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租ESG白皮書

Page 1

主文:全球減碳趨勢 產業篇:ESG 海嘯來襲,工具機產業的下一步

案例一:台中精機

案例二:普發工業 從簡單的開始做 就有下一步

案例三:海陸家赫 將 ESG 融入企業策略發展

案例四:台灣麗偉 案例五:歐群

How to:中小企業如何開始做永續?

目錄

氣候行動加速 中小企業準備好了嗎?

趨勢篇 前言:從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美國《清潔競爭法案》(CCA), 到台灣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近兩年全球對氣候變遷的關注前所未有地高。 台灣中小企業跟上了嗎?

根據 COP282023 年做的第一次初步全球盤點,若依目前各國承諾,本世紀末溫 度會飆升 2.5°C,遠高出《巴黎協定》限溫 1.5°C 的目標。

以 2019 年為基準,2030 年必須減碳 43%、2035 年減碳 60%,但現在全球碳排 不減反增 2%,而且距離 2030 年只剩下 6 年。《時代》(TIME)雜誌因此直言, 2024 年必須是氣候行動快速成長的一年。

為了加快減碳腳步,國內外的氣候政策與法治行動來勢洶洶。

各國加速氣候法制化

「中小企業已經面臨到 ESG 相關的兩列火車迎面駛來,一邊是法律,另一邊是 客戶要求。」中小企業總會副理事長陳萬來形容地貼切。

在歐洲,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於去年 10 月試行、預計於 2026 年 正式實施,如同開徵「碳關稅」,確保所有歐盟內的產品都有相同的碳成本。大 西洋的另一頭,美國國會在 2022 年提出《清潔競爭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 CCA),預計以每噸 55 美元徵收碳價,若立法通過最快可能在今年上路, 且沒有過渡期。

根據財政部統計資料,美國與歐盟是台灣 2023 年前五大出口市場之二,兩者合 計貢獻台灣「直接出口」超過 1130 億美元,占台灣總出口金額達 26%。等於每 100 美元出口,就有 26 美元恐面臨碳關稅規範。

在台灣,政府 2022 年公布「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並提出「十二項關鍵 戰略」行動方案,將 2030 減碳目標從 20%上修至 24±1%;去年初進一步通過 《氣候變遷因應法》,正式將「2050 淨零排放目標」納入法案、啟動碳定價機

制,今年預計針對年排碳量逾 2.5 萬公噸、共 287 家排碳大戶開徵碳費。

經濟部《2023 中小企業白皮書》指出,2022 年台灣中小企業家數超過 163 萬 家,佔全體企業達 98%以上,創歷史新高。然而,面對國內外碳稅、碳費陸續 上路、金融機構逐漸要求掌握投融資對象的碳排放,多數中小企業似乎還沒做 好轉型準備。

中小企業多仍觀望

(文稿行文至此,主要是說明,中小企業面臨碳費、碳稅、排放盤查與減碳議 題。以下文稿可以說明,減碳僅是 ESG 的 E 環境面向,還有 S、G 的面向,分 別是什麼?中小企業瞄準 ESG 的 3 面向,才算是邁向永續的開始。)

「有二代負責人在接歐洲單的時候,客戶問及碳排放,他講不出來,也沒有認 證,臨時要做也來不及。」台中市機械業二代協進會輔導會長陳光柏說的,就 是陳萬來提到的第二輛火車:客戶要求。由於第一代中小企業主不願意花錢轉 型 ESG,業績多少受到影響的情形,已經開始上演。

只是,目前中小企業還是觀望心態居多。根據《天下雜誌》與 B 型企業協會合

作「2022 台灣中小企業 ESG 策略問卷調查」,發現中小企業普遍認同 ESG 有助 掌握商機,但實質投入仍偏少數。雖然有 53%的企業表示,在評估公司營運績 效時,會納入 ESG 等非財務指標衡量,但實際上真正已經制定 ESG 策略及行 動的只有 26%。

在 ESG 行動上,以目前最受關注的碳盤查為例,已完成或正在進行組織/產品 碳盤查者(如 ISO 14064、ISO 14067),不到四分之一(23%);多數企業對於節 能減碳行動仍處於「正在了解中,還沒有計劃或行動」。

該調查也發現,對中小企業而言,做 ESG 最大的三項挑戰在於,擔心成本增 加、缺少 ESG 相關人才,以及不知如何開始執行及評估。這與陳萬來的觀察不 謀而合,中小企業知易行難就在「缺人、缺錢、缺經驗」。

陳萬來表示,從 E(環境)層面可以看到,很多中小企業推動淨零碳排的困 境,主要根源於缺乏該領域專業人才,「誤以為公司要被管、要繳錢,高階主管 因為誤解資訊導致指令不精確等等。」此外,也因為欠缺人才與資源,即便要 與外部管理顧問或驗證公司合作,也因為顧問良莠不齊,或企業對自身定位與 需求掌握不夠而卻步。

另外一個造成企業裹足不前的原因,則是缺乏動機。陳萬來分析,相較於前瞻 趨勢及經營策略,中小企業仍把焦點擺在人才專業技能培養、公司營業額、國 際情勢如美中貿易、烏俄戰爭等關乎企業生存的現實因素。然而他認為,評估 ESG 不應該只看有形的經濟效益,還要加上無形的效益如企業形象、附加價值 等機會一併評估,「當一件事推到極值會產生質變,就能從 CSR 角度變成經濟 效益。」

「做永續第一個是技術門檻、第二個是財務門檻。」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 教授郭財吉點出轉型 ESG 的關鍵。轉型過程中,因為「碳」帶來的成本造成財 務收入與支出、甚至資產負債表可能都與過去完全不同。多半是技術出身的中 小企業主,務必要思考調整原有的獲利模式,達到技術與財務的平衡。「要有做 的決心,但也要留意財務槓桿風險。」

距離 2030 年(指這個時點?),在目前剩餘不多的緩衝時間內,陳萬來建議中小企 業以目標客戶重視的優先順序及早開始轉型。「淨零碳排剛開始的確花錢,但當 你覺得應該要做,可是企業經營效益又不好的時候就很難進行,最好在美麗的 身影轉身。」

碳有價時代來臨,中小企業得即刻行動了!

