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大
學
生
報
大學首座建築物范克廉樓,1969 年
此時的范克廉樓 307 室
1
目錄 大學生身分
P. 3-15
性別
P.79-88
4-5
放縱也是一種博雅教育——起碼在我身上
80-81
顛倒世界
8-9
我們在狹縫中偷光——象牙塔與服務站的迷思
84-85
悲傷的性教育
86-87
而微小的良好意願,終成空
88
把零星孤立的串連起來
13-15 前往未知的每一步
校史 P.19-46 20-22 自欺欺人——名存實亡的書院制
大學生生活
P.91-113
25-26 大歷史下的尋常——八十、九十年代學生訪問
92-93
戀愛中的寶貝
28
94-95
其實大家都誤會了 ( 愛情 )
30-31「中大教學語言」事件
97
珍惜陌生不穩之感
35
100-101 對唔住,我想……
中科合併 肥上瘦下
38-40 現實淹沒了《大學之理念》
111-112 每個咿咿哦哦的顧客,都可能是一名劈嚦啪勒的搞
42
權力與抗爭無法割裂——校園抗爭簡史
手
43
血汗校園
44
校園裡消失的一群
內地
46
小心那個只升不降的宿費
116-119 從誤解到理解——內地/本地生三人對談
P.115-123
120-123 我們都(只)是來讀書的
求學
P.49-64
50
後公開試的不安與焦躁
人像
51
幸運地自主學習,或悲傷地
10-11
傳奇過後的日常——訪陳宿工友立叔
52-53 旁聽或不,你是否能夠始終如一
32-33
56-57 一個轉系生的自白
114-115 在中大深耕企穩——訪中大農業發展組創會者劉海
59-61 上課氣氛——自説自話的教授
龍
62-64 在追風逐電的時代,讓我們來談自主學習——訪張歷君
126-127 捉襟見肘下掙扎生活——訪文化研究二年級生 Emma
繞了遠路,卻看到更多的風景——訪政政系 Charles
教授
實用資訊 學生組織
P.65-77
P.128-135
128-130 書院介紹
66-68
善良的出發點
131
75-77
中大學生報——平等裡的爭辯、忙碌中的日常
132-133 夜晚中大有咩做
大埔街市買餸指南/華麗的公仔麵
134
中大校巴辭典/中大捷徑辭典
135
喺中大想出外可以點?
編者的話 許多年之後,你會記得九月盛夏,陽光兇猛。
的事,就越加教人不安、沉重。但陌生或不安告訴我們的是, 校園的裂縫裏確實存在一些人和事,被排斥、被剝削、被忽略。
新生諮詢日你會跟隨指示牌,走進冷氣開放的講堂,座位上有精美的文件夾, 裏面放著已整理好的課程資訊。當你坐好,你學系的學科介紹剛好開始,一
我們都是以不可理喻的速度成長並來到中大的,且一度錯過了
位副教授仔細地講解你將要修讀的學分編排,和本科銜接的副修科目等等。
牆身的裂縫。所以我們希望及早讓你們知道,以至觸碰到裂縫 所在。
從中學過渡到大學,過程似乎遠比想像中順滑。你也許依然是為重新建立人 際關係而煩惱,不諳中大校園,偶爾走錯課室,狼狽地追趕離你而去的校巴。
但我最後我又想到樊善標曾於〈在壞孩子的天空下〉說:「然而
大學裏突如其來的自由也許會帶來失序,你甚至會對於前途迷惘、為畢業後
不是的,有一個聲音在最初的時候就預告了將來……這種巫師
的日子而焦慮,但大體來說,大學的目標還是清晰明確的。大學要全面服務
似的語氣令人著迷,雖然沒有當事人能夠及時聽到那個說『許
社會,於是大學生就要把書讀好,畢業後找份工作。一切明確如一條隧道,
多年之後,你會記得甚麼甚麼』的聲音,也不見得願意有這個
而你只需一直向前走。
聲音。」
然而這隧道的牆壁卻持續剝落, 裂縫隨著時間漫生。中大裏總是有不諧協的 2 地方,譬如民主女神象、掛在上面一條有點破爛的彩虹旗,以及你手上的這
許多年之後,你會記得九月盛夏,陽光兇猛,在中文大學有人
本迎新特刊。當中提及中科合拼的校史聽來陌生,而像校園勞工遭剝削那樣
向你質問:你在幹甚麼?
大學生身分
大學生身份 前言 不知是哪個年代開始,進大學就成為了一個無甚特別的人生階段。小學、中學、大學、 搵工。這是既定的路程,中間也許會有偏差,但這就是預定的軌道,沒有甚麼好想, 沿著走接著去就可。 但哪怕只是根據前人的經驗,只要我們認真去想,就會知道這是注定不同的數年。這 裡再沒有公開試,這裡有自由,這裡也有著諸多不同的關係與情感,這裡也有著理想, 當然這裡也有著現實。在這個與眾不同的時空,我們該當如何?應該如何理解自己的 身份與狀態? 此部份的文章,就是嘗試刺激大家思考這些問題。 首兩篇文章,是由自由開始談起。《放縱也是一種博雅教育-— 起碼在我身上》,梁文 道便以自己的大學生活經驗為例,認為大學生活的閒適,最能夠體現博雅教育的精神, 令大學生更能作出批判與自省。第二篇文章《在這長大與長不大之間》則是作者在大 學跌碰摸索的自述。與梁文道相比,作者沒有感到自在,但仍強調大學生活的自由令 她可以慢慢習慣與不安共處。 然而,這種悠閒的論述,卻似乎忽略了當下大學生所面對的經濟壓力,甚或大學本身 也在為商業社會服務的問題。另一方面,傳統大學那種閉關追逐真理的象牙塔想像, 又未免與社會過於割離。到底大學應該在社會扮演甚麼角色?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又可 以如何?《我們在狹縫中偷光-象牙塔與服務站的迷思》一文,便嘗試回應這些問題。 承接上文,大學既不在社會之外,大學生也就必須直面社會。最後兩篇文章也探討這 個方向。 《逐步踏進消費世界》一文便述及了大學生消費習慣的轉變。成為大學生以後, 彷彿就是打開了消費之門,而大學生也應當開始對消費本身作出反思。《前往未知的 每一步》的作者就更進一步,指出大學的生活讓她看到更多社會上的不公,從而踏上 了改變與抗爭的道路。 從前的大學生,經常會寫下一下些「大學生應該要做些甚麼?」、 「高等教育的意義?」 之類的文章。老實說,他們當年是天之驕子,前程似錦,自然可作多些反省。然則, 是否社會地位
3
放縱也是一種博雅教育
起碼在我身上 ── / 梁文道 /
/ 原刊於《中大四十年》 / 4
大學生身分
什麼是大學?它就是中學和職場之間的過渡時間。在它
我無力考究大學生活特殊的時間結構是否就是為了配合
之前和之後,是兩套紀律嚴明的生活方式。而它則是一
「原型博雅教育」,但從我個人的體驗來說,四年的大學
種不用早八午四朝九晚六,可以晨昏不分的生活。雖有
生活的確讓我經歷了未曾經歷過的自由。我不想貶低中
上課的時間表,但沒有鐵一般的律條規定學生必須緊
文大學給我的正式訓練,但我的確能在它開放給我的自
跟。對於中學生和大部份在職人士來講,週六週日令人
由時空裏得到更多更充實的教育。有些教科書的內容我
愉快,對大學生來講卻可有可無,因為他們大可把週一
都忘光了,但我還得圖書館裏某些過期冷門的刊物文章
至週五安排得跟週末沒有分別。在大學裏頭,課室外的
說些什麼。部份教授的課我只上過開學那一節,但到老
輕鬆閒談或許要比正式的導修討論來得更有學術上的刺
師房裏抽煙聊天是我不會忘記的每週美點。至於為人處
激作用。去圖書館讀書固然可以是為了鑽研課業,但若
事,和同學們在夜間的校園裏散步,到大埔宵夜喝酒,
只是去閒逛瞎翻或者閉目養神,也沒有人管得著你。別
絕對比我參加過的任何社團活動更有教益。大學那四年,
人上街看電影要等下班放假,大學生說去就去,只要有
不只是擴闊我知識視野的軸心年代,也是我電影、戲劇、
錢,就能十二點半直下九點半,把屁股黐在戲院椅子的
舞蹈、展覽看得最多的四年。大學不只提供了必修的課
口香糖上。
程計劃和形形色色的正式活動(例如宿舍 晚宴糖水會),還給出了不遵從這些計劃甚
在我看來,真正使得出身不同、性格各異的
至反抗它的空間。回想起來,那時我刻意
一群年青人能被統稱為大學生的,不是遠離
缺課走堂,藐視集體活動,是很幼稚很膚
市區的優美校園,也不是深厚悠遠的傳統精
淺。但為了証明那種虛矯的姿態也有它合
神,而是這種工作/休閒區隔的徹底模糊,
理的成份,我的確學到了一點批判的能力,
是社會生活裏時間結構的瓦解與顛覆。這種
就從批判自己身處其中的大學制度和似乎
大學生活的時間特性是大學對「學術自主」
理所當然的大學生身份開始。這就是我受
最真實的體驗,也是一切「學生王子」等浪
到的博雅教育;也是我最感激中文大學的
漫校園生活傳統的物質基礎。
地方。它不像某些大學那樣像中學。但願 我不算太浪費納稅人的金錢。
如今很多人念茲在茲的「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常被認為是一種傳統人文教育,其內容必
當然,今天我也明白那些逢課必到,死命苦讀以求成績
定包括人文學科的經典和自然科學入門。這種思路著眼
更好的同學,並不值得我當時那麼鄙視。我走過的路也
的是教育上「必須」的面向,強調每一個大學若要夠格
不是每一個人都該去走都能重複的。因為對大部分人而
做大學生, 「必須」得到某些知識,「必須」經過某種訓
言,用功唸書做個好學生是必然的。大學到底是一個促
練。但早在現代的 Liberal ArtsEducation 之前,古希
進階級向上流動的地方,很多人讀大學的目的就是為了
臘晚期和羅馬帝國的時候就有 Liberal Education 的觀
將來可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自然、合理,甚至神
念。這種「原型博雅教育」在斯多葛派的影響下,注意
聖。像我這般風流地大談自由和批判,無非是種運氣。
的不是學生「必須」獲取什麼,而是怎樣「解放」學生。
正如布爾狄厄(Pierre Bourdieu)所說,在大學裏不
這裏所謂的「解放」,指的是把學生從凡俗的定見之中
大計較成績,喜好藝術文化等校外活動,以研究沒有實
解放出來,從一時一地的習尚之中解放出來,從束縛著
用價值的學問為樂的,往往是中產階級小康之家的成員。
自己的常識之中解放出來。這種教育不會像考駕駛執照
在香港這未必全對,但在我身上它卻是真理。我的出身,
般核定學生有沒有某種資格,它更關心學生們的生活是
我在大學裏的生活方式,應該讓我更清楚自己欠這個社
不是「經過檢驗的生活」。用今天的話來講,原型博雅
會什麼。而這種反省的起點就是我離開大學校門的那一
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更有批判和反省的能力。
刻,畢竟博雅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一個自省能力的人。 不是嗎?
5
而失落迷茫,脫離航道。我正學著坦然面對成長中的自己。
興趣和學業的掙扎 中學時期,我是個典型很注重學業的女孩,甚至可以說有點過火了。我自幼 習舞,幼稚園小學時跳中國舞,中學時也跳現代舞。除了做功課和看卡通片, 大部分課餘時間都是在跳舞,直至要面對中三編班試。對比身邊的同學,我 父母不算是嚴厲,沒有說要拿到八九十分的苛刻要求。不過,生於中產家庭, 父母皆大學畢業,加上班上的競爭氣氛,壓力不輕。說實話,我並不太清楚 為何要競爭,只是感覺鄰座的同學都好緊張,自己也不禁戰競起來。 於是乎,我提出將一星期兩三次的舞蹈排練,減至一次。猶記得當時心情複 雜:溫習時,我總是幻想著朋友拉筋轉圈踢腿的畫面,為著整體排練進度而 掛慮;上舞蹈課時,卻總是惦記著明日的英文化學地理測驗,還因少了練習, 發揮得不好而憤恨。雖然成績中上,我還是愧疚自己投放太多時間在舞蹈、 太少在學業,始終「揾食/讀書第一,興趣次之」的社會主流價值根深蒂固, 在潛移默化之下影響著我。在這個講求成本效益的年代,一些無法即時應用, 或要耗費長時間的事物,都被貶值,文學、音樂、各種個人喜好皆是。 高中三年,我不時因大小測驗、補課等缺席舞蹈課,中六更是暫停了。 舞蹈,是套表達自己的語言,於我而言,有時候比用言語文字來得更合適自 然。朋友問,為甚麼只把舞蹈看待為興趣,沒有想過往專業發展嗎?我一句 痴線飛埋去。先別談「錢」途的問題,根本連機會都沒有,香港舞蹈團每年
在這長大與長不大之間
在這長大與長不大之間,我是個青澀的舵手,時而充滿拼勁,滿有方向,時
錄取本地舞者少於十人,遑論我只是個平凡的平庸的、節奏感不太好的舞蹈 愛好者。
大學初期的迷失 一直以來,我總是把生活各部分安排得妥當,讀書、跳舞、陪家人、出席聚 會,甚至休息,都是按著時間表進行的。規律的生活使人安心,仿佛未來掌 控在自己手上。那麼按著甚麼原則規劃才好呢?往日文憑試迫在眉睫,理所 當然,學業優先。 猶記得入大學初期,失卻「衝入大學」這個清晰明確的目標,我頓時感覺茫 然,只好急急腳規劃大學四年,試圖將不安安置好。二年級要實習,三年級 要交流,交流需要 GPA3.3,去德國要上四個德文課程。我應該是少數一年 級便申請交流的學生。我非死命要去交流不可, 只因擅長裝備自己,而小心 翼翼完成看似要完成的事。心想著,一年級先熟悉一下交流計劃的面試模式, 失敗了不要緊。
/豆昊/
6
大學生身分 然而,剛剛才為選大學、選科目而煩惱,眼見自己又
的時間,剛過去的學期,往往
開始為未來籌算,心裡有種到底要籌算到甚麼時候的
待在編輯室裏的時間都較講室多幾倍。長時間相處,
呼喊,同時又意覺自己好像總瞧著最安全的路走,我
使我更覺溝通的重要。
才發現一直驅使我讀書和妥善安排前路的,是種莫名 的不安。這也難怪,不論讀書、跳中國舞、學鋼琴都
我不太喜歡和人起爭執,聽到別人吵架也深感苦了
要考級,我自幼習慣競爭,不斷往上爬。一年級的我
耳朵,總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處
暫未感覺到師兄師姐找工作的壓力,但是心底裏空洞
理人際間的差異。比方說,出版四月號時,我和另
無物,潛藏著生怕落後的恐慌。
外一個莊員一同負責統籌工作。縱然不太理解她的 做法,我卻完全沒有嘗試了解她的念頭,只是跟她
逐步尋索:上莊
說聲「不如我做吧」就把工作接下來了。她沒有打 算說,我也沒有打算問,兩人就這樣錯過了溝通的 時機,留下寂靜的空氣。
撇除出席組聚完成課業,空閒的時間頗多,我還是不 自覺想找點甚麼事情充實自己。輾轉間,我走到中大
幸得其他莊員協助,我終究發現自己溝通被動的習
學生報傾莊,並於第二個學期,決定上莊。 為何上莊?中學時期的我,自問稱得上半個關心社會的人。中五 暑假反國教,我和朋友在校內派黑絲帶小冊子,呼籲同學關注; 中六文憑試後碼頭工潮,我也曾幫忙運送物資進碼頭。不過,我 只稱得上半個關心社會的人:我漸漸察覺自己屬於情感主導的參 與。生活在步調急速得難以止住的當下,我往往輕易被泛濫資訊 內的主流價值牽著鼻子走,手握簡單的理由、同情的心態,便跑 去行動。行動既經不起考驗,立場又或搖擺不定。因此,我走進 學生報,希望透過現場採訪了解社會實況,透過寫文章沉澱腦海 裏的念頭,透過和莊員討論啟發梳理思考,補足以情感主導關心 社會的我。縱然至今沒有甚麼精闢見解可以發表,但總算多了解
慣。不意覺溝通的重要會影響工作。由於沒有恰當 溝通,那次統籌工作我耗費了好些額外、不必要的時間重新了 解出版進度。影響工作固然重要,但我更在乎的,是自己無意 中傷害他人,給對方冷冰冰的感覺。在學生組織裏頭,莊員間 的關係,非上司下屬,而是微妙地介乎於工作伙伴和朋友間。 所以,兼顧工作效率和成果的同時,更應騰出空間照顧莊員的 感受,建立理想中尊重而平等的關係。我後來找那莊員詳談, 才發現她以為我一直都質疑她的工作能力,但其實我好心想幫 忙而已。
結語:學會接納成長中的不安
社會一點。 小六呈分試、中三編班試、中六文憑試,教育制度一次又一次 眼界開闊後,自然意覺自己的無知,所以,當要批判別人,作價
嘗試淘汰我,我只好不斷把知識、技能往腦袋塞,生怕落後他人。
值判斷時,我較以往謹慎。比方說,政改方案有公民提名固然最
踏入大學,學業壓力消減,我卻依然無法清楚說明自己想怎樣,
民主最平等,中學時期的我,一定秒速投下贊成票。現在的我,
更覺迷惘焦慮;畢竟,成長時自我探索的機會難求。上到大學,
既要分析現時的政治形勢,又要嘗試軿湊心中的理想社會藍圖,
左思右想,對社會、關係也有所感悟。
往往要想破頭才作決定。究竟多大程度的投票權才叫公義?現時 泛民分裂,怎樣的投票結果會對普選長路有利呢?想不透的事情
回想起來,「要自我探索」也不是我當初「大學四年規劃」裏
總是特別纏人。多少次,我擱下功課,整夜思考。雖然沒有想出
頭的一項,是個額外的收穫。但我認為,這並非因為我特別喜
個所以然,依舊寡斷地覺得自己沒有足夠能力指出誰對誰錯,但
歡思考而有特別多的感悟,而是大學生獨特的身份使其發生。
耗費時間想想東想想西,應該是大學生的福利吧。
大學,與中學和職場之別,在於它沒有鐵一般的規矩,我既可 以走堂睡覺,又可以摺宿閱讀,工作和生活的區隔模糊,時間
反東北發展的集會我也在場,但起碼,這並非秒速的決定,反倒
豐裕且能彈性運用,讓人有本錢(所謂物質條件)隨心所欲。
是在事前、過程中,一而再再而三,以僅有的知識痛苦地否定自
自製 weekoff 去旅行、參與社運、上跳舞課、讀課外書,甚至
己,務求賦予我的行動更堅實的意義。
花一整晚想想東想想西,也未嘗不可。成長過程漫長,我終究 學會坦然接受當中的迷惘,告別忐忑,不再急於走在最安全的
非一帆風順的尋索過程:溝通問題
路上。我知道我無法再像以往一樣,翻開課本,便能得到答案, 更不會有人告訴我答對或答錯。在這長大與長不大之間,面對
學生報的工作量驚人,大至整本刊物的構思,到擬定稿題,小 至一個句逗,都要一一商議。無涯的編輯工作需要無盡
腦海中的問題,我明瞭自己閱歷尚淺,只能珍惜這四年寶貴的 時光不斷尋索,建立未來的航道。
7
我們從狹縫中偷光——象牙塔 與服務站的迷思 / 結繩 / / 原刊於《迎新特刊 2012》 / 古時西方的大學或書院,大多建於遠離塵囂的地方。 就算座落在城鎮,就像牛津和劍橋大學,也有高門
羽化登仙的天之驕子?
危牆做屏障。現代大學,似乎把這些阻隔徹底打破。 香港社會的大部份人,都認為大學就是一個拿好證 書,找好工作的地方。前中大校長金耀基在《大學 之理念》中說:「今日,大學之最流行的形象不是 『象牙塔』,而是『服務站』了。社會要什麼,大學 就給什麼;政府要什麼,大學就給什麼;市場要什 麼,大學就給什麼。」 大學就是這麼一個介乎中學與工作的過渡時間,是 為了讓大學生做好工作準備的服務站。在中學,我 們學會了紀律;在大學,我們學會了技能。所謂的 技能,就是投入勞動大軍,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 技能。每年萬千莘莘學子,懸樑刺股,點燭夜讀, 所求的就是手執一紙印有主修工商管理或環球金融 的畢業證書。而大學,就是一個這樣的機構:訓練 產業後備軍的服務站。
在象牙塔中,有一闊袍大袖、衣冠整潔之人,在塔頂 吟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而後止於至 善。」所謂大學生,就應該「自我尋求生命之意義和人 生之目標」。有人甚或會搬出孔夫子的名言: 「君子謀 道不謀食」來說大學之理念。簡單來說,就是大學之道, 在於知性和德性的追求,不應如此世俗和功利。 但其實,現今大學的模樣,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前加 州大學校長克爾 (Clark Kerr) 在其書《大學之功能》 (The Uses of the University) 中,指美國六十年代 的大學,由於知識的爆炸和社會各業發展對知識的倚 賴和需要,已經成為「知識工業的重地」。當代香港的 大學也是如此。一批又一批受過大學教育的學生,投 身社會後便要投入勞動市場需求的工作。大學生在學 期間,甚至被公司以實習為名,榨取勞動力為實,令 勞動市場出現「頂爛市」的情況。從實然上看,大學
濃厚的職業導向,似乎是無法抗拒的洪流。偏偏,
真的並非夢幻。
當大學日益傾向扮演服務站的角色時,似乎就有更 多的人站出來擁護這一個象牙塔,堅決高舉大學理 念的旗幟。儘管這只是少數,但當我們談及大學之 理念,就會不期然地想起這些人的這些話:一個象 牙塔式的想像。
8
大學之謂大學,實則就是反映社會的一個地方。大學 生從來都不是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的道家人物。他 們背負著的就是社會現實。作為產業後備軍,無論是
大學生身分
讀三或是四年大學,早晚要面對工作的問題。身處千禧年代的
時間表去跟從。起碼他們沒有被辭退而失去收入來源的危險。
大學生,比八十年代時的大學生,那個「精英」的光環已所剩
這一點,又似乎令大學不至於淪為一個徹徹底底的服務站。在
無幾。大學畢業後,大多都是投入成為勞動大軍。縱使可能比
這一個中學至社會現實的過渡時期裡,大學生似乎還有一點空
一般體力勞動者的生活質素為佳,但都同為被剝削的人。更甚
隙。
者,因為家庭等因素,大學生在學時期,就要工作養活自己。 追成績、做實習、找兼職,在大學並不是鮮見的事。就算是中
我們都是偷光的一群人
學公開試狀元,他們看似如佛利民 (Milton Fridmen) 般所說 的「自由選擇」(Free to choose)[1],但其實,在這個教育 商品化的社會現實底下,大學淪為商業邏輯運作的機構,學生 只是其賺錢的工具,以及其後推出勞動市場的產品。
拒絕鑽進徹底的現實主義
那麼,若大學既不是象牙塔,也不是服務站,那我們想說的是? 誠如金耀基所說, 「服務人生」是教育的高貴目的,但「怎樣 服務?」、「如何服務」、「何時服務」、「為誰服務」這些問題才 是重點。我們必須重構「服務站」的意思。大學雖有其社會面 向,但並不該為這個資本主義社會服務,做其「產品供應商」。
象牙塔和服務站,就像天秤的兩端。明顯地,現代的大學,已
在這裡,大學生應該要有其追求的東西。但這不是象牙塔式的
經沒所謂平衡這一回事了。服務站的傾向,取得絕對的勝利。
講法,相反是,既然大學生有其碩果僅存的空間,就該令這些 空間的潛能發揮出來。我們腳下的土地與社會的其他人腳下的
但是,大學與社會現實的楚河漢界,真的被打破得一乾二淨了
沒有什麼不同。而這片土地,恰巧就令我們追求所謂的知性和
嗎?大學的生活,與工作的生活,似乎還存在著一定距離。我
德性修養有所制肘。若要大學徹底地實踐大學之理念,就不應
們在這裡,有放縱的可能,有實踐理想的可能。我們有敞大的
該坐在簾幕之後,漫談理想。相反,我們就好應該正視我們正
圖書館,能自由進出;我們還能翹課、遲交論文、有暑假……
面對的社會現實,利用我們有的空間,真正實踐起來。
相對於勞動正規軍,大學生擁有的資源,不論是學習知識的途 徑、時間、自由等等都更多。
誠如梁文道在〈放縱也是一種博雅教育──起碼在我身上〉所 言,在大學中大談自由和批判,也需要有其基礎。有一些人,
大學之所以被認為有實踐理想的空間、有追求知性和德性的空
就是受著不同的因素影響,沒有空間實踐理想。但我想,在大
間,就是因為大學與社會現實還保留一些距離。因為這些距離,
學裡頭,總找到一條狹縫,讓我們偷一點光。
造就了大學生不像勞動群眾,有十分死板的工作或十分嚴謹的 註 [1] 佛利民,貨幣學派的經濟學家。著有《自由選擇》(free to choose) 一書, 認為只有在沒有市場干預的經濟體系底下,人民才能真正擁有選擇的自由。
9
屋囉。」
其實搵少啲都好,咪符合資格同老婆同仔一齊申請公 會 看 到 他。 另 外, 他 說 :「 其 他 伯 宿 湯 宿 既 工 友 收
念中學,下午在學校,夜晚要早睡,立叔沒有甚麼機
了許多,與家人食晚飯的機會亦不多。特別兒子尚在
主顧。書院就只係中間人嚟請我。我服務對象係同學。
我 唔 係 以 書 院 做 我 老 細, 同 學 先 係 我 老 細, 佢 地 係 我
立 叔 之 所 以 看 重 與 同 學 的 溝 通, 他 如 此 解 釋 :「 立 叔
加上對多啲年輕人,人都活力啲。但做中大保安組多
屋企。中大咁啱請人,離我屋企近。而且呢邊空氣好,
組 嚟 跟, 無 得 準 時 收 工。 都 唔 知 返 唔 返 屋 企 好, 其
過有一次,差唔多凌晨一點,有人困𨋢,我要等保安
我就實趕唔切。搭小巴返上水貴過搭火車好多。仲試
十二點半,都有機會趕到尾班火車,我收凌晨一點,
會怕冇得撈,佢地會緊張啲, 唔 - 敢出聲只可以循規蹈 距。我就唔係,咩人都睇過,無咩要驚嘅。」 -
我 同 女 工 有 唔 同, 寫 字 樓 一 句, 佢 地 就 驚, 其 他 工 友
「但個時住上水,之前做沙田醫院保安要轉車先返到
數係辦公室齋坐,唔啱我份人,我鐘意同人溝通下,
他宿有房比工友留宿,但陳宿又無,好唔方便。」
會做違背良心既事黎格硬屈啲同學。」立叔想做到面面
突, 他 說 :「 始 終 都 要 跟 書 院 既 指 引 去 執 行。 不 過 唔
但 始 終 要 搵 食。 當 以 同 學 為 本 的 宗 旨 與 書 院 的 指 令 衝
於是最尾做左晨興書院宿舍嘅樓宇管理員。不過晨興
但立叔隨後亦分析:「其他宿有房比夜更工友留宿,
書院啱啱起嗰時,薪酬待遇保障唔高,咁最尾就轉去 條件好啲既陳宿度做。」兜兜轉轉一番曲折,陳宿才
那些同樣被忽略的人
學,學緊人與人之間嘅相處之道。」
中的宿舍管理始終是人性化的,「宿舍對宿生係一種教
理, 讓 同 學 有 一 絲 逃 離 不 合 理 宿 規 的 空 間。 立 叔 心 目
俱 圓, 只 有 在 工 作 上 各 種 細 節 下 功 夫, 對 無 傷 大 雅 的
迎來立叔。
小 事 隻 眼 開 隻 眼 閉, 即 使 立 叔 不 得 不 執 法 時 也 酌 情 處
「學生先係我老細」
變 相 隨 時 on call , 佢 地 都 辛 苦 啦。 有 房 嘅 好 壞 都 係 見仁見智㗎啫。」
立叔日常工作包括檢查照明設施、防火設施及巡樓。 立 叔 指 出 陳 宿 的 設 計 引 致 保 安 漏 洞 百 出,「 有 心 人 」 乘虛而入攀爬進來絕非難事,那立叔只好打醒十二分 儘管工作不易,立叔說:「係陳宿同同學相處始終開
立 叔 為「 樓 宇 管 理 員 」 的 工 作 崗 位 重 新 下 定 義, 他 認
心。」立叔喜歡與同學溝通,並視之為工作的一大重
為 與 同 學 溝 通 是 其 工 作 非 常 重 要 的 一 環, 積 極 了 解 同
精神緊盯閉路電視。而立叔平時遇上各種突發情況,
之旁。因此,等電梯的間隔時間往往是立叔開啟話題
學 的 需 要。 立 叔 一 例, 已 經 顯 示 出 看 似 微 小 的 基 層 職
如火警鐘響、水浸均會盡快落手落腳親身解決,未能
的絕佳時機。無論對象何人,小至「你食咗飯未」「咁
要部分。陳宿的詢問處位於十樓,正坐落宿舍升降機
夜出去?」,大至立叔闖蕩經歷及人生價值觀,上至
工 對 我 們 的 校 園 生 活 影 響 甚 大。 工 友 是 組 成 校 園 重 要
宿舍大門,立叔只是一片好心,開門給認得他們面孔
老實說,未必人人領情,比如本來宿生要拍卡才能進
非 每 位 工 友 也 像 立 叔, 有 主 動 接 觸 同 學 的 機 會, 平 時
能 見 其 努 力, 亦 忽 略 他 們 工 作 所 受 的 不 平 等 待 遇。 並
的 一 部 分, 但 我 們 總 是 視 工 友 的 付 出 為 理 所 當 然, 未
天文下至地理,通通都能聊。
處理時便會立刻通知有關維修單位處理。 畸型工時的困擾
對於立叔而言,他能勝任大部分工作,不過亦有力不
頭都有其他工友一齊輪流坐詢問處,可以互相幫忙。
我們更應主動踏出第一步,去了解他們的生活。
從心的時候,「日更女工有咩事寫字樓可以幫手,日 但夜更就要一腳踢。雖然夜更係男工,但得一個都做
的宿生,有些宿生態度卻囂張跋扈,彷彿立叔「老奉」
一點鐘就自動上鎖,所以我先係收一點。我嘅職責在
一點鐘關閉,另外陳宿出面嘅玻璃大門有電子鎖,夠
一點。因為陳宿夜更呢,二號落和聲嘅公共電梯凌晨
「呢份工返工時間都幾崎型㗎,返晏就五點半收凌晨
先得㗎。(在宿舍)應該大家協商,有商有量。」
啦,差在唔好咁離譜,唔好太夜,但有人同佢地溝通
自己都年輕過,逢親去露營、宿營,一樣都係咁嘈㗎
心 性, 例 如 巡 樓 時 遇 上 宿 生 太 吵,立 叔 說 :「 話 嘈,
生也很少有不合作的時候。立叔也體諒年輕人愛玩的
要開門一樣。但立叔總會想方法和宿生溝通,漸漸宿
唔到咁多野,得一對手做唔曬。」
於 放 工 時, 檢 查 全 部 門 鎖 關 好, 咁 我 先 走 得 安 樂。」 立叔因為要開夜更,日夜顛倒,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少
10
人像
傳奇過後的日常 訪陳宿工友立叔 ——
立叔是聯合書院陳震夏宿舍的樓宇管理員。提到立叔,
不得不提他的捉賊記。在立叔尚在晨興書院當工友的
時候,各大宿舍樓宇中女宿生衫裙內衣、宿生的手提
電腦和電子器材失竊的情況已經相當嚴重。而 2012 年立叔入職陳宿時,正是中大校園偷竊案慣犯「中大
老 鼠 」 最 為 猖 獗 的 時 候。「 個 陣 係 12 年 月 5 中, 陳 宿之前試過發現佢安裝針孔攝錄機,係捉到佢嘅前幾
日佢仲係陳宿偷女同學內衣衫裙。當時我就嚟返工,
同以前保安組嘅同事去玻璃屋食野,咁啱佢又係隔離
臺飲梗下午茶。咁我睇過帶,佢係著住上次入嚟陳宿
個套衫。第一認到件衫,第二係樣。」原來立叔認為「中
大老鼠」太離譜,上班時均會仔細翻看閉路電視錄影
帶中的犯案過程,早已默記小偷特徵在心。
大老鼠』出現左。總隊長好快入嚟,之後係『中大老
「我望多兩眼確定係佢之後,扮無嘢打比保安組話『中
鼠』後面同我打眼色,我同對面保安同隊長三個人就
撲埋去壓住佢係地下。」
捉中大賊仔只是立叔傳奇經歷的一小部分,其餘尚有
筆者與立叔 ...... 平日的對話中多圍繞其輝煌的過去,反而很少聊到工
立叔年輕時到外地闖蕩、開中國餐館
作的日常。但這些工作的細節、辛酸,這些切實而細
碎的現在才是組成立叔如今生活的重要部分,卻往往
被我們忽略。
立叔本是香港私樓業主, 97 金融風暴卻一鋪清袋。「 97 個陣……無樓……咁就唯有租返上水圍村嚟住,個陣
立叔來到了中大
訪/劉子康、胡倩婷/
都幾徬徨,咁啱有朋友介紹一份碼頭保安主任嘅工做。
但之後架構重組,唔再需要保安主任,我咪去沙田醫
文、整理/胡倩婷/
院做保安。」立叔淡然說起自己一波三折的經歷,面
對自己當保安後收入大減,笑道:「年紀大無力再博,
11
逐步踏進 消費世界 文 / 藍血人 /
消費前後的思慮 中學只得到僅僅夠用的零用錢,如果有什麼想儲錢
幾個月來,收入多了,錢包卻還是薄薄的。唔,
買的東西,我總要節衣縮食一兩個月。升上大學後
買衫 $300、放題 $230、唱 K$130...... 近來的補
經濟自由大增,每日在中大校園生活,交通食飯使
習收入眨眼間就用完了。每個星期花五六小時去
費少了,加上我循同學推薦接了兩份補習,收入一
補習,又再花時間心機備課,才辛苦賺來的收入,
下子倍增。
竟然就此丟掉。早知如此,不如省下這筆錢,不 去補習,用本來補習耗去的時間做做運動看看書。
踏入大學 愈使愈多 逐次回數,才發覺幾次購物都是用不得其所。每 次我有想買的,大抵都是減價或朋友推薦,或者 錢包厚了,從前很少使錢的我,也開始想買點什麼來。 換鞋嗎?中學買下的波鞋已穿了兩年了,其實也不 是很舊。但眼見同學都有幾雙鞋換着穿,選鞋還講 究襯衫,總覺得要換個行頭。那時適逢鞋鋪大減價, 七折的牌子掛滿了整幅牆,我看上一雙啡色的,可 便宜了近三百元。眼見是減價最後兩天,我踱步又
是見好多人都穿着某牌子衣鞋,不禁想自己是不 是也要有一件;而之後往往就會後悔--唉,但 當初都是心甘情願的買啊,就算每次購物都猶疑 值不值,見到減價期有限,或新貨搶手、快將賣光, 還是頭腦一熱買了下來。除了怨商家千方百計無 孔不入的促銷手段外,也只好恨自己的不自制了。
猶疑,最後還是買了下來。 不過,消費除了買得值不值之外,本身還代表着 後來再穿着看看,似乎又不覺怎樣,不禁想:真的 值幾百元嗎?回想中學時候的我,大概不會這麼奢 侈吧,一來是沒有那麼多錢,二來不會想到要買: 不是值不值的問題,而是根本不會想到要藉消費來 裝扮自己。但自從上了大學,就開始覺得,賺錢付 錢買東西好似是理所當然的事──這就是成年的感 覺吧?而且,見到同學對衣着十分講究,好像都在 告訴我,好該脫掉稚氣的打扮,穿回跟上潮流一點 的衣服了。當然,事後反省,這些都是很奇形怪狀 的顧慮,但購物的一刻,怎麼就是想不起來呢?
對生產者的認同和支持。升大學後,我偶爾會買 星巴克的咖啡,每次見到店裏農民歡笑的照片, 描述着星巴克與農民合作的故事,令我一直對星 巴克印象不錯。後來聽同學說,才知道事實完全 相反。稍加搜尋就會發現,三十蚊一杯的咖啡, 咖啡農只得到最多幾毫的利潤。星巴克經層層的 中間人收購咖啡豆,卻任由中間人欺壓農民,以 求低價收購。貧困地區的咖啡農一年可能只有幾 百港元收入,小孩甚至因為家裏交不起學費,只 好棄學務農。而就連星巴克員工為爭取合理權益, 組織工會,也被公司打壓,抹黑甚至解僱工會成員。
除了購物, 聚會也是個問題。O-camp 的組員重聚聯 誼,多是唱 K 或食飯。食完飯如果再食個糖水,可
看過新聞資料,我雖然仍未能切身體會被剝削者 的感受,但自此之後,我就幾近沒光顧星巴克了。
就要百多元,有時我嫌貴不大想去,但組爸媽說想 見我,還是去了。那時我就想,幸好我有補習,要 是錢不夠去組聚,可能大家便會漸漸陌生了。不過 即使如此,我還是時有抱怨:可唔可以唔好次次組 聚都係咁使錢?想見面的,約出來行下聊聊天也是 可以啊。聚會只能消費,又只有來來去去幾個選擇, 未免狹窄。而且,老實說,食飯唱 K,我不特別抗拒, 但也不是真的很喜歡啊。
12
反思一年生活,入了大學,自己忽然有種需要消 費的衝動,加上許多生活慣例或感官刺激激發着 消費慾,或多或少買了根本不需要的東西。但若 不加細思、盲目消費,到頭來可能影響到我們的 時間分配乃至整個生活,亦漠視了精美商品的背 後,勞動者辛苦耕耘卻遭受剝削的苦況。
前往未知的每一步
前言:編輯約稿,最後我再問一次,到底應該怎樣寫, 她說,你把自己的人生寫出來就好。在這個浩瀚的題目 中,我想以說故事的形式,和大家講一些我覺得每個人 都無法避免思考的問題。 二零零九年,大二,學生報總編輯任期還剩一個月,我 接觸到一個叫菜園村的地方,後來就投身社會運動至今。
一,會呼吸的房子
大學生身分
狀。 零九年,報社的人脈和經歷帶我抵達菜園村。菜園村是 一條非原居民散村,位於元朗八鄉 ; 因著高鐵興建,在 數百居民沒有被諮詢的情況下,要被拆毀。我以學生報 記者的身份進去,在認識了村民、理解拆村及建高鐵的 前因後果後,連同關注事件的朋友一同成立菜園村支援 組,與居民自救組織菜園村關注組並肩作戰,不經不覺 走過了兩年多的時間。
及兩個姐姐同住。房子有兩個沒有門的房間,都是放下
菜園村居民建立家園的故事完全在我認知的範疇之外。
床就只容得下一個櫃子的大小。一家人緊緊地擠在一起,
每次踏進一個村民的家,就是進入一段故事的開端。對
唯一感覺不同的就是騎樓,沒有人在家中的時候,我會 花時間爬在騎樓的欄柵上看樓下的木棉樹。中一時父母 儲到首期,用綠表申請買下同樣在粉嶺的一個居屋單位, 供十年。能用的空間幾乎有從前的兩倍,三房兩廳,空 間大了,騎樓沒了。 住在家裡的十幾年間,我總是一找到機會就往外跑,我 和家人的關係很好,但總是沒法待在每天凝固的空間內。 小學時和同學在屋邨球場公園流連,在青少年中心做義 工,中學就待在學校直至天黑,或花時間走遍上水粉嶺 之間不同的步行路線。我喜歡走路,或者說,我從小就 喜歡看清楚包圍自己的地方有著怎樣的事物和人。 進大學後上了中大學生報,有好一段時間住在報社會室。 推門進內左邊一排全是看到山的窗戶,第一楷是討論的 空間,放幾張沙發,然後用櫃子隔開的第二個空間放電 腦用來工作,然後是放書桌的部份,放床的部份,還有 滿是舊刊物的資料房。偶然我們就會傾會室空間的使用 問題,把櫃子移動到不同的位置、購置沙發或新書櫃, 報社是活的,我們想更好地置放出版工作、綿長的討論 和大家的生活。
到從前中學沒有機會認識的社會議題:民主規劃、工人 運動、企業霸權、公共空間、八九六四等等;認識中大 架構、批判不同的校政、反對拆烽火台等等。先蒐集資 料和採訪認識議題,再思考如何切入共同改變不滿的現
園子內種下成蔭的果樹,附近總有一片田種菜種瓜種果。 例如德姐的家,一進圍牆就是德姐先夫種下的龍眼樹, 樹下有養龜的池子,旁邊有狗住的房屋。德姐的房子從 買地、開始建築到建成清拆前的模樣,一共花了二十年。 無他,農民收入不多,儲到錢就買幅地,再儲錢建成房 子的外框,再儲錢裝修、或者改建,房子會隨著家庭的 成長而跟著一起成長。在那之前他們住過被颱風颳倒的 木屋,住過親戚的石屋。大部份村民都從五六十年前開 始居於村中,開枝散葉,並和鄰舍共同建立屬於他們的 社區。 我注定要被這個充滿故事和歷史的地方吸引,以及其中 每一所會呼吸的房子,每一個因著保衛家園而流露堅定 眼神的村民。大學前的十幾年,我的人生是平靜安逸的。 村民對自己家園的驕傲,他們多年與土地接觸辛勤建家 的迂迴歷史,以及其後站在無情政府官員面前時,勇敢 不斷述說共同的理據希望不遷不拆,凡此種種,都讓我 思考在整件事之中,我希望自己站在哪裡,而我選擇在 他們身邊,一同嘗試抵抗,看似非常牢固的權力架構。 我們其後不斷對政府提出質問,包括選址的考慮、建高 小路一直往外走出去。
2 0 1 2
反高鐵青年一起發起了五區苦行。苦行是我們於立法會
》/
鐵的必要性、通過高鐵議案的議會是否民主,從村內的
原刊於《迎新特刊
到更大的世界,以及很多步行都到不了的地方。我認識
他們來說「家園」除了自己建成的房子,還有屋前的園子,
/
在這樣的空間裡,我沒有再往外跑。報社的工作讓我看
文/ 陳秉鳳,中大學生報第三十八屆總編輯,畢業一年,
我沒有回過鄉,雖住在新界但亦是住在高樓大廈之中。
陪菜園村村民走過漫漫長路。偶然被拉,不時唱歌,常常大笑,喜歡搣人塊面,認真起來非常認真。
我於粉嶺長大,中一前住三四百呎的公屋單位,與父母
二,重畫一張地圖 一零年初,反高鐵運動最高漲的時刻,我和其他八十後
13
第一次討論高鐵撥款前一起創造的一個發聲方法,苦行隊伍由鼓聲引
的道路、不同氣氛的社區、人移動的速度、人的情感。而我們帶
領,以比平常慢許多的步伐前行,每二十六步一跪,象徵高鐵劃過我
著強烈的信念走下去,村民對家園的堅持、我們認為是錯的城巿
們土地的二十六公里,手上捧著白米種子,象徵因興建高鐵而必須被
發展模式、在之前無數次的出版述說行動示威,累積而來每一個
犧牲的社區、公帑和人民的勞動成果。為了抵制高速鐵路所代表的漠
苦行者的意志,聚集,盼望城巿能「轉念」。
視一切的盲目發展,我們邁出堅定的腳步說不。 多次,在我參與運動的過程之中,我都會猶豫,身邊的人到底能 否理解自己在做的。但每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生小事讓我還是可 最難是邁出第一步,你永遠無法知道,每一個社區包圍在你身邊的,
以走下去,好久不見的中學老師傳電郵來說支持,也反高鐵的大
是怎樣的人。到底他們會同意我們所做、會大聲指罵、還是連最少的
學教授多次容忍我的出席率,不同時期的同學朋友現身反高鐵集
注視也不願意花時間付出?苦行在我最熟悉的地方──上水開步。中
會,老爸和我一起看講高鐵的新聞節目時,也質疑高鐵的成效。
學時經過無數次的商場和街巿之間的空地,不同的嘉賓和到來的村民 發言完畢後,我們列隊開步,周遭全是本來在下棋聊天的叔叔,看到
苦行的重點不在於「苦」,而是如何行下去。如何行下去讓或近
我們一身素衣神色凝重,有些指罵我們像送葬的隊伍大吉利是,有的
或遠的人都可以開始看到,我們用腳步重新去畫的地圖。
叫我們離開。然後一下鼓落,同伴踏出第一步,我們連成一條十多人 的隊伍,無聲緩慢前進,「反高鐵」,一下一下在心中,他們靜下來,
三,法律之外的界線
我們走過去,有些叔叔接過其他同伴派的單張。 後來我們就此穿越不同的社區:大埔火車站至公園仔、元朗朗屏村到 光華商場、荃灣大會堂繞地鐵站到千色店、象山村、葵興某中學到葵 芳地鐵站、觀塘裕民坊公園至政府合署、深水埗長沙灣道至桂林街、 大角咀、海景、西洋菜南街、灣仔利東街至立法會。有些是我從沒到
菜園村有許多我很尊敬的村民,其中一位我們叫她大曾太。大曾 太數十年前嫁到菜園村,丈夫不幸早逝,她種田、養豬,帶大四 個兒女。宣佈拆遷之前,她的生活安穩,每天照顧孫兒、為家人 做飯、偶爾和鄰居搓麻將為樂,再尋常不過的退休婦人生活。
過的地方,有些是相當熟悉的地方;有中產住宅、有基層巿集、有商 廈中心、有老舊屋村、有行人專用區;有柏油路、有磚路、有雲石瓷磚; 有支持的人、有帶著敵意的人、有願意傾談的人,我們專心致志的經 過,直至肩膀疼痛,膝蓋瘀黑,我們有時哽咽,有時感到大家意志高昂, 有時感到大家都疲憊不堪。
得悉拆遷之後,每一次的示威遊行她都會參與,在村內辦大小活 動時會聯同其他婦女準備小吃,一同開每一次的村民大會。當時 她七歲的孫兒,也會跟著她一起上街,一起叫「不遷不拆」。一 零年十一月,政府宣佈的拆遷日期來臨,村民仍未建好新村,很 多賠償的問題亦得不到公平處理,村民無處可去,與支援的朋友
而走過的每一處,都該是屬於我們的地方。
一起成立巡守隊,每天在村內阻止港鐵的工人開工,拒絕地政人 員滋擾村民。
從來沒有如此強烈的感覺,走過的每一處與自身的關係如何,城巿和 自己的關係如何,苦行的幾天感覺是前所未有的活著,張開全身的感 官去意覺自己如何移動每一個關節、周遭或雨或晴的空氣、不同質感
大曾太對巡守本來有猶豫,那對她來說是另一個範疇的事。我也 理解,面對保安和警察,其實我也會害怕。她會嘗試和工人溝通, 勸說他們遵守政府承諾,不要使村內的環境變得日益惡劣,村內
14
大學生身分
漫天沙塵,她的孫兒哮喘病發作變得頻密,她想保護自己的家。
從前我從沒有想過會做所謂違法的事。一般人不會看到那條法律的界
一開始我們與工程人員爭吵,有衝突,她可能都是在旁觀看,但
線,但它確實是無形地包圍在我們生活的四周。我也沒想過要站在警
後來漸漸,只要大家在一起,她也會走得很前,她會坦白說她害
察的對立面,但是在護村的過程之中,我慢慢明白,還有一些界線不
怕,但她還是會出來。
得不踰越。後來,三月一天,港鐵工程在一個村民家旁邊用大型機器 打樁,致使村民家震動,屋內燈泡破裂。我們為了阻止工程,一班巡
一一年一月,我們阻礙港鐵在村內的辦公室附近圍板,辦公室附
守隊員一起拉開了圍著機器的鐵絲網,並爬上了打樁的機器。在機器
近的工程未完成,也能拖慢其他在村內的工程。連續好幾天,我
上留守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叫口號要港鐵停工,大曾太在她家的屋頂
們組織村民和巡守員進入地盤坐在角鐵上阻止工程開展。最後一
上看著我們,我們也高呼:「大曾太,我們支持你!」過程裡,有兩
天,我們坐在角鐵上喊口號,仍是希望待村民的搬遷和賠償問題
名巡守員被拘捕,那並不是我,但對我來說,我已準備好,為了想守
都解決後,政府才拆村開始工程。沒有人願意直面這些問題,政
護的人和事,為了堅持認為是對的價值,哪怕是面對被捕,我也有了
府直接派出上百警員來抬走示威者與村民。我剛好在大曾太旁邊,
足夠的勇氣和意志。
我們的手牽得好緊,我先被抬離現場,她一直不肯放手,即使我 對她說沒事,沒問題的,她還是兩眼通紅的對我說:「我唔可以
路直路彎
放手。」。示威者被全部抬離後,工人繼續圍板,及後繼續摧毀仍 有居民居住的菜園村。 二月,大曾太幾十年來出入的小路被港鐵封上,工人要住在村較 南的幾戶居民繞路而行,大曾太非常憤怒。前一天,她與港鐵工 人、警員有過口頭協議,讓他們可以繼續使用原有的小路。大曾 太警告他們,若日後他們鎖上鐵閘不讓村民使用小路,她就會剪 毀鐵絲網。 那天,她回家拿出大鐵剪,用力的剪開圍著小路的鐵絲網,我趕 至時,她已剪開一個小洞,我當時無法反應,也無法勸她停下, 當刻的判斷是要和她在一起,就和她一起扳開了一個入口,半個 人鑽進了工地,被保安重重包圍。未幾,警察趕至,藉口要安撫 大曾太將她帶離人群,然後把她拘捕,控告她刑事毀壞及傷人。 我們在警署門口守候多時,到她出來的時候,已是一臉倦容。我 小心翼翼地問她覺得如何,這麼多年沒有試過被捕、被告的大曾 太再述說一次她與工人與警方的約定,並再三說並不覺得自己有 錯,只是怕麻煩到我們。
原菜園村,現在只剩下高鐵的工地。村民各自搬到新的地方,其中 四十七戶決定集體搬村的,現在暫居於大家集體買下的土地上,政府 興建的臨時房屋中。一直仍為了興建永久房屋的招標等事情煩擾不 休,建村路仍漫長。 書寫的過程中有許多考慮,正在閱讀的新生會否覺得例子難以進入? 會否覺得不是人人都會接觸到如菜園村一樣的地方?但其實同樣的 事情在不同地方都在發生:各種各樣受盡壓迫的人,包括你和我。中 學以前我從來沒有政治意識,埋首讀書應付公開試,在學校裡做社長 做圖書館管理員,偶爾做義工「服務」他人感覺良好,母親常問我: 為何這些東西不可以由別人做,你專心讀書賺錢不行嗎? 在無數次的選擇之後,我已經走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路。我已把門推開, 看到完全不同的世界,那個世界有不平等的政治關係、有人受盡壓迫, 有一小撮人掌握施加壓迫的權力、也有全新的未來的可能性、也有美 好。我只是想一直提醒身邊的人,門把就在手邊,推門出去以後,我 們就會開始選擇,離開原來那個牢籠一樣的世界。
15
16
17
中大學生報鎮館之寶
18
CSL 中大學生報資料主任
Cham Sze Lo 反加宿費主力
Cham Lo Engine 仔/宗教jj
Lo Cham Sze 敬文書院羞家之寶
魯湛思 抽水大帝
湛思魯 學生報編輯
L. Cham 轉系生
Tom Lo 煩膠星人
湛思 學生報迎新營營主
校史
校史前言 正如要認識一個人,要認識中大,該了解中大的過去、五十年來捨棄了甚麼、又沿襲了甚麼。 若不了解校史,同學對中大歷史的認識,直到畢業可能仍停留在,甚麼中文教學或書院制。故 在此,我們希望讓同學對中大仍心懷憧憬之時,認識中大經歷過的風風雨雨。 中大官方會把五十多年來的變遷,簡單概括為「進步」,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外,中大於政 府壓力下漸漸喪失自主;在內,中大官僚盲目減省資源、追趕國際排名,犧牲師生和員工的福 祉。譬如,你有沒有想過,中大科大可合併成一間橫跨馬料水和西貢的大學?從〈自欺欺人〉 到〈「中大教育語言」〉等一系列文章,就是希望呈現中大歷史的另一面。 以下兩篇文章,用一個較寬闊的視角來理解以上的大小歷史事件。先是〈操縱從未間斷 ── UGC 罪狀〉點明大學的自主怎樣被神秘的 UGC 閹割。然後梁文道的〈現實淹沒了《大學 之理念》〉,指出大學被商業和競爭邏輯滲透,過度靠攏政府或企業需要,最後闡述了大學的 理想和批判精神如何崩壞。 歷史也並非只有大事件。〈大歷史下的尋常──八十、九十年代學生訪問〉裡的兩個訪問,就 意在補完以前學生在動盪校政以外的生活面貌,像以前沒有電腦,宿舍又只有一部電視時,有 人想轉台該怎麼辦呢? 回到近年,前述的商業和競爭邏輯依舊。〈血汗校園〉和〈權力與抗爭無法割裂──校園抗爭 簡史〉會略述因而產生的不公和抗爭,看看無權無勢者如何被逼屈從/反抗,而後文更展示了 不同的抗爭形式,讓我們從中借鏡。平常在中大,我們看得見花草,卻看不見校工背後的勞動 和壓逼,〈校園裡消失的一群〉就說明壓逼並非個別悲慘例子。 最後,〈小心那個只升不降的宿費〉交代了,與我們十分切身的加宿費政策、近期的抗爭行動。 如果說歷史一直行進,那它就是一封請柬,請大家捍衛自己應有權益,積極書寫屬於我們的歷 史。
19
自欺欺人 論名存實亡的書院制 — 「書院是中大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亦為中大獨有的特色,在提供通識教育及生 活上的關顧方面,書院扮演重要的角色。……雖然四所書院各有濃厚的特色, 但總與大學的目標取得平衡,避免分裂。小組注意到書院各自的特色對孕育強 烈的歸屬感有關鍵的作用,這對於促進校友間的聯繫非常重要。……」 ──摘自《香港獨一無二的書院制大學》,《中文大學校刊─二零零二年秋冬》
(原刊於 2005 年迎新特刊) 一直以來,中大都不時宣揚自己的書院制有何獨特,聲稱自己是全港唯一一間推行聯邦書院制的大 學,以此增加中大向國際、向學生宣傳的資本,在中大官方論述中,不時看見中大四書院被描述成各 有特色,書院獨立等。然而,當在中大生活一段時間,明眼人便會看得出這些論述根本是自欺欺人的, 事實上,如果我們和中大書院制初成立時的高度獨立作一個對比,便會發現中大書院制早已演變成一 個疊床架屋的行政機構,遑論書院文化傳承、書院特色了。
20
校史
書院成立之初
反對,立法會依然快速三讀通過法案,報告書建議為政府所採 納。改制事在必行下,新亞董事會九位董事惟有辭職抗議。最
我們回顧一下中大初期的書院制。1963 年,新亞書院、崇基學
後在政府協助下, 1976 年起大學本部以「加強書院制」為名,
院及聯合書院合併成為香港中文大學。其時,中文大學仿照某
推行中央集權新制,政府對中大的控制亦得以加強,直至今天。
些英國大學,實行書院聯邦制。當時各書院有自己的教學及行
(有趣的是,改制後中大依舊有四個學生會,四個教務會,四
政制度,各有獨立的校董會和行政機構,具有高度獨立性,大
個圖書館。 )
學只是協調、統籌各書院的運作。各書院能根據自己的標準聘 請教授及導師,甚至教學課程亦是由書院決定,各書院教的東
所以七十年代後,書院掌握的權力,對中大的影響已是大不如
西亦有所不同,在大學中儼如一個小王國。舉個例子,崇基哲
前。現今的中大書院只能管理食堂及宿舍事務,只能保留自己
學系和新亞哲學系教授的課程並不相同,創校諸賢如錢穆、蔣
書院範圍的行政獨立,教學獨立卻已蕩然無存,教學課程由大
洪賢(聯合創辦人之一)等都非常重視這種權力高度下放,有
學中央決定,書院對教學課程的影響幾乎等於零,同系但不同
助保持多元特色的書院制。當年大學條例與規程也提到 : 「一
書院的學生讀的東西差不多一樣。書院唯一和普通的宿舍委員
所成功的聯邦式大學一定要保持每一間書院的獨特性。」相比
會、食堂委員會不同之處,大概就是它能開辦週會和書院通識
起號稱「殖民地大學」的香港大學,高度獨立、權力分散的書
了。行政權力亦不見得很獨立,新亞書院想聘請儒學教授?崇
院制令殖民地無法輕易控制中文大學。
基學院想聘請基督教權威?對不起,這已經不是你們這些「書 院仔」決定,要交由尊貴的大學中央或學系決定,中央 say
從書院到中央集權
no,甚麼儒學教授、基督教權威全部都要滾去一邊了,書院能 決定聘任的,只剩下事務處的 office boy 而已。
可是,七十年代時,不少輿論指責中大浪費資源,當時中大有 四個學生會 ,四個圖書館(本部、崇基、聯合、新亞),統一
書院:行政部門的空殼
後不是更有利分配資源,更有效率嗎?書院聯邦制承受不少來 自經濟角度的責難,1975 年,政府發表《第二次富爾敦報告
書書院在教育上的權力萎縮,如何導致書院制度的名存實亡?
