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年 三月號
福島核災三週年
3_1-5.indd 1
11/3/14 2:38 pm
目錄 社會 生活 02 福島核災三週年 何處是吾家?╱買電殺人:中電、政府與大核
06 略評驅蝗行動── 「自由行問題」究竟重心何在? 08 反加煙稅 ── 三個煙民或非煙民的故事 10 烏克蘭革命──一場正邪大戰? 12 國際新聞 14 A BRAVE NEW WORLD
校園 15 有關沈祖堯 神出鬼沒的、浪漫的、和中文大學的沈祖堯 ╱I·CARE, don’t just care╱深圳分校—人 文精神,隔咗條河就無曬?╱ 焦點以外,那些 受壓的人
18 宿費加完又加第二回─ 宿費革命 風雨欲來 21 新亞學生會總辭── 究竟搞緊乜?又關我乜事? 22 中大代表會,代表誰?
文 藝
44 讓薯仔在香港扎根── 訪「香港好薯」計畫 46 自殺
37 新長征路上的搖滾── 簡介英國Punk Rock 40 讀《雙照樓詩詞藁》有感── 漢奸以外,還剩甚麼?
性/別 32 Facebook 56個新增性別選項簡介── 你今日揀左未? 34 同志友善,由工作間做起
27 八大院校聯合書庫遙遙無期
編 者 的 話 3_1-5.indd 2
30 心湖淬筆╱ 樂地漫步╱ 如是我聞╱左翼風情畫
左翼
情色
24 校園散打 伍宜孫抽查房間 宿生受罪╱和聲宿規 之 Thanks for sharing ╱一分鐘看中大職工情況 ╱ 物理系PhD入學試風波╱中大學生會選舉 幹事會遭貼大字報反對
專欄
28 為何你對新聞自由的想像 都是錯誤的 36 慢慢你不再疲倦── 記「搞定男人」「搞定女人」── 哥哥仔教性歡愉工作坊
又一個寒冷而漫長的冬天,但大學道兩旁的鮮花依舊開得 燦爛,如同一年前的三月那般充滿生命力。 被逼成長,被逼退下來的,還有我們這群人。整整一年, 我們經歷過高低起伏,克服過教人焦慮的壓力,也獲得過 教人欣慰的成功感。整整一年,我們不停被新觀點挑戰與 刺激,也不斷在這種衝擊下改變、強化自己的思想。對於 在碼頭罷工中開展報社工作的我們而言,那段經歷大概對 我們每個人都有深刻的影響。我不打算以一言半語,取代 每個在報社付出過寶貴青春的莊員的思考。但至少,我肯 定每個人對比起一年前,已經變得更加成熟。每個人對自 己的信念,也都變得更加堅定。 人們似乎經常說,革命的年代已經遠去了,能顧好自己, 平平穩穩地過活就已算相當不錯。但我想,革命的年代之 所以遠去,只是因為我們把革命的理想拋棄了而已。革命
的年代之所以遠去,只是因為我們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 誤,也不願意忍受追求理想的艱巨代價罷了。雖然過去一 年,我們沒有真正建立起自己全套價值觀的時間與機會, 革命二字也未必人人會說,但追求經濟、社會、性別上的 解放,肯定是我們這群人最基本的共識。 除了留下自己的思考與經驗、往外頭追求理想、盡力散佈 理想的種子,我們大概已沒多少能貢獻了。不過,就像花 開花落一樣,我們總是要把希望寄託於來者身上。 前途總是未知的,但前途又總是被人所創造的。但願過去 一年與受壓迫者的所有經歷,不會是大家的全部,而只是 日後大家與受壓迫者共同戰鬥的序幕。希望下屆編委未來 的一年,也能夠為理想而堅持! 祝健鬥!
11/3/14 2:38 pm
前 言
春霧瀰漫,天色陰沉。福島,伴隨著一堆仍待處理的核災問題,亦迎來了第三 個春天。今天的福島,除了核電廠範圍內的土地,其餘地方都彷彿重生了。 然而,遠在香港的我們,難以想像的當地人民的生活狀況。活在核災下,他 們是怎樣過日子呢﹖第一篇文章〈何處是吾家〉描述福島人民在核災過後的 生活,指出他們要面對的絕不止是核輻射。當然,在為他們惋惜之餘,我們 更應注意核電的危險性其實就在身邊。第二篇文章〈買電殺人﹕中電、政府 與大核〉主要梳理大亞灣核電廠的危害,並嘗試勾勒中電和政府在核電上 千絲萬縷的關係,證明中電一直以大亞灣核電廠賺錢,無視民眾的安危。 福島核災三周年,逝去的靈魂仍在注視我們。
何 處 是 吾 家 ﹖
文 ﹕ 言
現在說起福島,首先浮現在我們腦海的是災難過後的畫 面,繼而就是「不能到當地旅遊」和「不能吃當地的食 物」的印象。當年很多人為之震撼,然而,三年過去 了,福島表面上仍在運作,所以人們生活彷彿未曾有 變,大家因而慢慢淡忘此事。可是,核輻射總是看不見 的,福島的居民其實承受著核輻射的種種遺害,譬如, 現在福島縣的孩子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是全國平均的數十 倍之多,數字仍繼續上升。除了輻射帶來的後遺症外, 他們更要承受旁人的冷眼,政府的漠視。這都是我們難 以想像的。
福島「無限」死士 首當其衝的是核電廠的工人。傳媒多以「福島五十死 士」形容留守在核電廠處理核危機的工人,可事實上從 核災開始的六個月間,至少已有一萬八千名員工在核電 廠內作業,包括從日本各地及海外勞工群體中聘用的臨 時工。除了核電廠內的問題要處理外,諸如區內的除污 和清理輻射等事都需要大量勞工。這些勞工接受了多少 輻射,日後健康情況如何,更無人知曉,無人關注。 事實上,核電廠員工在平日也必須承受大量核輻射,無 論是清洗、維修或更換燃料棒等經常性工序,都需要員 工進入高輻射環境中操作。工人所謂可接受輻射量,轉 眼即超標,根本無法依標準實施。而且,穿上保護衣物 後工人根本無法靈活運作,要托善完成工序,實際上並 不容易。試過有核電廠某一機組因為螺絲鬆脫,需要重 新銓上。然而,每個工人走進去扭數秒螺絲,量度輻射 指標的警鐘已經響起。最後居然需要動用百多名工人輪 流進廠,才能把螺絲銓上。 另一邊廂,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為了替爆發核災的福島第 一核電廠善後,決定從今年起將55歲以上的資深員工, 調到福島處理賠償、除污和廢爐等業務。調職前提固然 是要取得員工本人同意,但為甚麼工作這麼危險,仍會 有人去呢﹖原來是因為東電會加薪。現時,更有報導指 日本黑幫雇用流浪漢清理核泄漏。可見,在福島核電廠 工作的員工,全都是飽受經濟壓力或社會上的邊緣人 士。像東電董事這些高層,當然不在調動之列。
憂心重重的父母 核災剛發生時,很多家長均非常擔心子的健康。政府則 處處游說他們繼續生活在這片受輻射嚴重污染的大地。 當地政府不斷宣傳安全信息,如小孩在戶外運動不會有 事﹔媒體也開始不報導有關福島的新聞。 面對不能信任的政府,冷淡的媒體,福島父母「有冤無 路訴」。一方面,情況許可的話,有的家長甚至早已帶 子女離開。沒法離開的,也借來輻射量度器,自行到校 園測量,他們用盡一切辦法防止小孩接觸輻射,譬如盡
量購買從日本西部來的食物、不許小孩觸碰屋外的花草 樹木等﹔一方面,他們自知這只算「小修小補」,因為 輻射早已在空氣中漫佈,根本無處可逃。他們想和朋友 訴說以解心中鬱結,卻又因大家避而不談而只能將一切 收在心裡。他們唯一可以做的,便是等待後遺症在身上 發作。 更甚者,父母為不想子女擔心,唯有獨力支撐,心理壓 力非常巨大。而小孩連到公園遊玩也遭到禁止,過不到 正常的童年生活。 漸漸地,戴口罩的人變少了,居民彷彿都習慣了在輻射 下生活,福島表面看起來很詳和,甚至大家都覺得談這 件事本身就會破壞這虛假的和諧。福島縣的母親大山女 士,在核災過後,一直積極聯同其他父母親反核,但她 的朋友卻勸她不要再談論輻射問題﹕「大家既然留在此 地生活,培育子女的話,便需要看開一點,以免被孤立 哦……」 然而,包括大山女士,很多父母選擇堅持下去。譬如會 津輻射資訊中心(會津是福島縣西面的一個都市)就是 由當地父母成立的組織,他們會自己買儀器量度核輻射 量﹔舉辦活動如一些中、小學的講座,以提高大眾對核 能的認識﹔輔導有情緒困擾的人,更會舉辦示威遊行和 游說政府官員反對使用核能。
無處可逃的居民 面對核輻射的壓力,很多人想走也走不了。無它,只因 沒有錢。福島縣的一位OL,在核災後曾逃難離開福島, 卻在避難地方找不到工作。自己既沒有足夠的儲蓄,又 要面對租金、生活品等經濟壓力,她只好無奈地回到福 島謀生。 但即使有能力離開福島的人,也是受極大的經濟和心理 壓力。酒井信裕先生原是鐵路的車長,其妻子則在超市 工作。核災過後,他們選擇離開群山市,到會津若松暫 住。為了和親友道別而不傷他們的心,酒井夫婦說了一 個謊,說丈夫因為調職,得遷到那邊居住。後來,他們 發現很多人跟他們一樣,因在縣內自發的遷離,連一點 補償都沒有,還要負擔原來的樓宇按揭供款和現時居所 的租金,導致經濟壓力十分沉重。 酒井夫婦對親友說謊時的掙扎和痛苦,覺得自己離棄了 他們的慚愧和內疚,都令他們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這 種情況在福島縣內比比皆是,加上寧願選擇相信政府的 人和堅持反核者的矛盾,使得日常的鄰里關係撕裂。 「一些人可能會擔心福島。讓我向你保証:情況已受到 控制。它從來沒有、亦將永遠不會對東京造成任何損 害。」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去年的國際奧委會會議上如 是說。
3 3_1-5.indd 3
11/3/14 2:38 pm
買 電殺 人 ﹕
前文提到福島核災迄今仍未得到解決,這固然 令 人 黯 然 , 但 這 份 傷 感 隨 時 間 過去亦逐漸消 散。三年前,三一一事件發生後,不少人曾擔 心近在咫尺的大亞灣核電廠(下稱大核)會否 像福島一樣。大核會出事﹖當然不會﹗事關政 府向我們拍心口保證,大核既不在地震帶,更 有重重安全保障。況且,教科書不是說過核能 既潔淨,又能提供大量電力嗎﹖更甚者,核電 不 像 核 武 , 它 所 散 發 的 輻 射 量 是可控制的。 嗯,說的也是,只要政府妥善處理,大核應該 不會出甚麼亂子吧﹗ 讓我告訴你們一個事實﹕以上全屬都是誤人之 言。大核非但不是潔淨能源,而且它的危險性 可與核武匹敵。更甚者,核能是一盤生意—— 一 盤 電 力 公 司 與 政 府 置 市 民 生 死於度外的生 意。
道破科技迷思 要證明以上只是謊言,不得不先從核電科技說 起。一般來說,電力公司將提煉好的鈾原子( 多為鈾-235,因它較其他原子擁有更大的原子 核)運到核電站的反應堆,再透過核裂變產生 熱 能 , 將 水 轉 化 為 蒸 汽 , 推 動 渦輪,製造電 力。冷卻蒸汽後便再循環,譬如大核就是從海 洋抽取冷卻水供冷凝器使用。談及核電好處, 不外乎以下三項﹕ 1)核電的原料鈾礦蘊藏量大,方便開採,成本 便宜,故可取代石油、天然氣等有限資源﹔ 2)核能是潔淨能源,只需少量鈾原子便可生產 大量電力。既能「減碳」,而生產電力後的核 廢 料 只 要 能 被 妥 善 處 理 的 話 , 亦不會造成污 染﹔ 3)核電生產過程中所散發的核輻射是可控制 的,所以即使核電會產生輻射,也不會對人體 造成影響。 故此,自上世紀90年代,隨著全球暖化及温室 氣體的排放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核電作為一 種可替代的潔淨能源,發電成本相對其他能源 便宜,故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青睞,很多國家 均增加核電的使用。至於香港,1986年中電宣 佈落實大亞灣核電廠的計劃,自1994年起從大
中電、政府與大核
文﹕氚
亞灣引入核電。至今,大亞灣核電站大約年生 產140億度電,其中七成供應香港,佔全港兩成 電力。 聽起來很不錯吧﹗可是,雖說地底所含藏的鈾 礦量有3,500萬噸,可供我們使用300年,實際 上因為開採過程甚為繁複,真正合符經濟效益 的礦藏只有550萬噸,僅足夠85年使用。而且, 從核廢料中只能再提煉少量的濃縮鈾。核能足 夠人類使用多年﹖這無疑是天大的謊言。 再者,核能發電其實只是「煲水」,如化石燃 料發電。在推動渦輪前,很多能量早已轉換成 熱能而被浪費掉,十分低效。說到便宜,核電 可是反例中的表表者。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的 主席就曾說過﹕「一座新的核反應堆是以100億 美元計,而且成本一直在飆升。」這還只是鈾 燃料鏈的其中一環,另外還有開採、選礦等。 所以,連華爾街也不願投資在核能上,核電廠 的財政唯有靠納稅人資助。 更何況,或許核能發電本身並不會排放溫室氣 體,核電其實需要大量化石能源,去採鈾礦、 選鈾、做鈾濃縮等工序,開採鈾礦會破壞自然 環境,礦渣和廢水含有重金屬(如:鉛)等化 學污染物,更帶有放射性污染物,有機會污染 水源和土壤。此外,核燃料加工和再處理的過 程中,需大量使用高毒性的化學物如氟化氫、 濃硝酸等,會產生大量化學廢物。 撇開「減碳」之說,核廢料和輻射問題同樣嚴 重,而且以現今科技根本無法解決。核廢料含 大量輻射,核電廠無法處理不斷產生的核廢料 (主要是乏燃料棒,即是再不能使用的核燃料 棒),這種說法中學物理也有提過,但老師總 會避口不談現時我們如何處理它。事實上,現 時的所謂處理方案,不外是將之壓縮,再棄置 到邊緣群體的家園(如台灣、澳洲原住民的家 園)和第三世界國家,或堆積在核電廠內或鄰 近地方(如大核)。有的更會被運到其他地方 (甚至繞過半個地球)的再濃縮廠製成含劇毒 的核燃料棒或核武。沒錯,毗鄰香港的大核充 斥著核廢料。但我更想說的是,這種處理方法 根本是將人命當成玩物,借問一聲,電力公司 有問過當地居民嗎﹖台灣蘭嶼是其中一個儲存 核廢料的地方,近年其土地及河流的輻射量均 屢創新高。
4 3_1-5.indd 4
11/3/14 2:38 pm
一般說核電廠並不會洩漏輻射,但事實上, 核電廠不單在發生嚴重事故時漏出輻射,在 日常運作中一樣向外排放輻射物,譬如氚, 氚是氫的同位素,可以與人體緊密結合,深 入至最微細的DNA層面的結合,從而引發 癌症、基因變異、新生嬰兒身體缺陷等。要 過濾氚,成本極其高昂,全球核廠都由它不 斷排放。大核兩個反應堆已運作二十三年, 機件開始老化,排放到海裡的氚每年遞增, 同時乏燃料棒亦無法妥善處置,與福島核電 廠的情況無異。大核對海洋的污染不在話 下,中國政府更不斷提高「安全界線」去合 法化這事,由2001年的55.6萬億貝可提高 至2010年的225萬億貝可。
通識涉及範疇廣泛,教師跟本沒有時間和精 力深入考究每個議題,往往只能依照課本提 供的資料授課,以致學生對核能的認識往往 淪為「高效、潔淨、零排放,卻需用到大量 化石能源……」的印象和考試標準答案。然 而,通識、地理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變相 是隱沒一些核電的基本危害,令學生以為只 要小心使用,核電仍是良好的能源。香港的 反核團體「反核之眾」的成員曾檢視部分香 港中學教科書,發現內容出現誤導的課本及 作業數目多達20本,涵蓋科目包括地理、通 識、經濟及公共事務、綜合科學。這些書本 均被列入教育局的「適用書目表」。
浩浩蕩蕩,建設 「大核安全」之說
中電亦不斷邀請學校團體參觀由其創立的「 核能資源中心」,部份政府機構、大學研究 中心、傳媒記者。有甚環保團體亦因此不談 「反核」,只懂叫人「小心使用核能」。在 福島核災後,中電更曾贊助「思匯」智庫 [1]主辦及與數間大學協辦「掃核盲論壇」 ,請來英、法、內地及本港的核工業集團前 僱員或說客,企圖消弭「核電危害」的說 法。
答案是﹕政府和中電聯手打造「大核安全」 的說法。首先,「中電」作為大核的投資集 團一份子及營運該廠的負責人,一直沒有提 供有關大核的資訊。其官方網站不但沒有公 開大核所散發的輻射量和所帶來的各種污染 的資訊,更處處標榜核電的好處,為「核電 安全」護航。
以上都是中電和政府一起蒙著市民雙眼的工 具。我們長期受到誤導,普羅大眾亦不甚瞭 解環境保護署就有關大核的「發電燃料組合 諮詢」,諮詢淪為政府與核電集團公關策略 的一部分,其認受性可想而知。看倌閱讀至 此,應能猜出端倪,正是「錢作怪」,使得 中電和政府拼命要蒙住我們雙眼。
核能既不能提供「無限能源」,核電本身又 會帶來溫室氣體、核廢料和核輻射,染污大 地,危害生命,那為何我們會對大核一無所 知﹖我們的眼睛到底被誰蒙蔽了﹖
大核的檢查是由中電自己來做的,幾乎「無 皇管」。甚麼輻射資訊、員工健康,市民根 本無從得知。中電再順勢作上述的護航任 務。但中電和政府除了掩埋大核的資訊外, 更對市民「洗腦」,可謂「雙管齊下」。 相信大家不時聽到政府說香港不會受到輻射 影響,進口到港的食品的輻射並沒有超標。 然而,香港食品中法例可容許的銫-134和 銫-137含量可達1,000貝可/公斤,遠比其 他地方高(如內地會就不同食品制定不同的 標準,主糧﹕260﹔薯類﹔90﹔肉類﹕800 ﹔牛奶﹔330)。 更甚者,中、小學的教育亦有意無意對學子 洗腦。現時教師工作十分繁重,而且地理和
一切由金錢開始 中電發電機組長期維持三、四成剩餘電力, 本來是足夠港人使用的。但因為中電有大核 四分一股權,每年仍按合約以15億元從大亞 灣購買100億度核電,同時向外銷售自家發 電機組生產的30億度電。因為中電從大核 買入核電,故此便能從其所擁有的大核股份 中賺取金錢,它亦從賣大核電力給港人中多 賺一筆,一買一賣間卷走了市民2億元。而 且,因為中電和政府簽署了利潤管制協議, 起了的發電機組,無論中電如何處置,市民 都需給予中電9.99%的准許回報,從賣出自 家的電給內地及9.99%的准許回報中賺取至 少7億。兩者加起來,中電每年至少攫去了
市民9億元。這種剝削,自大核起動後便一 直存在。 事實上,核電不能隨便停下運轉,也無法調 整功率,一旦核燃料開始進行分裂,便須維 持百分百的輸出電力達一年之久。因此,使 其利潤最大化的最佳方式自然是在任何時候 都能把這些電量百分百賣掉。可是,在賣出 過剩的電量的同時,中電卻從未減收電費, 反加電費。中電的「核電邏輯」,正是以錢 為上。 而中電於大核運作二十年後再續二十年投資 合約,繼續借核電賺取利潤。另一方面,中 電亦不斷投資新的核電廠,譬如廣東陽江 核電計劃﹕當地是地震區,人口二百七十餘 萬,如斯做法可謂草菅人命。 這,正是商人不理人民死活的明證。
真相揭曉,我們能做甚麼﹖ 面對著如此龐大的利益集團,星斗市民如我 們又能做些甚麼呢﹖回溯1983年,當中電 宣佈大核計劃時不絕的反對聲音,正是市民 對核電的一次控訴。當年的反核運動更被視 為香港「公民運動」的開端。廿多年後的今 天,在鋪天蓋地的宣傳和誤導下,我們似乎 已習慣與大核共處。另一方面,對比當年, 今天對「核電」的看法更見零落。誠然,普 通市民並未必有足夠的科學知識去辨別誰是 誰非。但香港仍有不少有心人在為「反核」 而努力,譬如「反核之眾」。「反核之眾」 自福島核災後一個月隨即成立,除了舉辦有 關廢核的活動,亦提供了不少官方極力掩蓋 的核能資訊。三一一事件踏入第三年,帶給 我們的除了是為死難者哀悼外,亦是對核能 再一次的反思。 [1]﹕思匯政策研究所於2000年9月成立,是一所獨立的 香港公共政策研究智庫組。
5 3_1-5.indd 5
11/3/14 2:38 pm
略評驅蝗行動── 「自由行問題」究竟重心何在? 文﹕譚銘龍
中港矛盾一直都引起香港人極大焦慮,當中自由行問題就是近 日一個焦點。日前有香港網民發起驅蝗行動[1]。他們認為內地 人是掠奪香港資源的「蝗蟲」,不應到香港消費,而自由行也 只惠及商家,沒有惠及大多數香港人。簡而言之,他們主要訴 求是「自由行逼爆,應作出限制」。
年間,所有交通工具使用人次的增長為18.11%,而港鐵的卻高 達50.77%。以上比較就說明了,現時我們是在將使用其他交通 工具的人口推向鐵路。港府的確有「鐵路為主」的運輸政策方 針,將香港交通發展集中在鐵路上,這也解釋了港鐵的過分擠 逼問題。
就遊行片段所見,行動主要是遊客區的遊行,其間參與者持續 高喊口號,情緒高漲。面對自由行旅客時,行動參與者會持續 高呼「蝗蟲」,並以國語粗口攻擊旅客;有的甚至衝入商店中 指罵旅客,好些旅客見狀都不知所措,急步離開。
鐵路以外應有的選擇
在以上行動之後,翌日就有四名高官現身譴責驅蝗,認為是「 野蠻和不文明的舉動」。面對如此民怨沸騰,政府居然只顧高 調抨擊驅蝗行動,卻對自由行問題視而不見。其實一直以來, 政府都沒有認真處理過自由行問題,一直只強調加強接待能 力,對市民的訴求只以一句「等多班車」回應;只顧擺出高高 在上的姿態、闊佬懶理的嘴臉,卻毫無對問題及解決方法的分 析。 特區政府的回應態度固然令人髮指,不少驅蝗人士都是自由行 問題的受害者,他們心懷怨憤也可以理解,然而,驅蝗行動也 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一大部分內地旅客之所以來港消費,只不 過是因為香港門戶開放,而責任其實在香港政府——攻擊旅客 是否有點不恰當? 在策略上,驅蝗行動以激烈行動、強硬措詞攻擊旅客,實際效 果就是加強市民對自由行旅客的刻板印象,挑動負面情緒。但 這種鼓動情緒的說法,很容易阻礙我們思考。自由行所引起的 社會問題背後往往有一定複雜性,需要我們冷靜下來,才能有 效解決。接下來,本文將嘗試以三個例子說明,所謂自由行問 題其實牽涉到很多因素,直觀判斷未必準確。
一、取消自由行=解決交通問題? 近日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提交報告,指出港鐵大部分路段載 客量已經飽和。不少人都認為,近年來交通擠逼問題是源自自 由行旅客。的確,自由行旅客數字近年急升,內地旅客訪港人 次在2002年有683萬,而在2013年就已增加至5430萬。學者沈建 法計算得出,在2002年到2013年間平均每日旅客使用次數的增長 為63萬[2],這當然是一個龐大的增長,無可避免會對交通構成 一定壓力。 但大家又知不知道其實本地交通需要在同期也劇增?在人口增 長、勞動人口增長的因素影響下,本地平均每日使用交通工具 人次同期增長其實高達127萬,而這正是坊間討論經常忽略的要 點。如此計算,在整體交通工具使用人次增長中,旅客的增長 約佔整體三份一,而本地人的就佔約三份二。顯示本地公通工 具需求增長其實遠比旅客的多,很難說自由行就是近年擠逼問 題的元凶。 另一方面,鐵路擠逼與香港交通設計有很大關係。2002年至2013
其實現時巴士仍是不少新界居民常用的交通工具。但在現時不 斷強調鐵路過分擠逼的說法下,現時巴士仍不斷以改組方式減 少巴士路線,其實十分荒謬。[3]將軍澳就是一個例子,大量 巴士路線被裁減的情況下,現時港鐵將軍澳線的載客率就高達 100.6%[4]。 以上不是說自由行對我們沒有影響,而是說明問題比我們想像 的複雜得多。如果我們只顧批評自由行,反而就會忽略這些問 題成因。而思考交通問題其實應該更進一步:以上提到有需要 增加巴士服務,那就無可避免要要思考紅隧過分擠逼的問題。 為何會有這個問題?正是因為東西隧屬私人所有、隧道費高 昂,令很多車輛流向紅隧。如是者,隧道流量、隧道費以至回 購兩隧等等問題看似不相干,卻其實直接與港鐵過分擠逼問題 相關。
二、物價與供應:只係自由行咁簡單? 主流對自由行的批評是它做就了大批活躍於北區及屯門的水貨 客,因此推高物價、造成短缺。北區區議會曾就相關問題,託 政策21調查八個不同地區的物價(研究抽取了數個牌子的日用 品)。我們一般認為上水區是水貨客重災區,但當地有三種奶 粉竟然是眾多地區中最平[5];荃灣明明與水貨客無關,某兩種 紙尿片卻是八區最貴。[6]這些怪異情況當然無法單以水貨客因 素解釋,顯示影響物價的因素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 同樣邏輯其實也適用於商品供應上,在上水區,不少牌子的奶 粉都出現短缺,但相似情況也在荃灣出現,沙田和大埔區都有 一定水貨客,奶粉卻供應充足。究竟是甚麼因素影響奶粉的供 應?
