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學生報 《2020年 迎新特刊》中文版

Page 1

2020 迎新特 刊 ~我們與Fre shm en的距離~

1


目錄 身份

組織

動物兇猛——梁文道令人髮指的青春

06

中大學生會架構

62

大學生⋯⋯就要講社會責任?

12

幹事會做乜㗎?

64

無力的一代 - 我與我的靈魂拷問 -

14

學生報⋯食得㗎?

66

戀愛中的寶貝

17

電台?收音機?

68

代表・會

70

求學 幸運地自主學習,或悲傷地

19

生活

當新鮮人遇上新學科

20

傳說中的 Ocamp

74

在地上拾起無限可能——訪問楊穎仁

24

生「性」的中大

82

期望與落差

校史

投稿 1

84

投稿 2

86

投稿 3

88

投稿 4

90

馬料水史實考釋

28

由書院聯邦到中央集權——中大的書院歷史

32

似有還無的書院精神

35

權力與抗爭無法割裂——校園抗爭簡史

37

原來當年學運是這麼的一回事

43

實用

學運已死?——看今日學運

46

中大地圖

94

(不)是公共空間?

96

入到中大要讀乜 _ ?

98

GPA

100

實習生工作前小提醒

102

書院介紹

103

中大捷徑辭典

106

從中大想出外可以點?

107

血汗 肥上瘦下

50

血汗校園

51

操縱從未間斷——UGC 罪狀

55

大學裡的一粒小小螺絲——訪兼職講師

56

中大生實習須知 :我們對實習的基本觀點

59

2


編者介紹 林灝汶:

磊磊落落,殘棋一局;苟且偷安,不笑亦哭。

馬碧玉:

對學生報的第一印象便是迎新特刊,看到書中的文章後便暗暗想:「我想上學生報呀 /_\ 」。 一年過後,竟成了編寫迎新特刊的人。

讀書少年: TF:

城城:

紐約貓貓: 愛麗絲: y:

盼望今年可以尋回真正的大學生活。 現在才正要開始,彼此互相加油吧。那是個任誰也不會知曉的未來,不過真心期望能夠充 滿著樂趣。願能有所成長,如今還只是未熟 Dreamer。 有位網友 Kevin 話,學生報你哋啲文好多字。Kevin,明白嘅,唔好睇學生報囉,Quit U 囉, OK? 你成日都會見到我哋㗎 By the way,因為我哋有好多心機寫文 By the way Kevin。 你好,我想落莊,所以請你嚟上莊。 本身嚟傾莊純粹諗住坐喺角落聽人講嘢學習吓,點知最後坐坐吓就上咗莊。 見字請回,千祈唔好上學生報。

綽詩:

即使走遠了路,請相信這些過程最終能引領你至真正喜歡的事物。

追月:

大半年前衝動寫下的那句「我想放棄這兒」原來早已褪色,願你與我們攜手並肩捱下去。

吹波膠:

我係 Year 2 Freshman。

姍除線:

范宿居民。被兩年前的一本迎新特刊誘騙,上了一艘名叫「報社」的賊船。繼續編寫,目 的只有一個——繼續拐帶無知的小朋友。

勞工撚:

自以為好關心基層,但又不是真的有社會變革的圖像。只希望新來的你,能看到身邊的苦 難,自己又是踏着哪些人的血汗一路走來。

編者的話 大學的生活應是怎樣的? 回想起來,筆者初來乍到時也問過一位明明滿腹經綸卻常自謙一無所知的師兄同樣的問題,「也許要盡量學多點 東西吧。」那位師兄如是說,想不到一年不夠,就換我來答這道題,然而因為上年度的停課,其實筆者與本年度 Freshman 的距離也不過區區三個月,大學打滾的日子不多,要回應此等難題,實屬強人所難。但是得出答案與 否真的和時間有關連嗎?像是把問題的主語換掉,詰問最為基礎的、最為原始的問題——人的生活應是怎樣的? 縱使你我已在塵間連滾帶爬十數載,相信面對此問題時也會苦思而不得解。但,你會思考代表你有所期待,正如 你不會思考「小學的生活應是怎樣的?」一般,其實你極力渴望大學是有意義的,因此你才會叩問,而叩問這個 行為正正反映你內心是認同它是有意義的。 至於意義何在,筆者才疏學淺,無法為你解憂,也許,大學是一齣青春華爾茲,人生是一曲巡禮之年,在某天夜 裡,那段大學的時光會成為你那無以名狀的 Lemaldupays,縈繞你半生思緒,也許,大學不過是個 Changeling, 換取了你原本那多姿生活的醜陋之物,也許,大學的生活不過是套 Das Schloß,不知所云地費了天大的勁卻最 後淪落為荒天下之大謬。然而不論這四年如何,你允許去迷惘,你值得去迷惘,你應該去迷惘,唯有迷惘是痛苦 而真實的,唯有迷惘過後的生活才是實在的。 借用 Death and the King's Horseman 的一句話:「但願你們只把心思傾注在尚未出生的人身上。」此刻你還站在 時間的洪流對面,大學的生活就像未誕之兒,但下刻你卻可能已走過半生。洋洋灑灑數百字,不知如何收結,只 能老土地將萬語千言匯聚一句,望君青春無悔。 3


你見過凌晨 4 點嘅中大嗎? 嚟學生報一齊望下。

4


這不只是黨鐵的標示版, 而是刻著某分某刻的痕跡。

身 份

親愛的新生,到了九月,你們便正式走出「中學生」的身份,成為大學生。可能是多了一張藍色的 CU Link,可能是 換了那張柒到核爆新設計(據聞隔空都嘟到)的身份證,可能是落便利店買酒一霎間的神氣與正大光明;總言之,你 們已走進人生的新階段。以下,作為曾經也是新生的編輯,為你們編寫了以「身份」為主題的文章,希望能為你們新 的角色,帶來新的覺悟。

先來記辣的,〈動物兇猛——梁文道令人髮指的青春〉,

震撼彈放過後,便來談點深入的。香港烏雲密佈,學運

標題已論述全文。筆者由於書通要做 Book Report,隨

風采早已不在,社運又踏入樽頸位,就在灰心沮喪之

手拿起報社內的《中大四十年》,一揭灰塵滿面,泛黃

際,大學生與社會的連結也漸模糊。〈大學生⋯⋯就

的紙張就如內裡已過時效的學運與校政舊聞,看也只是

要講社會責任?〉,以實際社會現況,追本溯源論社會

考古用途;再揭已經速讀完整本,唯獨是〈動物兇猛〉

與大學的關係——教資會與政商的聯繫、校董會的一片

在腦內裊繞筆者大半年的記憶。一開頭只是衝著梁文

藍、被政治緊握春袋的大學現況——在推崇個人主義的

道來看的念頭,卻被文中的野性、瘋狂,及比 Smoke

時代,談責任也未必是空談,背後千絲萬縷也不能全盤

Joint 更多彩的大學生活洗涮盡淨,可謂是獸慾。他的

無視,而大學與社會的關係,源於我們自己的實踐。

YOLO,不只是 Slogan 而已。

「『讀大學嘅意義』仲有得救,『大學嘅意義』仲有最

的確,〈戀愛中的寶貝〉是標題黨。內文沒有粉紅泡

後一道防線,我哋社會仲有一個獨立嘅學歷認可,係

泡,也沒有你想象中的戀愛,也沒有寶貝。大學裡很多

你!(停頓位)同我!(停頓位)都會相信……呢個『讀

人,有時候多人到連自己都忘了自己是誰;大學裡很多

大學好有意義』嘅立論,如果有人想搞佢嘅話,OVER

味,有時候多味得連吃 CC Can 的黑椒汁頹飯也如嚼蠟;

MY DEAD BODY !」說罷,筆者隨遭五雷轟頂,Body

大學裡很多彩,有時候多彩得站在他人的佈景中,感覺

已 Dead ,只剩下自己的靈魂,以及無數個讀大學的迷

自己已是透明。這種被動,又帶消極面的忘我,就如抬

惘,自問自答,自斟自飲,自哀自憐,自怨自艾,寫下

頭發現自己原來孑然一身,萬千世界中一無所有,甚至

〈無力的一代——我與我的靈魂拷問〉。如果同學你有

連「自己」也是若有若無的,就如戀愛,就如人生在

迷惘,就進來看看這篇吧,也許你看過會找到出口;如

世,也如行走於大學中。

若找不到,也可以和筆者一起摺、一起頹。 希望大學生的身份,能在眩目的夏日之際,為你帶來一縷涼風。雖不能治你眼前的混亂,卻能成為你一瞬的呼吸。 身份

5


動 物 兇 猛

梁文道令人髮指的青春 整理:鄧小樺 原刊於《中大四十年》

1994 崇基哲學系畢業的梁文道,素以奇行怪事聞名中 大。即便如此,在牛棚書院裡他開始敘說的那一刻,還 是沒有任何跡象暗示他大學的青春,如何令人髮指。

我是 1990 年入大學的,在學時並非積極的社會運動份 子。那時我們比較接近港大所謂的逍遙派——但我們的 逍遙並不是去舞會那種。我們是一班唸哲學的人,自覺 很與別不同。一方面看不起別系,給他們改花名(例如 GPA =豬標 A);又不滿自己系內一些認真唸書的乖同 學,覺得他們可笑,有些教授明明不好還這樣讀法,不 是做學問。一方面又覺得做學問很神聖,但做學問不是 考試考得好、功課做得好這麼簡單的。我們倚賴的是與 師姐師兄師弟師妹一起搞的讀書會,像新馬克思主義、 詮釋學、後現代主義、或者笛卡兒之類,覺得「咁樣先 係波」。我們又不喜歡搞學生會的人,常常嘲笑和玩弄 他們(見後文)。(問:為什麼不喜歡學生會的人?) 因為覺得他們很無謂:我不否認學生會要關心社會,但 問題是學生會和整體大學生的距離很遠,作為代表大學 的學生組織,卻從未認真搞好過認受性的問題。於是在 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覺得好像在大學裡,做什麼都不 是。於是就幾個焗埋一齊玩。

學問,神聖得像《龍虎豹》

上 Being and Time 時,我們覺得那些書很神聖很寶貴, 要包好。有些同學很嚴肅地用包書膠包,我和一些朋友 則用《龍虎豹》的內頁包《存在與時間》,持之上課, 以示嘲弄。 那時我們上課很求其,因為覺得那些課無聊,就玩花 樣,包括躲到課室最後一排去玩火機。後來發現這樣 太無聊了,還上什麼課呢,不如不上。後來發展到,連 其實挺好的課都不想去上了,唔知點解。但其實又很想 上,於是一班人約好一起上。但班友又衰格,成日放飛 機。最後演變成幾乎完全不上課。後來有人說你不應該 6

常常不上課,我說不是不想上,是不記得。他說寫下不 就可以了,我就把每天的時間表寫在白 T 恤上,「T 3-4 Lady Shaw」這樣,不記得就查看件衫,大家看見又會 提醒我,每日換一件 T 恤,真是很方便。 我試過去考試,如果覺得試題出得不好,就在答題卷上 質疑試題,把試題修改,再回答,答又是答我自己的答 案。當然不合格。大二曾差點因為成績太差而被踢出 去。當時我最討厭一科崇基的「大學修學指導」,教人 怎樣讀大學,每個一年級生都要上。郭少棠等就會教你 什麼是大學理念、怎樣寫論文等等。我很討厭這科,重 修了三年。第三年是張燦輝教,他對我說:「唔該你啦, 你今年再唔合格就畢唔到業㗎喇,唔可以咁㗎,你都第 三 年 了, 呢 個 係 一 年 級 嘅 Course,Suppose 你 讀 完 呢 個 Course 先知點樣讀大學㗎。」 當時我常泡圖書館,用螢光筆間圖書館的書。我一年級 時還很天真,說這樣不太好吧,但有個助教卻說,這樣 才好,給別人指示重點。我想想也有道理。有段時間很 多人偷書,我們覺得偷書很無良,我們就送書給圖書 館。送的是《龍虎豹》,自己出錢釘裝,硬皮,燙金, 譯成英文「Dragon Tiger Leopard」,放在哲學書堆裡。 還幫它做了圖書咭,讓它可以被查到。 當時我們很討厭學校的大學書店,將它賣的一些渣書, 放到沒人找得到的角落;也藏一些好的,一年級時藏的 書到三年級還能找到並買回。那時沒有 Barcode,英文 書的價錢都是用鉛筆寫在書後面,我們就用擦膠——當 然是店裡的擦膠——改個便宜的價錢,才去買,好多書 都是這樣買回來的。


春風化雨念師恩

當時校長、院長都對我們很好,尤其崇基院長沈宣仁。 我記得崇基校慶時我們玩一些無聊幼稚的遊戲,例如在 水槍裡放入一些會褪色的墨水,見到沈宣仁便大叫:「喂 院長,睇嘢呀!小心呀!」就射佢。他穿白襯衣 [1]。 我們夜晚也會潛入教授的房間,看有什麼好東西。(問: 有沒有拿走?)我們不作興拿東西,我們喜歡放東西, 送東西。譬如喝了一半的牛奶瓶。 馮景禧的電梯口都有一排排的水牌,標明教授的姓名和

上郭少棠的課時,我們像中學一樣,最壞的學生都坐到

辦公室房號。我們討厭某些教授,會把他的水牌弄斷,

最後一排,看見頭幾行有個英文系的女孩挺漂亮,便用

又或者乾脆抽出來讓它消失;等到換上了新水牌,再把

紙仔扔她,大叫「喂靚女!陣間睇戲啱唔啱呀?」然後

舊水牌插回去,那樣上面就有兩個一模一樣的水牌。總

郭少棠就會站在我們後面,說:「好喇下!呢幾位哲學

之要讓大家知道呢條友有啲古怪 [2]。

系嘅同學唔該你哋出去喇下!唔好入嚟喇。」

那時赤坭坪很多人養狗,有些狗會在馮景禧樓下等自己

有些教授是傳媒明星,常接受傳媒訪問。我們又很不喜

的主人——我是那時認識盧思騁、施鵬翔他們,我們常

歡,於是扮傳媒去訪問他。有次玩電話訪問打到一名教

拐帶他們的狗上四樓。狗常和中文系、哲學系的老師一

授家,指南丫島發現了一條村,姓藍的,還處於明朝的

起坐電梯,他們一臉驚疑。我們給牠水喝,帶牠逐層散

世界,不知有現代社會,女人還在紮腳,問他有什麼意

步。牠自己跑到樓梯間拉屎,我們也不知道,看見時說:

見。那是凌晨三點多。該教授怒道:「沒什麼意見!」

「呀,拉屎呀?由它吧。」

就掛了線。我們把過程錄了音,第二天在他課上播。

[1]:崇基同學與院方之權力關係似乎常有拉鋸。1999 年 3 月崇基畢業拍照日,校方與各系會約法三章,不可放炮仗,否則會扣起搞手們 的學生證。但有工程系搞手就鋌而走險,在近兩百人面前大放七呎長炮仗,然後四散。事後,據聞校方扣起所有搞手的學生證,希 望尋出兇手,但亦不果。 [2]:新亞人文館於 1999 年裝修,新的水牌將「人文館」寫為「人民館」,比梁文道所為更具顛覆性。錢唐牟諸位新儒家學者,因反對大陸赤 化而徙居香港,致有新亞書院之創立。想其之於泉下,對「人文」變為「人民」,亦難免不能釋然。

身份

7


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當時我們的生活習慣大概如此:以宿舍為核心,沒宿舍

它撒尿,看能不能淋上巴士頂,有時風向對了,是可以

的人就屈蛇。我住過神學樓和文林,其實兩座宿舍都是

的。(問:那時冷氣巴士不多,坐上層開窗的人大概多

以清靜聞名的 [3],宿生都乖乖讀書,但我入住之後環

得你們不少。)想起來真是很賤。

境就很大變化了。我住文林的時候,當時和舍監(已故 的心理學系梁展鵬教授)很唔妥 [4],就搞很多花樣, 例如在門口貼裸女海報,適逢開放日家長要來參觀。舍 監來叫我們不要這樣做,我們不肯,於是他在我們不知

我是流氓我怕誰

道的情況下把海報撕掉,我們當然再貼。他敲門叫我把

我們有些人,根本就是從中學開始慣了欺負同學的,上

它撕掉,我說你不喜歡它什麼呢,他說有傷風化,我就

來大學後繼續蝦蝦霸霸。我們曾經思考過,中學不是有

說咩係風化先。他辯不過我們,說「總之我唔鍾意佢露

人在校門口「捕」人令人很害怕的嗎,為什麼大學就沒

三點」,結果我和同學拿枝箱頭筆,在裸女身上畫上胸

有這文化呢,應否把它延續呢。試過有次,聽說聯合伯

圍底褲(問:空心還是實心的?答:實心。),「咁樣

宿有個人很討厭——其實我們完全不認識他——我們就

得唔得呀?」

去伯宿找他晦氣。他可能聞風躲起來了,我們就逐間房 拍門,要摷佢。最後還是找不到,就在伯宿的壁報板上

保安組也認得我們,因為我們常常破壞公物。有一次慶

釘了張紙:「XXX,小心啲呀!喺中大見到你,見鑊打

祝我生日,燒嘢食,就去當時建造中的海洋生物中心地

鑊呀!」(問:那即是最後也沒有發生真正的暴力?)

盤,托了一部鏟泥車回來,到神學樓天台燒烤。有時走

也試過真的打人,唸研究院的時候。那人在小橋流水被

到海邊,剪開人家的鐵絲網,破壞人家的艇,又試過弄

我截住,浸佢個頭落水,打佢。好暴力。

斷一棵樹。那時保安組常常抓我們,查我們的學生證, 後來熟了,遠遠的就招呼:「喂哲學系的!」據說當時

我在神學樓住的時候,房門口掛了一把刀。也有人在宿

的系主任劉述先也覺得很尷尬,怎麼會有這樣的學生。

舍裡打沙包練拳。有次一個師弟,他的咸書借了給人,

那時我們的助教也是這樣,都抽煙,馮景禧四樓整層一

但對方不還,他就來找我。那些咸書是我借給他的,唔

股煙味。石元康先生最疼我們了,我們常到他房去煲煙

還即係落我面啫!於是我用報紙將牛肉刀捲了,插在腰

吹水 [5]。那時日間就叼著口煙,在走廊上走來走去。

後,就去應林堂找那人。後來一見,原來是認識的,不

晚上就在走廊踢球,打破玻璃。還射飛標。放置一個裝

過不知名字而已,當下一切沒事,大家坐下玩樂。我師

滿啤酒的雪櫃隊啤。

弟尾隨而至,被我訓斥:「借啲書畀你都睇唔住,唔好 同人講跟我呀!食屎啦!」

那時我們一班人都抽煙,會在大學所有不准抽煙的地方 抽煙,例如 Canteen。(問:怎麼可以不趕你們出去?)

我們又認識過黑社會。那人是我同房(亦讀哲學)的一

我們多人,又粗口爛舌,別人很驚。有人走過來說這裡

個朋友,常旁聽哲學系的課,又認識很多沙田馬鞍山的

不准抽煙,我們就啤住佢,照食,接著他就會很驚慌地

大佬。那時他面對一個很大的掙扎,就來問我們這些讀

走開。

哲學的,看能不能幫他解決這些人生問題。那時廉署說 想聘請他,因為他熟悉社區關係;另一方面,馬鞍山有

我們也試過晚上去荷花池游泳。有些同學比較好「呢

個大佬話畀成條村佢睇。到底係去馬鞍山睇條村好定係

味」,我們就去「捕」佢,見他差不多游回岸邊時,我

入 ICAC 好?(問:你們叫他去睇村吧?)那當然。他

們一班人就向著他撒尿。後來也有人晚上改去中大泳池

很打得,很多大佬都是他師弟。試過晚上在荷花池畔,

裸泳 [6]。

我們會練爆樽,將 Canteen 外的空樽整箱整箱拿去爆。 弄傷要去 Clinic,去多兩次之後,Clinic 中人也全認得

夜晚我們又很作興到大埔道走,因為那裡沒什麼人,就

我:「又是你!又是碎玻璃黐在傷口上。」(問:為何

在路邊扮睡覺。聽說有人真的拿了被子枕頭在大埔道的

不能制止你們?)大學沒有訓導。頂多把我踢出校。我

馬路上睡覺,差點被車輾死。大埔道馬路旁的山邊有些

試過明明是左手弄傷了,跑去問劉創楚說他那科考試能

鐵梯,我們試過爬上去上面,有巴士駛過時便馬上對著

不能延後,我騙他自己是左撇子。

[3]:有關宿舍的寧靜與否,大家可以遙想 1998 年某夜:一班應林堂男生就抬了擴音器及咪到宿舍天台,狂嗌粗口十多分鐘,直至有人投 訴才逃走。

[4]:每年崇基的傅元國盃完結後,某崇基宿舍的舍監都會很豪爽地邀請宿生食宵夜,筵開五圍——即使每檯吃幾百元,也是千多元找數。 但有一年,一班波友出現,大叫鮑魚仔、賴尿蝦、炒牛柳之類貴價食物,單是一檯人便吃了千多元。舍監找數時面都黑晒,一聲不響。 翌年這位舍監再請食宵夜時,就改為資助每檯 $200,餘數由食者自付。據說,這位舍監平日也不太得人心,有一次他房門的匙孔被 人填滿萬能膠,被迫要破門才可入屋。舍監與宿生間之關係可謂耐人尋味。 [5]:現在石元康先生還會打開門抽煙。

8

[6]:1999 年夏,中大學生會有兩名幹事,開完會後因心煩氣悶,亦跳下泳池暢泳。一人不理其女性朋友於岸上喝罵,只著內褲下水;另 一人較為靦腆,不脫外衣褲。其後半裸泳者大呼「好正」,全副衣裝者則幾乎溺水。可見梁文道等人裸泳之高瞻遠矚。


鱷魚淚(又名:小動物之愛)

我當神樓樓主時,還讓大家養小動物。例如我在街上撿 隻貓回來養,後來很多人都養貓。有人養魚,一位哲學 系同學連床也拆掉,整個房間都是魚缸,他睡地上。據 說隔一兩個月,清晨三四點他會到花墟賣魚苗。(問: 此人名字?)林仕恒。有人養雞。雞在走廊上走來走 去。(問:大雞還是小雞?)小雞養成大雞。後來因為 雞太吵了,便放牠到小橋流水處,據說後來讓工友捉回 家去,吃了。(問:有沒有不開心?)都有啊,於是便 再養,說算了在下面養幾隻給大家吃吧。有人還曾收養 過一隻剛出生的小鷹,從巢上掉下來的。唸研究院時我 自己收養過幼鴿,大家一起在學校裡,教牠飛。還真有 人大叫「我示範給你看!」然後張開兩手扮撲翅。

神怪集團哲學系(或:集體的弔詭)

我們有隊 Band。唱 Led Zeppelin,也唱 Eagles。崇基 不是有校慶、歌唱比賽嗎,別人都正經地唱,我們就只 有一個人在前面唱優客李林,後面的人就走來走去、踢 波、拖地,還戴著金色假髮。在 Chapel,別人唱混音 聖詩,我們就唱國際歌,有成隊 Band,有結他。後面

學生會剋星

有個大十字架,我們唱到「從來都沒有什麼救世主」,

我們喜歡玩弄學生會的人。那時要在火車站旁那條走廊

肉,拔出皮鞭(皮帶?)大力揮舞。(問:怎樣可以及

貼海報宣傳活動,必須蓋上學生會印。我們就趁晚上無

時脫掉上衣?)差不多時間大家就已開始準備。當時連

人,開了學生會的門鎖,用他們的資源。例如用學生會

沈宣仁都話「好嘢」。也有一年全哲學系正正經經唱

的筆,在一些海報上寫一些無聊句子,(問 : 例如?)

歌,唱的是綠寶橙汁的廣告歌(「綠寶橙汁解渴順喉 /

「萬寶路,醇和好煙味」或「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綠寶橙汁清新感受」),全曲不足 15 秒,大概是有史

之 類, 蓋 上 會 印 就 拿 去 火 車 站 貼 [7] 。 別 人 會 想 這 是

以來最短的一首參賽歌曲,別人還未聽清楚我們已經下

什麼呢,為什麼常常貼這些東西呢。學生會當然發現

台了。

就脫下上衣拋向十字架(但不夠力丟不上去),露出肥

不妥,那時譚駿賢(1992 學生會會長)來問我「做咩 呀」,我話「冇呀,做咩呀,問咁多做咩呀!」現在譚 駿賢和我挺要好,但當時我想他很不喜歡我們。(問: 他們已經知道是你們做的了?)知道啦,還有誰呢, 這麼無聊。真是很無聊。 後來我們終於想不如玩大佢,就召合志同道合的別系別 院同學——那時經濟系有些人也很壞,後來最壞的都去 了當差,不知何解——1993 年組莊參選學生會。我們政 綱的第一點是:若成功上莊,就全民投票解散學生會, 我們已算好了每位同學可以分回多少會費,很筍的,贏 梗啦。正經參選的那班人就很驚,想來找我們共商國 是。 曾經有一段時間很流行小報,我們覺得自己是吟遊詩 人, 也 出 了 一 份《 吟 遊 詩 刊 》, 當 然 是 晚 上 潛 入 學 生 會用他們的影印機大量複印的。譬如有一個「邊塞詩專 輯」,是歌頌中大保安組的,說他們「一出四條柱無故 人」之類。 [7]:1994 年中大學生報有報導〈二百多同學被作弄,海報惡作劇惹公憤〉:校園中曾見有「性愛心理學講座」的海報,嘉賓乃顧修全與 鍾淑慧。二百餘同學受到吸引,前往出席,苦候良久,不見半個人影。不知這張海報與梁文道等人有否關係。

身份

9


當時我們哲學系學生都有很多奇怪志願,因為唸哲學都

有同學喜歡晚上坐小巴到旺角雀館打麻將賺錢。我們個

不知將來可以做什麼。我自己就曾在大埔酒吧認識一位

個都想賺錢,有很多外快。有位哲學系師姐的姐夫做傢

大佬,他力邀我去幫他睇住盤數。聽說有一位師兄,他

俬廠,便找我們一班師兄弟去做咕喱搬傢俬。當時有個

副 修 法 文, 有 一 天 突 然 不 讀 了, 留 下 一 封 信 給 教 授,

師兄在德國讀博士,他說有個德國朋友經過香港,想打

說他要到非洲某個講法文的地區,替當地土著和講法文

打工賺錢,叫我哋畀條路佢行。我們便帶這位也是讀哲

的人翻譯。但是,他既不懂法文,又不懂當地土著的

學的德國朋友去做咕喱。你想像一下,街邊一班人赤著

話……不過,據說過幾年他真的去了。又有一位師兄,

上身,露出肥膏,叼著口煙,搬傢俬上酒樓,但講英文。

很想做牛仔(Cowboy),畢業之後寫了很多求職信到

而且那時很開心,因為可以講粗口;最喜歡發窮惡,例

美國的牧場,現在不知怎樣了。我有一次在火車上遇到

如有阿嬸阻著樓梯,就喝道「X 你行 X 開啲啦阿嬸,撞

一個當年的同學,問佢呢排撈緊乜,他拿了一疊相片出

X 死你呀!」搬運非常好賺,做得晚了還有老闆請吃宵

來給我看:「正嘢呀!」我一看,是那些廟街賣的假金

夜。又有體力勞動,覺得自己很無產階級。

撈、假伯爵錶,嘩呢啲真係罪犯嚟嘅。還有一個數學系 的朋友,常來旁聽哲學系的課,他現在牛棚附近做保安

有個同學,他在 Canteen 只吃菜不吃飯,我們路過,問

員。他最喜歡維根斯坦,在網上開了個維根斯坦討論

他何解,他說他很懷疑那些飯的存在。我心想你又不懷

組。(問:哲學系 1994 年畢業的一位女學生,好像是

疑那些菜的存在?但也沒有和他爭辯。有個朋友是一名

全港第一位賽馬女記者?)我知,那是師姐 O 仔嘛,好

詩人,又很大隻。他常常站在新亞山頭,望著吐露港,

Friend 㗎,一年級時她常帶我們出去飲酒。她在大學時

一站七小時。路過問他在幹什麼,他說在構思一首新作。

已賭得很勁。崇基近嘛,也有同學早上去看晨操。有個

(問:那為何要練大隻?)我們也問過,他說:「我的

同學,書架上什麼都沒有,只有一本本的剪貼簿、筆記

詩也在我的肌肉裡面。」其實滾下新亞斜坡並非我首創,

本,全是他的心得和剪報。後來他住到青衣,在青衣教

而是聽說以前有位師兄做過,覺得好玩,便試試。那時

中學,聽說他三年沒有離開過青衣島,每天只去馬會和

用兩條棉被裹著自己,綁好,我宿友在旁支援,見我大

學校。

叫「喂就嚟撞埋去喇!」就衝上來踢過去。沒滾幾步已 經暈得要命,太辛苦了,不會再做。

賭馬有很多派別,晨操派、往績派、血統論、內幕消息 派,我們系裡什麼派別的都有。有些同學喜歡看西報 (英文報紙),因為西報科學,講血統和往績。但我這 種間中玩吓的,就喜歡玩內幕消息,比較有趣。馬經裡 有「舞小姐手記」,聲稱是一個夜總會的大班寫的,內 容完全不提賽馬,只寫「Woo 今晚保羅少又來了,唉呀 買起了翠妹同小河幾粒鐘了」,那你就知是叫你買翠河, 某場某金額。(問:準否?)一時時啦,準起來很離奇。 喜歡賭馬的人賭到發癲,發夢都會夢到,好像報夢一 樣。一次有個同學說有仙人向他報夢,某隻馬頭場就要 落重鎚,獨贏。但仙人所說的那隻馬是不存在的,香港 根本沒有這隻馬。但一個月後,那隻馬真的來了香港, 名字一模一樣,你話堅唔堅先?買唔買先?梗係老 X 都 買啦!就中。

10


我們討厭集體,校慶時大家為自己所屬的團體高叫各種 口號,什麼「應林大哂」、「何宿大哂」,我們總是叫 「十三苑大哂」。十三苑是教職員宿舍。 我 們 重 視「 傳 承 」, 為 什 麼 之 後 會 有 這 麼 多 師 弟 跟 著 我 們 一 起 做 這 些 事 呢, 就 是 因 為 我 們 熱 心 參 加 細 Ocamp,向他們灌輸我們的傳統和精神,然後就會帶他

那時晚上的主要活動是到大埔食宵夜,飲酒。到凌晨

們出去搞。我自己一年級的大 Ocamp 反而沒有去,因

三四點左右,便一起從大埔回中大,步行。邊走邊唱,

為那時我寄住在赤坭坪,認識很多人。後來則是夜晚回

什麼都唱。有時一起將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

赤記,日間去玩 Ocamp,今天玩崇基,明天玩新亞。

章哼出來,每人扮不同樂器,有時唱張學友。難得六、

別人問:「咦昨天你怎麼沒來?」我說「係囉!我今日

七點回到學校,便吃過早餐上早堂。教授都會很驚,成

先嚟 Join 呀!哎呀,點呀?」去遍四書院 Ocamp,看

個學期都未見過我哋,點解會上早堂呢。

看有什麼靚女,到處問人拿電話 [8]。 那時我很喜歡看漫畫,像《古惑仔》,現在還在追。床 那 時 因 為 不 上 課, 我 們 睡 到 兩 三 點 才 起 來, 去 CC

底下是一箱箱的漫畫書,還會常常拿出來回味。到畢業

Canteen 吃 我 們 的 早 餐。 我 們 不 喜 歡 坐 對 著 荷 花 池 那

的時候,看著幾萬本漫畫,拿不走了,唯有送給後人吧,

邊,喜歡坐到山邊,好抽煙。那時崇基還有啤酒賣。我

我們萬幾本的青春啊。

們每人手持一枝青島、生力,與清潔組、渠務組的阿叔 們混得極熟,大家一起飲酒刨馬經,分析賽果。黃昏時

問:畢業的時候,有沒有覺得「以後都不能過這種生活

我們會各自修行,我多半是去圖書館。晚上再吃點東

了」,以致很傷感的感覺?

西,大家就去吹水、打牌、操啤、睇鹹書、在宿舍煲煙 (問:怎樣可以在宿舍煲煙而不被警告?)。我三年級

答:我不知別人怎麼樣,我自己就不怎麼傷感,因為當

時回到神學樓住,很受歡迎,被選為樓主。我便宣佈,

時在外面已經有很多搞作,覺得一定可以有類似或更好

大家可以抽煙。

玩的事。

[8]:每年的大 Ocamp,崇基的迎新營搞手都會在火車站出口擺起多個攤位,公然大玩新生。當新生步出火車站,就會有搞手問你是否 崇基人,答「是」者將獲貼一張貼紙。走過馬路旁兩則的攤位時,身上有貼紙的新生便會被人帶去排隊驗尿和申請圖書證。他們大 都怕執輸,所以眼見人龍很長,也會照樣排隊。據親身經歷者稱,有一傻仔驗尿後從屏風走出來,手上拿著一杯極品,大家都彈開。 又有搞手會叫你做一張問卷,問你幾多歲?拍了拖未?有沒有性伴侶?多少個?一週做多少次?是否時常手淫?另外,有搞手會扮 成死飛仔,專門截停較文靜的新生,仲話入大學一定要有人照,所以要交 360 元入會費,迫你跟大佬,駁咀者就交 3,600 元。當然, 飛仔收了的錢會在迎新營完結前發還給新生。而大會亦會鼓勵新生們,說「大學生要學習獨立面對問題」。

身份 11


大學生⋯⋯

就 要 講 社 會 責 任?

罷課集會。(圖片來源:BBC)

文:馬碧玉

在激烈的考試中厮拼後進入大學,我們送走了一疊又一疊的試卷,換來大把大把的自 由。可是,入到大學又代表甚麼呢?一直以來,我們與社會的關係都像是似遠又近: 似乎我們在社會上的功用就是「讀好書,為將來出來社會做準備,成為社會需要的 人」,又似乎大學生這個身份所代表的是不只是分數上的意義,而是反照內心,尋 找自身在社會上的角色。面對突然多出來的時間,一切對我們來說都是那樣的陌生, 那樣的讓人猝不及防。究竟大學生在社會上有怎樣的責任?

點解要講社會責任? 社會同我哋嘅關係又係咩?

禁聯想到與近日的社會運動有關。以上種種都似乎印證 了那句話:「你不碰政治,但政治卻會找上你。」雖說 筆者並不需要每個人都全心投入政治,但在這些事實面

大學作為培養社會未來勞動力的地方,除了訓練我們學

前,我們還是應該多留意社會的動態。對大學生來說,

術和處事上的能力,亦是一個形塑我們對社會認知的地

了解我們身處社會的肌理,這個行為本身就已經是一種

方。如無意外,我們都會投身社會,成為社會大學的一

社會參與。

顆新鮮小薯。在進入社會這場沒有 Take 2 的遊戲前,

大學生的優勢

我們需要了解它的運作方式,進而找到自己與社會的關 係。

可能你會問,做咗大學生,就一定要關心社會?的確, 同時作為一位大學生,我們時刻感受到社會與我們的關

關心社會理應是每個公民的責任,但點解我們要強調大

係。大學的經費大多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下稱教資

學生社會責任呢?

會)資助,資助的標準自然由教資會決定。同時,教資 會的成員由行政長官委任,委員中又有不少來自政商

老實說,大學生比起一般的上班族或是尚未入讀大學的

界。在如此的思維下,其實我們的所用所學,或多或少

中學生,在關注社會上的確更有優勢。首先,相比上班

都被政商界人物把持的教資會操縱,主導著我們「能學

時間規律而固定的上班族,大學生的確擁有更充裕且自

甚麼」。

由的時間留意社會動態,並及時作出反應。在學運盛行 的六、七十年代,大學生往往在學運中擔當領導角色。

除教資會外,校董會的組成也值得同學關注。校董會作

他們在課餘時間參加社會服務、成立學會和關注組討論

為大學的最高管治機構,更決定了學校的發展方向。現

社會發展,投入政治不遺餘力。

時的校董會成員多由政商界人士擔任,除本校職員外, 皆由建制中的企業和有政治背景人士把持。如今年 6 月

同時,大學亦賦予大學生連結的渠道,令大學生有更多

由立法會選出的議員校董,便是清一色的建制派議員,

方式表達對社會的訴求。以中大幹事會為例,幹事會在

如張宇人,麥美娟和劉國勳。

過去和現在都以學生會身份就社會事件作出回應,如去 年 9 月,幹事會曾就修訂逃犯條例一事發起聯署,並

12

此外,社會事件其實也深刻地影響大學的自治。例如在

強烈要求政府撤回相關草案。在很多行業尚未建立工會

2019 年尾社會運動進展激烈時,一項有關興建科研大

的時候,大學生已能憑借自身的學生組織對政權作出反

樓的的撥款卻因「有議員表示關注」而被煞停,令人不

應。


校方與同學的公開會面。(圖片來源:端傳媒)

此外,社會投放在大學的資源亦不得不令我們反思大學

我們以前常說大學是遠離社會干擾的象牙塔,但當我們

生與社會的關係。社會(政府與納稅人)對大學投放巨

細細探究大學背後與社會的關係後,才發現其實大學生

額資源,令大學生能接受有別於一般學生的師資和設

從未真正走出社會所設定的遊戲規則。誠然,社會自然

備,以裝備成給予社會相應的投入的人。在這樣的現實

有它的叢林法則,但作為大學生,我們又能否從中與社

背景下,我們所用的資源背後在某程度上其實也涵蓋了

會互動、運用社會賦予大學生的種種優勢作出反應,正

社會對大學生的期望和投入。同學在享用大學資源的同

是我們這群社會新鮮人需要考慮的。

時,亦不妨思考社會(政府)在設立大學時背後的意義。

後記

面對現時的社會 大學生又可以點?

筆者在執筆時反覆的問自己:到底這篇文章要達到甚麼

在過去一年,相信對各位將成為大學生的新鮮人都是

目的。顯然地,它想為社會責任提供些理據,好讓同學

人生難忘的一年。社會運動、停課罷課、DSE 歷史卷

們去多關心社會。然而,筆者想若在 2020 年的迎新特

事件、疫情停課⋯⋯原來那個以考大學為唯一目標的場

刊仍需要這樣「拉客」才能讓各位對社會多一分關愛,

所,也會被社會所影響,產生了如此大的變化。成為大

究竟寫的對象應是誰呢?老實說,筆者也不清楚,但在

學生以後,我們是脫了繮的野馬,更是隻到處亂撞的盲

尋找大學生意義的過程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對自己在

頭蒼蠅。面對如此多變且崩壞的社會,我們赫然發現,

社會上的位置產生疑惑。大學生於我們而言,除了是一

原來我們無法從中抽空,從校園裡隔絕外界的影響,亦

個識別自己在社會上的身份外,還應該有哪些義務呢?

不能被動地等候社會變成所我們所想的樣子。我們只有

又或者在同一社會中,怎麼學生和學生之間投身社會的

直面現實,積極地以大學生的身份向社會作出呼告。

程度差距如此大?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也沒辦法考 出個狀元來,唯有我們不停實踐,才能找到適合我們的

在無大台的大前提下,大學生與以往的學界不同,我們 不再像從前那樣依賴學生組織,參與社會運動也不再像

答案。 於中國文化研究所外牆的文宣。(圖片來源:明報)

固有印象般僅限於學生會內十數人的投入,在這裡,更 多的是每個個體與社會的關係造成了他們對社會的參 與,而這些關係則是源自每個人對社會責任的不同理 解。

身份 13


R.Bob-Waksberg, N.Bright, S.A.Cohen, B.Fetter, J.Wiseman, W.Arnett, A.Paul, & A.Weil(Executive Producers), BoJack Horseman. Tornante Television; Boxer vs.Raptor; Shadow Machine.

無力的一代 - 我 與 我 的 靈 魂 拷 問文:toxic y

「讀大學有咩意義?」當有一天你在睡醒趕八半的路 上,或是通宵酒 Game 醒酒之際,又或是畢業後某月某 日加班後低頭回家的夜路上,如果腦內會突然彈出這條 問題,這一瞬,你從小聽來的「知識是力量」早已失義, 學雖然可以時習,但當中的「說(悅)」或早已不能滿 足你所求——當有一刻你要停下來思考從根而來的意義 問題,便是代表你的成長,從小憑慣性吞棗而得的一套 說詞,早不能完全解釋你成長伴隨的困惑。

#「喂唔好一開始就咁快頹住,你第一步走入 大學時嘅朝氣呢?」 老實說,我讀大學當然也是為了求知識,中小學校所 學 的, 早 已 能 應 付 日 常 生 活 有 餘, 而 對 更 高 階 知 識 的 追 求, 便 是 靈 魂 對 更 深 層 內 涵 的 渴 慕。 然 而,入到 Lecture Hall,坐你前一行第四位在睡覺的同學、坐第 三行走廊旁在刷 IG 的同學、「頭先講功課幾時交話?」 開著電腦卻在看網劇的鄰座同學問道,發現或許大學課 堂和你那純粹的原意不一樣。原來對他人而言,知識的 追求只是其中一項細分項,亦未如投身大社會前的休歇 重要。當然,以上不帶批評意味(你啲同學個 Grade 出 到嚟又真係靚喎,吹咩?),每人也有自己分配的重要 範疇,每人重視的東西在各自的世界亦有重要可貴之 處,如是而已。但你這刻發現大學除了追求知識,還有 很多很多其他,而單純追求知識可能已不是大學的必 要。

#「唉你想要嘅知識大學畀唔畀到與否,自己 返去摺住睇書咪得囉。嗱你再細心諗下, 既然大學咁有認受性,至少係有價值㗎嘛。」 Okay,有知識不等於有學歷,所以讀大學的保底就是有 學歷的認可。 現實而言,最能說服我讀大學的必要,大概也只有學歷 與職業的掛勾。隨著香港在 2000 年正式與工業時代別 離,踏入後工業時代的專業化趨勢,越來越多工種講究 專業認證,一些過往「跟師傅」從實踐中職業學習的工 種漸被改革。明明差異不大的職業導向學科,IVE 與大 學的學歷卻自此在大眾觀感差及九重天,無辜被抬舉的 大 學 科 目, 遇 上 無 意 思 但「 唔 讀 咪 唔 好 畢 業 」 的 FacPack,出到社會卻還是不如一早在實踐中學習的成果。 記得中學老師有言:「喺香港地,就算 DSE 考得再差都 唔會有人冇書讀⋯⋯除非你冇錢(如果可以編成樂譜, 大概會配註 dim.)。」2000 年董建華推出副學士課程, 鎂光燈下猶如再把香港人學歷水平推上新高。但推副學 士,難道就是另一條光明大道?大家眼中副學士價值之 處,不也就是駁返大學 Year 3 ?幾萬加幾萬,再加兩次 寒暑(或者一次)便能登龍門入大學又一條好漢。喂喂 喂,那麼副學士本質意義在哪?筆者不是想把副學士污 名化,只是覺得副學士,到頭只被社會視為「入大學的 另一條路」,哦到頭來又是盲目推高大學學歷價值的一 員。大學,不論學店不學店,如果不計入學時 Faculty 向你保證的 Intern 機會,除了促成社會重視大學沙紙 的觀念,循環再促成學生追捧大學沙紙的觀念,還剩什

14

麼?


#「咁,你仲有好多可以令自己快樂、有意義 嘅途徑㗎嘛。」 2010 年代,可能是中產人士吸夠資本,進而追求非物質 的享受,社會中理想主義再次蕩起大旗,「勇敢追夢勇 敢追夢」掛在口,其實也就是換了個包裝的 Hippies。 你不夠快樂,一定是你沒有走真正要走的路;你每天厭 倦冷氣房,一定是你沒有走真正要走的路。「夢想看似 不切實際其實很有意義」、「沒準備好的才叫夢想」、 「夢想這條路踏上了,跪著也要走完」,心理勵志氾濫 的年代又帶人反思學歷的意義,加上學業壓力種種因 素 越 加 重 視,「 考 試 成 績 並 非 唯 一 考 慮 因 素 」, 拋 開 學習的體驗彷如成為人們新天地,Gap year、Working holiday 令 苦 不 得 其 解 的 學 生 如 獲 至 寶,Elon Musk、 Bill Gates 亦成了苦讀以外的成功指標(但佢哋上得岸 其實任得佢嗡,Who cares?)。但香港畢竟與外面世界 不同,傳統的知識型經濟社會除了社經地位外已無他可 追逐,社會對追夢毫不寬容,「吓搵到食咩?」一句便 使人難以招架,還是收收皮回去讀書好。卻又適逢學歷 貶值的浪潮,如是者大學生便在現實與渴望(但社會又 不能成全你)的幻想中浪推浮沉,成了四不像。 再觀社會,大學生是知識分子,自古來擔負社會期望, 有日挑起社會重樑。有經歷 2019 年反修例抗爭的人都 知道,社會運動早與七十年代模式遠去,抗爭領袖不一 定是大學生或知識份子,甚至說大學生的貢獻不一定會 特別大;站得前過我的甚至是中途輟學的中同、Twitter 上 Retweet 就是為國際戰線出力、廚師(Poly 那位)也 能以自己本職支持抗爭者——尤其是努力撇清大台及政 治孌童的抗爭手法中,「大學生」一詞的獨特光環,就 只能在被捕的時候增添一分可惜。大學生有社會責任, 因為未來社會是屬於他們,但亦可謂是所有同齡層要肩 負的。社會責任,並不關乎只執着大學生與否,而是整 個同在「香港」中命運共同體也要背負上的。

Teshima, Daisuke( 手嶋大輔 ). Whirling 旋渦 . colour pencil, acrylic, wood. 38×18×17cm 2020. 攝於 Karin Weber Gallery: 〈乜咁 Q - Of All Things Cute〉 展期:27/06 - 15/08/2020 G/F, 20 Aberdeen Street, Central, Hong Kong

15


John Everett Millais. Ophelia, 1852. Oil on canvas. Tate Britain, London. 762 x 1118 mm. ARTstor.

