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長存的道
S
◦ 經文引自:《聖經當代譯本》(2016),版權屬國際聖經協會(Biblica Ine.),授權聖經資源中心出版;《和合本修訂 版》,版權屬香港聖經公會所有;《聖經新譯本》,版權屬環球聖經公會。蒙允准使用。
S 聯合推薦
聯合推薦 如果您對聖經是永生神話語的可信性存疑,《長存的道》 一書,您非讀不可。 本書以簡單的語言,學院派的筆觸,寫出我深刻的信念: 唯有聖經啟示出神對我們完全的愛、饒恕和救贖。我要推薦這 本書給每一位渴望服事神的讀者,它將大大幫助我們將讀聖經 作為首要之務。 所羅門會督對聖經各譯本的評論公允持平,他在本書中也 深深表露出對神話語的愛慕。 我要恭喜所羅門會督完成這本大作,真希望在我事奉的初 期我手中就能有這樣的一本書。 Rev Dr Robert Cunville 聯合聖經公會董事長 葛培理布道協會布道家
3
4 長存的道
S
所羅門會督又有一本大作問世!本書深富睿智,是一本很 好閱讀、探討聖經可靠性的指南。所羅門會督極其熟悉目前學 者對神話語的批判,他不僅提供我們反駁此等錯誤分析的論 點,更提出滋養靈魂的見解,讓我們看見聖經的真實性和改變 的大能。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挑選聖經譯本,或希望明白聖經的 起源、歷史和特性,本書是一本可靠易讀的指南,你可以推薦 任何人閱讀,不用擔心本書會令他們偏離正道。 Rev Dr Ben Witherington III 亞斯畢理神學院(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博士班新約教授
在今日後現代的世界中,聖經的可靠性日益受到挑戰,並 受到是否是客觀真理的質疑。所羅門會督在《長存的道》一書 中裝備當代基督徒,使他們更有能力去反駁這樣的質疑,並試 圖保持信徒對聖經的信心,幫助他們堅信聖經是信仰的根基和 源頭。他對於抄本歷史、異文、重要的經文形成和聖經正典的 成形等議題,都以學術的觀點加以介紹,同時也對現在通行的 許多英文譯本提出客觀的評論。所羅門會督以平易近人的手法 討論這些問題。我向每一個希望了解聖經如何形成,以及我們 是否可以相信聖經譯本是神的道的讀者,大力推薦這本書。 Rev Dr A Miller Millory 十字路口(Crossway)全球大使;聯合聖經公會前祕書長
S 聯合推薦 所羅門會督精闢解析一個爆炸性的主題,回答許多人對聖 經可靠性的質疑,揭穿最近一些作品所發表啟人疑竇和誇大其 辭之言論的真相。作者煞費苦心,勇敢仔細地過濾大量資料, 成功地提出一套清楚易懂、立論堅定和滿富睿智的準則。讀者 可以從本書得到許多幫助及造就。 Dr Tan Kim Huat 三一神學院新約教授、教務長
所羅門會督在《長存的道》一書中從學術的觀點堅定地為 聖經的可靠性和權威辯護,以回應近來人們對聖經的攻擊。本 書對於聖經的靈感、流傳和翻譯提出極有幫助和令人信服的 說明,它富含聖經學術性和技術性的資料,尤其是關於聖經正 典、抄本、異文和聖經翻譯的資料。感謝所羅門會督以精鍊的 方式,簡單且正確地解釋困難的事實和複雜的真理,讓平信徒 現在都可以輕易得到這些資料,也明白它們。 本書會幫助讀者更多了解整個保存聖經的複雜過程,對此 心存感謝,並確信聖經的可靠性和權威,反駁任何反對聖經的 言論和攻擊。本書是對神的道—真實長存的道—最佳的獻 禮。 我要向所有的基督徒,特別是牧師、教會領袖和有心的基 督徒,大力推薦這本重要的著作。 Kua Wee Seng 聯合聖經公會中國分會聯絡主任;前三一神學院新約希臘文兼任講師
5
6 長存的道
S
《長存的道》呈現過去唯有在專論作品中才會讀到的事實 和資料,本書以合乎邏輯的順序組織資料,帶領讀者全面探討 聖經如何寫成、翻譯和流傳,並說明啟示、正典化、抄本、經 文和各種版本等問題。如果你不了解聖經是如何保存下來的, 則本書是一本最佳的指南。 Lim K Tham 新加坡聖經公會祕書長
《長存的道》從基督徒的觀點探討聖經的靈感來源和流 傳。針對這個非常重要但相當專業和專門的主題,未曾有作 者為一般的讀者寫作討論,所羅門會督的著作恰能填補這個缺 口。本書筆觸清晰,結構清楚,是一本不可多的好書。 Rev Dr Gordon Wong 三一神學院舊約教授
羅伯特•所羅門針對當代對聖經的批判提出回應,為我們 奠定一個穩固的基礎。他引導讀者認識聖經正典的歷史,說明 為何有諸多不同的英文聖經版本。他並非要找出一本完美的英 文聖經,反倒建議我們閱讀不同的版本,因為它們就像樂團不 同的部分。在你讀過本書之後,我希望你會感謝那些獻身於聖 經學術研究的學者。 Rev Dr Seree Lorgunpai 泰國聖經公會祕書長和聖經翻譯者; 聯合聖經公會全球董事會翻譯政策委員會委員; 基督教大學曼谷神學院(Bangkok Institute of Theology, Christian University)兼任講師
S 聯合推薦 所羅門會督的牧者心腸在本書中顯露無遺,他以寫作來教 育基督徒社群,說明聖經的形成和流傳的歷史過程。更重要的 是,他引導我們去了解支持聖經可靠性和權威的立論基礎。 在這個對神話語的信任已被腐蝕、對聖經的胃口已漸漸消失的 時代,所羅門會督寫下這本深入淺出的指南,來豐富基督徒社 群,堅固我們的信心和悟性。 Dr Calvin Chong 新加坡聖經學院(Singapore Bible College)神學部英文組教務長
7
S 目 錄
目 錄 邱 序
11
序 言
17
前 言
19
1 概 論
27
2 神和聖經的關係
47
3 聖經正典
63
4 舊約的抄本
93
5 新約的抄本
107
6 了解異文
127
7 確立用來研究及翻譯的經文
137
8 聖經的譯本及版本
161
9 常用英文聖經的比較
183
10 結 論
229
名詞解釋
245
9
10 長存的道
S
AABCAOPABCAA 為了神的榮耀, 祂的道永遠長存 AABCAOPABCAA
S 邱 序
邱 序 中肯的評估 新加坡衛理公會的所羅門會督是印度裔,最早受益於 Tamil 語譯本的聖經。他對聖經的源文本、抄本、底本如數家 珍,對於正典的形成與解釋言簡意賅,對於聖經翻譯的原則、 挑戰不同英譯本的優缺點評析也都很中肯。重要的是他對神話 語的喜愛與尊崇流露與字裡行間,《長存的道》值得一讀。
