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02 006 010 012 014 016 018 046 052 060 066 076 088 096 用教育接軌國際,鏈結全球/教育部部長 潘文忠 臺日關係再創新猷/臺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 蘇嘉全 透過有溫度的教育交流,深化臺日友誼/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 謝長廷 為日臺交流開啟新/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 泉裕泰 臺日國際教育旅行,讓學習不僅限於教室/交通部觀光局局長 張錫聰 臺日連結,看見國際──談臺日教育交流緣起與重要教育意義
1-1教育部現場:教育旅行培養世界公民
1-2駐日現場:年輕世代交流 深化臺日友好關係 1-3交流現場:20週年紀念活動,精彩薈萃 Chapter 2 齊心共創: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誕生 2-1打開友善的世界之窗 2-2臺日友誼更加滋長 Chapter 3 開闊視野:臺日學子國際交流收穫 3-1全球視野:播下未來的種子 3-2全球競合:有意義的學習課 目次 序文 通論 Part 1 國際教育旅行 臺日交流20週年之歷史沿革
Chapter 1政策緣起:臺日教育交流20載風起雲湧
開啟臺日教育新局
Chapter 4 精彩蛻變:國際教育普及從1.0到2.0 4-1加深: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扎根與深化 4-2加廣: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創新與展望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現任監察院監察委員,曾任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 奉獻教改每役必與,臺日教育交流的靈魂人物
003
104 114 122 134 140 144 148 153 158 162 3-3全球創新:交流的N種可能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彭富源 率領教育國家隊,攜手站上國際舞臺 現任財團法人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臺東縣均一國際教育實驗高級 中等學校董事長/嚴長壽 倡議國際教育旅行,用非政治的語言跟世界做朋友 現任臺北市私立延平高中董事,曾任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第一任總會長、 臺北市私立延平高中校長/劉永順 肩負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重責,為學子培養帶著走的能力 曾任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第二任總會長、國立臺中二中、臺中市立文華 高中、臺中市私立新民高中校長,獲日本頒「表彰狀」、「旭日雙光勳章」 /薛光豐 引領教育旅行深耕日本,為臺日交流寫下精彩一頁 日本觀光局理事/蜷川彰 臺日教育交流質量提升,邁向永續發展 現任日本青森縣知事,曾任眾議院議員/三村申吾 結合local與global,拓展年輕世代的國際視野 Part 2 國際教育旅行20週年之精彩成果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04 166 170 174 178 182 188 192 196 200 204 現任日本「日華親善協會全國連合會」副會長、大分縣「日華親善協會」 會長、大分縣議會議員(大分縣議會日臺友好議員聯盟顧問),曾任大分 縣議會副議長、議長/志村學 喜慶臺日教育旅行20週年,從教育延伸強化點線面交流合作 現任日本長野縣知事,曾任長野縣副知事、橫濱市副市長/阿部守一 後疫時代加速推動交流,發展更蓬勃的合作關係 曾任日本參議院、眾議院議員,獲頒旭日勳章,曾任日本文部省政務次官、 千葉縣知事/森田健作 強化臺日年輕世代連結,奠下長遠的信賴關係 現任日本長野縣教育委員會高校海外交流顧問、松本機場國際化特別顧問, 曾任長野縣學習旅行誘致推進協議會常務理事兼事務局長/惠崎良太郎 超前部署,教育交流同步促進觀光產業發展 現任日本眾議院議員,曾任三重縣知事/鈴木 英 敬 臺日攜手,為未來找出新的解答 Chapter 6出發探索:從文化、在地到永續 新北市立淡水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技職精神融入國際教育,學習交流找到熱情 新竹市私立曙光女子高級中學 邁開國際教育腳步,共同探究永續發展 臺中市立文華高級中等學校 臺日交流開路先鋒,打造校園國際櫥窗 臺中市立臺中第二高級中等學校 打造校園國際村,成為學生通向世界的入口 國立虎尾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把視野打開,給予學生擁抱世界的底氣
005 208 212 216 220 224 228 234 244 256 國立曾文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 長期交流互動有成,橫濱國際學生論壇的臺灣代表隊 高雄市立高雄女子高級中學 深度培養國際觀,以教育旅行為學習之路挹注養分 國立馬公高級中學 乘風破浪發揮海洋文化特色,離島學校的國際教育大進擊 新北市立正德國民中學 創意設計疫情下的課程,延伸友誼到更遠的國家 臺南市東區崇明國民小學 孩子的未來不能等,用線上國際交流開啟嶄新版圖 臺南市安平區億載國民小學 愈在地愈國際,創造性國際交流的體驗跟實踐
Chapter 7多元創新:學生精彩創作,讓教育不一樣 7-1字字真情:蛻變不一樣的成長養分 7-2學習反思:建立不一樣的國際視角 Chapter 8承先啟後:培養具國際觀的世界公民 8-1與時俱進,擁抱未來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06 教育部因應國際化與全球化的快速發展,積極協助組織成 立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並於2011年配合「國家黃金 十年計畫」提出「國際教育1.0」,引導中小學從課程發 展與教學、國際交流、教師專業發展及學校國際化四個面 向實施國際教育。2019年4月成立「中小學教育國際化專 案辦公室」,負責檢討現行「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 並滾動式修正,次年5月提出此政策2.0升級版;在「接 軌國際、鏈結全球」的願景下,「國際教育2.0」問世, 並以「培育全球公民」、「促進教育國際化」及「拓展全球交流」為主要目標,希 望能培養臺灣學生具備「彰顯國家價值」、「尊重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強化 國際移動力」、「善盡全球公民責任」四項核心素養。 臺灣及日本間的來往有其淵源脈絡,而臺日間國際教育旅行行之有年,今年適逢臺
參加國際教育旅行使青年學子們習得課本以外的知識及經驗,與108課綱接軌的同 時,勉勵學生與教師擺脫以往的教育思維,在當中除了培養國際理解力,也強化自 主表達與加深人文關懷,尊重、包容與他國夥伴文化上的差異。另透過異國生活及 文化上的交流,期能為學子年輕的生命帶來多樣化觀點,並給予實質多面向體驗, 讓來自不同文化底蘊的學生用心去察覺彼此的優、缺點,激盪出相互加乘的見解, 相信竭力促成此別具意義國際教育旅行的各產、官、學界人士也樂觀其成。 為能更深化及推廣國際教育旅行,教育部專款補助國際教育2.0對象自高級中學擴 展至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以協助中小學參與計畫。鼓勵學生們跳脫既定想法,跨越 用教育接軌國際,鏈結全球
日教育交流20週年,是極具慶祝意義的里程碑,過去致力推動臺灣走向世界,世 界認識臺灣之人士,其卓越貢獻為所有參與的夥伴開啟無限可能的視野,也使得臺 灣學生與國際接軌,用不同的角度回應自己的土地。
序文 用教育接軌國際,鏈結全球 007 族群、文化,積極與地球村互動,擁有更加開闊的眼界,引領每位學生走向適性發 展,勇於作夢與追夢,設立各階段目標並努力不懈地達成,且發揮自己的一份心力, 為世界帶來正向的影響及改變。 過去參與臺日國際教育旅行師生數每年呈現正成長,近兩年因國際疫情影響,雖然 暫停實體交流,但線上交流卻不曾受時間地域限制而中斷。期盼下一個20年,臺 日國際教育旅行能為兩國間的歷史開啟新的扉頁。 教育部部長
年 4 月には「小中学校教育国際化プロジェクト事務 局」を設立し、現行の「小中学校国際教育白書」をローリング方式で見直しを加えつつ、 翌年 5 月にはバージョンアップした 2.0 版を発表しました。「国際社会に仲間入り、世 界とつながる」というビジョンのもと、「国際教育 2.0」 を掲げ、「グローバルシティズン の育成」「教育の国際化」「世界規模の国際交流を推進」を主な目標とし、4 つの中核「国 家価値の最大化」「多文化と国際理解の尊重」「グローバルモビリティの強化」「グロー バルシティズンとしての責務を果たす」という資質を持つ学生の育成に力を入れて取 組んできました。 台湾と日本の関係には長い歴史があります。台日間の国際教育旅行も長年行われ、 今年は台日教育交流 20 周年という記念すべき、大変有意義な年です。台湾を世界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08 急速な国際化とグローバル化の発展により、教育部では台湾国際教育旅行連盟の 設立を積極的に支援してきました。また 2011 年には「国家黄金 10 年間ビジョン」に 合わせて「国際教育 1.0」を発表し、カリキュラム・マネジメントや学習指導、国際交流、 教員の専門性の向上、並びに学校の国際化という 四つの面から小中学校における国 際教育を展開してきました。2019
台湾の学生は異なる視点から自分たちの故郷に貢献でき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 国際教育旅行は参加する若者たちに教科書では得られない知識や経験をもたらし てくれます。2019年から実施した「108 課綱」という学習指導要領の改訂に基づき、 学生や教員には既成の教育概念を打破した国際理解力を養ってもらい、自己表現力 の強化や多様な価値観を持つ人々に寄り添う力、互いの文化の違いを尊重・認め合 う力を養うことを目標としています。さらに、海外の暮らしに触れることや文化交流を 通じて、学生たちの若き心に多様な視点をもたらしたばかりでなく、多方向による体験 の充実をも図ることで、異なる文化背景を持った学生が互いの長所・短所について体 教育を通じて国際社会に仲間入り、 世界と繋がります
に向かわせ、世界に台湾のことを知ってもらおうと、これまでご尽力された方々の卓越 した貢献があったからこそ、参加した学生は視野を広げ、国際社会と繋がりを持った
感・刺激し合いながら相乗効果を創り出すことも期待しています。国際教育旅行に携 わる産官学、各業界の皆様からも大きな期待を寄せてくれています。 国際教育旅行のさらなる推進のため、教育部は国際教育 2.0 の補助金対象を高 校から高校生以下の小中学生まで引き下げ、小中学校が本プロジェクトへの参加も支 援す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世界と交流できる場を積極的に設けることで、既成概念に囚 われない、人種や文化をも超えた広い視野を養うことができます。学生一人一人が適 性に合った分野で活躍してもらうように、夢を見る勇気、夢を追いかける勇気を持って ほしい。そのために各段階に沿った計画力や根性も身につけてほしい。そして最終的 には、自分の力を活かして世界にポジティブな影響や変化をもたらすことを願ってい ます。 これまで台日国際教育旅行に参加した学生の数は年々成長し続けています。ここ 2 年間はコロナ禍の影響もありリアルでの交流イベントは一時的に中止せざるを得な い状況になったものの、オンラインでの交流は時間や距離による制限を受けることな く継続しています。次の 20 年においても、台日国際教育旅行が両国間の歴史に新た な 1 ページを刻むことを楽しみにしています。
序文 用教育接軌國際,鏈結全球 009
教育部部長
至中、小學生的教育旅行,尤其聽到日本高中生在2018年來臺進行教育旅行人數 達到5萬7千人,位居全球之冠,以及我國赴日交流的學校數也從最早2003年7 校的300人,成長至2019年223校的7,000人的斐然成績,甚感欣慰,對於教育 部長期推動臺日新生代相互交流,向下扎根之前瞻性作為,深為感佩。 近年來,臺日在全球共通的議題上也產生緊密的連結,如新冠防疫策略等公衛議 題、後疫情時代供應鏈布局及永續能源的發展等等,除了我們這一代須攜手合作面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10 臺灣與日本之間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淵源,雖然兩國關係 在1972年斷交後一度降溫,但民間交流互訪依然熱絡, 尤其自2011年日本311東北大地震,臺灣人民的賑災善 款,令日本及國際為之動容,也讓臺日互動更加緊密。 2016年我時任立法院院長,曾成立跨黨派的「臺日交流聯 誼會」並任會長,與日本國會議員密切交流,可以深深感
今(2022)年5月我甫任臺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7月教育部蔡政務次長清華率員 蒞會說明臺日兩國高中生教育旅行推動迄今已逾20年,成效卓著,今後更將擴大
對因應外,更須未來新生代能無縫接軌,為臺日關係再創新猷。 臺日關係的發展固然是我們這一代的重要工作,而將迄今辛苦建立的臺日互助互信 交流平臺,傳承給下一代,更是重責大任,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臺灣日本關係協 會將全力支持,全力以赴,期待臺日互訪的教育旅行2.0計畫能成為新平臺的主軸, 為臺日永續發展做出實質貢獻。 臺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 臺日關係再創新猷
受到臺日關係業已展開互助互信的歷史新頁。
台湾と日本の間には歴史文化の絆が多くあります。両国の関係は 1972 年の国交 断交後、一時冷え込みましたが、民間交流は引き続き盛んに展開してきました。特に 2011 年の東北大震災の際に台湾が多くの義援金を寄付したことは、日本や国際社会 を感動させ、台日交流もより緊密になりました。私が 2016 年立法院院長に就任した際、 超党派の「台日交流聯誼会」を設立し、会長として日本の国会議員と密に交流してきま した。そして台日関係は互いを信頼し合える新たな歴史の 1 ページが開かれたことを 深く感じることができました。 私は今年5 月に台湾日本関係協会の会長に就任しました。7 月に本協会に訪問し た教育部蔡清華政務次長の話によると、20 年間に渡り台日両国の高校生教育旅行を 推進した効果は著しく、今後は小中学生の教育旅行に拡大させる予定であるそうです。 特に、2018 年教育旅行目的で訪台した日本の高校生人数は 57,000 人に達し、世界 で最も多い人数となっており、台湾から訪日交流の学校数も 2003 年の 7 校 300 人か ら 2019 年の223 校 7,000 人までに成長するという素晴らしい成績を収めたことも伺 い、大変嬉しく思います。教育部の長期的に台日新世代の交流を推進し、深く根を張る 先見性のある政策に対し、深く感銘する次第です。
近年、台湾と日本は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の対策などの公共衛生上の問題、ポストコ ロナ時代におけるサプライチェーンの配置、持続可能なエネルギーの発展等の世界共
序文 臺日關係再創新猷 011
あります。 台日関係の発展はもとより私たちの世代の重要なミッションであり、いままで構築さ れた台日交流の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を次世代に継承させていくことが更に大きな課題とな ります。「十年樹木,百年樹人」と言う諺のように木を植えるには10年、人を育てるに は100年かかります。台湾日本関係協会は全力で支援し、全力で突き進みます。台 日教育旅行 2.0 プロジェクトが、新たな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の軸となり、台日間の持続可能 な発展に貢献することを期待しています。 台日間の更なる友好関係を創る 台湾日本関係協会会長
通の課題においても密接に繋がっています。私たちの世代が手を取り合って対処する だけでなく、次世代にもシームレスに受け継がせ、台日関係の更なる発展を創るべきで
最大收穫。臺灣與日本因為地理位置近,學生往來的經費負擔較輕,最適合互推教 育旅行,且雙方有一段共同歷史,民間友好關係已逾百年,愈多互動就愈能深化友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12 臺日教育交流20年來,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不遺餘力
交小尖兵。 臺灣雖然在國際政治舞臺上處境艱困,但我要特別鼓勵臺灣的年輕人,絕不要自我 設限,要認清自己不但是地球村的一員,且有我們獨特的國際責任,不妨大膽展現 「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懷著「我一定可以造福人類和改變世界」的氣魄,向 世界出發。 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 透過有溫度的教育交流,深化臺日友誼
地協助推動,盼能做好臺日各學校和各機關團體的窗口, 扮演臺日之間地方縣市溝通及校際媒合的角色。 這段期間,目睹許多學生因為擴大國際視野而成長,從彼 此的差異中學習,體驗到「與世界做朋友」的真諦,藉此 更認識臺灣價值;也看到許多地方縣市之間因互動頻繁, 進而能統整、分享傳統文化和現代特色,並以家鄉為榮。 我深深肯定這項意義非凡、長期的教育交流,期盼未來能持續將臺日間的成功模 式,擴展到全球。 國際交流有許多面向,其中,教育交流是最有溫度的,因為年輕學子在跨越國境、 種族和年齡的互動時,往往展現出最純粹的人類友誼,在不計較得失之際,能獲取
誼,相互滋養學習,學生也可以在相互切磋間提升教育內涵,無形中成為雙邊的外
のマッチングという役割を果たしてきました。
達になることを身をもって体験することによって、台湾の価値をより深く理解すること ができました。また、他の県や市との交流も頻繁になり、伝統文化や現代的な特色を 共有することができ、自分の故郷に誇りを持つことができました。私はこの長期的な 教育交流は大変有意義だと考え、今後も継続的に台日間の成功モデルを世界へ広げ ていくことを期待しています。
国際交流は様々な側面がありますが、中でも教育交流には最も温かみがあります。 若い学生は国境や人種、年齢を超えて交流する際に、一番純粋な人類の友情を示す ことが多く、損得を考えずに最大の収穫を得ることができるからです。台湾と日本は地 理的にも近く、学生交流の経費負担も比較的低く、教育旅行に最も適しています。また、 双方共通の歴史があることで民間の友好関係も100年を超え、交流を重ねていく中 で、友情を深め、互いの学問を養い、そして学生も切磋琢磨することによって、教養を
序文 透過有溫度的教育交流,深化臺日友誼 013 台日教育交流20年において、台北駐日経済文化代表処は、日本と台湾の各学校
や各機関団体の窓口として力を注ぎ、台日間の県や市と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や学校間
この期間、多くの学生が国際的視野を広げて成長し、互いの違いを学び、世界と友
高めることができ、いつの間にか台日外交のジュニア精鋭となります。 台湾は国際政治という舞台での立場は難しい状況ですが、台湾の若者には、自分 で限界を設けず自分が地球の一員であるだけでなく、独特な国際的責任を負ってい ることを自覚し、「千万人と雖も吾往かん」の勇気と「必ず人類の幸福を創造し、世界を 変えるのだ」という意気込みをもって世界に向けて羽ばたいてもらいたいと思います。 台北駐日経済文化代表処代表 温かみのある教育交流を通して 台日の友情を深めます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14 首先恭喜日臺教育旅行20週年。 1972年至今50年間,圍繞日臺間的大環境並非一帆風順, 然而日臺教育旅行在如此情況下將近20年依然穩健持續交 流,這都是承蒙日臺雙方教育相關人士的大力支持與協助。 同時今日日臺關係密切與互動,可以說是至今20年來紮實 交流的成果。 2020年以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大部分學生的教育旅行不用說,就連一般 的校園生活,原本可以經驗累積、知識獲取、結識朋友的機會,也遭受種種限制而 無法進行,非常令人惋惜。 雖然如此艱難情況下,經由視訊進行學校交流,日臺學子締造出珍貴的交流機會, 非常充滿希望,並且在日臺教育旅行交流歷史上,順應環境或時代變化的最佳範
這本專書記錄日臺教育旅行交流20年來的精彩故事,同時可以深思未來下個20週 年嶄新的日臺教育旅行交流。 學生透過日臺教育旅行交流學習新的文化、習俗、增進相互理解,對於促進學生的 自我成長有莫大的助益,同時對於日臺雙方的未來而言,亦是深具意義。 不久的將來疫情結束,日臺雙方的教育旅行交流重啟,期待比過去更活絡的交流, 同時我堅信肩負未來重任的年輕學子透過教育旅行交流的經驗,日臺間的關係將更 為堅若磐石。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 為日臺交流開啟新頁
例,可以說是寫下交流新的一頁。
まず初めに、日台教育旅行20周年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1972年以降50年間、日台を取り巻く環境は決して順風満帆ではありませんでし たが、そうした中でも約半数にあたる20年という長きにわたって交流が続けられてき たのは、ひとえに日台双方の教育旅行関係者皆さまの多大なるご尽力によるものと考 えます。
また、今日の良好な日台関係は、これまでの20年間の地道な交流に支えられてき たと言えるでしょう。
2020年以降はコロナの影響により多くの学生皆さんが、教育旅行はおろか、通常 の学校生活すら満足に送れず、本来であれば様々な経験を積み、知識を得て、交友を 深める時期に多くの制限が課される状況となってしまっていることを、非常に心苦しく 思っています。
しかし、限られた状況の中でも、オンラインを通じた積極的な学校交流が進められ、 日台学生さんたちの貴重な交流機会が変わらず創出されていることは非常に頼もし く、また日台教育旅行の歴史においても、その時の環境や時代に対応した事例として、 新たな1ページを刻むことになるでしょう。
序文 為日臺交流開啟新頁 015
本冊子にて日台教育旅行のこれまでの歩みを辿るとともに、これからの20周年に 向けた新たな日台教育旅行の在り方を考える機会に出来ればと思います。 教育旅行を通じて新たな文化・習慣を学び相互理解を深めることは、学生さん自 身の成長を促し大きな財産となるのはもちろん、日台双方の未来にとっても非常に重 要な意味を持つものと考えます。 近い将来、コロナが終息して日台双方の教育旅行が再開し、これまで以上に活発 な交流が行われることを期待するとともに、未来を担う多くの若者たちが、教育旅行 の経験を活かして日台間の絆をより強固なものとしてくれることを信じています。 日本台湾交流協会台北事務所代表 今、日台交流の新しいページが開かれました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16 臺灣治安良好,人民熱情友善、學生素質高,加上臺灣與 日本距離相近、歷史淵源深,且因兩國的良好關係,交通 部觀光局對於日本學子來臺教育旅行尤為重視,歡迎並期 待透過來臺教育旅行,親自體驗臺灣人的親切及人情味, 增進對臺灣自然及人文資源的了解,長大成人後擇選臺灣 為其主要旅遊目的地。 交通部觀光局為鼓勵海外來臺教育旅行的學子與臺灣學生 交流,擴大國際視野,於2006年即訂定「獎勵學校接待境外學生來臺教育旅行補 助要點」,依據來訪的外籍師生人數、日程規模,提供國內學校接待交流部分經費, 積極介接與國外學生交流,打造教育旅行來臺的友善環境。同時思考向下扎根的 重要性,持續鼓勵締結姊妹學校與姊妹城市,期國際教育旅行能拓展至全球且永
的地。 資訊與科技的進步,縮短了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讓學習的途徑不僅限於 學校,國際教育旅行確實是「沒有教室的教育」最佳體現。隨著新冠疫情日益趨緩, 相信臺日間還會在國際教育交流上,激盪出更多元熱情的火花。 臺日國際教育旅行,讓學習不僅限於教室 交通部觀光局局長
續發展。 為使臺灣的美好讓日本學校與青年學子了解,我們更透過觀光局駐外辦事處與日本 各縣廳、航空公司、旅行業者合作辦理「臺灣教育旅行說明會」;並親自走訪日本 學校,向師生介紹最適合日本學生的臺灣教育旅行環境。也邀請日本推動修學旅行 相關組織與日本學校親自造訪臺灣,體驗臺灣接待教育旅行的環境。多年來,日本 教育界不僅與我們建立長久友好的關係,更讓臺灣成為日本海外教育旅行的首選目
国際教育旅行の受入先として台湾は治安が良く、人情に厚くて親日的であり、学生 のレベルも高く、加えて台湾と日本は地理的に近く歴史的にも深いつながりがあり、 両国は良好な関係を築いているため、交通部観光局は日本の学生の訪台教育旅行 事業に関して大変重要視してきました。教育旅行を通して台湾を訪れる日本の学生 には、親切で人情味あふれる台湾の人々と触れあい、台湾の自然や歴史文化への理 解を深め、将来大人になってもまた何度も台湾を訪れたくなることを期待しています。 交通部観光局では、学生たちの国際的視野を育成させるために、訪台教育旅行の 学生と台湾の学生との交流事業に力を注いでおり、2006 年には「訪台教育旅行受入 助成金ガイドライン(獎勵學校接待境外學生來臺教育旅行補助要點.)」を制定し、 台湾国内の受入校に対して参加者数及び日程などの規模に応じて、受入れに係る経 費の一部を支援しています。さらには国際教育旅行誘致を推進するための受け入れ 体制を整備するなど、環境づくりにおいても意欲的に取り組んでいます。また、教育旅 行事業が今後、世界に根ざして持続可能な事業へと発展していけるよう、姉妹校及び 姉妹都市の締結事業も引き続き推し進めています。
日本の学校や学生の皆さんに台湾の魅力を知ってもらうために、我々は台湾観光 局の海外事務所を通して、日本の各自治体、航空会社及び旅行会社と連携し「台湾教 育旅行説明会」を開催し、そして自ら日本の学校へ赴き、国際教育旅行の訪問先とし て、台湾はあらゆる条件において最適な選択肢であることを学校側にもアピールし続 けてきました。そのほかに、国際教育旅行を推進している日本の関連団体や学校関係
序文 臺日國際教育旅行,讓學習不僅限於教室 017
者を台湾に招き、訪台教育旅行を実際に体験して頂く取組みも行っています。こうした 積み重ねにより、日本の教育業界と長きに渡り友好な関係を築いており、今や台湾は、 日本の海外修学旅行の行き先としてトップクラスの訪問地となっています。 情報技術やテクノロジーの進歩により、国と国、人と人との距離が縮まり、今では、学 びの手段も学びの機会ももはや学校内だけにとどまりません。国際教育旅行という取組 みはまさしく「教室の枠を超えた学びの場」の素晴らしさを代弁しています。新型コロナ ウイルスの感染状況が徐々に落ち着きを見せる中、今後も台日間の国際教育交流にお いて必ずや切磋琢磨して更なるホットで多彩な可能性が広がることと信じています。 教室の枠を超えて 台日国際教育旅行 交通部観光局局長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18 臺日連結,看見國際 ── 談臺日教育交流緣起與重要教育意義 2000年代,對教育界來說,是風起雲湧的時代。從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的 創新教學、高中職社區化、特色化與國際交流的全面推動,到高等教育為提升 研究能力而重點發展的資訊科學、生物科技與基因科學等各個邁向卓越化的目 標,一場奠定莘莘學子未來的教育改革運動,正如火如荼進行。其中,影響今 日國中小、高中職學生,促使這些未來的主人翁,前往海外拓展視野的國際教 育旅行政策,也是在當時立下基礎。 隨著臺日的教育、外交和觀光人員持續投入,20年來,臺日高中職的教 育旅行交流,已享有豐碩成果。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統計,日方師生赴臺教育旅 行人數,從2003年的22校1,903人,如今已大幅成長至2019年的334校 53,806人;日本高中生海外修學旅行一年約有15萬名學生,前往臺灣的人數 便占了1∕3,臺灣已是日本海外修學旅行中,排名第一的國家。而臺灣前往 日本的學生人數也不在少數,2003年僅有7校約300名師生赴日參訪,到了 疫情前的2019年,約有223校7,000人赴日交流。
而臺灣前往日本進行教育旅行的學生人數也不遑多讓,逐年增加。在臺日各界
臺日教育旅行推動20年來,臺灣已是日本海外修學旅行中,排名第一的國家。
人士的奔走努力和學生的投入下,交流至今的成果,已從學生擴散到城市、產 業間。而這一切改變,就從臺日教育旅行開始。
通論 臺日連結,看見國際――談臺日教育交流緣起與重要教育意義 019 不過短短20年,能寫下洋洋灑灑的佳績,著實不易。細究這些成果的源頭, 得從幾位有遠見的教育家和意見領袖說起。 現任監察委員范巽綠,也就是臺日教育旅行的最大推手,2000年5月進入 教育部擔任政務次長。她笑稱,當時九年一貫的課程推動、新校園重建等一件 件業務,忙得她焦頭爛額。但儘管再忙,「教育國際化」這件大事,始終擺在 她心上,「為了因應教育地球村的來臨,教育工作者要能快速反應教育的變化, 所以國際教育的交流至為重要。」 改變從教育開始,讓年輕人與世界做朋友 那時除了范巽綠,現任財團法人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時任臺灣
校園深入學習,發展友誼。 嚴長壽指出,相較於國外青年求知若渴地奔向五大洲熱情學習,早年臺灣 年輕人總是買了張單程機票,出國念書後,便破釜沉舟地不再回國。近年則因 為大學林立,幾乎人人都待在臺灣讀大學,只出國旅行、不出國學習,大學教 育呈現虛無狀態。他左思右想後認為,改變之道唯有從教育開始,「臺灣也應 該由教育著手,打破壁壘、更積極走入世界,讓年輕世代與世界做朋友。」 秉持此想法,嚴長壽主動拜訪范巽綠,隨即發現兩人理念相似。在一番討 論後,范巽綠決定從培養「創意臺灣、全球布局的新國民」政策出發,著手宣 導國際教育旅行理念,「對學生來說,參與海外教育旅行的真正意義,就是找 到一位異國朋友,並對其國家滋生關心及興趣,然後啟發自己理解國際的追求 新知意念。加上臺灣與學生前往旅行的國家間,還能藉此建立長久的往來關係,
觀光協會理事長的嚴長壽,同樣將教育國際化這件事,視為重中之重。曾任 臺灣觀光協會理事長的他回憶,初入21世紀時,臺灣在國際關係中被孤立, 無法進入許多國際組織,他因為工作關係,經常在世界各地旅遊,他注意到, 日本早在明治時期就有修學旅行,後來更鼓勵中小學生每年到外縣市修學旅 行,高中二年級生則遠赴海外,在觀光旅行、打開眼界之外,還能進入外國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20 從教育、觀光、產業,甚至外交等各層面來說,都值得力推!」 臺灣位置、經濟俱佳,擁國際交流優勢 事實上,在專家與意見領袖的高瞻遠矚之外,臺灣本身便具備推動國際教 育旅行的優勢,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彭富源表示,「臺灣四面環海, 位處亞洲外環,擁有國際交通樞紐的條件,經濟活動也跟著亞半球崛起一同成 長,在發展國際教育旅行上,不論臺灣的學生出去、國外的學生進來,都方便 又容易。」 既然萬事都具備了,那麼,該從哪一國展開國際教育旅行? 范巽綠首先想到日本。她分析,在19至20世紀間,臺灣與日本有長達50
領域、國與國間,都會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勁力量。」 其實在2000年初期,日本很希望能率領學生來臺、進入校園,認識臺灣 學生。說得一口好中文,現任「台灣進學塾」代表,曾任大阪府立住吉高校、 四條畷高校教頭(副校長)、大阪府立天王寺高校、岬高校、佐野高校、私立 大阪成蹊女子高校校長的谷井隆夫笑稱,臺灣治安好、學費合理、大學高等教 育專業內容強,頗受日本學生和家長肯定。要是來臺留學,還能增進華語能力, 「最重要的是,能認識臺灣朋友,體驗臺灣獨特的文化魅力!」 但嚴長壽透露,早期儘管日方有意願,卻因為大部分公私立學校尚未建立 互動的制度和平臺,難以著手,「就我觀察,相對於其他亞洲鄰國,日本學校 更傾向到對日友善的臺灣旅行,臺灣學生到日本也絕對有可學習的地方。」
年的歷史連結,日本對臺灣的政治、法律、經濟和社會帶來極大影響。進入21 世紀後,臺灣與日本的連結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更加深化。雙方除了地理相近 之外,當時在臺灣各地,經常能看到許多日本的電器產品、流行雜誌和服裝設 計,范巽綠特別記得在臺灣年輕世代間,掀起一股「哈日」風潮,「既然有此 連結,臺灣與日本更該經由民間交流,促使兩國的緊密協助合作,不論在教育
通論 臺日連結,看見國際――談臺日教育交流緣起與重要教育意義 021 因此,在專家與意見領袖的評估下,日本作為臺灣推動國際教育旅行的首 站,就此定案並如火如荼展開。范巽綠深深記得,2001年時,為了向校園推 廣全新的國際教育旅行概念,她和嚴長壽親自前往北、中、南三區,對全臺校 長們進行巡迴演講,推廣新觀念儘管辛苦,但每場說明會起碼都吸引了200位 校長與會,「確實讓臺日教育旅行就此站穩了腳步,各高中職紛紛動起來了!」 各界人士奔走,建立起友誼橋梁 教育部輔導各校校長、老師,在校園內積極帶領學生們理解各國歷史、文 化,以厚實跨出國門的基本知識。教育部、觀光局和外交部人員,則在臺日間 奔走,張羅教育旅行的大小事務。像是2001年時,教育部、觀光局和外交部 前往日本福岡、大阪、名古屋和東京等都會區,舉辦臺灣國際教育旅行推廣說 明會,范巽綠更親自在大分縣第31屆教育研究大會發表演說,而日方人士也 積極回訪,讓教育旅行推動更加順利。 同時,觀光局亦串聯日本文部科學省、修學旅行協會、學校與家長及產官 學界等各單位,持續與駐外辦事處、航空公司、各級學校合作辦理說明會,並 左:2001年12月時任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受邀至日本大分縣公高教育研究大會專題演講。 右:2002年12月西日本新聞報導臺灣第一個教育旅行團訪問福岡、大分、熊本縣。(圖為時任 教育部國際文教處秘書林世英)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22 協助當地旅行社來臺進行教育旅行提案,彼此攜手走進校園推廣。一時間,雙 邊頻繁往來,好不熱絡,為教育旅行的推動奠定深厚基礎。 中華民國駐日本大使、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謝長廷特別提到,他 對爭取免簽一事相當有感。他指出,臺日交流初期,日方尚未開放臺灣免簽證 入境,學生每每要前往日本,都需耗時費日地申請、等待簽證,為了消除交流 的不便,代表處持續向日本政府相關單位爭取免簽,最終果然順利爭取到日本 政府同意以試辦的名義,開放臺灣赴日參與高中教育旅行的師生免簽入境。 2002年10月,第一批東臺灣高中職學生出發前往日本,展開六天五夜教 育旅行,是為臺灣學生赴日本教育旅行的序幕。由於教育旅行要處理的事務 繁多,同年12月,教育部成立「高中職推動國際教育旅行策略聯盟」,並在 2004年更名為「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專職負責國際教育旅行事務,從 選校、何時入校、入班上哪些課、如何消弭語言隔閡、當地有多少家庭可以接 待、附近城市的地圖和景點等細節,聯盟都必須一一處理。多年下來,聯盟建 立互訪的行程架構、流程與路線,讓交流逐漸步上軌道,直至今日。 左:2003年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第一任總會長劉永順(左三)率團拜會福岡教育委員會,為日後雙 方推動臺日教育交流奠下基礎。 右:國際旅行聯盟在第二任總會長薛光豐(前排右三)推動下,讓臺日教育交流影響力更為擴大。
通論 臺日連結,看見國際――談臺日教育交流緣起與重要教育意義 023 而日本的幾位關鍵人物,對於臺日教育旅行的推動,同樣功不可沒。現任 日本「日華親善協會全國連合會」副會長、大分縣「日華親善協會」會長、大 分縣議會議員(大分縣議會日臺友好議員聯盟顧問),曾任大分縣議會副議長、 議長的志村學,多年來始終堅持國際交流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當年正是 他主動來訪臺灣,並邀請范巽綠和教育部人員前往日本參訪。志村學回憶,他 在日本聽完范巽綠的演講後深受鼓舞,立刻偕同大分縣教育局長,改革教育旅 行制度,將天數與預算,從五天四夜的國內旅行增加到六天五夜以實現海外之 旅,預算也從一人9萬日圓增加到15萬日圓,是影響日本修學旅行、臺日教 育旅行的重要功臣。 另外,多次造訪臺灣,曾任日本參議院、眾議院議員,獲頒旭日勳章,時 任日本千葉縣知事的森田健作,在得知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成立後,便主動 上:曾任大分縣議會副議長、議長的志村學 (前排右五)於2001年12月28日 帶領日本公立高校視察團回訪東臺灣 花蓮高工。 下:2014年曾任千葉縣知事的森田健作 (左)來臺參訪,與當時國教署主秘
劉源明交流教育旅行相關事項。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24 前往拜會,2012年,在雙方共同努力下,臺灣和千葉縣的學校開始互訪,牽 起教育旅行的友誼橋梁。三重縣首位訪臺知事、現任日本眾議院議員的鈴木英 敬則提到,三重縣在2017年時,便由縣府設立了與臺灣進行教育旅行交流的 總窗口,「加上在臺的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協助,當時已有不少日本都道府縣派 駐職員在臺,這對雙邊教育旅行的推動,是如虎添翼。」 長野縣觀光協會亦在當地扮演統一窗口角色,現任長野縣長野高校海外交 流顧問、上田高校海外交流顧問、松本空港國際化特別顧問,曾任長野縣學習 旅行誘致推進協議會常務理事兼事務局長的惠崎良太郎指出,協會與學校、旅 上:現任日本眾議院議員, 前任三重縣知事的鈴木 英 敬(左)是第一位訪 臺的三重縣知事,他強 調教育旅行是強化與臺 灣之間的交流最重要的 一環。 下:惠崎良太郎(後排右一) 多年來致力推動臺灣學校 前往日本進行教育交流。 圖為2015年臺灣國際教 育旅行聯盟薛光豐總會長 (前排左三)率領匡格非 副總會長前排左二)及六 個分會的分會長、秘書長 拜訪長野高等學校。
通論 臺日連結,看見國際――談臺日教育交流緣起與重要教育意義 025 行業者、農家民宿、地方接待等單位協力合作,建立一個可以滿足臺方的接待 體系,以便與來訪的臺灣朋友們,建立起信賴關係,「信賴關係的建立,是人 與人之間能夠共同成事的重要一環。日臺教育旅行,正是仰賴雙方各領域相關 人士相互信賴而成。」 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應時代而生,為旅行注入新元素 對於教育國際化,教育部其實很早便有全盤規劃。2011年,教育部發布「中 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國際教育1.0)」,作為政策實踐的參考。隨著科技持 續進步、社會快速變化,2015年時,有鑑於隨之而來的飢餓、貧窮、氣候等
具備「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的核心素養;同時在接下來的國際教育旅行中, SDGs成為其中相當重要的元素。
議題,對世界的影響愈來愈大,聯合國發布「2030永續發展指標」,並據此 提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其 精神與內涵,恰巧與臺灣力推的108課綱不謀而合。 事實上,教育部也認為,為了因應這些新趨勢、新變化,教育必須與時俱 進。對此,教育部檢討了國際教育1.0的執行成果,以及檢視現階段教育國際 化的內、外環境,在2020年時再度發布「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2.0」。教育 部部長潘文忠解釋,國際教育2.0的主軸,是在108課綱上,以「接軌國際、 鏈結全球」為願景,鼓勵學校教師將國際教育議題融入各學科領域,培養學生
2020年12月「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 2.0」 成立茶會。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26 伴隨著國際教育2.0的理念,2020年底,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應運 而生,教育部的規劃,是從課程發展、打造友善國際化環境與建立國際架接機 制等三大面向切入,一方面將國際教育旅行的年齡從高中職拉低至國中小學, 並針對弱勢、偏鄉孩子投入更多資源,另外也預計從日本往韓國、東南亞國家 擴展,全面推展各地方政府及各級學校對外交流。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 長彭富源指出,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還要發展融入在地文化的主題式課 程,希望讓學生藉由文化互動、親身體驗學習,增加對家鄉和異國文化的認識,
Exchange Window,簡稱IEW, 網址https://www.ietw2.edu.tw/iew/search-jpkr),以及過往姊妹校、家 長會等資源協助,與世界各國學校展開連結。IEW平臺提供境內外學校上傳雙 邊交流訊息,還能搜尋雙邊交流機會,讓許多學校在此找到可展開國際交流的 對象,像是臺北大安高工、士林高商等學校,便在疫情期間與青森縣弘前工業 高等學校、青森縣立青森商業高等學校等校,進行線上交流,維繫情感。 除了官方積極擬定新政策,民間的交流亦持續著。2019年時,帝京大學教 授山崎直也、大妻女子大學副教授赤松美和子及一橋大學教授洪郁如等三位從 事臺灣研究的日本學者,在日本成立「日本臺灣教育旅行支援學者連線(簡稱 SNET臺灣)」,致力提供來臺教育旅行的日本學校,關於臺灣文化的深度介 紹,包括建置專業網站,為學子做行前導航,以及開辦知識性講座,以便學生 預先了解臺灣的風情與文化、歷史發展變遷及現今面對的議題。同年底,三位 學者更親自訪臺,拜訪范巽綠政次,針對鼓勵、深化日本高中學生來臺教育旅
形塑包容、多元的世界觀。 日本觀光局理事蜷川彰相當認同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的成立。他認 為,將教育旅行實施對象從高中職擴大到中小學,不僅能讓年輕世代儘早成為 「日本的粉絲」,也是進一步發展臺灣這個成熟的「重複赴日旅遊市場」的重要 關鍵,「這絕對有助於帶動雙邊教育旅行、觀光旅遊的人口成長,並提升品質。」 儘管近三年來,全球受限於新冠肺炎影響,實體交流幾乎停擺,但拜進步 的科技與網路所賜,線上交流從未停歇。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透過教育 部「國際交流櫥窗」平臺(International
通論 臺日連結,看見國際――談臺日教育交流緣起與重要教育意義 027 行的課程、活動內容、參訪地點等議題,與教育部共同研擬推動策略。范巽綠 指出,SNET 臺灣一定會再增進臺日學生間的互動與交流,「藉由這樣的合作 機制,相信未來日本高中學生來臺教育旅行,不只能擴大交流的學校、地區, 還能增進交流課程的廣度與深度。」 交流成果遍布學生、城市與產業 綜觀20多年來,在量化數字之外,臺日教育旅行交流,亦寫下一則則感 人故事。曾有對未來感到徬徨的學生,在高中時,意外參加赴日教育旅行團, 就此改變人生,不僅在大學畢業後前往日本北海道留學,拿到觀光碩士學位, 學成歸國後,甚至投入臺日教育觀光旅行事業,誓言要為臺日教育和觀光發展,
始,便讓臺灣赴日師生參與在地慶典及農業體驗,「local代表地方,global 代表世界性規模,local與global透過教育旅行來結合,以幫助青少年擴大眼 界。」他認為,對青森縣內農山漁村的接待家庭而言,也有機會可以接觸到來 自海外的年輕人,和世界接軌。 現任長野縣知事,曾任長野縣副知事、橫濱市副市長的阿部守一則認為, 臺日教育旅行加深了人與人之間的實質交流,甚至還進一步擴大到心與心的交 流。事實上,自阿部守一上任後,長野縣到臺灣修學旅行的人數逐年成長,疫 情前一年已累計突破兩萬人,「所以儘管近三年因為疫情影響,不得不暫時終 止實體交流,但在未來,希望疫情結束後,我們還能重新開始,並擴大交流。」 更令人訝異的是,臺日教育旅行的成果,還從學生之外,外溢到城市、產 業。范巽綠透露,2015年她擔任高雄市教育局長時,志村學便率團造訪,拜 訪了在地學校、和多位高中職校長座談,並促成高雄市與多座日本城市簽下「合
貢獻一份心力;也有學生在參加赴日教育旅行團之後,才發現日本的同齡高校 生與臺灣學生的不同,其中蘊藏許多值得學習之處,因此在高中畢業時,決定 申請日本交流協會的公費名額,並順利前往日本就讀大學,最後進入JR東日 本旅行社服務。 現任青森縣知事,曾任眾議院議員的三村申吾提到,青森縣自2008年開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28 作備忘錄」(MOU)。當時,還有學校的家長會長因為交流的機緣,與日方 建立起貿易關係,「這是始料未及的,完全是沒有想到的意外成果!」 謝長廷進一步強調,如今臺日間已締結143個友好城市,其中有81個是 他到任後結交,「因為日本的主要特色是地方,唯有深入地方,才能拉近距離。 而友好城市的締結,正是關係好、交流深的證明。」 對學生而言,一場在求學時期的教育旅行,能走入與自己截然不同的生活 環境,體驗異國生活、增廣國際視野,並體認到文化差異;至於負責打理後端 事務的師長、各領域的有力人士,即便處在奔波忙碌中,仍試著理解彼此、付 出關懷,消弭隔閡。最終,藉由教育旅行,讓所有人都收穫一段段跨越國界的 友誼。 ●● 上:高雄市立陽明國中前往青森縣 進行教育交流,受到青森縣知 事三村申吾(前排左五)熱烈 歡迎。 下:2012年長野縣知事阿部守一( 後排右四)率團訪臺,並前往 臺中文華高中進行交流。