#「咁你唔讀都讀咗一年,至少作為一個曾經 嘅 Fm、未來嘅 Year 2 學生、學生報嘅一員 ,至少有啲經歷有啲用處吧?」

#「喂你自己咁頹廢,冇人幫到你喎。」

再回想自己的身份,9 月一到,院系級便要再加一筆,

由於編輯工作,筆者大量翻查歷屆《迎新特刊》的舊文,

Freshman(Fm) 的 光 環 要 讓 給 下 一 個 了。 但 這 一 年

左看右看仍然一嚿雲——「唉自己都搞唔掂,寫咩?點

在校時間不多,一入學的水土不服還未調整卻忽爾晉

寫?」——故唯有寫下自己眾多愁緒。最令我印象深刻

升 Year 2,但自己卻又無法為今年 Fm 留下什麼。作為

的,是 2013 年的〈上莊者自白〉,一個上莊者的心聲,

Year 2,自問自己沒有什麼精彩的 U life,Hall Life 又

講述弔詭的上莊過程,甚有共鳴,對上莊有猶疑或好奇

被停課閂 Hall 打斷,幾個月前 Instagram 吹起玩「XXX

的 Fm 歡迎去細看。但筆者的重點,放了在這位上上上

Bingo」的風,列出不同中、大學名字而生的特色校園

上上上上莊師兄的筆名——「頹而不廢的四眼仔」。見

生 活, 但 連 @cuhk_infopage 亦 要 為 19/20 的 新 生 特

到學生報前輩縱使迷惘仍不失自我,筆者雖不能至,然

別作個 Fm 版,自己連蘭苑、敬文 Can 都未食過,又有

心嚮往之。

什麼資格跟 Fm 分享。而作為一個中大學生,教你如何

16

上 學 Reg 科, 由 哪 間 Canteen 好 食、 到 提 你 Walk for

有意義與否,有人建基於撇除主觀,以第三人稱看自身,

Green 能計算體育平時分,一切還是交給你組爸媽(雖

再由他人思量評價。如要具體比喻,就好比每人的人生

然好似難啲)和 Info page 吧。更甚是 Fm 早已搜集資

也是一本書,再由不同讀者閱覽解讀,再評有意義與否。

料,對中大比你更了解。作為學生報的編輯之一,固然

但我認為這過於被動,忽略了主觀面及自身的評價,尤

也想論政論哲學,但始終自己身為業餘,獻醜不如藏

其是對象本身正值迷惘的話,外界的聲音便難以相接,

拙,或若碰上立場不合,也就成我難以應付的局面。到

教化與開解的成效倍減。正如這篇文章刊在網上版後,

頭來,我沒有典型 Year 1 的經歷,取而代之的有中大

學生報 Facebook Page 便會出 Post 公告,Post 底下留言

二橋、肺炎停課、Zoom 教學,而然到頭又只是少數例

的廢中廢老或是以 Secret 啲 Post 底下老屎忽姿態現身的

子,絕無僅有但分享也沒什麼意思,因為未必是想玩想

同學再鬧,也預期不外是「返去讀書啦做乜諗咁多讀屎

學的 Fm 想知的事。有時會想:難道如果我有一個正常

片㗎今日啲大學生日日無病呻吟」的三幅被,故他人有

的 Year 1 經歷,好好體驗一代傳一代的「大學五件事」

他人偏執,我有我迷路,大學的意義也難以尋求,萬劫

的「輝華」,就會令我感到有意思嗎?又好像不是。

難解。

Inoue,H., Ishihara,Y., Maruyama,M., Nakagaki,H., & Tōgō,Y.(Producers), & Kon,S.(Director).(1979). Perfect Blue[Motion Picture]. Japan: Madhouse.


戀愛中的寶貝 文:李智良

原刊於中大學生報 2009 年《迎新特刊》

“Excuse me,” said Akim,“I meant to say: when can I leave the Home?” “Later,” said the director, annoyed, “Later. And besides, Alexander Akim, that depends on you. When you can no longer feel like a stranger, then there will be no problem in becoming a stranger again.” ——Maurice Blanchot [1]

或許從新生註冊日開始妳就意識到,前面幾年大學生活

事務、球隊、樂團訓練多頻繁,以至溜課去 High Tea 真

裡,妳將要天天跑來跑去,再不是整天留在「班房」,

的好 High,偶然看著窗外,陽光免費一大把灑下來,無

有不同的老師來上課。每天,沒有固定的地方可以「回

論看到的是帥哥美女抑或更有可能碰著的保安叔叔、阿

去」,從一個課室出來,又得趕往山坡上的另一幢大樓

姨,人有時是會寂寞的。

上課;一個活動忙完,又有別的什麼會要開,許多事情 要「傾」,而且都得準時無誤⋯⋯你總是,正要前往某

許多次,在車廂、講室或甚麼場合裡,也許因為定時開

個地方,好匆忙的樣子。從班際到「課際」,讓「同班

關的中央冷氣太凍、太悶,抑或前面一排波牛生得太高、

同學」都消失了。你既是行動自由,卻也是個不得不如

或只是用了太多髮泥擋住了老師的投影簡報,或者,選

此跑來跑去的遊牧民。

映電影的明明滅滅,讓妳睏之餘還是不小心被打動了, 妳稍一側身、想坐直一下、順手把掉到額前的髮推往後,

這可不是要指出一種溫情的失落,而是要點明「大學

才突然看到支在一排一排肩頸上的一個個腦瓜和頭髮堆,

生」的身分認同及其各種自我演繹,首先建基於 i)過

油亮與暗啞之間,沒有人覺得你在瞧他們看著,一室空

往人際歸屬的剝落,ii)與熟悉的生活場所分離,而且,

氣凝固,調暗了的燈下,腦瓜兒黑色的一個個陳列眼前,

抽象來說,iii)時間的連續行進變成零碎、片斷化,妳

耳後一癢,妳心裡一把聲音還沒說完就給摀住:「誰又不

得為更多的細瑣事情籌劃。於是,「新鮮人」得反應過來,

是誰?我跟他們有啥分別呢?」

變成行動的個體,並得重新在大學裡頭陌生、半遮蔽的 規則,與社群文化的「潛秩序」中掌握一種謀生術。在

走出課室,擺脫了從門口嘔吐出來的吵鬧人群以後,一

一大群面面相覷的同代人之間建立一種新的社會關係、

個人來到圖書館、電腦中心、實驗室、學會房、影印機房、

身分與個性,嘗試在聚散匆忙期間融入各種小群體。

以至自己的宿舍的各種門檻、入閘機、電子鎖與保安員 警崗前面,你再次發覺,妳誰都不是。匙卡、學生證才

身分與個性,特別是兩者的外露與美學化、形式化,是

是。而更荒謬的是,妳其實不知道那塊都是中國工人製

年青人作為一個文化及經濟階級的「特權」,卻很大程

的鍍金晶片究竟載著什麼、可以存取什麼關於妳的資料。

度與身分焦慮掛鈎,甚至,焦慮其實是自我身分的內部

正如這些天為了各種用途註冊的許多個電子戶口、要記

整合力量。妳明白的,在近 3,000 個一年級「同學」中

著的每一個登入名稱與密碼組合,不都是一門一門關卡,

間 [2],時有千人一臉的錯覺,一大撮一叢叢的青春身

首先假定妳不得擅闖,然後劃定妳的權限與所有人無異。

體,幾個截然分野的「穿著系」裡無數千里差、毫厘別 的所謂「Detail 位」,擠在校巴 / 講室 / 食堂 / 電腦中

於是,妳首先要學會一種自我陌生——妳什麼都不是,

心裡又怎能一眼辨清?學生證編號有那麼多個數位不就

而「大學生」不過是一種壟斷與宰制秩序中的一個空洞

說明了,妳什麼都不是;你的面目模糊到一個地步,連

的位置——然後,妳才能追認自己,妳是誰?這個跌多

刻意拗口或簡單發音的洋名與暱稱,打算主修的學系都

漲少的過程中間,正如「學業」、正如「將來」、正如「理

一再介紹過了,還是無法印證妳的而且確在某門課裡修

想」或「現實」,以一個溫血哺乳類人形的姿態突然顯現

業、或任何人的記憶中存在。

的「愛情」一樣應允許多,舒適安全,卻不一定能回答你。

然後,妳看看那好不容易放棄了這課、幾乎要用乞憐的 才擠進那節導修,這才湊成的時間表⋯⋯左下方一個三 小時的洞洞,右上角一個兩小時的,中間還有一道「天 地堂」的創痕。在無處可以獨處的偌大校園裡要謀殺時 間,案情將會是坐在一塊 1,280 x 800 像素對角線 10.1

[1]:Maurice Blanchot.“The Idyll.”The Station Hill Blanchot Reader: Fiction & Literary Essays. Trans. Lydia Davis, Paul Auster & Robert Lamberton. Ed George Quasha. NY: Station

至 13.3 寸不等的中國製 LED 背光屏幕前面,目不轉睛

Hill & Barrytown, Ltd. P19.

很專注的樣子,八卦別人的網誌,每小時查三次電郵,

[2]:據中大校方網頁公佈的數字,截至 2006 年 9 月,該學年

旁邊的手機好像都沒有響過吧。無論課業多繁重,學會

經「大學聯招」取錄新生 2,348 名;遁其他辦法取錄者共 615 名。

身份 17


求 學

可能你曾經幻想:幻想著擺脫日復日操練試卷的噩夢、幻想著沒有老師管束自己 温習、幻想著大學自由地選擇課堂學習……一切一切,都反映大學的學習模式與 中學截然不同。上到大學,沒有人有權干涉你的學習、沒有人有義務督促你的學 習;你想修甚麼課、你想旁聽更多課,你想幾時上堂、甚至你想不上堂,通通都 是你拿的主意。大學是自主學習的場所,它為你提供自由求學的機會和時間。同 時,我們亦希望提供更多「求學」的想像,讓你們進一步探索屬於自己的「求學」 意義。 以前常聽長輩道「𠵱家讀好書,遲啲考間好大學,第日就可以揾份筍工」,考入 大學似乎是人生的里程碑。於是你出盡二百分的努力讀書、操卷、死記硬背歷屆 試題的答案,準備那個名為「DSE」的考試,最後你終於考上中文大學了。但回 想起來,你學到甚麼?〈幸運地自主學習,或悲傷地〉敘述作者如何在經歷多年 的應試訓練,重拾學習的興趣和意義。 上到大學,你會認識來自不同學科的同學,最常聽到不外乎是 Medic、Gbus、 Engine、Science 等有名氣或大類收生的學科。可是,你亦有機會聽到同學介紹 自己「我讀金融科技、我讀人工智能、我讀數政」等如此新穎的學科。〈當新鮮 人遇上新學科〉訪問了三位同學,分享他們對各自新學科的期望與落差,以及揀 科時的感受和掙扎。但現實無奈的是,即使你已經揀定學科,發現學習的內容和 你想像大相逕庭,難免開始質疑自己的學習之路。〈在地上拾起無限可能〉訪問 一位三次 Quit U 的中大師兄,希望在幫助你面對學習的掙扎和猶豫時嘗試指出 另一條路。 大學幾年光陰,希望足以讓你在「求學」的路上尋找屬於自己的方向。

18


幸運地自主學習,或悲傷地 文:黃敏 原刊於中大學生報 2014 年《迎新特刊》

“They have turned you into something other than a human being. You have no power of choice any longer. You are committed to socially acceptable acts, a little machine capable only of good. And I see that clearly - that business about the marginal conditionings. Music and the sexual act, literature and art, all must be a source now not of pleasure but of pain.” Authony Burgess, A Clockwork Orange

「我夢見自己在一所房間,房間裡有另外一個人,用膠

中學時也不是沒有結伴溫習,但充其量只是互相督促,

紙扯著眼皮,紅絲暴現,手握著筆,一直抽搐,在一堆

來來去去也是唸那些,因為考試內容來來去去,也是那

數學試卷上亂畫,奇怪的是我隱約在瘋狂的線條之中,

些。大學考試則不,傾向個人理解而並非背誦,那時說

辨認出自己的名字。」

起讀書組,大家馬上喜上眉梢,彷彿已經預見得知識碰 撞的火花。事實上,那時大家都不太懂得怎樣討論,你

我進大學後反覆發著兩個夢,但我的夢,大概和我所要

前一句說張愛玲,我下一句已經說到陳衡哲,對話意識

說的無關。我記得我要寫的,是正面的學習經驗。

欠奉,其討論的混亂程度,實在令人汗顏。

各人有各自的修行,怎樣才算正面?而有人說,自主學

我的經驗則是,把討論節奏調慢一點,訂下一些中心問

習就是理想的學習狀態,那麼我的經驗似乎也算正面。

題,且由一位成員先報告對作品的理解,大家都比較容

初中我熱衷數學,讀微積分,驚訝於前人何以精確地演

易回應。後來讀書會的確有所改善,哪怕沒有達到某個

繹「無限」那樣虛幻的概念。後來,我偶爾翻到夏宇的

知性的深度,也帶來了不少思維上的刺激。重要的是,

詩集《摩擦.無以名狀》,自此迷戀文學書籍。

一群人一起讀,的確比較愉快,即使是艱澀難明的地 方,讀起來也沒那麼辛苦。

大學選科,把中文系放在第一志願,那時我對中文系的 熱誠,應該可以煲滾一窩粥。龐大的閱讀量於我而言還

自主學習有賴圖書館,辦讀書會也要感興趣的同學參

不算困難,這也許和中學的文學閱讀經驗有關。大學動

與,但即使有大學的資源和思辯氣氛,我之所以能夠進

輒要一週內讀近百頁紙,別系的人總是叫苦連天,我卻

行自主學習,歸因也是我對中文的興趣。回想起中學時

沒這煩惱,別人讀的是論文,我讀的是小說呀。

的其他學科,只覺生厭,那時考完文憑試,我朋友阿鵬 歡呼:「終於唔使再掂中文啦!」如果人們是汲汲於自

記得剛來註冊時的第一印象是,這裡的圖書館,那麼

主學習,而自主學習又源於興趣,真正有意義的提問可

多,那麼大。後來我時常流連於圖書館,好幾次在書架

能是:到底建制教育培育、以至生產了多少個阿鵬?

前時有暈眩之感。圖書館的書目極為整全,提供了一個 有利於自我學習的環境。有次要寫關於沈從文的論文,

「高中三年,每天操練幾近相同的試題,老師把你的答

幾近無從入手,就先看其他人怎寫沈從文,網上有過萬

案圈起來、退回,不告訴你為甚麼你的答案的是錯的,

份搜尋結果,就挑較有名的,讀到王德威談論沈氏的故

只是退回、一直退回,直至你終於寫下和其他人一模一

鄉敘述, 似乎可作參考。當中借用了敘事學理論,不

樣的答案。」

懂,就看參考書目,讀了肯南的《虛構敘述理論》。所 謂自主學習,即自己嘗試從不理解去到理解。

這是我第二個夢,但我的夢,怎能和我的學習經歷無 關。後來我總是哀傷地慶幸,我的中學沒有開設中國文

對事物有了新的感悟,便有了分享、對話的欲望。可是

學。

中文系導修課 30 人一班,討論氣氛不怎熱烈,好幾次 只有自己在說,不禁納悶起來。於是萌生讀書會的想 法,就找了相熟的同學就課上文章討論,也可為考試作 準備。

求學 19


訪、文:愛麗絲

當新鮮人遇上新學科

金融科技學 #BEng in Financial Technology #2017 年開辦

大家有聽過「加密貨幣」嗎?如果沒有,大家對比特幣 (Bitcoin)一詞又有沒有印象呢?比特幣屬於加密貨 幣的一種,早在十年前已開始廣泛使用。比特幣不需透 過中央機構發行新錢,而是由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 聯產生的數據塊 (即區塊鏈)完成。這創新的貨幣概 念,正正是金融科技的其中一個課題。 金融科技泛指工程科技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以改變其 傳統行業的性質。對區塊鏈(Blockchain)和加密貨幣 (Cryptocurrency)等議題有興趣的三年級生 P 同學, 選科時既期望學習編寫程式碼,又擔心專注工程會太過 沉悶,所以最終選擇包括金融的工程學科。「嗰時我只 係預期佢教到𠵱兩樣(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就足夠,但 坦白講對成個課程嘅 Big picture 唔係話睇得好透。」 後來 P 發現課程內的金融的份量比想像還要多,「其實 𠵱科 Engine 同 Finance 嘅比例係一半一半嘅,但如果 有啲人淨係睇到科技而入讀嘅話,讀 Finance 會讀到好 悶。而且畢業生出嚟都係做銀行,FinTech 公司𠵱啲金 融行業,如果學生入讀前對金融冇一定興趣,會有啲麻 煩。」 金融科技學固然結合工程和金融兩方面的知識,但是筆 者查看中大金融科技學(FTEC)的課程編排,發現其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大數據分析、機械學習等詞彙在市

工程部份夾雜系統工程(SEEM)、計算機工程(CS)、

場內逐漸興起。近年香港幾間大學都開設數據科學、商

信 息 工 程(IE) 等 課 程, 變 相 減 少 只 適 用 於 FTEC 的

業智能、金融科技、應用人工智能等新興學科 [1],以

課 程, 擔 心 這 會 減 低 學 生 的 專 業 程 度。 不 過,P 認 為

培育具備相關技能的學生,應對社會企業的人才需要。

「 𠵱 科 冇 太 明 顯 話 左 抽 右 抽 其 他 Engine Major 嘅 概

中大近年亦開辦三個新的本科課程,包括工程學院的

念,因為 SEEM 同 FTEC 其實係同一科嘅嘢,而 CS、

「金融科技學」、「人工智能:系統與科技」,以及社

IE 嗰啲都係一兩個 Course,仲要係基本嘅,就好似讀

會科學學院的「數據科學及政策研究」。為了讓同學更

Risk Management 都要讀統計同數學嗰啲 Course。」

加了解這三個新辦學科,筆者邀請了各科的第一屆本科

加 上, 金 融 科 技 學 不 同 以 往 的 工 程 學 科,「 𠵱 科 係

生接受訪問,談談對課程的期望與落差,以及就讀新辦

Application engineering,即係所學嘅 Engine(知識)

學科的感受和掙扎。

要應用埋落去 Finance Sector 到」,綜合多種工程的 基本知識也是必要的。」

20


人工智能:系統與科技 #BEng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AIST) #2019 年開辦

說起「人工智能」(AI),你們腦海中第一時間想起的 畫面,是不是西方電影中那個外貌彷如人類,聲線不帶 任何感情,語調沒有一點起伏的機械人呢?

數據科學及政策研究 #BSSc in Data Science and Policy Studies (DSPS) #2019 年開辦

人工智能大概指透過計算機系統呈現人類智慧的技術。 時至今日,在科技發達的國家例如德國和美國,人工智 能技術早已應用在金融、醫學、機器人技術、多媒體等 方面。反觀而言,香港首個此類的本科課程卻是中大去 年才開設的人工智能學(AIST),可見香港人工智能 的發展相當緩慢。原先想修讀計算機工程(CS) 的一 年級生 C 同學,因為 JUPAS 不能直接選擇中大的 CS, Year 2 才 能 選 讀 CS 主 修; 又 擔 心 Year 1 仍 要 像 DSE 般瘋狂讀書,會花耗大量時間和精力,而錯失享受大學 生活的機會,所以最後選擇與 CS 有關的 AIST。可是, C 在選擇新學科時難免有所猶豫。「揀得新 Major 當然 會高風險,始終好似白老鼠咁。但係我嗰陣諗,最多咪 照搬 CS 嘅內容落嚟,所以都唔驚得幾多。再加上讀出 黎都係大部分 Programming 都係 Engine 嘅嘢,就算 唔係 AI 個課程都唔會得個殼。」 獲派中大人工智能學的 C 同學期望課程首先學習編寫 程式碼,然後學習有關人工智能的演算法。「本身都幾 想了解多啲 AI 嘅,期望會接觸到多啲 AI 嘅 Concept, 或 者 簡 單 喺 一 個 細 Course、 玩 下 AI 嘅 嘢, 但 係 成 年 讀 落 嚟 好 似 同 Broad-based engineering 差 唔 多, 得 3 Cred 唔 同 [2]。 加 上 嗰 3 Cred 讀 嘅 嘢 都 係 比 較 General 嘅 Programming 概念同應用,只有少少帶過 AI,其實有少少落差。」不過不論是大多開辦了十多幾 年的傳統學科,還是只有一兩年「歷史」的新辦學科, 第一年的課程內容都是較廣泛而淺薄,評論整體學科的 深入程度乃言之尚早。 另外,AIST 與 FTEC 相似的地方,就是其課程編排都 夾雜其他已有的工程課程,導致 AIST 的課程佔整體學 科比例較少。雖然 C 亦希望專注學習有關人工智能的 知 識,「 但 係 無 可 否 認, 喺 Engineering 的 確 有 唔 少 重疊嘅必修知識,最好有啲可以淨係屬於 AI 嘅 Course 畀我哋,或者喺原本 Course 度改啲更適合 AI 嘅內容。」

相較以上兩種學科,有關數據科學的課程在香港各大院 校中就普遍得多。數據科學指從大量而複雜的數據之 中,抽取有價值的部分進行分析,而中大的數據科學及 政策研究學科(DSPS)則着重把分析結果應用於政府 決策,制定有數據支持的政策以解決社會問題。本身對 統計甚有興趣的一年級生 F 同學,認為與統計有關的數 據科學將成為新時代的趨勢;同時希望修讀的理論能應 用在智慧城市等政府決策,所以選擇中大的 DSPS。「當 其他人都揀咗條比較有保障和大約可以預計嘅路,自己 冒險揀一科未有人讀過嘅學科,對之後就業冇乜概念嘅 時候,嗰陣下呢個決定的確唔容易。」 可能大多人以為與數據科學有關的課程就是由理學院 或工程學院開辦,但是中大的 DSPS 卻由社會科學院所 開辦的,突顯課程內容比起其他大學更加重視研究政 策的應用。「記得上年 8 月中 Reg Day 諗住去社會科 學間房睇下自己 Programme 有冇 Ocamp 或者類似嘅 迎新活動,但係嗰度啲學生聽到 Data Science 個名就 問翻我有冇記錯學院。不過之後 Programme 嗰邊有寄 Email 畀我哋話有一日 Oday,結果嗰一日朝早就喺會 議室入面逐個逐個企喺身自我介紹,然後同教授一齊食 Lunch,下晝分組同讀 Social Science 嘅師兄姐傾下計, 咁就一日喇。雖然我都預咗第一年嘅迎新活動係冇咁多 姿多采,但我自不然就會驚新科會唔會少啲資源等等。 當然我𠵱家梗係知唔關事喇,不過諗翻起嗰陣真係好易 擔心,Sem 頭嗰排每隔三四日就諗有冇揀錯科。」 F 期望首學年學習有關政策研究和數據科學的基本知 識,希望加深對兩者的了解。經過兩個學期後,F 對於 政策研究的課堂沒有特別大的落差,「同預期讀嘅內容 差唔多」;相反,她對數據科學的掌握卻無所適從。 「關於數據科學嗰個 Foundation course 唔知真係教得 太快,定係因為數據科學嘅本質就係咁,感覺好似將 Statistics、Programming、Machine Learning 入 面 好 多種概念炒埋一碟,一開始覺得幾亂同埋跟得幾吃力。 不過網上有好多自學網站,有時約埋啲同學一齊睇下唔 多唔少都有幫助。」

求學 21


結語 以上三位同學都是各學科的第一屆本科生,選科時難免 會 卻 步, 正 如 P 所 言,「 第 一 屆 嘅 概 念 係: 冇 上 年 個 Admission Score、冇上年嘅師兄姐同你解釋、冇任何 就 業 嘅 Reference; 所 有 嘢 都 係 靠 個 Faculty 同 你 講, 你就要信,即係好似白老鼠咁。」相信每一個第一屆學 生的內心曾經亦有過這些顧慮、不安、焦燥。但其實絕 大部分的新生對自己所選的學科了解不深,例如有幾多 個社會學系的學生知道涂爾幹的理論如何解釋社會的運 作?又有幾多個選讀哲學系的學生知道未來的就業出路 是怎樣? 筆者同樣身為新學科的第一屆學生,當然亦認為選擇新 學科確實是高風險;曾經日日夜夜拷問內心底處,這學 科是否真的適合自己。不過日子久了,漸漸發覺不論是 修讀新辦學科的學生,還是傳統學科的學生,我們早在 JUPAS 排位時已經下了決定,其實已經算是冒險,只不 過新辦學科的不確定性比較高而已。就好像大部份人都 走上主流認為車水馬龍的大路,而其餘的小部份人選擇 一條甚少人走過、連終點都不知道在哪的荒僻小路,同 樣地無法預計未來發生的事。 現在拿着這本《迎新特刊》的你可能正在憧憬四年的大 學生活,可能你為未來的方向而感到沮喪,可能你第一 年被逼修讀大量與你主修無關的課程而感到迷失,或可 能你和我一樣放榜後已經稍有後悔,倒不如好好享受人 生最自由奔放的幾年時間,多探索嘗試,好好認識自 己,說不定你會有新的體會。

註: [1] 例如香港大學的「應用人工智能」及「金融科技學」、香港科 技大學的「數據科學及技術」、香港城市大學的「數據科學」 及「數據與系統工程」、香港恆生大學的「數據科學及商業智 能學」等。 [2] 主修 AIST 的學生第一年需要修讀 15 個學分的工程學院及數學 系基本課程,以及 3 個學分人工智能的課程。

22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攀石學會

中大魔術 CUHK Society of Magic

中大壘球 CUHK Softball Club

想 試 吓 出 山 攀 岩? 想 喺 室 內 玩

唔知 fmbb 對魔術有冇興趣呢?

Yo FM bb, 我 哋 係 中 大 壘 球 會 Stel-

齊進步一齊玩,嚟試吓都得嫁!

意最新消息啦!

嚟緊我哋學會招新人啦,一齊打下波,

住 做 運 動? 呢 到 有 班 人 同 你 一 btw,新手高手都歡迎!

FB:CUHK Rock Climbing Club

咁 就 要 like 下 我 哋 FB 同 IG 留

FB:CUHK Society of Magic

laris,zoom 咗大半年,係咪好悶呢? 仲有機會加入校隊添!好熱血㗎!

FB:cuhksoftballclub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攀石學會

IG:@imagicnation_cuhk_2020

IG:@cuhk_softball_club

中大基督徒國際交流學會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 日本文化學會

CU DANSO Episode 香港中文大學現代舞協會 塵影

啲 志 同 道 合 嘅 朋 友 嘅 話,

嘅跳舞活動,為鐘意跳舞嘅大家提供

IG:@cuhkrockclimbingclub

混亂動盪之秋,主卻應許,自

熱愛日本文化,又想識多

來到神的家中得享所有享有 ❤

記得加入我哋學會啦!

由、平安、滿足、喜樂,請快

FB:中大基督徒國際交流學會 -ciis

FB:cuhkjpnsoc

IG:ciiscuhk

IG:@cuhk_himikiri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 基督徒詩班 (CUCC)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 學園傳道會

我哋係一群以合唱事奉嘅基督

Action: 用行動發揮屬靈影響力

就加入我哋啦!

Empowerment: 被燃點及啟發

徒。如果你想合唱同追求信仰, FB: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 基督徒詩班 Cuhkcc IG: @cuhkcc

Community: 真誠相對的屬靈群體 IG: @cuhkccc

嚟緊呢一年我哋 DANSO 會舉辦唔同 一個進步同認識朋友嘅平台,記得密 切關注我哋嘅 IG 喇!

FB:CUHK Modern Dance Society IG:@cudanso2021

大學青年會(中大) 想服務社區上有需要嘅人,又 想出國探索就嚟大學青年會

(中大)啦!

FB:University YMCA (CUHK) IG:@uniy.cuhk

23


在地上拾起無限可能 —— 訪問楊穎仁 文:陳秉鳳 原刊於中大學生報 2009 年《迎新特刊》

1

路是一條還是多條, 在於你主不主動去理解周遭的環境, 認清教育和現實的差距。 楊穎仁比我大九年,我入學生報傾莊時他已是報社職員,一頭鬈髮,身材高佻 而瘦,說話深入淺出。我上莊後當了總編輯,都叫做係出糧畀佢,形成了奇妙 的僱傭關係。編務繁忙,我偶然對他有些怨懟,他回應我以一篇一篇他寫的, 議論縱橫的文章。報社雜亂,他文氣迫人,每次回來他總一手拿起一些碗碟, 一面咒罵我們這等小鬼,一面清理環境開始工作。去年九月,他重回大學校園, 在浸大讀社會學,先前已經讀了兩次大學仍未畢業的他,是否能助我們瞭解「出 路」到底是甚麼?

First quit: 完全的失範

離開了社會學系是無可無不可,因為他本來就對這科的 歸屬感不大。楊的父親讀工科出身,建議他讀職業治 療,楊雖不清楚自己想要甚麼,但卻知道自己不要甚

2000 年,楊穎仁當時就讀中大社會學系,恰巧又是我

麼——「要我鋸木連條直線都鋸唔到」。本來想揀心理,

半個師兄。時值二年級下學期,他一份論文都沒交。

但父親想他讀社會,許是怕他不能與人交際太過自我, 但結果似乎是說中了一半。

「唔知份嘢點做」,他說那是個瘋狂逃避狀態。一年級 時好些,初級的科目較少要寫文,僅有的勉強做完。但

楊的父親在他大學一年級時過了身。他當時並沒有想此

當時學不得其法,可以看的書太多,自己又無一個學習

事對自己的影響,但事實上,家裡少了一個人鞭策自

的焦點,用心寫的論文分數不成正比。升上二年級有了

己,經濟也因為有保險而沒有太大負擔,楊才一心的

古典理論及當代理論等較深的科目,「一覺得自己唔

「頹」下去,終日躲在家中。到母親發現時已是學校寄

識,就唔寫」。其他同學即使不太認識都可以抄抄謄謄

出最後通牒後,頓時一哭二鬧三上吊,甚至指責他是謀

得一文章,但他卻就是不行。

住幾十萬保險。他說對於一個完全迷失的人,錢不算是 甚麼,但卻令他想到,自己不能投入讀書,可能是不夠

另一個他面對的難題是人際網絡。在中學只學到怎樣將

異化——七年的中學生涯,過的是人哋畀乜你就讀乜的

自己「縮埋一嚿」,不引起任何注意;上到大學整個中

生活,不用想,不用決定,機械式的運作。當時他有朋

學的人際網絡崩潰,並沒有特別想做的事或想認識的

友讀會計,跟他說只要捱幾年就能出頭云云,那年還是

人,只努力地維持一個中庸的自己,上了細系,既不特

講 Big 5,不是 Big 4。既然母親以為他要的是錢,讀

別頹,也不突出。與人的關係既無法把他留在校園,交

社會學又失敗收場,他就決定轉讀會計,走一條看似安

不到論文亦令他覺得「無面」回去,「那時很傻豬,遲

排妥貼的路。

了幾個字就不去上堂」,面皮既薄,也沒有動力回校,

24

連校方、Tutor 打給他的電話也沒接。如果他那時拿起

2000 年底他再入 JUPAS,報讀理大會計,等入學那段

電話,大概可以試升三年級,那就會變成另一個故事

時間則補習及打了一份做倉務及入數的工。2001 年 9

了。

月,他重返校園,這次待了一年。

2


2

Second quit: 道路在落差之中 無法繼續的原因是會計太過形式主義。讀社會學時無論 自己怎樣迷失,上課上 Tutorial 都會認真預備討論, 但在會計時著重的更多是 Power Point 夠不夠花巧,內 容次之。那時他裝出一副外向 Look 和同學交流交際, 但那些百幾蚊餐的邊爐巴西燒卻令他吃不消。他對理大 同學的印象也深,覺得他們真的較靈活,隨時可找到 兼職,求生力強,他卻似乎不能成為那種人。未幾懷 念起讀社會學時的生活, 通識 Take 了科 Culture and Society,坐第一排,讀葛蘭西。在反差中察覺自己想 讀的是甚麼,楊很感嘆代價實在很貴。

Third path: Social movement

3

第二學期的會計課他已經全部沒上,在圖書館看理大 存量不多的社會科學書藉,在通識課時遇到的講師又 找他幫手做當時中學綜合人文科課程教材,既有了收入 來源,會計又讀不下去,於是再次 Quit U。「今次醒 啲,收埋得耐啲」,他笑得有些奸險,沒有太快被母

親發現,算是比第一次成功。後來母親一直都希望見到 他重返大學,帶四方帽,那種「成功」的幻覺楊坦言已

沒法繼續,當找到更有興趣的時候,已經失去了去捱一 些苦悶科目的能力。尤其是其實一直以來信那套「平步 青雲」的幻覺的並不是他自己,在理工讀那科 Culture

and Society 現在回想也許不算甚麼,卻已是他口中的 荒漠甘泉。

識了基大的搞手與一班很有心搞基層運動的人,當時組 織性亦強,在 2003 年時他們搞了個探訪清潔工的落區 行動,晚晚落區都有一定人數的隊伍,參與的同學很

要將 2002 年離開理工和現在接上,還差七年。楊解釋

多。那時的基大是基層團體與工會及大專院校之間的中

其實很多人會將讀邊間學校,或求學階段作為一個重

介,他們在院校中找同學作培訓,包括搞讀書組、落

要的斷代指標,但對他而言則不太適用,網上生涯才

區、和不同的基層團體接觸,讓同學組織活動,如探訪

是他另一階段的開始。「如果將那幾年在網上發表的

基層工友或組織舊區居民,搞講故事計劃等等。

字結集,夠我係中大畢業十次」,我和同訪的同學都 目瞪口呆。他入大學才初接觸互聯網,最常流連的是

中學時經濟科是楊覺得最有趣的科目,難得與現實有

Newsgroup,而他想知道更多的問題,關於基督教。問

關,又好像可以系統性地解釋事件。但中學經濟一味講

到他是否教徒?他說從來都不是。當時有個心儀女生是

供求決定市場價格,楊發現當中沒有解決過公平與否的

教徒,楊希望瞭解更多關於基督教的問題,於是在網上

問題。入基大後,接觸到更多的基層問題,開始明白單

尋找探討這類問題的「非教徒」。後來女孩拒絕了他,

靠「論述」、「討論」、甚或「吹水」似乎缺少了一些

但他在討論區裡的身份卻生了根,覺得自己在其中有了

很重要的東西,基層人士的問題不會在「吹水」間消失

歸屬感,參與度亦高。當時參與網上討論的人質素都較

—— 他們仍是住在板間房、仍要被老公打、仍等不到

高,幾千字來來去去,甚至會辦「準學術」的辯論。這

公屋、工資繼續被拖欠……要解決問題,便需要一套帶

是他大學以來第一個能給他支援的群體,亦能討論深入

有行動性的視覺。而這與楊的關注點亦敏合,他需要一

及認真的議題。他以之和學生組織對照,那時傳媒描述

套解釋及解決社會狀況的論述,使基督徒即使放下宗教

的學生組織都不甚了了,他自己又需要照顧長期病患的

視野仍能分析社會。

母親不敢多時在外,故此網上生涯既幫他訓練文筆,亦 操練了思考。

2002 年 底, 楊 開 始 接 觸 基 督 徒 學 生 運 動( 下 稱 SCM),始終在基大很少機會討論宗教議題。SCM 本

後來甚至和群組裡的人發起較行動性的事情,包括一份

來已有社會關懷面向,楊穎仁想將基大中介者的模式引

「良心約章聯署」,倡議道德介定應從人出發,而非規

入,使 SCM 成為教會及基層團體間的媒介,2004 年開

條或信仰,抗衡某種覺得「非洲咁多人死係因為不信

始更在 SCM 做了一年職員,雖然最後和同事的人有分

神」的論調。後來想和網上的朋友出書或刊物都碰釘,

歧而結束,但亦是一次理論加上實踐的嘗試。

討論好的內容結果網友都沒有交稿,楊開始知道網上動 員的侷限,但他既然發現了一些基督教界的問題,就覺

2005 年世貿來港會議,楊在基督教關注全球化聯席做

得不能退縮。

職員,明正言順參與當時的示威,亦是他第一次做直接 行動。當時不覺得害怕,憤怒為何當局要欄住會場不准

在這種背景底下,某天他在理工大學校園裡看到一張基

人進入,示威區距離百丈遠,劃開香港人在世貿會議上

層大學(下稱基大:www.grass-root.org)的海報,從

的位置,是一個政治運作。那時楊開始寫網誌,批評港

此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他希望學習如何組織群眾,搞

府對示威者的措施。後來楊關注的基層議題還有許多,

Campaign,他若有所思地說:「如果嗰陣一個唔該見

包括紮鐵工潮、反領匯、反對醫療私有化、社區經濟、

到搞青年公民黨,畀佢吸咗入去,咁就真係……」楊認

最低工資……

求學 25


Future

?

由 Quit U 開始,楊的每一份工 / 每一個機會,都不是

入,也想過做社工,最後是教書。教書的好處對他來說

在網上求職版 / 報紙 / 勞工處得來,而是靠人際網絡。

是可以慢慢影響學生,正如他也會影響他的補習學生,

有些是半職、兼職、Research Job,中途也有儲蓄見底

或許能帶動他們行動;打破老師、家長、學生、學校之

的危機,但馬上又搵到工。你話到底係咪 Quit U 對競

間的矛盾和對立,讓他們認清真正的教育問題;籌組一

爭力影響好大,似乎不是,楊的厲害之處是,既能每月

個更基進的教師工會。他又提到現在的自己太書生,除

給家用 3,000 元,又能養活自己,更儲到些錢回大學讀

了第一次 Quit U 後做過倉務都沒有打過基層工,所以

書。他很節儉,平時回中大總是吃 11 元的餐蛋飯,有

他又密謀考個保安牌,看看有沒有人肯請他這種手腳纖

時是 5 元三個面包,買一瓶廿多元的桂花陳已醉得舒

幼的保安。又或者他畢業後仍會選擇去做紮實的工人組

暢,偶然放縱和女友弄一個咖啡甜酒雪糕吃。生活模式

織工作; 或者做主流傳媒,摸索主流論述是怎樣砌成

固然會引起與母親爭執,但也不算甚麼解決不到的問

的,「又或者,我讀上去,行學術呢 ……」他就是一個

題。

這樣的人。

上年 9 月他回大學讀一年級,這次他目標明確,是為

路是一條還是多條, 在於你主不主動去理解週遭的環

了沙紙。其實早一兩年他都有盤算讀書,試過嶺南文

境, 認清教育和現實的差距。一般人的思路是當發現

研,又 In 過 IED。但他說其實只要目標明確,知道自

個人問題不能靠個人解決時,就要訴諸社會。楊是倒過

己想要甚麼而去讀書,既不需要被入讀的學科限死,

來的,他一開始就問憑甚麼講個人利益,既然社會條利

更 毋 須 進 入 院 校 體 制。 那 為 甚 麼 要 文 憑( 一 年 四 萬

本來就如此不公,為何要從個人出發。所以他從來都是

二千一!)?那是為了將來多一點路途可選,那路途仍

想怎樣把自己放到對運動最有用處的地方,那已經不是

然指向運動而不是前途,這可能是最讓人訝異的地方

個人前途的問題。

吧。

中五會考放榜,他一心與心儀的女孩原校升讀中六, 對於將來運動的方向,楊有過很多很多想像。例如在基

努力讀到 28 分回來。可是他喜歡的女孩子不能重返原

層團體任職,則可能要面對團體太小型,處理行政事務

校。當年選科,喜歡寫作的他理應選文,但為了社會上

之餘已無餘裕搞政策、或者為了申請經費,勉強辦一大

所謂「較美好的前途」而選了不甚有興趣的理科,相反

堆看似沒政治性的活動把時間都消磨掉,等等問題。後

女孩是出於興趣選讀的,楊覺得自己等於是搶奪了她的

來他提英國史家霍布斯邦講述工業革命時歐洲的政治鞋

位置。於是他開始質疑:「我怎可以說自己的家庭比別

匠——他們真的是鞋匠,工作時間地點較自主、有時間

人的家庭重要,我條命又如何比他人的有價值」。說到

閱讀、能接觸群眾、可養活自己,那時有一些這樣異議

這裡他有點激動,那神情,在很多次聽他說起某些不公

者。那時楊認真想過做街市中醫,奈何行頭太窄不易進

義的事情時,反覆出現。

後記

楊穎仁在訪問裡兩次提到,後悔當年沒有參加學生組 織,例如上報社。我笑說「如果你上咗報社,𠵱家就係 我老鬼了」,他答道,那又有甚麼分別呢?我和他一樣 讀社會學,二年級下學期我 Take 了當代社會學理論, 錯過了一些課堂,追不上閱讀進度,不願意矇混過關, 結果也不合格。但我想我來年會畢業。在學生報,在和 楊穎仁的相處之中,我想我繞少了許多路,當然楊在那 些額外的路上看過很多我看不到的風景,我面前的路也 不見得筆直,但我們在此處相會,各有所得。

26


校 史

(圖片來源:香港舊照片)

閱讀歷史,彷彿總要有些恢宏的理由,如「究天人之際」、「可以知興替」芸芸。

然而,了解歷史的動機可以純粹,無關理性,只是情緒。固然,此刻的您與中大素昧平生, 但往日無數與中大邂逅的少年如您,終會於此暗生情愫,前人的臉龐與身影,依舊徘徊校 園的微小角落——他們輕聲呢喃,喚您走入時間凹凸的皺摺之間,俯聽絮語綿綿。

歷史大多有據可依,史前卻是混沌無竅,〈馬料水史實考釋〉便試作史前的一行註腳, 上溯中大的前世業因,下啟今生紅塵紛紛。

至於正史的開端,則由書院說起,〈由書院聯邦到中央集權——中大的書院歷史〉與〈似 有還無的書院精神〉不塗脂粉,還原最赤裸的書院肌理與疤痕。

在成長的跌宕裡,有些苦戰只有自己知曉,而有些烽煙,是學生與掌權者的緊張對峙, 當中綻裂的火花和灰燼,一一記於〈權力與抗爭無法割裂——校園抗爭簡史〉。

校政固然近身,社會亦復切膚,從〈原來當年的學運是這麼的一回事〉 到〈學運已死?—— 看今日學運〉,我們得以巡逡記憶的頹垣敗瓦,方知路從來不易,長日走來,步履蹣跚, 而前行仍是必要。

歷史是一道擺不開的魅影。這一刻,我們揹著自己的過去,與中大的斑駁光影相互鋪疊。 眾生眾相交錯之際, 您既是讀者,也是作者,就讓我們一起親密依偎,細細誦念與鏤刻, 這卷寫在每個中大人身上的記憶之書。 校史 27


馬料水史實考釋

清 . 同治九年 (1870) - 新安縣圖節錄重繪。(圖片來源:本土工作室)

馬料水,原稱馬嫽水,位於新界大埔以南、沙田以北一帶,旁倚九肚山,東臨吐露 港。馬料水本為荒山,山咀從白石角入海,沿海山勢平緩,至山腰時倏然拔起。馬 料水的山腰擁一平地,土壤赤紅,名赤泥坪。馬料水原有一客家村莊,以務農維生, 後來為了興建中文大學,村民悉數遷走,四散各地,其村莊之故事因而亡佚。如今, 馬料水人口稀少(中大宿生不被計算在內),基本上只餘下赤泥坪的村民。 馬料水,雖與「馬尿水」同音,但其淵源與尿液無關,「尿」及「料」均是「嫽」 字的諧音。「嫽」,音廖(liu6),屬客家話,可解「玩耍」之意(「嫽」亦是古字, 現代廣州音粵語已不再用,但部分方言仍有保留,譬如廣西地區潯邕片粵語中的桂 平方言)。因此,馬料水的本字為「馬嫽水」,意即「馬玩水」。 據《河南堂邱氏族譜》及村民口述所載, 馬料水村民的先祖是中原河南人,傍黃河 而居。明朝嘉靖年間,其先祖騎乘一匹良 駒,向南遷徙。路途㞳峭崎嶇,然而該馬 不識疲倦,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行至廣東 地區寶安縣時,先祖一度落腳,並任政府 催糧官一職。其後為了徵收田糧,先祖再 度馭馬南行。當至某個山頭時,溪水清洌

文:城城

甘甜,淙淙潺潺,那匹馬踏入澗中,飲水 嬉水,不捨離去。該馬伴隨邱氏既久,情 感彌深,故其先祖靈光一閃,認為馬的戀 棧乃神明指示,應當落籍於此,遂就地定 居,賦名「馬嫽水」。 《河南堂邱氏族譜》手抄本

28


數年後,有一道士路經,辨識邱氏之馬,為烏魯木齊的靈獸,名曰「䑏 疏」。《山海經.北次一經》云:「又北 三百里,曰帶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 䑏 疏,可以辟火。」南宋《事 林廣記》亦道:「帶山有獸,狀如馬,首有角,名曰 䑏 疏,四蹄可以錯石。」馬料水村民恍然大悟,當地之所以 從未發生山火,全賴䑏疏「可以辟火」的緣故。

南宋《事林廣記》所載的䑏疏

《山海經.北次一經》所載的䑏疏

然而,䑏疏一日忽爾失蹤,其去向眾說紛紜。其一說法是,有獵人聞名而至,射殺䑏疏,割取其角。䑏疏一死, 視馬如子的主人傷痛欲絕,隨即投河身亡。從此便有流言,主人的亡靈徘徊馬料水,更招引了方圓的孤魂野鬼, 怨氣聚攏而漸重。在 1980 年代,一名外來商人購入赤泥坪一塊地皮,並搭建「合榮果園」。當時,不少無宿可 住的中大學生都會租住果園的倉庫,但果園不斷鬧鬼,更有學生被靈體附身,嚇破眾人的膽(內容詳見 Banksy Salinger 著《果園魅影——合榮果園 D 房之亡靈》)。自此,中大學生便對赤泥坪村忌諱三分(現時中大校園內, 仍偶然可見赤泥坪村的招租單張,但租金異常便宜)。

市面已售罄的《果園魅影》

1960 年代的馬料水水塘(圖片來源:中文大學)

話說回來,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中文大學原本計劃選址顯徑,但玄學家測地之後,評定馬料水風水較佳,因其 山坳可作天然屏障,儼如一龍頭坐陣(現時似乎只能在頹 Tee 的背面找到馬料水的龍)。雲從龍,風從虎,龍之 行雲佈雨,能免火災。蛟龍棲於水,但自從大學落成後,馬料水的水源被水泥截斷,水脈變得支離破碎,漸至枯 竭,只剩下舊時的小漁塘一帶仍有活水,亦即現時的未圓湖及小橋流水處。

校史 29


曾於 1980-85 年期間任教中大,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

「各位同學,請原諒我講唔出『中大是你家』呢類肉麻

系教授 Garcia Marquez 於《Living to Tell the Truth》

說話。實際上,我哋都只係中大嘅過客。就好似嗰隻傳

中寫道(下文為作者所譯):

說中嘅馬馬,行咗好遠好遠嘅路,孤零零,嚟到一個完 全陌生嘅地方。我哋唔太清楚,呢隻神秘嘅馬馬最後去

「⋯⋯我聽楊博士說,馬料水曾有 䑏 疏。那是一隻上古

咗邊。有人話,佢被人獵殺。有人話,佢太寂寞然後病

的獨角馬,四蹄強壯,足以碾碎石頭,而牠出沒之處更

死。有人話,佢喺水入面意外溺斃。無論馬馬點樣消失,

能杜絕一切火災。為了這則迷人的傳說,我特意到馬料

河流依然存在。

水旁的赤泥坪村尋訪村民,但村民神色冷漠,不知是因 為聽不懂我的說話,還是不清楚那一段軼事。我在課後

水從過去一直流到未來,逝者如斯,不捨晝夜,我哋就

向同學探問,但他們表示從未聽過䑏疏(只告訴了我辮

好似企係時間長河隔離嘅馬馬,好無力,咩都把捉唔住。

子姑娘、志文 111 的故事)。我想查閱《新安縣志》卻

無論我哋做嘅嘢,輕於鴻毛,定係重於泰山,水都會繼

不懂漢字,也就不了了之。

續流。古希臘哲人講過:『人不能踏入同一條河兩次』, 但其實,踏入河流兩次嘅腳,都唔會係同一隻腳。水固

「在中大的那些日子,我還是恒生樓的舍監。我的寢室

然會流動,而人都唔例外。萬物皆流,呢一秒嘅自己,

在二樓,正上方的三樓是公共空間。那裡永遠喧鬧,打

同上一秒嘅自己已經截然不同。認識同接受自己嘅流變,

麻雀、飲酒、唱卡啦 OK,直至日出方休。某夜,樓上腳

會係大學入邊必修嘅一課。各位同學,再一次歡迎你哋

步聲砰砰嘭嘭,如一群馬在頭頂奔跑,似要踏碎那不隔

嚟到中大,我哋遲啲見。」

音的天花。我嘀咕,找不到傳說中的馬,卻只有這群傢 伙在擾人清夢。我忿然跑上三樓,一推門,他們竟在玩

掌聲響起,你坐在眾人之間,望向湧入 Lecture hall 的

閃避球,結果我也忍不住玩了兩回合。」

碧綠河水。

另一邊廂,中文大學歷史系主任葉夢華教授,將於 20 _ 年的開學禮上提及䑏疏,而你坐在明亮寬敞的 Lecture hall,有點興奮夾緊張,聽著她的結語:

(作者按:親愛的大同〔編者按:大學同學〕,但願你不會介意我老作了這麼一段故事。當然,上文並 非全部虛構,但至於哪些真,哪些假,也許不太重要。然後,你會問:「除咗呃人,呢篇文仲有乜意義?」 為了免卻累贅的解釋,我曾想過拋下一句:「冇啊,自娛㗎咋。」其實自娛也足以理直氣壯,大學生 Dem beat、Ocamp、摺宿煲劇,通通都是自娛。但答「自娛」,又太不負責任〔編者按:學生報收咗同 學會費㗎嘛〕。大學生有自娛的權利,不過,自娛的意義亦有深淺之別。作為讀者之一,我嘗試揣摩這 些文字碰撞而成的雜音與訊息,而你知道,我解釋得越多,我們便失去了更多。 第一,中大歷史不妨從中大興建之前開始說起,正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南美洲早已有自身的千年 豐饒故事可書。在那段解魅前的時代,生活就是神話,無需考究真假。在 Formal、 Factual 的校史之內, 野史、想像史也應有牠們生長的空間〔編者按:作者說「牠」,大概因為想像力是一頭年輕的獸,樂於 游走〕。同理,在嚴肅、規範的大學裡,我們應有任意臆想、放肆實驗的自由,哪怕只剩一線〔編者按: 其實大學不算甚有空間,只是社會徹底沒有空間〕。在這短短數年,我們尚可反叛,尚可質疑一些毋庸 置疑的命題,譬如歷史必然是真,譬如小說必然是假,於是,就有了這杯半真半假的歷史小說鴛鴦〔編 者按:談及虛構歷史,阿根廷作家波赫士百玩不厭,如〈約翰.威爾金斯的分析語言〉便透過杜撰史實, 去挑戰知識的分類法則〕。常言道「Knowledge is power」,「Power」固然是「力量」,但也可譯作「權 力」——知識被一小撮人化作權力,成為掌權者,繼而界定哪一類的知識更具權威,下啟知識與權力的 輪迴。那些被人們奉為圭臬的「知識」,均值得大學生這一群初生之犢去叩問、去角力〔編者按:大一 時聽見中文系教授說,功課的題目是批評魯迅,便發現大學沒有神檯〕。所謂「知識」不過是語言,而 卡爾維諾說:「沒有不欺騙的語言。」在馬料水這個名字古怪的地方,古怪即正常,只要我們的古怪有 其原因,又,古怪得非常認真。不得不抱歉,這些文字語意破碎,風格混沌,體裁矛盾,但恰恰是大學 的寫照,眾人各說各話,眾人共冶一爐,而你在喧嘩的多聲道之中找尋自己的元音。寫完了第一點,才 發現沒有第二。)

30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學生會 工商管理學院院會 (CCBA)

CCBA 係崇基嘅商學院莊,每年都有 好多活動,仲係識人嘅好機會啊!

