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學生報《八九民運二十五週年特刊》

Page 1

六四特刊 中大學生報 八九民運二十五週年特刊


目錄

01 歷史

02 中國

2 3-4 5-6 6-7

11 12-13 14-16 17-18 19-21

8-10

前言 八九民運 你所不知道的背景 八九民運,一段我們必須回想的歷史 四個你對八九六四的誤解 / 民運趣事 如果沒有六四鎮壓,歷史將會如何?

22-24

03 社運

04 紀念

25 26-27

31 32-33

28-30

前言 害怕悲劇重演- 從八九民運至佔領中環 從八九民運看香港社區運動的可能性

34 36-37 38-40

編者 的話

八九年的天安門民運,為這廿五年來的歷史奠下了一個基 礎。 自六四鎮壓以來,中國的政治改革運動就一直舉步為艱。身 在香港的我們,因著歷史因由,興幸地享有著比內地更多的 自由。於是,在八九民運領袖的引領下,一條長達廿五年的 「香港爭取民主之路」就這樣開始了,亦一代接一代、人煙 鼎盛的跟隨下去。 問題是,這種爭取民主的方法有著一個很不合理的門檻。不 時就會有人提出說:香港人不諳政治,斥責普羅大眾對民 主追求不聞不問,甚至要求香港人「覺醒自救」。對於這種

前言 讓香港的歸香港,中國的歸中國? 繁榮背後的十億貧苦大眾 三個故事:中國社會保險制度概述 六四的血跡 //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與創傷 有苦難,就會有抗爭: 記中國近年群眾抗爭

前言 到底我們記住了甚麼﹖— 傳媒和教育所書寫的歷史 困在紀念館中的六四— 訪六四紀念館館長林漢堅 晚會以外— 紀念六四在油麻地 兩代學生報編輯的對話︰ 紀念、歷史、轉化﹖

說法,我們深感奇怪:作為群眾運動的組織者,不是很應該 好好思考如何聚集群眾、讓群眾的訴求得已團結和展述嗎? 怎麼倒過來要求群眾達到自己理想的高度,才把對方視作同 路人?當一個基層市民,每天已為自己的生活問題不勝其煩 之際,一場沒嘗試回應他們需求的運動,又怎能使他們投入 呢? 當我們說要傳承八九民運,難道就不需要檢討當年學生們排 拒部份群眾參與的問題?我們相信,真正的政治力量,必須 扣連群眾的生活境況,方能得以發揮。若不希望當年的鮮血 白流,就必須不注視於流血的畫面,而重新思考歷史留給我 們的啟示。


歷史前言

說起六四,血腥的鎮壓畫面立刻浮現眼前。每一年的 6 月 4 日,我們都捧著燭光,坐在 一起,唱著哀歌,悼念在 6 月 4 日遭中共軍隊鎮壓身亡的學生和市民。一年又一年過去, 這段發生在 1989 年的民主運動離我們越來越遠,可總是有人執著要平反,絕不忘記, 說著「毋忘六四、平反六四」的話。不過,記著六四,是否只需要記得那些慘烈的畫面? 一段離我們如此遠的歷史,究竟對我們有甚麼意義?為甚麼我們需要記著?為甚麼還需 要平反?只有弄清楚六四事件的來龍去脈,才可以解答以上問題。 六四事件不只是一個晚上的故事,它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民主運動——八九民運——的 結尾。為甚麼會有這樣的一個運動呢?這個運動以血腥鎮壓結束,但是,它所帶來的影 響十分深遠,也十分值得我們思考,因為那場血腥鎮壓,中國發展的走向似乎改變了, 無論在經濟上、政治上,它也為中國現時「穩定壓倒一切」的原則鋪出了一條路。本部 分將會仔細分析以上話題。 學生高尚、正義,萬眾一心地追求民主,卻被中央用軍隊無情地踐踏——對於八九民運, 我們大多有這樣的想像。然而,大家未必知道,運動參與者不只是學生,學生爭取的也 未必如印象中美麗,廣場上的人也不是全然團結、在鎮壓中死去的多數不是學生。在天 安門大大小小、不為人知的事,也能在這部分找到,讓大家對於八九民運不再停留在刻 板的畫面。 有關八九民運的歷史,隨著時間流逝慢慢成為一個冰冷的故事,但這天我們必須重讀, 我們必須意識到六四事件裏流的血還未乾、一直散發著點點餘溫。

2


八九民 不 你所

革開放後,通脹一直高企,是

「十億人民九億倒,還有一億在尋

一個觸發八九民運的重要原

找」來調侃當時的情況。人人倒賣也

因。

使收入差距擴大,直接參與價格改革

1. 物價飆升 官倒橫行 價格雙軌制與官倒

官員的收入不在話下,把握機會、靠 問題是,為甚麼好端端的會通脹?

貪污圖利的一小撮人的收入也節節上

事緣政府想從計劃經濟過渡至市場

升。

1

計 劃 價 格 購 買 產 品,

經濟,又得循序漸進,於是他們便容

再以市價賣出謀取暴

許國有企業生產比計劃多的產品,而

有見價格雙軌制的惡果,中共欲全面

多出的產品可以自訂市場價格向外銷

轉向市場價格的單軌制,這種激進的

售。換言之,政府實行計劃價格與市

價格改革稱為「價格闖關」。但是在

場價格並存的「價格雙軌制」(見右

「價格闖關」前夕,消息洩露了,人

圖)。 雙軌制下,人們要以比計劃價格高

官員以遠低於市價的

利。

國企 2

們都爭相搶購日用品,令通脹進一步 急升至近 20%, 逼使中共宣佈擱置

人民向官員購買一次性批

價格改革。

買產品的許可,再以市價

的市場價格買東西,直接使物價上

條,以獲取以計劃價格購 賣出產品謀利。

升,導致通貨膨脹。然而工資沒有增 長,亦沒有足夠的社會福利保障基本 生活,人民怨聲載道,甚至有人以

市場

於大量接觸過西方社會的留學

另一方面,電視節目《河殤》大受

生和學者自改革開放後歸來,

民眾歡迎。該系列節目由著名作家

加上西方文學書籍大量流入,很多

蘇曉康所寫,內容大力鞭撻傳統中

對共產主義徹底失望的知識分子深

國文明,對現代中國一直的不振聊

受西方民主自由等思想影響,又深

以自慰,同時擁抱民主、自由等西

感西方科技先進、精良,故此不斷

方價值。縱然未有嚴謹的歷史引證

宣揚西方思想。一些學者更提出全

和分析,結論粗疏,但《河殤》激

盤西化,主張中國要完全學習西方

昂的語調以及新型的思考方式,恰

的文化,甚至意識形態。

恰迎合了受生活問題所困的人民, 瞬間抓住了民眾的心。

知識分子對學生的影響深遠。1988 年興起的「講座熱」中,講者大事

知識分子對大學生和民眾傳達的西

宣傳民主精神,訴說著在西方國家

方思想,非常成功地植根了民主自

的各種見聞,可謂令當時的學生目

由的概念,但不得不提的是,他們

不暇給。講者勇於挑戰政府,將很

對西方社會抱著過於美好的想像。

多在書中不敢寫出來的想法都說了

面對中國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民生問

出來,學生直聽得血脈沸騰。 當時

題, 他們提倡的,是深化改革,忽

方勵之、劉賓雁的演講,足有 5000

視了改革帶來的急速市場化和利益

多人聽講,相當於現在香港半間大 學的人數, 很多學生由早到晚只聽

分配失衡才是問題根本。這些認知

講座,卻不上正規的大學課程。

3

上的局限直接影響八九民運的方向。

3. 知識分子 嚮往西方 方勵之對西方過於理想的評價

西方是自由社會 , 年輕人的機會很多 , 有很多人已經完成 了 自 我 訓 練 …… 那 裡的學生首先鍛煉 了自己的獨立性和 創造能力︰只要你 有 能 力, 你 就 能 做 任何事情。


歷史

知道的

背景

2. 中共內部分歧

中共領導的政經取向

開明

胡耀邦

計劃經濟

趙紫陽

市場化

鄧小平 陳雲

保守

運 之 前, 中 共 可 分 為 兩 個 派

引起鄧極力反對,甚至稱此為「資

系,一主張以市場經濟改革;

產階級自由化」、「精神污染」。

另一派主張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

胡耀邦則相對較為開明,支持集體

經濟為輔。兩派皆有人身居要職,

領導和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兩者

例如前一派有手握軍權的鄧小平、

的分歧日深,在 1986 年十二屆六全

總書記胡耀邦、總理趙紫陽,後一

中會閉幕時更是明顯。當時要通過

派的則有中央委員會副主席陳雲。

中央對建設精神文明決議的草案,

而在市場經濟一派內,也有著不少

該草案的初稿由胡撰寫,當中本無

的分歧,例如胡和鄧在政治改革上

提及反資產階級自由化,但鄧堅持

立場不同。

要加。幾經爭執後,胡最後妥協, 然而兩人的對立已現。 終在該年年

早在 1979 年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

底,上海爆發學潮,鄧立即指責是

已在會上提出共產黨的四項基本原

胡的失職導致學潮,迫使胡辭職,

則,暗指改革開始引入的都只能是

引起學生不滿,為日後的八九民運

經濟模式,西方自由的思潮應該拒

埋下伏筆。

諸門外。果然,改革不久,國內對 開放民間辦報、民主的呼聲日增,

李鵬

4. 大學生的鬱結

十年代伊始,大學生的學習熱

們的經濟待遇卻出現了一百八十度

情是前所未有地高漲的。學生

轉變。大學的大幅擴招,令學位貶

見文革結束,大學重回軌道,都懷

值,再加上內地經濟轉型發展集體

著「為祖國出一分力」的熱忱。買

輕工業,低技術工人的需求逐漸較

書的人擠擁在書亭前面,幾十隻手

高技術的大學生高。他們不受政府

麻派

爭先恐後地付錢,為的是新出版的

重視,收入微薄。 坊間流傳的說法

終日沉迷麻將、撲克或其他遊戲。他們有

西方書籍和解禁的書本。書買回來

是︰「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

時由白天玩至通宵。賭博輸贏還會導致學

後一本一本地細讀,這些大學生在

「拿手術刀的不如刮魚鱗刀的」。

生打架。

追尋在文革中失去了的時間。

托派

同時,大學生亦是被寄以厚望的一

對社會和大學教育頗為不滿。他們

為了出國而勤奮備考托福 (Toefl)、GRE

群。民眾將他們視作建設未來的掌

對前途迷惘,有些想出國留學,卻

和美國研究員獎學金,整天抱著磚頭般厚

上明珠,期待他們改變社會。當時,

要面對龐大的競爭,機會渺茫。目

的托福書念念有詞。

大學生張華為救一名跌入化糞池的

下官員腐敗,經濟改革致百病叢生,

老農,被沼氣薰倒喪命。輿論除了

滿腔不滿鬱在心中,因一時找不到

歌頌其義舉,竟公然指出「大學生

發洩機會,所以大多以玩樂度日,

的社會價值比老農高」,是「金子

毫無學習動機。 大學生在當時可以

換石頭」。高舉死者而批評生者, 在今日可謂令人嘩然。當時,大學

分為「麻」、「托」、「旋」、「鴛 鴦」四派, 即便是王丹等一些深受

生地位崇高,同時熱愛學習,準備

西方思潮影響的社運積極分子,也

投入社會改革。

是「麻」派的一分子。他們無心讀

不同派別的大學生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大部分學生

旋派 長期沉迷各類舞會,喜好跳舞。

鴛鴦派

書,對政事議論紛紛,發洩不滿。

花大量時間談情說愛。 然而,至八十年代中後期,那時的

而八九民運,就在這麼一個氣氛中

大學生即使也算是知識分子,但他

靜待爆發。

4


運 回想的 八九學 歷史 段我們必須 一

03 四二六社論 (4 月 26 日)

01 胡耀邦之死 (4 月 15 日)

學生們罷課抗爭,日夜在廣場留守。他們願意付出一

八九年,政經問題林林總總,貪污、官倒、物價高漲,

冷漠橫蠻的態度賞了一個耳光。

切時間和精神抗爭,一心一意為國家著想,卻被政府

人民生活困苦,怨氣甚重。對於人民而言,在眾多高 官之中,胡耀邦屬於難得的清官。他的家人沒有因為

在 4 月 26 日,代表官方的《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

胡的官位而獲得好處。而且,胡耀邦特別關心學生及

名為《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的社論,學生的行

知識份子,在文革後主動關注青年工作,因此深受學

動被批評為「動亂」、報國的心意卻被斥責為「別有

生愛戴。

用心」,使所有學生都感到十分憤怒,明明是義舉, 怎麼被國家視為「動亂」呢?所以,在這篇社論登報

然而在 4 月 15 日,胡逝世。一個在貪腐的制度下難得

後,學生的情緒更加激動,他們不甘被政府冤枉,廣

清廉、又如此幫助學生的好官突然離開,加上他在世

場上充斥了更多怨氣和眼淚,人人都在憤怒地叫著口

時曾因平反四五被逼辭職,在年青一輩心中留下良好

號,令運動一再升溫。

的印象,故此其逝世使學生十分惋惜和不忿,像是失 去了靠山。亦因如此,胡之死,不但觸發了學生心中

社論登報後的第二天,學生們發起了一次十分大規模

對胡的情感,更致使學生對當時國家的種種不滿一併

的遊行,當中參與者眾多,包括學生以外的普通市

爆發,並向政府提出了為胡平反、解決貪腐問題、提

民,他們都不滿政府把這場運動扭曲為「動亂」,並

高知識分子待遇、要求黨外民主等七項要求。在天安

強調這是一場愛國運動。他們更是早有預備,沖破了

門廣場上,他們舉著寫上「反貪腐」、「悼念胡耀邦」

政府設下的人牆。後來,人民憤怒的聲音令官方改變

等的橫條,高聲要求和政府對話。就這樣,一連串的

主意,主動要求和學生對話,霎時間,整件事情彷彿

八九民主運動揭開了序幕。

已到了尾聲。

02 新華門事件 (4 月 18 日)

