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008、2c001

Page 1

▍國考測驗式複選題說明/前 1 ▍第一篇 第一章

國文(測驗)/1 國考測驗題型示例/3

壹、閱讀測驗題型/3 貳、語文應用測驗題型/6 參、文學鑑賞測驗題型/8 肆、文化認知測驗題型/9

第二章

各題型破解法/11

壹、文體沿革/11 貳、作品主題判別/25 參、人物判別/32 肆、對聯判別/37 伍、題辭判別/40 陸、應用文/44 柒、六書/54 捌、詞類常識破解/57 玖、同詞異義判讀/63 ─目錄 1─


拾、年齡及常見借代用語破解/68 拾壹、成語破解/72 拾貳、修辭技巧突破/89 拾參、季節時間判別/104 拾肆、專名整理/109 拾伍、國學常識/113

第三章

經典古文/120

壹、燭之武退秦師 貳、勸學

左傳/120

荀子/125

參、典論論文

曹丕/136

肆、蘭亭集序

王羲之/144

伍、出師表

諸葛亮/151

陸、登樓賦

王粲/159

柒、岳陽樓記

范仲淹/166

捌、赤壁賦

蘇軾/173

玖、陳情表

李密/184

拾、病梅館記

第四章

龔自珍/193

重要字音字形彙編/199

壹、字音解析/199 貳、字形解析/222

第五章

論語精選/242

壹、有關為人之道/242 貳、有關為學之道/245 參、有關仁/248 肆、有關孝/251 伍、有關道德修養/252 陸、有關君子之道/257 柒、有關詩與禮/261

─目錄 2─


捌、有關教育/264 玖、有關政治/266

第六章 附

孟子、大學、中庸精選/269

錄/281

▍第二篇

國文(公文)/283

第一章

公文定義/285

第二章

公文總述/287

第三章

公文行文系統/291

第四章

公文用語/301

第五章

函的基本結構/313

第六章

其他公文相關製作要項/325

第七章

公文處理程序一般原則/355

第八章

收文處理/357

第九章

文書核擬/361

第十章

發文處理/369

第十一章

文書簡化/373

第十二章

文書保密原則/377

第十三章

公文處理時限/379

第十四章

公文印信/381

附錄一

公文程式條例/386

附錄二

函/389

附錄三

開會通知單/392

附錄四

法律統一用字表/393

附錄五

法律統一用語表/396

附錄六

數字使用原則/399

附錄七

歷屆試題彙整/403

─目錄 3─


▍第三篇

歷屆試題精選暨複選題演練/435

第一章

歷屆試題精選/473

第二章

複選題演練/654

壹、學科能力測驗/655 貳、指定科目考試/673

─目錄 4─


國考測驗式複選題說明 前 1

國考測驗式複選題說明 一、國家考試測驗式試題採行複選題之說明 國家考試測驗式試題向來以單選題行之,惟以測驗評量功能而 言,複選題型較能測量應考人擴展、深入或多重的知識與推論能力, 可降低應考人猜測因素之影響,並可依據應考人了解知識之程度,採 部分給分方式。本部為積極提升試題多元性及評鑑效能,爰研擬採用 複選題型,並期能逐步推動國家考試測驗式試題列考複選題。 為進一步推動測驗式試題採用複選題作業,考試院前於 101 年 4 月 16 日修正發布命題規則,其中第 5 條第 1 項增訂第 14 款: 「各科目試題以單選題為原則,必要時,得採複選題。」賦予國家 考試必要時得採用複選題型作為評量工具之法源。茲因命題規則已 將複選題列為命題題型之一,且測驗式試題採用複選題牽動後續試 題評閱等試務措施之變革,為完備法源依據,區分測驗題單、複選 題之評閱規定,爰修正閱卷規則第 19 條規定,並新增第 19 條之 1 (明確定義複選題正確答案之選項數為 2 個以上) 、第 19 條之 2( 明 定單選題、複選題之計分方式)條文及複選題計分方式表。 測驗式試題採用複選題將影響後續命題技術、試務措施及應考 人的準備因應等,因此明確規範採用複選題之類科及公告周知之程 序、配分比例之重點如下: 本部辦理試務之單位對於採用複選題之類科、科目,應於請辦考 試計畫中敘明,並將採用複選題之類科、科目及計分方式登載於 考試公告及應考須知。 複選題型占各該科目測驗式試題之配分比率以不超過 30%為原 則,且須註明題型,以利應考人作答。 規定題分之上限及下限,即每題配分不得低於各該科目單選題之


