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董事及董事會.............................................. 001
一、概說 ....................................................................... 001 二、董事之人數、資格、任期........................................ 001 三、董事之報酬............................................................. 006 四、董事之選任............................................................. 016 五、董事之退任............................................................. 020 六、董事之競業限制...................................................... 048 七、董事對公司內部之責任 ........................................... 056 八、董事違法行為之防止、對董事之訴訟 ...................... 060 九、董事會之權限、義務............................................... 062 十、董事會之召集、出席、決議方法、瑕疵 .................. 068 十一、常務董事及常務董事會........................................ 092 十二、董事長 ................................................................ 097 董監候選人提名制度–公司法第 192 條之 1 與公司法第 216 條之 1》 ............................. 107
《專題研究一
《專題研究二
表決權信託與表決權拘束契約》 .........113
《專題研究三
股東代表訴訟》..................................119
《專題研究四
董事之資訊請求權》 ......................... 124
1
《專題研究五 第五章
第六章
臨時管理人–公司法第 208 條之 1》 . 128
相關考題 ...................................................... 135
監察人 ........................................................ 157
一、基本概念................................................................. 157 二、監察人之人數、資格、任期、選任及解任 ............... 157 三、監察人競業禁止義務 ............................................... 161 四、監察人之權限.......................................................... 166 五、監察人之責任.......................................................... 171 六、準用董事之規定 ...................................................... 171 《專題研究 第六章
第七章
附錄
董事與公司間為法律行為之規範》 ........ 173 檢查人 ............................................... 190
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與股票 ......................... 197
一、股份........................................................................ 197 二、股票........................................................................ 216 三、股票之發行 ............................................................. 217 四、股票之公開發行、撤銷股票公開發行 ...................... 230 五、股份自由轉讓原則................................................... 232 六、股份自由轉讓原則之例外 ........................................ 236 七、股分回籠禁止原則................................................... 245
2
第八章
公司之資本 ................................................. 253
一、最低資本額限制已經刪除........................................ 253 二、資本三原則............................................................. 253 三、有限公司之資本三原則 ........................................... 264
第九章
股份有限公司之會計 ................................... 265
一、公積 ....................................................................... 265 二、盈餘發放 ................................................................ 271 三、股東之盈餘分派權 .................................................. 277 第九章
第十章
相關考題...................................................... 279
股份有限公司之發行新股 ............................ 305
一、概說 ....................................................................... 305 二、發行新股之區分...................................................... 305 三、新股認購權............................................................. 307 四、發行新股之限制...................................................... 307 五、發行新股之程序...................................................... 308