供應問題,該如何解決? 以2010年出現的奶粉荒為例,短缺原來是因為零售供應鏈出現 問題[7]:奶粉供應商將1、2、3號奶粉綑綁銷售,但市面上只對 1、3號奶粉有較大需求,零售商被逼購買不同類型奶粉,卻只 有1、3號奶粉大量售出,便會做成2號奶粉大量囤積的情況,不 少藥房都不希望做成囤貨而拒絕供應奶粉,因而做成短缺。 我們現時一直都認為自由行是物價高昂、供應短缺的元凶,但 荃灣的例子卻說明了,問題不能單以自由行解釋。究竟有甚麼 因素做成短缺?香港作為一個商埠,要增加進口其實沒有太大 問題,以奶粉為例,在2010至2013年間,其實每年進口的奶粉都 增加了至少1000萬公斤[8]。既然供應充足,那麼短缺很可能是
06 3_6-7.indd 6
11/3/2014 13:56:27
產業鏈當中出現問題。以上道理其實也不太複雜,但就正因為 我們過分針對自由行才令我們忽略這個可能。
三、藥房名店泛濫:商業邏輯包裝的自由行問 題 另一個攻擊自由行的原因,是它令某些地區大量出現專門服務 旅客的商店,譬如藥房、名店等等。以石湖墟為例,當地藥房 數目居然高達7-11數量的八倍[9]。如此大量藥房並不乎當地市 民的生活需要,它們更會趕絕不少日用品店,令當地居民只可 光顧寥寥可數的日用品店。他們很可能無法買到生活所需,甚 或要為此而四處奔波。
[1]及後的拖喼如出一轍,在旅客區拖喼抗議,更刻意醜化內地 客行 為。有人以為這是比較溫和的做法,但其實一樣是加強一些刻板印象, 所帶出的問題與驅蝗無異。
不知大家有否想過,以上發展旅遊業衍生大量服務旅客商店的 問題,相似情況在日常並不罕見:領匯壟斷了公屋商場的管理 權,為求利潤最大化而不斷推高租金,趕絕小店,做成旗下連 鎖商店林立、商鋪處處千篇一律的問題。在商場以外,街道老 店因貴租倒閉其實也時有聽聞,取而代之的往往是資本雄厚的 連鎖店。這兩個例子當中邏輯,其實與服務旅客商店泛濫的一 致:只有最能賺錢的商店才可以生存,居民的需求卻不被重 視。自由行帶來問題固然明顯,但其實這種利潤至上的邏輯其 實才是問題根本。即使趕走了自由行,連鎖店林立情況依然存 在,在領匯街市買餸還是會貴了。[10]
[2] 沈建法:〈公共交通繁忙時段擁擠-訪港旅客非主因〉
社區應有的民主規劃
[6] 荃灣的健力氏好奇0碼20片紙尿褲及幫寶適初生36片紙尿褲都是八區 最貴
如果我們認為當地商店有需要為市民(而不單是旅客)服務, 就需要現時的市場邏輯的反思:地區規劃應該要有民主成分, 讓一個地區的商店種類、分佈能夠照顧區內市民需要。或者在 現階段,我們很難要求以民主商議決定是否容許商店在某地開 店,但仍可以作一定規管。比如現時的士是以發牌限制其數 量,那麼也可以一樣透過發牌制度限制某種商店的數目(比如 藥房、大型連鎖店);或者可以考慮加徵特別稅項控制之。
只有冷靜分析,才是解決問題 總括而言,自由行確實加重了香港社會的負擔,但這些問題往 往牽涉到很多不同面向,有一定複雜性,需要我們冷靜下來處 理。以上三點不過是稍窺全貌,還有一些面向我們未及討論。 其實我們即使再怎麼討厭自由行,也得承認自由行為香港帶來 11萬職位,如果限制了自由行,這些人的生計也是我們需要處 理的問題。
[3] 為何政府要如此堅持「鐵路為主」的原因很複雜,非本文的討論重 點。另一方面,部分巴士線之所以裁減,其中一個明顯原因就是減少成 本。這就是將公共交通交給市場的惡果,因為沒有顧及市民需要。 [4] 運輸及房屋局:《港鐵列車的可載客量和載客率》報告 [5]政策21:《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對北區的影響及自由行於北區未來發 展的方向的研究》上水區 美素佳兒1,2號奶粉及美贊臣1號奶粉都是8區 中最平。
[7]明報:〈藥房爆兩大奶粉商綑綁售貨 被迫同購需求 小奶粉不敢入貨 致短致〉,有關2010年奶粉供應問題分析,請詳見前期中大學生報13年 3月號 [8]香港商品貿易統計進口周年附刊 2010-2013年版 [9] 主場新聞:〈越開越多 石湖墟變藥房墟〉 [10] 根據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最低工資難抵通脹 2012年食品價 格調查》不少領匯管理下的街市物價都比非領匯的貴,香港天主教勞 工事務委員會就曾就調查領匯與非領匯之間的物價差別,結果發現在 22種食品中,有14種食品在領匯街市的售價較貴,平均較非領匯街市貴 4.06%。
驅蝗行動參與者往往都是被影響的市民,他們對自由行的厭惡 可以理解。但是他們針對旅客出手實在是捉錯用神,更毫不合 理。如此挑起仇外情緒,只會過分簡化問題。即使因為問題嚴 重而有激進行動的需要,他們也應該搞清楚責任何在。譬如要 針對鐵路為主的運輸方針,他們可以包圍運輸處、衝擊梁振英 等等,而不是將矛頭指向旅客,否則,原來合理的怨憤只會淪 為單純的發洩。
07 3_6-7.indd 7
11/3/2014 13:56:29
空罐子 ‧ 半支煙
反 加 煙 稅
三 個 煙 民 或 非 煙 民 的 故 事
在2月26日的財政預算案前,加煙稅的風聲已經不斷在 流傳。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曾建議港府,加稅十七 至卅四元,最高加幅為一倍,即每包煙加價至八十四 元。這建議令不少抽煙的朋友十分不滿,甚至連不抽 煙的也忍不住插口說加煙稅不合理。雖然最後煙稅只 加了4元,比傳聞的加幅少,但是煙稅還是一項沉重的 負擔。 一直以來,有關煙稅的討論都只以第三者的角度,去 判斷抽煙得失,如健康等問題,但從沒有進入過任何 有關煙民的生活細節。所以,我們特意收集了三篇文 章,從煙民和非煙民的口中,道出煙對某些人生活的 重要性,以及煙稅是一種壓逼。
文:妹妹 煙仔,一個讓我厭惡的存在。 我死也不會同意叫它香煙,香你老味,你有嗅過哪一支煙是香的嗎?刺 喉、攻鼻也罷了,最討厭是殘留在衣衫髮絲的臭氣,煙這產物就像黃狗 撤尿,凡走過必留痕跡。 如果本小姐的意願可以凌駕一切,我必會下令禁煙存世。可惜這世上, 還有十一億煙民,當中包括我爺爺。 阿爺今年七十歲有多,他十二歲就做廚養家,抽煙也是從那時候開始 的。 自小聽聞吸煙危害健康,一直對爺爺抽煙反感,常常唸他「食少支煙 啦」,唸了十幾年都無甚效果。猜不到,在零七年嫲嫲確診患上末期肝 癌後,他不聲不吭就把幾廿年煙癮戒掉,但其實煙跟肝癌扯不上關係。 戒煙不夠一年,他又重拾舊習,那是在嫲嫲死後不久。 嫲嫲的死讓我首次意識到死亡的距離,於是我更激烈地反對,不惜用眼 淚攻勢想爺爺屈服。他不作反應,一段日子後,我重提此事,他只是 說:「你阿嫲死咗,我悶吖嘛。」 當下凝滯,我並沒有回話,心底卻是憤憤不平,悶都可以做其他嘢架。 冷靜過後,我才開始觀察,到底煙仔於他,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那時他還在經營虧本生意,入不敷支,年近七十還朝七晚七;獨自住在 通風極差的貨倉閣樓,一向粗生的他竟投訴晚上睡得不好。加上他為人 木木獨獨,朋友唔多個,開口埋口就是舖頭生意點點點。雖然他還一貫 地笑騎騎,但總是精神不振,肥騰騰的肚腩一下子縮進去了。那段日子 他近乎煙不離手,我很懷疑,除了煙仔,還有甚麼可以令他提起幹勁。 後來我就再沒有提起戒煙。我想,在他當年揹著負資產碌卡供樓之際, 在我長年怕他像新聞主角尋死的日子,那一支煙,可能都幫佢唔少。 講到底,我依舊討厭煙,但你問我支持加煙稅嗎?當然不。乜鬼健康委 員會仲話建議一包煙加三十幾蚊,有冇諮詢過窮人?你叫我阿爺食乜? 佢份綜援一個月都係得三千蚊。到時賣到八十蚊包煙,佢兩日食一包, 一個月都要洗成千幾蚊買煙。唔通叫佢即刻戒咩?其實成廿歲人,你都 唔係冇聽過:強逼老煙槍霎時戒煙,身體根本難以適應,一個唔該就係 咁先。 不過都啱嘅,又窮又老又冇生產力,早死早著。 補記:最終煙稅每包增加約四元。好彩?一點也不。出年再提,政府依 舊可以話加就加。不須經公眾討論,即使一萬人反對,一百人贊成,亦 然。這就是香港。
8 3_8-21.indd 8
11/3/14 2:38 pm
鬼叫你窮 頂硬上
絕不是 奢侈品
文:中大煙民A
文 : 中大煙民B
當我還在唸中學時,抽煙這事壓根兒就沒在我腦海中浮現過。
小弟並唔係報社嘅弟兄姊妹,今日小弟嘅字喺度出現呢,只係 因為一個身份,就係一個小小嘅中大煙民。被邀稿除咗因為呢 個煙稅風波之外,都係想表達下中大嘅煙民心聲,喺中大食煙 從來唔係一個open secret,因為佢根本唔構成一個secret。
上大學前後,認識抽煙的人也愈來愈多,好奇心亦愈來愈大。只不過, 總礙於家庭因素,數次萌生抽兩口的念頭,也終被打消。但不同的是, 抽煙與否的問題,已開始暗藏於心底。 接著,校內外的工作全面覆蓋我的生活。我的生活開始與過往的完全割 裂,就似被突然擲到全然陌生的環境之中。思考的方式及人生的旨趣, 亦因而瞬間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令性格本是焦躁的我,如搖晃的指針 久定不下來。事實上,這些工作還是有一定的實在之感,足以填補了中 學時代的虛無。但這些工作要求之高,所牽連之嚴重,還是帶來一份異 常的沉重。對於從小做事不經大腦的我,一下子便無所適從,亦經常被 逼赤裸地面對自身的缺陷。這些情緒連帶著周遭的人脈關係和感情,也 同時弄得一團糟。心靈便久處於這躁動不安的狀態,亦終令好奇心跌出 禁忌的框框。在一次與朋友的夜話中,我抽了我第一根煙。 生活各種起伏及煩惱,並沒有因這支煙而停下來。反之,煙量亦愈增愈 多,時來便一天半包至一包。我慢慢開始發現,香煙契合了我一些生活 習慣,而主要都是用來抑壓我那焦躁情緒。 由於我的本科與工作,要寫的文章亦不少,而我總會在期間點起香煙。 我不會說它給予我靈感甚麼云云,因為對我而言,香煙還倒不如說是冷 靜劑,提供時間好讓我聚焦於資料疏理和文章的結構,不至於把一堆想 說的話雜亂地湧出。還有,在我要好好整理當天的安排時,我也會點起 支香煙,免得漏做了些甚麼。其實,還有很多諸如的種種,亦難以在此 一一交待,但重點是香煙無疑在我人生充當了點功能。當然,香煙還有 不少時間是作社交作用,只是我更獨愛它與思緒交織纏綿的時刻。 我此刻尚且未能定奪香煙是否為我永久的伙伴。最近,我聞到了加煙稅 的風聲,但我深知這還不是我戒煙的理由(縱使經濟還是有一定的負 擔),只因香煙遠不只是奢侈品。 有人說,加煙稅是為了減低青少年的吸煙率。這當然可以成功,但問題 是合不合理。我不是說生活習慣不可以改,只是沒有改的必要。說實 話,你大可繼續在煙盒上貼更大張恐嚇標籤,但請不要用金錢懲罰我。 通過法律和經濟來箝制人的興趣和習慣,連反抗都不能反抗,未免太霸 道吧。 再者,甚麼損害健康的說法,我實無意作過多辯護,簡言之,我願意下 這賭注。說到影響到別人,其實,禁煙區不是已經多不勝數嗎?獨自抽 煙的人應該不會影響到別人吧。 最後,我真不明白,抽根煙這雞毛蒜皮的事,為何還要寫篇文辯護。
想當年仲係中學生,我同啲同學玩一個遊戲,就係只要喺街上 每見到一個食煙嘅人,就要搵一句粗口喺背後鬧佢,梅花間 竹,睇下邊個最快冇貨;千想萬想想唔到,當日咁邪惡嘅煙, 今日會喺我個口度噴出嚟。受朋輩影響就一定有,但絕對唔係 最主要嘅因素,咁講只係將個責任推比人;有啲人阿爸阿媽都 係煙鏟,自己就可以出淤泥而不染;有啲朋友知我食煙,我一 支煙都冇比過佢,佢就靜靜雞自己買嚟食。導人食煙對我嚟講 係冇可能嘅,你本身打從心底有幾想試,完全係你自己嘅事, 身邊有人食所以食,晒鳩氣藉口嚟架啫。 我食得唔算多,平均一日都只係一兩支,year 3之後仲食得多 左咗。除咗住宿方便咗之外,都因為臨近落莊,為咗搞最後一 個performance有時一晚食大半包。食煙對我嚟講唔係為咗 思考、令自己精神啲,只係你每晚都對住同一班人,每晚都要 同佢地交戰,你用心用力同佢地溝通、嗌交、共識、再嗌交、 再共識,每晚就會好似死過返生咁,於是行出去走廊食嘅個支 煙好似救咗你一命,實實在在嘅鬆一口氣,至少有兩三分鐘淨 係屬於你自己。 即使唔係食到一日一包咁狼,食煙對我嚟講都有一定嘅經濟負 擔。大概一個月會食三四百蚊(私煙價),如果全部都去七仔 買就更加貴。收入冇增加嘅情況底下就只有節流,有段時間即 使晚晚要出去開會,都一定喺宿舍入面煮個麵,加條泡菜當晚 餐食咗先出去,就算佢地話約埋一齊食,我都耍手擰頭。有 好嘢一定益兄弟,最多嗰次帶住十條私煙返中大,成個小拆家 咁,見到PC都要扮鎮定;事後啲人笑鳩我,其實你話係成煙 佢耐你唔何,唔知係咪跣鳩我啦。 之前傳話加煙稅加到八十幾蚊包,真係即刻屌咗出嚟,吹到成 支雪卡咁貴丫,嗰下鳩都縮埋。不過呢啲就係心理戰,啱啱出 左預算案,落實加煙稅11.8%,即係一包成煙由五十蚊變做五 十四蚊,你哋聽落去咪即刻覺得抵返晒,但係咪真係抵咗又係 另一回事啦。講真,本來五十蚊我都已經唔想買,有私煙就食 私煙,加價之前仲買多咗條,講緊係未雨綢繆;但畢竟係搭朋 友單,唔係話你想要就有,分分鐘私煙條水都冇埋嘅話,咁真 係有可能唔食架喇。身癮呢啲嘢冇咁易上,主要係心癮,但你 冇錢,學咩人講心癮啫,唯有收皮囉。
9 3_8-21.indd 9
11/3/14 2:38 pm
烏克蘭的反政府抗爭令全球關注,這個月來主流媒體以至網上也 有很多新消息傳來,不同的報道各有著不同的指向,但是當中不 少似乎都對運動中的細節過於簡化,令結論有所偏差,甚至過份 英雄化反對派。但事實上,如果不理解烏克蘭國內不同派系的複 雜形勢和歷史,則難以真正認識事件的始末。
長期分裂的東西部,有著同樣的命運 烏克蘭歷史上從來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獨立自治的時期更是少 之又少,整個地區千年來都是波蘭、俄國、立陶宛等等政權互相 爭奪的中間地帶,到1939年蘇德瓜分波蘭,整個烏克蘭才真正置 於同一政權之下。所以,烏克蘭的不同地區存在著很大的分野。 比如東部很多人也以俄語而非烏克蘭語為母語;又例如,東部因 與俄羅斯貿易頻繁而更為富有,資料顯示,人均月薪高於1,500烏 克蘭幣(1,128港元)的十二個州份及特別市中,只有兩個在聶伯 河以西(見圖1)。簡單而言,「烏克蘭國」此概念,其實是由蘇 聯的侵略建構出來的。東西部之間,不論是語言、宗教、生活水 平、政治傾向等都有明顯差別,而部份西部烏克蘭裔人,更是對 東部說俄語的人民懷有敵意。
克蘭進行經濟掠奪,這種情況在歐洲多國屢見不鮮[2],歐盟的 資本會進入當地並壟斷當地經濟,各類本地產品會被歐美補貼的 產品搶佔市場,本地企業完全無法生存,最終令人民生活更為困 苦。 現在歐盟其中一個策略,就是透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出 貸款,美其名是要拯救入不敷支的烏克蘭政府,卻伴隨著四個苛 刻的條件:一、讓外國資本能夠進入烏克蘭;二、限制烏克蘭勞 工進入西歐;三、烏克蘭將要減少勞工保障;四、烏克蘭國內能 源更要加價四成。若烏克蘭政府當真同意這些條款,當地人民必 定會因此陷入更貧窮的境況。
棄歐親俄的總統 一直以來,總統亞努科維奇偏向親俄的立場,令他在東部和南部 (特別是說俄語的)選民中支持度很高,而在西部則剛剛相反。 儘管在去年年中,他曾有釋放部份異見人士等歐盟要求的行動和 政策,但在去年11月21日,預定簽署一直籌備以久的歐盟合作協 定[3]當天,烏克蘭政府突然宣布拒絕簽署。 親歐希望落空觸發西部民眾強烈不滿,當晚立刻有2千名示威者 在基輔獨立廣場集會抗議,兩日後更有超過10萬人上街,由當時 開始烏克蘭國內就一直有和平示威。11月30日晚,防暴警察以警 棍、催淚彈等清場,部份示威者更被不斷追打,共79人受傷,憤 怒的民眾翌日在多處街頭反擊,終於令原本和平的抗爭轉變為暴 力衝突。
屬於親歐派的示威? 說到這裡,可能很容易會有一個印象是示威者都是親歐派。但實 際上,放棄與歐盟的協定,僅僅是事件的導火線,真正的炸藥是 民生困苦和濫權的政府。到了1月,示威訴求已經由最初抗議政府 放棄親歐,擴展至反對政府貪腐濫權、警方暴力以及打壓人權等 等議題,而示威者也來自全國各地,不分種族。
圖1:烏克蘭州份的人均月薪(以烏克蘭幣計算,1烏克蘭幣約為0.8港元),地圖中 唯一顯示的河流就是聶伯河(Dnieper River)。
但最重要的是,整個烏克蘭其實都十分貧窮,東部僅僅是相對上 富有(看看地圖上的數字就知道)。烏克蘭貪腐嚴重[1],導致政 府財政緊拙,國家經濟疲弱,需要依靠俄國提供的鉅額貸款及平 價能源。 西部人民固然受害最深,當地銀行貸款利息可高達三成(相較波 蘭是7%、德國是3%),令中小企業完全沒有生存空間,以致幻想 靠攏歐盟能振興經濟;但靠工業和農業維生的東部也不是人人安 居樂業,當地平民百姓事實上同樣憎恨貪婪成性的政府,要說親 俄的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anukovych)是代表東部,不如說 只是代表東部的工廠商家。
政府一方也非從未讓步,但就在預定釋放被拘留的示威者的2月17 日當天,俄羅斯宣布再發放20億美元的貸款予烏克蘭政府,明顯 是向烏克蘭當局施壓,要求盡快阻止示威。翌日早上即有2萬名示 威者上街抗議,政府則開始其血腥鎮壓,警方以荷槍實彈攻擊民 眾,部份示威者也以爆炸品還擊,戰鬥從此一發不可收拾。2月27 日,在總統亞努科維奇逃離基輔,下落不明後,國會通過讓反對 派政黨成立新政府。 但是,亦不是所有民眾都支持示威。烏克蘭東部不少大城市都有 數以千計的民眾上街反對新政府。在克里米亞,有示威者佔領市 政府大樓並把烏克蘭國旗換成俄羅斯國旗,甚至連正在回國的烏
處於強權之間的夾縫中 國際上烏克蘭也是左右為難,作為前蘇聯加盟國,位處於俄羅斯 的門戶,就如墨西哥之於美國,自然被俄羅斯視為不可失去的盟 友。更重要的是,俄羅斯通往歐洲各地的天然氣管道差不多全部 皆經過烏克蘭,更是令烏克蘭對俄國的重要性變得無可比擬。 至於美國的野心,也很容易理解,正是要削弱俄國的影響力,因 此渴望將這個對俄國如此舉足輕重的盟友拉攏到自己的一方,或 至少不再成為俄國的附庸。 而美國的盟友歐盟,在當地則更有直接的潛在利益,並不會對俄 國東山再起坐視不理。歐盟需要從俄國購入天然氣,如果能有烏 克蘭站在自己的一方,議價能力自然大增;另外,歐盟能夠對烏
烏 克 蘭 革 一 場 正
10 3_8-21.indd 10
11/3/14 2:38 pm
克蘭海軍旗艦也投向俄軍。3月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獲國會同意 出兵烏克蘭,烏克蘭東部州份和克里米亞都有民眾上街慶祝俄軍 進駐。
極右勢力的崛起
追求專制的自由鬥士
烏克蘭抗爭中,其中一個爭議的地方,就是極右政黨及組織的 參與,主要為全國自由聯盟(Svoboda)、祖國聯盟(Fatherland)、民主改革聯盟(UDAR)及右翼軍(Right Sector)四 大黨派。其中自由聯盟更是公認的新納粹政黨,前身為社會國家 黨(Social-National Party),除了名字本身就連結德國納粹黨 (National Socialist Party),也只允許烏克蘭民族入黨。又如 右翼軍,本身就已經是一個武裝組織,而且尊崇二戰時期與納粹 德國合作的班德拉(Stepan Bandera),用當時班德拉領導的 烏克蘭反抗軍的紅黑旗。
儘管如此,抗爭仍得到世界各地很多傳媒及民眾的支持。普遍的 說法是,承認歐美勢力和極右政黨的參與,但認為普遍示威者皆 一心反極權、反警方暴力及追隨自由,這些極右的組織並不能代 表所有示威民眾。
在近期的抗爭中,綁架和暴力事件一直持續發生。右翼軍除了多 番與警方槍戰,造成雙方多人死傷,還發出聲明,指會進行針對 警方的襲擊。自由聯盟指使部份示威者排斥獨立廣場內的其他派 系,有支持示威的工會成員在廣場內派發傳單時被毆打,原因僅 僅是自由聯盟敵視工會主義。更有烏克蘭共產黨書記被綁架,並 帶到獨立廣場虐打足足12小時。而且,反對派政府上台後,取消 一條「以其他語言為母語人口高於10%既地方,可用多於一種官 方語言」的法例,變相打壓當地俄裔、匈牙利裔、羅馬尼亞裔等 等少數民族。
的確,正如烏克蘭中的偏左翼組織自治工人聯盟(Autonomous Workers Union)也指出,我們不能否認示威者中有一大部份都是 經歷民間疾苦、反對政府專制、反對警方血腥鎮壓的一般民眾。 但是,我們很明顯看出,上述四個政黨的領袖成為了政府眼中的 反對派代表,並獲邀談判(只有右翼軍拒絕談判)。所以,即使 他們並不代表示威民眾的立場,甚至是為歐美資本服務,整場抗 爭都只是在幫助這些政黨奪權。 以上指控不是空穴來風,反對派政黨向國會要求的,一是組織一 個由反對黨領袖組成的內閣;二是恢復2004年的憲法,實際上就 是增加少數派(也就是他們)的國會議席,也就是政府、國會兩 權皆奪。當示威者抗議政府專制貪腐、權力過大,這些「代表」 要求的,卻不是從制度上解決貪腐,而是讓自己成為下一個貪腐 的統治者,豈不是天大的笑話嗎? 事實上,也有很多示威民眾看出當中端倪。有報道指當屬於祖國 聯盟的前總理季莫申科(Julia Tymoshenko)獲釋,並到獨立廣 場上台發言時,很多示威者立即離場[5]。右翼軍在國會門外掛起 大幅的班德拉肖像,更是令來自東部的民眾(特別是俄裔)嗤之 以鼻。可以說,這些右翼的勢力,才是令烏克蘭人無法團結反對 貪腐的主因。
抗爭必須與法西斯割蓆 所以,緃觀整場烏克蘭的抗爭,我們需要認識到示威領袖與群眾 之間的距離,以至群眾互相之間的距離。固然我們應當譴責政府 的血腥鎮壓,但這不代表就應該盲目支持反對黨派。 圖2:極右示威者在西部城市拉倒列寧像,並在基座塗上納粹標誌。
這些主要反對勢力甚至都有歐美的大筆資金援助。要知道,在 2004年導致現任總統亞努科維奇失落總統寶座的橙色革命[4]中, 反對派就正正是有美國外交部在內的組織資助及訓練。再者,一 段意外曝光的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紐蘭(Victoria Nuland)與美 國駐烏克蘭大使派亞特(Geoffrey Pyatt)之間的電話錄音也顯 示,美國明顯支持祖國聯盟領袖亞采尼克(Arseniy Yatsenyuk) 成為烏克蘭總統。要說現在美國沒有援助極右反對派,才是難以 置信。
蘭 革 命 ─ 正 邪 大 戰 ?
現時總統亞努科維奇基本上已經失勢,反對派亦獲得國會同意所 要求的條款。但正因如此,才更需要繼續的抗爭。烏克蘭人本來 就是一致反對勾結商賈、貪得無厭的專制政府,所以更應團結起 來,要小心看待國內外這些各懷鬼胎的不同勢力,必須阻止極右 勢力的崛起、歐盟資本的進入和俄國明刀明槍的軍事入侵,否則 換來的只會是另一個專制貪腐的政權。 [1] 當示威者闖進亞努科維奇的大宅,竟發現裡面應有盡有,不只藏有大量黃金,而 且提供肉類的活禽畜多得像處身於動物園,可想而知他所貪金額之大。 [2] 波士尼亞是其中一個受害最深的國家,自歐美資本進入後,國營企業遭私有化並 倒閉,大批工人失業。當地失業率高達四成,兩成人活於貧窮線下,政府貪腐無能, 國家負債由南斯拉夫解體初期的95億美元,升至現時的1050億。同樣在今年2月,波 士尼亞爆發了要求改善經濟、反對貪腐的暴亂。 [3] 歐盟合作協定本身是歐盟與其他國家的標準合作條款,現時大部份非歐盟的歐洲 國家(如冰島、挪威、塞爾維亞等)都已簽署或正進行談判。 [4] 橙色革命是在2004年,大批民眾上街抗議烏克蘭總統大選的第二輪選舉,指官方 宣布的亞努科維奇獲勝的結果是舞弊導致,最後烏克蘭最高法院宣布這次重選的結果 無效。第二次重選受到嚴厲的觀察,尤申科在這次重選中明顯以52%的結果獲勝。亞 努科維奇獲44%。 [5] 季莫申科任總理期間(2005年及2007-2010年)的支持度一直偏低,在2009年的 民調中,有59.1%的民眾認為季莫申科的行動是捍衛自己與周遭人士的利益,4.2%認 為她的行動是保護外國利益,23.9%則認為她是為了國家利益。77.7%的受訪者不滿 意季莫申科政府的經濟政策。
文:Henry
11 3_8-21.indd 11
11/3/14 2:38 pm
國際 新聞 非 洲
非洲農業又受打擊 八大工業國重新殖民
早前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呼籲各國捐獻$1.13億美金,以 在耕種週期到來前,協助撒哈拉一帶的農民擴建糧倉、修葺灌 溉系統,以嘗試解決非洲糧荒。有關呼籲最後反響極小,英美 法德等大國幾乎毫無反應。不過如果以為這是因為諸國無錢可 捐,只能跟你說句:少年,你太年輕了。不捐錢,全因無利可 圖罷了。
日 本
安 倍 育 兒 新 制 鼓勵女性重返職場
眾所周知,安倍晉三上任後強推經濟成長戰略,卻鮮有港人知道其中一場 重頭戲──育兒政策改革。不過,沒聽過也是正常的,香港根本沒有育兒 政策的概念。為了鼓勵生育和讓女性活躍職場,日本政府將會在2015年 實施育兒新制,措施包括3年育兒休假、擴充托育服務、改善托育員待遇 等,每年需1兆1000億日圓(約840億港元)。然而安倍尚未計好盤數, 現時尚缺4000億日圓以落實政策。 新制最受爭議的一環,莫過於安倍要求企業主動修改規定,將最長一年半 的女性育兒休假延長至三年;由於現時育兒所名額不足,若在職女性可停 工「湊仔」三年,屆時小朋友便可入讀幼稚園,媽媽不需因為育兒所的問 題而離職。實際的金錢援助也不可少,父母親可領取的育兒津貼由原先薪 金的50%提高至67%(首半年,半年後回落至50%)。長久以來,即使日 本男性可申請育兒假,卻少有日本父親這樣做,箇中一大原因正是憂慮收 入大減,育兒重擔因此落在母親身上,產後只有全職媽媽一路;改革落實 後,重返職場的女性有望增加。其餘措施均有助減輕育兒負擔,如加大托 兒所、幼稚園的名額,提升職員待遇及人手等。 看到這裏,身處香港的我們只能望門興嘆。香港現時只為0至6歲兒童提 供託兒服務,據香港婦女勞工協會2012年的研究指出,全港18區加起來 只得5500個名額,當中只有690個免費空位,但適齡兒童有近35萬;而育 兒津貼更加聞所未聞。政府繼續「九不理」,香港的人口老化只有更甚。 在百物騰貴的香港,生仔甚艱難!
波斯 尼亞
歐 盟 經 濟 剝 奪 群 眾 因 貧 反 抗
早在2012年開始,八大工業國(G8)已經開始一系列的會 議,研究國際合作。非洲的農業問題,亦是八大工業國「極為 關心」的課題。近日,有關的協定出台,又一次教人認識G8 的真面目。明明FAO曾經表示,盡早捐獻可以極大地解決非洲 的糧食問題,但G8卻在捐款時坐視不理。相反,一系列最新 的G8「協定」,卻規定非洲十個農業大國,向八大工業國的種 子商、肥料生產商等入貨,並且以更改法律等方法,以方便「 海外援助」進入非洲。其中,馬拉維及加納,甚至需要分別撥 出200,000公頃及10,000公頃的土地,供G8企業種植經濟作物 (Cash Crop)。
自2月4日起,波斯尼亞的工人和青年們在城市圖茲拉進行抗議示威。原 本只有600人的行動,第二天便有6000多人在政府門外眾集。2月6日,示 威行動直捲其他城市。在首都撒拉熱窩,有示威者衝擊警方設下的防線。 直至2月7日,20個主要城市的示威者在各自城市的中心眾集。人口只有 13萬多人的圖茲拉,有1萬多人走上街頭,更有人衝擊、破壞,甚至燃燒 政府大樓。圖茲拉的政府內閣更在當日解散,陸續亦有數個城市的首長辭 職。
雖然,以特別方法培植的這些外國種子,抗乾旱能力較高,而 且產量也比非洲原有的種子高,對非洲農業不無幫助。不過, 由於有關協定將連帶影響本地融資、小型種子供應商等周邊事 務,而且協定直接由國家元首與G8簽署(甚至不需經議會審 批),實際操作的細節多脫離非洲農民的真實需要,大批農民 必將受嚴重打擊。埃塞俄比亞的農民擔心是次協定,會影響當 地種子銀行的儲備,長遠減低作物多樣性;坦桑尼亞農民表明 G8企業的大規模耕作,將逼使小農淪為大農場的廉價勞工…… 諸國受影響的農民,已經直言協定對改善當地農民的生活幫助 極微,實際上只是加速海外資本進入,以及借合作之名吞併 非洲土地。這批農民甚至狠批,種種會將本地小農趕盡殺絕的 協定,其實是西方大國的再殖民(A new wave of Colonialism)。
簡單來說,波斯尼亞就像歐盟的殖民地。國家的主要收入,竟然是向國際 貨幣基金組織借貸。再者,大部分國營工業都被私有化,國家有85%的金 融被奧地利銀行持有,而波斯尼亞只持有3%。所以,市民的生活都非常 困苦,失業率更高達44.6%。
如果多國農民對G8的反感還未能說服閣下,事態的最新發展可 能可以加強說服力:在對外公布協定後,原本規定「與非洲合 作」的西方企業,數量忽然增加近三倍。同時,有科學家開始 建議「把握機會」,向非洲輸入包括農業巨頭孟山都(Monsanto)的基因改造種子及產物……
波斯尼亞的群眾會如此憤怒,全因波斯尼亞的政府變得官僚以及低效率, 以致市民的生活都極之困苦。他們不少經濟資源都遭歐盟控制,政府亦不 斷為外國投資及利潤提供優厚的環境。此外,歐盟更會指定一個人對波斯 尼亞進行監督(現為Valentin Inzko)。他會擁有最高的權力去控制政府決 策。
這次的抗議示威,他們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活境況。或者,從圖茲拉的工 人和青年在2月7日的宣言已可見一斑。他們要求政府提供工人的健康保 障、要求政府代表和工人(無論在私營或是公營企業)都應該待遇一致。除 了這些貼身的訴求,更有是制度上的。他們要求要處理經濟罪行、沒收非 法的資產等,以及減少政府代表的額外支出和減少首相的工資等等。這全 都是實實在在的經濟民生問題。 這次抗爭成功逼使政府退讓,除了因為反抗的力量可以迅速傳播外,更因 為不同民族的群眾們都能聯合一致,不受任何民族主義者的挑撥離間。在 示威中,曾有示威者以三種語言寫下:「我很肚餓。」
12 3_8-21.indd 12
11/3/14 2:38 pm
委內 瑞拉
到底是市民反獨裁, 還是富人反革命?
