴望的愛從身邊趕走。所謂老年人的問題行為,表 面之下一般都掩蓋著對於愛的渴求。

尋求圓滿 雖然老年要適應生命流失的一切,但是,老年不是只有失 去而已。和一般人的想法相反,老年人依然擁有成長、蛻變的 能力。著名的猶太神學家拉比赫舍爾(Abraham Heschel, 19071972)就寫過: 「老年的歲月,或許讓我們再也做不到從前無法 實現的崇高理想、錯失的遠見、漏掉的智慧;但是,老年的歲

022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22

2016/7/29 下午 01:57:34


第二章 衰老是沒辦法治得好的

月其實也是一段塑造期,有眾多機會供我們抹除大半輩子一直 未能抹除的愚蠢,看透大半輩子根深柢固的自欺,挖掘更深厚 的理解和愛,拓展誠實正直的天際線,雕琢更細膩的美好。」1 著名的心理學家艾瑞克•艾瑞克森(Erik Erikson, 19021994) ,針對成年的各個階段寫過豐富的著作,他將「尋求圓 滿」列為老年時期的首要生命課題。而要完成這一功課,就要 放下先前做過的一切。此生已經走到盡頭,此時,你要甘願就 此放下過往一切,不過,此生在你依然不虛此行。 作家瑪姬•史卡夫(Maggie Scarf, 1932-)在著作《未了 俗務》 (Unfinished Business)寫過: 「我認為所謂『圓滿』 ,指 的是一種情感上的了結;人的一生,回顧起來,其實看似有其 秩序和意義……都看得出來自己過往人生的外形和輪廓。」2 所謂「了結」 ,正如同耶穌釘在十字架上斷氣前,總結他 一生所說的那一句話,「成了!」 (約翰福音十九章 30 節) 。翻 譯經文所用的希臘文,意思不僅是「結束」而已,也包括「完 成」 。也就是說,祂的責任已了。當人的生命即將告終,能說 出這樣的話,可是多大的滿足。但是,假使死前依然有憾,又 是多大的失望和悲傷。

人到暮年,生命依然不斷精進、成長,在聖經也有動人的 描述:

正直的人要像棕樹一樣茂盛;他們要像黎巴嫩的香 柏樹一樣高大。

023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23

2016/7/29 下午 01:57:35


照顧父母 也照顧自己

他們像栽在上主聖殿裡的樹,在我們上帝的庭 院中繁茂,年老之時仍然結出果實,枝葉茂盛,長 綠不衰。 (詩篇九十二篇 12∼14 節)

我們若是得以認識有人於外在形體雖然衰老,內在的靈 命卻枝葉茂盛、長綠不衰,確實應該大為慶幸。有幸認識這樣 的人,看見的可是上帝的大作為。上帝賜福與這樣的人,讓 他們坦然撒手放下。這樣的人才真的了解: 「那想保存自己生 命的,反要喪失生命;那為著我失掉生命的,反要得到生命」 (馬太福音十章 39 節) 。這樣的人也才能夠體悟: 「一粒麥子不 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如果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 來」 (約翰福音十二章 24 節) 。

成為愛的榜樣 基督徒於人生走到暮年,還有另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實 踐:為世人作愛的榜樣。人一活到沒力氣「做」人,只能單 純「當」一個人,這時,生命的一切也只剩下處世為人的「根 本」 。而這根本若是根植於「愛」 ,那麼呈現在大家眼前的便是 沛然莫之能禦的愛,一如耶穌吸引世人目光相隨。 想到這般莫之能禦的愛,教我特別紀念起住在佛羅里達 州坦帕(Tampa)的老友艾爾•費蒙里(Al Felmlee) 。艾爾大 半輩子為關節炎所苦,晚年幾乎全在輪椅上度過。不過,他的 臉上也始終帶著微笑,嘴裡也常說出祝福的話語。到了教會,

