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河發聲,讓淡水河Stay Young

Page 1


目 錄 CONTENTS 03 05

序言|我和淡水河有個約

06

單元一|公民調查法與川廢生力軍 企業、學校與社會大眾踴躍參與,人人都是公民科學家

07

單元二|重返淡水河,調查數據與反思 淡水河垃圾量不減反增,尤以河岸和紅樹林最為嚴重

11

單元三|論壇內容精華

22

為大河發聲的理念與初衷| 重返淡水河,富邦人壽睽違三年為淡水河川廢把脈

12

適度疏伐紅樹林,還給淡水河生態喘息的空間

14

翻轉新北黑龍江的黑歷史

17

划一葉扁舟看飄蕩的垃圾風景

19

認識才有愛,淡江大學的場域教學經驗

單元四|共識與結語 改變從教育開始,減量從源頭出發


序言

我和淡水河有個約

序言

2019 年,我和淡水河有個約

對於在淡水河流域出生、成長的我來說,這條河跟我的關係很複雜:淹水時埋怨它,缺水時盼望

它;夏天嫌它臭,冬天怪它寒;還有,不論什麼時候,河水好像總是髒的,河岸永遠都有垃圾……。 直到 2019 年,我參與《CSR@ 天下》發起的淡水河計畫,才發現我並不了解這條河。我自以為

對它如此熟悉,但經過一番靈魂拷問後,信心崩塌了,必須承認我幾乎不認識它:它從哪裡來? 走過哪些地方?它承載了多少歷史?滋養了多少生命?它為什麼臭、為什麼髒?你難道沒有責 任?

當時,《CSR@ 天下》淡水河團隊深入研究後總結,即使經過 30 多年整治,淡水河仍有 2% 河 段屬於重度污染。我們許下一個願景:要消滅那最後的 2%。 這也是我和淡水河的約定。

為此,《CSR@ 天下》淡水河團隊拍了紀錄片《一個河生物的告白》,讓更多人認識淡水河;連 續 5 年做了許多報導,創設專屬活動、策展與互動網頁,監督並定期公佈淡水河水質改善狀況; 甚至前進立法院,開公聽會督促公部門保育淡水河。

很慶幸,我們並不孤單。越來越多公私部門將眼光投向淡水河,進而擴大到台灣的河川。 富邦人壽與荒野保護協會共同合作的川廢調查,就是其中之一。

從 2020 年開始,富邦人壽邀請荒野保護協會發起川廢調查,連續 4 年訓練培養調查員,實地踏 查淡水河、台中烏溪、新竹頭前溪等河川,紀錄並分類沿岸垃圾。

2023 年,調查團隊又回到淡水河。經過 3 年疫情,淡水河川廢變更多或更少? 答案令人沮喪。

03


序言

我和淡水河有個約

序言

調查志工花了 4 個多月時間,苦行 283.5 公里河岸、海岸,都可以從台北走到台南了。他們發現 河岸 24,000 多袋、海岸 32,000 多袋,共 56,000 多袋的垃圾。比 2020 年第一次調查出的垃圾 袋量,足足多出 22%。

不變的是,堆積在河岸、海岸的垃圾,依舊是塑膠瓶罐、塑膠袋、吸管和免洗餐具這類塑膠製品; 同樣不變的是,8 成垃圾集中在 6% 河段,廢棄物熱區集中在關渡大橋、蘆洲區等地。 如果,我們能集中力量清理並監督這 6% 河段的廢棄物,淡水河可以更乾淨。

在 2023 年 11 月舉行的「為大河發聲,讓淡水河 Stay Young」 論壇上,淡水河河漂垃圾清潔義 工陳明忠分享了一則動人的故事。

疫情期間,陳明忠在淡水河邊工坊修船,有天來了一位意外訪客。遠從英國到台灣探望兒子的 Peter,因機票被取消,滯溜台灣。Peter 到淡水河散步,看到河岸有小船,問陳明忠是否能讓 他參加水上划船,以慰思鄉之情。

陳明忠給 Peter 一艘待修的手划船。Peter 花了一個多月修補,常常划著船遊淡水河。有一天

Peter 滿載一船垃圾返航,「我在岸邊呆住了,你們這麼漂亮的淡水河怎麼會有這般缺德的垃

圾?」Peter 生氣對陳明忠說,他呆坐船上哭了幾分鐘,「擦乾眼淚一個一個撿,天啊!實在太 多了。」

台北人陳明忠覺得羞愧,隔天找了幾個人陪 Peter 一起出船撿拾川廢,「從那天起,我們幾個船 工坊的退休過動老人就不時用我們的小船,無償地展開了持續的河川垃圾撿拾。」