八九民運的第一個關鍵時間,就是新華門發生的流血 事件。 4 月 20 日,學生在新華門門前靜坐,要求與中央官員 對話,期間發生警民衝突,武警動用警棍,眾多學生受 傷,造成民運以來第一次流血衝突。誰也沒想到,手無 寸鐵的學生和平示威,竟會遭到警察暴力對待。因此, 警察的暴力舉動惹來學生強烈不滿,他們在上課途中 罷課,衝出教室,一心為了正義而參與這場運動。 之後,一些大學生成立了「北京市民自治聯合會」, 他們聯署提交請願信,要求和當時總理李鵬見面。4 月 22 日,中央舉行悼念胡耀邦的儀式。此時,學生們闖 入天安門廣場,三名學生跪在人民大會堂前提交請願 信。學生前站著一排排警察,他們久久看不見李鵬身 影,情緒更加激動。學生的哭跪打動了更多人,政府 的態度又令人憤慨,推使一些看不過眼的知識分子、 5

市民同時加入。由是,運動規模愈來愈大。

武警動用警棍,眾多學生 受傷,造成民運以來第一 次流血衝突。


歷史

05 戒嚴

(5 月 20 日) 李鵬在 5 月 20 日宣布戒嚴,從那天起,八九 民運似乎慢慢走向了悲哀的結局。 他下令禁止一切遊行、集會、罷課等行動, 可見政府運用的手法比以往更加強硬。面對 如此無理的戒嚴命令,人民都不甘屈服,這 次愛國運動要背水一戰,即使學生領袖和支 持學生的官員趙紫陽勸說他們離開,大部份 人還是繼續留下。他們大聲要求李鵬下台和 實踐民主,與此同時,世界各地(包括香港) 都發起了運動支持絕食學生。

04 絕食

(5 月 13 日)

但是,學生內部曾因撤離問題發生衝突,並 因此爭辯一番。當時,不同人爭奪在廣播站 發言、學生領袖被同學綁架,由其他地方送 來的物資被刻意毀壞和浪費、總部資金被架 空、衛生環境一天比一天差,這樣的「內憂 外患」令廣場陷入極度混亂的狀態,也為這

回想八九民運,我們都會想到學生絕食的場景,但是

場運動引來了慘烈的結尾。

什麼令學生們用上這個策略?絕食在整個運動中有何 影響?

06 血腥鎮壓 (6 月 4 日)

在絕食之前,學生一天天守在廣場,卻始終盼不到李 鵬出來對話。即使曾滿懷熱血,漫長的等待難免令他 們的意志逐漸減退。在 5 月 3 日,青年紀念五四運動

6 月 4 日那為之震驚、並令後世難以忘卻的噩夢就在戒

七十週年大會上,趙紫陽說:「未來是屬於青年的。

嚴後開始,政府開始調動軍隊入城,而誰也沒有想到,

處於世紀之交的青年一代肩負著光榮而艱巨的使命。

政府竟會用軍隊對付自己國家的人民。於是這消息惹來

黨寄希望於你們,人民寄希望於你們!」。官方肯定

一陣震怒,一直在支持學生的北京工人終於在 5 月 20

了他們的愛國之心,一改以往強硬的態度,更加安撫

日罷工,成立了首都工人自治聯會到場支持學生,而

了學生的情緒。因此,在之後的兩天,各學生組織宣

坦克車駛入城時,曾遭市民們多次阻擾,大家都在為

布結束罷課,有八成學生都相繼復課,令運動逐漸進

保護學生而努力,他們更毫不畏懼地站在坦克車面前,

入低潮。

指罵坐在裏面的軍人。

但是,學運領袖之一柴玲對此感到憂心。她曾向外國記

坦克車曾經幾度被市民擋著,無法進城,但是,軍隊最

者透露,運動一天沒有成功,一天都不能退卻。於是, 柴玲為了激起學生士氣,她和其他幾個學生在廣場發 起了絕食行動,他們刻意選擇在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 歷史性訪華的日子行動,因為他們猜想中央應該會為 了能在天安門廣場進行歡迎儀式而妥協,故此絕食定 能逼使政府就範。學生深信政府不會忍心看著他們自

5 月 13 日,無限期絕 食正式開始,為八九 民運掀起了新的一 頁。

後還是進了城。入城後,不停有人被捕、和軍人衝撞、 內部又四分五裂,在混亂中,學生失卻了原有的理智 與組織,僅剩下一股激烈的情緒牽動他們的行動。 6 月 3 日的夜晚到 6 月 4 日的清晨,官方出動坦克車和 軍隊進行鎮壓。儘管如此,大部份學生們仍然守在廣

殘,而且這個行動似乎勝算十足,因此紛紛加入行動。

場上,大叫「李鵬下台」,他們都不相信政府會用真槍、

5 月 13 日,無限期絕食正式開始。

真子彈對付自己。直到有人中槍,流著血跑到廣場上, 學生們才意識到這場噩夢是真實的,軍人手握著的槍正

5 月 14 日,學生和政府進行了一次對話。政府答應學

指著自己的腦袋。有些人中槍被趕急送院,有些人驚

生轉播對話錄影,但在廣場上的學生們卻看不見錄影

叫、逃亡,但也有軍人被民眾打死。不過他們無法相

播放,所以闖進了對話場所,結果雙方不歡而散。之

信,對付自己的血腥鎮壓竟是由自己的政府親自指使。

後,政府不斷要求學生停止絕食,把廣場讓出來舉行 歡迎儀式,學生內部曾就這個問題爭論。結果決定在

最後,鮮血為這場差不多連續兩個月的民運畫上了句

戈爾巴喬夫到訪那天,讓開半邊廣場來舉行歡迎儀式,

號,學生們紛紛離開天安門廣場,那些刺耳的槍聲和鮮

可是官方卻把儀式轉移到機場舉行。5 月 18 日,李鵬

血摀堵學生的嘴巴,廣場上一片寂靜。隨之而來的是數

主動要求和學生領袖對話,要求他們停止絕食,但雙

之不盡的清算和控訴,學生領袖、工人領袖紛紛被捕,

方態度強硬、寸步不讓,使對談再一次不歡而散,同

有些則流亡海外,至今還被通緝。6 月 4 日所發生的一

時為運動埋下悲劇的伏線。

切,儼如一條深深地插入心臟的刺,永永不能拔去。

6


的 四 六 九 解 八 對 誤 你 個 四 學生團結爭民主

「六四」是場學生運動 「我們首都工人將同全市人民一道保護 天安門廣場上已經絕食八天的幾千名學 生。同時,也呼籲絕食的同學迅速停止絕 食,沒有必要為這些暴君作出不必要的犧 牲 ...... 我們首都工人將利用一切和平且 有效的手段,包括罷工,來達到我們的目 的。」

凌晨四點左右,我們正在睡覺,突然感到 一陣氣悶,我的雙手被人反剪到背後,同 時另一隻手將一塊粗糙的毛巾塞到我嘴 裡,再用另一塊毛巾繞著嘴和耳根綁住我 的頭。這一切都只在十幾秒鐘之內完成。 我鬧不清是怎麼回事,再一看,柴玲也被 人鉗制住了,但對她似乎要放鬆一點,沒 有堵住她的嘴。這時,我聽到她憤怒地喊: 『 王 文( 另 一 位 學 生 領 袖 ), 你 要 幹 甚 麼?』 —— 一個民運參與者 —學生領袖封從德憶述被綁架的情況

六四時學生的想像,許多時候

名單也未必能保證學生離去,但拿

—《首都全體工人和學生的聯合聲明》

於八九民運,鏡頭總是對準學生,然而參與民運的,還有其

只有激昂、團結的一面,然而

著名單卻意味高自聯獲得一定程度

像上述般,不擇手段爭奪領導權、

的民意授權,正在領導運動—這

他群眾和工人。

組織混亂和溝通失效的例子,也絕

是指揮部等人無法接受的—無論

運動中期,在學生的協助下,一些工人聯合起來,成立北京工人自

非個別情況。

是想爭權,還是想帶領學生爭取最

治聯合會(下稱工自聯)。工自聯曾嘗試號召總罷工,逼使政府答

後勝利。當指揮部等人翌日回到廣

應學生的訴求。此外,他們也有自己的廣播站,協助宣揚運動。戒

其中一次最具爭議性的,發生在第

場,為了重奪廣場領導權,指揮部

嚴令實施後,工人們更跟市民一起組織敢死隊,每隊逾百人,駕著

一次戒嚴後。5 月 21 日,說要堅持

的張伯笠名借實騙,得到高自聯王

大大小小的汽車、單車,一方面號召群眾加入,另一方面以設置路

絕食的一眾指揮部絕食領袖,因懼

超華手上的簽名名單後,沒有歸還。

障、以堆起人牆等方式擋著軍隊前進,曾成功阻止軍隊進城。

怕軍隊清場,竟置廣場上的人不顧,

後來王超華更怒斥對方製造了一次

自己躲了起來。趁著指揮部離開這

政變。

段時間,北京高校自治聯合會 ( 下 稱高自聯 ) 的王超華在當晚,曾逐 個逐個帳篷說服學生離開,獲得逾 200 所大學學生承諾離開的簽字名 單。在情緒起伏甚大的廣場,簽字

八九民運趣事

民主沙龍

學生遊行前的決心

八九民運尚在醞釀,學生討論學術和社會問題的風氣日盛。政

四二六社論將學生運動定性為「動亂」,鄧小平更揚言「不怕

府不斷向校方施壓,甚至直接干預講者出席學生活動。眾多學

流血」,「天安門來一個抓一個」。當時不少學生認為共產黨

生討論中,以王丹的民主沙龍最為公開。他大肆宣傳民主沙龍,

即使政策失誤,也未至於以暴力對付人民。故此他們實在難以

又以自由論壇的方式,讓講者和學生在草坪上討論,自然引來

相信政府的話,但同時又生怕政府以武力對付自己,心情極為

便衣人員監視,筆錄學生的發言。

矛盾。四月二十七日參加遊行的學生中,有些滿腔熱血,但當 想到遊行可能出現的鎮壓場面,還是戰戰競競地寫下了遺書;

四月五日,王丹在北京大學舉行了一場民主沙龍,討論中國民

有些則驚惶失措,既想參加遊行,但在去之前又害怕得流淚。

主法制發展和校園民主。豈料便衣人員這次除了拍照錄音外, 還用草地上的旋轉灑水器把草地弄濕,更不斷向學生灑水。學

一位青年老師形容當時「校園都靜得鴉雀無聲;好像世界末日 將要來臨一般。」我們經常看到的是學生高叫口號,情緒高漲

生擠在一起,渾身濕透,但仍默默聽著講者的發言。當時,講

的樣子,但知道學生在遊行前竟有赴死的覺悟,實教我們難以

者李教授在回答一個學生的提問時,以地震來比喻政府對人民

置信。

的控制,又暗嘲便衣對待學生的手法︰「外表看來平靜非常的 地面,底下是洶湧活動的熔岩,若果上面一直是壓下去而沒有 任何途徑讓熔岩釋放出來的話,必然的結果是導致大地震。」


歷史

廣 場 士 氣 高 昂, 學生留守到底

政府無改強硬態度

「學生運動是一次愛國運動。它的到來是因 為我們國家在文化、社會和教育方面存在著 很多問題 ...... 所有問題都可以在求同存 異的基礎上加以解決。對話是一個主要構成 元素,這對學生和政府來說都可以接受。」

「我們好多次都想撤離廣場,但每次都改變了 決心。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學生們,尤其是外 地學生們,都不願意離開。最後,所有管事的 人都必須支持佔領廣場,如果你要學生離開, 學生們就會把你拋開。」

—時任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的閻明復

—學生領袖吾爾開希評民運後期廣場的狀況

否會讓步,運動初期,政府曾多次

訪華佔領著廣場,可以爭得更多談判籌

答應對話,包括約好了在 5 月中舉行的一

碼。為了說服學生離開,另一位在民運中

定的北京學生,更多的是各地赴京參與民運的人。

次。不料,另一群學生完全不知道有對話

以溫和見稱的政府高層閻明復,曾答應學

他們千里迢迢前往北京,才剛剛到埗,離開的動機

團這一回事,他們早在對話發生前,便發

生對話的要求,承諾不會秋後算帳,甚至

自然比較弱。外地學生不願離去,讓學生領袖們想

起了絕食。此後,政府還是不斷嘗試開展

願意以自己作人質,跟同學一起回校,可

撤卻撤不得,而不想失勢的學生領袖,除了繼續高

對話,而這種較開明的態度多次於政府高

是承諾最終還是沒有兌現。雖然學生願意

呼激昂的口號外便別無他選,造成僵局。

層的講話體現。譬如素來被認作黨內開明

讓出半個廣場,政府還是決定移師至機場

派的趙紫陽,在失勢前曾指示主管官方媒

接見戈爾巴喬夫。

不論談判是否有實質成效、政府是

接見戈爾巴喬夫,故一些學生認為趁著他

嚴實施後,不少北京的學生已無心戀戰,回到 宿舍或家裡去。留下來的,除了較激進和堅

不過外地學生到來,亦無改 5 月中後廣場士氣日漸 低落。直至 6 月 2 日,知識分子劉曉波、周舵、高

體的領導人,說學生並不是想反對政府的 基本制度,所以,對遊行的報導,提高新

事實上,強硬派與開明派的分歧只在終止

新和當紅歌手侯德健四人發起另一波絕食,群眾受

聞透明度,風險不大。縱然趙紫陽也曾提

運動的策略,他們從沒質疑黨的統治地

到感召—部分是因為絕食而再次牽動情緒,也有

及有一小撮人想利用學生製造動亂,但他

位。故此,只要趙紫陽等開明派能終止運

部分是因為受歌星侯德健的魅力吸引—廣場才重

的講話還是扭轉了「四二六社論」的強硬

動,強硬派如鄧小平也不反對他們實行自

現成千上萬的人潮。

態度。

己的計劃。只不過在戈巴喬夫一役後,他 們的耐性到了極限,所謂開明派才全面失

還有一次發生於蘇聯領袖戈爾巴喬夫歷史

勢。

性訪華前後。因為政府打算在天安門廣場

兩次遊行的歌謠

六四數小時前的一場大合唱

一 群憤慨的學生高呼民主自由等訴求 —或許這是我們對 八九遊行的一般理解。但遊行也有輕鬆的時候,例如《打

六月三日,集結在天安門的人民攔截了幾部載著軍人的大客車, 把車內的槍枝拿出來展示。一批解放軍奉命奪回車輛,與民眾

開蚊帳》竟成為四二七與五四兩次遊行的熱門改編歌謠。

發生衝突。肢體上的推撞一時僵持不下,雙方各佔一方,涇渭

四二七遊行中,政府最終未以暴力阻攔,遊行學生的壓力頓

分明。軍方在未收到進一步指示的情況下,竟然坐了下來,大

時得以紓緩。而五四遊行參與者眾,氣氛輕鬆。兩次遊行中,

唱以前的革命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三大紀

同學熱情地唱起改編的《打開蚊帳》,用最樸實簡單的方式,

律八大注意」。群眾聽著「第一說話態度要和好,尊重群眾不

反映了當時人對傳媒監控、官僚腐敗的不滿。

要耍驕傲」的歌聲,慢慢也加入,開始齊聲大唱。有時一方唱

四二七版︰

五四版︰

完到另一方,有時兩方彷彿在鬥大聲,旁觀的民眾都拍手和唱。

人民日報、北京日報、

打倒官倒,打倒官倒,

真奇怪、真奇怪!

