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蜜家政情
最溫柔的堅定 30 個家政推廣與在地風土故事
農人
中寮鄉農會
6 發展全能教育 結合家庭、社區、觀光的終身學習 臺北市農會
10 注入新血、帶動學習 鼓勵班員擁有第二專長 東河鄉農會
16 共學、分享 讓農家生活變得更美好
花蓮縣農會
22 運用活動與競賽 推廣地方農產、激發活力
桃園市農會
26 凸顯自我特色 適才適性方能長久運營
新竹市農會
30 將班員專長極大化 建立婦女成長的最佳場域 路竹區農會
34 驅動社會參與 成長與回饋相輔相成
三峽區農會
38 關注高齡議題 力助老人在地安養 南投縣農會
42 建構課程學習力 激勵家政班盡展特色
性平種子教師
46 傳遞性平、SDGs、食農觀念 種子教師是最佳轉譯者
農情
大村鄉農會
52 深情經營 開發葡萄產業新價值
斗南鎮農會
56 從懷舊找尋創新 凝聚農村全員向心力
臺南市農會
60 重視教育、適地發展 掌握新時代脈動
竹東地區農會
66 啟動游於藝的學習潮 陪伴農民圓夢
東石鄉農會
72 面對時代更迭 用新觀念造新局
錄 2
目
澎湖縣農會
76 引領長者各顯本事 融合海洋文化、發揚新特點 鹽水區農會
80 提供身心靈寄託 如同高齡農民第二個家 朴子市農會
86 在烏克麗麗彈唱中 遇見笑容、夢想成真 花蓮市農會
90 「小而美」的家政班 做農業最強神隊友
94 復興春仔花文化 農村巧藝滋養新創意 蘆竹區農會
98 一班一特色 揮灑人生的豐富色彩
104 研提計畫、連結資源 活絡山城偏鄉 屏東縣農會
108 積極創新、抓緊潮流 成為農村躍升的強能量 苑裡鎮農會
114 營造青銀共伴 攜手社區向前行
高雄市農會
118 跟著趨勢與時俱進 為在地美好文化續命 深坑區農會
122 班員情同姊妹 合力推動綠色照顧
羅東鎮農會
126 農村女力活潑綻放 以成就重新定義人生價值
130 「田媽媽」成功出擊 全員合力行銷牛乳麵食
134 從零開始挑戰 扶植班員自力更生 頭份市農會
138 培訓種子教師 打造「以老伴老」的樂活農村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彰化縣農會
農味 東勢區農會
柳營區農會
清水區農會
contents 3
Part 1 農人
隨著時代改變的力量 共創未來
南投縣中寮鄉農會推廣部主任吳 盈靜強調,家政是終身學習的全 能教育。
中寮鄉農會
發展全能教育
結合家庭、社區、觀光的終身學習
南投縣中寮鄉是沒有設立工廠的農業鄉、綠色山城, 除了種植優質農產品、發展農特產料理外,
中寮鄉農會更進一步開發休閒旅遊,
輔導家政班班員成為最好的在地導覽員。
文/秦雅如 圖/蔡孝如
龍眼乾炒花生米,是中寮鄉具有地 方特色的古早味料理。
6
每年的立秋至白露之間,是採收龍
眼、烘焙龍眼乾的季節。在南投
縣中寮鄉農會辦公室後方的場區裡,兩 排龍眼灶同時開爐,飄散著陣陣燻煙。
「每一批要整整烘上5天4夜不能
停,全部農會的同事都下去輪班。」南
投縣中寮鄉農會推廣部主任兼家政指導
員吳盈靜耐心地解釋。在這裡,農會總
幹事林裕堂也親自下場,忙著將果粒平
鋪在灶上,用慢火烘焙龍眼乾。
中寮鄉是南投縣龍眼產量最多的地 方,而且保留柴火烘焙龍眼乾的傳統做
法。「用柴燒才有炭烤的香味,但是火
不能太大,也不能讓火進去灶裡,龍眼 會焦掉,所以必須一直有人看顧。」林
裕堂說,翻焙和顧火都是技術,農家出
身的他親自教導年輕同仁。他也指出, 中寮多山坡地,以種植果樹為主,主要 農作物有香蕉、龍眼和柑橘,尤其是近 年推廣的珍珠柑,頗受歡迎。至於如何 運用農產品入菜或開發伴手禮,他交由 吳盈靜帶領的家政班負責研發。
轉型有機文化村 發揚在地料理
近年來,農委會積極推廣在地食材, 吳盈靜說中寮家政媽媽們都煮得一手好 菜,因此她把重點放在將大家的好手藝 帶進社區。
中寮的和興有機文化村,就利用龍 眼,研發出龍眼餐。其實,和興村在 921大地震後,本來要遷村,經過居民 請願,決定發展有機文化村,才得以保 留。全村推行有機種植,與現在重視農 產履歷、健康飲食的概念契合,如今成 為吳盈靜辦理家政活動最倚重的社區, 也是高齡者互助共食的據點。每週家政 班班員來到這裡幫忙準備餐點,一起討 論、擬定有地方特色的菜單。
龍眼乾炒土豆,是早年在地婦女坐月 子的滋補聖品。以薑末爆香後,陸續放 入龍眼乾、花生米拌炒,滋味濃香、非 常下飯。另一道龍眼八寶粥,營養又容
中寮鄉農會總幹事林裕堂親自烘龍眼乾,並將經 驗傳承給農會的年輕同仁。
7
中寮鄉農會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1 農人
易食用,也很適合高齡者。
除了有季節性的龍眼外,一年四季盛
產的香蕉,是中寮最主要的農產品,並
以自創品牌「天之驕子」凸顯其優良品
質。由於水果適合做甜點,吳盈靜帶領
家政班班員研發香蕉酥、桂圓酥、柳丁
酥、水果脆片等點心及伴手禮。每年中
寮舉辦龍眼季、珍珠柑節時,她也會帶
著班員在活動現場舉辦市集,讓更多人
認識鄉內的優良農產加工品。
結合生活 活到老、學到老
吳盈靜在1984年進入中寮鄉農會,
一路走來近40年,她覺得家政班的發 展史也好像是她的成長史。她笑說,自 己的臺語並不輪轉,一開始無法快速融 入社區,為此她不斷練習臺語,到後來 已經可以用全臺語與班員談話。
吳盈靜認為,家政是全能教育,必 須不斷精益求精,活到老、學到老。在 她推動食農之外,巧藝是另一個重點項 目,而現在被各地家政班廣泛運用的植 物染課程,正是從中寮開始。她率先使 用柚子葉、洋蔥、梔子花來做植物染, 變化出褐色、紫色、黃色等色彩。
同時,吳盈靜希望開課不只讓班員
充滿活力的中寮家政班班員們,也是服務高齡者互助共食、製作料理的志工。
8
學做手工藝,也能獲得生活實用性。於
是,她開辦包包、手機袋、大方巾等課
程。最近,她更發想善用身邊的物品回
收再利用,像是選舉的宣傳扇子,經客
家花布加工後就變得美麗,讓班員們從
課程中學到珍惜資源。
家政推廣從婦女教育開始,再推展
到家庭教育,家政班可以說是最早深入
農村的基層組織。從早年宣導改善家庭
環境衛生、幫助婦女習得一技之長,再
到現在談兩性平權,不管是技能、知識
上,隨著社會發展而精進。她過去在輔
導過程中,曾當起和事佬,平息一場婆
媳矛盾。所以,在家政推廣上,她很樂
於擔起社會溝通的橋樑和穩定的力量。
發展休閒農業 吸引人才回流
最後,吳靜盈談到中寮的地理位置和
選舉宣傳扇經過客家花布妝點 後,變得更美麗。
植物染布的用途很廣,是班員們 最喜歡的課程之一。
家政班推廣中寮的優質香蕉,開 發出香蕉脆片等多種產品。(圖片 提供/吳盈靜)
未來規畫。實際上,中寮毗鄰南投市, 但屬於「僻遠地區」,不在南投縣六大 主軸觀光旅遊動線上。「中寮要吸引人 才回流,就必須創造新的生機。」她認 為,中寮是沒有設置工廠的零污染綠色 山城,也是全臺三大石虎保護區之一,
可以把休閒旅遊融入家政推廣,與南投
縣觀光動線結合,目前她正計劃訓練班 員成為生態保護、休閒導覽解說員,加
上特色農產、料理手藝,發展中寮的觀 光休閒農業,家政班可以成為生力軍。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1 農人
中寮鄉農會 9
臺北市農會督導李宜榛深耕家政 推廣工作,與家政指導員、班員 建立好交情。
臺北市農會
注入新血、帶動學習
鼓勵班員擁有第二專長
高度都市化的臺北市,仍有市民從事農業生產, 休閒農業更是發展亮點。
臺北市農會的家政推廣從中扮演重要角色, 透過多元課程培養家政班與青農的第二專長, 推廣特色農特產品,活化相關人力資源, 帶動農業及傳承農村文化。
文/唐祖湘 圖/蔡孝如
繽紛時尚的打包帶編織作品, 到哪裡都成為亮點。
10
、二、三、四,掌心相對、繞頭、 繞肩、捲手指!」早上9點30
分,捷運北投站天橋下的空地傳來音樂
聲,「北投宇宙健康操家政班」班員高
舉毛巾,隨著節奏整齊劃一地律動。
每週一到週五,他們風雨無阻報到,
班員組成除了附近鄰里居民,遠自內
湖、淡水、木柵、三重跨區前來參加者,
亦不在少數,班員人數高達兩百多位,
除了歸功於臺北市北投區農會家政指導
10年歲月的李宜榛,同樣功不可沒。
「家政班組織成效與人力資源應用, 對農務推動有很大助益,也讓農家生活 變得更好。」北投區農會總幹事謝建達 表示:「因此,家政班有任何需要,農 會都十分盡心辦理,出錢、出力、找場 地,義不容辭。」
開設才藝研習班 培育種子師資
臺北市給予外界印象是櫛比鱗次的 高樓大廈,看似與農業較無關聯性,其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1 農人
一
員的用心推廣,投入家政督導工作已近
「
北投宇宙健康操家政班成立長達18年,在北投區農會及李宜榛輔導下益漸茁壯。
11
臺北市農會
實臺北市轄下有9家區農會,各區農業
生產各有特色,例如北投區種植稻米;
士林與內湖區擁有不同型態的觀光農
園;木柵區鐵觀音茶、南港區包種茶遠
負盛名;中山、松山與景美區主要種植
綠竹筍、蔬菜及花卉等農作物;大安區
生產觀賞用的花卉盆栽等。而區農會家
政班每每於重要農業議題及推廣上,扮
演重要角色,舉辦各項研習活動也成為
農民及其眷屬最佳休閒與充電的管道。
在臺灣農會分級體制中,臺北市農會 屬於縣市級,李宜榛負責統籌、輔導轄
下9家區農會的家政班,除了鼓勵區農
會自行開設特色學習課程,她自己也舉
辦各式各樣研習活動,目的在於培育家 政推廣種子師資,課程內容設計則找來 職人傳授農業與生活對接的技能。
以農村巧藝品為例,不光是手工藝創 作,也連結在地生態或農特產,像是用 毛線編織蘋果、南瓜等各式蔬果造型; 近年流行的紙黏土創作,透過手捏與圖 繪,則化身為繽紛多彩的花卉與多肉植 物。各區農會皆指派家政班幹部或班員 前來上課,幾堂課下來,從完全不懂到 略有所成,學會後再教導給其他人,提 升家政班整體對於生活藝品的眼界,也 讓臺北市農會家政班的農村巧藝品,更 加時尚。
以毛線編織與紙黏土為創作素材的農 業巧藝品,彰顯臺北市農產品特色。 (左圖提供/臺北市農會)
12
每兩年舉辦成果發表會,讓家政班班員站上舞臺大展才藝。(圖片提供/臺北市農會)
帶動農二代轉型 發展休閒農業
臺北市農會舉辦多項生活化的課程
內容,帶動各區家政班學習成長的風 潮,也促進班員發展第二專長。
例如南港區農會家政班班員學會利
用植物種子,DIY生活用品後,進一
步發揮巧思,設計出DIY材料包,並
在花博農民市集農學講堂定期開課,教
導民眾做成鑰匙圈等實用小物,深獲好
評。
又如打包帶編織DIY,也是由李宜
榛先找專業師資開課。當初,她看到 市面的打包帶用完隨意拋棄,覺得十分 可惜,基於節能減碳,希望減少垃圾量 的理念,因而延請職人來教學。用一把 剪刀、一支熱熔膠,剪剪編編之後,頓
時變成美麗的提籃,其中原為內湖區農 會家政班班員,婚後轉往士林區農會家 政班的呂蘭婷,愈學愈有興趣,進一步
買書自學,鑽研更高級的編織手法,並 搭配亮麗顏色,創作色彩繽紛、極富創 意、造型時尚、人見人愛的成品。
呂蘭婷說,自己參加家政班多年,市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1 農人
13
臺北市農會
農會的研習課程點燃她創作的渴望,激 發出更多設計靈感,一般人以為用打包
帶編成包包不夠高級,款式不新穎,就
像菜籃,其實只要懂得運用編織技法與 配色,就會變得美觀又實用,還可以做 環保。
如今,她不僅開設工作室,發展自有
品牌,也成為北投區農會在內多個家政 班的老師,經常受邀「回娘家」傳授、
分享,「從前就在四健會教小朋友,沒
想到長大後又來教家政班。」80多歲
高齡班員在她悉心指導下,僅用幾個下
午時間就完成喜氣洋洋的謝籃,享受學 習成長的樂趣。
臺北市農會有不少農二代夫婦成員,
在接班上一代的傳統農業後,想轉型開
設休閒農場。起初他們毫無方向,直到
先生加入農會農事,太太成為家政班 班員,參加李宜榛主辦的各項專業證照 班,學習烘焙、中西餐烹飪、飲料等第
二專長,考取各類證照後,才逐漸開 竅,規劃將所學結合自家農產品。好比 種植茶葉,可以製作茶香麵包販售;香 草植物農場增設餅乾DIY體驗活動, 吸引顧客等,亦為高齡化的家政班引進 年輕新血,提升活力。
「在臺北市只靠種植農作物,沒辦 法像中南部有那麼大規模,青年農民經 營很不容易,所以試著站在他們立場設
想,協助串連相關資源,與休閒農業做 結合。」李宜榛認為,開休閒農場需要 許多投資,擁有一技之長,以及規劃能 力與創造力,對青農會有所提升,經營 也會更為長久,有家政班班員在習得跨
家政班班員利用在地食材,變化出一道道創意佳餚,並經常參加廚藝競賽。(圖片提供/臺北市農會)
14
界知識,取得相關專業證照後,如願在 內湖開設草莓園,成為農業接班人,也
被延攬成為家政班的點心講師,一點一 滴朝向規劃中的人生目標邁進。
舉辦成果展 推廣在地特色食材
李宜榛每兩年還會辦理大型才藝成
果展,包括合唱團、舞蹈、烹飪與養生
健康操等,讓家政班班員有機會大秀自
身才藝,展示學習成果。曾有一次,她
邀請9家區農會,再加上市農會,每家
農會家政班各推出1道特色餐點,從規
劃餐點、挑選餐具到布置場地,與各區
農會家政指導員協力合作,以「辦桌」
形式呈現色、香、味俱全的精緻料理, 迴響熱烈。
她依照季節推廣在地食材,例如綠竹
筍、茶葉等,均為臺北市農業的重要經
濟作物,每年轄下家政班班員都會參加
廚藝競賽,利用綠竹筍本身的自然鮮甜
及爽脆口感,搭配各種新鮮食材,做成
涼拌、熱炒及湯品等;此外,班員更以
「茶」入菜,開發茶餐的新菜餚,讓民
眾了解臺北市在地的農業生產,推廣食
農教育的觀念。
近年受到疫情影響,無法舉辦實體活
動,她改採拍攝線上影片,以在地食材 示範特色料理,呈現各區農會家政班的 學習成果。
臺北市農會還結合社區,共同創造 友善高齡的環境,尤其是都會區高齡農 作者及家政班班員眾多,對健康格外重 視,因此提供各項養生講座與課程,強 化觀念;平日,區農會亦不間斷送餐訪 視、電話關懷問候,李宜榛也常與區農 會家政指導員討論最佳方案,像是端午 節慣常送粽子給高齡者,但擔心老人家 消化不良,改為入口容易且營養價值高
的竹筍糕取替,同時也積極發展綠色照 顧工作,守護高齡者的健康。
「從事家政推廣工作,一直很慶幸的 是身邊有很多人幫忙,從來都不是孤軍 奮戰。」李宜榛笑說,自己是家政系本 科畢業,原先在農會購物中心服務,因 為推廣部剛好有職缺而轉換跑道。
歷經10年下來,李宜榛與家政指導 員、班員建立如朋友一般的交情,她認 為家政推廣需要長期深耕與經營,個人
職場歲月雖有限,卻可因新舊融合、世 代傳承而永續,她期待下一個10年, 繼續扮演傳承與創新的螺絲釘,持續在 家政推廣業務領域耕耘,擦出新火花。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1 農人
臺北市農會 15
東河鄉農會
共學、分享
讓農家生活變得更美好
家政班是農會基層的關鍵性組織,
增進農村生活福祉為其重要目標之一。
臺東縣東河鄉農會家政班藉由共同學習、
分享與成長,凝聚了農村在地情感,
成為支持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讓農家生活變得更美好。
文/唐祖湘 圖/蔡孝如
家政班班員運用月桃葉、釋迦等在地農產 資源,設計禮盒、鑰匙圈等日常實用品。
臺東縣東河鄉農會家政指導員葉啟貞(左4)推廣手法多元且創新,帶領旗下家政班建立共同學習與分享 的風氣,班員們個個身懷絕技,也樂於分享助人。
16
純
樸美麗的 臺東縣東
河鄉,位處地勢狹 長的臺東縱谷東
北部,主要農產作
物有水稻、玉米、 柑橘、釋迦、柚 子、梅子等。全鄉
受到高齡化與少
子化影響,戶籍人
口不到1萬人,在
地處偏遠且資源
相對不足的情況
下,仍發展出12
臺東縣東河鄉農會祕書李采霞表示,家政班認真經營在地,是農村發展的重 要力量。
個家政班,且家政推廣工作成績不俗,
在東河鄉農會擔任家政指導員超過20 年的葉啟貞,可說是盡心盡力。
葉啟貞本是國小老師,陪妹妹參加 農會考試,無心插柳的她竟金榜題名。
1994年,她擔任家政指導員時,才20
多歲,面對一群年齡較長的姊姊、阿姨 班員們,心情相當忐忑,但生性樂觀的 她轉念後,接下挑戰並全力以赴!
有別於學習資源充沛的都市,農會家
政班的課程對東河鄉婦女來說,近用性 最高。
課程注重實用性 發揮手腦並用
回顧過往,葉啟貞任職農會之初, 僅有4個家政班,於是想方設法連結外 部資源,擴充學習機會,提供班員更多 元的選擇,精進技藝或培養第二專長, 進而改善家庭生活,實現經濟自主的目 標。為此,她參考其他農會家政班的 運作模式,從工作中熟悉家政推廣業務
內容,積極參與臺東縣農會與其他縣市 為家政指導員舉辦的各項研習課程。記
得第一次學會做鳳梨酥的她,返回農會 後,立刻排定課程,於各家政班進行教
17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1
東河鄉農會
農人
學。除了零時差進行示範教學外,亦鼓
勵班員發揮創意、結合在地農產,以梅
子為餡,將鳯梨酥變化成為梅子酥,引
導班員們共學、共創與共榮。
葉啟貞主張讓班員學會用簡易方式
完成家事,「家政與生活息息相關,最 重要是實用,尤其班員多數是家庭主
婦,經濟並不充裕,不應該花大錢購買
材料設備。」於是,她用一只鍋子、一
臺烤箱,就可做出美味可口的料理與點
心,手腦並用的結果,提升班員的創意 思考與實作能耐。
師資為班員授課,若家政班教室偏遠, 則活動中心、廟口也可以是上課場所; 每當其他縣市有培訓或觀摩機會,只要
是幹部或班員代表參加,所學得的技藝 均透過示範教學,回饋給其他家政班, 於是「共學、分享、互助」的氛圍逐漸 成形,同時亦磨練班員們的教學技巧, 成就種子師資群,班員們個個身懷絕 技,也樂於分享助人。
漸漸地,鄉內家政班班數成長,各班
執行農委會計畫時,葉啟貞邀請在地
也各有所長,例如泰源家政班擅長餐飲 烘焙;都蘭家政班熱愛舞蹈,常受邀於 社區活動或婚宴喜慶場合表演;柑桔林 家政班以特產柚子創意發想,研發出可 玩、可吃、可用的全系列產品,包括柚
為了擴充班員的學習機會, 葉啟貞連結外部資源,帶領 東河鄉農會家政班的幹部 們,觀摩成功鎮農會的田媽 媽教室。(圖片提供/東河 鄉農會)
柚花農藝創作 登國際舞臺爭光
18
子果醬、柚子糖、柚子精油等,連柚子
樹枝也變身成為杯墊與手機架。
從前東河鄉農會家政班在全國競賽
表現不算突出,後來柑桔林家政班班長
胡天香,利用一片片柚子果膜,結合在
地釋迦果實的種子,別具心裁地設計出
柚花裝飾品,榮獲民國100年農委會辦
理全國十大特色家政班選拔創意競賽冠
軍,更代表臺灣農村婦女前往紐約聯合
國婦女地位委員會(UN-CSW)參訪
觀摩,並以英文介紹其柚花創作,為我
國農會、家鄉及鄉村婦女爭光。
胡天香本為家庭主婦,後來參加家政
班,經農村巧藝課程的薰陶,為臺灣鄉
村婦女贏得在國際場合發聲的機會。謙
遜的她將此成就,歸功於農會家政班的
課程及優秀的班員,並以班員為楷模,
深獲啟發。從前內向害羞的她,現在手
握麥克風,擔任四健會講師,向青年學
子分享廢物利用、宣導友善環境議題。
蔡素霞、潘櫻花、宋幸靜、林月梅
與王琡玲,也都是資深班員。她們說,
因參加家政班而結識眾多好友,不僅拓
展新的人際網絡,更學習多元技藝,滿
滿的收穫已是不可同日而語。即使是做 菜,過去在家只是例行性地準備三餐,
柚子果肉外層的果膜, 一片片撕下後的形狀, 近似花辮,胡天香以
此發想、設計各款精 美的農村巧藝作品。
參加家政班後,透過不斷地學習、與姊 妹們討論,或參加比賽,都是自我成長 的契機。
令她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參加臺 東縣農會的烹飪比賽,班員姊妹們共同 討論如何結合東河在地農特產,研發創 新料理,以及構思食材背後的故事,並 且在數次參賽中,都名列前茅。
「在家庭之外,由學習產生成就感, 可以把家庭照顧得更好。」林月梅表 示,她自從在家政班上課後,激發烹飪 潛能,還陸續考取中餐、烘焙與素食專 業證照,並支援社區活動,執行烹飪教 學的工作,「最開心的是自己的孫子,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1 農人
19
東河鄉農會
天天都可以享用阿嬤煮的創意美食。」
東河家政班班員運用在地食材與自
然素材,結合自己的巧思與巧手,不僅
穩定農產品的產銷,亦提升其附加價
值。像是推出最具代表性的梅子料理,
如梅子雞、梅子壽司、梅子沙拉、梅子
果凍等;或者,將當地盛產的香橙「晚
崙西亞」入菜,成功研發中式的香橙排 骨、西式的果茶醬與果乾。
此外,班員也採摘原生月桃葉,編織
成禮盒,並利用海邊漂流木結合多肉植
物,製作出呈現自然風情的鑰匙圈與種
子吊飾等,展現物盡其用的永續概念。
班員們也不忘投身公益,學習製作
薑餅屋,贈送弱勢家庭的學子,並陪伴
度過溫馨的聖誕佳節;前進各社區關懷
據點,為高齡者提供服務,協助長輩量
測血糖,或者一起包水餃、做飯糰、搓
湯圓,在歡樂的氣氛中引導長者活動手 指,以延緩退化,並運用在地食材設計
適合高齡者食用的健康料理等,積極營 造農村在地安養的友善環境。
農會全力支持
打造農村好生活
東河近來常有青年返鄉創業,家政 班亦強化與在地青農的合作,例如東河 鄉青年農民聯誼會會長陳季微,本身是 農二代,返鄉接手家中沉香育苗種植事 業,並致力創新轉型。
陳季微設計手作倒流香、原木烙燒 彩繪等體驗活動,經農會輔導後,進一 步開發沈香林體驗活動與農業生態教育 遊程,提高農產價值,更在葉啟貞積極 促成下,成為家政班講師,傳授體驗教 學。在有感於學習場地缺乏下,陳季微 成立聯繫據點,作為交流、學習及聚會 平臺,帶動農業生產及農村文化傳承。
利用種子製作的鑰 匙圈、吊飾,別具 自然趣味。
「家政班與在地連結緊密,舉辦任何 活動,農會都全力支持。」東河鄉農會 祕書李采霞表示,農民朋友與農會連結 深,信任感十足。
東河鄉農會認真經營家政班,班員成 為農村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東河鄉 農會執行農委會「幸福農村」推動計畫
20
東河鄉農會
東河鄉泰源地區家政班班員前進部落原鄉,關懷探訪泰源書屋的小朋友,贈與親手製作的甜點,供孩子們 品嚐。(圖片提供/東河鄉農會)
時,幾乎每個月辧活動,邀請農友眷屬
參加,協助其學習一技之長,並經常開
發優質農特加工產品,以活潑多元且創
新的方式,推廣相關產品。
由於臺灣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家政
班班員除持續以行動關懷高齡者,亦成
為農委會發展「綠色照顧」不可或缺的 人力,盡力營造高齡友善的生活環境。
服務在地多年,葉啟貞的熱情始終不 減,由衷地表示家政推廣是非常有意義 的工作,她不僅親眼見證農村婦女學習 成長,而且也穫益良多,與親如姊妹的
家政班班員共榮共好!