這個故事也讓我心生羞愧。當年和淡水河「消滅最後的 2%」的約定,已過 5 年,還沒實現。根 據環境部資料,2022 年淡水河嚴重污染河段從 2% 降到 1.7%,有進步,但緩慢。

要完成乾淨淡水河的約定,愛護河岸、清理川廢是第一步,也是每一個流域公民都做得到的事。

天下雜誌創意總顧問

04


前言

重返淡水河,富邦人壽睽違三年為淡水河川廢把脈

市的影響逐漸被稀釋淡化,甚至是漠視,直到大自然開始反撲的那一刻,垃圾如驚濤拍岸,污水 惡臭襲來,我們才驚覺,原來,一條河對一座城市是何等重要。

2020 年「荒野保護協會」攜手具體實踐 ESG 精神的「富邦人壽」共同宣誓守護淡水河,發表了 全臺灣第一份淡水河川廢快篩調查報告,顯示海廢污染有八成來自河川問題,必須從源頭開始減

少川廢,才能真正守護海洋。產官學研與會者的共識是:必須從源頭減塑。爾後,富邦人壽與荒

野保護協會一路向南,為臺灣不同河川進行川廢快篩的健康檢查,從臺中烏溪、新竹頭前溪,睽 違三年,再度重返淡水河。

為大河發聲的理念與初衷

大河孕育文明,承載了歷史與常民生活的更迭。然而,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河川流域對一座城

為什麼要重返?就像職場工作必須進行 PDCA 一樣,Check 的檢核動作是河川川廢診治是否成

功的重點,如果 Check 的結果不如人意,那就再次提出優化的 Action 行動計畫,相信,透過每 一個微小的行動,終將凝聚為巨大的改變。

淡水河變髒了

然而,很遺憾的是,三年過去了,香魚尚未重現淡水河,垃圾仍載浮載沉,臺北的母親河 -- 淡水 河似乎尚未變得更乾淨。

根 據「2023 年 淡 水 河 川 廢 調 查 」 結 果 顯 示: 淡 水 河 岸 共 有 24,318 袋 垃 圾, 較 2020 年 調 查 的

12,988 袋暴增近 1 倍。面對這個驚人的數字,2023 年富邦人壽再度攜手荒野保護協會,於淡江 大學舉辦「為大河發聲,讓淡水河 Stay Young 論壇」,希冀透過各界的針砭與努力,不只為大

河發聲,更能引動改變。共計邀請天下雜誌創意總顧問蕭富元、天下雜誌 CSR 頻道總監黃昭勇、 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工作委員會召集人蕭千金及海洋專員徐筱珺、淡水河河漂垃圾清潔義工陳明 忠、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分署副分署長楊連洲及管理科科長温啓忠、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主 任秘書陳美玲、淡江大學副校長許輝煌及品質保證稽核處稽核長林彥伶等產官學代表各抒己見, 集思廣益,共思解方:我們還能為淡水河做些甚麼?

富邦人壽執行副總周資為表示,水資源永續是孕育生命的重要基礎,新冠疫情對人類健康造成的 威脅,更是經濟社會發展應兼顧環保生態平衡的深刻提醒。過去與荒野保護協會前進關懷臺中烏

溪、新竹頭前溪,積極呼籲大眾重視川廢議題,今年複查淡水河不僅持續獲得企業同仁、社會大 眾踴躍參與,更吸引大專院校師生齊心投入,幫助調查行動影響力持續擴大,更帶動河川保育教 育推廣,將環境永續理念傳達給更多人。

此時此刻,重返淡水河複查,我們關心的不只是數字變化,更是如何透過教育力、經濟力與環保 力,產官學研持續攜手跨界合作,建構民眾永續環境的意識,「或許就是從不要亂丟垃圾做起」 天下雜誌 CSR 頻道總監黃昭勇提醒。

富邦人壽期盼本次發表淡水河川廢快篩複查數據,能協助公部門的川廢清運執行更有效率,亦藉 此鼓勵一次性廢棄物減量、遊憩垃圾處理等政策持續推動優化,並共同喚起大眾對河川保育議題 的更多重視,從自身做起影響身邊親友減少使用一次性廢棄物;未來富邦人壽也將持續攜手荒野

