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學生報 2018年 4月號

Page 1

中大學生報 四月號

1


編者的話 每年這個時候都是報社新舊交接的時間。甫上任,我已開始猜想任期結束時報社該會 是怎樣一副光景。還會有通宵達旦趕工的我們嗎?還會有連綿不絕的呵欠聲嗎?還會 有我嗎?編輯的工作有時是拾起了就放不下的,但人總要往前。我很喜歡考評局零七 年的一篇文章:游宇明《只能陪你一程》。 「每一個人都只是穿插在他人生活中的一個片斷,這注定永遠只能陪人一程。」 我依稀記得當時內心的鬱悶和惆悵,又恨無從反駁文中的字句。因為我明白不單是有 些人只能陪你一程,更重要的是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下任之時,無論如何戀戀不捨, 也只能揮手作別。所以我們更應學懂與孤獨為伴。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孤單。然 而孤獨是一種選擇。比起熱鬧與狂歡,香港人有時更需要孤獨,好讓自己能夠逃離人 類荒謬,在這侷促的城市找尋一絲喘息的空間。 吊詭的是,拼命地證明自己不孤獨的我們,很多時候偏偏與世界脫軌。即使種種問題在 我們身邊不斷浮現,卻始終如湖中輕輕泛起的漣漪,不在我們心中引起一絲波瀾。視而 不見,聽而不聞,好像已成為了明哲保身,免卻麻煩的最佳方法。可是別人家後院的大火, 早晚也會殃及我們家的花園。

目錄 社會 3 與基層車長談「九巴罷駛運動」 6 政治寒冬下的這一代—— 訪「凌霜」 9「一校一社工」造福人群? ── 不!學生輔導人員仍是被剝削的 雜工!

性 /別 22 Do you have a Sex Secret? 24 婚姻制度以外的家庭想像——多元成家 26 被撕裂的雛菊 —— (最後)一名男性性侵倖存者的自白

校園

12 震驚中大的宿費增幅!—— 原來 唔需要加、唔應該加、唔可以加! 15 對自己的語言負責 16 等待果陀的大學中文

國際

文藝 28《灼眼的白晨》—— 另一種

舞台的表現形式 30 百萬大道上要回頭走一百步

副刊 32 一個人,可以嗎?

18 英殖民帝國輸出的恐同法律

33 同學投稿

19 若天命在吾——修憲築千里之堤

40「打小人」打出了…… 42 花兒說

Credit : Chiara Zonca photography ​​​

2


與基層車長談「九巴罷駛運動」

文、訪:Sunny

巴士車長待遇惡劣,或是工時過長的問題過往屢受爭議,而接二連三的交通意外亦使 這個議題不斷被擺上檯面,但似乎仍無甚改善。去年長沙灣車禍後,敝報亦有文章探 討車長的困境。事隔不足半年,大埔巴士車禍事發後兩週,在九巴公佈「薪酬優化方案」 後,女車長葉蔚琳組織起「月薪車長大聯盟」,發起罷駛運動,爭取合理待遇。但卻 只有寥寥數名司機響應,葉蔚琳當時亦坦言失敗。儘管當晚九巴公司有派遣管理層與 車長會面,但卻沒有具體承諾。及後,九巴更打算解僱涉事車長,過後只因民憤作罷。

當九巴車長制度被批評如此不堪,為何只有少數人參與罷工?普遍車長們又如何看工 會、公司以及爭取加薪的運動呢?主流媒體往往訪問的,都是葉蔚琳,又或無能為力 的工會領袖。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便訪問了一位任職九巴十年的車長 —— 阿偉(化 名),他對九巴政策亦有怨言,但卻沒有罷工。我們嘗試從他口中,探討九巴的內部 問題及罷駛運動失敗的原因。

3


薪酬微薄 同工不同酬 罷工車長對公司最大的批評,便是「月薪車長」與「日薪車長」待遇上的不公。03 至 04 年間,香港經濟低迷,為節省營運成本, 九巴公司便調整之後所聘請車長的薪酬結構。「04 年前計日薪嘅車長就叫做『七叔』,因為佢哋嘅職員編號用 7 字開首,04 年後月薪 制嘅就叫『六仔』」。呀偉強調「六仔」沒有雙糧,底薪亦較低,待遇上的不公應要改善。除以上兩類車長外,亦有月薪車長 04 年前 入職,尚未被取消雙糧,便被稱「六叔」。呀偉在 08 年入職,即屬待遇最差的「六仔」。 薪酬結構經調整後,後來的車長薪酬便遠遜以往。98 年前每天工作 10 小時的車長月薪可達 $20,000,但 20 年後的今天,工作相同 時數的車長,在通過「薪酬優化方案」後,底薪亦只上提至 $15,000。而所謂「薪酬優化」,原來只是將車長原有的兩份獎金(安全 駕駛獎勵金及良好服務獎勵金)撥入薪酬當中。但實際上車長若無嚴重錯失,獎金是必然能拿到。「薪酬優化方案」名義上底薪多了, 實際上毫無補益。

九巴車長(1998 年) 每天工時

九巴日薪車長(2018 年)

九巴月薪車長(2018 年)

10 小時,大多需加班至 12-14 小時 優化方案前 :

月薪

多於 $20,000

$29,000-31,000

底薪 $12,400 + 約 $3,000 獎金

( 當每天工作十小時 )

( 資料來源:惟工新聞 )

( 資料來源:新聞 )

( 安全獎金、服務獎金 ) 優化方案後 : 底薪 $15,600 評核獎金:每年最多 $12,000

其他金錢福利

雙糧、增薪點

雙糧、增薪點

每年兩次評核;分四個等級, 最佳評級有 $6,000 獎金,每減 一個等級則少 $1,500 獎金

罷工無用? 當原先車長們對「薪酬優化」有所期望,希望能使其薪酬調整至合理的水平時,結果卻似乎被此「左手交右手」的方案所愚弄,遂 激起不滿的聲音。然而,阿偉卻對「月薪車長大聯盟」透過工業行動來爭取待遇改善感到消極。「好多伙計都覺得罷工無用,呢個都 係九巴嘅文化,好多人都有家室,但求穩定,唔想搞咁多嘢」。阿偉明言除罷工外,其他手段亦不切實際。「你話按章工作,其實都 冇咩用,將架車泊啱曬位先上落客,本來就真喺要咁做,有時你唔按章工作仲會俾人投訴添。」阿偉又言:「就算集體拎病假,其實 都冇用,好多唔喺車長嘅員工,好似維修部嘅都考晒巴士牌,可以即刻搵人嚟揸。」 由此可看到九巴公司如何規管員工,以及影響員工的心態。事實上,九巴公司為了減少脫班率,鼓勵非車長人員考取巴士車牌,所 以少數車長罷工對於九巴公司而言並非即時不可解決的問題。而九巴公司透過車務督察的監察,亦可在車長打算罷工之時要求車長 離職,再安排其它人員收車,或取替其工作。加上現有兩個認可工會多年來代表員工向公司談判,已建立穩固形象,使員工們覺得 另起爐灶只是徒勞無功。種種原因,皆令車長議價籌碼越來越低,陷入越加無力的惡性循環中,難免自證預言地變得更無能為力。 然而,使罷工或工業行動徒勞無功的,並非實然上罷工無能為力,而是在於車長們在種種原因與風氣的薰陶下,失卻了集體的心態。 當罷工、請病假能集體地配合時,試問九巴公司又如何能夠有足夠人手取代原有的車長?

4


再談勞動三權 若論保障勞工爭取合理待遇,其中一種方法,便是勞動三權的立 法。勞動三權,即組織權、集體談判權及罷工權。放諸此事而言, 若香港為此三權立法,葉蔚琳能合法地透過不同媒介組織其他同 工,亦可以在罷工後不受被解僱的威脅。若葉蔚琳能游說更多人, 得到足夠同僚支持以成立工會,並有過半數員工支持,便能成立 工會,依法律途徑要求公司與其談判,而公司不能拒絕。在勞工 三權下,工會依民主的形式建立,現時九巴員工分裂出五個工會 的情況便不會出現。 然而,現時公司大可拒絕談判。而工會為了得到與資方談判的可 能,難免要符合資方的某些條件以得到認可,大大削弱工會為員 工謀福利的議價能力。而勞工亦無合理罷工的法律基礎,難以團

後記

結同僚群起來爭取應有的福利。說到底,勞方最重要便是上述權 力的保障,當勞資雙方權力極端不平等時,要保障勞工福利只是 痴人說夢。

更善管理的管理層

在訪問尾聲,問到阿偉如何看待現時工作時,他苦笑:「其實本 身做呢份工都滿腔熱誠,想服務香港市民,但投訴真係好多,所 以做左幾個禮拜就已經 ......」令車長們感到心灰意冷的,除薪酬 問題外,很多時亦與乘客態度有關,因此當日葉蔚琳的其中一個 訴求,便是促使政府與九巴化解司機同乘客間的糾紛。

當輿論普遍批評九巴管理不善,剝削車長福利時,阿偉卻說: 「其 實依家新嘅老細已經好咗。 」他稱近年管理層已更貼地,「例如 公司多咗好多活動,有足球隊,唱歌會等等。以前大時大節咩都 冇,但依家有開工利是,過年有年糕、中秋有月餅。另外員工子 女獎學金都喺近年先有。 」他亦言很多人都參與公司活動,但普 遍不談公事。阿偉認為,雖則現時九巴在薪酬方面應要改善,但 其實近年在員工福利上亦有改進。

很多時候,乘客對車長的批評往往是遲到,或是駛得太慢,或是 駛得太快,但是這些問題,是否真係可以歸咎於車長本身呢?無 論是交通擠塞或是車務人員安排失當,都可使巴士遲到,而巴士 的行駛速度亦由公司決定。 是 故, 筆者亦希望大眾能在乘車之 際,回想起各位巴士車長所受的壓迫與辛酸,縱然在中大之外, 同學們也能對他們多一分禮讓,甚或說一句「唔該司機」。

然而,值得反思的是,為何九巴公司資源如斯充裕,卻遲遲不肯 給予員工一個合理的薪酬水平呢?九巴在香港擁有巴士專營權, 已坐享政策優勢。近年卻被不斷揭發其運用各種財政技倆增加盈 利。例如回顧 15 年時,九巴公司將原先樓高 16 層的美孚總部出 租,只留頂層供管理高層使用。在此「移形換影」的政策下,九 巴租金收入每年多了過千萬。其實 04 年後香港經濟已慢慢復甦, 當九巴在默默加價,以及以各種財技賺取暴利時,為何前線工作 的車長們卻不能合理受惠呢?對資方而言,福利能夠隨時取締, 而薪酬往往難有削減之理,但是合理薪酬是一個人能過上合理生 活水平的必要條件。

註: [1]《一場車禍 揭勞工法例漏洞處處》,中大學生報 http://cusp.hk/?p=7842 [2]《新巴司機津貼十九年不變 九巴人工低過廿年前 工會要求減工 時加底薪》,惟工新聞 https://wknews.org/node/1567 [3]《出租美孚總部 搬到政府平價批出地皮 呻窮拒減價 九巴暗地 賺到盡》,蘋果日報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50303/19061461

5 5


政治寒冬下的這一代——訪「凌霜」 訪:約、何正男 如果兩年前的學生會是「星星之火」,今日學生會所面對的,恐怕是一場嚴冬。

文:約

不過,他們決意「凌霜」。 面對惡劣的社會環境,他們為何依然決意出選學生會?他們參選的背後,有一個怎樣的故事? 大家身處同一個校園,當大部分同學都因茫然、無力而失去希望,他們是如何克服?支持着他們在政治寒冬下出選的動力又是甚 麼? 會長 Owen:「我諗係因為自己曾經為『香港人』呢個身份戰鬥過,亦都有朋友為呢個身份而犧牲,所以唔想放棄。」

/「928 當晚我見到『香港人』」 /

/ 由不折不扣的建制派到 926 中學生罷課 /

黑夜之中,一群身穿綠色制服,戴着防毒面具,手持盾牌、長槍、

在 928 站在前線的 Owen 其實也有過思想保守,甚至「建制」的

催淚彈的防暴警察,向手無寸鐵的示威者步步進逼。「啲警察帶

時候。自幼成長於一個相對建制的家庭,父母從事政府工。父親

住防毒面具,我睇唔到佢哋面具背後嘅真面目,佢哋好似冇表情

在電視新聞中見到一些議會抗爭、街頭示威衝突畫面,往往會冠

嘅機器咁,不斷發射催淚彈,攞住支槍撩下撩下。」Owen 如此

之以「搞事」之名繼而破口大罵。耳濡目染下,Owen 形容自己

憶述 2014 年 9 月 28 日晚上的情景。面對當刻的情景,示威現場

曾經也是個「不折不扣的建制派」。

的群眾「雖然都會驚,但係更多嘅係憤怒」。催淚彈打在群眾之中, 大家慌忙走避,但不消一會催淚煙散去,示威者再次回到原來的

直至中三時,鄰座一位熱衷政治討論的同學讓 Owen 開始改變過

位置與防暴警察對抗,喊着「可恥!可恥!」。當晚的群眾雖然

往的想法。「當時我信奉精英主義寡頭政治,但最後畀佢說服到

互不認識,卻有默契地互相幫忙、互相保護,他們雖然有着各自

寡頭政治嘅寡頭好多時都唔係精英,尤其是嗰陣當權嘅 689 更加

的經歷,但當晚在示威現場卻有相同的感受。

唔係精英,而係單純嘅扯線公仔。」民主政治、香港現況乃至中 共壓逼都成為他們的話題,更讓 Owen 對政治的理解有 180 度轉

那天晚上 Owen 第一次見到「香港人」,「香港人」這個身份,也

變。

一直為他日後的抗爭提供動力。 雨傘革命爆發前兩日(9 月 26 日),學民思潮響應大專學界的罷 課行動,發起了中學生罷課。「926 中學生罷課係我人生第一次 認真參與嘅政治行動」Owen 如是說。不過這顯然不是一個輕易 的決定,Owen 曾經為此與父母激辯,最終一如其他被政治影響 家庭關係的情況——「我說服唔到佢,佢又說服唔到我」。 於是,Owen 一直在抗爭路上隱瞞父母。「到今日我都冇同父母 講過我參與政治」,但他又說:「雖然我覺得佢哋其實已經估到。」 幸好的是,他的哥哥一直支援他參與政治行動,有時候幫忙隱瞞 家人,有時候幫忙聯絡 Owen 的朋友,保障他的人身安全。

928 晚上,防暴警察舉起長槍指向群眾 圖片來源:主場博客

6


/ 由金鐘到旺角 / 佔領期間,Owen 經常會在放學後和假日期間參與佔領。其中相

在落街站宣傳的時候, 市民的反應相當兩極, 有被人指罵的時

當長的一段時間,人他都只留守金鐘佔領區,一個他形容為相對

候, 也有市民送暖的時候。 選 舉最終以梁天琦獲得六萬多票落

「安逸」的地方。直至 11 月下旬,警方在旺角清場,Owen 毅然

幕,雖然未能取得議席,但梁天琦一句「建制、泛民、本土三分 天下」也讓 Owen 有過希望:「本土派喺主流真正出現,諗住本

到旺角支援其他抗爭者。

土派可以一直發展落去」。 「喺旺角嗰陣晚晚都打。」Owen 如此形容旺角與金鐘的不同。 往後的現實對當時滿懷希望的人而言,卻是遠遠無法想像的…… 「我企喺第二排」,為保護戰友他選擇「衝出去擋」,一種面對強 權不願退縮、希望保護戰友和家園的心態,他稱之為「勇武」 : 「勇

/ 政權之打壓與港人之冷漠 /

武未必係手段,更多嘅係心態。」 在旺角對峙期間,他與身邊的抗爭者傾談,也從中確立了自己的 本土立場:「基本上係身份認同嘅問題,本土就係要為香港而戰

不久後的立法會選舉,本土派原本相當樂觀,對「三分天下」抱

鬥,而唔係建設民主中國」。

持相當大期望,但政權的打壓令一切希望、一切想像隨即幻滅。 Owen 曾經為梁天琦助選,也在立法會選舉為過梁頌恆助選。眼

/ 後雨傘之本土思潮 /

見自己支持而且付出時間和心力助選的人,一個又一個被政府 DQ,他的心情相信比很多人都要沉重。他也坦言: 「冇諗過政府 嘅打壓咁勁」。令他更意想不到的是,香港人並沒有因此而奮起

在雨傘後的一段時期,Owen 也有過迷茫,「方向見到,但條路

抗爭,「本來諗住會發生另一次大型群眾運動,但好似乜嘢都冇

見唔到」。「本土化」似乎勢不可擋,但當中實際的路向卻未見清

發生過」。他坦言, 「對香港人嘅冷漠,甚至冷嘲熱諷非常失望」。

晰。同時 Owen 也注意到,不少人在運動結束後失去抗爭意志, 重回所謂「正常生活」。對 Owen 在內的許多抗爭者而言,心裏

進入到大學校園,Owen 原本以為「大學係一個講理想嘅地方」,

一直希望「將群眾拉返去抗爭嘅世界」。

大學生理應會願意關心社會、參與政治。但現實往往不如預期, 甫入大學已經感受到身邊同學的冷漠。「冇諗過大學生嘅反應比

2015 年 2 月 至 3 月, 以 反 水 貨 客 為 旗 號 的 光 復 行 動, 成 為 了

大眾更差」,在與朋友交談以及港獨橫額事件中,Owen 見到的

Owen 和一些抗爭者的希望,認為可以「回應雨傘後一種『唔知

皆是身邊同學的冷淡,「話咩中大係一個有人文氣息嘅地方,原

可以做咩』嘅無力感」。Owen 也因此認識了本土民主前線,「雖

來中大都不過如此。」

然佢哋嗰陣做嘢有啲柒,但我覺得佢哋行嘅方向係啱嘅」,一個 政治理念相近的新生組織讓他看到希望。

2016 年大年初一的旺角事件,Owen 認為是「另一次覺醒」。他 認為,過往抗爭一直強調的「非暴力」教條在此終於被打破, 「以 武抗暴」應運而生。梁天琦在事件後聲名大噪,讓主流看到了這 位原本在新東補選寂寂無名的本土派候選人。造勢大會當晚士氣 激昂,「贏!」、「當選!」之聲不斷,Owen 也為此振奮,更決 定為他助選。 梁天琦在 2016 新東補選的造勢大會 圖片來源:香港 01

