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都市綠帶新未來 與樹同行 並肩成長
���� 臺日韌性都市林管理技術研討會
深度剖析
臺日韌性都市林管理技術研討會逾300人為城市綠
英國學者Colin Tudge在 《 樹的秘密生活: 它們如何生存, 如何與我們息息相依》 一書
, 以 「 樹 」 為地球生態系的核心──人類為了可以持續生存繁衍下去 , 必須徹底了解 樹的生命價值 , 當都市裡的人口屢創新高 , 如何與樹共生共榮 、 強化都市林的韌性已經 刻不容緩。
, 今年 6 月 1 日 ,「 臺 日韌性都市林管理技術研討會 」 在台北 登場,來自台灣、日本的專家學者共同發表研 究心得,同時交換可貴的學術及實務經驗,而
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樹──為了要讓都市林 更具備環境韌性,同時催生永續生態系統。
「臺日韌性都市林管理技術研討會」由行政院 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
務局 、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
處、財團法人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台灣 都市林健康美化協會共同主辦,並由日本一般 社團法人街路樹診斷協會和天下雜誌協辦,現
場吸引超過 300人參與 , 除了不乏專家學者 ,
更有許多第一線公務員到場關注。
臺日韌性都市林管-472.jpg/「臺日韌性都市林
管理技術研討會」上,台日專家齊聚一堂討論
城市綠意實踐之道。
這場護樹在地實踐的研討會,喚起民眾對於都
市林和樹木的保護意識 , 讓人聯想起第 27 屆
聯合國氣候峰會 ( COP27 ), 在COP27 , 承
諾淨零跟達到淨零的差距是如此的巨大,不僅
在 COP27 成為 「 問責 」 的主軸 , 更讓誰在漂 綠的議題浮上檯面──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
(Antonio Guterres)在第一份檢視淨零承諾
報告的記者會上言簡意賅地說 , 2030 要減排 45% , 才可能在 2050 達成淨零 , 否則就是虛 假的淨零承諾。
淨零是新顯學 , 全球最大的 2,000 家上市公 司 , 近 4 成提出淨零目標 , 但聯合國秘書長古
特雷斯在 COP27 峰會上砲轟 :「 淨零承諾 」
的漏洞大到足以「開柴油卡車通過⋯⋯」去年
11月8日,古特雷斯在COP27上公佈了聯合國
第一份反漂綠報告。
在台灣護樹
褐根病堪稱樹木中的COVID-19
在台灣護樹者心中 , 關注都市林時 ,「 褐根
病 」 是嚴峻的問題 , 甚至應該思考是否納入
「國土保安一環」;褐根病持續擴散,對都市
公園、道路樹木、行道樹構成極大威脅,根據
林試所樹木醫學中心 2016 年重要病蟲害通報
案件統計,病害佔總案件55%,褐根病就占了
總通報案件的37%,在地方縣市政府來說,嘉
義市 2022 年就率先編列 3 年共 2 千萬元防治預
算。
「 褐根病 」 對樹木的影響有多大 ? 大安森林
公園之友基金會以「 樹木界的COVID-19 」 為
大眾科普, 儘管COVID-19是冠狀病毒感染人
類,樹木褐根病則是真菌感染樹木,但二者實
有四大相似之處:
第一 , 接觸傳播:COVID-19能藉由近距離飛
▎褐根病菌入侵樹木根部組織後 , 便會造成木質腐朽 、 使樹根脆弱,影響養分吸收。
沫、直接或間接接觸患者的口鼻分泌物,來進
行傳播,因此戴口罩、拱手不握手、回家馬上 換下外出衣物、勤洗手等事項都是很重要、需 要確實落實的行為;褐根病亦能透過罹病樹木 根部、土壤中殘存的罹病組織等直接或間接媒 介,接觸健康樹木進行傳播。
第二,飛沫傳播:根據疾管署公布資訊,在沒 戴口罩的情況下與 COVID-19 患者處於 2 公尺 內之密閉空間裡,接觸15分鐘以上,被感染的 風險較高;而褐根病病菌更加厲害,在有性繁 殖後,會產生子實體及擔孢子散佈在空氣中, 隨著風進行長距離傳播 , 使發病地點難以追 蹤,提高「疫調」難度。