台日教育旅行を実施してから20 年、修学旅行で海外を訪問する日本の高校にとって、 台湾はすでに人気トップの訪問先となっている。同時に教育旅行で台湾から日本を訪 問する生徒の数も年々増加している。日本と台湾各界の方々のご尽力や生徒達の努 力によって培ってきた実績は、すでに生徒個人から、各自治体や産業界に至るまでその 影響を及ぼしつつある。これらの変化は全て、台日教育旅行から始まったのである。
学といった分野に重点を置き、卓越した成果を出すことを目標に邁進してきた。生徒 の未来を賭けた教育改革が、今現在も力強い足取りで発展し続けている。そんな中、小
通論 臺日連結,看見國際――談臺日教育交流緣起與重要教育意義 029 台日における教育旅行の取組みから見る 国際交流 ー その道程と意義について ー 2000 年代、教育界にとっては嵐のような時代だった。小中一貫教育における指導 要領の改訂、高校・職業高校の地域化・入学方式の多様化、国際交流の推進をはじめ、 高等教育における研究力向上を目指して、情報科学、バイオテクノロジーや遺伝子工
中高及び職業高校の生徒という未来の担い手たちに広い視野を持たせるために導入 した国際教育旅行政策の取組みも、この時代を背景に土台をつくられたのである。 台湾と日本、共に教育、外交、観光業界より人員を投入し続けて20 年、台日にお ける高校・職業高校生を対象とした教育旅行は既に大きな成果をもたらしている。日 本の文部科学省の統計によると、日本から台湾を訪れた修学旅行者数は、2003年 の22校1,903人から2019年の334校53,806人まで大幅に成長している。海外 修学旅行に参加した日本の高校生は年間約15万人のうち、台湾を訪問した生徒が その3分の1を占めており、台湾は日本の海外修学旅行の行き先として 1 位となっ た。一方、日本を訪問する台湾の生徒も少なくない。2003年に日本を訪れたのはわ
ずか7校、教職員と生徒を合わせて約300人だったのに対し、コロナ禍の前の年、 2019年には約223校7,000人近くの参加者が日本を訪れている。
20年という短い間にも関わらず、これほど見事な成績を収めることができたのは 決して簡単なことではない。これまでの歩みを辿っていくために、先見の明を持つ教 育関係者や有志の方々を無視しては語れない。
まずは最初に、台日教育旅行における最大の立役者、現・監査委員の范巽綠氏で ある。2000年5月に教育部政務次長となった氏は当時、小中一貫教育の推進や校 舎の再建など多岐にわたる業務で頭を抱えていたと笑顔で語ってくれた。しかし、ど れだけ忙しくても「教育の国際化」のことは常に頭の片隅にあった。「教育のグローバ ル化時代を迎えたいま、教育関係者である我々も教育のあり方に瞬時に対応しなけ ればならない。だからこそ国際教育交流が極めて重要なのだ」
まずは教育から 若者よ、旅に出て世界に触れ
その頃は范氏のほか、現・財団法人The Alliance Cultural Foundation (ACF) 代表取締役社長、当時・台湾観光協会理事長であった嚴長壽氏も同様に教育の国際 化を最重要視されてきた。かつて台湾観光協会理事長も歴任した彼は、21 世紀初頭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30
も明治時代に修学旅行に関する記述があったといい、いまでも日本の小中校生は毎 年県内外の観光地を訪れる修学旅行があり、高校 2年となると海外を含めた修学旅 行も行われているという。観光や旅行を通して生徒達は見聞を広げるだけでなく、海 外の学校での体験学習によって友情の輪がさらに広がることにも期待を込めた。 嚴氏は、学びに貪欲でどんどん世界へ飛び出していく海外の若者の姿勢に触れ、 当時台湾の若者は、留学のために片道航空券を手に握りしめ海を渡っては、そのま ま定住してしまい、国に戻らない人が多かったと指摘した。一方、近頃の台湾では、大 学が乱立しているため、国内の大学への進学だけで満足する生徒が増え、海外へ行 くのは旅行だけでいいという、内向き思考や大学教育の形骸化についても懸念して
に台湾が国際社会で孤立され窮地に立たされ、多くの国際組織への加入が叶わな かったことを苦々しく思い出す。仕事の関係でよく海外を訪れる彼は、日本では早く
論に至った。「台湾にも、国際的視野を涵養できる取組みを学校教育の側面から推進 していくべきだ。若い人には、壁を打ち破って世界に羽ばたいてほしい。世界中の人 と友達になってほしい」と厳氏は述べた。
人は意見交換を重ね、范巽綠氏は「クリエイティブな台湾、グローバル視点を持った 市民」という政策を掲げ、国際教育旅行の理念を普及する宣伝事業に着手した。「生 徒達にとって国際教育旅行に参加する本当の意味は、異国の友人を作ることで他国 への関心を深め、興味の幅を広げることにある。それがきっかけとなり、世界のことを もっと知ろうとする意欲にも繋がれたら。また、教育旅行の訪問先となる国々との間 にも、こうした行き来によって長きにわたる関係性の強化についても期待できる。教育、 観光、産業をはじめ外交等各側面においてもメリットだらけ。全力で推進するべき!」 地理的にも経済的にも 国際交流にうってつけの環境
もっとも、専門家及び識者の方々による先見の明はさることながら、台湾はもとより 国際教育旅行を発展するのに有利な条件を兼ね備えている。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 育署署長である彭富源氏は以下のように述べた:「台湾は四方を海に囲まれ、アジ アの外側に位置し、国際的な交通の要衝となっており、アジア半球の台頭とともに経 済成長も遂げてきた。国際教育旅行の発展において、台湾の学生が海外へ移動する
通論 臺日連結,看見國際――談臺日教育交流緣起與重要教育意義 031
いる。そこで氏は、より早い段階からの教育改革を着手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という結
嚴氏は范氏を訪れ、自分の考えを打ち明けところ、互いの理念に深く共感した。二
のも、海外の学生が台湾にやって来るのも、行き来が大変便利な立地なのだ」 さて、条件を全て揃った。国際教育旅行の最初の一歩は、どの国から踏み出すべき か。 范氏の頭にまず浮かんだのは、日本だった。台湾と日本の間には 19 世紀から 20 世紀にかけて50年間にも及ぶ歴史的絆があったことから、日本は台湾の政治や法 律、経済、社会に非常に大きな影響を及ぼしてきたと氏はいう。21 世紀になっても、 台日両国の繋がりは色褪せることなくますます緊密なものとなっている。加えて地理 的にも近く、2000年代、台湾の街中には日本の電気製品をはじめ、ファッション誌、日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32 本風のファッションスタイルもよく見かけるようになり、特に台湾の若者を中心に巻き 起こった「哈日(ハーリー=日本大好き)」ブームのことを、氏は今でも鮮明に覚え ているという。「せっかくの絆を無駄にせず、台湾と日本は民間交流を通じてより緊密 な協力関係を築いていけば、教育分野のみならず、国同士の関係に至るまで、きっと 無視できないほどの巨大な力がもたらすことだろう」と述べた。 実のところ、2000年代の初めに、台湾の学校を訪問したい、台湾の生徒と触れ合 う機会がほしいと日本からの打診はすでにあった。中国語を流暢に操る現・台湾進 学塾代表であり、元・大阪府立住吉高校・四條畷高校教頭・大阪府立天王寺高校・岬
私立学校はこういった国際交流には不慣れで、制度面に関する整備も担当する窓口 もできておらず、当初は難航していたという。「私見だが、他のアジアの隣国に比べ、 左:2001年12月当時教育部の政務次長を務めた范巽綠氏が日本大分県に招かれ、高校教育研究大 会でスピーチを行った。 右:2002年12月西日本新聞に台湾初の教育旅行ミッション団が福岡、大分、熊本県を訪問した記事 (写真は当時教育部国際文教処秘書林世英氏)
高校・佐野高校・私立大阪成蹊女子高校校長を歴任した谷井隆夫氏によると、台湾 は治安が良く学費も合理的なうえ、大学などの高等教育は専門性が強く、日本の生 徒や保護者からの評価も高い。さらに台湾に留学することで中国語のスキルも磨ける といい、「何より、台湾の友達が作れること、そして台湾の独特な文化を体験できるこ とがいちばん魅力的!」と笑った。 ただ、嚴長壽氏によれば、当初日本側から打診はあったものの、台湾側の多くの公
日本の学校は親日国である台湾を訪問先に選ぶ傾向が強いように見受けた。もちろ ん、台湾の生徒が日本を訪問すれば、きっと同様に学ぶことが沢山あるに違いない」 と氏は述べた。 そこで、専門家を取り巻く有識者会議のもと、台湾における国際教育旅行政策の 最初の目的地として日本に決定し、国を上げて勢いよく展開してきた。范氏が今でも 深く記憶に残っていることがあったという。2001年当時、氏は国際教育旅行政策の 概念を全国の学校に向けて普及宣伝を行うため、嚴氏と共に台湾の北・中・南部各 地へと赴き、全国の校長を相手に講演を重ねてきた。新たな取り組みを理解してもら うのに苦労も多かったが、いずれの会場にも200 名ほどの参加者が集まり盛況だっ たという。「努力の甲斐もあって台日教育旅行の足場がこれにより確かなものとなって、 各学校が続々と動き出してくれた!」。
各界有志が奔走 友情の架け橋に
教育部による指導のもと、校長をはじめ教員たちは各国の歴史や文化など国を出 る前に予備知識として頭に入れておきたい内容について生徒たちに向けて積極的 講義を行った。教育部、観光局や外交部の関係者が台日間に教育旅行のために奔 走し、教育旅行を実現させるためにありとあらゆる工夫を重ねて奮闘してきた。2001 年には福岡、大阪、名古屋、東京などの主要都市に赴き、「台湾国際教育旅行推進説
通論 臺日連結,看見國際――談臺日教育交流緣起與重要教育意義 033
行の取組みも双方の行き来も一段とスムーズになった。 同時に、台湾観光局も台日双方の産官学民を巻き込んで、日本の文部科学省、修 学旅行協会をはじめ、各種学校側や保護者、駐日代表処の担当部門や航空会社、各 種学校と連携して説明会を重ねてきた。また、現地の旅行会社も台湾へ招いて、訪日 教育旅行プランを提案してもらい、PRをしに各学校を回ったという。それが功を奏し、 瞬く間に双方の行き来が活発になり、教育旅行推進事業における強固な礎を築くこ とができた。
明会」を開催し、范氏も自ら大分県で開催された第 31 回教育研究大会で発表演説 を行った。これらの努力により、日本側からも頻繁に台湾を訪れるようになり、教育旅
中華民国駐日大使である台北駐日経済文化代表処代表謝長廷氏は、観光ビザの 免除について強い思い入れを持っている。実際、台日教育交流の初期、当時台湾はま だ日本の査証免除対象ではなく、台湾の生徒たちは日本に行くために毎回多くの時 間や労力を費やして、ビザの発行を待たなければならなかったのだ。そういった不便 を解消するため、代表処は日本政府の関連機関にビザ免除について話し合いを重ね た。その甲斐があって、日本政府は教育旅行で訪日する台湾の教職員や生徒に対し、 ようやくノービザ入国の試験的実施を認めてくれたという経緯があったと氏は語った。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34
2002年10月、最初に日本に向かって出発したのは、東台湾の高校生や職業高 校生による合同ツアーだった。この5 泊 6日の教育旅行が、台湾における日本教育 旅行の幕開けとなった。教育旅行の実施にあたって煩雑な事柄が多いことから、同 年12 月に教育部は「高中職国際教育旅行推進策略連盟」を設立し、同連盟は2004 年に「台湾国際教育旅行連盟」に改名し、国際教育旅行に関わる事務を専門的に取 り扱う機関となった。主な担当業務として、まずは相手校の決定から、訪問日時、授業 に参加可能か、可能ならばどのような内容にするか、言葉の壁を如何に克服するか、 ホームステイの受け入れ先は十分に確保できるか、地域周辺の地図や観光スポット など細かいことまで、全てを対応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ため、連盟は長年の経験に基 左:2003年国際教育旅行連盟初代総会長劉永順氏(左3)一行が福岡教育委員会を訪問し、台日 教育交流の礎を築いた。 右:台湾国際教育旅行連盟第2代総会長薛光豐氏(前列右3)の推進により、台日教育交流の影 響力を一層拡大した。
通論 臺日連結,看見國際――談臺日教育交流緣起與重要教育意義 035 づき、具体的なステップをはじめ、実施フローやコースルートなどを組み立てた。その おかげで、交流もようやく軌道に乗り、今日に至ったのである。 一方、日本にも台日教育旅行の推進について語るうえでは欠かせない功労者が 多い。まず、現・「日華親善協会全国連合会」副会長・大分県「日華親善協会」会長、 大分県議会議員(大分県議會日台友好議員連盟顧問)、元・大分県議会副議長及 び議長を歴任した志村学氏は、長年学校教育における国際交流の重要性について 一貫して訴えてきた。当時、氏は自ら台湾を訪問し、范巽綠氏が率いる教育部関係者 を日本にも招いた。志村氏は、日本で范氏の講演を聞き深く感銘を受け、直ちに大分 県教育長とともに教育旅行制度を改革し、日数と予算を引き上げた。4 泊 5 日の国 内旅行を 5 泊 6 日の海外旅行に切り替え、予算を 9 万円から 15 万円へ増加した という。まさに日本の修学旅行と台日教育旅行に影響を与えた重要な功労者である。 上:元大分県議会副議長、議長の志村学議
員(前列右5)が2001年12月28日 に日本公立高校視察団を引率して東台 湾花蓮高工訪問。 下:2014年に前千葉県知事森田健作氏 (左)が台湾を訪問し、当時国教署主 任秘書劉源明氏と教育旅行事業につい て意見交換。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36 また、台湾を何度も訪れ、参議院議員・衆議院議員を歴任し、旭日重光章を受章さ れた前千葉県知事森田健作氏は、台湾国際教育旅行連盟の成立後、積極的に訪問 し、2012 年双方の努力のもと、台湾と千葉県の学校を相互訪問させ、教育旅行の友 情の架け橋となった。 初めて台湾を訪れた三重県知事として、現・衆議院議員である鈴木英敬氏は、 2017 年三重県にて台湾の教育旅行交流専門の窓口を設立したと言う。「日本台湾 交流協会の協力の下、当時すでに多くの都道府県から台湾に駐在員を派遣しており、 このことは双方教育旅行を推進するにあたり虎に翼だった」 上:現日本衆議院議員、前三重 県知事の鈴木英敬氏(左) は三重県歴代知事の中で 初めて台湾を訪問した知 事、教育旅行は台湾との交 流を強化するため最も重要 な一環と強調。 下:恵崎良太郎氏(後列右1) は長年台湾学校を日本へ の教育旅行誘致にご尽力。 2015年台湾国際教育旅行 連盟薛光豐総会長(前列 左3)が匡格非副総会長 (前列左2)、及び6支会 の会長や秘書長と長野高等 学校を訪問。
通論 臺日連結,看見國際――談臺日教育交流緣起與重要教育意義 037 長野県観光協会もまた、現地の窓口を一本化している。現在長野県長野高校海外 交流顧問・上田高校海外交流顧問・松本空港国際化特別顧問を務め、かつては長野 県学習旅行誘致推進協議会常務理事兼事務局長を務めた恵崎良太郎氏は、協会は 学校や旅行業者、農家民泊、地方受け入れ機関と連携・協力して、台湾側の要望に対 応出来る受入体制を構築することにより、訪問する台湾の皆様との信頼関係を築くこ とが出来ると述べる。「信頼関係は、人と人が共同で物事を成し遂げられる重要な要 です。日台教育旅行は、まさに双方各領域の関連の人々が相互に信頼しあって形成 されるもの」と述べる。 「台湾国際教育旅行連盟 2.0」の誕生 時代に順応した要素が盛 り沢山 教育の国際化について、教育部は早くから俯瞰的に計画を取り立ててきた。2011 年に教育部は「小中学校国際教育白書(国際教育 1.0)」を発表し、政策を実践する 際のガイドラインとした。テクノロジーの進歩や急速な社会変化につれ、2015 年に、国 連が飢餓・貧困・気候変動など世界が直面している課題を見据え、「持続可能な開発 のための2030アジェンダ」を採択された。このアジェンダに沿って17の目標からなる 持続可能な開発目標(SDGs)を掲げたところ、期せずして国連が目標としている軸 が、台湾が推進てきた「108課綱」(学習指導要領)の軸と一致しているのである。 2020年12月台湾国際教育旅行 連盟2.0設立レセプション。
実際、教育部でも、新たな時代や変化に応じて教育のあり方について柔軟に進化 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と考えている。そのため、教育部は「国際教育 1.0」の実施状況 について検討・反省を重ね、さらに現段階における教育国際化の実施環境について も内外両方からのアプローチを見直したという。そこで、2020年には再び「小中学校 国際教育白書 2.0」を発表し、教育部部長潘文忠氏によれば、「国際教育 2.0」こそ「108 課綱」の要である。「国際社会に仲間入り、世界とつながる」というビジョンのもと、「多 文化共生と国際理解」に関する素養を生徒達に身につけさせるために、各学科に国 際教育の関連議題を盛り込む試みとともに、今後は国際教育旅行においてSDGs が極めて重要なテーマになると述べた。 「国際教育 2.0」が掲げた理念とともに、2020 年度年末には「台湾国際教育旅行連 盟 2.0 」が打ち出された。教育部によると、この政策にはカリキュラム・マネジメント、多 文化共生社会の形成、国際連携の取組みという3つの側面から切り込んでいるという。 例えば、国際教育旅行の対象年齢を高校・職業高校から小中学校まで引き下げるこ と。マイノリティや辺地の子供にもより豊かなの資源を確保すること。さらに、今後は日 本のほかに韓国や東南アジア諸国にも足を伸ばし、地方自治体や各種学校を挙げて 国際交流を全面的にバックアップしていく予定だ。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署長彭富 源氏は「台湾国際教育旅行連盟 2.0」について、今後はローカル文化をテーマとしたカ リキュラムも盛り込んでいきたいと述べ、異文化理解や体験学習を通じて、生徒達には 故郷や異文化への理解を高め、包容力のある豊かな世界観を養って欲しいと語った。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38
日本観光局理事蜷川彰氏は、台湾国際教育旅行連盟 2.0 の成立に大きく賛同する。 彼は、教育旅行の実施対象年齢を高校・職業高校から小中生徒に引き下げることで、若 者世代に早くから「日本ファン」になってもらえるだけではなく、また、台湾というこの成 熟した「訪日リピート旅行市場」を発展させるに重要な鍵となる。「これは必ずや両国の 教育旅行を促進し、観光旅行人口の増加と質の向上にもつながるだろう」と述べる。 ここ3 年間、世界中は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の影響でリアルでの交流がほぼ停滞状 態にある中、インターネットやテクノロジーの進歩のおかげで、オンラインでの交流は
止まることなく順調に続けている。台湾の国際教育旅行連盟 2.0 は教育部が開設し た「国際交流の窓 International Exchange Window」(IEW, https://www. ietw2.edu.tw/iew/search-jpkr)というサイトから得た情報をもとに、各提携姉 妹校、PTA会の協力を得て、世界中の学校との繋がりを広げ続けている。IEWとい う情報プラットホームは、国内外双方の学校が情報を発信できる場を提供するのみな らず、交流可能な学校の情報についても検索することが可能だ。多くの学校はこちら のサイトを活用して交流先を探している。例えば台北の大安高工、士林高商等は、コ ロナ禍でも青森県弘前工業高校、青森県立青森商業高等学校などとオンライン交流 を開催し、友情を深めたという。 その一方、政府が積極的に新しい政策を打ち立てる側から、民間レベルの交流も 変わらず続けている。2019 年、帝京大学教授山﨑直也氏、大妻女子大学副教授赤松 美和子氏、一橋大学教授洪郁如氏、と台湾研究に従事する学者3名が「日本台湾教 育旅行支援学者連線(通称:SNET台湾)を設立し、教育旅行に台湾を訪問する 日本の学校に向けて、台湾の文化をより深く知ってもらおうと、様々な取組みを行って いる。例えば、台湾へ向かう日本の生徒向けに専門的な学術研究に基づいた情報を 網羅したサイトの立ち上げや、台湾の様子や文化、歴史及び社会の変遷から、現在台 湾が直面している課題についてなど、事前学習ために活用してほしい講座も開講し ている。同年末 3 名は台湾を訪問し、政務次長范巽綠氏を訪ね、日本の高校が取り 組む台湾教育旅行についてコース内容の設計や訪問先などの議題を深め、教育部
通論 臺日連結,看見國際――談臺日教育交流緣起與重要教育意義 039
とともに推進プランを策定した。范巽綠氏によると、SNET台湾の取組みによって台 日の生徒間の相互交流はきっとより活発となるに違いないとして、「このような連携 体制を通して、今後日本の高校が教育旅行に台湾を訪れる時、交流する相手校や地 域の選択肢がさらに増えただけでなく、交流プログラムの内容もこれまで以上に幅広 く、より深いものとなるだろう」。 生徒だけじゃない 縁と縁を繋ぐ国際交流の真髄 この 20 数年間を振り返ると、これまで台日教育旅行の歩みに描きこまれた感動 的な交流エピソードも数多く刻まれている。自分の将来に不安を抱いていた高校生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40 が、高校生の頃軽い気持ちで訪日教育旅行に参加したことで、その後の人生が大き く変わった若者がいる。この若者は、大学卒業後、北海道に留学し観光修士号を取得 したのち、帰国後はなんと台日教育に携わる旅行業界に飛び込み、台日の教育や観 光事業に貢献すると誓った。またある生徒は、教育旅行で日本を訪れてはじめて日 本の同世代の高校生との違いに気づき、学ぶことが沢山あると感銘を受け、高校卒 業後は日本交流協会奨学金に応募して日本の大学に進学し、卒業後はJR東日本 旅行社に就職したという。 青森県現知事・元衆議院議員の三村申吾氏は、青森県は 2008 年から、台湾人の 訪日生徒に現地のお祭りや農作業体驗に参加してもらっていると述べる。「ローカル は地方、グローバルは世界的規模を表す。教育旅行でローカルとグローバルをつな げさせ、青少年の世界を広げさせることができる」彼は、青森県の農山漁村にあるホ 上:高雄陽明国民中学校が青森県 へ教育交流に訪れた際、青森県 三村申吾知事(前列右5)か ら熱烈な歓迎を受けた。 下:2012年長野県知事阿部守一氏 (後列右4)一行が台湾を訪 問し、台中文華高級中学との交 流も行った。
ームステイの受け入れ家庭にとっては異国の若者に出会い、世界と繋ぐ機会だと述 べる。 現在長野県知事を務め、前長野県副知事・横浜市副市長の阿部守一氏は、日台 教育旅行は人と人とのリアルな交流を深め、更に一歩進んで心と心の交流にまで拡 大していると感じている。事実、阿部氏の着任後、長野県から台湾への修学旅行者数 は毎年増加し、コロナ禍の前の年には 2 万人を突破した。「そのため、この 3 年コロ ナ禍の影響でリアル交流を停止せざるを得ない状況ではあるが、将来コロナ禍が収 束したら、また再開して、交流をさらに拡大させる」 さらに驚いたことに、台日教育旅行がもたらしたメリットは生徒間だけにとどまら ず、自治体や産業に至るまで、その影響を大きく及ぼしているところである。2015 年 に范巽綠氏が高雄市教育局長に着任した際、志村氏は代表団を率いて高雄市を訪 れ現地の学校を訪問し、高校の校長数名と対談したことが契機に、高雄市は日本の いくつもの都市とMOUを締結することができた。また、ある学校のPTA 会長は教 育交流が繋いた縁がきっかけとなり、日本との貿易事業を始めたという。「これらは 全く思いもよらない成果だった!」と笑った。
謝長廷氏によると、現在台日間では143の友好都市が締結されているが、うち81 都市は自身の着任後に締結されたものだという。「日本の地方にこそ、多彩な魅力が たくさんある。地方を訪れ、地方に寄り添うことで、互いの距離を縮めることができる。 姉妹都市の締結はまさしく良好な関係性や交流の深さの表しと言えよう」
通論 臺日連結,看見國際――談臺日教育交流緣起與重要教育意義 041
生徒にとっての教育旅行は、生まれ育った環境とは全く異なる文化を体験するチャ ンスである。異国の暮らしに触れることで、国際的な視野を広め、文化の違いについ
変であっても、懸命に理解し合おうと互いに思いやり、文化や言語によるギャップを埋 めように努力を重ねる。こうして、最終的にこの教育旅行の取組みに関わった全ての 人々が、国境を越えた友情という、かけがえのない宝を手に入れることができるので ある。
て学ぶ。そしてその裏で、奔走する教員や各界の有志たちも、その過程がどれだけ大
國際教育 旅行―― 臺日交流 20週年之歷史沿革 PART 1
政策 緣起 臺日教育交流 20載風起雲湧 CHAPTER 1
2002年教育部引領成立國際教育旅行聯 盟,致力推動臺灣的國際教育旅行,20 年來締造了臺日教育旅行的豐碩成果。本
章將從教育部現場與駐日現場,娓娓道來
臺日教育旅行交流緣起,如何帶領學子以
行動展開國際探索與學習,同時精彩薈萃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紀念活動。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46 藉由教育旅行的文化交流,培育 學生具備世界公民的素養。 上:臺灣學生學習日本茶道文化, 體驗一期一會的精神。 下:2018年高雄市音樂團隊聯盟 前往長野縣松本市,參加「小 澤征爾松本音樂節」,臺日 學生相見歡。
CHAPTER 1 政策緣起:臺日教育交流20載風起雲湧 047 教育部現場: 教育旅行培養世界公民, 開啟臺日教育新局 在2000年代的教育改革運動中,教育部正式確立「教育國際化」的理念。 而落實的方式之一,便是在高中職學生間,推動國際教育旅行,並將日本作為 首個推廣國際教育旅行的國家。 決定將國際教育旅行作為實踐「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政策,教育部潘文忠 部長解釋,首先是希望協助學生接納、理解、關心與尊重不同文化間的差異, 「藉由國際教育交流,學生能體會到全球存在著政經體制、社會制度、風土民 情等種種差異,認知、理解到了彼此的不同後,再學習接納世界各國的文化差 異,並逐漸產生包容、寬闊的視野,最後將這樣的尊重、關心,內化成自身性 格的一部分」。同時,教育部還期望學生從國際教育旅行中,培養自我學習與 思考、語言溝通和交流的能力,並提升國家主體性形象,「21世紀是國際化的 時代,外語能力是學生的標準配備。而當年輕世代理解國際局勢、掌握時代脈 動,才有辦法在一次次的交流對話中,確立國家自主自立的主體價值。」 隨著目標逐漸確定,教育部隨即與觀光局、外交部進行橫向整合,並邀請 嚴長壽、各校校長等外界專家,開始一一落實政策。 臺日教育旅行作為實踐「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政策,自2000
1-1 ▼ ▼
年萌芽以來,便在教育部、外交部和交通部觀光局,以及學校、 各界專家的積極整合與推動下,持續向前推進,至今已累積豐 碩成果。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48 對內加強國際理解,對外溝通交流理念 2001年,為了向校園推廣全新的國際教育旅行概念,教育部和觀光局攜手 在北、中、南三區,分別辦理三場「公私立高中、職校辦理教育旅行研討會」。 時任教育部政務次長的范巽綠,以及始終心心念念國際教育交流的嚴長壽,都 親自前往與會。嚴長壽回憶,當時演講獲得熱烈回應,每場都有超過200位校 長出席,而教育部更是打鐵趁熱,直接在研討會中選出各區的分組召集人,以 加速推動進度。 要帶學生出門,自然必須做好萬全準備。對內,教育部輔導各校加強國際 理解教育課程,在學校的教學課程及活動中,融入國際時事、認識各國的歷史、 文化等教育內容,一方面是讓學生了解不同族群間的文化,另一方面也是為了
以及交通運輸方式、住宿和洗澡等問題,都需要事前妥善安排,「我們努力協 調,並爭取經費補助,最後讓這群特殊學校的孩子,能踏出國門、前往日本交 流。這不僅增廣了孩子的見聞,也增進雙方師長的教育視野,更獲得學生與家 長的感謝。」 在對外拜訪部分,光是2001一整年,便和校園內為了出國交流的各項準 備一樣,熱鬧得遍地開花。6月在教育部、外交部和觀光局駐日各地辦事處協 助下,前觀光局局長賴瑟珍偕同臺灣觀光協會,邀請國內負責辦理國際交流旅 行的相關人員,一同組團前往日本福岡、大阪、名古屋與東京等四大都會區, 舉辦臺灣國際教育旅行推廣說明會。當時為了傳達臺灣的美好,代表團還特地 邀請曾到臺灣修學旅行的日本學生,親自向出席的學校與旅行業界,分享在臺 的所見所聞,最終獲得熱烈回響。
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 特別的是,教育部堅持,所有學生都應擁有「與世界做朋友」的權利。教 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彭富源提到,在推廣國際教育旅行的過程中,教育 部為了身心障礙特殊學生,花費不少心思。他解釋,身心障礙的孩子出國,勢 必需要更多協助,以肢體障礙的學生來說,上洗手間、參訪交流的無障礙環境,
CHAPTER 1 政策緣起:臺日教育交流20載風起雲湧 049 到了年底,范巽綠又接到現任大分縣議員志村學邀請,帶著花蓮高工、頭 城家商、蘇澳海事學校、臺東高商、臺中一中等校校長前往日本,一方面觀摩 大分縣如何推動國際教育旅行、拜訪多位日本修學旅行聯盟理事長,另一方面, 則參加了大分縣公立高等學校教職員組合的第31屆教育研究大會。
訪,范巽綠至今仍歷歷在目。 各單位緊密串聯,交流旅行進展神速 由於各單位間緊密串聯,執行內外雙管齊下政策,讓國際教育旅行政策快 速推展。 2002 年 10 月底,首批跨校報名的東臺灣高中職學生共84名,赴日本展 開六天五夜教育旅行,率先為臺灣學生赴日本教育旅行拉開序幕。為了讓這趟 國際教育旅行能順利圓滿,前臺東高商校長許明欽領隊率六人參訪團先於9月 11日前往日本九州展開五天的拜會行程,走訪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別府大 學及兩所高中,為即將到來的學生教育旅行參訪行程安排,針對課程、交流活 動、住宿做審慎的評估,並逐一走訪當地名勝、古蹟,為學生選出合適的參觀 路線。 2002年10月21日至26日「東臺灣高中職學生日本教育旅行團」教育旅 行活動正式出發,由於事前充分的準備,活動實施效益頗受肯定,興起一股臺 灣學生赴日本教育旅行的風潮。 同年12月27日,教育部進一步輔導高中職校校長,「教育部推動教育旅 行策略聯盟」(2004年更名為「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將臺灣地區分為「東 臺灣」、「南臺灣」、「北臺灣」、「中臺灣」、「臺北市」及「高雄市」等
令人興奮的是,范巽綠當時以「迎向國際交流的教育趨勢—─追求新知的 心」為題,在大會上發表演說。「那次應邀訪問日本,進行教育文化交流,不 僅成功宣導臺灣推動國際教育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與日本政府部門、日華親 善組織之間的良好互動,為臺日間的教育交流奠定基礎。」對於2001年的參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50 六個策略聯盟,依據區域內學校特色規劃國際教育旅行策略,作為推動青年學 生國際教育旅行之執行機構,完成全面性推動學生國際教育旅行的機制。同時 編印《國際教育旅行指南》手冊,作為高中職校推動國際教育旅行的參照準則。 2003年9月,時任「高中職推動國際教育旅行策略聯盟」會長、後為「臺 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首任總會長的劉永順,在駐日代表處教育組協助下,率 領聯盟校長赴日考察,拜會福岡、札幌、宮城縣教育委員會,帶回許多寶貴資 訊,也讓國際教育旅行活動自2004年起,開始全面推進。 聯盟第二任總會長薛光豐,同樣懷抱著熱情與拚勁,在教育部輔導下,帶 著師生有如拼圖一般,從點到線再到面,將全日本一都一道二府43縣等所有 行政區,都納入臺灣教育旅行的地圖內,全面建立臺日校園的雙向學習與真情 互動。即使沒有正式國際外交支持,臺灣仍從教育切入,累積厚實的臺日情誼。 2005年首次應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及日本觀光促進實施本部事務局邀請,時任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 率領校長、老師、學生、行政人員近百人參訪東京、長野。
高峰會」,加深雙方合作。2020年5月,教育部又在多年累積的既有成果之 上,進一步加深加廣面向全球的國際教育力道,發表「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 2.0」,致力與2019年公布的12年國教課綱結合。同時,臺灣國際教育旅行 聯盟2.0也在2020年12月成立,受惠對象更廣及國中小學。 對於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走到2.0,范巽綠強調,隨著世界變化速度加 快,挑戰變得比以前更大、更多,培養學生的寬闊視野尤其重要,臺灣國際教
CHAPTER 1 政策緣起:臺日教育交流20載風起雲湧 051 學習精髓,赴現場獲第一手資料 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第一任總會長劉永順提到,范巽綠曾告訴他,一定 要透過現場親自體驗,才能獲得第一手學習資料,「這種讓學生親赴現場的教 育模式,正是臺日教育旅行最核心的精神。」在此理念下,赴日教育旅行的參 加校數和人數,年年呈倍數成長。劉永順認為,教育部和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 盟,注意到新世代學生的需求,規劃出有別於傳統的學習模式,才成就如今的 成績,「教育部、聯盟、學校、學生、家長的多方規劃、參與、合作,累積成 今日臺灣推動國際教育旅行的特色。」 臺日教育交流發展至今,20年時光匆匆過去。近幾年來,駐日代表處教
育旅行聯盟2.0也因此擴大至國中小學的學生,「每個人要了解自己必須在哪 些方面增能,才能在多變的世界裡,保有自己不變的價值。而讓孩子在自由的 社會裡,過負責任的生活,不僅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教育目標,也是 令我非常感動的價值,希望臺灣教育界與家長攜手前進。」 ●●
育組還攜手東京都教育廳,輪流在臺北、高雄和東京等地,辦理「臺日高中生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52 上:曙光女中學生透過教育旅行 體驗日本的和服傳統。 下:高雄市立高雄女子高級中學 受邀參加群馬縣舉辦的「群 馬臺灣祭」,並順道拜訪駐 日本代表處。
CHAPTER 1 政策緣起:臺日教育交流20載風起雲湧 053 駐日現場: 年輕世代交流,深化臺日友好關係 根據日本「全國修學旅行研究協會」2019年資料顯示,臺灣連續多年成為 日本高中生修學旅行首選 1,甚至勝過美國夏威夷、韓國、新加坡等向來熱門 的旅遊勝地,不僅互訪師生激增,甚至日本不少縣如長野縣、千葉縣等已把臺 灣列為推薦當地高校學校國際教育參訪地首選。 謝長廷代表笑稱,日本學生是用一顆喜愛臺灣的心,紛紛「呷好道相報」, 「他們這麼喜愛前往臺灣,因為我們的老師和學生都十分用心,治安也好,讓日 本家長相當放心。當然,我最引以為榮的,是臺灣『民情友善』。」他自豪地說。 交通部觀光局局長張錫聰則分析,臺日間僅有一小時的時差,兩國高中生 英文程度相當,又能用漢字輔助溝通,有助於互相觀摩學習,「加上日本的歷 史淵源,臺灣各地都可以看見保存良好的日治時期歷史建築物,這些都會增進 彼此的親切感。」 近年來,臺日間交流熱絡,從政府互信互動、產業界合作到全 民觀光和商務旅行風潮,均有亮眼表現。其中,臺日教育交流
1 公益財團法人全國修學旅行研究協會(2019年),《2019(平成31・令和元)年度全國公私
1-2 ▼ ▼
在這20年間,透過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與交通部觀光局 協助,在無數高中職生的求學生涯中,留下璀璨的一頁。
立高等學校海外(國内)修學旅行・海外研修實施狀況調査報告》。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54 回顧臺日教育旅行,從2002年教育部開展至今已屆20年。期間,除了教 育部緊抓「教育國際化」的大方向外,在實際執行上,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 處與交通部觀光局積極投入、不吝給予協助,功不可沒。 繼往開來,普及、深化臺日教育交流 「駐日代表處在臺日教育交流所扮演的角色,是『繼往開來』。」謝長廷 認為,針對推動臺日教育旅行,駐日代表處承繼臺日間超過百年的友好交流傳 統,以「普及和深化」為目標,與國內機關和學校內外一體、通力合作,進一 步在教育領域拓展與日本的交流,並開創與新世代的連結。 事實上,在臺日交流之初,日方尚未建立接待臺灣學校的體制時,便是由
到日本政府同意以試辦名義,讓臺灣高中教育旅行師生免簽入境;再到2005 年9月,就擴大到一般觀光也可以免簽入境了。」 至於日本學生到臺灣修學旅行,因日本高校屬各都道府縣政府管轄,初期, 大部分縣市尚未開放高校生可到臺灣修學旅行,駐日分處便前往拜會各地方政 府,爭取解除限制。當時,駐日各處經常組團到日本高中舉辦說明會,直接向 師生介紹臺灣與日本的歷史文化連結、當前教育現況,以及樸實醇厚的民情, 謝長廷指出,「同仁使出渾身解數,向日本強力推薦,臺灣是非常適合海外教 育的地點,逐漸形成口碑後,終於打開日本高校赴臺修學旅行的風氣。」 交通部觀光局亦扮演重要角色,向來不遺餘力聯繫日本相關單位,同步推 動配套措施。張錫聰提到,像是串聯日本文部科學省、修學旅行協會、學校與 家長及產官學界,不定期與駐外辦事處、航空公司、各級學校等單位合作辦理 說明會,並協助當地旅行社進行來臺教育旅行提案,共同深入校園推廣,「觀
駐日各地分處,一一安排對口,並陪同臺灣的校長們,親自前往日本探勘、參 訪,逐步確立接待方式與路線。謝長廷提到,更重要的是,早期日本還未開放 臺灣免簽證入境,學生赴日參訪必須申請簽證,曠日費時,為了方便學生交流, 駐日代表處幾次向日本政府相關單位交涉,積極爭取免簽,「後來,我們爭取
CHAPTER 1 政策緣起:臺日教育交流20載風起雲湧 055 光局不僅親自拜訪日本學校,向師生進行推廣說明,還積極邀請各相關組織單 位來臺,考察臺灣教育旅行環境,強化關鍵決策人士影響力。」 此外,為了打造教育旅行友善環境,鼓勵學校接待旅臺訪問團,觀光局也 會依據來訪師生人數、日程規模,給予適當補助,並提供文宣、制度、會話教 學等軟體資源深化交流。 在駐日代表處與交通部觀光局的齊心努力下,2003年,日方到臺灣修學旅 行,僅有22所學校、1,903人,2019年時已經增加到334所學校、53,806人, 「如今,日本高校海外修學旅行出訪人數最多、第一優先選擇的國家,就是臺 灣。」對於目前的成果,謝長廷相當滿意。 從締結姊妹校到友好城市,加溫臺日關係 連結臺日校際往來後,駐日各處與觀光局接下來的重要使命,是持續深化 雙方合作關係,包括協助雙方師生舉辦行前說明會,深度認識對方,媒合締結 姊妹校,以建構長久交流基礎。根據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統計資料顯示, 2003年,臺日雙方僅有31校締結姊妹校,到了2019年,已達161校,足足 左:謝長廷代表與茨城縣笠間市立稻田中學校學生共進營養午餐進行交流。 右:茨城縣笠間市立稻田中學校師生歡迎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謝長廷(右四)到訪。
哲太郎用滿滿的教學熱忱感動學生和鄉民,為了紀念志賀哲太郎,臺中人至今 仍稱他為「大甲的聖人」,並奉祀於文昌帝君廟內。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56 成長五倍之多,駐日代表處甚至在基礎的語文、文化歷史等科目之外,協助加 強科學研究、運動及藝術等專業領域交流。 謝長廷提到,駐日代表處各分處安排臺灣學校到日本學校交流,與各地緊 密互動,不僅讓學生更了解彼此的風土民情與歷史文化,連帶也讓官方、民間 的關係更進一步增溫。目前,臺日間共締結143個友好城市,其中有81個是 謝長廷到任後結交,「日本的特色主要在地方,深入地方才能拉近距離。友好 城市的締結,正是關係好、交流深的證明。」 作為駐日大使,謝長廷對於臺灣教育旅行交流以日本作為先鋒,特別有感。 提起臺日的教育淵源,他如數家珍,「因為臺灣與日本之間,有著共同的歷史 與文化,更寫下不少讓教育界津津樂道的故事。」 例如1899年,熊本縣益城町出身的志賀哲太郎,曾前往臺灣大甲公學校 任教,透過他的努力,當時大甲公學校的出席率和升學率都達臺灣第一。志賀
2022年4月,謝長廷受邀到熊本縣,參與當地政府為志賀哲太郎舉辦的紀 念展覽。他看到在紀念志賀哲太郎的「顯彰碑」上,有著前總統李登輝與日本 前首相安倍晉三的題字,足見極受重視,「顯然,臺日交流已經拓展到鄉村和 町,關係還如此密切。」 教育旅行成果 擴散至觀光產業 交通部觀光局局長張錫聰另外指出,日本與臺灣特殊的歷史連結,讓教育 旅行儘管是以「教育」為宗旨,卻也因此對觀光產業產生不少助益。短期來說, 最直接的影響是增加來臺旅客人數、促進觀光收益,「長期來看,日本學生來 臺期間,不只是盡覽臺灣風光、品嚐臺灣美食,更能親身體驗臺灣的人情味。 而且透過臺灣在地學生的交流,相較一般旅遊的走馬看花,更能透過生活習慣、 民族性、地方特色等面向,增進對臺灣文化的深度了解。」
CHAPTER 1 政策緣起:臺日教育交流20載風起雲湧 057 張錫聰特別舉例,像是有「嘉南大圳之父」美稱的八田與一,以設計嘉南 大圳與建造烏山頭水庫而聞名,對臺灣嘉南一帶水利事業多有貢獻,還曾在臺 北設立土木測量專門學校,培養臺灣土木水利人才。出身日本石川縣金澤市的
滅的印象!這樣的行程,是一般以美食、美景為主軸的旅行中,難以看見的風 景。」張錫聰笑稱,許多來訪的日本學生從未想到家鄉有這樣的偉人在臺灣, 且貢獻持續至今,因此在參訪結束後,都覺得相當光榮。 教育旅行,延續跨國、跨時空的愛 「教育的愛是跨國界、跨時空,並能綿延接續的!」謝長廷於2022年4 月前往東京都小金井市,拜訪高木友枝的外孫媳、年逾90的板寺慶子。對臺 灣醫藥衛生頗有貢獻的高木友枝,是臺灣首位醫學博士杜聰明、臺灣現代文學 之父賴和的老師,曾任台灣電力公司社長,並完成部分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 板寺慶子慷慨地將高木友枝相關文物,捐贈給彰化高中,其中包括臺灣首位雕 塑家黃土水的作品。 謝長廷代表(前排右三)赴 熊本縣益城町參觀「志賀哲 太郎展」。
八田與一,讓曾擔任山陽高校校長的高橋一志,校長任內年年必定帶領高二師 生,前來八田與一紀念園區祭拜,「比起在教科書上死記硬背的生平,在園區 走訪,親眼見證八田與一所參與打造的水利建設,更能在學生心中留下難以抹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58 謝長廷見到板寺慶子時,詢問對方,為什麼願意連同高木醫師的銅像等珍 貴文物,都一併捐贈給彰化高中,「板寺慶子女士告訴我,當彰中學生前往日 本進行教育旅行,對她唱起日本民謠〈紅蜻蜓〉時,她感動得眼淚直流。這當 中的情感是跨越國境、種族與歲月,屬於人與人之間的純粹友誼,因此她才決
生在群馬縣內高中參訪,參與當地日常生活、觀察新事物,並體驗寄宿家庭生 活,有人便興奮地向他分享,日本學生相當重視社團活動,與人交流時,仍保 持親切有禮的古風,並提倡「文武兩道」等諸多細節,「學生能侃侃而談,代 表這趟旅行讓他們印象深刻、獲益良多,這也就是我們積極推展國際教育交流 的目的。」 張錫聰則進一步點出關鍵:「當學生增進對彼此的了解、培養友善的情懷, 每位年輕的外籍學生回到居住國後,都可能成為推廣觀光的最佳代言人。」 善的循環,讓日本人視臺灣為第二故鄉 這一個個具有生命力的故事,成為滋養臺灣與日本友好關係的堅實土壤, 駐日代表處與交通部觀光局親自見證了更多的臺日年輕世代,年年延續此傳統。 謝長廷代表拜訪「臺 灣醫學衛生之父」高 木友枝外孫媳婦板寺 慶子女士。
定將高木醫師對臺灣的愛,全部留存在彰化高中。」謝長廷聽到這段往事時, 都忍不住動容。 謝長廷透露,高雄女中團隊應邀參加日本在群馬縣的「臺灣祭」活動。學
2022年2月,臺灣日本關係協會與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簽署《臺 日間關於強化青少年交流備忘錄》,雙方將合作支持教育旅行及相關研討會、 說明會、互訪、留學、共同研究、體育、文化藝術等青少年及教師交流活動。 儘管近三年來,一場新冠肺炎讓各國的交流暫緩,但隨著疫情趨緩,開放 漸露曙光,交通部觀光局再度展開疫後教育旅行布局。張錫聰觀察,因為時間 關係,日本來臺修學旅行仍以北部學校與景點居多,但臺灣各地擁有豐富的文 史資源和在地特色,值得一遊,未來觀光局希望結合臺鐵、高鐵推出離峰優惠
CHAPTER 1 政策緣起:臺日教育交流20載風起雲湧 059 謝長廷欣見近年曾造訪臺灣的日本學生,普遍都留下美好印象,「這就是
豐富的成果,讓雙方政府間、新世代持續提升交流意願,也做出更多努力。
票價,鼓勵拓展更多北部以外的地區行程,讓來訪者有機會體驗到全臺各地文
「臺灣有句成語叫『百年樹人』,日文則有『教育者,百年大計』的說法, 和一般產官民界的交流相比,教育交流的成果,需要時間一步步向上疊加,這 不僅有助於建立長期友好關係,累積下來的情感也會更深、更廣。」謝長廷強 調,教育需要從宏觀的百年大計來訂定,而從青少年為基礎開始,勢必能夠長 久綿遠。 ●●
果實開花了!因為臺灣人的善良廣為世界所知,善的循環是外交最美的後盾。」 像是2011年,日本發生311大地震,臺灣人大力捐款、捐贈物資;到了臺灣 爆發新冠疫情,正值疫苗匱乏之際,日本則親自送暖,回饋臺灣疫苗,「儘管 臺灣沒有強力的邦交國,卻因為善良而像一顆鑽石,在全世界閃閃發光。我期 許,臺灣能成為日本人在日本之外最熟悉的國家,等於將臺灣變成他們的第二 故鄉。」
化底蘊。