除了烏克蘭、波斯尼亞、泰國之外,還有一處地方爆發反政府示 威,這就是委內瑞拉。 乍看之下,以為又是市民不滿政府的戲碼。隨意瀏覽新聞的話,你 會發現「學生示威」、「衝突之中有人死亡」、「反對獨裁政府」 之類的說法。甚或有人在youtube上做了一條短片,說明學生為甚 麼要示威,當下的馬杜羅(Nicolas Maduro)政權如何不堪,封 殺媒體,諸如此類。外國大報,甚至相對左傾的衛報,都有類似的 說法。 身處香港的我們,大概不明白,當示威造成足夠的混亂,就是軍方 介入的先兆,獨裁領導人被迫退位的前奏。或許,這又是一幕廣大 民眾勝利的畫面。 但如果你有嘗試做多一點fact checking,看一下長期跟進委內瑞 拉政治的網站,就會發現以下相當複雜的事實: 一. 民主 現在的反對派要求總統馬杜羅落台,但該政府卻是在上年的民主 選舉之中勝出。然而,馬杜羅(50%)僅比反對派的卡普里萊斯 (49%)多出1%。但另一方面,50%的得票率已是遠超不少西方國 家的元首,少數派政府領袖,總得票率往往在40%以下。更重要的 是,委內瑞拉選舉的合法性,也受到各方獨立機構的認可。 二. 學生,反對派領袖根底 群眾運動的爆發點首先在於大學生,而這群大學生,多來自中、 上階層。另一方面,與這群學生相當緊密的反對黨重要人物羅培 茲(Leopoldo López),也是來自社會上層。是次示威的爆發地 段,亦集中在首都的富有地段東部,西面的窮困地區幾近風平浪 靜。 三. 暴力,通脹 由前總統查維斯到其後繼者馬杜羅,委內瑞拉這十年內,貧窮問題 得到持續的改善,所以馬杜羅還是有大批的低下階層支持者;但另 一方面,現下委的通脹高達56%(但其實近十年的通脹每每也大概 30%),罪案率也相當嚴重,早前更有基本生活用品短缺的情況。 四. 媒體 有報導指馬杜羅打壓媒體,甚或禁止CNN在委的播出,獨尊國家 媒體,致使反對聲音無法得到傳播。但如果大家仔細留意一下委的 媒體生態,有74%的人留意商業媒體(包括電視、報紙)的新聞報 導,而其中大多均是直言反對查維斯與馬杜羅。 五. 示威、傷亡 外國報導多談反對政府的示威,但事實上雙方都各自展示自己的立 場。雙方均是數以萬計。 直到三月初為止,總共有八名市民在近十日中的示威中亡喪生。然 而,死去的人並不都是反政府,亦有支持政府的人。另一方面,其 中一位死者似是為委內瑞拉的情報人員所殺,而現下已有三名相關 的情報人員被即時拘捕;但亦有死者是因為反政府示威者設立的路 障(barricade)而死,例如其中一位騎電單車的人,便被懷疑是 因為示威者嘗試以金屬線封鎖道路,最後該車手在經過時被割頭而 死。 筆者很難在這裡說對委內瑞拉的事有準確的把握,但可以肯定的卻 有兩點:第一,外國傳媒的報導很多沒有事實根據;二,這是中產 與上層針對親基層政權的馬杜羅的一次反撲,而後者很明顯還有大 量的市民支持。但至於委內瑞拉的政局,實際政策的問題以及去 向,實非一篇短文可以概述。 P.S.基於局勢每天變幻,至出版之際,委的情況大概已有相當變 動,請同學留意。
歐 洲
有人無屋住,有屋無人住? 歐 洲 空 置 房 屋 過 千 萬
衛報報導,根據人口普查,歐州的主要國家,竟有近一千一百萬個空置房 屋單位,而諷刺的是,根據官方數字,歐盟起碼有近四百一十萬人無家可 歸。 主要的大國全部也有驚人的數字:西班牙340萬;意大利、法國200萬;德 國180萬,就連英國也有70萬。這裡還未算及諸如愛爾蘭、希臘、葡萄牙 等「小國」的數字。 為甚麼會有這麼多的空置單位呢?其實自2000年,歐洲的不少國家均有房 地產泡沫的現象。大量的房屋被興建,但主要是為了讓人「投資」賺錢。 很多買入房屋的人根本不是為了自住。如是者,當待價而沽成為了常態, 這種以市場為主導的房屋供應系統便造就了大量空屋,但另一邊廂卻有很 多窮人無瓦遮頭。 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為了炒高樓價,一些築到一半的房屋更是被發展商 推倒剷平。 不少在歐洲關注房屋問題的組織,都認為現下這種大量空屋的情況是令人 震驚的。 在這個問題最嚴重的西班牙,有近340萬,亦即14%的空置房屋,還有超 過50萬的「半成品」被停建。有不少「渡假村型」房屋甚或近五年沒人入 住。 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機以後,大量的市民無力繼續供樓,銀行就收回大量 的房屋,以致空屋問題更為嚴重。 對於這種情況,西班牙的某些市政府更採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如果銀行收 回房屋以後超過兩年還是沒人入住,就要付最高120萬的罰款;又有市政 府要求銀行盡快找人入住那些空屋,要不然政府就會將之收回作公共房屋 之用。上月,歐盟議會也通過了議案,要求盡快處理近四百萬人無家可歸 的問題。 說回香港。香港房屋整體空置率其實相對偏低(但新樓也不低)。但香港 的問題,不是「有屋無人住」,而是「有地唔起屋」。不少大型發展商均 有在新界屯積土地,也是另一種的待價而沽。說到底,容許炒賣,而市場 為主導的房屋供應模式才是癥結所在。然而,如果說歐洲還打算回應一下 這個問題,香港政府卻是連提也不提。
卡塔 爾
足球場還是兇案現場? 2022世界杯勞工死亡500人
人們都不願意住曾經發生兇殺案的單位。那麼,2022年各地飛向卡塔爾 觀賞世界杯的旅客,不知能否坐得安樂。 卡塔爾是阿拉伯半島邊上的一個半島小國,資源豐富,當地因為舉辦 2022世界杯而聞名於世,近月卻爆出醜聞:為興建世界杯所需基建,各 地前來的移民工,三年來死亡數字竟超過500人。移民工大多來自印度, 他們通常負債累累。據報,當地移民工一日工作12小時,居住環境髒亂 又狹窄,驚人的死亡數字可見其工作條件的惡劣。當地明明絕不缺錢, 何解要將工人壓榨至斯?所謂世界杯基建,自然不是供世界各地球迷同 樂的慈善事業,而是一盤大大的生意。做生意,成本愈低愈好,如果工 人死去成本最低,就讓他們死去吧。說到底,又是商業邏輯作怪。 有估計指,情況如無改變,至2022年開球一刻,死者將超過4000人。你 願意坐在那滲血的足球場嗎?
13 3_8-21.indd 13
11/3/14 2:38 pm
懶JJ地產
A BRAVE NEW WORLD We Creat New Living Experience
樓盤推介:貨櫃屋苑 文:揮衣袖的懶JJ 後生仔,我就好老實既,呢度係就係偏僻啲,但係150呎豪 裝,月租咁平,上層四千,下層三千五,出面好難搵架喇。 貨櫃屋呢家野,夏天熱、冬天寒就冇得走架喇,打風時驚危 險,咪返屋企住兩日,將就下啦。你計下條數喇,想平過貨 櫃屋──得劏房你揀,冇窗、爛鎖已經係等閒事,間屋霉到 生菇都有呀。同呢度咁上下大既套房,市區起碼租四千五, 返工就腳既港島區仲要畀多一千,你岩岩出黎做嘢,搵得個 雞碎咁少,租屋去左五千蚊,仲要出街食飯,到時係咪唔畀 家用咁衰仔先? 阿叔知你地啲後生諗乜,租不如買吖嘛!講就好聽,私樓你 邊度買得起吖!宜家啲私樓細極都三百萬一層,你一個月搵 個萬零蚊,幾時得儲夠首期?宜家啲後生,買到樓既多數都 係老竇老母畀首期,兩公婆夾份死供爛供,負擔好大架。 我知,政府話會出招吖嘛。唉,指意佢喎,尋日財政預算講 左唔會出租金管制喇,根本就冇心幫忙。拿,家下樓價咁既 勢頭,租市區樓分分鐘兩年加你一個DUP,租我貨櫃屋就唔 同,冇咁渴市,就算加租都冇咁乸利。 其實阿叔都戥你班後生慘,以前仲話有公屋呢條路,家下連 拎最低工資既,都未必有得申請,唯有未做嘢前申請定先, 但一個單身寡佬仲要等廿幾年先上到樓。後生仔,你宜家租 住我呢度先,一路住一路輪,仲可以儲下錢,住返十年咁上 下,好彩既娶埋老婆,就上到樓架喇。 參考資料:《蘋果日報》:貨櫃層層叠變「屋苑」 150呎單位月租$3,500 業主懶理違法:咪釘契囉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216/18627262
14 3_8-21.indd 14
11/3/14 2:38 pm
神出鬼沒的、浪漫的、 和 中 文 大 學 的 沈 祖 堯 文:篤
卸任/續任在即,我們應如何評價沈祖堯 呢? 不妨從最表面的印象說起。沈祖堯確是一個 親民的校長。在facebook隔幾日就見到沈 校長一次,可謂神出鬼沒。書院院慶,你見 到他;百萬大道看世界杯,又見到他;鄰系 系會影莊相,又見到他;新年到,他在家中 等你來拜年;素食活動儲印花,奬品竟然是 與他同枱食飯。 或會有人覺得,這些門面公關,也是一個大 學校長工作的一部份。這些種親民態度是否 公關手段,我實在不清楚。但想深一層,他 選擇在眾多行政事務、籌款應酬之中,花如 此之多的時間面對學生,無疑反映他樂於與 學生交流。 沈祖堯尊重學生,視之為校園一部份,雖未 有邀請學生參與校內實權決策,但比起發表 「學生只是顧客」這種偉論的前任校長,不 知要好上多少倍了[註1]。當學生聲音夠響 亮,沈祖堯就會馬上回應。2012年中大學生 陳倩瑩被政治檢控,當時二千多名學生浩浩 盪盪地聯署。聯署信直接指向沈祖堯,要求 他實踐上任時的承諾,表態支持公民抗命活 動。未幾沈祖堯就回覆,表示願意私人向陳 倩瑩提供經濟援助。 但最得同學、以至報章傳媒歡心的,是沈祖 堯極具「人文精神」的治學理念。沈祖堯沒 有閉關在校長室。他十分樂意在各式的文 章、訪問、演講中,交代心目中理想大學的 圖像。一句「做大學生應該要是浪漫的」 就引來無數掌聲和facebook share。更難 得的是,他又確有將這些口號付諸實行的魄 力:他說薪金不代表大學生的價值,就決定 不再對外公佈中大畢業生的入息薪酬;他說 他重視中文,就聯同兩岸四地的大學,籌建 一個中文的引文索引[註2],希望改變學風。 只是上述的各種改變,可能因為與我日常大 學生活沒直接的關係,如非特意搜索,亦說 不出他有過這些政績。但我還是有留意沈祖 堯的發言,例如他認為中文應有學術地位, 我十分贊同。我切身地感受到,英文課無可
避免會減低發言的意欲,課上的整體討論氣 氛亦明顯不及中文課。有時遇到老師不擅英 語,被迫用英文,眼見他渾身學識熱誠卻有 口難言,聽又辛苦、教又辛苦,又何苦?但 有時不禁覺得吊詭:既然沈校長說他重視中 文,為什麼我系內還是只有這麼少課用中文 教? 於是乎,我仔細閱讀沈祖堯所撰的〈珍惜我 們自己的語言〉[註3],才發現文中雖然強調 中文的重要性,收尾時卻又只空泛的說要「 中英兼重」,靈巧地避過課堂上教學語言的 爭論。當年前任校長搞了一場腥風血雨的「 國際化」運動,在各學系強推英語教學,一 眾師生發起「哭中大」運動聲討,亦保不住 中文大學自創立之初對中文教育的堅持。沈 祖堯的中文引文索引計劃浩大,確有誠意重 新重視中文,但偏偏課堂上使用的語言才和 同學最切身,亦是學術語言戰爭的最前線, 沈祖堯卻忽略了這部份。 我明白在教學語言的辯論中,本地生、外地 生、前線教職員、不同學系的管理層可能都 會有不同的意見,不可能武斷地「反國際 化」。但問題在於,沈祖堯上任以來,教學 語文的討論根本沒有重新展開,仿佛將之封 印成一個禁忌話題,以致劉遵義時代國際化 遺留的後果一直懸置到今日。究竟沈祖堯覺 得,中文大學之後的語言發展的大方向是如 何?沈校長又是否認同前任校長「與國際接 軌」、「吸引海外學生」的說法?「中英兼 重」這種措辭,實在太模稜兩可了,不禁令 我懷疑沈祖堯是否刻意迴避爭議。 沈祖堯總是面面俱圓,但這樣迴避矛盾,有 時未免有欠俐落:面對真正具爭議性的題 目,他總是事事留一線,只拋出最政治正確 的大方向。例如前述的陳倩瑩案,沈祖堯的 回覆中,只因陳倩瑩的無私為公義的精神而 支持她,卻不為檢控是否合理下判斷,文末 更特意強調社運要非暴力。於是,無論你覺 得陳倩瑩被無理打壓,抑或警方檢控手法合 理,也無從批評沈祖堯的處理方法。
去理解。2012年校方迫遷工友事件見報。 工友或過中年、或將退休,突然要攜同一家 老少,離開住了十多年的宿舍,用半份糧交 租。如中大半夜凌晨有緊急事故,就要從老 遠趕回馬料水處理。校方之後更催促未找到 新住處的工友搬走。這是件牽涉到校方行政 的醜聞,不是隨意發封信表一表態就可以敷 衍過去,加上關注的同學較少,沈祖堯於是 就沒有作公開回應。就算數名受迫遷影響的 工友曾給校長寫了封聯署信,沈祖堯亦只是 將這個燙手山芋交給副校長處理。我不得不 說,沈祖堯實在是逃避責任,無從抵賴。
結語 近日,沈祖堯發表網誌,批評教育產業化, 導致師生關係變質。然而,中大自資課程收 入卻又逐年上升,一同參與這個將教育當成 商品出售的遊戲。容我懷著為沈祖堯辯護 的心態去猜測:或者他在校方的某些高層會 議中已拼力反抗過。但在今日黑箱運作的校 園,我們根本無從知道,沈校長手持多少權 力去實踐他的治學理想。 沈祖堯肯在黑箱之外面對同學,無疑是開明 的表現。甚至乎可以說,如非他願意交代自 己的想法,以上對他的批評根本無從說起。 但要公正地評價一個校長,不應只著重看流 於空談的理念,觀察一下他任期內校園的變 化更實際。 註1:當年劉遵義將治學比作經營茶餐廳,謂「廚師由我 請,學生是顧客,客人不喜歡,可以不光顧,沒理由由顧 客來選廚師」。 註2:即Citation Index,會決定論文被刊登、引用的次 數,而這些數據和個別教授的升遷、院校排名、以致政府 教資會的撥款都有關。現時國際間未有一個權威性的中文 引文索引,導致英文的學術霸權一直在香港維持。 註3:該文發表於「校長網誌」。
或曰沈祖堯這樣回應是出於對「政治中立」 的堅持,但不妨併合其他發生在校內的事件
15 3_8-21.indd 15
11/3/14 2:38 pm
I·CARE, D O N ’ T J U S T C A R E 文:聰
I·CARE博群計劃由社會及公民參與督導 委員會執行,委員會聯席主席是沈祖堯 校長和社工系馬麗莊教授,旨在推動中 大學生的社會及公民參與。
人文精神的重現? 沈校長任內大力推動的博群計劃,可以 說是填補了近幾代校長在「人文精神」 上的空白。沈校長說過:「香港中文大 學是帶著中國的人文精神而創校的」, 單單是重溯中大創校精神,在歷任校長 中(尤其是李國章、劉遵義之流)已屬罕 有,亦在同學間大受好評。
所謂「人文精神」,指的是對人和社會 的關懷。以「博群大講堂」為例,不時 邀請知名人士主講如「中國憲政之路」、「死亡的意義」、「北島詩歌之 夜」之類涵概政治、文藝、哲學等不同範疇的講座或論壇,豐富了同學的涵 養。 在現今大學教育產業化的情況下,人文精神從日常教學中幾近缺席。沈校長 在社會(或親戚)僅關心大學生「讀呢科出到嚟搵唔搵到錢」的時代,能嘗試 在教學以外補足這個問題,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實在是難能可貴。姑勿論博 群的效果有多大,至少我們都可以看到博群嘗試與「商業/利益為本」的主 流價值對抗。
止於關心
博 群 計 劃 主 要 分 為 6 個 -研究與調查:資助學生探 - 服 務 計 劃 : 鼓 勵 學 生 參
-博群大講堂:邀請學者、藝術家
- 社 企 及 企 業 社 會 責 任 : 在 會 企 業 , 舉 辦 「 博 群 社 企
- 非 牟 利 團 體 實 習 計 劃 : 國 大 陸 及 台 灣 實 習 , 進 - 本 地 扶 貧 項 目 : 培 養 學 社 區 服 務 及 關 注 本 地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活動, 人知的例如:花節、書 博 群 領 袖 課 程 等
沈祖堯校長在博群花節說道:「人生是應該浪漫的,做大學生是應該浪漫 的。」從「應該」,可以看出沈校長對社會和人生有一種理想的想像,但「 應該」歸「應該」,現實社會卻是凶險的。沈校長這番話應該有下一句:「 但可惜現在不是,所以我們應該改變它。」才算完整,這也正正是為甚麼博 群提倡人文精神。 但事實上,博群對「改變」的行動往往避而不談。不反思制度,不謀求改 變,卻止於社會服務、體驗、聽講座等表面的活動。舉例說:探訪貧窮長 者,幫忙打掃家居,當然值得做,但若果不爭取「全民退休保障」、「長者 生活津貼」等制度上的改變,義工離開之後,這群長者的處境不會改善,而 且長遠會有更多人陷入困境。如果這樣,博群怎樣講貧窮、服務、責任,其 實都很易淪為一些讓學生和主辦者「自我感覺良好」的活動,對社會的幫助 十分有限,甚至容易令學生出現任務已經完成的錯覺。 另一方面,博群計劃也受到財政來源的制肘。博群計劃不是中大撥款項目, 運作依靠校友和捐贈者的支持。捐贈單位除了有十位左右相信是校友的個別 人士和兩三個慈善單位,同時又有周大福慈善基金、旭日集團、恒生銀行等 有金融、地產背景的機構[註1]。恆生銀行到底會否資助博群舉辦有關「地 產/金融霸權」的講座和調查項目呢?不難想像,即使主辦者想透過博群呼 籲學生站出來反對霸權,也絕非易事。在香港關心社會和探討貧窮的同時不 談「地產/金融霸權」,根本無法觸及問題核心。
總結 雖說博群計劃有上述的局限,但不得不承認博群是中大的一個突破(或是起 點)。至少我們理解沈校長推動博群計劃絕對不會是一件易事。或許沈祖堯 在冷冰冰、利益為先的大學管理層中,只能在既有的治校制度下尋找縫隙去 做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博群計劃只能依賴捐款。其實,博群有其價值,或 許應該正式成為中大的恆常項目,使用大學的經費。雖然又會無可避免地被 UGC(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制肘,但至少可以免除商業機構的壓力,更重 要的是博群所做的應該是大學名正言順去做的。 博群計劃的確能作為同學關懷社會的第一步,但博群提倡的所謂人文素質和 公民責任其實絕不應止於了解和關心,關懷社會根本難以避開對制度的反思 和行動,這只能靠同學自發去做了。
深 圳 分 校 — 人文精神,隔咗 條河就無曬? 文: 澤
註1:https://www4.cuhk.edu.hk/icare/index.php/zh/acknowledgment
16 3_8-21.indd 16
11/3/14 2:38 pm
焦點以外, 那些受壓的人 文:來
主 要 分 為 6 個 部 分 :
投訴無門﹖咪諗 埋一邊﹗
資助學生探討社會問題
鼓 勵 學 生 參 與 社 會 服 務
學者、藝術家和知名人士分享
會 責 任 : 在 校 園 推 廣 社 「 博 群 社 企 創 業 計 劃 」 習 計 劃 : 讓 同 學 到 中 實 習 , 進 行 社 區 工 作
目 : 培 養 學 生 持 續 參 與 關 注 本 地 貧 窮 問 題
還有其他活動,比較廣為 如:花節、書節、 領 袖 課 程 等 。
我們談論沈校長的政績時, 幾乎不會提及校園職工的狀 況。這很正常,因為學生很 少接觸到關於職工的資訊, 不認識他們的工作情況。但 職工每天辛勤工作,是大學 必不可少的支柱,他們的工 作待遇是評價沈校長能否實 踐理念的重要一環。本報訪 問了中大員工總會職員,向 他們請教近幾年校園職工待 遇的變化。不問不知,原來 職工的工作壓力頗大,士氣 不佳,員總感嘆「呢幾年差 咗好多」。
新舊學制並行之下工作量直接增加,基層工友首當其衝,但比較 嚴重的壓力來自於內部投訴被忽略。情況不難想像,當工友向 上級投訴時,上級往往會勸他們大事化小,甚或不處理;當他們 向再上級尋求協助,再上級又會發還下級處理。這形成投訴無門 的窘局,尤其當無權無勢的基層工友想投訴上司,就只能吞聲忍 氣。對此,大學管理層的「解決辦法」是宣傳「正向工作間」的 觀念,鼓勵員工遇到問題要正面思考。這是否意味職工遇上問 題,只是因為他們想法負面?
看似科學,實質多餘的評分 職工能否升職加薪,就取決於工作表現評核。近兩年中大實行新 的評核方法,其精神是盡可能量化員工的工作表現,譬如教職員 有多達三百項評分項目,部分員工的評分甚至準確至0.01分。但 很多工友的日常工作如清潔,真的有需要如此精細地評分嗎?有 誰能清楚解釋0.01和0.02分的分別?有工友曾因為差0.02分,錯 失獲長期聘用的機會,這種不明不白的情況,衍生出工作壓力。
興建分校對任何一間院校必是大事,因為這 牽涉到宏觀的教學願景與計劃,及具體的師 資分配、認受性等問題。深圳分校從2010 年確認時間表,到近月宣布即將招生,都極 惹人疑慮分校究竟能否貫徹中大教育理念。 沈校長作為理事長,雖然較分校校長徐揚生 有更大決定權,但分校財政來源除了學費、 捐款,就主要來自深圳市政府補貼,絕不獨 立。是故,深圳分校能否貫徹中大教育理念 及將來有多少自主,絕對能成為對沈之評價 一個重要指標。
理念——人文精神不再? 分校學術自由,一直是校內外關注焦點。然 而,從目前可得的資料顯示,分校必須遵從 《中外辦學條例》,規定負責人需熱愛祖國 之餘,教材更須上交審批機關備案。縱使徐 校長在接收訪問時曾保證內地高校的「七不 講」[註1]不適用於深圳分校,但面對如此實 在的規定,沈校長卻從未有解釋他何以能抗 衡之,相信分校的學術自由難免受損。
競爭就是王道 教職員的評核也採用了「拉curve」的新制 度,要跟學院(Faculty)裡不同學系的教職 員一同拉curve,競爭升職加薪的機會。教 職員做好自己還不夠,還要跟整個學院那麼 多人比拼,又是另一個壓力來源。
表裡不一的政策 高度量化的評分會使人忽略難以量化的教學 工作。以下是真人真事:輔導學生是講師 (lecturer)的一個重要工作要求,曾有一個 講師特意花了很多心機去輔導學生,但匯報 給上司時,上司卻認為不需要花這麼多時間 做輔導,只要請學生吃吃飯就行了。沈校長 說過:「大學應重視教學,多於排名與論 文多寡。……大學教育不要如跑馬,追排名 追指標。」但現時的評核方法,卻恰恰要求 員工像「跑馬」般競爭,追指標,結果輕了 教學,難怪有職工覺得校方「說一套,做一 套」。
做舵手,就要勇往直前 回顧沈校長上任以來,中大發生過數起關於 基層職工的大事 [註1],譬如EMO室內清潔 工被迫調遷和圖書館清潔工外判事件,校長 都沒有站出來表態。員總說,大家都明白職 工問題是整個大學管理層的責任,不是沈校 長一人的問題,但沈校長作為大學的最高領 導者,應該負更重的責任去推動他的理念。 如果沈校長成功續任,希望他可以真正實踐 理念,別讓鼓吹競爭和量化一切的管理思維 駕馭大學,造成緊張的工作氣氛。 註1:《中大學生報》13年迎新特刊〈血汗校園〉 ,http://cusp.hk/?p=3500
另一方面,對人文學科重視與否,亦昭示沈 祖堯經常強調的「人文精神」會否就此失 落。根據分校官網,建校理念之一,就是配 合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所以,理工商科 必然是「重點建設」,但人文學科卻可謂「 殘缺」:只有翻譯、全球研究、全球可持續 發展、城市學等相對「實用」的科目。一些 能提供批評空間與視野的人文學科,諸如哲 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卻未有蹤影。再加上 《中外辦學條例》制肘,深圳分校實難維持 中大一直以來的批判傳統,有損沈校長一直 強調的人文精神。
反成國內官/富二代或中產家庭專屬場所。
學費高昂——上品無寒門?