第三 , 缺乏明確解藥:COVID-19雖然已經研 發出疫苗,但尚未有解藥出現;而褐根病雖然 能利用系統性殺菌劑進行灌注治療,但發病初 期,地上部沒有任何特徵,等到地上部開始出 現衰弱病徵時,僅存的健康根系早已難以支撐 枝葉的生長,提高治癒難度。
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直言, COVID-19跟 褐根病一樣,都是傳染性極高、得病後極難治 癒的疾病,褐根病比較容易傳染給虛弱、生長 不良的樹木,健康的樹比較不容易感染,人類 會說話、會溝通,跟無聲的樹木相比,在圍堵 疫情上更有優勢, 從COVID-19到褐根病, 預 防勝於治療是重要關鍵。
1 2
當國際交流回歸緊密
勾勒都市綠帶新未來──與樹同行
並肩成長 2023 臺日韌性都市林管理技術研討會 深度剖析
研討會催生真正影響力 呼應「向漂綠說不」
向「漂綠」宣戰!關注褐根病
▎「臺日韌性都市林管理技術研討會」上,台日專家齊聚一堂討論城市綠意實踐之道。
中
童言童語催生護樹再升級
本來可以看到鳥窩,為什麼樹木都被齊頭砍掉了…
2023年5月,公民搶救台南市東區長榮路、東寧路口有7棵茄苳樹宣告失敗!成大學廬社
區雇工砍除茄苳樹,人在現場的管委會主委強調樹木只有20多年,並非搶救民眾說的40
年 ; 雖然區公所 、 市府都曾協助勸導 , 但樹木仍照預定計畫砍除 , 附近關心民眾看了相 當痛心,「曾經看過有老鷹休息,樹砍了生態也消失了」。
正視綠網的末梢 擴大與升級都市林守護的視野
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前院長、大安森林公園
之友基金會執行長楊平世分析:都市裡行道樹 比之前好一點 , 但還有進步空間 , 行道樹雖 然好一點,但尤其公寓大廈的行道樹都是砍頭 的,孫子曾經童言童語問他,「本來可以看到
鳥窩,為什麼樹木都被齊頭砍掉了?⋯」接下 來,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將投入公寓大廈 樹木的守護,都市林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博士分析,近年來,林務局
推動「國土生態綠網」,希望從中央脊梁山脈
的國有林區,催生大大小小的綠帶,並延伸到
都會地區,因此都市林正堪稱國土生態綠網的
末梢,這幾年,也跟林試所推動台灣原生植物
的栽植和推廣。
林華慶進一步指出,對於都會區的住民來說,
「末梢」是認識自然生態的啟蒙和主體,值得
好好營造 , 過去台灣人對於公園綠地和都市
林,常常被批評是「生而不養」,但透過產業 界和學界努力,已經愈來愈被重視,這正是推 動的最好時機──林務局接下來將整併退輔會
榮民森林保育事業管理處全部業務 , 改制為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華慶也希望爭取的
員額,和產業、地方政府共同優化和營造都市
林,不只讓其成為綠網,也可以是都市朋友的
綠色去處。
砍樹種電
恐與「增加森林碳匯」背道而馳
而走出都市,來到台灣東部,另一幅關於樹木 消逝的光景值得留意。
「挖土機和怪手進去,聯結車載著一截一截樹
木出來,粗的直徑有30公分,一車車地運走;
本來很漂亮的森林整片砍掉,看了很心痛。」
▎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前院長、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 會執行長楊平世。
這是 2022 年花蓮鳳林鎮一座光電場興建時 ,
▎城市樹木砍伐示意。台灣都市行道樹規劃雖比以往進步,但仍有改善空間。
附近居民目睹的「砍樹種電」景象。
事實上 , 這座面積 66 公頃 、 相當於 2.5 座大安 森林公園的巨大案場,只是當地大規模光電開
發的序曲──台灣拚 2050 年淨零碳排 , 國發
會公布的「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包含「自
然碳匯 」, 要透過廣植樹林吸存二氧化碳 ;
只是,政府努力造林之時,花蓮鳳林鎮卻有光
電案場「砍樹種電」,且未來有更多林地等著
砍伐開發,堪稱光電急行軍衍生的最新「副作 用」。
鳳林鎮為興建光電場「砍樹種電」引發反思,力
拚綠能光電卻要犧牲樹木林地,真的值得嗎?
