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學生報 2017年 11月號

Page 1



編者

的話

十一月是死亡月份,不論是剛在報架上取閱《中大學生報》的你,或是 坐在電腦前愁思著期末功課和一月稿題的我們,似乎都被功課、期末論 文、期中測驗弄得不可開交。這本十一月號,其實就是我們一眾編者在 這個痛苦的狀態下完成的。 比起風起雲湧的九月,十一月看似政治上風平浪靜,一切好像歸於平 常,這段苦悶和鬱躁的日子,正是大家沉澱和反思的時候。民主牆事件 看似已經丟淡,但背後的中港學生矛盾和壓迫的來源卻沒有得到充分思 考。另外,社會上也有不少值得深入討論的事情,但輿論往往流於浮泛, 例如中史成科的背後是否有更深刻的思考?巴士車禍的背後我們可否看 得更宏觀?另一方面,我們一眾編輯希望將主流忽略的聲音和討論帶進 刊物,如施政報告真的只有交通津貼值得討論嗎?大家在討論加泰隆尼 亞獨立的時候,大家會否知道在地球的另一端,同時有一個為自主奮鬥 百年的民族? 或許今期的文章不盡人意,又或者未能挑起大家的興趣,但比起這些, 最後,還是希望本刊能為你提供一點常規、主流外的思考,或者重新引 起大家對於邊緣議題的關注。當然,筆者在構思稿題的時候,經常在邊 緣和大眾關注的事務之間徘徊,有時候我們應該回應主流、有時候又覺 得發掘非主流更有趣。寫文章的時候,也擔心會否流於單一或平面,好 像書寫庫爾德的抗爭故事時,筆者擔心會否忽略歷史的複雜性。又或者 在我們審視校民主牆專題時,也會經常反問自己會否施加壓迫予一些本 來受苦的人。 下筆至此,思源早已枯竭,又聞說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區發生地震,希 望當地的庫爾德人可以平安吧。最後,還是希望警醒自己,不要忘掉寫 作的熱情,緊記自己原來寫作的目的和意義,也希望這本刊物可以為各 位提供一點不一樣的視野。

3


民主牆專題 矛盾以外?──與中大教授談中港生的「衝突」 我們曾經不是那麼疏離的 ──訪問學思樓舍監楊秀珠教授 一名內地生 S:不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回顧、再思──訪中大學生會幹事會 行動,反思,再前進 ──訪言論自由關注組成員戴安

6 8 10 12 16

校園 關於學聯改革的 n 個問號

18

社會 後雨傘組織之途 訪維修香港 一場車禍 揭香港勞工法例漏洞 中史成科﹕所學何事? 「新的開始」還是因循舊制:施政報告點評

23 26 28 30

國際 血染黃金太陽﹕庫爾德人的百年追求 美國槍聲的背後── 財團、國會與第二修正案 半世紀內戰落幕,哥倫比亞和平之路還有多遠? 以彩繪貧民窟,打破負面論述

32 34 36 37

文藝 那些年的比賽,這些年的朗誦 死神.情理.血欲

38 40

性/別 Makeup Like a Man !一個姿整男的現身 Emilia Wong:我賣相不為甚麼,只為自己。 一場在網絡上談身體的性別角力 副刊 Talk VEGAN to me ── 我們為何不吃肉 素食在中大外 投稿 又吹起十月的風 歲月人間促 煙霞此地多── 記一次見習 由台灣鄉土語言現狀 看普教中帶給香港的長期社會現象 AI 時代

4

3

42 44

46 48

50 52 54 56

目錄

編者的話


民主牆專題前言 9 月 4 日,中大各處出現港獨宣傳品,不消一個早上就被校方全數移除,但唯獨 文化廣場和民主牆。到底文化廣場和民主牆有何特別呢? 校方不是沒有嘗試再次介入文廣和民主牆的宣傳品,校方代表曾經以師生中心管 理委員會的名義要求學生會幹事會拆除文廣和民主牆上的港獨宣傳品。但由於這 裡屬中大學生會管理的空間,校方多次繞過程序,要求拆除,理據欠奉。學生會 及一些中大同學以此為由未有回應有關要求。 9 月 7 日,內地生群起在民主牆貼上一張張的「CUSU IS NOT CU」,牆上出 現不同類型的單張,都是反對獨立、反對 CUSU,還有不明所以的表情包。在媒 體的渲染下,內地生成了反對港獨的象徵。無他,因為曝光的反對者都是內地生, 但此時,我們又要提問,他們是否代表所有內地生?內地生是一個具有價值判斷 的詞語,還是只代表他們來自中國? 但本地生和內地生的對立,在是次民主牆事件之下爆發,除了媒體的推力,還有 背後不容忽視的脈絡。一直都有一些內地生搶資源、不願融入香港生活的說法, 我們又可以如何理解當中的細節呢?中港學生的矛盾其實在於甚麼?這兩個群體 必然存有不同,但是否一定一邊持矛,一邊持盾呢? 9 月 8 日,林鄭月娥發表言論,對張貼港獨標語的行為予以譴責。9 月 15 日, 十名大學校長聯合聲明反對港獨。這些校內外的言論,直指的就是校園內的言論 自由──這原來是有限制的,界限是港獨。面對如此氛圍,一些中大同學回應指, 言論自由應是無所不談,不是因為你的言論不利政權就不可言。過去的一個多月, 同學做了甚麼去回應社會、回應校方? 我們相信,「言論自由」四字不是用來限制別人說話的工具,而是讓我們可以免 於恐懼、無限制地說話、討論、思考。問題是我們如何體現這價值?我們要深思 的是如何在表達意見的時候尊重別人,不是因為我不同意你就不許你說話,我想 回應你,但回應方式決不是撕下你貼上的東西,或封上你的嘴巴。

5


矛盾以外? --與中大教授談中港生的「衝突」 訪:黃蕊獻、霍穎婷 文:黃蕊獻 一場中大民主牆風波,不僅掀起關於大學言論自由的

學系不會因內地生人數的多寡而調動課程內容或功課

論爭,同時亦揭示了內地生和本地生的矛盾。雖然大

佈置,但教學語言的政策卻一定會受影響。中文系便

學早於 1998 年已開始招收內地本科生,但近十年來,

規定,所有必修課如有多於一班,必定至少有一班要

隨著內地生人數的上升,內地生和本地生關係似有激

用普通話教學。如只有一班必修,便容許老師按實際

化之勢,媒體亦習慣把二者的衝突呈現為不同政見與

情況決定教學語言。至於高年級同學的選修科目,則

政治立場的矛盾。然而,社會上或校園內一直以來的

容許老師以其最擅長的語言授課。[ 註 3] 系方的責任,

討論焦點都集中在同學的觀感上,卻鮮有觸及在前線

在於平衡廣東話和普通話的課程數量,以確保不懂廣

教學的老師的觀點。究竟內地生來中大就讀對大學教

東話的學生能有足夠的選擇完成中文系課程,因為學

學有何實際影響?老師要如何應對,又如何看待內地

系由始至終最為關心的,都是教學質素與知識傳遞的

生和本地生之間的不同和關係?

問題。何教授非常堅定:「我們不能夠讓一個學生因 為掌握不到語言而無法完成中文系的整個課程。」不

「宏觀來說,內地生增加了。尤其這十年來,內地生

過,教授亦強調,大部分情況之下,是內地生覺得自

人數增長快速。」在中大待了近二十年的中文系系主

己廣東話沒有問題,讓老師不需轉用普通話授課。何

任何志華教授有此觀察。的確,內地本科生總人數由

教授笑言:「一般來說,他們來港三個月已經可以聽

07/08 學年約一千人增至 17/18 學年約一千五百人。

明白廣東話。」

[ 註 1] 至於中文系,過去數年的內地生人數亦有上升。 系內每年收約一百名新生,其中約兩至三個為內地生,

事實上,07/08 年,當中大積極邁向國際化之時,[ 註

最高峰時期是前年,總共收了五位內地生。唯相對於

4] 中文系為配合學校的整體政策,曾把課程全部統一

其他學院而言,中文系的內地生人數偏低。[ 註 2]

用普通話任教。但全面用普通話授課推行了大約兩年, 便衍生出不少問題。「整個教學進程慢了很多,老師 在學期之內無法完成整個課程的教學,學生學習的內 容也少了。」何教授講授古藉,在課上引文時卻要預 先查普通話發音,致使備課時間長了很多,在課上以 普通話講授生活化的比喻也有困難。他深切地明白到: 「學生反對以廣東話為母語的老師因為勉強要遷就, 而用不標準的普通話授課,令教學速度緩慢。」普通 話教學的政策推行短短兩年,就因反對聲音過大而作 出修訂,轉為上述的現行政策。談起當年國際化政策 之錯誤,何教授不無警醒:「當日我們從排斥性的角 度切入,而忽略了共融性。」當年的政策只擔心內地 生不懂廣東話於是強迫所有人用普通話上課,卻忽略 了內地生其實也可以學習和聽廣東話的事實。

註 1:07/08 年度內地生總人數為 1039,17/18 年度則為 1532。 註 2: 內地生佔全中大比例約百分之九,內地生於理學院、工程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比例分別為百分之十、百分之十三、百分之 十七。詳見表一。 註 3: 中文系有很多老師來自中國內地或者台灣,母語為普通話,故本來也會用普通話授課。 註 4:04 年,校方為邁向國際化,要求各學系提供足夠數量的英語授課課程。翌年,爆發「哭中大」事件,校方與學生就國際化和 教學語言問題產生巨大矛盾。07 年,校方公佈《雙語政策報告書》,就國際化和教學語言政策作出明確指示。詳參《中大五十年》 「國際化事件時序表」,https://goo.gl/GkbxnY

6

專題


談到對本地生和內地生的特質與關係之觀察,何教授

住:「有個學生原本成績很好,到最後一年卻不肯畢

坦言:「就我們所見,內地生一般表現和本地生並無

業,於是不做 project、不交功課,拖了幾年,拖到最

明顯的差異」,但兩者在社會政治參與的程度則確有

後一年終於都要回去。」後來,各系也相繼設立專門

分別。何教授憶述,2014 年大專罷課期間,逾半數本

的輔導員,LEO 就歸入了大學輔導處的學習輔導及文

地生參與了罷課,但內地生則持觀望的態度繼續上課。

化共融組,統一處理非本地生的需要。

雖然兩者的文化背景與政治立場有異,近年政治矛盾 也越趨激化,但就他所見,中文系的本地生和內地生 相處也算融洽,亦未見關係的惡化。何教授對此甚有 信心:「社會大氣候那種矛盾的激化的爭議在短期內 不會蔓延到中文系。」 中文系雖然因為內地生人數較少而免於矛盾,但語言 政策因為內地生與國際化政策而作出調整,卻是不爭 的事實。若我們將之與理學院比較,情況卻又大不相 同。內地生佔理學院本科生總人數約百分之十,就任 職二十五年的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竟明所見,過去十 年內地生人數並無大變動,他們來港對教學也無甚影 響。陳教授坦言,自他在三十年前讀本科,理學院已 經使用英文教科書並用英語授課。在理學院就讀的內 地生,「尤其是那些想要去外國讀書工作的,他們反 而更為喜歡,因為他們也要適應怎樣用英語上課。」

雖然內地生剛來港的適應和學習也會有困難,但陳教

所以就語言政策來說,內地生來港對理學院並無大影

授明確地指出,就內地生和本地生的關係,「我看不

響。

到很大的矛盾。」他進一步說,「有時在課上因為文 化不同,會見到(本地和內地)學生談不攏,但那不

面 對 越 來 越 多 內 地 生, 理 學 院 沒 有 如 中 文 系 一 樣

是 一 個 矛 盾, 只 是 對 同 一 件 事 情 的 看 法 不 一 樣。」

改 變 教 學 政 策, 而 是 為 了 關 注 內 地 生 的 學 習 情 況

一如何教授總是不停強調「共融」在制定政策方針時

在 大 約 十 年 前 增 設 了 專 門 服 務 國 際 生 的 Learning

的重要性,並反覆申明系內同學融洽共處的情況,當

Enhancement Officers(LEO),以處理新來港同

我們認為內地生越來越多,與本地生的矛盾白熱化之

學的學習問題。不少內地生因為語言、適應問題與學

時,或許我們後退一步,從他們對教學的實際影響及

習方式的不同而遭遇學習上的困難,LEO 就會為有需

與本地生的日常相處觀之,就能明白,所謂矛盾和衝

要的同學提供協助與輔導。但事實上,內地生需要協

突很大程度是基於特定政治環境之下所產生的定型和

助的往往不是學業,而是日常生活的適應、情緒、甚

偏見,未必代表事實的全部。當我們不假思索地以「矛

至慘遭騙錢的問題。陳教授遇過最極端的個案之一,

盾」來定性本地生和內地生的關係,並以「矛盾」作

是內地生因為在香港生活太自由而不想回去被家人管

為開展所有討論的基礎時,兩位教授卻告訴我們,唯 有放下成見,才能窺見事情的全貌。

各學院學士課程

內地生總人數

文學院

58

國際生總人數 (包括內地生)

學士課程總人數

2,396

74

2,140

449

2,345

理學院

249

341

工商管理學院

552

849

工程學院

308

3,163

表一 :17-18 年度部分學院(文學院、理學院、工程學院、工商管理學院) 學士課程人數數字 7


我們曾經不是那麼疏離的 ──訪問學思樓舍監楊秀珠教授 說到本地生和內地生接觸最多的地方,大概是宿舍吧。畢

回不去的那些年

訪:霍穎婷、何宇霆 文:霍穎婷

竟非本地生以往都有全宿(但 16/17 年起轉了 N-1 政策

近十年來宿舍最大的轉變得由一部電視機說起,「我哋嘅

(見下文)),住宿的本地生總會在宿舍碰見幾個內地生,

電視機本來係好大部嘅 Plasma。嗰時大廳嘅沙發重係一

甚或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生,因此本專題中便有了這一篇

排排嘅,一到八點本地生、非本地生個個都落哂嚟。一排

關於宿舍的文章,讓我們了解一下內地生和本地生在宿舍

排坐滿哂人,一齊睇大長今。好有人氣,姐姐(宿工)同

中的相處。

大家都會有傾有講。」楊舍監說。她還說內地生的廣東話 也是撈電視汁撈回來的。可是,現在的電視機卻是一部小

楊秀珠教授 94 年開始在新亞學思樓擔任樓導師,97 年成

小的「老爺機」,原來的電視已經壞了,「(現在的電視

為舍監(筆者此時告訴她:「我 97 出世!」,然後大家

機)係人哋俾嘅舊電視,姑且擺喺到睇下有冇人睇咋」。

都笑了。),輾轉在這所宿舍過了 23 個年頭。她告訴我

宿工寶姐也說十年前大廳總是很熱鬧的,她掩嘴笑說:「有

們,學思現時有約六十名內地宿生,佔總宿生人數約四分

時姐姐追緊劇,要有同學仔落嚟我哋先有得睇。你知啦,

之一。

我哋做緊嘢唔係咁方便,咁有同學開咗(電視),我哋都 可以睄下。」可是自三、四年前全部房間安裝 Wi-Fi 後, 同學就很少開電視了,內地生與本地生接觸、認識的機會 又少了。 縱然大家不再到大廳追劇,楊舍監在宿工和樓導師的組合 上還是會花點心思,嘗試幫助內地同學融入。她在編配樓 導師時會在每層安排至少一名來自內地的樓導。「(那位 樓導)本身可能就係來香港讀完本科,再留低讀 MPhil、 PhD。如果(內地)宿生來到香港有任何適應上的困難, 起碼佢都會見到有個師姐同樣經歷過,傾起計上來就「好 (hao) 講(jiang)」 囉!」 同 樣 地, 她 也 歡 迎 有 內 地 背景、會普通話的人來應徵宿工一職。現時,不是每個學 思的姐姐都會普通話,正如寶姐。被問到怎樣與說普通話 的同學溝通時,寶姐邊笑邊說「姐姐啲普通話極度有限, 所以唔掂檔時唯有用返廣東語講,再問下佢知唔知我講緊 咩,再搞唔掂就寫字啦!真係,因為我細個讀書冇學過普 通 話!」 但 正 是 這 樣, 姐 姐 反 而 能 陪 內 地 同 學 練 好 廣 東 話。

8

專題


共融的面具背後 2017 年 2 月,各個書院都發出通告和舉行諮詢,指大學 將會對 16/17 學年入學的非本地生實施 N-1 住宿政策, 中港疏離 現在中港關係成了一個明顯的社會矛盾,中港網民在討論 區 和 Facebook 不 時 針 鋒 相 對, 因 此 筆 者 也 想 知 道 這 種 緊張的氛圍有沒有在宿舍出現。楊舍監思索了一下,然後 說沒有,「學思始終比較靜,宿生返到嚟都想休息。」事 實是,宿生很少聚在一起,而聚集時都是以玩樂為主,所 以宿舍不是一個論政、口角的主要平台。 不過,身於如此撕裂的社會,中港矛盾在宿舍也有顯現這 也許不是口角之類的正面衝突,而是一種本地宿生和內地 宿生相互的定型,例如有說內地生習慣用蹲廁,因此不習 慣用宿舍中的坐廁、容易弄髒廁所。筆者也曾聽過朋友抱 怨過:「實係啲內地生整污糟個廁所啦。」楊舍監指她以 往會在內地生入宿前的宿舍導賞團提醒宿生注意廁所衛 生。 另外,筆者也好奇本地生和內地生有否因生活習慣不同而 不和。楊舍監指,籠統而言內地生較緊張學業,作息較定 時,而本地生大多較活潑、較晚睡。個別室友起爭執時會 需要楊舍監調解,但楊舍監指文化差異不是爭執的主因。 「(爭執的人中)兩個係香港學生又有,兩個係內地學生 又有,一個內地生、一個本地生都有。」有時可能是一個 不喜歡開冷氣而另一個怕熱,有時則是一名宿生不滿意室 友常常帶朋友來「屈蛇」。所以,楊舍監說文化差異無法 解釋一切不和,始終「唔好太強化所謂嘅文化差異,因為 佢解釋唔到每個人嘅性格同經歷。」 總括而言,楊舍監認為相比起「中港矛盾」,內地生與本 地生之間更多的是疏離,「有時我哋話大家唔溝通,唔係 唔溝通呀,而係大家根本咁忙,大家返到宿舍都係返房督 手機。你同阿媽都冇時間溝通啦,更唔會無端端話『哎呀, 我撥啲時間同內地生溝通先』,唔會嘛!」

以增加本地生住宿的機會及鼓勵非本地生參與校內活動。 非本地生在入學的第四年將分為內地生或國際生兩組參與 宿舍遴選機制,每組只有 50% 人能住宿。由宿分決定能 否分到宿位,而在校內團體及活動則決定宿分,非本地生 只能無奈接受。 楊舍監同時也是新亞書院 N-1 政策落實小組的召集人, 她沒有直接參與 N-1 的決策,但她在推行這政策時反思 良多。她說,非本地生在這政策下感到很大壓力。他們要 參與許多校內活動,甚至得上宿生會才能在參加宿舍遴選 的 那 年 獲 得 宿 位。 但 由 於 大 部 份 活 動 的 章 則 都 用 中 文 寫 成,而學會的日常會議也用廣東話,本已令非本地生很難 加入,而 N-1 的壓力更是令非本地生很焦慮。她憶述, 在 N-1 的諮詢會上有一位內地同學問:「那麼廣東省來 的同學不就很划算嗎?」同學這句話的意思是廣東省來的 同學在語言上有很大優勢,容易參加更多活動獲取宿分, 反映 N-1 造成了另一種壓力。 筆者不禁疑惑,N-1 不是個令校園更共融的政策嗎?楊舍 監說,「即係咁,你參加 Happy Run 係只為咗宿分而去, 咁其實(對書院)個歸屬感都好有限。係就係攞到一分兩 分三分,(對融和來說)數據上可能 work,但唔長久囉。」 要鼓勵非本地生參與活動,不是應該改善活動設計、增設 雙語會章嗎?單以宿分威迫非本地生參與活動,而不考慮 非本地生參與校內活動的限制,真的能達至共融麼? 後記 校方絕不會看不見存在多年的宿位不足問題,卻沒有著手 解決。反而在宿舍資源不足之下,招收更多非本地生。N-1 政策之下,校方美其名是鼓勵非本地生參與校園活動,實 際則是轉移非本地生的宿舍資源予本地同學。這雖然能增 加本地生住宿的機會,但卻減少了非本地生的住宿權利, 令本地生與非本地生之間有了芥蒂、競爭。在宿位不足之 下,校方有責任處理這個困局,要不就增建宿舍,要不就 停止招收更多非本地生,才能達致更好的共融。

9


一名內地生 S:不要「以其人之道,

於 螢 幕 面 前, 我 們 看 到 鎂 光 燈 之 下 民 主 牆 前 的 本 地

不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生 和 內 地 生。 當 中 的 內 地 生 是 行 動 者, 貼 上 憤 怒 的

那回到事件之初,S 如何看待貼港獨單張?「香港獨

「CUSU IS NOT CU」和搞笑的「表情包」。S(化

立不是不應該說,但這個口號不是為了溝通。」 S 身

名)想說他們只是一部份內地生,她不認同這些行為。

邊的同學中只有很少視港獨為「不接受到覺得不可以 提」,但這口號讓人覺得「你(貼單張的人)不想對

S 本科在中大讀,現繼續在香港求學讀書,今年第五

話」。

年 在 香 港 了。2013 年 高 考 前, 她 已 希 望 入 讀 中 大, 其中一個原因是印象中香港有很多不同文化背景的

之後出現的部份「CUSU IS NOT CU」單張留有半

人。S 早已習慣香港的生活,訪談中我可全程以廣東

頁空白,讓同學寫下己見。S 明確地說:「我看見很

話發問,她亦有時以廣東話作回應。

多人都寫滿了」。讓別人理解自己的想法,是溝通的 基本,但 S 也不全然認同單張呈現的方式。「CUSU

行動者只代表自己

IS NOT CU 很 容 易 讓 人 聯 想 到 HONG KONG IS

S 開 始 接 觸 事 件 始 於 9 月 6 日 晚 收 到 朋 友 的 訊 息。

NOT CHINA」。於 S 而言,這樣的設計意念會激發

朋 友 提 醒 她 明 晚 不 要 到 文 廣, 因 會 有 內 地 生「 搞 事

行動者及異見者的情緒,亦是溝通的障礙。

情」、「很亂」。及後她從朋友圈中收到了「CUSU IS NOT CU」單張的圖片,加上得知 9 月 7 日貼上

按 S 的理解,最早出現於民主牆的港獨單張呈現出不

「CUSU IS NOT CU」單張的行動,之後的表情包

願對話的意識,及後出現的單張和行為也是不願溝通

等等,令她漸漸關注事態。

的體現。按時序看,一切是應運而生,內地生只是「以 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那有甚麼可以批評呢?

