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部分 第一單元
監獄官
監獄學
99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3 100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10 101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18 102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26 103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35
第二單元
監獄行刑法
99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43 100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50 101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56 102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64 103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71
第三單元
刑法
99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80 100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88 101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94 102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104 103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115
-目錄 1-
2
保
成
第四單元
刑事訴訟法歷屆試題研究(律、司、檢事)
心理測驗
99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 123 100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 131 101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 137 102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 143 103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 149
第五單元
諮商與輔導
99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 156 100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 167 101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 175 102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 184 103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 192
第六單元
刑事政策與犯罪學
99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 200 100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 211 101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 219 102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 229 103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 236
-目錄 2-
第貳部分 第一單元
監所管理員
犯罪學概要
99 年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249 100 年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257 101 年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264 102 年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270 103 年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277
第二單元
監獄行刑法概要
99 年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286 100 年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293 101 年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299 102 年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305 103 年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311
第三單元
監獄學概要
99 年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318 100 年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324 101 年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331 102 年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340 103 年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349
第四單元
刑法概要
99 年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356 100 年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364 101 年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371 102 年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379 103 年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385 -目錄 3-
4
保
成
刑事訴訟法歷屆試題研究(律、司、檢事)
第參部分 第一單元
原住民族特考監所管理員(101、103 未招考)
犯罪學概要
99 年原住民族特考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 393 100 年原住民族特考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 400 102 年原住民族特考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 406
第二單元
監獄學概要
99 年原住民族特考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 413 100 年原住民族特考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 420 102 年原住民族特考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 429
第三單元
監獄行刑法概要
99 年原住民族特考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 436 100 年原住民族特考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 442 102 年原住民族特考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 448
第四單元
刑法概要
99 年原住民族特考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 455 100 年原住民族特考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 461 102 年原住民族特考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 467
-目錄 4-
第壹部分
第一單元
監獄學
壹 003
99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1 何謂「監獄調查分類制度」?監獄調查分類的型態(種類)有那些?請詳 述其內容。
有關受刑人調查分類制度之意義及其型態,分述如下:
意義: 調查分類(Classification),係指將新收入獄服刑之受刑人,透過科學 化的鑑別、分析後,施以不同層級的戒護管理與處遇計劃(包含教育、 技能訓練、諮商輔導等),以符合其個別化需求的一種行刑過程。 調查分類工作可以說是對每一位新收入監之受刑人進行的個案調查, 由具有醫學、心理學、社會學以及犯罪學等各學科背景之專業人員, 就受刑人之個性、能力、身心狀況、家庭環境、社會背景、教育程度、 職業經歷、宗教信仰、娛樂性向、犯罪經過、動機、原因以及情節等, 進行全面性之了解,俾使監獄能進一步擬定符合其需求之戒護管理與 處遇計劃,來協助受刑人改過更生。
根據美國的矯正系統,監獄調查分類型態通常採行下列三種,分述 如下: 調查分類診療所制度(Classification Clinic System): 乃在矯正機構內設置有優良專業人員之分析單位,其成員包含精神醫 師、臨床心理師、社工員、心理測驗員及相關醫護人員,負責受刑人 個案之研究與分析,並就研究與分析之結果,提供給本監其他教區或
救 試-監獄官.監所管理員歷解 004
單位的矯治行政人員作為對受刑人教化與處遇的依據之制度。 整合調查分類制度(Integrated Classification System): 乃由專業人員與矯正行政人員組成一個調查分類委員會(接收小組), 以機構首長為主任委員,專業人員分析工作與提供處遇計劃,提交委 員會決定,且非經委員會之審議,不得輕易變更受刑人處遇計劃之制 度。我國現行採此一制度(由行刑累進處遇條例§11Ⅱ以及受刑人調 查分類辦法觀之)。 接收調查監獄制度(Reception and Classification Center System): 乃先將受刑人集中於一分析監獄,進行研究與調查分類,以決定適合 其個別需要之教化與處遇計劃,並於一段時間後將這些擬妥之處遇計 畫連同受刑人移送各專業監之調查分類制度。接收調查監獄為一新興 種類之調查分類制度,美國及我國部分地區(中區及南區)採行此制。 惟法務部將自 99 年 12 月 1 日起停止臺灣雲林第二監獄及臺灣高雄第 二監獄接收調查監獄制度之運作,回歸各監獄自行承辦調查分類之業 務。
林茂榮、楊士隆(民 97),監獄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P.66~P.68。 法務部網站:http://www.moj.gov.tw/public/Data/0921884291.pdf。
2 監獄作業的種類為何?良好的作業計畫必須考量那些原則?