保護協會,為高雄後勁溪、雲林虎尾溪等更多河流的川廢問題把脈,讓環保意識紮根至全臺灣, 從護一條溪開始共創永續未來。

05


01

企業、學校與社會大眾踴躍參與,人人都是公民科學家

借鏡日本鹿兒島大學教授藤枝繁等學者成功經驗,荒野保護協會 2020 年即建立一套符合臺灣人

文地理特性的「河川廢棄物快篩調查」方法,使一般大眾也能有系統、有標準的參與科學研究, 2023 年淡水河川廢調查仍延續採用,包含調查前,舉辦室內室外搭配的「河川廢棄物快篩工作 坊」,培訓公民科學家以目視計算垃圾袋數,完成二日培訓後,以 3-5 人為一組的方式,分組進 行淡水河沿線調查。

經過三年的經驗累積,川廢調查的重要性與價值更廣受各界肯定,對於調查方法也更為嫻熟與精

進。2023 年共計招募了 36 位公民科學家,以單車或徒步的綠色低碳方式,實際走訪大漢溪、新

店溪、基隆河、淡水河流域沿線的單車道、河堤道路與橋樑及出海口海岸,調查長度為:海岸

公民調查法與川廢生力軍

借鏡日本經驗因地制宜,最適合臺灣的「河川廢棄物快篩調查」方法

39 公里、河岸 244.5 公里,總里程長度為 283.5 公里,並以 500 公尺劃設調查點的方式,共執 行 567 個點位的川廢調查工作,調查時間長達 4-5 個月。

志工們完成數據資料收集後,立即透過手機等數位工具,紀錄河川廢棄物現存數量及種類、河 道相關地理資訊及堆積垃圾影像等,並將數據資料上傳雲端,統整呈現出垃圾熱區,並分別以 A( 乾淨 ) 到 E( 超髒 ) 為識別,方便後續的追蹤與改善,2023 年沿途累計垃圾量總袋數為 56,617 袋 ( 一袋等於 14 公升垃圾袋 ),近 80 萬公升。

大專院校師生踴躍擔任公民科學家,組成川廢調查生力軍

2023 年複查淡水河,富邦人壽同仁與社會大眾更是踴躍報名參與,同時也吸引了明志科技大學 師生齊心投入,共同擔任此次淡水河的公民科學家,志工們的調查任務包含執行流域踏查工作, 同時更攜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師生進行無人機試飛,積極搭建科技協查川廢的創新模式,期盼未 來進行臺灣其他河川的川廢調查時,有更先進的智能輔助提升調查涵蓋率。

對於此次師生共同響應重返淡水河的川廢複查工作,明志科技大學陳志霖老師表示,循環經濟的

目標是創造零廢棄的生活環境,讓資源可以永續使用,也是當前國際趨勢,在政府推動產業轉型 的同時,更需要消費者體認到一次性廢棄物對環境所造成的負擔並進一步改變使用一次性資源的 慣性,方能從源頭降低環境中廢棄物數量,減緩塑膠微粒濃度的增加。

川廢監測是推動廢棄物不落水的第一步,分析調查數據有助於在地公部門及民間團體持續掌握廢

棄物熱點的位置、數量及型態。期盼透過公私協力,藉由政策優化、綠色工程、環境教育等方式, 共同實踐親水護水的生態城市。期盼 2024 年能有更多在地的夥伴共同參與溯源川廢調查,守護 我們共有共享的淡水河。

06


02

淡水河垃圾量不減反增,尤以河岸和紅樹林最為嚴重

生及民眾共同參與擔任調查員,實際走訪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淡水河及出海口,完成長達 283.5 公里的流域踏查行動。

複查結果:淡水河此次共累計有高達 56,617 袋垃圾 (14 公升垃圾袋 ),近 80 萬公升的垃圾量, 相較於 2020 年的 46,309 袋垃圾,增加了 10,308 袋。

川廢快篩調查總袋數——提升

重返淡水河,調查數據與反思

2023 年荒野保護協會與富邦人壽再度重返淡水河複查,號召 36 位荒野志工、企業員工、學校師

淡水河海岸比河岸乾淨

調查結果一則以喜,一則以憂,荒野保護協會報告指出:若比對 2020、2023 兩年的數據,發現「海

岸段廢棄物量」稍有改善,今年淡水河出海口堆積垃圾為 32,299 袋 ( 每袋 14 公升 ),與三年前

相比減少約千袋廢棄物,證實政府主管機關積極投入清運、推動海灘認養,加上鼓勵民眾及各界 淨灘等收穫正面成效,使海岸廢棄物因此逐漸減少。

然 而,「 河 岸 段 部 分 廢 棄 物 量 」 則 明 顯 增 長, 根 據「2023 年 淡 水 河 川 廢 調 查 」 指 出, 相 較 於 2020 年 淡 水 河 調 查 共 有 12,988 袋, 今 年 河 岸 則 是 增 加 至 24,318 袋 垃 圾; 若 以 公 里 數 來 算, 2020 年平均每公里有 73 袋垃圾堆積於河岸中,今年則暴增至平均每公里 156 袋垃圾,增加高達 一倍。

