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篇
個案篇
緣起篇
中租控股攜手產業鏈 與永續同行
中租控股董事長陳鳳龍表示,結合上下游產業鏈,陪伴中小企業一起落實ESG的任務與使命。
受新冠疫情、氣候變遷、地緣政治影響,ESG 的聲量幾乎攀向高峰。近年來,在台灣大型企 業紛紛成立永續辦公室、設立永續長之下,身 處供應鏈之中的台灣中小企業,已沒有置身事 外的本錢。
有鑑於此,以「客戶成功的夥伴、經濟發展的 推手」為使命的中租控股,基於回饋中小企業 的初心,自2023年起,與《天下》合作,一 同探討中小企業面對ESG轉型的挑戰與因應發 展之道。
根據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所發布的《2023 年中小企業白皮書》顯示,2022年台灣有163 萬家中小企業,占全國企業的98%。計劃之始, 從產值全球排名第7、出口金額排名第5的台 灣工具機產業,展開起手式。
中租控股與《天下》採訪團隊走訪大台中地區 的工具機企業,包括,台中精機、台灣麗偉、 普發工業、海陸家赫、歐群科技等,他們的規 模各異,但透過自己的方式,走上ESG的道路。
本份永續白皮書,收錄訪談內容,以產業鏈為 核心,從實務經驗、實做成果切入,匯聚永續 先行者的經驗與模式,也請益專家學者的觀點 與建議,蒐錄政府資源、補助暨輔導方案,將 他山之石,提供給與永續同行的產業借鏡參考。
中小企業ESG馬拉松的配速員 長期以來,中租控股在環境、社會與治理面向 不斷努力前行,獲得各界肯定:4度入選道瓊 永續(DJSI)世界指數與道瓊永續新興市場 指數成份股,首度取得國際組織碳揭露計畫 (CDP)氣候變遷面向B管理階級,入選摩根 史坦利(MSCI)全球永續指數ESG評級AA級, 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評鑑排名前5%等。
此外,隨著歐盟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儘管2026年才正式實施課徵碳關 稅,但已引發台灣中小企業的「碳焦慮」。中 租控股繼多年舉辦「中租中小企業策略論壇」 之外,2023年加開「中租中小企業ESG論 壇」,幫助中小企業在這一波綠色轉型趨勢上, 獲得解決及因應之道。
中租控股作為「中小企業最堅實的夥伴」, 1977年成立至今,不斷提供企業成長過程中所 需的資金與設備需求的融資租賃服務。逐步將 ESG精神融入中租的企業經營中,不僅積極推 動自身的ESG永續發展行動與淨零碳排目標, 也將持續在中小企業轉型ESG的馬拉松上,擔 任企業的配速員,陪伴完成任務,讓轉型不再 遙不可及,也讓淨零碳排不再只是口號,而是 永續行動力。
趨勢篇
ESG呼聲震天
中小企業準備好了嗎?
2024年,聯合國首次提出應該將E (Environment,環境)、S(Social,社會) G(Governance,公司治理)作為全球企業評 估經營指標,以掌握企業所面對的非財務風險 與機會。
E用來評估公司的環境影響和永續性,如管理 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廢棄物處理等;S是 評估公司如何處理利害關係人的權益,包括供 應鏈、員工關係、社區參與等;G則用以評估 公司的管理和透明度,像是董事會結構、財務 透明度等。
中小企業觀望居多 然而,中小企業是否已做好轉型準備?根據《天 下》與B型企業協會合作「2022台灣中小企 業ESG策略問卷調查」,發現中小企業普遍認 同ESG有助掌握商機,但實質投入仍偏少數。
雖然有53%的企業表示,在評估公司營運績效 時,會納入ESG等非財務指標衡量,但真正制 定ESG策略及行動的只有26%。
在新冠疫情、全球極端氣候、人權議題催化之 下,近兩年,全球風風火火的討論ESG,台灣 企業也無法自外。「中小企業已經面臨到ESG 相關的兩列火車迎面駛來,一邊是法律,另一 邊是客戶要求。」社團法人全國中小企業總會 副理事長陳萬來形容地貼切。
在ESG行動上,以目前最受關注的碳盤查為 例,已完成或正在進行組織、產品碳盤查者 (如ISO 14064、ISO 14067),不到四分之 一(23%);多數企業對於節能減碳行動仍處 於「正在了解中,還沒有計劃或行動」。
該調查也發現,對中小企業而言,做ESG最大 的三項挑戰在於,擔心成本增加、缺少ESG相 關人才,以及不知如何開始執行及評估。這與 陳萬來的觀察不謀而合,中小企業知易行難在 於「缺人、缺錢、缺經驗」。
另外一個造成企業裹足不前的原因,則是缺乏 動機。陳萬來分析,相較於前瞻趨勢及經營策 略,中小企業仍把焦點擺在人才專業技能培養、 公司營業額、國際情勢如美中貿易、烏俄戰爭 等,關乎企業生存的現實因素。
然而,陳萬來認為,評估ESG不應該只看有形 的經濟效益,還要加上無形的效益如企業形象、 附加價值等機會一併評估,「當一件事推到極 致會產生質變,就能將ESG從社會責任角度, 轉變成經濟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ESG轉型不只有關技術層面, 也關於財務層面。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教
授郭財吉表示,企業在轉型過程 中,所有的財 務收入與支出、甚至資產負債表可能與過去完 全不一樣。「中小企業現在面臨ESG的問題是, 財務怎麼去支持轉型的變化。」他提醒,中小 企業要有轉型決心,同時也要留意財務槓桿風 險,在盤點、了解ESG知識後,建立自己的方 法學。
還無頭緒?不妨優先採取氣候行動 那麼,中小企業該從何處著手?面對全球永續 發展的大趨勢,《2023中小企業白皮書》建 議,中小企業可參考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 (SDGs),對應ESG的三大構面擬定企業的 永續發展規劃。此外,在考量控制全球升溫的 急迫性,以及台灣2050淨零排放願景與歐美 碳關稅的要求,經費與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可 以優先採取氣候行動(Climate action),也 就是,採取緊急措施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從減碳著手。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永續 發展目標:是聯合國在2015年制定的17 項永續發展目標,提出全球最急迫的永續 議題,期望在2030年實現全球永續。內 容涵蓋終結貧窮、消除飢餓、性別平權、 潔淨水源、可負擔的綠能、責任消費與生 產、氣候行動等,跨經濟、社會、環境三 大面向,其下又分成169個細項指標。
資料來源:CSR@天下
早在1992年,在聯合國成員於巴西地球 高峰會簽署「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 (UNFCCC),提到公約締約方從1995年 開始召開締約方會議(Conferences of the Parties,COP)之後,這個多半稱為「聯合國 氣候大會」的一年一度會議,就成為全球永續 大事。1995年的COP21簽訂《巴黎協定》, 明定將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準的 2°C內,並努力將升溫控制在1.5°C內,同時 規定2023年起,每5年檢視一次減碳成績。