有關作業之種類及良好作業計畫必須考量之原則,說明如下:
監獄作業的種類: 監內作業:指受刑人在監獄內設立之工場或農作場所作業,例如於監
救試-監獄官監所管理員 歷解 236
103 年監獄官試題暨解析 1 不定期刑係對於犯罪人所為自由刑之宣告,不於裁判時確定其刑期,而根 據行刑中所表現之改善態度以定刑之終期的制度。請說明不定期刑制度的 理論基礎為何?不定期刑具有那些弊端?並詳細說明我國不定期刑制度有 那些?
不定期刑之意義: 所謂 「不定期刑 ( Indeterminate System) 」 乃相對 於傳統「定 期刑 (Determinate System)」之概念,係指法官在對犯罪人所為自由刑之 宣告時,不於裁判時確定其刑期,而根據其行刑中表現之改善態度以 決定刑期之終期的一種制度。 不 定 期 刑 制 度 可 以 說 是 犯 罪 學 實 證 學 派 ( Positive School of Criminology)下之產物,認為犯罪人具有病犯性質,監獄具有醫療功 能,應俟其矯治完竣、悔過向上後,促其提早出獄之一種行刑制度, 也是刑事政策特別預防思想之具體表徵。
理論基礎: 刑罰矯治理念:十九世紀,實證學派興起後,認為刑罰不再消極隔離、 應報及嚇阻之目的而已,應有更積極的再教育、再社會化之功能,故 刑期之酌量應依服刑中的表現。 定期刑制度有缺失:在定期刑制度下,會發生受刑人業已改過自新因 刑期未至無法釋放,或受刑人尚未改過自新卻因刑期屆滿而釋放的窘
第壹部分
第六單元
刑事政策與犯罪學
壹 237
境,因此非不定期刑係無法補救。 自主性改悔:不定期刑可經由受刑人自我努力而促成其再教育與再社 會化之成功,具鼓勵向上之積極作用。 個別化原則:國家刑罰之發動,自然應依據個案實際情形之不同而有 不同程度之裁罰,故不定期刑符合刑罰個別化原則。 醫療模式:犯罪學實證學派主張犯罪人具有病犯身分,監獄應具有醫 院之功能,因此採用醫療模式(Medical Model),針對在監矯治、教 化有成效之受刑人,鼓勵其向上之決心,施以不定期刑,促其早日復 歸社會。
不定期刑之弊端: 行政權侵害司法權:不定期刑違反政治上權力分立之原則,因為職司 司法權之法官只宣告其罪,至於刑期長短竟然委由行政系統之監獄官 員確定之,不僅干擾赦免的行政權,亦使司法與行政相混淆。因此有 學者主張假釋審查應還權於法院。 監獄官員易恣意濫權:因不定期刑之無限制拘束受刑人之權利,將刑 期之決定權委由監獄官之手,勢必將招致監獄官之恣意濫權,並導致 受刑人自暴自棄,因此應輔以委員會制度,以減少對受刑人服刑權利 之傷害。 破壞罪刑均衡原則:不定期刑缺乏刑罰應報及嚇阻之功能,尤其是針 對惡性重大之犯罪人,施以不定期刑,不啻將其刑期減少、折半,無 法達成刑罰應報、嚇阻之成效,反而在其提早出獄後,造成社會大眾 之恐慌與被害,社會將額外付出巨大成本。 造成受刑人偽善討好監獄官員:採用不定期刑之結果,將激發受刑人 偽善之表現,一味諂媚討好監獄官員,而不注意改正自己之行為,以 謀求早日符合相關制度之要件,如縮刑、假釋之條件等,對受刑人的 潛心改悔,並無貢獻。 有效性與公平性受質疑:不定期刑強調的是個別化處遇原則,然而實行 不定期刑之結果,將造成刑罰的不公平化,受刑人提早出獄之情形,端 視其在監表現或是偽善程度,導致受刑人間引起不滿、懷疑猜忌監獄行
第貳部分
第一單元
犯罪學概要
貳 249
99 年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1 依據我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規定,毒品可分成那四級?又毒品濫用 與犯罪有何關聯性?試說明之。
有關我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規定,毒品可分成那四級以及毒品濫用 與犯罪的關聯性,分別說明如下:
我國毒品的分類: 依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 2 條之定義,本條例所稱毒品,指具有成 癮性、濫用性及對社會危害性之麻醉藥品與其製品及影響精神物質與其 製品。毒品依其成癮性、濫用性及對社會危害性分為四級,其品項如下: 第一級:海洛因(Heroin)、嗎啡(Mophine)、鴉片(Opium)、古 柯鹼(Cocaine)及其他相類製品。 第二級:罌粟、古柯、大麻(Marihuana)、安非他命(Amphetamine)、 配西汀、潘他唑新(Pentazocine,速賜康)及其相類製品。 第三級:西可巴比妥(紅中)、異戊巴比妥(青發)、納洛芬及其相 類製品。 第四級:二丙烯基巴比妥、阿普唑他及其他相類製品。 前項毒品之分級及品項,由法務部會同行政院衛生署組成審議委員會, 每三個月定期檢討,由行政院公告調整、增減之,並送請立法院查照。
藥物濫用與犯罪之關聯性,約有以下三種學說: 藥物濫用導致犯罪行為:許多藥物本身常易刺激中樞神經,導致幻想,
救 試-監獄官.監所管理員歷解 250
甚至激起犯罪之勇氣與膽量或造成神智不清之狀態而引發攻擊性之犯 罪行為。同時藥物濫用者為支應日益龐大之購藥費用,進而鋌而走險, 從事犯罪行為,如強盜、搶奪、擄人勒贖等。 犯罪行為導致藥物濫用:有些犯罪人係因為犯罪之後,由於同儕影響、 結幫過程,遂開始使用、濫用藥物。 濫用藥物與犯罪行為並無因果關係:另一派學者認為,藥物濫用與犯 罪行為具有共通之因素,亦即藥物濫用與犯罪行為之間並無因果關 係,藥物濫用與犯罪行為之發生,其共通因素,均是個體內在心理與 外在社會環境因素促使個體從事藥物濫用與犯罪行為,兩者並無因果 關係。
結論: 總之,藥物濫用與犯罪行為之關聯性,目前尚無明確證據證明其間之因 果關係,仍有賴學者的進一步研究,無法做單一因果論斷,惟藥物濫用 與犯罪行為之間具有密切之相關性已為大部分之研究所證實。
李士特(民 98),犯罪學,新保成出版社,第十九章。
2 「控制理論」的基本類型有那些?「控制理論」與「現代實證犯罪理論」 之間有那些差異?
有關控制理論的基本型態以及控制理論與現代實證犯罪理論之差異點,分 別說明如下:
控制理論的基本類型,可以分為以下四大類型: 強調刑罰控制的古典犯罪理論:主張人性是趨樂避苦的特質,人類具
第貳部分
第四單元
刑法概要
貳 385
103 年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1 甲、乙兩人因故爭吵,甲遂教唆丙殺害乙,得其同意後,丙即持刀埋伏在 乙宅門外,伺機動手。儘管丙、乙之間有數面之緣,因為乙回家時已近黃 昏,加上附近並無路燈照明,致埋伏在附近的丙錯把丁誤當成乙,自丁背 後接近,將其殺死。問:甲、丙所為如何論罪?
丙持刀殺死丁之行為成立刑法第 271 條第 1 項之殺人既遂罪: 客觀上,丙持刀殺丁,造成丁之死亡結果,其殺害行為與丁之死亡結果 間具有條件上之因果關係,且丙持刀殺害丁之行為係對丁之生命法益造 成法律所不容許之風險,且上開生命法益之風險在現實上業已實現,故 丙具有殺人罪之客觀構成要件該當性。主觀上,丙因甲之教唆行為欲殺 害乙,然案發當天天色昏暗,丙誤丁為乙而殺之,此涉及丙是否具有殺 人故意之爭議。實務及多數學說見解採法定符合說,即在丙發生等價客 體錯誤時,不影響丙之殺人故意,故丙仍具有殺人罪之主觀構成要件該 當性。丙無阻卻違法事由及阻卻罪責事由,丙構成本罪。
甲教唆丙殺害乙之行為可能成立刑法第 271 條第 1 項、刑法第 29 條之教唆殺人罪: 刑法第 29 條規定:「Ⅰ教唆他人使之實行犯罪行為者,為教唆犯。Ⅱ 教唆犯之處罰,依其所教唆之罪處罰之。」 甲教唆丙殺害乙,然因天色昏暗,丙誤丁為乙而殺之,此涉及正犯發 生客體錯誤教唆犯應如何論罪之爭議,以下分別論述之:
救 試-監獄官.監所管理員歷解 386
甲說:當正犯發生等價客體錯誤時,亦屬教唆犯之等價客體錯誤, 故不影響教唆犯之教唆故意,教唆犯仍論以教唆既遂。 乙說:當正犯發生等價客體錯誤時,應以教唆犯發生「打擊錯誤」 論之,蓋正犯猶如教唆犯之犯罪工具,當犯罪工具發生錯誤,即應 論以打擊錯誤。亦即,視個別情形對於原欲攻擊之客體成立未遂犯, 對誤擊之客體成立過失犯。 結論:實務及多數學說見解採甲說。準此,甲教唆丙殺害乙,丙誤 丁為乙而殺之,依甲說之見丙發生等價客體錯誤亦屬甲之等價客體 錯誤,不影響甲之教唆故意。甲無阻卻違法及阻卻罪責事由,甲成 立本罪。
