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
工作,在哈佛大學擔任校園基督徒團契的校牧十年 之久。 大部分時間,他是和文字共舞的編輯人。曾 為了志在創造文化的基督徒新興世代,於一九九八
210mm
至 二 O O 三 年 間 , 擔 任 《 再 : 生 》 季 刊 (r e :
generation quarterly )的主編;現任《今日基督教
像披頭四創作經典流行音樂,才是在創造文化。但可曾想 過,歐姆蛋、高速公路、每天吃的晚餐、使用的語言,其實 也都是文化的一部分?透過這些日常生活的「平凡」事物, 我們一次一次地參與在文化創造當中,形塑著世界的樣貌。 現任《今日基督教雜誌》編輯柯羅奇,本著媒體人對社 會與生活的深入觀察,以及多年的研究思考,他發現:每個 人都可以是文化創造者,其實正是聖經一再述說的故事。 從創世記開始,上帝就是一位「文化總監」,為人們勾勒出 「文化生活」白皮書;整本舊約,是以色列人執行「文化工 程」的全紀錄;到了新約,祂更差派自己的愛子耶穌,親自
雜誌》(Christianity Today )執行編輯。另著有《扮
示範什麼是「文化創造」,挑戰當時最具權威的聖殿文化,
演上帝:贖回權力的禮物》(暫譯,Playing God:
以實際行動重組社會階層的文化界線,最後更透過復活所代
Redeeming the Gift of Power )、《剛強與軟弱:擁
表的盼望文化,勝過羅馬政權所代表的暴力文化。
and Weak: Embracing a Life of Love, Risk and True
原來,上帝呼召人們來追隨祂,最終的目的,是希望在這世
Flourishing )。他的文章也發表於《華爾街日報》,
界建立屬祂的文化。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創造文化的潛能,
以及數期的《最佳基督徒寫作》(The Best Christian
端看自己是否願意為主所用。
Writing )。除了文字,他還涉足影像,身為「這是
文化、消費文化、商業文化的世界中,看見另類國度文化的
我們的城市」(This Is Our City)的執行製作人,從
可能性,與一群志同道合者,帶著愛與盼望在文化中耕耘和
事製作紀錄片、報導以及文章寫作,主題則是「致 力於所處城市的繁榮發展」的基督徒。
創造,為世界帶來更多的祝福。
際行動。不僅在富勒神學院( 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開拓基督徒的文化視野,又服事於意 NT$420
設計/小雨
終結海地與東南亞的童工剝削。同時也是國際公義
詞,而不是可有可無的邊緣小事,更不是跟 基督信仰無關的世俗之事,甚或叫人離開上 帝的邪惡之事。《創造文化》一書也提醒我 們,文化其實關乎每個人╱信徒╱教會群體 的所有生活範疇,而不是單單指向某些「藝 術創作」,更非某一撮特別群體的特殊使命 或者任務。
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
任志強 香港《時代論壇》週報社長
《今日基督教雜誌》 (Christianity Today )
2009 年基督教與文化類金書獎 《出版人週刊》 (Publishers Weekly ) 、 、 《外展》 (Outreach ) , 《關聯》 (Relevant ) 和《領導》 (Leadership )等報刊
入選 2008 年最佳圖書
柯羅奇(Andy Crouch)/著 鄭淳怡 / 譯
作者藉本書闡釋「福音」與「文化」之間 的辯證關係,以其豐富的知識和細膩的觀 察,緩緩道出:作為「福音」見證者,如 何在世界潮流中的不可能與可能、侷限與契 機、順流與逆流,以及支流、回流、甚至亂 流中,找到「呼召」的文化使命意涵;又如 何在恩典的引領下,掘入世界的破碎處,藉 由文化的耕種與新的創造來回應呼召,讓福 音最深沉的喜悅與文化最深切的需要彼此相
彭盛有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專任教授
校園書房出版社
A1572
Create 創造
校園
宣教組織(IJM )機構的資深董事,以及坦伯頓基 金會(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顧問群的成員。
到,「文化」根本就應該是聖經信仰的關鍵
Cultivate 耕耘
克達集團(Equitas Group)慈善組織董事會,協助
作者以整全的聖經敘事為框架,讓讀者看
Consume 消費
他重視世界觀,卻知道改變文化是透過實
創造 文化
遇。 Copy 模仿
就讓《創造文化》打開你我的視野,在這個充斥著物質
Critique 批判
Writing )和《最佳屬靈寫作》(The Best Spiritual
Condemn 譴責
便是這些聖經故事,為我們指出了一條文化創造之路。
柯羅奇/著 鄭淳怡/譯
抱愛、冒險、真正昌盛的生命》(暫譯,Strong
Recovering Our Creative Calling
學院以最優等的成績取得神學碩士學位。喜歡學生
提到文化,一般人往往會認為要像梵谷燃燒生命作畫,
100mm
148mm
Culture Making
曾在康乃爾大學研究古典文學,在波士頓大學神
「成為文化的創造者」, 這是上帝對每一個人的呼召。
創造文化
柯羅奇
Culture Making
作 者 簡 介 /
18mm
148mm
Recovering Our Creative Calling
Crouch
100mm
514mm A1572書衣.indd 1
16/6/22 下午3:58
Contents/目錄
內文2.indd 11
推薦序一
那在華人基督徒「信仰關鍵詞」以外的 任志強/ xiii
推薦序二
在美的福音劇場中參與文化創造 彭盛有/ xvii
自序
001
導論
005
Part
1 /文化
第一章
可能性的視域. . . . . . . . . . . . . . . . . . . . . . 015
第二章
文化世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41
第三章
拆毀、科技與改變. . . . . . . . . . . . . . . . . 057
第四章
耕耘與創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77
第五章
動作與姿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95
Part
2 /福音
第六章
伊甸園與城市. . . . . . . . . . . . . . . . . . . . . . 123
幕間休息
太初故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5
013
121
16/6/22 上午10:25
第七章
萬國中至小的
第八章
文化創造者耶穌 . . . . . . . . . . . . . . . . . . . 169
第九章
五旬節之後…… . . . . . . . . . . . . . . . . . . . 185
第十章
……直到啟示錄 . . . . . . . . . . . . . . . . . . . 201
第十一章
榮耀的不可能
Part
3 /呼召
第十二章
我們為何不能改變世界 . . . . . . . . . . . 235
第十三章
神的足跡
第十四章
權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3
第十五章