Box:5 步驟,現在開始做 ESG

1. 瞭解 ESG:企業需要清楚瞭解 ESG 定義、價值和永續發展的重要性,並 且確認事業體在這方面的目標和計劃。

2. 評估現狀:企業需要針對現狀評估,包括環境、社會和治理等方面,了 解自己在這些方面的優劣勢和面臨的挑戰。

3. 設定目標與指標:企業需要設定明確、可以衡量的 ESG 目標,可參酌第 三方機構的建議並建立具體的計劃和策略、衡量指標,對情況追蹤和評 估。

4. 執行計劃:企業需要積極執行計劃,包括在環境、社會和治理等方面, 實施具體措施和行動,並跟自己的核心業務相關。

5. 監測和報告:企業需要定期監測和評估自己在 ESG 方面的表現,並且定 期向利益相關方報告自己的 ESG 進展和成果。

產業篇:ESG 海嘯來襲,工具機產業的下一步(未完成)

做好內外溝通 才走得長久

台中精機

前言:要讓 70 年的精密機械製造先驅,華麗轉身成為零碳企業,翻轉黑手產業 為綠色工業,台中精機花了許多工夫。不過,對台中精機來說,最難的不是執 行,而是溝通。

內文:

走進台中精機全球營運總部,立刻就能感受到一陣沁涼。由於結合了環境、風 向、日照所設計出的地管引風、雨水回收、儲冰式冷氣系統等節能措施,室內 因此降溫了 2-3 度,讓人完全感受不到外頭毒辣豔陽的熱度。

不僅營運總部獲得綠建築標章,一年減少的碳排放量相當於 100 座台中都會公 園;台中精機也是早在 2011 年與 2016 年分別取得 ISO 14064 溫室氣體盤查、

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兩項與 ESG 有關的認證。

但是,為什麼台中精機總經理室協理黃怡穎卻表示,台中精機是從 2021 年底才 真正開始動起來?

「以前的我們像是拿到認證等於買個安心,可是並沒有真的持之以恆。」黃怡 穎坦承,台中精機過去對減碳的認知並不完整,以為證照就可以是銷售保證, 卻缺乏了後續改善,也就沒有延續性。

對內:達成共識、持之以恆

隨著國內與國際上對碳定價的聲音愈來愈大,意識到在不久將來可能面臨碳稅 課徵危機,身為第二代的黃怡穎,加入前友達光電執行長陳來助成立的「零碳 大學」成為首批學員,更邀請他到公司對近 80 名高階主管進行教育訓練。三小 時的講座,董事長黃明和都全程參與,顯示台中精機已下定決心。

不過,在員工人數高達 800 人的台中精機,要有效傳達節能減碳的訊息,並不 容易,也易流於政令宣導。黃怡穎與團隊用了不少方法,讓員工確實感受到公 司這次是「玩真的」。

首先,台中精機 2022 年成立 ESG 委員會,以黃怡穎作為主持人,成員則來自 內部各領域對 ESG 有興趣與熱情的種子人員。「有些員工同樣一個職務做了 20 年,剛好藉此機會輪調,拓展工作範圍與視野,也讓公司因此看到潛在人 才。」她表示。

再者,為了達到每年減碳 5%目標,工作現場的第一線人員想法至關重要。但 若像以往以書面報告形式處理,久了員工易彈性疲乏。「我們不希望同仁提案是 為了繳作業,因為做 ESG 一定要有持續性。」台中精機董事長特助陳光柏補 充,ESG 團隊改為每一季走訪四廠區,與第一線人員對話,藉由實體互動聊出 減碳點子,提案件數也因此增加。「從 ESG 團隊成立以來,至今已累積超過百 餘件提案。」黃怡穎說。

第三,有了認同感還不夠,更需要結合誘因。陳光柏指出,當員工提出的想法 的確有助於公司減碳與節省成本,省下的費用就會分配部分比例給發想者、部 分比例給執行者,分潤制度讓員工更有動力持續下去。

內部共識建立之後,下一關向外推動至供應商則是另一項考驗。

對外:以大帶小,支持與鼓勵

即使台中精機垂直整合已相當成熟,有高達七成的自製率,機台中仍有許多零 件來自其他供應商。為了讓供應商加入減碳行列,台中精機除了舉辦供應商大 會,對供應商說明台中精機零碳轉型的目的,同時也與外部顧問團隊幫助供應 商導入碳盤查的方法論,攜手轉型。

「比較難做的是 ISO 14067 產品碳足跡標準。」黃怡穎坦言,一台工具機所使 用的內部零件高達上萬件,台中精機的機台又有許多種類,包括車床、中心機 等,又可再區分為臥式、立式。當每一項產品都要用不同的係數計算碳足跡, 最務實地做法就是從外銷歐洲量最高的產品著手,作為示範機台。

然而,一開始許多規模小的供應商仍有遲疑。畢竟前兩年在全球成本攀升、景 氣不佳的大環境下,要挪出一筆費用做減碳,實在力有未逮。對此,台中精機 取得政府「以大帶小製造業低碳及智慧化升級轉型補助」,除了自身團隊訪視供 應鏈廠區協助評估設備是否可汰舊換新,同時亦邀請外部顧問至碳排量較高的 供應商授課、協助取得認證,盡量減輕他們的轉型成本。