反腐敗,反腐敗,

那刻,誰也想不到數小時後會出現一場血腥屠殺。

一個不說真話,一個只說假話, 我們要求自由,我們要求自由, 真奇怪!真奇怪!

真自由、真自由 7


, 終 告 樣 這 是 不 運 民 九 八 果 如

? 何 如 會 將 歷史 文:太后

在八九民運中期,戈爾巴喬夫即將訪華,官方十方重

民眾當時士氣低落、加上他們會顧及國家面子,因

視這次到訪,原本計劃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歡迎儀式。

此他們或會同意撤離。真實歷史中,民眾情緒受絕

可是,學生進駐了天安門廣場靜坐、絕食。趙紫陽主

食領袖鼓動,最終沒有撤離廣場,釀成六四悲劇。

張與民眾對話,安撫民眾,說服他們撤離。在學生宣

八九民運如果像筆者剛才設想一般,和平結束,民

佈絕食開始時,政府立刻派出高官閻明復,與知識份

眾自願撤離廣場,中國以後的走向將會如何?就讓

子和學生領袖斡旋。學生領袖王丹等人,亦邀請有威

我們來看看,按照當時的局勢,假如八九民運和平

望的知識份子,勸說學生撤離廣場。此時,這場運動

結束,中國往後在政治、經濟、媒體方面將會如何

已經維持了差不多一個月,民眾對運動的熱情已在迅

發展。

速減退,很多學生開始回到學校上課。 8

如六四事件沒有 。筆者不禁猜想,假 六 四 屠 城, 聞 者 心 酸 事情會如何發展 離天安門廣場,那麼 發生,民眾很早便撤 性命,學生會回 民主的民眾不必失去 呢?也許爭取自由、 環境都會有轉 或許政治氣候和經濟 校 上 課、 繼 續 生 活, 會否這樣發展? 變……然而,事情又


歷史

政治:中國有希望? 八十年代中後期,隨著改革開放步伐一直前進,政府也開始推 動政治改革。趙趙紫陽作為開明派官員,一直支持推行政治改

趙紫陽曾在其回憶錄中提及,他理想的政制改革,是讓共產黨

革,他在八九前就帶頭展開許多改革上的嘗試,例如擴大黨內

道、改變黨內選舉制度,甚至推行由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

差額選舉範圍 [1]、取消「政法委」[2]、取消「黨組」[3] 等等。

制。在趙紫陽的領導下,前三者要實行也不無可能,只是推行

的執政模式變得開明,例如增加國家決策透明度、開闢對話渠

多黨合作制,一定會動搖到共 然而,在六四事件後,趙紫陽主張的

產黨政權。即使趙紫陽成功讓

方法無法勸喻學生離開天安門廣場,

學生撤離,沒有下台,開明派

因此失勢。政府「穩定」成為施政大

在黨內的勢力也不能壓倒保守

前提,亦不想再見到民運發生。在這

派,推行改革。當時中共的八

情況下,對政權有任何影響、有任何

個元老大部分都是保守派,對

風險的改革,都要停止。本來打算撤

他們來說,趙紫陽的改革方向

銷的「政法委」、「黨組」,在六四

是「壞祖宗之法」,將會動搖

後統統保留,其他改革也一一中斷。

共產黨政權,因此他們會大力 反對。而以趙的政治力量,根

如果八九民運和平結束,民眾自行撤

本不足以推動以上的改革。

離天安門廣場,這樣看來,趙紫陽 趙紫陽探望絕食學生

等開明派官員主張的策略成功中止這

更重要的是,中共政府推行的

場社會運動,在政府內部有關如何處理民運的針鋒相對的鬥爭

政治改革的底線,就是不能動搖共產黨在中國政治上的領導地

中,或者暫時不會失勢。他作為政府的高層開明派官員,若能

位。即使開明如趙紫陽,他的政治改革方案,根本是為了配合

保持其政治力量,又是否代表有望推動政治改革呢?

改革開放的進程,他要做的只是要改變共產黨的執政方式,而 非改變共產黨的政治地位。全國民主選舉、政黨輪流執政,在 共產黨統治下根本不可能發生。

經濟:深化改革之路 到了八九民運的時候,改革開放已經推行了差不多十年,經濟

假如八九民運不是這樣告終,民眾自行撤離天安門廣場,而撤

環境改善的同時,民生問題亦逐漸浮現,例如官倒、物價不穩

離是政府與民眾對話所得的結果,政府就應該會知道,民間依

等等,而民眾對這些問題的不滿和憂慮都反映在八九民運的訴 求中。政府雖然以暴力鎮壓民眾,但深感必須盡快處理影響民

然有反抗力量,民間對價格改革的反對力量也得以保存。於是, 政府在推行價格闖關時會顧忌人民的反應,這些阻力就可能會

眾的民生問題。

延緩價格改革。政府為了安撫民 眾,說不定要改善福利政策,以

就以官倒為例,在六四事件之後,

福利來收買人心,一些社會保險

政府即時作出反應,在 1989 年 11

制度或會更早出台。

月的十三大五中全會,通過逐步解 決價格雙軌制問題,先對統一分配

可是,不論有沒有六四鎮壓事件,

煤 炭 的 價 格, 變「 雙 軌 」 為「 單

其實也不會影響改革開放進程。

軌」,以後逐步增加取消「雙軌制」

官員甚或知識份子都認為,改革

的品種。在政府調整之下,官倒問

開放在 80 年代末已是不可逆轉,

題最後於 1992 年底完全消失。

政府早已大規模向國企下放經營 權,難再收回;各種市場經濟的

然而,六四事件發生後,人民見識 到政府的屠殺鎮壓,自然會噤若寒

1988 年價格闖關引起搶購日用品的情況

體系和運作模式都已成形,難再 扭轉。在十三大五中全會上,政

蟬,政府推行甚麼政策,已沒有人敢再抗議。因此,政府便藉

府決定深化改革,例如擴展對外貿易;同時亦加強國內企業管

此「良機」,就在六四的僅僅三個月過後,開始全面實施價格

理,深化企業內部改革,改善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說到底,

改革,集中調整日用品價格、匯率和利率。往後的幾年,物價

即使民眾撤離了天安門廣場,改革開放依然會深化,而改革開

持續上漲。須知道,在 1988 年,政府就曾經嘗試強行「價格

放的問題,例如城鄉差距、工人下崗等亦會繼續存在。

闖關」,怎料引起物價大幅上漲、民眾大規模地搶購日用品, 逼得政府最後擱置這個計劃。

9


媒體:全面整肅 六四過後,政府大肆整頓全國報刊,尤其曾於八九民 運期間正面報導六四事件的報刊,均遭整肅。 政府更 於 10 月宣佈,凡是「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特別是在這 次動亂和反革命暴亂中錯誤嚴重、影響惡劣的報刊」 要被撤銷登記。結果光是在 1989 年,就有接近 200 份

結語

報刊、超過 500 份學術期刊被迫停刊;1990 年單在廣

假如八九民運沒有像現實般終結,民眾在戒嚴

州就有一千多家印刷企業遭政府整頓。政府對媒體的

前自行撤離。政治、經濟、媒體三方面的發展

打壓,由此可見一斑。

或者都會稍有不同:政治方面,雖然可能增加 行政透明度等等,但始終不會改變共產黨的統

除此之外,1989 年 11 月,即六四事件後半年不夠,

治;經濟方面,價格闖關可能有更多阻力,但

江澤民就發表了有關全國新聞工作的講話,提出新聞

深化改革卻是事在必行,而改革開放帶來的社

宣傳不可能脫離政治,要求「新聞宣傳在政治上必須

會問題亦必會繼續存在;媒體方面,中央可能

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從此以後,全國新聞報導都跟

不會大肆整肅,但依然會對媒體加以打壓、暗

隨政府的說法和論調,新聞自由受到極大限制。

中加強控制。誠然,以上只是筆者的猜想,大 可一笑置之,六四事件對中國的即時影響固然

政府這麼雷厲風行地打擊媒體,其實是因為中共政府

不容忽視,但即使歷史改變,中國往後的發展

認為,新聞媒體報導八九民運的情況,是將這場運動

也不會有太大差別。

的消息傳開去,令更多人得知這場運動;以正面的論 證來報導,就更似是在鼓舞民眾,激起了民眾的情緒。 既然新聞媒體的報導是這場民運的動因,那麼六四過 後,中共顧忌傳媒對社會運動的催化效果,殺雞儆猴, 以絕後患,便容易理解了。

[1] 共產黨內一直進行「等額選舉」,例如有 100 名候選人 參選「競逐」100 個職位。但自從十三大開始,就將「差額

如果民眾當時願意在政府頒戒嚴令前撤離天安門廣 場,情況又會如何呢?那時趙紫陽未失勢,他作為開 明派官員,一向支持開放輿論,容許民間獨立辦報。

的候選人數。 [2]「政法委」全面是中央政法委員會,直屬中共中央,可以 領導各級部門的司法工作,實際上即是干擾了法律運作,司

在這情況之下,他應該會反對整肅新聞媒體。但面對

法不能獨立於行政之外。

剛剛結束的民運,中共對傳媒必然會有所顧忌,加上

[3] 中共政府的各級部門,都設有黨組,負責貫徹執行共產

中共黨內保守力量的推動,政府無論如何都會整肅媒

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討論和決定該部門的重大問題等等,

體,頂多不趕盡殺絕,逼使報章停刊,但可能會以罰

是共產黨全面控制政治的標誌,而取消黨組,則代表中央政

款、逼使報館總編輯辭職等等的手法,收阻嚇之效,

府希望實行「黨政分開」,共產黨所制定的路線不能影響政

甚至在報館、出版社內安插一些黨員幹部,直接控制

府部門運作。

報導、出版的論調。

10

選舉」引入新一屆中央委員選舉,允許提名略多於當選人數


中國前言

在這兩年來的六四晚會裡,中國與香港的關係似乎都成為了討論的焦點,「讓香港的歸香港, 中國的歸中國」一文便是透過反省香港人身份問題,嘗試為我們探討香港與中國的關係,並最 後指向我們對於中國的不瞭解。 至六四以後,我們與中國似乎越走越遠,最多從主流媒體的報導中,我們知道她經濟起飛、剝 奪人權,囚禁「異見人士」……但對於民眾當年的訴求,以致於六四所遺留下來的問題、如今 中國底層的哭訴與吶喊等等,我們又是否有過真正的理解? 「繁榮背後的十億貧苦大眾」一文,就嘗試為讀者勾勒出在一片欣欣向榮背後的貧苦大眾。此 文分別從農民、工人與農民工的角度為讀者構造一個較為全面的中國大眾,並指出國家政策如 何未能保護他們,反而讓他們受盡壓迫。 然而,面對種種壓迫與剝奪,中國基層人民並非一直是逆來順受,「有苦難,就會有抗爭:記 中國近年群眾抗爭」一文就嘗試透過發生在中國的三個抗爭事例,為我們指出:八九以後,中 國的基層人民並非我們想像的如此懦弱,他們抗爭的激進程度有時讓身在香港的我們也難以想 像。 可惜,這些抗爭未必都會成功。在更多時候,政府確實可以罔顧人民的意願大力改革。房地產 市場的發展就是其中之一。八九以後,政府持續市場改革,發展房地產。雖然如今的房地產市 場已成為中國經濟支柱,但它的輝煌永遠遮蓋不住它所引起的問題,「六四的血跡//中國房 地產市場的發展與創傷」一文,就嘗試指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種種不公與暴力。 而為了平息因為種種不公而帶來的社會不穩定,中國政府在踏入 21 世紀以後也嘗試透過增加 福利來安撫民心,「三個故事:中國社會保險制度概述」一文,就以醫保、失業及養老三個故 事,為讀者勾勒出一個較為全面的社會福利的圖像。 八九民運晃眼二十五載,每年的悼念除了定焦六四當晚,控訴廣場的血腥鎮壓以外,我們又是 否可跳出那固定的時間與空間,重新檢視六四對中國真正的創傷?當年學生所爭取的訴求無疑 被政府血腥鎮壓了,但六四過後,它的傷害也就隨之而去了嗎?隨著市場改革的深化,今日的 貪污腐敗,缺乏民主等種種社會問題與六四不可說不無關係,到底,六四更大的創傷在哪兒?