024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24

2016/7/29 下午 01:57:35


章名頁.indd 4

2016/7/27 下午2:20


照顧父母 也照顧自己

「你也有權利去過你想要的日子!」 我剛開始照顧母親沒多久,我的牧師有一次在和我作輔導 協談時跟我說了這一句語,結果像醍醐灌頂般,讓我頓時清醒 過來。 我的眼淚霎時奪眶而出。在那一刻之前,我始終抓不準 這世界到底有沒有人了解,我這一個人也有權利過自己的日 子—我總覺得我的會友不懂,我的朋友不懂,我的母親不 懂,我的孩子不懂,連我的丈夫一樣不懂。搞不好連上帝也不 懂。 而且,從許多照顧長輩的人的感受、行為來看,他們應該 也一樣覺得,自己好像沒有權利過自己的日子。眼看他們專心 致志照顧父母,鞠躬盡瘁,卻枉顧自己的身、心、靈也需要照 顧,久而久之,便陷在惡性循環當中,負面情緒愈積愈高,不 健康的生活形態每況愈下,在在真的都很「要命」 。 許多樂於照顧別人的人,對於「犧牲的美善」 、 「自私的惡 心」等等佈道講台上的信仰語彙特別敏感;不過,有關「自己

068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68

2016/7/29 下午 01:57:36


第四章 照顧自己有錯嗎?

也有價值」的教會講道,應該不會沒聽過,但就是沒聽進去。 若是人人在上帝的眼中都很寶貴,那麼,上帝為每一個世人安 排的計畫,就絕對不會包括某一代的人要為了照顧另一代的人 而有所犧牲。人人的需求於得失、損益都應該是平衡的,即使 是樂於照顧別人的人也一樣。所以,想要好好過自己的日子, 為了要好好過自己的日子而向別人求援,絕對沒錯;其實,懂 得求援,還是健康的徵兆,而非不好或是無能的表示。照顧別 人不等於要當殉難的烈士。 你我照顧他人的方式,若是上帝樂見的做法,那麼,大家 便應該是身心健康,情感和靈性都很堅強的人。但是,假使照 顧他人的方式不算健康,主要的動機是在應付社會觀感的要求 或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那麼你也和病人差不多,消沉不振, 在人際關係是受苦的一方,也斬斷了和上帝的交往,維持禱告 和讀經也變得困難重重。孤立無援,落落寡歡—要是再沉到 谷底,甚至還會想要一死了之呢。所以,與其陷進這樣的處境 再想辦法脫困,還不如一開始就先預防於未然。

聖經有關照顧自己的教導 聖經從頭到尾都未曾督促信徒要好好照顧自己,因為, 好好照顧自己是理所當然的事,毋待多言。使徒保羅在以弗所 書督促「丈夫應該愛自己的妻子,好像愛自己的身體一樣」 , 因為「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體;他總是保養、照顧它」 (以弗 所書五章 28∼29 節) 。耶穌也說「要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 069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69

2016/7/29 下午 01:57:36


照顧父母 也照顧自己

(馬太福音十九章 19 節) 。聖經有關照顧自己的教誨,都以上 帝創造世人、愛世人作為根本。我們既然是上帝創造出來的, 自然值得好好珍惜。我在第二章曾經說過,上帝如何看待各位 的父母,各位就應該如何看待自己父母—也就是說,以客觀 的眼光看待父母原本的樣式。這時,再進一步,各位看待自 己,也可以像上帝看待各位一樣嗎?若是如此,那麼各位就應 該認為自己是值得被愛、值得關懷的人。 所以,各位可以為父母付出的最寶貴的東西,便是你們自 己。然而,各位在照顧父母的過程中,往往動輒就把自己弄得 筋疲力竭,以致情感或是靈性都無法再有所付出。 例如,貝西每天晚上會為母親送晚餐,也趁機為母親整理 住處、收集待洗衣物、檢查帳單等等。不過,儘管她在母親住 處停留的時間不算短,她母親卻一定有辦法擠出額外的事,要 她多留一會兒。 貝西對此感到極為不平— 直到有一天,一位社工很聰 明,提醒貝西她母親要的是親人的陪伴,給予情感的支持,而 不是打理雜務。貝西若是在母親進餐的時候陪著她坐在一旁, 和她閒話家常,聽一聽她嘮叨,她會快活得多。至於家務一類 的雜事,有的就可以不要管了,不然請人代勞都好。 各位忙著為親人處理雜務,累到沒辦法再多關心一下親 人,你再愛他們,他們也絕對不會好過。所以,各位一定要設 法隨時為心裡的泉井灌注活水,這樣才有辦法持續不斷付出, 不致心力枯竭。也就是說,各位不僅要好好照顧自己,免得上 帝還沒來得及為你注入活水,你就先枯竭了;各位也要更靠近