7


/ 參選學生會 / 不過 Owen 始終不願放棄,最終決定參選學生會。不過他們的 組莊過程也不順利,「本來有嚟傾莊嘅最後都決定唔上」,「驚 搵唔到工、返唔到大陸」的代價和壓力讓他們卻步。 「咁你呢?」 Owen 灑脫地拋下一句:「我豁咗出去。」 他的朋友因參與社運面臨審訊甚至監禁,他亦唯有透過參選學 生會,「希望對得住嗰啲付出沉重代價嘅朋友」。

「凌霜」(左起)外務副會長、會長、副會長

在政治寒冬下,Owen 認為他們參選「至低限度係要守住現有 嘅防線、一啲我哋所珍重嘅價值」。他們認為學界是一個重要 的陣地,面對強權步步進逼,他們更要在學界中保存實力。他

/ 後記 /

們固然希望主動改變社會現況,但坦言「除咗個人心力,亦都

社會乃至校園內都充斥着無力感,茫然、無力更令我們對政治變

好視乎成個社會氛圍」,顯然並不樂觀。

得冷漠,多間大專院校學生會甚至出現「斷莊」。面對如斯惡劣 的政治環境,加上近年學生會也要面對頗大壓力和代價,出選學

不過,他們認為更重要的,是改變身邊同學的態度,「即使制

生會絕對需要一份勇氣,而支持着「凌霜」出選的,歸根究底是

度崩壞、自由不斷被剝削,都唔希望見到自己身邊嘅人對呢個

一份身份認同和對香港的歸屬感。

地方絕望」,他們最希望做到的是透過學生會的身位,喚起身 邊同學的希望,保持抗爭意志。

不過,恐怕沒有太多人有 Owen 般的經歷,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以 身份認同克服無力感,面對其他同學的冷漠,他們又可以如何回 應?其實「凌霜」也着重與同學之間的連結,甫上任便嘗試透過 街站在地與同學接觸,雖然反應未如理想,但我們必須承認改變 社會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雨傘後不論是社會,或是同學,也難以 看見香港政治制度突然改變,或是認為學生會的站位根本不能做 到甚麼。如何可以令說服同學學生以至學生會也有政治參與的角 色以至改變社會的可能,這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雨傘革命以 至一系列的抗爭行動過後,我們或許都明白到制度改變不能一蹴 而就,在我們無法看到清晰路向之時,我們唯有從身邊的社區做 起,學界、校園之內便是一個重要場所。 未來一年,「凌霜」在連結同學之上,恐怕依然困難重重,其一 是同學的態度不易改變,但更重要的可能是與同學連結之間的議 題。雨傘革命後,「傘落社區」之聲不斷,不少組織都嘗試以民 生議題、市民福利等面向,連結一些不熱衷於參與政治的市民, 例如本報在去年《11 月號》訪問的「維修香港」。同樣的模式也 可套用在學生會,學生會經常有「只搞政治」的形像,即使內務 工作其實佔據了他們大部份時間,或許幹事會需要做的便是讓同 學知悉他們的內務工作,並鼓勵同學在校政議題上有更多參與。 這裏有兩層意義,其一為校園民主實踐可以作為同學在公民社會 實踐民主的第一步,其次如果學生會能拉近與同學之關係,便可 以更有效率地傳播其政治理念,擴大學運、以致社運的動員基礎。

8


「 一校一社工」 造福人群? ──

一月份發生了不少虐兒個案,引起社會對學童情緒支援的關注。為回應社會聲音,政府在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

不!學生輔導人員仍是被剝削的雜工!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總幹事許麗明

保留已實施 16 年的「全方位學生輔導服務」,同時增撥 1.38 億,期望小學能按校本情況逐漸做到「一校一社工」。 小學一直推行「全方位學生輔導服務」以確保同學健康發展。學校通過投標制的方式,利用津貼聘請學生輔導 人員。(學生輔導人員意指三類人:註冊社工、具輔導資歷及經驗的檢定教師、具同等資歷及經驗的輔導專業人 員。) 當中的投標制一直被社福界批評,而且輔導人員的工作量大,不少在職人士感到不勝負苛。雖然現時政

訪:Gillian、Shirley、Emily 文:Gillian

府鼓勵學校推行「一校一社工」,但由於只增加資源,而未有對「全方位學生輔導服務」作徹底的檢討,因此新 政策出台後,現時的弊處仍會存在。 為探討小學輔導服務制度的問題,我們找來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總幹事許麗明,與大家一同了解制度的不足 和尋找合適的出路。

9


情緒輔導可投標? 許麗明曾任小學駐校社工,兼任教師十多年。她認為「全方位學 生輔導服務」制度等於把輔導工作外判。政府雖鼓勵小學做到「一 校一社工」,但並無檢討現時小學聘請學生輔導人員或購買社工 服務時的投標制。「價低者得」的原則不但影響學童接受輔導服 務的質素,同時損害學生輔導人員的福利薪酬和小學的工作,造 成三輸局面。 對學生而言,輔導服務缺乏延續性。教育局建議學校進行「三年 一投」,但不少學校會一年進行一次招標,導致年年換學生輔導 人員,對學童而言百害而無一利。有時候輔導個案的對象並不局 限學生,不少是家庭個案。學生輔導人員需進行長期跟進,亦需 時間建立信任。雖說換學生輔導人員後,新人可閱讀文件以了解 家庭情況,但只怕輔導對象感到無所適從。 對學生輔導人員而言,「價低者得」的原則令他們面對工作不穩、 薪酬被壓榨的局面。許麗明分享個案:「曾經有一名學生輔導人

學生輔導人員 = 雜工

員被機構告知,若然在新一份標書增加人工,便有機會不能中 標。但當時他認為專業有價,堅持要加人工,最後失去了工作。」 一般聘請經驗較多、年資較長的學生輔導人員都需要高工資。部

根據教育局小學「全方位學生輔導服務」的指引,學生輔導人員

分機構為了中標,選擇壓低學生輔導人員的薪金,又或分配經驗

的工作橫跨政策與組織、個人成長教育、支援教師服務、輔助服

較淺的學生輔導人員到小學工作。小學「全方位學生輔導服務」

務。簡而言之,他們除了跟進個案外,還要負責學校的行政工作,

問卷調查的 2016 研究報告書指出,有 67% 受訪者的離職原因是

例如:訓輔組工作、看管學生用膳情況、小息當值、功課輔導班

「每年投標續約,工作沒有保障」。而根據非政府機構一般職位之

等。另外,他們需開放社工室讓同學參與活動,培訓他們的領袖

薪級表顯示,一名福利工作員(非學位)[1] 在 2014 年的起薪

才能和教授待人接物的技巧。可謂除了教書外,幾乎參與了所有

點屬第 7 點 [2],即 $16140 [3],但許麗明指出小學輔導人員在

的校本事務。

2014 年的工資只有 $15000-$16000,當中包括學位註冊社工。由 此可見,小學輔導人員即使具專業輔導資歷,他們的待遇仍然比

學生輔導人員一般並無固定的日程,因為他們的時間被多個外在

一名普通的福利工作員差。

因素牽制,突然一個個案電話,一件事故,他們就要趕到現場。 除了長期開放社工室,與同學建立關係外,他們也需處理行政雜

對學校而言,輔導工作的效率和效能受到影響。在投標制下以「價

務,變相減少了跟進個案的時間。

低者得」產生的學生輔導人員,被公認為年資淺、工資低的勞工,

10

部分老師質疑他們的工作能力,導致處理校本計劃或個案時,學

許麗明認為小息或食飯時間是處理個案的好機會,但偏偏不少學

生輔導人員的意見不受重視,必需聽從學校的主意,限制了工作

校要求學生輔導人員在小息當值。另外,學校也不容許學生輔導

的自主性。有時候校方為了不破壞校譽,在發現虐兒案時會不理

人員在上課時間和學生見面,擔心這樣會影響學習。與學生面談

會社工的專業判斷,堅持不報警。[4] 另外,人事經常變動,過

是個案處理的一個重要步驟,從中可以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學

去建立的默契在新學生輔導人員來臨時又要推倒重來,令校園合

生和老師及同學的相處現況,對解決問題有莫大幫助。要把個案

作受阻。

處理妥當,需約見家長,也要協助同學修補和老師與同伴的關係。

總括而言,即使推出「一校一社工」──小學不再聘請具輔導資

工作過多,有時候要取捨。許麗明和當時工作的校長關係不錯,

歷及經驗的教師或輔導人員,只請擁有學位的註冊社工──以上

能夠調動時間,有更多空間開放社工室面見同學,處理個案。但

的問題不會被解決,因為投標制的存在,是以金錢來衡量情緒輔

不是人人有議價能力,部分學生輔導人員無法向學校拒絕行政工

導服務,而非重視社工或學生輔導人員的經驗或服務的質素。政

作,把時間全留給學童。把行政工作完成後,餘下時間僅僅足夠

府拒絕正視「價低者得」的原則問題,對各持分者均造成不公。

處理迫在眉睫的個案。


「一校一社工」的美好假象 有些人曾視「一校一社工」為黑暗裹的曙光,但政策正式出台後,

配套方面,由於「1+1」方案會使專職輔導人員的需求大增,政

卻引起非學位輔導人員的憂心,因為新政策間接使現職輔導人員

府應重啟學生輔導教師課程,提供課程以培訓更多人手。另,為

失業。

確保更好的服務質素,政府應向社工提供專業督導服務,確保他 們在跟進個案時,能得到支援和保障,不至於孤身作戰。

政府在財政預算案中,提出「一校一社工」,鼓勵學校把人手的 目標定在一位擁有學位的註冊社工,以取代過去「全方位學生輔 導服務」可自由選擇聘請的三類學生輔導人員。許麗明指出,由

後記

於請學生輔導員是跟從「價低者得」的原則,當中的低工資、低 福利,實在難以聘請一位有經驗的學位註冊社工,所以現時在小 學擔任輔導工作的多為非學位的輔導人員,他們不符合「一校一

當天的訪問很順利,在探討政策的不足時,我們更好奇的是關於

社工」要求。政策一推出,學校請了新的學位社工後,他們便需

社工的故事。許麗明說曾經有一群小學生很愛到社工室玩,後來

離校,間接導致他們失業。

他們反映社工室的空間太少,提出擴大社工室的想法。這班可愛 的小二生進行了聯署運動,用小小的手把盛載著大大夢想的聯署

現職輔導人員被取代後,需立即停止跟進手上個案。對有需要的

信交給校長,然後獲得了一個正面的回應。我想,這班小二生永

學童而言,失去一直溝通的輔導人員,必然是一大打擊。另外,

遠不會忘記那天的成功感。這樣的經歷並非必然,那是一名社工

新政策推出後,整所學校依舊只有一位註冊社工處理所有行政及

在背後做了不少功夫的成果。

輔導工作,可見工作量並無減少。許麗明同意政府應增加資源, 但政府推出的「一校一社工」,只是外表美好的政策,實際上並

學生輔導人員或社工的工作不單是進行補救,也著重發展同學的

無真正支援小學情緒輔導工作,更引發更多問題。

潛能,例如培訓小學生的領袖才能和待人接物的技巧。可是,現 時的制度令學生輔導人員難以進行這類工作。我深切期望政府能

究竟小學輔導工作真正需要的支援是甚麼?

聽從社副界的聲音,優化現時小學的輔導服務。

政府該做甚麼:1+1 中學早已實施完善的制度,由駐校社工和學校的輔導教師一同處 理校內的輔導工作,而小學也該跟從這個模式。這不單是為了學 童,也是為了社工或學生輔導人員,以至全港市民的利益。社會 不應把對人的服務商品化,冷漠地把情緒支援服務勾上一個數字。

註: [1] 福利工作員的工作內容大概與活動助理、活動工作員相約,一般中五畢業

不論學校有多少班,全校都只有一位學生輔導人員對所有學童負

便可任職。

責,他們需一人面對大量工作,即使新政策推出後,情況仍沒改

[2] 財 務 委 員 會 討 論 文 件 2014 年 7 月 11 日,http://www.legco.gov.hk/yr13-

變。對此,許麗明期望政府取消投標制,保留現有資源,並推行

14/chinese/fc/fc/papers/f14-47c.pdf

「1+1」方案。

[3] 非 政 府 機 構 一 般 職 位 之 薪 級( 以 二 零 一 四 年 四 月 一 日 之 薪 級 表 計 算 ), https://www.swd.gov.hk/doc/ngo/PayWage/Salary%20Scale%20of%20Com-

現時「全方位學生輔導服務」和因應「一校一社工」增撥的 1.38

mon%20Posts%2001-04-2014.pdf

億,應全額保留,並用以推行「1+1」方案。意指一名專職輔導

[4]< 增撥資源推行輔導服務「1+1」虐兒第一道防線不應慳 > 香港 01

人員加一名駐校社工。這個方案保留了現職非學位輔導人員,在

https://bit.ly/2v2CGdK

學校聘請擁有學位的社工時,可避免他們被取代後失業,確保了 服務的持續性。「1+1」方案下,二人有不同的工作內容,能有 效分擔工作量:專職輔導人員能處理行政、管理工作,運用專業 知識和社工通力合作,互補長短。駐校社工則能全面投入個案跟 進及轉介服務,協助學校建立文化(例:關愛文化)。

11


!

震驚中大的宿費增幅 ——原來唔需要加、唔應該加、唔可以加

文:夏至

喂,同學,宿費又加喇!崇基學院下學年(2018/19)將會再加宿費,由今年(2017/18) 的$11, 716 加至$12, 772,高達 9.01%[1]。遠高於通脹率 3.08% 的加幅本就毫不合理, 更值得我們反思的是,為何宿費要和通脹率掛勾? 不是崇基的你也敬請留步!以往只要一間書院加宿費,其他書院也會一齊加。縱然有數 間書院尚未公佈來年宿費,但無庸置疑——明年你要付更高的宿費。

2009-2018 中大宿費增幅 $12,772

$13,000

$11,716 2009 年宿費八千

$9,750

今年崇基加一千 增幅達 9.01% !

2013 年突破一萬

增幅歷年最大 $6,500

$6,500

$0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按:2016 年及以前宿費由中大統一決定,2017 年以後的數據取崇基為 例

一、崇基宿費增幅有必要嗎? 加宿費的問題講到「口臭」,過往學生報亦多次刊登有關加宿費的報導 [2]。遺憾歷史 再次重演:去年,崇基宿費由 11,040 加至 11,716,加幅達 6.1%;今年,崇基更變本加厲, 再上調 9%。僅僅兩年就累積上升 15%,預計未來宿費仍有頗大的上調可能。 崇基宿委會解釋,加宿費是因為年度不敷達 280 萬,累積盈餘(宿舍委員會之恆常帳戶 盈餘)將降至 110 萬元左右,所以要增加宿費以填補「不敷」。可是,本年度的宿費調 整通告中,所謂「不敷」具體指涉甚麼:到底「不敷」是指涉書院的整體財政問題(如: 財政危機或面臨破產), 抑或僅限於宿舍帳目?這些問題,崇基宿委會並沒有給予清楚 的解釋。但有兩點是清楚的。第一,若「不敷」僅僅是宿舍帳目的問題,書院大可以用 其他盈餘來填補開支。第二,中大校方於 2015 年起,已為各書院提供額外撥款,資助 各宿舍的大型維修開支 [3]。而這就代表說,無論情況如何,校方只需增加一定的額外 撥款,便能圓滿解決這次加宿費的問題,財政問題根本無須轉嫁到同學身上。

12


二、宿舍—— 是「非形式教育」,也是學生權利

唔應

三、不加宿費的話,根本不需要補貼

當我們處理宿舍相關的問題時,我們需要認清一個觀念:住

或者有人會說,書院可提供補貼,減輕同學負擔。的確,各

宿不只涉及金錢,而是涉及到學生生活、學習及其權利。宿

書院皆提供補貼予有需要的同學,但補貼只是治標不治本的

舍,是同學接受「非形式教育」的重要場所和方法。一方面,

方法。根據崇基學生會幹事劉同學所講,崇基提供 $2,000

同學能在宿舍生活中體驗獨立生活,並學習自理;另一方面,

補貼予有需要的同學申請,上年度申請補貼的七十多位同學

宿舍容許同學於校內生活,以便參與校內活動,學習與人相

全數獲批。然而補貼終究不是萬能,正如同學 E 不知道崇基

處和溝通。根據中大本科招生網頁,各書院為同學提供眾多

有宿費補貼,可見即使書院提供補貼,仍會有漏網之魚,不

非形式教育的機會,當中宿舍生活更是重點項目之一,與正

是所有需要補貼的同學都知道相關詳情。事實上,總是有同

規課程相輔相成 [4]。當初政府資助學生宿位時,其目標表

學因申請程序不透明等原因,而無法獲得補貼。補貼的出現

明是期望學生透過宿舍生活,「改善學生的溝通技巧,培養

全因宿費增加,它是用於補償加宿費所衍生的問題,但校方

他們的領導才能,鼓勵獨立思考和參與社會事務」[5]。

隨時可以將之取消。與其製造問題後提供補貼,倒不如直接 停止增加宿費,才能真正減輕同學負擔,盡量令每位同學都

該 唔可

換言之,宿舍生活不單是學生的個人需要,也有其社會面

能享有「非形式教育」。

向。既然政府及校方都認為宿舍作為大學「非形式教育」重

要,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每位同學都有住宿的機會。奈何資 源有限、宿舍長期供不應求,無法讓每位同學都接受這種

「非形式教育」;而加宿費卻與此理念背道而馳,因為這樣 便會減少部分同學接受「非形式教育」的機會。畢竟同學經

濟能力不一,自然承受能力也不一。同學 E 向我們表示:「我 是透過補習賺宿費,如果再加宿費,也許要再努力些多找份 補習,才能負擔相關加幅……如果真的無法負擔宿費,唯有

做走讀,每天奔波一點。」同學 E 可能只是我們身邊零星的 例子,但我們可以想像中大有不少同學都面對同樣的壓力: 我們需要兼顧宿舍生活、學業、甚至社會參與,各種事情令

我們分身不暇,更何況承接多一份兼職。若宿費持續增加,

「中大的一天」包括在晚上九時參與宿舍體育活動 來源:中大招生網頁 [4]

更多同學因為無法承受宿費增幅而放棄住宿,這個情況恐怕 會更加嚴重。因此,如果我們認真對待自己接受「非形式教 育」的權利,就不應該同意加宿費。

更何況,這次加價以後,只怕宿費就如脫韁的野馬般增加。

若我們以崇基的宿舍為例,大學的學費每年 $42,100,來年 宿費要 $12,772,宿生合共須付 $54,872。如果宿費每年再

加 5%,後年崇基的宿生須多繳約 $640 的宿費,大後年崇

基的同學須多繳 $670 宿費。連同學費,大後年崇基的宿生 共須付約 $55,500,而後年他們便須付約 $56,200。如此下

去,同學的財政負擔便會越加沉重,更遑論過上一個充實的 大學生活。

聯合書院湯若望宿舍的大堂 來源:聯合書院官方網站

13


反 加 宿 費 四、原來宿費曾經「有價可講」

若果校方一意孤行把宿費調高,學生似乎無計可施。但回望歷史,原來中大同學在宿

費調整上曾有過討價還價的空間。2014 年 3 月,學生會三莊和九間書院學生會聯署《反

對中大宿費大幅上調之聲明》,反對「X+Y」方案,將大型維修費用(Y)轉嫁到同學 身上。[6] 當年中大學生會籌備了加宿費論壇,論壇當天校方便收回「X + Y」方案, 由大學承擔大型維修費,成功降低加幅。同年 4 月,中大學生會及學生報於大學行政 樓門外靜坐,要求凍結宿費,校方其後讓步,再減低加幅,回應同學訴求。

一名曾參與反加宿費行動的 K 同學憶述當時的行動,他們向校方要求凍結宿費,校方 受到壓力後便決定減少加幅,將該年加幅維持在 4.5%。這與我們不加宿費的理想大相

逕庭,畢竟校方及書院擁有穩健的盈餘和財政儲備,只要調配內部資源,就可以支付 宿舍開支。正如 K 同學所說,「表面上,同學是贏家,宿費增幅減少;但同學依然是

輸家,本著宿舍是學生福利,宿費根本就不應該加……但樂觀地想,從該次經驗去看, 校方也不是銅牆鐵璧,我們仍有改變校方政策的可能。」我們,還有爭取的希望。 四年前的反加宿費行動,成功迫使校方凍結宿費

圖片來源: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22361

後記 [2] 有關加宿費報導可以參考中大學生報 2014 年 3 月號《宿費加完又加 宿費年年加,似乎已成為中大的「恆常議題」。

第二回——宿費革命,風雨欲來》、2014 年反宿費號外《反加宿費,

學生報和幹事會曾成功爭取凍結宿費兩年,反加

不只是宿生的事——論宿費背後的理念》、2017 年 1 月號《崇基加宿費、

宿費行動最終成功令校方讓步、收回方案。然而

冷氣費背後的荒謬邏輯》。

兩年過後,宿費依然繼續加。誠如我們所講,既

[3] 資料參考自 2015 年 1 月崇基宿委會《學生宿舍宿費調整常見問題》

然這次宿費「不須加、不應加、不可加」,我們

http://www.news.ccc.cuhk.edu.hk/hostel/notices_pdf/N_fee_FAQ_chi.