第十一章
員工與公司之獎勵員工、勞資融合相關 規定 ........................................................ 313
一、相關法條 ................................................................ 313 二、員工之認定............................................................. 314 三、個別條文中員工所指,係特定員工或全體員工 ........ 314 四、個別員工獎勵制度分析 ........................................... 315
3
五、制度比較................................................................. 322
第十一章 附錄 限制員工權利新股相關規範 .......... 331 第十二章
公司債 ..................................................... 343
一、概說........................................................................ 343 二、公司債之意義.......................................................... 344 三、公司債 VS.股份....................................................... 347 四、公司債之種類.......................................................... 347 五、公司債之公開募集與私募 ........................................ 354 六、公司債券之流通 ...................................................... 360
第十三章
關係企業 ................................................. 371
一、何謂關係企業.......................................................... 371 二、制定關係企業章之目的............................................ 371 三、我國公司法下關係企業型態共有三種 ...................... 371 四、有控制與從屬關係之公司 ........................................ 371 五、相互投資公司.......................................................... 374 六、互為控制從屬公司................................................... 374 七、控制公司、負責人以及受益之從屬公司之責任 ........ 375 八、控制公司對從屬公司債權之限制 ............................. 382 九、持股狀況之通知義務(投資情形公開化) ............... 385 十、相互投資公司表決權之限制..................................... 386
4
十一、關係報告書及合併財務報表之編製 ...................... 388 十二、新法相關規定...................................................... 388
第十四章
有限公司 ................................................. 403
一、概說 ....................................................................... 403 二、有限公司之股東權 .................................................. 404 三、有限公司之股單...................................................... 405 四、有限公司出資轉讓 .................................................. 405 五、有限公司股東拋棄出資額........................................ 408 六、有限公司業務執行機關-董事 ................................ 410 七、有限公司之監督機關............................................... 416 八、有限公司之修正方向............................................... 418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附錄
選擇題 ........................................... 429
合併概論 ................................................. 433
一、概說 ....................................................................... 433 二、學說上之合併態樣區分 ........................................... 433 三、「合併」於「公司法」上之規範體系........................ 434 四、企業併購法之規定 .................................................. 435 五、合併之優點............................................................. 435 六、合併公司種類之限制............................................... 435 七、合併之程序............................................................. 437 八、股份有限公司合併時,反對股東之股份收買請求權 . 442
5
九、合併之效果 ............................................................. 445 十、公司合併之重要配套規範 ........................................ 446
第十六章
股份有限公司之合併 ................................ 451
