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學-金鑰
◎各章命題考點一覽表/前 1 第一章
社會結構學派/1
壹、亂迷理論/3 貳、古典緊張理論/20 參、一般緊張理論/32 肆、芝加哥學派/37 伍、次級文化理論/45 陸、不同機會理論/55 柒、文化衝突理論/61 捌、下階層文化衝突理論/69 玖、暴力副文化/73 考前要領-設計獨特的攻略方式?/79
–目錄 1–
第二章
社會過程學派/81
壹、符號互動論/83 貳、差別接觸理論/85 參、差別強化理論/98 肆、中立化理論/105 伍、抑制理論/119 陸、社會控制理論/129 柒、社會疏離理論/145 考前要領-如何整理犯罪學筆記?/153
第三章
社會衝突學派/155
壹、衝突理論/157 貳、標籤理論/164 參、明恥整合理論/173 肆、修復式正義/180 伍、權力控制理論/189 陸、差別壓迫理論(Mark Colvin)/197 柒、差別壓迫理論(Robert Regoli & John Hewitt)/207 考前要領-開始練習寫題目吧!/218
第四章
發展性學派/219
壹、核心犯罪人/221 貳、自我控制理論/229
–目錄 2–
參、互動理論/244 肆、逐級年齡發展理論/249 伍、一般化犯罪與偏差行為理論(超級特質理論)/262 考前要領-練習寫題目的眉角/267
第五章
理性選擇學派/269
壹、理性選擇理論/271 貳、日常活動理論/296 參、生活方式暴露理論/307 肆、情境犯罪預防/312 考前要領-練習確實的重要性/319
第六章
犯罪分析、犯罪預防與犯罪類型/321
壹、犯罪分析與犯罪預防/323 貳、犯罪類型/329 考前要領-到底該念多少書?/338
參考書目/339
–目錄 3–
前1
各章命題考點一覽表 第一章 社會結構學派
金鑰
題目
考點
試從犯罪學家涂爾幹(Durkheim)所提 1-1-1 之無規範理論(Anomie Theory)來說 亂迷、社會連帶 明當前社會諸多犯罪問題形成原因? 涂爾幹(Durkheim)和墨爾頓(Merton) 均曾以迷亂(anomie)的概念解釋產 目 標 亂 迷 、 手 段 1-1-2 生犯罪的原因,試說明此二理論之內 亂迷 涵,並比較兩者之差異。 社會學者涂爾幹(Emile Durkheim) 強調社會結構與犯罪的關係,請說 明 Durkheim 的論點,並請敘述犯罪 亂 迷 、 社 會 適 應 1-1-3 學 理 論 中 談 論 社 會 適 應 ( social 模式 adaptation)與迷亂(anomie) ,及所 引起的犯罪行為的種種解說。 壹、亂迷理論 試 從 法 國 社 會 學 家 涂 爾 幹 (E.Durkheim)無規範理論(anomie 亂 迷 理 論 的 規 範 1-1-4 theory)之規範與整合觀點來說明社 與整合觀點 會衝突與偏差行為形成之原因 試列舉並說明後世受到亂迷理論影 亂迷理論的影響 1-1-5 響的犯罪學理論 說明犯罪社會學在二十世紀後成為 犯罪學主流的理由,比較它與犯罪 生物學、犯罪心理學及古典犯罪學 犯罪社會學 1-1-6 理論探討的重心有何不同,並簡述 犯罪社會學三大主流支派對犯罪發 生或不發生所提出的解釋 試各舉一個理論說明殺人、自殺與 殺 人 、 自 殺 、 被 1-1-7 被殺行為產生原因 殺的理論 美 國 社 會 學 家 墨 爾 頓 ( Robert Merton)於 1938 年提出「社會結構 手 段 亂 迷 、 身 分 1-2-1 與亂迷理論」 ,其內容為何?對毒品 挫折 貳、古典緊張理論 犯罪有何詮釋?請分別說明之。 試說明古典緊張理論後續延伸出哪 緊張理論的延伸 1-2-2 些理論。
前2
1-2-3
貳、古典緊張理論
1-2-4
1-2-5
1-3-1 參、一般緊張理論
1-3-2