她回憶起剛接任家政指導員時,即使 不會開車,仍堅持參與各班班會,班員
們接力相挺的情景,歷歷在目,她將心 中的感謝化為回饋的動力。
早年班員的溫馨接送,造就今日深厚 情誼,乃至於再困難的活動與競賽,都 難不倒東河鄉農會家政班。「班員們是 支持我前進的重要力量!」未來葉啟貞 仍將保持熱忱的心,用行動與創新的服 務回饋班員,一如東河鄉農會視鄉親為 家人,大家一同為農村美好生活打拚!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1 農人
21
花蓮縣農會推廣部主任邱麗朱親 力親為帶領家政班,班員也都成 了她的志工主力。
花蓮縣農會
運用活動與競賽
推廣地方農產、激發活力
幅員廣大,各鄉鎮物產豐富,但花蓮要如何善用及推廣? 花蓮縣農會舉辦各種競賽活動、組織志工團隊, 不但能激發家政班的創意,更凝聚班員向心力。
文/秦雅如 圖/王星鑑
加入地瓜的披薩,成 為具有花蓮在地特色 的口味。
手炒花生雖然費工, 卻特別香脆美味。
22
拜
訪花蓮的這一天,我們和花蓮縣
農會推廣部主任邱麗朱約在新城
鄉的花草集民宿。抵達的時候,現場好
熱鬧,10幾位家政班班員、農業志工
們,正在各自分組做著不同的巧藝,有
手工書、葉拓、綠編、地瓜玩偶、蔬菜
花束。一旁還有人忙著準備炒花生、披
薩、飯糰、玉子燒、花生豆腐腦。這些
都是平常邱麗朱會帶領家政班及農業志
工們所做的事,她把花蓮的農特產和地
方特色,都融入家政活動中。
花蓮縣新城鄉可以說是邱麗朱的第
二故鄉,她在1984年嫁來這裡,不久
就進入新秀地區(新城鄉+秀林鄉)農
會任職,成為她的第一份工作,開始展
開她的家政推廣人生。
「從初嫁來的陌生無聊,漸漸熟識鄉
內長輩姊妹,生活有了目標和重心。」
邱麗朱很感恩地說,直到後來她調任花
蓮縣農會推廣部主任至今,自己始終十 分投入和喜愛這一份工作。
多元活動交流 激勵地方特色
花蓮縣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市,南北
總長超過137公里,但是邱麗朱對於縣
內9家地區農會的特色,都瞭若指掌,
家政班舉辦多項活動課程,充分運用在地素材, 做巧藝或推廣食農。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1 農人
23
花蓮縣農會
像是新秀地區靠海的沙地,土質鬆軟, 很適合種出滋味特別好吃的花生,是花 生的主要產地。
邱麗朱如數家珍地介紹新秀地區目
前保存手工炒花生的技藝,其中高齡
83歲的富山農園李招阿嬤,可是一把 好手。
但要如何把花蓮各地方的特色推廣
出去?邱麗朱從家政班的角色談起並指
出,在以前資訊和交通不發達的年代,
多靠家政指導員傳達訊息,現在則透
過舉辦活動和比賽,增加大家交流的機
會,也藉此互相激勵。像是為了做農產
行銷、推展在地食材,她辦過特色餐盒
競賽、農產料理拼圖競賽、高齡者妝扮 農產走秀、「阿公阿嬤說料理分享競 賽」等各種有趣的活動,發掘各家政班 最厲害的私房菜。
當她看到班員們認真練習、準備的 過程,湧現滿滿的感動,所以一旦有機 會,她也把家政班推上檯面,像是舉薦
李秀媚班長、林秀蘭班長時,班員發揮 團隊精神,並加以全力協助,使得她們 雙雙得到全國神農獎,讓她感到既開心 又驕傲。
班員情義相挺
加入志工團隊
邱麗朱擔任推廣部主任後,並未直接
每當要舉辦活動,這群家政班、農業志工的兄弟姊妹,就是邱麗朱最佳的助力後盾。
24
花蓮縣農會
帶領家政班,但是她要如何推動這些活
動?她說,已經成為好姊妹的班員們,
都是支持她的力量,當有活動需要人手
幫忙的時候,只要她一號召,大家都很
樂意來參與。尤其在2012年農委會推
動農業志工計畫之後,許多家政班員也
加入志工團隊成為重要成員,目前花蓮
縣已經有252位志工,縣農會本身就有 70多位。
家裡務農、榮獲神農獎的李秀媚說,
當志工可以得到很多的學習收穫,更結
交很多朋友。也有不少從工作退休後的
職業婦女班員,也加入農業志工行列,
像是陸蘭香就認為團隊就好像是一所社
會大學,她在這裡不但學會做菜,還學
會說故事,當了志工後覺得自己成長很
多。因為大家都會相互學習,也熱愛學
習,一般人認為是服務性質的志工,她
們卻覺得自己所得的收穫,比付出來得
更多。
邱麗朱說:「就算沒有拿志工手冊
和榮譽卡,她們也都是甘之如飴的志
工。」說到底就是「相挺」兩字來支持。
實作木瓜園 成為綠色照顧場域
來訪的這一天,花蓮縣農會總幹事
官俊彥也到現場一同參與,他不但大力 支持家政活動,更鼓勵農業志工下田實 作,親身體驗務農是怎麼一回事。
於是,農會特地承租一塊農田,讓 大家種植木瓜,「一定要來看看我們的 木瓜長得多漂亮。」官俊彥大力推薦。 來到田裡,成排結實纍纍的木瓜果然非
常飽滿,大家從種植小苗開始,學會田 間管理,因為不施農藥,必須以人工除 草,因此也更需要人手協助。官俊彥強 調,「這裡就像是一個共同的樂園,大 家分工合作、培養感情。」
邱麗朱補充指出,新秀地區除了花 生、地瓜、酸菜有名,沙土地也極為適 合種植木瓜,曾經聞名全臺灣,可惜 後來因為過多的颱風帶來豪大雨,導致 木瓜樹受災嚴重,農民逐漸轉作其他作 物,就愈來愈少人栽種木瓜。
而這片木瓜田不只是志工共同的園 地,也預計成為綠色照顧站的場域。
「綠色照顧」是花蓮縣農會的重點項 目,邱麗朱已經著手組織種子服務隊, 再推廣到各地區,家政班班員仍是她最 強的班底,「朋友是後天的兄弟姊妹。」
她這麼認為,從工作到生活,她已經和 家政班分不開了。
25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1 農人
桃園市農會
凸顯自我特色
適才適性方能長久運營
持續教育、人才培育,是家政推廣不變的目標。桃園市農會帶領班員培養興趣、學習新能力, 為地方發展帶來改變的能量。有了這群多才多藝的班員,就能為農村做更多事。
文/秦雅如 圖/蔡孝如
1996年進入農會工作至今,
桃園市農會督導戴佳慧笑說:
「那個時候年輕,覺得這份工作我做不
久。」後來她轉個念頭,一天有三分之
一的時間在工作上,應該要找到它的樂
趣才行,慢慢地她才發覺「家政就是一
點一滴把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其實
它是一種教育工作,可以做出很多有意
義的事。而影響她更重要的關鍵是,這
裡有一群熱情的家政媽媽,大家對她很
好、給予她很多回饋,「我覺得這是我
留下來很大的因素,她們讓我覺得做這
個工作是很有趣的。」
戴佳慧鼓勵桃園每個家政班,依照 各自的興趣、特長,發揮自我特色,像
從學畫到教畫,蘆竹區家政班班員技 藝精。戴佳慧還製作「農村婦女巧藝」 小卡,表達對班員才藝的肯定。
是盧竹區農會家政班以繪畫為專長,早 期開設書法、國畫課,到後來的色鉛筆
課,在繪畫領域研習逾20年,而且掌 握扇子、陶瓷壺杯、抱枕等多種創作素 材,家政指導員陳錦鳳說:「當你會畫
的時候,就會想要畫在更多不同的元素 上,我們是用筆來呈現臺灣的多元。」
戴佳慧補充表示,蘆竹也是園藝草花
從
一班一特色 鼓勵班員秀亮點
王國、種植茶樹,班員透過繪畫草花、
26
茶花,告訴民眾這裡有草花、茶園。
以「一班一特色」為出發點,每年桃
園市農會舉辦家政班成果展,20多個
班選擇不同的項目,透過成果展互相觀
摩。而戴佳慧更將班員學到的才藝發揚
光大,做成農會的贈品、商品、宣傳品,
發揮多元效益,當班員們看到自己的作 品可以被許多人看見,也更有成就感。
舉辦繪本比賽 述說農村故事
桃園市很早就自辦特色家政班競賽,
桃園市農會督導戴佳慧強調,家 政班必須擁有自己的特色,吸引 班員加入。
每年戴佳慧會訂定當年度的主題,例如 主推食農教育時,她交給大家的任務就 是食農體驗繪本比賽,每家地區農會 必須從在地農產發想,負責一冊繪本。
例如平鎮區每年舉辦酸菜節,他們就畫 了一本《芥菜寶寶的冒險之旅》;大溪 區特產綠竹筍,於是有了《阿公的綠竹
筍》;蘆竹區以土生土長的綠竹筍為題, 製作《筍友來自外太空》;全臺網室蔬 菜最大宗的八德區,則提出《小白菜的 祕密》。班員們從構想故事主軸到完成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1 農人
27
桃園 市農會
繪本,大概要花費3個月的時間,並動
用多人合力完成,透過集體創作,傳述
在地故事,把地方特產推廣出去。
提到說故事,大溪的五色鳥家政班更
是盡情發揮。當地有一群年輕媽媽的小
孩,剛好都在學齡階段,於是媽媽們會
到學校說故事給小朋友聽,其中一位媽
媽是家政班班員,因為食安意識抬頭,
大家都很想多認識桃園在地農業和農產
品,於是她帶大家接觸農會,學習農業
相關知識,在一個拉一個之下,在大溪 組成說故事家政班,推廣食農教育。
戴佳慧說,家政班要有自己的特色,
開設能引起班員產生興趣的課程,才能
吸引她們加入。
她回憶自己剛進農會時,農委會正在
耀輝牧場組成小田媽媽班,班員們一起幫忙烘焙 糕點。
推廣家政班班員的第二專長,後來又成 立田媽媽體系,都是為了幫助農村婦女 習得一技之長,進而經營副業、改善家 庭經濟。
發展多項能力 輔導農村副業
位在楊梅的耀輝牧場,就是一例。
耀輝原是小酪農戶,女主人也是家政班 班員的黃素芳說,夫家從爺爺養兩頭
蘆竹家政班班員透過繪畫,在農村 巧藝上盡情發揮。
桃園市農會舉辦食農教育繪本比 賽,每個地區農會家政班都有一本作 品。
28
牛開始,一直從事酪農業至今,而她在
1998年加入家政班,她學了烘焙、米
麵食的第二專長。到了2002年,政府
推廣一鄉一休閒、成立休閒農業區,耀
輝也轉型為觀光牧場,而正好面臨臺灣
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的競爭,
出現牧場生產的牛乳賣不掉、剩餘過多
的問題,於是她利用剩餘牛乳加工做成
鮮奶饅頭,既可延長保存期,還能增加
收入,後來她繼續研發更多的鮮奶製
品,並在農會輔導下成立田媽媽班,發 展產品銷售、牧場導覽的經營模式。
「家政推廣持續在做教育,只是在 不同的時空背景下,因應社會環境的不 同,訂定或調整政策方向,而唯一不 變的是對家政班員的培育。」戴佳慧認 為,班員透過持續學習,增強多元能 力,就能協助農業發展,而且不管是傳 承前人智慧或引進新作法,均需要不斷 地與時俱進,與時代同步。
戴佳慧(右)輔導農村婦女發展第二專長,黃素芳(左)也將自家政班學到的手藝,用於自家牧場的經營。
29
桃園市農會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1 農人
新竹市農會督導許淑雲長期投入 家政推廣工作,將家政班辦得有 聲有色。
新竹市農會
將班員專長極大化
建立婦女成長的最佳場域
新竹市是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城,
事實上,農業也同樣蓬勃發展。
當地農會家政班的運作更是欣欣向榮,
提升農村婦女的多元能力與自主性, 成為其重要的終身學習場域。
文/唐祖湘 圖/蔡孝如
新
竹市擁有舉世聞名的高科技產業 外,農業發展也相當蓬勃。創立 於1926年的新竹市農會,成立已近百 年,其設置的10個家政班,在督導許 淑雲用心耕耘下,辦得有聲有色。
30
投入家政領域服務長達20年的許淑
雲,藉由組織班會與舉辦活動,加強班
員交換彼此的技能及生活心得,並且努
力爭取各項計畫,帶領班員參加各式研
習及戶外觀摩活動,體驗不同的課程,
獲得充實的學習成果,而備受好評。
沒有階級與利益
人人熱於分享
「家政班是一個不存在階級與利益
的組織,我的想法是將這裡打造成班員
樂於分享的舞臺,彼此間真誠交流,結
交知心好友,藉由多元課程,發掘自身
專長,進而成長,讓生活豐富多彩。」
許淑雲侃侃而談帶領家政班的理念。
每月一次的班會,是新竹市農會家政
新竹市農會
班的組織核心,也是發掘人才的基地, 班員藉由主持開會、專題指導等,磨練 臺風與口才,示範交流技藝,從互動中 培養尊重、欣賞與自信;當個人專長被 發掘後,許淑雲就會安排課程,邀請對 方成為種子師資的一員,目前已有多位 班員能獨當一面,擔任新竹市荔枝節、 茶花季、好香米等記者會亮點示範老 師,成就感爆棚。
許淑雲表示,相較邀請外部師資, 有一技之長的班員,熟悉家政班內部文 化與人員,可提供更貼心細緻的教學服 務。而且教學口碑傳開後,該班員也被 延攬到外面教學,發展事業的第二春。
例如香山區的內湖家政班,班員多為
許淑雲(中)開發多 元體驗課程,供班員發掘 專長,讓生活豐富多彩。 絲瓜套袋做成茶花造 型,縫製在茄芷袋上,環 保又大方。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1 農人
31
農村婦女,熱衷於種植安全友善蔬菜。
許淑雲結合農會推廣部的資源,推薦家
政班幹部參加友善農業課程,學成後擔
任講師,向班員宣導。在農會成立農村
小舖及直銷站後,班員們也將種植的友
善農作物上架販售,並將過剩的農作物
簡易加工成水果醋、洗滌酵素、鳳梨果
醬、脆醬瓜等,自用、送禮皆實用。
發展具有新竹在地特色的體驗課程,
也是新竹市農會家政班推動重點之一。
以農村巧藝班為例,許淑雲堅持素材要 與在地農業主題相關,不採用坊間千遍
一律的材料包,後來聯想到茶花與荔枝
是新竹兩大特產,班員一同激發創意,
將絲瓜套袋做成茶花造型,成為美麗大 方的裝飾配件,縫製在茄芷袋上,成為
用來促銷買氣的「臺灣LV包」贈品, 為農民直銷站開幕活動助跑;另外,班 員將小農種植荔枝樹的枝葉,萃取出 純天然染劑,製作獨具特色的包包與絲 巾。許淑雲津津樂道地表示:「能夠將 新竹市在地特色推廣出去,這樣的農村 巧藝創作才有意義。」
阿嬤展手藝 傳承農村古早智慧
新竹市農會家政班最主要的精神是 分享,班員豐富的人生歷程與經驗,就 像挖不盡的寶藏,讓上一代古早農村
智慧得以傳承。好比長在田埂上的雞屎 藤,是過去農村居民用來治療傷風感
冒、喉嚨不適的藥草,但班員彩綢將雞 屎藤的嫩葉入菜,做成香噴噴的炒飯。
班員分享雞屎藤炒飯(左)與黏錢菜(右)作法,傳承農村古早味。
班員設計製作荔枝米糕與立體果凍花等創意料理,品質媲美飯店水準。
、
32
班長阿鸞則是端出「黏錢菜」,以
濃稠的樹薯粉加水勾芡,加上紅蘿蔔、
芋頭、豬肉、香菇,在不斷攪拌的過
程中,將所有食材聚攏黏住,象徵將財
富、福氣與家人都兜起來團聚,是古早
農村家庭常見年菜,如今已不多見。
「這道菜是我婆婆教的,傳達家人即使
有摩擦,也要包容。」阿鸞以此道菜參
加高齡者懷舊料理競賽,60歲的她拿起
麥克風,生平第一次站在講臺,以穩健
臺風、優美臺語結合農村生活俚語,發
表她的料理,獲得亞軍殊榮。
許淑雲長期鼓勵班員發揮自身所長,
積極對外發表與參加競賽,為大夥兒磨
練出隨機應變、跟上時代潮流的能力。
當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每月15日的食
物日「一人一菜」實體課程不得不暫
停,班員們決定自學影片製作,召開線
新竹市農會
上教學,提升數位應用的能力,並設計 食材包,在課前一週就寄送至農會各辦 事處,附贈農會消費券100元,讓學 員領取食材包時可順道在農會直銷站採 買,使得學習、交流不中斷。
許淑雲曾任家政指導員,屢次拿下家 政競賽的大小獎項,也做過四健業務、
代理推廣部主任,近年再次回到熟悉的 家政班輔導工作,對於如何活化家政推 廣與世代間合作技巧,更得心應手。
「在家政領域服務,從未婚做到結 婚,自己現在愈來愈了解農村婦女為何 喜歡參加家政班,以及她們真正的需 要。」隨著年齡漸長,許淑雲的心境也 有所轉變,致力把生活與工作融為一 體;在農會成立「黑皮大舞團」後,喜 歡唱歌跳舞的她欣然加入,變為臺上的 表演者,與班員一同勁歌熱舞,「能否 得到名次不重要,最重要是開心,留下 美好回憶。」
「家政推廣工作不僅是良心事業, 也是一項德業。」許淑雲說,辦理家政 推廣教育工作最大的受惠者是她自己, 因此她心懷感恩,期許自己以智慧與歷 練,經營家政班業務,使其繼續成為農 村婦女終身學習、成長的最佳場域。
33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1 農人
新竹市農會成立「黑皮大舞團」,許淑雲(前排左2) 與班員在臺上熱情表演。
路竹區農會
驅動社會參與
成長與回饋相輔相成
高雄市路竹區農會鼓勵農村婦女走出家庭,參與課程和活動,再把學習到的知識和才藝, 再帶回家庭、回饋社會,以家政帶動良善的循環。
文/秦雅如 圖/蔡孝如
竹區位在高雄市西邊、北與臺南
市接壤的位置,由於不是觀光重 鎮,多數人並不熟悉,更不知道這裡是
臺灣的重要農產地。
路竹區農會總幹事鄭守良熱情地介
紹「路竹四寶」的花椰菜、小番茄、雞
蛋與虱目魚,早年當地設有蔬菜專業
區,將青花菜、花椰菜外銷到香港;路
竹也是小番茄的故鄉,多採露天栽培,
保留比較原始的小番茄風味,農會每年
舉辦番茄節加以推廣;路竹養殖生蛋雞
的面積為全臺單一地區最廣者,甚至可
以影響雞蛋的盤價;沿海地區則有虱目
魚養殖,也是日常民生常吃的水產。
路竹區農會家政指導員兼推廣部主
任王碧華補充指出,臺灣花椰菜品種具
有耐熱特性,產區多分布在嘉義以南,
為延長保存期限,路竹的農家婦女多把 花椰菜曬乾使用,家政班也因地制宜研 發出花菜乾料理。
路竹四寶做料理 班員飆創意
王碧華平常喜歡運用在地食材來變 化料理,加上家政班不少成員都有好手 藝,她就帶著班員一起討論、開發新菜
路竹家政班的手工藝課內容豐富,班員完成拼布 針插、紙藤遮陽帽、黏土作品。
路
34
色,其中最讓大家津津樂道的,就是在
高雄市農會料理比賽得到冠軍的「花椰 美少女」。她們試著將花菜乾加入鳳梨
翻炒,配上用番茄汁煮的飯,酸甜滋味
就好像少女情懷。
路竹的花菜乾和其他地方經過殺菁、
加鹽的處理方式不同,是直接日曬三天
三夜,展現天然健康,後來也放入高齡
者共食的菜單當中。
路竹四寶在班員的通力合作下,全運
高雄市路竹區農會推廣部主任王碧 華,與班員開發花菜乾料理,推廣路 竹盛產的花椰菜。
花椰美少女和虱目魚酥鹹蛋糕,擺 盤十分逗趣討喜。
米披薩和雪Q餅,食材充分運用 路竹農特產。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1 農人
35
路竹區農會
用到料理中,米披薩擺上小番茄、雞蛋 當配料,以米穀粉製作的鹹蛋糕撒上虱
目魚酥,還有用芒果乾、番茄乾、芭樂
乾等路竹水果乾製作的雪Q餅,將在 地食材發揮得淋漓盡致。
回饋社會 家政角色再進化
王碧華自學校畢業後,即進入路竹區
農會做家政推廣,一路走來40多年,
歷經家政發展的不同階段。起初,她
挨家挨戶宣導改善家庭生活環境,因為
人工不好請,晚上還跟著土木師傅搬磚
頭、翻砂土。20多年前,路竹區農會
意識到人口老化問題,開辦高齡者生活
改善班,她教導長輩預防慢性疾病、正
確用藥和飲食觀念,以及財產管理、遺
囑規畫;同時,也導入女權議題,引導
農村婦女學記帳、從事副業改善經濟。
一路走來,她看到班員當中人才濟
濟,應該帶領班員發揮專長,從接受農 會與農委會資源的角色,大步跨進社會 回饋。於是,農會跟微風市集合作,到 市集現場做料理,教導消費者選菜和烹 調,也鼓勵大家採用國產農產品,扮演 農村與都會溝通的橋梁。
除了辦活動,她認為觀念分享也很重 要,因此她將主課程與副活動一起搭配 舉辦,在潛移默化中,改善班員的家庭 生活。例如曾請家暴官來上課,沒想到 真的成功幫助班員脫離家暴的威脅。
「許多班員的社會參與都是從農會 開始。」她說,而當她們習得一技之長、 能夠獨當一面後,也成為課程師資,這 些成長和回饋都讓她覺得辦家政是一件 很有意義的事。
和班員相處融洽,但王碧華自認個性 木訥、害羞,起初她以為家政推廣就是 煮飯、做手工藝,不知道原來是要辦活 動、教導班員。她邊做邊學,某次上臺 講完話後,被班員稱讚進步很多,受到 很大鼓勵,現在隨時能侃侃而談。
跟著她一路成長的資深班員,也聊到 各自加入家政班之後的改變。社南家政
36
取得時裝、拼布證照的班員,成為手工藝講師。
王碧華(前排中)帶著家政班員們一起成長,也成為最好的姊妹和朋友。
班班長劉月嫦回憶「花椰美少女」和米
披薩,由她和王碧華一起研發,可以成
為路竹的代表性料理,她覺得很開心。
學才藝、考證照 激勵班員成長
社中家政班班長梁珠美因為班員喜
歡料理和手工藝,決定申請烘焙、布家
飾副業發展班,有了基本設備後,開發
多種點心,像是中秋節就做月餅販售,
在這一波新冠肺炎疫情中,班員也一起
縫製布口罩套。
社中班員顏程秀娥在家政班上課後,
陸續考取中餐、西點、調酒證照,不但 能包辦外燴餐點,也到高齡班、學校擔 任烹飪老師。另一位班員黃千砡原本從 事壽險業,因為工作壓力大,喜歡做拼 布減壓,因此做出興趣和專業,不但擁 有自己的工作室,也成為家政班的手工 藝老師。
王碧華說,班員很有學習熱情,而且 是認真到去考專業證照,她自己也考了 中餐、照顧服務員證照,在這樣互相鼓 勵成長的風氣下,讓家政班始終充滿活 力,帶給班員、社會更多正向能量。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1 農人
路竹區農會 37
新北市三峽區農會的家政指導員 李美容,為人親切,與家政班班 員培養出濃厚友誼。
三峽區農會
關注高齡議題 力助老人在地安養
透過綠色照顧站的成立,
不斷地下鄉溝通,讓最有需求的長者相偕參與, 落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同境界。
文/周君怡 圖/廖宜勤
擁
有123年歷史的新北市三峽區 農會,是全國第一家設立的農 會,早期作物以茶葉和柑橘為主;在 地產製超過200年的茶區,出產不發 酵的綠茶,至今仍是臺茶中重要的特色
38
茶品。近年來,竹筍產量攀升,三峽的
五寮不只是新北最大的綠竹筍產區,更
是北部地區優質安全綠竹筍評鑑的常勝
軍。而隨著這些人力密集農業的進程演
變,家政推廣與高齡照顧成為相當重要
的一環。
來到農會大樓6樓,20多位參加綠
色照顧的長者在講師的引導下,玩著桌