臺日教育旅行一路推廣至今,見證了臺日各界攜手努力、雙方 情誼日益緊密的珍貴過程。適逢2022年為臺日教育旅行20 週年,透過舉辦紀念活動,除了回顧過往共創的美好成果,未 來也要向國際教育願景繼續邁進。
育界、觀光界頻繁往來,雙方友誼不斷加溫。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60 交流現場: 20週年紀念活動,精彩薈萃 臺日淵源深厚,自從教育旅行交流展開後,雙方有識之士不辭辛勞,為宣 導、倡議帶頭奔走。兩國觀光客倍增計畫均以千萬人次為目標,雙方互動蓬勃, 並帶動周邊熱絡發展,在新冠疫情爆發前仍熱度不減。到2022年底,臺日教 育交流屆滿20年,不僅開啟兩國學子的視野,也讓兩國關係甚為緊密,未來 互動更加可期。 根據日本台灣交流協會2022年所做的民意調查,臺灣人最喜愛去的國家 或地區,日本以60%拿下第一;認為今後臺灣最應該親近的國家與地區,日 本以46%穩居冠軍寶座;77%的臺灣人對日本感到親近。駐日代表處委託日 本民調公司所做的觀感調查,77.6%的日本民眾對臺灣有親近感,73.6%認為 目前臺日關係良好,67%的日本人覺得臺灣可信賴。在此前提下,樂見臺日教
1-3
▼ ▼
CHAPTER 1 政策緣起:臺日教育交流20載風起雲湧 061 20週年慶祝活動,祝 福臺日兩國友誼長存 長達20年的臺日教育交 流實屬不易,教育部於2022
活動,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
依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籌劃,前三天安排赴各區進行特色行程,並 到校進行互動體驗,第四天再於臺北會師,盛大舉行活動。 (一)特色走讀及學校體驗 依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的籌劃,行程前三天赴各區進行特色走讀和 主題式宣導,向日方與會的教育界人士介紹行程規劃的動機,並拜訪在地學校 進行互動體驗,加深日方對臺灣學校、景點和手作課程的認識。 (二)表彰臺日教育交流有功者 行程第四天於臺北會師,並盛大舉辦慶祝活動。 上午在華山鍋爐室,臺日學校代表以影片及看板分享參與國際教育旅行的 經驗,來賓可自由參觀並體驗虛實動靜態展,在一幀幀照片中找尋熟識的記憶。
年12月4日至8日,舉辦為 期五天的20週年紀念及慶祝
教育署主辦、臺灣國際教育 旅行聯盟2.0承辦,各縣市教 育局處、國際教育資源中心 (IERC)協辦,是近年來臺 日教育交流高規格的活動。
重縣知事的鈴木 英 敬;現任青森縣知事,曾任眾議院議員的三村申吾;現任台 灣進學塾代表,曾任大阪府立住吉高校、四條畷高校教頭(副校長)、大阪府 立天王寺高校、岬高校、佐野高校、私立大阪成蹊女子高校校長的谷井隆夫; 現任長野縣知事、曾任長野縣副知事、橫濱市副市長阿部守一。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62 接著再回到喜來登飯店,一系列專題論壇展開,由臺日產官學民代表從回顧與 前瞻的角度,向關切臺日關係、教育旅行、觀光文化等議題的朋友分享觀察。 下午安排進行20週年頒獎典禮。繼精彩的開幕表演後,臺日貴賓及主辦 單位上臺致詞。隨後將頒發感謝狀給曾對臺日國際教育旅行予以協助的日方有 功人士,獲獎者包括現任日本「日華親善協會全國連合會」副會長、大分縣「日 華親善協會」會長、大分縣議會議員(大分縣議會日臺友好議員聯盟顧問), 曾任大分縣議會副議長、議長的志村學;現任長野縣教育委員會高校海外交流 顧問、松本機場國際化特別顧問,曾任長野縣學習旅行誘致推進協議會常務理 事兼事務局長的惠崎良太郎;曾任日本參議院、眾議院議員,獲頒旭日勳章, 曾任日本文部省政務次官、千葉縣知事的森田健作;現任眾議院議員,曾任三
邀請臺灣百年名校,與日本姊妹校簽署新世紀臺日友好宣言 主辦單位觀察到日本學校對臺灣創校於日治時期逾百年的名校感到興趣, 發揮巧思邀請臺灣15所創立約百年的歷史名校與其日本姊妹校在會議上共同 簽署「新世紀臺日友好宣言」,這些走過世紀風華、育人無數的高中職校,在 後疫時期仍將攜手同行,為兩國學子搭起交流的橋梁,別具時代的意義。 ●●
CHAPTER 1 政策緣起:臺日教育交流20載風起雲湧 063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紀念活動 簽署新世紀臺日友好宣言學校名單 製表者∕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項次 臺 灣 學 校 日 本 學 校 1 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 京都府立命館中學校.高等學校 (京都府立命館中学校・高等学校) 2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大阪府立住吉高等學校 (大阪府立住吉高等学校) 3 國立彰化女子高級中學 大阪府常翔學園中學校.高等學校 (大阪府常翔学園中学校・高等学校) 4 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 兵庫縣立龍野高等學校 (兵庫県立龍野高等学校) 5 臺中市立臺中第二高級中等學校 兵庫縣立伊丹高等學校
6 高雄市立高雄女子高級中學 沖繩尚學高等學校
7 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沖繩縣立八重山商工高等學校
8 國立臺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宮城縣仙台城南高等學校
9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岡山縣立林野高等學校 (岡山県立林野高等学校) 10 國立關西高級中學 廣島縣立庄原實業高等學校 (広島県立庄原実業高等学校) 11 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 關東學院中學校高等學校 (関東学院中学校高等学校) 12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石川縣立金澤泉丘高等學校 (石川県立金沢泉丘高等学校) 13 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 筑波大學附屬駒場中.高等學校 (筑波大学附属駒場中・高等学校) 14 國立新竹高級中學 神奈川縣立多摩高等學校 (神奈川県立多摩高等学校) 15 臺北市私立泰北高級中學 學校法人愛知學院愛知高等學校 (学校法人愛知学院愛知高等学校)
(兵庫県立伊丹高等学校)
(沖縄尚学高等学校)
(沖縄県立八重山商工高等学校)
(宮城県仙台城南高等学校)
齊心 共創 臺灣國際教育 旅行聯盟誕生 CHAPTER 2
2002年起,臺灣國際教育旅行的理念萌芽, 教育部成立了「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藉 由這個窗口,打開了高中職生的國際視野,並
把世界帶進臺灣校園。本章梳理「臺灣國際教 育旅行聯盟」近20年歷程,所有師長和承辦 人員如何積極努力地用熱情克服各種挑戰,讓 每一位交流學生的步伐都踩得穩健踏實。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66 上:2004年臺日教育旅行研討會 歡迎餐會,時任教育部政務 次長范巽綠(右四)、臺灣 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總會長劉 永順(左四)與日方貴賓許 願臺日教育旅行圓滿成功。 下:2005年時任教育部政務次 長范巽綠、臺灣國際教育旅 行聯盟總會長劉永順帶隊赴 日教育旅行參訪,日方代表 前來迎接。
CHAPTER 2 齊心共創: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誕生 067 打開友善的世界之窗 國際教育旅行是學校透過出國旅行達成學習目標的一種教育方式。當教育 愈來愈多元,教學不再只是課堂知識的輸出與輸入,如果把教育和旅行結合, 甚至將地理課、歷史課、美術課搬到國外上課,是不是更有趣?如果從辦護照、 買機票開始,就帶著學生一起辦理,讓他們在了解流程的同時,思考每項規範 背後的制定動機,會不會是最好的公民教育? 一場與親朋好友出遊的旅行,能放鬆身心、增廣見聞;一場專為高中職生 辦理的國際教育旅行,則讓正值思辨人生價值、設定未來志向的青少年,在即 將進入大學或職場之際,更鮮明地看見世界脈動,從而認識、檢視自己與國家 的現狀,嘗試找出未來要走的道路,這番探索是最彌足珍貴的。 國際教育旅行以日本作為推廣首站 「地球村」一詞誕生於1960年代,自2000年起,全球貿易關係緊密、金 融海嘯來襲、國際政局動盪、社群網路崛起、多番疫情肆虐等,面對混亂局勢,
2-1 ▼
為了順利推廣國際教育旅行,教育部成立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 專責相關業務。多年來,承擔國際教育旅行相關研發與執行業務的 聯盟,成為莘莘學子出國學習的最佳後盾,並帶動學校、老師和協 會間的交流,與日本建立起長久的友誼;同時,聯盟也到日本、韓 國各地宣傳,把我國推動國際教育旅行的誠意傳達給對方,歡迎更 多外國學子來到臺灣。
▼
推展「國際教育旅行」是教育部推出的解方,既然外交推動困難,就用教 育拉近彼此的距離吧!帶領學生出國旅遊的同時,也讓他們跟世界做朋友,逐 漸地,世界也會和臺灣做朋友。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68 人們重新強調「地球村」,進而提出「地球公民」的責任。世界時時改變,普 世價值面臨挑戰,人心也在重整。這時,陷入外交孤立處境的臺灣,該如何幫 助我們的青少年突破現狀,讓他們有機會與廣闊的世界交流,從而建立自信心, 並對國家產生認同感,這一切是教育部關注的重要議題。
年以「刻不容緩、當務之急」來看待這項任務。為了順利展開臺日教育旅行, 她率領教育部同仁積極宣導,在全臺的北、中、南、東舉辦多場修學旅行說明 會,廣邀各高中職的校長與主任共同參與,希望第一線師長們能了解教育旅行 的意義。 在此之前,除了學術交流,臺灣高中職若要赴日本進行教育旅行,往往是 各自透過教育部與外交部駐外代表人員、校友、家長會或旅行社,與日本高校 接洽;而日本高校若想來臺灣進行教育旅行,多半透過旅行社向臺灣高中職洽 詢,多數學校往往以校務繁忙不克接待予以婉拒,臺日學子的交流因而延宕多 年,直到聯盟成立後,教育旅行的交流制度與管道在雙方政府的支持下,正式 建立起來。 外界曾抱持懷疑態度,認為臺日高中職學生雙方語言不通,能做什麼交流
在歐美國家,高中生進行教育旅行已行之有年,與臺灣鄰近的日本,更有 推行逾百年的「修學旅行」。日本作為亞洲先進國家,修學教育的歷史最悠久, 又與臺灣有文化關聯,從傳統古蹟、文化習俗,乃至現代化社會,彼此既有相 似之處,又有值得學習的亮點;更重要的是,日本有意願與臺灣進行交流,加 上兩國地理距離近、飛行時間短,符合學生的經費考量,教育部因而拍板,以 日本作為推廣國際教育旅行的首站。 致力推廣臺日教育交流的現任監察委員、時任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當
CHAPTER 2 齊心共創: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誕生 069 呢?事實證明,大人的思維反而自我設限,實際上,透過雙方教師的預先教導, 年輕孩子對彼此已有基本的了解,見面後總能相處甚歡,即使運用有限的英語 交談、以幾句現學的日語或中文寒暄、對著漢字半看半猜,他們的情感很容易 加溫,總能結交到朋友,臨別時離情依依,相約以電子郵件或網路保持聯繫, 這種單純的情誼十分可貴,這些孩子的人生從此有了「我在日本∕臺灣的朋 友」,也多對一個國家有了情感牽繫。 成立聯盟,專職負責推廣國際教育旅行 范巽綠認為,國際教育旅行有雙重意涵︰一是帶本國學生飛往國外,用短 時間的旅行,大量吸收學習,接觸多元文化,也讓對方知道臺灣;二是妥善接 待來訪的外國學生,協助學校規劃精彩、有特色的課程,運用這段期間讓他們
2001年5月制定出「教育部推動高中職學生國際教育旅行策略」;2002年8 月教育部成立「高中職推動國際教育旅行策略聯盟」,由當時的國立臺東高級 商業職業學校校長許明欽帶領;同年10月,首批東臺灣高中職學生赴日本展 開六天五夜的教育旅行,為臺灣學生赴日本交流拉開序幕。2004年聯盟正式 更名為「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並邀請時任國立淡水商工(現更名為新北 市立淡水商工)校長劉永順擔任總會長,其下分為臺北市、高雄市、北臺灣、 中臺灣、南臺灣、東臺灣等六個區域聯盟(分會),以規劃和試辦國際教育旅 行為目標。 臺灣在2003年遭遇SARS疫情,國際教育旅行的腳步被迫稍微停頓。疫 情過後,經重整策略與聯盟架構,「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開始運作,組織 上於2013年隸屬於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范巽綠觀察入微,特別欣賞劉永順經常帶領運動選手出國交流,具有帶領
認識臺灣,留下深刻的美好印象。 「全臺有近500所高中職,各自行事太耗費時間與資源,必須要有專責組 織來負責相關業務,這樣才有效率,也能走得更遠。」范巽綠的執行力驚人,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70 大批臺灣學生看世界的豐富經驗。劉永順也提及,由於經常帶學生出國比賽, 發現西歐、北歐等國家的教材多元、教法活潑,不把考試和作業評量作為升學 的唯一參考。他在返國後,曾於學校推動結合社團活動、社區服務的新教學法, 廣受師生好評。當他接到范巽綠的邀請,內心著實振奮,教育旅行與他的理念 不謀而合,於是大膽接下總會長的工作,希望奉獻一己之力,帶領近500所學 校為培養學生的國際能力而打拚。 聯盟草創初期從無到有,劉永順甚至孤身闖蕩,其艱辛與壓力可想而知。 後來有了兩名替代役男幫忙,陸續又有熱情教師加入,規模一天天壯大,許多 構思的計畫陸續落實。他笑著說︰「我經常硬著頭皮拜訪日本學界,也和日本 觀光界接觸,與陌生人聯繫、寒暄、開會、討論、磨合、修正,已成為我的日常。 唯有這樣頻繁的溝通,才能規劃出最適切的課程主軸。」 聯盟的標語是「與世界做朋友」,這目標一步步實踐了!2003年4月, 聯盟編印了《國際教育旅行指南》;同年12月設置「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 網站,日本修學旅行協會來訪,並舉行臺日教育旅行研討會。這一連串的積極 作為,為2004年起的活躍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2004年教育部舉辦國 際教育旅行推動成果年 終記者會,推動夥伴之 一嚴長壽董事長共同推 廣臺日交流。
CHAPTER 2 齊心共創: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誕生 071 以三大體驗為課程主軸,足跡遍及日本 劉永順接任聯盟總會長之後,首要目標是帶動國際教育旅行的風氣。他笑 稱,儘管他對於推動國際教育旅行躍躍欲試,剛接手時卻戰戰兢兢,畢竟這是 全新的組織、全新的任務,大家都從零經驗展開;此外,從目標、策略、架構、 經費到人力,也在教育部的支持下陸續到位。 劉永順較為憂心的,反而是大人的想法可能造成限制。千禧年之後,臺灣 人對於出國旅行已視為稀鬆平常,但是讓未成年、仍就讀高中職的孩子,在沒 有家長陪同的情況下出國旅行,當時仍屬少見,有些家長無法放心而拒絕孩子 參加。此外,在升學掛帥的情況下,有些師長擔心讓孩子出國一週,會延誤課
視野。他因此訂下三大體驗內容,作為教育旅行的主軸——希望學生能走進日 本的校園和課堂、走進日本人的家庭生活日常,以及獨立去探索日本城鄉。 確認主軸後,聯盟便與各校承辦老師接觸,針對要交流的學校,溝通何時 2005年時任教育部政 務次長范巽綠(左)與 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 總會長劉永順(右)赴 日教育旅行。圖中為惠 崎良太郎先生。
程進度,或事後無法收心讀書,進而影響成績。 對此,劉永順思索該如何安排行程內容,才能讓老師願意挑戰帶學生出國 的風險,並讓學生秉持初衷,不把出國只當成出去玩一趟,而是出去開拓國際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72 能入校以及進入班級上哪些課程、如何消弭語言隔閡、可參與哪些社團活動、 有多少當地家庭可接待、附近城市的地圖、推薦的景點等,一一核對細節。除 了與日方協會或學校接洽,聯盟還堅持臺灣師生必須同樣做好準備,例如要求 老師從見面禮、自我介紹、國際禮儀、入住的生活習慣、服裝儀容等,都帶領 學生做好周全的準備,回國後更要整理成果,公開發表。 上:2008年教育部國際文教處林文通處長率學生赴日參訪,並參觀本田賽車場。 左下:2007年時任淡水商工校長劉永順率領師生歡迎日本筑波大學附屬阪戶高校來訪。 右下:2006年12月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總會長劉永順(右二)率團赴日本長野縣參訪上田染谷 丘高校。
CHAPTER 2 齊心共創: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誕生 073 文華高中學務主任,時任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秘書長吳曉菁說︰「出發 前,聯盟會事先提醒教師,日本與臺灣在生活上仍有眾多不同之處,請老師們教 育學生,例如日本大多浴廁分離,且居家空間不大,若拖著大行李箱走進寄宿家 庭,可能造成對方困擾,不妨先把住宿會用到的物品放進小手提袋,再帶進屋 內。」 「赴日的行程架構一旦確定,教育旅行的做法可以更加具體,學校師生可 以儘早做準備。」劉永順透露,起初幾年的交流對象,以距離機場近、交通方 便的東京與大阪為主,後來逐年推廣至其他都道府縣;臺灣參與交流的學校日 益增加後,甚至安排到偏遠鄉鎮,臺灣學生的足跡幾乎遍及全日本,相對也讓 更多日本人益發認識臺灣。 擴大組織為九分會,開啟各式理念交流 為了替赴日交流的學校擬定計畫與目標,第二任總會長薛光豐秉承教育部
都前來參加。聯盟運作蓬勃,參與的校數年年倍增,2018年時,薛光豐總會長 報請教育部同意,除增列兩名副總會長(豐原高商周國生校長、時任曾文家商 陳藝昕校長),另將分會組織從六個擴大為九個,包括臺北市分會(分會長為 松山高中陳清誥校長)、北臺灣一分會(分會長為時任桃園高中游文聰校長)、 北臺灣二分會(分會長為時任竹科實中李健維校長)、中臺灣一分會(分會長 為國立興大附農蔡孟峰校長)、中臺灣二分會(分會長為時任臺中家商林怡慧 校長)、南臺灣一分會(分會長為虎尾農工李重毅校長)、南臺灣二分會(分 會長為時任屏東女中林勳棟校長)、高雄市分會(分會長為時任高雄女中林香 吟校長)、東臺灣分會(分會長為臺東高商曹學仁校長)等,臺灣國際教育旅 行聯盟才能處理快速擴增的交流量,並安排分會長在日本相關單位的友人協助 下,積極赴日本各縣市與日本高校校長直接座談宣導,並邀請日校來臺灣與高 中交流、充分發揮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的功能,臺日之間的交流得以進展快
之指示,在教育部的指導下年年舉行多場正式大型會議,包括教育部、交通部、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臺灣日本關係協會等相關部會人員,以及全臺高中職校長,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74 速,根據教育部統計,2004年全臺共有34團、49校,約1,342名學生參與 國際教育旅行活動,同年來自日本、美國、沙烏地阿拉伯等國的學校有113 校,日本則有1,108名高校生來臺交流。 隨後逐年快速增加,在2017年 臺灣已成為日本海外修學旅行總量的第一名。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統計,在 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前,臺灣有223校約7,000人赴日交流,同一年,日本 來臺進行修學旅行學生人數則增至53,806人。薛光豐總會長因而在2019年 4月獲日本國土交通省頒發「表彰狀」,甚而在12月再獲頒新任德仁天皇的 「旭日雙光勳章」,以表彰對臺日雙方交流的績效卓著、擔任11年總會長薛 光豐的肯定。 「聯盟的核心工作,是協助各式各樣的交流。」吳曉菁提到,包括老師與 老師、學校與學校,以及聯盟與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間的交流,都是工作日常。 她指出,正是交流的過程和理念,讓臺日雙方培養出好交情,例如今年日本某 校來臺灣教育旅行,隔年便由臺灣學生回訪該所日本學校,有些學校因而建立 10餘年不輟的緊密關係,甚至締結為姊妹校,讓友誼更加昇華。 左:應日本東北三縣的邀請,時任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邱乾國(前排左四)及臺灣國際教 育旅行聯盟總會長薛光豐(前排右三)率領相關交流學校校長前往拜訪山形縣。 右: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總會長薛光豐(右)代表與日本四國廣域觀光振興協會簽訂全面合作協 定,為臺日教育旅行奠定厚實基礎。
CHAPTER 2 齊心共創: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誕生 075 「這恰恰符合教育部及聯盟的理念,教育交流要以建立長久關係為目的。」 范巽綠點出關鍵。 從教育部的理念出發,到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誕生;從第一個前往日本 做教育旅行的東臺灣聯盟,到全臺各縣市學生絡繹不絕飛往日本,日本高校生 也成群來臺進行修學旅行。20年來,兩國無數學子在青春歲月裡相遇,透過短 短幾天相處,他們感受到文化衝擊,也享受異國豐厚的友誼,從中培養與世界 做朋友的勇氣與能力,而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在其中扮演著關鍵平臺角色。 2020年為了因應最新教育趨勢,聯盟升級為2.0版,帶領學生邁向更璀璨、 更創新的未來。對臺灣師生而言,無論飛往日本哪座縣市,都能盡情交流,對 於這一點,始終協助處理大小事務的聯盟功不可沒。 ●● 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第二任會長薛光豐(前排右三)率領分會長、高中校長拜訪青森縣及對青 森縣高中校長宣導說明會。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76 上:臺日情誼由前往日本宮城縣南 三陸町進行教育旅行交流的校 長們見證。(311災區南三陸 町醫院重建經費有四成來自臺 灣捐助,此為紀念臺日情誼石 碑) 下: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年來 一步一腳印,安排學生交流及 師長互訪,分享學習與課程發 展經驗。右三為教育部國民及 學前教育署副署長戴淑芬。
仁憑著披荊斬棘、開拓前路的精神,以意志及體力付出誠意與智慧, 讓每位前來臺灣或出國交流的學生,步伐都踩得穩健踏實。透過推動 教育旅行,聯盟協助學生接納並尊重各國文化差異,培養自我學習和 自我思考的習慣,強化外語溝通交流的能力,並提升國家形象。
CHAPTER 2 齊心共創: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誕生 077 臺日友誼更加滋長 2000年起,在教育部主導下,國際教育旅行的理念開始被大力推廣; 2002年,負責該業務的高中職推動國際教育旅行策略聯盟正式成立(2004年 更名為國際教育旅行聯盟),自此,史無前例的全臺高中職學生跨海赴日學習, 以教育旅行的方式有系統地展開。2004年更全面推展以日本為主要參訪國的 國際教育旅行,第一場「國際教育旅行」成果發表會,於同年底在國父紀念館 舉辦,向國人證明︰國際教育旅行是一件可以做且值得做的事。 如同植物在成長過程,也會遇上風吹、日曬、雨淋等歷程,臺灣國際教育 旅行聯盟在開展業務之際,同樣會遇到教師經驗傳承、臺日文化差異、臺灣景 點不足等各式疑難雜症。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第二任總會長薛光豐說︰「面 對這些困難,聯盟必須逐一解決,才能達到開闊學子眼界、讓他們放膽學習的 目標。」 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成立後,經歷許多難以預料的挑戰,但聯盟同
2-2
▼ ▼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78 破除誤解,教育旅行是學習而非貴族團 薛光豐進一步指出,以臺灣內部來說,聯盟首先要處理的難題,是破除學 生、家長和老師之間的迷思:「國際教育旅行是有錢的學生才能參加的活動。」 以日本修學旅行來說,設定出國時間為96小時,且每位高校生自高一入 學起,每月固定存一筆旅行準備金,到高二出團時,幾乎所有人都有10萬日 圓的旅費,由於施行有年,學生與家長都認同這是求學中的必要歷程。但在臺 灣,各校情況殊異,通常得視多少教師支援帶團,決定每學年出發的團數,天 數多為六天五夜,人數則有30至百餘人不等。學生數較多的都會區學校開放 報名後經常是秒殺;學生數較少的學校,則可能因為招額不足而流團,若有學 生經濟能力不許可,甚至出現偏鄉師長四處奔走為孩子募款的情形。 為了打破有錢人才能參加的迷思,聯盟首任總會長劉永順一方面幫忙找資 源,一方面鼓勵教師們在高一招生時就提早說明,若有意願參加日本教育旅行, 入學後,師生要共同擬定學習單及學習目標,請學生利用將近兩年的準備期, 左:2015年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首席顧問劉永順(右四),率團赴日本秋田縣、青森縣、岩手 縣參訪。 右:2018年1月時任國教署署長邱乾國(前排右一)率領考察團赴日本宮城縣仙台城南高等學校 進行交流。
CHAPTER 2 齊心共創: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誕生 079 按月自存旅費,如果家長無力負擔,可由學校提供各處室工讀機會。劉永順鼓 勵學生︰「每個月若能領到1,500元工讀費,慢慢存兩年,出國旅費就有了。」 2009年,薛光豐接任總會長後,同樣感受到旅費成為討論焦點,於是向教 育部爭取訂定辦法,如今規定每10位報名學生中,補助一個名額給弱勢、偏 鄉、身障或原住民學生,不足的部分,一半由聯盟負責,另一半由學校請家長 會等社會資源協助。薛光豐說︰「做這麼多努力,是要讓孩子學到打破框架的 可能,讓他們勇於突破個人外在條件的不利限制,出國去看世界其他地方的弱 勢者如何努力,激勵他們發揮自身價值。」 有不少師長認為「國際教育旅行是出國玩樂」,對此,聯盟各分會長和同 仁們用許多時間,向各校教師解釋用旅行開拓學生國際視野的真諦,「我們會 一再說明,高中職生正是出國探索的關鍵時機,機會錯過不再。」劉永順強調 時機的可貴。 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每年應邀前往日本各地踏察,除了媒合臺日高中職校互訪,也作為各校規 劃教育旅行行程參考依據。前排右三為時任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邱乾國,前排右二為時 任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總會長薛光豐。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80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彭富源進一步強調,只要找到對等學校,學 生真的有收穫,就能打破「出國只是玩」的刻板印象。以國立虎尾農工師生赴 日交流為例,由於大力推展臺灣的農業教育,成功吸引日本旭川農業高等職業 學校師生回訪。彭富源說︰「雙方體驗彼此的農業教育,留下深刻的印象與評 價,師生均真實體驗到學習、觀光之間的不同意涵。」 成立核心工作小組,協助教師承先啟後 日方每年會安排一些地區,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臺灣國際教育旅 行聯盟派出考察團,前往當地踏勘、體驗、參訪學校,雙方進行深入的意見交 流,這是極為重要的對焦動作。 回到臺灣後,各校會有承辦老師,有些老師肩負教學與校務工作,難免遇 上調動的情形;據統計,每年「因承辦老師轉調至他校,改由沒有帶團出國經 驗的老師遞補」的發生率大約五成。在這種情形下,很可能影響教育旅行品質, 聯盟該如何延續老師們帶團的嫻熟經驗呢? 在薛光豐接任第二任總會長之際,即籌劃「核心工作小組」來作深入多面 向的協助,「我們邀請兼具經驗與熱情的老師,成立『核心工作小組』,請他 們深入研究分析交流路線該持續推廣或修正改良,以制度化的方式傳承經驗。」 當時擔任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秘書長的吳曉菁分享,她常看到核心工作小組 的老師若覺得電話說明還不夠清楚,甚至會直接奔赴學校,面對面指點承辦老 師如何規劃出成功的教學主題,以及與日方學校接洽、完成行程招標。吳曉菁 說︰「老師連學生出國時發燒感冒該如何處理,都會細心解說。他們的理念是, 唯有讓承辦人心裡踏實、篤定了,活動才能順利。」 核心工作小組每兩個月聚會一次研商教育旅行可開發之模式、內容,並作 成課程教案推廣,並且每年舉辦一場全國研習營,協助老師學習帶領學生進行 國際教育旅行的必要技能,「裡頭的不同課程有如自助餐,老師們可以自己選 菜,剛入門就選『如何著手』,再度出國就選『如何增添豐富性』,依照需求
CHAPTER 2 齊心共創: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誕生 081 來進修。」薛光豐透露,在核心工作小組貢獻專業和熱情下,長期累積的經驗 已形成一套套完整教案,不少新進老師在累積經驗後,紛紛加入小組,把自己 回饋給教育旅行。 另一方面,聯盟也攜手學校和老師,積極開展赴日教育旅行新路線。每年 10月,臺日之間會舉辦「年會」,由日方邀請臺灣約80位校長、主任和承辦 老師到東京相聚,並事先規劃當年要推動的路線。每條路線包括兩、三個縣市, 這些縣市的觀光單位人員、修學旅行協會人員及當地校長,會在年會時到東京 與臺灣師長見面,隔天便啟程,陪同依路線分組的臺灣師長們踏勘,確認安排 的內容是否適合臺灣學生,適合者便整理出來,與想交流的學校搭配,作為隔 年學生前往的路線。 薛光豐自願負責新開闢的陌生路線,逐步將全日本「一都一道兩府43個 縣」所有行政區,都納入教育旅行的地圖內。他解釋︰「這個做法是由點到線 到面,把關係全部建立起來,在沒有正式外交支持下,成為很穩定且有效的模 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帶領高中職校長團到東京與日本各縣代表召開年度交流會議。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82 式。」確定路線後,聯盟則鼓勵臺灣老師親自規劃行程、先行前往踩點。現任 馬公高中校長,曾任彰化女中學務主任的丁志昱提到,2004年時,他曾主動 前往日本和歌山縣的新宮高校及橋本高校踩線踏勘,「那次踏勘是我人生第一 次出國,結果狀況百出。」他回憶道,新宮高校非常偏遠,光搭電車就需要四 小時,當時為了避免下錯站,他精神緊繃到完全不敢休息,短短幾天行程竟然 瘦了四公斤。 他也坦承,只要踏出第一步後,勇氣便會倍增。回臺後,他告訴學校老師: 「少上一星期的課,以後補得回來;多去日本校園交流一趟,收穫會是一輩子 的!」最後,丁志昱成功說服老師,當年帶了兩個班共76位學生飛往日本交 流。由於其他老師返臺後也盛讚教育旅行的優點,此後學校年年出團,甚至創 下全臺最大、187人成團的紀錄。 臺日傾力協助滋長友誼 除了為國內的師生與家長扭轉偏見,面對日方,聯盟同樣有不少困難要克 服。例如日本因民族性較保守,對教育的態度又特別慎重,年度計畫往往提早 兩年就已擬定,幾乎不得修改。 劉永順的因應方法是依樣畫葫蘆,先訂定長達兩年的年度計畫,讓日方看 見臺灣的縝密與嚴謹,接著再和聯盟同仁持續親訪,或在日方有任何官學界人 士來臺訪問時,前往認識以建立人脈,牽起媒合網絡。此外,聯盟也將全臺所 有高中職的學校特色、現況、重點發展方向等資料全部數位化,讓日方一目瞭 然,並藉由參與各種研討會,關心國際事務,提高自身能見度,創造參訪的機 會,「我們就這樣慢慢打開日方的心防。」 事實上,日方中央部會感受到聯盟的誠意後,包括國土交通省、文部科學 省,都以中央的高度發出通令,請日本全境47個都道府縣,加強與聯盟互動。 劉永順說︰「如此一來,交流的大門總算敞開,許多日本學校不但願意接受臺 灣前往交流,還樂意一再回訪。」
CHAPTER 2 齊心共創: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誕生 083 薛光豐則喜歡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拉近彼此距離︰「拉近第一步距離是最困 難的,所以帶領學生蒞校時,我們常突如其來地演唱或演奏對方的校歌,對方 當下會大感驚喜,迅速燃起互動的溫度。」 臺灣學校適合用什麼接待來訪的日本學生呢?薛光豐盛讚臺灣的教師完全 不遜於日本職人精神,總能把一堂課發揮到極致。曾有老師把爆米香、糖葫蘆、 布袋戲演出等帶到課堂上,讓日本學生大為驚豔,在吃得開心的同時,也接觸 到臺灣民俗文化;知道日本人講究茶道,也曾安排臺灣茶藝課,當場示範凍頂 烏龍、東方美人、日月潭阿薩姆紅茶,日本師生品茗後大歎臺灣茶藝的種類多 樣,真是太幸福了。 淡水商工則發揮職校特色,安排日本學生跟餐飲科學生到淡水老街向餅店 師傅學習做餅、跟電機科學生到工廠上實習課、跟資訊科學生一起學最新的電 腦技術、跟園藝科學生輕鬆駕駛耕耘機,讓前來交流的日本學生接觸到新鮮有 趣的各式課程,讓他們欣喜又難忘。 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拜訪靜岡縣教育委員會委員長及委員。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84 教育交流之外,也帶動地方和觀光發展 景點基礎建設不足,也是當時遇到的一大困難。有些日本校長來臺踩線後, 指出臺灣觀光景點的環境混亂、公廁讓人卻步。一旦發現這類問題或接獲提醒, 劉永順便立刻向上呈報,敦請相關單位改善,「這麼多年來,我們的政府確實 很努力,各大景點的環境有明顯進步。」他舉例,日人傾向到日據時期留下的 古蹟或遺址參觀,政府便改善了包括有日籍工程師八田與一銅像的烏山頭水庫 風景區和周邊道路,在進行教育旅行交流之外,同時提升地方基礎建設與觀光 業發展。 臺日教育旅行交流熱絡之後,日本學校來臺的校數與人數倍增,但留臺時 間有限,因此偏好到鄰近桃園國際機場或臺北松山機場的北部地區,以致有幾
制,與提高每生負擔10萬日圓費用的規定,方能讓日方學校有足夠的時間到 臺灣中南部高中交流,以疏緩北部高中接待的壓力,讓中南部高中也能有國際 學生入校交流的機會。 吳曉菁表示,進一步理解原因,日方大都從桃園或松山入境,他們很珍惜 修學旅行的96小時,如果把交流學校訂在中南部,必須在交通往返上花較多 時間。了解其考量後,聯盟做了努力與協調,讓來訪的日本師生可以直接飛到 小港機場入境。范巽綠在2018年9月回教育部擔任次長時,特別協調高鐵, 促成高鐵開放日方在一年前可預訂團體票,不只方便日方學校行程規劃,並平 衡了北中南的各校接待交流。 2007年臺灣高鐵通車,交通問題迎刃而解,南北通車時間大幅縮短。聯盟 特別向日方強調︰「這是臺灣的新幹線,也是日本新幹線輸出的第一個國家, 絕對值得搭乘和比較。」隨著高鐵一個個新站陸續通車,聯盟不斷規劃出新的
所臺北市學校,一年要接待好幾團日校,大嘆應接不暇。 薛光豐多次在日本的交流會中表示希望日方能夠突破來臺交流96小時限
CHAPTER 2 齊心共創: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誕生 085 交流路線,往臺中和高雄的路線也受到日方青睞。又如2015年雲林站通車, 雲林縣有座與日本千歲市一模一樣的鐵橋,還有日本人建設的糖廠,以及距離 高鐵站僅五分鐘車程、深具農業特色的虎尾農工,立刻成為日方最愛交流的學 校與路線。 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成立20年來,在關關難過關關過的情形下,持續 化解各種挑戰,組織內穩定根基、擴大規模,不間斷地為臺日兩國的年輕學子 服務,讓學生們在青春年華時相遇,互相認識學習,在文化衝擊的當下、在潛 移默化的改變後,以良善有愛之心,勇於眺望國際,與世界做朋友。 ●● 虎尾糖廠鐵橋由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出資建於1907年,具重要歷史意義,成為日本學生來臺修 學旅行的參訪景點之一。
開闊 視野 臺日學子 國際交流收穫 CHAPTER 3
臺日教育旅行交流20年來,影響無數學
子的人生軌跡,也締造了豐碩成果,本章
將報導教育旅行為年輕世代打開了國際視
野,從中獲得不一樣的學習經驗,以及如 何透過科技創新,讓國際教育交流變得更 豐富多元。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88 上:2018年高雄市音樂團隊聯盟 前往長野縣松本市,參加「小 澤征爾松本音樂節」,參加 遊行及與3,000多名日本學 生在松本城下演出。 下:2017年新北市永平高中至日 本熊本東稜高校進行姐妹校 homestay家庭接待及城市 探索體驗。
家庭、學校,甚至城市與區域,栽種萌生各種可能性。鼓舞曾經 短暫拜訪的學生們,把旅行中的觸動轉為對自己的期許、對外界 的探索,一步步在生命中實踐,強化自己的國際移動力,朝向夢 想前進,從自身進而影響周遭人事物。多年之後,回頭追溯,正 是當年那一顆種子、那種觸動、那個人生的轉捩點,讓交流啟動 生命與社群的精彩篇章。
CHAPTER 3 開闊視野:臺日學子國際交流收穫 089 全球視野:播下未來的種子 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前,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曾邀請日本京都、大阪、 和歌山、三重地區的高中職校長來臺進行教育交流,並前往曾文家商拜訪。曾 文家商校長洪思農,當時擔任學務主任負責該校國際教育旅行,他觀察校內參 與日本教育旅行的學生,肯定這個政策對於孩子的幫助,「首先,為孩子建立 自信心;其次,讓孩子產生『我代表臺灣』的認同感,也是與日本的國民外交 展現。」 主動學習,建立自信 臺灣學子前往日本教育旅行,有別於一般走馬看花的觀光旅遊,行程包含 學校交流、文化歷史的了解、科技展館的參訪。薛光豐與核心工作小組並積極 規劃推動民宿、民家、學生家庭的住宿,與城市探索的課程規劃:讓臺灣學生 入校入班體驗日本課堂,多是安排英語、數理課程,或參與社團活動;當地住 臺日學子藉由教育旅行,交流20年,如同撒下一把種子,為個人、
3-1
▼ ▼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90 宿安排則包含可以接待客人的學生家庭、有空閒房間的民家,最後才是營業性 質的民宿;同時事前請學生預做功課,規劃城市探索的計畫,體驗去大都市裡 搭電車、購物等目標。 曾參加過日本教育旅行的學生陳可婕回想,為了和日本學伴、寄宿家庭溝 通,行前很努力學習生活日文,同時查詢相關風土民情、人文地理等資料,還 列好一張美食與景點計畫。這些準備都是印象深刻的學習過程,透過事前準備 與當下的交流接觸,體會到生活就是知識,學習內容可以活用,讓學生培養出 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發展成熟的教育旅行,深度融入日本文化,了解其中的價值。國立屏東特 殊教育學校在2019年排除萬難,安排身心障礙學生至日本筑波大學附屬大塚 特別支援學校,這是一處身心障礙生的職業學校,讓學生體驗食品加工、垃圾 再利用製造及毛巾印刷等三組訓練課程,借鏡他山之石,學習自立的職業技能, 以及日式的生活態度。透過這樣的經歷,培養學生自信。 認同自己,建構世界觀 洪思農觀察到,學生平日都是從電視、電影、網路認知日本,這些被包裝 身心障礙學生參與 國際教育旅行,需要 整合更多的資源,並 且排除萬難才能成 行,對參與的師生而 言都是彌足珍貴的 經驗。圖為國立南投 特殊教育學校學生 跨出國門,展開夢想 之旅。
教育旅行也讓年輕學子重新體會自己的家鄉。曾文家商位於臺南,學生們 對生活周遭的老建築、傳統古蹟司空見慣,絲毫不覺得特別。但是當他們出國 和日本高中生交流,要介紹自己來自哪裡時,才會回頭了解自己的文化與環境, 比較彼此的差異。或學習去日本接待家庭要注意哪些禮儀禮貌,才發現,原來 別人會這樣看我們。「到後來,學生會更認同自己的故鄉,尊重自己的文化價
CHAPTER 3 開闊視野:臺日學子國際交流收穫 091 過的偶像與日本真實生活是有落差的,藉由參觀學校、住宿在日本人家中、探 索日本城市,「學生開始思考周遭生活,並和國外的朋友交流了解他們實際的 生活。」這就是建構世界觀、國際觀的過程。 臺南一中學生胡喻翔因教育旅行造訪宮城縣南三陸町,住在當地民家,那 一戶家庭在311海嘯中受災嚴重。沒有經歷過重大天災的臺灣學子,一開始充 滿不安,直到看見接待家庭露出親切微笑、熱情招待家常菜,才慢慢放鬆心情 去了解這家人。「親眼看到這一家人以小孩為奮鬥的動力,每一天都努力走出 陰霾,重建房屋和社區,重建漁港和漁村,從組合屋再入住新屋的艱苦過程,
無比正能量的毅力,讓我真正學到一課。」有別於閱讀國際新聞、網路影片, 這種透過親身體會而產生的力量,讓學生真實了解生活在他方的人們,並在無 意間提升自己更多元的格局。
值。」洪思農觀察教育旅行最珍貴的成效。 後續延伸,觸發行動力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學子們體驗教育旅行,置身當地的生活與文化中,即 便浸潤時間不長,卻啟動不少人夢想的按鈕,「原來,我是有勇氣、有能力踏 出去的,我還想要看看其他的世界。」 負責教育旅行的老師們看到,曾參與過的孩子們升上大學後,較容易主動 爭取出國機會,包含交換學生或出國度假打工。甚至有些學生在高中時原本害 怕開口講外文、個性較內向,他們的共通點是曾經參加教育旅行,發現出國工 作、生活並沒有想像中困難。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92 陳偉軒就讀花蓮中學時,自認相當平凡且沒有自信,但偶然機緣參加日本 教育旅行,卻意外為自己打開一扇看見世界的窗。這趟旅程後,他對於日本文 化產生興趣,後來發憤圖強,取得北海道大學觀光學碩士學位,將促進臺日教 育、觀光產業交流,視為畢生使命。 目前在日本工作的劉穎,從小就有機會跟父母到日本旅遊,卻直至高一參 加日本教育旅行,才發現臺日的文化差異,體認到世界很廣闊,等著她去闖蕩。 她培養主動學習的精神,高中畢業就申請日本交流協會的公費留學生名額,進 入日本和歌山大學就讀,畢業後在JR東日本旅行社服務。同時,她也擔任原 高中母校師生訪日團的隨行翻譯,角色轉換就是肇因於當年播下的種子,長出 來的勇氣。 融入地球村的領導學 臺灣在國際場合經常受限於沒有正式邦交而處境困頓,幸而許多時候靠著 民間外交或是對臺友善的機緣,才能突圍而出,這其中多是曾與臺灣有過往來、 有臺灣經驗的外國友人,這些友善的助力,是長時間培養出來的人脈與連結。 教育是從細微處扎根,國際教育旅行的互動中更有許多細微深刻的意涵, 在高雄市中山高中校長林香吟眼中,視為是一種地球村領導學的學習歷程。「領 2018年志村學議員 (左二)促成高雄市 特教學校學生前往 大分縣,參加日本全 國障礙者藝術文化 大會,展出作品及參 與交流。
CHAPTER 3 開闊視野:臺日學子國際交流收穫 093 導力就是你如何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建立彼此的關係,去成就一個共同的目 標。」這個通俗版的講法類似「人脈」、「連結」理論。透過國際教育旅行引 導學生進行深度交流,讓孩子知道,與跨國學伴建立跨文化關係時,必須具備 同理心與覺察力,主動找到自己和學伴的異同,發現彼此的連結,進而建立關 係,這就是學習國際領導力的開始。而後透過與外國學伴的持續聯繫、互訪的 連結,從交流中建立情感與共識,與跨文化的學伴、寄宿家庭建立關係,可以 幫助學子們掌握融入地球村的能力,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學習地球村領導力,未 來不論在臺灣的跨國企業或遠赴國外工作,這些寶貴的經驗都是自己能與不同 國家的人員順利合作的資產。 上:2017年12月長野縣高等 學校選拔吹奏聯盟經過惠 崎先生努力之下,促成與 高雄市學生音樂團體聯盟 舉辦國際交流音樂會。 下:2017年12月,長野縣吹 奏聯盟來高雄交流,學生 們相見歡。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94 連帶多元效應 長期推動臺日教育旅行,范巽綠認為,20年間國際教育旅行累積的豐碩成 果超過預期,「原本的目的是增進高中生的世界觀,這股力量卻漸漸擴及國中 小學、城市,甚至產業,成果豐碩,始料未及。」 2015年,范巽綠擔任高雄市教育局長,現任大分縣議會議員志村學率議員 團到訪,不但參訪學校,與多位高中職校長座談,並重整大分縣與臺灣的教育 旅行交流,以及2018年促成高雄市立高雄特殊教育學校參加大分縣全國殘障藝 術文化祭展出作品,連日本長野縣內人口不多的茅野市市長也率議員團主動到 2018年1月時任高雄市 教育局局長范巽綠參觀長 野縣茅野市保育園(幼兒 園),小朋友以兩國國旗 歡迎。
CHAPTER 3 開闊視野:臺日學子國際交流收穫 095 高雄市表達交流意願,范巽綠笑說:「當時我們推動的是高中職的臺日交流, 但茅野市卻只有四所國中。」於是她改邀請高雄市的四所國中組成「高雄茅野 交流聯盟」,在短短時間內,即進行互訪交流,茅野市還特別選出學生親善代 表,先上「認識臺灣」研習課程,再來進行交流,以示慎重。 臺日雙方的情誼與交流,不但從高中延伸到國中,也由教育旅行發展到主 題交流。例如2016年開始連續三年,由高雄市各級學校音樂樂團聯盟選出代 表,參加松本市由世界聞名的指揮家小澤征爾帶領的音樂祭活動;在前瞻基礎 建設幼兒園興建計畫中,則帶領國中小學、幼兒園訪問多所日本不同型態的幼 兒園,回臺後,更邀請日方來高雄參加「臺日幼兒教育國際論壇」。同時,長 野縣松本市市長到高雄市簽了MOU之後,促成學生間的互相學習與交流,更