肆、芝加哥學派
1-4-1
犯罪現象觀察為犯罪學理論建構的 基礎,請以墨爾頓的緊張理論(Strain Theory )、 涂 爾 幹 的 亂 迷 理 論 (Anomie Theory)和艾格紐的一般 化緊張理論(General Strain Theory) 為例,回答下列問題: 亂迷、古典緊 此三理論所要解釋的犯罪現象為 張、一般緊張 何? 此三理論的發展順序為何?後者 如何修正前者的理論觀點? 根據此三理論可以如何預防犯 罪? 請討論一個社會之貧窮、貧富不均 貧窮、貧富不均 兩因素與犯罪率之關係有何不同? 中國歷代有許多關於犯罪預防對策 的思想,其中春秋時代齊國宰相管 仲(西元前 725 年~西元前 645 年) 提出抑制犯罪的思想與政策;美國 犯罪學者 Merton 亦提出社會結構與 墨爾頓 vs.管仲 亂迷(Social Structure and Anomie, 1938)的理論來解釋犯罪行為的發 生。試論述管仲與 Merton 對犯罪行 為的解釋及其對犯罪預防對策之內 涵及差異為何? 試分析墨爾頓(Robert Merton)「緊 張理論」(Strain Theory)的主要缺 點,以及安格紐(Robert Agnew)「一 古典緊張理論 vs. 般化緊張」(General Strain Theory) 一般緊張理論 如何解釋緊張的來源和犯罪產生的 原因。 請說明安格紐(Robert Agnew)的一 般 化 緊 張 理 論 ( a general strain 青少年犯罪 theory)如何說明青少年犯罪行為。 蕭與馬凱(Shaw & McKay)所進行 犯罪區位學、社 的犯罪區位學之研究有何重要發 區解組 現?根據其研究,社區可以如何有
第一章
第一章
社會結構學派
3
社會結構學派
壹、亂迷理論 亂迷理論的核心只有一個:社會快速變遷的影響。 涂爾幹所處的是剛進入工業時代的社會,所以他探討的其實是工業革命如 何使「機械連帶」的社會發生劇烈的變化,而進入了「有機連帶」的狀態,人 類的生活方式也受到衝擊。 就某種程度來說,我們現今所處的社會,除了相似於涂爾幹所描述的社 會,變化之快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亂迷理論在描述當代犯罪的這一環, 還是具有效用的。以虛擬的網路世界為例,個人主義的強烈程度雖是涂爾幹完 全無法想像的,但還是可能以亂迷理論來對以網路為媒介的犯罪行為做某種程 度的解釋。這是很有趣的一點,鼓勵考生盡情腦力激盪。 亂迷理論以社會結構來討論犯罪,也催生了後續的某些理論(例如墨爾頓 的古典緊張理論),而考生要記住的是,學者提出這些理論的目的並不是要加 重你們的負擔,而是為了使理論所描述的社會更接近於現代社會。如果能清楚 學者做了哪些努力來使他們的理論比亂迷理論更貼近當代社會,考生便能輕鬆 掌握社會結構理論。 亂迷理論 (anomie theory) Emile Durkheim 機械連帶(mechanical solidarity) 有機連帶(organic solidarity)
相關政策: 社會應有明確規範可遵循。
社會分工 透過團體整合方式約束人民。 (團體意識→個人意識→自殺、犯罪) 防止經濟不景氣。 目標亂迷
4
犯罪學-金鑰(申論題庫)
1-1-1
(亂迷、社會連帶)
試從犯罪學家涂爾幹(Durkheim)所提之無規範理論(Anomie Theory) 來說明當前社會諸多犯罪問題形成原因? 【97 犯罪防治人員預防組】
▍解析 本題為基礎概念題,只要寫出此理論的幾個關鍵字,以其為答題骨幹再佐以 適當之內容與邏輯,即可說明理論學者所認為的犯罪生成原因為何。除前言 與結論外,若時間許可,可敘述該理論所衍生的相關政策,以及該理論的優 缺點。此為所有犯罪學理論的破題要領,若能掌握此要領,並以合適的大、 小標使答題結構清楚明瞭,即可獨步武林!