群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9
第十六章
恩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5
後記
內文2.indd 12
. . . . . . . . . . . . . . . . . . . . . 151
. . . . . . . . . . . . . . . . . . . . . 221
2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5
《畫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5
感謝
343
附註
347
延伸閱讀
358
索引
359
16/6/22 上午10:25
部名及章名頁.indd 14
16/6/20 下午3:03
推薦序二 在美的福音劇場中參與文化創造
這是一本迷人的書。閱讀《創造文化》 ,宛若走進一種迷 人的劇場經驗。劇場的迷人與創造性,正在於展演的時空都受 到限制,藝術家需要在規限的舞台鏡框以及既定的時間內綻放 創造力。作者藉本書闡釋 「福音」與 「文化」之間的辯證關係,
者,如何在世界潮流中的不可能與可能、侷限與契機、順流與
推薦序二
以其豐富的知識和細膩的觀察,緩緩道出:作為「福音」見證
xvii
逆流,以及支流、回流、甚至亂流中,找到「呼召」的文化使 命意涵;又如何在恩典的引領下,掘入世界的破碎處,藉由文 化的耕種與新的創造來回應呼召,讓福音最深沉的喜悅與文化 最深切的需要彼此相遇。 本書第一部談「文化」 :首先為作為觀眾的讀者構築世界 舞台的樣貌。作者從社會學的視角來切入文化(cultures)的 本質與重要性,為創造文化下了一個定義—「理解我們身處 的世界並從中進行創造」。文化,是我們需要以耕耘和創造之 具體行動來理解的世界。我們都活在文化所形塑的可能與不可 能的視域裡,而正如劇場的經驗,文化所畫定的侷限性和不可 能性,正是你我可能創新或創造的界限。作者細述以往藉由譴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17
2016/6/22 上午 09:51:44
Culture
Making
創 造 文 化
xviii
責、批判、模仿、消費文化等諸多動作所形塑的姿態,並未能 為文化帶來實質改變;真正能改變文化的,是站在現有的文化 土壤上,有紀律地對所處的文化熟悉至通達成熟,並以「耕耘 者」和「創造者」 (或謂「園丁」和「藝術家」 )的「姿態」 , 更新復原由譴責、批判、模仿、消費等姿態本身原想達至的創 造性樣態。 第二部談「福音」 :在「文化」舞台上所展演的,正是以「福 音」為本的一齣戲劇。作者指出,從創世記到啟示錄的聖 經,就是一部創造文化的故事,記錄了犯罪後與神離異的人類 文化的再造工程。出人意表的是,創世記的「園子」 ,到了啟 示錄的新天新地竟是一座「城」。若「城市」的概念表達了人 類發展文化到達足夠規模的所在,那麼從創世記第十一章到啟 示錄第二十一章所發生的事,就說明了上帝不僅救贖人類,同 時也救贖人類文化的總體工程,使人脫離巴別塔的虛妄自大; 原先代表人類文化成就的城市,此刻由罪惡審判的所在,轉化 為終極呈現恩典的所在,至此,福音與文化來到了一個匯聚 點;而福音戲劇的主角耶穌,親自成為那位文化耕耘者與創作 者(culture maker) 。若當時象徵統治與定罪的邪惡十架,能在 福音的恩典與寬恕中被轉化成為榮耀的記號,那麼在基督 裡,劍要轉為犁頭(賽二 4)就並非難事了。 第三部談「呼召」 :在「文化」戲景中展演的「福音」敘事, 基督徒當如何參與在上帝的文化創造當中?作者認為基督徒蒙 召,某種程度就是成為文化創造者;能夠改變世界的唯一方 式,就是基督徒找到自己的文化呼召。作者細膩地描繪出蒙召 成為文化創造者的弔詭性:上帝同時使用剛強和軟弱的基督徒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18
2016/6/22 上午 09:51:44
來改變世界;十架上的耶穌與他的復活,是權力與無權兩者的 匯聚高點;超越的天上君王卻甘願自限在一個遠離羅馬權力中 心的文化邊陲之境……。作者邀請我們留心觀看上帝正是在那 些不可能之處行動;我們蒙召進入文化創造的工作,關鍵不在 乎我們的智慧聰明,而是當一群人在經歷文化最敗壞的時 刻,卻因被救贖出來後,對救恩行動的讚嘆和回應。創造文化 終究是一個去尋找屬於你的信仰呼召,也是一小群蒙召的 人,以愛的關係和委身、以無畏的勇氣和傻勁、於恩典中向神 發出讚嘆與渴望,並在十架的苦難交會處,找到為之奮不顧身 的召喚力量。真正的文化創造將從這樣的「呼召」啟動。 全書最末的〈後記〉 ,作者領我們進入林布蘭的《畫室》 。 那裡彷彿是戲罷曲終人散,劇場藝術家回到後台時,一處得以
在,也是讓參與創作者釋懷談心、安慰鼓勵、再次出發的牧靈
推薦序二
讓他褪去妝扮並真實面對演出成果的反思、修正、凝聚的所
xix
空間。 《畫室》訴說著一個正在參與創造文化的故事,作者不 想將其視為一般人所以為的畫家肖像,而是一種「姿態」的描 繪。那是藝術家在畫室獨處,對著畫布沉思、靜候、觀看 時,一種充滿生氣動能的靜止姿態。畫作的可能與不可能,就 啟於這位願意冒險的創作者,舉起手裡的畫筆,採取行動,創 造一幅較他自己的有限生命更具永恆意義的創作。本書作者似 乎藉此幅油畫暗示, 「譴責」 、 「批判」 、 「模仿」 、 「消費」 、甚至 是「耕耘」 ,這些創造文化時所產生的姿態都未能滿足在永恆 裡的創造能量;從永恆的視角看來,創造文化的姿態最終是一 種藝術家進行創造時的姿態。那是一種體現永恆中的「無時間 性的現在」 ,一個享受和入迷的美的時刻。這個藝術家進行創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pr3_楊.indd
19
2016/6/23
上午 11:12:04
Culture
Making
創 造 文 化
xx
造的姿態,跨越了理想和現實、超越和內蘊、表象和深度、甚 至是自然和恩典的藩籬。創造主和受造文化界在基督裡所聚合 的連續性,克服了所有的遠與近、偉大與渺小、靈性與物性的 裂痕,使得天上地下一切的榮耀,都要宣稱它們是屬於全能上 帝的榮耀。
彭盛有 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專任教授 二○一六年六月四日於台灣浸神環山道象山居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20
2016/6/22 上午 09:51:44
自序
「創造文化」是個充滿風險的事業。你一旦推出文化產品
5
進入世界,事情的走向便不再是你所能知曉的。「出版一本 書,就像把一個孩子生出來」 ,這句話已經是陳腔濫調(而且 似乎大多被男性作者所用)。我反倒覺得這比較像是把小孩送 進大學念書。你已經在這個屬於你的創造上,投資了好幾年的
自序
生命,它也帶著你特有的印記和形像,然而現在它要自己走進
001
這個世界了。你緊張地等著,看它是會讓你(和其他人)高興 還是失望,但從現在起,這些結果多數是在你的掌控之外的。 我會寫《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是因為 感覺到討論「參與文化」時所用的語言,更別說是「文化戰 爭」 ,遠不能描述我們身為基督徒在這個世界上所應該要做的 事,和所要成為的樣式。我也感覺到,大多數的教會都忽略了 「文化」在聖經故事和福音裡的中心意義。 之前,我並不敢奢望這本書能像現今這般,獲得如此慷慨 和熱切的回應。最令我興奮的是,它竟能激發出其他創造文化 的行動,我也為著本書出版以來因此結交的新朋友而感恩。寫 這本書最棒的地方,就是能夠發現我們正處在「召命」 (vocation)與「人類發展」的相關主題的大復甦之中,這些主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1