雖然目前只有約 20 間供應商參與,僅占數百間供應商的一小部分,但黃怡穎有 信心,隨著運作模式逐漸上軌道,會有愈來愈多的供應商投入。值得一提的 是,十幾年前台中精機就開始使用數位平台向供應商下單,未來便可直接在平 台上新增供應商的碳足跡數據,接著串連自家 ERP 系統,就能有效率地掌握減 碳數據。

台中精機這次大刀闊斧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動起來,設定 2025 年減碳 25%、 2030 年減碳 50%,2050 年達到淨零排放,即便目前尚無客戶要求認證,但為了 跟上國際趨勢,也為了提升品牌附加價值,「既然遲早都要做,不如早一點布 局。」黃怡穎篤定地說。

Box:教授點評 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教授郭財吉 台中精機善盡品牌的企業社會責任,以大帶小帶動其供應鏈一起邁向 2050 淨零 排放。面對此高度的挑戰,不僅需要鏈結生產資訊,也要搭配財務與環境資 訊。此外,以大帶小補助的背後要求的是企業做出減碳承諾,台中精機需要進 一步思考如何協助供應商減碳。提供供應商誘因是一種方式,以台積電協助供 應商減碳的做法為例,只要供應商能證明自己的產品減碳,就會獲得台積電相 對應的金額補助。當然,供應商減碳的成本可能也會轉嫁,這將是台中精機未 來可能面臨的挑戰。

Box:台中精機小檔案

成立年份:1954 年

資本額:20 億 員工人數:800 人

主要產品:CNC 車床、綜合加工機、塑膠射出成型機、全電式塑膠射出機、工 業用閥類產品、工廠自動化產品等。

案例二:普發工業 從簡單的開始做 就有下一步

從簡單的開始做 就有下一步

普發工業

前言:

專精生產各類精密平面磨床的工具機製造商普發工業,選擇從「公司治理」踏 入 ESG,並一步步導入碳盤查、數位轉型,他們遇到哪些難題? 內文:

對於一卡皮箱走天下、習慣了全球衝鋒陷陣的中小企業主來說,「公司治理」 是一個全然陌生的領域,卻是公司能否永續經營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位於台中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內的普發工業,面對全球 ESG 大浪席捲而來, 即使非海嘯第一排,卻也逐漸感受到轉型壓力。「急迫性來自幾個創辦股東屆 齡退休,不是所有二代都要參與營運之下,如何讓公司永續經營?」總經理簡 企健深切地說。

轉型背後,更有中小企業近年來面臨的經營困境。對外有來自地緣政治升溫、 全球景氣趨緩的衝擊,對內則有國內人才爭奪難以跟大企業競爭的難處。只有 約 50 人規模的普發,若要做永續,勢必要從最切身的角度出發,才能一步步 走向 ESG 其他層面。

導入公司治理 穩定經營模式

簡企健回想,雖然普發設有董事會,但缺乏一些對於上市上櫃公司來說相當基 本的規範,並不像具規模的企業按照制度運行。不僅如此,就算是在董事會拍 板決議要推動公司治理,但等到要一一落實時,還是出現了質疑。

畢竟中小企業主過去幾十年來依靠天份、努力所打拼出來的天下,很難一夕之 間放手與改變。為了簡化流程,普發選擇請顧問公司規劃公司治理守則與董事 會運作規範,並與顧問、3 位董事會成員之間,來回溝通條文內容,逐漸出現

雛形,前後以半年的時間建立制度。

導入一項新制度,簡企健不諱言,最花時間的是溝通。也因為有了顧問這個第 三者角色,在溝通上相對容易。一來,顧問不會硬性要求企業端一定要如何執 行公司治理準則,而是根據企業型態做調整,只要在未來營運上沒有問題即 可;或是先彈性安排,例如,某些需要執行的事務,因礙於環境或人力因素, 目前只能擱置,等到下一階段再處理。

在導入公司治理制度的同時,普發亦搭配進行數位轉型,「將數據可視化」。透 過收集生產資料、營業資料,統計數據轉化為數位看板如營運儀表板,每月營 業資料、客戶資料、應收帳款等一目了然。簡企健提到,以套裝軟體整合公司 既有的 ERP 系統與資料庫,不但節省了過去每到年底就必須花半個月整理資料 的時間,還能即時與業務討論業績、詢問製造端出貨量,藉此讓傳統製造業的 同仁,慢慢熟悉數位化管理模式。

從 2022 年底決議導入、2023 年規劃運作至今,確立制度規範,並在會議時準 備更詳盡的公司營運數字,充分討論。未來,只要是被董事會視為「必須做的 內容」後,以後無論公司如何發展或經營者變更,都得按照規定走。簡企健認 為,這對煩惱二代是否接班的中小企業來說,會是比較穩定的經營模式。

提早因應碳稅 加入碳盤查計劃

在 ESG 的各面向上,普發也選擇“E”(環境保護)優先。他解釋,儘管普發 尚未立即受到歐盟碳關稅影響,但其產品超過 9 成外銷,歐洲又佔半數以上, 若等到開徵碳稅才有因應作為,絕對來不及。

「我們先從簡單地做,比較容易有成就感。」透過政府的「數位製造管理加值 計畫-碳盤查應用加值」計畫,由大學專家團隊赴廠協助診斷,企業只需要負 擔 4 萬元,其餘 16 萬元由政府補助。從政府有補助項目開始,對內溝通上較 不會遭遇太大挑戰。