遊,互動熱絡地問答;在休息空檔,每
個人拿出自己的藍染作品,互相切磋技
法;一旁桌上還有學員帶來自家摘種的 砂糖橘,與眾人分享。一個上午就在活
動與歡笑聲度過,每位長者臉上滿是笑 容,離去前不忘與家政指導員李美容話 家常。
發現需求 開課豐富班員生活
「看到他們臉上的笑容,就是我最大 的成就感。」進入三峽區農會接手家政
業務數十年來,李美容的親和與活動規
劃力,讓目前擴展的18個家政班大受
好評、班班爆滿。
小時候家住五寮、父母開設雜貨店的
李美容,經常看著往來農民與商販的交
易,對農民的生活與需求,了然於胸;
所以,她進入農會服務以來,總是以農
民的福祉為考量。
她記得剛開始接觸家政工作時,山 區的產業道路仍是碎石泥地,拜訪農家 裡,在屋內找不到主人,才發現他們都 在屋後果園忙著;當她做宣導工作時, 常常陪著婦女們一起在廳堂挑檢茶枝, 邊做邊說明。也就是經過如此熱絡的相 處,李美容發現班員接受新知的機會不 多。在過去公共運輸不便的年代,農村 民眾為了學習,往往得搭車到樹林、板 橋,甚至桃園等都會區,於是她開始在 農會舉辦手工藝與研習課程。
因為能就近在三峽學習,班員們紛
紛前來報名。李美容善加利用農會的每 間會議室,天天安排不同課程,同一時
段最多能開設3個班別。許多育兒的媽 媽想學習,她還協助媒合鄰近的媽媽們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1 農人
三峽區農會
39
三峽是北臺灣重要的茶產區,主要產製碧螺春綠 茶,已有200年以上歷史。
上不同時段的課,彼此相互支援照顧孩 子,大家的感情更為融洽。
在電腦出現後,企業提供設備讓家政 班也能開辦電腦課程,初次學習操作電
腦的班員們,對於能學習新事物都無比
興奮,每一期電腦課總是爆滿。如今進 階到手機攝影班,課程不斷隨著潮流脈
動而推陳出新。
給長者自信心 不畏老化限制
許多預計開設一班的課程,在班員踴 躍報名下,擴展為兩個班。看見班員們
生活豐富多元,李美容也備感安慰。然 而,她發現在日趨老化的社會中,還有 一些個性內向的長者,更需要出門與人
產生互動,於是她開辦靜態的粉彩繪畫 班,引導這些長者參與。
從初學繪畫到展覽畫作,這些長者的 作品長期在三峽區戶政事務所展出,每
一期課程結束後,就換上新作,讓洽公 的民眾都有機會欣賞畫作,促使長輩班 員們的自信不斷提升。
靜態班的成功,讓李美容又開辦動態 的太鼓班,高齡90多歲的阿嬤即使平
40
三峽過去曾是北臺灣的藍染產業中心,綠色照顧站的成員展示各自設計的藍染作品。
長期關注高齡議題的三峽區農會,在綠色照顧開 班前,已有專為長者設立的松年大學,透過動靜 態課程,協助會員擁有充實的老後生活。
日以枴杖助行,還是跟著團隊一起參加 活力秀比賽。李美容強調,長者有了人
生新目標,不畏老化限制,正是家政工 作帶來的最好回饋。
這些年來,為培訓第二專長所開辦
的烹飪班,已有近百人考取中餐丙級證
照,也有班員上完烘焙課後,運用在自
己銷售的產品上。無論是調劑身心或實
務應用,三峽區農會的家政課程佳評如
潮,班員們也成為農產推廣與舉辦活動 的最佳後盾。
推動青銀共樂活 落實在地安養
「表面上是農會在輔導班員,實際
上,從他們的人生經驗中,我學習更 多。」每個班一年四次的班會,李美容
盡可能地到場參加,大家培養出深厚情 誼,無論時機多麼不湊巧,班員與志工 們總能協助完成各項不可能的任務,大 家的信任與支持令李美容深受感動。
目前三峽區農會綠色照顧已經開班, 最重要的目標是引導實際從農的老農夫 妻參與。農會總幹事張永巨指出,兼具 都市和鄉村型的三峽區農會,是新北市 農會會員人數最多的,隨著務農人口逐 漸凋零,目前採茶人的平均年齡為70 歲,而這個較弱勢的年長族群,透過綠 照提供的新觀念,才有機會體驗不一樣
的生活面向,「我認為,這是社會公益, 也是CSR(企業社會責任),雖然很 困難,但我們會竭盡全力。」
在結合食農教育下,過去農家習以為 常的醬菜和糕點製作,如今成為三峽區 農會推廣活動的特色之一,而長者化身 為講師,不只傳承技藝,青銀共同樂活 的結合,落實在地安養,也拉近農業與 不同世代的距離。
與時俱進的家政工作,帶給李美容不 斷學習、突破挑戰,每當長輩握著她的 手表達感謝,執行過程的辛苦瞬間化為 喜悅,「家政工作不只是良心事業,付 出的滿足感,讓我真心樂在其中。」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1 農人
三峽區農會
41
南投縣農會
建構課程學習力 激勵家政班盡展特色
南投縣農會連續兩屆獲得有「農會奧斯卡獎」之稱的「金推獎」, 被譽為最會做農業推廣的單位。
在農會總幹事曾明瑞的領軍下,縣內各鄉鎮市農會的農事、四健、家政業務, 獲得積極、用心的輔導與推廣,展現風格別具的地方特色。
文/莊安華 圖/蔡孝如
南投縣農會督導縣內13個鄉鎮市 農會家政班業務,提供家政指導 員、幹部充裕的輔導資源,帶動 各家政班展現最優異的在地特色。 (自左至右為南投縣農會推廣部 主任洪世穎、供銷部主任黃炫仁、 推廣部督導陳淑蕊)
42
在陳淑蕊的小時候,媽媽每到農會
家政班上課,拿回自己學做的高
麗菜捲、珍珠丸子、饅頭,是她最期待
大快朵頤的時刻。
如今,家政班也與陳淑蕊的工作密
不可分。她在南投縣農會推廣部擔任督
導,負責縣內13個鄉鎮市農會家政班
的推廣與輔導業務。
縣級農會肩負的任務,不同於站在最 基層、最前線的鄉鎮市農會。陳淑蕊解
釋自己的工作重點就是「統籌」兩字,
與13個鄉鎮市農會推廣部的指導員,
保持聯繫,將農委會推出幸福農村的相
關政策、活動與課程,佈達到各個農會
家政班,同時,也盤點各家政班的資源
與特色,輔導指導員提案參加計畫或競
賽,讓班員從中活出尊嚴與活。
「我主要是抓住政策主軸,像是幸福
農村、綠照、高齡、食物日等,都由我
統籌,要讓南投縣的家政班被看見。」
她表示,自己必須很熟稔13個鄉鎮市 的家政指導員,摸熟他們的個性,才能
達成很好的溝通與協調。
所以,在陳淑蕊的手機LINE裡,列
南投縣農會
著「田媽媽指導群」、「南投縣家政指 導群」等群組,除了重要公文透過電子
公文系統,傳到各鄉鎮市農會外,舉凡 討論開辦課程的時間、提出核銷經費的 疑問、轉達農業人力團的用工需求、感 謝各家政班支援活動等,都在群組裡達 成有溫度的即時交流。
「鄉鎮市農會的指導員很辛苦,業務 內容多而繁雜,我們要顧好他們。」曾 任南投縣農會推廣部主任、現任供銷部 主任的黃炫仁,是陳淑蕊職務互助的工 作夥伴之一。
他說,過去家政班的課程內容較少變 化,指導員也會想挹注創新,開發不同 以往的新課程,卻苦於缺乏課程設計、 尋找講師的能力,因此他與陳淑蕊找來
推廣部主任洪世穎(左1)及督導陳淑蕊(右2) 負責聯繫縣內各鄉鎮市農會家政班的指導員、幹 部,執行幸福農村、綠照、高齡等統籌工作。
從統籌出發 鼓勵鄉鎮市家政班
43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1 農人
指導員,大家一起設計、安排新課程, 以及建立講師庫,並且考量補助經費、
農會配合款有限的條件下,儘量媒合社
區、學校與家政班共同合辦課程,如此
一來就能匯集更多資源,擴大授課規模
與人數,吸引更多人上課。
課程系統化 分階段導入SDGs
黃炫仁、陳淑蕊更將家政班課程加
以系統化,規劃分階段的授課內容。例 如,在料理的初階課程,主要認識食物
營養、各年齡層需要攝食的營養等;進
階之後,則是以社區長輩為供餐對象, 學習設計適合長輩進食的菜單。
黃炫仁指出,家政班善用班員的能 量,依據專為獨居長者設計的菜單,進
行供餐的照顧服務。
有鑒於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
成為全球共同願景,南投縣農會將17
項SDGs目標逐一導入家政班課程,並
搭配社區經濟等議題,連結更多活動。
然而,要求家政班成員認識SDGs,
有一定難度。「我們要先抓出家政指導
員、幹部與班員,讓他們聽懂的SDGs
重點,才會知道要SDGs可以連結哪些 課程,再來慢慢導入。」黃炫仁強調。
供銷部主任黃炫仁曾負責督導13鄉鎮市農會的四 健會,是陳淑蕊職務互助的工作夥伴之一。
由於SDGs一詞為外語,在為指導 員、幹部安排的課程中,現任推廣部主 任洪世穎特地叮囑講師務必用白話、有 趣的庶民語言,講解SDGs的內容。
課程是推動家政班進步的重要力量, 因此南投縣農會推廣部很重視參與者的 意見回饋,透過問卷了解講師授課方 式、課程內容,符不符合班員需求。
「我們絞盡腦汁安排課程,不是讓大 家簽到、聽課而已,還要分組討論、上 臺報告。」洪世穎說,有的指導員、幹
部,學習強、口才佳,能擔綱服務高齡 班員的助教,也有人晉升成為講師,受 邀到外縣市農會授課。
另外,南投縣農會積極結合縣內青年 農民及四健會資源,善用青農場域及專 業性,邀請優秀的青農當業師。同時, 南投青農也積極配合農會的農業志工推
44
廣活動,參與寒冬送暖、弱勢學童暑期 蔬菜箱配送。在農事、四健、家政三部 門的資源整合與運用,讓南投縣農會在 各農業獎項都有不錯成績。
熱血輔導全員 秀出最優表現
南投縣農會總幹事曾明瑞為鼓勵推 廣部的活動,提出獎勵制度,凡是參加 全國競賽得獎,都能獲得慶功獎勵金。
但是,要獲得好成績,得先經過磨
練。以表彰農會從事農業推廣成果與貢
獻、有「農會奧斯卡獎」之稱的「金推
獎」為例,南投縣農會先為13鄉鎮市
農會隊伍,進行賽前初審,找來中央與
縣府層級的長官代表,擔任評審委員, 講評各支隊伍的優缺點,並給予調整。
因為有了這般積極改善、志在奪獎的 賽前準備,南投縣的農會隊伍成為金推 獎常勝軍。
「看到大家的改變與進步,這要感謝 曾明瑞總幹事,充分授權給推廣部同仁 及其他部門對推廣工作的協助,讓縣農 會對農業推廣的努力被看見。」黃炫仁 道出他與陳淑蕊從事督導的心境。
「農村家政是安定農村的重要力 量!」他們期盼有更多新血成為農村家 政的一員,為農村的生活、經濟,開展 不同以往的全新視野。
第一屆農業推廣金推獎, 南投縣農會獲縣級農會組 的表揚。(圖片提供/南 投縣農會)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1 農人
南投縣農會
45
性平種子教師
傳遞性平、SDGs、食農觀念
種子教師是最佳轉譯者
隨著時代變遷,臺灣鄉村有許多傳統觀念需要被翻轉! 在全球倡議性別平等、SDGs永續目標及食農教育的趨勢下,
有一批種子教師深入鄉村,推展新觀念,帶動更多居民支持性別友善、永續及國產農產品。
文/莊安華 圖/蔡孝如
灣多年推動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 的歧視,倡議性別平等、婦女賦
權,從行政院性別平等處發布的「2022
年性別圖像」顯示,2019 年臺灣性別
平等,雖居全球第6 名、亞洲第1 名,
但是,在鄉村地區,民眾仍習慣將農事
的領導、決策與經營,交由男性負責,
致使女性無法獲得盡情發揮的空間。
因此,農委會為了普及鄉村居民的性
別意識,委託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以下簡稱婦權基金會),從2014年
起執行兩年為一期的「鄉村性別平等種
子師資培訓」,建構鄉村性平種子師資
的網絡,並協助師資進入家政班、社區
等在地組織,推廣性平相關議題。
目前,鄉村性平種子師資已辦理3
屆次的培訓,共計有39人取得師資資 格。每一年,婦權基金會均為取得師資
證書的師資群,舉辦1~2場回流培訓 (回流培訓與各屆次培訓分開辦理)。
在2022年第4屆培訓中,新舊學員 齊聚一堂,熱烈地與講師討論教案設 計、教學工具應用,以及分享性別生命 經驗。擔任講師的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 博士後研究人員鍾怡婷表示,培訓課程 設計不僅融合性平的每年最新議題外, 也因應時下最熱門的聯合國SDGs永續 發展目標、今年通過《食農教育法》等 趨勢,納入SDGs、食農教育的觀念。
臺
透過課程、聊天 即時傳導觀念 對於來自農會、社區、學校、地方
46
性平種子教師
鄉村性別平等種子師資培訓的新舊學員們,齊聚一堂,認識性平、SDGs、食農的最新議題、學習教案設計, 以及交流彼此授課經驗。
NGO非營利組織的種子師資來講,這
項培訓開啟他們擴展性平、SDGs與食
農新觀點的高度與視野。
高雄市旗山區農會家政班班員沈雪
華,是當地東平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
過去她不熟悉性平議題,自從參加「性 平種子師資培訓」後,將性平觀念傳達
給家政班班員、社區夥伴,帶動鄉村男
性參與社區活動,與婦女們一起學習。
臺南市鹽水區農會家政班班員楊美
琪,直到就讀國中的女兒,向她提及男
同學喜歡同性後,才開始注意性平議
題。後來她參加「性平種子師資培訓」,
回到家政班後,聽到資深班員抱怨婆媳
問題時,會順勢將性平意識置入聊天話 題,設法翻轉老一輩重男輕女的觀念。
「很多老一輩性別觀念有落差,透過 性平的理解與溝通,鼓勵他們了解男女 的差異,展現包容關懷,可以讓家庭更 美好。」擔任宜蘭縣大南澳休閒農業區 委員的陳秋微,利用跑遍全臺家政班授 課或帶領社區旅遊活動時,以她會唱歌 仔戲的說學逗唱,將多元性別的教案, 帶入歌曲與地方故事的講解。
擅長料理、食材推廣的苗栗縣頭份市 農會家政指導員林金碧也指出,許多婦 女長期被當成家庭、農事的無酬女傭, 致使地位低落,後來她鼓勵這些婦女接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1 農人
47
受料理、手作的第二專長訓練,上網推 銷DIY課程或產品,在獲得收入後,
從此獲得配偶的重視。
新北市蘆洲區農會推廣部主任張美 玲,家中有3個妹妹,而重男輕女的阿 公,要求她高中畢業後出外賺錢養家, 不過她的爸媽則是支持她就讀大學。
「從我阿嬤、媽媽及我的生命歷程,對
應到當時的時代背景,歷經不同的性別
議題。」她指出,性平是尊重與和諧相
處,她會在家政班的班會裡,安排性平
議題的電影欣賞或閱讀繪本,與班員聊
天,打開對方心防,交流性平的想法。
30多歲的小熊烘焙屋負責人張嘉倫,
是新竹市農會家政班的年輕班員。她針
對烘焙教案,融入性平、SDGs、食農
觀念,讓3歲到80多歲的學員,在快
樂做烘焙中,展開沈浸式的感受,「餐
飲是容易觸動大家的觀念,現在很多竹
由於鄉村老一輩男性多不
願意分攤家務,苗栗縣頭 份市農會家政指導員林金 碧設計自製洗碗精的課 程,教導阿公們製作柚子 洗碗精,帶動他們回家洗 碗,向家人展現自己DIY 清潔用品的成果。
新北市蘆洲區農會 推廣部主任張美 玲,運用電影、繪 本、聊天,與長者 交流對於性平的想 法,翻轉對方的傳 統觀念。
科男性願意來學烘焙,一方面想取悅竹 科媽媽們,另方面則是多了一項舒壓的 手藝,讓家人相處更為融洽。」
同樣透過餐飲做性平、SDGs、食農 推廣,還有花蓮上騰工商教師賴亮呈。
她說,母親連生四千金,長輩為家中最 小女兒的她取名,討論迎合「招弟、添
丁」意涵時,曾發生爭吵,後來阿公決 定取「亮麗呈現」之意,定案她的名字。
賴亮呈說,花蓮有多元族群,每個 族群對性平有不同的傳統觀念,比方說 布農族是父權社會,阿美族則是母系社 會,而現階段的高職課程與教材都已融 入性平教育,所以她則從平權、和諧的 核心主軸進行授課,帶領不同族群的學 生認識何謂性平、老傳統,給予正確的 觀念方向,希望讓學生做一個理智人。
借重公部門計畫 擴大影響力
長期關注婦女賦權議題,曾在NGO 輔導中高齡創業的雲林縣東南亞文化教
48
性平種子教師
育發展協會總幹事葉玟穗,對於性平最 有感。她說,女性要創業、拿貸款,
實在很困難,而且先生看到太太穿得漂
亮,往外面做創業,心裡都會犯嘀咕, 對太太產生質疑。
如今服務新住民、推動性平的葉玟穗
認為,農村對於性平議題不熟悉,且性
別意識薄弱,至今仍有婆婆、男性限制
新住民媳婦外出,因此協會向雲林縣政
府提案,舉辦「2022年婦女權益暨性
別平權博覽會」,號召婦女團體及企業
等單位參與,希望讓在地民眾認識婦女
權益、性別平等、新住民文化,達成落
實永續發展目標。
在臺東專科學校餐旅管理科任教的
鄒慧芬,擔任該校原住民資源中心主
任,並負責高教深耕計畫二期,有了原
住民委員會及教育部的經費支持,她帶
領學生從事社區服務與SDGs計畫,
打出「課程買一送三」,將自己主攻
雲林縣東南亞文化教育發 展協會總幹事葉玟穗表 示,雲林縣政府積極推行 婦女權益及性別平等,協 會在縣府支持下,舉辦 「2022年婦女權益暨性別 平權博覽會」,希望更多 人認識婦女權益、性平、 新住民文化。
臺東專科學校餐旅 管理科副教授鄒慧 芬,帶領學生深入 社區從事服務,向 阿公、阿嬤們推廣 SDGs、食農、性 平觀念。
的飲料調製課程,額外再加送性平、 SDGs、食農課程,前進臺東各地農會、 社區。
同時,鄒慧芬也鼓勵許多女學生, 不要因家長將家庭資源都給了兒子,而
中斷自己升學之路,「我鼓勵她們畢業 後,一邊工作賺錢、支持家計,一邊讀 空大二技,拿到學位後,到大城市找更 好的工作機會,由自己主導人生。」
如何將性平、SDGs、食農觀念,傳 導至鄉村、社區,對種子師資是很大 的挑戰。「他們回到鄉村後,必須因地 制宜,針對授課對象,調整課程內容。 所以我們給予他們的培訓,是偏向傳 導中心思想、核心概念,讓他們做發 揮。」鍾怡婷強調,這群種子師資身經 百戰、擁有地方生活經驗,能在性平、
SDGs、食農議題,擔任橋接、轉譯與 傳遞角色,對鄉村民眾進行溝通,讓大 家認可這些議題,重視婦女賦權、永續 及食農,達到家庭和諧。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1 農人
49
Part 2 農情
用真摯的陪伴 溫暖人心
陳美雲擔任彰化縣大村 鄉農會家政指導員近 20年,協助班員們培 養專長、精進自我。
大村鄉農會
深情經營
開發葡萄產業新價值
一串串宛若紫色寶石的葡萄, 是烘焙點心中的主角, 也是拼布包上最美的風景。
彰化縣大村鄉農會家政班運用巧思及巧手, 發揚在地葡萄產業的特色, 留住農村的米食文化與暖暖人情。
文/楊育禎 圖/王星鑑
陽
光和煦的午後,在彰化縣大村鄉 的劍門生態花果園,家政班班 員擺設起茶席,鋪上自然風雅的藤染桌 巾,運用葡萄藤及木玫瑰妝點出藝術氣 息,並沏上一壺氤氳熱茶,端出班員們
52
親手製作的葡萄露、葡萄果凍。花香、 茶香與葡萄甜香,縈繞其中,大村鄉農
會家政指導員陳美雲娓娓道出近20年
來,推動家政工作的歷程與努力,以及 她與班員間濃得化不開的情感聯繫。
輔導第二專長 研發葡萄產品
大村鄉是全臺聞名的「葡萄故鄉」, 種植歷史已逾半世紀,面積達500多公
頃,每逢產季,葡萄藤架下結實纍纍, 宛若一串串紫色的寶石,甜美多汁的飽 滿果實,讓人一吃就愛上。
原先服務於大村鄉農會信用部的陳 美雲,於2005年調任推廣部家政指導
員,面對截然不同的工作內容,她積極
精進自我,只要農委會開辦專業訓練課
程,即從不缺席,並從中思索如何帶領
班員找到興趣、培養專長。由於當年的
家政推廣重點以發展地方產業為主,因
此她辦理研習班,協助班員們研發葡萄
相關產品,並輔導第二專長考照,讓班
員練就一身技能,考取中餐丙級證照者
不勝枚舉,烘焙丙級則有30位、中式 米食加工丙級有26位,成績斐然。
家政班班員也將所學運用在農產品
加工上,將B級葡萄做成葡萄果凍、
大村鄉是葡萄的故鄉,家政班研發出各式葡萄產 品及傳統米食,創造收益,也讓技藝傳承。
釀造葡萄露,並研發葡萄紅酒麵包、萄 喜Q餅、萄好綠豆糕等。這些饒富特 色的葡萄相關產品,在各大活動、展售
會、市集中嶄露頭角,培養出穩定客 源。「我鼓勵班員們省下開店租金,利 用手機創建銷售群組,就連彰化縣政府 也來訂購。」陳美雲強調。
傳承農村文化 發掘班員才能
「努力發展在地產業特色之外,也需 要延續農村傳統技藝。」陳美雲表示, 大村鄉共有17個家政班,各班每年至 少召開4次班會,會中指導員列席傳達
農委會的最新政策及訊息,並示範一次 傳統技藝,請來長者指導年輕族群製作 以純米及芋頭為原料的芋粿,以及香味 四溢的草粿等,讓農村文化得以傳承。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2 農情
53
大村鄉農會
陳美雲認為農村婦女不應只忙於烹
飪及農務,還需要拓展新知識、新技
能。因此,她歡迎非家政班班員的民
眾,參加農會的研習課程,再從中發掘
學員們的興趣,邀請前來家政班授課,
給予發揮才能的舞臺。
「有一次上課,我發現班員林祺宜
揹著自己做的拼布包來,我就去了解她
的專長,邀請她來教拼布,民國97年
時她就自己組班當班長,99年帶領家
政班得到彰化縣班會考評冠軍,101年
獲得特色家政班生產組全國冠軍,104
年日本北群涉川農協婦女部前來臺灣交 流,她也負責帶領活動。」陳美雲逐一 細數班員長才。另外,現任農業志工組 長的賴明寬,因接送太太參加環保編織 課程時在旁幫忙,竟編出心得,進而成 為種子師資;上插花課時,南勢家政班 班員賴於琳展現獨到的美感,每回布置 場地皆少不了她的協助。這些班員們的 成就,都成為陳美雲最大的驕傲。
不斷丟功課給班員,協助班員自我成 長之外,陳美雲也與之共同激盪出更多 巧思,不僅烘焙點心融入葡萄,拼布包 及蝶谷巴特作品也可見葡萄圖案,並利 用修剪下來的葡萄藤進行植物染、設計
第17班班長周淑鈴擅長葡萄藤
植物染,帶領班員們染出美麗又富
含天然概念的作品。
拼布包融入葡萄意象,展現大村 鄉特色,藤染布也變身實用小物。
家政班班員各有所長,環保編織、藤染、拼布、烘焙、花藝等樣樣 行,都是陳美雲推廣家政工作上的好搭檔。
54
大村鄉農會理事長黃正盛(右)及總幹事廖瑞樺 (左),十分關懷弱勢團體及高齡者,與家政指 導員陳美雲(中)共同推動家政班參與公益活動、 綠色照顧及志工服務。
花藝,開發實用的生活用品,同時也經
常受邀到各地區農會及鄉內小學授課, 將葡萄發揮出更多價值。
結合社區 推動在地健康老化