2016/6/22 上午 09:51:44
Culture
Making
創 造 文 化
002
6
題並不是單薄的福音代替品,而是福音的豐富面向。能夠見證 這樣的復甦並以本書在些許地方幫上忙,是我此生最大的歡喜 之一。 在令人心滿意足的回應中,也有一些是重要且叫人謙卑的 批評。有些朋友指出,當我急著傳達文化是如何體現(容我用 incarnate〔成為肉身〕這個詞)時,有時會過分輕易地讓某些 特定產物代替了組織制度(institutions)等較複雜的實體,也 就是人類行為和信仰的深沉結構。的確,若文化產物失去了與 這些體系的連結,便會被削減到只剩下最稀薄的考古學意 義,好像從古老墳塋中所挖掘出的圖騰,我們只能模糊地揣測 出這些物品對其創造者的意義。我在下一本書《扮演上帝》 (Playing God,暫譯),有一整個部分用來討論組織制度,因 為假如你只讀了這本《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 , 會發現組織制度確實是比你所能想像的還要重要。 本書第二個令部分人士不滿的地方,是它的平民主義— 它缺乏對於文化菁英階層的注意。如果我沒有誤會,隱藏在這 些批評背後的,似乎是出於一種恐懼,害怕本書可能會鼓勵過 多的文化創造,且是由錯誤的人所創造的,那群人並沒有想透 過準備、才幹、雄心,從塑造真正有影響力和價值的文化產品 的 「中心」來進行文化創造。這種平民在文化創造力上的過剩, 可能會使得文化菁英的工作更加困難,或是使基督徒無法專注 於他們的呼召,轉而更認真地投資在最有影響力的文化組織。 我希望沒有讀者讀完此書後,會以為劣質或輕率的文化創 造就能滿足我們身為基督徒(或身而為人)的呼召。我們受召 是為要協助塑造「列國的榮耀與尊貴」 ,而這應該要激發出一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2
2016/6/22 上午 09:51:44
導論 文化最終並非關乎我們,而是關乎神。
部名及章名頁.indd 5
16/6/20 下午3:03
Culture
Making
創 造 文 化
006
9
童的本質是純真,青年的本質是覺醒,成人的本質是責
孩
任。本書是寫給即將肩負起文化責任的人們及基督徒群
體。 這幾十年來,在許多美國基督信仰群體最蓬勃發展的就是 青年事工—即便看來這些群體的工作像是在服事成人。正如 許多有流行意識的青少年,我們的目標和他們的目標類似,就 是文化覺醒(cultural awareness)。我們對周遭的文化已致上了 最大敬意:細細研究,而且多有模仿。我們花了無數的時間 —我們在教會 (通常都是令人愉快的時光!)在「參與文化」 以外找尋神仍在這世界中的足跡,也意外成功地找著了一些; 但也看見常存在同一個世界裡的空虛,經常多得令人沮喪。確 實,參與文化的渴望—聆聽它、向它學習、批評它的同時亦 肯定它,是近幾十年來最具盼望的發展之一。 我們的青年事工出奇成功。福音運動中許多最具影響力的 領導者,他們的事奉都是由 「青年歸主協會」 、 「學園傳道會」 、 「青年專職事工」(Youth Specialties)、「校園基督徒團契」 (InterVarsity Christian Fellowship)等許多這類的教會機構開 10
始。我們當中某些最出色的教會,也是從青年小組開始發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6
2016/6/22 上午 09:51:45
展。最近幾年,在大專學生及青年人中,更湧現一股浪潮,將 信仰的火熱與他們熟悉且受媒體浸潤的青年文化(挾著大筆的 傳媒製作預算)結合起來;有些教會似乎直接從 Youtube 和 BoxOfficeMojo.com 網站擷取某些片段,當作每月的系列講 道。而我亦是因著這類的文化事工,成為現在的我(我花了十 五年的歲月在那些情境下服事) 。 但青年事工之後呢?當我們說不該只是在文化上有意識, 更應在文化上負起責任時,到底是什麼意思?何謂不僅是個文 化消費者,甚至不只是文化批判者,而是文化創造者?我們方 才重拾的文化覺醒,意味著我們不像早先的世代,會滿足於把 信仰與「屬世」活動分開。我們希望我們的生命—生命的全 部,都因著福音而帶有影響力。但這究竟是什麼意思? 本書嘗試要為我親愛的基督徒弟兄姊妹,指出一個嶄新卻
導論
007
又是非常古老的方向,用以了解我們在文化中的呼召。我希望 能提供各位新的語彙、新的故事,以及新的問題。 首先,之所以需要新的語彙,是因為我們談論文化的方 式—關於它如何運作、如何改變、如何影響我們,以及我們 盼望從中獲取什麼,這些經常是言不盡意的。我們只說 「文化」 (the culture) ,但文化事實上永遠是許多文化(cultures) ,是複 數形:充滿了多元性、多樣性和歷史。當我們討論文化時,好 像把它看作主要是一套理念思想,但它主要卻是一些有形有體 的產品。我們會說要「參與」 、 「影響」 、和「轉變文化」 ,但最 為鑽研文化的人,實際上反倒往往會強調我們是如何被文化改 變。如果我們真的要在文化中成為負起責任的代表,便需要學 習新的方式,來講述我們正在做的事。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7
2016/6/22 上午 09:51:45
Culture
Making
創 造 文 化
008
當然,我在本書中很少提供真正新的東西。本書第一部, 我大量借重了社會學。社會學已經發展出強大的工具,來理解 這個最獨特也最複雜的人類現象。 (文學批評家泰瑞 • 伊格頓 〔Terry Eagleton〕觀察到,在英文裡, 「文化」已是繼「自然」 1
之後第二複雜的詞, 而這並非什麼安慰人的話。)真為我們 這些說話直白的美國人感到悲哀,大多數社會學裡具開創性的 著作,都明顯帶著社會學中心思想最初成形時所使用的德語 11
裡,那些絕不會造成誤解的特徵。而試圖要將這些專家所用的 語言翻譯出來時,我其實是興高采烈的,涉足許多學者所悉心 照料的花園,但當他們看見我其實是在試著簡化時,必定會驚 恐萬分。因此特別一提,我在附註裡引用和在致謝中提到的社 會學家,都不應為我拙劣的嘗試負責。即便如此,我仍舊希望 我掌握了某些根本的想法:基督徒在這世界中,需要更謹慎, 也更具創造力。 本書第二部,我將提出一個新的故事,或者更精確地說, 是重新解讀一個極古老的故事:這是由聖經從起初的章節,直 到那令人意外的結局,所講述的文化故事。 近來,基督徒似乎已經忘了如何把聖經的故事,描述為既 是真實揭露了神在此世界臨在的故事,也是反覆與歷史現實交 錯的深沉文化產物。自由派基督徒因為歷史批判的裝備,便依 循聖經的文化脈絡,俐落地把聖經的要求拆解了;而福音派基 督徒則常在捍衛聖經的神聖啟示時,卻忽略了它的文化意義。 我絕非近年來重新以文化角度來解讀福音的第一位作者。 我們相信,重新發現福音的文化脈絡,絕不會使它失去那在我 們之上、在我們之先、超越我們自身的福音本質,而事實上重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8
2016/6/22 上午 09:51:45
新發現福音的文化脈絡,正是它之所以成為賜予我們的純全好 消息的關鍵。在這方面,使我獲益最多的,莫過於許多改革宗 社群的思想家,他們都追隨了荷蘭政治家該柏爾(Abraham 2
