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
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關鍵數字
3
一、前言
4
二、企業對氣候變遷的看法
8
(一)企業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及企業所扮演的角色認知度高 (二)氣候變遷短期與長期帶來不同衝擊
三、企業的氣候行動
9 12
16
(一)有超過五成受訪企業尚未進行溫室氣體盤查
17
(三)節能減碳以廢棄物減量與循環再利用為主
20
(五)成本是採購綠電的主要考量
25
(七)多數企業仍未有淨零或百分之百綠電的規畫
31
(二)近四成受訪企業依 TCFD 揭露氣候資訊
19
(四)近七成受訪企業尚未有綠電採購計畫
23
(六)綠電供給有限且市場不活絡
29
(八)成本與基礎建設是電動車市場的限制
33
四、企業面臨的挑戰
35
(一)政府相關氣候政策會影響企業營運模式
36
(三)稅賦減免是企業最希望的政策誘因
42
(二)企業需要政府提供專業人才的培訓
39
五、結論
45
六、附錄:完整問卷結果
48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超過
80
關鍵數字
% 受訪企業
認同在達成 2050 年淨零排放中 企業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
70
% 受訪企業
預期未來政府環境法令規範 將趨嚴格
超過
60
% 受訪企業
尚未定期揭露氣候相關資訊
近
70
% 受訪企業
目前沒有綠電投資購買計畫 超過
80
% 受訪企業
認為成本是企業採購綠電的 主要考量
超過
50
% 受訪企業
仍未針對 2050 年
百分之百用綠電進行規畫
65.1
% 受訪企業
認為政府政策尚不明確
是企業推動氣候行動主要的挑戰
3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一、前言 2021 年的夏天,地球很不平靜。不光新冠病毒持續肆虐全球,各地也都出現
極端氣候現象。
義大利西西里島出現 48.8 度的高溫,德國出現造成八千多人傷亡的洪災,美
國北加州燒出史上規模第六大的森林大火,南非有 19 個城市的氣溫急速下降,創 下了近三十年來的最低紀錄。 台灣也不例外。
在歷經了半世紀以來罕見的大旱、幾乎全台水庫蓄水量都告急的危機後,忽
然之間又豪雨成災。台北市大安區的台大氣象觀測坪更在六月初,曾測得時雨量 209 毫米(mm/hr)的驚人數字,創下全台時雨量歷史紀錄第二名。
氣候變遷已經不是一個科學名詞,而是人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的現象。
一、前言
4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聯 合 國 政 府 間 氣 候 變 遷 專 門 委 員 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於今年 8 月初公布的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IPCC AR6)中, 再度清楚指出氣候變遷的危機。
報告指出,自 1850 ~ 1900 年以來,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已造成
1.07˚C 的地表升溫,未來極可能在 2040 年前跨越 1.5˚C 的升溫警戒線。在區域
氣候變化方面,北半球高緯度區的變暖速度是全球水準的 2 ~ 4 倍,台灣所處的
東亞地區,恐將遭遇季風降雨遽增的衝擊。其次,目前是過去 3000 年來,海平面 上升最快的時刻,報告估算 1901 ~ 2018 年間,全球海平面已上升 0.2 公尺,若 無法遏止,將導致低窪地區面臨更嚴重的水患。
根據報告模擬的所有排放情境,接下來 20 年地球表面升溫將達到 1.5˚C 或
1.6˚C,顯示人為活動推進暖化,且越來越迅速。報告警告,人類需要在 10 年內 大幅減少二氧化碳,到 2050 年實現淨零排放,才能控制升溫在 1.5˚C 內。
有鑒於氣候變遷的嚴重性,各國宣示將採取溫室氣體管制與節能減碳相關做
法,以達到淨零排放或碳中和的目標。
2019 年,英國率先宣布將淨零碳排目標入法,並將於 2035 年前減排 78%。
歐盟也在 2019 年提出「歐洲綠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宣示最遲於 2050 年實現「碳中和」目標。2020 年,中國宣布將在 2060 年達到碳中和,日本
宣布將在 2050 年達到碳中和,南韓也宣布將在 2050 年達到淨零排放。在今年四
月的全球領袖氣候峰會上,美國宣布要在 2035 年前透過再生能源達到無碳污染的
電力供應,並且在 2050 年達到碳中和。加拿大將減碳目標從 2030 年減 30% 加
碼為 40%~45%(以 2005 年為基準)。俄羅斯也宣示最快可望於 2025 年達到碳 中和。巴西則承諾在 2050 年前達到碳中和,比原先目標提前 10 年。
台灣於 2015 年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設定
在 2050 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降為 2005 年排放量的一半。根據環保署的資料,
2018 年台灣人均排放量為世界第 20 名,以這樣的「成績」來看,台灣的減碳目 標被認為過於保守。為了加速減碳步伐,總統蔡英文在今年世界地球日時表示,
政府已經開始評估及規畫台灣在 2050 年達到淨零目標的可能路徑,蘇揆也在 8 月 30 日表示將把「2050 年淨零目標」納入修訂中的《溫管法》,行政院也已成立 淨零排放專案工作組,統整各部會研議台灣淨零排放路徑。
一、前言
5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除了政府之外,各國企業也紛紛宣布相關的目標。
以推動企業承諾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的 RE100 倡議組織為例,目前全球已
有超過 300 家企業成員,參與企業包括科技巨擎(Apple、谷歌、臉書、惠普)、 金融業(高盛、瑞士信貸、花旗銀行)、食品飲料(可口可樂、星巴克)、服裝
流行業(Nike、Burberry、H&M)、美妝保養產業(聯合利華、寶僑、嬌生、雅
詩蘭黛、歐舒丹)等。台灣也已有 11 家企業加入,依加入順序為 : 大江生醫、科
毅、歐萊德、葡萄王、台積電、菁華工業、台達電、佐研院、宏碁集團、聯華電子、 金元福。
為了持續推動全球針對氣候變遷採取更多的動作,COP26 將於今年 10 月 31
日 ~11 月 12 日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這是繼今年的全球領袖氣候峰會後,全球
最重要討論如何因應氣候變遷的活動,將要回顧、評估自 2015 年《巴黎氣候協議》 簽署之後取得的進展。2015 年巴黎峰會同意每隔五年做一次進展評估,確定下一
步策略。因為新冠病毒疫情,原該於 2020 年進行的 COP26 推遲一年到今年才舉
行。因此 COP26 的重要議程之一,就是國際社會就應對氣候變遷達成公約後的首 次考評。
在 COP26 舉辦前夕,《天下雜誌》與英國在台辦事處合作進行了「台灣企業
氣候行動大調查」。這是台灣首度針對本土企業如何因應氣候變遷所做的大調查,
揭露目前台灣企業界在這個議題上所展現出的態度與行動。希冀透過此份調查, 釐清現況與產業界的需求,指出未來的方向,以供產、官、學界參考,協助各方 攜手加速推動環境永續的步伐。
一、前言
6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一、前言
調查說明
本次調查由英國在台辦事處委託《天下雜誌》調查中心執行,以《天下》兩千大企業資料庫為調查母體為主, 邀請問卷填答對象以各企業永續或環境部門負責人為主。扣除未聯絡上與拒絕者共寄出 1747 份,回收 588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 33.66%。調查執行時間自 2021 年 7 月 2 日起至 8 月 2 日為止。
其中製造業有 400 家,服務業有 152 家,金融業則有 36 家。若以《天下》永續公民獎的分類來看,年營收 超過新台幣 100 億的大型企業佔了 150 家,年營收在 50~100 億的中堅企業有 77 家,年營收在 50 億以下的
小巨人有 349 家,至於外商(在台外商不提供本地營收)則有 12 家,因家數較少,所以外商基本上不納入
分析解讀。
圖一、按公司行業之調查樣本數與結構
金融業
服務業
6.1% 25.9%
製造業
68.0%
小巨人組
59.4%
圖二、按公司規模之調查樣本數與結構
外商企業
2.0%
中堅企業
13.1%
大型企業
25.5%
7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二、 企業 對氣候變遷的看法
二、企業對氣候變遷的看法
8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二、企業對氣候變遷的看法
(一)企業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及企業所扮演的 角色認知度高
調查結果顯示,83.8% 的受訪企業認為企業在這個議題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不論是製造、服務、與金融業,或是從大型企業到小巨人,都幾乎有同樣的認知。
圖三、企業在達成 2050 年淨零排放的目標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的認同程度
■ 不認同
83.8%
83.2%
84.2%
全體
製造業
服務業
88.9%
90.6%
金融業
大型企業
87.0%
79.7%
■ 普通 ■ 認同
註:圖表之「認同」項目包含調查當中「非常認同」之回答比例,「不認同」含「非常不認同」之回答比例。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9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二、企業對氣候變遷的看法
企業的角色為何重要?受訪企業認為前三大主因是「企業可以帶動供應鏈一
起改變」(65.7%)、「企業本身是重要碳排放來源」(52.8%)、「企業本身具 備採購或投資力量」(41.5%)。
若以產業別來看,碳排量比製造業低的服務業與金融業,則認為「企業可以
影響員工行為」也是重要因素,其中更有 75% 的金融業認為「企業本身具備採購
或投資力量」,凸顯出近年來金融業對於綠色金融的重視,因為融資與投資是金 融業推動環保的兩大利劍。
圖四、企業角色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 全體
■ 製造業 ■ 服務業 ■ 金融業
0%
企業可以 帶動供應鏈一起改變 企業本身 是重要碳排放來源 企業本身 具備採購或投資力量 企業可以 影響員工行為 企業會改變既有生活型態 及形塑未來生活樣態 企業擁有技術能力、管理 及創新能力 企業會帶動 及影響消費行為
註:全體代表本調查所有總和回答比例
20%
40%
60%
80%
10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根據赤道原則協會的資料,截至今年 8 月底,全球已有 37 國的 123 家金融
機構簽署了這個永續融資的標準,其中台灣就有 10 家銀行,排名亞洲第一,包括 國泰世華銀行、中國信託銀行、玉山銀行、台北富邦銀行、台新銀行、永豐銀行、 元大銀行、第一銀行、兆豐銀行、王道銀行。根據金管會資料,截至今年 6 月底,
台灣保險業資金投資綠能電廠之核准投資金額約 141 億元,其中有兩家壽險公司
投資離岸風力發電廠,金額約 42 億元。這些都顯示台灣金融業已經理解,即便自 身排碳量並不大,但卻能透過資金源頭來協助因應氣候變遷。
「永續金融談了很多年,現在金融業也很清楚他們手上的武器,真正有力的
武器是資金,現在是資金投資在哪裡,真正的影響才會成真,」中華民國企業永 續發展協會秘書長莫冬立分析。
二、企業對氣候變遷的看法
11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二)氣候變遷短期與長期帶來不同衝擊
從短期與長期來看,氣候變遷對企業會帶來不同的衝擊。
以 未 來 三 年 來 看, 原 物 料 成 本 增 加(66.8%)、 政 府 環 境 法 令 規 範 趨 嚴
(63.7%)、與客戶加大對產品與服務的能效與排碳要求(40.6%),是受訪企業
認為氣候相關的政策、法規及市場變動會帶來的主要衝擊。不論企業規模大小看 法都類似,製造業與服務業也相對接近。不過,對沒有原物料與供應鏈問題的金 融業來說,除了政府法規之外,主要的衝擊則來自投資者要求與排放揭露義務。
莫冬立分析,原物料成本增加之所以被視為是主要的衝擊,很大一部分原因
可能是因為新冠疫情自 2020 年爆發以來,停工、物流塞貨等因素導致成本上漲, 不過跟農產品有關的原物料,則因為氣候劇變導致歉收而成本上升。
政府相關法規趨嚴,更是直接對企業帶來影響,CSR 報告書就是很明顯的例
子,因為報告書中要求揭露跟永續發展有關的資訊,例如溫室氣體盤查,迫使企 業不得不做。
自 2015 年,金管會要求台灣上市櫃之食品工業及最近年度餐飲收入佔總營收
達 50% 以上之特定公司、金融業、化學工業及實收資本額達 100 億元以上之公司
企業都要編撰 CSR 報告書。2017 年起,納入規範企業的資本額門檻降至 50 億以
上。2023 年,更將進一步把資本額達 20 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也納入規範對象,
CSR 報告書也將改為「永續報告書」。
根據由政治大學信義書院與 CSRone 永續智庫發表的 2021 年《臺灣暨亞太