在2023年11月30至12月12日舉辦COP28 會議之前,聯合國公布首份全球盤點報告,就 是第一次總體檢。報告指出,2019年大氣中的 二氧化碳濃度達到200萬年以來最高峰;因此, 若要達成限溫1.5°C,以2019年為基準,得 在2030年減碳43%、2035年減碳60%。
為了加快減碳腳步,國內外的氣候政策與法治
行動已來勢洶洶。
在歐洲,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於 去年10月試行、預計於2027年正式實施,如 同開徵「碳關稅」。大西洋的另一頭,美國國 會在2022年提出《清潔競爭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 CCA),預計以每噸55美 元徵收碳價,若立法通過最快可能在今年上路, 且沒有過渡期。
根據財政部統計資料,美國與歐盟是台灣2023 年前五大出口市場,兩者合計貢獻台灣「直接 出口」超過1,130億美元,占台灣總出口金額 達26%。等於每100美元出口,就有26美元 恐面臨碳關稅規範。
在台灣,政府2022年公布「2050淨零排放 路徑及策略」,並提出「十二項關鍵戰略」 行動方案,將2030減碳目標從20%上修至 24±1%;去年初進一步通過《氣候變遷因應 法》,正式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納入法案、 啟動碳定價機制,今年預計針對年排碳量逾2.5 萬公噸、共287家排碳大戶開徵碳費。
Clean Competition Act,是美國版的碳關稅, 與歐盟不同的是採取徵收碳價,以相對碳排放 強度作為徵收碳稅的基準。初期擬以1噸碳55 美元計算,之後視通膨情況每年調漲5%,只 要產品排碳量超過業界平均值,便要繳費。納 管的產品較歐盟多,包括石油提煉產品、石化 產品、肥料、氫氣、己二酸、水泥、鋼鐵、鋁、 玻璃、紙漿跟紙製品、乙醇等。2026年前是 針對原料品課稅,2026年後則針對多種原料 產品組合而成的「成品」課稅。與CBAM 不同 的是,CCA納管的對象不僅適用進口商,也適 用美國國內製造商。
資料來源:《2023中小企業白皮書》、CSR@天下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是 歐盟對從非歐盟國家進口的特定商品進行碳關 稅,以確保所有歐盟內的產品都有相同的碳成 本,亦鼓勵進口國減排。徵收對象涵蓋鋼鐵、 鋁、水泥、化肥、電力、氫、氨、有機化學品、 塑膠和使用上述原料的加工產品,並納入溫室氣 體排放「範疇二」的間接排放,亦即製造商外購 能源(如電力、熱能等)所產生的間接碳排。
資料來源:《2023中小企業白皮書》、CSR@天下
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
CCA 小辭典 SDGs
CBAM 小辭典
瞄準ESG三面向 才能邁向真永續 碳費、碳稅、減碳議題風起雲湧,不可諱言企 業大部分把焦點擺在ESG的E,全力衝刺淨零 轉型,但S和G也有企業無法輕忽的重點,中 小企業唯有瞄準ESG三面向,才是真正邁向永 續的開始。
以S層面為例,陳萬來表示,德國推動《供應 鏈企業責任法》,要求員工人數超過3,000名 的企業,必須對供應鏈的人權問題與環境影響 善盡注意義務。歐盟也有《企業永續盡職調查 指令》,確保企業確實執行人權與環境的盡職 調查。「因此勞動人權問題,也是中小企業必 須注意之處。」
而在產業快速變動下,傳統人才管理方法已無 法因應現有職場議題,營造DEI(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多元、平等、共融)的職 場環境變得愈來愈重要。根據《Cheers快樂工 作人》的「2023台灣企業員工福祉大健檢」, 8成工作人會以「企業是否重視DEI」評估是 否入職或留任。
包含Diversity多元、Equity平等、Inclusion 共融三要素,指的是在履行公司使命的同時, 能創造和維持一個多元、公平和包容之環境的 計劃、政策、戰略和實踐的總稱。「多元」既 要求企業僱傭不同種族、民族、性別、年齡、 宗教、殘疾程度和性取向的員工,還要求企業 兼顧擁有不同的經驗、技能和信仰,來自不同 的教育背景,個性迥異的群體。「平等」為給 予每個人平等機會,以公平消除障礙,營造公 平的競爭環境。「共融」為透過遵守社會規範 和行為準則,工作場所內的包容文化能確保所 有員工擁有平等機會,使員工樂於分擔任務, 奉獻自己。
資料來源:《Cheers快樂工作人》
至於在G層面,公司治理已不再只是單純準備 資料、召開董事會,而是要有積極推動與建議 的角色;根據「天下永續會」觀點,董事會要 從過去的「儀式型」走向「進步型」,超越符 合法令規範,聚焦企業永續發展規劃;成員組 成不再是以企業內部主管或老闆的親朋好友為 主,而是從外部聘請具功能性的專家。
雖然中小企業並非是法規或政策的第一波衝擊 對象,但陳萬來強調,隸屬於國際大廠供應鏈 一環的中小企業,必須提早進行布局與準備。
「以淨零碳排來說,剛開始的確花錢,但當你 覺得應該要做,企業經營效益又不好的時候就 很難進行,最好在美麗的身影轉身!」
現在開始做ESG
5步驟
中租控股長期致力於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協助中小企業 客戶發展ESG。圖為中租太陽能電廠。
瞭解ESG 01
企業需要清楚瞭解ESG定義、價值和永續發展 的重要性,並且確認事業體在這方面的目標和 計劃。
評估現狀 02
企業需要針對現狀評估,包括環境、社會和治 理等方面,了解自己在這些方面的優劣勢和面 臨的挑戰。
企業需要設定明確、可以衡量的ESG目標,可 參酌第三方機構的建議並建立具體的計劃和策 略、衡量指標,對情況追蹤和評估。 設定目標與指標 03
執行計劃 04
企業需要積極執行計劃,包括在環境、社會和 治理等方面,實施具體措施和行動,並跟自己 的核心業務相關。
監測和報告 05
企業需要定期監測和評估自己在ESG方面的表 現,並且定期向利益相關方報告自己的ESG進 展和成果。
資料來源:CSR@天下
DEI 小辭典
產業篇
工具機業推ESG
從碳盤查開始
NET ZERO
工具機產業往ESG產業邁進的第一步,多數從碳盤查著手。圖為台中精機。
依據製造業研究機構Gardner Business Media Inc.最新出版的《2022全球工具機調
查》,2022年全球工具機生產總額約為826 億美元,台灣產值全球排名第7,達39.3億美 元;即使面臨通膨加劇、地緣政治、需求下滑 等外在變數,在十大主要出口國當中,台灣仍 是占了第5名。
再從出口市場來看,財政部關稅總局統計顯示, 2023年台灣工具機出口前十大國家依序為中國 (含香港)、美國、土耳其、印度、荷蘭、德國、 義大利、越南、泰國、日本。
值得注意的是,占台灣工具機產業整體出口金
額23.5%的歐盟與美國,是最為積極主導淨零 碳排的市場,未來工具機業想持續外銷至兩地,
就不得不跟上這股趨勢。因此,雖然ESG包含 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三大面向,但對工具機 產業而言最急迫的恐怕就是「環境」;無怪乎, 今年台灣國際工具機展的主軸之一就是「綠色 轉型」,包含了智慧節能、環境認證、資源再 利用、綠色供應鏈與永續產品設計。
不過,台灣工具機產業包括大至上百人的企業, 小至不到10人的家庭式工廠,如何踏出第一 步?