07


02

淡水河垃圾量不減反增,尤以河岸和紅樹林最為嚴重

重返淡水河,調查數據與反思

各河岸廢棄物袋數比較

垃圾多為一次性廢棄物,垃圾熱點集中在 6% 河岸邊

其中,垃圾熱點多集中在關渡大橋、蘆洲區、社子島右側 ( 基隆河岸 ) 這三處為劇,更有高達 80% 的垃圾累積在 6% 的河岸邊,荒野保護協會呼籲公部門應立即處理這 6% 熱點,以收速效。

若比對 2020 與 2023 年的川廢熱點位置,關渡大橋跟蘆洲區連續兩年蟬聯最多垃圾的熱區,其

中蘆洲區在 2020 年有工地施工,2023 年施工結束出現大量的垃圾;但 2020 年原本髒亂的汐止

區,因為清潔隊即時派員清運處理,因此從川廢熱區除名。顯示及時處理熱區是正確的方向,更 可大幅降低川廢流入海洋變成海廢的機會。

如果從河段的上中下游來分析,發現河段上游人煙稀少處,出現許多被惡意堆棄的垃圾;河段下 游則受到地形與潮汐影響,垃圾容易堆積在「感潮河段」的河道彎道處以及植物密集的植被內, 例如紅樹林區。

對於這個結果,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專員徐筱珺表示,河岸段垃圾暴增,推測可能是因為臺灣近 3

年都沒有颱風登陸,因此大量垃圾卡在紅樹林內,加上疫情期間,國人餐飲習慣改變,導致一次 性廢棄物用量大增,才會使淡水河川廢劇增。

08


02

淡水河垃圾量不減反增,尤以河岸和紅樹林最為嚴重

關渡大橋、蘆洲區、汐止區

關渡大橋、蘆洲區、社子島右側

重返淡水河,調查數據與反思

川廢熱點位置比對

高達 70% 垃圾是「一次性飲食」廢棄物,塑膠瓶罐容器最多

哪些種類的廢棄物最多呢?不分海岸跟河岸,廢棄物種類有高達 30% 是「塑膠瓶罐容器」廢棄

物 ( 都超過 28%);海岸段第二多的是飲料杯 / 吸管 / 免洗餐具 (15.8%),河岸則是塑膠袋含食品

包裝袋 (24.1%);海岸段第三多的垃圾是發泡材質 ( 含保麗龍浮球或魚箱 )(15.8%),河岸是飲料 杯 / 吸管 / 免洗餐具 (15.3%)。從上面的數據分析,合計有近七成都是民眾日常生活使用的一次 性飲食廢棄物,顯見消費行為對川廢的重大影響。

海岸 河岸

塑膠瓶罐容器 28.1% 塑膠瓶罐容器 28.8%

飲料杯 / 吸管 / 免洗餐具 15.8% 塑膠袋(含食品包裝袋) 24.1%

發泡材質(含保麗龍浮球)15.8% 飲料杯 / 吸管 / 免洗餐具

15.3%

審視此次淡水河複查結果,海岸變乾淨,河岸變得更髒,後疫情時代,國人若能再次回復自備環

保餐具的習慣、降低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從源頭開始改變,相信淡水河一定可以逐漸恢復清澈。 最重要的是,公私部門持續合作,近年已逐漸培養出共同合作的默契,期盼公部門能將經費與人 力優先重點處理 6% 的垃圾熱點區域,第一時間阻止 80% 川廢匯流入海,公部門持續監測與清

運,並攜手民間單位淨溪與護溪的相關河川保育工作,追本溯源減少川廢,共同守護臺灣的河川 與海洋生態。

09


02

淡水河垃圾量不減反增,尤以河岸和紅樹林最為嚴重

重返淡水河,調查數據與反思

調查成果分析

10


論壇內容精華 適度疏伐紅樹林,還給淡水河生態喘息的空間 翻轉新北黑龍江的黑歷史 划一葉扁舟看飄蕩的垃圾風景 認識才有愛,淡江大學的場域教學經驗


03

適度疏伐紅樹林,還給淡水河生態喘息的空間

2023 年荒野保護協會與富邦人壽攜手進行的淡水河複查行動結果最令人驚訝的是:垃圾大量卡 為川廢熱點?

紅樹林是藍碳,但也需要顧及通洪能力

紅樹林在全球淨零碳排上扮演具有固碳效果的「藍碳」角色,在臺灣卻成為垃圾聚集地,該怎麼 面對這樣的兩難局面?