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報告指出,台灣的 CSR 報告書從 2009 年企業自主發布時
僅有 28 本,到了 2020 年已經有 601 本,上市櫃企業占總體的 90.7%,其餘乃是
自主發布的非上市櫃企業與組織。顯見政府的規範,對企業永續行為會產生很明 顯的推力。
二、企業對氣候變遷的看法
12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二、企業對氣候變遷的看法
圖五、企業近 3 年與未來 5-15 年內所面臨的氣候相關政策、法規和市場變動衝擊 ■近3年
0%
■ 未來 5-15 年
20%
40%
60%
原物料成本增加
66.8% 64.0%
政府環境法令規範趨嚴
63.7% 68.2%
客戶加大對產品 / 服務的能效與排碳要求
40.6%
排放揭露義務
34.1% 40.4%
碳定價機制 *
28.1%
資金成本增加
23.8% 28.9%
消費行為改變 投資者要求 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實施 產業汙名化 保費上漲 氣候訴訟 擱淺資產風險 其他 無
註:碳定價機制含碳排放交易、碳稅
80%
17.8% 23.6% 16.3% 20.4% 10.1%
20.9%
52.1%
45.9%
13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二、企業對氣候變遷的看法
同樣的問題,若將時間拉長到未來 5~15 年,答案則出現若干變化。
除了原先的前三大衝擊之外,認為碳定價機制(含碳排放交易、碳稅)與碳
排揭露義務會帶來衝擊的受訪企業比例,皆大幅提升到 45.9% 跟 40.4%,製造業、
大型企業、與中堅企業更有超過五成以上認為碳定價機制會是重要衝擊。
長期來看,也有 20.9% 的受訪企業,認為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也就
是俗稱的碳關稅)將會是未來重要的衝擊之一,跟三年短期影響來比較,比例大 幅提升一倍,而且不論是哪個產業或是規模多大,提升比例也幾乎相同。
圖六、企業近 3 年與未來 5-15 年內所面臨的氣候政策、法規和市場變動衝擊|三大業別 ■近3年
製造業
■ 未來 5-15 年
服務業
原物料成本增加
73.1% 70.4%
62.7% 59.3%
政府法令趨嚴
69.1% 71.4%
48.0% 59.3%
客戶加大要求 排放揭露義務 碳定價機制 碳關稅的實施
註:完整調查結果請參考附錄資料
45.7% 58.3%
27.3% 39.3%
34.9% 43.2%
25.3% 31.3%
30.2% 51.3%
21.3% 32.0%
12.1% 24.6%
5.3% 11.3%
金融業 13.9% 13.9% 69.4% 69.4% 38.9% 36.1% 61.1% 47.2% 33.3% 44.4% 8.3% 19.4%
14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二、企業對氣候變遷的看法
圖七、企業近 3 年與未來 5-15 年內所面臨的氣候政策、法規和市場變動衝擊|公司規模 ■近3年
大型企業
■ 未來 5-15 年
原物料成本增加 政府法令趨嚴
51.7% 47.0% 73.8% 72.5%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59.2% 59.7% 67.1% 79.2%
74.6% 72.3% 58.2% 63.3%
客戶加大要求
51.0% 54.4%
36.8% 42.9%
排放揭露義務
49.7% 48.3%
42.1% 36.4%
24.8% 36.7%
42.3% 63.8%
32.9% 50.6%
21.3% 37.3%
碳定價機制 碳關稅的實施
12.1% 27.5%
13.2% 26.0%
註:完整調查結果請參考附錄資料
碳關稅調整機制之所以會在未來 5~15 年被視為是重要衝擊,乃是因為歐盟
在今年七月正式宣布在 2023 年開始施行「碳關稅」,從沒有碳管制的地區出口貨 品到歐盟都要課稅。前三年為過渡期,進口商僅須申報進口產品的碳排放量,無 須支付費用,初期限於水泥、肥料、鋼鐵、鋁、進口電力等領域。美、日、韓各
國也加速研議碳關稅的作法,這對以出口為主的台灣產業來說,無疑將帶來直接 影響。
有鑒於此,政府也宣佈將推動碳費。環保署擬於今年修改《溫管法》,更名
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在其中加入徵收碳費的法源。不過,徵收對象是否僅限 先前公布的排碳大戶,或是將擴增至製造部門外的住商等部門,費率多少、是否
能被歐盟認定可以抵減碳關稅等等這些問題,都還在研擬階段,但無疑都將在未 來成為企業無法再迴避的課題。
37.8% 52.9%
8.9% 17.1%
15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三、企業的氣候行動
三、企業的氣候行 動
16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三、企業的氣候行 動
(一)有超過五成受訪企業尚未進行溫室氣體盤查
溫室氣體盤查是減排量化的基礎,受訪企業有超過四成比例已經進行盤查
(43.4%),但仍有五成以上尚未定期盤查(56.6%)。以產業別來看,金融業進
行盤查的比例(82.9%),遠高於製造業(46%)與服務業(27.6%),這當然
跟金融業排碳量小比較容易進行盤查有關。以公司規模來看,大型企業有近八成
(78.5%)進行盤查,遠高於中堅企業(53.9%)與小巨人(25.4%),出現了金 融業領先製造業、大企業領頭小企業的現象。
圖八、企業定期執行溫室氣體盤查的比例 ■是
■否
全體
製造業
43.4%
服務業
46.0%
大型企業
78.5%
金融業
27.6%
中堅企業
53.9%
82.9%
小巨人組
25.4%
17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三、企業的氣候行 動
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溫麗琪分析,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
是政府法規,例如 CSR 報告書與對排碳大戶的要求;二則是國際供應鏈的壓力。
由於國際品牌大廠紛紛承諾百分之百採用綠電,也要求供應商必須採用綠電。
例如 Apple 已經宣布要在 2030 年實現產品製程碳中和,身為 Apple 供應鏈中的 台灣廠商,也就得跟著採用綠電。因此,台積電不僅大手筆採購綠電,今年也宣
布要求七百多家供應商必須在 2030 年前節能 20%,並將其列為採購評選標準, 出現了「粽子串」的永續推力。
不過,目前台灣企業在盤查上所做的仍以直接溫室氣體排放(例如自家工廠
製程產生的排放 ) 的範疇一(84.4%)與間接溫室氣體排放(例如向台電購買電力) 的範疇二(78.5%)為主,至於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例如外包製造等供應鏈、
通勤差旅產生的排放等)的範疇三比例仍很低(29.7%),但在國際供應鏈「粽
子串」的壓力下,範疇三將是台灣企業必須加速進行的領域。
圖九、企業溫室氣體盤查的涵蓋範圍 範疇一
直接溫室氣體排放, 如:自家工廠製程產生的排放
範疇二
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如:向台電購買電力
範疇三
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如:外包製造、員工通勤產生的排放
84.4% 78.5% 29.7%
溫麗琪指出,這將對台灣的中小企業帶來更大的壓力,因為很多中小企業對
這些議題的認知度都比大企業來得低,更遑論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但不論是為了 因應國際供應鏈的減碳要求或是碳關稅,都必須先從溫室氣體盤查開始,清楚知 道自身產品的碳含量,並了解應如何申報,以免來不及因應。其次,企業也應評
估還有沒有空間可以減少碳含量,例如在範疇二的間接排放方面,是否可以利用 再生能源來取代碳排高的傳統電力等等。
「比較害怕的是,我們中小企業對這些資訊可能都還渾然不知,要等到貿易
商告知才開始進行,但就怕會來不及,」溫麗琪說。
18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三、企業的氣候行 動
(二)近四成受訪企業依 TCFD 揭露氣候資訊
超 過 八 成 受 訪 企 業(81.4%) 依 循 全 球 報 告 倡 議 組 織(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的架構來揭露氣候資訊,這是因爲 GRI 是主要的 CSR 報告書的編
撰架構。若是更針對氣候相關資訊,則有近四成受訪企業已經依循氣候相關財務 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的架構來揭 露資訊。
以產業別來看,超過六成的金融業(62.1%)已經加入 TCFD,遠高於製造業
(31%)跟服務業(38.9%),這跟金融業本身排碳量低、資訊揭露相對容易有
關。以公司規模來看,大型企業有超過五成(55.5%)已加入 TCFD,高於中堅企
業(21.6%)與小巨人(11.7%)。這個結果呼應了企業進行溫室氣體盤查的狀況, 因為要揭露資訊就必得進行盤查。目前,台灣大型企業因為法規與供應鏈壓力比
較積極進行盤查與揭露資訊,中小企業的腳步則相對落後,但遲早還是得面對這 個問題。
「很多企業聽到要做這個跟那個,中小企業一定會嚇到,但其實要做的很簡
單,就是趕緊減碳,這是刻不容緩的事,」溫麗琪說。
19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三、企業的氣候行 動
(三)節能減碳以廢棄物減量與循環再利用為主
企業目前針對節能減碳所採取的行動,仍集中在廢棄物減量與循環再利用
(70.6%),其次是生產流程能源效率提升(49.8%)、使用回收╱再生水資源
(42.3%)。然而,直接因應氣候變遷的做法仍相對偏低,使用再生綠色/低碳 能源(36%)的還不到四成,減少逸散性溫室氣體排放的比例更低(27.5%)。
圖十、企業已採取的節能減碳措施 0%
20%
40%
60%
廢棄物減量與循環再利用
70.6%
生產流程能源效率提升
49.8%
使用回收╱再生水資源
42.3%
建築物能源效率提升
40.3%
使用再生綠色/低碳能源
36.0%
減少逸散性溫室氣體排放
27.5%
運輸能源效率提升 無
其他 註:完整調查結果請參考附錄資料
80%
21.7% 5.8% 2.6%
20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三、企業的氣候行 動
若以業別來看,排碳較少的服務業與金融業,做法跟製造業略有不同,兩者
在建築物能源效率提升著墨較多,分別為 40.7% 與 75%,服務業也比較重視運輸
能源效率提升(30%),而金融業使用再生能源的比例則相對高(61.1%),反 應出不同產業的本質性差異。
圖十一、企業已採取的節能減碳措施|三大業別 0%
■ 製造業 ■ 服務業 ■ 金融業
廢棄物減量與循環再利用 生產流程能源效率提升 使用回收╱再生水資源 建築物能源效率提升
使用再生綠色/低碳能源 減少逸散性溫室氣體排放 運輸能源效率提升 無 其他
20%
40%
60%
80%
21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三、企業的氣候行 動
若以規模別來看,大型企業採用再生能源的比例(60%),遠高於中堅企業
(40.3%)與小巨人(25.4%)。這是因為台灣的大型企業,以製造業(往往也是
排碳大戶)跟金融機構為主,這些企業都受到更嚴格的法令規範與國際供應鏈的 壓力,必須採用綠電。
圖十二、企業已採取的節能減碳措施|公司規模 0%
■ 大型企業 ■ 中堅企業 ■ 小巨人組
廢棄物減量與循環再利用 生產流程能源效率提升 使用回收╱再生水資源 建築物能源效率提升
使用再生綠色/低碳能源 減少逸散性溫室氣體排放 運輸能源效率提升 無 其他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22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三、企業的氣候行 動
(四)近七成受訪企業尚未有綠電採購計畫
與氣候變遷關係最直接的綠電,在台灣的使用狀況仍偏低,近七成受訪企業
(68.2%)表示尚未有綠電投資購買計畫。以產業別來看,用電量相對較低的金
融業,採購綠電的比例(65.7%),遠高於用電需求高的製造業(32.8%)與服務
業(21.1%)。以公司規模來看,大企業則有六成已經採購(60.4%),亦遠高於 中堅企業(32.5%)與小巨人(19.6%),顯見在綠電使用上,大企業在法規與供 應鏈壓力下,首當其衝面對綠電的壓力。
圖十三、企業目前是否有綠電投資購買計畫 ■無 ■有
34.3% 68.2%
67.2%
67.5%
78.8% 65.7%
31.8%
32.8%
全體
製造業
39.6%
60.4% 32.5%
21.2% 服務業
金融業
80.4%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19.6% 小巨人組
23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台灣第一家加入 RE100、承諾將在 2030 年前達成 100% 全面使用再生能源
的大江生醫,就很明顯感受到這樣的國際氛圍。大江永續長李東維表示,為了達
成這個目標,大江除了在屏東打造零碳排的面膜綠工廠,建置了五千平方米的太 陽能板自發自用之外,也跟林務局合作種樹,以抵銷碳排放,成為全球第一座零 碳排的面膜工廠。此外,他們也是在台灣綠電交易自由化後,第一家跟民間綠電