遠離碳焦慮 先從類別1、2做起
「碳關稅的影響並非立即性,我不認為會立刻 反映在訂單減少上。」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 長莫冬立觀察,近兩年來台灣中小企業產生很
大的「碳焦慮」。除了許多艱澀的專有名詞讓 企業心慌,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 的推波助瀾也是原因。
莫冬立分析,CBAM三年內應不至於對中小企 業有很大影響,但它的確提醒了企業該作出準 備,最簡單的起步就是碳盤查。
中小企業的碳焦慮,讓逢甲大學碳中和研發與 服務中心主任呂晃志很有感,去年他就輔導了 約50家廠商進行碳盤查,幾乎天天往企業跑。
他指出,企業減碳路徑可從盤查開始,找出公
司碳排熱點後,再從直接影響的熱點,進行能 源管理即可。
以最被廣泛引用的ISO 14064-1為規範,企業
碳排來源粗分為「直接」與「間接」排放,其 中間接排放又細分為五種類別(見圖)。呂晃 志建議:「工具機產業可先從類別1、類別2 做起,亦即盤點資源與能源的消耗。它沒有很 繁複的文件作業,就是數據收集和數據計算, 大概半年就能完成。」
各盤查規範排放範疇分類對照
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 (GHG Protocol)*
ISO/CNS
範疇一 直接排放 類別1:直接溫室氣體排放與移除
能源間接排放
範疇二
範疇三
其他間接排放
4:上游運輸和配送產生的排放 6:商務旅行產生的排放 7:員工通勤產生的排放 9:下游運輸和配送產生的排放 1:購買商品或服務產生的排放 2:上游購買的資本物品產生的排放 3:與燃料和能源相關活動的排放 (未涵蓋在範疇一或二) 5:營運產生廢棄物的處置與處理的 排放 8:上游租賃資產產生的排放 10:銷售產品的加工產生的排放 11:使用銷售產品產生的排放 12:銷售產品廢棄處理產生的排放 13:下游租賃資產產生的排放 14:特許經營 15:投資產生的排放
類別2:輸入能源之間接溫室氣體 排放
類別3:運輸之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類別4:由組織使用的產品所產生 之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類別5:與組織的產品使用相關聯 之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類別6:由其他來源產生的間接溫 室氣體排放
*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發起於1998年,主要是為企業提供一套國際通用的溫室氣體會計與報告標準。
資料來源:環境部氣候變遷署〈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2024年版〉
盤查之後,就是能源管理。在這一階段,企業 需要花一些時間系統化收集從電表、瓦斯表、 油單等資料而來的能耗數據;此外,還要更細 緻地拆分每一台設備的用電狀況,才能針對重 大耗能的設備優先做管理。「相關的監控設備 至少得花10~20萬元,建議企業可透過申請 政府的獎勵措施,取得補助。」呂晃志說。
呂晃志表示,由於能源管理需要建立四階文件, 也就是相對應ISO要求的一套標準作業流程, 相對繁雜,因此需要運作至少一年。「第一年
可能都還有數據品質不好的問題,要到第二年 準確性才會高一點。」他提醒,做ESG急不來, 要先建立資料收集制度,再一步步導入盤查、 改善內部流程,才能設定每年以3-5%的速度 減量。
企業痛點:供應鏈攜手投入碳盤查
目前企業減碳以兩類別為主,包括營運面的企 業碳盤查,以及產品面的碳足跡。其中,包含 在範疇三、與產品碳足跡有關的供應鏈減碳, 幾乎是這次採訪過程中每間企業的痛點,為什 麼呢?
呂晃志解釋,以產品生命週期的五階段分析碳 足跡,包括原料取得、製造、配銷、使用、廢 棄處理,工具機產業較大的碳排會落在原物料、 製造與使用階段。以原物料取得為例,不少中 小企業的上游供應商也是中小企業,甚至是更 小的加工廠,受限其人力與成本,要取得碳排 數據相當困難。
然而,莫冬立認為,目前範疇三似乎被無限上 綱。「我有點懷疑,大家覺得盤查就是要做到 範疇三,所以連一開始都不想做。」他點出了 許多中小企業不行動的迷思。
究竟,範疇三是不是將對企業帶來很大衝擊? 莫冬立認為值得思考。第一,CBAM未來若要 課稅,勢必要扎扎實實地訂出稅基,而不是「估 算值」。「碳足跡裡面的不確定性非常高,怎 麼可能拿來作為課稅基礎?」他反問,當企業 需要替上游減碳結果承擔稅負,恐出現公平性 爭議。
第二,計算碳足跡的係數可能與實務有落差。
以手機為例,目前計算碳足跡的方式是攤開俗 稱BOM表的物料清單,加總每項零件每克的 碳排。但莫冬立指出,現在的數值都是來自國 際係數資料庫,但數值統計是以某個國家或區 域生產某原料為基礎,而非來自生產某原料的 公司。「所以範疇三很多的做法需要謹慎,需 要了解國際怎麼看待這件事情。在法規、供應 鏈管理上,目前的強度要求如何?要求的強度 會決定成本,以及是否產生實質效果。」莫冬 立說。
不過,為了掌握從「搖籃到大門」,即包含原 物料取得和產品製造的碳足跡,呂晃志認為, 企業還是要盡可能以輔導供應商的方式取得碳 排數據。規模較大的工具機廠可協助上游供應 商做碳盤查,例如申請政府的「以大帶小製造 業低碳及智慧化升級轉型補助」;若無政府補 助,企業不妨就從ESG的S,即社會責任角度 協助上游廠商。
氣候變遷對工具機產業雖帶來風險,卻也帶來 機會。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工 具機產業因應減碳永續經營參考手冊》預估, 半導體、能源設備(離岸風電與大規模儲能系 統)、醫療設備等產業在未來十年將有顯著成 長,並衍生新的工具機市場需求和機會。台灣 工具機中小企業若能跟上這一波轉型風潮,產 業競爭力再次提升指日可待。
永續 進行式 中租攜手產業鏈
個案篇——台中精機
做好內外溝通 才走得長久
台中精機總經理室協理黃怡穎(右)擔任 ESG 委員會主持人,帶動內部投入ESG的興趣與熱情。圖左為台中精機董事長 特助陳光柏。
要讓70年的精密機械製造先驅,華麗轉身成 為零碳企業,翻轉黑手產業為綠色工業,台中 精機花了許多工夫。不過,對台中精機來說, 最難的不是執行,而是溝通。
走進台中精機全球營運總部,立刻就能感受到 一陣沁涼。由於結合了環境、風向、日照所設 計出的地管引風、雨水回收、儲冰式冷氣系統 等節能措施,室內因此降溫了2-3度,讓人完 全感受不到外頭毒辣豔陽的熱度。
不僅營運總部獲得綠建築標章,一年減少的碳 排放量相當於100座台中都會公園;台中精 機也是早在2011年與2016年分別取得ISO 14064溫室氣體盤查、ISO 50001能源管理系 統兩項與ESG有關的認證。
但是,為什麼台中精機總經理室協理黃怡穎卻 表示,台中精機是從2021年底才真正開始動 起來?
「以前的我們像是拿到認證等於買個安心,可
是並沒有真的持之以恆。」黃怡穎坦承,台中 精機過去對減碳的認知並不完整,以為證照就 可以是銷售保證,卻缺乏了後續改善,也就沒 有延續性。
對內:達成共識、持之以恆
隨著國內與國際上對碳定價的聲音愈來愈大,
意識到在不久將來可能面臨碳稅課徵危機,身 為企業第二代的黃怡穎,加入前友達光電執行 長陳來助成立的「零碳大學」,成為首批學員, 加強自身的專業知識。
為了讓員工數達800人的台中精機,有效傳達 節能減碳的訊息,黃怡穎邀請陳來助到公司對 近80名高階主管進行教育訓練,並請出她的 父親、董事長黃明和全程參與3小時的講座, 也與團隊用了不少方法,讓員工確實感受到公 司這次是「玩真的」。