近年來,農委會推動在地健康老化,
以農會為核心,規劃志工服務、綠色照
顧、活躍老化等三大主軸,大村鄉農會
培訓200位家政班班員擔任鄉內16個
社區的志工,結合社區運用團隊力量,
照顧留在農村的高齡者,協助共食、量
血壓、電話訪問、活動帶領及研習,讓
他們在熟悉的家鄉共學、共食、共享,
數,關懷長輩健康,也將原本的共餐改 成餐盒,上午先帶領長輩跳健康操,再 讓他們外帶餐盒回家享用。
大村鄉農會理事長黃正盛表示,「家 政班手藝好、肯付出,中秋節時做月餅 分送高齡者,讓他們感受佳節氣氛。」
此外,班員也協助華山基金會製作毛 帽、圍巾、香包等關懷手作禮,累計達 1000份以上,愛心不落人後。
「歡喜當志工,樂在工作中。」是陳 美雲常對志工們勉勵的話,而她也總是 身先士卒,只要有活動都到場支持與協 助,真正落實「帶人要帶心」。
正因為陳美雲的知人善任、真心付 出,班員們也對她一呼百諾,全力以赴 參與活動。除了帶領家政班屢屢獲獎, 陳美雲也於2020年獲得「幸福農村金 推獎─傑出農業推廣楷模獎」,然而她 卻謙遜表示,「當班員對我說,遇到妳 讓我的人生更精彩,才是我最大的成 就。」
家政班班長還曾帶領高齡班到全臺
車站快閃、前進小巨蛋表演,創造津津
樂道的回憶。疫情期間,則增加訪視次
回首近20年的時光,陳美雲認為自 己學到很多,結識許多一輩子的好朋 友,而她也將秉持一路走來的座右銘堅 守崗位,「用心用情來經營,每一天都 有好的心情。」
一起快樂變老。
大村鄉農會 55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2 農情
斗南鎮農會
從懷舊找尋創新 凝聚農村全員向心力
雲林縣斗南鎮農會將豐富農特產融入特色料理,傳遞出農村故事;
而文化技藝的傳承、食農教育的推動、增能課程的舉辦,
更讓鎮內26個家政班共同學習、永續發展。
文/楊育禎 圖/王星鑑
雲
林縣斗南鎮有一個很美的舊地
名「他里霧」,是由平埔族的社 名音譯而來。由於地理位置位於縣境中
心,扮演交通樞紐及農產品運輸門戶的 重要角色,加上宜人氣候、平原地形、
肥沃土壤、虎尾溪灌溉等條件,孕育出 豐富物產。
斗南鎮農會推廣部主任李寶慧表示,
「農會推廣農業經營專區,我們就輔導 家政班根據鎮內各里的產物,研發特色 料理。」
用料理感動人心 馬鈴薯變成花
翻開斗南鎮農會出版的《他里霧傳憶 錄》,這本料理食譜書集結每一里的特
《他里霧傳憶錄》集結有故事、有溫度的在地料理, 而簡粉阿嬤參加比賽的「五柳枝」懷舊美食,也被 收錄在《農友》月刊。
色菜。以斗南鎮農會總幹事張燕容提出 的「一里一懷舊」為主題,由各家政班 發想及討論,融入在地物產設計佳餚, 每道菜的背後都有典故,是阿公、阿嬤 們留下的菜色,也是蘊藏對家鄉味的情 感,讓料理這件事變得精采而動人。
2020年,農會邀請生態廚師走訪各 里,了解文化特色及當地物產,並與班
56
員們進行廚藝交流,將各里的懷舊美食
融入創新做法,並集結出書。李寶慧笑
說,特地請老師來輔導家政班,讓她們
做到以前覺得不可能的事,「例如燒稻 草稈來燻鴨肉,就是很特殊、新穎的體
驗,也讓班員們心生好奇,想要參與。」
李寶慧進一步說明,早期農村生活艱
苦,家政推廣以食品安全衛生、家庭衛
生為主題,「我們從宣導觀念做起,少
油少鹽少糖,要吃得健康,再逐步帶領
班員去研發。」隨著時代進步,料理研
習也改變方向,引導班員們走向精緻、 健康及創意。以2021年榮獲十大特色 家政班的田頭家政班為例,在地特產的 馬鈴薯,透過創意的揮灑,變身成為一
朵朵的玫瑰花,美麗花瓣由馬鈴薯切薄
片捲起,吐司也與馬鈴薯、培根及菇類
「不只是研發創意料理,我還請國際 級的老師來教擺盤,再透過競賽激勵班
一起烘烤出飄香四溢的鹹派。
斗南 鎮農會 57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田頭家政班的連環陣,傳承在地技藝,讓更多人發現農村文化,受邀演出時常常凝聚觀眾的目光。
Part2 農情
員們更進步。」李寶慧表示。
舉辦競賽 凝聚全里向心力
斗南鎮農會每年舉辦兩場料理競賽, 雖然李寶慧每回宣布要準備比賽時,班
員們會提出小小抗議,卻都不由自主地
積極動起來,開班會討論,追求更進
步。有一次,年過八旬的簡粉阿嬤要參
加「舌尖上的記憶──阿公阿嬤家傳食
譜分享競賽」,全里總動員,到活動中
心擔任聽眾,聽她說菜並給予意見,展
現這些年家政班凝聚向心力有成。
李寶慧語氣堅定地表示,「進入農會 推廣家政,對我而言就像是北一女般的 第一志願。」進入農會已40年的她, 經歷信用、供銷等部門的歷練及學習, 於1999年轉進推廣部負責家政業務, 在走訪各里與農友、家政班媽媽們接觸 時,發現他們出色的手藝,以及對生活 的熱忱,勾動她想要幫助他們的心意。
早期因農村婦女保守,李寶慧先請來 救國團透過團康活動,帶出家政班的活 力,再融入多元化課程,如今各班都能 獨當一面,無論是到大型活動表演連環
58
雲林縣斗南鎮農會推廣部主任李寶慧,熱愛農會的家政推廣工作。
陣、土風舞,或擔任主持人,皆不怯場。
串聯各部門協力 導入永續發展
隨著時代及科技進步,家政推廣工作
也因應局勢調整,並導入聯合國SDGs
永續發展目標。因應老年化社會,則輔
導社區媽媽擔任志工,關懷老人,並指
導老幼學習操作手機、進行視訊。每年
也舉辦增能課程,導入新穎概念,吸收
男性班員、新住民及夫妻共同參與,積
極讓多元文化得以相互了解、融合。
受李寶慧之邀輔導家政班的講師李
俊憲指出,家政班就像是以前農村婦女
的洗衣場,在知識傳導外,也提供心理
支持系統,成為穩定農村的力量。
李寶慧表示,推廣分為農事、四健、 家政,三部門不可分離。四健培養青少
年成為農業後繼者,農事著重專業種 植,家政扮演串聯角色;家政班班員教
導四健會小朋友,也可透過了解農事, 轉變成食農教育,再帶給四健會。
正因為投入家政班讓生活更加豐富 精彩,曾有班員讚許家政班是她的精神 寄託,讓她學習、使她成長。而李寶慧
也如此回應,「看到這群班員們因為我 們的認真投入,露出滿意的微笑,就是 我最大的成就感。」
斗南鎮農會總幹事張燕容(右5)大力支持家政推廣,與推廣部主任李寶慧(右4)、家政指導員林芷 余(右1),協力輔導班員共同學習。 、 蝶谷巴特環保袋、稻草稈搥搥棒、創意料理等,都是家政班的研習成果,也是各大活動及展售會 上的亮點。
Part2 農情
59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斗南鎮農會
臺南市農會督導蔡幸娟 強調,家政教育與時俱 進,內容求新求變,因 應時代變遷。
臺南市農會
重視教育、適地發展 掌握新時代脈動
教育是推廣家政很重要的一環, 臺南市農會透過多元講習、課程與活動, 帶給家政班班員迎合時代的新觀念,
並且提供學習特殊才藝的機會, 進而結合文化與物產,發揮地方特色。
文/秦雅如 圖/蔡孝如
臺
南市幅員廣大、物產豐富,當臺 南市農會督導蔡幸娟要介紹各家 政班的特色時,卻陷入選擇困難。
她表示,在臺南市農會總幹事吳正仁 的支持,以及32家區農會的家政指導
60
員相挺下,臺南每個地區的家政班特色 得以發揚,班員們也培養出不同專長。
最後,她終於決定從百年歷史的鹽水區
農會,作為介紹的第一個例子。
意麵古法製作 老古錐班展活力
鹽水意麵聞名全臺,鹽水區農會設
有直營的意麵工坊。鹽水區農會總幹事
邱子軒表示,他們出產的意麵最大特色
就是日曬加上手工折麵,另外還有一個
筋性,使得麵體吃起來更有彈性、蓬鬆 度,也更順口。
在戶外用網室搭起的曬麵場,一次可 以曬上4、500籃意麵,都靠農會同仁 及家政志工群策群力完成。
家政班遵從古法製作,也不忘創新開 發,觀察到現代消費者對寬麵的喜好度 增加,於是新開發了一款「日曬意麵」, 相較於傳統的鹽水意麵,除了更強調日 曬的特色,也改用寬麵條,並以臺灣國 產麵粉為原料,再加入全麥粉、玉米粉
好吃祕訣即是以冰塊取代水,控制發酵
臺南市農會 61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2 農情
鹽水區農會的老古錐班員平均年齡73歲,一起練舞享受快樂人生。
製作而成。
蔡幸娟表示,鹽水區農會除了有百年
歷史,更是格外重視高齡者的照顧。由
曾秀絨班長帶隊的老古錐班,在農委會
推動的「農村銀髮族精彩生活創新活動
推廣計畫」下,透過臺南市農會的輔導
成立,找來民俗舞蹈老師邱光輝,為班
員設計了一套表演,用舞蹈呈現鹽水蜂
炮、鹽水小番茄、鹽水意麵的3項主題,
班員們不但上了臺北小巨蛋舞臺表演,
還參加臺南市衛生局舉辦的表演比賽, 獲得第一名的殊榮。
鹽水意麵工坊屬於家政班之下的田
媽媽體系,實際上,臺南市設有16個
田媽媽班,是全臺最多。為了鼓勵田媽
媽多利用臺南各區的在地食材,創造與
眾不同的特色料理,蔡幸娟每年都會規
劃多項活動。
像是農會在假日市集舉辦「食物
日」,進行料理示範教學和品嘗會,展
現各區的特色;每年針對臺南國際芒果
節,所推出的「芒果料理展」,更是其 中的重頭戲。
蔡幸娟指出,以新市特產的白蓮霧,
結合芒果,或是鹽水特製的芒果意麵,
或是濱海地區突發奇想,使用蚵仔和芒
果一起入菜等,每年都可以看到他們精 采的菜式表現。
研發鮮奶好食包 業績大爆發
有「牛乳之鄉」美名的柳營區,為臺 南最主要的酪農專業區。柳營區農會的 家政班,運用在地盛產的鮮奶,開發各 種加工品。一開始,先推出鮮奶饅頭、 包子,後來又陸續研發蔥花捲、起司、 紅豆、芝麻等口味,而且全部由家政班 班員手工製作。
班員們豪爽地說,「手有能量,按摩 過的饅頭、包子比較好吃。」此外,家 政班也很重視食材的品質,例如使用的 豬肉,來自在地優良肉攤,青蔥則是由 在地農民栽種,另外還特地下重本,採 購品質較佳的臺南善化芝麻,以及來自
柳營區農會田媽媽班的饅頭、包子,以鮮乳代替 水揉麵,全部由家政班班員手工製作而成。
62
好食包概念館行銷柳營鮮奶饅頭、包子的好味道,成為遊客遊玩柳營必定品嘗、打卡的美食據點。
於臺中新社所產的香菇。
除了產品有好口碑,由柳營田媽媽經
營、已經吸引各地農會前來觀摩的「好
食包概念館」,在2016年重新改裝開 幕後,更是業績大爆發。
從門口兩側的乳牛裝置藝術,再到門
市的空間改造,均來自於柳營區農會總
幹事陳右欣的構想。可愛的乳牛造型作
品,擺出充滿朝氣的姿態,營造熱鬧氣
氛,吸引親子遊客拍照分享。而內部空 間更規劃了社區小舖市集,販售青農產 品,並引進各農會特產,不僅增加多樣
品項,也拓展更多客源。
五星級農會超市 兼辦課程活動
另一處也被各縣市農會列為參訪重 點的麻豆區農會生鮮超市,將購物結合 時尚休閒美學,為客人營造如同在逛百 貨公司的氛圍。
麻豆區農會總幹事孫慈敏找來室內
設計師多次開會,溝通超市購物空間的 規畫想法,經過半年的整裝,在2020
年1月重新開幕。圓弧造型的櫃檯配上 木作裝潢,呈現出高質感,更吸睛的是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2 農情
臺南市農會 63
氣氛溫馨、產品多元, 改裝後的「好食包概念 館」,營收大幅大成長。
、 麻豆區農會將在 地特產重新設計包裝,得 到臺灣設計研究院「2020 金點設計獎標章」。
竟然還有可以辦料理活動的中島區。寬
敞的空間井然有序,設置青農專區、農
村社區小舖、小農專區,販售麻豆在地
農產品,並且全部貼有QR code,可 以追蹤有機驗證及產銷履歷。
超市裡不但賣咖啡,還提供座位區,
平常讓客人休息,也能成為農會辦理課
程的場地。家政班班員也是農業志工, 平常在超市幫忙整理商品,辦活動時則 是負責引導、解說、場地整理的工作。
雖然變得忙碌,但班員們都很開心有這 個新場地可以使用。
蔡幸娟談起鹽水、柳營、麻豆區農會 總幹事,皆是年輕優秀女性,為地方農
64
會帶來新氣象,就像是她也必須不斷為 班員設計新課程和訓練一樣。
持續辦課程讓班員在各方面獲得成
長,是家政班的重要任務。蔡幸娟聊到
自己很喜歡家政,當初就讀家專是如魚
得水,不但畢業成績優異,還考取中餐 丙級、乙級,以及調酒、烘焙的證照,
進農會接下家政業務後,更考入二技進 修,可說十分好學。
她重視家政教育,每次舉辦講習課
程,都希望區農會的家政指導員帶著班 長、農業志工來參加,因此每一場都是
百人規模。課程內容更迎合時代需求, 像是面對高齡社會,她請安養中心人員 教導班員照顧長者。
「每個時代的課題都不一樣!」她 也回憶當初剛接家政業務時,是教大家 要怎麼煮得好吃;現在則強調要吃得健 康,落實少油、少鹽、少糖、五蔬果。
原本立志當老師的她,卻在人生規劃 之外進入農會,但她認為,「做家政很 有意義,就像是老師的觀念會影響很多 人。」秉持著這樣的信念,她也找到了 自己在職場的角色定位,為此而努力。
結合家政班和四健會的成員,在麻豆區農會生鮮超市裡一起上課。
65
臺南市農會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2 農情
竹東地區農會
啟動游於藝的學習潮 陪伴農民圓夢
農會家政班組織的運作已行之有年,隨著社會轉型, 家政班不僅限於學習烹飪或手工藝,更發展出多樣化型態。
新竹縣竹東地區農會家政班籌組樂器、運動與客家山歌的才藝班, 經常對外參加表演與競賽,
為農民在農忙之際找到放鬆出口,生活更加充實快樂。
文/唐祖湘 圖/蔡孝如
由班員彩繪的客家竹編 斗笠,成為登臺表演的 最佳道具。
新竹縣竹東地區農會供銷部主任 王慧雪不諳客語,為了推廣家政 而自修苦練,如今琅琅上口,與 班員建立深厚情誼。
66
光燦爛的午後,新竹縣竹東地區 農會的禮堂傳來音樂聲,一群家
政班班員正在進行彩排,有甜美溫柔的 烏克麗麗、節奏輕快的木箱鼓,搭配悠 揚的國樂器與電子琴伴奏,中西合璧交 融,音色美妙和諧。
「家政班也可以很不一樣。」說起這
句話的是竹東地區農會供銷部主任王慧 雪,她曾擔任家政指導員近30年。
一般人對於家政班的印象,多停留在
擅長烹飪或手工藝製作,但王慧雪想玩 點特別的,於是在任內成立各種特殊才
藝家政班,讓班員學習才藝,一圓上臺 表演、回饋社會的夢想。後來,這些家
政班受邀到各地表演,還贏得無數競賽
獎項,打響了名號。
推動健康老化 規劃樂齡生涯
竹東多數的居民為客家族群,竹東地
區農會成立於1918年,具有百年歷史,
配合政府農業發展政策,以及執行服務
農民的任務工作,旗下的家政班亦發
展蓬勃。尤其是王慧雪接掌農會家政推
廣工作後,為了讓農民與其家屬在忙碌
農務勞動與家務之餘,能夠紓解身心、
放鬆心情,輔導成立多個特殊才藝家政
班,從早期的英日文班、國樂班、陶笛 班,到目前的烏克麗麗班、木箱鼓班、
客家山歌班及運動健康班等,帶動十分 旺盛的學習風氣。
尤其近年農村人口明顯老化,農委會 致力推動在地健康老化,而竹東地區農 會家政班除了向高齡者推廣保健資訊,
亦協助其規劃樂齡生涯,例如許多高 齡者早年少有學習樂器的機會,2012 年成立的「客家也瘋狂──烏克麗麗 團」,從基礎的Do、Re、Mi開始學起。 「在剛才的段落,大家演奏得很好,
我們再來一次。」烏克麗麗班班員圍坐 成一圈,跟隨王慧雪一遍又一遍地練 習,不少高齡長輩練到手指長繭,依然 興致高昂。
王慧雪指出,初期曾邀請外面師資來 教,學費昂貴,過於專業的講解也讓高 齡班員聽得霧煞煞,後來她乾脆親自上 陣,放慢教學步調,帶著班員一段一段 地反覆練習,彈出一首又一首動聽的樂 章,而且藉著樂器操作,加強手指關節 的力量,身體配合節奏律動,可刺激腦 部,有助延緩老化,達到強化身心的效 果,對於促進高齡者健康極有幫助。
王慧雪也告訴班員,不要只會表演
陽
竹東地區農會 67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2
農情
古早歌曲,也要會現代流行音樂。就這
樣,謝金燕的「動滋動滋」、周杰倫的
中國風歌曲,都出現在烏克麗麗班員的
樂譜裡,搭配木箱鼓班合奏,效果出奇 地好。班員們不僅自娛,也走入人群,
穿上客家花布服、足蹬馬靴,戴起彩色
爆炸頭,前往醫院、學校、廟會、婚宴
等各種場合公開演出,竹東的「黃金地 瓜節」、「稻田嘉年華」、「桶柑節」
等節慶,都見到他們活力四射的身影。
竹編斗笠當道具 展現農村風情
說到客家山歌比賽,其中規模最大、
最知名的,就屬竹東鎮舉辦的「天穿日
客家山歌比賽」,入選客委會客庄十二 大節慶多年,吸引全臺各地山歌好手齊 聚高唱。王慧雪看見這項歌唱競賽的訊 息,身為閩南人的她,當時對客家山歌 一竅不通,單純想激勵班員自我學習成
長,有一個共同努力目標,就主動組成 客家山歌班,報名挑戰團體賽。
報名時還鬧了笑話,「鎮公所詢問 比賽時要唱傳統三大調(老山歌、山歌 仔、平板)的哪一調,我連三大調是什 麼都搞不清楚。」帶團練習時,王慧雪 才發現客家傳統歌謠不光是唱歌,還要 分輕重高低音,難度極高,可是既然參 賽了,就下定決心不退縮,班員也卯足
68
組團共學樂器,讓 家政班班員更有凝 聚力,滿足站上舞 臺表演的夢想。
班員挑戰報名傳統客家山歌團體賽,造型創意迭出,表現得有板有眼。(圖片提供/竹東地區農會)
烏克麗麗搭配木箱鼓合奏,受邀到節慶活動場演出,用音樂綻放熱情活力。(圖片提供/竹東地區農會)
勁練習,全力爭取榮譽,在未聘請專業
老師指導下,想出各種創意,將傳統客
家農民耕田時必戴的竹編斗笠,巧手彩
繪不同顏色與創意圖案,在表演時配戴
上陣,而且搭配活潑的肢體動作,手舞
足蹈,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初試啼聲就入圍,獲得兩萬元獎金,
接下來連續兩年參賽,成績一次比一次
進步,直到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比賽才
不得不中斷,「不然我們會繼續參加下
去。」王慧雪說,得不得名倒是其次,
最大收穫是能傳承古早客家山歌與傳統
農村文化,而在準備參賽過程中,也凝
聚向心力,讓班員回味無窮。
落實性別平等 男性也來圓夢
不同於傳統家政班清一色都是婦女
成員,竹東地區農會家政班有少數男性
班員,像是擔任二胡伴奏的吳秀豐、彈 電子琴的吳清福,兩人天生音感佳,和 烏克麗麗與木箱鼓合奏,都可以輕鬆駕 馭,是班上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
吳秀豐參加農會國樂班時,就開始拉 二胡,但要湊齊人數成團並不容易。農 委會推動性別平等,鼓勵男性加入家政 班,終於滿足他組團的心願,僅管玩得 是國樂器,他卻可將音調成與烏克麗麗
一模一樣,演奏客家山歌同樣絕妙。
而吳清福擅長吹小喇叭,在家政班首 次參加客家山歌比賽時擔任伴奏,表現
一鳴驚人,後來自學電子琴。由於客家 歌謠平板調有9個韻,每個韻的前奏都
不同,他在農忙之際仍勤下功夫苦練, 練習到每種調都能彈奏自如,填補小時
竹東地區農會 69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2 農情
候沒機會學琴的遺憾。他們兩人異口同 聲說:「家政班成員多,來這裡可以享
受組團的樂趣,又可交朋友,真好!」
年近八旬的男性班員劉金盛,加入
運動健康班。他強調,「參加家政班,
可以與社區鄰里社交,還能運動延緩退 化、訓練肌力,對健康非常好。」不止
是每天動一動而已,王慧雪還為班員們
報名參加國民健康署舉辦的「阿公阿嬤
健康活力逗陣來」競賽,用喜幛設計成
做運動操的工具,並用心設計動作,精
準展現舞蹈的律動,獲得評審團青睞,
連續兩年榮獲「最佳活力獎」。
無論是樂器或運動班,班員出色的表
現,經常吸引媒體關注,透過電視播放
或平面報章雜誌報導,竹東地區農會家
政班才華洋溢的名聲不脛而走。
王慧雪認為,有才藝就要大膽秀出
來,因而她與媒體保持良好互動,透過
新聞報導,讓外界看見家政班班員的優
異表現,「對農民來說,得獎與登上媒
體是莫大榮耀,會覺得參加家政班無比
光榮。」特別是高齡者需要與人接觸,
學習才藝對身心靈都帶來好處,而且表
演也受到肯定,家政班成了長者最佳的 表演舞臺。
琳瑯滿目的獎盃與獎牌,為家政班出色才藝表演 留下見證,讓班員感到無比光榮。
竹東地區農會家政班對於輔導農村 婦女發展副業、推廣在地農特產品,亦 不遺餘力。
例如鹹菜與福菜是新竹客家庄常見 特產,竹東有一位阿娟姊,自種芥菜, 並依循古法將芥菜放入甕中,用腳踩踏 軟化後,灑上鹽巴醃漬調理,再放到陽 光下曝曬製成美味鹹菜,收入酒瓶做成 福菜;若將福菜繼續曬太陽,最後則變 成菜乾。起初,她只在鄰里間銷售,經 過農會與家政班協助對外行銷與拓展通 路,開始廣為人知,成為當地傳統客家 風味農產伴手禮的代表。
計畫性育才 協助班務順暢推動
目前竹東地區農會共有24個家政 班,包括4個特色才藝班,同時要兼 顧各項家政推廣業務。但王慧雪要如何
70
面面俱到?她透露,平時就注重人才培
育,有計畫地培養幹部;而每個家政班
設有班長、書記、會計及義務指導員4
位核心幹部,每年舉辦4次講習訓練,
增進其班務推動的能力,之後再請幹部
在班會上示範,帶領班員學習,把專長
技能傳遞給更多人,如此互相學習、成
長,長期下來,除了養成個人的責任心
與領導才能外,亦訓練幹部解決問題與
決策能力,成為她的最佳左右手。
例如疫情蔓延期間,實體活動改採線
上視訊,然而班員的數位化能力不一,
實施結果並不理想,而幹部立即展現臨
機應變的能力,各自尋找公園、廟宇與
社區附近的空曠地,讓會議與活動順利
舉辦。這般高效率的應變能力,讓班務
運作順暢無礙,未受疫情影響。
回顧近30年的家政推廣生涯,王慧 雪感性地說,「一切都是緣份。」當年
因為先生工作關係,她從中部轉至竹東 地區農會工作,因緣際會當上家政指導 員,原本一句客家話都不會說,經過自 修苦學,如今客家話琅琅上口。自接手
家政推廣工作後,她把舞臺及光芒留給 家政班班員,自己隱身幕後,擔綱經紀
人一樣的角色,安排大家的活動與表演
事業,與班員培養深厚情誼與默契。 王慧雪原先以「孤鳥」之姿,來到這
個人生地不熟的客家庄,現在走到哪裡 都熟,好幾次買東西忘記帶錢包,都被 店家認出「妳是農會王小姐」,而堅決 不收她的錢。人生三分之一的精華歲月 在竹東度過,鄉親把她當成家人了!