在建置碳盤查系統 3~4 個月的過程中,簡企健坦承一開始頗為痛苦,因為過去 沒有數據,所以所有營運項目都必須從頭追根究底。「過去出貨、收款完,工 作就結束,但現在得計算從 A 點送貨到 B 點的距離多少?是陸運還是海運?才 可以算出碳排。」普發每個月進貨的零件多達千件以上,在員工必須一個人當

五個人用的中小企業當中,等於是額外多出了工作量,讓員工大喊吃不消。

不僅如此,目前普發碰到最大的困難,在於供應商的碳排量難以計算。一台工 具機由上千件零件組成,零件又來自上游原料廠,「但這些零件的碳足跡如果 他們沒做,我也算不出來。」簡企健無奈地說,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未來歐 洲客戶開始要求某項產品的碳足跡,普發可能面臨無法提供的窘境。

「中小企業的供應商多半也是中小企業,他們的客戶主要在台灣,老實說沒有 轉型的必要。」他大膽地預測,未來業務合作可能走向兩極化,一是乾脆暫停 與不減碳的供應商合作,或是只和有減碳的供應商合作。

「預計先從幾間大的供應商開始,看能不能帶起來。」簡企健計畫先說服幾間 較大的供應商加入「碳盤查應用加值」計畫,以「花不了太多錢」鼓勵供應商 跟上。畢竟若等碳稅燒到機械製造業,無法提供碳足跡之下就只能將稅轉嫁消 費者,對競爭力將會是一大考驗。

教授點評 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教授郭財吉 公司治理是組織核心,如果沒有顧好,做再多的環境保護、社會責任都沒有 用。台灣中小企業已經從一代走到二代,由一個人領導變為多人參與經營,因 此公司治理如果要落實,董事會薪酬管理制度揭露、席次是否夠多元化、是否 有適當的女性比例,以及配合度等等,都需要考慮。

關於供應商的碳足跡提供,建議可以思考如何創價。供應鏈當中最主要的是信 任問題,想要求供應商減碳,他可能只會想到額外成本。因此,如果能夠提供 供應商在加入之後有更大的誘因,如更多訂單、不同的分潤方式,讓其掌握更 多機會與風險,或許比較能達到想要的結果。

Box:普發工業小檔案

成立年份:1988 年

資本額:6000 萬

員工人數:約 50 人

主要產品:生產產品尺寸從 150 x 450mm 到 1600 x 6000mm 的精密平面磨床, 同時亦提供研磨專用加工機、陶瓷及玻璃專用切割機等特殊專用機製造設計。

將 ESG 融入企業策略發展

海陸家赫

前言:工業油品的使用總是離不開環保疑慮,使得海陸家赫與其他企業相比, 能較早思考轉型 ESG,但它面對的困難並非做什麼或如何做,卻是另一個層 面:為什麼要做?

內文:

從銷售機油與柴油的系列產品起家,海陸家赫是由第一代創立「海陸行」,以 及第二代創立「家赫」銷售金屬加工油,兩家於 2015 年合併而來。

工業油品對環境的影響不言可喻。以切削油為例,是在金屬加工和切削過程中 所使用的潤滑劑,切削時產生的油煙與廢氣恐會污染環境。環保議題對相關業 者來說不僅是政府或消費者要求,也是能否永續經營的關鍵。

海陸家赫從 2017 年開始就設立廢水處理設備,處理廢潤滑油與廢液以達到可 排放標準;2019 年更踏入廢液回收領域,將廢油與廢水分離,廢油經處理後就 可回收再利用。因此,邁向 ESG 可說是海陸家赫商業發展過程中的必經之路, 進一步朝對環境更永續、減廢的方向前進。「ESG 的議題,跟我們的商業模式 有點接近,於是我們 2021 年開始研究 ESG 在公司能發揮什麼效應。」海陸家 赫總經理曾煥龍點出轉型 ESG 的初衷。

腦力激盪玩出減碳新招

曾煥龍透過多次腦力激盪會議拋出議題:如果海陸家赫不改變產品組合,如何 符合環境永續或是財務永續?如果從原料設計改變會如何?「產品組合不變也 不會有什麼差別,可是變了可能在這個市場上帶來一些創新或是競爭力。」藉 此與團隊溝通,建立起中長期的團隊文化與認同。

「領導人需要有自我覺察的意識,刻意地把想要的元素放進企業當中。」曾煥

龍是第二代,在上一代從不讚美、沒有批評就是默許的環境下長大,面對新一 代以鼓勵代替責罵的成長背景,勢必要有不同的管理模式。

透過鼓勵冒險與容許犯錯,曾煥龍也讓員工因此玩出更多創意。碳盤查每年都 需要複查,可以減碳的項目也會變得愈來愈少,但團隊都能激盪出新做法。例 如物流車隊佔海陸家赫的碳排比重很高,除了替換成能源車,還能用哪些方法 減碳?團隊討論出以數位方式計算出最短的運送路線,就是另一種減碳面向。

減下來的碳,還會轉化為專案獎金,進一步激勵員工。

當大部分企業思考 ESG 轉型是從客人要求、可能會被課稅的角度出發時,海陸 家赫總經理曾煥龍則是從另一面思考,如何替客戶加值,進一步與團隊討論出 根據 ESG 調整的企業策略發展四個永續績效:環境永續、財務永續、人才永 續、人類永續。

配合 ESG 轉型商業模式

在環境永續方面,海陸家赫在基本的減能或減碳設備之外,也根據產品的生命 週期做設計,包括最前端的產品設計、原料挑選,製程的節能減碳,到包材選 擇,以及原有的廢油回收再利用,形成循環經濟。

曾煥龍指出,廢潤滑油或工業廢油通常是以焚燒處理,若經由不肖廠商非法清 除或棄置,可能造成環境污染。海陸家赫以整合合法清運處理商與工業廢油回 收廠商的做法,幫客戶回收廢油,並透過廢油水處理系統將混合物分離,分離 出的再生油品進一步再利用於產品製程。