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分署管理科科長温啓忠認為,由於三重蘆洲、關渡大橋、八里、五股段河

論壇內容精華

在紅樹林區!水筆仔、彈塗魚、招潮蟹、水鳥……這些吸引民眾遊憩的河口溼地生態系如今卻成

岸邊都有灘地跟紅樹林,所以特別容易堆積垃圾,站在水利署的立場:「紅樹林降低了河川的『通

洪能力』,因此應該適度疏伐。」加上淤積會導致河道改向,「如果紅樹林於一岸淤積嚴重,河

道會持續刷深另一岸,讓河道偏移,蘆洲、八里、關渡地區都有類似的狀況。因此水利署必須進 行疏濬,並同時適度疏伐紅樹林,以維持河道流路穩定。」

(已廢止)

關渡自然保留區(已廢止)

社六濕地外紅樹林疏伐

紅樹林過度擴張陸化,影響通洪與候鳥棲地

此外,原有泥灘沙洲因紅樹林過度擴張,逐漸出現灘地陸化的趨勢,已嚴重影響淡水河的通洪斷

面。而且,淡水河感潮淺灘沙地原本是鷸鴴科候鳥來此過冬的重要棲息地,但是,截至 2020 年 紅樹林擴散增生的面積已超過 25 公頃,直接造成鷸鴴科水鳥棲地消失。

「前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曾經提到:淺灘沙地其實比紅樹林有更多的生物多樣性。」温啓

忠引述分享。加上淡水河口已有多座生態公園、自然保留區,例如疏洪生態公園、關渡自然公園 及已廢止之關渡自然保留區,紅樹林在這幾座生態公園內可自在成長,於其它區域適度疏伐對生 態也有正面的幫助。

12


03

適度疏伐紅樹林,還給淡水河生態喘息的空間

因此,水利署採用分年、分期編列預算的方式展開淡水河疏濬與紅樹林疏伐,新北市政府亦辦理

淤塞,泥灘地上恢復生機,疏濬後的蘆洲灘地上已見到鷺科、鷸鴴科的鳥類都回來了呢。」而關 渡大橋、蘆洲等川廢熱區,也將逐年展開相關的疏濬與紅樹林疏伐計畫。

論壇內容精華

「紅樹林疏伐四年計畫」,温啓忠表示:「開始疏濬疏伐後,不僅讓左右河道更均衡、垃圾不再

多管齊下,組織巡守隊避免民眾亂丟垃圾

要維持河道健康,疏濬是必要的手段,可強健河道通洪的能力。至於疏濬後的土方,以淡水河左 岸蘆洲疏濬工程第二期計畫的土方為例,會將疏濬的土方清運至臺北港再利用;因關渡紅樹林逐

年擴張,臺北市政府正辦理「關渡紅樹林疏伐」計畫,並於基隆河右岸施作潮溝,左岸設置丁壩, 利用水流自然營力減少河道淤積,希冀能兼顧生態與防洪安全,同時可減少土方外運的耗費,而 部分疏濬土方則將用於培厚社子島堤防,提升防洪能力,一舉數得!

疏伐有紅樹林的川廢熱區,如蘆洲、關渡大橋等感潮段只是解方之一,垃圾堆積問題,除了派遣 人力清理熱區外,最根本的方式仍是從源頭減量做起,透過各種方式建構民眾珍惜河川資源、保 育河川生態的觀念,才能真正扭轉川廢的沉痾。

13


03

翻轉新北黑龍江的黑歷史

沒有人希望家門前的小河是黑水溝,然而,新北市長期以來有四條河川臭名昭彰,被譽為新北四 污水排放,導致水質髒污惡臭,因此被新北人稱為四大黑龍江。

探討川廢複查結果的「為大河發聲,讓淡水河 Stay Young」論壇,跟四大黑龍江有甚麼關聯? 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主任秘書陳美玲一針見血地指出,河水是流動的,無論是清澈的潺潺小

溪,還是家庭與工廠排放的廢水與垃圾,依水而居的人們,沒有人是局外人。「淡水河的川廢問 題不只是單一縣市的課題,基北北桃的民眾都是導致淡水河流域污染的一份子,要還給淡水河清 澈的未來,必須跨縣市跨機關的共同合作才能做好!」