[註1]:2013年5月1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下達到各級的 要求:普世價值不要講、新聞自由不要講、公民社會不要 講、公民權利不要講、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錯誤不要講、權 貴資產階級不要講、司法獨立不要講。 [註2]:深圳分校畢業證書將印有(深圳)字樣。
此外,高昂學費亦令人擔憂。根據資料,分 校每年學費(扣除資助後)約七萬五千,是 內地一線大學的十倍有餘。即使中國隨著經 濟發展,中產人士大幅增加,但如此價錢依 然令分校的入讀門檻極高,一般清貧家庭難 以承擔。普及大專教育是讓低下階層向上流 動的方法,分校卻恐怕連這僅餘功能亦無,
結語 招生規模約一萬一千的深圳分校,已密鑼緊 鼓準備招生,縱然中大校方已證實分校的畢 業證書將與香港中大有所不同[註2],但從已 得資料所見,深圳分校連最起碼的學術自由 與普及化也不盡人意。沈祖堯作為分校理事 長,一方面在香港中大校內繼續宣揚「人文 精神」,另一方面在分校卻無法堅守住中大 的基本價值,實在是教同學失望。
17 3_8-21.indd 17
11/3/14 2:38 pm
宿費加完又加第二回─
宿 費 革 命 風 雨 欲 來 文:健
承上回提要,最新的宿費調整機制──X+Y方案正式出爐,方案由 中大校方設計,並分別建議予九間書院。 方案假若通過,宿費
唔單只下年加7.1%,以後每年都會繼續加5至8%,15年內 隨時突破3萬大元! 二月期間,各書院已舉辦過宿費交流會,諮詢階段亦已接近尾 聲,四月底前書院便會決定通過方案與否,假若同學希望阻止X+Y 方案通過,接下來兩個月必是危急存亡之秋,方案一旦上馬,恐 怕將更難推翻了。
講到口水乾,再度重溫什麼是X+Y 或許先讓我們簡單重溫一下何謂X+Y。首先,X代表與通脹掛勾的 百份比,簡單說,校方預計來年通脹為5.6%,那X便必然是5.6%。 至於Y,則是用以調撥至宿舍大型維修儲備的金額,這源於大學教 育資助委員會(UGC)不再承擔宿舍維修費用,因此這筆維修款 項便轉介至書院及宿生身上,各自承擔一半。根據過往宿費維修 的數據,預期於15年的儲蓄週期內,學生需儲夠1200萬,方能支 付一幢300床位宿舍的大型維修費用。經財務處「精密」計算後, 校方將Y建議固定為1.5%,3至5年後再作檢討。[1] 總而言之,近年平均通脹4至5%,加上每年固定的1.5%,以後每 年宿費均會提升5%以上。儘管校方定了8%為最高加幅「封頂」, 其增幅仍然相當驚人:現時普通二人房宿費$10422,若每年升幅 為5%,15年後便將倍升至$21667;若以最高的8%升幅計算,15 年後更將會升至$33060,足足是現時宿費的三倍! 試問有誰敢保證學生的家庭收入於15年後能有2倍甚至3倍增長? 參考實質工資增長,每年的平均工資才上升不足1%,遠遠追不上 5%以上的宿費加幅。對於自己返Part-time交宿費的同學,更是百 上加斤。假若宿費升至$33060,除開每星期便需多付$629,即大 約每星期需替人多補習4小時,教同學如何負擔? 恐怕屆時住宿將成了「中產玩意」,貧苦學生就要為區區數名住 宿津貼爭崩頭。
跟定唔跟,書院話事 雖然X+Y方案由校方制定,但最終採用與否,仍由書院決定。那究 竟現時九間書院意向如何?筆者特意向九間書院逐一查問,等候 兩星期,最終收到九間書院宿舍管理委員會(宿委會)的聯合答 覆。 於回覆中,各間書院提出了四點: 1. 宿費調整事宜由各書院宿委會處理,至今有大部份書院之宿委 會已通過接受X+Y方案。 2. X+Y方案經審慎商議後制定,以宿舍開支於通脹下的加幅為參 考,而非考慮支付者之收入上升。清貧學生可申請大學及書院的 經濟援助。 3. 學生宿舍須自負盈虧,書院已為宿舍之興建及營運投入不少資 金及人力資源。宿舍面對營運開支大增,須更慎重處理宿舍之營 運,好好管理收支,以求宿舍能有健康的財務狀況及持續的良好 管理。 4. 中大各書院宿舍營運的基本標準大致相同,尚未需維修的宿舍 亦需準備足夠的維修儲備,因此希望達致統一收費,亦可避免資 訊混亂。 各書院雖未各自清楚表明意向,但以上的聯合回覆似乎已暗示 了,九間書院均認同需通過X+Y方案以維持宿舍財政穩健,或許亦 因此才選擇共同回應。 事後筆者再向各書院學生會查詢,得知崇基學院、敬文書院及逸 夫書院已於宿委會的會議中,決定採用X+Y方案及7.1%加幅,至 於其他書院於截稿前雖未有明確決定,但普遍態度亦偏向接納以 上的加宿費方案,只有和聲書院持反對立場。[2] 自負盈虧的壓力下,大部份書院似乎已打算通過X+Y方案,四月尾 前大概便會塵埃落定,反加宿費刻不容緩。
18 3_8-21.indd 18
11/3/14 2:38 pm
書 院 漠 視 民 意 , 學 生 會 又 點 矛頭直指中大,年賺廿五億憑 何置身事外? 睇? 事實上,於各書院的宿費咨詢會上,或許出席 人數未如理想,但亦有不少同學提出了反對意 見,甚至即時提出具體改善建議。[3] 更甚者, 從晨興學生會的回覆中得知,有晨興同學極為 不滿宿費加幅,而特意向學生會求助(晨興書 院學生需全宿共膳,意即必須硬食宿費加幅) 。 但觀乎各書院的聯合回覆,同學的意見似乎已 被拋諸腦後,意欲草草「扑鎚」通過,對此, 各書院學生會又有何回應及行動呢?筆者亦就 此詢問了各書院學生會對X+Y方案的立場,及會 否有相關後續行動。於予以回覆的書院學生會 中,和聲、崇基、晨興及新亞均明確表示反對 X+Y方案及7.1%加幅,並希望宿費升幅能有所 下調。
無可否認,宿舍營運成本正不斷上漲,而宿舍 維修亦無可避免,所費不菲,若然同學無法承 擔以上開支,誰該為這筆款項負責呢? 先論宿舍維修費用,現時校方、院方及學生之 間因此僵持不下,歸根究柢當然是源於UGC 無理暫停宿舍維修的撥款。所以,若要紓解院 方及學生的財政壓力,最理想的做法必定是向 UGC爭取重新撥款,為此校方應當盡力向UGC 施壓,務求盡早解決宿舍維修費用的問題。 然而,成功向UGC爭取宿舍維修的撥款之前, 仍有近火需救,必須有其他組織對此負責。對 此,各大學生會皆同意中大校方有責任,亦有 足夠能力承擔以上開支,減輕同學的經濟負 擔。
其後於3月初,當各學生會正式完成交接後,中 大學生會幹事會聯同九個書院學生會,就加宿 費一事召開了會議,闡釋彼此對加宿費方案的 立場,及商討合作可能。會議之上,九個書院 學生會代表均一致表示反對現時的X+Y方案及 7.1%加幅,並決定於往後聯合力量,共同反對 宿費的大幅上調。[4]
中大於2013年足足有25億盈餘,再早一年亦有 13億盈餘,至於現時全中大九間書院總共有26 間宿舍,若每間宿舍於未來15年的儲蓄中,由 學生支付的部份為1200萬元,26間宿舍所需的 金額則是約3億元。將3億多元攤分15年計算, 中大只需每年從十數億盈餘中撥出二千多萬, 即其中的1至2%左右,便能支付所有宿舍的大型 維修儲備所需。
空談「收支平衡」,懶理學生 負擔
假若是以去年的25億盈餘計算,從中撥出約十 分一盈餘,甚至能一筆過支付所有宿舍於往後 15年的維修儲備!以後便不必再煩惱什麼 Y什麼 1.5%,大大減輕學生的宿費壓力。
雖然連同中大學生會,十個學生會均一致反對 現時的X+Y方案及7.1%加幅,但最終不論向院 方還是校方爭取,亦需找出有共識的訴求,方 能繼續合作,例如:應以什麼原則調整宿費? 應考慮通脹或實質工資增長調整宿費?還是不 應增加宿費?維修及建築成本應否由同學承 擔? 最終於會議的商討過程中,各書院學生會均認 同住宿是非形式教育中重要的部份,其出現本 身已非從商業角度運作宿舍,例如不會以市值 租金收取宿費,宿舍內會設有舍監、Tutor輔導 同學等。為貫徹宿舍於教育理念上的實踐,宿 費訂立的標準,便不應單純以「收支平衡」作 為最高原則,反而應優先考量學生於經濟上的 負擔能力。 除了非形式教育的理念外,筆者認為讓住得偏 遠的同學能減少上學的交通時間,已是實踐教 育理念的重要一環。每天花上三四小時來回中 大,實極為消耗同學用以專注於學習的時間及 精力。因此,提供同學能負擔得起的宿位,應 是校方及院方的責任。 綜觀各書院予筆者的回覆中所言:「宿費加幅 參考通脹數字,主要是估算宿舍之支出會類 似通脹般上升,而非考慮支付者之收入上升因 素。」顯然他們從沒關顧過入住學生能否負擔 持續上升的高昂宿費,哪怕升至三萬元高位, 仍是以「收支平衡」為唯一準則,漠視學生處 境,因此,X+Y方案中,X以每年通脹調整宿費 的做法極不恰當。 至於Y,雖然UGC停止為宿舍維修撥款,但將維 修所需直接轉介同學的做法亦不合理,雖說現 時維修儲備基金由書院及宿生各儲一半,但顯 然書院與學生的財政能力無法同日而語,貿然 將這筆巨款轉介學生身上,同樣漠視學生的承 擔能力。
3_8-21.indd 19
至於通脹方面,雖然書院是直接處理各項營運 開支的一方,但各書院學生會似乎都對其書院 的財政狀況有所疑問。書院財政不透明亦令學 生會難以判斷書院營運宿舍的能力,只隱約有 「書院好窮」的印象。因此,會議上並未有向 各書院爭取補助的決定,但各學生會均認同院 方應公開宿舍的營運開支及收入帳目,以增加 財政透明度,讓同學知悉宿費到底所用何處。 除書院外,中大校方仍有為同學減輕經濟負擔 的責任。鑑於中大校方的穩健財政,各大學生 會希望能從中大爭取補助,以緩減因通脹而生 的宿費升幅,以達至同學所能負擔的水平。 或許有同學擔心由中大校方注資宿舍,會否破 壞書院聯邦制中財政獨立的原則,但這方面似 乎無需擔心。假若中大校方真的願意撥款,那 實質上只是承擔了中大同學的經濟負擔,絕無 干預到書院內部的財政分配及各項動用資源的 決定,各書院仍然以財政獨立的方式繼續運行 書院聯邦制。
搬弄數字,搪塞錯誤? 除了罔顧學生負擔能力的加宿費原則外,X+Y方 案本身亦存在不少無理之處。
但這解釋卻甚有穿鑿附會之嫌,首先,何以當 初向學生解釋宿費加幅時,從沒聽過獎金一 說?假如和聲書院多收的1%為員工獎金,但既 然九間書院統一加幅,難道每間書院均以那1% 作員工獎金嗎?增加員工獎金固然是好事,但 加重同學的宿費負擔,以支付獎金,難道不是 慷學生之慨嗎?何以院方不另外撥款犒賞員工 呢? 種種疑惑都難以解釋,更令人質疑X+Y方案設計 草率,錯引數字,致使書院需以各種藉口搪塞 錯誤。
結語:反加宿費,望書院學生 會連成一線 加宿費對中大同學而言,是極為切身的事情, 四月尾前各書院便會拍板通過X+Y方案,時間 實在非常緊迫。回看過去書院舉辦的宿費交 流會,出席的同學為數實在不多,每每只有寥 寥十數人關心此事。但試想像,一年級入住宿 舍的同學,於四年級時的宿費將升至接近萬三 元,升幅相當驚人,X+Y方案帶來的後果事實上 已殺到埋身。 誠然,普遍同學未有關注宿費加幅,很大程度 上與資訊不流通有關。X+Y方案設計複雜,涉及 數字眾多,同學的確難以消化,更遑論提出反 對的辦法。這時候,書院學生會作為書院及同 學之間的橋樑,不論是獲取,或是發佈各種宿 費方案的資訊,甚至是呼籲宿生會及其他同學 表達反對意見的動員能力,均有相當優勢。故 此,由書院學生會帶領同學關注宿費加幅,並 向書院及校方表達反對聲音,對反加宿費的運 動絕對事半功倍。 望各書院學生會能連成一線,召集各書院的同 學,共同反加宿費到底。 [1] 更多關於X+Y方案的詳情,請參閱中大學生報二月號《宿 費加完又加之Forever Loop,完啦好嘛?》。 [2] 從和聲學生會的回覆中得知,和聲書院院方於宿費諮詢會 過後,對以上方案持反對立場,並正整理同學意見向校方反 映。 [3] 宿費諮詢會中有不少同學提出關於X+Y方案的各種技術問 題,例如有同學認為Y固定為1.5%並不合理,因複利率的計 算方式將令較後年期入住的同學需付更高費用,對其極不公 平,因而建議院方應將大型維修所需的實數平均攤分,讓不 同年期入住的同學平均分擔費用等。 [4] 出版之時,中大學生會三莊及九間書院學生會已聯署了《 反對中大宿費大幅上調之聲明》,聲明內容及聯署名單將於 日內向中大校方反映。
話說於宿費諮詢期間,和聲書院學生會調查過 校方提供關於通脹的數據是否正確,根據校方 提供的數據顯示,職員薪金部份的通脹為4.92% ,但和聲學生會翻查政府統計處的數據後發 現,公務員事務局就低層薪金級別的公務員之 薪酬加幅實為3.92%,並以此向院方質詢。其後 和聲院方回應稱,和聲員工較其他書院少,工 作量亦大,多出的1%將用以獎勵優秀員工。
19 11/3/14 2:38 pm
20 3_8-21.indd 20
11/3/14 2:38 pm
新亞學生會總辭─ 究竟搞緊乜?又關我乜事? 文:李昆澤
書院學生會一直以來為同學提供福利,積極 參與外務,十分穩定。然而,近日新亞學生 會卻出現了極少見的七名幹事總辭,在代表 會激起爭議之餘,甚至牽涉警察,令不少同 學驚詫。
事件源頭 事緣2月24日,在新亞學生會幹事會「賢 新」的facebook專頁上,出現了一封由除 幹事長外七位莊員撰寫的辭職信。信中解 釋,由於和幹事長麥浩然(新亞政政二) 無法繼續合作,遂以辭職表達對麥同學的不 滿。信中陳列了三大指控,包括:「不願意 聆聽莊員意見,一意孤行」、「未徵求莊員 意見便作出決定」和「挪用幹事長身份謀求 便利」,稱麥同學在任內經常忽視其餘幹事 感受和意見,在平日開會討論結果未令她滿 意時,會拖延令眾人妥協。更甚者,是麥同 學涉嫌在未經莊員同意情況下,挪用共有的 facebook及雙週會、座談會之學生會宣傳 時間來為自己在教務會學生委員(社科院) 的選舉中拉票。七名幹事在忍無可忍下,於 莊期最後一星期決定解散學生會,並稱做法 已避免影響對同學服務。其後,中大學生會 三莊的電郵收到辭職幹事求助,因為新亞學 生會幹事會的電郵已被凍結,他們已無法利 用Mass mail途徑向同學發佈辭職消息,希 望中大學生報能代發。 根據新亞學生會會章第三十五條,「如原候 選內閣中三位幹事長或半數以上幹事皆辭職 時,幹事會立即解散,職權暫由代表會處 理,至另行選出幹事會為止」,即是意味這 七位幹事辭職後,新亞學生會就將立即解 散。提供給同學的會室服務也會隨之受影 響。 翌日,麥同學再以同一facebook專頁及向 中大學生會三莊要求代發公開信,就七名幹 事的指控辯護,並同時辭職。她承認無法與 莊員有良好合作,而他們亦一直採用「先執 行後通過」的方式共事,只是莊內討論氣氛 冷淡,甚至無法開會,只好一個人承擔幹事 會大部份工作。由於她認為個人辭職比總辭 對同學影響更少,於是挽留總辭的七人而自 行請辭。她又解釋,新亞學生會的電郵因懷
疑遭「網絡黑客」入侵,因此報警求助,並 封存學生會電郵,直至落案或銷案。 學生會中有成員因為不滿其中一位幹事而集 體請辭是絕少出現的情況,諸如代表會、大 字報等才是對個人表達抗議的慣常方式。其 中兩位辭職幹事楊思毅、林煜志在本報質問 時就此回應:「透過發佈公開信辭職,除了 有力表達各幹事之不滿,以及公開展示辭職 原因外,更引發新亞同學對事件的關注,甚 至使代表會於二月二十六日接受由一百五 十名同學之聯署,開會處理有關我們辭職 事件,並於隨後一日,處理有關我們辭職一 事,以及調查我們對麥的指控......或者,在 此之下,對新亞學生會之形象有負面影響, 但平衡其影響之後,以及當時環境所限,只 能作出有關選擇。」由是觀之,七名幹事實 際上是認為麥同學的行為對新亞負面影響甚 大而出此策。不過,一名幹事是否適合擔任 公職實應交由代表會判斷,而總辭無疑是越 過代表會職權之舉動。
關鍵判決 縱使在2月27晚的新亞代表會上,新亞學生 會已正式解散,但在一般同學看來,一支莊 的內訌實在不值得花費時間理會,這位麥同 學是否聆聽莊員意見亦實在與我們無關。然 而,整場風波,關於麥同學在教務會學生委 員(社科院)選舉中,是否曾挪用幹事會身 份來謀求便利的指控,卻須我們多加關注。 因為教務會是負責授課、教育及研究相關的 計劃的行政機關,關乎同學切身利益,而學 生委員則可旁聽。若然選舉存在舞弊,隨時 推翻選舉。事實上,中大代表會亦在此前收 到投訴指麥同學涉嫌在選舉中濫用職權,有 損選舉公平。[註1] 事件發展到2月28日,新亞代表會就是次總 辭及對麥同學的指控,進行了約兩小時的討 論。雖然新亞院方曾經發出文件,澄清批准 麥同學在雙週會及座談會作個人宣傳是因 信任她會徵求莊員同意。但在該次會議上, 就確認了麥同學在未取得莊員同意下,便以 學生會名義為個人選舉宣傳。再加上有代表 認為她當時身任幹事長,理應對可能構成舞
弊的細節更敏感。於是,新亞代表會決定譴 責麥浩然同學操守不當。同時,新亞學生會 亦由於未有兌現政綱、會室服務不穩定等原 因,被譴責失職。至此,對麥同學及總辭事 件才算有了初步定論。
與我何干? 這次學生會總辭,看似純粹是一場關於學生 會的小風波,或許使新亞學生會形象和會室 服務受影響,但除此之外,對同學究竟有無 實質影響?麥同學向本報稱,學生利益都將 因而受影響,諸如宿舍管理委員會、雙周會 委員會委員會、語言及文化委員會等決定大 部分來年政策的會議都會無學生會代表出 席。幸而,新上任的第五十一屆新亞學生會 隨即向本報澄清,書院已主動聯絡他們出席 會議。由此看來,總辭實際影響相信不大。 觀乎總辭公開信,七名幹事辭職主要由於麥 浩然同學有諸多過失,令他們忍無可忍。學 生會作為民選學生組織,理應向同學負責, 可是目前我們見到的,就是新亞學生會為同 學提供的服務已或多或少受影響。雖然七名 幹事稱,因念及同學才選擇在最後時刻辭 職,但卻讓我們看到目前學生會這種代議政 制,除了依靠代表會,同學在投票後已幾近 無任何方式可確保學生會兌現政綱,或不會 再次發生同類事件──我們很容易就能聯想 到,萬一又有學生會在上莊不久發現無法合 作,再次解散讓臨政上任,同學又有多大話 語權?
結語 隨著新莊上任,新亞學生會總辭鬧出的風波 似乎已告一段落。這次事件除了是一個契機 讓我們省思溝通、磨合、傳承的機會,相信 更提醒了我們,是時候檢視學生會的代議政 制是否存漏洞。 [註1]2月27日的中大代表會會便就此對麥同學有了判決, 本期學生報有另文報導。
21 3_8-21.indd 21
11/3/14 2:38 pm
中 大 代 表 會 , 代 表 誰 ? 文
中大代表會(下稱代表會)是學生會中最重 要、有著最高權力的機構,擁有立法、監察和 司法的權力,亦是代表中大學生民意組織。其 工作主要為監察中央三莊(幹事會、報社和電 台)的日常工作和財政,監管著三莊如何使用 學生會會費,包括有權決定報社能否為佔中出 版文宣和是否承認幹事會發出的聲明。然而, 代表會一直像圍內開會,鮮有見普通同學關心 或是列席會議,使得這個學生會中最高權力的 機構欠缺監管。可是,近日在CU SECRET和民 主牆上也出現了些對代表會的控訴,到底發生 甚麼事呢?
投訴事項 代表會在中大全民投票選舉完結後,收到了多 宗選舉投訴。當中最具爭議的投訴就是有關 教務會(社會科學院)學生委員選舉。投訴指 前新亞學生會幹事長,一號候選人麥浩然同學 的選舉宣傳違規事宜,包括宣傳品上有著失實 陳述字句,更重要的是早前在新亞書院雙週會 上,她於學生會時間為自己進行教務會選舉的 宣傳,有濫用學生會幹事長職權之嫌。 濫用職權助選是非常嚴重的指控,涉及麥同學 的個人誠信和對其他競選人的公平性,加上教 務會委員更是有權參與一些有關全中大同學利 益的重要決策,比如課程編排。如果指控成立 的話,最嚴重的情況可以判決重選,所牽涉的 影響並不單只是社科院同學的利益。就此,代 表會召開了第七次臨時會議處理投訴。 第七次臨時會議有四十多位基本會員到場列 席,出現近十年來前所未有的墟冚情況。誰不 知,在法定時間四十五分鐘內竟然還欠一位代 表才夠人開會,主席宣佈流會,一度令在場同 學鼓躁。 這麼重要的會議流會,本來就已經匪夷所思。 怎知在宣佈流會後一分鐘後,崇基代表鍾益 秀突然出現,但因已經宣佈流會而不能即時重 開會議,其巧合亦一度引起在場列席同學的輿 論。我們在事後曾去信鍾益秀查詢遲到原因, 但在出版前仍得不到回覆。及後,主席在兩日 後再召開續會,處理投訴。
:
孫
銘
希
七臨續會 在第七次臨時會議續會上,一開始就是處理有 關麥浩然同學的事件。先是投訴人提出指控證 據的影片和陳述,代表就著投訴對麥同學提出 質詢。由於事件本身多少牽涉新亞書院的內 政,有部份同學和代表質疑,在新亞代表會未 有對事件作出判決前,中大代表會是否合適對 事件表態,令大部份時間的討論焦點放了在 此,但久久仍未得出結論。 然而,就在麥同學回應代表質詢的時候,不知 是否因在席群眾的輿論壓力,令她突然情緒失 控,痛哭離場,討論因而進入膠著狀態。當 時,會議只是討論了一小時。有列席同學考慮 到,為免於投訴人離席的情況下作出不公平裁 決,向主席提議暫時休會。主席向會眾表示, 會場可以一直留到翌日早上讓同學長期討論, 並宣佈為了讓代表能思考整理清楚討論方向和 脈絡,以及讓麥同學先行平復情緒回席,因此 休會十分鐘。 在主席宣佈繼續會議之時,崇基代表楊國禮以 及黃冠真向主席提交了兩項動議,分別是「議 案立付表決議」的議術議案,即是希望終止討 論和立即表決其第二條動議,「通過接納對教 務會學生委員(社會科學院)一號候選人麥浩 然之投訴,要求其道歉,由本會發出警告信及 扣除一半按金」。當時,議案的內容完全沒經 過任何討論,但通過這項議案就代表著完成投 訴處理,等同對於議案作出裁決,案件的討論 就此終結。 此舉引起了列席同學的一陣討論,很多人也在 問甚麼是議術議案和這是甚麼動議,鮮有人知 道通過議案就代表著完結討論。當時,有列席 同學隨即舉手發問,但因動議已進入投票表決 的程序,主席拒絕了任何發問和討論,令發問 同學感到無奈。 這時,崇基代表楊國禮更向主席提出投暗票的 要求,令在場同學紛紛感到愕然,頓時陷入一 片沉默。暗票要求結果獲得三分一以上的在席 代表贊成,令議決改為不記名投票進行。最 後,兩項動議皆獲得過半數代表贊成通過,這 項投訴因而告一段落。
22 3_8-21.indd 22
11/3/14 2:38 pm
立付表決:可唔可以靜啲呀?
我們在事後亦有訪問第四十一屆代表會主席VINCENT。他覺得為了維護同學的知情權以及讓代表能 真正「代表」同學,代表會不但應該取消暗票的表決 形式,甚至應該在三分一人同意之下進行記名投票。
甚麼是立付表決[1]?立付表決設立是為了防止會議拉 布以及解決膠著並且再無新論點的討論,用之立付表 決了結事件。可是,連是否使用立付表決的討論也沒 有的情況下,使用這條議案則絕不合適。而近兩年代 表會亦未曾使用立付表決議。
終極COMBO!!!!
會議上,對於麥浩然同學的投訴的討論只是維持了大 約一小時,但當中不但大部份時間也被代表會權責的 討論轉移焦點,代表們也很少就事件表態以及就事 件真相作出討論,甚至麥同學還未回應完質疑便已離 場,事件的討論絕對不夠深入和充足,同學最終不能 知道事情的真相,只可以不明不白的看著事件結束。
對於同時使用立付表決和暗票的會議手段,VINCENT 亦認同是一個「終極COMBO」,在某方數夠票時 便能杜絕另一方的任何討論和外界的監察,還會確保 通過,實在是必須禁止的做法。實際上,這個「終極 COMBO」是一個章則上的漏洞,可能會被濫用:比 如現屆學生報打算瓜分所有收回來的學生會會費,只 要在代表會裡有過半數是他們的同黨,其實可以不用 討論,直接在代表會上以「終極COMBO」通過,同 學們亦無從在事後追究,後果不堪設想。
代表倉卒表決議案並通過接納選舉投訴,在還未釐清 事實之前便已作出判決,做法難以令人接受:若果濫 用職權的罪名成立,實際上對其他同為社科院參選人 做成不公,代表會有必要考慮重選,而不是沒有討論 下草率結案;要是麥同學事實上並沒有濫用職權,只 是與新亞院方溝通失誤,亦理應還她清白,而不是接 納投訴和作出判罰。 代表們其實可以把議程推後處理,先行處理其他事 務。此舉可以等待麥同學在情緒穩定時繼續處理,亦 可以先行等待新亞代表會對事件作出表態和判決,免 去中大代表會會否干涉書院內政的問題,讓代表會對 麥同學作出一個公平的判決。即使若有必要腰斬討 論,其實代主可以在詢問代表意見後才進入表決程 序,實在不應用到議術議案。
投暗票?我鐘意呀!唔得呀? 使用議術議案的同時,代表要求以暗票方式表決。暗 票[2]設立的原意,是為了避免代表因身份尷尬和敏 感情況影響其投票意向,在有選舉性質的議案如互選 代表會職員的情況,確實有需要用到不記名投票。然 而,這次事件絕不是合適投暗票的時候。 中大代表會的代表由同學選出,代表著一定的民意基 礎,理應向選民交待和負責的,投票意向沒理由不公 開讓其他中大同學知道。投暗票的做法與代表會一直 打算推動的透明化背道而馳。 在會議上,列席會眾曾在麥浩然同學表述時,不時在 座上討論和給予當事人輿論壓力,令她飽受精神壓力 並曾經情緒失控。為免代表們間的投票意向刺激到 當事人,有受訪代表認為投暗票是人情考慮,可以理 解。但崇基代表黃希彤卻在會上公開表明擔心自己的 投票意向外洩,並曾希望禁止當時會議在網上的直播 和其他錄影。
這樣立即終止會議的討論,直入表決了結事件,即使 用議術議案中的「立付表決」,再加上「投暗票」的 手段,可算是「終極COMBO」。
總結 七臨時,代表巧合遲到令會議流會,使得選舉投訴要 延遲處理。七臨續會,休會前仍處於討論階段,沒幾 個代表有真正表態;但休會後,代表們竟在沒討論下 不約而同的贊同並通過接納投訴,判決了麥同學濫用 職權,卻沒有討論下就決定不用重選。這不禁令我們 質疑:到底是因為代表們懶,無心開會?還是有代表 決心為麥同學保駕護航? 我們認為,代表會必須正視這個「終極COMBO」的 問題,必要時甚至應該提出修章去堵塞漏洞,比如提 高議術議案和暗票的執行下限,必要最少三分二以上 的代表同意才能使用這些手段,確保不會出現有代表 勢力架空其他代表的意見和討論的情況,以免被人惡 意利用,圖謀不軌。 章則上的漏洞能被代表濫用大多是基於同學甚少關心 代表會的動態,使得這個最高的權力機構鮮有需要面 對群眾壓力,其判決與決定鮮會有人理會和監察。同 學們應當多些關心和監察代表會的事務,在選投書院 民選代表時亦應謹慎選擇,選一個能夠代表自己的代 表。代表本身亦應該三思每個在代表會上的決定,想 清楚每個決定的所代表的後果,緊記自己有著代表同 學的身份,以免辜負其他同學的信任。 [1]根據中大學生會《會議常規》,第二十八條寫明議術議案是在討 論或修正案時提出,提交眾代表投票議決。當中的第八分條,即「議 案立付表決議」,意指通過議案便代表不得再對該議案諮詢和討論, 並把該議案立即投票表決,就算對於代表所提出的動議有所異議,也 只能在投票表決完成後才能發言討論。 [2]根據中大學生會《會議常規》第三十一條,代表會表決時應以舉 手方式進行,但如有在席會眾三分一或以上要求,表決可以不記名方 式進行,即所謂的「投暗票」。
然而,麥同學在參選時,就應該預料到將要面對同學 的質疑,甚至要承受一定的輿論壓力。加上事件關乎 教務會學生委員的席位,牽涉廣至全中大同學的利 益,應當凌駕於各代表本身個人的利益,人情亦絕對 不應是掩蓋投票意向的理由。此外,代表投票不單要 對自己負責,亦要對其選民負責,所有同學都絕對有 權知道自己的代表投了甚麼票。(顯然,投票意向有 需要面對同學。)
23 3_8-21.indd 23
11/3/14 2:38 pm
伍宜孫抽查房間 宿生受罪 文﹕angry melon 伍宜孫宿舍繼上年的門鎖系統事件後,最近又鬧出 抽樣檢查房間事件,嚴重威脅宿生的私隱。 事情始於一月十六日由書院發出的電郵,指書院將 在一月二日至二十七日檢查隨機樓層的所有房間, 如發現未經批准的自攜耗電量大之電器﹙登記費用 每件$280﹚,宿生將被罰款﹙每件$840﹚。這一輪 的檢查完結後,書院又在二月十三日發送電郵,表 示將定期抽查隨機房間,而事先不會告知同學何時 檢查,也不會告知誰的房間被檢查。
呢?有同學指出,一部中型LED電視的耗電量可能 還要比一部桌面電腦低,但卻要比收費,實在不合 理。也許宿規應該定立一些客觀標準,如電器的體 積,功率等,以供宿生參考。 宿生一年裡有近半的時間都在宿舍中渡過,是宿舍 的主要使用者,他們應該有機會一起參與宿規的制 訂,才能住得安心舒適。
在書院職員進入房間前,不必徵求宿生同意,那豈 不是無視宿生的私隱?宿舍房間之所以有門鎖,就 是要保障同學的私隱,現在卻動不動就要進入宿生 房間,同學的私隱和安全感很難受保障。
校
電郵內並無明列何為「自攜耗電量大之電器」,而 宿規用字十分含糊,只舉出電視機和雪櫃兩個例 子,那叫宿生如何得知他們的自攜電器是否違規
園
以下內容是本報與和聲書院電郵 通信的全文,未經刪剪。
中大學生報 於2014年1月22日,貴書院舉行了宿舍諮詢 大會。會上,有同學問及宿規中禁止色情 物品的條例。該條例為《學生宿舍規章》 中的「3.1. 宿舍內禁止下列各項行為:...... 3.1.6 藏有色情物品」。該名同學質疑院方 忽視同學的性需要,而根據現埸錄音,舍 監榮本道教授的答覆大致如下:「不如我 寫信問問大學,這個條例,大學會不會endorse。如果大學覺得應該存在,那就讓它 存在。如果大學覺得它不應該存在,那我 們就取消它。」宿舍諮詢大會距今已經一 個月,本報欲查詢 貴書院將如何處理《 學生宿舍規章》第3.1.6條的存廢問題。若 決定不廢除該條例的話,院方又如何定義 色情物品(色情影片?人體素描?寫真集?) 、如何監察學生有否違規、如何看待宿生 在宿舍內的性活動(如:觀看色情影片、性 交、自慰)?