販售業者瓦特先生,合作完成了台灣第 1 度的綠電交易。近年來,他們更積極在 全球各地買碳權,朝碳中和目標邁進。
李東維分析,前幾年大江開始「綠化」,除了儲備競爭力之外,還有 CSR 的
考量,也因此吸引到歐洲大客戶「零碳面膜」的訂單。但是,現在的氛圍已經不 同,客戶會主動要求產品製程零碳,甚至連包裝都要採用永續材質,不然就很難 搶到訂單。
「以前還可以說是自主自發性來做這些,現在比較像是被刀架在脖子上,已
經是不得不做了,」李東維說。
三、企業的氣候行 動
24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三、企業的氣候行 動
(五)成本是採購綠電的主要考量
但是,為何企業採購綠電的比例仍相對低?成本是主要原因。
根 據 調 查 顯 示, 有 超 過 八 成 的 受 訪 企 業 認 為 採 購 / 建 置 綠 電 成 本 高 昂
(82.4%),也有超過六成認為綠電供應不穩定影響用電品質(61.3%),都是企 業採購綠電的主要考量。
圖十四、企業大量使用綠電時可能面臨的挑戰|全體與三大業別 ■ 全體
■ 製造業 ■ 服務業 ■ 金融業
0%
採購/建置綠電 成本高昂 綠電供應不穩定 影響用電品質 綠電產品類型過少, 無法滿足公司其他目的 各國綠電相關法規不一, 不易通盤掌握 缺乏綠電追溯系統, 無法確保綠電品質 綠電的減碳效益 不被法規承認 綠電的環境負面衝擊 其他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25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三、企業的氣候行 動
圖十五、企業大量使用綠電時可能面臨的挑戰|全體與公司規模
■ 全體
■ 大型企業 ■ 中堅企業 ■ 小巨人組
0%
採購/建置綠電 成本高昂
綠電供應不穩定 影響用電品質
綠電產品類型過少, 無法滿足公司其他目的
各國綠電相關法規不一, 不易通盤掌握
缺乏綠電追溯系統, 無法確保綠電品質
綠電的減碳效益 不被法規承認
綠電的環境負面衝擊
其他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26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三、企業的氣候行 動
有一半的受訪企業願意花較高成本購買綠電,但也有一半不願意。相較於大
型企業,中堅企業與小巨人對成本的考量更加明顯,分別有 52% 與 56.4% 不願 意用較高成本採購綠電。
圖十六、企業在綠電供應初期花費稍高的電價成本購買或選用綠電的意願
■無
50.0%
49.9%
54.3%
50.0%
50.1%
45.7%
全體
製造業
服務業
32.4%
33.6%
67.6%
66.4%
金融業
大型企業
52.0%
56.4%
48.0%
43.6%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有
再進一步分析,企業對綠電較高成本的承受度,近七成受訪企業只能接受綠
電高於原先的電價成本 5% 以內(68.3%),不論產業別或公司規模大小,幾乎答 案都一樣,顯見成本確實是企業採購綠電的最主要考量。
圖十七、企業願意花費多少電價成本購買或選用綠電 ■ 高於原先的電價成本 5% ■ 高於原先的電價成本 6 ~ 10%
■ 高於原先的電價成本 11 ~ 20% ■ 高於原先的電價成本 21% 以上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全體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大型企業
27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不過,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指出,綠電成本其實會隨著
時間逐漸降低,因為綠電主要的成本來自於先期的硬體建設投資,之後就是靠太 陽能或風力等自然來源,所以成本將會逐漸下降,不像化石燃料還會有後續的變 動成本,只要油價或天然氣價格波動,就會影響到電價。事實上,以台灣太陽能
的躉售電價來看,確實也出現逐年下降的趨勢。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而在 2010 年上路的躉售制度,走到跟傳統市電一樣、甚至更低的價格,只是時間問題。
「太陽跟風是免費的,等到建設完畢後,成本就能逐步攤提,國外再生能源
價格有些甚至還比傳統電價更便宜,所以綠能比較貴的認知,以後將會改變,」 林子倫分析。
三、企業的氣候行 動
28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三、企業的氣候行 動
(六)綠電供給有限且市場不活絡
除了成本之外,企業目前使用綠電比例相對不高,跟供給有限不無關係。
目前,台灣企業取得綠電的管道大致有三種,以投資綠能發電業(57.3%)與
綠電憑證(38.9%)為主,簽署企業購電合約(Power Purchase Agreements, PPA)比例較低(32.4%)。
圖十八、企業的綠電投資購買計畫 投資綠能發電業
57.3%
購買綠電憑證
38.9%
簽署企業購電合約 其他
32.4% 14.6%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統計,在 2020 年台灣再生能源佔整體發電比例仍僅有
5.4%,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發電業者躉售賣回給台電,能夠釋放到市場上買賣的綠 電憑證奇貨可居,根本很難買到。
很多企業都選擇自發自用,或是投資相關的綠電產業,以達到減碳目標。
例如,工業電腦大廠研華就在今年八月宣佈將與微電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 立 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特殊目的項目公司),持有太陽能電廠約
10MW。台灣水泥也在今年四月宣布收購義大利儲能公司 Engie EPS 約 60.48% 股權,佈局再生能源市場。
29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至於為何在國外普及的 PPA,在台灣卻還進展有限?自從 2020 年綠電市場
正式自由化以來,企業可以直接跟再生能源業者簽約購電,再透過台電轉供,確
實出現了幾樁令市場矚目的案例,例如大江生醫跟瓦特先生購買太陽能、台積電 跟沃旭能源購買離岸風電、南亞科跟富威電力採購再生能源等。然而,整體來說, PPA 在台灣仍相對不普及,除了因為市場才剛自由化,很多企業還不熟悉 PPA 之
外,另一個原因則是作業流程相對比躉售賣給台電來得冗長,降低發電業者投入 市場的動機。
用躉售制度賣太陽能給台電的天泰能源董事長陳坤宏,在 2020 年成立了睿禾
控股,並收購了瓦特先生,就是鎖定 PPA 市場,但卻面臨了一個難題:同樣開發 一座電廠,走躉售賣給台電只需八個月的時間,就能走完硬體建置與申請流程,
但賣給企業卻需要 18 個月,因為前者適用相對簡單的第三型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的 審查標準,但後者卻得走流程相對複雜的第一型,導致供電時間拖延很長。
陳坤宏指出,當客戶一聽到要 18 個月後才能供電,往往會表示等到可供電時
再簽約。但對發電業者來說,若客戶沒有先簽約確定,貿然投入將是很大的資金
與業務風險,因此躉售賣給台電還是比較穩健的選項。如此一來,綠電自由交易 市場就會陷入「客戶想買但要等現貨、供應商沒客戶未來就不會有現貨」的「雞 生蛋、蛋生雞」困境,難以蓬勃發展。
「同樣是綠電也透過台電轉供,賣給台電跟賣給民間企業,時間差這麼多,
讓客戶跟開發商都會卻步。而且台灣企業還是把買綠電當作大宗商品的現貨交易 在買賣,只有少數像台積電這樣的企業才會超前部署,」陳坤宏指出台灣 PPA 市 場難以活絡的原因。
三、企業的氣候行 動
30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三、企業的氣候行 動
(七)多數企業仍未有淨零或百分之百綠電的規畫
長期來看,有近一半的受訪企業仍未針對淨零做出規畫(47.3%),已著手
規畫、但尚未有明確承諾時程則有 42.5%。以公司規模來看,尚未規畫的小巨人 比例偏高(58.8%),高於大型企業(25%)與中堅企業(41.6%)。
圖十九、企業針對 2050 年達成淨零排放的承諾規畫 ■ 已做出明確承諾
■ 預計 1-5 年內承諾 0%
全體
製造業 服務業
10%
20%
■ 已著手但尚未有明確時程 30%
40%
50%
■ 尚無規畫 60%
70%
80%
47.3% 46.5% 54.7%
金融業
25.0%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90%
25.0% 41.6% 58.8%
100%
31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三、企業的氣候行 動
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再生能源的使用上,超過一半的受訪企業尚未承諾在
2050 年前達成全面使用綠電(51.6%),而小巨人在這個領域上的進展(60.9%), 也較大企業(33.6%)與中堅企業(46.1%)落後。
圖二十、企業針對 2050 年達成 100% 使用再生能源的承諾規畫 ■ 已做出明確承諾
■ 預計 1-5 年內承諾 0%
全體
製造業 服務業
10%
20%
■ 已著手但尚未有明確時程 30%
40%
50%
■ 尚無規畫 60%
70%
80%
51.6% 50.8% 57.0%
金融業
38.9%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90%
33.6% 46.1% 60.9%
100%
32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三、企業的氣候行 動
(八)成本與基礎建設是電動車市場的限制
跟採購綠電一樣,企業在使用電動車上,成本同樣是最主要的考量(66.6%)。
此外,充電設施不足(64.5%)也是企業擔心的問題。
圖二十一、企業將車輛大量轉換為電動車時可能面臨的挑戰 0%
10%
20%
30%
40%
採購或建置成本過高
60%
70%
66.6%
充電設施不足
64.5%
缺乏適當的電動車類型
37.9%
欠缺政府政策的支持
27.6%
充電時間過長
27.3%
擔心轉換過程對企業營運造成衝擊
12.9%
懷疑電動車的環境效益 其他
50%
10.5% 2.6%
33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政府在電動運具政策的躊躇不前,連帶導致電動車市場的發展動能不足。世
界各國已紛紛宣佈燃油車禁售時程,英國原本計畫在 2040 年禁售燃油車,後來將
禁售令提早至 2035 年,2020 年底又將燃油車禁售令再提前至 2030 年,油電車 則是會在 2035 年禁止販售。印度將在 2025 年禁售燃油機車,挪威則將禁售燃油
汽車,連汽車工業大國德國也宣布在 2030 年將跟進禁售燃油汽車。反觀台灣,雖
然行政院曾於 2018 年初宣布了 2035 年和 2040 年將分別禁售燃油機車和汽車的
時程,卻在 2019 年以「油電平權」為由,取消了燃油汽機車禁售的年限。
根據交通部公路總局的統計,台灣的電動車市場成長緩慢,近 2 年電動車占
所有新車的市占率維持在個位數的 7% 至 8%。電動機車市占率在 2020 年更比前 一年度腰斬一半,跌至 9%。
林子倫指出,政府考量到台灣使用燃油汽機車的民眾仍佔大多數,為了避免
綠色轉型可能造成的「公正轉型」障礙,因此暫時先取消燃油汽機車禁售的年限。
不過在行政院淨零排放路徑專案工作組中,運具電動化發展也是規畫項目之一, 將持續檢討與研擬相關政策。
三、企業的氣候行 動
34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四、企業面臨的挑戰
四、企業面臨的挑 戰
35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四、企業面臨的挑 戰
(一)政府相關氣候政策會影響企業營運模式
根據調查顯示,政府環境相關政策尚不明確,是企業執行氣候行動時面臨最
大的困難(65.1%),不論產業或公司規模大小,都有同樣的看法。其次是再生 能源取得不易(45%)與氣候專業人才不足(39%)。
圖二十二、企業執行氣候行動之最大困難及挑戰|全體與三大業別 ■ 全體
■ 製造業 ■ 服務業 ■ 金融業
政府環境相關政策 尚不明確 再生綠電能源取得不易 氣候專業人才不足 欠缺資金投入 節能減排相關改善與精進 上下游供應鏈配合度低 企業內部資源分配不足 企業內部難達共識 外部資金取得困難 其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36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四、企業面臨的挑 戰
圖二十三、企業執行氣候行動之最大困難及挑戰|全體與公司規模 0%
■ 全體
■ 大型企業 ■ 中堅企業 ■ 小巨人組
政府環境相關政策 尚不明確
再生綠電能源取得不易
氣候專業人才不足
欠缺資金投入 節能減排相關改善與精進
上下游供應鏈配合度低
企業內部資源分配不足
企業內部難達共識
外部資金取得困難
其他
20%
40%
60%
80%
37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溫管法》的減碳目標,就是一例。雖然明確規定台灣的碳排量在 2050 年前
要降至 2005 年的 50% 以下,然而自 2015 年立法以來,至今仍尚未建立碳排總 量管制、碳交易與碳定價機制。新的修法預計加入碳費制度,然而到底碳費要如
何計算、是否只會侷限於碳排大戶或將擴充到其他領域,這些法規政策都還不明 確。在歐盟碳關稅將於兩年內上路的壓力下,無論是政策太慢或是規範不清,都 會讓企業無所適從。