擬答 評分 題號 (作答請從第 1 行開始書寫,並請標明題號,依序作答) 涂爾幹(Emile Durkheim)的無規範理論(Anomie Theory)首先提 出「亂迷」的概念,從社會解組的思考方向說明犯罪的生成。該理 論之內容、相關政策及優缺點,分述如下:
犯罪生成原因: 亂迷(anomie):字義為「毫無規則」(without rules),涂爾 幹用以指社會結構的一種狀態,道德約束薄弱,有時會導致偏 差思想。當現有社會規範不能對個人的需要和慾望加以控制 時,亂迷的狀態即產生,而這是社會快速變遷的結果。社會規 範的崩潰是導致犯罪發生的原因。
第二章
第二章
社會過程學派
83
社會過程學派
壹、符號互動論 符號互動論並不是一個犯罪學理論,但因為它的內涵被許多社會過程理論借 用,所以有討論的必要。考生若能瞭解這個理論,應有助於瞭解社會過程理論。 社會結構理論似乎把社會結構抽離人類的日常活動來討論,人類的感知似 乎無關緊要。社會過程理論的學者發現了這個缺失,便採取了一個不同的社會 觀點:符號互動論。 符號互動論者將重心放在人們如何詮釋與定義其所屬的社會真實(social reality) ,並討論人們如何在彼此的語言(符號)互動過程中對所認知的真實賦 予意義。因此,符號互動論即指人與語言符號之間的互動。 社會過程理論認為,如果要瞭解社會行為,就必須瞭解個人如何於「主觀」 上感知其所屬的社會真實,以及個人如何在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建立、維持或 改變了社會真實。 這就是符號互動論的觀點。人們對各種事物所採取的行動都是根據本身賦 予該事物的意義而定,而這些意義則來自於社會互動,之後再經過個人的詮釋 而加以修正。(眼尖的考生會發現,近年流行的「吸引力法則」可說是具有符 號互動論的內涵。) 因此,符號互動論者認為:並沒有所謂真正的真實,每個人的不同詮釋都 會產生不同的真實;一個社會,會有不同版本的真實。 互動過程中,如果有人對我們發出了某種行為而我們知道如何詮釋該行為 時,便會對自己做出調整,因為這一次的互動調整了我們所認知的真實。 互動→個人詮釋→產生意義→調整個人的真實→據以產生行為 (請注 意,這有點類似於諮商理論中的認知行為理論) 因為每個人對真實的詮釋都有不同,所以彼此之間會產生各式各樣的誤解 和問題,而可能引發衝突(亦即,詮釋不同→衝突)。
84
犯罪學-金鑰(申論題庫) 社會過程理論則是在討論社會化過程以及社會衝突過程,描述了:
個人如何在社會化過程中成為犯罪人(如何習得反社會的態度和行為)。 個人如何在社會衝突過程中遭受壓力,因而從事犯罪行為。 此處所講的社會化過程與社會衝突過程可能都牽涉了符號互動的模式,因 而將人定位為犯罪人。 最後,符號互動論是指,一個人如何和語言符號進行互動,進而在互動中 建立了真實。所以,若能瞭解這個理論,就能輕易理解吸引力法則、認知行為 治療、敘事治療等。
符號互動論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人如何在社會化過程中成為犯罪人。 社會過程理論 人如何在社會衝突過程中遭受壓力,而 從事犯罪。
第三章
3-1-3
社會衝突學派
161
(衝突學派、功能學派)
試述犯罪社會學之社會衝突學派(Social Conflict Theory)對犯罪成因及 防治對策之看法與功能學派(Functionalism)有哪些不同?【99 觀護人】
▍解析 傳統的犯罪學理論多為功能學派(一致觀點) ,考生若能瞭解衝突觀點如何有 別於一致觀點,便可掌握衝突理論的核心。
擬答 評分 題號 (作答請從第 1 行開始書寫,並請標明題號,依序作答) 衝突學派與功能學派的犯罪觀點與犯罪防治對策,分述如下:
社會衝突學派與功能學派對犯罪成因的看法: 社會衝突學派: 衝突學派的犯罪觀點稱為「衝突觀點」,認為有權階級掌握 了主導地位的資源,進而訂定法律、定義犯罪並建立刑事司 法系統來控制無權階級。 「犯罪」是不同階層、不同團體之間的衝突結果,這些團體 都在不公不平的疏離系統中爭取主流地位。 當有權階層或主流團體認為這場衝突中其他團體的某些行 為威脅了自身的利益,便將這些行為定義為犯罪。 有權階層以法律為武器來將他者的行為「犯罪化」,並以刑 事司法系統來強調何謂犯罪,藉以維持其主流地位。