群起貼單張,把民主牆變成了集體示威的場所。S 不 同意這樣的行為,她先提到表情包,「貼表情包很不

S 不同意這麼簡單地理解整件事。以被媒體錄影到撕

好,很幼稚,因為沒有達至溝通效果。」S 認為表情

民主牆上港獨單張的女生為例,S 就不同意女生口中

包 只 是 在 WeChat 上 為 了 搞 笑 而 存 在, 搬 到 民 主 牆

的「You can put it on, I can put it off」。不是因

無疑是幼稚,讓人不明所以。S 說除了她,不少內地

為別人不願意溝通,你就要表達你也不願溝通。S 續

同學也這樣想。

說:「同樣地,『You can put the 香港獨立 on, I can put the 表情包 on』也是錯的。」

同樣作為內地生,有參與其中的內地生不代表 S,也

10 專題

不代表所有的內地生。這不是一場兩個群體的鬥爭,

雙方的溝通失效,不是「各打五十大板」,或視雙方

沒有行動的內地生可以有個人立場,不必支持群起行

都有錯而喊一聲「Super !」就可以草草了事。而是

動的內地生。同理,本地生也不一定支持貼港獨單張。

要再思表達的方式,「不是這樣的話,應該怎麼樣?」


,還治其人之身」

訪:董嘉朗 文:董嘉朗

溝通雖困難,但有用 S 強調要溝通,但溝通其實不易產生?她提到了雨傘 運動。 回到訪談起初,S 來香港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知道這裡 「雨傘運動嗰陣,想睇下其他人嘅諗法。」因此,S

有很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加上香港沒有上述資訊鉗

比以前更頻繁使用 Facebook。這一步讓她理解到更

制和恐懼的不利因素阻礙溝通,所以香港不乏溝通的

多本地生的想法,「Facebook 上面啲嘢同 WeChat

機會,不乏了解更多、知道更多的機會。

上面係兩個世界。」現在提到,S 還是有點興奮。 那或者根本地問,溝通有甚麼作用?如果雙方有幸溝 但 差 異 不 只 存 在 於 Facebook 和 WeChat。S 對 佔

通,你與我最根本的矛盾會否解決?──港獨與否的

領運動的印象是「和平」的,然而 S 的經驗是「家人

爭議會否解決?「這(有根本矛盾)是很合理啊。」

天天打來,說不要去(佔領現場),會死人。」S 不

S 斷言。但如果反對的同學(或者說是今次事件中行

是沒嘗試解釋,但就是說服不了家人,她無奈承認「政

動的內地生)對提倡港獨的同學的想法有更深入的理

治事件是一條很難跨過的鴻溝。」鴻溝源於資訊不足

解,在 S 看來未必會出現如此嚴重的爭吵。

和恐懼。中國政府控制輿論,把雨傘運動打造成「佔 中暴亂」,「佔中在內地被視為分裂香港運動」。而

溝通固然希望別人同意自己,但即使不能說服,更完

恐懼則源於社會的潛而默化,S 提到她一個來自內地

整地理解別人的想法也是需要。如果要證明自己說的

的朋友。那朋友受到中大教授的邀請參與研究,但由

是正確,也要了解別人所想,才可就別人的觀點回應。

於教授一向研究文革內容,朋友生怕「連內地也回不

又或者在溝通的過程中,自己對別人認知加深,想法

了」而拒絕邀請。時至今日,S 還是表露出少許震驚。

說不定也有些轉向。民主牆整件事令人不舒服的地方

但 其 實 一 切 並 非 難 以 理 解, 這 只 是 對 政 權 恐 懼 的 一

就是互相謾罵,聲音雖大,卻沒有內容。

例。 不要滿足於「一切如常」 S 特意提到雨傘運動後令她無奈的新年經歷。「過年

離事件已一小段時間,當中拒絕對話的行為意識,會

回家,每個人(親戚)都來問你(有關雨傘運動),

否延至日常,令溝通更難開展?內地生與本地生的誤

但每個人都帶著前設來問你。」其實「沒有人想知道

解會否因而擴大? S 認為不會。

這是一件甚麼事情」,人們只想聽到一個在香港親眼 目睹雨傘運動的人說出:「這是一場暴亂」,這無疑

「大家都還是過正常的日子」,同學都沒有太關注事

是資訊鉗制下的結果。更無奈的是,S 的家人特意找

件。「同學一起上課,該做朋友、不該做朋友,我不

了一名長輩「提醒」她不要參與政治事件。然而 S 一

會覺得有影響。」就是說,一切如常。

直想說的只是,一個在香港的人所看見的雨傘運動是 怎樣的一回事。她沒有參與、沒有提倡甚麼,卻被「提

但,一切是否就止於一切如常?

醒」。S 認為這是一般內地家長擔心子女的心態,生 怕子女會進一步參與政治事件,有一種「你講了就是

這篇文章寫成前,進行了兩次訪問,原因是有些 S 的

有想參與的想法」的假設,因此希望子女「講都不要

想法在第一次訪談未有問清楚。由是,覺得 S 的一句

講」。

說話很有道理:「如果要對話,那應該是雙方都願意 就這件事情溝通。然後一次又一次的溝通,那樣的話

雨傘運動的經驗,讓 S 確切感受到政府對人民生活的

成本是很高的,所以要看你願不願意。」寄望這種溝

影響。S 坦言「不是很想再回內地」,作為喜歡寫作

通,能夠進入日常,你與我的日常。

的人,她「很難想像一些東西不能流傳的後果。」

11


回顧、再思──訪中大學生會幹事會 訪:湘 文:紙 「香港獨立」宣傳品的去留,本是學生與校方的權力拉

當時師生中心管理委員會發信,要求幹事會除下宣傳品,

扯,但被推到風口浪尖的卻是中大學生會幹事會,洶湧

有幹事是師生中心管理委員會內的學生代表,但對於委

而來的 #CUSUisnotCU 覆蓋整整幾面民主牆。到底幹

員會的決定並不知情。而在幹事會與校方交涉期間,亦

事會因何被捲到浪頭之上?爭執落幕後,我們會視之為

感覺到校方態度強硬,李文耀認為:「校方一般不會有

一個了結,還是一個修補的起點?

如此強烈反應,很可能是因為事件關乎一些敏感議題, 校方的態度才會這麼強硬。」考慮到事件關乎校方的政

風波之前:與校方的角力

治判斷,師生中心管理委員會的信件又繞過學生,幹事

幹事會最初的介入,是九月四日開學禮當天,他們在校

會並不接受這種做法,於是當刻決定保留文化廣場內的

方自行拆除文化廣場的橫額之後以聲明還擊,表明文化

宣傳品。

廣場是中大學生會管理的場地。 「我們並非沒有考慮過同學觀感,但被同學誤會我們支 次日,當「香港獨立」橫額再次懸掛,相關單張貼滿了

持這個議題和捍衛校園言論自由兩者平衡過後,我們認

幾面民主牆,幹事會並沒有主動拆除。當時,橫額及宣

為言論自由比較重要,因此決定保留相關宣傳品。」幹

傳單張均無署名,要說橫額不是由幹事會掛上,為何幹

事會財務秘書姚浩鑫補充。

事沒有拆除這些宣傳品呢? 走到浪尖:內地生的突進 「如果單純出於行政考慮,(在橫額及單張並無經正常

直至當時,事件仍聚焦在校方的處理不妥。但沒過多久,

程序掛上的情況,)我們會嘗試尋找物主,即日內將有

幹事會就成為了事件的主角。

關物品拆除後歸還給物主。」幹事會外務秘書李文耀道。 「守則列明的,學生會當然會跟隨,在這件事上我們並

九月五日,一名內地女生看見民主牆上貼滿了「香港獨

非不願跟隨,而是這件事處理手法不應如此,有更大議

立」的單張,動手撕去單張,幹事會幹事現身阻止,兩

題值得我們擔心。」

人爭執的影片在網絡廣泛流傳。

12 專題


兩日後的黃昏,一群內地生帶著多張印 #CUSUisnotCU

除了對民主牆的反思,我們亦可以從這次經驗當中,反

的單張聚集在民主牆前,將自己對學生會的不滿貼在民

思一下學生組織的角色。九月七日,我的部份莊員與在

主牆上。單張預留了空白位讓同學自由填上自己的想法,

場 內 地 生 溝 通 過, 有 許 些 內 地 生 提 出 #CUSUisnotCU

許多單張在空白位印上「表情包」,有人寫上「CUSU

不單單是源於「香港獨立」的紛爭,他們認為內地生(又

代表的不是中大學生的利益」,各式各樣。

或國際生)一直以來備受忽略,幹事會發表一些「赤化」 言論時沒有考慮他們,政策上亦沒有顧及他們的利益。

「內地生(張貼單張)去表達自己意見並無問題,而且 是一件好事。我們在稍早之前已經得知會有一群內地生

李文耀認為,幹事會的對外言論很難做到所謂平衡觀點,

聚集,並有一個這樣的行動。『香港獨立』單張貼滿整

因為一件事總有人支持有人反對,甚至當幹事會在事件

面民主牆是不理想的,所以我們都清空了許多並將其集

上不發聲,亦會有人指責幹事會毫無表示,所以幹事會

中到一塊版上,預留位置讓他們表達意見。」李文耀指。

發表言論時很難做到平衡各方看法 。如果同學有不滿, 可以告知幹事會,或者在民主牆上貼上自己的意見或者

「但讓我們不能夠接受的是,有內地生在過程中強行覆

對幹事會的期望。

蓋他人單張。而且他們用了一式一樣的單張,許多單張 的內容接近一樣,這樣無助整件事推進、討論。」

這或許會衍生出一個疑問,誠如李文耀所言,民主牆使 用率一直不高,幹事會是否要擔當一個更積極的角色去

風波過後:再思張貼單張者的憤怒

了解這群同學呢?李文耀表示幹事會本來已經有許多事

這群內地生的聚集固然不乏情緒發洩的行為,例如覆蓋

務要跟進,很難與同學或群體恆常溝通。不過,幹事會

他人單張,筆者在現場聽見有人叫喊「成績點沒 3.5 的

都有思考何種方法可以讓同學更願意表達意見,例如他

不要說話」這個令我失笑的說法。但激昂的情緒之下,

們認為同學較少發表意見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不願實名發

他們是否有提出過值得大家省思的觀點?

言,於是他們正研究引入一個讓同學可以匿名表達意見 的通訊軟件。他亦寄望這個做法可以令非本地生亦更主

至少,從李文耀上面的回應可見,不論內地生或本地生,

動表達訴求。

沒有人喜歡一式一樣的民主牆。姚亦同意,民主牆現行 的章則並不太清晰,所以最開初看見「香港獨立」的單

學生報同為中央學生組織,作為學生報編輯,我應是能

張重複張貼,幹事會並沒有即時拆除,而是在兩天後才

夠對常務繁重感同身受的。但提及非本地生,他們對幹

清走大部份單張。

事會,又或所有學生組織早有不信任,甚至是以往多屆 學生會一直的忽略累積而成。如果要他們願意敞開心扉,

「但這是一個兩難,寫得太刻板又很難處理,例如是否

相信學生組織不只屬於本地生,而屬於包括他們的所有

一 定 要 將 意 見 限 於 一 張 A4 紙? 不 同 人 表 達 一 模 一 樣 的

中大同學,重建對學生組織的信賴,我們要做的似乎還

意見又是否容許重複張貼?比較實際要處理的是,學生

有太多太多。平衡觀點或許困難,但展現出自己並沒有

會執行時要如何確保不讓單一聲音霸佔整個民主牆。」

忽視他們的觀點也相對容易。當然,做得不多未必等同 於不關心,還有人手多寡、能力、時間上的限制。

雖然章則未必會因此事而作任何改變,但經過此事,我 們反而對民主牆應如何實現民主增添了那麼一點思考。

今屆中大學生會其實只餘下三個多月的任期,民主牆的 衝突在「山鳴」的任期內發生,但並不會因為「山鳴」 的落莊而告終。事件揭示了的溝通失效、不信任能否成 為一個契機,讓我們接觸到彼此?一直以來的溝通失效, 終歸不能任其長此以往。

13


唔會排拒同學政見, 港獨觀點可以保留! (但係除左標語外可 以講多啲) 溫馨提示 由於民主牆上的紙張常遭人無故撕 毀,幹事會現已於民主牆上裝設24 小時閉路錄影系統,以作事件調查

Owe to the frequent and reasonable destruction of posters on the Democrazy Wall, CCTV cameras are installed for survaillence. Only if the posters are destructed unreasonably, the video will be investigated.

同學可以表達 織嘅意見~( 以更直接向佢

中 大

屬委會幾 時 肯 做 野呀

只係貼表情 包冇咩意思

唔好淨係講得一句,試下 講埋原因,令其他同學真 係可以了解/評價你嘅觀 點(如果怕太長冇人睇可 以試下喺大字報下面附上 QR code !?) 14 專題

?_? 陳大明 10/10/2017


達對學生組 (雖然都可 佢地反映)

學 生

實名張貼可以要求張貼者 對內容負上責任,但有批 評校方嘅意見可能會因為 驚被秋後算帳而唔敢講?

會 民 無理!校方XXX XXXXXXXXXXX XXXXXXX.....

主 牆 溫馨提示 由於民主牆上的紙張常遭人無故撕 毀,幹事會現已於民主牆上裝設24 小時閉路錄影系統,以作事件調查

Owe to the frequent and reasonable destruction of posters on the Democrazy Wall, CCTV cameras are installed for survaillence. Only if the posters are destructed unreasonably, the video will be investigated.

陳大明 10/10/2017 陳大明 10/10/2017

陳大明 10/10/2017

可以睇牆上內容或自己貼 上單張,但係唔好撕走或 者遮住人地嘅內容,令其 他人冇機會睇!

唔止同學可以用, 教職員都可以?

15

*人像圖片取自freepik.com


行動,反思,再前進── 訪言論自由關注組成員戴安 訪:董嘉朗 文:董嘉朗

「『港獨』不但違反基本法,亦和我個人意願相違背。」 9 月 7 日, 沈 祖 堯 校 長 於 massmail 說 道。 短 短 百 餘 字的電郵吸引眼球,一年級的戴安亦因而開始關注大 學收窄言論自由的事件,及後更與其他同學成立中大 言論自由關注組。 對於沈校長的突然表態,戴安直言:「有啲失望」,「你 以前同人講你唔會就校長身份發表個人立場,佢以前 比人問對六四點睇嘅時候咁樣講,但今次講港獨時佢 就同人講埋佢個人立場。」 言論自由=港獨?「好想修正輿論」 9 月 4 日開學禮早上,校園不少地方被貼上港獨單張

「我哋成個關注組嘅人本身政治立場可以好唔同,但

和掛上橫額,戴安經過蒙民偉樓時親眼目睹清除單張

我哋都認同唔係有政治立場嘅底喺度,就唔可以關心

的 過 程, 但 當 時「 唔 sure( 校 方 ) 咩 原 因 去 搣( 單

有關言論自由嘅嘢。」

張)」。 然 而, 及後 沈 的 電 郵、 林 鄭 的 言 論、 十校長 的聲明,都在知會學生,近日的爭議不只是學生之間

「我都同意」,但唔聯署

的不和,而是由上而下對校園言論自由的進逼。戴安

戴安於 Facebook 得知有同學打算成立關注組,並邀

開 始 關 注 事 件, 並 試 圖 讓 更 多 人 了 解, 例 如 他 嘗 試

請有興趣的同學商討細節。他表示第一次會面確立了

「share 啲嘢落 Ocamp 大組 group」。

關注組的目標、行政程序及分工後,這二、三十人便 組成了關注組,並開設 Facebook 專頁。

如果多留意相關的新聞及網上資訊,我們會發現有人 把一件有關言論自由的事件描繪成純粹支持與反對港

關注組成立匆忙,然而匆忙是對應著事態的發展,「學

獨的爭議。原來的問題是「你是否支持大學有言論自

校喺之後,我哋預想啦,雖然事實上亦都係咁,學校

由?──可否談論香港獨立?」而輿論卻把問題改寫成

會採取一個比較冷淡嘅態度去應付呢件事。」當橫額

「你的政治立場是甚麼?──是否支持香港獨立?」繼

收下,校方冷淡,媒體、網絡關注自然減少,宣傳工

而,反對校方的只可是「港獨分子」,捍衛言論自由

作的推進亦預期會難上加難。「我哋心入面大概知道

的只可是「港獨分子」。

兩個禮拜之後件事會好唔同。」

「呢種係好惡意嘅 spinning,因為你試圖將一切都約

有見及此,關注組的行動是以兩、三星期為限構思的。

化到政治意識形態,咁繼而係(唔同立場嘅人)唔能

他們打算擺街站,宣揚事件的重要性及收集聯署,目

夠去協商嘅。因為對於港獨,你好難將支持嘅人轉做

標 約 1500 個。 之 後, 在 事 件 得 到 足 夠 關 注 下, 發 動

唔支持、將唔支持嘅人轉做支持。」錯誤的輿論,令

公投,讓同學以投票的方式要求校方收回言論,並承

不少人忽視了民主牆爭議中的重要元素。「好想修正

諾保障大學的言論自由。

輿論,或者討論重要嘅位。」這是戴安的期望,也是 言論自由關注組的一大目標。

16 專題


於是,關注組開展了他們的工作。起初,他們面對一

改變,「視乎你肯做幾多」

些資源上的障礙,「例如一個咪都要個幾禮拜先借到,

事件從熱變冷,關注組成員面對「做得耐,大家都攰」

一 開 始 嘅 街 站 只 係 能 夠 派 leaflet 同 收 集 簽 名, 甚 至

及「進入學業上面比較繁忙嘅季節」的壓力,戰力稍

leaflet 都係過一排先印到。」

降。就這樣,兩、三星期過去。聯署數目與預期相差 500,宣傳效果與預期落差不少。關注組無可奈何,

除此以外,行動最根本要面對的是同學的反應。戴安

只好憑收集到的聯署,向校方反映同學對言論自由的

表示擺站宣傳之初,曾覺得同學似乎視自己為「好似

重視,然而未見成效。關注度不足,關注組原本發動

中大收問卷嗰啲保險經記咁」的想法,「有啲同學就

公投的打算亦未能實現。

好直接,好似平時派傳單咁話:『唔洗啦』,就直接 行過。」戴安在街站接觸到,而又會聯署的同學佔兩、

現 時, 關 注 組 正 嘗 試 與 其 他 大 專 院 校 的 學 生 組 織 商

三成,那其餘的七、八成同學又持甚麼態度呢?他表

討,希望成立一個組織間互通資訊的平台。在戴安看

示有些不想關心事件,有些則是對港獨避而不談,他

來,這亦事關重要,「呢件事唔係單一咁發生,而係

們抱持「係啊,我都同意,但你塊板要寫自己院系級,

各大校長、管理層都不約而同,或者有意圖地一齊收

我驚比人算帳,所以唔寫」的態度。

窄言論自由嘅空間,咁所以我諗唔可能各間大學自己 去處理。我哋都希望能夠令到大家有需要嘅時候互相

戴 安 坦 言 擺 街 站 的 經 驗 令 他 對 同 學、 同 輩 有 新 的 看

支持,或者起碼交流一啲資訊先。」

法。原本他相信「世代之爭」的說法,認為年輕人會 較關注政治,會嘗試介入並作出改變。然而,接觸不

關注組嘗試做的是接觸同學,讓同學了解言論自由的

同的同學後,他認為「唔好太過理想化去將年青人放

重要。但關注組之外,對於切身的言論自由事件,其

咗喺一個開明思考、開放嘅立場」。「唔好簡單當咗

實又有沒有辦法令更多人關注呢?戴安認為每人都能

同世代嘅人就係你嘅盟友,或者就係同你持有相同意

貢獻,「視乎你肯做幾多」。最簡單可以「將一啲個

見嘅人。」

人嘅理念同朋友講」,「唔好話多,可能四至五個」。 他認為不少人都心存「講政治傷感情」的想法,但寄

但是,戴安這次的街站經驗是否就能反映到有些年輕

望大家能克服。

人不關心政治呢?卻也不然,例如有些同學「驚比人 算賬」所以不聯署,其實反映事件與過往的政治事件

關注組的宣傳工作暫告段落,加上事件回歸平靜,現

不同,有人會怕表態會對自己造成的傷害。但這正是

在是一個值得反思的時間點。同學自己的關注和參與

事件嚴重的原因,不只是輿論壓力,連大學校長也高

是否足夠?會不會本應可以對校方加諸更大的壓力?

調表態反港獨時,持反對意見的同學想表態但卻步亦

關注組匆忙成立的經驗未如理想,往後又可以如何做

不難理解。對此,戴安認為需要「同情地理解」。

得更好?

17


關於學聯改革的 n 個問號

文:梁錫嵐

圖片來源:James Nachtwey 2014 年傘運結束後,曾有一股來勢洶洶的「退聯潮」。

改什麼?正什麼?

大專院校相繼成立退聯關注組,同學發起公投決定是否

傘後「拆大台」、「學聯不代表我」的聲音出現,今屆

退聯。在中大,由於有效聯署數目不足,不能發動公投,

學聯代表希望修章能回應時勢。學聯代表會副主席(兼

所以中大仍是學聯成員。「退聯潮」後,學聯剩下中大、

常務委員會主席)劉昕雋表示,修章的理念是學聯「去

嶺大、樹大、科大四間成員院校,失去三分之二學生會

組織化」、「平台化」,即下放秘書處權力,讓學生會

員。為回應傘後批評、令其他院校重新「加盟」,學聯

作決策,並以學生為主體。反面應該就是「大台化」,

近年修改會章,今年打算進一步推行架構改革,現時正

即 有 強 烈 的 學 聯 主 體 意 識 和 權 力 意 志。 在 具 體 內 容 方

進行諮詢。在詳述改革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學聯。

面,筆者根據諮詢會派發的文件及學聯代表的發言,歸 納了以下要點:

什麼是學聯?原來我有交會費? 學聯全名為香港專上學生聯會,是 1958 年成立的學生

(一)調整學聯代表團的組成

組織,現時由四間大專院校的學生會組成。每年,成員

代表會是學聯現時的「最高權力機關」,由每間成員院

院校派出「學聯院校代表團」,代表學生會在學聯決策,

校的「代表團」組成。傘後有退聯關注組批評「各院校

每個學生成員亦需交 6 元會費(一般包含在學生會會費

代表團委任方法不一,代表性成疑」[註 2]。部分院

內)。

校代表團由校內代表會/評議會委任,受其監察。其他 院校則由首席代表(學生會會長或副會長)自行委任,

學聯今年的會綱是「放眼世界,關心社會,爭取同學權

被質疑是否與首席代表理念相同的同學才能被成功招

益 」, 希 望 推 動 學 生 運 動 及 增 加 同 學 對 社 會 的 參 與。

募,由是牽涉到「代表團」的代表性問題。

學聯近年活躍於參與社會運動,包括 2012 年反國教、 2013 年支援葵青貨櫃碼頭工潮等,而最矚目的行動,

根據現時會章,代表團成員產生方法由各學生會自行決

當屬 2014 年「罷課不罷學」行動和其後引發的雨傘運

定,符合民主、問責、透明的原則便可。今屆修章方案

動。傘運後,學聯受到頗大衝擊,4 間院校退聯,學聯

進一步列明「選派代表」須由「經直接選舉或公開遴選

內部的架構問題亦浮現。傘後新任的學聯代表嘗試推動

後委任的學生會會員出任」。首席代表的職銜被廢除,

改革,譬如 2016 年代表會主席黃健朗推行修章。今年

委任權力不集中於一人,亦使各代表的地位平等。

學聯亦打算修章,於第一次改革諮詢會上派發了修訂建 議文件 [註 1]。

各 院 校 的「 選 派 代 表 」 人 數 視 乎 總 學 生 人 數 而 定( 表 一 )。 現 時 學 聯 採 用 三 級 制, 院 校 最 少 有 3 個 議 席, 最多有 5 席。而修章建議增加了第四級,使院校最多可 有 6 席。若修章通過,只有中大會多 1 席,其他院校的 席數不變。學聯秘書長李軒朗「希望代表團的規模將來 可以稍微擴大……可以包含不同聲音……以及有一個真 正的議政功能」。

註 1: 修訂建議為 2017 年 8 月 28 日第二稿 註 2: 港大學生會退出學聯關注組面書專頁(2015 年 2 月 8 日)

18 校園


院校學生會員人數

議席數目

6000 或以下

3

6001-8400

4

8401-10800

5

10801 或以上

6

表一:學聯代表團組成

代表會

(二)設立監察機制 傘後曾出現「學聯不民主」的說法。學聯的架構較線性 (圖一),現時代表會是「最高權力機關」,其他機關 (如常委會)都屬於代表會轄下,沒有體現到權力分立、