從過去單純的油品買賣,整合出一條龍式的服務,搭配節能減碳,成就出曾煥 龍永續目的績效的第二點:財務永續。「我們因此得到很多上市櫃客戶。」曾 煥龍表示,由於金管會要求所有上市櫃公司在 2027 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 海陸家赫因此有機會以專案形式,與大型企業共同推動年度減碳計畫,開啟長

期合作模式的契機。

甚至還可以因為有無碳足跡,區分出兩種產品報價單。「我的產品或許貴了 3%,但你要投入減碳的費用可能不止 3%。」曾煥龍直白地說,公司法第一條 明確表示公司以「營利」為目的,因此做 ESG 轉型也該逆向思考才能獲利。 「企業若能因此找到另一條出路,同時讓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等比例下降,未嘗 不是一種雙贏。」曾煥龍表示,為了做好環境永續,員工進一步學習和發展也 要跟上,才能達到人才永續,進而成就人類永續。

中小企業資源有限,海陸家赫只能將核心極大化、非核心外包且專業化,碳盤 查請外部顧問執行;然而,顧問人力吃緊是中小企業很常見的難題。一來,政 府補助通常與學界合作,但學界的實務經驗可能不見得符合企業需求;再者, 符合企業需求的顧問多半已被上市櫃公司預約,海陸家赫在溫室氣體盤查完後 還需要等上五個月,顧問才有時間接著做碳盤查,就是一個關卡。 「沒有一個過程是簡單的。」曾煥龍回想從能源管理、溫室氣體盤查到碳足跡 盤查認證的過程,都是環環相扣。雖然油品服務在製造業中是配角,但他認為 就算當配角也要當「第一」,而結合 ESG 就是打造出更高競爭優勢的契機。

Box:教授點評 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教授郭財吉 企業需要思考如何「加值」,讓減碳不僅在技術提升,也必須要在商業上創造 價值。海陸家赫的油品是一種油品服務,而油品回收為具有未來性的商業服務 模式,此商業模式除了思考如何幫助客戶降低碳排之外,也可以思考如何提供 一個整體式服務幫客戶降低成本,畢竟不可能一直以提高產品價格因應。

徵收碳稅對企業而言是外部成本內部化,在加入了碳費或碳稅成本後,建議企 業還是要試著在製造過程中節省成本。的確很兩難,但是值得往此方向努力。

Box:海陸家赫小檔案

成立年份:1982 年

資本額:7000 萬

員工人數:約 30 人

主要產品:各類工業油品如切削油、切削液、防鏽油、液壓油等,並從油品研 發、管理、廢棄物處理等提供一站式服務。

換個角度看 付出反而是回收

台灣麗偉

前言:許多中小企業仍在觀望轉型 ESG 的原因,一部份與「經費」有關。但台 灣麗偉把阻力轉化為助力,困難似乎也就沒有那麼難。

內文:

車子轉進中科后里園區星科路沒多久,就看到繽紛的黃色企業識別,台灣麗偉 的企業總部正位於此。

台灣麗偉 2022 年開始推動 ESG,至今用電度數年減 6%、用水減少 3%、設備 汰換節能 5%。談起 ESG 轉型,董事長黃威翌認為,最大的挑戰在「人力」與 「經費」,但只要開始執行,就有辦法解決。「千萬不要等到面臨到了才開始 做,這樣子趕鴨子上架,很多細節無法通透了解。」

即使並非碳稅首當其衝的開徵對象,但有八成產品外銷歐美,以及機台內部零 組件仍有部分比例為鐵件、鑄件,最後可能還是會受碳稅影響,台灣麗偉轉型 ESG 勢在必行。

把節能減碳視為行銷

事實上,台灣麗偉一直很重視公司治理,從事企業社會責任已逾十年,員工會 主動參與淨灘、淨山等環保活動,已將「做對社會有助益的事」之價值內化。

此外,2019 年興建中科現址廠區時,台灣麗偉規劃建置現代化智慧工廠,在屋 頂架設約 5000 坪的太陽能板,進一步替未來節能減碳舖路。就算如此,面對該 如何進行 ESG 轉型,卻仍感到陌生。

與大部分沒有母公司資源的中小企業相比,台灣麗偉有母集團友嘉實業加持, 相對具有優勢。在母公司友嘉成立永續辦公室,制定永續推行方針後,旗下五 家公司也跟隨編制任務小組,並依據友嘉的指導原則推展 ESG 工作。但在成本 與執行上,還是得靠台灣麗偉自身,他們從各部門選出 7 名種子代表,成立能 源小組,踏出轉型第一步。配合外部顧問與中小企業協會的授課與指導,逐步 推動溫室氣體盤查、能源管理,並在近兩年陸續取得 ISO 14064-1: 2018 以及 ISO 50001 等認證。 「坦白講,當初最擔心的是費用。」黃威翌說出不少中小企業的心聲。無論是 初期的員工摸索成本,還是設備汰換與維修,都是額外花費。黃威翌初估,中 小企業需要約一年時間弄懂 ESG,光只是最基本的顧問指導與授課費用,就至 少需要新台幣 50 萬元。

然而,黃威翌不將這些成本視為一筆「多出來」的費用,而是轉化為「行銷費 用」,每當減碳做到一個階段,就同步告知客人與代理商,等於是品牌的廣告宣 傳。

以綠色工具機為例,台灣麗偉將機台的內部零件改為符合歐盟節能標章的規 格,另外也透過加工優化、應用技術改變使加工效率提升,進而讓客人使用時 達到節能 15%的效果。「歐美的客人會覺得這家公司有在自我要求,且符合國 際趨勢。」黃威翌認為,既然都要花錢,為什麼不讓它更值得一點?「做企業 的不外乎就是訂單,所以這對於我們二次訂單、三次訂單,就會有很大幫 助。」