絕對有理由向校方表達反加宿費的立場,更何況

pdf。

「非形式教育」為校方所重視,校方理應最大限

[4] 資料參考自中大招生網頁:

度保障同學住宿的權利。

http://admission.cuhk.edu.hk/tc/colleges.html。

[5] 政府帳目委員會第四十 A 號報告書第二章: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 助院校一般行政事務。 [6] 有關「X + Y」方案,詳情可以參考中大學生 14 年 2 月號《宿費加

14

[1] 數據來自 2018 年 1 月 12 日崇基學院學生宿舍

完又加之 Forever Loop,完啦好嘛?》、14 年 3 月號《宿費加完又加第

委員會《2018/19 年度學生宿舍宿費調整》通告。

二回—宿費革命 風雨欲來》、16 年 9 月號《凜冬將至 一場宿費戰爭》。


如 果 你 認 為 大 中 毫 無 價 值, 請 你 停 下 來 看 看; 如 果 你 認 為 大 中 無 可 挑 剔, 你 更 應 停 下 來 閱 讀。 文:藍色眼淚

創意被考試扼殺

雖然中學早有涉獵,同學們已浸淫在中文為官方語言的社會

回到課程的評核方式。大學學生大多經歷文憑試洗禮,視考

十多年,接受過良好的中文教育,但大學依然要求同學修讀

試為常態。而大中除日常課業外,還要求學生通過期終考

大學中文(下稱「大中」),只有少數同學得到豁免。有些

試,考試內容除了閱讀理解,亦包括限時寫作文章一篇(一

人覺得無聊,對課堂所學不求甚解;也有人覺得是災難、是

年級的寫抒情文,二年級的寫議論文),題目發揮空間頗大,

地獄,慨嘆上了大學亦無法脫離中文的「魔爪」。

但變相亦令同學無從入手。

然而,大中是否真的有如大家所言,是洪水猛獸,吞噬每個

根據校方的說法,大學中文旨在讓同學多接觸中文,了解中

成為其目標的莘莘學子?要探討大中存在的必要性,我們或

國文化。然而,同學有否反思過大學中文的考核方式是否恰

可先拋開其課程內容,探討其原意及考核方式,再評鑑校方

當?概念或定義可以用默寫或文章分析考核;句子分析能力

最後是否可以實踐初衷。

可以病句修正考核。但若要考核同學的寫作結構鋪排、論證 能力,甚至對文學的觸覺呢?

大學=職業訓練所? 寫作考試有限時,同學根本無法深思所學,繼而整理成文 大學作為職業訓練所,對同學的語文水平有一定需求似乎是

章。文憑試是希望篩選出一群符合大學資格的學生,所以採

無可厚非。相信許多同學當初「爭崩頭」入大學的其一原因

用限時寫作的考核方式,考核同學對中文及中國文化的認

也是為將來在知識型經濟社會有更多選擇。

識,同時測試同學的臨場表現。然而大學中文志不在此,因 此改以寫論文的方式評估同學的能力。事實上,樊善標教授

因此,大中的其中一個目的是訓練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自覺,

亦指出:「寫作是整理思想的行為」[1],沒時間整理則不

課程內容包括漢語的字詞運用、句子的分析、修辭技巧、寫

能好好表達。他同時指出:「寫作活動⋯⋯容許較深入的思

作手法等,無疑是為同學將來就業作好準備。同學或會質

考。如果把思維的整理強調到某一程度,甚至可以說寫作是

疑——既然已經跨過入大學的基本門檻,香港的教育制度不

理解事物的一途,也就是說,寫作是一個認知的過程。」[2]

停操練學生的中文能力,同學皆有基本語文水平,大中課程

思考時間不足即難以全面理解,足見給予同學充足的時間寫

對學生不是毫無意義嗎?但可是,大學的門檻和社會的門檻

作之重要性。由此可見,限時寫作於大學中文的課程中,根

並不一樣。大學實有責任確保學生的語文水平合乎其大學生

本無甚必要。

的身分,在大學四年的過程中好好培訓學生的語文能力,至 少在寫電郵,寫履歷時,不再有那些被僱主所批評的「低級 錯誤」。

結語 大中的確有其不足之處,校方應積極考慮修訂課程及取消限

不過,大學僅僅是職業訓練所嗎?

時寫作考試。但同學既然以中文作為日常溝通或書寫的主要 語言,就必須明白中文的重要性,明白到自己所背負的責

語言對我們而言是甚麼?

任,對於自己能夠純熟地以中文表達所想倍感自豪。筆者甚 至覺得大可不必要求對文學毫無興趣的同學書寫抒情文章,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文字則是其中一種重要的表達方式。能

而是應著重中文的實用性。畢竟大家在中學時期已對中國文

否自如地使用文字會影響我們表達的細膩程度,因此掌握良

化、文學有一定了解,重要的只是能寫出中文文法正確及文

好的語文能力十分重要。若非如此,我們便不能好好地表

句通順的文章,以中文具體地詮釋自己的想法。

達語言背後所承載的內容、邏輯,甚或道德思考,進而造成 誤會、模糊。舉例而言,大至老是常出現的公關災難,小至 日常與他人交流所用的字詞、格式、稱謂,很多時候與我們

能否用語言準確表達所思所想有關。語言的力量的確不容小

[1] 樊善標︰〈大專寫作工作坊報告——寫作課程設計原則的省思〉,收

覷,使用不當會影響他人觀感、人際關係,甚至引起衝突。

於鄧仕樑等編︰《香港中國語文教學論文集——從預科到大專》,中文

由這個層面出發,學好自己的語言就是對語言負責的表現,

大學出版社,1997 年,香港。頁 353。

而我們責無旁貸。

[2] 同上。 圖片來源:https://unsplash.com/photos/pkm3lLY2kRU

15


等待果陀的大學中文 文:知與誰同

序 學中文也有一段不短的時間,如要再問自己當初為何而學, 卻恐一時三刻間,沒人能夠給予一個確切的答案。如今,我 們「被迫」修讀大學中文(下稱「大中」)。不少同學怨聲 載道,指責課程內容了無生趣、浪費時間。撇開抱怨,我們 或許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想在大學中文裏學到什麼?

學語言,更要學文化

同為大中,兩種教學

若說學習語言最基本的層次是為了建立表達能力,以免造成

更重要的是,大中課程內容會因應不同講師而有所差異。有

溝通的不便:但眾多考生經歷文憑試的洗禮,埋頭苦讀於種 種框架、考試策略,如說話首輪發言要在遵循一定模式等。 三年光陰,我們死記硬背,恍如打敗了十八銅人。來到大學, 卻發現大中再次著重於寫作手法,雖說大中旨在「改善中文

文章賞析,繼而引介同學探討中國語文體系當中的文化意 義。如香港專題裡,講師以陳冠中《金都茶餐廳》一文,帶 同學走進文學世界,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用字態度和背後

修養」,卻令我們不禁質疑其課程價值。

的故事,以至香港的歷史脈絡。多涉獵和賞析不同文學作

不過我們要知道,中文不止於功能層面,更是一個文化系

了解中文。誠如一位修讀過這種大中的同學向我們表示,課

統。由學習每一個字的意義,到因應語境表達不同效果,而 背後傳遞的處世態度等價值更令人反省,從中思考是非黑 白,並引以為鑒。例金庸筆下的楊過小龍女兩夫妻打破了南 宋的倫理規範,在千夫所指下仍堅守愛情。「情為何物」更 讓人反思「情」的涵義,理應無分對錯。學中文能夠使自己 了解社會的規範限制,思考這些規條如何影響自己的生命,

品,除了有助表達自我,更為同學打開一扇門,從不同面向 後會想進一步了解香港文學,期望能夠達到如作者般的文學 水平,甚至是「想磨利自己的劍(筆)」。同為大中課程, 一是偏重實用性,一是以文藝作品為媒介,帶給同學截然不 同的感受。 對於已掌握基本語文能力的同學,後者能讓同學進一步理解

繼而懂得自處。

中文背後的價值及文化體系,而又不失樂趣。若要令同學對

蹉跎歲月的大中

域。然而,雖我們一再強調文化層面,但這並不代表否定中

如果從文化體系看,大中的課程設計顯然有所缺失。對本地

學習基礎後,我們需進一步走入、探索、理解中國語文的文

同學而言,必修的大中有如重溫舊有的中國語文知識,無法 引起他們的興趣,他們甚至希望用學分修讀自己喜愛的學 科。另一邊廂,一位台灣同學表示自己一直以國語學習中 文,從不會犯下歐化句的問題,一下筆便是書面語,故此認 為修讀大中只是浪費時間,反而更希望大中能夠教授一些深 入的中國語文知識。事實上,眾多大中課程的設計都對同學 的處境缺乏認識,更遑論回應同學的需要,因此大中正處於 一種「東不成西不就」的狀態:已有基礎語文知識的同學被 迫重溫舊有知識,而期望進一步探討的同學,卻因課程過份 看重實用層面而失去學習動機。

16

講師以文學評析作為主要教學內容,透過設立不同的專題和

大中感興趣,不能只停留在實用層面,需要進一步開拓新領 文的實用性。兩者並非此消彼長,而是一個遞進的關係。在 化面向。這些是我們想要的,但大中課程卻未能滿足。


同一個大中課程的兩個課程大綱 以文學作品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大中 CHLT1100BB

偏重實用層面的大中 CHLT1100JB

周次

內容

周次

內容

1

香港專題:從語言出發 / 華文視野下的港式中文 陳冠中〈兩岸三地一中文〉/ 〈一種華文:各表、同表、共生〉) 語文測試

1

課程簡介

2

語文測試

3

香港專題:從語言到文學 / 一座城市的文學表述 ( 陳冠中〈金都茶餐廳〉)

3

語文知識專題(一): 粵音

4

香港專題:台灣視野下的香港生態美學 ( 劉克襄《四分之三的香港 / 行山 ‧ 穿村 ‧ 遇見風水林》 中秋節假期

4

語文知識專題(二): 港式中文

5

語文知識專題(三): 歐化中文

6

香港專題:行走山城 / 中大文學散步 ( 中大中文系編:《中大 ‧ 山水 ‧ 人文》)

6

語文知識專題(四): 錯字與病句

7

香港專題:中國作家的香港人文歷史足跡 ( 小思《香港文學散步》)

7

農曆新年假期

8

文學與世界:戰爭中的苦難離散 ( 龍應台《大江大海 1949》)

8

閱讀及創作專題(一): 觀察與描寫

9

文學與世界:戰爭中的女性與成長 ( 齊邦媛《巨流河》)

9

閱讀及創作專題(二): 語言與文學

10

文學與世界:不同視野下的二戰 / 文學與影像的跨界表述

10

閱讀及創作專題(三): 中大文學篇章賞析

11

文學與世界:戰爭中的個體與群體 ( 張愛玲 /〈燼餘錄〉)

11

中大文學散步

12

文學創作徑發表會 ( 同學作品小組報告 )

12

閱讀及創作專題(四): 香港文學篇章賞析

13

總結課

13

復活節假期

14、15

小組報告、課堂總結

2

5

我們需要文化進路的大中,不然······ 每位同學都想在大中裏有所收穫,可選擇權卻不在我們手上,我們只能被動地接 受大學安排的大中課程,毫無還價的餘地。若我們繼續側重於學習實用層面上的 中文,也可說是原地踏步。校方應對此作出檢討,讓我們能按個人興趣及能力選 擇中文課程,通過提供更多學習中文的方式,比如介紹白話文的興起、歐化句子 與香港社會的關係,或甚引入更多以文化為媒介的大中課程,從而造就其他學習 中國語文的可能性。又或縮減基礎課程內容,合併大中(一)及大中(二)中重 疊及性質相同的課程,例如將教授記敘文、議論文相關寫作技巧的課程合二為一, 以照顧不同同學的需要。校方應給予同學一個更大的空間學習中文,讓同學在讀 大中時不單是為了滿足出席率及考試。不然,大學中文只會是一場等待果陀的鬧 劇。 背景圖片來源: www.cpr.cuhk.edu.hk/en/press_detail.php?id=1829

17


英 殖 民 帝 國 輸 出 的 恐 同 法 律 文:禮 1533 年,英格蘭把肛交列為可處死刑的罪行。

前殖民地改善同志待遇。前首相卡梅倫就曾經聲言,領取 英國經濟援助的國家,應該履行尊重同志的人權責任。非洲

1885 年,英國刑事法例擴展至包含接近所有男男性行為,

國家馬拉威曾因監禁一對同志伴侶,最後被英國暫緩經濟援

刑罰降至最高監禁兩年。

助。

1967 年,英國的其中兩個構成王國──英格蘭和威爾斯,終

然而,英國將同志人權列為經濟援助的前題,令不少前殖民

於非刑事化男子間的私下性行為。

地人民擔心「帝國主義重臨」——西方國家利用經濟影響力 侵蝕當地傳統文化。由於當地人民深受殖民時期宗主國的

每 年 三 月 的 第 二 個 星 期 一 是 英 聯 邦 日(Commonwealth

傷害,他們對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有強烈的歷史陰影。有評

Day),不少前英國殖民地和保護國都會慶祝。香港於主權

論認為,當地政客以「守護傳統文化」為名包裝對同志的殘

移交前,這一天更是學生哥難得的假期。但談到一眾英聯邦

害,為反同政權提供民粹基礎,用以突顯領導人強硬的反殖

國家,卻不可不提其前宗主國恐同法律的悠久歷史。

風格。

/哪些地區仍留有恐同遺產?/

換句話說,如果英國真的扣起經濟援助,便變相推高反同政

不少殖民地的法律系統和條文,都是參考英國而定,恐同法

性小眾,定遭英國國內民意攻擊,正所謂「畀又死,唔畀又

律便連同砲艦於世界各處落地生根。今時今日,在 53 個英

死」。

權支持度。但如果照樣提供援助,則變相資助反同政權欺壓

聯邦成員國當中,仍有 37 個保留同性戀刑事化的法律,繼 承了英國以前懲罰男男性行為的做法。最高可判終身監禁的

而且,有些非洲國家的恐同法律已經被遺忘多年,但近年西

地區包括孟加拉、巴巴多斯、圭亞那、巴基斯坦、塞拉利昂、

方國家以金錢資助當地同運團體,反而激起當地人民不滿,

坦桑尼亞和烏干達。在尼日利亞北部及汶萊,男同志更加可

認為同志團體與外國勢力勾結,「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被判處死刑。

反而使當地同志受到更暴力的對待。

就算不用處死或終身監禁,恐同法律仍使同志的人權受損。

要回應「同志人權是新殖民主義」的輿論,有學者指出,同

例如在深受西方文化影響,被香港人處處作比較的新加坡,

志團體應向民眾強調,反同法律是殖民宗主國留下的歷史遺

雖然該法例早已多年沒有被執行,但畢竟仍屬明文禁止的罪

產,亦應同時研究當地被殖民統治前,同志社群被接納和容

行,理論上最高判監兩年。而且當地政府對社會運動十分敏

忍的歷史。例如,有非洲國家的傳統信仰認為男男肛交具神

感,當地人只能聚集於芳林公園舉行 Pink Dot 以作溫柔的

秘力量,能增加農作物收成和驅鬼,「斷袖分桃」的故事亦

抗爭。可惜,近年就連外國人亦被禁止參與 Pink Dot 集會,

於華人世界流傳至今。就算同性戀不被主流價值接納,亦犯

新加坡的同志運動可謂寸步難行。

不著被殘殺和囚禁。

1960 至 80 年 代期間,英國國內就同性戀非刑事化修 改 法

/後記:誰才是西方霸權?/

律。但經過上世紀戰後的脫殖浪潮,不少前殖民地早已獨立 成國,自然沒有隨同英國改動法律。香港則算是「幸運」的

香港近年有保守人士指,同志運動是性解放的西方霸權,荼

例子。因為根據原本法例,男男性行為者最高可判處終身監

毒和污染華人傳統家庭價值。其實,由西方傳入的福音派教

禁。1980 年,同志督察麥樂倫身中五槍死亡,案件一直未

會,才是反同聲音的最大推手,一夫一妻制亦是港英殖民地

查明屬自殺還是他殺。不過,事件引起針對警隊內部調查同

政府確立的。由是觀之,究竟誰才算是站在西方霸權的那一

志的爭議,經過多年討論,立法局終於 1991 年通過議案——

方呢?