Kuyper) ,呼籲基督徒肩負起文化責任。 我嘗試要在附註中將 功勞歸給一些代表性的思想家,但恐怕對於那些到日內瓦或美 國大急流市(Grand Rapids,譯註:城內有一所該柏爾神學院) 朝聖次數多過於我的人,在他們眼裡,我這樣做是太過簡化 了。 最後,我想要提出一些新的問題,是關於我們的呼召。我 們究竟是被呼召要在這世界做什麼?我們是受召去 「轉變文化」 還是「改變世界」 ?倘若我們要成為文化創造者,那麼究竟該 從何處開始?我們如何面對權力,這個在所有文化現實中最困
導論
009
難的部分,又如何面對權力分配不均這個無以迴避的問題? 想要尋求以簡易七步驟就能具有文化影響力的讀者,你們
12
可能得另求高人—因為我恰巧不相信有什麼持久的事物會是 容易的。要成為一個文化創造者,我們最需要學習的,正是我 們人類最難學起來的:我們的呼召,從起始到末了,都是一個 禮物(gift)。我們的時代最需要的,是一群基督徒,嚴肅看待 耕耘與創造文化,卻又能輕鬆自在去耕耘與創造文化—這些 人不會不顧一切試圖改變世界,卻仍每早醒來都渴望去進行 創造。 我們做事時,遵循耳熟能詳的建議可能是最糟糕的:帶著 萬事都仰賴於神的信念來禱告,以萬事都取決於你的信念來努 力。不是的,我們需要成為「相信萬事都取決於神,並以此而 去努力」的人—因為萬事的確都仰賴於神,也因為這就是最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9
2016/6/22 上午 09:51:45
Culture
Making
創 造 文 化
010
好的消息。我們是為著一位慈愛且有著無盡資源的創造者、救 贖者及維繫者工作,切實地在祂的生命以及能力中工作。我們 必須清楚知道自己是有限的, 「一切也取決於我們」這樣的想 法,會驅使我們直接去禁食,並戰兢禱告。我很感恩,在創造 本書這個微小文化產品的過程中,我已同時分嚐了這樣的工 作,這樣的禱告。 ※ ※ ※ 我希望大多數的讀者,能與另一人共讀本書。文化最神 祕、也最美麗的部分之一,就在於它必須是與人共享的。我能 隻身走入曠野,有時我也應當如此。但在文化之中,我絕不是 獨自一人。那些在我以先創造了文化,並與我分享的人們,我 總有他們相伴;我也絕不可能甩開對後人的責任,因我將以某 種或好或壞的方式,移動他們對於可能性的視域。 我希望朋友之間能共讀本書,開始展望他們之間的友誼, 不只是相容個體間的陪伴關係,更在他們生活、學習、工作與 玩樂的地方,帶來可能轉變的夥伴關係。 我希望家人之間能一起閱讀本書,他們發現儘管在這個科 技與名流當道的時代,家庭看來是如此微不足道,它卻仍是文 化的中心,是我們當中大多數人被呼召去耕耘與創造的首要之 處。 13
我希望教會之間能閱讀本書,選擇那條有風險的路,頌揚 那些雖未走入「全職事奉」 ,卻在他們自己的文化舞台上服事 基督的會友。 我希望那些具有明顯文化權力的人們能閱讀本書,發現神 使他們擁有如此權力的旨意為何。我也希望那些在這世界中感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10
2016/6/22 上午 09:51:45
覺渺小、被忽略的人們,能發現神有偉大的事,要他們去進 行,並發現他們沒有被忽略,反而是祂計畫的中心,是祂所安 排的意外結局中的英雄。 一本談論文化的書,很可能不知怎地就成為一本談論我們 自身的書—關於我們做什麼、成就什麼、我們的抱負、夢想 和計畫。 我希望當你看完這本書時,會發現文化最終並非關乎我 們,而是關乎神。
導論
011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11
2016/6/22 上午 09:51:45
Part
1
文化
部名及章名頁.indd 13
16/6/20 下午3:03
第一章
可能性的視域 我們是生活在一個由文化所造的世界中。
部名及章名頁.indd 15
16/6/20 下午3:03
Culture
Making
創 造 文 化
016
17
本書要討論一個大題目,所以一開始時,讓我們先來釐
這
清它究竟有多大。
我們並不只是以「文化人」所做之事(噤聲的美術館展覽 和交響樂團)來討論文化;雖然藝術與音樂、博物館與樂團、 「某些人是『文化人』其他人則不是」的這些概念,全是屬於 某特定文化的一部分。 我們不只是以自稱為文化專家者所認定的潮流、流行或時 尚的意義來討論文化;這些專家將大眾的注意力,聚焦在當紅 的名流或是最新的科技產品上—雖然名流、科技與專家也都 是某特定文化的部分,也就是我們每日參與在其中的大眾媒體 文化。 我們不只是以種族認同的意義來討論文化;這種認同是在 世界中刻畫出一種特殊驕傲、失敗羞愧,或兩者兼具的風 俗、信念與故事。雖然這個世界普遍肯定文化的多元主義,但 殘酷的歷史現實卻顯示,某些文化較其他文化更出類拔萃。在 18
結束討論以前,我們的確必須考慮自己的特殊文化,而不只是 一般性的文化。不過不是現在。 我們甚至不只是以主宰了我們社會的思想、價值和前提的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16
2016/6/22 上午 09:51:45
意義來討論文化 (如同用於 「文化戰爭」 、 「不信的文化」 、或 「我 們文化的沒落」等說法的意義) ;雖然思想、價值與前設的確 是每種人類文化成就的中心,它們的中心地位也使我們對文化 的終極意義有所了解。我們也不只是要討論在民主社會的政治 和法律領域,人們不斷爭著要提出的思想、價值和前設;雖然 法律是展現並實行文化最劇烈的方式之一。 許多試圖接納文化的努力(特別是基督徒的努力)之所以 會失敗,是因為他們太過注意某個文化類別。高等文化、流行 文化、民族文化、政治文化—這些全都是文化的一部分,亦 都值得關注、反思與行動。 然而,文化不只是上述任何一項。為要了解文化到底還包 含了什麼,我們需要更深入下探,回溯到起初之時。事實
第一章/可能性的視域
017
上,我們需要回到三個起點。
出生 從你自己的源頭開始吧。 你出生時又皺又濕,因著畏光而瞇起眼睛。你一邊以細而 刺耳的聲音哭號,一邊吸進大口的陌生空氣,直到有人把你抱 到熟悉、甚至是比你自己的心跳還熟悉的心跳旁。貼近母親的 溫暖時,你才變得冷靜又敏捷。你張開眼睛,感受著皮膚上的 空氣,聽著那些曾經在你的水搖籃間所發出的嗡嗡迴旋聲,現 在是那麼生動又清晰。也許你的眼睛甚至能找到一張臉,也不 知怎地,你竟能認出那些是眼睛、鼻子、嘴巴,全神貫注盯著 它們。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17
2016/6/22 上午 09:51:45
Culture
Making
創 造 文 化
018
人類嬰兒是這世上最奇怪、也最美好的生物了。沒有其他 一種哺乳動物打出娘胎來是如此無助,完全無法應付自然的契 機和逆境。但也沒有其他的生物,擁有如此無限的可能性。雖 19
然關於先天論與後天論的爭辯已延燒了好幾世紀,且還會持續 下去,但大家都同意人類來到這世上,已準備好要接收文化。 若沒有文化,我們根本什麼也不是;對嬰孩而言,文化始 於尋找父母親,始於這樣關係上的認識,而往後幾年則繼續追 尋在某些方面說來是人類最了不起的成就,也就是習得語 言。我們出生不為別的,就是用來學習的;我們從起初,就是 以可能性作為開始。
歷史 從歷史的源頭開始吧。 我們舉起燃燈,照亮洞穴石壁,看到我們最早的祖先其實 是藝術家。他們以指頭在黏土上畫出圖樣;他們在石頭上雕鑿 出圖像,從野牛到女人的形體都有,看起來是受岩石表面的自 然形狀所促成的;他們以杵和缽混合顏料,創造出巨幅的畫 作—有一幅野牛畫作,在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Altamira) 石洞中,超過六呎寬。這種高度發展的藝術活動在一萬四千年 前已經起步。作家保羅 • 強森(Paul Johnson)說,在歐洲洞 穴中所發現的作品是如此複雜, 「因此藝術極有可能是人類的 第一種專業。」