並順利成長至2.0,讓高中職到各中小學都能在臺日教育旅行的優良基礎上, 銜接108課綱精神,再發展設計出深具各校特色的國際教育課程,嘉惠更多新 世代學子,讓他們能搭著國際教育的翅膀,自信昂揚、翱翔全世界。」 ●● 2017年時任高雄市長陳菊率 領高雄團隊參加長野縣茅野 市著名的「御柱祭」活動, 與長野縣阿部知事、茅野市 柳平市長攝於活動會場。
與高雄市共同發展「高齡者照護」雙邊交流合作,成果豐碩。 這些例子顯示,只要雙邊開始啟動交流,從教育到商業,從高中到幼兒園, 從歷史文化到農特產品,臺日深厚情誼會持續加深累積。 持續至今20年的臺日教育旅行,影響層面深遠又廣闊,交流人數和校數 都快速成長,且穩定發展。范巽綠指出:「如今,我們完成了聯盟的階段性目標,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96 2016年日本大分縣立由布高等學校 來臺與高雄市立小港高級中學進行文 化交流,並於高雄市立社教館演出 「神樂演曲~貴見城」。
CHAPTER 3 開闊視野:臺日學子國際交流收穫 097 全球競合:有意義的學習課 為了迎接日本高中職生前來交流,臺灣提供相對充分的對接資源。長期擔 任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秘書長的文華高中學務主任吳曉菁透露,她最引以為 豪的成果是,原本習慣往中國跑的日本高校修學旅行,很多都改往臺灣了。她 點出:「日本學生參訪只有短短96小時行程,臺灣學校接待的老師,規劃出 超過20種多樣化的全臺路線,包含入校交流、景點參觀、文化導覽和手作體 驗,連季節、價格等細節全都列入考量,將相關資訊全部公布在網路上。同時 有教育部和觀光局協助,讓任何一所想到臺灣進行修學旅行的日本學校,都可 以輕易連結、沒有死角,因此大受歡迎。」 范巽綠擔任教育部政務次長時,積極推動臺日教育旅行,特別強調國際教 育旅行必須包括:入校入班、寄宿家庭、城市探索等三大重點,且三者必須環 環相扣,深化臺日學生之間的交流,不是蜻蜓點水式的淺嚐即止。 入校入班,藝能課、語言課、實務體驗受歡迎 臺中二中致力國際教育多年,訓育組組長鄭肇豪分享,國際學生入班,對 於來訪者是新奇的體驗,也帶給二中學生不一樣的文化體驗。為促進學生彼此 臺灣是日本中學生最想前往的修業旅行地點之一。臺灣接待方以最大誠
3-2 ▼
意接待,安排不受語言隔閡的入班體驗,規劃最具臺灣特色的學習內容, 安排探索臺灣的在地魅力,各校發揮特色接待東瀛來客。同時安排入住 學伴家庭、住宿家庭,融入臺灣生活,也串起臺日家庭的珍貴情誼。
▼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098 語言溝通機會,在藝能課程中規劃較多的小組合作教學,比如體育課透過異質 分組完成排球挑戰、家政課一起做鳳梨酥,這些對雙方學生都會產生有趣的互 動與刺激。在學科課程中,來訪學生同樣入班上課,學校許多老師亦會針對不 同國籍學生調整授課內容,如國文老師教授論語前已將教材翻譯成英文,並鼓 勵二中學生表達給外國同學,彼此討論內容,促進文化之交流。 臺中二中接待國際學生參訪已有一套熟練流程,鄭肇豪解釋,當收到日本 中學生的修業旅行接待,負責國際交流的老師就會開會,要針對哪幾班、哪些 課程,讓訪客學生入班,老師之間如何配合補位。學校也會向學生號召,曾參 上:2019年12月日本九州 熊本西高校304位師生 訪臺,體驗新北市立永 平高級中學文化創意五 堂課。 下:2018年12月永平高中 姐妹校-日本熊本縣東稜 高校388位師生來訪, 體驗高一11個班級課 程。左二為時任永平高 中校長劉淑芬。
CHAPTER 3 開闊視野:臺日學子國際交流收穫 099 加日本教育旅行的同學可以負責招待日本來訪高中生,練習語言,增加接觸, 「國際化已融入二中校園生活中,從國際雙聯招生、課程跨境交流、SDGs跨 領域教學等,在二中校園中處處可感受國際化之氛圍。」 體驗製作珍珠奶茶,廣受歡迎 位於臺南的曾文家商,技能性課程資源豐富,校長洪思農表示,他們會從 校內職業科裡挑選容易參與的課程,讓來訪學生體驗。例如安排日本學生到餐 飲科學習做中菜料理、烘焙中式糕點,或參觀幼兒保育科的幼兒律動課程。「即 使語言不通,這些課程還是可以讓來訪學生有參與感,減少日本學生對於入班 的不適應感。」 曾文家商長期與日本橫濱商校的學生交流,其中最受喜歡、歷久不衰的活 動,是製作珍珠奶茶。「我們不是偷吃步,材料攪一攪就好,從篩粉、製作珍 珠粉圓,一步步調製適當比例、甜度的奶茶。」日本學生專心投入製作過程, 反應熱烈。 發揮學校特色,扮演臺灣推廣大使 虎尾農工校長李重毅將職校特色放進接待環節,日本北海道名寄產業高 校、旭川高校培養酪農業人才,在北海道養牛是大宗產業,而虎尾農工則擅長 左:日本學生透過教育旅行在臺中二中體驗熱鬧活潑的校慶活動。 右:曾文家商的珍珠奶茶手作課程非常受日本學生歡迎。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00 養豬、養雞。當兩校學生來訪時,他便安排學生到雞舍撿雞蛋、到豬圈餵飼料, 到菜園摘蔬菜水果。待體驗活動結束,師生已經滿身是汗,再到最後一站餐飲 科教室,由學生奉上親手製作的霜淇淋,「師生吃下冰涼香甜的霜淇淋,都讚 不絕口,直呼『喔伊喜』,最後滿面笑容地結束參訪。看到客人的笑容,我們
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副召集人,李重毅不吝分享接待祕訣,交通不便或位於 鄉下都不是交流的障礙,能讓對方體驗到獨特的經驗,才是創造外國師生們不 遠千里都願意拜訪的動力。 探索臺灣,結合美景美食與特色 日本是一年三學期制,4月開學,一個月後第一次月考結束,正適合帶學 生來臺。5月的臺灣進入初夏,還不算太熱,臺灣學制是下學期的期中以後, 這個時節是探索臺灣的好時機。 5月的澎湖馬公高中,氣候宜人,海面風平浪靜,可以安排海上的海洋生 態課程,划獨木舟出海,晚間欣賞「花火節」。如果造訪中部,雲林虎尾農工 距離高鐵雲林站不遠,搭乘遊覽車不到10分鐘便可直達學校,還能順勢連結 參訪臺灣最知名的景點阿里山。新北市的淡水商工臨近淡水老街,有豐富的歷 史文化和古蹟建築,還有在地美食,造訪一所學校,能看盡整座都市。 虎尾農工校長李重毅(左一) 安排具在地特色的接待行程, 吸引日本學生前來交流。
也獲得滿滿成就感!」他透露,由於學校接待的口碑好,北海道、京都和大阪 的學校紛紛搶著預約,表示待疫情過後,一定要造訪虎尾農工。同時身兼臺灣
CHAPTER 3 開闊視野:臺日學子國際交流收穫 101 臺灣濃郁的人情味和美食,可以感染民族性較保守的日本師生,讓他們打 開胸懷,體驗臺灣魅力;臺灣師生則藉此鍛鍊自己的感染力,從接待中增加自 信心。淡水商工曾接待過各國學生,其中包括芬蘭師生,學務主任曾才榮觀察, 芬蘭人與日本人同樣拘謹,到校前便預先強調對飲食毫不在意,簡單就好,沒 想到來臺後,每天嘗試各種美食,竟異口同聲說:「臺灣的涮涮鍋,是有生以 來吃到最棒的燙牛肉!」曾才榮笑稱:「用心的接待,能讓異國人打從心裡認 同臺灣,這不僅為學生帶來成就感,也是一種學習。」 上:日本學生寫給馬公高中老師們 的中文感謝信。 下:馬公高中安排日本學生划獨木 舟,體驗澎湖美麗的海景與海 洋文化。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02 住宿家庭,家庭與家庭的交流 臺日學校間有著「讓學生互為學伴」的默契,也就是,「臺灣學生前往 日本,住在某位學伴家裡,學伴來訪臺灣時,便會同樣住進這位學伴家中, 用意是為了認識、熟悉彼此的家人。」吳曉菁解釋。學生習慣暱稱寄宿家庭 (homestay)的父母為「home爸」、「home媽」,在學校時,學伴負責
率就能減到最低,對大家都好。」 曾文家商與日本橫濱商校交流已逾15年,雙方年年互訪,每一梯次學生 都入住學伴家中,「寄宿接待是整個交流相當重要的環節,用心就能取得彼此 的互信。」洪思農強調,儘管曾文家商有些學生是農家子弟,住在傳統三合院, 仍是傾盡所有、待客以誠,用滿滿的誠意款待貴客,而同住的日本學生都能感 受到,也更珍惜難得的機會。 日方學生來臺後,與學伴共進三餐,一同搭車或走路上下學,學伴間經常 是英文、日文、肢體語言和翻譯軟體統統用上,創造出年輕人間聊不完的專屬 話題,洪思農指出,「有語言實用需求,學生的日文、英文都一起變好。同時, 學習接納不同文化,也成為臺灣的推廣大使,向學伴傳達在地歷史文化,達成 交流的真正目的。」
帶對方了解學校動線,介紹學校環境,協助處理各種大小困難。 接待日方學生時,寄宿家庭的home爸、home媽經常扮演生活照顧、出 遊體驗的關鍵角色。馬公高中老師楊進興就指出,澎湖向來以民宿多和熱情好 客聞名,也因此每當有日本學生要到校交流時,許多家長都鼓勵孩子報名擔任 學伴和寄宿家庭。為了讓寄宿家庭成為日本學生認識臺灣的橋梁,並讓接待家 長做適合的安排,馬公高中校長丁志昱總會在行前寄給日本校方詳細的詢問表, 請所有來訪學生仔細填寫,能否接受住處有寵物、對哪些食物過敏等細瑣問題。 丁志昱指出,日本人個性細膩,他累積每次到日本參訪的經驗,將心比心, 規劃日方來臺的流程,「在學校出發前把每個接待的細節打理好,出狀況的機
CHAPTER 3 開闊視野:臺日學子國際交流收穫 103
108課綱在地學,國際教育旅行再深化 隨著108課綱落實,國際教育旅行的意涵更上一層。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 盟2.0總召集人林香吟指出,臺日的歷史淵源深刻,臺灣曾經是日本實施明治
透過臺灣學生介紹給他們出國交流或來臺旅行的日本學伴。讓彼此知道這些不只 是書本文字的歷史地理,而是生動地存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且讓學生更知道我們 在歷史上是如此地息息相關,在議題的理念上是如此接近;透過跨國歷史議題的 整合與互動學習,學生知道如何讓生活與知識結合,如何進行跨國跨文化理解, 共同學習全球公民責任,這正是臺日教育旅行未來希望達成的目標。●●
學伴們感情好,愛屋及烏的臺灣家長,也會連孩子的學伴一起當成寶貝。 洪思農經常看到家長帶著「所有孩子」一起走訪臺南景點,日本學生都相當開 心,之後臺灣學生前往日本時,同樣受到溫暖的對待。每年日本學生返國前, 都上演依依不捨的情節,相擁而泣,在一旁催促的洪思農都哭笑不得。原本是 學校與學校、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在多年互動下,已經昇華為兩個家庭之間的 往來,因為相互接待,最終成為跨國好友的真摯情誼。
維新、現代化成效最佳的海外基地,至今仍遺留許多工程、文化與遺跡。日本 學生來臺灣可以引導他們去理解這段歷史,臺灣學生則可以連結這段歷史與自 己土地的關係,例如八田與一考量臺灣南部的氣候特色,設計建造了烏山頭水 庫及嘉南大圳,改善嘉南平原灌溉系統,讓臺灣南部的農田大大提升生產力, 但也引發一段臺灣糖米相爭的經濟歷史,這些素材經過老師設計成為很有在地 特色的地方學課程內容。 現在臺灣各級學校都積極發展所在地的地方學課程,類似這樣的地方特色,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04 高雄市忠義國小與日本富山縣魚 津市四葉小學合作,進行一學年 英語視訊交流活動,兩校透過視 訊、信件方式展開英語學習與國 際交流。
CHAPTER 3 開闊視野:臺日學子國際交流收穫 105 全球創新:交流的N種可能 2018年10月5日,高雄市忠義國小六年一班學生,與素未謀面的日本富 山縣魚津市四葉小學六年二班學生,用通訊軟體SKYPE首次做遠距課程連線。 忠義國小的孩子鼓起勇氣,用不太流利的英語自我介紹,而四葉小學的學生則 以活潑的猜謎方式,介紹魚津市特色活動,說到「蝶六舞陣」時,還對著鏡頭 來了段舞陣中的扇子舞。一時間,隔著彼此的那層螢幕彷彿不存在般,雙方迅 速熱絡起來。 網路普及化,提供教育新可能 當氣氛炒熱了,語言便不再是障礙,忠義國小學生接著表演壓箱寶—─布 農族歌謠舞蹈,並介紹原民服飾由來。當他們看到四葉小朋友的眼睛一個個亮 了起來,再繼續打鐵趁熱,介紹高雄景觀、學校旁的鳳凰山、眷村與蝴蝶生態。 短短一個半小時,兩班學生已成了同班同學。 「這就是網路交流的重要!」范巽綠欣見於臺日兩國學生以網路交流的成 果,並指出早在2000年,教育部推動「教育國際化」政策時,其中一大重點, 隨著網路日益普及,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也相當重視網路科技在國際教 育交流中扮演的角色。在實際出國交流之外,臺灣各級學校正透過有別以 往的「網路」管道,激盪出學習火花。 3-3 ▼ ▼
新,打造更多可能。2010年,教育部在國際教育1.0的基礎上,期望以國家力 量擴大國際交流資源,全面推展地方對外交流;2020年推出的國際教育2.0, 則希望在12年國教課程綱要上,鼓勵教師結合中小學課程與國際教育課程, 將國際議題融入各領域學科,進行跨領域統整教學,培養學生具備「多元文化 與國際理解」的核心素養。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06 便是強調網路在教育改革中扮演的角色,「國際網路的人口年齡愈來愈低,學 生在網路上的時間愈來愈長,網路就是一個『組織的媒體』,不僅提供教育改 革新的想像空間,也為教育改革帶來新可能。」 確實,忠義國小和四葉小學整整延續一個月的交流課程,從上網視訊、卡 片和書信交換,再到生活影片分享,豐富內容讓學生寫下一篇篇動人心得,「說 英文雖然讓我緊張,但是可以讓外國人聽懂,太有成就感了」、「做了才知道 這件事情這麼有趣,可以和這麼遠的人交朋友,好神奇」、「我們把努力練習 後的成果很完美地演出了,我非常開心」、「好想再繼續交流喔!」此外,富
從此理念出發,加上全力支持的學校、致力將國際和在地元素融入各領域 學科的老師,學生無論身處都會或偏鄉、是身障或弱勢,只要在校園內運用網 路科技和平板電腦,都能被帶進國際多元文化環境內。 疫情襲來,線上交流系統性展開 所謂「計畫趕不上變化」,2020年,國際教育2.0推出時,正是新冠肺炎 肆虐全球之始。疫情導致各國紛紛關閉國境,瞬間切斷國與國之間的任何實體 交流,「但危機就是轉機,恰好能讓我們做更多準備。」范巽綠一句話,道出 面臨這種困境下,許多老師的心聲。 儘管原本準備出發的教育旅行團,停下了往前邁進的腳步,但網路課程卻 因此迸發更多創意。范巽綠提到,學校紛紛一邊將課程轉化為線上模式,一邊
山縣當地北日本新聞社等三家報紙,都報導了此次視訊交流。 細看教育部擬定政策的核心理念,始終是運用網路科技創新學習、推陳出
CHAPTER 3 開闊視野:臺日學子國際交流收穫 107 運用過去交流旅行結下的人脈和姊妹校資源,開始推動比以往更有系統、有主 題的網路課程。而為了交換經驗,教育部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在2021 年11月舉辦了「2021年臺灣國際教育旅行產官學民交流論壇」,由臺灣國際 教育旅行聯盟2.0第一任總召集人、現任新北市中和高中校長,時任新北市永 平高中校長劉淑芬主持,邀請產官學民專家代表專題發表和各縣市學校實務交 教育部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舉辦「2021年臺灣國際教育旅行產官學民交流論壇」,由各界 專家進行演講、座談及實務分享,以涵養國際教育能量。
相識的人打破隔閡,勢必要經過一番設計;其次,以網路進行的國際交流十分 多元,根據國際教育2.0中綜合為七大類型,包括文化交流、語言交流、共備 課程、國際筆友、國際專案參與、姊妹校交流、主題討論等。隨著聯合國永續 發展目標(SDGs)成為各國政府、全球教育界、企業界的共通語言,老師在 設計課程時,必須檢視與SDGs的吻合度,以助學生加乘學習成效。 緊扣SDG,設計破冰與主題式課程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08 流經驗分享,當日論壇以「新冠疫情下的國際教育線上交流」、「在國際教育 旅行中融合SDGs議題」和「國際教育在地連結的套裝旅行行程-以新北市為 例」三大主題進行交流論壇成果分享。 事實上,不論在疫情前後,線上課程的邏輯、進行方式與實體交流本就差 異極大,因此要將實體課程轉到線上,一切內容皆須重新設計。但在所有學校、 老師努力摸索下,目前臺灣與國際學校的線上交流模式,已有初步雛形。 首先,俗話說:「見面三分情。」網路不比實際碰面來得親近,要與素不
忠義國小老師分享,課前,兩國教師必須先進行共備,並要求學生充分預 習,老師們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勇敢上鏡頭、開口說英語,還要緊扣聯合國17 項永續發展目標,設計主題課程,「這和帶學生出國旅行的挑戰、風險相比, 燒腦、忙碌、緊張的程度是毫不遜色!但學生的收穫卻毫不打折。」 負責臺南市國際教育地方教師培力團工作的億載國小校長林志政則以自身 經驗為例,指出可以用「活動」打開交流的門,接著以「結構式」設計課程, 從各相關學科領域豐富內涵,依課綱計畫、融入跨領域知識。事實上,億載國 小為了帶頭實踐,老師們積極開發專為線上設計的課程,並落實在學生身上, 最終將試驗有成的課程寫成SOP模組,即所謂「億載模式」,提供給其他學 校參考,「各校只要加入學校(本校)特色,就可延伸為各校獨家版。」 臺南市崇明國小校長王海秀也認同林志政的看法。她認為,線上課程從設 計開始,就必須進行有層次的調整,例如兩校學生間一定要安排相見歡儀式,
CHAPTER 3 開闊視野:臺日學子國際交流收穫 109 作為開場,不論是午餐、玩具、遊戲等,都是極佳的破冰話題,接著再慢慢導 入主題式的校定課程。 在高中職部分,臺中二中也有一套線上交流模式。臺中二中訓育組組長鄭 肇豪分享,在交流之初,兩校承辦老師會利用社交平臺成立討論群組,敲定交 流時間、確立每堂課一個半小時,接著訂出主題,以便學生預做準備。視訊連 線時,在自我介紹後進入主題,「介紹兩校所在的城市、食物特色、歷史文化、 學校作息等,通常第二次交流時,就會結合清潔飲水、良好健康等SDGs主題, 也會視該校特色而定。」鄭肇豪解釋,假設學校的課程主題是交通安全倡導, 便會融入課程中。至今,臺中二中已分別與日本兵庫高中、伊丹高中、神戶高 校進行過多次視訊交流。 2022年8月「臺日國際交流PBL玩真的!」新北市立中和高中、臺北科技大學和日本大阪工業大學 進行專案式教學合作。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10 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總召集人林香吟觀察,各校在疫情期間的線上 交流,都做得十分成功,不但課程議題內容豐富,還展現臺灣高水準的資訊科 技運用能力,不論是網路遠距交流時的場景布置、主持與分組討論,臺灣師生 很快地就能就緒引導兩國學校來進行,甚至細膩到連午餐時間都準備日本學生 喜歡的小籠包在鏡頭前介紹,無國界的連繫讓彼此的關係更深化。鄭肇豪則認
疫情沒那麼快結束,因此主動透過日本觀光協會發文給臺灣各高中職校,把原 本要來臺踩線而辦的『現地說明會』,改成線上交流會,接著就開始邀請各學 校,一一啟動線上交流課程。」 忠義國小的老師則指出,線上交流課程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也增 進了基本溝通能力,尤其能為孩子開啟世界之窗,讓他們知道不是只有搭飛機
值得注意的是,藉由網路的力量,教育交流還擴散到日本之外。位處離島、 師生數不到50人的澎湖縣風櫃國小,將雙語當作學校特色,藉由澎湖縣與美 國愛達荷州線上簽訂教育交流合作備忘錄之便,讓孩子與當地小學生互動,他 們拍攝生活短片,介紹學校和自己,並互相傳送祝福,即是「文化交流」類型 的代表學校。 嘉義市文雅國小也是一例。作為全臺首所設有「國際教育組」的學校,文 雅國小經常透過視訊課程,讓學生與多國學校交流。曾經,文雅國小嘗試與某 所位在烏干達的學校交流,該校卻因為增購電腦的經費不足,難以達成目標。 2011年,文雅學生發起手工藝品義賣活動,為烏干達小學生募款3萬5,000 元作為購買電腦的經費,更重要的是,學生從中學到「為世界角落盡一份心力」 的精神。
為,日本學校超前部署的功力,很值得臺灣學校學習,「日本學校很早就察覺
出國才能結交日本朋友,「網路可以幫助我們不分國界,拓展視野。」 國際教育交流,藉網路擴散到更多國家
CHAPTER 3 開闊視野:臺日學子國際交流收穫 111 早在2000年,教育部啟動「教育國際化」政策時,就埋下「網路科技」 的種子,讓高中職學生善用網路進行國際教育交流。隨著新冠肺炎爆發,又加 速線上課程推廣,讓學生不至於在求學階段,留下三年的國際教育空白期。如 今,隨著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已完成線上課程範本研發,足以提供更多 老師投入,相信未來,所有學生將可不再受環境限制,透過網路參與國際教育 課程,讓國際教育真正生根。 ●● 2020 年 12 月澎湖縣馬公市 風櫃國小與美國愛達荷州和平 谷特許學校簽署合作備忘錄, 並進行愛臺連線視訊交流。下 圖左起美國愛荷達亞太區辦事 處處長顏銀德、風櫃國小校長 林妍伶、澎湖縣政府教育處處 長蘇啟昌。
精彩 蛻變 國際教育普及 從1.0到2.0 CHAPTER 4
國際教育2.0以「接軌國際、鏈結全球」為願景,在 國際教育1.0的基礎上,打破傳統框架,邁開大步, 將中小學教育提升為銜接國際化與全球化的優質教 育。推動如此大型的教育計畫,需要一個銳意革新且 資源更豐富的組織系統強力支撐,2020年「臺灣國 際教育旅行聯盟2.0」應運而生,為推動臺灣國際教 育帶來新的量能。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14 上:高雄市立中山高中與日本三 重縣津高校學生透過網路進 行專提報告交流。 下:高雄女中與印尼等六國文化 線上交流。
當前世界各國重視國際教育的潮流不歇,歷經10餘年的臺日教育 交流日益成熟,國際教育也進階發展到2.0,持續蛻變成長。不僅 呼應永續發展目標,更服膺12年國教課程綱要,國際教育2.0的 願景,「接軌國際、鏈結全球」,讓中小學教育內涵能與國外主要 國家的學制相互轉銜,更讓所有學校師生都能與全球支持教育國際 化的組織、機構及企業建立起夥伴關係,展開全面交流及合作。
CHAPTER 4 精彩蛻變:國際教育普及 從1.0到2.0 115 加深: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 盟2.0扎根與深化 全球教育趨勢變化快速,21世紀是國際化和全球化的時代,愈來愈多人認 同「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不僅中小學教師、家長及學生對於「教育國際 化」的需求與日俱增,也有愈來愈多的海外學生有興趣到我國中小學課堂一起 交流或學習。教育部與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更秉持與時俱進的精神,期待國 際教育旅行能全面普及,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交流對象更擴大到世界各國, 並落實到各學科領域,讓國際教育的範疇與格局更開闊。 教育趨勢改變,訂出新目標和策略 「當前全球社會、經濟與科技的快速變遷,中小學教育亟需跳脫傳統框架, 培養具備國際素養及全球視野的人才。」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彭富源 指出,為了全力推進國際化教育,充分回應來自校園及社會各界呼聲,教育部 在進行全面的國際教育政策檢討並徵詢學者專家之後,於2020年5月發布了
「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2.0」(簡稱白皮書2.0)。
4-1
▼ ▼
迎接國際教育趨勢、推動如此大型的教育行動,需要一個銳意革新且資源
更豐富的組織系統強力支撐,教育部希望結合各界資源,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 加乘作用,於是納入地方政府的教育局處,於2020年12月成立「臺灣國際教 育旅行聯盟2.0」,以跨域提升臺灣中小學國際教育的能量與效果,以國家力 量擴大國際交流資源,全面推展地方對外交流。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16 中小學教育是各國培育人才的基石,「我國中小學教育的品質與成就一向 享譽國際,多項國際學科能力評比在世界上更是名列前茅。」教育部部長潘文 忠在發表白皮書2.0時表示:「為了符應中小學教育國際化的趨勢及師生家長 的需求,培養學生『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的核心素養,已刻不容緩。」 正因為國際教育2.0的願景是「接軌國際、鏈結全球」,也就是在國際教育1.0 的基礎上,打破傳統框架,邁開大步,全面將我國的中小學教育提升為銜接國 際化與全球化的優質教育。 尤其,2015年聯合國根據國際間關注的全球性議題,共同發布「翻轉我們
的世界:2030年永續發展方針」,並據以規劃統整提出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 (SDGs),正與我國12年國教課程綱要的方向相符合,所以白皮書2.0即連 結二者的實質內涵,打造出國際教育的新願景、目標、策略與行動方案。
教育部在2020年
發布「中小學國際教育 白皮書2.0版」,象徵 臺灣中小學教育國際化
5月
邁向新的里程碑。
及inbound,擴大到線上交流、國 際會議及競賽、外籍人士入校志工服務,無論是交流對象或是格局都更加宏大; 交流活動的設計也將與108課綱結合,在全面盤點資源下,行銷本土特色,並
CHAPTER 4 精彩蛻變:國際教育普及 從1.0到2.0 117
進行跨域合作,發展出更多元、更有深度的交流模式,讓我國及外國參與交流 的學生體驗國際教育的真諦。 劉淑芬表示,「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一路到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 的主要任務,都是要協助教育部推動高中到中、小學的國際交流;過去20年 我國推動國際教育交流主要以日本及南韓兩國為主要交流對象,臺灣國際教育 旅行聯盟2.0上路後除維持現有日、韓交流外,在國際關係上對臺灣具重要性 的國家,如新南向國家及我國邦交國等,皆會成為我國發展交流的對象,以擴 大學生的學習面向,更要利用聯網和現代科技接軌國際。 時代的巨流不斷向前推進,在進入5G時代的今日,臺灣的中小學教育也 要與時俱進,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將在教育部國際教育2.0新政策的領
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應運而生,與時俱進 為因應「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2.0」而新設的組織,正是「臺灣國際教 育旅行聯盟2.0」,從2021年元旦開始運作,由課程發展、打造友善國際化 環境、建立國際架接機制等三個面向切入,全面推展地方對外交流,並發展融 入在地文化與課程深度的主題式先導行程,目的是讓學生藉由文化互動,親身 體驗學習,增加對本國及異國文化的認識,形塑多元及包容的世界觀。雖然 2021年與2022年間,因受限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仍以課程發展為主軸, 結合教育部的「國際交流櫥窗」(IEW)、姊妹校、家長會及在地企業的力量, 持續與世界接軌。 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成立運轉時,由現任新北市立中和高中校長, 時任永平高中校長劉淑芬擔任第一任總召集人,她於2020年12月的成立茶會 上表示,國際教育旅行在國內已推動20年,累積的成果十分豐碩,而2.0的 上路,不僅將交流主體從高中生向下延伸到國中生及國小學生,也同步創新推 動交流類型,從國際教育旅行outbound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18 導下,協助中小學善用資訊及網路科技與世界各國中小學進行交流,無縫接軌。 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剛剛上路時,原本放在一項由國立臺灣科技大 學工程學院院長陳明志教授主持的計畫中,經過一段時間運作後,為縮短大學 與國中小學的落差,2022年1月,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從臺科大計畫 獨立出來,並協調由當時高雄市立高雄女中,現任高雄市中山高中校長林香吟 接任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第二任總召集人。 林香吟自2007年即開始參與國際教育旅行,2018年並擔任臺灣國際教育 旅行聯盟的高雄市分會長,對國際教育的理念和策略十分嫻熟。她指出:「臺 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的任務不同,組織架構也不同。」在臺灣國際教育旅 行聯盟的階段,分會長由各區域內一位代表性的高中校長擔任。
IERC,負責層級與影響力也持續擴大。 2020年12月臺灣國際教育旅 行聯盟 2.0 核心小組成員,左 起劉淑芬校長、楊益强校長、 蔡清華政務次長、王沛清校 長、李重毅校長、林香吟校長。
在組織編制上,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由全臺各縣市政府的教育局處, 指定轄內一所學校,擔任該縣市各級學校的「國際教育資源中心」(IERC), 高中職則由國教署依分區指定四個學校擔任IERC,總計全國共有26個
CHAPTER 4 精彩蛻變:國際教育普及 從1.0到2.0 119 林香吟擔任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總召集人期間,依任務邀請學校校 長與老師共同組成核心小組來協助各分區IERC推動相關工作;2022年最重 要的任務就是辦理「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大型活動,在高雄市立中山高中、 臺北市立大安高工、國立虎尾農工、臺中市立惠文高中、新北市立中和高中、 臺北市立松山高中、高雄市立高雄女中和國立臺南一中等多個縣市的高中職校 長與老師齊心協力下與教育部共同完成這項有意義的活動,也見證臺日教育交 流的豐碩成果。 組織蛻變,整合中央地方資源 「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發展過程中,交流對象從原有的515所高中職, 擴增為全國4,888所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都能參與。」林香吟解釋,不只組織的
傳遞效率,有助於國際架接機制的「自動化」;也就是若線上媒合不順暢,就 交由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手動」媒合,以人力輔助資訊交流更順暢, 這項機制有助於疫情解封後國境開放,能加深互動往來。 在課程變化方面,與世界潮流一致,國際教育的內涵充分與12年國教課 程綱要、SDGs精神相合,重視核心素養,強調學習必須與生活情境連結,引 導學生關注人類環境永續發展的議題;而SDGs精神也帶領學生在未來社會知 道如何調適與創新,追求一個更美好、更永續的環境;學習過程兩相搭配,期 許能培養學生成為具備國際視野的全球公民。 「值得一提的是觀念的變化。」林香吟表示:「除了既有出國參訪及接待 參訪外,還增加網路交流、參與國際會議及競賽、外籍人士入校志工服務,以 及觸及NGO、NPO國際資源等,整體的面向更開放、更多元。」
建構有所改變,課程與觀念的變化更與過去大不同。 尤其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因增設有IERC而更系統化,不僅結合中 央資源,更統整地方教育資源,協助各地學校發展特色,強化我國國際教育交 流的競爭力。在此同時,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團隊建置「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 2.0全球資訊網」及協助各項計畫申請的網路作業,以提高政策透明度與資訊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20 結合素養,深化國際教育內涵 呼應當前政府積極推動「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不只是聚焦在語 言上的國際化,白皮書2.0中特別強調深度整合的國際教育課程應融入各領域 學科,或發展出主題式的跨領域課程,鼓勵中小學設計不同程度、類型的國際 教育課程與教學策略模式,引導學生進行全球素養的深度學習。 12年國教課程綱要更列舉出不同階段學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包括:國家 認同、國際素養、全球競合力、全球責任感。林香吟特別以全球責任感為例, 國小階段應學習認識世界基本人權與道德責任,了解並體會國際弱勢者的現象 與處境;到了國中階段,應學習了解全球永續發展之理念,並落實於日常生活 中,尊重與維護不同文化群體的人權與尊嚴。 「在不同年齡的教育階段,藉由將國際教育融入課程,引導學生的學習動 機與熱情,協助他們應用及實踐所學,體驗生命意義。」林香吟期許學子們能 由此出發,致力於社會、自然與文化的永續發展,成為能堅定自我文化價值, 又能尊重欣賞多元文化,主動關心全球議題或國際情勢的全球公民。 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暨IERC任務學校參訪行程,模擬外國團體進行國際教育旅行之路線規劃 及推廣在地文化內容。
CHAPTER 4 精彩蛻變:國際教育普及 從1.0到2.0 121 擴大網路交流,加大對師生支持力道 隨著科技翻轉教育,國際教育2.0也導入數位創新,教育部政務次長蔡清 華在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成立時表示,「未來國際生與臺灣學生不僅有 實質互訪,也會在訪問前、後,讓各級學校藉由網路,提早進行雙邊課程共備, 學生線上共學,並在互訪期間,讓雙邊能把過去討論的內容,面對面如實溝通 呈現,讓學習更深刻。」 為此,教育部於2020年開設創新平臺「國際交流櫥窗」(IEW),在疫 情期間提供學校作為與國外中小學交流的重要媒合機制。擁抱科技創新,教育 部與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也將持續協助全國中小學善用資訊、網路教學,
此外,為給學校更多支持,也將辦理「教師培力團」,研習內容除共通課 程外,增加分流課程,以方便不同社群教師的增能需求;另增加「教育行政人 員培力課程」,因為行政人員在國際教育推動上扮演極重要角色,藉由課程培 訓讓國際化教育發展更前瞻。 中小學教育是國家賴以立國、建國及強國的基礎,自2020年開始、為期 六年的國際教育2.0,以「接軌國際、鏈結全球」為願景,期許達成「培育全 球公民、促進教育國際化及拓展全球交流」三大目標,未來勢必匯聚社會各界 的信念與行動,再次引領我國中小學教育開啟國際化新頁,培育出更多具國際 素養的世界公民。 ●●
與世界各國中小學交流,同步接軌。 在擁抱創新的同時,持續擴大影響力的作為也很重要。對外,聯盟過去以 日韓為主要交流對象,未來除了現有的日韓交流外,也會擴展到新南向國家、 臺灣的邦交國以及英語系國家;對內,也加大對師生的支持,「以前國際教育 旅行大多為六天五夜,平均一趟花費約3萬8,000元至4萬5,000元。」教育 部政務次長蔡清華指出,「未來2.0將針對弱勢生、特教生以及帶隊教師,提 供更多補助,讓資源和機會更普及化。」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22 上:高雄市中山高中與日本三重縣津 高校學生透過視訊,針對臺日醃 漬文化進行分享與討論。 下:2020年國立員林高中與印尼姊妹 校視訊交流。
CHAPTER 4 精彩蛻變:國際教育普及 從1.0到2.0 123 加廣: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 盟2.0創新與展望 在國際教育進入2.0階段的同時,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盤打亂了許 多出國教育旅行的計畫,然而少了實體參訪機會,原本已展開的網路線上交流 卻意外地蓬勃發展。高雄中山高中校長,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總召集人 林香吟說:「出國有出國的做法,在國內有國內的做法。」因此現階段,研發 創新的國際教育課程,成為成功推動國際教育的關鍵。 許多中小學老師運用教育部「國際交流櫥窗」(IEW)平臺,以及過往姊 妹校、家長會等資源協助,與世界各國學校展開連結。以IEW平臺為例,不 僅提供境內外學校上傳雙邊交流訊息,還能搜尋雙邊交流機會,成為疫情期間 最佳利器,讓許多學校在此找到可展開國際交流的對象。 擁抱教育趨勢,實體交流搭配定期視訊 雖然疫情減少了國際交流、實體互訪的機會,但國教署積極鼓勵各校善用 網路科技,打破距離限制,持續與國外姊妹校保持良好互動。教育部國民及學 隨著全球疫情肆虐蔓延,顛覆國際間自由往來移動的可能,許多教
4-2
育旅行計畫被迫中止,然而進入更成熟的2.0階段的國際教育,卻 沒有中斷海外交流行動,更多結合科技創新的教學被大量研發、導 入課堂學習,真正帶領學生看見天涯若比鄰。
▼ ▼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24 前教育署署長彭富源就以員林高中為例,透過培訓學生在課程中介紹觀光景 點、專題討論等,啟發學生對國際交流的熱情,他笑說:「網路課程的形態十 分多樣化,能兼顧教學進度,且無論是否有疫情阻隔,交流的腳步都不會停 止。」 原來位於印尼第二大城泗水東部,頗負盛名的私立學校國際星辰高中 (Nation Star Academy),學生人數323人,以多元文化環境聞名,學 生源自不同種族和宗教及華人後代,由當地和海外教師實施國定課程和國際 劍橋課程,並有生活技能和品格培養課程。2018年9月,星辰高中校長宋雅 (Sonya)帶領師生團到國立員林高中訪問,並簽訂兩校學術交流和合作計畫。 上:彰化員林高中訪問姐妹 校印尼星辰高中,雙方 透過豐富的體驗課程以 及學伴互動,增進新世 代對跨國文化的了解與 情誼。 下:2018年印尼星辰高中 師生前來彰化員林高中 進行交流。
其中印尼新住民人數占第二多,對臺灣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配合新南向政策, 國立員林高中希望多與新住民來源的國家穩定交流發展,例如與星辰高中締結 姊妹校後,平時透過視訊教室設備上課交流,每年定期互動,還將以交換學生、 開創國際交流事宜等,培養兩地學生國際視野。宋雅也說,處於全球化時代, 所有國家和學校都應拓展不同視野,學習不同文化,感謝員中與該校進行全球 化課程,未來將辦理更多跨校交流機會,希望能年年到訪。 疫情逆轉,創新讓線上課程更多元 然而,疫情影響兩校間的實體互訪,但在調整腳步後,轉而以線上課程進 行,不但友誼未減,帶動參與的學生人數反而更多。原來員林高中提出由地理、 公民、英文教師團隊共同研發的「地球公民」特色課程,兩校老師共備課程後 互享研究成果,既兼顧在地學習,也增進國際了解。 以食物單元為例,地理部分從各國傳統飲食探討環境對農業的影響,觀察 超市販售的食品,由學生提問現今食物系統有何改變。透過蒐集全球農業消費 和生產統計,印證食物全球化的現象,並進一步討論進口、在地食材以及食物 加工複雜化對生活的影響;之後,學生透過研讀文獻資料,整理出農業工業化 的心智圖,討論食品產業鏈上每個環節的影響。最後,在公民課上讓學生設計
CHAPTER 4 精彩蛻變:國際教育普及 從1.0到2.0 125 據內政部移民署統計,臺灣新住民人數已逾65萬人,且人數逐年增加,
學校營養午餐菜單,呈現如何兼顧美味、健康並關照在地小農。 這堂以食物出發的創意教案,由員林高中與印尼星辰高中雙邊合作發展課 程,並全程以英文進行。因應疫情影響,員中學生還頗富創意地把新興外送平 臺融進課程,再結合彰化特色美食、水果,介紹彰化特產肉圓的多種料理方法。 學生們為了更完整呈現課程內容,除了準備精彩的課堂簡報,還利用課餘時間 練習印尼歌曲,拉近彼此距離,讓印尼學生更了解臺灣文化。 還有許多創新的故事持續上演。例如國立羅東高中與日本姊妹校長野縣須 坂高校,雖然在疫情期間無法互訪,但仍透過雲端課程互動。其中2020年第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26 一學期由師生共同規劃為期一學年的「雲端文化暨數位科技國際交流培訓工作 坊」,就是由學生分組進行日語對話、文化禮儀及多媒體影音製作。學生除了 貼心製作「你還有我‧祝福打氣影片」,向須坂高校師生表達跨國祝福與關懷, 也期盼姊妹校的珍貴情誼能持續升溫。參與的學生皆積極投入,包括事前培訓、 拍攝祝福影片與動畫、介紹美食文化、進行專題討論等,展現多元創意的新形 態國際交流活動。 彭富源表示:「科技創新打破時空限制,深化及加強我國跟其他國家學校 的教育交流,並擴展與更多國家的交流機會,未來隨著邊境逐步開放後、實施 出國互訪,更能擴大及深化國際交流效益,提升學生國際視野、外語溝通能力 及建立國際人脈,進而提升整體的國際競爭力。」 整合再進化,2.0培養全球公民 「國際教育2.0不只是運用網路科技展開線上交流,更融入新課綱的常態 性跨領域教學,與國際教育1.0的差異不光是實體轉線上,而是更加深加廣於 12年國民教育中,無論實體旅行和線上課程,都只是其中的一環。」彭富源如 是說。以目標而言,國際教育1.0的目標是培育具備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全 2021年「學校國際化示範成果」發表會在高雄女中舉行,92所高中以下學校人員及27組跨校 社群、專家學者等進行交流。
CHAPTER 4 精彩蛻變:國際教育普及 從1.0到2.0 127 球競合力、全球責任感的「國際化人才」;國際教育2.0則進階培養「全球公 民」,目標並無二致,但特別凸顯四大意涵,即:1.彰顯國家價值,2.尊重多 元文化與國際理解,3.強化國際移動力,4.善盡全球公民責任。 總召集人林香吟認為:「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的運作方式是對應配 合108課綱上路而改變,尤其強調素養。」她也期待能有更多老師一起投入, 研發出更多創新創意課程,讓國際教育全面普及施行。聯盟為了鼓勵老師們腦 力激盪,開發新課程,已經編製完成研發課程範本,放上國教2.0網站供下載, 並提供每位老師申請課程研發經費,讓老師們利用疫情期間先行激盪與思考, 讓國際教育生根。 她也特別強調教學的成效必須具體被看見,因此學生的學習評估數據很重 要,要整合「學習內容」、「學習表現」和「學習評量」,用數據資料更具體 地建構和分析,才能找到未來執行時更明確的方向。她舉例,國際教育旅行提 2021年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與韓國觀光公社簽署合作備忘錄,拓展中小學生教育旅行交 流機制。 左起教育部中小學教育國際化專案辦公室副參事陸美珍、韓國觀光公社臺北支社長李 長儀、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總召集人劉淑芬校長、教育部中小學教育國際化專案辦公室 副執行秘書翁慶才。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28 屏東縣萬丹國中與日本東海大學附屬大阪仰星高等學校學生透過視訊以英語共學,討論環境教育 議題。 供的就是生活情境的學習,讓教育更立體化,好比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所推 動的「城市探索」十分受歡迎,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則期待把這樣的「學 習內容」,再延伸出「學習表現」,並做成「學習評量」,將這三項整合起來, 就會有更明確的學習成果,這也是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積極努力的方向。 以創意導入,培養學生國際移動力 林香吟指出,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可說是篳路藍縷,老師們剛走出國門, 處處陌生,拚命建立起國際人脈,「從沒關係到有關係。因此現在臺灣國際教 育旅行聯盟2.0要站在這個基礎上,讓國際關係更深化,值此全球化之際,為 臺灣學子找到立足點和國際競爭力。」這個交流過程,正是豐富創意課程的發 想之旅。
展望未來,我們與日本交流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鏡,老師們可以依循這些模 式找出臺灣與世界各國間的歷史脈絡,例如跟著客家族群遷徙的腳步,探索與 新南向國家間的關係,還有臺灣新二代的成長與新南向國家息息相關,以及產
CHAPTER 4 精彩蛻變:國際教育普及 從1.0到2.0 129 國際教育2.0正日漸茁壯,如同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第二任總會長薛光 豐形容,就像孩子從開始學走路,到走得很穩之後,就要活潑地奔跑起來。隨 著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的階段性任務完成,第一任總會長劉永順建議,未來 應隨時滾動式檢討,他說:「國際教育勢在必行,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回溯臺日教育旅行能有豐碩的成果,正是源自過去曾有50年歷史的交疊, 臺灣早期的現代化建設也是當年所奠基,所以今日臺日國際交流時,兩國老師 都可據以引導學生思考,該透過什麼角度去看臺日關係,「從歷史連結出發, 發展在地學、再發揮到國際視角;在交朋友的同時,從過去看到現在,並更深
層地建構未來。」林香吟說。此外,從在地化走向國際化的過程,語言是首要 之務,當學生能利用語言認識國際,就能再把國際教育引導回來,更清楚如何 打造地方學,把地方特色帶向國際,「這種跨域來回往返的互動,就是國際移 動力。」
業上的連結、聯合國SDGs的關聯等,各式各樣多元的探究,都可以從共同關 心的議題切入、展開互動,包括減塑、平權、貧窮等,都可以深度探討。「從 學生時代就開始交流,我們的學生與各國學生可以一路建構友誼和相互了解, 共同關懷地球,合力為世界貢獻所學。」林香吟期勉與老師們攜手一起接穩下 一棒,合力灌溉國際教育的種子,期許開出最美麗的花朵。 教育部也勉勵師長們齊心前進,以教育部及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為 後盾,共同引領中小學國際教育旅行持續創新發展,邁向新的里程碑,更讓臺 灣學子得以擁有更具深度、更豐富多樣的國際教育經驗,為他們儲備未來的能 力,自信迎向明天的挑戰。 ●●