早期的中文聖經翻譯 對於中文讀者而言我們可能對中文聖經翻譯的源流更感興 趣、更切身。中文聖經翻譯最早可追溯至唐朝、主後七世紀中 葉的景教時期,根據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唐太宗時、主後 635 年,首位來華的基督教傳教士敘利亞涅斯多流派的阿羅本 抵達長安。他得太宗恩待不但獲准「翻經書殿」,太宗更「問
11
12 長存的道
S
道禁闈」,碑文又提到「舊法」舊約和「經留二十七部」新約 二十七卷書顯明阿羅本確曾嘗試翻譯一些聖經書卷章節惟通通 失傳。此後元、明、清諸朝皆有翻譯聖經的嘗試。元朝有方濟 會的翻譯但不是譯成中文是蒙古文。明朝有耶穌會的利瑪竇 (Matteo Ricci)來華傳道,據悉他也曾翻譯部分聖經。至清 朝,先有巴黎外方傳教會的白日昇(Jean Basset)翻譯「大英 博物館稿本」,此譯本差不多包括整部新約現存於大英博物館 後來又有耶穌會的賀清泰(Louis De Poirot)翻譯「古新聖經」 現存在北京北堂圖書館。二者雖未對當代帶來大影響,但於後 進者包括馬禮遜,卻具相當多的參考價值。
馬禮遜與《神天聖書》 由倫敦傳道會傳教士馬禮遜(Robert Morrison)等翻譯的 《神天聖書》普遍被視為第一本真正的中文新舊約全書。馬禮 遜來華的首要任務就是學好中文以翻譯中文聖經。他於 1807 年抵達澳門。當時清廷對基督教並不友善,馬禮遜必須祕密工 作,身邊的助手、兩位無名英雄更是帶著毒藥,萬一被滿清逮 捕,寧可服毒殉道。1811 年,〈使徒行傳〉率先譯好出版。其 後米憐牧師(William Milne)加入,在兩人的努力下,第一本 中文新約聖經於 1814 年完成並出版,至 1819 年整本聖經也翻 譯成中文,並於 1823 年送至馬六甲出版。 《神天聖書》的出版不但是中國教會發展的里程碑,也實 際在國人生命中帶來翻轉。最明顯的兩個例子,是幫忙印刷這
S 邱 序 聖經的工人蔡高以及梁發,兩人都因著與馬禮遜和米憐關係密 切,加上在工作期間接觸到聖經而信主並接受水禮。後來梁發 從馬六甲回廣州,更受馬禮遜按立為第一名中國人牧師。 《神天聖書》連同馬禮遜其他出版如《華英字典》、文法研 究、福音小冊子等,不但以中文表達基督教的全部教導,也幫 助當時到中國傳教的西方宣教士學習中文,成為他們的重要資 源。再者,後來翻譯中文聖經的人也以馬禮遜所作的為藍本。 與馬禮遜同期的,其實還有一個中文聖經的翻譯計畫在 印度進行。這個計畫由英國宣教士馬殊曼(Joshua Marshman) 帶領,全書於 1822 年完成並出版。就出版年分來看,馬殊曼 的譯本較早,但是馬禮遜的譯本其實在 1819 年便譯好,而且 是在中國境內進行。所以一般仍以馬禮遜的譯本為第一本基督 教中文聖經。
和合本的孕育與誕生 在《神天聖書》出版之後不久,鴉片戰爭爆發,中國宣教 之門大開。各宗派本想一同重修聖經譯本,唯他們因神學立場 分歧,加上各省方言差異,結果不同的中文譯本湧現。及至 1890 年,英國聖經公會、美國聖經公會、蘇格蘭聖經公會, 及多個宗派和差會決定以「和衷合作」的精神共同翻譯和出版 一個譯本。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至 1919 年,這個稱為「和 合本」的譯本終於面世。這個譯本對普世華人教會發揮了鋪天 蓋地式的影響力,其中多少經文金句讓歷代華人基督徒背誦得
13
14 長存的道
S
琅琅上口,使華人基督徒的屬靈生命能通過母語得著神話語的 餵養。這個譯本就是幾乎每個華人基督徒都讀過的和合本。與 之前翻譯的文言文聖經不同,和合本是中國第一個白話文譯 本,推出之時,剛好配合白話文運動,故廣受歡迎。
和合本的修訂 和合本出版後沒多久,中國局勢越發嚴峻。二次大戰後, 即 1950 年,聖經公會在香港成立辦事處。香港漸漸成為全 球中文聖經的供應中心。1970 年代開始又出現了多個中文譯 本,主要的有呂振中譯本(1970)、當代聖經(1979) (編註: 2011 年修訂本完成,繁體於 2016 以《當代譯本》之名新上 市)、現代中文譯本(1979)、新譯本(1993)等。這些譯本各 有特色,目標也不同;有的想反映原文的結構作為研經的參 考,有的只想作為易讀易懂的布道用途,有的雄心勃勃想取代 和合本—但和合本的權威地位至今仍然不可撼動。只是和合 本畢竟是百年前的成品。隨著時代轉變,語文不斷變化,加上 近幾十年來聖經古抄本的發現,如《死海古卷》和其研究。故 此,聯合聖經公會與各華人教會領袖商討後,決定修訂和合 本。 修訂工作於 1983 年展開。修訂原則是要忠於原文、儘量 少改和保持原來風格,以及符合今天中文的用法。「和合本修 訂版」的新約於 2006 年出版,全書於 2010 年出版。但是在普 世華人教會之間的推廣使用,仍然需要加把勁。
S 邱 序 就和合本作出的修訂,其實還有一次是在 1988 年推出的 「新標點和合本」。按現代中文的標點修正,解決了舊版本只使 用頓號和句號的毛病。除標點外,這版本也修正了分段和名詞 的翻譯,算是最成功的項目。
繼往開來 翻譯聖經本來就不是件易事。還要把它翻譯成一種源遠流 長又艱深的語文,並融入一個成熟而深邃的文化、進入一個封 建又封閉的社會,就更是艱鉅。筆者自主後 2000 年起參與威 克理夫聖經翻譯會未得之民的譯經工作,也曾主責修訂中文 當代聖經,深深體會其中的困難。翻譯的目標要清楚、又要考 慮學者釋經的多元見解、譯文的取捨、度量衡單位的換算,只 是其中的犖犖大者。然而先賢定睛神的使命,排除萬難把神的 話語翻譯成億萬華民看得明白的文字。他們對神的信心、對使 命的忠心、對華人的愛心,的確配受我們的致敬與尊榮。普世 華人能藉母語認識基督信仰,明白聖經教導,是我們都欠了先 賢聖經翻譯的債。如今華人也有不少起來參與聖經翻譯工作, 薪火相傳。在緬懷先賢之後,我們更應珍惜手上得來不易的聖 經,更應天天誦讀、晝夜思想並且為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 護衛、竭力傳揚。 邱顯正牧師曾任中華威克理夫翻譯會祕書長,現任中華福音神學院宣教 中心主任。
15
S 序 言
序 言 對
基督徒而言,最重要的一本書就是聖經,它是我們信仰 的核心。我們一切所信和所行,都以聖經的教導為依歸。