檢視中央氣象局資料 , 花蓮 2021 年全年日照
時數僅 1740.5 小時 , 遠低於台中 2292.6 小時 及高雄 2482.5小時 , 換算平均每天日照僅 4.8 小時 , 整整比高雄少了 2 小時 , 光電效率明顯 不如西部。
再者,2022年6月,台糖「公開招標出租花蓮 縣鳳林鎮土地建置太陽光電設施案」由天樞智 慧能源公司得標 , 面積 154 公頃 ; 8 月 , 台糖 「公開招標出租林相不佳土地建置太陽光電發 電設備案第一批」鳳林部分由旭愛能源公司得
標 , 面積 149 公頃 , 兩案共 303 公頃 , 面積等 於11座大安森林公園。
根據法規 , 平地造林每公頃栽植株數須達到
1500 以上 , 台糖林地若開發種電 , 估計將砍
掉45萬棵樹。
此外,根據林務局估算「碳匯」方式,每公頃 林地每年二氧化碳吸存量約7.5至15公噸,以此
推估 , 若303公頃台糖林地砍樹種電 , 將失去
每年2272至4545噸的碳匯,與全球各國積極種
樹以增加森林碳匯的趨勢,可謂背道而馳。
▎2022 年花蓮鳳林鎮為興建光電場 「 砍樹種電 」 引發反 思,力拚綠能光電卻要犧牲樹木林地,真的值得嗎?
3 4 勾勒都市綠帶新未來──與樹同行 並肩成長
2023 臺日韌性都市林管理技術研討會 深度剖析
借鏡日本東京奧運經驗!
樹醫團隊致力擴大樹冠、提升綠覆率
新冠病毒打亂了全球人類的日常,也讓原本預定於2020年夏季舉辦的東京奧運,延遲到
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舉行,但由於熱島現象,主辦城市東京的夏季預期非常炎熱,
馬拉松比賽時 , 運動選手和沿途加油觀眾的健康問題成爲一大難題 , 日本官方為了因應
高溫,決定在馬拉松賽道的縣道和國道上鋪設了隔熱舖面和增闢綠蔭
, 東京都政府自2017年起 擴大了行道樹的樹冠 , 儘管最終東京奧 運的馬拉松賽事移師北海道札幌,東京都政府 仍將致力保有綠蔭而進行的行道樹修剪計畫定
位是「奧運會的寶貴遺產」。
樹的地上部分包括主幹和樹冠兩部分,從根頸 到第一主枝或第一個分枝的部分叫主幹,主幹 以上的部分叫「樹冠」,樹冠主要由骨幹枝和 輔養枝組成,構成樹冠骨架的永久性大枝叫骨 幹枝。
在城市裡,葉面積密度高、冠幅大的喬木能創
造較大的陰影面積,試著想像,大型喬木像一 把傘,傘面是無數片高反射率的樹葉,可以阻 擋短波輻射,不讓它抵達樹下,而能維持樹下
陰影處地表的低溫。
不只一家之言! 以決策會議決定樹木去留
東京都政府在 2021 年修訂了 「 街路樹診斷手
冊」和「街路樹維護管理計劃書」:街路樹診 斷手冊中,從正確的維護管理角度,增加樹木
檢查和診斷後處理的描述,也新增了根系保護
指南;至於街路樹維護管理計劃書中,則是記
載了對所有道路的行道樹設定目標樹形和修剪
方法,並進行計畫性的修剪。
此外,日本國土交通省關東地區整備局東京國
道事務所也出手 , 修訂了 2022 年的 「 道路維
護管理計劃書」,並制定新的「街路樹管理手
冊 」, 手冊中 , 將行道樹的目標樹形設定為 「 耐腐樹管理 」, 並要求整枝修剪方法 ( 疏
剪)不能削弱樹木的活力,也要提高抗腐性是
「最基本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街路樹檢查手冊内,説明了移 除決定並非由負責人判斷,而是要決策會議決
定,並由專家確認,也明確釐清樹木移植困難
的條件。
日本樹醫的許願 提升東京行道樹樹冠綠覆率
今年 6 月 1 日 「 臺日韌性都市林管理技術研討
會」中,日本樹木醫山下得男(YAMASHITA
TOKUO ) 分析 , 觀察日本東京中央區外堀通
的行道樹 「 懸鈴木 」, 2017 年以來的變化 ,
官方透過計畫性每年定期修剪,希望能擴大樹
冠與增長枝葉 而在2023年5月 在樹冠形狀
其實 , 一般社團法人街路樹診斷協會在 2019 年創立20 週年的時刻,便定位2019年起是發 展期 , 提出 「 培育充滿活力的都市樹木與人
才,打造都市森林」的新願景;新願景發布以 來,東京的都市樹木,尤其是行道樹的處理方 式發生了重大變化。