書》,建議大學本部收回三書院的大部分行政權及財政權,而
事實上,今天的中大學生雖然也經常會接觸到有關書院的事
原屬三院的建築物亦全數移交大學,三書院只保持名義上的信
務,但很多只限於實務性質,如住宿、飯堂、獎學金等,這些
託人地位。新制建議把大學職能一分為二,大學統籌一切學系
事務任何一個行政機構也可以做到。書院和普通的行政機構有
課程和行政事務,而書院則統籌學生輔導及食宿,並負責通識
所不同的是,書院有它的精神、它的價值取向、它的辦學理念,
課程,美其名曰大學本部「學科為本」,書院「學生為本」,
如新亞書院旨在發揚儒家文化、崇基以繼承西方基督教在中國
事實上新制下中央權力大增,三書院原本的行政權幾乎全部劃
的辦學精神為己任、聯合則是要促進中西文化的交流,書院精
歸中央,書院校董會形同虛設,書院權力所剩無幾。報告書一
神才是書院的內在價值,沒有書院精神的書院只是空殼一個。
出,李卓敏校長便急急表示接受,而港督亦立即成立專責小組,
當然,書院精神不是掛在口邊,不時在週會說說而已,書院精
提交改制法案。面對如此雷厲風行的改革,三書院除聯合支持
神需要學生、教職員等共同的貫徹和實踐。要學生明白書院文
外,新亞、崇基皆表態反對改制,尤以新亞書院反對激烈,多
化、書院精神,有書院中一份子的自覺,教育無疑是一個很重
次於報章撰文反對改制。然而在當時政治體制之下,改制與否
要的途徑,新亞諸賢便不時借課堂教導學生新亞精神、中華文
並不是由書院決定,而是操縱在港督、立法會手上。儘管新亞
化的重要。可是回顧今天,能夠容許書院宣揚一些價值、精神、
董事會致函立法會各議員陳情、上書港督請緩立法、發表聲明
美德、文化的空間,便只剩下每星期兩小時的週會(還被不少
書院成立簡介
新亞書院
崇基學院
聯合書院
錢穆、唐君毅等就是創立新亞書院的重要人
1951 年 10 月,十三所內地南遷來港基
五所南遷來港的私立大學──平正、
物。1949 年 10 月創立文商科夜校,租用偉
督教大學及師生,在香港基督教教會的
華僑、廣僑、文化、光夏為集中資源,
晴街的南華中學作校舍。翌年經上海建築商
支持之下,成立崇基學院,取基崇奉基
及在敬國亞洲協會的支持下,於 1956
人王岳峰先生資助,租用桂林街六個單位作
督之意。同樣初期為夜校,租用聖保羅
年 6 月合併組成香港聯合書院。部分
新校舍,逐改為日校,易名「新亞書院」。
男女中學作為校舍,翌年改為日校。其
院校早在戰前已在香港設有分校或附
惟王兩個月後財力不繼,錢、唐等只得四出
後得到本地及外國教會資助得以發展。
設中學。最初院址為堅道 147 號,亦
募捐,乃以投稿苦苦支撐。年底錢先生隻身
政府撥贈馬料水土地一段,1956 遷校至
有租用新亞書院位於農圃道之校舍作
前 往 台 灣, 獲 得 總 統 府 每 月 資 助 三 千 元。
該處,亦即現址,並於同年獲政府承認
分校。
1954 年始獲雅禮協會捐款,逐辭謝總統府資
為一專上院校。
助,及於九龍城開設分校。發後獲政府撥農 圃道作新校舍,校舍一期於 1956 年落成。 1956 年始為政府補助專上院校。1963 年農圃 道之校舍全部成。
21
小百萬大道
舊新亞校園
崇基門
湯若望宿舍
舊崇基校園
舊聯合校園
同學拿去睡覺)及四至六學分的書院通識而已(如此學分比重
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而是君子塔和天人合一亭。崇基特
比大學通識還要低)。不單是時間上不足夠,書院也不見得善
色是未圓湖和小橋流水,聯合的則是淑女塔和湯草。然而,如
用這些空間宣揚書院精神,如週會,書通很少會提及書院精神,
果剝去這些美麗的景點、那些官方口號式的宣傳,書院們還剩
深化書院精神的討論、將書院精神和人生實踐聯繫等。這種不
下甚麼呢?在學生們的生活中、心靈中還剩下些甚麼呢?以今
重視書院精神、文化傳承的氣氛之所以形成,今天書院高層實
天書院的脆弱權力,莫說是要教導學生追求價值、傳承文化了,
在責無旁貸(當然,書院不太重視書院精神並不能完全歸咎於
連在學生心中激起漣漪也難。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可悲而赤裸
那些高層,也和整個中大權力架構、選聘制度有關)。在現今
的現實:不論是崇基、新亞,還是聯合、逸夫,本質上都是名
的書院制下,書院雖然經常涉及學生的日常事務,但精神上、
目不同的行政機構而已。
思想上對學生的影響實在不大,在學生間宣揚書院文化、傳承 書院精神便變得很困難了。
逸夫書院的成立,正好顯示了書院只是行政機構此一事實。逸 夫書院成立時,竟容許學生按自己的意願由原來的書院轉往逸
書院同構化?
夫書院,今年我是新亞人,明年我竟可以成為逸夫人。其時中 大的情況,就好像一塊餅本來分為三份,而現在要分成四份,
時至今日,不同書院的學生之間的差異愈來愈少,因為改制後
成份,材料數量完全一樣。逸夫書院成立,只不過是多了一個
大家的生活都不太受書院影響,大家都不太知道自己書院的特
行政機構去管理學生罷了。中大書院制到了這個地步,有沒有
色是甚麼。今時今日,有哪個新亞人還說得出新亞精神是甚
都已經沒有關係,多了書院制,對學生生活和教育沒有太大影
麼?有哪個崇基人還說得出基督教辦學理念是甚麼 ? 不,太少
響,少了書院制,也可以用其他行政機構代替它的功能(君不
了。筆者也認識不少新亞人,但能說出新亞精神是甚麼的人屈
見如即使沒有書院制,學生食宿、獎學金也沒有太大問題嗎?)
指可數,而這些人對新亞精神、新亞歷史的認識,也不是從週
那麼,中大書院制還不是名存實亡嗎?
會、書院通識來的。 如果大陸現在實行的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那麼現在中 難怪唐君毅、錢穆等九位新亞校董在 1976 年改制後立即集體
大實行的,也只是非驢非馬的「中大特色的書院制」。
辭職,掛冠抗議改制,並在辭職聲明中說:「聯合制終被廢棄, 為單一集權制……同人等過去慘淡經營新亞書院以及參加創設
下筆至此,有幾句話想對新生說:「如果你們是想見識書院精
與發展中文大學所抱之教育理念無法實現……」看來錢穆等新
神而入讀中大,對不起,你看到的只是架床疊屋式的行政機構
亞諸賢早已意識到,大學集權後管理層不見得會把新亞精神的
罷了。」
延續放在很重要的地步,而新制下在往後日子裏想推廣,傳承 新亞精神是難如登天的。
也有幾句想對中大官方說:「當你們高呼中大書院制為特色時, 看到人家書院制的書院高度獨立,會感到自己說謊嗎?」
書院的主要成份是學生,但既然現在書院學生間差異不大,書 院特色又從何而來?結果,書院特色漸漸由師生間的內在精 神、不同的價值堅持,變成外在的景點。新亞特色不再是「艱 22
中大有書院制?欺人乎?欺天乎?自欺乎?
校史
四改三戰紀
( 改編自 2013 年迎新特刊 )
一中六課程,作為兩間大學入學考試之用,並建議中大轉為三 年制(醫科例外),更表示中大能因而節省資源和增加四百多
中文大學成立之初 , 其實是一所四年制大學 , 相信不少同學都
個學位。
聞所未聞。當年四年制改為三年制 , 於 2012 年又正式變回四 年制。兜兜轉轉重回起點 , 但可曾有人記得轉制當時的鬥爭 ?
此書等同是一封戰書,由中大學生到各學院書院院長,以及當
不同勢力的教育理念如何對碰 ? 其攻防之犀利 , 規模之浩大 ,
年的李卓敏校長,均同仇敵愾,反對四改三。1978 年,中大發
以戰事稱之也不為過。
動罷課、研討會等進行反擊,其中「師生團結反對四改三」一 役,更投入二千六百人的兵力,李卓敏校長御駕親征,士氣為
開國之初
之大振。接着校董會也決定堅持四年制,政府眼見反擊強大, 只好答應停火,承諾十年內不重提「四改三」。
中大於 1963 年成立,採用四年制。收生多為三年初中、三年 高中的中文中學畢業生。當時另一所大學──香港大學──則
但,如此輕易讓步,是否代表只是試探式的佯攻?先了解敵情,
接收五年中學、兩年預科的英文中學畢業生,實行三年學制。
再謀對策?
後來,殖民政府推動矮化母語等一系列政策,加強市民對殖民
毀約奇襲——醫學院防衞戰
地文化的認同,令中文中學的數量大降。結果,越來越多英文 中學學生選擇中大,但他們中六就已離校,未完成整個預科課
政府在承諾的同時,竟透過 UPGC[2] 向中大建議,把醫學院從
程。有的甚至因為已被中大取錄,而放棄多讀一年入讀港大的
六年制改為五年。這明顯是希望借醫學院改制,撼動中大四年
機會,威脅港大的收生質素,不利統治 [1]。
制的命脈。但中大教務會 [3] 在大多數師生不知情之下接受建 議,引兵入關。
就這樣,統一中學和大學學制,就成了政府控制學界的手段 於是在 1980 年 11 月,學生會集合逾千兵力發動圓廣之戰 [4],
政府發出第一槍——第一次四改三之戰
支持校方與 UPGC 談判。12 月,一個由校方和學生各五名代表 的臨時工作小組成立,但無助解決事件。
1977 年 11 月,港府發表《高中及專上教育綠皮書》,提出統 23
翌年 10 月 21 日,教務會不接受學生對六年制的訴求,學
1988 年初,探子打聽出港府已堅決將要實行中學七年教育,
生代表以黑紗覆蓋科學館上的校章致哀,象徵中大理想覆
大學只可取錄中七畢業的學生,同時大學學制也須統一。6
亡。百多名同學堅守烽火台長達十二小時後,維持一年多
月教統會公佈的《第三號報告書》證實傳言無訛。
的防衞戰正式落幕。 當時校方與學生組織感到事態嚴重,決定組成聯合軍,在
群雄出手相助——多戰小捷
諮詢期內組織多場大規模戰役,包括 6 月 26 日中大學生、 校友及教職員近三千人參與的邵逸夫堂攻城戰、10 月底約
1982 年起,發生了幾場小型但均以優勢作結的戰事。首先
一千人參與的遮打花園戰(中大校方更提供校巴接送士兵
是教務會通過 83 年起實施暫取新生法(類似近年的拔尖計
到場)等。
劃),作為在三年制主流中委曲求存之策;及至 86 年,港 府似乎稍為軟化,教育統籌委員會在《第二號報告書》中,
可惜諮詢期過後,教統會堅持立場並提交行政局,通過後
建議在統一的七年中學學制外,增設一個修畢六年就可參
就會成為政府政策。眼見大軍壓境,中大的學生組織果斷
加的「中等程度試」,以入讀四年制的大專院校。
決定,於 12 月 2 日(該學期最後上課日)在百萬大道頑強 力抗,兵員達四千人,創下當時中大集會人數最多的紀錄。
兩個月後,香港大學突然表態支持中大的學制,原則上通 過「三改四」,更成立一支包括港大學生會會長在內的三
然而謀事在人,抗擊最後也成徒勞。在一系列零星抵抗後,
人特別工作小隊,研究細節。1987 年,準備破繭而出的第
89 年 2 月,整個大專學界背水一戰,集結五千精銳──當
三勢力──香港科技大學,其候任校長吳家瑋亦公開支持
中估計四千人為中大生──在政府布政司署(即舊政府總
大學四年制。
部)進行最後的攻防戰,中大校方再次出動校巴接送。結 果,無功而還。
這無疑為中大四年制打了一支強心針,大專學制也成為教 育界討論焦點,主流說法都很支持四年制。一時間,可謂
後來,大專界大幅轉移兵力至八九民運,同年 10 月,UPGC
天下歸心,中大盡得各路諸侯人公支持。
動用終極核武︰大專院校若不接受《第三號報告書》,將 不會得到學額和撥款。中大九成的經濟權力都在 UPGC 手中,
十年之約期滿,形勢逆轉——第二次四 改三之戰
校方無奈低頭,簽下不平等條約。整個四改三的戰爭時代 也終告完結。
局勢一片明朗之際,政府竟在十年之約期滿時,再起干戈。
[1] 一般認為,中文大學本身具有強烈的反殖民意識。早年的中文運動、反對 英人歧視等事件,中大師生以至管理層,均積極參與。相對而言,香港大學就 以專注培育本土殖民政權接班人為重任。 [2] 大 學 及 理 工 教 育 資 助 委 員 會(University and Polytechnics Grants Committee),為香港政府提供有關港大、中大及香港理工學院撥款的意見,監 察立法局批准的教育經費。
24
[3] 由中大校長、各院長等組成的學術監察組織,負責規管中大課程事宜。 [4] 全名圓形廣場,位於新亞錢穆圖書館外。
校史
70 至 80 年代中大校園俯瞰圖
25
舊日生活
大歷史下的尋常 ─八十、九十年代學生訪問 八十年代學生訪問
訪問 / 譚銘龍 /
整理 / 龍 /
看過前面眾多沉重的校史,但是到底以前的校園生活是怎樣呢?
問:學生課餘會做些甚麼?
沒有電腦的日子有甚麼娛樂?以前中大又如何教學?為了解 80、 90 年代的中大生活,學生報就找來了 2 位校友:88 年畢業的蔡校
答:也離不開 o camp 之後組聚,有空就幫人補習賺外快,也有一
友以及 95 年畢業的陳校友來說兩句。
些會上莊。
問:八十年代中大的教學是怎樣的?
當時社會不是很富裕,學生沒有太多錢,出街食飯都好貴,自發 的糖水會比較多。晚上經常會一齊坐在草地聊天,有人煲糖水拿
答:我想現在大部分老師回到以前 80 年代的話,都一定拿最佳
出來分享。再晚一點就會一起煮宵夜,每間房煮一大煲公仔麪,
教學獎吧。以前很多的老師上堂亂說一
在房裡一邊食一邊聊天,談談人生目的、
通,沒有條理,連寫筆記也教人無從入
歷史有沒有終結之類。當時沒有電腦,人
手。好的老師就會講得比較有系統。現
與人的接觸是比較多的。另外,中大的環
在的學生都習慣了要有 lecture note 和
境是相當與世隔絕的,大家好像困獸鬥般
PowerPoint。以前哪有老師會幫同學準備
困在一起,結果有一種集體討論的空間,
lecture note,起碼我沒有遇過。
所以甚麼都會聊。
這其實有好有壞啦,不靠老師就得自己
另外,當時中大最有號召力、最受學生歡
看 article,也訓練到寫筆記的能力。現
迎的活動就是邵逸夫堂放電影。當時很
在就傾向中學化了。當時很多學生都對老
多系會都會播電影來籌募經費。邵逸夫堂
師很有意見,就自然想評核他們,向他
一千四百個座位,每人收廿蚊,就足夠一
們施壓,讓他們改善。因此我做學生會
年經費。每個星期至少放四晚,每晚 7 點
的時候,即 86 年,是第一屆搞 teaching
開始。租回來的電影當中有主流有非主
evaluation,當時校方並不接受,覺得學
流,都是以前的經典。因此以前的學生都
生評核老師大逆不道,「你憑甚麼去評估
看過不少電影。有時候大家看完會一起
老 師?」。 當 時 我 們 更 被 校 長 罵:「 你
討論,這樣就開闊了大家視野,增進學
們是不是要鬥爭老師?知不知道尊師重
生的文化深度。其他大學沒有這麼大的
道?」為了展示評核也有正面的一面,結
lecture theatre,因此這可是中大特色,
果我們辦了最佳教學獎。。當時 teaching evaluation 不是所有科目都有搞,我們跟通識 department 合作,
亦是我們當時最普遍的娛樂。現在的有些 老師搞電影分享,也是吸收了以前學生所做的東西。
先選擇在一些通識的科目試行。 問︰宿舍生活是怎樣的? 問:當時的書院精神面貌是怎樣? (編按:書院精神即創立人按其理念辦學,為書院塑造出獨特的
答:除了草地聊天,晚上也會在電視房看電視,那裡經常也擠滿
精神面貌。以新亞為例,就呈現了傳統中國文化及新儒家的精神)
人。有人喜歡看「球迷世界」,有些人喜歡「明珠 930」,因此 經常要爭電視,產生摩擦。
答:講書院精神總是離不開新亞,因為它有相對完整的歷史故事
我最記得有一次,我要看明珠 930 播的「魔鬼怪嬰」,羅曼波蘭
和論述嘛。其他書院在這方面就比較缺乏了。當時書院比較少,
斯基的經典電影,然後有班同學要看勁歌金曲,就有一些摩擦。
書院與科目掛勾,所以書院精神比較易講。當時的概況就是聯合
當時我諗,睇埋啲咁嘅 cheap 嘢,我果套經典電影嚟㗎喎。
是社科的根據地,新亞是文史哲的根據地,崇基就主要是宗教、 神學,音樂系,加上逢週五要去小教堂上週會。這樣的機制令書
這些景象現在當然沒有了,現代人生活很個人化,每人手上都一
院可以透過學科流露出書院精神,與現在大有不同。
台 Smartphone,結果一班人聚首一堂的時間就少了很多。
新亞有一些核心學系,比如哲學系、中文系,這些學系老師的存
走讀生相比之下就缺少了這些寶貴經驗了,畢竟畢業後再也不會
在就象徵了新亞精神。當見到新亞講新儒家哲學的老師,你會感
通宵達旦聊天了。這也是比較可惜的。
受到這些老師身上有一種相應氣質。另外,以前政政系是聯合獨 有,所以以前聯合學生能言善辯,挑戰權威的一面特別明顯,那 26
就是聯合人的特質。
校史
九十年代學生訪問
訪問 / 魯湛思、譚銘龍 /
整理 / 龍 /
中大人精神面貌
大學生生活
問:當說到以前,人們總會將書院精神掛在嘴邊,以前的書院精
問:當時大學生活面貌有沒有甚麼特別之處?
神是怎樣的? 答:當時也流行組聚,不過具體情況我不是太清楚,畢竟我的學 答:沒有啦!甚麼書院精神其實也不過是一套騙人的論述。當時
生生活不太「一般」吧。不過我也可以說說,當時的娛樂選擇也
的書院精神其實也只不過是用來當口號,大多數人聽完就當耳邊
不多,也就是約出來吃飯、拍拖、唱 K 等吧。
風了。當然也總會有人十分重視,但 畢竟是十分少數。或者在某些時刻,
大 學 生 生 活 中 比 較 特 別 的 就 是 Reg
特定環境中書院精神是有體現的,例
(register)科,當時 Reg 科是很麻煩的,
如新亞最窮苦的時候,錢穆等人的信
校方會在 Reg 科前數星期派發一本 Reg 科
念感染到其他人,人們也就拿來說說。
用的簿,同學參照簿內既課程填表,很多
不過自新亞搬入中大,就變成另一個
時候都要在選課提前一日到不同房間排
故事了。
隊。要 Reg 熱門科可能要排隊排足一個下 午,完整 Reg 一次課更需要幾日時間。相
問:現時總有人說以前的大學生較好,
比之下,現在電腦選課實在是方便得多。
九十年代的大學生的討論議事風氣是 怎樣?學術風氣是怎樣的?
問:談到學生生活,90 年代的宿舍生活是
答:所謂「學術風氣濃厚」也不過是
怎樣?
一套論述。喜歡讀書的同學當然會有 學術討論,但不少同學還是喜歡玩。
答:我沒有住宿舍,但也屈過蛇,大致也
當有大事件發生時,不少學生既會討
有些印象。當時的宿舍沒有電腦,也沒有
論,也會寫寫大字報,不過 90 年代中
冷氣,不過有公共電話,那你也大致想像
就開始式微了,當然也不是完全沉寂,
得到了。大部分人都開著門,房與房之間
但即使發生大事,留意大字報的同學
的互動會多很多。現在關上門開起冷氣、
始終少了很多。
電腦,就形成了私人空間。以前私人空間 的配套根本不存在,公共空間多很多,大
問:現時不少學生在學時已覺得要為前途打算,當時的學生需要
家都開著房門就方便了大家互相串門子。
擔心這些嗎? 因為當時沒有甚麼通訊工具,要與家人或男女友聯絡,在宿舍就 答:雖然說當時大學生已經不是甚麼天之驕子,不過依然未到要
少不免要排隊打電話。當時宿舍大概一層只有一台公共電話,因
擔心的地步,他們在社會的位置依然是優越的一群。除非是適逢
此打電話的人也經常大排長龍,更不時因為爭用電話而有零星爭
金融風暴,或在之後畢業就會有較多憂慮吧。
吵。如果平日有宿生的未接來電,工友會寫在黑板上提醒他們。
問:現時不少學生在學時已覺得要為前途打算,當時的學生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基層員工也有宿舍讓他們住。租金是按人
擔心這些嗎?
工比例的,教授會收高一點,基層勞工會收低一點。畢竟在未有 電氣化火車之前,中大真的太偏僻了。後來這些宿舍慢慢開始減
答:雖然說當時大學生已經不是甚麼天之驕子,不過依然未到要
少了,不少基層勞工更轉為合約制,這些基層員工宿舍在現時也
擔心的地步,他們在社會的位置依然是優越的一群。除非是適逢
很罕見了。
金融風暴,或在之後畢業就會有較多憂慮吧。
27
李國章提議中科合併,並威脅中大科
時任中大校長金耀基回應中科合併
時任科大校長朱經武向同學解釋中
大,政府將先禮後兵。
的質詢,稱中大當時仍未放棄「追
大與科大合併計劃,超過四百名學
求」科大。
生出席。
中大舉行中科合併論壇,哲學系教
合 併 告 吹 後, 教 育 資 助 委 員 會 變
授鄭漢文正在發言。
招,設立一筆約二億元的基金,利 誘院校間相同院系或非教學部門整 合。
中大科大合併事件 (原刊於中大學生報 2005 年迎新特刊) 金融風暴後,香港經濟持續低迷,政府連年財
於會見同學時指出「這件事不是看老師和學生
赤。2002 年 4 月,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發表《高
贊不贊成,而是看專責小組認為是否可行。」
等教育報告書》。報告指出,本地大學經費大 部分來自公帑,但政府資源有限,如要善用,
10 月 23 日,中大學生會幹事會聯同學生報、校
就應將資源集中發展重點大學。
園電台發表遺憾聲明,要求兩大合併事宜應由 全體老師、同學、職員參與投票,公決中大的
2002 年 8 月,李國章校長走馬上任成為教統局
前途。惟金耀基校長表示合併研究小組已有充
局長。10 月,李局長便提出支持支持中大與科
足的代表性,不須以投票形式公決。同月,科
大合併,以晉升為世界一流大學,甚至超越北
大學生會舉行民意調查,八成人反對。
大清華,並希望最快加在零五年大學撥款年度
28
落實。其「先禮後兵、權在政府」等言論在高
03 年 3 月尾專責小組向校董會提交長達一百頁
教界及社會激起強烈迴響,引起各界對大學自
的報告,報告指出有支持合併的表面論據,但
主 關 注, 亦 惹 起 兩 大 師 生 的 反 感。10 月 7 日
亦存在很多中大無法單獨解決的實際困難。最
中大及科大學生會隨即發起為期三日的簽名運
後,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表示,因中、科師生
動,強烈譴責政府干預大學自主,收集到超過
無意合併,加上兩校存在文化分歧,故中、科
二千九百個簽名。兩校校方和師生意見紛紜,
五年內不宜合併,但不排除日後時機成熟再「談
學生以至部分教員的反抗聲音此起彼落。10 月
婚論嫁」。另外,教資會轄下的院校整合工作
22 日,中大校長會見同學,金耀基表示贊成合
小組發表「院校整合
併,並將成立專責小組,該小組將有十分八人,
為「深入協作」模式最適用於本港院校合作,
但只有一名研究生及兩名本科生代表。那邊廂
因為所需資源較少,但效益可提升,故鼓勵院
科大校長朱經武公開承諾,如果科大大部份師
校在研究及教學上合作或共同管理,進而發展
生反對合併,科大就不會合併;這邊廂金耀基
更緊密的院校整合。
意義重大」報告書,認
校史
香港科技大學 與地鐵公司 合併建議書 / 佚名 / 原刊於香港科技大學小報《雷霆救雞》
前言 科大人文學部同學亞蘇在雷霆救雞中 提議科大與地鐵合併,這更能提高科大的 世界地位。我等讀後深感同意,經認真思 考後,決定提出這建議書。本建議書意在
銀行服務等。整個地鐵網絡均設有自助服
科大可與地鐵合作,研製地鐵所需之
務設施,包括自動櫃員機、自助照相亭及
設備和配件(如車卡、車門和路軌等),
各式各樣的自助售賣機等。
將科大所開發之科技應用到地鐵配件上。 無論由技術研究、開發、以至產品的設計
檢討
闡述有關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及地鐵有
科大有意成為世界一流學府,而地鐵
限公司(地鐵)於將來合併之建議方案,
亦為邁向國際水平不斷努力。雙方均致力
並具體地提出兩者合併之可行性及安排。
提高香港市民的生活質素,帶動香港成為
我們非常歡迎公眾人士就有關建議提出寶
國際級的城市。
大的產品可以提高地鐵的服務質素,地鐵 亦不再需要向外購買,可大大減低成本。
世界地位 地鐵可將將軍澳線的總站寶琳站伸延
貴意見。
建議安排
至科大。這不單方便科大學生出入校園, 更令科大成為世界第一所擁有私人鐵路的
背景 以下就著合併後的福利、合作、世界地位 科大於 1991 年 10 月創校,為一直致
和未來路向四方面,提供建議︰
力服務本地之優秀學府。科大在短短十年 內迅速成為國際知名學府,並務求在每一 個精選的教研領域裡站在國際前沿。 地鐵於 1979 年開始運作以來,已成為 香港運輸網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透過規 劃、設計、營運和維修旗下的地鐵網絡, 及不斷提升服務質素,在安全、效率及服 務質素各方面均達至國際水平,成為帶動 香港邁向國際大都會的特快列車。 科大的研究不斷開拓新領域,在競逐 研究資助上一直領先香港其他院校;教授 們經常在頂尖學術期刊發表研究成果,論 文產量高踞世界前列。
福利
大學,成為教育界的奇葩,以便科大蜚聲 國際,享譽全球。 科大可將科研技術應用於地鐵產品 上,將產品推廣至海外。相信假以時日,
地鐵可向科大之教職員與學生提供乘
科大必能跳出教育界,成為世界上首屈一
車優惠。合併後,學生/教職員證和八達
指的地鐵產品品牌。世界各地的地鐵公司
通將會結合使用,學生和教職員乘坐地鐵
均爭相購買科大的地鐵產品。
將可獲得特別優惠。
未來路向 地鐵亦可為科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 讓學生提早接觸工作環境。學生能在實習 期間取得實際經驗,為將來進入社會作好 準備;地鐵同時能觀察學生表現,從而預 聘傑出的學生,他們畢業後便可投身地鐵 公司工作。
合作
隨著地鐵將軍澳線通車及若干
地鐵可撥款支持科大不同的科研計
車站完成翻新工程,設於地鐵沿線車站的
劃,使科大有能力自負盈虧。合併後,科
400 家商店為乘客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
大可發行債券,資金的運用將會更有彈
當中包括飲食、健康及美容產品、電訊產
性。地鐵更可協助科大開設應用其科研技
品、便利店、乾洗服務、補鞋店、診所及
術之公司,促效科研商品化、量產化。
和製作均由科大一手包辦。另一方面,科
(編按:當時地鐵未與九鐵合併) 待地鐵與科大合併成功後,我們便可 建議地鐵沿線的大學(城大和浸大)加入 合併的行列。五年後,地鐵應與九鐵完成 合併的程序,更可與九鐵附近的大學合併 (理大、中大和教院)。最後,香港餘下 之大學必主動與科大商討合併之事宜。這 所集合香港九間大專學院及兩所鐵路公司 的超級學府,必會超越北大、清華、牛津、 劍橋、耶魯、史丹福和哈佛等大學。
29
「中大教學語言」事件 (改編自《中大學生報 2005 年迎新特刊》)
引言
回歸「討論何謂國際化」的訴求
中大的國際化政策,驟眼看來,校方所說的「提升本地學
在「校長會見同學」的時段中,一位哲學系博士研究生指
生的跨文化觸覺、隨之增強的自我反省及人文價值、提升
出,除了大學的高層外,校園內的師生也是知識分子,在
英語能力從而擴闊學術及文化的視域、增加事業發展機會
何謂好的國際化議題上,理應公開諮詢和討論。假設校方
等。此外,中大同學到海外交流的機會亦會因擴大招收外
真想為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學習環境設想,而現在中大
地交換生而增加」[1] 的確是一個十分美好圖像。然而,
確有不少以國、粵語及英語授課的科目。為甚麼校方不公
中大校方會以何種手法達到這一個目標﹖這些手法又是否
開諮詢 ﹖在三種語言均有在中大採用的基礎下,公開諮詢
行得通﹖這都值得關注。更重要的是,教育上的前線參與
定能減低出錯的機會。但事實上,校方處處迴避要求公開
者,即最受影響 ( 不論好壞 ) 的老師和學生,他們在「中
諮詢的聲音,只以「誤解」來論斷學生的訴求。劉校長甚
大國際化」的決定上的參與有多少﹖要了解這些「中大國
至在當天「澄清」授課語言將改為英語的科目只佔全部科
際化」的問題,便要從「國際化」事件的發生過程和「怎
目的 3%。在校長會見同學後,當學生報訪問教務長蘇基朗
樣才算得上是國際化」去探討。前者主要用以探討師生的
教授時,他卻以各學系還未決定下學年的授課語言為由而
參與問題;後者則是「國際化」的內容討論,即探討校方
拒絕提供資料。這很難不令人相信「3%」的講法只是用來
和師生們對何謂「國際化」和以何種方法達成。在校方的
應付傳媒,使大眾誤以為學生們「小題大做」。
「國際化」計劃中,有不少的政策引起極大迴響,例如提 出現有的宿舍加床位,原本的三人房加一張「碌架床」變
遇到同學詢問關於語言政策的改變時,劉校長只不斷重覆
成四人房。而當中最受爭議的就是更改教學語言的問題。
校方「從來沒有改變語言政策」。而當同學質疑有關諮詢 不足時,就不斷重複「已有足夠諮詢」。這種公關式的回
諮詢不足
答令在場師生校友十分失望,群眾不時發出噓聲,亦令人 對維持中大的理想感到絕望。當劉校長離場時,群眾洶湧
中大「國際化」的政策,最令人爭議的一項就是校方希望
反對偽國際化的口號此起彼落,實屬歷年罕見。
將中大一路奉行的「雙語教學」政策作出改變。教學語言 政策改變,最受影響的當然就是教師和學生。可是,校方 作出如此重大的決定,事前竟然沒有對他們作出廣泛的諮 詢,學生們反而要從報章或其他渠道得知語言政策將有所 改變。這無疑是架空了老師和學生。正是如此,〈哭中大〉 一文的出現令整個抗爭運動有了焦點。文中具體描述了學 生的學習經驗,也把一些社會的主流想法,例如反對全面 英文化與表示不願學好英文疏清,使人明白兩者的不同。 除此之外,文章還揭示了所謂的國際化的真正目的,就是
當大眾認為校方沒有諮詢時,「校方便說去年十月底已通 過各學院諮詢各學系和課程,讓學系決定,按開課條件, 招收非本地學生,亦稱過程為時數月……而且大學亦一直 通過通函及電子通訊,申明大學的有關政策。」從這段文 字可見,大學只要求學系自決,而沒有就何謂國際化,甚 麼才是對學生學習有利的教學語言政策諮詢教授。除此之 外,校方更沒有主動舉辦如公開論壇等諮詢活動,這無疑 是把學生聲音置之不理,然後再誣陷其言為誤解。
為了爭奪資源。這些強而有力,有證有據的論點,終於引 發大量對大學理想有所期待,但其聲音一直被忽略的師生
國際化 = 英語化?
聯署〈哭中大〉,還有些曾經看著校方「睜開眼說謊」的 校友。
雖然不少人士也會說英語教學有什麼好處,如可以使學生 更熟習英語,更能貼近國際學術。但是,這些便是大學應 1. 中文大學致力融會人才 為校園多元化作好配套 (2005-2-1) 新聞稿
30
校史
做的事嗎?「貼近國際學術」又是什麼一回事?又有什
再者,既然有外地的同學來中大讀書,而他們又不懂廣
麼作用呢?
東話,所以我們一定要遷就他們 [3]。反過來想想,我 們去德國讀書,不用學德文嗎?去日本不用學日文嗎?
大學作為一學術機構,雖然時有象牙塔之譏,但亦實有
這種想法無疑是自貶身價,重視英語為名,歧視中文為
其社會責任,哲學系關子尹教授撰文探討了這個問題。
實。
文中大意為語言並不是死的工具,語言是可以不斷擴大 其操作領域的,即包容更多不同的概念並予以運用,令
國際化—如何走向國際
一種語言包容更多它以前沒有的概念,便是大學其中一 樣重要的工作。在大學的環境中,學者們常可以接觸各 領域的頂尖學術,要把這些學術內的概念用自己的母語 討論,再著書立說,或是傳播到大眾處,讓公眾都能以 這些新概念討論問題,才算是留住了知識 [2]。試問英 語,一種非本土語言,又怎可能做到這一點呢?以一種 屬於本土的教學語言有助帶動知識流入社會各階層,令 語言的操作領域擴大(此即關教授所提的「語文作育」 理念)。而且母語教學是有利於深入思考和討論的,試 想想,我們用母語思考問題時,就只會在意於我們所想 的問題,並不會在意「我們正在使用語言」這個事實, 而是集中地思考。因此,就少了一個不必要的障礙,因 此,母語教學有利思考和討論是顯而易見的。 當然,現今世界上的頂尖學術著作,不少是以英語寫成, 而且很多,例如德文或法文的學術巨著,它們亦很快被 翻成英文版,這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大學學生的英語能 力十分重要。若然要做到「留住知識」,長遠而言,香 港的大學應效法日本,多把外國學術著作翻譯,那便令 一般大眾也能容易接觸高等學術,那些學術上的概念便 能由大學傳遞至民間,使這些新概念、新思想更持久地 在社會中被運用。那樣才算把知識在本土植根,達到中 西文化交流,更配合「把整體香港人民的知識水平追上 國際」的國際化。 如果大學教學語言全改為英語,那麼學術便會成為少數 「高級知識份子」的玩意,間接不鼓勵翻譯工作,高等 學府的學術與其所身處的社會無關,更令其母語停滯不 前。
何謂國際化,在不同人的理解,雖然上文鋪陳了不少反 對校方「國際化」的論點,亦有過千師生聯署《哭中大》 一文,但支持校方的學生還是有的。在《笑中大》一文 中,內容主要就是支持校方的政策,認為用英語弘揚中 國文化才令「令中國走向國際」[4]。 然而,我們想要的國際化是甚麼呢?今天說的國際化, 很大程度是美國化和歐洲化。固然我們想去學習他們是 正確的,要學習他們的知識首先要透過英語也是顯而易 見的,但是為何人家的學術,科技等有如此出色的成就 值得我們模仿,才是最值得我們深思。學術科技的成就, 從來都是由深入的思考而來,正如前文所述,只有母語 才是思考和討論的最佳工具。英美的思想家,科學家經 過深入的思考,最後以他們的母語──英語寫成。我們 作為一外國人看到這些偉大著作,便認為要達到這種水 平的學術,是靠英語,而不是學習人家學術的內容,再 以自己最熟的語言思考整理和發表,無疑是本末倒置。 要走向國際,就要以母語發展自家的學術,當學術的內 容達到相當水平時自然會引人注意,不必犧牲自己的母 語遷就「國際主流」。在前述的理由下,學習英語和普 通話去應付「經濟需要」與大學的使命和真正的國際化 是無關的,故此,這些理由不可能作支持英語教學的論 據,縱然這些想法表現了中大的「商業化」的真實取向。 弘揚中國文化並不是把「中國文化」這件商品附上英文 說明書拿去賣,而是令本國人民意識自己國家的歷史, 把文化、社會等等問題重新納入其思想中,再透過深思 和實踐發揚光大。
2. 此文題為《語文作育、國之大事——現代德語的滄桑對漢語未來啟示》,
4. 關於此論點,《笑中大》一文還認為用國語才是「走向國際」的途徑,
蛓於《中國學術論壇》,此文亦為 2005 年 2 月 2 日星島日報 A19 版《借德
此語言觀亦引起了很大的迴響,詳參《中大學生報》2005 年 4 月號。
經驗勿捨漢取英》之全文。
5. 此論據可詳參龍應台《為什麼燈泡不亮?我來看香港的「國際化」》
3. 摘自《哭中大》一文。
2005 年 5 月 16,17 日,明報,D06
31
這個學制,你怎樣評價它? asso
極大的升學壓力可不是說笑的。但 asso 時期的經驗對我來說 實在難能可貴,而我相信每一個經歷過這個階段的同學都有所 得著。 問:回望
:副學士這個學制其實很有問題。政府沒有規管副學士和大
問:可惜中大現在並非如此,你很失落吧。你怎看你的大學同
我覺得最困難是適應中大的環境和文化。 Asso 時有很多
時會與其 asso
學?
不會常常與同系的人上堂,很個人。在
堂都是 pre-assigned ,所以經常會與同系的人一起,較 易相熟;中大選科的自由較大,我們依自己興趣選科, ,不關心社會,甚至主動去逃避, paper
:對,我沒想到中大如此令人失望。平常吃飯的話題也只
圍繞玩樂、交了幾多份
他同學一起看 readings ,上來後反而較難找到學習的同 伴。 當 自己獨自在偌大的校園中時, 這種孤獨感就更
友做 project 曾因而受人白眼。當然,這不是說我們真 的勁過他們,只是我們受學術訓練的時間較長,較會懂
強。另一方面,很多人對 asso 上來的人經歷過甚麼一 無所知,只覺得他們很叻,但不會叻過自己,我有些朋
這裡犬儒的氣氛很嚴重,大家得過且過。連玩,都沒有認真玩
一個人的能力,例如在迎新時必會探問他人的分數,我
完全無知識份子的氣魄。而我最接受不了的是 group project 有很多 free rider 。試過做 project 遇到一個人跟我說, 「成 績呢家嘢, I don’t fucking care 」 ,然後就不見了。
有妥善的銜接。例如有 300 多人報某學系,如果同學達到某個 標準,正常全部人都應有機會面試。但學系可以選擇一個也不
的魄力。 Year 我 1 做代表會時看過有些學會舉辦一些很頹的 活動,他知道自己搞活動搞得很差,但也要說到自己很厲害,
我會理解為何會有這些「 I don’t fucking care 」同學出現, 但嘗試去理解不等如接受。
:先要說明, 並不是只專注讀書, 院校也 asso asso 有學生會,也有人上莊。雖然課業的 workload 差不多,
問:時間分配上, asso 時期與現在有甚麼分別?接下來 又有甚麼打算?
得如何處理課業習作。但很多人會以公開試成績去衡量
, ,特別是 in政府和學校都沒有規定大學學系要 in non-JUPAS 副學士。換句話說,讀完副學士後,不一定有公平的機會去面
覺得這些沒有意義,都已成過去了。
問:在你看來, asso 升上來的同學有甚麼不同?
但升了上來,暫時不用像讀 asso 時那麼緊張成績,要 拼命讀書維持成績。我本人上來後放在讀書的時間少了, 人 想 識 朋 友, A-Level 會做的
放棄了, 那 asso 的同學就不會這樣,會勤力一點、有多點責 任感。這是我所看到較清晰的分別。
的兩年間我們已體驗了大專教育,知道發生咩事。有些人 asso 上來不適應便不交功課、或怨或 hea 或 fing ,很快便 A-Level
的 也 會 做。 關 鍵 在 於, 在 asso
: 上 來 的 同 學 沒 有 一 個 既 定 的 形 象, 很 多 元, 每 個 Asso 人都不盡相同。有些人只求「沙紙」 、有些人想讀上去,有些
後學懂無論多不明白或不同意他人,都要先明白他們。所以,
不肯面對自己的錯。很多人都不認真、不投入。不過,我上來
問:噢,那大部份人都想讀上去嗎? :那又不是這樣, 雖然絕大多數人進去時都以升大學為目
標,但見識了讀大專教育有多辛苦、經濟壓力有多大,知道大 學要面對那麼多 paper 、 project ,對讀大學的意義多了反思。 所以讀完後若發現自己不適合這個制度,自然不報大學,不再 投放多兩、三年的時間和金錢去讀書,而是去了工作。我有些 朋友更去了做藍領,如地盤工。 「地盤佬」低賤的迷思是被建 構出來的,那些工作有甚麼問題呢?「勞動光榮」嘛。 問:那為甚麼你又會讀大學呢?又何解是中大?
問:上到中大後,有遇到甚麼困難嗎? : 上來的同學一般都要在兩年間趕忙讀完所有課 Asso 程,每個 sem 也要讀爆 cred (一般學系一個 sem 最多可讀 18 ) 。 我 認 識 有 些 人 為 了 準 時 畢 業, 早 點 出 來 工 作, 會 credits 放棄選讀心儀的課,甚至「連屎都要食」 ,讀自己不想讀的科 目。不過我不趕著投入職場,所以可以較任性,讀自己喜歡的 。 course
,我也希望 GPA
放多點時間處理社運事務,以及與家人、朋友等的關係。
能讀上去。我剛申請 extend 了一年,希望讀夠四年才 畢業,可以給我點時間蘊釀,找一下研究上的方向,也
著上新亞學生會。但又不是完全不緊張
參與社運的時間多了,亦有上莊。第一年上代表會,接
C
桔。然而,在這個學制下,我才能遇到如此 critical 的老師, 他們比起大學教授有更多自由,這是大學學制無法提供的環境。
試、 得到學位。所以最後你辛苦了 年 2 , 可能升不了學, 得個
學的運作,院校可以超收學生、濫收學費,讀完後又無法確保
C C
C
一來我讀到嘛(笑) ,二來我想讀上研究院,之後可以回
教 書, 繼 續 承 傳 這 種 較 批 判 的 視 覺。 當 時 我 收 到 嶺 大 和 HKCC 中大的 offer ,最後選了中大,有三個原因:一是我對中大的 印象不錯;二是家人想我入中大;三是在中大讀較有機會升上 去讀
, 畢 竟 是 研 究 型 大 學。 另 外, 當 時 我 覺 得 有 希 望, Mphil
我以為中大好像 70 年代的火紅年代,大家都會參與社運,很 ,可以經常討論社會問題。 critical
32
C C C :
人像
副學士( asso ) ,是公開考試失意之人的另一個升學途徑。其 教學模式和大學十分相似,有 lecture 、有 tutorial ,有考試,
亦 要 交 paper 。往年銜接上八大院校二年級的資助學額不足 ,要在 萬 2000 2 多人中脫穎而出,必經過一番刻骨銘心的奮鬥。 經歷過 asso 制度的同學,看到的大學景像又是何樣?
,三年前由專上院校 HKCC 的 Charles sociology and culture 升上中大政政一年級。副學士於他來說,並非一個痛苦的回憶。
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asso
他在 HKCC 讀書時受到啟發,在老師的教導下開始關注社會、積 極參與社運,直到現在。 問:讀
:讀 asso 時壓力很大,但也要頂硬上。考試的壓力不亞於 公開試,每次收成績都是生死關頭,每一次打開也會手震。我
以人文、批判的視野分析社會現象。或者只有 HKCC 的 social 才會這樣,我無意美化或浪漫化讀副學士的經驗,那 science
挑戰我們對社會的理解,讓我們看到現況背後的問題,教我們
些習以為常的事提出疑問。老師會和我們一起參與社運,不斷
去後導師教了我兩樣很重要的東西,一是 debunking ,拆除社 會流動、獅子山精神這些迷思;二是,要有批判的視野,對一
神、相信階級流動,覺得自己的失敗是因為不努力云云。但進
但當時真的讀得很開心,我現在會投身社運也是因為我在 HKCC 那兩年的經歷。進去以前, 我是個較保守的人,相信獅子山精
也要做足準備。試過一星期一兩個 interview ,再加 interview 上 份 殺過來。當時整個人真的快瘋掉,很大壓力,沒 2 essay 人可以幫到你。
讀 時會一直申請不同大學的學士學位課程,如果想升到 asso 心 儀 學 系, 篇 篇 personal statement 都 要 寫 得 靚 靚 仔 仔, 而
一失足便成千古恨。不像大學那樣,一科 B了也沒甚麼關係。 我們在這個壓力極大的狀態下度過了 個 4 學期。
屬於成績好的那一堆,但也會驚慌得發震。那感覺真的很恐怖,
C
繞了遠路,卻看到更多的風景 訪政政系 ——
整理/鄭詠甄/
訪問/鄭詠甄、謝天燊/
C h a r l e s
33
中大學生報 女工合作社續約 ‧ 拒當樓奴運動 ‧ 東北發展 ‧ 全民退休保障 ‧ 標準工時 ‧ 居留權 ‧ 佔領中環 ‧ 反國教 ‧ 大專反加學費 ‧ 南方周末編採自主 ‧HKTV 事件 ‧ 天秀墟 ‧ 劉進圖事件 ‧ 碼頭工潮 ‧ 八九六四 ‧ 教學語言 ‧ 校長遴選 ‧ 深圳分校 ‧ 性別友 善宿舍 ‧ 香港文學館 ‧LGBTQ‧ 校園民主 ‧ 反加宿費 ‧ 反外判清潔工 ‧ 核電 ‧ 房屋政策 ‧ 公屋政策 ‧ 外傭工運 ‧ 預算案 ‧ 失業綜援 ‧ 反加煙稅 ‧ 擴建堆田區 ‧ 文思慧 ‧ 福島核災 ‧WTO 韓農 ‧ 保衞皇后碼頭 ‧ 反高鐡 ‧ 菜園村 ‧ 保衞天星碼頭 ‧ 中東局勢 ‧ 烏克蘭革命 ‧ 發展郊野公園 ‧ 反 starbucks 進駐中大 ‧ 反 McDonald‧ 反可口可樂 ‧ 反雀巢 ‧ 奶粉短缺 ‧ 校巴改道 ‧ 食堂加價 ‧ 保樹立人 ‧ 世貿 ‧ 地產霸權 ‧ 中科合併 ‧ 順寧道重建 ‧ 衙前圍村 ‧ 普選 ‧ 粗口事件 ‧ 立法會事 年 ‧ 獨媒遇襲 ‧ 員工迫遷 ‧ 性傾向歧視條例⋯⋯
質疑 ‧ 介入 ‧ 戰鬥
34
校史
肥上
瘦下
(原刊於 2005 年迎新特刊)
人員即將行政樓大閘落下,並立即拉出鐵馬阻攔。 雙方發生推撞,集會人士於是把請願信貼在閘上便
受大學削資影響,2003 年中大爆發了「肥上瘦下」
和平散去。事後校方向傳媒發出新聞稿,竟指「有
事件。
人舉起鐵欄擬衝向行政樓玻璃門」,並對「蓄意使 用暴力以達到其目的之行為,予以嚴厲譴責」。
不一樣的剝削 校長在馬場 職工在中大 2003 年 12 月 16 日,中大公佈「有關實施減省薪酬 開支措施的諮詢文件」,校方以「市場薪酬調查報
3 月 29 日,世界校長論壇原本將分別於中大何善衡
告」為原則,建議甲類員工(講師及高級行政人員)
工程大樓以及大學行政樓舉行開幕禮和研討會。職
長工只需跟從公務員減薪幅度 6%。合約工為 10%;
工會、校友及學生等打算於當日分別到兩地靜坐抗
而乙類(行政人員及一般文職)及丙類員工(保安、
議,向世界各地的校長展示校長不合理的「肥上瘦
清潔、園藝及舍堂工人等)則長工跟從公務員減薪
下」。當日早上集會人士到達中大何善衡工程大樓,
幅度 6% 另加「自願減薪」等減薪條件,合約工則減
在場有不少保安職員駐紮,然而守候多時,仍不見
16% 及附加減薪條件。另外校方亦推出一系列措施,
校長出現,這時在場記者才接到通知,說論壇已更
包括無薪長假、自願離職計劃、全職職位變非全職
移師沙田馬場舉行。集會人士批評校方行事閃縮、
等,以節省支出。物業管理處(EMO)更曾發出跡近
掩埋「家醜」。後來校方為當日之「空城計」解釋「鑑
恐嚇的問卷,查問同事是否同意減薪 36%,否則可
於……本月十二日時示威者粗暴行為引起不愉快事
能解散或外判。
件,為了確保與會嘉賓安全及不受干擾……這是中 大作為主辦單位尊重出席論壇人士的做法」。
對此諮詢期只得個半月的減薪方案,不少人士均撰 文指出是肥上瘦下、剝削基層、加劇貧富懸殊,而
四月中,校方終讓步,基層員工除跟隨公務員減薪
且認為大學不該服膺於不合理的市場薪酬指標。同
6% 外,可選擇再減 6% 或每週無償加班三小時,然
學及基層員工均提出應該公平承擔,並且要求公開
而此安排並未惠及合約工。在四月至八月經工會多
財政資料以及所謂「市場薪酬調查報告」的細節,
番交涉下,終迫使校方以同樣條件對待合約工。
重訂減薪方案。
基層員工反對 中大學生會於是召開基層職員大會,商討減薪對策, 同時亦召開記者會、發動職員及同學聯署,反對減 薪方案。2004 年 2 月 20 日,香港中文大學職工會 籌委會正式成立(後易名為香港中文大學員工總 會)。3 月 5 日,職工會與學生會於烽火台發起「我 要共同承擔,不要肥上瘦下」集會,參加學生、校 友和工友合共多達 400 人。及後職工會發信邀請校 長金耀基於 3 月 12 日接收請願信,當日學生、校友 及工友於行政樓門外靜坐,請求校長金耀基或副校 長廖柏偉接信,在場保安表示兩人皆不在行政樓。 後來當集會人士欲步入行政樓遞交請願信時,保安
35
教師不教? / 雞/
導師正名!