光以買綠電來說,就有很多「藏在細節中的魔鬼」。有家不具名的金控業界
永續主管指出,他們希望能在市場上直接透過 PPA 方式買綠電,中間卻面臨了許 多技術性的限制,導致買電並不順利,例如為了使用再生能源,必須在用戶端改
裝智慧電表,但智慧電表的建置取決台電的時間表,若是民間業者自行投入也需 經過台電認可。另外,他們的營業據點分散,很多都是表燈用戶,也不能直接申 請再生能源,這些技術性的問題,都增加了使用綠電的難度。
「中間還有很多眉眉角角。真的很複雜,不是公司願意出錢或有很宏觀的承
諾就可以做到,就算承諾要買 100% 綠電,也可能只能買到 50%,」該名主管表示。
四、企業面臨的挑 戰
38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四、企業面臨的挑 戰
(二)企業需要政府提供專業人才的培訓
企業在採取氣候行動上,最希望政府能提供怎樣的輔導?專業人才培訓是受
訪企業最需要的協助(47%),其次是擴大綠電供給(43.1%)與氣候風險評估 工具與應用資料(36.2%)。
圖二十四、期待政府提供的輔導和資源|全體與三大業別 ■ 全體
0%
■ 製造業
專業人才培訓
■ 金融業
擴大再生能源使用憑證 ( 綠電購買 ) 供給
■ 服務業
氣候風險評估工具 與應用資料 減碳技術轉移
溫室氣體盤查技巧與資料 科學減碳目標設定 建立完整 台灣天然災害潛勢資料庫 氣候情境分析工具 其他
10%
20%
30%
40%
50%
60%
39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四、企業面臨的挑 戰
圖二十五、期待政府提供的輔導和資源|全體與公司規模 0%
■ 全體
■ 大型企業 ■ 中堅企業
專業人才培訓
■ 小巨人組
擴大再生能源使用憑證 ( 綠電購買 ) 供給 氣候風險評估工具 與應用資料 減碳技術轉移
溫室氣體盤查技巧與資料
科學減碳目標設定
建立完整 台灣天然災害潛勢資料庫
氣候情境分析工具
其他
10%
20%
30%
40%
50%
60%
40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氣候變遷是個複雜的議題,如何將這些變數納入企業的營運中,已經跳脫傳
統企業人才的培訓範圍,而需要具備氣候專業人才。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指出, 金融業本身就是跟風險打交道的行業,而氣候變遷已經是金融業無法忽視的風險。 以往銀行放貸、保險公司投資、甚至連辦公室選場址,都不需要特別考慮土石流、 淹水等問題,但因為氣候變遷,這些都變成金融業必須考量的風險。
但如何評估這種風險?傳統商學訓練看財務報表、抵押品、現金流等數字,
但是投資或融資綠能,要怎樣評估太陽能廠或風力電廠的風險?李長庚說,這種
「專案融資」跟傳統「企業融資」不同之處在於,所有資金必須在前期就一步到位, 而且授信評估不是以擔保品,而是以專案未來所能產生的現金流來評估,計畫順
利營運所產生的收入即可作為還款的來源及擔保。因此,前期風險的評估控管的 管理能力要強,如何將氣候變遷的科學資料,轉譯成商業營運的所需資料,正是 企業目前所需要的人才。
身為台灣的金控龍頭,國泰金都面臨了這樣的挑戰,更遑論其他的企業。林
子倫表示,政府也已經看到這樣的狀況,因此開始跟產學界合作,例如交通部中 央氣象局就在 2020 年成立了臺灣氣候服務聯盟,希望透過氣候服務,提供以科學 為基礎的氣候資訊與跨領域整合應用,協助企業因應氣候變遷。
「很多氣象資料需要公部門開放,把資料釋放出來,跟民間合作發展氣候相
關的服務,其實在這方面民間很多機會可以發展,」林子倫說。
四、企業面臨的挑 戰
41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三)稅務減免是企業最希望的政策誘因
除了人才培訓之外,企業希望政府提供哪些政策誘因?有八成的受訪企業
(81.1%)希望政府能提供稅務減免優惠,其次是制定 2050 減碳路徑與相關政策
(49.7%)與制定明確碳排放課稅機制(48%)。
稅賦優惠的選項不難令人理解。台灣區石油化學同業公會總幹事何麗君指出,
為了達成淨零的相關政策配套措施,應該要通盤考量。她指出,內政部針對綠建
築提供容積獎勵的誘因,交通部提供電動車貨物稅減免的優惠,但對製造業來說 並沒有減碳誘因,只是要求業者自願減量,現在又要開徵碳費,但對減量部分並 未提供投資抵減的誘因。
「相較之下,政府對製造業感覺好像只有棒子沒有蘿蔔,但應該也要有相關
配套措施,」何麗君說。
的確,低碳轉型對產業來說,除了人才、技術,光是硬體設備的替換就是一
大成本,對製造業來說尤其如此。雖然企業本身就有義務投入,但政府的支持相 對可以提升企業的意願與轉型速度。以英國為例,他們在今年宣布的「工業減碳
計畫」(Industrial Decarbonization Strategy),就調撥了 10 億英鎊(約新台幣 380 億),用於精進低碳基礎設施,及降低公共建築(包含學校、醫院等)的溫
室氣體排放。例如,他們投注了 2 億英鎊,協助水泥、煉油等高碳排產業,把化 石燃料轉換成低碳燃料、氫能、生質能等,也將投注 440 萬英鎊來加速開發碳捕 捉與儲存技術。
四、企業面臨的挑 戰
42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四、企業面臨的挑 戰
圖二十六、期待政府提供的政策和財務誘因|全體與三大業別 0%
■ 全體
■ 製造業 ■ 服務業 ■ 金融業
稅務減免優惠 制定 2050 減碳路徑 與相關政策 制定明確碳排放課稅機制
協助企業落實氣候相關財務揭露 (TCFD) 低碳技術創新獎勵
建立碳權交易市場
提供氣候債券租稅誘因
企業氣候債券信用增強
發行主權氣候債券
其他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43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四、企業面臨的挑 戰
圖二十七、期待政府提供的政策和財務誘因|全體與公司規模 0%
■ 全體
■ 大型企業 ■ 中堅企業 ■ 小巨人組
稅務減免優惠 制定 2050 減碳路徑 與相關政策 制定明確碳排放課稅機制
協助企業落實氣候相關財務揭露 (TCFD) 低碳技術創新獎勵
建立碳權交易市場
提供氣候債券租稅誘因
企業氣候債券信用增強
發行主權氣候債券
其他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44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五、結論 整體來看,台灣企業在氣候行動上,出現了幾個明顯的現象。
一、認知度與行動力之間有明顯落差
有超過八成的企業,認同在達成 2050 年淨零排放中,企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不論是來自供應鏈的壓力,例如 Apple 要求供應商要百分百採用再生能源,或是
政府法規的要求,例如 CSR 報告書的發布或是預計施行的碳費,都讓企業非常清 楚意識到氣候變遷這個議題的重要性。
然而,若說企業對氣候變遷的意識已經成熟,企業的氣候行動則還在發展期,
許多甚至尚未採取行動。超過七成受訪企業的節能減碳做法,仍以廢棄物減量與 循環再利用為主,這當然並非不好,只是跟氣候變遷更有直接關聯的綠電,有近
七成受訪企業目前沒有投資購買的計畫,也有超過五成受訪企業仍未針對 2050 年
百分之百用綠電進行規畫。更有超過六成受訪企業,尚未定期揭露氣候相關資訊。
五、結論
45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企業使用再生能源的比例偏低,一方面是成本考量,超過八成受訪企業,認
為成本是企業採購綠電的主要考量,有近七成受訪企業,只能接受綠電成本高於
原先的電價成本 5% 以內。另一方面,台灣的綠電仍供不應求,綠電憑證供給量 少很難買到,即便在綠電交易自由化之後,因為申請作業流程冗長,導致市場交 易無法活絡,都讓整體綠電市場未能蓬勃發展。
二、金融業比製造業與服務業積極
從直接的氣候行動來看,包括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使用再生能源、相關氣候
資訊的揭露等等,金融業的因應行動,要比製造業跟服務業來得積極。不過,這 是因為金融業排碳量相對低,這些直接的減碳行動相對容易。事實上,金融業氣
候行動的核心更在於綠色金融,透過融資與投資的手段,從資金源頭來推動產業 的綠色轉型,才更是金融業在氣候行動上應該採取的作為。
在這方面,台灣已經有 10 家銀行,簽署了赤道原則,在亞洲排名第一。金管
會也和環保署合作,仿照歐盟永續分類規則(EU Taxonomy),正在研擬制定台 版「永續分類標準」,將優先選出製造業、建築及不動產業、運輸倉儲等三大產
業先行訂定「永續指標」,最快今年底、明年初出爐,未來不僅對金融業的授信, 連同投資或是設計所謂的 ESG 基金商品都將適用。
三、大型企業比中小型企業積極
從公司規模來看,大型企業採取氣候行動的力道,遠高於中小型企業。大型
企業有近八成已經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但中堅企業僅約五成,小巨人更不到三成。
大型企業也有六成採用再生能源,遠高於中堅企業的四成與小巨人的二成五。針 對 2050 年淨零排放的承諾,有近六成的小巨人尚未規畫,高於大型企業的二成五 與中堅企業的四成。
大型企業的減碳腳步領先中小企業,除了因為人才、技術、資金等資源比中
小企業多之外,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台灣的大型企業,以製造業(往往也是排碳
大戶)跟金融機構為主,他們都受到更嚴格的法令規範與國際供應鏈的壓力,因 此在氣候行動上必須採取更積極的作為。
例如,Apple 已經宣布要在 2030 年實現產品製程碳中和,身為 Apple 供應
鏈中的台灣廠商,也就得跟著採用綠電。因此,台積電不僅大手筆採購綠電,今
年也宣布要求七百多家供應商必須在 2030 年前節能 20%,並將其列為採購評選
標準。這樣的供應鏈壓力,大型企業首當其衝,但也勢將擴展到更上游的零組件 供應商,因此中小企業也遲早會面對這樣的要求。
五、結論
46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四、政府政策對企業氣候行動有很大影響力
除了商業上的供應鏈壓力之外,政府政策對於企業採取氣候行動的態度與力
道,會帶來很大的影響,有六成五的受訪企業表示,政府環境相關政策尚不明確,
是企業執行氣候行動時面臨最大的困難(65.1%),不論產業或公司規模大小, 都有相同的看法。
《溫管法》的減碳目標,就是一例。自 2015 年立法以來,政府一直都未明確
建立碳排總量管制、碳交易、與碳定價機制。為了因應歐盟碳關稅,政府也已宣示 將在《溫管法》修法中,納入碳費制度。然而,這些制度究竟會規範到哪些產業、
費用幅度等等,因為還在研擬階段尚不清楚,只是歐盟碳關稅將在兩年後就上路, 政府若不加緊腳步,及時訂出明確可行的規範,台灣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恐將 受到影響。
另一個法規影響市場的就是電動車市場。相較於碳費,政府對於電動車市場
政策上的「不作為」,也使得台灣電動車市場至今沒有動能。企業考量到成本與
充電設備等基礎建設不足,因此沒有強烈替換使用電動車的誘因;政府至今仍未 像許多其他國家祭出燃油車禁售令的年限,也讓市場發展非常緩慢,近 2 年電動
車占所有新車的市占率維持在個位數的 7% 至 8%。電動機車市占率在 2020 年更
比前一年度腰斬一半,跌至 9%。
事實上,不論是政府或企業,在面對氣候變遷這個議題時,都需要思維的轉
變。以前認為經濟活動會造成碳排,為了限制碳排而採取碳費,比較還是會讓企
業有種「花錢了事」的感覺。然而,以目前國際推動碳關稅、碳定價、碳交易的
趨勢來看,英國也已經在制定環境法規(Environment Bill),要讓經濟活動都能
滿足一些永續目標,不能再以「付費管制」來看待經濟活動,而必須翻轉思維,
認知到經濟活動必須要達到環境目標。沒有這樣的認識,就可能會失去市場轉型 的先機點,台灣的競爭力也很難永續發展下去。
除了大型企業外,台灣的中小企業更需要有這樣的認知。即便類似碳關稅這
樣的機制,初期可能只會對大企業帶來衝擊,但長期來看,中小企業絕難獨立於
減碳的國際潮流之外,必得從盤查碳足跡開始做起,找出減碳的可能性,採取具
體行動,才能維持自身的競爭力。也就是說,不能再以成本思維來看待節能減碳, 而必須將其視為是提升競爭力的原料,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企業、社會、與地 球的永續發展。
五、結論
47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附錄
六、附錄
六、附錄
48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1
六、附錄
49
請問貴公司是否認同, 企業在達成 2050 年淨零排放的目標中, 扮演重要的角色? 百分比
製造業
產業別
公司規模
服務業
金融業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非常認同
41.4%
39.1%
44.7%
52.8%
49.7%
35.1%
39.0%
50.0%
普通
42.4%
44.1%
39.5%
36.1%
40.9%
51.9%
40.7%
50.0%
14.1%
14.5%
13.8%
11.1%
8.7%
13.0%
17.2%
0.0%
1.7%
1.8%
2.0%
0.0%
0.0%
0.0%
2.9%
0.0%
0.3%
0.5%
0.0%
0.0%
0.7%
0.0%
0.3%
0.0%
認同
不認同
非常不認同
企業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及企業所扮演的角色認知度高。
■ 非常認同
■ 認同 0%
■ 普通
■ 不認同 20%
■ 非常不認同 40%
60%
80%
100%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3