在台灣借鏡日本經驗,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 會表示,由於樹種不同,修剪季節也不一樣, 如常綠樹要在春季萌芽前修剪,落葉樹必須在 休眠期修剪才不會影響其生長;樹木的樹冠若 有鳥巢或其他重要生物棲息,或有病蟲害傳播 之虞等狀況,應該與主管機關討論確認後,再 決定是否修剪;至於樹木修剪幅度,大原則是 應該保持原有的樹形,常見的斷頭式修剪是錯 誤的方式,因為如此一來會害樹木無法行光合 作用或因腐朽菌入侵而死亡,即使存活,日後 也會長出不定枝,恐斷落危及用路人安全。
大安森林公園基金會副執行長陳楷鴻提醒,尤 其是颱風季來臨之前,「樹冠清理」是非常重 要的舉措,清理樹冠是將樹上乾掉的枝條、枯 掉的枝條、損傷的枝條,或者是有折損的枝條 剪下來;適當的修剪樹木、讓樹冠有孔隙,更 能承受狂風,也能提高樹木的透光率減少病蟲 害
5
以增闢綠蔭來說
勾勒都市綠帶新未來──與樹同行 並肩成長 2023 臺日韌性都市林管理技術研討會
深度剖析
2017夏季修剪後 2018夏季修剪後 2019夏季修剪後 2023年5月8日拍攝 ● 計畫性每年定期修剪 希望能擴大樹冠與增長枝葉。 ● 目標樹形(H=12m,w=6.5m)被限制。 2017年起擴大樹冠的歷年變化(外堀通 懸鈴木) ▎大安森林公園基金會副執行長陳楷鴻提醒,颱風季來臨前的「樹冠清理」作業十分重要,不僅幫助樹木更能抵擋風雨, 也減少後續倒塌衝擊。
。
解開法國巴黎和凡爾賽行道樹冠的秘密…
關鍵在樹木修剪和根系
日本樹木醫石井匡志(ISHI MASASHI)之所以踏上研究之路、攻讀博士學位,靈感來
自巴黎的行道樹 ! 他觀察 : 仿照 19 世紀末法國行道樹的日本的法桐行道樹 , 為什麽樹
「樹冠」比法國巴黎的法桐行道樹來得小?
原來,是日本式的修剪技術。 在經常發生季節性強風的日本 , 樹木經 常出現倒伏災害,原先以為日本式的修剪技術 可以避免樹木倒伏,但經石井匡志的研究,發 現行道樹的樹冠較小對樹木健康不利;而樹冠 越大,作為行道樹的效果和預期目標就越好。
臺日韌性都市林管-1.jpg/日本樹木醫石井匡志
研究發現,過度的修剪恐對樹木枝葉生長產生 負面影響。
關鍵一:樹冠不能強剪
石井匡志建議,在管理都市林時,常常出現砍 斷樹幹、降低樹高或砍掉粗枝,而使「樹冠變 小」;然而,經過強剪的樹木可能因生長量減
少而枯死 ; 調查發現 , 修剪去除約 50% 的枝
葉,對生長影響不大,而若是修剪去除90%的
枝葉,隔年枝葉和根的生長量都會減少,這意
味著:反覆強剪會造成容易倒伏的樹形。
關鍵二:正確處理根系斷面
根系生長減少也是導致樹木容易倒伏另一原
因。參考美國經驗,美國國家森林局的準則,
是要求在設置地下管線共用溝時 , 對於直徑
48.5公分的樹木,需有4.5公尺的隔離間距。
至於日本的道路環境 , 許多人行道寬度在 2 公
尺以下,根本達不到這個標準,經常反覆開挖
人行道的日本,必須要在「會切斷根系」的前
提下,想出合適的根系切斷方法──根系被切
斷後,新的根系會從切面附近長出,新根的肥
大生長後,會覆蓋切面,並防止腐朽菌透過切
面侵入。
要注意的是,切斷粗根會造成支撐力力下降,
可能會導致樹木立刻倒伏,但支撐力會因新根
的生長和伸展而恢復 ; 透過正確處理根系斷
面,使其長出許多新的根系是非常重要的。
附表:修剪量對枝葉生長的影響
修剪區 枝 葉 樹高
輕修剪 對生長量影響很少 對生長影響很少 與無修剪區㇐樣
強修剪 生長量明顯少 生長量明顯少 與無修剪區㇐樣
「在台灣,我們更新人行道時,是否有保留充
足的空間給樹木?」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
副執行者陳鴻楷直言,目前大概有已經有70%
的台灣的民眾居住在都會區裡面,都市計畫裡
面,馬路愈開愈大,綠地空間相對不夠友善,
以六都來說,其實難以一睹很大、很老、又很
健康的樹,民眾的護樹意識需要提升,其實,
樹木本身的根系是厭光、厭氧的,根系裸露又
被切除,對於樹木是非常大的傷害。
世界衛生組織 WHO 建議 , 人類居住環境不應
該遠離綠色空間 「 超過300公尺 」, 先前的疫 情警戒更凸顯都市綠地的重要性──要打造
綠帶,提供「完善的植樹環境」是最基本的要
求,但為什麼樹木長不大長不好?背後可能的
原因包括:有效土壤不足;在工程進行時沒有
給與樹木適當保護措施,造成受傷腐朽;或是