修章委

常委會

財委會

互相制衡的精神。

秘書處

修章方案為回應這個問題,建議把常委會變成與代表會 並行的機關(圖二),並調整兩個機關的定位。常委會 是「常設行政機關」,負責日常決策及對外工作。代表

圖一:學聯現時架構

會則是「常設議事及監察組織」,工作包括審議全年工 作計畫及財政報告、向常委會提出質詢等。 其實代表會及常委會中的職員有所重疊,因為代表會有 「代表團」的全體代表,常委會則有「代表團」的委派

代表會

常委會

代表。較為不同的是職位分配,不過現時會章規定常委 會主席「由代表會主席或副主席(兼)任」。修章方案 則規定「無人可兼任代表會主席、代表會副主席、代表 會秘書、常委會主席及常委會副主席」。

修章委 財委會

秘書處

學界溝 通 平台

圖二:修章方案架構

19


(三)秘書處變為輔助組織 學聯本來便是各學生會合作的平台,為何現時還要「平 台化」?學聯「大台」的批評又源自哪裏?這牽涉到學 聯一個特別的機關——秘書處。 在「週年大會(2016 年修章取消)→代表會→常委會→秘書處」線性架構

李軒朗補充常委會的人數將足以處理日常事務。雖然現

下, 秘書處看似無關重要。但由於秘書處是學聯的對外

時常委會主要由首席代表組成,但若修章通過,便會取

代表、並負責執行決策,所以其實影響頗大。傘運的學

消首席代表,並容許各院校代表團委派多於一位代表參

生領袖周永康、羅冠聰曾先後擔任學聯秘書長。

與常委會。另外,秘書處若變為輔助組織,全部職員會 通過委任產生,不需經過選舉。劉昕雋表示,希望藉此

秘書處曾被指在傘運中「越權」。秘書處的職員不是來

降低任職門檻,吸引更多同學申請。

自成員院校學生會,職責本是執行常委會的決策,但由 於傘運形勢危急,秘書處經常兼任決策角色,受到部分

(四)設立學界溝通平台

人質疑。有候選人在競選秘書處職位時發表政綱,當中

常委會下還可能多設一個輔助機構「學界溝通平台」。

包括體制完善、議題關注等內容,令人懷疑秘書處可能

傘後部分院校退聯,但許多退聯關注組仍提倡院校應以

侵奪了院校學生會的決策權。另外,秘書處選舉的形式

更具彈性的方式合作。學聯希望通過溝通平台促進跨院

是學聯代表多數決,沒有採用「院校共識制」,被指不

校合作,李軒朗指方案沒有規定會議頻率及平台的具體

能保障每間院校權益。

職能。平台的組成人士包括常委會成員、應邀的非成員 學生會代表、應邀的其他跨校學生組織代表等,受邀團

在今屆提出的架構改革中,秘書處的行政權力將移交常

體的名單由常委會決定和調整。根據方案,常委會須「不

委會,秘書處只協助常委會處理學聯日常行政、會所管

時諮詢」該平台的意見,並在決策時「把相關意見納入

理 及 檔 案 文 書 工 作 [ 註 3]。 李 軒 朗 指 這 安 排 是 為 了 讓

考慮」。

成員學生會有更大的決策權。現時常委會議事所實行的 「院校共識制」亦被寫入修章方案——「任何交付常委 會決定的建議或擬議決議案,須在無正式成員學生會委 派的常委表示反對的情況下,方可獲得通過」。

圖片來源:學聯網頁

20 校園


圖片來源:學聯網頁

還欠什麼?人 修章方案對部分傘後批評作出相應回應,「平台化」可 讓 各 學 生 會 擁 有 較 大 決 策 權, 為 他 們 提 供 較 大 發 揮 空 間。 但 這 是 否 能 吸 引 院 校 重 新 入 聯, 似 乎 還 是 未 知 之

(二)行政操作

數。在上屆修章完成後,港大學生會會長黃政鍀曾表示

現時學聯的資訊傳遞和其他行政操作有待改善,當中最

「各學生會都可以自己代表自己」,入聯與否值得斟酌。

直接的體現便是諮詢會的安排。諮詢會是學聯面向基本

城大學生會會長陳岳霖認為「大專界要合作不一定要透

會員的會議,普通同學也難得可以表達意見。但學聯只

過學聯,根本沒有需要用一個有制度的平台……有心的

在第一次諮詢會的 5 日前於面書專頁公布日期、地點等

話,一個通訊群組也可以聯合各間院校」[註 4]。對

資訊,少於代表會常務會議採用的 7 日通知期[註 6],

於學聯的必要性問題(包括代表問題和合作問題),修

中大常委經學生會所發的廣發電郵則於一日前才發出,

章未能直接回應。若然目標是重啓入聯對話,在提出方

一些同學也許無法作出安排。3 次諮詢會皆設在中大,

案前徵詢退聯院校的意見或邀請他們參與諮詢會,也許

亦不免侷限了其他成員院校學生的參與。第 1 次諮詢會

可強化退聯的分析基礎和推進討論。

有 10 多 位 同 學 參 與, 他 們 在 會 上 才 首 次 收 到 長 達 20 頁的修章方案,而章則所描述的組織和架構可能不為人

今屆改革更為重要的問題是, 學聯「平台化」主要是對

熟知,同學其實難以即時消化所有內容。多人就諮詢會

學生會而言,對學生則不盡然。在回應及處理同學的認

操作提出意見,包括在其他院校增設諮詢會、延長諮詢

知和參與問題方面,學聯的修章方案以及行政操作皆有

期。由於有院校常委缺席,學聯代表當時未能作出確切

進步空間。

回應,但同意加開諮詢會。

(一)修章方案

行政和宣傳操作亦將影響修章的效果。即便秘書處改為

今屆方案並無提升基本會員於學聯會議的發言權。現時

委 任 制, 若 宣 傳 不 足 或 招 聘 時 間 倉 卒, 同 學 無 法 接 觸

各成員學生會可選派 2 名觀察員,他們「有權列席代表

或了解相關資訊,申請秘書處職位的人數也未見得會增

會會議,並享有發言權」。一般基本會員可以列席會議,

加。另外,「學界溝通平台」的建議操作是應邀的非成

但並無發言權(諮詢會除外)。只有在學聯代表通過允

員學生會或跨校組織才能參加,可能侷限邊緣組織的參

許發言的議案後[註 5],基本會員才可表達意見。基

與。若加入自薦和審批的操作,並著力宣傳該平台,相

本會員的發言權是其參與學聯事務的基本條件,甚至是

信更能體現多元理念,跨校合作的效果亦會更好。

身為學聯會員的基本權利。但現時這樣的權利沒有受到 充分保障,發言的門檻之高,很可能讓基本會員卻步。 秘書長李軒朗指擴大「代表團」的規模是希望「包含不 同聲音」及讓代表會「有一個真正的議政功能」。但「代 表團」畢竟佔少數,基本會員的發言和參與更能體現有 容乃大的理念。既然秘書處從選舉制改為委任制是希望 降低職位門檻,讓更多同學參與,何不也在更為基本和 關鍵的發言權作出調整?

註 3: 第 60 屆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秘書處候選秘書長李軒朗——全年工作計劃。李軒朗 Timothy Lee 面書專頁(2017 年 4 月 26 日) 註 4:【學聯改革】取消上莊選下莊兼退用剩會費 退聯院校:無意重新入聯。蘋果即時新聞(2017 年 4 月 23 日) 註 5: 議案「須由與會代表(或委員)以動議提出,並獲得與會二分一以上的代表表決贊成下,方可獲授予發言權」。 註 6: 學聯改革諮詢討論會第一場在 10 月 8 日舉行,學聯面書專頁在 10 月 3 日發放相關資訊。根據現時章則,學聯代表會常務會 議須在「開會前七天通知各成員 , 並附議程」。

21


(三)學聯代表:支援同學搞活動 其實學聯代表也意識到同學參與度低及學界同溫層的問 題,並嘗試提供解決方向。劉昕雋指學聯現時的情況是 「有錢」、「冇人」。「冇人」不但是院校退聯的問題, 亦是學聯以學生會為組成基礎的侷限。學聯代表往往兼 任院校學生會,等同「上孖莊」,心力有限在所難免。 因 此, 學 聯 和 學 生 會 經 常 只 是 集 中 在 主 流 政 治 議 題 上 (如人大釋法、反國教等),難以顧及其他在地化院校 議題或邊緣議題,未必吸引不同同學參與。李軒朗指學 聯的定位可從倡導者變為支援者,為同學提供資源,讓 他們自發組織活動,為各自有興趣的議題發聲。劉亦指 現時院校內已有一些關心不同議題的組織和自發成立的 關注組,學聯與其繼續倡導議題、進行與其他組織重疊 的工作,倒不如支援和連結這些組織,在這意義上「平 台化」。 這固然是連結同學及提高參與度的可行方法,但仍須在 章則及具體執行上創造有利條件。劉指「這些定位問題 不是章則能夠處理」,具體執行亦須視乎每屆學聯代表 的情況。但定位、章則、執行其實並不能完全切割。學 聯為支援學運、社運,最新增設了抗爭者支援基金,協 助面對法律訴訟的抗爭者,而基金的用途、限制及相關 事宜皆在基金章程中詳列。同樣地,若學聯希望為自發 組織或學生活動提供支援,是否也應設立恆常的運作基 金和相關章則,或研究更具體的指引?此外,若發言權 和資訊傳遞的問題不解決,同學基本的認知和參與也會 受到阻礙,遑論向學聯尋求支援或自發成為組織者。 結語 2014 年聚傘後,曾蔓延一股無力感,學運、社運組織 的不足亦開始浮現。後來,「傘落社區」的方向得到認 同,「維修香港」等組織和實驗空間如雨後春筍。學聯 現時亦在竭力推行改革,回應傘後問題。只是在自我維 修的同時,還須避免閉門造車。學聯代表承諾未來還會 就改革問題加開諮詢會,在此謹呼籲同學參與和發表意 見,並寄望學聯的張張紙「章」能散落校園。 *以上學聯代表的言論,均取自第一次學聯架構諮詢討 論會(10 月 3 日)。

22 校園


後雨傘組織之途——訪維修香港

文:派大星

雨傘運動完結至今已近三年,傘後組織遍地開花,把

但入屋維修只是開始,維修香港主要面向基層家庭,

民主精神帶落社區。維修香港便是其一,一個以維修

如何於維修後繼續連結他們是一大學問,Max 表示:

電器傳達民主精神的民間組織。成立之初,現時的組

「譬如你講好 typical 嘅基層、藍領勞工噉樣,佢哋

織發言人 Max 便已加入,「其實當時我落去個目的

又真係冇呢個閒暇去參與。我哋做嘅就係喺維修結連

係想學啲嘢,攞返嚟我哋(中大社區宣傳小隊)[註

咗之後,透過其他社區活動去煲佢出嚟,姐可能係土

1]用啦。」他說道。這一去便過了三年,Max 也見

墟啊之餘此類咁。」他提到,維修香港現時租用位於

證著這個民間組織一手一腳摸索出發展的可能和方

鴻福街的土家[註 2],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

向。

台去連結街坊,土家內的其他社區組織讓街坊能投入 更多不同類型的活動,如環保、動物權益等,使之能

在跌碰踏上軌道

繼續聯繫社區。

維修香港立於傘後,大多由參與佔領的素人組成。他 們憑藉提供維修服務入屋,於閒話家常傳遞民主理念 同時連結社區。組織剛成立時寂寂無名,儘管他們每 星期都落區洗樓宣傳,但一個月也只收到寥寥幾個個 案。「一開始個社區唔知有維修香港呢樣嘢,佢哋(街 坊)會好驚,尤其好多電話騙案各樣啊。之後你維修 係要入佢間屋,一開始係會有戒心嘅。」Max 說。 及後,綜合一眾成員的觀察和經驗累積下,他們開始 摸索出一套井井有序的工作模式,如以維修師傅和義 工的組合落區、避免以全男班入屋維修、先維修再訴 說民主理念。這些細節的建立使落區工作逐漸步上正 軌,接收個案的數目也開始飆升,部分街坊更在接受 幫 助 後 加 入 了 他 們,Max 提 到「 阿 星 嘅 例 子 就 係 我 哋幫佢抬咗個雪櫃上去,跟住我哋坐低先知原來阿星 喺印度係做冷氣師傅,跟住就叫佢一齊幫手,噉阿星

▲ 維修香港的義工在探訪時與區內的小朋友一同完成每日一篇。

就一直有幫手。」 一條無大台的路 不 同 組 織 都 有 各 自 的 內 部 機 制,Max 提 到 他 初 次 接 觸 維 修 香 港 的 情 況,「 嗰 陣 時 好 多 吹 雞 group、 telegram group,噉其中一個 group 就話要成立一 個組織,就係結合啲師傅去探訪基層家庭,噉呢就希 望過程入面可以帶出民主民生嘅扣連。」維修香港從 最開初的成員招募,到會議一直都是公開的,而組織 內部也一直處於沒有上下層級的狀態。 直至組織成立半年,其中一位發起人開始於組織內部 建立架構,嘗試將維修香港分為各個小組,讓成員負 責不同的工作。但架構的建立也同時令層級關係以至 權力不平衡,Max 提到:「好似出現咗個權力分別, 之後新人入到嚟就會冇辦法入到個架構入面咯。」當 ▲ 維修結束後,義工和街坊談到區內重建問題。

註 1:於雨傘運動期間由中大學生會所成立的落區宣傳小隊。 註 2:土瓜灣故事館,又名土家,由三個民間組織共同營運,是一個舉辦不同活動並開放予街坊聚腳的空間。 23


時成員普遍都因傘運而有一種「拆大台」的想法,組

心力交瘁之際

織內的架構亦隨之瓦解。而及後維修香港憑藉其沒有

傘 後 的 失 落、 無 力 十 分 普 遍,Max 說 道:「 噉 依 家

架構的優勢,令很多新人都能更快融入,為組織帶來

政 治 上 就 好 似 咩 都 做 唔 到, 乜 都 改 變 唔 到, 有 時 連

影 響。Max 也 提 到 維 修 香 港 運 作 了 三 年 仍 沒 聘 請 受

share 新 聞 都 唔 想 再 share, 即 係 好 嬲, 好 fed up

薪職員,「因為有受薪職員就好唔同喇,可能大家將

咁樣。」他指部分成員在加入前都抱有這種想法,但

所 有 問 題 都 交 畀 佢 處 理。 宜 家 大 家 都 係 一 個 平 等 狀

透過維修,這種一方面參與政治,另一方面又好像在

態,全部人都係問題一部分。」

做義工的微妙狀態,為成員帶來了更大的動力。「參 與維修香港,你哋上個街坊屋企,可能你冇說服到、

無架構下成員間平等的權力關係使每人都能各抒己

冇改變到任何嘢都好,但你整完個水龍頭,佢真係好

見,影響決策。但隨著工作急增,需要商討的事項亦

多謝你,仲要笑晒,噉對你嚟講都好似都做咗啲嘢。

因而上升。組織初期,成員間欠缺協調角色,加上大

但 係 譬 如 幫 政 黨 去 派 傳 單, 其 實 個 motivation 會

家 較 為 倔 強, 這 各 執 己 見、 不 願 退 讓 妥 協 之 下, 溝

drop 得好快,你熱情好快會消退。但喺維修個過程

通 變 得 困 難。Max 說:「 咁 開 段 呢, 好 多 時 我 哋 傾

裡面,會不斷有個 positive reinforcement 去 keep

嘢一立場唔同就好大鑊,因為你理解師傅嘅性格係好

住佢(熱情)噉。」

剛烈,佢哋係行動型。噉同我哋要坐低共同決策,呢 種比較柔性嘅狀態係有啲唔同。即係當大家要揾個妥

但這也未能避免成員熱情消退的問題。「中段真係好

協位,係有難度。」他亦指在 Whatsapp group 討

差,得返十幾個人出隊。嗰陣時我哋都感覺到個能量

論使情況更為嚴峻,「有時透過文字,睇唔到語氣,

係 好 低 嘅。」Max 續 道, 社 區 工 作 或 任 何 這 類 行 動

就會發癲。你同其他人立場唔同,就會不斷咁講。成

都日日如是、難以看見變化,這令他們經常質疑自己

一二百個 message 就係一兩個人喺到熱烈討論,之

做的事究竟能否帶來改變,對心力和熱情都造成很大

後 發 現 係 冇 辦 法 攞 到 共 識。 同 時 發 現 好 real 嘅 就 係

損耗。

好呈現到網絡世界好撕裂嘅狀態,但係反而面對面大 家就會正常好多。」 這情況持續了一年多,期間也激發了一些內部矛盾, 部 分 成 員 亦 因 而 退 出。 維 修 香 港 開 始 重 新 審 視 相 互 之 間 的 關 係 和 溝 通 模 式,Max 反 思 道:「 大 家 嘅 轉 向 未 必 係 好 理 性 噉 傾 出 嚟, 而 係 見 到 有 人 受 傷 害, either 係搞亂搞散組織又好,付出其他代價又好。噉 就喺呢啲傷害裡面,學習到共同生活嘅方式。」面對 分歧,適時退讓、妥協,便是方法之一。組織的會議 也開始盡可能面對面進行,一些更設於宵夜等較輕鬆 的環境,商討工事的同時建立成員間的連結。 成員間的牽絆使他們能一起走下去,「每個禮拜每個 禮拜噉見,咁個 bonding 就係好難甩嘅。」Max 說 道。在一個無架構的組織中,他認為人際關係尤為重 要,「關係建立咗、深厚咗,噉就算喺運作裡面出現 咗 分 歧, 大 家 都 會 繼 續 run 落 去, 唔 會 因 為 分 歧 而 split 開 咗。」 維 修 香 港 不 單 是 一 個 組 織,Max 道, 還是一個社群。

24 社會

▲ 維修香港師傅的日常工作。


▲ 維修香港鬼屋的宣傳單張。

「 帶 嚟 力 量 嘅 係 新 人, 新 人 加 入 有 新 idea。 噉 我 哋

訪問尾聲,談及維修香港的展望時,Max 提到維修

(維修香港的義工、師傅)見到好多人,覺得好犀利,

香港現時租用的地方已被列入重建範圍,很快便面

見到雨傘咁耐之後仲有成四十人,覺得都唔錯吖。」

臨拆卸,組織來年也因而面臨很多未知之數。但相

Max 說,「 有 新 血 我 覺 得 對 於 任 何 組 織 嚟 講 都 係 好

信他們定會另覓新地方,繼續維修香港。

重要嘅。因為如果剩係食死嗰班人,就會 burnout, 會好大件事。但不斷有新人加入其實係會互相影響到

PS: 維 修 香 港 逢 星 期 四 會 有 恆 常 的 落 區 洗 樓, 有

個動力。」

興 趣 的 同 學 不 妨 到 他 們 的 Facebook 專 頁 了 解 更 多:facebook.com/FixingHK。

在新人加入外,維修香港也開始嘗試加入不同類型的 活動去解決心力問題。「我哋都開始出去遊行,一嚟 畀其他同路人見到我哋都未放棄啦,二嚟其實義工一 齊出去都係一種聯誼嚟嘅。噉我哋上次十一遊行完咗 之後去深水埗天光墟嗰度一齊食下嘢,夜晚仲睇埋逆 權司機添!好娛樂性又關關哋政治事。我哋不斷用呢 啲娛樂加政治嘅結合,令大家 keep on 去做呢件事 噉樣。」而維修香港也不止步於維修,他們也會參與 土瓜灣生活墟市並義賣電器,早前臨近萬聖節更於墟 市 中 籌 辦 了 鬼 屋, 讓 基 層 家 庭 感 受 萬 聖 節 的 氣 氛。 Max 指這些新活動穿插於日復日的維修能為成員帶 來新鮮感,會令大家都更有動力。

▲ 區內的小孩正享用土墟內的義剪服務。

▲ 恆常落區後的總結會議。

25


一場車禍 揭勞工法例漏洞處處

文:小小

9 月 底 長 沙 灣 發 生 一 場 致 命 車 禍, 造 成 3 死 30 傷,原因是肇事男車長在事發前經已連續 5 天、 每日 13 小時通宵工作。事件使我們咋舌,為何 巴士司機超時工作如斯嚴重?但只須稍稍翻看有 關新聞,便發現巴士司機因為工時過長而身心疲 累,導致交通意外的事件其實屢見不鮮。因為巴 士司機待遇甚差,無論工時和時薪都毫不合理。 歸根究底,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勞工法例,一直存 在不可忽視的問題。

巴士司機的困境 現時三間專營巴士公司——九巴、城巴、新巴的 車長都面臨工時長和薪酬低的困境。由於車長的 底薪低——如城巴的新制車長最高只有約 1 萬 3 千元月薪,連同獎金才 1 萬 6 千元,比運輸行業 的同行約 2 萬少 4 千元之多——且不少巴士司機 是家庭的經濟支柱,承受極大經濟壓力,巴士司 機唯有超時工作,以賺取更多金錢。結果,車長 因長期超時工作導致疲勞不堪,身心承受龐大壓 力,導致駕駛時難以集中,稍一不慎,便造成交 通意外。雖然合約規定巴士司機每天最少工作 8 小時,但不少車長時有加班 1 至 2 小時,嚴重者 甚至加班 4 至 5 小時。根據運輸署發出的《巴士 車長工作指引》,巴士車長的工作時間不應超過 14 小 時( 包 括 3 小 時 的 休 息 時 間 ), 即 他 們 的 最高駕駛時間可達 11 小時。然而該指引並非法 例,毫無約束力,因此即使長沙灣致命車禍的肇 事男車長在事發前經已連續 5 天、每日 13 小時 通宵工作,巴士公司仍然沒有違反法例。

26 社會


合約工時=標準工時?

治立場而「出賣工人」,如曾經否決男士 7 日侍

巴士司機的困境除了是行內問題,更反映了香港

產假以及勸工人「硬食」合約工時。另外兩個較

勞工法例對僱員的保障極為缺乏。其中最為明顯

大型的組織工會職工盟及勞聯雖然立場偏進步,

的漏洞就是尚未訂立標準工時,以致車長長期超

卻因人力及資源遠遠不及有「大水喉」支撐的工

時工作。政府雖早在 2012 年成立標準工時委員

聯會,動員抗爭往往限制重重。

會,但委員會直至今年年初才向政府提交報告。 而報告內容竟非提出訂立標準工時,而是建議訂

集體談判權?去咗邊?

立合約工時(即勞僱雙方訂明工作時數及超時工

香 港 至 今 仍 未 恢 復 集 體 談 判 權(Right to

資補償,包括超時工資或補假,但只限於月薪不

Collective Bargaining), 是 組 織 工 會 的 致 命

高 於 11,000 元 的 僱 員。)[ 註 1] 換 句 話 說, 連

傷。 集 體 談 判 權 是 指 僱 員 有 權 透 過 工 會 作 為 代

底薪在運輸行業內偏低的巴士車長也不受保障。

表, 與 資 方 進 行 集 體 協 商, 釐 訂 工 作 條 件 及 福

而且勞資權力不對等,僱員根本沒議價能力與僱

利。[ 註 3] 事 實 上, 香 港 早 在 英 殖 時 期 已 簽 署

主爭取更合理的薪酬待遇。委員會另一項建議是

國際勞工組織的「組織及集體談判權」公約。然

超時工資補償不能低於每小時工資,加上只限於

而卻在回歸後遭特區政府粗暴地廢除條約,導致

月薪不高於 11,000 元的僱員。先不論比例是否

香港勞工至今即使受剝削,要求與資方談判,但

合 理, 據 分 析, 受 惠 人 士 可 能 只 佔 365 萬 的 勞

資方可以合法拒絕談判,勞方完全處於「奈佢唔

動人口中的 6%。[ 註 2] 如此方案當然受盡批評,

何」的狀況。這加劇了勞資雙方的權力懸殊,在

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卻表明政府不考慮就

無任何法律限制下,資方可單方面決定一切工作

標準工時立法。

條件,無須詢問具代表性的工會,故此大幅度裁 員凍薪但員工毫無話語權等事件,對香港人來說

工會捍衛工人權益?做到幾多?