首先,台中精機2022年成立ESG委員會,以 黃怡穎作為主持人,成員則來自內部各領域對 ESG有興趣與熱情的種子人員。「有些員工同 樣一個職務做了20年,剛好藉此機會輪調, 拓展工作範圍與視野,也讓公司因此看到潛在 人才。」她表示。
藉由走訪廠區第一線人員,產生減碳新點子,圖為台中 精機廠房。
再者,為了達到每年減碳5%目標,工作現場 的第一線人員想法至關重要。以往以書面報告 形式處理,久了員工易彈性疲乏。「我們不希 望同仁提案是為了繳作業,因為做ESG一定要 有持續性。」台中精機董事長特助陳光柏補充。
ESG團隊改為每一季走訪四廠區,與第一線人 員對話,藉由實體互動聊出減碳點子,提案件 數也因此增加。「從ESG團隊成立以來,至今 已累積超過百餘件提案。」黃怡穎說。
第三,有了認同感還不夠,更需要結合誘因。
陳光柏指出,當員工提出的想法的確有助於公 司減碳與節省成本,省下的費用就會分配部分 比例給發想者、部分比例給執行者,分潤制度 讓員工更有動力持續下去。
內部共識建立之後,下一關向外推動至供應商 則是另一項考驗。
對外:以大帶小,支持與鼓勵
即使台中精機垂直整合已相當成熟,有高達七 成的自製率,機台中仍有許多零件來自其他供 應商。為了讓供應商加入減碳行列,台中精機 除了舉辦供應商大會,對供應商說明台中精機 零碳轉型的目的,同時也與外部顧問團隊幫助 供應商導入碳盤查的方法論,攜手轉型。
「比較難做的是ISO 14067產品碳足跡標準。」
黃怡穎坦言,一台工具機所使用的內部零件高 達上萬件,台中精機的機台又有許多種類,包 括車床、中心機等,又可再區分為臥式、立式。
當每一項產品都要用不同的係數計算碳足跡, 最務實地做法就是從外銷歐洲量最高的產品著 手,作為示範機台。
然而,一開始許多規模小的供應商仍有遲疑。
畢竟前兩年在全球成本攀升、景氣不佳的大環 境下,要挪出一筆費用做減碳,實在力有未逮。
對此,台中精機取得政府「以大帶小製造業低 碳及智慧化升級轉型補助」,除了自身團隊訪 視供應鏈廠區協助評估設備是否可汰舊換新, 同時亦邀請外部顧問至碳排量較高的供應商授
課、協助取得認證,盡量減輕他們的轉型成本。
截至2024年3月為止,約有20間供應商參與, 僅占數百間供應商的一小部分,但黃怡穎有信 心,隨著運作模式逐漸上軌道,會有愈來愈多 的供應商投入。值得一提的是,十幾年前台中 精機就開始使用數位平台向供應商下單,未來 便可直接在平台上新增供應商的碳足跡數據, 接著串連自家ERP系統,就能有效率地掌握減 碳數據。
提早布局減碳,跟上國際趨勢,提升品牌價值。圖為台中精機展示區。 台中精機 小檔案
成立年份| 資本額| 員工人數| 主要產品|
台中精機這次大刀闊斧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動 起來,設定2025年減碳25%、2030年減碳 50%,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即便尚無客戶要 求認證,但為了跟上國際趨勢,也為了提升品 牌附加價值,「既然遲早都要做,不如早一點 布局。」黃怡穎篤定地說。
1954年 新台幣20億元 800人 CNC車床、綜合加工機、塑膠射出成型機、全電式塑膠射出機、工業用閥類產品、工廠 自動化產品等。
教授點評
郭財吉
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教授 永續發展與校務研究中心組長
台中精機善盡品牌的企業社會責任,以大帶小帶動其供 應鏈一起邁向2050淨零排放。這不僅需要 鏈結生產資 訊,也要搭配財務與環境資訊 ;其背後要求的是企業做 出減碳承諾,台中精機需要進一步思考如何協助供應商 減碳,是高難度的挑戰。
提供供應商誘因是一種方式 ,以台積電協助供應商減碳 的做法為例,只要供應商能證明自己的產品減碳,就會 獲得台積電相對應的金額補助。當然,供應商減碳的成 本可能也會轉嫁,進而提高台中精機的成本。
逢甲大學碳中和研發與服務中心主任 呂晃志
台中精機屬於鑄造到加工成品一貫作業的精密機械公司, 從鋼料取得到組裝成機出口,相關製程排放都可以從自廠 數據中取得,因此相對容易掌握碳排放。
由自廠執行能源管理系統並持續維持, 可以基於「以科學 為基礎的淨零排放行動」協助自身設定近期與長期的減碳 目標,以找到一條明確的減排與永續途徑。
因目前政府尚未強制要求全面盤查及查證,在第三方查證 時,台中精機可優先選擇自身較高碳排的場址來做,除可 以驗證廠內員工是否已實質落實盤查技巧,更能針對最高 排放源,規畫實質減碳方案。
個案篇——普發工業
從簡單的開始做 就有下一步
專精生產各類精密平面磨床的工具機製造商普 發工業,選擇從「公司治理」踏入ESG,並一 步步導入碳盤查、數位轉型,他們遇到哪些難 題? 對於一卡皮箱走天下、習慣了全球衝鋒陷陣的 中小企業主來說,「公司治理」是一個全然陌 生的領域,卻是公司能否永續經營不得不面對 的課題。
位於台中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內的普發工 業,面對全球ESG大浪席捲而來,即使非海嘯 第一排,卻也逐漸感受到轉型壓力。「急迫性 來自幾個創辦股東屆齡退休,不是所有二代都 要參與營運之下,如何讓公司永續經營?」總 經理簡企健深切地說。
轉型背後,更有中小企業近年來面臨的經營困 境。對外有來自地緣政治升溫、全球景氣趨緩 的衝擊,對內則有國內人才爭奪難以跟大企業 競爭的難處。只有約50人規模的普發,若要 做永續,勢必要從最切身的角度出發,才能一 步步走向ESG其他層面。
導入新制度 最多時間在溝通 簡企健回想,雖然普發有董事會,但並不像具 規模的企業按照制度運行。為了簡化流程,普 發選擇請顧問公司規劃公司治理守則與董事會 運作規範。這些對於上市上櫃公司來說相當基 本的規範。
普發工業總經理簡企健提出,透過與外部顧問的第三者 角色合作,在內部的溝通上相對容易。
不過,就算推出公司治理是經過董事會決議通 過的,但等到要一一落實時,還是出現了質疑。 畢竟過去幾十年來,中小企業主是依靠個人的 天份與努力,打拼出來一片天下,很難一夕之 間放手與改變。他與顧問花了半年時間建立制 度、來回與3位董事會成員溝通條文內容,才 逐漸出現雛形。
簡企健不諱言,導入一項新制度,最花時間的 是溝通。但因為有了顧問這個第三者角色,溝 通上相對容易。一來,顧問不會硬性要求企業 端一定要如何執行公司治理準則,而是根據企 業型態做調整,只要未來營運上沒有問題即可;
或是先彈性安排,例如某些事務雖然需要執行, 但礙於環境或人力因素目前只能擱置,等到下 一階段再處理。
從2022年底決議導入、2023年規劃運作至今, 簡企健認為,雖然只是確立制度規範,並在會 議時準備更詳細的公司營運數字和資料討論。
但是當章程被董事會視為「必須做的內容」後, 以後無論公司如何發展或經營者變更,都得按 照規定走,對煩惱二代是否接班的中小企業來 說,會是比較穩定的經營模式。
在導入公司治理制度的同時,簡企健也開始著 手進行ESG當中的E(環境保護)。雖然普發 未立即受到歐盟碳關稅影響,但其超過9成產 品為外銷,歐洲又佔半數以上,若等到開徵碳 稅才有因應作為,絕對來不及。「我們先從簡 單的做,比較容易有成就感。」普發以3~4 個月時間建置碳盤查系統,最簡便的方式就是 透過政府的「數位製造管理加值計畫-碳盤查 應用加值」計畫,由大學專家團隊赴廠協助診 斷,企業只需要負擔4萬元,其餘16萬元由 政府補助。這樣一來,他在對內溝通上較不會 遭遇太大挑戰。
想落實ESG 數位轉型是重點
導入公司治理守則後,普發亦搭配進行數位轉 型,「將數據可視化」是第一步。透過收集生 產資料、營業資料,轉化為數位看板,每月營 業資料、客戶資料、應收帳款等一目了然。簡 企健提到,以套裝軟體整合公司既有的ERP系 統與資料庫,不但節省了過去每到年底就必須 花半個月整理資料的時間,還能即時與業務討 論業績、詢問製造端出貨量,藉此讓傳統製造 業的同仁,慢慢熟悉數位化管理模式。