種植後根部的包裹材根本沒有正確拆除,讓樹
木宛如裹小腳;甚至還有樹木栽種時,重要根
系被全部切除,種入過小的樹穴空間,猶如削
足適履。
「 如果看到有人虐貓 、 虐狗 , 民眾會立刻抗
議 , 那虐樹呢 ? 其實只要修剪錯誤 , 或是撞
傷樹,再一次暴風雨,就可能造成意外⋯⋯」
取法他山之石,陳鴻楷舉例,以澳洲墨爾本來
說 , 在未來 20 年 , 都市要降溫攝氏 4 度 C , 樹
木覆蓋率從22%提高到40%,同時普查樹木的
健康狀況 , 目標是 2040 年時 , 現有樹木必須
有90%存活下來,明確目標的背後,仰賴巨細
靡遺的計畫,以及從教育紮根,把樹種好。
▎台灣許多行道路樹根系裸露又被切除
7 8
勾勒都市綠帶新未來──與樹同行 並肩成長 2023 臺日韌性都市林管理技術研討會 深度剖析
資料來源:石井匡志 ▎日本樹木醫石井匡志研究發現 , 過度的修剪恐對樹木 枝葉生長產生負面影響。
,又或是如裹小腳般種入 過小的樹穴空間。
你能想像 , 在台灣 , 有一棵樹 , 吸引無數觀光客如朝聖般到此一遊 , 估計觀光年產值達
新台幣
上的一棵茄苳樹 , 2013 年 6 月 , 長榮航 空所拍的廣告中,金城武在此樹取景而暴紅, 被命名為金城武樹,從此,這棵樹便成為伯朗
大道的著名地標。
不料,2014年7月23日,金城武樹因麥德姆颱 風的襲擊而倒下,第一時間,在大安森林公園
之友基金會穿針引線之下,池上鄉公所、長榮 航空緊急邀請山下得男、川口佳久兩位樹醫出 手治療,順利將金城武樹扶正、回植。
十年呵護 金城武術恢復生機
十年過去了 , 奉茶樹的主治醫師山下得男
( Yamashita Tokuo) 今年6月再度受邀到池
上,在疫情這三年來,一直心繫他一手救起的
這棵茄苳樹,他表示:奉茶樹的搶救、治療和 保護,不是日本樹木醫團隊就可以完成的,這
是長榮航空、立榮航空、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
金會、台東縣政府、池上鄉公所、村長與台東
縣民合作的結果;這個成果是一個聯盟,雖然 國家和語言不同,但結合各自的優勢,成就了
▎日本天皇的御用樹醫山下得男
現在的奉茶樹。 「何其有幸一棵樹在倒下後,被救治扶正、超
過五次的複診與每年追蹤關心,結合各界關愛
力量與堅持 !」 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副
執行長陳鴻楷感動地說,歷經根系生長空間的 爭取、土壤改良與定期修剪養護,至今已近十
年的陪伴,很開心看到奉茶樹不僅恢復生機、
持續守護台東池上,更成為全台友善護樹的典 範,向外傳遞正確護樹知識的種籽。
樹倒不一定能國賠
都市人必須學會與都市林共存
金城武樹在颱風後重新站起,但在台灣,多數樹
木颱風後轟然倒下,甚至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害。
今年 5 月 , 一紙判決便彰顯了樹木養護的重要
性,2019年9月米塔颱風來襲,陳男停放台北
市士林區德行東路的車輛遭行道樹傾倒壓損,
陳男認為 , 士檢未盡妥善管理及維護責任 ,
導致樹木受褐根病所害 , 要求國家賠償 12 萬
7330 元──經過三年多訴訟 , 士院認定 , 士
檢管理有欠缺,判賠新台幣9萬多元確定。
積非成是的結果,是「樹」迴避了人為建設, 「樹」繞道,而非「人」或「建物」繞道。
郭瓊瑩直言,每年颱風過後,總有數千棵行道
樹因各種原因而傾倒,有的還可救活,有的則 連根拔除 ; 但這些樹卻就如此消逝 , 並未有 公部門派專人來驗「屍」,來開具其「死亡證 明」、深究原因,作為未來防範的參考。
郭瓊瑩認為,台灣各城市也多各自研訂《樹木 保護自治條例》,各縣市政府主管機關卻未統
, 有建設局 、 養工處 、 產發局等 , 中央也 沒有主管機關,整個國家的國土計劃、區域、 甚至是都市計劃體系,都難以與世界接軌,綜
觀對「都市林」的規劃、種植、養護、修剪與 移植等,除了熱心外,健全的都市林政策均應 研訂清楚法規,賦予專業知識技術訓練,還有 公私部門都應配置能診斷醫治病蟲害的樹醫生 (或樹藝師)。