前2

國考測驗式複選題說明

題分,最高不得超過 4 分。

二、計分解說 複選題計分方式表: 每題題分 每題題分 每題四分 每題三分

每題 每題二分 二點五分

全部答對

該題題分

二點五分

答錯一選項

該題五分 二點四分 一點八分 一點五分 一點二分 之三題分

答錯二選項

該題五分 零點八分 零點六分 零點五分 零點四分 之一題分

答題 表現

得分 四分

三分

二分

答錯三選項

零分

零分

零分

零分

零分

答錯四選項

零分

零分

零分

零分

零分

答錯五選項

零分

零分

零分

零分

零分

未作答

零分

零分

零分

零分

零分

附註: 一、測驗式試題複選題,每題有五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二個是正確 答案。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全部答對者,得該題全部分數; 答錯 k 個選項者,得該題(5-2k)∕5 之題分;所有選項均 未作答或答錯多於二個選項(不含二個)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二、所謂全部答對,指與應選答而選答及不應選答而未選答完全相 符者。 例:某複選題的題分 3 分,該題有 5 個選項 A、B、C、D、E, 各個選項獨立判定,正確答案為 B、D,其計分方式如下:


國考測驗式複選題說明 前 3

作答 答案 BD

各選項對錯

計分方式

ABCDE ○○○○○ 所有選項均答對,得該題全部分數

該題 得分 3分

BDE

○○○○╳

答錯 1 個選項,得[5-(2×1)] 1.8 分 ∕5×3 分

D

○╳○○○

答錯 1 個選項,得[5-(2×1)] 1.8 分 ∕5×3 分

BC

○○╳╳○

答錯 2 個選項,得[5-(2×2)] 0.6 分 ∕5×3 分

ABDE

╳○○○╳

答錯 2 個選項,得[5-(2×2)] 0.6 分 ∕5×3 分

BCE

○○╳╳╳

答錯 3 個選項,得[5-(2×3)] ∕5×3 分,低於零分以零分計

0分

ABCDE ╳○╳○╳

答錯 3 個選項,得[5-(2×3)] ∕5×3 分,低於零分以零分計

0分

未作答

----- 所有選項未作答,以零分計

0分

三、複選題試題範例【國文科】  一邊開車一邊講手機,常會因注意力分心造成駕駛行為能力降 低,使釀成車禍的機率大增。下列那些選項說明了此種注意力 分心的現象?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史記‧淮陰侯列傳》) 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莊子‧外物》) 心不專一,不能專誠(《淮南子‧主術訓》)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 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孟子‧告子》)


前4

國考測驗式複選題說明

正確答案  本題主要測驗邊開車邊講手機時所產生的注意力 分心現象,故選項、、皆符合此種五官、知 覺無法專一的狀況,皆為答案。選項錯誤,因為 理由說明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是指智者雖多方考慮仍然 不免有所失誤,這些駕駛並非在全面觀察之下產生 的失誤。選項錯誤,因為講手機的駕駛並不是一 心期望、等待其他事物出現而造成錯覺。  下列何者包含關懷老人之意?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論語》)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 血氣筋力則有衰,若夫智慮取舍則無衰(《荀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孟子》 ) 正確答案  選項老者安之、選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選 項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有關懷老人之意。選項 理由說明 是孔子自述七十歲時的心境,選項僅說明體力 有衰的生理現象,二者皆不涉對老人的關懷。  下列關於《詩經‧桃夭》一詩的敘述,正確的是:桃之夭夭、 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第 1 章)桃之夭夭、有蕡其 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第 2 章)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 子于歸、宜其家人。(第 3 章) 由「之子于歸」可知這是一首關於女子出嫁的詩 此詩三章的末句意義相近,都是意指婚配的合宜 此詩的主旨是在表達父母因女兒有美好的歸宿而充滿喜樂 此詩以桃樹的繁盛煥發譬喻女子的美好及其充沛的生命力