一般人對教授的想像,不免是一副學識淵博、在課
惟導師們一直以來都忍氣吞聲──直至 2009 年中
堂內談笑風生的樣子。然而細心留意他們的職級的
大校董會擬向立法會提出《香港中文大學條例》
話,會發現他們有的叫導師,有的叫助理教授、副
修訂方案。修訂方案裡,只有教授、副教授或助
教授,只有少數明明白白的是正教授──這些職級、
理教授等職系,才是「教師」(teacher),導師
銜頭,意味著教育人員的權力階序。常說教授傳道、
(instructor)並不包括於新定義之內。這激起導
授業、解惑,實踐教育理想似乎責無旁貸;負責引
師憤慨,他們認為中大此舉並沒有尊重教學前線的
導學生的導師,似是輔助,自是比不上教授吧?
導師。
諷刺的是,在現實中,教授主力研究,教與授俱少;
一眾導師遂成立關注組,要求校方重訂「教師」的
真正肩負教學責任的,不是別的,而是地位卑微的
定義,讓導師正名為教師,及催促中大改善導師地
導師。據 2009 年的數字,導師人數佔整體教學人員
位及待遇。他們曾聯絡立法會議員,向他們陳述中
的三份之一,為所有教學人員類別中人數最多的一
大導師正名及地位問題。另外,他們也聯同中大員
群。除了雜瑣的行政工作以外,他們負責接近一半
工總會進行問卷調查及收集反對校方的聯署。不過
的教學工作,教學的工作量遠比教授多。可是,他
校方漠視反對聲音,照樣把修訂提交立法會。幸而
們無實權,工作無保障,待遇與工作量不成正比。
立法會最終否決了修訂,指出「教師」定義不包括 導師是「明顯漏洞」,並要求校方重新諮詢。
在系務、院務或大學教務等會議,導師均無權出席 或投票。按以前的大學條例,所有與學務有關的委
再次諮詢後,於 2011 年,校方終承認導師為「教
員會,都只限「教務人員」作成員,而導師則不包
師 」, 校 長 沈 祖 堯 公 佈 導 師 將 正 名 為「 講 師 」
括在內。討論教務學務時,校內教育經驗最豐富、
(lecturer)。不過易名之舉,充其量是換湯不湯
接觸學生最多,理應最了解學生學習需要的導師,
藥。除了提升其頂薪點外,導師們許多其他重要訴
竟然無權參與,實是反智。
求,如升遷、續約與普遍待遇偏低等問題,校方仍 拒絕回應,可見重研究輕教學的大勢沒有改變,教
導師的生計亦不安穩。大多數導師都是以合約制聘
育理想仍得讓路予成本效益邏輯。比之薪高糧準的
用,逐年或隔年續約,晉升機會罕有。即使一些導
教授,講師們仍舊朝
師表現卓越,也不保證獲長期聘用。長久以來,使 導師工作士氣低下,難以長線計劃教育工作。
36
校史
狀 罪 的 C —UG
斷 間 未 操縱從
/ 周俊熙
/
由八十年代的四改三事件,到近十年的中科合併和削資政策,政府態度囂張,有恃無恐,大專院校已見怪不怪。最令院校不甘的,始終 是自己賴以生存的撥款掌控在 UGC 手上。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 (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簡稱教資會或 UGC),手握八大院 校的撥款,嚴重左右院校的發展。它長期如小太監一樣將院校把玩於手,多宗罪狀實令人咬牙切齒。
ent C,Under Governm 罪 狀 一 ︰ UG Control 的意見
罪狀二︰「最後我係 撥款制度
要有賺」的
UGC 本應為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中立的專家意見,但現實
UGC 手握撥款,間接控制了院校員工薪金、住宿福利
是,它幾近是一個傀儡組織。其成員全數由政府委任,千
和研究經費,等於緊捏著院校的脖子。而它撥款時只
挑萬選,立場與政府同聲同氣。現時主導整個高等教育
考慮成本效益,簡而言之,就是要盡量省錢,如同將
撥款的主席鄭維新更是大地產商,成員不少來自政商界,
院校的喉嚨握得更緊,叫其呼吸困難。2003 年經濟
也有海外和本地學者,但人文學科教授則一個也沒有。
低迷,UGC 本著企業瘦身思維削減成本,刻意增加撥
政商界背後的商業邏輯和企業管理思維,主導了 UGC 的
款審批程序,使院校更難獲得資助,變相向大學削
決策,院校教育理想則置之不理。早年政府要求中大與
資。院校繼而向大學同工下手,大力推行缺少職業保
科大合併,為的是集中院校資源以發展更大規模的大學,
障的合約制,甚至大幅減薪。整個削薪計劃都是針對
無視學生的意願,以企業擴張思維壓垮兩間大學不同的
基層員工的剝削 ( 詳見 P.33 肥上瘦下 )。在這個例
教育理念。UGC 當時理應為院校把關,提出異議。但時任
子中,UGC 看到的只是收入和支出等數據,但就完全
UGC 主席的林李翹如,竟出口附和,聲稱合併已經有時間
看不到大學基本的人文關懷。它可以做的,是向政府
表,為政府大開方便之門。若非其時有數千名學生反對,
力陳大學需要固定的撥款以維持運作,保障工友和教
以及惹起校友強烈的反彈,中科現在或已合併。[1]
師的收入,而不是為虎作倀。
罪狀三︰忽視本地需
要的研究
罪狀四︰困獸鬥一般
的學額回
撥款
撥
另一個例子就是,在研究撥款的審批上,UGC 只是集中推
UGC 不只控制了撥款,更推出學額回撥制度,擠壓小院校
動最賺錢和能夠追逐國際排名的研究,以致「難登大雅
的發展。學額回撥規定院校每三年一次,放還 6% 學額予
之堂」、經濟回報不高的本地學術發展持續被忽視。大
UGC,然後提交建議書一同競逐學額相關的撥款。UGC 美
學教職員要獲得撥款發表論文,得以美國主導的國際期
其名想使院校藉此檢視學系發展的成果,並提出未來發
刊的引用率為準,令許多沾不上邊的本地研究如本港教
展的路向,使學額運用更具效率。但這種互相搶奪的市
育、社會政策研究等胎死腹中。然而,研究廣東話的聲
場競爭方式無疑令小院校捱打。它們無論是設計新學系
韻和來源,能讓我們了解自己正在說的語言;探索香港
的資源,還是校內設施都較少,學系發展的成果亦較遜
粵劇文化的特色和歷史,幫助重塑香港文化。縱然可能
色,寫出來的建議書肯定沒有那麼大吸引力。理大便在
不會增加 1%GDP,對國際學術界的貢獻也不值一提,但
一次回撥中喪失全部抽出的學額,三年內損失 6000 萬資
這些研究難道對我們就沒有意義﹖「不入流」的中文著
助額,浸大數碼圖像傳播系亦慘遭削掉 [3],港大中大卻
作亦被嚴重低估。嶺南大學榮休教授劉紹銘便曾開玩笑
繼續增加。來年學額回撥重臨,小院校又將面對新一輪
說︰「你研究廟街,不算學術。Temple Street ?噢,
的廝殺,長此下去,它們的發展實處處受阻,很多慢慢
文化研究。有同事設想徐復觀或錢穆參加今年 Research
發展出特色的學系都面臨很大危機。
Evaluation,三本中文著作可能等同於英國同事一篇論 文的分數。」[2]
[1] 〈全面檢討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角色與職能〉議案辯論張文光發言全文 [2] 世紀.Academic ﹕教資會到底想要什麼?許子東專訪 [3] 廖思銘︰高等教育政策──「學額回撥」機制
37
現實淹沒了《大學之理念》 / 梁文道 /
原刊於《e+e》第六期,spring/summer 2003
38
校史
在還沒進大學的時候,我就拜讀過金耀基的《大學之理念》、
是管企業的方法。所以一個搞英國文學的教授在研究葉慈之
《劍橋語絲》和《海德堡語絲》,對大學的莊嚴氣象與崇高理
前,首先要填好一式三份的企劃大綱。接下來又得交個中期報
念遂有了無限的嚮往。又因為金耀基在書中提到韋伯的演講
告,說說他的葉慈讀得怎麼樣了,最後論文寫好了,還得再交
〈學術作為一種志業〉,所以我會找這篇一般初學韋伯的人並
一篇報告,自我簡報評估一番。整個過程裡花在應付管理需求
不在意的文章來看,然後讀到這麼一句撼人心弦的句子︰「你
上的時間要比花在做學問上還多。為了避免有人用專欄文章交
生之前悠悠千載已逝,未來還會有千年沉寂的期待」。韋伯
數,又為了要趕上國際水準,大家得努力在「國際性」的評審
在這裡說的其實是學者該有的心理準備,他必需耐住寂寞,壓
學刊上發表論文。結果明明是研究中國文學,也得儘量不要把
住自己,瞭解自己從事的工作其實比自己還重要。因為在你之
論文「浪費」在中文期刊身上。花幾年工夫閉關寫下專著,在
前,早有無數的先人留下了腳印;在你之後,也還會有無數來
這個生產講究效率的年代,更是一種遠古的傳說。美國大學的
者踩在你身上。這也是對典型的德國式研究大學的最好說明︰
好處我們還沒學到,壞處就都比他們還快地出現了。
為什麼你要做研究?這是因想努力超過前輩們的成就,非關個 人,而是為了人類知識的累積與進展。為什麼一個學者又非得
面對學生,套一個教大學的朋友的比方,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
教學不可?這是因為你希望自己的學生可以超過自己,所為非
都變成「售貨員」(「授課員」的諧音)。一個課好不好,端
關個人,而是為了人類知識的累積與進步。故此,一個學者應
看它的市場行銷搞得怎麼樣。也就是說一個課目的包裝要吸
該知道他的工作註定會過時,註定會埋沒在那千載的歲月之
引,老師準備笑話的功夫得比準備內容的功夫深,教材不能太
中,要做這種終將過時甚至是追求被人超越的工作,韋伯說你
難太多(能用二手材料就不要用一手原典,能用五頁紙概括就
只能依賴熱情。事實上,他認為「無 論任何事情,如果不能讓人懷抱熱情 去幹,那麼對於人來說,都是不值得 做的事情。」是故,學術不是一種職 業,而是志業,是一種幾乎要有一個
治療方法有時候會比疾病還糟糕, 由上而下的片面改革會比什麼都不 做還壞。
人獻身神職時感到的「召喚」方可從事的志業。
不要用一本書,能找到中文版就不要 用原文版),功課不可以太繁重,成 績要求不可以太嚴格,否則學生們不 給面子的會投訴,尚算尊師的就用腳 投票,還不到時候修這科的就不會在
下學期報名,沒有人想修這科,就表示這科不受歡迎,老師沒 照顧好「顧客的需要」(千真萬確這是一個大學校長的用語),
進了大學後,有了切身體會,我就不得不從理想沉到現實。現
它就該關門,它就得有個人負上責任。最後造成的結果,是學
實是自己原來也不具備這種熱情,現實是有些教師常把「召
生們以客為尊的態度:如果我讀不懂也讀不完《左傳》,那多
喚」掛在嘴上,彷彿自己時時收到「call」,大概快要列入仙
半是因為左丘明不懂白話文也不懂用最簡單的方法去說話。
班與大師並坐,但卻最怕學生的挑戰,甚至不容許學生轉益多 師,否則就視之為叛徒。更常見的現實是既無心超越前人也不
在這樣的局面底下,教統局長李國章提出香港要有一間很厲害
管學生那麼多的「教研人員」,二十年沒有論著,二十年用同
的大學,南山捷徑就是讓中文大學和科技大學合併。《大學之
一份講義。那時候人人都說教大學是金飯碗,人工好假期多負
理念》的作者,中文大學校長金耀基當初說還沒有態度,最近
擔少,真是任誰都會同意大學得改革。
就在《信報月刊》的訪問中讚好,說兩大合併可成「南天一奇 峰」。我不懂的是,如果我前面可能略為誇張的描述還多少捕
可是,治療方法有時候會比疾病還糟糕,由上而下的片面改革
捉到一點真實的話,如果現在每間大學多少都有上述問題的
會比什麼都不做還壞。從現任財政司長的梁錦松主管大專政策
話,那麼兩間大學合併為什麼不會更壞,而是更好呢?
的那個年頭開始,我們的大學就開始了一連串改革,改革的結 果是什麼呢?大學之間開始強調競爭,以往常見一間大學的教
在兩大合併引發起的爭論裡面,最少人提及的問題就是大學自
授到另一間大學客串講學,如今則在肥水不落外人田的心態下
主性受到的損害。李國章局長左一句「權力在我」,明示政府
漸漸縮細這種互訪活動的空間。在近期非典型肺炎的危機之中
有絕對權力主導兩間大學的命運;右一句「先禮後兵」,恐
最能見到盲目競爭心態的後果。一開始,中大和港大的醫學院
嚇反對者們若不妥協政府就得來硬的,為什麼政府會有這麼
各做各的研究,互不通報大家的資料和進展,只是在對方向媒
大的權力,最簡單的答案是香港各大專院校主要的財源都來自
體放話的時候可略知對手軍情。置公眾身家性命於後,尊自己
政府,政府就是老闆。可是公立大學就一定得對政府唯命是從
校譽威風於先。
嗎?我們能夠想像加州政府下令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和爾灣分校(UC lrvine)合併,兩大俯首聽命的倩況嗎?金
為了擴大和提高所謂的「科研成果」,本來一項完整的醫學研
耀基在《大學之理念》的〈學術自由、學術獨立與學術倫理〉
究項目要斬得七零八碎,為的是分散投資拿錢容易,更是為了
一文中稱讚英國的「大學撥款委員會」(University Grants
製造一個可觀的數量幻象。至於研究是否有效益,先決條件據
Committee,簡稱 UGC),認為這種機構有獨立地位,在政府
說是管理,在梁錦松的眼中,天下最佳而且唯一的管理方法就
與學校之間維持一臂之距,既對社會負責且保大學自主。
39
但是橘越淮為枳,UGC 這種架構來到香港就大為走樣。在兩大
美 國 這 種「 企 業 大 學 」(Corporate University) 其 實 早 在
合併這種關鍵時刻就可看出政府實在沒有打算讓大學離開自己
四十年前就已初現苗頭。金耀基最佩服的教育家,中文大學終
的掌心。且讓我們先看看美國的情況,因為美國一眾名牌大學
身校董,前加州大學總校長克爾(Clark Kerr)的名著《大學
是本地各院校效法的目標,美國的高等教育制度也被本地不少
的功能》,就以「綜集大學」這個名詞來描繪當代大學這種全
有力人士稱讚為世界的前驅。阿諾維茲(Stanley Aronowitz)
面與社會整合的性格。金耀基在《大學的理念》裡再三提到這
在他那本力度十足的《知識工廠》(The Knowledge Factory)
本著作,但偏偏沒有說明正是這本書曾在六十年代全球反抗運
裡面描繪出美國高等教育當前的危機。首先,新自由主義意識
動的大火之中起了加油的作用。當時加大柏克萊分校的學運領
型態使得所有大專院校的管理日益企業化,完全沒有在一般盈
袖薩維奧(Maria Savio)就曾毫不客氣地批駁他們的校長把
利機構與大學這種特殊的非盈利組織之間找到一條明確的界
大學說成是工廠的理論,觸發更多的學生投入反建制的運動。
限。因此衡量大學的標準就逐漸以它的「產出」為主,所謂產
因為他們認為克爾那種所謂大學要向社會負責的態度,說穿就
出就是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於是學問和學科就可分成有用和無
只不過是讓企業和資產主義接管校園的飾辭罷了。
用,有用的學問有助於學生謀職,造就經濟繁榮;無用的學問 就得努力改變自身的形象和定位,使它也呈現出一種曲線致富
回到香港,我們特殊的地方是政府干預和商界干預往往是同一
的型態。比方說哲學雖不是什麼職業上的專業,但在這知識經
回事。因為我們的社會極度單元化,學術和文化從來沒有相對
濟的年代,它的非職業性格可以說成是一項優點,訓練學生的
獨立的地位。全港的大學校監都是特首,人家的大學校長可以
思考能力有利於終生學習云云。
和總統首相平起平坐,我們的校長得小心特首家長傳達的密 令。同時,我們這座城市又被定義為經濟城市,經濟的發展就
第 二 個 危 機 是 冷 戰 時 期 曾 被 許 多 左 派 人 士 批 評 的 美 式「 軍 事 —工業 —學術」複合體,
是一切的發展,所以財政司司長被認為是特首之外最有權力的
正在轉化成「醫藥 —企業 —
這種情況之所以能被稱做危機,首先是它
學術」複合體。二者的分別是前
會迫使大學的學術活動因為過度靠攏社會
者由國家帶動,大學等學術機構 透過替軍火商進行相關科研以獲 得資金;後者則由藥廠等企業當
的需要(或者說,政府與企業的需要), 從而喪失其起碼的批判性格。
財主,直接介入大學的科研工作。
官員。我們還以為會做生意的人 一定懂政治,能夠管理屬於股東 的私人企業就一定能夠管理屬於 公民的政府。所以明明香港各所 大學的財源主要來自政府,它們 還是間接地受控於商界與當時得 令的新自由主義。
「醫藥—企業—學術」複合體這個說法雖然片面,但卻是 當今以美國為代表的全球高等教育機構的象徵。因為在生物科
因此才會有人竟然忘記大學經費來自公帑,大學要對整個社會
技與醫藥工業的連繫之外,還有很多學科都正在把它們的負責
負責這麼簡單的事實,喊出了「大學得同僱主們有交代」這樣
對象從抽象的社會大眾轉移到具體而且有錢的私人企業。
的謬論。在說這些話的人中,花費公帑的唯一目的就是加強企 業的競爭能力,使用公帑的大學不對企業負責又對誰負責呢
這種情況之所以能被稱做危機,首先是它會迫使大學的學術活
(同樣的道理,所謂社會安全網也應該維持在不讓社會暴動,
動因為過度靠攏社會的需要(或者說,政府與企業的需要),
穩定營商環境的最低水平即可)?
從而喪失其起碼的批判性格,如果你嫌阿諾維茲太左,這種言 論有欠公允的話。我可以告訴你,即使是人力資本理論之父,
請不要誤會我想重申韋伯在上個世紀高舉的理想,讓大學成為
1979 年的諾貝爾經濟學家得主舒爾茲(Theodore Schultz),
一群遠離現實的熱情分子們的俱樂部。相反地,我認為大學應
也承認當學術工作的財源主要來自於政府機構、企業和私人贊
該更加面向社會,卻不是面向商界和政府。整個社會必須理解
助,不按資助者意圖的批判性研究將越來越少。更大的問題是
大學是在幹什麼,大學也有責任幫助社會開拓一個更寬廣的視
當整個大學體系被定義為社會上的知識工廠,它的管理和評價
野。在一個終將到來的民主社會裡面,只有公民可以保障大學
標準完全企業化,對它的投資被簡化成對人力資本的投資,而
的自主和價值。舒爾茲說︰「在我們為爭取自己大學的自主權
人力資本的最大作用就是經濟發展的促進,我們就會看不見
而與全體選民協商時,極其需要有關科研的價值的公共信息」,
「發展」的全部面貌,和大學在一個更廣闊的發展前提下所應
所以他贊同另一位學者皮爾(Gerard Piel)的這番話︰「如
有的角色。
果大學的自治權要以公眾的支持為保障,那麼各種必要的保障 措施就不能靠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門來頒布,也不能靠議會立法
1998 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沈恩(Amartya Sen)在《作為
來保証。我們的大學之自治,必須同全體公民進行協商。必須
自由的發展》(Development as Freedom)一書中就雄辯地指
要求人民在充分了解大學使命的情況下給它以支持。」
出,我們主流的發展觀其實只是經濟的發展,往往忽略人類能 力的整體發展。經濟發展不是目標,而是手段,它是為了人類 生活的美好這個目標而存在的手段,除了經濟的發展之外,我 們還要發展出一個更有尊嚴更有意義也更公正的社會。從這個 角度去看,學校不只是一個人力資本的養成所,而且是人類能 力得以促進的空間。
40
校史
1971 年崇基圖書館喬遷,學生在烈日當空下人手運送典籍。
41
權力與抗爭無法割裂—校園抗爭簡史 / 雞/ (原刊於《中大學生報 2012 年迎新特刊》)
拆毀烽火台
「巴不得」事件
烽火台(圖書館對出的雕塑處)為中大一地標。它見證了大 大小小的運動、抗爭和集會,由從前的學制改革,到近年的 反廿三條和反國教,都在烽火台留下印記。
2007 年以前,校巴收費制度規定:所有大學師生和職員 在平日均毋須收費,校外人士則要付一元;大學師生和職 員跟校外人士,在假日則分別收費一元和五元。2007 年 8
然而在 2008 年 11 月中,蘋果日報報導了中大擬拆烽火台, 以擴建圖書館的消息。此前,中大師生都不知道烽火台被拆 一事。後來證實該計劃早於一年前提出,但從未公開知會中 大師生和社會大眾。數天後,副校長程伯中發公開信保證烽 火台在工程後會原址重置,希望為事件降溫。 11 月 25 日,學生會和其他員生校友成立保衛烽火台的聯席 「烽煙四起」,舉辦論壇。學生會於論壇展開了「黃絲帶行 動」,呼籲保衛烽火台的同學在「仲門」(烽火台上的雕塑) 上掛上黃絲帶。另外,聯席採用了論壇中一位同學的構想, 展開了「膠樽義務回收計劃」,並將收集了的膠樽製作了一
月,中大交通組公佈新校巴收費措施。新措施下,凡未能 出示有效的中大學生證或教職員證者,須付三元車費。非 由中大聘請的職員,如在大學十多個飯堂、女工同心合作 社、百佳超級市場、理髮店、各學生會之職工,亦須繳付 額外車費。 於 8 月中,中大同學發信中大交通組投訴,惜無回音,逐 發起「巴不得」行動。具體的行動包括收集聯署反對收費 措施和派發自製的「反對車票」,讓人投進校巴的收費箱 作抗議等。一連串行動後,校方終在 9 月尾暫時撤回收費 方案,同學乘搭轉堂巴時也毋須出示證件。
個膠樽怪獸,置放於烽火台,以此表達劉遵義對烽火台的破 壞。除了大型集會,烽火台也進行過電影會及行為藝術,期 望刺激同學參與和反思校園公開資訊、公平討論、校園空間
後來有同學揭發,法律上校巴牌照根本不容許收費,中大 才停止所有收費措施。
等議題。 在 2009 年 2 月,校方提出在圖書館側興建一座新翼的兩全方 案,保證大學廣場將維持原貌。
逸夫書院粉筆塗鴉事件 2011 年,為應付來往新書院的交通,校方在網上公佈了 新校巴規劃方案,其中好幾條重要校巴線均會於新學年取
擺放民主女神像
消。新方案對逸夫書院宿生影響尤為嚴重。想乘校巴到逸 夫書院,只能在大學站的校巴站上車;在其他地方的人, 要麼先下山走到大學站,要麼便徒步走到逸夫書院,極不
2010 年,六四事件二十一週年前夕,中大學生會提交申請,
方便。
將象徵八九民運的新民主女神像永久擺放在大學站對開的空 地。6 月 2 日下午,大學輔導長吳基培曾向學生會表示,民女
2012 年 2 月,一群逸夫學生自發地在書院範圍內的宿舍、
可放於文化廣場。豈料校方出爾反爾,在深夜發表聲明,以
馬路和校巴站等地方以粉筆塗鴉,表達對新校巴安排的不
「政治中立」為理由,拒絕學生會的要求。校方決定惹起中
滿,後成立逸夫校巴關注組。其後,校方與學生代表展開
大師生和校友強烈不滿。
會議,校方口頭承諾了所有學生保留原來路線的要求,並 於兩個星期後公佈新方案供同學諮詢。院方認同學生行動
42
六四集會後,過千名中大師生和市民,不理校方反對,護送
的目標,承諾設一個中間人促進學生和院方之間的溝通,
民女到大學站外的空地。過程中,校方曾要求學生會簽署有
也會檢討以後的諮詢方式,並且不會追究畫粉筆字同學的
列明「校方保留處理民主女神像的權利」的文件,學生會拒
責任。即日,關注組成員自行抹走粉筆字。最後來往逸夫
絕,事情最後不了了之,而民女至今仍屹立於大學站外。
書院全部行車線得以保留。
校史
血汗校園(節錄) / Kelvin / (原刊於 2012 年《迎新特刊》)
(編按:隨著我們日復日的穿梭校園,對新事物的觸覺與注視,將漸漸消散, 並內化成不起眼的日常風景,儘管一期一遇的花開時節仍叫途人驚艷。惟由 此至終,真正成就大學日常風景的,如前人的抗爭抑或辛勤工作的工友們, 也總是被我們忽略—如果沒有工友負責清潔、保養花草樹木、修橋搭路, 中大能維持日常運作嗎?又,如果沒有前人的抗爭,中大的地理以至整個 教學景觀,便可能全然不同。以下兩篇文章輯錄了一些近年校園發生的事, 略提一下前人與校方的對弈和校方對工友的壓榨和剝削,看看在成本和管 理效益下,資方的涼薄與校方不負責任的嘴臉。 註:兩篇文章皆經編輯和修改
2009 年 1 月 油漆工工殤 校方不聞不問
匆「解決」問題後,校方並無追究佳運的責任。而且同學事後 揭發,原來以前工友曾向校方求助,但未獲受理。 直到 3 月,有人在新書院建築工程進度簡報會,問及校方經過
一名外判油漆工在中大工作時,因 3 米高工作台翻側而不幸身
封路事件後,會否設立機制監察外判工程「判上判」、工殤等
亡,判頭卻對恩恤安排一再拖延,最後只願付部分殮葬費,而
事宜,校方竟回應:「我們沒有責任及沒有資源做太多事情。」
不願付家屬生活費。當死者家屬特地從內地來港時,外判商竟
可見校方根本不重視對外判工友權益的保障。
欺騙他們中大不准路祭。於校方和死者家屬會面時,更多次把 工殤責任推在死者身上。
2012 年 6 月
至於校方,由事發到出殯當日,也一直對事件視若無睹。校方
外判所有圖書館清潔工
先後以「無預約」及「高層正在開會」為由拒絕接見家屬和同
師生及工會皆蒙在鼓裡
學。直到 2 月 11 日家屬及工會聯同聲援同學到烽火台抗議, 校方才正面回應事件,並承諾墊支殮葬費和生活費。而負責監 督外判商的 EMO ,在整件事當中處處偏幫外判商,負責跟進事 件的 EMO 職員亦沒有盡力協助家屬處理死者的身後事。例如, 即使家屬到了中大索賠,EMO 仍然包庇外判商。在大學中央插 手後,EMO 仍說外判商沒有現金周轉(那是一家在中大做了 二十多年的公司),要多等一個星期才能付那 40000 元賠償, 事實上卻是等家屬在港的證件到期。待家屬回到內地,外判公 司就算反悔,也再無從追究。
2011 年 2 月 校方監管外判商不力 建築工友堵路討欠 薪
中大員工總會(下簡稱員總)在 5 月 7 日去信校方查問圖書館 清潔服務會否外判,校方卻刻意拖延了一個月,於 6 月 12 日 才答覆,確認中大全數 7 所圖書館以「提升管理效益」為借口, 於 7 月 1 日起外判所有圖書館清潔工。這違反了 03 年校方永 不外判物業管理工作的承諾。而承辦的外判公司為惠康環境 服務有限公司,在勞工條件問題上一直惡名昭彰,例如在去年 最低工資實施前夕更改屬下員工的合約,剋扣飯鐘錢及休息日 薪,及於 04 年觸犯僱傭條例,歧視參加工會活動的工友。 由於從員總收到消息後,由學生會幹事會、學生報、左翼學會 和基層關注組的同學組成「中大反外判戰線」。員總和反外判 戰線皆有發表反對外判的聲明。同學在校園派發號外及於港鐵 站附近設街站收集聯署。這連串行動,最終迫使校方與員工總 會及職員協會在 6 月 25 日會面商討,經過仔細檢討後,決定
7 名負責善衡書院陳震夏館改建工程的建築工人,過年前夕被
取消大學圖書館與外判商擬定的清潔服務合約,而館內清潔服
外判商佳運工程的判頭拖糧兩個多月,生活拮据,迫於無奈在
務將交由大學員工負責。但校方至今仍未向全體學生和員工公
年廿九早上於大學道善衡書院對開,發起罷工堵路行動。他們
開交代事件的來龍去脈,亦仍未承諾不再外判恆常服務。據說
要求即日取回應有的薪金,工友和到場聲援的同學跟校方和佳
校方有開始檢討外判問題。
運周旋了半天,最後晚上 6 時多佳運的支票才送到。但如此匆
[1]EMO,即物業管理處,服務範圍廣泛,包括屋宇維修、屋宇設備維修保養、庶 務及樓宇管理和園藝等……
43
校園中消失的一群 / 魯湛思 /
剛剛幾件事不是個別例子。因為壓迫和忽視工友的,往往
樓內的地板打蠟,把外牆翻新。這無疑加重了工友的工作,
是校方對待基層員工的政策,和制度本身。校方為了壓低
他們除了日常已吃不消的工作外,更可能要早多一兩個小
成本、削減有薪假期等福利,更把不少工作由長工轉短約,
時回校,清潔更多的地方。想像一下,以中大的幅員廣闊,
甚至外判出去。而外判商為了得標,把成本再壓低,進一
光是行一圈已叫人喊救命,現在工友要把整個中大裡裡外
步剝削工人,令工友情況雪上加霜。校方把工作外判,也
清理一次。那工程的龐大,實不會比我們在學四年輕鬆。
為方便自己在出問題時推卸責任。就連有工友在中大不幸
可畢業禮上往往只有稱讚老師的春風化雨,和同學的辛
工殤,大學都可以袖手旁觀。
勤。
校方和工友的權力完全不對等,工友在社會上屬於「低技
相類似的還有校巴、課室、宿舍……工友就是在這些大大
術」勞工,無甚「競爭力」,故沒太多工作可選擇。加上
小小的日常上,維持大學運作,支撐你我生活。我們知道
樓又貴,通脹高,工友往往付不起離職的代價。反之,校
他們的存在,卻又未必了解他們的辛苦,而實際上就是有
方解僱一兩個工友根本不成問題──因為很快就會有人補
著種種限制,把我們和工友分隔起來。我們在校園生活需
上。所以工友很多時候只能啞忍一切的剝削與不公平待遇:
要和老師聊天、和部門職員相處,但不必和工友、校巴司
有學生報編輯打算去問問校內餐廳的工友的工作情況,先
機等等溝通都可以順利的畢業。工友的工作又永遠都只在
不說有一部分的工友不願談及,就算敢開口的,一看到經
我們背後做。總而言之,我們對工友不是看不見,就是視
理在老遠走來時,也連忙撇下編輯離開─。我不明白,究
而不見。
竟工友做了甚麼不光彩的事?還是不見得光的,是剝削勞 工的資方? 可是,大學明明有著政府資助、免地租等優勢,本來不應 服膺於商業邏輯之下,但現在 UGC 削減大學資金、大學又 堅持成本效益,著眼盈餘而無視工友生活困境,縱容剝削。 兩者根本就是剝削員工的共犯。
我們、他們? 相較工友,校方看重我們學生多出幾倍,曾有工友多次向 上司投訴都不獲理會,最後他忍無可忍,向上司說:「你 再不處理的話,我就要去找學生會了。」然後上司就立刻 著他坐下慢慢再說。固然我們要鼓勵他們團結抗爭,他們 的集體力量才是最龐大的──但我們也應該主動去幫助工
活在我們身邊的透明人
友,畢竟相對而言我們付出的代價簡直不堪一提。而且, 我們簽名聯署、參加集會可以迫使校方回應。這些扶助也
校方毫不看重工友,不代表他們毫不重要。例如中大的廁
可大大加強他們抵抗不義的決心。
所。中大盤踞整個山頭,建築疏疏落落地插在山上,但幾 乎全部、每層都有廁所。而且,廁所大都十分整潔,比起
可是,我們關心工友,不應只是出於同情。當我們進入勞
商場更是過之而無不及。然而,我們很可能會當成這些是
動市場時,大學生其實和工友都差不多。較明顯的像文員,
理所當然的事,忘記了背後工友的辛苦工作。
忙起上來加班加得和工友差不多,又未必有補水,做到隻 狗咁,想要改善待遇,老闆拒絕之餘更可以隨時把我們解
每年畢業禮也是一大工程──因為中大會大掃除。簡單來
僱掉。我們一旦失去工作,又不知如何去面對一身樓債。
說,就是全中大建築突然煥然一新,無論路上的石磚、馬
我們根本難以反抗。這樣看來,只要我們放下高低的偏見,
路、還是電梯的地板都會潔淨得離譜。工友要把地上磚和
就會發現我們和工友其實是在同一陣線,面對的命運也差
磚之間的隙用高壓水槍噴洗乾淨、在馬路上一方面小心車
不多。
輛,一方面小心行人的把馬路逐少逐少的沖洗、把教學大
44
校史
45
小心那個只升
不降的宿費
/ 魯湛思 /
作為新生的你,多少也會對宿舍生活有所憧憬,但你有沒有想
有見及此,中大學生會連同九書院學生會認為方案罔顧同學負
過,你現在要交萬多元的宿費,到了畢業年會要上漲多 2000 元?
擔能力,故立刻發起聯署反對此加宿費方案,短短一週已收集
[1]
到超過 2000 名同學簽名支持。中大學生報亦有出版《反加宿費 號外》報導 [4]。校方受壓收回方案,但依然堅持今年宿費加
宿費之所以這樣上升,事源 2007 年 UGC 不再支付大學宿舍每 15
5.7%(即今年的通脹)。由於方案仍有極大爭議,中大學生會
年一次大型維修費用 [2]。自此,每年的年頭,校方都會拋出一
堅持今年宿費不應有任何加幅,先後在 3 月中發起宿費論壇,
個增加宿費的方案,草草舉辦完一兩場宣傳不足且沒有人去的
直接與校方對質,及後更在大學行政樓門外靜坐抗議。
諮詢會,然後趁同學尚未弄清所謂何事之際,就立刻在校方主 導的會議上通過投票,在短短數個禮拜內決定下年度的宿費加
中大上年和今年盈餘分別有 13 億和 25 億元,而維持今年宿費
幅。你又知不知道,宿費在 2010 年只是 8102 元,而現在已經
不變只須多付 600 萬元。在財政如此寬裕的情況下,校方居然
是 10892 元,4 年間累計升了差不多 3 成?
一再強調中大無錢,無力應付今年宿舍開支增加,但又拒絕公 佈學校的詳細財政狀況。最後,在四月初,下學期完結的時候,
在今年年頭,就當你還在準備文憑試的時候,校方竟然連諮詢
校方提出新建議,把今年的加幅定為 4.5%,把扣去的升幅推予
都懶,推出一個 x + y 方案讓宿費每年自動調整,把通脹帶來
書院負責。
的開支上升(x 數字),和大型維修費的金額(y 數字)推給同 學 [3]。香港的通脹近年都維持在 5%左右,那就是說,接下來
當時學期已經完結,中大人流大幅下降,中大學生會已無法再
的每年,宿費定必只加不減,而且一加,就應該差不多維持 7%
號召同學發起行動。一切塵埃落定,而你(可能)將要繳交的
左右。更荒謬的是,每次的加幅,校方都不必再諮詢同學意見,
10892 元就是這樣定下來的。在暑假時,校方才推出一個宿費資
總之就是宿費將會今年加,年年加,利疊利咁加,而你哼也不
助方案,配合剛在立法會通過的關愛基金的資助方案 [5],幫助
能哼一聲。
家庭月入 20000 元以下的同學(資助金額按收入調整 )。
宿生新手上路 不過,事情還沒有結束,校方已經表明,宿費今年(2014 - 2015)將會繼續加。有見及此,請各位新生做好以下心理準備,以面對來 年增加的宿費。
1)請無視一切校方提及的教育理念。校方雖多次表
3)請同學理解,大學已提供宿費資助,資助額按家庭月入調
明宿舍生活乃中大教育的重要一環,亦同意教育乃權
整,而中大家庭月入在 20000 元以下的同學(根據 2013 年的
利而非商品,但校方的所作所為都顯示他們以商業邏
數據,佔中大同學的 28.8%),最多可獲 8000 元一年。然而
輯看待宿舍,無視同學的負擔能力,使同學因家境而
實際上,家庭月入約 10000 元的同學只有 2000 元一年 [5]。
失去住宿的機會。同學務必忍耐校方的出爾反爾。
雖然此資助已不太足夠、無視了月入剛過 20000 元的夾心階 層,但也是有資助呀,因此校方大可以將宿費上調。
2)請請接受一切往後可能接連發生的事件,包括校
4)一切的起源都是 UGC 不願再支付大學的大型建築維修費,
巴、圖書館、教室冷氣、飲水機可能也要收費。畢竟,
以及政府在批地予大學之初已表明不會資助宿舍的營運。我們
人工電油等成本上升,同學身為用家,不是同學付,
相信校方一定有不為人知的秘密,才不敢反抗這兩個決定。再
難道要校方付?同學敬請見諒。
者,校方不過是將壓力推給負擔能力低百倍的同學而已。同學 敬請體諒校方。
各各位新生若接受不了上述的種種情況,不必著急放棄住宿。請先留意中大學生會 facebook 和中大學生報網頁 (cusp.hk),留心宿費最新情況。
46
[1] 今年宿費為$10892,畢業年的宿費將會是$12608 [2] 詳見前文《操縱從無間斷—UGC 的罪狀》
[3] 以後的宿費加幅都會由兩個數字組成,當年的通脹(x 數字), [4] 可在中大學生報網(cusp.hk) 閱覽。 以維持宿舍因通脹而上升的開支,再加上一個固定的數目來支付大 [5] 本報已電郵校方索取細節,校方指資助細節會於九月公佈。 型維修費(y 數字)。
校史
以前在未園湖旁的野鴨。
47
中文大學學生會縱行者
天主教同學會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天文學會
本會舉辦各類戶外活動,
尋找喜樂泉源,共在主內成長。
本會舉辦不同的天文活動,
讓同學透過親身體驗,愛護生態。
聯絡方法:55379207(Crystal)
聯絡方法:張以諾 98862734
以宣揚天文的文化 聯絡方法:ccastrostarseeker@gmail.com
enochcheung@hotmail.com.hk
大學青年會(香港中文大學) 學生幹事會 舉辦本地﹑海外服務, 並有聯校網絡,擴闊會友視野。 聯絡方法:蕭佩瑚(主席)5600 8861
社會服務工作隊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語文教育學會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點解上語教莊?留意學會電郵
沒想像中那麼遠,只要你願意。
答案盡在傾莊。
聯絡方法:64262539(隊長 Sandy);
Facebook: 緻源Deledcate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sst.cuhk
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
中國貿易學會
新紀元行政管理精英學會
中大合唱團正等待你成為
聯絡方法:cucts30@gmail.com
興趣班 交流團 NAMES既活動最齊全
我們的團員及莊員!
齊齊加入新紀元
聯絡方法:cuchorus@gmail.com
聯絡方法:6763 0089 劉浩林(會長)/ 9588 9532 林琳(外務副會長)
48
求學前言 或許你會問,「求學」怎會脫離「大學生身份」或「大學生生活」而自成一輯。作為編輯的我 們會說,因為大學作為教育場所,「學習」無疑會成為新生大學生活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故我 們倍加重視。「求學」題下的文章會偏重高等教育的學科學習及其理想形態,內容大致分成兩 部份,一為具體學習經驗,二為校園學習氣氛以至整體社會環境的分析。 〈幸運地自主學習,或悲傷地〉和〈後公開試的不安與焦躁〉分別敘述了成功與失敗的大學學 習經驗,但殊途同歸,兩者最終都回到中學建制教育。前者暗示考試制度的後遺,後者則嘗試 觸碰經過公開試後的空白。與其說兩篇文章偏離了大學學習的主題,不如說是另一種觀看的角 度:從過去,理解現在。 接下來的文章以三種常見的大學學習經歷為題,分別為旁聽、交流、轉系。提供實用資訊之餘, 文章亦嘗試為新生投石問路,探問理想學習的方向。〈旁聽或不,你是否能夠始終如一〉提出 不經消化的旁聽心態應該加以警惕,〈一個轉系生的自白〉側面寫出嘗試與犯錯的價值,〈只 想在二千字內跟你分享一下交流要注意的事項和心得而已〉則展示交流遇上種種實際困難,祈 求破除美好交流(或旅遊)想像的迷障。 然而,孤立地討論各種校園學習的問題難免狹隘,譬如上文提及的消費式旁聽心態,也許反映 了大學生學習態度差劣,而這又和十年前樊善標教授提出的問題相同。樊文〈上課氣氛——自 說自話的教授〉寫於 2003 年,從課堂氣氛的衰頹,折射出師生關係及校園學習氣氛的衰頹, 而同學表面的差劣學習氣氛,也許正正是全面為社會服務的教育制度所要求的靈活變通。歸根 究底,問題是出於衡量大學教育得失的標準,已不再掌握於學術中人手中。〈在追風逐電的時 代,讓我們來談自主學習──訪張歷君教授〉則嘗試對照今昔,討論兩種積極學習──自主學 習與工匠精神──的可能,或拉扯。
後公開試的不安與焦躁 / 雞/
第一個學期是人生最灰暗的一段時間。因情緒問題,我的課業
證過無數次,一朝醒來,煞有介事的反省,發現以前的時間不
幾乎全都甩掉,GPA 插水是意料中事。不過反正自己沒打算讀
知就裡被蒸發掉;而為了善用時間,我們決定製定時間表,小
研究院,理想的職業似乎也不太看重 GPA,故之後無需(也無
心翼翼地把不同事項塞進去,然後沒到幾天便發現,現實執行
法)再為追 honor 牽掛,反樂得自由自在。
起來總是諸多困難:無伴、太辛苦、太常分心,以及所有你可 以想到的原因,包括「總之就係唔得」──除了公開試那次。
踏入第二個學期,情緒稍稍平伏,便有認真念書的打算。那時 候,讀過一些分析社會文化現象的出色文章,覺得自己以前太
先於一切計劃的,是非成功不可的決心。十多年中小學一路走
不濟,需要惡補一下。但一個學期讀六個課程,工作量無論如
來就是為了那幾天考試的說法,一直植根我們腦海,除了進大
何也太沉重了吧,唯有作取捨,多讀感興趣的老師的課,少讀
學,我們再難以想像其他出路。故眼下一戰,許勝不許敗。如
其他。這樣下來,每個學期認真對待的課不出兩個,其他則僅
此覺悟一直鞭策我們,死命走向目標,在溫習時對抗惰性和誘
僅合格就好。初時感覺挺不錯,像其中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課,
惑(縱使仍偶有分心)。
雖文章艱澀難懂,不過每天讀四、五個小時,開學頭不到一個 月,便讀了逾半課程指定的文章。
完滿的終結,或為迷茫的開端。大學學位滿足了父母的期望, 又看似保障了自己將來;捱過了最難捱的,我們卻失去了再奮
學習以外的活動,我也躍躍欲試。像購入菲林相機,四處捕捉
鬥的理由,做甚麼也無可無不可。於是,大學的自由,反而暴
光影日常;為了省錢,參與攝影學會,進佔黑房,自己一手一
露了自身的蒼白。應對的方法難輕言對錯,有人從諸種人際關
腳包辦底片沖曬;加入劇社的 lighting team,在舞台上再學
係中尋找救贖,以朋友的勉勵說話和戀人的甜言蜜語,或擺脫、
習跟光與影相處;還有觀影觀劇,學彈結他及其他。也並非全
或逃避直面那蒼白;有人家庭負擔較重、身兼數職,談不上自
是興趣,大學生相對來說是最空閒、壓力最少的一群,理應關
由,卻可能是另一種實在。而我,則一半被逼(不擅、亦不欲
心社會吧?不計算 Facebook like 和 share,我也寫過一些文
多交際),一半不甘於平凡,不甘於以人際關係的安全感掩蓋
章,踏足過罷工現場,參與過數次校園和社會抗爭,哪怕個人
對自身的期許,然後開始跌跌碰碰,張手想抓住甚麼來穩住自
的力量與付出再微小。
己,以填塞自身的空白,撫平那無事可做的不安和焦躁,可是 卻不得要領─直至現在。
然而好景不常,自學期中開始,功課、導修、報告、論文便一 浪接一浪,打斷了頭幾星期的節奏,整盤讀書計劃亦自然土崩
我們固然難以再人工製造一個壓力堪比公開試的環境。但我這
瓦解。其他活動也不見得成功 ─相機意外壞掉後沒急著修
兩年多的經驗,如果有甚麼意義的話,那或許是:若真的想有
理,最後不了了之;僅參與一次劇社演出,算不上很投入,而
所成就,我們要做的不(止)是隔天決志一次和做時間表,而
與人相處也著實太困難;或因家境不算最貧寒,社會議題沒有
是嘗試透過集體,與他人共同分擔未能持之以恆的問題,並從
切膚之感,只是有的沒的低度參與。兩年間,短暫的熱情每每
中以責任的重量來規範自己。譬如,我一直都想念書,便可牽
沒持續幾個月便無以為繼,一如那無人問津、被擱於一隅的相
頭找身邊同樣有興趣的人一起讀。一方面,帶頭的須作良好榜
機和結他。
樣,比別人賣力,叫人一起念才有說服力;另一方面,當大家 也想做好那件事時,也可互相督促與提醒。這,或是一條出路,
我不想把失敗原因簡單歸結為缺乏計劃。在成長中,我們已驗
50
而作為一個尚在嘗試的人,恐怕也只能寫到這裡了。
求學
幸運地自主學習,或悲傷地 / 黃敏 / “They have turned you into something other than a human being. You have no power of choice any longer. You are committed to socially acceptable acts, a little machine capable only of good. And I see that clearly - that business about marginal conditionings. Music and the sexual act, literature and art, all must be a source now not of pleasure but of pain.” ― Anthony Burgess, A Clockwork Orange 「我夢見房間裏有一個人,用膠紙扯著眼皮,紅絲暴現,手
不禁納悶起來。於是萌生讀書組的想法,就找了相熟同學就
握著筆,一直抽搐,在一堆數學試卷上亂畫,奇怪的是我總
課上文章討論,也可為考試作準備。
能在瘋狂的線條中,辨認出自己的名字。」 中學時也不是沒有結伴溫習,但充其量只是互相督促,來來 我進大學後反覆發著兩個夢,但我的夢,大概和我所要說的
去去也是唸那些,因為考試內容來來去去,也是那些。大學
無關。我記得我要寫的,是正面的學習經驗。
考試則不,傾向個人理解而非背誦,那時說起讀書組,大家 馬上就喜上眉梢,彷彿已經預見到知識撞碰的火花。事實上,
各人有各自的修行,怎樣才算正面。而有人說,自主學習就
那時大家都不太懂得怎樣討論,你前一句張愛玲,我下一句
是理想學習狀態,那麼我的經驗似乎也算正面。
已經說到陳衡哲,對話意識欠奉,其討論的混亂程度,實在 令人汗顏。
初中我熱衷數學,讀微積分,訝於前人何以精確地演譯「無 限」那樣虛幻的概念。後來,我偶爾翻到夏宇的詩集《摩擦 ‧
我的經驗則是,把討論節奏調慢一點,訂下一些中心問題,
無以名狀》,自始迷戀文學書藉。
且由一位成員先報告對作品的理解,大家都比較容易回應。 後來讀書組的確有所改善,哪怕沒有達到某個知性的深度,
大學選科,中文系放第一志願,那時我對中文系的熱誠,應
也帶來了不少思維上的刺激。重要的是,一群人一起讀,的
該可以煲滾一窩粥。龐大的閱讀量於我而言還不算困難,這
確比較愉快,即使是艱澀難明的地方,讀起來也沒那麼辛苦。
也許和中學的文學閱讀經驗有關。大學動輒要一週內讀近百 頁紙,別系總是叫苦連天,我卻沒這煩惱,別人讀的是論文,
自主學習有賴圖書館,辦讀書組也要志同道合的參與,但即
我讀的是小說呀。
使有大學的資源和思辯氣氛,我的自主學習,歸因也是我對 中文的興趣。回想起中學時的其他學科,只覺生厭,那時考
記得剛來註冊時的第一印象是,這裏的圖書館,那麼多,那
完文憑試,我朋友阿鵬歡呼:「終於唔使再掂中文啦!」如
麼大。後來我時常流連於圖書館,好幾次在書架前時有暈眩
果人們汲汲於自主學習,而自主學習又源於興趣,真正有意
之感。圖書館的書目極為整全,提供了一個有利於自我學習
義的提問可能是︰到底建制教育培育,以至生產了多少個阿
的環境。有次要寫關於沈從文的論文,幾近無從入手,就先
鵬?
看其他人怎寫沈從文,網上有過萬份搜尋結果,就挑較有名 的,讀到王德威談沈氏的故鄉敘述,似乎可作參考。當中借
「高中三年,每天操練幾近相同的試題,老師把你的答案圈
用的敘事學理論,不懂,就看參考書目,讀了肯南的《虛構
起來,退回,不告訴你為甚麼你的答案的是錯的,只是退回,
敘述理論》。所謂自主學習,即自己嘗試從不理解,去到理
一直退回,直至你終於寫下和其他人一模一樣的答案。」
解。 這是我第二個夢,但我的夢,怎能和我的學習經歷無關。後 對事物有了新的感悟,便有分享、對話的欲望。可是中文系
來我總是哀傷地慶幸,我的中學沒有開設中國文學。
導修三十人一班,討論氣氛不怎熱烈,好幾次只有自己在說,
51
旁聽或不,你是否能夠始終如一 / 黃敏 /
以下的文字,是在我大二升大三的時候寫
至今還記得,學期初旁聽建築系課的心情。
種……對美好師生關係既想像咁。」
的,關於我的旁聽經歷。大學一年級上下學
授課的是位男講師,他到底講了甚麼,我已
期,我分別選修了十八學分和十七學分,而
不太記得,只記得中途的一句,「所謂建築,
我旁聽的課大概和選修課一樣多。那當然也
其實是人嘗試介入地方的結果」。恍然大悟
是因為我沒有家庭壓力,時間太多又生性無
似的,我急忙抄在筆記本上,後來又聽到「規
講師走遠,頓覺灰塵滿面。幾日後整理筆記
聊所致。也許「旁聽」聽起來過於嚴肅,
劃」、「現代主義建築」、「佛羅倫斯大教
時,翻開那本筆記,稍為歪斜的微小黑字,
我 們 習 慣 以 稱 為「Sit 堂 」, 那 時 我 的 細
堂」等字詞,又似懂非懂的抄了幾句。後來
像蟲屍的幼足。
omate 總是說,痴線㗎你 sit 咁多堂既,使
為應付中期小測和導修報告,就沒旁聽得那
唔使咁勤力呀。而我總是,故作謙虛地,微
麼多,有時又想和朋友聚會,就一連幾次沒
笑,我邊忽勤力吖,無聊姐。
上。
「嗯。」
x x x 過了一年,直到現在仍記起,那時胡亂堆砌
往後我總是無法壓止對自己的鄙夷,這個畫
偶然想起旁聽課上的內容,也覺心滿意足。
字藻的手足無措。那本筆記已經不知所蹤,
面令人厭惡,同時難忘。
其後,我在中文系一份關於地區文學的論文
而我有預感,它將會在我不為意時突然出
中,也煞有介事的援引了建築的概念,成績
現。關於校園建築的問題,這一年我反覆想
每學期最多可讀 18 學分,而大一上學期系
甚好。之後還有一次,在中大遇上那位建築
了好幾次,有時想到就記下,「校園內講堂
方已預設 15 學分,剩下 3 學分,抱著避免
系男講師,就順著聊幾句。
的觀眾席一般以單向排列,且與演講台相隔
為一棵樹放棄整個森林的心態,當然要把課
甚遠,並不利於論辯的進行,亦可知校園已
程看個仔細才選科。於是發現,所謂旁聽的
失去昔日遇題起而辯論的思辯氣氛。」
慾望,不一定是學問的欲求,有時可能對是 於未知事物的好奇,或一種戀物,對於名字
但這樣看來,旁聽到底有甚麼值得寫呢。
的迷戀。人類學「魔法、神話與超自然」有 著古老、神秘的魅力;藝術系「西方藝術理
某些雷聲大雨點小的課也許應該加以批判,
論史圖說──柏拉圖至後現代主義」擺出理
但也的確有人從中感到愉悅、熱情以及知性
論高度的姿態,予人一種來自知性的高傲;
的啟發,那怕較為輕薄,也的確是真實的。
傾向理性嚴肅的哲學系,亦有樸實無華中帶
當然,抱著消費心態旁聽,還以為有所得著
點詩意的,「旅行哲學」。我恣意地挑選各
的人,則另作別論,那不過自欺而已。
種精緻的名稱,到後來,我滑鼠亂動但忘記 目的,直至屏幕彈出一排紅字——「你的計
我本來想寫出理想的旁聽狀況,但後來,我
劃課業已經超過課業負荷」。
甚至沒有解答旁聽所謂何事。旁聽抑或選 修,課還是一樣的,始終如一。沒有哪一個
我才突然記起,我只有 3 學分。
「你有點面熟,你係唔係黎 sit 過幾堂架。」
選擇比另一個更好。到最後我所能做到的,
所以,當我發現面書有專為中大生設計的應
「係呀,有興趣呀嘛。我都諗冇過建築其實
雜宏大於一念間接合—的無措/渴求,能
用程式,可以自行編制專屬的時間表,且無
係人介入地方的結果,好新奇。」
夠始終如一。
只是希望,面對知識華光—零碎日常與龐
需理會課業負荷的時候,真係,爽到爆。程 式還貼心地將我所選的科目,自動以不同顏
「係咩,咁你覺得,依家校園的建築,點
色區分,後來我將時間表當成填色遊戲,並
呀?」
把填得七彩繽紛的時間表印出來,貼在小記
52
事本的當眼處,像孩子一新添玩具一樣低調
「譬如,透過啲物料去呈現,呈現一種,
地向他人宣示。
唔,呈現人文精神,又好似表達緊一種,一
求學
Sit 堂 推介
無端你有無時間,吸唔吸收到,都去 sit 下堂啦。
低門檻、高 水平
香港文學欣賞 董啟章
文化政治學 李家翹
UGED2040A
請注意水深
GPAD2020
上課時間:0930 - 1115(Fri)
上課時間:1030 - 1215(Wed)
你也許會問,香港都有文學?董生如是說,係呀,香港真係有文
聽說過馬克思理論的你,或會察覺勞動中充滿剝削,而即將
學。
要投身市場的你和我,皆逃不出為了供呢樣供嗰樣,大半世 做牛做馬的命運。但是,剝削又是否只存在於工作之中?本
這課只有一個要求,就是事前讀完課堂講述的作品。董生會介紹
科卻指出除了工作,我們的消費其實也只是推動社會發展的
香港文學作品(以小說為主),當中涵蓋不同時期及作家,由五、
齒輪,我們對商品的需求也可以被製造。本科將介紹不同的
六十年代作家舒巷城、劉以鬯,到新青年作家謝曉虹、韓麗珠等
新馬克思理論,透過閱讀相關學者的著作以及課堂討論,反
等。課上絕少談及晦澀的文學理論,反而從作者的角度理解、分
思日常生活中接觸的文化,比如為什麼窮人不但沒有團結爭
析和評論,且不時從文學作品說到文學之外,例如從西西的《浮
取權益,反而互相踐踏?為什麼香港整個社會只會往錢看?
