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164

Page 1

主題一

刑法基本原則與概念 .......................... 003

單元一

犯罪之分類 .......................................................... 003

單元二

罪刑法定原則 ...................................................... 027

單元三

時之效力 ............................................................. 030

單元四

地之效力 ............................................................. 040

單元五

外國裁判之效力 ................................................... 054

單元六

刑法定義 ............................................................. 056

主題二

構成要件 ............................................ 075

客觀構成要件 .................................................................... 075

主題三

違法性 ............................................... 091

單元一

正當防衛 ............................................................. 093

單元二

緊急避難與義務衝突 ............................................ 105

單元三

依法令之行為 ...................................................... 113

主題四

罪責、其他可罰條件 .......................... 119

單元一

罪責 .................................................................... 119

單元二

其他可罰條件 ...................................................... 130

主題五 單元一

故意(兼論錯誤理論) ...................... 137 客體錯誤 ............................................................. 147

1


單元二

打擊錯誤 ............................................................. 154

單元三

容許構成要件錯誤 ............................................... 163

單元四

反面容許構成要件錯誤 ........................................ 172

單元五

禁止錯誤 ............................................................. 177

單元六

其他錯誤問題 ...................................................... 182

主題六 單元一

不能未遂 ............................................................. 196

單元二

中止犯................................................................. 209

主題七

犯罪之參與型態(正、共犯) ............ 231

單元一

基本概念 ............................................................. 231

單元二

必要共犯 ............................................................. 237

單元三

共同正犯 ............................................................. 240

單元四

教唆犯與幫助犯 ................................................... 258

主題八

2

犯罪行為階段(未遂犯) ................... 185

過失犯(含加重結果犯) ................... 281

單元一

過失犯................................................................. 281

單元二

加重結果犯.......................................................... 291

主題九

不純正不作為犯 ................................. 307

主題十

競合論 ............................................... 329

單元一

連續犯之適用問題 ............................................... 351

單元二

投票行賄罪之罪數計算 ........................................ 354

單元三

犯意變更與另行起意之區分 ................................. 355


單元四

結合犯 ................................................................. 361

主題十一

刑罰論 ............................................ 369

單元一

刑罰種類 ............................................................. 369

單元二

易刑處分 ............................................................. 384

單元三

時效 .................................................................... 390

單元四

累犯與自首 .......................................................... 396

單元五

緩刑與假釋 .......................................................... 404

單元六

保安處分 ............................................................. 418

主題十二

沒收新制之介紹 ............................. 427

3


主題五

主題五

故意(兼論錯誤理論)

137

故意(兼論錯誤理論)

相關條文 刑法第 13 條

I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明知並有意使其發生者,為故意。 (直接 故意) Ⅱ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預見其發生而其發生並不違背其本意 者,以故意論。(未必故意)

概念講解 刑法第 13 條第 1 項明定: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明知並有意使其 發生者為故意。同條第 2 項明定:行為人對於犯罪之事實,預見其發生, 而其發生並不違背其本意者,以故意論。前者學理上謂為意欲主義,後 者謂為容認主義,但不論其為「明知」或「預見」 ,皆為故意犯主觀上之 認識,只是程度強弱有別,行為人有此認識進而有「使其發生」或「任 其發生」之意,則形成犯意,前者為確定故意、直接故意,後者為不確 定故意、間接故意,但不論其為確定故意或不確定故意,其「明知」或 「預見」乃在犯意決定之前,至於犯罪行為後結果之發生,則屬因果關 係問題,因常受到事實因素或物理作用之支配,非必可由行為人「使其 發生」或「任其發生」 ,故犯意之認識與犯罪結果之發生與否,為不同之 概念,不容混淆。(最高法院 105 年度台上字第 3289 號判決) 另外,要先介紹的是「故意與行為同時存在」原則,又稱作「同時性原 則」 ,在這一個原則下,故意是行為時(著手實施構成要件行為之際)故 意,行為是故意時之行為。 此代表:著手實施構成要件之行為後至結果發生前,欲放棄其意欲, 也無法改變已成立故意犯。


138

考前 30 天刑法概要(總則)拆題

排除預備階段之「事前故意」: 事前故意:行為違犯前,行為人原本有犯罪實現之知與欲,但是 卻在著手時,該故意不存在。例如甲本來預計隔日要殺情敵乙, 當夜準備工具,「擦槍」不料「走火」打到乙,乙死亡,雖然甲 有要殺乙,但是在擦槍之行為當下,並無殺人之故意,故僅成立 刑法第 276 條第 1 項過失致死罪與刑法第 271 條第 3 項預備殺人 罪。