2 甲因行車糾紛而與乙結怨,某夜,甲持美工刀前往乙轎車停放處(大樓外 之路邊停車格) ,意在刮花乙車烤漆。不料,尚未及動手即為大樓管理員丙 發現並喝止,甲驚慌逃跑,經丙大聲追呼為犯罪人,路人丁、戊見甲手持 美工刀,見義勇為下乃協助丙制伏甲。隨之,丙獨自押解甲前往警局,途 中,甲徒手打傷丙後,趁隙逃逸無蹤。試問甲之行為如何論罪?
甲意圖刮花乙車烤漆。進而接近乙車之行為不成立刑法第 354 條毀 損器物罪: 刑法第 354 條毀損器物罪僅處罰既遂犯,題示甲在接近乙車時,隨即遭 管理員丙發現制止,未造成乙車毀損之結果,故甲構成要件不該當,不 成立本罪。
甲打傷丙逃逸之行為,不成立刑法第 161 第 1 項之脫逃罪: 刑法第 161 條第 1 項規定,「依法逮捕、拘禁之人脫逃者」為脫逃罪。另 依最高法院 17 年上字第 130 號判例:「脫逃罪之成立,係指被逮捕監禁
第參部分
第一單元
犯罪學概要
參 393
99 年原住民族特考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1 試論述犯罪學理論之發展走向「科際整合」(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之必要性。
有關犯罪學理論之發展走向「科際整合」之必要性,說明如下:
科際整合犯罪學之意義: 學者方渥斯(M. Farnworth)主張,係以理論間共通相似之部分為基礎, 組合兩種或兩種以上先前已存在之理論。 學者宋貝利(T. Thornberry)主張,理論整合係指將二組或二組以上之 犯罪學理論要旨加以組合,以形成一較大型且具邏輯基礎之理論,俾 以提供對某一犯罪現象周密解釋,並以法學、社會學、心理學及醫學 作為整合之基礎,俾以擴張犯罪問題研究之廣度。
發展「科際整合」犯罪學理論之必要性: 理論蓬勃發展:由於犯罪理論的百家爭鳴,相互競爭,促使犯罪現象 愈辯愈明,同時認為理論之間是可以相互整合、包容的。於是有整合 犯罪理論之呼聲出現。 犯罪原因複雜:犯罪乃一錯綜複雜之社會現象,自非單一因素所能解 釋,更非單一學科所能獨立研究。若僅從單一學科或單一角度研究犯 罪問題,恐陷於以偏概全之錯誤。 理論競爭之替代:傳統理論彼此間之競爭經常形成你死我活之局面, 認為接受某一理論即意味著對競爭理論之駁斥,在學理上並不合邏
救 試-監獄官.監所管理員歷解 394
輯,為避免理論自相殘殺,造成偏誤,故有倡導理論整合之呼聲。 增加詮釋能力:學者指出,在犯罪原因具有複雜多變之本質下,透過 多變項統計分析技術,不僅將犯罪詮釋力增加,並將犯罪現象之描述 更趨於周延。
蔡德輝、楊士隆(民 98),犯罪學,五南出版社,P.160~P.161。
2 試以我國法務部、內政部等官方出版之犯罪統計資料,論述我國近年來少 年犯罪之發展趨勢。
有關以題述之官方犯罪統計資料說明近年少年犯罪之發展趨勢,分述如下:
近年來少年犯罪之發展趨勢: 少年犯罪人數:比較近十年(89~98 年)來各少年法院(庭)審理終 結而裁判觸法之少年犯罪總人數(不含虞犯)之變化,近十年各年人 數迭有增減,惟大致呈逐年遞減,89 年少年犯罪人數為 15,562 人,98 年為 9,097 人,其中少年刑事案件由 89 年的 534 人降至 98 年的 319 人。 少年刑事案件犯罪類型:近年來少年刑事案件之犯罪類型主要為強盜 搶奪盜匪罪、傷害罪、殺人罪、毒品犯罪及妨害性自主罪等,其中強 盜搶奪盜匪罪少年人數持續占各年全部少年刑事案件人數三成以上, 所占犯罪人數比例最高,98 年所占比例為 33.54%;毒品犯罪則為上 述犯罪類型中所占比例增加幅度最大者,98 年所占比例更首度超越傷 害罪及妨害性自主罪,高居第二位,而傷害罪及殺人罪之犯罪少年人 數所占比例近幾年則略有下降。
第參部分
第四單元
刑法概要
參 467
102 年原住民族特考監所管理員試題暨解析 1 甲警員在海邊公路臨檢涉嫌走私及運毒之可疑人員及車輛,適巧乙駕車因 內急在路邊草叢小解,甲誤以為乙正在草叢內藏匿毒品,故喝令乙走出來 以便查其身分,因乙面貌酷似遭通緝之槍擊要犯丙,且甲見乙伸手撈衣誤 以為乙掏槍,為自衛計,甲遂開槍射乙,乙當場死亡。問甲之刑責?