FB:崇基工管 CCBA 2020 Catena

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 工商管理學院院會

想 識 多 啲 UC/Faculty 嘅 Fd ? 想 Chur 得嚟又有時間追 GPA ? UCBA 啱曬你! UCBA 有 大 中 細 Event 搞, 又 可 以 識 埋 其他 College Fd 添!

FB:ucba2021unify

IG:@ccba2020_catena

IG:@unify_ucba2021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大學青年會(中大崇基)—翔青鳥

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 工商管理學會-商燄逸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學生會 國樂會 香港中文大學最具歷史的中樂團 體,歡迎各書院同學加入。

FB: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學生會

國 樂 會 Chinese Music Society of New Asia College, CUHK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管理文學士 課程系會第八屆內閣文璿

入 U 想 識 朋 友 又 想 做 義 工? 快 啲 參

嚟 緊 想 幫 手 搞 唔 同 活 動? 如 果 你 係

我 哋 係 文 管 系 莊。 如 果 你 哋 加 入

啦!

我哋,Mark 實我哋嘅 FB 同 IG 啦!

Friend,就快啲上莊啦!

加 Uni-Y 新奇有趣嘅本地同海外活動

FB:University YMCA CCC CUHK

Shaw 嘅 Business 學 生, 又 想 加 入

FB:The 32nd Cabinet of SCBA 商燄逸 SerafiC

IG:@uniy.ccccuhk

IG:@serafic_scba32nd

聯合書院粵語辯論隊

United College Toastmasters club

聯翩才思遂雅合,粵宛清風

United College Toastmasters Club (UCTMC)

留意 Facebook 專頁。

showcase your public speaking skills, train

從知辯。聯辯廿一招新,請

FB:聯合書院粵語辯論隊

is an ideal platform to make new friends,

your leadership and ameliorate yourself. Come and join us!

IG:@uctmc

咗 文 管, 想 嚟 緊 四 年 有 班 Firm 嘅

IG:@cuhk_nephriture

聯合劇社 - 聯城聚戲

聯 合 劇 社 創 立 於 1964 年, 為中大資深劇社之一,以現 代劇製作為主。

FB:聯合劇社

IG:@ucdcofficial

31


由書院聯邦到中央集權—— 對於剛入中大的新生,你們會比其他大學生特別,除了中大人

再來便是 1951 年成立的崇基學院,由歐偉國、李應林等人創

之外,你們可能是崇基人、新亞人、聯合人、逸夫人、善衡人、

立。和錢、唐等人相似,在共產黨執政後,中國境內的基督教

和聲人、晨興人、宜孫人或敬文人。我們會比其他大學生多一

大學被整頓,面臨去基督化。以歐偉國所在的聖約翰大學為例,

重身分,有賴於中大的獨特之處——書院聯邦制。不論各位新

該大學先後被分割,並併入中國境內的其他非基督教大學中,

生是否因為書院聯邦制而選擇中大,但作為一位中大人,我們

歐李二人為逃離共產黨而南遷香港。二人到港後有復辦大學的

確要了解這一所與別不同、以書院組成的大學的歷史。

想法,並與香港聖公會等教會團體籌辦專上學院。崇基學院的

中大的前世——

以中文推廣專上教育的三所學校

成立得到當時的聖公會何明華會督認同,並得到教會龐大的資 助。創校時已借得教會會堂作校舍,在取得馬料水土地後獲英 美教會團體資助,建成 1956 年啟用的馬料水校園。崇基學院 希望學生可以獲取中西方面的知識,同時亦著重個人修養。 最後便是 1956 年成立的聯合書院,聯合書院由華僑、廣橋、

早在中大出現之前,新亞書院、崇基學院、聯合書院早已成立。 在四十年代末,國共內戰令大量難民湧入香港。當時香港的教 育問題十分嚴峻,面對英文中學數量不足,龐大的華人人口令 中文教育短缺的問題變得更加急切。基於當時社會局勢,一群 因北方有難而退至南方的知識份子如錢穆、唐君毅等人成立民 辦的專上學院,為年輕人提供以中文授課的專上教育。中大前 身的三間書院便是在這個背景之下誕生。 三間書院之中,要數歷史最悠久的便是 1949 年成立的新亞書 院。如上面所述,錢穆、唐君毅等人因逃避共產黨政權的管治 而南下香港,一眾先師為了保存及發展中國傳統的人文精神而 成立新亞書院,希望繼續泓揚中國文化。新亞書院原名為亞洲 文商學院,是一間夜校,租用偉晴街的南華中學作為校舍,翌 年得到資助,租用桂林街的單位作校舍並易名為「新亞書院」。 那時候的新亞沒有職員,一切日常事務全由師生負責,而學校 的營運經費則多為募捐得來,教師的薪金也十分微薄。當年耶 魯大學的雅禮協會曾打算向新亞伸出援手,但錢穆先生擔心新 亞書院會受到耶魯的左右,所以即使書院面對財困,也拒絕資 助。

32

文化、光夏及平正五所院校組成。雖說聯合是 1956 年成立, 但其前身書院均是在 1947 至 1950 年間因逃避共軍而由廣州南 遷來港的私立大學,屬稱流亡書院。比起新亞和崇基,這五所 書院的歷史更長。聯合書院前身的五間學院和新亞書院一樣, 創校早期極度艱難,但後來在五十年代得到臺灣的孫氏助學金 和亞洲協會的孟氏獎助學金,營運情況才有所改善。當年臺灣 由國民黨獨裁專政統治,資金不能自由進出,但五間書院仍能 獲得來自臺灣的資金,相信與國民黨有關係。加上美國福特基 金會的支持,五間書院才得以統一資源和人才,最終組成聯合 書院。書院的學者來自不同背景,有代表儒學、西方基督教等, 但他們的共同目標是在香港繼續其教育與學術工作,正好反映 出書院的多元、包容、自由等理念。書院早期課程著重社會發 展,所以會計及商業管理課程發展得特別早。


中大的書院歷史 殖民地第二所大學的誕生

文:杜宗健 原刊於中大學生報 2019 年《迎新特刊》

抗議的文章一出,在社會各界亦得到廣泛的支持,程度遠超政 府所估計。即使政府不願意,教育司高詩雅遂不得不在翌年回 應 :「我不想要第二所大學,但覺得 [……] 建立第二所頒發學 位的院校可能是唯一可行的解決方案。」當時國共之間不斷吸 納在香港的華人學生,中國境內大學有資助且學費較低,而臺

雖然當時中文專上院校在港辦學相對自由,港英政府甚少干

灣亦預留學位讓香港學生前往升學。當時港英政府希望保持政

涉,但這些院校頒授的學位不獲政府認受,而院校的運作資金

治中立,不希望學生在外地升學後回港輸入左派或右派的思

亦未有保障。到了五十年代,這些當年逃避共產黨的院校感到

想,影響香港的管治。港英政府遂在 1959 年決定出資成立中

重返中國大陸的機會愈來愈渺茫,繼而明白得到港英政府認同

文大學,並邀請聯合會的三所中文學院參與,香港中文大學最

是唯一的出路。於 1957 年,當時規模較大的中文專上學院——

終在 1963 年成立。由此可見,中大的成立雖有反抗殖民地的

崇基學院、新亞書院和聯合書院,組成中文學院聯合會,希望

意味,但亦受港英政府的政治局勢判斷所影響。可以說,中大

向港英政府爭取承認它們以中文辦專上教育,應得到和香港大

的誕生是「天時、地利、人和」所結合。

學同等的大學地位。 這些專上院校的成立雖然為港府紓緩教育壓力,但她們卻在爭 取升格為大學期間面對不少反對聲音。1957 年年底香港大學教

步向集權

育系主任皮理思教授在文章中批評中文並不適合大學教育,主 要的原因是認為中文教育不可能達到高等教育的水平,而中文

大學成立之前,英國富爾敦爵士提交《香港專上學院發展報告

學校的畢業生更沒有達到高等教育的程度。他指出一些科目如

書》,指出單元制對於由三所專上院校所組成的大學並不合

物理、經濟等有充分的英文文獻研究,但中文研究的水平不足,

適。政府接受了《富爾敦報告書》,據此界定了大學的組織、

因此發展中文高等教育只會拖低香港學界水平。文章一出,隨

權力和學制等,使各書院保有很大的自主權。

即引起中文學院聯合會不滿,並撰文反駁皮理思,指出皮理思 漠視中國的學術人才輩出,編寫了自然科學、工程學等高質素

書院聯邦制在中大成立初期運作尚算正常。由於學系課程由書

的教材。其後的反駁文章更上升至民族文化層次,指出香港大

院開設,書院不論在收生、聘請教師及課程設計等方面均擁有

學是一所為殖民地政府訓練專業人員和公務員的殖民地大學,

高度自主權。例如新亞和崇基所開辦的哲學課程也各有差異,

不能照顧本土的教育需要。只有一所由華人所辦的中文大學,

同學也不必像現時那樣通山跑,只需在自己的書院上課。又以

才能滿足香港華人社群的文化和知識追求。

當年的書院通識課為例,新亞要求本科生除了學科知識外,要 修讀「中國通史」與「哲學概論」,前者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後者為暸解人類學術思考;崇基的通識課程(綜合基本教育) 分三年為學生講解大學概念與思考方法、中西文化及基礎科學。 新亞的書通重視中國文化及哲學思考,崇基則講求通才與學術 知識,這個分野正好反映書院如何透過通識教育實踐各自的理 念。學生的書院生活佔大學生活很大比例,所以同學亦會較親 近書院的同學而非同學系的同學,書院也因此可以達至「學系 為本」及「學生為本」的方針,令學生在追求知識之外亦具有 處世應有的態度。可惜好景不常,書院聯邦制在運作數年後也 難逃中央集權這一刧。

校史 33


資源運用可謂是令書院聯邦制衰退的導火線,使其步向中央集 權。1972 年,設備優良的新科學館在大學本部啟用,科學館 耗資極大,並非單一書院可以負擔。新科學館自然成為了一眾

新書院的成立

理科生上課的地點,而課程也漸漸由書院主導轉為學院主導。 1974 年,各書院的工商管理及會計學系聯合嶺南商科研究所,

隨著書院聯邦制的衰落,書院亦失去它的價值和意義。書院理

組成全新的「工商管理學院」。大學和書院之間的張力也因此

念、書院精神越趨口號化,書院遂變成了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

日漸擴大。七十年代初,中大的行政費用遠超港大,因而被政

更甚者,這個沒有意義的載體卻成為了中大的籌款工具。邵逸

府批評,政府甚至懲罰性地把撥予中大的預算減去四分一,只

夫向中大捐贈的一所大禮堂於 1981 年落成後,邵逸夫即向校

有預算的 77%,希望迫使中大改革書院制,取消功能重疊的單

方表示有意支持中大成立第四所書院,即我們今天所看見的逸

位。1973 年後,學生入學已歸大學中央管轄的各個學院負責,

夫書院。這是中大第一間以人名命名的書院。逸夫書院耗資

書院管轄學系已成歷史。

一億一千萬,由構思到落成共用時五年,最終於 1990 年正式 落成啟用。逸夫書院亦是第一所基於金錢而非教育理念而成立

1976 年,政府委任富爾敦研究中大的體制改革,以富爾敦為首

的書院,其成立為以後「不論理念,只要有錢」的新書院開創

的委員會其後提交報告,建議大學中央收歸所有研究和教學大

了先河。逸夫書院成立後,更容許學生可以由原先的書院轉到

權,各個書院學系整合為一,由大學中央管理,而聘請教員、

逸夫。結果書院就變成一個小型校務處,管理著中大不同的地

開辦課程、研究開支等,亦全部由大學中央決定。改革美其名

方,同學不喜歡便可以轉來轉去,令本已名存實亡的書聯邦制

是將「學系為本」及「學生為本」的方針分拆,前者歸大學中

更加受到破壞。

央管理,後者交由書院管理。書院的角色是提供一個文化環境, 薰陶學生的氣質品性,有點像博雅教育。改革後書院的權力所

隨著政府計劃大學教育改為四年制,中大亦計劃成立新書院以

剩無幾,有的就只是分配宿位和設計只佔六個學分的書院通識

迎接改制後新增的 3,000 名新生。由 2005 年 10 月到 2006 年 2

課程,根本不能肩負「學生為本」的使命。以早年的新亞為例,

月,校方僅僅用了四個月時間便完成考察、諮詢、寫報告等本

唐君毅等新亞高層們深受中國宋明時代的書院式教育影響,主

應需時甚久的程序。2006 年 4 月,在一個無人知曉的校董會會

張學問和做人應「齊頭並進」、「融通合一」。但如今學問和

議上,校方決定興建新書院。同年 5 月,中大校董會通過成立

品德的學習被切割,師生之間更沒有長期的生活接觸。縱使每

晨興、善衡、敬文和伍宜孫書院,在 10 月決定成立和聲書院。

個人對早年各書院如何肩負「學生為本」的使命有不同看法, 但肯定不會是單靠提供宿位及六學分書通可以達成的。可惜的 是,改制的決定權不在書院而在港督及立法局手上。立法局迅 速通過改制的法案, 而真正的書院聯邦制早已壽終

正寢。

結語 中大由成立至今,書院聯邦制只是在創校之初運行數年,隨著 當時的政府不斷干預大學的事務,書院聯邦制遂變成中央集權 制。改制後的中大,書院變得毫無特色,例如新亞書院希望師 生共同生活以培養同學的知識和德性,但大學改制後,同學已 不再親近書院,試問共同生活的願景要如何實現?現時提到書 院特色,在同學口中可能已不再是書院以往所堅守的價值,而 是那些讓人可以打卡朝聖的崇基未圓湖或新亞的天人合一亭。 這是我們所想要的書院嗎?

34


中 大 嘅書院精神,就係冇精神

似有還無的書院精神 原刊於中大學生報 2019 年《迎新特刊》 文:姍姍來遲 三間舊書院組成中大,大學中央與港英政府聯手奪權, 到逸夫書院成立,中大自此進入四書院各據山頭的時 代。這格局理應不再改變,但五間新書院的出現,令書 院史得繼續書寫下去。

爭議 2:替代方案 早在校方提議興建新書院時,校友評議會已表示「大學 應重新檢視現時的書院制所面對的問題,以鞏固書院精 神及中大精神」,以及「倘若再籌建第五間書院,必須 先確立該書院的精神、教育理念及其特色」,可見他

新書院成立時序

們認為不同教學理念及內涵才能突出書院制的獨特性。

2012 年 本 科 課 程 恢 復 四 年 制, 校 方 預 計 本 科 生 增 加

只是校方不斷重複「增加書院人數會削弱師生交流的機

3,000 人, 舊 書 院 將 由 2,500 人 增 至 超 過 3,200 人, 有 迫切需要成立新書院以容納新生。2005 年 10 月,中大 校方推出《策略計劃草案大綱》,首次公佈探討成立新 書院。次年 1 月,校董會審議並接納《策略計劃》,短 短三個月內完成考察、撰寫報告及諮詢,決定成立一至 兩間小型(300 - 600 人)全宿共膳及一至兩間中型(約 1,200 人)非全宿共膳書院,並在不足一個月後分別接 受一億及一億七千萬元捐款,通過成立晨興書院及善衡 書院。其後在 2007 年 5 月接受一億及一億七千萬元捐 款,通過成立敬文書院及伍宜孫書院。同年 10 月,校 方收取一億五千萬元捐款,成立和聲書院。這段時期, 立法會兩次二讀通過修改《香港中文大學條例》,正式 確立五間新書院的地位。

新書院成立爭議 爭議 1:行政 校方倉卒的決定被一眾校友批評諮詢徒具形式、校政不 透明。當年中大學生會向校長發公開信,批評計劃在短 時間內定案、誇大新學制的影響。《策略計劃》公佈後, 公眾才得悉新書院的規模、使命、學生組合將有別於現 有書院。除了質疑校方行政失當,反對聲音亦圍繞書院 制及書院精神進行批判。

會,降低書院教育及生活素質」,沒有接受校友的替代 方案(擴展舊書院規模)。反對聲音指成立小型書院是 為了欲吸納捐款而非提倡任何教育理想,校方同樣沒有 回應小型書院與學生宿舍無異的指控。

始 作 俑 者 ——中 央 集 權 校方冷淡應對上述的質疑,新書院在一片爭議聲中建 成。在 2010 至 2011 年度起,各書院開始招生,現在連 最年輕的和聲書院都有畢業生了。多年來,反對聲音一 直批評新書院是吸納捐款的工具,如同當年成立逸夫書 院,哀嘆書院精神隨書院聯邦制沒落。事實上,中央集 權(詳見 P.32《由書院聯邦到中央集權——中大的書院 歷史》)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中大成立之初實行書院聯邦制,三間書院行政及財政獨 立,一切決定由書院精神貫穿,充分體現書院聯邦制的 特點——各具特色。但自從 1975 年中大改制,書院財 政、行政權均被收歸中央,書院精神不再。逸夫書院成 立,成為首間以捐款人命名的書院,立下建立書院可以 金錢而非教育理念為出發的先例。書院聯邦制、書院理 念愈趨口號化之際,校方再次大興土木,衝擊早已被 破壞得體無完膚的書院制。新書院成立只是最後一根稻 草,壓跨由創校先賢苦苦經營的書院制度。 校史 35


何謂書院精神? 當年的中大人悲嘆書院精神已死,不滿大學中央的權力 過大,任意玩弄書院精神。要明白他們的指控,首先要

書院精神

知道何謂書院精神。制度上,教學自主讓書院設計書院 通識及學系課程(詳見《由書院聯邦到中央集權——中 大的書院歷史》),不過在中央集權及學制改革後書院 已失去教學方面的權力。歷史上,舊書院有其歷史淵源, 憑空出現的新書院未有經歷史的考驗,相比之下舊書院 必定有更多思想資源,這樣比較亦有欠公允。因此討論 新書院精神,唯有判斷它是否符合成立時的期望了。

新書院有冇精神? 要評定新書院的價值,先從它們的使命開始。下表為新 書院的使命:

錢 書院

使命

即使舊書院有悠長的歷史及對書院精神較原整的論述,

提供一個融合食、住、學為一體的家,並 培育學生為香港、全國以至全世界社會服 務。

在現有制度下,它也難以實踐。現時書院通識只佔六個

善衡

培育學生具有文化素養、高尚情操、盡力 及有誠信的品德。

新亞的歷史,但因日程緊迫被濃縮成一節課,老師只能 說金主投資後有錢搬校舍了之後終於得到政府承認遷入

敬文

培育學生的誠信,建立個人承擔,發揮自 助助人精神,回饋社會,為國儲材,並豐 盛學生的人生。

晨興

伍宜孫

培養創新志業精神:熱衷於發明和創造, 追求新事物、新理念,承擔社會責任。

和聲

除講求誠信及勇於承擔,更要擴闊國際視 野,培養現代意識。奠定穩固的學科知識, 掌 握 做 學 問 的 方 法, 盡 心 本 港 和 國 家 民 族,多瞭解和聯繫世界。積極回饋社會及 回饋母校。

學分,幾個課程又如何令學生進入創校先賢的思想世 界?筆者是一名新亞的學生,第一個學期的書通雖保留 講述新亞創校時有多窮啊然後錢穆憑他三寸不爛之舌遊 馬料水成為中大創校一分子,就下課了。但其實在圖書 館借本書或上網看看便知道了。再者,書院雙週會主題 與傳統文化或新亞精神完全無關。有人會反駁,書院精 神可在書院活動中體現啊?只是書院活動通常於晚上舉 行,完結時往往已夜深,不利像筆者沒有住宿的走讀生 參加,難以感受什麼共同理念或書院精神。

結語

啊咧?新書院好像可以充分體現當年校方高層亂噏出

看到這裡的讀者即將經歷 / 經歷中 / 已經歷迎新日,在

來 的 宗 旨。 想 有 密 切 的 師 生 關 係? 敬 文 有 共 膳 喔( 晨

這天不同書院代表會積極熱情拉攏新生,遊說離不開有

興和善衡也有)。想體驗真正的國際化?晨興以其他書

好多宿位、宿舍望到無敵大海景、裝修好靚、有好多船

院招收更多內地生和外國學生,連院長都是外國人,夠

/ Exchange 機會、設施完善 / 其他書院冇⋯⋯筆者一

International 了吧。想有家的感覺?敬文、晨興及善衡

年前對這些動聽的話無動於衷,覺得相當功利市儈。一

為全宿制,只要是該書院的學生就必定有宿了喔。想擺

年後終於明白了,書院淪落到要以硬件配套、蛇齋餅粽

脫傳統的框框?伍宜孫著重創意,除了有一個叫創意實

吸引新生,只代表它只剩空殼,書院精神消失得無影無

驗室的活動室、更有以創意為評核準則的獎學金喔。

蹤。

其實以培養有素養情操、誠實、有創意、具社會責任的

將自己的書院踩得一文不值的同時,筆者想起當初選擇

學生作為各書院的宗旨沒有問題,只是有點空泛及百搭

新亞的理由,簡直天真得可笑。因為聽聞錢穆及唐君毅

而已(不過校方只用了一個多月堆砌出來,就不要怪新

等先賢的名字,抱著「追星」的態度進了來。滿心期待

書院了)。另外,書院精神不應由石頭爆出來,以上使

會被中華文化、新儒家思想瘋狂洗腦(嗯是誇張了點),

命是基於什麼社會背景而訂立?香港的大學生所缺乏?

結果並沒有。現在的書院儼如一所分區校務處,只具備

舊書院的學生沒有這些特質?至今都是一個謎。不過,

行政功能,而筆者既沒住宿又沒能力申請交流活動或獎

新書院許下的承諾雖微小且不知所謂,但它做到了。相

學金,根本與新亞半點連繫都沒有。入了新亞一年,筆

反,舊書院冠冕堂皇的精神則只容校方或該書院的學生

者只想問:說好了的新亞精神呢???(黑人問號 .jpg)

用來打飛機。 36

錢 錢 錢 書院精神去咗邊? 錢 錢


權力 輯自中大學生報 2012 年《迎新特刊》

抗爭

文:聰、雞、Jack 前面兩篇文章(由書院聯邦到中央集權——中大的書院歷史、似有還無的書院精神)敍述書 院歷史及發展,是最普遍理解中大歷史,也是官方會採用的方法。然而,官方報喜不報憂, 說法片面且偏頗。不過前文呈現書院與中央之間的權力鬥爭亦非一幅完整畫面。一段甚少被 官方提及的歷史——校園抗爭史是構成中大歷史一塊重要的拼圖。以下簡單勾勒的抗爭事件, 是不同年代的中大人一直爭取校園民主的表現,也為這所大學塑造一種獨特的精神面貌。我 們甚至可以自豪地說:「搞屎棍向來都是中大的傳統!」 家長指引:以下抗爭行動部分涉及危險動作,模唔模仿,敬請自己留意。

讀屎片——求學 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環就是求學,一套怎樣的教育制度,就會培育出怎麼的人。 在中大,這麼重要的教育制度時刻會被有心人破壞,時刻需要我們守護。

中文大學於成立時為達到「通才教育」的教育理念,採用四年制。後來,殖民政府為加強市 民對殖民地文化的認同、方便其管治,在 1977 年提出統一中學和大學學制,中大需改為三 年制。學生以至校長、各學院及書院院長均反對由四改三,指三年制不足以維持創校理念。翌 年以罷課、自發舉行研討會等進行抗爭,其中「師生團結反對四改三」集會有超過 2,600 人 參加,包括時任李卓敏校長。政府面對激烈反抗聲音,只好承諾十年內不重提「四改三」。 1978 年,十年之約屆滿,政府再次要求改變學制。校方再次與學生組織聯合起來,在諮詢期 內組織了多場大規模抗爭,包括近 3,000 人參與的邵逸夫堂戰役、約 1,000 人參與的遮打花

簡史

園戰役(中大校方當天更提供校巴接送師生到場,顯示其反改制的立場)。但不論是同年約 4,000 人於百萬大道的集會、次年整個大專學界約 5,000 人在政府布政司署(即舊政府總部) 集會,面對政府在財政上強勢壓迫,所有抗爭也徒勞無功。1989 年,中大校方採用彈性學分 制(即三年制),學生因焦點轉移到八九民運令關於學制的討論就此告一段落。 諷刺的是,在 2012 年開始,大學學制因政府實行中學及高等院校學制改革,兜兜轉轉又回 到四年制。

可能是由於教員入職初期易受課檢影響前途,1994 年,李滿全講師於期終課檢前向同學說不認 同同學於學期中課檢所說,並表示自己有權調整分數,更發律師信及電郵警告報導事件的學生報 編輯。 學生會成立專責小組調查,唯校方始終沒有表態。可幸,課檢制度在事後得到改善,如問卷收發 時教師不得在場,規則沿用至今。

校史 37


2004 年 1 月中,學生及教職員從報章得悉校方接受政府削款 10% 的方案。教學部門須削減 4%,並進行「學系重組」節 省資源。事件曝光後,校方於 2 月正式公佈各系的安排,有的要合併、有的要停辦、有的則從原來學科獨立作一新學科。 諷刺的是,當校方以資源不足為由重組學系,另一邊邊廂中大醫學院資助中六尖子學生全部學費入讀醫學院等學系,整 個計劃共花 600 萬,引起同學不滿。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課程(MSE)的同學覺得校方停辦該系的安排無理,組織「一個都不能少」行動──回應校方指他們 成績不理想而發起的不缺課行動。現代語言及文化研究系(MLC)的現代語言部分將與日本研究學系之中日本語部分合 併,新設語言學系;文化研究部分則與宗教系合併。MLC 與宗教系的同學亦批評系方完全沒諮詢同學意見,黑箱作業。 需停辦的體育運動科學系(SPE)的學生成立關注小組對校方決定作出抗議。 2 月底,校方作出讓步,學系如 SPE、文化研究和日本研究仍可繼續開辦獨立的主修課程。可是,學生的反對聲音是否 校方作讓步決定的主因仍是值得商榷的。

2004 年 11 月,時任校長劉遵義上任後,校方要求各學系表明是否參與以英語作為主要教學語言的計劃,而表示願意的 學系須遵守在 2005 年 1 月 4 日提出的幾個條件,包括必修科必須以英語授課等。全校有 44 個學系同意加入計劃,七個 學系不同意。當時校方完全沒諮詢過同學。 2005 年 1 月 26 日,學生會從非正式渠道得知事件,並在新聞組上公佈,揭發此事。1 月 31 日,反對中大語文政策的中 大學生、校友,連同中大學生會聯署發表了一篇名為〈哭中大〉的公開信,呼籲校友、同學聯署捍衛中大的理想,合共 一千多名校內外人士聯署。不少教授摘文批評。學生會及「捍衛中大理想小組」也在文化廣場掛出〈哭中大〉橫額及大 字報。 2007 年,教務會通過該計劃後,前任中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李耀基以個人名義申請法援,欲以司法覆核推翻校方決定, 因香港法例《香港中文大學條例》表示中大的「主要授課語言為中文」。高等法院在 2009 年 2 月 9 日裁定李耀基敗訴。 計劃繼續執行。現時,大部分學科以英文作主要教學語言。

校巴——我哋 tran-sit! 中大佔地 137.3 公頃,如果沒有校巴,不想不願不喜歡走路的同學隨時被困在山頭上, 有堂上不得、有家有宿歸不得。因此事件牽連到校巴,同學務必「羣起攻之」,為搭校巴的權利抗爭到底。

迎新營時,組爸媽提醒我們上校巴時要從褲袋掏出八達通,後來才發覺中大校巴是免費的。但原來免費校巴不是必然的。 2007 年 8 月,中大交通組公佈新校巴收費措施,舊措施下,平日所有大學的師生和職員出示中大通均毋須收費,而未能 出示的校外人士則收費 1 元;假日大學師生和職員收費 1 元,校外人士收費 5 元。在 9 月 1 日起實施新收費後,凡未能 出示有效的中大學生證或教職員證者,在登車時均須繳付車費港幣 3 元。非由中大聘請的職員如:在大學飯堂、百佳、 書店、理髮店職工,在新措施下亦須繳付額外車費,令他們的經濟重擔百上加斤。 8 月中,中大同學發信中大交通組投訴,惜無回音,逐發起「巴不得」行動(Free Rider Action)。具體的行為包括收 集聯署反對收費措施和派發黃色的「反對車票」讓人投進校巴的收費箱作抗議,令本來在火車站外匆匆而過的行人,有 機會主動表態,另外又創作 Beat 詞,在行政樓示威時 Dem Beat,引人注目。後來中大更被同學揭發校巴牌照根本不容 許收費,才停止所有收費措施。一連串行動後,校方終在 9 月尾暫時撤回收費方案,同學乘搭轉堂巴時也毋須出示證件。

38


2011 年,校方在網上公佈了新校巴規劃方案,其中新

中大環抱山水日月之景,因此深受遊客歡迎,但中大師生

逸夫幹線、循環線校巴和崇基至逸夫的轉堂校巴均會

與他們一直相安無事。惟近年卻有大量遊客以「鴨仔團」

於新學年取消(約為 4、5、8 號線),對逸夫書院宿

形式乘搭原本只供師生使用的校巴,到不同書院參觀。及

生影響尤為嚴重。簡單來說,同學要乘校巴到逸夫書

後,有同學發現這些旅行團沒有向校方提出觀光申請,擅

院的話,以後只能在火車站上車。

自在中大範圍觀光,並收取遊客數百至千元不等。

2012 年 2 月,一班逸夫學生自發地在書院範圍內的宿

在社交平台(CU Secrets)上有不少同學表達不滿,指有

舍、馬路和校巴站等地方以粉筆塗鴉,四處畫滿「還

些遊客作出擾人行為影響日常校園生活。當時正值學生幹

我校巴」、「當逸夫人死?」、「沒有圈圈巴(轉堂

事會換屆選舉,候選內閣晨煦及乘風都有積極跟進,包括

校巴 8 號線)」等口號,表達對新校巴安排的不滿,

聯絡相關部門、會見校方高層等,晨煦甚至派人在校巴站

更成立逸夫校巴關注組,趁沈校長擔任二宿宿生會的

舉牌阻止「鴨仔團」乘搭校巴。經過傳媒廣泛報道及假期

學生烹飪比賽評判,遞交請願信給他。

旺季後遊客數量減少,事件暫告一段落。

其後,校方與學生代表展開會議,校方承諾同學的要 求,保留原有校巴路線,並於兩個星期後公佈新方案 供同學諮詢,承諾設一個中間人促進學生和院方之間 的溝通,也會檢討以後的諮詢方式。即日,關注組自 行抹走粉筆字。來往逸夫書院全部行車線得以保留。

連鎖店 vs 小店——大富翁 大財團的運作模式大多會以壓榨員工來降低平均成本,收入總會比小規模的公司穩定, 校方續約想加租時就會遇到較少阻力了。 2001 年 5 月,Coffee Con 合約期滿,除了原咖啡閣承辦商外,麥當勞亦加入投標。學生會及中大綠色天地 發聲明反對麥當勞進駐校園,網上論壇更出現百多篇留言反對,指老麥剝削全球員工、售賣不健康食品、 大量砍伐熱帶雨林作牧場、營運手法不環保等,又指若引入老麥即中大間接認同其經營手法。最終,Coffee con 維持由舊有承辦商營運。 2001 年,范克廉樓裝修後騰出可開設便利店的空間,學生會提出反對把營辦權交予大型連鎖店,認為會形成 壟斷,要求交由邊緣社群以合作社方式承辦,因為大學應肩負社會責任。校方同意由基層團體優先投標。結 果,香港婦女勞工協會投得承辦權,協助一群基層失業女工成立女工合作社。2013 年續約時遭校方刁難,要 求女工通宵營業,後來中大基層關注組同學義務當值「特更」時段,在上課日晚上 11 時半至凌晨 1 時半提供 額外服務。 2012 年 10 月,善衡書院咖啡店開業售賣 Starbucks 咖啡。社交網絡出現了「杯葛中大善衡書院 Starbucks 咖 啡店」專頁,中大學生會亦發聲明簡評 Starbucks 打壓工會和壓榨農民的惡行,表明反對 Starbucks 於校內 出售,又有同學及校友自發組成「反星巴克行動」。「反星巴克行動」在校園內發起反星巴克遊行。更有同 學在咖啡店門外進行「血染星巴克」行為藝術,身穿白衣,蒙眼用星巴克膠杯喝代表咖啡農民的血的紅色顏 料。當時有旁觀同學表示反感和受驚,怕有真血噴出來。最後,一來善衡與咖啡店所屬的美心集團早有合約, 二來因時間緊迫,導致就此事的討論不足。最終,善衡書院公投通過咖啡店售賣 Starbucks 咖啡。

2015 年初,本部范克廉樓地庫多間飯堂結業,校方決定以所有空間作擴建百佳之用,以減低排隊時間,豐 富貨品種類。後來遭到同學反對,因為百佳於繁忙時間只開 1-2 部收銀機,擴建理由不充分。反對同學收集 到 1,000 多個聯署,又邀請同學填寫問卷,最終校方把地庫部份空間劃為社會實驗空間,經營學生合作社, 另又劃出素食餐廳。現時范克廉樓地庫除了有百佳,亦有山城角樂、女工合作社及素 Can。

校史 39


性/別——大學生是純潔的(?) 大學生是純潔的,所以校方忽視同學的性需要,更以家長式教育管制我們的性空間。

2011 年 5 月,有學生發起兩次「直視大學生性慾,奪回宿舍性空間之瞓湯石」行動,於聯合湯石紮營過夜,目的在於反 對宿舍限制「異性」探訪時間、禁止「鴛鴦蛇」等不合理、過時的宿規,以及引起同學關注及討論。活動內容有看相關 主題的電影、討論會和瞓街。活動其間有層導師和聯合書院高層到訪,參與討論。他們訴求為爭取「性別友善宿舍」, 打破嚴格的男女分宿空間設計,不只是為情侶而存在,也是給普通的男性與女性。也會歡迎同性戀者入住,令性小眾可 以在沒有歧視和敵意的環境下生活。引述發起同學的話,雖然活動亦並無實質成果,但他們旨在打開「性」的話匣子。 逸夫學生會最近提出性別友善宿舍的討論,提出正反論點引發討論。

2006 年 12 月起,中大學生報加插情色版,內容包括性信箱、性幻想、故事、介紹性電影及性書本,目的旨在反思一元 性論述:在一男一女異性戀、保守的社會下所抑壓的性慾望,爭取性空間。2007 年 5 月,報章廣泛報導學生報內容,但 報道以「亂倫」和「人獸交」為報道焦點以吸引公眾注目,並多次聯署登報公開譴責。中大校方教務會遂成立調查委員會, 宣布嚴厲處分當時的 12 個編輯。淫褻物品審裁處把學生報 2007 年 4 月號評為一級,並無不雅;2 月號及 3 月號則評為 第二類不雅刊物。網民亦藉此抗衡基督教霸權,集體投訴《聖經》內容不雅,逾 2,000 投訴不獲處理。其間學生報仍堅 持開設情色版的決定。之後,中大校董會決定暫綬處分學生程序。翌年,中大教學重組學生紀律委員會重審該屆學生報 主編曾偉昭,並公佈曾沒有做錯。 當時師生、社會對中大學生報作出不少批評,包括認為情色版是焦點錯置,性的討論只流於交換經驗,而沒有嚴肅探討 性學理論;亦有人認為,是次是一場「道德聖戰」,「衛道之士騎劫傳媒,傳媒使學生報成為獻祭羔羊」。面對社會批評, 中大學生報在西洋菜街舉辦一場「性,我們可以怎樣表述」的論壇,邀請性別學者進行討論。

政治——舐(請自行填充) 2000 年,中大宣佈頒授榮譽法學博士予新加坡資政李光耀,並讚揚李「是現代哲學王,新加坡在其領導下,成就斐然」。 一批中大校友及師生因此發起網上聯署抗議,指責李禁制異見,打壓華文教育,中大此舉形同肯定李的專制獨裁統治。 事件引起廣泛討論,時任校長李國章則為此辯護而答之頒發學位「只問成就,不問理念」。其後,中大學生會邀請曾被 新加坡政府迫害的異見人士來校演講,同時呼籲出席畢業禮(頒授儀式在同日舉行)的師生,不要為李光耀鼓掌,並背 向頒獎台以示抗議。據聞當時背向頒獎台站立的同學絕無謹有,而校方則於學位頒授典禮致辭完結時透過音響設備播出 「掌聲」。(輯自中大學生報 2005 年《迎新特刊》) 2007 年,中大以「為香港平穩過渡九七作出重大貢獻,竭力盡心地服務香港,領導卓越」為由,頒發法學博士學位予董 建華,大學師生和社會大眾反對聲不絕。理由是董建華治港無方,任內醜聞不絕,破壞香港繁榮穩定,如人大釋法扼殺 普選、硬銷廿三條等,「領導卓越」之說無從談起。反對者害怕學術榮銜會淪為政治工具,以博士榮銜粉飾劣績,被中 大領導層利用作政治獻媚。中大學生會發起聯署譴責。頒獎當天,一群中大學生和校友集體衝擊畢業禮會場。 2009 年的畢業禮亦發生類似事件,只是主角轉作唐英年,當時他當選下屆特首的呼聲很高。畢業禮當天,場內外有不同 人示威,包括應屆畢業生、菜園村關注組、中大學生、校友及其他社會人士。有數個示威者更走到唐英年身旁舉起示威 牌。

2002 年 UGC 的宋達能報告書建議精簡校董會組成。2009 年校董會改組方案引起不少迴響,因為方案為學生代表設保留 事項,以商業機密為由不容許學生參與。另外又加入不少由特首委任的獨立人士為佔會內大多數,有礙學術自由、院校 自主。2016 年中大學生會進行公投,逾九成同學支持廢除特首為必然校監、提高民選產生的員生代表之比例,以向校董 會施壓。6 月尾,中大學生會趁在校董會會議當晚到場示威。 40


2010 年,六四事件 21 週年前夕,中大學生會提交申請,將由雕塑家陳維明創作、象徵八九民運的新民主女 神像永久擺放在大學站對開的空地。6 月 2 日下午,大學輔導長吳基培曾向學生會表示,民女可放於文化廣 場。豈料校方在深夜發表聲明,以「政治中立」為理由,拒絕學生會的要求。校方決定惹起中大師生和校友 強烈不滿。有校友指包容不同政治觀點才是中大可貴的地方:中大校內既有擺放經濟學家的畫像,亦有歌頒 勞動的牌碑。 六四集會後,民女在過千名中大師生和市民護送下豎立在大學站外的空地。過程中,校方曾要求學生會簽署 有列明「校方保留處理民主女神像的權利」的文件,學生會拒絕,事情最後不了了之。惟現時民女還未被允 許永久擺放在中大。

校園規劃

以下事件,校方聲稱土地供應不足,但又未有證據支持,就在校園內大興土木,事前未有諮詢大學師生。

2008 年 11 月 18 日,時任校長劉遵義會見同學,同日,蘋果日報報導了中大擬拆烽火台及仲門(圖書館對

——Sim City

出的雕塑),以擴建圖書館。在當天報導前,中大師生都不知道烽火台被拆一事。其後證實該擴建圖書館計 劃早於一年前提出,但從未公開知會中大師生和社會大眾,只在有數名同學代表的「圖書館用戶小組」中提 出。劉遵義更指,「如果諮詢學生便 2016 年也建不成圖書館」(真實對白),可見校方不重視師生意見。 有校友翻查「圖書館用戶小組」會議記錄,指出與會學生代表 2007 年 10 月起多次要求校方公開諮詢,然 而校方代表多次草草了事,迴避問題。 面對「圖書館用戶小組」未能反映同學對圖書館擴建的意見,11 月 25 日,學生會和其他員生校友成立保衛 烽火台的聯席「烽煙四起」,舉辦論壇。學生會於論壇展開了「黃絲帶行動」,呼籲希望保衛烽火台的同學 在「仲門」上掛上黃絲帶。與會者不滿劉遵義上任後在中大大興土木,先後造成「保樹立人」、「強拆應林 堂」(以建現在的 YIA)、設新書院等未有公開諮詢大學員生的校園發展,一直已積聚民怨。有同學在論壇 中指出,同學並不反對校園發展,故提出其他方案,如建逸夫圖書舘等。一直以來,除大型集會外,電影會 及行為藝術等也在烽火台進行,期望刺激同學參與和反思校園公開資訊、公平討論、校園空間等議題。有校 友更藉此機會重提朱銘雕塑《門》的藝術意義,以太極中,二人對打的模樣,比喻大學作為學問切磋砥礪的 空間。而《門》身處的烽火台,則為中大創校以來校內抗爭如「保健處事件」、「四改三」,以及社會運動 如「八九民運」、「反廿三條」集會和論壇的地點。即使不是抗爭,同學亦會對烽火台產生其他象徵意義。 一連串行動後,在 2009 年 2 月 5 日,校方提出在圖書館側興建一座新翼的兩全方案,保證大學廣場將維持 原貌。