PART 2 國際教育 旅行―― 20週年之精彩成果
激盪 火花 臺日教育交流 帶來影響力 CHAPTER 5
透過12位參與推動臺日教育旅行的 關鍵人物觀點,分享20年來臺日新 世代的學習旅程以及帶來的改變。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34 2001年12月受大分縣議 會議長志村學邀請赴日演 講及觀摩,是教育旅行推 動的里程碑。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35 投身教育領域數十載,監察院監察委員范巽綠無畏改革,是許多教改者 心中的勇者。勇者難免偶逢低谷,這時,她會翻閱《兒童權利公約》(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Children,簡稱CRC),讀著讀著就勇氣百倍, 相信為了教育而奮鬥是值得的。CRC中提及,教育的目標是為了「培養兒童與 自由的社會中,過負責任的生活」,這個理念深得范巽綠的心;在接納多元聲 音的同時,她將這條CRC引為心中的一把尺,陪她檢視方針與策略、做出關 鍵決定,也成為她對教育的堅定信仰。 臺灣不能沒朋友,臺日教育交流是最佳起點 臺日教育交流20年,從1.0版升級至2.0版,肇始於范巽綠首度接掌教育 部政務次長之時,大家都公認「范老是臺日教育交流的靈魂人物」。 范巽綠次長謙虛地說:「靈魂人物不敢當,很感謝2000年10月嚴長壽先 生的來訪,當時他是臺灣觀光協會會長,因他介紹我才知曉日本有超過百年的 臺日教育交流肇始於20年前,范巽綠擔任教育部政務次長之際。在她眼中, 教育旅行能打開孩子的國際視野,培養與世界做朋友的胸懷,促使他們思考自 己是誰、國家的價值是什麼、世界有多大、想成為怎樣的人、想學什麼專業、 未來能奉獻什麼。因此,她帶頭站在第一線,成為拓展國際教育的掌旗者,更 是精神領袖。 奉獻教改每役必與, 臺日教育交流的靈魂人物 現任監察院監察委員,曾任教育部政務次長 ∕ 范巽綠 ▼ ▼
成為高中職國際教育的掌旗者,推動一場前所未有的教育改革。 臺日教育旅行1.0,高中職搭起友誼橋梁 范巽綠與嚴長壽先生為大家介紹日本修學旅行的政策起源與意義,說明教 育部的政策,並討論學校作為接待方可交流哪些內容、如何認識日本的文化與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36 『修學旅行』制度。但是,因為臺灣學校對接待修學旅行學生的陌生,使得當 時赴中韓修學旅行的日本學生大增,而每年來臺學生不到5,000人,這種情形, 對臺日年輕世代相互了解,建立友誼,十分不利。在了解『修學旅行』的意義 後,感動之餘,我思考該如何借鑑與交流;同時覺得『修學』與『休學』語音
范巽綠一直對臺灣長期在國際孤立的處境深刻體會,她心想︰「臺灣不能 沒有朋友,教育是最友善的起點,而臺日關係本就友好,若能透過教育旅行, 促成臺日年輕世代更廣泛的交流,對未來臺日關係的發展非常重要。」在擬定 臺灣國際教育旅行的推動方向的過程中,范巽綠和嚴長壽先生分北中南三區, 到第一線辦理教育旅行說明會,對象是全國高中職校長及主任們,她親自上陣
禮節、如何介紹臺灣的歷史、如何讓行程豐富有趣。 「2001年12月初我受日本大分縣議會議長志村學之邀,赴日對教師團體 演講,同時帶領幾位高中職校長前往觀摩大分縣修學旅行之推動,志村學議員 12月底即回訪花東學校,劍及履及的行動力令人欽佩感動,同時促成2002年 10月21-26日,東臺灣五所高中職,組成『日本大分縣教育旅行研習團』,共 計84名師生參加。」 「日本人做事嚴謹,任何修學旅行計畫至少準備兩年,擬出SOP作業流 程,先派師長到臺灣踏查行程並與交流學校進行討論,回日本才拍板定案。」 2001年底回國後,范巽綠和當時的國際文教處秘書林世英一起構思,參考 日本修學旅行協會之組成,多以退休校長擔任,但為使臺灣教育旅行推動更有
相同易引起誤解,腦海便萌生『教育旅行』這個名詞。」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37 力,改以全國公私立高中職現任校長為主體,成立「臺灣國際教育旅行推動聯 盟」,她希望校長帶領學校行政、教學團隊研究接待日本修學旅行學生的行程 安排,發展各校的特色,並準備臺灣學生赴日交流。 「臺日有許多交集,我們的立足點比日本與中、韓關係更理想。只要善用 歷史連結,盡情展現福爾摩沙的豐富性,我堅信日本學生會愛上臺灣,臺灣學 生也能交到日本朋友。」在范巽綠的鼓舞下,各校開發出自己的特色,成功搭 起交流的橋梁。 上:2019 年「日本台灣研究會」三 位學者拜訪范巽綠政次,共同 研議未來推動策略。 下:2018年,時任教育部政務次長 范巽綠訪問長野縣須坂市立東 中學時,入班與同學共食午餐, 作為日本學校午餐考察的一部 分。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38 在教育旅行推展期間,令范巽綠印象非常深刻的是,2004年來自日本長野 縣的觀光專務惠崎良太郎到教育部拜訪,並提出長野縣接待臺灣學生的四季方 案,完全為臺灣學生量身訂做,讓人非常感動。同時,惠崎先生只要來臺,一 定親自拜訪每一所交流的學校,聽取意見,因為他的認真用心,使得長野縣成 為臺灣學校赴日教育旅行的首選。在此期間,日本政府亦提出「觀光客倍增計 畫」,各縣市皆有專人負責臺灣教育旅行接待。 國際教育2.0,呼應108課綱直面全世界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在民國108年正式上路,故稱為108課 綱,時為范巽綠二度接掌教育部政務次長。以往強調學習「知識」與「能力」, 如今加上「態度」,形成108課綱重視的「素養」;為呼應108課綱,臺日教 2019年范政務次長帶領校 長們前往311東日本大地 震災區訪問,關心災後重 建的情況,期待再度展開 教育旅行交流。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39 育旅行交流已累積多年的交流成果,以疫情前的2019年為例,根據交通部觀 光局統計,日本來臺教育旅行交流人數已達53,486人,臺灣赴日亦有7,227 人。在此基礎上,升級為「國際教育2.0版」,鼓勵高國中小課程國際化,並 且連結縣市政府教育、觀光、文化等局處,推出加深加廣的接待教育旅行行程, 同時推動向下扎根,全方位的國際教育及交流。 「有人會納悶,小學生有能力參與世界嗎?請相信我,每個階段的孩子都 能帶來驚喜!」范巽綠舉高雄市鹽埕區忠孝國小為例,因臨近傳統布市,校方 結合產業發展特色教育,帶領小朋友學習縫紉技術。由於課程融入國際人道關 懷,在教師指導下,小朋友親手縫製上千件小學女生穿的洋裝,裝箱貼上國旗, 透過美國Little
人權、音樂、特殊教育等,跨校共組交流團隊。 范巽綠特別強調,落實「國際教育2.0」的四項重大內涵,「彰顯國家價 值」、「強化國際移動力」、「尊重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善盡全球公民 責任」,以培養臺灣學生之國際觀及走向世界的能力。 新冠肺炎2019年末爆發以來,全球教育、商務、醫療紛紛轉至線上, 2020年啟動的「國際教育2.0版」也因應時勢展開網路交流,優點是不受時間、 地域限制。另外,全國各級學校也可利用疫情時間去加深加廣交流內容之規劃, 建立中央到地方更有能力的接待團隊。范巽綠監委認為,當疫情逐漸穩定、國 境開放之際,國際交流定會重回實體化。她寄語未來︰「期許下一個20年, 不只臺日教育交流蓬勃,臺日年輕世代情誼堅固,抱持『臺灣走出去,世界走 進來』的信念,更盼臺灣學生胸懷世界,彰顯臺灣價值,善盡作為全球公民的 責任。」 ●●
Dresses for Africa協會送給非洲迦納、肯亞、盧安達三個國 家的小學生,「這就是國際教育,小小年紀就能改造世界!」 此外,范巽綠2015年擔任高雄市教育局長,即鼓勵國中小學生走向國際, 促成高雄市四所國中與長野縣茅野市四所中學的聯合交流,以及多所國中小生 赴日及其他國家交流,並率先在地方政府推動各類教育主題,如海洋、環境、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40 2019年教育部辦理首屆全國教育行政人員國際教育2.0培力營。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41 早在20年前,國際教育旅行剛發芽時,彭富源就是率團赴日探路的先行 者之一,當時他擔任教育部科長,和多位校長們到日本長野縣踏勘,臺日兩國 校長們會面時,立下對教育交流高度期望的壯語,歷歷在目,轉眼間他已身為 國教署署長,續掌此大船之舵。 他看過臺灣孩子在機場興奮期待的臉龐、日本學生飛來時的興高采烈,也 曾經帶領臺中市中和國小學生到美國藝術季交流歌仔戲,尤其為了讓弱勢學生 也能無礙同行,在政策上一步步為他們打掉門檻,這些點點滴滴建構起來的經 驗,都讓他深深體會到,唯有讓孩子真實接觸過國際交流,視野瞬間打開,擁 抱文化衝擊,再回頭面對國際教育課程時,學習收穫才能立體而深刻,真正帶 來啟發、影響和改變。 給資源、給政策、給方向,專業推動國際教育 國際教育具高度專業性,彭富源力主引進專業,整合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 從國際趨勢演變,回顧過去20 年的推動及眺望未來發展的 方 向, 身 為國民教 育領航者,國教署署 長 彭富源對國際教育的重要性和使命感, 高 度重視並滿懷 信 心 ,他既感動於無數臺 日 教育 人 員蓽路藍縷的開創,成就今 日 的康莊 大 道, 也著 手 以符合現今需求的國際教育政策,打破學校單兵作戰的侷限,以結合專 業 人 才、產官學民協 力 落實於課綱、結合全臺22縣市政府⿑ 力 投 入 等多元 方 式,挹注豐厚資源,為臺灣國際教育不斷優化升級 而 努 力 。 率領教育國家隊, 攜手站上國際舞臺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 長 ∕彭富源 ▼ ▼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42 育司人員及學界專家共同參與推動,強化政策的能量、策略及可行性;他認為, 國際教育若到大學才開始,學生的國際涵養及底蘊較難以厚實,應及早從國民 教育階段開始;早年只限教室布置和書面教材,侷限於語言層面,現在則融入 課綱中,透過議題連結,學生可從實體及線上多元的國際交流和關心國際趨勢 的過程中,深刻地認識其他國家的歷史、文化、飲食、生活風俗、宗教等異同, 甚至理解到世界上有些同齡學生正處於戰爭或飢餓的陰影中,這種有血有肉的 鏈結,可打造具有強烈學習動力的教育現場。 彭富源認為,從國中小階段培育國際教育基礎後,到高中階段實質出國交 流時,往往收穫更全面;以往實體交流多採姊妹校型式,校與校之間培養起深
厚的友誼,全臺已有兩百多所學校簽有國際姊妹校;目前教育部則擴大平臺, 結合國際及兩岸教育司人員與駐外館處,讓其他國家更容易看到臺灣的孩子, 更感受到臺灣年輕一代對國際文化強大的吸收接納能力。
學生能彈性及自主學習,培育終身探究學習素養 具體做法上,他特別推薦善用新課綱,例如國中二年級有3-5節的彈性學 習課程,就可跨域安排國際文化、歷史、地理等議題延伸,老師們可結合當下 學生最感興趣的主題,讓學生飽足吸納超越課本的豐富內容;高中做法甚至可 更活潑,運用自主學習時間,老師只要指導學習方法,學生就可針對自己最有 興趣的點去挖掘,自行收集資料和探究,整理並歸納出研究成果。這正是因為 課綱的改變而讓學生超越既定的可能性,而充分發揮,達到培育人才、國際交 流、提升學養等多重的效用。
教育部鼓勵以學校為本位推動國際教育,強調從融入課程、國際交流、教 師專業成長、學校國際化等面向進行,以扎根課程、落實教學並深植校園。為 支持用心的老師們可大步邁進,教育部每年投入約近1億4千萬元規模推動國 際教育。
彭署長強調,應重視每一位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每一位都是國家要悉心 培養的人才;國家要永續發展,必須讓每位人才都具備多面向的終身學習素養, 包括認知國際概要情形與文化、能與國際交流的技能、意識到自己作為國際社 會一員的態度等。希冀學生透過國際教育旅行的體驗,能夠建立互動、自發的 學習模式,培養探究的興趣和習慣,進而培育未來公民所需的素養能力。 看到過去20年已有不少曾經參與國際教育旅行的孩子,在人生陶冶後有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43
所成就,印證了確實受惠於這場學習之旅,他盛讚當年推動的時機點絕佳,曾
人民的相互友善度;未來希望國際教育持續開拓到更多國家/地區,以國家為 大窗口,全臺各縣市都是教育國家隊,攜手走上國際,讓世界看到全面的臺灣。 ●●
經投入奉獻心力的教育人員功勞卓著,不僅成就了學生,更大幅提升臺日兩國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44 2018年高雄市校長聯席 會議,嚴總裁應邀做「為 未來而教」演講。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45 財團法人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臺東縣均一國際教育實驗高級中等 學校董事長嚴長壽的人生故事高潮迭起,事業啟航之際正逢1970年代國際局 勢丕變,如何讓臺灣不變成世界孤兒,是他最在意之事,並主張從經濟、科技、 觀光多方面展現實力。他立下「以觀光旅遊讓臺灣和世界交朋友」為終生職志, 在1981年首度主辦中華美食國際賽,從香港、新加坡、美國邀請美食家與記 者前來,一舉將臺灣美食界推上世界舞臺。2001年他在臺灣觀光協會會長任 內,看見教育必須國際化的急迫性,專程拜訪現任監察委員,當時的教育部政 務次長范巽綠,開啟臺日透過教育旅行交流的契機,20年來成效斐然。 想讓世界看到臺灣,請先伸出友誼之手 國際教育旅行並非日本的專利,歐美國家也行之有年。身為家長,嚴長壽 因兒女在加拿大求學,對國際教育旅行留下深刻且良好的印象。他強調,國際 教育旅行不是出國走馬看花,而是具有計畫性與目的性,在校方安排、教師帶 領下赴外國旅行兼學習,倘若規模足夠,學生甚至能有不同行程可選擇。 1971年嚴長壽進入美國運通擔任傳達小弟,那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1979 年中美斷交時,他已從美國運通臺灣區總經理轉任亞都麗緻飯店總裁;他為人
倡議國際教育旅行, 用非政治的語言跟世界做朋友 現任財團法人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臺東縣均一國際教育實驗高級中等學校董事長
嚴長壽 ▼ ▼
生打拚的同時,也不斷思考臺灣該如何突破困局。被譽為「觀光教父」的他始 終相信,縱使不談政治,臺灣依然能被世界看見,他倡議國際教育旅行是最佳 管道,臺日交流則是最佳起點。
∕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46 舉例來說,加拿大有語文教師想帶學生到英國教育旅行,計畫拜訪莎士比 亞的故鄉,師生在那裡共讀莎翁劇本,研究創作環境與時代背景的關係;希臘
透過事前規劃與準備,飛行幾小時就能見到截然不同的國度,又像把歷史召喚 至眼前,這種身歷其境的連結是難得的成長養分,令人畢生難忘。 嚴長壽鼓勵大家思考︰如果日本學生來臺灣教育旅行,接待時,我們可以 介紹哪些文化?要談特殊地形和特色美食嗎?外國同學會不會好奇我們的健保 制度?如果帶臺灣學生去日本教育旅行,師生要做哪些事前功課?要不要認識 一下幕府時期、黑船事件?要了解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嗎?
具前瞻視野,成為臺日交流的重要推手
把日本教育旅行的緣起與目的做詳盡介紹,結果獲得范巽綠的高度認同。 「范巽綠次長極富行動力,在她的號召下,由教育部與觀光協會共同舉辦 的修學旅遊說明會,每場幾乎都有大約200位校長或主任參加,她並親自陪我 出席臺北、臺中、高雄的說明會;她的積極性與認同度是成功關鍵,我只是在 天時地利人和之下促成了此事。」嚴長壽謙虛地說。 在一週年成果展上,有位高中主任說︰「剛接到指示要推動教育旅行時, 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任務;經過一年的努力,我現在覺得這是不可能停止的任 務!」這番話令嚴長壽至為感動。
教育旅行是夏季熱門行程,美國有歷史老師想號召學生,實地探索古希臘文明 與哲學思想的發源地,參觀神廟時,順道討論古希臘神話的神格。只要有心,
「無論最初動機是想讓世界看見臺灣,或讓臺灣認識世界,國際教育交流 是用非政治的語言跟世界做朋友,前提是先深度認識自己的文化,進而了解與 尊重別人的文化。我的建議是先伸出友誼之手,向對方提出邀請。」嚴長壽說。
深感教育旅行是拓展國際關係的理想途徑,嚴長壽決定敲開教育部大門,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47
外國接待學校也會幫助學子深入認識該國的生態與人文。嚴長壽拋出思維︰ 「對外貿易是臺灣經濟命脈,我們的年輕人若透過國際教育旅行,有機會到世 界走一走,將來從事業務行銷,看待市場需求的眼界勢必不同;再者,臺灣許 多科技大學設有餐飲管理學系,這些院校有設備、環境和人才,一旦外國學生 大量來臺,建議讓餐飲學系同學投入接待實習。」 以教育旅行培養國際素養,先學三件事
在嚴長壽眼中,「讓外國學生走進來」與「讓臺灣學生走出去」同等重要, 社會風氣要帶起來,政策也要快步跟上。「教師責任重大,要幫助兩邊的孩子 交流,卻不要把彼此淺化。我想強調︰去外國教育旅行只是手段,事前的準備 和旅行中的學習是重點,而提升國際素養是目的。」 身為臺東縣均一國際教育實驗高級中等學校董事長,嚴長壽經常勉勵臺東 縣均一國際教育實驗高級中等學校學生要學會三件事︰一是學會做人,二是懂 得生活,三是具備工作能力。他認為,以國際教育旅行厚植國際素養之前,除 了深入認識自己、理解並尊重對方,也要同步學習這三件事,它們是構成108 課綱「核心素養」的基石,嚴長壽以此與所有親師、學子們共勉。 ●●
國際教育從1.0版延伸為2.0版,嚴長壽尤其看重大學端的推動,提倡以 議題為導向,鼓勵學子走訪海外、結交國際朋友,年輕人相互探討永續是最好 的激盪。每年夏季各地旅館一房難求,歐美學校會透過STA(Student Travel Agent)接洽拿到優惠票價,甚至住進當地大學宿舍。臺灣各大學每年暑假有 大量宿舍空出,他建議妥善利用,與外國大學進行教育旅行交流。 如今線上教學發達,教育旅行形同「沒有校舍的學習」,除了自校教師,
「2.0版從臺日交流進階成與世界互動,我認為有必要構思3.0版要做什 麼,開始著手布局了。」嚴長壽如是建言。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48 上: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 盟第一任總會長劉 永順期許年輕學子 透過教育旅行培育 國際觀。 下:劉永順接任臺灣國際 教育旅行聯盟總會 長後,在2004年教 育旅行推動成果年 終記者會上繳出漂 亮的成績單。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49 「美國在2002年把國際教育列入美國改造計畫,日本早在19世紀明治維 新就把修學旅行納入國家教育活動,這兩件事對我產生很大的啟發。」延平高 中前校長,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第一任總會長劉永順認為,把旅行與教育結 合能寓教於樂,同時替青少年打開國際視野,非常值得推廣。應現任監察委員、 時任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之邀,當時擔任淡水商工校長的他投身臺灣國際教 育旅行聯盟的創立,並在2002年12月接受挑戰,承擔聯盟總會長的重責,為 自己44年教育生涯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替臺灣教育留下改革的印記。 教育本該生動活潑,因使命感接掌總會長 活躍的劉永順曾帶領女子籃球隊、手球隊、橄欖球隊等學生運動社團,不 但在國內贏得佳績,甚至率團出國參加世界級錦標賽。因出國參賽,他有幸體 悟到先進國家的文化氛圍與教育方式,覺得臺灣當年的教育背景過於單向,單 一的課程與教材、單一的教法與評量,很難因材施教;他打破成規,將生活情 以活潑辦學為理念,兩度榮獲師鐸獎肯定的延平高中董事、曾任延平高中校長 的劉永順,當年受到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邀請,在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草 創階段即投入,走過從無到有的奮鬥歷程,更於2002至2009年擔任聯盟總會
肩負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重責, 為學子培養帶著走的能力 現任臺北市私立延平高中董事, 曾任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第一任總會長、臺北市私立延平高中校長∕劉永順 ▼ ▼
長,成為臺日教育旅行的推手,幾經磨合與媒合,讓國際教育旅行在臺蔚為風 氣,堪稱高中職學生融入地球村的最佳領航員。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50 境、時事趣聞、社團活動引進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追求生動活潑的教育,不 讓課堂上有學生因聽不懂而煎熬。這份用心受到師生與家長的熱烈回響,也為 他拿下第一座師鐸獎。 從教師、主任到校長,改革的種子在劉永順心中萌芽。他回憶道︰「嚴 長壽先生當年擔任臺灣觀光協會會長,范巽綠監委則是教育部政務次長,兩 位前瞻者對『時下教育如何提升臺灣學子的國際觀』進行討論,教育旅行是 雙方認同的做法。范巽綠宣導時表示,透過教育旅行培養學子的國際觀,是 教育界刻不容緩的工作,當她問我可否協助展開,我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決 定接受挑戰。」 啟動之初,教育部結合交通部觀光局、臺灣觀光協會,以及全國近500所 公私立高中職,一起推展國際教育旅行;2002年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誕生, 展現產、官、學貫徹合作的決心。 萬事起頭難,聯盟成立以來的困難與挑戰 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有雙重任務,一是幫助臺灣師生將教育旅行的場域 拓展至國外,二是幫助外國師生來臺灣進行教育旅行。日本學校眾多,初期聯 盟以航空便捷的東京和大阪為目標,再逐步拓展至47個都道府縣。身為總會 長,劉永順曾以三天時間帶著兩名夥伴和十幾箱文宣品,從九州福岡、宮城仙 臺,最後到北海道札幌,走訪各地教育委員會進行溝通。 萬事起頭難,當時有不少挑戰令劉永順難忘︰ 挑戰之一,日本教育界行事謹慎,不輕易改變年度計畫,遊說他們來臺教 育旅行,踏出第一步甚不容易。 挑戰之二,輔導日校規劃來臺活動,除了協助對方認識臺灣,為了回訪, 還要配合進行長達一至兩年的事前規劃,包括如何指導臺灣學生打工存旅行 基金。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51 挑戰之三,為了方便臺日雙方媒合,聯盟把臺灣500所學校的特色與主要 教育目標刊登於網頁,方便外國學校上網查詢。 挑戰之四,聯盟成員須親赴陌生之地參訪,甚至帶領有合作意願的臺灣校 長,一起考察當地的教育、交通、習俗和治安。 挑戰之五,透過網路參與國際事務的探討,並彙整每趟參訪的成果與建議, 作為年度工作總檢討的參考。 「我特別感謝日本修學旅行協會理事長河上一雄,以及現任長野縣教育委 員會高校海外交流顧問、松本機場國際化特別顧問,曾任長野縣學習旅行誘致 推進協議會常務理事兼事務局長的惠崎良太郎。他們兩位將日本推動修學旅行 的概念與做法分享給我,並介紹日本有哪些體驗學習課程,讓我受益良多。」 劉永順感念地說。 2007年日本大分縣志村學議員率團來訪,劉總會長親自接待。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52 臺日教育旅行奏捷,人數大增的五項優勢 在日本人眼中,臺灣是安全的,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的積極與善意也慢 慢打動了對方,日本文部科學省、國土交通省以鼓勵方式通令日本47個都道 府縣,盡可能協助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的需求。劉永順校長分析,以下優勢 促成臺日教育旅行的蓬勃發展︰ 一、我國教育部對國際教育旅行高度重視,並編列經費補助清寒弱勢生。 二、教育部邀請現任校長擔任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總會長,充分了解臺 灣500所高中職校現況,親自統籌、媒合和輔導,並鼓勵交流雙方結 為姊妹校。 三、揚棄走馬看花的課程,真正走進日本校園與家庭,探索城鄉。 四、教育旅行宣導成功,獲得臺灣家長的支持,以及高中職學生的認同。
教育旅行大幅增加後,臺日學生比約1︰6。劉永順詢問日本教育界︰「這 落差令您們失望嗎?」對方笑著回答︰「我們看得更長遠,只要日本觀光資源 夠好,臺灣孩子在學生時代來過這裡,將來結婚度蜜月、創業辦員工旅遊、每 一次快樂旅行,他們就會想回到日本!」劉永順抱著同樣期待,希望來教育旅 行的外國學生能喜歡臺灣,成為我們的朋友。 劉永順認為,教育改革並非只限於升學制度和課程內容,提升未來主人翁 的知識本質與視野,進而認同自己的國家與文化,是教改的重要目的。他說: 「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我觀察學生們在參加教育旅行後的變化,發現他們的 成長正好符合108課綱想培養的自主學習能力。」教育旅行是國際教育政策的 一環,劉永順期勉學子們在「觀察、體驗、學習、成長」的歷程中,培養「立 足臺灣,放眼天下」的涵養,並與大家相約︰地球村見! ●●
五、出國時,安排校內不同科的師長同行,還有行政、醫護人員支援。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53 引領教育旅行深耕日本, 為臺日交流寫下精彩一頁 曾任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第二任總會長、國立臺中二中、臺中市立文華高中、 臺中市私立新民高中校長,獲日本頒「表彰狀」、「旭日雙光勳章」 ∕ 薛光豐 ▼ ▼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54 2009年夏天,時任臺中二中校長的薛光豐收到教育部中部辦公室主任林 樹全之邀,詢問接掌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的意願。這是一項榮耀但艱鉅的挑 戰,他鼓舞自己︰「我可以由小而大去改變環境,讓臺灣的孩子走出去接觸世 界!」毅然接下總會長一職,在數不盡的考察、簡報、拜會、踏勘、斡旋中, 在11年裡披星戴月,公出日本逾70趟。他曾受到熱烈歡迎,也曾被刻意漠視, 都不能阻撓他引領聯盟前進的決心;透過走遍日本,促進臺日教育旅行,他替 每一條路線、每一位學子,做出最好的安排。 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在2009年已運作純熟,適逢總會長劉永順 轉換服務學校,不得不卸下重任,教育部中部辦公室主任林樹全以 使命感與迫切性,說服臺中二中校長薛光豐接掌總會長。上任後, 薛光豐將臺日教育旅行推向巔峰,2019年4月獲頒日本政府國土 交通大臣表彰狀,同年12月獲日本天皇頒授旭日雙光章。 2019年4月獲頒日本政府國土交通大臣表彰狀,同年12月獲日本天皇頒授旭日雙光章。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55 體驗學習形成臺灣特色,有溫度的教育旅行 以教育旅行為學子培養國際觀,臺灣選定日本作為推廣的第一站。薛光豐 表示︰「為了落實體驗學習,赴日行程有三大主軸︰其一,入校入班交流,讓 學子走進日本校園與課堂;其二,入宿體驗當地生活,讓學子走進日本家庭體 會日常;其三,獨立探索當地城市,讓學子自由走訪,感受文化衝擊。」 有別於家庭旅遊,教育旅行並非住進飯店或旅館,而是入住寄宿家庭或民 家。薛光豐解釋,寄宿家庭是指跟著日本學伴放學回家,體驗日本家庭的晚餐 與隔天早餐,再帶著日本媽媽做的日式便當,和學伴一起走路、騎單車、搭公 車或搭電車上學。民家並非營利性質的民宿,而是向學校附近有空房的家庭借 宿,讓臺灣學生跟著他們一起生活。 聯盟調查得知,學校交流是臺灣學子最喜歡的行程,與日本師生互動令他 們覺得收穫滿滿。生活方面,哪怕只會幾句日語,用笑臉和比手畫腳也能溝通,
背。每座城市有其特色,只要規劃好動線並注意安全,就能享受自行逛街、看 展的樂趣。三項主軸形成「臺灣特色」,不僅臺灣學子受用,也開啟日方入校 交流的風氣。 薛光豐說︰「無論寄宿家庭或民家,都給予臺灣學生很好的評價,離別時 甚至抱頭痛哭,用真感情在交流,這是人與人之間的溫度。」 臺灣教育旅行方案,甚至影響日本修學旅行 在教育旅行領域,臺灣是後起之秀,卻有青出於藍的表現,聯盟提出的方案 深受重視,日本修學旅行協會更名為「日本教育旅行協會」,讓用詞趨於一致。 教師與家長也從孩子身上發現教育旅行的影響力,為了跟同齡日本學生互動, 孩子有了學習英日語的動機;一改跟家人出遊的散漫態度,認真做攻略、決定探 索目標;教育旅行雖只有六天,但加上事前預習、事後整理,是很周延的學習。
有的孩子陪民家阿嬤一起做飯糰、煮味噌湯,有的跟阿公去澡堂學用乾毛巾擦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56 入鄉隨俗,薛光豐教導臺灣學生,務必尊重日本人的三個習慣︰ 一、守時。與日本人相約,不能遲到也不宜太早到。 二、守法。再著急也不准闖紅燈,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 三、守分。把分內之事做好,例如公共廁所很乾淨,打掃的歐巴桑會綁好 頭巾、穿戴整齊,見人走進來就禮貌問候。 「臺灣學生不僅會回應歐巴桑的問候,還會把所見分享給學弟妹,下一批 臺灣學生甚至會主動向歐巴桑打招呼。」薛光豐道出內心的感動,並感謝教育
赴日教育旅行發展出眾多路線,聯盟會予以考察,由臺灣學校選擇路線、 設定主要學習目標,然而常有意外收穫。薛光豐形容︰「就像在主學習之外, 加值獲得副學習。」 臺灣國際教育旅行第二任總會 長薛光豐(前排右三)率領分 會長、高中校長對靜岡縣高中 校長進行宣導說明會。
部中部辦公室和國教署的重視,提供資源與經費,幫助許多弱勢學生參與國際 教育旅行。 從主學習延伸到副學習,最動人的生命教育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57 在岩手縣,當我方學生上車即將離開,幾位餐廳老闆匆匆趕來,請翻譯轉 達想借用幾分鐘。幾位大叔致上三鞠躬,感激臺灣在日本最危難時,給予幫助 與安慰。薛光豐描述︰「那一瞬間,所有孩子紅了眼眶,這將是他們生命中很 難忘的一刻,無不以自己的國家為榮。」 在宮城縣,當地導遊為臺灣學生說明海嘯的成因,以及311大地震帶來的 災難。從對話中得知,這位導遊的家人全數罹難,有人請教他︰「您一次次解 說,豈不是更難過?」他回答︰「我的眼淚已經流乾了,作為全家唯一的倖存 者,我願以親自口述讓你們了解生命的可貴,希望年輕孩子學會如何跟大自然 和諧相處。」 在福島縣,龜裂的教室中,教具依然被擺放整齊,聽當地孩子形容地震時 的驚恐,以及後來他們如何平復自己,在當地繼續生活。薛光豐觀察到︰「臺 灣孩子沉默了,甚至淚流滿面,這是一場無須親自體會卻已感同身受的震撼教 育。」 年輕的心柔軟易感,正是學習生命教育的黃金時期,國際教育旅行為他們打 開了世界之門,提供他們省思的機會,對身為地球公民的義務,有更深刻的體悟。 薛光豐表示︰「臺日教育旅行的交流,從非官方到官方,這條路很遠,但 我們走到了。從我國政府對弱勢學生的暖心補助、從日本交流協會舉辦徵文比 賽的認真態度,我深信臺日教育旅行絕對能越來越好。」 如今,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的階段性任務已完成,為促進臺灣學子的國 際交流,教育部已完成《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2.0》(簡稱為國際教育2.0), 且自2020年至2025年將以「接軌國際、鏈結全球」為願景,追求「培育全球 公民」、「促進教育國際化」、「拓展全球交流」等目標。薛光豐笑著說︰「教 育旅行還可以提升高度,期許未來能跟聯合國SDGs的17項目標做些結合。 在此祝福所有臺灣學子能培養宏觀視野,並擁有國際移動力,成為世界性的人 才!」 ●●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58 蜷川彰理事認為推動臺日 教育旅行的過程中,日本 觀光局與日本民間團體、 教育旅行相關單位之間的 合作扮演著重要角色。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59 針對臺日觀光創下佳績,日本觀光局理事蜷川彰指出,儘管當前受疫情影 響,臺日交流被迫按下暫停鍵,「接下來的交流重點,不僅是追求人數的增長, 更該注重質的提升。」 臺日交流人數增長,蜷川彰認為臺日教育旅行功不可沒,「甚至『臺灣國 際教育旅行聯盟2.0』提出要將教育旅行的實施對象擴大到中小學的想法,不 僅能讓年輕世代從早期就成為『日本的粉絲』,也是進一步發展臺灣這個成熟 的『重複赴日旅遊市場』的重要關鍵,加上受到疫情影響,臺灣對於親近大自 然的戶外活動關心度提高,因此在教育旅行的內容規劃上,也能增加不同的體 驗活動選項,這將有助於帶動人數的成長及品質的提升。」 往下擴大交流範圍及增加交流人數,朝永續前進 推動臺日教育旅行的過程中,日本觀光局與日本民間團體、教育旅行相關 單位之間的合作扮演著重要角色。 長久以來,臺日雙方無論是在經濟、文化、運動或地方交流上,皆相當積極活 躍,並建立良好的關係與情誼;不單單在2019年日臺互訪人數達700萬人次, 創下史上新高,臺日教育交流也繳出亮眼成績,成為臺日永續交流的關鍵推手。 臺日教育交流質量提升, 邁向永續發展 日本觀光局理事 ∕ 蜷川彰 ▼ ▼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60 蜷川彰分享:「截至2019年疫情爆發前,我們每年都會在臺北、臺中、 高雄舉辦訪日教育旅行說明會與商談會,會中有來自日本全國、幾乎所有的都 道府縣教育旅行相關單位參加,期間主要宣傳地方特色及適合學生的行程;同 時在日本舉行的交流會,也邀請約80位臺灣各地老師參與,和日本教育旅行
睽違三年,日本觀光局於2022年再度展開教育旅行,適逢臺日教育旅行 交流20週年,蜷川彰認為意義非凡。「今年度不僅將從高校擴大到中小學, 也計畫邀請赴日考察的臺灣老師人數增加到100位,朝臺日教育交流永續發展 前進。」 以豐富內容提高關注度,創造更好的交流結果 有鑑於臺日文化大不相同,日本觀光局除了在官網精心製作訪日教育旅行
外,是否能透過筆談或畫圖、影像等其他方式進行交流?」蜷川彰說。 除了語言、學制不同,日本學校制服也強調設計性穿搭,並在不同場合, 像是教室要穿室内鞋、運動時著體育鞋、洗手間則有廁所專用拖鞋等,這些 在日本學校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對臺灣師生而言,就成為文化體驗的學習。 「還有社團活動、學校營養午餐或便當、農家民宿等,也是能夠充實的體驗 內容,透過精彩豐富的規劃,足以提高學生的興趣與關注度,達到更好的教 育交流結果。」 儘管疫情衝擊導致這兩年交流趨緩,卻也讓蜷川彰看見教育交流方式的其 他可能,「雖然疫情造成無法實體交流的遺憾,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藉由科
相關人員交流意見,並前往日本各地實際參訪。」
的專屬頁面(https://education.jnto.go.jp/ja/),更透過「臺灣修學旅行指 南」(https://taiwan-shugakuryoko.jp/)提供造訪者淺顯易懂的內容,即 便臺日教育有所差異,蜷川彰認為這也是交流的有趣所在。像是日本小學生從 高年級(5~6年級)才開始學習英語,因此要和從一年級就開始學習英語的 臺灣小學生交流便相對困難,「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開始思考,除了言語以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61
與旅行的『遊憩』兩大要素結合為一的特別領域,讓年輕世代可以快樂地學習、 思考,並透過與當地人的交流,反思自己的生活態度與想法,這些都是教育旅
教育旅行的素材內容。 展望永續發展,除了透過Visit Japan計畫,持續舉辦訪日說明會,以及 媒合臺日相關人士、整備視察與接待環境外,透過「日臺觀光高峰會」定期交 流最新資訊也非常重要。最後,蜷川彰不忘感性地說:「衷心期盼教育旅行能 夠早日再度展開,日本已經為恢復實體往來交流做好所有的事前準備,讓雙方 的教育交流能恆久不已!」 ●●
技反而讓各種交流更能即時進行。透過線上交流,互相學習對方的語言,定期 針對特定主題交換意見,形成另一種新形態的交流模式,更讓學校交流不限次 數,務必要持續推展下去。」他更指出,2019年日本有將近一萬名臺灣留學 生,若能透過熟悉日本文化的他們擔任顧問,相信能夠協助相關單位在交流細 節上,做出更妥善的安排。 體現教育旅行價值,引領臺日交流恆久不已 「教育旅行是具有深遠意義的重要事業,一如字面,是將教育的『學習』
行的價值,更重要的是,讓大家留下『人生難忘的一段回憶』。」蜷川彰說。 未來,臺日教育旅行除了落實「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將SDGs規 劃為教育旅行重要元素外,日本觀光局也同步將永續旅遊定位成未來活動方針 的主軸之一,同時落實臺日間的「深度學習」,藉由臺日產官學民共同攜手建 立完整機制,發掘值得作為學習對象的人物、場所、事跡等,加以整理並擴充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62 曾任眾議院議員的三村 申吾,是推動臺日教育 旅行的重要推手之一。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63 熱愛臺灣,現任青森縣知事,曾任眾議院議員的三村申吾,是推動臺日教 育旅行的重要推手之一,他娓娓道來推動教育交流的緣起:「青森中央學院大 學有一位留學生黃麗霞,她建議應該推廣從臺灣到青森縣體驗農家民宿的教育 旅行,臺日之間不僅要進行經濟交流,更應該擴大交流層面,從年輕世代開始 互相了解及交流。」教育旅行便是促成雙方學習、理解及信賴的最佳方式,也 是建立未來長遠交流的重要基礎。 2008年,透過黃麗霞的引薦,青森縣首次接待導入農家民宿的教育旅行就 是來自高雄的市立陽明國中,到十和田市進行訪問。學生們體驗了當地的傳統 藝能駒踊(馬舞),以及搗麻糬、擀蕎麥麵、農家住宿等特色文化。「local 代表地方,global代表世界性規模,local與global應該結合起來,透過教 育旅行,幫助青少年擴大眼界,培養他們成為具備國際視野的成人;同時對於 居住在農山漁村的青森接待家庭而言,也能藉由接觸海外的年輕人,和世界接 軌,這就是青森縣推廣國際教育旅行的關鍵契機。」 提及日本青森縣,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香氣、口感都一級棒的青森蘋果,而當
結合local與global, 拓展年輕世代的國際視野 現任日本青森縣知事,曾任眾議院議員 ∕ 三村申吾 ▼ ▼
地饒富北國風情的自然景觀,更成為臺人旅遊的觀光勝地。實際上,除了農特 產品及觀光交流,青森縣近年大力推動國際教育旅行,為年輕世代拓展國際視 野,接軌全球化跨境學習機會,並為臺日雙方的情誼,奠下深厚根基。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64 透過相互激盪學習,為臺日教育交流創造優質成果 儘管不久後,教育旅行受到疫情影響被迫中斷,但透過線上交流,雙方學 子對學習的意願及熱忱得以延續。例如2021年,青森縣教育委員會與臺北市 政府教育局簽訂教育交流MOU,選定五所臺北代表學校,與青森縣弘前工業 高等學校、青森縣立青森商業高等學校等進行線上交流,雙方參與師生超過 600人,無論在課程主題和參與人數,都能夠更進一步深化教育交流內涵。 三村申吾分享了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工農職業學校前來教育旅行期間,和青 森縣内農業高等學校學生進行交流時發生的故事。「臺灣的學生見到了青森豐 富的物産,激發靈感,想到除了鳳梨酥以外,臺灣是不是也可以發想出更多新 的伴手禮、對此和青森的學生熱烈地交換意見。此外,家庭菜園在青森非常普
是目前看到臺日教育交流所呈現出非常好的實際成果。」 讓南國學子體驗不同的北國文化,傳遞教育意義 青森縣擁有豐饒的農林水產,除了產量占日本六成的蘋果,也盛產大蒜、 牛蒡、山藥等特色農產品。特別的是,青森的三內丸山遺跡是目前日本最大的 繩紋時代聚落遺址,在202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從這 個歷史足跡,可得知繩紋時代住在青森的人們,便是採取與自然共存的生活方 式,直到今日,這已成為青森人重要的DNA。」三村申吾補充。 來到青森,還可以體驗四季時令的風土民情以及和寄宿家庭心與心的交 流,無論是避暑勝地奧入瀨、雄偉壯觀的八甲田山、睡魔祭、弘前的櫻花祭以 及滑雪體驗等玩雪活動,北國的獨特魅力一覽無遺。三村申吾認為:「對身處 南國的臺灣青少年來說,可以認識完全不同的生活,就教育層面而言,相當具 有意義。」
遍,對住在大樓的臺灣學生而言非常陌生,在參觀農業高校水耕栽培的機會之 下、透過交流讓他們學習用水耕法,並試做水耕栽培道具,學習到在公寓大樓 裡,一樣能打造出家庭菜園。在短時間內,能獲得如此深刻的激盪及創作,這
做好萬全的準備與因應,以便協助臺灣學子快速融入日本生活。此外,個性認 真、正直、朝氣十足的青森縣民也會全力提供溫暖人心的交流。」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中斷青森與臺灣的交流,之後,三村申吾以最快的 速度帶領縣府團隊拜訪高雄市立陽明國中,宣導青森安全性的同時,也重新啟 動青森蘋果的對臺出貨。三村知事回顧當時說道:「這當中有些插曲,讓人非 常感動!東日本大地震後,這些年輕的學生積極地幫青森募款,讓我們得以快 速重建。當我到高雄參訪時,更是被大家的熱情及溫暖舉動感動到流下眼淚, 從中可見臺日雙方真正達到心靈上的交流。」之後,三村知事也持續積極訪臺, 至今拜訪過臺北、新北、彰化、花蓮等處共計23所學校。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65 透過理解與溝通,擴大交流層面 在臺日教育交流上,語言仍是困難所在。不過,日文漢字多少能降低一些 臺灣學生的理解門檻,但三村申吾認為:「LOVE能克服一切,只要彼此懷抱 友善,心意自然能夠溝通。」由於臺日文化大不相同,像日本裸湯的溫泉文化, 臺灣青少年就比較排斥,「我們盡可能了解臺灣的生活習慣,並針對接待環境
青森縣除了以蘋果產地聞名,食品及非鐵金屬的製造業也很發達,展 望未來,三村申吾希望透過青森縣產官學民的成員所構成的「Innovation Network Aomori」結合經濟、製造的平臺,加快深化臺日雙方在經濟層面的 交流。2018年,「Innovation Network Aomori」與臺日商務交流協進會以 及臺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共同締結了MOU。最後三村知事做了以下的結 語:「希望未來除了年輕世代的教育交流,更加擴大到企業及經濟層面的實質 交流。儘管因為疫情無法進行實體交流,利用數位科技也能在線上進行。期盼 臺灣未來主人翁能夠與青森未來的主人翁,早一日恢復實質的交流!」 ●●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66 上:2005年12月5日臺灣教育考察團訪問日本九州大分縣立大分舞鶴高等學校。前排左五為時任 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前排右五為時任大分縣議會議長志村學。 下:2018年7月日本大分縣議員志村學(右一)率團參加第4屆臺日交流高峰會,會議前夕於高 雄市立福誠高中體驗Maker活動。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67 受教育部前次長感召,為教育旅行賦予新意義 日本素來重視向歐美等先進國家學習各方面的文化與技術,並視為教育重 要的一環,「我覺得在學生時代增長見聞是非常重要的事,當聽到前教育部政 務次長范巽綠2001年12 月蒞臨大分縣進行演講,闡述『對教育應有的熱情! 需要積極地推動國際交流』,全體與會人員深受感動,也讓我深刻感受到,修 學旅行不該僅侷限在日本,應該拓展到亞洲其他國家,去了解他們的歷史、國 情、文化,甚至跟當地年輕世代多多交流,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教育旅行!」 他感性地說:「有幸認識范巽綠,正是開啟大分縣與臺灣之間推動教育交流的 原點!」 時任大分縣議會文教常任委員會委員長的他,從以前就強力呼籲國際交流 對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趁此難得契機,便偕同大分縣教育長,改革教育旅行 制度,將天數及預算,從五天四夜的國內旅行增加到六天五夜以實現海外之旅,
喜慶臺日教育旅行20週年, 從教育延伸強化點線面交流合作 現任日本「日華親善協會全國連合會」副會長、大分縣「日華親善協會」會長、 大分縣議會議員(大分縣議會日臺友好議員聯盟顧問), 曾任大分縣議會副議長、議長∕志村學 ▼ ▼