070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70

2016/7/29 下午 01:57:36


第四章 照顧自己有錯嗎?

上帝,多多支取上帝的活水,而非自己的心泉而已。 在這裡就聽一聽住在康乃狄克州的瓊安的建議吧: 「對於 照顧父母的人,若是容許我說一句話,那我要說,再忙也要 『找時間做自己,聽一聽上帝的聲音。』我自己就很需要有這 樣一段獨處的時候,通常還是早上醒來要做的第一件事。但 是,後來約翰的媽媽搬來和我們住,日常生活的秩序就全亂了 調。我起床時,她早已經先起來了,等著吃早餐。所以,我必 須另外找時間獨處,我也花了一點時間才調整過來。不過,等 我調整過來,又開始有時間獨處,情況就好很多了。」 各位一樣需要向聖經尋求正面的訊息。詩篇一百二十一篇 2 節的詩句,就很適合各位不時放在心裡複誦: 「我的幫助從 上主來」 。在這墮落的人世,痛苦、悲傷在所難免,但是,上 帝的幫助也始終近在咫尺,除非你太過消沉沮喪,不肯伸手求 援。 各位研讀聖經若是覺得到處只見斥責,不見希望,也請不 要忘記,魔鬼也會引述聖經據為己用。習慣斥責自己心裡的感 受,只會供應魔鬼上好的彈藥來對付你。 例如,茱蒂的母親跌斷了臀骨,臥病在床,茱蒂卻不太 想去看她。茱蒂本身的工作就己經很累了,需要留一點時間給 自己,這時候卻必須開車遠赴一百哩外的醫院探視母親,她想 到就氣。但她還是去了,只是接下來好幾個月,她一直心懷內 疚,覺得自己不太樂意去看母親實在太罪過了。 講到這裡,各位還記得聖經有一則比喻,1 講一位父親有 兩個兒子的故事?父親要兩個兒子到葡萄園工作,一個兒子說

071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71

2016/7/29 下午 01:57:36


照顧父母 也照顧自己

好,但沒去;另一個兒子先說不好,但後來改變心意去了。耶 穌稱讚聽話的兒子。只是,哪一個兒子算是聽話呢?當然是真 的去葡萄園工作的兒子,至於他是不是那麼想去,反而不是重 點。耶穌始終未曾指責他心裡的想法。所以,現在就請各位用 同樣的思考方式看待自己。 人心完全正常、自然的感受,你卻要因此而自責,只會妨 礙你在上帝面前坦然承認自己有此感受,進而因此無法放掉這 些感受。這樣的鎖鍊,會一直將你和上帝分隔開來。 而且,人生在世,不僅需要上帝,也需要有其他的人。你 若和年邁的父母斷了情感聯繫,孤立在外,寂寞、自卑、煩悶 的情緒恐怕就會纏著你不放,沮喪的心情到最後還會連累身邊 你愛的人,以致連他們也覺得自己像是你的重擔,跟著漸漸消 沉且不好相處,反過來又害你更加沮喪。萬一各位已經陷在這 樣的困境裡面,可就務必儘早將這樣的惡性循環扭轉過來。各 位可以想一想,是不是要以下述九點決定翻轉局面。