2006 年,校方為配合三三四新學制,以維修斜坡為由,向地政總署申請要求斬去位於崇基池旁路 35 棵樹齡 或超過 30 年的老樟樹。 中大學生會發動聯署,收集超過 2,000 個簽名,時任協理副校長許敬文,在聯署壓力下叫停工程,重新諮詢。 有反對同學提出,中大一直以來把「安全」和「環保」放於對立,在安全和效率的大前提下,大學校園的自 然環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教育,就無奈靠邊站了。有人批評,校方除了幾張精心挑選的人車爭路圖片,並沒 有提供池旁路人車流數據,以證明必須大幅擴闊行車路面。校方亦一度阻止公眾人士參與簡報會。 最後,校方撤回斬樹申請,並向校園發展監察聯盟表示決定成立斬樹審批委員會制衡校園發展處,日後所有 斬樹工程要經委員會審批才能開工。 校史 41


用者自付——有錢真係大晒! 大學有責任為同學提供福利,如果貿然取消或減少或會使基層同學增加財政負擔,百上加斤。 大學以用者自付的經濟邏輯就可以節省開支,「有錢都唔益你」。

事實上,加宿費絕非新鮮事。單是以往四年,各書院已靜悄悄地不斷提高宿費,分別加了 6%(2010)、 5%(2011)、8%(2012)及 7%(2013),由最初的 8,102 元加至現在的 11,936 元。中大學生會於 2013 年見累積增幅竟接近三成,不滿大學當時坐擁 25 億盈餘坐視不理,於是靜坐抗議。2014 年校方 承諾兩年內凍結宿費:即使書院加宿費,大學仍會為每位宿生提供補貼。2016 年限期過後,宿費升幅 會以通漲率加維修費計算。 2014 年,中大同學組成反加宿費關注組,出版《反加宿費號外》,又聯同中大學生會、學生報、九書 院學生會向校方抗議,指學校不應把維修費轉嫁同學,宿舍作為大學非形式教育一種不應跟隨「用者 自付」原則。

結語 雖然近幾年校內抗爭的數量及規模比以往少,但絕不代表我們的校 園十分民主或達到員生共治的美好理想。校方可能在枱底下進行不 為人知的交易,或比以往更小心執行它的邪惡計劃,而我們不察覺 而已。但這亦不代表現時大學生「一蟹不如一蟹」,因為當年的校 園及社會氣氛影響可能令學生更留意校方的一舉一動,或願意為理 想抗爭。另外,學生組織的理念改變,或上一代人沒有好好傳承, 令參與運動經驗容易因同學離校而中斷。上文一連串抗爭事件除 了豐富同學對校園抗爭的想象,亦希望啟發有意改善校園環境的 同學,參考前人如何判斷行動時機及抗爭手法。縱使不同年代抗 爭的目標、手法及程度有異,但只要記住不要放棄抗爭就可以了。

42


以往的社會運動。(圖片來源(左至右):灰記客、端傳媒、Medium)

原來當年學運 是這麼的一回事

文:Jaco

原刊於中大學生報 2012 年《迎新特刊》

從前,大學生就是被社會寄予厚望的一群。1963 年中大的成立,象徵 著抗爭的開始。她打破了長久以來對殖民地政府施政上的想像,提供了 另一個出路的方向,同時亦帶來了更多的問題,包括在殖民地政府或中 大架構上的問題,和一些根本的問題。中大學生在 1970 年開始就大學 撥款削減、「中文應該成為法定語言」、及大學學制四改三等而各發起了 最少兩次運動抗議,寫下史上光輝的一頁。當時的大學生就是在精英主 義下站在最高的一小撮人,他們抱著不平則鳴的心,扮演著改革社會的 角色,背負著一定的責任。就讓我們回到六十年代,一個被稱為學運的 「火紅年代」,回顧一下香港的學運史。

/ 編按:

《原來當年的學運是這麼的一回事》從六十年代、中大成立的時期說起, 談到千禧年初的學生運動。後面《學運已死——看今日學運》一文繼續

為學運史作記錄,為學生意識形態轉變的緣由作梳理,並嘗試反駁前文 對「學運已死」的判斷。誠然,與以往比較,現時的學運沒有那麼熱血 沸騰,但社會環境、議題種類、學生背景等不同因素隨時代變更,可能 現時的學生較被動,但「學運已死」恐怕忽視了學生的參與。/

校史 43


六十年代:「火紅年代」的開始

一九七六:「國粹派」的沒落

培養出反殖民地的主義。以 1971 年 2 月開始,時兩年

時的學運中佔一席位。「社會派」所主張的是「反資反

的保釣運動為例,當時美日政府企圖奪取中國領土的釣

殖」,認為學運應該針對香港急切的社會問題並作出回

魚台島嶼,同學們成立了「香港保衛約魚台行動委員

應,以推行社會改革為己任,並不相信中國社會主義。

會」,抵制日貨,並多次向日本領事館示威抗議,當中

當時「社會派」曾批評「國粹派」於 1974 年反加價運

7 名大學生被捕。而 1966 年抗議天星小輪加價、1971

動中的通脹展覽著墨過多於中國社會主義,並把工人的

年支援盲工等運動,則反映出當時學生不平則鳴,以及

血汗錢拿來進行展覽,於場外派發傳單,以示抗議,未

愛國反殖的心態。

能緊扣「反殖」的學運思想。此外,當時還有主張世界

早期的學運就是抱著民族感情而生,學生們不滿現實,

除了人數佔大多數的「國粹派」外,「社會派」亦在當

革命的「托派」及其他較少人支持的派別,但「國粹派」 不過「火紅年代」的學生,在某一些立場上並非所有都

的支持者仍然較多,不論「社會派」及其他派別的學生

相同。以當時學生的主要信念來區分,主要可以分成兩

一直以來如何與「國粹派」鬥爭,亦擺脫不了左傾的主

個派別:「國粹派」和「社會派」。這兩個名號首先於

流。

1973 年首次出現。該年 8 月,同學發起「反貪污,捉 葛柏」運動,舉辦多場公開論壇及遊行,要求政府捉拿

可惜「時勢做英雄」。1976 年四人幫的倒台,文革的結

貪污後潛逃的總警司葛柏 [1]。集會期間有同學無理被

束,使「國粹派」失去了精神支柱,同時亦標誌著他們

票控,使學界再次發起「貪污有罪,集會無罪」的示威,

的沒落。由當時起,學生對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的美好

逼使政府正視其問題,成立特別調查委員會調查事件,

形象瞬間幻滅,「國粹派」學生不再組織運動,學運亦

並其後發展為廉政公署,成功捉拿葛柏歸案。事後同學

開始偏向「社會派」的理念,討論殖民地切身處地的問

發起一連串有關「反殖」的討論,當中同學對香港前途

題。例如 1978 年 5 月,學界聲援因校方歛財而靜坐抗

及中國問題的分析在意見上有分歧,開始分為「國粹

議的何文田金禧中學學生,中大和港大的同學印發聯刊

派」及「社會派」。

報導事實真相。一年後,金禧中學新任校長報復揭發歛 財事件的師生,結果被教署封校。各大專院校的同學為 免金禧中學的學生荒廢學業,在中大和港大辦起補習

七十年代初:「國粹派」當道

當時的學生當中,以「國粹派」為主流。當時中國國內 正值文化大革命時期,不少學生受毛主席的感召,信任 毛澤東及中國共產黨,組成了「國粹派」。他們思想左

班,並同時和金禧師生商討對策,最終成功安排金禧師 生到新學校五育中學任教和就讀。不過「國粹派」的消 亡無疑令其後學運的熱情減卻不少,「火紅時代」那種 轟轟烈烈的「放、認、關、爭」已經不復再。

傾,認為在當時推行的中國社會主義中,有不少施政都 值得參考學習,並以回歸社會主義中國為長遠目標,在 港推行愛國和社會主義意識。由 1971 年開始,各大專 院校的學生會紛紛舉辦回國觀光團,走中國的多個省

八十年代:踏上爭取民主的路

隨著學運熱潮的退卻,八十年代是學運的過渡期,當

份,提供機會讓同學親身感受祖國的狀況,貫徹認識祖

時的同學開始由轉為支持中國施行民主化,1982 年第

國的方向。他們以國內的政策作為參考,從而反思香港

十三屆中大學生會的政綱提出「我們特別希望未來中國

切身處地的情形,提出可行的改善方法。亦因這些觀光

的發展能走上民主化的道路」便是一個好例子。當時

團,各大專院校成立國事學會,討論中國的形勢和發展。

的學生雖然不再擁護中共,但是他們的愛國精神尚在,

1975 年 3 月,學聯大會上首度提出「放、認、關、爭」

認為自己仍有責任討論並思考中國和香港未來的發展。

的學運路向 [2],並重新確立香港為中國一個不可分裂

「社會派」的遺留奠定了學運的發展:他們不再反資,

的領土,而其時中大校內所有學生會和學生報皆由「國

開始轉為對民主的追求。

粹派」主政,被稱為「江山一片紅」,是中大認祖運動 的巔峰時期;當時的中大學生會亦曾與港大學生會合辦 「中國民主之路」研討營,反思當時中國的政治局面。

1985 年,適逢香港的前途談判期,基本法起草委員會 成立,並表示其諮詢委員會可由學聯推薦兩名代表加 入,但以中大為首的數間院校寧可放棄該兩個席位,亦

44

除此之外,基於社會主義思想,「國粹派」的學生亦會

要堅持民主的原則,由一人一票普選產生該兩代表。其

為弱勢社群爭取利益,熱心為社會服務。當時各大專院

後 1988 年的基本法初稿推出後,中大學生會聯同各書

校同學組成大專服務隊,為一些大陸逃難到港的同胞建

院學生會及學生報發起「一人一信」,建議基本法應修

屋,以後為偏遠鄉村居民修橋築路,效法內地「進步

訂為「立法機關 75% 議員直選,其餘由功能組別產生,

青年」的做法。例如 1972 年,同學自發參與因六.

而第一屆行政長官則由全港性公開提名並選舉產生」。

一八雨災而山泥傾瀉的救災工作;1969 年,同學聚集

1990 年 2 月,基本法最後定稿,學界發起「爭民主反

於珠海學院門外靜坐,抗議珠海校方壓制學生言論言由

專制基本法」罷課集會,數百名學生集合於中大抗議,

及開除 12 位揭示珠海校政的學生等。

可惜最後亦無法改變大局。


一九八九 : 決定性的一擊

廿一世紀的今天:學運已死

然是比較積極的。當時相對上,亦是最後的一顆較亮的

量只是臨死前的掙扎而已。以上的「學運」,通常都只

光芒,便是八九民運。八九民運初期,中大學生會與其

是學聯組織起一群覺得要站出來的學生,然後就發起相

他大專院校全力支持北京學生,派代表上京支援,中大

關行動。隨著近年眾多的政黨堀起,於不同的社會議題

同學更自發成立「中大學生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委會」,

上均有專門的團體關注,學生很多時侯都只是參與某某

肯定北京學生對民主的訴求。一眾學生重拾「火紅年

政黨或團體所辦的活動,沒有以學生的身份去介入其事

代」的那種狂熱,不斷的靜坐、集會、遊行,堅決相信

情,談不上是學運。千禧過後的情況更甚:2003 年的

民主定必戰勝歸來。可惜 6 月 4 日凌晨,北京當局血腥

反廿三條立法,學生只不過是參與其中,雖然偶已亦有

鎮壓學生,令學界和中央的關係完全破裂。雖然一眾大

以學生面向為主要的爭取,但是整體而言,與以巿民身

學生對中國和香港政制的問題加多了關注,但是這股熱

份去抗爭無異。2009 年的反高鐵撥款,同學多數以個

潮並不能持久下去。

人名義參加,並沒有自發組織去發起抗爭。這些事件雖

雖然八十年代的學運已經大不如前,但是相對現在,仍

可是,這些都只是八九六四後所泛起的小小閃光,極其

然反映不少同學的公民意識仍然濃厚,但是無助於對學 九十年代:學運的轉變

運的發展,使千禧後的學運處於一個頻死狀態。

九十年代,學運的焦點落於一些更實際的本地社會問題

其實八九過後,學界的風氣有著明顯的轉變。香港的大

之上。但當時的抗爭多受到警方以《公安條例》阻撓,

學生由以前全港人口的 2% 大幅增至 18%,大學生無

導致示威者往往和警方發生衝突,故其特色是「公民抗

處不在的情況日益嚴重,導致了大學生精英身份的沒

命」[3]。

落,使大學畢業變得不是甚麼一回事。在這個資本主義 的社會之下,現時大學生畢業後月薪竟然不夠一萬元,

1989 年起,學聯所舉辦的多次遊行均只有「知會」而

同學開始變得很現實,入讀大學只為了畢業賺錢,欠缺

沒有「申請」,並多次衝擊警權。1991 年 9 月,約 20

了對社會的承擔。加上學生的組織能力大不如前,以及

位中大的同學連同學聯成員於國慶酒會門外抗議遭警方

其他種種原因,以致近十年仍未出現過大規模的學運。

阻撓,在場警員更主動向學生「擠壓」,數名同學受傷。 1992 年 6 月,警方以非法集會之罪名,選擇地控告三 名於六四蠋光晚會後前往新華社示威的前學聯秘書長蔡 耀昌、陶君行及黃靜文和一名巿民,違反《公安條例》 第 18 條 [4],但事實上該三名學聯成員並非當晚行動 的組織者。1993 年 6 月,多個關注《公安條例》的學 生組織及民間團體抗議港府沒有及早修訂公安法。以至 2000 年 6 月,學聯舉行「紀念人大釋法一週年」遊行, 於政府總部門外靜坐,遭警方以揮拳及近距離使用胡椒 噴霧驅趕學生。同年 9 月,警方以《公安條例》拘捕 五名學聯成員以及 11 名爭取居港權的人士,當中包括 當時的中大學生會會長馮繼遠及前中大學生報執行編輯

結語

我不能說現時的大學生完全沒有關心社會的心,否則也 不會見到眾多的大學生上街遊行集會和衝擊中聯辦。雖 然大學生的精英身份不再,但亦不代表不需要繼續抗 爭;到了某些時侯,如果我們不站出來,黑暗的日子隨 時都會來臨。當年中大學生極力反對四改三,極力維護 以中文教學,就是基於不能後退的立場,以及一顆熱血 的心。香港學運的未來能否重振雄風,就留待各位的努 力了。

朱江瑋,並正式落案起訴。

[1] 葛柏為當時香港的總警司,涉及貪污款項高達 410 萬港元,人稱「香港鰲拜」。 [2]「放、認、關、爭」為放眼世界、認識祖國、關心社會、爭取權益,乃當時學運的口號。 [3] 公民抗命(Civil Disobedience)為一種經過深思熟慮後,故意違反某些不公義的法律作抗爭,透過政權對其打壓、 拘捕及審判,暴露有關條例和政策之不公義和不合理,喚起公民關注和道德同情,最終達至社會法例制度的改變。 [4]《公安條例》第 18 條:凡有 3 人或多於 3 人集結在一起,作出擾亂秩序的行為,或作為帶有威嚇性、侮辱性或挑 撥性的行為,意圖導致或相當可能導致任何人合理地害怕如此集結的人會破壞社會安寧,或容怕他們會藉以上的行為 激使其他人破壞社會安寧,他們即屬非法集結,即使原來的集結是合法的,亦無關重要。

校史 45


文:姍除線 2019 年,「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香港獨立 唯一出路」的口號聲不絕於耳,而數年前這些主張遠不是主流。 由千禧年初政治氣氛開放,到現在政權猛烈的打壓,學運的路向有甚麼轉變? 1997-2012 年,香港的公民社會建立,社區內各種嘗試及參與令當時受公眾關注的議題較多元化。隨著的政 制的矛盾加劇,2012-2014 年香港社運的政治議程被重新編排,城邦、本土、自決、獨立等思潮興起。雨傘 運動後,政制改革更幾乎成為唯一的焦點,政黨及組織的論述都離不開對中共的恐懼及它對公民社會的壓迫。

1997-2012:公民社會建立 主權移交初期的政治氣氛比較開放。中央對港仍以「河水不犯井水」的放任不干預政策,泛民主派能與 中共溝通及對話,社會大眾普遍對「一國兩制」抱有信心,政策問題並非大家的主線任務。最受注目的 也是 2003 年的反廿三條立法,多達 50 萬人遊行抗議,迫使政府撤回。在這段時期,更多的是關注不同 議題的運動,雖然學生不再是領導角色或運動主體,但他們的參與仍然功不可沒。 2003 利東街重建

2007 年保留天星皇后碼頭

市建局開展灣仔 H15 方案,強制收地重建利東街。

自 2006 年,政府為發展中區填海第三期發展項目,

街 坊 及 店 舖 不滿 社 區 網 絡 被 瓦 解, 因 而 發 起抗爭。

先後計劃拆卸中環天星及皇后碼頭。兩次事件都有

當時有學聯社會運動資源中心(自治八樓)提供協助,

民間團體及市民舉辦論壇,並以靜坐、絕食及佔領

如借出物資及經驗分享,令由街坊組織的 H15 關注

等手法反對政府的決定。事件令市民對公共空間及

組得以舉辦論壇、講座、甚至到城規會提出「啞鈴

社 區 規 劃 的 意 識 增 加, 亦 令「 集 體 回 憶 」、「 本 土 」

方案」,唯政府仍執意收回業權並給予市區重建局。

等意識萌芽。

2007 紮鐵工潮及 2013 年碼頭工潮

2009 反高鐵撥款

工人因長期被壓搾而發起工潮,各大專院校的學生

政府為推動廣深港高鐵香港段,但選址及造價等引

都有參與,如紮鐵工潮時大專基層關注組負責籌集

起社會大眾不滿,發起大型遊行、包圍立法會、五

物資及文宣等、碼頭工潮時各大專學生會及學聯積

區苦行等行動。不少學生組織都是主要反高鐵停撥

極發放工潮的消息以示支持罷工工人。紮鐵工潮持

款大聯盟的活躍成員,如中大幹事會、中大學生報、

續 36 日,近 1/3 行內工人參與;而碼頭工潮則長達

理大關社組、社工學聯等,大專學界更組成「大專

40 日,工人無奈接受資方輕微讓步結束工潮。

力撐菜園聯盟」參與運動。可惜這些抗爭無阻高鐵 撥款通過。

2012-2014:本土思潮萌芽 隨著人大在 2007 年決議香港可在 2017 年普選特首,社會開始醞釀有關政制民主化的討論。2012 年起, 受「蝗蟲論」影響,不少人認為新移民有如蝗蟲般侵蝕香港的資源,引發不少示威,如因不滿自由行遊 客及水貨客影響社區,於邊境地區出現的光復行動。隨著中央逐漸收緊對港政策,強調全面的管治權, 白皮書、831 框架等令香港社會對「一國兩制」的信心跌至 1997 年的最低點。傳統泛民的政治實力及威 望亦不足與中央政府進行妥協,結束與中央溝通的路線。 2012 反國民教育事件

普選的討論,當中以學生的表現最為觸目。在大專

政府提出在中小學設立國教科,其公佈的課程指引

學界,不同學系有成立政改關注組,學聯為首的學

被指「洗腦」。傳媒更揭發教材由親中學者撰寫,引

界不滿 831 框架不含公民提名,在 9 月 22 日發起

起 學 民 思 潮 等 學 生 組 織 及 公 眾 強 烈 反 彈。 前 者 在

一連五日的大專罷課。27 日凌晨,學聯與學民思潮

2012 年 8 月底至 9 月初在公民廣場連日進行絕食及

呼籲群眾衝入公民廣場,迫使戴耀廷提早啟動佔中。

集會,成功迫使政府擱置決定。

不過在 87 枚催淚彈、金鐘、銅鑼灣及旺角佔領區

2014 雨傘運動 2014 年 8 月,全國人大常委為 2017 年特首選舉定 下「831 框架」,中央篩選候選人的意圖加速社會對 46

的衝突、學聯與政府談判失敗,運動陷入膠著狀態。 不論是運動領袖及支持者都未能對升級或撤退達成 共識。隨著佔領區被清場,雨傘運動維持了 79 日後 正式落幕。


分水嶺:意識形態轉向 雨傘運動期間,除了「我要真普選」等訴求的口號,

2015 退聯事件

針對運動策略的口號亦常聽見,如「沒有大台,只

學聯被激進學生批評在雨傘中屢次行動升級失敗,其左

有群眾」、「XXX(運動領袖)不代表我」。部分抗爭

傾的意識型態被批評脫離現實和本土利益,而不少學生

者相信即興、自發才能讓運動延續,不滿佔中三子

亦不滿學聯只以學生會而非學生為會員,令普通學生難

及雙學等大台代表由上而下的控制。運動後期,由

以參與決策。在 2015 年,各院校均成立「退聯關注組」,

大台籌辦的廣場公投因批評而擱置、佔中三子撤出

當中港大、理大、浸大及城大透過學生公投退出學聯,

金鐘、雙學宣佈行動升級失敗⋯⋯那時已經沒有人

現時的會員學生會只有四個。

能控制運動的走向。群眾對傳統泛民及社運組織的 不滿,埋下了香港社會運動轉向的伏線。 經過一場大規模、但無法爭取實質成果的社會運動, 更招致中央更強硬的打壓,公民社會瀰漫著一股無 力的氣氛,對傳統泛民的失望、寄望於年輕人,這 無疑為右翼本土主義提供了機會,以恐共的情緒作 招來,要求「香港人優先」,亦促成尋求香港獨立的

2015 學聯不出席支聯會活動 2015 年 4 月,學聯發表聲明,指因成員學生會未能達 成共識,因此不會以學聯名義出席支聯會紀念六四的活 動。翌年,作為支聯會創會成員之一的學聯退出支聯 會,以表達對支聯會綱領及晚會手法行禮如儀的不滿。 而自 2013 年起,民間已自行組織到尖沙咀文化中心外 集會,以示對支聯會的不滿。

本土組織及政黨成立,如青年新政、本土民主前線

2016 勞動節

等。不少受本土思潮影響的學生參與各大專院校的

與職工盟保持良好關係的九所大學學生會發表聲明,認

學生組織,焦點不再放在傳統大學學生組織關心的

為本地勞工最大的敵人是來自中國內地的新移民勞工,

議題,如社區規劃、勞工等,人文關懷色彩變弱。

不滿職工盟遊行「行禮如儀」,對改善香港勞工權益毫 無寸進,因此缺席五一勞動節大遊行。

2014- 現在:本土力量的興起及發展 雨傘運動後的六四晚會及七一遊行參與人數跌至新

2016 旺角衝突

低,以六四晚會為例,有不少人認為中國的事與香

大年初一晚,旺角有食環署職員阻止小販開檔,本土民

港無關,2016 年港大學生會會長孫曉嵐更指,「(燭

主前線號召市民聲援小販。及後,示威人士與警察爆發

光集會悼念)呢種參與真係對我哋呢代係冇乜意義」。

激烈衝突。政府將事件定性為暴動,有示威者被判暴動

在這低迷的政治氣氛下,市民不再接受傳統泛民及

罪成,最長判囚 7 年。八間大學則發表聲明譴責警方及

民間組織的動員,轉向思考本土主義的出路,更加

政府,表明站在示威者一方。這一場以本土思潮為核心

快了它的冒起。2016 年初,本土民主前線的梁天琦

的運動,雖然當時於非建制陣營曾爭議,如是否與激進

在 立 法 會 新 界 東 補 選 中 取 得 6 萬 多 票, 排 名 第 三,

行為「割蓆」,但反映出本土派已改變部分年輕人的政

不少人認為結果代表本土派已崛起,政治環境三分

治主張,建立起一定的群眾基礎。

天下。在 2016 年立法會選舉,6 名(温和及激進) 本土派議員當選,香港眾志(學民思潮解散後成立) 的羅冠聰及反高鐵核心人物朱凱迪當選,可見自決 或獨立的主張得到不少選民認同。本土派不論是政 治主張及抗爭手法比傳統泛民更吸納市民支持,路 線之爭不再。經過一輪洗牌後,各大專院校的幹事 會及新興學生組織的立場都傾向本土。

2019 反修例運動 政府因一宗境外謀殺案而打算修訂「逃犯條例」,當中 的諮詢、審議過程,以致修例內容均引起公眾不滿。議 會內的衝突、過百萬人遊行、衝擊等抗爭,換來政府的 「暫緩」。市民的不滿沒有消除,演變成多場大大小小的 警民衝突,以及各式各樣的抗爭,如三罷、佔領校園、 不合作運動等。不同院校及學系均成立反修例關注組, 並響應罷課行動。社會運動亦促使大量中學生組織成 立,並籌辦不同抗爭行動。

下筆之時,正值國安法鬧得滿城風雨之際。香港社會的政治議程彷彿只剩下關於政制民主化的爭論,其餘的 都被愈來愈尖銳的中港矛盾遮蓋。以上粗略鋪陳主權移交以來的學運版圖變化,讓我們看到學生運動中意識 形態的轉變。 學生運動,不再是一些以往由學生發起、或是學生主體的運動。也許不像七十年代般「火紅」,縱使不再波 瀾壯闊,但恐怕不是一句「學運已死」便能概括現時的學運趨勢。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 基督徒樂隊

望 以 音 樂 事 奉、 願 委 身 服 侍? 加 入 CUCB,一同反思、實踐信仰!

FB: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基督徒樂 隊 CUCBChristianBand IG:@wearecucb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 桌上遊戲及棋藝會

想識一班志同道合一齊玩桌上遊戲? 咁就要快啲加入我哋中大棋會喇 !

FB:中大棋會 cuhk boardgame IG:@cuhk_board_game

讀白 ReadWhite 每人的讀白,背後總有故事。校

園雜誌《讀白》,歡迎有志圖文 創作的人加入。

FB:讀白 Readwhite IG:@readwhite.hk

YouTube:CUCBChristianBand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天文學會

CUKSA

我哋中大天文集學術同娛樂於一身。

CUHK Harbour is a local-Christian

K o r ea n St u d e n t A s s o c i at i o n o f

得閒就嚟玩吓啦。

ed to serve international and ex-

that helps Korean members to feel

睇 星 影 相, 搞 Camp 識 Frd 都 得,

FB:中大天文 CUHK Astronomy Club

initiated student group, dedicatchange students at CUHK. FB:CUHK Habour

IG:@cuhkastronomy

IG:@HarbourAtCUHK

CUHK English Debating Team

Medical Outreachers Hong Kong (MOHK)

CUHK is a voluntary organization a sense of belonging within the school and Hong Kong society.

FB:CUHK Korean 2020 Entrance IG:@cuksa_10

ThinkOcean CUHK

Our team trains critical thinking and public

Comprised of medical students from CUHK

ThinkOcean CUHK is the first Hong Kong

various impactful topics. We're currently

tion serving both the local population and

ronmental activists and leaders, dedicated

speaking skills through discussions about one of the best English Debating teams in Asia, and one of the most diverse societies in CUHK.

48

Campus Crusade for Christ, CUSU

FB:CUHK English Debating Team IG:@cuhkedt

and HKU, MOHK is a charitable organisathose in remote China and Nepal.

FB:Medical Outreachers

IG:@medicaloutreachers/

@humansofmedicaloutreachers

chapter of a global society of young envito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policy change and widespread engagement to protect our one blue planet.

IG:@thinkoceancuhk


血 汗 校方經常自詡中大「充滿人文氣息」,但我們隨手一翻,便能找到大量反例。 〈肥上瘦下〉一文簡介 2003 年校方以經濟不景為由,要求基層員工大幅減薪,但高層卻無須共渡 時艱。〈血汗校園〉則紀錄了更多職工受不公平對待的事件,以及他們反抗經過。上述絕對只是冰 山一角,希望同學能關心同樣生活在這山城、卻毫不起眼的人。 勞工,不只是一般人認為的低技術工人。學歷高、社會地位較高的教師受到的壓迫不亞於校園內 的其他職工,〈大學裡的一粒小小鏍絲〉找來兼職講師講述親身經歷,想帶出的訊息是:單靠個別 老師是無法對抗制度,唯有聚合各路力量,才有改革的可能。 促成這些剝削,離不開大學教育市場化,更不能不提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這幕後兇手。〈操縱從 未間斷——UGC 的罪狀〉簡述教資會以管理公司的思維套用到大學,以數字衡量各學系的競爭力, 並以此作撥款原則。院校學系為了「善用」資源,唯有在教學層面開源節流,以催谷研究項目。 回到身為學生的我們,為何需要關心勞工?〈中大實習須知——我們對實習的基本觀點〉指出實 習制度的問題,在返 Intern 成為指定動作的年代,認清實習的本質十分重要。

血汗 49


為了節省成本,犧牲基層員工

中大自詡的人文精神不過是金玉其外?

肥上瘦下

文:楊皓鋮 原刊於中大學生報 2016 年《迎新特刊》

時值 2003 年沙士肆虐,香港經濟低迷。中大校方為符

平等對待長工和合約工。員總更得中大學生會借出場地

合削資目標積極計劃大規模減薪。但校方不想所有員工

和職工盟等校外組織支持。

共同承擔,反而是要求基層員工犧牲更多。基層僱員在 危難時就被拋到最前線,人文精神遇上了利益盤算,還

2004 年 3 月 5 日,400 多名不同職級的員工聚集在百

是敗陣下來。

萬大道烽火台,當中不少來自 EMO,亦有不同部門的

減薪方案:肥上瘦下

同年 12 月,校方正式公開「有關實施減省薪酬開支措 施的諮詢文件」,建議講師和高級行政人員長工隨公務 員減薪 6%、合約工減 10%——一般文職及保安、清潔 等工人長工和合約工則分別減薪 6% 和 16%,並加上 「自願減薪」等條件。據悉部份物業管理處(EMO)合 約工的約滿酬金亦被刪,減幅變相達 20%。同樣是減 薪,中高層得以偏安;基層員工卻被置身風暴中央,兩 者減薪幅度差別偌大。如此厚高層、薄低層之舉,被抨 擊為「肥上瘦下」。 EMO 工友的日常服務包括屋宇維修、屋宇設備維修保 養、庶務及樓宇管理和園藝等。當年他們的薪金普遍約 $3,000,減薪後只得大約 $2,000,本來已是相當拮据,

文職人員。集會人士高呼「不要肥上瘦下」,並加入新 工會——中大員工總會(員總)。有別於職協,員總開 放會員制,允許所有員工(包括長工和合約工)加入。 創會一星期後,員總代表聯同學生、校友,聚集於大學 行政樓,向金耀基校長遞交請願信,但校方為避開請願 人士,行政樓竟歷史性落閘。 4 月中,經過員總和學生組織連番施壓,校方「放軟姿 態」。基層員工除跟隨公務員減薪 6% 外,還要選擇再 減 6% 或每週無償加班 3 小時。但校方提出所謂的讓步 不符員總訴求,亦把合約工排除在外。直至 8 月,經多 番交涉下,校方宣佈以同樣條件對待合約工。

減薪之後:肥上瘦下依然

減薪事件過去,肥上瘦下未了。校方支薪制度仍有不

在沙士陰霾下,更是捉襟見肘。但時任 EMO 署長譚必

足,造成上下層員工的差距。2003 年一筆過減薪後幾

成竟然表示基層員工需減薪 30% 才有競爭力,即他們

年,校方在 2007 年向 EMO 員工加薪 4.2%,彌補減幅。

要以接受更低的薪水來增加被聘請的機會。即使同樣減

直至 2016 年後,加薪才被調整至 6%,補回當年前的

薪幅度,基層員工承受的生活壓力更大。若是共渡時艱,

額外扣減的薪酬。遺憾的是,他們的加薪是以現金津貼

高層何不承擔更多減幅?

形式發放,不同於中上層員工,無法計入公積金或強積

新工會成立:抗爭伊始

減薪措施茲事體大,但當時唯一代表中大非教學人員的 工會——中大職員協會(職協),卻沒有讓基層工友表 達意見,合約工亦不能成為會員。缺乏發聲身位和抗爭 力量逼使一班中大員工積極籌備成立新工會,首要爭取 推翻「肥上瘦下」:要求校方攤長三年減薪;在減薪時

金內。 轉眼近 20 年,中大員工的待遇依然有待改善,例如合 約工難以轉為長工,他們一樣付出勞力,卻不能享受中 大福利。中大設有聯席諮詢委員會(JCC)旨在讓大學 管理和勞工僱員討論共同關注的問題,校方有任何重要 政策變動都會在會內公佈。但直至今天,員總仍未能加 入 JCC,難以在體制內有實權代表中大前線員工。

參考

第四十五屆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幹事會「野草」屬下校園記者編輯小組,〈烽火台上建工會—訪問員總 Emily 和文叔〉,2015 年。 第三十五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中大學生報出版委員會「道.路」,《肥上瘦下》,2005 迎新特刊。 香港中文大學員工總會,《2004 年 4 月份通訊》、《2004 年 5 月份通訊》,2004、2005 年。

50


學生遭到不公對待,尚可抗爭而少後顧之憂

但多少工友教師,卻為保飯碗而忍氣吞聲?

血汗校園

編:勞工撚 文:Kelvin、雞、菜鳥 原刊於中大學生報 2016 年《迎新特刊》

我們乘校巴穿梭於校園、在課室內討論不休、課後於不同的活動室吃喝玩樂⋯⋯但這些安逸、 快樂和知識上的交流,若沒有載我們的校巴司機;為每個課室、活動室打掃的清潔工;興建新 大樓的建築工;為我們批改作業、準備課堂的合約教師和助教,還怎可能發生?他們對我們很 重要,但這麼多年來,我們除了一句「多謝老師」和「唔該司機」外,還有什麼交錯的地方? 所謂勞工,指的並不只是從事體力勞動工作的人,而是受僱於僱傭關係的人。大學生畢業後若 非創業或提早退休,我們都會殊途同歸地成為勞動力大軍的其中一員,這些職場的壓迫,將來 的你也很可能會面對。 學生遭到不公對待,尚且可以發聲抗爭而較少後顧之憂。但多少工友和教師,受盡剝削和壓迫, 卻只能為保飯碗而忍氣吞聲?

2 0 0 9 年 1 月: 油 漆 工 工 殤 校方不聞不問

2009 年年底: 導師正名

不幸身亡,判頭卻對恩恤安排一再拖延,最後只願付部

講師在「正名運動」前稱為導師,薪酬只有教授的一半

分殮葬費,不願付家屬生活費。再者,外判商竟欺騙死

甚至更少,工作量卻是教授的兩倍。不少導師有博士學

者家屬中大不准路祭,而跟校方和死者家屬會面時,更

位,學歷不遜於教授,但在大學修例時不被考慮為「教

多次把工殤責任推在死者身上。

師」,給予相應的尊重與肯定,引起軒然大波。

至於校方,由事發到出殯當日,也一直對事件視若無睹。

2009 年中大校董會擬向立法會提出修訂《香港中文大學

校方先後以「無預約」及「高層正在開會」為由拒絕接

條例》,其中一項為更改「教師」的定義。在新定義下,

見家屬和同學。直到 2 月 11 日家屬及工業傷亡權益會

導師不包括在「教師」之列,意味大學無意改善過去導

聯同聲援同學到烽火台抗議,校方才正面回應事件,並

師薪酬低、工作多年仍維持合約制、未被長期聘用的情

承諾墊支殮葬費和生活費。而負責監督外判商的 EMO,

況。同年 10 月,員總要求校方重新修訂「教師」的定

在整件事當中處處偏幫外判商,負責跟進事件的 EMO

義。校董會在員工的反對下,一意孤行通過修訂,並提

職員亦沒有盡力協助家屬處理死者的身後事。工權會、

交立法會。立法會否決校董會的修訂,指出「教師」定

中大員工總會(員總)、女工合作社、學生報、幹事會,

義不包括導師是「明顯漏洞」,要求校方重新諮詢。

一名外判油漆工在中大工作時,因 3 米高工作台翻側而

現時中大教學人員分為教授、講師及教學助理三大類。

及中大基層關注組跟進事件,為家屬籌款,並發起簽名 行動,要求校方確保中大工程安全。 (詳見《中大學生報》2009 年 2 月號、3 月號及 4 月號)

12 月,員總發起「導師正名運動」和聯署,向各界說明 導師的觀點與訴求。2010 年初,學校成立導師事宜專責 小組,收集導師意見,之後向導師公佈初步建議及書面 報告,並對外宣佈中大已經為「導師」正名為「講師」, 但內容仍與導師要求如升遷及薪酬相去甚遠。最後,有 關升遷和起薪點等訴求終被接納。

血汗 51


2 0 1 1 年 2 月: 校 方 監 管 不力 建築工友堵路討欠薪

2011 年 4 月: 新亞飯堂剋扣員工飯鐘錢 校方零介入

7 名負責善衡書院陳震夏館改建工程的建築工人,過年

月初負責經營新亞飯堂的生利集團,要求員工簽署同意

前夕被外判商佳運工程的判頭拖糧兩個多月,生活拮

書,計劃實施最低工資後,取消飯鐘錢(不再有有薪用

据,迫於無奈在年廿九早上於大學道善衡書院對開,發

膳時間),剝削工友應有的薪酬福利。這件事在傳媒曝

起罷工堵路行動,要求即日取回應有的薪金,同學不久

光後才引起校方和同學的關注。由學生組成的「中大飯

後亦到場聲援,製作大字報和協助聯絡校方。工友和同

堂關注組」要求生利撤回安排,否則中大校方應拒絕與

學跟校方和佳運周旋了半天,最後晚上 6 時多佳運的支

生利續約並補貼工人損失。經過關注組的抗議和新亞學

票才送到。但如此匆匆「解決」問題後,校方並無追究

生會的爭取,飯堂才承諾飯鐘有薪。

佳運的責任。而且同學事後得知,原來工友曾向校方求 助,但未獲受理。 直到 3 月,有人在新書院建築工程進度簡報會,問及校 方經過封路事件後,會否設立機制監察外判工程「判上 判」、工殤等事宜,校方竟回應:「我們沒有責任及沒有 資源做太多事情。」可見校方根本不重視對外判工友權 益的保障。

2011 年 5 至 7 月: 室內清潔工被迫調遷 工友聯署抗議 EMO 屬下的室內清潔組組員調遷一向遵從自願原則:

(詳見《中大學生報》2011 年 2 月號、3 月號、4 月號)

工友若在自己的崗位工作不愉快,或與組員合作不順, 可申請調到其他組。正所謂「做生不如做熟」,加上不 少工作要依賴與拍檔的默契,也要熟悉工作環境和使用 者的要求(如教授對辦公室的整潔要求),調組意味著 要重新適應人事和環境,工友的壓力倍增。

2 0 1 2 年 6 月: 外 判 圖 書 館清潔工 師生工會蒙在鼓裡

然而在 5 月底,室內清潔組助理經理通知各組長即將推

中大在沒有知會中大員工總會及工友的情況下,準備偷

聽。室內清潔組 54 名工友裡有 43 名對調動方案有極

偷於 2012 年 7 月 1 日起外判全數圖書館的清潔工,違

大疑慮而聯署反對。反對的工友中,最少有七成是合約

反 了 2003 年 校 方 永 不 外 判 物 業 管 理 工 作 的 承 諾 [1]。

工,冒著被「秋後算賬」(被拒續約)的風險發聲。但

而承辦的外判公司為惠康環境服務有限公司,在勞工條

室內清潔組的主管完全不考慮工友的訴求,反而強制大

件問題上一直惡名昭彰,例如在 2011 年最低工資實施

部分工友調遷,並一次過決定以後十年的調動。7 月抗

前夕更改屬下員工的合約,剋扣飯鐘錢及休息日薪,及

爭期間,工友受盡上層的壓力,如 EMO 強迫工友提早

於 2004 年觸犯僱傭條例,歧視參加工會活動的工友。

安排年假、強令組長負責風險評估、騷擾個別員工。

同學從員總收到消息後,學生會幹事會、學生報、左翼

經過 6 月至 7 月漫長的抗爭,收集了許多同學反對調遷

學會和基層關注組的同學組成「中大反外判戰線」,員

的聯署後,工友聯同學生會向沈祖堯校長遞信,校長交

總和反外判戰線皆有發表反對外判的聲明,同學在校園

由馮通副校長跟進,校方才暫時停止進行調遷。學生之

派發號外及於港鐵站附近設街站收集聯署。這連串行

後成立 EMO 關注組繼續跟進事件。

行新制,透過抽籤強行將工友調組,每組中籤的兩名工 友即時調走。這決定使工友壓力大增,有工友更出現幻

動,最終迫使校方與員工總會及職員協會在 6 月 25 日 會面商討,校方最終決定取消大學圖書館與外判商擬定 的清潔服務合約,而館內清潔服務交回大學員工負責。 (詳見《反對外判清潔工號外》)

52

(詳見《中大清潔工抗爭號外》及《中大學生報》2011 年 9、10 月號)


2 0 1 2 年 11 月至 2013 年 3 月: 校 方 強 迫 搬離宿舍 工友聯署要求會面

2018 年: 和聲廚師例假頂更 工傷後不獲續 約

中大創校初期,因地方偏遠,已有職工宿舍(又稱初級

和聲 Canteen 早前由跨國企業漢莎承辦餐飲服務,一

員工宿舍),提供百多個單位供隨時候召的員工居住。

名助理廚師於 2016 年尾一次超時工作期間受傷,之後

晚上任何的突發事件,就是由這班工友處理的。

被通知不獲續約,亦短付她的長期服務金,未有計算她 轉長工前的年資。助理廚師在和聲 Canteen 工作了五

隨著大學四年制學生數目增加,中大將原有共六幢的員

年,期間多次「捱義氣」為公司超時工作,但漢莎在過

工宿舍拆卸,改建成教學大樓及學生宿舍(現時的康

去亦經常長期拖欠她的加班工資,需多番追討才能取

本國際學術園和國際生宿堂第三至五座)。校方於 2011

回,有時亦會計少她的工資。她曾到勞工調解會上向漢

年年底,要求三座職工宿舍工友在一年內搬走。現時

莎追問,對方卻說不出拒絕續約原因。

所指的職工迫遷事件便是針對最後剩下的兩座宿舍的工 友,有一百多戶已經遷出,餘下八戶。

街工勞工組、香港廚師聯盟、社會主義行動、零散工陣 線、中大基層關注組到和聲 Canteen 聲討對助理廚師

校方提供宿舍給工友的其中一個條件是要求他們放棄申

的不合理解僱,並在場派發單張促請師生及其他工友關

請公屋的權利,為的是確保工友能隨時候召。受到校方

注事件。期間,和聲書院院長劉允怡教授當時亦在場,

突如其來的迫遷,只能先暫租貴價房屋,對月入不高的

眾人多次邀請院長上前回應,然而現場多名保安以人牆

工友家庭來說,每個月八、九千元的租金會是一個非常

隔在中間要求他們離去。院長以「食緊飯唔想受到騷擾」

重的負擔。如果當初能夠申請公屋,或許今天並不需要

為由拒絕理會,最後在沒有任何表示下徑自離去。

顧慮太多,可能已成功上樓吧? 工傷判傷程序向來需時,事件至 2020 年才完結。在勞 工友與基層關注組同學曾收集反對聯署,並要求約見校

工組(現已脫離街工,獨立組成勞工團體:勞工組)的

方,校方僅答應與工友單獨會面,在多番阻撓下才容許

協助下,廚師最終成功獲得漢莎賠償,亦取回長期服務

三方會談,然而依然未能達成共識。事件的最後,有工

金。但對她而言,賠償金額並不是最重要的事,工傷為

友順利找到新居,也有工友受到上司施壓,共有三位工

她帶來後遺症,有時站得久仍會酸痛,希望最好是未曾

友因不同原因退出了行動,剩下一位繼續爭取。該名工

受傷。她說:「平時院長會過來打招呼,受傷當天也是

友一直承受很大壓力,最終答應與校方和解,在限期前

出於義氣幫公司頂更。但事件發生後,不論公司代表,

遷出。事件姑且告一段落。

抑或書院代表,都沒有人慰問關心,可謂人情冷暖。」

( 詳 見《 中 大 學 生 報 》2012 年 11 月 號、12 月 號 及 2013 年 4 月號)

2 0 1 9 年 9 月-現在: 外 判 廁 所 清潔服務 中大向來以直聘形式聘請清潔工友,薪酬待遇較外判制度穩定。惟中大 EMO 自去年 9 月起,以「試行」模式將校園多間廁所的清潔服務外判, 而批出合約前技巧地繞過外判事宜監察委員會審批。 中大基層關注組和中大員工總會因此發起反外判行動,他們收集超過 1,000 名員生和校友聯署,並多次與 EMO 會談,了解外判原因和資訊, EMO 稱為「編制問題」、「人手不足」及「招聘困難」,而一直迴避固有 工作待遇差、厭惡性勞動的問題。在外判事宜監察委員會上,絕大部分 委員皆反對外判,同學亦提出其他可行方案,惟校方拒絕增加直聘人手、 提供津貼、為外判工提供防疫保障等要求,依然堅持繼續外判,並不保 證不會擴大外判範圍。

我們是批判資本主義的學生組織,我們認為社會 矛盾不限於議會和普選,自由市場的剝削迫切地 影響每個人的生活,並延伸至社會各個層面,如

教育、房屋、醫療、性 / 別等。我們希望裝備同

學思考社會問題與自身關係,以追求平等與解放 的社會,大學生尋求改變空間。

我們的工作包括出版月刊、跟進中大外判問題、 支 援 女 工 合 作 社 運 營。 如 你 也 對 不 公 義 的 社 會

不 滿, 歡 迎 聯 絡 59386589(Maggie) 或 Inbox Facebook @ 中大基層關注組。


這些不公和壓迫,只是我們所知道的,冰山一角。每天應該還有很多事, 在校園各個我們看不見的角落發生。但以上大事,究竟反映出甚麼? 高 層 大 晒 基層工友任人宰割

朋友曾經訪問一名清潔工,該名工友如此形容校園的底 層工人:

「我們這些最底層的人比泥還賤。」 很多時候,底層工友在管理層眼中,的確連泥都不如 ──很多校園勞工的決策,是暗地裡進行,不把工友和 學生放在眼內。校方一直聲稱任何決策會與各持份者討 論,事實卻背道而馳。很多資訊都在最後一刻才對外公 佈。 再者,因為學校不難聘請基層職位,基層工友幾乎沒有 任何議價力,也就是沒有「牙力」向僱主爭取合理待遇; 為了飯碗,就算被扣糧、扣假,也得逆來順受。而且很 多關於工友工作上的決策也交由管理層決定,工友嚴重 欠缺自主權。沒有討論,沒有平等決策,沒有完善投訴 機制,如何讓工友在一個合乎情理的制度裡工作?我們 談自由民主,要人民當家作主,但總忽略了,資本主義 裡老闆大晒的僱傭勞動制,對眾多打工仔來說,就是最 大的壓迫。

慳 錢 大 過 天 校方懶理零散工權益

為了節省成本,校方將不少職位外判出去,或以短期合 約形式聘用零散工,從基層職位的保安、建築工、校巴 司機,到生產知識的兼職導師,他們都面對著薪酬微薄、 朝不保夕的生活。 外判與不外判的分別,在於合約內容:經學校直接僱用 的員工(如 EMO 的清潔工)可享有中大員工福利,包 括保健服務、有薪假期等,但外判的則與這些福利無緣。 更甚,兼職教師雖由中大直接聘用,待遇反與外判工相 似,不得享用圖書館和保健處等資源,每個學期都要擔 心續約的問題(詳見 P.56〈大學裡的一粒小小螺絲—— 訪兼職講師〉)可見零散化趨勢已經影響著大學中底層 的勞工。

校方往往以「價低者得」為唯一外判商招標原則,外判 商為了以低價營運,勢必設法剋扣工人的工資、權益, 從而節省成本,以符合「效益」。有些行業,如建築, 甚至會出現多層外判的情況,令不公的事被揭發的時 候,外判商可以推卸責任。 即使有些工作的確有外判的需要,例如建築工,但把工 作外判,絕對不等於校方可以完全不對外判商作監管, 置工友的工時、工資、福利和工業安全於不理。校方無 意監管外判商,任由他們榨壓工友來替學校慳錢,實是 與外判商狼狽為奸!