162
犯罪學-金鑰(申論題庫) 「犯罪」也被視為無權階層的一種對抗形式,而目的就是推 翻並取代當前的主流團體,而成為有權階層。 功能學派: 功能學派的犯罪觀點又稱為「一致觀點」,將社會比喻為身 體,其中的所有組成的運作目的一致,也就是使身體能夠健 康存活下去。因此,若其中某一部分發生變動,則其他部分 也會產生影響,而整個身體的運作也受到影響。 功能學派認為人際之間或團體之間都可能發生衝突,但這些 衝突都可以被社會中的法律系統解決;以前述的比喻來說, 法律被視為身體之內的一個「中立的」免疫系統,所有組成 份子都仰賴它的保護。 功能學派認為法律反映了社會一致的價值觀,所有組成份子 一律接受其存在與運作。法律對於「犯罪」的定義反映了社 會一致的信念、道德與價值,因此適用於社會各組成份子。 衝突學派與功能學派的差異處:衝突學派認為犯罪源自於衝 突,法律是有權階層的工具,而功能學派則認為犯罪是指違反 社會一致價值觀的行為,法律是一個中立的系統。
社會衝突學派與功能學派對犯罪防治對策的看法: 衝突學派認為要防治犯罪就要改造社會體制、改造階級,例 如:推翻資本主義社會。 功能學派認為要防治犯罪就要建立規範來讓人民依循,以正式 或非正式的「社會控制」來「整合」人民;亦即,將個人整合 至團體之內,接受團體規範,使整個社會(身體)健康地運作。
結語: 綜上所述,功能學派認為法律是中立的,而衝突學派認為法律是 有權階層的工具,而「犯罪」的定義也成為有權階層鞏固利益的
224
犯罪學-金鑰(申論題庫)
犯罪學家沃夫幹(Wolfgang)等學者的「同生群少年偏差行為」之研 究,其有何發現?對當代刑罰發展趨勢有何影響?請說明之。 【97 監所管理員】
4-1-2
(慢性犯罪人、發展性理論、潛伏特質理論)
習慣犯(chronic offender)或稱為慢性犯罪者之概念與美國賓州大學渥 夫岡(Wolfgang)及其研究夥伴之「同年少年偏差行為之研究」有很大 的關係。試問:渥夫岡及其研究夥伴對費城同年少年偏差行為的研究結 論為何?「發展性犯罪理論」與「犯罪傾向(特質)理論」如何解讀習 慣犯之形成原因?上述兩種理論又如何來論述習慣犯之控制與預防? 【99 犯罪防治人員預防組】
▍解析 請注意,此處的「發展性犯罪理論」應指生命週期理論,才可與潛伏特質理 論做對比論述。
擬答 評分 題號 (作答請從第 1 行開始書寫,並請標明題號,依序作答)
同生群青少年偏差行為研究的結論: 少年偏差行為與成人犯罪生涯有密切關連。早期偏差行為預言
第四章
發展性學派
225
了未來犯罪行為,而大部分的犯罪都是核心犯罪人的作為。 犯罪生涯的持續性與早期的社會化有關。社會化不良可能在人 生早期引發偏差行為,然後持續到成年,並且越趨嚴重。 種族是預測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小部分的青少年解釋了大部分的犯罪行為,這些人被逮捕釋 放後,很有可能繼續犯罪,而成為習慣性犯罪人,成年後亦持 續其犯行,而成為持續性犯罪人。 慢性犯罪人應是刑事政策優先處理的對象。
習慣犯之形成原因: 發展性犯罪理論:以 Robert Sampson 的逐級年齡理論(參閱 第四章肆)的「轉捩點」與「生命軌跡」概念、宋貝利的互動 理論(參閱第四章參)以及安格紐的「生活領域」概念(參閱 第四章伍)為主,在在闡述犯罪行為是一種動態發展的歷程, 會隨著生涯與環境的不同而改變。此派理論認為,習慣犯的形 成取決於個人與環境的互動、生命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個人的 生命抉擇。 犯罪傾向理論:以潛伏特質理論為主,其中又以赫胥在自我控 制理論中所提的「犯罪性」概念為代表(參閱第四章貳),而 柯文在差別壓迫理論中所提的「慢性犯罪性」概念(參閱第三 章陸)也說明了習慣犯的形成。此派理論認為,習慣犯的形成 取決於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是否培養了犯罪性的特質。