範疇三不易計算 主動協助供應商

自身節能減碳可以做得徹底,像台灣麗偉的員工下班後不只將電腦關機,而是 連插頭都會拔除。但碳盤查範疇三中與供應鏈有關的碳足跡盤查,卻是中小企 業最大的苦惱。

溫室氣體排放範疇,可歸類為範疇一的「直接排放」、範疇二的「能源間接排 放」,以及範疇三的「其他間接排放」,例如員工通勤、商務旅行、廢棄物處 理、上下游運輸、使用的產品之間接溫室氣體排放、使用組織的產品所產生之 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等。

「工具機產業中很多部件是需要加工完才進我們廠內組裝,加工廠很多都是私 人企業或者類似家庭企業。」黃威翌表示,台灣麗偉在供應商來訪時一家、一 家溝通資料收集需求,包括工廠設備、一個月用電、員工多少等等。不過,他 也坦言,目前逾 300 間供應商當中,實際有提供資料的約 3~5 成,還需要時間 醞釀。

除了靠溝通慢慢影響供應商,黃威翌認為未來比較積極的做法會是主動提供協 助,例如安排友嘉或台灣麗偉的永續團隊輔導供應商。看起來是另一項成本, 但他反而認為這可以創造供應商的黏著度。「ESG 我都一直希望把它轉化到對我 有幫助的項目上,而不是一個額外的任務或額外的費用支出。轉念來想,對於 供應商、對於客人,甚至對於員工,大家都受益。」

對於許多中小企業擔心轉型 ESG 無法回本,黃威翌認為,既然 ESG 已是世界 潮流、是必然要花的費用,能否回本,靠的是企業的本事。「要打歐美市場,我 們面臨的競爭不只是台灣同業。而是來自日本、韓國、美國,甚至中國。所以 如何在這些競爭當中展現我們的優勢?唯有早一步先布局。」他語重心長地 說。

Box:教授點評 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教授郭財吉 台灣麗偉採用能源管理以減少碳排,從自我盤查開始,並導入 ISO 50001 能源 管理系統、建置太陽能發電裝置等,在中小企業中可說是超前部屬。但企業需 要進一步思考,雖然建置太陽能板是趨勢,但有沒有完整的淨零路徑規劃?綠

電比一般電費成本來得高,是否有具體的策略與規劃要導入多少比例綠電?包 括裝置容量、財務槓桿等都要先思考過。

另外,建議後續可思考如何將其現有模式導入供應鏈體系,計算產品碳足跡, 以確實達成減量目標。不過,未來的供應商管理會更加困難,因為供應商給出 各種碳排數據後,就像公開了自己的配方,在擔心客戶採購單位可能因此講價 的情況下,自然較不願配合。或許可改為向供應商要求一個數值範圍,並透過 第三方如顧問公司執行,在其雙方簽訂保密協議之下,較無供應商擔心的洩密 問題。

Box:台灣麗偉小檔案

成立年份:1980 年 資本額:6.13 億元

員工人數:104 人

主要產品:CNC 工具機、(3~5 軸同動)綜合加工機、車銑複合中心機。

洞察趨勢 持續學習 推動 ESG 不難

歐群科技

前言:並非上市上櫃公司,歐群科技卻在 2018 年做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被 視為傳統製造業,卻即將完成綠電高值化工廠。歐群一直在顛覆一般人對於中 小企業的既定印象,它為何說自己是無痛轉型 ESG? 內文:

不在中科精密園區,也不在台中市中心,甚至只要跨過一條烏溪就能到達草屯 鎮,地理上更靠近南投。歐群科技是只有不到 50 人的中小企業,在霧峰區經營 細孔放電加工機品牌 24 年,卻默默地在企業永續經營的作法上超前部署。

2016 年踏入 CSR(企業社會責任)、2018 年端出第一本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去年進一步完成了 2022 年組織碳盤查,算出一台機種的碳足跡;今年 5 月又即 將在南投完成新廠房,預計以自身研發的每分鐘 100 公升產氫系統為核心,將 太陽能電力轉換為具更高價值的綠氫,在地化、社區化供應周邊工廠氫氣需 求,歐群不只幫自己減碳,還要幫社區減碳。

人力、經費、經驗通常是中小企業轉型 ESG 三大絆腳石,但歐群科技董事長廖 月照卻靦腆地笑說:「轉型的過程中,目前似乎還沒有遇到很大的挑戰。」無痛 轉型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於歐群科技是一個高度學習型的組織。

董事長愛吸收新知 也讓員工同步

歐群會在 2016 年就踏入 CSR,與廖月照有很大關係。她參與了一個學習型社團 「國際工商經營研究社」,在社團舉辦的創新競賽中,被評審一句「公司是否做

CSR?」點醒,開始從扶助弱勢團體做起,至今持續贊助偏鄉英語教育、附近 小學棒球隊、在地農產等等。

之後該社團聘請日本一般財團法人海外產業人才育成協會(AOTS),與聯合財 團法人塑膠中心舉辦環境管理課程,廖月照也主動參與學習 CSR 知識,並經由 塑膠中心輔導完成了第一本企業責任報告書。在許多中小企業對 ESG 相對陌生 的 2018 年,該報告書甚至提到了自己將如何遵循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愛學習的廖月照自己進修在職碩士學位、博士學位還不夠,也補助員工進修碩 士學位或是外部課程。「持續學習對中小企業很重要,如果沒有接受新知,就不 會知道它的重要性。」廖月照點出歐群推動 ESG 的基礎,當她參加外部社團和 課程得到資訊,就會不斷安排同仁參與訓練課程,同步獲得最新趨勢。不算員 工本身專業的訓練課程,歐群近兩年參與 ESG 相關培訓就有 17 項,等於每 1-2 個月就有員工要和 ESG 新知「搏感情」,要不理解都難。