位於日本九州北端的大分縣是「日本第一的溫泉大縣」,是國人相當喜愛的 旅遊勝地。日本原本「從大正到昭和的舊制高中裡就有『修學旅行』,主要 目的是讓學生除了居住的家鄉外,能夠跨足到其他縣府,了解當地的風土民 情等,這已經被排定為學校整個教育學年的重要活動之一。」大分縣議會議 員志村學說。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68 預算也從一人9萬日圓增加到15萬日圓。2001年共有23所學校前往海外進 行教育旅行,包含臺灣、中國、韓國、新加坡、澳洲等地,成為日本最早進行 海外教育旅行的出發點。 臺日關係源遠流長,從年輕世代加深羈絆 在國際上,志村學認為臺灣具有相當獨特的地位,「從1895年到1945 年這50年間,臺灣與日本在許多政策上,朝同個軌道往前發展,有著共同過 往歷史的背景。臺灣對日本而言,不僅親切還非常友善,因此應該讓現在的年 輕人不斷加深與臺灣之間的情意羈絆,教育旅行就是很好的方式。」他也將臺 灣作為日本海外教育交流首選,除了在臺灣不會看到樣版式的教學方式外,臺
從日據時代遺留下來的日式建築等,他一一細數著這些歷史軌跡,希望日本學 生皆能夠實際走訪;而以美食及溫泉聞名的大分縣,志村學也歡迎臺灣學子到 此體驗學習,進一步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 「2000年4月,大分縣誕生堪稱國際交流教育殿堂的『立命館亞洲太平洋 大學』(半數為日本學生,半數來自約70個國家的留學生),課程採英、日語 同步進行,是臺灣學生到大分縣必定參訪的重要行程。值得一提的是,有四位 來自臺東高中的同學,在參訪的隔年就選擇進入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就學。」 當全球爆發SARS、禽流感等時期,海外教育旅行不得不中斷,然而在大 分縣時任教育長的理解與支持下,由志村學所推動,每年由教育長、校長、負 責教育旅行的教師等約10人組團赴臺灣到學校視察,卻未因此中斷交流。他 衷心地感謝臺灣觀光協會大阪事務所、福岡總領事以及亞東關係協會、范巽綠 等人及單位的鼎力支持,讓教育旅行得以年年順利實施。因海外教育旅行茲事 體大,為了讓家長安心,他接續號召大分縣內高校的校長們,在華航協助下,
灣使用繁體字對用漢字的日本來說,在溝通上更能拉近距離,降低學習交流的 障礙。 臺日間源遠流長的關係,還包含臺南烏山頭水庫建造,其中之一的工程師 中島力男、研發出蓬萊米的農業學者末永仁皆來自大分縣,加上在臺處處可見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69 於臺灣觀光協會福岡領事館、大分縣內飯店等會場,舉辦「臺灣海外教育旅行 說明會」,全力推動發展。 儘管當前交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停滯,志村學仍誠摯地期望疫情平息 後,海外教育旅行能儘快重新展開,「在這之前,希望在海外教育旅行已奠定 交流基礎的學校能夠運用IT技術,透過遠端視訊會談、遠端授課等方式進行 交流。」 期許未來交流更深更廣,攜手對亞洲和平做出貢獻 教育交流之外,志村學期盼臺日未來能在不同領域有更多交流,像是經文 部省(相當於教育部)指定為SSH(Super Science High School)的大分 縣立舞鶴高校,已開始與臺灣大學進行學術交流。「世界第一的半導體—─台 積電也將到九州熊本縣設廠(KSMC),足見臺日產業界的交流與合作蓬勃發 展,希望未來產業界與學校教育能夠共同實現一體化交流的時代。」他感性地 說:「在日本,成人式代表20歲是長大成人,如今臺日教育旅行也欣逢20週 年的成人式,希望透過不斷的努力,讓今天的年輕人能夠因這樣的接觸,更加 強化臺日之間的連結,並在未來能看到豐碩的成果。」 回首20年點滴,臺日間的情誼處處可見,志村學不忘再次感謝臺灣國際 教育旅行聯盟的成立,「歷代會長們都付出了相當多的努力,也針對臺日教育 做出卓越的貢獻;衷心希望在未來能夠發展出國與國間友好和平的關係外,也 希望彼此能夠共同攜手,對亞洲和平做出貢獻。」 ●● 2018年7月志村學議員(前 排左三)與大分縣議會議長及 議員入校與學生互動。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70 阿部守一曾多次拜訪臺灣,與高雄、 彰化、臺中等縣市簽訂友好協定。圖 為2019年5月高雄市立高雄高級工 業職業學校、 鼓山高級中學兩校連袂 與長野縣飯田OIDE長姫高校交流。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71
談及臺日教育旅行交流成果,阿部守一感受最深的,莫過於這樣的形式加 深了人與人的實質交流,甚至是心與心的交流,「自我上任後,臺灣到長野縣 進行教育旅行的學生人數已達兩萬人,而從長野縣到臺灣進行修學旅行的人數 也是每年成長。儘管這兩年因疫情暫時中止實體交流,但希望疫情結束後,能 夠重新開始,並且持續擴大交流。」 縣府與相關單位協力合作,共同奠下堅實基礎 長野縣推廣臺日教育旅行能寫下亮眼成績,縣府扮演重要的協調角色,不 推廣教育旅行相當積極的長野縣,配合「Visit Japan」國家計畫,早於2005 年就開始推動與臺灣教育交流的計畫,將臺灣視為縣内高校極佳的海外教育訪 問地點。面對後疫時代,長野縣期盼快速重啟及擴大交流。 後疫時代加速推動交流, 發展更蓬勃的合作關係 現任日本長野縣知事,曾任長野縣副知事、橫濱市副市長∕阿部守一 ▼ ▼
相較於日本其他縣府,長野縣非常積極推動臺日教育旅行,一方面是因為 2010年擔任知事,曾任長野縣副知事、橫濱市副市長的阿部守一,格外重視 年輕世代的未來,認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應該及早培養與世界接軌的國際觀, 因此勠力推動長野縣與其他國家及地域的交流。其中,臺日教育交流扮演著重 要角色,除了以友好的臺日關係為前提,他也曾多次拜訪臺灣,與高雄、彰化、 臺中等縣市簽訂友好協定,雙方早已凝聚出強化青少年教育交流的共識。
擴大交流對象與內容,創造臺日雙贏促進更好發展 阿部守一將加速、加深長野縣跟臺灣的交流視為重點任務,「疫情前,臺 灣跟長野的觀光已快速地大幅成長,青少年的教育旅行交流也順利上軌道,沒 想到突如其來的疫情,瞬間中止所有的實質交流及互訪,這真的是一大打擊;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72 僅協助校方與相關單位更有效率地運作,也迅速媒合安排包含農家、民宿、地 方人士等,努力完善交流體制,「臺灣學子來到長野縣,可以體驗在地的農村 生活,真正感受到長野才有的生活形態。」他進一步分享自己與臺灣學生交流 的有趣經驗,「臺灣學生第一次在寄宿家庭看到暖桌時,都感到非常新奇,因 為暖桌文化是他們在動漫中才會看到的場景。來到長野,大家一起圍著暖桌談 笑生風,可以體驗真正日本的生活。」 推動教育旅行的過程,除了長野縣府的努力,阿部守一相當感謝相關單位 的協助,讓學校、旅行業者、地方接待單位、農家民宿等建立起信賴關係;他 也十分感謝臺灣友人們對臺日教育旅行的積極付出,「臺日教育旅行是臺日雙 方各領域相關人士攜手促成的成果,信賴關係的建立,是人與人之間能夠共同 推動事業非常重要的一環,相信這也是臺日建立長期交流合作的重要基礎。」
疫情爆發後,我們儘速推動線上交流,希望讓好不容易奠下的基礎持續延伸發 展,更希望大家共同思考在後疫時代,如何讓交流加速推動,甚至能比疫情前 更加蓬勃地發展。」 針對教育旅行的未來發展,阿部守一提出三點看法:「首先,臺灣國際教 育旅行2.0計畫希望將國際教育旅行從高中職推展到中小學,這與長野縣的想 法不謀而合,我們也正極力拓展不同世代的交流,希望能有機會和臺灣共同努 力;再者,當前全球都在推動永續發展,長野縣也希望將永續發展的觀念落實 在教育旅行、觀光等層面;最後,則是希望永續發展的議題,像是全球暖化的 環保議題等,能規劃進教育旅行交流的內容裡。」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73 透過數位化進程,改變的不只是學生的學習模式,還包括老師的教學方式, 「除了學生間的交流,老師間的交流、教育界間的交流都同樣重要,彼此學習 對方進步、優異之處,才能更有效率地發展。我們希望透過國際教育旅行,讓 臺灣的年輕世代,還有長野縣的年輕世代,都能夠成長茁壯,進而帶動地方間,
為了強化臺日間的信賴關係,除了教育旅行,阿部守一認為還可以藉由不 同領域的實質交流達成,觀光就是非常好的方式。「長野縣跟臺灣的氣候風土 截然不同,被3,000公尺高山環繞的長野縣,冬季有雪地活動可以體驗,而相 較於四面環海的臺灣,長野縣卻是不臨海的縣府,體驗不同的生活形態正是互 相交流的關鍵。另外,推動臺灣與長野縣的包機,能提升入境旅遊人次,當然 像是物產交流,也是能夠強化的部分。」作為日本的製造業重地之一,阿部守 一認為長野縣與臺灣的企業能強化技術交流,共同創造產業雙贏,促成更好的 發展。 ●● 左:2019年臺北市松山區民族國民小學和長野縣上田市立川西小學校交流。 右:2019年 國立蘇澳高級海事水産職業學校和長野縣赤穂高校交流。
大家共同的交流跟發展。」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74 上:森田健作聽到臺灣鳳梨無法出口 時,立即發起千葉縣民努力吃鳳 梨活動,還造成市場搶購一空! 下:森田健作(左)曾任日本文部省 政務次官、及長達12年的千葉 縣知事,任內大力推動臺日教育 旅行交流,2014年親自來臺灣 拜訪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薛光 豐總會長,為臺日情誼埋下深厚 種子。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75 擔任千葉縣知事期間,多次造訪臺灣,曾任日本參議院、眾議院議員,獲 頒旭日勳章的森田健作,與臺灣之間有相當深厚的情感淵源,無論是幼時受到 來自臺灣的家庭醫師悉心照護,或是擔任演員期間與友人的臺灣之旅,皆讓他 感受到臺灣特有的溫情及友情。因此,在就任國會議員時,立即加入日臺友好 議員聯盟陣營,並在參訪臺灣的過程中,體認到勤勉不懈的臺灣精神及所造就 出的臺灣奇蹟。「從那時起,我就深深感覺,在國際情勢中,臺日間的關係真 的是特別緊密、特別重要,更加深我要盡己所能強化臺日連結的信念。」森田 健作說。 教育交流,讓年輕世代直接對話 擔任千葉縣知事期間,森田健作勠力加強臺日間的交流。其中,他體認到 年輕世代是決定雙方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特別著重於年輕世代的連結。 但除了觀光外,觸發下個世代互動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莫過於教育交流,然而 當時千葉縣與臺灣尚未建立起相關交流管道。 深諳年輕世代的扎根將是促進臺日發展的重要關鍵,其中最有效直接之法,便 是透過教育旅行。千葉縣在前縣知事森田健作三任12年的任期內,大力推動 臺日教育旅行交流,並創下佳績,為臺日情誼埋下深厚種子。 強化臺日年輕世代連結, 奠下長遠的信賴關係 曾任日本參議院、眾議院議員,獲頒旭日勳章, 曾任日本文部省政務次官、千葉縣知事 ∕ 森田健作 ▼ ▼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76 因此,在得知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後,森田健作主動拜會當時的總會長 薛光豐,在他及聯盟成員協助下,著手策劃教育旅行方案,終於在2012年, 千葉縣迎來第一組臺灣學校參訪團隊,同時千葉縣也有兩所學校團隊初訪臺 灣。邁開第一步後,猶如水到渠成,到了2019年,臺灣前往千葉縣進行教育 旅行的學校數已達22所,總人數共計655人,而從千葉縣到臺灣共計有11所 學校,人數達3,201人。短短時間內,臺日教育旅行如火如荼展開,寫下好成 績外,森田健作相當開心千葉縣在其中的創舉 每年招待20多位臺灣學生 到千葉縣進行交流,並安排他們體驗homestay,這部分獲得高度好評也深受 歡迎。直到今日,千葉縣與臺灣間的教育旅行仍舊持續成長。 臺日情誼是傳承給下一個世代的禮物 「教育交流成果無法一蹴可幾,必須經過時間醞釀才能看到它所發揮的 效果,所以我在擔任知事的12年間致力維繫、拓展更多交流機會,相信憑藉 過去到現在的努力,在未來定能成為臺日間不可或缺的影響力。」森田健作 感性地說:「臺日間的羈絆相當可貴,彼此是重要的友人,就像311大地震時, 臺灣捐予日本的善款是全世界最多,日本人打從心底、衷心感謝所有臺灣的 朋友。」 左:千葉保留傳統特色聚落與擁有現代都會建設的新舊兼蓄風格,讓造訪的學子能在有限的時間裡, 體察日本的文化發展歷程。 右:新冠疫情開始蔓延時,桃園市立刻透過日本千葉臺灣商會熱心捐贈醫療物質,讓千葉縣民相當感 念。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77
購一空!森田健作期望能將這份珍貴的情誼作為傳承給下一個世代的禮物,加 深彼此的團結合作,為臺日兩邊的學子與人民都帶來更寬闊的機會與選擇。 以最高的「款待」心意,打造最優的交流環境 緊鄰東京,擁有海天一色、自然景致資源富饒的千葉縣,又有背靠成田與
提供3∕4的修繕裝潢補助餐廳、旅館等業者。」各項細節上的用心,都是為 了整備最佳的觀光及教育旅行場域。 同時他也再三向所有縣民、縣府同仁、民間業者強調:「一定要用最高的 日本規格,也就是『款待』的心意,來接待每一位到訪者,特別是笑容很重要, 即便語言不通,只要學會一句『謝謝、再見』,短短的話語也能展露情意,讓 每一位到訪友人都有安心又難忘的回憶。」 「持續,是真正的力量!」森田健作感性表示,臺日間已花費諸多心力埋 下友好種子,展望未來,「更應讓堅定的信賴關係持續茁壯,一直為彼此著想, 臺日必定能夠在未來發展出更好、更長遠的交流關係。」 ●●
甚至在新冠疫情開始蔓延時,這份累積起來的情誼也充分展現。當時千葉 縣在醫療資源上相當匱乏,作為與千葉縣締結友好城市的桃園,市長鄭文燦立 刻透過日本千葉臺灣商會熱心捐贈醫療物質,讓千葉縣民相當感念。因此當聽 到臺灣鳳梨無法出口時,千葉縣立即發起縣民努力吃鳳梨活動,還造成市場搶
羽田機場的交通優勢,「但很多臺灣觀光客搭機抵達成田國際機場或是到東京 迪士尼樂園,卻不知這兩處都位於千葉。」 或清澈或乳白的養膚溫泉、鮮甜的伊勢龍蝦與漁獲,米、酒美饌等豐饒的 自然資源優勢,還有保留傳統特色聚落與擁有現代都會建設的新舊兼蓄風格, 讓造訪的學子能在有限的時間裡,體察日本的文化發展歷程。森田健作細數千 葉風土魅力之餘更表示:「為了打造讓家長及學生安心的交流環境,我在任內 設置了50臺移動派出所,隨時機動維護治安,更優化250間公廁,並由縣府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78 現任長野縣教育委員會高校海外交流顧問的惠崎良太郎(上圖第二排右六、下圖左四)自2003年 擔任信州長野縣觀光協會常務理事兼事務局長,便積極推動臺日教育旅行。圖為2018年1月15 日至17日,惠崎先生為高雄市教育局、社會局、學校校長規劃完善的長野縣特色幼兒園及中小學 訪問行程。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79 距離東京、名古屋、大阪三大都市圏不遠的長野縣擁有地理優勢,被海拔 3,000公尺的群山環繞,譽為「日本的屋脊」,這裡是日本面積最大的內陸縣, 壯麗的山川下蘊藏著悠遠的日本傳統文化。現任長野縣長野高校海外交流顧 問、上田高校海外交流顧問、松本空港國際化特別顧問,曾任長野縣學習旅行 誘致推進協議會常務理事兼事務局長的惠崎良太郎說:「來到長野,絕對能體 驗最具日本家庭生活風格的homestay,請大家務必前來此一遊,因為沒到過 長野縣等於沒來過日本!」 談起教育旅行,惠崎良太郎率先點出長野縣的獨特之處,要在短時間裡盡 可能加深對彼此文化的交流與理解,正是教育旅行的精髓。 惠崎良太郎自2003年擔任信州長野縣觀光協會常務理事兼事務局長,便 積極推動臺日教育旅行,他從訪日教育視察團體會到,「教育旅行不僅是觀光 或學校參訪,學生的互動及實際體驗才是重點。唯有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 內省,才能真正拓展視野,培養出活躍於國際舞臺的人才。」 擁有豐富自然資源,兼具日本傳統文化色彩的長野縣,在推廣教育旅行上不遺 餘力。在官方與民間的 ⿑ 心合作下,從整備接待環境、建立體制到規劃組織等, 一路超前部署,因此推動教育旅行有成,也替長野縣的觀光播下希望的種子。 超前部署, 教育交流同步促進觀光產業發展 現任日本長野縣教育委員會高校海外交流顧問、松本機場國際化特別顧問, 曾任長野縣學習旅行誘致推進協議會常務理事兼事務局長∕惠崎良太郎 ▼ ▼
熱情邀約,有300位長野高校師生首次前往臺灣進行修學旅行,成果大受好評。 此後,願意到臺灣進行教育旅行的學校快速增加,2020年長野縣有22所學校、 2,615位師生計畫前往臺灣,可惜因新冠疫情無法成行。
儘管疫情陰霾籠罩,臺日交流的腳步卻未曾停歇,長野縣與臺灣的學校透 過線上交流認識彼此。惠崎良太郎指出︰「目前有更多學校正規劃2023年的 訪臺教育旅行,我們期盼發展雙向的交流,不僅想邀請更多臺灣學生來長野縣,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80 2005年,以現任監察委員、時任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為首的95位國際 教育旅行考察團造訪長野縣,為之後的臺日教育旅行帶來突破性發展。 及早推動臺日教育旅行,觀光事業受益成長 早在2003年臺日教育旅行交流啟動不久,長野縣已接待來自臺灣的11個 團體,共計607人;發展至2018年,攀升至56團、1,766位參訪者。參訪團
體的躍增,令長野縣大幅提高對臺灣的關注度。其實2007年透過臺灣師長的
也會積極推動長野縣的學校拜訪臺灣。」
他認為,推動教育旅行除了增加來訪人數,年輕觀光人口的扎根更重要且深具 意義,當學生們透過社群媒體分享交流經驗,他們猶如長野縣的粉絲種子,未 來將成為重複回訪的族群。「2019年,長野縣的外國住宿人數達119萬5,460 人,其中來自臺灣的人數多達27萬786人,換算下來,每四位外國旅客中, 就有一位來自臺灣。」欣見教育與觀光發揮相乘效果,惠崎良太郎認為是長野 縣及早做對決定,支持臺日教育旅行推展。 速度和組織化推動取勝,持續優化累積信賴 2005年迄今,長野縣為了歡迎臺灣學生到訪,在地學校發展出一套自主接 待系統,惠崎良太郎自豪地說︰「速度就是關鍵!」 因洞察國際教育旅行對於教育、觀光、產業的益處,長野縣最早投入發展,
身為長野縣觀光大使,惠崎良太郎說明為何如此重視臺灣訪日教育旅行。
並準備好接待環境及對應體制。「即便現在已有 不少日本都道府縣也到臺灣推廣,並開始接待臺
灣的教育旅行視察團體,但在2005年時只有長野
縣啟動!」直到今日,惠崎良太郎仍事必躬親, 每年必到臺灣探訪學校,並赴校長會介紹長野縣 的相關政策,親自聽取校方需求。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81
快速之外,組織化推動也是長野縣的關鍵優
他不忘強調︰「凡事起頭難,一開始我們就抱持著『即便只有一間學校參
累積有信賴度的合作關係,做出讓大家都滿意的結果。」 學生主動深化旅程,拓展交流面向走得更遠 近年來,氣候變遷、地緣政治的議題益發熱門,惠崎良太郎發現,愈來愈 多學生期望以個人的方式走入更深度的交流,真正邁向溝通問題、解決問題的 目標。「長野縣已有不少高中生反映,希望能到臺灣進行兩週或一個月的短期 留學,加深個人交流。加上台積電即將到熊本設廠,希望未來從學界到產業界 都能攜手合作,發展實習體驗、企業參訪等模式,或進一步擴展到運動、文化 的交流,從個人到地方,全面性深化臺日交流。」 回顧臺日教育旅行20年來的歷程,惠崎良太郎感性地說︰「我由衷希望 未來的臺日關係,能夠發展得更廣、更深。」 ●● 長野縣推出「思考將來的農藝 與地球」農村「溫情停留」體 驗活動深受歡迎。
勢。惠崎良太郎說︰「除了縣府支持,還集合市村 町的教委會、觀光聯盟等組織力量,串聯巴士公 司、旅館飯店、農家民宿、餐廳等民間業者一起推 動,還要隨時蒐集與公布最新資訊,讓大家能即時 調整做法。」
與,也要盡力做到最好』的想法,過程中不斷反省各種錯誤,持續優化,以此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82 上:現任日本眾議院議員, 前任三重縣知事的鈴木 英 敬(左)是第一位訪 臺的三重縣知事,他強 調教育旅行是強化與臺 灣之間的交流最重要的 一環。 下:2019年時任三重縣知事 的鈴木英敬(前排右四) 率三重縣議員團來臺訪 問。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83 現任日本眾議院議員的鈴木 英 敬,在36歲便擔任三重縣知事,是日本最 年輕的縣知事。相當具有活力衝勁的他,曾七次來臺訪問,與臺灣交流頻繁, 不僅展現出對臺灣市場的重視度,他也直言自己對於臺灣的喜愛,「三重縣歷 任知事當中,我是第一位訪臺的知事,目的就是要強化與臺灣之間的交流,教 育旅行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三重縣因2013年主辦「臺日觀光高峰論壇」,陸續與新北、臺中、高雄、 臺東等簽署城市合作備忘錄,展開不同面向的深入交流。然而真正啟動教育旅 行的緣分,是2016年年初,鈴木 英 敬以三重縣知事身分前往高雄市參訪,會 晤當時在高雄市政府擔任教育局長的范巽綠。對於國際教育特別重視的范巽 綠,立即於同年10月率領教育單位飛往日本考察,雙方緊密溝通取得共識後, 三重縣隨即在2017年設立對臺教育旅行交流的總窗口,與臺灣的一站式窗口 對應,至此開啟媒合計畫。 三重縣位於名古屋和大阪的中間,著名的古蹟有伊勢神宮、宇賀溪谷、瀞峽、 熊野古道等。自2007年開始,三重縣和臺灣展開良好交流,多次互相邀請參
臺日攜手,為未來找出新的解答 現任日本眾議院議員,曾任三重縣知事∕鈴木 英 敬 ▼ ▼
加重大祭典活動,並展現過人的活力,竭盡心力發展臺日教育交流,讓後起之 秀的三重縣,在短時間內便繳出亮眼表現。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84 為何如此重視年輕族群的教育旅行,並納為重要施政政策?鈴木 英 敬說: 「首先,三重縣跟臺灣皆是非英語圈,非英語圈下的文化交流是雙方非常期待 的方向;再者,無論是三重縣或日本,都和臺灣擁有相當深厚的情誼,唯有及 早讓新世代展開交流,才能在未來建立起更加鞏固的關係。」 縣府領頭穿針引線,驅動正向循環 憑藉初生之犢的熱情與勇氣,三重縣很快建立起教育交流的流程與機制, 其總窗口由三重縣府教委會負責,主要任務是與縣內各校聯繫,並掌握資訊進 行媒合。 「總窗口負責與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聯繫,或是參與日臺教育旅行說明 會,確保彼此能夠掌握學校資訊後,再進行媒合,並在縣內舉辦說明會向校方 說明介紹。」鈴木 英 敬更表示,「正因大家有共識,想積極推動對臺交流,很 多事情就能溝通解決,除了一開始尚在摸索階段,第二次之後其實就相當順利, 『窗口』扮演穿針引線的角色,只要機制建立到位,大家就能各司其職運作下 去。尤其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邀請三重縣的校長們組團過去考察,這些校長 在返日後都變成臺灣的粉絲了,自然就會積極聯繫,形成一個正循環!」 三重縣在2017年設立對臺教育 旅行交流的總窗口,與臺灣的一 站式窗口對應,至此開啟媒合計 畫互訪。
CHAPTER 5 激盪火花:臺日教育交流帶來影響力 185 群策群力下,三重縣從一開始推動臺日教育旅行就博得佳績,響應參與的 學校與人數持續增加,「的確有達成預期,可惜沒多久就碰上新冠疫情而不得 不中止交流。」鈴木 英 敬語帶遺憾之餘,卻不忘分享意外收穫,「一開始,我 們將教育旅行目標鎖定在高中,也就是16歲到18歲的族群,但在2018年時 任教育部政務次長的范巽綠前往志摩市,也就是曾舉辦G7高峰會的地點進行 中小學交流後,又進一步將族群往下延伸,後來更超乎預期,吸引不少公立高 中願意推動,相較限制與規範比私校更繁瑣的公立高中而言,這相當不容易。」 從教育、文化到產業,期許雙方共創振興之道 在鈴木 英 敬眼中,三重縣是一個由傳統與革新兼容,交織出獨特魅力的地 方。悠遠傳統保存下的伊勢神宮、列入世界遺產的熊野古道,還有古老神祕的
方向,「臺灣科技產業領先,三重縣的製造業也十分發達,蘊藏許多高科技人 才,若能加深交流、技轉等互惠方式,相信未來能創造出雙贏成果。」同時, 他更提及應立基於相似的社會發展脈絡下,思考如何合作解決問題,「當前, 無論是日本還是臺灣,皆面臨人口減少及城鄉差距的巨大衝擊,攜手集思廣益, 或許就能激盪出振興臺灣與日本的解決之道。」 身為日本眾議院議員,鈴木 英 敬不忘自己的使命,「國際交流最需要的就 是夥伴(partner),因此我將全力支持臺灣加入TPP、WHA等國際組織, 期許臺日間的情誼能夠不斷擴大延伸到下一個世代,共創未來!」 ●●
重要文化資產伊賀忍者等,皆為特色。同時,三重縣卻設有F 1鈴鹿賽車競技 場,且半導體產業、運輸機械製造、電氣機械及石油化學等製造業都十分發達, 還有臺灣人耳熟能詳的松阪牛、伊勢龍蝦、MIKIMOTO珍珠等豐富觀光資源。 鈴木 英 敬說自己早已迫不及待疫情後雙方相互開放邊境之日到來,期望趕 快重新啟動各項交流,不僅限於教育層面,產業面的合作也順應臺日人才交流
探索 從文化、 在地到永續 CHAPTER 6
出發
透過11所學校師生分享過去參與臺
日教育交流的故事,從文化交流、在
地認識到永續思考等不同主題出發,
帶大家看見教育現場的新火花。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88 上:藉由課程設計和交流活 動,開拓學生國際視野, 培養具有全球移動力的專 業人才。 下:身在國際交流第一線的 淡水商工長期與日本交流 互訪多達上百次,圖為 2019年日本明櫻高校來 訪在校園相見歡。
CHAPTER 6 出發探索:從文化、在地到永續 189 技職精神融入國際教育, 學習交流找到熱情 淡水商工推動國際教育20年,以培育具有全球移動力的專業人才為主要 目標,藉由課程設計和交流活動,讓學生具備國際視野和國際觀,進而成為有 能力在全球移動的專業人才。校長于賢華表示,因應政府推動的技職教育再進 化,學校首度創設高職生到海外產業實習和體驗課程。以2019年為例,園藝 科學生前往日本秋田有機農場實習,藉此拓展視野並了解產業的多種面貌。 課綱部分,則將技職專業融入英文及日韓語等第二外語,提供學生更多元 化的選擇,使人才更容易與世界接軌。同時規劃具有特色的跨領域課程,讓學 生透過彈性選課適性發展,達到跨科及跨領域的統整學習。 多元國際交流,培養跨領域人才 淡水商工為強力推動國際教育及國際交流活動,積極與各國簽訂姊妹校, 並辦理師生海外學習體驗和參訪活動,目前姊妹校國家已涵蓋芬蘭、德國、馬 來西亞、日本及韓國等。學生只要經過遴選,就能到海外姊妹校交換學習。 淡水商工深耕國際交流20年,致力發展具有國際特色的學校課程,
以培育「追求自我實現的世界公民」為願景。除了與世界各國簽訂 姊妹校合作,共同舉辦交流活動,也積極推動外語課程。透過帶著 學生出國進行深度交流,體驗不同文化的衝擊,激發學習外語的動 力。此外,見識到其他國家在專業領域的努力後,也幫助學生確立 志向。 新北市立淡水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 ▼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90 身在國際交流第一線的學務主任曾才榮表示,學校的專業分科是出路,而 國際教育則能立定志向。他帶領學生到日本交流45次,接待日本來臺團體約 50次,一路披荊斬棘,從無到有。為了實現課綱的跨領域和探究實作,曾才榮 帶學生從有機農業、烹飪、美髮、動漫設計到電腦技術等,進行不同探索學習, 培養跨領域的能力。隨著交流課程日益豐富,也走出亞洲到歐洲國家,到芬蘭 和俄羅斯等國,見識當地的歷史文化。 由於長期累積的國際交流經歷,即使疫情期間,許多學校亦積極預約與淡 水商工研習的活動。2005年起,沖繩縣政府年年編列預算,補助全縣的技職 生來臺體驗兩週。由淡商負責課程,帶餐飲科學生到淡水老街餅店學做餅、電 機科到工廠實習。在學校的推動下,不僅讓臺日學生們牽起緊密的友誼,亦培 養出國際人才的實力,「現在至少有10多位淡商畢業生在日本工作,還有更 多畢業生因交流經驗而勇闖世界各國。」 左上: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門關閉,但淡水工商仍透過線上持續辦理國際交流。 右上:淡水商工積極與各國簽訂姊妹校,目前姊妹校國家已涵蓋芬蘭、德國、馬來西亞、日本及韓國等。 下:江姿穎同學參加日本教育旅行,留下美好的經驗讓她決定大學攻讀日文系。
CHAPTER 6 出發探索:從文化、在地到永續 191 以技術互訪,讓學生展現專業價值 近年來,學校配合政府的國際教育政策,將技職教育融入國際課程,以專 業技術作為交流重點。曾才榮強調:「我們是高職,就是技術型高中,專業交 流很重要。」他認為外語不是大問題,只要對專業有興趣,有溝通的需求,自 然就會學得好。 因此,交流體驗課程針對專業設計,包含農業和餐飲等。以日本有機農業 交流經驗為例,「我們淡商派了三位園藝科同學過去,從處理中耕機、包裝到 行銷一手包辦,讓他們非常驚豔,其實這是園藝科的基本專長。」餐飲科的臺 韓交流,則每年都設定不同項目,「第一年做韓國飯捲料理,第二年做果雕,
標的旅行,「打開眼睛看世界,結交各國的朋友」。 對於淡水商工而言,國際教育交流的最大成果不是數據,而是無法量化的 過程,旅程中走過的路,變成學生生命的一部分。曾才榮認為,出國不僅轉換 生活場域,還能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他特別期待教育部提供高職生, 尤其是經濟弱勢學生,更多的經費和機會,讓他們出國看世界,打開眼界看別 人。透過國際課程和交流,增強技術和實力,並培育公民素養,進而成為具有 國際競爭力的世界公民。 ●●
展現各種餐飲技術能力。」曾才榮認為學生在互動中感受到自己的專業和自信, 這才是國際教育的意義所在 高二參加國際教育旅行的江姿穎表示,那次到日本參訪的經驗讓她人生大 轉彎。隨後她肩負起接待日本來臺修學旅行的任務,事先練習如何用日語介紹 淡水老街和紅毛城歷史,首次擔綱導覽角色,促使她更深入了解在地文化。原 本就讀園藝科的她,開始認為學日文可以生活化地實際應用,因此大學改讀日 文系。透過自身的國際交流經驗,江姿穎鼓勵學弟妹多嘗試以學習和體驗為目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92 上:曙光女中特別重視學生學習交流的主動性,讓學生設計個人名片作為交流媒介。 下:安排入校入班上課,從課程活動中體驗臺、日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上的巨大差別。
CHAPTER 6 出發探索:從文化、在地到永續 193 邁開國際教育腳步, 共同探究永續發展 曙光女中學務處會議桌上,攤開整整20年的臺日交流歷程檔案。學務主 任徐芝玲細數每一次交流點滴,檔案厚厚珍藏著學生的行前準備、行程細節及 學習回饋。她提到學校多元化及國際化教學方針,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 及表達溝通能力。 曙光女中自2002年起展開與日本的教育旅行交流,秉持著「學校國際化, 教育世界觀」的理念,透過辦理教育旅行、規劃特色課程和視訊交流等,培養 學生迎向未來的多元能力。近年更將國際教育課程融入SDGs,與日本姊妹校 共同進行地球科學環境教育學習。 建立學習平臺,臺日探討SDGs議題 地球科學課時間,雲端教室的螢幕是日本姊妹校東京富士見高校的畫面, 學生們用英語上課。臺灣學生分享兩國地質環境差異、地震帶和地質組成,另 一頭的日本學生則介紹近年的重大災害事件,以及日本災後如何重建。 自從2002年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成立以來,曙光女中是第一批
熱血投入的學校,並與日本姊妹校建立交換學生及教育旅行交流的 長期機制。在臺日教育深度交流學習課程中,還特別針對聯合國永 續發展目標SDGs第11項「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 的城市與鄉村」設計課程,探討臺日地質環境同質性以及在地震帶 上的防災議題。 新竹市私立曙光女子高級中學 ▼ ▼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94 疫情期間,曙光女中透過雲端學習平臺,建立兩地學習教案。除了提供不 同形式的學習機會,也讓學生藉由國際多元學習及活動,學習重要的科學知識、 防災觀念,以及跨國探討議題的能力。 事實上,國際教育結合SDGs議題是曙光女中近年持續推動的目標,融入 地理科、地球科學科、英文科與全民國防科,讓臺日學生進行交流課程。由校 方共同架設學習平臺、研發課程和學習單,以分組討論、簡報和學伴制度進行。 由於臺日同屬板塊聚合的邊界,地震頻繁,學校便以此與富士見高校作為 課程核心,課程內容涵蓋臺日地震歷史研究、日本防災中心介紹及提高因應災 害的韌性等。英語為主要互動語言,期末時專題發表成果,讓雙方學生在學習 過程中,能主動關切全球社會正義和永續發展,並訓練具備跨文化溝通及國際 合作的能力,發展出解決全球議題的方案。 獨特入校體驗,依城鄉差異設計課程 在國際交流上,曙光女中特別重視學生學習交流的主動性。打從舉行教育 旅行以來,便嚴格要求學生的生活教育,讓學生設計個人名片作為交流媒介, 並根據前往參訪學校的特色來設計學習內容。 20年來,徐芝玲作為國際教育旅行聯盟核心工作小組成員,每年帶學生出 國一到兩次,另協助教育部臺日交流青年訪問團及校長踩線團,她分享道:「行 程沒有樂園和影城,一定是入校上課、住農村民家和自力城市探索,要玩到也 要學到,而且一輩子難忘。」像是前往郊區學校,便安排農村體驗,入住農家 與屋主一起用餐,深度學習在地文化和了解產業面向;在大城市,則設計任務 訓練學生主動探索,學習運用新科技,到達指定地點完成任務。 2010年,就讀曙光女中二年級的劉穎,隨著學校教育旅行前往日本大阪府 樟蔭高等學校交流,實際進入高校才體驗到臺日學生在生活上的巨大差別。「他 們8點到校,下午3點放學後就投入社團活動,感覺學習很均衡,文武並進。」 她發現日本學生上課會與老師互動,連下課也會找老師請教。在日本學習的種
CHAPTER 6 出發探索:從文化、在地到永續 195 種體驗,讓劉穎反思自我文化,除了引起學習日語的強烈動機,也開始思考跨 國工作的可能性。 除了出訪,學校也安排接待國外來訪學生,從美國、日本到菲律賓等不同 國籍,強化多元文化交流。透過事前訓練,讓學生學習接待禮儀,帶領外國同 學體驗臺灣在地風情,實現在地行動、接軌國際。 近年因為疫情,國際教育的實體交流活動受到影響,曙光女中仍持續推動 視訊課程交流,每個學期規劃10餘堂課,涵蓋多元議題。舉例來說,以防災 為主題的課程,雙方學生便透過鏡頭分享各自躲在課桌下、用防災毯子保護頭 部和介紹防災食品等;深度議題則包括SDGs的性別平權和城市永續等。 曙光女中推動國際教育的核心目標,是藉由課程和交流,讓學生養成參與 國際活動能力,並激發跨文化的觀察力與反思力,以達到培養全球公民、促進 教育國際化及拓展全球交流的目標。透過實體和線上的國際交流學習,學生不 僅學習到基本的外語溝通能力,在與姊妹校學生互動中,也體認到文化的多樣 性,增進欣賞多元文化價值的能力。 ●● 左:曙光女中十分重視學生的生活教育,入住農家安排農村體驗,與屋主深度學習在地文化,了解產 業面向。 右:根據前往參訪學校的特色設計學習內容,學生藉由搗麻糬、擀蕎麥麵,體會日本農家住宿等特色 文化。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96 上:文華高中在運動與舞蹈向來有優異表現,在國際教育交流中「以舞會友」,透過不同國家的舞蹈, 帶出更深層的文化意涵。 下:2012年起文華高中幾乎年年舉辦教育旅行,每年交流團一開團,名額就秒殺,疫情前夕實體交流 都十分密切,臺日交流能量豐沛。
來有優異表現,是全臺灣舞蹈資優發展的搖籃。正因為這項發展特
色,歷年來的國際教育交流,不僅透過課程、語文、社團等進行交 流,更擅長「以舞會友」,透過不同國家的舞蹈與背後文化意涵, 帶出更深層的友好與認識。「學生透過舞蹈打開原先羞澀的心,由 於一起共舞並且需要合作完成教學,因此語言的隔閡在此快速縮 短,讓分享的距離更近!」許多學生因此認識了學伴,進而互加社 群媒體,替未來的國際移動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CHAPTER 6 出發探索:從文化、在地到永續 197 臺日交流開路先鋒, 打造校園國際櫥窗 2018年6月文華高中配合教育部「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力計畫」,申請 「大手牽小手」計畫,引進外籍大學生進校園,透過課程學習與在校生交流。 文華高中利用週會或讓各班教師自行登記參與,學生的任務是製作簡報,向不 同國家學生介紹臺灣的節慶、流行文化和臺中私房景點,讓外籍生快速認識在 地。這次外籍生進校園的活動,讓學生不必出國也能提升「國際力」。 其實文華高中推行國際教育相當早,歷屆校長劉永順與薛光豐皆曾擔任臺 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總會長,而該校國際教育業務承辦人、學務主任吳曉菁, 也曾擔任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秘書長16年,可說是臺日教育交流的搖籃。 多管齊下的推動方式和經驗累積,使國際教育成為該校最亮眼的金字招牌,很 多學生一進校園,就對各種教育旅行的行程感到興趣盎然。
位於臺中市都會區的臺中市立文華高級中等學校,在運動與舞蹈向
臺中市立文華高級中等學校 ▼ ▼
該校場地是四面觀眾環繞的禮堂,全程即使換場、換服裝與道具,都要保持在 表演狀態,後來成為專業舞者的她,對那一次的高難度挑戰,畢生難忘。 有了這次交流經驗,李秉儒讀大學後,努力掌握機會參加臺日產學合作, 學習西川流日本舞踊、茶道、化白妝等,不僅主動接待日本交流學生,也多次 赴日交流演出。她認為,打開國際視野和培養國際移動力的真諦,就是即使不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198 臺日緊密互動,實體交流到上雲端 「文華高中推行國際教育20年來歷經各階段轉變。」吳曉菁表示,文華 高中早期辦理國際教育旅行交流活動,以拓展視野、培養國際觀為主要目標, 帶領學生到日本各地探索文化,當中穿插許多手作課程,例如到群馬縣體驗畫 達摩,日方也會安排烹飪、茶道和花道等傳統文化活動。因為這些課程較容易 示範,能很快地跟學生貼近。有了這些交流基礎,如今學生到日本教育旅行時,
交流,因而慕名就讀,直盼望到高二終於成行。2016年1月出發到北海道名 寄產業高中,她和舞蹈班同學表演一曲「清風中」,要展現蒲公英的姿態,但
懂該國語言或從未到過的地方,也可以勇敢前往,親身經驗當地民情風俗,樂 於接觸新事物,更樂於向外國人介紹自己成長的臺灣。 「除了島根、鳥取和沖繩之外,日本所有地方我至少去過兩次以上。」吳 曉菁帶團前往日本多次,透露出文華高中與日本學校交流的密切程度。每年交 流團一開團,名額就秒殺,學生們很想出國體驗日本高中生活,這也累積了與 日本交流的能量。2012年起文華高中幾乎年年舉辦教育旅行,2013年舞蹈班 於三重縣城西公園參與安農津祭典演出,2014年到2015年校方接待了三個日 本參訪團,2017年觀光局甚至邀請日本校長考察團到校參訪,直到2019年疫 情前夕,實體交流都十分密切。即使2020年疫情發生後,文華高中仍與上田 西等四所日本高校持續進行視訊交流。
已經能夠入班上古文課和數學課,透過體驗學科課程,感受臺日學習的差異。 文華高中舞蹈班畢業的李秉儒,早在國中就聽說唸文華高中有機會到日本
CHAPTER 6 出發探索:從文化、在地到永續 199 從交流地區到學生素養,朝國際化邁進 文華高中的國際教育交流並不限於日本,與韓國世宗市世宗國際高校連續 五年互訪,兩校皆致力於國際教育,在多次交流中,雙方師生間建立友好情誼, 並於2019年簽訂姊妹校合作備忘錄(MOU)。也與美國DC國際學校、瑞士 萊辛美國學校、馬來西亞循人中學、美國Pacific Ridge School締結姊妹校。 「文華行前規劃的語文課程,搭配與國外學校的交流活動,為學生打造真 實情境,不僅要會說,還要懂得如何溝通,甚至展現個人專業,以作為將來國 際移動力的條件。」吳曉菁表示,學校更重視培養學生的組織規劃能力,針對 任務加以分工,無論是表演組或簡報組等,每個人都必須做好自己負責的部分, 「我們認為孩子用外語交流不是問題,但還要讓他們從中學到實際的東西,小
化的課程訓練,讓學生面對不同語言和環境的外國學生,能流利介紹家鄉文化, 也學會關注全球局勢,了解國際弱勢者的現象及處境,共同討論國際重大議題, 臺灣的年輕學子正一步步深化世界公民的素養。 ●● 左:文華高中辦理國際教育旅行交流活動,帶領學生到日本體驗茶道和花道等傳統文化活動,學生也 可透過女兒節的擺飾了解日本文化。 右:比起臺灣的亞熱帶氣候,學生前往日本北海道名寄市,把握機會體驗寒冷國家才有的冰壺運動。
到基本國際禮儀,大到探討深度議題。」 如今國際教育邁入2.0,更重視與聯合國永續目標SDGs連結,透過系統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00 上:透過國際教育旅行的接觸,學生不僅會很快發現兩國教育環境和城市文化的差異,也會打破對異國 文化的刻板印象。 下:中二中兩年為一週期的日本關東、關西輪流的國際教育旅行,已辦理超過十年。
CHAPTER 6 出發探索:從文化、在地到永續 201 打造校園國際村, 成為學生通向世界的入口 臺中二中在2021年3月獲外交部駐日本大阪辦事處協助媒合,與日本兵 庫縣立鳴尾高校進行視訊交流。臺中二中高一國際班學生與日本兵庫縣立鳴尾 高校同學,在雙方教師帶領下,分別針對自我介紹、學校特色及城市簡介,使 用英語進行主題報告,開啟一場疫情下臺日年輕世代的對話。而這樣的國際交 流對中二中來說,早已內化為學習內容的一環。 2002年底,教育部輔導高中職校長成立「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總會」, 全臺各地設立六個策略聯盟分會,總會就在臺中二中,多年來積極推動與日、 韓的交流沒有間斷,透過一次次互訪行程,讓學生打開視野。 不僅落實教育政策,事實上中二中直接將國際教育融入辦校特色,新生報 到那天,學生就會收到學校例行性舉辦的各式國際課程和國際班招生訊息,也 常常在校園內看到來自日、韓、法、美、義等國交換生,學生可以在開放的氛 圍裡自然而然結交外國朋友。甚至因為與姊妹校日本伊丹高校頻繁互訪,連兩 邊家長會都相互熟悉,長期構築起深厚的文化交流和友誼。
▼ ▼
臺中二中致力國際教育交流20年,藉由定期與國外姊妹校或夥伴 學校交流互訪,交流版圖遍及日本、韓國、泰國、法國、美加、德 國、瑞典等,交流形態從交換學生、教育旅行到視訊對話,期許成 為國內外學子取得世界公民身分的機會平臺。 臺中市立臺中第二高級中等學校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02 課程活潑模組多,吸引外籍生來訪 正因國際交流經驗豐富,中二中建立了形態多元的課程模組,吸引外國學 生來訪。以日本教育交流為例,為期七天的行程可以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直接 入校入班學習,另一種則是透過每日走訪不同的體驗行程了解城市文化。活動 招募時,兩個模組還會形成競爭,但有更多選擇吸引外國學子參與。 「每次都增添一些新元素進去,讓學生學得更多。」老師們因經驗豐富, 隨時都能因應交流形態微調課程,例如國文老師把論語章節翻譯成英文,讓外 國學生拿著講義能即時理解;又或是藝能課模組,帶領美國學生上家政課做鳳 梨酥,與法國學生一起上排球課,承辦國際教育交流的訓育組長鄭肇豪強調, 重點不在短時間內教會學生某種技能,而是讓兩國學生挑戰臨時分組如何合 作,在團體互動中共同完成任務的組織能力。 藉由文化衝擊,探索臺灣意識與擴充想像 談起帶學生到日本進行教育旅行,鄭肇豪說學生會很快發現兩國教育環境 和城市文化的差異。包括從校園的整潔度看出日本教育對紀律的高度重視,課 左:2020年臺中二中赴群馬縣高崎經濟大學附設高中,以舞蹈表演進行交流。 右:臺中二中以多元豐富的主題課程,吸引外國學生來訪。
CHAPTER 6 出發探索:從文化、在地到永續 203 程的設計和社團也處處展現對日本文化的傳承,不僅為學生帶來文化衝擊和自 我反思,實際的接觸也打破對異國文化的刻板印象。 「無論是國際教育1.0或2.0,重點都是教育、國際觀、臺灣意識,而不 是旅行,不是看到日本鳥居覺得很美而已,而是在美感經驗後,能比較和認識 臺灣的宗教廟宇,感受並認同家鄉文化,並將它傳揚到國外去。」鄭肇豪在出
源、水品質、水回收等,到日本後再了解當地城市水況,訪問學伴和寄宿家庭 長輩的看法,透過整理和比較,完成一次很好的學習歷程檔案。 「國際教育旅行交流,是為了擴充學生對未來發展的想像。」不管學生在
「我的第一本護照就是高一為國際旅行而辦。」中二中2022年畢業生曾 宥熹,高一時報名參加赴日交流,利用寒假前往滋賀短期大學附屬高級中等學 校,他還負責表演節目編舞,至今難忘被日本同學熱情歡呼和合影的情景。 「從行前的活動規劃,就會發覺教育旅行和一般的觀光旅遊截然不同。」 曾宥熹分享,從入班學習到社團活動體驗劍道、茶道,感到新鮮之餘,也察覺 日本教育會融入許多傳統文化內涵,並透過嚴謹的細節展現,比起學習語言, 他認為文化上的感受更為深刻。這讓他事後對自我期許:「我很想把多國語言 學好,認識更多國家,也把臺灣文化帶給全世界。」 中二中引介不同層面資源,致力深化學生國際視野涵養。未來,除了期許 國際教育旅行能跨出亞洲,更將考量經濟狀況不同的學子,運用教育部國教署 推動的「大手牽小手 我國高中生與大專院校外籍生交流計畫」,直接把國 際資源帶進校園,為每一位學生,都鋪好成為全球公民的通道。 ●●
訪日本前,就帶領學生從認識SDGs開始,以飲水為題,先追溯臺中在地水來
旅行後決定申請到日本就讀;又或是上大學後爭取赴日做交換生,出去看過之 後,他們都對未知少了一份恐懼,反而鼓起勇氣追求自己的選擇。 走出臺灣,為孩子開啟世界公民通道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04 上:2019年虎尾農工學生前往宮城縣教育旅行,並體驗當地傳統的太鼓文化。 下:2021年11月虎尾農工與日本千葉縣市川工業高中學生透過視訊進行課程交流。
CHAPTER 6 出發探索:從文化、在地到永續 205 把視野打開, 給予學生擁抱世界的底氣 2021年11月29日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各地延燒,但仍無法阻止虎尾 農工推動這一次跨國交流的熱情,學生們難掩緊張又興奮的心情,準備在這一 次與日本千葉縣市川工業高中進行視訊交流中,好好秀出準備多時的成果。參 加的學生透過電腦螢幕,看到遠在日本友校教室的布置,馬上就能感受到對方 也非常重視這次交流活動。 學生們用生澀的日語和英語相互問候,探討疫情下學校與日常生活的改 變,並在流行動漫中找到同儕共通語言,留下美好的交流經驗。事實上,為了 這次交流,學校為孩子安排了三次主題式課程,包括語言交流訓練,也指導學 生利用電腦軟體製作簡易名片,輔助交流活動進行,一系列的活動讓參與學生 收穫滿滿。 日方校長踩線團,Maker與農活展臺灣特色 虎尾農工作為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副召集學校,過往原本就有豐富 位於雲林縣虎尾鎮的虎尾農工,是歷史悠久的職業學校,長期以來 為中南部農、工產業培養人才,近年來教學上致力於新興科技與智 慧農業應用發展,更著眼全球化趨勢,期望透過國際教育旅行,為