學生介入抗爭 真係好重要!

無疑,受壓迫的工友應為抗爭的主體,畢竟他們最明白 自身的處境,關注的學生可以擔當支援的角色,作用在 於增加工友和校方談判時的議價能力。校方操控著工友 的生殺大權,在這不平等的勞資關係下,工友承受莫大 壓力,有口亦難暢言,學生則沒有這種擔憂。工友平日 上班還要打理家務,找同工開會都未必會有充足時間, 更莫論發起聯署設置街站。部份基層工友年紀不輕,擔 心失業手停口停,不敢隨便缺勤。大學生有充裕的時 間,可以多加支援。 再者,我們平時享用的教學服務,到整潔的課室、校巴 服務、餐廳⋯⋯無不由勞工的勞動而建成,在享受舒適 大學生活的同時,我們能心安理得地對這些壓迫視若無 睹嗎?我們經常想將象牙塔與社會拉近,事實上這些欠 薪、拖糧,甚至是喪失性命的事件,正在我們身邊。街 頭的抗爭確實風風火火,但分配不公亦是血腥和赤裸 的。 除非同學畢業後打算創業或揮霍家業,我們其實也將會 成為打工仔。又有多少個人敢拒絕無償加班,批評上司 的不合理要求?我們除了在網上開 Post、與朋友私下 抱怨外,又有什麽大規模的運動足以提高勞工在職場的 話語權?只有積少成多的抗爭,才能建立階級意識,聚 合改變的力量,讓勞工議題更受關注。如果你覺得校園 的工友離你很遠,不妨想想,幾年後你也會遭遇相似事 件,到時候你會選擇反抗還是啞忍?

[1] 2003 年在一片減薪外判潮中,中大學生會幹事會、學生報、基層關注組及職工盟協助成立了中文大學員工總會(時稱香港中文 大學職工會(籌委會)),組織中大物業管理處(EMO)前線員工反減薪及反外判,終成功迫使當時由金耀基校長帶領的校方高

54

層承諾永不外判物業管理工作。員總多年來定期要求大學重申這個承諾,校方亦多次向工會保證凡恆常工作皆不會外判。


UGC就像一隻無形的手,

捉緊着大學的每一條血脈

操縱從未間斷——

UGC 的罪狀

文:A 仔 原刊於中大學生報 2014 年《迎新特刊》

由八十年代四改三事件,到近十年殺系風波,都源於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簡稱教資會或 UGC)的政策。UGC 多項罪狀,將在下文詳述。而它所以 是事件元凶,說穿了,是因為它像老闆一樣,手握院校撥款,便以大學競爭力夠不夠高,科研 出不出名等標準來分配資源,卻不考慮院校教育理念及師生職工生活,自然釀成爭議。

罪狀一︰

UGC,只是Under Government Co n t ro l

罪狀二︰ 研究撥款標準忽視本地需要

展。以英格蘭高教撥款委員會 (HEFCE)為例,政府

追逐國際排名的研究,使「難登大雅之堂」的本地學術

即使負責委任成員,但會以不同途徑公開招募,使會內

被忽視。大學教職員要獲得撥款,得以美國主導的國際

有不同年齡、族群及性取向人士。其主席是大學教授,

期刊引用率為準,令沾不上邊的本地研究胎死腹中。然

並有學生擔任觀察員。相比之下,UGC 卻彷彿政府傀

而,研究廣東話聲韻和來源,即使不會讓外國學術界得

儡。委員不少來自政商界,主席鄭維新便是大地產商,

益,卻讓我們了解自己正在說的語言;探索香港粵劇文

委員更有行政會議成員張志剛,可謂公然干預大學撥款。

化的特色和歷史也幫助重塑香港文化,怎可說不重要 ?

就算有學者,卻缺乏人文學科教授。由是,政商界思維

「不入流」的中文著作亦被嚴重低估。嶺南大學榮休教

便主導 UGC 決策,關注的只是吸納多少優等生、產出

授劉紹銘便曾說︰「你研究廟街,不算學術。Temple

多少研究、排名升多少。以至早年政府要求中大科大合

Street ?噢,文化研究。有同事設想徐復觀或錢穆參加

併以擴大規模時,UGC 無視兩間大學不同的教育理念,

Research Evaluation,三本中文著作可能等於英國同

為政府大開方便之門。

事一篇論文的分數。」

罪狀三︰ 撥 款 制 度 只顧成本效益

罪狀四︰ 困獸鬥一般的學額回撥

研究經費,操縱院校的生殺大權。偏偏,它撥款時只考

校發展。學額回撥規定院校每三年放還相當於 6% 學額

慮成本效益,簡而言之就是要盡量省錢,令院校財政更

的撥款予 UGC,然後提交建議書重新競逐。UGC 美其

顯緊絀。2003 年經濟低迷,UGC 以企業瘦身思維削減

名說院校可藉此檢視學系發展成果,並提出未來發展路

成本,向大學削資,院校便向員工下手,推行缺少職業

向,但這種互相搶奪的方式只令小院校捱打。它們無論

保障的合約制,又大幅減薪。當中,基層員工受最大影

設計新學系的資源,還是校內設施都較少,寫出來的建

響。由此可見,UGC 只看到收入和支出等數據,卻完

議書肯定沒那麼大吸引力。理大便曾在一次回撥中喪失

全忽視大學基本人文關懷。它可以做的,是向政府力陳

全部抽出的學額,浸大數碼圖像傳播系亦慘遭削掉,港

大學需要固定的撥款以維持運作,保障工友和教師收

大中大學額卻繼續增加。長此下去,小院校發展將處處

入,而不是為虎作倀。

受阻,學系學額不斷減少,很難發展出特色。

UGC 本應讓社會不同人士參與,一同決定高等教育發

UGC 手握撥款間接控制了院校員工薪金、住宿福利和

另一個例子是在研究撥款審批上,UGC 只集中推動能

UGC 不只控制撥款,更推出學額回撥制度,擠壓小院

血汗 55


「中大是全香港請最多 Part-time 老師的大學,

便看到他們著重什麼了」

大學裡的一粒小小螺絲——

訪兼職講師

前文提到「導師正名事件」中,教師雖獲正名,但薪酬待遇 仍與一眾講師要求的相差甚遠,仍是人工偏低,沒有固定合 約。全職講師如是,兼職的狀況又如何?學生報邀請到任教 人文學科的陳講師(化名)談談他們的情況。 雖然是兼職,工作卻毫不輕鬆。從備課、準備課綱教材,到 Lecture,陳講師形容是「一腳踢」:「很多 Logistics,如要 Scan 資料上載到 Blackboard、解答選科查詢、計出席、收 功課、影印資料等」。Tutorial 則視乎有沒有 Tutor,若沒有 便要身兼兩職。他指中大部分學系的課堂超過 40 人才會分 配 Tutor,有些如大學通識則沒有。其他院校情況更差,會 以「Part-time 老師就是沒有 Tutor」來回絕要求,「感覺像

訪:勞工撚、姍除線 文:姍除線

講座教授、教授

教 職 員 架 構

副教授 助理教授 高級講師 講師

外判給你,你便要完成所有東西。」

魔 鬼 在 合 約細節裡

一節課(小時)

兼職講師工作繁重,但合約不會清楚列明細節,只有「準備 考試、備課、進行課堂必須的準備工作」,甚至有一句模糊 的條款「系主任或部門負責人指定的所有工作」。更甚是, 合約不會定明每班的學生人數上限,陳講師指情況很弔詭, 愈投入會吸引愈多學生,工作增加但薪酬不變。他無奈指:

「合約鼓勵老師將貨就價,愈落力是懲罰自己,不論是工作 量或情緒上。」為了不與學術潮流脫節,陳講師會迫自己研 習新知識以更新課綱,但短時間內消化並教授令他壓力大增。 想確保教學質素,陳唯有「惡啲趕走學生」,因而出現令筆

合約期(星期)

950 x 3 x 20 = 57000 時薪

一個課程的薪酬

者印象深刻的一幕——在第一堂直接呼籲同學 Drop 科。 問及為何會於課堂上「倒自己米」,陳講師的回應是「我不 是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但不理會薪酬與勞動條件,只講熱心 於教學及學術⋯⋯我做不到。」這說明兼職講師的薪酬微薄。 雖然中大已較好,合約薪酬以 20 星期來計算,有些院校只 會額外支付比課堂多一周的薪金(即 13-14 星期),作為課 堂時間以外工作的報酬。

56

時薪雖高,但即使兩個學期都 有合約,全年也只有 40 星期有 薪金,每年至少有三個月沒有 任何收入,即月薪約 $9,500。


「當世界幾乎毀滅 ,死了幾十萬人, 大家仍執著生產力及時間表,感覺荒誕」 不過,學系從不會公開薪金計算方法,陳講師指從來沒

而人脈與學術是無法切割的,搞學術要有適合的環境及

有薪級表或任何指標可作參考,他亦不清楚其他講師的

氣氛,如恒常交流、研討會及聚會。尤其是人文學科依

待遇,無法得知自己的薪金是否合理。另外,兼職講師

靠思想交流及衝擊才有產生新的想法。他們無法與同事

的薪金不包括在部分學系的經常營運開支內,需待財務

或同學建立關係,即使對學術感興趣,也無法參與學系

處審批才能支薪,因此有不同的出糧日。他曾被拖糧一 兩個星期,估計與上述原因有關。

的研究會、老師間的聚會。陳講師認為這樣的教學模式 「很沒營養,完全發展不到自己,愈教得耐愈強烈感受 到,我只是一粒螺絲。」

續約方面,由於合約時長僅一個學期,陳講師經常為續 約問題感到焦慮。簽約時間不穩定,他試過在 8 月尾才 得知獲學系聘用,也試過於 6 月中已確定續約。更重要 的是,大部份院校,包括中大,都不會保證他能長遠獲 聘。每次到了學期末,學系的秘書人員會致電他,口頭 詢問是否願意繼續任教。在收集老師的意向後,學系高 層再開會討論是否續約,講師實際上無法參與任何決 定,「平常與系內的教職員沒甚麼機會接觸,也從沒關 心過問你的教學狀況和需要。」到底續約與否與教學表 現是否掛勾?陳講師都不清楚,並指過往曾有任職多 年、教學表現卓越的老師突然不獲續約。 即使不獲續約,學系無須解釋或向他負責。當學系臨時 決定不開班,也可以很快取消合約。「學系這學期開多 了班便找你,少一班便不找你。我們只是用來塞住時間 表的洞。」他曾與相熟的 Course co-ordinator 討論,希 望延長合約期及增加一些保障老師的條款,但對方以 「牽涉資源撥款要由更高層決定」為由推搪。

沒 有 營 養 的教學

世界毀滅之際,讓我們繼續生產 !

這學年,中大曾停課兩次,分別是佔領中大事件及疫 症。陳講師曾聽聞其他院校有即時結束講師合約的例 子,中大的兼職講師則「幸運地」獲如常支薪。雖然他 認同停課的決定,不過陳講師對校方沒與兼職老師討 論,甚至未有事先通知感到無奈。陳講師不習慣的是由 面授轉為網上教學。他指面授能看到同學的反應,可即 時討論,但用 Zoom「好像在聽 Youtube 片,覺得自己 好像電台 DJ」。雖然 Zoom 有分組功能,理論上能進行 小組討論,但陳講師明白同學可能因家中環境而無法準 時及專心上課,亦不希望強人所難,要求一定要開 Mic 或 Cam。問到網上教學的最大困難時,陳講師打趣指 家中沒有一個角落是能「上鏡」的,「反映我的薪酬(微 薄)嘛」。 技術問題以外,陳講師更關注各人的心理狀態,認為這 段期間需要互相分享困難或情緒的空間,因此希望減輕 同學壓力,不會執著課堂的出席率,功課亦給予更多題 目供同學選擇,更多用電郵解答疑難,亦額外加設問答

兼職講師沒有研究助理、辦公室,甚至連 Locker 也沒

時間,個別同學的問題也有打電話跟進。令陳講師感到

有。沒有任何福利,甚至不能到保健處看醫生。在合約

氣餒的是,校方對時間表及生產力異常執著,如只給師

與合約之間,兼職講師完全無法使用學校的設施,「理

生一條冷冰冰的 Online Workshop 連結及 FAQ,便假

論上我連學校都不能進入。」陳講師試過成功爭取一張

設大家可以自行解決疑難,學系的指引每每亦只是強調

短期 Guest library card,終於可進入圖書館,但因沒

成績計算、考試安排等。他經常反問自己「現在是否應

有辦公室,在家工作令身在中大外的他,不能查閱需要

只緊張功課是否交齊、要跟足 Syllabus?」不過因兼職

權限的資料庫。

講師的身份與其他老師及學系關係疏遠,他沒有足夠的 信心貿然離開常規,只能按章講書。

勞動條件決定了兼職講師在校園的位置——哪裡都容不 下。兼職老師多要在不同院校工作,無法經常留在校

全港進行大型的網上教學實驗後,陳講師不感到樂觀。

園,也難以發展人脈,「教了這麼多年,我連 Depart-

除了 Zoom 的安全漏洞,網上教學更有利監控。以學

ment head 都沒有見過,其他同事也當你是過客」,然

生為例,老師可以知道學生是否上線,若果電腦頁面超

血汗 57


過 20 分鐘不在 Zoom 的話就可以「提醒」學生。同時 網上教學令錄音及錄影更方便,可能令老師和同學都不 能暢所欲言。陳講師十分擔心校方進一步削減教學人手, 因可以透過播放課堂錄影、或增加學生人數來控制人手。

被 工 會 忽 略的一群

離不開的原因

為什麼兼職講師如此不穩定,仍繼續教書?陳講師希望 能夠學以致用。全職講師空缺稀有,而他沒有博士學 位,不符合成為全職講師的要求。既沒有其他工作經 驗,轉行到非教學工作十分困難。教學以外,陳講師 會接翻譯賺外快。他慶幸收入尚算足夠養活自己,但身 邊的朋友有租樓或供養家庭的壓力,每學期就要在幾間

經歷去年的社會運動,工會路線受不少人注目,陳講師

院校任教三科以上才確保收支平衡。也有一部分需從事

對坊間新成立的工會頗有興趣,「但我連它們的主張或

與教學無關的工作幫補收入,如開 Uber、到餐廳打工。

爭取什麼目標都找不到,叫人如何加入?」他認為,工

最近經濟低迷,他的講師朋友甚至會同時擔任防疫用品

會是以爭取勞動條件,而不是只作政治表態來組織工

入口商。

人。若工會只以反政府為綱領,便永遠團結不到政治主 張不同的人,亦無法以工人階級路線令非政治化的人覺

即使工作不穩定,也只能硬著頭皮幹下去。陳講師指學

醒。正因為過往十多年的泛民都以「先有民主,後有民

術的門很窄:愈專門,出路愈少。每年都有很多博士生

生」作招來,沒有建立堅實的經濟性綱領,建制陣營才

畢業,只有最幸運的會得到全職教席,其餘的只能炒散

一直以經濟層面的小恩小利吸納那些被遺漏的人,也就

或轉行。他憤怒指,不只是教育,在資本主義的社會

是我們口中的「藍絲」。

下,所有行業的工人都是流動的,每個人基本上都要面 對隨時要轉職轉行的壓力。較年輕的甚至會幾線發展,

既然對自身的勞動條件諸多不滿,想必陳講師有加入工

大學裡任教如是,專上及社區學院的待遇較差,時薪比

會吧?令筆者驚訝的是,陳講師連中大有多少個工會、

大學的低很多,工作完全是為了生存。「其實很不公平,

性質都不清楚,因為在 Massmail 或爭取行動都鮮有工

明明大家的學歷相同,為何有人能上流,但有人永遠零

會的影子。雖然他知道中大有工會(員總)接收兼職講

散?」

師為會員,但入會程序其實沒有考慮兼職講師的處境, 合約之間的會員資格應如何計算?

結語

跨校的工會又如何?陳講師曾查詢香港輔助教研人員工

大學教資會的操縱下,院校為爭取最多資源,唯有向師

會費由開學開始計算,到翌年 9 月完結,但兼職講師在

會,當時得到的回覆是不接受兼職講師為會員,理由是 其主要團結對象——RA(研究助理)及 TA(教學助理),

大學教育兼職化、零散化不是個別大學出現的現象。在 生職工開刀,「重研輕教」以換取「競爭力」及「國際 排名」,因此才會出現兼職講師這種明顯為學校節省金

與老師有「利益衝突」⋯⋯

錢的制度(詳見 P.55〈操縱從未間斷——UGC 的罪狀〉)。

要團結兼職講師,陳講師認為要在漂流講師間建立網絡

受影響,身為學生的我們無法置身事外。在享受大學校

或平台。現時的工會都無法作有效連結,不單是兼職講

大學教育市場化除了令兼職講師受盡剝削,教學質素 園生活的同時,我們又可否將一點點時間了解這群人?

師,還有其他兼職的大學員工。主動團結這些零散的人 仍然是傳統及新工會的首要工作。

工會資訊(資料來自香港職工會統計年報)

香港中文大學員工總會(員總):職工盟的屬會,也是大學及專上院校工會聯盟的成員。在 2004 年「肥上瘦下」 風波後成立,現有 975 個會員。

香港中文大學職員協會(職協):成立於 1981 年,主要招收非教師全職僱員,現有 1,482 個會員。 58

香港中文大學教師協會(教協):成立於 1988 年,主要招收教學員工為會員,現有 453 個會員。


Internship 由始至終也是充滿剝削

繞過法律的管控,然後在社會中複製不平等的未來

中大生實習須知: 我們對實習的基本觀點

原刊於中大學生報《中大生實習須知》

開門見山,我們認為現時實習制度大有問題,以下試舉幾點,希望刺激同學思考。

一 . 實 習生也是勞工,理應受到保障

四 . 有些實習就是打雜

闆能從中賺利,因此要將一定回報分予我們。同理,只

中,有些實習是擺明學不到任何東西的。例如有同學曾

要實習生的勞動能夠幫到機構 / 公司,那就是勞工的一

被實習機構派去派傳單、搬運等等工作,這些工作和大

種,理應拿到合理回報,以及享有最低工資、員工福利

學課程內容可謂完全無關。這些實習,明顯當大學生免

等基本勞工保障。

費勞工、佔便宜。這些無甚學習價值的實習課程,早就

返工之所以有糧出,是因為我們的勞動會幫到公司,老

二 . 學 到嘢唔等於唔洗出糧

最常見覺得實習不用出糧 / 畀些許車馬費就成的說法, 就是實習可以吸取經驗,學到技能云云。先不說這說法

雖說我們不會否認實習有學習成效,但在我們的調查之

應該認真檢討,甚或將之剔除於大學課程之外。

五 . 低薪實習令正式職位減少

現實是,不少所謂的實習崗位其實都在做著正職的工

有多準確,學唔學到嘢同出返合理人工是兩回事。哪怕

作。甚至有同學向我們指出,他們實習的第一天,就見

是我們出去補習搵 Part-time,家長或老細也不會和你

到不少臨時工的 Last day。換言之,不少公司均是以實

說:「你學到嘢,所以就唔出咁多糧畀你。」學到嘢就唔

習之名,超低價聘請我們當員工。宏觀地說,勞工市場

駛出糧的邏輯極其荒謬。我們實習,不是去上堂,而是

就是少了正式職位,而其工作則由實習處理。公司確實

付出了勞動,而那些勞動的確協助了公司或機構運作,

慳了錢,但我們實習時則被嚴重剝削,亦使我們未來就

那就應該可以拿取合理回報。

業的機會和待遇惡化。

三 . 缺 乏 匿名的 Feedback 機制

六 . 低薪排斥清貧同學,延續社 會 不 公

苦無發聲平台。並非是學系沒有在事後詢問同學的意

的機會,被迫要在實習期前後多做兼職賺取生活費。有

見。相反,幾乎所有學系都有事後發出問卷詢問同學的

些無償的實習職位,或許可以令 CV 靚啲,但這些就不

意見,只不過這些所謂的「檢討」,大部份都是實名制,

是家境不好的同學可以負擔得了。至於那些需要自己付

有些更是在放 Grade 之前詢問同學,也沒有標明不會

大量金錢的海外實習,就更加排斥清貧的同學了。實際

讓公司 / 機構知道同學的身份與意見。不少同學表明害

上,「朝中有人好辦事」這一點,我們大家都懂,相對

怕說出真正意見,擔心學校或公司秋後算帳。可能因

於公開聘請,不透明,可以私相授授的實習制度本身就

此,學系的「調查」結果總是說同學相當滿意,與我們

在助長不公平的風氣。清貧學生本來就比某些「識得

自己進行的調查大相逕庭。現在,大學連一個讓同學可

人」的同學更難找到好的實習;但如果實習沒有合理薪

以放心 Feedback 意見的機制都沒有,遑論改良現有制

酬,那貧苦同學就被迫放棄實習,轉而找兼職幫補家計,

度了。

那將來搵工就更難了。

我們聽過太多個案是,同學覺得實習的待遇太差,卻又

我們聽過有不少同學因為暑假要做實習,失去了做兼職

血汗 59


在知識中找到智識

在報社中找到了你。 @ 某個少有地幾乎齊人的會

60


組 織 有冇諗過,如果有一日中大冇左學生組織,中大會變成點?會唔會想玩活動冇得玩? 會唔會想識人但冇方法?會唔會校巴路線改到亂哂大籠冇人理?會唔會宿費不停加又 冇人管?會唔會⋯⋯ 學生組織,又稱為「莊」。 中大入面,「莊」分成好多種,有中央莊、系莊、宿生會、關注組⋯⋯大大小小,各 種各樣的學生組織。只要你想,總有一支莊會啱你。 而學生組織入面,最為人熟悉嘅就應該係「學生會」,但其實你又認識中大學生會幾 多?我們特別找來范克廉樓內的幾個學生組織:被統稱為「中央三莊」的幹事會 [1]、 學生報、電台,以及同樣為中央組織的代表會去談談自己的學生組織。當然中大內的 學生組職甚至中央組織遠遠不只這些,但以上「中央莊」所做的,無論你係咪有上莊, 只要你係喺中大讀書、生活,其實都離你不遠。 〈幹事會做乜㗎?〉、〈學生報⋯食得㗎?〉、〈電台?收音機?〉三文分別寫出三 莊的工作、理念,以至於現時社會環境下的方針與做事。〈代表.會〉一文則希望向 同學介紹這個與同學關係緊密,但卻經常比人忽略的這個組織。 最後一個溫馨提示:可能你無為意,其實喺交學費嘅時候,你已經交了中大學生會會 費,成為基本會員,並享有選舉、被選、創制、複決及罷免權,同時亦可以參加學生 會各項活動,享受福利同設施。錢就畀左,攞又攞唔返嘅,何不認真了解下老笠咗你 一百蚊嘅人,佢哋究竟拎左嚟做乜。ヽ (=^・ω・^=) 丿 [1]:幹事會現時為臨時行政委員會。

組織 61


中 大 學 生 會 架 構

全民投票 僅次於全民投票之決策機構,處理突發及重大事宜, 並有權推翻司法委員會的決定。不過,會議法定人數 最少需要十分之一基本會員,即約 1,000 多人,門檻 之高令全民大會難以召開。

代表會 # 中代 中 大 學 生 會 最 高 立 法、 監 察 及 民 意 代 表 機

構,由九個成員書院學生會組成。書院學生

會會長及其立法機構首長擔任「當然代表」, 書院全體同學選出「民選代表」,民選代表 出 現 空 缺 時, 書 院 學 生 會 最 多 可 委 任 一 名 「委任代表」。代表會下設多個委員會,包 括章則、財務、選舉、屬下團體、時事、大 學事務等委員會,處理不同事務。此外,代 表會亦負責監察中央三莊的日常工作及財政 運用,以及監管屬下團體的運作。

全民大會

院系會 屬會

屬 下 團 體 分 成 幾 種: 以 國 際 生 為 主 的 國 際 生 學 生 會; 學 院 或 學 系 的 院 系 會; 各 個 成 日 會 聽 到嘅學會例如魔術、麻雀研究、 社 服 等; 以 及 如 YMCA 等 的 認

唔好怪我,其實都想寫得易明啲。_(:3 」∠ )_

62

可社團。


由全體基本會員在選舉或公投(修章、罷免或指定議案)中, 以不記名方式投票,投票結果為中大學生會最高決議。投票須

週年大選

達全體基本會員六分之一以上之法定票數,否則投票會被視為 無效。

每年年初,中大學生會以至各個書院學

司法委員會 # 司委

生會均會舉行週年大選。中大學生會的 週 年 大 選 除 選 出 幹 事 會、 報 社 及 電 台 外,亦會選出各個學院的教務會和院務 會學生成員以及學聯代表團。而書院學

中大學生會最高司法機構,設有原訟庭及上訴庭。司法委員

生會的週年大選會選出中大學生會代表

會奉行司法獨立原則,負責處理所有學生會內的爭議,並有

會的民選代表,以及各個的書院幹事會

憲制責任捍衛《會章》及保障基本會員權利。

及立法機構成員。

僅次於全民投票及全民大會之決策機構,同樣是處 理突發及重大事宜,不過開會門檻遠低於全民大會。 聯席會議由代表會全體代表以及三莊若干代表組

聯席會議

成,開會門檻為全體聯席會議成員三分之二以上。

幹事會#Exco

中大學生會最高行政機構,即一般理解的「學生會」。會室 位於范克廉樓地庫,設有福利品部,售賣文具、二手教科書、 中大 Tee 等。幹事會的主要工作包括提供學生福利(如中大 Tee 設計比賽)、舉辦學生活動(如曾有世界盃決賽嘅直播

中央三莊

活動)、參與校政事務(成日會同校方開會)、發表對外言 論(出聲明、做訪問)及參與社會行動(集會、遊行、論壇 等)。

中大學生報#報社

中大學生會架構內的校園媒體之一,會室位於范克廉樓 307 室。報社成立於 1969 年,以出版刊物為主。最初以週刊形式 出版,逐步發展到今日雙月號出版、配合網絡平台的模式。 今屆報社的常刊設有社會、校園、國際、性 / 別、文藝五個

臨時行政委員會#臨政

在幹事會、報社或電台出缺期間,代表會就須要委任臨時行 政委員會,以維持基本運作,直至新莊上任。過往曾出現報 社的大選結果被推翻,電台參選內閣因表格資料有誤被取消 資格,今年幹事會參選內閣亦因表格資料有誤被取消資格, 之後便由代表會委任臨政,直至補選再次選出新莊。

版面,亦會於有突發事件時出版號外或特刊。恆常出版的特 刊包括《八九民運特刊》及《迎新特刊》(無錯!就係你而 家手上拎住嗰本)。

中大校園電台#電台

中大學生會架構內的校園媒體之二,駐守在范克廉樓 301303 室。電台的歷史相對較短,於 1999 年成立,旨在為中大 同學提供另一個發聲平台。電台除聲音節目外,亦會製作視 像節目,包括拍片、直播等。電台的節目題材涵蓋校園乃至 社會的大小事,也會在 Youtube 上直播代表會會議。

組織 63


幹事會做乜㗎? 訪、文:TF

雖然經常被叫做「學生會」,但其實真名係幹事會(或稱為中大學生會幹事會)。今年嘅幹事 會選舉,因為參選內閣中有成員嘅提名表格出錯,導致內閣亦被取消資格(中大學生報 2020 年 四月號亦有撰寫相關文章),而早前嘅補選中,亦未有收到提名名單,所以到𠵱家都係由臨政 處理事務。筆者邀請到區倬僖臨政主席以及蘇浚鋒臨政總務進行訪問,兩位亦分別為第 48 屆和 第 49 屆幹事會主席,以介紹幹事會的工作和理念。

區:我會認為分開個人同公眾兩個層面。以自己經驗嚟講,係一個 幾有趣嘅地方,有趣在於你明明只係一個普通嘅大學生、一個𡃁 仔,但幹事會已經係一個平台,去迫使你要去處理好多本來唔係你 呢個年紀應該去處理嘅事。無論係對於一個人嘅成長,定話係攞經

你哋覺得幹事會係咩?

驗,都會係一個好犀利嘅地方。而在於公眾層面,尤其現時香港社 會不斷咁惡化,幹事會呢個角色,對於香港成個公民社會有一個好 重要嘅象徵意義,因為佢會係代表我哋一個僅存嘅自由,同學可以 喺大學選出你嘅代表,而佢哋真係會幫同學去講嘢、發聲。 蘇:其實好多時一啲好行嘅嘢都係真嘅,啫係對外係代表同學,發 表下啲政見;對內就幫同學,同校方爭取。而呢個地方真係會迫人 成長嘅,可能外面啲人睇會覺得好神奇,但其實做落咪又係咁。我 會話係有啲似區議員咁囉,要處理下自己嗰區啲嘢,好似蚊患、校 巴咁;又要講下啲政見嘅嘢,只不過係區議員係一個人,而我哋係 一支莊咁,做起嘢上嚟可能冇咁沉悶,有時又可以推啲嘢畀莊員做 (笑)。

64


上莊嘅時候算係學運 / 社運低潮,但 嚟緊會比較高漲,對於幹事會的事 務、方針有何改變? 蘇:上年 3 月上莊嘅時候,相對係一個社運低潮嚟,咁可能幹 事會就係一個領導嘅角色,要自己主動去做啲嘢,好似係派傳 單咁,希望多啲人去關心,甚至宣傳一啲本土嘅思想。而個轉 變都多嘅,因為社會嘅事件,好多人都會關注多咗,係呢個時 候,幹事會就要自己搵下自己嘅空間,自己嘅角色究竟係咩, 譬如冇人攪物資就去做;有人做嘅時候咪可能去做下國際嘅嘢, 開返學之後咪又攪下校內嘅抗爭意識,其實都係咁。

幹事會與同學距離係咪好疏遠? 區:我嗰屆經驗令我覺得會係同書院聯邦制、學生會架構有關。 中大有書院制,好多貼身照顧同學嘅事,好似住宿、康樂活動 呢啲都係由書院學生會去負責多啲。咁對一般同學而言,中大 學生會或者中央組織個距離感就會隔咗一層。 蘇:其實中央組織唔係一啲有能力嘅人去做,只要你有心去做 都可以去做,而你做完之後會比其他人多咗一啲獨特嘅經驗。 而我嗰一屆嘅經驗就唔同啲,開學之後會同好多關注組嘅人接 觸,亦有同書院學生會攪咗個罷課集會,雖然係好難接觸哂全 部嘅同學,但比往年會有所進步。加上形勢所迫,只係得幹事

幹事會喺𠵱家社會有咩優勢同限制?

會嘅人都唔會做到好多嘢,所以都會去搵唔同人幫手,接觸嘅 人都會多咗。

蘇:中大幹事會唔係一個獨立嘅社團,所以佢摺唔埋,呢個係 優勢(笑)。

點樣令到同學更關心校園事務?

區:幹事會畢竟係一班已經公開哂真實姓名同身份嘅一班人,

蘇:校政等等嘅事,幹事會都有責任去同同學講,諮詢佢哋意

唔可以期望佢哋可以做到好多嘢,因為會好易畀人查到。唔同

見,但都會有優次之分,因為社會嘅事冇辦法唔係排優先,其

街外一啲普遍組織,佢地嘅成員會係匿名嘅話,就可以做更多

次可能係學校入面點去回應社會嘅政策,例如保安、被捕支援、

嘢。但相對地,幹事都係大學生,而大學生永遠都係比成年人、

心理支援,再之後可能先係外判清潔工等等嘅事。

在職人士,有更大嘅自由、時間同空間去做自己想做嘅嘢。係 大學呢個期間,你會有好多支持,無論係學校、學生會都有好

區:過去一年嘅經驗,令我哋知道其實學生組織之間,互動同

多資源去 Support 你去做想做嘅嘢,譬如攪下莊、印下單張,

交流係非常之重要,佢代表到學生動員嘅能力,或者佢哋之間

又或者好似佢(蘇浚鋒)之前去攪下國際嘅事,你講嘅嘢會有

嘅支援、資訊嘅流動。尤其𠵱家喺香港,我哋受到越嚟越大嘅

更多人聽,亦會更容易去搵到唔同人幫手。

壓迫,好多空間都未必可以畀我哋發聲嘅時候,我哋未來要著 重嘅工作就係諗辦法,點樣去鞏固唔同學生組織嘅關係,包括

蘇:優勢會係你有個光環,比大學生呢個光環更加有光環,更

中央組織之間、中央組織與其他學生組織之間,甚至唔同院校

加容易影響其他人。加上老一輩會比較關心大學生點睇,無論

之間,令同學入到嚟個感覺唔係咁鬆散,咁各自為政,而係可

係支持定反對大學生,香港係政治上就好似有一種孌童癖咁,

以一個更加龐大,更加有活力嘅網絡入面去生活。

因為會覺得佢哋係未來社會棟樑。但同時呢一種優勢都係限 制,要運用得好小心,用得多咗就可能變大台,用柒咗就變千 古罪人咁。而個平衡就可能係,件事與同學多啲關係嘅時候燒

有咩想同 Freshman 講?

勁啲,好似罷課、係校園嘅衝突咁;但如果係罷工、街外嘅行

蘇:咁大家過去一年經歷咗好多挑戰,過去一年辛苦啦,難得

動呢啲,咪冇呢個資格去亂咁代表人講嘢,唔可以燒你個光環。 但好多時都要 Case by case 嘅,亦好靠當時幹事會嘅政治智慧。

國安法對幹事會有咩影響? 蘇:咁做嘢嘅時候會計下成本效益嘅,你講咗嗰樣嘢係咪特別 著數,又或者係咪有咁嘅必要,要自己諗下再決定。同埋始終

入到嚟大學,希望大家可以拋開一啲世俗嘅壓力,好好去嘗試 自己未嘗試過嘅嘢,去做自己認為正確嘅事。 區:大學理應係一個好自由、好開心嘅地方,但係好不幸你哋 生於呢個時代之中,你哋冇辦法享受到一個自由嘅學習同生活 氣氛,但都希望大家唔好放棄,我哋繼續努力!光復香港,時 代革命!

係一支莊,都要睇埋莊員嘅睇法、顧慮嗰啲嘢。 區:唔玩㗎喇,唔玩㗎喇,做埋呢個訪問我唔講嘢㗎喇(笑)。 咁當你孭住幹事會呢個名出去嘅時候,你就唔再只係代表緊你 自己,而係代表緊你成支莊,甚至係代表緊成個中大嘅同學。 咁呢個時候你做嘅每一樣嘢,每一個決定,個代價就唔一定只 係自己受,而可能係你嘅莊員都要受,甚至係其他嘅同學,校 方人員去受,咁一定係會有顧慮。 組織 65


學生報⋯食得㗎? 訪、文:TF

無錯,係食得嘅,無論係物理上(其實咪又係紙,多咗啲墨咁啫╮ ( ╯ _ ╰ ) ╭, (細聲)唔好真係食)定精神上(係好好嘅精神食糧嚟 d(`・ ∀ ・)b)。學生報定 期出版刊物,寫出不同文章,帶領讀者思考不同問題,透過討論將問題再一一分 析。但實際上學生報是如何出版?每一本刊物背後又有甚麼工作?我們嘗試去解 答對於報社不同的問題。

學生報係個點嘅地方? T:學生報係一個可以學到好多嘢嘅地方,呢啲嘢唔會 好死板,好似寫係書上面嘅嘢咁。 喺成個出版過程中

一直學緊新嘅知識,與唔同人討論,引起各種思 考。 由傾莊到落莊,無時無刻都對唔同嘅事去討論、爭辯:

66

定咗個出版計劃、出版進度,要好實際咁跟往做, 先可以做到政綱上承諾咗要做到嘅野;而喺出版 上,寫文嘅時候都要對得住自己,對得住受訪者, 咁先可以畀到讀者睇到我哋想帶出嘅信息,所以 呢份責任感係令自己成長好重要嘅野。

報社嘅工作係點?

傾政綱嘅時候會「拗」係咪應該喺呢個時勢講性 / 別議

T:報社以出版刊物為主,每次出版流程約一至兩個月。

題呢啲「輕鬆」嘅議題;寫四月號〈寵物的道德〉嗰陣

由稿題會(交流唔同編輯嘅諗法)、傾文章大綱、落筆

會「拗」養寵物到底係咪一個道德行為;六四嘅意義對

去寫、過文(檢視每篇文章論點、結構、句式,一般會

於我哋呢一代究竟係乜,點解係出《八九民運特刊》而

有三次過文,但唔好彩嘅話會有四五六七⋯⋯過),再

唔係《雨傘 / 反修例 / 抗爭特刊》,甚至對於呢一篇嘅

到排版、校對(檢查排版上有冇出現問題,亦有「三印

回答係點。其實每一次都係會「拗」到大家可以有個大

九校」之稱)、送印、發行,每一個工作都需要一定時

致共識先可以繼續做到嘢,少則幾個鐘,多則⋯⋯唔好

間,而每次都會有一個出版時間表(然而 Schedule 就

提啦(編輯 G:好似冇試過幾個鐘拗得掂囉。編輯 D:

係用嚟拖同埋挑戰統籌嘅底線 XD),限制每一個步驟

次次都拗到迷失自我、精神崩潰咁喎,一次攪唔掂下次

要用嘅時間,避免趕唔上出版日期。學生報大約每兩個

仲要繼續。)。從實際「拗」到根本;從根本「拗」到

月出版一次常刊,當中範疇由社會、校園、國際到文

原則;再由原則「拗」返去實際。始終每一個人都會有

藝、性 / 別都會觸及,另外亦有一如以往喺 6 月 4 日

唔同睇法同立場,但「拗」嘅過程往往都會令到每個編

出版嘅《八九民運特刊》,以及出版《迎新特刊》向新

輯睇到、諗到嘅嘢多咗好多,令到自己嘅思想更加完

生介紹中大的不同資訊,亦可能會有不同號外和其他特

整,亦都係一個檢視自己嘅過程。同時,報社亦都會令

刊。另外,除咗出版,我哋都會喺社交平台上發佈即時

人成長,因為佢會畀咗一份責任自己。

新聞,包括社會事件以及校園事件。


點解仲要做即時?

全同意。我哋認為客觀中立嘅標準唔一定會帶嚟最公正

T:的確,學生報只係專注喺出版刊物就得,但作為媒

可以掌握住改變社會問題嘅權力同資源。喺編採上,報

體,我哋希望去報導唔同嘅事。而作為一個校園媒體,

導邊啲新聞,剪裁採訪啲咩部分,已經無意涉及一啲價

喺一個冇資金考量、編採相對自由嘅情況下,我哋可以

值判斷,所以我哋認為媒體唔可能完全中立,我哋亦無

去報導一啲所謂「新聞價值比較『低』」嘅新聞,例如

意喺文字上掩飾編輯的立場取向。

持平嘅報道。社會仍然存在權力不均嘅問題,忽略權貴

係 CIC 絕食行動、校園外判清潔工等等,我哋會更加 希望向同學,甚至社會上報導,究竟𠵱家發生緊啲乜嘢 事。所以作為媒體,我哋有呢個能力去監察,亦都有呢

國安法嘅影響係乜?

個必要去監察,就好似喺啲衝突場面採訪咁,無論係幾

T:老實講,影響就一定會有,但幾多就真係唔知。常

辛苦,或者已經有幾多人做緊,我哋都會繼續做,繼續

刊入面恆常版面有社會版,當中不時有文章會批評政

做作為監察者嘅角色。

府,甚至希望帶出一啲獨特觀點,好似四月號有關於 財政預算同埋港人遊港嘅文章,同時亦有每一年都會喺

點解要寫學生報? 寫嚟又係畀邊個睇? T:學生報主要為中大同學而出版,因為始終學生報嘅 資源係來自同學所交嘅學生會會費,所以主要對象一定 係中大同學。但同時,中大入面嘅職員、其他院校嘅學 生,甚至係社會人士都會係我哋嘅對象,就好似你睇緊 呢本入面「血汗」,同埋《八九民運特刊》入面嘅〈訪 朱耀明牧師〉。刊物入面嘅文章唔單只係編輯想寫所以 去寫,係希望透過呢啲文章,去批判、去令讀者思考, 去反思喺社會甚至喺校園發生嘅事,令讀者都敢於發表 自己嘅觀點,並帶起討論。就好似四月號入面有一篇寫 港人遊港,呢個議題係當時睇落睇完全可以唔提及,但 編輯會認為,喺嗰時提起港人遊港,可以加深「香港 人」呢種身份,同時可以避免到香港再出現 2003 年沙 士之後嘅糖衣毒藥。

學生報同電台其實有咩分別? T:其實學生報同電台係兩樣嘢。雖然大家都係校媒, 但係做嘅嘢其實好唔同:學生報以出版實體刊物為主; 而電台會係以社交平台發佈。內容上,學生報嘅文章範 圍比較廣,而內容上亦會較為批判性,嘗試帶出唔同議 題中較為深入嘅論述,而電台則較為資訊性。大家會覺 得我哋好似,可能只係因為上年嘅社會事件,兩邊都有 出去做即時。甚至到𠵱家嘅即時新聞上面,學生報同電 台都採取緊唔同嘅方針,所以兩者根本上好唔同,一開 始就唔需要去比較,而兩者其實各有優處,大家不妨可 以關注哂。

六四當日發行嘅《八九民運特刊》。但呢啲刊物或者文 章,只要一日未有問題嘅情況下,之後嘅刊物都會繼續 有呢類型嘅文章。雖然係會怕,因為到底條紅線到邊, 甚至可唔可以學術地討論香港民族都會成疑,但唯一肯 定嘅,就係會繼續盡力做、盡力寫,喺呢個可能係僅存 可以用文字發聲嘅地方,繼續發聲落去。

學生報同讀者嘅關係點樣? T:我哋認為學生報同讀者應該係一個雙向嘅關係,除 咗學生報寫文畀讀者睇之外,我哋亦希望可以同讀者有 更多交流嘅機會,讀者可以畀到唔同嘅建議我哋,甚至 如果對我哋嘅文章有啲意見,亦都非常樂意讀者可以透 過 Facebook、Instagram 甚 或 Email 同 我 哋 交 流、 討 論下。我哋每一期都會有投稿,希望同學可以寫出佢哋 想寫嘅文章,以文會友。同時我哋《迎新特刊》亦有出 版英文版本,希望可以同非本地生接觸,等佢哋都可以 對中大有更多的認識。不過因應社會事件及疫情關係, 比較難喺校園同大家見面,所以𠵱家我哋同讀者嘅關係 的確比較疏遠,但我哋亦都會期望未來可以同讀者有更 多交流嘅機會。

有咩想同 Freshman 講? T:大學可能係玩得最開心嘅四年;可能係最辛苦嘅四 年;甚至可能係最無助,最唔知自己做緊啲咩嘅四年, 其實都冇所謂,因為 100 個人讀大學有 100 種理由, 有 100 種體驗。但請好好記往喺呢度嘅每一個時光, 因為你唔會經歷第二次,所以如果想可以豐富下你嘅體 驗,不妨嚟到范記 307,相信會令你畢生難忘。

對於客觀、中立有咩睇法? T:一般都會認為中立即係唔偏幫任何一方,客觀即係 基於事實而唔係主觀情感。而客觀中立會係作為媒體嘅 操守,唔應該加入任何個人判斷,將所擁有的資訊呈現 畀讀者,等讀者自行判斷,但我哋呢一屆學生報唔係完

組織 67


電台?收音機?