「中小企業主會覺得困難是因為你的人不能理解。當員工跟你不同心、跟你想 的不一樣,要怎麼做事?」廖月照認為,當員工都知道 ESG 對公司的必要性, 就會走在對的路上。

產品跟著趨勢走 爭取補助減開支

「既然知道 ESG 是未來的趨勢,公司的產品一定是跟著趨勢走。」廖月照表 示,產品每年都需要創新,只要運用多一點心力、腦力,其實就可以做好減 碳,甚至開發出新的商業模式。

2020 年的疫情期間,在一場閒聊之下,歐群取得雲林科技大學教授郭佳儱的微 奈米氣泡專利授權,加上自身原有的設備與技術,開發出微奈米氣泡臭氧水設

備、氫水氫氣養生機等產品。本來只是單純的生醫產品,卻又因緣際會延伸到 氫氣除碳機,以及更高端地建構出綠電高值化廠房,亦即透過太陽能發電產 氫,將電能變成高價值的高純度氫氣及氧氣系統。

「需要超過 2000 萬元的經費,但是在堅持的過程中,我才知道原來它也可以幫 助很多的企業實現 ESG。」廖月照說,透過技術將高純度的氫氣從純水中分離 後,可以儲存在氫氣桶,再販售給半導體或熱處理廠商;未來歐群計畫供應產 氫設備,讓其他企業自己產氫,就能以更減碳的方式營運。只是,高額的經費 需求,讓廖月照當初費了一番力氣說服股東,時不時在與股東們的 LINE 群組 上推薦相關課程、傳遞氫能資訊,且有把握能申請政府補助,才獲得支持。

善用政府資源,是歐群可以一直朝 ESG 走的助力之一。例如,2017 年創新機台 放電迴路以提升加工速度與節能,歐群就獲得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以太陽能 產氫的新商業模式,也申請到經濟部能源署的氫能綠電高值化計畫補助。最近 歐群再度改良同樣的機台讓總體減碳 25%以上,並在加工性能提升 40%的前提 下,進一步節省 50%耗電量,也積極申請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的「小型企 業創新研發計畫」。補助雖然無法涵蓋全額經費,卻是中小企業減輕負擔的方 式。

「中小企業雖然資源有限,但是我們的彈性與改變的速度無限,我們不可以在 這浪潮中被淹沒,快速地改變,就不會輸在起跑點。」被秘書形容為快充型老 闆,廖月照這番話或許正是歐群能夠及早轉型、成功轉型的最佳註解。

Box:教授點評 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教授郭財吉

Box:歐群科技小檔案 成立年份:2000 年

資本額:9500 萬 員工人數:45 人

主要產品:細孔放電加工機、放電加工機、自動控制設計

中小企業如何進行 ESG 轉型?

How to 篇 前言:屬於大廠供應鏈一環的中小企業,雖然還未立即受到法規管制,但在大 型企業或國際客戶減碳作為愈趨積極之下,有必要及早跟進布局。為了避免碳 焦慮,專家的建議是什麼?

內文:

中小企業總會副理事長 陳萬來 當企業遇到轉型或要擴張發展的時候,一時之間的成本增加變動是必然的,而 且這些成本不只有高昂的硬體設備、系統花費,也包含人員培訓、組織管理架 構改革、所需時間、變動期間可能需要減少的訂單客戶、後續需要維運的費用 等等,都是企業必須考量的成本。

企業在考量投入成本的時候就會猶豫,未來是否可以回本?花多久時間回本? 能否真的維持或增加競爭力?尤其中小企業維生不易,對於要增加花費的決策 往往保守謹慎。

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想,在「永續」的趨勢下,對於 ESG 轉型的投入,就不應 該只是「成本」,而是一種「投資」、一種「機會」。當看到這種機會的時候,企 業就會有意願,且想辦法在符合公司的經營目標下,從最需要、最適合的地方 做起。當有些中小企業找不到資源與方法時,會需要仰賴政府的輔導介入,開 啟或維持轉型動能,這也是產業界和政府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先盤點自有資源 再思考減碳方向

中小企業的規模大小、產業類型差異非常大,企業首先應該要做的是「掌握正 確、最新的資訊」,以及「盤點自有資源」,再來才思考「是否需要轉型、何時 轉型、如何轉型、從哪裡轉型」等一系列的策略決定。

以減碳來說,需要釐清要先進行的是碳盤查還是碳足跡?是法規要求還是供應 鏈要求?是否有需要依循的標準?以及是否需要第三方驗證?有哪些政府的輔 導資源可以運用?企業應該要先培養這些專業人力去掌握、了解相關資訊,協 助管理階層進行決策與推動。

在掌握資訊後,或許可從實質風險切入。首先是違法風險,即一定要遵循的法 規有哪些,例如勞工、環境、衛生等;再來是預防風險,就是會影響到企業補 助與獎勵申請、銀行融資貸款、投資人目光,及重視永續之客戶等因素;最後 才是依照公司的目標、產業及發展階段等,作為加值手段,優先推動。

至於認證部分,國內外有很多不同的標準像是 ISO、SASB(永續會計準則委員 會)、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GRI(全球報告倡議組織)、SEDEX(供應 商道德資料交換平台)等。要優先取得何者,應先從企業自身需求、ESG 面 向、認證的內容與公司目標是否一致,以及同業、產業界、供應鏈端或客戶端 重視哪些,再去精準投入,對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可能比較實際。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 莫冬立