第一點決定:決心好好過活 世上的每一個人都需要照顧自身的需求和感情;否定自身 需求和感情的人,和自己的連結、和上帝的連結都隨之應聲而 斷。承認自己有需求,絕對不是自私。這些需求不就是上帝加 諸我們身上的嗎?否認你的需求,也等於是否定上帝賜予我們 的生命,為自己選擇了死亡,而非生命。各位若是選擇扛起照 顧父母的責任,當然就表示你把別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前 面。但是,這絕對不是你抹煞自己需求的理由。就像你為家人準

072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72

2016/7/29 下午 01:57:36


第四章 照顧自己有錯嗎?

備晚餐,難道就等於你因此不可以吃晚餐了嗎?當然不是這樣。 所以,一旦你坦然承認自己沒辦法獨力應付這一切,你很 不好過,你需要別人幫忙,就等於是作了重要的決定,決定好 好過日子。 有一次我在電話上問朋友—她也在照顧父母—「妳好 嗎?」 她回答: 「不好!」 我壓低聲音悄悄說了一句: 「讚美主!」這是她第一次開 口承認她不好。之前她是個極為沮喪的人,總是把痛苦藏在硬 擠出來的笑容之後,這時候,她終於跨出求援的第一步。

第二點決定:開口求援 照顧別人的人,往往不太願意向人求援,即使是最親近 的家人也不願意。我不覺得這有什麼不正常的,因為,開口求 援,就必須承擔被人拒絕的風險。還有,開口求援也等於是承 認你不夠堅強,不夠完美—這當然會傷害自尊。 一般人當然也會想,怎麼別人就不懂得在你開口之前就先 主動協助你呢?只是,各位在扛起照顧的重擔之前,可知道照 顧別人的苦處?我看未必。所以,將你遇到的困難傳達給別人 知道,是你的責任—所以,你應該就能力所及,以平靜、愛 的方式,將你和你所照顧的長輩的需求,傳達與旁人明瞭。而 且,即使如此,對方可能還是不太清楚他們若要幫忙,到底應 該做些什麼。所以,你可以列出一張清單,列出他人可以協助 的事項。例如,寫下你為長輩所做的事,請親友看一看哪些事

073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73

2016/7/29 下午 01:57:36


照顧父母 也照顧自己

是他們可以接手協助的,哪些又是可以花錢請人代勞的。至於 花錢請人幫忙,也可能需要親友解囊出資協助,關於這一點, 同樣不要羞於開口要求。 我的朋友黛比住在田納西州,她必須照顧老祖母,有一次 她便說: 「我累得不得了,我奶奶有六個孩子,有兩個兒子還 都和我住在同一鎮上,可是,照顧奶奶的事,怎麼會全落在我 一人頭上?」 「你有向兩個伯父開口求助過嗎?」 就跟我猜的一樣,沒有。不過,她一開口,有一個伯父就 說: 「唉呀,我的好孩子,妳怎麼一聲不吭的,搞得我以為妳 什麼都弄得好好的呢。」這個伯父馬上開始一個禮拜找一天接 老母親出去吃午餐,也出錢讓黛比雇人幫忙—出這一筆錢在 他來看不是問題,對黛比卻是問題。 可見有的人可能一肩扛下太多事,以致親友想要幫忙也不 知從何幫起。所以,各位不妨放鬆一點,照顧的工作不妨留一 些空間,讓別人也有插手著力之處。有的時候,連不太甘願的 親友也應該為你著手做一些事呢。 凱西的母親住在安養院,凱西本人有全職的工作,卻必須 一人扛起照顧母親的所有責任,無人可以分擔。她雖然有一個 哥哥住在附近,卻躲得不見人影。有一次週末,凱西受夠了哥 哥對老母親不聞不問,決定「不告而別」兩天,不讓哥哥和安 養院的人知道她的行蹤。院方有她和她哥哥的緊急聯絡電話。 原本凱西心想: 「只有兩天不在,會出什麼事?」 但是,就在凱西「不告而別」的時候,凱西的母親跌倒