的距離多少?是陸運還是海運?才可以算出碳 排。」普發每個月進貨的零件多達千件以上, 額外多出的工作量,讓過往習慣一個人當五個 人用的普發員工大喊吃不消。
不過,目前普發碰到最大的困難,在於供應商 的碳排量難以計算。一台工具機由上千件零件 組成,零件又來自上游原料廠,「但這些零件 的碳足跡如果他們沒做,我也算不出來。」簡 企健無奈地說,若是未來歐洲客戶要求某項產 品的碳足跡,普發可能面臨無法提供的窘境。
「中小企業的供應商多半也是中小企業,他們 的客戶主要在台灣,老實說沒有轉型的必要。」 他大膽地預測,未來業務合作可能走向兩極化, 一是乾脆暫停與不減碳的供應商合作,或是只 和有減碳的供應商合作。
「預計先從幾間大的供應商開始,看能不能帶 動起來。」簡企健計畫先說服幾間較大的供應 商加入「碳盤查應用加值」計畫,以「花不了 太多錢」鼓勵供應商跟上。畢竟若等碳稅燒到 機械製造業,無法提供碳足跡之下,就只能將 稅轉嫁消費者,對競爭力將會是一大考驗。
逢甲大學碳中和研發與服務中心主任 呂晃志 永續 進行式
教授點評
Carbon footprint
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教授 永續發展與校務研究中心組長
公司治理是組織核心,如果沒有顧好,做再多的環境保護、社會責任都沒 有用。台灣中小企業已經從一代走到二代,由一個人領導變為多人參與經 營,因此公司治理如果要落實,董事會薪酬管理制度揭露、席次是否夠多 元化、是否有適當的女性比例,以及配合度等等,都需要考慮。
關於供應商的碳足跡提供,建議 可以思考如何創價。如果能夠提供供應商 在加入減碳之後有更大的誘因,如更多訂單、不同的分潤方式,讓其掌握 更多機會與風險,或許比較能達到想要的結果。
為了建置碳盤查系統,簡企健坦承一開始頗為 痛苦,因為過去沒有數據,所以所有營運項目 都必須從頭追根究底。「過去出貨、收款完, 工作就結束,但現在得計算從A點送貨到B點
成立年份|
資本額|
員工人數|
1988年
新台幣6000萬元 約50人
主要產品|
生產產品尺寸從150 x 450mm
到1600 x 6000mm的精密平面 磨床,同時亦提供研磨專用加工 機、陶瓷及玻璃專用切割機等特 殊專用機製造設計。
對中小企業來說,面對國際變局,要先將自己調整為上市櫃公司的角度來 判斷時事發展,並做出適當的決策,優先建置好公司體質與治理文化,才 能穩定後續的經營;而在 淨零轉型的發展目標下,中小企業亦須優先落實 雙軸轉型,整合數位轉型與永續轉型,強化企業韌性。
對普發而言,持續落實已開展的永續轉型,並搭配政府積極補助的數位轉 型方案,將過去以人工與紙本為主的管理方式,改為全資訊化的生產管理 模式,建置資訊化監控與智慧化生產機制,有助於企業建構溫室氣體盤查 系統時,提出足夠的資訊化數據,加速量化效率與供應鏈減碳模式的決策 訂定。
個案篇——海陸家赫
將ESG融入企業 策略發展
工業油品的使用總是離不開環保疑慮,為符合
法令規定,海陸家赫早早就投入減碳與減廢, 進而發現,原來自己已經走上ESG的道路,這 家公司的領導人要求內部員工思考,為什麼要 做ESG?
1982年,海陸家赫曾家的第一代創立「海陸 行」,銷售機油、柴油系列產品;第二代創業 成立「家赫」,銷售金屬加工油,在2015年 合併為海陸家赫。自成立以來,專注於工業用 油的銷售與管理,持續調整與思考,如何可以 變得更簡單。
從2017年開始,海陸家赫設立廢水處理設備, 處理廢潤滑油與廢液,以達到可排放標準; 2019年,踏入廢液回收領域,將廢油與廢水分 離,廢油經處理後就可回收再利用。
如此朝著減廢、對環境更永續方向前進的歷程, 讓海陸家赫總經理曾煥龍赫然發現,「原來 ESG的議題,跟我們的商業模式有點接近,於 是2021年開始研究 ESG在公司能發揮什麼效 應。」點出轉型ESG的初衷。
腦力激盪玩出減碳新招
曾煥龍指出,「產品組合不變也不會有什麼差 別,可是,變了可能在這個市場上帶來一些創 新或是競爭力。」於是,透過多次腦力激盪會
議,向團隊拋出議題:「為什麼要做ESG?如 果海陸家赫不改變產品組合,如何符合環境或 是財務永續?如果從原料設計改變會如何?」
身為企業第二代的曾煥龍,是在上一代從不讚 美、沒有批評就是默許的環境下長大,面對新
海陸家赫總經理曾煥龍根據 ESG 調整企業策略,發展四 個永續績效:環境永續、財務永續、人才永續、人類永續。
一代以鼓勵代替責罵的成長背景,勢必要有不 同的管理模式。透過鼓勵冒險與容許犯錯,讓 員工因此玩出更多創意。「領導人也需要有自 我覺察的意識,刻意地把想要的元素放進企業 當中。」他說。
碳盤查每年都需要複查,可以減碳的項目也會
永續 進行式
變得愈來愈少,但團隊都能激盪出新做法。例 如,物流車隊占海陸家赫的碳排比重很高,除 了替換成能源車,還能用哪些方法減碳?團隊 討論出以數位方式計算出最短的運送路線,就 是另一種減碳面向。減下來的碳,轉化為專案 獎金,激勵員工繼續做下去。
為客戶加值的ESG商業模式 曾煥龍也從「如何替客戶加值」的面向思考, 與團隊進一步討論出根據ESG調整的企業策略 發展四個永續績效:「環境永續、財務永續、 人才永續、人類永續。」
在環境永續方面,海陸家赫在基本的減能或減 碳設備之外,也根據產品的生命週期做設計, 包括最前端的產品設計、原料挑選,製程的節 能減碳,到包材選擇,以及原有的廢油回收再 利用,形成循環經濟。
廢潤滑油或工業廢油通常是以焚燒處理,若經 由不肖廠商非法清除或棄置,可能造成環境污 染。曾煥龍指出,海陸家赫以整合合法清運處 理商與工業廢油回收廠商的做法,幫客戶回收 廢油,並透過廢油水處理系統將混合物分離, 分離出的再生油品進一步再利用於產品製程。
從過去單純的油品買賣,整合出一條龍式的服 務,搭配節能減碳,成就出曾煥龍永續目的績 效的第二點:財務永續。「我們因此得到很多 上市櫃客戶。」曾煥龍表示,由於金管會要求 所有上市櫃公司在2027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 查,海陸家赫因此有機會以專案形式,與大型 企業共同推動年度減碳計畫,開啟長期合作模 式的契機。
「企業若能因此找到另一條出路,同時讓全球 溫室氣體排放等比例下降,未嘗不是一種雙 贏。」曾煥龍表示,為了做好環境永續,員工 進一步學習和發展也要跟上,才能達到人才永 續,進而成就人類永續。
中小企業資源有限,海陸家赫只能將核心極大 化、非核心外包,碳盤查請外部顧問執行;然 而,顧問人力吃緊是中小企業很常見的難題。
一來,政府的補助方案通常是與學界合作,但 學界的實務經驗可能不見得符合企業需求;再 者,符合企業需求的顧問多半已被上市櫃公司 預約,像是,海陸家赫在溫室氣體盤查完後還 需要等上五個月,顧問才有時間接著做碳盤查, 就是一個關卡。
海陸家赫 小檔案
「沒有一個過程是簡單的。」曾煥龍回想從能 源管理、溫室氣體盤查到碳足跡盤查認證的過 程,都是環環相扣。雖然油品服務在製造業中 是配角,但他認為就算當配角也要當「第一」, 而結合ESG就是打造出更高競爭優勢的契機。 成立年份|
資本額| 員工人數|
1982年 新台幣7000萬元 約30人
主要產品|
各類工業油品如切削油、切削 液、防鏽油、液壓油等,並從油 品研發、管理、廢棄物處理等提
甚至還可以因為有無碳足跡,區分出兩種產品 報價單。「我的產品或許貴了3%,但你(指 客戶)要投入減碳的費用可能不止3%。」曾 煥龍直白地說,公司法第一條明確表示公司以 「營利」為目的,因此做ESG轉型也該逆向思 考才能獲利。
教授點評
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教授 永續發展與校務研究中心組長 郭財吉