▼ ▼
學生開啟更開闊的學習視野與職涯選擇,讓每一次出發前的充分準 備,帶來選擇下一個目的地的勇氣。 國立虎尾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06 的國際教育旅行交流經驗,多次帶領學生前往日本、韓國體驗學習,同時也接 待來自日本的師生參訪團。 2019年7月22日,來自日本關西等地區20名高校校長團及臺灣國際教 育旅行聯盟相關人員,特別到虎尾農工參訪交流。校方不但安排自造實驗室, 讓參訪者看見學生在機械方面的創意思路,也帶著日本師生走訪校園──親手 摘蔬菜、撿雞蛋、餵羊,體驗臺灣農業教育實際操作情形,感受與日本不同的 學習內容,新鮮活潑的體驗活動廣獲好評,更藉此建立起臺日雙方良好的互動 管道。 「透過旅行來實現國際化的教育和視野,能夠出發到不同的文化地區,是 最深刻的學習,但在疫情影響下,實體交流只得暫時停擺。」虎尾農工校長李 重毅指出,視訊交流仍保留國際交流的基本精神,同時融入地球永續課題以及
副召集人,累積了豐富經驗,也極力在不同學校發揮不同特色,讓學習交流更 有深度。 旅程背後,每個環節的參與都是學習 「把國際和教育旅行結合在一起,就能闡釋國際教育旅行的意涵,但還是 要回歸教育的本質,才不會跟觀光旅行混為一談。」李重毅談到每一次國際教 育旅行的背後,是一系列學習活動的設計與漫長籌備,包括行前聯盟的踩線團、 路線和內容規劃。 雲林是農業大縣,不比都會地區,到日本一趟4萬餘元旅費,對許多家 庭是不小的負擔,但「帶鄉下孩子出國,就是為他們增能打氣,培養壯遊 的氣魄」。所以出國前就在校內培養學生製作規劃「赴日學習護照(study passport)」,從辦理說明會開始,繳交5,000元保證金後,便按月「旅行儲 蓄」,把壓歲錢和零用錢都存起來。
108課綱的「彈性學習」,透過微課程設計,讓學生有更多元的學習機會。 李重毅一路從國際教育旅行的推動參與,到擔任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
CHAPTER 6 出發探索:從文化、在地到永續 207 出國前的學習,除了英語及日語會話、基本禮儀、美姿美儀,還要了解當 地歷史文化、風土民情。此外,要共同練習表演節目,並自製名片,到日校時 要雙手送出、大方自我介紹,旅行中每天要寫作業單,回臺前還會手製感謝卡 給寄宿家庭,回臺後則要完成檢討報告並辦正式發表會,李重毅表示:「一定 要豐富扎實,才是完整的國際旅行教育。」 出發就是轉變的開始 談起虎尾農工過去無論是帶領學生到日本北海道、福島或韓國,都會安排 學生入班學習、參與社團或寄宿家庭、農家體驗,透過多元面向的接觸,讓彼 此的交流更緊密。「剛開始,學生們會擔心日語不好、英語不好,對於教育旅 行這件事抱著焦慮的想法。但實際互動後,學生們會運用各種方式溝通,氣氛 也會跟著融洽起來,對學生而言,是很大的突破。」 「Yes, We Can.」是每次帶學生出門時,李重毅都會強調的一句話。承辦 教育旅行的虎尾農工老師張顥馨也觀察到,學生離開家裡到了異國,即使只是 四、 五天,都是獨立的開始。從解決突發狀況,運用有限的語言和對方溝通, 觀察不同文化下的社會氛圍等,都是一種練習。同時,孩子們也會看到父母願 意負擔旅費,促成出國學習的機會,而倍感珍惜。這樣的契機,讓他們在回國 後開始思考自己的興趣和所長,並積極立定未來目標,加強自己的專業,當視 野打開了,學習目標也將更開闊。 ●● 2019年虎尾農工學生前 往宮城縣教育旅行。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08 上:從2008年起曾文家商多次接待廣島縣盈進高校、靜岡縣掛川西高校、靜岡縣濱淞學藝高校來訪, 為國際教育旅行奠定紮實的交流基礎。 下:2019年日本掛川西高校逾360位師生來訪,中日旗海歡迎日本高校師生。
CHAPTER 6 出發探索:從文化、在地到永續 209 長期交流互動有成, 橫濱國際學生論壇的臺灣代表隊 2008年,日本橫濱商校首度拜訪臺南府城,由曾文家商負責接待,日本學 生整整入校上課一星期,並寄宿在曾文家商的學生家中,和曾文學伴一起上下 課。彼時臺日教育旅行剛啟動不久,為求安全與妥善,外國學生大多住在寄宿 飯店,少有嘗試寄宿家庭的做法,更遑論造訪臺北以外的地區,因此這趟教育 旅行具有重要的指標意義。 熱情接待橫濱學子,建立堅實的校際情誼 豐富的課程、熱絡的互動、青春的共鳴,這群來自橫濱的小客人,與曾文 家商的學生相處得賓主盡歡。橫濱師生在這裡,體會到南臺灣的人情味,也深 深被府城豐厚的文化底蘊所吸引,雙方締造了美好的交流經驗。隔年曾文家商 回訪,日本橫濱商校熱情接待,從此建立起兩校的互訪情誼。 由於同為職校,曾文家商為來訪的日本學生安排了非常扎實的手作課程, 例如餐飲管理科可以一起學習烹調中餐和烘焙月餅,幼教保育科則學習幼兒律 早在2002年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啟動時,曾文家商即十分重視 並力推國際教育旅行,期間,與日本橫濱商校建立長期互動關係, 從2008年至今不曾間斷。也曾接待廣島縣盈進高校、靜岡縣掛川 西高校、靜岡縣濱淞學藝高校、眾多國際扶少團的來訪,為教育旅 行奠定扎實的基礎。 國立曾文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 ▼ ▼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10 動和幫小嬰兒穿衣服的技巧等。兩校學生同步學習,很容易便跨越語言障礙, 雙方在課程中互動,也直接體會到文化差異。 最令日本學生驚喜且口耳相傳的課程,是學習製作珍珠奶茶。篩粉圓是他 們很感興趣的內容,從原料介紹到成品製作,完整的教學令他們大呼不虛此行; 尤其是製作完成後的品嘗時間,這群日本孩子驚歎連連,「歐伊系」的讚美聲 此起彼落,曾文的孩子也開心極了。 參與橫濱「國際學生論壇」,培養國際觀 橫濱商校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導下,每年舉辦多國參與的「橫濱國際學 生論壇」(Yokohama Student Forum),論壇主題包括水資源、童工、國
文家商因教育旅行而與橫濱高校建立了堅實的友誼,年年受到「橫濱國際學生 論壇」之邀,成為臺灣代表學校。 在學生時期參與大型國際交流活動,不僅有助於拓展視野,能形塑出更高 層次的價值觀,甚至可能因此改變未來,曾文家商的畢業校友陳怡靜就是最好 的例子。她在高一、高二兩度報名擔任接待人員,之後也飛往橫濱參加論壇, 在短時間內接收到大量優秀國際學生的刺激,她發現自己的語言能力和好奇心 迅速增長,「高中時的臺日交流,完全改變了我的個性。」陳怡靜如此總結。 當年的臺日交流和論壇經驗,在陳怡靜心中埋下一顆種子。她現在就讀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選擇港務為專業領域,正是因為看過橫濱這 座世界大海港後,啟發自己對世界各大港口的興趣,也找到激勵自己持續追 夢的動力。
際能源等,以經濟、社會、政治等面向,對國際議題全面探討,可視為「國際 學生的高峰會」。 議題會提前一年訂定,參與的學校皆用大量時間研究準備,最後成果全程 用英文發表,對學生的思考能力、演說技巧、全方位學習,成長助益極大。曾
探索世界,找到屬於自己和國際接軌的方式,甚至因此確定自己的目標。」
教育旅行2.0推動方針,要更深也要更廣 在教育旅行領域深耕近20年的洪思農,對於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的 推動方向有不少獨到的觀察與想法。舉例來說,目前的教育旅行經驗以較友好 的鄰國日本為主,洪思農期盼以日本為軸心經驗,向外擴展旅行目的地。由於 他曾帶隊前往東南亞國家擔任志工,當時的經驗對師生來說是一次不小的震撼 教育,加上東南亞旅行的整體經濟負擔較輕,或可成為未來教育交流的新嘗試。 「教育旅行比較現實的部分,還是經濟問題。」洪思農指出,有些較弱勢
的學生,雖有能力也有強烈動機,但礙於經費問題無法參與。如果能在政策面 再加強弱勢學生的補貼,或利用大型城市活動交流的機會,擴大參與學生的類 型,在城市行銷和教育旅行之間,應該能創造雙贏。
CHAPTER 6 出發探索:從文化、在地到永續 211
陳怡靜的故事印證了曾文家商校長洪思農對教育旅行的觀察。洪思農認為 教育旅行的實體交流,有效去除了偶像劇、動漫等各式娛樂所帶來的濾鏡,「透 過真實的交談與合作,理解彼此的優缺點。當孩子能平等看待世界時,反而更 有勇氣踏出去。就如同陳怡靜,許多學生在就讀大學後,會透過各種管道持續
目前推動的108課綱,教育旅行與其「自發」、「互動」、「共好」的理 念正好不謀而合。洪思農認為,教育旅行無法獨立於學校課程之外,若能以「學 校本位課程」的方式,將教育旅行落實為課程的一部分,對學生更有實質意義 的幫助。 近年由於疫情關係,導致臺日教育旅行的實體交流中斷,恰好進入推動國 際教育2.0的階段,可運用視訊科技進行跨國交流。曾文家商也積極與國際友 校保持交流與聯繫,讓20年來的經驗傳承不斷,進而發揚光大。 ●●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12 上:2018年雄女樂隊前往群馬縣市政廳表演。 下:從理解到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是高雄女中推行國際教育的重點主軸之一。
CHAPTER 6 出發探索:從文化、在地到永續 213 深度培養國際觀, 以教育旅行為學習之路挹注養分 參與高雄女中的教育旅行近20年,陳雲占老師從規劃參訪行程,到親自 帶隊參加,見證了20年來教育旅行的演變。除了參與交流的學校和學生人數 持續穩定上升,最有意義的是在交流中,主題與形式的改變,反映了教育以人 為本,始終順應時代趨勢。 與世界接軌 將SDGs國際主題融入課程 教育旅行剛開辦時,一切尚在摸索階段,只能從做中學。高雄女中在2004 年時安排的行程很簡單,多為學校簡介、校園參觀等,無法有太深入的交流。 根據教師的現場觀察和學生反饋,持續調整後,交流天數愈來愈長,住宿也從 原本的飯店,改為住進更能創造在地體驗的接待家庭。 課程設計也持續深化,近年配合日本觀光局積極推動各種體驗課程,如和 服、茶道、武士服等文化體驗,也配合日方活化農村的方針,進行農作體驗。 臺灣學生在交流中,展演原住民或客家文化等臺灣特色,2016年更配合世界 潮流,融入永續發展目標SDGs於課程設計中。 高雄女中2019年的教育旅行,即在行程中參加了京都立命館中學舉辦的 「人文社會科學營」,針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探討「塑膠減量」議題。 高雄女中是臺日教育旅行的南臺灣先行學校,20年來出團無數, 且課程跨各領域,甚至與高雄各高中職組團一起出國交流,讓學生 與他國增進文化理解、相互尊重,進而建立友誼,更藉由學習對方 優點而作為規劃升學或就業的參考,其積極度和自主性值得稱許。 高雄市立高雄女子高級中學 ▼ ▼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14 行前,學生們針對議題進行研究,營隊期間則與日本同學討論交流,最後一天 再針對核心思維發表結論。 SDGs具有國際觀與未來性,也讓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只停留在吃喝玩樂, 而是針對社會文化議題有更深刻的辯證與討論。同樣針對減塑議題,各國學生 視角不同,這是基於原生家庭與國家文化的底蘊而來,大家面對問題、解決方 法不盡相同,也是基於各國法規、政策、經濟實力等複雜因素所造成。從文化 交流跨度至政治社會交流,幾乎是個小小的國際高峰會,將成為學生心中難以 忘懷的一幕。 國際觀的培養,一直是高雄女中教育旅行的重要主軸。除了在課程中融入
旅遊以外,增加更多社會議題的可能性。」 臺日高中樂隊跨國合奏,激發良性競爭 透過校際合作,教育旅行帶來深度交流,有時也能激發良性競爭,強化學 習動機。 2018年雄女樂隊前往群馬縣市政廳表演,與當地的高崎女子高校合奏,隊 長林瑀絃回憶當時內心的震撼:「同樣學音樂、同樣年齡、同樣有課業壓力, 為什麼她們的演奏實力這麼強!?」從日本回來後,她不知不覺地提高自我要 求,為自己訂下更高的標準。 身為隊長,許多事必須親力親為,因此對林瑀絃來說,這趟交流並不是一 次走馬看花的玩樂,反而更像是「出差」。前期籌備的文書作業、表演行程的 安排、與日本團隊的溝通,同時要安撫同學的心情、消弭家長的擔心,更不能 偏廢課業和演奏練習。「對一個高二生,真是一段不可思議的學習旅程。」林
討論議題,還會在每年8月赴日本參加名古屋青少年高峰會(WYM)。參與 日本當地國際性集會外,也在高雄辦理交流活動,每年11月定期與日本長野 高校交流,進行專題研究報告,與會學生均需研究當年度相關主題並據以發表。 負責帶隊的陳雲占說︰「高雄女中希望多方嘗試,讓國際學生交流能在生活和
CHAPTER 6 出發探索:從文化、在地到永續 215 瑀絃如今已是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系財經法組三年級學生,回想這段往事仍不禁 感歎:「我的高中生活真精彩!真值得!」 同樣參與高崎女子高校合奏的另一位同學郭亦容說,和日本女孩同樣身為 會講簡單英語的非母語人士,彼此用肢體語言和Google翻譯,溝通起來挺有 樂趣的。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天早餐吃了納豆跟鮭魚,這和臺灣的習俗很不 一樣;還有一次home媽驚慌失措地跑來問她︰「妳昨天穿的制服百摺裙是要 洗的嗎?我洗完才發現裙子被洗到了。」原來日本學生的裙子平常是不洗的, 久久才送乾洗一次,郭亦容感觸頗深︰「我想這些應該只有真正跟日本人一起 生活才能夠體驗到吧!」 如今就讀中興大學材料系三年級的郭亦容很懷念這趟赴日交流︰「我收穫 最多的是『體驗』!待在舒適圈是常態,但生活總需要有許多挑戰與嘗試才會 精彩。能有這種一生一次的機會開拓自己的視野,讓我再選一次,我還是會選 擇參加。」 教師同步學習,深入考察異國教育制度 難得的是,不僅學生有所成長,老師也在教育旅行中有所收穫。赴日教育 旅行中,擔任帶隊老師高達14次的陳雲占,對臺日雙邊教育制度與文化的觀 察有不少見解。她說︰「經濟高度發展的日本,比臺灣更早面臨少子化衝擊, 他們的學校在危機中找到轉機,以小班教學佐以術業專攻的方式,妥善分配教 師資源,更能因材施教,讓師生都適得其所。」 「日本學校社團發達的文化也值得臺灣借鏡,多數學校在每天下午3點鐘 之後,都有兩小時的社團時間,讓學生有足夠時間探索興趣、發掘專長,也能 使學、體、育並重,落實適性教育。」 比起紙上談兵,像這樣培養對異國文化的了解與尊重,且和跨文化的人們 進行深度溝通,或許才是真正潛移默化的學習。教育旅行已在不知不覺中,為 高雄女中的學習之路挹注了養分。在「翻轉教育」蔚為主流的今天,高雄女中 的教育旅行經驗是最好的典範。 ●●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16 上:馬公高中規劃的水域獨 木舟體驗課程,深受前 來教育旅行交流的日本 學生歡迎。 下:2019年馬公高中學生赴 日教育旅行,透過書法課 程體驗日本的書道文化。
CHAPTER 6 出發探索:從文化、在地到永續 217 乘風破浪發揮海洋文化特色, 離島學校的國際教育大進擊 位處離島,馬公高中的教育旅行,無論到臺灣本島或出國,總會比別人多 一趟搭飛機的行程,不僅要花費更多時間,有時甚至會多出一天的住宿負擔, 種種困難卻阻礙不了馬公高中長期推動國際教育旅行的熱情。 線上交流語言門檻高,還有時差問題 2020年起,新冠疫情嚴峻,對於全世界進行國際教育交流活動的學校來 說,無疑是一大挑戰。一場由日本靜岡縣立三島北高校所舉辦的2021年國際 高中生論壇,也因疫情改為線上舉行,美國、澳洲、馬來西亞、日本、臺灣等 五個國家,共計11所學校參與,為期三天的論壇全程使用英文交流,馬公高 中是全臺唯一獲邀學校。馬公高中學生在中秋連假期間,以澎湖海洋廢棄物及 澎湖杭灣之珊瑚復育為題,在論壇中展現對地球永續課題的關懷,也把澎湖復 育工作成果宣揚於國際。
從2004年開始,到新冠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馬公高中頻繁地 參與跨國校際交流互訪,累積豐富的經驗與量能,更在2021年疫 情期間參加由日本靜岡縣三島北高校在聯合國永續發展計畫指導 下,所舉行的國際高中生論壇。馬公高中學生優異的表現和對永續 課題的關懷,讓與會者刮目相看,也展現馬公高中持續推動國際教 育旅行的成果。 國立馬公高級中學 ▼ ▼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18 「比起實體交流,線上交流對語言能力的要求更高,還需要時間配合。以 國際教育2.0為例,增加歐美等英語系國家的交流,必須克服時差問題,才能 達到即時互動的效果。」馬公高中校長丁志昱認為,即使透過網路交流可免去 舟車勞頓,但實體互訪帶來的文化衝擊、活動體驗、人際情感流動等,在廣度
從活動體驗中,接受不同文化的洗禮 在網路不停歇的課程之前,馬公高中的日韓國際教育旅行非常頻繁,也很 受學生歡迎。2022年國中剛畢業的吳嘉樺一進馬公高中,就報名臺日教育旅 行,很幸運在2019年疫情前夕順利成行。熱愛日本文化的她不諱言,在跟學
願以償地在學校安排下入班學習,參與日本學伴精彩的社團活動,結交到同年 齡的日本朋友、入住接待家庭,同時獲得許多日本大學的入學資訊。 多年來,丁志昱安排行程有個慣例,一定會參觀當地一所大學,並請該校 進行導覽,他的動機是︰「我想讓學生感受世界很大,人生的選擇很多樣,眼 光可以放得更寬廣。我們雖然家在離島,但整個世界都是你未來的舞臺。」 出國經驗豐富的吳嘉樺現身說法,教育旅行有別於一般旅遊,有了國際教 育旅行的經驗後,她更有勇氣去和不同國度的陌生人溝通、學習。「出國後, 整個視野打開了,感覺世界好大。我發誓一定要更認真念書,與世界上同年齡 的人同步努力,去探索更多的國家和文化。」跟師長和同學去的那趟靜岡之旅, 令吳嘉樺覺得不虛此行。
和深度上仍無可取代,因此馬公高中師生仍十分期待疫情過後,可以延續過去 國際教育旅行的推動。
校出訪之前,她曾和家人去過日本五次,「我和家人是跟團旅遊,根本交不到 外國朋友,也沒辦法進入校園學習體驗,這和教育旅行截然不同。」入學前, 吳嘉樺非常關注馬公高中行之有年的國際教育旅行活動,當招募訊息一公布, 她毫不遲疑立刻報名。 馬公高中2019年臺日教育旅行是前往日本靜岡縣的吉原高校,吳嘉樺如
中午學生一起用餐、聊天對話,下課則一起清潔廁所和整理校園,然後一起上 社團課,女同學會去體操社切磋,男學生被吸引到弓道社體驗拉弓射箭,還有 劍道、柔道、茶道、古箏等社團,多元精彩且高水準。每次交流結束後,馬公 學生會感慨時間過得太快,意猶未盡,根本捨不得下課。 2012年起,吉原高校師生多次到馬公高中進行教育旅行,入校學習,
CHAPTER 6 出發探索:從文化、在地到永續 219 用海洋文化,深化與姊妹校的交流 丁志昱表示,每次帶學生到日本,孩子都會主動分享旅途中的城市觀察, 例如大家都很佩服日本街道的乾淨,欣賞司機遇到紅黃燈都會停下車來,更喜 歡超商店員總是微笑有禮,連找錢都是放在客人的手掌心。 「透過教育旅行,學生不僅懂得欣賞不同國家的優點,也會比較、檢討自 己國家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在潛移默化中修正自己的行為,有些學生回國後, 變得更樂於自主學習,這都是很好的收穫。」 靜岡縣吉原高校是一所國際學校,除了日本學生,也有外籍學生,馬公高
中自2009年起與該校進行多次互訪,平均兩年一次,交流愈來愈廣,學生反 應更是熱烈。承辦老師楊進興表示,近10年來,入班學習都延長到一整天的 課程,兩校學生一起上英文外師課、體育課、音樂課、歷史課,過得非常充實。
2019年吉原高校校長還率隊到馬公高中締結姊妹校,深化彼此的交流。馬公 高中為參訪團安排了澎湖獨特的海洋文化體驗行程,除了在潮間帶撿貝殼,跟 著漁民以抱墩方式捕撈漁獲、搭船到吉貝島外,還在海上划獨木舟,認識獨特 的玄武岩地形,對吉原高校學子而言,每一項都是前所未有的難得體驗,也展 現馬公高中發揮海洋文化特色的接待能量。 國際教育旅行2.0自2020年正式啟航,卻因新冠疫情肆虐,實體互訪暫 停而轉往線上交流。繼國際高中生論壇交流後,馬公高中仍與靜岡吉原高校進 行一連串主題式的線上交流課程,從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已五度交流。 丁志昱說︰「儘管語言小有阻礙,但只要事前充分準備,臺日學生都很樂意跨 出這一步。」 ●●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20 上:疫情期間正德國中「國際教育社」打開視訊聊天、寫信與世界各國交流不中斷。 下:「文化盒子」有著交換禮物遊戲的概念,在特定主題下,將相關物品放入,寄給參與交流的學 校,為交流帶來驚喜。
線。除了以往實體交流過的日本和韓國,還有中亞和中東的土耳 其、科威特,甚至延伸到歐洲的義大利。要克服的不只是文化差異, 還有口音及學制。老師認真發想各式課程,主動出擊,打破疫情期 間教育旅行的僵局,反而把交流拓展得更遠更廣。
CHAPTER 6 出發探索:從文化、在地到永續 221 創意設計疫情下的課程, 延伸友誼到更遠的國家 位在新北市淡水區的正德國中有個「國際教育社」,顧名思義,正是與世 界各國交流的社團。指導老師廖姿婷原本就對此類活動的設計得心應手,疫情 期間更是卯足全力,設計各種有趣的互動方式,讓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只是打開 視訊聊天、寫信。這份巧思,突破了疫情無法實體交流的困境,為正德國中帶 來更大的創造力 ∕ 延展性。 以文化盒子相識,明信片捎去臺灣美食 在眾多設計中,類似交換禮物遊戲的「文化盒子」,是訂定某個主題後, 將相關物品放入,寄給參與交流的學校。國際教育社成員林益承回想,讓他印 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寄出「文化盒子」給韓國姊妹校首爾市遠山中學校、多情 中學校的國際社團學生,裡面放了古早味的科學麵、魚酥和酸梅棒棒糖,剛好 搭上當時正紅的韓劇「魷魚遊戲」,之後他收到了韓國復古的椪糖、各種口味 糖果和拉麵。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出國交流的行程幾乎停擺,但正德國中利用豐
富的網路資源和科技應用,在線上進行國際交流,延長友誼的天際
新北市立正德國民中學 ▼ ▼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22 國際交流社成員也寫明信片,不過都是自己親手設計繪製,有的學生畫出 淡水古蹟和風景,也有學生偏愛畫出美食,珍珠奶茶和滷肉飯都躍然紙上,收 到的外國學生都說很想吃。在繪製過程中,需要思考並研究主題,這讓學生們 彷彿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家鄉。各種形式的交流,吸引學生絞盡腦汁又欲罷不能。 林益丞說︰「我在過程中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為了想完整表達自己,沒想到 連英文單字量都增加了。」 因為交了國際朋友,開始關注國際新聞 因為結交許多外國朋友,那些國家再也不是地圖上或課本上沒有意義的名 詞。就讀九年級的林益丞說︰「因為結交日本筆友,我對日本新聞會多一分關 心,2021年日本新首相上任時,我就特別關注。」 廖姿婷觀察︰「國中生對國際時事比較無感,心思大都放在學校生活與朋 友。但是交流過後,有了身處那個國家的『朋友』,國際新聞就有了意義。」 例如準備跟土耳其交流時,不巧該國發生大地震,她帶領學生趕緊以電郵傳達 關心;疫情期間,土耳其的老師感染COVID-19,正德國中師生也在這位老師 身體狀況允許的情形下,以電郵問候關心,並交流兩國的防疫現況。這些互動 都在無形中,為孩子培養了國際人道關懷視野 廖姿婷認為國際教育最實質的影響,是學會欣賞彼此的相異處,或許每次 學生們親手設計繪製的明信片 有古蹟和風景,也有珍珠奶茶 和滷肉飯等美食,也是疫情中 的交流形式之一。
CHAPTER 6 出發探索:從文化、在地到永續 223 交流不一定與期待相同,也不見得都很完美,但這是學習的一環。她說︰「從
交流形式多元,線上、線下挑戰大不同 過去擁有不少帶隊出國的經驗,廖姿婷承認,實體交流的深入程度,的確 有很多面向是線上互動無法做到的,例如寄宿家庭。但實際融入另一個家庭過
交流,無法即時互動。 近年來,108課綱與SDGs目標成為主流,讓教英文的廖姿婷十分有感, 希望能結合教育旅行的初衷,將這些價值融入課程中。這些具有思辨性的議題, 讓國際交流不只是吃喝玩樂的軟性文化,例如2021年的SDGs課程設計,就 以「水資源」為主題,配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六項「淨水及衛生」,十分 切合臺灣與日本兩大島國。 她替學生們設計了該議題的共讀單及問題探討,屆時將以此為題目,以英 文準備演說與日本姊妹校討論交流。廖姿婷說︰「對國中學生而言,要深入淺 出融入這些議題並不是容易的事,但期望這番啟動能成為良好的基礎,將教育 旅行與SDGs向下扎根,成為孩子們學習的一部分。」 ●●
世界各國的交流中,可以觀察到不同的民族性,例如東亞國家的學生面對交流 時比較謹慎,西方國家的學生比較隨興。學生們透過親身經歷,有時可以打破 刻板印象,有時可以反思自己,也學會包容個體之間的差異性。」
日常生活,就連在臺灣都是很難得的經驗,更別說是到異國接受這樣的震撼教 育。然而近兩年疫情讓一切產生巨大變動,只能儘量做滾動式調整,因應各種 狀況。廖姿婷說︰「不過,危機也帶來另一種不同的風景。若不是轉為線上互 動,以目前教育旅行的規模,學生其實很難前往中東或歐美國家。」 線上交流需要操心的事雖不如出國旅行多,但也有不少突發狀況。廖姿婷 舉例,曾經與科威特的學校預訂視訊交流活動,展示內容與課程已準備好,卻 因為疫情關係,對方全體到校上課的時間無法固定,又遇上大考期間,最後只 好取消活動。又如和美國的學校視訊,因兩國時差太大而作罷,最後改以影片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24 上:疫情前崇明國小推動國際教育旅行熱絡,也與日本館山市互訪成為城市交流的美談。圖為2018 館山小學熱烈歡迎崇明國小管樂團到訪。 下:透過相見歡了解彼此,體驗各國家的文化異同。
CHAPTER 6 出發探索:從文化、在地到永續 225 孩子的未來不能等, 用線上國際交流開啟嶄新版圖 崇明國小作為國際教育2.0架構中的國際教育資源中心,不僅扮演臺南市 各校與各國學校架接的角色,疫情發生後,除了積極透過國際教育2.0架設的 國際交流櫥窗線上系統與各國互動學習,在校長王海秀的帶動下,學校老師還 利用社群媒體參與DDProject,克服了交流的時差問題,為不同國度的孩子, 搭起非即時的互動橋梁。 王海秀說明利用社群媒體交流的方式:「用英文描述自己的長相,然後把 這段英文傳寄給對方,對方也同樣用英文回覆,然後雙方分別用收到的形容, 把心目中的對方畫出來,再互相交換想像中的畫像。」在無法實體交流的當下, 除了有趣的互動設計之外,還能訓練及運用語言能力,這就是崇明國小在疫情 下多方探索國際教育開發出的方式之一。 疫情中斷不氣餒,籌組團隊展開線上交流 崇明國小推動國際教育旅行非常熱絡。原本2019年順利申請到2020年赴 日本、澳洲、美國三地的教育旅行,由於國外疫情嚴重,所有排定行程計畫戛 巷弄、古蹟、美食,構築臺南這座古城的文化底蘊,而浸淫其間的
▼ ▼
崇明國小,在長期推動國際教育時,無論是實體旅行,或是疫情以 來透過國際交流櫥窗線上系統,向美國、東歐、印度等國伸出友誼 之手時,更能自然而然地帶著這份文化自信與國際友人交往互動, 為臺灣、也為自己打開世界的那扇窗。 臺南市東區崇明國民小學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26 然而止,使得崇明國小從2021年上學期開始,在國際教育的推動上,開始專 注於線上交流。 目前校內有18位老師兩兩組隊,分組帶領學生與七個國家、10餘所學校 維持交流,包括美國、西班牙、斯洛伐克、捷克、日本和印度等國,為期三個 月的線上學習歷程,背後是10多位老師與國際志工線上共同備課的付出。 從美國到南亞、東歐,擴充交流世界版圖 為了充實線上國際教育內容,崇明國小經由教育部穿針引線,與僑委會合 作,導入美國僑界的「海外英語志工服務營」,讓學生藉由視訊與洛杉磯或舊
大部分的交流大多從相見歡開始,然後了解各主題在各國家的文化異同, 討論主題包含午餐、課餘活動、玩具等,再慢慢進入學校的校定課程,內容大 多聚焦在食農、環境、音樂、科技等議題,目的是深化孩子們的國際素養,以 及對環境永續的關懷。 日本館山市市長金丸謙一(左) 扮演促進交流的角色。右為崇 明國小校長王海秀。
金山的100多位志工,進行長達三個月的文化交流課程。這些志工都是在美國 長大的華人,他們以大哥哥、大姊姊的身分,用英文與崇明的小學生交朋友, 學生們從好奇什麼是華僑、西雅圖離臺南多遠、美國人為什麼喝濃湯等,從生 活點滴到主題的討論,達到跨文化理解的目的,漸漸地,孩子們對美國的認識 不再侷限於電影的漫威英雄或聖誕節了。
CHAPTER 6 出發探索:從文化、在地到永續 227 為了擴大交流範圍,崇明國小試著從家長的人脈管道、接觸過的國際志工、 社群媒體等,持續尋找可以與孩子們進行課程交流或互動的國家和學校,所以 才連結上東歐的捷克、斯洛伐克,甚至印度等國。王海秀觀察到,有些內向害 羞的孩子,從不敢露臉,後來慢慢願意表達自己的蛻變。 「我們不能因為疫情,一直等下去;但只要疫情過去,我們還是希望帶著 孩子出門,那是完然不同於線上交流的體驗。」 實體+線上點燃學習熱情,啟發永不嫌早 2018年1月,日本千葉縣海邊約19萬人口的古城館山市,市長金丸謙一 率多位企業家參訪臺南市,崇明國小管樂團以一首千葉縣民謠迎賓,充滿活力
步,但王海秀強調:「只要國境一開,我們會立刻去館山再相會。」 2019年5月學生組成遊學團,遠赴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上課,回國 後以「登陸火星」為主題做出完整報告,再和NASA太空人上線交流,參與官 方網站課程,2020年2月成為全臺唯一拿下這項課程證書的學校。這項課程 讓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被熊熊點燃,不顧時差,深夜由師長和家長陪同,在學校 上網與太空人對話,成為一次成功結合實體旅行與線上交流的教育經驗。 展望國際教育旅行未來,因為看見孩子從內向、青澀到成熟的轉變,讓王 海秀支持年齡層向下延伸,作為教育者,她更期許在每一次教育旅行中自我反 思,「我們應該如何教給孩子,他們未來才會有一個國際公民的願景。」 ●●
的校園氛圍,讓來訪嘉賓留下深刻印象。正因為這次交流,崇明國小在同一年 度獲邀前往館山市進行城市交流。 2018年就讀崇明國小五年級的王詠盛在這次交流中,與館山小學合奏動漫 主題曲〈宇宙戰艦大和號〉。他回憶當時,兩團整齊劃一地舉起樂器,雙方透 過音符帶來的感動,迄今仍非常悸動。對師生而言,7月的日本行,是一次令 人動心又美好的交流經驗,也與市長立下每年互訪之約,可惜隔年因為疫情止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28 2021年臺南市億載國小校長林志政(上圖中),邀集臺南一所高中,一所國中跟兩所國小,共四所學校 與日本橫濱童軍團(包括高中與中小學)進行線上交流。
教育部國際交流典範團隊,在校長林志政帶領下,持續與日本、香港、 新加坡等地的學校進行跨文化、跨國際的交流學習,也因為如此用心 營造與世界連結的教學,學生得以開拓視野,從各種機會發掘自我的 興趣與專長,並且更能立定志向,成為未來世界所需要的人才。
CHAPTER 6 出發探索:從文化、在地到永續 229 愈在地愈國際, 創造性國際交流的體驗跟實踐 2021年6月9日晚上,臺南市億載國小有一場別開生面的童軍線上國際 交流活動,由臺南市童軍會副理事長吳文賢,和身兼臺南市童軍會常務理事的 億載國小校長林志政領軍,邀集臺南一所高中,一所國中跟兩所國小,共四所 學校與日本橫濱童軍團(包括高中與中小學)進行線上交流。 活動前的籌備,由日本先提出想法,前前後後開了四次會,並針對臺南安 平與日本橫濱當地風土民情及童軍議題設計互動內容。活動當天,在開場後以 不同年齡、互動主題,分幾個教室交流,大人協助孩子在線上互動,線上探討 在地文化及童軍教育等議題。這場線上國際交流,雙方參加人數多達百人,結 束時已近10點,對學生來說卻是一個豐富充實的夜晚。 打造國際交流典範團隊 億載國小在疫情前就持續耕耘國際教育,2015年起更連續多年與澳洲昆士 蘭州政府教育部國際教育司辦理「臺南市億載國小澳洲國際英語體驗營」,就 位於古都臺南安平港附近的億載國小,是一所年輕的新辦學校,但創 校10餘年來,已經三度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大獎,2021年更獲選為
臺南市安平區億載國民小學 ▼ ▼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30 是要讓學生透過進入澳洲學校教室的機會,實際參與各種異國課程學習,認識 到不一樣的學習方式,體驗不同的異國文化,進而更加了解澳洲的風土民情與 生活習俗。同時在全英語環境中,提升英語聽力與口說能力,建立每個學生都 能開口說英語的自信! 儘管近兩年來疫情延燒,林志政仍帶領教學團隊合作共好,由在地出發, 放眼國際,發展各種跨領域的主題式探究課程,例如為學童設計一系列課程, 讓學童從知海、親海、愛海到進海。另外,還開發踏查漁光島、踏沙月牙灣課 程,培養學生愛鄉護土的情操,更在漁光分校引進外籍教師協同海洋創意教學 多年,參加「英語讀者劇場」榮獲五連霸特優殊榮。 「我們是大型學校,加漁光分校總共有78班,學校老師都有共識,不想
出差異,進而懂得珍惜、改善和發揚自己。 師生合力繪製三本書,共創趣味的國際教育課程 億載國小的國際教育2.0課程,既扣緊12年國教課程綱要,又盡所能地涵 蓋SDGs各項目標,所以各項跨領域的成果和課程設計都十分具體。2018年2 月,老師帶領學生以稚嫩的筆法畫出以一群動物參加「古都馬拉松」為主題的 繪本《一直一直向前跑》,把全程繞經的臺南景點、美食大道、生態特色等, 融入暖心的友誼故事中,再加上英文對照,詳細介紹在地歷史和小吃,不但正 式出版成書,還整理成一整套精彩的國際課程。 隔年底,另一本《一直一直在這裡》繪本也誕生了,億載國小師生將三頭 大鯨擬人化為當地鯤鯓,一鯤鯓即安平古堡周邊,二鯤鯓是億載金城所在,三 鯤鯓即今漁光島,也是漁光分校所在。
做煙火式的教育,要做就扎扎實實地全面推展,例如有些國際教育旅行課程設 計完之後,如果覺得不錯,我們就把它編定到某一個年級或是某一個領域課程 裡,讓每個孩子都有同樣的學習機會。」林志政認為,設法讓學生把生活情境 與學習結合,就是跨領域的全面學習。國際教育不是出國玩、遊學或雙語而已, 而是打開視野,是國家認同的過程,由於開啟認識,學習到他國優點,也會找
CHAPTER 6 出發探索:從文化、在地到永續 231
整套課程跨地理、文化、語言、飲食、自然、英文、藝術與人文等領域, 也實質涵蓋SDGs多項目標,有實體書冊、數位化運用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從 發想到繪製、從認識家鄉到能用英文介紹,都十分有成就感。與國際友人交流 時,還能彰顯兩國的文化差異、日常生活的細節及節慶特色等,更能體現臺灣 良好教育的形象。 「教育絕對是要一步一腳印去經營。」林志政認為,在小學階段的國際教 育,是為孩子接觸每一個領域的開啟,有了接觸和認識,未來才能有更多的體 驗和實踐,愈是給予學生機會、讓他們踏上不同的學習舞臺,孩子們愈能培養 出志趣、開拓視野,並更能立定志向,成為未來世界所需要的人才。 ●● 負責國際教育交流課程設計的 億載國小老師陳倩芳,正在進 行教育交流前置作業,帶領學 生認識日本文化。
故事敘述生動活潑,引人入勝,轉換成簡報檔後,內文的英文全部仔細考 究,尤其在國際交流時,由學生擔任英文主講,像虱目魚、蚵嗲、蚵仔煎等圖 片都中英文並陳,還加上快問快答、線上搶答等環節,把生態領域的黑面琵鷺、 古蹟領域的安平古堡、億載金城和護城河等一一說明,「每一位線上的師生都 眼睛發亮,津津有味地聽課。」林志政說,這就是連結SDGs多項目標的跨領 域國際教育課程。近期還出版新繪本《忙著忙著天亮了》,用一隻貓的視角看 臺南市的魚市場,把海洋教育和環境永續等議題都融入,讓人愛不釋手。這套 課程在疫情期間與日本小學生透過網路交流時就派上用場。
多元 創新 學生精彩創作, 讓教育不一樣 CHAPTER 7
透過「我的教育旅行」徵文得獎作 品,看見學生在當時因不同主題下的 交流活動所產生的感動。同時透過參 加過臺日教育旅行的畢業生,回頭看 這趟旅行對他們求學與人生所帶來的 影響與意義。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34 上:2018年臺北市松山高中學生前 往日本大分縣進行教育旅行時 的homestay體驗。 下:國立屏北高中學生在日本群馬 水上町,和民宿的home媽說 再見。
旅行是為了探索這個世界,用不同的角度,體驗發生在另外一 個角落的故事。學子們在求學過程中,透過旅行拓展國際視 野,還能由交流和互訪,學會欣賞異國文化、審別差異、自我 認識,發展出多元自主學習的態度,也為青澀的校園生活寫下 精彩的篇章。
CHAPTER 7 多元創新:學生精彩創作,讓教育不一樣 235 字字真情: 蛻變不一樣的成長養分 為了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學習,臺灣從2002年起就開始推動國際教育旅行, 因為地緣與文化上的淵源,20年來前往日本參訪的行程就占了國際教育旅行的 九成,頻繁且持續的互訪,不僅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也為臺日文化交流的深化 做出巨大的貢獻。 2016年起由日本觀光局主辦、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 共同舉辦徵文,就彙整了歷年來學生們的參訪見聞和心得。一篇篇真情流露的 短文,閃耀著青春的印記和成長軌跡,也為臺日學子交流20年下了美麗的註 腳。 鼓起勇氣交朋友,跨越語言隔閡 「旅行是一段探索未知的過程,只要有勇氣出發就有前進的能量;只要全力 的投入就能獲得視野的遼闊;只要細細思量就能得到心靈的充實。」這是當年就
7-1
讀臺北士林高商的蔡孟菲在遊歷日本東京、長野、神奈川之後寫下的一段心情。
▼ ▼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36 和蔡孟菲一樣,許多參加國際教育旅行的學子,第一次出國都是前往與臺 灣只有幾個小時航程的日本;儘管距離近,但仍無法免除第一次踏出國門的忐 忑不安。這份不安,既來自從未離開家庭保護出國,也擔心語言隔閡和陌生環 境的衝擊。「我很怕生,在陌生人面前一句話都不敢說」的人不在少數,但他 們也帶著這分覺知,踏上旅途,試著克服恐懼,用有限的英、日語,加上肢體、 表情的輔助,達到溝通的目的,甚至建立情誼。 「我們終於打開了話匣子,融入了學伴和樂融融的氣氛中。」這群年輕的 孩子語言雖然不通,但對於動漫、電影、偶像明星等流行文化卻能心有靈犀一 點通,進而享受交流帶來的樂趣,進而體驗「開口破冰」並沒有那麼難,自信 心也跟著建立起來。 「其中感觸最深的是Homestay體驗,來到北海道後,意外發現日本人的 英文並不想像中的流利,但靠著比手畫腳,竟也能勉強溝通,所謂人與人、心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日本觀光廳主辦,每年委託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承辦的「我的日本教育旅 行」徵文比賽,參賽的學生非常踴躍,日方來臺辦理的頒獎典禮非常隆重。
CHAPTER 7 多元創新:學生精彩創作,讓教育不一樣 237 與心之間的交流大概就是如此吧!」彰化文興高中張藝涵表示,即使語言不通, 也能感受對方的想法,化意念為笑容。 不同於一般旅行團,國際教育旅行包括了校園入班學習、社團體驗、寄宿 家庭接待,學生必須在旅行過程中,真實地與學伴和接待家庭溝通,要學習的 不只是語言,還有待人接物的禮儀。 私立華盛頓中學一年8班學生陳紫翎,2018年來到青森縣立柏木農校參加 交流活動,日本學伴帶她體驗當地的「睡魔祭」傳統表演,也從親手做麻糬當 中,了解到麻糬原來是早期戰爭囤糧的方式;參訪企業時看到蘋果選果場的複 雜程序,才知道頂級蘋果是這樣篩選、包裝、冰存,才有那麼濃郁的香氣和口 感;結語時她放上與學伴的合影,強調「最大的收穫是人與人的相處」,從見
夠透過國際教育這個平臺,到國外觀摩學習、充實自己,與世界接軌。 「人要學會克服恐懼,面對現實,才會成長。」跨出國門的國際參訪,對 許多莘莘學子也是一場勇氣的試煉。 文化的浸淫,豐富心靈的行旅 「一出機場,我就大大吸了一口氣,發現空氣、溫度、感覺,真的不一樣 了,這時我才真的感覺踏在日本這塊土地上了!」曾文家商的田宜婷六月初來 到日本時,天氣狀似臺灣的秋天,從第一站開始走訪古蹟名勝、坐地鐵、品嚐 美食,入校學習,入住Homestay,在日本文化洗禮中,豐富了年輕的心靈, 也留下滿滿的回憶。
面擔憂語言不通,到捨不得分開,非常期待能再回訪。 國立大甲高工建築科學生蔣庭萱,甚至把這趟難得的國際教育旅行比喻成一 場「初戀」。因為是人生第一次出國,行前青澀和無知,緊張和擔心,直到面對 面時衝擊很大,卻又驚喜不斷。她說上「建築概論」課時,曾讀到「明石海峽大 橋」是目前全世界跨距最大的懸索吊橋,沒想到「在課本上黑白的圖片竟活生生 地躍然於眼前」,也感受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妙意,她很慶幸自己能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38 「由學生親自展示的日本茶道,細心、耐心、一絲不苟,無聲傳達日本民 族代代謹遵的教誨,微苦的抺茶入口、甜點下肚,文化激盪從不是語言能夠阻 擋的。」彰化文興高中黃朵蕾從茶道中認識日本傳統文化;無獨有偶,桃園市 立平鎮高中體育班的劉淑庭也在參訪中,首次接觸到茶道文化中的「和、敬、 教育旅行的短短幾天,讓年輕學子因為一起參與 社團活動、入班上課、寄宿民家,打破了語言與 國界的隔閡,與世界做朋友。 上:彰化二林工商學生體驗日校體育社團活動。 下左、下右:高雄女中學生透過入班上課、寄宿 民家體驗日本生活文化。
CHAPTER 7 多元創新:學生精彩創作,讓教育不一樣 239 清、寂」,讓她跳脫出自己平常全年無休練習體育、準備賽事、滿腦子與成績 和對手競賽及打拚目標的思維,體會到「停一下」的感覺,她相信茶道中與大 自然調和,抱謙敬之心,純樸清靜的思維,都會內化到未來的體育生涯裡,持 續滋養她。她更以「我們可以參加很多次日本教育旅行,也不能再次重現此時
「我最感興趣的是劍道,透過竹劍的敲擊感受日本武士的精神,雙方專注 的對峙、進攻、防守的試探策略,等待迎面一擊的最佳時刻。」臺北市松山工 農的何至翔不只珍惜享受劍道攻防的體驗,更從一趟美好的旅行中領受到溫暖 的日本思維,原來是在舉手投足間不經意地流露出謙和、靜默和精確的態度。
校書道社員的遒勁筆力和炯炯眼神,在他腦海裡歷久彌新。 社團活動是日本校園文化相當精彩的部分,其中也包括將茶道、花道、武 士道、書道等文化精髓融入課程中,日積月累、反覆練習,把傳統文化精神融 入現代生活之中,也是臺日交流入校入班學習不可或缺的課程內容,一直以來 深受參訪學生喜愛,透過一次又一次社團課程的演繹和交流,也在學生腦海中 留下深刻的印象。 Homestay也為學子深入日本文化生活提供了最佳場景。劉淑庭在 homestay中吃到日劇或動漫裡出現過的流水麵驚喜萬分,還穿上接待家庭為 她們一行準備的公主和服;臺中私立新民高中李馨儀,在古色古香的鄉野房舍 中喝著暖胃的味噌湯,看著窗外下著小雪,讓她感到目眩神迷,又安心愜意; 靜岡溫泉、日式桌爐、飯糰早餐、手作和菓、在農家製作大阪燒、還有滑雪初 體驗, homestay多樣的風貌與溫暖的人情,更是讓人難以忘懷。
此刻之事與感動」,來詮釋茶道尊重的「一期一會」精神。
「在禮堂看到書道社社員穿著一襲襲莊嚴的黑色道服,優雅地提筆蘸墨, 輕巧地轉身滑步,每個動作都深深吸引了我們的目光,潑墨漸層和朱紅落款, 在低頭豪放揮灑之際渲染了白紙,最後一筆驚鴻瞥下的瞬間,我們終於情不自 禁地爆出了滿堂的掌聲。」臺南一中林宏維在冬日裡回味高中時和本庄第一高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40 差異與反思,探索自我建立自信 從陌生、欣賞、學習、交流的過程中,「差異反思」是許多學子最珍貴的 學習經驗。在簡報組競賽中,新北市私立清傳高級商業學校的楊承澐和陳亭宇 就把homestay所見所學,將臺日住家做了一番對照,戶外屋景明顯看出建築 樣式和門牌很不同、客廳擺設主要差異是沙發和榻榻米加暖桌的不同、居家餐 點則比較了臺式早餐是燒餅油條加小籠包,日式早餐是白飯味噌湯和烤魚,還 說明日式口感偏甜鹹;邊走邊學的臺日對比和可愛溫馨的呈現,讓她們拿下當 年度第一名,透過她們的簡報,彷彿參加了一場教育旅行。 「日本街道沒有公共垃圾桶,連垃圾也是屈指可數,可見日本人對整潔的 看重。大型車輛就算在路上慢慢行駛,後面的車輛也不會急於鳴喇叭或閃大燈,
二中學生謝沅杰到桐生高校交流時,體會到與臺灣完全不同的實驗課上課模 式,竟然還有廠商人員到場提供實驗藥品給學生操作,這次課程學習的目標, 是讓學生反思第三世界面臨的飲用水不足問題。他第一次覺得學生應提早認知 所學一切,並與社會契合,為社會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很多學子都能在入班學習交流過程中,從對方的優點,察覺彼此生活常規 與學習態度的差異,從更換室內拖鞋進入教室、維持環境整潔,到校園風氣、 一律穿著制服上學的秩序感等等,參與社團活動的熱情更激發了他們對學習的 反思。「他們每個人心中都好像有個切換器,能在不同的時間點切換不同的角 色,可以安靜,也可以熱情,最重要的是,他們非常守規矩。」桃園平鎮高中 張詩君就觀察到日生與臺生的不同之處。
反而是從容等候……」臺北建國中學尤誠憶有感於臺灣頻繁的行車糾紛,「我 們是該好好借鏡。」他也從homestay的戶澤村為例,細微地觀察到日本社會 高齡化後,許多年輕人外漂到城市,僅剩老人守著家鄉,似乎與臺灣十分相似。 「理科實驗讓我反思,我們在課堂上所學的內容,能否具體實踐。」臺南
CHAPTER 7 多元創新:學生精彩創作,讓教育不一樣 241 臺灣學生參與日本學校 的茶道、書道、弓道等 社團活動,從中了解日 本文化的內涵。 上:高雄女中教育旅行 書道體驗。 下:2016年高雄女中 教育旅行茶道體 驗。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42 探索城市,體驗震後重建的環境教育 旅行中的城市探索,考驗學子們在陌生環境的應變能力,從行前準備、臨 場的緊張和完成探索任務帶來的自信與成就,會讓人覺得自己瞬間長大了!