國考測驗式複選題說明 前 5

根據此詩可知婚姻不僅是追求個人幸福,也事關家族發展 正確答案  理由說明

此詩的主旨是對一個美好婚姻的讚頌,與選項所 謂父母的心情並無相涉。

四、考選部 103 年實施之考選新措施(103.1.9 修正)  103 年交通事業鐵路人員升資考試士級晉佐級考試國文科、103 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考試五等考試國文科、103 年特種 考試交通事業鐵路人員考試佐級考試國文科、103 年特種考試地 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五等考試國文科採複選題。 國文科測驗題題數總計 45 題,其中單選題 35 題(每題 2 分); 複選題 10 題(每題 3 分),單、複選題占分比為 70:30。 資料來源:考選部--測驗式試題採用複選題宣導專區


第一章

國考測驗題型示例

壹、閱讀測驗題型 貳、語文應用測驗題型 參、文學鑑賞測驗題型 肆、文化認知測驗題型

第二章

各題型破解法

壹、文體沿革 貳、作品主題判別 參、人物判別 肆、對聯判別 伍、題辭判別 陸、應用文 柒、六書 捌、詞類常識破解 玖、同詞異義判讀 拾、年齡及常見借代用語破解 拾壹、成語破解 拾貳、修辭技巧突破 拾參、季節時間判別 拾肆、專名整理 拾伍、國學常識

第三章

經典古文

壹、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第二章

第二章

各題型破解法

11

各題型破解法

壹、文體沿革 一、詩賦詞曲四大韻文沿革

文章化

詩經: 四言 多疊句 社會寫實 樸實自然 平民文學 楚辭: 六七言 兮、些、只 個人感情 熱情浪漫 貴族文學 不入樂

入樂

賦:

古詩:

樂府:

體制大

五七言

長短句

用字深

漢已有

民歌

用典多

抒情

漢武帝設「樂府」之官

文人作品

歌、行、引、弄、吟、 唱、辭、曲、謠、調

近體詩:

新樂府運動:

五七言

白居易新樂府運動完全

盛於唐

脫離音樂性,不能和歌


第二章

各題型破解法

19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 木蘭不用尚書郎,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木蘭辭〉…( :詩經

楚辭

律詩

絕句

樂府

四、詩歌發展簡史 春秋 戰國 西漢 東漢末年

(詩經)以四言為主,重寫實、樸實自然,表現農村平民的 心聲。 (楚辭)以六、七言為主,富想像,描述個人情志,以「兮」、 「只」、「些」等字延長語句,別成曼妙之調。 (樂府)立官署,專採名間歌謠。多歌功、敘事、筆力猶勁。 (古詩十九首)由一群佚名文人,聯合抒發而作,為古詩之 經典作品。 (曹操)的詩歌慷慨豪放,氣魄雄偉, 〈短歌行〉為其代表作。

魏晉

(陶潛)詩文均自然質樸,平淡有致,被推為田園詩人之祖, 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王維)詩格高妙,人稱詩佛。後期的山水田園詩,聲色、 動靜、情景交融。 (孟浩然)其詩風格清遠,用筆清淡,有陶淵明風。為懷才 不遇,時時流露寂寞傷懷之情。

唐代

(岑參)為唐代最重要的邊塞詩人。 (李白)奔放不群,俊逸新清,有詩仙之名。 (杜甫)雄渾高古、沈鬱頓挫,其詩表現人生,立言醇厚, 有詩聖之譽;而其詩反映社會離亂,民生疾苦,可 作唐代歷史的見證,故號為詩史。


