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香港道場 - 2015年4月會訊

Page 1

法鼓通訊 雙月刊

4月 2015

聖嚴法師開示

萬行菩薩.法鼓之魂 諸

位都是菩薩行者,菩薩行的最後目的是

只有多少,沒有貴賤;不論工作粗細,只論菩

成佛。人成則佛成,人人都成佛,就是

薩發心;只論做與不做,不論高下尊卑。所以

建設法鼓山的終極目標;為此做奉獻,便是發

能行他人之所難行,能忍他人之所難忍者,就

了菩薩願的菩薩行者。

是萬行菩薩。

菩薩眼中的眾生,也都是菩薩。例如,我

如果這個觀念不能建立,學佛成佛的事情

們看到小孩子或老人家時,要稱他們為小菩

就無法推動。所以諸位一定要建立信心,認定

薩、老菩薩。我們看人家是菩薩,自己應該也

自己是初發心的萬行菩薩,要學著有什麼工作

是菩薩。我們是發了菩薩心的菩薩行者,貢獻

需要人手,你就去做什麼的義工,做一個初發

的是以菩薩的心態,來做我們現在能做的福德

心菩薩的最佳榜樣。

事。

法鼓山為什麼需要這麼多萬行菩薩?我們

以前發心幫助法鼓山事業的人,我們都稱 之為義工,現在都稱為菩薩行者。但是只有一 個「行」字是不夠的,應是「萬行」才對。

環顧四周,可發現許多人類的醜惡面,所以我 們要學菩薩精神,行菩薩道。善用佛法的精 神,幫助他人,希望帶動風氣,使得人人都能 成為以佛法的精神來自利利他的菩薩行者。

萬行並不是萬能的意思,而是高也可以 做,低也可以做,沒有人做的事情我們去做, 有人做的事就讓賢。例如:打掃廁所、擦地 板、端盤子等卑微事,沒人要做,我們去做; 與高階位者應對,即使尊貴如總統,若沒人敢 去,我們就去;有重要的職務,無人適合去 做,我們就學著去做。菩薩發心種福田的事,

菩薩行者,便是修行六度法門及四攝法門 的發心菩薩,六度的內容,是指布施、持戒、 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正知見)的六個項 目;四攝的內容,是指布施、愛語、利行、同 事的四個項目。以此二門盡攝一切善行的一切 功德,故在《仁王般若經》卷上,有「六度四

法鼓山香港道場 ddmhk

九龍會址

香港九龍荔枝角永康街23-27號安泰工業大廈B座2樓 2/F, Block B, Alexandra Industrial Building, No. 23-27 Wing Hong Street, Lai Chi Kok, Kowloon Tel:2865 3110

港島會址 香港西營盤皇后大道西323號安達中心2樓 2/F, Andes Plaza, No. 323, Queen's Road West, Sai Ying Pun, Hong Kong Tel:3955 0077 Email:info@ddmhk.org.hk Website:www.ddmhk.org.hk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五:10:00am-9:30pm 星期六:10:00am-6:00pm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活動不在此限)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