074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74

2016/7/29 下午 01:57:36


章名頁.indd 9

2016/7/27 下午2:20


照顧父母 也照顧自己

各位也需要找熟悉生活照護契約的律師和會計師,幫忙看 一下契約,以及精算預測、年度財報等等文件。 「持續性照護退休社區」不是人人住得起,但若負擔得 起,在這樣的社區便可以享有陪伴、社交互動刺激、心情平靜 等等好處。許多老年人入住的時候,即使心情低落到不想起 床,也一樣被鼓勵得再次生機蓬勃。有一些教會贊助的機構 (但不是每一家都這樣)洋溢著溫馨、友愛的基督馨香之氣, 對於日漸衰老的老人家而言,是很大的支持和安慰的力量。所 以,只要謹慎挑選,選擇以「持續性照護退休社區」養老,會 是很好的決定。

食宿謢理之家 若是短期的選擇,「食宿謢理之家」能為體力日衰,還不 需要專業護理照顧,卻又不能獨居的老年人提供所需的照護。 住戶有一間臥室(個人專屬或有室友合住),還有共用的客 廳、餐廳。用藥、穿衣、沐浴等等基本的生活起居,都有專人 協助。雖然收費比專業的療養機構要低,但也絕不便宜。 「食 宿謢理之家」目前的收費標準是每月 500 到 1,500 美元不等, 甚至還更高。 有些州政府將「食宿謢理之家」視同療養院,也要申請 營業執照。類似的地方,地區的老人活動中心應該都有認證過 的「護理之家」名冊。但在不發執照的州內,選擇「食宿謢理 之家」就要特別小心了。挑選合適的「食宿謢理之家」 ,最好

198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198

2016/7/29 下午 01:57:40


第九章 父母可以住在哪裡?

視同挑選療養院,可以用同樣的標準和考量來評估(參第十一 章) 。

接父母過來同住好嗎? 上了年紀的老年父母最後的去處,可能就是搬進成年子女 家裡。父母已經無法獨立生活,但又未達養老院的入住標準, 加上沒錢住到別的地方,由子女奉養便成為必然的選項。只 是,父母一樣擔心就此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搬進子女家中成 為「子女的累贅」 。 不過,三代同堂的生活只要處理得宜,一樣可以過得十分 美滿。真心愛護子女的父母在家裡一定是好幫手,既可以是孫 子女最好的保姆,教導孫子女諸多事宜之外,也可以在孫輩和 子女輩之間居中緩衝,老年人一樣可以是滿懷關愛的人。 大多數三代同堂、生活美滿的故事,(外)祖父母通常都 還不是太高齡。 (外)祖父母搬去和子女同住之時,若還不是 太老,大家便有時間慢慢適應長輩衰老的變化過程。但若是高 齡八十好幾的(外)祖父母,在子女的家庭外生活五、六十年 一段好長的時間才忽然搬進來,而且狀況已是風中殘燭,不僅 衰弱,而且神智昏聵,日常起居一概需要旁人協助,大家的適 應期就不太好過了。 所以,這問題最該問的是: 「老人家真的想搬進來住嗎?」 而「你們真的想要她住進來嗎?」真的想要老父、老母搬進來 奉養的人,才會順利地適應這個過程。若單純為了減輕內疚而