11


讓香港的歸香港, 中國的歸中國 ?

文:魯湛思

每年去六四晚會,在一片肅穆的氣氛中,總感到有些異 樣、不自在,尤其是近年中港爭議日趨激烈,那種感覺 更是明顯。 一方面,每年的六四,支聯會的口號好像把整 場晚會,簡化成反共愛國的民族堅持。 六四時

為相近。例如雖有繁簡之分,但始終兩地都是

五十六個民族所組成。民族的劃分一直都在變

用中文,我亦能看

動,今天我是中國人,但到了明天可能成了香

喪生的學生固然要悼念,殺人的政權也必須聲

港人。但依然,我不知道該如何界定誰是中國

討,但每每聽見那些血濃於水的激昂口號,我

懂絕大部分的簡體字──我下載的電影漢化版,

人,誰是香港人,而這個問題是應該仔細審視、

便有種莫名奇妙的困惑──畢竟,除了國寶是

也是簡體字幕。又如我喜愛的菜式、過的節日、

思考的。

熊貓,我對中國毫無認識。

守的習俗……都和中國人有頗多相似的地方。

另一邊廂,近來中港爭議甚囂塵上,加上廿五

因此,對於自身的民族身分,我始終未有明確

儘管我不太清楚自己的民族身份,但六四對我

的答案,不過,我也不會否認我自己是中國人。

來說,依然有其重要性。六四正正揭示了中共

年來,中國政府手段冷酷、鐵腕依舊,愈來愈

的殘暴,不論是中國人還是香港人都是活在這

多人說中國人都成了馴民,每年晚會爭取平反 六四也已無意義,難有何改變。 有人更說,香

但不得不承認,從歷史的層面來看,香港和中

個政權的陰霾之下,無處可逃。在這共同處境

國,的的確確比其他鄰近的地區來得緊密──

之下,中國和香港的關係更為密切,不論是香

港人和中國人是兩個「民族」,所以不要再去

就算是在近一百年,英國殖民香港時,香港的

港人還是中國人的傳統,都可能被中共所摧毀,

晚會、悼念六四。對這些說法,我也十分疑惑,

變遷,依然和中國有莫大關係。例如幾次逃往

例如粵語、藏語皆受到壓迫。從經濟層面看,

畢竟六四人命傷亡慘重,當時大學生擋在軍隊

香港的難民潮,都是因為中國大陸風起雲湧所

簽訂 CEPA 後,在香港和中國間的流轉的資金以

坦克前的氣慨,亦實在令人敬佩,要完全不再

致,遠一點有國共內戰、近一點則有內地文革;

億元計,不管我支持與否,香港和中國的關係

悼念,良心也過意不去。但面對六四,我究竟

香港的經濟轉型,簡單來說,也是因為國際對

的確極為緊密。 不論民族是怎麼劃分,六四無

應該以一個中國人的身分,還是以香港人的身

中國實施禁運,香港才會轉而發展輕工業。因

論如何都是與我有關,因此,我不應排斥所謂

分來理解?每年的六四晚會,我又應該認同、

此,儘管我依然對於中國人身份不盡認同,但

關於中國的事,而更要去關心。

還是否定? 種種掙扎,在我心中留下了一條

要說香港人和中國人就像火星與地球,平均相

刺。

隔八千七百萬公里,兩者絕不相干,也實在太 離譜。因為中國的確是有著某些歷史、傳統影

香港與中國完全無關? 算香港人,我依舊沒有定論,但也許我可以在 響著我現在的生活。怎樣才算中國人,怎樣才 勉強分清中國人與香港人前,先想想從「民族」 我與身旁某些友人相比,我不算是重視民族身

來看待六四代表甚麼。

份,但亦不願別人隨便將香港人等同中國人。 畢竟,我與中國人有太多相異之處,例如我平 常只寫繁體字,亦認為繁體字比簡體字更為典 雅端正;我說的是九個聲調的廣東話,他們說 的 則 是 四 個 聲 調 的 普 通 話。 然 而 用 文 字 或 語 言 的 差 異 來 劃 下 中 港 之 分, 又 好 像 過 於 兒 戲 ── ABC 算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呢?相比其他 國家,例如日本、泰國,香港和中國又的確較

12

所謂民族 對我來說,民族身份的確有點含糊。如中華民 族的內容曾經多次更改:在民國的時候,孫中 山提倡以漢、滿、蒙、回、藏五個民族合稱中 華 民 族, 後 來 時 移 勢 易, 中 共 把 愈 來 愈 多 的 民 族 歸 入 中 華 民 族, 到 現 在, 中 華 民 族 是 由


中國

對中國人的偏見

去六四晚會的無力感

這些對晚會猶豫的說法,也不是不能理解。不過

每年的六四晚會,唱著同樣的歌,叫著相近的口

那些人說甚麼中國人早已沒救,我實在不能接

號,作為這幾年均有到場的參與者,我亦理解何

受。就算憑傳媒、網上流傳的經驗,這說法充其

以近年會出現這種說法:六四晚會只是參與者的

量也只能用似是而非來形容:本地傳媒,內地維

精神自慰。然而,我每年依舊在相同的日子,相

權抗爭的消息時有傳出;我和內地同學、親友的

同的時間,走到維園,悼念那死去的數千個真實

交往經驗,亦告訴我,內地亦有不少日夜抗爭的

的生命,成為那燭海中的一盞火光,告知世界,

人。

六四還是有人記著的──畢竟,二十五年前,面 對為惡不仁的極權政府,那些廣場上的大學生寸

放眼中國 盡皆馴民 ? 事實上,以上說法只是真相的冰山一角。中 國人是否真的沒救,稍稍找找中國抗爭的資料就 知道。中國的抗爭,一直都比想像來得多和強 硬。例如一零年時,湖北有位農民,因不滿拆遷 的賠償低於政府標準而不肯搬走,便遭拆遷隊騷 擾。農民繼而自製火箭炮,在房旁搭建炮樓,轟 退拆遷隊,最後爭得政府以標準價賠償。再舉一 個近一點的例子,今年四月中,東莞高埗鎮裕元 鞋廠爆發罷工,持續兩周之久,參與人數多達三 萬人,最後迫使廠方屈服,按照工人的意願,調 整工人的社會保障金,開始履行法例規定企業要 負的責任。

一零年時,湖北有位農民,因不 滿拆遷的賠償低於政府標準而不 肯搬走,便遭拆遷隊騷擾。農民 繼而自製火箭炮,在房旁搭建炮 樓,轟退拆遷隊,最後爭得政府 以標準價賠償。

以上兩個並非孤例,不過是我隨便在網上搜索找 到的新聞而已。但是單看兩者,已足見中國抗爭 的規模,以及激烈程度。雖然中國的確亦有極為 頑固的人,認為抗爭的都是勾結外國勢力,亂我 天朝大國,但情況也絕非如某些說法所指中國只

步不退,並且睹上了性命;畢竟,那些白頭人送 黑頭人的父母們,至今仍承受著旁人難以理解的 苦痛,而維園每年的火光,就是對他們的肯定與 撫慰;畢竟,六四的真相在中國依然是禁忌,而 香港依舊是唯一每年以宏大而鮮明的方式,悼念 六四的地方。當然,晚會的因循與無力亦是必須 解決的問題。但既然我也不會組織革命,於各省 起義,單就悼念而言,實在沒有理由因而放棄。 近年更有人說支聯會的晚會已完全無用,有另 起爐灶之必要。先不說這是搞錯了晚會的目的, 他們另起的爐灶卻又和支聯會的無甚分別,也不 是要推翻中共,最多不過會起壇作法,追封六四 英魂。我實在不明白,除卻人數較少,還有何分 別? 而且,我在六四晚會悼念,充其量不過是聲援而 已。當年死去的學生才是真正上擂台的人。而 我,不過是在觀眾席上搖旗吶喊的小嘍囉,談甚 麼「救」?

有馴民,沒有抗爭。這些說法不管是不按事實誣 陷他人,還是對中國一無所知而妄下判斷,都是 極不負責任和荒謬。

13


繁榮背後的 十億貧苦大眾

農民

文:朧

現時中國的發展極為快速,近幾年的 GDP 一直都能保持每年 8%的增長,沿海城市 的發展已是全國的焦點。但如要全面了解 中國,我們其實更要關注農民、工人以及 農民工的狀況。

1989 年的民運,農民的參與並不多,原因是他們在當時 的承包制下比較蓬勃,在 1985 年後,即使農業發展開始 放緩,但一直沒有明顯問題,農民沒有切身需要投身運 動。但是,改革開放下的農業發展問題在 89 年往後逐漸 浮現。

以 2012 年計,農民和工人這兩個群體的人口總和足有

農民收入增長=情況好左?

10 億以上,他們其實才是構成中國的主要人口,並真真

改革開放下,農民的收入看似一直都有增長,但農村發展卻一

正正的代表了中國市民大眾的生活面貌。

直滯後於城市的發展,城鄉收入差距一直在擴大,兩者差距從 以前的 2:1 發展至近年的接近 4:1,相比起城市,農村的發展 其實十分緩慢。

14


中國

2001 年中國加入世貿,國內的農業發展遭受不

高,難以找到長工,只有靠臨時工維生。可以

小的打擊。國內農產品面對來自全球的競爭,

想像當他們步入老年,基本上就是一無所有。

重病等著見閻王」的歌謠,顯示農

受自由貿易影響,中國的農產品關稅大幅下降,

而事實上,現時失地農民數字按年遞增 200 萬,

民根本無法承擔如此高昂的醫療費

甚至比國際平均水平更低。外國農產品有國家

以上的徵地問題其實十分普遍。

當時農村就有「小病撐,大病抗,

用。

補貼,令他們可以以極低售價在中國市場傾銷, 中國農民即使再壓價都不及進口農產品低廉, 如此競爭令農民損失不少。除加入世貿的影響

誰會留在農村? 基於城鄉收入的差距不斷擴大,加上戶籍制度

以外,其實稅款、醫療、教育也對農民構成相

的放寬,不少農民都會出城工作賺錢。農村主

當負擔,到了近年才有較多政策上的支援。

要勞動力離開農村,便做成了「留守兒童」及

一條收入,百條支出

「空巢老人」的問題。

稅,但農民都沒有獲益很多,因為不少地方官

「我寧願上學,也不要待在家中。」一 名留守兒童接受報章記者訪問時說。

員都巧立名目增設其他稅項填補,例如民兵訓

正因為學校比家中熱鬧,他們喜歡留在學校,

練費、畜禽防疫費、人口普查費等。儘管中央

也反映了他們在家的孤獨。事實上,他們平日

規定地方稅項不得超過農民收入的 5%,但事實

只能透過電話與父母保持一些聯絡,偶爾他們

上,不少地方稅項都遠超這水平,按照農業部

的父母才會回家一次,相處時間十分有限。他

調查,農民平均稅項負擔至少在 15%以上,有

們最期待就是來自父母的一通電話,以及假期

的更高達 50%,為農民帶來極沉重負擔。

進城與父母團聚。即使進城後要住在狹窄的地

在稅項方面,雖然中央在 2006 年全面撤銷農業

方和會暈車,但他們依然堅持到城去,反映他 雖然農民收入有不少增長,但醫療費用卻增長

們實在十分需要父母的照顧。

得更快。在 90 年代的農村就有「小病撐,大病 抗,重病等著見閻王」的歌謠,顯示農民根本 無法承擔如此高昂的醫療費用。直至近年政府 才推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由中央、 地方政府、個人三方合資,保障農民的醫療支 出。按 2013 年的數字,高達 96%農民願意購買 保險。而不少疾病的報銷比率達 75%。即使如 此,以農民的低收入,他們很可能仍然不能支 付餘下的 25%。

城鄉收入差距一直在擴大,至近 年已發展至接近 4:1,相比起城 市,農村的發展依然在一直滯後。

在教育方面,為了令九年義務教育更普及,國

而另一方面,農村的主要勞動人口都出城工作,

家在 2005 年頒佈「深化農村義務經費保障機制

便構成了「空心村」的問題。江西南坑村,一

改革」,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然而,

座本來以約有 130 人的村落,在城市的吸引力

農村的教育依然有其限制,因為政策沒有保障

下,整條村莊現時竟只剩下一名村民。當然這

農民的高等教育,在合陽縣,大學學費之高昂,

是較極端的例子,但一般而言,村落都會剩下

甚至要農村整家人不吃不喝 4 年才支付得起一

老人和孩子,留守村民即使病倒在家中也無人

個孩子讀大學。由此可見,讀大學對農村孩子

照顧,而農田也逐漸荒廢,教育、治安、醫療

來說,仍是遙不可及。

等公共服務逐漸消失,村莊慢慢凋零。

田都冇得你耕──強制徵地

小結

眾所周知,土地是農民賴以維生的資源。然而,

總括而言,八九以來農村發展問題其實逐漸浮

中國近年的城鎮化卻對農村土地構成很大的威

現:外國農產品的競爭、昂貴醫療及教育費用、

脅。面對土地被強行徵用,不少農民都會努力

稅款濫徵,非法徵地等等都令農民生活十分艱

抗爭保護土地,但地方政府為了徵地,多會不

苦。中央政府曾嘗試解決這些問題。但是,中

擇手段趕走農民,比如暴力拆遷,招聘打手趕

央政府的發展重心一直偏重於城市,城鄉差距

走居民。事實上,徵地影農民生計。03 年江蘇

問題一直擴大,令新的問題,如留守兒童等,

永合村被強行徵地就是一例,當地農民告訴記

也在慢慢湧現。

者,他們本來一家三口在土地種菜,一年大概 可賺三四萬元,但在非法徵地之後,他們每年 只有三四千元的土地利息。由於兩夫婦年紀甚

15


工人 1989 年,中國經濟改革逐步深化,大量國 企工人遭解雇成為下崗工人。工人面對待 遇的下降以及失業危機,社會發展導致的 生活水平下降解釋了工人對民運的支持。 但在鎮壓以後,工人的問題不但未有解決, 更似有漸趨嚴重的趨勢。