阿娟姊精心製作的 客家鹹菜等農特產 品,因農會家政班 協助行銷,而更廣 為人知。
除了感恩客家鄉親情義相待,王慧雪 也特別感謝竹東地區農會歷屆總幹事, 大力支持家政業務的推動,固定提撥經 費提供家政推廣運用,讓過去都忙於農 事與家務,從來不知道自己如此厲害的 班員,能透過家政班的課程,學習與展 現才藝、發掘自我價值,出外比賽還獲 得獎項的肯定,這對辛苦耕耘一輩子的 農民們,是最大的鼓勵。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2 農情
71
竹東地區農會
東石鄉農會
面對時代更迭 用新觀念造新局
從1970年代改善刻苦農村、1980年代推廣有機肥、2000年代發展經濟作物, 到近年來推動在地健康老化,在每個時代,嘉義縣東石鄉農會家政班都扮演重要角色。
文/秦雅如 圖/蔡孝如
走
進嘉義縣東石鄉農會,就傳來柯
秀芳熱情的招呼聲,這裡是她工 作超過40年、既熟悉又有感情的地方。
本身是東石人的柯秀芳,年輕時在爸
爸的代書事務所幫忙,但是單調的文書
工作綁不住她,當知道東石鄉農會有家
政指導員的職缺,即決定加入。「人生
以服務為目的、助人為快樂之本」,是
她的兩大信念,個性活潑外放的她,的 確很適合從事家政輔導,因為家政班正
是扮演串連地方人與人的角色。
對於家政推廣的任務與內容,年輕的
東石鄉農會總幹事張淑芬,很有新時代
的想法。她強調,農會應善用家政班,
輔導農村婦女的生活經營能力,以及帶
領婦女運用農村資源,開創副業,像是
家庭照顧者訓練、家事管理員等,都很
需要在地的人力。
平日,張淑芬也會參與家政班的活 動,她秀出在手工藝課上親手做的蝶谷
巴特麻布包,還與班員們約定日後舉 辦活動時,每個人都要背上自己做的包
嘉義縣東石鄉農會 總幹事張淑芬分享 她在家政班自製的 麻布包。
72
包,才有東石鄉農會的特色。
在地食材引路 特色料理起飛
家政班就是這麼一個與地方連結很
深的組織,班員平常都做些什麼呢?從
東石鄉農會經營的「田媽媽東石采風味 館」,可以一探究竟。
不同於其他田媽媽餐廳採用固定經
營的型態,東石采風味館自有一套運作
方式。選址在蔦松村的場地,平常是家
政班的活動場所,也是產銷班採收農作
物後進行裝箱作業的場域,但如果接到
東石鄉農會
嘉義縣東石鄉農會家政指導員柯秀芳(左), 對於班員許文雄(右)、許楊足(中)這對 高齡夫婦,在退休後樂於從農,感到敬佩。
預約訂餐,班員們就會集合起來,變身 為廚師下廚,非常靈活有彈性。
平時,柯秀芳帶領班員一起研究將東 石的農特產,變成美味佳餚。她推薦必 嘗的招牌料理,當然就是炸蚵捲。將東 石蚵、豬絞肉、荸薺包裹在豬網紗中, 炸到金黃酥脆,內餡扎實飽滿的蚵捲, 當真是美味。還有,當地種植的蘆筍、 小黃瓜、杏鮑菇等,也在家政班的精心 研發下,變成一道道特色料理。
這些年來,菜色的花樣愈來愈多,她 笑說以前的手寫菜單都已經跟不上了,
73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2
農情
於是他們設計出3種最新的組合菜單,
讓遊客可以一目了然,也更加認識東石
在地農產。
從東石采風味館往外看,就是一大片
由許文雄、許楊足夫婦耕種的蘆筍田。
許文雄10多年前自糖廠退休後,就在
老家的田地,開始農耕生活。現年已經
近90歲的兩人從來不覺得種田辛苦,
許文雄笑稱他們夫婦年紀加起來快180
歲了,卻覺得每天還可以勞動,是一件
幸福的事。柯秀芳說,也就是有這些知
足常樂的班員們,才能徹底實踐從產地
到餐桌的食農教育精神。
規劃生活化課程 引進新班員
幾乎一輩子奉獻在東石鄉農會的柯
秀芳,一開始先領著班員一步步學習家 政,之後再讓他們獨立作業。當家政班 的運作較為成熟後,她又意識到需要有 新成員的加入,才能促使家政班長久經 營。於是,她開始規劃晚上的課程,對 班員的第二代廣開大門,方便他們在下 班後也能夠參與,並且安排餐飲、運動 等生活化的內容,引起他們的興趣。
另外,像是嫁進東石的媳婦,包括外
籍配偶,也是家政班希望吸收的對象, 可以幫助她們強化人際網絡、減少知識 落差,盡快融入在地的生活。而年輕班 員也有自己的專長,像是蔦松村家政班 最年輕的班員,很會操作電腦,就可以 幫忙做農產品網路行銷。
柯秀芳還分享了另一個有趣的現象
74
家政班運用東石在地的食材,做出一桌美味料理。 東石采風味館的菜,展現媽媽風味。
是,近幾年家政班增加了男性班員,打 破家政班是婦女組織的印象,許多班員
的先生本來是來義務幫忙,最後也一起 投入。她笑說,有男生加入很好,粗重 的工作可以交給他們負責。
跟上時代趨勢 迎合當代需求
從擔任家政指導員至今,柯秀芳也歷 經好幾次的時代轉變。在生活環境還很
刻苦的1970年代,她到家戶拜訪,發 現有人家裡竟然全家共用一支牙刷、一
條毛巾,令她心疼又驚訝,那時家政推
廣的重點就落在衛生保健觀念。
到了1980年代,推行垃圾分類,班
員利用農業有機廢棄物製作堆肥、減少
化學肥料的使用,不但減量垃圾、美化 環境,還能生產健康有機的農產品。來 到2000年代,為了提高農民收益,積 極推廣經濟作物,也就在那時,家政班 利用閒置倉庫種植杏鮑菇,開發杏鮑菇 香腸等產品,增加農民收入。
近年來,農村老化問題日益嚴重,家 政班也開始重視「侍親教育」和「在地 老化」,輔導高齡長輩成立班組織,幫 助老人走入人群,達到健康老化、尊嚴 老化的目標。
在訪談接近尾聲,柯秀芳才透露自己 將要退休(編注:目前已退休),而這 40多年來她認真輔導的家政班,相信 仍然會是她未來最好的生活夥伴。
許文雄、許楊足夫 婦種蘆筍,最開心 的是年老了還能夠 樂活。
75
東石鄉農會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2 農情
澎湖各地的家政班,都會定期到鄰近社 區的海灘,進行淨灘。
澎湖縣農會
引領長者各顯本事
融合海洋文化、發揚新特點
隔著海洋,
澎湖有許多和臺灣本島不同的文化, 從巧藝、綠療到食農,發展出在地特色,
讓每個家政班班員發揮長才, 為人生增添繽紛姿彩。
文/秦雅如 圖/王星鑑
離
島澎湖,有著不同於臺灣本島的 氛圍。鹹鹹海風整日吹拂著,澎 湖特有的海味盈滿在空氣裡。
澎湖縣農會總幹事陳一正說,澎湖連 農會組織也很特別,不像臺灣本島有縣
76
市級農會、地方基層農會,澎湖由於各 鄉鎮小,農作面積也在縮減,因此全部
業務都合併於縣農會之下,擔任督導的 呂金滿則擔起了所有家政推廣工作。
在澎湖縣農會任職超過40年的呂金
滿,回憶起當年自馬公高中家事科畢業
後,因不曾離開過澎湖家鄉,在廣播裡
聽到農會招考家政指導員的消息,就決 定報考,從此留在澎湖服務。
起初,她被分派到望安,搭著公務船
前往上任,是她第一次踏上望安,對於 家政還懵懵懂懂。那一年天氣很冷,凍
死很多海魚,居民們把魚曬乾或炒成魚
酥,與當地居民相處的她,覺得這個好
像就是家政了。
那時候的望安,生活環境很差,雞、
豬、鴨全部養在一起,到處都是糞便,
走在路上要用跳的,讓她很驚嚇。於 是,她的家政推廣工作,就從整建農宅 開始。後來1975年時,澎湖縣農會和
地方農會合併,馬公、湖西、白沙、西 嶼、望安、七美共有2位督導、4位指 導員,再加上她,總共7人,號稱「七 仙女」。
用心照顧高齡者 傳承長輩智慧
最深刻的回憶盡是青春歲月,如今的 呂金滿已成為大家口中的「阿滿姊」。 而目前的家政班裡有好幾位班長,都是 從她年輕時就一起打拚的夥伴,彼此有 著長年共事的默契和情感。
在家政推廣上,澎湖自然而然融入海 洋元素。剖開澎湖潮間帶特有的野生大 蛤,填入糯米、炒香的配料後,再用繩 子綁好、清蒸的「大蛤飯」,是出自湖 東家政班許秋芳班長的手藝。
每位班長有不同專長,成為發揮不同 家政班特色的最佳戰力。阿滿姊用感性 的口吻,道出很多班員從年輕時就跟著 農會,「現在這個年紀正是需要被關懷 照顧的時候,我們不可能放棄他們。」
所以,她在1993年成立「家政愛心基 金」,以自由樂捐的方式運作。每當有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2 農情
澎湖縣農會 77
大蛤飯是澎湖當地的特色料理。
班員需要協助生活經濟時,就可動用這 筆資金。
同時,阿滿姊也懂得汲取長輩的智 慧。為了傳承澎湖種植高粱的文化,她
帶領志工成長班,舉辦高粱活動,讓年
輕一輩認識高粱。她請高齡者前來教導 示範,如何人工採收高粱、使用高粱莖
做掃把,讓這些澎湖傳統文化不會隨著 時代而消失。
淨灘不落人後 海漂垃圾變藝術
澎湖的生活與海洋分不開,在光明社
區家政班教室裡,展示班員的海漂物作 品,是來自黃淑媛班長的創意;喜歡藝
術創作的她,把海漂物變成藝術作品。
阿滿姊說,他們從很早就開始做淨灘 活動,而且多是高齡者參與,長輩們很 高興有事情可做,覺得比起整天待在家 來得有意義。
光明社區成立澎湖第一支環保志工 隊,長年推廣無毒生活。像是撿回來的 瓶蓋、浮球、漁網、珊瑚、咾咕石、貝
把海漂物變 成藝術作品,令人 驚豔。
呂金滿(左4) 與黃淑媛(右1) 指導班員創作。
、
78
澎湖縣農會
殼等海漂物,班員發揮創意,做成藝術 品,還曾獲得農村巧藝比賽第一名。
而隘門社區家政班的林春滿班長,對
植物頗有研究,也擅長花藝,她與班員
們開發綠療產品,例如家戶常見的左手
香,具有防腐、防蚊的功用,於是她們
製作左手香膏,並將艾草磨成粉,做成
香錐,熏出來的煙也有驅蟲效果。
輔導田媽媽餐廳 用料理說故事
來到澎湖的人,總愛大啖在地料理, 由農委會輔導經營的「田媽媽」品牌,
以田園料理和農特產品為主軸,透過食 品衛生、營養、加工、行銷等專家指導, 開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健康料理,是品 質的保證。
阿滿姊推薦位在西嶼的「星月灣田 媽媽餐廳」,是當地人氣很高的餐廳,
在農會提供料理培訓、補助改善環境設
備、協助穩定經營後,更屢屢得到全臺 田媽媽的特優獎。
星月灣田媽媽餐廳的澎湖在地料理,
有不少是當地居民家庭的私房菜,只有
在澎湖才吃得到。
例如「澎湖花生炒石鱉」,早年是
開完刀或婦女坐月子所食用,對傷口復
原很有幫助;「澎湖炸米糕」則是船家 的小吃,餐廳再加入自己種植的有機芋 頭、採摘的澎湖海菜;「酸菜魚」的酸 菜,以澎湖特有的高麗菜進行醃製,由 於當地缺少蔬菜,因此也發展出醃菜的 飲食文化;至於「沙茶滑蛋扁蟹」,使 用的扁蟹為8到10月捕抓的早秋蟹種, 肉量多、數量多,經濟實惠。聽著一道 道料理的故事,也不啻為認識澎湖的一 種方法。
阿滿姊說,她也曾經帶著家政班到臺 灣本島參加料理比賽,但是要把新鮮食 材、烹飪器具都一道帶過去,雖然不容 易,但她與班員們仍然使命必達。
對她來說,為家鄉澎湖奉獻了青春歲
月,熱忱、務實地做好家政推廣工作, 讓她的人生也充滿了意義與快樂。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2 農情
滿滿一桌好料,每一道都可以說出澎湖在地故事。
79
鹽水區農會
提供身心靈寄託 如同高齡農民第二個家
臺南市鹽水區農會家政班成立舞團,協助農村長者養成運動習慣、走出戶外登臺表演, 並且提供綠色照顧服務,實現在地健康老化;
同時,也鼓勵長者傳授古早技藝,建立自信與成就感, 全方位守護他們的身心靈健康。
文/唐祖湘 圖/蔡孝如
臺南市鹽水區農會推廣部主任兼 家政指導員丁淑玲,是老古錐舞 蹈劇團的幕後推手。
80
阿公、阿嬤們登上
小巨蛋舞臺,跳出 健康活力,並將鹽 水三寶融入舞蹈動 作。(圖片提供/
鹽水區農會)
臺 北小巨蛋是大明星的表演舞臺, 這一天舞臺主角卻不一樣。弘道
老人福利基金會在這裡舉辦「阿公阿嬤
健康活力秀」,入圍的長輩團隊粉墨登
場,卯足全力,展現苦練多時的技藝。
其中,由臺南市鹽水區農會家政班高
齡班員組成的「鹽水老古錐GoGoGo
舞蹈劇團」,團員平均年齡73歲,是
不折不扣的千歲團。這群阿公、阿嬤
們,臉上掛著極具感染力的燦爛笑容,
身上的活力也彷若20來歲年輕人,在
臺上進行魅力四射的精采表演,展現不
老的樂活精神,令在場者無不動容,掌 聲不絕於耳。
「年紀大了能有這個舞臺可以演出, 真的很棒!⋯⋯每次練習時,團員們都
超開心。」臺南市鹽水區農會推廣部主 任兼家政指導員丁淑玲,娓娓道出她的 心聲。
成立舞團 帶領高齡者回春
在鹽水區農會從事推廣服務近40 年,擔任家政指導員也超過30年的丁 淑玲,是老古錐舞團的幕後推手。舞團 以蜂城傳奇為主題,在舞蹈中融入桃花 過渡等多首古曲當舞蹈音樂,以及「鹽
81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2 農情
鹽水區農會
水三寶」的蜂炮、意麵、甘ㄚ蜜(番 茄)元素;團員為此還自製創意十足的 道具,不僅秀出高齡者的活力,也連帶 推廣鹽水特有的風俗民情。
鹽水區農會於2020年歡慶百歲生
日,有不少農民數十載相伴,他們與農 會密不可分;多數家政班班員也從人妻
轉變成人母,甚至升格當阿嬤。隨著農 村的高齡化,農會與家政班愈發重視對
高齡者的照顧。
為了促進高齡班員的身心健康,丁淑
玲申請農委會「農村銀髮族精彩生活創
新活動推廣計畫」,設立高齡班。而老
古錐舞團即是以該班班員為班底,平日
大家一起做體操、練舞蹈,活動筋骨,
在持續不斷地學習下,精神與體力超越 同年齡的人。每當表演或參賽前,更激
發班員們的強烈學習力與戰鬥力,認真 地投入練習,叫人欽佩。
鹽水區農會家政班亦響應農委會「農 村社區綠色照顧計畫」,申請成立兩處 綠色照顧站,帶領班員與農業志工為社 區長輩提供健康照顧服務。
他們為長輩設計多元學習體驗活動, 例如宣導養生保健資訊、園藝手作等, 鼓勵高齡者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活動、 強化人際互動,以延緩老化、促進健 康。在疫情期間,則採取彈性應變措 施,原於社區中心舉辦的活動,改到戶 外綠地進行,更加親近大自然。除宣
鹽水區農會家政班提供綠色照顧服務,透 過做健康操、藝術或園藝手作等活動,陪 伴更多長輩擁抱樂齡生活。(圖片提供/ 鹽水區農會)
82
鹽水區農會
導防疫知識外,班員運用在
地食材,設計美味可口的餐
盒,提供參與共餐的高齡者享
用;甚者,志工更於疫情期間送餐
到行動不便的高齡者家中,以溫熱餐食
溫暖長者的心。
參賽奪冠 自信與成就感爆增
農會家政推廣業務與時俱進,早期
偏重改善農家生活環境,近年則以提升
家政班班員自我成長、終身學習與預防
醫學為主,並進一步營造健康的社區環
境。而和諧互助、相互關懷、共同學習,
以及向上向善、愛家的心,始終是鹽水
區農會家政班的核心宗旨,各階段的推 廣工作也以此落實、鞏固核心價值。
「班員就如同一起成長的姊妹,有
著革命情感,每當執行任務,大家總是
展現團隊合作精神,同心協力把事情做
到最圓滿。」丁淑玲舉例,2021年農
糧署舉辦全國農村稻香米點創意競賽,
鼓勵各界以國產稻米為食材研發料理,
家政班與產銷班合作,在多次試驗下,
決定使用Q彈的臺南16號米,搭配在
地青農種植的紅龍果,製成色香味俱全
的紅龍果米壽司,榮獲冠軍。後來,這
色香味俱 全的紅龍果米 壽司,勇奪農村 稻香米點創意競賽 冠軍。
李彩霞烹調古早味辦桌菜「雞皮酥」,榮獲 阿公阿嬤家傳食譜分享競賽冠軍。(圖片提供 /鹽水區農會)
項米食在農會與產銷班實體門市銷售,
認真的班員凌晨3點就起來備料,堅持 用最新鮮食材製作,對傳承在地廚藝, 促進農村與社區發展,皆有助益。
平時,丁淑玲根據班員各自的特質與 優點,給班員一展身手的機會;對於高 齡班班員,則鼓勵他們在家政班中傳承 分享經驗。例如,九旬高齡的家政班班
員李彩霞,親手製作臺式辦桌菜「雞皮 酥」,鮮嫩多汁的滋味,教人難忘!因 為此道農村古早味料理幾近失傳,李彩
霞除了示範教學外,也在丁淑玲的建議 下,報名參加由臺南市農會舉辦的「阿 公阿嬤家傳食譜分享競賽」,在現場 口述該料理背後的飲食故事。結果,臺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2 農情
83
風穩健的李彩霞,在眾多好手中脫穎而
出,不僅提升自信與成就感,更將早期
農村料理及飲食文化,傳承給更多人。
「我在民國89年加入家政班,第一
次上的是拼布課,覺得很有趣,之後研
習課程,我幾乎全部參與。」李彩霞後
來把先生拉進老古錐舞團習舞,享受共
舞的樂趣。丁淑玲對待高齡班員,如同
照顧自家長輩般的用心,而李彩霞的丈
夫在離世前,還特別囑託丁淑玲照顧太
太。李彩霞說,丁淑玲就像是她的女兒 那般貼心,家政班也是她第二個家。
對於優秀的年輕班員,丁淑玲則透過
設立第二專長班,加強培訓,或推薦至
農委會或臺南市農會參加講習進修,激
發其多元的潛能。有不少班員因此考取
烘焙及中餐專業證照;也有班員集中心
力,學習農村巧藝或多元加工DIY,不 僅提升技能,更被延請到社區或其他農 會家政班教學,為人生開展不同的路。
夫妻攜手學習 落實性別平等
鹽水區農會家政班還有個特色,就是 夫妻檔特別多,目前有6、7對同為班 員。
像是翁素珠從事服裝縫紉,長期在家 工作,自從參與家政班後,不僅習得新 知又結交到好友,日子變得十分充實, 只不過,每次參加家政班活動時,心中 總盤算著時間,好趕回家為退休的先生 黃清誥做飯。
這些趕忙的狀況被丁淑玲看在眼裡, 盡是不捨,於是主動邀請黃清誥參與家 政班課程,並於舉辦活動時特意安排他 擔任工作人員,漸漸地,夫妻倆同進同 出,相互成長。之後,鹽水鄉公所成立
樂齡中心,黃清誥不僅擔任班長,更因 擅長文書處理而接下教學工作。他的退 休生活因加入家政班而多彩豐富,亦帶 動男性加入家政班。
臺南市鹽水區農會總幹事邱子軒指
臺南市鹽水區農會總幹事邱子軒指出,長者參加 家政班認識新朋友,學習新事物,會愈活愈健康。
出,鹽水區農會是鄉村型農會,許多農 民朋友都是上了年紀的長輩,退休後與
84
黃清誥(左)與翁素珠(右)夫妻檔,因加入家政班共同學習成長,為退休生活找到重心。
其每天在家看電視或到鄰居家串門子,
不如來家政班或綠色照顧站,學習新玩
意,既能認識新朋友,又可了解農會經
營運作、吸取農業政策新知,還能動
手、動腦。因此,她常邀請農村長輩一
起加入家政班的學習行列,放鬆心情,
「玩」得快樂又充實。
丁淑玲表示,農村婦女總是一心為家
庭付出、為別人著想,而農民朋友也從
年輕操持農務到老,「家政班把所有高
齡者當成家人照顧,設計各項活動都是
希望他們身心健康,也感受到被重視。
辛苦了一輩子,人生到了這個階段要學 會重視自己、愛護自己。」
憶及初出茅廬時,一位資深家政指導 員道出「推廣工作是一項良心事業」, 勉勵丁淑玲努力。多年來,她銘記這句 話,抱持人飢己飢、讓他人開心生活為 職志,提升家政推廣的成效與價值。
看到班員充滿活力與滿足的笑臉, 她所努力的一切都值得了,並且更期許 自己在農會服務的每一天,都要保持熱
情、持續向前、努力精進,直到交棒的 那一刻。
85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2 農情
鹽水區農會
嘉義縣朴子市農會家政指導員陳 玉燕(中),帶領班員學習、演 奏烏克麗麗,一圓音樂夢。
朴子市農會
在烏克麗麗彈唱中 遇見笑容、夢想成真
對許多人來說,樂器就是一種樂器、一種才華、一種趣味, 但對一些從小出生在農村,一輩子都在田裡辛勞工作的7、80歲農村婦女來說, 樂器有可能代表了一種夢想,
那是童年看到兩眼發直、滿心期盼,卻終究不敢奢望的夢想。
而嘉義縣朴子市農會的家政指導員陳玉燕,幫她們讓這個夢想成真。
文、圖/陳志東
86
義縣朴子市農會家政班「烏懈 可擊 烏克麗麗班」,開辦
至今已經7年多,經常受邀到臺灣各地
農業相關活動場合演出。
「請問這個班的成功祕訣是什麼?」
家政班指導員陳玉燕還來不及回答,旁
邊6、7位家政班媽媽已經忍不住幫她
搶答,「祕訣就是她啊!我們每個禮拜
來練琴時,也是想來看『玉燕姊』,她
很照顧我們,我們都喜歡她。」「我活
到60幾歲,都沒想過這輩子有機會學
樂器,如果不是這個烏克麗麗班,我們
哪有機會到臺北在幾百人面前演出。」
「我們都叫她(陳玉燕)『總裁』,我
們都很聽她的話。」「好感謝家政班幫 我們圓了音樂夢。」
這位大家口中的「總裁」陳玉燕,是
土生土長的嘉義朴子人,19歲就進入
農會工作,從信用部、供銷部,再到推
廣股,57歲的人生中有將近40年都在 農會裡度過。
早年朴子是嘉義東石、布袋等海濱地
區,以及六腳、太保、鹿草等嘉南平原
地區的交會點,交通要道讓這裡成為鄰
近鄉鎮的物產集散中心,但因本身位於
灌溉水源末端處,當地的農作物以水量
需求較低的五榖雜糧為主。
早年雜糧不值錢,朴子雖然熱鬧卻也 未有獨特農產,直到近年才慢慢以有機 紅薏仁、有機黃豆、有機黑豆、粉質綠 豆及胡麻油等產品,打出知名度。目前 全臺最大有機通路里仁的有機紅薏仁, 幾乎都來自朴子,而這整個發展與推展 過程,陳玉燕都曾參與其中。
大約20年前,陳玉燕接掌家政班業 務,馬不停蹄地拜訪各村里、招募班 員,慢慢落實家政班工作,開辦多樣講 座與農特產廚藝課程,提供農村婦女成 長機會,而真正的轉捩點是7年前烏克 麗麗班成立。
在樂器聲中 看見動容的感動 當時農委會計畫補助開辦烏克麗麗
臺灣紅薏仁多數採用慣行農法種植,朴子是 極少數以有機方式栽種這雜糧作物的地區。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2 農情
嘉
朴子市農會
87
班,由於烏克麗麗體積小且僅4條弦,
比其他樂器容易入門,因此陳玉燕抱著
姑且問問的心情,詢問家政班班員,沒
想到大家反應熱烈。這對這些農村婦女
來講,有人一輩子沒想過可以與西洋樂
器產生關係,也有人曾經接觸過,但因
農村師資資源太少而無法延續。所以當
家政班要開班,而且會聘請專業師資每
週來授課,對許多人來說,是極為難得
的圓夢機會。
很快在眾人期盼下成立。在這個班裡,
年紀最大班員是年近80歲的雪枝阿姨,
她每次上課,總是一臉認真、用滿是皺
紋的雙手撥動烏克麗麗,不僅周圍的人
覺得感動,她也眼角濕潤地說,從沒想
過這輩子可以在古稀之年學樂器。
這滿滿女性的烏克麗麗班,曾破例收
了一位男性成員「張大哥」。原因是張
大嫂罹癌,在與病魔對抗期間,她看到
家政班推出烏克麗麗班,於是報名參加
來圓童年時的樂器夢。而早年一直在中
國打拚事業的張大哥,決定陪她一起報 名,從此每週都陪太太來學樂器,直到
一年多後太太因癌症去世。某天,張大 哥整理太太的遺物,發現其生前所寫的
日記,提到一年多來的樂器時光,是她 人生這階段最滿足的時刻,那音樂的和 諧與全班歡笑聲,撫慰她的病痛。隨後 這事傳開,一種既傷感又充滿欣慰的情 緒,瞬間瀰漫班上。
斜槓音樂新人生 在舞臺發光
由於成員相處融洽、認真學習,加上 善用經費邀請很好的師資,因此後來有 農業相關團體辦理活動時,邀請朴子市
農會家政班協助開場或串場演出,7年 多來在臺灣各地演出超過50場,許多
班員都笑說從沒想到這輩子可以登臺。
而這一次次的演出中,讓班員們發掘
自身潛能,並在舞臺上發光發熱。例如
一位種極光洋香瓜的杏雯,平常在溫室 裡就是粗布工作服打扮,而每次登臺演 出,拿起麥克風、穿上長裙,展現「小 鄧麗君」的歌聲與形象,總令人印象深 刻,實在很難與洋香瓜農連在一起。
又如從臺東部落嫁到朴子的阿美族 姑娘美蘭,平常在蘆筍田工作,但只要
烏克麗麗班登場表演,她與另一位班員 千金就是理所當然的主持人,當麥克風
交到她們手上,活潑、幽默、優美的高 亢歌聲,以及原住民熱情,就令全場沸
於是,「烏懈可擊 烏克麗麗班」
88
騰。從臺北民生社區嫁到朴子農村的玫 玲,剛嫁來的那幾年都在跟農村的無聊
對抗,每天想著要回臺北,但自從在烏
克麗麗班結識了朋友,有了共同興趣, 整個生活的意義與樂趣重新展開。
正因「烏懈可擊 烏克麗麗班」