論壇內容精華

大黑龍江,包含新莊中港大排、三重溪美大排、板橋湳仔溝及蘆洲鴨母港溝,因為昔日工廠林立、

基北北桃是命運共同體,必須跨縣市合作才能達到效果

淡水河流域地處下游,有全國最大的污水處理廠、面臨都市建設速度超越污水系統設計容量的威

脅,加上流域管理事權分散等劣勢與威脅,若想要翻轉淡水河的命運,就必須透過跨縣市共同生 活圈的相關局處單位的合作,才有可能讓淡水河再現香魚的蹤跡。

「產官學研合作才能改善川廢問題」,這個觀念經過三年的倡議,已然成為全民共識,陳美玲以

新北市為例分析不同河川有不同的治理策略,新北就有 125 條溪流,每條河川的特性都不同,唯 一的共同點就是新北有高達九成的污水來自生活污水,水利局透過污水截流處理瓦磘溝的問題,

打造出「樂水」的遊憩廊道;運用母子河道設計,加速板橋湳仔溝的水流速,因地制宜,才能解 決不同河川的問題。

14


03

翻轉新北黑龍江的黑歷史

陳 美 玲 指 出: 由 於 八 里 污 水 處 理 廠 一 天 大 概 只 能 處 理 132 噸 的 污 水, 目 前 污 水 的 接 管 率 約 或透過人工溼地、礫間處理淨化水質。運用「新北市河川流域治理平台」追蹤管理,前述的新北 四大黑龍江整治已有顯著的成效,新北市 2022 年嚴重污染的河川長度比率已減少一半,未受及 輕度污染的比例則有 85.5%,這都是流域治理平台、產官學一起努力的結果。

論壇內容精華

72%,剩下的污水還是要處理,因此新北設置了 22 個截流站,將剩餘的 28% 污水截流至截流站

但是,河川是一脈相承的,陳美玲認為,要解決淡水河的川廢問題,基北北桃必須跨縣市合作, 目前北部縣市已透過「基北北桃環保交流合作平台」,跨縣市不定期聚會研議、舉辦河海潔淨大 聯盟,集思廣益一起討論如何為環境永續、流域共好而努力。

15


03

翻轉新北黑龍江的黑歷史

人人都可以成為守護水環境的一員

量,一起守護河川生態。「如果你淨灘缺垃圾袋跟夾子,都可以跟巡守隊或里長說,或是加入巡 守的行列!」人人都可以守護水環境,陳美玲樂見其成。

「淡水河的改善不是一個人、一個局處或政府的單一部門所能做到的,我們的目標是 2030 年淡

水河全面脫離嚴重污染,這是要集結大家的力量,一起努力,才有可能達成目標!」陳美玲期待。

論壇內容精華

而在主管機關礙於人力而無法顧及的地方,新北市更透過「水環境巡守隊」高達 885 人的民間力

16


03

划一葉扁舟看飄蕩的垃圾風景

調查數據顯示淡水河出海口水質變乾淨了,然而河岸垃圾卻比起三年前暴增了一倍之多,對長年 著有《造自己的船,還我們的島》一書的陳明忠說自己是淡水河的義工,淡水河玩船源於在荷蘭

看見一艘美麗的手工帆船,萌生造船的念頭,約二十年前,遇見出生於淡水,從小在河邊長大, 自學西式小木帆船建造的張宗輝,他在竹圍河畔叢林間經營一間木作船藝工坊,於是聚集三五船 友開始過著遨遊淡水河上的愜意日子。

論壇內容精華

與夥伴在淡水河域從事划船休閒活動與舢舨研究的陳明忠來說,親身感受到的又是甚麼?

英國 Peter 船友載回滿船垃圾的眼淚

當時,淡水河這條藍色公路已經過多年整治,比例相當高的家庭、工業廢水導入下水道系統到八 里污水廠處理,加上親水的單車步道逐漸完成,河流彷彿變得更為乾淨宜人。直到 2020 年新冠

疫情爆發,對淡水河的川廢問題,陳明忠有了翻天覆地的感受。當時他在河岸遇到從英國來臺看 孩子的 Peter,因為無法回國滯留臺灣,因緣巧合散步到船藝工坊,熱愛划船的他,表示希望能 加入水上划船的行列。

當修好小船,開心出航的那天,Peter 卻哭喪著臉載回滿船的垃圾,紅著眼眶說:「你們漂亮的

淡水河,怎麼會有這些缺德的垃圾?」再約了一起划進紅樹林區,目睹垃圾滿樹的畫面,回想 Peter 坐在船上泣不成聲的一幕,讓陳明忠羞愧萬分,從那一天起,他們一同自發性地揪船友一 邊划船,一邊撈取淡水河的川廢,默默至今三年無償成為淡水河的義工,因為有辦法用船走進淡 水河,才更讓他想要守護這條河。