關鍵數字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2
六、附錄
50
承上題, 請問您認為企業的角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 (可複選,至多三項)
百分比 企業可以帶動供應鏈一起改變
企業本身是重要碳排放來源
企業本身具備採購或投資力量
企業可以影響員工行為
企業會改變既有生活型態及形塑未來生活樣態
企業擁有技術能力、管理及創新能力
企業會帶動及影響消費行為
產業別
公司規模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65.7%
68.1%
60.2%
62.5%
72.8%
59.7%
64.3%
50.0%
52.8%
59.0%
43.8%
25.0%
53.7%
58.2%
50.5%
66.7%
41.5%
40.7%
35.2%
75.0%
45.6%
41.8%
39.7%
33.3%
38.4%
33.4%
51.6%
37.5%
30.9%
43.3%
40.1%
58.3%
30.3%
29.8%
31.3%
31.3%
21.3%
38.8%
32.1%
41.7%
27.2%
29.2%
22.7%
25.0%
33.8%
25.4%
24.9%
16.7%
20.9%
16.0%
28.1%
43.8%
20.6%
19.4%
20.9%
33.3%
帶動供應鏈一起採取行動是企業在氣候變遷中最重要的角色。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帶動供應鏈一起改變 重要碳排放來源
具備採購或投資力量 帶動供應鏈一起改變
影響員工行為
重要碳排放來源
68.1% 59.0% 40.7% 60.2% 51.6% 43.8%
具備採購或投資力量 帶動供應鏈一起改變 帶動及影響消費行為
75.0% 62.5% 43.8%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3 傳染性疾病
缺水
颱風(風災)
淹水
熱浪
海平面上升
野火
無
其他
51
請問貴公司近 3 年內, 面臨哪些因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環境衝擊? (可複選)
百分比 缺電
六、附錄
製造業
產業別
公司規模
服務業
金融業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63.9%
68.4%
53.3%
58.3%
66.4%
67.5%
61.6%
75.0%
57.4%
52.5%
63.2%
86.1%
64.4%
55.8%
54.6%
58.3%
51.5%
57.8%
38.2%
38.9%
63.1%
51.9%
46.2%
58.3%
29.6%
24.2%
38.8%
50.0%
37.6%
26.0%
27.5%
16.7%
16.1%
14.4%
14.5%
41.7%
24.2%
7.8%
14.7%
8.3%
9.6%
8.6%
13.2%
5.6%
6.7%
10.4%
10.4%
16.7%
3.9%
3.3%
5.9%
2.8%
3.4%
5.2%
4.0%
0.0%
1.4%
1.5%
1.3%
0.0%
0.0%
0.0%
2.3%
0.0%
11.0%
11.4%
11.8%
2.8%
4.0%
10.4%
13.9%
16.7%
0.9%
1.0%
0.0%
2.8%
2.0%
0.0%
0.6%
0.0%
短期來看,缺水、缺電、與傳染性疾病,是氣候變遷帶來的主 要環境風險。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缺電
68.4%
缺水
57.8%
傳染性疾病
52.5%
傳染性疾病 缺電
颱風(風災) 傳染性疾病 缺電
颱風(風災)
63.2% 53.3% 38.8% 86.1% 58.3% 50.0%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六、附錄
52
您認為貴公司未來 5~15 年內, 會面臨哪些因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環境衝擊 ?
4
(請依嚴重性,排出前三項)
選項
總排名
製造業
排名
服務業
金融業
大型企業
排名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缺電
1
缺水
2
3
1
1
3
3
2
3
3
2
3
4
2
2
3
2
4
4
4
3
4
4
4
4
5
5
5
5
5
5
5
7
6
6
6
7
6
6
6
5
7
7
7
6
7
8
7
6
8
8
8
9
8
7
8
7
傳染性疾病 颱風(風災) 淹水
熱浪
海平面上升 無
野火
其他
1
1
2
1
1
1
1
9
9
9
9
10
9
9
7
10
10
10
8
9
9
10
7
長期來看,缺水、缺電與傳染性疾病,是氣候變遷帶來的主要 環境風險。
總排名
1 2 3
缺電
傳染性疾病 缺水
製造業
1 2 3
大型企業
1 2 3
缺電 缺水
傳染性疾病
缺電 缺水
傳染性疾病
1 1 3
2 3
缺電 缺水
傳染性疾病
缺電
傳染性疾病 缺水
1 2 3
小巨人組
中堅企業
1
金融業
服務業
1 2 3
缺電
傳染性疾病 缺水
傳染性疾病 缺電
颱風(風災)
外商企業
1 2 3
缺電 缺水
傳染性疾病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百分比
原物料成本增加
客戶加大對產品與服務的能效與排碳要求 排放揭露義務
碳定價機制(含碳排放交易、碳稅) 資金成本增加
消費行為改變 碳邊境調整機制碳關稅的實施 保費上漲
氣候訴訟
擱淺資產風險 無
其他
產業別
公司規模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51.7%
59.2%
74.6%
75.0%
63.7%
69.1%
48.0%
69.4%
73.8%
67.1%
58.2%
75.0%
40.6%
45.7%
27.3%
38.9%
51.0%
36.8%
37.8%
16.7%
34.1%
34.9%
25.3%
61.1%
49.7%
42.1%
24.8%
58.3%
28.1%
30.2%
21.3%
33.3%
42.3%
32.9%
21.3%
16.7%
23.8%
19.8%
35.3%
19.4%
18.1%
19.7%
27.4%
16.7%
17.8%
10.6%
33.3%
33.3%
14.1%
21.1%
18.7%
16.7%
16.3%
14.1%
10.7%
63.9%
34.2%
18.4%
8.4%
8.3%
10.1%
12.1%
5.3%
8.3%
12.1%
13.2%
8.9%
0.0%
8.2%
9.8%
4.0%
8.3%
14.1%
5.3%
6.3%
8.3%
4.8%
3.3%
8.7%
5.6%
2.0%
5.3%
5.8%
8.3%
0.7%
0.0%
2.7%
0.0%
0.0%
2.6%
0.3%
8.3%
0.5%
0.0%
1.3%
2.8%
0.0%
2.6%
0.3%
0.0%
3.8%
3.3%
5.3%
2.8%
1.3%
3.9%
4.9%
0.0%
0.9%
0.5%
0.7%
5.6%
2.7%
0.0%
0.3%
0.0%
66.8%
政府環境法令規範趨嚴
產業汙名化
53
請問貴公司近 3 年內, 面臨哪些來自於在氣候相關的政策、 法規及市場變動上的衝擊? (可複選,至多五項)
5
投資者要求
六、附錄
73.1%
62.7%
13.9%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短期來看,原物料成本增加是氣候變遷帶給企業的主要衝擊。 原物料成本增加
製造業
環境法令規範趨嚴
客戶加大能效 / 排碳要求 排放揭露義務 碳定價機制
原物料成本增加
服務業
環境法令規範趨嚴 資金成本增加 消費行為改變
客戶加大能效 / 排碳要求 環境法令規範趨嚴
金融業
45.7% 34.9% 30.2%
35.3% 33.3% 27.3%
48.0%
投資者要求
排放揭露義務
客戶加大能效 / 排碳要求 消費行為改變
38.9% 33.3%
73.1% 69.1%
62.7%
69.4% 63.9% 61.1%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百分比
政府環境法令規範趨嚴 客戶加大對產品與服務的能效與排碳要求 碳定價機制(含碳排放交易、碳稅) 排放揭露義務
資金成本增加
碳邊境調整機制碳關稅的實施 產業汙名化 保費上漲
氣候訴訟
擱淺資產風險 無
其他
產業別
公司規模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72.5%
79.2%
63.3%
83.3%
64.0%
70.4%
59.3%
13.9%
47.0%
59.7%
72.3%
66.7%
52.1%
58.3%
39.3%
36.1%
54.4%
42.9%
52.9%
58.3%
45.9%
51.3%
32.0%
44.4%
63.8%
50.6%
37.3%
41.7%
40.4%
43.2%
31.3%
47.2%
48.3%
36.4%
36.7%
75.0%
28.9%
25.4%
36.0%
38.9%
27.5%
32.5%
28.9%
25.0%
23.6%
16.6%
37.3%
44.4%
25.5%
20.8%
23.1%
33.3%
20.9%
24.6%
11.3%
19.4%
27.5%
26.0%
17.1%
16.7%
20.4%
19.8%
15.3%
47.2%
32.9%
22.1%
15.0%
8.3%
8.0%
9.0%
4.7%
11.1%
11.4%
6.5%
6.9%
8.3%
6.3%
3.8%
11.3%
13.9%
5.4%
3.9%
7.2%
8.3%
2.2%
1.0%
3.3%
11.1%
5.4%
2.6%
0.6%
8.3%
1.4%
0.0%
2.0%
13.9%
2.7%
3.9%
0.3%
0.0%
1.2%
0.8%
2.7%
0.0%
0.0%
0.0%
2.0%
0.0%
0.7%
0.3%
1.3%
2.8%
2.7%
0.0%
0.0%
0.0%
68.2%
原物料成本增加
投資者要求
54
您認為貴公司未來 5 ~ 15 年內, 會面臨哪些來自於在氣候相關的政策、法規 及市場變動上的衝擊? (可複選,至多五項)
6
消費行為改變
六、附錄
71.4%
59.3%
69.4%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長期來看,政府政策是氣候變遷帶給企業的主要衝擊。 環境法令規範趨嚴
製造業
原物料成本增加
客戶加大能效 / 排碳要求 碳定價機制
排放揭露義務
環境法令規範趨嚴
服務業
原物料成本增加
客戶加大能效 / 排碳要求 消費行為改變 資金成本增加
環境法令規範趨嚴
金融業
排放揭露義務 投資者要求
消費行為改變 碳定價機制
58.3% 51.3% 43.2%
39.3% 37.3% 36.0% 47.2% 47.2% 44.4% 44.4%
71.4% 70.4%
59.3% 59.3%
69.4%
3
關鍵數字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7
六、附錄
55
請問貴公司是否定期執行溫室氣體盤查?
百分比 是 否
產業別
製造業
公司規模
服務業
金融業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43.4%
46.0%
27.6%
82.9%
78.5%
53.9%
25.4%
58.3%
56.6%
54.0%
72.4%
17.1%
21.5%
46.1%
74.6%
41.7%
過五成受訪企業未定期進行溫室氣體盤查。
■是
■否
54.0%
46.0%
製造業
21.5%
78.5%
大型企業
46.1%
53.9%
中堅企業
72.4%
27.6%
服務業
74.6%
25.4%
小巨人組
17.1%
82.9%
金融業
41.7%
58.3%
外商企業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8
六、附錄
56
請問貴公司溫室氣體盤查的涵蓋範圍? (可複選)
百分比
產業別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公司規模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直接溫室氣體排放,如:自家工廠製程產生的排放
範疇一
84.4%
89.7%
61.9%
82.8%
94.1%
80.5%
73.3%
85.7%
間接溫室氣體排放,如:向台電購買電力
範疇二
78.5%
77.3%
78.6%
86.2%
86.4%
70.7%
71.1%
85.7%
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如:外包製造、員工通勤
29.7%
25.4%
28.6%
58.6%
38.1%
17.1%
25.6%
14.3%
範疇三
產生的排放
受訪企業的溫室氣體盤查,以範疇一跟二為主。
製造業 範疇一 範疇二 範疇三
範疇一 範疇二 範疇三
89.7% 77.3%
服務業 61.9% 78.6%
25.4%
28.6%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94.1% 86.4% 38.1%
80.5% 70.7% 17.1%
金融業 82.8% 86.2% 58.6%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73.3%
85.7%
71.1%
85.7%
25.6%
14.3%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9
六、附錄
57
請問貴公司溫室氣體盤查所涵蓋的組織實體範圍?