容超時工作問題。儘管政府的勞動合同法限定 工人每日最多工作 8 小時,每月最多加班 36 小 時。但事實上大部分企業都違反勞動合同法的

工人的負隅頑抗 事實上,不少工人在遭到不合理對待後也會站

規定,比如惡名昭彰的富士康就要求工人每月

出來捍衛自己的權益,令工人的抗爭日益增加。

加班 80 小時,東莞裕元鞋廠工人每月竟加班 90

工人的抗爭主要訴求多為取回合理工資或權益,

小時。政府根本沒有監督這些保障的執行,令

而事實上,這些抗爭的數字的趨勢都是不斷增

這些不人道的超時低薪工作在內地成為常態。

加,比如 90 年代的抗爭數字多為 10,000 以下,

失業人數概況

到 2000 年起每年抗爭數字已超 30,000 宗,而

官方數字聲稱 90 年代至 2013 年的失業率一直

這些抗爭的規模在近年也不斷擴大。

都在 4%左右,至近年才升至 5%左右。這數字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其實並不能反映實況,因為計算排除了下崗工 人的數字,下崗工人雖在官方說法上不屬失業,

大量工人抗爭對政府也構成了一定壓力,中央

但其實他們已沒有工作,沒有薪金,根本與失 業無異。如果將下崗工人計算在內,有學者估

而另一方面,通常工人的工作環境也不理想。

上。

以美泰玩具廠為例,他們的工人在夏天就 得在 33 度或以上的生產車間工作,且沒有 任何降溫措施及補貼。 有關食宿方面,宿舍

工人工作狀況

裏既無熱水,也無風扇,宿舍樓頂只勉強以鐵

算單是 2008 年,城市失業率其實已達 20%以

失業的工人固然悲慘,內地在職工人的狀況也 不比他們好太多。薪酬水準一向都不達工人的 滿意水平,以 2012 年計,足有七成城鎮居民不 滿自己薪酬水平。政府長期放任工人低薪的問 題,目的就在於吸引外資,增加「競爭力」。

皮遮掩。即使食宿質素差劣,還要在工資中扣 除食宿費用。這些對工人的不合理待遇其實在 內地工廠屢見不鮮,極端的更有富士康的禁止 工人談話等不人道政策,內地工人的工作環境 實在極待改善。

也試圖推出政策嘗試紓緩失業問題。比如成立 失業保險,雖然金額遠遠不及工人生活需要,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失業工人提供一定支持。 在 1990 年代,中央政府逐漸發展出「五保一金」 的保障模式保障勞工勞動權益,當中五保為退 休養老、工傷、醫療、失業、生育保險及住房 公積金。但是因為以上林林總總的保費費率甚 高,不少企業為規避工人保障而賄賂地方政府, 讓保險無法真正的保障廣大工人。(關於工人 保障的實況,詳見〈三個故事:中國社會保險 制度概述〉一文)

這情況也適用於工時方面,政府其實也長期縱

弱勢中的更弱勢:農民工 工人的境況無疑是值得同情的,但事實上, 城市中還有一班人比他們更慘,他們就是 移居城市的農民工。在改革開放下,農民 或因土地被收,或因追求更佳生活。因為 城市的收入比農村要高得多,令不少農民 走進城市工作,他們就是所謂的農民工。

民工平均月入只有 2600 元左右,即約只有城市

不少城市居民會視之為搶奪資源,或是將大量

工人的一半,而且拖欠薪金的情況更是十分常

標籤扣上農民工身上。不少農民工工作時會被

見。有的更會托詞試用,不發工資,然後讓工

其他工人戲弄、侮辱,不少老闆甚至會刻意讓

人白白付出勞力。其次,城市對不少工作都有

農民工負擔所有最辛苦的崗位。種種歧視都令

限制,比如有些城市會限制農民工的工種,避

農民工在城裏生活都難以抬頭做人。

免他們與本地人競爭,令農民工只能從事一些 低下工作。更甚者更會藉農民工不認識法律而 欺壓之,比如有法律規定工人集體住宿的面積

地逼使農民進城,加上國家刻意放任城鄉差距,

不得少於 20 平方呎,但有些 100 平方呎的宿舍

般城鎮工人尚有失業保險保障,但農民工卻不

農民為求合理生活,就要到城工作,因而為城

竟住上二十名工人。

受保護。而關於工傷,在 04 年前農民工工傷根

有關農民工的保障或福利其實並不多。比如一

內工業生產提供廉價勞動力,吸引外資。在如

本沒有任何保障。不少農民工在工作數年回鄉

此國家操作下,大量農民工進入城市。而其實

後就大病一場,有些農民工(尤其是採礦業)

在 1989 當年,已有約 3000 多萬農民進城打工,

更會在工作時喪命,事後更可能沒有任何賠償。

到了 1997 年,農民工數目就有 8000 萬,而在

他們出城打算賺錢,反倒把性命賠上。至 2004

2012 年,數字更已達 2.6 億。農民工進入城市

年,中央才推行了工傷及醫療保險嘗試保障農

後,很快就成為了城市內重要的生產力。非農

民工,但是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這些保險變

業戶工人在城鎮的採礦、建築、紡織等行業中 反而成為了少數。

農民工在城市慘況? 現時城市的生產已極依賴農民工,但農民工的 生活竟比城市工人更差。早年農民工入城工作 要待相關工作單位簽發《暫住證》,農民工才

得形同虛設。 而面對城市的高生活水平,以農民工的微薄收 入根本不能承擔, 比如有農民工不能承擔城

市租金而睡在垃圾堆之中。農民工很多時 侯都要節衣縮食才有足夠儲蓄寄回鄉。更 加悲慘的是,如果農民工在城市失業,很 多時就得靠乞討度日。

可在當地合法地工作。因此不少企業便藉此脅 迫農民工,壓榨他們的收入。以 2013 年計,農 16

政府保障?

農民工的產生,可謂國家操作的結果:大量徵

除了收入問題,農民工在城市也被嚴重歧視,

小結 農民工,被國家刻意塑造出來的群體,他們不 過希望賺取微薄的收入寄回鄉,卻要面對惡劣 的生活環境,更要遭受城市居民的歧視。他們 的生活十分困苦,而政府卻視若無睹,依然繼 續推動更多的農民成為農民工,榨取他們的勞 力作為繁榮發展的動力。


中國

六四的血跡 //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與創傷 文:真實世界沒有花朵

1989 年 6 月 4 日,中央下令的 30 萬戒嚴部隊及幾十輛裝 甲車駛進北京城,鎮壓幾個月來沸沸騰騰的民主運動。一切 恐怖與血腥都被鎖定在天安門廣場,鎖定在六四夜晚。然 而,對於六四的想像其實可以更多。 近年的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似乎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房地產於 03 年成為國家 經濟的火車頭,帶動整個國家實現高速的 GDP 增長。但其引起的社會問題遠不 比它所創造的輝煌偉績少:強行徵地、蝸居、蟻族、鬼城 ... 範圍之深影響之廣, 不容忽視。 但房地產與六四隔著萬重山:一個發生在今天的全國各地;另一個發生在 1989 的天安門廣場,兩者有何關係? 為了解答以上問題,筆者將先從房地產市場在上海的誕生及發展說起

17


八十年代的住屋環境

房地產市場的誕生

的一員。最基本,他們希望有一個更好的居住 環境。

上海一直是國家重點發展的城市,大部份的重

然而,他們的希望落空了。房地產市場的誕生

要政策都以上海作為試點,再推行到全國,可

確實使中國有了許多好房子,但這些好房子卻

以說,上海是中國的支柱。因此,房地產市場

只能讓小部分人受惠。這些人住上了全新的小

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在上海體現得最淋漓盡

區,因為他們認識某位官員,有「後門」。但

致 [1]。

沒有裙帶關係的普羅大眾卻未能受惠,這無疑 讓他們在心理上形成一個很大的落差,原本似

80 年代,上海人民的住屋情況並不理想。別說

乎可以為他們帶來受益的房地產市場卻只眷顧

沒有小區綠化、公共設施,就算要用個廁所、

某一班人。其實他們不僅沒有受惠於房地產市

廚房,也有四五戶人家爭著用。情況有點像 50

場,反而因為整個改革開放的推行而需承擔嚴

年代的香港,幾十戶人家擠在一個狹小的城寨

重的通貨膨脹,生活反而更艱難。這也大致上

裡。有網民回憶說:

是八九民運的背景。其實人們別無他求,只希 望有一個更好的生活,一個更平等的社會。

我記得是 84 年吧,我上小學。父親單位分 房子,他那時候是科長。家裡只有 1 間房, 在上海市中心很好的地段。房票本(交房租 的憑證)上面登記的面積是 17 平方米(170 尺),我奶奶和父母親加上我,算是三代同 堂,沒有衛生間,廚房是單獨的,4 家人公 用。我們家的居住面積在當時的上海,不算 然而,人們的這一聲音被在 6 月 4 日的坦克與 困難戶,我記得困難戶是人均 3 平米以下的。 機槍無情地輾過及鎮壓了。學校受到壓迫、新

八九的鎮壓

聞受到打壓…人們沈默了,中國沈默了。 當時的住屋條件確實不理想,衛生不好、住屋 面積小,但由於土地和城鎮房屋都由政府建設 及分配,房屋的租金低廉,近乎免費,所以住 屋不是個大問題。但住屋條件差,其實也引起 了人們不少怨氣,政府也認為土地及房屋必須 實行改革,而「法寶」就是引入市場機制。當 時政府及人們對市場的想像大抵如此:有了市 場,就有一定的競爭,競爭誘使不同開發商建 較好的房子,人們的居住環境因此得以改善。 所以在 80 年代前後,透過政府的政策及全國人 大通過的憲法修正案,規定了土地及房屋可以 依照法律轉讓 [2],也就是說:土地及房屋正式 進入了轉讓及買賣市場。 整個 80 年代,中國大陸的房地產市場都在有條 不紊地發展著,雖然那時候的房地產市場只屬 雛形,竣工面積每年還不到 1 億平方米。但人 們的心情卻是雀躍的。他們期待房地產市場可 以帶給他們更好的生活,他們希望自己是受惠 18

然而如果說八九以前,中國房地產市場還在醞 釀及試行,那八九以後,整個中國大陸的房地 產市場便藉由國家的干預與六四的血腥完全打 開了;中國一時間亦如世界其他地方一樣,有 一個較為開放的市場,起碼可以允許土地及房 屋作一定的買賣及轉讓,資金亦能頗為自由的 流轉,房地產市場像在其他國家一樣,開始在 中國蓬勃發展。80 年代末,全國住房竣工面積 從每年的 1 億平方米劇增到 1993 年的 4 億平方 米,增長了 300%。在之後的幾年裡,房地產市 場雖也有放緩的時候,如受 96 年的調控及 97 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影響,全國住房竣工面積的 增長速度在 96 年確實有所回落,達 6 億平方米 左右。然而在這十幾年裡,房地產總體還是以 高速發展。到了 2003 年,由於政府刺激樓市, 房地產更如脫韁野馬,一發不可收拾,即便往 後政府出台多少抑制樓市的政策,如 09 年的「國 四條」,10 年的「國十條」,房地產市場就從 沒有降過溫。

因此,所謂的六四其實不應被局限在一個固定 的 時 間 與 空 間, 真 正 的 傷 痛 與 流 血 也 不 只 是 六四當晚。透過六四,我們看到了一個國家的 本質。在一個缺乏民主的國度,六四的出現似 乎只是必然,亦是一個證明,但同時是一個肇 因。因為它的出現無疑進一步推動了整個中國 市場改革的步伐,導致了如今許許多多的問題, 而房地產市場所引生的問題無疑是最嚴重的一 個。因此,六四的傷痛與血跡其實一路延續至 今。因此,若我們希望把握整個中國房地產市 場的發展,以至它所導致的種種問題,六四縱 然不能說是罪魁禍首,起碼也是催化劑,瞭解 六 四 似 乎 是 必 要 的。 同 樣, 若 我 們 希 望 了 解 六四所造成的傷害,單單將焦點集中在六四當 晚的鎮壓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亦有必要瞭解中 國房地產市場所引生的問題。


中國

現時內地的蝸居環境

二十幾年的血跡 於房地產的發展離不開土地,而地方政府又可透 過買賣土地賺取金錢,增加 GDP,提高政績,同時 推動房地產市場發展。政府於是以「公共利益」

八十年代

現在

竣工面積

拖欠徵地農民的補償安置費,補償款項又常常 被各層截留,由此出現了所謂「務農無地、上 班無崗、低保無份」的三無農民 [5]。

為藉口強行徵地 [3]。在湖南省嘉禾縣珠泉商貿城 的拆遷過程中,縣政府認為拆遷是為了「全縣最

農民固然苦不堪言,但身在華麗都市的居民也

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維護「公共利益」的

不見得輕鬆。表面上由於國家的發展,全國竣

幌子下,嘉禾的領導喊出了「誰影響嘉禾發展一

工面積與人均住屋面積確實增長了不少,但其

陣子,我就影響他一輩子」的口號,採取了一些 令人不可思議的粗暴手段。而事實上,嘉禾縣珠

1 億平方

10 億平方

件並無多大改善,因為許多人的薪金與樓價根 本不相稱,被迫住於「蝸居」。再加上其他高

泉商貿城是一個以商業營業用房為主的房地產開 發項目,與公共利益根本無法掛鉤 [4]。此外,打

實若對比如今與 80 年代的上海,人們的住屋條

人均住屋面積

昂的生活費用,住在上海的居民其實一點不比

著「城市化」的旗幟也是另外一種強行徵地手段。

其 80 年代的居民輕鬆。大陸電視劇《蝸居》就

憲法規定「城市土地屬於國家所有」,所以只要

道出了生活在魔都的悲哀:

地方政府推行「縣改市」,便可將本來屬於農民 集體擁有的土地收歸國有。事實上,從 2002 年 到 2011 年,中國的城鎮化比率便由 39.1%上升到

3-5 平方米

52.6%,當中不知牽涉多少強行徵地的例子! 地方政府低價收取農田後,要麼以賣地的形式獲 取財政收益,要麼以低價甚至是倒貼的方式招商

~27 平方米

住屋情況

$

引資,以此獲取豐富的稅收及土地開發,促進地 方 GDP 增 長。 地 方 及 企 業 雙 雙 獲 益, 苦 的 卻 是 千千萬萬的農民。根據九三學社 2003 年一項調查

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串數字蹦出腦海, 房貸 6000,吃穿用度 2500,冉冉上幼兒 園 1500,人情往來 600,交通費 580,物 業管理費 340,手機電話費 250,還有煤 氣水電費 200。也就是說,從我蘇醒的第 一個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進賬 400,至少。 這就是我活在這個城市的成本。 每天進賬 400 ?那一個月不就要 12000 ?但上

所作的計算,被徵土地收益分配格局大致是:地

租 金 低 廉, 基

樓 價 太 高, 根 本

海人的平均月薪才 4300 啊!事實上,大多數

方政府佔 20%至 30%,企業佔 40%至 50%,村

本人人有屋住 但衛生情況不

同薪金不相稱 小區設施齊

大學畢業生都認為「有房子就是他們最大的夢

級組織佔 25%至 30%,農民僅佔 5%至 10%。由 於徵地補償標準過低,加上有些地方政府

理想

全、綠化等

的故事,若我們再想像一下進城打工的農民及

想」。然而,這已是發生在白領及大學生身上 普通工人,情況則更是難以想像。

[1] 房屋進入市場:1980 年 6 月,國務院在批轉《全國基本建設工作 會議彙報提綱》中正式提出實行住房商品化政策,准許私人建房、買房、 擁有自己的住宅,不僅新建住宅可以出售,現有住宅也可以出售。

結語

土地進入市場:1988 年 4 月,全國人大通過了憲法修正案,此次修正

雖然以上例子中並未出現真正的血腥與暴力,但因

案規定 「土地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強行徵地所導致的三無農民與千千萬萬住在蝸居

[2] 「次級房屋信貸危機」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 用緊縮問題而於 2007 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蕩、恐慌

的城市居民們何嘗不是天天遭受壓迫,中國的房地

和危機。

產發展何嘗不是拖出一條血跡?在我們的思維中,

[3] 憲法第十條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

六四一直被定格在那個夜晚,那個廣場,但六四更

土地實行徵用。

大的創傷其實不僅如此,它一直延續至今,促進了

[4] 可參考人民網《「公共利益」之痛》一文:http://www.people. com.cn/GB/paper83/12620/1134155.html [5] 劉承韙,《產權與政治──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研究》,法律出 版社,p.89。

整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也同時留下了一連串的問 題。 19


三個故事:中國社會保險制度概述 文︰雞

改革開放後: 群眾裡的毛澤東

1989 至 1999 年: 後八九的激盪

開支已停滯多年,從前的福利亦已

廣場上、遊行時,有群眾舉起毛澤東的畫像,

6 月 9 日,鎮壓後的第五天,鄧小平接見戒嚴部隊高級

大幅削減,變相直接讓人民承受物

藉以懷緬以前的安穩生活,同時控訴改革的進

幹部,並發表講話︰「也許(六四)這件壞事會使我

價通脹之苦。1989 以後的十年,雖

路置民生之不顧。此前,人民未必稱得上富裕,

們改革開放的步子邁得更穩、更好、甚至於更快」。

可是基本生活面向也得到保障。譬如,毛澤東時

鄧小平口中「這件壞事」的意義在於,他可以延續

期政府曾全數負責醫療開支,以至後來,國企工

八九民運前的經濟改革,繼續強推和深化一些不得民

人可分得房屋,患病可以全費報銷,退休後更

心的政策,忽略其帶來的社會壓力和民生問題,卻無

1989 年以前,中國政府的社會保障

然經濟起飛,可是許多人的生活狀 況不但未見改善之餘,反而可能更 加坎坷。直至踏入新世紀,政府投

可享有在職時 70%的工資等等。在國企改革後, 再起波瀾之憂。這時期,政府認為社會風險應由個人

放較多資源於社會保障上,情況才

強制令大量工人退下工作崗位(下崗),如此種

和家庭自己負擔,故在整個 90 年代,中國的社會保障

稍有改善。本文將簡述 1989 年前後

種的保障亦成絕唱。[1]

支出繼續維持在極低的水平。

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最後以

政府無法提供足夠社會保障的原因是:為發展沿

三個故事說明現在中國社會保障制

激進化的改革政策下,90 年代顯著的下崗潮,比 80 年

海地方,中央實施了財政包乾制,地方政府得自

代那次的影響更嚴重——這是那代國企工人的集體創

度的弊端。

負盈虧。地方獲得更大的財政支配權後,中央

傷。十多年間,數千萬名工人被逼下崗,算上他們家

便沒有足夠財政預算(也不打算)實行社會保障

人,近億人的生計不保。在下崗後,工人被推到市場

了。

自生自滅,原來的福利、退休保障和下崗後的生活費, 變成區區數百元的一次性補償。

養老保險:不比最低生活保障高多少

醫療保險:異地報銷的阻礙

A 住在城市,沒有從業,自願參與了養老保險。他跟大部分參

B 持城市戶籍,輾轉都在外地工作,一直有交醫療保險費。有一次,

與者一樣,選擇每年 100 元的最低繳款額方案。A 解釋說:「我

他突然患了大病,得馬上辭退在武昌的工作,並到漢口一間因工

們可以選擇由 100 元到 2000 元的方案,理論上多繳便多得養

作關係而相熟、質素較高的醫院動手術。不過武昌的醫保局卻不

老金,但實際上,就算我們多繳,政府補貼根本不會相應增

允許,堅持他要回到武昌上報,獲批准後再到指定醫院動手術,

加太多,那當然人人都選 100 元啦。」

否則將不能報銷醫療費用。他最後沒有理會醫保局,照樣到漢口 的醫院動手術和覆診。因為不同醫院技術水平不同,所以就算有

A 達到退休年齡後,每月可得的養老金不足 100 元 [2]—比

保險,也不擔保有妥善的醫療服務。若想轉地方就醫,便要辦相

城市和農村的最低生活保障還要低幾倍。不過 A 的家庭單位

關的手續,不知道多久才能批准。後來,即使醫保局願意報銷,

收入低於標準,可同時獲得養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我沒

較富有的 A 還是厭倦了每次都要來回武昌和漢口,寧願靠多賺錢

有結婚,沒有子女,不必擔心他們無法照顧我之餘,我又不

付醫藥費。

能拿低保。」A 說。無怪有人諷刺地說,沒子女的老人可能比 有子女的還幸福。

醫保主要為了應付大病和住院而設,根據最新的數字,其報銷比 例可高達 75%,對一般人來說確是一筆大數目。可是對基層城市 居民,甚或收入更低的農民,要自費 25%醫療費用,仍相當困難。

20


中國

2000 年至今: 新世紀的社會保障體系

故此,大概於 2000 年開始,政府投放更多資源,

在 21 世紀,中國政府開始投放更多資源於社會保障。

三個小故事,將用來說明社會保險的具體實施

建立了以社會保險為主的「五保一金」體系, 覆蓋大部分城市工人、城市居民和農民。以下 情況。

但之前說過,實施財政包乾制後,地方政府要自負盈 虧,中央財政收入連年下降,根本沒有足夠資源推行 大規模社會保障改革。其實,中央早在 1994 年改行分 稅制,規定地方政府先繳納大部分稅收予中央,在中 央抽出一部分後再分配到各省份,一方面讓中央有財 政能力採取不同政策,另一方面避免地方政府權力過 大。 不過有財力,並不等同要推行社會保障。對政府來說, 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的最重要原因是維持經濟和社會穩 定。在 90 年代末,中國內外的不穩定因素日增。先是 亞洲金融風暴,導致全球經濟衰退,令中國決定刺激 內在需求以避免過份依賴外資。而要刺激國內消費,

甚麼是社會保險?

甚麼是「五保一金」?

定義與運作:某些群體(個人或企業)繳

「五保」: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

交一定金額,用作社會保險費,再加上政府

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

補貼,成立社會保險基金,幫助人民應付年

「一金」︰住房公積金

老、失業、疾病等社會風險;滿足一定條件 後,受保人可獲得補償或收入

誰分得甚麼?

與福利的分別: 兩者都是社會保障,但

城市工人: 城市工人和企業強制繳交養老

福利直接由政府補貼,譬如香港的公共醫

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

療,由政府出支補貼,不需市民事先繳交保

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全由企業承擔

費,也能獲得價格較低廉的醫療服務

城市居民︰城市居民包括所有非從業居民, 強制參與醫療保險,可自願參與養老保險

前題是人民有足夠社會保障,不必花太多錢儲蓄。另

農民:農民(或農民工)自願參與養老保險

一方面,市場化愈走愈遠,令國內的城鄉與個人的貧

和醫療保險,農民工自願參與失業保險

富差距日增,人民又沒有基本生活保障,種種社會抗 爭自然應運而生。

失業保險:寧願找另一份工作

結語 中國有關社會保障的公共開支不斷上升,其佔 GDP 的比 重比香港還高,進步甚多。然而可以肯定的是,社會保 險制度還是弊端處處。從以上幾個情況,可看出許多真

C 在企業工作滿一年,後來被辭退。他剛好達到拿取失業金的標 準,可以拿兩個月的失業金,但他最後還是沒有領。「我曾到 過那邊的辦事處拿表格,但我字也不懂多少,看到表格上的空 格數目,已經有點頭暈。加上沒有人教我填,還要我帶齊一切 證件、戶口本,十分麻煩。失業金只能拿一陣子,金額又沒有 比最低生活保障高多少,我倒不如申請低保,然後快快找另一 份工作。」C 說。 事實上,比起繳交失業保險費的龐大群體,能享有失業金的只 屬小數。譬如在 2012 年,單是北京市(強制或非強制)參與失 業保險的人已超過 1000 萬,可是該年全國領失業金的人卻只有 200 萬。城市工人可以選擇的話,大部分人——像接近九成拒絕 參與的農民工一樣——也不會參與失業保險。

正需要援助或教育程度不高的人也沒有得到妥善協助和 保障,而且不同戶籍和地方的社會保險協調仍然很不理 想。此外,雖然中央已對貧窮的地區給予較多補助,可 是保障還是向富裕的城市傾斜,農民和農民工的保障遠 較城市人少。除了現在的弊端亟需改善外,社會保障的 前路亦面對不少挑戰,例如若養老金像強積金般走金融 化的路,一次大規模經濟衰退便足以讓老人血本無歸。 中國政府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路,還遠得很。 [1] 在 改 革 開 放 至 八 九 前, 保 障 性 社 會 支 出 佔 GDP 的 比 重, 不 單 不 足 1 %( 而 西 歐 現 時 平 均 有 25%),而在這 11 年間更是連年下降。 [2] 中國的養老保險,在到達退保年齡後,將每月 獲發一定金錢,不像強積金一筆過把錢發還;養老 基金的錢也不像強積金般用作投資,不會蝕本,雖 然很難保未來不會改變。

21


有苦難,就會有抗爭: 記中國近年群眾抗爭

文︰劉子康

鍥而不捨:遼陽市萬人工潮

四的武力鎮壓,再加上以後長年以來嚴

由於運動規模太大,市政府為了安撫民眾,事後開始 積極補發鐵合金廠拖欠的工資,償清了所有拖欠工資。 更 向 該 廠 工 人 提 供 住 房 資 金、 兒 童 保 健、 醫 療 費、 勞 動保險等種種福利。

密的維穩工作,的確令這二十五年來的

中 國 民 主 化 運 動 難 以 向 前 走。 但 這 是 否 代 表 中 國 的 抗 爭 經 已 絕 跡, 甚 或 人 民 已 失 去 反 抗 強 權 的 本 能? 答 案 絕 對 是 否, 理 由 也 非 常 簡 單: 八 九 年 促 使 民 運 的 社 會 問 題, 如 基 層 民

要數 89 年後中國爆發過規模較大的工潮,

來承諾每月向職工提供 180 元的最低生活

眾 基 本 權 益 的 剝 奪, 隨 著 中 共 持 續 推 行 市 場

就不得不提遼陽市於 2002 年發生的工人抗

費的廠方,突然在三個月後宣佈不再支付。

經濟,正在日益加劇:

爭。這場運動以遼陽鐵合金廠的工人為核

工人們向市政府查證後,竟得到經貿委主

心,後來擴展到全市。成因在國營企業私

任 告 知 說:「 國 家 政 策 規 定, 破 產 後 生 活

有化下廠長謀奪工廠資產,以及對工人薪

費 只 發 3 個 月。」 再 加 上 遼 陽 市 人 大 主 任

金和福利的剝削。在 90 年代,由范一成上

龔尚武竟公開聲稱,已保障下崗工人每月

任為鐵合金廠總經理,隨即對工廠領導層

$280 的生活開支。鐵合金廠的工人們因而

進行大換血,控制了整間工廠的運作,然

極為憤怒,他們開始廣發文宣,號召整個

後開始以種種手段瓜分總廠資產:造假帳、

遼陽市的工人上街請願示威,要求罷免龔

銷 毀 財 務 帳、 虧 損 報 盈 利、 偷 逃 國 稅, 無

尚武,以及爭取工廠一直拖欠他們的工資

所不用其極。與此同時,工人的薪金則長

和保險金。參與者曾一度多達上萬人,運

期遭到拖欠,基本福利如養老保險金亦沒

動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迴響,實是基於遼

有著落。

陽市工人工作待遇的類同:地方政府與廠

當 國 家 政 策 發 展 至 上, 卻 全 然 忽 略 了 發 展模式背後引伸的問題,例如勞資糾紛、 生 產 對 環 境 造 成 的 遺 害、 以 及 鄉 村 發 展 之 下 的 土 地 紛 爭。 深 受 這 些 社 會 問 題 所 害 的 群 眾 是 迫 不 得 已, 亦 是 亳 不 退 讓 地 作出抗爭。 上述的三個範疇裡,發生過的事件多不勝數, 筆 者 儘 管 抽 出 其 中 三 項 稍 具 代 表 性 的 抗 爭, 並 嘗 試 詳 描 箇 中 細 節。 香 港 長 年 缺 乏 對 中 國 群眾抗爭的想像,筆者希望能以此稍作補足。