對企業而言,碳稅或碳費是外部成本內部化,企業需試著在製造過程中節 省成本。而且, 也需要思考如何「加值」,讓減碳不僅在技術提升,在商 業上創造價值。
海陸家赫提供的是油品服務,「油品回收」就是具有未來性的商業服務模 式,除了幫助客戶降低碳排之外,也可以思考如何以整體式服務,幫助客 戶降低成本。
逢甲大學碳中和研發與服務中心主任 呂晃志
在開展永續行動後,海陸家赫應優先考量商品碳中和之終端目標,從單一 產品碳足跡揭露做起,並盡速完成該產品之碳中和宣告,做出標竿綠色油 品,作為企業亮點, 宣示系列商品將往低碳化生產邁進,藉此宣揚綠色永 續精神,繼續朝向全產品碳足跡認證與揭露邁進。
商品碳足跡盤查的重點在於,原物料的碳係數取得,海陸家赫潤滑油品的 原料供應商是重要的合作夥伴,應優先邀請其加入合作,協助蒐集並揭露 相關原物料數據,才能接著由本身的綠色製程中計算排放,最後蒐集「使 用」及「循環再利用」處理程序的排放,將各階段排放加總,以取得最終 綠色產品碳排放量。
個案篇——台灣麗偉
換個角度看
付出反而是回收
台灣麗偉董事長黃威翌表示,未來將主動協助供應商盤查 碳足跡,創造供應商的黏著度。
許多中小企業仍在觀望轉型ESG的原因,一部 份與「經費」有關。但台灣麗偉把阻力轉化為 助力,困難似乎也就沒有那麼難。
車子轉進中科后里園區星科路沒多久,就看到 繽紛的黃色企業識別,台灣麗偉的企業總部正 位於此。
並未被列入碳稅首批開徵對象的台灣麗偉,因 8成產品外銷歐美,以及機台內部零組件裡有 部分的鐵件、鑄件,很可能會受碳稅影響,轉 型ESG勢在必行,於是,自2022年起,開始 推動ESG,至今,用電度數年減6%、用水減 少3%、設備汰換節能5%。
談起這段轉型,台灣麗偉董事長黃威翌認為, 最大的挑戰在「人力」與「經費」,但只要開 始執行,就有辦法解決。「千萬不要等到面臨 到了才開始做,這樣子趕鴨子上架,很多細節 無法通透了解。」
把節能減碳視為行銷
重視公司治理的台灣麗偉,從事企業社會責任
已逾10年,員工會主動參與淨灘、淨山等環保 活動,已將「做對社會有助益的事」之價值內 化。此外,2019年興建中科現址廠區時,台灣 麗偉規劃建置現代化智慧工廠,在屋頂架設約 5000坪的太陽能板,進一步替未來節能減碳舖 路。就算如此,面對該如何進行ESG轉型,卻 仍感到陌生。
在2022年,母集團友嘉實業成立永續辦公室, 制定永續推行方針後,旗下包括台灣麗偉在內 的五家公司,也跟隨編制任務小組,並依據友 嘉的指導原則推展ESG工作。
與大部分沒有母公司資源的中小企業相比,台 灣麗偉雖然相對有優勢,但在成本與執行上, 還是得靠台灣麗偉自身,他們從各部門選出7 名種子代表,成立能源小組,踏出轉型第一 步。配合外部顧問與中小企業協會的授課與指 導,逐步推動溫室氣體盤查、能源管理,並在 近兩年陸續取得ISO 14064-1: 2018以及ISO 50001等認證。
「坦白講,當初最擔心的是費用。」黃威翌說 出不少中小企業的心聲。無論是初期的員工摸 索成本,還是設備汰換與維修,都是額外花 費。黃威翌初估,中小企業需要約一年時間弄 懂ESG,光只是最基本的顧問指導與授課費用, 就至少需要新台幣50萬元。
然而,黃威翌不將這些成本視為一筆「多出來」 的費用,而是轉化為「行銷費用」,每當減碳 做到一個階段,就同步告知客人與代理商,等 於是品牌的廣告宣傳。
以綠色工具機為例,台灣麗偉將機台的內部零 件改為符合歐盟節能標章的規格,另外也透過 加工優化、應用技術改變使加工效率提升,進 而讓客人使用時達到節能15%的效果。「歐美
台灣麗偉將節能減碳所投入的成本,視為行銷費用。圖為台灣麗偉產品展示區。
的客人會覺得這家公司有在自我要求,且符合 國際趨勢。」黃威翌認為,既然都要花錢,為 什麼不讓它更值得一點?「做企業的不外乎就
是訂單,所以,這對於我們二次訂單、三次訂 單,就會有很大幫助。」
範疇三不易計算 主動協助供應商
自身節能減碳可以做得徹底,像台灣麗偉的員 工下班後不只將電腦關機,而是連插頭都會拔 除。但碳盤查範疇三中與供應鏈有關的碳足跡 盤查,卻是中小企業最大的苦惱。
溫室氣體排放範疇,可歸類為範疇一的「直接 排放」、範疇二的「能源間接排放」,以及範 疇三的「其他間接排放」,例如員工通勤、商 務旅行、廢棄物處理、上下游運輸、使用的產 品之間接溫室氣體排放、使用組織的產品所產 生之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等。
「工具機產業中很多部件是需要加工完才進我 們廠內組裝,加工廠很多都是私人企業或者類 似家庭企業。」黃威翌表示,台灣麗偉在供應 商來訪時一家、一家溝通資料收集需求,包括 工廠設備、一個月用電、員工多少等等。不過, 他也坦言,目前逾300間供應商當中,實際有 提供資料的約3~5成,還需要時間醞釀。
教授點評
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教授 永續發展與校務研究中心組長
台灣麗偉採用能源管理以減少碳排,從自我盤查開始,並導入ISO 50001能 源管理系統、建置太陽能發電裝置等,在中小企業中可說是超前部屬。但需 要進一步思考,有沒有完整的淨零路徑規劃?綠電比一般電費成本來得高, 是否有具體的策略與規劃要導入多少比例綠電?包括裝置容量、財務槓桿等 都要先思考過。
另外,建議後續可思考如何將其現有模式導入供應鏈體系,計算產品碳足跡, 以確實達成減量目標。然而,供應商給出各種碳排數據後,就像公開了自己 的配方,在擔心客戶採購單位可能因此講價的情況下,自然較不願配合,未 來的供應商管理將會更加困難。
或許,可改為 向供應商要求一個數值範圍,並透過第三方如顧問公司執行, 在其雙方簽訂保密協議之下,較無供應商擔心的洩密問題。
對於許多中小企業擔心轉型ESG無法回本,黃 威翌認為,既然ESG已是世界潮流、是必然要 花的費用,能否回本,靠的是企業的本事。「要 打歐美市場,我們面臨的競爭不只是台灣同業。 而是來自日本、韓國、美國,甚至中國。所以 如何在這些競爭當中展現我們的優勢?唯有率 先起步。」
成立年份| 資本額|
員工人數| 主要產品| 1980年 新台幣6.13億元 104人
CNC工具機、綜合加工機、車銑 複合中心機。
除了慢慢影響供應商,黃威翌認為,未來比較 積極的做法會是主動提供協助,例如安排友嘉 或台灣麗偉的永續團隊輔導供應商。看起來是 另一項成本,但他反而認為這可以創造供應商 的黏著度。「ESG我都一直希望把它轉化到對 我有幫助的項目上,而不是一個額外的任務或 額外的費用支出。轉念來想,對於供應商、對 於客人,甚至對於員工,大家都受益。」
逢甲大學碳中和研發與服務中心主任 呂晃志
無論是依循溫室氣體盤查結果推動上下游減碳行動、依綠色工廠的規劃投入 耗能硬體設備改善,或是研發綠色工具機產品等,台灣麗偉的行動依據溫室 氣體盤查結果逐步推展,並參考能源管理系統比較影響程度,由大而小依序 推動,直到逐步完成低碳永續目標。
台灣麗偉作為友嘉集團子公司,其永續發展面向已逐漸從企業永續風險管 理,轉為協助集團提升韌性和轉型調適能力的趨勢。企業與集團共同關注的 焦點也逐漸轉向實現「淨零碳排」,積極實踐節能減碳,並將其視為至關重 要的目標。
在機台生產過程中使用綠色零組件,並在節能的同時,能夠最大程度地實現 資源效率與性能的最佳結合 ,讓節能減碳的實踐,不僅在技術層面上有所創 新,也積極展現了對於環境責任的重視。
永續 進行式 中租攜手產業鏈
個案篇——歐群科技
洞察趨勢 持續學習 推動ESG不難
歐群科技董事長廖月照經常分享實作 ESG 的心得,她認為,當員工都知道ESG對公司的必要性,就會走在對的路上。
並非上市上櫃公司,歐群科技卻在2018年做 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被視為傳統製造業, 卻即將完成綠電高值化工廠。歐群一直在顛覆 一般人對於中小企業的既定印象,它為何說自 己是無痛轉型ESG?