男男性行為不再是刑事罪行。當年其中一個支持非刑事化的 論點,就是香港應該快點跟隨宗主國更改法律規定。

/「保障同志人權」是否帝國主義?/ 近年,保障同志人權於歐美地區彷佛是理所當然,英國保守 黨政府亦不得不回應民間呼籲,嘗試利用外交影響力,逼使 18

背景圖片 : https://unsplash.com/photos/QPOaQ2Kp80c 綜合報導: Pinknews、The Washington Post、The Economist、Aljazeera、The Guardian 參考資料: Han, E., & Omahoney, J. (2014). British colonialism and the criminalization of homosexuality. Cambridg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27(2), 268-288. doi: 10.1080/09557571.2013.867298


若 天 命 在 吾 修 憲 築 千 里 之 堤 訪、文:戴耀康、拂難

3 月 11 日下午 4 時,中共中央提出的修憲草案經全國人大表決後宣布通過,且即日 施行。國家主席任期不得超過兩屆的限制終被刪除,此外修正還包括把習近平思想 寫入憲法序言、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字句、及增設與最高人民法院平級的國家 監察委員會等。 習近平上任至今,積極消滅黨內異己,以小組架空常設機構,又大搞個人崇拜,早 已使其權力無比鞏固,於黨內的地位無人能挑戰。但始料不及的是,他仍然選擇了 大費周章,觸動憲法,走出了似乎不必要而又危險的一步。

一 、任期 限 制 的 重 量

輪替的高層會對此深深不忿,開明的官員會認為這是「倒 退」,修憲亦必在民間社會引起極大迴響。

國家主席任期限制始於 1982 年的《八二憲法》。當年由 鄧小平帶頭,一併規限其他幹部領導職務「連續任職不得

二、 無力的 擦邊球

超過兩屆」,從而防止領導人長期盤踞高位,避免政治浩 劫再臨。任期限制具兩重意義:一、於人民而言,任期限

這些民間反彈,在一個專制政府的嚴密監控下,自然無法

制意味著最差劣的領導人也終有交出權杖的一日,再惡劣

在主流傳媒上清晰看到。電視機只會播放人大代表表示在

的管治彷彿也可以忍耐;二、對黨內的野心家而言,任期

草案表決中途感到「全場都熱了,很沸騰」,或街訪民眾

限制意味著輪替接班的機制,他們將願意等候上位者卸

表示「非常支持」的畫面,但我們都知道這並非他們真實

任,而不必暴力奪權。可見,任期限制是維持黨內權力分

的想法。

配及社會穩定的重要設定。 在 3 月 7 日,中國高校的「女生節」,北京清華大學校園 此制度連江澤民也不敢打破,只選擇了如期卸任但留任軍

內掛滿了向女生表白的布條。其中一幅寫著:「愛你沒有

委主席,並指示親信出任黨內要職,作為其政治操控的代

期限,如果有,那就把它刪掉」。橫額只掛了 10 分鐘就

理人。至於習近平本尊,他從「裸退」的胡錦濤手中接過

被拆除。在知乎論壇上,網民在「客車司機連續疲勞駕駛,

權力時,也稱讚胡全身而退是「體現了崇高品德和高風亮

不換班怎麼辦?」發帖下借題發揮,答道:「你問我支持

節」,要向他「表達崇高的敬意」。

還 是 不 支 持, 我 說 支 持, 他 現 在 是 司 機 我 們 怎 麼 能 不 支 持?但你一定要問我連續開車,那也要按照交規啊,不過

但在僅僅 6 年後,習近平就一舉將之廢除。不只等候權力

我們到時候會改交規的。」更有人自嘲 :「這屆乘客不行,

19


意見太多了。」知乎 App 不久即被下架。 在維穩機關的壓制下,內地民眾嘗試在狹縫裏談論修憲, 但這些評論永遠也只能擦邊。微博由最初只屏蔽「復辟」、 「稱帝」、「習帝」等比較明顯的批評,到後來甚至連「年 號」、「元年」、「不同意」、「不要臉」都不能評論。 正正就在官方容忍與禁制之間,人民不滿的情緒在擦邊的 譏諷之中消磨,卻遠遠無法聚集現實的反抗力量。至於傳 媒機構,當然都配合了黨的統一口徑,連較開放的《南方 日報》也是通篇的「黨報」論調。在公共領域發表的言論, 都被屏蔽或操縱,反對的聲音只能從側面表達,修憲自然 無需擔心遭受輿論反擊。

"Find the thing you love and stick with it." # 小熊維尼的智慧 # 系列 圖片來源:迪士尼官方微博

時代 形 勢 至於私下的議論,亦因緊張的社會氛圍而無法發展成大型

「 好 多 人 都 覺 得 胡 錦 濤 比 較 廢, 習 近 平 比 較 敢 做 事。」

反對運動。在香港讀書的內地生 A 同學聽說過這樣的事

X 同學歸納對兩代領導人的印象,說:「你睇習打老虎,

件,在內地高校的一節研討會上,有客席的香港教授談到

相比起胡錦濤時代,胡冇咩存在感。」習確實加強了打貪

了一些較為敏感的話題,此時就有公安突然闖進會議室,

的力度。他甫上任就指若不反貪反腐,就「必然會亡黨亡

並且宣布會議必須立刻停止。她估計:「應該是有學生舉

國」,又在十九屆一中全會提出「老虎蒼蠅一起打」。至

報。」

今,中國反貪監管機構已懲處了 130 萬名低階官員,中紀

委亦已立案調查超過 200 萬名黨員。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

民眾習慣了顧忌自己的言論會否「太敏感」,即便在私下

透過《法制日報》[1] 強調,曾出現一天內同時宣判八名

也會步步為營。A 同學憶述在大學三年級首次聽說六四的

省部級官員的紀錄,「審虎史上尚屬首次」。反腐運動亦

經 歷, 當 時 她 翻 牆 用 Facebook, 看 到 一 段 台 灣 教 授 談 論

打破了「刑不上常委」、不審查軍方的潛規則:前政治局

八九民運的短片,說到軍隊用的子彈如何在爆開後四散,

常委周永康、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前中央軍委副主席

使學生必死無疑。她馬上把短片拿給父親看,卻被喝住:

郭伯雄及徐才厚都被判刑——但值得留意的是,這些落馬

「別給我看!我不想知道。你千萬不要和別人說!」在銅

的貪官幾乎全都是「江派」人物。

鑼灣書店事件時,她也有類似的遭遇。在茶餘飯後,她曾 向幾位內地朋友批評官方對李波失蹤的解釋多麼荒謬,說

皆因習在反腐反貪的旗幟下,埋藏著打擊黨內異己的謀

罷他們卻靜了片刻,直至一位回道:「其實咁樣講我地國

算。須知中國官場上至國家主席,下至區域村官,幾乎逢

家主席都唔係咁好。」然後,就沒人繼續接話了。

官必貪。深圳市寶安區的一個村官就被揭身家達 30 億 [2],

《紐時》亦揭胡錦濤家屬財富多達 200 億 [3]。在 2005 年,

「係同啲好熟好熟嘅朋友先會傾政治。」同樣在香港讀書

經濟合作組織估計中國一年內涉貪金額可高達 7000 億人

的內地生 X 同學說:「你知由細到大,大陸嘅政治參與都

民幣。可見,習近平只是選擇性地揭發某些官員的罪證,

好低架啦。」我們續問 X 同學,來港後窺見了內地的陰暗

達到誅鋤異己的目的。

面,有否打算回去做些什麼?他自言也感到無力,有家庭

20

需要照顧,亦不希望連累朋友。況且監控無處不在,在大

但 反 腐 作 為 官 方 主 旋 律, 仍 得 到 了 各 界 的 正 面 評 價。有

學學院掌權的高層全都來自黨。在這樣的氛圍下,習近平

1000 多名學者、律師聯署進一步要求所有中共中央委員公

並不擔心大型的反對運動會因修憲而起。

開財產,亦有呼聲要求把反腐運動擴展到地方。

三 、老虎 蒼 蠅 一 起 打

四、 中共 中央 vs 地方 政府

其實,與我們的認知恰恰相反,習近平修憲其實還取得了

根據 2015 年哈佛大學與調查機構合作的民調,中國民眾

不 少 人 的 支 持, 或 至 少 不 反 感。「 身 邊 有 些 人 喜 歡 習 近

對中央政府的滿意度在過去 12 年一直維持在極高的水平。

平。」X 同學說:「覺得修憲是為了繼續改變社會,但十

92.8% 受訪者表示「滿意」,其中 37.6% 表示「非常滿意」。

年時間太短了,而前五年要弄很多權鬥才能坐穩位子,所

日本《外交學者》2013 年的調查亦指民眾對北京的支持度

以要修憲。」任期制本是制衡權力的方式,但當習近平被

高達八分(滿分為十)。[4] 這個結果推翻了我們一般的

視為仁王賢君,其打貪反腐深得民心時,任期就成了限制

認知,內地民眾對中央並沒有極高的不滿情緒,反而非常

習繼續服務人民的障礙物。

滿意其表現。這亦與我們對中共的印象形成鮮明對比。哈


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塞奇指,這是因為民眾把各種

變 ,

社會問題歸咎於地方政府——民眾對鄉級政府的滿意度只 有 7.8%。

不論對中國或是香港社會而言,修憲都使我們對中國政治

自 1994 年財政改革起,地方政府為推動經濟發展,更有

三 月

誘因搶地、賣地,於是更粗暴地掠奪地方群眾的資源。對 中國的基層市民而言,生活中所承受的壓迫全都來自地方

政府;而同一時間,他們單方面接受著中央政府的糖衣。

兩會一句「要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新年賀詞一句「新 年最牽掛著困難群眾」,這些甜言蜜語都成為了中國基層

的希望,相信中央政府才真正關心人民福祉,問題只在於 地方政府腐敗、對中央的指示陽奉陰違。難怪當他們面對 暴力的壓迫時,會堅持上訪中央。

的前境感到不樂觀——黨內權力交替變得綱紀紊亂;憲法 說改就改,社會對法制失去僅存的信心;而「績效」和特 殊的中央地方關係又間接鞏固了中央權力。修憲後引發的

移民討論潮,反映了人們對習氏專權的戰慄,而一如既往, 中共只將「移民」設成敏感詞,抑壓著群眾的討論,制止 不安繼續發酵。然而在這暗流洶湧的歷史洪潮之中,看似 穩定的政權,將需要面對變幻萬千的環境。

趙鼎新在上述一文的結語裏這樣寫道:「成功的績效合法 性建構有著一個內在的自我破壞機制:民眾對於國家績效 的要求會越來越超過國家提供績效的能力,民眾的價值寄

託和政治參與慾望也會不斷提高。民眾只會越來越難滿

足,國家維繫政治穩定的難度也會不斷加大 ...... 時代變了、 形勢變了,一個國家合法性來源的側重也得隨之改變。」 單薄且飄忽不定的績效認受性依賴人民對中央政府持續的 肯定,而今次修憲再度提高了人們對中央或習近平的期 望,為了維持中央認受性,習近平必定要比以往更加小心 翼翼——否則蟻穴終會潰崩千里之堤。 上位者施政有效得力,自然對百姓最好;但當施政不得人

習近平連任國家主席,左手按著憲法、右手舉拳宣誓 圖片來源:路透社

心,而掌權者的任期不再有可預測的完結時,人民就會更

勢 十一日 不願意容忍,傾向尋求更激進的方式改變現況。而對黨內

趙鼎新在《國家合法性和國家社會關係》一文 [5] 指國家

的野心家而言,本來清晰的仕途一下子被堵塞,當他們再

有三種合法性形態 : 通過價值性承諾的意識形態型、通過

無法以制度內的方式獲取權力,而又不滿足於現存的權力

提供公共服務的績效型、和通過一個普遍被接受的國家領

分配,這些政治精英就只能透過暴力的方式奪取權力。因

導選拔程序的程序型。大多國家的合法性會混合三種形

此,習近平雖然透過修憲完成了他的「中國夢」,卻為現

態,而中國卻幾乎只以績效作為合法性的基礎。前述打貪

時的政治體系埋下了不少未知之數。可以肯定的只有一

是習近平的績效,而地方政府對群眾的壓迫與中央的「積

點——

極作為」形成鮮明對比,使習的績效更被放大。這就不難 理解,為何有內地人民支持修憲——有多少人被地方政府

修憲通過的那天,是中國自 1989 年 6 月的那個星期天以

壓迫,就可能有多少人支持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央,而這個

來,最黯然無光的一個星期天。

數字絕對不小。故此,習近平才不惜觸動中國政治及社會 穩定性的基礎,邁出了充滿風險的一步,修憲「稱帝」。

[1] 打虎拍蠅獵狐不鬆勁 司法反腐呈現多個 “第一次” 今年 38 個「大老虎」一審宣判無一上訴 www.legaldaily.com.cn/index/content/2017-12/21/content_7426076.htm?node=20908 [2] 深圳一名村官被曝坐擁 30 億元身家 politics.people.com.cn/BIG5/n/2012/1203/c1001-19767004.html [3] “Pricelings” in China Use Family Ties to Gain Riches www.nytimes.com/2012/05/18/world/asia/china-princelings-using-family-ties-to-gain-riches.html [4] < 都怪地方官?中國人高度滿意中央政府 > 端傳媒 theinitium.com/article/20150915-dailynews-china-poll-government/ [5] 趙鼎新。(2016)。國家合法性和國家社會關係。 學術月刊,8,017。 www.aisixiang.com/download%2F%D5%D4%B6%A6%D0%C2.pdf

標題背景圖片來源: https://unsplash.com/photos/cPRTSMA3dlk

21


身為中大同學,你大抵會緊貼 CUHK Secrets 的每個帖文,但又有否留意過 CUHK Sex Secrets(下稱 CSS)? 在你還未留意時,在你還在猶豫應否 like 時,CSS 竟悄然下架。CSS 於三月初被禁用,後備的 CSS 2.0 終究還 是大派用場。

Do You Have

我 們 找 來 CSS 的 Admin B 和 性 教 育 組 織「 糖 不 甩 」 的 創 辦 人 Julia 訪問,期望從社交網絡的禁制中窺探大眾談性的空間何在, 探尋論性的界線何以形成。

/篩選背後:保守的性教育 / 社會的意見往往主導社交媒體的條例,追溯主流聲音方能解釋網 絡審查如何發生。大眾談性同樣有無形界線,與朋友講性永遠只

/網絡審查:不自由的網絡空間 /

限於嘻笑打鬧,當電影涉及性又要分等級,而性教育卻只有扁平 的認知:學校看似開放,願意教導性知識,然而只傳授關於性的

CSS 無故被禁,筆者以為是由於踩中 Facebook 政策的「地雷」,

生理知識,如性器官的模樣,卻不會認識自己的性器官、如何引

卻發現審查界線其實模糊不清。以 Admin B 的觀察,Facebook

致性快感等,反而著力以威嚇的口吻描述性病的恐怖、教如何避

的禁制全無標準可言,「有時會連續不斷 block post,有時好露骨

開危險,以保護之名恐嚇孩子遠離性。

嘅又唔會理;可能係 Facebook check 出嚟又可能係有人 report。」 雖然 Facebook 幫助中心的條例列明:「不允許裸露或其他露骨的

學校教育包含的性知識流於表面,背後更是有壓抑性的意圖。從

內容發生」,然而怎樣定義露骨?他們從未公開準則或具體解釋

學校的資源分配已見端倪,讀書永遠優先,其次是課外活動,而

理由,亦即「龍門任佢擺」。或許,Facebook 並非因應內容的不

性則不被重視。「糖不甩」創辦人 Julia 指學校講性教育有諸多限

同程度作出限制,而是「色情」本來就不被社交網絡的空間所接

制,當中最大難處是家長的想法,「一個家長唔同意,就成個活

納。

動唔搞得。」由學校和家長的態度都不難理解社會對性的取態, 那是一種禁忌,不能提、不能問。

然而,Facebook 本身也只是一個承載社會整體文化、價值觀的 平台,它的內容以及政策全然受用家影響。Facebook 全球政策 管理負責人 Monika Bickert 曾說過:「我們對維持平台安全跟信

22

/公開講性:顛覆主流,釋放壓抑 /

賴感絕對有責任,會盡量為大家把關,也希望大家發現不適當的

當人們默許社會對性的限制,以為自願或無可奈何地順著帶潔癖

內容可以舉報。」[1] 但所謂「責任」,實際上只是回應客戶的責

的架構思考,CSS 為了讓眾人重新審視性的迷思和慾望,堅持

任,打造「乾淨」環境,遑論關心言論自由;所謂「安全跟信賴」,

逆流對抗。專頁本身的存在已是對主流作出控訴,嘗試讓大眾認

就是以人們的舉報為界。此類網上平台的管理宗旨僅以客戶為先,

知自己對綑綁的麻木,實際挑戰人們對性生活的漠視——任由主

以維持源源不絕的商機。放眼網絡世界,虛擬空間均由現實存在

流宰割卻不知在加深對自身的抑壓。CSS 三番四次被停用,反

的人構成,其存亡完全與參與者——也就是社會裡的每個人掛勾。

映社會上有不少人仍處於框框之中,無法接受那些愉悅的性。但


訪:Sunny、Theo 文:浮

A Sex Secret?

Admin B 依然堅守信念:「我無做錯,所以佢點 block、點禁用我

人。當與友人分享不需要擔心被歧視、攻擊,你才真正找到出口,

都會堅持個 page。」的確,性本來就是自然而然的情慾,它並沒

一個讓人感到舒服的講性環境。

有錯,錯的卻是故意將之壓抑的社會。

/後記 /

為了打破大眾對主流的順從,公開討論性不僅是從本質上反抗, 更是在內容上揭露對性的誤解或忽視。社會氣氛渲染下,女性不

以社會現況而言,當制度內外都沒有談性空間,CSS 能以 2.0 續

敢承認或未能享受性愉悅,性與愛的問題是 CSS 其中一個常見

命,我們應感萬幸。但退一步思考,網上平台推動公眾討論的效

困擾,例如她們糾結於為表達愛意勉強與男朋友做愛。Admin B

能未知,我們依然不能忽視教育制度內的缺口。性本來無分好壞,

反問: 「點解個考慮係『我畀唔畀佢』,而唔係『我 enjoy 所以試』?」

可以非一男一女、可以是 SM、可以用性玩具……最重要的是你

一般女性被性的污名與性別定型影響,誤以為女性不應該亦不可

知道享受性的過程,能夠從中得到愉悅感;畢竟性本身就是人的

能從性愛中得到滿足,而且認為自己從屬於男性,必須服從命令,

本能,像食慾一樣需要被滿足,而不同人都會有各自的口味。我

為滿足男性而犧牲,故為應否妥協而苦惱不已。Admin B 期望透

們的社會從來無人談過性的多元或怎樣才能享受性,反而只剩欠

過一個開放的傾訴空間,再次展現這些謬誤和被忽視的感受,在

缺性教育基礎的色情影片供人「學習」,關於性的討論更從學校

大眾互相聆聽、駁斥之間,接受不同人對性有各自的理解和詮釋。

消失,任憑謬誤流傳。

藉抗衡主流,讓大家對自己有新的認識,肯定那個被排斥質疑過 的自我。

若我們還不捍衛言性空間,它們也許就跟隨制度內的性教育一同 縮窄、失蹤;那些囤積在心底與性相關的趣聞軼事、困惑苦惱,

我們心底總有秘密需要傾訴,但有關性的卻無處可講。Admin B

難道只能往黑暗裡傾倒?