方同樣蔑視廣大工人的權益,面對長年以 起初只有個別工人單獨向廠方追討權益,

來的剝削,工人即使本來不在同一家廠裡

不果便將行動升級,組織群體抗爭。後來

共事,也感受到大家實是站在同一陣線。

工人們開始大規模地到市政府請願,要求

所以他們才能團結起來,以示威行動向當

鐵合金廠償還所有拖欠薪金和養老保險。

權者施加壓力。

最 高 峰 的 一 次 請 願 在 2000 年 正 月 初 八, 1000 多名職工集結到市政府門前燒炮仗,

在多家遼陽工廠組成的遊行示威其間,工

當時市政府曾派出 11 名官員與工人進行談

人領袖肖雲良和姚福信公開發表演講,斥

判,更承諾馬上解決工人們遭拖欠薪金的

責市政府批准非法破產的無恥行為。後來,

問題,之後卻竟是了無音訊。職工們亦曾

兩人均被政府指控為中國民主黨的一員,

到 北 京 上 訪, 花 了 4 個 月 時 間 卻 也 是 徒 勞

並且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將二人入罪,分別

無功。眼見依法維權無甚作用,職工們逼

判 7 年 及 4 年 有 期 徒 刑。 而 這 場 運 動, 本

著走上街頭。在 2001 年的第一次堵路遊行

為譴責腐敗、爭取基本權益的群眾運動,

之後,兩名職工代表龐慶祥和肖雲良被捕,

更被誣蔑成一場由中國民主黨組織的反國

24 小時後釋出。

家動亂。 但群眾運動並沒有因此而息微, 反因此而更進一步,持續了合共 9 天的工

在 2001 年 11 月, 鐵 合 金 廠 竟 然 宣 佈 破 產,但工廠的狀況根本不符合破產法。本

22

運,要求市政府釋放工人領袖。


中國

捍衛土地:江門反核抗爭 在官方發佈消息後的僅 8 天時間,他們便在網上發起 了全市民眾到江門市政府的抗議行動,旋即動員了數 千人走上街頭,要求撤核燃料加工廠興建計劃。 環境抗爭亦是當今中國一個常見的議題。土地與人民的生活扣連 緊密,大財團為求利潤,往往妄顧社區利益,為降低生產成本而 不處理污染物,肆意破壞環境。廠商所省下的成本,變相就由人 民和土地去承受,核能生產亦是同樣道理。2013 年,中國核工業 集團(中核集團)計劃於江門鶴山市興建一所核燃料加工廠將提 煉成核燃料棒,以供大亞灣核電廠和台山核電站使用。 興建加工廠的計劃來得非常倉促,江門官方所謂「徵求公眾意見」 的公示期只有 10 天。當群眾得知加工廠將在自己的家園附近興 建,大多非常憂心工廠會泄漏核輻射。在官方發佈消息後的僅 8 天時間,他們便在網上發起了全市民眾到江門市政府的抗議行動, 旋即召集了數千人走上街頭,要求撤回核燃料加工廠興建計劃。 在遊行至市政府的途中,遊行隊伍曾經衝破警方封鎖線,當局亦 派出大批警察到場戒備。問及參與者遊行抗爭的原因時,他們說: 由 於 運 動 規 模 太 大, 市 政 府 為 了 安 撫 民 眾,事後開始積極補發鐵合金廠拖欠的工 資,償清了所有拖欠工資。更向該廠工人 提供住房資金、兒童保健、醫療費、勞動 保險等種種福利。 即使工運最後得償所願,亦不要把事件想 得過份理想。工人所爭取到的,是他們本 就應得的權益。在運動裡,他們卻要負上 異常大的代價,如工人領袖在獄中所受的 皮肉之苦、運動其間生計無以為繼亦造成 參與者極大的壓力。事實上,這種勞資糾 紛在急速市場化的中國可謂十分常見。私 有化所造成的剝削加上官僚嚴重腐化,長 期活在困況之中的工人,團結起來抗爭是 他們唯一出路。

「現在有五六千人,大家高喊口號:『反對建核基地,還我綠色 江門!』要求它(建核基地)滾出江門。我們會擔心一旦核輻射 洩露,方圓幾百公里都被污染,等於放了一顆不定時的炸彈在家 門口,即使這一代人沒事,不敢保證下一代子子孫孫不會受到危 害,大家堅決反對。」 除此之外,他們亦有斥責江門市政府諮詢草率,整個工程的透明 度奇低,市民難以監察加工廠的建成。但當中最普遍的訴求,是 基於社區利益的考量,叫停核燃料加工廠,保障家園不受核輻射 影響,從「還我綠色家園」、「我們要生命與健康 不要狗屁政 績 !」、「要孩子 不要核子」這些遊行口號中可見一斑。 一連數天的大規模遊行抗爭,成功逼使江門市政府接納廣大民意, 叫停了核燃料加工廠興建計劃。在工業發展日益增長的中國,為 了節省成本、加快生產而妄顧環境的商家比比皆是。與此同時, 環保議題上的抗爭也從沒停過。工廠不負責任地排污,污染生態, 後果直接由當地居民承受。江門反核只是其中一個個案,另外如 霧霾污染的議題,在中國亦長期備受關注。 23


以死的決心: 鄭州石佛鎮窪劉村抗拆遷 面 對 當 權 者 重 重 打 壓, 村 民 經 已 幾 近 走 投 無 路,甚至揚言要以集體自殺,迫使當局回應他 們對拆遷賠償的訴求。 中國常有的一種發展策略,便是向農村強行徵地,再把土地交 予發展商大興土木。如此一來,商家與官員就可從中獲利。這

珍重我們的自由

般無理的遷拆手段,引起了大量鄉村土地糾紛。位於鄭州高新 技 術 開 發 區 的 石 佛 鎮 窪 劉 村, 村 民 們 因 為 拆 村 賠 償 問 題, 於 2011 年 5 月開始抗爭。據村民稱,石佛鎮政府和高新技術開發 區管委為了改造窪劉村,曾經用盡種種威迫恐嚇手段,逼村民 簽名同意搬遷。當局承諾過的補償和生活費,卻沒有全額發放 給村民。村民曾多次向相關部門追討賠償,但在他們的訴求仍 未受理之際,發展商經已在村址開始施工,蓋了 10 層的樓房, 售樓部亦開始接待買家。於是,村民組織了留守地盤的行動, 搭起帳篷、拉起抗議橫額,為期長達 41 日。 然而,他們的抗爭卻遭到打壓。數百名拿著鋼管、滅火筒,身 份不明的人員,突然向村民噴射滅火粉末,又動用武力,企圖 趕走村民。帶著憤怒的約 400 名村民轉到售樓處前的空地繼續 抗爭,卻遭到逾千名警員重重包圍。打壓發生過後,高新技術 開發區立即成立了專門負責維穩工作的小組。面對當權者重重 打壓,村民經已近乎走投無路,甚至揚言要以集體自殺,迫使 當局回應他們對拆遷賠償的訴求。 事情發展到這種僵局,亦難以有好的收場。至於結果如何,筆 者搜遍網上也無所獲。對於拆遷戶的苦況,可以歸納的是:他 們一般也要面對非常沉重的無力感,面對前來收地的政府,村 民基本上毫無談判籌碼。在中國幾近瘋癲的基建政策裡,渴望 平白過活的村民往往就成了犧牲品。

24

上 面 的 三 個 例 子, 僅 僅 是 中 國 自 89 年 以 來 上 萬 計 的 抗 爭 行 動 裡 的 一 角。 當 我 們 對 國 內 民 眾 持 著 負 面 的 刻 板 印 象, 加 上 對 中 共 政 權 的 普 遍 恐 懼, 以 及 主 流 媒 體 長 年 忽 視 中 國 新 聞, 就 漸 漸 建 立 起 中 國 人 早 已 被 馴 化 的 錯 誤 觀 念。 事 實 上, 由 於 中 共 非 常 重 視 政 權 穩 定, 以 政 治 改 革 為 名 的 抗 爭 難 以 發 起。 但 在 種 種 生 活 壓 力 下, 自 發 組 織 的 民 生 抗 爭 卻 是 難 以 抑 止。 這 種 運 動 方 向 即 使 不 能 與 香 港 本 地 抗 爭 直 接 類 比, 仍 能 給 予 我 們 一 點 啓 示: 談 及 民 主 時, 若 不 去 強 調 民 生 議 題 的 重 要 性, 群 眾 的 力 量 將 難 以 積 聚 起 來。 民 主 不 僅 是 一 種 程 序 公 義, 更 是 爭 取 政 治 權 利 的 方 法。 以 上 的 抗 爭, 雖 無 政 治 之 名, 卻 具 政 治 之 實。 即使在民生議題上頗有進展,我們卻不能否認在中國抗爭, 比起在香港,絕對承受著更大的阻力。中國公安不合理地濫 用權力、不完善的司法制度、落後的人權,都使中國的抗爭 者必須承受極大的代價。生活在這相對自由的地域裡,我們 不是更應善用我們所有的權利,比中國民眾更積極地參與抗 爭嗎?若我們在眾多事例證明之下,仍然相信中國人全然是 馴民,又看不見自身的不足,就完全浪費掉自己所享有的自 由了。


社運前言 文:藍翔

八九民運是什麼?一場社會運動。一場民眾與強權拉扯的運動。但 我們在檢視八九民運時,卻往往只提及中共:中共的殘暴、中共的 權鬥、中共的改革開放、中共的市場化。然而,我們卻忽略了八九 民運的真正主角——學生、工人、市民——到底做了甚麼。學生的 政治力量何以爆發?學生與工人、市民的訴求如何互動?群眾的支 持是如何被召喚?相較於專政的恐怖,這群人、這些歷史,也許才 是我們最能夠,最應該直接學習的。 畢竟,我們都在承受著壓迫; 我們都在亟待著改變。 那麼,八九年的經驗告訴我們什麼?學生的成功與失敗,我們從中 學到了多少? 事實是,這些歷史,我們看見了,卻從未細讀。二十五年了,也許 我們該回首,認真檢視我們對於八九民運,對於社會運動的理解: 這些經驗告訴我們什麼?八九年的中國與現今的香港有什麼異同? 身在香港的我們又能否轉化這些經驗? 也許,我們想問的,是在二十五年以後,當下的我們,可以如何踏 上征程。


27


社運

嗱!我哋家陣就有三個提名特 首方案!第一個就係公民提名 加提委會提名。第二個就係立 法會議員、區議會議員......

28


25




紀念前言 二十五年來,香港人每年 6 月 4 日也風雨不改地前往維園參與燭光晚會,而且參與人數並沒有隨著 時間過去減少,然而紀念六四的同時,我們有否認真思索過為何要紀念六四?我們要紀念的到底是 甚麼?我們可以如何紀念? 隨著教育制度改革,學校開始重視教育八九民運,但血腥真相依舊被淡化,缺乏具體細節。傳媒年 復年地報道,確實保留了六四屠城的記憶,但其焦點集中於紀念,甚少有嶄新的觀點和深入的分析。 如果新生代單憑學校教育和傳媒重構對八九民運的記憶,其認知未免過於狹隘。 支聯會今年特地設立永久六四紀念館,其目的正是教育及傳承六四精神,但我們可以透過它來理解 八九民運嗎?六四紀念館的確比學校和一般報導更詳細地交代六四事件的過程,而且紀念館作為實 體存在,時刻提醒著我們「毋忘六四」。可惜,六四紀念館只是彈丸之地,有關當時八九民運的社 會背景、其後中國民主的發展等,也未能在常規展覽中呈現,參觀者往往欠缺資源討論。 除了燭光晚會與紀念館外,我們有沒有其他紀念八九民運的方式呢?以油麻地六四文化祭中的街頭 劇場作例,它與燭光晚會重複的悼念形式不同:街頭劇場著重藝術創作和社區參與,試圖拉近了人 們與六四的記憶,播下反思的種子。 透過不斷梳理自身對歷史的認知,反思紀念的可能,我們希望提出一個更為基本的問題:就個人層 面而言,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六四? 我們固然不希望自己僅限於等待被教育,但我們該如何理解自己對六四的情感?八九民運對於我們 的意義為何?二十五年前的歷史,如何轉化成屬於我們的力量?與各位讀者一樣,這些問題不斷衝 擊著我們。縱使無法提供確實的答案,但藉由對話與討論,我們希望與各位讀者一同反思這二十五 年來所走過的路。 也許,我們可以藉此開創出一條出路。

31




困在紀念館中的六四── 訪六四紀念館館長林漢堅

訪問:胡倩婷、鄭詠甄 文:辛夷

多元參與既可能?