第二章

37

各題型破解法

 下列對聯所指涉的人物正確的選項是: 佛骨謪來,嶺海因而生色/鱷魚徙去,江湖自此澄清-柳宗元 報國精忠,三字獄冤千古白/以身作則,一篇詞為〈滿江紅〉-文 天祥 顧曲有閒情,不礙破曹真事業/飲醇原雅量,偏嫌生亮並英雄-周瑜 允哉聖人之徒,聞善則行,聞過則喜/大哉夫子之勇,見危必拯, 見義必為-顏淵  「秋水的深淺,怎樣測得出一尾魚的體溫,想想莫非自得其樂,泥塗 之龜,畢竟要比供奉楚廟活得自由。」以上文句所指為何人: 莊子

李白

蘇軾

李清照

 蘇東坡〈前赤壁賦〉 :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所描述曹操的情態, 用下列那一個詞語來形容最適切? 意氣風發 從容就義 暴虎馮河 落拓不羈  小叮噹穿梭時光隧道,訪問唐朝某位詩人。此人的詩豪氣干雲,曠達 不拘,內容重在抒發個人心情,不太在意社會寫實,是盛唐著名的詩 人。試問小叮噹所訪問的人是誰? 王維 李白  下列選項何者非歌詠孔子?

杜甫

蘇東坡

夫子何為者,栖栖一代中。地猶鄹氏吧,宅即魯王宮 世濁不可處,冰清首陽岑。采薇詠羲農,高義越古今 卯誅兩觀,攝相夾谷。歌鳳遽衰,泣麟何促。九流仰鏡,萬古欽躅 三千弟子標青史,萬代先生號素王。蕭索風高洙泗上,秋山明月夜 蒼蒼 :







肆、對聯判別 一、對偶破解 字數相同、字不複用、句式相同






第二章

47

各題型破解法

提稱語 用途

語彙

用於祖父母及父母

膝下、膝前

用於長輩

尊前、尊鑑、尊右、侍右、賜鑑、鈞鑑、崇鑑

用於師長

函丈、壇席、尊前、尊鑑

用於平輩

足下、大鑑、台鑑、惠鑑、左右

用於同學

硯右、硯席、文席、台鑑

用於晚輩

青鑑、青覽、如晤、如面、收覽、知悉、知之

用於政界

勛鑑、鈞鑑、鈞右、台座、台鑑

用於軍界

麾下、鈞、鈞座

用於教育界

講座、座右、有道、著席、撰席、史席

用於婦女

妝次、芳鑑、淑鑑、懿鑑

用於弔唁

苫次、禮席、禮鑑

用於哀啟

矜鑑

問候語 祖父母、父母

叩請

金安、敬請

福安、敬請

金安

親友長輩

恭請

鈞安、敬請

崇安、敬頌

崇祺

師長

恭請

誨安、敬請

道安

平輩

敬請

台安、順頌

時祺、即請

大安、順頌

晚輩

順問

近好、即頌

刻好、順問

近祺

政界

敬請

勛安、恭請

鈞安

軍界

敬請

戎安、恭請

麾安

學界

敬請

學安、即頌

文祺

商界

敬請

籌安、敬候

籌綏

賀年

恭賀

新禧、敬頌

新禧

弔唁

敬請

禮安、用候

苫次

問疾

恭請

痊安、敬祝

早痊

旅遊

敬請

旅安

時綏


第二章

各題型破解法

65

禮法 刑

刑罰

例: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模範 例:刑於寡妻,至於兄弟。 表現(ㄒㄧㄢˋ) 例: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被

看見

例:不見用於世。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我 例:生孩三月,慈父見背。 老師見教的是。 長度單位 古代八尺稱為「一尋」。

尋找

動用、使用 例:「日尋干戈,以相征討」。 不久、隨即 例: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通鰥,無妻的人(ㄍㄨㄢ) 例: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矜持

自誇、自大(ㄐㄧㄣ) 例:矜功恃寵。 惜、重(ㄐㄧㄣ) 例:不矜名節。 將近(ㄐㄧ)