和聲宿規之
Thanks for sharing 文﹕聰
該宿舍規章條文將於下月 之宿舍及書院設施管理委 員會會議內審視,屆時會 員及學生代表將對有關條 文作詳細討論。謝謝。
真係 和聲書院 Than shar k ing﹗ as for ﹗
24 3_24-27.indd 24
11/3/2014 7:19:42
物理系PhD入學試風波 文﹕勞東來
中大物理系喺二月舉行博士(PhD)入學試,點知搞 出個大頭佛,兩度被「推上報」。事情要追溯到一 月底,有本地考生收到學系通知,須前往深圳與內 地考生一同應考。有考生不滿安排,認為無理由要 香港學生返大陸考,於是向報紙報料,一月二十六 號《蘋果日報》發表以〈深圳搞入學試 中大被指染 紅〉為題嘅報導。系方急急補鑊,將考試改為港深 兩地同時舉行。 本以為件事就咁平息,點知仲有下文。考試當日(二 月八日),在港應考嘅考生發現試卷部分題目淨係 用簡體字出題﹙系方表示試卷共二十六題,有八題 使用簡體﹚。物理系向來用英文上堂同考試,本地 生好可能會睇唔明中文術語,何況仲要係簡體。有 考生向監考人員要求翻譯同索取英文試卷,但系方
散 打 一 看 分 中 鐘 大 職 工 情 況
當時無法提供,而出卷嘅教授上咗大陸,所以亦無 法為考生解題。有位考生非常不滿,考完試即刻喺 高登討論區發帖開砲,標題為〈[純發洩] 考phd entrance exam 半份殘體字是甚麼感覺〉,《蘋果》、 《東方》、《明報》及《主場新聞》均有報導。 事件見報後,引起系內學生同校友密切關注。物理 系系方都算迅速反應,三日之內聯絡咗受影響考 生作出回應。系方解釋,以往絕大部分報讀PhD嘅 本地生,都會提交GRE﹙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s,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成績,唔駛考中大嘅 入學試,故此呢個試主要係俾內地生考,所以先會 安排喺大陸考同埋用簡體字。今年考試係首次有多 名本地生應考,系方承認疏忽,無照顧到本地同學 需要,向受影響考生致歉。系方於二月十三號安排 咗一次全英文嘅重考,俾考生自願參加,並決定以 後一切收生考試使用英文。系方又於二月十八號舉 行咗師生會議,收集同學意見同埋進一步回應疑 問。 事件就咁告一段落。小記聯絡過當日喺高登發帖嘅 同學,問下佢對系方嘅處理手法有咩意見,不過佢 話為免對系方唔公平,所以不作評論。
如果大家有興趣知中大算不算「良心僱主」,可 以花一分鐘看看這幅上月由中大員工總會發布的 圖片,內容是一些與僱員相關的數字。不過學生 看完恐怕一頭霧水,筆者也是 請教過員總才大概明白。 職工通常是用短年期的合約聘 請,要做滿一定年期,工作表 現符合標準,才可以轉為長期 聘用,獲得較好待遇。圖中可 見,中大的合約工略多於長 工,員總指實際上合約工佔更 多。不過,數字顯示原來有不 少合約工已經做夠年期都未轉 長工。是因為他們表現欠佳 嗎﹖但如果表現欠佳,又為何 要續他們約長達6-10年呢﹖真是 耐人尋味。 文 ﹕ 勞 東 來
右上角圈圈則顯示了員工流失 率。所謂「甲/乙/丙類條款」 粗略地說即是高、中、低級員 工,由此可見基層員工流失率 最高。員總說7.1%不算低,可 能反映中大的基層員工待遇麻 麻地。
25 3_24-27.indd 25
11/3/2014 7:19:43
中 大 學 生 會 選 舉
幹 事 會 遭 貼 大 字 報 反 對
文 ﹕ 勞 東 來 第四十四屆中大學生 會選舉順利完結,幹 事會、學生報和校園 電台參選內閣皆當 選。三莊選舉通常會 有零星反對聲音,但 公開反對候選內閣個 別立場卻不常見。今 次則有人在民主牆張 貼大字報,呼籲同學 反對幹事會候選內 閣。
左
該文章題為〈中大學 生,請投學生會幹事 會反對票〉,張貼者 不明。文章指出,幹 事會向來為左派同學 把持,往往漠視民 意,違背了代表同學 的職責;學生會選舉 長期欠缺競爭,同學 只好支持不能代表他們的內閣,總好過「屎都冇得你食」。張貼者認為,今年唯一的參選內 閣「澄」在中港議題上與大多數同學的普遍意見背道而馳,同學應以選票對「大中華主義和 毫不顧香港政治現實的左膠」作無聲抗議;投反對票並非全盤否定候選內閣,而是表明在本 土議題上與其相反而已。然而,貼文者沒有具體闡述他反對「澄」內閣政綱的哪一部分,也 沒有說明其眼中的「主流意願」認同怎麼樣的本土立場。 除了民主牆貼文,還有其他文宣針對幹事會參選內閣對中港議題的立場,例如校園多處張貼 了「中SU大候選內閣親吻蝗蟲」為題的海報,網上亦流傳一些批評參選內閣的圖片。如此公 開呼籲同學反對幹事會是一個罕見現象。過往的學生會內閣所得的信任票對不信任票比例, 往往極為懸殊,筆者調查過近五年幹事會內閣得票,最低亦有八成九。但是,一個有一萬多 個選民的選舉裡,有一定的反對聲音才合理,學生的立場高度一致,反而不太現實。 不過話說回來,上面的大字報張貼後兩日,旁邊就有人張貼了兩篇反駁的文章,一篇指前述 的貼文者是排外者而非真正的本土派,另一篇則質疑貼文者口中的「主流意見」是否真實。 「澄」亦有張貼題為〈中大同學,請珍惜自己一票〉的回應,指他們的政綱有不少關於本土 議題的內容,包括支持廣東話教學,支持保育和活化歷史建築,還有人口、房屋、經濟等政 策建議。回應中指出近日「左」、「右」的政治標籤模糊了公共討論,無助解決問題。他們 呼籲同學和而不同,理性溝通。 最後「澄」內閣得到七成四信任票當選,創近年新低,但這多少也反映了同學的「普遍意 見」有何傾向。不過一切反對聲音,幹事會都不得不引以為鑑。
26 3_24-27.indd 26
11/3/2014 7:19:50
八大院校聯合書庫 遙 遙 無 期 文﹕黃漢彤 有沒有想過,大學圖書館每年新收的藏書那麼多,書架擠滿 了怎麼辦?其實各間院校近年都煩惱著這個問題。原來在2012 年,八大院校包括中大,共同向政府提出「大學聯合典藏學術 書庫」方案,希望在葵涌興建聯校書庫,收藏各校使用量較低 但具研究價值的圖書及資料,估計聯合書庫可容納七百四十萬 本藏書。圖書館是校內教學與研究的根本,按理說,這麼大規 模的校政建議,學生應該稍有聽聞,不過「圖書館政策」咁鬼 悶的東西,自然沒有幾多人打算理會。
開架政策vs閉架政策 但圖書館的政策變動,對同學的學習不可能沒有影響。書庫計 劃中的方案,是興建一座三層高的樓宇,每層高約14米。接近 14米高的書架怎樣拿書?方法非常的高科技:書庫設有機械操 作自動存倉及提取系統,即是有機械手夾取用者指定的資料, 運去櫃檯。聽上去很炫,卻不全然是好事。雖然14米層高的設 計可以容納更多藏書,但這同時實行了閉架政策,用者以後就 無法瀏覽書架取書。 這似乎不是很大不了的事,特別對理學院的同學來說,因為閉 架的藏書都是使用量較低的書籍,可能塵封好一段年月,而理 學院的同學通常需要的都是最新的研究,舊書對他們來說沒多
大用途。反過來,文學院的同學們比較容易有這樣的經驗:寫論 文時本是有目的地去找某一本書,不過順便看看那一層書架相 關的書藉,翻翻目錄,竟然找到一本十幾年沒人借過的書,比原 本想借的更合用。我有個哲學系的朋友說,前陣子胡亂找到一本 講胡塞爾知識論的書,非常有用,「睇十頁比我睇胡塞爾二百頁 仲好」,可書有十六年沒人借過了。不難想像,已經是不知名的 書,還要封在不能瀏覽的書架內,曝光機會更少,使用量不免愈 來愈低,這就不能善用所有收藏資料了。
好多花臣既藏書庫 除了有特別的藏書方法,這個藏書庫並不止用於藏書。看看院校 的建議書: 「聯合書庫是一個雙贏方案,既可解決院校地方不足的問題,亦 可為社區帶來益處。院校將採取下列措施與社區分享新設施: 在聯合書庫的戶外地方,提供富特色的教育徑,介紹八間參與院 校的歷史及發展; 種植不同顏色及開花節令的樹木或植物,包括原生植物及其他獨 特品種,為周邊帶來美化的環境; 設立展覽區展示荃灣區及前葵涌公立學校的歷史; 設立多用途室,供八所院校舉辦公眾講座及其他活動; 提供導賞團,向社區介紹聯合書庫之嶄新技術及應用,並且展示 有關環保設施,例如綠化天台、太陽能電池板及垂直綠化。」 又有教育徑,又要環保綠化,好像小題大做,不過其實道理不難 明白,你想想,何解2012年到現在建議都未通過呢?好簡單,要 政府給大學這麼一大塊地來放書,當然沒這麼簡單給你過,各校 唯有搞一下噱頭。事情到2014年依舊遙遙無期,根據電郵本校圖 書館得來的最新消息,UGC上年11月已通知各校,方案不會在本 年度呈上立法會討論。
左翼學會呈獻︰
激進討論系列 會否覺得香港的政治討論相當沉悶? 會否想理解世界各地有甚麼抗爭運動? 會否覺得,政治應該有更激進的可能性? 我們將會每月舉辦兩次「激進討論會」,暢談本港 以至世界各地的問題,務求跳出既有的框架去思考 社會問題。 下次將會在三月底,詳情請見敝會poster!
聯絡︰61213708(寶) Facebook︰中大左翼 27 3_24-27.indd 27
11/3/2014 7:19:52
為何你對新聞自由的 想像都是錯誤 文:熊、CHAM 明報一月六日宣布更換一名來自馬來西亞總編輯,被認為是大 老闆張曉卿向中共獻上明報;商台於二月十二日即時終止李慧 玲的合約,她事後堅稱是梁振英不滿她的言論而背後命陳志雲 解僱她;更駭人的是明報前總編劉進圖被人持刀襲擊,兇徒至 今仍未找到,然而這次襲擊不可能與其前總編輯的身份無關。 除了近期這三件大事之外,類似有關「新聞自由」受干預的事 件一直都有發生:《經濟日報》刪改專欄作家周博賢文章、《 成報》篡改劉銳紹專欄。而「無國界記者」公布2014年世界新 聞自由排名,香港的新聞自由度在過去四年內持續下跌。這些 事件接二連三出現,令一向冷漠的香港人都要維護日漸衰落的 新聞自由。
自由主義的盲點 很多人覺得我們不可繼續沉默,需要作出抵抗。以明報事件為 例,他們成立工會並爭取與管理層簽署約章,確保編採自主。 至於李慧玲事件,業界發起遊行聲援並向政府施壓。而劉進圖 遇襲事件,新聞業界發起穿黑衣運動抗議,記協、香港大專多 個學生團體亦發起聯署,讉責暴力及政治打壓新聞自由,促警 嚴肅處理。200多個學生在民女像前靜坐,並拉起“They can’ t kill us all”的橫額。3月2日,記協發起「反暴力遊行」讉責 暴力,表達維護新聞自由的決心。 觀乎這一連串行動以及網上的反應,可見香港人還是相當關注 新聞自由。劉遇襲一事尤其觸動到不少人的神經,口號“They can’ t kill us all”更是難得的熱血。 或許我們可以從這句口號說起。這句口號中的“They”究竟意 指何人?答案既模糊也清晰。一方面,大家對劉進圖被何方勢 力襲擊還未有合理的預測,但另一方面,大家又很自然將矛頭 指向香港政府或中共政權。 如果我們回顧明報、李慧玲等事件,便會發現這些保衛新聞自 由的行動也有類似的邏輯。一方面,和李解約,撤換總編,均 是媒體管理層;但另一方面,抗議者認為,那些管理層會這樣 做,均是政權施壓,所以他們的訴求,都是要求政府不要打壓 新聞自由。 以上針對政府的指控,其實不無道理,筆者並非要質疑這些判 斷。但這些推測無疑昭示一種圖像,就是打壓媒體自由的元 凶,皆為當下政權。而打壓的原因,是為了鎮壓異見。反過來 說,只要政府不對媒體施壓,新聞自由就得以確立。這種想 法,是否合理?又是否恰當地描述了香港一直以來的「新聞自 由」問題?
商業媒體的弊病 首先,我們要明白,政府絕非唯一打壓新聞自由的始作俑者。 實際上,新聞自由受干預,很多時是源自商業媒體的運作邏輯 本身。商業媒體不只是媒體,還是一所企業,有自己的利益與 agenda。有時商業媒體像是在向政權獻媚,進行自我審查, 但其實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和利益。根據新聞從業員區家麟 的說法,以往報導有關自由行時,都會強調自由行對經濟的貢 獻,為零售業帶來好處。[i]這不純粹是因為「要聽阿爺話」
,而是媒體老闆很清楚,自由行帶來商機,廣告收入亦會相 應增加—那怕很多問題都要由市民承受。這不是受強權壓 迫,而是(傳媒)老闆與政府的合謀。 另外,商業媒體要考慮更直接的利潤問題。廣告商很多時是 傳媒的重要收入來源,因而它們刊登有關批評廣告商的新聞 皆有所保留,免得罪資方。最好的例子,莫過於在碼頭工潮 期間,媒體編輯不想得罪誠哥,不單抽起李卓人的訪問,甚 或禁止刊登他的紙牌被掟「糯米雞」的相。不然百佳、屈臣 氏、豐澤的廣告就通通與你無緣。 最後,商業媒體為增加跟政府談判的影響力,亦會反過來威 脅政府。這在西方極為常見,譬如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在2010年澳洲大選間,因其利益與工黨的政策不 符,於是大力抵毀某個候選人或政黨,務求要他們大敗[ii] 。 以上例子是想說明一件事:政府、商業媒體之間的權力關係 其實相當複雜。在資訊場域裡,他們會相互合作,也會相互 競爭。而在這過程中,新聞自由很容易被犧牲。以為只有政 權才會打壓新聞自由,實是過份狹窄的想像。 在文章開頭,我們提到一些相當明顯針對新聞自由的例子。 但想深一層,便會發現新聞自由受到限制,並不只存在於這 些明顯的事件中。只要我們理解到商業媒體的編採過程,便 知道這個運作模式本身有很大的缺憾。哪怕在平常瑣碎的新 聞,記者想寫甚麼、如何寫、用甚麼相、標題、篇幅,均 受管理層和老闆的監控。若不遵從指示,就會受到壓力, 甚或被處分,以至解僱。我們都知道,甚麼報紙會怎麼報( 或不報)某些新聞,很大程度上不是記者的意志,而是上級 的立場。這有時很明顯(例如以上提到的修改專欄,或抽起 相片),有時則比較隱晦—畢竟媒體還是要保持一定的形 象。但這種層級式的壓制,就是當下香港傳媒的生態。說得 直白一點,新聞自由其實每天都被打壓。
新聞自由?誰的新聞自由? 因此,打壓新聞自由的不只來自政府,還有利潤主導的商業 媒體,和其內部的僱傭勞動架構。那麼我們要問的是,所謂 的新聞自由到底是什麼? 百多年前,年青的馬克思已對此問題有相當的洞見。他區分 開作家和出版商的出版自由:出版商眼中的出版自由只是用 來牟利的工具,而作家(或任何前線新聞從業員)的出版自 由才是真正的出版自由,他們並非為了謀利而出版或寫作, 不用討好所謂「市場」,而純粹為了探索真理。一旦報導與 出版商利益相左,出版商就會干預作家和前線新聞從業員的 言論,甚至解僱他們。「出版商自由」和「出版自由」,兩 者並不相容。[iii] 自由主義者的盲點,在於只將注意力集中在政府的打壓。他 們忽略了哪怕在非政府的範疇,也可以存在相當的壓迫。正 因如此,他們便無法區分開商業媒體的「新聞自由」和前線 記者的新聞自由。 事實上,他們也並非看不見資本帶來的問題。他們偶爾也會
28 Untitled-1.indd 2
11/3/2014 3:52:11
左翼學會專題 提起傳媒老闆干預編輯自主,也會投訴廣告商太過霸道,但 卻沒有意識到這根本是一個制度問題。當所有編輯以及記者 均是受薪,而媒體又要賺錢,新聞自由就必然受到壓制。 他們不願意挑戰商業媒體的運作,也沒有提供制度性的改 變,只有叫市民出來給媒體壓力和叫他們自律。例如李慧玲 事件中,他們的訴求都只停留於讉責商台並要求商台解釋事 件。他們沒有想過,商台作為商業機構,自然就會這樣打 壓。 而左翼就是要求制度上的改變,建立不受政權和財團操控的 媒體。這種媒體,需要是獨立、公共的。它不能再以層級式 的上行管治,而是需要以民主方式運作。只有這種參與式的 媒體,才能真正保障新聞自由。 但要作出這種改變,必須從根本改變當下的政治、經濟制度 才有可能,而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固然,我們應該有一個 理想圖像,但在現有框架底下,我們可以怎樣抗衡商業媒體 和政府?
「全世界前線新聞記者團結起來!」 以上提到,新聞自由受到打壓,原因在於下層記者、編輯無 法真正抵抗來自管理層、老闆以及政府的壓力。每當事情發 生時,他們就只有靠遊行、默站等抗議方式施壓。然而,先 不說壓力相當有限,這種處理方式只能夠「事件式」地回應 問題,無法處理以上提到在日常工序的打壓。如果沒有甚麼 標誌性事件,很難引起市民關注,遑論可以組織群眾運動。 相對而言,比起偶然有突發事件才有數次遊行,我們認為媒 體工作者自行組織工會才是更有力的做法,因為他們更能切 身和即時地對上頭作出反應和抵抗。如遇上重大的事件,他 們能發動工業行動停止出版,做成更大的威脅與社會迴響。 當然,支持工會並非否定市民的聲援,相反,市民的聲援對 工會的抗爭行動能夠帶來更好的效果。 總而言之,這種策略的重點,在於增強下層員工的力量,以 抗衡政府與老闆的壓力。這種抗爭方式在西方亦不少例子, 例如在2012年,意大利新聞工作者發動全國媒體大罷工抗議 「限言法」(gag law)立法,最終成功閣置議案。[iv]有見 及此,我們亦樂見明報開始組織工會。希望他們能夠意識到 他們的行動是直接影響媒體的生產,因此可以比一般市民做 出更有影響力的行動。
媒體不單在於給予資訊,還是在為我們定義這個社會,甚麼 才是值得關注的事。現下這話語權,其實是給商業媒體掠 去。另類媒體的重要性,在於能令參與報導者,以及讀者重 新想像「媒體」這一回事。只有充份認識到這一點,大家才 可以開始想像︰大眾的媒體和大眾的新聞自由到底是怎樣。
總結:常識的悲劇 以上觀點,若是在十年前的香港,或許還算新鮮,但現在相 信不少人也聽過這左翼的觀點。但這種觀點,卻從未真正見 於主流論述中。每當出現「言論自由受損事件」的時候,大 家總會重提自由主義的老套路,不是港府就是中共打壓。近 日劉進圖的事件,亦不例外。 說到底,這種情況自是因為說「言論自由」受政權打壓太過 方便—這道理大家都懂,尤其在需要鼓動群眾時—無端 提起「商業結構亦是打壓」大家又怎會明白?大家自不然就 會選擇最易理解的說法,哪怕覺得左翼的說法挺有道理。慢 慢許多人便覺得這些說法太過「理論」、太過「抽空」了。 但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抽空」、真正的「理論」?自由主義 的常識,看似容易引起社會反應,不但無法解釋諸多有關 打壓言論自由的問題、無法疏清作者自由與出版商自由的分 野,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常識」根本無視言論自由每天都 被受到制度性打壓的事實—只有名嘴或評論人受到影響, 才是「香港言論自由受損」。容我大膽問一句,這種說法能 夠帶領我們向何方?當實際問題其實不單在政權,更在於整 個商業媒體邏輯的時候,只向政府施壓,說其打壓自由到底 可以得到甚麼改變? 我們是時候要面對一個事實:一直以來的政治常識實在有根 本的問題。誠然,新的道路一點也不好走。由游說民眾,到 組織傳媒從業員工會都有相當難度:辦獨立媒體、社區媒體 也像是太過細碎,沒有真正影響力。然而,真正在地的運 動,不止於其即時影響力,還必須要有目標有願境,而這些 都建基於對當下社會問題的分析。或許以上的做法看似事倍 工半,但總比緣木求魚來得好。 或者說得正面一點,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劉進圖的事件,自然令我們都覺得悲憤異常。但那些情感應 該將我們帶向何處?如果我們拒絕思考其他可能性,又再走 同樣的道路,那不過是集體的逃避罷了。
大膽假設:民主公營的媒體 雖然成立工會能一定程度制衡資本與政府,但始終未能消除 問題根源──商業媒體的權力架構和利潤主導的運作模式。 所以,我們也要銳意開拓另類媒體(Alternative Media) 的可能性。這些另類媒體絕不科幻,現在已有不少類似的媒 體,如獨立公民媒體和社區媒體。 獨立公民媒體是民間自發組織的媒體,由於資金有限,多於 網上出現。如香港獨立媒體、惟工新聞、台灣的苦勞網等 等。這類新聞平台,多提供與主流媒體不同的視角,也會嘗 試發佈非主流的消息與評論。 至於社區媒體,顧名思義是以社區為單位的媒體。報導多以 社區消息為主,而最重要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會讓社區內的 人參與媒體制作,讓民眾主動參與議題討論和研究,不再被 動地接收消息。在南美洲,尤其是委內瑞拉,均有大量的社 區媒體,市民自行組織居民參與電台、電視台,藉以抗衡被 商業機構操控的主流媒體。[v] 誠然,這些另類媒體通常規模較小,影響力很有限,但還是 有很深遠的意義。就如一位在委內瑞拉參與社區電視的制作 人說,大眾其實需要表達自己的感受、生活與抗爭的種種。
[i]區家麟,〈鮮為人知小動作〉,詳見:http:// thehousenews.com/politics/鮮為人知小動作 [ii]梅鐸媒體帝國的惡行,絕不限於干預澳洲的政治。坊間 實大量著作述及,感興趣的同學大可自行搜尋。 [iii]區龍宇,〈馬克思痛批商台,聲援李慧玲〉,詳 見:http://www.inmediahk.net/2014021502 [iv]在2012年7月9日,意大利新聞工作者發動了廿四小 時的全國媒體大罷工,抗議總統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提交的「限言法」(gag law)立法。限言法限 制了新聞工作者在刑事審判前不能出版竊聽資訊,否則會被 罰款。法案被認為是為了掩蓋官員的醜聞,特別是總統本人 的醜聞,讓他們免於不受歡迎的調查。而該次罷工最終成功 令議案閣置。 [v] 委內瑞拉的草根社區媒體實驗──草根行動媒體,詳見: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8521
29 Untitled-1.indd 3
11/3/2014 3:52:12
有一個社群實際存在。劏房密集,通常代表住客主要為租戶, 沒有租金管制之下加租快,時有付不起錢的住客另覓新居,同 一棟唐樓差不多每個星期都有人搬屋,居民流動頻繁,社群自 然不穩固。兼之基層早出晚歸為口奔馳,留在家裡的時候不 多,更難相熟。當眾貼字條叫人收床褥,本應有羞辱的效果, 讓當事人害怕在鄰里面前不好意思而乖乖善後,但為甚麼卻毫 無效果?因為業主扔床褥,認得他模樣的住客根本不多,身為 物主的上一手租戶亦一早搬走,相關人等都不受社群監察。
尤里安。 鬻文之徒,蝸居中。
制裁的根據 舊區唐樓多劏房,劏房多意味裝修多,拆完又間間完又拆。最 近樓下有幾個單位大裝修,沙塵滾滾,十幾包英泥在樓梯口疊 到高過心口,阻塞半條上落通道,倒垃圾的阿姐開工開到牙痛 咁聲。 要裝修,原來的住戶就要搬走,搬屋就要扔東西,於是一大張 彈弓床褥停泊通道牆邊無人理會,塞上加塞。如此重物靠獨自 倒垃圾的清潔阿姐是搬不動的,而且也不在她的工作範圍之 內,只能靠物主自律。人家不自律,不曉得哪位仁兄路見不平 寫了一張字條貼在床褥上提醒當事人動手,對方真的動手了, 卻是動手撕走字條,床褥不動如山。 問題出現,無人解決,而製造問題的一方不負責且沒有人可以 逼他負責。說到底這是關於公共管治的課題,哪怕只是一個小 小唐樓社區的公共管治。香港人迷戀私有產權,常以為出錢的 就是老闆有權指點江山,硬套到政治層面即化作「我們納稅人 要政府怎樣怎樣」的納稅黨口吻。不過,獨尊私有產權是行不 通的,代入今次情境,它不但解決不了問題,甚至是製造問 題的源頭——有業權的業主下令裝修,沒業權的租戶與工友受 害。 社群監察又是私有產權以外的另一途徑。那可以是美麗的民主 社區自治,也可以是封建的祠堂家法伺候,但無論如何前提是
◢ 心 湖 淬 筆 ◤
社群失效了,這時候我們最渴求的就是強大公權力介入。只消 打一個電話向消防處投訴有雜物阻塞走火通道,政府會速速徹 查主持公道無人可擋——希望全能全善的公權力存在,所以我 們希望有公道的政府,有公正的司法,有高效率的公務員隊 伍。我們付出了自己的服從去交換這些希望,然後有了「文明 守法」的市民。 政府的合法性,政權的穩定性,其基礎正是上述希望,不是民 主(香港幾時有過任何意義上的民主?)。社群越崩壞,對公 權力的希望越強烈,行政觸手無處不在的現代政府就越有合法 性,政權越穩定。 報人劉進圖被斬,即不論真相如何,關鍵是所有人已經不相信 政府與代表政府執法的警察最終能夠交出真相(或真相之全 部)。希望消失了,剩下來慣性地支撐政府或政權的惟有市民 的孤立與無能,畢竟沒有人認為自己有本事查案,萬一查到了 也沒有本事制裁禍首,結果只能回個頭來要求自己早已不信任 的政府做事,兜兜轉轉。 政府人氣低迷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明顯無助。管你買了私樓 抑或上了公屋,到頭來還是住在社群力量衰微、消防局電話打 不通、一個名為「香港」的劏房。
◢ 樂 地 漫 步 ◤ ahko。 創作漫畫 十多年, 依舊樂此 不疲。
30 3_30-31.indd 30
11/3/2014 8:50:27
李維怡簡介: 19歲開始參與基層社會運動,關心人民如何可以自主的問題。 近十年主要從事藝術培育、各種基層平權運動,及與基層民 眾一起搞紀錄片及媒體創作,現為錄像藝術團體影行者之總 監。書寫出版結集有小說/詩/畫結集《行路難》(2009)、《沉 香》(2011)及《短衣夜行紀》(2013)。
為社會而經濟 ~誌中大女工同心合作社 香港作為一個新自由主義/資本主義城市的「楷模」,意思就 是金融自由進出、企業交好少稅、窮人保障減得就減。這十多 二十年,金融風暴、樓價租金高企、市區重建地霸收地橫行、 勞保嚴重欠缺保障、工作零散化、停發小販牌、教育制度越趨 令基層輸在起跑點...... 不爽資本主義無情無義,也不等於要一頭裁進中共式的共產主 義中。若現時幾個大財團壟斷的經濟,不可以稱為自由民主社 會的經濟模式,那麼,符合自由民主社會的經濟模式又是怎樣 的呢﹖經濟,是泛指各種物質資源的生產、分配、交換、流通 的形式。經濟的安排,是否可用社會整體利益為最大考量,而 不是以某些大老闆的利潤為最大考量呢﹖
◢ 如 是 我 聞 ◤
近年堅尼系數高企之下,香港開始多人探討「社會經濟」,又 有很多機構興起搞社會企業。社企當然比賺盡企業好,但始終 有僱主僱員之別,打工仔女除了打工外,就不能參與影響自己 的決定。與此同時,另外一種社會經濟的模式,就是合作社: 社員對內是民主討論、平等分工、共同決策、共同承擔,在經
換言之,合作社不單指向處理基層在物質方面的經濟問題,而 更同時處理其資源分配的人為安排,嘗試透過民主方式解決民 生問題。故,合作社不是職業再培訓中心,而是一個重要的社 會實驗,而成功的指數,端看能否在社會裡,建立到一個又一 個長久可持續的合作經濟鍊。 值得中大同學驕傲的是,早在社企大熱前,一班積極的女工得 中大師生的支持,開始了這項社會實驗,在范克廉樓泳池邊成 立了專上院校裡第一間女工合作社小賣店。期間,她們不單做 生意,更全力實踐綠色理念,呼籲同學關心社會,又協助有機 農夫引介健康有機產品給中大社群,更催生了好幾個其他的女 工合作社...... 希望中大師生有始有終,持續下去,讓這個催生更多合作社的 母體,持續地成為中文大學的重要地標之一。
陳嘉銘,肥仔一名,住公屋大,希望今年可以 碩士畢業。前路茫茫,現在忙於寫論文和搵 工,急於還父母債。但願下一輪的債務,不會 是樓債。
房屋運動來說,這算是不錯的數目了。但我在想,為何絕大部 份大專生對此事都不感切膚之痛?