17


03

划一葉扁舟看飄蕩的垃圾風景

論壇內容精華

紅樹林猶如濾網,網住垃圾無法飄散

他觀察分析:「淡水河一天會因潮水倒流兩次,但是紅樹林地勢高,垃圾特別容易於退潮後卡在 樹叢間出不去,尤其是淡水河、基隆河段的兩大保護區紅樹林,會像濾網把垃圾卡住,飄不出 去。」這個問題除了靠船友撿拾垃圾,更需要各界集思廣益尋求解決之道。

「一個城市裡有一條河,在國際上是很被珍惜的。」陳明忠感性地說。他認為,河川上遊憩玩樂 的人多不多,也是另一個評估河流是否乾淨的指標,目前有越來越多人到基隆河跟淡水河玩立槳

與獨木舟,如果政府可以讓水域解嚴,並且規劃親水的坡道與碼頭,讓更多人利用船隻進入淡水 河,親身去感受河上的日出夕照,親近這些美景,就會激勵更多人愛河流。 愛上淡水河,是真正能解決淡水河川廢問題的真諦!

18


03

認識才有愛,淡江大學的場域教學經驗

淡江大學與淡水河近在咫尺,淡江大學學術副校長許輝煌表示,河川通常與城市發展密不可分, 社會實踐及韌性治理為主軸,希望透過校務發展之擘劃,落實地方永續發展。 透過課程創新,讓學生近距離認識淡水河就是其中關鍵一環。

透過場域親身近距離體驗,學生開始關心與愛護淡水河

河川的興衰不只關乎生態永續,也影響了城市的經濟脈動,淡江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品質保證稽 核處稽核長林彥伶老師,透過創新課程的規劃與實作,一年又一年持續帶著學生走進淡水河,了

論壇內容精華

對大眾而言至關重要,淡江大學 2021 年特別成立「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中心」,以淨零碳排、

解淡水河的歷史身世、水文脈絡。

「唯有帶領學生靠近淡水河,近距離的『望聞問切』,去走動、詢問、聞嗅河川地氣味,才能進

而思考能否提供解決方案?」林教授說。於是她透過課程,帶著學生在不同季節深入淡水河上游 的公司田溪,親眼目睹原本冬季清幽寧靜的山林水岸,竟然在綠草如茵的季節,轉瞬間垃圾卡滿

草叢滿佈川廢,學生們親手將垃圾一袋袋帶下山,還給溪流清澈時,望見這美麗與哀愁,心中定 然會有許多想法萌生。

19


03

認識才有愛,淡江大學的場域教學經驗

林彥伶教授把生態教育、環境永續與經濟學的兩難問題,留給學生去思索,學生開始彎腰撿拾手 不滿百袋」,那份淨灘護河的成就感讓學生更願意投身其中;然後,林彥伶策略性地慰勞辛苦的

學生,讓孩子們脫掉鞋襪在那片自己親手撿拾乾淨的沙灘上打球、玩扯鈴,淨灘的過程,更深入 孩子五感,得知清淨不易。又或者是讓學生們打赤腳走進位於淡水河中的「浮線島」,感受遼闊 的淡水河夕照美景時,學生自然而然更願意自發地守護淡水河。

論壇內容精華

搖飲料、漁網、保麗龍等垃圾,每年集滿「100 袋」,忽然某一年發現「咦 ~ 今年的垃圾好像裝

從大學到小學、從臺灣到國際 把守護河川當成自己的責任

除了臺灣有川廢與海廢問題亟需用創新的方式從教育開始改變,柬埔寨人賴以維生的洞里薩湖也

面臨同樣的問題,林彥伶教授帶著淡江大學的學生,把淡大的創新經驗帶到暹粒,協助水質檢測、 教當地的學生如何搭船撈取垃圾、解決湖中飄滿垃圾的問題,「後來他們還自己發展出用魚網捕 撈垃圾的方式呢!」林彥伶教授欣慰地說。

20


03

認識才有愛,淡江大學的場域教學經驗

論壇內容精華

鄰近淡江大學的周邊國小,包含淡水國小、文化國小、新市國小、育英國小等等學校也希望借鏡 淡江大學的經驗,從教育紮根,培養孩子環境永續的觀念。各校更組成環境教育聯盟,讓彼此的 力量緊密結合。淡江大學更從 2020 年起持續舉辦「SIG 海岸行動論壇」,倡議研討會,連結國 內外的力量,彼此學習。