多少

例: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 委婉(ㄐㄧ) 例:事父母幾諫。

安寧

請安


第二章

各題型破解法

73

一、吝嗇 一毛不拔 鐵樹開花

譏諷人非常吝嗇。 鐵樹原產於熱帶,不常開花,惟亦偶有多年開花一次之 現象。後比喻吝嗇或極難實現。

一文如命

視一文錢如性命般重要。形容人吝嗇小氣,一毛不拔。

烏舅金奴

古有富人素節儉,以烏臼子所榨之油照明。以人形鐵質 燭臺為奴。遂以烏舅金奴譏諷吝嗇的人。

葛屨履霜 稱柴而爨 豐取刻與 數米而炊

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屨ㄐㄩˋ) 秤剛夠分量的柴薪煮飯。形容人斤斤計較,儉省吝嗇。 (爨 ㄘㄨㄢˋ) 取多而給少,貪婪而吝嗇。 原指處理事情過於繁瑣,後亦用以形容人很吝嗇或生活 困苦。

二、危險 甘冒虎口

虎口,比喻非常危險的地方。

毛騰廝火

毛騰於火上,一燃就不可收拾。引申指危險。

刀鋸不辭

無視危險,表示堅定的決心。

危若朝露

比喻情況非常危險,像早晨的露珠,陽光一曬就消失。

危於累卵

比喻情況非常危險,像堆累的蛋,隨時有跌破的可能。

命在旦夕

生命非常急迫危險,隨時都可能死去。

蛇口蜂針

蛇口的毒牙,蜂尾的毒針。比喻極危險、惡毒。

倒懸之危

比喻處境極為艱困、危險。

盲人瞎馬

盲人騎著瞎馬。比喻極為危險。

銜橛之變

銜、橛皆為馭馬的工具。銜橛之變指車馬於行駛中,隨 時有翻覆的危險。(橛ㄐㄩㄝˊ,馬口中所銜的橫木。)

釜魚幕燕

釜中的魚、築巢於帷幕上的燕子。比喻處境極其危險。

奔車朽索

比喻隨時有危險。


102

第一篇

國文(測驗)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書信 猥以微賤,當侍「東宮」

太子

衛「社稷」

國家

私家收拾,半付「祝融」

火災

絲竹

音樂

伯樂

識才之人

庠序 布衣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有司 「方寸」大亂 冰人(冰翁) 望舒 :學校、平民、酒、官吏、心、媒人、月亮  借用事物的部分或特徵代替這件事物,是借代修辭法的一種。下列文 句「

」中的語詞,何者不屬於這種借代修辭?

三杯「黃湯」下肚,他就已經不支倒地 由言談舉止便可知道他是「紈褲」子弟 老張的願望是「白首」歸隱,嘯傲山林 青春是支神奇「畫筆」,蓄滿繽紛色彩  下列各組文句前後引號內的詞語,借代的事物明顯不同的是: 「回祿」睢盱揚紫煙,此中豈是久留處/因「祝融」肆虐,這些人 無家可歸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 君開


116

第一篇

作者 晉

國文(測驗)

陳壽

羅貫中

記三國興亡史凡六十五卷 演說三國故事,小說家多 內容 以魏為正統,後儒譏之

所增飾 以蜀漢為正統

地位 四史之一

小說界四大奇書之一

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 紀傳體斷代史

編年體通史

紀傳體通史

國別體斷代史

 下列有關中國史學之敘述,何者不正確? 編年體之祖為《春秋左氏傳》 國別史之祖為《國語》,斷代史之祖為《漢書》 《史記》為研究秦漢史之重要資料 《漢書》為第一部正史 :



四、子部 九流十家: 儒家-出於司徒之官(司徒掌教育)。 要旨:重教化,貴禮治,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仰仲尼。 道家-出於史官(史官掌記錄典籍)。 要旨:崇尚自然,主張清靜無為,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 陰陽家-出於羲和之官(羲和掌星曆)。 要旨:鄒衍為代表,主張敬順昊天、曆象、敬愛民時,以五行為天 行氣也。 法家-出於理官(理官掌刑法)。 要旨:信賞必罰,以輔禮制。


128

第一篇

國文(測驗)

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 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 君子慎其所立乎!