說:「佢哋會叫呢度做樹窿。」面對被社會壓制的慾望,一旦有接 納空間,我們便藉此抒發、宣洩。平日與朋友可以無所不談、風

註:

花雪月,性卻只可用以笑話一番。然而那些對自慰的困惑、對陌 生人的性幻想、戀足的癖好,我們只能留給自己胡思亂想,留在

[1]〈刪文也是大學問,Facebook 內容審查標準曝光〉,數位時代。

網上各種討論區尋找那些不知真假的共鳴或唾罵,對自己加以批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579/revealed-facebook-in-

判,卻又無法制止那縈繞不去的想像和渴求。CSS 的匿名制為投

ternal-rulebook-sex-terrorism-violence

稿人帶來安全感,但真正的安全感和信心應當要來自真實認識的

23


婚 姻 制 度 以 外 的 家 庭 想 像 ── 多 元 成 家 文:拂難

當 下 的 「 改 變 」 思 想 進 路 ── 平 婚 思 潮 在美台兩地迎來同性婚姻合法化後,香港卻連反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也欠缺。不少港人紛紛在 Facebook 換上彩虹頭像,同 性婚姻合法化似乎成了香港同志運動的終極目標。這種追求也在全球遍地開花。 諸多同性伴侶忠貞不渝的浪漫故事、撕心裂肺的呼喊,使我們更確信追求同性婚姻合法化──平等的婚姻制度。然而這種終 極目標卻不如我們想像中一樣美好。「同性婚姻合法化,制度就變得平等」只是個迷思。 平婚運動追求同志去污名化,並期望同性伴侶也能得到權益保障,但現時的爭取方向卻未能達到這兩個目標。

我們爭取著什麼?保守壓抑的主流婚姻 社會以主流婚姻的保守價值為框架,把框架外的性劃分為「不 道德」的性,同志群體的性被污名化。性必須符合一對一、 男與女、帶有戀愛情感、不牽涉金錢等「純潔」的準則。而 同志群體泛指一切不符合上述規範、非主流的性群體,包括 了同性戀者、SM、多 P、約炮、性工作者等等。性小眾在定 義上就是不可進入婚姻體制,同志原本作為不受社會理解的 性小眾,亦具有自由、流動、多元的風格。 然而,平婚運動硬把異性主流婚姻的性規範搬到同性婚姻, 支持者把 LGBT 群體表現成訴求保守的一群,把爭取的理念 表現得與傳統婚姻無相異。端傳媒的一篇報導中,有一同性 戀者如此說道:「我覺得愛就是美好的,會令人開心的。我 們跟異性戀伴侶一樣,就只愛對方。 」這句很能代表近年平 婚運動常見的主調,句子中的「我們」指「我們同志群體」, 把同志整個群體都描述得和最「純正」的異性戀無異,都是 忠貞純潔。 被邊緣化的同性戀者要面對污名所帶來的壓力,渴望被主流 社會所接納,因而無可避免地模仿異性戀伴侶,而婚姻就是 其中一種模仿的體現。然而,在強調自己如何「純潔」地實 踐愛情時,對其他同志加上了「不純潔」、「污穢」的判斷, 令同志群體當中一些與主流「純潔貞忠」不相符的同性戀者 處境更受排斥。 同志運動追求去除性污名,然而以平婚運動作為爭取手段, 其實更使同志被邊緣化。要真正去污名化,並不能依靠同性 婚姻合法化,而是要思考如何令社會不會再為性劃分好壞、 潔淨污濁。

24

「家庭即婚姻」的迷思 家庭此制度牽涉到政府分配國家資源保障的考慮,然而過往只 有婚姻是唯一制度化的成家方法,同志運動希望使被排斥的人 也可進入制度,平等地得到福利及保障。然而平婚運動只是令 婚姻繼續作為唯一的成家方法。 婚姻這形式排斥了很多歷史上存有的家庭關係。現實有很多類 家庭的群體同住個案,像是上一代不少馬姐「梳起不嫁」後一 同租屋生活、互相照顧,她們之間的感情絕不比夫婦薄弱;又 例如被主流污名化、被排擠的 HIV 帶原者共同生活,同居共食 並互相扶持……宗教、友誼、興趣、同舟共濟等等浪漫戀愛以 外的感情關係把不同的人連繫一起。 婚姻作為最主流、並且是唯一制度化的成家方法,定義了何謂 家庭,使多元的家庭關係從未被視為家庭。而婚姻發展成家庭 制度的唯一方案,很大程度源於政府要促使或限制男女夫婦生 育子女。婚姻有控制人口的功能,有助實行生育管制或鼓勵生 育政策,維持國家的人力資源。理性地分析「家庭就是婚姻」 的制度,我們會發現這只是國家角度出發的功利考慮,但分配 資源不應只是按功利的原則,更應考慮平等。家庭的其他可能 性不應被扼殺,不同家庭組合也應公平地享有福利及保障。 同性婚姻運動的初衷理應是更平等的資源分配及權利的保障, 但按著此進路爭取,即使到達了終點,仍有不少家庭組合得不 到保障。


更平等的多元成家立法

結語

同性婚姻立法原本想為性小眾去污名及爭取公平的資源分

社會漸進累積起同性戀去污名的成果,但同時仍要謹記反

配,然而卻不能真正處理上述問題。因此本文提倡其他可

覆思考平婚運動核心的「平等」價值是什麼;在成功爭取

能的出路,而其中一個方案就是多元成家立法。

立法的歡呼聲中,我們要不忘挖掘其他性小眾、其他家庭 組合被蓋過的嗚咽低泣。若說我們現在投入支持同性婚姻

根據台灣伴侶盟的定義,多元成家的其中一個方案是多人

合法化,是因為想看到同性伴侶不會因其性取向而被剝奪

家屬制度,即是「只要一群人願意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地

應有的權利時,我們也不要被婚姻浪漫的白紗遮蔽了其他

而同住,就可以成家,例如宗教信徒。立法用意在於,目

不能、不願進入的婚姻制度的人,他們也應享有他們的公

前有許多同儕團體,實質上住在一起,彼此照料。」

民權利。唯有超越婚姻制度的想像,唯有多元成家,才可 能創造出同性戀、異性戀以外的性小眾們亦能共融的社會。

只要兩個或以上的人同意,就能在法律上成為家人,受到 婚律的保障,平等地享受福利。看至此,或有人會覺得不

當然,多元成家本身也受到了對家庭的質疑,毀家廢婚的

太能接受多元成家,可能因為我們不少人都在成長、戀愛

論者認為家庭體制本身就會壓迫個體。社會普遍情感預設

的過程中,已經把婚姻設為了人生重要的一環,然而多元

婚姻就是具有極強的情感:因為是一家人,所以必須有愛,

成家立法並不會否定大家對婚姻的追求。多人家屬制度並

必須幸福美滿、和諧融合。這種想像輾壓著人本身多元的

非和現有那一套的婚姻有矛盾。和現時婚姻相同的那一種

性格及思考,家庭內部向人無限度地索求情感投入及勞動。

情侶二人成家立室,亦是多元成家其中一種成家的模式。

家庭規範了個人要無償地為家庭付出勞力,以家務勞動或

多元成家兼容現時的婚姻關係,但同時可以令更多不同的

工資的形式貢獻家庭;並要求個體規範自己投入情感。姻

家庭組合得到制度上的保障。如果婚姻關係中的二人有權

親關係拉扯著個體把生命的一切奉獻回應由社會所塑造的

力作為家人為另一半簽署醫療文件,可是同居的馬姐們卻

「家庭的期望」。文化想像使個體連個人情感亦要自我規訓。

沒權力為對方簽署手術同意書,也沒有繼承財產的權利,

到底要怎樣才對社會中不同個體帶來最大幸福?多元成家,

有時甚至連一起輪侯公屋的權利也欠奉,欠缺一切家屬的

又或是毀家廢婚?這問題,就讓我們繼續在抗爭的路中,

法律保障,實在是沒有道理。

探索出個究竟來吧。

本文希望以多元成家作為一種新的想像,希望可以令堅信 同性婚姻合法化就是同志運動的終點的人看到更完整的平 等。筆者相信爭取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人絕非只是為了一已

註 〈平等的幻象〉苦勞網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4787

私利,而是認同有些寶貴的價值很值得我們走上街頭爭取, 這從不少參與同性平權的有心之士都是異性戀人士的現況 中可以得知。因此我都相信不論我和你的性向是什麼,不

〈同性婚姻是公民權,但不能作為挑戰結構的戰略〉苦勞網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3499

論我們想用什麼形式成家,我們都會認同這多元成家立法 比同性婚姻合化更切合「平等」這字,更能保障非主流的 人們過上受保障而又有尊嚴的生活。

〈圖集:9 對台灣同性情侶,他們對婚姻的告白〉端傳媒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70524-photo-same-sexmarriage/

25


( 最後) 一名男性性侵倖存者的自白 ——

\\\投稿\\\\\\\

被撕裂的雛菊

有多少人,和我一樣? 十二歲,黃昏四點,我身穿天藍色短袖校服,背著小書包;當 陰毛尚未長成的孩子們放學趕回電腦台前玩「跑 online」時, 我獨赴那自稱是「大哥哥」的三十歲網友的約會。他帶我到葵 涌運動場的男廁。一切衣物脫盡,唯獨純白內褲得以倖免—— 對不起,沒有你所想像的插入行為,只有狂肆的舔吻撫摸。他 是誰?我不知道,只知道他穿紫色三角內褲。 十七歲,我去前度男友家借宿。凌晨十二點,他把那肥大濕臭 的生殖器官塞進俗名為菊花的洞穴裡面。這一幅脆弱的軀殼, 維持整整一年,我僅僅是一副被物化的軀殼,流著淚和潤滑劑, 被勃硬的荷爾蒙反復撞擊著。 有多少人,和我一樣?

3.6% 以外的 3.6% 「男性性侵倖存者」這個詞語,彷如瀕臨絕種的邊緣方言,無 法被翻譯進主流的性暴力語言體系。我們耳熟能詳的倖存者, 大多數為女性。根據社署統計,2017 年 1 月至 12 月,獲呈報 的 725 宗性暴力個案當中,只有 3.6% 倖存者為男性。 事實上, 3.6% 這微乎其微的數字,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無法統計 的男性倖存者匿藏在新聞的空格邊。 性侵把人塞進櫃中,同性戀身份再讓人藏得更深,但我現在就 要撞開櫃門,讓你們一瞥櫃中洞天。我身為同性戀者,本是小眾; 被貼上「性侵倖存者」的標籤後,更是小眾中的小眾。我討厭 傳媒以「受害者」這個帶有悲天憫人的暗示(歧視)字眼稱呼 所有性侵事主,自以為聖人般地把我(們)與非禮強姦、甚至 死亡永遠釘嵌一起,不得翻身。 我仍一息尚存,請叫我「倖存者」。 時常沉思:究竟我生而為男同志,抑或是侵犯者將我「拗孿」? 我被侵犯時有生理反應,是否表示我心甘情願,主動參與性侵? 性侵是否另類自殘?我拖著一連串問號和傷痕,四處尋找專門 支援男性性侵倖存者的社福服務,卻發覺全港唯獨「明愛曉暉 計劃」專門處理相關個案。只此一家,絕無僅有。撰寫此文的 同時,我仍然等待人手短缺的中心通知我輔導事宜。等待,將 近一個月。

文:零

26


作繭自縛的男權主義

蠢蠢欲動的疑惑及恐同意識

男性被性侵的事件,幾乎,成功顛覆社會對男性的性別定型。

性侵犯不單純是陰莖強行插入肛門的暴力行為,而是牽涉到男

在傳統性觀念的熏陶下,我們認為男性一向擔任加害者的角色,

性的能力、操控、性身份、性傾向等複雜問題。 包括本人在內,

但如今男性亦可被同性侵犯,獵奇式新聞報導贏得舉座嘩然,

男性性侵倖存者容易產生同性戀性傾向的疑惑。遭受侵犯時正

拍案驚奇——原來男人都會「比人搞」!然而,秉承「指責受

值青春期,對「性」這一概念仍然是懵懂不知,而性侵的過程

害者」(blame the victim)的優良傳統,絕大多數人傾向視男

中我更產生生理反應,令我懷疑我究竟是否同性戀者。至今,

性受害者為軟弱無能,無法保護自己;正如女性被非禮強姦,

我已經肯定自己是同性戀者。痛定思痛,其實當初遇上兩位侵

則被詬病為淫亂墮落,衣著暴露,引人犯罪。真正獵奇的是社

犯者,本是發自對男性的愛戀,與性侵無關。但與此同時,部

會並非譴責加害者,而是譴責受害者。林奕含曾說:「人類歷

分男性倖存者仍然疑惑,甚至恐懼性侵對其性傾向及自我身份

史上最大規模的屠殺是房思琪式的強暴。」所言甚是。

帶來的衝擊、扭曲。

無 論 是 女 性 抑 或 是 男 性 性 侵 倖 存 者, 兩 者 皆 受 困 於 污 名 化

同性戀究竟是天生抑或是後天形成,學界仍存爭議,但同性戀

(Stigmatization),而對性侵倖存者的污名化機制背後,受植根

傾向的形成與後天因素有一定的關係。正如社會結構主義者,

於傳統文化的男性中心主義所操縱。華人的性別觀念認為男性

的論述,性是「一種由社會和其他政治環境所塑造的社會經驗」

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正所謂男兒流血不流淚,男性不允許展

。性侵犯潛藏成年人與兒童的權力落差,而成年男性濫權侵犯

現脆弱,必定要自強不息。即使遭受性侵犯,一切傷痛都要獨

男童以滿足其性需求。既涉及權力關係,即表示性侵犯作為社

立承擔,不能宣之於口。

會經驗,某程度上塑造(扭曲)了性侵倖存者對性愛、性別、 性傾向等的認知和觀念。性侵倖存者的性傾向或多或少受此暴

當然,男性中心主義並非中國傳統獨有,香港既然為中西合璧

烈的社會經驗促成,但問題在於其性觀念的形成並非自然而然,

的混血兒,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西方(性)文化渲染。自古以來,

而是性侵者強迫對性未有充分認識的倖存者認同同性戀性觀念,

西方文化尤其受到古希臘文化影響,其性觀念主張陽具中心主

導致倖存者誤打誤撞地成為同性戀者。

義,認為男性獨有陰莖侵入的性特權,彰顯男性至高無上的主 宰權力,而被侵入者(如:女性、賣淫者、奴隸等)皆處於受

香港社會「看似」比以往更包容同志群體,然而,男性性侵倖

支配、甚至是被征服的從屬地位。換言之,若男性遭受雞姦、

存者仍然恐懼成為同性戀者。其恐同情緒折射出普遍的共同現

被強迫口交等侵入式性侵犯行為,從性政治的層面而言,即被

象:倖存者將社會對同性戀的污名自我內化 (stigma internaliza-

貶抑為受支配的次等公民。

tion)。換言之,作為同性戀者,有機會遭受社交、學業、職場等 範疇的歧視和排斥,但政府並未推行性傾向歧視條例,同性戀

受篇幅所限,我無法,亦無意在此探究不同文化中男權主義的

者權益無法受法律保障。而男性受性侵這件事本身已經違背社

歷史起源與演變。但我希望指出:社會對男性性侵倖存者的污

會對男性剛強勇敢的性別期望。因此,男性性侵倖存者需承受

名化並非無中生有,而是源於倖存者無法實踐男性的角色期望,

雙倍的「小眾壓力」(minority stress):男同性戀者及男性性侵

因而令男性倖存者淪為異類。男子氣概曾讓男性兀立巔峰、君

倖存者。

臨天下,卻也諷刺地讓男性連流淚的勇氣也沒有。故此,當男 性性侵倖存者面對性創傷,需要尋求支援時,往往受男權主義

我至今還未燒炭跳樓割脈吊頸自殺,簡直是奇跡。

的掣肘而卻步。 而受性侵的我(們),還有理由,繼續保持孤獨的沉默嗎? 這也解釋了為何 3.6% 以外,還有更多更多我們看不見的 3.6%。 男性性侵支援是極為虧錢的社福服務項目。無論是社署撥款, 抑或是基金資助,都只重視服務對象的人數多寡,而忽略服務 性質。相比起佔 96.4% 的女性性侵倖存者,男性倖存者只佔 3.6%,而大部分男性倖存者都寧願保持緘默,都不敢把真相公 諸於世。這實在難以爭取更多的資源投放至發展男性性侵的支 援服務,尤其在講求效率數字的(社福)市場競爭中,男性性 侵服務機構往往處於劣勢。

背景圖片:漫畫《黑執事》第 135 話,頁 29-30

27


談起舞台劇,你或會想起《羅密歐與茱麗葉》、《仲夏夜之夢》等莎士比亞的名著;或會想起擬真的舞台、

文:耶耶黑

華麗的戲服。——這便是你腦海中舞台劇的全部嗎?