百分比 母公司單一營運據點
母公司部份營運據點
母公司全部營運據點
合併財報中所有實體的營運據點 其他
產業別
公司規模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23.0%
23.8%
29.3%
10.0%
13.7%
26.2%
33.3%
28.6%
22.7%
24.3%
22.0%
13.3%
25.6%
28.6%
16.7%
14.3%
38.7%
40.0%
29.3%
43.3%
40.2%
31.0%
41.1%
28.6%
12.1 %
10.3%
14.6%
20.0%
15.4%
9.5%
7.8%
28.6%
3.5%
1.6%
4.9%
13.3%
5.1%
4.8%
1.1%
0.0%
受訪企業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以母公司所有營運據點為主。
■ 母公司單一營運據點
■ 母公司部份營運據點
0%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10%
20%
■ 母公司全部營運據點
30%
40%
50%
■ 合併財報中所有實體的營運據點
60%
70%
80%
90%
■ 其他
100%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10
六、附錄
58
請問貴公司是否定期揭露氣候相關資訊?
百分比 是 否
產業別
製造業
公司規模
服務業
金融業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35.6%
36.5%
22.3%
80.6%
73.8%
48.1%
16.3%
30.0%
64.4%
63.5%
77.7%
19.4%
26.2%
51.9%
83.7%
70.0%
過六成受訪企業未定期揭露氣候相關資訊。
■是
■否
63.5%
36.5%
製造業
26.2%
73.8%
大型企業
51.9%
48.1%
中堅企業
77.7%
22.3%
服務業
83.7%
16.3%
小巨人組
19.4%
80.6%
金融業
70.0%
30.0%
外商企業
3
關鍵數字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11
六、附錄
59
請問貴公司依據下列哪些架構準則編製 或揭露氣候相關資訊? (可複選)
百分比
製造業
GRI
81.4%
80.0%
ESG
45.2%
41.4%
產業別
公司規模
服務業
金融業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58.3%
48.3%
55.5%
35.1%
33.3%
33.3%
80.6%
89.7%
90.0%
75.7%
70.0%
66.7%
TCFD
36.7%
31.0%
38.9%
62.1%
55.5%
21.6%
11.7%
33.3%
CDP
23.3%
20.0%
25.0%
37.9%
38.2%
5.4%
6.7%
33.3%
SASB
22.4%
15.9%
27.8%
48.3%
32.7%
5.4%
15.0%
0.0%
CDSB
1.4%
1.4%
2.8%
0.0%
0.9%
5.4%
0.0%
0.0%
6.7%
8.3%
2.8%
3.4%
6.4%
8.1%
6.7%
0.0%
其他
GRI 是台灣企業揭露氣候相關資訊使用的主要報告架構。
製造業 GRI ESG TCFD CDP SASB
服務業
80.0% 41.4% 31.0% 20.0%
90.0%
GRI
55.5%
ESG
ESG
55.5%
TCFD
SASB
38.2% 32.7%
TCFD
80.6% 58.3% 38.9%
48.3% 48.3%
27.8%
SASB
CDP
25.0%
CDP
35.1% 21.6%
62.1%
ESG
SASB
75.7%
89.7%
GRI TCFD
中堅企業
TCFD
CDP
ESG
15.9%
大型企業 GRI
GRI
金融業
37.9%
小巨人組 GRI ESG
70.0% 33.3%
SASB
15.0% 11.7%
其他
8.1%
TCFD
CDP
5.4%
其他
6.7%
外商企業 GRI
66.7%
ESG
33.3%
TCFD
33.3%
CDP
33.3%
SASB
0.0%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六、附錄
60
請問貴公司透過何種媒介定期揭露氣候相關資訊?
12
(可複選)
百分比 CSR ╱永續報告書
91.9%
企業官網
財報、年報
參與天下永續公民獎等海內外評選
CDP 問卷回覆
新聞或社群媒體
TCFD 報告
其他
產業別
製造業
服務業
90.5%
91.7%
金融業
100.0%
大型企業 98.2%
公司規模
中堅企業 88.9%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83.6%
75.0%
67.3%
63.9%
66.7%
85.7%
78.2%
72.2%
44.3%
75.0%
55.9%
59.9%
41.7%
53.6%
61.8%
61.1%
45.9%
0.0%
29.4%
22.4%
38.9%
53.6%
43.6%
19.4%
11.5%
0.0%
24.6%
20.4%
25.0%
46.4%
43.6%
2.8%
4.9%
0.0%
16.6%
11.6%
27.8%
28.6%
25.5%
8.3%
6.6%
0.0%
11.4%
8.2%
11.1%
28.6%
20.0%
2.8%
1.6%
0.0%
5.2%
4.1%
2.8%
14.3%
8.2%
2.8%
1.6%
0.0%
超過九成受訪企業透過 CSR 報告書揭露氣候相關資訊。
製造業
CSR ╱ 永續報告書 企業官網
財報、年報
參與天下評選
90.5% 63.9%
大型企業
企業官網
財報、年報
參與天下評選
CDP 問卷回覆
CSR ╱ 永續報告書 企業官網
財報、年報
59.9%
CDP 問卷回覆
CSR ╱ 永續報告書
服務業
22.4% 20.4%
參與天下評選
新聞或社群媒體
中堅企業
98.2% 78.2% 61.8% 43.6% 43.6%
CSR ╱ 永續報告書 企業官網
財報、年報
參與天下評選
新聞或社群媒體
88.9% 72.2% 61.1% 19.4% 8.3%
金融業
91.7% 66.7% 41.7% 38.9% 27.8%
CSR ╱ 永續報告書 企業官網
財報、年報
參與天下評選
CDP 問卷回覆
小巨人組
CSR ╱ 永續報告書 財報、年報 企業官網
參與天下評選
新聞或社群媒體
100.0% 85.7% 53.6% 53.6% 46.4% 外商企業
83.6% 45.9% 44.3% 11.5% 6.6%
CSR ╱ 永續報告書 企業官網
75.0% 75.0%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13
六、附錄
61
請問貴公司已採取的節能減碳措施有哪些? (可複選)
百分比
產業別
公司規模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生產流程能源效率提升
70.6%
74.8%
58.7%
75.0%
83.3%
71.4%
64.3%
91.7%
49.8%
64.5%
21.3%
5.6%
60.0%
51.9%
44.7%
58.3%
建築物能源效率提升
42.3%
49.0%
28.0%
27.8%
61.3%
44.2%
34.0%
33.3%
40.3%
37.0%
40.7%
75.0%
58.0%
39.0%
32.3%
58.3%
36.0%
36.5%
28.7%
61.1%
60.0%
40.3%
25.4%
16.7%
廢棄物減量與循環再利用
使用回收╱再生水資源
使用再生綠色/低碳能源
減少逸散性溫室氣體排放
運輸能源效率提升
無
其他
27.5%
27.8%
22.7%
44.4%
47.3%
29.9%
18.4%
25.0%
21.7%
18.3%
30.0%
25.0%
34.7%
15.6%
17.3%
25.0%
5.8%
3.0%
14.7%
0.0%
0.7%
1.3%
9.2%
0.0%
2.6%
1.3%
4.0%
11.1%
4.0%
2.6%
1.7%
8.3%
註:運輸能源效率提升 ( 例如:使用電動車、原物料與商品運送、員工通勤、商務差旅 )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六、附錄
廢棄物回收與循環再利用,仍是企業主要的節能減碳做法。 製造業 廢棄物減量與循環再利用 生產流程能源效率提升 使用回收╱再生水資源 建築物能源效率提升
使用再生綠色/低碳能源
大型企業 74.8% 64.5% 49.0% 37.0% 36.5%
服務業 廢棄物減量與循環再利用 建築物能源效率提升 運輸能源效率提升
使用再生綠色/低碳能源 使用回收╱再生水資源
建築物能源效率提升
使用再生綠色/低碳能源 減少逸散性溫室氣體排放 使用回收╱再生水資源
83.3%
使用回收╱再生水資源
61.3%
使用再生綠色/低碳能源
60.0%
生產流程能源效率提升
60.0%
建築物能源效率提升
58.0%
中堅企業 58.7% 40.7% 30.0% 28.7% 28.0%
金融業 廢棄物減量與循環再利用
廢棄物減量與循環再利用
廢棄物減量與循環再利用 生產流程能源效率提升 使用回收╱再生水資源
71.4% 51.9% 44.2%
使用再生綠色/低碳能源
40.3%
建築物能源效率提升
39.0%
小巨人組 75.0% 75.0% 61.1% 44.4% 27.8%
廢棄物減量與循環再利用
64.3%
生產流程能源效率提升
44.7%
使用回收╱再生水資源
34.0%
建築物能源效率提升
32.3%
使用再生綠色/低碳能源
25.4%
外商企業 廢棄物減量與循環再利用 生產流程能源效率提升
建築物能源效率提升
使用回收╱再生水資源
減少逸散性溫室氣體排放
91.7% 58.3% 58.3% 33.3% 25.0%
62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六、附錄
63
針對氣候變遷所引發的災害, 請問貴公司已採取相關防災或減災的措施有哪些?
14
(可複選) 選項
總排名
製造業
產業別 服務業
金融業
公司規模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定期舉行防災演練
67.2%
68.6%
58.9%
86.1%
78.5%
60.5%
62.9%
91.7%
訂定緊急應變計畫及成立計劃小組
66.5%
65.3%
63.6%
91.7%
80.5%
65.8%
60.3%
75.0%
54.2%
55.0%
48.3%
69.4%
75.8%
48.7%
45.7%
66.7%
32.1%
31.4%
23.8%
75.0%
53.7%
36.8%
21.6%
41.7%
8.9%
8.5%
6.6%
22.2%
18.1%
6.6%
4.9%
25.0%
10.6%
9.8%
15.2%
0.0%
2.0%
10.5%
14.7%
0.0%
1.0%
0.0%
2.0%
8.3%
2.0%
0.0%
0.6%
8.3%
定期檢視與測試防災設備
訂定持續營運計畫及成立計劃小組 投保氣候災害保險 無
其他
定期舉行防災演練是受訪企業主要的防災措施。
定期舉行防災演練
製造業
68.6%
定期檢視與測試防災設備
訂定緊急應變計畫及成立計劃小組 訂定持續營運計畫及成立計劃小組 投保氣候災害保險
65.3%
31.4%
8.5%
定期檢視與測試防災設備
服務業
63.6%
定期舉行防災演練
訂定緊急應變計畫及成立計劃小組 訂定持續營運計畫及成立計劃小組 投保氣候災害保險
55.0%
58.9%
23.8%
48.3%
6.6%
定期檢視與測試防災設備
金融業
91.7%
定期舉行防災演練
86.1%
訂定持續營運計畫及成立計劃小組 訂定緊急應變計畫及成立計劃小組 投保氣候災害保險
75.0%
22.2%
69.4%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15
六、附錄
64
請問貴公司採用哪些策略 來提升營運層級對於氣候變遷的重視? (可複選)
百分比 由執行長等決策高層定期召開相關會議
董事會下成立永續或風險管理相關之功能性委員會
雇用氣候變遷專家提供內部營運意見
內部碳定價
其他
無
產業別
公司規模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44.4%
45.7%
38.4%
55.6%
61.1%
40.3%
38.6%
33.3%
26.3%
24.9%
21.9%
61.1%
51.7%
28.6%
14.7%
33.3%
8.0%
6.3%
7.9%
27.8%
18.1%
11.7%
3.2%
0.0%
4.3%
3.8%
1.3%
22.2%
10.1%
2.6%
2.3%
0.0%
3.4%
3.0%
2.0%
13.9%
4.7%
1.3%
2.6%
25.0%
38.1%
37.4%
47.0%
8.3%
15.4%
33.8%
49.3%
25.0%
高層定期召開相關會議, 是企業提升對氣候變遷重視度的主要措施。
提升營運層級對氣候變遷的重視所採取策略
全體 高層定期召開會議 成立功能性委員會 雇用氣候變遷專家
製造業
44.4% 26.3% 8.0%
服務業
45.7% 24.9% 6.3%
38.4% 21.9% 7.9%
金融業 55.6% 61.1% 27.8%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16
六、附錄
65
請問貴公司目前是否有綠電投資購買計畫?