訪、文:TF

講起電台,大家嘅印象可能係收音機,但中大校園電台會同呢種印象完全唔同。電台除咗聲音、都 會有影像,滿足視聽感受之餘,向同學帶出唔同資訊,再進入各種討論。筆者邀請到第 22 屆中大 電台台長陳衍諾進行訪問,講下電台嘅各種事。

電台係一個點嘅組織? 陳:記得喺傾莊嘅時候,上莊同我哋講,電台係一個好自由嘅地方,你想拍啲咩、做啲咩,都冇乜人去規管你, 加上資金來源係學生會會費,唔會有任何商業考量,所以可以做到好大程度嘅編採自主。我都同意嘅,無論係拍 片、開 Live、做新聞、甚至可以寫下少少文,我覺得電台同時係一個 News media 同 Content creator 嘅學生 組織。 電台嘅工作就會分成兩方面,校園同社會。校園方面主要監察返校方同學生組織做嘢有冇問題,或者報導書院入 面有冇發生特別嘅事。社會方面,我哋同其他校媒、學媒做緊嘅嘢都一樣,就係運用第四權,監察當權者、執法 者。我哋會堅守報導事實,有一個持平嘅報導。

你哋有咩節目?嚟緊又想拍啲咩? 陳:我哋一年入面通常都會計劃大約十個節目系列,當中有幾個可以同大家推介下。首先係《由稜試下吖!》, 呢個節目會係一個實測類型嘅節目,無論係日常生活定係中大入面嘅迷思,都會去做唔同嘅實測,喺宣傳期期間 亦有《尋找口罩的故事》。第二個係《#Hashtag》,會係針對一組字眼,揾專家訪問,亦會揾同學做街訪,例 如較早前嘅《# 黑記》。仲有就係《稜聽》,呢個係一個直播節目,開個台同大家去傾下一啲校園生活,會事先 喺社交平台上面收集大家想傾嘅野,亦會有 Phone-in 環節,同大家傾下偈咁。呢啲未來都會繼續拍,亦會有其 他唔同嘅節目,大家可以期待下。

係電台,定電視台? 陳:咁電台呢個命名其實都喺頗耐之前出現嘅,我諗嗰時都冇預計過𠵱家新媒體嘅發展係咁快,但我哋莊除咗拍 片,亦都有保持電台嘅元素,例如 Phone-in、直播等等。雖然我哋拍攝節目會比較多,可能覺得其實就係電視台, 但我認為唔需要拘泥於個名上面,因為作為校園電台嘅責任,最主要係可以做到提供唔同資訊、拍唔同節目畀大 家,無論係資訊性嘅、娛樂性嘅,又或者係政治、時事議題。另外亦都會想大家多多斟酌個製作成品,喺睇完節 目之後,可以明白到我哋想帶出嘅信息。

電台與學生報都係校園媒體,兩者有咩分別? 陳:學生報好多時都會有佢哋專注嘅議題,例如國際、勞工等等,而呢啲會係電台比較少接觸到嘅,因為電台會 偏向資訊性多少少。另外,兩者嘅發放方法亦都會有唔同,學生報有佢哋要出版嘅刊物,而唔同議題嘅文章亦會 喺刊物入面見到,但電台製作嘅節目就會直接發佈係社交媒體上面。同時,學生報可能會以筆者嘅角度去出發, 而電台就會訪問到唔同嘅同學。但其實亦冇需要特登去區分兩者,兩邊都做得好就兩邊都睇哂,見到啱睇嘅內容 就去睇咁。

68


國安法對電台有咩影響?

電台同聽眾關係?

陳:會分開節目同採訪方針兩方面。首先係節目方針,

陳:聽眾 Build up 返嚟嘅,雖然唔知睇我哋節目定係

其實好老實咁講,我哋喺 6 月尾嘅時候,即係講咗會有

新聞先算聽眾,但暫時嚟講都比較單向。我哋上莊時

國安法但未有條文嘅時候,我哋拍緊一啲講敏感議題嘅

候嘅願景就係可以定時問到同學嘅 Feedback、做更多

節目,用一種隱喻嘅方式去暗示香港現況,甚至之後嘅

訪問,就算同學唔係參與製作,只要節目有同學嘅元

影響。但尷尬就因為國安法好快出咗,我哋𠵱家都仲溝

素,會覺得成件事會好過得我哋去做。但奈何疫情關係

通緊,應唔應該繼續拍、繼續出呢?因為唔知政府仲有

我哋做唔到,返到嚟中大都唔會見到咩人可以做街訪。

冇踏紅線嘅呢支歌仔,你見到條文都寫如果用媒體去散

我哋參選嘅時候好強調「中大人嘅電台」,但去到𠵱家

播煽動國家或者政權嘅內容,就可能會構成罪行,佢個

上咗莊 3 個月左右,你話做到嘅互動、溝通都比較局

界線會去到邊到呢?我哋係咪要嘗試做呢樣嘢,去試下

限喺其中一個節目入面,好似我哋喺 4 月 1 號嘅《稜

佢條紅線去到邊?所以我哋仲傾緊,究竟條片出唔出,

聽》係關於 Pass/Fail,但吸引嚟嘅就只係學生代表或

出嘅話點剪,點樣去處理,其實都幾大影響。作為一個

者關注 Pass/Fail 嘅同學,未真正做到屬於中大人嘅電

Content creator 嘅角色,會比較尷尬,不過我哋會盡

台,但我哋會嘗試去做得更多,例如會招收唔同類型嘅

量出。

Helper,亦會同佢哋開會,盡量聽到更加多人嘅意見。 而𠵱家嘅關係,我可能會比喻成我哋單戀緊同學,但同

但你問我哋驚唔驚,咁就一定會囉,因為始終係一支

學就唔係幾 Show 我哋。

莊,唔係自己一個。雖然唔會話佢殺到嚟,我哋乜都唔 做,但空間已經冇咗,要自己去摸個位置,所以我哋處 理嘅手法會變得困難。新聞方面,最近有人因為手機有

如何令同學關心校園事務?

革命句子,或者有一支港獨旗而畀人拉咗,如果我哋去

陳:呢個係一直以嚟中央組織都面對緊嘅。一嚟係,

報導,又有冇問題?但我哋覺得冇可能唔報,但在於要

實際上有唔同學生代表做緊嘢;二嚟,就係同學期望

點樣報,甚至可能我哋認為係如實報導嘅,但當權者可

校園媒體提供到乜野畀佢哋。有時好尷尬就係我哋發放

能會覺得我哋咁樣都算係協助煽動顛覆國家,所以我諗

左一啲相關嘅資訊,但係又好似冇乜人理,有時候純粹

呢一個位會係最困難,但就算驚都好,都要盡量去報。

用文字,同學就未必得閒睇,或者係 Too long don't read,所以要令同學更加關注校園嘅事,可能就係集中

對新聞有咩看法?點解會堅持做?

報導件事嘅重點,用最少時間令同學吸收到最基本嘅資

陳:試諗下如果𠵱家社會冇咗記錄者、觀察者嘅角色,

能用節目去包裝佢,吸引多啲同學。

訊,咁大家只係睇一陣都可以知道,如果時間許可咪可

冇人係現場入面記錄,冇鏡頭拍攝,唔好話真相先,就 連我哋想以事實作根據去報導出嚟嘅都會難咗,咁再去 接近真相嘅呢一步就會更加遠。所以我哋覺得出去做採

對下莊有咩期望?

訪,去進行一個新聞工作者嘅工作,發放資訊畀大家係

陳:我唔想規管佢哋,但都分幾方面嘅。首先係令到同

令大家喺呢個資訊爆炸嘅年代,更加明白到社會發生乜

學知道電台唔係一個好單向嘅組織,可以同同學雙向

嘢事,做一個事實嘅報導。

嘅,我哋成日會話電台係一個幫大家發聲嘅平台,所以 唔係只有我哋畀嘢同學,而係同學都可以畀啲嘢我哋,

點解堅持去做,我諗大家都會有掙扎,我哋莊就秉承一

然後講出嚟,會係校園方面嘅一個大考驗啦。另外我

個「多個鏡頭多個真相」嘅概念。但係採訪之後點樣用

哋堅守以事實為本,唔可以為炒作而出,發佈嘅都要係

啲素材,先係會區分大家做緊嘅野係唔係一樣。而我哋

事實,唔可以違背呢個公權、第四權,一定要監察到相

𠵱家會選擇比較多以 Soft News 形式報導,我哋覺得主

關嘅人,呢個係責任方面要追求嘅。第三,要承諾除咗

流媒體裡面,少啲講到抗爭者嘅故事或者感受,多數只

新聞製作都要有節目製作,雖然好難,尤其真係做落就

係現場發生咗乜嘢事,一啲好基本嘅資訊,所以我哋會

會發覺難度係咁高,但真係要有,如果唔係就好單純成

盡量去做一個彌補嘅角色,嘗試去補返傳媒生態入面缺

為一個學生新聞媒體,而唔係一個大家選嘅時候,期望

乏嘅位,令大家收返嚟嘅資訊唔會太單一。我哋其實點

會拍節目嘅一個組織。最後就係電台始終係一支莊去做

都唔會夠傳統媒體爭,係咁嘅情況下唯有去搵啲突破

嘢,都希望可以主動啲做嘢,同講下自己嘅諗法。

位,但我都唔知得唔得㗎,大家試下咁啦。

有咩想同 Freshman 講? 陳:入到嚟都會成為中大一份子,大家要記住當初點解要揀入嚟,同時喺中大發掘唔同靚嘅地方。如 果以電台身份去講,大家關注電台可以有更多資訊之外,如果真係有興趣,無論係節目製作又好,新 聞製作又好,可以睇下電台會唔會係一個發揮到自己嘅地方,因為你出到去都冇乜其他咁自由嘅地方, 所以有興趣嘅都可以去試下。

組織 69


代表・會

訪、文:TF

代表會,中央組織裡面立法嘅角色。唔少同學對佢都唔熟悉,甚至完 全沒聽說過,但其實代表會所做的事,都與同學息息相關,甚至對同 學影響很多,去多加了解未嘗是一件壞事。筆者邀請到第 50 屆中大 學生會代表會主席葉子萱進行訪問,去讓同學更認識代表會。

代表會其實係乜野嘢嚟?

代表會與同學關係?

葉:中大學生會呢個架構其實就好似一個模擬政府,

葉:的確,代表會同同學之間仲係有距離,因為中大

有所謂三權,行政:學生會幹事會;司法:司法委員

同其他學校嘅評議會或者代表會唔同,有書院聯邦制。

會;立法:代表會。代表會喺行政角色上,主要係審

佢哋一個評議會或者代表會比較多權;但中大代表會

議一啲條例草案、批款等等。同時亦有監察作用,好

唔同,會尊重書院聯邦制,當中好多實權都係歸返書

似立法會監察政府一樣監察中央三莊,即係幹事會同

院學生會,或書院評議會,所以我哋同同學之間嘅距

校媒(學生報、電台)。加上部份會務亦會同代表會

離的確比較難打破。所以我哋希望透過提高代表會透

有關,例如屬會 [1],有中大學生會轄下好多嘅屬會,

明度,令距離可以近返少少。我哋嘅設、更新社交平

例如麻 Soc、或者唔同系會、院會等等,而代表會轄

台嘅頻密程度,都希望畀同學知道呢個議會發生緊乜

下嘅屬委會都會幫佢哋註冊 [2],同埋監察佢地嘅運

嘢事。另外章則好難理解,其實都明白,但我哋嘅任

作。呢啲就係代表會嘅功能。

期啱啱開始咗兩個月,我哋之後會嘗試去向同學解釋,

代表會嚟緊想做咩? 葉:今年主要想做到提升議會透明度。因為見到往屆 會議入面即使有好多幫到同學嘅嘢,例如唔同基金、 會章改革、完整議事規則等等,但係同學其實唔知道, 因為代表會透明度唔高,同學唔會覺得代表會嘅影響 係啲乜,從而會影響到代表會喺同學心中嘅位置,做 成一個好似 Cosplay 緊嘅機構。其實我哋好想擺脫呢 樣嘢,畀同學知道我哋做緊啲真係幫緊同學嘅野,所 以第一樣就係想提升透明度。大家亦可以見到,我哋 今年會多咗好多會務嘅報導,例如 Facebook 會更新 多咗,亦會公開會議文件,會議記錄都想執返緊,因 為往年冇嚴謹嘅會議記錄,呢個係初步做緊嘅。另外 有好多修章嘅事情想做,我哋見到好多章則上其實仲 有爭議嘅空間,例如上一屆代表會會期中,出現選章 [3] 與會章 [4] 有少少出入,變相取消學生會幹事會 參選資格,而取消資格亦唔係第一年發生,之前亦都 發生過好幾次。好多時因為對會章詮釋、理解有唔同, 今年我哋想有多少少修章嘅部分,希望將一啲唔清晰 嘅部分變返清晰。

某啲章則點解會咁寫,點解會議要跟從呢啲章則。

今屆已經召開五次會議,但有兩 次流會,可以點樣改善? 葉:今年嘅情況比較特別,有啲書院因為疫情嘅關係 搞唔到選舉,例如 UC 同敬文。當代表少咗,有想積 極參加代表會嘅人未必有資格,或者冇方法入嚟,令 熱心參與嘅人少咗。過往幾屆流會嘅比率都非常高, 好似第 48 屆召開 40 幾次會,有十幾次流會 [5];第 49 屆因為社會事件、疫情,開會次數少好多,只係得 九次 [6],我覺得流會好講嗰陣時嘅形勢。如果睇返 之前嘅話,第 47 屆全年召開廿幾次會,只係流左九次 會都幾理想嘅 [7]。流會係每屆都必然要面對嘅問題, 如果要改善呢個狀況,我覺得要令代表知道自己嘅責 任係乜,同埋令成個議會有返議政氣氛,比佢哋知道 自己嘅工作係咩。不過因為𠵱家唔同書院都有當然代 表,佢哋係書院入面已經好多工作,本身已經係書院 學生會、代表會、評議會,根本係分身不暇。呢啲情 況係根本性嘅問題,因為中大入面冇普選代表,再望 返中代結構,書院民選嘅代表唔多,所以其實要代表 全心全意去處理代表會嘅事務,係有困難。

70


對於被批評權鬥 /Cosplay, 有咩睇法? 葉:如果話 Cosplay 嘅話,定義上你有好多外在嘅野 例如形式、對白你要跟足,而內在好多係冇可能似, 冇可能跟足,即係日本動漫你唔會真係嗰個角色咁。 但係我會回應嘅係,的確我哋有三讀、議事規則,好 多都跟立法會,但其實我哋做緊嘅野真係幫緊同學, 例如屬委,係畀緊一啲位份、監察屬會;又例如同學 向我哋投訴一啲組織,我哋要成立委員會跟進,又或 者係錢、撥款嗰啲,唔係話得個吉,入面真係運作緊。 所以如果你話我哋 Cosplay,如果嗰屆有佢哋做得唔 好、不足嘅地方,話我哋 Cosplay 嘅話我會接受呢個 批評,但我想講代表會嘅本質唔係一個 Cosplayer 。

有咩想同 Freshman 講?

另外就係權鬥,其實我都唔知講緊鬥乜嘢,代表佢哋

葉:大學要嘗試嘅嘢好多,有好多係你哋唔會理解嘅

有權係因為民意授權,民選或間選,例如書院學生會

野。用我做例子,我 Year 1 做電台,被取消資格,嗰

或者評議會嘅主席,佢哋做到嗰個位所以入到代表會, 的確係有權。代表同代表之間所謂爭鬥其實又唔見得 多,如果一個議案大家唔同取態視為爭鬥、權鬥,未 免過度理解,大家只係互相討論下,當中有啲唔同意 見。至於代表同中央三莊嘅關係,往屆可能都成日聽 到唔少聲音,往屆我就唔評論,剩係講今屆。唔同代 表有自己嘅睇法,好多代表覺得三莊做得好嘅,就即

時會覺得代表會係一樣好無聊,理解唔到代表會有乜 嘢權去取消資格。我會發現,大學呢個中央架構,其 實就係模擬緊一個真實嘅社會,有行政、司法、立法, 而事實係當讀完大學踏入社會。我覺得呢一個係一個 過渡。Freshman 唔適應好正常,但我哋要嘗試去理 解,或者嘗試去認識呢個制度。

該過,或者褒獎;有啲位做得不足,或者對比往屆差 咗少少嘅,咪畀返意見,我覺得好多代表都係抱持呢 個想法。有唔少位會章係寫咗嘅,咁代表要做嘅就係 跟返會章去做。會章有空間嘅地方咪討論;冇空間咪 跟住做,除非修章。所以點解一直以嚟都提倡修章,

[1]:屬會,同屬下團體,見學生會架構。

就係因為遇到好多爭拗,或者見到好多討論,我覺得

[2]:屬委會,屬下團體委員會,代表會轄下常設委員會,負責責

有啲位係要去改,而我哋今屆會盡力去做。

監管及登記屬下團體。 [3]:選章:選舉章則,用於中大學生會週年大選及補選。 [4]:會章: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章,為學生會最高法則。 [5]:根據代表會會議記錄,第 48 屆召開 42 次會議,27 次成功 召開,15 次流會。 [6]:根據代表會會議記錄,第 49 屆召開 13 次會議,9 次成功召 開,4 次流會。 [7]:根據代表會會議記錄,第 47 屆召開 26 次會議,21 次成功 召開,5 次流會。

組織 71


眾川

UCROTARACT2021

扶海

聯合書院扶輪青年服務團 眾川扶海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 會計學院系會

我哋有好多有意義又好玩嘅活動

透過舉辦各類服務和培訓,令會

我哋係會計系會 (CUSA),讀會計

包羅萬有, 有興趣快啲嚟聯合扶

求。

FB 啦!

海外 trip、本地義工服務通通都 青望下喇

FB: UCRefulgence UC Rotaract

員增加技能並了解社會上的需

FB:raccc2021clarence

嘅 你 記 住 快 啲 follow 我 哋 IG 同

FB:Cusa Pacgaz

IG:@ucrotaract2021

IG:@raccc2021__clarence

IG:@cusa.pacgaz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 工商管理學院院會

宜孫劇社

香港中文大學伍宜孫書院學生會 媒體創作學會

BASO 致力為商學院學生服務,

宜孫劇社 創意無限

係。

向宜孫說 yes 向舞台說 yes

與各商科學會維持互助互利關

FB:The 40th Cabinet of BASO, CUSU - 商澔 BAyonet

參加劇賽 可一亦可再

FB:宜孫劇社

想 搞 Youtube、 學 拍 片、 整 音 效、 做動畫?無限創作自由同仁慈嘅幾棵 孫梅菜等緊你

FB:Prosolis.mps

IG:@baso40.bayonet

IG:@ysdc2021_sunziheifaat

IG:@prosolis2020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學生會 樂隊學會 Luminant

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 AIESEC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 環境科學系系會

招下莊!如果想識到一班志同

想識班 firm 嘅人,有充實 U-life,

鐘意大自然同環保,但又唔想

就嚟加入新亞樂隊啦!

AIESEC 幫到你!

科莊啦!

道 合 嘅 音 樂 人 一 齊 夾 Band, FB:CUHK NA Band

IG: @naband_cuhk 72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學生會 第 42 屆扶輪青年服務團崇曦青煌 Clarence

裝 備 好 自 己, 甚 至 衝 出 中 大? IG: @aiesechk

得個 GREEN 字咁老土?嚟環


生 活 相信各位 Freshmen 對大學生活有不少好奇,是早上一杯 Macchiato,晚黑一杯 Margarita ?抑 或是下午 Chur part time,晚上 Chur 莊務?又或是甚麼都不是,不過是枯燥無味的無所事事, 不過是每日在冷冰冰的 Zoom 內聽著 Professor 那沒有溫度的聲音,看著一個個漆黑一片仿如壓 根不存在的同學們的黑色 Icon 和那根本記不起的名字和姓氏。 在武漢肺炎肆虐的日子裹,恐怕各位新生們就要短暫地過一會與山城網上幽會的時光了,至於萬 眾期盼的 Ocamp,若然疫情不退,那麼它就只能在學生報中與各位相見,〈傳說中的 Ocamp〉 為各位闡述眾組爸媽籌辦 Ocamp 的理念,雖然下筆期間仍未知今年的 Ocamp 命途如何,只希望 向各位傳達它曾經有過。而〈生「性」的中大〉一文則透過與性 / 別關注組的訪問,希望各位能 夠對它有更多認識。 今期的投稿文章亦會刊登於此,由四位中大同學為各位娓娓道來他們的故事,當中多少期許、多 少失落,多少得意、多少落寞,都是實在的,如斯前人往事,說不定就是各位後來的掙扎。

生活 73


傳說中的 Ocamp(上) 在踏入校園上課之前,新生輔導營(簡稱 Ocamp)相信是新生接觸校園的第一個活動, 筆者當年做新生的時候總是充滿著期待,還記得當年一些師兄師姐升上大學後回到中學 母校演講,訴說著 Ocamp 有幾容易出 Pool,認識到多少人,並勉勵我們讀好書進大 學,離開那折磨了三年的 DSE 苦海。但世事難料,過去一年的反修例運動、武漢肺炎 疫情改變了社會,也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模式:在家網上上課、DSE 延期⋯⋯無奈今年 的 Ocamp 也被迫取消。這個一生人一次的活動無緣參加,相信各位新生只能將 Ocamp 停留於幻想。而輔導營籌備委員會為此準備了半年的 Ocamp,從跟學校溝通到預備營 (Pre-camp),也在無情的疫情中白費了、石沉大海了,並只能隔著屏幕跟新生說歡迎。 中大跟香港其他大學不同,每位學生除了有自己的學系外,都有自己所屬的書院 / 學院, 因此新生輔導營也會分為學系新生輔導營(俗稱細 O),書院 / 學院新生輔導營(俗稱 大 O)我們很高興邀請到 8 間書院 / 學院新生輔導營的幹事為大家分享今年大 O 的安 排和看法,了解當中籌備的過程,以及探討安排帶來的影響。

受訪者 [1](排名不分先後): 崇基學院新生輔導營籌備委員會主席 李梓鈴 新亞書院新生輔導營籌備委員會主席 葉子萱 聯合書院新生輔導營籌備委員會主席 徐柏森 善衡書院新生輔導營籌備委員會主席 張浩翔 晨興書院新生輔導營籌備委員會主席 李宗諺 伍宜孫書院新生輔導營籌備委員會主席 Marco 和聲書院新生輔導營節目部部主 Edward 逸夫書院新生輔導營籌備委員會主席 梁馨駿

崇基書院新生輔導營(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新亞書院新生輔導營(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聯合書院新生輔導營(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74

訪、文 : 林灝汶


原本今年書院 /學院新生輔導營的安排 今年原本大 O 的安排與往年四日三夜不同,新亞、聯 合、伍宜孫、逸夫、和聲書院將於 9 月 2 日到 4 日一連

逸夫書院新生輔導營(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三日以 Day-camp 形式舉辦迎新營,每天 10am-9pm, 而崇基學院將於 9 月 3 日舉辦一日迎新營,善衡書院則 將於 9 月中舉辦 3 日兩夜迎新營,晨興書院將新生輔 導營分為兩部份,首先於 8 月下旬舉辦 1-2 日 Virtual Ocamp,然後在 9 月 25 日再舉辦三日兩夜迎新營。由 於武漢肺炎疫情肆虐,新生輔導營籌備委員會提出了不 同的方向: 1. 傳統四日三夜 Camp 2. 縮短至三日兩夜 Camp 3. Day-camp 4. Virtual Ocamp(網上虛擬迎新營) 新 亞 營 主 表 示 各 營 主 都 同 意 要 有 迎 新 活 動, 因 此 Virtual Ocamp 不會被考慮;大家都希望可以舉辦傳統 四日三夜的 Ocamp,但無奈學校有太多限制,例如太 遲派書院、細 O 因不可以有太多人聚集在校園而租不 到場地、遲放榜令學校有很多行政事務處理、非本地生 需要回校隔離變相宿舍位置較少,不能做過夜的傳統 Ocamp。因為大 O 只在自己書院裏舉行,場地不會有 太大的重疊,所以校方只容許大 O 有三日,而細 O 只 有一日半在校園活動,因此新亞大 O 有三日 Day-camp 的決定。崇基營主表示為了減少新生和工作人員需要外

大 O 的活動安排 筆者明白新生最在意的是「今年 Ocamp 有咩玩」,雖 然最後都是玩不了,但筆者都希望為新生化解其心中的 疑惑,藉此向各營主詢問為新生準備的活動。 和 聲 Ocamp 節 目 部 部 主 透 露 節 目「 唔 會 點 Cut」, 但 認 為 有 限 聚 令 場 地 80% 的 限 制, 很 多 大 型 活 動 如 Camp fire(營火晚會),Soci game(社交遊戲)會分 開玩,如四個大組分開兩次玩。 崇基營主宣稱亦會有 類似安排,玩活動每人會盡量隔 1.5 米的安全距離,變 相分多幾個組玩,活動方面會保留集訓部〔大組時間、 主題時間(主題為無懼)〕,文宣部(競技活動、歷奇 活動、晚會活動)。 善衡書院輔導營活動除了聯書院活動外會依舊進行, 包括書院通識活動,Mass game(集體遊戲,但會減少 身體接觸),Big Game(以細組形式完成攤位遊戲), CU Hunt( 疫 情 和 社 會 事 件 關 係 取 消 City Hunt), D-Game(以 Storyline 形式的活動)。

出的日數,以及新生每天來回中大的時間,決定舉辦一 日迎新營,但不會減少節目的種類。善衡和晨興書院由 於是全宿書院,安排會與其他書院不同,善衡、晨興營 主認為等待非本地生回校後舉行會較合適;而晨興營主 舉辦 Virtual Ocamp 的目的是希望在新生選科前提供 建議和新生進書院前認識大家,避免尷尬。 在 7 月 20 日,校長連同常務副校長透過電郵宣佈由於 疫情關係,今年迎新活動改於網上舉行,上述安排將會 作廢。而崇基學院將於 9 月 2-3 日舉辦網上迎新活動, 新亞、聯合及晨興書院亦表示會舉辦網上迎新活動,新 亞營主透露輔聯會待疫情好轉可以回校上課前舉辦一個 Home coming section,模式類似現行的 Ocamp,她認 為 Ocamp 是大學生活的縮影,部份在校活動無法被取 代。

City Hunt / CU Hunt 聯合營主希望除了活動的細節外都會保留去年的活動, 營主表明不會搞 City Hunt,因為上年社會運動和今年 疫情,會沿用上年的做法保障大家安全。而牽涉多人的 活動如 CU Hunt ,他認為只要安排到任務,每次只安 排一個細組玩基本上問題不大;大組競技,四組會師 還需再討論,因為在現時情況下這些活動都不能滿足 CHPP(健康中心)的指引。逸夫書院亦會跟聯合輔導 營一樣基於安全和社會輿論的考慮不會有 City Hunt, 但會有書院內部的 Hunt 或 CU Hunt 替補讓新生任識 中大和書院。新亞輔導營會舉辦一些有教育成分的活動 去強化自己的身分認同,City Hunt 的任務不會是找一 個空地 Dem-beat(展示節拍,中大傳統,透過一些身 體動作配合叫喊一段口號)等無意義的活動,而是選一 些地方如藍屋、郵政總局去做有關與本土文化和香港歷 史的遊戲。 生活 75


Virtual Ocamp

政治元素的活動

晨興輔導營會以 Zoom 平台進行 Virtual Ocamp,因為

反修例運動乃至今年港版國安法等社會事件在香港持續

大學希望他們用 Zoom,而具體會包括一些破冰遊戲,

發酵,而去年的書院 / 學院新生輔導營加入了不少政治

利用 Discord 平台玩一些網上集體遊戲如 Minecraft,

元素內容到其活動裏,像四院會師由以往叫喊關於書院

希望在此認識一些朋友,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 DM 問。

的口號變成了批評政府的口號,反修例運動的口號,相

而 實 體 Camp 會 以 Hunt 為 主, 有 書 院 Hunt,CU

信新生也會好奇今年 Ocamp 原本計劃有沒有類似的活

Hunt 和一個校外的美食 Hunt,讓非本地生可以熟識

動(雖然今年不會有四院會師)。

校園附近有甚麼餐廳,娛樂的地方。 新亞營主表示在書院裏的活動如「大組互片」、「細組

聯書院活動

互片」每一年都會舉辦,由於不受書院、輔聯限制,相 信今年亦可在書院裏舉辦同類活動。

至於聯書院活動方面,由於上年度四院會師有違規情 況,其懲罰為今年不可以舉行四院會師,學校也不會借

逸夫輔導營設計了一個關於「自由」的活動。希望在遊

出場地和舞台。逸夫營主表示,他們不希望舉辦其他活

戲中讓新生發掘一下社會的問題,探討有自由和沒自由

動去取代四院會師,因為其意義未必有其他活動可以取

的分別或活在極權下和做抗爭者的分別。

替,因此今年沒有聯書院活動。 晨興營主認為迎新營的原意是讓新生習慣這裏的環境, 當然政治的問題都是重要的,但相比迎新就會較為次 要。他們會對新生講香港近來發生了甚麼,國安法要怎 樣處理,希望給他們一個輕鬆的討論空間而不是會遭受 評擊。 聯合營主主張不會刻意加入政治元素,因為他們想把焦 點放在認識校園和書院方面,今年的輔員亦很少回學校 或書院。和聲 Ocamp 節目部部主透露籌委沒有規定大 組怎樣搞,大組想加入政治元素他們亦不會阻止,他們 想讓組爸媽和大組長自行決定討論政治議題的時間,籌 委亦不會刻意要求涉及政治,導致他們不怎樣認識書 院,希望讓輔員和新生一起感受校園生活和書院特色。 伍宜孫營主指出他會將政治元素活動分為宏觀(聯書院 和聲書院新生輔導營(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活動)和微觀(書院內部活動)兩部分,宏觀方面由於 疫情關係,聯書院活動會取消。而微觀方面,營主表示 會有類似的活動,但未有定案,會討論時事,他們不希 望只是局限在與中國的對立關係,而是探討國際關係和 香港在這個時勢應如何自處的問題,他亦不會阻止組爸 媽跟新生討論有關話題。 善衡營主表示會沿用去年做法,預留時間給善衡學生會 幹事會去講關於社會的事件,香港發生甚麼事,對非本 地生來說都相當重要。

伍宜孫書院新生輔導營(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76


活動安排對新生認識中大 /書院 /學系 的影響 正規活動很難培養凝聚力

晨興書院新生輔導營(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新亞營主葉子萱表示一定有影響,學校不批准住宿,即 使很有教育意義, 但 都很難留人,像夜晚夜話,睇星 星,雖然沒有教育意義,但是最能令新生建立連繫,如 果沒有正式 Programme 以外的活動,Ocamp 就好像 上 Course 一樣,而不是真的在中大生活。 伍宜孫營主指出書院最大的凝聚力來自新生共同的經 歷,通常來自一些很癲很喪的經歷,例如 Campfire 推 人落水、夜晚房 Game 這些很喪的經歷才是建立凝聚 力的最好時機,而現階段至少希望可以做到細組內的凝 聚力。如果書院允許和保險承包的話,他們正考慮到外 面租房以保留這些經歷。

善衡書院新生輔導營(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交流與探索是新生融入校園的關鍵 和聲輔導營節目部部主覺得玩大 O 就當係一個

相處時間減少的影響 聯合營主徐柏森認為由傳統四日三夜 Ocamp 變為三日 日營,少了一天變相少了一日培養歸屬感,這是根本性 的影響,因為如果可以瞓幾晚相信新生的關係會好很 多;活動方面,由於防疫的限制,以往一些大組的遊戲 要分為幾個細組玩,他們未能認識其他細組的新生,會 影響到他們對書院的感覺和歸屬感,但他認為這已經是 目前最好的方法去讓新生認識書院。 逸夫營主梁馨駿提及活動方面未必可以「玩得咁足」, 分開不同的組別玩令接觸互動的時間較少,並不能很好 地達到 Ocamp 原有的目的。崇基營主李梓鈴認為大 O 不只是玩樂,會有很多想同新生準備的事,在有限的空 間和框架下保留了如競技活動,歷奇活動等活動是希望 盡我們所能去講給新生聽他們新階段即將開始。雖然如 此,可能亦會有一點影響,因為相處的時間少了,團體 活動未必能做到以往這麼仔細,不過他們會盡量去彌補 不足,相信影響不大 。

Bonus,最重要是組爸媽(輔員)如何去講給新生聽中 大 /書院是一個怎樣的地方,你將來要過怎樣的生活, 要注意些甚麼,活動只是一個渠道給新生認識身邊的事 物,相信不會影響組爸媽與新生的交流。 善衡營主提到認識中大 /書院需要很長時間,初認識 書院最多也可能知道有什麼餐廳好食,有甚麼更快的路 徑到達目的地,相信這些不需 Ocamp 也可以做到,由 於善衡輔導營在九月中,他們會提供 Q&A section 和 分組環節讓新生自行探索,讓新生慢慢融入校園。 晨興營主想新生明白這是一個折衷的做法,因為一些非 本地生需要隔離,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令新生認識中 大 / 書院,另一方面又有迎新營的樂趣去讓他們認識朋 友。 後頁將會介紹書院 /學院新生輔導營的主題和營主 / 籌委對新生的話,亦會探討取消迎新營對學生活動發展 的影響。 [1]:筆者曾嘗試用所有公開已知的方法(包括 Facebook Inbox, 電郵)聯絡敬文書院新生輔導營籌備委員會,敬文書院學生會幹 事會,敬文書院學生會代表會,但於截稿前並未回覆,因此本訪 問並沒有敬文書院的新生輔導營代表。

生活 77


無懼 初心 涅盤 聯聚眾生,合映星辰 「青 懼 傳說中的 初心 涅盤Ocamp(中) 聯聚眾生,合映星辰 「青春 籌委對 Freshmen 嘅話 初心營主 / 涅盤 聯聚眾生,合映星辰 「青春躍動 涅盤 聯聚眾生,合映星辰 「青春躍動,編寫 聯聚眾生,合映星辰 「青春躍動,編寫回憶仲 眾生,合映星辰 「青春躍動,編寫回憶仲夏 生,合映星辰 「青春躍動,編寫回憶仲夏夢」 合映星辰 「青春躍動,編寫回憶仲夏夢」 環 星辰 「青春躍動,編寫回憶仲夏夢」 環球 辰 「青春躍動,編寫回憶仲夏夢」 環球 驀 「青春躍動,編寫回憶仲夏夢」 環球 驀然無 春躍動,編寫回憶仲夏夢」 環球 驀然無懼 初 動,編寫回憶仲夏夢」 環球 驀然無懼 初心 編寫回憶仲夏夢」 環球 驀然無懼 初心 涅 回憶仲夏夢」 環球 驀然無懼 初心 涅盤 聯 仲夏夢」 環球 驀然 無懼 初心 涅盤 聯聚 夏夢」 環球 驀然 無懼 初心 涅盤 聯聚眾 夢」 環球 驀然 無懼 初心 涅盤 聯聚眾生, 環球 驀然無懼 初心 涅盤 聯聚眾生,合映 驀然無懼 初心 涅盤 聯聚眾生,合映星辰 無懼 初心 涅盤 聯聚眾生,合映星辰 「青 文 : 林灝汶

今年大家經歷過咁多風風雨雨,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

起。雖然大 O 唔知最後發展成點,甚至可能冇機會同

崇基學院新生輔導營 籌備委員會主席 李梓鈴

大家講以下嘅說話,但係營主都好想講俾 Freshmen 聽佢哋準備咗半年嘅點滴,構思方向,同埋希望藉呢 個機會勉勵一下各位 Freshmen。

今年 Ocamp 嘅主題:無懼

今年 Ocamp 嘅主題係無懼,四個大組分別以赤傲暮曦

作為大組字,赤傲暮曦代表嘅係四個季節,而每一個

新亞書院新生輔導營 籌備委員會主席 葉子萱

季節有自己嘅特色之餘,亦會帶嚟唔同嘅挑戰,主題

今年 Ocamp 嘅主題:尋找

題,如果係初心代表一個旅程嘅方向,咁我哋會想問

我們以「浮生茫茫,塵世覓芳華」作主題句希望帶出尋

其實今年呢個學年其實係一個消失咗嘅一年,我哋都

找的心只要不滅就可以一直抱有希望,可藉此勸勉新生

在陌生的環境、紛亂的社會下繼續努力向前邁進。尋找 的範圍很廣泛,可以是理想、朋友,又可以是自身的目

標,寓意著我們在繁花似錦的大學生涯中應當追尋不同

節目部都係圍繞返夢呢樣嘢。我哋會想將無懼作為大

O 嘅主題,首先第一部份就係延續返上年初心呢個主 吓旅程所需嘅燃料係乜嘢 ? 我哋想問會唔會係無懼呢 ?

想藉住無懼呢個主題去鼓勵、激勵返所有嘅同學仔, 幫佢哋重振旗鼓、鼓舞士氣,希望每一位同學仔身懷 勇氣面對難關。

而又珍貴的價值及方向。

有咩想同 Freshmen 講?

有咩想同 Freshmen 講?

大學係呢個新嘅階段嘅開端,新生活佢哋要面對好多

新亞嘅人好好嘅,對 Freshmen 係好似對仔女咁,我哋

新環境、交友圈會好自然咁樣遇到好多唔自然、唔了

唔係淨係齋玩嘅,我哋想 Freshmen 玩得開心;但係都 想你地知道自己係新亞人,我係好想你哋玩完 Ocamp 之後同人講我係一個新亞人。

對於 Freshmen 來講,無懼係需要嘅一個心態,始終

解、唔習慣嘅嘢,咁樣係好多新活動外在環境嘅因素 帶嚟嘅挑戰底下, Freshmen 好多時候都要作出一個 選擇,我哋都希望 Freshmen 面對難關嘅時候唔好放

棄初心同埋記住每一個選擇都係自己㗎,唔好俾恐懼 去搶奪咗一個人做選擇嘅自由同埋記住面對恐懼同埋

善衡書院新生輔導營 籌備委員會主席 張浩翔

今年 Ocamp 嘅主題 : 驀然

突然發現的時候已經太遲,一切已無法改變 / 挽救,任 何時候都應該珍惜。

有咩想同 Freshmen 講?

我都明白呢一年嘅 Freshmen 係最慘嘅一屆,因為各種

原因冇咗佢哋嘅中學生活,咁希望佢哋呢一種失望會成 為佢哋嘅推動力,令自己有一個更豐富嘅大學生活同埋

喺大學裏面搵到自己嘅目標,唔好迷失自己;如果冇目 標就盡量試多啲唔同嘅嘢同埋要了解多啲時事。

如果鍾意必宿嘅話就最好揀善衡啦,可能外面啲人覺 得善衡好高冷,但其實完全唔係嘅,啲人好 Warm,好 Friend 嘅;同埋你入到嚟會識到好多勁人,潛移默化 都會影響到自己。

78

挑戰先會有機會戰勝恐懼,着自己嘅鞋走自己嘅路, 我地崇基無畏無懼咁樣止於至善。

伍宜孫書院新生輔導營 籌備委員會主席 Marco

今年 Ocamp 嘅主題:涅磐

今年 Ocamp 嘅主題係涅磐,有鳳凰再起嘅感覺,有兩

個含意嘅,一個係書院從來得兩個大組,今年有三個大

組,就好似有一種重新再起嘅感覺,二來就係有一個自

己嘅諗法喺度,我哋呢個國家依家遭遇到咁大嘅危難, 喺重光嘅時候,希望大家思考下嚟緊我哋應該要點樣 做。

有咩想同 Freshmen 講?

我哋嘅 Ocamp 係一個畀你哋探索自己,認識中大周邊 嘅事,係書院生活方面會方便啲,識多啲朋友係件好

事嚟嘅,一齊去參與再去呢個再起嘅過程,希望各位

Freshmen 可以通過呢個 Camp 喺大學搵到佢哋自己嘅 道路、或者世界嘅道路、國家嘅道路。


青春躍動,編寫回憶仲夏夢」 環球 驀然 無 春躍動,編寫回憶仲夏夢」 環球 驀然 無懼 躍動,編寫回憶仲夏夢」 環球 驀然無懼 初心 寫回憶仲夏夢」 環球 驀然無懼 初心 涅盤 憶仲夏夢」 環球 驀然無懼 初心 涅盤 聯聚 夏夢」 環球 驀然無懼 初心 涅盤 聯聚眾 夢」 環球 驀然無懼 初心 涅盤 聯聚眾生, 環球 驀然無懼 初心 涅盤 聯聚眾生,合映 球 驀然 無懼 初心 涅盤 聯聚眾生,合映星 驀然 無懼 初心 涅盤 聯聚眾生,合映星辰 無懼 初心 涅盤 聯聚眾生,合映星辰 「青 初心 涅盤 聯聚眾生,合映星辰 「青春躍 心 涅盤 聯聚眾生,合映星辰 「青春躍動, 涅盤 聯聚眾生,合映星辰 「青春躍動,編寫 聯聚眾生,合映星辰 「青春躍動,編寫回憶 聚眾生,合映星辰 「青春躍動,編寫回憶仲 眾生,合映星辰 「青春躍動,編寫回憶仲夏 生,合映星辰 「青春躍動,編寫回憶仲夏夢」 映星辰 「青春躍動,編寫回憶仲夏夢」 環球 辰 「青春躍動,編寫回憶仲夏夢」 環球 驀然 青春躍動,編寫回憶仲夏夢」 環球 驀然 聯合書院新生輔導營 籌備委員會主席 徐柏森

晨興書院新生輔導營 籌備委員會主席 李宗諺

今年 Ocamp 嘅主題:「聯聚眾生,合映星辰」

今年 Ocamp 嘅主題:環球

聯聚眾生係講聯合返成班聯合嘅人,大家可以喺呢個

我哋書院 Student body 嘅比例有不同種族,有香港人、

Ocamp 重新聚集過一齊,合映星辰聽落好中二病,其

內地生、外地人,我係希望唔同國籍嘅同學都可以展示

實希望重拾往日聯合嘅光輝咁樣。

下佢哋嘅文化,所以我哋決定咗用環球做主題,譬如畀 佢哋講吓自己國家嘅節日可以做啲乜嘢,令到佢哋覺得

有咩想同 Freshmen 講?

好似有一種環遊世界嘅感覺,尤其是係呢個疫情底下困

我 諗 Freshmen 對 於 玩 Ocamp 都 有 佢 嘅 憧 憬 喺 度

喺自己國家都好耐,可以有種攤唞下嘅感覺。

嘅,Freshmen 嘅心態對於 Ocamp 其實都會好期待,

因 為 係 第 一 次 接 觸 書 院 同 埋 學 校 嘅 人。 我 哋 都 希 望

有咩想同 Freshmen 講?

Freshmen 可以喺呢個 Ocamp 裏面玩得開心,但係同

我首先會簡單啲講句加油啦,我哋𠵱家係一個十分困難

時間 Freshmen 都要留意番自己嘅情況,如果自己有

嘅境況入面,我哋遭受到政治嘅迫害又有疫情嘅夾擊。

不適嘅話都唔好話夾硬要來,關於疫情今日都有好多唔

我覺得做大學生做 Freshmen 第一年就要應付咁多嘢,

穩定嘅情況。我覺得今年除咗幫 Freshmen 同埋輔員

我相信係一個好艱難嘅時期;我係身同感受嘅,因為我

Build up 返歸屬感之外都要好注意安全同埋衛生,我

哋上年 11 月嗰陣校園俾人入侵,我好痛心,見到個校

哋籌委多會盡力搞埋個 Camp 佢。「嗰四個大組長好

園着晒火咁樣,滿目瘡痍,我覺得係好心痛嘅一件事;

靚仔,呢啲人好玩得㗎」我哋今年嗰啲節目都豐富嘅,

咁後來就遇到二月嗰陣嘅武漢肺炎令到我哋停課,又冇

濃縮到三日都好好玩,唔好去咗一日就唔去第二日咁

得見到呢個校園都覺得呢一年係好難捱。我相信未來都

樣,我哋每日都有唔同嘅活動。咁至於我哋書員有咩特

唔係一段比較容易行嘅路,我就希望 Freshmen 可以喺

色,我哋有好多唔同嘅活動,我哋有本身固有六個舍堂

呢個咁辛苦嘅境況入面互相扶持,盡你嘅所能去識多啲

文化,同埋唔同嘅短莊,詳情等你地入到嚟先講你畀哋

人、做多啲你自己想做嘅嘢、利用呢四年去發掘自己嘅

聽。

潛能。

逸夫書院新生輔導營 籌備委員會主席 梁馨駿

今年 Ocamp 嘅主題 : 「青春躍動,編織回憶仲夏夢」

主要都係想吸引返 Freshmen 嚟玩啦,因為我哋都唔想

好刻板咁樣,大家都明白學生有一啲社會責任去融合返 政治元素喺入邊或者書院裏面本身有啲嘢傳達比佢哋, 不過對於新生嚟講最緊要係吸引佢哋嚟,我哋想將個主 題 Set 到比較大家都玩得開心大家,可以喺 Ocamp 裡

面得到唔同嘅回憶,仲夏夢呢個字都相對比較夢幻、比 較靚,希望佢哋可以多啲對於書院有比較好嘅幻想從而

和聲輔導營 節目部部主 Edward

今年 Ocamp 嘅主題:初心 有咩想同 Freshmen 講?

今年嘅主題想做返初心呢樣嘢,點解揀初心呢 ? 唔好講 話社會點樣先,講返大學;好多籌委都係升 Year 3,我

哋所讀嘅書、所識嘅朋友真係同我哋入大學嗰個理想係

好唔同,雖然都係自己揀嘅選擇,但有時候會覺得好迷 失,點解我要去做呢啲咁嘅嘢?點解要我讀呢一科 ? 但

去參加呢個迎新營。

大學實在太多嘢,讀書、上莊呢啲嘢你仲記唔記得你當

有咩想同 Freshmen 講?

定要保持記得返你當初想入大學讀過嘅每一科嘅初心或

我認為玩 Ocamp 對大家都係一個認識新朋友嘅環節,

建立大學嘅圈子,尤其是對於新生嚟講。無論大學同社 會都有好多輿論話係咁嘅時勢都仲玩 Ocamp。雖然上

年都俾人鬧到𠵱家㗎啦,上年係社會責任、今年係肺炎; 但係始終都係入大學第一步,其實你都要明白,冇咗呢 一個機會同大家交流,嚟緊之後喺書院入面就冇呢個機

會再識大家,呢個就好似中學老師焗你五年,我哋就焗

初想要點樣嘅大學生活;我哋唔單止要提 Freshmen 一 者提返爸媽籌委點解要去揀做爸媽籌委呢樣嘢 ?