雖然聖經是幾千年前的作品,但它持續影響著無數的生 命,年輕的、年老的,富人、窮人,讀書人、文盲,位高權重 者、無足輕重者,每一個人都感受到這本書的影響。這本書也 是無數文學著作、藝術作品、雕像、音樂和建築的靈感。更重 要的是,聖經對人類歷史發揮深刻的影響力,奠定列國的道德 和屬靈根基。很多國家相信人類生命的神聖、婚姻的聖潔、婦 女的尊嚴、公平法治的重要性和憐憫貧窮和有需要之人的必要 性,這些信仰的根源都可追溯到聖經的教導。 可惜大部分人對聖經的起源,以及它如何形成我們今日所 知的樣式並不了解。有些人懷疑它的可靠性。在《長存的道》 中,羅伯特•所羅門仔細地回答這些可能困擾讀者的問題:
17
18 長存的道
S
• 我們如何能確定聖經是神的話語? • 聖經如何形成?「聖經正典」是何意義? • 古希伯來文和古希臘文抄本是否被忠實地傳給我們? • 聖經為何有如此多的翻譯和版本? • 如何比較大家常用的各個英文聖經版本? 這些問題和許多其他問題都經過仔細的考究並詳細的回 答。 羅伯特•所羅門的著作思慮周延,發人深省。《長存的道》 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裡面寶貴的資料將幫助讀者更多喜愛 聖經,認真好好讀聖經。先知以賽亞說:「草必枯乾,花必凋 殘,唯有我們上帝的話永遠長存。」(以賽亞書四十 8)本書 將幫助你明白這句話的真義。
Dr Bobby E K Sng 新加坡聖經公會董事長
S 前 言
前 言 聖
經是全球史上最大的書卷文集,它收集五花八門的文學 種類,涵蓋非常長的一段時間,由很多不同的作者所寫
成。無數個世紀以來,人們閱讀聖經,從中尋找到神,領受了 真理之光和神聖應許與同在的安慰。聖經對社會和文明有極大 的影響,如今也一直對人類的靈魂和社會發揮巨大的影響。1 在地球上許多地方,聖經是當地語言新的發展的一個起點,過 去的英文 2 和德語是如此,今天許多有聖經翻譯的部落語言也 是如此。 但在許多聖經曾被珍視和認真閱讀的地方,越來越少人認 識聖經。造成此情況有許多理由。生活日益忙碌,整個世界被 資訊和娛樂所淹沒,結果聖經日漸被邊緣化,閱讀聖經的重要 性也越來越被忽略。針對新加坡新教基督徒所作的一份問卷調 查顯示,只有百分之五十的基督徒說他們每天讀聖經,至於讀 經的品質為何則不得而知。我們也不知道這個數字是否代表下
19
20 長存的道
S
滑的趨勢。3 另一份英國福音派基督徒所作的大型問卷調查也 得到類似的結果。4 現代生活的緊湊步調不是唯一的挑戰,其他的挑戰還包括 後現代化的相對主義(除了「任何事情都不確定」是確定的之 外,任何事情都不確定!),以及除了自己的權柄之外,拒絕 所有的權柄。在這樣的氛圍中,聖經的未來是什麼呢?基督徒 相信聖經至高的權柄,因為它是神的話語。這樣的信心在後現 代化的懷疑主義和相對主義中是否受到打擊? 長期以來聖經的批評者一直質疑和戲謔聖經,他們認為聖 經裡有錯誤、不一致性或論述令人難以接受的地方。但是,和 今天其他一些人所做的比較起來,這是小巫見大巫。巴特•葉 爾曼(Bart Ehrman)即是一例,他是一位失去基督教信仰的美 國聖經學者,出版了好幾本質疑聖經可靠性的書籍。他將讀者 帶入他所想像的法庭,他聲稱這是支持他的論點的證據。他寫 到聖經抄本、抄寫者的錯誤和刻意改變經文、以及多到數不清 的抄本的差異,由於差異實在太多,所以他主張我們沒有任何 可靠的基礎去相信我們今天的聖經是和原始抄本相近的版本。 任何人讀到這樣的論點,若本身對所討論的議題沒有足夠 的常識,可能就會相信這些扭曲的言論,因而產生懷疑。類似 像葉爾曼這樣的作者可能知道大多數教會會友對聖經抄本和異 文的知識貧乏,所知有限,因此利用這個弱點,趁虛而入。我 們必須扭轉局勢,因此本書才會產生。 從很多方面來看,懷疑神話語的權威和可靠性是從古至今
S 前 言 人類都會做的事,聖經創世記就有這樣的故事。在伊甸園中, 蛇用軟膩的聲音和女人說話,牠沒有挑戰神是否真的說話, 而是讓夏娃懷疑神是否真的說了她心裡以為神對她所說的話。 蛇對女人說:「上帝真的說過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 嗎?」(創世記三 1)。這是一個狡猾的問題,字斟句酌地引誘 夏娃,使她心生懷疑。神在禁止亞當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之 前,的確對亞當說:「你可以隨意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 (創世記二 16)蛇讓神看似專門喜歡讓人掃興,好像祂是叫亞 當和夏娃什麼都不能吃一樣!我們看見狡猾的蛇在這裡巧妙地 曲解了聖經。 夏娃的回答差不多接近神的本意,但遺漏了一些重要細 節。她或許是在下意識裡附議蛇的說法,希望蛇可以說服她 說神的話不可靠。蛇發現她心裡暗自樂意相信,乾脆一不做二 不休,直接挑戰神,公然地完全顛倒神的話:「你們一定不會 死!」(創世記三 4) 在伊甸園中發生的事情不斷在歷史中重現,但在當今我們 這個世代卻變得更普遍,特別是出現在那些企圖讓教會沒有立 足之地的人所寫的作品中。他們質疑聖經的可靠性和權威,指 出聖經有各種不同的抄本,對於文本的錯誤和異文提出混淆視 聽的論點,對於這些抄本的正確性或可靠性給予悲觀無望的評 論。 面對這些負面的言論,我們看見各種不同的基督徒。有些 老基督徒對聖經在他們生命中的權威地位從不懷疑,信心堅定
21
22 長存的道
S
不移,在讀到質疑聖經可靠性的資料時,他們要不就是完全不 加以理會,要不就是依然相信聖經的權威,雖然他們對文本流 傳或異文所知不多。他們對這些事情的無知不會讓他們的信心 受到任何嚴重的影響,但在這方面接受適當的教育將幫助他們 更有效地對抗質疑聖經可靠性的主張。 另外有一群基督徒沒有堅定相信聖經的可靠性,在看到任 何強烈挑戰聖經權威的論點時,他們的信心就開始動搖。這樣 的結果可能會讓他們不能嚴肅正視聖經,可能導致一個聖經根 基薄弱、掛名的、文化的、儀式性或現實的基督教,造成教義 和道德的敗壞。如果有人能教導這些基督徒聖經抄本的極端高 度可靠性和神話語的絕對權威,他們就更能活出真實的耶穌門 徒的生活。 還有第三種基督徒,他們對聖經的權威有相當堅定的看 法,但一旦他們的觀點遭遇挑戰,信心就開始慢慢走下坡,逐 漸懷疑聖經是生活的權威基礎。他們很快地變成捨棄建立在磐 石上的房子的基督徒,加入那些房子蓋在沙土上,生活舒適 (或看似舒適)的人的行列(參馬太福音七 24-27)。 本書的目的是要裝備基督徒,讓他們具有充足的知識,當 試探者試圖混淆他們對神話語的看法時,他們才不至於完全無 知。本書的目的是: • 教育基督徒具備充分的知識,去對抗闡揚聖經不可靠的 論點。