不在中科精密園區,也不在台中市中心,甚至 只要跨過一條烏溪就能到達草屯鎮,地理上更 靠近南投。歐群科技是只有不到50人的中小企 業,在霧峰區經營細孔放電加工機品牌24年, 卻默默地在企業永續經營的作法上超前部署。
2016年踏入CSR(企業社會責任)、2018年 端出第一本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去年進一步 完成了2022年組織碳盤查,算出一台機種的 碳足跡;2024年5月又在南投完成新廠房,預 計以自身研發的每分鐘100公升產氫系統為核
心,將太陽能電力轉換為具更高價值的綠氫, 在地化、社區化供應周邊工廠氫氣需求,歐群 不只幫自己減碳,還要幫社區減碳。
人力、經費、經驗,通常是中小企業轉型ESG
三大絆腳石,但歐群科技董事長廖月照卻靦腆
地笑說:「轉型的過程中,目前似乎還沒有遇 到很大的挑戰。」無痛轉型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於歐群科技是一個高度學習型的組織。
董事長愛吸收新知 也讓員工同步
歐群會在2016年就踏入CSR,與廖月照有很 大關係。她參與了一個學習型社團「國際工商 經營研究社」,在社團舉辦的創新競賽中,被 評審一句「公司是否做CSR?」點醒,開始從 扶助弱勢團體做起,至今持續贊助偏鄉英語教 育、附近小學棒球隊、在地農產等。
之後該社團聘請日本「一般財團法人海外產業 人才育成協會(AOTS)」,並聯合「財團法人 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舉辦環境管理課程, 廖月照也主動參與學習CSR知識,並經由「塑 膠中心」輔導完成了第一本企業責任報告書。
在許多中小企業對ESG相對陌生的2018年, 該報告書甚至提到了自己將如何遵循聯合國永 續發展目標(SDGs)。
愛學習的廖月照進修在職碩士、博士學位還不 夠,也補助員工進修碩士學位或是外部課程。
「持續學習對中小企業很重要,如果沒有接受 新知,就不會知道它的重要性。」廖月照點出 歐群推動ESG的基礎,當她參加外部社團和課 程得到資訊,就會不斷安排同仁參與訓練課程, 同步獲得最新趨勢。不算員工本身專業的訓練 課程,歐群近兩年參與ESG相關培訓就有17 項,等於每1-2個月就有員工要和ESG新知「搏 感情」,不理解都難。
「中小企業主會覺得困難是因為你的人不能理 解。當員工跟你不同心、跟你想的不一樣,要 怎麼做事?」廖月照認為,當員工都知道ESG 對公司的必要性,就會走在對的路上。
善用政府資源,是歐群可以一直朝ESG走的另 一項助力。例如,2017年創新機台放電迴路以 提升加工速度與節能,歐群就獲得中小企業創 新研究獎;最近歐群再度改良同樣機台讓總體 減碳25%以上,並在加工性能提升40%的前 提下,進一步節省50%耗電量,也積極申請經 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的「小型企業創新研發 計畫」。補助雖然無法涵蓋全額經費,卻是中 小企業減輕負擔的方式。
疫情意外延伸出綠能新機
「既然知道ESG是未來的趨勢,公司的產品一 定要跟著趨勢走。」廖月照表示,產品每年都 需要創新,只要運用多一點心力、腦力,其實 就可以做好減碳,甚至開發出新的商業模式。
2020年疫情期間,歐群科技的關係企業歐群生 醫,取得雲林科技大學教授郭佳儱的微奈米氣 泡專利授權,加上自身原有的設備與技術,開 發出微奈米氣泡臭氧殺菌水設備,以及氫水/ 氫氣養生設備等產品。
本來只是單純的生醫產品,碰巧因為廖月照兒 子的汽車引擎積碳,讓歐群將產品進一步延伸 到除碳機。因為汽車開久了容易積碳,導致開 車時排出更多二氧化碳,增加排放汙染,通常 是用藥劑除碳。當時兒子順口問了一句:「我 們做的氫氣可以用來除碳嗎?」激勵研發團隊 開發出更大氣量的氫氣產生器,用以除碳,因 此意外地成立一家到府服務的小公司。
不僅如此,在中山大學工學院副院長郭振坤的
善用政府資源,成為ESG的助力。圖為歐群科技廠房。
啟發下,廖月照將太陽能發電結合氫氣產生器, 將純水分離出氫與氧,並將該模式運用在新購 置的廠房中,建構出綠電高值化廠房。
她說,「這經費超過2000萬元,但是在堅持 的過程中,我才知道原來它也可以幫助很多的 企業實現ESG。」為此,費了一番力氣說服股 東,時不時在與股東們的LINE群組上推薦相 關課程、傳遞氫能資訊,且有把握能申請政府 補助,才獲得支持。
由於歐群是以太陽能發電產出氫氣,符合「綠 氫」的定義。氫氣儲存在氫氣桶後,可販售給 有需要使用的半導體或熱處理廠商;未來,歐 群甚至計畫供應產氫設備,讓其他企業自行產 氫,成為一個小型氫能工廠。
「中小企業雖然資源有限,但是我們的彈性與 改變的速度無限,我們不可以在這浪潮中被淹 沒。快速地改變,就不會輸在起跑點。」被同 仁形容為「快充型」老闆,隨時高速充滿學習 力的廖月照這番話,或許正是歐群能夠及早轉 型、成功轉型的最佳註解。
成立年份|
資本額|
員工人數| 主要產品| 2000年 新台幣9500萬元 45人 細孔放電加工機、放電加工機、 自動控制設計
教授點評
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教授 永續發展與校務研究中心組長 郭財吉
歐群在2018年發布第一本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當時的確為業界的領先 者,在之後,該公司官網未更新發布相關報告書,永續作為仍需不斷間地 進行與加強。
歐群為中小企業,在資源艱困的環境下,仍然重視員工的成長,符合友善 職場;未來可揭露員工進修的比例,以及員工合力投入ESG的成果。
在技術上,歐群不斷的追求卓越,不僅建置新廠,也 因應淨零排放,將太 陽能電力轉換為具更高價值的綠氫。 面對未來,歐群可具體回應利害關係 人,以鑑別風險並提早預防。
逢甲大學碳中和研發與服務中心主任 呂晃志
歐群科技主打綠電高值化投資,並與國際氫氣發展趨勢結合,開發出創新 性低碳化商品與服務,瞄準氫氣供應鏈平台,大手筆投入資金進行技術開 發,建構目前還不算熱門的氫氣供應網,並在政府資源的挹注下,扮演氫 能產業領頭羊,整個決策布局,值得其他中小企業參考與效法。
歐群也由於及早接觸企業永續發展之議題, 因應未來出口歐美所需的碳排 揭露需求,相關準備工作也都如期完成內部稽核。 基於對目前國際趨勢的 掌握,歐群沒有依循其他工具機產業發展路徑,隨即進行第三方查證,轉 而將查證資金投入氫能開發,也是值得讚許的策略。
實作篇
中小企業 如何進行ESG轉型?
屬於大廠供應鏈一環的中小企業,雖然還未立 即受到法規管制,但在大型企業或國際客戶 ESG相關作為愈趨積極之下,有必要及早跟進 布局。透過專家解析,幫中小企業破解5大疑 問與迷思。
Q1
做不做ESG目前還不至於影響我的訂單,現在 真的有必要做嗎?