如果係講返社會由上年六月去到而家嗰個輿論同埋方向

好多嘢都變咗。理想都已經唔同咗,好多人話我當初要 留低抗爭;而家就話點樣移民最好、我好驚喎。想講返 真係同初心都幾違背,真係會忘記,忘記咗就咩都冇 啦,我想提返佢哋唔好唔記得咗當初做每件事嘅原因。

你四日咁樣。希望大家都有一個機會玩一次迎新營,當 然希望大家身體健康,逸夫書院迎新營會係九院裡面最 好玩嘅迎新營。

生活 79


傳說中的 Ocamp(下) 迎新營對學生活動發展的影響

文 : 林灝汶

正如逸夫書院新生輔導營籌備委員會主席梁馨駿所說, 每年總會有些社會輿論認為不適合舉辦迎新營,像去年 正值反修例運動的高峰時期,大學生應負起社會責任, 幫助手足保家衛港今年疫情期間卻特別「錫身」,即使 符合了衛生處和校方嚴格的防疫要求(筆者講的是 7 月 15 日前),如一定要戴口罩、進出場所都要探熱和塗 酒精搓手液、每一個同學接觸過的物件都要清潔都好, 總有一班佔著道德高地的人以各種理由認為不適合舉辦 迎新營,「下年再搞啦」,「2017 年細 O 十號風球喔、 返屋企啦」。雖然今年確是停辦了,但也希望分析迎新 營對學生活動發展的影響,有些可能不是下年再搞的問 題,而是下年再搞就冇的問題。

學生活動是一個連鎖反應, 迎新營正是連鎖反應的開端 相信大家都聽過食物鏈,如果最低層的生物如磷蝦,微

而書院活動也是如此,迎新營緊接的是院慶(如逸夫書

生物開始減少,魚類會因為食物不足而減少,最後連帶

院會舉辦逸夫里),根據筆者觀察,參與者當中有約

著鯊魚等食物鏈高層也會因而死亡,造成整個生態鏈不

八成為新生,其餘兩成為舍堂莊幹事 / 前幹事、輔導

可逆的破壞。學生活動也正是如此,迎新營是一個很好

員、書院活動活躍者,甚少外人參加,大多都曾經參與

的機會宣傳書院和學系的文化,同時也是招攬新血的好

過迎新營。如果沒有迎新營,相信新生也無從認識書院

時機,輔導員(組爸媽)當中不乏舍堂莊(Hall 莊)、

活動文化,新生最直接參與書院活動正是迎新營同組新

系莊、中央三莊等學會幹事;筆者還記得當時迎新營完

認識的朋友參與,加上組爸媽𠱁你去,基於羊群心理而

了會有各種組聚,通常組爸媽都會氹你去傾莊。而傾莊

成,很難想像今年會有跟往年一樣超過 200 人玩院慶。

是將學會文化傳承的機會,沒有機會宣傳自己的學會又

而其他書院活動(歌唱比賽,新亞夜、聯繽等活動)參

何來叫人去傾莊 ? 因此合理推斷出今年招莊的過程會非

與者大多為曾經參與過院慶加上舍堂莊幹事 / 前幹事,

常艱難,加上疫情關係不能面對面見大家,你有沒有想

正如剛才所述,如過招莊過程有甚麼三長兩短、斷莊、

像過用 Zoom 傾莊?一班完全不認識大家的新生在電

疫情關係不能舉辦院慶,新生感受不到書院活動文化,

腦前組莊是多麼的痛苦!你可能會問今年有藝墟啊,大

又何來搞得成呢?

家花點心思宣傳就行了?可惜的是,學會莊不像中央三 莊一樣有強大的 Massmail 系統(一個可以發電郵給全 校的系統),也沒有數萬人讚好的專頁,很多時都是人 搭人去傾莊,沒有迎新營如何招攬新血;疫情的關係藝 墟也差不多「凍過水」了,還可以怎樣宣傳呢!

80


「下年再搞啦」,我頂硬上多一年咪得囉 ! 這個問題最直接的答法很簡單:「你仲有幾多年呢!」 你可不可以到你 Year 3/4 的時候拿出你當初的熱情呢 ? 大學生活黃金時期是 Year 1-2,這時大家可能沒有甚麼 負累,還沒有 Intern、未出 Pool、未有 FYP,你們回 看和聲節目部部主的訪問為何要將初心做主題 : 「我哋所讀嘅書、所識嘅朋友真係同我哋入大學嗰個理

UC61 聯合院慶 (2017)

想係好唔同,雖然都係自己揀嘅選擇,但有時候會覺得 好迷失,點解我要去做呢啲咁嘅嘢 ? 點解要我讀呢一 科 ?但大學實在太多嘢,讀書、上莊呢啲嘢你仲記唔記 得你當初想要點樣嘅大學生活。」 不要忘記某些書院活動已經停辦一年了(聯合院慶、逸 夫里、各歌唱比賽),今年取消,到下年度對上一次參 與過書院活動的同學已經 Year 4 了,你還會參加嗎 ? 而即使你頂硬上,新生感受不到當中文化都只會是徒 勞。我們都知道文化和活動的傳承是因為我們都認同 該文化有其價值所以先要承傳,而認同的先缺條件是感 受到(Feel 到)。我以 Dem-beat 為例子,你第一次

UC62 聯合院慶 (2018)

Dem-beat 是甚麼時候呢?我相信是迎新營吧!而當你 看到在四院會師中數百人一起叫口號代表自己書院陣容 鼎盛的時候,我覺得你很自然會一起喊,這就是感受到 當中文化。

總結 筆者下筆寫文章時並非靠嚇,而是希望同學認清事實不 要隨便下定論,迎新營對學生活動發展的影響可能會持 續數年,取消不是一個輕易的決定。希望大家一起迎難 而上,也感謝各書院新生輔導營籌備委員會抽空參與訪 問,訪問期間(7 月頭)還沒有第三波疫情,雖然最後 只能對著螢幕跟新生見面,不過將會是最不凡的一個迎 新營。

UC63 聯合院慶 (2019)取消

UC64 聯合院慶 (2020)可能取消

生活 81


文:讀書少年 風頭火勢仲生「性」?——這個是我們學生報選舉時候的其中一個標題,意 思便是我們希望今屆也會關注不同有關「性」的議題。大家不要以為性 / 別 議題只包括 LGBT,一般人的性知識,或性別概念也包括在內。今年,中大 有一群人繼續延續性 / 別關注組的工作,在校園內外推動性 / 別多元和平等。 讓我們來看看性 / 別關注組負責人 Roland 怎樣說吧。

性 / 別關注組係咩嚟㗎? 性 / 別關注組是在中大內的一個學生自發組織(原本是隸屬學生會,但因某屆學生會拒絕讓組織成為屬下團體,故獨 立出來)。他們致力推動性別平等、性小眾權益和開放性 / 別議題的討論空間,以營造一個性別友善的校園。以往, 他們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例如讀書會,或一些推動同志平權的活動。在 2016 年,性 / 別關注組更舉行中大性別文 化節,籌辦了「失戀博物館」,「性工作者工作場所展覽」等活動,希望令到同學更加關注不同性別或性傾向上的需 要。他們以往除了舉辦活動外,還會關注校內不同種類的性 / 別議題,例如研究「性別友好宿舍」,並希望校方減少 強制依照生理性別來分班的體育班的比例等,希望為中大帶來更加平等和友善的校園。

今年會有啲咩新嘢呀? Roland 表示,以往所舉辦的活動——如座談會——經常被同學認為太過學術性或太正經,令到性 / 別關注組在表面 上和同學的距離比較遠。同時近年人手較為短缺,令到有團體認為我們對某些議題坐視不理,如曾有同志圈子指出, 性 / 別關注組近幾年沒有怎麼關注他們的議題。故此,他們希望可以在來年有些突破。 在未來一年,他們希望可以更加貼地,令到他們的受眾擴闊到全中大的所有學生。他們認為,性 / 別議題不應該只局 限於少數有着不同性傾向或性別的人士,而是和每一位學生息息相關。他們今年發現到,很多中大學生的性知識不是 想像中的那麼充分,有些同學甚至連一些基本知識也不知道,例如不知道什麼是安全套(唔係講笑真係有 >.<)。故 此他們今年希望在他們的 IG 帳號(@cuhksexandgender)上定期發放一些有關性教育的知識。他們留意到,坊間亦 有很多類似的帳號,但是很多都是發放未經過核實(未 Fact check)的資訊。故此他們認為作身為中大的一個學生組 織,就不如為中大學生們帶來正確而不會誤導他人的資訊吧。另外,他們亦未來會發佈更多世界各地不同的性 / 別議 題資訊,希望同學不只關注香港的性 / 別議題。還有一點是他們希望分享一些性別上的文學或者一些潮語,例如同志 圈中會稱呼自己為 Member,希望可以縮減他們與同學的距離。

82


咁你哋今年會關注啲咩呀? Roland 表示,他們今年希望關注國際生的性 / 別議題、

咁你哋今年會有咩嘢搞呀?

以及大學校方對於迎新營的性別政策。 事實上,性 / 別關注組今年決定用中英雙語提供資訊,

性 / 別關注組今年希望創立自己的網站,在網站中加入

和為國際生舉辦性 / 別議題相關的活動,希望可以照顧

不同的性別議題,例如先前講到的國際生問題,或者一

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際生。他們表示,這裡談及到的國

些基本的性別概念反思,希望可以在學生報以外,為同

際生不是我們想像中的來自歐美,而是來自其他亞洲或

學帶來一些性別上的反思以及關注。Roland 表示,雖

者東南亞的國際學生。在他們的國家,性與性別觀念較

然人手有限,未必能夠寫出很多文章給同學細閱,但仍

壓抑,甚至沒有太多討論空間,他們的性 / 別議題一向

然希望可以讓同學更加關注性別問題,以及知道性 / 別

有較少人關注,令到他們好像被孤立了一樣。Roland

關注組的存在。故此,性 / 別關注組在網站中亦會加入

表示,他們面對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他們的自我性別認

英文文章,覆蓋更廣的受眾。

同,他們可能比本地學生欠缺性別上的知識,不知道性 別上的不同概念,令到他們在生活上未必能夠和本地學

此外,儘管受疫情影響,性 / 別關注組在來年亦希望可

生一樣了解到自己的性別需求;第二是國際生在中大裡

以舉辦不同的校內活動,例如一些不同的工作坊,或者

似乎未能夠融入校園生活,很多國際性的基本議題根本

一些讀書會,希望可以令到中大學生更加認識自己的身

沒有本地生關注,令到他們在校園裡希望追求性別問題

體以及性觀念。雖然之前講到關注組希望擺脫讀書會沉

是難上加難。故此,性 / 別關注組希望在本學年增補英

悶的刻板印象,但是他們認為仍有舉辦必要,並會從邀

語的宣傳方式,令到國際生也關注到自身的性別概念或

請的嘉賓著手,探討更生動有趣的議題,希望可以吸引

需求。

更多同學參加。

筆者認為,除了以往學生組織未有顧及國際生需要外, 有些國際生可能來自性觀念比較保守的地方。例如南韓 的家庭不怎麼鼓吹與「性」相關的討論。筆者希望關注 組也可以令到他們在香港這個相對開放的環境下,接觸 更加多不同的性觀念。

結語 筆者非常贊同性 / 別關注組來年的理念,現時中大甚至 香港在制度以外,對於不同性 / 別議題的接納程度已經

至於迎新營中的性別政策,表示,現時中大校方亦有

提升了許多。但是制度內還需要令當權者提高對性別議

設立防止性騷擾委員會,在迎新營中設立防止性騷擾

題的接納程度。特別是在中大裡,很多「高層」都不願

專員,以及教授同學一些避免讓他人誤會的注意事項。

意討論相關議題,更遑論要提升中大的接納程度。

可是,性 / 別關注組認為,既然中大校方亦有意關注迎 新營中有關「性」的問題,倒不如把一些性別概念也一

事實上,筆者認為大學生缺乏性知識也是一個重要的議

併教授下去。例如不應該只關注男女學生被性騷擾的問

題。我相信有好多人(包括筆者)在中學的時代沒有上

題,而是應該在迎新日座談開始前,教授一些相關的性

過正規的性教育課,更遑論會有一些與自己性別認同有

別知識,讓同學們可以更加勇敢表達自己。他們認為,

關的講座。很多時候,學生對於性的想像,性別的概

這個委員會可以做的事情遠比想像中多,甚至可以推動

念,往往來自於互聯網。試想像一個喜歡同性的同學,

中大裡的一些性別政策,令到在制度內及外都可以有不

若果沒有接觸網絡,根本很難去知道或接受自己「同

同有關性別的討論。

志」的身份。或一個在網上查詢到一知半解的「安全期」 概念,然後忽視安全套的重要性的同學。筆者希望這些 情況在大學可以得到改善。不過,在現今要推行性教育 有一個重要難關:人們一早抱着錯誤的知識,但盲目的 相信,導致他們不肯糾正。若果性 / 別關注組在 IG 上

中大性 / 別關注組的 facebook 及 instagram 帳戶

推行性教育,相信有很多人會一笑置之吧,但亦希望性 / 別關注組可以突破這個難關,改變同學的性觀念。

生活 83


【投稿(1)】

期望與落差 文:野客

以一個大學四年級生看「期望與落差」這個題目,沒想

了甚麼那樣,又好像打籃球離場前要「埋齋」那個道

到同樣感受匪淺。記得四年前在學生報有幸登過一篇名

理,不做之後會倒霉那樣。除了「送舊」,就是「Grad

為《莊:當我們同在一起,快樂地工作遊戲》的文章(印

trip」 吧。 有 些 朋 友 預 留 了 一 整 個 暑 假 做「 最 後 的 廢

象中好像也是迎新特刊),撰寫今天此文時重看當天身

青」,打算四出外遊,但疫情之下每個行程逐一被取消;

為「大學素人」對於大學友誼「一期一會」的想法,沒

畢業後百無聊賴無可奈可被迫要搵工,一下子提早三、

想到自己已經慢慢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有時還情願彼

四個月進入真正的「成人世界」,屬於學生的最後暑假

此失去聯絡比較好。很多時這些「期望與落差」的題目

就此終結,有種心要被掏空那樣的空虛感。

都是談人際關係、談本科所學與本來期望不符,又或談 以為大學是學生哥「最後一片樂土」實際非已等等,但

說回中大的生活吧。去年的反送中與今年的疫情為我

我想對於 2020 畢業的這代人,大家也沒預想到最大的

們的校園生活帶來另一番想像,我們本來既定的上課

「期望與落差」是這個「來了卻感覺沒有來的畢業吧」。

模式與大學生「理所當然」的課後活動一下子轉型,臨 近畢業有機會體驗這種遠離校園學習的新型生活不知是

84

基於一年輟學實習的關係,四年後的我還未畢業,與同

否幸運。如學生報徵稿刊文所說,想起中學時身邊的人

屆人相比已是大幸,避開在亂世之下思考就業問題,但

都說「死都要死入大學先,去到大學就自由㗎喇」。沒

於他們而言便是一大落差。最大的落差就是「送舊」

錯,的確很自由。但更沒想到的是今天自主學習的自由

吧。很多人為「送舊」規劃修業計劃或畢業安排,有人

度之高甚至能讓學生一邊逛街、一邊「屙屎」、一邊打

特意安排上學期到外地交流下學期回來「送舊」,卻因

Switch 或一邊返工一邊上課。網上學習成為新常態。我

疫情的關係告吹,去年訂的畢業袍因此被擱在衣櫃裡,

們意識到一貫認為的常態並非必然之事,世界又以「不

我和朋友只好在 Minecraft 或 Zoom 上拍畢業照。想起

尋常」甚至「荒謬事」冠為「常態」,慢慢適應社會上

四年前為學系的畢業生舉辦「送舊」,去年還與莊員

各種猝不及防的轉變,套心理學的說法是培養出一個

在商討畢業時的波波橋要是奇特的顏色、襟花要用真花

「 成 長 思 維 」(Growth mindset), 開 始 懂 得 隨 變 化

製、要求開真香檳不許是百佳一百蚊六枝的假香檳(我

而作出相應的心態與對策。我們又期望大學是進入社會

們心懷不軌的想模仿當年畢業生被服務時的「大牌」),

前最後的樂土,期望安安樂樂地完成修業,沒想到去年

然後又計劃要為誰設計個易拉架橫額云云,通通也化成

的中大成為了香港政制發展一脈相承的戰略要地,我們

泡影。老實說,「送舊」並不是甚麼很令人期待的活動,

這代中大人於是被冠為「暴大人」,與社會的互動間又

但我想意義上而言就是修業生涯完結的一個小儀式吧,

喚醒並強化了我們對中大的身份認同,比以前更愛中大

像有些「成人禮」那樣未必想行但不參與就好像總缺少

了。這並非甚麼「落差」,理應是畢業前的「確幸」,


「落差」的是大學再也不是一個擁有學術自由、言論自

人大了,漸漸習慣生活中的「期望與落差」,落差多

由的地方,進行學術研究或社會辯論、出版刊物時要比

了,對世事也不太敢抱期望。撰文時手痕上 Facebook

以前小心,從前能暢所欲言討論政事、張貼文宣的地方

恰 巧 看 到 CU Secrets 一 個 Nursing 男 畢 業 生 的「 期 望

堵起了城牆;連回家,也要出示證件。

與落差」, 說大一時對醫院工作豔遇充滿期盼,如今卻 感到幻想破滅。其實 Secrets 不就是一個充滿「期望與

還幸我對這個充滿人文氣息的地方的喜愛有增無減,亦

落差」的地方嗎?記得又是四、五年前 CU Secrets 冒

感恩四年前「非中大不可」的決心,可能是一見鍾情

起,大一時的我看到這個比現實更現實的世界,對學系

吧。記得日前大學公關部找森美拍了段宣傳片讚揚中大

或對書院的某些幻想泡影一下被戳破,各種大學陰暗面

提倡的批判性思考以及學校給予的自主學習空間,雖然

充斥這平台,不少亦成為朋友圈中的熱話。也許現實本

是「公關 Show」無誤,而且在過去一年發生的事襯托

來就比幻想吸引,也許我們本來就喜歡接受這種期望後

下這又顯得突兀,但細探這山城歷史、前人的建設,你

的落差感。不過現在想回頭,有時也挺感歎當年為考進

就不禁生起對這地方的敬意而且認同森美的宣傳——象

一片未知的新天地而連夜承受教人惴惴不安的壓力,那

徵賢人辯論切磋的峰火台、社會運動的標誌地百萬大道

幼嫩的稚子之身到底抱持怎樣的信念前進呢?那些在大

(如當年六四全球百萬華人遊行起點)、四處可見的辦

學迎生營、書院活動、「Part Proj」結識的朋友,今天

學偉人的銅像、紀念六四的民主女神像、以教育界賢人

過着怎樣的生活呢?在生活中為怎樣的信念打拼着呢?

命名的大樓與宿舍、詩情畫意的山水風景,一一都是潛

今天的我對這些都一笑置之了。

意默化培養出我們對人文、社會、哲理關注的重要拼 圖。不過可恨的是,四年後才發現「學無止境」的道

這裏以開首說大一時那篇投稿文章的其中一句作結,亦

理,進來時以為讀過四年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就業路向與

悲亦喜:

個人定位,現在才發現自己讀的只是皮毛。所以借此機 會呼籲有幸入中大的師弟妹要好好把握中大給予的學習

「光陰如白駒過隙,我們會開始習慣,習慣在潮流的脈

資源,圖書館典藏、獎學金助學金、實習或工作機會、

膊下浮動,感受非主流生活的美;習慣踏出自己的舒適

師生交流活動等,這些都是支援我們前往另一片天空的

地帶,洞悉社會的一闕真實;習慣失去的苦澀之味,婉

基石。很多人說新生最大的期望落差是發現大學根本不

惜當下的自己沒有好好把握過去結下的金蘭之交。 」

是讓你遊樂的地方,很多人後來才發現申請獎學金或交 流團時成績為之重要。但我想這都取決於你期望達成或 取得的成就吧,跌跌碰碰間或迂迴路上又可能換來難得 的風景。可是必須理解的是,大學生活的自由,一直都 建築於取捨的基礎之上。 生活 85


【投稿(2)】

期望與落差 : 〈文字是期望被落差打擊後的信仰〉

文:關焯堯

沉入了思考 不肯放棄 仍努力給這荒謬城市多一個轉機 — 盧巧音 / 黃偉文〈哲學家〉 1

訪式問道,我肯定是又幼稚又愚蠢地回答:「因為沒有

《迎新特刊》的徵稿總是 7 月。這是特別挑選的月份,

大學學位就沒有競爭力。」或「中大風景很好。」到現

目的是讓大一新生在 8 月參加迎新營時可以透過這份特

在將要本科畢業,我才終於知道讀大學是要讓自己成為

刊去了解中大的不同面貌,由必須看的校巴乘搭方法,

一個更優秀的人,尤其在品格方面。

到不少人看的特色食物推介,再到最少人看的過來人心 得都應有盡有。不過,這年必定是最為特殊的一年。新

但是,是否每個讀大學的人最後都必定能變得更優秀?

生們直到第一個學期完結,都應該不太會到中大,隨時

根據當下香港高學歷人士的表現,當然不是了。不過,

連一個同系或同書院的人都不能當面認識。

這 其 實 是 一 直 出 現 的 事 情。 關 子 尹 教 授 在 講 海 德 格 (Martin Heidegger,1889-1976) 的 時 候, 總 醒 同 學

四年前是 2016 年 7 月,無疑是個正常的學期,我也就

他的品格不值得學習。他作為德國哲學一大宗師,一方

正常地成為新生。儘管不敢肯定當時有沒有拿那一年的

面加入了納粹黨,一方面強力反猶 [2],尤其針對他的

特刊看,我卻能肯定由大一升大二的 2017 年 7 月,我

老師和學生。他是不是知識不足所以品格低劣?當然不

投了稿,但想不到會被編輯選中而刊登。那篇不堪入目

是,我認為這是因為海德格從沒有想過要在品格上當一

的潮文叫〈給重讀生的我們〉,明顯是針對較少人留意

個優秀的人。道德和倫理學作為一個重要哲學課題,在

的一群重讀新生,所以讀的人應該很少。大二升大三的

海德格心中幾乎完全沒有地位。他花了一生用不同進路

2018 年 7 月,我借用村上春樹和杜魯福的作品,寫了

探問「存在」的人,完全忘了作為一個存在著的人來

篇〈海邊的四百擊〉,又是沒有期望刊登而刊登了。大

說,在知識外更要談品格。

三升大四的 2019 年 7 月,我沒有寫,因為那是對一切 失望的時間。我不再相信文字,所以不再寫了。

那麼,是否每個讀大學的人都要去讀道德和倫理學?這 也是不太可能的,尤其是讀懂和實踐又是兩碼子的事。

現在是 2020 年 7 月,我又寫著,為什麼?歐威爾〈我

即使不去讀,我們每一個人卻不可避免會在每一天的生

為何寫作〉一文中寫了四個動機,第四動機為:「四、

活上遇到大大小小的道德抉擇。我並不相信一個大學畢

政治性目的:在此的「政治性」一詞,定義極為寬闊,

業的人會不知道什麼是道德抉擇,只不過是那些人故意

例如:將世界朝某個方向推進,試圖改變他人心中的理

在這幾年之間磨滅掉自己對這方面的自省,好讓自己符

想社會型態。我再度重申,這世上沒有一本書是完全沒

合大機器的運作。這並非我的創見,而是有著源遠流長

有政治傾向的。有人認為藝術與政治無關,但這樣的主

的歷史的,最著名的可見於《論語》和後期斯多葛主義

張正正是一種政治態度。」[1] 我猜上述文字足夠說明

的著作。所以,我想說的期望和落差是在自省這個層面

為什麼我想在畢業前最後投稿一次這個系列。

上說的,而並非「聽說大學不需做功課,因而期望入大 學」和「進大學後發現原來要做功課,因而和我本來的 期望有落差」這種現實式的期望與落差。我並非認為現

2

實式的是多餘,只是覺得它太常受到自己不能控制的因

我堅持相信這一年的新生應該比幾年前入大學的我當時

素所影響。對於大環境而言,我依然覺得有必要設立現

成熟得多了,因為新生們經歷得更多,視野也就更廣

實式的期望,但在這期望之下,我認為唯有自省是自己

闊,所以我認為我不再需要說那些簡單膚淺的期望與落

能控制的,而且自省式期望是現實式的基礎,因為前者

差。反而,我想問自己,同時問你們一個問題:為什麼

關乎自己,後者不僅僅關乎自己。

這樣堅持入大學,或入中文大學?如果四年前的我被街 86


說到自省,我沒有任何理論式的解說,只能指出一個人

這是否社會主義國家怕國民在品格和知識上都變得優

如果對自己的品格有要求的話,在回想自己當天做過的

秀?」

事情的時候,多數會對自己不滿,思考著自己能否做得 更好。這就反映出他的所作所為低於自己期望,因而有

3

落差,也可說是被這落差打擊後,發現自己原來是那麼

但是,新生們啊,在大學裡是沒有盲目的順從和同意

差劣,即使那可能只是多說了一句傷害別人的話,可能

的。不要相信我,要去懷疑我,要去質疑我。當你跟別

是在別人請求幫忙時怕辛苦而推搪等等的小事。但重點

人有不同看法,去討論,去交流,但過程中必須有品

在於這種自省式落差跟上面現實式的落差有著很不同的

格。即使聽到多麼跟自己相反的看法,也不要放棄理性

本質,因為自省式落差就是使自己在明天進步的主要推

思考。相反,如果有著相同的看法,也要去討論,去交

動力。既然說是主要,那麼有沒有輔助的呢?有的,在

流,因為在芸芸人海之中,你們竟然有著相同的看法,

我看來,那就是文字。文字被我看成是輔助並非因為它

這 二 人 以 後 的 思 想 火 花 隨 時 會 比 得 上 德 國 的 Adorno

的效果較小,只是因為它的震撼程度未必有打擊本身那

and Horkheimer 或法國的 Deleuze and Guatarri。

麼大。 中大社工系出身的填詞人黃偉文在〈哲學家〉寫上: 儘管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都讓讀者自然而然地自省,但

「沉入了思考不肯放棄 / 仍努力給這荒謬城市多一個轉

我認為文字是最有啟發性的輔助推動力,因為它能一步

機」。我想在他的文字之後加上一句:在這荒謬城市打

步帶領讀者本身可能變得僵化的思考變成有嶄新的可能

拼的人,總要有信仰。

性。古羅馬皇帝奧勒留(Marcus Aurelius,121-180) 在以希臘文寫成的《沉思錄》中表現出非常人有的微小 而敏銳的自省。即使他身處在動盪的時間裡,他依然保 持自省和思考。這使他成為所謂「古羅馬五賢帝」之 一。我並不完全認同他《沉思錄》中一字一句 [3],但 正正因為那是在遙遠的時空裡寫成,所以當中有著不同 於當代人的思考能讓我們參考。換句話說,文字能讓我 們進入不同時空,看看他們的頭腦會否提供了其他角

[1]: 原 文 為:「(iv) Political purpose.

度,能幫助我們此時此刻在自省時並不限於自己狹隘的

‘political’ in the widest possible sense. Desire to push the

圈圈裡打轉。

world in a certain direction, to alter other peoples’ idea of the

— Using the word

kind of society that they should strive after. Once again, no book

大學正好是最佳的場所,讓我們接觸從沒接觸過的東

is genuinely free from political bias. The opinion that art should

西,然後回過頭來修正或改變自己的價值觀後,更重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politics is itself a political attitude.」

要的是去實踐出來。這才是讀大學的終極目的。我不敢 說自己做到,但至少我能向別人說讀大學不只是提高競

[2]: 可 參 考 Martin Heidegger, “The Jewish Contamination of

爭力和享受風景,而是藉著吸收知識去提升品格。知識

German Spiritual Life — Letter to Victor Schwörer”, “Follow

的傳遞大部份都是依靠文字,所以在自省式期望被落差

The Führer!”, “Only a God Can Save Us: Der Spiegel’s

打擊後,文字能有力地使讀者變得更優秀。可能有人質

Interview” in Philosophical and Political Writings, ed. Manfred

疑我高估了文字的力量,把它當成是不可動搖的信仰基

Stassen (New York: Continuum, 2003). 更多例子可見於海德格的

礎。我只會對他們說:「在這個世代,不少人覺得文字

黑色筆記本。

無力,文史哲同樣無力。但如果真的是那樣無力的話, 那麼寫那篇〈我為何寫作〉的社會主義者歐威爾怎會令

[3]:《沉思錄》並非最為適切的譯名,反而更貼合希臘文的翻譯

到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懼怕而要禁止別人讀他的文字?

類似是:《給他自己》(To Himself)。

生活 87


【投稿(3)】

期望與落差 文:三眼仔

期望你好: 恭喜你背負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考入中大,不論你修讀神科還是水泡科,你也是被時代選中的暴大孩子,感謝你願意共 同擔起暴大之名守護校園。 寒窗苦讀,數月前對大學的美好憧憬和幻想一下子來襲,擁有著無限自由,能走進不同社交圈子締結友誼,甚至邂逅 人生另一半,才不枉自己苦苦考入山城。這麼浪漫的幻想啊,推動了你發奮圖強,換取無拘無束的四年。 對啊,考到了,入到了,可以實現期望了。曾幾何時,天真的我以為入到中大,所有期望會自自然然在某時某刻發生, 我會加入很多圈子,結識很多朋友,上很多課參與有質素的討論,然後回宿舍與 Rm 訴心事講是非,這就一天了。結 果,我發現期望需要經營、需要等待、需要運氣,或者該期望根本不適合你,最後自討苦吃地退出,一個人更自在。 曾經,我自覺自己「夠 Yo」、「夠嘈」,想在書院叱吒風雲,便狗衝上宿生會、玩短莊、去組聚、玩 Ocamp 做爸媽, 嘗試加入他們的酒肉生活,旺角食完韓燒來個通 K,然後六點食個早餐才返宿訓,訓醒精神爽利是時侯決戰四方城, 時侯不早了食個頹飯再「庇護」又一 Day 了。一兩個月還好,之後的「我頂唔緊了」。除了錢燒得極快外,我和他們 之間過著極頹廢的生活,說著沒有內容的話題,玩著沒有營養的東西,簡單說就是「鳩 Yo」。我響往的朋友和圈子不 應是靠「鬥廢」來維繫,不斷找話題嘗試營造一個沒這麼尷尬的氣氛,很辛苦呢,有段時間我甚至懷疑自己是否有社 交障礙。他們很可能是你大學第一班朋友,你起初會很珍惜,慢慢變了酒肉朋友,然後是「Hi Bye Friend」,最後只 不過是 IG 上數百個 Follower 的其中一個,失去了也不要緊,反正不重要。所以啊,剛考入中大的你的確擁有很多選 擇,但卻沒有決定社交圈子文化的權力,因為作為 Freshman 的你,只好好好跟隨老鬼文化。若你享受的話,恭喜你, 你很適合書院捱夜生活;嘗試過不喜歡,不要緊,退出便好了,無謂苦了自己。

88


又一刻的曾經,以為大學生活會忙不開交,我會約中同食飯、會傾 Pro、會拍拖、會玩院慶,但實際只會有更多時間 攤在宿舍的床上無聊,尤其漸漸淡出「鳩 Yo」生活後,時間流連得不知怎麼好,然後記掛著中學時代那種規律而密密 麻麻的時間表,想念和你共同奮鬥的 DSE 戰友,發覺在中大認識的人都無一比得上中同,因為我們有過最如初、最單 純、最青澀的青春年華。以為住宿會遇上好 Rm 可以侃侃談心,誰知卻是韓國 Exchange Student,晚晚打完邊爐食完 韓燒回來不洗澡,平日最愛到老蘭夜蒲,我跟她最常說的是「Can I turn off the night ? I want to sleep」,幸好的是, 我仍然睡得很好。宿舍的人跟我說,Exchange 還好,遇上 NDS 就大鑊了。十時睡覺、六時起床見慣不怪,一星期沖 一次涼(後來被調教至兩天一次),夏天不開冷氣,房間長期有四川麻辣味……如若你遇上合緣的 Local Rm,大概是 用盡了 Freshman 的運氣吧。 幻想的期望不一定實現,其落差甚或令你懷疑人生,「沒有期望就沒有失望」……不要怕,中大的確是個很溫暖很溫 暖的地方,這一點絕不會令人失望,那種純樸的鄉村味只在中大見到,戇鳩卻不失可愛。這個圈子不適合你,不要 緊,中大很大,總有地方令你覺得舒服,只要你肯去發掘,總會找到,別讓大學生活窮得只剩下 GPA,別因怕失望而 放棄探索的機會,說不定你就這樣出 Pool 了。 不過現在說這些都很無謂,首先感謝偉大的中共,肺炎讓你實現最大的落差,一場不知何時結束的疫情令你前往中大 都充滿風險,第一個 Sem 就上 Online Class,玩 Ocamp 做花草、上莊、住宿都沒有機會經歷,美好的 Year 1 啊…… 你值得擁有屬於自己的大學生活。 心存希望,好好打拼。

落差上 25/07/2020

生活 89


【投稿(4)】

期望與落差 文:風年桔

為了入讀大學,練習中文遣詞造句,背誦英文萬用句子,操練數學各式題型,盡最大的努力,將它們變得滾瓜爛熟, 一切有規則指示。但沒有人教過我要怎麼在大學裡交朋友。 我曾經以為在大學交朋友是輕而易舉的,以為大家就像是磁鐵,混在一起,就能自而自然地建立起一段關係,不論是 深還是淺,總有一層關係吊著。我也曾幻想過,可以三五成群,有男有女,上 Lecture 時有人幫手霸位後坐成一堆, 下課成群結隊去飯堂吃飯,結伴一起參加各種活動。湊熱鬧也好,認真做事組成一支莊也好,共同經歷的時間是友情 的催化劑。更加成熟的心智,多元化的大學生活之下,經營一段友誼,理應不是棘手的任務。 我所描述的對於好多人來說,是在大學裡的普通不過的日常生活。 坐在長條的講堂裡,周圍三三兩兩擠在一起談笑著,我坐著左右皆是空氣的位子上,巋然不動,像一座活佛,不動也 不笑,生怕我的孤獨會太過突兀而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但實際上我坐立難安,別人會看到我這麼傻嗎?一個人孤伶伶 坐著,會覺得我很難相處嗎? 下課之後,隨著擁擠的人潮,我溜到廁所的隔間。鎖上門,臉埋到手掌心,頭髮也被抓得凌亂一番。手指在電話螢幕 上飛舞,跟舊友說了好多,我好無聊啊,因為我好孤獨。偌大的校園裡,我沒有朋友。開學第三週了,足足 14 天裡, 我還沒有交到一個同系的朋友。 擁有了一個朋友,就好像是進入更大社交圈子的門票,所有人混在一起碰撞,接著就會散落更多的門票。估摸開學的 前一個月,我渴望著一張門票,非常渴望。站在講堂外面等待開門,又是三三兩兩,男男女女聚在一起談笑的時候, 我一個人倚著柱子,試圖把電話擬人化,這樣我興許看起來就不會這麼愚蠢。 我開始在想,到底是從哪一步出了錯?第一天上學的時候我穿著最合身的衣服,嘴角維持最恰當的角度,想要向每一 個迎面走來的新新同學大聲說,你好!或者我們也可以成為在大學裡一起探索的搭檔嗎?然而別人已經一圈一圈地圍 好在一起,像是打水漂時引起完美的圓圈,而我是被激起的水滴,在一片和諧之外茫然,下墜時找不到屬於自己的組 織。 到底是從哪一步出了錯?我問電話,電話沒有智能到可以回答我。但是我偷聽到了我的答案——隔壁的人在談論 Ocamp。 噢! Ocamp,那個我沒有參加過的 Ocamp。 上導修課的時候,同系的人坐在我旁邊,問我,同學,你是哪一個系的?我笑了好久,我說,我是跟你同一個系的。 他問,誒?你 Ocamp 是哪一個組的?我搖搖頭說,我沒有參加 Ocamp。對話以他回應的「哦哦」結束,斷絕我往下 接話題的可能性。那如果我參加過 Ocamp,是不是所有就會不一樣? 又一次廁所隔間的抓狂之後,我走去 YIA 的 Cafe 吃三文治。午飯時間的 Cafe 位置頗為搶手,我在進門右側的大桌子 裡尋到一個空座。 我問坐在對面的女生,「這裏有人坐嗎?」這是我那天進入校園裡面說的第一句話,喉嚨乾燥,我的尾音出走,略為 破音。沒有找到可以鑽的地洞,但幸好那位女生也沒有留意到我的尷尬,她沒有搖頭來回答我的問題,反而是對我客 氣地笑了笑,對著空位伸了伸手,表示請坐。 90


我買了夾番茄芝士的三文治,打開紙盒,捏住兩邊,一面吃一面點開聊天軟體裡的舊友群組。我再次寫下,無聊透 了,一個人好傻,太傻了,上大學怎麼會這麼無聊,我怎麼會一個朋友也沒有。 想起不久前下課時,大家爭相向門口湧著,耳邊一片吵鬧,我在其中,卻聽不清大家在紛紛擾擾些什麼。我像走錯片 場的跑龍套,對不上其他人的劇本。思緒回到眼前,熙熙攘攘的場景緩緩却退,耳邊卻莫名的寧靜,這種反差讓半個 小時之前的回憶忽地變得模糊,我只能聽見收銀台的人喚著號碼。 信息沒發出去,我抬頭看了一圈。 這張八人桌子裡坐滿了人,沒有人在交談。大家各忙手頭上的事情,有人埋在電腦裡,有人靠近電話,有人用心品嚐 食物,但是大家都跟我一樣,我們都是一個人坐在這裡吃午餐,但是他們怡然自得,沒有人像我一樣因為一個人吃飯 而感到不安。 我不能說,我們大家都孤獨地坐在這裏吃午飯 。因為那個瞬間我出奇地感到安心,甚至比坐在講堂裡自在得多了。坐 在陌生人的旁邊——坐在一堆獨自吃飯的陌生人旁邊,大家的孤獨對對碰,消失了。 經過一個非常特殊的 Year 1,我在大學所結交的朋友為個位數。不知如果它不是這麼特殊,數目能否變為雙位數?多 些時候,我還是一個人在校園各個角落穿梭。但這個時候我已經不會覺得自己傻,不覺得自己怪了。我知道在這座山 上,在這一個時刻,不是只有我在孤單著。 或許我錯的那一步並不是在於我沒有參加 Ocamp,而是我把獨處當作一件羞恥的事情。認識到意氣相投的朋友當然值 得高興,但沒有認識到良友不應該被當作反義詞,當作不高興,當作應該感到鬱悶。 獨處,也不應當和無聊畫上等號。當我認知到這件事情之後,我很少再跟舊友抱怨了。我開始享受一個人「摺」在圖 書館的時光,那個時候彷彿世界都不認識我,這個角落的樂趣只供我獨享。或者是一個人走在百萬大道上,不需要結 伴時腦海裡組織不同的說詞,我發覺大道看起來很長,走起來很輕鬆。百萬大道裡,人都是來來往往的,也不乏我這 麼一個獨自走著的。 我沒有能力去判斷哪個人會成為我的好友,也沒有足夠的信心說,如果我想,這個人一定會成為我的好友。或許會在 下一個不經意的轉角冒出來,或許還在我們相遇的路上塞車。但如果可以寫信告訴一年前的自己,我會說,你的好友 還在路上,而你不必為你自己的孤單感到這麼慌張,這麼狼狽的,慢慢去享受這種孤單吧。

生活 91


你若放棄 誰來傾莊

「報社,我要進來了!」

92


大學不但是我們學習的地方,更是生活的地方。 新生對陌生的大學校園難免措手不及, 不想吃「頹飯」,為找某家 Canteen 找了半小時; 不知道「校巴」何物,從新亞走回大學站; 找不到銀行取錢而慌張失措。

雖然,這些回憶回想起來也不失浪漫, 或許在四年後, 對中大已瞭如指掌的你在對師弟妹侃侃而談時, 偶爾記起仍會會心一笑,緬懷當初青澀笨拙的自己。 但是,相信如果可以選擇, 沒有人願意於當刻將自己置於尷尬無措的境地。

「實用」提供大學生活由 Reg 科到買支水的攻略, 中大新生在偌大的校園亦能遊刃有餘, 更早地融入「中大人」的生活。

實用 93


圖書館 聯 合 書 院 的 胡 忠 圖 書 館, 主 要 收 藏 哲 學 類 書 籍、 大 套 中 文 叢 書 及 通 識 教 育 特 藏, 而 胡 忠 圖 書 館 地 庫 為 24/7 開放。

為大學成員提供醫療服務,包括門診、部分小型外科手術、 疫苗、配藥等,可通過網上及電話預約。

本部圖書館收藏各類書籍,其種類是為中大最多及最 面積最大的圖書館,其地下底層的進學園為 24/7 開 放。

星期一至星期四:08:45-13:00、14:00-17:30 星期五: 08:45-13:00、14:00-17:45 二橋

新亞書院的錢穆圖書館,主要收藏中國語言及文學、 日本語言及文學和藝術類書籍。 牟路思怡圖書館,主要收藏音樂、宗教、教育、體育學、 表演藝術及劇場類藏書。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五:08:20-22:00 星期六至日 :13:00-19:00

聯合書院和新亞書院各有一座的水塔, 為兩座書院的地標建築之一。

錢穆圖書館旁的圓形廣場,刻 有新亞書院各畢業生的名字。

由新亞書院巴士站至錢穆圖書館之間的一段 路,因其格局形似百萬大道,如此得名。

位 處 偏 僻 卻 值 得 為 他 來 一 次, 品 一 品 Mocha,嘗獨處的味道,或點一杯精美 的水果冰茶打個卡。

聯合書院和新亞書院之間的霍英東遙感科 學館上的一個衛星地面接收站,因其形狀 為一球體而得名。該科學館平日閒人免進。

新亞書院學生餐廳 沒有海景,沒有裝潢,沒有隱世美食。不 能夠要求品質的價錢,燒味飯與 $6 的紅 豆冰,只是於課間果腹而已。

高檔的裝潢搭配上醉人海景,再加上一張張 異國臉孔,你一度以為你誤入了哪間酒店餐 廳,直至你看見那尚可負擔的價錢牌,你才 安下心來。如斯良辰美景當前,珍饈百味竟 淪為佐料,如此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訴說? 可與外國帥哥訴說。

蒙民偉樓,有一條由大學本部直達新亞 書院的電梯(唔好㩒錯喔)。其天台傳說 有曠世仙境,可惜筆者書寫當下蒙民偉 樓天台正在裝修,暫未有緣與美景相會。

位於基本醫學樓地下,馳名檸檬批隨歲月的 流逝更換與合約易手,更改過數次配方,味 道或與從前有別,但仍能到此一遊,用一道 下午茶感受往日的中大時光。又或於繁忙的 午餐時間,爭相排兩餸飯,參與一場所有中 大人都要經歷的儀式。

位於聯合書院到新亞書院之間,霍英東遙 感科學館背後的一段林間小徑,傳說當年 分隔於新亞書院和聯合書院的情侶多會經 此路互送對方回宿舍,因而有情人路之名。

敬文書院餐廳 俗 語 有 云: 去 沙 田 不 如 去 敬 文。 用 沙 田 的 價 錢, 點 一 道 椒 鹽 豬 扒 蛋, 吃 的 卻 是 一道獨處的浪漫。午後的敬 Can 只有陽 光和飯菜與你相伴,你就是 Restaurant Queen。

天人合一 / 合一亭

$

MMW NA Can 新亞書院咖啡閣

小 百 萬

原 稱 大 埔 39 區。 中 大 的 蠻 荒 之 地,有羅桂祥生物醫學大樓及研 究生宿舍孤伶守著這片旖旎風光。

聯合書院教職員膳堂 在眾多飯堂中並不划算,但對比校外其他 中餐廳卻十分相宜。若興之所至,亦可一 試,是可圈可點的中式小炒。

間的一段路,名稱來源已

聚賢軒 39 區

位於張祝珊師生康樂中心的下的 學生膳堂,$24 的雙餸肉餅飯, 是大學裏廉價的奢侈。

聯合書院湯若望宿舍外的草坪, 聽聞是觀星寶地。

湯草

飯堂裏竟有上海菜,用三頓頹飯的價錢憶 一段糾結而濃烈的鄉愁,價格雖貴卻物超 所值,請學會珍惜你的和聲同學。

去的第一次是 See you Shaw,來的第二 次是 See you Tomorrow。那迷人的山景 與一杯杯十多元的可口大杯咖啡教你在夜 深人靜的宿舍裹輾轉反側,何以解憂?唯 有明日再去。

UC Can

UC Lib

$

WS Pavilion

和聲滬軒

大學圖書館門外對出 的雕塑,傳聞穿過仲 門會爛 Grade,筆者 親 身 試 驗 過 其 真 偽, 確實所言非虛。

伍宜孫書院學生飯堂 聯合書院巴士站落李兆基樓的 一 條 山 間 小 梯, 可 由 山 頂 快 速 到達大學本部。

SeeYou@Shaw

UC 梯

思源館

大學有人飲咖啡通宵咪書,亦有人 可能只是去 UC 的酒吧食個甜品。

94

中大科學館至大學圖書館

邵 逸 夫 堂, 位 於 大 學 本 部, 以 往 新 生 們 得 到 藍 色 身 分 證 的 地 方, 可惜筆者當年由於健忘而和本年 情人路 度 的 中 大 小 薯 一 樣, 缺 席 在 這 場 UC 波 一年一度的盛事之中。 UC 水塔

飲 酒 狂 歡, 即 使 聽 日 Final, 我 都

山巒的剪影與波光粼粼的吐露港堆砌出如 夢似幻的景色。你恨不得以飯代酒,一啖 而盡,你問我人生幾何?我說若有兩餸雞 髀飯,滿足感更多。

圓廣

Sir Run Run

敬 Can

坐擁海景,中西餐俱全,奄列、意 大利飯、麻辣燙總有一款啱食,拉 埋和聲同學更加抵食。

NA 水塔

NA Lib

大英的課 Break 的 用咖啡因

李兆基樓,位 附近,由於位 作儲存物資之 言 Y1 的大英課


橫跨東鐵綫的行車橋,一橋是指由 大學站向敬文書院方向數起的第一 座行車橋,二橋是第二座行車橋。

崇基學院何善衡夫人宿舍外的草坪, 時不時會有貓貓出沒。

鄰近地鐵站的社企 Cafe, 走讀生每日的第一杯回魂咖啡。

夏鼎基 / U gym 何草

精緻的格局和幾位客居此地的離人讓 你彷彿夢回那蟬聲清脆的下午,你在 中環舊城區兜兜轉轉才發掘到的別緻 樓上咖啡廳,而 Caffe liscio 那公道 的價錢讓你決意不再到中環。

晨 Can 晨興書院咖啡閣

保健處

七小龍

Café 330

YIA

花圃路

大學站對開的運動場, 名曰嶺南運動場。

保健梯

$

煲底 / Sci Bui

來源已佚。 百 萬 大 Lady Shaw

舊賤標即何善衡工程學大樓, 而新賤標為蒙民偉工程學大 樓。 賤 標 意 即 Engine building,而新舊之分是由於蒙民偉 工程學大樓落成時間較晚。

C梯

蘭苑

大膳堂 Coffee Con

三兄弟 教堂

富爾敦樓,位於大學本部, 范 克 廉 樓 旁, 有 Salon、 恆生銀行、山城角落等。

$ Fushion Salon

富爾敦樓地下,提供理髮服務。

富爾敦 星期一至六:10:00-20:00

LSK

李兆基樓 咖啡室

位於范克廉樓對出的文化廣場,民主 牆的所在,歷來多少風雨飄搖之地。

四條柱

英 的 課 堂 令 你 昏 昏 欲 睡, 在 放 eak 的 空 隙 沖 去 樓 下 的 Cafe, 咖啡因與糖份強撐精神。

中文大學近赤泥坪入口, 皆因該入口有四條柱。

樓,位於四條柱(中大近赤泥坪入口) 於位置便利而在某場社會運動中被用 物資之用,進而變得廣為人知。一般而 大英課都會在此上課。

祟基門 神學樓對出的一條小橋,橋下有流水, 不知夕陽西下時,有否斷腸人在天涯?