已是司空見慣。然而在其他具集體談判權的地方

城巴職工會自 2013 年已要求運輸署減低巴士司

如歐美等地,員工受法律保障,可與資方談判,

機工時上限,但至今仍未成功,可見工會的議價

薪酬及待遇自然更佳。在不少歐美地區,工會和

能力其實不大。工會的積弱可追溯不同原因。除

集體談判權是相輔相成的,成功爭取工會成立等

了下文提及的集體談判權,第一個原因是自七十

於獲得集體談判權。以美國為例,勞工部的數字

年 代 起 傳 統 工 業 式 微, 工 會 組 織 不 能 再 像 以 往

顯示,在 2009 年,工會會員透過集體談判取得

般,一間工廠一間工廠組織起來,凝聚力銳減。

比非工會會員高 28% 的工資。[ 註 4]

另外,職業流動性亦不斷增加,工人受制於短期 合 約 和 服 務 外 判, 遊 走 於 不 同 行 業, 參 與 工 會

香港作為一個已發展地區,勞工法例之落後實在

抗 爭 的 誘 因 減 低。 隨 著 零 散 化 潮 流 席 捲 大 部 份

不堪入目,本文提及的實為老生常談。我們作為

行業,不少工會已經淪為聯誼場所——包括擁有

大學生,早晚會進入勞工市場,所以勞工權益與

249 間工會的工聯會—— 轉而開辦不同興趣班,

我們息息相關,應多關注勞工法例。

並定期發放福利,如派發月餅、購物優惠卷。工 會只顧發放小恩小利,忽略根本的勞工運動,令 僱員的勞工權益意識更為低落。工聯會更會因政

註 註 註 註

1: 見【01 觀點】標準工時走數 合約工時貨不對辦 http://bit.ly/2AwLkz9 2: 同註 1 3: 見 什麼是集體談判權? | 職工盟 | 香港獨立媒體網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52389 4: 見 左翼 21 -淺談集體談判權 https://goo.gl/Zezk5

參考資料: 2014 至 2015 工聯會賣工人實錄 | 左翼 21 | 香港獨立媒體網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52389 工會指巴士車長工時長薪酬低促運輸署檢討修例 - 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 http://bit.ly/2jniPjV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 專營巴士車長的工作及休息時間安排 http://www.legco.gov.hk/yr09-10/chinese/panels/tp/ papers/tp0628cb1-2316-3-c.pdf 【城巴車禍一個月】上層傷者胸口重創捱撞十歲男寧行路不坐巴士 http://bit.ly/2httnxm

27


中史教育﹕所學何事? 文:繆拉

把「洗腦」、「思想殖民」等標籤搬出來時,或許我們更需要思考學習中國歷史的意義? 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林鄭月娥表示為增加青少年對國家的認識、文化認同等,於是將中國歷史科設為必修科。中史必修本來 不算甚麼爭議之事,2015 年 444 間中學就有 392 間設有初中的獨立中史科。但配合林鄭月娥的反港獨、增加基本法教育 及加強香港與中國交流的取態來看,今日中史科很可能是作為向年青人洗腦的工具。歷史教育一貫是我們關心的議題,但當 我們不斷瘋狂搜尋坊間教科書如何不提及六四、把中國寫成祖國的時候,或許我們需要重新為好的歷史教育下判準。

中國歷史科的前世今生

1997 年後,中國歷史教育開始提及「國家本位」。97

要判斷中國歷史科會否變成洗腦科,我們至少需要了解

年的《中國歷史科 ( 中一至中三 ) 課程綱要》便指出「歷

中國歷史科的由來和現況。中國歷史科的建立源於二戰

史教學的其中一項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對民族文化、及國

後,當時國共兩黨不僅在中國大陸展開戰爭,在香港更

家歷史的認識,建立對民族、國家的認同感及歸屬感」。

是開展影響力的爭奪,其中教育是重要戰場,例如國民

與此同時「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等字眼有時會被

黨在其控制的 250 間中學提倡國恥教育。但英國政府

「中國人民」所取代,在課程指引上,廣義的「文化中

卻不希望國共兩黨介入教育,加上香港人普遍也不希望

國觀」被狹義的「國家中國觀」所取代。不過雖然課程

介入政治鬥爭,於是在教育上提倡「去政治化」的中史

指引如此,但是前線中國歷史科老師的教法卻一直受傳

教育。當時的港英政府就加入了五條原則,指導中史教

統文化中國觀影響,是否加入國家因素也是極為彈性,

育,包括以文化為重點、著重社會史而非政治史、述事

由教學風格所決定。

保持中立等。 由 此 我 們 可 以 得 出 中 史 教 育 主 要 受 英 殖、 國 學 南 來 和 結果在孫國棟、錢穆等南來文人影響和英殖政府的默許

九七主權移交三波力量所影響。一方面因為去政治化,

下,中國歷史科的側重點就變成了「文化中國觀」。錢

中史科在文革後的歷史一直說得模糊 ( 也有說是因為現

穆認為中國古來沒有民族主義,認為中國抱的只有人文

代中國部分交予通識科或中史科難以處理未定論之事

精神,因此不可只有狹隘的民族排外,而是講究思想、

物 )。另一方面一種以漢族、華夏為中心的史觀成為了

精神、性格、價值觀。錢穆在《民族與文化》中有言﹕

中史科的主軸。

「中國古人,自始即不以民族界線、國家疆域為人文演 進之終極理想。其終極理想所在,即為一『道』字」。

但近年的中史科發展可謂令人憂心。據香港獨立媒體一

具體而言,這種文化中國觀一方面灌輸了一種廣義的、

項調查發現,有不少的中史教科書在審批時會被教育局

超越政權的䚒念。另一方面,亦建立一種以漢族為主體

退回,而內容大多關於中共建政部分或現代史部分。有

的中華民族史觀,例如在《中國歷史》描述的抗日戰爭

些中史教科書更直接用「我國」取代「中國」,對於主

便是「我民族來生存獨立的關鍵」。自此整個英殖時期

權移交更明言是「回歸祖國的懷抱」。有些則會在描述

的中史科便是以「文化中國觀」作為主體。

中共建政、建立《國歌法》和《國旗法》的歷史時,加 入香港示威中有人焚燒國旗新聞,表達要愛護國旗的意 識。

28 社會


其弊何在?如何改之? 如此看來,中史教育似乎有不少值得憂心的地方和改善 的 空 間。 要 知 道 教 育 政 策 討 論 不 可 抽 空 社 會 和 政 治 脈 絡,目前教育局強調基本法教育、希望多辦交流團建立 國民身份認同,自然令人猜想國民教育可能會以中史科 的形式借屍還魂。 在英殖便利下,文化中國觀成為了中國歷史科的意識形 態。但文化中國觀在今日不適合作為中國歷史的指導方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針。筆者無意批判錢師、孫師的歷史書寫意圖,更為他 們一生「為故國招魂」欽佩不已,但明顯今日香港情況 已不可與昨日比。錢師、孫師的書寫歷史是在於中國文

則可以寫出數部大書,但簡而言之離不開「歷史意識」。

化、地位皆在花果飄零之際,但今日之中國不是殘破之

所謂歷史意識是要我們考察過去的時候不會以今度古,

中國,再強調中華文化的優秀恐變成政治軟性宣傳。加

用現代人的目光理解歷史,並對今日世界之事態發展有

上這種以漢族和儒家文化圈為本位、強調華夷之辨的史

具歷史脈落的思考,更要了解歷史事件之間是互動的、

觀不利學生多元思考,學界對於這種華夏中心主義早有

歷史書寫的背後也有其脈落。近年西方史家有「神入歷

批 判。 筆 者 並 非 希 望 重 新 建 構 一 套 完 全 去 中 國 化 的 史

史」(empathy history) 的說法,希望學生審視自己觀

觀,但假如可以在歷史書寫主體上作一些換位思考,例

點、明白歷史需要多元證據和觀點呈現。例如考察唐均

如引進別於漢族、儒家中心主義的「新清史」、或「征

田制衰落的原因時,我們要全面考察當時均田制與府兵

服王朝論」,刺激學生對中史的看法,對學生了解中國

制關係,而不是簡單地說是甲導致乙或乙導致甲。以英

歷史絕對獲益不少。

國 歷 史 學 家 卡 耳(Edward Carr ) 的 說 法, 歷 史 就 是 歷史學者與事實的不斷交互作用,過去和現在的不同對

更何況「建立對民族及國家的認同感及歸屬感」的課程

話。因此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史觀,而是把不同史事、

指引本來就限制學生的思考空間。歷史學習的意義在於

史料綜合比較的能力。

了解過去事情構成的複雜性,並嘗試認知今日自身所處 之地方是如何走過來。假如我們以一種單調、線性的國

這些問題不可能只通過改革課程指引解決,而須重新審

家本位書寫,無疑是模糊或化簡歷史的複雜性,使中國

視中史教育的師資。整合多元史觀、梳理歷史事實和書

歷史變成了一套樣板戲。舉例說,香港中史科的書寫雖

寫間的關係需要專業的師資。但目前的中國歷史科多不

然沒有如國民黨或共產黨般帶強烈的國家主義,但國恥

是專科專教,試問如果老師在大學中沒有接受歷史學訓

史觀、民族史觀有時會在教科書中出現。晚清史中英國

練,本身也沒有歷史意識,他們的學生又怎會有呢?故

人 就 被 描 述 成 刻 板、 邪 惡 的 殖 民 主 義 者。 這 種 二 元 對

此今日的問題不只是課綱的問題,更是師資的問題。

立、為歷史事件預設善惡的史觀極為危險,筆者並非認 為人不可為歷史下道德判斷,但光站在中國本位作道德

結語﹕唯奪教育主權 方可重掌未來

判準,便會顯得狹隘。即使是在英國的國史教育中,其

當 我 們 經 常 提 及 主 權、 獨 立 的 時 候, 往 往 想 到 的 是 政

課程大綱的學習目標也只有加強學生好奇心和興趣,以

治、民主上的獨立和自治,但我們要奪回的,不僅只有

及了解過去的社會和發展等,沒有要求提高國民身份認

這些,其中還有的是教育的主導權,我們應該將學生學

同。

甚麼、接收甚麼的決定權由政府手中奪回來。中國歷史 科的課程指引諮詢已經在無聲無息中展開,我們一直所

理 想 的 歷 史 教 育 不 應 只 呈 現 一 種 單 一 的、 線 性 的 歷 史

反 對 的「 洗 腦 國 民 教 育 」 可 能 會 以 另 一 種 形 式 重 返 學

觀,而是讓學生在不同史觀下學會比較、綜合、分析、

界。無論如何,我們都需要警惕、關注教育局的一舉一

對比,從而得出一套自身的歷史思考。關於歷史教學原

動,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無法守護教育的主權,學生 的未來將會斷送。

參考資料 朱維理﹕《香港的「中國」歷史意識》,載於《思想 31:民族主義與歷史意識》,〈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6 年〉 Kan, F. (2007). Hong Kong's Chinese History Curriculum from 1945 [electronic Resource] : Politics and Identity. 吳翎君著﹕《歷史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 年〉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 National curriculum in England: history programmes of study CS ﹕《香港課綱爭議──下一代該學什麼歷史?》,載於《端》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1024-opinion-cs-chinesehistory/ 李玉梅著《六十至七十年代香港初中中國歷史教育 : 孫國棟編《中國歷史》教科書為研究個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博碩士 論文庫,2005 年〉

29


「新的開始」還是因循舊制﹕ 文 : 繆拉 施政報告點評 註﹕此文章幸得與政政系碩士生馮志強先生洽談而得,謹此拜謝。 不斷強調自己與前朝不同,字裡行間卻感受到殖民地時代的影子。 總評 林鄭月娥在今年 10 月 13 日發表了她的第一份《施政報告》,題為「一起同行 擁抱希望 分享快樂」。當中她的交通津貼 政策被人炮轟是「小恩小惠」( 筆者看來更是無恩無惠 )。但這份施政報告除交通津貼外值得留意的位置也很多,與其說這 份施政報告是她日後將會落實的政策,不如把這看成是一份她如何看待香港社會問題和政府自身定位的文件。 強調自己與梁振英不同,是她的重點,故此用上「新的開始」作為她的前言的標題。但到底有多「新」,各方面均沒有大刀 闊斧式的改革,與前朝比更難以辨出兩者之間的分別。因此,與其說是「新的開始」,不如說是一方面希望維持現有體制, 但另一方面卻要擺出改革者的姿態。 教育﹕若不改「國際化」方針 談何「本地研究」 -檢討高教界的研究工作支援、撥款水平和分配方法 -注資 30 億為本地研究院學生提供獎學金

青年﹕聲音難道已不夠響亮嗎?

RAE( 研究評估 ) 的問題在學術界一直是個老掉牙的

-增設「青年發展委員會」,與民政署每區增設「青

問題。院校為影響因子而追逐國際主流學界的研究,

年大使」

相反忽視本地研究。另外因為年青學者要追逐期刊數

-委任更多青年至政府委員會、招聘 20-30 名青年加

目,結果未能專心於教學或作一些長時間的研究。林

入新成立的「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

鄭當然意識到這個問題,更說要秉持「專業領航」、 「直接聆聽」的宗旨。但她請了甚麼人入閣呢?竟然

青年問題在林鄭月娥口中道來實在比粗口更難聽。這

是已在管理層的徐立之和很久沒有在前線工作的張炳

位 多 次 私 下 向 議 員 表 示「 現 在 的 青 年 人 真 是 沒 有 教

良領頭,是否真的可以「專業領航」、「直接聆聽」,

養 」、「 他 們 ( 年 青 人 ) 是 應 該 好 好 教 育 一 下 」 的 特

相信答案呼之欲出。

首擺出一副向青年人示好的姿態,恐怕不會令人受落 吧。回到政策本身,其實青年問題是否在於政府沒有

為本地研究學子提供助學金筆者絕對欣賞,但這未免

足夠的渠道了解年青人的意見?恐怕不是,目前有關

是不能對症下藥的。香港的學子不想讀研究院是主要

青年問題的關注組多不勝數,關注教育問題的也有不

因為研究的出路有限,而非能否負擔學費的問題。尤

少。如果真希望聆聽年青人的意見,林鄭只要離開辦

其是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就以中大為例,一直都有

公室,走到任何一間中小學,甚至打開面書,相信已

「中大的博士不能留在中大工作」的說法,很多時候

經可以得到青年問題的圖像。設委員會、請士入閣,

要找教席就必須在外國讀博士,同時也要很早甚至未

恐怕又是一種行政吸納政治,向大眾表明自己有吸收

出道便發表文章。至於不想留在大學做研究的人又可

民意的手段吧?

以如何?社會上一直不需要這些博士生、碩士生。面 對這個社會不需要學術人才的環境下,提供助學金而

更何況這種設委員會的手段早有前科。政府早前已就

又不改變這個不利學術的環境,可能最終都是事與願

自殺問題設委員會,但最終出來的報告書卻沒有指出

違。

目前教育制度和社會制度如何壓迫青年人,遑論對症 下藥。更何況目前的類似機構「青年事務委員會」的

更 深 層 次 的 說,雖 然 RAE 是 限 制 學 院 的 學 術 生產和

組成就好讓我們參考,主席是劉鳴煒,委員有民建聯

研究方向,但學院的嚴謹和專業確實是研究不可忽略

劉國勳,其身份、階級以至想法均難以代表一般青年

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在未來想像出一種,在資金上由

人。再設這些委員會,真的有助了解青年問題?

民間安排,但研究還是在學院,可以同時兼顧學者自 30 社會

主性和專業性的學術生產模式嗎?


醫療﹕私營化下的公營服務如何自處? -與社區結合、提出公私合營的地區基層醫療服務 -三年一期,逐步增遞給醫管局的經常撥款 所謂基層醫療,就是「預防性醫療」,當中包括提升 市民的健康水平、減低市民生病的風險。整份報告看 來,我們不難看出林鄭希望針對公營醫療服務緊張下 藥。但是林鄭卻以間接方法解決,她希望做到「源頭 減症」,不過對於目前公營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她 便顯得有點兒無能為力。 目前香港醫療系統最大的問題是公共醫療系統嚴重超 負荷,公營醫院的資源嚴重不足。政府有一個十年期 的 2000 億儲備,但如果不直接調整公營醫療的資源, 為公營醫院人手提供更好的待遇,或思考公私營人手 比例嚴重不均的問題 ( 目前有 6 成的醫療人員在公營 服務 9 成的市民,而餘下的 4 成醫護人員卻在服務 1 成市民 ),所謂發展基層醫療不過是杯水車薪而已。

稅制﹕被忽略的「資產增值稅」和「股息稅」 -企業首 200 萬利得稅由 10% 減至 8.25% -限制每個集團只可提名一間企業享有首惠稅務優 惠,以集中幫助中小企 中小企生存條件惡劣,營商困難是眾所周知之事,林 鄭的稅制改革似乎很針對中小企問題而來。不過,目 前香港的收入未必穩建。稅基窄,減掉的稅收在要維 持原來公共開支的情況下如何補回來?答案可能是賣 地?差餉?又或者可能林鄭會為開徵銷售稅鋪路。因 此我們必須留意,這幾年政府將會如何增加其收入。 但更重要的是,比起減中小企的稅,香港的稅制問題 更在於沒有「資產增值稅」和「股息稅」。簡單而言, 假 設 甲 在 工 作 1 年 得 到 10 萬 元, 乙 則 在 股 票 增 值 和 工作各得 5 萬元,而免稅額均是 5 萬元,結果甲需要 交收入 5 萬元計算的薪俸稅,乙則完全不用交稅。香 港在這個環境下結果就是偏袒資本,懲罰工作的打工 仔,獎勵投資和獲得被動收入的人。假如不在這個問 題下手,談何擴闊稅基,尤其目前香港的公共開支隨 基建和人口老化增加,我們是否要想想這個長期的不 公義?香港是美食天堂、購物天堂,但是否逃稅也要 成為天堂?

31


血染黃金太陽 ﹕ 庫爾德人的百年追求

文:繆拉

「唯有那些成為了國家的民族,在世界史上是有意義。」-黑格爾 獨 立、 自 決, 這 一 兩 個 月 來 國 際 版 的 焦 點 都 是 加 泰 隆 尼 亞 的 獨 立 運 動, 中 外 名 家 都 就 加 泰 隆 尼 亞 獨 立 各 抒 高 見。 但 在 地 球 的 另 一 邊, 一 個 正 處 於 戰 火、 孤 立 無 援 的 民 族 正 為 他 們 自 己 的 獨 立 奮 鬥。 但 比 起 加 泰 隆 尼 亞 長 期 受 到 西 方 媒 體 甚 至 香 港 主 流 傳 媒 的 關 注, 這 個 民 族 更 有 獨 立 的 條 件、 決 心 和 勇 氣, 但 他 們 卻 鮮 有 得 到 別 人的同情。 百年悲愴﹕庫爾德斯坦一戰瓜分史 庫 爾 德 族 的 歷 史 可 以 遠 追 亞 述 帝 國 時 期, 庫 爾 德 人 一 直 居 住 在 庫 爾 德 斯 坦 地 區, 卻 沒 有 自 己 的 國 家。 庫 爾 德 人 聚 居 於 土 耳 其、 伊 朗、 伊 拉 克、 敘 利 亞 等 地 區, 現 時 人 口 約 3000 萬。 1575 年, 庫 爾 德 人 被 奧 斯 曼 帝 國 征 服 後, 被 奧斯曼帝國所管治。但在 19 世紀因為帝國的衰 落, 奧 斯 曼 帝 國 為 控 制 庫 爾 德 人, 進 一 步 削 弱 他 們 的 自 治 權。 及 後 因 為 受 到 全 國 民 族 主 義 思 潮 影 響, 庫 爾 德 地 區 出 現 獨 立 運 動, 不 過 在 國 際政治格局和角力下,獨立之路最終化為泡影。 一 戰 之 初, 因 為 英 國 希 望 瓜 分 大 奧 斯 曼 帝 國, 因此拉攏庫爾德人自治甚至鼓勵他們獨立建國。 但 後 來 因 為 要 抵 御 蘇 聯, 將 土 耳 其 轉 為 進 攻 蘇 聯 的 基 地, 因 此 轉 而 支 持 安 卡 拉 政 府 反 對 庫 爾 德 獨 立。 法 國 因 為 本 身 一 戰 戰 況 和 國 際 關 係, 不 希 望 與 安 卡 拉 政 府 交 惡, 反 對 庫 爾 德 獨 立。 結 果《 色 佛 爾 條 約 》 中 庫 伊 德 條 款 中 包 含 建 立 庫 爾 德 斯 坦, 但 結 果 因 為 歐 洲 各 國 和 土 耳 其 的 利益分配下,1923 年的《洛桑條約》取代了《色 佛 爾 條 約 》, 庫 爾 德 人 聚 居 之 地 被 分 割 成 數 個 國家治理。 在 一 戰 後, 不 同 地 區 的 庫 爾 德 族 均 有 獨 立 運 動 出現。1921 年,巴扎吉曾經在伊拉克庫爾德區 起事反抗英國統治。1946-47 年,因為得到蘇 聯支持,伊朗曾經出現馬哈巴德共和國 ( 又名庫

32 國際

▲圖片顯示庫爾德斯坦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敘利亞的國界中,被數 國瓜分。

爾德共和國 ),但最終因為蘇聯與伊朗簽訂了共同開發油 田協議後,蘇聯不再支持馬哈巴德共和國,結果這個國 家 只 成 立 了 11 個 月 便 被 伊 朗 推 翻, 首 領 卡 齊 ‧ 穆 罕 默 德更被處決。 血跡斑斑﹕庫爾德民族抗爭史 庫爾德族沒有因為立國受挫而放棄自主的訴求,在一戰 後,處於不同國家的庫爾德人曾經用不同方法爭取獨立。 在土耳其這個有最多庫爾德人居住的國家,庫爾德人一 直受到壓迫,這要追溯到土耳其共和國由立國之初便奉 行民族同質化政策,把庫爾德地區的村名改成土耳其名、 限 制 使 用 庫 爾 德 語 等。 在 1925-37 年 間 土 耳 其 更 出 現 三次庫爾德武裝起義,但均以失敗告終。要數到庫爾德 人 在 土 耳 其 的 反 對 力 量,1978 年 的 庫 爾 德 工 人 黨 是 為 顯例,這個結合庫爾德民族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政黨,以 游擊戰、自殺襲擊等作為手段,這個情況直至庫爾德工 人黨 (PKK) 的首領奧賈蘭 (Abdullah Ocalan) 在 1999 年被捕後才有改變,奧賈蘭在入獄也改變策略,不斷呼 籲工人黨成員放棄武力抵抗,與土耳其政府和平談判,