S 前 言 • 幫助基督徒了解和讚賞讓神的話語在歷史洪流中被保存 下來的複雜過程。 • 說服基督徒相信聖經確實是神的話語,完全可靠,在我 們生命中具有權威性。 因此本書會討論神在聖經的書寫、再製和了解中的角色。 然後我們必須來看聖經的古抄本,和通常用來作為聖經翻譯之 原文聖經經文—這個過程產生了我們普遍使用的英文版聖 經,可用來作為個人靈修和研經、教會敬拜、講道和教導的使 用。本書也會要我們嚴肅檢驗現存原文聖經版本中的異文,知 道有哪些異文,以及為何儘管有這些異文存在,我們仍可以完 全相信今天我們所使用的聖經版本。 每一間地方教會中應該至少要有幾個人(包括牧師或牧師 團)能充分教導本書所提出的資料,這一點十分重要。他們應 該使用這些知識來教育和訓練教會中的信徒,幫助基督徒有信 心去應付針對聖經和基督教信仰的攻擊。今日基督徒人數越來 越多,他們一定要具備這樣的知識,如此伊甸園的悲劇才不會 再度重演(亞當和夏娃相信蛇所說關於神話語的謊言),我們 也才能夠效法我們的救贖主耶穌基督在曠野中所做的(祂以神 的話來抵擋撒但的謊言,對神的話有深刻的認識和了解,以及 堅定不疑的信心。參馬太福音四 1-11)。 現代人是生活在「神變小了」的曠野中。神學家派克(J. I. Packer)觀察到我們的世代是「將神變小的世代」,人們沉溺
23
24 長存的道
S
於「把人類想得異常的偉大,把神想得極端的渺小」。5 在這個 現代的曠野中,古蛇的聲音持續被聽見,誘惑越來越大。因此 基督徒必須接受良好的裝備,抵擋那誘惑—引誘我們棄絕這 成為我們生命之權威和可靠根基的聖經之誘惑。 在撰寫本書的時候,我心中存著以上的想法,盼望神能使 用本書來祝福祂的兒女,使他們信靠祂的話語,在生命的每一 時每一刻順服神的話,使神得榮耀,讓神悅納我們。 感謝軍裝出版社(Armour Publishing)一直以來支持和 協助我的書籍的出版。也要感謝新加坡聖經公會的支持,與 軍裝出版社共同出版這本書。感謝 Dr Tan Kim Huat 和 Rev Dr Gordon Wong 詳閱本書初稿,給我許多好的建議。感謝 Dr Bobby Sng 撥冗為本書寫序,以及所有願意推薦本書的朋友。 對於這些朋友,筆者內心充滿感激。 本書剛好在第一本《英王欽定本聖經》發行四百週年時出 版,感謝神,有好的譯者翻譯了這本偉大的英文聖經,以及之 後陸續有人翻譯了其他好的英文聖經。特別要為像威廉•丁道 爾(William Tyndale)這樣的人感謝神,他重大的貢獻在我們 今天所讀的英文聖經中仍可見到蛛絲馬跡。 將榮耀歸給神! 羅伯特•所羅門 2011 年復活節
S 前 言 附註 1
參 Cullen Shippe and Chuck Stetson, eds., The Bible and Its Influence (New York and Fairfax: BLP Publishing, 2005)。
2
參 David Daniell, The Bible in English: Its History and Influence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這是一本由莎士比亞 學者所寫的鉅著。
3
這是 2010 年所作的問卷調查。其他脈絡下的數字可能不同,但多數
4
情況是不超過百分之五十。 參 “21st Century Evangelicals: A Snapshot of the Beliefs and Habits of Evangelical Christians in the Uk,” produced by the Evangelical Alliance and Christian Research, 2011, available at http://www.eauk.org/snapshot/ read.cfm. 四十五至五十四歲的受訪者中有百分之五十的人每天閱讀 聖經,年紀更大的受訪者百分比更高,年輕人的百分比則較少。
5
J. I. Packer, Rediscovering Holiness: Know the Fullness of Life with God (Ventura: Regal Books, 2009), p. 64.(中文譯本:巴刻。《重尋聖潔》。 石彩燕譯。香港:天道。2012。)
25
S 第 1 章 概 論
1
概 論 十
六世紀,歐洲教會開啟了歷史的 新頁。當時,在威登堡大學擔任
聖經教授的馬丁路德(1483-1546), 同時也是奧古斯丁修會的修士。他目睹 羅馬天主教會裡正在發生的事,內心 開始感到困惑。同時路德心裡也極其困 擾,他發現儘管自己努力地恪遵清規戒 律,過著苦行的生活,但仍然沒有內裡
馬丁路德
的平安。 路德又深感內心沒有平安是因為內在的失喪和罪性, 而恪守清規戒律並未帶給他安慰。當他閱讀希波的奧古斯 丁(Augustine of Hippo)和克勒窩的聖伯納德(St. Bernard of Clairvaux)的作品時,才稍微可以得到安慰,但這股絕望之感
27
28 長存的道
S
依然持續著。他甚至不厭其煩地去找他的老師告解,但也不能 使路德感到罪孽深重的靈魂得到釋放。最後,身為聖經教授的 路德決定轉向聖經,他希望從讀聖經當中得到幫助。在閱讀聖 經中,路德的靈魂得到了釋放。 1512 年底,二十九歲的路德在修道院的房間裡,打開聖 經讀保羅的羅馬書。他特別被羅馬書一章 17 節所吸引,用他 自己的話來說,那節經文成為「天堂的門」:「這福音顯明了 上帝的義,這義始於信,終於信,正如聖經上說:『義人必靠 信心而活。』」喜樂充滿路德的心,他的靈魂得到赦免和解 脫。他終於找到了平安,這是藉著閱讀聖經,就是他在大學裡 負責教導的聖經。 因著這次的福音經歷,路德開始對教會的一些做法產生疑 惑,例如販售贖罪券。當時天主教流行的教導是罪帶有永恆和 暫時的後果。解決永恆性後果的方法是找神父告解,接受神父 的赦罪;而接受神父指示所做的贖罪行為(一些善行),可以 解決罪的暫時性後果。如果一個人在死之前沒有完全處理掉暫 時性的後果,他就要到煉獄裡清償。這筆債務可以藉由還活著 的朋友或親屬購買贖罪券來解決。 路德對這樣的做法深感不安,他覺得這完全不合乎聖經 的教導,背離耶穌基督福音的本質。1517 年 10 月 31 日,他 寫下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針對贖罪券的做法提出異議。 他把它釘在威登堡教堂的大門上(類似大學公布欄),結果 引起教會當權者強烈的反彈。路德變成一名通緝犯,他的朋