城異誌》談到馬格列特的畫。哪怕對文學陌生的同學也不難理解,
對於這些問題,本科講師及 tutor 都能有條理地透過文化批
可謂「低門檻、高水平」。如果硬要挑剔的話,就是你大概不會
判理論解釋之,值得推介。唯本科的理論頗有深度,建議對
在這裏聽到董的作品就是了。
馬克思思想有一定認識才報讀。
文化、人文與當代社會
中醫基礎理論
張歷君
陳詩雅醫師 吳梓新醫師
CURE1000
BCME1206
上課時間:1630 - 1815(Wed)
上課時間:1430 - 1615(Mon)/1030 - 1215(Wed)
課程掃蕩不少人文學科的重要而又基本問題,不以艱澀的理論主
當初我旁聽嘅原因好簡單,因為自己身體唔好,成日胃痛,吃西
導,而是盡量以日常、熟悉的言語去進入文化研究的世界。課程
藥又搞到成個人好暈,就想知中醫幫唔幫到我。入面會介紹陰陽
由淺入深,涉獵文藝、流行文化、性別等等。阿豆很多時都會在
五行、氣血津液、經絡等基礎概念,譬如何謂虛寒,實熱等。細
堂上播放電影,以電影切入,抽出並拆解一個個片段隱含的文化
個睇開西醫,依家聽完之後發覺中醫係好唔同,中醫會依據每一
意義,從而發掘、批判當代社會的種種問題。
個人每一個病例去做判斷,按病情而調節治理,而非倚賴一條通 用的藥方。而呢科唯一的困難可能係,this course is taught
一年級時筆者 sit 過幾堂,每次都是大力攪動了筆者舊有觀念,
in English.
刺激非常,今年打算再 sit。至於點解要讀 /sit ?因為係阿豆囉。
念念不忘 sit 完再 sit
強身健體
53
只想在二千字內 跟你分享一下 交流要注意的事項和心得而已 / 五月 / (原刊於《中大學生報:零八年迎新特刊》)
字典其中一頁,上面有「exchange」一字的英語解釋;
筆者有同學,同樣是 02 年入學,她首先轉系,花了一年;
那一頁被摺成紙飛機,在藍天中飛翔;藍天上印有其他
再到台大交流讀中文一年;而中文系堅持她要修畢校內
國家的名字,恍動般,向你招手──這是 OAL(即學術
三年,這樣又三年。結果她要花 $210,000 學費、唸五
交流處,Office of Academic Links,簡稱 OAL)宣傳
年大學才完成學位。奉勸各位想如期畢業的同學,申請
exchange programme 的小冊子封面。
交流前請三思。
OAL 是中大對外對內主理 exchange programme 的官方
還有身體狀況。獨個在異鄉,體弱生病而沒有他人照
部門,所以選擇也最多:遠至墨西哥,近至浙江,都有
顧,絕對是不能盡情享受留學生活的。筆者想當年在日
交流學位任君選擇。除了 OAL,各書院也有 exchange
本水土不服半個月,向 OAL 和 hostel university 求助
programme 供院生申請,但選擇的國家和大學較少。中
卻苦無回音;後來知道另一位經書院安排去 exchange
大學生只要成績達 G.P.A. 3.0 或以上,OAL 都會給予面
的同學在宿舍發燒半日,已有專人到宿舍探病和陪同到
試機會;書院則要求較高,通常成績 G.P.A. 3.3 或以
醫院看醫生。不能否認,不同的大學(包括中大)對留
上才獲考慮。
學生有不一樣的態度:有非常體貼、照顧留學生的;也 有處身度外,置留學生於不顧的。所以,謹記出發前帶
OAL 將向成功申請者提供交流津貼或獎學金:津貼是一
備足夠藥物和購買醫療保險。
筆過的;獎學金則視乎國家、學校不定,有一筆過也有 月供生活費的。而書院的財政資助多數比 OAL 豐厚,
最後是心理狀態。未出過遠門的人,要待在外國一年半
以新亞書院為例,到亞細亞大學交流一年的新亞學生將
載殊不容易。思鄉病,對大學生來說應該不是最嚴重的
獲得「全包宴」式獎學金(即包機票包住宿包學費包生
問題,因為去之前應該都有心理準備。雖然筆者有一
活費等)。
位大學同學到加拿大一年,去時 130 磅,回來時 90 磅 ──她說她真的有思鄉病,吃不下睡不著,結果身體也
申請 exchange programme 前,請留意以下事項。
拖垮了。還有其他問題要面對:語言不通、種族歧視、 文化衝擊等。筆者未學過日文便到東京留學,起初的兩
首先是財政狀況。請你「攝高枕頭」想一想以下的問
個月完全是聾啞人士;在火車裡,身邊有一金髮碧眼的
題:家庭的經濟能力許可與否?家庭是否願意多供一年
男人以英文大談手提電話,沒有人理會;輪到我,一個
學費?(就算到外國 exchange,都要繳交中大學費,
黑髮黑眼的人打算接電話的時候,竟被一位中年男仕大
一年約 $42,000;宿費另計)在外國的一年生活費大約
力打一下膊頭,請我掛線;有時無故被罵,原因不明……
多少?還有宿費呢?會不會打算寒假、暑假到周邊國家
敬請各位自備大枕頭一個,對排解委屈有極大功效。
逛一逛?旅費又多少啊?會不會打算年中回家與家人短 聚?機票貴嗎?以上問題非常直接同時也非常現實。
以過來人的身份來說,在東京交流的一年確實使筆者的 日文能力大增,亦跟其他國家的留學生成為很要好的朋
54
其次是修業年期。不能否認 exchange programme 是十
友,還有機會一個人,背起背包,一個月的時間由北至
分奢侈的──交流一年所得的學分最多只能換你在中大
南,坐火車、坐船遊遍日本。由依賴家人到獨立自主,
的主修或副修其中 30%,那一年亦不會讓你得到正規學
從孤陋寡聞到增廣見聞,這些亦只有交流一途才能使筆
位、文憑或專業資格。多數學系都要求交流生延長修業
者短期內脫胎換骨。雖然多花了一年學費、遲了一年畢
年,所以大部份交流生都需要 extend 一個學期至一年。
業、回港時同年入學的好友已畢業、有點孤獨、跟身邊
求學
所有人事也會有所脫節……即若如此,筆者肯定交流
向留學生提供支援。中大一方面鼓勵學生到外國交流,
的經驗絕對是終身受用的。
完成申請後置學生於腦後,收起學生應有服務,又不 積極向在外地留學的中大學生提供支援。就一間大學
得著雖多,筆者認為中大的 exchange programme 仍
而言,這未免太不負責任了。
有改善空間。OAL 在學生辦妥交流手續後便會凍結學 籍,又以筆者為例,我的 hostel university 要求留
那 紙 飛 機 好 不 吸 引, 二 十 一 歲 時 把 我 接 到 東 京,
學生 10 月 1 日才到東京,因為日本的所有大學基本上
二十二歲時又把我帶回香港。留學前有很多的希望,
都是 10 月中才開學的。結果筆者從正式完成 Sem 2,
已化為留學後的經驗;留學時經歷過的失望,也可視
那時 7 月;到 10 月 1 日這段等待交流的時間,不能到
為一種人生的歷練。紙飛機,好不吸引,你敢上機嗎?
大學保健處看醫生、洗牙,也不能到圖書館借書、借 VCD,甚至連八達通都自動取消學生身份。到 OAL 查詢, 我問:「我已交了一年學費,為甚麼不能使用中大學 生服務?」職員從容地答:「你所交的學費是為留學 生交的,即那位跟你交換學位一年的日本學生;所以 你的學籍已被凍結,這一學年也不能使用中大學生服 務。」 那時我才恍然大悟──這就是 exchange 的真諦──你 和外國的一位學生交換了學籍。後來筆者生病,校方、 院方會以「學籍已被凍結」或「已領津貼」為由,不
55
一個轉系生的自白 / 李耀基 / 我大概要先說一句,每個中大人轉系的心態及動機都不盡相
續不斷地運作。
同。我是從訊息工程學學系轉到政治及行政學系,兩者皆是我 在中學選科時的心水,但後者的收生要求較高,成績不高的我
興趣只是加強自己的學習誘因,始終還是要面對由淺入深、從
被編入讀訊息工程學學系。
迷宮裡尋找出路的艱辛過程,興趣或許只是給予自己多一點的 精神堅持。
課堂只是大學生活裡一小部份 轉系沒有堂皇的理由 坦白說,訊工的課堂對我來說是沉悶的,這不是興趣的問題, 至少起初不是,而是能力的問題。課程跟我未入讀前有落差,
在眾院校之中,轉系文化在中大最盛,這對本地的大學教育來
課程很著重數理的基本功,我的數理根底卻很差。開學不久,
說彌足珍貴。轉系之前/面試時,不必給自己找來甚麼堂皇理
我便跟不上課堂進度,連交功課、測驗也有點困難。我漸漸失
由,那些「慕名而轉系」的恐怕會把面試的教授嚇得面青,還
卻了學習的興趣,也沒有信心再讀好訊工甚至畢業,這已交代
是那些「選錯科」、「成績差」、「因自己迷途失事」的理由
了我轉系的主要誘因。
來得合理(編按:未必每個學系如此)。我相信大學教育當中 重要一環,就是令自己認清自己,而大學也是一個「勇於嘗
若轉系不果,我相信我無法畢業,但我不認為大部份的同學轉
試」、「不怕犯錯」的地所。
系不果後,便失去了大學生活。我在訊工的生活裡,系內的大 部份師生很真誠,我很享受那段日子。同學們坦誠相對互抄功
試想,即使在框框之內,現今社會也怕年青人踏錯,所以更不
課,「被斷正」時也坦然承認。還記得在訊工的最後一個學期,
容許年青人嘗試;久而久之,連年青人自己也怕犯錯、也怕嘗
有位教授聽到我轉系的想法,他不予反對也沒有面露不悅,反
試,彷彿犯錯就是罪不可恕。近年高考放榜日,新聞一邊播放
而為此高興,更鼓勵我認清自己的前途及興趣,還向我分享他
五優生的榮譽,一邊播放那些仿如災難過後淚如泉湧的臉孔,
在學時一位轉系朋友的經歷,我至今還很感激他。(日後,我
這便是典型的「成王敗寇」寫照。事實上,入讀大學的道路大
們在支聯會六四晚會中再次碰上並打招呼。)
部份都不由學生「完全」自主,「錯」也不是學生一個「犯」︰ 資助學額不足、副學士質素泡沫、自資課程漸漸取代資助課程,
再者,我的大學生活多不在課堂,這是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的
無數學生在成績符合要求下也未能升讀資助大學及自己的心水
事實。從事學生組織已佔去了我的大部份大學生活,課堂生活
學科,問題多多少少都源於政府推卸教育的責任(資源投放與
/轉系對我來說,只是畢業與否的問題。
監管)。
課程的難度差不多
在中大裡,我們感到慶幸,已經算是待遇不俗的一群。更值得 慶幸,你選錯科後還有選擇的餘地,中大不少教授們也能包容
有興趣不代表讀得好,我在訊工時已明白這回事(我知道讀者
我們的「錯」,甚至欣賞我們的「嘗試」。轉系制度/文化正
可能在中小學或幼稚園時已經明白,但我中學年代是不讀書
正建立了大學教育裡嘗試與犯錯的空間。
的)。訊工的課程對一般學生來說不算艱深,但要求很嚴格, 尤其對學術的真誠不欺。轉修政治及行政學後,課程的要求其 實沒有改變,只是接觸的數字與符號減少了,但大腦還是要持 56
雖然尚未知能否畢業,但感謝訊工及政政的教授對我的包容。
求學
給想過/沒想過轉系的你 / 雞/
對其他學系有憧憬的你、原來就想進了中大再作打
如果你早有心水,當然應選讀心儀學系的課。但無論
算的你、還是不喜歡或不太肯定對自己學系的興趣
你是舉棋不定,抑或躍躍欲試,除了多選外系的課,
的你,在此先說聲恭喜,因為云云大學中,在中大
探索自己的興趣外,一般來說,還是可作以下準備:
轉系是最容易的,像我一位朋友,一個該學系的課 程也沒讀過,都能順利轉系。
1. 盡量多選修自己學系以外、畢業所需的課,譬如 書院通識和大學通識
但到底轉系有甚麼條件呢?根據註冊及考試組的網 頁,想轉系的學生只要符合以下其中一項條件,即
2. 選自己學系的課時,盡量選有雙重編碼(double-
可申請轉系:
coded)的課。雙重編碼即同時擁有本科編碼及通識 編碼,外系生可選修該科來滿足大學通識科的要求。
1. 必須修讀擬轉讀學系課程的 6 學分(即兩個課
在轉系後,有雙重編碼的課可申請轉換成通識學分,
程),成績平均不低於 B-
不用再多修一科通識
2. 入讀大學時的成績(例如高考及香港中學文憑試
3. 學系不會公佈自己的實際收錄時的考慮和要求,
成績)必須比該系當年收生成績排名最後 10% 的同
故同學應向自己學系,以及各系的轉系生詢問轉系相
學為佳
關資料,了解各系的申請、實際要求、面試形式與內 容等
3. CGPA(Cumulative GPA,即所有科目累計的分數) 過 3.0
萬事俱備後,就只待第二個學期完結後,開放轉系申 請的時間。基本流程為寫信交代轉系原因、遞表、面
不過先別高興得那麼早,不同學系的收錄條件各有
試、等待消息。申請程序一般來說會在六月開始,屆
不同。譬如第一項條件,學系一般都要求同學成績
時註冊及考試組將經網頁和電郵公佈相關消息。
不太差,但有些學系,如醫科,要求則可能更高。 另外,有不少人讀得太多自己學系的課,或者很遲
雖然轉系相對容易,但也得語重心長說,別對外系過
才知道可以轉系,沒有在頭兩個學期早早作預備,
份憧憬。公開試後,我們被逼在一無所知的情況選
最後為免浪費已完成的學分而作罷。
科,然而,讀了兩科覺得有興趣就決定轉系,也好不 了多少。同學宜多旁聽、選修和投入到該系的學習, 以盡量加深了解該系。而且轉系後,終歸都得透過付 出才能深化興趣。所以,作任何決定前,也請三思。
57
哥寫的不是文章,
是青春。 戰鬥 ‧ 挫折 ‧ 成長
58
求學
上課氣氛──自說自話的教授 / 樊善標 / (原刊於《中大四十年》)
約稿的同學說,有一次我上完一節和幾位老師合教的通識
要說就得說師生相處的問題。
約稿的同學說,有一次我上完一節和幾位老師合教的通識 課,她問我學生的反應怎樣,我答鴉雀無聲,一片死寂,
我無意開出若干項教師或學生的「必做或必不做(do’s
那時恰好一輛響號的警車經過,我說了一句話。她問我你
and don’ts)」,因為力有不逮,也因為不相信有這些
記得說了甚麼嗎?我已經忘記了。「你說:這是來拘捕那
東西。教師和學生相遇之處是校園,或者更廣義地說,是
些學生的。」──這,當然是她來約稿的原因了。
教育制度,要談論兩者相處之道,必須認清楚校園是怎樣 的校園,教育制度是怎樣的教育制度。
如果不必顧及實際,我看最吸引人的上課氣氛,就是倚坐 在橄欖樹下,陪著蘇格拉底,享受他用「產婆術」把我們
從前對大學的定位,有所謂象牙塔與服務站之爭。簡單地
不自覺擁有的知識接生出來。退而求其次,跟著孔夫子東
說,象牙塔是指大學和社會保持一段省思的距離,服務站
奔西跑,師生談談平生抱負,也不失為好玩的遊學旅行。
可以顧名思義,就不用解釋了。在今天,特別是極端計較
但這些只是空話,因為蘇、孔兩位老師都沒有詳細的教學
短期效益的香港社會,傾心象牙塔者早就全面潰退,值得
大綱和課程進度,修業年期不限,也沒有人來查問他們怎
一提倒是服務站提供的也不是從前的服務了。流行的「學
樣「裝備」學生以適應社會需要。這和現在太不相同了。
會學習」、「終身學習」口號,在原理上是正確無誤的, 但落到現實層面,究竟是甚麼意思呢?兩文三語、溝通技
不過,無妨試試在老故事中找出一些可以古為今用的教
巧、EQ、宏觀視野、創意,是我們聽得最多的「大學生必
訓。蘇、孔兩位老師的遺風所以為後世景仰,撇開學問、
殺技」。主修學科的專門知識?當然是不言而喻。但不言
人格等驟難企及的質素,我想這兩點大概是重要的:身
真的是不言而喻,還是認為並非最重要呢?前面列出的幾
教、親切輕鬆。兩位老師沒有教室,除了睡覺,幾乎是全
項似乎可以杜撰一個術語──後設知識──來概括。社會
時間上課,口說的是教,更有效力的是生活習慣和態度,
大眾愈來愈認同這種論調:由於知識日新月異,工作所需
這是不一定要說出來的。沒有考試壓力,老師又和藹可
不能只靠本科或研究院幾年所學,所以大學──中學又何
親,當然輕鬆了。這樣一想,我們嚮往的其實是他們師生
嘗不是──教育的重點應該是「學會學習」,以便「終身
的相處,而不僅是上課的氣氛。要是他們每星期只和學生
學習」。後設知識就是一般相信有助於學習專門知識,並
見面兩三小時,學期末又有考試,必定完全不是那回事
轉化為工作技能的「幕後」質素,今天服務站主力或宣稱
了。所以把上課氣氛孤立起來討論,恐怕是沒有結果的;
提供的就是這些。我認為這在原理上也未必不妥,問題是
59
既然我們處身的是全面為社會服務的教育制度,批評大 學生沒有求知欲望、學習態度差劣的人要小心了。請先 澄清這「知」是學科的專門知識,還是後設知識。
矯枉難免流於過當,賣花讚花香說現在提倡的是活知識,變相就是
我,有些人睡覺,但和鄰座談天的不多,算是反應不錯了,我也同
說從前教的都是死知識。「後設知識」並不是一個自足的範疇,它
意。
需要通過不斷闡釋、重組或解拆已成體系的知識,來證明它存在的 價值。今天我們為了各種所謂迫切的理由,把它相反相成的對立面
我在中大讀書是八十年代,雖然大學生已不稀罕,但畢業後找份安
驅逐到荒涼之地,看似獨尊一元,其實賸下來的一面已經虛化得徒
穩工作沒有甚麼困難。當時有人把 university 音譯作「由你玩四
具形式了。而這些事情的底蘊,如果直接地說,我認為就是,衡量
年」,不過「玩」也有很多種的,吃吃喝喝、嘻嘻哈哈的也有,埋
一所大學辦得怎樣的尺子,無論如何不再握在學術中人手裡了。
頭書本、不問世事的也有,前者固然是玩,現在看來,後者也太奢 侈了。後面這種人,今天也未絕種,但要付出更高代價,得到的認
既然我們處身的是全面為社會服務的教育制度,批評大學生沒有求
同卻有限。一般學生只好在現實生活所資、將來社會所需、個人學
知欲望、學習態度差劣的人要小心了。請先澄清這「知」是學科的
術興趣,以及人類好逸本性等力量的牽扯中,蹣跚找路前進。
專門知識,還是後設知識。如果說後設知識的精神是靈活變通,現
60
在的學生一點都不遜色:參加系屬會活動換取住宿優先權或其他好
畢竟是社會上有希望的一群,在掙扎中尚有餘力,如果教師表達得
處、選科專挑容易過關分數寬鬆的、對閱讀材料的份量討價還價、
有趣些、清晰些,他們還是會有反應,甚至用功得令人痛惜的。正
「捉」考試題目,甚至抄襲功課。要責怪學生上課前毫不準備、上
因為制度的裂痕給這樣勉力塗飾了這樣,很多人就認為學風問題的
課只求教師說得清楚他們聽得舒服、提問時垂頭噤口假裝看不見、
癥結在學生和教師身上,這其實是蓄意或無意地把學校抽離於它所
兼職第一活動第二曠課成風……不妨先把陳年的價值觀念放下,平
在的地方。我不是說社會改善了,課室裡就會長出橄欖樹,最低限
心靜氣問問他們究竟是怎樣權衡得失的。
度,到時罵起睡懶覺的學生,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朽木不可雕也」。
***
***
不過上面指摘的罪狀真的很普遍嗎?無論過去或現在,都不乏無聊
都說理想的上課氣氛是師生有交流,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學習。但
胡混之徒,也儘有刻苦向學之輩。我也上過令人感動的導修課,
我忘不了劉殿爵教授教的「中國語言學史」。他提著一個塑膠袋緩
十五位同學,幾乎全體都發過言,而且是早有準備,並非臨場現編
緩走下中國文化研究所 G22 室的梯級,放在講台上,從裡面檢出一
的,沒有說話的也點頭示意。打開 CU Forum 課程討論區網頁,上
本筆記簿,背過身把《爾雅》和《詩經》重見的詞語抄在白板上,
星期主持導修的同學繼續提供資料,補充課堂上沒有時間說的內
我們照著抄,他抄完一塊白板,轉過身來講解幾句,我們還在抄,
容。上學期書院通識課的問卷調查結果寄到了,原來有 65% 的學生
又要記下他的話。整個學期差不多就是這樣似明不明的,說沉悶也
讀完了八成或以上的閱讀材料,難怪上課發問時有人回答。我客串
真是沉悶極了。直到最後一課,他總結抄寫所得的結論時,我突然
過另一個通識科目,在邵逸夫堂演講了一次,後來工作人員告訴
像給鎚子當頭猛敲了一記,前面許多個星期輯錄編排的資料,全部
求學
懷海德(Whitehead)說過,「大學的存在就是為結合老 成少壯以從事創造性之學習,而謀求知識與生命熱情的融 合」,這句話我是很多年前在金耀基校長──當時是新亞書 院院長──《大學的理念》一書裡讀到的。儘管時移世易, 在感情上還是脫不掉成長階段接受的一套教養,可謂慚愧。
指向這個從來沒有人說過的結論,就像偵探小說的收場,所有線
薄如蒼蠅的翅膀,匠石輪起斧頭,颼的一聲劈去,泥巴給削掉,
索匯聚到一點,然後兇手現形伏法。沒有前面的鋪敘,我根本不
郢人絲毫無損,面不改容,後來郢人過世,匠石就把斧頭丟了。
會明白結論的意義,原來最後的興奮要以累積的沉悶和忍耐為代
要續上一條尾巴的話,我會說:由於缺乏練習,匠石的本領不久
價。
就荒疏了。
還有陳勝長老師的「文字學」。他抓起一篇論文讀了幾行,又換
互動要看在哪一個層次上互動,歡樂也要看為甚麼而歡樂,我
一篇論文讀幾行,都是挑中間的部份讀,他的評論夾雜其中。我
當然希望有足夠的學養和信心,用或沉悶或直接的方式滿足我
們怎樣也追不上。下課後覆看筆記,翻查論文,仍是不能透徹了
的郢人學生,以他們為我求知過程裡平等相待的伙伴。懷海德
解。後來我們幾個同學分工合作,每人負責一個課題,根據筆記
(Whitehead)說過,「大學的存在就是為結合老成少壯以從事
和課上提過沒提過的參考資料,整理出一篇篇札記,交換看了,
創造性之學習,而謀求知識與生命熱情的融合」,這句話我是很
才敢到辦公室向老師請教。必須承認,在仍要考學位試的年代,
多年前在金耀基校長──當時是新亞書院院長──《大學的理
我們花這些工夫自有其功利的考慮,但在準備期間,我們赫然發
念》一書裡讀到的。儘管時移世易,在感情上還是脫不掉成長階
現整合資料的能力極限提升了。有人說抄一本書是抄襲,抄十本
段接受的一套教養,可謂慚愧。
書就是參考,有了切身體驗,我們知道兩者的分別不是這樣微小 的。 十多年後,我自己上的課,論到互動和歡樂,我膽敢說當仁不讓 於師。但我得常常警惕自己,學生的熱心發言在多大程度上是問 題愈來愈淺易的效果?我同場加映的「棟篤笑」能夠引發學生在 課後一訪圖書館的興趣,才算沒有墮入惡道。蘇文擢老師教古文 的「文章選讀及習作」時,也騰出時間讓我們發問,但他會先評 論說「這是好問題」,或者「你沒有留心,我已經說過了」。也 許我把學生「妖魔化」得太厲害,後面這種回應我只會在心裡說, 以免傷害他們弱小的心靈。蘇老師一個笑話不說,一句閒話不提, 仍能把整整兩個小時縮為一瞬間的講課本領,我當然學不來。但 他當年說過的《莊子》寓言,我仍記得:郢人在鼻尖塗一點泥巴,
61
在追風逐電的時代,讓我們來談自主學習 —訪張歷君教授 訪問 / 岑煒臻、謝天燊 / 整理 / 岑煒臻 /
引言 現時大學生的學習態度經常為人詬病,罪狀包括時常走堂、沒有讀過要 求的文章便上導修課、避開派爛 grade 的教授等。大學生或多或少都對
62
以上經驗並不陌生。面對看似言之鑿鑿的批評,我們特意請來九十年代
張歷君(下稱張)──教授,年輕學人。在九十年代中期入讀香港中
中就讀中大的張歷君教授,分享以前讀書與現在於中大教書的經驗,談
文大學。於香港中文大學跨文化研究學部取得哲學博士。曾任教於嶺
談兩代大學生的異同,繼而探問於當下的條件,積極學習可以從何談起。
南大學翻譯系,現於任教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求學
「沒有選擇,自主便無從談起」
的手藝,那門手藝和老師有怎樣的要求,便非要達到那要求不可。 那要求去到一個地步,有一回,一位資深的老師責備某同學,說
問:現在的大學生普遍都不熱衷於上堂讀書或知性追求。從我自 己的經驗出發的話,除了自己懶惰外,學制安排其實不太有利深 入學習。我們每個學期要上五至六科,一到學期中,功課、midterm、導修、final 就排山倒海湧過來,匆匆應付得了,便未有 時間好好消化。在九十年代中,學制會比現在寬鬆嗎? 張:首先我們要擺脫一代不如一代的假設。在我自己讀書或教書 的經歷裡,批評大學生不認真讀書的講法,在不同年代都會重複 出現。這個講法一直都有,所以要搞清楚,不一定現在比以前差, 而是有些問題一直存在。那些問題之所以存在,不是人的問題。 印象中,以前選科比現在寬鬆,課的比例可以自己調整,你未必 需要每個範圍上夠一定數目的課。而現在要讀多點與本科無關的 東西,可能沒那麼自由。 對這個收緊自由的情況,我認為可從兩方面看。一方面是,大學 擔心學生基礎知識不足,所以指定大家讀基礎科目;另一方面, 這減弱了大學自主學習的可能──這是我一直堅持,大學應有的 基本特質。要規範同學或小朋友成長的話,中小學幼稚園早已足 夠。大學不能單方面要求同學自主,卻不給予同學自由和空間作 選擇和進行自主學習。沒有選擇,自主便無從談起。 以前一直都有種講法:給予同學自主空間,同學會不懂選擇。我 的想法剛好相反,如果沒有試過自己選擇,則永遠都學不會。自 主和自由,不單牽涉自主選擇的空間和權力,更牽涉責任。有了 權力,要面對選擇的責任──這才是學習的時候。大學不能不給 予權力,卻要同學自己學習負責。我見到的情況是:覺得同學不 會選擇,便加強規訓,結果下一波的同學,更加學不會。這是同 學與大學互動之下的問題,故不應單向地將矛頭指向同學。
工匠式的自我要求 問:那時的學習氣氛和課餘活動情況分別是怎樣的? 張:我覺得每個年代都差不多。我有時也會問學生,課餘有甚麼 活動。其實來來去去都是打機、睇戲、食飯、瞓覺、補習賺錢。 真正全情投入讀書的同學,不同年代的比例亦差不多。我不是批 評同學不投入的情況很差。各人有各人選擇,這就是大學的好處。 真要說以前和現在的差異的話,現在同學的自我要求沒以前那麼 嚴格。譬如老師要求要做某件事,以前的同學會乖乖的,覺得一 定要做。但反過來說,會不會是現在的同學自主性比較高?問題 是,究竟你想較自主的學習,還是像手工匠學手藝般,勤奮地跟 老師學習? 以前的同學比較偏向後者,我們真的會將專業當成一門講求精進
她的報告做得不好,那位同學真的便哭起來。而且,老師不會像 現在般,把參考書和文章都印給同學,同學們頭兩個禮拜便要爭 崩頭地借書。結果當然是,開課頭兩星期,全部相關參考書會在 圖書館突然消失。這是自我要求的問題,那時候並沒有那種老師 要提供資料給同學的想法。又像在分組報告時,除了報告的那篇 作品外,同學要額外找周邊資料,周邊資料的質素會被評分,而 且要提前一星期印好補充資料,派給其他同學,這是現在難以想 像的。 現在的同學可能覺得浪費時間。找資料、印資料等看來「手板眼 見」的功夫,用不著自己動手。但我覺得,這過程可以學到很多 東西。找資料、選擇資料的過程,某程度上已是很好的自主學習。 到後來我讀研究院和教書時,這些細眉細眼的東西,便發覺是最 基本、最細微的訓練。 用我讀文學的例子。我記得以前有份功課,要找中國古文字的解 釋,一直由甲骨文,找到金文、小篆。找到解釋之後,要自己判 斷甲骨文裡 A 這隻字,是否演變到金文 B 這隻字,論證那個字的 源流。這個過程一直都要抄出來,如果很厭惡中小學抄書,會覺 得又是這種抄書的功課,但這過程其實很重要。 比起平時翻書,認真抄寫時,看和吸收的節奏都很不同,那完全 是另一種身體 practice。抄的時候會逼你慢下來,一隻字一隻字 感覺。如果從未試過投入去抄,不會知道是怎樣一回事。這跟之 前談及的報告要揀文章一樣,你能否維持工匠精神,端看你能否 找出訓練的意義。現在我將這些訓練的意義直接講出來,其實很 違反規則。所以以前的老師都不會跟你說為何要抄,為何要做看 似「手板眼見」的功夫。你咪抄囉,抄完你咪知,咁確實係抄完 你先知。
工匠,抑或自主 問:現在比較積極學習的,可能還有哲學系。他們的工作量十分 繁重。譬如在課程大綱裡,老師白紙黑紙,明明白白地要求同學 每星期最少投入多少小時閱讀。那些文章一般都較艱澀,得用心 細讀幾遍才明白。不過就算他們有較高 commitment,其實也不夠 時間讀遍所有課的文章,所以最後還要選擇,讀哪幾篇文、讀哪 個課、選哪個老師。 張:你所描述的哲學系的要求,比較接近我當年的情況。我們 不妨換另一個角度去理解這種學習要求:他們那種 commitment 是 一 種 跟 師 父 的 過 程, 你 喜 歡 某 個 老 師, 多 選 他 的 課, 然 後 commit。那種師徒關係,不是像中小學般把基礎知識硬塞給學 生,然後叫學生背誦、考試,而是學習用師父的思考模式來看世 界。故那 commitment 是一種人與人的關係,而非接收幾多標準 化(standardized)的罐頭知識。
63
我覺得,當進入大學人文學科或文學院,你要準備在自己的學習
可是現在一些記者卻會直接問他們拿簡介。他們早已意覺到,因
過程中與人發生關係。要求同學讀再多書、再多文章,不是像電
為社會愈來愈快,愈來愈速食,令人們覺得一些基本事情,無須
腦般硬塞進腦袋便了事。真正重要的是,在看的過程,你能否跟
自己做。其實這些基本事情很重要,像在訪問前,有沒有查清楚
到老師的思考方法。譬如同一個課程大綱,由四個不同老師編排
受訪者資料,對對方有多了解,其實會影響你怎樣問對方,也很
的話,肯定有分別,為甚麼老師 A、老師 B 選擇這些而非那些?
大程度決定了訪問的質素。傷腦筋的是,怎樣令大家知道不值錢
這就是不同老師的思考模式。Commitment 就來自,你對某個老師
的東西,其實大有價值。
有興趣,便跟著他學習。就像談戀愛,你一定要全心投入理解喜 歡的人,才算真的談戀愛。 但如果同學真的沒有那麼高 commitment,或者沒那麼多時間,我 寧願給予空間,先讓同學自己選擇,免得最後兩頭唔到岸,既無 辦法 commit,自己想看的又看不到。故我較傾向一步一步,起碼 能讓同學選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另一方面也讓同學有較多時間自 己學習,慢慢閱讀,以及反思。 其實學習不止於課堂。在課堂學到的東西,未必及得上跑圖書館。 像我在 year one 時,覺得圖書館是寶庫。無論質素還是數量,中 大藏書都比公共圖書館好,不善用這些資源學習,其實好蝕。所 以每次聽到同學要補習都會想,其實之後半世做牛做馬也要搵錢, 實在不缺搵錢機會。同學交的學費,若沒有納稅人的補貼,其實 不足以支撐大學的學習空間和資源,那數目、空間和資源都不是 補習能賺得來。所以我建議你享受你的自由和空間,思考多點, 這是你進大學的責任。有多少人聽得進耳就不清楚了。
速度讓我們錯過了甚麼
學習、藝術、生活實踐 問:除了讀書以外,我還斷斷續續的嘗試過不同東西,譬如為報 社寫作、參加劇團工作等,但終究總是無法全情投入。每次回想 逝去的時間,總覺得浪費了。 張:其他活動未必跟書本對立,我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我 曾經到劇團幫手。在香港,那劇團比較前衛,它的劇場教育限制 不多,從做 artwork 到帶 workshop,都讓參與者自己決定,沒甚 麼 guideline。表面上好像很不負責任,但這其實隱含了前衛藝 術的概念:藝術不一定有既定格式。 有一次要做一個大型的裝置藝術。義工們要負責跟參觀者聊天, 當然也沒有 guideline,沒有標準答案。被問及那裝置的意義時, 我們當然不會立即說不知道,而是把問題拋回給對方,邀請對方 一齊傾一齊諗。那過程非常有趣。當我們沒有前置答案時,你會 發現不同讀者進入同一個作品,理解與視野都很不同──這是一 個經驗何謂多元解讀、何謂巴特(Roland Barthes)所說的「作 者已死」的過程──當然不是指作者真的死掉,那不過是想突出
問:這個工匠的講法挺有趣。比起以前,我們似乎經常問「究竟
讀者詮釋對作品意義的重要性。
讀嚟做乜」。說白了,其實現在已不會把專業或本科,當成一門 講求精進的手藝。不少人都覺得,讀三、四年本科,到頭來也用
如果沒有參加劇場的經驗的話,我理解巴特,或理解所謂文學理
不著,那倒不如 hea 讀。如果說,這條問題問得比以前頻密,那
論,便會差很遠。實際地在生活接觸到,跟在書本抽離地理解那
到底中間意味著怎樣的社會轉變?
些概念,完全是兩回事。可見參加不同活動,不一定阻礙學習。
張:我不能很全面的回答這問題,又或普遍地說以前的大學是一
到現在我教書,都會不斷跟大家說,不論欣賞還是製作,同學一
個模樣,現在的是另一個模樣。但以我自己的經歷來說,工匠精
定要有藝術的經驗,不可以純粹接收理論。因為理論是一種感受,
神的確少了。這跟整個社會不斷加速有關。當人們要快的時候,
不是推論,這種感受要在實際場景中才能具體把握得到。所以說,
便肯定只顧去拿 so called 最值錢、最容易增值的東西,所以便
不怕參加不同領域的活動會浪費時間,因為它們可以反轉頭豐富
不需要剛剛提到的那細眉細眼、像鬭木匠般的功夫。
本科的學習經驗,尤其是文科的同學。
同時我們會不斷質問:究竟自己做呢啲嘢嚟做乜。質疑未必是壞
關鍵是,有沒有好奇心和是否主動,將看似無關係的東西、風馬
事,但我們同時也要反省一下,質疑的舉動到底建基於怎樣的前
牛不相及的東西主動連結在一起。這便要視乎學習者的主動性。
設。許多時候,我們的質疑是來自,覺得某些東西阻礙自己拿取
所謂主動性,不是主動的讀遍教科書,而是主動將日常生活不同
增值得最快、最有成效的部分。但我會問,為甚麼非要拿增值最
領域,跟學習勾連在一起。如果你做到第一次把 A 和 B 連結,第
多、so called 最值錢的東西?如果以人文學科的角度看,這個
二次 B 和 C 連結,慢慢下去,就好像蜘蛛網般,將東西都連上關係。
學科裡最有價值的,不一定是最值錢的東西。
當你愈來愈能夠將散亂和看來關連不大的東西勾連時,你的學習 能力便應該已在不知不覺間提高了。
這是我們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像一些退了休的資深老師,便鬧 得很厲害,說以前的記者訪問會做足功夫,知道自己的所有著作,
64
學生組織
學生組織前言 莊,泛指學生組織。 我們的大學生活,似乎都離不開不同的莊。有人熱衷於策劃不同的活動,亦有 人為了結識朋友而上莊。上莊風氣如此濃厚,令好些同學在入學前,已經不斷 思索,自己究竟要上怎麼樣的莊。 但「莊」,究竟是甚麼?每一個上莊的人,既有著不同的出發點,亦有著不同 的追求,故此亦誕生了林林總總的學生組織。 不少同學目睹社會的種種問題,希望透過自己微小的力量,改變弱勢社群生活 的境況。與此同時,有同學亦希望透過直接介入社會運動與不同的抗爭,扭轉 社會的不公義制度。透過〈善良的出發點〉,我們嘗試從大學生的視覺理解義 工服務,思考如何介入社會。 而在幾乎每一個學系之中,都有著「為同學服務」的系會。許多人視系會為建 立友誼的平台,甚至會有人因為希望結識一班熟絡的同學,而選擇上系會莊。 但除了聯誼與活動之外,〈系會──大學關係隨想一文〉,提出系會可以如何連 接學系與同學間的關係。 然,在「改變社會」、「服務同學」之外,許多學生組織其實以興趣為本,上至 夜觀星,下至整甜品,大家都希望在這些「興趣 Soc」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 而當中亦包括現代舞學會(Danso)。〈舞蹈迸發的力度——Danso 訪問〉一文, 希望透過他們的故事了解他們如何在自己的興趣之中提升自己? 上述所提到的「莊」似乎只是芸芸學生組織之中的個別例子,參與他們的活動 與否亦似是個人選擇。但作為代表所有中大同學的自治組織,中大學生會的工 作究竟為何?他們的工作又如何影響著我們的大學生活?本部分的最後四篇文 章,將介紹中大學生會不同架構的工作。 當中,也包括出版這一本特刊的,中大學生報。
65
善良的出發點 /豆昊/
走進中大藝墟,不難發現林林總總的義工莊。扶青、YMCA、奧比斯、崇德社,有差不多二十多個團體。屈指一算, 參與義工服務的人數不下幾百人。另一邊,又有中大關社、基層關注組、左翼學會、中大學生會幹事會等學生組織, 他們和義工莊一樣,都聲稱自己關心社會,為社會服務。兩者有分別嗎?作為希望多了解和關心社會的新生,你又應 該怎樣選擇呢? 為山區兒童義賣曲奇餅、為老人家辦身體檢查、落區探訪露宿者、為新移民小朋友提供溫習服務等,都是義工莊常見 的活動。大家都很熱心希望有需要的群體得到真正的援助。
關心社會不是這麼簡單的 不過,相信義工和筆者一樣,常常感覺到所能提供的服務有其限制,作用微小,但都只好抱著「多多益善,少少無拘」 的心態作有限度、間接的幫助。我總感覺若有日重臨探訪地,相信無家可歸的露宿者數目依然這麼多,即使他們靠著 剛收到的棉被捱過這寒冬,生活還是年復年日復日如斯沉重。 但為何露宿者連「劏房」也住不起,連睡在公園也被人驅趕?誰有權界定誰是公園的使用者?怎麼輪候公屋數年也未 成功?這些問題的確非間或關懷他們能根治的。以探訪露宿者一例細述,在地產霸權下,他們沒有足夠能力租住房屋, 政府理應提供援助。他們沒有合適居住環境已經很不合理了,康文署為阻礙露宿者休息,更在公園的木椅中間加裝把 手。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指出,2011 年,康文署改變公園的灑水方法,加開晚上八時灑水,只灑在三個有露宿者的涼亭 內,並加上有腐蝕性的臭粉,令他們皮膚感到痕癢。可見,政府縱容地產商囤地,主張由市場供求主導房屋價格,避 免影響私營市場而不興建足夠公營房屋,導致不是人人有家可歸。而康文署由上而下的空間管理方式,使其無法有較 完整的使用者想像,無法照顧基層需要。最後,康文署竟將露宿者趕盡殺絕。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甚至抗衡的。
不能止於個人層面的關懷 「去政治化」的義工服務,原意是避免僅有的社區關懷也被政權打壓,如紅十字會等提供人道援助的機構刻意保持政 治中立,讓醫療物資能安全送達戰火中的平民。但奇怪地,在香港這個相對自由安全的社會,義工服務也常「去政治 化」。換句話說,現時這種社會服務無法影響制度本身,甚至有可能鞏固不公的制度。我們需要正視問題根本,透過 政策帶來結構上的轉變,不能再流於同情的關注,才能逆轉以上種種情況。 由此可見,我們不能止於個人層面的關懷,要對準問題核心,分析社會現況,倡議政策,廢除不公制度。筆者無心否 定義工服務的作用,只是覺得大學生能承擔更多。不由大學生擔當長期組織、政策倡議的工作,難道由無法閱讀英文 的、每天要工作十多小時的有需要群體自行完成嗎? 除了參與義工服務,關心社會還有其他方法,如中大關社、左翼學會、基層關注組和中大學生會幹事會等組織,與義 工一樣,都會親身接觸有需要的群體,協助他們。不過,他們不只會解決眼前需要,更會積極爭取政策上的改變。中 大學生會幹事會主力政策倡議的工作,去年就反加宿費事件跟校方周旋,亦就守護新界東北和政改等議題走上街頭抗 爭。中大關社和基層關注組則主力組織工作。中大關社於上年度嘗試組織校內殘疾人士,基層關注組則與工友建立持 續的關係,了解他們的生活,認識該行業的背景,從中找出可以推動變革的地方。左翼學會更深入探討社會問題背後 的來由,指出資本主義如何掠奪資源、剝削工人,並且積極參與勞工運動,為運動提供論述分析。
66
學生組織
義工莊也可以做得更好 另外,除了投身社會運動,若義工搞手能夠在服務過程中誘導義工留意政策漏洞,反思社會結構的不公,而非只流於情感上的關 注,也未嘗不是好事。比方說,嘗試跟學生玩模擬社會遊戲(soci game) ,讓他們透過遊戲體會個人的社經地位是如何影響一生; 又或進行探訪後,跟義工探討背後的社會問題,甚至解釋探訪服務的局限、與其他社會參與的相互配合。這樣不但能幫人,更能 令參與的義工對社會有更全面的想像,燃起義工持續關心社會的心吧。
結語:善良的出發點與公義的社會 談了這麼多,可以肯定的是,不論怎樣的社會參與,彼此都有著善良的出發點,希望令社會變得更加好。在筆者眼中,社會服務 或其他社會參與是相輔相成的。現時很多義工莊策劃的活動,雖然未能梳理社會問題,止於個人關懷,但確實需要有人解決「露 宿者沒飯吃」的燃眉之急。可現況是,校內參與義工莊的人數比其他社會參與的多幾倍。誠然,思考更多,也不等於立刻解決問 題,還是需要需要大學生善用自身的分析能力直指制度的不公,善用相對豐裕且彈性的時間實實在在和各個群體建立互信的關係, 令他們在緊急時會主動想你尋求協助;善用學識和論述遊說社會大眾及當權者,向相關機構施壓、引起公眾關注、倡議政策,才 可成事。
▎中大基層關注組簡介 中大基層關注組(下稱基關組)至今踏入第十四年運作。
關係,認識該行業的背景,嘗試從中找出可以推動
特別之處是它成立至今,並沒有註冊校內屬會,因為希
改變的地方。如最低工資實施後,他們透過約見校
望做到全面對外開放,讓真正關注基層和勞工議題的人
方,要求檢討招標條件,為學校飯堂工友爭取有薪
能隨時參與其中。
飯鐘和休息日。除此,他們也落區探訪清潔工、上 街支持建築工加薪,又以文宣聲援罷工工友,希望
他們強調對基層和勞工的關注並不限於關心/同情,而
所有打工仔,特別是基層打工仔,得到應得保障。
是希望身體力行,改變現時不公平的制度。他們強烈反 對將貧窮、基層的弱勢歸咎於個人不夠努力的說法;同
面書:中大基層關注組
樣地,資本家刻薄員工也不能只歸咎於老闆沒有良心。
https://www.facebook.com/grassrootconcern/info
他們認為制度才是問題的元兇。比方說,資方為了把勞
-
工保險、強積金等成本轉嫁,將服務外判。而在價低者
▎左翼學會簡介
得的情況下,外判商盡可能壓低工友的工資,剝削福利, 減低成本以得到合約。可見,外判制度是在職貧窮的主 因之一。
在四年前的暑假,左翼學會由數名中大學生成立, 同樣沒有註冊校內屬會。他們認為中大的抗爭傳統 及關心社會的校園氣氛,能夠成為左翼理念散播開
他們著重親身到訪工友工作環境,與他們面談建立互信
去的第一步。
67
對他們而言,資本主義是現時社會問題的根源,大多數人在 爭取的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無助根治問題。即使是西班
▎中大農業發展組簡介
牙、意大利等享有民主自由法治的國家,都要面對龐大債務 危機,迫使議會通過緊縮政策,令基層生活慘不堪言。香港
中大農業發展組成立兩年,希望透過在校園教育推廣及
樓價高、福利凋零、貧富懸殊等問題,乃都是源於資本主義
試驗實踐,持續提醒同學「綠色」提倡的不只是環保,
經濟結構。他們的理念是,只有集結普羅大眾的力量,對抗
更是質疑整個社會的發展模式。耕作又不好賺,將農地
貪婪的資本以至整個資本主義制度,那麼問題才有可能得以
賣給發展商不就雙贏了嗎?中大農業發展組強調發展的
解決。
不可逆轉性,希望同學關注香港城鄉發展的方向。
既有宏大的理念,也有堅定的實踐。
基因改造等食物安全問題都是他們關注的範疇。除此, 他們認為社會要持續發展,還要顧及其生態價值。農業
左翼學會重視受盡剝削的工人階級,投入勞工運動。對外製
較能保留生態價值:生產過程所製造的廢物,如雜草、
作文宣聲援工人罷工、參與遊行,對內向同學宣傳左翼思想,
動物的肥料,農夫都會花些工夫,想辦法將之用於自己
印刷左翼雙週、舉辦讀書組、電影會等活動,亦積極參與校
的田裡,形成一個循環系統。
內工人運動,如 2012 年中大圖書館反外判事件。 中大農業發展組曾經研究中大餐廳蔬菜其來源、耕作過 面書:中大左翼
程等,試圖以大學為基地,傳遞知識。他們亦在校內聯
https://www.facebook.com/leftbookscan/about
合園圃實踐耕作,實質推廣農業,並嘗試探究香港食物 安全、土地規劃及廢物處理等問題。
▎中大性/別關注組簡介 中大性/別關注組創立兩年,但他們不是首個中大性別議題
面書:中大農業發展組 https://www.facebook.com/CUAgro/info
相關組織:1995 年有中大女研社,1997 年則有中大同志文 化小組,他們繼承前人的努力,接續推動校園內性別議題的
▎中大關社簡介
討論空間。「性/別」[1] 中間的斜線既突顯性別和情慾的多 元流動,也代表性(sexualities)和性別(gender)彼此相
2010 年,中大關社由一群社工系的同學及校友成立,主
關但不能約化為一。
要服務對象為校內殘疾人士。他們的格言是「好憐憫, 行公義,存謙卑的心,與服務對象同行」。格言中的「同
他們感受到自己跟身邊的人,在很多情況下受性/別上的壓
行」突顯出他們希望平等地與服務對象面對長遠的困難,
抑。像是大學裡,性話題只能以笑話或艱澀的理論呈現,大
不單是同情他們身體上的不足,更是以同理心理解對方,
學管理層、宿委會都以男/女二元劃分的視角運作。成長過
提升社會對服務對象之處境的認知,以和平及非暴力的
程中,主流灌輸性別定型、單一的性愛對象與方式,又沒甚
方式改變服務對象身處的環境及制度 。
麼機會可以正面、開放地討論有關性的議題,使很多人身受 壓迫而不自知。
近年,中大關社主力關注殘疾人士在校內的情況,檢視 校內的無障礙設施,向校方倡議無障礙校園,組織校內
他們曾經舉辦酷兒理論(queer theory)讀書會,探討社會
殘疾人士,讓他們相互認識,以便於日常有需要的時候
和文化對性別身份形成的影響,也向校方提議、向同學宣傳
能夠幫忙對方。
性別友善宿舍的概念,試圖將性/別視角帶入行政部門的決 策過程。他們嘗試組織核心成員,以促成往後的行動,如具
面書:中大關社
體政策倡議和行動方向。
https://www.facebook.com/CUSocialconcern/info
面書:中大性/別關注組 https://www.facebook.com/sgcgcuhk/info
[1]「性/別」這命名來自台灣「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中間 的斜線既突顯性別和情慾的多元流動,也代表性(sexualities) 和性別(gender)彼此相關但不能約化為一。而「別」,除了有 性別的意思,也包括其他社會差異(如種族和階級),所以那斜 線也強調性跟這些社會差異一直互為影響。
68
學生組織
系會──大學關係隨想 / Jeffiu /
簡介 大學裏面有許多學生組織 [1],而同學經常 會接觸的,應該是幾乎每個學系都有的系會 [2]。它是服務該學系同學的組織,涵蓋全部 現正修讀的本科生。筆者讀社工,就有社工 系系會,任期為某一年的三月到下年三月。 當然,不同學系的收生人數自有不同,要服 務多少同學也有分別。
工作七成以上。我們有辦過季度生日會,一 次過為幾個月的壽星慶祝,通常會 book 一 間課室,玩遊戲彼此認識,之後就切蛋糕分 甘同味,有時還有同學親手製作的甜品,非 常窩心。我們也試過集體參加陸運會,在接 力比賽中拿了第四名。跑完後,四個男生圍 在一起嬉笑,女生就在旁嘰嘰喳喳的又自拍
除了服務全系同學的「系會」,部分學系也 有「書院系會」,例如「新亞社工系系會」, 專門服務該書院的同學,活動規模和工作量 都較少。
日(photoday),一眾人更通宵工作,紮一 條全新的波波橋。見到即將畢業的師兄師姐 在橋前留下美好一刻,雖不敢說整個人煥然
上述的服務,實際上就是擔當同學與學系的
與學系的職員打成一片。我現在走入社工系 的辦公室,有幾個職員都會喊我「喂!又係 你阿?」親切之餘,也添了一份對自己學系 的歸屬感。
如果系會放棄自身學科的元素,那系會與系 會之間有何差別?大學的學習絕不限於上課 聽書,社工系系會辦過落區研究板間房和籠 屋,既符合社工的人文關懷,也連結了學科
系會能否帶動同學討論,收集意見向校方反
但回首一望,系會是這麼的真實,又是這麼 的虛幻。
憊就少不免的,但也因而認識身邊的同學,
從大學生活中切割出去。
映?聯誼效果不也能從中獲取?