反觀他國的都市林管理,在花園城市新加坡, 都市林由國家公園局總管;日本東京則由建設 局總管都內的公園 、 綠地 、 行道樹 、 墓園及 各種老樹、名樹;美國紐約市雖是水泥叢林, 對都市林的倡議更是不遺餘力。在公園及休閒 育樂局下設有都市森林處,專司各類樹木的管 理、建檔、諮詢、移植許可、種植規範;每十 年進行一次全面大普查,動員數千名志工,有 規模地建置樹籍資料庫;立法要求土地所有人 須管理其建物或土地前的行道樹,若管理不當 還要受罰。
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郭瓊瑩曾在天下雜誌
大聲疾呼 「 每棵樹都該被平等對待 」, 她分
析,許多行道樹常為了迴避電線而被砍頭,而
「都市人必須學會如何與都市林共存,開發者 應視都市林為資產而非負債,公部門更有責任 將產官學民的力量整合 !」 郭瓊瑩提醒 , 針 對都市林,必須立法或快速修訂《森林法》, 各縣市政府的公園路燈管理處尤其不能妄自菲 薄,應借鏡先進國家設立公園綠地局或公園及 休閒育樂局等專責單位,以宏觀格局、創新作 為、生態思維,落實綠色生態城市。
9 10
勾勒都市綠帶新未來──與樹同行 並肩成長 2023
臺日韌性都市林管理技術研討會 深度剖析
猜到了嗎 , 是位於台東縣池上鄉伯朗大道
樹倒兩樣情 從「金城武樹」看都市林是資產而非負債
5億元? ▎2013年因長榮航空廣告爆紅的「金城武樹」,在2014年因麥德姆颱風襲擊倒下,幸好經過專業樹醫出手搶救,得以繼續 在台東伯朗大道上屹立不搖。
,曾來台參與台東金城武 樹的救治工作。
政府與台日專家共商
為「都市林管理」提3大永續對策
2023年5月底,由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臺北市政府
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共同主辦的「2023都市林管理座談會」登場,除了集結公部
門 、 台灣民間護樹者的力量 , 更邀請一般社團法人日本街路樹診斷協會與會 , 納入日本 專家的第一手建議,會後,也具體提出三大永續對策。
對策一: 建立都市行道樹移除標準及 綠化補償機制
社團法人台灣都市林健康美化協會理事長黃裕
星表示,以「都市行道樹移除標準及綠化補償
機制」來說,都市樹木更新的目的,是更新及 管理都市中的樹木資源,確保都市景觀、樹木
健康及民眾安全,樹木移除決策應考慮因素包
括:樹木健康狀況、生命週期、功能性需求、 專業評估以及管理機關之政策與法規,一旦樹
木發生嚴重健康問題,無法滿足功能性需求、
安全風險高,或已達生命週期終點時,就有必 要規劃伐除及更新計畫。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樹木移除後的生態補償或
綠化補償,依據森林法樹木保護專章之規定, 受保護樹木移除後之生態補償辦法應由地方主 管機關定之,然而,目前沒有任何縣市訂定,
且生態補償或綠化補償也不應僅限受保護樹 木之移除──都市林管理座談會後也建議,中 央主管機關應協調及協助各地方主管機關,盡 速針對都市林木的空氣品質改善、碳吸存、水
資源管理、生物多樣性維等面向,訂定評估方
法,藉此訂定各縣市政府對都市樹木移除之生
態補償辦法。
對策二:
建立私人土地樹木管理制度
私人土地上生長的樹木,依目前法律,仍屬私
人所有,公部門不能任意介入管理;黃裕星提
醒,目前「都市林」之中央主管機關仍然定位
不明,未來內政部、農業部、環境部都將完成
組織改造,建議可以透過跨部會協商,確定都
市林範圍及主管權責,以利後續都市林樹木管 理制度及規範之訂定。
而在制度及法令未完備之前,對於私人所有樹
▎社團法人台灣都市林健康美化協會理事長黃裕星。
▎日本街道示意圖。黃裕星提出,可參考日本「綠視率」作為都市綠色覆蓋率的指標,即以行人視野中綠色所占的比例為 準,通常綠視率達25%時,人的感覺最舒服。
木之管理,不妨透過「樹木養護工程廠商之公
會組織」約束所屬會員,無論公私土地上之樹
木,均應依既有施工規範施行,不當施工者應
有相對罰則;另外,也應該盡速成立樹木保護
與養護的專門產業同業公會,並盡量包容現有
據經驗的相關廠商。
對策三:
提高都市地區「人均綠覆率」
會中,針對國內都市「綠覆率」的計算方式,
也特別點出「沒有明確定義」,建議盡速跨部
門研商確定,以利訂定都市綠覆率之合理標準