1
但在人類早期的歷史中,我們不只發現了藝術。我們還發 現了工具,那些工具就像我小時候會在祖父母位於喬治亞州的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18
2016/6/22 上午 09:51:45
農場上所收集的箭頭。我們也發現先祖們生火後所留下的焦黑 圓圈,還發現人類馴養的動物—有兩塊狗的頭骨於二○○三 年在俄羅斯中部被發現,和歐洲洞窟壁畫大約是同個時代。我 們發現玩具,也發現墳墓。 這些文化最早並沒有留下語言的痕跡。但很快地,我們不 僅找到了語言的紀錄,甚至是故事的紀載。最源遠流長的故事 (我們稱為「神話」 )與這世界的存在所引發的問題,兩者之間 直接較力。就像天文學家能以強大的望遠鏡,一窺宇宙的歷 史;當我們聆聽古老神話,則是在與剛開始覺醒的人類意識相 遇。而當人類意識覺醒時,會去問:我們為何在這裡?這個世 界從何而來?是誰把洞穴石壁上的野牛,如此細心周到地描繪 出來?又是什麼造成它是那樣的? 拿《埃努瑪 • 埃利什》 (Enuma Elish)為例吧。 它刻在 泥版上,從尼尼微城亞述巴尼帕(Ashurbanipal)的大圖書館 中被挖掘出來,並以極其脆弱易損的形式保存下來,是用來述 說人類故事開端之始的其中一個文本。對於那些述說和聆聽這
20
第一章/可能性的視域
019 2
個史詩的人們,必定認為這個世界顯然需要一個故事。考古學 家相信他們所講的這個故事可回溯至主前第三世紀,內容則關 於神明馬杜克(Marduk)戰勝大蛇徹墨(Tiamat) ,以及她的 同夥怪獸。征服了徹墨後,馬杜克將她切成兩片,並將其中一 片變為天,另一片變為地。這個神話有許多版本,在其中一個 版本,他將她的怪獸黨羽,變成太陽在一年間所行經的黃道十 3
二宮。
這就是人類所做的:我們甚至從繁星中提煉出故事。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19
2016/6/22 上午 09:51:45
Culture
Making
創 造 文 化
020
聖經 經歷「出生」和「歷史」 ,這是普世人類都共享的兩個源 頭。但聖經的子民,強調另一種不同的起源,那就是舊約聖經 頭幾頁詳細述說的故事。 創世記一開始提到有一位創造者,祂的工作帶有目的,也 喜悅自己的創造。早在創世記第一個句子,作者就提出了一個 與當時流傳的創造神話迥異的故事。 「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 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在這裡,沒有 眾神與惡獸之間的激烈衝突,沒有無法控制且險惡的混亂,只 有運行在黑暗中那安靜的神聖氣息。而後,故事莊嚴而有節奏 地往第六日行進,來到創造的高峰:
神就照著他的形像創造人, 照著神的形像創造他們; 他創造了他們,有男有女。 (創一 27,和合本修訂版) 三千年來,創世記一章 27 節所激發出的對話,多到可以 塞滿好多書架。當我們瞭解到寫下並保留「人類是照著上帝形 像所造」 (同一節經文中,兩次以韻文來強調並重複)這個宣 告的民族,與曉得「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這第二條誡命的民 21
族,是兩個相同的民族時,這個宣告便呈現了更多的迴響。聖 經的多位作者會是第一群人,堅稱人類所有塑造「神的形像」 的企圖都註定會失敗,甚至更糟。但神似乎沒有這樣的限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20
2016/6/22 上午 09:51:45
制。神自己造了一個自身的「形像」。舊約聖經堅稱,人類所 造的 「神的形像」永遠有缺陷且具毀滅性,但神自己所造的 「神 的形像」 ,乃是祂所創造的萬物的總結,並以「神看著一切所 造的都甚好」作為登峰造極的點綴。 我們是按著神的形像而造的,到底是什麼意涵?回答這個 問題最好的方式,也許是去問另一個問題:創世記一章 1~26 節所傳達的「神的形像」是什麼?有別於古代近東神話裡其他 的神,我們在這幾節經文中所遇見的神,是一個沒有窮盡且有 超凡絕倫的創造力(creativity)源頭。對《埃努瑪 • 埃利什》 的作者來說,這個世界是天神間的衝突所留下的意外結果。 《埃努瑪 • 埃利什》所描繪的宇宙是冷酷的,混亂總在一步之 遙。即使人類是天神馬杜克的最高成就,卻也只是他用以回應
的) :因為其他的神明抱怨沒有人能敬拜他們,馬杜克才想出 創造人類的「狡猾計畫」 ,以達到目的。相反地,當創世記的 作者凝望這個世界,從星星到海星時,他看見的是一個有目
第一章/可能性的視域
某個天庭政治問題的手段(就我們從片段文本中所能辨別出
021
的、忙碌且富創造力的智慧在工作。動物界的每個「種類」 , 更證明了這位造物主具有非凡豐富的想像力。這個世界並非出 於意外,或是天上政治角力的產物,而是從一位自由甚至是自 在、滿有喜樂的造物主而出的作品。 不過,這位創造者亦處理了隱藏於《埃努瑪 • 埃利什》 和其他創造神話之下的根本關注—人類總感覺混亂就蟄伏於 不遠之處。創世記第一章是一連串定序(ordering)的動作; 造物主逐漸雕琢出一個可居住的環境。創世記第一章記錄了一 系列分開的動作—從混亂中分出秩序,從黑暗中分出光,從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21
2016/6/22 上午 09:51:45
Culture
Making
創 造 文 化
022
地分出天,從陸地分出海洋;每一次的分開,都使得這個世界 更適於創造力的綻放。 另一個闡述這兩個創造特質的方式,是表達創世記所呈現 的神,既是宇宙的創造者(Creator) ,又是其統治者(Ruler) 。 創造者造出新事物;統治者則是維持秩序及進行分開。 身為一個美國人,我知道我傾向歌頌創造者,卻對統治者 22
存疑—畢竟我們國家的歷史,是始於一個統治者被推翻,以 及一個新形式政府的創立。即使歷史上不是許多時空都如 此,但至少在美國,創新是比守舊更受到珍視和獎勵的。世界 的創造者也是其統治者,亦即秩序是伴隨創造力的概念,也許 會令我們大為懷疑,感到陌生。 然而,創造力是無法脫離秩序而存在的—秩序是使創造 成為可能的結構。從宇宙的層次來看,若世界只是所有元素混 合而毫無區分的大濃湯,絕不可能存留下如此豐富的物種。人 類的創造力也是如此。若沒有戲院的黑盒子,電影將失去它們 強烈、動人的力量;若沒有構成書面英文的這些線條和間隔, 這本書將只是一鍋字母大雜燴。創造力需要一個宇宙—它需 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 因此,某方面說來造物主所賜予受造物最大的禮物,就是 結構—不是一種將世界,更別說造物主祂自己,鎖進恆久機 械性重複中的結構,而是一種提供自由的結構。那些按著祂的 形像受造的,也將會成為創造者與統治者。他們會具備能夠創 造的獨特能力—也許不像神在創世記一章 1 節中那樣,從無 有中召喚出某個東西,而是將已經存在的,重新塑造成真正的 新東西。他們也將負責照管神所創造的一切—「耶和華神將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22
2016/6/22 上午 09:51:46
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 (創二 15)。他們會把受 耕作培養育出來的,與野生的區分開來;人類將成為園丁。