/ 故事簡介 /

/ 劇本重意象 /

《灼眼的白晨》(下稱《灼》)為甄拔濤先生新文本形體劇作。

《灼》為新文本(new writing),作者說新文本的其一特點為

故事講述五個青少年:家寶、Chris、Anthony、思賢、一心相

關注社會議題,而本劇並不著墨於批判社會時事(僅以反高鐵、

識於自修室。在 A-level 過後,他們無所事事,一起宿營。晨光

反國教等作背景),反而著重於情感多變的青少年遇上這個動盪

之後,他們飽受莫名其妙的痕癢困擾。

不安的時代的灼痛青春。

A level 放榜,家寶順利入讀大學工商管理系並如願進入銀行工

劇本語言含蓄曲折,蘊含大量隱喻及意象,「痕癢」此意象可謂

作,卻發現工作反覆而乏味;Anthony 醉心足球,卻因傷患迫不

貫穿全劇。劇中言:「皮膚是身體與外界的接觸層,當身體未

得已要放棄,卻轉投社運;Chris 讀副學士,迷上占卜學,以術

能適應外界,便會產生痕癢反應。」作者對痕癢的詮釋亦為「未

數作信仰;一心自修重考,而痕癢卻未曾停止,對自己充滿懷疑,

能解決的事」。主角們自露營後一直痕癢,情況時好時壞,每有

為自己的「異能」而鬱鬱寡歡;思賢成績最好,人生看似一帆風

煩惱,越見痕癢,直到主角接受自己的特質,成為「社會大眾」、

順,身上的痕癢很快消失,人格卻有黑暗一面,最後失去人生意

「成年人」,痕癢才漸漸消失。就如一心痕癢未止,她為自己有

義。 這些青春,也許你我都有所經歷。

「異能」卻無力改變現實,明知親人將死也無能為力,受困擾, 質問為何自己要看到殘酷的異象。直到劇終,她始接受自己生而 如此,痕癢才消失。可能學懂接受自我,不再執著自己與所謂 「社會標準」的差異,才是解決「煩惱」的方法。以上只是其 中一種解讀,誠如作者所言,本劇不要求觀眾對隱喻有統一的詮 釋,觀眾各自構想解讀亦是觀劇之趣。

/ 角色定名 / 角色以一心、家寶、Chris Wong 等公開試指定名字命名其意有 ▲ 開場簡潔的舞台配置

二:一,本劇並不是訴說五位「角色」的青春有多麼的灼痛,每 個一心、Chris Wong 其實代表社會上各種遭遇青少年,觀眾可 能是眾人眼中品學兼優的思賢,可能成為選錯學科,工作反覆而 乏味的家寶。觀眾知道自己在看劇,在看自己的人生,進而反思

[1] 新文本 :新文本的出現源於後現代劇場棄絕文本的傾向。劇

自身的成長經歷。其二,這些公開試人物名稱對觀眾而言,聽而

作家希望復興文本,構成了以語言為重的寫作方式。

不能聯想,言而無物的。當我們聽到尋常人名,必然產生聯想, 再預想其人的性格。然而,我們在操練試卷的過程中早已磨滅對

新文本被歸納具有幾項特點,如:去空間、去角色、回應社會議

一心、家寶的「幻想」,剩餘的只是對機械化操練的回憶,與考

題等。新文本並不是一劇種,劇作家不會主動以此標籤作品。不

評局判斷我們的標準。作者或許想暗示社會和當權者對新一代

同作家對新文本會有林林總總的演繹。「新文本」較似是時代對

的培育如同工廠倒模,格式化教育正漸漸蠶食青少年的可能性,

某類演出或寫作方式的形容。

然而,真實的青少年卻是有血有肉,個性不一的「人」。

資料來源:新文本資料庫 http://www.newwritinghk.net/onandon/page07.shtml

28


/ 表現形式 / 傳統着名舞台劇的劇本結構往往遵循三一律 ,以少數場景所構 成,而場景轉換亦要分成不同幕演出,同時大部分劇本只會描 述一天內所發生的事,例如:曹禺的《雷雨》﹑ Arthur Miller 的《推銷員之死》都能看出三一律的影子。這類寫實主義呈現上 注重舞台、服裝細節的設計能否反映時代背景,劇場模仿現實, 令觀眾感受仿如觀察社會現況。 本劇卻呈現舞台真實的另類表現。舞台設計簡單,只有一塊呈 四十五度角斜傾的拱門狀板,板上有幾個圓孔。道具只有幾顆藍 色大石狀物及幾塊三角板。戲服不如平常衣物,全部演員均穿上 藍白色的襯衣戲服,並無多餘的飾物。 簡約而抽象的舞台空間設計,開放了更多讓觀眾想像的空間。全 劇地點不斷轉換,角色走進樹洞,卻是無限的走廊;明明在房間, 卻發現自己在月球,需要觀眾自行構想故事場景的呈現及轉換, 遊移不定的空間設定亦突破舞台劇三一律中的單一地點(Unity

▲ 形體動作與道具配合演員獨白

of place)。道具因演員的組合與表現而分別成為門、枱、櫈。 甄拔濤亦表示這種去空間的寫作方法能將空間的詮釋權交給導演 及演員,是新文本的特點之一。雖然舞台設計簡單,卻有隱喻。 例如門狀板上的孔其實代表日月星辰;而板放 下則象徵天塌下 來,呼應劇情及角色心理變化。 或許有些觀眾看《灼》時會感到一頭霧水,皆因此劇極需要觀眾 的想像力。觀眾需要打從心裡相信演員所創造 / 演示的「真實」, 從而令舞台空間變得合理。劇場的真實由觀眾共同建構,若然觀 眾不投入幻想,全劇便是作「假」了。 形體表現亦是《灼》的特別之處。演員的肢體動作時而抽搐,時 而如水般流動,表現出角色時而痕癢,時而無力,似被大勢拉扯, 難以掌控自己的命運的處況。而導演聚焦於一演員時,便安排其 他演員突然轉為慢動作演出,烘托出背景失焦的感覺,被聚焦的 演員有時會兼任旁白,直接望向觀眾獨白內心所想。全劇並不重 視音樂,不如傳統舞台劇般會借罐頭音樂或音效抒發感情,觀眾 需要留意整體的劇場元素及表現了解角色感受。填滿感人的主題 曲和背景音樂的韓劇或會攢得我們熱淚盈眶。然而,我們的眼淚

演員會移動道具,以動作和對白引導觀眾 走進不同場景,這幕是眾人在 Chris 家中相聚

是為撼動心靈的劇本而流,還是僅被旋律所刺激而滴出? 然而,不妨把觀劇當作個人的成長—我們仿佛習慣了荷里活式商 業套路,適應了如幻似真的電腦特技,漸漸忘卻了如何想像,只

/ 結語 /

想要直接的感官刺激。筆者並不是要貶低佳構劇,只是觀影文化 過分統一,其實限制了藝術的可能性。大眾習慣單一劇文化,對

《灼》的內容及形式上均與傳統舞台劇全然不同,劇本隱含的喻

許多所謂「燒腦」作品避之則吉幻想有時候比直接的刺激更引人

意亦需要具思考耐性的觀眾花心思理解。當我們細意品嚐每一意

入勝,也許我們要重新學會想像。

象,思考背後喻意,欣賞不同藝術形式,會享受到觀看商業化舞

台劇難以感受的撼動青春常常被主流社會渲染為陽光耀眼,充滿 可能。不妨反思我們的青春在制度之下真的是「陽光耀眼」嗎?

文中插圖來源:香港話劇團

29


/ 本篇為連載故事,每期會於學生報出版兩個章節,網上版亦會定期更新,敬請讀者留意。/

百萬大道上要回頭走一百步 世界每一秒都在變,山城每一秒都有故事發生。故事的主角可以是你, 也可以是我。這裏的人和你或有不同,但卻有著相似的經歷、相似的人 生。希望你能在這裏找到屬於自己的出口。有些約定不只是為你,不只 是為我,是為了我們而誕生。你願意遵守約定嗎?

文:藍色眼淚

第一章 初春的中文大學是鳥鳴、樹影和繁花的結合。走在百萬大道上,林千凡感到無比放鬆。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彷彿要將天地 靈氣盡收於那個容量有限的肺部。 「一會兒是要上兩點半的課吧⋯⋯」千凡一邊嘀咕,一邊拿出手機查看時間。「糟了!兩點十分了!」 千凡風風火火地跑到校巴站,準備乘車到康本國際學術園上課。平日總是排著長隊伍的校巴站竟然只有小貓兩三隻。此時正 好有一架校巴徐徐駛至,她氣喘吁吁地上了車,挑了最接近車門的座位坐下來。用不了多久,她便抵達了目的地。只是上一 節課的教授似乎不肯放過他那群可憐的學生,她只好坐在演講廳外的沙發稍候片刻。 此時,遠處有個拿著攝錄機的男生緩緩向她走近,雖然外型看上去很不錯,但手執攝錄機且貿貿然走過來⋯⋯該不會是變態 吧? 「你好啊小姐,請問你單身嗎?」 「吓?哦⋯⋯是啊。」甚麼?!現在的帥哥都這麼直接的嗎?千凡大吃一驚。 「我是中大邱比特的主持,不知道妳有沒有聽說過我們的節目?現在有一個男生想和你做朋友,你願意和他認識認識,當個 朋友嗎?」千凡靦腆地笑笑,想謝絕他的邀請,但又不知道該怎麼拒絕,口裏不爭氣地吐出了一個「好」字。 「好。那左邊這位是千凡,一年級生,讀政治及行政學系。右邊這位是子霖,也是一年級生,讀中文系,數三聲之後大家可 以轉過身先握個手⋯⋯」男生相貌堂堂,可是算不上是帥氣的那類型,是笑起來有陽光男孩感覺的那種男生。在主持人的引 導下,千凡和子霖進行了一些尷尬的互動,最後互相為對方評了分,交換了 Instagram,就草草了結了整個活動。千凡不太 相信這種東西能真正撮合情侶,反正就像大學那些迎新營一樣,瘋狂幾天,最後一轉身便是陌路人。大學,只是個人來人往 的地方,沒有人會真正停留,他們都有自己要去的終點。而這裏,僅僅是個中轉站。 「下次見。」子霖禮貌地說了一句。大家總是在說著這種客套話。在千凡的眼中,子霖和眾多模糊的臉孔一樣,是工廠公式 化生產的產物。而子霖的雙眼死死地盯著千凡,像是在凝視一汪深潭。 「嗯。」千凡亦禮貌地回應道。不會再見了,她想。 生活又回復了它原來的模樣。經歷了前幾天的小插曲後,似乎再也沒有甚麼驚喜可見。不過前幾天的事雖說是驚,倒不肯定有 沒有喜的成份。大概對於千凡而言,被安排得妥妥貼貼,絲毫沒有誤差的行程才會令人心安。驚喜還是留給別人吧。 可是當天晚上,千凡在 Instagram 上收到了來自 chilamcheung 的一則信息:「你覺得大學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30


第二章 「抱歉。是不是問了奇怪的問題⋯⋯我只是覺得你會有特別的答案。」 「嗯⋯⋯你是⋯⋯?」千凡想不起來,只覺得這個帳號名稱似曾相識。 「哈哈,原來你已經忘了啊⋯⋯我是張子霖。那天中大邱比特的那個男生。」子霖的話語中隱約帶點失望。 「啊!不好意思,我沒反應過來⋯⋯」千凡沒有想過兩條平行線竟會有相交的一天。她老早就習慣了那些無疾而終的再見。太 多期望只會換來更多的失望。 「那麼你⋯⋯有答案嗎?」子霖很想知道,這個女生是不是有點不一樣。 「大學就只是個車站而已。大家為了利益或短暫的快樂而聚首,又因為失去利益和快樂而分開。大學真的沒甚麼特別,沒甚麼 好討論的。」 「我沒有想過你眼中的大學這麼功利,這麼讓人難過。」子霖回顧自己的大學生涯,也好像只有玩樂的片段,交心的朋友始終 不多。 「你呢?我想聽聽你的看法。」 「大學是個多姿多彩的地方,不同的人在這裏奮鬥,互相砥礪切磋,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像我吧,將來想做一個中文老師。」 子霖的滿懷憧憬,讓千凡看著覺得有點好笑。到底是該說他笨,還是太天真? 她記得自己當初和「大噢眉」在同一個房間聊天至深夜,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夜話」。那晚大家暢談了很多過去,好像彼此就 是最了解對方的人,一起分享大學中很多新鮮的經歷。但是愛麗絲的夢是會醒來的。一覺醒來,大家上莊的上莊,住宿舍的住 宿舍,說好的組聚總是遙遙無期。那幾晚就像從來沒有發生過。「奮鬥?互相砥礪切磋?」千凡只看到他們多姿多彩而又趨於 糜爛的生活,對於 GPA 的討論是從來沒有過,更別說要一起努力了。連見上一面,更新彼此的近況都是近乎奢侈的願望。 「我們始終是不同的人。」 「不!」子霖見狀立即回覆道。「我覺得你心底裏還是有這麼一部分的。你只是習慣了武裝自己。」 「哈哈。說得好像你很懂似的。為甚麼要念中文系?不覺得很難嗎?那些『之乎者也』我是一點都不懂。」千凡覺得這個男生 挺有趣。但她不想承認有個這樣的自己。有感情的人都是會受傷的。她只想趕快把這個話題帶過去。 「不會啊。讀作家的文字,是在讀作家的心。閱讀是與作者對話,也是與自己對話。」談起自己的專攻,子霖總是不自覺地微 笑。這個女孩,感覺很可愛。此刻的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笑哪一樣。是中文,還是與他對話的人? 本來是不打算找她的。畢竟兩人只有一面之緣,而且還是在這麼尷尬的節目上見面,貿貿然聯絡她,好像有點唐突。但是他碰 巧在 Instagram 上看到她最近的更新:「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被大海分割。」他記得這句話。他在林詠琛的書上看到過。中 學的時候因同班同學的推薦而接觸了相關的書,但中文老師又往往不準同學把這類型新作者的書寫進校本評核當中。他只好到 處找那些甚麼君比的勵志書,在網上左抄右抄,然後亂寫一通,倒也過了關。可是始終只有林詠琛的書陪伴他度過中學最後的 幾年,在他心目中留下了足跡。千凡的這句大概是出自林詠琛的《永遠の夏》。他印象深刻的原因是因為這句是書中的女主角 所說的,男主角卻說了另外一句:「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所有孤島都被大海相連。」 這兩句恰恰代表了他們兩人截然不同的世界觀。書中的男女主角既相遇,而他和她,是不是會有命運交疊的一天?時間最後會 給出答案。

你知道嗎?快樂和憂傷是一體兩面的,哭和笑的表情其實很類似。

頁首背景圖片來源: https://static.panoramio.com.storage.googleapis.com/photos/large/19835535.jpg

31


這一期的《中大學生報》以「當我一個人」為題徵稿。上了大學後,我們好像一直活在群體中,要習慣一套 新的語言,要懂得「圍爐取暖」,要 yo,要 firm,否則你便成了局外人,孤獨一個。大部分的人都怕孤身一人, 但為何要怕?為何要避而不談? 孤獨可能是一種選擇,也可能是個人背景造成的情況。今次的主題,我們想讓讀者能夠從文章中探尋自我, 同時理解「孤獨」一詞對不同人的意義。或許,孤獨是個中性的詞,又或許它是一種伴隨生命而來的魔咒。 孰好孰壞,待你細心閱讀後,再慢慢咀嚼。

一個人,可以嗎? 文:Gillian 「我不覺得自己孤獨,我喜歡一個人。」友人 S 淡淡地說著。過了

可是,S 說:「我願意經營友誼,但不會刻意去認識朋友,人際關

一會,他又補充:「我意思是,有時候我們需要一個人。」

係隨緣就好。」

S 最愛的活動是在黃昏到黑夜期間到處看看。他笑說已經走遍九龍

為甚麼?我們不是群體動物嗎?可以不用朋友嗎?他說花時間認

塘附近,接下來會去沙田探索。「這是獨處時可以做的事——走出

識朋友才是把自己推向孤獨的深穴。他有參與一些學校活動,但

日常,自己一個觀察周邊事物是件樂事,我們的城市很美。」他喜

前提是忠於個人的感受。人際關係並非以數字來衡量,也不是刻

歡自己一個走,在某日的黃昏當一個「異鄉人」。有些事只適合自

意經營就代表關係長久。社交媒體上交的朋友再多,現實認識的

己做,幾人行反而令他感到困擾。「如果和別人一起走,很多事物

人脈再廣,若我們失去了自我,又有何意思?

都是走馬看花,很難發現趣事。」他帶我走他平日走過的路,訴說 他在樂富社區裏找到的故事。令我驚訝的是,雖然他不是住在這

S 並不介意告訴別人他喜歡自己一個,他也知道他的「孤獨」是一

裏,但每條小徑他都很熟悉,甚至他知道天馬邨的人面對著購物

種選擇,而非被迫,兩者聽起來沒有分別,但感受卻大有不同。S

的不便,要乘幾號車才可外出。他認識了當區一名餐廳老闆。兩

強調他有愛他的家人,也有幾位知心好友,但這個世界有些人陷

個成長於不同環境,處於不同年齡的人交換了彼此的生活。「不

於不幸中,無法逃離。S 曾經說過他覺得世上有一種人是「被孤獨」

得不承認,自己一個人的空間讓我感到很舒服。一個人沒有問題,

的,他們無從懂得甚麼是親情,甚麼是友情,他們是被拋棄的一群。

問題是你覺得一個人是負面,繼而才會覺得自己被孤立。」

在該懂得「情為何物」的時候無法懂得,一直只有自己向前走。他 們的生命裹不曾有選擇,不曾有人當他們的後盾,他們不是 S。對

孤獨是個主觀的詞,無好壞之分。有些人害怕「落單」,他們瘋狂

此,S 並不覺得這類人可笑,當我們活在自己這邊的世界時,不要

地擁抱群體生活。幾個不太熟稔的人湊在一起,聊著無關痛癢的

遺忘世界的另一端有些人與我們不同,他們不是異類,他們是一

話題,只要有一刻靜默,就感到尷尬。有時候打從心底不熱愛事

群大家該花點時間主動關心的人。

情的本質,仍迫自己全情投入。例如你討厭每天要庇護至凌晨三、 四點,但仍天天報到。委屈個人感受,隱藏喜怒哀樂,原因是怕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 S,如果你是,我希望你能夠好好珍惜獨處的空

被人排斥,引人非議,我們太害怕接收別人異樣的眼光了。無法

間。一個人的時候,是迎合無理的世界,還是嘗試與靈魂深處的

避免獨處時,掏出手提電話滑開螢幕,低頭裝作忙碌掩蓋自己一

自己對話,全是個人的選擇。我們都需要社交,但梳理日常的煩

個人的尷尬。我們知道生活不該是這個模樣,但卻沒人拿出勇氣

惱,學會讓自己靜心下來也是一門必修課。我突然想起 S 在中六

打破慣例。

紀念冊寫的一句話: 「待人友善是基本,獨來獨往是性格。」這個人, 應該很早就已經懂得獨處的可貴吧。

32


/投稿 /

前女友分手後,哭得死去活來,不見天日。一天臉書某處傳來「我 從前喜歡一個人,後來喜歡上一個人」。一番思量過後,確是好句。 可能的解讀方式估計有三種。一是從前我喜歡某人,後來則寧可 獨處。二是從前的我孤獨慣了,終有一天抵不住,竟被某人劈開