百分比 有
無
產業別
製造業
公司規模
服務業
金融業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31.8%
32.8%
21.2%
65.7%
60.4%
32.5%
19.6%
25.0%
68.2%
67.2%
78.8%
34.3%
39.6%
67.5%
80.4%
75.0%
近七成受訪企業尚未有綠電投資採購計畫。
■有
■無
68.2%
31.8%
全體
39.6%
60.4%
大型企業
67.2%
32.8%
製造業
67.5%
32.5%
中堅企業
78.8%
21.2%
服務業
80.4%
19.6%
小巨人組
34.3%
65.7%
金融業
75.0%
25.0%
外商企業
3
關鍵數字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六、附錄
66
承上題,請問貴公司的投資計畫有哪些?
17
(可複選)
選項
百分比
投資綠能發電業
購買綠電憑證
簽署企業購電合約
其他
製造業 投資綠能發電業 購買綠電憑證
35.4%
其他
34.6% 15.4%
大型企業 投資綠能發電業 購買綠電憑證
簽署企業購電合約 其他
金融業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57.3%
60.0%
46.9%
56.5%
58.9%
48.0%
61.2%
0.0%
38.9%
35.4%
34.4%
65.2%
54.4%
32.0%
19.4%
66.7%
32.4%
34.6%
18.8%
39.1%
37.8%
20.0%
29.9%
33.3%
14.6%
15.4%
18.8%
4.3%
10.0%
28.0%
14.9%
33.3%
投資綠能發電業 購買綠電憑證
46.9% 34.4%
簽署企業購電合約
18.8%
其他
54.4% 37.8% 10.0%
投資綠能發電業 購買綠電憑證
18.8%
其他
企業的綠電佈局 以投資綠能發電業為主。
購買綠電憑證
投資綠能發電業
簽署企業購電合約
其他
65.2% 56.5% 39.1% 4.3%
小巨人組
48.0%
簽署企業購電合約
外商企業
金融業
中堅企業
58.9%
公司規模
服務業
服務業
60.0%
簽署企業購電合約
產業別
製造業
32.0% 20.0% 28.0%
投資綠能發電業
簽署企業購電合約 購買綠電憑證
其他
61.2% 29.9% 19.4% 14.9%
外商企業 購買綠電憑證
簽署企業購電合約
其他
66.7% 33.3% 33.3%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六、附錄
67
請問貴公司是否有海外營運據點? 若有,是否有購買或選用綠電的計畫?
18
百分比
製造業
產業別 服務業
金融業
公司規模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有海外營運據點,且有購買或選用綠電計畫
11.2
15.0%
3.3%
2.9%
24.7%
11.8%
5.2%
16.7%
無海外營運據點
54.6
57.8%
45.0%
60.0%
57.5%
56.6%
54.5%
8.3%
34.2
27.2%
51.7%
37.1%
17.8%
31.6%
40.3%
75.0%
有海外營運據點,但無購買或選用綠電計畫
受訪企業的海外據點,超過一半尚未有綠電計畫。
■ 有海外營運據點,且有購買或選用綠電計畫
0%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10%
20%
■ 有海外營運據點,但無購買或選用綠電計畫
30%
40%
50%
60%
■ 無海外營運據點
70%
80%
90%
100%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19
六、附錄
68
請問貴公司是否願意在綠電供應初期 花費稍高的電價成本購買或選用綠電?
百分比 願意
不願意
產業別
製造業
公司規模
服務業
金融業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50.0%
50.1%
45.7%
67.6%
66.4%
48.0%
43.6%
41.7%
50.0%
49.9%
54.3%
32.4%
33.6%
52.0%
56.4%
58.3%
各有一半的受訪企業,願意跟不願意初期用較高成本買綠電。
■ 願意
■ 不願意
50.0%
50.0%
全體
33.6%
66.4%
大型企業
49.9%
50.1%
製造業
52.0%
48.0%
中堅企業
54.3%
45.7%
服務業
56.4%
43.6%
小巨人組
32.4%
67.6%
金融業
58.3%
41.7%
外商企業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20
六、附錄
69
承上題,請問貴公司願意花費多少電價成本?
百分比 高於原先的電價成本 5% 以內
高於原先的電價成本 6 ~ 10%
高於原先的電價成本 11 ~ 20%
製造業
產業別 服務業
金融業
公司規模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68.3%
71.6%
60.9%
60.9%
59.6%
70.3%
73.0%
80.0%
24.9%
24.9%
27.5%
17.4%
30.3%
21.6%
22.4%
20.0%
4.1%
2.5%
7.2%
8.7%
6.1%
2.7%
3.3%
0.0%
2.7%
1.0%
4.3%
13.0%
4.0%
5.4%
1.3%
0.0%
高於原先的電價成本 21% 以上
近七成受訪企業只願意接受綠電成本比傳統灰電高出 5%。
■ 高於原先的電價成本 5% 以內
■ 高於原先的電價成本 6 ~ 10%
■ 高於原先的電價成本 11 ~ 20%
0%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 高於原先的電價成本 21% 以上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21
六、附錄
70
請問下列哪些因素是貴公司將車輛大量轉換為 電動車時可能面臨的挑戰? (可複選,至多三項) 百分比
產業別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公司規模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採購或建置成本過高
66.6%
68.7%
58.0%
79.4%
73.2%
61.8%
65.0%
58.3%
缺乏適當的電動車類型
64.5%
62.7%
64.7%
85.3%
65.8%
61.8%
64.5%
66.7%
37.9%
37.6%
44.7%
11.8%
35.6%
43.4%
37.9%
33.3%
27.6%
28.8%
25.3%
23.5%
31.5%
25.0%
26.6%
25.0%
27.3%
26.3%
29.3%
29.4%
26.8%
39.5%
25.1%
16.7%
12.9%
13.3%
10.7%
17.6%
14.8%
11.8%
12.4%
8.3%
10.5%
11.5%
8.0%
8.8%
8.7%
9.2%
11.3%
16.7%
2.6%
2.5%
3.3%
0.0%
4.0%
1.3%
2.3%
0.0%
充電設施不足
欠缺政府政策的支持 充電時間過長
擔心轉換過程對企業營運造成衝擊 懷疑電動車的環境效益 其他
採購成本過高與充電設施不足,是電動車發展的挑戰。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採購或建置成本過高 充電設施不足
缺乏適當的電動車類型
68.7% 62.7% 37.6%
充電設施不足
64.7%
採購或建置成本過高
58.0%
缺乏適當的電動車類型
44.7%
充電設施不足
採購或建置成本過高 充電時間過長
85.3% 79.4% 29.4%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22
六、附錄
71
請問下列哪些因素 是貴公司大量使用綠電時可能面臨的挑戰? (可複選,至多三項) 百分比
產業別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公司規模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採購/建置綠電成本高昂
82.4%
83.8%
79.2%
80.0%
83.9%
81.6%
81.6%
91.7%
綠電產品類型過少,無法滿足公司其他目的
61.3%
64.3%
52.3%
65.7%
59.7%
60.5%
62.0%
66.7%
26.2%
25.8%
27.5%
25.7%
26.2%
36.8%
24.5%
8.3%
22.9%
24.3%
19.5%
22.9%
27.5%
19.7%
22.2%
8.3%
17.0%
16.5%
18.1%
17.1%
14.1%
14.5%
18.2%
33.3%
12.0%
12.0%
13.4%
5.7%
14.8%
13.2%
10.4%
16.7%
10.3%
10.3%
10.1%
11.4%
8.1%
6.6%
12.1%
8.3%
1.0%
0.8%
0.7%
5.7%
2.7%
0.0%
0.6%
0.0%
綠電供應不穩定影響用電品質
各國綠電相關法規不一,不易通盤掌握
缺乏綠電追溯系統,無法確保綠電品質 綠電的減碳效益不被法規承認 綠電的環境負面衝擊 其他
採購建設成本昂貴,是企業大量採用綠電時會面臨的挑戰。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採購/建置成本高昂
83.9%
供應不穩定影響用電品質
各國綠電法規不一不易掌握
59.7% 27.5%
採購/建置成本高昂
81.6%
供應不穩定影響用電品質
綠電產品類型過少無法滿足
60.5% 36.8%
採購/建置成本高昂
81.6%
供應不穩定影響用電品質
綠電產品類型過少無法滿足
62.0% 24.5%
採購/建置成本高昂
91.7%
供應不穩定影響用電品質
缺乏追溯系統無法確保品質
66.7% 33.3%
3
關鍵數字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六、附錄
72
請貴公司針對以下能源問題的重視程度給分, 並依重視程度, 1 ~ 5 分(不重視~重視)做衡量。
23
總和
產業別
公司規模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587
400
152
35
150
77
348
12
能源供給是否能穩定
4.6
4.6
4.6
4.6
4.8
4.7
4.6
4.8
再生能源的使用佔比是否能持續增加
4.3
4.3
4.3
4.0
4.3
4.3
4.3
4.3
3.8
3.8
3.7
4.1
4.0
3.9
3.7
4.0
個數
平均數
電費是否能維持低價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能源供給的穩定度是企業最重視的能源議題。
■ 能源供給是否能穩定
5.0 4.5 4.0
4.6
■ 電費是否能維持低價
■ 再生能源的使用佔比是否能持續增加
4.6
4.6
4.6 4.3
4.3 3.8
4.8
4.3 3.8
4.0
4.1
3.7
4.7
4.3
4.3
4.3 4.0
4.8
4.6
3.9
4.3 4.0 3.7
3.5 3.0 2.5 2.0 1.5 1.0 0.5 0
全體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六、附錄
73
請問貴公司針對 2050 年 達成淨零排放的承諾規畫為何?
24
百分比 已做出明確承諾
預計在 1 年內做出承諾
預計在 2 年內做出承諾
預計 5 年內做出承諾
已著手規畫,但尚未有明確承諾時程
尚無規畫
產業別
公司規模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3.9%
3.3%
2.7%
16.7%
8.8%
3.9%
1.4%
16.7%
2.2%
1.3%
2.7%
11.1%
5.4%
2.6%
0.9%
0.0%
2.1%
2.0%
0.0%
11.1%
6.1%
1.3%
0.6%
0.0%
2.1%
2.0%
2.7%
0.0%
2.0%
1.3%
2.0%
8.3%
42.5%
45.0%
37.3%
36.1%
52.7%
49.4%
36.3%
50.0%
47.3%
46.5%
54.7%
25.0%
25.0%
41.6%
58.8%
25.0%
還有近五成受訪企業對 2050 年達成淨排目標沒有規畫。
■ 已做出明確承諾
■ 預計在 1 年內做出承諾
■ 預計 5 年內做出承諾
■ 已著手規畫,但尚未有明確承諾時程 0%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10%
20%
30%
40%
■ 預計在 2 年內做出承諾 ■ 尚無規畫 50%
60%
70%
80%
90%
100%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六、附錄
74
請問貴公司針對 2050 年 達成 100% 使用再生能源的承諾規畫為何?
25
百分比 已做出明確承諾
預計在 1 年內做出承諾
預計在 2 年內做出承諾
預計 5 年內做出承諾
已著手規畫,但尚未有明確承諾時程
尚無規畫
產業別
公司規模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2.9%
2.5%
1.3%
13.9%
5.4%
3.9%
1.4%
8.3%
1.4%
1.3%
1.3%
2.8%
2.7%
1.3%
0.9%
0.0%
1.9%
1.3%
0.7%
13.9%
5.4%
1.3%
0.6%
0.0%
2.9%
3.0%
3.3%
0.0%
5.4%
2.6%
2.0%
0.0%
39.3%
41.2%
36.4%
30.6%
47.7%
44.7%
34.2%
50.0%
51.6%
50.8%
57.0%
38.9%
33.6%
46.1%
60.9%
41.7%
超過五成受訪企業對 2050 年達成 100% 使用再生能源沒有規畫。
■ 已做出明確承諾
■ 預計在 1 年內做出承諾
■ 預計 5 年內做出承諾
■ 已著手規畫,但尚未有明確承諾時程 0%
10%
20%
30%
40%
■ 預計在 2 年內做出承諾 ■ 尚無規畫 50%
60%
70%
80%
90%
100%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3
關鍵數字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六、附錄
75
請問貴公司認為驅動企業積極面對氣候變遷 並採取行動的因素有哪些?