S 第 1 章 概 論 友不得已必須把他藏在城堡裡,讓他隱姓埋名。從 1521 到 1522 年,前後有十個月的時間,路德獨自一人住在瓦特堡城 堡(Wartburg Castle)。在那段期間,這個用功的人利用機會寫 作,更重要的是,他將新約聖經翻譯成德文。
馬丁路德的德文聖經 路德的德文聖經是教會的一大突破。長久以來,教會規定 只有神職人員可以閱讀聖經,平信徒擁有或閱讀聖經是一件危 險的事。因此平信徒完全不知道聖經真正在教導什麼,只能 倚靠神職人員的講解。而神職人員通常也不精通聖經,因為他 們也只是照著羅馬總部發給教會的官方說詞照本宣科。結果教 會大致上是按照教會官員的教導來行事,而不是照著聖經的教 導。時間一久,很多事情嚴重偏離了聖經的信仰和教導,但知 識淺薄的神職人員和完全無知的平信徒根本無從挑戰教會的做 法。 因此才會產生不符合聖經的做法,如販售贖罪券。更危險 的是,人們因此遠離了聖經所教導的耶穌賜生命的福音。因為 聖經遙不可及,數百萬人的福祉岌岌可危。路德深感人人應該 擁有聖經,每個人都該自己讀聖經。因為大多數德國的平民百 姓讀不懂拉丁文聖經(根據耶柔米〔Jerome〕在第四世紀所翻 譯的古拉丁文《武加大譯本》〔Vulgate〕而來),路德努力將聖 經翻譯成德文,讓人人可以讀得懂聖經。他相信唯獨聖經可以 帶領我們進入終極的真理,唯獨聖經在任何關乎基督徒的信心
29
30 長存的道
S
和操練上有一切的權柄。 路德的想法獲得十五世紀新發明、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現代印刷術(活字印刷)的推波助瀾。1455 年, 古騰堡利用現代印刷術製作了第一本聖 經。這讓宗教改革家路德可以出版更多 的單張和書籍,分發給更多人閱讀,於 是帶動整個歐洲的宗教改革迅速擴展。 現今,此印刷技術也被應用來印刷白話 文聖經,使它在信徒間廣為流傳。這是 宗教改革所帶來最具革命性的結果之 一。 古騰堡
路德成為宗教改革的靈魂人物, 而在歐洲有許多人也開始產生與他類
似的想法,因而形成宗教改革的統一口號: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唯獨基督(solus Christus),唯獨信心(sola fide), 唯獨恩典(sola gratia)。這個新宗教改革思潮的中心是聖經的 權威(改革家相信是初代教會所實踐的聖經基督教的恢復), 聖經的權威甚至大於教會和傳統。因此之故,聖經必須是人人 都可以取得,教會主要的職責是忠實地傳講和教導神的話。 文藝復興引起人對一切經典事物的關注,而路德和其他宗 教改革人士即受惠於此,也就是說,大眾開始對希臘文與希臘 文化產生興趣。長久以來,羅馬帝國所使用的拉丁文統治整個 歐洲,因此中古世紀教會的權威聖經即是拉丁文聖經;幾乎無
S 第 1 章 概 論 人懂得希伯來文或希臘文(包括聖經學者),因為當時的教會 不認為這兩種語言有其重要性。但文藝復興帶起熟悉希臘文的 人潮,連帶著開始有群人對聖經原文發生濃厚興趣。舊約幾乎 全部是希伯來文(只有少數幾段經文以亞蘭文寫成,包括以斯 拉記四章 8 節至六章 18 節,七章 12-26 節;但以理書二章 4 節下到七章 28 節;部分的創世記三十一章 47 節和耶利米書十 章 11 節),新約全部是第一世紀普通(koine)希臘文。 路德教學的方式有別於大學傳統,他以聖經的原始語言、 希臘文和希伯來文教導聖經,而非用拉丁文。正因為他精通這 兩種聖經語言,所以可以將聖經翻譯成德文。路德和他的盟友 能夠指出拉丁文版聖經的錯誤,並找出更忠於聖經的翻譯,以 致更忠於聖經原意地閱讀。
英文聖經 宗教改革也傳入英語區,導致英國教會脫離羅馬天主教 會,雖然造成此結果的原因非常複雜,包括英王亨利八世自 己的家務事。宗教改革思想在更早之前即已在英國生根,最 早可追溯到十四世紀,當時威克理夫(John Wycliffe)的聖餐 觀跳脫傳統(宗教改革前)思想,引起一陣騷動。從 1381 年 到 1384 年,威克理夫帶領一群翻譯者將拉丁文《武加大譯本》 翻譯成英文,這是歷史上第一本英文聖經,讓英國人民可以用 他們自己的語言閱讀聖經。 1506 年(路德寫《九十五條論綱》之前十一年),年約
31
32 長存的道
S
十二歲的丁道爾入讀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Magdalen College),此時他對讀聖經展現出莫大的興趣。他所讀的是威 克理夫翻譯的英文聖經,而且經常唸出來給同儕聽。丁道爾擁 有不屈不撓的個性,和堅定的宗教改革信念。他對聖經情有獨 鍾,喜歡將聖經翻譯成他所鍾愛的英國同胞的語言。但他遭受 到反對和逼迫,於 1524 年去到德國,隔年在科倫(Cologne) 試圖將聖經印製成英文。然而被人發現之後,他設法脫逃,當 時手上只帶著幾本聖經。 1526 年,擅長八種語言的丁道爾 成功地在德國沃爾姆斯(Worms)出版 英文新約聖經,讓這地點成為宗教改革 的重鎮。丁道爾以人文主義者伊拉斯姆 (Erasmus)的希臘文聖經為本,從希臘 原文翻譯聖經。路德也是根據這本希臘 文聖經來翻譯德文新約聖經。這是第一 丁道爾
本直接翻譯自聖經原文的英文聖經,雖 然只有新約,卻是歷史性的一刻。丁道
爾將部分的聖經暗中運送到英國,因為在一些宗教改革(或正 在改革)的地區,大家都渴望用自己的母語閱讀聖經。丁道爾 的新約聖經在全英國很快地就擁有許多讀者。 1530 年,丁道爾將舊約摩西五經翻譯成英文出版(譯自 希伯來文)。勤奮多產的丁道爾持續不斷地出版其他基督教文 獻,於 1531 年出版了他翻譯的聖經約拿書。
S 第 1 章 概 論 1534 年,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英王亨利八世宣布自 己是神職人員和英國教會的最高宗教領袖。同年,丁道爾出版 了英文新約聖經修訂版,是在文本上作了許多改進。因著這許 多活動,丁道爾在英國成為不受歡迎的人物,他逃離到歐洲尋 求庇護,很多人亟欲拘捕他。最終他遭到逮捕,被監禁在布魯 塞爾(Brussels)附近的監獄。 同一時間,在英國有一位科孚岱 爾(Myles Coverdale),他是丁道爾的 密友,在當局眼中是個比較不麻煩的人 物,他拿到了丁道爾尚未出版的譯稿, 並將丁道爾還沒有機會出版的部分舊 約聖經譯成英文。科孚岱爾將這些譯 稿和丁道爾已出版的部分聖經集結起 來,於 1535 年出版了整本英文聖經。
科孚岱爾