一、簡易合併(Short-form Merger) ............................. 451 二、非對稱合併 ............................................................. 453 三、其他合併類型.......................................................... 454 四、企業併購時董事之受任人(受託)義務 ................... 455 第十六章
相關考題................................................... 463
第十六章
附錄
第十七章
企業併購法..................................... 470
股份有限公司之分割 ................................ 483
一、概說........................................................................ 483 二、公司分割之種類 ...................................................... 483 三、公司分割後公司種類之限制..................................... 486 四、公司分割之程序 ...................................................... 486 五、分割後可能的效果................................................... 492
6
107
董監候選人提名制度-
第
《專題研究一
五 章
公司法第 192 條之 1 與公司法第 216 條之 1》 在董監選舉之時,董監候選人提名制度之存在乃必要,否則公司法第 177 條之 1、第 177 條之 2 的書面及電子投票制度,將會難以適用。
二、效果:僅可由候選人中選任董事。 三、提名人: 持股百分之一以上之股東: 係屬少數股東權,可由意見相同之股東湊足股數,若不足則不列 入候選人名單 175。 依經濟部見解 176,委託書之 公開徵求人僅為召開股東會時代 174
其理由乃在於此為重大限制股東權之故。並可參見經濟部 94 年 8 月 12 日經商 09402115470 號函: 按公司法第 192 條之 1 規定:「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董事選舉,採候選人提名度 者,應載明於章程……」。準此, 公司如採董事選舉提名制度,即應於章程中明確載明,尚 不可選擇採用,即不得如來函載明為:「本公司董事選舉,『得』採候選人提名制度…」。同法第 216 條之 1 有關監察人選舉提名制度,亦同此意旨辦理。
175 176
依林國全老師見解:和公司法第 172 條之 1 同樣限於有表決權之股東。
經濟部 102 年 7 月 15 日經商 10200616510 號函: △公開徵求人無董事提名權 一、按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102 年 6 月 21 日金管證交字第 1020023845 號函略以: 「委託書制度係為便利不能親自出席股東會之股東,委託他人代理出席而設; 所謂徵求委託書,依公開發行公司出席股東會使用委託書規則(以下稱委託書 規則)第 3 條規定,係指以公告、廣告、牌示、廣播、電傳視訊、信函、電話、 發表會、說明會、拜訪、詢問等方式取得委託書藉以出席股東會之行為。另依 委託書規則第 5 條、第 6 條規定,持有公司一定股數之股東,及信託事業或股 務代理機構皆可為徵求人。徵求委託書目的係代理股東出席股東會,與董事候 選人提名制度係屬二事。」 二、又依公司法第 192 條之 1 規定,具有董事候選人提名權者,為董事會及持有已 發行股份總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之股東。係鑒於董事會為公司業務執行機關,股 東為出資者,故賦予提名權。公開徵求人僅為召開股東會時代理股東行使表決權 之人,與出資之股東,尚屬有間,自無法賦予董事候選人提名權。
董 事 及 董 事 會
一、適用公司: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且章程必須載明「採行 或不採行」174。
108
理股東行使表決權之人,與出資之股東,尚屬有間,自無 法賦予董事候選人提名權。
董事會: 劉連煜老師批評:公司法第 216 條之 1「監察人」提名制度亦 準用此,則準用後監察人之候選人可由董事會提名,則恐違反公司 治理之精神,容易造成監察人成為董事會之俘虜,如此之設計不利 監察人監督董事會之作為的精神,故宜再加斟酌調整,使之明確。
四、提名程序: 公司公告可以受理提名(公司法第 192 條之 1 第 2 項): 在受理期外提出,不列入候選人名單。 (公司法第 192 條之 1 第 5 項第 1 款) 以書面提名,提名人數不可超過董事應選名額,違反則不列入候選 人名單。(公司法第 192 條之 1 第 5 項第 3 款) 必須依照公司法第 192 條之 1 第 4 項 177檢附資料,違反則不列入候 選人名單。(公司法第 192 條之 1 第 5 項第 4 款) 公司審查結果通知及公告→公司法第 192 條之 1 第 7 項。
五、公司法第 192 條之 1 第 5 項之適用: Ⅴ董事會或其他召集權人召集股東會者,對董事被提名人應予審查, 除有左列情事之一者外,應將其列入董事候選人名單: 一、提名股東於公告受理期間外提出。 二、提名股東於公司依第 165 條第 2 項或第 3 項停止股票過戶時,持
177
經濟部 103 年 3 月 31 日經商 10302023700 號函引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 103 年 3 月 20 日證期(發)1030006078 號函之摘要: (前略)針對公司法第 192 條之 1 第 4 項「其他相關證明文件」之規定,宜採限縮解釋: 應指與公司法第 192 條之 1 第 4 項所明定之被提名人姓名、學歷、經歷、當選後願任 董事之承諾書、無第 30 條規定情事之聲明書、被提名人為法人股東或其代表人者應 檢附該法人股東登記基本資料及持有之股份數額證明文件,以及 法令所明定要求之資格 條件(如公開發行公司獨立董事設置及應遵循事項辦法第 2 條及第 3 條規定等)等有關之證明 文件,而非由公司任意增加其他資格條件之證明文件。
109
第
股未達百分之一。 三、提名人數超過董事應選名額。
五
四、未檢附第四項規定之相關證明文件。
章
公司法第 192 條之 1 第 5 項係審查義務(法條明文「應」),且「僅 可」並「只能」作形式審查 178。
公司受有損害,需重開股東會補選董事 179: 現行法並未規定其效果及責任,也僅可由公司法第 23 條第 1 項 追究審查義務人之責任。 林國全老師:公司法第 192 條之 1 第 5 項係指「提名程序」之審查, 董事會仍可為「資格」之審查: 董事之法定要件包括行為能力(公司法第 192 條第 1 項)以及 國內有住居所(公司法第 192 條之 1 第 5 項準用公司法第 30 條第 2 項),且公司也可以章程規定董事之資格要件。 若董事會可由資料發現被提名人僅為未成年人之國中生,則股 東會召集人仍「得」且「應」不將該被提名人列入候選人名單。
提名者違反公司法第 192 條之 1 第 5 項第 3 款-違反提 名董事人數限制: 劉連煜老師: 應將審查後,沒有超過董事應選名額之提名候選人,列入名 單內。並且應該立法修正明文規定之。