犯罪控制與預防: 發展性理論: 【柯老師: 「考生可根據某些生命週期理論的重點 來構思犯罪預防政策,例如可為個人(或犯罪人)增加轉捩點、 改變其生命路線,也可為其塑造良好的個人、家庭、學校、同 儕、工作等生活領域,並可培養其意志力與自我控制力,使其
第五章
理性選擇學派
319
考前要領 練寫確實的重要性 你的練寫到底確不確實? 柯老師已經強調了練寫的重點,但也發現許多考生是「知易行難」 ,雖 然知道練寫是考取的關鍵之一,但就是無法確實執行。考試,除了考學問, 也考毅力、執行力。所以,若想提高上榜的機率,擬定了計畫之後,就咬 著牙執行下去吧! 練寫題目時務必計時,以四等考試為例,每題的審題加作答時間大約 二十二分鐘,考生需寫大約一頁半的篇幅。不論你目前的實力為何,請逼 著自己在二十二分鐘內完成一題,且內容大約一頁半。不要想去抄書本上 的答案,那些答案大多超過一頁半,抄完也超過時限,所以這種作法不切 實際,倒不如強迫自己在時間壓力之下進行腦力激盪,順便鍛鍊自己親臨 考場時的鎮定力。 剛開始的時候,你可能對考科內容不熟練,或缺乏實戰經驗,所以一 題寫個二小時也是正常。這個時候請千萬不要沮喪,只要你堅持下去,每 天寫個兩三題,絕對可以鍛鍊思考力,作答時間也將逐漸縮短。如此按部 就班下去,到了考試那天,你已經過千錘百鍊,鎮定力、思考力、執行力 早已達到顛峰。考試不就是在測試你能否在考場上百分之百地將所學化成 文字表現出來嗎?如果你也同意,就請開始鍛鍊你的鎮定力、思考力、執 行力吧! 考試時大多是考四科申論題,每一題的版面都必須平均(再次強調, 大約一頁半) ,篇幅大小絕不可過於懸殊,否則只會帶來反效果。第一,改 題老師一眼就可以看出你對哪一題比較擅長,對哪一題又比較沒輒;有了 這樣的初步印象,他可能會硬想在你擅長的答案裡找出缺點,對你沒輒的 題目可能也會隨便改一改。這不能怪別人,只能怪自己在作答篇幅裡露出 馬腳。此外,就算你某一題答得再好、寫得再多,再多也只有 25 分可拿, 但申論題幾乎不可能拿到 25 分,22 分已算優秀。但是這一題佔用了太多篇 幅,因而壓縮了其他題的空間,反而壓縮了其他題拿分的機會,反而吃了
338
犯罪學-金鑰(申論題庫)
考前要領 到底該唸多少書? 你到底該唸多少書? 「一本書主義」是國考領域的常見名詞,但並非所有科目都適合一本 書主義,尤其是與理解有關的科目(例如,犯罪學)。柯老師認為,如果考 生必須讀十本書才能搞懂一個理論,那就去讀那十本書吧! 對於這樣的主張,最理直氣壯的回應是: 「一本書都讀不完了,要怎麼 讀其他書?」但是,重點並不是「讀完」那些書;重點是「理解」 ,不是「讀 完」。基本上,不同的書對於同一個理論的處理方式只是「換句話說」,但 極可能會有某個「表達方式」比較能啟發你。 所以,考生也許只要多讀一本書的其中兩頁、三頁或一個章節,就可 以搞懂一個理論;比起把一本書翻爛還搞不清楚狀況,這樣的作法有效率 多了。 假設有一百本書都在談某一個理論,但它們的內容並不會完全不同, 而可能是有 90%~95%的相似度。總之,這一百本書並不會在考生腦中製 造了「一百本書」的負擔,而應該只有「一個理論」的重量。那麼,到底 該讀哪些書呢?不一定,只要能幫助理解的,就是好書。很多考生抱著「朝 聖」的心情買了很多有名的書,但那些書的表達方式未必能幫助理解,因 此柯老師認為,考生不一定要執著於所謂的「經典名著」。 總之,如果某一本書怎麼都無法讓你搞懂某個理論,再怎麼死抱著它 也沒用。倒不如多翻幾本書、多讀兩三頁、多接觸幾個「換句話說」,其實 不會花費太多心力與時間。再強調一次,重點是「理解」,不是「讀完」。 但柯老師再次強調,並非所有科目都適合「多本書主義」 ,而這得由考生自 己去體會與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