【翻譯】 事物的產生,一定有根源;榮辱的來臨,一定和人的德性相呼應。肉 腐爛就生出蛆蟲,魚枯乾了便會生出蠹蟲。懶惰驕傲忘記修養自身, 災禍就會發生。東西太過剛強,就容易折斷;太過軟弱,就會受到束 縛。行為邪惡不正,是怨怒聚結的對象。一樣的堆放柴木,火會燒向 乾燥的木材;一樣是平地,水還是會流向低濕的所在。草木叢聚而生, 禽獸隨後群聚,天生萬物都是同類相聚。所以掛起箭靶,弓箭就射過 來了,林木茂盛,斧頭就跟著來砍伐了,樹木高大長成蔭涼,鳥群就 飛過來休息,有酸臭腐壞的地方,蚊蟲就來成群聚生了。所以言語有 時也會招來禍端,行為有時會招來羞辱。君子要謹慎他的立身處事。

【段落註釋】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柱:折斷。束:約束。取:招致。太剛強的東西會導致折斷;太柔 軟的東西會自受約束。選擇學習之路以中庸為上。 醯酸 ㄒㄧ

ㄙㄨㄢ,指醋。

【原文第五段】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聖心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 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 不舍,金石可鏤。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是 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 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 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詩曰: 「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 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


第三章

經典古文

145

官拜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他出身於書法世家,其父王曠,伯父王 敦、王導,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當時的書法名手。王羲之書法藝 術為世人所推重,有「書聖」之稱。 東晉永和九年,王羲之同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紹興蘭亭修禊眾人 飲酒賦詩,匯詩而成《蘭亭集》 ,由王羲之作一篇序文。羲之即興揮毫, 完成了本文〈蘭亭集序〉。〈蘭亭集序〉不僅文采優美,其中書法上的 藝術成就,更被千年來書家所公認,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行書第一」 。 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集序〉十分珍愛,死時將其殉葬昭陵,真 本未被發現。今人所見,皆為後世書法家臨摹的作品。

【原文第一段】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 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 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翻譯】 永和九年,歲次是癸丑年,三月初的時候,我們聚會在會稽郡山陰縣 的蘭亭,舉行修禊之事。許多有賢德的人都聚集在一起,年少年老的 都聚在一起。這個地方有高大陡峭的山嶺環抱,茂密的樹林,修長的 竹叢。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映照圍繞在亭子左右,引溪水作為彎曲 環繞的渠道,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它順水浮動,眾人依次而坐,雖然沒 有音樂演奏的盛況,喝一杯酒、吟一首詩,也足讓人抒發幽雅的情懷 了。

【段落註釋】 會稽 ㄍㄨㄟˋ

ㄐㄧ,地名。浙江省舊縣名,今與山陰縣合併為紹興縣。

修禊 禊ㄒㄧˋ,古代一種驅除不祥的祭祀。於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 如:「春禊」、「秋禊」。全句為:舉辦「禊」這種祭祀。 「映帶」左右


198

第一篇

濯纓濯足

國文(測驗)

激濁揚清

抱薪救火

眾口鑠金

:激濁揚清:比喻抨擊壞人壞事,獎勵好人好事。  下列有關〈病梅館記〉中運用象徵的敘述,何者有誤? 感嘆風氣對知識份子的扼殺 「梅」象徵士人、人才 「文人畫士」、「鬻梅者」象徵政府、統治階層 「闢館貯梅療梅」象徵自己不慕仕進,安守田園的心態  龔自珍把章學誠「六經皆史」之說進一步發揮,主張「經子皆史」之 說並加以系統化。他在《古史鉤沉論二》說:「夫六經者,周室之宗 子也。《