178
經濟部 103 年 3 月 26 日經商 10302406060 號函摘要: (前略)是以,股東提名董事候選人之審查權專屬於董事會(或其他股東會召集 權人), 除有公司法第 192 條之 1 第 5 項得不列為董事候選人名單情事外,其餘符合該項規定 之提名議案,董事會均應列入董事候選名單。 至於董事會對提名人選未列入董事候選人名 單者,應依公司法第 192 條之 1 第 7 項規定所定期限告知提名股東。
179
例如將並未檢附「當選後願任董事之承諾書」或並未檢附「無公司法第 30 條規定情 事之聲明書」之董事候選人亦列入,導致當選董事不願意就任或當選當然無效。
董 事 及 董 事 會
若未盡審查董事資格之義務,導致選出當選無效之董事,從而導致
110
林國全老師-應該將提名名單之「全部」均不列入候選人名 單,理由在於: 判斷容易,若不加以注意,無保護必要。 若仍加以審查並排除,則會導致濫行提名,增加股東會召集人 之審查負擔。
審查權人違法濫權不將合格者列入名單之效果: 構成股東會「召集程序」違反法令或章程事由,可依公司法第 189 條撤銷該「選舉董監事議案」之股東會決議。 林國全老師、劉連煜老師:公司法應明訂違反義務者之民事賠償 責任,並擬制其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方法和賠償範圍,以利運用。
A 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A 公司)為上市公司,現有董事 9 席,因面臨 B 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B 公司)之敵意併購,A 公司擬採取分三 次改選董事,即每次改選三名董事之方法,以抵抗 B 公司之敵意併購。如 A 公司係採取累積投票制選舉董事,則 A 公司可否以修改公司章程方式採 取前述董事分期改選制度?請附具理由詳細說明之。
【2011 律師】
分期改選董事之意義與目的: 董事分期改選制(staggered boards;classified boards),通常係設 計於章程中,於公司面臨敵意併購時,可供防禦之措施。係指將公司 之全體董事分類為數組,於不同年度改選,每年僅改選其中部分董事 之制度。而此等選舉制度,通常係將全體董事分為三組,即每年僅改 選三分之一董事,使得敵意併購者必須至少贏得兩次董事選舉才能達 到多數而控制董事會。 當目標公司採用董事分期改選制,並將董事分為三組,每年僅改 選三分之一董事時,敵意併購者需要贏得兩次董事會選舉始得取得董
111
此制度在美國已經行之有年,其優點在於可使其他有經驗之董 事得以留任,並將公司治理之傳承予新任董事,有助於公司治 理穩定。 依照我國公司法第 195 條,法律僅就董事任期設有三年上限,並 未限制各董事需同時改選,故基於公司治理,錯開董事任期並分 期改選,應屬可行。 否定說: 現行實務上,均係選舉全體董事,並無分期改選之情形。 公司法第 203 條規定, 「每屆」第一次董事會,由所得選票代表選 舉權最多之董事為之,法條明文「每屆」 ,若採董事分期改選制度, 每年僅改選部分董事,則每屆董事會,係何所指? 公司法第 201 條之規定,董事缺額達三分之一時,董事會應召開 股東臨時會補選之,若採董事分期改選,將與本規定有所扞格。 經濟部之實務見解: 按經濟部曾做出解釋 181,認為公司法第 195 條董事任期制度下, 180 181
劉連煜老師,《現代公司法》,增訂七版,頁 392~393,2011 年 9 月。
經濟部 63 年 10 月 14 日經商 26503 號函: △公司董事有缺額而補選之情形時,新當選董事之任期應以補足原董事之任期為準 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之人選及任期,依公司法第 129 條規定,係公司章程應記 載事項,並依同法第 195 條之規定,董事任期除連選連任外不得逾三年。本案公司 章程既已訂明設董事十五人,任期三年,則其當選屆數之計算,自應以每滿三年股 東會改選時為一屆。至公司如有公司法第 197 條董事當然解任,第 201 條董事有缺額 額而補選之情形時,新當選董事之任期,應以補足原董事之任期為準。 本任董事改選時僅 十一人當選,於次年股東常會時方補選四人,第二次選出之董事任期,自應與第一 次選出之董事相同。
董 事 及 董 事 會
肯定說:
章
關於董事分期改選制度是否應予以肯認,有肯否兩說,分述如下:
五
分期改選董事之優劣 180:
第
事會之控制權。故於正常情況下,敵意併購者如欲取得目標公司董事 會控制權,最少需要等待一年,最多需要兩年,此時平均而言,需花 費一年半之時間使得取得控制權。由上述之情形可知,董事分期改選 制確實對敵意併購者產生不小之影響,相較於未採行董事分期改選制 (即每次選出全部董事)之公司,延長敵意併購成功之時間,即使敵 意併購者取得多數股權,亦無法立即取得公司董事會之控制權。
112
董事之補選,應以接續原董事之任期為主,依此見解,則係相對否定 董事可分期改選。 又經濟部近期並做出解釋 182認為,基於前開公司法第 195 條及公 司法第 201 條、第 203 條之規定,故而認為董事分期選任之制度,在 我國現行法下,不應允許,若依此而為股東會決議,該決議無效,若 依此選出之董事,亦不生效力。 本題之適用—應採肯定說,唯需注意與累積投票制之相關適用: 按依照前述經濟部之實務見解,則 A 公司不得以修改公司章程方 式採取前述董事分期改選制度。 唯在此本文基於公司法第 195 條並未明文補選之董事應補足其任 期,以及公司法第 192 條僅規定董事人數大於三人即可,故而認為可 採肯定說之見解。然關此仍須注意基於累積投票制度之適用,每次改 選仍應有兩席以上董事之選舉方可,若僅改選一席董事將與累積投票 制相抵觸而不合法 183。
182
經濟部 100 年 3 月 24 日經商 10002406370 號函: △股東會決議訂定公司章程採董事分期改選制度與公司規定不符 一、依公司法第 203 條規定:「董事會由董事長召集之。但每屆第一次董事會,由 所得選票代表選舉權最多之董事召集之。每屆第一次董事會…」,法條既稱「每 屆」 董事會,如採董事分期改選制度,每年僅改選部分董事,則所謂每屆董事會,係何 所指,不無疑義; 又依公司法第 201 條規定: 「董事缺額達三分之一時,董事會
應召開股東臨時會補選之。」如採董事分期改選制度,與上開規定,將生扞格 之處。董事分期改選制度,國外雖有此立法例,惟因涉及董事如何分期,分幾 期,分幾席…等,情形甚多,狀況不一而足,亦需有相關配套措施始可。是以, 在現行公司法架構下,尚不允許公司章程採董事分期改選制度。
二、倘股東會決議訂定公司章程採董事分期改選制度,與上開規定,即有未合, 依 公司法第 191 條規定,該決議無效,公司登記主管機關將否准該章程之登記。又依據該 章程董事分期改選制度選出之董事,亦不生效力。
另依照劉連煜老師, 《現代公司法》 ,增訂七版,頁 393,註 34,2011 年 9 月,另有經 濟部 100 年 3 月 16 日經商 10002405040 號函,亦採相同見解。 183
劉連煜老師, 〈累積投票制與應選董事人數之縮減〉 ,收錄於《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 》,初版,頁 33,1995 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