前者比較輕鬆,就是與學系的教授開開會,
付,並協調同學和系方職員的工作。勞累疲
頗有道理,而深層的原因,就是系會把學術
進入,但貼身一點的校園事務如宿費大增,
友情/只是一起的感覺
入學資訊日(info day),系會要安排人手應
動一如以往,缺乏想像而變得因循。我覺得
與社會。也許東北發展一類的社會參與較難
工作與快樂
討論本科生學科的情況之類,又例如十月的
一個對系會的主要批評,就是只顧聯誼,活
又搧風,好不青春。在一年一度的畢業拍照
一新,但至少有動力繼續為同學服務。
溝通橋樑,以及聯繫系內同學感情。
系會的其他想像
我再強調一次,系會從零開始,想像新的活 動或參與時政,是有其難度和心理阻力的。
我不會忘記與其他社工系同學的回憶,那是
但,只跟隨上莊的模式,不去追求心中理想
很快樂很美好的時光。不過,那不是最真實
的系會,那永遠不可能進步。多想像可以為
的友情。那只是一種「圍內」又安全自在的
同學、為大學做甚麼,積極地發掘新意念,
感受。有些忙補習、忙兼職的莊員,我連他
才是最能充實自己的。平時有甚麼小想法小
住哪一區也不清楚,談不上建立甚麼關係。
靈感,都可以與莊員討論一下。覺得有意思
亦有好幾位一年內經常見面,一起工作籌備,
的,就去做吧。
但總會因性格、背景等差異,不可能與每一 個都有細緻溝通,遑論成為知己。好比中學 時天天與同學混在一起,但真正熟絡且能深
另一方面,同學之間的聯誼,我想佔了系會
入交往的,不也就是三數個?
[1] 學生組織通常被稱作「莊」,幹事就是「莊員」 [2] 新成立的學系是例外,因未有人成為幹事或未
畢竟真正的友情,需要恒久的雕琢和付出。
曾訂立會章
藉着系會認識了許多人,到最後,還得靠自 己付出心力時間,去維繫一段關係。否則, 它只會在時間的洪流、多彩的生活中漸漸褪 色。
69
// 訪問:吳皚純、謝天燊
莊員之間也沒有太大怨言,大家都是跳舞的,都
整理:謝天燊 //
想把舞跳好。」阿洛想了想,「其實我們上莊時, 比現在更加嚴格。」
「 我 們 Danso 主 要 跳 的 hiphop 和 contemporary dance,hiphop 偏 向 soul dance,contemporary
組織的平衡
dance 則可訓練舞蹈的基本工夫。」阿洛略帶興奮 地向筆者介紹 Danso。「我們做的其實和我們上一
七時至深夜的練舞排練,筆者竊以為那已經是學
三場大型演出。你可以說沒甚麼創新,但我們選
生所能承受的極限。「我們去年的時候,會練到深
擇將時間花在把練舞上。」
夜兩三點的,但我們不願這樣,練至深夜就要停了。
通宵一直練下去,會讓跳舞成為辛苦的事,令他
CU Danso,即香港中文大學現代舞學會,是中大 少數行二年制的學生組織,第一年主要跟著上莊, 第二年才正式上莊。阿洛,則是 2013 - 14 年的 Danso 會長。 阿洛説這年有近百名成員報名,不過留到最後願 意參與演出的,只有二三十個,很多中途離開了。 「不少同學覺得太辛苦吧,平常我們一週會練兩 三天,演出前則至少練上四五天,由七時一直練 到深夜。很多人想學跳舞因為覺得好快就可以好 『型』,但跳舞,就是要需要那麼多時間。」
舞蹈作為一種修練 不少父母鼓勵兒女學舞,卻不願他們將來從事舞 蹈工作。因為跳舞只是興趣,不應「捨本逐末」, 但對於阿洛和一部份成員,跳舞才是「本」。對於 阿洛,跳舞更接近於技藝,於是他汲汲於操練、 不斷重複同一個動作。「首先就是,我們真的很喜 歡跳舞。反覆練同一個舞步,會悶,但不反覆練, 那種經驗就不會屬於你的。反覆練舞就是不斷對
舞蹈迸發的力度 ── Danceso 訪問
屆差不多,都是找老師,約場地,mark 舞,一年
們不喜歡跳舞,」他一頓,「而我們不願這樣。」 阿洛有考慮過參加校外舞蹈團體,但最終還是選 Danso。 「在 Danso 可以學到一些舞蹈之外的事, 譬如怎樣和其他溝通,協調。」阿洛希望能夠拿捏 一種平衝,讓成員既能在舞藝上有所進步,亦也 可紓解平日積累的壓力。「很幸運,我這一屆沒有 遇上純粹為結識朋友而上 Danso 的人。至於其他 成員到底是將跳舞視為興趣,還是真的想跳得好, 我還是分得出的。想跳得好的,也能在這裏找到 志同道合,額外約出來練舞。」
他們所到之處,皆成舞台 有時總會在意料不到的地方見到 Danso,例如龐 萬倫六樓天台,新亞的空地,甚至停車場,偶爾 會被一群青年一個翻身躍起所嚇。阿洛尷尬地說: 「其實是因為沒有固定練舞場地。」龐萬倫不是有 鏡房嗎?「有是有,但 OSA 規定每個屬會一週只 能租用八小時。八小時,還不夠我們練兩天。我 們曾經向 OSA 申請更多的租用時間,但他們總是
話,對身體、對他人、對空間。怎樣的距離才能
在開會。室內不能那就室外吧,於是到龐萬倫六
讓人舒適?舞者的排列如何呈現孤獨的感覺?尤
樓天台跳,豈料管理人員説,那裏會倒榻的。」
其當你想在舞蹈有所進步,你就對於這些問題就
會越加敏感。」
Danso 裏的一班熱衷於跳舞的青年,建制、校方 無法給予他們發展的空間,他們就去開發校園新
反覆操練要求自律,個人自律尚且不易,而 Danso
的空間。這樣的靈活韌性,其實反過來看也是校
要求的是集體的自律。「遲到早退,是一定不容許
園的病。校園建築被高度規劃,電子鎖處處可見,
的。」Danso 甚至有位負責處理請假的莊員,若非
認卡不認人。
要事,一般不容許突然請假。「生日不能不來,失
戀都要來。」
不悉舞蹈的筆者,亦曾在民主女神像遇上 Danso 的即興演出,個個神彩飛揚——不足兩分鐘已有 管理人員人來勸阻,說這裏不是跳舞的地方。如
70
那樣嚴格,成員關係不會很緊張嗎?「不會啊,
是想來,那時之所以看得出神,大概因為在不倫
可能因為一起跨越了艱難的時刻,大家感情也很
不類的空間管理下,舞蹈所迸發出來的力度,格
融洽,落了莊還會約出來玩。即使練舞的時候,
外動人。
學生組織
工作簡介──「中大學生會做啲咩呢?」 /嘉輝 /
「中大學生會究竟係做啲咩㗎?」我相信呢一條問題不單獨是未入學的 Freshman 會問,有不少已經在中大讀了 一段時間的同學心裡面都會有同樣的疑問。「吓,你上中大學生會㗎?好 Chur 㗎喎!」「有幾 Chur ?你知唔知 佢地做啲咩?」「唔知呀,總之聽人講佢地好 Chur 啦。」以上對話代表了不少同學對中大學生會的認知:他們 很忙但不知在忙什麼。所以,以下將會由我講講我們「澄」平常都是在忙什麼,又或是我們會忙什麼。 我們莊其中一樣最重視的就是同學在學校的生活,所以,我們有很多的莊務是關於「校內」範疇,每一樣莊務 都與同學的生活息息相關。首先,中大學生會會參與學校內不同的校政委員會,中大的每一個角落都是由這 二十多個大大小小的校政委員會所管理。例如,范克廉樓所有飯堂的招標、續約、檢討食物質素等都是由膳堂 管理委員會處理。同學想要什麼類型的飯堂都可以在會上討論。又例如,整個中大的校園規劃(包括興建教學 大樓及宿舍),都是由校園規劃委員會所決定的。我們學生會的幹事(好像我)通常也同時兼任幾個校政委員會 的學生代表,我們會在委員會上反映同學意見,為同學爭取最大的利益。 當然,我們又不是學生官僚,只會在制度內打滾。有很多時候,學生會其實在制度內所能爭取的是相當有限。所以, 我們認為有必要在制度外用行動去爭取,要求校方聆聽同學的訴求。我比較有深刻印象的是上學年爭取凍結宿 費一事。過去五年,中大宿費暴升,升幅令很多同學百上加斤,絕不合理。我們在和校方多次會面後,校方仍 無視我們的訴求。故此,我們發起了行政樓靜坐行動向校方施壓,要求凍結宿費。最後,雖然校方未有凍結宿費, 但我們就成功逼使校方提供更多的資助給同學及減低升幅。可見,不論是制度外或是制度內,我們都會去爭取! 除了為同學爭取利益外,我們認為作為學生會更應以大學生的角度去參與整個中大的每一項事務,去建構屬於 我們的理想中大。因為中大不只是屬於校方,更屬於我們每一位同學、每一位中大持份者,這也是員生共治的 重要性。我們會把我們所學所得放於中大內實踐,關心每一樣校園事情。所以,我們會關注校園內弱勢社群, 例如基層工友、性小眾以及基層同學,為他們發聲。 接下來要說的就是「校外」的事務。我們最主要的外務就是參與專上學生聯會(學聯)。每星期,八間院校的學 生會代表均會出席學聯的常會,共同商討社會上不同的議題及學生運動。除了恆常的會議外,我們也積極地走 出中大,參與社會運動,希望以中大學生的身份在社會上提出進步思想,推動社會改革。只要社會運動符合我 們「澄」的理念,我們都會落手落腳去參與。碼頭罷工、反東北發展集會、六四集會、佔領中環、七一遊行及 同志遊行等都會見到我們的身影。 們還會籌組藝墟、舉辦中大迎新營、營運福利品部(這個重要哦!)、處理學生社團的登記(Reg Soc) 、解答同 學查詢、管理文化廣場、和民間團體開會、出文宣、擺街站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總括而言,我的經驗是事 無大小,校內還是校外事務,只要是關乎同學及社會福祉的,我們都會去做。 以上都是我莊「澄」會做的東西,但不代表每一支中大學生會莊都必須要做以上的事。 「中大學生會應該做甚麼?」 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對於每一支莊、每一位莊員都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我心目中的中大學生會是一個很自 由的地方,有很多機會讓大家去嘗試新的東西。所以,不用把自己局限於前人所做過的事中,過去都只是一堆 參考。中大學生會鼓勵大家做些自己認為有意義、應該做的事,而不是盲從前人。 最後,如果各位對中大、大學、社會或是自己已經有一套想法,而很期望去把這些都實踐出來。那麼,中大學 生會是一個屬於你的地方。又,如果你未有一些很確實的想法,但對世界有很多困惑,而又很希望得到解答的(我 也是這種人),中大學生會也會是一個屬於你的地方。 各位,中大學生會的確好 Chur,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希望能夠在日後中大學生會的傾莊活動上跟大家見面!
71
積,間接影響同學們的福利。同時,代表會的工
在中大一段時間的同學也未必會接觸到。然而,
作透明度並不足夠,往往只會在會議之後發佈會
中大學生會除了中央三莊(幹事會、學生報、電
議結果,其會議紀錄及錄音少有公開,使同學不
台)之外,還有一個常設組織,代表會也。
太了解會議上的情況和討論。
代表會係咩?
反思代表產生辦法
代表會是由上屆學生生會長、上屆代表會主席以
現行的代表會產生辦法不盡理想,因為大部份代
及中大九間書院派代表組成。各書院學生會會長
表都是間選出來的。那麼改變產生辦法不就可以
以及書院代表會或監議會主席為該書院的當然代
了嗎?我們曾經訪問過前屆的代表會主席,他認
表;然後再按書院總學生人數比例劃分各書院所
為改動產生辦法有難度,因為牽涉原有的書院委
擁有的民選代表議席的數量,如民選人數不足上
任權。代表會的設計原意是由書院代表監察中央,
限,則可由書院委任之。這個猶如中大立法會的
若代表會要全部代表均由民選產生,則要修章,
議事組織,擁有的不只是立法的權力,還有司法 和監察的權力,即包括可以由成員提出議案去建 立、修改以至詮釋學生會會章,以監察中央三莊 的行政與財政運作(審核三莊工作計劃以及財政 預算),並對於違反會章的行為作出遺憾譴責動 議,甚至可以罷免中央三莊。代表會轄下擁有六 個由代表會委員分別組成的常設委員會,負責其 行政運作,但主要決議還是由平均每兩個月一次 召開的常務會議上讓全體代表討論和通過。 代表會關我咩事? 代表會,其實與同學們息息相關。就如同學們希
話你知咩係代表會!
也許作為新生的你不知道代表會是甚麼,甚至是
望成立新學會和註冊院系屬會時,便要找上代表
其實同學也有責任! 無論如何,代表會這個「代表中大同學意見」的 監察機構本身欠缺監管,同學亦較少去主動關心 代表會的工作以及代表的取態和立場,使得代表 會「離地」,猶如圍內開會。雖然如此,基於代 表會權力是低於全民投票、全民大會以及聯席會 議,如果同學們群起召開全民大會其實是可以作 出凌駕代表會的決定。但諷刺的是,要達至全民
會。
效率,直接影響著院系屬會和中央三莊的工作。 /伊卡/
個監察中央三莊行政的組織,本身也應當受到同
主」這個傳統又是否唯一要考慮的因素呢?
(約 1400 人),使得全民大會近乎不可能成功開
會室時,亦會在代表會上討論。而代表會的運作
寫著「歡迎所有基本會員列席」。代表會作為一
代表會的民主程度和同學的利益,維護「書院自
大會的合法開會人數,需要十分之一的基本會員
會轄下的屬下團體委員會;而每隔兩年分配屬會
每逢代表會開會,也會以內聯電郵通知同學,並
傷害書院自主產生代表的權利。然而,當牽涉到
其實可以做得更好!
學的監察,以確保會議的質素和代表的表現。然
事實上,代表會在協調與監察學生會的工作上已
而,除章則要求出席的人士以外,近年也絕少有
經做得不錯,亦會為一些新成立的院系會在設立
同學到代表會列席。
章則上提供意見,如上年度成立的老年學系會以 及工程學院院會。但是,代表對三莊運作的不熟
代表會面對的問題⋯⋯
悉仍是既有的問題,而競選代表會時若能限制代 表要曾列席數次代表會會議以了解代表會的工
此外,面對著極多需要處理的工作,代表會的運 作效率甚低,不但以往亦曾有試過出缺的情況, 就算現時沒有出缺,其常務會議也相隔很長時間 才召開。而面對極疏的會議,代表會仍經常性因
作,將能加強代表會的行政效率。假若作為新生 的你,希望解決以上的問題,覺得可以做得更好 的話,歡迎親身成為代表,去締造你理想中的代 表會吧!
人數不足而流會;即使夠人召開會議,亦普遍在 未能完成議程的情況下便散會,使大量工作的堆
( 原文刊於 2013 年迎新特刊,因編輯理由,稍作 修改。)
72
學生組織
中大校園電台── 一個屬於中大人的校園媒體 校園「電台」?筆者去年剛踏入中大首次聽到電台這名字的時候,也跟大家一樣充滿著疑問。除了職業司機, 在這個年代還有人會收聽電台的嗎?校園電台真的會在大氣電波中廣播嗎?閱畢本文你便會知道了。 其實,隨著新媒體的興起,校園電台由過往數屆開始,早已逐漸由以聲音為主的傳統電台轉型為包含文字、 聲音和影象製作的網上媒體。我們以 Youtube 及 Facebook 等(Android 及 iOS App 快將誕生,請密切 期待!)的社交網站作為發佈平台,向各位同學提供包羅萬有、源源不絕的資訊和娛樂。在這年,我們 的製作有介紹中大人和事的《中大情意結》、關注校園時事的《中大動新聞》、分析本港時事局勢的《Old news is so 唔識串》、以及特別向各位新鮮人準備,簡介各書院的年度大製作《最緊要識揀》和探討不同 大學生活的《大學生活是咁的》。另外,我們亦會不時製作特備節目,如《愚人節特輯》、 《六四特輯》等。 當遇上校園內外的突發事件,我們也會派員跟進和報道,讓各位同學了解事情的最新進展。 在接下來的半年,我們的精彩製作陸續有來:有數盡女人心事的《怎麼天生是女人》,以及為大家搜羅中 大美食的《中大米芝蓮》等等。其他全新節目亦在策劃當中,敬請期待! 看過以上的節目簡介,同學應該知道我們與網上其他網絡媒體的不同之處吧。我們期望,透過專注製作 更多與中大有關的節目,校園電台能夠成為中大同學獲取第一手校園資訊最方便的途徑。可是,由於我 們欠缺一個實體的地方宣傳我們的節目,而且歷史亦不算太長,因此我們的知名度有限。若果大家收看 / 收聽過我們的節目後發覺不錯的話,請多多向身邊的親朋好友介紹。 校園電台同樣重視參與各樣社會事務,我們絕對支持爭取公義、民主和自由。我們希望以較輕鬆和平易 近人的方式,以傳媒記錄和報道的身份參與社會運動,透過新媒體作為媒介,扼要和精確地把各種值得 關注的社會議題呈現到同學眼前,繼而號召更多同學投身各種運動當中。 若果同學想進一步了解我們的工作,除了可在九月舉行的藝墟攤位中找到我們外,更可參與我們一系列 的迎新活動,包括於九月舉行的迎新日、迎新夜和緊接而來的傾莊活動。校園電台是一個屬於大家的電台, 只要你對電台工作有熱誠,無論你是甚麼主修甚麼年級,有沒有經驗,我們也歡迎各位能夠在台前幕後 發揮所長,加入校園電台的大家庭,共同為這個屬於大家的校園媒體出一分力!
要接收電台的最新節目和資訊,請讚好我們的 Facebook 專頁: http://fb.me/effulgence 以及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http://goo.gl/k1x3v2
73
病歷
胃潰瘍?食胃仙 U 啦!
(中大學生報有售) 26036404
姓名:謝天燊 性別:男 年齡:不詳 主修:中文系 著作:著有經典文章《sit 堂與不, 你又是否能夠始終如一》及中大學 生報鳩曲排行榜第一名《但我又怎 能說我無所依戀》 【本報訊】傾莊時已作息不定時, 通宵達旦工作,連買回來的晚餐也 忘了吃。直至四月號出版後,因胃 痛愈趨嚴重而住院。後發現為胃潰 瘍,痛得通宵難眠,休養兩個月。
74
抽水・抽水・抽水
學生組織
中大學生報──平等裡的爭辯、忙碌中的日常 /劉子康 /
事件 1:反加宿費事件 話說在今年 3 月,中大校方決定推行宿費方案,將每年通漲率及宿 舍定期大型維修費用算進每年調整的宿費升幅裡。為此,學生報的 編輯正為出版《反加宿費號外》而爭論…… 人:謝天燊、吳皚純、魯湛思 魯:校方調整過後,明年宿費加幅從 7%改至 5.6%,算是買同學怕 了吧? 燊:我覺得校方這次算是讓了步,宿費的加幅亦的確減少了,算是 有考慮到同學的承擔能力,我覺得也可以「收貨」了吧? 吳:我們根本沒權力替同學「收貨」吧?中大也有不少家境不好的 同學啊,有 12%的同學家庭月入低於$10000,低於$20000 的 則有 38%。如果本來的方案推行的話,每年的宿費都會利疊利咁 加 7%,三年後就會加了大概 2 成,住宿造成的壓力真的不容忽視。
吳: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就是把宿舍當成一種商品吧?我們之所 以會強調宿舍是一種福利,是因為它能改善同學的學習生活、減輕 同學在交通費上的負擔,而宿費亦遠遠不是按市價調整。成本上漲 的時候就放棄同學的利益,就是在否定宿舍是一種福利啊。 魯:就因為有阿燊這種心態,所以才更要談福利啊。很簡單,當校 方說「用者自付」的邏輯時,我相信不少同學跟你一樣也會覺得有 點道理的,因為這是當今香港的主流意識形態,會覺得任由市場去 調整價格就是最恰當。成本上漲,物價當然要加啊。要與這強大的 風氣抗衡,就必須講出在市場放任之下,物價高漲使到同學負擔沉 重,而宿舍作為一種福利就能緩和這種苦況。 若果不回應這種「用者自付」的想法,家境稍為好一點的人就更容 易會對加宿費不為所動了,但他們其實也在承受著某種壓力,只是 程度不同而已。不講清楚福利在這個市場主導的社會中的意義,很 容易就會把事件塑造成「最窮的一班學生好慘」,那就把很多人都 排拒在論述之外了。
我們應該爭取的,是今年凍結宿費。 燊:但這樣爭取下去有意義嗎?書院真的不夠錢,加宿費是迫不得 已啊。我知道有許多家境不好的同學,但校方已經答應了會讓他們 申請額外的宿費資助了,應該沒問題吧? 魯:那個額外的宿費資助至今仍沒有細節,會資助多少不知道、怎 樣才申請到又不知道,現在談這個資助計劃根本毫無意義。個別的 書院可能真的沒錢,那為什麼不是轉由校方支付?校方上年還有 $25 億的盈餘啊,凍結一年宿費根本就是綽綽有餘。自從 UGC 不 再資助宿舍後,中大校方就把支付宿舍費用的責任推給書院,書院 又再推給同學。明明最上面的就最有錢,愈下面的就愈窮。 吳:我想阿燊的疑慮也是普遍的吧,所以號外裡面一定要有篇幅提 及校方的財政狀況,可能以 Q&A 的形式來做會比較容易閱讀。但 除此以外,我覺得亦應談及大學應抱著什麼理念去辦宿舍,譬如宿 費作為一種福利。 燊:但這為什麼會牽涉到理念的問題?現在要加宿費,純粹是因為 書院沒錢支付,但宿舍運作始終要成本。成本上漲的時候,作為宿 舍用家的同學就當然要支付啊。
事件 2:聖鬥士星矢 事緣吃午飯的時候,一名莊員談及自己正在翻看《聖鬥士星矢》。 聽畢,另一名莊員突然有感而發…… 人:鍾宇杰、劉子康、彭浩霖 鍾:嘩,仲要睇多次(指劉)?真係辛苦晒!我以前曾經在報社看 過一次,十二宮篇和冥王篇都算了,仆佢個街,海王篇明明只有 20 多集,我感覺好像有 200 集般長。當時我躺在床上拿著電腦看,真 的要不停輾轉反側才捱得過那 20 集。 那時候也有看 jojo,幾乎每次戰鬥也有新意出,那你自然就會全看了, 不想看漏了任何情節。星矢就反其道而行,明明每一頁都一模一樣, 但你就會開始想:「會唔會下一格就有新招出?」結果你就全看了, 但一頁新嘢都冇!真的不得不佩服車田正美的策略。 劉:裡面的人物幾乎每集都要死幾個,但隔幾集又可以再登場了。 最離譜的是鳳凰座一輝,因為是不死鳥,所以可以浴火重生。每次 死完之後再出場,只說一句「看來閻羅王也不歡迎我」就當解釋了 整件事。 鍾:我有算過誰死得最多次,好像是紫龍。 75
彭:這也不奇啊,紫龍每次都那麼拚命,又經常除聖衣和對手同歸
的原因是,我們並不滿意現今大部份傳媒的報導方法。
於盡,次次都打到斷哂五感。
它們因著商業考量,辦報時必定會顧慮到廣告客戶, 不作損其利益的報導。結果,一些與客戶利益有衝突,
劉:再荒謬也好,我想我也會繼續看下去的。一來很好笑吧,二來
卻又關乎普羅大眾利益的事件,如爭取標準工時的遊
看的時候不太需要用腦,臨訓前睇幾合適。
行,往往就被受忽略。而在許多抗爭事件的報導中, 示威者的行為亦會受抹黑。
以上對話,都是在學生報等人的日常對話中節錄出來的。沒錯,這 就是我們的日常: 在這裡,我們經常工作至清晨,亦時常會閒話家
因此,中大學生報堅持集體編輯──大至刊物的方針
常。我們其實也只是一群普通人,也會打機睇漫畫買餸煮飯,並不
立場,小至文章的句法用字,也是由編輯們共同斟酌
是什麼大政治家。我們也絕不認為,政治是專屬於某些精英的,它
決定的。因為不需要考慮廣告收入,立場理應比商業
更應是切身地影響著每一個人,因而非想不可的生活事務。
媒體站得更前:在碼頭工潮裡,我們除了出版號外聲 援事件外,不少編輯同時是運動的參與者,理解到工
寫作與編輯 中大學生報幾乎每個月都會出版一份常刊,在校園各處擺放供同學 取閱。除了常刊外,我們亦會出版常設的特刊,例如你手上的迎新
人罷工背後的理由、心態,自然能夠寫出比起「工人 暴力野蠻、場面混亂」以外,更為真實的工人苦況。
工作裡的成長與溝通
特刊。作為校園內最大發行量的學生刊物,我們深感自己肩負著向 同學發佈重要消息的責任,尤其是向來街外傳媒甚少報導的校園議
當然,在出版的過程中,編者與作者也會有所成長。
題。
對議題的立場不能只留於一些片碎的印象與感受,而 是要轉化為有條理、有結構的文字。要想清讀者是誰,
以上面提及到的反加宿費事件為例,校方只以電郵通知同學加宿費
再以此基礎去找方式表述,你對事情也不其然會思考
方案的詳情;先別說只有一封電郵告知同學本已遠遠不足夠,電郵
得更透徹。過程必然是艱澀的,亦要求莊員們不停突
的內容更是過份地冗長沉悶。明明是關乎許多同學切身利益的大事,
破自我:有人不擅長寫自己的感受經歷,在一眾莊員
很可能就會被大部份同學略過了。這時候,出版號外就有著相當的
連番勸服下終於願意寫一篇關於自己成長經歷的稿題。
迫切性。至少要將所得的資訊更為整全地呈現出來,令同學理解到
在寫文章的途中總是糾結非常,不停要面對自己記憶
事情的基本脈絡,才談得起說服同學關注事件。
的蒼白。但在回想、組織經歷的過程中,她的確對自 己的人生脈絡省思得更加透徹;當我們以向人表述的
除了一些容易忽略、但又對同學影響極大的校政資訊需要報導以外,
心態去思考時,一些零碎的念頭才能得到整合和提純。
校園內亦有許多更不為人知、需要被挖掘的事情。例如 2012 年尾 的職工迫遷事件:校方收回水電工人居住了十多年的員工宿舍,將
由於是集體編輯,莊員們為了做好工作都會嘗試盡力
他們改建為學生宿舍。改建事成之後,工友就要迫著到外面租地方
溝通。起初這方面大家也很生疏,經常要經歷難耐的
住,大大增加生活開支。這種校園內的變動,校方必定毫無向外公
沉默。有時候開一整天會才能得出小小的結論,徒勞
佈的打算,所以非常需要校內媒體去發掘事件真相。作為校園裡鮮
無功的時候更是令人氣餒,再加上永遠都緊急的工作
有的非官方媒體,我們不會像校方一樣報喜不報憂;學生報就變相
進度,很多時候就會因意見不合和心情急躁而爭辯得
肩負了記錄中大歷史的重任。這些無人問津的變動,就是當權者最
面紅耳熱。但在這過程中,我們開始對同僚的思路漸
不希望我們記住的悲鳴。
有理解:知道某些人需要好言相勸,卻又有人享受相 互指罵的說話方式。這些觀察、進入他人思維理路的
曝光率甚低的校園議題當然需要學生報關注。但若是社會時事的話,
日常演練,漸漸會令人建立起一種溝通與自我表述的
街外隨便數數也有十來份報章,為何仍需學生報報導呢?當中最大
技巧。
忙,忙忙忙忙忙 「唔好上報社呀,班友唔知做乜好 chur 㗎!」若你在 迎新營聽見組爸媽如此評價學生報,我們不會感到出 奇,亦無意為這作澄清,我們想說的是忙碌背後的愉 悅感。
76
學生組織
許多同學可能會不明白,明明已經捱過了長達十數年的強制教育,總算是爭進大學了,為何還不爭取時間玩到盡?這樣的生 活才是大學生的常態吧?為何還要搞學生報這種工作量負荷極大的莊,這不是自討苦吃嗎? 其實,忙碌不等於痛苦,當工作與願景結合的時候,就不再是一種難耐的苦差,忙碌就是一種積極的表現。在學生報,有人 是希望對龐雜的社會議題有更深認識而上莊,為了寫好一篇社會分析文章,就要先連續看幾本書,看畢後興奮地向大家說有 多麼精彩;亦有人終日埋頭苦幹地畫漫畫插圖,被誇獎畫技大有長進時就在沾沾自喜(某人:本人拒絕承認)。大家在學生報 各有想要達成的事,亦因為大學生活相對上少了時間的局限,許多人都能夠全情投入,在達成的途中亦令自己能力長進不少。 但我們的生活是否就全然被工作佔據?絕對不是。莊員們閒時會相約在會室打機、即使在繁重的工作中亦會一同煮晚飯、看 電影、煲動畫。我們在這裡並肩作戰:個別人士因出版太忙,一星期不洗澡也在所不辭;有時是為了看完整部《妄想代理人》 而通宵達旦。我們也許是一群工作狂,但在玩樂也可是有著同樣程度的狂熱!
無限的可能 我們並不是一群千人一面的熱血大學生,以社會責任為唯一抱負。這裡的工作可以很多元:如果對遊戲很有想法,何不寫寫 game 評?對設計有興趣的,這裡是你大展身手的試練場。想更積極參與社會的,在報社你也會找到同僚。 在來年,我們籌備已久的網上版將會正式投入運作。新的平台,就會帶來更多元的內容和工作模式。不同於以往編輯必需同 時身兼作者、統籌、排版等工作,網上版將會有更多可參與的崗位。如果對寫作、採訪工作最感興趣的話,可以參與校園記 者的工作。如果你自命能承擔更多,就勇敢地走過來,全心投入報社工作吧!
77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韓國文化學會 會員能夠與韓國學生進行文化交流, 互相學習。 Facebook:facebook.com/1314cuhkkcs
Shaw Band
(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樂隊學會) Shaw Band 會舉辦band show、 樂器班等,讓同學認識樂隊文化。 聯絡方法:shawband1415@gmail.com Facebook:CUHK Shaw Band
CC Band Society
綠色天地 我們舉辦環保活動,要了解更多 就Like FB Page同去藝墟啦!! 聯絡方法: 6233 2467 (Anson) Facebook:facebook.com/cuhkgreenworld/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天文學會
同人文化學會
歡迎所有喜歡音樂的同學加入我們
中大天文 共睹星辰
推廣同人文化,鼓勵和幫助
聯絡方法:ccband1315@gmail.com
日輝月銀 傾莊入會 你我同行
同學創作及出版作品
聯絡方法:95006401會長趙潤恆╱
聯絡方法:cudoujin@gmail.com
69791531 財政游韻盈
逸夫書院辯論隊 不論你曾否接觸過辯論, 我們都歡迎你的加入。 聯絡方法:Effie Wong 69333973 78
愛樂會 CUHK Philharmonic Society 聯絡方法:Kristy 51646959/ kristytse2621993@gmail.com
Papillon Blue
(CUHK A cappella Group) Papillon Blue 將會是中大首個常規無伴奏合唱組合,我 們熱愛歌唱、熱愛表演。在短短半年內,我們獲邀在不同 團體聚會中表演,包括P&G年度晚宴、Just Sing 2014演 唱會、婦女會年度晚宴等等。新一學年,我們希望招募對 A cappella 有興趣的同學,成為Committee member/ Performer。
聯絡方法:95001656 (Aled Tang) / 93455699 (Michael)
性/別
性 / 別前言 進大學以前,對 LGBTQ 真是聞所未聞,筆者在中學聽過「同性戀」,頂多都是對「雙性戀」有個模糊 的概念。9 月開學看了學生報的「性/別版」,才知 LGBTQ 包括 lesbian, gay, bisexual,transgender, queer。而「性/別版」一名又令我生疑,好端端為何要加條斜線 [1] ? 為何要在迎新特刊中提及性/別議題?新生進大學後,需要建立許多人際關係,對於性小眾來說,其 性別認同極可能對其人際交往造成很大障礙,新生亦大有可能因缺乏性別意覺而無意間傷害他人,故 此認識性/別議題顯得如此迫切。 「性/別」題下的文章嘗試展示性別議題的多元,例如一開首的插圖則反諷社會上種種性別定型的規範。 < 訪男同志──自由大學裏封存的面孔 > 刻畫性小眾在並不性別友善的中大校園的遭遇。由迎新營至 各種宿舍活動,無形中存在一種排拒性小眾的氣氛。由是觀之,哪怕是看似開放進步的大學校園,實 則處處暗湧。 而 < 悲傷的性教育 > 則嘗試深問上述問的根本:我們的性教育到底出了甚麼問題?明明真實社會總是 和性相關,但教育者卻自欺欺人,否定欲望的存在。但性教育正正應該正視自己的欲望和身體,譬如 說關於處女膜的漫畫。 〈而微小的良好意願,終成空 > 一文透過故事,敘述一名宿生在性別不友善的環境下如何被宿舍淘汰, 從而帶出性別友善宿舍的理念,提供反抗不友善的可能。而<須深耕的性/別議題>寫到現實中爭取 性別友善宿舍實非易事,現階段我們唯有增加自己對性/別議題的認識和討論,才能把眾多污名連結 起來,以學術資源作基礎,進行堅實的反擊。 ----------------------[1]:「性 / 別」這命名來自台灣「中央大學性 / 別研究室」,中間的斜線表示性別並非簡單的男女 分野,例如跨性別人士,無論「性」抑或「性別」也尚有許多其他的可能。同時亦表達「性」與「性別」 相關而不能約化為一,而「別」,除了有性別的意思,也包括其他社會差異(如種族和階級)和「性」 以及「性別」相互影響的關係。更詳盡的解釋可見:http://sex.ncu.edu.tw/history/
79
80
性/別
81
訪男同志
近年來,先後有藝人出櫃、更多同志運動 組織成立,網上媒體的報道或社交平台的 連結分享、討論等等,社會上愈來愈多人 認知同志這身份、這回事,而且年輕一輩 對同志的態度相對正面。回到大學校園, 這個普遍認為較開放的園地,他們的狀況、 遭遇又是怎樣?
大學裏依然存在對同志不友 善的事 報 status[1] 這已成慣例的環節,總會有 一晚的聊天時段,大家要透露自己的感情 狀 況( 俗 稱 報 status)。 在 群 眾 壓 力 下, 拒絕透露的話,好像難以與其他人混熟。 阿歷在內地本科生聯合會的迎新營裏報
大學裏的出櫃
status 時首次出櫃。「其實報 status,已 經預設別人是異性戀者,他們聽見你有拍
/費安娜周/
自由大學裏封存的面孔 ──
文質彬彬、酒窩淺笑的阿歷,從廣州到香
拖 / 曾拍拖,自然追問:『你女朋友 ... 怎
港念 IBBA,現已轉到文化研究系。在大學
樣怎樣…』,而不會考慮『男朋友』這個可
裏,他並不介意表露同志身份,若然遇見
能性。」異性戀的拍拖次數會用正數表示(例
一些合得來的、投契的人,例如偶爾參與
如 A3),同性的經歷則用負數 ( 例如 A-1),
心理測試而認識的同學,即使只是剛相識,
不過絕少數人果真會以負數透露同志戀情,
當談到拍拖啊女朋友啊這些事,也會不避
負數往往淪為取笑別人的工具,同時成為
嫌的告訴對方「不是女朋友,是男朋友」。
刺傷同志的利器。
另一讓朋友知悉的渠道,是社交網站。有 時阿歷會分享一些連結、動態更新等,透
而某些宿舍活動其實無形間鞏固性別二分
露其同志身份,有些朋友看過以後,面對
的概念。三年來阿恆都住新亞的男宿知行
面時談起,他便會大方承認,對方也沒甚
樓。 他 憶 說:「 開 學 初 的 Hall O Night,
驚奇。
知行慣常會與學思樓 ( 全女宿 ) 聯 Camp。」 顯 而 易 見, 這 種 派 對 預 設 了 男 女 對 配,
「大學可以控制的事情較多,例如上堂只會
否 則, 何 以 偏 偏 要 兩 棟 單 性 別 的 宿 舍 聯
相對一個學期、較少機會碰見,就算出櫃
Camp,整個活動瀰漫著「找配對」的氣氛。
後對方有不友善的反應,我都無從得知,
在兩宿人互相 Dem Beat 時,阿恆覆述知行
或可以選擇置若罔聞。」相反,中學時, 「我
的一句 Beat 詞:「學思女神走過黎 ...」。
向相熟的人出櫃,竟被傳開去,後來班上
而大家不察覺,這根本排拒了性小眾,令
都知道了。」阿恆說出他中學時的不愉快經
他們尷尬。
歷,即使擔心別人在背後竊竊討論,卻逼 不得已面對同學們三年高中。他認為大學
絕大部分知道阿歷性取向的大學同學,態
裏的人年歲較長,較懂得顧及別人感受,
度都是正面的,唯獨一些有宗教信仰的,
故此相較中學,知道他是同志的大學同學
會走來傳道說教:「性的想法凌駕了你的心
為多。問及他有否出櫃後遭不友善對待,
靈。」 後來,對方在面書傳了有關「拗直治
他說:「暫時沒有。不過,OCamp 那個『報
療」的文章給阿歷,言下之意是,你的同
status』的環節,其實十分不友善。」
性傾向是可被醫治的,而醫治的方法是令 其脫離原有的朋友圈子、同性的慾望一「復 發」便應做運動或沖凍水涼來抑壓性慾, 但忽略最終患上情緒病的案例。即使他們 原意不壞,但這樣無疑令同志難堪和不知
82
性/別
所措,阿歷無奈說: 「我實在唔識同佢溝通, 唔知可以講乜。」
另外,家庭,正是最最影響同志心理狀況的 因素。家人這關,始終非一朝一夕可解決。
大學裏討論性別的風氣 總體來說,討論性別話題的空間依然十分狹 窄。阿歷曾經待在 IBBA 兩年,三年級轉到 文化研究,「( 商學院 ) 那裏幾乎是去性化的, 並不存在任何性別討論。文化研究的同學卻 截然不同。念文研的,首先對 LGBTQ [2] 群 體政治正確 ( 即尊重、不歧視 ),所以既不 會拿性取向開玩笑,沒有言語中傷,亦會比 較開放地談論性別議題,曾經有朋友毫不避 諱問我女同志進行性行為的方式。」 一般人通常不會無端地展開與性別相關的討 論。阿歷願意公開表明同志身份,是有一點 寄盼的:「若然我是一些人第一個認識的同 志,他們會對同志的態度正面很多。我視我 的同志身份,如同個人履歷中的一項,沒什 麼大不了,公開讓朋友知道,他們既不會無
幸好阿歷不是與家人同住,數月才見面一次, 減少接觸而避免衝突。可是,有意無意間, 他的家人都會說起:「將來你結婚,......」 這樣子的說話,每每他只能支吾以對應付過 去,一樣束手無策。
中大裏的男同志至少有四位數字以上,同志 社群曾靠著一個聊天室聚集不少人。雖然操 作上與其他交友的應用程式無異,仍是閒聊 居多,但始終因為地緣關係,邀約見面相聚 機會較大。有些人的確抱著找性伴侶的心態 成為一員,有些也真的想從同類當中尋覓一 段認真發展的關係。無論加入這些聊天平台 的動機是甚麼,他們之所以只能在固定範圍 裏找伴,一部分原因必定歸咎於現實世界裏 施予的壓迫,使他們難以容身。
意地說了些冒犯的笑話,我自己也會自在很
後記:還有很多看不見的同志
多。」雖然阿歷有十分積極的一面,但對於
筆者認識的同志朋友中,阿歷絕對是積極樂
一些強烈反對同性戀的人,他還是避重就輕,
觀的。巧合地,他的同房一樣是同志,免卻
只好置之不理。後來也許會反思,為何不正
了擔心同房介意、帶人回宿不知如何解釋的
面地和對方來一場討論,那不就是延展討論
煩惱。遺憾的是,仍有不少甫入大學的同志,
很好的機會嗎?有心卻無力,令這些溝通往
面對新環境時憂心忡忡,害怕向新朋友出櫃、
往無法發生。
生怕宿舍裏不能光明正大與伴侶親暱、十分 介意在系內的印象等等,並不鮮見。
大學以外 阿恆的同志朋友中,始終有人避談同志身份, 並不願現實生活中的朋友知道其性取向。他 舉了一例:「有朋友只會與網上認識的男同 志聊天,他希望找到同類人,可是,同志身 份可以公開的場域,只有網絡世界。」同志 網絡世界才令他們感到安全,皆因於該網絡
既然我們或曾無意之下助長過對同志不友善 的環境擴大,往後,不要獵奇地探知他們、 不要開同志的玩笑,最簡單這樣做,已經解 除他們的不安、消除一些壓迫。 註 [1] 報數的方法如下:先說感情狀況 ( 以英文字母表 示 ),再到拍拖次數,例如 O1,即代表正在和初戀拍拖。 感情狀況會用英文字母代表:
裏活動的,都是同志。受著種種外在因素影
A=Available / In a open relationship
響而選擇「躲在櫃中」的人並不是少數,他
NA=Not available
們或曾受惡意中傷,或對周遭不太友善的環 境感到焦慮。
O=Occupied
} 兩者都代表「唔溝得」
[2]:LGBTQ:性小眾人士統稱,包括: L : Lesbian(女同性戀) G : Gay(男同性戀) B : Bisexsual(雙性戀)T : Transgender(跨性別人士) Q : Queer(其他非異性戀人士)
83
( ( ((
悲 傷 的性 教 育
/ 洪曉嫻 / / 轉自作者網誌 /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在 2011 年,找來年輕女導演傅天余拍
這條片子在三十多家學校播放過,其中有十幾家是小學,我
攝性教育片《青春水漾》,最近卻遭到家長們的反對,炮轟學
看著上面的性教育問題,突然就覺得很感動,要是我們曾經
校不應在學生面前播放 A 片,我沒有看過全片(同時心思思想
受過這樣的性教育,大概每個人的青春成長都會過得比較容
網購回來),只看了預告片,其中一幕是女孩伏在泳池出水處,
易。那些要求禁播的家長,看完這部片,日後女生們站在水
感受自己的敏感帶,聽說就是「敏感帶」這三個字讓家長們抓
池出水位恐怕會被其他同學取笑。
狂了。 會被取笑便是因為大人們拼了命地壓止性討論,讓性成為齪 片子沒看過,無法評價,唯有上《青春水漾》的官網看相關的
齷猥褻之事!
教材,很簡單的幾條問題,一起看幾條: 我們都經歷過性甦醒的時代──借用花灑水壓、被角、走路 「雅若跟小康用什麼來保護彼此,以安全自在地享 受性 ?」(按:應該是片中的年輕情侶) 教學簡報的答案:「保險套」; 再來:「做愛一定是男跟女的插入式性行為。」 答案:X; 來多一條:「人慾望的對象可以是同性?」 答案:「人的性傾向至少有同性戀、 異性戀、雙性 戀、跨性別……呦!」;
84
時兩腿間的摩擦、笨拙地使用手指或其他硬物、隔著內褲撫 摸自己等等,去尋找和辨認性快感的軌道,我不知道男生們 的性甦醒是怎樣,他們是如何學懂和接受身體的改變,但我 記得自己在青春期間的種種變化:乳房一夜間腫脹起來,伴 著隱隱的痛楚,覺得尷尬在大熱天裡穿毛衣,卻還是遮蓋不 住少女的線條、月事來時校裙染了一大片紅,腹痛與永遠濕 濡的胯下、還有蠢蠢欲動的性慾,對身體的未知與渴望。 沒有人教我們怎樣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改變。
性/別
幾年前看艾老師的《陰道獨白──幕後故事》,片中的女孩說,
喝杯水。」,寫這句的大人們面紅不面紅,你們有性衝動時也是
初潮時內褲染紅了大片,母親狠狠地責備她,說這些是不潔的
出去喝杯水、泡個冷水浴嗎?為什麼我們的少年就只能不知就
東西。經血。沒有人解釋過經血是什麼。愈是性壓抑的地方,
裡間被趕到冷水之中,完全沒有人打算疏理慾望的來源,沒有
初潮對女孩的陰影愈大。
人打算教導我們的少年,性慾跟前,仍是需要學懂尊重別人, 尊重不是去喝杯冷水澆滅慾火,尊重是發問與討論,讓與性相
我們長久在不鼓勵認識身體的環境裡成長,身體一方面是極端
關的討論變成和去哪裡吃飯一樣平常,一樣容易。學校不教、
神聖另一方面是極端不潔,身體是給未來(而且不知道是否存
父母不說,友儕間跌跌撞撞偷看成人影片、成人網站,或是互
在的)丈夫的禮物、身體不可被人觸碰,連你自己都不可以,
相吹噓便以為自己學懂,但可能連安全套怎麼戴都還未搞清楚。
撫摸自己的身體。 這就是我們的悲傷的性教育。 不說不代表沒有慾望。污名化了的性誘人,同時邪惡。 鋪天蓋地的性意象下,沒有性教育。 因為保守的性觀念,結果我們要為此付出更多代價。在成長後 用更多力氣認識自己和別人的身體、在性知識貧乏下慌亂完成
所以日復日仍看見那些性侵非禮、網路上將異見者頭像移花接
我們的初夜、無處發泄的慾望扭曲成侵害人的罪行、不懂得安
木放在色情女優身上、以性嘲笑他人等等的事,以為征服身體
全性行為導致少女早孕、患上性病後諱疾忌醫……這難道不就
便是勝利。惡俗的性,或是走向另一極端──好幾年前內地一
是因為,我們不夠膽談論性嗎?我記得大學友儕間流傳一則好
度大肆表揚那些在暴徒面前寧死不屈的女人,墓碑一樣的貞節
笑的新聞,大概是說一對婚前貞潔的夫婦,婚後久久不能圓房,
牌坊壓死了好幾代女人,現今還在壓眾人的頭頂。
看醫生才知道,丈夫一直誤把尿道作陰道。 那對錯把尿道當成陰道的夫婦其實一點也不好笑,他們便是在 性教育當然不只性交,但他媽的性教育不提性交難道光教生理
性壓抑下的受害者,那些保守派的人呀,你們不喜歡性高潮不
結構圖!教完生理結構你也不懂性為何物!
關我事,但不要強迫我們也跟你們一起摸黑戴上貞操帶,迫我 們到死也不知道自己身體的長樣與喜好。願我們可以愉快而肯
去年反國教時,順道讀過關於性教育部分的德育科教材,香港
定地談論陰道、陰唇、陰蒂、陽具、睾丸、做愛、自慰、性高
關於性的情感教育,還停留在「你有性衝動嗎?出去透個氣,
潮等等的詞語,而不感到羞恥。
85
宿舍裏都是很普通的人,不特別好也不特別壞,但當聽到她們說,果班
佬,會唔會成日屎忽痛,我怎可能 Gay
跟著一起笑。怎樣可能。有些人察覺到了,便禮貌地說,微,唔係講你呀,你咁靚,你同佢地唔同架。但我怎
你需要 ——
: 宿生於晚上十一時三十分後接待異性訪客,將按違反異性訪客留宿規則處理。 3.1.3
能說,自己和他們不同。
犯了哪一條宿規。 —— 你喜歡煮食嗎。不。 —— 運動。長跑,中學時是排球校隊。 —— 你認為運動可以消解性慾嗎。不,運動能只能消耗精力,不能消除性欲。 —— 你會如何解決過於強烈的性欲。我不認為自己性欲過於強烈,也不認為那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 任何協助嗎。我對於自己的性欲,感到自在。
的時候,我知道樂樂是一個性經驗豐富的男子,而我還是處女。「你能否教我如何做愛。」他一愣,點頭, O-Camp 然後我帶他到我的雙人房。
關門,我走近窗邊看宿舍外的人,像螻蟻,然後鎖上門。奇怪的是外面的腳步聲反而加倍明顯。他關上燈,坐 在我的大床上,拍拍身旁的床褥,示意我坐在那裏,我就坐著。真奇怪,明明我才是房間的主人。窗戶透進半 透明的光,我看不清樂樂的面容,但那是我第一次,和一個男子如此接近。我胡亂地望向別處,看到門就心慌。 到底把門鎖好了沒。
我 們 不 免 投 以 異 樣 目 光。 但 現 實 上, 我 們 不 可 能 完 全 符 合 那 些 定
型, 而像微微那樣難以總結自身的情欲或性別取的人,比想像中
來得多。但目前中大的宿舍分配機制下,不是男層就是女層,除
此之外的性別,一律缺席。
假若依照生理性別分宿,性別身份認同模糊的學生, 無所適從的
情況將會加劇。譬如擁有男性性徵,但打扮女性化的同學,就很
難融入男宿那充滿「男子氣概」的宿舍生活,甚至被嘲諷為娘娘腔。
有些甚至隱藏自己的性傾向,因為他們認為,別人不會傷害看不 見的事物。
但看不見,不等於不存在。
於是就有性別友善的概念,即「沒有人會因為性別身份而被歧視」,
要 求 的 不 止 男 女 同 層 的 宿 舍 規 劃, 還 有 更 多 具 體 實 踐 的 考 慮。 然
而, 性別友善指向的不過是基本是日常倫理,即你是否能夠尊重
他人,即使對方有著相異的性別取向。
我們才是住在宿舍的人
進一步說,不論是情慾限制、還是性別隔離, 身為使用者的宿生
我試探地沿著他的手臂,摸到他的手心,他反過來拉著我的手,拉向我的胸脯,然後緊緊抱貼我的乳房。到後
強韌,我的頭躺在他深深凹陷的鎖骨,「你很像,我家裏的床褥」我說。
我感覺到他厚重的鼻息,下一瞬他的唇就碰上,我的唇。男子的唇竟然可以,如斯柔軟。他抱著我,樂樂身體
樂樂在我耳邊輕語,我不懂違抗,心跳加快直至淹沒我的意識,幾近忘記呼吸。昏暗中無法分辨距離,一瞬間
異,但住在那裏的,是宿生而非行政或管理人員。讓熟悉實際居
先不論上述說法的荒謬,宿規往往以管理方便為由,忽視眾人差
條就要自動離開?
道每次想做愛都要到外面時鐘店開房?難道每遇上性別隔離的規
裏」,但現實上有多少(基層)同學有條件選擇居住的地方?難
「看著我。」
來他略帶粗暴地將我壓倒,很重,但我不懂說,就繼續纏綿。他的小腿很多腳毛,和我的小腿反覆磨擦,很癢,
住情況的宿生們互相協議訂下宿規,不是更合理嗎?
卻無法參與宿規的討論。有人會說「那麼不滿意,就別在住在這
但不好意思笑。「舒服嗎。滿足嗎。」他一直喘著問,我望著他,混濁的眼,「請繼續。」直至我的體內某處,細 絲撕裂般痛。但不知道,痛是否和性相關。
「請開門,我是舍監,查房。」我和樂樂閉著呼吸,不久,就傳來鑰匙轉動的聲音。
86
性/別
而微小的良好意願,終成空
副 W 修。
。 s1155033428
你的名字。陳微微。 —— 學生編號。 —— 主修。主修中文,沒有 ——
/黃敏/
家庭有。以前有個哥哥。我中三,他曾經在這裏念書,某一晚家裏很吵,很大聲,像打雷,我受不了,用 —— 枕頭埋著面,就睡著。醒來,就再沒見過哥哥。我不知道他離開的原因。 你的父母。我父五十八、我母五十二。我父當教授,有糖尿,我母一直在家裏照顧我。 —— 你家裏有自己的房間嗎。沒有。我家裏只有客廳、廚房、浴室連廁所、和兩間睡房,以及兩種床褥。我和 —— 我母睡乳膠的,現在我父獨自躺在彈簧的。我母睡前總對我說:「微,女子的一切,就像這床褥一樣,柔順、
,那是一間,雙人房。 207
強韌、安份。」我沒有,自己的房間。 這學期你的房號。 ——
宿舍的迎新營完結後,我也再沒有談起那件事。我和她,還一樣在宿舍見面、還一樣聊著你吃飯了沒下次我們 一起煮好不好那樣的無聊話。那個女子,叫甚麼名字,我只認得她的面容,和她乾澀的唇。那時玩分組競賽, 玩大風吹,把女的都吹走!半晌過後,我才反應過來,笑著站出場邊。然後鬥快把汽水喝光,他們都很認真, 結果我們輸了,懲罰是接吻。我笑笑,走向組裏和我同房的女生,左手抱著她頭拉過來,接吻,維持了近半分 鐘。嬉笑漸漸靜下來,下一瞬間他們都大笑起來,很大聲,很開懷,說,我扮得太像。我笑笑。這真是個奇怪 的迎新營。
其後我的同房調走了。我將房裏兩床合拼起來,一個人睡在很大的床,很硬。那次迎新營很難忘。
你曾經要求和男性同宿。對,我曾經被拒絕過。 —— 你的性別。我不願說明自己的性別。 —— 為甚麼。(我的舍監,我該如何說明,自己還不理解的事。)我和你們所理解的女子,並不一樣。我的身份 —— 證上寫著,我是女子,但那沒有意思。 你有沒有陰道。我有陰道,乳房,我上廁所也和其他女子一樣,坐著。但那不表示甚麼。(而如果有,請 —— 你告訴我,我的陰道。) 你後悔嗎。不。事實上,我一點也不覺得可惜。(但我怎能說,我無所依戀呢。) —— 入宿沒多久,我將營衣靜靜地放在衣廚底層。當初費盡唇舌說服父母、寫了五封求情信申請減免宿費,還找了 份兼職來支付剩餘的宿費,才得到這個宿位,我怎能說,我無所依戀呢。
這 樣 的 故 事, 我 記 憶 中 聽 過 很 多 次, 其 實 可 能 只 是 同 一 個 故 事,
不過發生在不同的人,時間,環境。
堅持去性化的人請喝杯冰水
大學的自由提供了愛情酵素,大學生談戀愛不過常事。情侶間感
情 親 密, 彼 此 互 相 承 諾, 情 到 濃 時, 自 然 想 作 肉 體 上 的 纏 綿。 即
使 沒 有 愛 情, 男 女 間 互 相 吸 引, 希 望 做 愛, 探 索 自 身 情 欲, 也 並
非 十 惡 不 赦 的 事 吧。 我 剛 進 大 學, 有 位 師 兄 追 求 自 己, 才 慌 亂 地
想,自己身體和另一個人的身體,可以發生怎樣的關係。
然而校方總是汲汲於嚴厲的門禁、打鴛鴦蛇,務求壓抑一切情慾。
這 讓 我 想 起 中 學 時, 老 師 會 突 然( 接 近 暴 力 地 ) 播 放 墮 胎 片 段,
當時我同幾個同學落荒而逃,跑到廁所就嘔,回後後老師一面溫柔,
「記著,要好好保護自己。」
我們既然於宿舍生活,何以不容許我們做愛?情到濃時,難道要
叫他們喝杯冰水,冷靜一下?與成人社會稍作對照,校園去性化
的意圖就越顯虛偽。成人世界裏,便利店販賣安全套、時鐘酒店、
性 工 作 者, 怎 可 能 和 性 無 關。 如 果 批 評 大 學 生 情 欲 探 索 是 淫 穢,
是一廂情願「純潔大學生」的心理障礙吧,靜下來,怎會不理解?