199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199

2016/7/29 下午 01:57:40


照顧父母 也照顧自己

將父母接來奉養,父母每每落得不太開心,為人子女者還是免 不了內疚。所以,如果能做得到的話,事前就要想好「備案」 的途徑,萬一情況不如人意,大家也找得到台階下,不會傷了 和氣和自尊。例如,千萬不要急著勸父母賣掉房子,斷了一切 後路,輕率搬進你們家來住,最好還是要訂出一段調整適應 期,先住幾個月看看大家是否合意,再來決定後續狀況。 各位若是在考慮將父母接來同住,另一半的反應又是如何 的呢?除非另一半合心全意的支持,貿然將父母接來同住肯定 會以不歡而散收場,到頭來很可能必須在父母和另一半之間作 抉擇。家裡若還有子女同住,他們的反應又如何呢?他們是不 是要有所犧牲呢?例如讓出臥室?他們之前和老人家的關係是 怎樣的呢?雙方相處是不是融洽、親近?若是如此,大家的適 應期便會比較好過,但若不是,那麼你們可能就會夾在中間, 搞得裡外不是人了(參第六章) 。 將父母接來奉養,你們家採取的是家用共享的做法,還 是父母要全靠你們扶養?若是家用共享,那麼就是你們和父母 這兩代共同扛起家用開銷和家事負擔,共同為家務作決定。例 如,有一名孀居老婦就和成年女兒決定同住一戶公寓,兩人各 自從自己原先的住處搬進部分傢俱和用品,合組成新家。這樣 的做法和老邁的父母搬進你們的住處,成為各位生活的負擔很 不一樣。萬一你們的父母搬進你們家,是希望成為共享的一分 子,你卻認為他們是你們扶養的負擔,雙方意願的差距,注定 會引發摩擦與衝突。 有衝突未必全是壞事,除非你們沒有解決衝突的方法。你

200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200

2016/7/29 下午 01:57:40


第九章 父母可以住在哪裡?

們在父母身邊若是時時刻刻都要小心翼翼,留心自己講的話會 不會傷了他們的心,一定搞得家裡人人心情如履薄冰,氣氛緊 張;終有一天薄冰會被踩碎,陷入無法解決的衝突和僵局。 由於將父母接進家裡來住,事先有許多功課要先了解、討 論,「基督徒照護者協會」因此編印了一本小冊子,叫做《接 媽媽來住之前》 (Before Mom Comes) 。手冊裡條列出一項項三 代同堂可能會碰到的問題,問題如下: ▶你的父母接受你的另一半是一家之主嗎?你家裡有沒有 誰是和他們處不來的呢?—寵物也算在內。

▶你們家和父母原本的生活形態,有沒有合不來的地 方?—例如,父母愛看電視但你們都不喜歡,父母早 睡早起,你們偏偏是夜貓子?

▶父母會帶寵物來嗎?到時由誰照顧呢?

▶父母會分擔家事嗎?例如下廚、打掃一類的工作?屆時 應該如何決定這樣的事呢?

▶你們若還有子女留在家裡同住,你們的父母會好好照顧 孩子嗎?

▶父母會有自己的房間嗎?自己的傢俱、電視?

▶你們家需不需要為了老人家的安全而做改裝—例如, 浴室加裝扶手、樓梯加裝電燈提高亮度、地板不再打 蠟、不再擺小地毯,免得老人家跌倒?

▶老人家的切身需求有辦法自理嗎?—例如自行沐浴、 穿衣、如廁、服藥等等—還是需要別人幫忙?

201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201

2016/7/29 下午 01:57:40


照顧父母 也照顧自己

▶你們平日吃的家常菜,老人家吃得習慣嗎?還是需要特 別為他們另外做準備?若是後者,你有辦法同時準備兩 套餐點,一套給父母,一套給其他家人嗎?

▶老父母一整天待在你們家裡都在做些什麼?有沒有培養 嗜好用來打發時間的呢?妳若是全職家庭主婦,老父母 會不會要妳成天陪著他們?若是留老父母待在家,他們 會不會覺得孤單、無聊,甚至鬱鬱寡歡?

▶老父母會有親戚、朋友來探望嗎?老父母會出門去看看 親戚、朋友嗎?或是上教堂做禮拜?參加別的社交活 動?和其他老人聯誼互動?擔任志工?

▶老人家是不是還有車代步?還保有駕照嗎?若是沒有, 老人家想要出門,有別的交通工具代步嗎?還是需要由 你們開車接送?

▶老人家會分攤家用開銷嗎?家裡還有別人分攤嗎?

▶老人家還有辦法處理自己的財務嗎?若是不能,當下或 是日後該由誰來接手呢?