2006 年庫爾德工人黨宣佈停火,但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

國攻擊伊拉克北部地區,伊拉克內戰爆發,庫爾德的敢死

(Recep Erdogan) 卻 表 示 只 有 國 與 國 之 間 的 停 火, 不 承

隊 (Peshmerga) 與伊拉克政府軍合作,共同對抗伊斯蘭

認與恐怖組織的停戰。其後庫爾德工人黨一直與土耳其軍

國。2016 年 10 月,伊拉克軍與庫爾德敢死隊發動摩蘇爾

交戰,直至 2013 年,庫爾德工人黨開始移往伊拉克庫爾

攻勢,最終於 2017 年 7 月聯軍收復摩蘇爾。

德地區。但至今庫爾德問題在土耳其中仍然是個棘手的問 題。

一 方 面 伊 拉 克 和 庫 爾 德 人 合 作 攻 打 伊 斯 蘭 國, 但 同 時 庫 爾德地區政府在 2014 年因石油和資金分配問題,不滿伊

而 在 伊 拉 克 的 庫 爾 德 人 便 更 為 複 雜,1958 年 伊 拉 克 共 和

拉克政府的統治。不過因為彼此的合作關係,庫爾德獨立

國 成 立, 原 先 被 英 國 人 趕 走 的 庫 爾 德 民 族 英 雄 巴 爾 扎 尼

公投才延後。9 月 25 日伊拉克庫爾德地區總理巴爾扎尼

(Mustafa Barzani) 被 伊 拉 克 共 和 國 領 導 人 卡 西 姆 (Abd

(Masoud Barazani) 發起了獨立公投,結果 9 成人同意

al-Karim Qasim) 請 回 國, 卡 西 姆 更 承 諾 給 予 庫 爾 德 人

獨立。這個公投結果引起多國不滿,只有以色列是支持,

自治,但後來卡西姆與巴爾扎尼出現分歧,結果在 1961-

伊拉克、伊朗、土耳其等存在庫爾德問題的國家紛紛表示

69 年 庫 爾 德 和 伊 拉 克 爆 發 戰 爭, 及 後 在 蘇 聯 壓 力 下 戰 爭

反對,一向對國內庫爾德問題態度強硬的土耳其總理埃爾

在 1969 年 結 束,1970-74 年 間 庫 爾 德 自 治 區 成 立。 在

多 安 更 表 示, 要 獨 立 他 們 就 得 餓 死。 至 於 歐 美 大 國 如 美

1973 年,因為庫爾德叛軍收受以色列和中情局的資助對抗

國、英國則態度含糊,一方面表示承認庫爾德人有權利進

巴格達政府,第二次庫爾德與伊拉克戰爭爆發,其後伊拉

行公投,另一方面卻支持穩定、和平、統一的伊拉克。西

克政府開始對庫爾德地區展開阿拉伯化的計劃。1977 年間

班牙的回應更有玩味,其外交部表示公投是非法的,全體

伊拉克與庫爾德族再起衝突,600 個庫爾德族村莊被燒毀,

伊拉克人民應該團結對抗伊斯蘭進行,這個回應是否與加

20 萬庫爾德人被驅逐離開。80 年代的兩伊戰爭期間,因

泰獨立公投有關,就不得而知了。

為伊朗支持,1983 年伊拉克庫爾德區起事,在伊拉克獨裁 者 薩 達 姆 (Saddam Hussein) 鎮 壓 下, 出 現 了 安 法 爾 行

在 獨 立 公 投 過 後, 伊 拉 克 在 10 月 16 日 進 軍 石 油 重 鎮 基

動 (Anfal genocide) 的種族滅絕,超過 18 萬庫爾德人遭

爾庫克省 (Kirkuk),當中遭到庫爾德敢死隊的反抗,但很

到殺害。

快庫爾德敢死隊便敗退。10 月 20 日伊軍就攻陷基爾庫克 省。 在 10 月 25 日, 庫 爾 德 政 府 請 求 伊 拉 克 軍 隊 停 火,

中東的孤兒﹕伊斯蘭國與獨立公投

表示願意與巴格達政府談判,並凍結公投結果。而庫爾德

直到 21 世紀,庫爾德問題也沒有得到充分的解決,一直是

地區總理巴爾扎尼在 29 日宣佈辭職。庫爾德人的建國之

中 東 各 國 以 至 西 方 用 以 角 力 的 工 具。2003 年, 美 國 希 望

途似乎還有漫漫長路。

順利入侵伊拉克,於是拉攏當地庫爾德人,最終美國很快 便控制了伊拉克,新的伊拉克憲法也訂明伊拉克是聯邦制

庫爾德在世界史上一直是個「無國家的民族」,在一戰後

國家,在 2011 年美國也離開了伊拉克。2014 年,伊斯蘭

她被無情的國際秩序分裂成了數個處於不同地區的群體。 如今庫爾德人之於土耳其、伊朗、伊拉克等猶如一個計時 炸 彈, 他 們 因 為 憂 慮 自 身 境 內 的 庫 爾 德 問 題 造 成 國 家 分 裂,更擔心如果一個庫爾德斯坦地區建國,她所擁有的石 油資源和地理位置將成為中東大國,威脅自身安全。而歐 美大國一方面似乎同情庫爾德人自治要求,但另一方面卻 不 希 望 在 中 東 地 區 再 生 事 端, 未 必 會 支 持 獨 立。 更 重 要 是,庫爾德人被分割成數個群體,能否團結也成為了他們 獨立與否的前提。

▲庫爾德在伊斯蘭國的戰爭中,表現注目,傳說庫 爾德女兵是伊斯蘭國士兵的噩夢

33


美國槍聲的背後— 財團、國會與第二修正案

文:Ronald

8 月, 一 個 晴 朗 的 星 期 一,66 歲 的 Dick Heller 以 一 身 上 班 族 的 打 扮, 笑 逐顏開地步出警署。他手上拿著一份爭 取了起碼 6 年的文件。在這天,他終於 可以合法在家中存放槍械。美國最高法 院在 2008 年 6 月以 5 比 4 的票數,裁 定哥倫比亞特區的槍械管制法違反〈第 二修正案〉,Heller 勝訴。

圖片來源:Zimbio

2008 年 Heller 案的背景。

就 在 不 久 前 的 2 月, 美 國 最 高 法

〈第二修正案〉正式生效。條文為

院收到美國歷史上最具份量的法

「一支規範的民兵,對保障一個自

院 之 友 意 見 書。[ 註 1] 時 任 美

由州的安全實屬必要,人民存有及

地方法案

國 副 總 統 錢 尼(Chiney), 連 同

攜 帶 武 器 的 權 利 不 容 侵 犯 」[ 註

美國各個州政府及市政府都有自

大 半 個 美 國 國 會:55 個 參 議 員、

3]。 條文捍衛個人持有武器(包

己 的 一 套 法 律, 因 此 槍 械 的 受 管

250 個眾議員,以至全國步槍協會

括槍械)的權利,同時有對抗專制

制 程 度 並 不 相 同。 其 中, 華 盛 頓

(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

政權的意思。修正案保障各州有權

哥倫比亞特區的市議會(Council

等 47 個 組 織、 美 國 31 個 州 份 的

維持民兵武裝,以防聯邦政府專制

of Washington, District of

代表均聯署提交法律文書,支持上

獨裁,侵犯各州自治。

Columbia) 於 1976 年 通 過 嚴 格 的「 槍 械 管 制 法 」(Firearms

訴人 Heller 有權擁有槍械。 1939 年美國最高法院在 Miller 案

Control Regulations Act)。 除

美國每年有大約一萬人因槍殺而

[註 4]中,對〈第二修正案〉的

非經過註冊,否則居民不能擁有手

死,單是 2017 年已有超過 13293

理解,正正在於保障州政府可以藉

槍[註 5]。哥倫比亞特區(下稱

人 因 槍 械 暴 力 而 死,27190 人 受

此 訓 練 民 兵, 捍 衛 地 方 自 治, 因

DC)是美國犯罪率甚高的城市,

傷。[註 2]雖然許多人認為危險

此民兵以外的槍械使用可以受到管

1976 年的一項民調顯示,四份三

槍 械 應 該 在 銷 售 上 加 以 管 制。 可

制。

居民支持有關法案。

人權利,對自我防衛十分重要。有

可 是, 最 高 法 院 於 2008 年 卻 將

法案一直受到訴訟挑戰,只是都以

關的爭議自美國獨立革命已經出

〈第二修正案〉的作用理解為保障

敗 訴 告 終, 直 到 Heller 案 為 止。

現。

個 人 持 槍 的 權 利。 一 個 人 是 否 民

DC 居 民 Dick Heller 由 於 從 事

兵,與持槍權無關。

私 人 保 安 工 作, 在 工 作 期 間 可 合

是,不少美國人理解持有槍械為個

法 持 槍。 然 而, 由 於 DC 的 法 例

第二修正案 由美國立國開始,擁有武器就被視

為 什 麼 法 院 對〈 第 二 修 正 案 〉 的

所 限, 他 不 能 在 家 中 合 法 保 存 槍

為 一 種 權 利。1791 年, 美 國 憲 法

解 讀 會 有 所 轉 變 呢? 讓 我 們 看 看

械。

註 1:即 Amicus Curiae(法院之友)制度。原意為協助法官判決,讓與案件有利害關係,卻不是訴訟當事人的組織或個別人士,可以提出相關資訊與法律解釋的法律文 書給法庭,以協助訴訟進行,或讓法官更了解爭議的所在。有關文書現常用作表達意見,影響法庭裁判。 註 2:截至 11 月 9 日的數據 註 3: 原 文 為 "A well regulated Militia, being necessary to the security of a free State,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keep and bear Arms, shall not be infringed." 。

34 國際

註 4: Miller 試圖挑戰一項聯邦政府為槍械增稅的法案,敗訴。 註 5: 而註冊的槍械在家中保存時亦要確保未上彈藥、已拆卸或裝有 11 板機上鎖裝置。


身 為 一 個 槍 械 愛 好 者, 他 認 為 自 己 有 權 利

教育槍械使用、推廣狩獵安全等,亦包括更為人熟

在 家 中 存 槍。 這 時, 偏 向 自 由 放 任 主 義

悉的制止槍管法案。NRA 在 1975 年更成立法律行

(Libertarianism)[ 註 6] 的 智 庫 卡 托 研 究 所

動部門,專門負責有關事務。

(Cato Institute)找上了他。2003 年,卡托研 究所的 Levy[ 註 7]出錢資助 Heller 在內的 6 個

NRA 每 年 在 政 治 遊 說(Lobbying) 投 放 高 達 300

DC 居民向 DC 地方法院上訴,上訴失敗。誰知,

萬美金 [ 註 10]。2014 年選舉期間 NRA 就聘用了

4 年後地方上訴法院就推翻了這個決定。美國最

29 個全職遊說者(lobbyist)。他們都有在政府部

高法院決定受理 Heller 的上訴。

門工作或擔當國會議員的經驗,因此熟悉法律程序、 國會政治,並有深厚的人脈關係。遊說者會跟議員

美國最高法院

會面以及為議員籌款,以至大排筵席,招待有影響

最高法院由 8 個終身大法官及 1 個首席大法官共

力人士,包括議員與行政機關的成員。譬如佛羅里

9 人組成。當大法官出缺,時任總統有權提名大

達州議會曾提出一項法案,將醫生詢問病人是否擁

法官,再經由參議院通過任命。雖然大法官的終

槍,列為犯法行為。NRA 就曾在此項議案參與遊說,

身制確保他們的獨立地位,但其意識形態有時會

使之得以通過。

影響其取態 [ 註 8]。一般美國媒體會將大法官粗 略劃分為自由派及保守派。總統可以根據法官以

另 外,NRA 亦 在 選 舉 中 大 灑 金 錢。2016 年 的 國 會

往的訴訟記錄推出論其傾向,例如外界大多認為

選舉中,NRA 提供了高達 2200 萬的政治獻金。美

特朗普提名的戈薩奇大法官,屬保守派,親近共

國政治制度中,政治獻金是要經由政治行動委員會

和黨的政治立場。

( 下 稱 PAC) 捐 給 選 舉 候 選 人。NRA 就 成 立 了 一 個 PAC。自 2010 年最高法院在 SpeechNow.org

Heller 案 中, 大 法 官 Kennedy 及 Souter 都 比

案中裁定選舉經費的上限違憲,NRA 在內的大量超

較偏向中間派。最高法院最終以 5 比 4 的票數,

級 PAC 隨之出現。超級 PAC 的政治獻金不能直接

裁 定 DC 的 槍 管 法 案 違 憲。 當 中 投 支 持 票 的 首

捐給候選人,而要花在候選人的宣傳活動中。現時

席 大 法 官 及 另 外 3 個 大 法 官 都 被 視 為 保 守 派,

美國有 2000 多個超級 PAC,自出現以來總共花費

Kennedy 偏 中 立; 有 3 個 反 對 的 大 法 官 則 被 視

超過十億美元支持各候選人的選舉宣傳。

為自由派,另一個大法官 Souter 傾向中間派。 NRA 的政治獻金中,百份之九十九是支持共和黨, 裁決之後,美國各州出現 80 多宗對地方槍管法例

百份之一成支持民主黨。共和黨人偏向支持擁槍權

的 上 訴, 有 勝 有 敗。 不 過 2010 年 的 McDonald

利, 反 對 各 種 槍 管 法 案, 自 然 受 到 NRA 青 睞。 而

案 [ 註 9] 中, 最 高 法 院 將 Heller 案 中 對〈 第 二

這種利益輪送關係是雙向的。現時美國國會參眾兩

修正案〉的解釋擴展到全部州份,意味著各州都

院均由共和黨佔大多數,與 04 年的國會情況一樣。

不能違反「〈第二修正案〉是要保障個人擁槍權

因 此, 在 親 擁 槍 權 益 的 共 和 黨 人 和 民 主 黨 人 影 響

利」的解釋,槍管法案更難實行。

下, 美 國 國 會 都 不 能 通 過 支 持 槍 械 管 制 的 法 案 [ 註 11]。

槍械團體與政治獻金 最高法院固然是司法部門的最終裁決者,但國會

尾聲

與地方議會的立法權都不容忽視。當中,槍械團

擁有槍械作為個人權利,於美國人的觀念中由來己

體的影響頗大,尤其是一直鼓吹槍械權利的美國

久。只是適當的管制,譬如背景審查,以及禁售危

全 國 步 槍 協 會(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

險的軍用槍械,對個人權利似乎損害不大。然而最

下 稱 NRA)。NRA 於 1871 年 由 步 槍 愛 好 者 成

高法院大法官基於意識形態等種種因素,大多純粹

立,原意是推廣步槍文化,後來漸漸成為影響槍

將〈第二修正案〉理解為保障個人權利。這是否能

管政策的重要角色。因為不斷舉辦射擊賽事與提

回應美國社會的槍械暴力,值得繼續思考。而缺乏

供 槍 械 培 訓,NRA 的 規 模 一 直 擴 大。 據 官 方 數

管制的金錢,或多或少左右美國國會的選情。就算

字,現時 NRA 的成員多達 500 萬。其工作除了

擁槍一派有其合理理據,若過程中其中一方的聲音 因金錢而不正常地擴大,都有損民主的平等價值。

註 6: 主張最少的外在管制,以達至個人自由的最大化,有時也譯為「市場自由主義」,盡可能減少對市場的干預。常與自由主義左翼(liberal left)相對立。 註 7:Robert. A. Levy 出於憲法上的學術興趣,希望借資助他人上訴,挑戰憲法的界限。 註 8:大約有兩成的個案與這種意識形態劃分有關。 註 9: Otis McDonald 向法院提出上訴,挑戰芝加哥的手槍禁制法案。 註 10:據獨立機構 Opensecrets 的數據。 註 11:有關 NRA 對國會的影響,另見 Musa, Sam. 2016. "The Impact of NRA on the American Policy."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s and Public Affairs 4, no.222.。

35


半世紀內戰落幕, 哥倫比亞和平之路還有多遠? 10 月起,哥倫比亞反對派武裝民族解放軍 (Ejército

文:K

織有關的人統統被殺掉,大量哥國人民死於非命。

de Liberación Nacional,ELN) 落 實 停 火 協 議, 準 備 與 政 府 談 判; 加 上 去 年 另 一 武 裝 反 對 派 哥 倫 比 亞

和平背後的隱憂

革 命 武 裝 力 量 (Fuerzas Armadas Revolucionarias de

今天反對派和政府都不願戰爭再持續下去,但促成這

Colombia, FARC) 與政府達成和平協議,這場拉丁

場內戰的結構性因素卻仍然存在,大地主和跨國企業

美洲歷時最長的內戰有望告終。半世紀內戰造成 22

的勢力未被撼動。樂施會 2016 年的統計指出,哥倫

萬 人 死 亡,700 萬 人 流 離 失 所, 國 際 社 會 和 哥 倫 比

比亞是現時拉丁美洲土地分配不均最嚴重的地方,約

亞民眾都憧憬和平的降臨。不過,促成武裝組織崛起

1% 的農地持有者掌控了 81% 的農地〔註 1]。過去

的土地分配不均問題,半世紀後未見改善,反而比以

幾屆政府多被視為權貴階層的化身,只想維持特權階

前嚴重,加上國內仍有不少大地主、跨國企業、毒梟

級 利 益, 更 曾 修 例 容 許 土 地 使 用 者 在 使 用 土 地 5 年

的準軍事組織,成了追求和平背後的隱憂。

後,變成該土地合法持有人,變相助長地主及企業暴 力圈地的行為〔註 2]。

哥倫比亞的歷史創傷 上世紀,暴力圈地時有發生。大地主隨意霸佔農地,

因此,即使武裝組織解甲後,國內仍不時發生衝突。

將農民趕離家園,他們成立的武裝組織更大規模屠殺

大地主和企業掌控龐大軍事力量,又能循政治制度影

農民。同時,哥國的政治由代表權貴階層利益的政黨

響政府施政。現任政府雖承認土地分配不均是哥國矛

把持,農民在政治制度無法發聲,因而轉向支持訴諸

盾根源,願意進行土地改革及再分配,但偶爾還是會

武力。

以 保 護 私 有 產 權 為 由, 對 付 參 與 土 地 運 動 的 群 眾。 過 去 幾 個 月, 哥 倫 比 亞 的 Cauca Valley 內, 原 住 民

在這背景下,60 年代崛起的 ELN 和 FARC 以貧窮農

Nasa 族嘗試佔領地主和企業的農地,剷走他們的農

民利益為號召,對抗大地主、跨國企業的壓迫,希望

作物,與防暴警察及私人武裝組織爆發衝突。此舉是

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分配制度,當時得到了蘇聯

為了重奪上個世紀被搶走的土地,而這不過是國內眾

的支持。

多抵抗運動中零星的一例。

冷 戰 結 束, 蘇 聯 解 體,ELN 和 FARC 失 去 了 最 大 的

哥倫比亞的動蕩,毋寧是一場窮農、無地者跟政商團

支持,為維持財政而轉投跨國販毒活動,綁架商賈、

體的角力。資本的貪婪激起受壓迫者的反抗,土地分

政要,換取贖金,更不時牽連平民。他們漸漸變成世

配問題一天不解決,衝突仍不會休止,甚或有一天受

人眼中的恐怖組織,被民眾背棄。

壓迫的人將再次武裝起來。

但走到這一步亦不獨是他們的責任。80 年代,FARC 曾與政府達成停火協議,改組政黨參政。但隨後大批 黨員卻被販毒集團及政府暗中支持的右翼民兵屠殺。 幾 年 間 FARC 幾 千 人 被 殺, 參 政 願 望 落 空, 唯 有 重 回武力革命路線。政府的行動也令戰爭的死傷更為慘 烈,為了切斷反對派在農村的支持者對其的支援,政 府軍及右翼民兵隊暗殺不少農村運動成員,甚至出現 過 屠 村 等 罪 行。2002 年 上 台 的 總 統 烏 里 韋 (Alvaro Uribe) 更 採 取 鐵 腕 鎮 壓, 但 凡 懷 疑 和 反 對 派 武 裝 組

註 1:"Colombia's challenge: addressing land inequality and consolidating peace" , Oxfam. 註 2:《哥倫比亞棕櫚油業的代價:用迫遷、屠殺、綁架打造的「黑暗天堂」》,關鍵評論網。

36 國際


以彩繪貧民窟 打破負面論述

文:清

巴西貧民窟專稱為「Favela」,是窮人區中居住條件 最 差 的 地 方。Favela 原 本 是 一 種 巴 西 植 物 名。 追 溯 至 19 世紀,巴西政府在鎮壓農民起義後,拖欠軍餉。 於是約 2 萬名士兵在盛產 Favela 的山頭自建房屋居 住,出現貧民窟雛形。及至 60 年代,政府收取農民 土地,於是大批農民進城打工,並在山坡建屋居住。 後來因經濟不景,大量貧民窟居民加入黑幫,從事毒 品和軍火買賣過活。現時大多數貧民窟由黑幫管理, 人質劫持、幫派及警匪衝突事件時有發生。另外,研 究發現在 2011 年,三間巴西媒體發佈的 640 份文章 中,最常出現的主題是暴力、罪案和毒品,而當中超 過 7 成都是用來描述貧民窟。 2005 年, 荷 蘭 人 德 瑞• 尤 漢 (Dre Urhahn) 和 耶

▲“Rio Cruzeiro” (Cruzeiro 河 ) 2008 年

容• 庫 哈 斯 (Jeroen Koolhaas) 來 到 貧 民 窟 Vila Cruzeiro 拍 攝 嘻 哈 音 樂 短 片。 他 們 感 受 到 貧 民 窟 樂 觀、友善和團結的一面,決意彩繪貧民窟,一改外界 對貧民窟的負面想法。 彩繪貧民窟的想法源於一次眺望。圖像設計師德瑞和 記者耶容看到遠山還未上漆的房屋,突發奇想:「如 果將所有房屋都塗上顏色會是怎樣呢?」他們便開始 與當地朋友商量,得知原來當地人喜歡房屋外牆有顏 色,因為這樣才算是自己的家。於是他們建立“The Favela Painting Foundation”, 目 的 是 改 變 社 區 面貌,讓外界撇開成見,重新認識這個社區。

「人們都叫我們藝術家」 「Cruzeiro 河 」 面 世 後, 英 國 衛 報 形 容 計 劃 將「 惡 名遠播的貧民窟變成露天藝廊。」而記者訪問一位赤 膊年輕人會否感到自豪,他點點頭,面露笑容地說: 「 人 們 都 叫 我 們 藝 術 家。」 另 外, 有 受 訪 者 於 CNN 訪問中形容做合法工作的感覺很好。正面的回應令德 瑞和耶容開始網絡籌款,並成功募集超過 10 萬美金 繼續計劃。

動員社區參與 2010 年,德瑞和耶容為了讓更多居民參與 計劃,簡 化設計並擴大規模。他們聘請 25 名青年人,彩繪 34 間建築。「這次我們不用親自畫,只需向他們講解設 計,再由他們創造社區。」。完成作品後,居民更會 自發畫 T 恤和掛旗幟,向外界宣傳計劃。

中槍的「男孩與風箏」 然 而 在 彩 繪 的 過 程 中, 德 瑞 和 耶 容 聽 得 最 多 的 是 槍 聲。「這裏每個小孩都可能會中槍」,而作品「男孩 與風箏」的作品已出現子彈洞。這令他們更致力推行 計劃,讓更多人關注貧民窟的問題。至今,德瑞和耶 容已於海地、希臘的難民營及美國費城的貧民窟實踐 ▲“Boy with Kite” ( 男孩與風箏 ) 2007 年

計劃。

37


那些年的比賽,這些年的朗誦

文:秋晴

圖片來源:基顯小學網頁

高秋爽氣,正是朗誦好時節。每年這個時候,香港學

個人經驗結合,從而內化為自己的感情。在有了「情」

校 朗 誦 節 又 開 始 接 受 報 名 了。 筆 者 最 近 翻 查 資 料 發

為基礎後,再考慮 「聲」的表達(如停頓、語調等元

現,原來大專生也可以參加!「哦。」筆者已能聽到

素)和戲劇方面的處理(如肢體語言)。

你的無奈。我們多少也曾接觸朗誦比賽,但中學畢業 後便多沒有留意了。其實說起來—

現時朗誦教學和比賽評論主要集中在「歌唱」和「戲 劇」的處理,而忽略「文學」方面的沈澱。培訓指導

我們當初為何參加朗誦比賽?