校方總是那樣容易總結我們
先是探索身體和愛慾,繼而建立身體觀和情慾觀,自我於是形成。
同時,社會的確存在不同的性別定型,假若街上有男子穿蕾絲裙,
87
在中大聯合書院湯若望宿舍對出石地。好端端為 何要「瞓街」呢?原來如斯大陣仗,皆為爭取宿 生自治與性別友善宿舍。當時他們寫的「我們的 瞓街書」指出打鴛鴦蛇是惡法,校方宿舍管理又 何其獨裁,同學因而發起抗爭。 活動引起校方高層關注和社會極大迴響。發起人 在現場與同學討論有關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 人士等性小眾的需要,與宿生自治的理念兩個問 題,也期望引發社會討論。可惜傳媒與外界多半 對性別友善宿舍只有「男女瞓埋一齊」的淺薄認 知,妄下學生「道德敗壞」的斷論,扼殺討論空間。 即使同學在中大紮營,大部分同學面對新奇的校 園抗爭方式,皆木無表情地走過……出席「瞓街」 活動的只有寥寥十幾人。歸根究柢,大部分人覺 得自己與性別友善宿舍無關,有又何妨,無又何 妨,反正自己不想跟異性同宿,又不是跨性別/ 同性戀/雙性戀。沒有同學廣泛支持,後續行動 亦隨著兩位活動發起人畢業而煙消雲散。放諸中 大,性別議題的行動與討論常常陷入這樣的困境。
不過,同學甚少意覺自己在校園和社會中也是被
把零星孤立的串連起來
2011 年,曾有同學發起「瞓湯石」行動,紮營睡
喪失了道德自決的自由。
我要做 MODEL? 我們所遭受的壓抑、規條、說教使得每個人都會無 可避免受到壓迫。我們總是不斷追逐主流價值觀來 達至「完美」,不僅嚴守有關性的禁忌——例如男性 不準哭不準表露軟弱的一面;女性性格需溫柔,外 表符合「大波幼腰長腿」 ;家庭崗位仍然是「男主外, 女主內」的觀念,男人不工作便被指責為「軟飯王」, 女方亦受很大壓力等等。我們是否需要委曲自己, 符合這樣一個苛刻而單一的「理想形象」呢? 當然,沒有人能完全符合「理想形象」,大部分人違 反一兩項,儘管生活會受一定影響,總不成問題。 但邊緣者受極大排擠,例如現今多半的跨性別人士 受到嚴重歧視,正因為他們往往與「理想形象」相 距甚遠。
性別友善校園如何可能 社會和校園的壓迫如此之多,因此性別友善校園尤 為重要。性別友善校園本身已經可以作為一種性/ 別教育,提倡性別平等的意識及多元的性別想像,
壓抑的一群。
社會上每種性傾向、性別認同、外表等個人特質也
誰是「道德判官」
應受尊重。「瞓湯石」一事更直面污名中困難而羞恥 的部分,大談「性空間」、 「跨性別人士需求」。然而,
想起中學性教育,令人作嘔的「少女墮胎片」和 各種性病的圖片留下深刻印象,同學覺得性污穢, 其實也是人之常情。中學極力散佈對性的恐懼和 污名化情慾,卻從來沒有教導我們如何正視性慾, 「性愛」、「裸露」本身彷彿沒有正面意義。 「裸露」、「性愛」的本質就是不雅?香港的《淫 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正是有此前設。此條例 要由「一般合理的社會人士普遍接受的道德禮教 標準」來評定物品的類別。而被評為第三類「淫褻」 的物品更是一律禁止出版、傳閱及流通。可想而 知,判定「道德禮教標準」的權力在政府的審裁 委員手中,創作者和觀眾根本別無選擇,只能接 納這套符合主流的道德價值觀,由此可見,我們 88
/ perfect blue /
對性/別議題缺乏深耕導致運動無法把眾多污名連 結起來,一網打盡。加上討論性/別議題的風氣在 中大尚未成形,曲高和寡也是無可厚非的事。 要建設性別友善校園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我們可以 由個人做起。選課可多加留意文化研究中有性別研 究的課程,又可參與校內組織如中大性/別關注組、 酷兒團契的活動,對性/別議題有更多的了解和討 論,才能有更整全的論述支持性別友善校園推行。 性別友善校園聽起來困難而遙遠,但國外已有行之 有效的例子,例如台灣大學有性別友善廁所;史丹 福大學已設立性別友善宿舍、建立 LGBTQ 資源中心 為性小眾提供諮詢服務。這些都是可供日後參考的 資源,雖然性別友善校園未必能在短期內實行,但 我們微小而持續的努力總不會白費。
性/別
中大青年公民社會
CUHK Real Estate Investment Club (REIC)
認識公民社會 開闊社會視野
REIC is a well-designed platform for communication
歡迎喜歡搖滾音樂、
推動公民社會發展
between commercial society with focus on Real Estate
Band Sound的你加入
聯絡方法: 51648678 (Wai)
Industry and students.
聯絡方法:(852) 5989 8527 Carol Ma (86) 1 581 081 3605 Alan Liu
UC Band Society
聯絡方法: ucbandsoc1415@gmail.com Facebook:facebook.com/UcBandSociety/
聯合工管(UCBA)
善衡書院學生會綠色生活推廣小組
香港中文大學無止橋團隊
聯合工管(UCBA)以熱誠與團結見稱,
隨著都市不斷發展,人類同時漸考慮環境
『 緣於橋、繫於人、心無限、橋無止 』
致力為600位會員提供服務。 聯絡方法:1415ucba@gmail.com
的影響,綠色生活由此普及,追求的是在 發展的同時也留意對環境的影響,本會因 此成立推廣綠色生活 聯絡方法:63022844
想了解更多? 請參閱 http://www.bridge2china.org/ 聯絡方法:wzq.cuhk@gmail.com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攝影學會
中文大學崇基雲上太陽服務團
中大性/別關注組
舉辦黑房班、外影活動、工作坊。
本會主責舉辦外地服務團,
9月10日 伍何曼原(WMY) 5XX室
歡迎入會。
歡迎熱心服務的同學加入!
中大性/別關注組 約實你O-Night迎新夜見
聯絡方法: cuccps1415@gmail.com
聯絡方法:chungchithesuns@gmail.com
聯絡方法:facebook.com/sgcgcuhk
6351 7522 Mi / 9103 5784 Sharon
Facebook:facebook.com/chungchithesuns
89
90
大學生生活
大學生生活前言 大學生活具有與中學日子截然不同的質性,新環境、新資源、新 的人際關係以至連時間運用都激烈地改變,這意味極端的自由, 和與之相連的迷茫與空白、寂寞與疏離。三篇文章打開全局,提 供了相應的語言和思考以助我們理解大學生生活的本質: 李智良〈戀愛中的寶貝〉解剖大學生活的結構以至背後隱藏的權 力關係,對所謂大學生的千人一面提出深刻的見解;李維怡〈其 實大家都誤會了(愛情)〉並非與校園直接相關,卻處理了大學 生活的重心——愛情,以知性的深沉打開討論視野;鄭宗義教授 的睿智寄語〈珍惜陌生不穩之感〉則提醒急於設計安全生活的同 學,應反過來運用叫人不安卻非常珍貴的自由。 其後,數篇文章較細緻地探討三項絕大部份大學生無可避免的問 題, 一 ) 迎新營(ocamp)玩得不爽是否可以腳底抹油走人?另外, 自 ocamp 開始的友誼有好有壞,從中有種種反思。 二 ) 住宿還是走讀的問題,幾乎誰都不能避免思考。但宿舍生活 有多自由?對於不合理宿規的批判,指出現況荒謬之餘,也帶出 真正自主的可能。 三 ) 上莊做學生組織幹事有種種弊病,但同時是珍貴不可多得的 機會,端看能否團結他人、打破常規。 關於大學生活這只是鳳毛麟角,畢竟我們的生活如此紛雜多彩, 而需要發掘的反思總是無窮無盡──期待我們在許多思量與嘗試 之後,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
91
戀愛中的寶貝 /李智良 /
“Excuse me, ”said Akim,“I meant to say: when can I leave the Home?” “Later,”said the director, annoyed,“Later. And besides, Alexander Akim, that depends on you. When you can no longer feel like a stranger, then there will be no problem in becoming a stranger again.” ─ Maurice Blanchot (1)
或許從新生註冊日開始妳就意識到,前面幾年大學生活裡,妳將要天天跑來跑去,再不是整天留在「班房」,有不同 的老師來上課。每天,沒有固定的地方可以「回去」,從一個課室出來,又得趕往山坡上的另一幢大樓上課;一個活 動忙完,又有別的甚麼會要開、許多事情要「傾」,而且都得準時無誤⋯⋯你總是,正要前往某個地方,好匆忙的樣 子。從班際到「課際」,讓「同班同學」都消失了。你既是行動自由,卻也是個不得不如此跑來跑去的遊牧民。
92
大學生生活
這可不是要指出一種溫情的失落,而是要點明「大學生」的身
的一個個腦瓜和頭髮堆,油亮與暗啞之間,沒有人覺到妳在瞧
份認同及其各種自我演譯,首先建基於 i) 過往人際歸屬的剝落,
他們看著,一室空氣凝固,調暗了的燈下,腦瓜兒黑色的一個
ii) 與熟悉的生活場所分離,而且,抽象來說,iii) 時間的連續
個陳列目前,耳後一癢,妳心裡一把聲音還沒說完就給摀住:「誰
行進變成零散、片斷化,妳得為更多的細瑣事情籌劃。於是,「新
又不是誰?我跟他們有啥分別呢?」
鮮人」得反應過來,變成行動的個體,並得重新在大學裡頭陌 生、半遮蔽的規則,與社羣文化的「潛秩序」中掌握一種謀生術。
走出課室,擺脱了從門口嘔吐出來的吵鬧人羣以後,一個人來
在一大羣面面相覷的同代人之間建立一種新的社會關係、身份
到圖書館、電腦中心、實驗室、學會房、影印機房、以至自己
與個性,嘗試在聚散匆忙期間融入各種小群體。
的宿舍的各種門檻、入閘機、電子鎖與保安員警崗前面,你再 次發覺,妳誰都不是。匙卡、學生證才是。而更荒謬的是,妳
身份與個性,特別是兩者的外露與美學化、形式化,是年青人
其實不知道那塊都是中國工人製的鍍金晶片究竟載著甚麽、可
作為一個文化及經濟階級的「特權」,卻很大程度與身份焦慮
以存取甚麼關於妳的資料。正如這些天妳為了各種用途註冊的
掛鈎,甚至,焦慮其實是自我身份的內部整合力量。妳明白的,
許多個電子戶口、要記著的每一個登入名稱與密碼組合,不都
在近三千個一年級「同學」中間 (2) ,時有千人一臉的錯覺,
是一門一門關卡,首先假定妳不得擅闖,然後劃定妳的權限與
一大撮一叢叢的青春身體,幾個截然分野的「穿著系」裡無數
所有人無異。
千里差、亳厘別的所謂「detail 位」,擠在校巴/講室/食堂/ 電腦中心裡又怎能一眼辨清?學生證編號有那麼多個數位不就
於是,妳首先要學會一種自我陌生──妳甚麼都不是,而「大
說明了,妳什麼都不是;妳的面目模糊到一個地步,連刻意抝
學生」不過是一種壟斷與宰制秩序中的一個空洞的位置──然
口或簡單發音的洋名與匿稱,打算主修的學系都一再介紹過了,
後,妳才能追認自己,妳是誰?這個跌多漲少的過程中間,正
還是無法引證妳的而且確在某門課裡修業、或任何人的記憶中
如「學業」、正如「將來」、正如「理想」或「現實」,以一個溫
存在。
血哺乳類人形的姿態突然顯現的「愛情」一樣應允許多,舒適 安全,卻不一定就能回答妳。
然後,妳看看那好不容易放棄了這課、幾乎要用乞憐的才擠進 那節導修,這才湊成的時間表⋯⋯左下方一個三小時的洞洞, 右上角一個兩小時的,中間還有一道「天地堂」的創痕。在無 處可以獨處的倘大校園裡要謀殺時間,案情將會是坐在一塊 1280×800 像素對角綫 10.1 至 13.3 吋不等的中國製 LED 背光 屏幕前面,目不轉晴很專注的樣子,八卦別人的網誌,每小時 查三次電郵,旁邊的手機好像都沒有響過吧。無論課業多繁重, 學會事務、球隊、樂團訓練多頻繁,以至溜課去 High Tea 真的 好 High,偶然看著窗外,陽光免費一大把灑下來,無論看到的
(1) Maurice Blanchot.“The Idyll.”The Station Hill Blanchot Reader: Fiction & Literary Essays. Trans. Lydia Davis, Paul Auster & Robert Lamberton. Ed George Quasha. NY: Station Hill & Barrytown, Ltd. P19.
是帥哥美女抑或更有可能碰著的保安叔叔、阿姨,人有時是會 寂寞的。
(2) 據中大校方網頁公佈的數字,截至 2006 年 9 月,該學年經「大學聯招」取錄新 生 2,348 名;循其他辦法取錄者共 615 名。
許多次,在車廂、講室或甚麽場合裡,或許是因為定時開關的 中央冷氣太凍、太悶,抑或前面一排波牛生得太高、或只是用 了太多髮泥擋住了老師的投影簡報,或者,選映電影的明明滅 滅,讓妳睏之餘還是不小心被打動了,妳稍一側身、想坐直一下、
原刋《中大學生報:二零零九迎新特刊 》, 08/2009. P.60-61
順手把掉到額前的髮推往後,才突然看到支在一排一排肩頸上
93
( 愛情 )
其實大家都誤會了 94
/李維怡 / /轉自《香港獨立媒體》 /
大學生生活 近年不知怎的常有友人向我講述戀愛問題;晚上的收音機裡,節目主
極端一點問,一個自信極不足,極缺乏安全感、經常強烈地想抓住什
持人在「輔導」那些「失戀人」;當然,還少不了電視裡天天愛到大
麼的人,還有什麼讓步的餘地?
吵大嚷的愛情⋯⋯
一個只能隨著自己感覺處事的人,如何聆聽、溝通、體諒、讓步?
聽著聽著,不禁要問:「唉,這到底與愛情有什麼關係呢?」
一個深信主流商業文化那一種「愛情」模式,只懂一心打造自己的愛
正所謂「冤有頭債有主」,那堆問題,根本與愛情無關,就別冤枉了
情天堂的人,他如何可以與一個活生生的人相處?
愛情吧。
又或者,如果包容只意味著某一方必須完全放棄自己以保存兩人的關 係,那到底是「包容」,還是已演變成「被欺壓」或者「被勒索」?
「我點樣(如何)食得住佢(他)?」
可是,我們就是這樣長大的啊!
這是常聽到關於戀愛的問題之一。廣東話用這「食」字用得傳神,一 方面表達到「食色性也」之基本慾望;另一方面,其意義的光譜由「克
每一次聽到那些「愛侶」之間的問題,都不期然生出一種悲涼。所悲
制」、「整治」、「調教」,以至「獨佔」、「管治」或「控制」都解得通,
者不是他們的「問題」,而是細心想想,上述那個自信不足,因此總
端看上文下理。
以自我為中心,但又缺乏被確認的安全感,於是需要快速重覆地抓住
不過,無論是那項意思,都只是在談論不同程度的「主奴關係」。然而,
什麼來確認自我的人──這個人不是很熟悉嗎?
談戀愛的目標,應該不是找個奴隸吧?問題是,為何「食不住」戀人
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教育體制中,我們就是被這樣訓練成「材」的
的人會感到強烈的焦慮?更重要的是,為何大家有這種「要去食住」
呀!每個現代人的分別,可能只有程度之差吧。
的衝動和焦慮?
我們被訓練要營營役役地生活(做不到的人是「不堅強」);我們學會 以權威的確認來成全自我的確認,在各種評核制度中不斷追求獎賞;
「安全感」?
我們學會競爭是美德,換句話說就是以別人的失敗換取自己的成功, 證明別人有不足才能證明自己是對的...... 可笑又可悲的是,這種一貫被稱為「個人主義」的東西,其起點正是
答案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安全感」囉。 從那些佔了流行歌壇應該至少有八成的戀曲來看,戀愛應已侵佔了現
因為個體從小被訓練成自我匱乏感超強之故。 這種人格特徵就正是 「非常缺乏安全感」,因為自我價值必得有一個「權威」在場才有可能。
代精神生活的很大部份。這裡有四個一系列的問題: 一)為何在精神生活的層面,許多人嚴重缺乏「安全感」? 二)在現代社會裡,為何許多人感到只能在「戀愛」中尋求「付出」、 「了解」、「溝通」、「分享」、「信任」的安全感? 三)為何「安全感」必定會與上述「食得住」的種種概念 ( 慾望? ) 糾纏不清? 四)更進一步:二)與三)的「安全感」,根本是兩組矛盾衝突的價值觀, 為何大家可以將之混在一起?
另一種不安:失去自由 通常在談及戀愛時大家只會把「自由」與「安全感」放在對立面,但
可是,現代社會的運作邏輯,卻又是以資本的不斷擴張為基礎。在這 種基礎上,我們必須面對不斷變幻的驚嚇。交通技術的發達令時空瞬 間變幻,人的流動性大增,可選擇的空間亦看似大大增加。城市空間 的不斷拆遷令人際網絡散失,而感情寄託的空間亦不斷喪失。傳媒技 術造成資訊爆炸,各種流行文化產品出盡法寶轟炸我們的感官,引發 驚嚇和慾望進而換取消費。由於慣性和消費需要所帶來的速度,每一 個滿足感都缺乏仔細經營的細節,因而會很快消失。同時,由於我們 所有感官都長期暴露於這種變幻無常的驚嚇感中,就更引發了內心的 自我安全機制,令到我們難以學習經營長期而細緻的關係。
「愛情是感覺,感覺是不可以解釋的!」
只要打開耳朵,很多談戀愛的憂慮和不安,是與「失去自由、自主」 有關。其實,這也是失去安全感的其中一種狀態。這有很多種狀況, 可能是時間分配的自由:「唉假日一定要陪女友」或者「他不喜歡我 晚上不在家」;可能是資源分配的自由:「我不想租這麼貴的地方」或 者「為什麼情人節不送花?」;可能是自我形象的自由:「別穿這種衣 服,土死了,很掉人」或者「見我的朋友你一定要化粧」⋯⋯ 有很多人以為:「不過是很小的要求你都做不到,你一定不愛我。」 奉勸大家:別看輕了生活的瑣碎,因為瑣碎事累積起來後,就是一種 生活方式的選擇,牽涉到內在的生命觀,是「我為何是我」的問題。 如果在這些方面有強烈衝突,就意味一個人存在的價值可能遭到「不 被確認」的挑戰,這真是很沒有安全感的事情。
「包容」、「讓步」?
現代社會的另一特徵,就是高度強調工具理性。從小我們學習讀書是 為了將來做一個成功的人,因此賺不到錢的知識(如藝術)是沒有用 的。我們學習要考好試,因此,與考試無關的事也是不重要的。去上 班我們學會賺錢是重要的,所以勞工權益我們當作沒有。去消費我們 學會獲得佔有的滿足感是重要的,所以那件消費品的製作過程有否污 染環境、虐待工人,我們不關心,更無須被知會。 其實,沒有人是完全鐵石心腸,就算講不出所以然來,大家能都感到 現代社會這些冷酷異境的特徵。因而,我們都極需要一個較為人性、 以無條件付出和分享為原則的世界,去作為避風港。由於社會變化急 速,傳統社群日趨瓦解,再加上消費文化不斷吹噓,這個溫暖的地方, 就逐漸被縮窄成那個「愛情」烏托邦。 可是,想像一下這種情形:兩個被現代社會訓練出來的自我匱乏個體,
有人說,面對衝突,就要包容、讓步,故此坊間便流行一大堆情緒教
在變幻極速的世界中,衍生了被確認之強烈需要,但各種人際關係中,
育的書藉。
似乎只有大眾媒體中再現的「愛情」可以滿足這種 需要,於是他們
說得容易,怎樣做呢?
千方百計尋找愛侶。為要避開缺乏關懷的工具理性世界,又誤以為「理 95
性」就等於工具理性,故此,在談情說愛的當兒,就拋棄所有理性,以為談戀愛就等於隨心所欲我為你好無需講理。 於是,我們便見到各種因溝通失誤而造成的問題:個體誤會自己存在價值被全盤否定而引發的巨大痛楚。這種痛楚 在競爭習性 的引發下,又很容易轉化為對他人的妒恨,於是又生產出另外一大堆社會問題。
解開孤立的封印 尋找愛情避風港的需要,乃源於整個世界因資本高速流動引發的結構封印,可是,我們又怎能要求任何一個個人, 有能力去解開這個冷酷異境的封印呢? 現在很多朋友都會悲嘆,消費社會中愛情之麻木和不存在。可是,我想,問題不是「愛情」是否存在,而是「愛情」 為何要成為唯一最重要的親密關係? 似乎大家忘了,我們還有另外一種理性:溝通理性。真正溝通需要的,就是無條件張開自己的感官迎向對方,並作 出回應,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融合──這不正是我們在這個冷酷異境裡,對愛情的期望嗎? 可是,這樣我們又回到上述有關包容的困局了──自我匱乏感極強的人,要談無條件付出,豈不嚇破膽?別忘了, 所謂「我中有你」,首先要有「我」與「你」兩個獨立個體的存在。「獨立」不是「獨自」──只有相對於外部世界 的力量,我們才能談獨立和自主,故「獨立」狀態與外界有互相指認的需要。自我匱乏個體對外部世界需要,多展 現為佔有和操控;而獨立自由人對外部世界的需要,是源於人的另一系列基本慾望:包容、付出和分享。 然而,一、兩個獨立自由人也不可能解開那個超大封印,要處理這個看似「愛情」的需要,只有由眾多獨立自由人, 經由真正溝通而連結成的共同體,才有可能吧。
其實,愛情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重要 我們習慣將人際關係分類成友情、親情、愛情等等,其實這種感情分類法,不過是工具理性發作,為方便處理人際 關係而已。 事實卻是,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所以每兩個人之間相處和發生的情誼,都如同死亡般只此一次,因此,無法歸類, 無可替代,也無須妒恨。 因此,我們必須認真考慮一個問題:假如我們將對無條件的付出和分享的期望,都只放在一個人身上,並只懂套用 市面上的「愛情」烏托邦模式,那麼,這種「愛情」是否只是窒礙了人與人之間,各種各樣細緻和深厚情誼的可能? 這種「愛情」又是否只是,令到人們失去對「愛人」以外的人付出的衝動,因而令到我們無力解開冷酷異境的封印? 或許,當我們不再信仰「愛情」,才有可能真正如實、如是地面對生活。 或許,我們可因而窺見,人類最純粹的感情生活,以及可以包容這種生活的社會的模様。
2009 年 1 月 13 日 寫於友人因維護我們表達意見的權利,而被誣告打警察送去坐政治牢的日子裡。
96
大學生生活
珍惜陌生不穩之感 /鄭宗義 /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 /
(原載於《中大學生報—九九九迎新》,1999 年 8 月 17 日)
答應在《迎新特刊》給新同學寫幾句話,但下筆時卻頗費躊躇,可以說的話固然不少,但很多已屬老生常談, 多講無益。因此下面我只想就個人親身經歷所得的體會略說一點意思,希望對新同學思考自己未來三年大學生 活的方向能有些幫助啟發。 回憶十六年前我考上中大的時候,興奮之餘,面對新的校園環境、新的學科知識與授課方法、新的老師同學, 心底實在有股難言的陌生不穩之感。於是只好凡事戰戰兢兢、謹而慎之地應付。就算是參加書院的迎新活動以 至到保健處作身體檢查也不例外。還清楚記得那年書院的迎新營進行了一半之際,籌委員忽然宣佈經費出現問 題,要我們新生幫忙想辦法集思廣益,以求解決困難。結果我在認真窮思力索、積極參予討論之後才發覺原來 只是一場遊戲。從今天自詡醒目掛帥的年青人看來,那時的我確實可謂「戇居居」。不過當時我只是苦笑置之, 且事後還再三玩味自己的出謀也許真的可行並因此感到沾沾自喜。在往後一年的大學生活中,那分陌生不穩之 感仍是揮之不去,而我唯有以如履薄冰的態度去勇敢面對身邊的人與事。怎料到學年終結作自我檢討時,卻發 現自己無論在課業或生活上都大有收穫,過了十分充實的一年。由是我體會到有陌生不穩之感不僅不是壞事, 相反,它其實是驅使我勇於向前開拓探索的動力所在。中國人有句老話︰「人無百歲命,常懷千歲憂。 」這憂 即是生命無常的陌生不穩之感,然也因有這憂,人才可以在有限的百年之內思議那千年之可能。可見這憂的創 造力之大。後來我便嘗試刻意在大學生活中保持甚或追求這分陌生不穩之感,原則是不要懼怕把自己置於嶄新 的境況。至於具體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專門修讀師兄姊口中那些難啃的學科,或者追求一位人人都說很難成功 追求到的女孩…… 這幾年回到中大任教,我因負責開授一年級的課,所以常有機會接觸到新同學。有趣的是,我發現他們當中很 多在中學預科時已蒐集了大量有關大學的情報,一些甚至連大學有多少間飯堂、位置在那裡、味道那間最好等 也早在入學前已瞭如指掌。迎新時又得系內師兄師姊仙人指路,面授科目行程之機宜。於是在未開課前腦中已 存入一大堆那些科目可修,那些科目不可讀、那位老師如何如何的想法。而結果上課還不足一個月,人已變得 儼如識途老馬。這種積極主動的調查精神雖不能不教人佩服,但實則這絕非真的適應環境,而是儘快建立起一 套既定的模式來把生活與生活的環境模式化。人活在一定的模式中無疑是會覺得較安穩妥當,彷彿一切儘在計 算掌握之中。不過生活也只能是模式中周如復始的重覆,怎樣萬變也不離其中,更遑論看到模式外還無限風光。 現在走在百萬大道上,常覺迎面而來的學生好像大多是差不多的一個模樣,其原因恐怕即於此。我們必須知道 有時安穩妥當即等於生活停滯不前、缺乏動力。如果你憧憬未來三年的生活會是多采多姿且成為一生中最快樂 難忘的片段,便得緊記切勿讓自己模式化。正面的講,即好好珍惜那分初進大學時的陌生不穩之感。其實要明 白陌生不穩之感即使人勇於探索的道理並不困難,凡有過戀愛經驗的人只需回憶一下戀情開始發芽時那分心情 即庶幾近之矣。
97
老鬼金句:柒人何其多,屌得幾多個?
2003 年・中大學生報會室
而家仲起到嘅梳化
十年後今日嘅報社職員 日常・工作・生活・學習 98
大學生生活 全天候非法電影院
2014 年・中大學生報會室
供應十五人伙食的餐車
三日後發羊吊的莊員:詳見 P.113 99
對
住 , 唔 我想……
/子僑 / 原刊於《2010 年迎新特刊》
試坐在離他們練習處稍遠的座位上,盡可能不影響大家練習 的氣氛。組爸媽大概怕我寂寞或悶壞了,每隔幾分鐘,便會
三唔識七猶知己
過來跟我談幾句,勸我一起練習。我堅持了五、六次以後, 一來實在覺得不好意思,二來也有點擔心會被另眼相看,最 後還是跟著大伙兒練習。
我不是一個很能玩的人,但兩年前,我還是決定參加兩個 迎新營,因為我相信,在營裡總會有些人和我一樣,不那
接著,有些遲來的組員,頭幾次看著我們練習,一臉愕然,
麼玩得,而我可以藉這個機會認識他們,然後,在日後的
沒跟著做。不過很快地,當他們發現每 一 個 組 員 都 在 努
大學生活裡多點聯絡,多點相處,跟他們深交指日可待。
力練習時,他們也加入一起練習了。
一如所料,在迎新營裡,我認識了好幾位也不太能玩的朋
張良計與過牆梯
友,互相頗有好感。當然,我沒期望在短短四天裡,由互 不相識一躍成為知己。畢竟中學的經驗告訴我,真正的友 情是需要時間培養的。離營時,儘管我不太喜歡那種玩淹
記得在第一天夜裡,大家玩「話事啤」,每次由一個人說一
沒一切的氣氛,我仍是滿心歡喜,因為我知道,未來三年裡,
項懲罰,攤牌時,點數最小的人便要接受懲罰。當時雖然大
我將不愁寂寞了。
家都說懲罰不可以太過份,但我當然很清楚,甚麼謂之「過 份」,本來就很主觀。即使大家不認為「過份」的,我也可
五隻馬騮一隻蕉
能接受不了,畢竟我知道自己不是很玩得的那種人。於是, 我也把話說在前面:頭兩回,如果我真的接受不了那些懲罰, 那我可以選擇不玩。
抱著同樣的心情,懷著同樣的目標,我走進了大 O 的世界。 記得一開始,是在邵逸夫堂教我們跟著大組的歌詞做動作。 當時,組爸媽給我們示範了一次以後,便叫我們跟著他們做。 不過,不知是由於跟不上,還是覺得那些動作太奇怪,大
遊戲開始了,記得自己排在第五、第六,頭兩回的懲罰還可 以接受,例如做 N 下掌上壓;敲隔離組的房門,然後「呢」 入其中一個衣櫃裡面一分鐘,期間不准說話。
家都沒能反應,不知如何是好,只好站著看他們邊唱邊舞。 結果組爸媽唱了兩句便沒再唱下去了。
一心以為還可以 ,誰知好戲才開始……講一個黃色笑話(我: > . <);伸隻腳入馬桶,然後沖水(我:/ . \) ;舔一位
他們好像早預計到會有這樣的情況,立即向我們陳述這樣 做的作用。經過一輪溝通,七、八個人裡,已經有三、四 位組員開始嘗試跟著他們的動作,而打後的每次示範,總 多了一、兩個人放開了自己,加入了練習。 不久之後,沒有跟著做的便只剩下我一個了。我嘗 100
異性的耳珠三下(我:……)。 幸好上 天眷顧,這些懲罰通通與我無緣,終於換我了: 「呢 次
你 地 仲唔死!」不過還真麻煩,既不能太普通,
大學生生活
自己又不能接受不了,畢竟擔心自食其果。想來想去,終於給
營裡,不少組爸媽都這樣提醒過我們。可惜的是,他們除
我想到了一個人人都怕,唯我不怕的懲罰。話說我很喜歡踢足球,
了勸我們去思考外,似乎再沒法引導我們進一步去想清楚
踢了三五七個小時之後,我的朋友來回換了七、八次,卻總換
一點──我們究竟想要一個怎樣的大學生活,更別說一個
不著我。
怎樣的人生等問題了。
「輸了的人要由這一層(好像是三樓)跑樓梯到地下,再跑上來,
在偶然的機會下,翻看以前的迎新特刊,竟然發現很久很久
來回十次!」說時豪氣干雲;說完風雲色變。瞥見眾人眼中突
以前,迎新營(或者應該叫輔導營)裡的師兄師姊原來會跟
然放出異樣的光芒,我還哪敢造次: 「咁五次啦!」話未說完,
新生討論家、國、天下;談大學生的理想、抱負。假如你以
又聽到幾聲乾咳,夾雜半句粗口。我暗道不妙,正欲開口申辯: 「我
為這樣的迎新營必定悶得不得了,那你便猜錯了。當年的迎
……」沒料到一人後發先至,語帶關心,又似恐嚇: 「你因住自己
新營裡,也有 dembeat、互片等等的環節,不同的只是搞手
啃返,跑死你呀!」聽罷,我不 禁眉頭一皺,心中暗暗咒罵:
們都不會將這些環節當作主菜或是賣點。
「我都未驚過,試下你跑十次,
我跑廿次丫,你死我都未死 此後,我似乎感到有些事情是必須去做的。此後,我相信前
呀!」
行者的親身經驗,哪怕只有一年或兩年,對任何一個一無所 不過始終眾怒難犯,我只好裝 作妥協: 「三次囉。」霎時鴉雀
知(有的不過是道聽途說的模糊印象),兼且受了十幾年填鴨
無聲,空氣停頓了三秒。環顧四周,卻見大家眉
式教育的新生來說,都可以是很好的指引。此
頭深鎖,面有難色,似乎想對我說些什麼。未幾,
後,有人說「迎新營只要大家開開心心就好了,
一位組媽終於忍不住為我說起情來:「你宜家咁罰
何必認認真真」,我再也不為所動了。
既話,因間我地再罰勁 . 架咋!」原來大家都不 過擔心我接受不了之後的懲罰罷了。最後,也不
今天,雖然我不時仍會為這些複雜的問題而苦
知邊個同情邊個:「唉!咁一次算啦。」未幾,看
惱,但我心裡明白,我距離那些看似遙不可及
著一位組員氣喘噓噓攙扶著牆壁進來,我還可以,
的答案已經越來越接近了。只是,兩年前的一
還能說些甚麼呢?
句話,始終徘徊我的記憶之中,揮之不去,至 今難忘。當時的我,不知猶豫了多少個小時,
迎新營與輔導營
或多少天,然後好不容易待其他組員都睡著了, 才敢悄悄地跟其中兩個比較熟的組爸組媽說。
第二天再通宵的時候,許多組員都捱不住,早早(凌晨兩、三點) 睡去了。最後,只剩下我和幾位組爸組媽。我終於第一次直接
「對唔住,我想 quit camp……」
跟他們說,我不喜歡 dem beat,我不喜歡互片,我不喜歡黃色 笑話,我不喜歡只有玩的迎新營。我所期望的迎新營,不只是 大家熱熱鬧鬧、輕輕鬆鬆、痛痛快快地狂歡一番,還會認真地 討論一下,未來這三年可以怎麼過更好,更有意義,甚或人生
後記
有甚麼值得追求的理想和價值。 坦白說,當時我並不覺得自己做錯了甚麼。只不過,當人與 若問我四日三夜的迎新營裡,究竟要花多少時間讓大家去認認
周遭的環境不協調時,心裡就會感到不安。然後,為了消除
真真討論這些問題才算夠的話。坦白說,確確實實的比例,我
這種不安的感覺,我們很多時會嘗試與周圍的環境協調。
不知道。不過,我可以肯定,絕對不會是八比二、九比一,甚 因此,當我發現幾乎所有的人都清一色的掛著一副非常享受
至十比零。
的模樣時,我也不禁對自己產生懷疑,不安的感覺亦隨之而生: 我知道,每一個有份籌備迎新營的人,都十分希望新生帶走的, 是一段段愉快難忘的回憶,而不是一個「悶到抽筋」的迎新營
難道我對迎新營的全部不滿、所有的不喜歡、一切的不能接受, 都竟是我一個人的問題而已?
的印象,所以大家都很害怕悶壞一眾新生。久而久之,認真或 最後,儘管我不認為自己做錯了,然而為了消除或減輕這種
嚴肅的話題則成禁忌,可免則免。
不安的感覺,我還是為我的決定道歉,只是更多的人會選擇 兩年前的我,大概也是這麼想的。不過,這兩年間,經歷多了, 體驗多了,想法亦有所不同,尤其是接觸到一位前輩的說話以後。 「曾有人畢業在即,才慨嘆三年大學生活如一陣風一樣逝去,留 下的只有一紙文憑;面對著自己即將踏入社會工作,只感到茫
比你和我想像中大得多。 兩年前,沒有人告訴我這些。所以今日,假如你一點也不喜 歡你的迎新營,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享受迎新營的人固然 很多,但不能接受的也絕不只你一人!
茫然不知去向。」 我不相信這只是個別畢業同學的
完全融入於周遭的環境裡。迎新營裡的那種無形的壓力,遠
感受,其實在兩個迎新 101
/ 妹仔 /
㗎 福 幸 無 係 似 好 , 勉強 Ocamp 過後,有樣野叫 regular lunch / re-u,啲人玩完 ocamp 會透過得閑約出黎食飯、唱 k 等形式繼續 接觸對方。我淨係出席過一次 re-u,不過當時情況就好似去左外太空咁,其他 freshmen 一早喺 ocamp 已經適 應曬環境同文化,第一次 re-u 已經喺度討論「讀幾多 cred」、 「邊個 professor 好 grade」呢啲野,但我,連「cred 即係學分」呢樣野都唔知。本身已經唔多融入,正式開學之後,咁啱我嘅時間表同佢地唔同,結果,我缺席咗一 個學期既 ocamp 組聚。 而實情我都唔係幾想埋堆。啱啱入到 camp 人生路不熟,就要做啲咁新奇嘅野,我自問唔算文靜,但都對嗰 啲係咁 dem beat 、懶係破冰既遊戲有啲抗拒。雖然佢 地普遍都係好人,但某些 on9 當有趣,同一個 gag 重複 10 次既場景真係令妹仔有啲頂唔順。所
以我喺呢個圈子極其被動,whatsapp 少出
聲、少參與活動,最後都係成為左
hi-bye friend。有時撞到,佢地會一如
喺 ocamp 入 面 咁 熱 情 地 打 招 呼,
up 一兩句類似「返宿呀?」、「上堂
呀?」之後就講 byebye,其實
大家唔係無野講,要講大把野講:
最近上緊既堂、有幾多功課未做、
professor 嘅趣事⋯⋯只不過,我 情,真係有啲唔知點咁。有時離
遠見到佢地都兜路行,費事覺得
尷尬。
我地呢啲做「組仔女」既就
畀
佢地,喺我仲猶豫緊夾唔夾
e
畢 業,
By
有 一 次, 組 爸 媽 要夾份買畢業公仔
~
咁耐無出現,佢地都係咁鬼熱
嘅 時 候, 有 人 話:「 喂
大家每人比 xx 蚊啦。」個數係
幾多我已經唔記得,淨係記得
佢計埋我。所以,幾
日後上堂就比錢啦,我仲記得有
人細細聲話: 「你睇,
佢過嚟係為左畀錢咋。」呢句說話好
un 耳,亦好啱,我
肯比錢都係想安慰自己「同 ocamp 啲
人仲係 friend 㗎」,雖然大家都心
知肚明㗎啦⋯⋯ 可能你會聽講過,除左透過 ocamp、上莊,
基本上你難啲識到人並且做埋朋友。所以當
初 ocamp 中開始嘅關係最後失敗,我都擔心會
從此以後喺中大無人無物,成個孤兒仔咁,畢
竟個個食野、做功課、上堂都係一大班人一齊。喺大學上堂,凳都未坐暖就轉地方,唔似中學大家一直留喺班房 咁易同人建立關係。
Hi ~
不過之後偶爾喺中大都識左啲人,有啲因為用琴房識、有啲因為一齊上大學通識而認識、有啲係網上識、仲有 一啲係餐廳或宿舍成日見到嘅工友,識左呢班人之後,偶有交集,得閒亦會夜晚喺中大周圍行下,講下中大既事, 慢慢就同中大建立左深深淺淺、一絲一縷嘅關係。嚟緊升 year 2,仲有更多野等住我發掘,ocamp mate 最尾 變 hi - bye 咪由佢囉,有咩好驚呢。
的;而且做人應多顧別人感受,多想想各
位組爸媽和工作人員們辛辛苦苦籌備鬼屋
的血與汗,就如他顧及女友想他陪去鬼屋
的情與義。在組爸聲淚俱下、情深輔導時,
組媽在旁靜靜遞上紙巾。隔天清早,我便
收拾行裝quit camp回家了。
在細 o同樣有個有鬼有殭屍的嚇人破案環
節,其中一關會被蒙面俠追殺,我實在太怕,
怯怯的問組媽能否不玩,她們毫不猶疑的
說可以啊,組爸也二話不說代我上場。
其實,我性格較內向慢熱,大 o組爸大概
並無惡意,只因其激情反使我抗拒;而
細 o組爸媽可能亦非超級好人,只因其真
摯的態度令我自在。正所謂「人夾人」,
ocamp經驗因人而宜。細 o過後,雖有
幸與一位組員關係「升級」為莊員,互相
扶持,但更多的是大家各自上莊,然後各
有各忙,本來萌芽中的友誼不幸中斷,雖
ocamp時少接觸的組員,意外地在課堂
聚首一「堂」但實各散東西。不過,亦有
時反而熟絡了。後來莊務繁忙,未能抽空
參與組聚,但組媽們仍一如既往的關心:
在我生病獨自在宿時探望送藥、新年時畫
揮春貼在我宿房門、當我學業出現困難時
更為我四處查問解決方法,教我既內疚又
感激;相反與大 o眾人碰面卻尷尷尬尬,
有時為了不用「扮熟」,情願繞路走。雖說
入 camp遇貴人當然最好不過,但貴人與
ocamp裡的分組雖無法自定,但能被分
否,也與自己的性格、努力有關。或該說,
派同組,亦屬緣分。善緣惡緣也好,能否
結成良緣,便要看你造化了。
102
像我
這樣
大學生生活
的一
個組
爸…
/文/
…
入學時沒有參與迎新營的我,一直都對迎新營有不少幻想:參與迎新營很快就會跟大家打成一片,然後在營後大家的友誼會一 直保持到畢業。因此作為新生時沒有參與過任何迎新營,我總覺得缺少了些甚麼。在 Year 1 暑假時,既然有人邀請我當迎新營 組爸,我也就順理成章的應邀。 我自知不是一個很喜歡 social 的人,而且即使面對熟人,也經常無法確切的表達自己想法。面對陌生人,更盡量避免開口,怕 講多錯多。不過我想這些也不是甚麼大問題啦,也許這正是一個機會讓自己突破嘛。 僅在迎新營的第一日,我已深感現實與以上想像相去甚遠。單是面對眾多新面孔,我腦袋已經完全空白,無法思考。但見其他 組爸媽與新生聊得甚為起勁,身邊幾個新生卻缺乏組爸媽帶動,紛紛掏出
手機在掃。我深感自己必須說些甚麼
去帶動氣氛。 「大…大家好啊」勉強擠出一句生硬的招呼,但旋即感受到一
雙雙目光朝我射來。我知道
應該繼續說些甚麼的,但該說些甚麼卻完全想不到。我感
覺到自己渾身發熱,無論
多麼努力去思考,還是不知道說甚麼好,最後乾脆放
棄算了。既然其他組爸媽
如此積極,倒不如就先觀察一下,直至掌握一些方
法再與新生聊天吧。我這
樣盤算著。 經過一輪觀察,我大概也掌握了皮毛:就是要裝出
輕鬆的樣子、先來基本的
招呼、找到共同話題就繼續跟新生聊下去嘛。這
些看起來不是很簡單嗎?有
甚麼好怕?我試著說服自己。 既然設計好「作戰方案」,也就有些信心。那邊的
男生看來比較健談,不如就從
他入手吧。我深呼吸一口氣,就試著從共同話題入
手,開始搭訕。
「咦!原來你都鐘意玩 LOL 㗎?」 「……」 結果該新生竟對我不瞅不睬,轉身就與其他新生聊天。當下
我完全愣住,心想,是因為我沒有先打招呼嗎?是因
為他聽不見我說的話嗎?是因為他根本不喜歡 LOL 嗎?他剛才明明也正跟人談 LOL……怎麼會這樣?我不敢再為這些問題找出 答案,總之,硬著頭皮的交涉嘗試就這樣失敗了。 此後,每當我試圖主動打開話題,這次經歷都會在腦海中浮現,往後我也盡量避免主動與新生搭訕。當然,如果新生主動跟我 聊天時,我還是可以順暢的與他們聊天,畢竟順著他們的話題談下去容易多了。於是在營中我也只與這些新生聊天,直至迎新 營完結為止。 事後回想,或者組爸一角根本不適合我,要順利的與陌生人搭訕對我來說簡直是 mission impossible。空有幻想而忽略自身缺陷, 碰釘也是理所當然吧。不過,如果我以組仔身分參與,故事會變得不一樣嗎?
Ocamp,
你買大定買細?
大 o則是書院的 ocamp),內容大致相同,
細 o與大 o(細 o乃指學系辦的 ocamp,
但對我來說,感覺卻大相逕庭。
以大 o的鬼屋環節來說。我怕鬼,事前已表
明不去鬼屋。可是第二天晚上,組媽還是帶
了我和其他組員出去,更拿黑布蒙著我們雙
眼。我內心焦急地想我明明講清楚不去啊。
走著走著,組媽在我耳旁說,你真的不去嗎
不去很可惜啊我們花了很多心機弄的,我心
叫不妙,於是使出女子的必殺技-眼淚攻勢。
組爸媽見狀,連忙帶我離開了。
當我以為戰略成功,原來事情還未完結:我
被兩位組爸媽帶了去他們的房間,嘗試輔導
我對鬼屋的恐懼。組爸分享自己人生中克服
困難的經驗||例如曾為陪伴女友去海洋公
園鬼屋而克服了對鬼屋的懼怕、後來克服與
女友分手的空虛寂寞凍、又克服莊員的自自
私私人人為我、再克服上莊後成績插水下降
等等||他自覺成熟不少,從而勸喻我應勇
於挑戰和克服自己的恐懼,不然是不會成長
103
/粒粒雪糕 /
講
起大學生活,又點可以唔提莊嘅文化呢?大把 freshmen 一入到
嚟就通街搵自己想上嘅莊,好似怕蝕底咁。其實唔出奇嘅,入到大學, 唔似中學見嚟見去都係嗰班人,又想喺大學生涯中搵返啲寄託,咪上
莊識下朋友、搵野做下囉,最實際係有得加宿分,下年住宿要緊嘛。
之但係,根據好多人嘅上莊經驗,上莊嘅伏咪話唔少,務必小心小心。
/原文:
jaco改:黃漢彤/
原刊於二零一二年中大學生報《迎新特刊》
前冇準備、開會先黎度橋,結果冇得唔係因循囉。
莊的二三四五六七事
中伏1:頹
但係,千祈唔好當頹係理所當然──喂,你唔做,即係推啲野
加好多。但壞嘅在於,有部份老鬼有啲莫名奇妙嘅權力慾,
啲勞動力幫手囉,同老鬼有好嘅關係,可以令工作效率增
老鬼嘅影響可以有好有壞,好就在於有經驗傳承,同埋多
中伏4:老鬼嘅影響
比其他人做喎?嗰啲工作係你嘅義務嚟㗎嘛。一支莊頹,就完
成日借自己前輩身份指指點點,根本唔係打算溝通。舉例
莊嘅上莊要求。老老實實,三次傾莊玩下破冰遊戲、簡介下莊
考慮上唔上、上嘅話有咩做,但唔知幾時三次傾莊變成大部份
都罵頹,結果就被迫改變計劃……呢啲時候,就睇你肯唔
傳唔多有效率嘅,咁咪唔好做囉,但可能有老鬼係唔係
唔想做嘅野,例如明明成班莊員都覺得 dem beat宣
唔想煩,又覺得老鬼說話多少要聽下,就比人焗住做啲
係上莊可以學到野、識到好好嘅朋友,都唔係大話,而
講咗咁多個伏,就算我叫你唔好咁灰,都咪話唔怕。但
生組織幹事。
前一莊、現在一莊與後一莊。
所謂頹上莊,即是會唔開、野又唔做、甚至刻意潛水唔聽莊員
成唔到本身嘅責任,例如興趣莊要推廣某種活動、系莊要服務
話,有人會係諮詢個時,問好多戇鳩問題,咩你記唔記
務已然冇剩啦,仲點傾以後落黎十幾萬個活動嘅內容?咁短傾
肯企硬 say no啦。你肯唔肯堅持己見呢?放心,只
咁又唔可以諗到太灰嘅,其實唔難遇到班肯一齊做野嘅同學
且兩者可以一齊達成添──先睇下校友鄧小樺以前做吐
音:【上下左右】
擔任學生組織幹事。亦可指上一屆的學
莊務 104 學生組織的事務。
上莊
上莊 現莊 下莊
校內的組織、學會等內閣。
以往莊員,主要指已經畢業離校的。
電話等等,因為好多人上莊只為呃宿分,呢個情況並唔罕見。
系內同學……今日頹嘅風氣好普遍,但我地應該堅決反對,若
莊時間令上莊嘅中伏機會大增,因為你無咩時間搞清楚呢班即
要道理係你個邊,就會有人撐㗎啦,唔好淆佢。
捉你錯字呀,無野搵野嚟搞。平時又有好多無理嘅牢騷。
得其他莊員嘅電話同生日呀、知唔知中大邊度有廁所呀、
真係有莊員係咁嘅話,就一定要出聲批評。 中伏2:傾莊時間短
將同你共事一年嘅莊員諗緊咩,亦都未係好知自己想點,但都
成莊前之所以要傾莊,就係比大家互相認識同了解莊務,好好
無計,惟有戴眼識人同埋做多少少功課囉。
嘅,而且好多人心入面都有學下野嘅諗法。但要小心,因為成
露詩社莊員嘅時候,點將幾十支莊都會搞嘅頹廢書展,搞
***
莊之前時間短,大家又可能冇咩諗法,實在冇辦法搞到咩新意
得劈嚦啪勒、風生水起啦。(見後文)
中伏3:因循
down都一模一樣,咁就不免有種好機械化、人做我做嘅感覺,
思。最差情況係照抄上年份 year plan,由內容到 run 特別係某啲工作可能都鳩鳩地,又照抄,真係好慘㗎 。如果事
莊【zong1】
老鬼
大學生生活
任
何工作,本身幾乎無法避免繁瑣、重複與枯燥的部份,那麼,為何我們要上莊
自討苦吃呢?我想,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某項莊務有令人想追求的意義,二是不同
打工受上司氣、官僚管理的冷冰,莊內一片可容平等溝通、真正合作的空間,讓工作
有了溫暖的血肉。有見及此,為了使大家莊期順利,小弟接下來將就第二點作小小分享。
舉例可以窮盡我所有莊員,但溝通很難定出簡易的方程式,而
人準時怎會有說服力呢?
準備除了瞭解對方,也反指自身:如果平時我都遲到多多,催
作出一個溝通判斷所需的材料,比上面這樣簡述幾句需要更多。 我去年上莊,處理過許多瑣碎的事情,其中與其他莊最共通的肯定
***
是約開會了。對於合作幹活經驗幾乎零的我來說,約開會似乎是早 兩天 whatsapp說一聲便可解決的事情,當時只覺:沒空來就
每個人都打一通電話吧,再接下來,開會前早一兩小時再打一遍提
點人還未到……準時到的不免炆憎,下次就不願準時了。不得已,
結果自然大失敗,人永遠不齊、說好來的當天才說沒空、約三點五
的,合作的磨擦所帶來的壞情緒。
黯然退場。所以所謂順利推動莊務,亦可理解為清掃未來可見
付出較多的人終會與付出較少的人吵大架,有誰心灰意冷便會
好( 生活包括莊務 )。可以想像,若無良好溝通令合作順滑,
更圓滑溝通,是為了順利推進莊務,也為了莊員各自的生活更
***
醒、或叫醒他們,情況果有好轉。但是,障礙還是一個接一個,特
在 whatsapp覆嘛,不說就是來囉。
別體現於各種語言歧義||譬如,某人的「就到」是指兩個鐘之後
有時有一種錯覺,認為共事易傷感情,建立情誼還賴日常飲食
到;某人的「應該有空」當天總因為功課遲交忘了有約之類原因放 飛機,諸如此類。原來合作共事,意指與人類的惰性作永恆搏鬥,
玩樂,並非全錯,但更準確來說,是給工作裡的磨擦受損傷害
脾氣……但又要進退得當,否則過份進逼只帶來反效果,所以體諒
總之因人而異,有時找另外一個人代你說話更好,有時你也要發下
解決之道,其實不外乎呃呃氹氹,又或動之以情,甚至道德譴責,
莊員R吵架幾次,我現在知道他緊張工作時不容人催逼、討論
互增認識,譬如因為莊務吵小小的架,有時也可促進情誼。與
既為了莊務,增加大家互相關心、了解的意欲;也因為工作而
志同道合,為甚麼莊務不能成為良好關係的核心?難道不可,
了關係,掩沒了共事於人際關係真正的價值。如果上莊工作是
無論是莊員還是自己的。
亦有必要。「因人而異」當然是一句空話,怎樣做?舉兩個例看看,
推進某項工作,共同成長,不也是很引人憧憬的事嗎?由此,
沒錯,感情的一大本質的確是言不及義嘻嘻哈哈,但一同心繫、
一支莊,可能上莊之初大家都有心有力,可是在一次又一次的
105
的學生組織。
時好辯固執,這也是瞭解與情誼的一部份。 約到也有許多突發意外。若中午開會,必須預早叫醒,但電話常常
莊員C:懶,日睡十小時,平日逛街買衫之類費時頗多。比較難約, 不接,必要時打給其男友找她。對知性有追求,但做事拖拖拉拉,
也可以理解到資本主義社會「工作」與「私人」的分割,到底
溝通失效下,莊期才一半就意志告吹。危機雖在,但換個角度
意味失落了甚麼。
學業經常出現危機,考試季節情況麻煩。
上莊不久就大病一場入廠,但還是常常擠出時間處理會議。有時會
想,這也許才是真正學下嘢、識下人的機會。
莊員J:責任感特強,鐵人型,睡少做多,十分易約。但捱得太多, 議人數足夠,或他睡覺時間已經不足常人三份一,得反過來勸他休
/黃漢彤/
有興趣做下一屆幹事的同學,聚首商討學會的未
莊務很少、不用花很多心血即可勝任
來目標方向的活動。
學生組織內共事的幹事。
頹莊
莊員
息休息。
我其實係想大家準時開會啫
傾莊
最終指向他人的回應。對於表達自我,當時搞手之中有 人可是熱衷得很 : 像我這樣又要表達又要錢的,只能 算是一種不上 道的折衷改良主義。 要表達自我,自然是藉自己的手。而且根據經驗,很好 的書店卻會提供一些連它自己都不會(屑)上架售賣的 書,令我們懷疑在書店行內,是否也已視大學書展為垃 圾清理處?若真有這種印象,我們就應當自己去清除 它,讓書店 方面認識我們的能力。一般書展可能都是由 書店提供書單 ,故書種可能並無特別焦點;而我們則以 詩集為書展主角 ,所以我們是自己到書店,在書架上逐 本逐本挑選,再決定入貨數量的(而我們的努力也受到 書店的肯定,店長封箱時替我們補上數本暢銷幾米,迅 速賣清)。因為書的外觀其實會影響讀者的選擇,是以 不能只看書單;而入貨數量關乎盈虧平衡,則是眼光的 考驗。兼具深刻內容與美妙包裝誠固可喜;而有些書嚴 肅而不重視包裝,有些則其包裝便是重點,兩類的佼佼 者我們都表示欣賞,同時樂於讓它們來幫助建構自我形 象。若我們走的路線是推廣文化史哲的嚴肅書籍,則在 嚴肅之中散佈一些其實暗裡頗受激賞的通俗書籍,我們 認為能體現包容性和多元的欣賞角度,及細膩的欣賞能 力 || 香港的雅俗文化不能截然劃分,這已是關於香 港文化身分的基本共識。以實例而言,就是並置劉小楓 白》|| 怎樣並置?