▶你和另一半,還有孩子,會不會有時間獨處呢?又該如 何處理,免得老人家覺得被排斥在外呢?你們有辦法出 門度假但不帶老人家同行嗎?那麼,老人家若也想要度 假,又該怎麼處理呢?

▶你們出遠門時,老人家有辦法獨自過日子嗎?老人家願 意嗎?

▶你和另一半若是需要出外幾天透透氣,找得到親友來代 班照顧嗎?若是不能,你們又該如何找到幫手呢?老人

202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202

2016/7/29 下午 01:57:41


第九章 父母可以住在哪裡?

家了解你們也需要喘口氣休息一下嗎?老人家願意配 合,讓你們可以休息嗎?你們若有人生病,由誰來接手 照顧老人家呢?

▶老人家立有遺囑嗎?有個人保險箱嗎?老人家的重要財 物、文件都收在哪裡呢?

▶老人家搬進來後,看診的醫生還會是同一人嗎?還是需 要你們另外再找新的醫生?老人家和醫生會和你們討論 他(她)的醫療問題嗎?你們知道老人家對於延長生命 的治療的看法嗎?老人家是否和她的醫生討論過這樣的 事呢?

▶老人家若是久病在床,要由誰來照顧呢?老人家的保險 包括醫療和居家照護的花費嗎?若有需要,長期照顧的 花費也包括在內嗎?

▶你們知道老人家希望死後遺物該如何處理嗎?你們知道 老人家希望葬禮怎麼安排嗎?

潛在的問題 大多數人(連我在內)都低估了老年人有諸多的生理變 化,是其他家人需要費心去適應的。老年人不管做什麼,動作 都慢吞吞。所以,家裡有老年人,生活節奏的慢步調,很可能 磨得你發瘋。 例如各位為了省電,可能習慣把空調的恆溫器關掉。只是 老人家比各位更怕冷,所以你若把溫度調低,老人家可能會失 溫;但若調高,老人家是舒服一點,卻輪到你們熱到滿頭大汗。

203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203

2016/7/29 下午 01:57:41


照顧父母 也照顧自己

老人家的聽力可能也不好,結果收音機、電視開得震天價 響,搞得全家不得安寧。老人家和人說話若不是一對一,就沒 辦法接得上話,結果當全家圍坐餐桌共進晚餐,往往大夥兒談 笑風生,老人家卻因為插不上話而覺得被大家冷落,心情很不 是滋味。老人家也可能喜歡一天三餐都能和大家圍桌共享熱騰 騰的飯菜,你們卻因為工作忙碌而愛吃微波冷凍食品,而且不 照三餐固定時間,想吃就吃。 老人家也很容易疲累。所以,各位帶老人家出門玩,說 不定才半小時老人家就嚷著說要回家了,可是各位玩興才正起 來,只想多待一會,好好玩一下呢。 老人家沒人陪就不肯去社區老人活動中心,或是做自己的 事,可是各位早已經習慣自由來去,不受羈絆。害得你們窩在 家裡生悶氣,出門透氣卻又心有愧疚。 老人家沒什麼事情可做,便成天盯著你們的一舉一動。 (真不幸的話,老人家盯著你時,還不時要給你「善意」的老 人言,提醒這個、提醒那。)你若不習慣下廚或是打掃,身邊 有人緊盯你的一舉一動,真會搞得你要發神經。有一名家裡有 老人家的姊妹就分享說: 「我就是這樣再也不做縫紉了,就是 因為她老盯著我不放,搞得以前很快樂的嗜好,現在變得好緊 張。」 我也不想動不動就澆各位冷水,可是以前我必須照顧我母 親的時候,動不動就聽人跟我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搞得我 好自卑,覺得自己好差。那時,我真的很想聽別人一吐苦水, 讓我知道這世上覺得照顧老人好難的,不僅是我而已。

204

Q472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348頁.indd 204

2016/7/29 下午 01:57:4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