他是以路德的德文聖經和部分拉丁文聖經為本,來進行他的 翻譯工作。這本聖經後來被稱為《科孚岱爾聖經》(Coverdale Bible),成為史上第一本完整的英文聖經。不幸的是,一開始 著手這英文聖經翻譯事工、並未此努力不懈的丁道爾卻於隔年 殉道;他先是被吊死,屍首被綁在木頭上焚燒。 丁道爾的另一位朋友羅傑斯(John Rogers)於 1537 年出 版了第二本完整的英文聖經,他大量採用丁道爾的翻譯,加 上《科孚岱爾聖經》和部分自己的翻譯,完成這本聖經。他和 科孚岱爾的不同在於只使用希臘文和希伯來文聖經來翻譯。由
33
34 長存的道
S
於丁道爾的出版品受到當局的大力譴責,羅傑斯使用假名湯姆 斯 • 馬修(Thomas Matthew)來出版他的聖經,因此這本聖 經就被稱為《馬修的聖經》(Matthew’s Bible),這是第一本完 全翻譯自希伯來文和希臘文聖經的英文聖經。 我們的故事要再回到科孚岱爾身上。坎特伯雷大主教(the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多瑪斯•克蘭麥(Thomas Cranmer) 接到英王亨利八世的指示,委任科孚岱爾負責製作一本大本的 講臺聖經,供教會官方使用。這本大本聖經於 1539 年出版, 成為第一本官方認可,可以公開使用的英文聖經。我們稱它為 《大聖經》(the Great Bible)一點也不為過,它的總高度超過 十四英吋(約 42 公分)。這本聖經受到廣大迴響,剛出版的前 三十個月就印刷了七次。在英文聖經的翻譯和流傳上具有重大 影響地位的丁道爾,他的美夢終於成真。 同時期在瑞士日內瓦,教會在宗教改革家約翰 • 加爾 文(John Calvin)的領導下預備製作聖經,這項努力受到科 孚岱爾等英國改革家的幫助。當時堅決反對新教的瑪麗皇后 (Queen Mary)施壓要將英國國教會改變回羅馬天主教,許多 改革家逃亡到日內瓦。1557 年,新約聖經完成;1560 年,整 本新舊約聖經出版,被稱為《日內瓦聖經》(Geneva Bible)。 這本聖經有其獨特性,例如它是第一本章節之內經文有編號的 英文聖經(今天我們知道的聖經章節是從十三世紀開始)。它 同時也類似啟導本聖經,裡面包含很多注釋,供研讀使用。 《日內瓦聖經》受到熱烈歡迎,成為所有以英文為母語的基
S 第 1 章 概 論 督徒的聖經首選(即使在 1611 年《英王欽定本聖經》〔King James Bible〕出現之後),但奇怪的是它在 1644 年突然絕版, 此後《英王欽定本聖經》逐漸受到歡迎,取代它的地位。 瑪麗皇后過世後,英國重新由信奉新教的君王統治(伊 麗莎白一世),新任女王著手製作新的聖經。《大聖經》逐漸 過時,而普遍流行的《日內瓦聖經》不為女王和教會領袖所喜 愛,因它裡面的注釋(反映出改革宗教會政體,而不是主教制 政體)被認為與現行教會結構有所抵觸,因此《大聖經》被重 新修訂,變成《主教聖經》(Bishops’ Bible),但其受歡迎程度 仍比不上《日內瓦聖經》。 天主教教會原本堅持除了拉丁文《武加大譯本》之外,不 該有別的聖經,但後來他們放棄這樣的堅持,開始製作一本英 文聖經。因為新、舊約聖經分別在不同的地方印製,前者是 在 1582 年於蘭斯(Rheims)印製,後者是在 1609 年於杜埃 (Douay 或 Doway)印製,因此將兩本合起來的聖經就被稱為 《蘭斯杜埃聖經》(Doway/Rheims Bible)。羅馬天主教的英文版 聖經和大部分其他的英文聖經不一樣,它整個是以拉丁文《武 加大譯本》為基礎,因此裡面包含了《武加大譯本》的錯誤和 缺點。新教人士通常會用這一點來指出這本英文聖經的缺點。
英王欽定本聖經 1604 年英國國教教會的神職人員去晉見新任英國國王詹 姆士一世,提出要製作一本新的英文聖經來取代受歡迎程度不
35
36 長存的道
S
及《日內瓦聖經》的《主教聖經》。《日內瓦聖經》的注釋被認 為包含有反教會的言論,因此不適合教會使用,雖然它很受歡 迎。面對這個要求,詹姆士一世決心要 製作一本在教會中可以源遠流長的新的 英文聖經,後來在 1611 年就出版了我 們所知道的《英王欽定本聖經》。 《英王欽定本聖經》是五十位聖經 學者的心血結晶,他們使用各種不同的 資料來源從事翻譯工作。除了使用原文 英王詹姆士一世
的聖經抄本之外,他們也參考《丁道爾
新約聖經》、《科孚岱爾聖經》、《馬修的聖經》、《大聖經》、《日 內瓦聖經》、甚至天主教的《蘭斯新約聖經》。短短數十年之 內,《英王欽定本聖經》完全取代了《日內瓦聖經》,成為最受 歡迎的英文聖經,並維持這個龍頭地位幾乎長達三百年。它在 內容上和《日內瓦聖經》有 95%的雷同度,因為它們的翻譯 者幾乎使用同樣的資料來源—丁道爾對此的貢獻卓著。直到 1881 到 1885 年《英文修訂版聖經》(English Revised Version) 出現之前,《英王欽定本聖經》根本沒有敵手,一直是英語世 界的聖經首選。 多年來《英王欽定本聖經》經過幾度修訂,修正了拼音等 等。例如,1611 年版的約翰福音三章 16 節中有許多字的拼音 在後來的版本中做了修正,才成為現在的樣子。(1611 年版: For God so loued the world, that he gaue his only begotten Sonne:
S 第 1 章 概 論 that whosoeuer beleeueth in him, should not perish, but haue euerlasting life. 後來的版本:For God so loved the world, that he gave his only begotten Son, that whosoever believeth in him should not perish, but have everlasting life.) 《英王欽定本聖經》是英語世界中最主要(非唯一)的英 文聖經,這個情況持續很久,直到十九世紀後期有其他的英 文版本開始出現為止。1880 年代有《英文修訂版聖經》(主 要修訂自《英王欽定本》),與之並駕齊驅的是《美國標準本 聖經》(American Standard Version)(也是修訂自《英王欽定 本》,1901 年出版)。後者在 1971 年又經過一次修訂,成為 《新美國標準本聖經》(New American Standard Version Bible), 這本聖經力求原文的精確度,可說是最忠於原文的逐字翻譯 版,但在閱讀時就顯得不夠流暢。為了改正這個缺點,1973 年出版了《新國際版聖經》(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它的 翻譯媲美《新美國標準本聖經》,但行文流暢,是非常受歡迎 的版本。這個版本後來也經過一些修正。《英王欽定本聖經》 後來也有其他的修訂版,例如《標準修訂版聖經》(Revised Standard Version)、《新標準修訂版聖經》(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和《新英王欽定本聖經》(New King James Bible)。 2 0 0 2 年 出 版 的 《 英 文 標 準 譯 本 》( E n g l i s h S t a n d a rd Version)試圖汲取和結合《新美國標準本聖經》和《新國際版 聖經》的優點,現在這個版本越來越多人使用,因它的翻譯精