排除行為後萌生之「事後故意」: 指行為違犯之際,行為人主觀上並無故意之存在,僅於行為完成 之後,行為人就該結果之發生事後承認。(類似事後追認),例如 甲開車,不慎撞到乙,下車察看,發現乙為情敵,心想「撞的好」, 後離開現場,留乙在現場流血過多而死亡,甲開車撞到乙的當 下,並無故意,不會因為其事後追認而溯及認定其為故意,故甲 前行為僅成立刑法第 284 條第 1 項過失傷害罪,其逃逸行為另論 他罪。 進階補充:擇一故意與累積故意之區分 刑法上之故意,於通常之情形下,係針對個別行為個體而形成之犯意, 惟於某些情況下,行為人雖預見其行為將會涉及多數行為客體之侵害問 題,但其行為最終將損害何一行為客體,行為人於行為當時則無法確實 知悉、確認,然只要能對數個特定行為客體中之任何一個造成損害,即 與行為人之本意相符,此即刑法學理上所稱之「擇一故意」。(最高法院 92 年度台上字第 6774 號判決)反之,行為人雖預見其行為將會同時實 現多數不法構成要件或多數行為客體,但仍決意實施其行為,致同時實 現多數不法構成要件,或同時造成多數行為客體之損害,即屬累積故意。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92 年度上易字第 777 號判決)又前揭二種故意 類型,是指行為人雖對於結果實現本身有確定之認識,然就個體侵害關


主題五

故意(兼論錯誤理論)

139

係而論,仍僅有未必之認識,本質上仍係「未必故意」之變體,而與「未 必故意」均屬「不確定故意」之類型,故前揭二種故意類型不論是「期 待結果發生之意思」或「結果發生確實性之認識」均較「確定故意」 (其 中依據「期待結果發生之意思」或「結果發生確實性之認識」何者較顯 著另有二種故意類型)弱化。刑法係為防止法益侵害或危險而存在,當 有實現法益侵害或危險事態之意思時,即應賦予較重之違法性評價。是 以, 「實現意思」既為故意之本質,則全體構成要件該當事實是否為意思 實現之對象,即應作為(不)確定故意之唯一基準,而於個案中依據「實 現意思之強度」與「認識事實實現之確實性程度」判斷故意是否存在。 而在未必故意之場合,僅需行為人對於構成要件該當事實實現之蓋然性 (即結果不發生已達不合理之程度)有所認識,且未採取迴避措施,該 事實之發生即可納入行為人之「實現意思」內並肯認未必故意之存在。 (臺 灣花蓮地方法院 104 年度易字第 180 號判決)

相關考題

行為經刑法評價為「傷害致死罪」與「殺人罪」之差異為何? 構成要件

違法要件

罪責要件

客觀可罰要件 【警大 96 二技】

Ans:

「傷害致死罪」與「殺人罪」之差異在於主觀犯意,此為構成要件之 差異。


140

考前 30 天刑法概要(總則)拆題

藝人 Makiyo 毆傷計程車司機案,檢察官對 Makiyo 以重傷未遂罪起訴, 但法官卻判處普通傷害罪,造成此等差異之因素為何? 院檢雙方對於行為人主觀犯意之認定有所不同 院檢雙方對於被害人受傷程度之認定有所不同 院檢雙方對於行為人道歉誠意之認定有所不同 院檢雙方對於行為人應付賠償金之認定有所不同 【警大警佐 32 期】 Ans:

殺人、重傷、傷害三罪之區別,在於行為人下手加害時之犯意,亦 即加害時是否有使人喪失生命,或使人受重傷,或僅傷害人之身體健康 之故意以為斷。犯意存於行為人內心,認定犯意之如何,自應就所有調 查之證據資料,本於吾人之經驗法則與論理方法,綜合研求,以為心證 之基礎。至於受傷處是否為致命部位以及傷痕多寡,輕重如何,加害人 所使用之兇器為何,有時雖可供為認定事實之參考,究不能執為區別犯 意之絕對標準。(最高法院 106 年度台上字第 3719 號判決意旨參照)


主題五

故意(兼論錯誤理論)

141

甲開車返家途中,邊開車邊吃煎包,未保持安全距離,一不留神,撞傷 前方騎乘於快車道的機車騎士,甲趕緊下車查看,原來竟是前幾天與其 發生爭執的鄰居乙,甲心想:「活該!」問甲撞傷乙之行為係屬下列何 種類型? 不確定故意傷害

過失傷害

事後故意傷害

概括故意傷害 【警大警佐 34 期】

Ans:

「行為故意同時存在原則」排除行為後萌生之「事後故意」,指行為 違犯之際,行為人主觀上並無故意之存在,僅於行為完成之後,行為人 就該結果之發生事後承認。 (類似事後追認) ,本題甲開車撞到乙的當下, 並無故意,不會因為其事後追認而溯及認定其為故意,故甲前行為僅成 立刑法第 284 條第 1 項過失傷害罪。