《拯救與逍遙》和黃燦然所喜愛的一條小百合的《情色自
既然都是精心挑選的書籍,我們認為應該讓它們都處於 有利位置,提高顧客的購買慾。據說超級市場的貨品置 放方式是會暗地鼓勵消費的,人們經過貨架便不知不覺 會多買了東西,可惜我們不懂箇中門道。當時我們只有 基本的原則 : 詩集是主角所以放在桌首,同類的書放 在一起,較著名的書旁邊放一些冷門一點的,漂亮的與 漂亮的同群,又與樸素的大陸書中間隔一些二線花旦, 若有同一作者的多本作品則群置以增加氣勢。直覺上是 要那些書都顯得高貴 ,又互相之間暗暗較勁,燕瘦環肥 地,讓顧客目迷五色,失控地過度消費。而且,要設置
水準不俗的二手書櫃,令他們有「賺到了」的幻覺…… 這些細緻的安排,是需要顧客細心觀察之下,才會產生效力 的。所以營造一個可以提醒路人駐足的環境,是成功的第一 步 || 簡言之,就係阻路。當時我們花了很大力氣搬動那 些鹿鳴廳外用鐵鍊鎖著的桌子,將它們擺成兩行;我曾認 為這是浪擲力氣,但後來發現,夾道的書桌劃分出一個獨 立的空間,而在那空間裡站著看書的人,那景象令人心滿意 足 || 而且可以想像那種獨立空間的形態,對其他人而言 是吸引的,加上我們還每天略略改變設置。精品特別好賣的 原因離不開品牌因素,但我始終認為,因為精品外型精緻搶 眼,書籍會被襯托得比較沉重而令人倦於搦起 || 但精品 的搶眼,卻可帶動書展的人氣。所以我們也要搶眼。我們就 每天跑到花墟買花到這裡轉售(可惜險些虧本,證明我們並 不像懂得書那樣懂得花)。花耀眼並似乎總能與書和平相處。 然後是在一塊展板上塗鴉和作小型攝影展,充份鞏固那種生 活情趣|↓感性消費的氛圍。最後,我們還售賣一些古式玩 具,陀螺、竹籤和繫著圓球的棒槌 ,會有莊員明火執杖地 玩著玩具 || 那是為了突顯吐露「 輕鬆」的氣質,與桌上 嚴肅的書籍作一平衡。書展裡,彷 彿書才應該是核心;但是, 核心不代表必然取消其他的部分。這一整套的設置是我們與 旺角對峙的最重要武器 || 而且,或者就像一個母親為孩 子準備晚餐,想多做一點、多做一點,最後連宵夜也準備了。 我們熱愛我們的販賣活動,恨不得把喝光了的空酒瓶也賣掉 才好。 給予我們回應的人們值得記念。那年恰好中文系開了「新詩」 一科,我們認得班上同學就唆使他們買這買那,那些 孩子 對我們的信任,至應感激。我們入了大約七、八種黃仁宇的 作品,每種只有一兩本;有一位叔叔級人士,頭一天 就買 了四種,第二天買了二種,第四天回來再買了一種。 最後 一次他忍不住對我說,點解今次 D 書咁好既,我說梗係啦 我地自己 mark 架,然後看著他,心想這不是失控的消費 是什麼。又有一名胖胖的眼鏡女同學,嘆一口氣,抓起桌上 四本裝的《伍爾芙全集》,說,在東岸時我已經想買下它了, 在這裡都遇上,沒辦法了。也有人一言不發,只在給錢時問
「你們是什麼組織」。有一個戴眼鏡的男孩子,我在甫
開檔時已向他推薦卡勒的《文學理論》,他當時翻了
翻便走了;後來有人教訓我,說這種人自己心裡自有
決定,但你一開口和他說話他就打消主意了。結果當
日黃昏他又來逡巡,果然選了幾本書,半晌過來問我 :
早上你介紹的那本書呢?我心想,他果然是那種人,
我對他而言是太多話了;而更糟糕的是,我為了彌補
失掉生意的挫敗感 ,早已將《文學理論》薦予他人。
他望著我,說,你地入書入咁少既。因為心中大大的
遺憾,我賭氣說,早上叫你買又不買,那書很搶手的。
最後,我們做了過萬元的生意,純利四千。我不知道
算不算賺得多,但這已經比吐露詩社這麼多年的收入
加起來,還要多。並且,整個過程愉快得令人廢寢忘
食。
我並不認為書展只有像我們這樣的一種搞法,最好是
每個不同的組織都有自己的供書取向和搞作風格,那
樣的話我作為一個顧客就會感到一種受指引的輕逸
|| 舉例而言,動漫研究社如果能提供具特色的匪夷
所思的漫畫那多麼好啊,為什麼是言情小說「尋夢園
系列」呢?我喜歡書,並同時肯定書展的經濟考慮。
我想知道的是,如何能令搞手和顧客都在過程中得到
快樂 || 於我,就是將之視為一種 自我表達和尋求
回應的過程。當然我知道,如果書展的目的只是為了
賺錢,而賣精品是賺錢的,則賣精品就可以了 ||
不過,通過安排不同的精品,其實也能表達自己的吧
?蝦老桔替的出品多半是粉紅色的,但其實也曾有一
系列以黑白為主調,可謂一種異端。在這個世界裡,
我們要表達自己,往往都需要透過挪用 (appro-
priate)人人都有的東西;問題是,你是否有意
為自己打造一套獨特的挪用方式。如果每個組織的身
分都可由其供書和擺設而辨認出來 ,這不好嗎?
106
搞 手
客
都 可
的
哦 哦
的
咿
啪
能
名 劈 嚦 一 是
勒
個
顧
每
大學生生活
咿
/鄧小樺/
原刊於《中大四十年》
置諸不理過,自己也搞過。我總想知道,有多少 人會像我一樣,對
像我這樣的人大概不少 : 在大學裡走動,看過各類書展,光顧過,
書展的搞作有著一堆說起來劈嚦啪勒的意見(不論意見是否一致)。
我也總在猜想,如果每個書 展都是由這些不同的劈嚦啪勒人來搞,
書展,作為中大風貌的一部分,會與現在有什麼分別。
換一種說法就是,書展是一個組織的自我包裝,亦即一種自我表達,
努力去喚起他們額外的興趣,然後令他們覺得值得付出額外的金錢。
止對攤檔上的書感興趣,還對我們的攤檔感興趣;我們付出額外的
養一種「令人願意消費」的氣氛。我們的理解就是 : 令經過的人不
在價格、選擇種種硬件方面落後於人,制勝之道就是以軟 性手段培
個書展都令人眼火爆; 4. 那是最後一天,書減價了,據說。
書; 3. 感佩該社會學系系會的選書能力,這也因為之前連續好幾
考慮到自己旁聽的身分; 2. 認出那是自己喜愛的書店所提供的
1. 上完一節「詮釋學」,被作者海老伯伯衝昏了頭腦,完全沒有
之後我經過檢討,認為該次失控出自以下原因 :
買了一本大陸版《存 在與時間》,而其實根本並非必須。
就經常有這種原始的購物衝動 : 記得有次,突然在社會學系某書展
達致在我們的書展過度消費為美。這並不是不可能的,因為我自己
須二十分鐘便到達旺角的條件下,鼓動中大師生 的購買慾,最終以
循此,我建立了本文不那麼不食人間煙火的另一個論題 : 如何在只
不慘淡收場。我們向先行者致敬)。
要將一堆好詩集攤在桌上就可以了。不是沒有人這樣做過,但鮮有
這就是我們最實際的對抗目標(如果要對抗的只是書種的水平,只
的傳說;另外,我們非常非常需要錢。因此,若書展多半「留不住人」,
一面――要把一些「好書」引進中大,且粉碎「書展只有精品才賣錢」
屈一指。幾千塊對我們來說,是天文數字。我們有不食人間煙火的
昔年我服務的組織是吐露詩社,其財力人力之匱乏,全中大可謂首
可是,據說無論是多麼乏善足陳的書展,只要賣精品也返魂有術。
常光顧書展。
是精品,其選擇都會多很多 || 而且很可能還更便宜。所以我並不
不住人的。現在大家都知道,只要搭一程火車到旺 角,無論是書還
在我所站的 90 年代末的位置,我會說,書展實在是無足輕重,留
107
108
大學生生活
109
/史力加/
宿舍生活──新的體驗 入了大學,我對宿舍總有些期盼,甚至有些焦慮,怕
宿生千百,各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如有衝突,唯有靠協調 解決。記得上次期末考,我在宿舍溫習時,忽然響起劈嚦 啪勒之聲,居然是隔離房在打牌。大佬,考試喇仲打牌?
沒住宿舍會識不到朋友沒有 U-life 云云,便乾脆報了
一怒之下,我起初想通知舍監,但又覺得不太恰當,便去
新書院,以求一宿位。
拍隔籬房門看看情況。原來隔離房已經考完試,便招來幾 個牌友慶祝。「你地慶祝還慶祝,我仲未考完啊,可唔可以
當自由成了放任
靜少少?」「都係 ...... 咁我地點?難得聚埋一齊,搵啲野 玩啦。」「一係鋤 Dee 啦,可以問 Peter 借啤牌。」協商之下,
我終於可以靜心溫習,他們鋤 Dee 也自得其樂。考試過後,
天地堂 [1] 都冇有怕,大可以在宿舍睡到開課前十數分
我也跟隔離房打過幾次牌,一切都由那次拍門開始。
宿舍
起初入住,頗有自由自在之感。有個宿位,上早堂、 鐘才懶洋洋地爬起身。而且宿舍裏可以爲所欲爲,再 沒有父母的宜咿哦哦,打機睇書溫習趕功課至凌晨三 點、再倒頭睡到第二日中午都得。因爲整天都在中大, 隨時興起,可即刻跟朋友踩單車出大埔一轉;或者不
不過,這種未曾嘗過的自由,有時倒成了放任。朝早 訓到死豬咁款都不會有人叫起身,好眼訓啊好眼訓, 結果便會有意無意間走了堂。即使辛苦爬起身上完堂, 都會立即返宿舍訓個好覺,朦朧之間惰性又發作,便 走了下午的堂。直到朝早八點半的中文堂幾乎走堂走 到出席率不足了,我才痛定思痛,急忙定好作息時間, 準備鬧鐘幾個,才克制住自己的惰性。
與人相處的學問
:
極,我本身又對 secret angel[2]、運動比賽等活動興趣不大, 所以較少參與宿生會活動。但有時打牌鋤 Dee 悶了,我們
籠中鳥 飛走以後
外出,在房間打牌吹水,都是宿生獨有的享受。
大概是新書院的緣故,宿生會搞活動不如崇基等舊書院積
,
同層幾個朋友仔也會去去宿生會搞的糖水會,自得其樂。
被冷落了的家人 在宿舍自由的生活,卻令我和家人疏遠了。本來一個禮拜 就只有三天回家,做莊務時,甚至會整個禮拜都沒有回家。 後來老豆婉轉的問我,「你咩時間得閒返下屋企?我地好耐 冇一齊跑步了。」我才發現自己通常回家也只是吃個飯,和 父母幾乎沒有對話交流。第二學期時,我便在時間表上空 出一整日,多花時間陪陪父母。話雖如此,亦有人同住難 而相見好,孩子在宿舍住得耐了,想念起屋企的飯餸,而 父母好久才見一次孩子,不會想吵架,雙方的拗撬反而少了。
宿舍始終是共同生活,大多時候都要與同房共處。我 入學時已聽聞過不少人與同房相處不融洽的故事,例
一年的大學生活以來,宿舍固然爲我帶來了不少的便利和
如有愛整潔的人,因爲不滿他同房東西亂擺,又
自由,但我花了大多時間在讀書和莊務上,宿舍生活實在
不願一起清潔房間,兩人關係僵得幾乎要吵起架
不算豐富,當初對報宿的堅持也不再了。第二年眼見宿費
來。所以,我初時有些擔心會遇上性格不合的同房。
愈來愈貴,也就沒有再報宿了。
幸好,我的同房是個很好相處的人。我們時常在 夜裏對坐聊天,還互相邀請朋友到來。他本身早起, 早上還會幫忙叫我起身,我大學中文得以合格還要多 得他關照呢。不過,我當上學生報的編輯後,不時半 夜兩三時才回到宿舍,打開門見他睡了,我也不敢開燈, 只得輕手輕腳摸上毛巾牙刷去沖涼,用電腦也只好離 開房間去 common area 用。有時我笨手笨腳,一個不 小心、閂門大力過頭,吵醒了同房,還是很令人內疚。
110
[1] 大學上堂時間分散,若然早上一堂,下午四五時又一堂,中間隔開半天, 無所事事,就叫天地堂。 [2] 參與者互相抽籤抽出一 master,成為 master 的 angel,在遊戲期間秘密地 待 master 好,同時受自己 angel 的暗地照顧。
大學生生活
/費安娜周/ 呼呼大睡,總會顧慮兩分。住宿打亂了我這個需要規律
我的走讀生活
來固定生活的人,走讀因為固定了留校的時數,給我一 個清晰的分劃,使我能分別好好分配「在校」和「在家」 對於上早課的走讀生,一字既曰:趕。迷迷糊糊聽見「下
的六七小時。
一站大學」,離遠望見靠站的 2 號校巴,狼狽地拍卡出 閘衝跑上前。有時不幸,追不上校巴,臉一灰,無奈地
走讀時實在是比較健康。所謂健康,意即生活有規律、
疾走上李兆基樓,為的只是趕及奪命八半堂。
作息定時,甚至做運動的次數和衝動亦較多,吃住家飯
走讀
若然兩堂之間相隔三小時以上,我常常流連圖書館。我 喜歡漫步遊走於數列書架之間,專門尋找那些很薄的讀 本,饒有趣味。有時難耐重重的眼皮,倒頭伏桌睡去; 又或,因為心知自己只有這段固定時間留在大學校園 筆記、到辦公室遞交文件,趁機一連串地做妥。 有時上課前見時間尚早,則會於校園散步。放慢腳步, 逗逗崇基的何善衡宿舍門外出沒的小貓,抬頭看看圖書 館門的橫樑上的燕巢,都是好風光。
走讀 VS 住宿?? 這樣的走讀生活,維持了一個學期。於下學期,我被通 知獲分配宿位了。好奇住宿生活的我,不加思索就住起 宿來。豈料,住宿這種與走讀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卻 令我惰性逐漸萌生。簡單來說,就是時間管理出錯。
:
末也沒動過一次,而是常常貪快貪方便吃飯堂的「碟頭 飯」,少吃很多菜蔬。另一方面,與家人關係一定比住 宿時緊密得多,幾乎每晚同檯食飯,多多少少會交流當 日狀況;有間宿,遇著莊務繁重的時期,當真可以整整
沒有最好 只有適合
內,一些必須在校園完成的事務,例如借參考書、影印
和有熱湯喝。我可真的試過特意帶迷你電飯煲,但到期
,
半個月不見家人。疏離感漸重,在所難免。
過適合自己的走讀生活 大一過後,我回想數月來頹懶的住宿生活,得出「走讀 著實更適合我」的結論。誠然,住宿免卻每天逼巴士地 鐵的勞頓,省回兩小時;免卻宿費;歡聚至夜宵也不愁 交通。可是,我能習慣長車程,坐車看書、倚窗看風景 時思考,時間輕易打發掉。家,亦是最能讓我自在地工 作的處所,能躺在溫床、有貓相伴、永遠有雜糧存貨。 由是,那些走讀帶來的不便,倒也不太在意了。當然, 也有些人很受不了長途車程的麻煩、或住宿生活不會更 改其生活規律。簡單來說,住宿生活較符合其需要,亦 因此住足四年大學宿舍,也無甚特別。只不過,普遍總
走讀時可我是特意回來上課的呢,為了不浪費漫長車程 令我所犧牲的睡眠時間,自然著緊一點,不想遲到。住 宿後,自然沒了這些成本。明明宿舍與演講堂相近,偏 偏最後一分鐘才步出宿門,不再在意遲到十多分鐘。
認為走讀生就是失了一些姿彩、錯過很多與大學同學相 聚聯誼的時光,住宿是大學生活缺一不可的一環,我則 不敢苟同了。因為根本沒有完美的大學生活,只有最適 合自己的一套。當我們面對新的生活時,過著與往昔不 一的生活節奏,最應做的是尋找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我是很喜歡躲於一小天地,再慵懶也不受批評,自在得 很。兩堂課之間的空隙,有宿後毫無疑問我是選擇了宿 舍內可愛的床鋪,而放棄了溫習室的硬板櫈。走讀時就
不必因為走讀生身份而悵然若失。反之,好好思考走讀 所規限的時間,怎樣妥善管理這些空檔,才為值得花心 神之事務。
算在圖書館睡覺,一望到周邊的人都在工作,自己很難
111
原刊於中大學生報零九年《迎新特刊》
2)不准藏有賭具(特別是麻雀) 如果打麻雀的話,其實很容易就會被發現,因為麻雀 聲實在太大,只要工友巡樓的時候聽到了,大可以敲 你房門沒收賭具。 另外一個可能的捉人方法,就是趁打蛇的時候打埋 你! ↓(不過有些書院早上會有工友入房打掃,不排除利 用晨早清潔時間打賭具!)由於宿規上寫著「不准藏 有一副或以上的麻雀」,有同學指咁不如兩個人分一副 麻雀,一人半副,咁咪冇事囉。
的保守管治手段。所謂家長式,就是不打算跟你商量,就直接限制你的私人生活。像飲
酒打麻雀,只要無礙他人,豈不都是個人的自由嗎?而深夜探訪、以至借宿予人一宵﹝無 論同性異性也好﹞,的確可能阻礙同房,但打開喇叭播歌也會打擾同房──為什麼不由
兩人自行協調?至於保安問題及宿舍設施的消耗,也可透個登記屈蛇與訂下合理價格的
蛇飛解決﹝如果宿舍有蛇飛賣,價錢約三十元不等﹞。不說得那麼絕對,退一步講,起
碼也應該由實際在此生活的宿生與院方共同磋商,訂定既方便宿生各自生活、也無礙宿
舍運作的宿規吧。
唔係講笑,屈蛇俾人捉到真係會 quit 宿架
老實說,只要在宿舍住過,十有八九會覺得宿規不近人情,只是無力解決,就走窿走罅
tutor /合監見到,那就會當你係蛇咁查辦啦。 (兩
仍在房的朋友仔),如打到一男一女,即是俗稱的鴛鴦蛇那就大鑊,因為後
逐家逐戶敲門檢查,看看房內有沒有「非法蛇」(即沒有買留宿劵過了時間
一般來說,宿舍會不定期打蛇,打蛇即是出動 tutor 和部分宿生會成員,
↓打蛇通常有人會預先知道,例如 tutor /工友/宿生會成員等,要
果可能是要你 quit 宿的。
避開打蛇時間就同相關人士打好關係吧。可以考慮爬窗出去但十分危險, 衣櫃肯定會檢查。
就會有人拍你門口一次囉。
↓如果你是新亞女子監獄學思樓的宿生,要帶男生上樓
大女子監獄南華蓮北學思甚至有門禁,星期一至五都不
交由書院輔導處及學生紀律委員會處理。
4)宿生違例接待異性訪客非法留宿,宿舍主任將按情況
宿舍諸多規矩,假設大學生理應不飲酒、不賭錢、甚至沒有性需要,反映了一種家長式
(在探訪時間內),可以假扮上去整電腦,但每十五分鐘
-屈蛇:指非宿生在宿舍房屋留宿的行為-
好生活,限制公權力不合道理的伸延,就是最最貼身的「民主」操演。
1)不准藏有或飲用含酒精飲品 有朋友試過在公用的冰箱內雪一支 Vodka,結果 被層導指「宿舍入面唔可以飲酒架!」,慘遭沒收。 ↓如真有需要雪酒類,可以在房內自行添置一個迷你型 雪櫃( 但有大小與耗電量限制 )。不介意離開宿舍的話, 都可以去天人合一﹑湯草湯石﹑范記泳池邊等地方對酒 當歌。
修改|黃漢彤
唔俾你飲酒、打麻雀、睇鹹書 ......
讓男生上樓。)
足夠。要是你在異性房間吃晚餐吃久了,又俾工友/
朝十晚十,但男層則是朝九晚十一,不過其實都不太
通常女宿或女層管制較為嚴苛,像新亞志文樓的女層是
3)超短的異性探訪時間
▄ 規矩有無及其細節,按各書院與宿舍有所不同 ▄
資料搜集|小弟
這正是為了真正獨立自主的宿舍生活,甚至,宏大一點說,為共同生活的宿生們爭取更
112
純情宿規一覽表
文|菲雅
避開限制生活。但是,「下有對策」並非全然可行,避得一時避唔到一世,尤其是打蛇,
真的讓人提心吊膽非常驚險,因打異性蛇被趕出宿的人並不罕見。當然,只要乖乖按宿
規做人,放棄掉一點使用私人空間的權利,就不會有甚麼問題──只是,你真想過這樣
的宿舍生活嗎?
問題自然不能簡單解決。但,如果你日後有機會上宿生會,為大家更好的宿舍生活付出
一分力,能否在糖水會、小賣部等福利以外,改變不合理的規矩,讓大家過上更自由自
在的生活?所有宿生作為宿舍一分子,也可出席宿規諮詢會發表意見,增加院方的壓力。
病歷
青春。夢想。發羊吊 劉子康,六四特刊出版其間,第一次癲癇發 翌日,出院,繼續工作。
準時癲癇
12・8・2014
作。本次迎新特刊過文繁忙時間中,筋疲力 盡,於睡夢中第二次癲癇發作,口吐白沫。
食・硬・你
2014 中大學生報迎新營
報名從速 91556223(契弟)
113
,同學還未理 答 ︰ 開 始 時 很 惡 劣。 由 於 籌 備 時 自 己 已 是 研 究 生,
率。 整 件 事 又 設 計 得 太 解新界的重要性,不容易接受。最後組織當然自然死亡。 少 大 學 三 年 級 的 師 弟 師 妹, 加 上 有 創 莊 經 驗 的 好 友 在火車站派。
一 起 統 籌 招 莊, 出 錢 印 了
張單張
要 跟 本 科 生 宣 傳 很 困 難。 幸 好 當 時 做 助 教, 認 識 不
之 後 我 再 考 慮 有 甚 麼 題 材 更 能 令 同 學 覺 得 切 身 一 點, 自 己本身又對農業有興趣,就決定了在中大搞農業發展組。 問 ︰ 但 城 市 人 很 少 接 觸 農 業, 對 種 植 又 不 認 識, 甚 至 連
人。 之 後 再 多
第 一 次 宣 傳, 以 為 會 有
正式登記前有半年至一年的蘊釀期。我們試辦期的很
人, 實 際 留 下 來 的 只 有
新界也少去,為甚麼覺得同學會對農業有興趣﹖
搞 一 兩 次, 才 湊 夠 四 五 個 人, 可 以 進 入 繁 複 的 申 請 新
來,種地、打理,明明是轉堂也會抽時間來打水灌溉。
聯 合 租 了 五 格 田, 共 約 兩 張 半 乒 乓 球 桌 般 大, 搞 了 一
來的只有
答 ︰ 農 業, 或 者 種 植 本 身 的 啟 發 性 很 大。 香 港 人 習 慣 了
莊程序。要經過籌委會、試辦期,才能正式登記。
同 學 的 轉 化, 也 在 於 下 田 的 時 候 體 會 到 生 產 食 物 的 辛 苦
個 耕 作 班。 很 多 費 用 都 沒 有 資 助, 要 靠 導 師 收 友 情 價
多 活 動 都 在 暑 假 做, 帶 人 去 八 鄉 插 秧、 割 禾。 那 時 跟
和 重 量。 有 些 莊 員 一 開 始 對 農 業 抱 著 很 浪 漫 的 想 像, 以
問︰剛剛你提到
田,又或是種植班,做小型種植
途 變 得 斷 斷 續 續 地 來。 有 一 個 更 誇 張, 開 始 時 才 發 現 原
對你來說有甚麼意義呢﹖
開始說服同學的時候也不容易吧﹖
問 ︰ 如 你 所 說, 對 農 業 的 熱 情 是 慢 慢 培 養 出 來 的, 那 一
是生態的一部分。
起 分 享 帶 來 的 快 樂, 甚 至 生 活 模 式, 是 我 們 失 落 了 很
現 了 農 業 裡 分 享 的 元 素。 我 們 不 是 以 錢 來 量 化 事 情,
交 流, 令 園 圃 慢 慢 發 展 出 一 個 社 區。 這 種 社 區 園 圃 表
答︰如果說種得多少真的不要想,一定不及全職農夫
推 動 職 員 教 學 生, 讓 他 們 慢 慢 熟 絡。 職 員 自 己 鑽 研 了
人 們 在 園 圃 裡 亦 是 互 助 的。 現 在
而 是 生 產 人 家 需 要 的 物 品, 多 了 就 會 分 享。 收 成 時 一
那 麼 多, 但 推 行 這 種 小 型 種 植, 是 想 維 繫 人 們 之 間 的
答 ︰ 要 對 農 業 有 熱 情 的 確 不 容 易。 我 跟 同 學 說 農 業 的 時
久的事。
有 糧 食 危 機。 我 也 知 道 不 是 一 時 三 刻 能 說 服 的, 反 而 最
田 推 行 師 徒 制,
令 我 難 受 的, 是 冷 漠、 不 理 不 睬, 甚 至 冷 嘲 熱 諷 有 心 人
融 城 市, 篤 信 買 樓 炒 股 有 錢 就 會 有 食 物, 絲 毫 不 意 覺 會
候, 有 同 學 會 反 問 為 何 香 港 要 農 業。 他 們 覺 得 香 港 是 金
很 大 的 轉 變, 像 害 怕 昆 蟲 的 那 個 莊 員 般, 慢 慢 理 解 自 己
來 超 級 害 怕 昆 蟲。 但 他 們 有 了 辛 苦 耕 種 經 歷, 心 態 上 有
農 田, 實 際 接 觸 後 的 落 差 很 大。 有 一 些 會 覺 得 難 捱, 中
才能收支平衡。
3
為很休閒,像坊間摘士多啤梨一樣,還有農夫會幫你打理
生 產 一 些 事 物 出 來 時, 可 能 就 是 這 種 感 動 讓 他 們 繼 續 回
消 費, 而 不 是 生 產。 因 此 當 種 植 讓 我 們 感 覺 到 自 己 慢 慢
人 來, 但 第 一 晚 見 面 時,
1 0 0 0 1
一 些 耕 作 秘 技, 教 了 學 生 後 自 己 也 會 開 心。 很 多 學 生
種得差。
在 外 面 耕 種 都 無 法 持 續, 一 來 疏 於 打 理, 二 來 自 己 不
的大學生。
會 種, 又 沒 有 人 教, 旁 邊 也 在 種 的 阿 姐 還 會 不 屑 他 們
U C
問︰你因為馬屎埔村和南生圍等社會運動的啟發才想到
成立農業組,為何最終卻留在中大發展呢﹖
答︰搞一個組織讓我認清自己的方向。開始時我偏向用
發展組的名義來參與社運,但現在我主要想向同學宣傳
農業的重要性。有時支持某些社運的時候,自己的貢獻
不大,反而如果在中大這個環境能夠深耕企穩,保持一
班人關注農業的時候,我相信對整個農業議題有幫助。
問︰籌辦的過程又長又繁瑣,你當時研究生的生活是怎
樣的呢﹖和其他研究生的有甚麼不同﹖
,所以不能當教授。一開始我讀研究院時是
答︰最明顯的是我沒有刊登過一篇
j o u r n a l
2 0
J a c k
問︰實際籌備農業發展組的過程是怎樣的呢﹖
單純想做教授。但之後既要搞社運,又要做研究和教學,
生活很忙。有些學術會議因為撞了社運的日子而不能去。
有時趕論文至半夜,回宿舍後直接睡倒。最後我延遲了
一年修業,達到基本的論文要求,但因為當教授的話要
看論文刊登數目,我遠遠不夠。
以前看到有些人不斷出文出 journal ,雄心壯志,我也 有過掙扎,怕別人覺得我不是一個稱職的研究生。但現
在放開了,寫學術期刊,讀者往往限於學術界。刊登需
時很長。在推土機逼在眉睫時,寫期刊很容易變賽後檢
討,所以便義無反顧,放多了時間在社運裡。
114
U C
p a p e r
h a r d c o r e
大學生生活
東 北 發 展 的 議 題 鬧 得 熱 烘 烘, 財 委 會 粗 暴 通 過 撥
款,令市民的目光都聚焦在新界的土地發展上。當
田)默默耕耘,
社會現在開始討論農業和永續發展的時候,中大農
業發展組早已在聯合的園圃(
,跟現在考
A L
的 學 生 一 樣, 入 了 大 學 後 沒 有 甚 麼 方 向,
為 普 通 的 那 種 人, 那 時 搏 哂 命 考
據 他 所 稱, 讀 本 科 的 時 候 比 較 摺, 覺 得 自 己 是 頗
為全職助教。 讀 研究院時構思了中大農業發展組。
劉 海 龍, 大 學 時 候 讀 地 理, 一 直 讀 到 研 究 院, 現
推動同學去了解在香港農業發展的可能。
U C
甚麼也試,但始終試不出個所以然。反而是畢業後,
才質問自己︰點解嗰時唔搞個莊呢﹖
年
月,因為做研究生論文而去了粉嶺
問︰你是在甚麼機緣下忽發奇想,構思農業發展組 ﹖
答︰
8
覺得不切身。就算要實地考察,一來一回也太無效
材出了問題,議題太地區性,學生不是住那裡,會
一兩次調查後便無跟進下去。我之後反思,發覺題
圍和洪水橋保育,不過卻失敗了。組織很鬆散,做
合讀地理、對環境議題有興趣的本科生,關注南生
之後,我打算在學系裡搞一個新界西北關注組,集
參加了社會運動後,認識了整件事的背景才明白。
幾乎空白,甚至不知道菜園村村民為甚麼要抗爭。
做菜園村的後續工作。以前讀大學時對社會的概念
趣,很有啟發。後來隨朋友接觸南生圍的議題,又
馬屎埔村,上了馬寶寶社區農場的耕作班,覺得有
1 0
在中大深耕企穩 訪中大農業發展組創會者劉海龍 ——
訪問/周俊熙、鄭詠甄/ 整理/周俊熙/
D S E
115
內地前言 香港中文大學,一所「國際化」的大學。進入以後,或者大 家會發覺,這裡不單有本地生,更有很多內地同學。到底他 們是怎樣的一班人?或者自日常的新聞報導中,你知道有好 些內地人都不遵守規矩,惹人討厭。但,在中文大學的內地 生又是怎樣?我們對內地生到底有多少認識? 〈從誤解到理解──內地 / 本地生三人對談〉一文讓我們與內 地生來一次對話,並試圖梳理目前對內地生的一些刻板印象。 事實上,我們身處同一社區之中,生活很難避免相互影響, 本地生與內地生之間實在有需要好好互相理解。溝通既然如 此無可避免,我們又是否可以找出溝通的積極意義? 〈從誤解到理解──內地 / 本地生三人對談〉指出了內地生與 本地生之間的疏離,這疏離是否源於內地生與本地生的身分 差別?校園的疏離是否只存在於內地生與本地生之間?本地 生之間難道沒有這種疏離?〈族群以外,(我們都是)全球化 下的精英一族〉一文嘗試解構中大內地生漸多的原因,同時 指出今日中文大學「國際化」的本質,只是對國際排名以及 金錢的追逐。在這樣的一所學店中,不論內地生還是本地生, 其實都置身一個競爭的格局。不論內地生還是我們,其實都 不過因應成績排名而得到在中大讀書的機會。在入學後,我 們繼續競爭的遊戲:追逐 GPA、在學期間爭取 intern 機會、 籌備一張漂亮的 CV。即使我們努力在大學建立關係,這些關 係依然只是大學生活的點綴。一旦我們步入社會,這些關係 往往變得很難維持。這,正是現時大學的疏離。在這樣的格 局下,「中港」學生又有甚麼分別?
116
內地
從誤解到理解──內地/本地生三人對談 / 劉子康 /
初
來乍到的內地生,可能對中文大學,以至香港這個新環境 有著一些好奇或期許。畢竟會在這裡度過四年,應該怎樣
都會認識到幾個香港人吧?奇怪的是,即使於同一個校園中共處, 內地生與本地生之間總有著一條無形的邊界。由於兩者之間缺乏 溝通,很自然就起了不少矛盾衝突。兩個群體相互也對對方有些 微言,卻甚少有任何溝通機會。有見及此,我們找來了中大的內 地和本地同學作一次對談,說說我們在校園裡應該如何看待兩者 之間的關係。
鍾:我的本地朋友一般都與內地生無甚交流,卻又會對他們有些
Harry(化名),江西內地生。入學時有參加大 O,亦因住宿而跟數個 本地生熟絡起來。
鍾仔(化名),本地生,即使已經是 year 4,與內地生的交流就僅限 於導修課時與導師交談。 林少彬,小學時從內地來港。曾與許多內地同學一起參與上海的交流 計劃,亦一時誤報了普通話班的大學通識,所以不論內地或本地生都 有認識不淺的人。
有責任感」的感覺。
奇怪的印象。譬如說在宿舍的冰箱有東西不見了,不知為何總會 覺得是內地同學做的。
當然,也有喜歡學習、成績非常好的,那些同學也佔不少。但在我的 學系裡面,大部份的課拿 A 的通常不是內地生,都是 local 的。
H : 這問題我們也有,當我們不見東西,就會說是本地人做的。 但我們是有原因的,因為整層就只有一個內地生,就不可能是其
林:那你們又有沒有因為剛才提及的偏見而感到不愉快呢?我小時候
他地方的人了,除非是自己偷自己咯,哈哈。
來港,除了對這裡有好奇之外,同時亦帶著一份焦慮:譬如怕學不好 廣東話,會被其他人笑自己的口音。事實上我從前也經常因為口音而
如果是不只一個內地生的話,因為內地生人數少,比較相熟,很
被人取笑。
多時候朋友想要拿,只要問一問就可以了。在我認識中的內地朋 友也不會擅自拿了別人的東西,只要大家關係好,就自然會更信
H :當時知道要來香港的時候也有想:我不是香港人,如果他們不喜
任大家,覺得內地生是不會偷東西。
歡我,會不會排斥我呢?不跟我說話、不跟我玩之類。來到後就發現, 香港人排斥內地人的情況的確存在,但在校園內就不明顯。
林:其實之所以會經常懷疑是內地生偷東西,或者是因為兩個群 體不熟悉吧。如果大家關係不錯的話,可能就不會有這種問題了。
不過在校園以外,就曾經有過一次親身經歷:當時和一個關係很好的 本地生 roommate 一起乘巴士回家,那時候我還不會講廣東話,所以
H :有一次在宿舍的冰箱看到有人貼了一張白紙,用簡體字寫上 「屌你老母」(干你娘),應該是本地生寫給內地生看的。
我們都是用普通話溝通。坐在前一排的人聽到,回頭看了我們一眼, 然後就坐前面去了,不想坐我們太近。當時我沒什麼感覺,但我的 local 朋友就很生氣的說:「我也不是內地人,你岐視我幹嘛?」(眾
林:那你們是怎樣理解這種反應?為何總是將罪行指向大陸人?
人大笑)
你們圈內應該會談起吧? 鍾:你朋友竟然是急著劃清關係啊,那你們倆還是朋友嗎?你有沒有 H :其實也會覺得難受的,畢竟無緣無故被誣蔑,但惟一的應對
因此而不喜歡本地人?
方法就只有不理它了。不過我會覺得這種排外的現象很正常。即 使在內地,不同省市的人都會有排斥。譬如說我們在江西的時候,
H:其實我也意覺不到那是岐視,完全沒有那個意識,但我的朋友就
看到別的省市的人也會有種排外的心態,所以就會下意識地覺得
提醒我了。
壞事都是他們做的。基本上每個省份都是這樣,很常見。 我自己當然沒有不喜歡本地人,其他內地生也談不上是不喜歡,但的 林:在學業方面,我認識一個同學,會覺得有很多本地生都不負
確有內地同學是不想跟本地生玩的。一般來說,是因為聽不懂廣東話,
責任,做 project 的時候會在中途走了。所以他會特意找一些內
即使聽得懂一點廣東話的,也聽不懂一些本地用語,所以只覺不知所
地生同組,覺得他們更有責任感,成績又普遍比較好。是不是所
云,完全理解不了。
有內地生都是這樣? 林:同樣地,有很多香港人也聽不懂內地的笑話吧,這或者正正證明 H :如果你說內地生都很喜歡學習的話,其實不一定。我認識幾
了兩邊的溝通一直都很淺薄。
個工程學系的內地生,GPA 也只有一點多。他們不上堂,不考試, 大部份時間也是在宿舍裡打電動。上大學之前能夠有如此好的成
鍾:就我而言,我對內地同學的印象的確很淺薄。除了有一兩個主動
績,可能是因為壓力真的太大了,大家都迫著去讀書。上了大學
接觸我的特殊例子,和偶爾會聊聊的 tutor 外,我和內地生基本上都
後,所有憂慮都瞬間沒有了,也沒有人會迫你學習,自然有人不
沒什麼交接。所以我對他們是近乎沒有印象的,既不會有那些偷東西、
想去讀了。而且本地生一年有 3000 多人,內地生只有 300 多人,
不洗澡的奇怪印象,亦不會有他們喜歡談什麼、吃什麼的生活想像。
遇上內地生的機會本來就小,當然更容易有「遇到的內地生都很
情況就像完全在一個平行時空下,有另一群人在這裡活動。
117
H: 嗯,我現在的本地生 roommate 和我住了一整年,現在也與我
地認識這些人,乃至這些人生活、成長的地方,是怎樣的一回事。
不熟,完全不會和我交談。
再者,我會覺得,大家生活在同一個校園內,彼此相互影響,其 實很有認識的必要。像有次試過在課堂上有一、兩個內地人,導
鍾:我想這種沒有交集的情況是挺普遍的。但我也有不少朋友與
師就要講英文,不能說廣東話,很多本地同學其實很不滿,而內
我的情況差不多,卻非常不喜歡內地生。有些會覺得你們來搶資
地同學其實也很不滿,為什麼呢?因為其實兩者都不太聽得懂導
源,覺得內地人搶了本地人的學位。這種想法某程度上也建立於
師的英語。
對內地人的負面印象吧,譬如報章經常會炒作某些內地人的行為, 像孩子會隨處大小便之類。我有些同學就會因而不喜歡內地人,
H: 嗯,導師講英文的話,我們許多時候也有聽不清楚的部份,
甚至會一併不喜歡身邊的所有內地人。另外亦有一些政治因素吧,
要在課後再問一次。其實來了一段時間的內地生,只要導師講得
香港人一般都會理解共產黨為一個邪惡軸心,而內地人小時候就
慢一點,在課堂上講廣東話也可以啊。真的聽不懂的部分,就再
要受到某些文化洗禮,例如要打紅領巾、小時候要讀共產黨的什
問一下身邊的同學就行了。
麼什麼。那就會去想像內地人與共產黨之間一定有點關係。 林:很多本地同學就覺得此舉其實只是方便了內地同學,但事實是, 一般來說,有時是因為學位的問題、有時是所謂「共產黨」的問題、
兩邊都是受害者。其實兩邊都應該溝通一下,然後向校方表達自
有時是某些文化上的問題,因而不喜歡內地生。
己的意願,這樣才有可能解決問題。
H: 我小時候也有打過紅領巾,但完全不知道是為了什麼,我媽
H: 我也有主動認識本地生,例如在申請宿舍的時候,有一些內
替我打我就打了。我認識的內地生,有好些來到香港之後經常跟
地生說想跟我一起住,但我就覺得不如隨機更好,起碼可以多認
本地生爭論,說他們不應罵共產黨,這樣改變不了現實。但有些
識本地生。因為我知道如果不這樣做,其他方面我也沒什麼機會
就會非常支持你們,一起罵共產黨。
認識本地生了。我本身不太喜歡說話,所以對我來講,如果不是 roommate,就算是住在鄰房的人也不會談話。但我沒有林那麼多
林:有沒有說哪一邊的人比較多呢?
的想法,我只是覺得來到香港,要認識香港的同學是很自然的事吧, 畢竟大部份同學都是香港人啊,我們入鄉隨俗也是很合理的。
H: 大部份都會覺得罵來也沒用,不會有什麼改變。真的支持共 產黨的我想也有吧,但我沒聽說過。但和本地生一樣不喜歡共產
林:但有時候內地生來了幾年,與這個地方卻無甚關係,對這裡
黨的就一定不多,我到現在也只認識一個。
又不熟悉,然後就回去內地了,這個現象有點奇怪,像是來到只 是為了讀書似的。所以,我有時候也難以理解某些內地同學來港
林:以我所知,年輕一輩的香港人一般都對中共非常反感。但其
的原因,當然我知道不少內地生都是尖子,獎學金是一大誘因。
實大部分人對中國的情況都是一知半解,只是如鍾所講覺得中共 是一個邪惡軸心,並控制了香港政府,所以就對其非常反感了。
另外,之前你說認識本地同學是自然的過程,我有點不同意。試
關於這種對中共的想像與港人對內地人的反感乃至排斥,日後實
想想,當你連對方在說什麼也弄不清楚,其實最自然就是不會去
在有詳加探討的必要。
認識。所以,要認識一個使用不同語言的朋友或者地方,除了意 願之外,也需要某些能力,例如就是學廣東話。因此,如果要認
必須面對的群體
識內地同學,其實很多時候反而要「不自然」,就是要刻意去接觸 他們才行,反之亦然。
鍾:林,你在 year 1、2 時為什麼那麼積極和內地生交流呢?我
鍾: H 剛剛提到的入鄉隨俗,其實我就會覺得是倒過來:你們覺
雖然曾經有過與內地生溝通的經驗,但就遠遠沒有你那般深入啊。
得來到要入鄉隨俗,一定要學點廣東話;我就覺得你山長水遠來
始終自己有著能力上的限制吧,普通話也沒能說得好。你可以談
到這裡,過門也是客,我也應該有責任知道身邊的人是怎樣的。
一下嘛?
但即使是有心想要認識,也沒有渠道去溝通。因為我的學系本身 不多內地生,在通識又是和自己朋友圈內的人一起。
林:其實有一半純屬巧合,那就是 year 1 時不小心選了普通話班 的大學通識課,然後認識了一些內地同學,但之後 year 2,去上 海交流的時候,則是主動參與而非巧合了。那時主要是因為在通 識課認識了一些內地朋友之後,感覺到自己對中國的認識甚少, 而自己身邊又有不少內地同學和朋友,因此便覺得有必要更深入
118
內地
更加積極的交流
鍾:這也很正常啊,即使是本地生一般也不會對這些事很有認識。 但還是會有一種一定要和對方講一下的責任感。
鍾:不過怎麼說呢……我覺得這種「主客」的劃分法也不甚準確, 譬如說我對中大校園就有一個「家」的想像。在這幢大樓的一個清 潔女工瓊姐,我見她比見我媽還要多。幾年來,一定會產生了一點 感情,會覺得大家是一起生活,要關懷對方。現在我看待內地同學, 其實也是差不多的心態。 H: 對校園有「家」的想像這個我也有同感。其實我也很感謝中大, 給我們提供了 4 年生活和學習的環境。如果沒有宿舍,要我在外面 自己租屋住的話,我應該就沒有這種感覺了。當然,如果它不給我 們宿舍的話, 「我哋一定做佢」(廣東話,即我們一定會投訴的意思)。 (眾人大笑) 鍾: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我對內地同學有點歉疚。以前住宿舍的時候, 明明隔壁就是內地同學,大家一起住了差不多一年,出入也會碰到, 可是就是沒有怎樣交談。但隔鄰,甚或另一層的本地同學,我都會 很主動的交談,認識他們,他們有什麼我也會幫忙。其實當時我並 非討厭內地同學,只是很懶,不想說普通話,又不太覺得有什麼責 任要認識他們,所以就算了。 林:其實不一定要責任呀,有時即使只是基於好奇心,也會想理解 一下對方在做什麼、想什麼,看看那些事上有沒有溝通的可能,想 做這些交流是很正常的事吧。像 MUA 每年都會辦一個中國文化節, 是全中大數一數二大規模的活動,內地生都會買一些家鄉特產去文 化節大家分來吃。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很興奮啊,因為平常也有自 己煮飯的習慣,會想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會吃什麼,所以後來就和他 們交流去了。可惜聽說很多本地生都不知道有這個活動的存在。如 果他們知道的話,其實至少可以去那些文化節逛逛,理解一下對方 在做什麼,說不定自自然然也會結交到一班內地同學,不一定要談
林:不過我認識一個內地同學,他雖然因為忙於學業方面,沒有怎 樣主動認識本地生又或香港,但也跟本地生有點基本溝通啊。譬如 說他跟他的本地生同房雖然不算熟稔,但他們也協調了每星期輪流 打掃房間,這也算是一種互助合作吧。 我覺得有時候也很難談得上深入交流,畢竟交流也是需要心力啊。 只要不是刻意對對方不瞅不睬,願意溝通,那就行了。 H: 嗯,我跟現在的 roommate 也沒怎麼聊過,但有事的時候他也會 找我。例如當他要帶女朋友上來房間的時候,我也會走開一陣子去 遷就他,我覺得這種程度的溝通是必要的。 林:但不論是嚴肅的,或是日常的討論,雙方都一定會有一點欲望 和責任去進行一點溝通、交流吧。我也不覺得所有內地生和本地生 都能相處融洽,但有很多時候兩邊的溝通非常重要,不然就會引起 一些誤解。像剛才提過的教學語言問題,如果大家都知道對方的意 願,就能聯合一起向校方爭取啊。缺乏溝通的話,就很容易把責任 歸咎對方。其實雙方只要放下偏見,不要封閉自我,那些溝通就會 自然地發生。 鍾:放下偏見是當然的啊,但在現時如此缺乏溝通渠道,再加上語 言的隔閡之下,若是最「自然」的情況下就是不會溝通。但正因如 此,若我們任由一些流言,又或模糊的印象構成了我們對對方的理 解,那麼雙方的溝通便會難上加難。若要真正有效的溝通發生,其 實還是需要一些制度上根本的轉變吧。 林:同意。但這又是另一個很大的課題了,或者今天只能到此為止。
到責任,好像很嚴肅的感覺。 鍾:我真的沒有聽過,以後有機會一定會去看一下。不過話說回頭, 我覺得雙方的交流也可以有一些比較嚴肅的部分,亦即所謂的責任。 這不單是指大家在同一個社區生活而衍生的責任,而是另一種類似 「使命感」的東西。譬如說我們知道在內地不能談及「六四」:學校 不會教、網上也不能搜尋到。難得香港有這方面的自由,我們就會 有種「使命感」,覺得應該要讓內地同學知道一下,所以中大學生 報今年也打算在 MUA 派發《六四特刊》。 H: 來了香港一年的內地生一般也會知道「六四」了。有人會覺得 挺有意思,會看一下,但以我所知大部份人也是沒有太大的感覺。
119
族群以外, (我們都是) / 林少彬 /
疏離,或無二致
或會是:內地同學來港只為讀書,讀了就走,不理也無所謂。 更甚者,有本地生一早認定內地同學來港「搶資源」,他們彼此
2013/ 14 年度,在香港中文大學的本科生裡,有 14109 位本地生, 1780 位非本地生,而後者之中,絕大部分屬於內地下來的精英 份子,有 1374 位。換言之,在校園中,約每 10 位同學,就有 一位是內地生。 然而,據筆者所見,不論內地生或本地生,雙方同學對彼此瞭 解甚少,大家就像生活在兩個平行空間,在課堂上既不會主動 交談,回到宿舍更是各自修行,生活沒有任何交接。其只要稍 稍瀏覽一下本地網站或 CU Secret 等網絡社交空間,我們卻又 不難看見雙方彼此的一些奇怪印象,例如本地生會覺得「內地 同學喜歡在共用冰箱裡偷東西」、「內地同學不洗澡」,而內地生 則覺得不少本地生是「憤青」。 究竟,在同一個校園生活的我們,何而會如此割裂?或許是因 為語言,或許是因為生活習慣、文化背景的不同。這些問題本 文當然難以一一處理,筆者最想探討的反而是:為何我們會對 這種割裂無動於衷,甚至認為這是理所當然?最為常見的答案
120
之間不是真正的同學,而只是互相競逐下的敵人。因此,割裂 非但不是預料之外,而是應當如此。 但,若這只是內地生與本地生的族群對立,那麼疏離的情況應 該只出現在內地生與本地生之間,可是據筆者所見,本地生與 本地生之間,其實也是疏離非常──大學相比中學,生活七彩 繽紛,Ocamp、上莊、不同學系的課堂,新入學的時候,一天 就能認識十多位新同學,然卻正因如此,大多關係只能蜻蜓點水, 與中學時所有同學朝夕相對而成的友誼,實有天壤之別。或者 透過 Ocamp,上莊,本地生也會有幾個死黨,但多數人而言, 課室只是一個上完課就離開的地方,他們不會期待在這裡與別 人發生甚麼聯繫,只是到了分組的時候,他們才會勉強「主動」 與他人交談,但其實也純粹是為了要找組員,非如此不可而已。 即便曾是 part pro 的組員、宿友,日子一久,以後亦難有更多 的交流,可能慢慢地就會失去聯繫。但他們很多對此也不會有 太多感受,沒了也就沒了。這種對於疏離的漠視,其實跟與內 地生的情況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然我們到底要如何理解這一無 動於衷呢?
內地
全球化下的精英一族
說穿了,在梁先生眼中,一個掌控香港教育界生殺大權的高官
筆者認為,要解答此問題,我們必須對當代大學的角色有一基
眼中,所謂大學,其實就只是一間配合社會需要而訓練「人材」
本把握。
的訓練所。極端點說,他口中的大學,其實與「學店」無異。 學生每年繳交一筆學費,然後經過數年的訓練,換取一張美輪
淪為學店的大學
美奐的畢業證書,而大學一方面固然是提供勞力予市場需要, 另一方面亦是一隻會生金蛋的母雞,每年可以賺取數以億計的 「投資」(梁錦松語)〔2〕,與一般商店不同的只是,大學利益所
大學的本質是甚麼?很多人告訴我們,大學是一個讓你追求理
牽涉的群體,及其輸送方式,遠比我們一般理解的企業複雜得
想的地方,大學是一個讓你追求知識的地方,大學是一個培養
多而已。(這一點稍後會再闡述)
獨立人格的地方……
在這樣的理解底下,我們不難想像,多間大學為了賺最多的利潤,
老實說,這種空話可能只會出現在官方宣傳網站上或是學校領
生產最好的「商品」(即畢業證書)。而當中一個最有效的方法,
導面對公眾的公開演講吧。但事實上,即使是官話,其實也未
當然就是改善自身的聲譽與形象,提高學校的國際排名。因為
必這麼「崇高」。前財政司司長、首任教資會主席,梁錦松就曾
學校的排名越高,其畢業生就愈有機會受到企業認可。這從畢
指出基於全球化下競爭日漸激烈,多番強調現今教育應該如何
業生的薪酬已可見一斑:據教資會統計,在八大院校中,除了
配合全球經濟體系的轉型(由工業經濟到知識經濟),以及應該
教育學院外,畢業生薪金佔據頭三名的分別是港大、中大及科大,
加強香港自身的「競爭力」云云,更寫道:「教育是作育英才,
分別為 23.6 萬,22.7 萬及 18.6 萬元,其與嶺大及城大的 14 萬
這一點是很清楚的,而且是前途無限,而這個前途是包括前途
元相比,實有一段明顯的差距。〔3〕更為赤裸的是,部份企業,
的『前』,以及金錢的『錢』」〔1〕。
特別是大型跨國公司,如投資銀行,國際會計所,世界 500 強等,
一般都只考慮「三大」的學生,其他院校的畢業生可能完全不
121
受理會。
說真的,對於外地同學來說,他們對香港院校的瞭解可說少之
又少,別說不知其文化背景,可能連中大的名字都沒有聽過
而提高國際排名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提高國際化指標,在此,
──即便中大是全世界排名 100 以內的大學。情況就好像我們
校方的首要任務當然就是對教授的論文及研究作出要求。因
也不很清楚許多國外大學一樣,如德國的柏林洪堡大學,法國
為這在國際排名中備受關注。就以其中一個備受注目的國際
的高等經濟商業學院,這些大學在其本土其實都是頂尖大學,
排名,QS 來說,單位教職引用率(citations per faculty)就
但都是我們聞所未聞的名字。然而,不只外地同學,其實內地
佔了整個比重的 20%。也就是說,教授所研究的論文被引用
同學對香港院校也瞭解甚少,頂多聽過一些名字,但各所學校
的次數越多,其在 QS 的排名分數也就越高。因此,學校會規
的好壞卻完全說不上,起碼對香港院校的認知遠比不上清華北
定教授定期要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以提升其被其他
大或內地的其他大學。既然如此,以上問題就越顯重要了:為
學者引用的機會,從而提升學校排名。因此,對許多教授來說,
何最後它卻能吸引眾多的內地精英呢?
