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209

Page 1

第一部分

物理 ......................1-1

第一單元

運動學 ............................................. 1-3

第二單元

靜力學 ............................................. 1-8

第三單元

動力學 ........................................... 1-12

第四單元

動量與衡量 ................................... 1-18

第五單元

能量&重力&轉動 ......................... 1-21

第六單元

熱學&氣體 .................................... 1-46

第七單元

波動 .............................................. 1-58

第八單元

幾何光學 ....................................... 1-66

第九單元

波動光學 ....................................... 1-74

第十單元

靜電學 ........................................... 1-82

第十一單元

電流與電路學 ........................... 1-90

第十二單元

電流磁效應 ............................... 1-98

第十三單元

電磁感應 ................................. 1-106

第十四單元

近代物理 ................................. 1-119

目錄 1


第十五單元

原子的結構 ............................. 1-123

第十六單元

宇宙學 ..................................... 1-133

附錄

重要常數 ............................................ 1-135

第二部分

化學 ...................... 2-1

第一單元

緒論與化學計量 ............................. 2-3

第二單元

反應熱 ............................................. 2-6

第三單元

溶液與氣體 ..................................... 2-8

第四單元

反應速率與平衡 ........................... 2-15

第五單元

酸鹼鹽 ........................................... 2-20

第六單元

氧化還原與電化學 ....................... 2-23

第七單元

原子結構與週期表 ....................... 2-30

第八單元

化學鍵 ........................................... 2-38

第九單元

元素性質 ....................................... 2-50

第十單元

有機化學 ....................................... 2-61

附錄 ................................ 3-1 第 38 期物理科試題暨解答 ............................... 3-3 第 38 期化學科試題暨解答 ............................. 3-28

目錄 2


第一單元

第一單元

運動學 1-3

運動學

一、速度與加速度 運動學名詞定義: 位置(position):物體所在之空間坐標(屬於 向量)。 質點(particle):有質量但體積不計的物體。 參考點(原點)(reference point):觀察者所在 地點,或直角坐標中之原點。 路徑(path):物體運動的軌跡,並不一定為直 線,曲線亦可。 物 體 運 動 軌 跡 的 總 長 度 稱 為 路 徑 ( 長 )( path length)或路程。 距離(distance):兩位置間的直線長度,只有 大小,不包括方向。 位移(displacement):物體位置的改變量(移 動量)。 平均量:一段時間內的討論。 瞬時量:極短時間內的討論。 時間:


1-4

第一部分

物理

   位移:  r  r  r0 (若是一度空間,常用 x 表示)

由起點到終點之指向向量,與原點選擇無關。 在 S.H.M.中皆以平衡點為起點(特例)。     r dr  速度: v  ※稱為“時變率” t dt    r 平均速度 v  (分別求得  r , t )。 t   dr 瞬時速度 v  ,方向:軌跡之切線方向。 dt    v dv 加速度: a   t dt 

必與 v 同向,與 v 無關。 平均加速度: a  

瞬時加速度 a 

 v  (分別求得, v , t ) t

  dv d 2 r  2 dt dt

切線加速度 (a t ) : 改變速率,速率時變率 互相垂直  法線加速度 (a n ) :

垂直速度,改變方向   a n  v 2 / r (r 為曲率半徑)        a t  a n  a ,故 a t , a n 為 a 之直角分向量

等加速度運動:平均=瞬時


第一單元

 r

d dt

 v

運動學 1-5

◎常見的物理量與其對時間的變化率  v

 P

 L

Ek

 a

 F

  FV

 L

 A

B

Q

2m

ε

I

出 運動學 運動學 牛頓 轉動 功能 克卜勒 法拉第 電 處 定律 力學 定理 定律 定律 流 Fx  a x FN  a N 或 Fy  a y FT  a T

二、速度與加速度:運動獨立性 

條件:定力作用(力之大小與方向皆不變者)。     v  v 0  at    1 v v   )t 公式:   r  v0 t  at 2  ( 0  2 2    2 2  v  v 0  2a   r

性質: 可能軌跡: 

直線: 0  0 ,  0// a ,且與 a 之方向線一致。 

拋物線:  // a

圖形:x-t:拋物線,v-t:斜直線,a-t:水平直線。 時間中點之瞬時速度=平均速度。


1-6

第一部分

物理

直線等加速運動: 

自由落體( v 0  0 , a  g ) 1 2

鉛直上拋: v  v 0  gt , h  v 0 t  gt 2 ,  v 2  v02  2gH 最高點:時間 t  v 0 / g 最大高度 H  v02 / 2g 水平 : 等速度運動 鉛直 :自由落體運動

水平拋射: 

x  v0 t x 2v x 2a N    1 2   y vy aT  y  gt 2 

水平 : 等速度運動x  v0 cos t  1 2 鉛直 : 鉛直上拋運動y  v 0 sin  t  gt 2 

斜向拋射: 