當我一個人 / Rowina /

冰山,於是喜歡某人。三與題目無關,此處略去不提。 前者告訴你明白生命中的過客都是落花流水襄王神女,生活復歸 個人的平靜才是最好結局。一個人悠然自得,孤獨也就成了可被 吹捧的生活態度,多有品味。中大可取之景尤多,青山秀色綠水

甫進山城,食宵夜話酒聚出車等等「二字」帶給我無盡的遐想,

騰波,漫步校園更易感懷傷世,「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

一大班輔員爸媽「噢眉」上莊,嘻嘻哈哈,好不愉快。心想豈有落

涕下的前設,看來也是必定要「獨」的。

單一日。 後者入世意味殊重:本以為千帆看盡,但其實日會蝕月會虧,不 直至後來,才知中大人確有其獨有的孤獨。山城內,滿佈一座又

過是時機未對合適的人未到,生活還有轉機。一旦如此想像,僅

一座的小山頭,花生與好戲齊飛。小圈子內最好先取得一手消息,

僅期望有天有人能撫慰你的心靈,相信兩個單翼的天使靠在一起

是非對錯就別管了。料不到「剃人頭者,人亦剃其頭」。於是相聚

可往天遠去,便是心境的轉換——「象在靈府,不在目前」 。寂寞

時笑臉迎人,別後只有盤算誰最靚最正、誰人利用價值最低。幾

甚麼的,只是終南捷徑而已。若對的人出現,便要從寂寞的賣身

經波折,最終選擇不再刻意沾這趟渾水,凡同學朋友,例保兩秒

契中被贖回。我覺得此處不一定純指愛情,也許更多雜亂的情感關

距離,其餘話題一概不碰。只是「獨」的名字走遠,「毒」的名字

係,亦是如此。兜兜轉轉,更能認清自己。

也同樣遠播。 快將修成下山,蹉跎在宿舍的歲月之中,讓我突然醒覺一事。初 我覺得這應非特例。飯堂裏多是獨食的人,左手掃屏幕、右手拿

初入宿,只覺宿高路遠,每次 N 車過後,便得獨自徒步上山。相

飯羹,沒刻意板起的面映著冷冷的屏光。 托盤拿來,鯨吞猛嚥一

對上當然未算最遠,但獨行的路,寧舍難捱。後來慣為山區學童

輪,捧住托盤又去了。 一席飯間,不過一刻,四人枱的空椅便換了

才發現,每次深宵回宿的路途,也許是在中大最美的一道風景。

一轉。我知道,這叫孤獨。

走路的意義也許不在往返兩地的用途,而在於走路本身;孤獨的 意義也不在於「摺」或「Yo」之間,而是在乎當下的寧靜和沉澱。

孤獨感無處不在:等待翻滾的乾衣機滾筒停下、佇立水機前慢慢

路途總會完結,孤獨亦然。正能量今天沾上了「正 X 樣」的標籤,

注滿膠瓶、在咖啡閣拿著票尾候餐取 Food、在宿煮飯後獨自洗碗

但我相信每人都曾有寂寞之時,不過若然一刻你覺得足夠,「獨」

忍不住哼吟兩句、飯桌上你眼望我眼掏出手機撳撳又再你眼望我

的使命就完成了。凡事總有過渡,此心安處,是吾家。

眼——無可避免的留白,愈來愈多的瑣碎——應是屬於現代人的 孤獨。

但凡獨與不獨,都是生活態度的選擇,若為「真獨」,又何妨顧慮 獨或不獨?

最能體現寂寞,無非是獨處時垂首吟哦,默念「我享受孤獨」 。若 實在耐不住寂寞,更會相約好友傾訴,但最後為顧形象不忘補句

「獨乎哉?不獨也。 」

「其實一個人,都有一個人嘅好吖。 」安慰自己。然後朋友離去, 影子在泛黃的街燈下拉長。寂寞與孤獨之分,莫過於此。 中大的自殺比率和數字繼續高踞全港,不敢僭越醫科妄稱判斷。 只是一直覺得,不幸走上末路的人,大抵其心底的孤獨感揮之不 去,每當推杯換盞、春去秋來,孤獨便成了墜落的催化劑。黑暗襲 來,親朋戚友通通沾上陌生的氣味,似要和你劃清界線。已非首次, 像癮君子般「吽」多了,竟也變得犬儒和暴躁。朋友的電話不接, 功課堆在書枱不做,病態般想要慣性保持這種疲憊,直至永遠, 阿門。

33


帶我走 /禾木/

一個人的時候特別能感受周圍的冷感,對冰涼堅固的正正方方的

「我要去做作業了,不能陪你了,抱歉⋯⋯你能自己去找嗎?」

東西尤其敏感,走進升降機,銀色鏡面映著我疲憊的臉龐,靠在 壁上,聆聽下降的「隆隆」聲,花白的燈光繚暈雙眸。為什麼我

「我要去超市,你把東西拿回去吧!」

仍是一個人?在這空洞洞的冰箱裡,走不出去。 痛苦會有人看見嗎?不會吧,人們只會變本加厲地要求,而不是 誰能敲敲我的門,問問我想不想一起去堆個雪人?

體恤、可憐。最後許多人經過我時,會看到我扛著大袋小袋的背影, 心酸苦澀。人很多時候會這樣,身邊圍繞著標註不同熟悉程度的

我一直形容自己是個外向的人,很輕易就可以跟別人交朋友。偶

好朋友,他們在你笑時會一起笑,在你說難過時會來安慰你,但

爾翻翻一些社交技巧書,裡面那些讚美別人的小訣竅我經常說,

他們從不感受到你的委屈,不會無意問問需要幫你嗎。因為他們

也算是深得人心了。 「你的妝很自然好看欸!」「你的裙子很有氣

不是你,他們不懂,也許你也不懂,你也只能是一個人步入沙塵

質欸!」這些話是真心的,可惜我的語氣有點彆扭,那種感覺像

暴中,千萬不要驀然回首,因為當你發現背後空無一人,那種感

明明很生疏,還要裝熱絡,招自己厭了⋯⋯我也經常樂於製造些

覺更痛苦。

小的身體接觸,摸摸別人的頭,抱抱別人,拍拍別人來增加自己 的親和力。應該很少人會討厭我了吧,嘗試許多小技巧換來同伴,

所以我習慣一個人,因為害怕不習慣,我必須習慣。在別人從沒

藉此得到別人的陪伴,消減孤獨感。

牽起我的手之前,我已經做好心理準備,大不了一輩子都不要牽手。 這樣就不會抱有假希望,從一而終的孤獨反而還會使人莫名感動。

我以為我會成功,夢魘會就此被中斷,卻不料,我在人群中似乎

在餐廳吃飯時,我不必等同伴在旁邊的位置坐下才動筷子,我可

依舊不是真正的快樂。太多的讚美和觸碰,致使原本的真摯變得

以趁飯菜溫熱時便送入嘴裡。在上課時,我不必多佔一張椅子,也

疲憊,美好成為應酬。開學過了一段時間後,某人問我去不去組聚,

無須因為和朋友聊天導致分心,我可以聚精會神在教授的一字一

我說: 「不去了,沒什麼好聚的,有點像酒肉朋友。」總是很難理解,

句中,成為一個將要過三爆四的學生。我也不會有頻繁的來電顯

一群人明明從沒在一起做過任何有意義的事,除了吃就是玩,為

示和 WhatsApp 提醒,不必糾結該如何回覆。

什麼要去?在那裡,他們只是純粹地殺死時間,而我深覺殘忍下 不了手。其實我更想找些摯友是真正陪我一起成長的,真正一起

一個人多好。一個人多不好。

經歷過些難以忘懷的。遺憾是我不敢吶喊大叫,需求就這樣被扼 殺在我的喉嚨以下。我對很多事都不願灑脫道出想法,既怕沒人

特 別 難 受, 無 論 什 麼 時 候。 其 實 吧, 其 實 吧 我 特 別 希 望 在 我

應和,也怕那之後的失望。慢慢地,我成了一個人。

需 要 時 有 人 過 來 我 的 身 邊 對 我 說:「 我 在 呢, 把 你 的 難 過 都 說 出 來 吧, 我 聽 著。」 我 希 望 有 個 肩 膀, 總 能 準 確 成 為 風 暴 擊 向

孤獨感難消怕是來源於無人懂我的空虛,畢竟在這個世界,又有

我 的 阻 力。 我 甘 願 應 酬 的, 如 果 用 我 的 一 天 換 你 三 十 分 鐘 的

多少人是打從心裡懂我或是你的呢?

心 有 靈 犀 怎 麼 樣? 那 會 不 會 太 少? 我 真 蠢, 不 知 道 如 何 才 能 使兩個人的倒影重疊。或許在我心裡,從來沒第二個人出現過。 與其奢望著那第二個人,不如向街上偶遇的路人輕輕訴說自己的 不堪來釋出痛苦。

34


/投稿 /

「我的生活好累⋯⋯就像一個人要扛過一切,你明白嗎?束手無策 的感覺。」

我大概不會自殺,我還是想成為一個別人還有點印象的人,與其 可悲結束,不如苟且掙扎。都說活著就有希望,那我就坐在山邊 等好了,等那個懂我的人出現,無聊時踢腳解悶,想東想西。沒

「我也沒差,但時間長了,人成熟後就知道這沒什麼了。生活常這 樣,你有什麼辦法呢?還不是照過。」一位不認識的婆婆在街上邊

別的,空有的就是一腦子盼望了。待我兩鬢斑白,有個年輕人路 過然後開始向我訴苦時。

散步邊對我說。 「我的生活好累⋯⋯就像一個人要扛過一切,你明白嗎?束手無策 「可以選擇自殺,現在很多人都⋯⋯」 「我從沒有這個念頭,那些是失敗者,他們選擇了最不需要力氣的

的感覺。」 「我也沒差,但時間長了,人成熟後就知道這沒什麼了。生活常這樣,

逃避。」婆婆皺眉,接著說了一大堆珍惜生命的道理。

你有什麼辦法呢?還不是照過。」

不過仔細想想,我也不會自殺,我不想體會自殺那種一個人的極

突然想想,人生不就是人在多不勝數的過客身旁擦肩而過嗎?那

致。自殺前,一個人胡思亂想,腦子裡沒有浮現出任何人的臉龐

人始終是過客,我們也始終是過客。年輕時的多愁善感,到老了

提醒你是不是該猶豫一下。拿起刀子時,你希望有個人破門而入,

或許就習慣了,孤身一人也可以湊合著過。聽起來有點悲哀,卻

無論是誰都好,但結局是你的期望最終會落空。割開手腕後,你

又那麼釋然,這是時間的魅力罷⋯⋯時間⋯⋯帶我走。

靜靜躺在浴缸,你不相信現實,你心中還有一點也許自己可以被 誰搶救過來的希望。但沒有,都沒有,你想要的都沒有。最終到 你死後第二天,新聞登出一名少女在死後隔九小時被家人發現的 消息。死後大概一個月,你的樣子就在別人腦海裡模糊了。 「那個誰你記得嗎?」 「誰?」 「就那個⋯⋯那個自殺的 。」 「噢!那個!」 你還是一個人,甚至是被人淡忘的一個人。

35


孤獨

/陳柏融/

錯過了制服的時代,我曾是他們 我未曾是

的一份子。

一個人的。

大 學 之 後, 班 級 的 概 念 變 得 薄 弱,

父母親人皆

課堂之間,萍水總是多過金蘭。沒

在, 孩 提 時 代

有中學時,那樣每朝每夕近乎厭倦的

友 人 相 伴, 進 入

共同生活,也沒有那樣三年、六年那

幼 稚 園, 就 讀 小

樣長的時間琢磨回憶。我不知道,這麼

學, 有 了 班 級, 往

一錯過,此世的緣分便是盡了。回想起

後十二年便在群體中

中學的摯友們,原來我怠慢了一種情誼,

度過。我們花了近乎兩

並天真地以為我仍屬於群體,好像亙古磐

個十年,學習群居。這

石恆常不變,然而周圍的人群來去往復,

理所當然:人是群居的動

錯過之後,才意識到我們已各自天涯一角。

物。廣袤荒原,險惡叢林,

要說唯一不變的,大概也只有其他像我這樣,

人類既沒有銳爪,也沒有利

孤單,的主體。如果沒有期待,錯過之後,

齒,而我們在一系列生存競

就剩下思念,思念關於意識到一段關係將永遠

爭中存活,靠的是智慧,靠合

不復往昔,記憶只能風化、稀釋、再而劣化,

作。彷彿我們打從基因信息開始,

終至杳無痕跡,彷彿隕星的碎片打從開始就屬

就被寫入了「拒絕孤獨」的密碼,

於那片海灘。日本茶道講的「一期一會」,大概

而必須仰賴群體而活。

也就是那麼回事。主動加入,或者分類,我們總 是處在群體中,讓人錯以為我與群體擁有相同本

十八歲的夏天,我試著脫離群體。

質,但是人來、人往,之後彼此之間便只能減少, 而不能更多——增多顯得奢侈——如一葉浮萍繼續

從臺灣來到香港,我告別了家人,脫離

飄向下一個中途。

了原先的朋友圈。我有臺灣人的身分,有 國際學生的身分,大一新鮮人的身分,不

我從來是孤獨的。

會講廣東話的身分……但我暫且還不屬於任 何群體。不屬於群體的我,睜大了眼,豎起耳

裡,我一個人吃飯,餐具有一整組,卻從來只用一雙筷、

也抱持著流浪動物的戒心。體驗是新穎的。所見,

一隻碗,一個人在沒有睡眠的夜晚凝望天光。一個對話

所聞,皆屬於我一個人,完完全全的私有財產。儘

群組最後的訊息是去年昨日,凍結在那一年那一個月最接

管也是高樓大廈,相似的兩座城市,卻又不能相像,

近永恆的那一天,那晚飯錢已經付了卻沒有人要走,凌晨

它們之間的差別,好像不是能夠言語的。我以黃皮膚、

兩點問大夥要不要續攤。我害怕最美好的夜晚迎來天明之

黑頭髮的保護色融入其中,只要不開口,大概沒有人

際,即是最後一個不孤獨的早晨,更勝於擔心沒有一份飯碗

能察覺:我不屬於群體。不屬於群體,感覺有點像流浪,

或找不到適合的伴侶。如果整個城市死了,像《極北》那樣,

像獨自一人的旅行者。觀察人群生活的痕跡,置己身於

每一個日出與日落只為最後一個人而計數,當我只剩下孤獨,

移動潮流之中。人潮之中,下課後的學生,女生捱著身體, 男生搭著臂膀,從坡上踩著滾石般的步伐下來。他們從我的 身邊經過、路過。像錯過。

36

將來的某天,一個人的通勤時間,生活在一個人的房間

朵,在陌生的城市間,保持著野生動物的敏銳,

我該以什麼,來迎接故事的結局。


/投稿 /

那麼,什麼是不孤獨呢?孤獨的反義詞,那會是 朋友嗎?當你思考孤獨的反義詞,便發現字典裡 並不存在一個與之對應的感受。那也許就是現 在的狀態。我想,大學的時光是最後的保證, 而我正在從孤獨的相反走向孤獨。雖然我們都 知曉緣分是會散的。小學的鄰座,一定也在 哪裡好好地、生活著,我們在等,等新訊息 來自一個沉沒海底的群組,等一個人說要來 辦同學會。但是看不見的牽絆,在我們拿 起剪刀之前就已經斷開,握著線頭的一端, 無法想像那一條線究竟是什麼時候、以什 麼方式斷掉的。 我握著一束線頭,在海的另一端,它 們謙虛垂下,如穗。一支全新的手機, 新的門號,空著的通訊錄,我要再來 填滿它嗎?這種努力,我想,顯得 有些徒勞。如果過了三十,年近不惑, 仍有狂歡,我依舊會歌頌人生中的 第二個十年,那是離孤獨最遙遠 的黃金時期,也是最害怕孤獨的 黑暗時代。 孤獨是一杯咖啡的夢在夜晚。 從定義上就是屬於一個人的感 受。你問咖啡怎麼能有夢? 那應該是氤氳霧靄,如綿、 如絲纏繞住空間與光線打 結,將往事染色,密密 縫 縫 地 交 織 出 回 憶。 你 在 那 裡, 我 也 在 那裡。可是手一揮, 煙消雲散。像夢 醒。

37


Last Order /關焯堯/ 不 知 那 生 來 就 沒 有 耳 朵 的 怎 樣 覺 得! 寂 寞 吧 ,我 想 。 - 周 夢 蝶〈 畸 戀 〉

我在山頂。望著從黝黑的海面上射出的彩色燦爛的煙花,聽著的卻不是煙花爆破的聲音。 甚至可說是因為討厭旁邊的人併發出歡快的聲浪,我才戴上耳機,讓音量調到最大,聽著 Chet Baker 的精選歌單。我在他的曲子裏看出自己,而自己又是與他多麼相似。 煙花繼續在舞動,煙花的花始終是主角。煙到哪裏去了?「如果世界上的花有顏色,為何 人們始終覺得花必須配合彩虹七色,而世上卻鮮有黑白灰的花?」我這樣想著。想著就想 到陳奕迅的專輯《黑 ·白 ·灰》。我把寂寞小號手對我的哭訴暫停,轉到那轉輯裏。十首歌, 竟然有兩首的歌名都有「寂寞」兩字。 我按下第一首。 煙花仍然躍動,人群照樣躁動。 我到山頭來不算是沒原因的。只是我更不願到尖沙咀,或留在家。 尖沙咀太多人,我呼吸 不了。留在家卻太少人,我太自由了。太自由是不好的,它會使我亂想,雖然我一直都在 亂想。不能呼吸也是不好的,太多人壓迫著我,我去不了自己想去的地方,雖然我沒有什 麼地方是真正想去的。太多地方都有過彩色的回憶,回憶卻使我暗淡下來。山頭比低地更冷, 在這十二月的天氣裡。或者這樣,才吸引不到很多人來。這裏剛剛好,適度的自由,適度 的人群。我很自在。 我一直倚在欄杆。旁邊疏疏落落幾對朋友,幾對情侶。大家都不妨礙大家。他跟她擁抱也 好,擁吻也好,我看著都不感尷尬。我早就習慣,不過是現在的角色倒轉了。那幾對朋友 可能喝醉了,彼此通紅的臉不知是喝醉了,還是被冷風吹成這樣?陳奕迅的聲線確實美妙, 美得落寞。而煙花也同時落幕了。爆破後的煙花令夜空的雲重疊的奇怪。我望著這樣有層 次的怪狀,覺得很美。只有我欣賞這樣的美嗎? 我照樣凝視著維多利亞港。這個黑海倒映著天上的黑雲。這比起尖沙咀海旁慢慢離去的人 更耐看。一會兒後,人群再沒有人。一會兒後,海和雲卻繼續相襯。