帶來的不只樂器學習與音樂演出,更讓
許多農村婦女在過程找到生命中的朋友
與樂趣,同時運用音樂演出,協助嘉義
農特產品行銷,因此朴子市農會歷任總
幹事也非常支持,除了農委會預算與班 員班費外,農會也主動挹注經費,協助 聘請師資,購買太鼓、非洲鼓、木箱鼓、 手搖鈴等多樣樂器,讓這烏克麗麗班更 加活潑與多樣。
陳玉燕說,「主角不是我,是老師、 是班員、是烏克麗麗與音樂,更是朴子 市農會。每次看到大家在舞臺上彈琴打 鼓,所展露的笑容,還有務農留下的曬 斑與皺紋,都覺得好美。」
家政班班員感情都極好,每次練琴都像家庭聚會一樣,滿是歡樂。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2 農情
朴子市農會
89
花蓮市農會
「小而美」的家政班 做農業最強神隊友
即使家政班班員人數僅有百餘人,花蓮市農會領著這群班員從各項培訓當中, 獲得肯定自我、促進家庭和諧、促成社會公益等新價值,成為安定農村社區的堅強力量。
文/莊安華 圖/蔡孝如
參與社會公益、推廣米食到帶領
小朋友體驗食農教育,花蓮市農 會家政班班員們洋溢著自信的風采,從
容不迫地完成活動。
「我們的班員很厲害,很會做米食、
手工藝,也能擔任課程活動的講師、助 教,是我們的得力助手。」負責農村家
政推廣的花蓮市農會推廣部主任柯惠
娟,談起班員的表現,露出與有榮焉的 神情。
班員少 培訓聚焦身心靈健康
背仗中央山脈、前倚太平洋的花蓮
市,面積約近30平方公里,是花蓮縣
治的所在,也是面積最小的行政區。隨
著城市發展,花蓮市的耕地面積正逐漸 減少,剩不到600公頃(6平方公里),
但實際真正耕作的農地又更少,像水稻 田也僅餘30、40公頃而已。
因為農戶不多、農村人口老化,使得
參加花蓮市農會家政班的農村婦女人數 銳減,目前只有9班、100多位班員, 成為全花蓮縣班員最少的家政班。
「有些農戶的家裡已經沒有農地了, 從事農事工作的人也不多。」柯惠娟表 示,農會必須獲得盈餘才能提撥經費,
花蓮市農會設有碾米廠,積極推展食農教育,家 政班也致力發展米食,用花蓮好米製作點心。
從
90
花蓮市農會
花蓮市農會推廣部主任柯惠娟(左1)強調,家政班班員個個手藝極好,是花蓮市農會推廣農產品的最強 支援者。
用於農業推廣工作,而農會盈餘則從存
放款、供銷業務而來,所以花蓮市農會
對於家政班員的入班,鎖定能真正回饋
農會,並與農會有連結的會員、信用部 客戶。
然而,班員人數少,也讓柯惠娟以
「小而美」的模式,規劃家政班的課程
與活動。她說,花蓮市是花蓮縣的都會
區,雖然農地不多,但仍有農家,所以
透過政府、農委會、農會推動農村家政
的政策下,前期聚焦於技藝、農產加工
等第二專長訓練,協助家政媽媽能夠自
立自主、照顧家庭,達到生活環境與條 件的改善。
如今,班員們因為孩子長大、家庭經 濟穩固、肩上的擔子變輕了,對於參與 家政班的想法與需求,也不同以往。因 此,柯惠娟設計家政班課程與活動時, 除了推廣米食、有機蔬菜等花蓮縣農產
品的既定目標外,還進一步導入心靈成 長、營養概念、健康保健、全食物等相 關內容,以及集結中醫、西醫、營養師、 運動教練等講師資源,協助班員安頓自 己的身心靈。
「我認為,辦家政是一件福報。因為 我們從過去至今,協力這樣多的農村家 庭達成生活美滿。」柯惠娟聊到自己與 農會結下的緣分,流露感動的真情。本
91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2 農情
身讀家政科系畢業的她,在1994年進 入花蓮市農會供銷部工作,先負責「鄉
點」米食的製作,之後轉到推廣部,執 行四健業務。
柯惠娟從小就協助父母做家務,對
於廚房工作不以為苦,甚至是「想做、
會做、喜歡做」,在農會歷經米食供
銷、辦理四健的磨練後,才接下家政推 廣的業務,「班員們的手藝都很好,我
有之前的工作經驗,才可以不被他們考 倒。」她笑著說。
家政班精心製作 的手提包作品。
家政班員結合在 地農業、農產品所 自製的手工皂。
當時,柯惠娟為家政班開設的第一堂
課,邀請時任教育部社會司司長何進財
博士擔任講師,「他來上課,就鼓勵班
員以實際行動,參與農村、社區的志工 工作。我記得他用臺語講了一句,『做 別人的工作,要學自己的工夫』。」 結果,這一句話也深深影響了她。她認 為,自己比較認命、認分,願意多做一 點事,而在這些年從推廣家政、培訓家 政媽媽的工作當中,更讓她獲得不少的 成長。
柯惠娟常與班員互相分享人生感想,
「有人會認為自己不該多做,能把事情 推掉最好,但換個角度來想,當我們願
意做、努力做,就能學到自己的東西。
花蓮市農會推廣部主任柯惠娟認為,辦家政是一 件福報。
所以,這樣的道理放在家裡、農會或社
支持農會 成為農業政策傳達者
92
花蓮市農會
會上,都是一樣的。」
再來,柯惠娟也時常提醒班員,一
定要懂得多愛自己、對自己好一點。她
說,開心過一天,難過也是過一天,那
應該選擇開心,保持笑臉迎人,對自己
的人際溝通總是會加分,「這些農村婦
女辛苦了一輩子,從剛開始改善家庭生
活,成為維繫家庭的支柱,到現在是為
自己而活,我都跟她們說,當妳過得很
好、很開心,妳的家人才會好。」
於是,家政班成為這群媽媽們的「開 心加油站」、「終身學習學校」,她們
在課堂上學會使用手機拍照、製作早安
圖、LINE通訊,將自己從家政班學到
的米食、手工藝作品,以及下田實習農
作的過程,拍成美圖,立刻傳給住在外
地的兒孫瞧。當兒孫回覆「好想念阿嬤
的美食、阿嬤做的包包真漂亮、阿嬤好
會拍照片⋯⋯」,每位媽媽都因此笑顏
逐開,高興一整天,並從中肯定自己的 價值。
柯惠娟欣慰地說,農會除了辦理家政
班,也必須擔任政府政策的傳達者,而
家政班班員們也許不是很深入從農,但
他們熟悉農會,對農業領域具有極強的
求知慾、敏感度,可以成為很好的農業
花蓮市農會的家政班員愛心滿滿,擔任志工,製 作愛心便當,供餐給貧困弱勢。
政策傳遞者,將農業資訊傳達給家人、 親朋好友或其他社團。
再者,班員更能發揮協力者的角色,
幫助農會相關推廣事務,像是擔任志 工、種子教師。例如,每年農曆年前, 花蓮市農會發動愛心總動員,班員也加 入助捐現金與物資的行列,照護獨居老 人;平時,班員也擔任志工,製作愛心 便當,供餐給貧困民眾;當農會與學校 合作食農教育時,班員也能帶領學生到 農會米廠參訪,指導米食、手作DIY, 讓年輕一代認識花蓮好米。
時間不斷往前,農村家政的傳承也迫 切需要新血的加入。近兩年,花蓮市農 會家政班陸續有班員的30世代女兒加 入,柯惠娟寄望在青銀共學下,啟動世 代傳承,農村家政才會有未來。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2 農情
93
彰化縣農會
復興春仔花文化
農村巧藝滋養新創意
透過農村巧藝的第二專長培訓,
家政班班員從手作裡開啟生活新視野,
也將這一份熱情傳遞出去,
不只傳承傳統技藝,更讓長輩們重拾自信。
文/周君怡 圖/蔡孝如
化縣農會的巧藝班班員,打開隨 身小盒,裡面放著小剪刀、鐵絲 和紙片,流利地剪出一塊窄長的葉子形 狀,再放上鐵絲,將文化線固定後開始 纏繞,不一會兒,一片亮綠色的葉片完 成。這些班員利用傳統春仔花的製作技
彰化縣農會推廣部督導陳貴美,在家政 推廣上擁有多年資歷,以春仔花作為農 村巧藝發展重點,培育許多種子教師。
彰
94
法,除了呈現喜慶使用的花釵髮飾、發
揮新創意之外,還製成盆栽、各式植物
與吉祥擺設,不僅延續傳統文化,更因
第二專長的培訓,豐富生活面向。
傳承春仔花技藝 拓展多變面向
彰化以往務農人數眾多,婦女是農家
生活的重要支柱,彰化縣農會在家政推
廣上,向來不遺餘力。2008年農委會
開始推廣農村巧藝,已在推廣部擁有多
年歷練的陳貴美,接手家政業務,初期
以盤點縣內26家農會的資源為主,規
劃拼布、壓花、春仔花和編織4組,推
出創意理念、美學與行銷等課程,為班
員的理論基礎打底。
經過訪查,彰化縣農會發現春仔花這
項早期文化,僅剩鹿港與宜蘭有流傳,
於是決定發揚傳統,以春仔花作為巧藝
主力。但起初大家覺得辛苦,畢竟絲線
纏繞很細緻,與農事粗活大相逕庭。
學習春仔花,初期最大的問題在於
上線。由於絲線柔滑,容易散開;有時
好不容易繞完了線,一塑形調整弧度,
又前功盡棄;或是固定纏線的白膠塗抹
過多,正面看起來很美,背面卻沾染髒
污。過程中,喜歡手工藝的陳貴美也隨
春仔花作法(由上至下):以剪刀剪出紙型,放 上鐵絲,將文化線頭固定後開始纏繞,即可完成 一片葉片,再依不同造型製作各部件後組合。
著大家一起學習,經過一次次嘗試,班 員間相互討論分享,終於不再需要依賴 白膠,也能完成作品。
最初,彰化縣農會找來鹿港知名藝師 施麗梅授課,在教導技法外,也說明春 仔花的典故和由來。後來,擔任農村巧 藝計畫主持人的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
彰化縣農會
95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2 農情
教授蘇文清,為彰化縣農會引薦老師王
義鈞,帶著大家走向多變化的領域,讓
手中纏繞的春仔花,開拓更多可能性。
由傳統到創新 揮灑手作熱情
開始成立巧藝班就加入的班長黃瑞
芬,平時喜歡手作,「我覺得春仔花很
容易創作,運用不同質感的線材,製作
的成品多元又豐富,無論是耳環或別針
都可以自己設計,很有成就感。」
同樣也是元老級的巧藝班班員黃瓊
珠,接觸春仔花後,經常帶著相機四處
拍照,解構植物的形體、畫出紙樣,再
以纏線技巧做出各種不同植物花朵。對
她而言,這些尋找而克服瓶頸的過程,
讓她不斷產出新意。
捨不得傳統藝術失傳,是郭慧英加入 巧藝班學習春仔花的原因。她最喜歡製 作傳統的婚禮花釵,「我覺得這是一種 祝福,無論誰告知要結婚,我一定會做 來送對方。」她解釋,媒人婆花釵是兩 朵桔子花,丈母娘是代表吉利的兩朵百 合花,婆婆或奶奶花釵是龜和鹿,象徵 長命百歲;新娘花釵為兩顆石榴果的一 對,具有多子多孫的寓意,而且插上髮 髻後不能再取下重插,作為配戴一次圓 滿婚姻的祝福。
手藝細膩、走精緻路線的班員梁秀
敏,雖然學習的時間較短,卻發展出跳 脫春仔花的傳統型態,變化為鳳梨、蘿
96
彰化縣農會培育的春仔花種子教師,發揮創意,製作各式造型作品,令總幹事張建豐(右3)讚賞不已。
蔔等富含迎春意義的現代作品。
心靈飽足 營造和樂家庭
每年上課時數雖然不多,經過多年培
訓,巧藝班25位學員有三分之二可擔
任種子教師,不僅在各自鄉鎮的家政班 開班授課,近年也獲邀到外縣市講學。
陳貴美也發現學員有人會做筆記分
享,有人負責實作錄影,放進群組讓大
家隨時複習,也有人懂得製作簡報、善
於組織教學團隊,整個班臥虎藏龍,各
自透過優勢發揚春仔花技藝,最重要的
是,每個人心中那份濃烈的興趣。
最讓彰化縣農會總幹事張建豐印象
深刻的,是各鄉鎮舉辦如派對一般的展
售會,各班帶著自己的作品擺攤參加,
互相交流、聯絡感情,從中可以看
出農民們在日常的揮汗耕耘外,還
彰化縣農會
有許多才藝的展現;其中,春仔花從傳 統的喜慶花釵,到維妙維肖的小型多肉 植物盆栽,令人驚豔又愛不釋手。
彰化縣農會利用粉絲頁、LINE等平 臺,推廣、媒合春仔花的銷售,保守估 計每年營業額可達30萬元以上。然而 陳貴美認為,班員們在務農之外,願意 花心思在如此耗工的手藝,心靈上的飽 足遠勝於實質面的收入,很多人甚至捨 不得販售自己的作品。
這些種子教師也在農會開辦的綠色 照顧站,教導長輩做出他們印象中的春 仔花,同時講述過去的生活經驗,透過 小小的春仔花,在傳遞農村歷史記憶的 同時,也讓長者樂活、晚輩安心、家庭 和樂,這正是家政推廣的核心。
傳統婚禮上使用的春 仔花花釵,依配戴者身 分各有不同造型與意義。 運用傳統技法,春仔花 也能成為具有擴香功能 的迷你多肉盆栽(), 以及節慶祝賀的吉祥物 (),融入現代生活。
97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2 農情
桃園市蘆竹區農會家政指導員陳錦鳳 (右)與生力軍蘇歆茹(左),藉由一 班一特色凝聚班員向心力,發揮所長。
蘆竹區農會
一班一特色
揮灑人生的豐富色彩
桃園市蘆竹區農會開設研習課程, 為班員培養第二專長的同時, 更強化凝聚力;
藉由大小競賽的征戰,為班員創造新舞臺, 也成為持續向前的動力。
文/周君怡 圖/蔡孝如
到桃園市蘆竹區農會的禮堂,牆
上一幅幅各式字體的書法字畫 映入眼簾;一旁,技法轉換加上顏料, 成為一幀幀色彩繽紛的國畫。再往內, 風格迥然的色鉛筆畫,又營造另一番不
來
98
同情懷。這些都是蘆竹區農會家政媽媽
們的作品,投入推廣家政業務10多年
的家政指導員陳錦鳳,望著牆面上的作 品,眼中滿是驕傲的光彩。
在信用部服務16年的陳錦鳳,接手
家政業務之初,對於不熟悉的領域滿是 陌生,又遭逢母喪,眼看著各式競賽日
期不斷逼近,在毫無頭緒的情況下,望
著桌前的通訊錄,拿起話筒打電話給第
一眼看到卻不認識、時任南興一班班長
王素曉,對方二話不說,協助她在短短 幾週內完成編、導、演的戲劇,拿下全
桃園第三名的佳績。
一開始,陳錦鳳親自參與各班班會, 並舉行紀錄簿比賽,外聘老師進行評 分;她將書記比喻為史官,強調如實記 載班會內容的重要性。
陳錦鳳不諱言,她一接手就舉辦班際 競賽,曾引發雜音;但比賽制度最容易 在短期內,讓她找出每個班的特色,面 對全年度各項競賽,才能挑出最合適的 班員上場。
與班員培養感情 找出帶班方向
信用部處理錢,金額無誤即可;但家 政業務面對人,而且每位家政媽媽的資 歷都比陳錦鳳還久,於是 她轉念將班員當作自己的 母親,透過班會的相處, 培養感情,縱有摩擦,隨 之而來的溝通化解,為大 家建立深厚默契,也幫助 自己找到帶班的方向。
藉由比賽機制,陳錦鳳 發現建立一班一特色後, 班員們更有凝聚力,而班 與班的相互分享,增加班 際的學習交流,不僅為家 政媽媽們培養專長,且豐
蘆竹區農會
書法研習是桃園市蘆竹區農會持續多年的課程,累積許多傲人成績, 也培育出優秀師資。
99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2 農情
富生活。例如內厝班是醬菜製作高手, 長興班拿手的是烘焙,營盤班擅長手工
皂,五福一班書畫高手林立,編織則是
五福二班的強項,大家在特長上精進, 甚至可以成為傳授技藝的老師、站上舞 臺的達人。
對於沒有明顯特色的家政班,陳錦鳳
則是鼓勵班員找出興趣加以發揮,她開
設不同類型的研習,任各班班員依照喜
好參加,最後挑出每個班成效最好的項 目作為特色。
以中福一班為例,多數班員活潑、愛
律動,他們發揮「箍」的精神,邀約並
鼓勵原本不想動的年長班員一同運動。
漸漸地,出席率愈來愈高,還曾經在全
國運動會上擔任啦啦隊,班員們為此每
天晚上練習,一個多月下來有人瘦身超
過10公斤。而且,他們第一次穿著兩 截式的啦啦隊服站上舞臺,也為人生增
添難能可貴的經驗。
延伸新課程 培育帶班講師
蘆竹區農會家政班最突出的特色,非
書法莫屬。早在陳錦鳳接手前,已有書
法研習的開設,其中又以五福一班上課
最踴躍,練字的風氣在班員間拓展,大
家都能寫得一手好字。陳錦鳳心想,既 然班員的書法寫得好,是否能以相同技 法運用在國畫上?於是,繼書法之後, 又多了國畫課,而授課的師資來自書法 班的小老師。班員除了在紙上作畫,進 而延伸到織品和瓷器,農會以家政班繪 製的茶杯結合在地特產的茶葉,包裝行 銷,朝更多元的方向發展。
開設色鉛筆繪畫班,則是一圓陳錦鳳 的兒時心願。最初,她也是透過外聘師 資方式上課,但因師資問題停擺後,她 決定邀請班員擔任小老師,於是繪畫班 又順利延續至今。每週一次的課程就能 完成一幅畫,大家的技法日趨純熟,在 2021年參加桃園市政府舉辦的家政繪
由國畫延伸的各式陶瓷作品,還能結合在地農產 一起行銷。
100
本發表比賽,班員一起構思故事內容、
溝通畫面呈現,再逐一繪出每個頁面,
最後完成《筍友來自外太空》繪本,除
了童趣十足的故事,還有竹筍食譜,透 過繪本讓孩子學習食農教育。
蘆竹區農會總幹事陳春郎表示,朝向
都市型轉變的蘆竹區農會,在地農產不
多,但因應人口增長,協助中南部產區
行銷優質物產,成了重要工作,而家政 班正是農會與社區建立連結的好管道。
如今蘆竹區農會家政班計有24班,
每班人數超過30人;部分班員或許沒
有農業背景,但卻是農產品的行銷高
手;蘆竹在地多是封閉性的現代化新式
社區,卻能透過班員的口耳相傳,將農
蘆竹區農會
會嚴選的產品
推廣出去。陳 春郎進一步提 到,未來農會 將利用在地校 園舉辦農特產 園遊會,一來
提供家政班員 表現才藝的舞 臺,也能推廣 當令好食材, 所以都市型農會依然在農業有著力點。
為了鼓勵男性加入班員,陳錦鳳推出 獎金制,也嚴格要求每位班員落實出席 班會與推廣活動的基本義務。隨著社會 人口高齡化,蘆竹農會自2023年起開 辦綠色照護,除了服務長者,陳錦鳳相 當重視計畫涵蓋的「零飢餓」環節。她 認為,都會地區易產生社會邊緣人,儘 管免費餐食的數量有限,但能為最需要 的人提供支援,絕對值得付出。
在陳錦鳳的努力下,家政班員持續增
加,同時她也無私地分享多年帶領家政 班、推廣家政業務的經驗,給她的工作 搭檔蘇歆茹,為班員持續創造健康、美 好的生活。
101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2 農情
桃園市蘆竹區農會總幹事陳春郎(左)與理事長黃教陽(右),支持家政推廣。
Part 3 農味
以在地特色的創新 展現精彩
東勢區農會
研提計畫、連結資源 活絡山城偏鄉
臺中市東勢區農會家政班是活絡地方的一股力量,大家共同完成任務、參與課程, 也凝聚家政班和社區的感情。
文/秦雅如 圖/王星鑑
在農會體系下的家政班,就像一個 大家庭,班員們從參與活動到日
常生活,緊密連結。對於家政推廣單位 的家政指導員、督導來說,也是如此。
進入農會體系工作長達40年的徐惠 美,目前擔任臺中市東勢區農會的推廣 部主任。
她回憶起剛從學校畢業時,一心只想 到外面的世界闖蕩,結果才出外工作兩
個月,就覺得還是家鄉好,乖乖地回到 臺中新社。當時的新社鄉農會推廣股剛 好缺人,她順利補上職缺。
20年後,因為在東勢鄉農會(現為
東勢區農會)工作的學姊要離職,她心
想換個環境、學習不同事物也很不錯,
就來到東勢,從家政指導員一直做到現
在。她說,這就是人生的機緣巧合。
徐惠美分享她來到東勢區農會之後,
開始積極研提計畫案,有了資源和目 標,大家就會比較有動力。像是利用農 委會「創新農村社區人文發展計畫」的 機會,請老師輔導社區志工及家政班 員,進行產業文化踏查、社區資源盤
整,進而辦理與在地農業產業相關的研 習課程。
正當她在煩惱要從社區找人力來推 動計畫時,曾在東勢鄉農會任職家政指 導員的學姊,正巧從國外移居回東勢,
學姊夫吳鎮坤又是鄉鎮社區報《山城週 刊》的社長,成為她最得力的幫手。
合作協力提案 參與更有動力
104
東勢區農會
臺中市東勢區 農會推廣部主任徐 惠美,推廣家政長 達40年。
描述福隆社區 故事的布書,是老 中青少四代同心協 力的成果。
他們先招募30名志工,進行社區文
史調查,編寫《鳶嘴山下的家園──福 隆社區的故事》,把社區的人文、地理、
歷史,做了一回詳細的調查和記載。
第二年,吳鎮坤把社區故事寫成10篇
文章,讓學校老師以講故事的方式,說
給小朋友聽,小朋友再把故事內容畫下
來,最後請社區媽媽以畫作為藍本,一
針一線縫出一本布書。透過這樣的合力
創作,不但讓大家更認識福隆社區,也
凝聚社區裡的老中青少四個世代。
「說真的,我沒有辦過那麼輕鬆的
計畫。在家政工作的推動上,除了自己
認真做,也一定要有一群好夥伴、對的
人,來給予支持,工作就會顯得非常順
遂。」徐惠美心有所感地說。
推廣特色產業 為新住民開班
了解東勢有哪些特色產業,對徐惠美 來說也是重要的事。東勢盛產水梨、甜 柿、柑橘,於是她在辦理地方料理課程 的時候,就會要求老師將這些水果,設 計入菜或做成點心。像家政班學習食農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3 農味
105
教育重要場域的蜻蜓谷生態農場,以水 梨入菜,推出風味餐。
而梨子、柿子的枝葉,也是很好的 植物染原料,徐惠美商請老師將這些素
材,融入藍染的梨柿手染課程,深受班
員們的喜愛;而廢棄的梨樹枝條,則加 以運用在盆栽組合。
2020年的臺中市特色家政班選拔,
徐惠美更推薦區內的新移民家政班參
加。東勢有不少來自印尼、越南、大陸 等地的新住民,為了讓她們在異鄉獲得 團體支持的力量,在農會總幹事夫人的
號召下,徐惠美把她們組織起來,輔導 成立一個新移民班。班員們把家鄉的料 理、舞蹈帶進來,和東勢原有的在地文 化相互激盪,產生出新火花。
這些新住民班員也成了表演活動的 生力軍,有美容專長的阿花班長更自告 奮勇地擔任化妝師,大家青春又有活 力的表現,得到特色家政班的第二名獎 項,也在地方上找到認同和歸屬感。
蜻蜓谷生態農場善用當季的當地食材入菜,成為家政班食農教育的重要場域。
為了讓竹編工藝不失傳,家政班持續辦理竹編課程。
班員也將水梨變化出豐富料理,搭配自製南瓜麵。
推廣樂齡學習 帶動偏鄉發展
照顧高齡者,也是東勢區農會總幹事
106
家政班領著社區長 輩們出家門,參加 適合他們學習的藍 染課程。
分配到地方上?徐惠美說,她會先考慮 偏鄉。像是農委會的「幸福農村推動 計畫」,她就選擇在偏遠的泰興社區辦 理,輔導當地的高齡者進行創新學習。
田士欣很重視的議題。之前農會就承接
「東勢樂齡學習中心」的任務,針對長
輩的需求,舉辦許多靜態、動態課程,
像是如何預防失智的健康講座;農會還
購買一臺樂齡車,裝上音響,可以開進
社區辦卡拉OK,和長輩們一起唱歌同
歡,也是大家很喜歡的活動。
然而,每一次的計畫和資源要怎麼
「要地方上的老人家搭車來到東勢 上課,太遠了。」她說,為了提高長輩 們出門參加活動的意願,她直接在社區 找據點、辦課程,也讓在地的家政班班 員扮演推手的角色,透過平常和長輩們 的互動,鼓勵他們走出家門。
希望能讓有限的資源,做出最有效 的運用,徐惠美總是督促自己不斷地前 進,「家政是在工作中學習,它是多元 性的。」這就是家政推廣工作讓她40 年來不曾間斷的原因。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3 農味
107
東勢區農會
吳瓊華是規劃屏東縣內 21家鄉鎮市農會家政業 務的總舵手。
屏東縣農會
積極創新、抓緊潮流 成為農村躍升的強能量
屏東縣農會轄下的家政班,不以提供餘興活動為滿足, 而是透過共學互助的成長模式,
創新突破找到屬於自己的特色,延續地方傳統文化, 更將服務觸角拓及社區,成為引領農村進步的力量。
文/唐祖湘 圖/蔡孝如
高齡者學習手作客家盤花, 用藝術療癒身心靈。
108
國
境之南的屏東縣,是國內重要農
業大縣,在地理環境、氣候及緯
度等優勢下,一年四季孕育出具有特色
及風味的農作物。當地從事農業人口高
達全縣的4成,共有23家鄉鎮市農會
長期扮演輔導角色,與農民關係互動密 切。其中的21家農會,設有家政推廣
業務,而吳瓊華正是擘畫的總舵手。
共學互助 促進成長學習風氣
屏東縣有閩南、客家鄉鎮,也有原
鄉地區,從高山、都市到沿海地區,各
有各的產業、飲食特色與文化背景,
對於家政推廣來說,是不小挑戰。吳瓊
華原本負責農會超市會計業務,時任的
總幹事指派她調至推廣部,因自覺不善
交際,剛接下這項任務工作十分緊張,
「還記得初次站在臺上,對著轄下農會
家政指導員致詞時,感覺心跳得好快,
雙腳不自覺地微微發抖!」之後隨著業
務上手,她發現家政督導工作吸引人之
處,逐漸建立起自信與熱情,宛如倒吃
甘蔗,一投入就是10多年之久。
屏東縣農會為縣級農會,本身並無直
屬家政班,多年來,她均以農委會政策