多以句讀、節奏的設計和眼神、手勢的處理為主,重

現時朗誦的潮流已從中小學延展至幼稚園。根據《新

咬字吐音而輕「咬文嚼字」的情況亦頗為普遍。「七

聞刺針》的報導,3 歲的小朋友也積極參賽,全因比

情上面,語調多變化,輕重緩急得宜,極見感人效果」

賽「簡單容易」、且有非常正面的「鼓勵性質」。在

是對小三詩詞獨誦季軍的評語。誦材的背景、字句的

一個百多人參加的幼兒朗誦比賽,大部分小朋友都獲

意思、作者的思想在培訓時並非完全沒有觸及,但亦

獎。即便沒有獲獎,也可以付費申請成績證明,證明

以配合、設計聲音和肢體的表達為目標。同學很少或

上印著「優良」[註 1]。這現象被視為怪獸家長的

沒有融情於篇章,遑論與自己的經歷連結、醞釀情感,

又一力作,但其實「報朗誦是為了報學校」的怪獸心

從而對誦材作出獨特的「再創作」。文學的沈澱不足,

態,一直以來均在中小學存在。

「情」的基礎不穩,朗誦便流於聲音和戲劇技巧的搬 弄,因而常有朗誦浮誇、僵化一說。

我們參加朗誦比賽,也是為了充實「其他學習經歷」。 雖說「其他」是「次要」的,「次要」還是「要」比

於是這僵化東西的剩餘價值便是輔助升學,讓人可在

較穩妥,但又不能花費太多時間和資源。教育局也說

「其他學習經歷」裏添上一筆。這不僅影響同學的參

了,學校應避免因「其他」而重新建構整個課程。怎

賽心態,更窒礙朗誦在社會的整體文化發展。在香港,

麼辦?省時省事的朗誦幫到你!朗誦總讓人覺得「簡

朗誦的活動和推廣組織寥寥可數,最廣為人知的便是

單」、「唔洗點練」。每年九月尾,朗誦節截止報名,

香港學校音樂與朗誦協會,其他組織 (如宋立揚杯、

兼 職 指 導 的 語 文 老 師 開 始 與 同 學 進 行 培 訓。 十 一 月

博藝盃)也以舉辦校際比賽為主。即使部分比賽設有

尾,朗誦比賽便開始。與之相比,音樂節在十月尾截

公 開 組,( 組 內 ) 參 加 者 亦 多 是 中 小 學 生。 當 OLE

止報名,二月尾才開始比賽。朗誦比賽完結後,學生 即便不是冠亞季軍,也可獲得「優異」、「優良」、「良 好」或至少「參與」的證書,然後便回歸學業。老師 也回歸教學,直到下一年又有新一批人報名。 除了時間和比賽週期的限制,培訓方式亦影響朗誦的 形象和同學的參賽動機 。施仲謀、葉植興在其編著的 《朗誦教與學》一書中,解釋「朗誦是文學、歌唱、 戲劇三種藝術的結合」〔註 2]。「文學」指的是對 誦材的理解,包括當中的結構、主旨、感情、弦外之 音等。一番細味和玩味過後,朗誦者再把作品思想與

38 文藝


〔註 3]被 CV 所取代,朗誦就可以隨校服被摒棄了。

朗誦、朗讀者也並非必須自創誦材,但理解誦材和內 化其中的感情仍屬必要,以達致傳意和感染聽眾的目

但 其 實 這 是 否 朗 誦 的 必 然 宿 命? 如 果 說 在 香 港 的 環 境

的。中央電視台今年播放的節目《朗讀者》以「個人

下,朗誦被扭曲為升學的工具,那麼—

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為主題〔註 5],嘉賓 包括名人和各行業的民眾,他們先在訪問中分享自己

朗誦的本質是什麼?

的人生故事,再向觀眾朗讀作品。他們選擇的作品與

朗誦家宋立揚曾述:「整個朗誦過程的目的,就是要感

經歷相關,有些嘉賓有特定對象。如李亞鵬以《背影》

染聽眾,引起他們的共鳴……並帶引聽眾進入文學的藝

獻給他的父親,他與父親的最後一面也是在火車站,

術天地」[ 註 4]。情感表達和傳意無疑是朗誦的原意和

那個情境非常觸動他。節目顯示篇章與個人經歷的連

本質,而這建基於對文學的深切感受。《毛詩大序》有

結。雖然訪問的環節被質疑有預先安排,但觀眾對朗

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

讀部分頗為讚賞, 認為有所觸動,節目的豆瓣評分達

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

8.6。這亦見文學沈澱和情感醞釀的作用,當然是否

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以訪問呈現是另一個問題。

古人通過「朗讀」詩詞、文學直抒胸臆,並在此基礎上 添加音律節奏和身體語言,發展為「朗誦」,因而朗誦

朗誦本為言志緣情,可惜現時在香港淪為「容易和僵

也有詠歌之意。朗誦的音樂性與戲劇性並非不重要,只

化的其他學習經歷」。「容易」,因而無需投放過多

是「形於外」前必先「有諸內」。

時間。「僵化」,因為少有(時間)深入了解誦材, 與作者對話,並將作品的感情內化。「強哭者雖悲不

在朗誦文化較為流行的地區,朗誦的文學性頗為突出,

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現時香港

「 情 」 的 基 礎 亦 較 牢 固。 在 英 美、 加 拿 大、 孟 加 拉 等

朗誦只能依賴技巧的空殼,發展亦多止於升學。但若

地,「開放的咪高峰」(Open Mic)、詩歌朗誦表演

重拾和重視朗誦的文學基礎,加深朗誦者與篇章的連

(performance poetry)等形式於校園內外皆有一定

結,朗誦也能發揮其傳情的魅力和感染力。

觀眾和文化圈子,在社交媒體也十分活躍(如 Button Poetry 面書專頁有過百萬追蹤者)。在這些表演中, 朗誦者經常也是誦材創作者。他們的誦材多是直接取自 個人經歷或感受,由是表演(包括聲音和戲劇處理)較 為自然和深刻。 如 多 倫 多 詩 人 Sabrina Benaim 在 朗 誦 作 品 "Explaining My Depression to My Mother— A Conversation" 中, 訴 說 了 自 己 的 憂 鬱 無 法 被 理 解。 在對話中,母親不以為意、不斷拋出隨意的建議,「我」 則焦躁的駁回。雙方越來越不耐煩,母親仍然無法明白 「我」,最終「我」只能崩潰而無奈地說:「母親,你 難道看不出我也不明白嗎?」在表演中,Benaim 不斷 加快的語速、強作冷靜的表情、時而顫抖的身體匯聚成

▲ 多倫多詩人 Sabrina Benaim 朗誦作品。

一條蛇,先是緩緩纏繞、使人不安,繼而傾吐烈焰,直 灼人心。

註 1: 幼兒朗誦比賽所有參賽者皆有獎。新聞刺針。有線寬頻(2014 年 10 月 21 日) 註 2: 施仲謀、葉植興(2009)。《朗誦教與學》。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註 3: 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s, 即「其他學習經歷」 註 4: 施仲謀、葉植興(2009)。《朗誦教與學》序。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註 5: 朗讀者。CCTV 節目官網。

39


死神 · 情理 · 血欲

文:景

注意:下文含《死亡筆記》原著及其改編作品的劇透。

▲上圖為美版《死亡筆記》宣傳海報 , 左為 L, 右為 Light Turner(夜神月)。

前言

失焦的改編

美國將日本動漫改編成真人電影已見怪不怪,但其中

角色設定方面,美版死筆的男主角夜神月不是原著中

不少電影的票房和口碑都未如人意,如《七龍珠》、

的 那 樣 完 美, 讀 書 天 才、 運 動 能 手、 高 大 英 俊、 出

《攻殼機動隊》等。最近,美國又有新「搞作」,就

身 警 察 世 家, 反 而 是 出 身 單 親 家 庭 的 男 生, 幹 着 幫

是確定將新海誠的《你的名字》改編為真人電影,不

其 他 人 做 功 課 的 勾 當, 是 學 校 的 被 欺 凌 者。 這 種 角

少影迷均大呼「崩壞」,為何美國改編日本動漫的電

色 設 定 的 顛 覆, 本 令 我 期 待 非 常, 可 惜 的 是, 越 看

影,總有令人覺得崩壞的感覺呢?是情節出了問題,

下 去, 越 發 覺 得 往 後 情 節 處 理 失 當。 男 主 角 的 角 色

還 是 選 角 出 了 意 外? 就 着 這 個 問 題, 筆 者 選 了 其 中

設定與後續的情節無甚關聯。更重要的是,美版的 L

一部美國和日本均有將其改編成真人電影的作品 —

更是顛覆了我對其原本的觀感。美版的 L 可以說極

《死亡筆記》窺探箇中因由。

度 感 情 用 事, 衝 動 莽 撞。 在 觀 看 此 部 作 品 前, 筆 者 實在料不到 L 會以身犯險,持槍追殺男主角,我還

美 國 版 的《 死 亡 筆 記 》 由 Netflix 出 品, 在 作 品 推 出

以為這是恰巧有個人與 L 同名而已。

前,已有選角爭議,原本由日本人飾演的 L,改由黑 人飾演,不少原著的忠實粉絲均不滿此決定。而選角

情 節 方 面, 這 次 美 國 改 編 的《 死 亡 筆 記 》, 相 較 於

爭議其實不只在《死亡筆記》裏出現,較早前的《七

日 本 改 編 的, 實 在 相 去 甚 遠。 在 筆 者 的 理 解, 任 何

龍珠》亦有類似爭議。筆者在此問題上的立場倒是抱

人看畢《死亡筆記》原著,心中必然地省思着:「甚

開放態度,只因作品早已言明是改編作品,有角色設

麼是正義?」、「我們應動用私刑嗎?」諸如此類的

定的更動、情節的增刪亦在情理之中,不足為奇。而

道德或哲學問題。若用兩字來概括筆者對美國版《死

且改編作品的成功不在多大程度上忠於原著,而應在

亡 筆 記 》 的 觀 後 感, 或 許 只 有「 失 焦 」 二 字, 請 注

改編作品中體現原著的精髓,即使是用了別的方法來

意 並 不 是「 失 真 」。 美 版 的《 死 亡 筆 記 》 把 原 著 的

展現。過往亦有更動不少但成功的改編作品例子,如:

精 髓 隱 沒 掉, 反 而 把 敍 事 重 點 移 至 旁 枝 末 節 上。 原

Nolan 的蝙蝠俠三部曲。 40 文藝


如夜神吃薯片的那一幕。不論劇情或對白上都相當大篇幅 拷問着原著核心問題——甚麼是正義?畢竟原著漫畫是長 篇作品,改編電影只有四個多小時,將如此多條敍事線索 的內容壓縮在這四個多小時內,劇情的更動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就着其藝術形式而言,漫畫和電影是有相當大段距離 的,改編的工作決不只是把漫畫的分鏡稿轉為劇本便可, 例如要改變情節的表現形式。所以我才說改編作品沒有所 謂「失真」與否,本質上就有更動的部分。改編長篇作品 作電影更是對編劇的一大挑戰。日版的死筆這方面確實做 得不錯,尤其是南空直美的那段情節,原著是相當刺激, 引人入勝,電影的新嘗試雖未能超越原著,但可謂不俗。 而且改寫的情節可順滑地導入下一集故事的開首,上集的 結局以夜神月女友的死作結,故夜神月有藉口加入警隊, 假協助調查之名,行對付 L 之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結局。已看過原著的筆者,對於日版電影的結局亦頗為欣 賞,因為正當我以為編劇會顛覆原著的結局,以夜神月為 新世界的神作結時,鏡頭一轉,L 乍現眼前,結局還是將 夜神月判了死刑。而且日版的死筆還處理了其他角色的情 感需要,那就是夜神月死後,夜神一家的情感宣洩。這些 ▲上圖為日版《死亡筆記》宣傳海報,左為夜神月,右為 L。

都是原著沒有的部分,但我認為是必須且有道理的。尤見 於夜神一家,一個模範家庭,父慈子孝,兄友妹恭,突然

著整個劇情架構都是以夜神月與 L 的鬥智鬥力來支撐, 藉此帶出夜神月與 L 誰是正義這個問題。但美版的死筆 中男主角與 L 的交鋒着墨不多,劇情發展至最後,反而 集中敍述男女主角對死亡筆記運用的分歧,繼而觸發彼 此爭奪死亡筆記的情節。唯一帶出私刑與公義這種問題 意識的地方,僅限於開首時男主角利用死亡筆記替逝去 的母親「手刃」逍遙法外的惡徒,且只是輕輕帶過,並 沒有深化。 從美版的死筆情節上不難看到編劇有滲入美國元素,例 如參考另一作品——《死神來了》系列,強調死狀可怖 的官能刺激與男女主角的色欲情節。站在商業片的角度 而言,血腥與色欲這些直接挑動人心的元素的確對宣傳 有幫助,但從劇情推動上,則無甚益處,甚或有節奏拖 沓的反效果。或許正因為劇情單薄,所以才靠着這些情 節勉強支撐作品。總括而言,美版死筆劇情與角色上的 更動,完全沒有超越原作的魄力。 超越原著的改編

家中一員逝世,完美的家庭一夜破碎,父親為了兒子的顏 面,隱瞞他真正的死因,獨自承受真相的殘酷,而夜神月 的母親和妹妹則要受着親人離逝的那種痛。這種角色情感 的處理比原著更勝一籌。 結語 改編作品失敗的原因有許多,不一定是情節上的問題,有 可能是選角上真的有點錯配,演員對角色未能詮釋到位, 令所謂「角色還原度」不夠高。若涉及科幻元素這類對電 腦特技效果要求較高的電影,則視乎電腦特效是否逼真。 這些元素都很重要,所以日本動漫作真人化亦可以劣評連 連,非關劇情上、文化上的障礙。即使克服到選角、特技 的問題,劇本為一劇之本,是作品的靈魂,若改編作品未 能把捉原著作品的內在精神,對原著的詮釋提出新見解, 把這些理解和詮釋以電影可展現的形式表現出來,改編作 品很可能會有情節失當、精髓隱沒的情況出現,這亦直接 影響觀眾的觀影經驗。即使外在技術做得多好,例如電腦 特技把科幻小說的情節完美呈現,還是瑜不掩瑕,未能彌 補情節的失當。結果很可能便是票房或收視滲淡的下場。

反觀同是改編死筆的真人電影,日本的改編來得更好, 角色設定上大致忠於原著,一些經典場面亦拍了出來,

41


Makeup Like a Man ! 一個姿整男的現身 抵 達 Ricky Kazaf 的 化 妝 學 校, 接 待 的 人 著 我們先等

訪 : 雷恩、黃柏熹 文 : 黃柏熹

實在好看。從他的眼裡,你看不到一點失色。

一會。 Ricky Kazaf 是 香 港 其 中 一 位 男 性 化 妝 師, 與 此 出發訪問前,我邊梳洗邊想著要換上怎樣的衣服。天氣

同 時, 又 開 設 化 妝 學 校 教 授 男 士 化 妝、 造 型 技 巧,

轉 涼 少 不 免 多 添 衣 服, 一 件 牛 仔 外 套 就 剛 好 抵 得 住 涼

YouTube 頻道更有高達 13 萬的訂閱人數。影片裡

爽 的 秋 風。 外 套 下 該 搭 上 什 麼 衣 衫? 一 件 長 袖 的 白 色

一次次藉化妝、造型為男生「大改造」,由「薯頭」

Breton Shirt,捲上袖子,保溫之餘又是永恆的潮流單

到足夠上鏡的模樣,有時候看得人蠢蠢欲試。

品。上半身偏向明亮,下半身記得對撞深色系,一條黑 色長褲就足夠了。再加上深紅色的 Dr. Martens 低筒

「 記 得 我 中 學 的 時 候 很 貪 靚, 頭 髮 很 長, 但 學 校 阿

鞋,稍稍梳理頭髮,才準備就緒。

SIR 會 覺 得 你 頭 髮 過 了 眉。」 打 開 話 閘 子,Ricky 說 起 相 信 諸 多 男 生 都 體 會 過 的 青 春 歲 月,「 那 時 阿

筆者曾經試過,由聲稱「快出門了」到實際準備好出門,

SIR 不 會 知 道 我 對 自 己 儀 容 的 重 視, 這 是 一 個 很 重

中間相距 45 分鐘。趕到約會地點,偶有抱怨的聲音,

要的經歷。」

換衫落樓不是一句就說完的事情嗎?姿整如此,「成個 女人咁」。「成個女人咁」未必是貶意的,但至少說明

中學的時候,的確有很多校規規定每一個人的樣子應

了一些印象。

該 這 樣 那 樣, 像 男 生 的 頭 髮 不 可 以 過 眉, 一 旦 被 捉 上,訓導老師就會化身「魔街理髮師」,你的髮型注

化妝學校裡四面都是鏡子,我想起希臘神話裡的納西瑟

定會被形容為某個數字了。「但每個人都是特別的,

斯,愛上自己倒影的美男子。

每一個人都可以讓自己看上去精神一點。為何我們都 要 用 朝 早 起 身 的 樣 子 去 上 堂? 為 何 我 們 不 能 讓 自 己

告別被捉頭髮的「薯頭」歲月

看上去比較精神,對外表更有自信呢?」Ricky 說。

坐在窗邊訪問時,朝午的陽光剛好打在受訪者的臉上, 向後梳的髮型,即便是因為褪去而還原的漂染髮色,也 42 性/別

再 者, 聰 明 如 你 我, 又 怎 會 因 為 一、 兩 條 校 規 而 卻


步?例行檢查每每就找個理由躲進洗水間,書包裡 放著一盒髮泥,閒時照鏡子,總想起木村拓哉那首 “Can Give You Gatsby”。 可 是 木 村 還 木 村, 髮泥用不到位,終究也是同一個數字。「其實大家 中學的時候也有暗暗地學 gel 頭,因為學校社群很 容易傳播資訊。如何學得正確很重要,別人這樣做 我便這樣做,更深層次的就學不到。」 鸚鵡學舌,都是「柒下柒下」的。但那微小的僭越, 總也有著不甘按規矩辦事的意思,僭越的不只是校 規,也是單一的不修邊幅的男性形象。 男人不是老狗

完全沒有單到有很多單在手,你可以看到他化妝後

8 年前,Ricky 開始修讀化妝。當初 Ricky 隻身走

自信提升了很多,是很 life-changing 的。化妝令

去學化妝,母親是非常支持的,甚至是他第一個化

男人找到自信。」

妝的對象。然而,親戚的冷言冷語也可以預想得到: 「男人老狗」,為何要學化妝?

更重要的是,無論男女,化妝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不同場合不同配搭,當中自有一套學問。Ricky 說,

「其實,化妝不是只有女生可以做的事,因為我覺

男士化妝沒有女士的多元,不會有紅唇、眼影、胭

得化妝只是其中一個令自己看起來精神一點、得體

脂,就只有一個色調,主要在皮膚護理、修眉、畫

一點,第一印象更好的一個方法。化妝不是一件女

啡色的眼線上花功夫;另外,髮型上可以很多變,

生的事,這樣去釐定應該比較好一些。」他說,「每

衣裝也有講究,三為一體,才是一個完整的造型。

個人都有化妝與否的自由,只是你有沒有需要去做

「化妝是一個幅度,做不到 100 分,我可以做 70

這件事而已。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

分,已經很大轉變了。」

Ricky 認為,化妝可以令人變得美是一件很有意義

這 當 然 不 是 說 無 論 如 何 都 要 化 妝, 但 我 們 不 妨 細

的事,本來就不分男女的,正如以前 Fire'men' 只

想,一支潤唇膏、衣飾上的襯搭,其實都可以是幅

說男生,現在都變成 Fire'fighter' 一樣。我們時有

度上的一小步。照看鏡子時,彷彿又對自己的身體

聽閒某某男生「姿整」的講法,說到底,或者都與

多了一分了解。若然可以從中得到信心,試也何妨。

以往女性總是坐在被看的位置上,而男性卻不會因 為外表而被質疑或定價有所關係。

假以時日,如果你的男性朋友跟你說「快出門了」, 你 還 得 問 清 楚 一 點, 這 個「 快 」 是 四 十 五 秒 還 是

隨著社會對性別的觀念慢慢轉變,男生要考慮自己

四十五分鐘,因為很有可能他正在苦惱該穿哪件衣

的穿搭,整理自己的儀容,甚至是對照偶像姿姿整

服、畫眉畫眼線、抹上髮泥還得再用定型水為頭髮

整的模仿,都已經是不感意外的事。

造型。哪一個男人會承認自己是老狗呢!我倒希望 自己至少是讓人憐愛的那種。

Ricky 現在除了開班或在 YouTube 頻道教授男士 化妝,亦會到不同的學校、機構舉辦講座,對象是 完全不懂化妝的人:「我從青少年入手……想用自 己去回饋社會,告訴一班以前的我,其實有方法令 你更有自信。這個社會不是你照著中學老師那一套 『薯嘜』要求就可以。」 化妝與男人的自信 訓導老師聽畢不會生氣嗎?「現在的老師都會覺得 這件事是必須的,因為讀書不好不一定要死讀書, 可能在第二方面較自信也能讓他拿到一些機會。」 Ricky 還 多 舉 一 個 例 子,「 像 我 之 前 做 make over,一個做地產的看上去像 30 多歲的男士,由

Ricky Kazaf 為大學男生建議的基本技巧! -護膚四步驟:洗臉→爽膚→保濕→防曬 -化妝小秘訣:底妝→ 修眉→潤唇膏→定妝噴霧 -眼線指定色:用啡色眼線筆收自然效果 -髮型講技巧:用打底產品(如鹽水)→吹頭分次序→ 按 頭型造型 更 多 資 訊 可 瀏 覽 Ricky Kazaf 的 YouTube 頻 道: RickyKAZAF

43


Emilia擺出象徵子宮的手勢

Emilia Wong:我賣相不為甚麼, 只為自己。 一場在網絡上談身體的性別角力 訪:Alma、哲 文:雪地裏的小黃瓜、哲 受訪當天,她跟我們說剛被Facebook封鎖帳戶,那天一位

「不要只說我上載性感照片是物化,其實現在個個找工作

中大生因民主牆事件而被校方懲罰,她轉貼了帖子,內容有

send cv,都是將自己物化成一堆數據呀。」她認為,只要

「支那」一詞,被舉報、查封。

物化是一個自主選擇的結果,那物化本身並無問題。相反,

倘若物化是一個欠缺機會和選擇的後果,那自然物化就會帶

「我已經被block了三次,三次都是莫名的原因!」她說,

有貶義。以港大畢業生許彤為例,她在畢業後選擇從事性工

一旦被討厭,尤其她沒有顧忌地談論政治與性別,網絡平

作。基於她所接受過的高等教育,她大有其他理想的工作機

台就很容易成為批鬥與中傷的場地,留下惡毒語言不用代

會,然而她依然選擇了成為一名性工作者,這就是「自主」

價。稍稍留意,最近她轉移了場地,在一個創作者募資平台

的表現。相反,若她未曾接受過良好教育,在她根本沒有其

Patreon分享自拍,或,一些人反感的「性感照」。凡是有

他出路的情況下,為了生活而從事性工作,那她其實根本就

意支持她的人得掏錢閱覽。偶爾,她還會寫下一段字,也許

沒有一個選擇的權利,而在這種情況下的「物化」,背後就

有關胖女孩的身態、露身體的自由、性/別運動等。

一定存在問題。

事實上我們都是被物化的客體

但她亦承認,女性要自主,亦講物質條件。「人必須先要充

不談內容的話,模式跟付錢看新聞的道理相似。不少批評指

權,才有自主可言。而自主與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程度問

她在物化女性。她回應,在鏡頭前搔首弄姿,然後出售照

題。」是否自主背後更大的問題是「能否自主」,而在能否

片,無疑是「物化」自己的過程,但往來物化都是把身體當

自主上,一個人的社經地位佔了很大部分的因素──一個窮

作勞動工具使用──「物化」其實是個中性詞,不帶貶義,

婦人與一個白領女性的身體自主程度並不盡相同。

真正重要的是物化背後的自主性。 44 性/別


身體即政治─露是我的選擇

網友談論性幻想、身體自主等不同話題。表面上,Emilia透

早前Emma Watson身穿白衣、露出胸部的雜誌照片,被不

過Patreon買賣,實際卻更像以交易開拓彼此之間的交流機

同人士批評「偽善」、「極度諷刺」,這一切源於她作為女性

會。

主義者的身份。 訂閱她的人有男有女,她看待這為一個解放自己的空間,讓不 Emilia不時在社交網絡發放尺度較大的照片,有人留言責怪

同人「為所欲為」地言說心底難以宣之於口的性癖好。曾有男

她賣弄身體,有男性形容她是「雞」。一派說法是,以前女性

孩直言,他喜歡「有肉地」的女孩,礙於怕被朋友調侃,唯有

在婚姻或戀愛關係裏被視為男性的佔有物或財產,正因如此,

硬著頭皮說謊。

她選擇露身體與否受一定的約束。隨著多年的性/別運動發 展,女性選擇裸露、主動提及有關性事不需再得男性批准,逐

「frame它作為買賣是因為不想把它高尚化,我想找一群真

漸奪回自我展現身體的自由。而同時,男性佔有女性的權力受

正支持我的人,分享自己的照片、個人性/別的經驗與看法,

質疑,誘發他們的不安與焦慮繼而催生惡意的反擊,藉貶低女

譬如女孩子有身體反應不一定代表她願意進行性行為。而如果

性以重新鞏固陽剛氣質背後指涉的男性地位。

其他人要把它想像成很色情的東西,我也沒法子。」

她回應,「Haters gonna hate,我不管做甚麼他們都會

小時受教化 大學掙脫束縛望身體自主

看我不順眼,露不露與否,只要我們有選擇權,我可以對自己

縱然有著解放身體的想法,大學以前她卻是非常保守的人。

身體話事,我自己喜歡,認為很漂亮,就夠。」 「社會的傳統stereotype,如說女孩子不應任意暴露自己身 Emilia以上的回應是重申女性露或者不露的自主權。在這

體、男孩子就理應照顧家庭等,我都會照單全收。就好似你經

裏,我們可能仍需思考:我選擇裸露,到底是為身體賦權,還

過一顆樹,你不會去思索這顆樹是對與錯、有何道德問題。」

是仍然為男性的觀看慾望服務而不自覺被物化成為客體呢?而 當個別女性選擇裸露,能否進一步推動女權發展,外在的支援

直至入大學,接觸不少性/別研究的知識後,她才推進了這方

網絡是重要的:具同等理念的人或組織,大家能否互相支持及

面的思考。

聲援、有沒有足夠資源與行動帶起這個話題,而令這個爭取個 人自由選擇的呼喊,連帶推進整個女體/集體的反壓逼?