38


/投稿 /

我轉過頭來看看廣場的模樣,本來已經不太擁擠,現在卻更少。

是彩色的,爆破似的,有驚喜,無傷悲。

他們趕著到蘭桂芳吧,我想。那一排的人都在等的士。口渴了, 我卻不想到便利店買樽裝水。這不適合。廣場有三間酒吧。看似

我走到酒吧外的長椅坐下。長椅還留著一些黃昏時過雲雨的水

有權選擇,但這怎會是實況呢?每間都是一樣,不過是大小的分

漬,雨水不願被蒸發,拼命停留在這裡,稍微弄濕我的褲子。

別。我隨便走到那門面最大的吧檯去,跟酒保說:「Glenfiddich

蒸發了的雨水,再不能在這長椅上找到,再不會弄濕我的褲子,

15,double,on the rock。」他轉身就拿酒瓶。他把紙巾墊到杯底

那麼雨水算是有過生命,算是存在過嗎?我搖一搖,冰塊幾乎

下時好像跟我說什麼。我聽不到,便除下右耳耳機,他重覆: 「You

全融掉了,它們到了哪兒?去年這天的你,現在在哪兒?我一

alone ?」我沒有回答,只拿起酒杯,稍稍搖一搖,讓冰塊跟玻

口氣乾盡了。我的喉嚨依然灼熱,至少這灼熱証明我確實在這裡。

璃杯碰撞。他明白我沒說的一切便逕自走了。喉嚨灼得火熱,正

在我用神留意的時候,歡快的歌曲已經消失了。歡快總是在人

好可以跟這寒冷的天對抗。我只能與威士忌攜手對抗寒冷。或者

留神時才發現一切都只剩下悵望。

有一天我能攜著自己的手,同時不需要酒,就能抵抗寒冷,然後 穿過。可是此時此刻的我還未有這能力。

眼前的一切在旋轉,怎樣旋轉也好,都沒有意義了。因為原來 這裡沒有你。我從褲袋拿出黑色啞面的 iPod Classic,看看這是

酒吧的喇叭很差,再配合不同語言的混雜,使我十分煩擾。我趕

第幾首歌。我從不隨機播放,因為一隻專輯的順序有它的意義。

緊戴回耳機。剛好播的是〈十年〉。粵語版我聽得熟了,全首歌

混亂會使意義消解。這是第十首,是最後一首〈Last Order〉。

詞背出來也行。國話版卻很少聽到,歌詞也不記得了。僅僅除了

我想我聽完這首歌後,就要除下耳筒,下山了。對面碼頭看來

這一句,我以為我完全忘掉,但原來總有些東西,腦袋不讓自己

再沒有人,或者零零落落的還有幾個,但我看不到了。看不到

忘記。當副歌最後一次重複時,我一直倒數著這句的到來,不知

就是沒有。也許太累,雙眼沒有焦點,只是為撐開而撐開。耳

不覺閉著眼卻清楚看到「情人最後難免淪為朋友」。是嗎?我問

朵卻繼續有目的地欣賞歌曲。但當歌曲完了,還剩下什麼?

自己。畢竟我只能問的是自己。 我除下耳機。我想聽風的歌,但聽不到什麼。至少剛才有音樂 酒吧和吧檯都太耀眼,為何一排排的酒瓶背後總要安裝光管?太

陪伴著我,才不使我孤獨得可怕。謝謝 Chet Baker,謝謝陳奕迅,

光了,太彩色了。像剛才的煙花那樣。可是這幾排高矮肥瘦不一

和在背後跟他們做音樂的人。

的酒瓶,難道不正代表這裡所有人嗎?我在當中尋找自己,看看 有沒有一個全滿的。唯有全滿,光線才難以穿透。沒有。這裡沒

從長椅上站起來。伸展一下腰骨,扭動一下麻木了的頸。廣場的

有我,但這裡同時有我。

酒吧招牌仍然光亮地照著,但不足以照亮我的前路。客人不是 爛醉的,就是那些去酒吧不喝酒所以依然清醒的人。他們不時

腦袋開始發脹,心跳明顯加速。這剛巧很配合現在的歌。我從沒

揮手,是要添酒嗎?一排紅色的的士等著我。我在開車門的一剎,

聽過這首歌。這種輕快,爽朗,不是平常的我會愛上的。這種歌

依稀聽到遠方喊出一聲:「Last order !」

39


「 打 小 人 」 打 出 了 …… 融姑在鵝頸橋下「打小人」已有 7 年多,自小跟從師傳學習算命、算八字。

文:知與誰同 訪:知與誰同、Gillian

起源 「打你個小人頭,等你有氣冇碇抖。打你個小人面,等你……」聽到這個 耳熟能詳的口訣,就知道是驚蟄到了。每年的三月五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驚蟄。蟄指蟄蟲,驚蟄則解蟄蟲被天雷驚醒,而後 四處出沒,侵蝕農作物。相傳為保護糧食收成,民間會舉行「祭白虎」風 俗儀式,以防止害蟲蔓延。流傳至今,漸漸演變為「打小人」這種帶有神 秘色彩的民間活動,用以驅逐身邊的小人。這風俗一直被披上巫術這層神 秘外衣,其詭弔的佈置、念念有詞及不斷拍打紙人的儀式讓人不禁聯想到 毛骨悚然的詛咒。於是,在重重迷思和神秘感下,筆者親臨了位於鵝頸橋 下的打小人專區,一嘗打小人的體驗。

據說鵝頸橋的地理位置極利「打小人」,因其位於三叉口及陰

次效果不佳便再來一次。直到第七次,所有問題就一定都能夠

暗的天橋底,煞氣夠重,合天時地利。「打小人」首先要先寫

迎刃而解,任何苦難亦都能夠脫離了。不過,筆者相信當中定

上自己的名字,然後上香。檔主金常在指出上香也有其一套禮

是還有一段不得而知的玄幻故事,而這些故事,讓「打小人」

儀:三支香代表了「生生猛猛」,而且在拜的過程中香不能直

在燭光中更添神秘。撇下七次的緣由不說,在商業角度的考量

指菩薩,這是表示對神明的尊重,稱為「敬天敬地敬人」。所

下,七次「打」下來盛惠三百五十元,謝謝惠顧。

謂心誠則靈,上香時需心手合一,以表情意。上香與供品的意 涵類似,都是供奉神明。

「打小人」要打七次?

40

姑且當「打」七次也無妨,但是又怎樣能得知菩薩是否願意幫 你實現願望?在現實中我們不能聽見菩薩開口說話,因此神婆 會通過擲茭來與其溝通,結果若為一正一反,則證明菩薩願意 幫你。兩凸為最差,代表了菩薩震怒,兩平則表示神明對你的

檔主融姑表示「打小人」最有效的是連續打七次,稱為「七凹

請求在考慮當中。兩平或兩凸需要重擲至一凸一平,又或重新

八脫」,至於為何是七次,其類比為如學習、看醫生一般,一

「打」過,直到菩薩被你誠意感動,表示願意幫你為止。


「打小人」需先點香燭供奉神明。

你會被「打」嗎? 「打小人」可否「打」走小人?

「打小人」用品包括小人衣、百解消災符、黃老虎紙等。

他們能夠和和氣氣、和平分手。不過一般來說,檔主都會拒絕 顧客指名道姓地「打」特定對象,一方面是顧客會因而折福, 另一方面則是神婆作為幫你將願望傳遞給菩薩的中介人,也需

誰為熱門「被打」對象?那個悲劇人物會不會就是自己?據了

明哲保身。「打小人」後,神婆會幫顧客祈福,希望小人遠離

解,前來「打小人」的人,一般是「打」工作、金錢及婚姻。

之餘,更祝福他們生活一帆風順、幸福美滿。

男士多數會為了事業而打,對象多為老闆、生意夥伴及同輩小 人。女士則多為自己的感情而「打」,對象多數為伴侶。據融

筆者覺得這個「打」,算是相當人性化,也具有商業操守。事

姑透露,曾經有女客人要求「打死」自己的丈夫,可見他們之

實上,「打小人」並非一種如普遍人所視的詛咒,而是幫你驅

間矛盾之深。也曾有因被同事排擠,想了結自己性命的年輕女

除身邊的小人,以求風調雨順。現實中總有無法解開的死結,

孩來光顧。

「打小人」某程度上也是自我安慰,用以抒發一直抑壓的情緒, 有助精神健康。通過不斷地擊打小人紙的動作,大多顧客將負

來「打小人」的顧客多是為了疏導自己的負面情緒,藉此與過

面情緒發洩出來。過後人們覺得問題會被解決,變得較為安

去告別,「打」走不開心。可能有人會不喜該女士處理家庭糾

心,更加樂觀地去看待生活上的一切,但能否「打走」小人則

紛的方式,足見其心不善。但是,這「打死」看似是陰險,卻

仍是個謎。不過,對於壓力沈重、鬱悶得無處釋放的香港人或

恰恰反映出該女士對其丈夫極度怨恨,而對現況感到無可奈

許可以嘗試使用這個方法去減壓,說不定能夠減少人與人之間

何。在鵝頸橋下「打死」丈夫不需負上法律責任,並且她知道

的怨氣和紛爭呢?

「打小人」是「打」不死她丈夫的。神婆每一次的拍打卻恍如 當下與同事的關係並沒改變,但她卻覺得有一種莫名的魔力,

後記

用這個儀式祭奠過去。就如是為她打開一扇窗,透出的光給她

生活中總會出現一些你很想「打死」他的人,卻又感到無力。

勇氣開展新的生活。雖然「打小人」實際功效存疑,不過卻是

若你發現自己積怨漸深,苦無發洩途徑,可嘗試把怨氣「打」

一個好的宣洩途徑。

出來。「打小人」算是一種另類而又具有特色的出氣方式,至

正把現實中的他好好「教訓」一番,出了一口怨氣。女孩亦然,

「打」下和平

於成效如何,檔主金常在則表示有很多回頭客。當然,「打小 人」並非助你解決生活上種種難題的靈丹妙藥。所謂信則有不 信則無,雖不是正面積極地面對現實,但有不少人「打」完後

或許有人會感到疑惑,「打小人」究竟能不能在實際上幫你解

壓力確能得到釋放。「打」得「小人」掉頭走,「打」得積壓

決身邊小人呢?對一個人憎恨到極致,能靠「打小人」來化解

散去,那麽「打」一條康莊大道出來也不無不可。不知檔主

嗎?過程中,神婆會唸唸有詞地圍在你身邊說一段詞,這個過

有否曾為過自己「打小人」,用以驅逐與她們爭奪生意的檔

程是將你的願望傳遞給菩薩。對於一些如上文提到的較為極端

主,使自己的業務蒸蒸日上呢?「打小人」在燭光之下繼續進

的女顧客,融姑會將「打死」的說詞轉為「好合好散」,希望

行……

41


花兒說

「一年之計在於春」,二月至四月的春季,中大的各種花朵應時開放。大家天天穿梭於中大,腳步總 是匆匆,想來也鮮少有暇停步留意各種花兒草木。多次與花兒擦肩而過,心中也產生了許多疑問:究 竟這些花的芳名為何?背後有什麼故事?照顧它們的園藝組又有什麼日常工作?為一探究竟,筆者邀 請了在中大工作約三年的物業經理 Chris 和任職逾二十年的園藝經理莫先生,與他們暢談中大花卉與 園藝組的二三事。

語杜鵑花 筆者發現在校園有一種很常見的鮮艷花種,有些白色的、有些粉紅色的,便不禁好奇:這花兒叫什麼? 為什麼這種花兒會遍佈中大?一番查找後,原來它名為「杜鵑」。杜鵑隨處可見,特別在行政樓校巴 站後的小斜坡,更種滿了四色杜鵑——白、粉紅、紫、紅——交匯互映,周圍環境添色不少。

文 : 雪 晴

「點解當初園藝組會選擇喺中大種咁多杜鵑呢?」,Chris 解釋道:「因為杜鵑喜陰涼、花期長、常 綠又可以紮根係石多泥少嘅斜坡上邊,適合校園環境。」莫先生補充說:「杜鵑花嘅歷史係咁多花入 邊最長,大概七八十年代就有種。」杜鵑花色彩斑斕,Chris 說其中最為特別的一種杜鵑便是映山紅了。 校園裏的映山紅主要由園藝組培植,它生長慢,木質枝條又易斷,種植成功率較低,即使是經驗豐富 的工友也認為在培育映山紅時難度大且費時。[1] 但也因此,映山紅在中大的眾杜鵑裏愈顯珍貴。而

訪: 雪晴 知與誰同 Gillian

現時,我們主要會在崇基禮拜堂和行政樓校巴站兩處附近見到映山紅。

話從前事 說起這七八十年代就開始種下的杜鵑花,莫先生便提到了前輩游中驥先生。游先生是園藝組第一任園 藝經理,他曾分享中大剛搬到馬料水時園藝組工作的情景:「除左崇基校園,其他從本部一路上去新 亞聯合都因為係冇左泥土,咁變左係光禿禿個校園。咁我地種嘅時候咧,就要用風鑽打窿打落去幾尺 深,然後再填泥。嗰時校園因為交通唔便,我地要徒步上山落山,出邊啲工作人員見到我地咁辛苦, 好多都唔願意入嚟做。」[2] 前人栽花種樹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待問及其他花卉,才知道許多花都是根據泥土性質濕度、本身觀賞度或是否常綠等特性,因地制宜地 栽種了下來。例如邵逸夫堂旁的簕杜鵑和圖書館旁的噴泉廣場裏的小葉馬櫻丹,前者鮮艷舒展,後者 花朵繁密,四圍的空曠環境適合它們伸展。花圃道旁的朱槿,枝莖修長,花朵大而搶眼,微微填補了 一側斜坡與底下道路的落差。然而據筆者觀察,百萬大道旁樟木與羊蹄甲交叉種植,卻夾著幾株不見 綠葉卻生黃花的樹木。莫先生解釋,為填補各處冧樹的空缺,近年園藝組才開始種植黃花風鈴木,所 以這些樹種一般都零星地出現在校園之中。 前文提到了杜鵑、黃花風鈴木、馬櫻丹等等,雖然美麗非常,但在校園外也不時可見。那麼,中大可 有什麼稀有的花卉?莫先生表示,未圓湖畔的無憂花和吊鐘王便是兩例,那株獨有的無憂花樹還幸得 曾任生物系系主任的第三屆榮譽院士容拱興博士大力資助。悠悠幾十年,園藝組工友和許多熱愛自然 的中大人為山城生態的貢獻不勝枚舉。

42


問題,有人慕名而來增添熱鬧氣氛,但部分遊客會在照相時拉

說園藝日常

扯花枝,造成一定程度的不便和破壞。斜坡上遺留下的垃圾, 園藝組現時隸屬於中大物業管理處(EMO),主要負責校園

更需要遊繩執拾,他們希望大家欣賞之餘亦能自覺保護身邊的

的環境美化工作。從 Chris 和莫先生提供的資料中得知,現在

環境。花季花開錦簇,Chris 和莫先生表示工作時需要長期日

的中大園藝組有 30 幾位工友,分組負責大型改善工程和日常

曬風吹,但這份工作還是帶給他們極大的滿足和成功感。

植物保養。職責當然還包括處理一些突發事件:保護被盜伐 的土沉香和協助驅趕偷吃花朵的「不速之客」——箭豬。在

後記

颱風或黑雨來臨前後,園藝組工友也會臨危待命,負責鋸樹和 搶修支援工作。而因應季節變化,園藝組會定期更換花圃裏的

中大校園的花卉種類多樣,筆者能力有限故未能盡錄。都說花

花種,現在圖書館附近的洋鳳仙便是工友新移植的的花卉。但

開花謝總能引起時光易逝的感傷,筆者初擬稿時聯合櫻花正

Chris 表示,秉著環保原則,時花的更換還是以少為佳。

開,總想著花開有時,之後再拍照亦未嘗不可,然而轉眼葉生 花落,唯待下年。所謂「有花堪折直須折」,「折花」便是要

此外,園藝組也有與中醫學院合作,在中藥園培育中草藥以供

我們把握當下,留心關注身邊的人以及一草一木,莫待其離開

教學之用。像映山紅、吊燈花一類難以在市場購買到的品種,

消逝後才追悔莫及吧。又有詩說「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

工友也會培植。每年春季,園藝組都會和中醫學院的同學一起

人不同」,大學四年,杜鵑花四次漫山,不知看文的你已見過

籌備維園花展,而今年便是以「食療」為主題展示中草藥。

幾次?

正當花季

注: [1] 《二十一世紀中大的一日》,蔡悅君 < 訪問園藝組深姐 >,

校園繁花盛開,自然吸引許多遊人到訪。群花中最受歡迎的莫

2013 年。

過於新亞的何津櫻花和聯合的鐘花櫻桃。這些櫻花是五六年前

http://tpowcuhk.blogspot.hk/2013/04/blog-post_1473.html

所栽下,寥寥幾株也足以讓它們展現美態。問到是否希望有人

[2] 中大視野,< 校園拓荒者 >,2015 年 7 月 23 日。

專程來欣賞花朵,他們表示歡迎但也很無奈。Chris 說會有人

http://www.cpr.cuhk.edu.hk/cutv/detail/620?t=campus-

專門致電園藝組問「乜乜花開左未啊?乜乜花係邊?」之類的

gardeners

中 大 常 見 花 兒 一 覽

紫杜鵑行政樓校巴站附近

照山白 行政樓校巴站附近

粉杜鵑 行政樓校巴站附近

映山紅行政樓校巴站附近

紅絨球圖書館附近山壁下

小葉馬纓丹 惠園

大紅花 花圃路

簕杜鵑邵逸夫堂附近

43


中大學生報 二零一八年四月號 出版:第四十八屆中大學生會 中大學生報 出版委員會「秋毫」 地址:香港中文大學范克廉樓 307 室 電郵:cusp@cusp.hk Facebook:中大學生報 -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 Press 編輯及作者:梁日恆、黃祺峰、李沛姿、鄭慧詩、賴進嘉、方敏玲、 黃雯文、戴耀康、高仲禮、梁瑋庭、陳嘉熙、黃雪晴 設計:何宇霆、劉志謙、戴耀康、林榕靖、黃雪晴、梁瑋庭 鳴謝:阿偉、中大學生會幹事會「凌霜」 、何正男、許麗明、崇基學生會、 A 同學、X 同學、CUHK Sex Secrets 2.0、糖不甩、零、門和木、陳柏融、 Rowina、關焯堯、中大園藝組、融姑

4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