重點為施展方向,針對各地區產業與文
化,因地制宜地設計、推動多元活動或 課程,輔導協助各鄉鎮市農會家政班, 發展自我特色,促進班員成長與學習。
「一方面我們希望培養農村婦女自 主性,開拓其生活視野;另一方面讓家
政班發展自身的獨特性,吸引外界前來 認識交流,對農村形象與收入都有所助 益。」吳瓊華說道。
家政工作包羅萬象,包括計畫申請、
課程企劃、團隊領導、溝通協調,並且 要隨時掌握問題、連結資源。吳瓊華除 了透過定期工作會報,掌握各家政班發
展特性與需求,亦抓準社會趨勢安排課 程,以「共學」、「互助」模式,提升 家政指導員與核心幹部的知能,也因此 建立深厚的情誼,讓家政工作推動更為 順利。
比方說,簡報需要清晰的邏輯思維, 並適當使用影片解說,她就開設心智圖 應用、數位手機拍攝剪輯等研習課程, 培養家政指導員相關技巧;辦理跨領 域的觀摩與參訪,讓優秀家政班班員學 習盤點資源,編排融合成具有創意的課 程與教材;農委會農糧署舉辦國產創意 米食競賽,她則是邀請師資設計相關課 程,先由家政指導員學習後,再傳授給
屏東縣農會 109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3 農味
吳瓊華(前排左)與轄下農會家政督導員同心協力,一起推廣家政工作,建立起如家人般情誼。
班員,並激發新想法,再依照地方特色 食材變化活用,勇於參賽接受挑戰。
各鄉鎮市農會自辦培訓開課時,吳瓊
華也會親臨教學現場探視,並鼓勵家政
班班員在課堂踴躍分享心得,除了讓班
員間更了解彼此、凝聚向心力,也藉此
訓練個人口語表達能力,從中尋找有說
故事潛力的班員,進一步訓練培養為種
子師資。有多位足堪重任的家政班優秀
人才,正由此方式發掘而來,成為屏東
縣農業推廣師資,經常受邀跨區或跨領
域授課。
運用在地特色 展現專長亮點
經過吳瓊華與轄下家政指導員協力 輔導,家政班各自展露光芒,近年又以 客家鄉鎮的家政班表現最亮眼。像是竹 田鄉農會鳳明家政班班長,開設花卉生 產農場,在推廣部主任兼家政指導員李 展宏的輔導下,發揮在地農產的優勢, 結合花藝美學與空間裝置的創意,將運 用新一代農業科技,所種植出的熱帶蘭
110
花,設計出唯美花藝布置,為農村妝點 繽紛色彩,並且開發戶外婚宴與地方觀
光輕旅行的新市場,成功轉型成六級休
閒農業。
內埔地區農會家政班在餐飲方面表
現出色,利用在地農作物研發各種創意
美食。家政指導員葉秀玲執行農委會
「幸福農村推動計畫」時,使用在地當
季的洋蔥,研發高齡者養生健康料理,
適合家庭老少成員食用,而且烹飪手法
簡單,人人都可以快速上手;她也利用
蝶豆花、南瓜等各色蔬果的天然顏色,
創造出如馬卡龍般療癒的彩色粄條與米 苔目,為客家傳統米食打開新面貌。
內埔鄉香蕉種植面積達300公頃,
葉秀玲想起早年物資缺乏時,老一輩會
以青蕉入菜,著手研發「黃色小鴨」創 意米食,純手工製作南瓜麵皮,捏塑成 可愛小鴨造型,裡頭包裹著香蕉燉飯, 可口又吸睛,還可以依季節調整,改為 蘿蔔、洋蔥等地方特產,幫家鄉推廣盛
產的農作物,也為民眾餐桌增加樂趣。 繽紛的客家花布,過去總是與喜慶、
富貴連結,現在則成為客家形象的重要 象徵。麟洛鄉農會家政班班員深耕農村 巧藝,以傳統客家花布為創作素材,結
合精緻手繡,巧手設計一系列生活用品 或裝飾品,創作復古時尚的客家花布手
提袋、背包、面紙盒、鑰匙圈、紅包袋, 獨特又實用,令人驚豔。班員也因此跨 區受邀教學,成為炙手可熱的講師。
「家政工作培養班員多元才藝,也扮
內埔地區農會家政班運用香蕉、蘿 蔔等在地食材,烹調出令人食指大 動的特色創意美食。
111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3 農味
屏東縣農會
演承先啟後的角色,讓傳統文化繼續流 傳。」麟洛鄉農會家政指導員莊玉文表
示,家政工作是一種經驗傳承,除了客
家花布的創作,家政班也結合青農、四
健,共同辦理活動、連結在地資源,將
客家經典料理的封肉、龜粄、粄條與客
家小炒,做成食物模型及創新料理,引
發孩子們的興趣,帶領他們認識客家料
理的由來,進一步傳達客家先民惜物愛 物的生活智慧,學習對任何事情要懂得 感恩。
推動綠照 打造健康樂齡環境
家政班藉由創新與突破,找尋屬於自 己的特色,也將服務觸角延伸至社區。
尤其農委會近年推動綠色照顧工作,輔 導農會成立綠色照顧示範站,屏東縣各 鄉鎮市農會家政班依循「綠飲食」、「綠 療育」、「綠照顧」的三大核心理念, 為高齡者打造具在地特色、友善健康概 念的樂齡生活環境。
麟洛鄉農會家政班用傳統客家花布,創作多元 的生活藝品。
客家經典食物模型帶領孩子認識餐桌美味,並 傳達客家先民生活智慧。
吳瓊華表示,農會綠色照顧示範站強 調更多的是在地化、機構化。因此,綠 飲食主要透過家政班的烹飪專長,使用 在地洋蔥、蘿蔔、檸檬等食材,設計出 多樣、營養均衡的特色餐飲;綠照顧是 利用既有空間來打造友善長輩的活動場 域,透過共食、手作等療癒活動,照顧 長輩健康;綠療育則是為高齡者設計多 元活動,像是客家地區常將鮮豔花朵, 放在圓盤上擺出美麗盤花,用來供神, 表達對神明的敬意,因此家政班讓高 齡者學習動手做盤花,延續農村傳統文 化,同時也可以訓練手眼的協調能力,
112
屏東縣農會的農事、四健和家政人 員,常跨部門支援合作,讓食農教育 落實扎根。(圖片提供/屏東縣農會)
提升身心健康。
農會推廣工作涵蓋農事、四健和家政
領域,服務對象分別為孩童、青年與老
年,通常各自獨立運作。屏東縣各鄉鎮
市農會因屬於鄉村型農會,人力資源有
限,一人常常跨部門身兼多職,反而促
使三大推廣領域的人員,經常相互支援 舉辦活動。
以推廣食農教育為例,各鄉鎮市農會
經常安排家政班班員參訪青農田地,採
用其種植的農作物,開發創新美食,或
帶領四健會小朋友至產地體驗農事,認
識與採摘在地食材,再由家政班班員引
導料理DIY教學。如此跨部門的支援
合作,讓食農教育能夠落實扎根,增進
家政推廣的綜效。
回顧4000多個家政督導的日子,吳
瓊華形容「推廣家政就像是有給職的志 願服務,也是一項很幸福的工作」。她 感謝家政指導員、農業志工夥伴們一路 以來的相挺,因為有團隊支持,令她愈 做愈有勁,特別在執行服務高齡者計畫 時,看得到可以實際改善農民生活,實 現農村以人為本的價值,是最有成就感 的時候。
曾經有高齡長者特地告訴吳瓊華,自 己因為參加家政班的活動,生活變得充 實有意義,不再是一人孤獨在家、寂寞 圍繞。她感動地說,「現在就算被調職, 也會捨不得走!」往後,她將繼續站在 家政督導崗位上,帶領團隊打造友善健 康的環境,為在地居民提供創新服務, 協助更多農村婦女提升生活品質,實現 自我價值。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3 農味
屏東縣農會 113
苑裡鎮農會
營造青銀共伴 攜手社區向前行
家政推廣工作遍及生活的食衣住行, 在苗栗縣苑裡鎮,從編織、米食、歌曲到舞蹈, 都可以融入在地文化的元素, 更重要的是以家政班員為種子, 深入社區帶動發展。
文/秦雅如 圖/王星鑑
做工繁複、精細的藺編產品,都是社 區媽媽們的好手藝。
苗栗縣苑裡鎮農會家政指導員 劉秀芬(右),向阿嬤討教藺 編技法。
114
到「藺編之鄉」的苗栗縣苑裡 鎮,當地有傳承300年的藺草
編織工藝,值得遊客去認識。
由苑裡鎮農會營運的藺草文化館,
是一般民眾最能夠親近、了解藺編文化
的場館,介紹發展歷史、藺草製作的產
品展示,讓人頓時就能理解藺編產業在
苑裡為何是如此地珍貴。館內的一方草
蓆,是家政班阿嬤現場示範藺草編織的
場域,農會希望能讓這項傳統工藝延續
藺草編織從早年的經濟活動,如今已經變成苑裡 的文化資產。
苑裡鎮農會的家政指導員劉秀芬指
著藺編立燈,上面有臺灣地圖,還有
「苑裡」字樣。她說,這完全沒有打草
稿,是阿嬤們憑著經驗直接編織出來,
然而阿嬤甚至不識字,如果請她們簽名
會,總令她們感到為難,但是做起編織
卻絕對沒問題。她也會向阿嬤們討教編
織技巧,直言年輕一代製作片材還可
以,但要能編出完整的帽蓆還差得遠。
培養種子班 從家政推廣到社區
藺編產業興盛於日治時期,以製作
帽子、草蓆出口日本為主,因為價格很
好,農家婦女多以此為副業,因此當時
苑裡有重生女不生男的說法,如果家裡
有婦女會藺編,對家庭經濟收入大有幫 助。而藺編產業約在1960年代沒落, 因為沒有市場,婦女們自然不再編織, 藺草田也漸漸消失。
劉秀芬說,2005年藺草文化館開館 時,苑裡藺草田只剩下1公頃。當時苑 裡鎮農會為推展地方文化產業,利用山 腳社區的舊糧倉,改建為藺草文化館, 農會也趁機把早年會編織的媽媽們找回 來。剛開館時,有遊客詢問有沒有一群
媽媽編織的場景,但其實她們都各自在 家裡做藺編,並不是大家集中一起做。
她心想既然有了這個館,不如就請媽媽 們到文化館示範給大家看,也可以DIY 教學,苑裡藺編就這樣重新開始了。
現在負責現場示範的是「樂活有氧 藝術班」藺草編織組的農業志工,是在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3 農味
來
下去。
115
苑裡鎮農會
2010年農委會辦理高齡創新活動而組
織起來的。當年他們看完《搖滾吧!爺
奶》這部電影後,要一起練習表演,那
時劉秀芬決定把藺編放到表演元素中,
就將這些媽媽都放在這一班,再加上幾
位家政班班長、社區幹部組成。後來沒
想到這一班的凝聚力非常好,表演結束
後還會固定聚會。於是,她將這一班發
展成為種子班,「家政是推廣教育,
不能只有這20個人,我們應該讓這20 個人帶領社區其他的高齡者走出來。」
青銀共學 讓世代對話
「農村高齡者不一定是被照顧者, 他們都是很重要的農村文化資產,有很
多生活經驗可以分享。」劉秀芬基於 這個想法,推動青銀共學,讓家政班班 員到學校教小朋友,使用藺草編小鹿、
烏龜、青蛙等可愛的小動物,也帶著小 朋友做苑裡在地很特別的「芋欉粿」米 食,讓新世代記得苑裡有這些文化。
「家政班不是只有做菜或手工藝,
家政應該是包括生活的食衣住行,以及 與之相關的精神或物質。」她努力把各 種元素融入研習活動中,例如設計從產
地到餐桌時,她讓幹部一起看《小森時 光》電影,然後分組討論,各自利用苑
苑裡是苗栗的米 倉,在地米食文化 也是農會家政班的 推廣項目。
以在來米、芋頭 簽製做的芋欉粿, 早年是苑裡農家田 間的點心。
116
苑裡鎮農會
裡在地食材做出一道菜。
她還讓班員和返鄉青年團隊,一起做
地方創生。這個青年團隊重新整理苑裡
出身、臺灣音樂作曲家郭芝苑的故居,
成為文化館,她帶著班員去參觀、和青
年對談,席間介紹到郭芝苑寫的〈阿嬤
的手藝〉這首歌,歌詞講的就是藺編,
正是這些班員媽媽很熟悉的主題。當話
匣子一打開,她們就開始話當年,而這
些年輕人想要了解的正是苑裡過往的農
村生活,他們私下對劉秀芬說,「那些
老人家好可愛,我們要一個一個去訪問
講一個觀念。
她說,早期農村家戶要出門參加活 動,不是這麼容易,而家政班是農村婦
女家裡比較會同意她們參與的組織, 農民對於農會的信任感,令她很珍惜。
她分享曾經有位紀錄片導演來拍藺編阿 嬤,她叮囑導演邀訪阿嬤時,一定要說
是「農會阿芬找的」,不然阿嬤可能不 會答應,後來那位導演回頭對她說, 「真的耶,一定要報上妳的名字,就像
通關密語一樣。」
劉秀芬形容每次去各里開班會,都
她很高興看到這樣的世代對話,「我
們家政推廣就是一個很好的橋梁,很多
事情不一定要自己去做,我們就是一個 媒介。」
建立信任 開班會就像回娘家
對劉秀芬來說,家政班成員都是農
家長輩,與這些個性純樸的長輩相處,
對待她們好,會感受到她們的回饋。她
坦言,一開始接家政推廣工作,自己訂
定一些標準,如果沒達到就會覺得沒做
好,但慢慢地她也調整自己,試著用簡 單易懂的方式,傳遞資訊,或者一次只
好像回娘家,班員們總會塞很多東西給 她,或者走在路上,就被拉去共餐。令
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80多歲的阿 嬤,每次該里班會都在她家召開,熱情 的她總是做出很多料理,與大家分享。
阿嬤做的醃越瓜很好吃,她覺得應該把 做法寫下來,就跟阿嬤約下回要做的時 候,一定要通知她,但後來阿嬤就中風 了,無法即時教她做這道料理,讓她感 觸很深,覺得想做的事應該趕快去做。
廣工作,所認為的最重要意義。
117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3 農味
做紀錄。」
「如果一個農村要進步,不只是帶著 一小群人往前走,更要讓這些人再去帶 其他人一起往前走。」這是她做家政推
高雄市農會督導陳明君從事 家政推廣工作,有賴家政指 導員的協助,才能完成。
高雄市農會
跟著趨勢與時俱進 為在地美好文化續命
家政推廣工作必須與時俱進,尤其隨著農村高齡化的趨勢, 高雄市農會家政班不斷地引進新觀念及新作法,
結合地方特色亮點進行推動,
並規劃多元化課程或表演舞臺,帶給班員成長的機會。
文/唐祖湘 圖/蔡孝如
以高雄盛產的芭樂與洋 蔥,創作手工藝品,美 觀實用且富有特色。
118
高雄市農會
室裡,一群銀髮爺奶興高采烈
地玩傳杯遊戲,在農業志工指
導下,他們隨著輕快的音樂節奏,將手
中彩色杯子依序傳遞、堆疊、收回再還
原。多位長者神情專注,就像是參加競
賽般認真,活動過程中笑聲連連。
將遊戲引進家政班與社區高齡者活
動的關鍵人物,是高雄市農會督導陳明
君。從事家政推廣工作30多年來,她
始終抱持求取新知的態度,像是進修音
樂治療課程,從中得到啟發,因而設計
傳杯遊戲,訓練長者手腦協調與抓握能
力,以及增加專注力與反應力。
用藝術陪伴長者 傳達生命故事
陳明君為了輔導高雄市26家各區農
會家政班,在持續學習、吸收新知外,
也以當地農特產品、人文風俗,以及家
政班班員特質為依據,與各區家政指導
員討論,取得設計課程的靈感,並且隨
著時代趨勢變化,引領班員不斷成長。
以高齡者關懷為例,考量現代高齡
者的學經歷與生活經驗,均不同於過去
的高齡者,陳明君設計家政班活動,必
須與時俱進,過去強調飲食營養均衡,
現在要增加心靈成長。因此,她特地進
修取得園藝治療師證照,精心設計為高 齡者專屬的園藝課程,每堂皆有不同主 題,協助高齡者集中注意力、增加人際 交往與活動能力,讓心情變好。
同時,高雄市農會家政班也引入源
自美國的「傳承藝術」(Legacy Art Works),由農業志工一對一陪伴、引 導高齡者,進行主題討論,細數個人生
高齡者透過繪畫盆栽與種草植花等園藝療法,身 心獲得療癒。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3 農味
教
119
命中的經驗及夢想,透過畫圖、拼貼、 文字等藝術創作,紀錄成獨一無二的生 命故事書,因而發掘許多動人故事。
一位年過八旬的家政班阿嬤,在分享 成長歷程時,將辛勤一輩子、長滿厚繭
的手,畫在紙上,並為五根手指塗不同 顏色,「每根手指的顏色,代表我會做
的事情哦!」看著阿嬤露出滿足笑容, 陪伴的志工心裡也有說不出的感動。而
這一本本充滿智慧與回憶的作品集,曾
受邀至林園圖書館高齡者生命故事畫展 展出,成為高齡者家族最珍貴的禮物。
從農委會推展農村婦女巧藝後,陳明
君就思考融入地方農業特色,以高雄燕
巢、大社、阿蓮、內門、旗山等地盛產
的芭樂,以及林園的洋蔥,當作主要素
材,創作成各類實用手工藝品。
以往芭樂樹疏果後的果實種子,都
直接丟棄,但經過農會家政班班員巧手
一變,製成精美手機吊飾,而原本廢棄
的芭樂木,則搖身成為手機架底座。另
外,洋蔥除了當食材,外膜可製作天然
染料,班員運用不同技法,為布料創造
美麗的染色紋路,再設計成零錢包、束
口袋、電腦包等各式特色文創品。
林園的淺山盛產臺灣原生棕櫚科植
迷你版的槺榔掃帚,手工精緻,並寓含避邪意涵, 廣受市場喜愛。
物槺榔樹,以往居民會曬乾葉片,手工 製成槺榔掃帚對外販售,曾是具有百 年歷史的地方重要產業。槺榔掃帚除了 有清潔功能,在民俗信仰上,又稱為驅 邪避凶的「天地掃」。然而,隨著時代 演變,掃帚製作手藝眼看就要沒落,陳 明君集結林園林內家政班班員,找來在 地長輩示範指導,將槺榔掃帚製成方便 隨身攜帶的袖珍版鑰匙圈、手機吊飾, 同樣有趨吉避凶的意涵,廣受消費者喜 愛,瀕臨失傳的傳統工藝也得以維繫。
培育家政人才 齊心走推廣之路
家政推廣工作千頭萬緒,除了自身努
力,陳明君會適時結合農會資源,像是 與四健會合辦青銀共享活動,邀請青少
年和爸媽、阿公阿嬤跳舞。
為了培育家政領導人才,陳明君還四
120
處安排不同單位與家政班合作,提供優
秀班員表現的機會。她說,一開始班員
覺得她這位督導「很有事」,怎麼老是 為他們安排活動、「製造麻煩」,「但
參加機會多了,他們從中獲得啟發,感
覺有成長,變得積極投入,還經常主動
詢問有沒有活動可以參加。」
在推廣過程中,各區農會家政指導員
是陳明君最得力的夥伴,她回憶早年從
事社區輔導工作時,必須深入高雄各社
區,因自己不熟悉在地文化,有很多想 法都是與各區家政指導員,共同討論、
激盪出來的,像是發現糠榔掃帚傳承的 危機,促請班員學習就是當時的構想。
「看似是我領導他們,實際上他們也 帶領我成長。」陳明君重視經驗傳承, 致力發掘每位家政指導員的專長,鼓勵 其當講師,培育獨當一面的教學能力。
未來,她計劃招募新住民班員、深 化對高齡者的服務、提升家政指導員專 業能力等,以及繼續關注農業政策新議 題,並且對於推廣家政有幫助的課程, 她都想學習,「我打算一直做到再也做 不動了為止。」她信誓旦旦地說。
各區家政指導員是陳明君的得力夥伴,將高雄市家政推廣做到最好。
121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3 農味
高雄市農會
深坑區農會
班員情同姊妹 合力推動綠色照顧
用在地的力量照顧地方,新北市深坑區農會家政班發揮綠色創意,
開設花藝課、開心菜園,號召高齡班員動動手腳筋骨,既保健康又能培養好感情。
文/秦雅如 圖/蔡孝如 早
上9點,新北市深坑區農會家政 班志工隊已經來到活動場地,準
備為上課的高齡學員量血壓、測體溫, 做日常的健康紀錄。
每一天,家政班都有不同活動,這
天的綠色創意工作坊,是家政指導員蔡
麗智運用農委會「綠色照顧推動示範計 畫」所辦的課程之一。她請來園藝老師
教長輩們認識花材、學習插花技巧,透
過蒔花弄草,進行綠色療育。最後,每
位學員心滿意足地抱著自己插的盆花回
家,看他們臉上展露出自信笑容,這才
是綠照計畫最重要的目的。
家政班在農會裡扮演什麼樣的角
色?新北市深坑區農會總幹事黃土水
說,隨著時代變遷,家政班也有不同任
務,早年為提供農村婦女知識教育,進 而幫助家庭,後來更注重農村婦女的終
身學習、培養第二專長,並且能夠積極 投入社區。一直以來,家政班都是最接 地氣、從家庭到鄰里不可或缺的力量, 未來希望也能夠吸引外來人口加入。
而蔡麗智來到深坑投入家政工作已
綠色創意工作坊開設的花藝課,深受長者喜愛。
122
深坑區農會
新北市深坑區農會家政指導員蔡 麗智,負責家政工作超過30年, 與家政班班員情同姊妹。
超過30個年頭,她原是幼稚園老師,
聽說深坑區農會招募家政指導員,就決
定報考,從此在深坑待下來。原本住在
中和的她,每天騎摩托車上班,一騎就
是15年,但路途實在遙遠,後來乾脆 定居深坑,也更貼近在地。
觀察班員互動 適性分組更凝聚
蔡麗智還清楚記得是1989年進入深
坑區農會,當時工作的服務地區範圍 擴及石碇、平溪,後來組織各自獨立之
後,才專心負責深坑的家政工作。一開 始的成員結構很簡單,只有班長和書 記,但她發現班長一個人無法平均照顧 到每位班員,於是開始思考如何讓家政 班更有活力和發揮空間。所以,她嘗試 用分組方式,每組設有小組長,每個班 自行開會決定年度主題及配合政策,由 於是自己決定的,班員們就更有興趣和 意願投入,結果這不但讓班員間產生凝 聚力,家政班的陣容也從6個擴大到現 在的10個班。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3 農味
123
心思細膩的蔡麗智,平常就觀察班員 的互動狀況,她發現不同年齡層有不同
需求,於是又想出以年齡分班的做法,
但一開始被分發到高齡班的長輩,還會
抱怨是不是嫌棄他們老,後來大家發現
同年齡層的人聚在一起,更有共同話 題,也了解彼此遇到的問題,班員間的
感情變得更好了。
而本來以女性為主的家政班,後來班
員的先生也覺得很有意義,決定一起投 入,成為另一股的生力軍。
分享志工周寶珠的故事,形容寶珠是一 個任勞任怨又有耐性的農家婦女,教導 深坑國中中輟班的孩子長達10年,不 但把他們帶回正軌,更運用烘焙專長幫 助他們報考高中餐飲科,找到人生與職 涯的道路。
攤開家政班的活動課程表,每週一到
五、每天上下午,幾乎被填滿,怎麼忙
得過來?由家政班成員組成的志工隊, 成為蔡麗智不可或缺的重要幫手。志工
隊平日協助關懷訪視、共餐料理、電話 問安等事務,有特殊活動時,更是會看
到他們的身影。
在綠色照顧的共食日,高齡班長輩
一早來農會上課,會帶來家裡種植的蔬
菜,當作共食的食材。志工們就開始在
旁邊的廚房備餐,利用當季在地食材,
烹調出最拿手的健康美味家常料理。
志工隊的投入,讓蔡麗智很感動。她
志工隊隊長吳杏環更是她的得力助 手,每月主持志工會議,討論各項執行 成果,協助家政工作順利推動,更把每 一年、每一項計畫都仔細整理建檔,累 積成豐富的資料。
讓班員動起來 設計活動有巧思
在開課、尋找適合師資之前,蔡麗 智都會先親自去課程現場,聆聽、了解 老師的上課內容。由於大多數班員年紀 較大,考量到他們的眼力不好、肢體靈 活度不足,她選擇疊杯遊戲作為課程內 容。她說,因為杯子體積大、容易操作, 同時可以訓練手指和記性,而操作疊杯
帶領志工團隊 成為最給力後盾
124
蔡麗智規劃了開心菜園,讓長輩認養一畦菜園。
最厲害的班員,竟是93歲的黃賴月阿 嬤,她不但練出興趣,還得到世界盃疊
杯比賽的冠軍。至於其他創意課程,像
是手機攝影,可以教導長輩學會使用手
機拍照,拍出美美的照片,以及把照片
做成桌曆,成為獨一無二的作品。對於 較年輕的家政班員,則輔導他們學習第
二專長,取得烘焙、中餐、麵食等丙級
技術檢定證照。
最近,蔡麗智又有新構想,利用農會
倉庫旁的空地,開闢開心菜園,這也是 綠色照顧推動計畫的項目之一。每位長 輩認養一畦菜園,每天清早大家輪流來 巡菜園,生活有了新目標,既能活動身 體,又有新鮮蔬果可採收,可說是一舉 數得。
來到深坑30多年從沒離開過,蔡麗
智和班員培養出姊妹般的感情,多了同 理心,以及學會觀察、傾聽,是她最大 的獲得。
深坑區農會
高齡家政班班員的體能、身心狀況,不同於一般人,課程設計必須顧及他們的需求。
125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3 農味
宜蘭縣羅東鎮農會家政指導員 石珊榕,精心策劃關懷服務、 家政班課程,獲得農委會第一 屆「幸福農村金推獎—— 傑出 農業推廣楷模獎」殊榮。
羅東鎮農會
農村女力活潑綻放 以成就重新定義人生價值
臉上綻放笑容,透過舞蹈、手作、美食,
展示她們長久累積的成果,
將在地特色傳播出去,打造農村新風貌;
這群宜蘭縣羅東鎮農會家政班的女性, 正揮灑農村勇敢、堅韌、活潑的新女力。
文/唐祖湘 圖/蔡孝如
宜
蘭縣羅東鎮,為全臺面積最小的 鎮,地狹人稠,耕地面積有限, 農業產業豐富性相對較少,農會亦屬於 都市型農會,照理說透過農會輔導的家 政班要走出自有特色,並不容易。
126
在宜蘭縣羅東鎮農會服務近30年的 家政指導員石珊榕,給出意外的答案,
「其實結合現有農業、羅東在地林業、
農業政策,再注入政府推廣的農業元 素,家政班班員反而更能擴展視野。」
規劃多元課程 應用於日常生活
像是羅東鎮農會運作20餘年的「田 園學苑」研習班,課程多元豐富,舉