全國中小企業總會副理事長陳萬來:
ESG是趨勢,但推動需要時間,不及早開始而 是等到客戶要求才做,就會很辛苦。走在前面 超前準備,時間比較充裕、輕鬆,也可先卡位, 這就是另一個競爭力。
全國
當企業面臨轉型或擴張發展,一時之間的成本 增加變動是必然的,而且這些成本不只有高昂 的硬體設備、系統花費,也包含人員培訓、組 織管理架構改革、所需時間、變動期間可能減 少的訂單客戶、後續需要維運的費用等等,都 是企業必須考量的成本。
換個角度思考,在「永續」的趨勢下,對於 ESG轉型的投入,就不應該只是「成本」,而 是一種「投資」、一種「機會」。
Q2
ESG面向很廣,中小企業如何著手? 全國中小企業總會副理事長陳萬來: 中小企業的規模大小、產業類型差異非常大, 企業首先應該要做的是「掌握正確、最新的資
訊」,以及「盤點自有資源」,再來才思考「是 否需要轉型、何時轉型、如何轉型、從哪裡轉 型」等一系列的策略決定。
在掌握資訊後,可再從實質風險切入。首先是 違法風險,即一定要遵循的法規有哪些,例如 勞工、環境、衛生等;再來是預防風險,就是 會影響到企業補助與獎勵申請、銀行融資貸款、 投資人關係,及重視永續之客戶等因素;最後 才是依照公司的目標、產業及發展階段等,作 為加值手段,優先推動。
至於認證項目,國內外有很多不同的標準,要 優先取得何者應先從企業自身需求、ESG面向、 認證的內容與公司目標是否一致,以及同業、 產業界、供應鏈端或客戶端重視哪些,再去精 準投入,對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比較實際。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副理事長陳萬來指 出,「永續」的趨勢下,對於ESG轉型的投入,就不應該 只是「成本」,而是一種「投資」,一種「機會」。
大家都在談減碳、淨零碳排,一個不到10人
的小公司也需要做嗎?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莫冬立:
碳盤查有初階和進階的內容,初階是範疇一、
範疇二排放,中小企業馬上可以做,也並不困 難。
範疇一排放聚焦在有無使用燃料。如果有燃料
就會對應直接碳排,燃料包括煤、重油、天然 氣等,這與企業是否有鍋爐相關。如果這些都 沒有,只要關心範疇二即可,範疇二對中小企 業的重點在用電,用電資料相對很好取得,電 費單的資料其實就是最重要的依據。
產品碳足跡似乎須從原料取得到使用階段算出 碳排量,工程浩大該怎麼做?
逢甲大學碳中和研發與服務中心主任呂晃志: 這是很多企業的迷思,以為一定要從廠商取得 原料到終端用戶使用結果,一路算到底,亦即 從「搖籃到墳墓」。需要算到底的產品是指, 像消費性產品需要取得碳標籤,也就是「碳足 跡標章」,是顯示產品生命週期的碳排放標示, 消費者購買商品時可以有所依據。但因為消費 型商品使用階段單純,因此計算碳足跡包括使 用與廢棄階段並不困難。
碳盤查後的下一步是減碳,是否又要擬定更多
預算購置設備協助減碳?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莫冬立:
有一些比較容易操作的概念或原則,例如,長 年計畫性投入效率提升,當效率提升後,很多 成本就可以下降,也能帶來減碳效果。為此, 建議中小企業可先從「效率提升」下手。
舉例而言,如果製程的耗能造成排放,可思考 該如何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可用「單位能源產 生多少產品」的角度訂定目標,並討論可以改 善現有的操作流程;或是,從原料的使用效率 來看,生產產品投入的原料經轉換後一定會有 下腳料、副產品等等,可試著提高原料使用效 率、減少廢料,就減少原料的採購,也是一種 效率提升。
任何效率提升的背後都會反映在成本上,同樣 也會反映在碳排減量上。所以,中小企業可以 不只為了減碳,而是從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 角度出發,對企業也有多樣好處,執行上比較 容易。
然而,其他產業如機械業,就無法這樣計算, 因為使用階段與客戶使用習慣有關,不同客戶 使用同個機台的使用年限可能都不同,變得很 難舉證;即使可以舉證,數據品質也會非常不 確定,在查證階段也不太容易過關。
因此,基本上以生命週期來看碳足跡,要計算 的就是直接排放、間接排放,還有運輸與原物 料。亦即有心認真計算,從「搖籃到大門」即 可,範圍由企業決定。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祕書長莫冬立建議, 中小企業可先從效率提升著手,帶來減碳效果。
氣候行動
⊕製程改善 ・設備汰舊更新 ・節能(數位化) ・氫氣技術開發 ・含氟氣體削減
中小企業氣候行動相關政府資源 補助、輔導諮詢資源
・中小型製造業(經常僱用員工數9人以
下)低碳及智慧化升級轉型補助 ・加速中小企業節能減碳推廣計畫
・中小型製造業(經常僱用員工數10人以 上)低碳及智慧化升級轉型個案補助 ・製造部門減碳有價化推動計畫 ・製造部門低碳生產推動計畫 ・製造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計畫 ・因應國際環保暨綠色工廠推動計畫 ・輔導產業低污染排放技術計畫 ・中小企業淨零碳排計畫–推動中小型製 造業低 碳轉型暨中小型製造業因應國際 供應鏈淨零碳排計畫 ・輔導塑膠製品相關產業暨特定製程產業 改善安全衛生工作環境計畫
・沼氣發電設備產業鏈推動計畫
⊕能源轉換 ・擴大使用天然氣 ・擴大使用生質能 ・使用綠電/氫能
⊕循環經濟 ・原料替代 ・廢棄物衍生燃料 ・能資源整合 ・碳捕捉再利用 (CCU技術)
・製造業能源管理示範輔導計畫 ・產業用水效能提升計畫
・產業能效提升暨管理計畫 ・生質能暨環保產業推動計畫 ・推動中小企業循環經濟能力接軌國際輔 導計畫 ・推動中小企業城鄉創生轉型輔導計畫: 協助中小企業導入循環經濟、數位經濟 及體驗經濟等3大概念
・產業綠色技術提升計畫 ・區域能資源整合循環回收利用示範輔導 計畫 ・循環經濟推動與創新管理計畫 ・循環材料驗證與媒合平台計畫 ・產業循環經濟整合推動計畫 ・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整合推動計畫 ・生質能暨環保產業推動計畫 ・資源再生綠色產品推廣計畫 ・促進能資源整合與產業共生計畫 ・資源再生產業推動及審查管理計畫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氣候行動
⊕商業部門
・使用低碳能源
・商業模式低碳轉型
・綠建築
・設備或操作行為改善
補助、輔導諮詢資源
・中小企業體驗設計價值提升計畫:中小企 業為輔導對象,呼應循環經濟、綠色設 計、永續觀光、在地特色等趨勢,結合數 位工具應用與行銷等手法,進行商品/包 裝開發與品牌整合設計、服務與場域體驗 設計
・推動商業低碳服務及綠色消費計畫
・經濟部商業服務業智慧減碳補助計畫 ・商業部門節能技術輔導活動辦法 ・商業服務業低碳循環發展計畫–低碳經 營模式 診斷與綠色店家輔導 ・商業服務業節能設備補助及系統節能專案 補助
・中小型製造業(經常僱用員工數9人以
下)低碳及智慧化升級轉型補助
・加速中小企業節能減碳推廣計畫
・中小型製造業(經常僱用員工數 10 人以
⊕碳盤查
・組織型碳盤查
・產品碳足跡
上)低碳及智慧化升級轉型個案補助 ・製造部門減碳有價化推動計畫
・製造部門低碳生產推動計畫
・製造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計畫 ・產品環境足跡推動計畫
・中小企業淨零碳排計畫–推動中小型製 造業低 碳轉型暨中小型製造業因應國際 供應鏈淨零碳排計畫
資料來源:《2023年中小企業白皮書》
主辦單位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