理解世界並從中創造 這就是我們在創世記中所看見的人類圖像:具創造能力的 耕耘者(creative cultivator)。我們將在第六章再回到創世記的 故事,但這時請注意它與我們其他的源頭(我們與其他每一個 人所共有的源頭)的共通之處。伊甸園中的男人和女人,如同 每個新生兒,亦如每個身在歷史拂曉的人類(事實上,正如那 些創世記故事明顯駁斥神話中的人類) ,發現他們已經身處在 一個世界中。我們無法逃避一個事實:這個世界是在我們以先 來到的。 他們也發現到,就如我們,就如古今各地的人類總也同樣 發現的,自己身處某個故事之中。對嬰孩而言,這個故事是她 的家庭故事,一個她將以媽媽或爸爸這類用語串連起來的故
23
第一章/可能性的視域
023
事。而根據考古的紀錄,對我們最早的先祖來說,這神祕故事 具有星星、石頭和野牛,是一個呼喚詮釋的世界。 神給了太初的男人女人同樣的工作,這工作讓嬰孩幾乎馬 上就以她的聲帶、肺部和口,當成材料作為開始—人類的祖 先則是在洞穴壁上以石頭、火和顏料做同樣的事。他們以這些 不易對付的原始物質為材料(甚至連伊甸園在墮落以前似乎都 需要修理與看守) ,組織並重塑他們所身處的世界。他們開始 「理解世界並在其中創造」 (making something of the world) 。 「理解世界並在其中創造」 ,這個凝鍊的表達是我從基督徒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23
2016/6/22 上午 09:51:46
Culture
Making
創 造 文 化
024
文化評論家肯 • 邁爾斯(Ken Myers)借用並改寫而來的,它 一語道出文化的本質與重要性:文化是我們對世界的理解與在 4
其中的創造(what we make of the world)。 文化所指的最初意 涵,就是人類不間斷、不停歇的努力,從世界原本的樣貌來創 造出其他事物。這就是當創世記的作者說人類是「按著神的形 像所造」時,最原本的看見:正如那最初的造物主,我們也是 創造者。當然,神是從無生有,而我們是以「有」作為開始, 但是這其中的差異也許不像你以為的那麼大。因為每一次創造 的行動,都包含了使某個事物成為原本不存在的存在—每件 創造都是從無生有(ex nihilo) ,都是從無有開始,即使起點是 這個世界。在每一次創造行動中,總有東西被加入。這在藝術 的領域是最清楚不過的;顏料和畫布這些原始素材所成就的, 是超乎你所能預料的。就連五歲孩童的手印畫,都不只是畫紙 和顏料的加總。但「創造」這個行動,使既存的東西變得更為 豐富,這同樣發生在當廚師煎出歐姆蛋、木匠做出椅子、學步 幼兒躺在地上用手腳擺動做出來的雪人天使的時候。 這些都是文化:畫作(不管是指印畫還是西斯汀教堂的 壁畫) 、歐姆蛋、椅子、雪人天使。這些都是人類對世界的理 解與在其中的創造。文化帶著我們創造力的印記,我們那由神 賜予的渴望,為要創造出比所賜予我們的事物還更為豐富的 東西。 24
但是文化並非只是「我們對世界的理解並在其中的創造」 最初、最明顯的那個意義,它亦包含了這個表達的更深刻意 義。當我們不了解某個電影的場景或某首歌的歌詞時,我們會 問朋友: 「這個你會怎麼看?」我們通常不是在要求他們寫出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24
2016/6/22 上午 09:51:46
一個新的場景或唱一段新的歌詞,不是去要求更多的創造。我 們的意思是,你怎麼理解這些的?我們所要的是詮釋。 的確,每個嬰孩、每個人類社會和我們的先祖發現,自己 身處其中的世界,顯然需要某些詮釋。關於這世界最令人驚訝 的事實之一,正是它如此吝於向我們揭露己身的真實意義。它 充滿了奧祕—最棒的是,充滿了驚奇;最糟的是,滿是驚 駭。試圖理解這世界的驚奇與驚駭,乃是人類最初的關注。將 我們與其他受造物區隔開來的,也正是文化較深的意涵。螞 蟻、鳥兒、猩猩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在這個世界中創造,牠們以 蟻窩和鳥巢,甚至是基本的工具和技巧來重塑牠們的環境,但 我們實在無法看出任何其他的生物,會想要搞清楚這個世界的 奧祕。理解這個世界,解釋其中的驚奇與驚駭,只能留待人
所以我們如何理解這個世界?文化這兩個意涵之間的關 係,最後也許比我們想的還要盤根錯節。我們藉著在世界中創 造來理解這個世界。人類對於意義的追求,是在他們的創造中
第一章/可能性的視域
類。
025
展開:手印畫、歐姆蛋、手作椅子、雪人天使這些文化的活 動。意義與創造並肩而行—你可以說,文化就是創造意義的 活動。 再來試想嬰孩的例子。當她嘗試組合由舌、喉、肺所能發 出的各種聲音時,碰巧發出了幾個能從她父母引出興奮回應的 聲音。當她發聲時,舌頭意外地碰到上排牙齒,便發出了 「爹」 的聲音。她再試了一次,然後一次又一次。她的爸爸走進了房 間。 「爹。」 「爹。」 「爹爹。」她的爸爸突然倚過身來,微笑、 驚呼、將她抱起擁在懷裡。 「她叫爹地了!」這嬰孩也許原本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25
2016/6/22 上午 09:51:46
Part
2
福音
部名及章名頁.indd 121
16/6/20 下午3:03
第八章
文化創造者耶穌 復活是個塑造文化的事件…… 是歷史上最具文化意義的事件。
部名及章名頁.indd 169
16/6/20 下午3:03
Culture
Making
創 造 文 化
170
134
於耶穌,我們首先需要注意的,對許多基督徒來說,卻
關
是最難注意到的。假如我們能暫時跳脫耶穌的英文名
字,改稱他為耶書亞(Yeshua) ;或者更好的,耶書亞 - 巴約瑟 (Yeshua bar-Yosef) ,並且盡可能地將他想像為一位有著古銅色 皮膚的年輕中東男子,斜臥在低矮的桌邊,與朋友一同用 餐。(耶穌從未坐過椅子,這麼非西方的概念,對製片家梅 爾•吉勃遜〔Mel Gibson〕肯定是一大震撼,他才會在《受難 記》的某個倒敘片段中,讓這個年輕的木匠發明椅子。)他在 家鄉講的是亞蘭文,是我們從未聽過的語言,在會堂則讀希伯 來文聖經。即使已經透過層層的傳記和翻譯(亞蘭文到希臘文 到英文) ,我們仍能聽到他說的某些話,是我們從不會說的, 做的某些事,是我們不會做的;例如,粗魯地稱呼他的母親 「婦 人」 (約二 4) ,假如在西方,這兒子可能會挨一頓罵。 耶穌的四本傳記中,有兩位作者包含了家譜—馬太追溯 他的根源至亞伯拉罕,路加則一路上溯到亞當。正如我們在第 七章所見,家譜對聖經的作者和讀者而言,是文化延續的寶貴 135
記號。馬太在他福音書的第一句話,便開宗明義陳述他的計 畫,如此唐突地開始: 「大衛的子孫,亞伯拉罕的後裔,耶穌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170
2016/6/22 上午 09:51:56
基督的家譜」— 強調耶穌同時延續以色列的皇室和始祖本 身。與馬太不同的,路加的家譜一直延遲到耶穌成胎、誕 生,以及整個童年故事之後,才以醒目的句子開始: 「 (依人看 來,)他是約瑟的兒子;約瑟是希里的兒子;希里是瑪塔的兒 子;瑪塔是利未的兒子。」一直如此下去,直到最重要的一句: 「亞當的兒子,亞當是神的兒子。」 (路三 23、38) 「(依人看來)他是約瑟的兒子」?這是以一種很奇怪的方 式開始家譜。路加本人已經詳細告訴我們耶穌奇蹟式的成 胎,並不是透過約瑟。若我們相信他的敘述—不論我們相不 相信,路加確實如此相信—耶穌就是人類歷史上唯一父系血 緣完全不具有意義的人。那麼路加為什麼還要把它寫進來? 顯然,路加雖然希臘文很靈活,而且深受希臘文化的影
—也指出他充分完全的人性。 只強調耶穌最終是 「神的兒子」 身為人,便有文化的傳承,就是在此世從中創造,屬於這個傳 統的一部分。身為人,便會有父親—即使是在「沒有生父」