震災居民的重生,胡喻翔深深覺得,這不是空泛目睹重建中的建築所能比擬的。 2020年造訪廣島原子彈博物館的陽繼平,當時是士林高商學生,平時透過 電玩和電影認識二次世界大戰,直到這次旅行,轉變了他對戰爭的看法,「無 論日軍在二戰中做了多少傷害各國的事,但廣島就和二戰末期被盟軍轟炸的德 國城市一樣,受害者不是希特勒,而是無辜的市民。」走進城市,也是走進歷 史。 ●● 本篇資料來源:《「我的日本教育旅行」徵文比賽活動成果全集2016-2020》
「搭地鐵的行前規劃,百分之九十都是我們自己完成的。剛開始非常擔心,因 為日本車站光是月臺就好幾個,還有不少私鐵,深怕搭錯車、坐過站,沒想到 可以一路從龜有玩到東京車站,完美搭上正確班次,抵達目的地。」新竹六家 高中方鈺和幾個同行隊友,驕傲地完成了這次的城市探索。 但有些城市探索還有更深的意涵。臺南一中在2016年造訪了曾經在311 大震災時遭海嘯侵襲的宮城縣南三陸町,胡喻翔寄宿的家庭是房屋及生財工具 全部被海嘯帶走的人家。「親眼看到這一家人以小孩為奮鬥的動力,每天都努 力走出陰霾,重建房屋和社區,重建漁港和漁村,從組合屋再入住新屋的艱苦 過程無比正能量的毅力,讓我真正學到一課」。 Home爸帶著他「乘船出海捕鰻魚和螃蟹,還在港口旁品嚐現撈的清蒸螃 蟹,鮮甜的滋味齒頰留香,是整趟教育旅行中最具人情味的料理。」實地感受
我總會陶然於旅行的回憶中,久久無法自拔,一如品茗時迂迴繚繞的餘韻漫 頰,一再地回甘,情不自禁地,我再度陷入回憶的茶湯中,一次次重溫日本 教育旅行的美好,重擷一次次的感動。(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林宏維) 旅行,不能淺嘗輒止,更不能走馬看花。旅行最重要的是與當地人文、自然 景觀,雖短暫但深入的融合,而親自履踏、親手按下快門的照片比完美的明 信片更值得珍藏,與寄宿家庭相處時的深深悸動和點滴回憶,比帶回的伴手 禮更昂貴。(彰化縣私立精誠高級中學/江彥蓉)
CHAPTER 7 多元創新:學生精彩創作,讓教育不一樣 243
整個旅程透過不斷體驗、交流、觀察、思考,讓我們對日本文化有更深刻的 體會了解,落實教育旅行的意義。(臺中市立文華高級中等學校/紀沛玗)
學伴們的笑容與真誠,熨貼了我那顆焦慮不安的心,去除言語隔閡,展開 一場心靈的對話,使我在此趟旅途中收穫了不少意外的友誼,這些珍貴的 片刻,都會成為我日後邁向世界、摸索未來道路上的茁壯養分。(臺中市 私立新民高中/李馨儀) 人之所以需要旅行,目的不是地點,而是接受文化洗禮後的悵觸,也是看待 事物的嶄新方式。(臺中私立華盛頓高級中學/葉東穎) 情長紙短,歷久彌新, 完美詮釋臺日交流的美意
我的日本教育旅行,我的自我成長之旅,雖無法取得長生不老配方,但得到 了充實人生三帖藥:禮儀、嚴謹、微笑。(國立屏東女子高級中學/陳書語)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44 上:曾文家商畢業生陳怡靜(左三) 參加橫濱論壇,這趟日本旅行讓 她表達能力大幅進步,也因此對 自己更有自信。 中:陳偉軒(左三)因為高中時期參 加日本教育旅行的影響,畢業後 從事推廣臺日雙邊交流的工作。 下:文華高中舞蹈班李秉儒(前排左 二)因日本教育旅行,學習到日 本舞團管理後臺的技巧,對日後 表演獲益良多。
旅行是為了探索這個世界,用不同的角度,體驗發生在另外一 個角落的故事。學子們在求學過程中,透過旅行拓展國際視 野,還能由交流和互訪,學會欣賞異國文化、審別差異、自我 認識,發展出多元自主學習的態度,也為青澀的校園生活寫下 精彩的篇章。
CHAPTER 7 多元創新:學生精彩創作,讓教育不一樣 245 學習反思: 建立不一樣的國際視角 旅行之所以令人著迷,就是跳脫日常,一路上所見所聞都能為內心帶來啟 發與改變,即使表面上看來是「玩」,但打破課堂和現實距離後,終將發現它 是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教科書,從行前準備、路線研究、打理旅遊大小事,到 置身於陌生環境,接受文化衝擊,進入自我審視等,正是實踐「全人教育」 精 神──自發、互動、共好的理想藍圖。 教育部自2000年開始推展國際教育旅行理念,20年來引導無數高中職學 生出國進行短期學習參訪,為國際教育旅行奠立了良好基礎。藉由不同國家的 連繫、互訪,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也為許多學子成長、學習過程帶來正面的 激盪,甚至因為點燃其內在的夢想之火,進而立志出國留學,追求更高、更遠 的人生目標。 基於108課綱,教育部推出「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2.0」,以國家層級 的位階,推動全國性或跨區域的國際交流合作或教育輸出計畫,成立臺灣國 際教育旅行聯盟2.0,國際教育旅行再向中小學延伸,希望以「成就每一個孩
7-2
▼ ▼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46 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培養學生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 的終身學習者。 事實上,20年來推動國際教育交流的成果,也巧妙地呼應108課綱以「核 心素養」作為課程發展「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的三大主軸。 社會參與,從付出體會關懷和惜福 國際教育交流的意涵和實踐,不僅透過旅行,也可以透過服務。為了讓學 生學會關懷弱勢,體驗不一樣的生活,並拓展國際視野,曾文家商從2011年 起舉辦「國際志工團隊」,從2011年起連續三年,在前校長張福祥帶領下, 多名師生利用寒假擔任國際志工,送愛到越南,把從臺灣民間募來的愛心善款, 幫忙越南偏遠國小買書、釘製書櫃、規劃讀書角,協助越南偏鄉建構圖書館, 師生從付出中學習關懷弱勢,心靈收穫滿滿。 「看到越南的小學生沒錢買鞋,圖書館裡只有幾本破舊的書,才發現我在 臺灣好幸福喔!」2011年就讀曾文家商餐管系二年級的吳家毓說,以前從沒 注意到身邊的弱勢民眾,擔任國際志工後,學會關心弱勢,也更珍惜自己所擁 有的幸福。 志工團飛到胡志明市後,採購大批課外讀物,再搭車約七小時,到極偏遠 的林同省,師生們親手為六所小學用木頭釘好閱讀角,把送上的課外書籍排列 曾文家商舉辦越南志工 團,為國際教育添加服 務學習的意涵。
在課堂上就該盡學習的本分,專心聽講,勤做筆記,態度不應隨便;就像他學 習劍道時,揮舞握把數十次後,發現手心已磨到滲血,但日本就是可以把自己 的文化融入課程中,持續傳承不滅,而臺灣課程採開放多元,是否也可以把自 己的傳統文化更深入到課程中呢?這是他對於自身學習態度的反思。
CHAPTER 7 多元創新:學生精彩創作,讓教育不一樣 247 好。隔年再前往時,學生們不僅很珍惜地把書都看完了,甚至寫了讀書心得與 他們分享。「臺越兩國的大、小朋友雖然語言不通,但愛把他們拉在一起,雖 然師生是在付出,實際上卻獲得更多,學會關懷沒有國界之分,有機會還要再 把知識和書籍帶到更多需要的學校。」一連三年帶領學生出國的校長洪思農深
衝擊感和反思。甫自臺中二中畢業並進入理想大學的曾宥熹,就是在一次教育旅 行中,在日本校園學習觀摩後,做了深刻的思考,也展開不同以往的學習歷程。 他同時看到日本技職生對升學不考的科目也專心學習,體會到身為學生,
嘻哈裝酷或流行服飾耍帥都由自己決定;但日本學校雖然穿著制服,卻一眼就 能看出明顯的自我風格:玩樂型、讀書型、運動型、文靜型等,「是否獨特性 與制度性並不衝突?一個人散發的氣質比外在服裝更代表自我?」當曾宥熹不 再視身邊的一切為理所當然時,思辨帶他走上了獨立思考與自主學習的道路。 「我回學校後,變得比較尊重老師,也更認真上課了,因為意識到『本分』 的意義。」曾宥熹在入班學習時,看到日本師生討論時,展現的不是階級式的 唯唯諾諾,學生有禮貌地積極表達想法,持續溝通到互相理解,老師也專注聆 聽學生意見,尊重其言論。他不諱言地表示,學到這種良性互動,對他往後因 為班級或社團問題而需要與師長溝通時,有很大的幫助。 當年就讀文華高中舞蹈班的李秉儒,參加學校的教育旅行到日本,看到日
深覺得,這份友誼遠比「外交」二字更具體真摰。 溝通互動,學習從思辨中獨立思考 旅行帶來的文化刺激,在學生入校入班學習過程中,總是能帶給學生強烈的
他也開始思考臺灣學生爭取解除服儀髮禁,為的是展現自我和獨立,要穿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48 本學生舞團在後臺張貼的道具表,密密麻麻、條理井然,仔細到每一場、每一 個小道具的時間、地點、拿取人員,都記錄得一絲不苟,她當下覺得「有必要 嗎?太誇張了吧?」但也深受震撼。 直到進入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系再出國表演,又一次見識到日本專業舞 團更極致的條列法。「那時候我突然懂了,原來一張小小的表格裡,是無數事 先演練萬一出錯時的預備方案,是把失誤率減到零的決心。」現在,她在舞團 演出和教舞時,就採用這種模式,極精準的道具表,一定列印在紙上、記錄在 手機裡、刻劃在腦海裡,任何時刻都清楚明瞭。如此一來,舞者在臺上演出時 可安心專注於舞蹈,不必分心擔憂道具,受益無窮。 美感素養、持續練習,激發生命的潛能 日本高校重視社團活動,與課業並重,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感知力,書道、劍道、 茶道、武士道等傳統文化課程都非常精彩,讓許多參訪的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018年林瑀絃隨同高雄女中樂隊前往日本群馬縣市政廳表演,並和當地高 崎女子高校、四葉園學苑進行校際音樂交流,雖然事先在網路上看過對方高水 準的演奏,但親眼看見時更震驚:「明明同樣年紀,一樣都課業繁重,為什麼 高雄女中畢業生林瑀絃,把 日本教育旅行見聞化為成長 的養分。
CHAPTER 7 多元創新:學生精彩創作,讓教育不一樣 249 她們能這麼厲害?」她感慨臺灣學生經常在課業與社團活動中掙扎,為了升學 而放棄興趣和愛好。 她也反思,日本家庭大多從小培養孩子參加管弦樂社團,自小到大持續練 習某一項或兩項樂器,利用社團時間不斷提升技巧,到高中時已達精湛,學校 和家長都很支持,學生本身更是引以為榮;反觀臺灣,家長普遍認同「學琴的 孩子不會變壞」,花錢讓孩子學樂器,但當他們長大後,卻反對孩子參加樂團, 理由是耽誤唸書,練琴浪費時間。 畢業後,林瑀絃雖然大學唸法律,沒有把音樂當工作或專業,但她還是決 定「把自己的標準訂高一些」,把因音樂陶冶和參加社團活動所結交的朋友, 當作成長的重要養分。她鼓勵學妹們把握機會出國交流,打開眼界,一方面也 請她們不要放棄社團,善用零碎時間,不要為自己找藉口,每天用20到30分 鐘持續精進自己的興趣,這絕對不會影響成績,她自己就是練樂隊照樣考滿級
另一位樂隊隊長郭亦容回想起赴日前,考試與籌備旅行兩頭燒,她學到人 際溝通和有效運用時間的重要,「我的角色就像一座對上與對下溝通的橋梁, 要耐心了解各方面的需求並盡力協調,讀 書時間也必須專注,把時間的效益放到最 大。」雖然原本對出國表演和用英文交談 有著未知的恐懼,但她告訴自己,緊張是 正常的,重點在享受難得經驗,如今每當 回味起當時,都覺得這些經驗都是無價 的,也不虛此行。 「上課時間長,不代表功課就比較好, 多發展一項專長,必然讓求學生涯更豐 富。」馬公高中學生吳嘉樺也覺得臺灣學 生太早上學、太晚放學、課後還要補習, 馬公高中畢業生吳嘉樺(右)從教育旅 行中學到社團與課業可以並重。
分的最佳案例。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50 根本不夠時間分配給學習、運動、興趣、家庭生活、甚至實踐夢想。她很嚮往 日本高校那樣社團與課業並重的校園生活。 「非常慶幸我沒有停留在原地,參加國際活動,開展了我的視野,也獲得 了友誼。」曾文家商畢業生陳怡靜在教育旅行後認為她最大的收穫是表達能力 大幅進步,以前在很多人面前不敢說、不敢做的事,因為有了與國際朋友相處
試之後,海闊天空。 「最衝擊的是基本功,日生一到三年級的體育課不變的是,每一堂課都扎 實認真地做伸展操,當作課程重要部分,絕不偷懶。反觀臺灣學生會輕易略過 基礎,一心只想學新的,這就是背後的觀念不同。」身為棒球專業的體育老師,
不但不衝突,且更展現運動精神。」 態度決定視野高度,實現自我的追夢人 學習除了要有正確的態度之外,強大的動機更能收事半功倍之效。許多技 職生原本的學習動機不強,荒廢學業;但在異國文化刺激下,驚覺原來夢想不 必坐等畢業後再去追求,心動就要行動。 淡水商工一位家境不好的餐飲科女學生,在訓育組當工讀生期間,多次接待 日本學生團體,看到日本學生有禮有序認真學習,燃起她出國的願望。後來就讀 文藻外語大學後,仍積極尋找交流機會,從淡水商工學務主任曾才榮處得知日本 交流協會提供臺灣學生赴日就讀獎學金,她趕緊準備應試,可惜第一次未獲錄取。 但她不氣餒,一次次寫信請教協會,詢問有何可改進之處,她會準備得更 完善,隔年再嘗試,信件往返多達10封。協會人員感動之餘,連絡曾才榮,
的經驗,覺得其實沒有想像中困難,也不用擔心自己做不好,邁出第一步去嘗
臺中二中訓育組組長鄭肇豪特地留心日本學校的體育課,基於日本學校的棒球 文化根柢很深,每位球員一進球場就展現對球場的尊敬和對每一項用具的愛護, 打球態度很細膩,每當教練一指示,學生立刻小跑步過去,團隊氣氛非常好。 鄭肇豪回國後特別跟學生分享:「師生感情好是一回事,禮貌和秩序不能少,
2005年,就讀花蓮高中一年級的陳偉軒,沒想過有什麼人生志願,也沒有 自信,沒想到因為參加教育旅行,意外為生命打開一扇窗,進而發現世界、認 識自己,看見未來,從此改變他的生命軌跡。他難忘當年富士山腳下的河口湖 高校旅行中的感動,尤其這次旅行趕上「愛知縣萬國博覽會」,看到世界各國 展出最先進的產品,大開眼界,「世界真的好大啊!」也嚮往有朝一日可以出 國唸書,然而這份嚮往對當時功課表現並不突出的他而言,顯得夢幻。
CHAPTER 7 多元創新:學生精彩創作,讓教育不一樣 251 知道這位學生曾熱心接待無數日本學生,協會理事長竟加開50個名額,這名 女學生終獲錄取,並提供每個月11萬日圓的獎學金。 她秉持這種努力不懈的精神,在日本大學交換學習半年後,回臺拿到學位, 畢業後獲得一家五星級飯店侍酒師工作,先是到該飯店的沖繩館工作,因緣際 會成為該集團拍攝宣導影片之主角,因表現優異被山梨縣本館挖角,還成為本 館協助管理的一員,足見受到重視。最近她已在神戶開設一家餐廳,以日式精
國際教育旅行以日本作為推廣首站
上最高分,每週兩天從南校區旗山騎機車到高雄市,花來回三小時車程補習日 文兩小時,就這樣拚了兩年,考過日語檢定N1,拿到了實現夢想的第一張門票; 服完兵役後,他再拚上北海道大學研究所,憑成績申請到文部科學省的生活補 助費,兩年苦讀拿到碩士學位,緣於自身經驗,陳偉軒再訂下「投入臺日觀光 產業和臺日教育橋梁」的目標和使命。 「如果不是高中時期一場教育旅行,可能就渾渾噩噩地過完求學生涯,過 著平淡無奇的職場生活。」陳偉軒說起臺日教育旅行,讓他從自卑到自信, 認 識並肯定自己的人格特質,勇於挑戰每一個機會。 發展國際理解,多元與包容闖世界 生長在新竹市的劉穎,從小跟父母到日本旅遊多次,但直到2010年就讀
神、法式烹調,展現臺灣料理。
畢業後,陳偉軒考上實踐大學觀光系,為了實現留學夢想,他努力保持班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52 新竹市曙光女中一年級,到日本樟蔭女子高校進行教育旅行,才驀然發現同齡 高校女生與臺灣女生很不一樣,兩個國家的文化差異如此之大,也體認到她雖 年紀小,卻有一個很大的世界等著她去闖,只要打開望向國際的窗,就有無限 多的事物可供學習和體驗。 受益於那趟旅行的鼓舞,高中畢業前,她得知日本交流協會提供公費大學 名額,她一邊準備考試,再三向家人爭取,終於順利獲得和歌山大學觀光學部 錄取通知,打那天起,她進入人生中最認真讀書的四年,「天天衝圖書館,比 日本同學更努力。」為適應關西腔、和歌山腔,她每天一早起床就先打開當地 電視新聞臺,邊吃早餐邊練日文,練就了包括東京腔在內的三種腔調日語。 畢業後,她進入JR東日本旅行社服務,難得的是當樟蔭女子高校慶祝百年校
國際教育對學生最實質的影響,是能學會欣賞彼此的相異處,並懂得包容。 2009年,就讀淡水商工二年級的江姿穎報名參加臺日教育旅行,第一次看 到飄雪,第一次進到日本高中校園,第一次住進日本家庭,「我好像被人拋了 一顆震撼彈,原來很多事情可以用不一樣的角度思考,原來我可以接受不一樣 的挑戰。」因為深受衝擊,第二學期她迫不及待再報名一次。 隔年,她因為要接待日本來臺修學旅行的學生,事先苦練用日文介紹淡水 老街和紅毛城歷史、淡水魚丸由來和製作方法等,以便扮演好導覽角色。此時 適逢統測前選專業科系階段,發現「學日文可以生活化地實際應用」對她的吸 引力非常大,她決定放棄園藝科,改報考日文系。 世新大學日文系畢業後,江姿穎直接飛到東京一家手遊公司工作,再進入 夢寐以求的聲優公司,「在教育旅行之前,從來沒想過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沒想到有一天日文竟會成為我的專長。」她鼓勵學弟妹多嘗試以學習和體驗為
慶時,她專程前往擔任曙光女中師生團的翻譯,成為學校日文科學妹們羨慕的偶像。 正面迎向文化衝擊看世界,職涯大轉彎
CHAPTER 7 多元創新:學生精彩創作,讓教育不一樣 253 教育旅行啟發江姿穎去看更寬廣的世界,之後更赴日本手遊 公司工作。 目標的旅行,「打開眼睛看世界,結交各國的朋友。」現在工作上每到陌生環 境時,她就主動以高中教育旅行為話題,拉近和日本同事的距離,回饋總是很 熱烈,「那次旅行真的太值得了。」 和江姿穎一樣,許多技職生都因參加國際教育旅行而人生大轉彎,她說: 「不只給了我永生難忘的體驗,而且給了我非常正向的回饋,我不但大力推薦 這種型式的交流持續推展,也希望中小學可以推動。」時隔13年,她仍笑容 滿面地給高中生臺日教育交流超越百分百的評價。 擁有多年國際教育交流經驗的正德國中廖姿婷老師認為,國際教育交流對
一分包容,接納每個人都有差異性。 教育旅行的行程雖名為學校探索和城市探索,其實是自我的探索。學生因 環境變化而被刺激學習本能,因遠離家鄉而重新珍惜家人,在走出國門的同 時,也啟動了走上國際舞臺的能量,邁向前的每一步都是跨領域統整的生活化 課程,學習後的反思更帶來後勁無窮的持續學習力,就成了建立在12年國教 課程綱要之上的國際教 育2.0之目標,培養出 具備這個時代所需的知 識、技能及態度,可在 全球環境下快樂學習、 勝任工作的人才。 ●●
學生最實質的影響就是,「學會欣賞彼此的相異處,並懂得包容。」就像她帶 領學生課程交流時,都會有不同的期待和回饋,但這都是學習的一環。例如自 己寄出精美設計的卡片,對方回覆的是普通紙張;或是視訊交流時看到對方教 室做了特別布置,才發覺自己只準備內容,卻忘了整理周遭環境,甚至看到有 些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寫信也拼錯字,都要試著理解,甚至打破刻板印象,多
啟後 培養具國際觀的 世界公民 CHAPTER 8
承先
隨著108課綱上路,從生活出發、強調 素養導向的學習已逐漸翻轉臺灣教育, 臺日教育交流服膺新課綱理念,持續深
化影響力,未來將積極向下扎根,懷抱
願景、以創新行動帶領更多學子探索國 際舞臺、迎向未來的挑戰。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56 國際教育2.0將對象擴大至中小學生,交流地區也擴大為全球各地區,希望培育學生成為具國際觀 的世界公民。
迎接全球化浪潮,國際教育2.0建立在12年國教課程綱要的 理念與架構上,帶領學生在彼此緊密連結的地球村中,學習處 理社會的多元性,與他人建立起適切的合作模式與人際關係, 並培育他們在堅定自我文化價值的同時,發展出尊重欣賞多元 文化的能力,成為擁抱未來的世界公民。
CHAPTER 8 承先啟後:培養具國際觀的世界公民 257 與時俱進,擁抱未來 身處全球化時代,臺灣學子應具備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全球競合力及全 球責任感。為推動我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的國際移動力,教育部自2002年成 立國際教育旅行聯盟,與相關單位共同推動我國高中階段學生國際教育旅行活 動。「一開始,師生大多和鄰近的日本進行教育交流,帶領學生進入校園面對 面,以增進彼此的認識。」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彭富源如是說。而後 雙方師生也逐漸發展出更深化的交流,從學校走入彼此的生活,建立起國際永 恆友誼。 彭富源表示:「我們希望學生能了解自己國家在世界脈絡中的特色、貢獻 與評價,同時體認國際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的文化價值,覺察自身為全球 公民的責任,同時也在生活中落實永續發展。」 許多名人也紛紛呼應此一觀點,包括觀光局局長張錫聰認為,「海外教育 旅行是養成具全球視野良好公民的絕佳途徑。」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
8-1 ▼ ▼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58 謝長廷指出:「臺日同樣重視教育,透過教育交流,能形成良善的循環。」臺 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第一任總會長劉永順說:「孩子未來的職場就是地球村, 我們要幫助他們立足臺灣、放眼天下。」 2022年,適逢臺日教育旅行交流20週年,訪日旅行人次逐年成長,日方 師生來臺修學旅行人數也成長超過10倍,讓臺灣成為日本高中海外修學旅行造 訪人數最多的國家,集合臺日眾人之力,培育了無數促進臺日關係的優秀人才。 符應趨勢、與時俱進的國際教育 教育必須因應趨勢、與時俱進,為順應當前全球化浪潮、培養學生核心素 養,教育部在2019年4月成立「中小學教育國際化專案辦公室」,重新檢視 中小學國際教育內涵,並於2020年提出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2.0。彭富源指 出:「我們期待透過國際教育2.0,打造優質的國際教育與更友善的國際化環境,
程綱要之上,朝向普及化,鼓勵學校教師結合中小學課程與國際教育課程,將 國際教育議題融入各學科領域,培養學生具備「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的核心 素養,讓學生具備國際化及全球化時代所需的知識、技能及態度,包括外語能 力、科技運用能力、全球議題探究反思能力及跨文化溝通能力等。此外,國際 教育2.0也擴大實施對象,除境內本國學生之外,還增加境內外的非本國學生, 同時融入國定課程、雙語課程,鼓勵臺灣學生到海外交流、實習、遊學、交換、 留學,也鼓勵外國學生來臺灣,展開豐富多元的交流與合作。 然而隨著2020年全球疫情蔓延,各國國境封鎖日益嚴峻,少了實體交流 機會的國際教育反而導入科技創新,以更多元的方式呈現學習樣貌。科技的發 展讓許多學校能打破過往距離、時間的限制,運用線上資源乃至視訊進行新形 態的國際交流,與姊妹校保持友好互動。
為年輕世代提供更多樣的國際交流機會。」 以「接軌國際、鏈結全球」為願景,國際教育2.0是建立在12年國教課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海外教育旅行不啻是這句話的最佳實踐。」張 錫聰認為,學生們除了在校期間的學習外,真正與國際朋友交流、實地了解彼 此的歷史、地理與文化等,是養成具全球視野良好公民的絕佳途徑。他也期盼 疫後臺日教育旅行能逐漸恢復疫前規模,讓臺日觀光交流再創新猷。 深信新一代的臺灣學生應具備國際視野與胸懷大志,謝長廷也指出:「教 育交流是兩國交流的根基,臺日有共同的民主、人權價值觀,文化相通,同樣 重視教育的傳統,透過教育交流,深化相互認識,能形成良善的循環,共同合 作逐步向全球推展。」
CHAPTER 8 承先啟後:培養具國際觀的世界公民 259 臺日攜手培育更多世界公民 推動國際教育多年,鄰近臺灣的國家日本,不僅距離相近、具歷史淵源, 臺日之間更長年保持友好關係。交通部觀光局局長張錫聰表示:「臺日兩國常 常在有困難時彼此伸出援手,如同臺語所說的『相挺』,也是『絆KIZUNA』 的最高體現。因此,臺灣成為日本教育旅行首選,許多年輕人因此建立起友好 情誼。」再加上日本教育旅行重視與國際接軌的永續發展,因應趨勢推動SDGs 政策,在減緩氣候變遷、環境能源永續等議題上著墨甚深,值得臺灣學習借鏡。
回憶起臺日教育交流剛開始啟動時,參與人數還不多,臺灣國際教育旅行 聯盟第一任會長劉永順就曾經向日方請教,日方認為這是一個相當有意義的活 動,能在年輕人心中埋下雙方文化交流的種子,有待未來成長茁壯,為兩國合 作更添動能。展望未來,劉永順認為:「我們要思考的是:怎麼樣讓孩子走出去, 立足臺灣、放眼天下,因為他未來的職場就是地球村。」 見證國際教育發展到2.0時代,擔任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第二任會長的 薛光豐校長表示,與時俱進的國際教育2.0,完善的擘劃與組織已經具備高度, 結合SDGs後,更提升學習的深度與廣度,他說:「最重要的是國與國、校與校, 乃至於人與人之間的溫度,為學生創造最真誠的感動與互動,讓他們學習關懷、 為世界付出。」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60 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第一任總召集人、現任新北市中和高中校長劉 淑芬提及,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將國際教育旅行擴大到線上學習,還有 國際會議、競賽,外籍人士也能入校推動志工服務,交流主體也從高中生向下 擴及到國中小學,交流活動與108課綱精神密切結合,行銷本土、放眼國際, 研發更具深度及廣度的交流行程。 現任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總召集人,高雄市中山高中校長林香吟也 分享,未來的國際教育推動工作,應在12年國教課程綱要培養素養能力的基 礎上,結合在地、融合創意、深化永續,才能引起廣大共鳴。她欣見在當前疫 情衝擊下,臺灣憑藉資訊科技產業優勢,幫助許多學校提出精彩的國際教育創 意教案和計畫,陸續導入創新科技應用到教學現場,既提升學生們的科技力, 也讓國際教育交流不中斷。 過往學校辦理臺灣國際教育旅行多以日韓為主要交流對象,未來除了現有 日韓交流外,也會擴展到新南向國家及邦交國。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和 全國各縣市國際教育資源中心(IERC)配合國際架接機制的建立,發展融入 課程的在地連結套裝接待行程、國際交流社群,而國際交流櫥窗(IEW)媒合 永平高中開學日很國際,時任校長劉淑芬(右四)和處室主任身著四國姐妹校:德國、日本、馬 來西亞與韓國。
CHAPTER 8 承先啟後:培養具國際觀的世界公民 261 平臺也由教育部駐外單位開始邀請當地政府及學校加入,協助國內外學校找尋 國際交流合作夥伴。迎接5G世代,協助全國中小學善用資訊、網路教學,與 世界各高、國中小學進行交流,同步接軌,開拓學生國際視野,有助於培養未 來競爭力,讓學生透過旅行體驗尊重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的素養學習,為成為 未來世界公民做好準備。 以國際教育為核心 臺灣價值躍升全球 回顧臺日教育交流20年,成果備受肯定,許多參與推動的日本重量級人 士與友人也紛紛期待未來的無限可能。包括現任日本「日華親善協會全國連合 會」副會長、大分縣「日華親善協會」會長、大分縣議會議員(大分縣議會日 臺友好議員聯盟顧問),曾任大分縣議會副議長、議長的志村學認為,透過年 輕學子們教育與學術間的交流互動只是開始,這份友誼未來更可能延伸、促成 產業間的緊密合作。擔任千葉縣知事時常常造訪臺灣,曾任日本參議院、眾議
疫情期間,各校陸續導入創新科技應用到教學現場,讓國際教育交流不中斷。圖為台南市天主教聖功女 子高級中學與姐妹校-日本岡山縣立倉敷中央高校進行視訊交流。
院議員、日本文部省政務次官,獲頒旭日勳章的森田健作,多年來大力推動臺 日之間的教育交流,他也深信「持續,是真正的力量」,雙方攜手建立的平臺,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262 日後必定更加茁壯。過去見證到臺灣進行修學旅行的人次逐年升高,現任長野 縣知事,曾任長野縣副知事、橫濱市副市長的阿部守一,及現任青森縣知事, 曾任眾議院議員的三村申吾,也紛紛表示期待疫情之後,能夠再重新繼續深化 校際合作,讓兩國的城市文化、產業與生活交流持續下去。 未來,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要將國際教育旅行從高中擴大延伸到國 中小,也將挹注更多資源幫助偏鄉與弱勢學生參與,讓臺日教育交流持續擴大 及往下扎根;同時,也將全面提升教育旅行內容品質,將氣候變遷、地緣政治 等國際議題納入其中,讓永續發展的觀念落實在教育旅行與觀光,豐富學生的 學習體驗。此外,各縣府及相關單位也積極整備及優化接待環境,希望臺日間
范巽綠指出,臺灣從過去的戒嚴時代走向民主化,如今已是成熟的公民社會, 我們應該體認與學習,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自由、民主與人權。她認為:「未來 人才應具備世界性的眼光,了解自己,並知道該如何增加跨域的能力,讓你在 多變的世界裡擁有不變的、穩定的內在價值,做對世界有意義的事情,成就更 好的自我。」也讓臺灣價值被全世界看見。 ●●
的交流從校與校、人與人,包括地方到地方,從不同面向、全面性地推展,擴 大影響力。 綜觀全球人才培育趨勢,在產業擁有豐富經驗、長期投入推動未來教育, 財團法人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指出:「我們的經貿發展與全球緊 密相連,臺灣現在最需要的是對世界的了解!」他認為最好的做法就是先伸出 自己的手,雖然疫情衝擊了實體交流的機會,但以國際教育為核心、培養世界 級人才的目標沒有改變,未來仍必須持續加大步伐,以創新持續向前。 「如今教育的挑戰比過往更大,因為世界的變化太快速。」現任監察委員
CHAPTER 8 承先啟後:培養具國際觀的世界公民 263 高雄市立中山高中與三重縣津高校進行專題報告後,雙方學生大合照。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專書
發 行 人│ 潘文忠 總 編 輯│ 蔡清華 行政統籌|彭富源、許麗娟、戴淑芬、蔡志明 孫旻儀、李菁菁、陳碧玉 編審委員|劉永順、薛光豐、吳曉菁、林香吟 劉淑芬、周國生、陳清誥、游文聰 林世英、黃冠超、黃兆璽、黃琇苓 編輯行政|楊豪森、游源忠、沈樹林、陳藝昕、劉秀鳳、黎映辰 出版機關|教育部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 臺日教育交流20週年 專書/蔡清華總編輯. -- 初版. -- 臺北市 : 教育部, 民111.11 264面 ; 17×23公分 ISBN 978-626-345-050-9(精裝)
1.CST: 教育 2.CST: 國際交流 3.CST: 臺灣 4.CST: 日本 520 111017784
承辦單位|國立員林高級中學
地 址|510彰化縣員林市靜修路79號
電 話|04-832-0364
承製單位|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製作團隊|文仲瑄、蘇怡文、陳蔚欣、李嫈婷、彭芸芳、洪明秀、劉丁菱
地 址|10491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39號11樓 電 話|02-2507-8627
圖片提供│ 江姿穎、吳嘉樺、志村學、吳曉菁、李秉儒、林香吟、林瑀絃、范巽綠、惠崎良太郎
情誼深厚 攜手邁向新世紀
森田健作、鈴木 英 敬、劉永順、劉淑芬、劉偉軒、薛光豐、戴淑芬 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日本長野縣政府、日本青森縣政府、日本觀光局 屏東縣立萬丹國民中學、高雄市大寮區忠義國民小學、高雄市立高雄女子高級中學 國立二林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國立虎尾高級農工職業學校、國立南投特殊教育學校 國立屏北高級中學、國立員林高級中學、國立馬公高級中學、國立彰化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國立曾文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新北市立正德國民中學、新北市立淡水商工職業學校 新竹市私立曙光女子高級中學、臺中市立文華高級中學、臺中市立臺中第二高級中學 臺北市立松山高級中學、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臺南市天主教聖功女子高級中學 臺南市立東區崇明國民小學、臺南市安平區億載國民小學、臺灣日本關係協會 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臺灣國際教育旅行聯盟2.0、澎湖縣馬公市風櫃國民小學 Shutterstock 版 次|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出版年月|中華民國111年(2022年)11月初版 ISBN|978-626-345-050-9 GPN|1011101767 著作財產權人:教育部 本書保留所有權利,欲利用本書全部或部分內容者, 需徵求著作財產人同意或書面授權,請逕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