過往兩年,支聯會均設立臨時六四紀念館, 展出多項珍貴六四文物和資料,可惜每次的 展覽期也只有匆匆數月。終於,支聯會募捐

六四紀念館強調「參與性」,參觀者可在黑板上自由發

成立的永久「六四紀念館」在 2014 年 4 月

表對六四的看法,館長說:「當時的學生舉辦許多沙龍,

26 日開幕,但不少人對六四紀念館仍認識不

他們也曾坐在廣場中討論國家未來,而在展館中央設立

多,本報遂訪問中大藝術系畢業、六四紀念

草地廣場的原意,正是希望參觀的人可以好像當時一樣

館策展人林漢堅先生有關紀念館的目的、內

坐在這裡,作交流和討論。」然而,其效果不盡人意,

容、設計意念。

並沒有什麼參觀者席地而坐。導賞員雖然會主動介紹, 畢竟與參觀者互動的時間有限,未能達至深入的介紹與

六四紀念館係點樣?

討論。

六四紀念館實用面積僅 800 呎,林館長採用

紀念館之展望

「迷宮」設計來展現空間感。館長說:「中

六四紀念館迷宮般的設計,使得膚寸之地也具空間感,

國經濟成功,但對民生、民主、知性的追求

參觀者雖不少,也不覺侷促。即使有其別出心裁的形式

不大,民主體制、民主精神尚未完善,依然 ▲ 館長林漢堅先生 ▼ 中央展區及草地廣場

有許多剝削人權的地方,像進入一個迷宮。 然而藉爭取平反六四的過程,我們才能走出

設計,承載的知性仍有不足。其一,對於當時八九民運 的歷史背景沒有詳盡介紹。一般民眾對價格雙軌制知之 甚少,參觀者的資源並不足以分析八九民運的起因及影

迷宮,看到希望。」

響。其二,八九民運與此時此刻的香港人到底有何關 林館長設計的路線為經過歷史廊,到達影視

連,亦是筆者理想中展覽會處理的一部分。

廳, 觀 看 有 關 天 安 門 母 親 的 記 錄 片, 然 後 到達中央展區,中央展區倒懸的展台可使用

不過,六四紀念館作為全球首間、而且唯一公開紀念

Google Earth,模擬當時天安門廣場的實況。

六四的博物館,它的存在本身已有其意義。人們對六四

走出迷宮,則可看到當時學運領袖的合照以

的記憶不免漸漸磨蝕,然而六四紀念館作為實體,實實

及民主女神像。另有專題展覽,顯示特首梁

在在地抗衡「遺忘」。館長亦說:「六四與其他歷史事

振英、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等人的在八九時與

件不一樣,六四還未完結。紀念館希望成為創造歷史、

現時的言論,造成強烈對比,反諷他們的「變

改變未來歷史的博物館。因此現在所做的展覽只是一個

臉」。

開始 ...... 未來會有更多探討民主的部分。」

六四紀念館講咩?

館址:尖沙咀柯士甸路 3 號富好中心 5 樓 電話:(852) 2459-6489

「設立六四紀念館的目的是傳承、教育,希望大家能以不同的角度更深入認識

開放時間: 星期一、星期三至五:上午 10:00 至下午 6:0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 上午 10:00 至晚上 7:00 逢星期二休館

六四。」館長解釋紀念館中歷史廊的意義,「歷史廊分上、中、下三部分,簡介 八九學運歷史。上是當時共產政權的角度,下是當時市民、學生的角度。」上面 的部分顯示官方對八九民運的說法,而下面則是學生、工人、市民的抗爭行動。

票價: 標準票$10 優惠票$5(適用於全日制學生、12 歲或以下兒童、殘疾人士及 其一名陪同的看護人,以及 60 歲或以上人士) 4 歲以下兒童毋須購票

館長又說:「中間部分顯示部份《零八憲章》內容,是以一種國際的、全球的角 度來看六四。而觀眾可在中間部分的黑板留言,成為新的角度。」有關《零八憲章》 的背景以及其影響,館中並沒有更多的解說,一般參觀者可能不易明白加入《零 八憲章》的意思,館長指出儘管空間有限,亦會考慮加入更多解說。 另外,六四紀念館歷史廊中的時序表多集中於 89 年 4 月至 6 月的歷史,對於學運 的前因後果以及運動當中不同民眾的面貌交代簡短。館長回應時說在有限的地方 裡,只能選擇最基本、最重要、最怕人遺忘的歷史交代。

34

展板上面的部分顯示官方對學運的說法,而下 面則是學生、工人、市民的抗爭行動,中間的 黑板讓訪者留下感言。。


35


晚會以外—— 紀念六四在油麻地 訪問:鄭詠甄、胡倩婷 文:洋蔥

年復年的維園燭光晚會以外,民間也有不少各具

HIM LO 稱,他希望經歷過六四的觀眾能代入

特色的紀念活動呢。今年,活化廳聯同「這一代

劇中主角,重思自身廿五年後的改變;對新生

的六四」發起「油麻地六四文化祭」,以「六四

代的觀眾,他期望為他們提供了解六四的另一

滾動街頭劇場」、「口述故事文件展」及「來往

個面向。這場街頭劇是一個示範,鼓勵他們以

廣場的單車」三個活動把這段歷史帶回當下的

不同形式表達。另外,活化廳的文件展亦會展

油麻地。本報請來「六四滾動街頭劇場」發起

出碧街暴動的剪報及街坊的口述故事,補足劇

人——藝術家盧樂謙 HIM LO,談談對這個劇場

場的歷史背景。

及現時主流紀念方式的看法。

把六四帶回個人 重拾被遺忘的本土歷史

為何要選碧街事變作為流動劇場的主題呢?

這次的「六四滾動街頭劇場」以 89 年的油麻地

HIM LO 回答:「現時的維園燭光晚會、或其

碧街事變作為主題。當年,支聯會原定於 6 月 7

他悼念活動,都係較宏觀咁去睇六四,較少

日發起罷工、罷市、罷課,舉行「抗議北京血

從本土、從社區出發去討論和反思六四的意

腥大屠殺」集會大遊行。當時連續幾晚各區都有

義。」他表示在籌備的過程中發現有部份人

人自發集會遊行。當日清晨一點,有幾千民眾於

已經忘記、甚或不願重提。「呢啲就是一啲

油麻地碧街及彌敦道一帶聚集。後來有不明的滋

fact,但呢啲 fact 唔會喺晚會中呈現」即使

事份子在街上胡亂擲物、焚燒物品、甚至趁亂搶

是記得的人,記住的也可能只是屠城的畫面,

掠,繼而演變為暴動。防暴警察大舉出動,發射

但反思六四事件對個人的關係及影響,是不能

四十幾枚催淚彈並拘捕十數人後才控制局面。

或缺的。另外,活化廳是一個以油麻地社區為

及後司徒華立即取消三罷,令這場估計至少有

本的藝術組織,而發生在此地的碧街事變,就

的旗幟、敲擊啤酒樽模擬動亂情況,飾演滋事份子,

一百五十萬人參加的悼念遊行最終沒有發生。

是一個再好不過的主題。

以及第二幕舞動黑布及最後的觀眾座談。「呢啲活

▲藝術家 HIM LO,同為灣仔藍屋故事館館長。他以社區為 本,主張以藝術介入社會。近來面臨重建的觀塘區中具標 誌性的鐵鴿,也是他與觀塘街坊合力造出的作品。

動雖然人唔多,但有機會可以講到自己嘅感覺。」 回到「六四滾動街頭劇場」,這個流動劇場分為

開放參與、開放想像

三幕,第一幕在碧街生果檔,三個主角分別以獨 白形式憶述他們的 1989 年 6 月 7 日凌晨。接著

從劇本到展覽,整個文化祭都強調開放式參與

意見正是生活中難以迴避的部份。相比參與模式較

滋事分子出現,與觀眾一同模擬動亂情況,跑到

及社區參與。街坊朋友在活化廳所分享的故

為被動、規模較大的燭光晚會,這種重視開放、平

對街地鐵站前的空地。在此,第二幕開始,觀眾

事、油麻地街坊的口述歷史——活化廳從這些

等參與及個體差異的參與形式其實更為貼近生活。

看完碧街事變的新聞片段後,在黃衍仁唱著六四

真實的個人經歷出發,輔以傳媒的報導及影

人們去集會只是聽某幾個人上台講一番震撼人心的

歌曲同時,會與演員抖動一塊巨型黑布,嘗試以

像,與街坊朋友一齊編寫劇本。可是,若大家

演辭然後帶領大家去懷念,參與集會的人難以抒發

去表現八九時的社會氛圍。第三幕始於活化廳旁

對劇本理解不一,意見分歧時怎麼辦?誰最有

自己的感受。觀眾與街坊通過劇場互相討論、交流

的上海街休憩處,三名主角各表白廿五年後的心

權話事呢?他淡淡定的說:「大家去傾囉。」

想法,深化自身對八九民運的認知與反思。

情後,便進入演後座談,讓觀眾分享他們的六四

他們參考以住做法,大概想像到成效是怎樣

故事。

後,再一同討論、尋找平衡點。 整場演出的每一幕都有開放參與的部份,例如 觀眾在第一二幕之間騷動中高舉寫上六四口號

▲第二幕,觀眾與演員會抖動巨型黑布以營造氣氛。

36

社區由性情各異的人構成,如何面對、磨合不同的


藝術——埋下的種子 街頭劇場的演出路線正正是二十五年前發生暴動的地方,即使觀

這個片空地,沒有主辦者、沒有主持人。來者以自己舒適的方式去紀念

眾沒親歷碧街事變,也能想像當年的情景,更易進入和理解這件

六四:有人唸詩、有人歌唱、有人靜靜傾聽……每個來到這片空地上的

往事。「如果以研討會或相片分享會等方式去做,我地就淨係知

人都是自主的、獨特的,只要你願意,你的聲音就能被聽見。

道嗰件事,但當中冇經歷,反思個位冇咁大。所以希望用劇場的 方法俾觀眾能親身感受一次。」預演時有不少行人都會駐足探看,

以上這都只是近年民間紀念活動的冰山一角,它們以不同形式補足了晚

有些街坊更會跟旁邊拿著道具 standby 的演員談上幾句。街頭劇

會因資源等問題未能涵蓋的個人面向及多元性。紀念的方式人人不同,

場的好處就是能夠吸引不同年齡、背景的觀眾,拉近人與人之間

可以是去晚會、可以參與民間組織、也可以自組活動,但可以確定的是,

的距離。

紀念六四的意義絕不止於拒絕遺忘,而是要把這件事與當下扣連,思考 它對我們的生活的影響及價值。「平反六四開始是一個好順嘅

那為何要用劇場這個藝術形式呢?「藝術可以給你一個好強嘅 image,引發你去了解這件事。未必即刻去了解,可能十年後才 去了解、或十五年後去做一啲事。做嘅野未必關六四事,或者係 從六四議題出發去關心社會其他議題。呢啲創作就抱住呢個 idea 去做…你唔知幾時會擺左粒種子、種出啲乜。」正如 HIM LO 所說, 藝術並非即時性的,它無法給你很明確的方向,亦較難處理複雜 的社經分析。然而藝術能讓你停下來思考,思考與他人、與社會 的連繫。而街頭劇場作為一種公共藝術,能夠在一個觀眾熟悉的

口號,開始沒有反思。呢個口號可能令一般公眾人士 覺得:『哦,六四當然是悼念啦。』同清明或端午冇 分別,譬如依家聖誕節你好少會反思耶穌出生的意義, 只會玩。我哋覺得六四開始變得像這個狀態的一個活 動。所以我哋開始去找尋一啲較為個人嘅東西。因為 每個人對歷史有唔同嘅看法,先有嗰個獨特性,唔係 唔知喺度反思緊乜。」

空間中,近距離以非日常的言語提出詰問,觸發思考、觀照自身。

結語 近年也有不少組織用以不同形式去紀念八九民運。例如文化祭的 另一活動「來往廣場的單車」,召集參加者在 6 月 4 日穿上民運 學生服飾,帶上小白花或橫額道具,從發生動亂的碧街出發,一 同騎單車到尖沙咀海旁紀念六四的「自由戰士」(有傳被政府河 蟹為「翱翔的法國人」)雕像下獻花,再坐船到維園參加燭光晚 會。活化廳藉著這個活動,希望讓參加者想像當年學生的心情。 這個藝術活動以民間自發的形式進行,沒有領導者,只提供路線 領航和道路安全指引。 另一個強調開放自主參與的文化活動「異議聲音」也是在「自由 戰士」下進行。自回歸以來,每年 6 月 3 日晚上都有人自發來到

▼ 三名主角各表白廿五年後的心 情,便進入演後座談,觀眾分享他 們的六四故事。

六四滾動街頭劇場: 演出日期 : 2014 年 5 月 31 日 ( 六 ) 7:00 - 8:30 p.m. 演出地點:碧街 x 新填地街 交界 特設演後座談,分享各人的六四故事 口述故事文件展: 展期:31 / 5 ﹣ 14 / 6 / 2014 地點:活化廳 櫥窗 來往廣場的單車 2014 日期:2014 年 6 月 4 日 集合時間:下午三時 集合地點:活化廳 上海街 404 號地下

37



紀念

39




陝西富平上千名農民工下跪,向發展商追討一年以來將近 6000 萬的欠薪。

中大學生報 八九民運二十五週年特刊 出版資料 出版:第四十四屆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中大學生報出版委員會「呵欠」 地址:香港中文大學范克廉樓307室 電話:2603 6404 電郵:cusp@cusp.hk 承印:唯美印刷製作有限公司(9732 8385) 廣告聯絡:Fiona 9847 1972 編輯/作者:吳皚純、周俊熙、鍾展翹、劉子康、 胡倩婷、龔愛婷、林少彬、彭浩霖、周芷晴、 魯湛思、鍾宇杰、覃俊基、岑煒臻、廖琬珊、 謝天燊、鄭詠甄、陳欣儀、譚銘龍 鳴謝:Tony、言、Henry、Reading、Johnny、 Jeffrey、Charles、Tommy、盧樂謙先生、Kelvin Ng、張善怡小姐、林漢堅先生、譚棨禧、Ivan 份數︰8000 送印日期︰26/5/201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