地產霸權下的adaptive preference
“對效益主義者來說,如果狐狸無法吃到葡萄,其實並無損 失,因為牠早已認定葡萄是酸的。但相信葡萄是酸的原因,當 然只是由於牠確信牠不會吃到……容我將此酸葡萄現象歸類為 「適應性選擇」(adaptive preference)。 Jon Elster, “Sour Grapes--Utilitarianism and the genesis of wants
濟生活裡實踐民主理念;對外則與不同社群合作互助,透過無 權勢者之間的連結,來共同面對在現行勞動市場中,基層工友 無法獨力面對的無力感。
”
前幾個月,有一宗新聞,總叫我念茲在茲。 去年十一月,房屋署署長在立法會表示,未來會研究將具有 大專或以上學歷的公屋申請人實施扣分。不要看錯,房署是 想向大專或以上學歷的青年人開刀,這包括了大學學位、Asso、High Dip。即是說,一旦房署實施此項政策,有六成青年人 口會遭殃。 不過,真的是「遭殃」嗎?觀乎社會的迴響,我卻尚未感到大 專生群體的焦慮和不滿。事實上,在去年12月1日反對房委會的 行動中,只有青年拒當樓奴、學生專上聯會、社工學聯、社民 連及一些關注住屋問題的民間團體參與,約有七十人出席。在
◢ 左 翼 風 情 畫 ◤
我想這跟香港政府的政策和媒體的宣傳有莫大關係。首先,政 府維持公屋建屋量在15000至20000左右,使得公屋輪候冊大排 長龍。然後,媒體就不斷宣傳公屋輪候人數已爆煲,青年人應 該力求上進,不要輪候公屋,公屋要留給「有需要的人」。最 後,政府維持現時的公屋建屋量,地產資本亦賺到盤滿缽滿。 可悲的是,在難以申請公屋的情況下,我們卻成為了引文所言 的狐狸:因為地產霸權太難動搖,所以放棄爭取公屋,不向政 府施壓,甚至不斷自欺,認為自己比住公屋的人更優越。如是 者,政府扣大專生分,就自然是「合理」的;青年人做死一世 「樓奴」,也是「合理」的。 但我們卻好像忘了,興建多少公屋從來就不是自然現象,而是 政府和資本合謀的結果。與此同時,我們也好像忘了,賺萬多 元一個月的大專生早已不是所謂的「中產」──事實上,我們 跟公屋的居民的階級處境根本無甚分別,都是被資本剝削得體 無完膚的工人階級。 但我卻常常不明白,為何我們會寧願選擇做一頭自欺的狐狸, 也不願正視自己的命運。不要忘記,做狐狸的代價,是要受地 產資本「屠宰」至少三十年。三十年,可以做的東西多的是, 為何我們會將人生這麼多時間寄託在這些磚頭上?所以,我經 常問自己/學生,為四面牆去付出這麼多精力和時間,失去這 麼多經濟自由,值得嗎?為何不嘗試團結起來,作出一些改 變?
31 3_30-31.indd 31
11/3/2014 8:50:28
Facebook56個新增性別選項簡介- 你今日揀左未? 文:健 剛開建facebook帳戶時,總是要你填上一堆個人資料:有什麼嗜 好、宗教信仰、政治立場等等,難免要想清想楚,方能挑出代表 自己的選項。然而,面對「性別」一欄,似乎普遍人都能不加思 索地從男性/女性的選項中揀出自己的性別,但你又有否想過, 不少人自小面對只有M/F的表格時,都揀唔落手—只因他們無法 以男性或女性的性別身份認同自己。 的而且確,我們出生時準會有先天的性徵,以分別我們的生理性 別,但這並不代表每個人於其人生之中,都能自我認同這先天的 性別,亦未必能安然接受男性/女性框架下的性別定型。 過往facebook已嘗試顧及這些群體的需要,讓用戶於性別一欄選 擇「其他」,或是讓人選擇不公開自己的性別,這做法亦逐漸普 及於其他社交網站例如Google+等。但自上月起,facebook新增 了56個性別選擇,以讓更多用戶能清楚表明自己的性別。[1] [2] 以下將嘗試簡介一下那56個新增性別選項代表什麼。 Cis/Cisgender:順性人,意即其出生時的生理性別與往後自我認 同的性別一樣,例如出生時有女性的生理特徵,而往後又自我認 同為女性,即為Cis female/Cis woman。雖實際上與慣常理解的 男性/女性一樣,但強調自己Cis的身份認同,可象徵其經歷過探 索自身性別過程後的決定,或是表明自己清楚意識到性別上存在 二元以外的其他性別身份。 Cis及Cisgender的分別只在於後者保留gender後,較為接近醫學 或科學上的分類,有些人希望自己的性身份聽落較日常及貼近生 活,便會將gender去除,下文提及的Trans及Transgender亦是相 同情況。 Trans/Transgender/Transexual:跨性別。先天的生理性別與自 我認同性別不同的人,通常仍以二元的性別劃分自我,例如出世 時是男性,但自我認同為女性等。部份跨性別人士會接受變性手 術或注射荷爾蒙,但並非必需條件,完成手術的人士較傾向於選 擇Transexual。 Female to Male/ FTM/ Male to Female/ MTF可屬Trans的分類 中,但直接表明了自己先天的性別,以及往後自我認同或已經改 變了的性別。 Trans*/Trans*gender:於Tran後面加上星號,是為了將Trans的 意義變得更廣泛,提醒人們跨性別除男/女間的轉換外,於其他 性別上亦能有所轉換,以突顯Trans之中亦存在多元及複雜的各種 群體。 Intersex:先天因為基因問題或其他原因,擁有與「正常」不同的 性徵,或同時擁有兩種性徵的人。 Androgyne/Androgynous:雌雄同體,同時擁有男性及女性的 特徵。Androgyne(n.)與Androgynous(adj.) 的分別在於,前者較 為傾向代表自我的身份認同,認為自己於性別身份上同時是男性 及女性;後者則較傾向於形容展現自己的方式,例如於衣著、言 談上同時展現男性及女性特徵的人。 Two-spirit:與Androgyne近似,意即同時擁有男人及女人的靈 魂。源於美國原住民文化,於其習俗中,Two-spirit 有特殊及受人 敬重的社會地位及角色,例如擔任巫醫等。 Bigender:自我認同為兩種性別的人,不一定是男性及女性,可 以是男性及Androgyne、女性及Pangender 等各種組合。他們可 以不定期轉換自己的身份認同,或是不定期展現其中一種性別。
56�gender.indd 2
11/3/2014 4:08:37
Gender fluid:與Bigender有近似意思,意指於不同時間會有不 同性別認同的人,但並不限於兩種性別。 Gender varient:無法符合主流社會中的性別定型的人,譬如無法 接受男生不能著裙等規範,因此變裝者或許可選擇這個選項。 Transfeminie/Transmasculine:上文提及的Trans/Trans*指的性 別身份上的認同,而Transfeminie/Transmasculine指的則是展現 性別的方式,例如Transfeminie便是指由展現男性氣質轉換至展現 女性氣質。 Agender/Neutrois:無性別。但這並不代表選擇的人自身並無任 何生理上的性別特徵,只是他並不認為有需要以性別作為定義自 己身份的元素,反而其他元素例如嗜好、性格等更能代表自己的 身份。 Gender nonconforming/Genderqueer/Non-binary:以上三者 都並非要為自己的性別認同歸類,反而是旨於否定及衝擊慣常男 女二元的性別分類。當中Genderqueer最具挑釁性,強調自己堅 拒接受傳統性別分類的身份。 Pangender:泛性人。於性別認同上,能認同於各種不同性別的 人,意即於各種性別認同上「乜都有D」。 Other/Neither:假若以上各種性別身份都無法符合你對自己性別 的認同,則還有Other及Neither可以選擇。
最關心你性別的還是廣告商 如何理解、接受及認同自己的性別身份,理應是相當私人的事 情,但現時主流社會往往只會將人預設成男性或女性,不但隱沒 了不同性別認同人士的存在,更於生活、心理及法律等不同層 面,對他們施以壓迫。這時候,肯定及公開自己的性別身份,便 變相成了顛覆主流性別定型,為自己發聲的充權運動。 facebook作為全球擁有二億用戶的社交網站,新增更多性別選 項,不但有助大眾認識擁有不同性別認同的社群,更為這些社群 提供了公開自己性別身份的平台,因此,不少爭取性別友善的團 體均熱烈歡迎facebook於性別選項上的變更,甚至期待更多選項 出現,以囊括更多有不同性別認同的人士。 但與此同時,亦有人認為假若facebook希望推動性別友善,更 應該取消個人資料中性別一欄,讓人不需再以性別作為將自己分 類的元素。事實上,於facebook之中最為在意你性別的不一定是 friend list內的朋友,而是根據你選擇的性別,為你度身提供廣告 的廣告商。增設了更多性別選項後,有可能吸引以不同性別身份 為目標客源的商戶,提供針對不同性別身份而設的廣告。 註: [1] 現時新增的56個性別選項只適用於語言選項為English(US)的用戶,未 來或會逐漸遍及使用其他語言的用戶。 [2] 用戶可於性別一欄選擇Custom,然後輸入你想改變的性別(只限於新 增的56個),用戶甚至可輸入多於一個性別。此外,用戶亦可選擇代表自 己的代名詞(Pronoun),有Him、Her以及中性的Them可供選擇。
參考資料 Katy Steinmetz (2014). TIME Tech: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Facebook’s New Options for Gender Identity”.
56�gender.indd 3
56個新增選項一覽 1. Agender
31. Trans Female
2. Androgyne
32. Trans Male
3. Androgynous
33. Trans Man
4. Bigender
34. Trans Person
5. Cis
35. Trans Woman
6. Cis Female
36. Trans*
7. Cis Male
37. Trans* Female
8. Cis Man
38. Trans* Male
9. Cis Woman
39. Trans* Man
10. Cisgender
40. Trans* Person
11. Cisgender Female
41. Trans* Woman
12. Cisgender Male
42. Transfeminine
13. Cisgender Man
43. Transgender
14. Cisgender Woman
44. Transgender Female
15. Female to Male
45. Transgender Male
16. FTM
46. Transgender Man
17. Gender Fluid
47. Transgender Person
18. Gender Nonconforming
48. Transgender Woman
19. Gender Questioning
49. Transmasculine
20. Gender Variant
50. Transsexual
21. Genderqueer
51. Transsexual Female
22. Intersex
52. Transsexual Male
23. Male to Female
53. Transsexual Man
24. MTF
54. Transsexual Person
25. Neither
55. Transsexual Woman
26. Neutrois
56. Two-spirit
27. Non-binary 28. Other 29. Pangender 30. Trans
11/3/2014 4:08:39
同 志 友 善 , 由工作間做起 Facebook新增56項性別選擇,把性別多元的概念引進主流平台, 實屬前所未見,難怪性別團體紛紛讚好。然而,它在網上包容各性 別身分的同時,在公司內部又是否包容不同性傾向和性別認同的員 工呢?縱然無法深究,但就算答案是肯定的,這種性別友善的公司 也只屬少數,尚有萬千性小眾仍在工作間飽受不同程度的歧視、中 傷和侮辱。在性別友善風氣不盛行的香港,這情況更為嚴重。
歧視盡在難言中
文:林君穎
三)教育及訓練 - 舉辦工作坊,簡介同志現況及相關議題,並教導高級職員處理投 訴及營造友善的工作環境,來培養員工的性別意識。 - 張貼性別轉換指引,解釋跨性別和變性程序,並回應一些常見問 題,如在不同的變性階段,跨性別員工該進入什麼性別的廁所。公 司亦需設立獨立廁所供跨性別及其他僱員使用。
要了解性小眾在工作間遭受的歧視,可從以下故事開始──Chris是 女同志,在一次求職面試中,他身穿西褲,打扮中性,不但被接見 者評頭論足,稱為「tomboy」,更被問及日後會否穿裙子上班。 接見者續說他的英文名字很男性化,問他會否改名。經過一番提 問,Chris沒有受聘,輾轉之下到了另一所工司工作。
四)福利
辦公室內,同事都喜歡佈置自己的工作位置和分享生活瑣事:已為 父母的便張貼子女的照片,講述他們的趣聞;有男朋友/老公的便 分享他們遊樂的經歷;單身的也會搭嘴憧憬未來。每當觸及那些話 題,Chris都會刻意迴避,因為他害怕焦點會轉移到自己的感情狀 況上,怕同事越問越深入,他不知如何應對,故此他亦盡量避免在 公司和女朋友聊電話。後來一名男同事碰見Chris和女朋友拍拖, 便在公司詆毀他是「死基婆」,還對他說:「冇鳩就唔好學人屌 閪!」。謠言不僅影響他與同儕的關係,也傳到上司耳中。上司得 悉他的性傾向後,要求他必須穿裙子上班,如他不願意,可選擇辭 職。Chris感到被侮辱,遞交了辭職信。
- 為異性和同性同居伴侶提供與婚姻關係伴侶平等的福利,如醫療 保健、喪假和員工折扣。僱主可利用住址證明文件來確認同居關 係。
故事至此,內容離曬大譜,卻是來自不同的真實個案。縱然並非 一人經歷,但當中任何一事已足夠使人承受很大壓力。職場上層 級分明,上司下屬的權力關係極為不平等,以致工作間的歧視尤為 嚴重。當性小眾員工遭遇不公,由於他們憂慮投訴會失去工作或予 人「麻煩者」的印象,因此往往不敢吭聲。歧視者看穿這點,或會 變本加厲,使歧視成為惡性循環。如政府有訂立反歧視法,事主可 向負責政府部門投訴。不過莫說很多地區尚未通過條例,就算條例 已在,也並非人人有心理準備進入司法程序,而且法例雖有威嚇作 用,卻未必有助改善公司風氣。因此,要真正解決工作間的歧視問 題,便需要長遠且務實的同志友善政策。
- 為跨性別職員提供全面的醫療保險,減輕他們在變性過程上的經 濟負擔,同時亦需配合他們的手術和覆診日期,提供有薪假期,並 需留意他們的身體狀況來調整工作量。
- 利用公司福利來彌補公共政策上的缺陷。例如在美國,根據聯邦 法,異性戀伴侶不用為醫療福利交稅,但由於聯邦法不承認同性婚 姻,因此同性伴侶沒此項福利,變相對他們不公平。有見及此,一 些公司如Facebook、Google和Apple便以加薪來補償擁有伴侶的 同性戀員工。
五)團結社群 - 組織同志友善員工網絡,團結公司內的性小眾及其支持者,與他 們一起帶動性別友善的工作環境和氣氛。
六)公共參與 - 沒有發表任何傷害同志的言論和產品、公開支持同志平權,甚至 資助性別團體和活動,有助員工和公眾了解公司對性別平權的取 向,間接營塑性別友善的工作氛圍。
政策六部曲
同志友善的參考指標
同志友善政策的類型廣泛,由反歧視政策至員工福利至公共參與不 等,務求從各個層面傳遞平等訊息。綜合不同性別團體的建議,同 志友善政策可歸納為以下六部分:
就上述準則,美國人權組織Human Rights Campaign Foundation由零二年開始,每年都會發表一份名為Corporate Equality Index(下稱CEI)的報告,為一些企業打分。根據本年度 最新的CEI報告,在734家企業中,有304家獲得滿分,確實令人興 奮。誠然,CEI的出現有助推動性別友善政策,因為老闆都擔心公 司「食蛋」,被報章列入「十大不友善公司」,有損名聲。不過, 眼看將近一半企業獲得滿分,也不得不懷疑報告能否反映現實情 況。
一)資料蒐集 - 在員工資料表格上加入性別認同和性傾向的資料欄目,供員工自 由填寫;或進行匿名問卷,以掌握性小眾員工的數目、分佈和狀 況,有助進一步追蹤他們在公司的參與度和發展,了解他們的不滿 和需要。
二)反歧視政策 - 訂立反歧視政策,保障不同性傾向、性別認同,甚至性別表達[1] 的僱員從求職、聘任、晉升,以至解僱和退休等各個階段獲得平等 機會。投訴需有相關部門處理,若然案件成立,便需懲處,輕則接 受輔導,重則終止合約。
自願性質只吸引友善公司 CEI的研究團隊會參考不同資料來評分,但最主要還是透過CEI問 卷。可是,由於問卷是自願性質,因此沒有性別友善政策的公司自 然較少回覆,使報告只呈現美好的一面,予人「很多企業支持同志 平權」的錯覺。事實上,很多公司因沒有回覆而逃過評核。以本年 度為例,在受邀的1923家公司中,只有574家遞交了問卷,[2]回 覆率不足三成,可想而知同志友善的概況並不如表面般理想。
34 ����.indd 2
11/3/2014 3:16:06
只知條文而不知實際情況 CEI只以有否訂立同志友善政策來評分,漠視了實際的執行情況。 訂明政策不等於嚴格執行,美國一家固網電話服務供應商便在CEI 獲得滿分,卻被揭發拒絕同志員工申請醫療假期來照顧患病伴侶。
[1] 性別表達(gender expression)即人會透過服裝打扮和行為舉 止來表達自己的性別身分,而該表達並不一定與生理性別相關,例 如一位異性戀、生理性別是男性的男生可以同時認同自己是男性, 和中性、陰柔的打扮和言行。
再者,就算政策給妥善執行,也未必能立刻改善公司的氛圍。工作 間內職級分明,若上司和老闆對同志有偏見,仍可能出現歧視,而 員工亦仍可能不敢投訴。所以要知道內部的真實狀況,便需向員工 查詢或派發問卷。
[2] 雖然本年度只有574家公司遞交了問卷,但綜合歷屆問卷和其 他資料,Human Rights Campaign Foundation共正式評分了734 家公司。
商業本質還是賺錢 企業花耗資源推行性別友善政策,固然值得嘉許。然而值得留意的 是,它們並不一定認同平權理念,政策或只是權衡得失後作出的商 業決定。 近年,同志的消費能力越來越受重視,CEI亦引用了一家企業的研 究結果──2013年成年同志的購買能力是$8300億美元。面對這潛 力市場,公司紛紛把CEI滿分的消息和相關報導放在公司網頁,以 作宣傳。「包容」成為包裝,用以吸引不同性別身分的顧客,賺取 pink money[3]。這同時亦可吸納更多人才,在一些競爭激烈的行 業如IT業,尤為重要。
[3] 用以形容同志社群的購買能力。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Human Rights Campaign Foundation. Corporate Equality Index 2014. Washington: Human Rights Campaign Foundation, 2014. 公益企業。《為香港同/雙性戀和跨性別僱員創造共融工作間:僱主資源 指南》。香港:公益企業,2010。 香港基督徒學會、基恩之家、性權會、f'union。《看得見的真相: 香港同志平權報告》。香港:香港基督徒學會、基恩之家、性權 會、f'union,2006。 蘇美智著。《我們的同志孩子》。香港:三聯,2012。
同志平權變相成為生意,只因有利可圖而支持。這不禁使人疑惑: 難道同志一旦不再賣錢,便不應享有平等權利? 的確,「利」字當頭下,一些企業所宣稱的平等,是有等級之分的 「平等」。因此有公司一方面高舉同志平權,另一方面卻壓迫其他 群體。例如在CEI獲得滿分的時裝品牌A&F,它一方面聲稱多元包 容,另一方面卻生產帶有譏諷亞洲人和女性字句的T-shirt,又拒絕 出產大碼衣服,並只聘用苗條、外表討好的白人當前線售貨員,更 牽涉多宗宗教和殘疾歧視的訴訟。又如可口可樂、星巴克,也是拿 著滿分的榮譽,繼續打壓工會和基層員工。 筆者並非要全盤否定CEI報告和那些推行性別友善政策的公司。它 們的舉動固然值得肯定,不過也別無限放大,以為它們為平權不遺 餘力。如果平等權利是人人皆應享有,企業只是做它們份內之事, 又有什麼值得鼓掌呢?
性別友善工作間在香港 在香港有推行同志友善政策的,大概只有一些跨國銀行和企業集 團。當中有公司的工作坊要求每位員工交談五分鐘,期間不可說任 何能夠透露性傾向的話,要他們感受性小眾隱藏身分之苦。不少員 工因而受到衝擊,理解多一點性小眾的難處。除工作坊外,有些企 業更有同志友善網絡和同性伴侶福利,可謂相當完善。 對於同志友善尚未起步的公司,香港非牟利機構「社商賢匯」曾發 表一份相關的「僱主資源指南」,推動共融工作間。 儘管如此,綜觀香港的企業,對於性別友善的概念大多停留在兩性 之間,甚或連兩性平等也未能達到,同志友善工作間固然鮮少被提 及。就算早前性傾向歧視條例鬧得熱烘烘,甚至後來諮詢被否決, 立法遙遙無期,也甚少有輿論探討由公司政策改善性小眾處境的可 能。再者,香港沒有機構統合各家公司的資料並撰寫報告,一般市 民難以知道有什麼公司推行什麼樣的性別友善政策,不利於監察。 在這狀況下,性小眾不獲保障,工作間歧視不止。說香港已很平 等?這只是某些人矇蔽雙眼埋沒良心自欺欺人的話吧。
35 ����.indd 3
11/3/2014 3:16:12
慢慢你不再疲倦— 記「搞定男人」「搞定女人」— 哥哥仔教性歡愉工作坊
文:毛
近年,校園內出現了不少討論不同性/別議題的大型活動, 由理工大學專上學院的性別文化節,到現正舉行的中大校園 性別節等,今年更舉辦了第一屆「快樂性福」—基督教性/別 文化節,將主題放在基督教活動中鮮有提及的「性」,可謂 大膽。是次性/別文化節由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春天教會及 香港婦女基督徒協會三個宗教團體協辦,活動包括探討港台 性教育的電影欣賞會、身體互動工作坊等。筆者特意與莊員 前往參加《「搞定男人」「搞定女人」—哥哥仔教性歡愉工 作坊》,嘗試學習按摩技巧,服侍疲勞的莊員的同時,看看 會否增長有關性歡愉的知識。
此,以上活動都並非從宗教視點切入;是次性/別文化節的 合辦團體既然帶有宗教背景,筆者不禁會期望節目內容中, 有更多部分挖掘情慾與宗教的關係。畢竟是性與神學之間的 碰撞,令宗教團體之間產生內部矛盾;在這個性/別文化節 之中,卻只有《雅歌》讀詩會嘗試去以比較側面的角度,去 談論情慾與聖經的關係,但這樣似乎並未足夠。其實如酷兒 團契等同樣有宗教背景的組織,便曾透過出版、分享會和聚 會等等不同形式,嘗試在神學的領域中尋找不同的詮釋,抵 抗主流對於性傾向與宗教之間的刻板印象,籌委不妨加以參 考。
活動當日,參加者竟有五十多人,場面十分熱鬧。在場除了 情侶、夫婦,亦有三五知己結伴參加。主辦單位請來關注男 性工作者團體「午夜藍」的兩名「哥哥仔」[1]當導師。活 動開始的時候參與者較為靦腆,需要參加者幫助示範時都有 點你推我讓;但活動開始十多分鐘後大家都已進入狀態,爭 先作示範對象。被捏到痠軟肌肉而哀嚎的人為數不少,亦有 不相識的參加者互相練習按摩,如莊員朋友便成了我和另一 女生研討大腿按摩的對象。當有參加者須脫掉衣服協助示範 時,場內亦歡呼聲四起,氣氛相當熱烈。
道德高地的指控
活動大部分時間都集中於基本的按摩技巧教授,由背部、胸 部、腿部等全身不同部位,作出詳細的按摩教學。比較「色 情」的部分,就只有最後的前列腺按摩(實際上是按壓大腿 動脈,幫助血液運行的動作)、以及按摩肛門的動作。筆者 雖然非常欣賞哥哥仔導師教授的普通按摩技巧(對筆者的大 腿來說亦是佳音),可惜的是整個活動真正探索到性歡愉的 部分實在不多;可能是之前的按摩技巧實在是「未夠喉」, 參加者在問答環節時,紛紛詢問寫更「到肉」的問題,譬如 如何按摩和刺激乳頭,有否其他更「爽」的部位的按摩能夠 教授等等;相對而言,哥哥仔們反而顯得比較尷尬。後來筆 者與籌委聊過,他們都指活動中包含的技巧比較「規矩」, 考慮下次會舉辦更「深入」的工作坊。
為何要「快樂性福」?