26
(可複選,至多三項) 選項
百分比
政府政策與法規要求
71.4%
企業社會責任
製造業
72.7%
產業別
服務業
金融業
70.4%
61.1%
公司規模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68.7%
69.7%
73.4%
58.3%
滿足客戶需求(供應鏈碳管理)
57.8%
56.4%
59.9%
63.9%
60.7%
68.4%
53.3%
83.3%
42.8%
50.6%
30.9%
5.6%
39.3%
38.2%
45.8%
25.0%
經營者理念
40.7%
41.6%
37.5%
44.4%
49.3%
44.7%
36.4%
33.3%
28.1%
25.3%
32.2%
41.7%
31.3%
27.6%
25.8%
58.3%
26.1%
26.1%
21.7%
44.4%
30.0%
25.0%
24.6%
25.0%
9.4%
8.3%
12.5%
8.3%
7.3%
7.9%
10.9%
0.0%
3.4%
2.5%
3.9%
11.1%
6.0%
3.9%
2.3%
0.0%
0.3%
0.0%
0.7%
2.8%
0.7%
0.0%
0.0%
8.3%
國際趨勢
提高企業中長期競爭力
市場消費者期待
金融機構的要求
其他
製造業
服務業
政府政策與法規要求 企業社會責任 滿足客戶需求
72.7% 56.4% 50.6%
大型企業 政府政策與法規要求 企業社會責任 國際趨勢
政府政策與法規要求 企業社會責任 國際趨勢
金融業 70.4%
59.9% 37.5%
中堅企業
68.7% 60.7% 49.3%
政府政策與法規要求 企業社會責任 國際趨勢
企業社會責任
政府政策與法規要求
國際趨勢
63.9% 61.1% 44.4%
小巨人組
69.7% 68.4% 44.7%
政府法規的要求, 是企業採取氣候行動的主要挑戰。
政府政策與法規要求
企業社會責任 滿足客戶需求
73.4% 53.3% 45.8%
外商企業 企業社會責任
政府政策與法規要求
經營者理念
83.3% 58.3% 58.3%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六、附錄
76
請問貴公司已經參與哪些國際氣候行動倡議?
27
(可複選)
百分比 SBTi
2.8%
RE100
2.1%
製造業
2.3%
2.1%
產業別
公司規模
服務業
金融業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2.0%
2.9%
3.4%
4.2%
1.2%
0.0%
2.0%
11.8%
9.0%
1.4%
0.3%
8.3%
Internal Carbon Pricing
1.6%
0.8%
1.4%
11.8%
4.8%
0.0%
0.6%
0.0%
Climate Action 100+
1.1%
0.8%
0.0%
8.8%
2.8%
0.0%
0.6%
0.0%
EV100
0.9%
1.0%
0.7%
0.0%
1.4%
0.0%
0.9%
0.0%
Race to Zero
0.7%
0.8%
0.7%
0.0%
1.4%
1.4%
0.3%
0.0%
EP100
0.7%
1.0%
0.0%
0.0%
2.1%
1.4%
0.0%
0.0%
91.3%
93.0%
93.2%
64.7%
79.3%
93.1%
96.1%
91.7%
3.0%
2.1%
2.7%
14.7%
7.6%
1.4%
1.5%
0.0%
無
其他
SBTi RE100 Internal Carbon Pricing
2.8% 2.1%
Climate Action 100+
1.1%
EV100
0.9%
未參與
91.3%
1.6%
列述之國際氣候行動倡議
超過九成受訪企業,尚未參與國際氣候行動倡議。 企業已參與的國際氣候行動倡議 製造業
服務業
SBTi
2.3%
2.0%
RE100
2.1%
2.0%
EP100
1.0%
EV100
1.0%
0.7%
Race to Zero
0.8%
0.7%
Internal Carbon Pricing
0.8%
1.4%
Climate Action 100+
0.8%
金融業 11.8% 2.9%
11.8% 8.8%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28
六、附錄
77
請問貴公司已評估並在未來 2 年內將參與的 國際氣候行動倡議有哪些? (可複選)
百分比 SBTi
6.6%
RE100
5.6%
製造業
5.6%
4.9%
產業別
公司規模
服務業
金融業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4.7%
17.6%
13.4%
5.4%
2.4%
0.0%
4.0%
29.4%
20.8%
2.7%
1.2%
8.3%
Internal Carbon Pricing
4.5%
4.6%
2.7%
11.8%
11.4%
2.7%
2.1%
0.0%
Race to Zero
3.0%
3.1%
2.0%
5.9%
5.4%
2.7%
2.1%
0.0%
Climate Action 100+
1.9%
2.0%
1.3%
2.9%
3.4%
1.4%
1.5%
0.0%
EP100
1.6%
1.8%
1.3%
0.0%
3.4%
1.4%
0.9%
0.0%
EV100
其他
無
SBTi RE100 Internal Carbon Pricing Race to Zero Climate Action 100+
1.4%
1.3%
2.0%
0.0%
4.0%
0.0%
0.6%
0.0%
4.0%
3.3%
4.7%
8.8%
8.7%
0.0%
2.4%
16.7%
81.4%
83.6%
81.9%
52.9%
57.0%
89.2%
90.6%
75.0%
6.6% 5.6%
尚未評估 / 未來 2 年參與
81.4%
4.5% 3.0%
列述之國際氣候行動倡議
1.9%
約八成受訪企業在未來兩年內不會參與國際氣候行動倡議。 企業已評估未來 2 年內將參與的國際氣候行動倡議 製造業
服務業
SBTi
5.6%
4.0%
RE100
4.9%
4.7%
Internal Carbon Pricing
4.6%
Race to Zero
3.1%
2.0%
2.0%
1.3%
EP100
1.8%
1.3%
1.3%
29.4% 17.6%
2.7%
Climate Action 100+ EV100
金融業
2.0%
11.8% 5.9% 2.9%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六、附錄
78
請問貴公司認為, 企業執行氣候行動之最大之困難及挑戰為何?
29
(可複選,至多三項) 百分比
產業別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公司規模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政府環境相關政策尚不明確
65.1%
63.2%
68.2%
72.2%
72.3%
65.8%
61.8%
66.7%
氣候專業人才不足
45.0%
47.1%
37.1%
55.6%
62.2%
48.7%
37.1%
41.7%
39.0%
38.3%
34.4%
66.7%
37.2%
47.4%
37.4%
58.3%
34.9%
36.8%
35.8%
11.1%
18.9%
34.2%
41.7%
41.7%
26.5%
29.5%
19.9%
22.2%
31.1%
15.8%
27.6%
8.3%
15.1%
14.9%
17.2%
8.3%
12.2%
15.8%
16.1%
16.7%
11.1%
11.8%
7.9%
16.7%
10.1%
7.9%
12.4%
8.3%
4.8%
4.5%
6.6%
0.0%
2.7%
3.9%
6.0%
0.0%
1.4%
1.0%
2.0%
2.8%
3.4%
0.0%
0.9%
0.0%
再生綠電能源取得不易
欠缺資金投入節能減排相關改善與精進 上下游供應鏈配合度低
企業內部資源分配不足 企業內部難達共識
外部資金取得困難 其他
政策不明確是企業氣候行動最主要的挑戰。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政策不明確
63.2%
綠電能源取得不易 專業人才不足 政策不明確
綠電能源取得不易 欠缺資金
政策不明確
專業人才不足
綠電能源取得不易
47.1% 38.3% 68.2% 37.1% 35.8% 72.2% 66.7% 55.6% 3
關鍵數字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30
六、附錄
79
請問貴公司期待政府提供哪些 在氣候行動上的輔導與協助資源? (可複選,至多三項) 百分比
產業別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公司規模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專業人才培訓
47.0%
48.5%
43.0%
47.2%
39.6%
55.8%
48.7%
33.3%
氣候風險評估工具與應用資料
43.1%
44.9%
36.4%
50.0%
49.7%
33.8%
42.0%
50.0%
36.2%
34.6%
36.4%
52.8%
44.3%
41.6%
31.0%
50.0%
36.0%
40.9%
29.1%
11.1%
28.2%
29.9%
40.6%
41.7%
28.6%
30.8%
25.8%
16.7%
24.2%
31.2%
29.3%
50.0%
27.6%
27.8%
25.8%
33.3%
34.9%
33.8%
23.5%
16.7%
19.7%
16.9%
25.2%
27.8%
22.1%
16.9%
19.4%
16.7%
13.2%
11.9%
11.3%
36.1%
20.8%
10.4%
10.7%
8.3%
1.7%
1.3%
2.0%
5.6%
3.4%
0.0%
1.4%
0.0%
擴大再生能源使用憑證(綠電購買)供給 減碳技術轉移
溫室氣體盤查技巧與資料 科學減碳目標設定
建立完整台灣天然災害潛勢資料庫 氣候情境分析工具 其他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六、附錄
企業最希望政府能協助培養專業人才。
製造業 專業人才培訓
大型企業 48.5%
擴大再生能源使用憑證供給
44.9%
減碳技術轉移
40.9%
服務業 專業人才培訓
擴大再生能源使用憑證供給
氣候風險評估工具與應用資料
擴大再生能源使用憑證供給 專業人才培訓
氣候風險評估工具與應用資料
專業人才培訓
49.7% 44.3% 39.6%
中堅企業 43.0%
36.4% 36.4%
金融業 氣候風險評估工具與應用資料
擴大再生能源使用憑證供給
52.8% 50.0% 47.2%
專業人才培訓
氣候風險評估工具與應用資料
擴大再生能源使用憑證供給
科學減碳目標設定
55.8% 41.6% 33.8% 33.8%
小巨人組 專業人才培訓
擴大再生能源使用憑證供給
減碳技術轉移
48.7% 42.0% 40.6%
外商企業 擴大再生能源使用憑證供給
氣候風險評估工具與應用資料 溫室氣體盤查技巧與資料
50.0% 50.0% 50.0%
80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31
六、附錄
81
請問貴公司期待政府提供哪些 在氣候行動上的政策與財務誘因? (可複選,至多三項) 百分比
產業別
製造業
服務業
金融業
公司規模
大型企業 中堅企業 小巨人組 外商企業
稅務減免優惠
81.1%
82.5%
79.5%
72.2%
71.8%
74.0%
86.5%
83.3%
制定明確碳排放課稅機制(碳稅)
49.7%
49.4%
45.7%
69.4%
63.8%
57.1%
41.7%
58.3%
48.0%
51.1%
42.4%
36.1%
44.3%
51.9%
48.9%
41.7%
28.3%
25.8%
29.1%
52.8%
40.3%
27.3%
23.3%
33.3%
27.8%
31.8%
21.2%
11.1%
26.2%
22.1%
29.0%
50.0%
14.0%
14.0%
12.6%
19.4%
17.4%
14.3%
12.6%
8.3%
2.9%
3.0%
2.6%
2.8%
2.0%
2.6%
3.4%
0.0%
1.0%
0.5%
1.3%
5.6%
2.7%
1.3%
0.3%
0.0%
0.7%
0.5%
0.7%
2.8%
0.7%
2.6%
0.3%
0.0%
1.0%
0.8%
0.7%
5.6%
2.0%
0.0%
0.9%
0.0%
制定 2050 減碳路徑與相關政策
協助企業落實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 低碳技術創新獎勵
建立碳權交易市場
提供氣候債券租稅誘因
企業氣候債券信用增強 發行主權氣候債券 其他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六、附錄
超過八成受訪企業, 認為稅賦減免是企業採取氣候行動的主要誘因。
製造業 稅務減免優惠
制定明確碳排放課稅機制
制定 2050 減碳路徑 / 政策
大型企業 稅務減免優惠
82.5%
制定 2050 減碳路徑 / 政策
51.1%
制定明確碳排放課稅機制
49.4%
服務業
制定明確碳排放課稅機制
79.5% 45.7% 42.4%
金融業 稅務減免優惠
制定 2050 減碳路徑 / 政策
協助企業落實氣候財務揭露
63.8% 44.3%
中堅企業
稅務減免優惠
制定 2050 減碳路徑 / 政策
71.8%
72.2% 69.4% 52.8%
稅務減免優惠
74.0%
制定 2050 減碳路徑 / 政策 制定明確碳排放課稅機制
57.1% 51.9%
小巨人組 稅務減免優惠
制定明確碳排放課稅機制
制定 2050 減碳路徑 / 政策
86.5% 48.9% 41.7%
外商企業 稅務減免優惠
制定 2050 減碳路徑 / 政策 低碳技術創新獎勵
83.3% 58.3% 50.0%
82
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
台灣第一份完整剖析企業氣候行動的調查報告
委託單位|英國在台辦事處
地址|台北市 110 信義區松高路 9-11 號 26 樓 電話| 02-8758-2088
企劃製作|天下雜誌整合傳播部 主編|顏和正
專案統籌|楊雍曄、李佳錡、林俊達 問卷調查|熊毅晰、張育瑄 美術設計|吳靜慈
出版日期| 2021 年 09 月 本報告所有圖文版權均為天下雜誌與英國在台辦事處所有或取得使用 未經同意請勿進行任何形式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