37
38 長存的道
S
確(像《新美國標準本聖經》),行文流暢(像《新國際版聖 經》)。 二十世紀還有很多其他的英文版聖經出版,到了二十一世 紀也有其他新的版本。前面所提出的是主要的英文聖經版本和 出版時間的概略歷史。 綜觀整個歷史,《英王欽定本聖經》佔有獨特重要的地 位,它是所有主要的英文聖經中流傳最久的版本,今天教會圈 中仍有一些人在使用這個版本。事實上今天還有基督徒認為英 文讀者應該只能使用《英王欽定本聖經》,不僅是因為習慣使 然或《英王欽定本聖經》的用字優美,而是因為《英王欽定本 聖經》是唯一正確翻譯新舊約原文的聖經,且翻譯者用以翻譯 的源文本(source texts)(希臘文和希伯來文)最接近原始經 文(autographs。聖經作者親筆手稿)。事實上有些人主張《英 王欽定本聖經》是神親自默示的作品(幾乎是,如果不完全 是,至少與聖經原稿所得到的神聖默示類似)。 有些人反對這種說法,指出還有其他文本更接近聖經原 稿。這些主張需要加以察驗,我們在本書中會進行這項工作。 除了基督教圈內的這些「內部」爭議外,還有來自基督教圈外 的挑戰需要一一去回答。
挑戰聖經權威和可靠性 2003 年有一本風靡全球的暢銷書,作者是丹布朗(Dan Brown),他的《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在暢銷書
S 第 1 章 概 論 排行榜勇奪第一名,包括〈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和亞馬遜書城(Amazon.com)。這本書最危險的地方在於虛構 的故事被包裝成歷史事實,不熟悉歷史事實的讀者特別容易聽 信類似丹布朗這樣的作者想要宣揚的神話故事。 丹布朗的書中有許多偽造的說詞,其中包括質疑聖經的可 靠性。丹布朗把新約聖經描繪成是有權有勢的主教們所做的政 治決定的結果,他們想要推廣屬於自己的基督教。根據他的說 法,新約正典是在第四世紀、西元 325 年的尼西亞會議中正式 確立,哪些書卷要被納入、或不被納入新約聖經,都是各個爭 奪教會權力的教會領袖團體之間明爭暗鬥的結果。他說屬於正 統派的主教們在尼西亞會議那一天打了場勝戰,正式讓耶穌成 為神。接著他們又決定新約的內容,以堅固他們的神學立場。 在此過程中,其他的福音書和基督教文獻被邊緣化,被歸類為 異端。 丹布朗寫的是小說,歷史事實都搞混了(除非他故意曲 解歷史事實);就學術而言,巴特•葉爾曼的說法就較具威 信。葉爾曼擁有廣大的讀者群,雖然不像丹布朗那麼普及, 但他的讀者人數也相當可觀。葉爾曼是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宗教研究學教授,他 的著作包括《失傳的基督教派》(Lost Christianities: The Battles for Scripture and the Faiths We Never Knew,中文暫譯)、《正統 訛文》(The Orthodox Corruption of Scripture,中文暫譯)、《失 落的聖經》(Lost Scriptures: Books That Did Not Make It Into the
39
40 長存的道
S
New Testament,中文暫譯)和《製造耶穌:史上 No. 1 暢銷書 的傳抄、更動與錯用》(Misquoting Jesus: The Story Behind Who Changed the Bible and Why,大家出版)。從他作品的書名不難 看見他的論調為何。他想要藉著質疑聖經的內容來挑戰聖經的 可靠性。根據他的說法,新約聖經的書卷不是神和我們溝通的 結果,而是初代教會腥風血雨的政治鬥爭的產品,最後得勝的 是原型正統教派,他們將所有其他的觀點邊緣化,銷毀其他不 同於原型正統教派觀點的福音書和基督教文獻。 葉爾曼說早期的基督教事實上是多元化的,猶太基督 徒、外邦基督徒、以便尼派(Ebionites)、反猶太教的馬吉安 派(Marcionites)、和諾斯底教派(Gnostics)彼此爭競。在這 場競爭和政治敵對中,原型正統教派最後在第四世紀打贏了這 場戰爭,於是產生了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新約聖經,其他的文獻 都被查禁或銷毀,大部分被遺忘,直到近年來因為考古學的 發現,將他們部分找出來,例如在埃及找到的拿戈瑪第經集 (Nag Hammadi)的諾斯底福音書(Gnostic Gospels)。 葉爾曼和丹布朗所做的是試圖要摧毀那些相信新約聖經是 神可靠話語的人的根基。如果新約正典是不可靠的,那麼從新 約中所歸納出來的所有基督教教義,包括三位一體、耶穌的神 性、救恩和基督徒的盼望,我們要怎麼去面對呢? 當然有很多基督徒並不相信葉爾曼和丹布朗所說的那種不 正確的、曲解的歷史和幼稚的主張。他們並不懷疑新約書卷的 權威性,相信新約是神的話語。對於這樣的人,葉爾曼運用他
S 第 1 章 概 論 的學術研究來做進一步的扭曲,他說即使你非常確定新約正典 是神權威的話語,但你能確定你現在所讀的聖經是原始正典的 正確版本嗎? 在《製造耶穌:史上 No. 1 暢銷書的傳抄、更動與錯用》 一書中,葉爾曼放肆地說:
我不斷重申一個基本的問題:你說聖經是神無誤的話語, 但如果事實上,我們所有的聖經並不是神所默示的無誤的話 語,而只是文士們所抄寫,有時抄對,但有時(很多時候!) 抄錯的話語,這樣有何幫助呢?你說聖經原始經文是神的默 示,有何好處呢?我們並未擁有聖經原始經文!我們有的只是 錯誤百出的抄本,且大部分抄本和原始經文天差地遠,明顯和 原始經文有多到數不清的差異。1