「身體髮膚受諸父母這些價值是叫大家要忠於家庭這個結構社 會,宗教團體的各個提倡則是要大家忠於教會或是神,而我不 過是要大家忠於自己。其實我們都是一樣的,都是以不同的方 式想大家能生活得更好。」 沒關係,讓他們罵,我沒有看 筆者最後問她如何面對網絡上的流言蜚語,Emilia選擇了不 去理會,也並不擔心此類網絡欺淩會影響到她的私人生活,即 便她曾遭遇過接近九個月的滋擾與跟蹤,對方更傳近千封電郵 給大部份公司詆毀她。 「網絡上的haters都只會口頭勇武,根本不敢當面confront我。」

賣相,也是經營一段深度交流的關係 其實這也非鮮有之事。Stephanie Michelle,藉著 Patreon發表性感的cosplay照片以營利,起初她以為乏人 問津,一星期後卻將近有1000美金收入,現時約有四百多 位訂閱戶;較出名的也有一位28歲的加洲女孩,提供「赤裸 烘培」(Naked Bakers)的短片。有別於Facebook或 Instagram,Patreon容許用戶上載裸照,但它強調這並非 具色情成份,而是一些「美麗的、具意義的,伴隨有裸露或 性」的表達。這個小型經濟空間, 創作者透過發佈繪畫、影 片、音樂等媒介的作品,得以讓個體自立生活。 現時Emilia所上載的照片分為五個等級,她在Patreon與

家人、身邊朋友的支持與尊重,令她能夠活得如此自在,絲毫 不被網絡上的攻擊影響。而最重要的是,她相信自己的所作所 為是對得起自己。 「人生苦短,想做什麼當然要馬上行動,難道要讓將來的自己 後悔?況且我又不是在做些傷天害理的事,有什麼所謂呢。」 訪問尾聲,我們想要為Emilia拍一些相片,她馬上大方同 意。她就地而坐,面對鏡頭毫不忸怩,姿勢擺得生動而自然。 這坦然的態度,就正如面對著社會道德規範、來自不同人的言 語攻擊時的Emilia,依舊自由自在、我行我素。 45


Talk VEGAN

to me

訪:雷恩 文:雷恩

我們為何不吃肉

「昨天我和 30 名食素的動物保護者在 P a isl e y 的

v igil

目送牛羊被送到屠宰場。」

「每秒全世界就有 4000 隻豬被屠宰。而香港人單日已經消耗 4000 隻豬。」 「HI !今次跟大家講講我們餐碟上豬肉的故事。」

這 是 純 素 食 者 一 芯 在 Facebook 專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表報告便指出香

頁 —— 一 芯 OneHeart Illustration 上

腸、煙肉、火腿等加工肉製品會增加患

的日常。而她這有關純素生活、動物解

癌的風險。

放的專頁至今已累積了 4000 多個讚好。 很難想像,眼前這位年僅二十歲,在歐

有 關 環 保, 英 國 倫 敦 智 庫「 漆 咸 樓 」

洲推動動物權益和素食主義、全身散發

(Chatham House) 於 2014 年 的 一

斑斕色彩的女孩,曾經也是我們身邊的

份 報 告 指 出,「 與 其 他 行 業 相 比, 人 們

同學。放眼其他國土,意大利北部大城

往往更容易低估畜牧業對氣候變化的影

市都靈(Turin) 的新市長 Chiara Ap-

響 」。 個 人 在 飲 食 領 域 上 實 踐 環 保, 有

pendino 宣布其首要工作之一,便是要

助於紓緩農業和食品生產所造成大量温

降低市民的食肉量,以打造意大利首個

室氣體排放量。

全面推動素食的城市。也難怪一位名叫 Ajit Niranjan 的記者曾說:「現在到了

出於動物權益的角度,素食者認為「肉

各個城市都來談談吃肉問題的時候了。」

食 就 是 謀 殺 」, 一 芯 作 為 維 護 動 物 權 益 而選擇素食的其中一份子,過往曾在香

B eing V egan

is the leas t

doing for our

I

am

M other E arth

港 發 起 一 個 名 為「 救 救 港 豬 」 的 行 動, 透過組織參加者目送豬隻被送到屠宰場 宰割的過程,喚起人們對動物權益的反

肉食者如你我,也許對素食者這個群體

思。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香港人均豬

感 覺 陌 生。「 素 食 者 選 擇 食 素 可 以 是 基

肉消耗量長期都在全世界排列最高。 「豬

於不同原因的,大概可以分為四個因素:

其實與狗一樣聰明,牠們能夠感受痛楚,

宗 教、 健 康、 環 保 和 動 物 權 益。」 宗 教

不 應 該 被 視 為 食 物。」 我 們 吃 豬 肉, 卻

原因不難理解,但事實上,無論在歐洲

不會吃狗肉,這難道不是赤裸裸的社會

抑或是香港社會,宗教原因以外的素食

建構嗎?而這些對於自己飲食的反思卻

者並不少見,市面上亦越來越多餐廳有

是我們所欠缺的,亦正如一芯反問: 「為

專門為素食者提供的套餐,甚至純素食

什麼有些動物能夠吃,有些動物不能夠

餐廳也漸漸普及。

吃呢?為什麼我們在學校被教導要尊重 野生動物,但忽略農場的動物呢?」

有的人則基於健康或保持體重的原因選 擇食素,認為不吃肉對身體更好。早在 去年 10 月,世界衞生組織(WHO)的 46 副刊


純 素 食 主 義? 奶 素 主 義? 還 是 蛋 素 主 義? 關於純素食主義,一芯亦坦言曾經接受不少挑戰。例如 食菜其實會不會如同食肉一樣殘忍呢?我們同樣剝奪了 植物的生命,又算不算是侵害了植物的權益呢?而一芯 就認為植物與動物有別,雖然植物被切開時同樣有汁液 (如動物的血液)流出,但植物沒有腦袋亦沒有認知系 統,不會感受到痛楚,因此並非一個殘忍之舉。 面對是否應該飲牛奶、食雞蛋這些動物副製品的爭議, 一芯就有以下的解讀——

有關飲牛奶 一芯解釋說,我們每天喝的牛奶來源於牛媽媽,而要令 牛媽媽有牛奶供應,成為乳牛,必須令牠受精。而在工 業中的人工受精充滿暴力,形如對母牛的強姦。其次, 當母牛受精產子後,工人會迫使母牛與牛寶寶分離。母 牛是具有智商的生靈,在這個過程中會流下眼淚。在工 業生產下,每天 4 至 5 次的自然揸奶過程濃縮到只有兩 次。在過度負荷的情況下,母牛的乳房多半會發炎以致 我們日常飲用的牛奶即使經過過濾,仍然會有血和膿的 成份存在。牛一般在自然界可以有 20 年的壽命,可是 在工業下的乳牛卻只能活到五歲。

素食都有分別? 1. 純素食主義或嚴守素食主義(俗稱「吃全素」英語:

有關食雞蛋

Vegan diet):會避免食用所有由動物製成的食品,

若說飲牛奶是對生命的掠奪,那麼食雞蛋就是人類對自

格素食主義者(Vegan)也不使用動物製成的商品,

然的剝削。一芯補充說,我們每天隨手可得的雞蛋背後

例如皮革、皮草和含動物性成分的化妝品。(資料來

涉及一個複雜且勞動密集的基因操縱。野生的雞隻其實

自維基百科)

例如蛋、奶類、起司和蜂蜜。除了食物之外,部份嚴

每年只可生產 10 至 15 隻蛋,但工業中的雞經過基因改 造過後卻可每年生產高達 250 至 300 隻蛋。每生一隻

2. 奶素主義(英語:Lacto vegetarianism):這類

雞蛋,雞媽媽需要動用全身 10% 的鈣製造蛋殼,如此

素食主義者不吃蛋及蛋製品,但會食用奶類和其相關

大量的生產將導致母雞出現骨質疏鬆、骨折等問題;對

產品,像是奶酪、奶油或酸奶。(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子宮負荷之大亦令不少母雞患上輸卵管腫瘤。而雞隻被 飼養於層疊籠生活,更是十分不人道和不衛生。美國農

3. 蛋 素 主 義( 英 語:Ovo vegetarianism): 這 類

業部更不認可商業以「健康」、「有營養」、「安全」來標

素食主義者不吃奶及奶製品,但會食用蛋類和其相關

榜雞蛋出售,足以證明雞蛋真的不如我們想像中的有益、

產品。(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衛生。 更多資訊可瀏覽一芯的 YouTube 頻道和 你可以不認同以上這些不吃肉或動物副產品的論述,但

Facebook 專頁:一芯 OneHeart Illustration

社會上的確有一班綠色時代的抗命者,透過素食,用同 理心抗制血腥的暴力,播下綠色的種子。假若你願意聆

(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聽,至少,你能加深對食物背後故事的了解。

47


素 食

在 中 大

文:了

想食素但又不想親自下廚?除了到在范克廉樓裡面的素食餐廳,不妨 走出中大。中大附近都有不少素食餐廳,以下為大家推介數間。當中 有些餐廳提供的是蛋奶素,所以有些菜式會包含蛋奶類製品,對全素

卻步的你可以先試一試。

蘇波榮(So Boring) 油麻地德昌里 2 號 3 號舖 星期三至六 1900-2230 價錢:自由定價 蘇 波 榮 由 德 昌 素 食 合 作 社 營 運, 這 裡 沒 有 華 麗 的 裝 潢, 只 有 露 天 擺 放 的 檯 和 櫈。 這 裡 強 調 人 與 人 之 間 的 連 繫 和 信 任, 他 們 與 食 客 之 間 並 不 只 是 與 交 易 的 關 係, 亦 任 由 食 客 定 價, 而 食 客 們 也 會 主 動 執 拾 自 己 用 過 的 碗 碟。 這 裡 沒 有 固 定 的 餐 牌, 大 部 份 食 材 都 是 每 天 新 鮮 購 買, 每 天 有 甚 麼 菜 式 都 會 在 面 書 上 更 新。 天 氣 轉 涼 時, 小 巷 中 的 音 樂、 涼 風 是 晚 餐 最 佳 的 配 菜。 他 們 會 利 用 食 材 的 特 性, 烹 調 出 色 香味俱全的食物。 推薦菜式:椰菜花椰菜濃湯 — 椰菜花為湯提供口感,使湯不是停留 於稀稀的材質;而胡椒亦帶出芹菜的香味,因此即使湯裡面沒有肉, 依然很鮮甜。

天賜素齋 沙田德厚街 3 號禾輋廣場 2 樓 220 號舖 星期一至日 0800-2100 價錢:$50-70 沙 田 罕 見 的 齋 菜 館, 鋪 面 不 大 只 有 數 張 圓 枱, 卻 車 水 馬 龍, 人 來 人 往。 餐 廳 主 要 提 供 小 菜, 包 括 豆 腐 煲、 時 蔬 炒 素 肉 等, 菜 式 基 本 上 與 粵 菜 無 異。 乾 炒 牛 河、 星 洲 炒 米 都 能 在 這 裡 吃 到, 害 怕 素 食 單 調 的 同 學 可 以 到 這 裡 試 一 試。 唯 一 能 挑 剔 的 只 是 調 味 較 重, 食物微偏咸。餐廳提供的不是全素,可以在下單前要求走蛋。 推薦菜式:怡香茄子飯——與平時茶餐廳的魚香茄子味道口感一模 一樣。

48 副刊


慧食堂 大埔運頭角里 11 號舊大埔警署

慧食堂位於綠匯學堂,建築前身是舊大埔警署,活化後由嘉道理農

星期三至 1000-1600

場暨植物園管理。成立目的是推廣低碳生活,他們會在園内種植餐

價錢:$45-80

廳需要的蔬菜。午飯由 12 時起供應,$45 三餸飯,$60 四餸飯,賣 相精緻,惟份量較少,不過環境挺適合坐著看書或是與三五知己聊 天。 推薦飲品:洛神花茶— 與平時在街外喝到的洛神花茶不同,這裡的 洛神花茶沒那麼甜,加上他們混入洛神花種子在花茶當中,令花香 味之間帶點回甘。

多利民素食 大埔寶鄉街 43 號地下 星期一至日 0800-2200 價錢:$30-60 位於大埔的多利民素食,是快餐店 式的素食餐廳。這裡與普通茶餐廳 分別不大,早餐、午餐、晚餐、下 午茶、碟頭飯、點心、小菜都一應 俱全,價錢相宜。筆者試過它的早 餐,以早餐而言,質素和價格與附 近的餐廳差別不大, 值 得一試。餐 廳提供的不是全素,可以在下單前 要求走蛋。 推 薦 菜 式: 雪 菜 肉 絲 上 海 麵 ——他 們 的 肉 絲 由 素 肉 絲 和 冬 菇 絲 取 代, 味道比肉絲更佳。

華麗耆素(O Veggie) 火炭桂地街 10-14 號華麗工業中心 4 樓 406 室 星期一至六 1100-1500 價錢:$50-60 位 於 工 廠 區 的 華 麗 耆 素 是 銀 杏 館 集 團 旗 下 家 餐 廳, 主 打 長 者就業,餐廳由退休長者打理。餐廳提供不同形式的素菜, 由 田 園 沙 律、 素 漢 堡 包, 到 素 肉 燥 飯, 選 擇 眾 多, 餐 牌 與 一 般 餐 廳 無 太 大 區 別, 味 道 不 錯。 惟 空 間 方 面 逼 狹, 加 上 營業時間是工廠區的午飯時間,人流較多。 推 薦 菜 式: 樂 活 素 漢 堡 ——漢 堡 裏 的 素 肉 帶 著 濃 濃 的 豆 香。 另外餐廳可以自助無限添飲餐湯,款式每天不同。

49


投稿 又吹起十月的風

文:文仕聰

秋天向來是文人寓意哀愁的季節,卻又最得人喜愛。

「唔,好像也不能怪責秋天」,從而只好背著一堆淡

秋天的詩意也許在於他的低調,在一個不足以令人注

淡的不太愉快的感覺上課下課。

意卻又確實感受到的某種異樣下,悄悄襲來。山城的 秋也一樣,在無數個同樣悶熱的日子中,忽爾摻入一

然而這種感覺在秋天裡徘徊,卻不能輕易地透過手段

絲涼意,隔日便成為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秋天。

擺脫,不能靠朋友、不能用事情麻醉自己,也不能置 之不理,待其消失。而我想這種感覺(若是必須為其

不 少 中 大 學 生 對 秋 天 的 感 知, 卻 是 從 期 中 考 得 來,

命名)大概就是叫「失去方向」的感覺。人很容易迷

「試開始來了,那麼秋也應該開始來了」這種感覺。

失,而我們最害怕的就是失去方向。小孩子第一天上

在此 卻 不 打 算 剖 析 這 種 感 知 是 否 意 味 著 學 生 被 學業

學總是會哭,是因為失去了習以為常而可以依賴的父

主宰的悲慘現實,卻想談一下很容易與秋天一併到來

母;晚上怕黑是因為失去了光,令習而為常的事物再

的迷茫感。

也掌握不了。人總是需要安全感的,進入了大學(即 使不是新生),少不了會失去方向。很多人說剛踏進

每逢十月左右的時間,都會有一種強烈的迷茫感。大

大 學 會 感 到 迷 茫 而 不 知 所 措, 我 卻 認 為 這 種 狀 態 不

概是這種感覺──很想抓住些甚麼,卻伸不出手來,

叫 迷 茫, 反 而 是 像「 這 麼 多 的 雪 糕 口 味 究 竟 要 選 哪

或 是 伸 出 了 手, 卻 不 知 道 自 己 希 望 抓 住 的 到 底 是 甚

一款」的難以選擇的困境。大學生必然面對的迷茫,

麼;也有一種活在局中的感覺,好像第一次發現山城

是 長 期 潛 藏 於 我 們 體 內 的。 容 易 令 人 哀 愁 的 秋 天 再

原來把自己困住一樣,但又很清楚知道困住自己的不

碰 上 期 中 考, 不 過 是 再 次 將 迷 茫 帶 到 自 己 面 前。 與

是一個地方,而是被說不清楚的東西困住了;很想打

剛 入 學 的「 迷 茫 」 相 比, 真 正 的 迷 茫 反 而 像 是 反 思

破這種不安而凝滯的境況,卻又害怕有些甚麼改變了

自 己 所 選 擇 的 究 竟 是 否 正 確, 或 是 很 想 繼 續 令 自 己

自己現在不變的狀態。不時傳來的秋風,像吹醒了一

進 步 卻 又 不 知 如 何 是 好 的 境 況。 人 的 頭 腦, 尤 其 是

個 人 的 寂 寞 的 感 覺。 不 論 怎 樣 的 與 人 交 流, 與 人 相

大 學 生, 總 是 躁 動 不 安。 即 使 我 們 在 過 往 的 選 擇 中

處,用力地希望將自己的靈魂與其他人揉在一起;然

感 到 愉 快 而 充 實, 但 總 會 害 怕 那 個 不 得 已 拋 棄 掉 的

而秋風不時的一吹,卻硬是將自己孤立掉。「無論怎

選擇 B 可能令自己更開心,靈魂會徹頭徹尾地被滿

樣也是一個人」的感覺,怎樣也揮不去。儘管如此,

足。另外,我們希望進步的心,反而會成為「延宕」

一 切 感 覺 卻 是 淡 淡 的, 寂 寞 是 淡 淡 的, 不 安 是 淡 淡

(procrastination)或放棄的主因。在面對困難、

的,無力感也是淡淡的。雖然很害怕這些情緒會慢慢

愛情、人際關係等等的種種時,我們很希望成功,也

堆疊然後弄垮自己,可是事實上並不會。秋風止不住

很害怕失敗;很想追求完美,所以更想放棄。「還是

地吹,卻是令人感到最舒適的季節,我們可以清爽地

算 了 吧, 如 果 真 的 要 做, 可 能 會 有 壞 處 A、B 和 C

走過山城不同角落。這種清爽,大概都會令我們覺得

的出現,令自己成為一個不開心又失敗的人,所以還

50 投稿


是不做了」的想法,也有可能僅僅是自己不願面對或

然在書桌上更顯眼,也更容易可以將他們逐一達成。

從來不知道其存在的過份自尊心作祟。

從完成一件可以做到的小事,無論多麼細小也可以, 從那裡開始慢慢累積滿足感,或更恰當地說,是開始

不論是在這個秋天也有過這種難以言喻的感覺的你,

動手砌一條小路,就會發現屬於自己的方向已經在建

還是很清楚自己根本就是沒有方向的你,在此我想引

構的過程中。

用村上春樹於《身為職業小說家》一書的話: 又吹起十月的風,又是熟悉的不安和寂寞,像是到了 「試想起來,我們在活著的過程中,似乎擷取了太多

外國留學的老朋友回來了般。把他們當成燃料(不是

東西。可以說資訊過多、包袱太多。被賦予的選擇實

老朋友而是不安和寂寞)推動自己,應該是除了燒烤

在太過多了,當想要試著做自我表現之類的事情時,

以外秋天最該做的事吧!