第八章/文化創造者耶穌
響,但他也吸取了舊約聖經對文化延續的關注。路加的家譜不
171
這般特殊的奇蹟狀態之下。如同亞當之後的每個人,耶穌不只 生在「文化」之中,而且是在某個文化中,屬於某個家族、語 言、民族、國家的特殊文化傳統。他不只是耶穌,僅此而 已—他也不只是神的兒子耶穌,或彌賽亞耶穌而已。他是耶 —是依著他 書亞 • 巴約瑟,約瑟的兒子耶穌。「依人看來」 的文化,亦即從第一天起便開始塑造他生命中那些可能與不可 能的視域,而不只是依人看來而已。他是約瑟與米利暗( 「馬 利亞」的希伯來文)的兒子。他是一個文化的實存。若他不 是,那麼他根本就不是人類。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171
2016/6/22 上午 09:51:56
Culture
Making
創 造 文 化
172
耕耘者耶穌 在他生命的頭三十年(除了嬰兒期的戲劇事件,以及十二 136
歲時出現在耶路撒冷聖殿的早熟景象) ,耶穌就只是耶書亞 • 巴約瑟。聖經作者默默地略過許多年,並不那麼令人意 外—蒲草紙是很昂貴的。也因著這份靜默,我們很少聽見講 道是關於耶穌前三十歲的事,也就不足為奇了。但為了細看聖 經故事的文化痕跡,這三十年還是值得注意。 這三十年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孩童時期,耶穌會學習語 言。他會讀舊約聖經,把自己沉浸在他所屬的國家文化計 畫,以及以色列由世界創造者而來的特殊使命感裡。他會去參 加婚宴和喪禮,跟(依人看來)他的父親學習木匠(即使不是 製造椅子) ,品嚐食物,看著他母親在逾越節前把家裡的酵清 理乾淨。 而他不只孩提時會做這些事,青年時也會做。二十四或二 十八歲的耶穌,在與他同時代的人看來,會是一個不折不 扣、認真的聖經學生和工匠(只有一個明顯的例外:耶穌不可 能有結婚) 。 耶穌是文化的耕耘者。他並非只習得了有關「拯救世界的 行動」這真正「屬靈的」工作所需的成熟度,而完全撇開照 管、保存文化傳承的責任。他的青春歲月,單純花在吸收、實 踐和傳遞他所屬的文化—不是傳道,不是醫治,也不是引入 那會造成他與國家領袖們衝突的新觀念。幾十年後,他的跟隨 者中有人寫道: 「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 一切被造的以先。因為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172
2016/6/22 上午 09:51:56
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有位的、主治的、執政 的、掌權的,一概都是藉著他造的,又是為他而造的」 (西一 15~16)。然而在他二十多歲時,這一切超凡入聖的神性都顯 現在—不是隱藏,而是活出來—表面上看似平凡的生活 中。從歌羅西書的崇高文字,轉到二十五歲拿撒勒人耶書亞的 日常生活,我們能有的最貼近猜測,好比從創世記第一章讀到 第二章時經歷的轉折—從全宇宙的劇碼,到伸入塵土之中那 隻神聖的手。當不能見之神的像降臨時,他不只取了肉身,也 取了文化的樣式。 當代新約學者賴特(N. T. Wright)的貢獻之一,就是為我
137
們找回拿撒勒人耶穌是如何完全地與他的文化脈絡嵌合。賴特 重要的「基督教起源與上帝議題」系列,特別是《耶穌與神的 得勝》 (Jesus and the Victory of God)一冊, 便將耶穌明確地 放在第一世紀的猶太環境中—其深入程度可能使一般更正教 的讀者初讀賴特作品時,會有些失去方向。賴特論證耶穌同樣 深切關注所有居住在第一世紀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關切的問
173 第八章/文化創造者耶穌
1
題,包括文化和歷史的。如同當時的人們,他亦得面對以色列 地土長期被占領的問題,導致人們質疑以色列神的能力是否有 限,以及此舉所引發令人喪志的影響;他去聖殿,雖然聖殿在 敬拜上與羅馬霸主的安撫政策之間,存在令人不悅的妥協;他 沉浸在臆測以色列的彌賽亞究竟即將來臨,抑或遲延,彌賽亞 將一勞永逸地拯救以色列脫離欺壓者的手。耶穌的事工宗旨, 不是要處理某些普世性的「靈性」議題,而是處理他時空裡這 些與歷史緊緊相扣的特定問題。耶穌首先是個文化耕耘者。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173
2016/6/22 上午 09:51:56
Culture
Making
創 造 文 化
174
創造者耶穌 不過很顯然,耶穌不只是保存並傳遞他的文化傳承。相反 地,每當耶穌碰觸到以色列的文化遺傳,他就會帶入一個新事 物。四本福音書的作者都強調耶穌創新的教導。 「眾人很希奇 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文士。」 (可一 22)耶穌在馬太福音的第一次講道這樣開場: 「心靈貧窮 的 人 有 福 了 , 因 為 天 國 正 是 他 們 的 」( 太 五 3 , 新 漢 語 譯 本)—這個教導回應了先知書裡神對窮人的關注,卻又以一 種根本的新方式改寫。在路加福音中,耶穌取了一個尋常的拉 比故事,就是有一名前往耶利哥途中被打傷卻為宗教領袖忽略 的人,但耶穌以創意重新講述,這次是以一個撒馬利亞人為主 角,而不是尋常的虔誠猶太人。 耶穌的文化創意所涵蓋的,不僅僅是語言和文字。他戲劇 性地更改了用餐的慣例,而用餐之所以是文化的中心,不只是 為了營養,更是因為描繪出社會階層的界線,描繪出那些可能 138
與不可能的視域,顯明誰在某人的社交圈 「內」 ,誰又在 「外」 。 耶穌恣意地移動這些視域的界線,自己到罪人的家裡吃飯,甚 至邀請他們到法利賽人家中。他展延了傳統儀式的範圍,不只 在安息日醫治人,更允許他的門徒採集食物。在受死前那個重 要的晚上,坐臥著用餐時,他採行了逾越節的儀式,但加以重 新演繹,拿起立約的杯說: 「這是我立約的血。」 也許最致命的,是耶穌直接挑戰第一世紀猶太教中最權威 的文化機構— 耶路撒冷的聖殿,強烈抨擊外院的商業活 動。事實上,假如我們找尋耶穌受到批評的跡象,會發現多半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174
2016/6/22 上午 09:51:56
出於他的行為,而不是因他的言辭而來。雖然他的教導如此具 改革性,但他的對頭似乎最被他的行為激怒。這點不應該令我 們感到意外:因為文化的具體實踐,才是最有力地積極主張此 文化如何理解世界並從中創造。耶穌不是用創意教導;他是用 創意生活,而原本文化視域的守衛者便因此而惴惴不安。 關於他的宣教使命,耶穌用了一個深沉的文化詞彙:神的 國。在我們這個還有君主,而君主通常只是社會中裝飾性職業 的時代,要重新體認國度的概念是很困難的。但對於那個時空 的猶太人來說,國度的概念是深遠的。耶穌宣告神的國近 了,講述國度預言時,他並不只是在傳遞「好消息」 ,好像他 唯一關切的只是要透露某個新訊息。他的好消息預示了社會生 活全面的重建,就像是一個不斷更迭君王的民族所經歷的。神
第八章/文化創造者耶穌
175
的國,會觸碰到文化的每個領域與層級。將重塑婚姻與用 餐、對羅馬統治者的反抗與聖殿中的禱告、娼妓的社會地位與 法利賽人的虔誠、潔淨的意義與疾病的詮釋、商業誠信與禱告 中的誠實。 因為在耶穌的眼中,以色列的視域被錯置了。登山寶訓就 是一個案例,耶穌移動可能與不可能的視域,尤其是他的反覆 句: 「你們聽見有話說……只是我告訴你們。」在每個例子中, 「你們聽見有話說」便顯明了錯置的視域:
「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 『不可殺人』 ;又說:
139
『凡殺人的,難免受審判。』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 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 公會的審斷;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所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175
2016/6/22 上午 09:51:56
Culture
Making
創 造 文 化
176
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 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 禮物。你同告你的對頭還在路上,就趕緊與他和息, 恐怕他把你送給審判官,審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 監裡了。我實在告訴你,若有一文錢沒有還清,你斷 不能從那裡出來。」 (太五 21∼26) 禁止殺人的法律,以及被用來執行這個禁令的社會架 構—把殺人盡可能地推到可能性的邊緣—並沒有處理忿怒 與侮辱這更深沉的議題,這些仍極可能發生。耶穌的回應不只 是提供一套不同的界線(忿怒與暴力終將得到懲罰的界線) , 更提供了文化性的解方,一套融入敬拜生活和法庭的全新做 法。很多人注意到在登山寶訓中,耶穌會把適用於外在行為律 法上的誡命,套用在人的內心狀態—但他對改變人心所提出 的處方,包含了文化的改變。禱告主要不在街角進行,而是在 暗室。休妻與再婚,不再只要一方遵守了律法上的字句,就能 了無牽掛受到包容。起誓的文化慣例將被淘汰。禱告和禁食的 語言和面容將會改變。耶穌的跟隨者將開始對他們的鄰舍甚至 是仇敵,展現一套新的人類生活視域—平安(shalom)的視 域,真實地活在對神的仰賴那樣的視域。 當然,耶穌最偉大的創新,不只在於提出另類的文化。他 發出(並活出)大膽的宣告說,以色列最初的召命,亦即要在 140
列國眼前展現對神完全的倚賴,現在仰賴他本人來完成。以色 列沒能把平安帶給列國,反而因為威嚇便與列國妥協—耶穌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176
2016/6/22 上午 09:51:56
雖然把另一邊的臉頰轉過來,任由羅馬兵士打,卻從未支持羅 馬殘忍的霸權。以色列沒有對鄰舍展現神的憐憫,反而自覺清 高地與他們保持距離—但耶穌在餵飽了五千名以色列人之 後,渡海到外邦人的領域,也餵飽了四千「不潔淨」之人。以 色列沒有如以賽亞的預言,為萬國留下空間,使他們進入神的 家,反而讓商業活動充滿聖殿的外院— 但耶穌驅趕生意 人,為一名敘利亞腓尼基婦人和羅馬百夫長,以及為會堂的領 袖們,一樣提供醫治、教導、接納。他的呼召就是成為以色列 過去被呼召要成為的一切,卻被他們忘卻(或從未真正學會 過) :作列國的光,這是一個記號,顯出獨一真神的可能視域。 但耶穌的呼召比這還要深—遠非只是成為以色列一直以 來所該成為的好模範。他的呼召是要將以色列所有的失敗,一
身上,那是以色列日積月累不倚靠神而導致的歷史。為了使耶 穌所企求發揮的文化創意運動得以蓬勃發展,文化的破碎必須 受到正面迎視。於是耶穌接受了十字架的呼召。
第八章/文化創造者耶穌
切文化上的絕境,看似無可避免永久的被擄狀態,都攬在自己
177
文化與十字架 在那個十字架之前,早有許多十字架。稱為十字架的文化 產物,是羅馬人眼中企圖從中創造的世界,在其中凡是威脅到 帝國和平的反叛行動,都需要接受殘忍公開的懲罰。然而在發 明者心中以為是必要的冷酷手段,在耶穌身上(無疑在許多其 他人身上亦然)卻被濫用,變成以冷血暴力對付無辜之人的工 具。同樣地,那使耶穌被定罪,胡亂拼湊的不公審判,也牽涉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177
2016/6/22 上午 09:51:56
Culture
Making
創 造 文 化
178
了羅馬和猶太兩組統治菁英階層,兩者都捍衛那原本可以是美 善的文化機制,最後卻淪為極大的不公不義。 我們相信,耶穌在十架上所做的事是空前絕後的,沒有人 141
類能夠做到。他承擔了人類對神的悖逆故事全部的重量。他真 實被釘上文化所能做出的最糟工具—這個刑具代表了歷史上 所有其他的文化絕境,從刺茅到炸彈,毒氣室到灌水酷刑。如 同其他的暴力手段,十字架代表文化愚蠢和無用的極致。十字 架沒有可供耕耘的,沒有任何能被肯定或照管的美善之物;被 設計來消滅生命本身,以無情的窒息滅絕創造力。對其受害 者,十字架不只真實地代表一條死路—也代表了文化的絕 境,扭曲並掏空我們想要理解世界並從中創造的呼召。 十字架是自創世記第三章開始那個苦澀故事的高潮,亦即 文化步上歧途的故事。比起其他任何事物,十字架是最無法使 我們對文化產生任何信心之物,彷彿我們還能快樂地耕耘並創 造出一條重返伊甸園或回到聖城的路徑。十字架駁倒了人類可 以穩健地改變,直到最終進入有福之境的進步主義。有誰比拿 撒勒耶穌是更忠實的文化管家?有誰展現出更超凡的文化創 意,誰有更多的能力,甚至能將嚴重錯置的視域轉向神的平 安?然而菁英階層的主動縱容,加上受到耶穌所吸引的群眾的 被動默許,使得他遭到處決。根據約翰的說法,耶穌在世的最 後幾分鐘,原本虛無的黑暗復返了。根據菲利浦 • 布魯克斯 (Phillips Brooks)為人喜愛的聖詩「小伯利恆」 ,如果在耶穌 降世時「萬世期望,戰兢等待」都匯聚於伯利恆,那麼在十架 上,他的門徒與以色列民族的盼望,以及人類本身共同的盼 望,都被重重地擊碎了。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178
2016/6/22 上午 09:51:56
尤有甚者,我們有可靠的證據認為,耶穌的使命很早便已 包含十字架,也就是他明白自己在神對人類文化宏大的干預故 事中所要扮演的角色。如馬丁 • 客勒爾(Martin Kähler)指出 的,四福音基本上是「耶穌的受難敘事加上很長的一段引 言」—每個福音書作者都花上不合比例的長度,描述耶穌在 耶路撒冷度過的最後一週。所以在耶穌自己的教導中,在他選 擇不逃避與聖殿領袖及他們的羅馬監督起衝突,我們發現他最 明確的呼召既非耕耘亦非創造—雖然如我們所見,他在這兩 部分都進行了不少。他生命的核心呼召一點也不是他主動完 成—而是他忍耐承受。這個聖經故事最怪異也最奇妙的弔詭
142
之處,就是最重要的時刻並不是一個行動,而是受難—不是 有所為,而是受苦。
復活的餘震 太初園子裡「首先的亞當」 ,與客西馬尼園「第二個亞當」
第八章/文化創造者耶穌
179
的故事之間,有著明顯的對應與歧異,初代的基督徒對此感到 震驚。首先的亞當為了自己而行動,魯莽悖逆地吃下果子,企 圖戰勝他的侷限與被造的性質;第二個亞當在深思熟慮之後, 選擇順服,不為自己行動,被吞吃,被首先亞當的選擇所帶來 的後果戰勝。首先的亞當用神賦予他的自由在世界中創造,並 選擇了一條使世界扭曲變形的道路;第二個亞當則放下他屬人 和屬天的創造能力。 然而,初代的基督徒曉得,被釘十字架時,第二個亞當成 就了第一個亞當無法做到的。路加記載耶穌最後的話語: 「父
校園-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P1-10+1-364)-5校_楊.indd 179
2016/6/22 上午 09: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