清真 Can

位 於 何 添 樓 旁 的 西 餐 廳, 提 供 All-day Breakfast 、 極厚的西多士與各類型西餐,不過高質素的食物亦有 與之相應的價錢,窮學生只有在需要 Comfort food 的時候偶爾中產一次。

位於范克廉樓女工合作社對出, 中大唯一游泳池。

范克廉

其坡度陡峭,適合行山人士。

CC Staff Can

小橋流水

天台有片美麗草坪。

范克廉樓 教職員餐廳

道寫著「崇基」的石門,而且

李慧珍樓咖啡室

游泳池

Ulib

CC Lib

系 及 統 計 系 的 所 在,

文廣

崇基學院大埔公路出入口,一

位於龐萬倫學生中心二樓的日式 Cafe, 在繁忙的課程和喧囂的莊務之間不妨點 一杯由時間濃縮的 Cold brew 和一份異 鄉的台式蛋餅忙裏偷閑。

邵 逸 夫 夫 人 樓, 數 學

烽火台 / 仲門

The Stage

$

未圓湖

新、舊賤標

圖書館之

The Gastronomy Club

嶺南場

龐 Can

Med Can

碧 秋 道 / 兆 龍

CC Can

善衡書院餐廳 美心同 Starbucks 你唔係仲要我介紹啊?

康本國際學術園,同樣在某場社會運動 中變得為人所知。由於位處大學站附近, 在 YIA 上課是走讀生的一生的追求。

位於崇基學院中心的一座湖,「未圓」 乃未臻完善之意,與崇基學院的校訓 「止於至善」相互呼應,互釋互明。

眾志堂 月尾銀包空空,$12.5 的頹飯食之 無味,卻能果腹。若然有錢,又何 妨行多兩步,去樓上叫碗港版日式 拉麵和港版台式奶茶。

伍何曼原

晨興書院宴會廳 善 Can

MW

un

康本國際學術園上何善衡夫人宿舍的七條 電梯,由於這幾條電梯經常分別損壞而無 法運行,有傳言說當七條電梯同時運行時, 神龍便會出現,屆時可向神龍許願。

由何善衡夫人宿舍到何善衡工 程學大樓之間會經過的一段 路,由於道路兩旁栽種了不少 植物,因而得名。

運動場近 100 米起點處 有入口到大學健身房。

蒙民偉樓落保健路的一條 山間小梯,到達保健路後 可左轉至保健處,或右轉 至五旬節樓快速電梯直達 善衡書院。

二橋

中大地圖

在康本國際學術園背後的建築,由於其平 台與 YIA 相連,讓許多初來中大報到的小 薯誤以為伍何曼原樓與 YIA 是同一幢建築。

位於李慧珍樓 G05,繁忙的學業與兼職令你窒息, 好想去一次痛快淋漓的旅遊,但沒有時間亦沒有金 錢,用一頓飯的時間神遊中東,一口異國的 Kebab 與咖喱飄香在你耳邊奏起 Oud 的琴音。

女工合作社 位於范克廉樓 LG,以合作社形式經營, 每個職員都是自己老闆,是香港在資本 集團群狼環伺下的淨土,亦是中大學生 在深宵肚餓時的唯一燈塔,用一碗撈麵 同時填滿胃袋與心靈。

范克廉樓,位於大學本部,學生會三莊 的落腳地,而地下有以便宜名聞於世的 Coffee con 和素 can ,LG 層更有資本 主義的倖存者——女工合作社。 Ocamp 後第一次 Re-U,飯堂的兩餸飯已 然無法滿足我與你久別重逢的歡樂氣氛, 必要叫上蝦餃燒賣,互相爭食,斟上一杯

范克廉樓咖啡閣 上 完 8 半 的 課, 腦 袋 急 需 血 糖 的 供 養。 而 Cold Brew 太過昂貴,不是適合日復 一日的消遣,我需要的是腿蛋治快速而簡 單地飽腹,即磨咖啡苦澀但有效地刺激大 腦。

范克廉樓學生膳堂 未入學前,你可能會對中大的文青 Cafe 和異國美 食充滿幻想,但大學的日常豈會如此浪漫,更多的 時候是「頹」,我們因為金錢、時間等因素選擇最 近的頹飯,可能今日就碰巧遇上范克廉 Canteen 開 張,將就 $23.8 兩餸飯。

又一杯淡而無味的茶水。

一起素 中大唯一一間素食飯堂。食素可能為了環 保,可能為了信仰,可能為了健康,而我 選擇食素,是為了素 Can 的素叉燒飯與 晚上 8 時半後的 $15 兩餸飯。

學生會影印服務中心 位於范克廉地下低層,提供影印服務。 星期一至五:09:15-17:45

95


(不)是公共空間? 踏入中大校園,放眼可見人們魚貫進出不同大樓,各人就像被預設程式的機械人,對目的地沒有絲 毫懷疑。而你,卻一面迷惘、不知所措。 有時候遇著天地堂、忽然空閒卻不能 / 不想離開校園、甚或因各種活動而錯過尾班車,卻沒有宿舍。 以下將介紹不同種類的空間,同學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在那裡度過光陰。

LV 1:龐萬倫學生活動中心 位於崇基眾志堂旁的龐萬倫學生活動中心,內有各種設施如健身室、鋼琴室、會議室、樂隊室及桌球 室等,除了數個研討室是星期一至日 24 小時開放,其餘的設施於晚上十時關閉,星期日亦不開放。 注意:桌球房及樂隊室需要收費($20-40 不等),各設施均需要事先網上預約。

LV 2:伍何曼原(WMY)六樓學習共享空間 伍何曼原教學樓六樓的學習共享空間,24 小時開放,有電腦、影印機、桌椅等設備。但進入前必須拍 卡,亦不能飲食。

LV 3:各圖書館 位於崇基、新亞、聯合及本部的圖書館,內有大量桌椅或房間供同學使用。在圖書館關閉後,同學仍 可以使用進學園或夜讀室。以上設施均需要拍卡才能內進。

LV 4:范克廉地庫學生活動中心 稱為「玻璃房」,內有小食及飲品售賣機、桌椅等,24 小時開放,旁邊更有營業至凌晨一時半的女工同 心合作社(女工),齊備所有生存的元素。不過,自去年起玻璃房被幹事會鎖上作庫存之用,不再開放。

LV 5:范克廉樓 LG13A 位於范克廉地下,毗鄰素 Can,空間頗大,且有桌椅及落地鏡等設施。24 小時開放,無須預約,只要 拍卡便能內進。

LV 6:范克廉樓 306 室 雖被歸類為房間,但它事實上是通往不同會室的通道,因此經常有人進出。去年裝修面績被縮少至約 三分之一,亦被加裝門禁系統,(理論上)要拍卡才能入進。

LV 7:樂群館梁雄姬樓師生活動中心 林耀明夫人堂 於新亞 Can 旁,進入活動中心右轉便到達。由於被各學會的會室包圍,會被用作準備書院活動,因此 裡面長期頗混亂,亦不時有人進出。不過就 24 小時開放,無須拍卡內進。

LV 8:山城角樂 百佳旁邊的學生合作社,成立背景是因同學反對百佳壟斷,並提出由同學平等參與,決定空間 營運模式。理念圍繞資源循環、另類消費、社區營造,因此不時舉辦活動如社區廚房和分享會。 角樂也是一間店,提供二手物交換、本地產品售賣 / 共購、餐具租用、借用場地等服務。同時 也是共享空間,可供中大人使用、隨意放鬆、讀書、煮食、使用微波爐或文具。學期期間的開 96

放時間是 1130-1830,或因疫情調整,詳情可參考 FB @ 山城角樂 CU Happy Corner。


被規劃的空間 數年前,有學生在百萬大道打麻雀,被保安以「行為不尋常」要求記錄學生證資料。為何沒有違反任何 校規的活動會被打壓?這無非是校方對這空間——只有通道及典禮如此狹窄的想像。作為使用者之一的學 生為何共同規劃的權力?空間用途被限制以外,我們面臨更迫切的問題——公共空間不開放。

電子鎖:「Am I a joke to you?」 愈來愈多空間被裝上電子鎖,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就是門旁邊的一個白色小盒子,只要拿出你的「中 大通」拍一拍,聽到「嗶」一聲便能進入。可笑的是,幾乎所有人都可以內進——只要你持有那張藍色、 內有晶片的膠卡。部分鎖更會在門長期打開時鳴聲大作,以高分貝的噪音「悉心」提醒你關門。 再者,這個不明意義的門禁系統排拒了不少無證的中大人,如餐廳員工。他們長期在這裡工作,不被承 認為中大員工,先不論他們無法享用各種中大員工的福利(如可於保健處看醫生),連一個讓他們休息片 刻的地方都被無端剝奪,這也太可憐吧。

限制進出的空間 而裝了鎖代表校方對該空間有著全盤的控制,能決定開放時間、甚麼人可以使用、甚至是否開放。校方 通常會在晚上或假日鎖上公共空間,這無疑對有需要的人不便,例如那些沒有宿舍卻因各種原因而需要 留校的同學。

安全與隱私 最重要的是,門禁系統能錄使用者資料,包括進出時間及拍卡者身份。校方會如何處理這些數據?誰又 有權讀取?校方在裝設電子鎖的時候從來不會跟我們說。當我們關注校園內的閉路電視有損隱私,同時 也應注意這些電子鎖會否造成資料泄漏。 可能有人會贊成安裝電子鎖,認為能保障安全。以范克廉樓 306 室為例,有人不滿一名露宿者(雖然他 多次強調自己是中大舊生)危害同學安全,裝鎖以阻止那人留宿。誠然,電子鎖能杜絕外人使用公共空間, 是減少了安全風險,但以一個人的身份判斷、或認定「外人=做違規的事 / 犯法」合理嗎?在平衡安全 問題時,我們更應思考監控的程度的比例是否合適。說到底,為什麼不是所謂的「中大人」就不能使用 這些空間?

後記 有關介紹校內空間的文章,往年都以輯文解決,令筆者下決心重寫的原因有二: 一)疫情影響下,校內開放室內公共空間少之有少。某周日筆者急需一個室內的公共空間,在絞盡 腦汁、踏遍山頭才勉強找到,這才發現這類空間的數量嚴重不足; 二)被裝上電子鎖的范克廉樓 306 室。在經過多番遊說及非正式抗議,那個鎖依然存在⋯⋯ 筆者希望這篇文章不只是一個實用資訊小錦囊,而是一個切入點,讓大家反思這些微不足道、卻關係著 每個人的權利。最後,除了上述空間,讓我們放眼整個校園,自去年中大佔領後,校內的出入口一直被 限制進出。近期局勢轉趨平穩,校方卻無意移除那些保安亭,恐怕這程序會變成恆常⋯⋯我們要習以為 常嗎?

LV ??:報社 本部范克廉樓三樓 307 室,(近乎)全年無休 24 小時開放。雖名為報社,實際上是一個超多用 途的空間。無論是商議國家大事辯論時事議題,或者玩 Settler of Catan 等桌上遊戲,又或借書 看書,甚至借宿一宵都可以,真係咩都可以做。雖然不是「公共空間」,但有興趣的同學來看看, 甚至可以上莊喔。

實用 97


入到中大要讀乜 _ ?

文:讀書少年

首先要恭喜各位新鮮人 BB 入到中大,有四年大學生活!大學四年生 活可以算是人生最自由寶貴的四年時間,你可以放飛自我,自由選擇 想做的事;亦可以深造鑽研,研究專門的知識。但無論你希望「Hea 讀」還是「Chur 讀」,你都要留意以下的東西。 中大要求本科生最少修讀 123 個學分(部份學科有所不同),其中至少 72 個學分需要在中大校內就讀。 與其他學校一樣,學科類別分為主修課程以及大學核心課程。主修課程是你在入讀時所選擇的學系,例如 歴史、新聞與傳播或工程;大學核心課程是中大學生必須修讀的學科,包括中文,英文以及通識。情況就 如 DSE 的 4C+2X 一樣,有必修科及選修課,只不過大學較為注重你所選修的課目。

課程 主修課程

學分 56-156 不等 (通常為 72 ,請自行查閱)

大學核心課程: 大學中文

6

(CHLT) 大學英文

9

(ELTU) 大學通識教育

9

請注意:

(UG) 基礎課程

6

1. 英文系豁免 ELTU1001。

書院

6

3. 法學士課程第一年不用讀大學中文(CHLT1100)及大

通識教育 資訊科技

1

4. 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第一年不用讀大學基礎英語(ELTU1001)。

(ENGG1000) 體育

2

各科畢業要求 (RES 網站 )

本科生手冊 (RES 網站 )

某些科目的核心課程有個別調整,包括但不限於:

2. 工程學院學生豁免 ENGG1000。

(PHED)

學基礎英語(ELTU1001)。

(若有疑問,請參閱 RES 網站或詢問系內同學) ( 但係大部份嘅人都係跟返呢個 >.<)

以上可以看到,若果你的主修課程要求為 72 學分,那麼你至少需要就讀 72+39=111 學分,距離畢業要求 的 123 學分還有一點距離。故此有 Free electives 的存在,同學可以運用 Free Creds,選擇就讀有興趣的 科目,或者選擇副修(Minor)一些科目。完成副修課程後,成績表上會印有副修之科目,證明同學在學 科上有相關的基本認識。例如選擇語言科目作為副修的同學,可以在畢業後更容易尋找來自該地方的外資 工作。副修要求由 18-24 學分不等,同學可以自行到相關學科的網頁了解。

98


幾時會分班同埋派上堂時間表呀? 如果你認為大學仍然會為你指派所有的課程,那麼你便大錯特錯!即使你選擇了一個學科, 你還是要自己 Reg(Register)科。例如你修讀歷史系,你還是要自行去選擇歷史系當中的一 些專門學科。故此,中文大學的課程有分為 Pre-assigned(學校預先為你 Reg)和自己 Reg 科。不論是以上提及到的主修課程還是大學核心課程,均有分為 Pre-assigned 和自己 Reg 的 科目。主修課程的內容各有不同,請自行到 RES 網站查詢。大學核心課程的 Pre-assigned 和 自己 Reg 的科目如下:

Pre-assigned 中文(CHLT)

自己 Reg 科

英文(ELTU)

大學通識教育(UG)

體育(PHED)*

資訊科技(ENGG1000)**

書院通識

逸夫、伍宜孫書院通識

(逸夫、伍宜孫書院除外) * 體育科會預先 Pre-assigned PHED1000,同學需要利用 CUSIS 中 Swap 功能來選擇體育科

** 工程學系無需修讀

其中大學通識亦分為兩部份,分別是基礎課程以及四範圍科目。基礎課程是同學必須要修讀 的兩個課程 :「與自然對話」(UGFN1000/UGFN1001)及「與人文對話」(UGFH1000/ UGFH1001)。 而 四 範 圍 則 是 要 求 同 學 在 四 個 範 圍 中 各 選 一 個 自 己 喜 歡 的 課 程(UGEA/ UGEB/UGEC/UGED)。 點解要講咁多嘢?那是因為我們可以看到不是全部的核心課程是 Pre-assigned,大學通識課 程、資訊科技課程、乃至於部份書院通識課程,均需要同學自行登記。所以同學在中大除了 專注於自己的主修外,還要留意自己是否滿足大學核心課程要求。

FAQ 環節 Q1: 我 見 到 啲 課 程 名 係 UGFH1000, 有 啲 係 9163,

另外,若果 DSE 英文總成績達 5 會分配到 ELTU1002,

什麼東東?

成績達到 3 或 4 的同學會分配到 ELTU1001。

A1:中大課程有分為 Course code 和 Class number。

而若果英文科沒有選擇豁免,5* 及 5** 的同學會被編

Course code 指一個特定的課程,例如 UGFH1000「與

配到 ELTU1001。

人文對話」。一個課程裏可以開很多班(例如有不同時 段,不同導師),或者有不同的導修課(Tutorial)。

Q3:每一個學期最多可以讀幾多科?

Class number 是指一個特定時段的班別,例如 9163 就 代表 UGFH1000 在星期五 2:30 所開設的班別。

A3: 根 據《 學 業 規 則 》, 每 個 Sem 需 介 乎 於 9-18 Cred,暑 Sem 不得多於 6 Cred,於每個學年不得多於

Q2:吓,入到大學之後仲要讀中文同英文,可唔可以

39 Cred。

唔讀 ? 若果學生有特殊情況,例如出外實習而希望可以修讀 A2:若果你有大學認可的相關資歷,可以豁免修讀某

更多或更少學分,可以向教務處申請每學期修課少於 9

些中文及英文課程。例如 DSE 中文總成績達 5**,可

Cred 或多於 18 Cred。

以豁免修讀「大學中文(一)」;DSE 英文總成績達

( 但一般 17 Cred 已經好 Chur,同學請多加考慮。)

5* 或以上,可豁免大學基礎英語課程。 可是,「豁免」是指同學不用讀該科目來達到畢業要求, 但是仍然需要有足夠學分才能夠畢業。

如果想知道更加多 Reg 科資訊, 可參考「中大 Reg 科攻略」 (@ 中大資訊網)

實用 99


GPA 文:沉 原刊於中大學生報 2005 年《迎新特刊》

在 大 學 之 中, 所 謂 的 成 績 是 以 甚 麼 方 式 來評價的呢?那就是所謂的 Grade Point Average,簡稱 GPA。

你報讀的每一科,經過考核以後會獲得一個分數,由 F(即不合格)到 A。A 轉換作 GPA,就 是 4.0,而 A- 即 3.7,直至最低的 D(GPA = 1)。 另一個因素,就係 Credit(學分)。一個正常的學科通常是 3 個學分,有一些負荷較輕的,例如 體育科目,就是 1 個 Credit;而有一些則較重,例如畢業論文則會是 6 個學分。 而你每一個學期的成績,就是你每一科的 GPA 乘上你的學分,然後將這些數字加起來,再除以你 的總學分數,這就是所謂你每個學期的 GPA 了。例如你這個學期有五科,有四科是三個學分,剩 餘就是體育科(即一個學分)。你那四科均是 A,但剛巧你體育不大好,只拿了一個 C。那你這學 期的 GPA 就是: 4(A 的 GPA)x 3(學分數目)x 4(有四科)+ 2 (C 的 GPA)x 1(體育科的學分)/ 13(總學 分數)= 3.846 了。

粗疏 GPA 反映了你學業的基本水平,而這個反映,很自然是粗略的。首先,它其實 預設了相同學分的科目的難度是相約的。但這絕對與事實有一定距離。有些科 目,雖然大家都是三個學分,但兩者的內容就可以一個非常困難,一個則相對顯 淺。其次,有些教授在俾分的時候相對的鬆手,拿高的 GPA 就相對地容易了。 再者,你一個學期修了多少學分也有重大的影響。例如你修 18 Cred 拿 3.6 就比 修 12 Cred 拿 3.6 困難很多了。另外,考核方式也可以有影響,例如以論文來評 核的,那多多少少還是受主觀的因素所影響……會影響的因素實在多不勝數。 但就算制度再粗糙,它也有一定的準確。有些死讀書,或是精於應付考核的,可 能有機會可以獲得一個比他們應得較高的分數;但如果你是有料子又勤力的,在 大多數的情況下,你的 GPA 是不可能低的。

100


但極具影響力 有不少很「瀟灑」的同學——例如以前的筆者,基於以 上 GPA 的粗疏,而過份忽略 GPA 的重要性。但現實上 這是很有問題的。太多的考核及評定均是基於這個粗糙 的基準。例如你能否以較高的榮譽畢業、報讀研究院、 到外國大學交流、轉系 、獎學金等等,GPA 都會是一個 頗大的因素。除非你是非常非常特別的例子(即基本上

樣。能夠理解困難的東西,成功感與滿足感都特別不同。 但這些都需要鍛鍊,就如所有的棋類運動一樣。筆者於一 年級時,也是很懶惰的學生,或者應該說,是一名很普通 的學生。筆者也曾是那些看了 15 分鐘書,就因為太難、 覺得沉悶而決定去打一小時機的人。但三年以後的今天, 筆者對閱讀的耐性,以及對困難東西的愛好都有著質性的 轉變。而這都是有賴看得多,肯捱悶所賜。筆者實在不希 望新生錯過這些獨特的經驗。

不可能),否則你 GPA 較低的話,基本上都與以上的東 西無緣。不要幻想你是不受賞識的天才,建制考核不適 合你,而負責評審的又剛巧會賞識你——負責評審的不 是全知全能的,雖然他知道建制考核有其粗糙的地方, 但畢竟他除了這個便無所依從了。所以,如果你對以上

GPA 過三=好勁?

的東西有興趣,那你還是要考慮這些。 究竟 GPA 是多少才是好的呢?通常你會聽到的,就是

但又不是全部 但又不要走過了頭。GPA 的確是重要,但亦沒有必要完 全給他牽著走。有不少科目,的確是較為難的,教授們亦 相對的手緊。但那些科目往往是很值得我們修的。人的天 然性向往往使我們避難就易,但若這樣的心態完全主導我 們的生活,則生命之中一定會錯過很多有意思的東西。 有些知識本來就是較難學習,例如某些抽象的理論。但 那些困難的東西往往就是對於某些具體理解的基石。抽 象,很多時就是因為嘗試在眾多分殊的例子之中找到共同 的位置,在這些概念層面思考固然是困難,因為這相對地 抽離了我們日常的經驗與思考習慣,但這卻是找到原則 (Principle)不可或缺的條件。而對於原則的理解,則對 我們理解整個系統甚至學科都有極大幫助。若果一味怕抽 象,怕困難,就永遠只能夠在普通常識之間游走,不能深 入理解,最終只會讀來讀去,也甚覺沒趣。

GPA 過三。即 GPA 有 3.X,就是不錯的成績了。 但 換 轉 為 Grade 來 看 的 話, 其 實 亦 即 是 每 一 科 也 是 B 罷了。依筆者的經驗,拿 B 其實真的是不大困難的 事。只要課堂以後稍為溫習一下,看部份的 Required Readings,考試不要在最最最後一刻才溫書(如果自 認資質不錯的話,在最最後一刻溫書也是成的……), 拿到 B,應該是很穩當的了。當然,有些科目很困難, 或是你覺得沉悶得很,或是你這個 Sem 很忙,或是你 病了……這些情況當然是例外。但例外總究是例外, 難拿 B 的科畢竟不是很多,很沒興趣的卻依然要修的 科也是一樣。總體來說,過三不難,筆者認為是很貼 近現實的說法。 當 然, 其 實 不 少 的 同 學 早 已 不 當 過 三 是 怎 麼 的 一 回 事。但新生們就一定要切記,千萬不要為了拿到三就 沾沾自喜。說得難聽一點,「過三就不錯」的說法大 行其道,只是整體的學習氣氛下降到一個不能接受的 地步。現實就是,只要在課堂以後稍為溫習一下,看 一些 Required Readings 就已能好過不少同學。

輕鬆以外的風景 另外,學習困難的東西也會有一些平時經驗不到的滿足 感。複雜性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有特別的魅力。不過這些魅 力不是可以輕易感受到。這些都可在眾多的智力遊戲,或 是棋類運動之中得到印證。越複雜的遊戲,玩起上來的時 候就特別有勁。但越複雜的遊戲就越難學,越難精。在初 初玩的時候難免悶了一點,但慢慢的,就會越來越好玩。 那種因複雜而來快感,是無可比擬的。讀書其實也是一

實用 101


實習生工作前小提醒 原刊於《中大生實習須知》

以下是關於香港實習生法律保障,與一些注意視項。 唔怕老實講,香港法律對勞工的保障少之又少,對實習生的保障更是零。 惟有幾點事情可以注意:

工資

法律上,有兩種學生僱員不受最低工資保障,分別是: a)實習學員:參加學系安排或認可的實習,而該實習屬課程的選修或必修部份。他們就不受最低工資保 障。即是說,如果是學系安排的實習課程,我們只能硬食低薪,甚或無薪。 b)工作經驗學員:這一類同學包括參加非學系直接負責的實習(例如同學自己向公司申請實習、或者應 應徵學系轉發出來的公司實習招聘)。同學一年內最多只能有一次連續 59 天的豁免最低工資保障期。容 我們用例子說明: 如果你由 8 月 1 日至同年 11 月 30 日受僱,那你最多只能在 8 月 1 日至 9 月 28 日(即 59 日)期間不 受最低工資保障。由 9 月 29 日開始起計到 11 月 30 日,你須獲支付不少於最低工資的薪酬。 要留意,最低工資豁免期只有一次。例如,如果你接了兩份實習,第一份為期 20 天,這 20 天均不受最 低工資保障;然而,在第二份的實習,你的公司由第一天開始便需向你支付最低工資,即使第一份實習

工時

不足 59 天。

香港並無任何工時管制,實習生自然也沒有。

工傷

根據一位體育部的老師說,在入學時,中大其實已為所有同學買了保險,此保險涵蓋同學在課堂以及外 出實習時所受的基本傷害。所以,若同學於實習期間(需為中大負責的實習)有任何工傷,可向自己學 系查詢是否能獲得任何賠償。不過,雖說原則上一定會有保障,但因為學系行政人員不足,申請程序需 時甚長。例如一位酒管的同學於暑期實習時因工受傷,卻到了 9 月才有人幫他跟進。

合約

同學需與僱主簽定合約。也許同學認為簽訂合約太麻煩,但唯有合約才能保障了工時和工資,也避免了 後來出現任何爭拗。合約是同學的基本保障,這是我們的權利。如果發現有機構 /公司拒絕提供合約的 話,同學可以向學系匯報,尋求協助。 這不是說有了合約就萬事如意,合約隨時也滿佈陷阱。我們知道有同學曾簽署一些不利自己的合約條款, 例如說要僱員的工作被僱主認可(Endorse)才會支薪,而合約又沒清晰介定 Endorse 的要求,這樣可 能會讓僱主有空隙去克扣同學工資等等。合約陷阱的種類很多,不能在此一一羅列。最起碼的提醒是, 如果同學對合約有任何不清楚,應該直接詢問該公司或機構,以及暫緩簽約,向學系查詢清楚。若果怕 因而被公司或機構針對,可指出學系有註明過:「如有同學覺得合約有任何問題,必須先向學系查詢。」

102


書院介紹

原刊於中大學生報 2012 年《迎新特刊》 改編於 2020 年

揀揀揀,升中時要煩讀咩中學,入到中學又要揀讀咩科,中六放完榜先揀完大學同 Major 入到中大,仲要揀書 院!?其實中大所謂嘅書院制,雖然講到書院係唔同文化匯聚埋一齊塑造中大面貌,但其實各書院幾廿年前畀 中大收歸權力之後,自主性已經名存實亡,行政權利狹窄,就算書院有理想有傳統,書院方面都難以有所作為。 依家嘅書院大多只係搞下學生活動,提供宿舍、運動等設施,同埋俾獎學金同去 Exchange 嘅機會。書院固然有 其獨特文化與精神。但依家新生揀選書院嘅方法,都不過好似找錯處,相同之中找不同,即係宿位、獎學金、 Final Year Project、 Canteen 等分別。點都好,就等我哋逐間介紹啦。 五個新書院之中,三 間(善衡、晨興、敬文)有「全宿共膳」既制度。所謂「全宿共膳」,代表所有同學必宿四年, 學生每星期有三晚要聚埋一齊「共膳」。感覺有啲奇怪?基本上想像下好似 Harry Potter 咁就 OK。有人話每個 星期有三晚要共膳,好似會無哂自由?嗱,理論上就無人話你一定要去哂食咁多餐,不過呢,錢就一定要交足嘅。 同埋每次共膳都會好似上堂計 Attendance 咁囉(唔會話你聽可以叫 FD 幫你拍卡當食咗)。 崇基學院位於火車站隔離,係中大最大規模、唯一有宗教背景(基督教)嘅書院,仲有棟禮拜堂添。 如果對基督教反感新生被編入崇基,可以係指定時限內申請轉書院。但講真,宗教元素佔書院生活唔 太重,無需過分擔心。 崇基有十間宿,宿位最多,只要新生申請多數都有宿住,之後幾年都有一半機會住宿。崇基嘅舍堂文 化相對濃厚,十宿都各有自己嘅文化,宿生都好投入於聯宿活動(傅盃)。

崇基 CC

崇基特別多 Canteen,包括清真、蘭苑同提供宵夜至凌晨兩點既眾志堂,但崇基既美食又點止少,其 他嘅 8 間崇基入面 Canteen 就有待大家慢慢發掘喇。崇基學院派獎學金就派得最多,每年有幾百個 唔同項目畀同學申請,所以唔少學生都會為咗拎獎學金而入崇基,但大部份獎學金都著重成績表現。 書院通識方面,崇基週會數量係咁多間書院中最多嘅。不過,週會既嘉賓講都唔會太沉悶,之前就請 過《黑紙》創辦人阿 Bu 和林日曦做嘉賓。 是咁的,每年有唔少同學希望入新亞,都係因為人文精神。歷史上,新亞係比較重視傳統文化傳承, 今時今日都聽過唔少人話感受到新亞有較多人文氣息同歷史感,亦有人覺得俾人呃咗,究竟係點就交 由新生發掘。新亞的確有比較多中國元素,例如書通選修課程有中國藝術欣賞同戲劇欣賞。得閒行過 合一亭睇下風景,思考下天人合一嘅境界都係唔錯嘅享受。 新亞去邊都幾方便,搭校巴實有位,又可以經 MMW 行落本部。新亞 Canteen( NA Can)嘅名物紅 豆冰亦都不得不提:大大杯都係賣 $6,而且下午茶質素亦非常好 ( 正餐就難講啲 ),好多喺聯合上堂 既同學都會落堂過 NA Can 食嘢㗎。

新亞 NA

宿舍方面新亞住宿都幾難。不過新亞有「臨時宿位」計劃, 俾 同學可以揀三個人住兩人房。「四年一 宿」既制度亦確保同學四年內會有一年宿位。值得一提,有間宿叫紫霞樓,坐擁無敵海景,不過抽唔 抽到就聽天由命啦。 新亞同學唔駛做 Final Year Project,但係有 STOT(「學生為本學習」的英文簡寫,只有崇基與新亞 同學需要修讀)要上,獎學金唔係少,但係相對冇咁易拎,有啲要同學寫一篇有關中國文化嘅論文先 攞到。 聯合書院就真係樣樣都有齊,相傳係全中大最快嘅電腦室——天機電算室;全中大唯一嘅酒吧——思 源館⋯⋯如果同學無咩特別心水,揀聯合書院就最穩陣啦。 聯合個位雖然唔錯,無論行去本部、新亞定校園北部都幾方便,平日經過嘅穿梭校巴路線有 4 條,但 因為係山頂嘅尾站,有時都會遇到校巴滿到上唔到嘅問題,可能要行過新亞等車。

聯合 UC

獎學金方面,如果你係「全家第一個大學生」,都有獎學金俾你申請,種類都咪話唔多元,但係金額 上就比崇基少啲啲。GPA 如果無咁高話,不妨考慮下 UC Goal Exchange programme,去嘅地方唔 少,仲可以 Exempt FYP 添。

實用 103


逸夫書院係中大第四間書院,於 1986 年由邵爵爺捐錢成立。逸夫嗰頭得一兩個課室,所以除咗書通之 外,大家都無咩機會要留係逸夫上堂,所以亦有「逸夫走讀做咩要返 Shaw」之說。逸夫相對其他書院 係偏遠咗少少,所以宿生出人多數都搭校巴。好彩一個鐘內都有 9 班校巴經逸夫,所以要喺中大四圍 去都唔會太唔方便。 一年級同學基本上只要有申請就有得住宿。不過如果之後想繼續住就難好多。唔算住得偏遠嘅同學, 上咗孖莊都未必有得住。逸夫書院都有類似新亞嘅臨宿計劃,宿舍管理亦較寬鬆,真係想住總會有特 別嘅方法。

逸夫 SC

逸夫嘅獎學金相對著重活動,項目數量同金額都可觀。至於書院通識同週會方面嘅題目新鮮,鍾意文 藝嘅同學可以喺某些書通課程中參與戲劇製作。 逸夫除咗無圖書館之外,其他設施都無少到。值得一提,全中大得兩間 Band 房:逸夫同龐萬倫學生 活動中心。逸夫嗰間當然唔係逸夫學生先用得,不過近水樓臺先得月嘛。 逸夫仲有一本屬於自己嘅學生報—— Shaw Beat,如果大家有幸入到逸夫,記住留意一下啦。

晨興喺新書院中規模較細,得 300 個學生。晨興非常著重國際氣息,會招收較多內地生及國際生,甚 至連書院院長都係外國人。當然,由於學生來自世界各地,書院通識課程會以英語為主。

晨興 MC

晨興嘅宿舍算係中大之中數一數二靚嘅,木造嘅地板、寬敞嘅房間,有部份甚至有無敵吐露港海景(地 產廣告 Tone)。如果同學想揀返間心水靚房,記住留意自己共膳嘅 Attendance 啦。

善衡書院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又地產廣告 Tone),所有上落山嘅校巴都會經過善衡,行去本部或火 車站都係 5-10 分鐘嘅事,上堂做 GYM 定食飯都非常方便。 善衡非常著重「家的感覺」,除全宿共膳外,院長亦會同同學一齊住喺宿舍,而每個同學都要出席 書院迎新營。第一年嘅書通,同學都要入 Camp,紮下營撐下艇,都幾溫馨㗎。 在獎學金方面,善衡喺新書院之中算非常慷慨,據聞幾睇重成績同埋學生對書院嘅貢獻。較特別嘅 係,善衡有一個為醫學生而設上限 60 萬嘅獎學金,相傳善衡亦因為咁而有較多醫科生。

善衡

SHHO

用兩個字形容敬文書院,就係「好 X 遠」,不過書院有足夠設施,自成一角,自給自足。宿舍據聞 又新淨又好似酒店房咁靚,冬天仲有暖氣開添。 Canteen 水準不過不失,唯一缺點就係貴咗少少。仲因為書院地理位置倔僻,少不免有啲焗住食嘅 感覺。獎學金數量與和聲差不多,但設有一個 $50,000 嘅創意獎學金,都係鼓勵同學積極創新。 位於 39 區旁,步行來往本部同敬文,分分鐘要半個鐘。雖然校巴隔唔夠 10 分鐘就有一班,不過上 堂趕唔到校巴都要做下運動㗎喇。 講到做運動,其實敬文有單車徑連接火車站,踩 5-6 分鐘就到火車站。

104

敬文

CWC


伍宜孫位於和聲同 Shaw 中間,話近唔近,但話遠又唔算好遠。所以要落山嘅話,大部份同學都會行 返落逸夫書院搭校巴。伍宜孫都算好食好住,又有宵夜賣又有甜品屋。 書通一般由人文政治學科嘅老師教授,聽聞會用「創新」嘅角度講解,都幾有趣,例如探討下點解有

伍宜孫 WYS

精神病嘅人特別有創意咁。獎學金方面,伍宜孫其實唔算太多,而大部份都要同學展現到創新精神或 者創意行動先攞到。另外仲有一個 $20,000 嘅創意基金,申請詳情請自行瀏覽伍宜孫網站。與逸夫一 樣,伍宜孫都有一份屬於自己嘅學生報,名為 Sunzine。

和聲以「和聲 Beat」享譽全城:「和盡天地風雲之聲」喺大專界無人不識。除此之外,和聲 Cafe 係 中大少有專食甜品嘅地方,各位記住唔好錯過啦。和聲上海菜雖然有少少貴,但性價比其實幾高。 和聲書院位置偏遠,不過去聯合其實只要搭部穿梭 Lift 就得,行過對面都有巴士站落山。宿舍方面,

和聲

因為和聲係新書院,宿舍當然又大又新,但係嚴密嘅宿舍保安系統亦都係一大「特色」,出入宿舍要 好以搭地鐵咁拍「和聲卡」入閘。有同學曾經喺民主牆表達不滿,但院方梗係無動於衷啦。

WS

崇基

新亞

聯合

逸夫

Exchange 機會

多, 共有 26 間大學可以揀

有 29 間大學可以揀, 但大部份 只係收 1 至 4 人

機會幾多, 有邁進地球村系列

有 42 間大學可以揀

Final Year Project (FYP)

宿舍及入宿比率

有 10 間宿舍, 1,456 個宿位, 入宿比率約為 46%

有 4 間宿舍, 1,186 個宿位, 入宿比率為 34%

有 4 間宿舍, 有 1,288 個宿位, 入宿比率為 38%

得 2 間宿舍, 但宿位有 1211 個, 入宿比率約為 34%

書院聚會 最少出席次數

每學期 4 次

每學期 3 次

每學期 3 次

每學期 3 次

大約收生人數

800

860

840

880

晨興

Exchange 機會

善衡

有 10 個交流計劃, 有 24 間 有位於歐美日本 唔同洲份嘅大學 等國家 可以揀

敬文

伍宜孫

和聲

10 間大學可以揀, 名額至少 20 個

有 25 間大學 可以揀

共有 12 個國家, 19 間大學 可供選擇

Final Year Project (FYP)

宿舍及入宿比率

必宿,住足 4 年

必宿,住足 4 年

必宿,住足 4 年

書院聚會 最少出席次數

高桌晚宴, 每年 4 次

高桌晚宴, 每年 7 次, 每月一次

高桌晚宴, 每年 4 次

每學期書院聚會 及書院論壇 / 高桌 晚宴各 1 次

每學期 1 次

大約收生人數

75

150

75

300

330

604 個宿位, 624 個宿位, 入宿比率超過 50% 入宿比率超過 50%

實用 105


中大捷徑辭典 文﹕上山落山上山落山的妹仔 原刊於中大學生報 2014 年《迎新特刊》 中大咁大,由一個地方去另一個地方都有排行,一個唔覺意仲 可能會盪失路。但其實有好多捷徑可以行,等妹仔介紹幾條路 過你哋行啦!

【崇基 / 火車站去本部】 路線一:喺 YIA 度搭電梯,一路搭搭搭到去崇基啲宿舍度 ( 文質堂對出嘅空 地 ),之後行花圃路 ( 即善衡校巴站後面對下條路 ) 行去蒙民偉工程學大樓。 入到去搭電梯㩒 9 樓,一出去行幾步就到本部啦。 路線二:由 YIA 行到何草再行去善衡書院,之後搭五旬節會樓低座部 lift 去 五旬節會樓高座,之後會見到一條梯,行上去就係本部。

【本部去聯合】 喺本部往圖書館方向行,行到盡頭會見到 李 兆 基 樓, 搭 Lift 㩒 3 樓, 行 到 去 馬 路 邊之後轉右就會去到聯合校巴站。

【本部去新亞】 喺本部圖書館出嚟,往煲底方向行到督督,再穿過 醫學大樓,就會見到棟蒙民偉大樓(MMW),入 去搭 Lift 㩒 7 樓(佢有個標誌會叫你㩒 8 樓,千祈 唔好信),行出去就係 NA。

【聯合去和聲】 行入聯合,右邊會有塊大草地,草地後面就係湯若望宿舍,呢間宿舍 左邊隔離有條小路,行過去就係陳震夏宿舍啦。然後喺宿舍入面搭 lift 搭到最低層,一出去就係和聲宿舍啦。

其實中大嘅捷徑真係數之不盡,尚待你哋去探索。嚟緊喺中大,初頭或者會盪失路, 唔知邊度打邊度,甚至想去本部但去咗 39 區,但慢慢行行下就識路㗎啦。 (利申:路痴)

106

106


從中大想出外可以點? 黨鐵

巴士

綠 Van

87K(6-12 分鐘一班) 大學站→馬鞍山 0530-0000

807A/C(6-8 分鐘一 班) 大學站→馬鞍山海栢 花園:0600-0000 馬鞍山海栢花園→大 學站:0600-0000

289K(8-20 分鐘一班) 大學站→富安花園 0545-0005 272K(4-25 分鐘一班) 大學站→香港科學園 0630-2320

往紅磡:05560051 服務時間

往上水:05410045 往羅湖:05412327

272A(10-30 分鐘一班) 大學站→白石角 0630-2300 72(15-30 分鐘一班) 太和→長沙灣:0550-0005 長沙灣→太和:0600-0020 72A(20-35 分鐘一班) 大圍→大埔工業邨:0545-2100 大埔工業邨→大圍:0540-2115 73A(20-35 分鐘一班) 粉嶺華明→沙田愉翠苑:06000000 沙田愉翠苑→粉嶺華明:05400015 74A(20-35 分鐘一班) 太和→啟業:0600-2200 啟業→太和:0635-2235

價錢

地點

出閘嘅時候自 己望下扣咗幾 多錢

咪大學站囉

大學站 $4 至 $6 左右 大埔公路約 $10 大學站: 馬鞍山(87K、289K) 科學園(272K) 白石角(272A) 四條柱、崇基門: 太和—大埔—沙田—深水埗— 長沙灣(72) 大埔—沙田—大圍(72A)

807K(6-15 分鐘一班) 大學站→井頭:05450015 井頭→大學站:05450015 807X(5-10 分鐘一班) 大學站→白石:06000000

紅 Van

單車

旺角 < > 大埔 往旺角:1550-0500 往大埔:1530-0500 旺角 < > 上水 0045-0500 佐敦道 < > 上水 24 小時服務

青山道欽洲街 < > 上水 往青山道 27B(15-30 分鐘一班) 往上水:1300-0300 白石角 ( 天賦海灣 ) → 沙田站排頭街:0645觀塘同仁街 < > 落馬洲 0900 往觀塘:0348-1720 沙田站排頭街→白石 往落馬洲:0225-1545 角(天賦海灣): 1705-1935 銅鑼灣鵝頸橋 < > 上水 往銅鑼灣:2030-0515 28K(30 分鐘一班) 往上水:1900-0500 大埔墟站→沙田市中 心:0700-2100

有車嘅話,全天候 你想行嗰陣就得

28S(30 分鐘一班) 白石角(天賦海灣) →沙田市中心:07002100 $5 至 $10 左右

$10 至 $20 幾蚊不等

大學站: 馬鞍山(807A/C) 烏溪沙(807K/X) 沙田—科學園—白石 角(27B)

旺角—大埔

四條柱、崇基門: 大埔墟—火炭—沙田 (28K) 白石角—火炭—沙田 (28S)

旺角—上水 佐敦道—上水 欽洲街—上水 觀塘—落馬洲 銅鑼灣—上水

架車係你嘅而唔係 租嘅話,唔駛錢

唔駛錢

簡簡單單踩去馬鞍 山沙田又得,想寫 意啲踩圠大埔船灣 淡水湖主壩亦得一 踩遠啲去上水都得

由沙田行去大 學,沿住條單車 徑慢慢敵步嘅話 接近兩個鐘左右 啦,輕鬆又寫 意。其實路係人 行出嚟嘅,踏出 你的第一步吧

好處

方便又夠冷氣, 唔係下下淨係可以搭地鐵嘅, 最啱就係炎炎 唔洗轉車或故障咪幾好(塞車 夏日嗰陣搭,學 另計),一落車就直落目的地, 生仲要有半價, 真爽~同埋搭車期間又可以睇 但係就一年貴 下風景聽下歌 過一年咁囉

響應環保,鍛練身 去嘅地方就更加偏離 24 小時進出大學之選,無 體,為大學 PE 打 市中心,多數都會經 身體健康,每日 論幾時行出四條柱都會有 好靚 grade 基礎, 過一啲屋邨密集嘅區 至少行八千步 架紅 van 經過 踩單車微風撲面, 域,仲包保你有位坐 多麼的快活喔

壞處

由入閘嗰一刻 已經人山人海, 部分路線班次都幾疏(記得裝 九成機會冇位 九巴 APP)而且冇學生半價 畀你坐。睇你 好唔好彩啦~

要嗌有落,唔啱怕羞 租車嘅價錢已經差 行到腳軟都未見 要嗌有落,唔啱怕醜嘅你 嘅你 唔多食到餐飯 到 UC ball

適合方向感較 弱嘅你; 愛黨嘅你

適合追求刺激快感 適合夜歸追求快感而又 適合追求更多刺 適合腳踏實地 嘅你 唔夠錢搭的士嘅你 激快感嘅你 嘅你

適合誰

適合鍾意遊車河嘅你

107實用 107


中大學生報 二零二零年 迎新特刊 出版:第五十屆香港中大學生會 中大學生報 出版委員會「深瞳」 地址:香港中文大學范克廉樓 307 室

電郵:custudentpress@cuhk.edu.hk

Facebook:中大學生報 -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 Press Instagram:cuhk_studentpress

編輯 / 作者:林灝汶、林在峯、馬碧玉、馮綺衡、王見業、劉裕城、林德風、陳彩瑩、吳綽詩、黃月晴、蔡美琦、 董婕凝、何靜姍

設計:林在峯、馬碧玉、馮綺衡、劉裕城、陳彩瑩、何靜姍

嗚謝:鄧小樺、李智良、黃敏、陳秉鳳、杜宗健、聰、雞、Jack、Jaco、楊皓鋮、Kelvin、菜鳥

、A 仔、沉、第五十屆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代表會、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幹事會臨時行政委員會、第二十二香港中 文大學學生會校園電台編輯委員會——「稜聲」、性 / 別關注組 印量:1000 本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