活動過後,有報章指有城大學生投訴,指導師與參加者會有 身體接觸,覺得在大學「搞呢啲活動太過分」,並指城大校 方應該審查活動,如有不妥便應拒絕借出場地。 先不去質疑究竟記者與投訴同學究竟有否參加活動,若一個 人對被陌生人接觸而感到不安,那不參加活動就好,一切都 是參加者自由的選擇,旁人何必指摘?更甚,若參加同學因 敏感部位被接觸而覺得不適,難道不會表明清楚嗎?整個活 動標明內容,在班房這私密空間舉行,參加者亦全都成年, 明明是你情我願,有何不妥?事實上,當日訪問部分參加 者,大部分都如同筆者所想,覺得內容「未夠激」、「同平 時自己去按摩無咩分別」,可見這些知識並非毫無需求。假 若我們將性的討論禁止,只會產生更多的壓抑與無知。是次 報章的報導,正是缺乏討論所帶來的寫照。 「快樂性福」-基督教性/別文化節活動網頁: http://tinyurl.com/mo2ubqp 註: [1] 「哥哥仔」為男性性工作者的俗稱。
活動過後,筆者特意訪問了是次活動籌委。當問及為何將是 次文化節的主題定為「性」,他們都表示性其實也是上主的 恩賜,在教會裡卻是不能聊及的禁忌。他們希望理論的部分 「唔想講太多」,指以往在不同媒介已經談及不少。他們反 而想借助工作坊等活動,讓參與者從實踐和經驗的方式談論 性,譬如當日的工作坊;又譬如其中一位籌委Angus提及另 一個活動《雅歌》讀詩會,便是嘗試以文學的角度,去研讀 聖經中情慾部分較多的《雅歌》。 筆者十分欣賞籌委嘗試以不同的角度,去打破大眾對情慾的 禁忌,譬如欣賞《青春水漾》去討論香港的性教育;又有以 上性歡愉工作坊,嘗試讓參與者挖掘新的情慾感受;話雖如
36 �����.indd 1
11/3/2014 14:49:46
新長征路上的搖滾 ------簡介英國Punk Rock 文:Workers Playtime Rock同樣複 難以定義的概念。Punk 最 個 一 中 其 界 化 文 , 、龐克 。2014年3月 編按:Punk,中譯朋克 髮型外幾乎就別無其他 的 離 陸 怪 光 和 套 外 皮 了黑色 Joy Division 雜,一般的理解中,除 港,打正旗號舉行紀念 香 臨 重 會 將 ok Ho r te 物Pe 還是想借此文章 31日,Punk Rock傳奇人 y Division小粉絲,但 Jo 的 悅 喜 享 分 意 有 是 者雖 以呈現。 成團38年的音樂會。作 音韻之外的更深意涵得 粹 純 在 ck Ro nk Pu 讓 , Rock 簡介(簡評)英國Punk
和弦簡單、缺少獨奏、充滿爆發力,如此已幾乎可以簡單概 括Punk Rock在音樂上的特徵。不過,最先於美國興起的Punk Rock在橫跨大西洋後,卻在英國獲得了更深遠的意義,並 慢慢成為立場鮮明的政治鬥爭工具。有別於常有的「音樂 不談政治」之見解,Punk Rock不單以政治為核心,更不滿足 於只在歌詞中簡單描述社會問題,而要求更激進的直接行 動。Punk Rockers相信音樂有促成革命的可能,而在現實政 治、商業市場中苦苦掙扎的英倫朋克,也算是向世人展示了 在當代社會中,一場關於藝術與革命的嚴密思考。以下將介 紹四隊經典的英國Punk Rock band,借他們在這場掙扎與抗 爭中的經驗與教訓,展現搖滾樂有血有肉的一面。
失落的一代:風靡英國的前夜(1970-1975) 六十年代,全世界天翻地覆,音樂也在John Lennon、Jimi Hendrix等人的號召下,成為了鼓動社會改革的強大動力。 不過踏入七十年代,環球經濟衰退,英國的工黨政府開始 勢弱,大批青年失業並對社會不公充滿怨恨。面對教人絕望 的社會,高歌愛與和平的六十年代搖滾樂,不但無法慰藉焦 躁的年青人,更反被他們視為犬儒且不成熟的空想。與此 同時,曾經被視作英雄的Rolling Stones等樂團因為商業化 而不再反叛,其他在七十年代發光發亮的Pink Floyd、Led Zeppelin等樂團,則開始奏起了融入大量弦樂、複雜音效技 術,動輒十分鐘的歌曲。聽眾如果缺乏一定修養,幾乎不能 欣賞。如是者,連讓青年發洩不滿,充當避難所的搖滾樂, 也開始排拒這群「無可救藥的失敗者」。 社會經濟一片愁雲慘霧,年青人又有苦無處訴。可以想像, 往這樣的社會中投下一枚打破現況的震撼彈,肯定會引發激 烈的反彈。
異軌、破壞、釋放: 開山鼻祖Sex Pistols(1975-1978) God save the queen! It’s a fascist regime They made you a moron, a potential H-bomb …… When there’s no future, how can there be sin We’re the flowers in the dustbin We’re the poison in your human machine We’re the future, your future! - Sex Pistols, God Save The Queen
37-39.indd 37
大談政治的英國朋克,起源於Malcolm Maclaren,一個與紐約地下 文化有往來的服飾店店主。性 格火爆,野心極大,總是想衝 擊秩序的Maclaren認定,在 紐約大紅大紫的朋克搖滾可 以擔當這枚衝擊英國社會的 震撼彈。於是,他將服飾店 改名為極具挑釁性的Sex,再 以經理人身份找來幾個熟客 與一群樂手,穿起破爛T恤與皮 衣,用Sex Pistols的名義準備大 幹一場。 當時英國社會了無生氣,音樂除了前衛搖滾之 外,幾乎只得庸俗的Pop/Pub Rock。為此,Maclaren再找來 一個叫Jamie Reid的藝術學院生為樂團擔任設計。Reid在學 期間爆發的六八學運為他帶來了啟發,而當時以Guy Debord 為代表,並高舉異軌(détournement)方法的激進團體,情 境國際(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SI),似乎正正 是英國社會困境的出路。[1]在Reid與Maclaren的安排下, 情境主義就成為Sex Pistols革命觀的主要元素。 Sex Pistols的宗旨很簡單,從音樂到現場演奏到唱片設計, 一切旨在破壞既有秩序,從而釋放被壓抑的自我。他們完全 不關心「取悅觀眾」、「認真演奏」,只集中釋放自我,以 及運用異軌的方法,來試圖解放受壓迫者。最經典的例子, 莫過於用與國歌同名的God Save The Queen來辱罵政府,並 且直接用英女王頭像,來宣傳他們大罵政府的音樂。一切正 如Maclaren計劃的一樣,在前景未明生計難保,大批年青人 又被精英化的社會所拋棄時,無需優秀音樂技巧、打破一切 權威、無畏放蕩享樂的Sex Pistols,不但向英國人展示了音 樂的強大力量,並且吸引大批年青人自組樂隊,更激化了大 眾對社會的不滿情緒。Sex Pistols的Anarchy In The UK, 就一度是七十年代中後期,遊行示威的其中一首「經典配 樂」。
只可惜,由於Sex Pistols除了Maclaren及Reid外,其他成 員幾乎沒有革命的意識,結果他們未能為其所挑起的反抗指 引方向,幻想改革社會的他們也逐漸落入了純粹追求破壞的 虛無主義,甚至以煙酒毒為一切的放蕩享樂中。以樂隊最惡 名昭彰的事跡,在演唱會亂砸玻璃瓶致令一名女歌迷雙目失 明為例,大概已能說明Sex Pistols確實注定失敗。結果,在 Sex Pistols僅22歲的低音結他手,被視為Punk Icon的Sid Vicious因吸毒過量而死亡後,Sex Pistols被逼結束只有三 Sex Pistols運用「異軌」 年歷史的這場實驗。 技巧的經典唱片封面 37 11/3/2014 7:05:19
虛無、絕望、諷刺性: 一言難盡的Joy Division(1976-1980) Different colors different shades, over each mistakes were made, I took the blame Directionless so plain to see, a loaded gun won’t set you free, so you say - Joy Division, New Dawn Fades 以Bass彈奏主旋律,融合德國的Synthpop與Krautrock,配上令人頭皮發麻的低沉唱腔,Joy Division 的音樂創新顯然刺激了人對Punk Rock的想像。但如果 說Sex Pistols留下了兩份遺產,即以音樂改變社會的 新嘗試,以及只想破壞一切的虛無主義,Joy Division 似乎只繼承了後者。 這支來自工業重鎮曼城的樂隊,由幾個年青人在觀賞 完Sex Pistols後組成,但卻與Sex Pistols挑戰現有 制度的風格有所不同。雖然樂隊早年也唱唱二戰等政 治議題,但Joy Division後來「撤出政治」並轉向個 人,更多的演奏探討死亡、焦慮等的鬱悶歌曲。這或 者是社會問題持續惡化所引起的無力感,也可能是樂 隊主唱Ian Curtis本身的憂鬱個性的結果,但無論如 何,Joy Division繼承自Sex Pistols的虛無主義,並 非Sid Vicious那種“Too Fast To Live,Too Young To Die”的放蕩,而是在生活上只追求破壞的態度。 之所以說Joy Division是「一言難盡」,全因他們雖 然在政治問題上幾乎無大作為,但Ian Curtis的一段 奇怪歷史,卻為試圖以Punk Rock作為政治反抗之途徑 的後來人,提供了反面教材。在當時社會矛盾日漸激 烈的英國社會中,保守黨勢力抬頭,並以「福利拖垮 全英國」之類的口號,高舉個人貶抑群體,甚至計劃 打壓建設社會的工人。在這樣的情勢與社會環境下, 像Ian Curtis這樣「撤出政治」卻又懷抱虛無主義, 恐怕就容易被誤導成極端的保守主義者。事實上,在 1979年關鍵的首相選戰中,Ian Curtis就將選票投給 了極其保守,大搞私有化的戴卓爾夫人。 受到大講政治的Sex Pistols影響的Ian Curtis,居然 做了「最不可接受的事」-支持建制力量。這似乎提 醒我們,藝術家如果不主動介入社會,並且缺乏對社 會現實的認識,建制將會迅速的將之收編。Joy Division 在音樂上大有貢獻,吸引了一批樂手發展更強調旋律 的Post Punk或更沉鬱的Goth Rock,也確實在歌曲轉 向個人時,為大批失落的年青人提供了寄託。可惜這 樣一種不認識社會的虛無主義,卻使Punk喪失了革命 性。無怪乎樂評人多將「撤出政治」並轉向陰沉音樂 的Joy Division,視作Post Punk的先鋒,而不是正統 的Punk樂隊。
反資、反帝、反種族主義: 高舉紅旗的The Clash(1976-1986) White youth, black youth, better find another solution Why not phone up Robin Hood, and ask him for some wealth distribution Punk rockers in the UK, they won’t notice anyway They’re all too busy fighting for a good place under the lighting The new groups are not concerned with what there is to be learned 38 37-39.indd 38
同樣受Sex Pistols影響,倫敦樂隊The Clash卻提出 了與Joy Division,甚至Sex Pistols本身截然不同 的音樂/政治見解。面對腐朽的社會,他們自然要破 壞吃人的制度,但The Clash追求的,是在廢墟中重 建,而不是一片漫無目的的荒漠。 七十年代經濟崩潰,公眾的想法不難想像:要麼將問 題歸咎於「社會上太多廢人」,要麼將問題歸咎於「 有權勢者」的醜行。當時,英國本地開始有極右勢 力抬頭,「落實解決」前一種「問題」。以National Front為代表的白人至上組織,批評保守黨在階級鬥爭 中太過保守,於是開始宣傳不同的新納粹(Neo-Nazi)意識形態,並且不時在街頭巡遊,侮辱甚或襲擊 移民或窮人。但一個名為John Mellor的青年,在加 入了National Front的哥哥自殺後,認定「兇手」是 右翼意識形態,並因而恨之入骨。這個青年最終以 Joe Strummer之名,組成了震撼世界的搖滾樂隊The Clash。Strummer認為,Sex Pistols展示了音樂的可 能性,卻無法在政治上帶來真正的改變;在資本主義 社會中,真正的政治能量只能來自於左翼的傳統口 號:全世界受壓迫的人團結起來! The Clash有成員是共產黨員,也有成員住在倫敦犯 罪率極高的Brixton。除此之外,甚至有成員結識到 因美國發動軍事政變,並推翻智利民選左翼總統阿連 德,而逃往英國的政治難民。種種日常的生活經驗, 使The Clash的成員自然的認定了社會問題並不是由「 廢人」所導致的,而是因為資本主義、帝國主義與種 族主義的壓迫所致。因此,他們決定要超越Sex Pistols, 用自己的音樂,建設左翼理想。
The Clash參與Rock Against Racism 音樂上,T h e C l a s h 樂於試驗SKA、Funk、Reggae等 黑人音樂,以證明黑人同樣優秀,最糟糕的其實是 種族主義者。行動上,他們參與,並協助組織Rock Against Fascism、Rock Against Racism等大型運 動,甚至直接走上街頭,參與反種族主義的鬥爭(例 如1976年的Notting Hill Carnival暴動)。歌詞上, 他們更是旗幟鮮明的反資、反帝、反種族主義:結合 那些智利朋友的經驗,他們寫下攻擊美帝國主義的 Washington Bullets;面對種族與階級衝突,他們以 White Riot與(White Man) In Hammersmith Palais, 號召白人青年認清真相,與黑人青年團結對抗真正的 制度暴力……1979年,尼加拉瓜人民推翻獲美國撐腰 的德瓦伊萊政權,開始了建設社會主義的嘗試。遠在 大西洋另一邊的The Clash乾脆將新專輯命名為Sandinista!,為領導革命的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就是 Sandinista)喝采。這一切革新Punk Rock的舉動, 通通都震撼了英國年青人。他們重新認識到音樂的力 量,自己的力量,也認識到社會的出路。
- The Clash, (White Man) In Hammersmith Palais
11/3/2014 7:05:20
還原、行動、頑抗:戴卓爾年代的 Gang Of Four(1977-1983;1987-1997) All this talk of blood and iron, it’s the cause of all my shaking The fatherland’s no place to die for; it makes me want to run out shaking I hear some talk of guns and butter, that’s something we can do without If men are only blood and iron O Doktor Doktor, what’s in my shirt? - Gang Of Four, Guns Before Butter 辛辣而具侵略性的Bass line,加上強勁的節奏與尖銳 凌厲的歌詞,來自列斯的樂隊G a n g O f F o u r 影響 了Flea、Kurt Cobain等樂手。但除此之外,承接The Clash左翼政治的理想,與戴卓爾黑暗年代幾乎同期的 Gang Of Four,比The Clash還要激進。 由於幾個成員深受法蘭克福學派以及情境主義影 響,Gang Of Four繼承前人的遺產之餘,也將批判庸 俗的現代社會、軍事凱恩斯主義等,納入音樂之中。 樂團的首張專輯Entertainment!是經典的左翼Punk Rock範例。封面以一張看似歡欣和諧的圖片,批評美 國人對印地安人的暴行,可算是吸收了Sex Pistols的異 軌經驗。歌詞方面,則可見對The Clash的承繼。Not Great Men直接批評反歷史的英雄主義以及隱含歷史書 中的意識形態,為小人物平反;在Guns Before Butter 中,借政治經濟學生產Butter還是生產Guns的理論假 設,批評以發動戰爭及添置軍火來「振興經濟」的軍 事凱恩斯主義…… 除此之外,時代本身又使Gang Of Four展示 了樂手在政治議題上的直接行動力。在The Clash掀起風暴後,英國的極右新納粹份子, 幾乎針對每場左翼Punk Rock樂隊的表演來搗 亂、襲擊觀眾。玻璃碎片橫飛、台上歌手被 打得頭破血流,通通不是新鮮事。不過,如 果The Clash的政治行動是以個人身份走上街 頭,Gang Of Four則似乎向世人宣稱:樂隊本 身就可以做政治行動。最經典的,是1979年 在泰晤士理工學院的表演上,面對前來襲擊 觀眾的新納粹,樂隊成員帶頭與新法西斯戰 鬥。在這場戰鬥中,有成員甚至以結他打砸 新法西斯,以血的教訓令納粹主義者暫停了 襲擊行為相當一段時間。
訊息鮮明的 Entertainment!封面
G a n g O f F o u r 的年代,除去新法西斯,還 有戴卓爾夫人。80年代中期,戴卓爾露出真 面目:武力打壓工會、發動福克蘭戰役、導 致慘烈的84年礦工大罷工……絕對的罄竹難 書。Gang Of Four除了表態聲援礦工外,更在 電視與電台音樂節目上,宣揚抗暴信息。在 礦工罷工的艱難時刻中,他們在電視上高唱 To Hell With Poverty,狠批戴卓爾的暴政; 在福法蘭戰役的狂熱時期中,他們高唱I Love A Man In A Uniform,煽動群眾拒服兵役。戴 卓爾大獲全勝的結局我們已經知道,但Gang Of Four當時的努力,至少也值得尊重。 7、80年代新法西 斯份子經常到演唱 會襲擊觀眾。圖 左的納粹就穿着 National Front的 T-shirt (截圖自Punk Rock: So What?)
37-39.indd 39
經驗、教訓、揚棄:藝術與革命的未完長征 Mixing Pop and Politics he asks me what the use is I offer him embarrassment and my usual excuses …… It’s a mighty long way down rock ‘n roll, from Top of the Pops to drawing the dole If no one seems to understand, start your own revolution, cut out the middleman - Billy Bragg, Waiting For The Great Leap Forward 毫無疑問,Punk Rock,至少就其在七八十年代的結果 而言,並未完成其所追求的革命。但事實上,以介入 政治,改變世界為目標的多支樂隊,卻為後人提供了 寶貴的經驗與思考,讓後人可以嘗試完善這場革命。 Sex Pistols、Joy Division的成功與失敗,令The Clash、Gang Of Four走得更前更穩。The Clash與 Gang Of Four的經驗與教訓,也同樣重要。The Clash 因為缺乏組織運動的實踐而只能停留於道德感召,結 果歌曲往往被誤解:他們批評中東封建神權政權的 Rock The Casbah,在波斯灣戰爭時竟然被美軍寫在轟 炸機的炸彈上,成為了帝國主義侵略的口號。Gang Of Four認為只有進入商業圈,才能宣傳其信息,卻因為 始終活在商業機構與公司之中,當年的I Love A Man In A Uniform被BBC禁播,所謂的反抗在威權管治前即 時崩潰。Gang Of Four的成員在多年後接受訪問時, 甚至直言自己當時“just being liberal”,並未能 認識到反抗戴卓爾的方法。一切經驗簡單歸納:欠缺 現實目標、欠缺對現實政治的理解、欠缺實質政治力 量、欠缺商業獨立性的Punk Rock,終究難逃被體制歸 化消解的命運。 What is called failure?這是我們要搞清楚的問題。許 多後起的Punk Rock樂隊,正不停嘗試在前人的經驗上 取長補短。有些樂隊開始嘗試創立自己的品牌並支援 其他獨立創作人(例 如美國的Anti-Flag) 、也有些嘗試成立並 領導在地政治團體 (例如美國的Fugazi 就與政治組織Positive Force、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等有緊 密聯繫)。他們的努 力提醒我們:在可以 消滅一切反抗的資本 主義社會中,我們需 要的,是在漫長的辯 證過程中,真誠地對 待自己的錯誤,勇敢 地找尋解放的出路。 Punks參與爭取工作權的直接行動 (截圖自Punk Rock: So What?) [1] 粗略而言,情境主義者認為資本主義商業社會的生產模式, 使得人們活在被設計好的景觀(Spectacle)之中,無法活出真實 的自己。因此,情境主義者採取異軌(détournement)的方法, 透過更改藝術作品(或者日常生活的片段、空間),突出現實的 荒謬,令受壓迫者脫離被設計好的景觀,重獲自主。情境主義, 基本上就是當時Sex Pistols的想法。 主要參考資料: Punk Rock: So What? The Cultural Legacy Of Punk(Roger Sabin, 1999) Political Rock(Mark Pedelty and Kristine Weglarz, 2013)
39
11/3/2014 7:05:20
讀《雙照樓詩詞藁》有感— 漢奸以外,還剩甚麼? 文:文若 前言 談及汪精衛(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漢 奸」二字隨即浮現。汪之歷史往往被簡化成一小段:中國 抗日戰爭前後作為對日主和派代表,投日建立傀儡政權, 背上「背叛中華民族」之惡名。汪就如其他歷史上的失敗 者,被概括成一兩個字詞,然後指出其缺憾,附上「我們 要引以為鑑」等俗套作結。 然而,《雙照樓詩詞藁》(藁同「稾」,通稿)卻重新定 義了汪精衛,還予他詩人身份。書中不單依時序結集了汪 《小休集》、《掃葉集》,三十年後作及補遺,更有著名 歷史學家余英時先生作序,由海量有關汪的史料,分析其 曲折離奇的一生背後之心理狀態。而本文則打算由汪精衛 三個不同的歷史階段,各取一詩為軸心,試圖分析各時期 汪之心理,找出其與歷史表述之異同。而文意不在於為汪 作歷史評價的平反,唯望各位能覷得此近代傑出詩人之一 鱗半爪,並得以全面地認識此歷史人物。
晚清至辛亥革命 (1883年-1911年前後) 除夕之一(作於1911年1月29日, 《小休集卷上》) 今夕復何夕,圜扉萬籟沈。孤懷戀殘臘,幽思發微吟。 積雪均夷險,危松定古今。春陽明日至,不改歲寒心。 清朝正走到歷史的盡頭,汪精衛的人生卻只是剛起步。先 是考取廣州府縣秀才並如孫中山於日留學,後加入「興中 會」與參與創辦「同盟會」,並以「精衛」之筆名在同盟 會《民報》任編輯(汪本名汪兆銘,唯歷史多以其筆名稱 之),成為孫中山之代筆與革命得力助手。唯一的挫折, 大概就是1910年刺殺清攝政王載灃事敗,被捕入獄並判以 終身監禁,但汪的內心卻沒因此而動搖,反而是滿懷希望 且堅守信念,而〈除夕之一〉就是汪在獄中所作。 由詩首句「今夕復何夕,圜扉萬籟沈。」就可看到,即便 是身陷囹圄(圜扉即為牢獄),汪依然能讚嘆「今夕何 夕」,意即此夜是為良辰。而下句「孤懷戀殘臘,幽思發 微吟。」中,「殘臘」意指農曆年底,「孤懷」即孤高的 情懷,「吟」字雖有岐義,但從文理推斷,應為吟唱。所 以上半部分就是說汪無視牢獄環境之惡劣,處之泰然。 解詩至此,或者都跟歷史記載無甚差別,都顯示出早期汪 精衛對於革命的熱情與奮不顧身。這與更為人熟悉的汪詩 〈被逮口占〉中第三首「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 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作於1910年)互相呼應。但是, 除了包含〈被逮口占〉露骨的慷慨激昂,〈除夕之一〉還 另有一些心境的變化。 詩的下半部首句稱「積雪」為夷險,即巨大的危難,並以 「危松定古今」作為危難的應對,意指只要內心如松樹般
堅實,即便面對積雪般的危害也可屹立不倒。可是松樹亦 意味著與「激昂」背道而馳,堅忍所有的壓迫也要活下 去;亦因松樹自古就象徵長壽,與「就義」相左。尾句就 更肯定了這種心態的轉變:「春陽明日至」代表了對未來 的期盼,而「歲寒心」亦與松樹類似,表達了堅貞不屈之 氣節,卻同時意味著要留有用之身。 觀乎整首詩,與歷史上早期汪精衛之烈士形象有著微細的 差別:相同的是對於革命的熱誠,不同的是對於自身的認 知。固然,早期的汪有著〈被逮口占〉中捨身就義的烈士 形象,但亦有被歷史所忽略的掙扎:to be or not to be, 為革命與國家而生,還是為革命與國家而死?這種內心轉 變的起因我們不得而知,可能是聽聞獄外之革命屢戰屢 敗,也可能是獄中感悟,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困惑其後 亦影響著汪,不論在文學上,還是政治上。
中華民國成立至中國抗日戰爭 (1911年-1937年前後) 感事(作於1936年,《掃葉集》) 劍掛墳頭草不青,又將拂拭試新硎。 紅旗綠柳隨眸見,鳥語笳聲徹耳聽。 松鼠忘機緣散策,天鵝貪餌逐揚舲。 春來萬物熙熙甚,那識人間戰血腥。 相比起已算是見過風浪的首二十餘年,汪精衛接下來的二 十餘年只能用驚濤駭浪來形容。一方面是政局的混亂:既 要與蔣介石作國民黨內部的政治角力,當時各軍閥亦各懷 鬼胎;亦要面對國外納粹德國之交涉與日本的戰爭危機。 另一方面則是個人問題:終日奔走各地以及多次被刺殺令 疾病如影隨形,交心的朋友亦相繼離世。因著以上種種, 汪內心難以平靜,即使寫詩贈予長女長婿,也不忘提及家 國憂患(見〈二十五年結婚紀念日賦示冰如〉,《掃葉 集》),亦有不少詩是病患時所作。而寫〈感事〉一詩 時,正值汪好友胡漢民去世,蔣全力剿共及日本意圖增兵 華北,但汪卻因被刺而在歐洲靜養。 〈感事〉一詩正反映了汪的思想正往何方向轉變。首句「 劍掛墳頭」,意指懷念亡友及對亡友守信,而後句「試新 硎」解作剛磨好了刀。全句表達出對摯友離世的哀痛,但 又不得不回首在國家大事之上的無奈。後兩句併作一起, 就描繪出尾句所謂的「萬物熙熙」之景,熙熙即繁盛之 貌。「那識人間戰血腥。」則似乎預示了汪經歷眾多腥風 血雨,以及內心長期的掙扎之後,內心由革命烈士之熱血 勇武轉化為對人命消逝之沉思卻步。 當然,此詩還是以哀悼朋友為主,對於人命的珍視也可能 只是片刻間的感性,但是,汪對於「人間戰」的厭倦,是 可被推測的。由早年眾多在囚中寫予革命烈士之文由讚揚
40 �����������.indd 2
9/3/2014 21:47:44
變到哀傷為主;以及多次因戰亂或政局而選擇走避外國, 都顯示出他對於「人間戰」既無奈,亦漸生厭。在抗日戰 爭之先,他就是經歷過太多內部的「人間戰」,弄得身心 疲憊,意興闌珊,才以「掃葉」作詩集之名。 而與歷史對照,此詩延續了辛亥時期,為革命與國家生死 兩難的思考,提出了非常初步的解答,即人(命)才是最 為重要之事。但這種大義凜然卻空洞模糊的說法,卻無助 於解決汪自身之矛盾,只能矇騙自己。而汪這種迴避問題 的答覆,亦為他日後舉動之線索。
投日建立傀儡政權至病逝 (1938年前後-1944年前後) 舟夜(作於1939年,《掃葉集》) 臥聽鐘聲報夜深,海天殘夢渺難尋。 柁樓欹仄風仍惡,鐙塔微茫日半陰。 良友漸隨千劫盡,神州重見百年沉! 凄然不作零丁歎,檢點生平未盡心。 餘下的幾年時光,歷史上的汪精衛就只有「接受日本扶植 成立傀儡政權」一筆,然後就退場了。然而,文學上的汪 精衛,直至病逝前也在病榻上活著,寫下〈自嘲〉。而常 為人引用的「闌干拍遍。心頭塊壘。眼底風光。為問青山 綠水。能禁幾度興亡?」(出自〈朝中措〉),亦是出自 病逝前一年之汪手。 〈舟夜〉是汪剛得日本支持建立傀儡政權之時作於船上。 首句「臥聽鐘聲報夜深」顯示了汪在重重愁緒下,午夜亦 未能入眠,而所謂「海天殘夢」,是指國家得以完好依舊 的理想,亦為愁苦之源。由此看來,汪其實也十分懷疑或 預料到與日本合作不一定能救國。第二句「柁樓欹仄」指 船艙傾斜,整句看則可解作國家就如船隻面對翻船及惡風 之災,更是難以找到方向(鐙塔即燈塔,用以指示船隻航 道)。三句之「良友漸隨千劫盡」,正好呼應了前部分對 眾多人命離世之痛,「神州重見百年沉!」更直指此行其 實就是國土淪陷,由極少用在詩之感嘆號可見其哀痛悲 絕。尾句則以宋代文天祥對比自身,斥責自身未為國家盡 心。通篇詩幾乎就如汪對於可預見的指罵之懺悔,與汪普 遍之漢奸形象有落差。 相較同去日本的部下,都表現出對權力之慾望與擁榮華富 貴之歡愉,(詳見余英時先生之序)汪精衛流露出與將握 大權相反的亡國之音。當然,汪也有為野心與活命而投日 之可能,但觀乎其詩,汪亦有可能延續了他自身的矛盾, 在看見太多人為革命與國家而死時,匆忙地選擇了為革命 與國家而生,即為保住中國人民之性命而降服。最後就以 詩預告自己的下場。