凡健康園藝、點心烘焙、養生保健等類
型,讓家政班班員能夠靈活應用於日常 生活中。最具代表當屬米食文化課程,
同樣的米,可以製作成米苔目、蘿蔔 糕,也可以是甜米糕、炒米粉,傳統米
食融入現代美學擺盤,吸引老、中、青 三代成員參與,讓傳統米食得以傳承。
農委會長期輔導家政班創作農村巧
藝,羅東鎮農會的蠟染班追求獨特性, 挑戰高難度的蠟染創作,結合羅東在地 產業木材,將一圈圈的木紋意象,化為 蠟染圖案,寓意「財源滾滾」,透過現 代設計,轉化為手機袋、包包、抱枕等 時尚用品,將DIY手作質感大幅提升。
為了在農會推廣活動加入在地元素,
石珊榕精挑細選一群對舞蹈有興趣的家 政班班員,在2015年成立「丰采舞蹈 團」,協助農會各項農業活動的行銷, 也為班員打造表演舞臺,而且成軍8年 以來,在農會大大小小的活動中亮相。
丰采舞蹈團團長游玉枝表示,團員皆 為媽媽與阿嬤,平均年齡57歲,活力 十足,從基礎舞蹈開始學起,如今可因 應場合,表演民俗舞蹈、現代舞或敦煌 舞,「讓外界見識家政班班員不是只會
丰采舞蹈團團員都是媽媽與阿嬤,舞姿曼妙。
家政班班員學習蠟染工藝,創作各式各樣精緻的手作品。
127
羅東鎮農會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3 農味
燒飯煮菜,也可以把歡樂帶給大家!」
邀高齡者參與 尋回自我價值
因應農村高齡化,羅東鎮農會家政班
積極結合在地特色,發展綠色照顧、農 業療育工作。
羅東早期是林業重要集散地,日治時
期曾是臺灣三大林場之一,在林業式微
後,留下許多廢棄的木棧板。在農村高
齡者的綠色健康生活研習班,透過木工
老師細心傳授,將這些廢棄棧板簡單加
工,巧妙變身為鄉村風的花籃,結合綠
色植栽更添詩意,高齡者也在敲敲打打
的手作過程中,身心徹底療癒。
歷年來,羅東鎮農會家政班配合農委
會的高齡者關懷服務,由石珊榕精心策
劃活動,像是共餐,並非煮菜給高齡者
吃,而是邀請他們指導家政班年輕班員
與農業志工精進烹飪技巧,藉由互動過
程,一來提高社會認同感,二來推廣在 地食材。
農業志工也下鄉四處探訪阿嬤的古
早味,向高齡者請益,學習傳統臺灣古
早味美食,延續傳統飲食文化。「讓高
齡者從活動參與中,找到自己的價值,
而不是被動接受照顧。」石珊榕強調。
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書,記載每位高齡者的精彩 生命經驗。
羅東鎮農會家政班也為高齡者進行 「生命故事書」的活動,以藝術為媒介, 引導長輩分享自己的夢想、穿一件最美 麗的衣服來拍照,並在志工協助下,透 過文字、圖片、彩繪等形式,用雙手做
出一本獨一無二的的生命故事書,為長 輩留下生命的深刻印記。
在地人情味濃 齊心投入家政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實體活動無 法進行,石珊榕與班員卻一刻不停閒, 在臉書成立「羅農家政玩美拍」社團, 線上展現班員的動態,也將每位高齡者 相片剪輯製作成影片PO網,公開分享 她們精彩的生命經歷。
另一項傑作則是「586媽媽手作平 臺」,「586」是羅東鎮農會的金融代 碼,石珊榕說,常有民眾想購買家政班 班員製作的傳統米食、點心與各種巧藝
128
品,於是農會成立手作平臺,將產品收
益提撥10%回饋地方,這不僅成為家
政班收入管道,也發揮社會企業精神,
促進經濟且回饋地方,一舉兩得。可惜
在執行上尚有食品安全等問題,需要解
決,目前暫停運作,希冀相關單位能予 以協助,讓平臺早日復業。
石珊榕在1994年考進羅東鎮農會,
「剛開始我覺得農會是一個很古老、
很鄉下的單位,後來發現這裡在地連結
深、人情味濃,就再也離不開了。」多
羅東鎮農會
年前她曾生了一場病,農會同仁們都十 分體諒,令她感念在心,病癒後她更加 全心投入家政推廣工作。
石珊榕說,家政推廣業務隨著時代變 遷,不斷調整,在羅東鎮農會理事長陳 漢鍾、總幹事吳聰杰、志工團隊與班長 聯誼會的支持與協助下,22個家政班 班會平均出席率高達92.6%,參賽屢屢 得獎。
而她也將從事家政推廣工作,視為個 人最大榮耀,未來也會繼續努力。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羅東鎮農會家政班除了發展在地特色,也大大彰顯農村女性豐富多元的樣貌。
129
Part3 農味
柳營區農會
「田媽媽」成功出擊 全員合力行銷牛乳麵食
家政班的成員由最初的農民拓展至全民,
課程保留傳統技藝,並加入現代趨勢,
讓更多人認識、推廣農業,
成為行銷生力軍。
文/周君怡 圖/李復盛
入臺南市柳營區農會,一旁圓滾 滾的乳牛公仔是柳營牛奶節的吉 祥物。轄內的八翁酪農區,飼養乳牛超 過萬頭,全臺六分之一的牛乳來自柳營
柳營區農會總幹事陳右欣(中) 與推廣部主任陳姿吟(左1), 帶著一群家政班的堅實後盾, 包括理事張春來(左2)、班長 徐金女(右2)、班員陳慧美(右 1),共同為農業打拚。
進
130
區,使得柳營成為國產牛乳的重鎮。以 地產牛乳加工製作的鮮奶包子與饅頭,
則是柳營區農會家政推廣的重要特色。
柳營區農會推廣部主任陳姿吟,在
農會有近40年的工作資歷,投入家政
推廣約30年,提到早期的家政課程不
外乎是健康衛教、講習訓練與手工藝推
廣,讓婦女在農閒時有所學習,甚至貼
補家用。每年定期與不定期的下鄉會
議,班員間的互動頻繁,培養出相當深
厚的感情,也讓陳姿吟觀察到每位班員
的不同特點,讓她在家政業務上有一群
相互扶持的好姊妹。
成立「田媽媽」 推廣鮮奶麵食
由於社會狀態改變,家政班近二十多
年來不斷轉型,對陳姿吟與班員來說,
最大的挑戰就是「田媽媽」的成立。
「田媽媽」設立的宗旨在於結合農村
辛勤又有精湛手藝的家政班班員,成立
農特產品加工品牌。陳姿吟發現家政班
的班員們,不僅手藝超群,也很愛製作
美食,卻捨不得販售或自己食用,反倒
樂意與眾人分享。
既然柳營區是牛乳產地,於是陳姿吟
為家政班申請「田媽媽」品牌,由班長
柳營區農會與便利商店合作,即食的「田媽媽」手 工鮮奶包子、饅頭各類品項,也能全天候供應。
徐金女領軍,以純鮮奶製作手工麵食。
柳營區家政班的好手藝遠近皆知,開 始營業後訂單爆量,10位班員們各自 照著自己的習慣製作,有人動作快、有 人做得細緻,麵食不僅外型有別,隨著 製作者的心情也有變化;對於餡料內容 更是五花八門,有人喜歡蘿蔔乾、有人 選擇冬粉,連鹹鴨蛋也進入配方。
陳姿吟直言,當時的產品非常多元, 場面可以用「混亂」來形容。有些農會 的「田媽媽」班員,原本就有執業經驗, 可以直接上手,但柳營則完全是商業 新手;而她選擇班員的條件是配合度高
又耐操,但開店不只需要會做,還有財 務、送貨等業務,「我居然沒想到可以
請老師來教學,『田媽媽』創業後相當 辛苦,可說是我在農會的黑暗時期。」
柳營區農會
131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3 農味
班員們每天上午8點開始工作,收工
往往是晚上9點,身為班長的徐金女責
任心強,有時為了趕訂單,晚上12點
還得先去和麵,隔天大家上工就有發酵
完成的麵團可以馬上使用。即使忙碌,
班員們還是靠著雙手不斷地做,夜深時 由家人接送,大夥開心回家,隔日繼續 努力。
由農會輔導 全員成為最佳後盾
只不過,班員們家中還有農事,遇農 忙時,僅4、5個人手難以消化訂單。
陳姿吟則發現班員對「田媽媽」的呈
現,與她的想法不盡相同,礙於自身業
務無法時常與他們相處,在運作一年多
的時間,負面雜音不斷浮現後,柳營區
農會決定將「田媽媽」納入輔導,讓班
員採上下班制,只負責製作,其他的行
銷、物流等工作,都由農會接手。
訂單量大的時候,農會員工也加入
幫忙,大家常是打卡下班後,換裝捏包
子,或是載著蒸籠與產品,赴外縣市參
加展售會。如今柳營區農會的員工,每
個人都會製作包子、饅頭,成為「田媽 媽」趕出貨的最佳支援。
對陳姿吟而言,建立共識是每一份
工作的合作基礎,當這群班員們達成共 識,工作就順利多了。如今柳營區農會 的「田媽媽」仍維持10位班員的編制, 產品外型也有規格化標準,所以包子一 定得站著捏,形體才漂亮,但上了年紀 的班員們無法持久,因而產量有限。
目前受到《食安法》的規範,農會未
來打算設置加工廠,以自動化產線增加 鮮奶麵食產量,也能運用更多的在地物 產,同時也保留班員的手工產品。「包 子經過手的溫度,捏出來的感覺就是不 一樣,由這些有家事經驗的媽媽們來 做,心境不急且相對沉穩。」陳姿吟說。 除了「田媽媽」外,家政班的課程在 農會總幹事陳右欣上任後,面向更廣。
班員陳慧美解釋,陳右欣創意十足、表 現形態豐富,翻轉了柳營區農會,並且 家政推廣除了原有的農村技藝,曾規劃 日文與書法課程,雖因疫情未能順利開 班,但增加娛樂性質的歌唱、律動和瑜 珈班,不限定會員參加,吸引不少民眾 來報名,讓歌唱班暴增為兩班。
種植草菇的理事張春來,不停播放歌 唱班與律動班四處表演的影片,無論是
課程多元 兼具招募新血輪
132
每場次表演的服裝,都是班員別出心 裁的自製裝扮。(圖片提供/柳營區農
會)
家政班課程多元,不限定會員參加, 吸引周邊居民參與,增加認識並推廣農 業的機會。(圖片提供/柳營區農會)
到教養院、日照中心或地方活動,班員
們除了努力練習,更特別購買布匹與飾
品,自製表演裝扮,每場次的服裝都是
別出心裁,有時為了穿插其中的短劇,
還得到山區商借早期農具,就是要讓表
演更加逼真。
一提起活動花絮,眾人此起彼落地笑
談。陳姿吟解釋,徐金女是傳統婦女代
表,各式米食糕點都是拿手料理;陳慧
美思路清晰、組織力強,善於號召人力;
張春來能歌善舞,活動場合絕對少不了
她的身影。
每當班員們有演出機會,時常為了製
作道具,而站在書局思考很久,該買些 什麼或如何做,家政推廣讓大家的生活 有趣又充實。「最重要的是,農會取之 於農民,也要用之於農民。家政班在社 區進行的送餐或活動,都是為了回饋、 感恩這些鄉村的農民。」陳姿吟強調。
面對農村人口結構的改變,陳姿吟希 望透過班員招聚更多晚輩參與,為家政 班增員。
而陳右欣則注意到已退休的壯世代、 自營作業者等族群,期待他們成為招募 對象,這樣一來不僅讓更多非從農者認 識農業,也能透過其他領域的職場歷 練,為家政班注入不同思維,加上社群 媒體的宣傳與串聯,營造生生不息的樂 活農村。
柳營區農會
133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3 農味
臺中市清水區農會推廣部主任李月貴, 深耕家政推廣領域超過40年。
清水區農會
從零開始挑戰 扶植班員自力更生
家政要與時俱進,建立學習型組織, 推廣農業體驗、食農教育; 而且在少子化、高齡化的時代,
也鼓勵班員接受家庭照顧服務員的訓練, 既可以自力更生,又可以服務社區, 做到健康老化、在地老化。
文/秦雅如 圖/蔡孝如
我
從踏進清水農會的第一天,就沒 離開過推廣業務。」臺中市清水 區農會推廣部主任李月貴在家政推廣工 作上,一做就是43年。她和農會結緣 極早,從她5歲起,媽媽也是農會家政
「
134
班班長,在當時進口美援麵粉的年代, 家政指導員教導農村婦女做包子、饅
頭,有學又有吃,在她心裡留下美好印
象,後來她考進家政科系,從此踏上家 政推廣之路。
「女人好像桶箍,教育女人等於教育 全家。」李月貴深刻體認婦女在家庭、
社會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認真執行家
政推廣事務。現任農會總幹事顏秋月肯
定地說:「月貴主任很有心,每一件事 總是全力以赴,是非常好的助手。」
然生態、人文歷史,當然還有最重要的 農業文化、農特產。
韭黃是清水最具代表性的農產之一, 每年舉辦的韭黃文化節,是當地的年度 盛事,後來考量清水區除了韭黃以外, 還有稻米、韭菜、白蘿蔔、地瓜、花生 等多種特產,顏秋月希望民眾能更廣泛
地認識清水的農業文化,於是將韭黃文 化節改名為產業文化節。
常常吸引學校團體參訪、位於清水區
農會大樓4樓的「農業推廣教育中心」,
正是由李月貴負責建立。這裡介紹清水
農會的沿革,以及清水的地理環境、自
因此,研發具有在地特色的農特產 品,也成了李月貴的重點工作,她推出 的清水米棒、韭讚麵均受到好評,韭讚 麵還被票選為十大伴手禮之一。她帶領 家政班班員,運用她們的手藝開發韭黃 炒米粉、韭黃水餃、韭黃三絲等特色料 理,甚至到學校教孩子包韭黃水餃,送 給警消人員,表達慰問感謝之意,將在
對臺中市清水區農會總幹事顏秋月來說,工作充滿熱情的李月貴是她的得力助手。
由李月貴建立的農業推廣教育中心,提供導覽解說服務,是小朋友認識清水農業文化的好去處。
Part3 農味
推廣農業文化 開發特色伴手禮
清水區農會
135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地特產和人文教育做了很好的結合。
重視學習 訓練班員獨當一面
除了地方料理,李月貴還推動農業體
驗、農村巧藝。「我喜歡讓農村婦女得
到知識,能夠學得一技之長。」在農委
會還未提倡手工藝的時候,她就聘請老
師教導班員做拼布、編織、陶藝等,同
時也結合在地農產特色,輔導班員做出
深具獨特性的玉米吊飾、化妝包、白蘿
蔔造型的陶土花器、韭黃寶寶飾品,將
農產品變成具有欣賞、實用價值的手工
藝品。
由於清水區的農業志工大多來自家
政班成員,每年李月貴都會安排導覽解
說的培訓課程,訓練他們運用解說,與 大眾面對面的溝通,逐步獨當一面。
她把班員分成活動、解說、 DIY等
組別,每個人可以選擇自己有興趣或專
長的項目,包括在農業推廣教育中心做
導覽介紹,教導民眾做DIY體驗活動,
甚至規劃一整天的行程,帶著民眾騎腳
踏車,遊逛認識清水區,中午還提供家
政班媽媽準備的在地料理。
家政推廣也要與時俱進,她說現階
段重視食農教育,而在清水區農業倉庫
家政媽媽們用一雙巧手,編出玉米造型的裝飾品、 吊飾。
體驗區落成後,她會將家政融入農業體 驗,例如在旱田的部分,可以舉辦挖番 薯、拔菜頭;水田的部分,則讓民眾體 驗從曬米、碾米到包裝的生產流程。這
些活動都有賴班員一起來執行,她要讓 每一個人都有發揮的舞臺。
「我很喜歡完全從零開始的班員,引 導他們得到成就。」李月貴說,她特別 關注社會上最角落的人,尤其農業出身 的民眾,常常是社會弱勢的一群,她希 望農會成為一個平臺,能夠幫助他們, 是她認為最重要的事情。
在家政推廣工作上,她秉持由下而上 的原則,先去了解班員,甚至農事研究 班、產銷班的青農,知道他們的需求是 什麼,再來做規劃設計。
事實上,李月貴本身就是個好學不倦 的人,她分享自己兩次前往日本考察、
136
交流的經驗。
在全國農會包括農事、四健、家政體
系的300多個成員中,只挑選出12位,
前往國外考察。而李月貴在家政指導員
考核中,每年入列前三名,因而獲得這
個考察機會。
出國累積視野 領班員從做中學
她說,她在日本看到民眾對農村的尊
重,轎車會禮讓農機先通行;她也學到
日本農村婦女的醃菜技巧,甚至還想把 清水區的韭黃,推廣到日本。
清水區有32個里,每個里都有家政
班,李月貴總是親自走訪,「跟他們
建立起感情,從5歲到90歲,幾乎都 叫我『月貴姊』。」如今面對高齡化和
少子化的挑戰,強調健康老化、在地老 化,成為家政推廣工作之一,因此她開 辦照顧服務員訓練班,鼓勵班員考取相 關證照,成為照服員、清潔服務人員、 褓母,藉此自力更生,幫助其他人。
像在家政班擔任幹部的許錦英,總是 客氣地說她是來學習的,而李月貴期許
她發揮種子成員的角色,要負責把學到 的東西教給班員;另一位班員林麗寬, 提到志工任務就是要讓農民覺得受到照
顧,李月貴也強調志工就是農會的分 身,不可或缺;農村巧藝班班員王微鵑 覺得在家政班交到很多朋友,生活變得 充實。
與班員一起成長,李月貴從過往累積 至今的人脈存摺,就是她最大的寶藏。
清水區農會 帶領班員一起學 習成長,讓李月 貴(右2)得到 最大成就感。
137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3 農味
頭份市農會
培訓種子教師 打造「以老伴老」的樂活農村
傳承傳統技藝與經驗,持續學習與新世代結合,佐以食農教育與永續發展目標, 打破以往的家政框架,落實於生活的各層面。
文/周君怡 圖/蔡孝如
進入苗栗縣頭份市農會的會議室,
長桌上擺放琳琅滿目的家政班各
式作品,有傳統「九蒸九曬」製作的酸
柑茶,常見的花生醬、干貝XO醬,現
代感十足的果凍花,一旁還有防疫用品
的柚皮酒精與清潔劑、艾草塔,以及重
複使用的麻布提袋。
「我們的重點放在傳承與創新,而且 是以可食用與消耗性日用品為主,讓大
家能運用在生活裡。」家政指導員林金
碧拿起自己與家政班員一同製作的酸柑
茶,講述頭份市農會的家政推廣工作。
走出辦公室 看見家政推廣方向
從信用部業務轉而接手家政工作10 多年的林金碧,坦言剛開始時很挫折,
最初的3個月,每天只在辦公室擦桌 子、收公文,沒有目標與方向;直到被
主管提醒,推廣人員應該要走出去,看 看市場的特點,於是她才慢慢組織自己 的想法。
家政班課程需要聘請講師上課,在預
酸柑茶是客家人勤儉再利用的特產,做工繁複, 需經「九蒸九曬」才能製成。
138
算有限下,要讓課程內容多元,講師費 是一大問題。於是在接手第2年起,林
金碧決定自費到外地學習,回來培訓家
政班班員成為種子教師,再由他們去各 班進行教學。
當林金碧對特定主題產生興趣,會尋 找可以進行速成教學的老師。她以學習
果凍花的經驗為例指出,當她在某次會
議上看到果凍花,發現有大學在授課,
但上課時間很長,勢必耽誤她的日常工
作;幾經尋找後,有老師願意以一天的 時間,傳授所有製作步驟。
頭份市農會
苗栗縣頭份市農會家政指導員林金碧, 喜歡挑戰,也擁抱對家政的使命感。
但畢竟不是完整經歷製作過程,林 金碧回到苗栗後,透過自己不斷嘗試實 作,才能編寫出一套符合家政班的教學 模式。
在地的酸柑茶,是客家人勤儉再利用 的特色物產之一。過年時,家家戶戶案 上都會擺放大吉大利的虎頭柑,然而它 皮厚、味酸、汁少,客家人會在年節後, 挖出果肉混合茶葉與中藥,再塞回橘皮 內綁緊,經過反覆蒸煮、日曬、風乾, 成為一顆顆色深硬實的酸柑茶,供日後 敲碎沖煮飲用。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139
Part3 農味
第一回授課,雖然為了食安,部分 過程委由茶廠代為處理,但每位班員都
能做出傳統的酸柑茶,大家的成就感滿
滿,透過家政班的學習,林金碧期待讓 傳統持續扎根在家庭中。
以興趣分班 學習與向心力倍增
頭份的特色雜糧是芝麻與黑豆,林金
碧教大家製作芝麻醬,有時搭配後龍產
的花生做成雙醬,用於拌麵或料理,均
相當實用。而家政班的黑豆運用更多樣
化,除了製成豆漿、豆腐、豆花,豆渣
則拿來製作饅頭、麵條,或是煎蛋、拌
飯,達成全食物的應用。而每逢市集或 活動,家政班的木桶豆花深受好評,地 產地消的新鮮滋味,讓人回味無窮。
早期的家政班以村里分班,林金碧發 現每個人興趣不同,為了讓大家沉浸在 自己喜好的事物中,現在的18個家政 班則以類別分班,動、靜態課程皆有, 包含太鼓、手工藝、美食等,班員可自 由選擇班別。
在如此的安排下,班員們學習新事物 後,總會在家嘗試、相互交流分享,一 方面複習,另方面也能增加與家人的互 動,特別是許多流行事物,能讓上了年
由美味的干貝醬 (上),到防疫柚 皮精油酒精與清潔劑 (左),林金碧規劃 的家政課程,讓班員 能將所學,運用在家 常生活裡。
140
紀的班員和晚輩產生共通話題。而每3 個月舉辦一回的成果展,除了驗收學習
成績,也是各班班員一起小聚的歡樂時 刻,營造更強的向心力。
透過興趣分班,加上過往第二專長的 培訓,種子教師逐漸成為林金碧的得力 夥伴。「每個人都有潛力,只是還沒被
激發出來。」她笑說,把班員「逼」個 兩年,他們總是有機會順利上臺。
對於這些平日務農的班員來說,拿麥
克風講話,比拿鍋鏟還累,但從上臺講 5~10句話開始練習,或是相互搭配,
各自擔綱示範與解說,就能慢慢從中找
到節奏與自信。她也會在收到其他單位
邀請授課時,帶著班員同行、由班員上 場,讓他們有更多嘗試空間。
家政種子教師 助力在地安養
林金碧發現,農村社會普遍存在著
下一代養家不易、長輩得自立自強的現
況,因此班員有了第二專長,不只生
活多了重心,甚至能賺些零用錢。對於
班員擔任種子教師,以及獲得外聘演出
的酬勞,她建議生活有餘裕的人,可保
留作為交誼基金,而有需要的人仍可領
用,保持生活的彈性。
同時,這些種子教師也成為頭份市農 會的綠色照顧班講師,由2021年試辦 到2022年正式開班。林金碧規劃課程 內容,採用分階段的主題式學習,讓長 者在簡單緩慢的情境下,開心參與,而 避免不易深入的多樣化。
苗栗縣頭份市農會總幹事羅清香提 到,在綠照開辦後,農會也積極與市公 所配合老人日托工作,未來還有很多借 助家政班之處,協助長者都能放心地在 地安養。
面對家政班員的斷層,近年投入食農 教育的頭份市農會,帶領學生進行農事 體驗時,發現陪同孩子參加的父母,往 往比孩子來得興奮且投入;由於目前疫 情逐漸趨於穩定,農會期待藉由更多的 互動,讓這些年輕父母有機會成為家政 班的新血輪。
「我同時是性平種子教師,在聯合 國的17項永續發展指標中,責任生產 與消費、鄉村的性別平等,都與農會業 務有關,加上食農教育與食安問題,也 都是農村永續的著墨點。」永遠保持好 奇、喜歡挑戰的林金碧,每完成一件事 的開心感受,讓她在家政工作上持續樂 此不疲。
141 田蜜家政情,最溫柔的堅定| Part3 農味
頭份市農會
田蜜家政情 最溫柔的堅定
30 個家政推廣與在地風土故事
電子書版權頁
發 行 人:陳吉仲 發行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電 話:02-2381-2991
住 址:100212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37號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主 編:陳俊言、簡慧娟、黃鈴翔
執行編輯:莊安華
插 畫:林家興
美術設計:陳俐君
行政統籌:黃仕嵩、萬秀娟 特約記者:秦雅如、莊安華、唐祖湘、周君怡、陳志東 特約攝影:蔡孝如、王星鑑、廖宜勤、李復盛、陳志東 行銷企劃:白雲香、洪檍喬、楊淑如、陳雅珊
出 版 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電 話:02-2381-2991
傳 真:02-2381-0341
網 址:www.coa.gov.tw
出版年月:中華民國112年5月
定 價:非賣品
GPN:4911200023
ISBN:9786267110874(PDF)
電子書設計製作
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設計製作
地址:104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39號11樓
電話:02-2507-8627
網址:smiletaiwan.cw.com.tw
電子書播放資訊
作業系統: Windows 11
檔案格式: PDF
播放軟體: html
著作財產權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著作權利管理資訊:本書保留所有權利,欲利用本書全部或部分內容者,需徵求著作財產權人 同意或書面授權。(洽詢電話:02-2381-2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