葉爾曼主張我們沒有新約聖經原始經文,只有原始經文的 抄本,在文士和抄經者抄寫的過程中犯下多到數不清的抄寫錯 誤和扭曲。抄寫聖經的人因為疲倦或粗心而抄錯,有些人則是 故意「訂正」和改變經文,以符合自己的神學觀點。葉爾曼說 其結果就是現在看得到的、數千本新約聖經抄本之間存在著很 大的差異。哪一本最接近原始經文呢?還是它們都錯誤百出, 因此我們的新約版本,無論是希臘文或其他語言,都不可靠 呢? 此論點聽起來似乎十分有理,葉爾曼甚至引用十八世紀牛
41
42 長存的道
S
津學者約翰•米爾斯(John Mills)的話。米爾斯於 1707 年出 版了一本希臘文新約聖經,裡面有附帶說明(註腳有非常詳細 的附註解釋),指出在各種不同的新約抄本、初代教父引用的 新約經文和新約版本之間有三萬個異文。2 三萬個異文聽起來 好像數目很大,大到足以動搖任何人對我們今天的聖經版本之 可靠性的信心。那麼我們如何能相信我們在新約中所讀到的內 容呢?葉爾曼就是企圖在他的讀者心中製造出這樣的疑問。 葉爾曼接著將矛頭指向《英王欽定本聖經》。如前所述, 很多在宗教改革期間和之後所出版的聖經譯本,都是以伊拉斯 姆所編纂的第一本新約希臘文聖經為本。當時大家對聖經原文 產生興趣,再加上渴慕真實地回歸到聖 經原稿,而不是倚靠有問題的拉丁文 《武加大譯本》(中世紀教會的官方聖 經),因此伊拉斯姆編纂了新約希臘文 聖經。因受到出版的壓力,伊拉斯姆只 能匆促出版。如果他知道這本希臘文聖 經,將會對其他語言的聖經翻譯產生這 麼大的影響,他一定會更加謹慎。由於 伊拉斯姆
伊拉斯姆在編輯這本聖經時,是根據他
可以取得的希臘文抄本,他沒有太多選擇,因此他的希臘文聖 經有一些錯誤和不正確的地方。葉爾曼尖銳地批評這一點:
伊拉斯姆的福音書主要是根據一份十二世紀的抄本,使徒
S 第 1 章 概 論 行傳和書信則是根據另一份十二世紀的抄本—雖然他可以參 考好幾份其他的抄本,根據它們來加以修正。啟示錄則是以從 德國友人、人文學者羅伊希林(Johannes Reuchlin)借來的一 份抄本為主要依據,可惜這份抄本有些地方難以辨認字跡,最 後一頁遺失,裡面是啟示錄的最後六節經文。因為時間緊迫, 伊拉斯姆在這些地方只能使用拉丁文《武加大譯本》,再把他 們翻譯回希臘文,因此我們今天有一些經文並非根據可靠的希 臘文抄本。結果就形成了今天的新約希臘文聖經,而將近一個 世紀以後的《英王欽定本聖經》就是根據這本聖經來翻譯。3
葉爾曼並未考慮到一個事實,就是伊拉斯姆的這本聖經在 經過幾次修正後,有越來越大的改進。相反的,葉爾曼主張, 宗教改革後數百年來的基督徒所讀的聖經相較於那些比較正確 的抄本,當中是有很多的錯誤和扭曲。葉爾曼藐視那些相信新 約聖經的權威和可靠性的人士,他特別攻擊公認經文(Textus Receptus)的可靠性—《新約希臘文聖經》,伊拉斯姆的《希 臘文聖經》所本的經文—因為長久以來,公認經文是許多聖 經譯本的基礎。即使是現在,有許多人主張公認經文是最可靠 的《希臘文新約聖經》。 任何人如果對正典、聖經抄本(有各種異文)、用來翻譯 成其他語言的標準希伯來文和希臘文文本,以及聖經翻譯原 則,沒有一些基本常識,就易受葉爾曼的說法所誤導。他的學 術背景更加強他的說服力。但葉爾曼別具私心。他在福音派
43
44 長存的道
S
教會長大,到慕迪聖經學院(Moody Bible Institute)和惠頓學 院(Wheaton College)接受教育,學習希臘文,明顯都是福音 派機構—也可以說他是最標準的福音派背景。葉爾曼後來到 普林斯頓神學院(Princeton Theological Seminary)攻讀道學碩 士和博士,他開始質疑新約文本的正確性和可靠性,他早期 的福音派信心受到動搖。有一位〈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作者形容葉爾曼是一個「基要派學者,努力透視基督教 的起源,以致完全失去 信心」。4 葉爾曼似乎是企圖 想要使用他的學術技巧 說服更多的基督徒加入 他的行列,從信心走向 不可知論(雖然它們是 有選擇性地被使用來提 倡他的扭曲觀點)。葉 爾曼並非唯一的一位, 很多與他類似的人也著 書立論,志在質疑基督 徒對聖經可靠性的信 心。稀奇的是,葉爾曼 古騰堡聖經是第一本使用活字印刷的書 籍。本頁取自舊約以賽亞書。
的書在亞馬遜書城位居 銷售排行榜第一名。這
S 第 1 章 概 論 種經文鑑別學的書籍通常被認為無趣,枯燥乏味,但葉爾曼創 造了出版界的奇蹟。這表示很多人對於反對基督教真理十分有 興趣,而企圖擊倒聖經的權威和可靠性豈不是最好的方法嗎? 當基督徒對諸如葉爾曼之流的人士所提出的問題一無所 知,他們的信心就容易受到攻擊。因此基督徒一定要在這些問 題上被教導,至少擁有一些基本的知識。本書的宗旨即是要逐 一檢討這些和聖經可靠性相關的重要問題。
《英王欽定本聖經》到目前為止仍是世界上印刷最多,最受到喜愛的 書籍之一。
45
46 長存的道
S
附註 1
Bart D. Ehrman, Misquoting Jesus: The Story Behind Who Changed the Bible and Why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05), p. 7.(中文譯本: 巴特•葉爾曼。《製造耶穌:史上 NO. 1 暢銷書的傳抄、更動與錯 用》。黃恩鄰譯。臺北:大家,2010。)
2
Ehrman, Misquoting Jesus, p. 86.
3
Ehrman, Misquoting Jesus, p. 78-79. Neely Tucker, “The Book of Bart: Is the Bestseller ‘Misquoting Jesus,’
4
Agnostic Author Bart Ehrman Picks Apart the Gospels That Made a Disbeliever Out of Him,” Washington Post, March 5, 2006. Accessed at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6/03/04/ AR2006030401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