》也者,卜筮之史也;《

》也者,記言之史也;《

也者,記動之史也;風也者,史所採於民,而編之竹帛,付之司樂者 也;雅頌也者,史所採於士大夫也;禮也者,一代之律令,史職藏之 故府,而時以詔王者也;……」句中缺空的經典依序應為: 易/書/春秋

易/春秋/書

春秋/書/易

書/易/春秋

:古者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  關於〈病梅館記〉的說明,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託物寓意,用語犀利,勉勵當政者,努力不懈,枯木也能逢春 作者為病梅泣之三日,是因為無法可救,不知如何是好 正面肯定欣賞梅花的美學標準在於以欹為美 文章在梅而文意在人,以文人畫士偏愛病梅來影射政府對人才的摧殘  有關病梅館記一文,正確者: 歌誦梅之氣節以自喻,再點出在上位者的愛惜人才 通篇是個象徵結構:以「文人畫士」象徵人才;以「梅」象徵統治者 「江浙之梅皆病」之『病』與「闢病梅之館」的『病』詞性相同 「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可知龔自珍欲療梅的心態是「自反 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














第五章

論語精選

247

五、 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譯文

孔子在河川上,就指著河水說:「天地萬物時時刻刻都在運行變 化,就好比這流水,不分晝夜,不停的流動著。」

注釋 舍:通「捨」,止息。

六、 原文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 譯文

每天學習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識道理,每月時時溫習,不要忘 記原來所學會的。

注釋 所亡:亡,音ㄨˊ,通「無」 。所亡,指自己尚未學得的道理及知識。

七、 原文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譯文

稻苗長高後,而不開花的,也會有的啊!開了花而不結實的,也 會有的啊!

注釋 苗而不秀:苗,禾苗;此處作動詞用,指長出禾苗。秀,禾吐花。

八、 原文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學習而不思考,終將迷惘無所得;胡思亂想而不去學習,那就危 疑不安了。

注釋 罔:通「惘」,迷惘、困惑而無所得。殆:危殆,危疑不定。

九、 原文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譯文 注釋

孔子說:「立志於追求正道,以道德為依據,不離開仁心,學習 在六藝之中。」 志於道:立志追求正道。據於德:執守學道所得之德。依於仁: 依據仁心行事。遊於藝:遊習於六藝中,以陶冶性情。


第六章

第六章

孟子、大學、中庸精選

269

孟子、大學、中庸精選

一、 原文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豈好辯 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 我也想端正天下的人心,息止邪僻的學說,抗拒偏邪不正的行為,

譯文

駁斥放蕩無禮的言論,繼承大禹、周公、孔子三位聖人的大業。 我哪裡是喜歡辯論呢!我實在是不得已啊!凡是能發表言論,反 對楊墨邪說的人,就是聖人的信徒啊。 詖行:詖,音ㄅㄧˋ,不平正。詖行,偏邪不正的行為。三聖:

注釋 指禹、周公、孔子。聖人之徒:效法聖人的作為,以照顧人民, 扶持人倫之道,故稱聖人之徒。

二、 原文 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夷,好是懿德。 譯文 注釋

上天生育許多人民,凡有事物就有其法則;人民所秉持的常性, 都是喜好美德的。 蒸民,詩經作烝民,眾民。有物有則,凡有事物,必有法則。秉, 持也。夷,詩經作 彜 ,常也。懿德,美德。

三、 原文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譯文

每個人都有不忍他人受害的心。古代的帝王因為有了不忍他人受 害的心,才有不忍他人受害的政治。

注釋 不忍人之心:不忍害人,也不忍見他人受害之心;即仁心。


300

第二篇

國文(公文)

法務部→法務部調查局(

內政部→內政部警政署(

內政部→立法院(

行政院衛生署→行政院衛生署基隆醫院( 教育部→臺北市立中正國中( 行政院→高雄市政府( 教育部→國立清華大學(

) )

) )

臺北市政府→臺北市立圖書館( 解答:下、下、下、平、下、下、下、下、下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