「飢寒起盜心」,而於賣場偷商品。請問刑法如何評價「飢寒」事由? 動機

意圖

故意

無期待可能 【警大 97 二技】

Ans:


142

考前 30 天刑法概要(總則)拆題

所謂動機,亦稱犯罪之遠因或原因,乃行為人決定犯罪意思、開啟犯 罪故意之原動力。是否犯罪雖決定於故意,而非動機;然有故意,則必有 動機,而故意在刑法上,僅得為一般抽象之觀察,動機則須就個案為個別 的具體之審查,是以行為人動機之如何,有時非不可藉資判斷犯罪類型中 故意內容之形成,進而推論其構成要件行為事實之該當與否。又犯罪之動 機,雖非犯罪構成要件要素,與是否成立犯罪無關,然既屬刑法第 57 條所 定科刑輕重時應審酌之事項,仍應於理由內敘明其審酌之依據。

刑法上之故意,可分為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依實務見解,下列何者以 直接故意為限? 廢弛職務釀成災害罪

違背職務之受賄罪

公務員登載不實罪

不違背職務之受賄罪 【警大 97 二技】

Ans:

本題為條文背誦題,刑法第 13 條第 1 項規定,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 之事實,明知並有意使其發生者,為故意。換言之,直接故意之條文應 有「明知」字眼。選項,依刑法第 213 條規定,公務員明知為不實之 事項,而登載於職務上所掌之公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 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主題五

故意(兼論錯誤理論)

143

進階補充:「明知」之相關條文 刑法第 13 條第 2 項、第 21 條第 2 項但書、第 38 條之 1 第 2 項第 1 款、 第 125 條第 1 項第 3 款、第 128 條、第 129 條第 1、2 項、第 131 條第 1 項、第 213 條、第 214 條、第 215 條、第 254 條、第 255 條、第 285 條、

甲想殺乙,見乙與其妻丙出現,心想只要射殺其中一人,即心滿意足, 子彈擊中丙,造成丙死亡。甲成立何罪? 故意殺人罪

傷害罪之結果加重犯

義憤殺人罪

過失致死罪 【警大警佐 25 期】

Ans:

刑法上之故意,於通常之情形下,係針對個別行為個體而形成之犯 意,惟於某些情況下,行為人雖預見其行為將會涉及多數行為客體之侵 害問題,但其行為最終將損害何一行為客體,行為人於行為當時則無法 確實知悉、確認,然只要能對數個特定行為客體中之任何一個造成損害, 即與行為人之本意相符,此即刑法學理上所稱之「擇一故意」 。本題,甲 心想只要射殺其中一人,即心滿意足,應有擇一故意,造成丙死亡,應 負殺人既遂之刑責。


144

考前 30 天刑法概要(總則)拆題

犯罪之成立,首先必須具有構成要件該當性,而構成要件有主觀與客觀 等二種要素。下列何者不屬於主觀構成要件要素? 意圖

過失

動機

故意 【警大警佐 27 期】

Ans:

故意、過失係屬主觀構成要件要素,而意圖係屬特別主觀構成要件 要素,動機僅屬於刑法第 57 條量刑要件,非構成要件要素。

有關刑法上故意與過失之概念,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 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雖預見其能發生而確信其不發生者,稱 為有認識之過失 意圖犯除具備構成要件故意之外,尚須具備法定之不法意圖,因此意 圖犯只會影響量刑,而不會影響故意犯之成立 動機係指引起外在行為之內在原因,每一個故意犯均有其動機,因此 動機事關犯罪成立與否,而不影響量刑 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明知並有意使其發生者,稱為未必故意 【警大警佐 24 期】 Ans:


主題五

故意(兼論錯誤理論)

145

選項:依刑法第 14 條第 2 項規定,係屬有認識過失。 選項:目的犯(意圖犯)在主觀上除須具備故意之構成要件外,尚須 具備法定之不法意圖,否則其犯罪即無以成立(最高法院 93 年度台上字 第 4798 號判決要旨參照) 。 選項:通常動機與犯罪之成立無直接之必然關係,或以之為科刑時應 予審酌之事項,例如刑法第 57 條第 1 款,或以之為減刑之要件。 選項: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明知並有意使其發生者,稱為直 接故意。

故意作為犯之主觀構成要件要素,包括有特定之不法意圖者,下列犯罪 類型,何者屬之? 妨害性自主罪

強制罪

殺人罪

竊盜罪 【警大警佐 21 期】

Ans:

本題係屬測驗何罪屬於目的犯(意圖犯) ,刑法第 320 條第 1 項規定,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罪,處 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