結語 歷史人物,對大部分人來說,或者只是一些無關痛癢的名 字。只要能背誦出幾個有關的歷史事件及年份,最多加上 一些「發人深省」的「以史為鑑」,就彷彿close file, 功德完滿。但是,這些歷史人物的性格真的就可以憑那數 件眾人的共業去判斷?誰又有權將他人數十年的人生壓縮 成數天或數年的生命? 由讀《雙照樓詩詞藁》,我們從文藝角度將汪精衛還原成 一個人,認識了其性格之複雜,認識了其思想之改變。誠 然,單純一兩首的作品就如一兩單歷史事件一樣,並不能 代表汪之心境,可以是弄虛作假,或是為寫好詩而放大愁 緒;但這本詩集所錄卻是橫跨汪精衛整個生涯,要長期為 隱藏野心寫詩,既不容易,也太天真。更有可能的是混雜 了數個人之常情的動機:可能是逃避政事的消遣,可能是 為自己行為作開脫,也可能是整頓複雜的思考。但詩集始 終對認識汪之思想有不少參考價值。 人物的歷史並非一筆記錄功過的流水帳:人物之政治行 為,亦只是有血肉的歷史人物的一部分,與人物之文藝或 其他行為同等。其實這並非甚麼新道理,單是與汪精衛同 期的蔣介石之日記早已遭各大家潛心鑽研。只是,到底又 有幾多人如汪一樣,歷史功過以外就被湮沒呢?大概只能 說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吧。 最後,借錄余英時先生在序所引,汪一九二三年一封與胡 適論詩的信,希望各位認識到「詩人」汪精衛。 適之先生: 接到了你的信,和幾首詩,讀了幾遍,覺得極有趣味。 到底是我沒有讀新體詩的習慣呢?還是新體詩,另是一種 好玩的東西呢?抑或是兩樣都有呢,這些疑問,還是梗在 我的心頭。 只是我還有一個見解,我以為花樣是層出不窮的,新花樣 出來,舊花樣仍然存在,誰也替不了誰,例如曲替不了 詞,詞替不了詩,故此我和那絕對主張舊體詩仇視新體詩 的人,固然不對,但是對於那些絕對主張新體詩抹殺舊體 詩的人,也覺得太過。 你那首看山霧詩,我覺得極妙,我從前有相類的詩,隨便 寫在下面給你看看。 曉 煙 槲葉深黃楓葉紅,老松奇翠欲拏空; 朝來別有空濛意,都在蒼煙萬頃中。 初陽如月逗輕寒,咫尺林原成遠看; 記得江南煙雨裏,小姑鬟影落春瀾。 你如果來上海,要知會我一聲。 祝你的康健 兆銘 十月四日
41 �����������.indd 3
9/3/2014 21:47:48
清須會議- 以喜劇 敘述歷史 文:黃敏
以日本戰國歷史為題材的喜劇電影甚 少,悄悄在香港上映的《清須會議》 (下稱《清》)則是其中一部。 《清》由著名喜劇導演三谷幸喜執 導,過往作品有《搵鬼打官師》,《 黑幫有個荷里活》,其中《清》則是 他首部取材自日本戰國史的古裝電 影。故事起於織田家家臣明智光秀叛 變,一代梟雄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 之變」,一眾家臣決定在清須—織田 家族發跡之地—召開會議,名義上為 了決定織田家繼位人及土地分配,實 則為柴田勝家與羽柴秀吉兩派人馬的 政治鬥爭。 喜劇總是要求觀眾輕鬆視之,但如果 能夠細看,裏面其實可以看出好些層 次來。《清》一方面以輕鬆喜劇手 法重新演奏了一段日本戰國史,同借 助喜劇手法達到種種藝術效果,讓《 清》相當耐讀。
讓歷史變得可笑 改篇自日本戰國歷史的影像創作為數 不少, 黑澤明就拍了好幾部以戰國史 為題的電影,諸如《七武士》和《影 武者》,日本也有一系列的大河劇, 即以戰國史為主題的電視連續劇。不 論黑澤明還是大河劇,風格偏向嚴 肅,場面壯大,具歷史感。《清》則 反過來以輕鬆的喜劇形式敘述一段影
響重大卻記載甚少的戰國史。 日本歷史電影製作一向嚴謹,由角色 口音、化妝、服飾、道具、場地、以 至音效都極為講究,譬如演員要模仿 戰國時代流行的關西腔,採用沉重、 壯大的背景音樂,因而場面迫真,歷 史感厚重。同樣是古裝劇,《清》卻 處處表現不諧協,因而顯得滑稽。 譬如說,電影中古代人物以現代日語 對話,一開場在古雅的日式走廊卻配 以電子音效,其中歷史上戰國美人阿 市則最為明顯。電影裏她依著舊時日 本已婚女性的標準裝扮,剪去眼眉, 牙齒全都塗黑(那可是日本女星剛力 彩芽啊)。以今日的美學判準來看, 的確怪異得教人發笑,尤其每當她交 代某些重要想法時,電影總是採用近 鏡,聚焦在今天看來相當滑稽的容 貌。 發笑,其實是最具力量的顛覆。《 清》之所以採用喜劇元素,也許就是 顛覆了歷史的權威。 傳統以日本戰國史為題的電影或電視 劇聚焦於歷史事件、迫真的場景、講 究的服飾,為的是讓觀眾投入到那場 歷史事件之中。《清》卻透過喜劇 手法讓某幾段本應悲壯的歷史顯得可 笑,使觀眾抽離於其歷史事件。歷史 記載織田信長乃一代戰將,一般認為 性格冷酷,氣勢迫人,有「第六天魔 王」的稱號,死於本能寺之變。《 清》裏開頭交代織田信長在本能寺之
變時醒來,穿著睡衣拔刀向敵人揮 斬,卻一個不慎把刀卡在燒著的木柱 上,一時間拔不出來,最後更為刀身 太熱而燙傷了手,像小女孩一樣怪 叫。織田信長死後柴田勝家和丹羽長 秀在本能寺的廢墟看到那柄卡在木柱 的刀,大概以為織田信長是激烈反抗 之中戰死,丹羽長秀還要抵死地慨 嘆,那也許是最適合織田信長的死 法。 歷史即敘事,而敘事必然有其局限和 盲點,然而我們總認為歷史具有某種 無從質疑的權威,以致對著名的歷史 人物的理解往往離不開某些套路。 歷史人物裏有好些值得思考的位置, 喜劇元素藉著讓觀眾發笑從而提出值 得思考的部份。滑稽,一般是由錯置 而造成的荒謬感,荒謬即意味著某些 習以為常的定見,比方說歷史人物的 典型形象。歷史往往將人物塑造成英 雄,盡可能刪去有關的污名,在他身 上加諸道德光環,而所謂打破歷史人 物的刻板印象,可能不過只是,把他 當作一個人來看待。
歷史喜劇,武士悲哀 柴田勝家乃織田家武將,織田四天王 之一,以勇猛善戰為名,綽號鬼柴 田。在《清》中柴田勝家的主要戲 份卻是滿身體味但頗為可愛的「大老 粗」一名。
42 ����.indd 2
11/3/2014 14:50:03
柴田勝家是效命於織田信長的武將, 戰場上殺敵無數,意外純真,因而在 電影中鬧出不少笑話。《清》中不時 出現拉攏重要長老支持的場面,當對 手(羽柴秀吉)以領土作為交換條件 時,柴田勝家則送對方越前米、螃 蟹、蕎頭等家鄉特產,還滿心歡喜地 認為那是對方夢寐以求的珍品似的, 在旁的參謀丹羽長秀也快看不下去。 就連柴田勝家在追求織田信長妹妹阿 市時,也混淆了拜佛的「香」和蕎頭 的「香」,送了三大盒滿滿的蕎頭, 阿市一打開時幾乎就向後退倒,也不 知是受不了濃烈的蕎頭香,還是被柴 田勝家對於人性的掌握程度之低所 嚇。柴田勝家不論政場、情場上都顯 得異常笨拙。這從上述政治拉攏手段 中可見一班。情場上,柴田勝家竭而 不捨地追求阿市卻手法笨拙,譬如親 自為她燒螺,偏偏阿市最討厭海鮮。 (他的邏輯是,自己喜歡螺,所以所 有人都喜歡吃螺。) 柴田勝家的滑稽源於對時代的不適 應,那其實是武士共同面對的悲哀。 戰場其實並不是任何地方而是個突然 出現的時代,所謂武將就是只屬於那 個時代的人,因此戰場外,武將永遠 是個過時的人。長久以來一直在征戰 沙場的戰場英雄,走出戰場之外對一 切也無所適從。電影裏柴田勝家似乎 難以融入這個戰爭過後的新時代,不 論日常交談或暗地拉攏時,經常出現 他自己獨個兒大笑的場面,譬如回應 送池田恆興越前米時,彷彿他活在只
有他自己一個的世界裏。柴田勝家只 能活在昔日的回憶之中,在清須會議 上落敗後,他一度回想昔日戰場上和 織田信長一起閱兵的輝煌時刻,然而 現實裏他卻只能接受失敗。 《清》中其他武將也反覆回應著武士 命運的主題。織田家家臣前田利家在 搶旗比賽那一幕,說自己只懂打仗不 懂跑步,跑起來雙腳向橫展開,雙手 扶在兩膝上,像相樸手一樣向前走。 其跑姿一來教人忍俊不禁,也同時反 映他無法適應戰爭之外的世界。另一 武將瀧川一益得知清須會議時還在遠 方戰場,五日裏不斷跑回清須,電影 裏不斷出現他拼命奔跑的畫面,背景 還是調子夾雜輕快和緊張的音樂,有 點像遊戲背景音樂。當他到達清須城 時,會議已經完結,五日連夜奔跑, 不過徒勞。 當喜劇元素使我們向某些事物予以嘲 笑,它同時拉開了觀眾和所嘲笑之事 物的距離,就算是熟悉的事物也能使 之變得抽離。抽離的角度並非指向 旁觀的心態,而是一段重新理解的 距離,以不同方法去理解同一樣的事 物,讓理解變得有深度。《清》這部 歷史喜劇,則讓我們重新理解武士, 及其悲哀的命運。
43 ����.indd 3
11/3/2014 14:50:06
讓薯仔在香港扎根 「香港好薯」計畫 訪問:許閱、Rene、Tony
大家知道哪個是薯仔嗎? 答案是左邊那個!把這棵薯仔從土中拔出,就會連帶著5~6個小薯 仔,以及一個薯種。薯種是甚麼?其實就是發芽的薯仔!平常都說 發芽的薯仔不能吃,但原來薯仔發芽代表薯仔可以重新種植。在農 業凋零的香港,沒有這些知識亦屬正常。現在卻有人從薯仔開始, 想重新在香港推廣農業。
丟梁振英的薯仔 在初冬的11月,一個名叫「香港好薯」的計劃悄悄的開展了。活動 由包括生活館、鄉土學社、中大農業發展組、馬寶寶社區農場在內 的9個團體發起,在各組織的農場/天台花園種植。在日前各地方 陸續有收成,其中鄉土學社更在其中一個「keyhole garden」[1] 收成了幾百個、共八十斤薯仔,實在十分厲害! 筆者曾經聽聞這計畫是想種大量薯仔出來,然後拿去示威丟梁 振英。可是到網上搜尋這個計劃,找到的只有「香港好薯」的 facebook專頁,裡面只有一本15頁的小冊子,講述香港的薯仔種 類、種植注意事項以及永續耕種[2]的理念,活動內容卻不多。因 此,今期學生報就分別訪問了生活館的周思中、鄉土學社的陳述以 及阿手,以深入理解活動內容及理念。
一個本土農業的開展 生活館、鄉土學社都是近年成立的農業團體x農場,成立因由都是 覺得香港應該要有本土而有機的農業。但是香港的本土農業佔GDP 不足0.1%,勞動人口不夠0.3%,可市面上的農作物供應仍然充足, 價錢也不貴,為甚麼還搞本土農業? 農夫周思中認為,堅持本土有機農業,全因發現先是跨國大規模生 產的問題。「依家地球上面嘅農業,係其中一個地球最大嘅污染源 嚟嘅。」周思中說,「嗰啲工業式種植就係用石油嚟種嘅。落種子 你又要用機,噴農藥、噴化肥你全部又係用機,收割又係用機,運 輸又係用機,加工又係用機,喺超級市場又係要開冷氣咁樣。依家 啲食物會咁平,其實就係因為政府補貼能源,之後大規模種植,所 以越種得多個地球係越唔掂嘅。」他認為發展本地有機農業,就是 希望地球不要繼續變差,甚至會變好。
文:許閱
除了環保,這更是食物安全的問題。「你地知唔知西蘭花咩樣?要 幾耐先種到出嚟?咩都唔知你又食落肚?你唔驚嘅咩?」周思中指 著旁邊一片枯黃的田說:「呢塊田過多兩個月就種通菜㗎啦,你地 第時喺街市見到個啲所謂『本地通菜』,可能就係早幾個月就搵啲 毒藥,去毒死曬啲草。咁跟住再浸水,浸番一兩個禮拜,種出嚟嗰 啲就係我地覺得會比大陸菜好嘅本地通菜。」 周思中亦同時提到,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香港的農業是非常發達 的,甚至其實是撐起了香港的工業發展。「根本嗰個(本土農業) 就唔係有無謂嘅問題,而係你洗唔洗食丫?你要食嘅,你就要有喺 度囉。」以往英殖民政府重視農業,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 能讓香港糧食供應受中國控制:「姐係好似你個腸胃俾人用把刀『 降』住咁樣,人地俾你食呢,你就有得食;人地唔俾你食呢,你就 冇得食。如果香港唔自己生產食物嘅話,你下下比人『捏』住條 頸,咁呢個政府係失敗嘅。係依家先會咁大安旨意覺得:『哎,冇 所謂啦,有錢咪買到囉。』」周接著指出在回歸中國後,政府便不 再考慮「food security」[3],亦即糧食不足會引致社會動盪的概 念。也因此,擁有本地農業不單是一個環保意識,更是一個政治問 題,關乎一個地方的食物自主乃至社會穩定性。
以薯仔開始的充權 談到「香港好薯」,周思中認為好薯計劃對於參與者來說就是「 一啲好簡單嘅empowerment嘅exercise」,讓參與者嘗試去接觸耕 種。選擇薯仔就是因為比較容易種植,讓參與者感到耕種並不困 難。鄉土學社的陳述與農夫阿手同樣認為耕種的體驗能告訴大眾乃 至政府,農業在香港並非不可能。 可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大量補貼、外銷糧食的年代,要發展本 地有機農業似乎並不是單純地改變個人想法就能成功;上述的說法 則只針對個人覺醒,似乎沒有著墨宏觀的面向以及制度問題。 周思中說他們並沒有著意去觸及制度上的問題,反而認為參加者只 要是有一點好奇心,就會開始去尋找有關的知識。「你種一棵薯 仔,薯仔呢個品種究竟喺邊度嚟呢?佢喺南美嚟嘅。咁點解南美啲 嘢依家會全世界都食呢?」他說只要稍微搜尋一下,就會接觸到十 七、八世紀西方世界殖民墨西哥的歷史,並會開始發現薯仔對工業 革命的意義:當時為了工業化,很多人去了工廠工作。沒有這些容 易種植的馬鈴薯,就不可能支撐大量去城市工作的工人。到了最 後,參加者更可能會思考糧食制度的問題,例如跨國糧食公司如何 壟斷市場、基因改造食物問題等等。
44 3_44-45.indd 44
11/3/14 2:38 pm
畫
陳述則認為這個計劃並不是想直接去改變制度,反而是自發地去做 農耕,等有了規模之後便可反過來,要政府配合訂立農業政策。但 在這之前,先要種到薯仔,讓大家感覺到這個可能性。 周思中、陳述和阿手都認為計劃重點在於持續性:「喺最理想嘅情 況下,參加者會認同我地嘅理念,跟住再慢慢推廣出去...我地係一 個好慢,但係星火燎原(的計劃)」。 總括來說,「香港好薯」的目標是希望透過讓參加者嘗試自己種 植,從而慢慢的改變每一個人對於農業的看法,而不是希望直接影 響農業政策。
農業vs生活品味 近年香港對於農業的關注較以前為高,可是大部分人最多也只會當 假日農夫,租一片「格仔田」[4],逢星期六日才去搞搞田務、澆 澆水,這樣近乎興趣式的耕作跟全職農夫的辛苦差天共地。而按他 們的說法,農業應該被看待為一個產業,這樣就跟假日農夫的規模 不可同日而語,亦難寄望他們進入一些農業的論述。可是這次的計 劃,參加者只是種一棵薯仔,甚至有些更是「寄種」在JCCAC的 天台,比「格仔田」的勞動更少,會否強化市民對「農業=休閒/ 生活態度」的看法? 周思中說參與的團體之中,本身都有各式活動宣傳農業,例如鄉土 學社會有口述歷史,馬寶寶會有各種各樣的耕種班等等去補足。「 我覺得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係新界農地會有啲真係全職嘅農夫, 喺呢個基礎上面有啲休閒嘅農夫唔係壞事嚟嘅。我覺得壞事係所有 人都覺得自己好綠色、好有機,但係全個香港就凈係得呢啲人。」 陳述則表示,參加者種的薯仔用上自製的堆肥以及學社的泥土,並 講解泥土及堆肥來源,而這個做法就能讓參與者理解到一些真正農 耕的內容,而不是把農業作為生活態度來看待。「而且,根本市民 同呢啲農作物好疏離,例如有啲人嚟到,見到棵粟米係唔知佢係粟 米嚟嘅。去到咁嘅程度,有啲咁嘅切入點都係重要嘅。」
農夫的無奈 薯仔種了一大堆,會如何處理?周思中說他們現在也沒完整計劃, 或許會給一些友好餐廳作材料,或者給一些附近的Community Kitchen[5]煮「10蚊飯」給社區居民,「簡單啲嚟講,我地係呢度 種咪比翻呢度啲人食囉」。陳述則表示,部份收成將會在附近的社 區售賣。 可是作為「有機食品」的薯仔,售價大概不便宜(接近$20/斤,4 倍於平常價錢),但這不就是「有錢人才能健康」嗎?陳述回應 道,他也想便宜地把農作物賣給所有人。但無奈有機作物產量較 少,定價無可避免地高於有大量補貼的入口農作物。這些全職農夫 每天工作12小時,全年無休,但月入還是未必夠一萬元,這樣農作 物售價實在很難調低。
讓薯仔發芽? 問及會有甚麼後續行動的時候,他們都表示還沒有完整計劃,現 在的行動都是作為示範,讓大家都知道在香港發展農業是有可 能的,再決定之後怎樣做。而剛過去了一個「香港好薯分享承 傳日」則展出了各農場的薯仔收成,作為一種示範。說好的丟 梁振英呢?「係囉,都唔知幾時慢慢就無講到。」周思中笑著 說。想想也是,這麼辛苦種薯仔出來,拿去丟不知所謂的梁振英 實在太浪費了,還不如留下來自己吃,或者繼續播種、發芽。 [1]:「keyhole garden」是一種永續耕種的方法,通常把堆肥放在一個圓形的畦中 間,讓肥料自然滲透出來。 [2]:永續耕種是一種耕種方法,核心理念為盡量減少對大自然的影響。 [3]:「food security」的意思是政府會保障食物的穩定供應讓社會不會動盪。 [4]:「格仔田」是最近流行的農耕方式,耕田者租用一畦(大概100呎內)耕作。 [5]:Community Kitchen是一些餐廳,以便宜的價格供應食物給基層的人,材料多從 社區附近收集。
「你可以話係等啲人落左搭先。落左搭、試左種之後發現自己係做 到喎、容易做喎。咁佢就會容易啲參與,就會覺得種植呢樣野係關 佢事。」阿手說。
受訪當日,陳述與阿手等人剛好要收穫這一造的薯仔。
嘩,好多薯仔!
45 3_44-45.indd 45
11/3/14 2:38 pm
誰都不知我心底有多痛 文:林君穎 傳到耳中的自殺故事已經三則,主角雖 都不是熟人,但死訊接二連三,總令我 有點若有所失。旁人說他們很傻,生命 尚有很多美好事物,應該好好珍惜。我 聽著、看著,不全然認同,卻也不知道 該如何面對自殺這回事。直至自殺念頭 終於盤踞腦中,我才明白,未曾經歷那 些痛楚的人,根本沒有資格評論。
能夠不自殺嗎? 文:怕死的人 我對自殺非常敏感。或者應該說,非常 反感。 4年前左右,死黨L患上怪疾,經常頭 痛,甚至突然無故暈倒。喜愛運動的他 經常要進出醫院,體育課也只能在場邊 觀賽。間中他會跟我說他有這個病很辛 苦,而且周遭的人經常要擔心他會暈 倒,要不斷看顧著他,他感到自己好像 只會製造麻煩。他說這個病不知道到底 會不會好轉,感覺很不開心。作為好 友,我並沒有甚麼能夠做的,只能不時 開解。幸好他有著樂觀的性格,一直非 常堅強的面對。
L在那晚跟M說他吃了安眠藥要自殺,M非 常害怕,立刻打電話給L的媽媽。L媽回 應說他們家裡的安眠藥都鎖在藥櫃中,L 無法拿到。後來,L多次跟M表示他要自 殺,但每次都是虛驚一場。 我記得我聽到的時候就像被一只無形的 手狠狠的捏住,完全不能呼吸。我極度 害怕,害怕他真的自尋短見,害怕他真 的死去。我完全不能想像,我們這麼熟 悉的一個人死去之後,我的世界會變成 怎樣。我們這些朋友見面的時候會無言 嗎?還可以跟他的家人正常地談話嗎? 我非常害怕這種未知,害怕到到寢食難 安。
但在某一天開始,事情不同了。 以往的L是我們朋友中的「膠水」,他 很懂得搞氣氛,總會在適當的時間說笑 話、搞搞氣氛。只要有他在,我們就絕 對不會有冷場;只要他不在,我們都總 覺得少了一些東西,聊天也總感覺彆 扭。 從那天開始,L突然沉默寡言,往日的笑 容也不復見。他故意避開我們,我們問 他發生甚麼事,他都木無反應。以往我 還可以在他向我訴苦的時候嘗試開解, 但現在我連他在想甚麼、做甚麼都不知 道,完全沒有辦法幫助他。 他中四生日那天,我們準備了蛋糕和生 日禮物跟他慶祝。可是從頭到尾,他只 說了一句話:「多謝曬你地」。那一刻 我在他眼裡看到一絲感動,但其他時候 他就像一個皮偶,沒有反應也沒有感 情,根本就是行屍走肉。我總有一種預 感,他好像會就此消失。 --我第一次聽到他試圖自殺,是他另一個 朋友M跟我說的。
我嘗試代入他的角色,想像自己每天都 受頭痛煎熬,隨時暈倒,總感覺給別人 添麻煩。我問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我能 夠堅持活下去嗎?我想不清楚,或者是 說我不願去想。
大約半年前,我遭受感情打擊,猶如被 人重覆打進地獄。當時茫然得連自己的 感受也說不清,只知十分抑鬱,每天莫 名地哭泣。後來事情越演越複雜,牽引 著我的心情起伏。我無時無刻都在想辦 法解決問題或離開窘局,但任我再搜腸 刮肚也苦無對策,最終只胡思亂想,想 到絕望,引發心房陣痛,彷如被成千上 萬隻螞蟻慢慢咬噬,並蔓延至胳臂、腰 間。滾燙的淚珠又再灼痛雙眸,宛如雨 下。我從未像那時般脆弱,一件微不足 道的事,就足以令我淚流不止。生活一 塌糊塗,每天只想昏睡過去,因為只有 這樣才能得到一點平靜。然而,我實在 痛恨這樣的自己,因此我強逼自己如常 上課工作,禁止自己在人前哭泣。 儘管強裝正常,失序的心緒還是滋生了 自殺的念頭。我沒有刻意尋死,但每次 陣痛,自殺念頭都會找上門來;每次在 天台、高樓,我便會不自覺地俯瞰到 底,幻想自己躺在那兒的情況,並有衝 動一躍而下。自殺不再是一閃即逝的念
我人生中總是順風順水,讀書成績好, 家境不錯,順利進入中大就讀我深愛的 學科。我擁有這麼多,如果死掉,不就 失去了所有這些東西?死亡就像在遊戲 中按下「刪除資料」的按鈕,失去所有 東西,沒有任何辦法重新來過,沒有「 可能」,沒有「希望」。我拒絕去思考 死亡,這個課題令我感到極端的恐懼。 最後,他沒有死,更突然變回以前的 他。我們所有朋友都不知道究竟發生了 甚麼事,這件事也變成了一件我們朋友 間的禁忌,我也是一樣。我不敢面對這 段往事,不敢重新進入那些思考,沒有 勇氣去面對真相。我害怕真相是他一直 在欺騙我們,只想博取一些同情;但我 更害怕,他是真的曾經放棄生命,放 棄我們這班朋友,我不知道應該如何面 對。 我依然單純地討厭自殺。
46 ��.indd 2
11/3/2014 3:22:03
頭,而是會認真思考的事。我對跳樓有 偏好,因此要自殺的話,必然是跳樓。 而地點,除了要夠高外,我還期望是熟 悉的地方,故選擇了一個我失落時便會 留連的平台。我沒有計劃日期,反正自 殺念頭出現頻繁,有哪天受不了就哪天 進行。每次想到最後──死亡,淚水都 會如泉湧下,我還是感受到生命結束的 悲哀。然而,相比每天經歷的苦楚,死 亡還是來得乾脆俐落。我開始明白那些 自殺的朋友哪來的勇氣,哪來的不顧一 切。 我曾想過致電防止自殺會或預約輔導或 精神科,可是我最終都沒有。連朋友也 不知就裡時,我為什麼要跟那些陌生人 解釋自己的窘境呢?他們又不能替我處 理實際問題,大概只會說那些冠冕堂皇 要你改變想法改變生活模式的空話,我 若辦到,早就做了,何用他們來告訴 我?或許對一些人來說,第三者的幫忙 能起作用,但我很清楚自己的狀況並不 受用。 煎熬了這麼久,最近事情稍有好轉,無 力感得以舒緩,尋死的企圖也暫且告一 段落。耳邊赫然響起坊間那些勵志故 事,曾在自殺邊緣的人說道:「當初太 愚蠢太衝動,幸好沒死,否則便看不到 世界的美好了!」很感人,我卻說不出 這種話。事過境遷,痛苦已過,當然說 得輕鬆,但實在不能以現在的狀況來評 價過去。若當時的痛苦已超越個人可承 受的地步,又非覺生命別具意義,自殺 何嘗不是一條出路?誰都知熬過就好, 但問題是那痛楚是否能夠承受,直到那 未來所謂的「美好」?
「通往個人的天堂之路總是 要經過個人的地獄之欲念。」 文:守仁 生與死,我與他者。兩組對立的概念, 卻需要用自身經驗才能有真正的認識。 對生與死的意義的思考,曾經無以解釋 地困惑我,久久不能將之去除。中學三 四年級,我甚至認真地想過,面對無意 義的生命本身,唯有透過自殺,才能尋 求生命的真相。我已經想不起自己最後 是如何超克這種想法的了。但海德格關 於生與死的看法,卻無疑成為我所認同 的見解:活著本身就毫無意義,只有認 識到自己是一個「向死的存在」,人才 能真誠的活著。 不過,就算我們能意識到生命無常,面 對他者的死亡,只要不是無情,恐怕都 需要再經歷一次深入的思考。 我那年青的朋友H君的死亡是如此的突 然,使得我又一次在死亡面前陷入茫 然。音樂的喜好、哲學的興趣,將我們 拉在一起。但我是個孤獨的人,也是個 工作狂。除卻升上大學前,我們花上大 半個暑假待在一起彈奏搖滾樂,我從來 沒有好好的認識過我的朋友。 升上大二前的暑假,在忙碌工作時,從 友人口中得到了H君的死訊。一切是那麼 的不真實,使我焦慮的翻查報紙想搞清 楚H君的生命如何走向終結的。我的朋友 H君似乎也有自毀的傾向,那他的死亡是 意外,還是自殺?這種想探知「真相」 的執著,因為無止境的工作而未被消 除,終於使得我去到只得一片白色的靈 堂前,仍無法沉澱大半個月以來的困惑 與苦痛。
直至在靈堂上,我方才好好的認識已故 的友人。我發現我的朋友是如此的熱愛 生命、自由與和平,以致於每個親友的 致詞,總少不了提及他的為人、他的見 解與思想。我的朋友是如此的熱愛生 命、自由與和平,以致於到靈堂致意 者,竟然不乏他的小學同學,甚或遠洋 而來趕赴喪禮的外籍友人。面對靈堂上 人人心有惋惜,卻都能平靜看待生命無 常,我這才發現,真正令我朋友的死亡 成為悲劇的,其實是自己那始終想簡化 他的生命成「自殺」或「意外」的那種 自大與狂妄。 “Whenever people notice that we suffer, they interpret our suffering superficially. It is the very essence of the emotion of pity that it strips away from the suffering of others whatever is distinctively personal.” - The Gay Science, Section 338 尼采如是說。毫無疑問,接受生命的消 亡,甚至走近遺體去見死者「最後一 面」,永遠都是難受的事。但學會真正 的尊重死者,接受他生命中的全部喜悅 與全部痛苦,並且抑制自己的自大,保 留死者最真實的一面,大概比單純的忍 受錐心泣血的痛楚來得困難。
自殺 47 ��.indd 3
11/3/2014 3:22:07
強烈讉責暴力襲擊新聞工作者聲明 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先生遭受暴力襲擊,身中六刀受重傷,震撼全港及 新聞業界。 中大學生報對此表示極度震驚,並對施襲者予以最嚴厲讉責,促請香港 警方盡快將兇徒緝案,繩之於法。 受襲的劉進圖先生貴為資深及知名的新聞工作者,被有預謀地襲擊,儘 管真相未被查明,但客觀上已震懾了整個新聞業界。有理由相信策劃者 有心以血淋淋的暴力,恐嚇香港新聞工作者,打擊本港新聞自由。本報 對此表示極度憤怒,誠盼各新聞工作者繼續堅持追尋真相、伸張公義的 道德操守,不被野蠻所脅迫。 但讉責血腥的暴力襲擊以外,我們必須警剔一直存在於新聞業界的制度 暴力。當各大主流報章、媒體被大財團壟斷,廣告商掌握住媒體存亡的 今天,新聞自由早已於商業邏輯及累積資本的原則下,面臨極大挑戰。 守護新聞自由的同時,我們無法對新聞工作者面對的制度制肘視而不 見。 若要動搖整個新聞業界牢固的結構,絕不能讓抱持良心及堅持公義的新 聞工作者孤軍作戰,我們必須關注背後的結構問題,盡力從狹縫間加以 衝撃。 祈願我們能遏止暴力,並打破商業邏輯的制肘,讓新聞自由得以彰顯。 誠祝劉進圖先生能早日康復。 第四十三屆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學生報編輯委員會─川
出
版
資
料
出版:第四十三屆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中大學生報出版委員會「川」╱地址:香港中文大學范克廉樓307室╱電話:26036404╱電郵:cusp@ cusp.hk╱承印:唯美印刷製作有限公司(96810604) celiasang@wellfitpro.com╱廣告聯絡 : Johnny 92349822╱Clark 61886652╱編輯/ 作者 : 郭鎮齊、韓冬昇、孫銘希、戴鑫權、勞東來、陳仁傑、黃漢彤、黎梓聰、莊庭匡、倪德健、林君穎、陳樂行、許閱、李昆澤、吳彥 俊、劉偉琪、徐瑋延、鍾穎、朱浚鋒、陳泳言、覃俊基╱客席作者:李維怡、Julian、ahko、寶╱鳴謝:Glen、譚焜、阿譚、Vincent、 麥浩然、楊思毅、林煜志、春天教會、基督徒學生活動、香港婦女基督徒協會
3_48.indd 48
11/3/14 2:38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