教學頂多只是「副業」,研究才是「主業」,因為研究做不夠,
隨時飯碗不保。但大學不是讓學生求學的地方嗎?為何現在
國家教育部的支持顯然最為重要:1999 年 2 月,教育部和國務
教授的主業反成了與學生毫無關係的研究及論文發表?
院港澳辦聯合發文,表示同意香港的大學委托內地大學招收大
學本科生,而受委托的大學都是諸如清華北大的頂尖大學,所
另外,錄取外地學生亦是推動國際化的重要一環。因為國際
以招收到的學子已是精英中的精英。招生第二年,上海中學、
學 生 及 教 師 比 例(International orientation) 在 QS 排 名 中
北京四中、北大附中幾間知名中學亦紛紛積極地向學生和家長
也佔了 10%的份額。政府對此當然亦是大力支持,從大量提
推崇香港高校,宣揚考進港大和考進北大清華同樣光榮。而這
升八大院校的非本地生人數比例上限已可見一斑:98 年前此
種支持是世界其他地方所不能給予的──我們實在難以想像哈
上限是 2%,曾蔭權上任(2005 年)時是 10%,到現在則是
佛或劍橋願意與中大合作,讓中大在其大學招生。
20%。因此,非本地生的比例越來越多,在排名表的分數也
就越來越高。排名越高、校譽越濃,籌款也就更容易。整套「治
其次,許多內地尖子都有到外地升學的想法,但自知英語能力
校」邏輯其實也就是一套商業邏輯。大學其實與一間商店無異,
──特別是會話──未必能一時之間達到外國大學的標準,又
稱為「學店」實不為過。
對外地大學一無所知,因此許多人或先考慮香港院校,希望以 此作為跳板為未來升學鋪路。他們普遍認為香港的各個方面似
為何是內地生?
乎都與國際更為接軌,所以有助未來到國外升學。例如就學習 環境而言,香港的大學較為接近國外大學,注重學生多方面發展,
但比起普通商店,這家學店的利益關係卻顯得更為複雜,起 碼各利益群體並非如商店老闆,將錢直接放入口袋。例如對 於教授來說,任何研究項目都需要一定經費;站在大學的行 政角度, 大學官僚只會考慮如何使自己的工作過程更加暢順, 而愈多資金,工作起來則愈方便;對於校長或幾個學校領導 個人而言,則可能是透過任內的政績,來增加自己的政治資本, 這一點,看看中大的前兩任校長如今的公職便可知一二── 李國章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劉遵義則為人大政協。而且, 在這家學店的利益關係中,資金並非唯一考量,因為「精英」 的爭取也同樣重要。教授不僅希望爭取研究經費,也希望錄 取一些高效率的精英以做出更好的研究。對學校而言,收取 精英則可為學校提高聲譽,如在 2012 年,香港大學便因錄取 21 名省市狀元而在內地被傳為「佳話」,並佔據了香港各大報 章的版面。 但問題是:為何中大希望錄取五湖四海的尖子,結果卻吸引 以內地生為主的精英呢?
122
一般不會以考試作為唯一評估,當中可能會有報告、導修討論、 測驗及考試等,以測試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當然,作為學店的中文大學亦十分樂意錄取內地尖子。首先, 如上文所言,錄取內地尖子本身便已提高了中文大學的聲譽。 事實上,在 2012 年,中大於北京錄取的學生中,最低分就超 出了一本線〔4〕134 分。〔5〕幾所香港學校的錄取線亦都超過 北大、清華的平均收生分數。另外,就如先前梁錦松所言,教 育本身就是一種「投資產業」:在 2013 年,中大就收了約 5000 名內地學子來港升讀研究院,以最低學費的 13 萬人民幣計算, 這 5000 名研究生就為中大帶來了 6.5 億的收益。 然而,重要的還不是這 6.5 億的收入,而是其所為香港院校帶 來的精英及國際排名。當這批精英從中大畢業以後,他們很多 都極有機會進入好的企業,從事好的工作,而這當然又可進一 步推高中大的國際排名,因為在 QS 排名所衡量的指標裡,學 生就業評價(Recruiter Review)又佔了 10%。換句話說,這 批精英從中大畢業以後,只要他們進入好企業工作,例如投資 銀行,世界 500 強等,那中大的國際排名又是節節上升。而以
內地
此國際排名,中大的籌款工作便更加順利。 2013 年,第六輪專
明明討厭孤獨,但我們不能讓與朋友相處的時間過度
上院校籌款配對補助金計劃,港大和中大便籌近 6 億款項,遠
影響學業;我們大部分人明明沒有對知識的渴求,但
遠拋離其他大專院校,再加上在此計劃下,大學籌款愈多,政
每逢測驗、考試,還是會撥出一大堆時間,努力「讀
府補助愈多(此之謂配對補助金),更令中大富上加富,可見國
書」(又,對知識的渴求與考試有關係嗎?),務求考
際排名對大學之重要性。
取一個漂亮的成績──我們都清楚,這是為了四年之 後,拿到一張有競爭力的畢業證書。故此,與其說本
我們都是精英──學店精英的疏離與焦慮
地生漠視了其自身/內地生之間的疏離現象,毋寧說, 本地生/內地生都漠視了香港中文大學的本質,漠視
讓讓我們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無論是內地同學與本地同學的割 裂,或是本地同學與本地同學自身的疏離,為何這都是「理所
了一個無關族群,而是關乎我們想要一間怎樣的大學, 我們究竟要怎樣的將來的關鍵問題。
當然」的?上文長篇大論分析何為大學,最終想要說明的是, 在全球化激烈的競爭格局下,大學作為一間學店,其收生的準則, 乃是能力的高下,而族群只是其次(當然,非本地可以幫它提 升國際排名,它也是樂意的)。因此只要你的成績是本地生之中 最為優秀的 17%,或者在內地省市中最頂尖的 0.1%,就有機 會入讀中大。誇張點說,其實它跟沙田火車站裡的那家 7-11 一 樣,它不會只賣東西給沙田人,它也賣東西給美國人。只是比 起 7-11,它賣的不是汽水朱古力,而是畢業證書罷了。因此, 來買證書的人根本不受地域限制,本地同學可以來買,內地同 學當然也可以來買──只要你是精英。 而真正的關鍵是,為何「我們」要成為精英? 精英不獨是指「我們」能力出眾,還隱含了一種對生活的保障。 在資本社會裡頭,能力愈大,回報愈多,「我們」之所以成為精 英,可能是因為有人希望將來得到一份高薪厚職,亦可能是因為, 「我們」無法承受「失敗」、「脫軌」的風險,「我們」無法確信, 在欠缺大學學歷的情況下還能夠在這個梁錦松口中「知識經濟」 的世代,保障自己的生活一切(記得上文的八大薪酬水平嗎? 大學尚且如此,遑論只有中學學歷的人們生活如何)。因此, 「我 們」需要的,始終是一張大學畢業證書。亦因如此,這一種大 學生的根本焦慮,注定了大學中的其他生活,上莊、拍拖、住 hall 等,只不過是在整個「裝備」過程中的陪襯 ──要玩的話, 為什麼不直接放棄大學學位,任意在世界某處自由玩樂?要 去外國探險的話,為什麼不趁自己尚年青時直接申請 working holiday,寓賺錢於玩樂之中,出外遊玩?這不是說所有大學生
[1] 節錄自《教育產業爭論背後的理念》信報財經月刊 2009-12-01
的眼中只有將來工作的薪資數字,而是筆者相信大家都清楚明
[2] 節錄自《教育產業爭論背後的理念》信報財經月刊 2009-12-01
白,玩也好,尋夢也好,也是需要金錢的。
封面專題 封面專題 [3] 蘋 果 日 報 新 聞: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
art/20131003/18448156
因此,文初引述的「內地生只是來讀書,讀完就走,所以其與
[5] 對外開放,對內改革──內地高校應對優秀生源流失:http://
本地生疏離自是理所當然」的解答,並非全錯。只是,更準確
[4]「一本線」即第一批錄取院校的分數線 www.infzm.com/content/79175/
及更長氣的說法應該是:「我們都是來換取一張畢業證書,從而 確保他日投入勞動僱傭市場之際,有更佳的勝機,從而,有一 種更美好的生活。換完就走。」循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何我們
123
Jam 嚟嘅薯片
Jam 嚟嘅碗
Jam 嚟嘅枕頭
124
內地
偷來的罐頭
偷來的廚具
偷來的飯盒
125
科 系 統 ) 就 凍 結 了,
後我要問朋友借錢,等
上 批了
唔 到 科。 最
再還給他,因為一時三刻真的交不出啊。
如 果 說 生 活 上 的 支 出 的 話, 最 大 的 洗 費 是 學 跳 舞, 每個月要一千多元。沒有錢的時候,就會在家裡煮 飯吃,甚至連飯也不會吃了。 問:為何願意花這麼多錢學舞呢?連飯都唔食喎! :唔,記得小時候因為病痛,有幾年時間
都 要 在 醫 院 渡 過, 在 病 床 上 經 常 感 覺 身 體 被 困 住。
才能追看回之
興趣或追求,無所事事。你怎麼看待我這種相當殊別的生
問:你這麼忙又這麼充實,但有些人,譬如我,沒有甚麼
, 但 有 很 多 同 學 早 就 看 完 了, 還 可
: 我 也 認 識 某 些「 賺 錢 買 花 戴 」 的 人, 課 有 時
活形態呢?
覺 也 是 一 種 奢 侈 的 時 候, 你 根 本 沒 有 力 氣 再 去 細 想 那 麼 多。 有 時 候, 我 要 到 前的 以找額外的東西看。
練 舞 的 話, 基 本 上 學 校 正 式 表 演 的 大
我 都 會 到 齊, 但 有 時 莊 員 會 私 底 下 約 練 習, 我 很 多 時 候 都去不了。 問:要兼顧賺錢、興趣和學業,時間會不會很緊湊?
候也不上,有空就補習賺外快。但我也不覺得他們的生活
方式有問題啊,我就繼續幹我自己的活。
其實我的生活形態算不算是自己選擇,我也說不清楚。但
要說的話,我也可以「衰女啲」,問家裡拿點錢吧?這樣
的家人看得很重要,不希望家裡太辛苦。父母的工作淡季
就可以少做一份工了。但我就是不想這樣啊,因為我把我 :我的時間都排得很密,下課之後,直接去補
的時候,真的可以一整個月零收入,那就更加不敢問家裡
要錢了。
那
習,補完習之後就趕去排舞。有時也會和
邊 講 會 遲 半 小 時, 用 這 種 方 法 擠 點 時 間 出 來。 排 完 舞,
有些朋友可以經常很空閒,我也不覺得這種生活有甚麼不
,因為
我在跳舞時很能感受到自己與身體在對話,在過程
如 果 第 二 天 早 上 又 有 課 的 話 就 另 計 了。 幸 好 我 進 的 是 文
通常
點就能休息了。當然,
在搞活動的過程中自己都會有成長。如果只是跳舞,
好。我中學時也曾經試過類似的生活,經常浪費時間,有
點多就可以回家,大概
就很難接觸到舞台背後的製作。哈,有一次演出需
時候盯著一張白紙已經可以耗掉一整天。可能有親身體驗
化 研 究 系, 即 使 沒 有 去 上 去讀
的表演和
,
點開始表演,
會睡
小 時、 會 用
現在我只覺得,如果一日有
小 時 來 賺 錢、
小時做日常
小時就好了。那我一天
過,明白那種經歷,所以對他們的心態也能理解吧。
,自己花時間
要一把木梯作道具,還要莊員們自己揼出來。
有試過
點就要到場了。等表演時我就做
的時間撞上了。有一次要在港大演出, 但我們
4
3 6
因為家庭人數多少會影響人均收入,如果人數有變,便要再作審核。
畫畫之類的。現在的時間實在太不夠用了。
生活要做的事、餘下的都花在各種興趣上:跳舞、學習、
1 0
: 因 為 太 多 事 要 忙 了, 我 長 期 都 每 天 只
小 時 左 右。 其 實 習 慣 了 以 後 也 不 會 覺 得 特 別
。當有客人
仔上班的時候沒有人
咯。
有 人 叫 我 去 熱 身 的 時 候 就 去 一 下, 回 來 又 繼 續 做。 那 些 時間與其白白流失,不如拿來做 也有因為在
管 著, 我 就 會 用 那 些 時 間 來 寫
來 的 時 候, 才 會 去 招 呼 一 下, 走 了 以 後 就 繼 續 寫。 有 小 時, 下 班 就 已 經 了。 當 然, 寫 之 前 也 要 有 時 間 做
時 也 挺 佩 服 自 己 的, 一 天 上 班 寫好
啦, 但 那 些 工 作 就 在 轉 堂、 乘
1 2
問:若果經常打工,其他事情就要有所犧牲吧?
睡
剛上莊的時候很不適應,經常都會暈
累, 但 是 對 身 體 還 是 有 負 面 影 響 啊。 譬 如 說 我 在
勞。出院後的幾天都會非常累和很容易生氣,到休
倒。送去急症之後, 醫生說我是低血壓,或者是過
其 實 沒 什 麼 追 求, 但 我 還
p a p e r p a p e r
p a p e r
b o u t i q u e
車的時候解決。不過,最後當然寫得不好呢。
[1]
p a p e r
經已能搞清課程的基本概念。
中多認識了自己。亦因此我上了
s e m
d a n s o 1 2
r e a d i n g d a n s o
2
m i d t e r m 8
息了幾天之後才沒事。 至 於 學 業, 我 對
是挺重視學理思考的過程。譬如說上
的書和電影我都會看。但是有很
我 真 的 會 著 緊, 上 完 課 會 好 好 想 清 楚, 即 使 不 是 多時候就是沒辦法讓看過的知識沉澱啊,始終連睡
126
E m m a
b r e a k
f u n c t i o n
r e a d i n g l e c t u r e
T u t o r i a l
G P A
7
p a p e r
p r e p a r a t i o n
1
1 2
d a n s o
E m m a
l o a n
r e g
g r a n t
r e g
E m m a E m m a 4 y e a r r e q u i r e d
內地
應付過去,
, 現 為 文 化 研 究 系 二 年 級 升 三 年 級 學 生。 家
住公屋,首年學費靠
同時
第 二 年 則 要 向 家 人 借 錢 交 學 費, 知 道 家 裏 財 政 緊 拙,
馬上逐月還給家人。訪問時正值暑假,
賺最多的錢。另外亦有
的 身 上,
左右。星期六日也會在旺
份補習,中學、小學的都有,
是按時薪計錢,所以我吃飯會盡快吃完,早點再開工,
現在做最長時間的工作是時裝店的
。因為
: 都 在 打 工 吧, 要 打 幾 份 工 我 都 數 不 清 了。
問:你平日的生活是怎樣的?最近都在忙什麼呢?
充實背後的代價。
我們看到一個制度之下生活欠缺保障的人,追求那些
是 在 公 開 試 後 好 好 休 息 一 下。 但 在
不少屬於自己的時間,可以隨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或
為公開試日夜惆悵。往後雖然仍要繼續讀書,卻多了
大家可能會想像,上了大學之後不需要再如以前一樣,
間要做時裝店的兼職、補習和數份散工去賺錢。
E m m a
大 學 的 話, 我 上 年 上 了
有時會忙搞活動,或者出席表演
怎樣呢?
。
( 現 代 舞 學 會 ),
鬆 啲。 曾 經 試 過 因 為 家 裡 有 人 過 身 了,
(網
如 果 算 平 均 家 庭 月 入 的 話, 應 該 只 有 $
[ ,]交不足學費,
1 0 0 0 0
遲了批核
g r a n t
$
左右,境況不好的時候每月只有幾千元,
: 我 家 裡 收 入 比 較 不 穩 定, 有 時 候 月 入 有
問:為甚麼要打這麼多份工?家裡的經濟狀況大概是
f u n c t i o n
d a n s o
C U S I S
捉襟見肘下掙扎生活 訪文化研究二年級生 ──
l o a n
E m m a
s a l e s
角的格仔舖做看舖,有散工的話也會去做下。
每星期也能賺到$
3
1 2 0 0
1
/訪問:劉子康、謝天燊/ /整理:劉子康/
g r a n t
E m m a
E m m a
E m m a
2 0 0 0 0
l o a n
E m m a
127
書 院 介 紹 揀揀揀,升中時要煩讀咩中學,入到中學又要諗揀讀咩科,中六放完榜先揀完大學同major,入到中大, 仲要揀書院﹗﹖ 其實中大所謂嘅書院制,雖然講到書院唔同文化匯聚埋一齊塑造中大面貌,但其實各書院幾廿年前俾中大 收歸權力之後,自主性已經名存實亡(見《自欺欺人——名存實亡的書院制》P.20-21):行政權利狹窄, 就算書院有理想有傳統,書院方面都難以有所作為。依家嘅書院大多只係搞下學生活動,提供宿舍、運動 等設施,同埋俾獎學金同去exchange嘅機會。 書院固然有其獨特文化與精神。但依家新生揀選書院嘅方式,都不過好似找錯處,相同之中找不同,即係 宿位、獎學金、書通工作量、canteen等分別。
╱ 未麻、豆昊、妹仔、藍翔 ╱ ╱ 參考:2012年迎新特刊 ╱ (鳴謝各書院學生會提供資料)
點都好,就等我哋逐間介紹啦。
崇基學院 CC
新亞書院 NA
崇基學院位於火車站隔離,係中大最大規模最有錢、唯一有宗教
是咁的,每年都有唔少同學希望入新亞,都係因為人文精神。但當你
背景(基督教)嘅書院,仲有棟教堂添。如果對基督教反感嘅新
入到去,就會覺得新亞除左多尊唐君毅像同有個錢穆圖書館之外,其
生被編入崇基,可以係指定時間內申請轉書院。但講真,宗教元
實同其他書院冇咩大分別。當然,新亞喺正山頂睇景一流,得閒行過
素佔書院生活唔太重,無需過分擔心。
合一亭睇下風景,思考下天人合一嘅境界都係唔錯嘅享受。
崇基十宿,宿位最多,只要新生申請多數都有宿住,之後幾年都
新亞去邊都幾方便,搭校巴實有位,又可以經MMW行落本部。新亞
有一半機會住宿。崇基嘅舍堂文化相對濃厚,十宿都各有自己嘅
canteen(NA Can)嘅名物紅豆冰亦都不得不提:大大杯得嚟都係
文化,宿生都好投入於聯宿活動(傅盃)。但由於崇基歷史悠
賣4蚊,而且下午茶質素亦非常好,好多喺聯合上堂嘅同學都會落堂
久,部分宿舍都幾殘。
過NA Can食嘢㗎。
崇基特別多canteen,其中包括上年新開嘅清真餐廳同提供宵
宿舍方面,新亞入宿幾難。不過新亞有「臨時宿位」計劃,俾同學可
夜至凌晨兩點嘅眾志堂。但崇基嘅美食又點止咁少?其他嘅7間
以揀三個人住兩人房。「四年一宿」嘅制度亦確保同學四年內會有一
canteen就有待大家慢慢發掘喇。
年宿位。值得一提,有間宿叫紫霞樓,坐擁無敵海景,不過抽唔抽到 就各安天命啦。
崇基學院派獎學金就派得最多,每年有幾百個唔同項目俾同學申 請,所以唔少學生都會為咗拎獎學金而入崇基,但大部分獎學金
新亞同學唔駛做final year project但係有STOT[1]要上,獎學金唔係
都著重成績表現。
少,但係相對無咁易拎。大部份都要同學寫一篇有關中國文化嘅論文 先攞到。
書通通識方面,崇基週會數量係咁多間書院中最多嘅。不過,週 會嘅嘉賓講嘢都唔會太沉悶:上個學年就有《黑紙》創辦人阿Bu 和林日曦。
[1]STOT:指的是學生為本學習的英文簡寫,只有崇基與新亞同學需要修讀。
逸夫書院 Shaw 逸夫書院係中大第四間書院,於1986年由邵爵爺捐錢成立。逸夫 果頭得一兩個課室,所以除咗書通之外,大家都無咩機會要留喺逸
聯合書院 UC
夫上堂,所以亦有「逸夫走讀做咩要返Shaw」之說。逸夫相對其
聯合書院就真係樣樣都有齊:有大量多媒體資料可供外借嘅圖書
他書院係偏遠左少少,所以宿生出入多數都搭校巴。好彩一個鐘內
館;相傳係全中大最快嘅電腦室——天機電算室;全中大唯一嘅 酒吧——思源館,走讀生仲可以瞓湯石添。(瞓湯石代表咩?請 看第88頁)如果同學冇咩特別心水,揀聯合書院就最穩陣喇。
一年級同學基本上只要有申請,就有得住宿。不過如果之後想繼續
當然聯合都唔係話樣樣好,就好似聯合書院個canteen都係出名
宿舍管理較寬鬆,好多同學選擇屈蛇。另外,逸夫書院都有類似新
難食。雖則一年前轉咗供應商,但係有好多中大人依然未放低呢 個心理陰影,每次提起UC Can,大家都不禁倒抽一口涼氣。 而聯合個位雖然唔錯,無論行去本部,新亞定校園北部都係幾方 便,之不過搭校巴落火車站就麻煩啲,因為成日都會遇到校巴逼 滿上唔到嘅問題,有時甚至要行過新亞等車。 獎學金方面,聯合有專為少數民族、非主流宗教而設嘅獎學金,
128
都有10班校巴經逸夫,所以要係中大四圍去唔會太唔方便。
如果你係「全家第一個大學生」,都有獎學金俾你申請,種類都 咪話唔多元,但係金額上就比崇基少啲啲。
住就難好多。唔算住得偏遠嘅同學,上咗孖莊都未必有得住。不過 亞嘅臨宿計劃。 逸夫嘅獎學金相對著重活動,項目數量同金額都可觀。至於書院通 識同週會方面嘅題目新鮮,鐘意足球嘅可以take馬嶽教授的「足球 世界」,鐘意文藝嘅同學更可以在某些書通課程中參與戲劇製作。 逸夫除左冇圖書館之外,其他設施都冇少到。值得一提,全中大得 兩間BAND房:逸夫同龐萬倫學生活動中心。逸夫嗰間當然唔係逸 夫學生先用得,不過近水樓臺先得月嘛。 逸夫仲有一本屬於自己嘅學生報 - Shaw Beat,如果大家有幸入 到逸夫,記住留意一下啦。
全宿共膳
實用資訊
五個新書院之中,三間有「全宿共膳」嘅制度。 所謂「全宿共膳」,代表所有同學必宿四年,學生每星期有三 晚要聚埋一齊「共膳」。感覺有啲奇怪?基本上想像下好似
善衡書院 SHHo(全宿共膳)
Harry Potter咁就OK。
善衡書院地理位置非常優裕(地產廣告tone),所有上
有人話每個星期有三晚要共膳,好似會無曬自由?嗱,理論上
落山嘅校巴都會經過善衡,行去本部或火車站都係5-10
就無人話你一定要去曬食咁多餐,不過呢,錢就一定要交足
分鐘嘅事,上堂做GYM定食飯都非常方便。
嘅。同埋每次共膳都會好似上堂咁計attendance咁囉。
善衡非常著重「家的感覺」;除咗全宿共膳外,院長亦 會同同學一齊住喺宿舍,而每個同學都要出席書院迎 新營。第一年嘅書通,同學都要入camp,紮下營撐下 艇,都幾溫馨㗎。 在獎學金方面,善衡喺新書院之中算非常慷慨,據聞幾 睇重成績同埋學生對書院嘅貢獻。較特別嘅係,善衡有 一個為醫學院而設嘅20萬獎學金,相傳善衡亦因為咁而 有較多醫科生。
伍宜孫書院 WYS 伍宜孫位於和聲同Shaw中間,話近唔近,但話遠又唔 算好遠。所以要落山嘅話,大部份同學都會行返落逸夫 書院搭校巴。伍宜孫都算好食好住,又有宵夜賣又有甜 品屋。 書通一般由人文政治學科嘅老師教授,聽聞會用「創 新」嘅角度講解,都幾有趣,例如探討下點解有精神病 嘅人特別有創意咁。
晨興書院 MS(全宿共膳) 晨興喺新書院中規模較細,得300個學生。晨興非常著 重國際氣息:晨興以1:1:1招收本地生、內地生和外國學 生,甚至連書院院長都係外國人。 當然,由於學生來自 世界各地,書院通識課程會以英語為主。 晨興嘅宿舍算係中大之中數一數二靚嘅,木造嘅地板、
獎學金方面,伍宜孫其實唔算太多,而大部份都要同學 展現到創新精神或者創意行動先攞到。另外仲有一個 $10000嘅創業基金,只要交一份計劃書就可以申請。 與逸夫一樣,伍宜孫都有一份屬於自己嘅學生報,名為 Sunzine。
寬敞嘅房間,有部分甚至有無敵吐露港海景(又地產廣 告tone)。如果同學想揀返間心水靚房,記住留意自己 共膳嘅attendance啦。
敬文書院 CWC(全宿共膳) 用兩個字形容敬文書院,就係「好x遠」,不過書院有 足夠設施,自成一角,自給自足。宿舍據聞又新淨又好
和聲書院 WS 和聲以「和聲beat」享譽全城:「和盡天地風雲之 聲」喺大專界無人不識。除此之外,和聲cafe係中大 少有專食甜品嘅地方,各位記住唔好錯過喇。和聲上
似酒店房咁靚,冬天仲有暖氣開添。 Canteen水準不過不失,唯一缺點就係貴咗少少,仲 因為書院地理位置偏僻,少不免有啲焗住食嘅感覺。不 過書院設施落成不足一年,好多宿舍同書院問題學生會
海菜雖然有少少貴,但CP其實幾高。
都積極反映緊,所以都唔洗太擔心。
和聲書院其實位置偏遠,不過去聯合其實只要搭部穿
獎學金數量與和聲差不多,但設有一個$50000嘅創意
梭𨋢就得,行過對面都有巴士站落山。而獎學金呢, 和聲嘅獎學金大部份集中喺成績優異嘅新生,高年級
獎學金,都係鼓勵同學積極創新。
嘅想攞嘅就要注意成績啦。
位於39區旁,步行來往本部同敬文,分分鐘要半個鐘。
宿舍方面,因為和聲係新書院,宿舍當然又大又新,
都要做下運動㗎喇。講到做運動,其實敬文有單車徑連
但係嚴密嘅宿舍保安系統亦都係一大「特色」,出入
雖然校巴隔唔夠10分鐘就有一班,不過上堂趕唔到校巴 接火車站,踩5-6分鐘就搭到火車。
宿舍要好似搭地鐵咁拍「和聲卡」入閘。有同學曾經 喺民主牆表達不滿,但院方梗係無動於衷啦。
129
崇基
新亞
逸夫
Exchange 機會
多,共有21間大學可以揀, GPA唔過3都可以apply到
有19間大學可以揀,但每 間通常都只係收1至4個人
機會幾多,有書院邁進地球 村系列
較少,得十幾間大學揀
Final year project (FYP)
有
無
有
無
宿舍及 入宿比率
有10間宿舍,1456個宿位。 入宿比率約45%
有4間宿舍,1186個宿位。 入宿比率約36%
有4間宿舍,有1286個宿位。 入宿比率約40%
得2間宿舍,但宿位有1211個。 入宿比率約35%
書院聚會 最少出席 次數
每學期7次
每學期2次
每學期3次
每學期3次
善衡
130
聯合
晨興
和聲
伍宜孫
敬文
Exchange 機會
較少,有十幾間係唔同 洲份既大學可以揀
少,有11個交流計劃, 有位於歐美日本等國家
好少, 共有9個國家 可供選擇
有12個交流計劃
16個programme,一 年收75個人
Final year project (FYP)
有
無
無
有
有
宿位及 入宿比率
必宿,住足4年
必宿,住足4年
624 入宿比率超過50%
604 入宿比率為50%
必宿,住足4年
書院聚會 最少出席 次數
以高桌晚宴形式舉行, 每年7次
以高桌晚宴形式舉行, 每年4次
每學期 1次
每學期 2 次 書院聚會及書院論壇 各1次
以高桌晚宴形式舉行, 每年4次
大約收生 人數
150
75
300
300
75
實用資訊
大家將來喺大學,買啤酒零食餸菜可以去
大埔街市買餸指南
中大間百佳,方便又就腳,但啲野偏貴, 有學生證都係平得嗰3%,啲野嘅質素又 唔係好。其實離馬料水唔遠嘅大埔有好多
╱妹仔 ╱
好野,大家不妨格下價,埋嚟睇埋嚟揀。
各種粉麵
蔬菜水果
大埔新街市大門搭電梯上一
大埔富善街街市(又稱舊
層,係專門賣蔬果、乾糧嘅,
街市)啲水果同蔬菜都比
大家可以係嗰度搵到一啲專門
起新街市同百佳都平,嗰
賣乾糧既鋪頭,例如「協裕
度人頭湧湧,所以有啲野
豐」,唔同味出前一丁都只係
可能會賣曬,所以最遲5
11蚊3包,仲有通粉、意粉等
、6點喺嗰度買就差唔多。
各種pasta,賣6蚊雞,份量
不過新街市賣啲餸比富善
同喺百佳賣10蚊嘅差唔多。新
街街市更多元化,例如秋
街市啲鋪頭大概六點幾就閂剩
葵、粟米仔、唔同種類嘅
幾間,大家要買就預好啲時間
蘑菇等。
海鮮、肉類 新街市地下就專門賣肉類 同海鮮,肉就冰鮮同即劏 嘅都有。肉檔比海鮮檔早 收,大概六點幾就已經收 檔,反而仲有唔少海鮮鋪 仲做緊,不過最好都係早 啲去,多啲選擇。富善街 街市得一兩間肉檔,選擇
飲品、零食、 奶類製品 價真棧真係舖如其名, 啲野超平。喺百佳等超 市有嘅零食野飲嗰度都 有,而且仲平一大截。 例如百佳賣10蚊嘅乳 酪,嗰度賣3蚊一杯。唔 去就真係你走寶。
唔多。
啦。
交通(由中大出發):
香料、 調味料/醬
印尼、日本食品 富善街街市有一間叫「東美
在四條柱對面搭28k,車錢一程$6.5,喺南盛街落車,
新街市第二層除左賣粉麵、蔬果
堂」嘅日本食物專賣店,其
向車頭方向行。若搭火車嘅話,行過去會比較遠同埋費時。
實賣啲野同「阿信屋」差唔
之外,仲有啲賣醬料同香料嘅舖 頭,由普通豉油辣椒醬榨菜到黑 胡椒粉白胡椒粉咖喱粉香草肉桂 粉都有。價真棧都有賣,而且都 好平。例如百佳賣30幾蚊嘅蕃 茄醬,喺嗰度賣11蚊!嗱,呢 啲中大百佳就無啦,不過一田 呀、Market Place嗰啲大型超市 一定有嘅,但好好好貴。
華 麗 的 公 仔 麵
╱ 妹 仔 ╱
• 舊街市(大埔富善街)
多,但平多多聲,例如飯素
• 新街市(大埔鄉事會街8號大埔墟街市及熟食中心)
都係8蚊一包,係阿信屋/
乘搭火車到大埔墟A出口行出去,一程$1.9(學生優惠),
一田分分鐘賣十幾蚊一包。
或係四條柱對面搭28K,大埔墟街市落,都係$6.5一程。
仲有意粉、薯仔濃湯盒、日
式咖喱醬同日本零食,都係
• 價真棧(大埔安慈路1號海寶花園地下1號鋪)
8至12蚊不等。另外,富善
喺四條柱隔離個巴士站搭72/74a, 係「安慈路」站落車就係架啦,一程$8.4
街街市有間印尼士多,撈麵2
或喺大埔墟火車站轉穿梭巴士K12,
蚊包,入面有更多其他印尼
總站八號花園落過對面馬路就到,一程$1.9(學生優惠)
食品。
話說,啲人成日都呻入大學之後 無啖好食,有時懶得去canteen 或通宵趕paper時都只能淥個 麵,好似好單調咁。但其實有無 諗過,公仔麵花啲心思煮嘅話都 可以無咁單調呢?例如配搭唔同 食材,淥麵,整配料,食完, 洗。前後都唔洗10分鐘。公仔麵 花啲心思就可以更好味,又快又 平,係各位百忙之中都抽到時間 出嚟整嘅好選擇。 大家可以參考以下食譜,試下整 㗎:
1. 芝士公仔麵
2.番茄薯仔濃湯公仔麵
煮熟啲公仔麵,煮三分鐘,煮完 之後放兩塊芝士上去(一片片嗰 啲,味道按自己喜好去選擇) ,kum蓋等啲芝士溶,搞掂。 如果想做倒芝士撈麵咁嘅效果, 可以等芝士溶後倒曬啲湯。呢味 餸可以加啲肉做配料,例如豬頸 肉、火腿等。
先將番茄𠝹十字、薯仔去皮切粒,分開 放落滾水烚,分別烚1分鐘同3分鐘(總 之啲番茄薯仔篤得爛就ok)。之後將番 茄壓成蓉,再同薯仔一起放入煲度加水 煮熟,之後加公仔麵、味粉,煮到公仔 麵淋就得啦。 其實大家上google search下「公仔麵 食譜」之類咁嘅關鍵字,就可以搵到各 式各樣嘅公仔麵食譜,全部都方便又快 捷,不妨試下煮!
131
╱
做 舜 ╱林啟
改 : 妹 仔
咩 一提起中大,相信各位都會覺得中大係一個坐落喺南太平
夜晚中
大
有
╱
╱
洋吐露港嘅世外桃源,遠離繁囂嘅竹林深處人家。同廿四 小時都光殘殘嘅銅鑼灣或者旺角唔同,中大好似喺九點大 部份設施都打烊之後就人影都無隻,完全係一個黑孖孖嘅 山頭。當然,可能各位會話九點之後唔係番咗宿就係番咗
原刊於《中大學生報》迎新特刊 2011
屋企,所以中大陸沉都唔關你事。不過升到大學之後,好 多時好多活動,如傾莊、傾project、屬會活動等等,通 常都會喺夜晚進行,而呢啲活動早則九點,晚則直達子時 先完。即係話你好多時候都會夜晚留喺中大。 如果你有宿住嘅話,都仲可以番宿同班宿友同房玩通宵, 如果唔係嘅話中大山頭就好似完全無地方去咁。不過其實 喺九點之後,中大都唔係得宿舍可以去,以下呢啲地方都 係可以喺日出之前去歇歇腳抖吓,或者去頹 hea 都得。
女工同心合作社:有得食有得觀星
報社會室:冒險歷奇
喺范克廉樓地下低層(泳池旁)嘅一間小賣店,除咗汽水零
喺本部范克廉樓3樓307室,聽講話會室全年無休24小時開放。名為會室,實際上
食啤酒之外亦都有賣魚蛋燒賣等熟食。日間由一班婦女勞工
係一個超多用途嘅空間。無論係討論校園社會大小事,又或者打機(好似都幾多
營運,而十一點之後則由中大同學接手負責做特更,開到凌
game玩)、又或者煮下飯仔、又或者彈結他jam歌、又或者上嚟借書借碟,甚
晨一點半。不過,中大同學唔係石頭爆出嚟,亦都唔係自有
至上嚟借公仔麵或者宿一宵都可以。其實上到嚟齋參觀都夠曬過癮,啲牆癡住各
永有,所以各位同學如果想繼續凌晨十二點幾都仲有好味嘅
種唔同嘅poster、文章、鬼畫符、天花板上吊住嘅公仔、一啲喺中大歷史已久嘅
女工食物食,最好就一齊去做特更啦。
刊物小報等等等等,真係講都講唔曬,全部都好有趣,自己上嚟睇啦!
女工全名係女工同心合作社,所謂嘅合作社就係大家一齊合
方便:★★★★☆
作一齊勞動一齊決定要點run間鋪,呢間鋪頭無老闆,無論
補給:★★★★☆
工時、人工,都係大家傾出嚟㗎。因此,一般經濟體系常見
景色: ……
嘅剝削等亦唔會喺女工出現,女工甚至一早已經開始實施最 低工資每個鐘35蚊添。所以女工除咗賣野食之外,仲嘗試實 踐另外嘅自主經濟模式。
碧秋樓:光速上網 / 趕 paper
泳池旁同女工之間嘅一塊空地,有檯有凳重有石級看台。除
位於本部百萬大道旁嘅碧秋樓一樓,個電腦中心應該係中大少數官方認定喺24小
咗可以即時補給食物同野飲之外,重可以坐北向南對住個黑
時開放嘅地方。呢度燈火通明又有冷氣,而且有20部座枱電腦同埋wi-fi,通宵趕
孖孖嘅泳池同埋夜空對酒當歌,涼爽得黎又可以欣賞星空。
paper必到地方之一。另外,據說中大上網出海外係全港最快,重勁過 bb1000
如果覺得太熱嘅話,甚至可以落去游水添。不過泳池夜晚雖
(中大坐住香港第一條出海光纖,火燒碧秋嘅話香港網絡就會大塞車),所以喺
然無保安睇住,連燈掣都無鎖,但係各位同學都係最好唔好
碧秋上網睇片等都係一個好選擇。雖然以前真係24小時全面開放,不過最近夜晚
爬落去游夜水啦。
十點過後要有學生證先入得,所以各位想去就要注意喇。
方便:★★★★☆
方便:★★★★☆
補給:★★★★★
補給:★★★☆☆
景色:★★★☆☆
景色:★☆☆☆☆
132
實用資訊
蒙民偉樓 (MMW) 天台:夜觀中大 喺新亞同本部之間蒙民偉樓嘅……天台。可以話係中大數一數二高又 風景好嘅地方。夜晚坐喺度望吓本部同崇基,或者隔住個海嘅馬鞍山 新市鎮都幾好feel。不過自從2010年相繼有人喺天台跳樓之後,校方 就喺呢度裝咗唔少鐵欄,應該係用嚟防止有人再跳,不過睇落就相當 礙眼。雖然係咁講,不過唔知點解其他可以跳嘅地方又無裝喎。 順帶一提,當年MMW仲未起好時(幾時起?去MMW七樓睇,就知 架喇)果時,新亞出口旁邊嘅一個觀景台又叫做天涯海角,係當時中
伍何曼原(WMY)6樓──學習共享空間
大風景同氣氛都一絕嘅地方,聞說係當年情侶卿卿我我嘅聖地。不過 自從MMW起好之後,呢個地方就不再清幽,並且成為咗集體回憶。
伍何曼原教學樓6樓係個學習共享空間,24小時開放,燈火通明又有 冷氣,設備同碧秋差唔多,但有一半地方開放作討論空間,有檯有
方便:★★★☆☆
凳、豆袋梳化、同埋白板。做野做到攰就係梳化度瞓陣,仲可以欣
補給:★★☆☆☆
賞下一無敵大海境,幾方面都好過碧秋。但因為係學習「共享」空
景色:★★★★☆
間,有時啲人討論太熱烈可能會太嘈,未必可以集中精神。 方便:★★★★★
UC波:遙感觀星
補給:★★☆☆☆ 景色:★★☆☆☆
喺山頂兩座水塔中間好似足球果舊野,正名好似係咩衛星遙感接收 站,仲掛住霍英東個名。雖然話唔開放,不過其實又唔係大峽谷咁爬 唔到上去。由於係接近中大最高點,所以風景一流,夜孖孖上去吹水 煲煙感覺相當良好。不過校方話唔對外開放,所以各位同學最好就唔 好夜孖孖行新亞條小道攀石上去喇。就算真係爬咗上去,各位同學都 千祈千祈唔好爬梯上去個波個平台度呀,雖然風景真係一絕。 方便:★☆☆☆☆ 補給:☆☆☆☆☆ 景色:★★★★★
圖書館地庫──進學園 大學圖書館最底層叫進學園,又稱「進宿」,呢個地方24小時開 放,有汽水機、零食機,仲有好多五顏六色既檯凳、奇怪形狀既梳 化,有啲人會喺度傾功課、project,有啲人會喺度打機、有(好 多)人會喺度瞓覺。有時啲人會討論得太大聲,可能會嘈住你瞓。 同埋如果你想靜靜地溫書,都係去其他地方啦。另外,由於深於地 底,空氣比較唔流通、電話訊號亦未必收到。
范克廉地庫──玻璃房
方便:★★★★★
范克廉地庫LG有個學生活動室,俗稱「玻璃房」,入面有幾張(爛)
景色:★★☆☆☆
補給:★★★☆☆
梳化可以訓下。24小時開放,有冷氣、汽水機、小食機、報紙,隔 離就係女工合作社,方便又舒服。不過如果喺嗰度訓到太林唔知醒, 可能會比校工叫醒。雖然未必係瞓懶覺好去處,但如果要趕功課、傾 計,玻璃房係一個好選擇。 方便:★★★★★ 補給:★★★★☆ 景色:★★☆☆☆
全中大 其實好廢話咁講,只要無人趕嘅話,其實成個中大幾乎所有戶外地 方都可以佔為己用。例如話百萬大道呢條睇落連飛機升降都無問題 嘅大空地,其實平時坐埋一堆玩又得開talk又得,甚至可以搞個千人 淥麵宴。所以話,其實好多地方都可以俾各位同學盡用,唔一定只 可以去宿舍或者碧秋嘅。 另外中大話晒都係香港最大(地理上)嘅校園,而且又倚山而建, 景色又靚,其實行山係好好嘅選擇。不過各位應該都感覺到平日由 火車站行上本部就已經熱到想死咁,比較難會有興致同山城天人合 一。夜晚中大起碼涼十度,而且又唔會好似西貢咁行行吓失蹤,帶 水同埋手提電話就可以同朋友行勻成個山頭。路線選擇多之餘又多 地方可以避雨同休息,真係身心康泰過康泰。雖然聽講話成個中大 都鬧鬼,不過筆者就未試過撞鬼,只試過撞保安員同埋野狗,所以 只要注意吓應該就唔會有咩意外。
133
中 大 校 巴 辭 典
╱車公╱ ╱原刊於《中大學生報2010年迎新特刊》╱
最新消息:遲啲喺九月中大校巴會改組,啲班次、路線等都會唔同哂,到 時大家要留意啦! [ 教學日日間穿梭校巴 ] 中大咁大,要周圍去可以選擇搭穿梭校巴。啲路
[ 吉車 ] 有時你等咗好耐見到架巴士終於嚟喇。咦?唔載客走咗嘅?無錯,
線可以喺校巴站度睇,但總站位置普遍都係喺民主女神像或火車站嗰度。
呢個就係中大嘅神秘吉車,會係山上行來行去又唔載人。《學生報》曾追
通常六點幾後開始就會無哂啲往唔同地方開嘅巴士,得返N巴可以搭(詳
問吉車問題,交通組唔肯提供每日吉車數字,稱司機係去放飯,又應承以
情睇「夜行校巴」一項)
後喺車上加上說明牌示意「放飯」,不過梗係無咗件事。如果有同學拍得 照片校巴有「放飯」告示,請交嚟學生報,可獲神秘禮品一份。
[ 轉堂巴 ] 為方便同學轉堂而設,時間表相當複雜,有時係每小時嘅18分 開出,有時係50分開出,有時係10分開出……簡單嚟講就係,你落堂行出
[ 強記巴士 ] 強記巴士係中大為解決校巴不足問題而外判嘅巴士服務。
嚟,好彩見到有車就搭啦……見到條龍無人,你就知走車喇。
車身為紫色,較寬敞,司機有型有款風情萬種,不時播放《多少柔情多少 淚》等歌自娛。每架車仲有不同嘅裝飾!大家可多多留意。不過聽講司機
[ 夜行校巴+尾班車(嘅N巴)] 晚上七點後所有車係搭正、搭三、搭半、
福利唔多好,與中大司機待遇有別,不過未有具體例子,大家可多啲同司
搭九從火車站開出,先上新亞再上逸夫。最後一班係晚上11點25分,錯過
機傾下計,知道下佢地嘅情況。
左一係就行上山/搭的士,一係就企喺度喊啦。 [ 交通組 ] 位處西邊校門(即四條柱)保安組辦公室,既下面。平日大家 [ 迫巴士 ] 獨有中大氣息嘅集體遊戲。適合多人一齊玩。玩法:喺地上
可搵佢地傾下計,唔知下班校巴幾時到,可以打電話問下:2609 6000 (
畫兩方格,參賽者分成兩組,各自擠入其中一方格,迫得入最多人嘅組便
中大總機,請轉駁交通組)
贏。聽說秘訣係細粒嘅同學迫晒入中心,手長又大力嘅同學喺外圍,將手 伸到最長攬住大量同學增加人數。呢個遊戲係破冰好玩意,因為男男女女
[ 巴士迷 ] 校巴都有巴士迷!連型號都有記錄。自己睇:http://www.
攬完一輪又出汗又大嗌,唔熟都變熟。咁可能解釋到點解整體中大同學關
qbusfile.com/cu/cu.htm
係都相當好,可能都係因為平日一齊迫巴士日子有功之故。
中 大 捷 徑 辭 典
╱上山落山上山落山的妹仔╱
中大咁大,由一個地方去另一個地方都有排行,一個唔覺意仲可能會盪失 路。但其實有好多捷徑可以行,等妹仔介紹幾條路過你地行啦! [ 崇基/火車站去本部 ]
[ 本部去聯合 ]
路線一:喺YIA度搭電梯,一路搭搭搭到去崇基啲宿舍度(文質堂對出嘅空
喺本部往圖書館方向行,行到盡頭會見到李兆基樓,搭lift㩒3樓,行到去馬
地),之後行花圃路(即善衡校巴站後面對下個條路)行去蒙民偉工程學
路邊之後轉右就會去到聯合校巴站。
大樓。入到去搭電梯㩒9樓,一出去行幾步就到本部啦。 [ 聯合去和聲 ] 路線二:由YIA行到何草再行去善衡書院,之後搭五旬節會樓低座部lift去五
行入聯合,右邊會有塊大草地,草地後面就係湯若望宿舍,呢間宿舍左邊
旬節會樓高座,之後會見到一條梯,行上去就係本部啦。
隔離有條小路,行過去就係陳震夏宿舍啦。然後喺宿舍入面搭lift搭到最低 層,一出去就係和聲宿舍啦。
[ 本部去新亞 ] 係本部圖書館出嚟,往煲底方向行到督督,再穿過醫學大樓,就會見到棟
134 蒙民偉樓(MMW),入去搭lift㩒7樓(佢有個標誌會叫你㩒8樓,千祈唔 好信),行出去就係NA。
其實中大嘅捷徑真係數之不盡,尚待你地去探索。嚟緊喺中大,初頭或者 會盪失路,唔知邊度打邊度,但慢慢行行下就識路㗎啦。(利申:路痴)
實用資訊
係中大想出外可以點? ╱嗚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
服務時間
港鐵
巴士
綠Van
紅Van
單車
行
往紅磡/觀塘 0556-0051
87K 時間:0530-0000 (6-12分鐘一班)
807A 時間:0600-0000 (8-10分鐘一班)
有車嘅話,全 天候
你想行嗰陣就得
289K 時間:0545-0020 (10-20分鐘一班)
807B 時間:0545-0015 (12-20分鐘一班)
旺角-大埔 往大埔: 1430-0500 往旺角: 1520-0500
272K 時間:0630-2320 (10-20分鐘一班)
28K 時間:0545-2300 (7-10分鐘一班)
72 往長沙灣:0550-0005 往太和:0600-0020 (15-25分鐘一班)
28S 時間:0700-2100 (30分鐘一班) 假日:0900-2000
往上水 0541-0045 往羅湖 0541-2327 往柴灣/香港/ 荃灣 0556-0021 往寶琳/康城 0556-0033 往屯門 0556-0003
72A 往大埔:0530-2330 往大圍:0530-2330 (25-35分鐘一班)
深水埗-上水 0900-0300 旺角-上水 0000-0500 上水-佐敦道 24小時 銅鑼灣-上水 往上水: 1900-0500 往銅鑼灣: 2000-0515 觀塘-落馬洲 24小時(但班 次係以小時做單 位)
73A 往沙田:0600-0000 往粉嶺:0540-0015 (20-35分鐘一班) 74A 往啟業:0550-2305 往太和:0550-2305 (15-30分鐘一班)
價錢
你都知啦
大學火車站的巴士大約4至6蚊左右; 大埔公路的巴士則大約10蚊左右
5蚊至10蚊左右
10蚊到20幾蚊不 等(只收現金)
架車係你而唔係 租嘅話,唔駛錢
唔駛錢
地點
唔駛我講啦
大學火車站 馬鞍山(87K,289K) 科學園(272K)
大學火車站 馬鞍山(807A) 西貢(807B)
旺角-大埔
四條柱、崇基門 太和-長沙灣,途徑沙田、深水 埗(72) 大埔工業邨-大圍(72A) 粉嶺華明-沙田愉翠苑,途經太 和、威爾斯醫院(73A) 太和-九龍灣啟業,途徑慈雲山 (74A)
四條柱,崇基門 大埔-沙田 (28K) 白石角-沙田新 城市廣場(28S)
旺角-上水
簡簡單單踩去馬 鞍山沙田又得, 想寫意啲踩去大 埔船灣淡水湖主 壩亦得,踩遠啲 去上水都得
由沙田行去大學, 沿住條單車徑慢慢 散步嘅話接近兩個 鐘左右啦,輕鬆又 寫意。其實路係人 行出黎嘅,踏出你 的第一步吧
深水埗-上水
上水-佐敦道 銅鑼灣-上水 觀塘-落馬洲
好處
方便且快捷;比 較平,有學生優 惠(但愈嚟愈 貴)
唔係下下淨係可以搭火車嘅,唔 駛轉車或故障咪幾好,塞車又另 計,但一落車就直落目的地,幾爽 ~;同埋搭車期間又可以睇下景 聽下歌~
同樣可以一落車 就到目的地,唔 駛A1B2出口周圍 搵,同埋實有個 靚位可以坐
其實喺四條柱搭 小巴,分分鐘快 過你等完校巴再 搭完校巴再再搭 火車再再再行過 去㗎,而且日頭 搭又得,夜媽媽 搭亦得
呼應環保;鍛鍊 身體,為大學PE 打好靚grade基 礎;踩單車微風 撲面,多麼的快 活喔
身體健康,每日至 少行八千步
壞處
通常無位坐;局 限左你嘅行動範 圍,例如好容易 行嚟行去都係個 d舖頭商場
班次有啲疏,走咗班車的確幾甘
高速行駛;要嗌 落車,唔適合含 羞答答嘅你(樂 觀啲諗,未嘗唔 係練大膽嘅好方 法啊~)
都幾貴;高速行 小心交通、山 駛;要嗌落車, 坡;可能會俾人 同樣唔適合怕醜嘅 偷車 你(樂觀啲諗, 未嘗唔係練大膽 嘅好方法啊~)
行到腳軟都未見到 uc ball
適合誰
適合貪方便,唔 想用腦諗的你
適合中意遊車河的你
適合追求快感 的你
適合追求快感兼 夜歸但唔夠錢搭 的士的你
適合腳踏實地的你
適合追求更多刺 激快感的你
135
1974年大學游泳池
中大學生報 二零一四年迎新特刊
出版:第四十四屆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中大學生報出版委員會「呵欠」 地址:香港中文大學范克廉樓307室 電話:cusp@cusp.hk 承印:唯美印刷製作有限公司(97328385) 廣告聯絡:Fiona 98471972 編輯/作者:吳皚純、周俊熙、鍾展翹、劉子康、胡倩婷、魯湛思、龔愛婷、林少 彬、彭浩霖、周芷晴、黃敏、鄭詠甄、鍾宇杰、覃俊基、岑煒臻、陳欣儀、譚銘龍、 黃漢彤、陳雋熙 嗚謝:梁文道、結繩、陳秉鳳、樊善標、Julian、Glen、飛、焜、Liza、 聰、來、Reading、伊卡、Henry、Gladys、Jaime、Wiki、子僑、Justin、立 叔、Charles、Emma、劉海龍、阿歷、蔡子強、陳校友、彭嘉穎、陳樂晞、Kelvin、五 月、李耀基、張歷君、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幹事會、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校園電台編 輯委員會、Lala、李維怡、李智良、鄭宗義、菲雅、小弟、鄧小樺、Jaco、Harry、放 長假、香港中文大學資訊處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