那些內容往往產生撞擊,有時會陷入類似引擎熄火的 狀態。而且身體動彈不得。這時,必須先把不必要的 內容丟進垃圾箱,讓資訊系統恢復清爽整潔,頭腦也 會更自由地轉動。」 「從我自己的經驗來談,事情非常簡單,『你在做這 件事的時候,心情快樂嗎?』 我想這個設問可以成 為 一 個 基 準。 如 果 你 從 事 某 一 件 自 己 認 為 重 要 的 事 情,但從中找不到自然發生的樂趣和喜悅,一面做著 卻 不 會 感 到 心 跳 興 奮 的 話, 很 可 能 當 中 有 什 麼 錯 誤 的、不調和的東西。這時不妨重新回到原點,把妨礙 快樂的多餘零件,不自然的要素,一件件去除。」 這段文字最重要的就是「清除」的步驟,就當秋天的 一陣風令自己意識到書桌上有多凌亂,然後一步一步 試著清理書桌,把那一大疊「想做的事」梳理好,不 適合的就不要吝嗇地扔掉,或是扔掉「想做的事」裡 妨礙到自己的微小因素,打比方說一份筆記裡夾雜多 餘的小咭紙令筆記變得混亂不整齊,那麼剩下來的自

51


歲月人間促 煙霞此地多 ——記第一次見習

9/2017 文:宵夜

一、 剛剛結束了短短一個星期的癌症病房輪轉,終於可以毫不猶 豫地按下鬧錶,睡到一個沒有什麽陽光的週六中午。 然 而 久 違 的 夢 鄉 並 不 安 寧。 夢 裏 的 我 好 像 一 直 念 著“liver met,bone met……”。被醫生們在病房各個角落抽爆書 的場景不斷在腦海盤旋,大家面面相覷,擠牙膏似的蹦出一 兩 個 答 案, 然 後 顧 問 醫 生 帶 著 滿 身 肥 皂 的 香 氣 告 訴 大 家, “next case”。 作為食物鏈的低端:一個只能做安安靜靜的占位性病變的初 次見習的醫科生,最尷尬的時刻莫過於探病時間被病人家屬 非常禮貌的叫一聲「醫生」,並在她們殷切地說出下一句話 之前及時打斷:「對不起,我只是醫科生」。一字之差,咫 尺天涯。 其 實 一 個 最 初 級 的 占 位 性 病 變 究 竟 應 該 在 病 房 裏做些什麽 呢?即使聽了學長學姐再多掏心掏肺的經驗,對於我這個家 中三代遠親近鄰都沒有醫生的「獨苗」來說,「病房」真是 個抽象的概念。為了克服這一點對未知的恐懼,我憑著腦海 僅有的醫生形象,把能掛的名牌都掛在胸前的口袋上,插上 幾支飽經滄桑的筆,再把左右兩邊的口袋都塞得滿滿當當, 聽診器橫掛在脖子上— 直到儼然變身一個行動之前的特工 才終於稍稍安心。最後,解開白袍的幾顆扣子裝作瀟灑的樣 子,背景音樂響起:好了,可以出發了! 然而打開門的那一刻,音樂停止,補光燈消失,我感覺自己 立 刻 化 身 一 個 極 不 專 業 的 群 眾 演 員, 連 主 演 是 誰, 都 分 不 清。 二、 醫生說的這都是什麼意思,先照抄下來;那個標語不認識哦, 抄下來;這個簡寫是什麽意思?別怕,先抄下來再說! 還 沒 習 慣 站 著 寫 字, 狂 草 的 字 跡 立 刻 爬 滿 寶 貝 了 好 久 的 本

52 投稿

子。但是來不及心疼拉鬆的皮筋,醫生已經以矯健的步 伐狂甩我們兩三個床位了。 要說最猝不及防的,那還是怎麽面對病人。 來到癌症病房住院的病人和其他科室相比可能更特別一 些。對於大多數人,治癒是基本不可能的了,能做的就 唯有用剩下的體能和「各種治療的副作用 + 腫瘤的侵蝕」 做抗爭。如果病情穩定,即便不久後還要再入院抽腹部 積水,他們也要拖著稍稍穩定的癌細胞回家,努力不動 聲色地保持生活的常態。 進病房的第一天早上,就遇到病人去世。帶我們的醫生 什麽都沒說,但我真希望有人能教教我這個時候應該做 什麽樣的反應才正確,應該怎樣看待死亡才正確。從病 床邊圍了一圈人,到傳來哭聲,大概過了半個小時。這 半個小時的時間完全不足以讓我完成對死亡意義的思 考。第一次,一個生命在離我如此近的距離之內消逝了, 難道如此雲淡風輕嗎?我問自己。 沒有答案。護士台的笑聲繼續,我繼續抄著醫生的每一 句話,以恆常的步速走過那個幾分鐘前還溫熱的身體: 看著她的臉,我想起了我的大體老師們。這不是第一次 面對一個不能再醒轉的身體了,可是生命的問題仍舊: 究竟應該以甚麽樣的姿態面對生死?我依然沒有資格解 答。 如果是在路上遇到這些病人,可能很難想像他們正在被 疾病慢慢侵吞,眼看黃泉路近,但是我們,現代醫學的 使者,能提供的唯一的有效選擇就只有儘量減少痛苦。 我突然想到,如果自然老死的情況少之又少,那麽每個 人都會面對一個被疾病結束生命的結局是嗎?我從沒想 過我會被什麽結束生命這個問題,可是當我到了五六十 歲突然因為喘不上氣而被診斷為肺癌晚期的時候呢?當


我發現我已經衰老到無法承受治療,而只能看著病

一直探望的婆婆經過五天的治療病情已經穩定

魔慢慢侵吞身體的每個角落直到最後奪走靈魂的時

很多,她也馬上要離開這裏了。

候呢?當我一天天感受著身體機能的退化,從無法 站立到無法進食最後無法呼吸,卻自始至終無能為

「加油,努力!」

力的時候呢?原來每一個離去的夜晚,都有著面對 醫 學 局 限 性 的 無 奈; 亦 或 是 看 穿 局 限 性 無 處 不 在

我說,我們共勉。

的,最後的,坦然。 我知道從此之後我再難見到她,甚至不久的將 三、

來,就會永遠失去見到她的機會,但還是選擇

大部分的病人其實已經無法毫無困難地交流,我們

斷開一切聯繫的離開。在我有充分的自信能幫

能問病史的就更寥寥無幾了。

她減少痛苦之前,我又有什麽資格去打擾她的 生活呢?

面對那些已然病重,但是還在用餘下的時光盡力微 笑的人,我覺得在他們面前,我才是病人,我才是

面對這些不顧自己的掙扎痛苦,用盡最後的力

需要被治療的人。在如此萍水相逢的緣分裏,在我

氣想要幫助我們的病人,想要讓我們能夠幫助

們能做的如此至少的情況下,他們還是把善意源源

到更多人的病人,「謝謝」一句太過渺小。我

不斷的奉獻出來,讓我們踩在他們被病痛折磨的瘦

終於懂得培養一個醫科生是要消耗很多資源

弱 的 肩 膀 上 向 一 個 更 好 的 醫 生, 一 個 更 好 的 人 前

的,這種資源如此有限而又沈重。能回報他們

進。

的善意的,能稍稍安慰我心中這一份無奈的, 唯有努力,唯有盡心讀書,唯有成為一個好醫

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因為覺得人生沒有意義而總是把

生。

死掛在嘴邊,現在看來,那些想法也許暗藏著一種 優越感。掌握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的優越感讓我覺

五、結尾的話

得放棄它好像看起來很酷。而如果我面對一個已經

第一個短短一星期的醫科生見習,恰好是在癌

殘缺,已經有遺憾,可見的未來全部陰雲密布的生

症病房這個總讓人懷疑人生的地方。所有的疑

命的時候,當我喪失這些優越感的時候,我還會有

問和莫名的惆悵,可能都需要時間來解答。再

珍惜它的勇氣嗎?

次 感 謝 那 些 給 我 溫 暖, 給 我 鼓 勵 的 病 人、 醫 生、隊友,讓我這個不知所措如驚弓之鳥的小

原來覺得人生沒有意義,是因為沒有勇氣去活出意

小醫科生,能找到前進的動力,因為喜歡這一

義。

切而再次燃起做一個好醫生的鬥志。

四、

謹 以 此 文, 紀 念 這 一 個 星 期 所 有 人 的 陪 伴 相

是到了告別的時候了。

守。我愛你們。

53 圖片來源:威爾斯親王醫院


由台灣鄉土語言現狀 看普教中帶給香港的長期社會現象 文:陳柏融 引言 臺灣自國語統一籌備會以來,使用注音符號來學習

語的學生佔了絕大多數,選擇原住民語的國小學生,每

普通話,時至今日,國民教育都已完全使用普通話

班大約僅有一到兩名。

[註 1]來教授、學習,直到近二十年來,才對「鄉

土語言」有所重視,並納入國小課程中。

然而,國小鄉土語言課程的教育成效是有限的。其一,

鄉土語言課程每周僅有一節課,很多時候,一個禮拜就

近代的臺灣曾經歷過清領、日治的語言轉變,由閩

只會講四十分鐘的鄉土語言,要在這麼有限的時間內學

南語、客語到日語,再由日語到普通話。同樣擁有

習一種語言,想要有顯著的成效非常困難;其二,鄉土

過殖民背景的香港,也正在經歷日常語言的轉變,

語言的教育,會讓不少學生感到困難,有些人的家庭已

「普教中」[註 2]的推行引起各界爭議,語言作

經沒有說閩南語或客語的人了,這些人上完課之後,甚

為文化的最大載體,二、三十年後,粵語將會何去

至從國小畢業後,可能就再也沒機會接觸到鄉土語言。

何從?本文將借鏡臺灣鄉土語言的教學情形、現狀

與困境,來討論粵語在徹底實施普教中的環境下,

臺灣的原住民語的狀況更為艱辛,除了使用人口逐年遞

可能的發展。

減,還有原住民族語多種而複雜,僅靠著國小教育資源,

很難達到延續語言的成效。政府在原住民人口集中的地

臺灣鄉土語言教育的情形

區,額外提供語言資源,而不能僅依靠國小國民義務教

臺 灣 的 鄉 土 語 言, 主 要 是 指 閩 南 語、 客 語[ 註 3]

育。

以及原住民語這三類。

臺灣鄉土語言的使用現狀

在幾十年的普通話教學下,祖父母一輩和祖孫子女

目前臺北的捷運[註 4]列車廣播,使用的是:普通話、

一輩漸漸出現了語言的隔閡。時下的臺灣,父母一

英語、閩南語、客語這樣的順序,但是在一、兩年前,

輩大多都還懂得閩南語或客語,但平常並不會和子

廣播的順序很長一段時間維持:普通話、閩南語、客語、

女用鄉土語言溝通,而完全使用閩南語、客語的族

英語的順序,臺北有時候站與站並不像香港的站距那麼

群多半是較年長的一個世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

長,所以有些時候,廣播還沒結束,結尾的內容就會被

語言瀕危程度分為若干等級,而閩南語和客語在臺

切掉或插播。

灣的情形,是屬於「嚴重危險的語言」層級。臺灣

大學等若干醫學系的面試,甚至出現了會講閩南語、

以筆者的經驗為例,在日常生活中,用到閩南語的時候,

客語能夠加分的情形,因為作為醫生,有需要和年

僅有過年回祖父母家,和長輩交談才會使用到閩南語,

長的病患做溝通,擁有鄉土語言能力使醫科學生更

即使懂閩南語,也不能很流利的使用,無法表達出複雜

有優勢。

的意思,另外在聽力的部分,也因為口音的差別和語速

太快,而無法容易明白。語言的隔閡無疑造成了世代的

臺灣目前在國民義務教育的國小階段,安排學生學

隔閡,也造成舊時的文化與前人的經驗難以傳承下來。

習鄉土語言,希望能復興。其中,選擇閩南語和客

54 投稿


普教中應適度推行

同學多半使用普通話交談,卻常聽到:「對不起,我

普教中,無庸置疑的,給粵語社會帶來很大的轉變。

的普通話講得不好。」分明我才是異鄉人,怎麼會是 當地人在道歉?親身體會到了龍應台所陳述的奇特現

普教中最初的目的,是透過用普通話教學中文,來提升

象,我認為在文化交流的同時,必須先認同自身文化,

香港學子兩文三語的能力,有人認為以普通話教學,能

而不該做優劣比較。

改善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不需要先用粵語在腦中構圖, 再翻譯成普通話寫成文章,儘管政府砸下重金,強力推

結論

行普教中,但是寫作能力並無得到顯著改善;其實以臺

普教中究竟對香港學生有無幫助?我想,不全然是否

灣為例,就能知道中文能力其實和使用哪種漢語語言來

定的。如果臺灣的中大學生希望在香港就業,那麼一

教 學, 並 無 太 大 關 聯, 例 如: 從 國 際 學 生 能 力 評 估 計

口流利的粵語肯定能提供優勢,就像如果香港的同學

畫的數據可以知道,儘管臺灣學生使用普通話來學習中

將來想前往內地就業,普通話能力也會很有幫助。唯

文,閱讀能力指標卻比香港學生低了好幾個名次;從教

一需要注意的,普教中的措施是否已經超出了教予一

育的角度而言,我認為提升中文能力的教育方向應該朝

種語言?教育方應該抱持著平等公正的心態,讓語言

廣泛的閱讀、學習去試驗、研究,較有機會能改善學生

學習只是語言學習,才能真正給予學子幫助。

學習情形。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它不單單只是一種溝通的方式,

如果普教中持續全面性的推行,那無疑是加速對一種語

語言可以傳承歷史、經驗,也可以反映出經歷數百、

言的危害,現在的學子還能夠在家裡用廣東語,在學校

數千年,人們的認知與思維。香港粵語經歷了殖民文

用普通話,經過二、三十年,當這批學生成家立業後,

化的洗禮,和各個語言多方交流下,發展出許多獨特

不難想像會發展成臺灣今日的樣貌:對子女不再使用廣

的用語,賦予廣東話更深一層的魅力,更加生動。語

東語,而使用普通話,祖孫子女對祖父母產生語言上的

言承載了歷史文化,每個語言都有它獨特之處,並不

隔閡。再者,從臺灣的鄉土語言教育例子中可以看到,

該有優等劣等之分。語言學的教科書總是寫這樣的一

語言的復興是極為困難的,不僅需要投入大量師資和金

句話:所有語言都是相同複雜的。代表我們應該抱持

錢,還不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平等尊重的態度,去學習認識每一種語言。

香港廣東話的現狀 近年來,不少人開始意識到語言的轉變漸漸造成廣東話 的流失。插畫家阿塗,受到《尼德蘭諺語》的啟發,創 作出《大粵港諺語》,將八十多句諺語融合進一張圖中, 在推廣普通話的浪潮下,喚起香港對粵語的認同。 筆 者 剛 來 到 香 港 不 久, 還 未 學 會 廣 東 話, 和 香 港 當 地

註 1: 本文將使用「普通話」一詞來指稱臺灣使用的華語,但臺灣並無使用「普通話」一詞來指稱臺灣華語的習慣。 註 2: 普教中:以普通話教授中文課。 註 3: 文中將使用閩南語和客語這兩個詞,分別代替因為地域隔閡,而衍伸獨立出來的臺灣閩南語、臺灣客家語這兩個詞彙。 註 4: 捷運:相當於港鐵。

55


AI 時代

文: 陳博鋒

自古人類憑智慧發展文明,由發明語言,務農採桑,

人手輸入的資料「學習」,推斷單位售價,而電腦的

到 工 業 革 命, 顯 示 出 人 類 集 體 智 慧 的 力 量。 牛 頓 有

優勢在於它可以處理更複雜的情況。以上述的售樓為

言:「我看得更遠因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知識傳

例,除了單位面積,坐向,樓齡等等都是決定樓價的

承是人類進步不可或缺的因素。但人類引以為傲的智

因素,電腦處理多個因素的能力亦比人腦強。

慧,近年卻受到一門高速崛起的科技挑戰- - -人 工智 能。 早 前 Google Deepmind 研 發 兩 年 的 圍 棋 軟 件

這種人工智能在六、七十年代已相當盛行,而讓人工

AlphaGo 接 連 擊 敗 人 類 圍 棋 高 手, 一 時 聲 名 大 噪。

智能再創高峰的是近年大熱的「深度學習」。剛才提

近日 Google 公布了新版本,僅僅 40 天的學習便使

到有很多因素可以影響樓價,但在讓人工智能學習之

AlphaGo 達 到 人 類 千 百 年 來 無 法 企 及 的 高 度, 一 時

前,人要先設定有哪些因素需要考慮,當因素之間有

人心惶惶,更有論調指人工智能將於不久的未來全面

複雜的關係時,人類的判斷便會不準確。深度學習簡

取代人類。到底,人工智能究竟是甚麼?它可做到甚

單而言就是將所有東西放進電腦,讓它在學習的過程

麼又不可做到甚麼?他的崛起對人類會有甚麼隱憂?

中判斷哪些因素重要,自由度更大,學習的成果也更 好。這種方法對硬件及計算速度的要求很高,所以到

人工智能是甚麼

了近年才嶄露頭角。

每當提及人工智能,很多人想起的畫面就是電影中有 高度智慧,情感,與人類外表無異的機械人(通常電

受 益 於 深 度 學 習, 人 工 智 能 在 多 個 領 域 的 表 現 已

影中都很喜歡侵略人類)。這類機械人屬於「強人工

達 到 可 應 用 的 水 平。 例 如, 生 活 中 常 用 的 Google

智能」,其智慧達到甚至超越人類水平,能夠像人類

Translate, 手 機 語 音 輸 入 等, 以 往 經 常 出 現 令 人

般進行多方面的思考活動,現時最強的人工智能也只

哭 笑 不 得 的 結 果( 如 把 小 心 滑 倒 譯 成:fall down

能達到小孩的智力[註 2]。

carefully),但近年已發展得相當成熟。除此以外, 人面識別,自動駕駛等科技也是熱門的研究範疇。著

現時的科技主要屬於「弱人工智能」,這些程式主要

名 人 工 智 能 學 者 Andrew Ng 曾 經 說 過:「 現 在 AI

用 於 處 理 特 定 問 題, 近 年 在 某 些 領 域 的 表 現 相 當 出

做到的事,就是人在一秒內做到的事。」在人群中辨

色, 但 應 用 層 面 仍 相 當 有 限。AlphaGo 便 屬 於 這 種

識出女朋友,判斷直行還是轉彎,這些都是人類在一

類型的人工智能,在圍棋上它天下無敵,其他範疇卻

秒 中 就 可 以 做 到 的 事, 可 見 人 工 智 能 的 智 慧 仍 是 有

一竅不通。由於現時科技大部分屬弱人工智能,本文

限。

也以討論弱人工智能為主。 人工智能的威脅 那麼人工智能是如何運作的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元

現今社會對人工智能最多的討論,除了其用途,也包

素就是學習,說穿了就是統計學。舉個例,若我告訴

括對人類的威脅,當中以工作機會、智慧上壓制人類

你 一 個 100 呎 的 單 位 售 價 100 萬,200 呎 200 萬,

以及道德倫理三方面最受關注。

現在有一個正在出售的 300 呎單位,售價是多少呢?

56 投稿

相信很多讀者一眼就能看出是 300 萬左右,這就是人

人工智能善於處理繁複而枯燥乏味的重覆工作,無論

類的學習能力。配合統計學,科學家也可以讓電腦從

在處理速度及質素上均勝過人類,也令不少人擔心在


未來飯碗不保。事實上,人類自古以來不斷發明工具處

向卻會撞上建築物,那麼,人工智能應該保護車主撞

理重複的工作,現時大多數工廠的自動化生產線,均大

向行人,還是避開行人而犧牲車主呢?更重要的問題

幅取代了工人。以往的勞動工作被取代,工人可以轉行

是,人工智能有權選擇人的生死嗎?針對這些問題,

從事其他行業,例如香港便由六、七十年代的製造業,

人工智能學家與哲學系合作,探討機械人應如何面對

逐漸發展成現時以專業服務為主的經濟體,人們轉而從

道德抉擇時,MIT 的研究團隊設計了一些情境讓公眾

事更「食腦」的工作。人工智能的出現,卻讓這些工種

選擇[註 4],幫助他們設計自動駕駛的人工智能。

也開始受到威脅。各大物流公司均開始使用人工智能系

除了道德抉擇外,高智能機械人本身的存在已能衍生

統處理倉務,金融業相當倚重的數據分析也逐漸被人工

出道德問題。人們在考慮權利與義務時,很多時會以

智能取締[註 3],今年八月九寨溝發生地震後,中國地

物種的智慧為準,所以我們認為殺人比殺豬更不合道

震台運用程式編寫稿件,只用了 25 秒便寫出新聞報道。

德。假如有一天強人工智能真的實現了,他們擁有與

現時,人工智能主要負責數據分析,而人類則負責運用

我們無異的智慧、情感,那麼我們是否需要考慮機械

人工智能的分析進行決策。另外,也有人提出強調人與

人的權益呢?

人互動的行業,例如教育、醫護等工種,人工智能則難 以取締。

如何看待人工智能

智能壓制的擔憂充分表現在電影中,機械人在得到更高

人工智能雖然有機會威脅人類,但它無疑地在眾多範

的智慧後,便開始問為何要臣服於人類,繼而叛變。原

疇中展現出對人類科技及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也只有

先這只屬天方夜譚的故事,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而開始

人工智能有能力處理日益複雜的資訊。無論我們如何

令 人 們 懼 怕。Google 在 年 初 設 計 了 一 個「 搶 水 果 」 的

害 怕 人 工 智 能, 世 上 已 無 東 西 可 以 阻 止 它 發 展 的 步

實驗,在實驗中,電腦需要爭奪地圖中的水果,他們可

伐。人工智能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糟糕,但不代表我們

以發射激光擊退其他電腦,研究人員發現計算力越高的

可以安枕無憂。我們應該了解人工智能發展,及早裝

電腦發射激光的次數越多,有些新聞便報導高智能更具

備自己以面對這個將要來臨的 AI 時代。筆者想各位

侵略性,但在另一個狼捕羊的實驗中,電腦知道圍捕有

高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時,也想想現在的社

好處的時候,展現出合作的行為。這些實驗都有不同的

會,即使只有人類,難道我們彼此之間就沒有殺戮?

前設,現在下定論仍是為時過早。另外一個例子是微軟

我們真的有尊重彼此?假如有天真的出現了高智能機

去 年 在 Twitter 的 聊 天 機 械 人 Tay, 讓 他 與 網 民 對 話 及

械人,我也沒有信心說人類一定比他們更加道德,如

學習,在一天之內,Tay 在網民的「循循善誘」下,不

果他們懂得和諧相處,不把污水排落河流,不製造黑

斷發佈種族歧視言論,令微軟立刻停止實驗。這些事件

心食物,那麼,我們應該滅絕他們,還是滅絕自己呢?

都令人們對人工智能的擔憂日益增加。 道德倫理雖然沒有以上兩方面矚目,但絕對是現時人工 智能研究的重要題目。人工智能處理的東西越來越多時, 也代表他們將要面對道德決擇。以自動駕駛為例,假如 行車時遇到衝紅燈的行人,直行會撞倒他,改變行車方

註 1: 有一說牛頓此句原意為諷刺當時另一位身材矮小的科學家科克無甚科學建樹。 註 2: 2014 年有科學家聲稱其人工智能通過了圖靈測試,測試人員以為正在於一名 13 歲的少年對話,但結果有爭議。 註 3: 北 歐 銀 行(Nordea) 計 劃 分 階 段 裁 減 約 6,000 名 員 工, 將 現 時 32,000 名 員 工 減 至 26,000 人。https://unwire. hk/2017/10/29/nordea-fired-6k-staffs-and-replace-with-ai/life-tech/ 註 4: 網站 http://moralmachine.mit.edu/

57 圖片來源:eyeforpharma


一月號 January Issue

徵 稿 字數﹕不設限,惟中文約 2000 字,英文約 1600 字為佳 投稿方式﹕請將稿件寄至 cusp@cusp.hk 備註﹕可使用筆名或真名,惟來稿敬請註明作者真實姓名、SID、電郵地址及院系 級 截稿日期﹕ 1 月 5 日 文章一經刊登於 1 月號實體版,作者將有 200 元稿費。本刊不接受一稿多投, 中大學生報保留文章刊登與否之最終決定權。因應篇幅所限,本刊保留刪改權 利。如有任何查詢,歡迎 inbox 中大學生報 facebook 專頁或致電副總編輯董嘉朗 (66774833)。



中大學生報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號 出版﹕第四十七屆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中大學生報出版委員會「螢」 地址﹕香港中文大學范克廉樓 307 室 電郵﹕ cusp@cusp.hk Facebook ﹕ 中 大 學 生 報 -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 Press @cuspcusp 設計﹕黃柏熹、吳惠玲、董嘉朗、何哲瑩、何宇霆、李玉媛 編輯 / 作者﹕張逸深、李健豐、叶瀚樑、李玉媛、董嘉朗、余嘉浩、 雷恩、梁錫嵐、霍穎婷、何哲瑩、黃柏熹、何宇霆、黃蕊獻、吳惠玲、 清、岑穎豪、何正男、謝真 鳴謝﹕一芯 OneHeart Illustration、中大學生會幹事會、楊秀珠教 授、何志華教授、陳竟明教授、Ricky KAZAF、維修香港、Emilia Wong、戴安、S、寶姐、馮志強、陳博鋒、文仕聰、陳柏融、宵夜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