──究竟該以都市全面積之綠覆率計算?或是
「人均」綠覆率?可以進一步釐清和討論。
黃裕星認為,在地狹人稠的現代化都市,能新 增加的種樹地點很有限,換言之,屋頂綠化、 綠牆的垂直綠化 , 均是增加都市綠覆率的方 法,可以參考日本的「綠視率」,或是以樹木 的樹冠覆蓋率作為指標,亦可進一步研討。
考慮都市樹木綠覆率的同時,黃裕星分析,應 該特別注意都市樹木的樹種多樣性及樹齡、尺 寸的多樣性,如此可以避免生態失衡遭受的毀 滅性病蟲害風險,不過這樣一來,也增加了綠 覆率計算的難度,未來可經由空中調查技術的 來解決此一難題。
11 12 勾勒都市綠帶新未來──與樹同行 並肩成長
2023 臺日韌性都市林管理技術研討會
深度剖析
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副執行長陳鴻楷專訪
打破關於都市林的3大迷思
台灣這塊土地上有不少 「 名樹 」, 總能牽動全台灣人的情緒 ; 但比起救治名樹 , 每一棵
樹都值得被平等對待 , 尤其是與你我生活相伴的路樹 , 大眾必須打破迷思 , 用健康的態 度好好守護。
造訪台東縣池上鄉
, 伯朗大道上的一棵茄
苳樹 , 因著電視廣告而聲名大噪 , 被稱
為「金城武樹」;裕仁皇太子(後來的昭和天
皇)在台南種下從鹿兒島移植過來的榕樹,如
今成為成功大學榕園的地標與精神象徵 ; 台
北市溫州公園旁的加羅林魚木 , 每當 4 月盛開
時,金黃色的花朵和花蕾,常常讓路人佇足觀
賞──一旦這些樹木出狀況,總引發關注。
那麼,都市裡的與我們共生共榮的樹呢?
今年5月18日,國道3甲西向0.7公里 、台北二 隧道出口處 , 一棵位在邊坡的垂榕樹突然倒
下,樹葉、枝幹直接卡住車道,不少車輛從隧
道出來後動彈不得,不幸中的大幸是,沒有人
員或車輛受傷。
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副執行長陳鴻楷是到
現場的專家,當他為樹木診斷後,發現這棵樹
已經長滿樹癌「褐根病」,接受天下雜誌專訪
時,他直言:都市林要適地適種,因著隧道排
水設施的緣故,土壤較為潮濕,土質對於垂榕
來說是種植環境上的逆境,綠化時,此處比較
適合種棋盤腳、茄冬⋯⋯ 「隧道出口的垂榕之所以倒塌,近因是長時間
積水,環境不夠好,又欠缺檢查;但以長遠的 目光來審視,樹種是否適合種在該處?如果一 開始就不適合栽種,出事是早晚的事。」陳鴻 楷分析。都市林是生活起居會遇到的樹木,同
樣在5月中 , 一陣大雨 , 台北市樹倒倒了 15棵 樹,有官員說該移除淺根的樹,其實更重要的 是打破以下三大迷思:
迷思1: 樹木倒塌是天災? 其實,是管理上的疏失
「針對都市裡的樹木倒塌,天災往往是最後一 根稻草。」陳鴻楷認為,淺根的樹也可以種在 都市裡,淺根樹不是罪,為了快速綠化都市, 可以種植淺根樹種、豆科植物,只是淺根樹需 要更寬廣的空間 , 譬如公園 ; 但考量樹穴條 件,拿淺根樹來當行道樹就不適合,以六都來 說 , 目前行道樹的生長空間約為 1米5乘以1米 5 , 當樹冠大而樹穴狹小 , 就容易頭重腳輕 ; 另外 , 土讓密度也左右了樹木根系的發展狀
況,只要超過70%,根系很難穿越土壤,目前
依照法規,種樹後,土壤會夯實到90%,這等
於是幫樹木裹小腳,當樹木吸收水分、肥料的 能力降低,健康條件就會出狀況。
「希望各縣市首長開始重視都市林的問題!」
▎台北市敦化路上兩排榕樹帶來的綠意,為都市帶來些許自然生態與喘息空間。
陳鴻楷建議,當路樹倒塌,「排除障礙」不該 視為最優先考量,為了避免重蹈覆轍,第一時 間應該先量測樹木倒塌的方向,釐清樹穴、照 顧、修剪等問題,目前許多研究已經證實,颱 風前,考量民意,縣市政府紛紛派人「預防性 修剪」樹木上半部,誤以為此舉可以讓樹木透 風狀況好一點,殊不知欠缺評估之下,反而會
13 14 勾勒都市綠帶新未來──與樹同行 並肩成長 2023 臺日韌性都市林管理技術研討會 深度剖析
▎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副執行長陳鴻楷。
讓樹木失衡,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迷思2:
森林裡的樹都不用修剪,
都市裡的樹就要?