碳盤查有初階和進階的內容,初階是是所謂範疇一、範疇二排放,中小企業馬 上可以做,也並不困難。

範疇一排放聚焦在有無使用燃料。如果有燃料就會對應直接碳排,燃料包括 煤、重油、天然氣等,這與企業是否有鍋爐相關。如果這些都沒有,只要關心

範疇二即可,範疇二對中小企業的重點在用電,用電資料相對很好取得,電費 單的資料其實就是最重要的依據。

盤查之後很重要的是該資訊如何幫企業做減量。對中小企業來說,有一些比較 容易操作的概念或原則,建議可先從「效率提升」下手。效率提升是很多企業 本來就會做的事情,甚至於長年有計畫地做;一旦效率提升,很多成本就可以 下降,減碳與成本下降之間其實有很大的關聯性。

從提升效率角度看減碳

舉例而言,如果今天中小企業的碳排放來自某項產品的製造過程,就可以從幾 個角度下手。在產品方面,因為耗能造成排放之下,該如何提升能源使用效 率?例如可用「單位能源產生多少產品」的角度訂定目標,並討論可以改善哪 些目前的操作流程;抑或是從原料的使用效率來看,生產產品投入的原料經轉 換後一定會有下腳料、副產品等等,可試著把原料使用效率提高、減少廢料, 就不用採購那麼多原料,也是一種效率提升。

任何效率提升的背後都會反映在成本上,同樣也會反映在碳排減量上。所以其 實中小企業可以不只為了減碳,而是從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角度出發,對企 業也有多樣好處,執行上就比較容易。

此外,中小企業不妨進一步思考「生態效益」。企業創造價值的過程會對環境帶 來影響,但我們不可能不要任何經濟活動;企業可做的是用比較少的能/資 源,或在對環境造成比較小的影響之下,創造更高的價值。這就是「生產力」 的概念,而非「產品碳足跡」概念。

生態效益的公式為產品或服務之價值(INPUT)如產量、產值、毛利、淨利 等,除以對環境之衝擊(OUTPUT)如能源用量、水用量等。企業管理階層可

思考如何讓分子、分母同時變化以得出更好的結果,例如一項產品再怎麼改 善,耗能就是這麼多,可不可以改成另一種產品組合?這個產品說不定更賺 錢,但耗能更少。生態效益的概念更廣泛,當管理階層有這個概念就會同時思 考產品組合、商業模式的改變,帶來的減碳效果甚至會更好。

Box :中小企業氣候行動相關政府資源

氣候行動 補助、輔導諮詢資源 主辦單位

中小型製造業(經常僱用員工數 9 人以下)低碳 及智慧化升級轉型補助

加速中小企業節能減碳推廣計畫

中小型製造業(經常僱用員工數 10 人以上)低碳 及智慧化升級轉型個案補助

製造部門減碳有價化推動計畫

製程改善

・設備汰舊更新

・節能(數位化)

・氫氣技術開發

・含氟氣體削減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

企業署

能源轉換

・擴大使用天然氣

・擴大使用生質能

製造部門低碳生產推動計畫

製造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計畫

因應國際環保暨綠色工廠推動計畫 輔導產業低污染排放技術計畫

中小企業淨零碳排計畫–推動中小型製造業低 碳 轉型暨中小型製造業因應國際供應鏈淨零碳排計 畫

輔導塑膠製品相關產業暨特定製程產業改善安全 衛生工作環境計畫

沼氣發電設備產業鏈推動計畫

製造業能源管理示範輔導計畫

產業用水效能提升計畫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 生署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使用綠電/氫能 產業能效提升暨管理計畫

生質能暨環保產業推動計畫

推動中小企業循環經濟能力接軌國際輔導計畫

推動中小企業城鄉創生轉型輔導計畫:協助中小 企業導入循環經濟、數位經濟及體驗經濟等 3 大 概念

產業綠色技術提升計畫

循環經濟

・原料替代

・廢棄物衍生燃料

・能資源整合

・碳捕捉再利用 (CCU 技術)

區域能資源整合循環回收利用示範輔導計畫

循環經濟推動與創新管理計畫

循環材料驗證與媒合平台計畫

產業循環經濟整合推動計畫

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整合推動計畫

生質能暨環保產業推動計畫

資源再生綠色產品推廣計畫

促進能資源整合與產業共生計畫

資源再生產業推動及審查管理計畫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 企業署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商業部門

・使用低碳能源

・商業模式低碳轉型

・綠建築

・設備或操作行為改 善

中小企業體驗設計價值提升計畫:中小企業為 輔導 對象,呼應循環經濟、綠色設計、永續觀 光、在 地特色等趨勢,結合數位工具應用與行 銷等手 法,進行商品/包裝開發與品牌整合設 計、服務 與場域體驗設計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 企業署

推動商業低碳服務及綠色消費計畫

經濟部商業服務業智慧減碳補助計畫

商業部門節能技術輔導活動辦法

商業服務業低碳循環發展計畫–低碳經營模式 診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碳盤查

・組織型碳盤查

・產品碳足跡

斷與綠色店家輔導

商業服務業節能設備補助及系統節能專案補助

中小型製造業(經常僱用員工數 9 人以下)低碳 及智慧化升級轉型補助

加速中小企業節能減碳推廣計畫

中小型製造業(經常僱用員工數 10 人以上)低碳及

智慧化升級轉型個案補助

製造部門減碳有價化推動計畫

製造部門低碳生產推動計畫

製造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計畫

產品環境足跡推動計畫

中小企業淨零碳排計畫–推動中小型製造業低 碳 轉型暨中小型製造業因應國際供應鏈淨零碳排計 畫

資料來源:《2023 年中小企業白皮書》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 企業署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