軌跡方程式 y  x tan   最大高度 H 

g x2 2v02 cos 2 

v 02 sin 2  v 0y 2  2g 2g


第一單元

運動學 1-7

著地(落回同高度): 飛行時間: T 

2v 0 sin  g

水平射程: R 

v 02 sin 2 g

若兩次拋射角: 1   2  90 ,則水平射程 R 1  R 2

三、相對運動 兩物皆在運動中,欲尋找其間關係必使用相對運動     rAB  rA  rB    公式:  v AB  v A  v B    a  a  a A B  AB

作題前先分析:何者 A,何者 B。 等加速及拋體運動中之相對運動計算:     v AB  (v AB )0  a AB t  1 2     rAB  (v AB )0  a AB t 2   v 2AB  (v AB )02  2a AB  rAB


第一單元

第一單元

緒論與化學計量 2-3

緒論與化學計量

一、基本原理 質量不滅:物質反應前後質量加總仍為相等(核 反應除外) 。原子種類與數目在反應前後相等。 能量不滅:化學反應前後的物種鍵能與反應熱 之和應為相等(核反應除外)。 定比定律:原子均有特定之質量,反應時以特定 比例進行化合。 倍比定律:若二元素之化合物有一種以上,則各 化合物中之原子比值應為一簡單整數比。

二、物質種類 純物質: 元素:僅含 1 種原子,且有一定原子量。 化合物:含有 2 種以上原子,具有一定分子量 或式量。 混合物: 勻相:兩種以上物種以單一相存在。 非勻相:兩種以上物種非以單一相存在。各物 種間具有明顯之界面。


2-4

第二部分

化學

混合物之分離原理: 層析:利用不同物質在不同相之吸附力不同 以達分離。 再結晶:利用物質在不同溫度下溶解度不 同,降溫溶液時將純物質析出。 萃取:利用物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度不同, 將某物質轉移至特定溶劑中。 蒸餾:利用物質揮發性不同,在其沸點汽化 後,再加以冷凝收集之。 分餾:對多種沸點相近之物質,分段蒸餾, 冷凝後所得之物質為混合物。

三、化合物之化學式 實驗式:化學式僅有各元素之比例。 分子式:具正確的分子量。各原子之個數為實驗 式的整數倍。 示性式:具特定官能基。 結構式:具原子的排列,呈現分子之結構。

四、化學方程式之平衡 遵守原子不滅之基本原理,進行方程式平衡。 要訣:方程式中原子出現次數少者先進行平衡。 H 與 O 原子一般到最後才進行平衡。


第一單元

緒論與化學計量 2-5

範例: NH 3  O 2  NO 2  H 2O 分析:N 出現 2 次,H 出現 2 次,O 出現 3 次。 故平衡之先後順序為 N、H、O。 步驟: N 原子不滅:左側 NH 3 、右側 NO2 之係數各先 取 1。 H 原子不滅:左側 NH3 係數為 1,故左側 H 個數為 3,右側 H 2O 係數取 3/2。 O 原子不滅:右側 O 個數為 7/2(2+3/2= 7/2),故左側 O 係數取 7/4。 係數取整數,故所有係數乘以 4,即 4NH 3  7O 2  4NO 2  6H 2O 。


2-6

第二部分

化學

第二單元

反應熱

一、常見之反應熱種類 燃燒熱: 25 C ,latm 下,1 莫耳純物質與氧氣反 應所釋出之熱量。 生成熱: 25 C ,1atm 下,由元素生成某化合物 1 莫耳所釋出或吸收之熱量。元素態物質,其生成 熱為 0。 分解熱: 25 C ,1atm 下,化合物分解為元素之 熱量變化。 溶解熱:將 1 莫耳純物質溶解於溶劑之熱量變化。 熔解熱:1 莫耳晶體,達熔點時,由固態變為液 態所需之熱量。 若由液態變 為固態,其 釋出之 熱量,稱之凝固熱。

二、反應熱加成定律(黑斯定律─The Law of Hess) 定義: 一物質進行物理、化學變化時,其釋出之能量, 端視物質反應前後之「能階」狀態而定,而與過 程無關。反應熱亦可由數個反應加總而求得。 範例:總反應為放熱反應,但過程中可能有吸 熱反應存在。


第二單元

反應熱 2-7

三、功與熱 定義: 功:力與位移之乘積(W=F×S)。 熱:系統間因溫度差所造成之能量流動。 熱容量:使一莫耳物質上升 1 C (或 1 K )所需之 熱量。 定容時:體積不變,莫耳熱容量為 Cv。 定壓時:體積會變,莫耳熱容量為 Cp。

四、熱力學定律 熱力學第一定律:一系統內能之變化,為其流入 熱量 q 及對外部作功量 w 之總和。亦即: U  q  w

其中 U :系統之內能。 q:流入系統之熱量。若流出則為負值。 w:系統對外所作之功。 熱力學第二定律:系統中粒子亂度傾向於增加。 粒子之亂度以熵(entropy)衡量其大小。其單位 可為 J  K 1mol1 ,或 cal  K 1mol1 。 熱力學第三定律:任何物質在絕對零度時 ( 0 K ),其所含之熵為零。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