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香港道場 - 2013年12月會訊

Page 1

香港道場

2013年12月

聖嚴 法 師的 開 示

勉勵「萬行菩薩」都受菩薩戒 法

鼓山傳授菩薩戒,僅以四弘誓願及三聚淨戒

持戒,縱然犯戒,也不必被「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的

為基礎,再以淨化身口意三業的十善法為準

通俗觀念嚇倒,凡夫地位的初發菩提心者,是嬰兒行

則。以三聚淨戒,作為菩薩戒的基準而言,富有極大 的彈性,能適應不同的層次及不同時地的菩薩行者。

「有戒可犯是菩薩,無戒可犯是外道。」菩薩戒 的本質,是在使人發起無上菩提心,菩提心的基本原 則,即是我們經常唱誦的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 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 願成。

三聚淨戒,乃是菩薩戒的特色,也是菩薩戒的總

的菩薩,就是要在七倒八起或九倒十起的情況下努力 向上。凡夫菩薩,應以聖人做模範,卻不要將凡夫菩 薩當作聖人來要求;佛法的因果報應,純屬自作自 受,別無神明給你懲罰,卻有護法龍天及諸佛菩薩給 你加被援助。

要受戒者有許多的疑慮是:不殺生,是否必須吃 素?不飲酒戒,能否不受?我的說明是:

綱:攝律儀戒、攝善法戒、利益眾生戒。由這三條戒,

(一)不親手宰殺,不教人宰殺活物作為給你自己享

涵蓋了全部大乘佛法的精神,那就是:止一切惡、修一

用的食物,並不等於嚴守素食,但為增長慈悲心起

切善、度一切眾生。止惡、行善、利益眾生,也正是我

見,能夠素食最好。

們三寶弟子已做、正做、當做的分內事。

(二)今日的社交場合,已漸漸容許戒酒的人,他人

四弘誓願及三聚淨戒,是一受永受,直到成佛時

飲酒時,戒酒者可用其他飲料代理,萬一不可能戒

為止,一旦受了菩薩戒,便已進入諸佛國土的菩薩數

酒,此條可以暫時不受。

量之中,因為若發菩薩誓願,並受菩薩戒者,即是初 發心的菩薩,雖然常犯戒,仍算是菩薩。若不發菩薩 願,不受菩薩戒,雖然無戒可犯,也不是菩薩。

菩薩戒,是「盡未來際」受持,受戒後不必擔心 犯戒。事實上,受戒之後,就有多方善緣,自然助你

受菩薩戒後,要以無染的智慧,消融貪瞋等煩 惱;以清淨的戒行,導正社會的風氣;以平等的慈 悲,接納一切眾生。在眾生群中成就菩提心,也助眾 生發起菩提心。 節自《菩薩戒指要》

香港九龍荔枝角永康街23-27號安泰工業大廈2樓 2/F, Alexandra Industrial Building 23-27 Wing Hong St. Lai Chi Kok, Kowloon, H.K. 電話:(852)2865 3110 傳真:(852)2591 4810 電郵:info@ddmhk.org.hk 網頁:http://www.ddmhk.org.hk 法鼓山香港道場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五:10:00am-9:30pm 星期六:10:00am-6:00pm 星期日:休息(活動不在此限)

ddmhk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