其實,要考量人為干擾
還有另一種聲音,是看見森林裡的蓬勃綠意,
就認為都市裡的樹木應該任其自有成長?這同
樣是錯誤的觀念 。 陳鴻楷指出 , 森林樹木可 以盤根錯節、互相支撐;反觀都市林承受很大 的挑戰,包括水電等各種管線、道路與工程開 挖,倘若修剪時,沒有選擇對的位置,會有很 多「不定芽枝」,長大後成為非結構枝,欠缺 穩定性,斷掉是遲早的事。
另外,評估都市林修剪時,也要考量「人」這
個重要因子──同樣在都市,在人口密度高、
低不同的區域,風險不盡相同,陳鴻楷提醒,
森林裡有自然汰換機制,都市林則不能讓樹木
無止境長大,不論是歐洲、日本、澳洲,管理
森林和都市林,「森林」和「都市林」管理是
兩門截然不同的專業領域。
迷思3: 修剪樹木人人都可以DIY?
其實,仰賴高度的專業
走在友善樹木與環境教育的道路上,大安森林 公園之友基金會開展了「都市啄木鳥計畫」,
六年來 , 針對里長開課 , 課程內容橫跨樹木
辨識、樹木健康管理、樹木風險評估、樹木種
植 、 樹木修剪 , 儘管有 400多位里長上過課 ,
卻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陳鴻楷感慨 , 樹木一旦剪錯 , 幾乎是不可逆
的 , 因此需要高度專業 , 當務之急是全台灣
應該對人車稠密區域展開都市林樹木普查,以
目視樹木評估法(Visual tree assessment,
VTA)決定樹木的去留;如果VTA評估後仍無 法判斷,則應該透過精密儀器診斷。
要進一步守護都市林,陳鴻楷指引了三大努力
方向 : 第一 , 都市林應該要有 「 中央主管機
關」,目前在各地方政府自行管理之下,對於
修剪規範、照顧與管理都欠缺法條,借鏡他山 之石,先進國家把樹木當公共財,樹木修剪需 要嚴謹的計畫書,並經過審核才能起步,但台 灣是傷了一棵大樹,補十棵小樹就過關,這是 投機而充滿漏洞的。
第二,路樹倒塌的風險不能只是轉嫁給保險公
司,以歐美來說,包括修剪施作者、行政管理 機關、維護廠商都有責任。
第三,應該定期檢視都市林的健康狀況,可考 慮每一到三年追蹤一次,目前台灣已經有部分
縣市即將啟動,可以建議定期向民眾報告的機 制,倘若台北市能率先執行,相信六都會群起 響應,形成對於樹木更加友善的都市環境。
附表:都市裡樹木出問題了?把握以下3訣竅,你有機會提前發現危木
1、傾斜角度 超過30度
2、腐朽深度 腐朽超過樹木直徑二分之一 , 或是開口空洞超過樹幹圓周的三分之二 ; 若 是樹基部長出蕈類 , 樹幹接觸土壤處 ( 根領 ) 和土壤已經有縫隙 , 手一推 就搖晃,意味著樹木隨時都有倒塌的風險
3、樹皮外觀 當真菌的子實體爬到樹幹上 , 表示樹木結構十分脆弱 ; 若是輕輕撥開樹皮 有明顯的網狀格紋,則是樹癌「褐根病」
資料來源:記者採訪整理
附表:都市裡樹木出問題了?把握以下3訣竅,你有機會提前發現危木
都市 輿論關注度
台北市
台南市
高雄市
資料來源: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
15 16 勾勒都市綠帶新未來──與樹同行 並肩成長 2023 臺日韌性都市林管理技術研討會 深度剖析
。
▎陳鴻楷建議,台灣應對稠密都市區展開樹木普查,以專業評估決定樹木的去留,打造兼顧安全與綠意的都市林
高
高 桃園市 中
高
新北市
台中市
低
中
5月16日
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