「學校就是環境教育的中心,透過教育,年輕世代才會建立對環境的使命感,唯有如此,大家才 會把守護淡水河當成自己的責任!」林彥伶說。

21


04

改變從教育開始,減量從源頭出發

複查淡水河所得到的數據是一記暮鼓晨鐘,論壇只是起點,讓我們看見倡議過後,需要的是更多 的落實與具體行動。

要讓歷史風華再現,希望大家都能發揮公民的力量,從心開始,走到河邊把垃圾從河邊帶走。」 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專員徐筱珺則期盼,除了公私協力外,「未來可以倡議更多店家一起守護淡水 河。」

當淡水河畔越來越容易抵達,單車輕騎或郊遊等遊憩也帶來了龐大的垃圾,「單車道越來越發

達,垃圾量就會越來越多,希望大家能提升公民道德,把垃圾帶走,才能為河川帶來永續的健康

共識與結語

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工作委員會召集人蕭千金說:「淡水河訴說了很多風華,現在荒野想做的就是

環境。」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分署管理科科長温啓忠懇切提醒。

「環境問題往往來自經濟問題。」林彥伶教授指出,當經濟過度發展,漁獲被大量捕撈就會影響 生態,例如原本淡水河盛產的日本鱸魚、臺灣香魚跟中華絨鰍,如今的數量已大幅減少,甚至因 為川廢問題而瀕臨絕跡。都市發展所帶來的工業廢水、家庭污水不斷排放進入河道、大海,更影 響了周邊的生態環境與遊憩空間,不只弱化了大自然淨水的能力,也危害居民的健康,唯有從教 育著手,才能啟動真正發自內心的改變。

淡水河河漂垃圾清潔義工陳明忠說這兩年水上划船撿拾的垃圾量有越來越少的趨勢,政府是否可 以增設垃圾清運站,降低民眾隨手亂丟垃圾的惡習?

對此,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主任秘書陳美玲則回應:雙北市府經過評估,發現設置垃圾桶後, 民眾反而不會把垃圾帶走,「不管垃圾桶有多大都會變成髒亂點,這涉及環境教育及民眾的道德 觀」因此,新北市府誠摯希望民眾養成隨手把垃圾帶走的好習慣。如果有大型家具需要清運都可 以跟各區清潔隊聯絡預約清運,也可以上環保局官網的「環保資源回收易查通」查詢可資源回收

的物品。至於營建廢棄物問題,新北有回收處理廠,土石方可以填海造地,例如台北港,其他廢 棄物則會進入專業處理廢棄物的處理廠。

22


04

改變從教育開始,減量從源頭出發

陳美玲也指出,政府正在推動「資源循環促進法」,希望產出的廢棄物可以再製造再利用,無法 再利用的最後才會真的變成廢棄物進入焚化廠。目前環境部也在規劃垃圾分選後產製 SRF,將廢 木材、廢塑膠等經過破碎擠壓變成再生燃料,化廢為再生能源,要把廢棄物再利用運用到極致。

淡水河做一件事」行動倡議,出發點在於「讓人們心中的環保意識萌芽」,他強調「環境問題是 方方面面的,端看個人站在哪個面向思考,就會有不同的解方產生。天下雜誌藉由持續提倡環保

意識,讓大眾發現環境之美好,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要宗旨,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讓美好的環境 得以延續。」

共識與結語

天下雜誌未來事業部總監兼 CSR 頻道總編輯黃昭勇最後提到,天下雜誌於 2019 年開始推動「為

睽違三年,產官學研再度齊聚「為大河發聲,讓淡水河 Stay Young 論壇」,過去三年持續關

心川廢議題的富邦人壽公關廣宣部部長陳姿瑛,有著深刻感觸並藉此呼籲,「水資源孕育了你 我生命,追求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不可忽略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唯有大家共同學習如何 與河川互敬互愛,並落實源頭減塑、循環再利用等環保行動,才能減少難分解垃圾流入大江大

海。」如今,跨組織跨平台的合作已見初效,相信假以時日,全臺的河川都將重新找回健康、 再度潺潺吟唱!

23


特別感謝 天下雜誌創意總顧問蕭富元

天下雜誌 CSR 頻道總監黃昭勇

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工作委員會召集人蕭千金、海洋專員徐筱珺 淡水河河漂垃圾清潔義工陳明忠

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分署副分署長楊連洲

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分署管理科科長温啓忠 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主任秘書陳美玲 淡江大學副校長許輝煌

淡江大學品質保證稽核處稽核長林彥伶

《為大河發聲,讓淡水河 臺灣河川保育解答 III

企劃製作及執行單位|天下雜誌整合傳播部 調查資料提供|荒野保護協會 統籌企劃|陳葳

主編及撰稿|蘇于修 美術設計|林雁儀 攝影|汪忠信

版權所有,非經同意不得轉載 出版日期| 2024 年 1 月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