甲開槍射死乙的行為,成立刑法第 271 條第 1 項故意殺人既遂罪;惟依限 制法律效果的罪責理論僅成立刑法第 276 條第 1 項的過失罪責。 客觀上,甲開槍的行為,係造成乙死亡結果不可想像其不存在的原因, 且製造法不容許風險,風險亦實現在構成要件效力範圍內;主觀上,甲 明知並有意開槍射乙,具有本罪之故意。準此,甲該當本罪之構成要件。 有疑義者在於,甲得否主張其開槍行為,得主張刑法第 21 條依法令(警 械使用條例§4 )行為而阻卻違法? 系爭案件中,甲誤認以為乙掏槍,主觀上以為存在依法令的阻卻違法 事由,便開槍射殺;然而,客觀上乙僅是伸手撈衣,並不存在阻卻違 法情狀。此應評價為阻卻違法事由的前提事實錯誤(容許構成要件錯 誤)。其法律效果如何,於學說上有爭議。 故意理論:於古典犯罪論體系中,故意仍屬罪責要素的前提下,採 此說者認為容許構成要件錯誤,本質上屬於對法律評價誤認的禁止 錯誤,因而欠缺不法意識,阻卻故意。 嚴格罪責理論:其認為容許構成要件錯誤,其行為仍屬故意,只是
救 試-監獄官.監所管理員歷解 468
為欠缺不法意識之禁止錯誤,而以行為人是否可避免為斷(刑§16 參照) 。 限制罪責理論:其認為容許構成要件錯誤,屬於行為人對事實面的誤認, 應類推構成要件錯誤,因而阻卻構成要件故意,並可能成立過失犯。 惟現今通說採取「限制法律效果的罪責理論」,認為容許構成要件 錯誤為一獨立的錯誤型態,其僅有故意犯之不法,應阻卻故意罪責, 而成立過失罪責。 準此,系爭案件中,依照限制法律效果的罪責理論,甲雖具有故意殺 人之不法,因為容許構成要件錯誤為一獨立的錯誤型態,應阻卻其故 意殺人既遂罪之罪責,而成立過失致死罪罪責。 綜上,甲構成刑法第 271 條第 1 項故意殺人既遂罪;惟依限制法律效 果的罪責理論僅成立刑法第 276 條第 1 項過失致死罪的過失罪責。
警械使用條例第 4 條第 5 款:「五、警察人員之生命、身體、自由、 裝備遭受強暴或脅迫,或有事實足認為有受危害之虞時。」 警械使用條例第 12 條:「警察人員依本條例使用警械之行為,為依 法令之行為。」
2 某公司總經理甲、副總經理乙及會計主任丙共同侵占公司公款,甲、乙各 被公司同事檢舉移送法辦,偵查中甲、乙為脫免刑責,乃教唆丙將相關帳 簿銷毀,丙因恐自己也被追究乃將帳簿銷毀。問甲、乙、丙之刑責?
甲、乙、丙三人侵占公款的行為,構成刑法第 336 條第 2 項業務侵 占罪之共同正犯(刑§28 參照): 客觀上,甲為總經理、乙為副總經理、丙為會計主任,於執行基於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